基于“课堂互动”的思考
编辑导语:课堂互动对于老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很重要,有效教学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接纳度。本篇文章作者就“课堂互动”进行分析思考,从理论研究、方案发散、方案收敛等方面详细地进行分析思考,干货满满,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公司发起了一个大型项目:学生能力评估体系,整个过程中感到自己成长很多。
这里截取项目中的一部分“课堂互动数据搜集”这个主题分享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想给各位看官呈现一个完美的方案,更多的是想借此让产品同仁在方案遇到分歧时,可以用更加开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毕竟思考分歧的过程就是一个拓展自己认知范围、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另有安排”。
刚收到“课堂互动数据搜集”的命题时,被“班主任在做家长反馈时,想要看到什么数据?”
“我们现在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上课过程中有哪些信息是可以通过线上化手段收集相关数据的?”
这两个表面问题局限了思路,结合竞品分析和去校区听课后,输出了一个初步方案,大致思路就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讲师线上备课、线上推送课堂素材和题目给学生、学生线上做作业、系统自动判题等等。
并且当时自己还感觉这个方案落地后,就已经可以完美完成“课堂互动”的数据搜集了,毕竟很多智慧课堂的产品也大都是这么做的。内部脑暴的时候,有人认可,也有人觉得整个实施下来,投入太大,建议我再做下需求收敛。
现在想来,很感谢那些在脑暴上对我提出要求的小伙伴,因为和他们的思路分歧,才引发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
让我得以抛开那些表面问题,基于对教学本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也许最终的方案和之前有重合,比如对全部学生推送课堂素材和题目,但思考的深度、自我的成长已然发生变化。
因为毕竟不是一线讲师,对教学本质、教学有效性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所以我就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同时为了降低对概念的理解,也从一些视频网站找了些示例视频;最后基于对“教学本质”、“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进行了方案发散和收敛。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培训机构,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环节都是在课中。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知识内容传授于课堂之上,最大化的利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如果抛开了最“基本”的而关注其他方面,比如课后表现,就显得有些“舍本逐末”了。
学生在课中可以获得哪些成长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效教学。
一、理论研究 1.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教学的本质不只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等学习方法掌握概念、原理和规则等客观知识,为学生的发展和实践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学本质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观念。当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向学生传递已有的教学经验时,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否升学为标准。
当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时, 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则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知识授受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活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有效教学是老师以正确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灵活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为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和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而采用的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系列行为。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看重教师教的行为,更看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层面的成长与进步。
2. 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学有效性 老师的教学观; 老师的践行能力/教学活动结构; 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热爱教学工作; 教师知识渊博,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讲授清晰,教学准备充分和合理组织教学; 关注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望,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积极的课堂气氛,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知道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讲师的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对提高讲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 课堂观察是评估讲师教学质量/有效教学的常用方法。其中“课堂互动”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维度。
3. 什么是课堂互动 所谓“互”就是变封闭为开放,变孤立为交互;所谓“动”,就是要产生能动行为,不但自己有动的表现,而且自己的动要对外界产生影响。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与老师、同伴、软硬件的交互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动机,保持专注力,保持课堂参与度,进而激发对学习的深度思考。
4. 课堂互动的分类 根据互动主体可以将课堂互动分为以下几类:
根据互动内容可以将课堂互动分为: 行为互动、思维互动、情感互动。
行为互动: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发表见解;学生互相观看对方参与课堂的表现,互相提问、回答或讨论;互相评价和反馈;互相竞争及合作,等等。 思维互动: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交流。如果学生的思维、思路有共鸣之处,那么彼此间的交流就会趋向融洽,在观点、见解等方面达成一致;如果学生的观点、见解有分歧,他们就会讨论、争辩,互相补充,锻炼表达能力。 情感互动: 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悦纳,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集体归属感,体验到受到老师/同伴褒奖的成就感、受到同学帮助的温暖感、帮助同学的快乐感。 5. 哪些因素会影响课堂互动 1)教学活动结构
有学者提出可以将教学方法的结构分为 高结构和低结构两类 ,考虑到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两大主题,相应的教学结构序列分为以下四类。
低结构化教学更有利于触发多种主体间的互动(比如:师生、生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当然对讲师的教学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
情感支持主要在于关注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关系/正向关系,教师支持社会/情感功能的方式,以及教师促进儿童自主的程度。
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笑声和微笑、当和孩子们交谈沟通时用温暖平和的语气、不能有自大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感受学生的感受、及时地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孩子们遇到的问题。
积极/消极氛围(Positive/ Negative Climate): 反映了课堂的整体情感基调和师生之间的联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出的温暖和尊重,以及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愉快和热情的程度。在有着积极气氛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和尊重彼此充满热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并且很明显地喜欢在一起,在课堂上享受时间的点滴,当然消极氛围与之相反。 教师敏感性(Teacher Sensitivity): 包括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回应和对学生学术和情感功能水平的认识,高灵敏度的教师帮助学生视成人为一种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教师应该当对学生的问题、学术等保持敏感的一致性,及时的为学生解答,敏感性还体现在包括对学生的学术和情感能力的了解,使教师能够预见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并为课堂上的所有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尊重学生观点(Regard for Student Perspectives): 重视学生观点的教师为学生自己做决定和担任领导角色提供了机会,他们采用内容与学生相关或者有益的互动,确保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被重视,并鼓励与同龄人之间参加有意义的互动和行动的机会。 3)班级管理(Classroom Organization)
班级管理主要考虑时间和行为如何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机会。 班级管理是教师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组织良好、管理良好的课堂对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这方面应该考虑到:为学生行为提供清晰一致的期望、使用积极的策略来预测和防止不当行为、当错误的行为发生时使用积极的词语来重定向、不间断的地提供活动并减少等待时间、建立清晰和可预见的行为规则、保持语言转换的简洁性和提供让孩子们学习的机会、提前准备功课和活动,这样时间不会流失。
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 包括 教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重新定向行为能力 ,提出明确的行为预期, 减少花在行为问题之上的时间 ;当规则和期望清楚而一致地传达时,学生最有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得体,只有当教师主动干预和积极主动、高效地重定向不良行为时,班级学生的行为才能得到最快管理;高质量的行为管理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具体的期望,并反复强化以满足这些期望。 产出性(Productivity):考虑教师如何管理教学时间和程序,使学生有最多的学习机会,这与教学质量无关,而是与教师的效率有关。 产出性课堂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活动,教室看起来像一台“润滑良好的机器”,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试想如果讲师对学生的期望不明确,缺乏材料,或不必要的长时间的管理任务(例如,检查工作效率低),哪里还有教学时间呢。 教学学习安排(Instructional Learning Formats):教师通过提供有趣的活动、教学、中心和材料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程度 ;考虑教师促进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感知、探索及使用材料;在有效课堂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视觉、口语、动作)提供指导,寻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坐在位置上学习和一对一学习时,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和评论,以扩大学生的参与。 4)教学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
教学支持主要包括教师实施课程和活动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它还关注教师如何使用反馈教学来帮助孩子学习。
认知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 通过教学讨论和活动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教师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中的总体框架和关键思想。在高层次上,这指的是对事实、概念和原则的综合理解,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基本事实或定义。 质量反馈(Quality of Feedback):考虑教师提供的反馈侧重于扩大学习和理解(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正确性或最终结果(终结性评价); 当学生们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反馈时,他们会掌握更多的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得到正确的答案时,这时候的反馈效果最好;高质量的反馈给帮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仅靠他们自己是不能够达到这一层面的效果。 语言示范/教学对话(Language Modeling):语言示范在于教师在个体、小群体和大群体与儿童互动中使用语言刺激和语言促进技术的质量和数量; 高质量的语言交流还包括有目的地让学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5)技术支持度
二、示例视频 以上内容是通过查阅文献后总结出来的,我国对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的相关研究多偏思辨与理论,缺乏实证。为降低对以上信息的理解成本,特提供以下3个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也很容易得出结论,技术支持在拓展交互广度(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答题、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交互效率(老师可以及时查看所有学生的做题情况、学生有了更多方式展示他们的课程成果)上有很大帮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在交互深度、交互反馈的有效性上作用比较受限,更多取决于老师的上课模式和上课技巧。
数学课:第十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 P1探究课:正方体截面的探究实况+P2现场展示实况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语文课:智慧课堂实录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语文课:2020濉溪县智慧课堂示范课-小学六年级语文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三、方案发散 结合之前听过的几节课,发现我们现在授课的时候,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还是偏多。
但据之前的家长调研我们知道家长对待素质教育,更是希望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向家长做反馈的时候,也在尽力去找一些可以体现孩子能力提升的证据。
让人不禁觉得,家长对素质课程的期待更加符合教育本质,希望可以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希望可以反馈这些信息出去,但我们在授课时却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偏离了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明白、就能落地的。但我们的确可以做一些事情,促使我们慢慢回归教学本质。
1. 从课堂互动、学生成绩多角度评估教学质量 意义: 是对孩子、家长负责,也可以帮助讲师不断进步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完善教学活动结构,打造口碑和护城河。“班主任反馈的专业性”打造的护城河和“教学的有效性”打造的护城河,后者是否更安全? 难点: 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以及教学质量评估完成后,如何帮助讲师去提升教学质量。 2.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课堂互动的广度、效率、深度、趣味性 1)交互广度/学生参与率
学生之间可以快捷查看同伴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中的每个环节。 2)交互效率
学生能轻松获得课堂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与设备交互过程中的解题过程,及时掌握学习情况。 学生可以轻松共享自己的作品给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及时获取作品反馈。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正确错误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 3)交互深度
学生提交作品后,不仅要告知正确错误,还要显示其成长或者告知薄弱的知识模块在哪里,并提供对应的视频和题目供学生去提升。 系统可以提供一些提问引导,辅助讲师进行深度的提问启发和很好的情感支持,比如选择题,系统告诉老师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还要再讲讲其他选项为什么错,还要给予学生表扬或激励。表扬和激励不能言之无物,最好有实际案例辅助,比如系统记录到的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成长,在这种行为上的进步等等。 4)交互趣味性
题目形式多样化,避免题型单一,以保证学生与知识交互的方式多样化(比如键盘输入、触屏滑动、语音录入),知识考察深度多样化。 学生被点名的方式趣味化,举手、抢答、随机点名、按姓氏轮流点名 3. 利用技术手段留存过程性数据,实现师生成长轨迹追踪 通过音视频设备对课堂过程进行录制(避免真人旁听对教学行为产生干扰)、存储;
老师或者系统对录制的视频进行打点,标记从几分几秒开始到几分几秒结束是什么课程环节,哪些学生参与了这些课程环节,参与情况如何。
比如,老师有一个可以语音控制的手持设备,通过语音就可以对音视频进行打点,同时结合学生的作品和激励情况,自动标记这段音视频的大概内容。
4. 利用技术手段支撑教学质量评估项目 与业务侧共创教学质量评估的维度和考核指标,只有在知道了哪些课堂互动是有效的是被鼓励的,系统上才能做功能支持、数据采集。比如,是否要引入音视频处理技术,自动采集/分析讲师/学生的声音、姿态、面部表行、生理信号等;是否提供在线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推送任务等功能。
四、方案收敛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综合考虑前期投入(比如,制作课堂质量评估问卷周期很长)、功能之于有效教学的价值(也就是功能上线后是否可以直接影响有效教学、对有效教学会产生多大影响)、 功能的普适性和后续价值、功能上线后利益相关方的悦纳度,优先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王月明,在校教育产品经理,1.5年电商商品经验,3年B端产品经验。
本文由 @王月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