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卡下线」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在昨日0点,通信行程卡正式宣告了退出。陪伴我们三年的行程卡,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不应被否定。随着防控要求的更新,行程卡越来越局限以及失去了其意义,下线是其趋势。那么,行程卡的下线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北京时间12月12日0点0分,通信行程卡宣告了退出。
图/通信行程卡
「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公告称:「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快3年了。从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开始,所有人都被迫放慢了脚步,甚至是停止。但不同地方人和人的交流不可能一直中断,跨市、跨省、跨国流动的需求就在那,同时又要至少阻碍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通信行程卡就成了一种折中方案。
在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种流行期间,通信行程卡曾经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但回看奥密克戎的流行期间,当病毒的传染速度,或者说传染性大大增强之后,通信行程卡的存在意义就越来越小了,甚至引发了一定的不满。
另一方面,公众对通信行程卡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是被放大了,通信行程卡实际收集的数据类型极为有限。
一、行程卡的局限和「高光」 今年5月,一位网友在工信部官网提出一个建议:「行程码目前只显示地级市,对地级市内防控工作精准化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民众出行。强烈要求三大运营商按区县对基站分组,信通院将行程码显示行程具体到县级。」
三天后,工信部回复称,「『通信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和话单数据,所以产生行程数据的前提是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产生了这些信令和话单数据,受技术原理所限,目前通信行程卡的查询覆盖范围:国内可以精确到地市,国外精确到国家(地区),暂无法精确到各地市(含直辖市)的区县级。」其中主要依靠信令数据,即通过手机用户在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来确定用户的空间位置。
用更通俗的话理解,只要有信号的地方,我们的手机都在和附近基站进行连接,而通信行程卡主要依靠基站位置识别手机用户的大致位置,如果1个号码在某地使用超过4个小时,号主的行程记录中就会加入该地,并在通信行程卡中显示,具体到跨国流动只能获取到所到异国信息。
2020年2月13日,疫情防控初期,目标在于限制以涉及武汉及部分湖北城市为主的跨市及跨省流动,为了方便公众证明自己的行程,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了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通信行程卡。
通信行程卡的颜色分为绿色、橙色、黄色、红色四种状态,规则会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而据现有规则,目前不标记色卡,所有查询结果均显示为绿卡。行程卡显示信息包括:用户加密手机号、行程信息更新时间、色卡(状态)、用户过往14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停留超过4小时的国内城市。
手机用户可通过该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通信行程卡开始仅适用于微信平台,后期扩展到了短信、网页、支付宝以及「通信行程卡」App,并进行同步更新。
二、精准防控之下,失效的行程卡 「新十条」发布后,通信行程卡就彻底没了价值,退出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更早前,通信行程卡的使用价值就被大大削减了。
尽管在各地防控执行中,通信行程卡在定位上只能精确到地级市,给基层实际执行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导致很多人出行受阻,但总的来说在前期提供了一种有效阻碍新冠病毒的传播。
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精准防控的实行,缺乏高精度定位能力的通信行程卡无法提供比较有效的数据,反而过大的颗粒度「误判」大量手机用户的行程,导致了不必要的过度防疫和对公众的困扰。
今年1月就有网友在人民网指出,「近期疫情频发,各地都要求绿码通行。但是仅能识别到市一级,无法精确到区,更无法到具体街道。就给基层防疫加码创造了温床。尤其是北京这样的直辖市,但凡有中风险地区,所有的北京行程卡都带星。希望能够更精准一点,便利工作生活与正常出行。」
不仅如此,奥密克戎的出现更进一步考验了当时防控措施实行。联合国指出,用了短短四周就席卷了全球,一改德尔塔潜伏期长、传染性较低的特点,并以极强的传染速度取代德尔塔成为了最主要的毒株。
到今年6月上海解封之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也在不久后发布:「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三、下线之后,我们的个人数据往哪去? 根据中国移动的一份文件显示,疫情以来,仅移动一家的通信行程卡查询和调用次数就超过了500亿次。
图/中国移动
尽管我们提到通信行程卡收集的位置数据相对而言并不精准,但海量的数据依旧存在巨大的风险,也引发了很多用户的担忧。同样的,「新十条」发布之后,各地已经实质上取消了绝大部分健康码查验,完成历史价值的健康码更要面对公众隐私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以下属于法定删除个人信息的情形:一是「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二是「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
工信部直属媒体人民邮电报在12日就发文引用该规定认为,既然通信行程卡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经不再必要,应当依法全部删除。」
前一日,人民邮电报同样发文提出了健康码下线后的用户数据处理问题,引述相关领域专家称,健康码数据应在防疫目的终止后彻底删除,或做匿名化处理。
写在最后 不论如何,通信行程卡下线都可以说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是对疫情常态化封控的一次告别,也是对我们生活的一次重启。
回顾通信行程卡的诞生和离开,可以说是「应运而生,适时而终」。从前期发挥积极作用阻隔疫情扩大到;再到中期第九版取消封控区、管控区,实行精准定位高中低风险区后作用大幅下降,甚至被用以过度防疫;最后的「新十条」则彻底终结的存在价值。
当然,「新十条」并不意味我们就回归了2020年之前的生活,新冠疫情依然困扰着我们的健康,但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彻底摘掉口罩,呼吸新鲜空气,和其他人面对面畅聊。在此之前:永别吧,行程卡。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冬日果酱
原文标题:行程卡下线!但“500亿”的麻烦还在后面......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