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具型app商业模式新思路
市面上的工具型APP,会遇到很多在商业层面上的问题。工具型APP距离盈利仍旧遥遥无期,在很多公司也不受待见,通常是立不了项。作者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为蓝本进行探讨,探寻工具型APP的未来方向。
前言 本文章偏向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为避免文章内容过于抽象化,因此将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为蓝本进行探讨。但本人仅为“小熊油耗”的用户,与该app开发团队亦无任何瓜葛,app相关内容及数据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可能与真实情况略有出入,特此声明!
前些日子与一位身为产品经理的好友聊天时谈及现如今工具型APP很不受各大公司待见,相关的项目几乎都难以通过。其原因就在于除少数背靠大平台的工具型app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且即便发展多年的工具型app距离盈利也遥遥无期,因此对于追求商业利益的公司而言自然极难通过立项。
一、那么为什么工具型app难以盈利呢? 1. 空有大流量,却是【废】流量 工具型app因其固有的工具属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积攒大量的用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工具属性积累了大量用户却也因为工具属性被用户仅仅当作一个工具,此类工具型app的平均停留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而类似小熊油耗这类功能单一的工具型app平均停留时长更是不足5分钟。
如此短暂的用户停留时长自然不存在流量变现的可能,因此此类工具型app通常只能比较悲催的依靠庞大的用户量卖广告为生,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2. 用户体量庞大,却无护城河 在软件江湖中依靠先发优势吸纳大量用户就可以形成规模护城河,甚至可以让后来者几乎无立锥之地,例如微信、微博、滴滴、美团等莫不如此。但工具型app确是软件江湖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因为其工具属性,用户仅仅将其视为工具,也就无法培养品牌忠诚度或者用户粘性。
例如小熊油耗,如果再出现一个更加方便好用的“小猪油耗”之类的app,不用太多推广就能很快挤占小熊油耗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如果愿意烧钱推广,用户更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小熊油耗。而对于没有跑通商业模式的小熊油耗而言,只能依靠用户使用惯性苦苦挣扎求生。
因此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来看,工具型app几乎没有出路。
但若是跳出原有的框架,我们再来看,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类app所积累的数据价值。
二、工具型app具有哪些数据价值? 1. 细分领域的权威性,传媒领域的可能性 以小熊油耗这款app来看,其拥有着600多万的装机量,每天都有上百万车主为其提供真实的油耗数据,而这些真实油耗数据的积累也意味着小熊油耗其实在车辆油耗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或者说在车辆油耗领域小熊油耗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换而言之,任何工具型app在其细分领域内都是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的,那么跳出app本身的框架,其在传媒领域是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而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存在商业化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在传媒领域存在着有可为的可能性。
2. 以权威性为突破口,发展专业传媒矩阵 不同于现有的汽车传媒依靠各种精巧测试得到的油耗数据,小熊油耗能依靠百万车主提供真实的油耗数据。真实油耗对比测试油耗先天上就高了一等,因此就油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足以碾压现有所有的汽车传媒。
即便如汽车之家、易车与懂车帝之类的大型汽车传媒,也有部分车主提供一定的油耗数据,但其油耗数据均是行驶一定里程后的记录的单点表显油耗,和小熊油耗这种每次加油均有记录的加油量除以单段行驶里程的真实油耗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而对于观众而言,小熊油耗这样记录的油耗数据显然更具有公信力。那么依靠每月的权威油耗发布为内容支点,还可以横向扩充其他车评类、汽车文化类、汽车改装类内容扩充自身传媒矩阵的内容丰度。
因此就内容而言小熊油耗发展为专业的汽车传媒不仅不存在任何阻碍,并且还有着真实数据的权威性加成。
3. 依托传媒矩阵为据点,变废为宝 小熊油耗以记录油耗数据为主要功能,其用户画像必然也是较为重视油耗的群体。而这类群体和专业汽车传媒的观众群体是高度重合的。因此利用原本的工具型app为平台,将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引导至自家的传媒矩阵上也就顺理成章。
同时将自身的传媒矩阵作为根据地,将原本的用户引导为粉丝,自然也就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可以将原本无用的【废】流量转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私域流量。而摆脱了app本身的限制进军传媒领域,还可以不受平台限制,可以在公众号、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大肆发展自己的传媒矩阵,更进一步扩大了传媒矩阵的受众面。
而一旦将自身转化为汽车传媒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就做出了自身真正的商业价值,那么除了在传媒领域可以跑通商业模式,亦在资本市场增加了自身的议价权,无论是再融资亦或是收购议价均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再之后无论是扩充电商、二手车等商业业务,亦或是增加加油地图、新能源车电耗、充电地图等新业务模块都具备了可行性,存在着将蛋糕持续做大的可能性。
本文所述仅为个人对该领域的一些思考,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各方大佬不吝指教,在此拜谢!
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留言探讨,共同进步!
本文由 @观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