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GB才勉强够用,谁让手机陷入「安迪比尔」黑洞?
你有没有感觉现在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大了?以前我们只需要8G、16G就能满足日常需求,现在256G的手机,不知不觉间内存就用满了。到底是谁“偷”走了手机的内存?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尽管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但手机行业仍在持续「内卷」。年末新机扎堆,各种主打卖点应接不暇。而在一众机海中,我们留意到一个早已不是秘密的趋势正愈演愈烈:
12月上市的OPPO Reno 9 Pro 系列两款手机内存和存储空间16GB+256GB起售,vivo和小米新发布的旗舰手机的最高配置也都来到了12GB+512GB。相比之下,2010年的iPhone 4运行内存只有512MB存储,存储规格可选16GB和32GB;当时号称“为发烧而生”的配置狂魔小米1,也仅仅给出了1GB的运行内存。
十余年间, 旗舰手机的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的起售配置竟已翻了数倍。
在PC产业有一个安迪-比尔定律 (Andy and Bill’s Law),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CEO比尔·盖茨,意思是 硬件升级换代所带来的性能提高,很快就会被软件消耗掉。 现在看来,手机产业也陷入了「安迪比尔」的黑洞。
一、谁吃掉了手机的运行内存? 手机的运行内存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的内存,运行内存越大,系统运行程序越快。一般来讲,在相同系统相同处理器的前提条件下,内存越大,能够同时运行的应用数量就越多,杀后台情况越不频繁,手机的使用越流畅。整体看下来, 系统功能的丰富、系统的推送机制以及App的膨胀瓜分了手机运行内存的增长。
过去,各家手机的系统都较为精简,手机不需要很大的运行内存也可以持久流畅。iOS曾引以为傲的流畅的过渡动效,是iPhone的重要卖点之一。如今,为了打造自身系统的差异化,各大安卓品牌也都在系统交互上下足了功夫。从息屏显示、主题壁纸,到屏幕组件、过渡动画,厂商们极尽所能地提供更多“花里胡哨”的系统功能。
OPPO在最新系统ColorOS 13系统中新增“绽放壁纸”,屏幕中的嫩芽会随着手机使用时长的增加渐渐成长,动态效果将生机盎然展现在用户眼前。
小米在最新的MIUI 14中新增了“花宠摆件”,灵动的小猫咪、焕发生机的仙人掌,在小米手机的桌面屏幕上安了家,仿佛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真的有宠物陪伴。然而到目前为止,花宠摆件的功能真的只是“摆件”。仅有的交互模式为手指点击,小猫小狗会呈现表情和可爱的动作,盆栽会开花等。到了夜晚,宠物们会同步变化为睡觉状态。小米在桌面玩法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花宠摆件,MIUI 14还新增了多变大图标等美观大于功能的系统体验。
华为和vivo也都提供了海量的主题风格,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式各样的壁纸和动效。
这些视觉上别出心裁的设计毫无疑问地占用了手机的运行内存。
除了在美学角度丰富系统, 一些实用性功能如桌面小组件和小窗模式,也占用了手机内存。
以前的桌面小组件往往只承担App特定功能便捷入口的职责,现在的小组件则已经进化出一定的信息显示功能和交互功能。比如天气组件可以实时更新气温和空气质量,赛程组件可以显示正在进行的体育赛事,一些系统的桌面组件甚至可以直接完成播放音乐等操作,而无需显示App的打开画面。
小窗模式近年来热度较高,在听网课的时候记笔记、打游戏的时候回消息,小窗模式确实带来了更方便的体验。 小窗模式的本质是多任务运行,相比于后台静默,开启小窗无疑会占用更多内存。
为了提升硬件的“生产力”,多任务又是厂商不得不完善的功能。就连一向保守的苹果,也在iPadOS 16系统中新增了“台前调度”功能。iPadOS 16因开发该功能不顺而延迟推送,可见多任务处理对资源调度能力的要求。如果内存不够,系统杀后台频繁,那台前调度的“生产力”一说也就没有了意义。
厂商不仅想在用户使用屏幕时提供美观和便捷,还在 息屏显示 上大做文章。
在美观上,各大系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充电动效和动态息屏壁纸;在功能上,锁屏界面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显示和简单交互能力。例如ColorOS可以在息屏状态时显示服务卡片,直观展示外卖、打车等服务进展信息,iOS则允许iPhone用户在锁屏上查看实时体育比分以及。而几乎所有系统都已经支持在不解锁的情况下通过锁屏界面控制音频的播放和暂停。
息屏显示、桌面小组件、过渡动画、小窗多任务,手机系统越来越精致和便捷。精致和便捷的代价,便是牺牲流畅度和内存。
除了运行内存,低功耗内存技术LPDDR的规格以及SoC 本身的算力也影响手机的流畅度。在各家厂商推出的售价低廉的手机上,由于内存规格和处理器性能较低,为了保证基本的使用流畅性,厂商会“阉割”手机系统,也就是低端机的系统比旗舰机的系统更加精简。
消费者常常发现一些低端机的应用图标是静止的,而旗舰机在返回桌面时,系统应用的图标会展示相应的动画效果;低端机在过渡动画的细节上更少、速度更快。由此可见,手机系统呈现的效果和功能的确吃掉了一部分计算性能和内存。
此外,安卓手机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往往会保持较低的硬件毛利率,转而通过系统广告获取额外利润。当用户打开日历、打开文件夹、查看天气、打开应用商店…… 随处可见的广告位无时无刻不在加载,在一定程度上也占据了内存。
不过最为“贪吃”的还是App的无限扩张,尤其是安卓——由于国内无法连接谷歌服务器,安卓系统中的App无法像iOS的App一样由苹果服务器中继消息。
iPhone接收消息的机制称为APNs(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是在系统底层规划好的全局机制,依靠系统常驻进程实现。第三方App与iPhone之间的通讯,先由第三方App的服务器发送通知给苹果服务器,苹果服务器再通知手机终端。因此iOS可以在App没有运行的情况下,就接收到苹果服务器发来的通知。而安卓系统的App各自有用于和各自服务器通讯的后台进程,即时通信类App和需要推送消息的App后台保留这些进程才能收到消息。
相比之下,苹果的后台机制是一种“伪后台”,消息通知仅占用专用进程,内存占用更少。而 安卓系统无法实现真正的无后台运行,保留通知进程的App过多,就可能导致内存占用过大,流畅度下降。
图源:苹果官网
除了系统本身的特性,App自身也乐于在后台“频繁活动”。 现在很多App都具备唤醒其他应用的功能,例如电商App在付款时拉起支付App、点击开屏广告进入其他App等。在CSDN论坛中,可以搜到至少4种开发者其他设置唤醒其他App的程序教程,既包括进入App启动页,也包括直接调用App活动。
唤醒其他App可以将功能与其他产品进行联动,减少操作步骤。例如在登录账号时拉起常用社交App进行授权,可以将用户在各个领域的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社交账号绑定的其他账号越多,用户对社交App的依赖程度越高。很多大厂借此保证用户的全链路都在自己的生态或合作方手中。更有甚者,可以通过后台实时调用活动获取用户数据,作为个性化推荐的数据来源。
App在后台的运行,既有为用户提供便捷操作的目的,也有很多单纯利于自身商业目的的行为。然而不论运行的目的是为谁,App后台运行占用的都是手机用户宝贵的内存。 在实际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开发者为了保证用户使用手机的流畅体验而做出的妥协,大部分企业选择消耗用户的硬件性能以达到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应用在前台运行时同样如此, App为了深度绑定用户,提高人均使用时长,不断给App加入更多的功能。 一些协同功能的加入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而另一些只为变现流量、促进销售转化的体验则大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在各种节日时的开屏营销活动,以及一些本来以功能性为主的App为了获得广告收入而在页面中加载信息流。
功能的滥用不仅在App使用时增加了内存占用,还导致手机厂商在优化系统时改变内存资源的配置方式。 针对一些需要加载大量信息的App以及游戏App时,手机厂商为了提高应用打开速度,有时会采取预加载的方式。然而这样一来又会在日常使用时白白占用一部分内存。如果调度策略足够合理,能够针对内存使用的波峰波谷采取不同的预加载机制,自然可以改善手机流畅度。如果调度不够合理,则会出现恶性循环。
二、谁吃掉了手机的存储空间 吃掉手机存储空间的和吃掉运行内存的是同一拨人,手机系统和第三方App仍然难辞其咎。
上述手机系统越来越臃肿的功能,占据了大量存储空间。不算运行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系统数据, 光是动辄10G以上的系统固件,就让消费者在购机时直接拒绝了64G及以下的的手机。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近几年市场上的品牌新机,最低存储空间配置就来到了128G。在一些数码论坛中,很多用户甚至直言,如果想要买一部长期使用的手机,存储规格至少选择256G,不然两年不到可能又得换空间更大的新手机。 除了系统固件,预装应用也占据了新手机的存储空间。 手机厂商会对外出售“预装位”以增加收入,和文件夹下方展示的App推荐广告不同,预装应用不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就已经自动占用了存储空间。如果不主动卸载,一些很少打开的应用就长期占据了手机存储空间。
不同系统的系统固件大小,少则7、8G,多则13、14G
而真正推动手机存储空间不断扩容的“祸首”还是App。
超级App不断膨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微信、支付宝、美团、抖音……这些超级App早已不只是最初的自己,即时通讯、本地生活、电商交易、休闲游戏等等功能应有尽有。而这些超级App还是我们时间的熔炉,用户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App上,这就意味着各种记录、数据越滚越大。
尽管超级App们都意识到了“减肥”的迫切性,但这仍然任重道远。比如微信小程序其实就很难真的“用完即走”,B站up主“玄离199”在分析微信中哪些内容会存储空间时指出,微信小程序在第一次打开后会在手机中形成小程序包,用户在“最近使用的小程序”中删除小程序并不会删除已经存储的小程序包。若要彻底删除,需要进入设置进行一系列繁杂的操作,普通用户如果不紧跟教程,很难找到删除小程序包的操作。由此一来,用户使用的小程序越多,小程序包占据的手机存储空间就越多。
而互联网一度流行的“极速版”App也很难真的瘦身,它们大多是平台主攻下沉市场的利剑,更小的安装包能让它们更容易地装载到下沉市场的低配手机上。只不过久而久之,各种功能的展开还是足以让安卓机成为老爷车。
三、安迪比尔定律何解? 硬件提升与软件膨胀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永恒命题。根据“安迪-比尔定律”,正是 系统和软件的膨胀刺激着消费者更换搭载最新处理器的新款手机。 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实在有些舍近求远。 与其逼着消费者换代,不如优化体验,释放更多的空间。 iOS利用行业地位建立了严格的App上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pp的无限膨胀。同时,iOS的后台采用墓碑机制,用户可以在App被杀后台后再次打开App时立刻加载上次停留的页面,既释放了内存,又没有增加切换App的操作时间,提高了使用手机的流畅性。
而现在国内几大手机品牌,也已经采用了墓碑机制来优化内存调度。
小米在近几次系统版本大更新中,对第三方App的行为进行了限制。MIUI 12推出了照明弹功能,当App在后台调用录音、录像和位置定位等功能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并提供阻止操作。在最新的MIUI 14中,小米更是推出了“剃刀计划”,承诺缩小系统固件大小,并减少不可卸载应用的数量,为用户提供更多可用空间。此外,MIUI 14还对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开放了光子引擎,提供系统底层实时调度核心资源配置的能力,官方宣称光子引擎可以帮助系统流畅度提升60%。
vivo的OriginOS 3同样提供了不公平调度、内存融合以及原地复活等机制。不公平调度机制将系统资源优先调度给前台,暂缓后台需求。官方宣称不公平调度机制给多任务场景带来了10%的性能提升,运行更加流畅。内存融合技术则是将ROM的空间借用当成RAM使用,以此大幅提升后台应用的保活数量。而对于在调度中无法保活的App,原地复活机制也提供了解决方案。被系统清理的后台应用,再次启动时能快速回到之前的状态和进度。
其他手机厂商如华为和OPPO,也已经在自家系统中搭载了类似的内存拓展技术和墓碑机制。
MIUI、OriginOS和ColorOS对于扩大可用空间、提高流畅度所做的努力
可以看出,解决内存和存储空间占用问题的根本动力很可能还是来源于手机厂商。
行业的共同问题必然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共同努力。除了手机厂商对App的限制和规定,统一推送联盟和App监管政策需要肩负起更大责任,才能有效遏制App无限扩张。
手机厂商打造革命性技术和创新性体验才是加速换机周期的根本动力,希望消费者不再因为内存或存储空间不够而换机。
作者:皇甫钰文
来源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响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