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需要再赢一次
3月6日,备受关注的京东百亿补贴频道正式上线,并被放在了首页的一级入口上。对于现在的京东来说,用百亿补贴寻求低价市场,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京东能打好这场价格战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还有部分家庭没吃过优质的猕猴桃,如果能让这些家庭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斤猕猴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京东应服务多层次的消费者,既考虑有钱人,也要考虑普通人。”
去年年底,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一席话,定下了京东的新方向——要让京东的东西更具性价比。
3月6日0点,备受关注的京东百亿补贴频道正式上线,并被放在了首页的一级入口上,并表示“买贵双倍赔”,来势汹汹。
京东百亿补贴界面
京东动作的意图很明显,京东需要增长,尤其是用户增长,而低价或许是个最直接的办法。
从京东的基本盘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京东虽然基本实现盈利,但增长一直在放缓。
以京东最为核心的3C品类营收为例,2022年前三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4%、0%和7.6%,均创下2019年以来的新低。用户增长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京东的活跃购买用户数为5.88亿,同比增速仅为6.5%。
性价比标签在减弱,增长迫在眉睫,刘强东又带着京东重新打了价格战。
只是,电商市场今非昔比,想要打价格战仅靠低价是远远不够的。抛开价格不谈,挑剔的消费者还需要高品质、快配送、强服务,这对既要盈利又要低价的京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然白热化,京东价格战面对的不仅是“三国杀”的老对手,还有短视频平台。正如刘强东所言,如何重回京东战略的核心——成本、效率、体验,考验着京东及管理层。
对于现在的京东来说,用百亿补贴寻求低价市场,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01 低价,成了京东今年的“主命题” 比预告消息早了20个小时,3月6日0点,恰逢开年第一个大促节点,京东正式上线百亿补贴频道。
不同于以往的优惠频道,百亿补贴频道打破在京东APP内拥有一级入口,并成为基本板块,并打出了“官方补贴、天天低价”的口号。
百亿补贴专区内,商品补贴金额1000元、400元、60元不等,6899元能买128G的iPhone14Pro,208元买到一支原价439元的CPB洗面奶。京东方面称,京东百亿补贴是其联合品牌、商家直接对商品进行补贴,消费者无需领券等复杂操作,可直接抢购。
细心的用户会发现,京东为苹果专门设置了补贴专区。作为京东的看家品类,3C产品自然被寄予厚望。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低价提销量也是个去库存的好方式。
连线Insight搜索发现,以iPhone 14promax 256G 暗紫色为例,京东百亿补贴售价8699元,补贴1200元;拼多多百亿补贴售价8674元,补贴1220元;天猫售价9199元。京东的价格与拼多多的价格几乎一致,京东百亿补贴的确力度不小。
三个平台价格对比图,从左到右依次为京东、拼多多、天猫
但面对这样的优惠,也有消费者感到疑惑, “我下拉到最底部看到店铺名称是某经销商,我担心这不是新机。”一位消费者向连线Insight发出疑问。
的确,购买电子产品时,京东+官方自营是很多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起码质量可以得到保障。此次补贴+经销商的组合,虽然价格便宜了,但不少消费者会因为担心产品质量而变得犹豫。
京东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百亿补贴专区,推出了“官方补贴、全场包邮、全场客服、退换货运费险”等多项保障消费者体验的服务。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京东会要求参与百亿补贴商品活动期间开通包邮服务,竞价成功后不得自主删除促销,不得恶意套利、恶意竞价。
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类范围上,此次百亿补贴活动不局限于3C品类,覆盖全品类,且京东自营和POP平台商家都可以参与。
为了保障全网最低价,2月21日,京东公开发布了《“买贵双倍赔”服务规则》,规则提到消费者在平台购买相关标识的产品,其实付价格若高于特定平台上同款商品的价格,可申请订单实付金额差价的双倍补偿。
据36氪报道,京东在后台设置全网比价系统,“双倍赔付”有一定的商品池,并不覆盖全品类商品。
在内部,百亿补贴也被看作是京东的重要任务。京东零售CEO辛利军亲自拍板百亿补贴项目,并表示在预算层面不设上限。
如此重金押注低价,京东的心思很明显,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进而寻求增量。
去年年末,刘强东强势回归,定下了今年京东的主基调——低价。 彼时,刘强东严厉指出:“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不要以为掌握了定价权,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
“再继续下去,迟早会成为第二个苏宁。”刘强东的犀利不减当年。
当平台流量触及天花板、用户增长难寻,通过低价获取流量或许是一个选择。不过,要做好这件事,也并不容易。
02 考验的不只是“低价” 京东杀入百亿补贴,意味着电商平台新一轮的价格战正式打响。相比于价格便宜多少,行业更关注的是,京东这场价格战要怎么打?
行业的大背景是,与早期跑马圈地的价格战不同,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经过多年发展,电商格局早已发生变化,用户心智也已经培育健全,单纯的低价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相较于低价,服务、物流、体验、售后等都是消费者考量的标准,没有哪一家平台能单纯依靠“低价”无往不利。
换句话说,现阶段的电商市场,低价是具有吸引力的武器,但不意味着全部。
消费者需要的是更高质量的性价比。
在消费者心中,京东的核心优势就是平台的物流体系和产品质量。
从2007年开始,经过15年的发展,“快”是京东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日达、次日达,让不少看重履约时效的消费者成为京东的粘性用户。
此外,由于京东的商品多为自营模式,自营GMV超过平台一半,在质量方面也被消费者认可。
硬币的另一面是,除了自营商家外,京东近几年也在发力第三方卖家。 当同样的物流体系和产品要求放到第三方商家身上,其经营成本便会无形增高。 这时候,京东还想要寻求商家的最低价,这对于商家来说很难取舍,甚至会引起商家不满。
去年双十一,泸州老酒便以“平台多次低价销售自家产品”为由,宣布与京东暂停合作。此外,五粮液等品牌方也因定价问题暂定与京东合作。
同时,据华尔街科技眼报道,京东还曾以李佳琦、罗永浩等主播的价格与厂商比价,要求重新拿到最低的报价,但商家并不买账,京东得到的反馈也不理想。
这意味着,要求商家在京东保证最低价,是一个挑战。 为此,或许是吸取去年品牌难降价的经验,这次百亿补贴京东拿出了对第三方商家的诚意。
此次为了实现商品“低价”,京东“百亿补贴”采用的是竞价原则。官方会在相关平台发布招品需求,并给出最高竞拍价和起拍库存,除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或不在品类范围内的店铺均可参加,符合库存要求的价低者中标。
不仅在参与门槛上,对自营商家和第三方商家同等开放,据电商在线报道,入选百亿补贴的第三方商家扣点会自动降到0.6%,有些商品还会有京东官方给的补贴,商家的到手价是竞标价加上官方补贴。
更早之前,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允许第三方商家选择其他物流服务,不必强制采用京东物流。
“要实现自营和POP商家的良性竞争,不能单纯追求GMV,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流量”,刘强东强调。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为了让商家心甘情愿拿出最低价,京东的确给商家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但如何保障用户体验又是另一大挑战。
正如上文所言,用户在意的不仅是价格,还有后续的服务,如果商家为了利润牺牲物流质量,甚至是商品质量,这对京东的用户无疑是致命打击。
更重要的是,为商家放宽政策和门槛,代价是京东本身要做出牺牲。
过去,京东形成了较为平衡的“自营+第三方商家”混合模式,毛利收入自然也分成两种模式。其中,自营模式毛利主要来源于商品进销差价,即京东通过规模化采购压低进货成本,并通过3C、美妆等高毛利商品拉高整体毛利;而第三方商家毛利则主要依靠商家为京东交纳广告、租金、佣金等方面的费用。
浙商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京东开启“百亿补贴”,短期将加大销售费用的投入,毛利率亦受影响,利润端承压。长期支出相对更高的成本,盈利能力将受损,高强度补贴或将难持续。
对于京东来说,这场价格战势必会更加艰难。除了价格外,如何在自营商家与第三方商家找到平衡、在低价与消费者体验找到平衡、在平台利润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都是挑战。
03 京东靠低价抢来的市场,也要靠低价守住 回顾过去20多年零售电商的发展历程,几个重要节点都是围绕价格战展开,这已经成为零售商们的重要战略。
尤其是对于京东来说,价格战再熟悉不过。 “多快好省”是京东最初的slogan,一直以来,京东重视成本和效率,并擅长在价格战中突围。
先是2010年,正值当当网上市前后,占据国内网上图书零售市场超过50%的份额,京东想要借助图书品类从电商市场突围,便主动发起与当当网在图书品类上的价格战。彼时,刘强东喊话,“每本书价格都要比竞争对手便宜20%”,“不允许图书部门盈利”。
随后更为人熟知的是京东与苏宁的815大战,这是电商平台首次向线下零售巨头发起挑战。2012年,刘强东瞄准3C品类中的大家电,不仅连发多条微博喊话苏宁,还公开招收5000名国美、苏宁价格情报员,天天跑到苏宁门店去跟踪价格,与苏宁抢市场。
两次价格战如出一辙。不仅让京东抢下图书、大家电等市场,也让刘强东和京东成为互联网的“价格杀手”。如今,刘强东回归,想用低价保住曾经拿下的市场。
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京东需要增长。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去年3月至今年1月期间,淘宝的月活均在7.8亿以上,占据第一;紧随淘宝的,是月活7.2亿-7.8亿的拼多多;而京东的月活一直在3亿-4亿之间徘徊。
年度活跃买家上,阿里(淘宝、天猫、淘特)有着超过10亿的年活跃买家,拼多多有8.8亿的年活跃买家,而京东的年活跃买家在5.7亿左右。
而利用低价抢用户、促增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此次主动发起价格战,需要考虑的不只是价格,更重要的是平台原有的基因。
一二线城市用户是京东的基本盘,原本价格高的强势品类即使低价也未必能换来多少用户下单。想要提高GMV、增加买家数量,还是要靠对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用户,以及日用百货等生活类产品。
这对京东来说是一大挑战,百亿补贴能为京东带来多少用户增长和价值,还有待观察。
新的增量越来越少,现在的价格战已经不同于跑马圈地时期的价格战,利用优势品类做引流不失为一个正确选择。
以前不久iPhone14pro系列降价为例,苹果部分授权店降价700元,京东自营旗舰店上,领券后则立减800元。更低的价格自然会吸引一部分用户到京东下单,进而加大对其他品类,尤其是弱势品类的购买频次。
此外,单纯靠价格不是长久之计,京东必须要拿出具有差异化的高品质商品,尤其是保证利润,那就要在产业带上下功夫。
实际上,这点是京东一直在做的。去年开始,京东便向中小微商家,提出了史上最大规模产业带招商——面向全国267个产业带,给出减免费用、供应链支持、商家培训等资源吸引新商家入驻京东。
京东自有品牌称未来三年内,将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工厂新品孵化SKU数量增长超800%;工厂生产成本降低15%、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30%。
当然,实现极致性价比,深耕产业带已经成为电商平台们的共识,为此,平台们都在寻找更大规模、高品质的源头直供,这场关于供应链的争夺只会越来越激烈,场上玩家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整个市场看,低价策略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京东开启常态化百亿补贴,阿里也把“价格力”列为今年的五大战略之一。2023年,价格或许是电商平台们的关键词。只是,这场战役对京东来说更加重要,京东更需要再赢一次。
作者:王慧莹;编辑:子夜;
来源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连线Insigh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