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简史,300年
近些年来,“业财一体”、“业财融合”的概念逐渐为大家所认知,那么你是否了解“业财”的历史发展进程?“业财”的进化发展过程,又体现了商业社会怎样的运作逻辑?
一提到财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不近人情”:锁着大铁门和保险柜的财务办公室,斤斤计较的报销单据,一脸懵逼的财务报表;脑海中不由得联想起古装剧中账房先生,一个颧骨消瘦的老头,头戴着一顶小圆帽,身穿的严丝合缝的红马褂,左手拿着算盘,右手拿着账簿,圆圆的金丝眼镜背后总是透露着精明算计的光。
但这种常人看似苦涩难懂、不通人情的人物形象却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整个商业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
一、账房先生 我们仔细回忆下账房先生常用的工具有什么?80%的人会想到算盘,但算盘和计算器、财务软件一样仅仅是一个计算的工具,这并非真实的产出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账房先生有两个核心产物,账簿和凭证。
(古代三脚账) -(现代复试记账)
1. 账簿 每每一谈到这个词,专家们总是蹦出一堆晦涩的名词“什么资产负债、有借必有贷、期初期末、会计科目……”,先忘掉这些词,因为自古以来账簿或者说账本上面记录的东西其实就是在解释着两个问题:“钱从哪里来?钱又到哪里去?”。
比如:今天发了7,500元工资,心情大好,约了朋友在周末晚上点上一盆250元的小龙虾,回到家打开淘宝又下单了一件心仪的很久的衣服花了600元,银行卡里还剩6,650元。那么对于喜欢记账的童鞋,实际上就是下面这样:
4月10日 +7500元(工资) 4月15日 -250元(餐饮) 4月15日 -600元(购物) …… 这种记账方式通俗的讲就是“流水账”,这种记录方式对于普通人记录日常收支,控制花费足够了,不过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这些讯息往往不够,老板们不仅关心收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老板们更关心的是昨天“进的货”是多少钱买的、都卖给了谁,哪些货卖的多,合计卖了多少钱、卖了之后能赚多少。
这就必须对“进的货”再设置一本账。在这本账上,不仅要记录“进的货”的规格、数量,更要记录“进的货”是多少钱买的。
好,总结一下,现在“进货”这个事需要用两个账本了。
第一本账,记录“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第二本账,记录“货”是怎么买进来的。 像这种一件事要登记在两个账本(甚至更多账本)上的记账方法,就叫做“复式记账法”也就是现在会计们在使用的的“借贷记账法”。
举个例子:
刷卡买了一件衣服,花了600元。
在“银行存款”账本上记上:减少(借)600元; 在“存货”账本上记上:增加(贷)600元,服装。
2. 凭证 有了账如何证明这笔账是真实存在,而非人为加工的呢?凭证的作用应运而生,凭证逐渐与账目记录直接发生了联系,它不仅可以作为财物出入的依据,而且也能够作为账目核算登记、监督检查的依据。凭证记录的内容一般是:
发生的时间 名称 数量 金额 计量单位 …… 咦,且慢,听下来这些信息不是和上面账簿出现的信息差不多么?是的,一本账簿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凭证,当然唯一不同且关键的信息就是“署名”,“署名”可以是签名、指纹、印章等,本质上就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实物而非口头的认证;当今社会中常见的“车票、水单、电子订单、货单、付款单、收据、发票……”都属于一种凭证。
这里重点拓展下,从古人流传的凭证体系衍生到近代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发票和票据。
发票 :晚晴-民国初期官方对发票的关注点是比较狭窄地集中在印花税方面,到1986 年,国家颁布了《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了「发票」作为经济生活中唯一合法的购销凭证。所以,我国逐步开始了「以票控税」的税收征管方式。「发票」作为国家严格管制的印刷品,成为统计纳税人收入和支出的重要凭证。发票只能在税务部门的严格监督下,才可以印制、发放和使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发票=税收的依据”。
票据 :现代票据制度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12世纪的意大利的商事交易中。当时,地中海沿岸各城邦商事发达,贸易繁荣,各城邦之间频繁的贸易活动刺激了货币的使用需求。但在封建割据下,各地货币种类不一,交通运输不便,异地输送金属货币难度大、风险高。于是一些商人就开始从事货币兑换和汇款业务:货币兑换商在某地收受商人现金后,给予目的地付款的凭证,商人以此凭证请求货币兑换商在目的地的分支机构支付现金。
这种凭证是现代本票的雏形,为异地经营的商人提供了便利,避免大量金钱输送所产生的技术与安全问题。而后通过票据进而刺激了金融的债务和融资属性,比如承兑汇票、贴现、ABS、债券、乃至60年代出现的证券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票据=金融借贷的雏形”。
因为在现今社会中凭证和“钱”紧密挂靠,无利不起早的灰色产业在这块泛滥,凭证真实性所衍生的财务电算化乃至如今的区块链技术的在这一块有很多的落地场景。
二、会计记账到财务管理的进化史 上文花了大量篇幅以“账房先生”作为引子科普了“会计”领域出现的基础知识点,但会计和我们如今谈的财务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分别从国人语境中的“会计”和“财务”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范围来看看区别。
会计:
岗位设置:出纳岗、税务岗、核算岗、明细账岗、总账岗、财务报表岗等。
工作范围:
公司内现金的出纳、计算、 保管等事务,以及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一系列工作反应出企业财务状态的过程。 记录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包括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向,对以往的交易事项进行审查、确认和记录。总的来说是对以往的资金交流进行记录。在保证税务的同时, 把公司内部的账务往来做成一本账册,有利于财务在审核账务时清楚了解公司内部资金走向 。 财务:
岗位设置:财务规划岗、财务分析岗、预算岗、资金管理岗等。
工作范围:
它在一家公司里的角色是经营管理,并不是做账,主要是为了让企业的财务实现最大化,为企业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计划。 主要是决策、计划和控制,对公司内部资金的管理、组织以及运用的工作职能。 根据会计做出的报告进行分析,会计记录的数据是财务分析的基础。 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细心的小伙伴问了,我前文所框出来的国人语境是什么意思?因为“会计(Accounting)“和财务(Finance)”是纯粹的外来词汇,Accounting和我们账房先生非常相似,都是经商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随着经营企业越做越大,带动了更多的上下游,从而形成了产业乃至更加复杂的经商环境,这种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已经超越了纯粹的代数范畴,也就慢慢的衍生出了前文所提到的——复试记账法,所以会计也好账房先生也罢,首先是数学算法然后才是商业语言。
Finance这个东西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他和金融、财政有什么关联呢?我们透过西方”注会”和”四大”(BIG FOUR ACCOUNTING FIRMS)的发展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去探索一些有趣的东西:
三、18世纪 1. 股份制公司的兴起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英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国内兴起的重商主义迅速崛起,开辟新商路的同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远洋贸易加上殖民掠夺的背后不只是远洋物流成本还涉及武器支撑,而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本作为支持,单个资本的资金显然不能支持这样庞大的支出,而且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涉及较大的投资风险和时间成本,一种合股经营的经济组织——“康孟达(Commeda) ”应运而生,由专人负责筹集资金,利润在集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协商分配,入股者(集资者)从庭臣、贵族、商人扩散到平民,这便是股份制公司和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雏形,简单理解就是现如今的“众筹”。
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绝大多数股东不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但出于自身的利益,都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成果。市场上潜在的投资人们同样十分关心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便进行投资决策。
同时,由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逐步渗透,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债权人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作出是否继续贷款或者是否索偿债务的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能通过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来反映,因此,在客观上需要有独立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公司股权这种东西呢,不同时期买,公司的估值都不同,比如疫情前花10元入股了一个口罩或者疫苗的公司,到了疫情爆发后我可以把原先的股份按100卖给别人,大把人接盘。假如我告诉你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赚大把的钞票,你说你买不买吧,人性都是贪婪的,那个时候的人也一样,因为远洋贸易在那个时候就像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何况有政府和贵族们兜着底呢。
2. 独立审计的起源 1720年
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the South-Sea company event)爆发。当时的“南海公司”以虚假的会计信息诱骗投资者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或“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大神也中招了,他在第一次进场曾小赚7,000镑,但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结果含泪割肉2万镑离场。也因而有了那句留世的叹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査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审计行业的长足发展。
四、19世纪 1. 公司破产潮带来资产核算机遇 1815年
英国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每10年左右便重演一次,市场经济陷入混乱,大量企业破产清算,资产评估在财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账户中的客观和主观计量。对公司固定资产(也称为资本资产或财产厂房以及机器等任何其他设备)的评估根据其账面价值和重置支出直接评估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人资产的价值并不容易获得,这就需要专业会计师的商业估值技能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债权人提供的资产负债表的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成形。
1831年
英国通过的《公司破产法》提到,除了商人和银行家之外,会计师也具备进行审计的适当技能。这是第一次公开承认会计师的审计职能。
1844年
英国议会颁布了《股份公司法》,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完整,保护广大债权人的利益。该法案明确规定:董事有登记账簿的义务,而且,该账簿须经董事以外的第三方人员审计;公司董事应编制“详细而真实的资产负债表”,这些账簿和报表须经公司的监事的审查;并且,董事应在股东大会前十天将资产负债表的副本与监事审计报告书一起,提交给股东和公司登记人员。
几个月后,议会进行了新的规定:“监事可以用公司的费用聘请有记账技能的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监事和会计师应根据公司的账簿,编制报告书。”也是在这个时期独立会计师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独立会计师人数越来越多。
1853年
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1855年
《有限责任法》和《股份公司法》中,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公司章程的标准格式。在章程的标准格式中,增设账簿应按复式记录形式记账,规定监事不一定必须是企业的股东。1862的公司法另设了一个补助性规定,称为《股份公司经营的法规》再次强调监事在办理审计业务时可用公司的费用聘请会计师或其他人员;监事不再必须是公司的股东。
从此以后,股东对公司董事的监督,逐渐不再由股东代表实施,改由处于第三者立场的社会上的特许会计师代行。
2. Big4掘金,企业法规带动事务所淘金热 19世纪中期-末期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欧美各国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体系,主要为上市公司提供事后独立审计和公共监管的工作,当然有些也会支持内部账目的外包工作,其中包括如今如雷贯耳的Big 4(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的创始人们也相继加入到了各自的会计师事务所创业之路。
1893年
在美国联邦众议院议员多克里(Alexander M.Dockery)的建议下,第53届国会参众两院任命两位会计师加入多克里特别委员会(Dockery Commission),针对经济衰退背景下美国政府机构效率低下问题进行调查。这两位会计师是哈斯金斯(Haskins)和塞尔斯(Sells)。二人提出了改进政府会计的方案,这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给国家政府部门提供财政体系咨询服务的重大里程碑事件,这家事务所也就是21世纪稳坐龙头的德勤(Deloitte,Haskins & Sells)。
五、20世纪 1. 所得税的变革,利润表奠定地位 20世纪初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由欧洲过渡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中心和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也由英国转向美国。
1913年
美国颁布《所得税法》,确立了以经营收益作为计税基础的原则,也是美国税制从以商品税和关税为主转向以“能者多付”为原则的所得税(含个人与公司)为主的关键分界点。“规定要求,该税款将由企业人员从其获得的工资及其他收入中扣除。”法案规定其征收的对象是工资、薪金、利息、股息、租金、业主收入和资本收益。
不过此时,所得税的纳税户仅占全国纳税人总户数的1%,其收入占联邦税收的比重也仅为5%。由于一战军需急剧增加,所得税作为良好的筹资工具开始发挥作用。1913年所得税收入仅0.35亿美元,到1920年就达到49亿美元,7年间增加了100多倍。战后,所得税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呈上升趋势,至1927年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4%。
1943年又从立法角度确立了“凡有收入必须纳税”的付税原则,从而使所得税的税基不断扩大。至2018财年,尽管特朗普税改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税,所得税在美国联邦收入体系中仍然占据主要位置。
1953年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发表了《会计理论结构》文中指出“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实质就是会计就是一种信息记录系统,同时指出服务与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将向服务投资人的“利润表”转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经营周期的延长,投资人们要根据利润分红; 二是现在银行家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收入和利润进行放贷,而资产负债表更多是在破产清算时才使用; 三是自从政府加大了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通过企业的利润表的核算税收就尤其重要。 2. 现金流量到资本管理的演化 1977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批准《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 该事件标志着“现金流量表”正式成为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外的“第三张表”。这个决定的背后,主要是因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
它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资本流动的同时,为投资人和债权人更清晰的看到钱从哪来到哪去。
早在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公司就已经开始编“资金流量表”。1862年, 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成为资金流量表的雏形。
当时的资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及邮票的变动情况。到20世纪初, 资金流量表已发展成四种不同的形式,分别用来揭示现金、现金及其等价物、营运资金及某一时期的全部财务的资金流量。
到20世纪30年代, 资金流量表成为会计教科书中的一般命题。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公司已开始将该表列为独立报表或作为报表的附表而加以陈报, 但其格式、内容并不规范, 并且是否陈报出于自愿。
1947年
美国无线电报公司(RCA)采用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和美洲银行联合提供的“锁箱”服务,由RCA在各大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用于收集支票、汇票等,并授权其开立存款户的当地银行每日开启信箱,取出当日所有支票、汇票后进行立即结算,并通过电汇将资金划拨给RCA所在地银行,从而大大加速了集团企业散落在各地的财资快速集中,因此“锁箱”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司库或是财务共享的萌芽。
60年代
司库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及跨国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统筹管理集团下子公司银行账户、资金计划、资金上拨下拨、票据管理、人工核算资金/资产持有量并进行资金/资产的归集。
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之后,金融市场的监管开始松动,出现一些新型的短期货币工具,大型跨国企业为了应对国际货币市场的波动,将司库职能从最初简单的现金核算与归集拓展到管理现金收支、保持账户头寸稳定、进行头寸集中以及维护银行关系等职能,其专业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
80年代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美国的大幅度加息,司库职能开始变得复杂,并逐渐成为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司库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现金头寸管理,而是逐渐承担起更为复杂的现金流预测与财务成本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汇率等风险管理、长短期投资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管理等职能。
透过司库的演变,挖掘会计向金融的跨越,在企业有钱的时候,就是帮助企业管钱,用钱生钱;在企业没有钱的时候,帮助企业搞钱。
3. 管理会计与战略咨询业务的蔓延 1912年
美国伊利诺斯州最年轻的注册会计师(CPA)亚瑟·安达信(Arthur Andersen)接受芝加哥西北大学的邀请,担任会计学系的教职。任教后的第二年,亚瑟·安达信和普华会计师行的克拉伦斯·德莱尼(Clarence Delaney)在芝加哥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Big5之首)。
当时一般会计师的工作仅限于核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但安达信认为查账人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最后的审查,也要进行最初的把关。他认为,一流的会计师应该为公司客户提出建设性的报告,帮助其解决管理上的日常问题。于是,他大胆地对传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进行优化改进。安达信的先见之明给他带来了繁荣壮大的机会,快速成长为行业内的标志性企业。
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除了上述的所得税,还通过超额利润税,战时所得税等一连串的税收政策,快速获取资金补给;这个时期通过一系列的的公司税务政策带来了大量企业会计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岗位述求,会计师同时获得了管理公司和银行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有机会对战败国对应资产的管理。
该时期拥有大量的就业机会的企业基本都在生产武器弹药和战备物品,会计师从而衍生出需要协助控制与弹药生产有关的成本经验: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也因此诞生。
1922年
芝加哥大学会计学教授詹姆斯·O·麦肯锡(James O. McKinsey)在的第五本书《预算控制》(Budget Control)中引入了预算计划的概念作为管理框架。
1934年
新加入麦肯锡的哈佛法学院/商学院第一人马文.鲍尔(Marvin Bower)受零售商马歇尔菲尔德公司(Marshall Field)委托进行分析研究该公司1931年以来发生巨额亏损的背后的成因。那时,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的业务涵盖批发、建筑、纺织和制造业务多元化公司,但这些多元化业务都没有成功,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James O. McKinsey和Marvin Bower对该公司根据集团和成员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预算结构、利润分布、收入占比、成本控制、投融资决策等层面的分析,最终建议马歇尔菲尔德公司专注于百货商店,剥离其他业务;麦肯锡的咨询报告也因此在美国商业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后继鲍尔也是现如今真正以管理咨询为核心的麦肯锡的掌舵人。
1946年
在通用汽车做了18个月的咨询顾问彼得·德鲁克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在随后的几年里,一场管理学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商业世界。同样的也影响着很多会计事务所延伸出了管理咨询的业务。
1972年
麦肯锡受到BCG和其他咨询公司的竞争冲击,格鲁克召集了30人花了2天来交流他们是怎么做战略咨询的,结果发现,各谈各的,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做法。在混乱的讨论中脱颖而出的,是一个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核物理博士学位后加入公司的日本人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这个人也是后继日本战略咨询之父。
格鲁克在这一时期吸纳各界人才疯狂的脑暴,最终将战略决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务计划(达到预算),第二阶段是建立在预判基础上的计划(预测未来),第三阶段是以外部为导向的计划(战略性思考),第四阶段是战略管理(创造未来)。
4. 财务软件与软件实施业务的崛起 1952年
安达信咨询业务开始出现,但外界对于该公司为企业既提供会计财务审计,又提供咨询服务而怀疑其可能丧失公允性,市场的怀疑使得公司最终分拆为主营会计业务的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和主营咨询业务的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
1953年
通用电气正在为如何对全球125家分支机构和数十万雇员进行薪资管理而焦头烂额。这时,来自安达信的项目经理Joseph Glickauf提议通用采用大型计算机为超过四十万雇员的薪资统计。当时的商用计算机大多数还处在实验和概念阶段,在商业上的应用还十分不明确,可能跟今天的AI、区块链、元宇宙状况差不多。
最终,通用电气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这项建议。于是在1954年,通用电气就此成为全球第一家雇员薪资自动化计算的企业,从此开创了数据处理时代。这个项目可以算是安达信咨询(后来的埃森哲)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起点,埃森哲的官网也认定这一年为创始年。当时的项目领导人Joe Glickauf之后被称为是电脑和高科技咨询之父,为商业咨询开创了使用电脑和高科技解决问题的先河。
1972年
五位前IBM员工决定辞职在德国创业,创办了SAP,全称是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目标是开发标准软件。
20世纪二战谍报破译创造了背景产物-计算机,当时大型计算机的硬件价格十分昂贵,而软件需要定制开发,没有所谓的标准软件,而能购置得起大型机的企业都有着类似的软件诉求,在这么一个背景下,SAP创始团队发现了市场的需要,而当时大型机硬件给IBM带来的利润让IBM陷入了大象跳舞的窘境对软件市场完全不在意,就这样SAP开始了ERP软件代名词之路。
1973年
世界上第一套财务会计软件RF(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系统问世,在RF系统上进行了相关组件的扩展后,形成了SAP的开山之作R/1。
这里的R代表(realtime data processing)实时数据处理。那个只有“批处理”的年代,一个拥有“实时处理”能力的软件在会计账簿记录上展示了极大的灵活性,德国当地的化工、烟草、制药等公司开始尝试使用,之后短短几年,德国最大的100家企业中已经有50家在使用SAP的R/1系统。
1981年
R/2上线,该软件的上线开始有了ERP软件功能的雏形。R/2系统的开发是基于跨国公司的潜在客户需求的,系统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多语言、多币种以及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
SAP将这种国际化的开发视野,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从功能模块组成上看,除了RF财务模块还衍生了生产、进销存及人力资源等场景能力,具体功能模块如下:RF(Financial Accounting)-财务会计;RA(Assets Accounting)-资产会计;RK(Cost Accounting)-成本会计 ;RK(P Projects)-项目管理;RP(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 ;RM(INST Plant Maintenance)-工厂设备维护 ;RM(QSS Quality Assurance)-流水线质量监控;RM(MAT Materials Management)-档案管理;RM(PPS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RV(Sales and Distribution)-物料分销。
在R/2软件迭代的过程中,SAP意识到,客户把数据通过R/2输入进去后,那么后续的最大的需求就是出查询和报表。而每个公司的报表需求又都不一样,这是每个客户个性化需求最多的地方,因此SAP自已发明了应用语言-ABAP。
SAP在R/2时代同时构建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产品研发和定制开发分离。定制开发主要集中在报表,那就用难度比较低的ABAP商业应用语言来搞,把定制开发、销售丢出去给合作伙伴,SAP继续做产品研发。
1992年
SAP R/3的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套符合Gartner ERP定义的ERP软件,而且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覆盖了企业的从会计账簿、进销存、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的业务场景,沉淀了大中型甚至跨国企业的最佳实践,聚集着在欧洲的合作销售网络,同时又踩着小型计算机、软件系统重构、互联网崛起的风口,这样一个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企业不红都不行,要知道这个年份甚至早于亚马逊、Ebay、雅虎、JAVA语言创建的时间。
SAP R/3是基于Unix小型计算机实现的软件,包括三层架构体系:数据库层、应用层以及展示层,在服务器端也更便宜、软件端也更灵活、更易拓展;从R/2到R/3最直观的感受从硬件和软件的体验上来讲,R/2还停留在笨重繁琐的大型机,系统是一连串的使用DOS展示的数据语言;R/3采用小巧的计算机(和目前的台式机相当接近),系统采用了一个个图标方块组成的GUI(图形用户界面),直到现如今仍有一些企业在使用R/3,看下下图让你有更直观的感受,右边是R/2,左边是R/3。
以下是SAP R/3的产品模块:
FI(财务管理):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管理、财务控制、金融资产管理、合并报表、外汇和税务。 CO(成本控制):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核算、活动和服务成本、订单和项目会计。 AM(固定资产管理):技术资产管理、投资控制、资产科目、投资管理。 PS(项目系统):资金管理、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时间管理。 SD(销售和分销):销售支持、查询、报价、订单、物流、开具发票、销售信息。 MM(物料管理):物料需求计划、批量外购、货物跟踪、发票验证、库存管理、供应商评估、采购信息。 PP(生产规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MRP MRP II、预测、产能规划、生产活动、成本核算、项目管理。 QM(质量管理):质量规划、质量检查、质量控制、质量文件、质量信息。 PM(维护计划):维护检查计划、工厂维护订单的处理、完工确认管理、历史记录管理、工厂维护信息。 HR(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差旅费核算、绩效福利、招聘、人事管理、人力规划、培训管理、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时间管理。 WF(工作流):自动化业务流程、支持所有模块。 IS(工业解决方案):ICOE的结果、特定于行业的功能。 1993年
SAP创造了一种新的的商业玩法,乃至后续的软件厂商如Oracle和PeopleSoft等都有样学样。这一年SAP打算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在加州设立了研发中心。SAP把IT咨询服务、集成解决方案、IT实施服务都交给了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其中尤为凸显的是四大们在做财务咨询业务的同时也会同步带上软件工具的输入;从此,SAP继续专心做产品研发,把销售、咨询、实施、集成、定制开发都放给了合作伙伴。
这样的商业闭环一直沿用到21世纪的今天,如下图就是Gartner2022年发布的SAP HANA 合作伙伴的四象限排名,上面是不是出现了一堆四大们熟悉的身影。
六、小结 首先暂且抛开“业财一体”、“业财融合”这样的字面概念,毕竟这是国内语时代境下造的词,我们先看看业财是在什么时候被官方普及的。
2010年,中国正式引进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项目(CMA)。 2014年,财政部发文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一句话:“管理会计…是通过 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 ,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2022年,财政部发文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业财融合”出现了2次,“数字化”出现了11次。 然而回顾会计行业的西方变迁史,西方的管会概念距今已然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从商业而开始的轮回“因业生财,由财治业”;正如利特尔顿所说的:“会计就是一种信息记录系统”,SAP又通过实践诠释了下一句:“企业的定制化述求都来源于报表”。
如上图所示,商业社会的企业因为需要账务记录而有了财务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的角色,描述企业资金动向,即通过会计数据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描述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税务等,主要供给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使用。
而这些数据经过企业的深入分析,可以用来进行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也就有了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的角色,从而来影响和反哺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会计进一步衍生出企业向外求和向内求的两种述求向外求:企业有钱生钱、没钱找钱的述求,也就是企业的投融资结构衍生了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中介。
向内求:企业对未来未知的商业环境乃至地位的可控性述求,衍生出了通过战略规划预知未来走向的管理咨询顾问的职能。
专栏作家
陈天宇宙,微信公众号:陈天宇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平台支付领域专栏作者,十年资深产品;专注为10万支付产品经理和支付机构以及企业提供深度支付内容和服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