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该不该考研?前辈从 6 个角度帮你分析! 收藏
又到了每年考研高峰,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都有朋友问我关于考研的事情,有的是本科的同学,有的是曾经的同事,有的是亲戚家的孩子。近几年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每次别人问我考研的时候,我都会慎重的告诉他,首先要认真想想为了什么考研。今天就浅浅聊一下,关于考研的一些问题吧~
作为参考,列出个人大概情况:就职一线城市设计师工作两年后,考研上岸某美院。可能有的人会说,设计师比较注重实战,考研没什么用。人各有志,每个人面临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选择当然也有所不同,这里暂且不论 设计师 有没有必要考研。如果你是设计类专业,正好有考研的想法,或许值得一看,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拓展阅读:
设计师有必要读研吗?来看亲历人的经验! 我就是了读了研的交互设计师,而且还是英国人机交互专业留学。
阅读文章 >
为什么考研 1. 能力提升?
不知道目前在职的设计师而言,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新入职的设计崽崽越来越厉害了,压力很大;近几年的大环境不太友好,动不动裁员,变动频繁,晋升空间比较小,马上面临年龄大限,升不上去也没有了初入职场的冲劲;生活压力慢慢变大,设计更新越来越快,需求越来越多元且复杂。可能这时,或许就想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认识的朋友中,这部分人不在少数,但大多只是有考研的想法,每年到了报名的时候犹豫一下。真正下决心去考研的并不多。
建议:如果是出于对能力的提升,和晋升的需求,考研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目前的市场需求供需不平衡,学校授课的专业和内容略滞后于市场。全日制读研的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少则 2 年,多则 3 年,性价比并不高。而且市面上各类课程应有尽有,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冲浪小能手,独立自主去找寻学习资源并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吧。所以建议,这类型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性价比更高的技能型培训来满足自身需求。
2. 学历需求?
因为考研分数线涨幅惊人。害怕长时间备考后又没考上,犹豫不决。近几年的学历贬值速度过快,学科精细划分,专尖人才要求更高。如果不是能力异常优秀,提升学历为自己多一层竞争力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可以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应届生,我的建议是如果能考尽量去考,尽早考,一定要去尝试。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试错成本比较低,顾虑较少。如果想着先挣钱就业之后再考,可能过几年的竞争更为激烈。如果是往届生,但是并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在未来规划中研究生是或迟或早的选择,那就趁早考!
3. 迷茫?不知道该干嘛?就业压力大,缓冲?
这一类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最终的考量还是取决于是否有时间,或者是否有试错机会了。如果你有,那就去试试。但是一定要慎重选择,合理规划,科学备考。千万不要又花了时间,付出了精力,最后没有得到预期结果,还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
4. 还有一种,可能不多。如果你在纠结考公考编,还是考研?
先考公考编,再考研。因为如果你是想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 研究生 毕业,最后都是需要考的,而考试内容只会越来越难,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考试大军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就业比读书更实际。实在有学历追求的,可以先入职再考研。
接下来就基于个人经验吧,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下我的选择。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篇幅去讲这些呢?对于我和我周围认识的很多朋友来说,我们曾经探讨过,为什么我们也足够努力,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认真对待,却与拥有同样条件的竞争者来说,面临同样机会与选择的时候,人生会发生很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对于自我认识的不足,对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的意识太晚。所以,如果你恰好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它是有一点用的。
选择学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研相当于重新选择一次赛道,需要更为慎重。而不是随便蒙头一考,考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笨了,结果草草就放弃了。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建议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定居城市优先:可以参考自己本科院校。可以选择自己心意的城市。这里在选择时,不仅仅是要考虑自己的专业需求,也尽可能的去考虑一下目标城市的人文环境,物价房价等因素综合考量。 学校层次优先:选择综合类大学的设计类专业或者美院?个人认为,优先考虑设计类专业,可以用全国的排名和就业率作为参考。有的综合大学排名一般,但设计类专业很强;有的虽然是美院,但是美院的边缘学科,真的不建议选择。尤其还要结合导师来选择,这个下面详细讲。 选择专业 如果你之后会依旧从事设计行业,建议尽自己最大能力,选择全国排名较好的专业。无论是专业技能与就业,还是行业人脉积累,都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你只是想作为一个学历,或者作为一个转行的跳板,那就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去选择了。
结合近几年的就业趋势和目标城市去选择专业,不要选太新兴又过于细化的专业。比如艺术设计疗愈,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国内开设的学校就很少,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可能会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当然如果是智能科技相关,新媒体相关的专业仍然是高需求的短缺型人才。如果不太知道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或者人才需求,可以粗略的看下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我看了,设计类的,昂各位还是自己看吧。)
选择导师 查看导师近几年的学术成果,偏向科研学术还是偏向行政管理等。
一个经验:建议报考年轻一些的导师,因为近几年就业的压力,青教的学历高科研任务重,事业心强,往往都比较负责,可以拥有一个很好的读研体验。相对来说,可以学的更多,师生关系也更融洽吧。也不是说年纪大的不好,当然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时间相对较长的导师更好;只不过个人所了解的年长的导师,更佛系一些,也许你会拥有一个无比自由的读研生活。(仅个人经验。)如何备考与如何有效利用在校时间,这一部分就不详细展开了。市面上各个平台学霸很多,一定有合适你的方法,之后有机会再分享吧。
毕业发展 一类会继续选择进入大厂,但与本科生的竞争优势本不是特别突出。
一类会选择自主创业,一般在校期间,就开始自我积累与尝试了;可以多多关注一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资助与扶持补贴,但近几年的小微企业面临的状态并不太好,创业的人也慢慢持保守的想法,先择业后创业。
还有一类,毕业生会选择高校或者教编。硕士学历进高校也趋于饱和,一线城市基本没有太多选择,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可能还有一些人才引进的机会。考编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多数一线城市不仅会要求二级学科,还是要求细分方向,本硕一致,四六级成绩等。
最后就是继续深造读博了。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笔者也有关注,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之后再次分享。
如果考试失败,怎么办? 首先,我认为在备考前就应该放平心态。对于一些选拔性考试,应该抱有更包容的心态,很多考试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你有更高的追求,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社会资源就这些,越优质的资源本身就越难得到,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健康的得失心态。
其次,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突击的心态,侥幸的心理。无论是高考,学科考试,四六级,教资等等大大小小的考试,诚然它们都有应试的弊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总想着是否可以在短期之内就可以有所突破。尤其是各类社交平台,速成类的标题党比比皆是,不停的渲染焦虑又不停的提高你的期待值。很少有人能真正的认识自己,并踏实的坚持下去。
那么,考研失败了怎么办?
其实如果你可以做到以上两点。你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啊。在这个大环境都较为浮躁的世界,其实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坚持都最后。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每次报名的一大堆,但最后真正认真准备了的,付出努力了的,可能都没有三分之二那么多吧。如果你真的能心无旁骛的踏实备考,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一次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了解自己的机会。
即便这个市场导向,父母的期望都更偏向结果大于过程。但是我觉得自己内心一定要坚定:对于自我的成长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通过一次次的努力,要慢慢学会与自己平和的共处与自洽。即便备考失败又如何呢?这个过程已经的一份很不错的收获了,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沉淀和提升自己,而更少的人会坚持到最后,甚至愿意通过这一过程就承认自己的平庸,再继续努力。在年轻的时候,为何不给自己的一点勇气,一点时间,一次机会真正的去够一够你那么想拥有的生活呢?
写在最后 (谈不上经验,也许就是自言自语。)
在我看来,如果你没有目标,甚至都不了解自己,读研并不能真的学到太多东西。在我毕业之时,很多人在祝福我毕业快乐的时候,其实我都有一种羞于面对的感觉。因为我的研究生生涯,并没有学到太多,有很多客观原因,源于我选专业,选导师的疏忽。也有很多主观原因,是自我能力,现实考量等等。无论如何综合而言,这三年的时间让我觉得非常宝贵但又十分惋惜。
但你若问我,是否后悔?从不后悔。
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考研和读研期间,一次次更清醒的认识自己,优化自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知道每一次机会的来之不易,知道自己的潜力和短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对于未来的我来说,如何选择,如何自洽自己的成败与得失。想必,之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是我会比曾经的自己更从容,更冷静;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相对最优的选择吧。
你是否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搜索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搁浅了一年之后,同一时刻,又想起当时的那个决定。重新鼓起勇气犹豫今年要不要就试一次呢?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无论此时的你是什么选择,都祝福你可以得偿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