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色新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于《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近期,这种新黄色新闻愈演愈烈,本文将探讨网络媒体平台上“新黄色新闻”现象的特点、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一起来看看吧。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报道内容流于肤浅等。
虽然黄色新闻的时代距今已过百年,但如今,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场变革随之带来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其中,“新黄色新闻”现象正在愈演愈烈。
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平台上“新黄色新闻”现象的特点、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以期对新闻传播和网络内容生态治理进行有益的思考。
一、新黄色新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众所周知,新闻是关于世界变化的知识,告知人们当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可以说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和社会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也一直在变化着。
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影响新闻业。互联网使新闻变得更加快速,更加全面,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随意获取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新闻业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掀起了一个新时代的潮流,人们获得了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新闻信息的权利和手段。
而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这种权利被继续扩大。本来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是由专业化的新闻媒体机构来负责的。如今,社会被深度媒介化之后,原先由专业新闻机构垄断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权力的局面遭遇全域性的颠覆。普通人获得了发布新闻,分享新闻的能力,并不断塑造新闻信息流及其传播特征,并使网络平台成为发布和分享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一新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许多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
比如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一些拥有着统一风格的视频新闻:它们往往分辨率不高,有着浓浓的“赛博包浆”的色彩风格,封面上挂着黄底黑字,镂空红字的标语,就像街头巷尾五色斑斓的小广告。这些短视频新闻,在采访的时候,当事者都会补充一句:“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
这些新闻的内容大多简短空洞,摆拍作秀,颠倒黑白,可以说是毫无营养。生产这些内容的除了一些小的自媒体之外,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媒体。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大家纷纷惊呼,“新黄色新闻”来了!那么,什么是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又给新闻业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二、什么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产生于 19 世纪后期的美国,源自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与约瑟夫·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的竞争。
约瑟夫·普利策于 1883 年收购了《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并开创了一种新的编辑方法,其中包括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色彩缤纷的插图以及关注人类有趣的故事。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发行量,吸引了普通民众和竞争对手出版物的注意力。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后来通过在 1895 年收购《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 来挑战普利策的统治地位,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并引发了两家出版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至《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新闻报》。这其中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双方甚至一度对簿公堂。
黄色新闻的得名——黄孩子
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藉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黄色新闻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崛起,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带来了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当时美国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
黄色新闻强调感性化的报道,强调娱乐性和轻松愉快的风格,而不是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这种报道方式确实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但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埃莫里曾评价:“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
普利策后来对主动退出了黄色新闻大战,赫斯特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这场黄色新闻大战才最终结束。
虽然黄色新闻在19世纪末期的媒体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下应运而生,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导致了从客观报道向煽动性报道的转变,这继续影响着媒体报道至今。
太阳底下无新事,随着自媒体以及短视频的崛起,导致了沉寂百年的“黄色新闻”似乎以另一种形式复活了。
三、新黄色新闻的特点 对比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质的资讯类视频,虽然和历史上的黄色新闻在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将之称为“新黄色新闻”,那这些新黄色新闻都有哪些特点呢?
1. 质量低劣,内容虚假 新黄色新闻在内容方面,或轻松幽默、或血腥暴力,不一而足,但都以吸引观众眼球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要素。这种新闻内容大多毫无营养,甚至可以重复几年前的旧闻,受众很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所谓“新闻”是关于事实和真相的叙事,但还有一类所谓的“新闻短视频”,内容虚假像是自导自演的网络短剧。这类网络短剧往往是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出不实信息,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虚拟现实。这一虚拟现实通过媒体转载、网络自发的传播,成为了“新黄色新闻”,正成为当下网络视频平台上的突出景观。
2. 商业化利益驱动 美国黄色新闻出现的19世纪末期,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的报纸出版物,这导致了各个报纸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报纸才被迫针对大众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报道。
现如今也一样,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媒体生存环境下,一些媒体机构和公司发布这些新黄色新闻的内容,主要为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用户关注,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从而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和推广效果。
3. 受众需求 总的来说,新黄色新闻泛滥的这种趋势,反映了当今新闻媒体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变化。一部分受众存在对新黄色新闻的关注和需求,进而导致了新黄色新闻的大量出现。
因为新黄色新闻往往有趣、戏剧化且充满悬念,有很强的娱乐性,可以为人们平凡生活增添些色彩。而且人们在阅读这类新闻时,还会产生一种虚拟的参与感,这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这可能是大众喜欢观看新黄色新闻的心理因素。
另外因为新黄色新闻自身的内容特性,很容易获得用户的转发和点赞,这进一步推动了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最终,新黄色新闻很容易登上热门榜单,再因平台算法推送,各类乱花迷眼的事件,便成为了虚拟现实的景观,将公众的有限注意力牵引到了虚拟空间。
四、对黄色新闻泛滥的思考 黄色新闻的泛滥对社会有着负面影响。首先,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对事实的认知,扭曲公众的价值观,使得一些人开始追逐炫耀、低级趣味或沉迷于无意义的事物,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此外,许多媒体机构用发布的低质内容来吸引受众,这不仅降低了新闻价值,也破坏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感。许多新黄色新闻的内容下面,我们都能看到“没有新闻可以不发”类似的用户评论。
所以,面对新黄色新闻泛滥的这种境况,正在并将继续考验新闻专业共同体的姿态和作为。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遵守行业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新闻报道是准确、可靠和可信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放弃吸引受众,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认识到黄色新闻和新闻专业主义并不是对立的。媒体机构需要知道如何在增加点击率的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并且需要与公众建立信任关系。没有人希望在看新闻时被欺骗或被误导,人们需要的是真实和真相。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新鲜感和真实性,以便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准确的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总之,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行业自律,以保证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其次是公众教育,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新闻素养宣传,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如何识别和抵制黄色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培养正确的新闻阅读习惯和辨别能力。
作者:张浩然
来源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ID:TencentMRI),深耕媒体行业,探索媒体前沿趋势研究与实践落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腾讯媒体研究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