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UI交互 2023-04-25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不知不觉春天就进入尾声了,再过十来天就是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今天就继续和大家聊一聊立夏借势海报中常用的意象。往期回顾: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才送走“雨纷纷”的清明,我们又要迎来一个跟雨相关的节气“谷雨”了...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不知不觉春天就进入尾声了,再过十来天就是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今天就继续和大家聊一聊 立夏 借势海报中常用的意象。

    往期回顾: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才送走“雨纷纷”的清明,我们又要迎来一个跟雨相关的节气“谷雨”了,它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阅读文章 >

    一、立夏简介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 5 月 5 日 - 7 日交节。立夏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因此又被称作“春尽日”,此后日照时间增加,气温升高,阵雨雷雨明显增多,是万物旺盛生长的好时节。

    与春季海报中多使用“萌芽”意象相比,夏季的节气海报会更侧重于描绘“绿树浓荫、万物茂盛”的景象,配色也多以绿色系为主。白酒品牌泸州老窖在借势海报科普了立夏有“万物自此长大”之意,并顺势说明产品的原材料高粱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物理除虫,品质可靠。这样就借节气来展示产品“有机种植”的优势和品牌对质量严格把控的态度,是比简单的描绘夏日景物更有效的借势营销思路。

    二、立夏习俗 立夏比较受欢迎的传统习俗有“尝新”、“斗蛋”、“秤人”等。

    尝新

    尝新即品尝节令食物,这种习俗主要流行在江南,不同地区间习俗各有差异。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说,“三新”指新熟的本地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品尝;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包含鲫、咸蛋、螺鰤、熄鸡(微火煨熟的鸡肉)、腌鲜、卤虾、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等多种食物;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斗蛋游戏

    斗蛋是立夏时节小孩子们的游戏,是由民间祈求小孩平安健康的习俗延续出的一种活动。斗蛋的规则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壳破了的就认输,然后把蛋吃掉,斗到最后都没有破的鸡蛋就是“蛋王”。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会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尝新”习俗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在海报中应用很广,像樱桃、青梅、鲫鱼、豌豆等是立夏海报中常用的元素。有的品牌会直接结合自家的品牌进行借势宣传,比如零食品牌百草味就借立夏推广了自己梅子产品。相比之下“斗蛋”和“秤人”等意象的使用就少很多。

    三、立夏常用意象 ① 迎接夏天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乐趣,说到夏天我们会想到炎热的天气,也会想到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游泳、小龙虾、冰淇淋,啤酒、凉爽的空调等。

    下面的左图是一位插画师以立夏为主题创作的插画,画面中一个男生乘着空调、伴着啤酒和冰箱中的美食向炎热的夏日进发,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夏日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对夏天的期待。这种能引起情绪共鸣的手法其实也可以用于立夏的借势海报中,即品牌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唤起人们对夏日的向往,以此表达对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欢迎。

    ② 避暑寻凉

    夏日天气炎热,因此体现避暑的意象在立夏海报中也经常使用,而且适用性很广泛。常见的是直接描绘与夏日消暑相关的场景,比如游泳、吃西瓜、各种雪糕冷饮。更好一些的是可以和自己的品牌或产品特性进行深入结合,比如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利用衣料的颜色和材质特点,一面表示立夏的绿意,一面表示衣料的透气,能炎炎夏日带来清凉,构思巧妙又切题。

    当然还有更加发散和创意借势思路。比如“反其道而行”,指出进入夏季可能给人们的带来的困扰,然后表明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借势宣传产品功效。像夏天大家吃冷物喝冷饮比较多,冷酸灵牙膏就在立夏的海报中体现产品可以预防由此来带的牙龈敏感问题。

    有的品牌则在借势海报中脑大开地将产品外形特征和夏日元素结合起来, 比如手机品牌小米和摩托罗拉,选择将自家手机的摄像头外形与夏日的雪糕、西瓜、游泳圈结合起来,简单但是很有创意,令人有眼前一亮。

    ③ 常用动植物元素

    古代物候历中,立夏三侯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立夏到了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会在田间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除了青蛙,这些传统物候意象在海报中使用的并不多。

    立夏海报中最常见的应该是荷叶和荷花元素了,从前面的海报中大家也已经看出来这一点了。但如果细究起来,立夏的 5 月其实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并不是荷花开放的时节,荷花开花的时间要到 6 月份,大家在设计系列节气海报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一下。

    最后就是蜻蜓、槐花,还有前面提到的樱桃、鲤鱼、青梅等都初夏常见的动植物元素,在立夏海报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夏 海报设计 的常用意象,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进行支持,之后会继续为大家推荐更多有趣又实用的设计干货知识 ~

    推荐阅读: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阅读文章 >

    做平面设计没有创意灵感?三大方向帮你突破! 本篇内容是借鉴参考的下半部分,因为上半部分的内容过长了,所以不得已分成了上下两章。

    阅读文章 >

  • 万字拆解!月活2亿的小红书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

    UI交互 2023-04-25
    这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因为活跃在这个平台的 2 亿用户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生活方式,然后再顺便种个草,赚点钱。这里没有人因为你要推广自己的商品而感到厌烦,只要你的图片和文字足够吸引人,他们对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都不会拒绝。这就是小红书,一个以年轻女性用户群体为主的生活分享内容社区,他...

    这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因为活跃在这个平台的 2 亿用户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生活方式,然后再顺便种个草,赚点钱。这里没有人因为你要推广自己的商品而感到厌烦,只要你的图片和文字足够吸引人,他们对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都不会拒绝。这就是小红书,一个以年轻女性用户群体为主的生活分享内容社区,他们向大家种草全世界的好东西,他们还希望好产品都从这里长出来。本期设计大侦探,就让我们跟随廖尔摩斯和他的新助理 Notion AI,一起拆解这个神奇的社交电商平台。

    往期拆解:

    12000字产品拆解!为什么160万知识付费创业者选择了小鹅通? 这一期对小鹅通的拆解,侧重点是对小鹅通的商业模式、产品体系以及营销场景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头部SaaS服务商,小鹅通诞生于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

    阅读文章 >

    一、导读 1. 内容结构

    小红书的产品拆解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导读、产品画像、内容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和、思考总结和写在后面的话,内容篇幅 13582 字,阅读时间最少 30 分钟。

    2. 适读人群

    产品拆解是一种专业、深度的创作形式,所以比较适合于以下几类用户阅读学习:

    C 端社交平台产品设计师:通过对小红书完整的产品拆解,了解小红书的产品设计体系和细节,有助于更好理解自己所在公司的 产品设计 ,其次可以全方位提升产品分析、竞品分析能力。 希望提升产品思维的 UI/UX 设计师 :通过从产品层到体验层的拆解,帮助你跳出设计执行层理解一个功能设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产品设计思维。 准备跳槽到小红书的互联网从业者:如果你有准备去小红书求职,这份产品拆解报告可以帮助你提前了解小红书的产品细节和体系。 内容社区平台从业者及创业者:收获一份专业、完整、有价值的竞品分析参考。

    3. 分析模型

    产品拆解是以反向推导的形式去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策略和思路,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分析模型和设计理论做支撑:

    AARRR 模型(又称为海盗模型):由戴夫·麦克卢尔提出,包含用户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获取收入、用户推荐,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 5 个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拆分和分析产品的功能价值。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界面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任何产品的设计,都可以通过这十个原则进行指导设计。 设计基础理论:包括常见的格式塔原理、费茨定律、巴甫洛夫反应、7±2 效应、席克定律等常见理论,用于诊断小红书的交互及界面设计。

    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 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

    阅读文章 >

    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阅读文章 >

    4. 阅读建议

    在阅读本篇拆解的时候,建议一边体验小红书 APP,一边阅读产品拆解报告。

    二、产品画像 在拆解小红书 APP 之前,我们需要从以下 8 个维度去提炼小红书的产品画像,这样才能理解小红书的产品设计逻辑。

    1. 行业发展

    小红书所在的行业属于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是一个生活方式类内容社区,同时小红书结合了电商和社交媒体打造了新型的商业模式,是社交电商的开拓者和领先者。我们从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和《2019 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研究》两份报告中获取到以下数据:

    随着内容社区的变现模式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媒体的商业变现空间越来越大。艾瑞咨询预计在 2022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突破 1.2 万亿元,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 2022 年将会达到 13.9 万亿元。 传统电商的红利已尽,已经进入行业衰退期,用户增速已持续放缓至 20%甚至更低水平。而社交电商正在蓬勃发展,成为移动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使用频次高、粘性强,流量价值极其丰富,行业交易规模在 2021 年就达到 28646.3 亿元。

    综上所述,小红书所在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而小红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和社交电商领先者,还有极大的空间去挖掘。其次随着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时代来临,对过去以 UGC 为主的小红书内容创作平台来说,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

    2. 竞争形势

    在《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一文中,艾瑞咨询梳理了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生态图谱。从图谱看出,小红书作为生活方式类内容社区,并无直接竞争对手,但存在诸多潜在竞争对手,包括文娱类的微博、豆瓣、抖音、B 站,还有消费类「什么值得买」,知识类内容社区知乎,旅行类内容社区马蜂窝、飞猪等。

    从易观千帆数据观察,小红书相比其他间接竞争对手,除了抖音以月活跃用户人数 7.4 亿超出小红书 3 倍以外,小红书月活人数超 2 亿排名第二,领先排名第三 1.7 亿的哔哩哔哩,其他社区月活人数距离小红书有一定差距。

    不过就在年初,社交巨无霸微信的 微信 公众号已经推出小红书式的笔记传播形式,降低创作门槛,吸引大众用户 UGC,这对于小红书来说,将会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3. 产品介绍

    小红书是一款集购物、分享、社交于一体的手机 APP。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购物心得,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社交平台。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为使命,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分享生活方式,并基于兴趣形成互动。

    4. 商业模式

    基于对小红书的深入调研,再结合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对小红书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推导。

    ① 客户细分

    C 端:年轻用户群体,以女性居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希望发现和购买优质商品,喜欢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和生活经验,有较高的月支配消费能力。

    B 端:中高端品牌,品质高、信誉好,期望通过小红书获取种子用户、快速打造爆款以及和年轻用户建立沟通的企业。

    拓展阅读

    根据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挖掘到内容社区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由 B、C 两端朝着营销线、商品线、平台线和内容线衍生出多元商业模式。这个信息有助于接下来理解小红书的产品体系。

    ② 价值主张

    标记我的生活

    ③ 渠道通路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小红书用户基数大,用户忠诚度高,主要依靠用户口碑分享,以及常规的广告、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推广和维护品牌形象。

    ④ 客户关系

    面对社区博主和行业 KOL,通过创作中心、蒲公英等平台为博主链接优质广告资源;面对企业客户,通过商家课堂等方式指导开店培育。

    ⑤ 收入来源

    根据《2021 年小红书内容营销数据洞察白皮书》报告显示,2021 年小红书的收入主要由广告和电商两部分组成,二者的份额占比分别为 80%和 20%。

    ⑥ 核心资源

    小红书是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用户基数大,忠诚度高,2021 年已经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有充足的资金优势。

    ⑦ 关键业务

    面向 C 端,小红书主要提供笔记发布、购物、直播等核心功能;面向 B 端,提供蒲公英、薯条、聚光平台等业务。

    ⑧ 重要合作伙伴

    各行业头部 KOL 及 MCN 机构,为平台提供高质内容,官方同时提供流量倾斜和扶持;

    企业客户,负责小红书电商自营平台的生产链供给以及其他内容合作。

    ⑨ 成本结构

    作为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红书的成本结构主要来自产品的研发投入和人力成本。

    5. 用户画像

    结合易观千帆小红书 APP 数据,我们对小红书终端使用用户人群提炼了以下用户特征:

    从用户性别看,以女性居多,占比 72.25%,男性占比 27.75%; 从年龄分布看,24 岁以下用户人群最多,占比 42.48%,其次为 31-35 岁,占比 29.53%,24-30 岁用户人群占比 15.83%; 从用户消费能力看,中等消费者占比 36.75%,中高消费者占比 36.21%,合计超过 70%,购买能力很强(官方数据为月支配可消费费用超过 4000 元); 从地域分布看,新一线城市用户最多,占比 22.17%,其次为三线城市,占比 20.93%,二线城市占比 19.28%,其中广州市最多,其次为北京和上海。

    6. 信息结构

    通过对小红书 APP 的信息结构梳理,可以看出小红书的功能结构比较简单,菜单栏包含了首页、视频、发布、消息和用户中心五个栏目。

    首页:以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推荐为主,其中推荐、购物和直播权重最高,也是小红书的核心功能。 视频:提供沉浸式的短视频笔记体验,用户可以不断上拉下滑观看视频笔记; 发布:提供拍照、相册、模版和直播发布功能,是用户发布笔记的入口; 消息:提供系统公告以及消息通知,用户聊天的窗口; 用户中心:用户的个人主页,包含笔记、收藏和个人资料等功能。

    7. 产品迭代记录

    根据七麦数据资料,小红书的 APP 首个版本发布于 2013 年 12 月 05 日,截止到 2023 年 4 月 3 日,APP 版本已经更新至 V7.82 版本,近一年版本更新次数为 98 次,迭代频率非常高。从十年前的「全世界的好东西」到今天的「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迎来自己的十周岁生日。

    以下为小红书版本重要迭代记录:

    2014 年 8 月,发布 V2.0 版本,上线「商城」功能,支持用户在小红书下单购买; 2015 年 11 月,发布 V4.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首页根据用户兴趣智能化推荐; 2017 年 9 月,发布 V5.1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加入闪拍、小视频等功能; 2018 年 5 月,发布 V5.16.1 版本,加入「附近」功能,可发现身边有意思的笔记和用户; 2019 年 5 月,发布 V6.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 2021 年 7 月,发布 V7.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 8. 产品生命周期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3 年 1 月,小红书 APP 月活跃用户人数超过 2.1 亿,注册用户在 2019 年就超过 3 亿(来自官网),公司在 2021 年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从以上资料数据看出,我们可以推导出小红书 APP 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当下以及未来将会聚焦于商业变现和用户留存。

    9. 小结

    通过以上数据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诞生于 2013 年的移动互联网元老,小红书从最初旨在打造一个海外购物社交平台到如今成为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交平台,他们的用户非常年轻,以 90 后居多,月活跃用户超过 2 亿,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和社交电商平台。

    三、内容服务 「内容服务」是根据 AARRR 模型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用户留存,包含首页、视频、笔记发布、消息、创作中心和专业号等功能。

    1. 首页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小红书以 UGC 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主,内容包含图文、短视频、语音等多种传播形式,覆盖了美妆、潮流、美食、科技、旅行、汽车、职场等众多行业。

    ① 发现

    「发现」作为小红书的默认首页,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浏览偏好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从产品迭代记录查询到小红书早在 2015 年就开启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从 TAB 栏可以看出小红书的内容覆盖了美食、科技、旅行、汽车、职场等众多行业,同时支持用户根据自己兴趣偏好自定义编辑。

    内容推荐逻辑

    在研究小红书「发现-推荐」推荐逻辑时候,笔者有点捉摸不透。因为每一次刷新推荐的内容排序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以点赞、发布时间、收藏数为准,更像是随机展示,所以特意查询了关于小红书内容推荐逻辑的文章。

    笔者找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江流的《小红书的内容营销逻辑》这篇文章,作者经过大量的测试,推导了小红书的内容推荐营销逻辑:

    「发现-推荐」页占据了小红书 80%的流量; 小红书内容推荐的逻辑主要是三个:高打开率,高互动率,高搜索打开率。

    体验陷阱

    当我发现平台给我推荐我讨厌的内容时候,我没找到屏蔽按钮,最后尝试长按图片才弹出屏蔽弹窗。这个设计对新手不友好,违反尼尔森十大原则的人性化帮助原则,没有提供清晰的提示,增加了学习成本。

    ② 关注

    「关注」是为用户提供自己关注好友的动态展示,内容设计比较简单。不过我对这个栏目的推荐机制感到不解,当我刷新页面的时候,内容并不是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展示,而是没有规律的随机展示。

    ③ 本地

    「本地」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读取附近用户的笔记,这个功能上线于 2018 年 V5.16.1 版本,它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发现身边有意思的笔记和用户,从而建立关系链接,提升用户留存率。

    设计思考

    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平台,「本地」的内容太单薄,如果能把内容分类,比如按景区、美食、出行等来设计,可以极大提升小红书在本地生活场景中的打开频次。来小红书,不仅可以标记你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

    ④ 搜索

    「搜索」是小红书流量分发的重要入口(占 20%),不仅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社区热门话题,更是小红书的商业服务中的重要场景(提供搜索信息流、专区、火焰话题和搜索菜单等推广方式)。

    引导页

    「引导页」由历史记录、猜你想搜和搜索发现组成,这个页面主要承担流量分发以及展示社区热门话题,设计得比较简单。

    迭代建议

    可参考 QQ 音乐的搜索引导页,根据话题内容设计排行榜,把引导页做得更丰富,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结果页

    「结果页」提供四个维度的内容展示,分别是全部(包含最新、最热)、用户、商品和筛选(笔记类型,视频和图文)。其次根据搜索关键词加入二级分类,比如搜索 UI 设计,二级分类有 APP 界面、高级感、作品集和素材相关联标签。

    设计思考

    在深入体验搜索功能以后,我对平台对搜索关键词的算法机制不太理解。比如排名第一的并不是点赞最高的,也不是发布时间最早的,甚至会出现低点赞、发布时间很早的笔记。对此,深表疑惑。

    2. 视频 「视频」是一级栏目,位于菜单栏第二个位置,进入后向用户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以不断上滑刷新视频。短视频是当下最流行的传播方式,对提升用户使用产品时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① 详情页

    底部展示作者信息,可一键关注,提供喜欢、收藏、分享和评论功能。其次当博主关联粉丝群,还支持用户快速入群,帮助博主引流。

    3. 笔记发布 「笔记发布」作为小红书社区最重要、最高频的功能,向用户提供了图文和视频两种发布类型。为了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升产品的核心增长指标,小红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精美的设计模版,用户一键使用,更换素材即可发布漂亮、精致、酷炫的笔记。

    ① 拍照

    「拍照」是小红书最基础的笔记形式,主要通过拍照搭配音乐、文字的形式传播,门槛低、操作简单,是社区的主要内容。

    发布流程

    1)拍照

    需要用户拍照,不支持读取手机相片(如果想要加入本地图片,需切换到「相册」)。

    头部提供比例切换(3:4 和 1:1)、闪光灯、翻转、滤镜(提供日常、春夏、秋日等类型)、美颜(支持磨皮、脸型、眼睛、鼻子等)。

    底部提供默认、黑白相机、摩登、小宇宙和灰色拍立得五种模式,满足各种特效拍照需求。

    2)装饰

    头部提供加入音乐功能,音乐库包含欧美、运动、日韩等各种主流音乐类型。

    底部提供图文模版、视频模版、商品(加入种草场景)、文字、帖子、滤镜和调节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偏好加入装饰元素。

    3)发布

    图片加工装饰好以后,用户需要输入笔记的标题、介绍。

    用户可以加入标签(这是小红书平台内容检索的重要元素,一般用户会加入多个标签)、商品和互动组件(包含 PK 组件和投票组件两种类型,主要用于提升用户活跃度)。

    用户可加入发布地点,在高级选项可选择关联直播预告和群聊。

    一切准备就绪后,用户可选择保存草稿和立即发布。

    笔记详情页

    笔记详情页的权重非常高,不过页面内容也比较简单。头部展示用户信息,可一键关注,右上角可点击分享笔记。

    笔记内容由图片(视频)+标题+文字内容+标签构成,其他用户可对笔记进行评论、点赞和收藏。

    迭代建议

    小红书的笔记分享形式太过简单,可参考 QQ 音乐的分享功能,设计丰富、精致的个性化模版,比如音乐卡片、视频卡片等,刺激用户进行分享,帮助平台拉新引流。

    ② 拍视频

    「视频」的发布流程和「拍照」相似,其次小红书也提供了基础的视频剪辑功能,帮助用户制作更优质的视频,以及避免用户流失到其他视频剪辑软件(微信视频号就不支持视频剪辑,这导致用户会使用剪映这些第三方软件)。

    ③ 相册

    「相册」和「拍照」的区别就是为用户提供从本地上传图片,两者的功能和流程一样。

    迭代建议

    建议把「相册」和「拍照」两个功能合并,减少操作路劲,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④ 模版

    「模版」分为视频和图文,用户可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模版进行直接编辑发布。

    4. 记录日常 「记录日常」的入口在首页左上角,主要为用户提供语音、打卡、日签等形式的动态发布。这个版块的功能价值在拆解完以后,笔者认为更多是满足 Z 时代年轻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比如为情侣量身定制的咻咻,还有语音笔记等。其次这个版块的笔记发布形式行动成本比较低,更能吸引用户参与发帖,是激活新用户以及长尾用户的绝佳方式。

    ① 咻咻

    「咻咻」是一个专门为年轻情侣用户量身定制的功能,通过绑定 TA 的小红书号,情侣之间就能及时分享有趣的笔记霸屏对方的屏幕。这个功能看上去设计得很有趣,和 QQ 音乐类产品的「一起听」相似,增强了即时的社交聊天元素,增加用户时间和频次。

    体验陷阱

    这个功能看上去很时髦,但是在体验下来以后发现很鸡肋。当我给另一个小红书账号发送咻咻的时候,系统没有任何提示,消息中心也没有。最后只能前往「咻咻」找到右上角的那个 TA,我才发现原来消息推送到这里了。这样的提醒设计,太失败了。

    ② 语音

    「语音」是向用户提供语音笔记的功能,用户可以录制一段自己的想说的话,选择封面以后,输入心情记录,就可以发布。这个功能对于 Z 时代的用户群体来说非常受欢迎,极大提升用户使用时间,笔者体验了上百条语音笔记,发现用户主要通过语音笔记哼唱歌曲,是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

    迭代建议

    在「语音」详情页,我尝试上滑浏览下一条,但最后发现需要左右滑动才能切换,这个设计和用户习惯不一致,建议改进。其次在查看用户「表态」内容时,语音就暂停了,影响听觉体验。

    ③ 日签

    「日签」就是以发布笔记的形式进行签到,用户可以选择心情,上传背景图片(系统会自动生成精美的图片),然后输入心情就可以发布。小红书还为用户提供「漂流瓶」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笔记塞入漂流瓶后,接收到漂流瓶的用户可以给与回应。

    ④ 打卡

    「打卡」和「日签」相似,主要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频次和时间,小红书为用户提供各种主题的打卡,比如护肤打卡、练字打卡、考研打卡等,用户选择对应的主题,上传图片以后,就可以发布。

    ⑤ 文字

    「文字」的功能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输入文字,然后选择背景风格,就可以生成文字笔记。

    ⑥ 拍摄

    「拍摄」的功能也非常简单,用户拍摄一段视频,就可以生成笔记,和一级菜单的「视频笔记」不同,在这个栏目支持上传本地图片,体验更佳。

    5. 消息 「消息」主要向用户提供私信、群聊功能,其次可实时查询笔记的点赞、收藏、关注动态以及官方通知公告。

    ① 群聊

    小红书支持博主建立自己的粉丝群,功能比较基础,主要帮助用户沉淀自己的粉丝,提升用户留存率。

    6. 创作中心 作为一个以 UGC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创作中心主要为创作者提供创作指导,这个版块包含数据中心、创作服务、创作学院和笔记灵感四个部分。

    ①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为创作者提供账号概览、笔记分析和粉丝数据三个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创作者可以查看近 30 日的详细数据分析,比如观看人数、观看总时长、观众来源、单篇笔记详细数据以及粉丝画像等内容。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创作者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创作更受用户喜欢和关注的内容。

    ② 创作服务

    「创作服务」是为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平台服务和推广,包含创作权益、作者能力和内容变现三块内容。平台提供笔记周报、笔记置顶、创建合辑、薯条推广、内容合作等功能,为创作者提供创作工具以及内容变现等服务。

    ③ 创作学院

    「创作学院」为创作者提供了小红书内容创作和内容运营的各种主题课程,比如选题取材、粉丝运营等内容,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创作者只要投入时间精力,都能有所回报。

    ④ 笔记灵感

    「笔记灵感」为创作者提供了小红书热门笔记的选题参考,比如时尚、户外、春日等主题,通过这些爆款笔记,能给创作者提供更清晰、精准的创作灵感,从而为社区输出高质量内容笔记。

    7. 专业号 小红书的专业号是面向更专业的知识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内容、服务和功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关注度,以及通过丰富的数据分析提供运营支持。

    ① 数据中心

    相比「创作中心」,专业号的「数据中心」提供了更专业完善的数据分析,比如数据维度,可按根据交易、引导和互动去查看,还有笔记观众分析,提供了更详细的用户特征,包含年龄分布、城市、用户兴趣等,以及个人主页和店铺的数据统计分析。

    ② 互动工具

    「互动工具」包含店铺管理(小红书支持用户开通店铺销售商品,可以理解为淘宝用户的淘宝店)、直播互动、抽奖工具和主页装修等功能,主要为创作者提供个人店铺装修和直播两个场景的互动营销。从功能体验看,这些工具设计得还比较单薄,还有很大优化空间。

    ③ 笔记工具

    「笔记工具」包含发布商品笔记、商品笔记创作、商品笔记灵感和商品笔记热榜四个功能。所谓商品笔记就是已经开通店铺的用户可以直接在笔记加入自己的商品,从而实现引流转化。这个版块主要为用户提供商品笔记的创作数据分析和社区热门话题参考,帮助用户创作出优秀的种草笔记。

    ④ 推广工具

    「推广工具」包含薯条推广、内容合作和直播选品。

    薯条广告主要为用户提供商品笔记的付费推广(花钱购买笔记流量券,让更多用户阅读); 内容合作是小红书面向专业用户打造的蒲公英平台,通过招募优质博主,给与内容变现指导和助推,帮助用户在小红书实现可观的收益; 直播选品是为用户提供直播带货功能,用户可以加入适合的商品在直播间进行销售,最后获取返佣。

    ⑤ 热门课程

    「热门课程」提供了小红书账号定位、笔记创作、商铺运营等内容的教程,帮助用户快速熟悉小红书的平台内容推荐极致以及用户习惯偏好等。

    8. 小结 从内容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平台,所覆盖的内容已经包含了汽车、职场、影视、文化、科技、体育、母婴等行业。这说明小红书的用户群体逐渐多元化发展,这点从用户画像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小红书的男性用户已经快逼近 30%,未来小红书的用户规模还有很大空间。 小红书的笔记形式已经越来越丰富,除了最传统的图文,未来短视频或许是社区更流行的内容形式(目前「视频」栏目已经调整为菜单栏第二位,权重非常高)。其次也为年轻用户提供了时髦、流行、制作成本更低的咻咻、语音笔记发布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在产品设计方面,个人认为小红书还有很多优化的空间,目前整个 APP 的产品内容不够丰富,几乎没有创新点。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根据 AARRR 模型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商业变现,包含首购物、直播和小红卡会员。

    1. 购物 作为社交电商的先驱和领军者之一,「购物」是小红书在 C 端变现的最重要方式。虽然被「视频」顶替了菜单栏的位置,但在「购物」频道,可以看到小红书的电商玩法,真是独特又有趣。

    ① 潮流买手店

    「潮流买手店」是为用户提供当下最流行的潮流服饰销售,在这个频道可以看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潮牌最新的产品。页面内容设计得比较简单,为用户提供了潮流趋势、新品发售和品牌专区的内容,用户可直接下单。

    ② 新趋势

    「新趋势」是向用户种草「正在流行的东西」,它的内容结构是平台根据不同的主题结合社区笔记和商品来生成,比如海边度假穿搭,平台会把社区优质的笔记收录,然后再关联相关的商品,通过特定的场景和主题向用户种草。相比传统电商,这正是社交电商的魅力。

    ③ 福利社

    「福利社」小红书官方直营的高端电商品牌,上线于 2014 年 12 月,旨在为用户提供全世界的好东西,目前已经有超过 20000+美妆商品。这个频道主要包含新品日历、先锋品牌、热门品牌和热门分类四块内容,其次它的视觉风格设计得非常精致,让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④ 小绿洲

    「小绿洲」的定位是一站式购买户外好物,旨在打造一个汇聚泛户外生活方式穿搭、装备用品的买手平台。从频道内容看,包含露营、都市运动、滑板和滑雪四个大类,在每个类目可查看相应类目的商品分类、促销商品、品牌精选等内容。

    ⑤ 宝藏好店

    「宝藏好店」是向用户推荐小红书平台的宝藏店铺,内容包含每日精选、生活玩家、美护大赏等栏目。

    ⑥ 独特设计

    「独特设计」这个频道,是由小红书官方以及业内优秀设计师、社区优质作者和时尚行业专家共同评审出来的独特设计商品。用户人群定位高端,满足那些想要高品质、高审美的用户群体的需求——在小红书,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

    2. 直播 直播是当下最流行、最重要的运营手段。小红书的直播版块,设计了众多丰富的互动、营销工具,极大提升播主的运营效率。

    ① 发布直播

    播主在点击「发布」后,在底部切换到「直播」即可开启。

    在头部,用户需要选择直播方式,目前小红书提供视频、语音、手游和电脑(通过电脑直播)四种直播方式,然后填入基础的直播信息比如直播主题、介绍,和上传封面等。 在底部,用户可以选择美化、翻转等效果,还可以添加带货商品、设置礼物打赏等功能。

    ② 直播间

    互动支持

    小红书为播主提供了 PK、投票、直播预告、连麦、小纸条等多种互动工具:

    PK:支持礼物 PK 和人气 PK 两种模式,播主可选择随机匹配和邀请指定主播,这个功能有助于提升直播的趣味性,播主连麦 PK 可相互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投票:播主可实时发起投票,增强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提升用户活跃度。 群推送:当播主发起直播后,可以一键把直播推送到小红书的粉丝群,直接触达用户。 发红包:播主购买红包后,可设置关注播主才能领取来快速涨粉。 抽奖:播主可设置比如关注主播、分享直播、加入粉丝团等参与条件,通过抽奖的形式提升直播间的用户活跃度。

    直播工具

    直播工具包含了数据看板、直播送礼、抽奖等重要功能:

    信息卡:播主可创建直播公告、推荐商品和模特信息三个卡片,帮助进入直播间的用户快速了解播主,提升用户观看时长。 数据看板:通过这个频道,可以查看当前直播间的详细数据,包括观看人数、新增粉丝数、流量来源、送礼排行等,有效帮助播主提升运营效率。

    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包含了直播闪拍,限时秒杀,直播优惠券等功能,赋能播主直播带货。

    直播闪拍:这个功能非常方便,播主可以拍照就能上传商品,操作简单,行动成本低可以快速帮助播主提升销售转化率。 限时秒杀:用户可创建限时秒杀商品,通过直播讲解吸引用户购买。 直播优惠券:播主可在直播期间快速创建优惠券,提升销售转化率。 预告推送:播主可插入下一场直播预告,让用户提前预约。

    细节侦查:直播闪拍这个功能很亮眼,只需随便拍照一张,就能快速上架商品,这对直播间的销售转化有非常大的帮助。正如福格模型的行动公式,主要行动成本足够低,行动频次就能增加。

    ③ 直播中心

    「直播中心」类似于创作中心,包含数据分析、开播奖励和主播课程等内容,主要帮助播主提升直播频次和运营效率。其次对于粉丝基础比较少的博主,还可以完成每日开播任务领取平台奖励,提升直播曝光。

    3. 小红卡会员 「小红卡会员」是小红书为用户设计的会员专属权益服务,定价 199 元每年,主要享受会员专享价、无门槛包邮、限时购提前抢、专属客服等权益。从这个版块的内容看,小红卡会员设计得比较简单,权益不够丰富,吸引力较低。

    4. 小结 从社区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在 C 端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我觉得可以再丰富一点,除了传统的社交电商,是否可以再可以参考腾讯系的产品设计一些个性化功能,增强产品的变现方式。 直播功能设计得非常用心。笔者过去主要通过微信的视频号直播,在拆解完小红书以后,我只能感慨小红书直播的功能非常完善和人性化,特别在提升直播博主销售转化率的功能设计上,体验非常友好。 小红卡会员可以重新设计。从目前的会员权益来看,这个功能设计得毫无亮点,不过由于没有真实数据参考,仅代表我的一家之言。 五、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是根据格式塔原则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小红书面向企业 B 端的商业服务,包含商家店铺和品牌营销两块内容。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根据《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报告,小红书不仅月活超 2 亿,而且用户群体月均可支配消费支出 4.1K,超过 81%的用户在小红书浏览完内容以后产生了购买欲望。所以小红书是好产品长出来的绝佳土壤,也成了商家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

    1. 商家店铺 小红书的店铺面向个人和企业招募,用户只需要按照条件申请都能通过。这就像十年前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淘宝店一样,通过输出有趣的笔记就可以进行种草转化。

    ① 店铺管理

    PC 管理后台

    小红书的商铺管理平台主要帮助商家实现对店铺的管理和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运营支撑,主要包含以下重要功能:

    商品:主要为商家提供商品的上下架功能,其次还提供商品一键搬家、组合商品销售等功能。 数据:这个频道内容设计得很丰富,提供店铺流量、商品、笔记、直播和店铺等内容的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帮助商家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笔记:提供商业笔记的管理、创作和创作灵感,帮助商家创作更好的种草笔记。 营销:提供小红书官方运营活动的报名以及多种店铺营销工具; 用户:这个频道为商家提供更精准的用户运营计划,通过专业完善的数据洞察店铺的用户行为,提升销售转化率。

    APP 客户端

    为了给商家提供更友好运营管理体验,小红书也为商家单独开发了小红书商家版。通过 APP 就可以实现对店铺的数据化管理,非常友好。

    ② 商家课堂

    「商家课堂」是为小红书商家提供的一站式学习平台,目的是帮助商家快速、系统学习小红书店铺运营,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成长地图

    小红书商家成长地图提供了一站式课程体系,包括新手必学、成长进阶和瓶颈突破三块内容。其次这个栏目有一个非常亮眼的功能,那就是支持商家设计系统学习计划,可设置系统提醒时间和学习频次,非常友好。

    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相比成长地图,提供了更详细、完整的直播以及录播课程内容学习,比如开店入驻、店铺基础、财务结算这些偏店铺管理操作的技能学习。从这个频道可以看出,小红书商家店铺运营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打造了非常专业、完善的学习系统。

    迭代建议

    小红书在商家运营指导投入的精力超出我的想象,个人觉得小红书可以参考像知识付费 SaaS 服务商小鹅通的训练营模式,把店铺运营学习打造成一个动态的学习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和用户的链接,为商家提供专业、有价值的课程,还能拓展商业变现的方式。

    服务市场

    「服务市场」是小红书为商家遴选的第三方优秀合作伙伴,包含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企业管理、直播管理和内容管理五大类,帮助商家更智能化运营店铺,提升效率,比如有提供商品批量搬家上架的服务智淘分销应用,可以一键将 1688 商品上货到小红书店铺等。

    2. 品牌营销 小红书商业产品体系非常丰富,有负责内容生产的蒲公英平台,有负责流量+转化的聚光平台、薯条和品牌广告。本文不过多分析,如有兴趣可阅读《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报告。

    ① 蒲公英

    「蒲公英」是小红书官方优质创作者商业服务平台,它覆盖海量博主和多种匹配能力,提供定制、招募、共创多种内容合作模式,全方位满足品牌的内容营销诉求。根据官网最新数据,目前已有累计 10w+创作者、65000+海外企业商户入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蒲公英是小红书初级的品牌营销平台,只要你的的粉丝好过 1000,你都能申请入驻,通过发布优秀笔记种草赚钱。

    ② 薯条推广

    「薯条」是小红书为内容创作者和企业商家打造的自助式投放产品,可以有效地帮助内容创作者扩大内容影响力,也能帮助企业商家通过更灵活高效的推广方式提升营销效率。也就是当博主或商家发布笔记以后,可以选择薯条推广进行笔记推广,它主要包含内容加热和营销推广两种形式。

    ③ 聚光平台

    「聚光平台」是小红书营销全新上线的一站式广告投放平台,能够满足广告主以“产品种草、商品销量、客资收集、直播推广、抢占赛道”为目标的多样化营销诉求。聚光平台主要为企业客户使用,通过小红书全站营销的多种组合场景,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回报率,高效触达用户。从官方文档介绍,聚光平台支持信息流、CPC 点击等多种形式,灵活高效。

    3. 小结 从企业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未来在 B 端的业务线会越来越深,也许很快人人都会拥有一个小红书店铺,一边标记生活方式,一边向客户种草。 小红书为企业客户提供的品牌营销体系非常完善,不仅有蒲公英、薯条、聚光等平台,还独创 IDEA 方法论,从洞察机会、定义策略、击穿品类赛道再到沉淀品牌资产,都利用平台自身强大的用户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只是体验 APP,我们无法获知小红书真正核心的产品体系,所以当我们升维去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大。 六、思考总结 通过以上部分对小红书的全面体验和拆解,我们可以看出,小红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和社交电商开拓者,产品设计其实也有诸多问题,以下为我梳理的产品设计总结和建议:

    1. 商业层

    小红书在 C 端的变现业务太单薄,仅有购物、直播打赏和小红卡会员,可以尝试增加合理的变现手段,不仅能为平台增加收入,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然从企业服务的拆解看,他们为企业客户提供覆盖内容生产、流量+转化的商业产品体系已经足够丰富,他们不缺盈利手段。其次我更喜欢小红书过去的产品 Slogan——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这个口号简单、直接、朗朗上口,听一次就记得住。

    2. 产品层

    虽然已经发展十年,近一年产品迭代版本次数高达 98 次(在我拆解过的产品中最高,12306 平均年迭代次数为 3 次),但我认为小红书 APP 的内容设计不够创新,也不够丰富。我在「内容服务」版块提了很多迭代建议,比如首页的「本地」频道可以把内容再拆分得细致一些,让用户能找到更精准的内容。还有笔记的分享功能,只提供一张朋友圈长图海报生成方式,太浅陋了,不够细致。

    3. 体验层

    如果从一个普通用户去体验,小红书 APP 产品体验非常流畅,操作简单、学习成本低,这和社区内产品交互流程本身比较简单有关,几乎没有涉及复杂的业务流程。但从一个小红书博主的角度去体验,我发现小红书的创作平台规划非常乱。比如创作者中心、专业号中心、商家入驻中心、商家店铺管理以及直播中心这些产品,边界不清晰,入口也不明显,需要反复来回查找才能找到入口(我甚至每个平台的网址都单独收藏,才能快速访问,否则我会在官网迷失很久)。

    七、写在后面的话 过去曾经不太理解小红书为什么会被称为一个神奇的平台,但在拆解完小红书整个产品体系以后,才真正明白小红书为什么能成为让抖音、微信都忌惮的对手。因为在这里,种草就是小红书的基因,你无需羞涩,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你的笔记足够吸引人,那么超过 81%、月平均可支配超过 4000 元的用户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让好产品从这里成长,是小红书的愿景,也是小红书的底气。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新伙伴——Notion AI,在这篇产品拆解的过程中,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参考,而且和我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解决了我的很多困惑,我感觉我的创作不再孤独。开始拥抱AIGC,各位朋友,这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易观千帆-小红书 APP 数据分析 七麦数据-小红书 APP 产品迭代记录 小红书官网 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 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2019 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小红书产品体验报告:含淘宝逛逛、抖音、知乎等种草方面竞品分析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逻辑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UI交互 2023-04-25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不知不觉春天就进入尾声了,再过十来天就是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今天就继续和大家聊一聊立夏借势海报中常用的意象。往期回顾: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才送走“雨纷纷”的清明,我们又要迎来一个跟雨相关的节气“谷雨”了...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不知不觉春天就进入尾声了,再过十来天就是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今天就继续和大家聊一聊 立夏 借势海报中常用的意象。

    往期回顾: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聊设计的花生~ 才送走“雨纷纷”的清明,我们又要迎来一个跟雨相关的节气“谷雨”了,它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阅读文章 >

    一、立夏简介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 5 月 5 日 - 7 日交节。立夏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因此又被称作“春尽日”,此后日照时间增加,气温升高,阵雨雷雨明显增多,是万物旺盛生长的好时节。

    与春季海报中多使用“萌芽”意象相比,夏季的节气海报会更侧重于描绘“绿树浓荫、万物茂盛”的景象,配色也多以绿色系为主。白酒品牌泸州老窖在借势海报科普了立夏有“万物自此长大”之意,并顺势说明产品的原材料高粱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物理除虫,品质可靠。这样就借节气来展示产品“有机种植”的优势和品牌对质量严格把控的态度,是比简单的描绘夏日景物更有效的借势营销思路。

    二、立夏习俗 立夏比较受欢迎的传统习俗有“尝新”、“斗蛋”、“秤人”等。

    尝新

    尝新即品尝节令食物,这种习俗主要流行在江南,不同地区间习俗各有差异。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说,“三新”指新熟的本地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品尝;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包含鲫、咸蛋、螺鰤、熄鸡(微火煨熟的鸡肉)、腌鲜、卤虾、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等多种食物;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斗蛋游戏

    斗蛋是立夏时节小孩子们的游戏,是由民间祈求小孩平安健康的习俗延续出的一种活动。斗蛋的规则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壳破了的就认输,然后把蛋吃掉,斗到最后都没有破的鸡蛋就是“蛋王”。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会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尝新”习俗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在海报中应用很广,像樱桃、青梅、鲫鱼、豌豆等是立夏海报中常用的元素。有的品牌会直接结合自家的品牌进行借势宣传,比如零食品牌百草味就借立夏推广了自己梅子产品。相比之下“斗蛋”和“秤人”等意象的使用就少很多。

    三、立夏常用意象 ① 迎接夏天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乐趣,说到夏天我们会想到炎热的天气,也会想到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游泳、小龙虾、冰淇淋,啤酒、凉爽的空调等。

    下面的左图是一位插画师以立夏为主题创作的插画,画面中一个男生乘着空调、伴着啤酒和冰箱中的美食向炎热的夏日进发,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夏日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对夏天的期待。这种能引起情绪共鸣的手法其实也可以用于立夏的借势海报中,即品牌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唤起人们对夏日的向往,以此表达对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欢迎。

    ② 避暑寻凉

    夏日天气炎热,因此体现避暑的意象在立夏海报中也经常使用,而且适用性很广泛。常见的是直接描绘与夏日消暑相关的场景,比如游泳、吃西瓜、各种雪糕冷饮。更好一些的是可以和自己的品牌或产品特性进行深入结合,比如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利用衣料的颜色和材质特点,一面表示立夏的绿意,一面表示衣料的透气,能炎炎夏日带来清凉,构思巧妙又切题。

    当然还有更加发散和创意借势思路。比如“反其道而行”,指出进入夏季可能给人们的带来的困扰,然后表明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借势宣传产品功效。像夏天大家吃冷物喝冷饮比较多,冷酸灵牙膏就在立夏的海报中体现产品可以预防由此来带的牙龈敏感问题。

    有的品牌则在借势海报中脑大开地将产品外形特征和夏日元素结合起来, 比如手机品牌小米和摩托罗拉,选择将自家手机的摄像头外形与夏日的雪糕、西瓜、游泳圈结合起来,简单但是很有创意,令人有眼前一亮。

    ③ 常用动植物元素

    古代物候历中,立夏三侯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立夏到了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会在田间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除了青蛙,这些传统物候意象在海报中使用的并不多。

    立夏海报中最常见的应该是荷叶和荷花元素了,从前面的海报中大家也已经看出来这一点了。但如果细究起来,立夏的 5 月其实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并不是荷花开放的时节,荷花开花的时间要到 6 月份,大家在设计系列节气海报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一下。

    最后就是蜻蜓、槐花,还有前面提到的樱桃、鲤鱼、青梅等都初夏常见的动植物元素,在立夏海报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夏 海报设计 的常用意象,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进行支持,之后会继续为大家推荐更多有趣又实用的设计干货知识 ~

    推荐阅读: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阅读文章 >

    做平面设计没有创意灵感?三大方向帮你突破! 本篇内容是借鉴参考的下半部分,因为上半部分的内容过长了,所以不得已分成了上下两章。

    阅读文章 >

  • 万字拆解!月活2亿的小红书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

    UI交互 2023-04-25
    这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因为活跃在这个平台的 2 亿用户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生活方式,然后再顺便种个草,赚点钱。这里没有人因为你要推广自己的商品而感到厌烦,只要你的图片和文字足够吸引人,他们对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都不会拒绝。这就是小红书,一个以年轻女性用户群体为主的生活分享内容社区,他...

    这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因为活跃在这个平台的 2 亿用户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生活方式,然后再顺便种个草,赚点钱。这里没有人因为你要推广自己的商品而感到厌烦,只要你的图片和文字足够吸引人,他们对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都不会拒绝。这就是小红书,一个以年轻女性用户群体为主的生活分享内容社区,他们向大家种草全世界的好东西,他们还希望好产品都从这里长出来。本期设计大侦探,就让我们跟随廖尔摩斯和他的新助理 Notion AI,一起拆解这个神奇的社交电商平台。

    往期拆解:

    12000字产品拆解!为什么160万知识付费创业者选择了小鹅通? 这一期对小鹅通的拆解,侧重点是对小鹅通的商业模式、产品体系以及营销场景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头部SaaS服务商,小鹅通诞生于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

    阅读文章 >

    一、导读 1. 内容结构

    小红书的产品拆解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导读、产品画像、内容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和、思考总结和写在后面的话,内容篇幅 13582 字,阅读时间最少 30 分钟。

    2. 适读人群

    产品拆解是一种专业、深度的创作形式,所以比较适合于以下几类用户阅读学习:

    C 端社交平台产品设计师:通过对小红书完整的产品拆解,了解小红书的产品设计体系和细节,有助于更好理解自己所在公司的 产品设计 ,其次可以全方位提升产品分析、竞品分析能力。 希望提升产品思维的 UI/UX 设计师 :通过从产品层到体验层的拆解,帮助你跳出设计执行层理解一个功能设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产品设计思维。 准备跳槽到小红书的互联网从业者:如果你有准备去小红书求职,这份产品拆解报告可以帮助你提前了解小红书的产品细节和体系。 内容社区平台从业者及创业者:收获一份专业、完整、有价值的竞品分析参考。

    3. 分析模型

    产品拆解是以反向推导的形式去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策略和思路,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分析模型和设计理论做支撑:

    AARRR 模型(又称为海盗模型):由戴夫·麦克卢尔提出,包含用户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留存、获取收入、用户推荐,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 5 个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拆分和分析产品的功能价值。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界面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任何产品的设计,都可以通过这十个原则进行指导设计。 设计基础理论:包括常见的格式塔原理、费茨定律、巴甫洛夫反应、7±2 效应、席克定律等常见理论,用于诊断小红书的交互及界面设计。

    用一篇文章,让你掌握能让用户快速增长的AARRR 模型 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

    阅读文章 >

    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阅读文章 >

    4. 阅读建议

    在阅读本篇拆解的时候,建议一边体验小红书 APP,一边阅读产品拆解报告。

    二、产品画像 在拆解小红书 APP 之前,我们需要从以下 8 个维度去提炼小红书的产品画像,这样才能理解小红书的产品设计逻辑。

    1. 行业发展

    小红书所在的行业属于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是一个生活方式类内容社区,同时小红书结合了电商和社交媒体打造了新型的商业模式,是社交电商的开拓者和领先者。我们从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和《2019 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研究》两份报告中获取到以下数据:

    随着内容社区的变现模式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媒体的商业变现空间越来越大。艾瑞咨询预计在 2022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突破 1.2 万亿元,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 2022 年将会达到 13.9 万亿元。 传统电商的红利已尽,已经进入行业衰退期,用户增速已持续放缓至 20%甚至更低水平。而社交电商正在蓬勃发展,成为移动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使用频次高、粘性强,流量价值极其丰富,行业交易规模在 2021 年就达到 28646.3 亿元。

    综上所述,小红书所在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而小红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和社交电商领先者,还有极大的空间去挖掘。其次随着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时代来临,对过去以 UGC 为主的小红书内容创作平台来说,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

    2. 竞争形势

    在《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一文中,艾瑞咨询梳理了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生态图谱。从图谱看出,小红书作为生活方式类内容社区,并无直接竞争对手,但存在诸多潜在竞争对手,包括文娱类的微博、豆瓣、抖音、B 站,还有消费类「什么值得买」,知识类内容社区知乎,旅行类内容社区马蜂窝、飞猪等。

    从易观千帆数据观察,小红书相比其他间接竞争对手,除了抖音以月活跃用户人数 7.4 亿超出小红书 3 倍以外,小红书月活人数超 2 亿排名第二,领先排名第三 1.7 亿的哔哩哔哩,其他社区月活人数距离小红书有一定差距。

    不过就在年初,社交巨无霸微信的 微信 公众号已经推出小红书式的笔记传播形式,降低创作门槛,吸引大众用户 UGC,这对于小红书来说,将会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3. 产品介绍

    小红书是一款集购物、分享、社交于一体的手机 APP。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购物心得,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社交平台。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为使命,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分享生活方式,并基于兴趣形成互动。

    4. 商业模式

    基于对小红书的深入调研,再结合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我们对小红书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推导。

    ① 客户细分

    C 端:年轻用户群体,以女性居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希望发现和购买优质商品,喜欢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和生活经验,有较高的月支配消费能力。

    B 端:中高端品牌,品质高、信誉好,期望通过小红书获取种子用户、快速打造爆款以及和年轻用户建立沟通的企业。

    拓展阅读

    根据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挖掘到内容社区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由 B、C 两端朝着营销线、商品线、平台线和内容线衍生出多元商业模式。这个信息有助于接下来理解小红书的产品体系。

    ② 价值主张

    标记我的生活

    ③ 渠道通路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小红书用户基数大,用户忠诚度高,主要依靠用户口碑分享,以及常规的广告、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推广和维护品牌形象。

    ④ 客户关系

    面对社区博主和行业 KOL,通过创作中心、蒲公英等平台为博主链接优质广告资源;面对企业客户,通过商家课堂等方式指导开店培育。

    ⑤ 收入来源

    根据《2021 年小红书内容营销数据洞察白皮书》报告显示,2021 年小红书的收入主要由广告和电商两部分组成,二者的份额占比分别为 80%和 20%。

    ⑥ 核心资源

    小红书是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用户基数大,忠诚度高,2021 年已经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有充足的资金优势。

    ⑦ 关键业务

    面向 C 端,小红书主要提供笔记发布、购物、直播等核心功能;面向 B 端,提供蒲公英、薯条、聚光平台等业务。

    ⑧ 重要合作伙伴

    各行业头部 KOL 及 MCN 机构,为平台提供高质内容,官方同时提供流量倾斜和扶持;

    企业客户,负责小红书电商自营平台的生产链供给以及其他内容合作。

    ⑨ 成本结构

    作为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红书的成本结构主要来自产品的研发投入和人力成本。

    5. 用户画像

    结合易观千帆小红书 APP 数据,我们对小红书终端使用用户人群提炼了以下用户特征:

    从用户性别看,以女性居多,占比 72.25%,男性占比 27.75%; 从年龄分布看,24 岁以下用户人群最多,占比 42.48%,其次为 31-35 岁,占比 29.53%,24-30 岁用户人群占比 15.83%; 从用户消费能力看,中等消费者占比 36.75%,中高消费者占比 36.21%,合计超过 70%,购买能力很强(官方数据为月支配可消费费用超过 4000 元); 从地域分布看,新一线城市用户最多,占比 22.17%,其次为三线城市,占比 20.93%,二线城市占比 19.28%,其中广州市最多,其次为北京和上海。

    6. 信息结构

    通过对小红书 APP 的信息结构梳理,可以看出小红书的功能结构比较简单,菜单栏包含了首页、视频、发布、消息和用户中心五个栏目。

    首页:以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推荐为主,其中推荐、购物和直播权重最高,也是小红书的核心功能。 视频:提供沉浸式的短视频笔记体验,用户可以不断上拉下滑观看视频笔记; 发布:提供拍照、相册、模版和直播发布功能,是用户发布笔记的入口; 消息:提供系统公告以及消息通知,用户聊天的窗口; 用户中心:用户的个人主页,包含笔记、收藏和个人资料等功能。

    7. 产品迭代记录

    根据七麦数据资料,小红书的 APP 首个版本发布于 2013 年 12 月 05 日,截止到 2023 年 4 月 3 日,APP 版本已经更新至 V7.82 版本,近一年版本更新次数为 98 次,迭代频率非常高。从十年前的「全世界的好东西」到今天的「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迎来自己的十周岁生日。

    以下为小红书版本重要迭代记录:

    2014 年 8 月,发布 V2.0 版本,上线「商城」功能,支持用户在小红书下单购买; 2015 年 11 月,发布 V4.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首页根据用户兴趣智能化推荐; 2017 年 9 月,发布 V5.1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加入闪拍、小视频等功能; 2018 年 5 月,发布 V5.16.1 版本,加入「附近」功能,可发现身边有意思的笔记和用户; 2019 年 5 月,发布 V6.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 2021 年 7 月,发布 V7.0 版本,产品全新升级。 8. 产品生命周期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3 年 1 月,小红书 APP 月活跃用户人数超过 2.1 亿,注册用户在 2019 年就超过 3 亿(来自官网),公司在 2021 年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从以上资料数据看出,我们可以推导出小红书 APP 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当下以及未来将会聚焦于商业变现和用户留存。

    9. 小结

    通过以上数据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诞生于 2013 年的移动互联网元老,小红书从最初旨在打造一个海外购物社交平台到如今成为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交平台,他们的用户非常年轻,以 90 后居多,月活跃用户超过 2 亿,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和社交电商平台。

    三、内容服务 「内容服务」是根据 AARRR 模型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用户留存,包含首页、视频、笔记发布、消息、创作中心和专业号等功能。

    1. 首页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小红书以 UGC 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主,内容包含图文、短视频、语音等多种传播形式,覆盖了美妆、潮流、美食、科技、旅行、汽车、职场等众多行业。

    ① 发现

    「发现」作为小红书的默认首页,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浏览偏好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从产品迭代记录查询到小红书早在 2015 年就开启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从 TAB 栏可以看出小红书的内容覆盖了美食、科技、旅行、汽车、职场等众多行业,同时支持用户根据自己兴趣偏好自定义编辑。

    内容推荐逻辑

    在研究小红书「发现-推荐」推荐逻辑时候,笔者有点捉摸不透。因为每一次刷新推荐的内容排序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以点赞、发布时间、收藏数为准,更像是随机展示,所以特意查询了关于小红书内容推荐逻辑的文章。

    笔者找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江流的《小红书的内容营销逻辑》这篇文章,作者经过大量的测试,推导了小红书的内容推荐营销逻辑:

    「发现-推荐」页占据了小红书 80%的流量; 小红书内容推荐的逻辑主要是三个:高打开率,高互动率,高搜索打开率。

    体验陷阱

    当我发现平台给我推荐我讨厌的内容时候,我没找到屏蔽按钮,最后尝试长按图片才弹出屏蔽弹窗。这个设计对新手不友好,违反尼尔森十大原则的人性化帮助原则,没有提供清晰的提示,增加了学习成本。

    ② 关注

    「关注」是为用户提供自己关注好友的动态展示,内容设计比较简单。不过我对这个栏目的推荐机制感到不解,当我刷新页面的时候,内容并不是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展示,而是没有规律的随机展示。

    ③ 本地

    「本地」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读取附近用户的笔记,这个功能上线于 2018 年 V5.16.1 版本,它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发现身边有意思的笔记和用户,从而建立关系链接,提升用户留存率。

    设计思考

    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平台,「本地」的内容太单薄,如果能把内容分类,比如按景区、美食、出行等来设计,可以极大提升小红书在本地生活场景中的打开频次。来小红书,不仅可以标记你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

    ④ 搜索

    「搜索」是小红书流量分发的重要入口(占 20%),不仅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社区热门话题,更是小红书的商业服务中的重要场景(提供搜索信息流、专区、火焰话题和搜索菜单等推广方式)。

    引导页

    「引导页」由历史记录、猜你想搜和搜索发现组成,这个页面主要承担流量分发以及展示社区热门话题,设计得比较简单。

    迭代建议

    可参考 QQ 音乐的搜索引导页,根据话题内容设计排行榜,把引导页做得更丰富,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结果页

    「结果页」提供四个维度的内容展示,分别是全部(包含最新、最热)、用户、商品和筛选(笔记类型,视频和图文)。其次根据搜索关键词加入二级分类,比如搜索 UI 设计,二级分类有 APP 界面、高级感、作品集和素材相关联标签。

    设计思考

    在深入体验搜索功能以后,我对平台对搜索关键词的算法机制不太理解。比如排名第一的并不是点赞最高的,也不是发布时间最早的,甚至会出现低点赞、发布时间很早的笔记。对此,深表疑惑。

    2. 视频 「视频」是一级栏目,位于菜单栏第二个位置,进入后向用户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以不断上滑刷新视频。短视频是当下最流行的传播方式,对提升用户使用产品时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① 详情页

    底部展示作者信息,可一键关注,提供喜欢、收藏、分享和评论功能。其次当博主关联粉丝群,还支持用户快速入群,帮助博主引流。

    3. 笔记发布 「笔记发布」作为小红书社区最重要、最高频的功能,向用户提供了图文和视频两种发布类型。为了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升产品的核心增长指标,小红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精美的设计模版,用户一键使用,更换素材即可发布漂亮、精致、酷炫的笔记。

    ① 拍照

    「拍照」是小红书最基础的笔记形式,主要通过拍照搭配音乐、文字的形式传播,门槛低、操作简单,是社区的主要内容。

    发布流程

    1)拍照

    需要用户拍照,不支持读取手机相片(如果想要加入本地图片,需切换到「相册」)。

    头部提供比例切换(3:4 和 1:1)、闪光灯、翻转、滤镜(提供日常、春夏、秋日等类型)、美颜(支持磨皮、脸型、眼睛、鼻子等)。

    底部提供默认、黑白相机、摩登、小宇宙和灰色拍立得五种模式,满足各种特效拍照需求。

    2)装饰

    头部提供加入音乐功能,音乐库包含欧美、运动、日韩等各种主流音乐类型。

    底部提供图文模版、视频模版、商品(加入种草场景)、文字、帖子、滤镜和调节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偏好加入装饰元素。

    3)发布

    图片加工装饰好以后,用户需要输入笔记的标题、介绍。

    用户可以加入标签(这是小红书平台内容检索的重要元素,一般用户会加入多个标签)、商品和互动组件(包含 PK 组件和投票组件两种类型,主要用于提升用户活跃度)。

    用户可加入发布地点,在高级选项可选择关联直播预告和群聊。

    一切准备就绪后,用户可选择保存草稿和立即发布。

    笔记详情页

    笔记详情页的权重非常高,不过页面内容也比较简单。头部展示用户信息,可一键关注,右上角可点击分享笔记。

    笔记内容由图片(视频)+标题+文字内容+标签构成,其他用户可对笔记进行评论、点赞和收藏。

    迭代建议

    小红书的笔记分享形式太过简单,可参考 QQ 音乐的分享功能,设计丰富、精致的个性化模版,比如音乐卡片、视频卡片等,刺激用户进行分享,帮助平台拉新引流。

    ② 拍视频

    「视频」的发布流程和「拍照」相似,其次小红书也提供了基础的视频剪辑功能,帮助用户制作更优质的视频,以及避免用户流失到其他视频剪辑软件(微信视频号就不支持视频剪辑,这导致用户会使用剪映这些第三方软件)。

    ③ 相册

    「相册」和「拍照」的区别就是为用户提供从本地上传图片,两者的功能和流程一样。

    迭代建议

    建议把「相册」和「拍照」两个功能合并,减少操作路劲,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④ 模版

    「模版」分为视频和图文,用户可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模版进行直接编辑发布。

    4. 记录日常 「记录日常」的入口在首页左上角,主要为用户提供语音、打卡、日签等形式的动态发布。这个版块的功能价值在拆解完以后,笔者认为更多是满足 Z 时代年轻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比如为情侣量身定制的咻咻,还有语音笔记等。其次这个版块的笔记发布形式行动成本比较低,更能吸引用户参与发帖,是激活新用户以及长尾用户的绝佳方式。

    ① 咻咻

    「咻咻」是一个专门为年轻情侣用户量身定制的功能,通过绑定 TA 的小红书号,情侣之间就能及时分享有趣的笔记霸屏对方的屏幕。这个功能看上去设计得很有趣,和 QQ 音乐类产品的「一起听」相似,增强了即时的社交聊天元素,增加用户时间和频次。

    体验陷阱

    这个功能看上去很时髦,但是在体验下来以后发现很鸡肋。当我给另一个小红书账号发送咻咻的时候,系统没有任何提示,消息中心也没有。最后只能前往「咻咻」找到右上角的那个 TA,我才发现原来消息推送到这里了。这样的提醒设计,太失败了。

    ② 语音

    「语音」是向用户提供语音笔记的功能,用户可以录制一段自己的想说的话,选择封面以后,输入心情记录,就可以发布。这个功能对于 Z 时代的用户群体来说非常受欢迎,极大提升用户使用时间,笔者体验了上百条语音笔记,发现用户主要通过语音笔记哼唱歌曲,是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

    迭代建议

    在「语音」详情页,我尝试上滑浏览下一条,但最后发现需要左右滑动才能切换,这个设计和用户习惯不一致,建议改进。其次在查看用户「表态」内容时,语音就暂停了,影响听觉体验。

    ③ 日签

    「日签」就是以发布笔记的形式进行签到,用户可以选择心情,上传背景图片(系统会自动生成精美的图片),然后输入心情就可以发布。小红书还为用户提供「漂流瓶」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笔记塞入漂流瓶后,接收到漂流瓶的用户可以给与回应。

    ④ 打卡

    「打卡」和「日签」相似,主要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频次和时间,小红书为用户提供各种主题的打卡,比如护肤打卡、练字打卡、考研打卡等,用户选择对应的主题,上传图片以后,就可以发布。

    ⑤ 文字

    「文字」的功能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输入文字,然后选择背景风格,就可以生成文字笔记。

    ⑥ 拍摄

    「拍摄」的功能也非常简单,用户拍摄一段视频,就可以生成笔记,和一级菜单的「视频笔记」不同,在这个栏目支持上传本地图片,体验更佳。

    5. 消息 「消息」主要向用户提供私信、群聊功能,其次可实时查询笔记的点赞、收藏、关注动态以及官方通知公告。

    ① 群聊

    小红书支持博主建立自己的粉丝群,功能比较基础,主要帮助用户沉淀自己的粉丝,提升用户留存率。

    6. 创作中心 作为一个以 UGC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创作中心主要为创作者提供创作指导,这个版块包含数据中心、创作服务、创作学院和笔记灵感四个部分。

    ①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为创作者提供账号概览、笔记分析和粉丝数据三个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创作者可以查看近 30 日的详细数据分析,比如观看人数、观看总时长、观众来源、单篇笔记详细数据以及粉丝画像等内容。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创作者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创作更受用户喜欢和关注的内容。

    ② 创作服务

    「创作服务」是为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平台服务和推广,包含创作权益、作者能力和内容变现三块内容。平台提供笔记周报、笔记置顶、创建合辑、薯条推广、内容合作等功能,为创作者提供创作工具以及内容变现等服务。

    ③ 创作学院

    「创作学院」为创作者提供了小红书内容创作和内容运营的各种主题课程,比如选题取材、粉丝运营等内容,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创作者只要投入时间精力,都能有所回报。

    ④ 笔记灵感

    「笔记灵感」为创作者提供了小红书热门笔记的选题参考,比如时尚、户外、春日等主题,通过这些爆款笔记,能给创作者提供更清晰、精准的创作灵感,从而为社区输出高质量内容笔记。

    7. 专业号 小红书的专业号是面向更专业的知识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内容、服务和功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关注度,以及通过丰富的数据分析提供运营支持。

    ① 数据中心

    相比「创作中心」,专业号的「数据中心」提供了更专业完善的数据分析,比如数据维度,可按根据交易、引导和互动去查看,还有笔记观众分析,提供了更详细的用户特征,包含年龄分布、城市、用户兴趣等,以及个人主页和店铺的数据统计分析。

    ② 互动工具

    「互动工具」包含店铺管理(小红书支持用户开通店铺销售商品,可以理解为淘宝用户的淘宝店)、直播互动、抽奖工具和主页装修等功能,主要为创作者提供个人店铺装修和直播两个场景的互动营销。从功能体验看,这些工具设计得还比较单薄,还有很大优化空间。

    ③ 笔记工具

    「笔记工具」包含发布商品笔记、商品笔记创作、商品笔记灵感和商品笔记热榜四个功能。所谓商品笔记就是已经开通店铺的用户可以直接在笔记加入自己的商品,从而实现引流转化。这个版块主要为用户提供商品笔记的创作数据分析和社区热门话题参考,帮助用户创作出优秀的种草笔记。

    ④ 推广工具

    「推广工具」包含薯条推广、内容合作和直播选品。

    薯条广告主要为用户提供商品笔记的付费推广(花钱购买笔记流量券,让更多用户阅读); 内容合作是小红书面向专业用户打造的蒲公英平台,通过招募优质博主,给与内容变现指导和助推,帮助用户在小红书实现可观的收益; 直播选品是为用户提供直播带货功能,用户可以加入适合的商品在直播间进行销售,最后获取返佣。

    ⑤ 热门课程

    「热门课程」提供了小红书账号定位、笔记创作、商铺运营等内容的教程,帮助用户快速熟悉小红书的平台内容推荐极致以及用户习惯偏好等。

    8. 小结 从内容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平台,所覆盖的内容已经包含了汽车、职场、影视、文化、科技、体育、母婴等行业。这说明小红书的用户群体逐渐多元化发展,这点从用户画像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小红书的男性用户已经快逼近 30%,未来小红书的用户规模还有很大空间。 小红书的笔记形式已经越来越丰富,除了最传统的图文,未来短视频或许是社区更流行的内容形式(目前「视频」栏目已经调整为菜单栏第二位,权重非常高)。其次也为年轻用户提供了时髦、流行、制作成本更低的咻咻、语音笔记发布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在产品设计方面,个人认为小红书还有很多优化的空间,目前整个 APP 的产品内容不够丰富,几乎没有创新点。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根据 AARRR 模型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商业变现,包含首购物、直播和小红卡会员。

    1. 购物 作为社交电商的先驱和领军者之一,「购物」是小红书在 C 端变现的最重要方式。虽然被「视频」顶替了菜单栏的位置,但在「购物」频道,可以看到小红书的电商玩法,真是独特又有趣。

    ① 潮流买手店

    「潮流买手店」是为用户提供当下最流行的潮流服饰销售,在这个频道可以看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潮牌最新的产品。页面内容设计得比较简单,为用户提供了潮流趋势、新品发售和品牌专区的内容,用户可直接下单。

    ② 新趋势

    「新趋势」是向用户种草「正在流行的东西」,它的内容结构是平台根据不同的主题结合社区笔记和商品来生成,比如海边度假穿搭,平台会把社区优质的笔记收录,然后再关联相关的商品,通过特定的场景和主题向用户种草。相比传统电商,这正是社交电商的魅力。

    ③ 福利社

    「福利社」小红书官方直营的高端电商品牌,上线于 2014 年 12 月,旨在为用户提供全世界的好东西,目前已经有超过 20000+美妆商品。这个频道主要包含新品日历、先锋品牌、热门品牌和热门分类四块内容,其次它的视觉风格设计得非常精致,让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④ 小绿洲

    「小绿洲」的定位是一站式购买户外好物,旨在打造一个汇聚泛户外生活方式穿搭、装备用品的买手平台。从频道内容看,包含露营、都市运动、滑板和滑雪四个大类,在每个类目可查看相应类目的商品分类、促销商品、品牌精选等内容。

    ⑤ 宝藏好店

    「宝藏好店」是向用户推荐小红书平台的宝藏店铺,内容包含每日精选、生活玩家、美护大赏等栏目。

    ⑥ 独特设计

    「独特设计」这个频道,是由小红书官方以及业内优秀设计师、社区优质作者和时尚行业专家共同评审出来的独特设计商品。用户人群定位高端,满足那些想要高品质、高审美的用户群体的需求——在小红书,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

    2. 直播 直播是当下最流行、最重要的运营手段。小红书的直播版块,设计了众多丰富的互动、营销工具,极大提升播主的运营效率。

    ① 发布直播

    播主在点击「发布」后,在底部切换到「直播」即可开启。

    在头部,用户需要选择直播方式,目前小红书提供视频、语音、手游和电脑(通过电脑直播)四种直播方式,然后填入基础的直播信息比如直播主题、介绍,和上传封面等。 在底部,用户可以选择美化、翻转等效果,还可以添加带货商品、设置礼物打赏等功能。

    ② 直播间

    互动支持

    小红书为播主提供了 PK、投票、直播预告、连麦、小纸条等多种互动工具:

    PK:支持礼物 PK 和人气 PK 两种模式,播主可选择随机匹配和邀请指定主播,这个功能有助于提升直播的趣味性,播主连麦 PK 可相互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投票:播主可实时发起投票,增强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提升用户活跃度。 群推送:当播主发起直播后,可以一键把直播推送到小红书的粉丝群,直接触达用户。 发红包:播主购买红包后,可设置关注播主才能领取来快速涨粉。 抽奖:播主可设置比如关注主播、分享直播、加入粉丝团等参与条件,通过抽奖的形式提升直播间的用户活跃度。

    直播工具

    直播工具包含了数据看板、直播送礼、抽奖等重要功能:

    信息卡:播主可创建直播公告、推荐商品和模特信息三个卡片,帮助进入直播间的用户快速了解播主,提升用户观看时长。 数据看板:通过这个频道,可以查看当前直播间的详细数据,包括观看人数、新增粉丝数、流量来源、送礼排行等,有效帮助播主提升运营效率。

    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包含了直播闪拍,限时秒杀,直播优惠券等功能,赋能播主直播带货。

    直播闪拍:这个功能非常方便,播主可以拍照就能上传商品,操作简单,行动成本低可以快速帮助播主提升销售转化率。 限时秒杀:用户可创建限时秒杀商品,通过直播讲解吸引用户购买。 直播优惠券:播主可在直播期间快速创建优惠券,提升销售转化率。 预告推送:播主可插入下一场直播预告,让用户提前预约。

    细节侦查:直播闪拍这个功能很亮眼,只需随便拍照一张,就能快速上架商品,这对直播间的销售转化有非常大的帮助。正如福格模型的行动公式,主要行动成本足够低,行动频次就能增加。

    ③ 直播中心

    「直播中心」类似于创作中心,包含数据分析、开播奖励和主播课程等内容,主要帮助播主提升直播频次和运营效率。其次对于粉丝基础比较少的博主,还可以完成每日开播任务领取平台奖励,提升直播曝光。

    3. 小红卡会员 「小红卡会员」是小红书为用户设计的会员专属权益服务,定价 199 元每年,主要享受会员专享价、无门槛包邮、限时购提前抢、专属客服等权益。从这个版块的内容看,小红卡会员设计得比较简单,权益不够丰富,吸引力较低。

    4. 小结 从社区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在 C 端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我觉得可以再丰富一点,除了传统的社交电商,是否可以再可以参考腾讯系的产品设计一些个性化功能,增强产品的变现方式。 直播功能设计得非常用心。笔者过去主要通过微信的视频号直播,在拆解完小红书以后,我只能感慨小红书直播的功能非常完善和人性化,特别在提升直播博主销售转化率的功能设计上,体验非常友好。 小红卡会员可以重新设计。从目前的会员权益来看,这个功能设计得毫无亮点,不过由于没有真实数据参考,仅代表我的一家之言。 五、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是根据格式塔原则拆分,这个版块的功能主要是小红书面向企业 B 端的商业服务,包含商家店铺和品牌营销两块内容。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根据《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报告,小红书不仅月活超 2 亿,而且用户群体月均可支配消费支出 4.1K,超过 81%的用户在小红书浏览完内容以后产生了购买欲望。所以小红书是好产品长出来的绝佳土壤,也成了商家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

    1. 商家店铺 小红书的店铺面向个人和企业招募,用户只需要按照条件申请都能通过。这就像十年前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淘宝店一样,通过输出有趣的笔记就可以进行种草转化。

    ① 店铺管理

    PC 管理后台

    小红书的商铺管理平台主要帮助商家实现对店铺的管理和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运营支撑,主要包含以下重要功能:

    商品:主要为商家提供商品的上下架功能,其次还提供商品一键搬家、组合商品销售等功能。 数据:这个频道内容设计得很丰富,提供店铺流量、商品、笔记、直播和店铺等内容的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帮助商家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笔记:提供商业笔记的管理、创作和创作灵感,帮助商家创作更好的种草笔记。 营销:提供小红书官方运营活动的报名以及多种店铺营销工具; 用户:这个频道为商家提供更精准的用户运营计划,通过专业完善的数据洞察店铺的用户行为,提升销售转化率。

    APP 客户端

    为了给商家提供更友好运营管理体验,小红书也为商家单独开发了小红书商家版。通过 APP 就可以实现对店铺的数据化管理,非常友好。

    ② 商家课堂

    「商家课堂」是为小红书商家提供的一站式学习平台,目的是帮助商家快速、系统学习小红书店铺运营,提升店铺运营效率。

    成长地图

    小红书商家成长地图提供了一站式课程体系,包括新手必学、成长进阶和瓶颈突破三块内容。其次这个栏目有一个非常亮眼的功能,那就是支持商家设计系统学习计划,可设置系统提醒时间和学习频次,非常友好。

    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相比成长地图,提供了更详细、完整的直播以及录播课程内容学习,比如开店入驻、店铺基础、财务结算这些偏店铺管理操作的技能学习。从这个频道可以看出,小红书商家店铺运营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打造了非常专业、完善的学习系统。

    迭代建议

    小红书在商家运营指导投入的精力超出我的想象,个人觉得小红书可以参考像知识付费 SaaS 服务商小鹅通的训练营模式,把店铺运营学习打造成一个动态的学习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和用户的链接,为商家提供专业、有价值的课程,还能拓展商业变现的方式。

    服务市场

    「服务市场」是小红书为商家遴选的第三方优秀合作伙伴,包含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企业管理、直播管理和内容管理五大类,帮助商家更智能化运营店铺,提升效率,比如有提供商品批量搬家上架的服务智淘分销应用,可以一键将 1688 商品上货到小红书店铺等。

    2. 品牌营销 小红书商业产品体系非常丰富,有负责内容生产的蒲公英平台,有负责流量+转化的聚光平台、薯条和品牌广告。本文不过多分析,如有兴趣可阅读《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报告。

    ① 蒲公英

    「蒲公英」是小红书官方优质创作者商业服务平台,它覆盖海量博主和多种匹配能力,提供定制、招募、共创多种内容合作模式,全方位满足品牌的内容营销诉求。根据官网最新数据,目前已有累计 10w+创作者、65000+海外企业商户入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蒲公英是小红书初级的品牌营销平台,只要你的的粉丝好过 1000,你都能申请入驻,通过发布优秀笔记种草赚钱。

    ② 薯条推广

    「薯条」是小红书为内容创作者和企业商家打造的自助式投放产品,可以有效地帮助内容创作者扩大内容影响力,也能帮助企业商家通过更灵活高效的推广方式提升营销效率。也就是当博主或商家发布笔记以后,可以选择薯条推广进行笔记推广,它主要包含内容加热和营销推广两种形式。

    ③ 聚光平台

    「聚光平台」是小红书营销全新上线的一站式广告投放平台,能够满足广告主以“产品种草、商品销量、客资收集、直播推广、抢占赛道”为目标的多样化营销诉求。聚光平台主要为企业客户使用,通过小红书全站营销的多种组合场景,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回报率,高效触达用户。从官方文档介绍,聚光平台支持信息流、CPC 点击等多种形式,灵活高效。

    3. 小结 从企业服务版块的设计拆解,我们可以看出:

    小红书未来在 B 端的业务线会越来越深,也许很快人人都会拥有一个小红书店铺,一边标记生活方式,一边向客户种草。 小红书为企业客户提供的品牌营销体系非常完善,不仅有蒲公英、薯条、聚光等平台,还独创 IDEA 方法论,从洞察机会、定义策略、击穿品类赛道再到沉淀品牌资产,都利用平台自身强大的用户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只是体验 APP,我们无法获知小红书真正核心的产品体系,所以当我们升维去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大。 六、思考总结 通过以上部分对小红书的全面体验和拆解,我们可以看出,小红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平台和社交电商开拓者,产品设计其实也有诸多问题,以下为我梳理的产品设计总结和建议:

    1. 商业层

    小红书在 C 端的变现业务太单薄,仅有购物、直播打赏和小红卡会员,可以尝试增加合理的变现手段,不仅能为平台增加收入,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然从企业服务的拆解看,他们为企业客户提供覆盖内容生产、流量+转化的商业产品体系已经足够丰富,他们不缺盈利手段。其次我更喜欢小红书过去的产品 Slogan——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这个口号简单、直接、朗朗上口,听一次就记得住。

    2. 产品层

    虽然已经发展十年,近一年产品迭代版本次数高达 98 次(在我拆解过的产品中最高,12306 平均年迭代次数为 3 次),但我认为小红书 APP 的内容设计不够创新,也不够丰富。我在「内容服务」版块提了很多迭代建议,比如首页的「本地」频道可以把内容再拆分得细致一些,让用户能找到更精准的内容。还有笔记的分享功能,只提供一张朋友圈长图海报生成方式,太浅陋了,不够细致。

    3. 体验层

    如果从一个普通用户去体验,小红书 APP 产品体验非常流畅,操作简单、学习成本低,这和社区内产品交互流程本身比较简单有关,几乎没有涉及复杂的业务流程。但从一个小红书博主的角度去体验,我发现小红书的创作平台规划非常乱。比如创作者中心、专业号中心、商家入驻中心、商家店铺管理以及直播中心这些产品,边界不清晰,入口也不明显,需要反复来回查找才能找到入口(我甚至每个平台的网址都单独收藏,才能快速访问,否则我会在官网迷失很久)。

    七、写在后面的话 过去曾经不太理解小红书为什么会被称为一个神奇的平台,但在拆解完小红书整个产品体系以后,才真正明白小红书为什么能成为让抖音、微信都忌惮的对手。因为在这里,种草就是小红书的基因,你无需羞涩,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你的笔记足够吸引人,那么超过 81%、月平均可支配超过 4000 元的用户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让好产品从这里成长,是小红书的愿景,也是小红书的底气。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新伙伴——Notion AI,在这篇产品拆解的过程中,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参考,而且和我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解决了我的很多困惑,我感觉我的创作不再孤独。开始拥抱AIGC,各位朋友,这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易观千帆-小红书 APP 数据分析 七麦数据-小红书 APP 产品迭代记录 小红书官网 小红书商业化营销通案 中国互联网媒体内容社区模式发展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2019 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小红书产品体验报告:含淘宝逛逛、抖音、知乎等种草方面竞品分析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逻辑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 超简单!教你零基础入门AI绘画神器Stable Diffusion

    UI交互 2023-04-24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 Stable Diffusion 绘画的教程,包括软件介绍和案例带练。在开始学之前,我想提前说一下,我所理解的 AI 绘画的本质,就是手替,人提出方案,AI 帮你完成具体的作画过程。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网上的 Stable Diffusion 教程太多了,但是我真正去学的时候发现,没有找到一...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 Stable Diffusion 绘画的教程,包括软件介绍和案例带练。

    在开始学之前,我想提前说一下,我所理解的 AI 绘画的本质,就是手替,人提出方案,AI 帮你完成具体的作画过程。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网上的 Stable Diffusion 教程太多了,但是我真正去学的时候发现,没有找到一个对小白友好的,被各种复杂的参数、模型的专业词汇劝退。所以在我学了之后,想出一篇这样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完全 0 基础的小白入门,即使完全没有代码能力和手绘能力的 设计师 也可以学得会的教程。

    受限于篇幅,这篇只介绍最基本的操作,并且会带手把手带大家去做一个案例出来,让大家先把 AI 绘图的整个流程跑通。如果反馈还不错的话,下一篇补充一些进阶的操作。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最近 AI 的工具越来越多,尤其是 AI 绘画,让大家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个人感觉要破解这种 AI 绘画带来的焦虑感,第一是要去了解它背后的原理,或者说它大概能做什么了解之后就相对没有那么焦虑了,第二是打不过就加入,让 AI 成为你的一个工具, 同时,即使通过 AI 可以抹平大家技法上的差距,但是审美上的差距是无法用 AI 抹平的,而这个可能会变成大家能力差距的重要来源。

    AI工具大对比:

    AI绘画哪家强?Midjourney、文心一格等 6 大工具出图效果大比拼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3 月份以来 AI 绘画领域又有了不小的变化,Midjourney 更新了 V5 版本、Stable Diffusion 推出了 Clipdrop Reimagine;微软 Bing 也推出了 Image Create (图像生成)功能

    阅读文章 >

    一、软件总览 先给大家看一下我用 Stable Diffusion(以下称 SD)画出来的图,可以看到画面很细腻且用色也非常精致。

    1. AI 绘画工具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两个绘图工具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具体的研发背景等信息这里不做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只说一下对于设计师更关心的五个方面。

    综上,从我的个人角度出发,SD 在工作中落地的潜力是要大于 MJ 的,这也是我选择学习和深入研究 SD 的原因。

    2. 软件安装与打开

    关于软件的安装,以及环境的部署,建议直接下载大佬们网上的整合包。这里推荐秋葉 aaaki 大佬的整合包,链接在这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d4y1C73R

    这里建议直接安装大佬的一键整合包,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对小白非常友好。

    这里演示一下 Win 下如何安装,Mac 系统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对应的一键整合包,以及显卡不太好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云端部署,这里给大家把链接贴出来。大家可以自行对照视频一步一步进行,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Mac 芯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h4y1W7Vg

    云端部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o4y1877P/

    ①下载后是这两个文件,先双击运行一下右边的程序,安装一些必要的运行环境,然后解压左侧的压缩文件到你想要安装的位置。

    ②然后打开解压后的文件夹,找到“A 启动器”的 exe 文件,双击打开。

    ③打开后如图所示。

    ④然后点击“一键启动”,稍等片刻后会自动打开这个浏览器界面,就可以使用了(第一次打开时会有点久)

    3. 流程和界面介绍

    这里不去介绍 sd 的实现模型,只介绍一下我们所看到的呈现模型。可以理解为,就像是在做一道菜一样。首先准备原料(提示词和参数),然后按照菜谱(模型)来烹饪,让原料经历各种处理,最后就得到了可供品尝的美食(图像)。

    下面是关于软件的界面整体布局介绍,主要是由三大模块构成的,模型,提示词和参数,后面的章节会具体介绍一下每个模块。

    二、模型 1. 模型分类:SD 五大模型

    如前面所说,模型就像是我们做菜时所用到的菜谱。每个模型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例如二次元画风,CG 画风等。

    在 SD 中,目前共有 5 种模型。

    基础底模型(单独使用):checkpoint 辅助模型(配合底模使用):Embedding,lora,Hypernetwork 美化模型:VAE 对于这几种的区别和使用方式,可以理解为基础底模型就是烹饪中的“炒”,而辅助模型则是“爆炒,小炒”,最后美化模型则是更细节的方式,例如(盐爆,葱爆,油爆)等。

    在 sd 中,基础底模型必须有且只能有一种,而后面的模型则没有限制性,可以没有,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2. 模型的下载和使用

    我们在下模型时,就可以看到对应的类别:这里以最常用的基础底模型(checkpoint)和 lora 模型为例,介绍一下它们怎么使用。

    ①首先我们要知道下载的模型是什么类别,如果是从上面两个网站下载的,那我们下载时就知道它的类别。如果是从其他渠道比如说别人的百度网盘链接,那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网站去获取模型类别: https://spell.novelai.dev/

    ②然后,将模型文件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时放一张模型的预览图,然后将图片名称改成和模型一样,这样后面我们调用模型时,就可以直接根据预览图来选择。另外在模型的命名上,我们可以用 “/” 来对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例如一个模型是二次元相关的,就可以命名为“二次元/XXX” 。

    ③接下来就是模型的调用,对于基础底模型,我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选择,如果没有找到,点一下右边的刷新按钮,稍等即可。VAE 模型则是在后面的下拉框中选择。这里可以一般采用默认的选项,然后如果出来的图发灰,再考虑使用 Vae 模型。对于其他模型,则需要先点一下这里的 icon,然后点一下想用的模型即可,这时上面的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会出现对应的模型,想取消调用的话,再点一下模型或者直接在输入框中删掉即可。对于某一些模型,还需要在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中输入特定的触发词,才可以让模型发挥效果。

    三、提示词 提示词也就是我们对 AI 的指令。

    正向提示词:即对画面的描述,例如,一个女孩,月亮,吉他,沙发等 反向提示词:指你不想在画面中出现的元素或属性。例如,低质量,畸形的手等 1. 基本规范

    这里有两条基本规范需要注意一下:

    提示词包括标点符号全部用英文的 单词、短语、句子基本上是等效的。例如“1gril、sofa、sitting”与“A girl sitting on the sofa”对 SD 来说是等效的。 2. 书写提示词的整体思路

    在给正向提示词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分类描述的方式来给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整体描述、主体、场景。

    ①整体描述

    这里包括四个方面:

    画质:高画质还是中等画质或者低画质,2k、或者 4k 等等

    画风:CG、二次元、真人等

    镜头:画面中人物的占比,半身像还是全身像

    色调:冷色调或暖色调

    ②主体

    对于人物主体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头部、服饰、姿势

    ③头部

    这里面包括的内容和我们玩游戏时捏脸的内容差不多,具体也就是包括这些内容:

    眼睛大小、颜色和形状,鼻子大小和形状,嘴巴大小和形状,下巴形状等等。 皮肤颜色和纹理:人物的皮肤颜色和纹理,例如光滑或有皱纹的皮肤等等。 面部特征细节:进一步描述人物的面部细节,例如眼睛的纹理、唇色、发色,等等。

    ④服饰

    包括衣服,裤子、鞋以及其他更细节的比如袜子之类的

    ⑤姿势

    即人物的姿势,坐立跑等

    ⑥场景

    基础的场景描述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时间、地点、天气,进阶的表达可以加入一些细节,例如天空中的蝴蝶、花瓣等。

    3. 提示词的语法

    仅仅有了提示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怎么把提示词组成 SD 可以识别的格式。

    ①提示词的连接方式

    不同的提示词之间用英文逗号分隔 提示词越靠前,权重越高,所以主体应该放在前面 ②提示词的强化/弱化方式

    (提示词:权重数值)。其中这个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0.1~100,默认是 1,小于 1 是弱化,大于 1 是强化。例如:(a girl:0.8) (提示词)[提示词]。提示词外面加()表示强化,加[]表示弱化。允许套多层来增强强化或弱化的程度。例如:((a girl)) ③提示词的进阶玩法

    这里推荐几个提示词的网站。在掌握了提示词的基本用法后,再去看这些网站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https://prompttool.com/NovelAI https://wolfchen.top/tag/ https://moonvy.com/apps/ops/ http://poe.com/ChatGpt 四、参数 这里不想去说太多参数的官方解释,而且,在初期并不是所有的参数都需要了解,所以这里直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需要用到的参数是什么,以及怎么用。

    1. 采样方法

    这里的原理比较复杂,笔者这里直接抛出结论:

    一般情况下使用 DPM++ 2M 或 DPM++ 2M Karras 或 UniPC,想要一些变化,就用 Euler a、DPM++ SDE、DPM++ SDE Karras、DPM2 a Karras。

    2. 迭代步数

    这里指的是 sd 用多少步把你的描述画出来。这里先给出结论,一般 20 到 40 步就足够了。迭代步数每增加一步迭代,都会给 AI 更多的机会去比对提示和当前结果,并进行调整。更高的迭代步数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步数越高,质量越好。

    这里是相同提示词和参数,不同迭代步数时的表现。可以看到在这组参数下,步数在 32 左右表现是最好的,从 32 到 40 提升不大,到 48 时以及出现了一些畸形,到 64 时腿部已经完全畸形了。

    3. 面部修复

    根据个人喜好开关,这个对最终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4. 平铺图

    这个一般用不到。

    5. 高分辨率修复

    通俗来说,就是以重新绘制的方式对图像进行放大,并且在放大的同时补充一些细节。

    打开后,这里会出现一些子参数。

    放大算法:用默认值即可。

    高分迭代步数:一般选在 10~20 即可。这里还是以这个图为例,可以看到在步数超过 20 后就开始出现了畸形。

    重绘幅度:一般是 0.5~0.8 之间。幅度过小,效果不好,幅度过大时,和原图差异太大。

    放大倍率: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指最终的图原来图的分辨率的比值。例如,默认生成的图是 512_512,设定为 2 倍后,最终产出的图就是 1024_1024。

    6. 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

    这个是指一次性出图的数量。以搬砖为例,同样是搬 4 块砖,体力好的人可以一次搬 4 块,只搬一次,对应到 SD 中,就是总批次数是 1,单批数量为 4;而体力不好的人一次只能搬一块,需要搬 4 次,对应到 SD 中,就是总批次数是 4,单批数量为 1。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顶级显卡,我们都会保持单批数量为 1,去改变总批次数来增加一次性出图的数量。

    7. 提示词引导系数

    最终生成的画面和你的描述词的趋近程度,一般设置为 7~15 之间,太高也会出现问题。

    8. 随机数种子

    随机数种子就像在做一道菜时加入的特定调料,它可以影响整道菜的味道。在这个图像生成方法中,随机数种子就是一个特定的数值或代码,可以影响最终生成的图像的过程,就像特定的调料会影响整道菜的味道一样。不同的随机数种子会生成不同的图像,就像加入不同的调料会让同一道菜变成不同的味道。每个图都会有它对应的随机数种子,如果想还原这张图,或者绘制一张相似的图,必须保证这个值是相同的。随机数种子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模型发生了改变,最终生成图的大概结构和配色也会有一定相似性。就像是无论是以土豆还是以茄子作为食材,只要加入的都是甜辣酱,最终的味道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特定的值,以保证随机数种子固定,否则可以点一下旁边的骰子 icon,变成-1(-1 就指的是随机值)使得模型采用随机的值来生成图像。

    9. 变异随机种子

    在理解了随机种子之后,我们再去理解变异随机种子就更好理解了。变异随机种子相当于又加入了第二种特定调料。而后面的变异强度就指的是两种调料的占比,数值越大,越接近第二种。数值为 0 时,就指的是完全不用变异随机种子。一般是用于确定了图后,对图生成其他相似画面的图像。例如,在做 ip 时,通过加入变异随机种子,可以实现画面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生成带有些许差异的画,从中选择更优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重要参数。

    五、案例演示 这里以做这样一个盲盒 IP 为例,演示一下基础的文生图的流程,在了解了基础的概念后,其他的操作就相对简单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探索。

    这里先说一下做这个图的整理思路。

    风格探索与主体内容 对合适的图进行细节补充与修复。 1. 模型下载与安装

    首先我们去 C 站下载对应的模型,以这个盲盒模型为例: https://civitai.com/models/25995/blindbox

    从右边模型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两个重要的信息,这个模型的种类是 LORA 模型,以及它的触发词是 full body, chibi。这里补充一下,所谓触发词指的就是,只有在将触发词加入到正向提示语的输入框中,才能触发这个 Lora 模型的效果。前面我们讲过,LORA 模型是一种辅助模型,需要配合基础底模型来使用。这里我们一般也推荐使用作者示例图中所使用的基础底模型。点开一个示例图,这里就是示例图的信息,包括基础底模型,提示语,以及参数。

    这里作者也贴心得给出了对应资源的下载链接: https://civitai.com/models/7371?modelVersionId=46846

    我们将两个模型下载好后,分别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基础底模型(checkpoint)的文件夹是“novelai-wvebui 一键包/novelai-webui-aki-v4/models/Stable-diffusion”,lora 模型的文件夹是“novelai-wvebui 一键包/novelai-webui-aki-v4/models/lora”

    这里有两个小技巧:

    在 Lora 中新建一个文件夹,改为盲盒,对模型进行一个分类管理。 保存模型时,再下载一张示例图,并将名称改成和 Lora 模型一样,然后将图片模型文件旁边,这样在 SD 界面,就可以预览模型效果。 接下来,打开 web ui 界面,点击模型后的刷新按钮。并将左上角的第一个下拉框选择到对应的模型。其中,Lora 模型是默认隐藏的,需要点一下生成按钮下的第三个 icon 才会显示。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模型的下载和基础底模型的调用。

    2. 提示词的书写

    对于新手,建议先从模仿开始,这里还是打开 C 站盲盒模型的页面,然后点击示例图,可以看到包括提示词在内的各种信息。

    然后,我们把提示词复制下来,对于英文不好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复制到翻译工具中。

    接下来, 我们对这段关键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拆解:

    整体描述:(杰作),(最好的质量),(超细节),(全身:1.2),(美丽的细节脸),(美丽的细节眼睛),

    触发词:chibi

    人物&场景:一个女孩,可爱,微笑,张开嘴,花,户外,弹吉他,音乐,贝雷帽,拿着吉他,夹克,腮红,树,衬衫,短发,樱花,绿色头饰,模糊,棕色头发,腮红贴纸,长袖,刘海,耳机,黑色头发,粉红色的花

    我们可以直接复用整体描述的部分,将这部分复制到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中。然后对后面的人物和场景部分重写。

    这里用到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书写提示词中人物和场景的技巧:「眼睛,皮肤、头发、服饰、姿势、时间、地点」,按着这个顺序对画面描述如下:

    将英文复制到正向提示词中,接下来,我们点击一下盲盒的 Lora 模型,正向提示词部分就多了一句,这句话就表示对 lora 模型的调用。

    最后一步,将示例图的负向提示词也复制到我们的 SD 中,就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最终的提示词。

    3.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这里,采样方式、采样迭代步数和提示词引导系数三个参数建议设置成和 Lora 模型示例图一致的参数,这样能比较好地发挥 Lora 模型的效果。然后,作为我们前期探索风格的阶段,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可以设置成 9 和 1,随机种子设置成-1,这样一次性会产出 9 张不同的图,方便我们选择。高分辨率修复在前期不建议打开,可以在图的内容确定后再打开,进行细节优化。

    设置好参数后,点击生成。这里由于是随机的,所以生成的图像会和我这里不一样,但是整体的画面都是很相似的。

    可以看到,整体图片的风格已经比较满意了,除了手的部分还有些问题。接下来,就可以选择一张最满意的,去补充和修复细节了,这里就以第 6 张图为例,大家可以选一张自己喜欢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这三件事:

    固定这张画面,保证下一张画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 补充画面的细节和提高分辨率 修复手的部分。 首先是第一步固定画面,前面我们讲过,每个图都会有它对应的随机种子,如果想还原这张图,或者绘制一张相似的图,必须保证这个值是相同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找到这张图的 seed 值,填入参数栏中的随机数种子输入框中。

    下一步是对画面进行细节补充,这一步我们会用到高分辨率修复的参数,先选中第 6 张图,然后根据前面的知识,把高清修复采样次数调整到 15,重绘幅度调整到 0.6。注意,这一步把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调整到 1,否则还是会一次性生成 9 张图,会需要较长的时间。

    最后一步,我们去修复手的问题,这里我们采用补充反向提示词的方式来完成。这里依然用有道翻译:

    将英文翻译填入反向提示词中后,我们点击生成,就可以得到这么一张效果还算不错的图了。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里面用到的提示词并不多,我们可以继续加入提示词来丰富画面,提升细节,例如加入光效描述到正向提示词中。

    生成的图像如下,可以看到又增加了一些光感,整体细节和品质又提升了一些。这里仅仅以此为范例,大家可以去增加自己想要的各种提示词来生成自己想要的图。

    文章最后再给大家推荐 5 个我认为非常优质的模型:

    https://civitai.com/models/9409/or-anything-v5 https://civitai.com/models/12597/moxin https://civitai.com/models/18323/xiaorenshu https://civitai.com/models/6755/cetus-mix https://civitai.com/models/7240/meinamix

    50个保姆级咒语,带你彻底玩转二次元AI绘画神器Niji V5 近期 Midjourney 推出了最新的 Niji Version 5,很多用户反馈,在插画和动漫制作方面,niji V5 要比 V4 的作图能力强很多倍。

    阅读文章 >

  • 设计系统搭建全流程:全局样式

    UI交互 2023-04-24
    之前的文章我们主要讲述了搭建设计系统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本篇开始我们就进入到具体的搭建内容了。由于笔者是做 HMI 设计的,所以很多内容是针对 HMI 设计来讲的,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期回顾:设计系统搭建全流程: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上一篇文章我们主要讲的是设计系统的必要性,接下来我将会继续用后续...

    之前的文章我们主要讲述了搭建 设计系统 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本篇开始我们就进入到具体的搭建内容了。由于笔者是做 HMI 设计的,所以很多内容是针对 HMI 设计来讲的,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上期回顾:

    设计系统搭建全流程: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上一篇文章我们主要讲的是设计系统的必要性,接下来我将会继续用后续的文章详细讲解怎么搭建设计系统,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阅读文章 >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本篇文章我们主要讲述全局样式的搭建过程,全局样式按照我构建的组件库分类来讲,包括:栅格系统、颜色样式、字体样式、图标样式。首先我们先来讲述下栅格系统:

    一、栅格 栅格是遵循一定的规则,运用固定的网格,进行页面的布局设计,使布局版面简洁有规则,提高设计效率与统一性。

    简单来讲:就是使用垂直或者水平的参考线,将画面简化为有规律的格子,并用这些格子作为参考,以构建秩序性版面的一种设计手法,基于构建的网格来定义信息区域的框架,以保证页面的每个区域都能够规则的排布。

    1. 基本构成

    在栅格的使用中,我们会对不同区域进行定义,一个栅格系统主要由 Container:容器、Columns :列宽、Gutters:水槽、Margin:内边距 四部分组成。

    Container/容器:需要布局信息的版面区域,栅格系统的其他三大元素都要基于该容器的大小去计算。

    Columns /列宽:从上到下的垂直空间区域,是承载内容的容器。

    Gutters/槽:相邻两个栏之间的间距,把控着页面的留白与呼吸感。

    Margin/内边距:可以视为安全距离。栅格和内容区域的距离间隙。

    2. 计算公式

    当对区域内的单元格进行栅格标注时,我们可得出公式为:

    NC=N*Column+(N-1)*Gutter+2*Margin

    当屏幕进行适配时,相同密度下,通过调整栅格中 Column 的数值进行适配。

    3. 应用

    笔者从事 HMI 设计,所以一般来讲,在构建设计系统的时候栅格采用 12 栅格体系,既能保证页面元素的排列多样,也可以不至于页面元素过于凌乱。

    元素的排布应落在 Column 上,而不是 Gutter 上。

    4. 怎么找到适合的栅格

    在做 HMI 的栅格的时候,不同于 PC 端,当一个车机系统架构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容器宽高就定义好了,所以对于车机的屏幕来讲,它的栅格系统宽高属性是固定的,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到一个适合的栅格系统。

    首先要说明的是,栅格系统不是臆想出来的,它是为了界面视觉更好呈现,帮助 设计师 快速布局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根据 keypage 界面,判断出视觉风格,根据视觉风格构建合适的栅格。

    上图是一些车机系统的界面,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有的界面属于紧凑型,有的是属于宽松型,这就是视觉风格的表现,同时也是我们去制作栅格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紧凑型的视觉风格,Gutters 会小一些,对于宽松型的视觉风格,Gutters 就会大一些。

    当我们对视觉风格有一个基础把握以后,接下来就进入到制作栅格体系的过程了。在这里我一般会使用 Numbers 进行栅格体系的构建,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构建出不同的栅格数据,以供后续进行验证选择。比如:对于一个 1728*756 的应用区域来讲,我们构建的栅格体系可以有如下几种:

    首先根据栅格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 Gutters 下 Column 的极值,然后根据不同的 Gutter 制作不同的栅格参数,以便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栅格数据。在这里凭借一些经验来进行输入。

    Gutters 以 8 作为作为栅格中的最小单位,如果无法获取合适的栅格,可以使用 4 为最小单位。 所有参数数据尽量选 2 的倍数,不可出现小数点,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栅格,才考虑进行打破。 Margin*2 一般小于 Column*1 Gutters 一般不小于 8dp,不大于 48dp …… 根据上面的经验判断,选出了十个可以使用的栅格体系,如下图所示。然后就是对选出来的栅格体系进行具体界面验证,通过对一些页面进行栅格布局,来考量哪个栅格体系更合适,以便确定需要的栅格体系。

    在本例中,可选择栅格体系范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到了具体的项目中,很可能遇到更复杂的情况,发现按照上面的逻辑无法选择出任何一个栅格体系,那么就需要继续优化逻辑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了。

    二、颜色 颜色体系在产品中主要起到传递信息、创建层级、表达情感、构建一致性的目的。

    1. 构成

    一般来讲,在构建颜色体系的时候,品牌色已经定义好了,不管是从公司 VI 还是项目风格提炼而来。然后根据定义好的品牌色构建其他色彩,可以是邻近色、补色等不同的颜色种类共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色彩体系。

    对于 HMI 设计来讲,不需要像很多设计系统那样子构建那么多色彩,那么多梯度,只需要按照项目来打造自己项目的色彩体系即可,如下图所示:

    色彩体系主要定义了品牌色板、辅助色板、警示色板、中性色板、功能色板 五部分。

    品牌色板:常用颜色,作为系统主色彩贯穿整个系统中,是系统中最核心、最高频使用的颜色,常用于强调信息、引导操作,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整体的基调和风格。

    辅助色板:用于重要程度较低的的操作或内容。

    警示色板:应用于异常、危险操作以及警告提醒等场景。

    中性色板:针对正文和图标,占位符、分割线、背景等元素和组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恰当的正文色彩。

    功能色板:功能色是指用于特定场景、表达特殊语义的颜色,例如成功、警告等状态颜色。

    上述色彩体系只是我平时搭建设计系统时候用的分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项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项目搭建属于自己的色彩体系。

    三、字体 字体是界面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之一。一套设计系统中通过合理的使用字号、字重和颜色来强调界面中重要的信息。

    一般来讲,一套设计系统中只使用一种字体,因为多种字体的混合使用会使界面看起来零散和草率。

    不同于移动端和 pc 端,不同的车厂都会有不同的字体需求,所以在制作字体体系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字体集进行评估。

    1. 字重

    系统中为了区分界面中信息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不同的字重进行区分。HMI 系统中为了避免界面混乱,一般定义两种到三种字重等级。

    2. 行高

    字体行高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对齐相同字号的不同字体,比如:中英文、字符和数字的混合排版等。所以为了界面统一性,我们会定义每种字号的行高。

    3. 字体类型

    为了统一视觉和排版效果,会对所有使用的字体进行规范,生成固有的字体类型,设计师使用定好的字体类型进行设计,而不可使用其他的字号和字重。下面的是我常用的字体类型,仅供参考。

    四、图标 图标作为界面构成的重要元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界面的设计效果。

    车机中的图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通用型图标和业务型图标。我们这里主要聚焦在通用型图标。

    1. 规范

    栅格作为图标绘制的底层结构,设计的基础。我一般选择以 160*160 dp 的尺寸作为图标绘制的统一栅格尺寸。线条的长短粗细、图标的大小比例等关键因素均在其基础上制定。

    2. 风格统一

    对于系统设计来讲,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图标类型,那么一套统一视觉风格的图标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上面我们通过使用图标栅格规范来保证视觉重量一致,但是还有很多的细节也会影响到图标的风格统一,比如:描边还是填充、线宽粗细、圆角大小、倾斜角度、切口、修饰符位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影响着图标的最终展示效果,所以我们在制作图标规范的时候,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定义。

    3. 尺寸

    由于图标使用的方式多样,出现的位置各有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图标设定一个大小梯度,这有助于尽可能的减少我们视觉不统一现象。比如:40dp 和 42dp 的图标使用在 list 中都可以,或者说,从视觉来讲,大差不差,如果不对图标大小进行限制,那么不同的设计同学就可能使用不同大小的图标。这并不是一个良性的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图标的大小梯度进行设定,基于本人 HMI 的经验来讲,一般我会把图标分为:24*24、32*32、40*40、48*48、64*64、80*80、120*120、160*160 这八种尺寸。

    4. 线宽

    基于上述图标尺寸和视觉风格的定义,接下来想和各位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线条粗细。因为显示设备一般采用方形像素,那么非整数像素会以灰度显示,所以对齐像素点是影响图标是否清晰显示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既然设定了图标的大小梯度,那么为了更好的呈现,我们期望可以在每种图标尺寸下都可以保证清晰显示,也就是说线宽都是整数,但是现实往往并不那么完美,在图标放大缩小的时候势必会出现小数点的情况,那么我们如何去比避免呢?

    对于早期的显示设备来讲,屏幕像素质量不高,那么只有一条途径:对每种不同尺寸下的图标进行单独绘制,以保证在每种尺寸下都可以完美展示,这是技术的限制,同时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

    但是对于当下的显示设备来讲,屏幕质量已经极大提升,并且现在版本更新迭代加快,很多时候时间就是效率,所以需要尽快的完成设计工作,所以大家现在更倾向于使用一种尺寸进行放大缩小生成其他的尺寸。

    所以在绘制图标的时候,我们需要去考虑选择合适的线宽,尽可能的让图标可以清晰的展示,尤其对于车机屏幕来讲, 并没有手机或者电脑屏幕像素那么好,所以这件事就会显得更加重要。在这里我一般还是会用 Numbers 进行图标不同尺寸线宽计算。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为了尽可能保证线宽是整数,在没有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5,减少特殊数值的出现,所以能够满足情况的很少。在 160 尺寸下,线宽为 20 dp 是最好的,但是当图标为 24 dp 时线宽为 3,会显得太粗,所以下一级合适的就是线宽为 10 dp。

    这里只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大家在制作图标时,可以参考这种思维模式,而没必要完全套用,毕竟线宽粗细首先是由视觉风格决定的。

    总结 本篇内容主要聚焦在全局样式的搭建,以及我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具体思考,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后续的文章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设计系统的控件组件的搭建流程,敬请期待~

  • 9000字深度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厂产品被吐槽过度设计?

    UI交互 2023-04-24
    工作有些年头了,看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还很欠缺,怎么就到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作者往期干货: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

    工作有些年头了,看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还很欠缺,怎么就到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

    作者往期干货:

    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五大章节帮你正确应对! 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

    阅读文章 >

    先看大纲,内容框架早知道~

    一、什么是体验过剩 体验是一种经历与感受,体验设计就是打造特定场景的服务过程,为用户提供好的经历与感受。

    而体验过剩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粗浅的理解为,体验打造的过程中注入了过于广泛或者过于细腻的体验设计,即体验设计用力过猛,事实上,这些大可不必的设计并不能使用户体验更上一层,反而可能为用户带来困惑或是任务进程的阻碍。

    想象一下,快速相亲配对,一次相两个漂亮妹子,我比一比可能就有了倾向,这时你给我一次安排十个漂亮妹子,我不得选花眼,于是迷茫、困惑、焦虑、决策慢。

    1. 过度设计≠体验过剩

    过度设计时常会引起体验过剩,过度设计常指在产品设计中,过分追求视觉效果或形式上的体验,而忽略了用户真实的感受或场景特征,然后导致用户感到混淆、困惑、厌倦无感。单方面细腻的设计在作品中可能很亮眼,但用户却不一定能感知和吸收设计想要传达的价值,反而成了吃力不讨好。

    例如一个页面金刚区采用了精致的图标,并给主推项结合了少量动画,那这时可能满足了业务目标的同时给用户也带来了好的体验,但若是个个都带动画,闪烁不停,那你脑补一下吧,甚至可以再配上一曲《爱如火》。

    还一种就是像月饼包装那样,给人一种华丽、豪华、高档的视觉盛宴,但里面的月饼却没有因为包装的华丽或高昂的价格而变得更大更好吃,这时价值开始由月饼本身转向包装了,这就像产品在增加功能和实现商业目标的时候未能权衡好 用户体验 与商业营收,想好了捞钱,却忘了搞好产品,短期或许能赚到,但长期必定是恶化或被整顿。

    本质上都是某一方面卷的特别厉害,都是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或成本,而转移或偏离了本该有的价值,而最终换取了其他利好,但却忽视了用户真实的诉求和感受。

    2. 体验过剩&体验不足

    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涉及很多面,很难标准化,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以为它的核心应该是帮助用户轻松愉悦的完成任务,并且给到用户足够诚意的价值或让利,当一个产品达到这种程度,我不会因为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而说他体验不好,顶多是说细节可以再打磨打磨。

    而当一个产品的基础功能有缺失,或者任务进行过程有其他阻力,就可以认为是体验不足,这不仅限于核心功能的缺失、交互的难用、不满足用户需求、未能达到用户预期、设计不合理、信息混乱不透明、售价高昂等,所以当体验过剩为我们造成了困惑或阻碍时,这时体验过剩便成了体验不足。

    3. 体验过剩的具体表现

    当你使用某个产品来完成某项任务时,却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下一步,亦或是某天闲来无事突然发现某个页面尤为精细,交互形式也很炫,类似情况基本上都是过度设计或是体验过剩在作祟。

    而作为 设计师 ,最能直观感受的应该是中大厂的产品设计案例分享的评论区,于是乎华而不实、冠冕堂皇、浮与表面、自圆其说、过度内耗、花里胡哨、无关痛痒、修饰总结等一系列词就开始频频出现,而你之前体验他们的产品时,又感受到了多少对方所描述的细腻体验?这过剩得不直观嘛,但是人家真的没有努力研究和设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大厂里,这些体验相关的方法论、策略、量化不仅用于包装,还在内部报告会议或是业绩上大有作用,都是资源博弈的筹码。但,还记得有年电商节吗?各种活动预热,各种视觉冲击,各种营销策划,一切红红火火,美中不足的是广大用户连优惠券都没整明白,所以是体验设计不够细腻吗?还是过剩偏离了方向?

    4. 如何衡量体验过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反驳体验不是越细腻越好吗?为什么会过剩?好比一台电脑配备 4060 的显卡,你拿来看看视频性能过剩了,但是别人可以拿来玩 3A 大作啊。话虽如此,但每个产品的用途是有定位的,还是拿电脑例举,我要用于 GPU 类渲染工作,那我把钱花多花一些在显卡跟显示器上,那我必然能收获更好的体验,但若是我看中了一套炫酷的联名款机箱外设,多花了好几千预算,而从显卡或显示器上缩减了预算,那我最终就很难获取愉悦的渲染体验,即使我有一套高级的炫酷外设,但在工作时,感受到的却是体验不足或过剩。

    说到这里应该有些概念了吧,一方面要看丰富细腻的体验设计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或者说是否围绕产品核心业务而展开,当局部的体验升级时,肯定也是优先考虑核心业务,不然体验升级可能并带不来实质上的竞争力,这时你也可以试图回想一下那些让你印象不好的体验是出于什么原因。

    另外就是在追求细腻的体验设计时,是否用力过猛,产生了过多的细节呈现,使得用户短时间无法吸收而成了信息障碍而困惑,亦或者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只是设计师的过度输出。

    面对那些用户群体更广泛的产品,衡量体验是否过剩本质还是以上这些。面向用户群体更广泛了,功能服务也必定更多,那么首先要看主业务的整个流程体验如何,在主业务流程体验还不错的情况下,其他衍生服务才会成为加分项,而后更多的就是看用户感受了,即对于用户使用的成本、门槛、效率诸多方面,保证用户感受到的价值大于付出即可,讲大道理就是内容为王、价值为王。

    本末倒置的用户体验还能是好的体验吗?听说过峰终效应吧,你让用户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或是边缘业务上感受到细腻的体验,出于产品核心价值进行体验的用户最终又能落个什么印象呢?

    二、为什么会体验过剩 1. 先聊聊产品本身(建立认知)

    产品本身作为用户体验的载体,我们要对产品与体验间有清晰的认知,认识到体验如何诞生如何趋向过剩。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了入市、成长、成熟、衰退四大阶段,就前三个正向阶段分别在做的事,分布是建设产品价值,完善产品体验,构建品牌与气质,当然了也还有运营推广,这一建设过程有同行用一个金字塔进行表示;

    ①一切从产品价值开始

    产品价值代表了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价值,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商业价值,是产品诞生入市的基础,一般产品 0-1 阶段就是指的产品价值建设,是基础且核心的服务功能建设。

    看到这么一段话,说项目前期都是能用就行,不管好看与否,后期则将用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其中透漏的无非就是所有产品都是基于用途价值所展开的,然后就是差异化或是优质的体验做竞争力。

    通常我们会将可用与好用作为一个体验的分水岭,能用是为了满足产品核心价值层建设,好用则才开始建立优质用户体验与竞争力。这一系列分层便是之前那个金字塔模型了,而价值理所当然的在最基层。

    ②好体验先从价值开始

    以上所述,不论是说体验还是商业,围绕的都是产品价值,如果将上面的金字塔模型视为完整的体验,那么所谓的优质体验就应该不断的向下靠拢,或者由下而上建设产品,这与产品体验五要素模型也是相呼应的,应该做好核心业务体验再进行边缘服务的体验升级,以下例子你觉得那个体验会更好?

    ③阶段化的商业体验

    用户体验向来不是单单为用户服务,也为商业服务,大多互联网产品的价值都是有局限性的,并且有产品定位限制着业务扩张范围,所以在有限的产品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商业盈利或用户留存就成了关键。「要不还是说大厂会玩,直接把定位生态化,开始大量拓展各种商业矩阵」

    然后理所当然的,用户体验作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产品发展,开始融入了更多的商业目标,例如火爆一时的“App 暗色模式”被包装成了护眼、缓解疲劳、有效省电,但在可信的研究报告中,真正能省电的也只是“#000000”的死黑像素可以,护眼跟缓解疲劳更不值一提,你要呵护眼睛就应该劝人家关掉屏幕才对,除了满足了部分用户对主题视觉的偏好以外,更多则是延长了用户使用时长这一系列商业指标,千万不要小瞧多停留的那一分一毫,却是一些社交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就是被用户体验包装起来的商业体验,虽说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以用户为导向,但架不住商业才是目的,所以体验还常常要兼顾商业,如此看,用户体验是不是可以说成做商业设计还要常常兼顾用户呢 hhhhh

    ④总绕不开体验过剩

    当一个产品开始注重用户体验或打造品牌气质,那就说明已经进入或过了成长期,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当核心业务逐步稳定,价格或业务模式就会难以变更,本来塑造品牌与气质就需要对交互形式、动画效果、品牌视觉深入改造,所以体验设计也就沿用到了一些表象或是边缘业务上,并且每个产品的功能服务或者商业模式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增长减缓是必然的过程,而体验与留存会成为中后期的核心竞争力,一顿卷,体验必然过剩,这是与产品本身周期强关联的,并且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里外呼应的。

    2. 市场竞争的助推(外部诱因)

    伴随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深入考虑商业化,以及为产品附加更多的功能服务或尝试创新和引进新技术,来维持产品新鲜感和赛道角逐力,这样可以扩展用户群体与营收能力,通常竞争企业也会及时跟进,从而加剧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这种快节奏与竞相效仿也会导致缺乏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可能把资源消耗在一些对用户不痛不痒的体验设计上,这时你会发现大家都在体验过剩的风口上,想要下来都难,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追求增长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所以抄对竞品跟做好用户研究还是很重要的。

    再者就是以业务价值为主导的创新枯竭,可能从生产到消费到售后都一条龙了,核心业务价值已经没多少挖掘空间了,面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企业开始尝试新技术开发或应用,从而提高所谓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或者说融资噱头或股价,但若未权衡好,也可能产生更高的门槛,或是让产品变得复杂难用。

    3. 企业文化的助推(内部诱因)

    说到体验过剩就不得不提企业文化,看起来最能控制体验过剩的好像就是企业自身,实际上企业文化跟体验过剩的加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厂的项目矩阵往往是庞大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设计师,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项目都是稳定的,所以设计师就干脆以团队的形式出道了,设计中心或者 UEDC 诞生了,那么作为一个组织是不是就应该有影响力和价值体现,那他就会发一些公开的设计案例体现团队专业性和传播影响力,那它的案例是不是也要比一般的设计更全面更专业,那这个时候他的案例就会包含更多的包装成分,以及更多其他职能的内容配合,当看起来更专业更 UCD 就达到目的了,更多人看到了 UEDC 的价值,渴望加入 UED 的团队,也渴望建立自己公司的 UEDC,甚至个人的作品发布也会对标那些 UEDC 的。但事实上这些 UEDC 发布的内容不乏有一些噱头以及过度的体验思考,但大家却不自觉的相互效仿卷了起来,那可不得体验过剩嘛。

    另外我们悉知大厂或头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一向是走的比较前沿的,很快那些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就被引进和广泛应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绩效考核、KPI、OKRs、体验量化等,并且企业之间相互效仿学习,加上员工跳槽快速传播着这些企业文化、职场风气,但同时水土不服、负面的、隐性的问题也被快速带入行业。

    职场上,面对企业文化带来的一系列要求,我们被动的与业务增长、绩效考核、精益运营、数据指标等绑在一起,又没法躺平,也只好互相寻求横向的价值增长机会来应对上面的政策(内卷),此时大家更在意业绩数据或是成果包装,只有故事讲好了,数据好看了,大家才能好过,哪有精力去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或体验升级,体验过剩不就显得合乎情理嘛。

    做过用研的同学其实都清楚,要想微调调研结果方向,中间的操作空间还是很足的,甚至一句话的事儿。而一个符合预期的体验结果重要吗,重要,关系到向上汇报,成果展示,项目奖金,绩效考核,而体验这种东西是不好定义标准的,因此有了体验度量,同时又不是极个别职能的成果,因此就成了部门之间横向拓展寻求增长价值,设计给上级看同行看,那如何让用户感知到和认可了,那就通过上面所述搞一个看起来可信的结果。

    职场人人都在谈论体验,但人人都更关注自己期盼的体验,各自又对体验有着不不同的见解,那么所谓的体验设计就很难不夹带私货,以及难以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标准共识,之前我写过一篇《个人设计偏好对工作的影响》,其中个人对体验的理解偏好与旧的体验设计经验是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带入到新的工作中,看似用户体验,实则可能是自我体验设计,那么一旦在设计落地或决策时,没有把控住核心价值地带,那就可能奔着体验过剩发展了。

    6000字干货!聊聊个人设计偏好的效用与避坑指南 这半年有很多收获与感触,我见识到了个人偏好与认知偏差对业务发展带来的各种冲击,在那么一阵子想到了挺多的东西,后来想着围绕设计做一些回顾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阅读文章 >

    4. 我个人主观的感受

    设计师面对体验过剩这种现象往往是被动的,我们能做好的,通常也只是被要求的部分,并不会有太多话语权、决策权,所以有时候能碰上一个厉害的产品或项目管理还是很幸运的。另外产品面对市场环境跟我们面对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又卷又要不上价,不想掉队,又只好跟上,然后产能又过剩,市场却既要又要还要,简直是一个恶循环。

    三、体验过剩带来了什么 相信这也是大家关心的环节,甚至体验过剩的部分影响大家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过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请看~

    1. 关于是好是坏?

    体验过剩是整个市场或行业环境孵化出来的,我也说不上究竟是好是坏,因为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立场,有泥泞也有机遇。

    2. 先说说机遇

    当企业在过度追求体验设计时,新的工作机遇这不就来了吗,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上升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是发展机遇,对于个人来讲,可以丰富能力,提升对体验设计的认知,丰富设计视野,要是能力够开个培训班帮大家提升体验设计能力不也行嘛。

    3. 产品体验的门槛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在竞争中强调用户体验时,用户对于不同产品之间的体验差异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用户也会快速适应这些体验设计,并形成一套体验的合格标准,而对于那些无法提供对应体验水准的产品则更容易被淘汰。

    另外体验过剩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产品功能或视觉内容,这对用户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认知负荷,用户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产品的复杂性,对于用户引导设计和啊哈时刻激活都有不少阻力。

    4. 体验边缘化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体验边缘化”,一方面是指体验设计不能聚焦核心业务或深入业务价值,而停留在表象体验设计更多一些,对于用户为导向的体验也逐步被商业或数据增长而侵蚀。

    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产品时,是会关注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或独特性的,若因为体验过剩与同质化严重,那么产品本身也可能会丧失核心价值或市场份额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体验边缘化。

    这些边缘化的体验却不能满足以核心用途为主的用户,并且这些体验可能会被忽视或不被感知。例如电商设计了更精致的 UI、细腻的交互、清晰的大图,或许能够增强选购体验,但是并不能解决优惠、实物符合度、大促卡顿、快递服务这一系列核心价值,说到这里那些优化电商物流的平台还是有些东西的。

    总之体验边缘化伴随着体验过剩已经存在了,但是迫于市场内卷的形势,即使知道应该注重产品核心价值、关注用户需求与感受,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提供更加便捷、易用、高效的设计方案,但却还是很难真真做到。

    5. 逃不掉的内卷

    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体验过剩带来的内卷了吧!真的是逃不掉的内卷!

    企业为了追求用户体验不断的增加了产品功能或是局部体验优化,竞品之间又会竞相模仿,市场便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时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而加大投入,打工人就只好背上更多的任务和指标,于是就开始了加班和内卷,内卷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与负荷,同时也使得设计行业对专业技能有了更多的要求,随之打工人又要学习和提升更多的专业能力,还要在工作中进行体现和汇报,而后又进一步的加剧了体验过剩与内卷。

    6. 资源的浪费

    就内卷而言,已经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了,更多的都是加速了内部资源内耗,而非市场或外部价值的增长。内卷带来了更多工作量也降低了效率,打工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博弈、来设计包装、内部对齐、展现价值。

    真实场景中,对于产品体验的过分思考与设计真的就能如愿以偿的带来好的体验提升吗?真不一定,事实上这么多年的设计与产品体验经历告诉我,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动机与直观感受有着相当的比重,即 7 分思考 3 分设计用户往往只赏你 3 分薄面,如此一来,在大多竞品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 7 分的设计思考,不如多花几分在其他地方,例如研究设计方向是否正确,再考虑如何设计正确的方案之类的。

    实在不行卷卷视觉好了,美化一下总归错不了多少的,反之,都是市面上的东西,3 分设计你讲出 10 分思考,那不是设计思维,那是在包装、在内卷,就好像是做了一个 LOGO,然后为此讲述了一个几千字的故事,但是广大用户直观感受到的又能有多少?

    四、如何应对体验过剩 如果你有心要克制体验过剩或者想要寻求一些方法避免,那么以下有一些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1. 核心价值主导

    如果想要对抗体验过剩的话,那么主张核心价值驱动体验设计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以正确地设计方向作为开始,再考虑设计的正确,核心价值指的是产品最重要的服务和优势,也是主流用户最需要的部分。通过将核心价值作为驱动力,可以确保体验设计为产品产生更好的竞争力,并聚焦产品优势与用户核心诉求,从而避免过度追求细节和完美导致的体验过剩问题。

    当然了,这都是理想状态,或许有些讲大道理了,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陆陆续续的商业目标,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浮躁的,想要吃一波红利,真正打磨产品细节和体验的都是少数,并且现在普遍以大数据代替了真实的用户发声,这是一种捷径,可以快速验证效果和了解用户行为,但也不乏很多时候只是在为数据而设计,面对真实用户的直观感受或心理活动以及情绪变化,却是无法感知的。

    2. 定制化与极速版

    当我们明确使用一个产品的目标时,作为用户的我们更希望的是简洁、直观、易用、透明,事实上产品设计师们也知道,因此面对产品功能的快速堆积和体验过剩,设计师们也采取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案,如定制化与新开一个极速版之类的。

    定制化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千人一面,个人看来主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将功能内容重组分类,划分层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方向和阶段逐步的接触和使用更多的功能服务,而不是一股脑儿都放出来,告诉用户我们主打一个样样都有;其二就是支持用户根据偏好自己控制延展服务的入口,例如微信,事实上微信的服务范围很广,已经涵盖了社交、支付、多媒体娱乐、生活服务和企业服务多方向,但整体层级还是严格控制着,并不会让用户进入应用后就觉得臃肿难用,同时赋予用户根据偏好设置业务入口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变得轻量、灵活、可控。

    而极速版主打精简与高效的核心服务,通常会将边缘化服务去除,只保留核心功能,以达到轻量化和减少资源占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应对体验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典型用户可以享受到更聚焦核心业务的产品,获得更简洁易用高效透明的服务,面向企业也解决了一定的用户留存或品牌传播问题。

    3. 可感知测试

    构成体验的因素是广泛的,但是作为用户通常会根据“功能价值、易用性、性价比、服务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响应速度、视觉美感”这几大方面的直观感受来评判体验好坏,甚至有时候被那么一两个点特别打动,也会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所以好体验一定要想办法让用户感受到。

    在我个人的认知中,一切精益化的体验应当建立在可感知-可用-易用这套体系上,并且对于那些非颠覆式的创新,不必在形式上追求过多的体验设计,遵循常规、行业标杆、大众认知总归是不会错多少的,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做设计了,既然知道 1+1=2,那就直接用好了,没必要寻求新的公式证明 1+1=2。

    关于如何做可感知测试,答案就在命题里了,如果那天有时间,找几个客户线上简单的聊聊,访谈一下其实都是可以的,毕竟从来没人说过答案只有在正式的访谈或用户研究中才能挖掘出来,我真的觉得闲谈也很有价值,其他的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可用性测试、AB 测试、灰度测试、焦点访谈什么的,总之做做看吧,再亲近用户些,不要只是盯着后台的用户数据来臆想。

    4. 奥卡姆的飞科剃须刀

    其实是奥卡姆剃刀定律啦,写到这里就突然想到了,为什么会想到呢?我把百科上的解释贴过来各位感受一下。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趋轻)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简)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

    是不是特别像刚入行设计的那句话,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

    最后作为职场人的我们 在设计这条道上,有人离去也有人进来,但不难发现,这条道越发的艰难了,还坚持在一线设计的朋友们,我相信都是对设计还怀揣着热爱的那批人,既然内卷、体验过剩什么的我们没有话语权或能力来改变,那就索性把能够触及到的体验设计尽量做好吧,所以面对体验过剩内卷啥的也不要总是怪责设计师们,设计依旧值得我们热爱,设计是热爱,工作是生活,能在生活中兼顾热爱,或许也没那么糟糕。

    另外被卷的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学到了更多,认知上通透了许多,特别是思维方面的,以及业务理解方面,事实上初入设计,技法很重要,但越往后越会发现,设计思维与业务理解更重要,技法随时都能网上学习,但唯有设计思维是真正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复用性也很强,应用场景也更广,夸张点说,设计思维可以受益终身,但技法不行,现在卷的就当是为以后投资了。

    一些发散胡思乱想~

    产品是应商业而生,通常考虑的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谋求更多的利润和用户,所以体验设计的背后更多的是商业价值,因此多数设计中都是携带商业目标进行的,完全以用户为中心是不可能的,这时会发现体验设计是为了让商业更被用户接受或认可,这才是真实的体验设计现状,我们常把“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捧得那么高,或许正是因为难以做到才变得更为神圣吧。

    但,也不用因此而摆烂,我觉得正是因为大家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追求,才使得商业设计中夹带更多的用户立场,反而让商业更美好起来,叫我说,应该坚持下去,这样设计才会更美好,和值得我们热爱!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很多了,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辛苦了,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收藏

  • 9000字深度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厂产品被吐槽过度设计?

    UI交互 2023-04-24
    工作有些年头了,看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还很欠缺,怎么就到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作者往期干货: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

    工作有些年头了,看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还很欠缺,怎么就到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

    作者往期干货:

    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五大章节帮你正确应对! 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

    阅读文章 >

    先看大纲,内容框架早知道~

    一、什么是体验过剩 体验是一种经历与感受,体验设计就是打造特定场景的服务过程,为用户提供好的经历与感受。

    而体验过剩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粗浅的理解为,体验打造的过程中注入了过于广泛或者过于细腻的体验设计,即体验设计用力过猛,事实上,这些大可不必的设计并不能使用户体验更上一层,反而可能为用户带来困惑或是任务进程的阻碍。

    想象一下,快速相亲配对,一次相两个漂亮妹子,我比一比可能就有了倾向,这时你给我一次安排十个漂亮妹子,我不得选花眼,于是迷茫、困惑、焦虑、决策慢。

    1. 过度设计≠体验过剩

    过度设计时常会引起体验过剩,过度设计常指在产品设计中,过分追求视觉效果或形式上的体验,而忽略了用户真实的感受或场景特征,然后导致用户感到混淆、困惑、厌倦无感。单方面细腻的设计在作品中可能很亮眼,但用户却不一定能感知和吸收设计想要传达的价值,反而成了吃力不讨好。

    例如一个页面金刚区采用了精致的图标,并给主推项结合了少量动画,那这时可能满足了业务目标的同时给用户也带来了好的体验,但若是个个都带动画,闪烁不停,那你脑补一下吧,甚至可以再配上一曲《爱如火》。

    还一种就是像月饼包装那样,给人一种华丽、豪华、高档的视觉盛宴,但里面的月饼却没有因为包装的华丽或高昂的价格而变得更大更好吃,这时价值开始由月饼本身转向包装了,这就像产品在增加功能和实现商业目标的时候未能权衡好 用户体验 与商业营收,想好了捞钱,却忘了搞好产品,短期或许能赚到,但长期必定是恶化或被整顿。

    本质上都是某一方面卷的特别厉害,都是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或成本,而转移或偏离了本该有的价值,而最终换取了其他利好,但却忽视了用户真实的诉求和感受。

    2. 体验过剩&体验不足

    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涉及很多面,很难标准化,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以为它的核心应该是帮助用户轻松愉悦的完成任务,并且给到用户足够诚意的价值或让利,当一个产品达到这种程度,我不会因为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而说他体验不好,顶多是说细节可以再打磨打磨。

    而当一个产品的基础功能有缺失,或者任务进行过程有其他阻力,就可以认为是体验不足,这不仅限于核心功能的缺失、交互的难用、不满足用户需求、未能达到用户预期、设计不合理、信息混乱不透明、售价高昂等,所以当体验过剩为我们造成了困惑或阻碍时,这时体验过剩便成了体验不足。

    3. 体验过剩的具体表现

    当你使用某个产品来完成某项任务时,却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下一步,亦或是某天闲来无事突然发现某个页面尤为精细,交互形式也很炫,类似情况基本上都是过度设计或是体验过剩在作祟。

    而作为 设计师 ,最能直观感受的应该是中大厂的产品设计案例分享的评论区,于是乎华而不实、冠冕堂皇、浮与表面、自圆其说、过度内耗、花里胡哨、无关痛痒、修饰总结等一系列词就开始频频出现,而你之前体验他们的产品时,又感受到了多少对方所描述的细腻体验?这过剩得不直观嘛,但是人家真的没有努力研究和设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大厂里,这些体验相关的方法论、策略、量化不仅用于包装,还在内部报告会议或是业绩上大有作用,都是资源博弈的筹码。但,还记得有年电商节吗?各种活动预热,各种视觉冲击,各种营销策划,一切红红火火,美中不足的是广大用户连优惠券都没整明白,所以是体验设计不够细腻吗?还是过剩偏离了方向?

    4. 如何衡量体验过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反驳体验不是越细腻越好吗?为什么会过剩?好比一台电脑配备 4060 的显卡,你拿来看看视频性能过剩了,但是别人可以拿来玩 3A 大作啊。话虽如此,但每个产品的用途是有定位的,还是拿电脑例举,我要用于 GPU 类渲染工作,那我把钱花多花一些在显卡跟显示器上,那我必然能收获更好的体验,但若是我看中了一套炫酷的联名款机箱外设,多花了好几千预算,而从显卡或显示器上缩减了预算,那我最终就很难获取愉悦的渲染体验,即使我有一套高级的炫酷外设,但在工作时,感受到的却是体验不足或过剩。

    说到这里应该有些概念了吧,一方面要看丰富细腻的体验设计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或者说是否围绕产品核心业务而展开,当局部的体验升级时,肯定也是优先考虑核心业务,不然体验升级可能并带不来实质上的竞争力,这时你也可以试图回想一下那些让你印象不好的体验是出于什么原因。

    另外就是在追求细腻的体验设计时,是否用力过猛,产生了过多的细节呈现,使得用户短时间无法吸收而成了信息障碍而困惑,亦或者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只是设计师的过度输出。

    面对那些用户群体更广泛的产品,衡量体验是否过剩本质还是以上这些。面向用户群体更广泛了,功能服务也必定更多,那么首先要看主业务的整个流程体验如何,在主业务流程体验还不错的情况下,其他衍生服务才会成为加分项,而后更多的就是看用户感受了,即对于用户使用的成本、门槛、效率诸多方面,保证用户感受到的价值大于付出即可,讲大道理就是内容为王、价值为王。

    本末倒置的用户体验还能是好的体验吗?听说过峰终效应吧,你让用户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或是边缘业务上感受到细腻的体验,出于产品核心价值进行体验的用户最终又能落个什么印象呢?

    二、为什么会体验过剩 1. 先聊聊产品本身(建立认知)

    产品本身作为用户体验的载体,我们要对产品与体验间有清晰的认知,认识到体验如何诞生如何趋向过剩。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了入市、成长、成熟、衰退四大阶段,就前三个正向阶段分别在做的事,分布是建设产品价值,完善产品体验,构建品牌与气质,当然了也还有运营推广,这一建设过程有同行用一个金字塔进行表示;

    ①一切从产品价值开始

    产品价值代表了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价值,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商业价值,是产品诞生入市的基础,一般产品 0-1 阶段就是指的产品价值建设,是基础且核心的服务功能建设。

    看到这么一段话,说项目前期都是能用就行,不管好看与否,后期则将用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其中透漏的无非就是所有产品都是基于用途价值所展开的,然后就是差异化或是优质的体验做竞争力。

    通常我们会将可用与好用作为一个体验的分水岭,能用是为了满足产品核心价值层建设,好用则才开始建立优质用户体验与竞争力。这一系列分层便是之前那个金字塔模型了,而价值理所当然的在最基层。

    ②好体验先从价值开始

    以上所述,不论是说体验还是商业,围绕的都是产品价值,如果将上面的金字塔模型视为完整的体验,那么所谓的优质体验就应该不断的向下靠拢,或者由下而上建设产品,这与产品体验五要素模型也是相呼应的,应该做好核心业务体验再进行边缘服务的体验升级,以下例子你觉得那个体验会更好?

    ③阶段化的商业体验

    用户体验向来不是单单为用户服务,也为商业服务,大多互联网产品的价值都是有局限性的,并且有产品定位限制着业务扩张范围,所以在有限的产品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商业盈利或用户留存就成了关键。「要不还是说大厂会玩,直接把定位生态化,开始大量拓展各种商业矩阵」

    然后理所当然的,用户体验作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产品发展,开始融入了更多的商业目标,例如火爆一时的“App 暗色模式”被包装成了护眼、缓解疲劳、有效省电,但在可信的研究报告中,真正能省电的也只是“#000000”的死黑像素可以,护眼跟缓解疲劳更不值一提,你要呵护眼睛就应该劝人家关掉屏幕才对,除了满足了部分用户对主题视觉的偏好以外,更多则是延长了用户使用时长这一系列商业指标,千万不要小瞧多停留的那一分一毫,却是一些社交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就是被用户体验包装起来的商业体验,虽说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以用户为导向,但架不住商业才是目的,所以体验还常常要兼顾商业,如此看,用户体验是不是可以说成做商业设计还要常常兼顾用户呢 hhhhh

    ④总绕不开体验过剩

    当一个产品开始注重用户体验或打造品牌气质,那就说明已经进入或过了成长期,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当核心业务逐步稳定,价格或业务模式就会难以变更,本来塑造品牌与气质就需要对交互形式、动画效果、品牌视觉深入改造,所以体验设计也就沿用到了一些表象或是边缘业务上,并且每个产品的功能服务或者商业模式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增长减缓是必然的过程,而体验与留存会成为中后期的核心竞争力,一顿卷,体验必然过剩,这是与产品本身周期强关联的,并且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里外呼应的。

    2. 市场竞争的助推(外部诱因)

    伴随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深入考虑商业化,以及为产品附加更多的功能服务或尝试创新和引进新技术,来维持产品新鲜感和赛道角逐力,这样可以扩展用户群体与营收能力,通常竞争企业也会及时跟进,从而加剧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这种快节奏与竞相效仿也会导致缺乏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可能把资源消耗在一些对用户不痛不痒的体验设计上,这时你会发现大家都在体验过剩的风口上,想要下来都难,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追求增长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所以抄对竞品跟做好用户研究还是很重要的。

    再者就是以业务价值为主导的创新枯竭,可能从生产到消费到售后都一条龙了,核心业务价值已经没多少挖掘空间了,面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企业开始尝试新技术开发或应用,从而提高所谓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或者说融资噱头或股价,但若未权衡好,也可能产生更高的门槛,或是让产品变得复杂难用。

    3. 企业文化的助推(内部诱因)

    说到体验过剩就不得不提企业文化,看起来最能控制体验过剩的好像就是企业自身,实际上企业文化跟体验过剩的加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厂的项目矩阵往往是庞大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设计师,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项目都是稳定的,所以设计师就干脆以团队的形式出道了,设计中心或者 UEDC 诞生了,那么作为一个组织是不是就应该有影响力和价值体现,那他就会发一些公开的设计案例体现团队专业性和传播影响力,那它的案例是不是也要比一般的设计更全面更专业,那这个时候他的案例就会包含更多的包装成分,以及更多其他职能的内容配合,当看起来更专业更 UCD 就达到目的了,更多人看到了 UEDC 的价值,渴望加入 UED 的团队,也渴望建立自己公司的 UEDC,甚至个人的作品发布也会对标那些 UEDC 的。但事实上这些 UEDC 发布的内容不乏有一些噱头以及过度的体验思考,但大家却不自觉的相互效仿卷了起来,那可不得体验过剩嘛。

    另外我们悉知大厂或头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一向是走的比较前沿的,很快那些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就被引进和广泛应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绩效考核、KPI、OKRs、体验量化等,并且企业之间相互效仿学习,加上员工跳槽快速传播着这些企业文化、职场风气,但同时水土不服、负面的、隐性的问题也被快速带入行业。

    职场上,面对企业文化带来的一系列要求,我们被动的与业务增长、绩效考核、精益运营、数据指标等绑在一起,又没法躺平,也只好互相寻求横向的价值增长机会来应对上面的政策(内卷),此时大家更在意业绩数据或是成果包装,只有故事讲好了,数据好看了,大家才能好过,哪有精力去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或体验升级,体验过剩不就显得合乎情理嘛。

    做过用研的同学其实都清楚,要想微调调研结果方向,中间的操作空间还是很足的,甚至一句话的事儿。而一个符合预期的体验结果重要吗,重要,关系到向上汇报,成果展示,项目奖金,绩效考核,而体验这种东西是不好定义标准的,因此有了体验度量,同时又不是极个别职能的成果,因此就成了部门之间横向拓展寻求增长价值,设计给上级看同行看,那如何让用户感知到和认可了,那就通过上面所述搞一个看起来可信的结果。

    职场人人都在谈论体验,但人人都更关注自己期盼的体验,各自又对体验有着不不同的见解,那么所谓的体验设计就很难不夹带私货,以及难以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标准共识,之前我写过一篇《个人设计偏好对工作的影响》,其中个人对体验的理解偏好与旧的体验设计经验是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带入到新的工作中,看似用户体验,实则可能是自我体验设计,那么一旦在设计落地或决策时,没有把控住核心价值地带,那就可能奔着体验过剩发展了。

    6000字干货!聊聊个人设计偏好的效用与避坑指南 这半年有很多收获与感触,我见识到了个人偏好与认知偏差对业务发展带来的各种冲击,在那么一阵子想到了挺多的东西,后来想着围绕设计做一些回顾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阅读文章 >

    4. 我个人主观的感受

    设计师面对体验过剩这种现象往往是被动的,我们能做好的,通常也只是被要求的部分,并不会有太多话语权、决策权,所以有时候能碰上一个厉害的产品或项目管理还是很幸运的。另外产品面对市场环境跟我们面对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又卷又要不上价,不想掉队,又只好跟上,然后产能又过剩,市场却既要又要还要,简直是一个恶循环。

    三、体验过剩带来了什么 相信这也是大家关心的环节,甚至体验过剩的部分影响大家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过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请看~

    1. 关于是好是坏?

    体验过剩是整个市场或行业环境孵化出来的,我也说不上究竟是好是坏,因为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立场,有泥泞也有机遇。

    2. 先说说机遇

    当企业在过度追求体验设计时,新的工作机遇这不就来了吗,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上升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是发展机遇,对于个人来讲,可以丰富能力,提升对体验设计的认知,丰富设计视野,要是能力够开个培训班帮大家提升体验设计能力不也行嘛。

    3. 产品体验的门槛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在竞争中强调用户体验时,用户对于不同产品之间的体验差异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用户也会快速适应这些体验设计,并形成一套体验的合格标准,而对于那些无法提供对应体验水准的产品则更容易被淘汰。

    另外体验过剩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产品功能或视觉内容,这对用户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认知负荷,用户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产品的复杂性,对于用户引导设计和啊哈时刻激活都有不少阻力。

    4. 体验边缘化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体验边缘化”,一方面是指体验设计不能聚焦核心业务或深入业务价值,而停留在表象体验设计更多一些,对于用户为导向的体验也逐步被商业或数据增长而侵蚀。

    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产品时,是会关注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或独特性的,若因为体验过剩与同质化严重,那么产品本身也可能会丧失核心价值或市场份额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体验边缘化。

    这些边缘化的体验却不能满足以核心用途为主的用户,并且这些体验可能会被忽视或不被感知。例如电商设计了更精致的 UI、细腻的交互、清晰的大图,或许能够增强选购体验,但是并不能解决优惠、实物符合度、大促卡顿、快递服务这一系列核心价值,说到这里那些优化电商物流的平台还是有些东西的。

    总之体验边缘化伴随着体验过剩已经存在了,但是迫于市场内卷的形势,即使知道应该注重产品核心价值、关注用户需求与感受,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提供更加便捷、易用、高效的设计方案,但却还是很难真真做到。

    5. 逃不掉的内卷

    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体验过剩带来的内卷了吧!真的是逃不掉的内卷!

    企业为了追求用户体验不断的增加了产品功能或是局部体验优化,竞品之间又会竞相模仿,市场便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时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而加大投入,打工人就只好背上更多的任务和指标,于是就开始了加班和内卷,内卷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与负荷,同时也使得设计行业对专业技能有了更多的要求,随之打工人又要学习和提升更多的专业能力,还要在工作中进行体现和汇报,而后又进一步的加剧了体验过剩与内卷。

    6. 资源的浪费

    就内卷而言,已经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了,更多的都是加速了内部资源内耗,而非市场或外部价值的增长。内卷带来了更多工作量也降低了效率,打工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博弈、来设计包装、内部对齐、展现价值。

    真实场景中,对于产品体验的过分思考与设计真的就能如愿以偿的带来好的体验提升吗?真不一定,事实上这么多年的设计与产品体验经历告诉我,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动机与直观感受有着相当的比重,即 7 分思考 3 分设计用户往往只赏你 3 分薄面,如此一来,在大多竞品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 7 分的设计思考,不如多花几分在其他地方,例如研究设计方向是否正确,再考虑如何设计正确的方案之类的。

    实在不行卷卷视觉好了,美化一下总归错不了多少的,反之,都是市面上的东西,3 分设计你讲出 10 分思考,那不是设计思维,那是在包装、在内卷,就好像是做了一个 LOGO,然后为此讲述了一个几千字的故事,但是广大用户直观感受到的又能有多少?

    四、如何应对体验过剩 如果你有心要克制体验过剩或者想要寻求一些方法避免,那么以下有一些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1. 核心价值主导

    如果想要对抗体验过剩的话,那么主张核心价值驱动体验设计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以正确地设计方向作为开始,再考虑设计的正确,核心价值指的是产品最重要的服务和优势,也是主流用户最需要的部分。通过将核心价值作为驱动力,可以确保体验设计为产品产生更好的竞争力,并聚焦产品优势与用户核心诉求,从而避免过度追求细节和完美导致的体验过剩问题。

    当然了,这都是理想状态,或许有些讲大道理了,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陆陆续续的商业目标,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浮躁的,想要吃一波红利,真正打磨产品细节和体验的都是少数,并且现在普遍以大数据代替了真实的用户发声,这是一种捷径,可以快速验证效果和了解用户行为,但也不乏很多时候只是在为数据而设计,面对真实用户的直观感受或心理活动以及情绪变化,却是无法感知的。

    2. 定制化与极速版

    当我们明确使用一个产品的目标时,作为用户的我们更希望的是简洁、直观、易用、透明,事实上产品设计师们也知道,因此面对产品功能的快速堆积和体验过剩,设计师们也采取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案,如定制化与新开一个极速版之类的。

    定制化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千人一面,个人看来主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将功能内容重组分类,划分层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方向和阶段逐步的接触和使用更多的功能服务,而不是一股脑儿都放出来,告诉用户我们主打一个样样都有;其二就是支持用户根据偏好自己控制延展服务的入口,例如微信,事实上微信的服务范围很广,已经涵盖了社交、支付、多媒体娱乐、生活服务和企业服务多方向,但整体层级还是严格控制着,并不会让用户进入应用后就觉得臃肿难用,同时赋予用户根据偏好设置业务入口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变得轻量、灵活、可控。

    而极速版主打精简与高效的核心服务,通常会将边缘化服务去除,只保留核心功能,以达到轻量化和减少资源占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应对体验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典型用户可以享受到更聚焦核心业务的产品,获得更简洁易用高效透明的服务,面向企业也解决了一定的用户留存或品牌传播问题。

    3. 可感知测试

    构成体验的因素是广泛的,但是作为用户通常会根据“功能价值、易用性、性价比、服务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响应速度、视觉美感”这几大方面的直观感受来评判体验好坏,甚至有时候被那么一两个点特别打动,也会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所以好体验一定要想办法让用户感受到。

    在我个人的认知中,一切精益化的体验应当建立在可感知-可用-易用这套体系上,并且对于那些非颠覆式的创新,不必在形式上追求过多的体验设计,遵循常规、行业标杆、大众认知总归是不会错多少的,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做设计了,既然知道 1+1=2,那就直接用好了,没必要寻求新的公式证明 1+1=2。

    关于如何做可感知测试,答案就在命题里了,如果那天有时间,找几个客户线上简单的聊聊,访谈一下其实都是可以的,毕竟从来没人说过答案只有在正式的访谈或用户研究中才能挖掘出来,我真的觉得闲谈也很有价值,其他的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可用性测试、AB 测试、灰度测试、焦点访谈什么的,总之做做看吧,再亲近用户些,不要只是盯着后台的用户数据来臆想。

    4. 奥卡姆的飞科剃须刀

    其实是奥卡姆剃刀定律啦,写到这里就突然想到了,为什么会想到呢?我把百科上的解释贴过来各位感受一下。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趋轻)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简)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

    是不是特别像刚入行设计的那句话,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

    最后作为职场人的我们 在设计这条道上,有人离去也有人进来,但不难发现,这条道越发的艰难了,还坚持在一线设计的朋友们,我相信都是对设计还怀揣着热爱的那批人,既然内卷、体验过剩什么的我们没有话语权或能力来改变,那就索性把能够触及到的体验设计尽量做好吧,所以面对体验过剩内卷啥的也不要总是怪责设计师们,设计依旧值得我们热爱,设计是热爱,工作是生活,能在生活中兼顾热爱,或许也没那么糟糕。

    另外被卷的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学到了更多,认知上通透了许多,特别是思维方面的,以及业务理解方面,事实上初入设计,技法很重要,但越往后越会发现,设计思维与业务理解更重要,技法随时都能网上学习,但唯有设计思维是真正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复用性也很强,应用场景也更广,夸张点说,设计思维可以受益终身,但技法不行,现在卷的就当是为以后投资了。

    一些发散胡思乱想~

    产品是应商业而生,通常考虑的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谋求更多的利润和用户,所以体验设计的背后更多的是商业价值,因此多数设计中都是携带商业目标进行的,完全以用户为中心是不可能的,这时会发现体验设计是为了让商业更被用户接受或认可,这才是真实的体验设计现状,我们常把“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捧得那么高,或许正是因为难以做到才变得更为神圣吧。

    但,也不用因此而摆烂,我觉得正是因为大家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追求,才使得商业设计中夹带更多的用户立场,反而让商业更美好起来,叫我说,应该坚持下去,这样设计才会更美好,和值得我们热爱!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很多了,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辛苦了,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收藏

  • 超简单!教你零基础入门AI绘画神器Stable Diffusion

    UI交互 2023-04-24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 Stable Diffusion 绘画的教程,包括软件介绍和案例带练。在开始学之前,我想提前说一下,我所理解的 AI 绘画的本质,就是手替,人提出方案,AI 帮你完成具体的作画过程。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网上的 Stable Diffusion 教程太多了,但是我真正去学的时候发现,没有找到一...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使用 Stable Diffusion 绘画的教程,包括软件介绍和案例带练。

    在开始学之前,我想提前说一下,我所理解的 AI 绘画的本质,就是手替,人提出方案,AI 帮你完成具体的作画过程。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网上的 Stable Diffusion 教程太多了,但是我真正去学的时候发现,没有找到一个对小白友好的,被各种复杂的参数、模型的专业词汇劝退。所以在我学了之后,想出一篇这样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完全 0 基础的小白入门,即使完全没有代码能力和手绘能力的 设计师 也可以学得会的教程。

    受限于篇幅,这篇只介绍最基本的操作,并且会带手把手带大家去做一个案例出来,让大家先把 AI 绘图的整个流程跑通。如果反馈还不错的话,下一篇补充一些进阶的操作。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最近 AI 的工具越来越多,尤其是 AI 绘画,让大家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个人感觉要破解这种 AI 绘画带来的焦虑感,第一是要去了解它背后的原理,或者说它大概能做什么了解之后就相对没有那么焦虑了,第二是打不过就加入,让 AI 成为你的一个工具, 同时,即使通过 AI 可以抹平大家技法上的差距,但是审美上的差距是无法用 AI 抹平的,而这个可能会变成大家能力差距的重要来源。

    AI工具大对比:

    AI绘画哪家强?Midjourney、文心一格等 6 大工具出图效果大比拼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3 月份以来 AI 绘画领域又有了不小的变化,Midjourney 更新了 V5 版本、Stable Diffusion 推出了 Clipdrop Reimagine;微软 Bing 也推出了 Image Create (图像生成)功能

    阅读文章 >

    一、软件总览 先给大家看一下我用 Stable Diffusion(以下称 SD)画出来的图,可以看到画面很细腻且用色也非常精致。

    1. AI 绘画工具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两个绘图工具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具体的研发背景等信息这里不做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只说一下对于设计师更关心的五个方面。

    综上,从我的个人角度出发,SD 在工作中落地的潜力是要大于 MJ 的,这也是我选择学习和深入研究 SD 的原因。

    2. 软件安装与打开

    关于软件的安装,以及环境的部署,建议直接下载大佬们网上的整合包。这里推荐秋葉 aaaki 大佬的整合包,链接在这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d4y1C73R

    这里建议直接安装大佬的一键整合包,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对小白非常友好。

    这里演示一下 Win 下如何安装,Mac 系统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对应的一键整合包,以及显卡不太好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云端部署,这里给大家把链接贴出来。大家可以自行对照视频一步一步进行,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Mac 芯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h4y1W7Vg

    云端部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o4y1877P/

    ①下载后是这两个文件,先双击运行一下右边的程序,安装一些必要的运行环境,然后解压左侧的压缩文件到你想要安装的位置。

    ②然后打开解压后的文件夹,找到“A 启动器”的 exe 文件,双击打开。

    ③打开后如图所示。

    ④然后点击“一键启动”,稍等片刻后会自动打开这个浏览器界面,就可以使用了(第一次打开时会有点久)

    3. 流程和界面介绍

    这里不去介绍 sd 的实现模型,只介绍一下我们所看到的呈现模型。可以理解为,就像是在做一道菜一样。首先准备原料(提示词和参数),然后按照菜谱(模型)来烹饪,让原料经历各种处理,最后就得到了可供品尝的美食(图像)。

    下面是关于软件的界面整体布局介绍,主要是由三大模块构成的,模型,提示词和参数,后面的章节会具体介绍一下每个模块。

    二、模型 1. 模型分类:SD 五大模型

    如前面所说,模型就像是我们做菜时所用到的菜谱。每个模型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例如二次元画风,CG 画风等。

    在 SD 中,目前共有 5 种模型。

    基础底模型(单独使用):checkpoint 辅助模型(配合底模使用):Embedding,lora,Hypernetwork 美化模型:VAE 对于这几种的区别和使用方式,可以理解为基础底模型就是烹饪中的“炒”,而辅助模型则是“爆炒,小炒”,最后美化模型则是更细节的方式,例如(盐爆,葱爆,油爆)等。

    在 sd 中,基础底模型必须有且只能有一种,而后面的模型则没有限制性,可以没有,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2. 模型的下载和使用

    我们在下模型时,就可以看到对应的类别:这里以最常用的基础底模型(checkpoint)和 lora 模型为例,介绍一下它们怎么使用。

    ①首先我们要知道下载的模型是什么类别,如果是从上面两个网站下载的,那我们下载时就知道它的类别。如果是从其他渠道比如说别人的百度网盘链接,那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网站去获取模型类别: https://spell.novelai.dev/

    ②然后,将模型文件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时放一张模型的预览图,然后将图片名称改成和模型一样,这样后面我们调用模型时,就可以直接根据预览图来选择。另外在模型的命名上,我们可以用 “/” 来对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例如一个模型是二次元相关的,就可以命名为“二次元/XXX” 。

    ③接下来就是模型的调用,对于基础底模型,我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选择,如果没有找到,点一下右边的刷新按钮,稍等即可。VAE 模型则是在后面的下拉框中选择。这里可以一般采用默认的选项,然后如果出来的图发灰,再考虑使用 Vae 模型。对于其他模型,则需要先点一下这里的 icon,然后点一下想用的模型即可,这时上面的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会出现对应的模型,想取消调用的话,再点一下模型或者直接在输入框中删掉即可。对于某一些模型,还需要在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中输入特定的触发词,才可以让模型发挥效果。

    三、提示词 提示词也就是我们对 AI 的指令。

    正向提示词:即对画面的描述,例如,一个女孩,月亮,吉他,沙发等 反向提示词:指你不想在画面中出现的元素或属性。例如,低质量,畸形的手等 1. 基本规范

    这里有两条基本规范需要注意一下:

    提示词包括标点符号全部用英文的 单词、短语、句子基本上是等效的。例如“1gril、sofa、sitting”与“A girl sitting on the sofa”对 SD 来说是等效的。 2. 书写提示词的整体思路

    在给正向提示词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分类描述的方式来给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整体描述、主体、场景。

    ①整体描述

    这里包括四个方面:

    画质:高画质还是中等画质或者低画质,2k、或者 4k 等等

    画风:CG、二次元、真人等

    镜头:画面中人物的占比,半身像还是全身像

    色调:冷色调或暖色调

    ②主体

    对于人物主体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头部、服饰、姿势

    ③头部

    这里面包括的内容和我们玩游戏时捏脸的内容差不多,具体也就是包括这些内容:

    眼睛大小、颜色和形状,鼻子大小和形状,嘴巴大小和形状,下巴形状等等。 皮肤颜色和纹理:人物的皮肤颜色和纹理,例如光滑或有皱纹的皮肤等等。 面部特征细节:进一步描述人物的面部细节,例如眼睛的纹理、唇色、发色,等等。

    ④服饰

    包括衣服,裤子、鞋以及其他更细节的比如袜子之类的

    ⑤姿势

    即人物的姿势,坐立跑等

    ⑥场景

    基础的场景描述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时间、地点、天气,进阶的表达可以加入一些细节,例如天空中的蝴蝶、花瓣等。

    3. 提示词的语法

    仅仅有了提示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怎么把提示词组成 SD 可以识别的格式。

    ①提示词的连接方式

    不同的提示词之间用英文逗号分隔 提示词越靠前,权重越高,所以主体应该放在前面 ②提示词的强化/弱化方式

    (提示词:权重数值)。其中这个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0.1~100,默认是 1,小于 1 是弱化,大于 1 是强化。例如:(a girl:0.8) (提示词)[提示词]。提示词外面加()表示强化,加[]表示弱化。允许套多层来增强强化或弱化的程度。例如:((a girl)) ③提示词的进阶玩法

    这里推荐几个提示词的网站。在掌握了提示词的基本用法后,再去看这些网站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https://prompttool.com/NovelAI https://wolfchen.top/tag/ https://moonvy.com/apps/ops/ http://poe.com/ChatGpt 四、参数 这里不想去说太多参数的官方解释,而且,在初期并不是所有的参数都需要了解,所以这里直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需要用到的参数是什么,以及怎么用。

    1. 采样方法

    这里的原理比较复杂,笔者这里直接抛出结论:

    一般情况下使用 DPM++ 2M 或 DPM++ 2M Karras 或 UniPC,想要一些变化,就用 Euler a、DPM++ SDE、DPM++ SDE Karras、DPM2 a Karras。

    2. 迭代步数

    这里指的是 sd 用多少步把你的描述画出来。这里先给出结论,一般 20 到 40 步就足够了。迭代步数每增加一步迭代,都会给 AI 更多的机会去比对提示和当前结果,并进行调整。更高的迭代步数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步数越高,质量越好。

    这里是相同提示词和参数,不同迭代步数时的表现。可以看到在这组参数下,步数在 32 左右表现是最好的,从 32 到 40 提升不大,到 48 时以及出现了一些畸形,到 64 时腿部已经完全畸形了。

    3. 面部修复

    根据个人喜好开关,这个对最终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4. 平铺图

    这个一般用不到。

    5. 高分辨率修复

    通俗来说,就是以重新绘制的方式对图像进行放大,并且在放大的同时补充一些细节。

    打开后,这里会出现一些子参数。

    放大算法:用默认值即可。

    高分迭代步数:一般选在 10~20 即可。这里还是以这个图为例,可以看到在步数超过 20 后就开始出现了畸形。

    重绘幅度:一般是 0.5~0.8 之间。幅度过小,效果不好,幅度过大时,和原图差异太大。

    放大倍率: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指最终的图原来图的分辨率的比值。例如,默认生成的图是 512_512,设定为 2 倍后,最终产出的图就是 1024_1024。

    6. 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

    这个是指一次性出图的数量。以搬砖为例,同样是搬 4 块砖,体力好的人可以一次搬 4 块,只搬一次,对应到 SD 中,就是总批次数是 1,单批数量为 4;而体力不好的人一次只能搬一块,需要搬 4 次,对应到 SD 中,就是总批次数是 4,单批数量为 1。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顶级显卡,我们都会保持单批数量为 1,去改变总批次数来增加一次性出图的数量。

    7. 提示词引导系数

    最终生成的画面和你的描述词的趋近程度,一般设置为 7~15 之间,太高也会出现问题。

    8. 随机数种子

    随机数种子就像在做一道菜时加入的特定调料,它可以影响整道菜的味道。在这个图像生成方法中,随机数种子就是一个特定的数值或代码,可以影响最终生成的图像的过程,就像特定的调料会影响整道菜的味道一样。不同的随机数种子会生成不同的图像,就像加入不同的调料会让同一道菜变成不同的味道。每个图都会有它对应的随机数种子,如果想还原这张图,或者绘制一张相似的图,必须保证这个值是相同的。随机数种子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模型发生了改变,最终生成图的大概结构和配色也会有一定相似性。就像是无论是以土豆还是以茄子作为食材,只要加入的都是甜辣酱,最终的味道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特定的值,以保证随机数种子固定,否则可以点一下旁边的骰子 icon,变成-1(-1 就指的是随机值)使得模型采用随机的值来生成图像。

    9. 变异随机种子

    在理解了随机种子之后,我们再去理解变异随机种子就更好理解了。变异随机种子相当于又加入了第二种特定调料。而后面的变异强度就指的是两种调料的占比,数值越大,越接近第二种。数值为 0 时,就指的是完全不用变异随机种子。一般是用于确定了图后,对图生成其他相似画面的图像。例如,在做 ip 时,通过加入变异随机种子,可以实现画面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生成带有些许差异的画,从中选择更优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重要参数。

    五、案例演示 这里以做这样一个盲盒 IP 为例,演示一下基础的文生图的流程,在了解了基础的概念后,其他的操作就相对简单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探索。

    这里先说一下做这个图的整理思路。

    风格探索与主体内容 对合适的图进行细节补充与修复。 1. 模型下载与安装

    首先我们去 C 站下载对应的模型,以这个盲盒模型为例: https://civitai.com/models/25995/blindbox

    从右边模型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两个重要的信息,这个模型的种类是 LORA 模型,以及它的触发词是 full body, chibi。这里补充一下,所谓触发词指的就是,只有在将触发词加入到正向提示语的输入框中,才能触发这个 Lora 模型的效果。前面我们讲过,LORA 模型是一种辅助模型,需要配合基础底模型来使用。这里我们一般也推荐使用作者示例图中所使用的基础底模型。点开一个示例图,这里就是示例图的信息,包括基础底模型,提示语,以及参数。

    这里作者也贴心得给出了对应资源的下载链接: https://civitai.com/models/7371?modelVersionId=46846

    我们将两个模型下载好后,分别放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基础底模型(checkpoint)的文件夹是“novelai-wvebui 一键包/novelai-webui-aki-v4/models/Stable-diffusion”,lora 模型的文件夹是“novelai-wvebui 一键包/novelai-webui-aki-v4/models/lora”

    这里有两个小技巧:

    在 Lora 中新建一个文件夹,改为盲盒,对模型进行一个分类管理。 保存模型时,再下载一张示例图,并将名称改成和 Lora 模型一样,然后将图片模型文件旁边,这样在 SD 界面,就可以预览模型效果。 接下来,打开 web ui 界面,点击模型后的刷新按钮。并将左上角的第一个下拉框选择到对应的模型。其中,Lora 模型是默认隐藏的,需要点一下生成按钮下的第三个 icon 才会显示。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模型的下载和基础底模型的调用。

    2. 提示词的书写

    对于新手,建议先从模仿开始,这里还是打开 C 站盲盒模型的页面,然后点击示例图,可以看到包括提示词在内的各种信息。

    然后,我们把提示词复制下来,对于英文不好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复制到翻译工具中。

    接下来, 我们对这段关键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拆解:

    整体描述:(杰作),(最好的质量),(超细节),(全身:1.2),(美丽的细节脸),(美丽的细节眼睛),

    触发词:chibi

    人物&场景:一个女孩,可爱,微笑,张开嘴,花,户外,弹吉他,音乐,贝雷帽,拿着吉他,夹克,腮红,树,衬衫,短发,樱花,绿色头饰,模糊,棕色头发,腮红贴纸,长袖,刘海,耳机,黑色头发,粉红色的花

    我们可以直接复用整体描述的部分,将这部分复制到正向提示词输入框中。然后对后面的人物和场景部分重写。

    这里用到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书写提示词中人物和场景的技巧:「眼睛,皮肤、头发、服饰、姿势、时间、地点」,按着这个顺序对画面描述如下:

    将英文复制到正向提示词中,接下来,我们点击一下盲盒的 Lora 模型,正向提示词部分就多了一句,这句话就表示对 lora 模型的调用。

    最后一步,将示例图的负向提示词也复制到我们的 SD 中,就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最终的提示词。

    3.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这里,采样方式、采样迭代步数和提示词引导系数三个参数建议设置成和 Lora 模型示例图一致的参数,这样能比较好地发挥 Lora 模型的效果。然后,作为我们前期探索风格的阶段,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可以设置成 9 和 1,随机种子设置成-1,这样一次性会产出 9 张不同的图,方便我们选择。高分辨率修复在前期不建议打开,可以在图的内容确定后再打开,进行细节优化。

    设置好参数后,点击生成。这里由于是随机的,所以生成的图像会和我这里不一样,但是整体的画面都是很相似的。

    可以看到,整体图片的风格已经比较满意了,除了手的部分还有些问题。接下来,就可以选择一张最满意的,去补充和修复细节了,这里就以第 6 张图为例,大家可以选一张自己喜欢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这三件事:

    固定这张画面,保证下一张画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 补充画面的细节和提高分辨率 修复手的部分。 首先是第一步固定画面,前面我们讲过,每个图都会有它对应的随机种子,如果想还原这张图,或者绘制一张相似的图,必须保证这个值是相同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找到这张图的 seed 值,填入参数栏中的随机数种子输入框中。

    下一步是对画面进行细节补充,这一步我们会用到高分辨率修复的参数,先选中第 6 张图,然后根据前面的知识,把高清修复采样次数调整到 15,重绘幅度调整到 0.6。注意,这一步把总批次数和单批数量调整到 1,否则还是会一次性生成 9 张图,会需要较长的时间。

    最后一步,我们去修复手的问题,这里我们采用补充反向提示词的方式来完成。这里依然用有道翻译:

    将英文翻译填入反向提示词中后,我们点击生成,就可以得到这么一张效果还算不错的图了。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里面用到的提示词并不多,我们可以继续加入提示词来丰富画面,提升细节,例如加入光效描述到正向提示词中。

    生成的图像如下,可以看到又增加了一些光感,整体细节和品质又提升了一些。这里仅仅以此为范例,大家可以去增加自己想要的各种提示词来生成自己想要的图。

    文章最后再给大家推荐 5 个我认为非常优质的模型:

    https://civitai.com/models/9409/or-anything-v5 https://civitai.com/models/12597/moxin https://civitai.com/models/18323/xiaorenshu https://civitai.com/models/6755/cetus-mix https://civitai.com/models/7240/meinamix

    50个保姆级咒语,带你彻底玩转二次元AI绘画神器Niji V5 近期 Midjourney 推出了最新的 Niji Version 5,很多用户反馈,在插画和动漫制作方面,niji V5 要比 V4 的作图能力强很多倍。

    阅读文章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