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监说效果太平淡?5种技法提升平面视觉张力!
UI交互 2022-10-18Hello!我是优设平面版式营的讲师@全蛋 AIR一张普通的图片,加上一段你必须要用的枯燥文本,如何设计才能更加出彩呢?想要作品更加出彩,无非是图片处理得有看头,文本看上去精致美观。Hello!我是优设平面版式营的讲师@全蛋 AIR
一张普通的图片,加上一段你必须要用的枯燥文本,如何设计才能更加出彩呢?
想要作品更加出彩,无非是图片处理得有看头,文本看上去精致美观。这次我分享以下 5 个常用的版式技法,带大家提升版面的美感和 视觉张力 !
更多技法:
为什么你的设计很平淡?这2个技巧让作品更出彩! 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需求方这样说:「感觉没有什么亮点」、「这也太简单了吧」、「你这就是底色加文字,感觉谁都可以做」等等一些话语。
阅读文章 >
1. 为什么要学字体混搭?
一般在编排中我们为了保持视觉的一致性,在字体的选用上就会比较倾向「黑体搭配黑体,衬线搭配衬线」,这是一种保险的方式,不会让整个版面因为字体而产生非常突兀的感受。
图片源自网络
但也是因为这样的保险,在文字组整体的形式上可能就会显得比较单调,无法满足全部的应用场景,才会有了更为「激进的」字体混搭出现。
2. 什么是文字混搭?
所谓的「字体混搭」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同的字体搭配到一起,从而产生更多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字体混搭在视觉上的表现会比「黑配黑,衬线配衬线」来的更加强烈,所以也会呈现更加活跃的状态,是一种将变化处理为统一的方式。
注意:字体混搭看似随性简单,但也有其方法和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好字体的「气质」,通过「气质」这一关键点来进行搭配,这样既能明确搭配的方向,也能让整个文字组的气质统一。
举个例子:
假如现在要做一个有文化感的文字组,按照比较传统的想法,选择一个具有文化感的中文直接编排就行了,或者再搭配上一定的西文。
但不难看出,现在的这个文字组就是会略显单调,那么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一点其他具有文化感的字体呢?
比如在标题中将水墨二字调整为比「宋体」文化感更强的「隶书」,并让其错位,能够有更好的韵律产生。同时也将这种搭配形式拓展到左下的时间文字组,让时间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视觉的表现上是不是就丰富一些,再略微调整一下编排,形式上就会更有不同,文字组的张力也得到了提高。
2. 为什么文字组要加入图形?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以下文字组好看(日文、中英混搭等),仅仅是因为他们编排得当么?
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里面有我们可能不认识的文字,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脑子里就不会把它充当一个文字去识别,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图形,而在文字组中有了图形之后,视觉的张力就会大大提升。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能够算作图形。
再比如我们也可以使用字体中自带的一些字形符号,像思源黑体中,就有特别多的形状造型,打开「字形」面板就可供我们选择。同时在刚刚文字组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使用更丰富的图形进行表现。
使用这些符号,再变化一下刚刚的文字组,又会产生新的差异
1. 版面呆板如何快速打破?
从「破格」一词就不难体会出它的用意,简单可以理解为「打破规律」。当我们在排版的时候,为了让版面更有秩序,常常就会使用一张矩形的图片放置到版面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张矩形图的边缘,为我们之后排布文字组做对齐上的参考依据。
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好的地方同样也突出,就是我们如果文字组的排布也比较简单,那整个版面就会容易显得呆板。
举个例子:
在这种状态下就适合使用「破格」的手法,利用图片中的内容,找到一些突出的边缘,让其超过矩形边缘切割的部分,让整个图片的边缘打破完全横平竖直的状态,提升一定的张力。
2. 学员改前改后的对比
从这两张图,也能很明显的感受出来,进行了「破格」处理的版面,活跃度上更强。
1. 如何强化图文之间的联系?
图文的穿插叠压是为了能更好的让画面中的图片与文字产生联系,不至于图片是图片,文字是文字,从而产生比较强的割裂感。
它直观的表现就是有部分文字会叠在图片之上,或者将图片叠在文字上,遮挡住文字的某些部分,再或者文字与文字之间穿插叠压,人们在观看的时候,通过视觉的补偿将其补齐。
因为有了穿插叠压,图片和文字这两者的存在就会更自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图片遮挡文字的时候,不宜遮挡太大面积,不然会影响整体的识别。
1. 如何快速提高图片设计感?
半调效果、双色调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图片的「风格化处理」,或者说就是直接在图片上去增加效果。这一做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影响视觉上的差异化。
网络特别发达的今天,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取到大量的视觉信息,而太多同质化的表现,很快就会出现审美疲劳。所以设计师们,都在不断探索,尝试更加吸引人的表现手法。而图片一般又是在画面中占比比较大的部分,所以在营造视觉的差异化上,在图片里进行风格化处理会比较直接。
通过下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一个直接放的就是图片,另一个做了一些像素化半调的处理,处理过的图片差异化就很明显,处理过的设计感相对就会更强。
当然在这里的风格化处理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效果,能在图片上使用的效果,都可以算到这个范围里面。
2. 半调网屏制作方法
半调网屏效果的制作方法,这里我用一个视频来演示 ? https://uiiiuiii.com/other/1212554321.html
这里我也准备好了像素化半调效果的动作,如果大家想要的话,可以加微信:uisdc4,备注「全蛋」,即可获取。
更多设计技法:
平面设计作品不出彩?来看高手总结的18个细节! 本文用真实的平面设计作品案例,通过优化前后的关系,让读者短时间受到启发,建议平面设计师收藏保存哟 上期回顾:
阅读文章 >
如果你想参加平面营,请加微信:uisdc4 或 uisdc5,目前还有全勤返 500 活动,错过再等一年,了解更多详情。
-
精美绝伦!80000+国潮插画灵感参考素材宝库「数字文物库」
UI交互 2022-10-18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国潮插画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插画风格之一,精致华丽的风格受到很多国货品牌的青睐,此类插画也在海报、包装、文创等等商业领域有广泛的运用。知名国潮风插画师特浓 TN 的作品国潮风插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中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传统古建筑、书法卷轴、山水、瓷器、珍宝等。而插画师若想...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国潮插画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插画风格之一,精致华丽的风格受到很多国货品牌的青睐,此类插画也在海报、包装、文创等等商业领域有广泛的运用。
知名国潮风插画师特浓 TN 的作品
国潮风插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中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传统古建筑、书法卷轴、山水、瓷器、珍宝等。而插画师若想精致准确地描绘出这些元素,自然少不了要找相关的灵感参考。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个专门展示相关文物的灵感宝库 —— 数字文物库,这个网站由 故宫 博物院创立,收录了8万多件精美绝伦的古代和近现代文物。浏览其中的资源不仅可以获得插画创作的灵感,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提升自身审美。
2000套高清资源免费下载!传统文化设计灵感宝库「书格」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 3 类书法字的资源,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好评。
阅读文章 >
数字文物库 网址直达: https://digicol.dpm.org.cn/
数字文物库网站由 故宫博物院 创立并运营,以图片的方式分类细致地展现了 83006 件故宫馆藏的珍贵文物,并会根据年节变化推出不同主题的文物专题。
数字文物库内的文物种类非常全面,国潮插画中的常用元素如瓷器、珐琅器、珠玉首饰、服饰、中式家具、中式文具等在其中都能找到很好看的参考,而绘画文物中鸟兽、植物、建筑等的画法和配色也能给我们的插画创作带来灵感。
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网站还有非常便捷的筛选功能,支持按分类、按朝代、按颜色和直接使用关键词搜索,可以多选和交叉选择。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先在朝代里同时勾选明代和清代,然后在分类里选择瓷器,最后在颜色里选择红色,综合下来就能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库网站中资源的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文本、图片、链接等均为故宫博物院所有。网站内容可以访问进行个人研究,但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以网站的图片仅限大家作为插画的参考,千万不要将图片直接商用。
故宫博物馆其他资源
除了今天为大家推荐数字文物库,故宫博物馆的官网和其推出的 APP「每日故宫」也是非常不错的国风插画参考灵感源。
故宫博物院官网( 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是一个综合网站,其中也收录了馆藏文物的信息,且相关资料更全面 —— 有文物基本信息介绍、多角度照片甚至是3维视图,但是搜索筛选起来不如数字文物库直观方便。
明代文物“掐丝珐琅菊花纹螭耳熏炉”的三维视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每日故宫」APP 界面设计精巧,每日固定更新一件故宫馆藏的文物,有照片及相关背景介绍,还有很多不同主题的文物的专题,喜欢传统文化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每日故宫」APP 界面展示
相关资源推荐
如果你喜欢国潮插画并想学习如何绘制,欢迎在优设网或者 优优 教程网上搜索“国潮插画”或者“中国风插画”,有超多免费的资源和入门教程随你取用!下面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 2 类资源:
国潮风插画教程:手绘教程!6步教你绘制爆款中国风商业插画 https://uiiiuiii.com/draw/1212424978.html 国潮插画必备!超全面的书法字资源 https://www.uisdc.com/calligraphy-font-resources 好啦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国潮风插画灵感参考资源,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有关于本文或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回复~
推荐阅读:
这五位顶尖插画师的作品,是我每日学习的源泉!(地图插画专题) 大家好呀,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地图素材资源的时候,提到一种优化地图的思路是使用插画类地图,而在插画类地图中矢量地图在创作上比手绘地图更加简单高效。
阅读文章 >
9 个效率逆天的PS画画工具!见谁都想安利! Hello 大家好我是优设插画营的@日米 Rimi ~ 这次给大家带来 9 个实用画画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绘画效率,PS 和 Procreate 皆可用。
阅读文章 >
-
从桌面组件到灵动岛,深度回顾「小组件设计」的前世今生
UI交互 2022-10-18今天我们以“小组件”作为一条线,好好聊聊 PC、移动端这么多件和提效相关的动作。更多设计历史回顾:「深色模式」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一篇里了从2019年下半年iOS 13的发布开始,「Dark Mode」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近期更是随着微信的适配再引热议。阅读文章 > 一、起源于 90 年代1. 开端...今天我们以“小组件”作为一条线,好好聊聊 PC、移动端这么多件和提效相关的动作。
更多设计历史回顾:
「深色模式」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一篇里了 从2019年下半年iOS 13的发布开始,「Dark Mode」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近期更是随着微信的适配再引热议。
阅读文章 >
一、起源于 90 年代 1. 开端:苹果公司的“桌面装饰”
这事还得从 Mac 说起,当 Mac 还被称为 Macintosh 时,初始团队工程师 Andy Hertzfeld 就在思考:(当时)电脑都是单线程的,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主程序。但他们设想“可以让一些小程序(little program)在主程序运行时同时运行”。因为物理世界中的桌面上除了放文件,也会放时钟、笔记这些小东西,Andy Hertzfeld 将这个功能命名为“桌面装饰品”(desk ornament)[1]。后来被改名叫桌面配件“desk accessories”,因为 ornament 这个词感觉太“装饰感”,缺乏功能性。
早期的控制面板也是用桌面配件的方式实现的。这样用户在打开任何主程序时,都可以调整对系统的设定(比如音量大小、亮度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由开发者主导的设计流程中,不太会去系统性地评估思考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我们有这个能力,似乎这个能力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就往下做了。做着做着发现其实很多场景下能够使用这种能力,那就歪打正着了。
但的确从“桌面配件”这个功能诞生之初,它要解决的诉求就很明确:多线程/多任务处理。用户可能在使用软件的时候,突然就需要看一眼时间/复制粘贴什么东西/调一下亮度,那这些诉求都适用桌面配件来实现。
2. 与互联网产生关联:微软的“活动桌面”
Active desktop 诞生于 90 年代 windows 和网景 Netscape 著名的“浏览器大战”的时期。
当时 Windows 在网络浏览器方面缺乏布局,而 Netscape 占领了很大的市值,据说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甚至饱含雄心壮志地声称:“未来网景将不只是一个浏览器,而会成为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微软则将只剩下一个到处是 bug 的驱动程序。”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 Windows 凭借自己在 PC 驱动程序这个领域的优势打败了网景,从此浏览器就作为一个预装软件和 windows 系统捆绑销售。
Active desktop 就是这场战争之中 windows 研究出来的一个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结合的奇特功能。用户可以从一些“网络频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像添加收藏网页一样,直接把这些网络内容“添加到”自己桌面上,用窗口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说你可以在不打开任何网页/程序的情况下,就能看到当天的股票走势,然后点击一下这个股票走势图又能带你去股票网站。
虽然这个想法挺先锋,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算是今天小组件的雏形,但很遗憾因为 90 年代电脑内存不足、内容提供方少、用户教育不怎么到位等多种原因,这个功能并没有坚持下去。
二、兴于 00~10 年代 1. 第三方小组件厂商入局
2000 年以后,小组件引擎 DesktopX/Konfabulator[2][3]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2003 年出现的苹果第三方软件 Konfabulator 虽然不算是第一个小组件引擎,但被认为是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的、现象级的小组件产品。当时这款售价 25 美金的软件能够在你的桌面上放置许多别人制作好的组件,假如你会一些 javascript 和 UI 知识,你也能简单的开发自己想要的小组件。
第三方引擎当然不会限制用户制作小组件的风格和样式,当时市场上不仅存在提升桌面效率的小组件引擎,还有许多以桌面主题定制化为目标的主题风格引擎。比如现在还有很多 windows 用户使用 desktopX 制作一些很炫酷的主题。
第三方市场发展的那么好,肯定会被平台注意到。在 2004 年的 Mac OS X Tiger 上苹果马上推出了自己的小组件功能,在这个版本中,你只要单击底部栏上的“访达”入口就能看“仪表盘”dashboard,这是一个悬浮在所有窗口上面的蒙层,里面装着一大堆不同的小组件。
在后来的 OS X Lion 中,苹果进一步将仪表盘与桌面进行了拆分,仪表盘被放在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中,你可以通过横滑手势进入这个类似于移动端“负一屏”的空间内,看到你自己下载的小组件。当然后来负一屏这个东西最终还是被取消了,苹果后来采用了类似 Windows Vista 的设计来承载小组件。
2. 设想与遗憾:微软的“ 桌面组件 ”
2007,Windows 发布了一套叫做“Vista”的操作系统。在 Vista 系统中,微软启用了一套前瞻性的、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视觉系统 Aero,这套以半透明、磨砂玻璃质感为标志性特征的视觉样式,是微软早期比较少见的有名字的视觉系统[4]。
“桌面组件”这个东西和 Aero 一起来了。和 active desktop 一样,桌面组件能够展示本地或者来自网络的信息与服务。一开始,桌面组件以屏幕上的固定右侧边栏(sidebar)来展示,后来在 2018 年的时候微软更新了这个功能,去掉了这个侧边栏并且将小组件的展示直接并入桌面。
为什么要去掉呢?微软自己的说法是为了“提升向下兼容性、提升桌面的整体性、降低视觉杂音”。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早期 windows 和苹果的设计理念差异还是挺大的,当时苹果考虑的是如何将花里胡哨的小组件与桌面任务区隔开,而微软则在想办法让不同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
但是,尽管 Vista 在设计上有很多创新点,它仍然从来没有真正普及过,“桌面组件”系统在 Win7 系统中也可以使用,但是到 Win8 就不再以这样的形式支持,而是被集成到了“启动菜单”里。Win8 启用了著名的设计系统 Metro,对启动菜单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其变成了一个整合信息、操作等多种元素的大页面,而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浮层菜单。
这个理念我还是很喜欢的,但 Metro 的设计风格可能对当时的用户来讲还是太过于超前了,评价并不怎么样,后来的 Fluent Design 又在很多地方往回“收”了很多。
3. 安卓的尝试
小组件在安卓系统上的应用源远流长,几乎可以算作安卓系统的一大特色,官方翻译叫它“应用微件”,但这个名字实在太别扭了我们还是叫它小组件吧。
小组件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安卓 1.5 版“杯子蛋糕 Cupcake”,在这个版本中,“桌面”和“菜单”是两个平行的独立的空间。用户可以为菜单里的应用“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也就是“小组件”。可以说这个版本的小组件是非常核心的设计理念。
在“杯子蛋糕”里,你可以通过长按菜单里的图标唤出右键菜单,来将对应的小组件添加到桌面。小组件的类型很多,包含电池、便利贴、日历等实用系统工具,也支持第三方小组件。这些组件是可以直接操作的,也就是说通过组件,用户可以完全不打开应用就可以进行核心操作,比如录一段音频。
这套设计一直坚持到了 2011 年安卓 4.0“冰淇淋三明治 Ice Cream Sandwich”。在这个版本的架构中,小组件不再只是应用的快捷方式,而成为了和应用平行的一套服务。在菜单中多了一个“小组件”tab,你可以直接从这里挑选喜欢的放在桌面上。
从这个版本开始,用户可以自主设置小组件的大小比例。小组件 tab 里的“2X2、1X1”这种字样,就是在说明这个组件占屏幕的大小。这个设计在当时就被吐槽“难用”、“乱”。虽然安卓为小组件提供了一些比例上限制,但他们形状样式都不同,最终呈现出来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导致并非发烧友的普通用户要想做出一个好看的页面并不容易。
Ice Cream Sandwich 的这套设计撑了 1 个版本,后续的多个版本中又对小组件的交互进行了调整,“软豆糖 Jelly Bean”中首次出现了锁屏小组件、“巧克力条 KitKat ”中取消了菜单中的小组件 tab,改成长按首页触发小组件设置。“棉花糖 Marshmallow ”调整了小组件设置的排版样式。自此,基本形成了安卓组件交互的稳定模式。
4. 苹果的另一条路
和安卓相反,苹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极力避免小组件与应用菜单的耦合。
iOS 5 应该是苹果最初启用“小组件”这个说法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小组件的主要展示场景在通知中心。在主页面做下滑手势可以唤出“通知中心”,这里支持天气、股市、日历等常用组件,还支持快速发 Twitter 和 Facebook。
在这个时候,“通知中心”的定位都是很复杂的,它既包含了实时信息的详细展示(比如“5 分钟前有个朋友给你发了一条短信”),又包含了用户的高频操作(比如“快速发推”),明显前者的查看频率/场景和后者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后续 iOS7 中,苹果去掉了操作类的小组件在消息中心中的展示,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信息盒子”。
在这个版本中还另增了一个包含高频操作的“控制中心”。虽然这个“控制中心”里聚合了一些用户常用的操作,但它的定位很明显类似于系统控制台,因此这些操作仅包含系统操作(比如手电筒、相机),第三方的操作/服务不包含在内。
那么如何能满足用户快速获取想要的第三方服务/信息呢?iOS8 的答案是:优先支持目标明确的“找信息”的场景,也就是迭代搜索功能。从 iOS8 开始,苹果的搜索不再局限于搜索本机内的信息,还兼任互联网/App Store/不同第三方服务内部的检索等等。虽然这和我们本篇聊的“小组件”解决方案不同,但它也是提效手段中的一种。
“找”的场景基本支持了,接下来苹果又调转方向去支持“看”的场景。在 iOS10,苹果终于还是做了负一屏,并且将其与搜索功能做了强聚合,在滑动负一屏时搜索功能始终固定在页面顶部。
和安卓不同的是,尽管苹果还是支持了一般意义上说的的“小组件”,但对样式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2019 年的人机交互手册中注明,小组件虽然支持按钮/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但:
尽量避免横滑/滚动 尽量避免自定义小组件的背景颜色。所以你可以看到大多数小组件都用了苹果原生的毛玻璃灰色作为背景色 不允许开发者在小组件上放“打开应用”按钮。而要求用户点击小组件上的内容自动跳转。 这些规矩帮助苹果的第三方小组件保持了与原生设计类似的风格,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对排版做太大修改,就能得到一个还能用的、长得过得去的页面。
5. 在硬件上花功夫
不管是小组件、消息中心、聚焦搜索还是负一屏,都是为了提升移动端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效率。但是不是一定要用软件交互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也许苹果是这么坚持的,但广大厂商其实在 00~10 年间做过很多硬件方向的尝试。
在 2000 年,三星率先推出一款带有两个屏幕的手机。盖上手机的时候,小屏承担起来电显示、天气时间等简单的信息展示。可以说是上古时代的“锁屏小组件”了。
近一点的智能机中,魅族 Pro 7 Plus 和小米 Ultra 也都尝试给手机加上了附屏。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提效手段,不如说它是一种专门支持自拍需求的场景化设计。特别是看魅族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也能佐证大多数用户也不怎么买这块屏幕的帐。
除了把屏幕放到手机后面支持自拍,HTC Ultra 走了另一条路,直接将主屏幕“拆”成两个区域。在主屏幕上方有一个小小的附屏,用来放置通知、高频操作等场景化的服务或者信息。这个设计在当时是很迷惑的,引用一句台湾测评博主的看法:“与其增加那一個小小的屏幕,为何不要直接拉长就好了呢? ”
三、现状:小组件和灵动岛 1. 小组件:提效以外的应用
对于安卓来说,因为一开始就支持对小组件的高定制化程度,所以在支持了锁屏、消息中心、控制中心、搜索等几个场景下的迭代后,android 12 并没有在提效这个方向给到我什么惊喜。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上一个版本的 material design,material3 明显对小组件的设计做出了更多在颜色、功能、交互形式上的引导(还谈不上限制)[4]。
对于苹果来说,首先是对小组件的设计进一步强化,允许用户直接添加小组件至桌面。但这一举动倒并没有明显提高用户操作效率,反倒是非常显著的催生了用户对于自定义桌面的热情。市面上产生了许多帮助用户创作自定义小组件的产品,比如“Widgetsmith”。通过这些软件,你可以把整个手机主屏幕改得花里胡哨,而不再只能在苹果那套视觉风格上微调。可以说,windows 时代主题风格引擎的风潮在移动端上又复现了一遍。
有开发者从这种自定义诉求中嗅到了社交因素的机会点。于是“Locket Widget”和国内的“贴贴”出现了,你可以在这款软件上添加好友,然后直接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在在对方主屏幕的小组件里。但苹果仍然不允许用户直接在小组件上进行操作,一切行为都需要跳转至应用内完成。
2. 灵动岛:提效新方案?
一开始概念发布时,我对灵动岛的定位还是有点疑惑的,因为我记得当时有一张概念照片是灵动岛包含了计算器的功能。这说明这个东西可能可以起到类似小组件甚至比小组件还有自由的操作功能。
但后来随着实体产品发布和规范的产出,现在来看小组件很明显支持的是“当下活动”的实时展示,算是苹果在多线程工作这个场景下做的支持。和此前的消息中心可能略有一些重叠,但和小组件的定位又是不相同的。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虽然现在因为硬件的原因导致 2022 年的 iPhone14 长得有点像 HTC Ultra,但小组件这个东西的思路还是有价值的。未来期待在硬件迭代后,小组件能和其他提效手段有一个比较好的整合。
关于灵动岛的设计分析:
iPhone 14正式发布!从设计师角度聊聊苹果的灵动岛功能 编者按:灵动岛作为苹果发布会的一大亮点,让无数人有了购买iPhone 14的理由,本文详细分析一下灵动岛的功能设计。
阅读文章 >
总体而言,在提效这条路上,其实很多现在的设计都不能算作“新设计”。一个设计能够流行起来,除了看支持的场景是否立得住,也得考虑当下的用户是不是足够成熟、能够接得住这样的设计。苹果做的许多尝试,其实安卓和 windows 早就支持了,但当时处在一个用户能力还不成熟的阶段,所以效果也不是特别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设计就是“烂的”,只是不合时宜。设计最怕不合时宜。
更多设计历史回顾:
一篇文章帮你了解AE动画插件Lottie的前世今生(附避坑案例) 大家好,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本文参考
https://www.folklore.org/StoryView.py?story=Desk_Ornaments.txt ; https://littletinyfrogs.com/article/34276/konfabulator-for-windows-vs-desktopx https://www.cnet.com/tech/services-and-software/developer-calls-apples-tiger-a-copyca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Y4y1a7Yx/?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 https://m3.material.io/components/widgets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白话说交互」
-
从桌面组件到灵动岛,深度回顾「小组件设计」的前世今生
UI交互 2022-10-18今天我们以“小组件”作为一条线,好好聊聊 PC、移动端这么多件和提效相关的动作。更多设计历史回顾:「深色模式」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一篇里了从2019年下半年iOS 13的发布开始,「Dark Mode」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近期更是随着微信的适配再引热议。阅读文章 > 一、起源于 90 年代1. 开端...今天我们以“小组件”作为一条线,好好聊聊 PC、移动端这么多件和提效相关的动作。
更多设计历史回顾:
「深色模式」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一篇里了 从2019年下半年iOS 13的发布开始,「Dark Mode」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近期更是随着微信的适配再引热议。
阅读文章 >
一、起源于 90 年代 1. 开端:苹果公司的“桌面装饰”
这事还得从 Mac 说起,当 Mac 还被称为 Macintosh 时,初始团队工程师 Andy Hertzfeld 就在思考:(当时)电脑都是单线程的,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主程序。但他们设想“可以让一些小程序(little program)在主程序运行时同时运行”。因为物理世界中的桌面上除了放文件,也会放时钟、笔记这些小东西,Andy Hertzfeld 将这个功能命名为“桌面装饰品”(desk ornament)[1]。后来被改名叫桌面配件“desk accessories”,因为 ornament 这个词感觉太“装饰感”,缺乏功能性。
早期的控制面板也是用桌面配件的方式实现的。这样用户在打开任何主程序时,都可以调整对系统的设定(比如音量大小、亮度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由开发者主导的设计流程中,不太会去系统性地评估思考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我们有这个能力,似乎这个能力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就往下做了。做着做着发现其实很多场景下能够使用这种能力,那就歪打正着了。
但的确从“桌面配件”这个功能诞生之初,它要解决的诉求就很明确:多线程/多任务处理。用户可能在使用软件的时候,突然就需要看一眼时间/复制粘贴什么东西/调一下亮度,那这些诉求都适用桌面配件来实现。
2. 与互联网产生关联:微软的“活动桌面”
Active desktop 诞生于 90 年代 windows 和网景 Netscape 著名的“浏览器大战”的时期。
当时 Windows 在网络浏览器方面缺乏布局,而 Netscape 占领了很大的市值,据说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甚至饱含雄心壮志地声称:“未来网景将不只是一个浏览器,而会成为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微软则将只剩下一个到处是 bug 的驱动程序。”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 Windows 凭借自己在 PC 驱动程序这个领域的优势打败了网景,从此浏览器就作为一个预装软件和 windows 系统捆绑销售。
Active desktop 就是这场战争之中 windows 研究出来的一个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结合的奇特功能。用户可以从一些“网络频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像添加收藏网页一样,直接把这些网络内容“添加到”自己桌面上,用窗口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说你可以在不打开任何网页/程序的情况下,就能看到当天的股票走势,然后点击一下这个股票走势图又能带你去股票网站。
虽然这个想法挺先锋,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算是今天小组件的雏形,但很遗憾因为 90 年代电脑内存不足、内容提供方少、用户教育不怎么到位等多种原因,这个功能并没有坚持下去。
二、兴于 00~10 年代 1. 第三方小组件厂商入局
2000 年以后,小组件引擎 DesktopX/Konfabulator[2][3]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2003 年出现的苹果第三方软件 Konfabulator 虽然不算是第一个小组件引擎,但被认为是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的、现象级的小组件产品。当时这款售价 25 美金的软件能够在你的桌面上放置许多别人制作好的组件,假如你会一些 javascript 和 UI 知识,你也能简单的开发自己想要的小组件。
第三方引擎当然不会限制用户制作小组件的风格和样式,当时市场上不仅存在提升桌面效率的小组件引擎,还有许多以桌面主题定制化为目标的主题风格引擎。比如现在还有很多 windows 用户使用 desktopX 制作一些很炫酷的主题。
第三方市场发展的那么好,肯定会被平台注意到。在 2004 年的 Mac OS X Tiger 上苹果马上推出了自己的小组件功能,在这个版本中,你只要单击底部栏上的“访达”入口就能看“仪表盘”dashboard,这是一个悬浮在所有窗口上面的蒙层,里面装着一大堆不同的小组件。
在后来的 OS X Lion 中,苹果进一步将仪表盘与桌面进行了拆分,仪表盘被放在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中,你可以通过横滑手势进入这个类似于移动端“负一屏”的空间内,看到你自己下载的小组件。当然后来负一屏这个东西最终还是被取消了,苹果后来采用了类似 Windows Vista 的设计来承载小组件。
2. 设想与遗憾:微软的“ 桌面组件 ”
2007,Windows 发布了一套叫做“Vista”的操作系统。在 Vista 系统中,微软启用了一套前瞻性的、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视觉系统 Aero,这套以半透明、磨砂玻璃质感为标志性特征的视觉样式,是微软早期比较少见的有名字的视觉系统[4]。
“桌面组件”这个东西和 Aero 一起来了。和 active desktop 一样,桌面组件能够展示本地或者来自网络的信息与服务。一开始,桌面组件以屏幕上的固定右侧边栏(sidebar)来展示,后来在 2018 年的时候微软更新了这个功能,去掉了这个侧边栏并且将小组件的展示直接并入桌面。
为什么要去掉呢?微软自己的说法是为了“提升向下兼容性、提升桌面的整体性、降低视觉杂音”。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早期 windows 和苹果的设计理念差异还是挺大的,当时苹果考虑的是如何将花里胡哨的小组件与桌面任务区隔开,而微软则在想办法让不同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
但是,尽管 Vista 在设计上有很多创新点,它仍然从来没有真正普及过,“桌面组件”系统在 Win7 系统中也可以使用,但是到 Win8 就不再以这样的形式支持,而是被集成到了“启动菜单”里。Win8 启用了著名的设计系统 Metro,对启动菜单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其变成了一个整合信息、操作等多种元素的大页面,而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浮层菜单。
这个理念我还是很喜欢的,但 Metro 的设计风格可能对当时的用户来讲还是太过于超前了,评价并不怎么样,后来的 Fluent Design 又在很多地方往回“收”了很多。
3. 安卓的尝试
小组件在安卓系统上的应用源远流长,几乎可以算作安卓系统的一大特色,官方翻译叫它“应用微件”,但这个名字实在太别扭了我们还是叫它小组件吧。
小组件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安卓 1.5 版“杯子蛋糕 Cupcake”,在这个版本中,“桌面”和“菜单”是两个平行的独立的空间。用户可以为菜单里的应用“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也就是“小组件”。可以说这个版本的小组件是非常核心的设计理念。
在“杯子蛋糕”里,你可以通过长按菜单里的图标唤出右键菜单,来将对应的小组件添加到桌面。小组件的类型很多,包含电池、便利贴、日历等实用系统工具,也支持第三方小组件。这些组件是可以直接操作的,也就是说通过组件,用户可以完全不打开应用就可以进行核心操作,比如录一段音频。
这套设计一直坚持到了 2011 年安卓 4.0“冰淇淋三明治 Ice Cream Sandwich”。在这个版本的架构中,小组件不再只是应用的快捷方式,而成为了和应用平行的一套服务。在菜单中多了一个“小组件”tab,你可以直接从这里挑选喜欢的放在桌面上。
从这个版本开始,用户可以自主设置小组件的大小比例。小组件 tab 里的“2X2、1X1”这种字样,就是在说明这个组件占屏幕的大小。这个设计在当时就被吐槽“难用”、“乱”。虽然安卓为小组件提供了一些比例上限制,但他们形状样式都不同,最终呈现出来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导致并非发烧友的普通用户要想做出一个好看的页面并不容易。
Ice Cream Sandwich 的这套设计撑了 1 个版本,后续的多个版本中又对小组件的交互进行了调整,“软豆糖 Jelly Bean”中首次出现了锁屏小组件、“巧克力条 KitKat ”中取消了菜单中的小组件 tab,改成长按首页触发小组件设置。“棉花糖 Marshmallow ”调整了小组件设置的排版样式。自此,基本形成了安卓组件交互的稳定模式。
4. 苹果的另一条路
和安卓相反,苹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极力避免小组件与应用菜单的耦合。
iOS 5 应该是苹果最初启用“小组件”这个说法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小组件的主要展示场景在通知中心。在主页面做下滑手势可以唤出“通知中心”,这里支持天气、股市、日历等常用组件,还支持快速发 Twitter 和 Facebook。
在这个时候,“通知中心”的定位都是很复杂的,它既包含了实时信息的详细展示(比如“5 分钟前有个朋友给你发了一条短信”),又包含了用户的高频操作(比如“快速发推”),明显前者的查看频率/场景和后者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后续 iOS7 中,苹果去掉了操作类的小组件在消息中心中的展示,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信息盒子”。
在这个版本中还另增了一个包含高频操作的“控制中心”。虽然这个“控制中心”里聚合了一些用户常用的操作,但它的定位很明显类似于系统控制台,因此这些操作仅包含系统操作(比如手电筒、相机),第三方的操作/服务不包含在内。
那么如何能满足用户快速获取想要的第三方服务/信息呢?iOS8 的答案是:优先支持目标明确的“找信息”的场景,也就是迭代搜索功能。从 iOS8 开始,苹果的搜索不再局限于搜索本机内的信息,还兼任互联网/App Store/不同第三方服务内部的检索等等。虽然这和我们本篇聊的“小组件”解决方案不同,但它也是提效手段中的一种。
“找”的场景基本支持了,接下来苹果又调转方向去支持“看”的场景。在 iOS10,苹果终于还是做了负一屏,并且将其与搜索功能做了强聚合,在滑动负一屏时搜索功能始终固定在页面顶部。
和安卓不同的是,尽管苹果还是支持了一般意义上说的的“小组件”,但对样式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2019 年的人机交互手册中注明,小组件虽然支持按钮/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但:
尽量避免横滑/滚动 尽量避免自定义小组件的背景颜色。所以你可以看到大多数小组件都用了苹果原生的毛玻璃灰色作为背景色 不允许开发者在小组件上放“打开应用”按钮。而要求用户点击小组件上的内容自动跳转。 这些规矩帮助苹果的第三方小组件保持了与原生设计类似的风格,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对排版做太大修改,就能得到一个还能用的、长得过得去的页面。
5. 在硬件上花功夫
不管是小组件、消息中心、聚焦搜索还是负一屏,都是为了提升移动端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效率。但是不是一定要用软件交互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也许苹果是这么坚持的,但广大厂商其实在 00~10 年间做过很多硬件方向的尝试。
在 2000 年,三星率先推出一款带有两个屏幕的手机。盖上手机的时候,小屏承担起来电显示、天气时间等简单的信息展示。可以说是上古时代的“锁屏小组件”了。
近一点的智能机中,魅族 Pro 7 Plus 和小米 Ultra 也都尝试给手机加上了附屏。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提效手段,不如说它是一种专门支持自拍需求的场景化设计。特别是看魅族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也能佐证大多数用户也不怎么买这块屏幕的帐。
除了把屏幕放到手机后面支持自拍,HTC Ultra 走了另一条路,直接将主屏幕“拆”成两个区域。在主屏幕上方有一个小小的附屏,用来放置通知、高频操作等场景化的服务或者信息。这个设计在当时是很迷惑的,引用一句台湾测评博主的看法:“与其增加那一個小小的屏幕,为何不要直接拉长就好了呢? ”
三、现状:小组件和灵动岛 1. 小组件:提效以外的应用
对于安卓来说,因为一开始就支持对小组件的高定制化程度,所以在支持了锁屏、消息中心、控制中心、搜索等几个场景下的迭代后,android 12 并没有在提效这个方向给到我什么惊喜。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上一个版本的 material design,material3 明显对小组件的设计做出了更多在颜色、功能、交互形式上的引导(还谈不上限制)[4]。
对于苹果来说,首先是对小组件的设计进一步强化,允许用户直接添加小组件至桌面。但这一举动倒并没有明显提高用户操作效率,反倒是非常显著的催生了用户对于自定义桌面的热情。市面上产生了许多帮助用户创作自定义小组件的产品,比如“Widgetsmith”。通过这些软件,你可以把整个手机主屏幕改得花里胡哨,而不再只能在苹果那套视觉风格上微调。可以说,windows 时代主题风格引擎的风潮在移动端上又复现了一遍。
有开发者从这种自定义诉求中嗅到了社交因素的机会点。于是“Locket Widget”和国内的“贴贴”出现了,你可以在这款软件上添加好友,然后直接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在在对方主屏幕的小组件里。但苹果仍然不允许用户直接在小组件上进行操作,一切行为都需要跳转至应用内完成。
2. 灵动岛:提效新方案?
一开始概念发布时,我对灵动岛的定位还是有点疑惑的,因为我记得当时有一张概念照片是灵动岛包含了计算器的功能。这说明这个东西可能可以起到类似小组件甚至比小组件还有自由的操作功能。
但后来随着实体产品发布和规范的产出,现在来看小组件很明显支持的是“当下活动”的实时展示,算是苹果在多线程工作这个场景下做的支持。和此前的消息中心可能略有一些重叠,但和小组件的定位又是不相同的。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虽然现在因为硬件的原因导致 2022 年的 iPhone14 长得有点像 HTC Ultra,但小组件这个东西的思路还是有价值的。未来期待在硬件迭代后,小组件能和其他提效手段有一个比较好的整合。
关于灵动岛的设计分析:
iPhone 14正式发布!从设计师角度聊聊苹果的灵动岛功能 编者按:灵动岛作为苹果发布会的一大亮点,让无数人有了购买iPhone 14的理由,本文详细分析一下灵动岛的功能设计。
阅读文章 >
总体而言,在提效这条路上,其实很多现在的设计都不能算作“新设计”。一个设计能够流行起来,除了看支持的场景是否立得住,也得考虑当下的用户是不是足够成熟、能够接得住这样的设计。苹果做的许多尝试,其实安卓和 windows 早就支持了,但当时处在一个用户能力还不成熟的阶段,所以效果也不是特别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设计就是“烂的”,只是不合时宜。设计最怕不合时宜。
更多设计历史回顾:
一篇文章帮你了解AE动画插件Lottie的前世今生(附避坑案例) 大家好,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本文参考
https://www.folklore.org/StoryView.py?story=Desk_Ornaments.txt ; https://littletinyfrogs.com/article/34276/konfabulator-for-windows-vs-desktopx https://www.cnet.com/tech/services-and-software/developer-calls-apples-tiger-a-copyca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Y4y1a7Yx/?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 https://m3.material.io/components/widgets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白话说交互」
-
总监说效果太平淡?5种技法提升平面视觉张力!
UI交互 2022-10-18Hello!我是优设平面版式营的讲师@全蛋 AIR一张普通的图片,加上一段你必须要用的枯燥文本,如何设计才能更加出彩呢?想要作品更加出彩,无非是图片处理得有看头,文本看上去精致美观。Hello!我是优设平面版式营的讲师@全蛋 AIR
一张普通的图片,加上一段你必须要用的枯燥文本,如何设计才能更加出彩呢?
想要作品更加出彩,无非是图片处理得有看头,文本看上去精致美观。这次我分享以下 5 个常用的版式技法,带大家提升版面的美感和 视觉张力 !
更多技法:
为什么你的设计很平淡?这2个技巧让作品更出彩! 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需求方这样说:「感觉没有什么亮点」、「这也太简单了吧」、「你这就是底色加文字,感觉谁都可以做」等等一些话语。
阅读文章 >
1. 为什么要学字体混搭?
一般在编排中我们为了保持视觉的一致性,在字体的选用上就会比较倾向「黑体搭配黑体,衬线搭配衬线」,这是一种保险的方式,不会让整个版面因为字体而产生非常突兀的感受。
图片源自网络
但也是因为这样的保险,在文字组整体的形式上可能就会显得比较单调,无法满足全部的应用场景,才会有了更为「激进的」字体混搭出现。
2. 什么是文字混搭?
所谓的「字体混搭」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同的字体搭配到一起,从而产生更多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字体混搭在视觉上的表现会比「黑配黑,衬线配衬线」来的更加强烈,所以也会呈现更加活跃的状态,是一种将变化处理为统一的方式。
注意:字体混搭看似随性简单,但也有其方法和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好字体的「气质」,通过「气质」这一关键点来进行搭配,这样既能明确搭配的方向,也能让整个文字组的气质统一。
举个例子:
假如现在要做一个有文化感的文字组,按照比较传统的想法,选择一个具有文化感的中文直接编排就行了,或者再搭配上一定的西文。
但不难看出,现在的这个文字组就是会略显单调,那么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一点其他具有文化感的字体呢?
比如在标题中将水墨二字调整为比「宋体」文化感更强的「隶书」,并让其错位,能够有更好的韵律产生。同时也将这种搭配形式拓展到左下的时间文字组,让时间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视觉的表现上是不是就丰富一些,再略微调整一下编排,形式上就会更有不同,文字组的张力也得到了提高。
2. 为什么文字组要加入图形?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以下文字组好看(日文、中英混搭等),仅仅是因为他们编排得当么?
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里面有我们可能不认识的文字,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脑子里就不会把它充当一个文字去识别,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图形,而在文字组中有了图形之后,视觉的张力就会大大提升。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能够算作图形。
再比如我们也可以使用字体中自带的一些字形符号,像思源黑体中,就有特别多的形状造型,打开「字形」面板就可供我们选择。同时在刚刚文字组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使用更丰富的图形进行表现。
使用这些符号,再变化一下刚刚的文字组,又会产生新的差异
1. 版面呆板如何快速打破?
从「破格」一词就不难体会出它的用意,简单可以理解为「打破规律」。当我们在排版的时候,为了让版面更有秩序,常常就会使用一张矩形的图片放置到版面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张矩形图的边缘,为我们之后排布文字组做对齐上的参考依据。
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好的地方同样也突出,就是我们如果文字组的排布也比较简单,那整个版面就会容易显得呆板。
举个例子:
在这种状态下就适合使用「破格」的手法,利用图片中的内容,找到一些突出的边缘,让其超过矩形边缘切割的部分,让整个图片的边缘打破完全横平竖直的状态,提升一定的张力。
2. 学员改前改后的对比
从这两张图,也能很明显的感受出来,进行了「破格」处理的版面,活跃度上更强。
1. 如何强化图文之间的联系?
图文的穿插叠压是为了能更好的让画面中的图片与文字产生联系,不至于图片是图片,文字是文字,从而产生比较强的割裂感。
它直观的表现就是有部分文字会叠在图片之上,或者将图片叠在文字上,遮挡住文字的某些部分,再或者文字与文字之间穿插叠压,人们在观看的时候,通过视觉的补偿将其补齐。
因为有了穿插叠压,图片和文字这两者的存在就会更自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图片遮挡文字的时候,不宜遮挡太大面积,不然会影响整体的识别。
1. 如何快速提高图片设计感?
半调效果、双色调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图片的「风格化处理」,或者说就是直接在图片上去增加效果。这一做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影响视觉上的差异化。
网络特别发达的今天,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取到大量的视觉信息,而太多同质化的表现,很快就会出现审美疲劳。所以设计师们,都在不断探索,尝试更加吸引人的表现手法。而图片一般又是在画面中占比比较大的部分,所以在营造视觉的差异化上,在图片里进行风格化处理会比较直接。
通过下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一个直接放的就是图片,另一个做了一些像素化半调的处理,处理过的图片差异化就很明显,处理过的设计感相对就会更强。
当然在这里的风格化处理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效果,能在图片上使用的效果,都可以算到这个范围里面。
2. 半调网屏制作方法
半调网屏效果的制作方法,这里我用一个视频来演示 ? https://uiiiuiii.com/other/1212554321.html
这里我也准备好了像素化半调效果的动作,如果大家想要的话,可以加微信:uisdc4,备注「全蛋」,即可获取。
更多设计技法:
平面设计作品不出彩?来看高手总结的18个细节! 本文用真实的平面设计作品案例,通过优化前后的关系,让读者短时间受到启发,建议平面设计师收藏保存哟 上期回顾:
阅读文章 >
如果你想参加平面营,请加微信:uisdc4 或 uisdc5,目前还有全勤返 500 活动,错过再等一年,了解更多详情。
-
拿走直接用!4种简单好用的万圣节海报配色思路
UI交互 2022-10-17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马上就到万圣节了,大家是不是都开始准备万圣节的物料了?话不多说,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4 种我精心整理的万圣节海拔配色思路,简单好看实操性强,正准备做海报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马上就到万圣节了,大家是不是都开始准备万圣节的物料了?话不多说,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4 种我精心整理的 万圣节 海拔配色思路,简单好看实操性强,正准备做海报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您发回的实时报道 ~ 配色一直是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可能大家都收藏了很多个自动生成配色方案的网站,但会发现在网站上看着不错的配色用起来却不太行,没办法就只能再重新找,非常浪费时间。
阅读文章 >
一、重点色+大面积无彩色 大面积 无彩色 加小面积高饱和高明度色彩是一种万能的配色思路。运用到万圣节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将万圣节常用的橙色、紫色或者绿色作为重点色,与大面积的黑白灰或者饱和度极低的色系搭配,很容易能得到和谐的配色。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二、主题色+小面积无彩色 大面积使用节日主题色是营造设计氛围的好方法,配上无彩色能让画面更稳定有吸引力。如果你觉得色彩比较单调,可以选择加渐变或改透明度。需要注意的是主题色与无彩色要有合适的明度对比,以保证文字信息的可读性。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三、近似色+无彩色 近似色+无彩色是在「主题色+小面积无彩色」思路上的拓展。首先近似色本身在一起就十分和谐,而从单色变为多色能让画面更加丰富,还可以借用不同颜色的视觉特性拉开空间层次。加入无彩色一是可以为颜色过于相似的画面设置一个视觉焦点,压住整个画面;其次也能缓和同色系带来的视觉压迫感,让画面更加透气。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四、互补色+无彩色 使用对比强烈的互补色会让画面更活跃有吸引力,而这里的互补色除了标准的 180°对比色之外,还可以使分裂互补色和双分割互补色,为画面能提供更多选择。使用互补色的时候最好也配上一定比例的无彩色,可以让画面更丰富、稳定和透气。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五、更多万圣节设计资源 除了配色思路,优设网有优优教程网上还有很多免费高质量的万圣节设计素材可以使用,想找资源的小伙伴们可以在网站搜索关键词“万圣节”获取。下面为大家推荐其中一些优质资源:
优设网:
打包好了!9 款免费可商用的万圣节英文字体 万圣节即将来临,这里给大家推荐 9 款实用的万圣节英文字体。
阅读文章 >
任天堂设计师出品!700+免费可商用的粗点像素风素材打包下载! 《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吃豆人》,还记得这些在那个时代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像素风电子游戏吗?
阅读文章 >
免费可商用!收录超多设计素材的日本网站「时短だ」 日本素材网站「时短だ」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免费下载商用,提供 PNG、SVG、JPG 和 Ai 四种格式。
阅读文章 >
优优网:
万圣节字体 :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319616.html#post_download
万圣节素材大礼包: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446008.html
万圣节插画教程: https://uiiiuiii.com/illustrator/1212557891.html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万圣节海报配色思路及相关设计资源,准备做 万圣节海报 的小伙伴们赶紧用起来吧~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有关本文或设计的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回复。
推荐阅读:
潘通2023年春夏流行色已发布!这个方法帮你把流行色用起来!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9 月初,国际知名色彩权威机构 Pantone 为时尚界发布了 2023 年春夏色彩趋势报告,确定了十大最引人注目的颜色,以及适合时装设计师推出新作时使用的 5 种经典色彩。
阅读文章 >
配色找不到感觉?这个PCCS色彩体系帮你从根本上解决(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向大家介绍了 PCCS(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色彩体系之一,能帮助我们了解色彩要如何使用才更方便,以及如何搭配色彩才更和谐更好看。
阅读文章 >
-
盘点微软新品发布会上,那些令人惊艳的无障碍硬件设计
UI交互 2022-10-1710 月 12 日晚间微软的新品发布会上,Surface Pro 9、Surface Laptop 和 Studio 2+ 显然是大众期待的拳头产品。其中 Surface Pro 9 干脆整合了原来的 Surface Pro 8 和 Surface Pro X 两个系列,在 CPU 平台上可以选购 12 代处理器...10 月 12 日晚间微软的新品发布会上,Surface Pro 9、Surface Laptop 和 Studio 2+ 显然是大众期待的拳头产品。其中 Surface Pro 9 干脆整合了原来的 Surface Pro 8 和 Surface Pro X 两个系列,在 CPU 平台上可以选购 12 代处理器和基于 Arm 架构的 Microsoft SQ3 处理器的版本。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藏在这堆高端硬件里面,面向肢体障碍用户的鼠标无障碍套件。它的英文全名为 Adaptive Accessories Kit ,它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用户更好地使用鼠标、方向键访问电脑。
这套鼠标无障碍套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一个可以最多连接3个设备的 Hub,一个鼠标核心模块,其中集成了左右键和滚轮,以及一个可编程的按钮模块。鼠标模块可以搭配不同的组件变成不同大小、不同角度的完全体鼠标,而可编程按钮则可以通过替换顶部组件来变成方向键、摇杆等输入设备,所有的这些组件本身都支持蓝牙连接,并且都支持标准的 USB-C 接口来接驳和充电,而 Hub 最多可以接入3个额外的第三方有线设备。
微软的这套无障碍输入套件,在可访问性设计上,简直是令人惊艳的存在。借助日渐普及的 3D 打印技术的加持,核心模块可以方便的兼容各种各样肢体不健全、行为障碍的用户,这种核心+定制化拓展的思路,不仅惠及残障用户,而且也为未来的硬件设计打了一个样。
不过在无障碍硬件交互上,微软很早就开始了尝试。
微软设计负责人专访:我们是如何创造双屏设计的? 根据新浪数码的消息,微软去年年底公布的双屏手机 Surface Duo ,最终确定将于 9 月 10 日在美国上市发货,定价 1399 美元(约合 9700 元)。
阅读文章 >
起点:体感输入设备 Kinect
Xbox one Kinect 控制器
作为一种体感输入设备,Kinect 在最早的 Xbox 360 系列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任天堂的 Wii Remote 不同,Kinect 借助以色列公司 PrimeSense 的结构光和红外投影仪技术,直接捕捉用户动作,而无需手持控制器,最初面世的时候,为从未接触 Xbox 的新用户带来了新颖的体验。
不过这一策略在 Xbox One 系列上市时并未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导致 Kinect 设备最终在 2017 年彻底停产。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微软在大量的用户负面反馈当中,捕捉到了一个有趣的信息:
「……很多有肢体以及精神障碍的残疾儿童父母反馈,Kinect 让他们的孩子最终有机会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这让一直在审视 Xbox 和游戏对微软存在价值的高层,开始认真为有肢体障碍的用户研发可访问性更好的游戏设备。
虽然 Kinect 的这套光学技术最终没有被延续下来,但是在可访问性设计上的探索倒是由此起步。
进化:Xbox 无障碍游戏控制器
肢体健全的用户可以轻松操控手柄或者键盘鼠标完成游戏操作,但是有肢体障碍的用户想要玩游戏,要能「掌控」游戏设备本身,就得灵活借助身边的素材来魔改才有可能,而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障用户所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而为残障用户所设计的已有输入和游戏设备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们触手可及的网络和游戏,残障用户面对它们的时候举步维艰。
2014 年微软工程师 Matt Hite 在 Twitter 上浏览信息的时候,注意到一个名为 Warfighter Engaged 的非营利组为受伤的退伍军人定制游戏设备的照片,这一操作让他找到了一个不错契机。
看到照片的 Matt 随即联系了 Warfighter Engaged 的负责人 Ken Jones ,并建立了联系。2015年,以此需求为切入点,Matt 拉来一组微软 Xbox 部门的工程师组织了一场 黑客马拉松 ,并尝试设计一款能够满足不同肢体障碍用户的游戏设备,提供给 Warfighter Engaged。
这场活动得到了微软高层的肯首,而这次黑客马拉松所探索的成果也获得了产品化的机会,这就是后来的 Xbox 无障碍游戏控制器。
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 Steven Spohn 正在同微软的工程师测试Xbox无障碍控制器
2017 年,脱胎于原始 Xbox 游戏手柄的Xbox无障碍控制器套件正式问世。它的表面上有两个可以完全自定义的巨大按键,并且保留了大尺寸的方向键和菜单键,相当一部分肢体障碍用户可以借助它完成基本的操作。
而它应对类型繁多的肢体残障用户需求的核心,则藏在它的背面,19 个标准 3.5mm 接口,搭配左右两侧的 USB 接口,它可以接驳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第三方无障碍控制器,比如 PDP 单手操纵杆、高灵敏度的按键模组、用嘴进行操控的 Quadstick 以及头戴式按键组件。
同时,为了确保这些残障用户有舒适的「开箱体验」,Xbox 无障碍控制器的包装也被设计得非常易于开启,用各种易于拆卸的拉手来替代传统的包装结构:
考虑到产品本身面向的人群还需要额外搭配个人专用的控制器,微软将这款控制器的价格控制在 100 美元以内。2018 年,时代杂志将这款无障碍控制器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并且在意大利获得了电子游戏创新奖。
无障碍游戏控制器的成功,也促使微软将 无障碍设计 推动到更多的产品线上。
延伸:Surface 无障碍套件 在鼠标无障碍控制器面世之前,微软还发布过一款低成本但是相当有趣的无障碍套件,专门适配 Surface 系列的平板和笔记本,方便残障用户尤其是视力障碍用户来使用电脑。
这是一套为绕触感来设计的贴纸组件,有专门方便用户识别重要按键功能的贴纸:
有贴在机身和数据线线上的贴纸,搭配不同触感的肌理,方便用户通过摸索快速确定接口和线材之间的「关联」:
有残障用户为了打开 Surface 的支架和屏幕甚至会动用叉子,这个简单的拉绳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基础的问题:
当然,Surface 无障碍套件的包装也被设计得易于开启,和 Xbox 无障碍控制器的包装设计一脉相承:
不过不同于在 Surface 上动用的「小心思」,微软的鼠标无障碍套件在 包容性设计 上所投入的心思,明显要多太多。
成熟:鼠标无障碍套件 鼠标是最常见的输入和导航工具。微软这次的鼠标无障碍套件,充分结合了之前在其他无障碍工具上的设计经验,尤其是 Xbox 的无障碍控制器上所积累的技术和方案。
和 Xbox 无障碍套件不同,鼠标无障碍套件使用了更为精简的 Hub 来兼容第三方套件,它自身的鼠标和按键模块支持蓝牙无需占用 Hub 的接口,最重要的是,借助如今成熟的 3D 打印技术,用户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来打印适合自己的模块。
自定义按键可以替代鼠标来进行导航操作,顶部的按键可以替换成各种不同的样式来应对不同需求:
即使是高位截瘫的用户也依然可以使用面部肌肉来使用它:
Hub 则可以连接第三方的控制器,比如高灵敏度的按键:
结语:硬件个性化
包容性设计、模块化设计、无障碍设计、3D 打印在面对肢体障碍用户极端需求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技术在面对小众需求、个性化和个人需求上,也有着极为巨大的潜力。
我们在标准化的电脑、平板和手机上,可以拥有个性化的 APP 和界面,可是在上述的设计和技术支持之下,硬件的个性化、多样化也同样触手可及。
-
拿走直接用!4种简单好用的万圣节海报配色思路
UI交互 2022-10-17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马上就到万圣节了,大家是不是都开始准备万圣节的物料了?话不多说,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4 种我精心整理的万圣节海拔配色思路,简单好看实操性强,正准备做海报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马上就到万圣节了,大家是不是都开始准备万圣节的物料了?话不多说,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4 种我精心整理的 万圣节 海拔配色思路,简单好看实操性强,正准备做海报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您发回的实时报道 ~ 配色一直是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可能大家都收藏了很多个自动生成配色方案的网站,但会发现在网站上看着不错的配色用起来却不太行,没办法就只能再重新找,非常浪费时间。
阅读文章 >
一、重点色+大面积无彩色 大面积 无彩色 加小面积高饱和高明度色彩是一种万能的配色思路。运用到万圣节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将万圣节常用的橙色、紫色或者绿色作为重点色,与大面积的黑白灰或者饱和度极低的色系搭配,很容易能得到和谐的配色。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二、主题色+小面积无彩色 大面积使用节日主题色是营造设计氛围的好方法,配上无彩色能让画面更稳定有吸引力。如果你觉得色彩比较单调,可以选择加渐变或改透明度。需要注意的是主题色与无彩色要有合适的明度对比,以保证文字信息的可读性。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三、近似色+无彩色 近似色+无彩色是在「主题色+小面积无彩色」思路上的拓展。首先近似色本身在一起就十分和谐,而从单色变为多色能让画面更加丰富,还可以借用不同颜色的视觉特性拉开空间层次。加入无彩色一是可以为颜色过于相似的画面设置一个视觉焦点,压住整个画面;其次也能缓和同色系带来的视觉压迫感,让画面更加透气。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四、互补色+无彩色 使用对比强烈的互补色会让画面更活跃有吸引力,而这里的互补色除了标准的 180°对比色之外,还可以使分裂互补色和双分割互补色,为画面能提供更多选择。使用互补色的时候最好也配上一定比例的无彩色,可以让画面更丰富、稳定和透气。
更多相同思路案例:
五、更多万圣节设计资源 除了配色思路,优设网有优优教程网上还有很多免费高质量的万圣节设计素材可以使用,想找资源的小伙伴们可以在网站搜索关键词“万圣节”获取。下面为大家推荐其中一些优质资源:
优设网:
打包好了!9 款免费可商用的万圣节英文字体 万圣节即将来临,这里给大家推荐 9 款实用的万圣节英文字体。
阅读文章 >
任天堂设计师出品!700+免费可商用的粗点像素风素材打包下载! 《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吃豆人》,还记得这些在那个时代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像素风电子游戏吗?
阅读文章 >
免费可商用!收录超多设计素材的日本网站「时短だ」 日本素材网站「时短だ」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免费下载商用,提供 PNG、SVG、JPG 和 Ai 四种格式。
阅读文章 >
优优网:
万圣节字体 :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319616.html#post_download
万圣节素材大礼包: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446008.html
万圣节插画教程: https://uiiiuiii.com/illustrator/1212557891.html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万圣节海报配色思路及相关设计资源,准备做 万圣节海报 的小伙伴们赶紧用起来吧~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有关本文或设计的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回复。
推荐阅读:
潘通2023年春夏流行色已发布!这个方法帮你把流行色用起来!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9 月初,国际知名色彩权威机构 Pantone 为时尚界发布了 2023 年春夏色彩趋势报告,确定了十大最引人注目的颜色,以及适合时装设计师推出新作时使用的 5 种经典色彩。
阅读文章 >
配色找不到感觉?这个PCCS色彩体系帮你从根本上解决(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向大家介绍了 PCCS(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色彩体系之一,能帮助我们了解色彩要如何使用才更方便,以及如何搭配色彩才更和谐更好看。
阅读文章 >
-
B端产品直接用组件,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
UI交互 2022-10-17编者按:B端产品只用用组件就可以做,那设计师的价值是什么呢?作者总结了4个方面,帮B端设计师找到自己的工作重点。相关文章:如何体现B端产品的设计价值?编者按: B端产品 只用用组件就可以做,那设计师的价值是什么呢?作者总结了4个方面,帮B端 设计师 找到自己的工作重点。
相关文章:
如何体现B端产品的设计价值?我总结了3个方面! B端设计师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阅读文章 >
有同学问过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我所在的公司已经开始用组件来做产品了。对于简单的产品,设计师把组件和页面框架做完后,前端就直接用组件库按照规则去搭建页面了。文案也可以由产品和开发直接对接。
设计师已经不需要每个页面都出图了。在这种工作流程中,设计师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 B 端设计师的工作任务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每一位 B 端设计师都去思考。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使用组件库来为产品的研发过程降本提效了。那使用组件就真的可以替代设计师的大部分工作了么?
一、组件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组件的核心功能是什么。组件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突出:
1. 降本提效
组件的初衷不是为了替代设计师。组件的本质是一种降本提效的工具。在工作内容上,可以将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的时间节省出来;在工作流程上,便于设计师与开发做交接和协作,减少沟通成本。
2. 质量保障
不论是设计还是开发,使用组件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质量。组件规范了前端和设计师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底层的合作机制,设定了设计和开发的质量底线。基于组件完成的产品通常具备:
一致性:相对一致的表现样式,设计风格和交互体验上都可保持统一; 可用性:对于用户来说具备最基本可操作性和可识别性; 标准化:符合基本审美标准,虽不会很亮眼,但也不会很难看。 但对于一款好产品来说,仅达到基础合格线是远远不够的。组件能替代的仅仅是大部分重复性的页面。面对变化多样的业务需求,设计师还是需要做很多非基础性、非重复性的设计工作。
我们也要建立起一个重要的认知,那就是:
做组件不是设计目标,而是一种为业务赋能的手段和方法。
能够为业务带来正向影响、助力业务发展的组件才是有效的。
二、设计师的工作重心有哪些 设计工作很注重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大多数情况下,能为业务赋能的设计行为,才能体现 设计价值 。在此过程中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重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深挖业务诉求,优化体验
一款好的产品,质量不会仅停留在合格线。设计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上去,关注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对业务逻辑做深度理解和剖析。不仅仅是在界面细节的表现手法上下功夫,还要用系统性思维为整个产品做全方位的体验优化。
2. 提升组件专业性,赋能业务
很多业务领域有其独特性,比如金融类组件和政务类的产品页面列表内容就有很大区别。这就使得单一的组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被再次组合、拼装和沉淀。
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将高频使用的组件结合业务特性,进行更为专业的沉淀也很重要。这类组件使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加倍提效。
3. 提升组件易用性,规范使用
组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设计工具,它需要紧跟业务的步伐迭代更新。只有当组件的质量达标,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才能被设计师和开发高效、高质地使用,更好地支持业务需求。
因此,除了建立组件的设计规范,组件如何被更新、怎样被同步给相关方、怎样才能被正确地使用,也是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
4. 优化检验流程,排查问题
这里所说的「检验」包括两方面工作内容:
对于研发质量的检验; 对于产品体验的监测。 先来看看对于研发质量的检验,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
设计还原度走查:即对于开发完成设计稿后的质量检查; 组件应用质量走查:即排查组件的使用问题,判断设计和开发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确。 对于这两类走查,发现问题时不仅要及时纠正,还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和杜绝类似问题。
再来看看对于产品体验的监测。其实很多大厂都提出过关于检测产品体验和设计质量的方法及模型,我们熟知的有 Google 的 HEART 模型和 GSM 模型、蚂蚁集团的 PTECH 模型和「两章一分」模型等等。
产品体验度量设计指南(一):谷歌HEART模型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互联网进入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下半场,各大企业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如何获取企业及行业利润上来。
阅读文章 >
设计师和产品想法不一致怎么办?试试谷歌的GSM模型!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 GSM 模型 常规工作中,需求往往由 PM 发起,UE 团队到底如何跟 PM、FE 等团队成员协同,达成目标共识,是我们值得讨论的。
阅读文章 >
如何量化用户体验?试试阿里这个新出的「两章一分法」! 互联网下半场,所有的比拼都在产品体验;然而“体验”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我们怎么把一个抽象的概念拆解成可落地执行的策略,作用到企业中后台产品上,怎么衡量策略的有效性,这一直是我们团队面临的重大课题。
阅读文章 >
因为产品的评估方式本就是多维度的,不同的产品又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大家各自沉淀、百花齐放。不过参考和使用这些方法的原则只有一条: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才是好用的。
设计自身的价值是全链路的、端到端的、内循环的。设计师不光用手,更应该用心和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说,组件就是帮助设计师解放双手的不二法门。
设计师的思维和方法不一定会决定产品的生死,但足以帮助产品实现质量和体验的升级。也正因如此,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为长远。
设计师如何描述 B 端业务的核心价值(上) 编辑导语:在很多互联网人的印象里,B 端设计师就是拖拽组件进行拼接,这导致 B 端 UI 设计师在项目流程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阅读文章 >
6000字干货!设计师如何描述B端业务核心价值(下) 编辑导语:B 端设计师在大多数互联网眼中就是拖拽组件,进行组装的一个岗位,但其实他有着自己的价值。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