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平淡不够有冲击力?试试这5个小技巧!

    UI交互 2023-01-03
    hi,我是鱼先生,不止会设计的 90 后解忧大叔。设计画面平淡无味,是大多数设计师都会遇见的难点之一,那么今天跟着鱼先生一起来学习几个比较实用的版式技巧,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提升。方法就是通过增加画面的维度,从而增加空间感,提高视觉的层次感。

    hi,我是鱼先生,不止会设计的 90 后解忧大叔。

    设计画面平淡无味,是大多数设计师都会遇见的难点之一,那么今天跟着鱼先生一起来学习几个比较实用的版式技巧,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提升。

    方法就是通过增加画面的维度,从而增加空间感,提高视觉的层次感。

    更多提高画面冲击力的方法:

    用超多案例,教你一招搞定海报设计视觉冲击力!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而关于如何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有一个方法简单又有效,即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阅读文章 >

    OK,开始吧!

    形式 01:图形类 通过处理元素的前后关系,或者元素相互穿插的关系,从而增加画面的视觉层次感。

    特别是打破大家常有意识形态的时候,效果会更好,比如上图案例中的相框,一般来讲相片不会出现在相框外,那么作为设计师,我们刻意把相框内的人物或元素进行破局处理,这个时候就等于让画面增加了一个视觉维度,原本平淡的画面就会显得更具备层次感。

    我们继续看一些其他的案例视觉,加深理解:

    形式 02:文字类 在以文字为主题的视觉画面中进行前后穿插,或借助某些元素进行前后关系的建立,让画面从一维到多维的变化,从而提高画面视觉效果。

    形式 0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比较容易理解,利用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的方式,让画面产生前后延伸的空间感,就像在摄影里面的景深一样,从而刻意塑造出虚实有度的空间层次感。

    形式 04:制造空间 利用文字的透视感,或者某些元素的透视感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比如下面前两张案例,左边绿色这张就是利用文字的透视,让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立马就出来了,再看右边案例中,利用圆环元素从远至近的塑造透视关系,也起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他们要走向的方向,其他文字则与圆环元素进行相互结合,也增加了画面的契合度。

    形式 05:烘托气氛 利用光束的点缀烘托,直接的作用就是聚焦主体,产生强调的作用。

    平面设计 是在一个平面上玩出各种花样的视觉艺术,以上的方法其实都是为了让画面在一维视觉上增加维度,从而塑造更好地视觉效果。

    OK,理论看完了,我们在实战案例中加深理解一下。

    实战演练 案例 01

    ① 我们来做一张画展海报,首先我们先选择了一张图片素材,放置在画面中。

    ② 把图片嵌入椭圆形内。

    ③ 把所需要的文案进行排版。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当图片素材完全嵌入椭圆内的时候,整个画面视觉总感觉缺少了一点活跃的效果,发现问题,那我们继续优化。

    ④ 我们就把人物模特的一部分进行处理,造成破局的效果。

    如下图画面所示:

    ⑤ 最后我们再次放上文案,得到以下案例:

    这个时候我们仅仅只是调整了头巾的部分,因为头巾露出来之后,形成了圈里圈外的视觉层次感,增加了画面的活跃性。

    最后我们看一下对比图:

    案例 02

    我们再来实践一张画册的案例。

    常规情况下,设计师都会直接利用图片素材进行板块设计,如下图案例所示:

    猛一看好像没有什么毛病,版面简洁,但我们仔细去观察的时候,就会感觉画面规规矩矩,缺少一些设计感。

    没关系,跟着鱼先生继续来尝试调整,这一次我们把汽车进行抠图处理,然后左右两页的颜色进行分别填充,汽车跨越两个颜色之后,看上去就产生了跳跃的视觉性,前后和左右的维度都产生了变化,画面看起来就比原来饱满多了。

    做到这一步对于大多数设计师来讲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这里呢,我们可以再深入一个层次,因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上面的案例画面还是有些太过于空洞。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主体汽车这部分再进行优化,我们加入英文装饰,让整个画面再进行一个层次的加深。

    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这里如果想要继续优化细节,我们同样可以在汽车后面的文字上面下功夫,这里我利用模糊工具把文字局部进行模糊处理,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方式,让整个画面看上去更加的饱满。

    完成后,我们一起看下对比图:

    写在最后 在以上的两个案例中,仅仅通过添加一个维度的技巧,就让画面的视觉完全变得不一样了,是不是既简单又实用的方式呢?

    设计不是一蹴而就,再小的技巧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起到增加画面效果的作用,大家可以尝试起来了。

    OK,今天的文章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加油!下期见!

    欢迎关注作者 微信 公众号:「摆渡鱼生」

  • 2023年,让这20款AI工具帮你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UI交互 2023-01-03
    2023年,让这20款AI工具帮你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2022年是AI技术大发展的一年,我都快记不清为大家推荐多少种AI工具了。正好年底,我重新翻了一遍自己的AI收藏夹,从中整理出20款免费且实用的AI工具推荐给大家,无论是做设计还是日常学习工作都能用得到。2023年已经开始,就让...

    2023年,让这20款AI工具帮你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2022年是AI技术大发展的一年,我都快记不清为大家推荐多少种AI工具了。正好年底,我重新翻了一遍自己的AI收藏夹,从中整理出20款免费且实用的AI工具推荐给大家,无论是做设计还是日常学习工作都能用得到。2023年已经开始,就让这些AI工具给我们的生产效率来一次新升级!

    1)AI聊天机器人 如果要说一个2022年底最受关注的AI工具,无疑就是OpenAI公司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它通过模拟人类对话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用文字回答各种用户提出的问题,甚至可以帮用户写工作报告、写小说、写游戏大纲甚至写代码,连马斯克用过之后都直呼“可怕”。AI聊天机器人筛选、组织及整合信息的能力给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甚至可以充当智能个人助理,协助我们处理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

    了解chatGPT的详细信息:

    地表最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诞生!会给设计师带来哪些影响?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前几天刚和大家聊过 AI 绘画工具 Midjourney 的 V4 模型,感叹它图像生成质量之高。

    阅读文章 >

    ChatGPT虽然强大但也局限性,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它没有联网,所用的数据集都是2021年之前的。不过在ChatGPT发布之后,不少类似的产品纷纷涌现,其中比较出色的有Youchat。

    Youchat网址直达: https://you.com/ (需要搭梯子)

    与ChatGPT相比,Youchat在形式上更像一个搜索引擎,没有繁杂的注册流程,搭上梯子就可以使用,而且是联网状态,这意味着它可以实时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反馈给用户。

    Youchat与用户聊天的界面

    它不仅能像ChatGPT一样与人对话交流,也能像Google一样呈现与问题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经过智能筛选的、与问题最直接相关的资讯、图片和视频等,能极大程度的提升我们或许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目前Youchat与ChatGPT一样也存在同样致命的问题:不能保证答案是100%正确,并且可能编造看似正确的答案,所以大家使用时仍要保持警惕。

    经过Youchat筛选后呈现的内容

    2)AI翻译工具 Deepl: 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 (搭梯子速度更快)

    腾讯交互翻译Transmart: https://transmart.qq.com/zh-CN/index

    翻译软件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要向大家推荐一款我觉得最好的翻译软件,无疑就是Deepl了,它依托神经网络和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支持,能轻松翻译出逻辑通畅、语句自然的结果,甚至能用上俗语和专业术语,翻译文本越长效果越好。

    腾讯也出了一款交互翻译软件Tencent Transmart,融合了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的交互式机器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统计机器翻译、语义理解、信息检索等技术,可以参照原文上下文和机器翻译知识,实现精准组词,加快人工翻译过程中的输入效率。Tencent Transmart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支持大型文件的免费翻译,如docx、PDF和PPT都可以直接上传,最大支持300页和40MB的文件。

    3)AI文案工具 WantQuotes 据意查句: https://wantquotes.net/

    WantWords 反向词典: https://wantwords.net/

    详细介绍: https://www.uisdc.com/wantquotes

    这2款是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出品的文案处理工具,利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AI)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帮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处理阅读、写作、查找信息等流程。WantQuotes(据意查句)可以按照我们想要的意思快速查找出相关的名言、诗句、俗语等 ;WantWord(反向词典)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找到与给出词语相似且更高级的词汇,还支持中英双语同译和互译。

    4)AI录音工具 网页直达: https://podcast.adobe.com/enhance?utm_source=FutureTools.io (需登录账号后使用)

    Adobe新出一款人工智能录音处理工具,如果你在录制好音频后发现有很多环境杂音,使用这个工具可以快速清除背景杂音,并增强人声的清晰度,呈现出犹如在专业录音棚里录制出的效果。网站免费使用,仅支持MP3 和 WAV 文件,单次可处理时长在1小时以内小于1GB的文件。

    5)AI配色工具 网站直达: https://huemint.com/brand-intersection/

    详细介绍: https://www.uisdc.com/huemint

    Huemint是一个内置了AI色彩模型的配色网站,里面的「creativity」调节滑块可以控制配色方案的对比度。默认为 1.3,数值越大,配色就越活跃,对比也越明显,反之生成的色彩会越趋于相似和平缓。它其特点包括:

    支持生成等阶色、渐变色和 2~11 颜色的配色方案,无需注册,在线免费使用。 使用 AI 模型智能生成和谐的配色,且可以人为控制配色倾向和色彩对比度。 配色效果可视化,实时呈现在 UI、VI、文图排版、插画等模板上,直观明了。

    6)AI图片处理工具 2022年为大家推荐最多的就是各种AI图片处理工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原本繁琐的抠图、修图变得轻松,甚至能帮我们实现照片打光、黑白图片上色和无损放大。身为 设计师 ,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是事半功倍~

    ① 智能抠图

    Pixian: https://pixian.ai/?ref=theresanaiforthat

    EXPERTE: https://www.experte.com/background-remover

    Toolkit: https://toolkit.boolv.tech/background-remover

    以上3款都是免费的在线抠图工具,打开即用无需注册,从上传到抠图完成只需几秒。扣图的质量非常高,处理头发这样复杂的对象也有不错的效果,上传下载图片不会出现压缩的情况,可以放心使用。

    Toolkit的抠图效果

    ② 智能修图

    Hama: https://www.hama.app/

    Magic eraser: https://magicstudio.com/magiceraser (下载有限制)

    以上2款是在线免费修图工具,借助AI将图片不需要的某些元素完美消除,并通过算法自动修补残缺的部分,达到毫无修补痕迹的效果。第二个工具Magic eraser的修补效果非常惊人,但是不开通会员的话智能下载600*600px的低分辨率效果图,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使用。

    ③ 无损放大

    Bigjgp: https://bigjpg.com/

    waifu2x: https://waifu2x.udp.jp/index.zh-CN.html

    Imgupscaler: https://imgupscaler.com/#

    上面的这三款工具都是效果非常棒的图片无损放大工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图片清晰度提升为原来的2倍甚至4倍,并实现降噪,无论是对摄影照片还是二次元绘画都有很好的效果。

    ④ 智能打光

    网址直达: https://clipdrop.co/relight

    详细介绍: https://www.uisdc.com/relight

    Relight 是一个在线智能打光网站,使用它可以对照片添加光源,当光源移动的时候,人物身体上的亮部及投影也随之发生改变,仿佛是真实灯光照在立体模型。而除了照亮图片主体,Relight 还能实现改变图片整体布光、添加多个光源、修改灯光的颜色等效果。

    ⑤ 黑白图片上色

    网址直达: https://palette.fm/ 详细介绍: https://www.uisdc.com/palette-fm

    Palette.fm 是一个利用 AI 模型为黑白图像上色的在线图片处理网站,无需登录注册。将一张照片上传后,只要 10 秒左右的时间,网站就能提供一个基本的着色版本。除此之外,Palette.fm 还有另外 19 种不同的色彩滤镜,每一种都会生成不同的上色效果。

    7)AI图像生成工具 2022年是AI图像生成工具的爆发之年,从Disco Diffusion、Dall·E 2、Midjourney再到Stable Diffusion,AI图像生成工具的技术进步及发展速度惊人,但随之而来的人类艺术家与AI工具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尖锐。特别是前段时间Artstation上艺术家们集体掀起了一次首页刷屏活动,旨在反对AI模型未经允许盗用艺术家作品进行数据集训练的行为。

    在Artstation首页刷屏的反AI图标

    现在大家对AI图像生成工具的态度也很割裂,一方面是认为它将为艺术创作和创意生成带来变革性的进步,而且也已经有人将AI图像生成工具加入工作流;另一方面则认为它会极大侵犯人类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并对未来的版权问题及带来毁灭性打击。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无法否认未来AI图像生成工具肯定会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参与人类的艺术创意活动汇中。

    对普通的设计师或插画师来说这种影响或许还不太明显,但对这一无法阻止的新技术趋势有基本的了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① 设计师必须了解几款AI图像生成工具:Disco Diffusion、 Dall·E 2、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的介绍及其使用方法: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人气超高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 AI 绘画领域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国内已经出现了能直接使用中文提示词生成 AI 图像的工具了,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我们进入 AI 绘画世界的门槛,对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阅读文章 >

    手残党也能成为艺术家!4个热门AI绘画平台的创作经验总结 AI画画,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阅读文章 >

    ② 适合入门尝试的2款AI图像生成工具:Dream Stuidio和 Dreamlike-Art

    免费开放!人人都能轻松上手的AI绘画工具DreamStudio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初代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国产 AI 图像生成器 Tiamat,以及 4 款由谷歌、微软等大厂推出的 AI 图像生成器 Imagen、Parti、Make-A-Sce

    阅读文章 >

    效果惊人!内置5种模型的AI图像生成神器「Dreamlike.art」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一款上手非常容易的 AI 图像生成工具 Dream Studio,它操作界面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刚接触 AI 图像生成工具的新手。

    阅读文章 >

    以上就是为今天大家推荐的 20个实用的人工智能工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给各位设计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 。如果你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

  • 年后想找工作?聊聊从小厂到大公司的作品集逆袭策略

    UI交互 2023-01-02
    上次有观众老爷反馈这种对话的分享形式比较有趣,于是我掏出了盖泡面的手绘板子(8 年前买的,居然还能用)好,我就直接更新一版漫画升级版的设计分享,希望你给我点赞 ,不要不识好歹`Д´本篇适用于设计新人,找工作中的小伙伴,最重要就是正在摸鱼的你。往期回顾: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附简历和作品集模...

    上次有观众老爷反馈这种对话的分享形式比较有趣,于是我掏出了盖泡面的手绘板子(8 年前买的,居然还能用)好,我就直接更新一版漫画升级版的设计分享,希望你给我点赞 ,不要不识好歹`Д´本篇适用于设计新人,找工作中的小伙伴,最重要就是正在摸鱼的你。

    往期回顾:

    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附简历和作品集模板) 考虑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为了让更多小伙伴能准备出更加惊艳作品集,这里我提供了一套简历和作品集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提供器与具,推崇创作思路发散,不鼓励照搬、抄袭、挪用。

    阅读文章 >

  • 年后想找工作?聊聊从小厂到大公司的作品集逆袭策略

    UI交互 2023-01-02
    上次有观众老爷反馈这种对话的分享形式比较有趣,于是我掏出了盖泡面的手绘板子(8 年前买的,居然还能用)好,我就直接更新一版漫画升级版的设计分享,希望你给我点赞 ,不要不识好歹`Д´本篇适用于设计新人,找工作中的小伙伴,最重要就是正在摸鱼的你。往期回顾: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附简历和作品集模...

    上次有观众老爷反馈这种对话的分享形式比较有趣,于是我掏出了盖泡面的手绘板子(8 年前买的,居然还能用)好,我就直接更新一版漫画升级版的设计分享,希望你给我点赞 ,不要不识好歹`Д´本篇适用于设计新人,找工作中的小伙伴,最重要就是正在摸鱼的你。

    往期回顾:

    金三银四求职季,收下这篇5000字的上分秘籍(附简历和作品集模板) 考虑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为了让更多小伙伴能准备出更加惊艳作品集,这里我提供了一套简历和作品集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提供器与具,推崇创作思路发散,不鼓励照搬、抄袭、挪用。

    阅读文章 >

  • 设计师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我总结了4个方法!

    UI交互 2023-01-01
    经常在设计群潜水的时候,都会碰到有小伙伴问相同的问题:换了一家公司,如何融入团队开展工作?刚好最近自己也是换了一个平台搬砖,所以想结合这段时间自身的经历,来跟大家聊聊,作为交互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开展工作的。相关干货: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

    经常在设计群潜水的时候,都会碰到有小伙伴问相同的问题:换了一家公司,如何融入团队开展工作?刚好最近自己也是换了一个平台搬砖,所以想结合这段时间自身的经历,来跟大家聊聊,作为交互 设计师 ,我是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开展工作的。

    相关干货:

    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4个步骤快速搞定! 前言 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阅读文章 >

    为什么强调“快速”,是因为对于一个职场老鸟来说,公司招你的目的不是花时间培养你,而是来救火的。如果不能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就会招来周围同事的质疑,尤其是对于像交互这种“可有可无”的职位而言。所以,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快速融入,快速产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了解团队当前协作流程与痛点 由于公司之前没有 交互设计 师的岗位,所以当我进入到团队中时,首先主动了解的是在没有这个角色之前,团队是如何运转的,以及遇到了哪些阻力。这样我才能找到当前团队协作的问题,并通过这个岗位的优势去解决,从而凸显自身的价值。

    在通过与产品、技术、设计等部门同事的简单沟通后,归纳出如下两个问题:

    1. 产品交互流程靠口述,理解偏差较大

    在跟旁边的技术同事沟通得知,由于之前没有清晰的交互流程产出,只有产品出的简单的线框图,导致大部分交互流程靠开发想象,再加上产品的线框图是通过生成 axure 云端链接的形式存放,经常会出现打不开、找不到的情况。产品就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流程的宣讲,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开发出来的与产品的预期偏差太大。

    而针对这些现状,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两点优化建议与方向。

    ① 统一团队协作工具与项目文件

    当前技术同事在开发的时候,需要不断切换链接去看对应的产品需求、交互流程、设计稿,不仅繁琐,经常也会出现由于项目文件命名不同对应不上的情况。所以在我的建议下,开始使用同一个软件来承载这些文档,同时将相同项目的文件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从而提升技术同事查找相关文档的效率。

    ② 规范交互文档的内容输出

    之前交互流程的产出由产品兼任,由于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页面细节,就会导致部分页面流程的缺失。所以在我加入以后,针对当前团队的特点,优化了之前的交互文档的结构,同时与产品协同产出,将业务规则与交互说明落到对应的页面上来,进一步提升技术同事的开发效率与准确度。

    2. 需求经常变更,设计与开发返工率高

    需求变更往往是导致项目不能按时交付的主要因素,在与产品经理沟通中得知,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出的页面流程与前期需求沟通的时候不一致,所以如何确保需求准确的传达给技术跟设计同事,对此我将整个链路拆解出了四个阶段,即:需求评审、交互评审、页面与流程宣讲、实现跟进。

    ① 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是之前团队已有的流程,但是之前评审需求时,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由于没有将需求做页面化的呈现,导致直接将不确定的需求给到设计以后,设计开发出的需求不符合前期规划的预期效果,就会带来返工。

    而在我加入以后,在进行需求评审的同时,我会主动去归纳此次需求范围层的内容,并快速生成可视化的效果,展现产品与功能雏形。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各个角色根据当前的信息架构来判断是否是大家达成一致的效果与流程,减少因需求不明确而带来的返工。

    ② 交互评审

    交互评审,是我加入以后主动去推动的流程。一般是在产出整个功能所有页面的信息架构跟流程后进行,主要目的是拉齐需求方看看整个功能用户的操作链路是否满足前期讨论的需求。而且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避免一些因交互形式的改动而带来的开发工作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项目延期的风险。

    ③ 页面与流程宣讲

    页面与流程宣讲,是在我补充整个页面与流程的交互文档后进行,主要目的是面向负责此次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同事,通过同步此次方案的背景、迭代的内容、用户交互的页面流程与规则、需要获得哪些数据、设计注意事项等内容,来减少开发设计过程中因前期功能不熟悉而带来的理解偏差。

    ④ 实现跟进

    实现跟进,主要跟进设计阶段与开发阶段。设计中,要时刻看看设计进度以及是否很好的表达出了原型中的信息层级,而开发阶段主要是对于一些极端情况做出解释与定义,防止模凌两可的状态导致流程的不通畅,同时在测试结束后还要做一轮验收,主要查看功能是否完善,极端情况是否考虑周全等。

    二、主动熟悉业务,框定后续工作方向 当我加入到团队后,就立马接手了需求,其实这么迅速的投入到工实际项目中是不太利于方案的产出的,因为在不了解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我以为”的状态。所以在做这个紧急任务的同时,我也在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如下三件事情,帮助自己更好的开展后续的工作。

    ① 了解产品商业模式

    交互设计师不是一味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产品体验设计的再好,如果不能带来公司效益的增长,也会无济于事的。所以主动了解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不仅能很好的在产出方案的时候平衡商业与体验,同时也能在主动推进产品体验优化的时候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方向。

    ② 体验产品流程

    体验产品流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快速熟悉产品。通过对每个模块,每个流程的拆解,不仅能知道该功能设计的目的,同时也能知道当前的流程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可优化的方向,为自己建立整个产品的功能架构图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③ 获取产品节奏

    产品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获取产品的节奏能更好的明确后续的工作重心与方向。

    举个例子:当我加入到团队以后,在跟上一级的沟通中了解到了现在产品的商业模式,于是我就开始针对产品几个能影响到用户增长与订单转化的流程着重体验,找出优化的方向,比如注册登录流程。因为不同于常规 C 端的注册登录,当前产品需要用户注册后开通会员才能正常查看内容,该链路的体验好坏决定了产品的付费用户数量,所以我觉得对于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我进一步跟上一级的沟通中得知,产品当前的存量用户还可以,而且大部分的新用户并非通过 app 主动注册的形式产生,所以产品的注册登录流程并不是现在最主要的,而是在于结合产品运营,如何让现在的存量用户活跃起来。所以在获得了产品的节奏后,我重新调整了对产品的体验优化的方向。

    三、切换视角,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做设计 切换视角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岗位的价值就是为用户设计合适的操作路径,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产出方案的过程中,越多的站在用户的视角,意味着产出的交互流程越接近用户的使用预期。

    在我加入团队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内部 OA 系统的交互需求,该需求产品经理已经在前期做了简单的功能设计,但是由于没有设计用户的操作路径,所以需要我这边来进行补充与协助。我就以这个为例,来拆解一下在做交互需求时,我是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的。

    公司的OA 系统主要是用来维护核心用户,根据用户的属性不同做分层运营。新需求是需要增加一个“记需求”的功能,用来记录用户的诉求,从而方便后续的跟进。已有的线框图如下:

    接到这个需求后,我并没有急于去做后面的交互流程补充,而是通过跟目标用户的交流,了解了他们使用这个功能的场景,再切换自己的视角,试图站在用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现在的交互行为的合理性。

    第一个交互行为是用户查看记录好的需求。当前的设计是放在用户列表的顶部,并以卡片切换的形式查看。此交互形式虽然能提高需求的重要层级,方便用户查看,但是对于需求的数量有要求,如果相同重要层级的需求过多,采用这种形式展示就会增加用户的操作成本,那该如何优化呢?

    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调研,明确该操作是目标用户的常用操作,且需求量会很多。针对常用操作,要做的就是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方便用户触达。所以选择了跟客户列表用 tab 切换的形式展示;而针对数量多的特性,信息列表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能承载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能让 tab 切换后的页面形式保持一致。

    接着我们就需要根据当前的交互形式,对场景跟目标用户的需求做进一步的拆解。信息列表虽然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但是内容一多,查找起来就会很困难,如何让用户找到一个或者一类需求呢?我就继续补充了该信息列表的搜索跟筛选功能,通过搜索能定位到具体的需求,同时为了提升搜索效率,增加了关键词联想的交互规则;

    而筛选是将同一特质的需求摘取出来,那如何定义需求有哪些特质呢?我通过功能的目的进行拆解,该功能是记录需求方便后续的跟进,根据跟进的目的以及用户的使用场景,定了需求的筛选维度:时间、重要程度 。然后为了让整个操作形成闭环,在用户记录需求的时候也增加了自动获取时间以及让用户定义重要程度的功能。

    第二个交互行为在于用户记录需求,原始的线框图是以选择项的形式让用户操作,但是为了能尽量覆盖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维度不同层级的选择项,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增加了用户记录需求的时间,那该如何进行优化呢?

    在与目标用户的沟通中发现,他们一般记需求是发生在打电话跟客户沟通的时候,而需求的内容往往不固定,之前的方式是采用手写的方式记录。结合使用场景与用户习惯,将之前选择的交互改成文本输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记录需求的效率,在用户进入记需求的面板时,直接唤起键盘,方便用户直接输入。

    四、敢于发声 设计师往往自我定义为“执行者”,尤其是刚进入新的团队,在人生地不熟的时候更不敢发声,但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产出物,还要看看他对于过程的思考与论证,而这些都是要表达出来的。

    在我加入新的团队产出交互方案后,就主动推进交互评审的进度,拉齐其他部门进行整个方案的宣讲,指出之前流程可能成为用户操作阻力的地方,以及自己整个的改版方向与目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个交互方案,最后还对自己的方案定义了考察的指标,方便后续对于方案效果的跟进。也正是敢于将这些内容说出来,才得以迅速的在团队建立良好的口碑。

    五、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最近的经历,分享的一篇关于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 设计师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我总结了4个方法!

    UI交互 2023-01-01
    经常在设计群潜水的时候,都会碰到有小伙伴问相同的问题:换了一家公司,如何融入团队开展工作?刚好最近自己也是换了一个平台搬砖,所以想结合这段时间自身的经历,来跟大家聊聊,作为交互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开展工作的。相关干货: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

    经常在设计群潜水的时候,都会碰到有小伙伴问相同的问题:换了一家公司,如何融入团队开展工作?刚好最近自己也是换了一个平台搬砖,所以想结合这段时间自身的经历,来跟大家聊聊,作为交互 设计师 ,我是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开展工作的。

    相关干货:

    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4个步骤快速搞定! 前言 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阅读文章 >

    为什么强调“快速”,是因为对于一个职场老鸟来说,公司招你的目的不是花时间培养你,而是来救火的。如果不能快速进入业务状态,就会招来周围同事的质疑,尤其是对于像交互这种“可有可无”的职位而言。所以,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快速融入,快速产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了解团队当前协作流程与痛点 由于公司之前没有 交互设计 师的岗位,所以当我进入到团队中时,首先主动了解的是在没有这个角色之前,团队是如何运转的,以及遇到了哪些阻力。这样我才能找到当前团队协作的问题,并通过这个岗位的优势去解决,从而凸显自身的价值。

    在通过与产品、技术、设计等部门同事的简单沟通后,归纳出如下两个问题:

    1. 产品交互流程靠口述,理解偏差较大

    在跟旁边的技术同事沟通得知,由于之前没有清晰的交互流程产出,只有产品出的简单的线框图,导致大部分交互流程靠开发想象,再加上产品的线框图是通过生成 axure 云端链接的形式存放,经常会出现打不开、找不到的情况。产品就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流程的宣讲,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开发出来的与产品的预期偏差太大。

    而针对这些现状,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两点优化建议与方向。

    ① 统一团队协作工具与项目文件

    当前技术同事在开发的时候,需要不断切换链接去看对应的产品需求、交互流程、设计稿,不仅繁琐,经常也会出现由于项目文件命名不同对应不上的情况。所以在我的建议下,开始使用同一个软件来承载这些文档,同时将相同项目的文件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从而提升技术同事查找相关文档的效率。

    ② 规范交互文档的内容输出

    之前交互流程的产出由产品兼任,由于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页面细节,就会导致部分页面流程的缺失。所以在我加入以后,针对当前团队的特点,优化了之前的交互文档的结构,同时与产品协同产出,将业务规则与交互说明落到对应的页面上来,进一步提升技术同事的开发效率与准确度。

    2. 需求经常变更,设计与开发返工率高

    需求变更往往是导致项目不能按时交付的主要因素,在与产品经理沟通中得知,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出的页面流程与前期需求沟通的时候不一致,所以如何确保需求准确的传达给技术跟设计同事,对此我将整个链路拆解出了四个阶段,即:需求评审、交互评审、页面与流程宣讲、实现跟进。

    ① 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是之前团队已有的流程,但是之前评审需求时,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由于没有将需求做页面化的呈现,导致直接将不确定的需求给到设计以后,设计开发出的需求不符合前期规划的预期效果,就会带来返工。

    而在我加入以后,在进行需求评审的同时,我会主动去归纳此次需求范围层的内容,并快速生成可视化的效果,展现产品与功能雏形。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各个角色根据当前的信息架构来判断是否是大家达成一致的效果与流程,减少因需求不明确而带来的返工。

    ② 交互评审

    交互评审,是我加入以后主动去推动的流程。一般是在产出整个功能所有页面的信息架构跟流程后进行,主要目的是拉齐需求方看看整个功能用户的操作链路是否满足前期讨论的需求。而且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避免一些因交互形式的改动而带来的开发工作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项目延期的风险。

    ③ 页面与流程宣讲

    页面与流程宣讲,是在我补充整个页面与流程的交互文档后进行,主要目的是面向负责此次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同事,通过同步此次方案的背景、迭代的内容、用户交互的页面流程与规则、需要获得哪些数据、设计注意事项等内容,来减少开发设计过程中因前期功能不熟悉而带来的理解偏差。

    ④ 实现跟进

    实现跟进,主要跟进设计阶段与开发阶段。设计中,要时刻看看设计进度以及是否很好的表达出了原型中的信息层级,而开发阶段主要是对于一些极端情况做出解释与定义,防止模凌两可的状态导致流程的不通畅,同时在测试结束后还要做一轮验收,主要查看功能是否完善,极端情况是否考虑周全等。

    二、主动熟悉业务,框定后续工作方向 当我加入到团队后,就立马接手了需求,其实这么迅速的投入到工实际项目中是不太利于方案的产出的,因为在不了解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我以为”的状态。所以在做这个紧急任务的同时,我也在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如下三件事情,帮助自己更好的开展后续的工作。

    ① 了解产品商业模式

    交互设计师不是一味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产品体验设计的再好,如果不能带来公司效益的增长,也会无济于事的。所以主动了解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不仅能很好的在产出方案的时候平衡商业与体验,同时也能在主动推进产品体验优化的时候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方向。

    ② 体验产品流程

    体验产品流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快速熟悉产品。通过对每个模块,每个流程的拆解,不仅能知道该功能设计的目的,同时也能知道当前的流程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可优化的方向,为自己建立整个产品的功能架构图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③ 获取产品节奏

    产品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获取产品的节奏能更好的明确后续的工作重心与方向。

    举个例子:当我加入到团队以后,在跟上一级的沟通中了解到了现在产品的商业模式,于是我就开始针对产品几个能影响到用户增长与订单转化的流程着重体验,找出优化的方向,比如注册登录流程。因为不同于常规 C 端的注册登录,当前产品需要用户注册后开通会员才能正常查看内容,该链路的体验好坏决定了产品的付费用户数量,所以我觉得对于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我进一步跟上一级的沟通中得知,产品当前的存量用户还可以,而且大部分的新用户并非通过 app 主动注册的形式产生,所以产品的注册登录流程并不是现在最主要的,而是在于结合产品运营,如何让现在的存量用户活跃起来。所以在获得了产品的节奏后,我重新调整了对产品的体验优化的方向。

    三、切换视角,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做设计 切换视角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岗位的价值就是为用户设计合适的操作路径,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产出方案的过程中,越多的站在用户的视角,意味着产出的交互流程越接近用户的使用预期。

    在我加入团队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内部 OA 系统的交互需求,该需求产品经理已经在前期做了简单的功能设计,但是由于没有设计用户的操作路径,所以需要我这边来进行补充与协助。我就以这个为例,来拆解一下在做交互需求时,我是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的。

    公司的OA 系统主要是用来维护核心用户,根据用户的属性不同做分层运营。新需求是需要增加一个“记需求”的功能,用来记录用户的诉求,从而方便后续的跟进。已有的线框图如下:

    接到这个需求后,我并没有急于去做后面的交互流程补充,而是通过跟目标用户的交流,了解了他们使用这个功能的场景,再切换自己的视角,试图站在用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现在的交互行为的合理性。

    第一个交互行为是用户查看记录好的需求。当前的设计是放在用户列表的顶部,并以卡片切换的形式查看。此交互形式虽然能提高需求的重要层级,方便用户查看,但是对于需求的数量有要求,如果相同重要层级的需求过多,采用这种形式展示就会增加用户的操作成本,那该如何优化呢?

    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调研,明确该操作是目标用户的常用操作,且需求量会很多。针对常用操作,要做的就是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方便用户触达。所以选择了跟客户列表用 tab 切换的形式展示;而针对数量多的特性,信息列表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能承载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能让 tab 切换后的页面形式保持一致。

    接着我们就需要根据当前的交互形式,对场景跟目标用户的需求做进一步的拆解。信息列表虽然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但是内容一多,查找起来就会很困难,如何让用户找到一个或者一类需求呢?我就继续补充了该信息列表的搜索跟筛选功能,通过搜索能定位到具体的需求,同时为了提升搜索效率,增加了关键词联想的交互规则;

    而筛选是将同一特质的需求摘取出来,那如何定义需求有哪些特质呢?我通过功能的目的进行拆解,该功能是记录需求方便后续的跟进,根据跟进的目的以及用户的使用场景,定了需求的筛选维度:时间、重要程度 。然后为了让整个操作形成闭环,在用户记录需求的时候也增加了自动获取时间以及让用户定义重要程度的功能。

    第二个交互行为在于用户记录需求,原始的线框图是以选择项的形式让用户操作,但是为了能尽量覆盖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维度不同层级的选择项,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增加了用户记录需求的时间,那该如何进行优化呢?

    在与目标用户的沟通中发现,他们一般记需求是发生在打电话跟客户沟通的时候,而需求的内容往往不固定,之前的方式是采用手写的方式记录。结合使用场景与用户习惯,将之前选择的交互改成文本输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记录需求的效率,在用户进入记需求的面板时,直接唤起键盘,方便用户直接输入。

    四、敢于发声 设计师往往自我定义为“执行者”,尤其是刚进入新的团队,在人生地不熟的时候更不敢发声,但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产出物,还要看看他对于过程的思考与论证,而这些都是要表达出来的。

    在我加入新的团队产出交互方案后,就主动推进交互评审的进度,拉齐其他部门进行整个方案的宣讲,指出之前流程可能成为用户操作阻力的地方,以及自己整个的改版方向与目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个交互方案,最后还对自己的方案定义了考察的指标,方便后续对于方案效果的跟进。也正是敢于将这些内容说出来,才得以迅速的在团队建立良好的口碑。

    五、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最近的经历,分享的一篇关于如何快速进入业务状态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 新手如何入局B端设计?我总结了3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31
    前言本文总结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疑惑与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输出相关设计经验,希望能够帮助新人设计师快速上手 B 端设计。首先,作为一名新人,在接触 B 端设计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才能快速上手呢。我们可以从:了解 B 端的基础知识、了解组件的用法、体验优秀产品这三个方面去快速了解 B 端设计知识。

    前言

    本文总结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疑惑与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输出相关设计经验,希望能够帮助新人 设计师 快速上手 B 端设计。

    首先,作为一名新人,在接触 B 端设计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才能快速上手呢。我们可以从:了解 B 端的基础知识、了解组件的用法、体验优秀产品这三个方面去快速了解 B 端设计知识。

    一、了解 B 端基础知识 1. 什么是 B 端产品

    B 端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组织;目的是帮助企业,组织解决某一类经营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提高收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B 端产品更讲究严谨的流程设计、贴近现实的场景面积、低风险、高效率、数据精准;B 端产品的用户无法决定自己使用的软件,决策权在为软件付费的人手中(例如:公司高层,老板等等)。

    2. B 端产品的价值

    B 端产品的价值在于:集中管理(举个例子:公司通过要求销售人员将客户信息录入后台系统,避免因为销售人员的离职导致客户的流失),降本增效(可以规范化,集中化管理销售人员的行为)

    3. B 端产品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产品有:SaaS,PasS,IaaS,SCRM,ERP,OA 等等,但我们可以根据产品针对的服务对象去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分为四个方向:专业领域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办公协同系统,运营管理平台

    专业领域产品:是针对企业的某类工作场景所使用的 B 端产品,常说的 SCRM(销售自动化平台)、ERP、HRM(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专业领域产品的范畴。

    一家公司可以拥有多个专业领域产品,例如公司拥有一个 OA 系统的同时,销售的同事还可以拥有 SCRM 系统。

    行业解决方案:围绕某一个行业进行的,针对行业所需要的功能进行拓展,能满足行业的使用需求即可。

    办公协同系统(OA 系统):针对公司内部协同办公使用,例如我们常见的钉钉,飞书,企业微信都属于办公协同系统(OA 系统)

    运营管理平台:针对客户端运营活动或者具体内容展示,对推送目标人群进行管理。例如火山引擎,极光推送等等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产品交付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Saas,Paas,Iaas,定制化产品;引用 IBM 架构师 Barron 用披萨作为比喻来具象化这些交付方式的形式:

    定制化产品:服务于大型企业功能定制设计;需要什么特殊口味/形状的披萨都可以找餐厅定制。

    标准化产品(SaaS):把开发、管理、部署都交给第三方,客户选择功能的权力较低;他人直接制作好完整的披萨,不需要你的参与,你只需要把他卖出去,最多在包装一下印上自己的 logo 就好。

    配置化产品(PaaS):开发者只需要关心业务逻辑,不需要关注底层,客户选择功能的权力较高;除了基础设施,他人还提供披萨饼皮,你只需要把自己的配料放上然后让他去帮你烤熟即可,也就是说你只需要设计好披萨的味道(海鲜口味或者意式披萨),他人提供平台服务帮你把设计完成。

    基础服务产品(IaaS):是云服务的最底层,主要提供一些基础资源,用户需要自己控制底层去完成业务逻辑;他人提供厨房炉子这些基础设施,让你来烤这些披萨。

    除了去了解关于 B 端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外,如果想要更高效的去完成工作,设计师们通常都会去深入了解通用组件的使用方法。

    二、了解组件用法 花时间去了解组件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组件作为我们设计当中的基础单位,等于说我们了解了组件的使用,就知道 B 端设计的基础原理。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开源并且很成熟的组件,并且每一个设计系统里面都有对应的设计资源的分享、设计组件的解析、以及设计原则的确定,可以通过参考这些深入学习。

    1. Ant Design

    Ant Design 是蚂蚁集团的设计语言,目的是为了提供完善的设计指引、最佳实践、设计资源和设计工具,来帮助设计者快速产出高质量产品原型。

    2. Element UI

    Element UI 是 一套基于 VUE2.0 的桌面端组件库,Element UI 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功能强大、风格统一的页面。

    3. Arco Design

    Arco Design 是字节跳动出品的企业级设计系统,对于新手入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字节跳动全新发布!ArcoDesign 设计系统正式开源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NjA2OTQwNA==.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ArcoDesign 是什么?

    阅读文章 >

    通过了解成熟的组件,我们可以比较局部的去了解 B 端设计控件的使用方式。所有的产品在控件与控件、控件与页面、页面与页面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设计师们为了提升自己,经常会去体验市面上比较优秀的产品。

    三、体验优秀产品 B 端和 C 端一样都可以通过临摹去了解现有的设计模式,参照市面上优秀产品做设计对于新手入门而言是快速提升的途径之一。通过临摹,你能够确定阅读的具体宽度与内容,让你对整个产品的页面布局有了初步的认知。

    关于临摹哪些页面,本人有一些小的建议。通用的典型页面可以临摹 Ant design pro 和 Arco design pro 里的页面作为参考进行设计;

    涉及到行业领域进行设计的话,可以参照一些优秀的竞品进行设计,例如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参照 神策智能运营 进行设计;

    更多竞品查找方法:

    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4个步骤快速搞定! 前言 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阅读文章 >

    写在最后 以上几种方式只是新手快速上手的小窍门,在工作中 B 端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套组件和抄界面;移动端和电脑端的交互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提升还是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主动了解基础的设计模式,了解业务场景、角色使用场景等等,从而优化用户操作路径,让 B 端系统的体验得到真正的提升。

    欢迎关注团队微信公众号:兆日 UCD

  • 新手如何入局B端设计?我总结了3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31
    前言本文总结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疑惑与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输出相关设计经验,希望能够帮助新人设计师快速上手 B 端设计。首先,作为一名新人,在接触 B 端设计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才能快速上手呢。我们可以从:了解 B 端的基础知识、了解组件的用法、体验优秀产品这三个方面去快速了解 B 端设计知识。

    前言

    本文总结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疑惑与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输出相关设计经验,希望能够帮助新人 设计师 快速上手 B 端设计。

    首先,作为一名新人,在接触 B 端设计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才能快速上手呢。我们可以从:了解 B 端的基础知识、了解组件的用法、体验优秀产品这三个方面去快速了解 B 端设计知识。

    一、了解 B 端基础知识 1. 什么是 B 端产品

    B 端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组织;目的是帮助企业,组织解决某一类经营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提高收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B 端产品更讲究严谨的流程设计、贴近现实的场景面积、低风险、高效率、数据精准;B 端产品的用户无法决定自己使用的软件,决策权在为软件付费的人手中(例如:公司高层,老板等等)。

    2. B 端产品的价值

    B 端产品的价值在于:集中管理(举个例子:公司通过要求销售人员将客户信息录入后台系统,避免因为销售人员的离职导致客户的流失),降本增效(可以规范化,集中化管理销售人员的行为)

    3. B 端产品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产品有:SaaS,PasS,IaaS,SCRM,ERP,OA 等等,但我们可以根据产品针对的服务对象去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分为四个方向:专业领域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办公协同系统,运营管理平台

    专业领域产品:是针对企业的某类工作场景所使用的 B 端产品,常说的 SCRM(销售自动化平台)、ERP、HRM(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专业领域产品的范畴。

    一家公司可以拥有多个专业领域产品,例如公司拥有一个 OA 系统的同时,销售的同事还可以拥有 SCRM 系统。

    行业解决方案:围绕某一个行业进行的,针对行业所需要的功能进行拓展,能满足行业的使用需求即可。

    办公协同系统(OA 系统):针对公司内部协同办公使用,例如我们常见的钉钉,飞书,企业微信都属于办公协同系统(OA 系统)

    运营管理平台:针对客户端运营活动或者具体内容展示,对推送目标人群进行管理。例如火山引擎,极光推送等等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产品交付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Saas,Paas,Iaas,定制化产品;引用 IBM 架构师 Barron 用披萨作为比喻来具象化这些交付方式的形式:

    定制化产品:服务于大型企业功能定制设计;需要什么特殊口味/形状的披萨都可以找餐厅定制。

    标准化产品(SaaS):把开发、管理、部署都交给第三方,客户选择功能的权力较低;他人直接制作好完整的披萨,不需要你的参与,你只需要把他卖出去,最多在包装一下印上自己的 logo 就好。

    配置化产品(PaaS):开发者只需要关心业务逻辑,不需要关注底层,客户选择功能的权力较高;除了基础设施,他人还提供披萨饼皮,你只需要把自己的配料放上然后让他去帮你烤熟即可,也就是说你只需要设计好披萨的味道(海鲜口味或者意式披萨),他人提供平台服务帮你把设计完成。

    基础服务产品(IaaS):是云服务的最底层,主要提供一些基础资源,用户需要自己控制底层去完成业务逻辑;他人提供厨房炉子这些基础设施,让你来烤这些披萨。

    除了去了解关于 B 端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外,如果想要更高效的去完成工作,设计师们通常都会去深入了解通用组件的使用方法。

    二、了解组件用法 花时间去了解组件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组件作为我们设计当中的基础单位,等于说我们了解了组件的使用,就知道 B 端设计的基础原理。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开源并且很成熟的组件,并且每一个设计系统里面都有对应的设计资源的分享、设计组件的解析、以及设计原则的确定,可以通过参考这些深入学习。

    1. Ant Design

    Ant Design 是蚂蚁集团的设计语言,目的是为了提供完善的设计指引、最佳实践、设计资源和设计工具,来帮助设计者快速产出高质量产品原型。

    2. Element UI

    Element UI 是 一套基于 VUE2.0 的桌面端组件库,Element UI 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功能强大、风格统一的页面。

    3. Arco Design

    Arco Design 是字节跳动出品的企业级设计系统,对于新手入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字节跳动全新发布!ArcoDesign 设计系统正式开源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NjA2OTQwNA==.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ArcoDesign 是什么?

    阅读文章 >

    通过了解成熟的组件,我们可以比较局部的去了解 B 端设计控件的使用方式。所有的产品在控件与控件、控件与页面、页面与页面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设计师们为了提升自己,经常会去体验市面上比较优秀的产品。

    三、体验优秀产品 B 端和 C 端一样都可以通过临摹去了解现有的设计模式,参照市面上优秀产品做设计对于新手入门而言是快速提升的途径之一。通过临摹,你能够确定阅读的具体宽度与内容,让你对整个产品的页面布局有了初步的认知。

    关于临摹哪些页面,本人有一些小的建议。通用的典型页面可以临摹 Ant design pro 和 Arco design pro 里的页面作为参考进行设计;

    涉及到行业领域进行设计的话,可以参照一些优秀的竞品进行设计,例如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参照 神策智能运营 进行设计;

    更多竞品查找方法:

    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4个步骤快速搞定! 前言 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阅读文章 >

    写在最后 以上几种方式只是新手快速上手的小窍门,在工作中 B 端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套组件和抄界面;移动端和电脑端的交互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提升还是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主动了解基础的设计模式,了解业务场景、角色使用场景等等,从而优化用户操作路径,让 B 端系统的体验得到真正的提升。

    欢迎关注团队微信公众号:兆日 UCD

  • 过时的低科技用户界面,为什么会成为改善体验的关键?

    UI交互 2022-12-30
    原文引自 Jonathan Kendler 的文章《The forgotten benefits of “low tech” user interfaces》。该译文并非完整原文,内容已做删减和调整。更新、更快、更强,设计师往往对新科技趋之若鹜。

    原文引自 Jonathan Kendler 的文章《The forgotten benefits of “low tech” user interfaces》。该译文并非完整原文,内容已做删减和调整。

    更新、更快、更强,设计师往往对新科技趋之若鹜。但有了新科技,用户体验就一定会更好吗?有时候,看似过时的技术也可以成为改善用户体验的关键。

    更多关于 用户体验 的走向讨论:

    究竟是什么决定用户体验的走向?我总结了6个方面! 随着 4G、5G 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成熟时期。

    阅读文章 >

    回望 20 年前,那时的用户界面大多都是相对「低科技」的:通过 LED 灯和点阵式显示器(dot-matrix display)、七段数码管显示器(seven-segment display)等简单的显示器来传递信息,并通过实体按钮(push buttons)、按键弹片(snap domes)、薄膜开关(membrane switches)等实体控制装置(physical controls)来实现用户交互。

    点阵式显示器、七段数码管显示器、薄膜开关、实体按钮。

    如今,使用更精密装置(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的用户界面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高科技用户界面」已普遍到让许多设计师、工程师都认为:运用「高科技」开发新产品是理所应当的,「高科技」可以带来「好体验」。

    其实,「低科技用户界面」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比「高技术用户界面」更占优。

    一、「低科技用户界面」的优势 1. 触觉反馈(Tactile Feedback)

    无处不在的触摸屏对于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直观。但对于另一部份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对高科技产品不熟悉的人)的来说,触摸屏似乎令人生畏,反倒是实体控制装置更好使。这主要是因为实体控制装置能提供触觉反馈。

    搭配不会熄屏、随时可见的实体控制装置,设备的功能通常都能一目了然。根据实体控制装置的装配方式、规格差异、形状分别,用户还可以在不看用户界面的情况下识别并使用它们。当用户操作实体控制装置时,通常会收到已成功操作的真实物理反馈(如按钮被按下或发出「哒」的声响)。由此可见,这样的设备非常适合夜间及用户注意力未集中于设备本身的场景。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的用户可能需要在夜间进行启动、停止、调整等操作。由此,设备上的实体控制装置能帮助用户做到这一点,但触摸屏却可能不行。

    在提供触觉反馈的触摸屏变得更普遍前,真实的物理反馈仍是个上乘之选。

    2. 成本和价格更低

    「低科技用户界面」的开发成本通常比「高科技用户界面」低。看似只会出于「降本」之财务动机而采用的「低科技用户界面」,实际上对用户也颇有裨益。因为成本往往与价格呈正相关。而更低的价格又能让更多的用户从中受益。

    3. 软件开发的成本更低

    为新产品制定研发预算时,许多制造商更关注实体控制装置所需的资金(如仔细考量到底是用分辨率较高的彩色触摸屏还是分辨率较低的 LCD 屏)。但是,这些实体控制装置实际上还将影响到用户界面开发的成本。

    总的来说,「高科技用户界面」的开发成本更高。至少,为嵌入式设备开发「高科技用户界面」需要更多的用户界面框架(user interface frameworks)费用、更多的面向多种屏幕规格的设计工作、更多的多语种本地化工作、更多的质量控制工作。相比之下,「低科技用户界面」所需的开发工作往往更简易,甚至可以不需要软件开发。因为,用户与实体控制装置的交互逻辑往往不言自明,在 LED 或其他基础显示屏上展示信息也能轻松做到。

    4. 可靠性(Reliability)更高

    触摸屏和高分辨率屏诚然有过人之处,但其缺点大家可能也不陌生:碎屏、花屏(Defective pixel)、耗电等等。对于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安全责任为天」的设备,这些都可能是非常严重的缺陷。

    花屏可能会导致用户界面中的重要信息无法被看到,或者是直接使得屏幕无法使用。

    另一方面,这么多年来,许多实体控制装置已经历了制造商彻底的压力测试。同时,装配了这些实体控制装置的设备也已被使用了诸多时日。真可谓是「千锤百炼」。所以,这些实体控制装置的故障模式会比「高科技用户界面」更明确。诚然,实体控制装置可能更容易被磨损,但它们仍比「高科技用户界面」更可靠。

    5. 限制更多

    尽管「低技术用户界面」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但它的用户界面其实很难设计。让「低技术用户界面」直观、高效、不易出错是一项挑战,可能需要大量的尝试、迭代,还要榨取设计师的灵光。

    高分辨率触摸屏为设计师提供了挥洒创意的无限画布,添加页面、图标变得随心所欲。与之相对应的,「低科技用户界面」提供的反倒是设计师无法操纵的各类限制因素(如设备的尺寸限制、分配给用户界面的预算等)。这貌似是劣势,但这些限制实际上却能帮助设计师专注于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地方。

    诸如此类的限制促使设计师要「雕刻而不是绘制」,也就是说,优化用户界面需要通过消除元素而不是添加元素来达成。倘若设计师能接受这些限制,反而有可能会得出比最初设想更为简洁的解决方案。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搭配着「低科技用户界面」的为尿失禁患者提供治疗的设备。用户可以使用它进行开机、调整刺激水平、启动/暂停/停止治疗等操作。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 2 x 1/2 英寸的单色分段液晶(monochrome segmented LCD display)中显示所有相关信息确实有难度。但这却促使负责此设备的设计团队提供了一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的方案。

    左:一款为尿失禁患者提供治疗的设备;右:设计团队为该设备提供的部分用户界面方案。

    二、「低科技用户界面」的潜在缺陷 「低科技用户界面」并不是万能的。在部分情况下,「高科技用户界面」可能更为卓有成效。

    1. 缺乏适应性(Adaptability)

    许多产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变。根据对用户需求和偏好的跟进洞察,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软件更新以改善用户体验。

    当预料到产品会在未来需要被更新时,仍使用「低技术用户界面」可能会带来麻烦。例如,想要添加图标来表达系统状态时,却发现简单的分段液晶屏已经没有空间了。

    2. 难于国际化、本地化

    「高科技用户界面」比「低科技用户界面」更易达成国际化、本地化的诉求。若用户界面只需要图标来传达信息,那「低科技用户界面」能很好地胜任工作。但是,当需要添加多语种以迎合更多国家的市场时,会发现在「低科技用户界面」中往往无计可施。

    3. 不讨喜

    营销团队常常是「高科技用户界面」的最大簇拥,因为他们担心已经习惯了高分辨率触摸屏的用户会把装配「低科技用户界面」的产品视为过气产物。

    许多消费者的确会根据外观来判断产品优劣。如果想要将产品定位为旗舰产品,那拥抱「高科技用户界面」可能是个明智的商业策略。

    话虽如此,「低科技用户界面」也可以看上去不那么过时。工业设计师可以探索创造性的方式来包装「低科技用户界面」,使其既摩登又迷人。例如,超广视野 LCD 屏(ultra wide view LCDs)就是一种更新的「低科技用户界面」装置,它比高端 OLED 屏更为清晰。

    惠而浦(Whirlpool)、松下(Panasonic)等制造商已将「低技术用户界面」变得颇具美学吸引力。

    三、试试「低科技用户界面」吧 「低科技用户界面」不是万金油,但我们仍鼓励你在开发新产品时试试看。就算没有实际的项目可以落实,也可以尝试去思考:

    如何将基于「高科技用户界面」的设计转化为只使用图标、LED、最基础的显示器的「低科技用户界面」?

    如何用最简单的 UI 元达成同样直观且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 如果能尝试做这一番思考,你可能会对你的创意新边界感到惊喜。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We-Design」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