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升答辩材料怎么准备?来看大厂高手的总结!

    UI交互 2022-06-10
    又到了晋升季,很多人已经抓耳挠腮地准备材料了。 前几天被 HR 同学布置了个作业,说能不能从评委视角给同学们一些“材料准备”和“答辩表达”的方法和建议。...

    又到了晋升季,很多人已经抓耳挠腮地准备材料了。

    前几天被 HR 同学布置了个作业,说能不能从评委视角给同学们一些“材料准备”和“答辩表达”的方法和建议。

    想了下,反正写都写了,正好也跟大家分享下吧,看对你们有没有些帮助。

    快夸我贴心。

    相关阅读:

    一年2次晋升,荣获年度优秀员工,我都做了什么? 年底了,每次回顾自己,总想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好像没啥说的。

    阅读文章 >

    晋升材料准备 很多同学准备材料时容易踩个坑,就是仅从“我”的视角出发,比如:“我想讲什么”,“我觉得不错的都要放进去”等。而不站到听众(评委)视角看问题。

    大家要知道材料准备的核心目的是:辅助评委做决策(是否通过)。要把题答到“点”上,才能得分,需要有针对性的准备。

    评委在评审过程中往往有几个疑问点,需要通过材料来高效获取:

    比如:

    TA 是谁,过往履历怎么样,有什么亮点? 哪个团队的,做过什么项目? 做地怎么样,符合职级标准吗? 基于以上问题,帮大家整了个表,可以参考一波(表格洗了下同事花酱的稿,哈哈):

    标“注释”的属于常见痛点,跟大家展开聊聊:

    注释 1: 说清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

    有些项目是多人协同完成,所以大家在答辩时,对方案的阐述极为相似,包括:背景、目标、背后思考和结论。而对“自己在项目中角色定位”缺乏介绍。

    评委每天评审很多场,听到重复且角色定位模糊的介绍时,对大家都是不利的,也无法辅助评委做出准确的决策。

    大家需要清晰的交代好自己角色,着重讲你在你的职责范围内重点做了什么,不抢功不推诿,客观陈述事实。

    注释 2: 结果要客观,数据经得起推敲和深问

    很多同学看到别人材料上放了数据结论,感觉自己也都要有,不管合不合适,都放上。 这种操作是有很大风险会被评委挑战。

    关于“数据”结论,大家核心要放的是通过你的设计方案,所带来的正向收益。

    比如,在没有其它变量的背景下,仅对设计方案进行的优化,辅助业务带来的数据结果。而不是介绍项目整体的数据结论。

    补充:这里并不是说整体数据不重要,而是里面角色和影响因素太多,并不能证明你的能力。

    晋升答辩表达 除了材料准备外,晋升答辩中的“表达”也非常重要。

    “表达”就是话从嘴巴说出来,被别人的耳朵听进去的过程。

    你“表”出来的内容,有多少能“达”到别人的大脑里才是最关键的,这个环节有几个建议:

    a. 结构—要清晰

    人们对于平铺直叙,没有逻辑的表达往往缺乏耐心,尤其是对于连续评审多场答辩的评委。

    因此,大家在表达上要尽量结构化,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表达,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金字塔原理,STAR 法则。

    自己提前闷头练练吧,说再多也没用了。

    b.节奏—要舒适

    过快过慢的表达节奏,都会让评委在接受信息时不够舒适,获取信息不够高效。

    之前评审时,有见过语速过快的,全程非常着急,像是在被人追杀;还有语速非常慢的,像慢速播放的 siri 语音。

    演讲的节奏和音乐类似,也有这样三个要素:重复,强调,停顿。

    同时,大家也可以用口语化的表达,来构成前后呼应,给评委流出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到你讲话的重点。

    建议大家答辩前,自己多用手机录音练一练,听一听,调整下自己的节奏和语速。

    c. 状态 —别紧张

    有很多同学属于窝里横,平常支棱的很厉害,一到答辩时怂了,手脚冰凉满头大汗的,恨不得掐着人中才能讲完。

    克服紧张的办法,不是排斥紧张,而是接受它,有时候你越告诉自己不紧张,越紧张地厉害。

    分享 2 个克服紧张的小妙招:

    物理放松法:闭上眼睛,紧绷肌肉,然后放松,再紧绷,再放松,重复 5-10 次。

    这时候你的身体就会误以为放松了,心理也会随着放松。对,学着欺骗自己的肉体。

    积极暗示:答辩前一个小时,就不要临时抱佛脚了,倒不如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因为听音乐可以增加我们身体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分泌,来缓解焦虑。

    同时闭上眼睛脑补自己答辩超常发挥。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我们大脑想象一个场景的时候,身体就会误以为我们自己经历了这个场景,就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和轻松感。

    通过这些方式,把紧张焦虑的情绪降低到合适的范围,有助于大家超常发挥。

    总结一下 以上,是跟大家分享的答辩材料和表达的方法。

    如果晋升通过了,就在下一个阶段继续打怪升级,不要飘,接受更高的要求和在下一把尺子(标准)下可能不那么优秀的自己;

    如果晋升没通过,总结经验,继续“潜着”,先“勿用”,等待时机成熟再战,别因为一次不通过要死要活的,怀疑自己,怀疑制度的,没啥意义且浪费时间。

    积极主动的面对一切结果,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终极课题,哈哈哈,虽然鸡汤味儿有点重,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散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牙的设计笔记」

  • 6000字干货!四大方面完整分析「斑马」的产品设计

    UI交互 2022-06-10
    发展不到 5 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人数 87.65 万,每日人均使用时长 4.87 小时,两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月营收超过 3 亿,猿辅导旗下针对在线英语启...

    发展不到 5 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人数 87.65 万,每日人均使用时长 4.87 小时,两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月营收超过 3 亿,猿辅导旗下针对在线英语 启蒙教育 的小斑马,从出生就仿佛蕴藏着巨大的魅力。这样的产品,到底是如何设计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期「设计大侦探」全面拆解 斑马 ,为大家一探究竟。

    拓展阅读

    8000字干货!在线启蒙教育的产品设计公式(附竞品分析模型工具) 我在阅读曲卉《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一书中描述增长模型的时候,读到了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例子。

    阅读文章 >

    产品画像 1. 产品介绍

    「斑马 APP」前身为「斑马 AI 课」,是猿辅导旗下一款针对 2-8 岁儿童启蒙教育的产品,内容体系由国内外名校毕业的硕博领衔独立研发,通过完善的分龄体系和专业有趣的数字内容,培养全方位能力,专注实现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包含了英语、阅读、思维、音乐和写字等课程,目前产品已经迭代到 V5.16.1 版本。

    2. 产品生命周期

    斑马 APP 诞生于 2017 年,至今已发展 5 年,目前已经慢慢进入成熟期。斑马的盈利能力很强,月营收在 2020 年就已经突破 3 亿,当下的业务焦点除了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还在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从 2022 年 3 月份产品运营数据(数据来自易观千帆),斑马月活跃人数为 87.65 万,人均使用时长 4.78 小时。

    3. 商业模式

    斑马是一个主要针对 2-8 岁的儿童的综合学科学习平台,课程内容丰富,包含英语、阅读和思维等,目标用户群是以 24-35 岁的年轻妈妈,消费力水平较高,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斑马主要依靠系统课程盈利,其次还有绘本、周边等变现业务。斑马的课程模式以小班制为主,40-60 人为一个小班,呈阶梯式学习,有效拉长用户生命周期,增加用户终身消费价值。

    4. 用户画像

    斑马的核心用户人群以女性为主,年龄在 24-35 岁之间,消费能力非常强,文化水平较高,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四川用户数最多。

    5. 功能架构

    设计拆解 根据增长模型,我把斑马的功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学习服务,主要实现商业变现;内容服务,主要实现用户留存;营销服务,主要帮助产品传播拉新。

    1. 学习服务 课程

    功能价值

    斑马是一个综合学科学习平台,不仅有英语,还有思维、阅读、美术、写字和音乐等,其中科学和编程分别引流至猿辅导旗下其他教学产品。其次根据儿童年龄划分为 S1-S5 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拉长用户终身消费价值。

    课程划分为体验版和系统版,体验版主要用于新用户激活,用户购买后才能正式开始系统版的学习。而系统版是斑马的正式课程,斑马的正式课程以班为单位,一般为 40-60 人,需要达到一定的报名人数以后才会正式开课。每个班有班主任,开学前还有开学仪式,家长会等,体系非常完善。课程是面向用户销售的产品,是斑马商业变现的主要来源。

    策略推导

    ① 首页

    新用户进入APP后,斑马主要通过信任状和互惠来激活用户。金刚区展示了斑马的品牌介绍,瓷片区通过直播为新用户赠送福利,吸引用户快速激活。

    付费用户进入APP后,金刚区加入了推荐有礼和组队领礼两个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礼品激发用户拉新引流;瓷片区的内容为动态更新,目的是可以推送不同主题的内容,比如周周分享,课程直播,礼物兑换等,有效提升产品运营的灵活度。

    首页内容设计简单直接,主要分为体验版和系统版课程内容,体验版单价低,主要用于新用户、新课程的激活,而系统版是斑马的正式课程,以班为单位,需要达到一定的报名人数以后才会正式开课。

    ② 体验版详情页

    体验课程有时间限制,通过赠送英语启蒙礼盒礼品,吸引用户,其次利用限购,增加稀缺性,有效提升用户购买率。用户评价可有效通过口碑效应打消用户顾虑,建立用户信任感。

    学习详情是对体验课程的介绍,对斑马的课程模式、课程优势、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讲解,让用户对斑马有全面的了解。详情页底部展示赠品和品牌介绍,互惠营销首尾呼应,从而让用户快速下单。

    ③ 系统版详情页

    系统版的赠品不仅颜值高,而且礼品丰富,提供了学习机、汉语拼音认读机、智能学习礼包、绘画盒子、保温杯等多项选择,对孩子妈妈的吸引力非常大。

    向用户介绍斑马课程的学习体系,根据年龄划分为S1-S5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这和传统启蒙教育模式相比,不仅提升了用户终身消费价值,还拉长了用户生命周期,这让平台可以利用用户基数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学习

    功能价值

    用户购买系统版课程以后,需要等待课程的开班时间,开班后会有非常正式的开班仪式。课程的学习和上学一样,每周一个主题,周一到周五每天更新,以情景互动、游戏化的教学动画形式吸引小朋友,每一节课程会拆分为几个阶段,降低小朋友学习的行动成本。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会自动生成学习报告,鼓励用户分享传播,为产品拉新引流。学习的内容决定了新用户是否会购买系统版课程,以及老用户的课程续费率,而学习的体验设计决定了小朋友能否简单、轻松、愉快的使用。

    策略推导

    ① 引导页

    头部可切换用户购买的课程,方便查找;目录是所有系统课程的汇总,比如 S2 级别的用户需要去查找 S1 的课程,这里就是课程的入口。右上角可以进入作品墙和专题,这两个内容主要是提高用户活跃度。课程根据时间以列表 Feed 流展示,方便用户查找。

    ② 上课

    目录页。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小节,这可以把学习时间分割,降低行动成本,让小朋友可以轻松开始学习。以阅读课程为例,先从一个趣味性的故事开始,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再通过听、说、读、练的步骤,让小朋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最后生成学习报告。

    学习页。学习页以游戏化的教学动画展现,斑马为每个课程设计了不同的卡通人物IP,这可以有效拉近和小朋友的距离,培养和小朋友的感情,如八斗、百夫子、Zara等卡通人物。

    通过设置斑马币(可兑换礼品)的酬赏,有效激发小朋友认真学习,只有完全回答正确才能获得3颗星,而单节课累计的积分决定了本节课程的学习评分,形成了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帮助家长可对小朋友单次课程的学习做出评估。

    结束页。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习报告。头部为课程的评分,满分为3颗星。当小朋友学完后,系统会对作业进行点评(有人工和班主任),和用户建立高频的互动,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报告页的底部数据看板设计得很巧妙,展示了小朋友累计学习的课程、练习,这可以极大提高家长分享的欲望,从而拉新引流。其次作品也可以发布到社区作品墙,小朋友们可以相互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提高用户活跃度,激发学习和传播欲望。

    ③ 课后

    作品墙。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可以发布作品到社区的「作品墙」,这有效提升用户的课后活跃度。其次作品墙还有丰富多变的老师打卡学习挑战,对小朋友来说,这极大丰富了学习的乐趣,培养用户忠诚度。

    奖状墙。用户每学习 3 个单元,斑马都会给小朋友颁发一个荣誉证书,系统课程学完以后,还会颁发毕业证书,家长还可以填写实物信息,领取实物奖状,这增加了品牌的温度,极大提高了用户口碑。

    学习周报。「学习周报」把小朋友每周的学习成果通过数据化展示,不仅可以一目了然查看本周的学习成果,而且能提升用户的传播欲望,其次对家长来说,这就像一个孩子当周的学习数据看板,对孩子的学习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周末游乐场。「周末游乐场」就是娱乐小游戏,在每周末会以课程的形式的发布,儿童可以通过精美的小游戏一边学习一边娱乐,不仅可以劳逸结合,还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

    专题。「专题」的设计,就像是为课程增加了无限多变的属性,目前斑马会根据不同的节假日推出专题(3-5 节课,有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小朋友可进行系统的学习,目标性强,也能让小朋友学以致用。

    2. 内容服务 绘本

    斑马的绘本出品质量非常高,不仅和多家全球领先的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合作,而且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全新的创作,比如以冬奥主题的相关系列绘本。「绘本」不仅可以提高用户活跃度,培养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其次也是斑马对商业变现的新探索,目前绘本已经分为免费和 VIP 付费两种模式。

    绘本的设计,主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不仅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还可以增加功能属性。儿童阅读过的绘本会有系统记录,方便儿童查找,体验非常友好。

    视频

    看世界

    「看世界」是斑马的原创栏目,内容题材丰富,有美食、旅游、科学、运动等,核心的卖点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几位国外老师以英语视频讲解的形式带着小朋友边看边学,既能增强英语语感,也能增长小朋友的见识。其次视频的策划、出品都非常优质,这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留存率,还能引流传播,在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都能查看部分视频,极大提高了斑马 AI 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3D 儿歌

    「3D 儿歌」目前制作了 33 首,数量相对较少,但视频的出品非常优质,由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顶尖制作人员参与制作,以斑马品牌形象 Zara 为主,对世界经典儿歌进行重新创作,目前在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都能查看,极大提高了斑马 AI 的知名度,还能为产品拉新引流。

    娱乐

    斑马拍

    ① 功能价值

    「斑马拍」非常有趣,就像抖音一样,以短视频为主,官方会发布一些儿歌、活动挑战的模板,小朋友和父母还可以一起录制,极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用户活跃度。未来斑马拍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也许会慢慢形成一个儿童学习+娱乐的 UGC 视频社区。

    ② 策略推导

    右上角的挑战图标醒目,吸引用户可快速进入官方的用户挑战活动,点击头像则进入自己的主页。右边的头像暂不支持访问其他用户主页,但可访问官方栏目主页,比如八斗的宝藏世界、斑马百宝箱等。用户可把视频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为产品分享传播。

    左下角为该视频所关联的课程,点击后可查看当节课程所有小朋友录制的课程,这可以利用从众效应引导小朋友录制视频,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学习的趣味性。右下角点击拍同款以后,小朋友就可以开始跟着视频的模板进行录制,让一款学习产品充满了娱乐性,多变又好玩。

    斑马速算

    「斑马速算」是一个思维课程练习的小游戏,小朋友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学习算法,目前板块还比较单薄,没有太多内容。

    斑马背古诗

    「斑马背古诗」的设计目前比较简单,玩法也比较单一,小朋友可以跟读,可以背诵,练习结束后可以分享作品。

    音频

    有声故事

    「有声故事」属于会员 VIP 权益之一,主要以中文为主,结合国内经典名著及童话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和改编,家长可以利用有声故事哄孩子睡觉,或降低孩子使用屏幕时间,保护眼睛。

    FM

    「FM 广播」分为英文和中文两大类,内容主要取材自系统课程,小朋友可根据课程搜索对应的音频。

    直播

    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直播」将会成为斑马在产品运营的重要方式。目前斑马的直播内容已经从新用户激活、老用户复购扩展到「斑马大讲堂」、「斑马育儿说」这样的特色栏目,主要以邀请业界的教育专家作为嘉宾,对用户做主题内容直播,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留存率,新用户激活变现,还可以帮助产品分享传播。

    3. 营销服务 推荐有礼

    「推荐有礼」玩法非常简单,用户可直接分享给好友或分享朋友圈海报,好友扫码或购买课程后,用户均可获得平台的奖励。假如好友购买了系统课程,直接返现 200 元。推荐有礼充分了利用口碑营销,引导用户邀请好友获取钻石,在页面底部,通过精美的兑换礼品展示,进一步引导用户分享。

    周周分享

    「周周分享」每周一期,用户通过分享海报到朋友圈,保留 2 小时以后,凭截图在 APP 上传,审核通过后可获得 500 斑马币,如果好友最终报名课程,则会获得更丰厚的福利。

    组队领礼

    「组队领礼」是一个新用户拉新的活动,门槛低,只需邀满 2 人,但是好友必须是斑马非注册用户,组队成功后,队伍的三个用户均能领取斑马的随机礼品。这个活动充分利用互惠原则,通过赠送免费的小礼品引导老用户拉新,新用户激活。

    斑马商城

    「斑马商城」就是积分商城,小朋友通过每天课程的学习,积累的斑马币,可以在商城进行礼品兑换。斑马的周边产品颜值非常高,对小朋友和年轻妈妈都非常有吸引力,通过这样的酬赏,又能倒逼小朋友坚持认真学习。另外斑马也提供了更多的周边产品在官方淘宝店直接销售,如教具、玩具、文具等。

    礼品卡

    当用户报名了课程的体验版或系统版以后,平台会向用户赠送礼品卡,礼品卡又可以赠送给好友,从而引导用户进行传播分享,获取更多的新用户。

    总结

    结合《在线英语启蒙教育产品设计竞品分析模型工具》,我从三个维度对斑马 产品设计 进行总结。

    1. 课程内容

    斑马作为一个多学科学习平台,其实已经从英语拓展到阅读、思维、美术等系统课程。课程内容以趣味互动为核心理念,由国内外名校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的硕博领衔独立研发。其次根据儿童年龄划分为 S1-S5 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有效拉长用户终身消费价值。斑马的上课模式以小班制、学期制为主,开班前有开学典礼,开始上课后,班主任全程跟踪孩子情况,监测效果,定期电话回访,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运营。

    其次通过对上课流程的拆解,斑马的学习流程用户体验也非常友好,不仅把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小任务,利用趣味化的沉浸式动画教学,还充分考虑了家长、小朋友的学习用户习惯,从激活、留存、变现到传播,都设计了非常丰富的功能。

    2. 内容服务

    斑马不仅为每套课程创作了个性鲜明的 IP 角色,其次围绕这些 IP 角色打造了精彩丰富的内容。绘本、看世界、3D 儿歌、有声故事、斑马拍等栏目内容,都主要以 Zara、八斗等 IP 角色进行创作。这不仅可以让用户牢牢记住这些 IP 角色,提高用户忠诚度,其次更能培养用户的情景触发,产生条件反射。

    其次斑马的内容服务丰富多变,传播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打造了斑马看世界、3D 儿歌这样的高品质内容栏目,还通过斑马拍这样有趣好玩的短视频来链接用户,不仅仅是提高用户活跃度,而是让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进来,未来斑马的产品定位不会只局限于一款学习产品,而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另外斑马已经开始通过直播创办很多特色栏目,这将会成为斑马在未来最重要的运营和营销方式,而且将会有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3. 营销服务

    斑马的营销服务设计得非常丰富,从用户购买前后的所有环节,都把口碑推荐的模式设计到里面。体验课作为引流产品,让用户免费尝鲜,精美的周边礼品又能快速俘获年轻妈妈的心。当用户购买后,可以领取礼品卡送给好友,还能邀请好友组队领礼。其次斑马的周边设计模式,非常值得借鉴。这些周边产品,颜值极高,制作精良,牢牢抓住了年轻妈妈的心,这不仅让这个群体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其次通过实物产品的传播和推荐,更能赢取新用户的信任,大大降低拓客成本,实现新用户增长。

    参考文献 易观千帆 – 斑马 APP 数据分析 斑马 AI:启蒙英语 APP 竞品分析(偏运营) 案例分析:『斑马 AI 课』app 的增长之路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 6000字干货!四大方面完整分析「斑马」的产品设计

    UI交互 2022-06-10
    发展不到 5 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人数 87.65 万,每日人均使用时长 4.87 小时,两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月营收超过 3 亿,猿辅导旗下针对在线英语启...

    发展不到 5 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人数 87.65 万,每日人均使用时长 4.87 小时,两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月营收超过 3 亿,猿辅导旗下针对在线英语 启蒙教育 的小斑马,从出生就仿佛蕴藏着巨大的魅力。这样的产品,到底是如何设计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期「设计大侦探」全面拆解 斑马 ,为大家一探究竟。

    拓展阅读

    8000字干货!在线启蒙教育的产品设计公式(附竞品分析模型工具) 我在阅读曲卉《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一书中描述增长模型的时候,读到了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例子。

    阅读文章 >

    产品画像 1. 产品介绍

    「斑马 APP」前身为「斑马 AI 课」,是猿辅导旗下一款针对 2-8 岁儿童启蒙教育的产品,内容体系由国内外名校毕业的硕博领衔独立研发,通过完善的分龄体系和专业有趣的数字内容,培养全方位能力,专注实现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包含了英语、阅读、思维、音乐和写字等课程,目前产品已经迭代到 V5.16.1 版本。

    2. 产品生命周期

    斑马 APP 诞生于 2017 年,至今已发展 5 年,目前已经慢慢进入成熟期。斑马的盈利能力很强,月营收在 2020 年就已经突破 3 亿,当下的业务焦点除了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还在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从 2022 年 3 月份产品运营数据(数据来自易观千帆),斑马月活跃人数为 87.65 万,人均使用时长 4.78 小时。

    3. 商业模式

    斑马是一个主要针对 2-8 岁的儿童的综合学科学习平台,课程内容丰富,包含英语、阅读和思维等,目标用户群是以 24-35 岁的年轻妈妈,消费力水平较高,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斑马主要依靠系统课程盈利,其次还有绘本、周边等变现业务。斑马的课程模式以小班制为主,40-60 人为一个小班,呈阶梯式学习,有效拉长用户生命周期,增加用户终身消费价值。

    4. 用户画像

    斑马的核心用户人群以女性为主,年龄在 24-35 岁之间,消费能力非常强,文化水平较高,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四川用户数最多。

    5. 功能架构

    设计拆解 根据增长模型,我把斑马的功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学习服务,主要实现商业变现;内容服务,主要实现用户留存;营销服务,主要帮助产品传播拉新。

    1. 学习服务 课程

    功能价值

    斑马是一个综合学科学习平台,不仅有英语,还有思维、阅读、美术、写字和音乐等,其中科学和编程分别引流至猿辅导旗下其他教学产品。其次根据儿童年龄划分为 S1-S5 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拉长用户终身消费价值。

    课程划分为体验版和系统版,体验版主要用于新用户激活,用户购买后才能正式开始系统版的学习。而系统版是斑马的正式课程,斑马的正式课程以班为单位,一般为 40-60 人,需要达到一定的报名人数以后才会正式开课。每个班有班主任,开学前还有开学仪式,家长会等,体系非常完善。课程是面向用户销售的产品,是斑马商业变现的主要来源。

    策略推导

    ① 首页

    新用户进入APP后,斑马主要通过信任状和互惠来激活用户。金刚区展示了斑马的品牌介绍,瓷片区通过直播为新用户赠送福利,吸引用户快速激活。

    付费用户进入APP后,金刚区加入了推荐有礼和组队领礼两个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礼品激发用户拉新引流;瓷片区的内容为动态更新,目的是可以推送不同主题的内容,比如周周分享,课程直播,礼物兑换等,有效提升产品运营的灵活度。

    首页内容设计简单直接,主要分为体验版和系统版课程内容,体验版单价低,主要用于新用户、新课程的激活,而系统版是斑马的正式课程,以班为单位,需要达到一定的报名人数以后才会正式开课。

    ② 体验版详情页

    体验课程有时间限制,通过赠送英语启蒙礼盒礼品,吸引用户,其次利用限购,增加稀缺性,有效提升用户购买率。用户评价可有效通过口碑效应打消用户顾虑,建立用户信任感。

    学习详情是对体验课程的介绍,对斑马的课程模式、课程优势、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讲解,让用户对斑马有全面的了解。详情页底部展示赠品和品牌介绍,互惠营销首尾呼应,从而让用户快速下单。

    ③ 系统版详情页

    系统版的赠品不仅颜值高,而且礼品丰富,提供了学习机、汉语拼音认读机、智能学习礼包、绘画盒子、保温杯等多项选择,对孩子妈妈的吸引力非常大。

    向用户介绍斑马课程的学习体系,根据年龄划分为S1-S5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这和传统启蒙教育模式相比,不仅提升了用户终身消费价值,还拉长了用户生命周期,这让平台可以利用用户基数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学习

    功能价值

    用户购买系统版课程以后,需要等待课程的开班时间,开班后会有非常正式的开班仪式。课程的学习和上学一样,每周一个主题,周一到周五每天更新,以情景互动、游戏化的教学动画形式吸引小朋友,每一节课程会拆分为几个阶段,降低小朋友学习的行动成本。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会自动生成学习报告,鼓励用户分享传播,为产品拉新引流。学习的内容决定了新用户是否会购买系统版课程,以及老用户的课程续费率,而学习的体验设计决定了小朋友能否简单、轻松、愉快的使用。

    策略推导

    ① 引导页

    头部可切换用户购买的课程,方便查找;目录是所有系统课程的汇总,比如 S2 级别的用户需要去查找 S1 的课程,这里就是课程的入口。右上角可以进入作品墙和专题,这两个内容主要是提高用户活跃度。课程根据时间以列表 Feed 流展示,方便用户查找。

    ② 上课

    目录页。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小节,这可以把学习时间分割,降低行动成本,让小朋友可以轻松开始学习。以阅读课程为例,先从一个趣味性的故事开始,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再通过听、说、读、练的步骤,让小朋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最后生成学习报告。

    学习页。学习页以游戏化的教学动画展现,斑马为每个课程设计了不同的卡通人物IP,这可以有效拉近和小朋友的距离,培养和小朋友的感情,如八斗、百夫子、Zara等卡通人物。

    通过设置斑马币(可兑换礼品)的酬赏,有效激发小朋友认真学习,只有完全回答正确才能获得3颗星,而单节课累计的积分决定了本节课程的学习评分,形成了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帮助家长可对小朋友单次课程的学习做出评估。

    结束页。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习报告。头部为课程的评分,满分为3颗星。当小朋友学完后,系统会对作业进行点评(有人工和班主任),和用户建立高频的互动,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报告页的底部数据看板设计得很巧妙,展示了小朋友累计学习的课程、练习,这可以极大提高家长分享的欲望,从而拉新引流。其次作品也可以发布到社区作品墙,小朋友们可以相互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提高用户活跃度,激发学习和传播欲望。

    ③ 课后

    作品墙。当小朋友学习完以后,可以发布作品到社区的「作品墙」,这有效提升用户的课后活跃度。其次作品墙还有丰富多变的老师打卡学习挑战,对小朋友来说,这极大丰富了学习的乐趣,培养用户忠诚度。

    奖状墙。用户每学习 3 个单元,斑马都会给小朋友颁发一个荣誉证书,系统课程学完以后,还会颁发毕业证书,家长还可以填写实物信息,领取实物奖状,这增加了品牌的温度,极大提高了用户口碑。

    学习周报。「学习周报」把小朋友每周的学习成果通过数据化展示,不仅可以一目了然查看本周的学习成果,而且能提升用户的传播欲望,其次对家长来说,这就像一个孩子当周的学习数据看板,对孩子的学习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周末游乐场。「周末游乐场」就是娱乐小游戏,在每周末会以课程的形式的发布,儿童可以通过精美的小游戏一边学习一边娱乐,不仅可以劳逸结合,还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

    专题。「专题」的设计,就像是为课程增加了无限多变的属性,目前斑马会根据不同的节假日推出专题(3-5 节课,有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小朋友可进行系统的学习,目标性强,也能让小朋友学以致用。

    2. 内容服务 绘本

    斑马的绘本出品质量非常高,不仅和多家全球领先的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合作,而且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全新的创作,比如以冬奥主题的相关系列绘本。「绘本」不仅可以提高用户活跃度,培养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其次也是斑马对商业变现的新探索,目前绘本已经分为免费和 VIP 付费两种模式。

    绘本的设计,主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不仅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还可以增加功能属性。儿童阅读过的绘本会有系统记录,方便儿童查找,体验非常友好。

    视频

    看世界

    「看世界」是斑马的原创栏目,内容题材丰富,有美食、旅游、科学、运动等,核心的卖点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几位国外老师以英语视频讲解的形式带着小朋友边看边学,既能增强英语语感,也能增长小朋友的见识。其次视频的策划、出品都非常优质,这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留存率,还能引流传播,在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都能查看部分视频,极大提高了斑马 AI 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3D 儿歌

    「3D 儿歌」目前制作了 33 首,数量相对较少,但视频的出品非常优质,由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顶尖制作人员参与制作,以斑马品牌形象 Zara 为主,对世界经典儿歌进行重新创作,目前在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都能查看,极大提高了斑马 AI 的知名度,还能为产品拉新引流。

    娱乐

    斑马拍

    ① 功能价值

    「斑马拍」非常有趣,就像抖音一样,以短视频为主,官方会发布一些儿歌、活动挑战的模板,小朋友和父母还可以一起录制,极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用户活跃度。未来斑马拍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也许会慢慢形成一个儿童学习+娱乐的 UGC 视频社区。

    ② 策略推导

    右上角的挑战图标醒目,吸引用户可快速进入官方的用户挑战活动,点击头像则进入自己的主页。右边的头像暂不支持访问其他用户主页,但可访问官方栏目主页,比如八斗的宝藏世界、斑马百宝箱等。用户可把视频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为产品分享传播。

    左下角为该视频所关联的课程,点击后可查看当节课程所有小朋友录制的课程,这可以利用从众效应引导小朋友录制视频,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学习的趣味性。右下角点击拍同款以后,小朋友就可以开始跟着视频的模板进行录制,让一款学习产品充满了娱乐性,多变又好玩。

    斑马速算

    「斑马速算」是一个思维课程练习的小游戏,小朋友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学习算法,目前板块还比较单薄,没有太多内容。

    斑马背古诗

    「斑马背古诗」的设计目前比较简单,玩法也比较单一,小朋友可以跟读,可以背诵,练习结束后可以分享作品。

    音频

    有声故事

    「有声故事」属于会员 VIP 权益之一,主要以中文为主,结合国内经典名著及童话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和改编,家长可以利用有声故事哄孩子睡觉,或降低孩子使用屏幕时间,保护眼睛。

    FM

    「FM 广播」分为英文和中文两大类,内容主要取材自系统课程,小朋友可根据课程搜索对应的音频。

    直播

    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直播」将会成为斑马在产品运营的重要方式。目前斑马的直播内容已经从新用户激活、老用户复购扩展到「斑马大讲堂」、「斑马育儿说」这样的特色栏目,主要以邀请业界的教育专家作为嘉宾,对用户做主题内容直播,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留存率,新用户激活变现,还可以帮助产品分享传播。

    3. 营销服务 推荐有礼

    「推荐有礼」玩法非常简单,用户可直接分享给好友或分享朋友圈海报,好友扫码或购买课程后,用户均可获得平台的奖励。假如好友购买了系统课程,直接返现 200 元。推荐有礼充分了利用口碑营销,引导用户邀请好友获取钻石,在页面底部,通过精美的兑换礼品展示,进一步引导用户分享。

    周周分享

    「周周分享」每周一期,用户通过分享海报到朋友圈,保留 2 小时以后,凭截图在 APP 上传,审核通过后可获得 500 斑马币,如果好友最终报名课程,则会获得更丰厚的福利。

    组队领礼

    「组队领礼」是一个新用户拉新的活动,门槛低,只需邀满 2 人,但是好友必须是斑马非注册用户,组队成功后,队伍的三个用户均能领取斑马的随机礼品。这个活动充分利用互惠原则,通过赠送免费的小礼品引导老用户拉新,新用户激活。

    斑马商城

    「斑马商城」就是积分商城,小朋友通过每天课程的学习,积累的斑马币,可以在商城进行礼品兑换。斑马的周边产品颜值非常高,对小朋友和年轻妈妈都非常有吸引力,通过这样的酬赏,又能倒逼小朋友坚持认真学习。另外斑马也提供了更多的周边产品在官方淘宝店直接销售,如教具、玩具、文具等。

    礼品卡

    当用户报名了课程的体验版或系统版以后,平台会向用户赠送礼品卡,礼品卡又可以赠送给好友,从而引导用户进行传播分享,获取更多的新用户。

    总结

    结合《在线英语启蒙教育产品设计竞品分析模型工具》,我从三个维度对斑马 产品设计 进行总结。

    1. 课程内容

    斑马作为一个多学科学习平台,其实已经从英语拓展到阅读、思维、美术等系统课程。课程内容以趣味互动为核心理念,由国内外名校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的硕博领衔独立研发。其次根据儿童年龄划分为 S1-S5 个级别,呈阶梯式学习,有效拉长用户终身消费价值。斑马的上课模式以小班制、学期制为主,开班前有开学典礼,开始上课后,班主任全程跟踪孩子情况,监测效果,定期电话回访,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运营。

    其次通过对上课流程的拆解,斑马的学习流程用户体验也非常友好,不仅把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小任务,利用趣味化的沉浸式动画教学,还充分考虑了家长、小朋友的学习用户习惯,从激活、留存、变现到传播,都设计了非常丰富的功能。

    2. 内容服务

    斑马不仅为每套课程创作了个性鲜明的 IP 角色,其次围绕这些 IP 角色打造了精彩丰富的内容。绘本、看世界、3D 儿歌、有声故事、斑马拍等栏目内容,都主要以 Zara、八斗等 IP 角色进行创作。这不仅可以让用户牢牢记住这些 IP 角色,提高用户忠诚度,其次更能培养用户的情景触发,产生条件反射。

    其次斑马的内容服务丰富多变,传播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打造了斑马看世界、3D 儿歌这样的高品质内容栏目,还通过斑马拍这样有趣好玩的短视频来链接用户,不仅仅是提高用户活跃度,而是让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进来,未来斑马的产品定位不会只局限于一款学习产品,而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另外斑马已经开始通过直播创办很多特色栏目,这将会成为斑马在未来最重要的运营和营销方式,而且将会有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3. 营销服务

    斑马的营销服务设计得非常丰富,从用户购买前后的所有环节,都把口碑推荐的模式设计到里面。体验课作为引流产品,让用户免费尝鲜,精美的周边礼品又能快速俘获年轻妈妈的心。当用户购买后,可以领取礼品卡送给好友,还能邀请好友组队领礼。其次斑马的周边设计模式,非常值得借鉴。这些周边产品,颜值极高,制作精良,牢牢抓住了年轻妈妈的心,这不仅让这个群体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其次通过实物产品的传播和推荐,更能赢取新用户的信任,大大降低拓客成本,实现新用户增长。

    参考文献 易观千帆 – 斑马 APP 数据分析 斑马 AI:启蒙英语 APP 竞品分析(偏运营) 案例分析:『斑马 AI 课』app 的增长之路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 开发说这个效果做不了,设计师怎么办?

    UI交互 2022-06-10
    有很多同学面试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包括我):如果你做的设计开发说实现不了,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直接反映设计师在自己领域业务水平的问题,也是 UI 设计工...

    有很多同学面试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包括我):如果你做的设计开发说实现不了,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直接反映设计师在自己领域业务水平的问题,也是 UI 设计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阻力之一,是 设计师 和前端程序员的主要矛盾来源。

    开发沟通指南

    6000 字干货!写给设计师的开发沟通指南 前言 “这个做不了、很难做的啊、我没时间啊、改这个有什么意义吗?

    阅读文章 >

    这一篇,我就要从几个维度来讲讲,在真实项目环境中,开发说设计不出来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

    想要解决开发做不了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他们做不了的原因。

    在正常的团队协作中,正式进入前端开发阶段前,有需求评审、交互评审和视觉评审。需求评审即产品经理的工作产出评审,告知团队这个阶段要实现的功能有哪些。而交互和视觉评审,则是设计师交付给团队,产品怎么操作,界面长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是要在会议室中一群人看设计师演示交互原型或 PPT,只要是设计没有完全定稿针对它的讨论都可以算是评审过程。

    开发会告诉你设计稿实现不了,就是在这个阶段中发生的,那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个阶段说实现不了呢?

    主要原因有四个:

    技术上有难度,实现不了 时间不够充裕,来不及做 单纯看你不爽,对人不对事 看破职场沉浮,一心躺平 针对第一点,稍微有点经验的程序员都不会在看到设计稿后判断不了自己能不能实现,不会把设计稿拿回去代码写到一半,再跑回来和你说实现不了。

    这里的不能实现包含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技术上真没办法实现,比如使用了一些非常复杂的 3D 着色器、渲染效果。

    第二种是开发的能力有限,以他目前的水平做不出来。尤其是小公司中的初级前端群体,因为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往往复杂点的效果就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自然实现不出来。

    第三种,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效果的代价过大,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是最常见的情况。比如团队已经使用某开源框架做前端了,结果你设计稿效果和官方组件南辕北辙,为了和你的设计效果保持一致,得花费几倍的时间精力。

    可能设计新人会觉得奇怪,程序员还原设计稿效果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但程序员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程序写代码的第一目标必然是 “功能实现”。所以他们分配给界面样式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多的,如果视觉稿需要让他们投入过多的精力,影响到功能的实现,那么他们肯定优先选择功能而不是视觉效果。

    多数 B 端项目中程序员的时间都是不够用的,所以也导致复杂的视觉效果基本都会被他们驳回。这就关联到第二点,时间不够充裕的问题。因为时间紧迫,一些开发成本过高的视觉效果,即使程序员认可你的设计方案,也想这么输出,但是根本没有充裕时间完成,所以只能拒绝。

    再到第三点,程序员就是对你有意见,只要设计稿稍微复杂,就算做的了也有时间但就是不想和你配合,也会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借口说做不了。同事发展到这个地步并不少见,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观察,除了少数心理健康有待商榷的程序员以外,这种情况多数由设计师的不专业行为长期积累而引发的,被对接程序员嫌弃……

    最后一点,就是和你对接的前端看破滚滚红尘,参透职场的真理,认清剥削的真相,选择躺平了……躺平了……平了……了……这和上一点类似都是消极对待工作,只是这次他没针对你了,而是针对项目团队在座的各位。这种程序员高频出现在国企或其它大型企业中,有比较长的工作年限,得过且过没有任何的工作热情了。或者是已经打定主意要离职,已经抱着你们爱咋咋滴和我已经没关系的心态了。

    以上就是程序员会讲开发实现不出来的主要原因。

    想要解决实现不了的问题,肯定要先定位出实现不了的原因属于上面哪一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 1:技术实现不了的解决方案

    如果是技术上的困难导致无法实现,那么设计师修改方案是必须的。但改动前,要尽量和程序员询问技术实现不了的原理,再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比如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个筛选面板优化,增加了右下角 “查询” 按钮,需要每次筛选完成后点 “查询” 才能刷新筛选结果,而不是像京东这些网站的筛选项一样点击后立刻刷新。

    这是因为开发做不到结果秒出,一般项目的后端数据库搭建非常简陋,检索效率极低,每次查询请求到输出结果需要数秒到数十秒不等。所以,增加查询按钮多一个操作步骤反而是效率更高的做法。

    还有特别常见的情况,就是设计师自己辛辛苦苦画了花里胡哨的图表、可视内容,还加上各种酷炫的动画和特效,但是开发做出来和设计稿完全不一致。

    这就是因为一般开发掌握的图形技术往往非常有限,或者使用的引擎本身也不具备实现相关模型、效果的渲染。这需要设计师和程序员进一步确认可以实现的效果特征有哪些,支持什么程度的模型,可以应用哪种着色器、光源,再根据这些特性重新优化设计方案。

    解决技术实现上的难度,就是找出问题在交互的步骤上还是视觉上(动画也算),然后围绕这个方向和开发进一步商议出可以实现的方案,再动手去修改。

    第 2:时间不够充裕,来不及做

    时间来不及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尤其在设计师设计出非常多全新的样式和细节时。多数项目都会使用类似 Ant、Element、Tdesign 之类的开源前端框架,如果你制定了大量新组建或修改了原有组件的样式或细节,那么调整起来是非常耗时的,即使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微小改动。

    因为成熟的大型开源项目,每一个元素的样式、逻辑都作用了大量的代码,这些代码又分布在不同的样式表或者脚本中。往往做一点小改动,就会发生莫名其妙的 BUG,这种情况就要倒逼程序员去检查和理解与它关联的所有代码信息。即使成功把这个细节改好了,保不准其它关联到的元素会出现问题,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所以通常在前端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减少新样式的使用,尽可能使用框架自带样式或者过去开发的原有样式。这不是说每次迭代时间紧迫设计师永远不思进取,对所有设计 Ctrl+C/V 就结束了,而是要做权重评估,哪些样式的改动不仅重要性不高而且花费的时间特别多,哪些是非常必要且无法忽视的更新。

    之后,就是要和开发进行讨价还价的时候,放弃一部分次要的样式,集中精力来处理一些重要的内容。要有目的性的把整体视觉样式迭代拆分成多个版本来完成,每个版本见缝插针,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指望前端工程师进行 007 强行军。

    第 3:单纯和你有矛盾,不想做你的需求

    产品、设计、程序员之间如果有矛盾,一般不会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如果关系已经恶化到不能调和,那么需求的执行只能依靠公司规章,或者同对方上级沟通强行推进(也可能推不动)。

    如果关系还有挽回的余地,你又想顺利推进设计落地,那只有主动低头示好一条路能走了。因为设计和开发是没有从属关系的,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强势的压迫只会获得相反的结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全局观,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做出有效的让步,才能长期维护协作关系的紧密性。

    第 4:看破职场沉浮,一心躺平

    这种情况接近无解,当一个员工选择彻底躺平,就已经放弃追求和责任感。除非你们的私交非常好可以站在基友、朋友的角度上做感化,否则只能全部改成最简单的方案。

    如果和你对接的前端都已经躺了,而你又是个有追求的设计,那给你们唯一的建议:

    跳槽……

    上面的建议,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如何 “妥协” 的方案。

    这是一种无奈的客观要求,任何行业的设计,都是一个针对理想方案和现实情况进行妥协的过程。强如苹果,也在极度追求轻薄后重新增加了笔记本的厚度和散热模块尺寸(变成砖头)。

    固然我们可以用圆滑的处事方法和职场生存技巧处理样式实现不了的问题,但一个真正有职业精神和追求的设计师,会在项目初期就做好开发可行性的研究判断,而不是等到设计都输出完了再做调整。

    让可以遇见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项目的推进效率才会更高,留给视觉交互的开发时间才会更多。

    想要尽量避免开发做不了的问题,就要满足下面的条件:

    掌握基础的前端技术逻辑 前期进行开发可行性评估 培养和开发团队的协作默契 掌握前端技术逻辑这个观点以往的分享已经讲烂了,但还是不能不提,没有任何前端技术认识是绝对没办法判断设计的可行性的。

    拓展阅读

    设计师学前端有用吗?来看腾讯设计师的分析! 凡事编程类课程广告找上门来,我都会立马拒绝,以为我真心不鼓励设计师盲目学习代码,包括前端。

    阅读文章 >

    掌握 HTML + CSS 认识静态页面的布局,是唯一要涉及到需要自己上手做练习的地方,这个我们过去录制过对应的教学,顶多一周就能掌握。其它的部分,就是理解 JS 或 React、VUE 是什么,前端语言的基本认识和功能实现逻辑,还有诸如响应式、API、封装、异步等术语的意思。

    除了 JS 建议花一周时间看一些入门教程,其它的专业术语学习,就是在工作中碰到什么百度什么,全都有非常基础的科普扫盲。

    第二,就是在每次项目前期,将你认为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前和开发商议。比如特殊的业务组件的复杂交互方法,界面框架响应式的变更,特殊动效的动画形式,图表的自定样式等等。

    掌握越多的前端知识,可以发现的问题就越精准。在构思设计方案的阶段觉得有开发难度,又拿捏不准的地方就一定要提前和开发通气,排除掉不合理的,确定出具体的实现方向。

    这可以避免很多没必要的问题,以及建立开发在界面实现方向工作量的预期,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设计稿没拿出来之前,对前端开发来说就是盲盒,很可能会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 “大礼”。只要预期可以建立,项目进度又不是非常迫切的话,专业的前端都是愿意尽量配合设计师实现一些更优或者更有挑战的效果。

    在过去,我和不同团队的前端工程师都会预留一部分的时间,进行特殊的效果尝试,尝试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可能性,即使他们最终不一定能落地,但这可以非常好的提升各自的专业水平和眼界。

    有效的前期沟通也是专业性和获得话语权的关键操作,因为沟通意味着协商,协商意味着尊重,对技术人员尊重的缺失就是后面会被针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另一个是菜)。试想一下,你们的老板还是运营、市场人员,不咨询你的意见也不管你的能力范围,指定要下面这些效果的 Banner 还是 H5,你会怎么想?

    能满足前面两点,就能追求第三点,培养和开发团队的默契了。优秀的产品团队产品、设计、开发都要有一定的协作默契,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默契是多方面的,包括了解双方的工作流程,每个阶段要做什么,怎么配合。另一方面,是了解对方的技术水平,擅长哪个方面,做出正确的评估,交付对应的成果。

    这是在半年到一年以内可以实现的目标,当你了解对接的前端工程师主要熟悉哪些技术栈、框架,技术水平、工作投入程度,你就会对怎么沟通,提供给对方什么样的设计内容有更深入的见解。

    虽然我们不能确保每次项目中所有界面技术问题全能在前期完美解决,但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到项目后期开发说 “做不出来”,再浪费时间在争吵谁听谁的问题上。

    理解完前面的内容,就可以进入最后的重点。针对面试中开发说 “实现不了” 的回复框架:

    找出原因:开发说实现不了,我首先要和对方确认并判断实现不了的原因是什么,是技术上的难点还是时间不够,而不是无理由强行推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解决方案:如果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会和程序员商量解决方案再做调整,来适应落地需要。如果是时间不够,那么我就会评估相关内容的优先级,放弃一些低优先级的设计需求留到后面版本再实现,集中精力在核心需求的开发上。

    提前避免:当然,除此之外我会尽力避免在设计完以后才知道实现不了。第一是我会积极掌握前端的相关技术内容,具备技术难度的初级评估能力。第二是我会在每次动手设计前,通过一些基础原型和程序员做更具体的开发可行性评估,提前调整不合理的方案。第三,我会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培养和前端团队的默契,尽可能提升设计落地的效率,从而预留出更多时间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或视觉效果。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就是设计师针对项目实施的态度,是只在意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把团队产出放到个人喜好之上。以及你的团队协作潜力,一个缺乏协作精神的设计师,越有优秀的设计能力或者吹毛求疵的态度,越是项目研发中的负资产。

    所以,上面的回复框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或加入过去实际经历过的案例做说明,让它更有说服力!

    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还有一些遇到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面试问题,也可以发到下方留言中。

    我们下篇再贱~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

  • 晋升答辩材料怎么准备?来看大厂高手的总结!

    UI交互 2022-06-10
    又到了晋升季,很多人已经抓耳挠腮地准备材料了。 前几天被 HR 同学布置了个作业,说能不能从评委视角给同学们一些“材料准备”和“答辩表达”的方法和建议。...

    又到了晋升季,很多人已经抓耳挠腮地准备材料了。

    前几天被 HR 同学布置了个作业,说能不能从评委视角给同学们一些“材料准备”和“答辩表达”的方法和建议。

    想了下,反正写都写了,正好也跟大家分享下吧,看对你们有没有些帮助。

    快夸我贴心。

    相关阅读:

    一年2次晋升,荣获年度优秀员工,我都做了什么? 年底了,每次回顾自己,总想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好像没啥说的。

    阅读文章 >

    晋升材料准备 很多同学准备材料时容易踩个坑,就是仅从“我”的视角出发,比如:“我想讲什么”,“我觉得不错的都要放进去”等。而不站到听众(评委)视角看问题。

    大家要知道材料准备的核心目的是:辅助评委做决策(是否通过)。要把题答到“点”上,才能得分,需要有针对性的准备。

    评委在评审过程中往往有几个疑问点,需要通过材料来高效获取:

    比如:

    TA 是谁,过往履历怎么样,有什么亮点? 哪个团队的,做过什么项目? 做地怎么样,符合职级标准吗? 基于以上问题,帮大家整了个表,可以参考一波(表格洗了下同事花酱的稿,哈哈):

    标“注释”的属于常见痛点,跟大家展开聊聊:

    注释 1: 说清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

    有些项目是多人协同完成,所以大家在答辩时,对方案的阐述极为相似,包括:背景、目标、背后思考和结论。而对“自己在项目中角色定位”缺乏介绍。

    评委每天评审很多场,听到重复且角色定位模糊的介绍时,对大家都是不利的,也无法辅助评委做出准确的决策。

    大家需要清晰的交代好自己角色,着重讲你在你的职责范围内重点做了什么,不抢功不推诿,客观陈述事实。

    注释 2: 结果要客观,数据经得起推敲和深问

    很多同学看到别人材料上放了数据结论,感觉自己也都要有,不管合不合适,都放上。 这种操作是有很大风险会被评委挑战。

    关于“数据”结论,大家核心要放的是通过你的设计方案,所带来的正向收益。

    比如,在没有其它变量的背景下,仅对设计方案进行的优化,辅助业务带来的数据结果。而不是介绍项目整体的数据结论。

    补充:这里并不是说整体数据不重要,而是里面角色和影响因素太多,并不能证明你的能力。

    晋升答辩表达 除了材料准备外,晋升答辩中的“表达”也非常重要。

    “表达”就是话从嘴巴说出来,被别人的耳朵听进去的过程。

    你“表”出来的内容,有多少能“达”到别人的大脑里才是最关键的,这个环节有几个建议:

    a. 结构—要清晰

    人们对于平铺直叙,没有逻辑的表达往往缺乏耐心,尤其是对于连续评审多场答辩的评委。

    因此,大家在表达上要尽量结构化,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表达,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金字塔原理,STAR 法则。

    自己提前闷头练练吧,说再多也没用了。

    b.节奏—要舒适

    过快过慢的表达节奏,都会让评委在接受信息时不够舒适,获取信息不够高效。

    之前评审时,有见过语速过快的,全程非常着急,像是在被人追杀;还有语速非常慢的,像慢速播放的 siri 语音。

    演讲的节奏和音乐类似,也有这样三个要素:重复,强调,停顿。

    同时,大家也可以用口语化的表达,来构成前后呼应,给评委流出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到你讲话的重点。

    建议大家答辩前,自己多用手机录音练一练,听一听,调整下自己的节奏和语速。

    c. 状态 —别紧张

    有很多同学属于窝里横,平常支棱的很厉害,一到答辩时怂了,手脚冰凉满头大汗的,恨不得掐着人中才能讲完。

    克服紧张的办法,不是排斥紧张,而是接受它,有时候你越告诉自己不紧张,越紧张地厉害。

    分享 2 个克服紧张的小妙招:

    物理放松法:闭上眼睛,紧绷肌肉,然后放松,再紧绷,再放松,重复 5-10 次。

    这时候你的身体就会误以为放松了,心理也会随着放松。对,学着欺骗自己的肉体。

    积极暗示:答辩前一个小时,就不要临时抱佛脚了,倒不如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因为听音乐可以增加我们身体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分泌,来缓解焦虑。

    同时闭上眼睛脑补自己答辩超常发挥。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我们大脑想象一个场景的时候,身体就会误以为我们自己经历了这个场景,就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和轻松感。

    通过这些方式,把紧张焦虑的情绪降低到合适的范围,有助于大家超常发挥。

    总结一下 以上,是跟大家分享的答辩材料和表达的方法。

    如果晋升通过了,就在下一个阶段继续打怪升级,不要飘,接受更高的要求和在下一把尺子(标准)下可能不那么优秀的自己;

    如果晋升没通过,总结经验,继续“潜着”,先“勿用”,等待时机成熟再战,别因为一次不通过要死要活的,怀疑自己,怀疑制度的,没啥意义且浪费时间。

    积极主动的面对一切结果,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终极课题,哈哈哈,虽然鸡汤味儿有点重,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散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牙的设计笔记」

  • 我拆解了 Behance 首推作品集,总结出 7 个让作品集更高级的技巧

    UI交互 2022-06-10
    Hi,我是彩云。平时看了不少作品集,会发现不少同学本来作品还可以的,却在展示上没做好很可惜。作为大厂的面试官,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视觉设计师的作品集在展示...

    Hi,我是彩云。平时看了不少作品集,会发现不少同学本来作品还可以的,却在展示上没做好很可惜。作为大厂的面试官,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视觉 设计师 的作品集在展示上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你专业能力的外在呈现。道理谁都懂,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找优质的参考很有必要。

    今天彩云就帮大家拆解了一些 behance 首页作品的展示套路,共有 7 点技巧,如果大家能学会并用到作品集中,相信定能加分不少。之前也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Behance 首页推荐的作品集为什么这么高级?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仔细分析了一些学习的点,今天主要会把这些优质的参考给到大家,简单直接。

    上期回顾

    从 Behance 首页推荐的作品集里,我学会了这5个高级技巧!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话不多说,下面我会从 7 个方面,拆解首页作品展示的秘密:

    错开对齐 如果你对自己的排版不是太自信,又担心排版太死板,错开展示是一个很容易上手的技巧。只需要把界面稍微错开一下,展示效果就会好很多。下面就是一些 Behance 大佬用这种手法做的展示效果,可以从背景、作品摆放比例、留白、间距和错开幅度上进行研究学习。

    增加层次感 为了增加展示细节,丰富层次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展示技巧。如果你的作品界面在视觉上比较寡淡,那么把一些界面元素提取出来,利用投影加多层次感,视觉效果上就可以很快得到提升。这个技巧在执行上也比较简单,关键要注意投影的大小和颜色,千万别做的太重。

    出界设计 有时候,一些界面元素确实视觉效果好的元素太少,比如很多 B 端表格的界面,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画面中的图片率,将本来隐藏在界面外的图片进行出界展示,更多利用图片提升画面的设计感。

    甚至可以将 banner 图中的元素进行出界,增加设计感。

    倾斜设计 倾斜设计,也是一个提升设计感的常用技巧。先在正视角度下摆好,利用技巧 1 错开一下界面,然后整体旋转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提升画面表现力,增加设计感。但要注意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保证界面元素的清晰度,不要出现锯齿。

    倾斜后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圆点点缀

    把一些 UI 组件斜角后,结合层次感设计技巧

    倾斜设计+出界+底部方块装饰

    倾斜设计后,增加一些半透明的装饰层次设计

    3D 厚度设计 现在 3D 设计非常流行,把自己做的界面增加一定的厚度然后结合倾斜设计,也能快速提升界面的设计感。但因带有倾斜,很容易出现锯齿。我有一个常用的小技巧是做的时候可以把图做大一倍,然后再缩小放到作品集中,就能提升清晰度。例如我要做一份 1920×1080 的 PPT,那么我就会先做一个 2x 尺寸,也就是 3840×2160 然后再缩小,会比你直接做 1x 尺寸的图要清晰很多。

    把界面增加 3D 厚度后,再稍微加一些比较轻量的 3D 装饰元素,常用的有小球、方块等 3D 元素能让画面效果更好。

    增加底图设计 这个技巧要注意让界面与背景图自然融合,关键在于需要找到一张非常好的图片,考验选图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你对这种包装方式不大放心的话,建议你谨慎使用。

    比如这张图,细节点在于界面左边浅色配上底图中左边的白,右边深色界面搭配右边深色的山体颜色,看起来就很和谐。

    下面这张图用了一个跟界面中配图同一个调性的图片,为了防止干扰界面,还加了一点高斯模糊,效果也非常不错。

    这张图的底图用了一些比较具有设计感的图形,整体比较简洁高级

    常用的一些底图元素还有圆形,点等等

    用一些插画元素作为底图也是非常不错的

    套用样机来展示 前面提到的很多实用技巧,能看到都是不需要用样机的,我自己更倾向于不用手机模型来展示,即使要用也是比较轻量的那种。有看过不少同学的作品集,其中的样机用的太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成了卖手机的作品集。这也是我放到最后一条来说的原因,我更推荐你在不使用样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做好。

    当然,如果用样机也没什么大问题,原则还是为作品服务的,保证清晰度,不抢作品本身的视觉就 OK。用上了样机,它就成了你作品的一部分,要保证样机是最新的,且质量要高。

    关于样机的话,彩云之前也帮大家找了一些非常高质量的样机资源,需要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看看内容,并找到获取方式下载使用。

    2021年全网最新最好的样机资源被我找到了!免费打包! 俗话说的好:“样机用的好,过稿过的早”,想来有段时间没有给大家分享样机了。

    阅读文章 >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彩云分析的 Behance 首页作品的展示秘密,当然并非完全囊括,只是这些技巧非常实用,学会的话,马上就能用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去。复盘一遍上面提到的 7 个小技巧:

    错开对齐 增加层次感 出界设计 倾斜设计 3D 厚度设计 增加底图 套用样机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启发,如果有帮助的话,欢迎转发分享。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我拆解了 Behance 首推作品集,总结出 7 个让作品集更高级的技巧

    UI交互 2022-06-10
    Hi,我是彩云。平时看了不少作品集,会发现不少同学本来作品还可以的,却在展示上没做好很可惜。作为大厂的面试官,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视觉设计师的作品集在展示...

    Hi,我是彩云。平时看了不少作品集,会发现不少同学本来作品还可以的,却在展示上没做好很可惜。作为大厂的面试官,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视觉 设计师 的作品集在展示上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你专业能力的外在呈现。道理谁都懂,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找优质的参考很有必要。

    今天彩云就帮大家拆解了一些 behance 首页作品的展示套路,共有 7 点技巧,如果大家能学会并用到作品集中,相信定能加分不少。之前也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Behance 首页推荐的作品集为什么这么高级?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仔细分析了一些学习的点,今天主要会把这些优质的参考给到大家,简单直接。

    上期回顾

    从 Behance 首页推荐的作品集里,我学会了这5个高级技巧!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话不多说,下面我会从 7 个方面,拆解首页作品展示的秘密:

    错开对齐 如果你对自己的排版不是太自信,又担心排版太死板,错开展示是一个很容易上手的技巧。只需要把界面稍微错开一下,展示效果就会好很多。下面就是一些 Behance 大佬用这种手法做的展示效果,可以从背景、作品摆放比例、留白、间距和错开幅度上进行研究学习。

    增加层次感 为了增加展示细节,丰富层次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展示技巧。如果你的作品界面在视觉上比较寡淡,那么把一些界面元素提取出来,利用投影加多层次感,视觉效果上就可以很快得到提升。这个技巧在执行上也比较简单,关键要注意投影的大小和颜色,千万别做的太重。

    出界设计 有时候,一些界面元素确实视觉效果好的元素太少,比如很多 B 端表格的界面,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画面中的图片率,将本来隐藏在界面外的图片进行出界展示,更多利用图片提升画面的设计感。

    甚至可以将 banner 图中的元素进行出界,增加设计感。

    倾斜设计 倾斜设计,也是一个提升设计感的常用技巧。先在正视角度下摆好,利用技巧 1 错开一下界面,然后整体旋转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提升画面表现力,增加设计感。但要注意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保证界面元素的清晰度,不要出现锯齿。

    倾斜后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圆点点缀

    把一些 UI 组件斜角后,结合层次感设计技巧

    倾斜设计+出界+底部方块装饰

    倾斜设计后,增加一些半透明的装饰层次设计

    3D 厚度设计 现在 3D 设计非常流行,把自己做的界面增加一定的厚度然后结合倾斜设计,也能快速提升界面的设计感。但因带有倾斜,很容易出现锯齿。我有一个常用的小技巧是做的时候可以把图做大一倍,然后再缩小放到作品集中,就能提升清晰度。例如我要做一份 1920×1080 的 PPT,那么我就会先做一个 2x 尺寸,也就是 3840×2160 然后再缩小,会比你直接做 1x 尺寸的图要清晰很多。

    把界面增加 3D 厚度后,再稍微加一些比较轻量的 3D 装饰元素,常用的有小球、方块等 3D 元素能让画面效果更好。

    增加底图设计 这个技巧要注意让界面与背景图自然融合,关键在于需要找到一张非常好的图片,考验选图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你对这种包装方式不大放心的话,建议你谨慎使用。

    比如这张图,细节点在于界面左边浅色配上底图中左边的白,右边深色界面搭配右边深色的山体颜色,看起来就很和谐。

    下面这张图用了一个跟界面中配图同一个调性的图片,为了防止干扰界面,还加了一点高斯模糊,效果也非常不错。

    这张图的底图用了一些比较具有设计感的图形,整体比较简洁高级

    常用的一些底图元素还有圆形,点等等

    用一些插画元素作为底图也是非常不错的

    套用样机来展示 前面提到的很多实用技巧,能看到都是不需要用样机的,我自己更倾向于不用手机模型来展示,即使要用也是比较轻量的那种。有看过不少同学的作品集,其中的样机用的太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成了卖手机的作品集。这也是我放到最后一条来说的原因,我更推荐你在不使用样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做好。

    当然,如果用样机也没什么大问题,原则还是为作品服务的,保证清晰度,不抢作品本身的视觉就 OK。用上了样机,它就成了你作品的一部分,要保证样机是最新的,且质量要高。

    关于样机的话,彩云之前也帮大家找了一些非常高质量的样机资源,需要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看看内容,并找到获取方式下载使用。

    2021年全网最新最好的样机资源被我找到了!免费打包! 俗话说的好:“样机用的好,过稿过的早”,想来有段时间没有给大家分享样机了。

    阅读文章 >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彩云分析的 Behance 首页作品的展示秘密,当然并非完全囊括,只是这些技巧非常实用,学会的话,马上就能用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去。复盘一遍上面提到的 7 个小技巧:

    错开对齐 增加层次感 出界设计 倾斜设计 3D 厚度设计 增加底图 套用样机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启发,如果有帮助的话,欢迎转发分享。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2022 苹果设计大奖出炉!盘点那些官方认证的优秀产品设计

    UI交互 2022-06-09
    其实在今年 WWDC 之前,苹果设计大奖的提名名单就已经对外公布了,只不过最终的颁奖结果是直到 WWDC 之后才公布。 [link https://ww...

    其实在今年 WWDC 之前, 苹果设计大奖 的提名名单就已经对外公布了,只不过 最终的颁奖结果是直到 WWDC 之后才公布 。

    这8款APP,为什么能荣获2020年苹果设计大奖? 苹果设计大奖(Apple Design Awards)可以说是每年 WWDC 的压轴项目了,这个奖项会表彰过去一年当中,最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卓越设计、善用技术并且独具匠心的优秀 APP。

    阅读文章 >

    和往年的评奖模式不同,这次的奖项的选择标准也比较具有「人文主义」的特质,其实这也是在 App 的数量爆炸式增长之后的必然结果。这次的苹果设计大奖一共设计了六个奖项,「兼容并蓄」奖,「乐趣横生」奖,「优越互动」奖,「社会影响」奖,「视觉图像」奖,「创新思维」奖,每个奖项下面,都设有 2 个获奖 APP。

    这些获奖的 APP 本身的过人之处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它们可能是接下来 APP 在设计、开发上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是 UI/UX/产品 设计师 ,那么这些产品都是特别值得研究的对象。

    1、兼容并蓄奖:支持和包容的艺术 苹果最近几年对于包容性的追求可以说是非常突出,这不仅体现在这一奖项上——在跨平台的兼容和融合上,苹果正在大跨步前进,甚至连最新的设计规范 HIG 也不再进行 iOS、iPadOS、macOS 和 watchOS 的区分了,而全新的 HIG 中,设计的包容性也被赋予了极高的优先级,在整个规范的开头优先提出。当然,这个我们后续单开一篇文章聊。

    这次荣获兼容并蓄奖的两个 APP ,一个是咱们非常熟悉的绘图工具 Procreate,一个是有着强烈多元化元素的游戏,Wylde Flowers,两个不同的 APP,从不同的角度给用户提供了「支持」。

    Procreate 本身是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的创作工具,但是能够让它获奖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在 iPad 这个平台上深挖更多贴合需求的功能,更好服务于「表达」这个需求。

    「通过震颤与动作过滤、App 内置的辅助触控菜单、反馈音、色觉辨认障碍设置等新增的辅助功能,这款 App 增强了对旁白和动态字体的支持,赋能更多艺术家去创作、交流、表达自己。」

    Wylde Flowers 这个游戏则不同,它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具有 LGBTQ IA+ 元素的游戏,它的游戏性并不差,但是它更优秀的地方在于将身份认知和包容精神加入到整体的设计中:

    「……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渐渐纳入更多年龄、文化和性取向的视角,你将会发现游戏最终传达的,是一个更具意义的深刻故事。」

    2、乐趣横生奖:愉悦和着迷的秘诀 想要给用户带来「愉悦」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够恰到好处的让人感到舒服,获得成就感,找到乐趣,这可能是用户体验设计中的「艺术」。

    这次获得乐趣横生奖的两个 APP 分别是(Not Boring)Habits 和解谜游戏 Overboard!,这两个 APP 在探索「愉悦」这条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是效果同样不俗。

    我们用过太多培养习惯的 APP,但是少有能成功的。而 (Not Boring) Habits 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结合科学研究,通过优秀的设计和合理的机制,让习惯的塑造不再痛苦。它的设计者最初是为了给自家闺女培养习惯,基于此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惯培养机制,然后有了这款 APP。

    「醒目的设计、活泼的触感反馈和精妙的游戏化操作让培养习惯的过程变成了一场穿山越岭、激动人心的冒险之旅,为你带来富有艺术感的别样体验。」

    Overboard! 给人带来愉悦感的方式,依靠的是「叙事」。借助优秀的剧情设置和交互,让对白和故事发挥效果,在解谜和发现中,给玩家足够的乐趣。

    「在这款明快讨喜的罪案游戏里,你要与毫无戒心的船员机智交谈,争取摆脱嫌疑、远走高飞。引人入胜的叙事设计、搞笑冷峻的对话和精彩的多重结局,让这个案件值得反复体验。」

    3、优越互动奖:轻松交互的技巧 交互始终是 移动端设计 的核心。优质的交互从来都是讲究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是易懂易用的「自然」,更是贴合平台本身场景和特质的「定制」,在交互上突出的产品无疑都是「高情商」的产品。

    这次获得优越互动奖的两款产品分别是音乐游戏 A Musical Story 和运动 APP Slopes,两者在特殊设定和需求之下,做到了细腻而贴合的交互,非常惊艳。

    A Musical Story 通过精致而极简的动画、创新的节奏游戏玩法机制,将交互的价值最大化呈现在玩家面前,把移动端的音乐游戏拉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优质的音乐和独特但是足够舒适的交互浑然一体,是这款游戏获奖的主要原因。

    Slopes 则截然不同,它面对的是单板和双板滑雪领域的用户,非常的垂直。它的设计师深刻洞悉着这些用户的需求,非常充分地运用手机内置的 GPS 和传感器来记录运动数据,同时,合理地加入社交功能,加强了滑雪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产品本身的粘度。

    「丰富海量的数据库在内,直观友好的界面导览于外,Slopes向我们展示了用心设计的 App 能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绝佳范例。」

    4、社会影响奖:关注热门社会议题 苹果一直都非常关注热门的社会议题,关注少数群体,借助产品和设计来对社会和用户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而这些关注社会议题并且做出了独特贡献的产品,也会受到这一奖项的青睐。

    这次获得社会影响奖的是关注自然的游戏 Gibbon: Beyond the Trees 和关于独立女性的应用 Rebel Girls。

    在 Gibbon 这个游戏中,用户将会以一只长臂猿的身份在丛林中自由穿梭,游戏在剧情设计上,加入了很多环保的因素,以一种巧妙的换位思考的方式,让用户重新审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借此对于当下的环境危机感同身受。

    Rebel Girls 则不同,这个 APP 借助音频和原创插画来呈现影响历史的知名女性人物的故事。

    「这些女性来自各行各业,文化背景与所处时代也迥然相异。围绕故事和 App 界面专门打造的语音讲解和插画皆由世界各地的女性及非二元性别艺术家精心呈现。」

    5、视觉图像奖:视觉美感的力量 美学从来都是充满力量的,精致细腻的图像,独到考究的 UI 设计、自然而充满质感的动画,这些透过视觉传递给用户最直观的信息,也是作为 APP 最能打动人的力量之一。

    这次获得视觉图像奖的应用分别是摄影 APP Halide Mark II 和 Gameloft 出品的游戏 LEGO® Star Wars™: Castaways。

    作为一款摄影APP,Halide Mark II 深深抓住了摄影爱好者的眼睛和心,交互上通过精心打磨,将各种小工具打磨到跟手而自然的程度,同时让手机摄影模拟出胶片机的摄影质感,让每个摄影师都可以创作出美感十足的摄影作品。

    「每一项手势操作都会让摄影老手们倍感亲切,同时也让初识对焦与曝光设置的新人顺利上手。这款精美的 iPhone 相机如今又推出了专为 iPad 设计的版本,进一步帮助你创作令人惊艳的摄影佳作。」

    而 Gameloft 和乐高联手打造的这个星战游戏,将 Gameloft 所擅长的游戏性、星战的优秀的故事性和乐高趣味十足的可玩性三大优势结合到一起,制造出大片级别的视觉质感。

    「游戏以一颗荒废星球为舞台,制作精良的环境与流畅的动画会让你立即沉浸在动作、谜题与舞蹈派对组成的精彩世界里。海量自定义选项与形形色色的角色在等待着你持续探索这场冒险。」

    6、创新思维奖:好点子永远出彩 这个创新思维奖就是留给那些,能够把苹果给到的开发和设计工具给玩儿出花来的优秀开发者、设计师和团队。创新性的想法,总能四两拨千斤。

    这次获得创新思维奖的主要有2个,一个是漫威游戏 MARVEL Future Revolution,另一个 则是音频 APP Odio。

    MARVEL Future Revolution 充分地借力苹果的 Metal 平台来驱动游戏,将漫威宇宙中丰富的角色、激烈的打斗和开放的世界观给结合到一起,把 Metal 本身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让每一分性能都用来驱动整个游戏,提供更为优质的画质和交互体验,整个漫威宇宙被清晰而极富动感地呈现在每个玩家面前。

    Odio 这个 APP 则选择了苹果「空间音频」这一独特的技术作为切入点,将它和专业的声场技术结合起来,把其他场景下的声音效果真实而细腻地投放到用户的耳中。

    「你可通过迷人的圆形界面调整混音来自定义声场,每一个声场都伴有极具未来感的动画,随着音频的节奏同步变幻。这款 App 将音画体验带入了新的境界。」

    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关注过往年的苹果设计大奖,你会注意到它通常是一个现场颁奖的活动,但是受限于疫情,今年依然只能在线上举办。往年的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会口述每一款 APP 的获奖缘由,而改成线上颁奖之后,除了图文的获奖评述之外,苹果使用了视频混剪来呈现每个 APP 幕后设计师和开发者的灵感来源,构思时的想法,完成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完成之后的感悟。

    对于一个优秀的 APP,当我们下载下来,体验一把,很容易发现一些「硬性」设计元素,配色,交互,流程,用户体验的打磨等等,但是这些都是「硬性」的特征。

    APP 背后,设计出发点、设计者和开发者的心路历程、他们的感悟,是「软性」的因素。这些同样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比「硬性」的部分更难以获得,毕竟配色、交互甚至游戏的逻辑都是清晰且有迹可循的东西,是可以习的的东西。

    但是你不一定会因为孩子的坏习惯而想到用一个 APP 来有效矫正它,或者是在一个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催生出用趣味、可视化的方式来将中文常用字教给英文用户,毕竟这是一个很明显不符合常规并且吃力不讨好的「笨办法」,这些「笨」的部分,可能是这些 APP 能够获奖的关键之一。

  • B端案例实战!如何搞定数据生产后台的体验优化?

    UI交互 2022-06-09
    项目背景 我们给用户提供的是一款专业资料查询阅读的 App,用户最看重的是资料覆盖是否全面,内容是否严谨。这就辛苦了公司的数据生产团队,必须...

    项目背景 我们给用户提供的是一款专业资料查询阅读的 App,用户最看重的是资料覆盖是否全面,内容是否严谨。这就辛苦了公司的数据生产团队,必须非常及时和高效率地拿到一手原始资料,进行翻译编辑校对等工作后发布给用户阅读。

    为了保证效率和质量,公司自行开发数据生产后台,数据团队成员在此协作数据生产。具体逻辑如下图所示:

    主编是最高权限角色。负责创建数据生产任务,并且对最终生产的数据质量进行把关后发布给用户。 编辑负责领取数据生产中的编辑任务,完成任务后提交给审核。 审核对编辑生产的数据进行校对,如果不符合可打回编辑修改,符合数据可提交给主编进行终审。 随着数据生产后台的迭代,功能越来越多。原来的页面框架已经承载不了,因此我决定重新梳理,系统优化体验。

    拓展阅读

    做B端后台产品很复杂?送你一份完整的设计流程和规范! 毕业两年来一直都做着 B 端产品的 UI 设计工作,参与过的后台产品设计面对的主要客户有公司内部、各大企业以及政府机构。

    阅读文章 >

    找到重点 B 端系统逻辑很复杂,为了能系统的优化体验,我试图用某对象有若干属性,属性有不同的状态。状态不同操作不同,不同操作有不同的权限这个框架来梳理。

    这个框架梳理到接近完成时我放弃了。仅仅是鸟瞰全局就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再接着梳理细节,还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正式开始设计。

    于是我转换思路,评估不同页面的体验问题严重程度,从难到易逐个击破。评估的方法用某个页面哪个角色执行哪些任务,任务频次、重要程度如何。

    根据评估结果,显然「条目编辑页」和「工作台页」是最应该优化的。

    梳理任务 下图就是「条目编辑页」的老版本界面。根据不同的角色功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用户依次切换条目,并根据每个条目提供的参考资料等对内容进行编辑或审核。

    别急着马上找页面上明显的问题,为了彻底消灭体验问题,首先应该梳理不同角色在页面上做的操作。

    如下图所示,编辑角色选择未编辑的条目查看任务说明后编辑内容和设置参考文献,之后保存草稿表示完成该条,接着继续选择未编辑的条目进行操作,直到所有条目完成后提交子任务。

    审核和主编角色的审核流程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主编能自由打回到前面环节的任一角色。审核和主编在选择待审核条目后,查看内容和任务说明,对于不合格的条目能自行编辑或者填写审核意见,待子任务全部处理完成后提交。

    如果审核和主编在首次审核提交后有不合格的条目,那编辑得再次修改提交,审核和主编也要再次审核。和首次区别在于需要查看或者撰写审核/申诉意见。

    根据以上流程图,将角色和核心任务抽象后,可以简化为 5 个步骤(选择子任务在前一个页面完成,不算在内),如下图所示。

    如果把步骤放在页面上,除了左侧主菜单占用太大面积,整个操作动线依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真是如此吗?

    确定问题 我们之所以用电脑而不是手机来做数据生产管理系统,是因为在电脑上有更大的屏幕来呈现内容,键盘鼠标精准快捷地操作也能提高效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每个步骤用户的需求,就发现并没有合理地利用电脑大屏幕的优势。

    对于步骤 1 选择待处理条目而言,因为用户要处理完所有条目后才能提交,因此最好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条目需要处理,哪些不需要。可以非常方便地选择待处理的条目,用列表呈现更好。

    对于步骤 2 查看附属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在对条目主体内容进行编辑之前查看,处理过程中偶尔需要打开看一眼。因此不需要一直展现占据空间。应该提供隐藏,这样能给真正需要展示大量信息的步骤 3 处理主体内容留出更多空间。

    优化方案 经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到「条目编辑页」的优化方案。

    去掉全局导航,提供返回工作台按钮。给用户长时间处理条目的沉浸环境,也给真正需要展示的内容留出更多空间。 提供工具栏。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操作,后续可能会增加其他操作。弹性的工具栏区域可以满足以后的扩展。 条目改为列表。显示每个条目的状态,帮助用户一览全局,快速选择应该操作的条目。 附属内容可显示或隐藏。将更多空间留给主体内容。

    优化后的「条目编辑页」与 Keynote 的界面神似,我在设计前并没有想到去参考办公软件。

    只能说制作幻灯片的步骤抽象后和条目编辑的步骤几乎一致。另外如今的网页早已不是纯粹展示信息的地方,随着前端技术发展,大多数 SaaS 其实和本地软件的交互、功能一样复杂。所以网页和本地软件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工作台」的优化相对来说更简单。根据产品规划,很长时间内我们都不会增加新的大模块。左侧导航优势是利于扩展,但占用的面积过大。改成顶部导航后,留给主任务与子任务列表的空间更大,利于各种角色监视任务进度,或者选择某个任务去执行。

    结果反馈 该优化上线之后得到了数据生产团队的夸奖,并且上线之后一年功能迭代没有调整整体框架,说明我制订的框架扩展性不错。

    在经历这个项目之前,我好久没有做 B 端产品的设计。为了锻炼我的 B 端设计技能,我特地没有去网上看相关的设计经验文章,或者找竞品分析。学习别人的思路和方案难免也被别人的框架给固化。要知道不是每次都有竞品可以分析,总会涌现出新的平台和产品类型,有能力应对新平台没有竞品的情况,才是真正厉害的设计师。

    通过这个项目我掌握了不同角色的任务分析,用户任务的抽象,根据步骤的需求和内容类型决定模块的大小和控件。相信这些技能以后也可以复用在其他新型 B 端产品的设计。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龙爪槐守望者」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