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主停更,倒逼B站?

    设计动态 2023-04-07
    B站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近期,一则关于“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不乏B站百万级的头部UP主,以及有影响力的中腰部UP主。 结合多家媒体的报道,此次UP主停更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等方面。 事实上,B

    有关B站商业化路径的话题一直被业内人士所关注着,而前些日子一则“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热搜、有关UP主们目前生存现状的内容讨论,等等,则再一次将相关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这也倒逼着B站必须加快商业化的探索步伐。

    B站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近期,一则关于“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不乏B站百万级的头部UP主,以及有影响力的中腰部UP主。

    结合多家媒体的报道,此次UP主停更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等方面。

    事实上,B站和UP主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不在少数。只是这次由UP主们主动发起的停更潮,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位B站内部人士表示,“停更潮”的说法并不准确,仅仅是部分UP主因为个人原因停更,并非是集体行为。在此之前,一些UP主也发微博表明是个人原因,与平台无关。

    众说纷纭的背后,B站UP主收入降低、优质内容流失等问题依旧成为热议话题并持续发酵。 而这些都在指向一个问题——B站商业化困境。

    要内容还是要收益,这是一个值得B站思考的问题。

    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B站哪个都不能放弃。

    3月2日,B站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2年,B站净亏损75亿元,同比去年扩大10%。同时,B站自身最看重的两个核心指标:月活用户和ARPU都出现了下滑。

    多年来,UP主们在B站上“为爱发电”构建了B站良好的UGC内容生态,这样的生态为B站吸引了众多忠实用户,B站也成为内容社区中“小而美”的存在。

    但“为爱发电”并不是长久之计。作为B站的“核心资产”,B站去年给UP主的激励/分成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8%,但因为激励机制的调整,大部分UP主的情况是收益变少。

    UP主们更为核心的困局在于,B站的商业化路径没有打开。 去年,B站第一次把商业化和社区生态提到了一样的位置,开辟短视频模式、探索直播带货、自制剧……B站的商业化尝试不少,但还都处于“拓荒期”,没能打开新局面。

    这便导致,B站UP主在平台生态内的变现渠道单一,依旧以广告为主,而当有限的商单减少,UP主自然会找更容易变现的平台生存。

    UP主的流失,不仅让B站的核心根基受到挑战,更让B站陷入降本增效和保证内容质量的两难之中。

    眼下,B站需要拿出一个方案,既适应降本增效的主题,又能留住UP主,以保证内容生态,这不仅考验着B站对UP主的运营,也倒逼着B站未来商业化探索要拓宽和加速。

    一、UP主停更,并不突然 或许B站不曾想到,UP主们的停更会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3月的最后一天,在B站拥有380多万粉丝的游戏区百大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宣布停更。在视频中,他表示停止更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做视频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要亏钱;二是想给自己放个长假休息休息。

    在此之前,百大UP主“-LKs-”率先发布停更视频,表示想给自己放个假。不过,从表述来看,-LKs-并没有想长期停更,他还透露了一个月之后将策划的新选题。

    几乎是同一时间,粉丝量达到266万的推理区头部UP主“我是怪异君”在直播中表示停更。直播中,怪异君宣布账号背后的MCN公司“弗莱鸽”破产,公司将停止经营怪异君所有平台账号。

    怪异君将停更的原因归结为运营失当,“大家千万千万不要觉得我做不下去是因为环境不好,主要责任在我,我不是一个好老板”“如果我早点醒悟早点学会运作团队,不至于走到今天”。

    不仅是百万UP主,一些粉丝量在数万到数十万的中腰部UP主也相继宣布停更。 一时间,B站上无论是什么级别的UP主,或多或少都陷入迷茫、困境之中。

    4月2日,UP主们在B站的停更行为,在各大社交平台被讨论,并登上热搜,一石激起千层浪,UP主们停更的事情再次发酵。

    有意思的是,一些百万UP主都在试图将停更原因与B站本身撇清关系。

    “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在微博回应:“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被谁安排了,我停更的原因在自己视频里说的很清楚,都是我个人的原因。” 而“-LKs-”在微博表示,个人宣布停更和经济情况无关,今年在B站收入也不比以前少。

    徐大王还直言:“搞内容创作其实跟普通工作也没啥区别,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很正常的事,各行各业哪个不是人来人往,没必要大惊小怪。”

    UP主们停更的原因各异,但通过这波停更潮,也能看到UP主们在B站的生存状况。

    比如,UP主“A路人”发文讲述了自己对B站创作生态的感受:没有商业诚信、鼓励恶性竞争、捧新人淘汰老人……

    另一边,已经停更半年多,拥有近70万粉丝的UP主“一只姜茶茶”直接发文讲述了这几年做UP主的心路历程。从2020年运营,更新100多条视频,到2021年开始断断续续停更,再到2022年10月彻底停更,她的原因很简单——养不活团队。

    一般来说,UP主能从B站获得的收益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视频投稿相关,包括打卡挑战、视频创作激励等项目,另一部分与广告和带货推广相关,包括广告分成、悬赏带货、花火商单等项目。

    但无论是视频激励还是商业化,B站UP主们都对平台“一言难尽”。

    2018年1月,B站推出“bilibili创作激励计划”,根据视频播放量、点赞、投币、收藏等互动行为进行综合评估,给予UP主现金奖励。

    去年以来,B站多次变更UP主创作激励规则,大量UP主在社交平台反馈称收入减少,甚至有UP主称收入最高减少了90%。这自然降低了UP主更新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B站的生态和氛围决定了其商业化的速度很克制,UP主至今视频没有贴片广告、平台转化率不高、头部效应显著、粉丝圈层难以打破等种种问题,都让UP主们在“为爱发电”。

    一只姜茶茶表示,平均2、3个月接到一条广告(6w一条),即使加上B站给的签约,还有补贴收益,所以最后一算,2年下来,没赚钱,还亏钱了。

    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僧多肉少、转型困难,UP主们已经出现了生存问题。从这点上看,此次所谓停更潮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续已久。

    二、B站难留UP主 拉长时间线来看,UP主们停更,并不突然。

    “两年前,我关注的几个百万吃播UP主就转到其他平台了,在那之后,我打开B站次数明显减少。”一位B站忠实用户告诉连线Insight。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知名UP主“巫师财经”与B站的“僵局”。

    2020年,字节跳动旗下西瓜视频高举高打切入中视频战场,用大量补贴挖角B站UP主,巫师财经便是其中一员。

    彼时,巫师财经高调宣布退出B站,并连续发了三篇文章讲述其与B站的“恩怨情仇”;B站则认为巫师财经属于单方面违约,暂时先冻结其账号,必要时会拿起法律武器起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那时候,巫师财经人气虽然不小,在B站赚钱的脚步并不快,受平台调性影响,巫师财经很难接广告挣钱;此外其还经历了一系列抄袭、洗稿等事件,巫师财经在B站的人气和数据都大不如前,离开B站也是考量了综合因素。

    这意味着,在此次停更潮之前,B站难留UP主已成事实。 据豹变不完全统计,2018年B站第一届百大UP主中,有将近20%已经停更。

    这给B站带来的便是用户的流失。

    以最新季度财报为例,2022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用户虽然同比增长20%,但环比三季度减少了660万。同时,四季度付费用户和单用户付费金额也环比三季度下滑,单用户月均付费额只有42元,同比下滑4.5%。

    事实上,B站是一个由UP主、平台、用户共同构建的内容社区,B站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UP主的优质创作,因为正是UP主创作的优质内容才吸引了用户的停留和驻足。

    这其中,UP主与粉丝早已形成在B站生态乃至生态之外的信任关系。在这个纽带之下,一旦UP主转换平台,粉丝随之转移平台,或不愿意在B站付费,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受同类长视频平台的竞争,还是短视频平台的强攻,在UP主们眼中,激励机制更合理、变现商单更多的平台或许才是最终归宿。

    过去,B站的社区氛围和视频土壤是UP主们难以割舍的情怀。很多UP主都是基于对B站的兴趣,在B站完成从用户到创作者的转型,在B站一路成长、一路壮大。

    在“小而美”的状态之下,UP主的创作动力可以被B站社区文化认同感激发,当粉丝给予其正向且忠实的回馈时,UP主们便得到了创作上的满足。

    正是这种从“0到1”的过程,让UP主们心甘情愿“为爱发电”。

    但现在,市场环境变了,B站也变了。 长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B站的原住民生态被破坏,B站内容创作氛围变差成为UP主和用户的共识。

    2019年,B站凭借跨年演唱会“破圈”,成为名副其实的“后浪”,用户圈层进一步扩大,月活一度从1亿涨到如今的3.26亿;2021年,B站推出竖屏模式短视频Story-Mode,吸引了一批短视频博主入驻B站。

    而这些都是以破坏社区氛围为代价,原本的B站中长视频UP主的创作环境受到影响,竞争还更激烈了。

    2020年,UP主“-LKs-”发布一条名为《不建议入坑做全职UP主的9个理由》的视频,视频中他透露,2020年时他的每期视频都得额外花几千到一万,“不是有钱没处花,而是真的不这么做,就出不了效果,无法和同行的作品竞争”。

    一直以来,UP主都是B站社区生态中的核心。 B站CEO陈睿在诸多场合强调UP主对于B站的重要性。可如今,想要留住UP主创造优质内容,却越来越难了。

    三、停更潮倒逼B站 当“为爱发电”的情怀逐渐被现实打败时,UP主们只能选择放弃或离开。这背后,再次将B站商业化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一直以来,和很多内容社区一样,“小而美”的B站守着优质内容赚不到钱,速度慢、盘子小,B站商业化始终不太顺利。

    从2018年纳斯达克上市、到2021年香港二次上市,B站总是难以盈利,更关键的是,亏损还在持续扩大。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B站净亏损75亿元,同比2021年的68亿元,扩大10%。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B站2022年内容分成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8%,包括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分成。该数据占到了B站2022年营业总成本的一半。

    如此大体量的支出却没有换来B站UP主们的满意,相反不少UP主表示收入越来越少,这首先和B站的内容变现机制变化有关。

    2022年以后,B站逐渐减少播放、投币、点赞等数据的占比,提高了商业合作的权重,这便更考验UP主的商业价值。而对于UP主来说,B站的社区调性让自身的商单量迟迟上不去,加之长视频广告转化率低,并非是广告主们的最佳选择。

    而B站商业化探索进程的缓慢,则无法让UP主有商单和平台激励以外的收入来源。

    B站的商业化动作并不少,只是没做出什么声量。

    2021年,B站推出短视频形式Story Mode,试图提高平台广告转化率,发挥核心业务广告更大的想象力;2022年,B站联手晋江,布局自制剧市场。

    尤其是在电商领域,从当年的B站会员购到如今的直播带货,B站的尝试更加多元。

    去年“双11”大促前半个多月,B站在首页直播频道上线购物专区,正式上线直播电商购物分区,用户进入购物专区的任意一个直播间,在直播间的右下角都能看到一个“小黄车”,点进去后可以购买商品。

    去年底,B站的adtalk营销大会上,B站分享了电商转化位置,即在视频评论区的“蓝链”内容,打通了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链路,减少了中间环节。

    但几番探索后,B站商业化动作仍处于初期阶段。

    财报显示,竖屏模式从2022年Q3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400%,降低到2022年Q4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175%;自制剧想要从优爱腾中虎口夺食,难度不小;电商上,横向对比已经有成绩的抖音、快手、小红书,从平台调性到用户心智、从带货到售后服务,B站都需要自己探索,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当其他商业化探索仍未成长成大树,核心的广告业务也面临考验。

    从数据上看,2022年B站广告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2%。而2021年,B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率是145%。

    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受经济下滑和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影响,广告市场正处于寒冬时期,B站整体广告业务也受到冲击。

    更重要的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平台转化率高,B站这类长视频平台,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广告转化性价比较低。

    此外,小红书等明确定位为“种草”类平台,更加符合广告主精准投放、提高转化的诉求。相比之下,受平台氛围影响,B站用户对内容要求高,对广告接受度低,也不利于B站广告业务的发展。

    眼看着其他平台的商业化越来越多元,B站却只有增速下滑的广告业务,加之UP主流失,B站是该着急了。

    在2022年年报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睿表示,增收减亏和DAU健康增长仍是B站2023年最重要的两件事。2023年B站将更加聚焦核心业务,严格控制成本,继续向盈亏平衡的目标迈进,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

    不能忽视的是,降本增效贯穿着B站近两年公司的整体战略。正如陈睿在2022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反复提到降本增效,“聚焦做更少的事,做重要的事,如果非核心的事能不做就不要做”。

    眼下,赚钱依然是B站最重要的事,当平台降本增效目标与创作者收入的矛盾出现,B站能做的,是如何让自己赚到钱,同时也让创作者赚到更多钱。

    从这点上看,UP停更潮倒逼B站商业化加速,未必不是件好事。

    (本文头图来源于B站官方微博。)

    作者:王慧莹;编辑:子夜

    来源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连线Insigh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赞赏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资本和行业的风,真吹到短剧了?

    设计动态 2023-04-07
    我爹新娶的二姨太,竟然是我的小青梅。 更令人意外的是,我这个儿子也是假扮的。 复仇+民国+青梅竹马+“小妈”文学,不得不说《招惹》叠满了抖快热搜快速传播的buff。 同样低成本、非热门IP、无流量演员加持,但在2023竞争如此激烈的剧集市场争得一点席位的还有《

    有关短剧的讨论,近些时间以来逐渐出现在用户的视野当中,而这一内容类型相对低成本、耗时短,于是也成为了内容行业投入开发的领域之一。只是短剧这阵风,真的可以被行业吹起来吗?现在出现的短剧,大多聚焦于什么类型的内容?C端用户,又是否真的已经为这类内容“买单”?

    我爹新娶的二姨太,竟然是我的小青梅。

    更令人意外的是,我这个儿子也是假扮的。

    复仇+民国+青梅竹马+“小妈”文学,不得不说《招惹》叠满了抖快热搜快速传播的buff。

    同样低成本、非热门IP、无流量演员加持,但在2023竞争如此激烈的剧集市场争得一点席位的还有《婚事》。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自3月11日上线以来,《婚事》共取得芒果TV播放量19次日冠,累计播放量1.74亿,在芒果TV剧集板块单日播放量连续多日仅次于大剧《归路》排在第二。

    一时之间,短剧的热闹甚嚣尘上,这一类型又被正节衣缩食的内容行业吹到了风口。但这风,真的能吹起来吗?

    一、短剧?其实是猎奇热搜剧罢了 秒杀平台s+?

    真不至于。

    又“穷”又短又好,肯定是有难度的。

    《招惹》讲述二十世纪初新仙林头牌歌女姜罂精心设局嫁给富商杜景窗以完成复仇大计,在复仇之路上遇见杜景窗之子杜寻羽找个假儿子,并在纠缠过程中逐渐发觉对方是彼此的青梅竹马的故事。

    导演曾庆杰曾执导过《念念无明》《虚颜》等大热短剧项目,无论是对运镜还是画面的把握都相当成熟。演员选择上,李沐宸、赵弈钦也算脸熟,《招惹》的确算不错,但要谈论秒杀平台S+,还是过于夸张了。

    事实上,如《招惹》之类的剧集,单集时长12-20分钟,与2021年市场讨论度也曾一度火热的微短剧又有所差异。

    2020年8月,广电总局正式给出定义:单集时长10分钟以内的剧集作品,属于微短剧。

    随着官方层面的定义规范,抖音快手优爱腾、嘉行华谊唐人真人道,再加上春风画画、无忧传媒等MCN的纷纷入局,微短剧乘势起风。甚至一度有分析师认为微短剧会成为长视频在综艺、网络剧之外,新的发力点。

    但现实却是,产量有了,规模化效应却没随之而来,从明确定义至今3年了,微短剧变现模式依然是个谜。努力努力白努力。

    于是,长度在微短剧之上,常规剧集之下的“短剧”再度杀入。如今《招惹》再热,微短剧没能做到的,短剧就能做到了?

    难!

    观众被平台s+迷了眼也伤透了心,短视频内容消费横扫千军,这才让热搜剧目,成为“新鲜感”。

    复仇也好,爽剧也罢,小妈文学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在短视频平台冲刺的关键词条,都让人想起网剧这个概念刚推出之际时的热闹。

    比如《灵魂摆渡》《毛骗》《屌丝男士》《废柴兄弟》以及自带大IP光环乘上流量之风的《盗墓笔记》,每一部如今回顾起来,是不是也都叠满了热搜词条buff?

    过去这些也都是靠着所谓的“尺度”“禁忌”“题材”火热全网的热门项目,而到了如今,现下鼓吹得仿佛要撑起内容产业未来的“短剧”,只能让kk想起,“腰部布局”这四个字。

    这个概念,大家是不是就熟悉多了?

    近两年,平台S+折戟率太高,加上降本增效的紧迫,各家不得不节衣缩食,转入存量竞争阶段。从这个角度,小投入小赔本,总比大投入出血亏强得多,更何况还有可能以小博大呢?

    不过,比起单一剧目的成败,值得关注的是打造了《招惹》的团队。在此之前还主导短剧案例包括《念念无明》《别跟姐姐撒野》《金小气家族》《陛下在左 老板在右》《夏虫可语冰》《虚颜》共6部中短剧作品。

    其中《念念无明》与《虚颜》在播时期成绩同样成绩斐然。这些代表剧目拿了什么让观众买单?他们又是如何控制投入产比?商业化转化?短剧厂牌化?等等这些问题,行业依然在关心。

    二、C端用户买单?还有待验证 不久前的网络视听大会,快手副总裁、快手娱乐业务负责人陈弋弋披露了一组数据:快手微短剧的日活跃用户目前已超2.6亿,其中有超50%的观众有追剧习惯,截至2022年末,仅入选快手星芒短剧的剧集总播放量已超500亿+,年播放量破亿的短剧已超100部。

    快手于2019年首次推出“快手小剧场”起,之后通过“星芒计划”“快手星芒短剧”、微短剧档期化等一系列平台举措,扶持优秀微短剧创作者和内容。

    抖音则晚一步出发,2021年推出“新番计划”,以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直接倾向MCN机构或个人创作者;之后又宣布与影视公司、头部达人合作制作精品短剧,再到后期的“剧有引力计划”,分账赛道设置投产保底+300%收益现金分账+流量激励方式,加入推动上游制作方入局。目前抖音站内#抖音短剧相关话题下的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387.2亿次播放。

    长视频们自然也没闲着。

    根据相关报道,芒果tv的大芒计划仅2021年,就接触过超过300家公司,超过3000个剧本。

    优酷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短剧业务;2021年12月,腾讯启动“十分剧场”,对微短剧精品化的探索进入新阶段;2022年11月10日,爱奇艺正式发布网络微短剧分账合作模式;B站也有轻剧场。

    制作方也能看得见熟悉的各大头部制作公司们。迷雾剧场《谁是凶手》的出品方国韵文化,董事长任晓锋就在行业论坛上透露,此前公司储备的短剧项目就多达30+部。如柠萌影视也建立了内部短剧厂牌自负盈亏。

    到了2023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水,难赚钱,博眼球叫好不叫座还是横亘在短剧大道中间的大山。

    内容短,则广告植入空间不足。如同腾讯视频一直在探索的《毛雪汪》一样,广告是有了,但20分钟的内容,为了避免全是植入广告的观感延长到后来的40分钟左右。这也侧面反应了内容空间与广告植入之间的矛盾。更何况, 短视频选手们,只是将短剧内容当作是直播带货的一种跳板。

    内容质量不高则用户付费困难,随着会员费的水涨船高,这一届长视频用户也只会越来越“抠”。 等C端付费?前途很光明,就是不知这光明何日能照耀到行业上下游? 省钱但不赚钱,白省。

    与其说长视频看好短剧这一内容形态,不如说是看中短内容的长效传播力,而这在实际操作当中,又涉及到了投流的成本。

    但总体来看,当前各方当前对于微短剧以及短剧的布局尚处于探索阶段。

    当然也还是诞生过不少业界代表项目。如快手短剧《再婚》《长公主在上》《仁心》《胡同儿》等数亿级的播放量的作品;此外,芒果TV 独播的《虚颜》《念念无明》累计播放量均超6亿、豆瓣评分均超过7分,其中《念念无明》更是被称逼近A级网剧播出水平;B站微短剧《片场日记》豆瓣评分高达8.3,腾讯视频、优酷均有多部短剧分账破千万元。

    这么来看,算得上出圈的作品基本来自芒果TV的大芒计划。一方面,芒果TV靠此前腰部各类题材的剧集积累了一批能够消费类似类型作品的用户;另一方面,芒果TV背靠大山,相对压力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如长剧集中那些被观众嫌弃过于套路一样,目前以甜宠、穿越以及各类猎奇标签为核心的短剧,同样也陷入了内容同质化的漩涡。

    诸如小妈文学之类的,靠猎奇,内容是走不长久的。

    来自社交媒体截图

    这些年,各大制作方、平台动辄“迎合年轻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以用户喜好为由头,游走在所谓新形式新业态当中。

    或许,在内容长短上下如此大的功夫,本来就是薛仁贵的行头——白跑(袍)的行为,短并不等于精华含量高,而长也并不就是拖沓与啰嗦。

    《甄嬛传》为何至今还在被盘?《知否》的长尾效应为何连年居高不下?#甄嬛传#的话题讨论554.8亿次,远高于是抖音站内#短剧#词条的讨论量。

    各位,Z世代只是年轻,不是不挑食。

    作者: 郑容和;运营:小饼干

    来源公众号:文娱Talk(ID:wenyuTalk0506),记录大文娱的浮沉与变迁,尊重一切合理合法的自由表达。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文娱Tal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从6个方面,帮你全面总结复选框类型+用法

    UI交互 2023-04-07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复选框设计」。☑️复选框(Checkbox)是设计中常用到的组件,在B端表单设计中用得尤其频繁。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复选框的尺寸、颜色和位置仍值得我们仔细考虑,以确保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复选框设计 」。

    ☑️复选框(Checkbox)是设计中常用到的组件,在B端 表单设计 中用得尤其频繁。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复选框的尺寸、颜色和位置仍值得我们仔细考虑,以确保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我们首先来介绍最基础的复选框样式,其次分析复选框+描述/icon/数值/图像等多种类型的复选框形式,最后总结设计复选框时的五点注意事项,全面掌握复选框的设计~

    更多控件设计干货:

    UI设计中9个常用的控件规范,这篇都梳理好了! UI设计中常见的控件设计都有哪些规范?

    阅读文章 >

    一、基础复选框

    最基础的复选框由复选框+文本标签组成。点击选中,会有一个复选框选中的效果,取消选中时复选框显示为灰色描边的方块。

    1. 状态

    复选框常见的三种基本状态是:未选中、选中和不确定状态。

    不确定状态常用的场景是在级联选择器中,例如一级复选框能控制所有二级复选框的内容。如果有的二级勾选了,有的没勾选,那么一级复选框的状态就会判定为不确定。

    2. 尺寸

    在用一个产品中,建议页面中的所有复选框都使用相同的尺寸,这样有助于保持设计一致性。当然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下,也可以更改复选框的尺寸来灵活适应。

    例如,某些页面的复选框比其他页面的复选框更重要或者更频繁使用,就可以将它们放大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是否需要设计不同尺寸的复选框取决于复选框的数量、标签的长度、选项的重要性等因素。

    将以上提到的复选框的不同状态和尺寸混合起来,可以组合成基础的复选框组件。

    二、带有描述的复选框

    复选框下方的描述通常用来解释说明该复选框的功能,或者为复选框提供功能说明。

    这种额外的描述性文字尽量控制在两行以内,为用户带来更清晰的体验。

    1. 设计分析

    如果对这种类型的复选框采用左居中对齐方式,将复选框位于中心,看起来就会很奇怪:

    复选框应该始终保持与主文字左对齐,可以在距顶行几个像素的地方对齐复选框。

    三、带提示 icon 的复选框

    复选框上的信息图标也用来解释说明关于复选框的附加信息。当鼠标悬停在信息图标上时,显示对应的信息提示。

    1. 设计分析

    这里的对齐方式与基础复选框的对齐方式相同,保持水平对齐所有内容。

    四、带附加文本的复选框

    这里的附加文本常用来展示数量。例如在产品列表的过滤器中,在左侧显示属性(颜色、尺寸或品牌),在右侧显示具体的数量。

    又或者在 CRM 系统中,用来过滤不同状态的任务量。

    五、带图片的复选框

    通过复选框+图片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用户更容易理解他们正在选择什么。例如看到有同事照片和信息的复选框,就更容易将任务分配给他。

    1. 设计分析

    这种类型的复选框中,首先要保持复选框与图像水平居中对齐。如果有两行字段,需要将字段与图像保持上下对齐,让整体更协调。

    六、复选框设计注意点 1. 复选框和单选按钮视觉上有差异

    在产品设计中,方块通常表示复选框,圆圈用来表示单选按钮。这种视觉上的区别有助于用户理解两种控件之间的区别,并正确地使用它们。

    2. 对单个复选框进行右对齐

    如果字段文字较多出现折行的情况,复选框应该始终与第一行字段保持对齐,而不是跟随整个文本框居中对齐。

    否则就会产生类似右图的效果,看起来很奇怪。

    3. 尽量垂直对齐复选框

    在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垂直对齐复选框的原因:

    可以让选项更易于阅读和理解;让复选框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垂直对齐能让每个复选框在视觉上区分更加明显。

    当然在某些场景中,也可以采用水平对齐的方式,具体用法需要灵活选择。

    4. 超过 7 个选项使用多选标签

    多选标签能够很好地替代具有七个以上选项的复选框(5±2 规则)。允许用户轻松点选和取消选择多个选项,而不需要在复选框列表中再次去选择并取消。

    5. 扩大可点击区域

    这可能是新手设计师和开发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可点击区域应该比带有复选框和文本的区域要大得多,这样能方便用户操作和选择。

    最后 以上是「复选框」的类型+用法设计分析,希望这些学习能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进行表单设计!

    慢慢来比较快,如觉得有帮助,请点个赞,谢谢!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

  • 大客户难啃,SaaS 企业想换个增量市场

    设计动态 2023-04-07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云巨头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消息人士透露,谷歌云今年的销售重点目标是中型企业客户。Gartnre 副总裁兼分析师 MikeCisek 表示,今后,云服务提供商将中型企业视为一个机会。 近两年,云服务增速放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大云巨头在大客户市

    国内SaaS行业已经经历了多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关“要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的问题,也一直在被相关人士所讨论着。那么在这之外的“腰部客户”,是否可以为SaaS企业提供更多新的增量空间?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云巨头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消息人士透露,谷歌云今年的销售重点目标是中型企业客户。Gartnre 副总裁兼分析师 MikeCisek 表示,今后,云服务提供商将中型企业视为一个机会。

    近两年,云服务增速放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大云巨头在大客户市场的份额已趋于饱和,AWS、微软云、谷歌云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集体步入缓增发展期,虽然目前还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但是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已是迫在眉睫。目前来看,谷歌云将目标市场放在了广大的中型企业群体。

    其实,在 SaaS 行业也有“得腰部客户者得天下的说法”。SaaS 在中国发展近 20 年,到底该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一直存在争议。这两年腰部客户越来越获得市场认可,而经历了小微和大型两端投资的投资机构也有了更为冷静的认知,认为腰部客户是最有潜力的客户群。

    一、腰部客户,一个被忽视的市场 SaaS 巨头 Salesforce 就是以腰部客户切入市场,之后逐渐发展到中大型企业。在国内,SaaS 企业通常先从小客户入手,当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业务实力后,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开发高端解决方案,进攻大客户,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腰部客户市场,似乎并没有得到 SaaS 企业足够的重视。 其中原因众多,主要还是受国内市场环境影响。

    SaaS 一开始在国内并不被广泛接受,因为中国付费能力较强的央、国企及政府机构长期使用的是传统的 IT 系统,对于云计算和 SaaS 服务还不太熟悉,不愿意把自己的数据交给第三方。此外,安全问题也是大企业不愿意采用 SaaS 的原因之一。

    因此, 很多 SaaS 公司将客户集中在一些中小企业,希望通过这部分企业打开市场。 中国的 SaaS 也确实在中小市场积累了经验,完善产品功能,提高交付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然而小微企业始终是一个付费能力和意愿偏低的目标市场,SaaS 企业要想更上一层楼,还是需要走进大客户。

    随着云计算技术得到普及,以及早期 SaaS 在市场上树立的良好品牌形象,SaaS 逐渐获得认可。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也为 SaaS 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 很多 SaaS 企业掉头向中大型企业、央国企渗透。

    行业对大客户的普遍认知是,行业头部客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行业的需求,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服务能够达到大客户的标准,那么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服务能力能够覆盖到整个行业。如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头部客户的认可,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势能,还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商务推进。

    从收入理论上说,大客户市场用极少数客户创造了极大价值,这也是大客户吸引 SaaS 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 SaaS 企业在客户类型的选择中,直接从中小客户跳到了大客户,腰部客户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为什么这块市场容易被忽视?原因如上所分析的, 大客户的种种优势吸引了大部分 SaaS 企业都以大型企业为服务对象。

    此外,与大型客户相比,腰部客户通常涉及到的领域、行业和需求都比较广泛且个性化。为了满足其特定的需求,SaaS 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而这种深入了解和研究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可能远高于大型企业 ,这也是一些企业忽略这个市场的原因之一。另外,多数企业都认为把大客户服务好了,向下服务就简单多了,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这块市场。

    牛透社针对客户选择的话题,也曾与一些企业交流过。群核科技 (酷家乐) 副总裁兼客户成功部总经理汤锡峰在崔牛会直播中谈到,酷家乐头部 KA 客户是投入最多成本的客户,因为它的收益极大;对于腰部客户会投入相当量的服务和成本,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而长尾客户体量巨大,是未来转换会员的潜力群体。

    汤锡峰认为,一个良性的 SaaS 产品应该会把长尾客户的运营也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但更多的是提供在线服务,face to face 的服务则集中在腰部、头部客户上,公司会将更多资源倾斜在这部分用户身上。

    一家医药 SaaS 厂商表示,大客户是他们的重点对象,在医药领域,腰部很细,几乎没有,所以他们的产品一开始就是冲大客户去的。

    神策数据客户成功负责人付松认为,客户选择需要结合每家公司的实际产品情况和市场定位来看,神策目前还是以大客户为主要方向。但不否认,腰部客户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潜力,未来这块的市场竞争会加大。

    二、大客户难做,小客户不挣钱,腰部客户成蓝海 目前来看,大客户仍是 SaaS 企业选择的重点方向。做过大客户的企业都尝过大客户的甜头,收入高,续费率高,一旦使用,其流程数据全在里面,不会轻易更换。 但做大客户遇到的问题是定制化需求, 项目周期长,人工投入成本高,不是一般企业能玩得起的。崔牛会此前针对大客户做过不少话题讨论,现把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整理如下。

    《SaaS 创业路线图》作者吴昊表示,一家 SaaS 公司如果想要业绩爆发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 VP 们一起去干大客户,那是最快的,但问题是毛利率低。他解释,“SaaS 收入中,标品 SaaS 的毛利率大概在 80% 上下。而大客户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服务,客单价虽然很高,但周期长,毛利率大概只有 20% ~30%。”

    “大客户的业务复杂度足够高,系统规划和评估严格,多个系统需要融合,特别是用户、购买者、评估者、决策者分离。”面对这样的客户,定制是必然的。“不定制就很难俘获大客户的心,而做定制,成本企业能不能兜住,就看各家本事了。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入了虎穴,深陷泥潭。”

    吴昊在《SaaS 创业路线图》一书中也提到,在定制化开发方面,SaaS 公司从 IT 架构到工程师雇佣成本都不具备优势。也许,为几家头部企业做定制化开发是 SaaS 厂商打磨未来标准化产品的一条路径,但长期为大客户做定制化开发肯定不是 SaaS 公司的终极目标。

    因此,企业比较小的时候,去碰这些超大体量的客户不一定是好事,不然周期过长,服务过深,很有可能把公司拖死,此外,定制需求也会让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受到极大挑战。

    “大客户意味着一般业务和管理更复杂,不仅仅需要产品,更需要相当大比例的交付服务。从实践来看,客户往往更看重企业团队能否帮自己把事情做下来做好,尤其是大客户常有的二次销售、持续经营。“服务好大客户的核心是要有较强的行业 Know-how,能输出感动人心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兑现承诺的交付能力。”

    可以说, 交付能力是 SaaS 企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大客户通常拥有更高的细节和切实需求,他们也有更高的标准和期望,因此需要 SaaS 企业具备更强的交付能力。

    一位 SaaS 创始人谈到自己一个重要的金融客户最近终于完成了交付验收。他说,“真是太不容易了,虽然产品线上正常使用一年多了,但就是达不到验收标准,又费了不少投入才满足客户内部的验收标准。”

    数说故事创始人兼 CEO 徐亚波做客 SaaS 小会时,曾就客户这一话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说,单一产品线不要想头部客户,因为头部客户需要更完整的价值,产品需求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 SaaS 公司做多产品线。多产品线多场景才能打包成一个大的 Solution。那涉及到多产品线,一定会要求你在技术上要有能力做 PaaS 平台,所以做头部客户,必然涉及到要有技术基础设施平台,要有多产品线这些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做头部公司都逃不开做生态,因为在大客户市场一定会碰到一些客户需求确实是你能力达不到的,那么就需要团结各种各样的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去服务大客户。

    能把产品做出来,适用于一家大客户,与适用于一千家大客户,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能服务于一家大客户的能力,与服务于一千家大客户的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两个要求说明了一个问题, 即想成为大客户的合格供应商,SaaS 服务商必须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 这是大客户在正式合作前,首先要评估的。

    但一些公司有钱时,大量招销售做市场,没钱时,首先裁减解决方案、实施和客户成功人员。所以作为大客户合格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始终没建立起来。要知道大客户销售规模化是伴随着企业品牌、产品、文化、战略逐步规模化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规模化。

    分析来看,大客户市场蛋糕虽大但难啃,小客户又不挣钱,越来越多的 SaaS 企业把目光瞄准了腰部客户。 中等规模企业通常不会使用大型企业采用的复杂软件系统,也不会遇到小型企业续费率、生存率的问题,相对来说,腰部对于 SaaS 企业来说是一片蓝海。

    三、腰部客户,未来 SaaS 企业必争之地 那么,“腰部客户未来会成为 SaaS 企业的必争之地吗?”在崔牛会的一次话题调查中,多数人选择“会”。导致 SaaS 企业选择腰部客户群的原因是综合的,我们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SaaS 的渗透率与各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有数据显示,北上广三大区域 SaaS 应用占全国容量 60% 以上,SaaS 渗透率最高。SaaS 的渗透分布区域集中,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逐级扩张。南方城市 SaaS 增幅高于北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传播。

    国产 SaaS 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两极化,也就是行业头部大客户和极度分散的小微企业,前者是重服务,后者是重工具,反而是腰部客户比较谨慎。因此,这个市场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来说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其次,头部客户可以说是检验一家 SaaS 公司能力的试金石。 在资本的加持下,大量 SaaS 公司拿到融资后,创业者的激情加上资本的活跃,头部客户很快被瓜分。一些厂商出于拓展市场的考虑,希望在服务大客户之外找到增量,腰部客户自然成了创业者们重点耕耘的对象。

    第三, 目前,在头部客户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而在腰部客户市场上,厂商之间的竞争还比较健康。此外,腰部客户相对来说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是一个相对容易获取的市场空间。因此,SaaS 企业可以把这类客户作为后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四, 腰部客户市场已经过渡到数字化时代,这为 SaaS 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都开始注重远程办公,需要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工具来支持其业务发展。

    最后,腰部客户数量众多, 随着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从存活率上看,腰部企业比小微企业要高上不少,市场规模有很不错的想象空间。从产品上看,腰部客户的产品需求大多是 SaaS+轻定制,产品的需求点更为明确,针对性更强,相比大客户没有那么高的定制化需求,也不需要投入太大的人工成本。

    综合来看,腰部客户是 SaaS 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市场对象,抓住这类客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来源,还能够扩大市场份额、推广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

    去年年底,崔牛会曾针对会员企业做过一次调查,在参与的近 500 家大、中、小厂商中,服务头部、腰部和长尾三类客户的占比分别是:64%、66% 和 42%。 从比例来看,中国的 SaaS 集中服务群体还是集中在头部客户和腰部客户,其中腰部客户占比最高。 可以看到,腰部客户逐渐有成为 SaaS 厂商必争之地的趋势。

    当然,腰部客户并不是最完美的,它最大的特征是多样化和分散化,这意味着 SaaS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开发不同的服务产品,增加了企业的研发和营销成本。但腰部客户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仍不能否认它是一个优质目标市场。

    此前不少人认为,得大客户者得天下。大客户作为标杆大客户,成为很多 SaaS 企业成长过程不断探寻、追求的客户,但在竞争白热化的大客户市场,并没有跑出类似 Salesforce、Workday 这样的巨头。那么,在拥有增长空间的腰部市场,你觉得得到腰部客户的 SaaS 企业能否打下国内这片市场?

    作者:李雪曼;编辑:燕子

    来源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企业服务洞察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牛透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从6个方面,帮你全面总结复选框类型+用法

    UI交互 2023-04-07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复选框设计」。☑️复选框(Checkbox)是设计中常用到的组件,在B端表单设计中用得尤其频繁。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复选框的尺寸、颜色和位置仍值得我们仔细考虑,以确保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复选框设计 」。

    ☑️复选框(Checkbox)是设计中常用到的组件,在B端 表单设计 中用得尤其频繁。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复选框的尺寸、颜色和位置仍值得我们仔细考虑,以确保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我们首先来介绍最基础的复选框样式,其次分析复选框+描述/icon/数值/图像等多种类型的复选框形式,最后总结设计复选框时的五点注意事项,全面掌握复选框的设计~

    更多控件设计干货:

    UI设计中9个常用的控件规范,这篇都梳理好了! UI设计中常见的控件设计都有哪些规范?

    阅读文章 >

    一、基础复选框

    最基础的复选框由复选框+文本标签组成。点击选中,会有一个复选框选中的效果,取消选中时复选框显示为灰色描边的方块。

    1. 状态

    复选框常见的三种基本状态是:未选中、选中和不确定状态。

    不确定状态常用的场景是在级联选择器中,例如一级复选框能控制所有二级复选框的内容。如果有的二级勾选了,有的没勾选,那么一级复选框的状态就会判定为不确定。

    2. 尺寸

    在用一个产品中,建议页面中的所有复选框都使用相同的尺寸,这样有助于保持设计一致性。当然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下,也可以更改复选框的尺寸来灵活适应。

    例如,某些页面的复选框比其他页面的复选框更重要或者更频繁使用,就可以将它们放大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是否需要设计不同尺寸的复选框取决于复选框的数量、标签的长度、选项的重要性等因素。

    将以上提到的复选框的不同状态和尺寸混合起来,可以组合成基础的复选框组件。

    二、带有描述的复选框

    复选框下方的描述通常用来解释说明该复选框的功能,或者为复选框提供功能说明。

    这种额外的描述性文字尽量控制在两行以内,为用户带来更清晰的体验。

    1. 设计分析

    如果对这种类型的复选框采用左居中对齐方式,将复选框位于中心,看起来就会很奇怪:

    复选框应该始终保持与主文字左对齐,可以在距顶行几个像素的地方对齐复选框。

    三、带提示 icon 的复选框

    复选框上的信息图标也用来解释说明关于复选框的附加信息。当鼠标悬停在信息图标上时,显示对应的信息提示。

    1. 设计分析

    这里的对齐方式与基础复选框的对齐方式相同,保持水平对齐所有内容。

    四、带附加文本的复选框

    这里的附加文本常用来展示数量。例如在产品列表的过滤器中,在左侧显示属性(颜色、尺寸或品牌),在右侧显示具体的数量。

    又或者在 CRM 系统中,用来过滤不同状态的任务量。

    五、带图片的复选框

    通过复选框+图片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用户更容易理解他们正在选择什么。例如看到有同事照片和信息的复选框,就更容易将任务分配给他。

    1. 设计分析

    这种类型的复选框中,首先要保持复选框与图像水平居中对齐。如果有两行字段,需要将字段与图像保持上下对齐,让整体更协调。

    六、复选框设计注意点 1. 复选框和单选按钮视觉上有差异

    在产品设计中,方块通常表示复选框,圆圈用来表示单选按钮。这种视觉上的区别有助于用户理解两种控件之间的区别,并正确地使用它们。

    2. 对单个复选框进行右对齐

    如果字段文字较多出现折行的情况,复选框应该始终与第一行字段保持对齐,而不是跟随整个文本框居中对齐。

    否则就会产生类似右图的效果,看起来很奇怪。

    3. 尽量垂直对齐复选框

    在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垂直对齐复选框的原因:

    可以让选项更易于阅读和理解;让复选框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垂直对齐能让每个复选框在视觉上区分更加明显。

    当然在某些场景中,也可以采用水平对齐的方式,具体用法需要灵活选择。

    4. 超过 7 个选项使用多选标签

    多选标签能够很好地替代具有七个以上选项的复选框(5±2 规则)。允许用户轻松点选和取消选择多个选项,而不需要在复选框列表中再次去选择并取消。

    5. 扩大可点击区域

    这可能是新手设计师和开发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可点击区域应该比带有复选框和文本的区域要大得多,这样能方便用户操作和选择。

    最后 以上是「复选框」的类型+用法设计分析,希望这些学习能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进行表单设计!

    慢慢来比较快,如觉得有帮助,请点个赞,谢谢!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

  • 要让UP主赚到钱,B站要先赚钱

    设计动态 2023-04-07
    把最近和B站有关的热搜连起来看,不免有种分裂的感觉。毕竟就在不久前,B站还因为亏损和“给UP主分了91亿元”而冲上微博热搜,听起来有种“只要你开心,我怎样都好”的备胎即视感。 转头这厢却看到了up主掀桌的消息。有许多用户反应,自己关注了好久的UP主发布了停更的

    最近有关“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的热搜引发了许多互联网人关注,而由这一词条牵扯出的背后思考,可能还要落回到UP主们“恰饭”赚钱、甚至B站的商业化变现路径上。本篇文章里,作者便针对此事发表了他的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把最近和B站有关的热搜连起来看,不免有种分裂的感觉。毕竟就在不久前,B站还因为亏损和“给UP主分了91亿元”而冲上微博热搜,听起来有种“只要你开心,我怎样都好”的备胎即视感。

    转头这厢却看到了up主掀桌的消息。有许多用户反应,自己关注了好久的UP主发布了停更的视频,其中还包括“我是怪异君”“靠脸吃饭的徐大王”“LKs”这类有着几百万粉丝的头部UP主。

    在B站的UP主生态里,无论是广告还是流量,头部UP主都占据着绝对的核心位,也因此有一些声音认为,这是UP主的一次大规模撤退。

    但和用户们的体感相悖的是,UP主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着增多的趋势。根据B站财报,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B站的月均活跃UP主达380万,同比增长25%;月均投稿量达1760万,同比增长62%。

    随着包括LKs、靠脸吃饭的徐大王等舆论中心的UP主现身澄清,这场和停更潮有关的盛大讨论最后转向了另一个角度——B站UP主变现难。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B站UP主为什么变现难? StoryMode是不是B站解决盈利的好方法? B站到底该怎么挣钱? 一、UP主为什么难赚钱? 著名硬核UP主“半佛仙人”曾说,“商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很有可能你的热爱和擅长,连放在甲方面前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

    对于UP主而言,主要的收入来自两个,一个是平台激励。这部分收入来自于B站,B站会对UP主创作的自制内容根据播放量、粉丝量、粉丝投币收藏点赞量等标准进行评估,然后给予激励。

    另一个则是来自各大品牌广告主的商单,谁的影响力大,就越能吸引广告主来合作。

    过去,依靠着依靠着自身视频社区的独特定位和“B站=年轻人”的市场印象,B站写了一个和Z世代有关的资本故事。得益于独特的生态和定位,B站一面在资本市场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阿里、腾讯争相入股,2021年B站美股股价攀升到157.66美元/股,总市值一度达619.6亿美元。另一面,B站成为了品牌广告主们的必争之地,这里的UP主们既有原创性,还有稳固忠实的粉丝,时不时还能走出像何同学、罗翔这样的全网级影响力的爆款。

    在那个热钱涌动的时代,B站不愁钱,UP主也是。

    2018年,B站开始专注破圈。破圈带来的变化有两个,一是流量的获取变得容易,此后四年间,B站月活用户从9280万突破到了3亿。据一位冷门UP主透露,一则视频几万的播放量轻轻松松。二是播放量可以带来收入,2018年B站开启激励计划,早期补贴水平在每千次播放量3元左右,有UP主形容是“躺着都能赚钱”。

    中尾部的UP主吃着激励计划,头部UP主则依靠商单吃得盆满钵满。根据财经十一人报道,2016、17年的时候,40万粉丝量级的B站UP主,单条广告能卖15万元;20万粉丝的小红书博主,只有一两千元。

    但当下,时代变了。一方面,B站的商业化走的磕磕绊绊,一直没能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游戏、直播、付费会员或者电商,始终没能成长为B站设想的规模。短视频的崛起和社区氛围下用户对商业广告的厌恶也让广告商们减少了在B站的投放,叠加当下品牌更注重效果广告的大背景,令B站的广告业务雪上加霜,整个四季度B站的广告收入仅为15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降本增效成为了各大厂的主要任务。过去几年虽然B站的用户和日活在不断增长,却始终难以走出亏损泥潭。2022年B站的亏损幅度虽然在收窄,但归母净利润亏损仍然来到了74.97亿元,同比扩大10.43%。

    B站赚不到钱,能分给UP主的那部分自然也会缩水。根据公开的信息,B站的激励计划分别于去年、今年作了两次调整。有up主表示,一条相同数据的内容,收益比去年少三成到5成左右。

    头部的商单也是一样,去年以来,不少百万粉丝的UP表示,好几个月都没接到广告。

    二、StoryMode 在解决商业化的问题上,B站对StoryMode,也就是短视频模式寄予厚望。

    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视频在广告和电商上的潜力已经被快抖验证过,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较于长视频,无下限下滑的短视频能够容纳更多的广告。当前b站的StoryMode(竖屏模式)已经开通多种广告产品。根据广发证券预测,Story Mode产品可以承接20%的广告加载率。浙商证券则预测报告中提到,2024年,Story Mode将为B站带来20亿元广告收入,能推动B站实现盈亏平衡。

    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短视频不仅制作成本远比中场视频要低得多,也更在短时间抓住用户兴趣,实现点赞、评论、转发,有利于激励更多的腰尾部创作者参与创作。自去年推出以来,StoryMode增长飞速,2022年Q2和Q3两个季度,连续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超400%,全年用户活跃度达28%,日均用户使用时长达到了96分钟。

    B站对于StoryMode的重视也吸引了很多短视频的作者,比如靠印度美食品鉴走红的“刘庸干净又卫生” 和泰国美食博主小老虎等。去年二季度财报中提到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360万,同比增长50%;月均投稿量达到1320万,同比增长56%。

    B站CEO陈睿表示:“以Story-Mode竖屏视频为代表的新内容形式,有效地满足了用户碎片化的使用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活跃度的提升。”

    不能忽视的是,StoryMode正在侵蚀B站原有的底色。

    B站有一个别名,叫做学习网站,这是由B站中长视频专业化、深度化的特性决定的。专业化、深度化也意味着制作周期和成本也在翻倍增长。up主“一只姜茶茶”表示,自己的更新频率保持在一周,每次更新视频的文本字数大概在5000-10000字,为此她还雇佣了2个文案和2个剪辑,租赁了办公场地。

    短视频一面攫取了中长视频的流量,让许多人花时间所做的视频赶不上几分钟剪辑的视频;同时也削弱了UP主的粉丝粘性。这也成为了许多中长视频up主放慢更新甚至停更的理由。

    曾经的百大UP主A路人在微博表示:“短视频越来越多,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们竟然可以竖屏大拇指上滑直播了。我作为up主,和老粉丝想的是一样的,就是感觉自己的家被别人占据了。”

    如何平衡短视频和中视频之间的矛盾,显然是B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到底该怎么挣钱? B站的镇站之宝《让子弹飞》里曾有这么一句话:“我想站着把钱挣了”。

    这大概也是大部分老用户对于B站的要求。B站的发展过程中,凝聚着相当程度的理想主义。早期这个二次元聚集地甚至对扩张的兴趣都不大。

    从成立的2009年到转正答题制启动的2013年,4年间,B站一直保持着限制注册状态,相关统计称2013年前的注册用户数不超过100万。

    在B站想要发送弹幕,必须通过答题考试。“之前的入站考试非常非常困难,题量大且二次元浓度太高,我自认看动漫算是比较多的了,但也需要百度才能通过。”B站老用户阿银评价道。

    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在此聚集,并在弹幕区形成了自己的语系,“此生无悔入四月”“前方高能”这些独有的表述,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身份识别的暗号。

    这种氛围成就了B站,也困扰了此后B站的发展。

    2014年,B站创始人徐逸公开对所有B站用户许下了一个承诺:bilibili的正版新番永远不添加贴片广告,不加贴片广告的承诺就此成了B站的祖训。这让播放量激励的性质从YouTube的广告分成变成了平台烧钱补贴。

    今年三月,B站似乎开始正视短视频模式对中视频带来的影响。在上海总部举办的一场百余名UP主交流会上,“哪些播放指标能客观反映稿件质量”的问题被提出供讨论。同时有消息称,说 B 站可能会取消产品前台的播放量显示,转而替换为用户消耗时长。

    以用户消耗时长为衡量优质视频的标准,显然是B站为了提升了中长视频权重的一步棋。毕竟短视频虽然更易传播,但想和中长视频达到一样的消耗时长无疑需要更多的播放次数。

    至于效果如何,能否做到平衡短视屏和中长视频之间的矛盾还需要时间去给出答案。

    在B站十三周年主题演讲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称,“能够不断地产生宝藏UP主,既是B站的活力所在,也是B站的价值所在。”?

    在伯虎财经看来,当前B站早已经走过了小而美的理想主义时期,它的意义远不止那些有些不合理的祖训。在盈利上,B站需要更大胆点,毕竟B站都能看短视频了,看看广告,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参考来源:

    TopKlout克劳锐:B站竖屏“罗生门”:要“钱景”还是要生态?

    作者:陈平安

    原文标题:一年分了91亿,B站还是留不住UP主?

    来源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伯虎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Midlibrary!收录 2000+ 风格关键词的Midjourney提示资源

    UI交互 2023-04-07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实用超强的 Midjourney 提示词资源网站 Midlibrary,它由国外艺术家 Andrei Kovalev 主导建立,目前收录了 2078 种适用于 Midjourney 的风格流派、艺术运动、技法及艺术家关键词,能为我们生成不同风格样式...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实用超强的 Midjourney 提示词资源网站 Midlibrary ,它由国外艺术家 Andrei Kovalev 主导建立,目前收录了 2078 种适用于 Midjourney 的风格流派、艺术运动、技法及艺术家关键词,能为我们生成不同风格样式的 AI 图像提供便捷的参考,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功能~

    AIGC神器 Midjourney V5 强势更新!逼真到令人发指!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备受期待的 Midjourney V5 在上周四终于上线了,而且一发布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此这次 V5 模型的图像生成效果“太惊人了”,无限逼近真实照片,让人难辨真假。

    阅读文章 >

    Midlibrary 简介 Midlibrary 网站直达: https://www.midlibrary.io/ (使用魔法速度更快)

    Midlibrary 官网中主要包含风格(Styles)、特征(Features)、类别 (Categories)三大版块。

    ① 风格(Styles)

    风格版块里以标签的形式陈列了 2078 种艺术风格、流派、技法以及艺术家关键词,分类非常清晰,方便大家直接点击,查看对应的图像生成效果。

    比如点击“摄影师”进行内容筛选后,我们就能获得 200 多位世界知名摄影师的作品风格在 Midjourney 中的生成效果,只要我们在输入关键词的时候加上该摄影师的名字,就能生成类似的风格。点击摄影师的名字进入详情页后,可以对比查看同一摄影师作品风格在 v3、v4、v5 和 Niji 中的效果差异。

    ② 特征(Features)

    这个版块会按更宽泛的概念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比如按画风特征进行区分,有黑白的、古典的、可爱的、史诗般的风格等等;或是以主体进行区分,有人物、动物、风景,城市景观等;还有以色彩和人物肤色进行区别的。

    如果点击“柔和的色彩(Pastel Colors)”这一分类,就会得到 30 多个具备“柔和色彩”特征的关键词,涉及摄影师、插画师、动漫、技法等各个方面,关键词对应的效果也有直观的展示,我们可以直接复制用在自己的提示词中。

    ③ 类别(Categories)

    这个版块有 13 个大类,包括艺术流派和运动、艺术技巧、日式动漫、建筑师、平面设计师、时装设计师、电影、插画师、画家、摄影师、版画家、雕塑+装饰艺术家、街头艺术家等。

    个人感觉这个版块的实用性最强,也最适合我们设计师进行深入学习。比如进入“艺术流派和运动”分类,可以看到历史上各种风靡一时甚至延续至今的风格,比如抽象艺术、未来主义、新艺术风格、赛博朋克、包豪斯、达达主义、数字拼贴、野兽派、故障艺术、印象派、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等。尝试将这些关键词用在 Midjourney 中进行图像生成,说不定能给设计带来不一样的灵感。

    然后是艺术技法,这个分类里包含 200 多种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媒介,包括但不限于素描、水彩、油画、蚀刻、雕刻、浮雕、刺绣、毛毡、镜头、胶片、中国画、数字艺术等各个类型,所展现的效果极具艺术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复制关键词到 Midjourney 中进行测试。

    除了以上三大版块,Midlibrary 中还一个“MIDGUIDE(绘画指南)”版块,里面有对 V4、V5、Niji 模型的风格解析,以及各种流行主题的关键词合集推荐,从中可以学到一些更深入的 Midjourney 绘画知识和进阶提示词写作技巧。

    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推荐的高质量 Midjourney 风格关键词参考库 Midlibrary, 如果你在 AI 绘画的过程中缺乏灵感,不妨多去里面看看,肯定有很多你之前没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名字的风格关键词。而对设计师来说,浏览 Midlibrary 也是我们拓宽知识面、提升审美的好方法。

    推荐阅读:

    AI绘画哪家强?Midjourney、文心一格等 6 大工具出图效果大比拼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3 月份以来 AI 绘画领域又有了不小的变化,Midjourney 更新了 V5 版本、Stable Diffusion 推出了 Clipdrop Reimagine;微软 Bing 也推出了 Image Create (图像生成)功能

    阅读文章 >

    AI绘画必学!5种 Midjourney 进阶提示用法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一起探索 AI 绘画的花生 ~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 9 种在 Midjourney 绘画中常用的后缀参数,可以帮助我们生成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图像。

    阅读文章 >

  • AI绘画未来如何改进?来看斯坦福教授的预测!

    UI交互 2023-04-07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来自斯坦福的年轻教授 Maneesh Agrawala,他本人既是斯坦福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也是斯坦福大学布朗媒体创新研究所的所长。他在去年 HAI 2022 秋季会议上发布了演讲「AI回路:演进中的人类」,而这篇文章正是演讲内容修订后的版本。对于 AIGC 当下存在的深层问题,AI 的逻辑以及未...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来自斯坦福的年轻教授 Maneesh Agrawala ,他本人既是斯坦福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也是斯坦福大学布朗媒体创新研究所的所长。他在去年 HAI 2022 秋季会议上发布了演讲 「AI回路:演进中的人类」 ,而这篇文章正是演讲内容修订后的版本。对于 AIGC 当下存在的深层问题,AI 的逻辑以及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式,给出了详尽的解读和预测。以下是正文:

    最近我决定更新一下我的个人网站的图片资料: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我觉得现在制作一张高质量照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 DALL-E2 来生成。所以我写了一个简单的 prompt:「Picture of a Professor named Maneesh Agrawala」,然后 DALL-E2 给我生成了……额……这张照片:

    根据我文本提示,它生成了一张看起来有着明显印度裔特征的男性,给他穿上了看起来「专业」的服装,并且把场景设置在一个学术研究室当中。从整体上来看,物体、灯光、阴影和色彩都是连贯的,是单一且统一的照片。我对于 AI 生成的照片总体上是不会吹毛求疵的,不过手看起来比较奇怪,有一边眼镜腿没了,当然,从我更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我很希望它生成这个角色看起来年轻一点。

    总体上来看,AI 能够生成如此之逼真的照片确实是令人惊艳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数字超能力。

    AI 能生成的不止是图片内容。先走的生成式 AI 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黑箱。将自然语言作为输入内容,AI 能够生成素质惊人的文本内容(GPT4,ChatGPT),图片内容(DALL-E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视频内容(Make-a-Video),3D 模型(DreamFusion)甚至程序代码(Copilot , Codex )。

    那么这次我们使用 DALL-E2 重新生成一张照片看看吧。这次, 我想看看如果斯坦福以《银翼杀手》的风格呈现出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斯坦福最典型的建筑就它的主广场,中间是被棕榈树包围的纪念教堂,而谈及《银翼杀手》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霓虹灯,拥挤的夜市,连绵的雨水和大排档。所以我撰写了 prompt:「stanford memorial church with neon signage in the style of bladerunner」。

    在第一次迭代的时候,生成的图片并没有呈现主广场和棕榈树,所以我将「And main quad」添加到第二轮的 prompt 当中,在第三轮迭代中,我加入了「with palm tree」,生成的图像越来越像斯坦福的主广场,但是和《银翼杀手》的夜景没有啥关系。我开始周期性地修改 prompt,尝试找到更合适的 prompt,以产出我想要的图片内容。在第 21 次迭代之后,我在 DALL-E2 耗费了好几个小时,我决定在此止步。

    实际上,最终生成的图片依然不符合我的预期。更糟糕的是,我不清楚如何更改 prompt 以确保 AI 生成的内容能够进一步靠近我的想法。

    这个过程令人沮丧。(这大概才是绝大多数 AIGC 内容产出的真实情况吧?)

    事实上,寻求有效的 prompt 是如此之艰难,以至于现在诞生了专门的论坛(比如 PromptHero 、 Arthub.ai 、 Reddit/StableDiffusion )来搜集和分享各种 prompt,甚至还诞生了专门买卖 prompt 的市场( promptbase ),还诞生了大量的关于 prompt 的研究性的论文。

    良好的 UI 提供了可预测的概念模型 要理解为什么写出有效的 prompt 很困难,我认为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当中提及的一件轶事非常具有启发意义。这个故事说的是他自己拥有一个冰箱,而冰箱内设置温度的功能极度难用,因为它的温控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冰箱有着典型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它的两套设温控设施让人觉得两者有着独立的控制系统,实际上这个冰箱仅有一个冷却装置,而控制两者温度主要依靠一个阀门,来分配两者所用的冷气。这也意味着,原本的控制功能已经很难理解很难用了,而实际上的体系比我们看到的更加复杂,使用一个你看不到的阀门来耦合控制。

    使用不正确的概念模型,用户不仅无法预测输入的数值,也无法掌控输出的效果。实际在操作的时候,用户需要操控 (i) 设置控件进行调整,然后(ii)等待 24 小时等到温度稳定下来,并且 (iii) 检查最终的温度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如果结果稳定且符合预期还好说,如果不符合,需要返回步骤 (i) 。这种操作带来的沮丧感,其实和当前 AI 给人的感觉类似。

    对我来说,这件事情给我的主要启示有 2 点:

    设计良好的界面能够给用户创建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可以大体预测输入内容是如何控制输出内容的。 当概念模型不课预测的时候,用户就会被迫使用试错的方法。 UI 设计师 的工作之一,就是创建一个用户可预测的概念模型。

    AI 黑匣子不提供预测概念模型 生成式 AI 的黑盒状态,其实是最糟糕的界面,因为它们还无法给用户提供可预测的概念模型,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AI 是如何将自然语言 prompt 转化为最终的输出结果,即使是 AI 的设计者通常也无法确知,怎样去构建一个让用户可以理解和预测的概念模型,来帮助用户更好输出内容。

    现在回到 DALL-E2 ,我试着使用「Picture of a cool, young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or named Maneesh Agrawala」来让它为我创建一个更好的照片:

    很多时候我确实不知道 prompt 是如何影响图片的,比如我使用「Cool」这个词,它映射到图片当中的特征是运动外套和 T恤的组合,还是年轻的面容?而「Computer Science」 是否意味着 DALL-E3 需要输出写实的图片而非插画?没有逻辑顺畅的预测概念模型,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唯一能做的和大家一样,就是不停输入和修改 prompt 来等待结果。

    人类也是糟糕的 UI,但是比 AI 强一点 AI 的目标之一,是像人一样创造。你可能会说,自然语言是人和人进行沟通的语言,显然人是更好的 UI,这一点我不完全同意。人类本身也是产出垃圾内容的 UI。人类的可怕之处和 AI 黑箱的缺陷是完全相同的。当我们面对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其实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我们通常很难准确预测对方回复你的语言是什么。

    就目前而言,人类比起 AI 黑箱更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身为人类的我们,在预测人类合作方的「行为模式」的时候,是根据自身响应需求的方式来预测的,也就是「以己度人」。我们对于行为模式和概念模型,有很强的先验性,因为我们会假设对方和我们一样。

    其次, 根据 Herb Clark 等语言学家所指出的 ,我们可以和人类合作方通过交谈,来构建共识,共享相同的语义。我们可以在语言沟通中,逐步消除歧义和误解,并且完善和调整策略。

    共同性、语义共享和修复策略是人类协作的基础。

    尽管人类之间拥有这样的优势,和另一个人想要形成高质量的协作,依然需要通过多次迭代才能完成。最有效的合作通常需要数周、数月乃至于数年的对话,才能建立起共同点(想想婚姻关系吧)。

    正如我所说的,人类是可怕的 UI,但是依然是比 AI 黑箱更好的 UI。

    向拥有对话界面的 AIGC 前进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创建出更好的 AI 工具呢?有一种方法是支持对话式的交互。ChatGPT 等文本生成式工具,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些工具开始支持多轮对话,可以是作为未来人与 AI 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下文环境让 AI 和用户都可以参考之前对话中内容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达成共识。不过不清楚目前的 AI 系统包含有多少常识,AI 对语义概念的理解似乎还有所不足。但是人类用户而言,ChatGPT 到底懂得多少其实是不确知的,因此对话通常需要进行多轮来回,双方才能构建起基本的共识。此外,AI 和用户对话本身并不会直接更新 AI 本身的模型,为这些模型增加常识、基础概念、推理能力,依然是目前 AI 研究的主要推动力。

    Prompt-to-Prompt image editing [Hertz 2022]

    自然语言通常是模棱两可的。人类通过对话,来逐步消减歧义,确保大家在讨论的是同一件事情。有研究人员已开始将这种修复机制应用到文本生成图片的 AI 系统当中,比如 Prompt-to-Prompt image editing [Hertz 2022] , 用户可以先用 prompt 生成图片,然后优化 prompt 生成新的图片,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微小的调整即可,上图中,通过添加额外的关键词,生成了更加准确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改进的方式。

    减少自然语言歧义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让用户添加约束条件。图到图转化 (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Isola 2016] )就是一种典型的约束方式,通过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在这种环境下,当你输入一种类型的图像(比如标签图、轮廓图),就能生成另外一类图像(比如照片或者地图),输入的图像会约束输入图像的特征。这样的约束方式比起用户模糊的语言描述会显得更强,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空间特征。如今我们手底下很多小组在文本转图像的 AI 交互中,使用了这种方式来强化上下文环境。

    对话式交互能超越自然语言单一命令。在文本转图像的 AI 模型研究中,很多 AI 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建立共识」的方法。 Textual Inversion [Gal 2022] 和 DreamBooth [Ruiz 2022] 都会让用户提供示例图,AI 模型则会将文本 prompt 和这些图像示例关联起来,这样用户和 AI 会建立某种共通的信息基础。

    而 「神经符号法」 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创建 AI 模型对话界面的图形。一个 AI 模型不是直接生成内容,而是生成某种程序,只有运行了这种程序才能生成内容,这种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 「共识」本身,它是人类和 AI 可以以相同方式理解的东西,而这就是将编程语言语义形式化的基础。这意味着,即使没有明确的语义,开发者依然可以通过检测代码内容来确定 AI 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这个时候,开发者可以在编程语言层面上给 AI 提供修复建议,而不是简单的使用自然命令。

    结语 AIGC 的模型是令人惊叹的,但是它依然是糟糕的界面,只要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不明确,它就一直是个问题。我们可以启用对话式交互来改进 AI,创建更多的「共识」。

  • 如何高效做好设计评审?高手总结了10条建议!

    UI交互 2023-04-07
    设计评审是每位设计师避不开的工作项目。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做设计评审时如何清晰地阐述设计理念和亮点?设计评审的时候总被提问,我汇报的思路和节奏被带偏该怎么办?

    设计评审 是每位 设计师 避不开的工作项目。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问题:

    做设计评审时如何清晰地阐述设计理念和亮点? 设计评审的时候总被提问,我汇报的思路和节奏被带偏该怎么办? 每次设计评审都超过一个小时,该怎么提效? 本文就来为你解答这些问题,聊聊设计评审到底该怎样做。

    更多评审技巧:

    如何顺利通过设计评审会?我总结了3个注意事项! 编者按:如何通过设计评审?

    阅读文章 >

    一、设计评审的目标 我们先建立一个关于设计评审的关键认知:

    做 UI/UX 的设计评审,我们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更是为了让项目的相关方了解设计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并解决潜在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从而推进项目稳步进展。

    所以,不要把设计评审当成是设计师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而是要将其当作是使项目的相关方对方案达成共识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做设计评审的目标应该是:

    “通过尽可能清楚地阐述设计方案,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促成一致的结论,推动项目进展。”

    下图为对设计评审的“×误解”和“√正解”:

    而作为设计评审的主角,你的工作任务是:

    1. 讲解设计方案

    清晰地描述设计方案,可视化地呈现设计细节。

    2. 评估他人建议

    当他人对于设计稿提出不同意见和想法时,能够综合评估,适当妥协之后仍能保证最基础的用户体验质量。

    3. 把控评审节奏

    控制评审的全局节奏,当大家因讨论某个问题而迟迟无法推进或得出结论时,你要及时控场。

    4. 做好会议纪要

    做好会议关键结论和问题的记录,并及时同步给相关人员,让评审结论有据可查,及时跟进。

    二、设计评审的技巧 从评审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我总结了大厂工作中的 10 条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

    1. 评审前:管理预期

    在评审前要预先发送会议邀请,管理好参会人的预期。建议你做到:

    ① 会邀的标题要清晰。

    会议邀请的标题写清会议性质、项目名称、评审内容,让参会人一目了然。你可以这么写标题:“「设计评审」XXX 功能名称”

    ② 附带设计稿的链接。

    你可以在会议邀请中加上设计稿的链接,让参会人提前浏览。如果设计稿尚未完成,可以先写注明:“设计稿稍后附上”,做好再加上。

    2. 评审中:把控节奏

    在评审过程中始终要控制好节奏。建议你:

    ③ 先简述需求背景和设计目标。

    评审开始时先简要说明设计需求背景和目标,尽量用几句话或一两张图来概括和介绍:

    评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设计需求和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的设计手段和方法等。 ④ 约定简单的评审规则。

    如果评审内容很多,在开始时就可以先和大家约定好简单的评审规则。你可以将评审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讲每一部分的过程中不接受提问,讲完一部分后给大家统一提问的时间,避免在过程中因为个别细节问题纠缠不清而影响整体评审。

    ⑤ 按照逻辑做设计讲解。

    在讲解设计方案时,你要找到一个讲解逻辑,比如你可以按照用户的操作步骤 / 链路来做讲解,这样的设计讲解更接近用户的操作习惯,也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⑥ 成果优先,过程后补。

    设计评审不是设计研究报告,参会人通常并不十分关心你的设计手法或设计过程,而更关注最终的设计产出。因此:

    如果大家对设计方案没有异议,设计的研究过程和证据不说也可; 如果大家对方案有异议,那你再展开讲讲设计研究过程,来证明设计决策的正确性。 ⑦ 突出真正的设计亮点。

    你可以突出讲解方案的设计亮点。不过这些“亮点”不仅是单纯的设计创意,更应该是能够体现业务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品和业务目标的设计方案。

    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创新,并不需要你做过多的解释说明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成本和资源有限时,才需要进行平衡和妥协。因此你要站在业务、产品、用户的立场上,判断业务真正需要的设计“亮点”是什么,并在设计稿和设计评审中有所体现。

    ⑧ 形式服务于内容/功能。

    你不需要做花哨的设计方案汇报书或 ppt,因为汇报的样式和形式再丰富也不会为设计方案的质量加分。你可以将精力用于方案的清晰呈现,比如:如果某个 icon 的动画效果很重要,那就可以做个动效 demo 进行演示,简单的 demo 会减少很多沟通时间。

    3. 评审后:推进落实

    在评审后立即整理好会议纪要,并及时同步给相关方。建议你:

    ⑨ 执行项指定到负责人。

    评审过后产生的不确定项或待完成事项,需要指定到具体负责人,并注意督促落实。

    ⑩ 评审纪要需做好归档。

    评审纪要要同步给所有相关方和参会者,并做好归档,让结论有据可查。

    相信这 10 条建议会帮你顺利做好设计评审。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