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网红民宿排位战:美团摩拳擦掌,木鸟刚上途家

    设计动态 2023-04-12
    这段时间,伴随旅游住宿业回到发展正轨,复苏与发展成为主旋律。携程发布五一旅游前瞻,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木鸟民宿报告中也提到,“五一”假期民宿订单已超过2019年同期。 节节攀升,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令今年的民宿市场发展更值得期待。在疫情的危与机中,国内三

    伴随旅游住宿业回到发展正轨,复苏与发展成为主旋律,国内三大民宿预订平台途家、木鸟、美团,几乎都有着自己的拿手锏,你来我往地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优势。民宿行业回春愈发明显,垂类平台如何应对下一个浪潮呢?

    这段时间,伴随旅游住宿业回到发展正轨,复苏与发展成为主旋律。携程发布五一旅游前瞻,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木鸟民宿报告中也提到,“五一”假期民宿订单已超过2019年同期。

    节节攀升,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令今年的民宿市场发展更值得期待。在疫情的危与机中,国内三大民宿预订平台途家、木鸟、美团,几乎都有着自己的拿手锏,你来我往地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优势。

    一、垂类平台的回春与抢食

    2020年之前,国内共享住宿领域热火烹油,融资不断。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提到:预计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随着疫情的影响,民宿平台的融资步伐止于木鸟民宿2019年5月B2轮。直到2023年春节民宿市场各项数据的好转,转折才开始出现。据观研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民宿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大关。

    民宿行业回春愈发明显,垂类平台如何应对下一个浪潮?在竞争之外,他们不断加快对护城河的深入挖掘,分食着这片庞大市场。

    1. 输血优势:途家民宿 2016年以来,途家民宿先后并购携程民宿、去哪儿民宿、途家、蚂蚁短租、大鱼自助游,组成了新途家集团。途家曾一度一大部分流量来自携程,背靠携程入口,决定了携程更容易获得商旅用户的流量需求,并通过大量自营公寓,保证了平台房源酒店式的标准化服务,迅速跻身独角兽阵列。

    据途家2018年度报告显示,21-30岁群体占比为45.99%,31-40岁占比32.37%,20岁以下用户占比7.60%,这与携程的流量密不可分。尽管依靠腾讯获得了商旅市场用户的领先增长,但其对携程流量的依赖也逐渐加大。

    不过在争夺之外,它们与携程也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商务旅行者正是携程酒店住宿的核心客户,这对途家民宿的业务增长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更何况途家民宿COO王玉琛曾提到携程系的流量还没有非常好地用起来。

    对途家来说,疫情期间无奈放弃B端市场转向C2C轻运营,这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加之携程“满弓发力”转向出境游,途家的输血渠道是否还能够维持?

    2. 造血优势:木鸟民宿 相比起其他民宿预订平台在外部流量上的不断加码,木鸟民宿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独立民宿预订平台,木鸟对于如何造血的探索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因为木鸟选择了C2C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资产风险更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木鸟似乎并不热衷于靠大量的曝光烧钱换流量。

    据木鸟民宿2022年度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71%,而对民宿市场来说,30岁以下的用户群体,未来几年仍将持续高速增长,他们会成为支撑民宿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木鸟民宿在资金链之外建立的最重要优势。

    这样的现金流与用户分布如此优越的发展态势之下,使得木鸟民宿的扩张拥有了更多可能。

    而依靠造血能力赢得市场的木鸟,面对疫情后此起彼伏的营销轰炸,是否还能够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

    3. 本地生活优势:美团民宿 美团在本地生活市场占尽优势。作为美团的基本盘,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数据依旧坚挺。2022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经营收入为1608亿元,同比增长17.6%,经营利润为295亿元,同比增长56.8%。然而,营收增长的功臣主要是外卖相关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则拖了增长的后退。

    本地性是美团的底色,亦是核心本地商业的根基。在本地生活场景下,包括酒店、民宿在内的美团住宿业务在周边游领域的优势明显。在流量方面,美团积累了大量本地用户和用户消费数据,为开展本地游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但美团的劣势也很明显,一是美团民宿的数量并不占优势,只有途家和木鸟的一半以下,且多集中在下沉市场;二是美团的本地生活遇到了抖音的挑战和进攻,在下沉市场,同程旅行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二、竞争背后的竞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红民宿”在民宿平台营收和用户增长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对木鸟民宿而言。

    2019年木鸟民宿订单数量相较去年呈3倍增长,其中网红民宿订单量呈线性增长。

    2021年网红民宿订单量达到2020年的1.9倍。其中,上海、重庆、成都、长沙、西安等网红打卡地较多的城市,网红民宿订单量增长明显。

    2022年,木鸟民宿平台网红民宿订单达到2019年的1.3倍。

    这一年11月,途家民宿第一次将网红民宿作为推广重点在其产品中露出。而美团民宿在2019年改名之后,房源量迅速由当时的35万套房源增长至72万套房源,网红民宿作为其面向大学校园的重点产品得到发展。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住宿空间,网红民宿大多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以及日常家居生活中不常见的元素,如海洋球、火烈鸟、太空椅、无边泳池、室内滑梯、婚纱衣橱、古风汉服等等,和千篇一律的酒店住宿形成了强烈反差,切中了年轻人的内心需求。

    途家民宿和美团民宿正在努力缩小木鸟民宿在网红民宿上积累的优势,但这并非一时半会儿可以追上的。

    在三个平台都上线的“7号下午民宿”,从标签可以看到,同样的房东,美团民宿评论数为617条,途家民宿评论数仅为171条,木鸟民宿则有956条评论。亚马逊曾经根据listing的买家评论数进行分析每日平均销量,评论数和订单其实是呈正相关的,对同一家民宿主而言,三个平台不同的评论数其实也反映了各家在网红民宿上的订单对比。

    长久以来,个性化与特色化始终是民宿差异化发展的关键指标,覆盖更加广泛的住宿场景才有望创造更多样的需求,进而在用户、流量以及营收上撬开更大的可能。

    在此之外,网红民宿对于途家与美团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

    网红民宿大多与网红城市挂钩,而美团近年来正试图扭转聚焦中低端市场带来的低质印象。美团财报披露美团高星酒店间夜量占比在2021年第一季度超16.7%,可见美团的间夜量更多依赖中低端酒店,而中低端酒店的比例越大,越容易拉低美团酒店的整体平均间夜单价,这就是美团持续向上抢占高星酒店的原因。

    途家也迫切在疫情后找到商旅市场外的又一条新路。近年来,携程营收不断放缓,2023年携程更是花样百出,试图在出境游市场加大收益。国内市场上,交通住宿业务及旅游度假业务同比和环比双降,获客景气度略有不及。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恢复,途家也想探索新的生存方案。

    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平台竞争的加剧,网红民宿的内涵也正在变化。用户在追求个人化与特色化品质民宿的同时,更倾向于为优质服务和文化消费买单。

    三、反攻号角吹响,内容之外关注场景落地带来的增量 自春节开始,包括携程、同程、途家、木鸟在内的平台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专家学者,纷纷向外传递一个信号,旅游加速复苏、民宿加速复苏。

    在一轮趋势中,必须要走在“康庄大道”,不要跑错方向。

    网红民宿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内容,但老产品之所以还有新生命,关键就在于一茬一茬的年轻人以及不断更新的设计风格。

    网红民宿将成为旅游复苏背景下的早期代表之一。目前流行的侘寂风、圣托里尼、欧美风格等等均为网红民宿的范畴。网红民宿因为多位于网红城市或旅游城市,美团民宿业务部总经理杨威表示“房东开始更注重增强客人的体验感,投入大量资源和心血来优化产品,形成鲜明的主题特征”。当前主题类网红民宿的洗牌上新增加了用户对于民宿的新期待。

    首先,在民宿内容呈现上,一方面网红民宿的洗牌重建带动了对“民宿内容”的需求,另一方面延伸了“民宿+”的探索维度。 从用户角度看,“新网红民宿”脱离了单纯依靠装修主题的“一见钟情”,在功能上增加了体验项。在木鸟民宿此前提出的地主之谊或是一些民宿提供的接送服务之上增加多维增值服务,通过民宿内容的附加体验增加停留时长和服务感知,比如广东惠州民宿打渔、陶艺体验等等。

    其次,在革新内容的同时,“新网红民宿”会带来更多的场景。 关于网红民宿,目前行业的探讨大多局限于装修风格,首先想到的是主题内容,思考哪些布置可以提升上镜美观度,这对应的都是物的简单改变。其实“新网红民宿”的想象空间在于从聚焦于 “物”转向聚焦于 “人”,从设计“产品”到设计“场景”。早前的电竞民宿、剧本杀民宿以及去年爆火的露营民宿,其实都可以算作雏形。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曾在文章中提到过,“场景”,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民宿空间的灵魂,没有灵魂,民宿空间空无一物。有了民宿舒适物设施、活动和人群的不同组合构成,民宿的场景才能生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民宿才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民宿的个性因此而叠彩纷呈。

    本文由 @雨后伊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青桃」的中视频故事,能讲好吗?

    设计动态 2023-04-12
    西瓜吃不进,青桃开新番? 短视频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吗? 一个APP的兴起,总是会引发对于其所居时代的疑问。或是某种文化占据主导,或是某种形式失去锋芒。技术的投入与资本的倾向,与瞬息万变的「潮流」交织在一起,难以道清楚是谁在引领谁。 「青桃」,抖音官方出品的中

    前段时间,抖音推出了中长视频APP“青桃”,产品主要定位为年轻人的兴趣知识平台,以中长视频为主,内容大多与抖音相关联。那么此次出现的“青桃”,是否会对在线视频领域造成一定影响?“青桃”又有可能遇到哪些强敌?

    西瓜吃不进,青桃开新番?

    短视频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吗?

    一个APP的兴起,总是会引发对于其所居时代的疑问。或是某种文化占据主导,或是某种形式失去锋芒。技术的投入与资本的倾向,与瞬息万变的「潮流」交织在一起,难以道清楚是谁在引领谁。

    「青桃」,抖音官方出品的中长视频APP,在这个春天青涩地诞生,迎接未知的成长。

    短视频的黄金时代有没有褪去光芒,这个问题往往有一种利益倾向。比如赛道的饱和、比如博主的营收、比如平台的dau、比如视频的pv和uv。从这些角度去考虑,如果可预测的利益增长空间不够大,那么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势在必行。

    可以感受到的是,最近视频领域的关注点,已经又从短视频平台转移至中长视频。一边是B站财报的「触目惊心」以及UP主的集体停更,一边是抖音上线全新中视频平台「青桃」。长久以来稳固的中视频行业格局,可能会因此而改变吗?

    包围「青桃」的,又有来自何方的劲敌?

    一、「青桃」之前,「西瓜」当先 3月末,抖音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App,slogan为「看见你的热爱」。该产品定位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平台,主要以中长视频为主,目前内容与抖音相关联。

    与抖音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相比,不难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差别。

    「记录美好生活」是面向创作者的口吻,希望用户不仅仅是在抖音上观看,而更希望用户能够成为生产者中的一员。「看见你的热爱」则更面向受众,以内容本身作为平台的核心,是一种消费引导性质的邀请。

    这也确实很契合青桃的内容设计。从官方介绍来看,青桃的内容包括互联网前沿、科学探索、财经、职场、文化艺术等多种类型,基本都是年轻人的偏好。每一个领域中的内容主打的就是一个「知识分享」。

    怎么看,都好像是在冲击B站哔哩哔哩大学的地位。

    页面设计上,青桃也采用了和B站较为相似的设计,比如推荐页面采用双列瀑布流排列,每一个视频在首页呈现给用户的有视频封面、标题、时长以及UP主名字和点赞数五项关键信息。

    发现页中,青桃内容的垂类性质更为明显。且一些系列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打造「学习」频道。官方中将其称为专题内容连续看,一键get所有知识点,让学习更系统。

    但抖音瞄准B站,在青桃这里已经是2.0版本的故事了。在此之前,还有西瓜视频的浮沉过往。

    西瓜视频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中长视频平台,业内对其讨论度最高的时候,已经是三年前了。2020年1月,疫情肆虐之时,西瓜视频宣布贺岁片《囧妈》全片在大年初一首播;2020年9月,西瓜视频slogan从「给你新鲜好看」升级为「点亮你的好奇心」;2020年10月,时任西瓜视频总裁的任利锋在好奇心大会上首次提出「中视频」的概念,并宣称投入20亿元补贴中视频创作者。

    也是从2020年左右开始,有关西瓜视频与B站之间纷纷扰扰的对垒开始活跃。比如2022年8月恢复全平台发布视频的「巫师财经」,就是2020年从B站「出走」加入西瓜视频的知名财经UP主,该事件也被视为西瓜视频与B站之间抢人大战的经典事件。

    不知道是受困于产出还是平台,加入西瓜视频后的巫师财经并没有迎来二次的声名鹊起。而西瓜视频呢? 努力很真实,梁子也结下了,但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爆发与收获。

    甚至站在现在的节点来看,不管是长视频引入还是自制综艺,在抖音平台上收到的反馈以及抖音本身所做的动作水花都比西瓜的要大。

    在1.0的故事一言难尽的时候,为什么要再来一个青桃呢?

    二、知识大爆发 实际上,西瓜视频的前身是头条视频,在2017年头条用户大爆发时期建立了升级为西瓜视频。

    所以西瓜视频建立之初,所依赖的生态依然是今日头条,平台的调性是一致,也一时难以逃脱出头条的内容框架。在抖音起势之后,西瓜视频又需要和抖音区别开来。定位的不断游移,使得西瓜视频一直难以杀出一条血路。

    在确立中长视频的主要方向时,B站已经占据了年轻人的心智,西瓜的战略提出确实有些为时已晚。 但此时有一点规则在「中视频」的概念下得到刷新,即发展中视频一个着力点是PUGC的深度与活力。

    令人意外的是,抖音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新的机会。

    尽管抖音短视频的定位不可撼动,但用户基数的庞大以及流量红利的吸引,不少知识类内容的创作者们并不局限于「短平快」的内容限制,依然会发布一些需要耐心观看的中长视频。

    而在另一方面,以短视频形式承载的泛知识内容,也逐渐填补了抖音的「学习生态」。2021年12月29日,抖音还为知识类内容上线了一个专门的「学习」频道,聚合该类型创作者的内容,如@无穷小亮的学习日常,以及《院士开讲》等节目。

    2022年12月28日,抖音联合巨量算数发布的《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有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抖音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超过50万,同比增长69.6%。生活知识、人文知识、科普知识是万粉创作者数量增速最快的内容领域。不同领域的知名创作者成为用户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源泉。

    而抖音也非常重视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内容设计,比如举办年度大型知识科普活动之一的《硬核知识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跨年演讲,开辟全新的知识栏目《知识星期肆》等等。凭借平台的影响力,抖音自然也能建立起更多知识圈的人脉资源,抖音学习的标签也越来扎实。

    图片来源:抖音APP公众号

    一些巧合事件也在为抖音助力。比如东方甄选的双语直播带货,董宇辉的走红,让知识情怀与电商经济奇妙的结合在一起。新东方的俞敏洪也借此机会,设计参与了多档知识对谈和分享的直播。

    关键之处在于,改变了用户们对抖音「短视频」快餐平台的刻板印象。

    但这种模式下,抖音的内容也越来越「杂」,如果单设一个学习频道,似乎也无法将抖音沉淀下来的知识资源最大化。而尽管随着风向的变化,用户对于抖音的认知在逐渐转变。要做到真正替代B站,把要学习上抖音的标签打出去,机会依然渺茫。

    因为抖音就不是一个中长视频平台,也不是一个知识型平台,它可以包括这些内容,但无法完全成为这些内容。

    反过来,那些中场视频平台试图加入短视频赛道,也是一样的道理,目前并没有看到真正有影响力的标杆事件发生。

    所以「青桃」的诞生,是顺水推舟,也有迹可循。让真正在抖音上感觉到高质量知识内容的用户有一隅专属的「乐土」,通过平台的迁移更精准地定位用户,不仅仅只是大刀阔斧去「对标谁」的想法,更是在本身的生态下做出的谨慎的选择。

    三、青桃会成熟吗? 当然,在西瓜视频的前车之鉴上,青桃的未来如何同样也难以预见。

    从目前青桃官方所发布的消息来看,并未看到青桃的「大野心」。很关键的一点是,青桃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条: 精心挑选的内容,界面简洁无广告,让每一次观看体验都更加舒心。

    开端就打出了「无广告」的招牌,清爽的气质与平台所倡导的「知识分享」更为贴切。

    然而无论平台目前的设计如何,有没有「人」更是关键。如何将用户从抖音处迁移过来,如何鼓励无广告下的创作者踊跃输出,是影响青桃发展的痛点。

    再者,如果做一个以「知识分享」为垂类的视频软件,会是一门好生意吗?越来越多的人在抖音上观看知识类的内容不假,这种数据表现是依赖于抖音本身更多,还是出于用户本身的兴趣与需求越多也值得去深入考虑。

    如果只是为抖音用户提供一个新的入口,做无广告的小而美的知识分享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的吗?如果是面向整个市场,广义的竞品实在是不少,除了B站之外,小红书、得到、知乎都或多或少在切这个蛋糕。下一步的用户增长,机会又在哪里?

    巧合的是,B站UP主集体停更潮在近两天成为热议话题。大部分UP主表示停更的原因是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B站的奖励机制调整,使得创作者收益大幅降低。

    又会想起西瓜视频与B站的抢人大战,UP主出走的原因无非是「西瓜给的太多了」。

    当然,青桃的机会不会简单地因B站奖励机制的调整而出现。 但「用户挑战平台」这件事情可以为青桃、为抖音,甚至为整个视频平台行业带来思考。 在认知盈余和个人影响力可以变现的时代,UP主们和平台之间共建怎样的关系,才能带来双赢?

    是视频营收、是平台氛围、是社会曝光,还是创作支持、权益保护?

    这是一条很多视频平台都走过的路,但也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多视频平台需要重走的路。青桃的劲敌,来自竞争对手,也来自用户、来自变化。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条漫长的路。

    如果新的爆发点暂时未见,那就慢慢来,比较快。

    四、结语 互联网企业们度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太多的尝试落空以后,调整成稳健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最好的攻势。

    那些悄悄下架的APP们,让之后出现的每一个APP都是深思熟虑的象征。新的尝试建立在新的需求之上,新的需求本身就是多变的,抓住机会和深度挖掘,都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倒是不介意下载一个新的APP来获得新的服务。但用户看好的资源,是否能够将用户变为资源的「资源」,就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了。

    没有什么永恒的赢家,但有永远在尝试的资本家。

    作者:六一

    原文标题:B站博主集体停更,「青桃」的中视频故事会讲得更好吗?

    来源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传媒1号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短视频的潮水将向何处奔涌?

    设计动态 2023-04-12
    从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过去快7年时间,下半场已经走过七年之痒。 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基础设施,更值得期待的是,其与AI技术、产业以及场景融合,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社会价值。 尽管ChatGPT把AI带到了iPhone时刻,但离真正意义上的AI奇点还

    短视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长和流量增量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短视频行业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存量之争。在这个行业中,从早期的产品之争,到创作者之争,再到产品、内容与商业整合起来的“掰手腕”,短视频浪潮终将如何奔涌?

    从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过去快7年时间,下半场已经走过 七年之痒。

    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基础设施,更值得期待的是,其与AI技术、产业以及场景融合,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社会价值。

    尽管ChatGPT把AI带到了iPhone时刻,但离真正意义上的AI奇点还有些时间。所以,如今这个互联网与AI融合的过渡时期,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或许更为合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2C端看,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同比增长3.4%至 10.67 亿,其中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及短视频等应用加速普及,用户规模增速分别为 21.7%、15.1%及8.3%;农村数字化持续发展,以在线教育与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在农村用户数继续增长。

    报告提到,短视频成为移动互联网时长和流量增量的主要来源,并与直播、电商、教育、旅游等行业互相加成, 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已从18年的78.2%快速提升至94.8%。

    由此能看到,短视频的竞争也妥妥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存量之争。短视频的战役,几经起伏,也横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周期。 从早期的产品之争,到创作者之争,再到产品、内容与商业整合起来的“掰手腕”,短视频的潮水一直处于奔涌的状态。

    最近B站UP主“停更潮”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停更一直都存在,并非新鲜事。 停更潮往往也孕育着下一个浪潮 ,这种趋势,不仅对于其他短视频平台来说如此,对B站自身来说也是如此。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潮水显然已经卷入了更多浪花。与此同时,各大平台都在降本增效, 但降本容易,增效不易 。

    潮水的走向,最终还是有赖于平台与短视频创作者一起去“增效”,更直白一点就是,大家都能赚到钱。

    要解答短视频浪潮终将如何奔涌,还得先从周期肇始之处,找到一些脉络,进而循着其脉络,窥见创作者与平台如何互相成就。

    01 横跨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周期的三个驱动和演进 翻看一些报告和资料发现,大家对于短视频历史阶段和代表性产品的梳理是类似的,但更多是时间序,而非按驱动力来划分。

    在我看来,中国短视频平台发展的早期,也就是 第一个阶段,是由产品微创新和明星驱动的。 具体来看就是:

    2011年的萌芽期,制作、分享GIF图片的快手问世,之后快手转型成为短视频平台。

    2012年到2015年的蓄势期,美拍、秒拍、微视以及小咖秀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

    和微博深度绑定的一下科技毫无疑问是这个时期的短视频王者。

    海外短视频的进程其实也类似,社交媒体巨头和明星效应在这个时期主导了短视频进程。2012年10月,Twitter收购了一家专做6秒短视频的社交产品Vine,2015年,Musical.ly(也就是TikTok的前身)还没有什么起色时,Facebook就推出了一款短视频应用Riff。国内明星当时在微博玩得特嗨的「冰桶挑战」就出自于此。

    小咖秀的创新在于,对嘴型、模仿秀等微创新卷入了更多UGC,但并没有形成创作者生态。而秒拍与微博上的短视频,仍然是围绕明星展开。即便彼时诞生了一些红人,也只是零星的、孤例的,没有可持续性,更谈不上工业化。

    第二个阶段的力量来源,平台端是由算法,内容端是由创作者驱动的。

    这个时期,一下科技的影响力不断下滑,微博自身接过并执行了短视频战略。第一批短视频MCN浪潮确实也是诞生于微博。

    只不过在2016到2017年的爆发期,抖音凭借算法技术,以及竖版短视频的形态,迅速抓住了一批能够生产各种垂类娱乐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抖音和快手获得了一大批资本青睐,这期间依靠短视频爆火的papi酱掀起了短视频红人浪潮。抖音和快手也形成了“男抖音、北快手”的局面。

    到了2018至2019年,抖音、快手逐渐开拓直播电商领域,用户进一步增长,MCN机构也不再只是围绕短视频这个形态,直播带货红人开始蠢蠢欲动。

    第二个阶段里面, 平台与创作者的权力博弈上,创作者是略胜一筹的,彼时有更多资源和财力给到各平台去挖角,创作者也躺在热钱流动里,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危机。

    第三个阶段,我把它称之为 终极战斗与“伪终局”时期,这个时期的驱动力在于“大家都以为能搞到钱”,也可以说是商业化驱动。

    入场者众,真正抓到红利并且收到红利的创作者和MCN也并没有那么多。平台看起来很繁华,但创作者却需要重新定位自身。

    具体从时间来看,就是2020年至今。抖音与快手将短视频变现的路径拓宽了,除了广告,还有电商。抖快的内容电商,已经对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形成威胁。当然这之间,B站和小红书也在发力短视频。

    以中视频见长的B站,有过一段高歌猛进的时期,但商业化上一直是曲折的。2021年,B站在主站中推出了竖屏模式短视频Story-Mode。其上线时间和YouTube Shorts差不多。但显然,YouTube以及谷歌的广告变现能力给足了产品空间和创作者的创作动力,而B站却还要面临老B站模式和抖音模式在站内的互相打架。

    这个阶段的最大变量要属视频号。微信的产品哲学给人一种“ 慢即是快 ”的感觉,毕竟是国民级应用,每一个调整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可能改变。

    经过3年发展,视频号已经达成了张小龙口中的“原子化组件”的设定,其与公众号、朋友圈、搜一搜、小程序等微信其他组件已经可以灵活发生化学反应。

    从3月份的腾讯财报电话会议披露的内容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视频号的总用户使用时长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并且超过了朋友圈的的使用时长,为后者的1.2倍,点赞超10万的视频数量也同比增长了1倍多。而在2022年全年,视频号的原创内容播放量同步增长350%、直播规模增长300%, 直播带货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800%。

    视频号的用户数据方面,据Quest Mobile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视频号MAU已达8.13亿,同期抖音与快手则为6.8亿和3.9亿。到2023年,这个数据必然还会变化,但量级上已能窥见趋势。

    所谓的短视频终极战斗结束后,抖快B只是一个伪终局。视频号只需要再在内容池和用户时长上再有所增长,便与抖音同为第一梯队,往下梯队的是快手、B站、小红书,也就是逐渐形成 双超多强 格局。

    02 用户端,多元文化和消费潜力决定了活水的供给 B站高歌猛进时期的“为爱发电”,以及百大UP的光环,给很多UP主一个错觉,以为只要在这个平台上好好做内容,就真的可以发电了。

    但B站的财报和UP主如今的停更潮,又真切告诉大家,不是那么回事。

    不可否认,B站完成了一波破圈,二次元之外,收获了更广泛的年轻群体。但再要破一层,让更广泛的中年人进来,就很难了。这也是为什么,B站用户体量很大,但其讨论的议题,呈现的文化,还是浓浓的“大学生文化”。

    不过,这一轮对B站的讨伐也有点过头了。归根结底,还是遇到阻力,各种鬼故事都出来了。B站的能量还是很强,只是想要第二次捅破天花板,很考验叔叔的智慧和魄力。

    前面我说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钱的流向是资本热钱涌向平台,平台花钱请来创作者,砸钱补贴。但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开始降本增效,热钱流动需要实实在在的盈利,而不是烧钱扩张的模式。

    此时,活水变了流向,“每用户价值”更高的平台,就有更多的广告和电商收入涌入,创作者才能有更多收入空间,内容池才能建立。

    也就是说, 用户的多元和消费潜力,决定了品牌方“钱的流动”,也就是活水的供给。有活水,创作者就更有动力和资源去做更广泛的内容,如此,才是良性循环。

    有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电商的客单价约为60元至80元,而淘系电商的客单价能达到100元上下。

    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PRO上,视频号直播团队表示,2022年视频号直播带货方面, 平台公域购买转化率提升超过100%,客单价超200元。 其中,二三线城市的消费用户占比超过60%。

    腾讯官方公开资料显示,一场观看量仅2万的兰蔻直播,在两个小时里达到了超400万的GMV;2022年10月末,水星家纺在视频号多次直播,以探索公域导流、私域成交,核心代理商门店开单率达80%,GMV突破2000万。

    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提到,视频号正在逐步通过直播去切入直播电商领域,“这里的空间很大,但我们希望可以推动直播电商健康、持续地发展,这样它才能走得更远更长”。

    视频号的活水供给,之所以源源不断,有不少是微信赋予视频号的优势。 作为中文互联网IM和社交刚需产品,微信的用户结构决定了其讨论空间和文化更多元。

    除了短视频本身吸引的年轻人大盘, 微信生态内其他组件已有大量面向中年及以上用户的内容、创作者沉淀,这些用户也能以更少的阻力在视频号场景下转化。

    要知道,中年及以上群体,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这样也能丰富广告主的结构和覆盖面。比如李筱懿、年糕妈妈这样的创作者,在微信生态深耕多年,有一批忠诚度高的订户,消费能力不俗。再如“一条”创始人徐沪生也在2023新榜大会现场提到,“一条”在微信生态内做非标艺术品内容,单条珠宝视频播放量20万左右,但导流精准,能直接成交。

    事实上, 海内外的巨头都已经有一个共识,短视频平台需要在数字广告和电商业务上双线推进。 抖音、快手,包括Youtube、Meta,Snap在内的玩家,其新的增长点也会是在电商或完善电商体验上。

    所以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之战, 卷入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且彼此互为因果。

    大平台决定了用户的多元,而用户的多元和消费潜力决定了活水的供给,以及品牌的参与程度。而只有品牌会深度参与的地方,创作者才能可持续发电。

    03 创作者端,改变不了潮水走向,就加入 我认为,2023年,对创作者来说,也到了一个重新定位、 重新企划的分水岭。

    B站的为爱发电显然不可继续了。对B站而言,再去强调考试后的会员数已没有意义。那些问题百度一下,大家都能翻到答案。B站需要彻底甩掉小破站的标签, 拥抱更多元的文化,B站上的UP主也一样。

    如果B站能够第二次捅破天花板,其增长势能仍然是中文互联网社区里数一数二的。

    小红书目前的生长能力仍然很强,如果说最初是知识盈余驱动了知乎,如今是生活方式上的“经验盈余”在驱动小红书。对美妆、家居等垂类博主来说,小红书是一个标配。但现在大家也看到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陆续开了小红书账号。这或许也意味着, 小红书也要开卷了。

    抖音和快手嘛,流程和逻辑已经很清晰了, 但这种流程和逻辑的清晰度更,多是对平台而言的,平台有一整套分配流量的机制。 对创作者来说,只能去适应平台规律。平台权力越高,给到新入场的创作者的机会就更少。

    这也是为什么大主播、大MCN机构必须得依靠团队化,持续不断的策划和推流,即便如此,也是铁打的抖音,流水的红人与机构。而中小主播、中小MCN机构的盈利空间并不乐观。

    不过,抖音本地生活上的拓展,或许还能给创作者再带来一波机会。

    要说当下目力所及,市面上仅剩的,创作者尚能抓住的短视频平台,应该就是视频号了。

    腾讯财报显示,2022年Q4,视频号广告收入突破10亿元,即单日广告营收达到1000万元。这个数字当然和抖音广告收入还没有比较的意义,但这一增长是在没有影响腾讯和微信生态内其他业务的广告收入前提下达成的。而且,肉眼可见的,视频号的内容池和商业价值还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对于创作者来说,微信的私域属性,可以带动冷启动期更高的曝光率。早期视频号创作可以依托原有公众号的基础,也可以完全从0到1通过微信和企业微信的圈子传播。 这种冷启动阶段的粉丝积累,相当于省掉了一大部分投流成本。

    2020-2021年,也就是前述我说的第三个阶段,抖快B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视频号更多是在完善基础设施。 2020年,视频号打通了微信生态内各个入口,实现与小程序互联,2021年完善直播应用,年中相继试水“6.18”、“11.11”直播购物节,测试产品应对电商大促的能力。同年,视频号上线互选平台,这一内容合作模式,可供广告主和创作者双向选择。同时,视频号与企业微信互联,支持一键添加创作者企业微信。

    2022年,视频号商业化多线推进,包括视频号原生广告(信息流广告),视频号小店服务以及视频号小任务等。

    最新的利好视频号创作者的消息是,创作分成计划正式上线,符合条件的视频号优质原创作者,可在原创视频评论区通过展示广告内容,获得广告收入。最新推出的创作分成计划,其加入的门槛,目前(尚在内测)也没那么高,有效关注人数100以上,符合内容规范的优质原创作者就可以了。

    自此, 对创作者而言,视频号已经完整搭建了广告、电商和打赏三大商业化模式。

    微信的产品哲学一向是做好工具和底层设施,对不同阶段的创作者而言是“授人以渔”,而非直接授人以鱼。

    入场视频号的时机,最好的是两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了。社交推荐叠加算法推荐,给了创作者更多的内容曝光维度。商业化端,广告形式的丰富,也给了创作者更多赚钱的机会。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作者不仅要和其他创作者一起赛跑,还要和AI“卷”。先把钱赚到,不断更新,这很“体面”。

    具备“通用”视频品类和内容范式的创作者,想必仍然是全矩阵发展模式。而经历了一番洗礼的创作者,会重新定位,在适合自己的平台深耕,而不是消耗精力广撒网。而所有的创作者,都不要错过尚有红利的平台。

    等到AIGC真的大规模工业化了,二流的创作者,包括不限于设计师、文案、画图师、主播、电商模特等等,都会面临AI的直接威胁,短视频创作者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短视频浪潮还会继续奔涌,从生产力角度来说,AI不是取代,而是助力。

    专栏作家

    作者:咸鱼鱼,监制:吴怼怼,微信公众号:吴怼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左手科技互联网,右手文创与消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腾讯视频牵手抖音幕后:爱奇艺「狂飙」,抖音赚大了

    设计动态 2023-04-12
    一场出人意料的世纪和解: 4月7日上午,抖音官宣同腾讯视频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二次创作等方面展开探索。 这场合作极为隐秘,就连腾讯内部也鲜少有人知道。 就在这场合作官宣的前两天,一位腾讯员工还对雷峰网说,“爱奇艺跟抖音签约,实现长尾运营

    近日,抖音官宣与腾讯视频达成合作,即双方后续将围绕短视频二次创作、长短视频联动推广方面展开探索。那么此次抖音与腾讯视频的“牵手”背后,隐藏着哪些愿意,又可能带来哪些化学反应?不如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

    一场出人意料的世纪和解:

    4月7日上午,抖音官宣同腾讯视频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二次创作等方面展开探索。

    这场合作极为隐秘,就连腾讯内部也鲜少有人知道。

    就在这场合作官宣的前两天,一位腾讯员工还对雷峰网说,“爱奇艺跟抖音签约,实现长尾运营,《狂飙》零碎片段带来的效果特别好。但是,你让腾讯视频主动去拥抱抖音,这个有点难。”

    但据每日人物援引接近腾讯人士的消息,抖音和腾讯视频2022年就已经进入“过合同”的阶段。

    一、抖音助力爱奇艺“狂飙” 过去一年间,长短视频经历了从“敌对”“合作”到“探索”的过程。

    2022年7月,抖音与爱奇艺达成合作,双方围绕长视频内容二次创作和推广展开探索。这一消息随之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标志着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从敌对走向竞合。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官宣合作的两天内,爱奇艺股价累涨近20%。

    但直到春节期间,《狂飙》的现象级爆火才充分展现出这场合作不可估量的价值。

    诚然,《狂飙》的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精良的制作、优秀的剧本、演员的出色发挥等等。但抖音二次创作的宣传无疑给《狂飙》添了一把火。

    播出期间,《狂飙》的抖音官方账号累计发布224条作品,收获184万粉丝,3624.6万点赞。通过抖音二创内容,用户可以点击跳转至爱奇艺平台观看正片。

    抖音获得了巨额流量,爱奇艺又通过跳转得到反哺。对这样的合作,双方自然乐见其成。

    一位视频从业者坦言,爱奇艺和抖音签约以后,实现长尾运营。像《狂飙》这样的剧,有很多碎剪的片段被发布在抖音上,效果特别好。

    不少腾讯视频的员工也表示,《狂飙》在抖音短视频的长尾运营的确非常厉害。

    “裁一段内容放到抖音平台大轮播,这个数据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对抖音的数据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数据变得太快了。”一位腾讯视频员工这样感叹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抖音与爱奇艺的合作绝对是互联网营销史上的一次转折。“《狂飙》还不是一个可以衍生IP的剧。如果它能够衍生IP,实现泛营销,那它继续营销几年,完全可以通过衍生IP和兴趣分析,抓住用户期望,再做一个新的IP。”

    以早年间的包青天为例,可以说就是填缝的方式。具体而言,在没什么内容可拍的时候,制作公司拍几集电视剧先去放映,结果放了三集以后爆火。之后,其他剧全部停下来,团队人员全部都来拍包青天,边拍边写,还可以参考之前的故事线。

    前述人士还进一步分析称,从过去到现在,电视剧制作模式几乎没变过。只是因为现在技术进步了,制作流程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点变化。但核心还是剧本、演员和拍摄投入的三件套。

    “《狂飙》的爆火颠覆了人们对长视频平台影视剧的不少固有印象。”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第一是用户人群:颠覆了爱奇艺过去的“迷雾剧场”,是一次更为破圈的传播;第二是对角色的刻板印象:这是少有的反派如此受欢迎的影视剧;第三是双方合作效应远远超乎所有运营平台的想象:双方数据都实现爆表,爱奇艺的完播率、付费率都收获前所未有的成绩,抖音也通过《狂飙》获得远超预期的流量。”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狂飙》的完播率大大超过以往众多影视剧。所谓完播率,简言之就是能够完整看完的人数比重。过去,很多用户看长视频都会选择跳着看,或者只看前几集。但这次,不少用户都完全没有跳帧。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人世间》《狂飙》是他从头到尾一分钟不落看完的剧。不同于某些处出于业务判断需求的看剧,这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爱好。

    二、《三体》火了,但没赢 《狂飙》爆火的同时,腾讯也有《三体》坐阵。

    1月14日,《狂飙》上线爱奇艺平台;15日,《三体》登陆腾讯视频。前后脚开播,同台竞技的两部剧作,从口碑来看,可谓不相上下。但从结果来看,《三体》的破圈程度远逊于《狂飙》。

    《三体》的受众主要还是来自于原著IP的粉丝,而《狂飙》则吸引了几乎所有的观众。“《三体》吸引的还是那一小撮粉丝,我觉得它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通俗易懂的《狂飙》。”一位视频行业的长期从业者如是说。

    从数据来看,事实也的确如此。云合数据显示,2月7日,已经完结的《狂飙》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为67.2%,而剧版《三体》为5.7%。

    如果将时间拉到一个更长的维度,腾讯视频同爱奇艺的差距已然不止一部《狂飙》能够说明问题。

    来自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以来,爱奇艺月活跃用户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随着《狂飙》出圈,爱奇艺2月份MAU已经突破6亿。相比之下,腾讯视频的MAU则呈下滑趋势,始终徘徊在4.2亿附近。

    这显然不是一部《狂飙》所能解释的。

    2021年,爱奇艺上线《赘婿》,几乎可以看作是《庆余年》的番外,亦收获了不俗的成绩。但让人不解的是,《赘婿》其实是腾讯子公司新丽传媒卖给爱奇艺的。同时期,腾讯视频上线了由圈内顶流肖战主演的《斗罗大陆》,这部剧在腾讯内部也是被评为S+的剧作,但效果不佳。

    有意思的是,正是由于2019年《庆余年》意外爆火的灵感,阅文集团、新丽传媒和腾讯影业共同组成了腾讯新文创的三驾马车。但在2021年,“三架马车”又被腾讯拆分成独立部门,而后才有了新丽把《赘婿》版权卖给后者,成就了爱奇艺的故事。

    一位在腾讯视频工作多年的员工坦言,“过去几年,腾讯PCG学习的是硅谷的生产模式,做各种标准化、服务稳定性的工作,做推荐,做长尾运营。但问题在于,腾讯视频没起来,所有的策略都没能看到收益。也许,这些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被目前的成绩掩盖而看不到”。

    “管理层可能认为硅谷的生产模式更适合未来,所以从硅谷请来一大批技术人员。但在一线‘打仗’的员工看来,单纯就视频来讲,我们就是拍片,一部好剧能顶上个1万个开发人员,没有剧做什么也没有用。天天搞什么内容预定、推荐、运营,其实意义不大。”一名腾讯视频的员工告诉雷峰网。

    当然,他也提到,抖音的长尾运营的确帮助爱奇艺收获了不少用户。

    彼时,腾讯视频和抖音尚未官宣合作,他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潜在的可能性,“从运营手段上来讲,谁先切入抖音,谁拿到的流量最大。但是让腾讯视频主动去拥抱抖音,这个似乎有点难。”

    三、腾讯视频为何选了抖音? 谈到腾讯视频当下的困境时,一位腾讯视频员工指出,现在播的剧其实都是两年前拍的,所以分析当下的状况,你得回头看两年前腾讯在做什么。

    他不无遗憾地说道,“那个时候,流量明星正火,大家在这方面都花费了大量资金,去年就反过来了。所以,今年的现象可能是两年前的做法带来的结果,这事都是延迟满足。没办法,只能眼看着数据往下掉”。

    腾讯并非没有资源,尤其是IP,不然也不会有《庆余年》的成功,更不会有阅文、新丽和腾讯影业的融合与拆分。

    但可惜的是,腾讯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自有的大把IP,《庆余年》成功过后,腾讯视频在过去两年间鲜少有口碑与流量兼具的作品,这其中最令人遗憾的无疑是《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是网文作家烽火戏诸侯于2012年开始在起点网连载的作品,早在2016年就已经完结。

    客观而言,《雪中悍刀行》的数据还算可以,但因拉跨的武打技术受到不少诟病。一位视频从业者告诉雷峰网,《雪中悍刀行》收视率和完播率都还可以,但是制作非常差。不过《雪中悍刀行》的运气好,同期没有什么好剧,《雪中悍刀行》的情节不错,人物冲突和角色个性都非常明确,所以数据还不错。

    一位腾讯视频员工告诉雷峰网,腾讯现在还有好多储备的剧没拍,像以前起点攒的那些IP都还没拍。腾讯的家底厚,但是没感觉它能把一个IP泛化,仅仅就拍个剧而已。

    比如,诛仙绝对是个超级IP,但现在再去影视化或者横向发展几乎做不成。与之对比的是,像漫威,就能把IP泛化做的非常厉害。

    而现在,抖音与爱奇艺的合作,似乎给腾讯视频提供了一种泛化IP的可能性。

    在很多人看来,抖音可能是腾讯视频最不太可能合作对象。毕竟,短视频领域,腾讯既有很早就已经投资的快手,更有已经锋芒的视频号。

    那么,腾讯视频为什么不能从其中二选一呢?

    先说快手,根据快手最新财报,其日活跃用户(DAU)已经达到3.66亿。但是,从根上讲,快手是一个起步于五环外的短视频,讲究的是普惠。

    一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前快手员工就曾感叹,“没想到它的DAU一直到现在,还能维持在3亿以上,因为感觉身边没多少人用快手。”

    客观而言,直到今天,快手用户仍然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以及乡村。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追求付费用户的长视频而言,快手显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合作对象。

    再来看视频号,虽然用户量已经起来,但依托的其实还是微信的生态。在用户时长上,微信与抖音、快手的差距仍然明显。

    极光大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抖音人均单日时长达到140分钟,而视频号目前只有35分钟左右,大约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

    而更重要的是,视频号属于微信事业群,不一定能“看上”腾讯视频。

    一位腾讯视频的员工直言,“视频号是微信的,人家肯定不拿出来的,不过有可能也接了一部分业务过去,但视频号对腾讯视频的大部分内容应该还是看不上的。举个例子,腾讯视频跟视频号其实曾有过对接。结果,视频号一个实习生来对接腾讯视频的二十几个人。因为我们这边谁都不了解全貌,但是视频号实习生的权限都非常大,也了解具体的操作流程。”

    在腾讯内部,微信事业群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位腾讯员工甚至表示,“微信属于另外一个维度,放出去做成一个独立公司的话,能碾压所有硅谷的这些开发模式”。

    其实,腾讯视频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微视。微视曾经两度受到PCG内部的高度重视,但最终败北,不过,鲜少有人知道,微视至今还在被腾讯维护着。

    排除完所有其它可能的选项后,回头来望,腾讯视频或许终发现只有抖音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而对抖音而言,天天打版权官司也不是个事,万一要上市也是一大隐患,和解也才是最好的选择。

    再叠加“互联互通”的大背景,腾讯视频跟抖音握手言和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双方的合作对于视频行业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作者:代聪飞;编辑:林觉民

    来源公众号:雷峰网(ID:newrankcn),洞见智能未来,共与产业变迁。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雷峰网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TikTok、Lazada混战:东南亚电商的“面子”和“里子”

    设计动态 2023-04-12
    东南亚,因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成为电商掘金下一片沃土。 背靠“东南亚小腾讯”Sea的新加坡电商Shopee,凭借低价模式一路攻城略地,目前已是该地区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购物网站。 同处头部梯队的东南亚本土电商Lazada,近几年也迎头赶上,日渐在

    东南亚正在吸引国内互联网企业前往“掘金”,这片充满想象空间的市场,随着巨头涌入,也掀起了暗流涌动。那么在看起来充满广阔前景的东南亚电商市场里,什么样的“混战”正在上演着?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与分析。

    东南亚,因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成为电商掘金下一片沃土。

    背靠“东南亚小腾讯”Sea的新加坡电商Shopee,凭借低价模式一路攻城略地,目前已是该地区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购物网站。

    同处头部梯队的东南亚本土电商Lazada,近几年也迎头赶上,日渐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pptopia数据,Shopee为2021年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Lazada排名第九。

    2021年全球购物App下载情况(图片来源:Apptopia)

    除了盘踞于此的各个本土电商平台,众多出海寻找出路的中国企业,构成了这个市场电商队伍的生力军。

    时下风头正劲的TikTok,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自2021年初开启东南亚之旅后,TikTok迅速抢滩,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六国开通业务,用户量和销售额双双攀高。

    比字节跳动更早出海的快手,一度也在东南亚加足马力,想要分一块“蛋糕”。只不过,出于组织架构调整、战略收缩等原因,快手的东南亚之行始终难有突破。

    巨头的涌入、竞争的加剧,让东南亚电商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也充满想象空间。

    但看似性感的东南亚电商市场,实际经营起来远没有那么容易。

    在这块超45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生活着11个国家的约6.7亿人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支付、物流设施建设程度不同,就连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无疑给电商平台的发展增加了压力。

    “面子”和“里子”之间,隔着电商平台业务落地的能力。

    一、风起云涌的市场 在中国企业和资本的作用下,东南亚电商早几年就展开了混战,激烈程度虽不及国内市场,却也是暗流涌动。

    按照类别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中心化电商平台和新型社交电商两大类。其中,前者又可以分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和自营电商,代表分别是Shopee、Lazada和Anker、YKS等;后者则可以分为独立站和社交电商,比如SHEIN、ZAFUL和Facebook、TikTok等。

    聚焦中国资本控股的电商平台,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最大、基础设施最全的毫无疑问就是——Lazada。

    公开资料显示,Lazada于2012年在东南亚成立,一直坚持本土化运营策略。2016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控股Lazada,将这个东南亚本土电商平台带入了中国消费者的视野;次年,阿里巴巴又以10亿美元增资Lazada,对后者持股比例也上升到了83%。

    尽管2018年,阿里巴巴再追加投资了20亿美元,但资金只用于业务发展,并非股权投资,持股比例未有进一步攀升。

    直到2022年,阿里巴巴多次向Lazada注资,全年累计注资额约达16亿美元。至此,阿里巴巴基本实现了对Lazada的完全持股。

    在阿里巴巴全面进入、主导运营的几年里,Lazada一方面延续本土化策略,主要用本地人管本地业务、本地商家经营本地业务;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据悉,阿里巴巴自2012年起就立足自建物流体系,目前已拥有东南亚第二大B2C物流网络,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的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2017年以来,公司还从国内抽调了技术团队,重构升级Lazada原有技术体系。

    此外,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运营玩法,如直播带货、短视频等也被带到Lazada。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3月,通过Lazada的直播平台LazLive实现的商家线上直播次数同比增长180%,通过LazLive成交的销售额更是同比飙升了670%。

    但平台的核心策略,是多年不变的本土化,从供给端到运营端的本土化。

    截至目前,Lazada业务主要覆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这六个东南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负责当地市场的CEO,除Lazada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兼任印尼CEO外,其余五国CEO基本是从一线摸爬滚打提拔上来的当地人。

    Lazada集团首席运营官秦潇透露,Lazada平台商家也是以当地商家为主,“大头在运营本地商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深耕本地、人都在本地运营(的原因)。”

    另一个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势头正猛的企业就是TikTok。

    2021年2月,TikTok的电商平台TikTok Shop在印尼开通电商业务,打响了TikTok进军东南亚的“第一枪”。

    在业务实际运营过程中,TikTok Shop与Lazada一样,在印尼奉行了本土化策略。一个明显标志是,平台只对本土玩家开放。据36氪消息,TikTok Shop 2021年GMV最高约60亿元,其中70%上下都来自印尼。

    除了借鉴其他平台的发展思维,踩着直播短视频风口起来的TikTok,在东南亚市场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基因优势、推行直播电商,于2021年4月开通了直播购物小黄车功能。

    据SenseTower数据,TikTok在印尼约有2亿用户下载量,占到整个东南亚地区40%以上。去年印尼开斋节期间,平台订单量增幅达493%,GMV增幅高达92%。

    眼见着印尼市场成绩突飞猛进,TikTok趁热打铁,相继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开启了电商业务,试图抢占更多东南亚电商市场。

    快手比TikTok更早出海,2017年就推出了国际化应用Kwai。东南亚也一度被快手列为海外核心市场,写入公司2021年一季报中。但受困于组织调整、战略收缩等问题,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

    巨头的进入,还吸引了资本涌入东南亚。越海资本联合7点5度发布的《东南亚创投经济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东南亚创投交易规模及数量仍处于高位,中后期项目占比提升;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12月,东南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657笔,总投资金额达93.81亿美元,较2020年有显著提升,预计全年投资数量及金额与2021年基本持平。

    二、广阔的生意前景 资本和巨头不约而同钟情东南亚,主要还是基于这个市场较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

    根据DataReportal数据,截至2021年末东南亚总人口约 6.7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58%,体量约为半个中国人口数。其中有两个国家人口过亿,分别是人口达2.78 亿的印尼、人口约1.12 亿的菲律宾 。

    对比全球人口平均1.0%的年增长率,该地区人口保持较高增速,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人口增速达1.3%。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认为,国内消失的人口红利可在东南亚地区复现。

    从年龄结构看,东南亚4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70%, 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5-34岁范围内。人口占比最高的印尼和菲律宾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0.3岁、26.3岁,人口结构相对更为年轻。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而线上购物往往更易被年轻人接纳和吸收,电商行业也更易在年轻化国家和地区率先渗透,这就展示出了东南亚市场的人口红利优势。

    从GDP水平看,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六国GDP占整个东南亚市场GDP比重高达96%,基本可以代表地区整体情况。

    根据Choice数据,东南亚地区近年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国土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印尼,GDP体量是新加坡三倍,但人均GDP不及新加坡二十分之一。

    不过,自2015年以来, 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东南亚新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产阶层将逐步扩大,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对比:抛开发达国家新加坡不计,将东南亚五国2021年人均GDP与中国比较发现,马来西亚发展水平与中国相仿,泰国人均GDP为7233美元,接近中国2013年水平, 印尼(4292 美元)、越南(3694 美元)、菲律宾(3549 美元)人均GDP相差不大,更接近中国2009年水平(3838美元)。

    深耕东南亚市场十余年的秦潇告诉全天候科技,东南亚市场虽然整体经济环境没法跟国内市场比,但地区互联网渗透率非常高。“有些国家互联网渗透率达到80%-90%,特别是年轻人群使用率非常高。”

    DataReportal的数据也显示,到2022年初,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42亿人,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 8.93%,其中印尼基数最大为2.05亿人;东南亚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4.1%,远超全球平均水平(62.5%),其中新加坡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达到92%,马来西亚次之达到89.6%,渗透率最低的菲律宾也有68%。

    某种程度上,GDP增速代表着电商消费潜力,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意味着该地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三、竞争进入白热化 市场空间不等于占位空间,规模前景也不代表就能落地,任何一个商机的变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际业务经营过程中,从“发展蓝图”到“执行路线图”,有很长一段距离。尤其是在东南亚这个相对复杂的市场,电商经营难度更是比想象中大。

    秦潇透露,2013年离开天猫去到海外业务时,国内互联网电商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商家运营意识也非常强,“当时想基于阿里的底子在东南亚推一些举措,但发现中间会有好几年的时间差。”

    举个例子,在淘宝天猫做大促活动,平台只要开通招商报名入口、发布活动通知,商家就会主动来报名、盘货,这是一个顺理成章、非常成熟的流程;而在Lazada,需要平台小二和商家一对一沟通,告知报名时间和协商报名商品,手把手教商家做大促运营。

    她强调,在东南亚做电商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光是招商、搭建较为完善的商品类目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在过去几年里,Lazada从电商系统重构到商家池积累,再到营销场景搭建、支付平台完善,基本建成了一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物流方面,Lazada在东南亚六国的17座城市建立起至少30个仓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心、超过3000个自提点,以完善消费体验。

    随着TikTok等社交电商平台的进入,东南亚电商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细看各家的打法,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关键——低价。

    TikTok方面发布的信息显示,平台除了给卖家免佣金、买家邮费补贴之外,针对部分跨境店铺的产品,最高补贴可达60%。

    纵观整个TikTok平台,也是以低客单商品为主,品类相对集中。TikTok数据分析平台FastData发布的《2022年度TikTok生态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东南亚Top 20直播中,主推品类85%为美妆个护品类,鞋靴、手机&数码、家居日用品类各为5%。

    而在这些爆火的美妆个护商品中,不少都是中国供应链生产的白牌商品,由于单价低、包装精致受到东南亚市场消费者青睐。

    Lazada也绕不开低价发展策略,但在秦潇看来,这是由当地消费水平决定的,“在东南亚低价是大家(平台)都要做到的,毕竟消费需求在那里。消费者对低价,特别是绝对低价商品有追求。”

    但秦潇表示,Lazada也在重点发展线上品牌商城——LazMall,类似天猫商城。

    根据官方信息,LazMall于2018年在Lazada平台上推出,如今80%+的福布斯Top100品牌已入驻LazMall品牌商城。消费者在LazMall能买到100%正品,享有15天退换货保障以及次日达的配送服务。

    “LazMall商品会成为我们比较突出的地方。”秦潇透露,美妆和服饰将会是Lazada接下来重点打造的垂直赛道,主打性价比;而LazMall平台会与各类品牌进行合作,打造超品、新品小黑盒等活动,做大品牌效应。

    按照Lazada的计划,其到2030年将要服务3亿消费者,而目前这一数字是1.6亿。换言之,Lazada想在未来七年,让消费人数接近翻番、市场渗透率达到50%,这不是一个简单目标。

    特别是在其发力品牌市场之后,低价、下沉市场恐被社交电商抢食份额,东南亚市场或将上演国内电商故事,Lazada也可能面临“东南亚版拼多多”的挑战。如何在做大利润的同时平衡市场,是Lazada接下来需要解答的问题。

    不过,秦潇表示,东南亚整个市场的电商渗透率还有很大机会,“同行进来,欢迎良性竞争,这样的压力对我们来说,也是督促我们变得更好。”

    作者:张超,编辑:罗丽娟;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为优质内容而生,帮助投资者理解科技。

    本文由 @全天候科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苦情戏主播又作妖了

    设计动态 2023-04-12
    人往床上一躺,对着镜头述说一段精心编造的尿毒症经历,吆喝两声“家人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活着的动力”。 直播间下单数蹭蹭往上涨,一天十几万进了主播腰包。 咱们称这种嘴上叫着爹妈,心里想着骗钱的直播模式为“卖惨直播”。 不同主播的玩法各异,装病、装孤儿等等,终归离不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坑骗观众的苦情戏直播被直接点名,而现在,这类“苦情戏”似乎还未倒下,一波中小主播甚至做起了效仿,靠拍摄苦情感人视频来收割大波流量,并通过流量实现变现。为什么这类苦情戏视频屡禁不止?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人往床上一躺,对着镜头述说一段精心编造的尿毒症经历,吆喝两声“家人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活着的动力”。

    直播间下单数蹭蹭往上涨,一天十几万进了主播腰包。

    咱们称这种 嘴上叫着爹妈,心里想着骗钱 的直播模式为“卖惨直播”。

    不同主播的玩法各异,装病、装孤儿等等,终归离不开贩卖悲惨身世经历,引发观众同情,诱导下单购物的核心逻辑。

    (图源网络)

    过去一两年,利用观众同情心发大财的主播们,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头部每天进账几十万,尾部主播有个大几百。

    怎料315当头一铁锤下去,把这群道德心腐烂发臭的主播们饭碗砸个稀碎,尤其是欺骗老人的苦情戏直播。

    详细揭露了他们怎么博取观众同情,将糖丸子塑造成神药高价销售给老人的套路。

    一个个曾经名震圈子的大主播们,封杀的封杀,查抄的查抄,一刀断了苦情戏直播的头,从此身死道消。

    (图源央视)

    你以为这群用阴德换人民币的主播就这么凉了?不不不。

    哔哥最近刷短视频,发现苦情戏直播没有倒下,一批中小主播悄悄崛起,效仿已遭封杀的前辈们,拾起认爹认妈的行当。

    时间,距离315过去一个月不到。

    一、苦情戏主播复活 即使315使出剑刃风暴疯狂输出,某短视频平台上依旧存活许多粉丝量百万以下的中小主播,靠拍摄苦情感人视频收割流量,直播变现流量。

    如下图中的主播,去年曾被小红书网友拎出来抽打,原因是向老年人兜售乱八糟的无用高价产品。

    315时期避风头曾下架了大量视频,停更过一段时间,现在又重生了。

    单从背景散发出的浓浓苦情风,足以证明人家是“少林正宗”,深得正能量精髓。

    最近新发布的几期短视频继承了往期的精华,剧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孩子幼时走散,二十年后长大想重回妈妈怀抱,在主播的帮助下,开展一段千里寻妈的艰苦旅程。

    封面的设计看似土气毫无美感,实则暗藏着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的至理。

    “妈妈终于找到你了”的字幕配上面部扭曲身体倒下,手捂心脏的截图。

    观众视频未看,便能感受到当事人历经千难万劫后终见光明、得偿所愿的激动与痛苦,妙啊。

    点开视频,内容无不是围绕着女孩小敏找妈妈拍摄的小型国产寻亲连续剧。

    先是小敏想起妈妈的记忆,然后主播立刻启程四处搜罗线索,一路上爬山、涉水、掉水井、露宿,饱受苦难的折磨,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

    剧情之离谱、演技的浮夸、音乐之哀伤,看得哔哥忍不住猖狂大笑:这是人看的东西吗?

    可近90万的粉丝,每期视频几千到上万的点赞,数千的评论,又明晃晃打着咱们的脸:是真的有人爱看呀。

    某平台上类似的苦情戏主播还有许多,自诩农村孩子,发达后回馈农村,每天向工人、农民们派发油米酱醋现金等福利。

    给人观感正能量无限,实际礼物有没有送出去,农民工人是不是演员,不得而知了。

    或者主打情感倾诉,每天直播讲述悲情小故事,偶尔飙两句震古烁今的金句,给观众的泪腺做做运动同时带点货,填充空虚的钱包。

    颇有“一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20万”的韵味,味道对了。

    内容看似粗糙,数据是真抢眼,视频点赞基本过万,按照10%的业内优秀点赞率换算,播放量少说百万起步。

    在观察过程中哔哥意外发现,很可能也是全网第一个报道这件事情。

    现在苦情戏主播为了稳健生存下去,采取秋风扫落叶式打扫战场的策略。

    主播每天中午十一点开播带货,直播结束后数小时内清空所有直播记录,下架小店内所有产品。

    打造出一张干干净净的主页,有效躲避平台大数据监控和秋后算账的隐患,以及像哔哥这样爱找茬的肾疼人士造成的麻烦。

    视频也会轮动式下架,避免违规导致账号降权禁言。

    下架的视频大多是小型苦情戏的开篇,至于原因嘛。

    猜测是此类视频含括的敏感词较多,容易触发惩罚机制,当然不排除平台主动下架的可能性。

    看完以上的介绍,相信小伙伴有许多疑问:get不到精彩所在的苦情戏视频,为啥那么多老人家爱看,热衷于消费埋单?

    经历了315的打击,这群主播们为何依旧春风满面活跃一线,是什么让他们长盛不衰?

    无外乎两个因素:人性的弱点与丰厚的利润。

    二、长盛不衰源自人性弱点 近几年新闻天天报道人口老龄化,又有多少人了解我国究竟有多少老人?

    答案是: 2.8亿 。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共28004万,占全国人口近2成。

    其中绝大部分是65岁的高龄老人,且每年在高速增长中,对比2021年,2022年的老人数量增加了 1268万 。

    (图源百度)

    换而言之,我们身边每10个人当中就有2名老人,小伙伴现在感受到了老年化的严重程度吗?

    人即是市场,庞大的老年人造就巨大的银发经济,对于商人而言,简直就是待开发的金矿。

    偏偏老年人身上存在3大弱点,每一个皆是骗子直通核心的矿道。

    第一点:识人能力退化,易相信陌生人。

    2012年美国科学院做过一轮“陌生面孔打分测试”,结果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乐意给看似不友好的面孔打高分,相信陌生人。

    这就是为什么老人们总是被保险推销员刷经验的原因之一,相比年轻人的警惕,他们过于轻易相信他人了。

    (图源美国科学院周刊)

    第二点:空巢老人多,子女忽视交流。

    据民政部的计算,我国空巢老人超1.3亿,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他们无人可以交流,无人会关心他们,孤独感侵袭下,产生巨大的感情缺口。

    因此老人们期望通过某些方式,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典型就是在短视频APP上刷各类正能量或悲情视频,看剧情式直播。

    主播们准确捕抓老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只需厚着脸皮隔着屏幕向他们喊一声“爹妈,孩子来看你了”。

    长时间处在孤寡状态的老人们内心泛起阵阵暖意,感受到了孩子的关切。

    当自家孩子乞求你买一件东西,作为父母的你买不买?现在你明白苦情戏直播的秘诀了吧。

    (图源百度)

    第三点:初入互联网,单纯如白纸。

    互联网对于老人们是全新的世界,在里面他们犹如刚呱呱落地的新生儿,难以辨别恶意与骗局。

    相比饱受各种割韭菜套路敲打的年轻人,他们纯洁如一张白纸,轻易掉进精心设置的陷阱。

    偏偏大部分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帮助老人抵御风雨。

    甚至忽视老人的请求,敢问在座的小伙伴,看到父母发布在家族群里的“鸡汤文”、“养生谣言”。

    你们是不是用一句“爸妈别信这个,都是骗人的”搪塞过去,然后切换回聊天界面,与其他好友继续畅聊,或刷起抖音快手?

    如此环境状态下,老年人犹如防御值为负的宝箱怪,一棍撂倒立马爆金币。

    苦情戏直播恰好切中老人的痛点,产品超级暴利,吸引了众多毫无道德底线的人加入到行列中。

    以央视点名的主播“利哥供应链”为例子,他在直播间销售的某肝宝价格99元,拿货价实为每盒1.2元,价格差高达97.8元。

    (图源央视)

    托·约·邓宁曾说过: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换成8150%的利润呢,不得把天捅破,偏偏摆拍苦情戏赚取流量,卖货挣钱不是违法行为。

    合法+市场巨大+暴利,如此完美的商机,除了放贷和挖石油,全世界找不到第三个。

    (图源知明律师网)

    那么要如何解决苦情戏直播诓骗老人的问题呢?

    按照传统文章的结尾升华,大多从以下三点出发。

    一是平台负起审核和监督的责任,苦情戏直播可以存在,但决不能用于欺骗老人上。 二是有关部门出台法令,严打通过直播、视频、图文等各种渠道手段、各种平台诱骗老人消费的行为,明确处罚标准。 三是呼吁孩子有空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沟通,科普防骗防诈知识。 以上流于形式的正确废话,听腻了,哔哥给你们整点真正有用的招数: 给爸妈的微信、支付宝设置每月支付额度上限 。

    虽然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至少大大降低了损失。

    编辑:KM;来源:雷科技互联网组

    原文标题:苦情戏主播又作妖了:叫一声“爹”,骗尽老人心血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开“源”引“流”,长短视频推倒“柏林墙”

    设计动态 2023-04-12
    互设壁垒终究只是过渡,长短视频大融合,才是终极形态。 这一次,抡起锤子砸墙的是腾讯视频和抖音。 在官宣中,腾讯视频表态,“携手长短视频互促,推动产业融合共赢”。 看似突兀的携手,其实早有苗头。 一周前的第十届网络视听大会上,长短视频的操盘手们,集结一堂,其乐融

    ‍‍‍长视频和短视频似乎一直是一个不相融的话题,最近它们开始正式走向“融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篇文章将详细分析长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和近十年长短视频的关系,以及融合之后的发展,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看看吧。

    互设壁垒终究只是过渡,长短视频大融合,才是终极形态。

    这一次,抡起锤子砸墙的是腾讯视频和抖音。

    在官宣中,腾讯视频表态,“携手长短视频互促,推动产业融合共赢”。

    看似突兀的携手,其实早有苗头。

    一周前的第十届网络视听大会上,长短视频的操盘手们,集结一堂,其乐融融。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腾讯视频向外传递了“全面开放,合作共赢”、“推动内容共创模式全面落地”的愿景。

    在这之前,爱奇艺、搜狐视频也已经牵手抖音。

    用户当然喜闻乐见。

    全网粉丝超过400万的影视二创博主糖豆,把好消息陆续分享到六个核心粉丝群后,收获了一片祝福声,“有粉丝在群里开玩笑问,现在学剪辑还晚么,还有机会加入搞二创吗?!”

    长短视频平台,正式走向“融合”。

    一、存量时代,开源活水 回顾各自发展历程,长短视频看似站位变了、战略变了,但核心诉求其实没变——求增长。

    在从0到1的高增长时代,平台习惯了“自建城池”,搭建“闭环生态”,对于各路对手,则是“严防死守”,试图拒之门外。

    但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用户是压根圈不住的,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2022年Q3,网民人均安装App数量高达74个,同比去年增加了8个。

    与其让用户被动推墙,不如平台主动拆墙。

    而且,前述封闭生态的玩法,在存量时代,已经不再Work了。

    眼下,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用户规模都逐渐见顶。

    以短视频为例,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的数据,2022年,短视频用户的同比增长率仅为8.3%,而且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已经高达94.8%。

    换句话说,短视频的用户量难有大增长。

    不止短视频,整个互联网都是如此——Questmobile发布的《2022年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2022年,用户量Top10的互联网平台中,其中9家,去重用户的同比增长率都在10%之下,甚至同比下滑。

    存量时代,如何缝隙里求解增长?

    开闸放水,开放共赢,让固化的用户,在不同的池子里流动起来活跃起来,是可行路径。

    根据前述《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超过即时通讯(10.38亿),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一方面,可见视听需求之普遍,另一方面也说明,全新空白市场难寻。

    不过,好消息则是,10.4亿的大盘数据,远远超过各家长短视频平台的单一用户量。互为引流的转化机会,依然可观。

    据金十数据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 App 付费用户数据榜,打头的腾讯视频会员数为1.22亿,爱奇艺会员则为9830 万,尽管数量可观,但相比10.4亿的大盘,还有巨大的剪刀差,一旦实现高效引流拉新,还有翻倍的上涨空间。

    作为首个破冰长短融合的长视频平台,搜狐视频已经尝到了红利。

    去年3月,大部分头部长视频平台活跃用户规模保持稳健,或者略微下滑时,刚和抖音达成二创合作的搜狐视频,却一枝独秀,以8.16%的环比用户上涨,拿下最高增速。

    而在国外,奈飞早就深谙此道。早在2021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其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产品官格雷格·彼得斯愧就直言,奈飞对TikTok等短视频平台,态度是包容、欣赏、积极的。

    “大家到处都能看到我们的IP(知识产权),人们会在TikTok上创作,然后将视频转来转去,还可以制作自己的小游戏,或其他类似的东西。我觉得这很棒,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文化。”

    腾讯视频其实也有类似看法。

    就在一周前的视听大会上,腾讯视频表示,为了让好故事和好内容更加深入人心,“还需拓宽优质内容触达用户的渠道,打通产业上下游合作新链路”。

    而从用户构成和消费习性来看,长短视频的存量用户,既有交叉,也有明显区隔。

    长视频依靠精品内容,吸引了更多一二三线城市的用户。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消费门槛低,在下沉市场覆盖了海量用户。

    因此,从短视频平台向长视频导流,既能助攻腾讯视频等触达下沉市场新群体,客观上也推动了下沉市场用户的内容消费升级。

    而长视频对于下沉市场,早就兴趣盎然。

    片多多就是腾讯视频布局下沉市场的棋子,借力短视频平台的引流加速,腾讯视频有望加速下沉。

    综上,存量时代的增长法则,不是损敌一千,自伤八百,而是通过场景和服务的相互嵌套,覆盖每一个可以增长的触点触达用户,不放过每一个拉新引流转化的时机,才能在存量时代找到缝隙性的增长机会。

    二‍、从“堵”到“疏”,治理升级 过去近十年,长短视频的关系,历经了三个阶段。

    从1.0时期的乱,到2.0时代的堵,再到3.0时代的疏,并不止开门关门那般简单,也不是回到原点,而是明确了短视频衍生创作的授权边界和传播模式。

    没有边界的“乱”,和水火不容的“堵”,都非健康常态,业内也一直在求解可行之道。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提交了《关于加大短视频侵权惩治力度和创新授权机制的提案》,建议在“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下,建立短视频二次创作的授权机制。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维护长视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可借力短视频平台,助攻长视频内容破圈引爆,也能让内容生产者放开手脚创作,丰富短视频内容生态。

    根据抖音发布的报告,包括影视二创在内的娱乐内容,是其平台上热度最高的垂类。

    长短视频的合作,联动了长短视频,以及PGC、OGC、UGC创作机构,有望革新内容生产体系。

    在敲定合理边界之下,长短视频可以在内容产业链上,找到各自的位置。

    在这个链条里,长视频更像是上游的内容平台,把控源头IP,而短视频则是下游的宣发平台。

    过去,腾讯视频头部剧集的引爆,如《三体》《梦华录》等,都曾尝试借力短视频平台,比如利用视频号进行宣发。

    《三体》就是尝鲜者之一。为作为一部地道的科幻剧集,《三体》其实观看门槛相对较高,导致其破圈不易。

    而被剧集质量打动、剧组诚意感动的《三体》铁粉们,主动在视频号等平台全域种草,而后通过口碑发酵,社交裂变,引爆声量,有效带动增量,提升播放量。

    《三体》的大结局点映礼直播,也尝试了腾讯视频和微信视频号的联合双端直播。在

    长视频平台的热播剧集,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同样也是“顶流”。2022年播放量破十亿甚至达到百亿的抖音十大热播剧热点,包括“十万将士抖音复活”对应的《苍兰诀》、“看人世间哭麻了”对应的《人间世》、“张万森小雪了”对应的《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几乎也都登上了2022猫眼年度剧集Top10剧榜——可见 ,双方不是取而代之的关系,而是添油加火,互相引爆。

    长短视频的联手,还能拓展更多元的变现机会。

    长视频、短视频,对于品牌而言,有着不同的价值。长视频更适合壮大声量、提高美誉的品牌广告,而短视频的价值体现在品牌认知的裂变出圈,以及品效合一的直播带货上,双方可以各展所长,长短互补。

    在以往的商业变现探索中,腾讯视频就已经有过长短合作的成功先例。

    比如《梦华录》为不少品牌提供了包括长视频贴片广告、视频号分发、线下场景植入等更新鲜也更全面的落地规划。

    而《三体》的商业化过程中,视频号也助攻不小,为品牌提供了包括用户筛选、流量沉淀、销售转化等更多元的服务。

    从过往经验来看,在长短视频的联合营销中,可行的路径是,品牌可以借势长视频平台优质剧集的IP影响力,通过“长剧短刷”、长短视频同时曝光的模式,迎合用户“碎片化观剧”的偏好,在短视频平台这一高流量、高爆发、高裂变场域,完成全域种草、引流转化。

    而无论是相互导流拉新,还是拓展增量变现空间,其实都指向了长短视频平台孜孜以求的降本增效。

    2022年,中信建投曾在一份研报中做过对比,爱奇艺等国内长视频平台的ARPPU(单个用户收入贡献) 仅为奈飞的六分之一,与此同时,爱奇艺的单用户内容成本率远高于奈飞,接近后者的两倍。

    而长短视频联手,则同时有助于营收开源,成本节流。

    在经历暗如长夜的亏损之后,2022年,爱奇艺迎来了连续盈利,而腾讯视频也在去年7月之后,首次实现盈利,全年营收迈过百亿大关。

    要继续巩固降本增效成绩单,长短视频联手,就是必选项。

    三‍、长短融合,没有输家? “不管腾讯视频和抖音谁赢了,反正我先赢了”, 对于长短视频联手,最先受益的就是糖豆等专注影视二创的内容创作者。

    有一段时间,因为外部环境的阴晴不定,糖豆甚至一度打算转行,“感觉没前景,而且搞二创似乎名声也不好,还有诉讼风险,也没动力去回应粉丝的催更了”。

    如今,随着搜狐、爱奇艺、腾讯视频,陆续与短视频达成合作,糖豆的顾虑得以彻底打消。

    抖音在官宣中表示,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腾讯视频的授权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眼下,糖豆打算准备把剪辑团队,从当下的三人扩充到五人。

    受益的不止创作者,于长短视频用户同样如此。说到底,对于长短视频平台,用户不会二选一,而是都想要。

    横向对比来看,用户在长短视频上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诉求,有着明显差异。

    用户在长视频满足追剧的沉浸感, 在此暂时疏离现实,切换到剧集、电影打造的虚幻世界里,遨游在精神桃花源里,体验百味人生。

    用户在短视频追求刺激的新鲜感, 甚至还能更进一步,以二创的模式,重新解构、组合、演绎影视内容,进而,用户和剧集和剧组的关系也实现了重构和深入,从观众的客体身份,变为了主导的创作身份,主动为剧集宣发种草助攻。

    纵向来看,长短视频内容,共同满足了内容消费的全周期诉求,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在长短视频之间自由放飞。

    铁粉和创作达人追剧后,在短视频平台种草讨论,带动更多新客流向长视频平台,沉浸追剧,追完剧,再到短视频平台进行二创或者讨论等等,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而长短视频联手,让用户内容消费不断点,从“人找内容”向“内容找人”进化。

    综上,从用户维度来看,长短视频的此次联手,是放下了仅看眼前的小算盘,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自助大餐。因此,双方关系的重新界定,看似由平台官宣,本质是由用户主导的。

    剧集和剧组同样受益。

    腾讯视频和抖音官宣的消息传出后,用户纷纷在微博上奔走相告,集体向“鹅”喊话,为自己看好的演员和剧集提前预定爆款,“抖音宣发,赶紧早点给我安排上!”

    有赵丽颖的影迷欢呼,“丽颖赶上了好时候,在抖音上好好做宣发,今年在鹅播出的《与凤行》还不得大火?!”

    靠着《法医秦明》系列剧集大火的原作者秦明,对于长短视频的合作前景,同样充满期待。

    他认为,长、短视频的合作,给创作者、版权方以及平台带来了共赢的可能,让经典的作品得到重生,好的二创和作品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法医秦明》等爆款剧集,短视频的作用可能是锦上添花。

    而对于小制作小成本的新剧集,短视频平台的二创和种草,则有机会让其意外爆红。

    知名导演郭靖宇去年就曾亲历过这种魔力。

    “作为一个没有大IP,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规模宣传的三无剧集,依然能深受大家喜爱,《唐朝诡事录》(以下简称《唐诡》)的二创功不可没。”

    《唐诡》宣发之时,就选择了长短视频平台同时发力,主动引导用户参与二创,最终,其豆瓣评分一路走高达7.9分,在粉丝的连续追更之下,今年还将推出续集。

    与此同时,在二创助攻下,一大批经典剧如《武林外传》、《康熙王朝》得以重新翻红。

    在长视频行业里,腾讯视频手握的版权数量最为充沛。

    此前曾有资料显示,在剧集互联网版权上,腾讯版权覆盖率超过50%;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互联网版权中,腾讯版权覆盖率82%,为行业最高。

    上述庞大的版权富矿,可以通过借力短视频平台,触达更多观众。

    综上,长短视频的大联姻里,入局的玩家都赢了,唯一的输家,可能只有尚未认清楚形势,仍在“画地为牢”,拒绝“长短融合”的后进者。(糖豆为化名)

    采写:万天南,编辑:陈纪英

    来源公众号:财经故事荟(ID:cjgshui),资深围观,谨慎吐槽,横跨财经、科技的原创深度解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财经故事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4000字B端干货!表单设计原则深度分析

    UI交互 2023-04-12
    表单是设计中很常见且重要的元素。作为收集信息的一环,表单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需要根据触发条件、使用的终端设备、场景等结合,来设计用户不同的输入、选择、编辑行为,以保证顺利且高效地完成表单填写任务。在一款软件设计中,表单控件的统一与运用会提高设计与开发的效率,今天我们就如何设计一款表单编辑器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表单是设计中很常见且重要的元素。作为收集信息的一环,表单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需要根据触发条件、使用的终端设备、场景等结合,来设计用户不同的输入、选择、编辑行为,以保证顺利且高效地完成表单填写任务。

    在一款软件设计中,表单控件的统一与运用会提高设计与开发的效率,今天我们就如何设计一款表单编辑器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更多B端干货:

    4000字干货!手把手带你掌握web中的表单设计 前言 表单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添加、录入的方式之一,如何进行表单的设计也是 B 端设计师的必修课。

    阅读文章 >

    一、什么是表单 表单,主要是收集或展示数据信息,由不同的控件组成的信息采集工具。其运用场景非常广泛,但不限于用表单完成常见的调查问卷、个人信息录入,审批业务申请等任务。

    二、基本构成与属性 一张表单结构上会有标签,输入区,操作按钮几部分组成。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去自定义不同场景的表单属性。

    1. 字段标签的对齐方式

    左对齐、右对齐、顶部对齐

    标签是告诉用户需要输入什么内容,让用户更快速的理解。而表单整体里的标签的长短决定着其对齐方式。各种对齐方式都有优缺点,马泰奥·彭佐 根据表单标签对齐方式研究过,从效率角度看,顶对齐标签>右对齐>左对齐,但是布局上页面更长。

    2. 标签最大换行字数

    当标签文字字数多导致长度过长时,可设置超过一定数值则换行展示,以达到统一的视觉效果。

    3. 标签末尾是否展示冒号

    由于早期屏幕阅读器必须依赖各种技巧才能理解标记不明的表单,所以才用冒号做标记。但是现在可以用“label”标签做正确的标记,通过标记(markup)把标签(label)和相应的字段对应起来,则无需再借助冒号。

    所以用不用冒号并不影响表单的使用效率,交给用户决定即可,但是需要统一。

    4. 值对齐方式

    左对齐、右对齐、顶部对齐

    由于在 pc 端与 web 端都是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这里不讨论这两种情况。更多地用于移动端,可以根据场景来选择输入值的展示方式。

    5. 必填标识位置

    文字右侧,文字左侧

    一般用红星*来标记表单中必填标签。在文字左侧还是右侧,可以结合标签值的对齐方式来决定。

    还有一些其他的全局属性,比如是否支持表单打印,是否支持保存草稿,是否支持再次申请等等。

    三、信息输入控件属性设计 表单的输入区,是整个表单的核心,是与用户发生交互的区域,根据标签内容来输入不同的值与交互方式,一共列举了以下的控件:

    对以上控件提供合适的输入格式、合理的输入提示、适当的自动输入、来提升用户完成表单的效率。

    可以对其属性进行设置,来达到设计表单的不同任务。

    1. 标签值

    标签值显示的内容,明确该项应输入或者选择什么内容,也可以没有标签,例如登录页,可以用图标、默认提示来代替文字。

    2. 提示文字

    用来提示用户标签值填写的说明、注意事项等,帮助用户更好理解该标签值的意思。当光标插入或有内容输入时就消失。并不是所有标签值都需要提示文字,为了视觉的统一,使用“请输入”、“请选择”也可以。

    3. 默认值

    根据标签内容自动给用户填写或者选择一个预设的值,来减少用户的输入而提高效率。

    4. 是否只读

    控制该标签是支持输入还是只展示,展示上通常用置灰效果来区别。

    5. 文本类型

    根据不同标签,文本类型可以限制是纯字母,纯数字等类型。也可以在输入的时候根据文本类型来控制键盘是否需要切换为数字键盘等方式。虽然用户可以系统输入法与第三方输入法之间自由切换,但站在用户体验角度,调出内置的纯数字键盘可减少无关元素(字母/符号)的干扰。 当是纯数字时,还要进一步设置以下几个内容:

    6. 字符大小限制

    限制输入字符的最小与最大值。对于有规定字数的特殊场景,需要提醒用户可输入字数,做到实时提醒。避免用户在输入之后才发现不合适规则,还要重新组织语言。例如多行输入框、注册账号、设置密码等场景。

    7. 是否必填

    为了不增加用户填写表单的负担,尽量告知用户必填字段,做好标记。

    8. 数据验证

    程序上分为前端验证和后端验证,如是前端验证,无须提交验证,在光标离开输入区域时即可验证是否负责规则,例如手机号位数是否正确,内容格式是否合规,密码错误等。且将错误提示及时反馈显示在对应的标签项附近,方便用户及时修改。

    而后端验证,需要提交到服务器时,校验判断数据是否合规,通常是用 toast 或者对话弹窗页面来提示用户错误内容。

    四、信息输入控件展示 1. 文本输入框

    输入框类型根据输入值的格式,有这几种类型:单行输入框、多行输入框、特定值输入框(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身份证、邮箱)。

    其中,多行输入框可以增加是否显示字数统计属性,实时提醒用户当前的输入进度。

    手机号可增加是否展示空格分隔属性,即用 344 的分割法来展示手机位数,方便用户一眼查看输入位数是否正确。

    2. 金额输入框

    金额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字段,往往在表单的展示中,需要有强调作用,放大,且有安全提示等效果。

    由此可见,金额输入框应增加特有的属性:

    币种展示¥符号或者“元”文字 当币种为人民币时,可设置是否显示大写 是否显示计数单位,即用户输入金额时,实时显示“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 可设置金额范围区间,最小值与最大值 3. 选择框组

    当输入的表单内容由系统设定并超过一条时,可以用选项的方式供用户选择,根据是否支持多选简单分成单选与多选。

    单选选择:使用传统的单选框时,可以选择选中的样式是圆点还是打钩,横向平铺或者纵向平铺。且要考虑有选中、未选中、不可选状态。

    多选框:有一个或多选项供用户选择,可在同一选项上重复点击进行选中/未选中操作。可以设置是否支持全选设置。

    无论单选还是多选,都可以根据选项数量的多少及单项的长短,来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弹窗选择:当选项较多时且不便中断当前操作,可使用半模态弹窗给用户选择。 标签式选择:当选项较少且单条字数在 3-5 个字时,可以做成标签式给用户选择。 跳转页面:当选项很多且内容字数不可控时,使用跳转新页面更好,不会增加当前页面的负担。 下拉选择:多在 PC 端应用,有效帮助用户缩小选择范围

    除此之外,当选项过多时,还要考虑是否增加搜索功能;

    4. 日期选择

    表单中经常需要用到日期选择,可根据不同场景设计日期控件。日期细分可分成年、月、周、日、时段(上午/下午)、时、分。

    根据这些单位可组合成各种展示格式。

    年/月/日 年/月/日 上午/下午 年/月/日 时分 年/月/日 星期 年/月/日 星期 时分

    其他基本属性:

    可提供预设值:默认当前时间、选择固定日期,以减少用户操作。 日期选择范围:不限时间、过去时间、当前时间之后。(如果不控制日期,可选择的范围太多,增加用户负担) 如果是选择 2 个日期区间,则可以增加计算区间时长属性。例如常用的请假申请。

    5. 附件

    常见的附件有图片,文件,电子发票等类型,由于附件的类型众多,文件大小不一,在上传文件时增加用户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且尽量对文件上传的状态给出即时反馈,以告知用户当前操作的进度。

    其特殊属性有:

    最大上传数量:一次性支持上传几个附件 最大上传内存:单个附件最大内存 支持上传文件类型:常见的有 img、word、PDF、txt、excel、PPT、video、music 等。 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操作:

    正在上传时:暂停、取消上传 上传失败:重新上传,取消上传 上传完成:删除,继续上传

    图片类型的上传,可以在展示形式上稍加变化,更加贴近图片样式,让用户一眼就知道需要上传图片类型。

    6. 明细组

    当表单内容需要增加多个相同项目时,可以用一个明细组将其组装起来,可保证每一个明细组里的表单控制都是一致的。

    7. 地点

    表单中经常会遇到要填写地址信息的情况,而地址信息涉及省市区与详细地址都比较长,在选择过程中会有很多个步骤需要交互,在适当的场景中增加一些小技巧会提高用户填写效率。比如自动定位、用自动识别面板等,直接将用户复制的地址信息填入表单中。地址表现格式有:

    省市 省市区 省市区-街道 省市区-街道-详细地址

    8. 分组

    若表单填写的内容过多,需要用户花费较多时间完成,会造成用户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填写。则可以将相近内容,相同逻辑的表单项进行分组,支持折叠展开分组,尽量不要将内容一次性展示给用户。会让用户觉得更容易填写,对表单有清晰的完成预期。

    9. 其他模块

    在表单中还有其他小但有用的控件,来构建更加完善的表单。

    开关:作为选择组,只存在 2 个选项且选项具有判断性质,触发之后能够立即生效,即可使用波动开关,有开启、关闭两种样式。

    步进器:一般用于输入数量较小的场景,例如,购物车修改数量。可以设置是否允许直接编辑,每次递增递减的倍数数字,步进器值的范围等。

    说明文字:用户可能产生的疑问,而提示文字不足以说明清楚时,可作为一个补充信息再次展示。对于一些专业词汇或较难理解的概念,要给予明确的解释。例如:温馨提示,注意事项。

    分割线:跟分组的作用差不多,但是视觉分量上比分组小,且不需要增加标题时可使用分割线来对表单项目进行分类。

    后缀图标/文字:在输入区的右边可以用图标展示,来代替一些操作。比如,选择常用账号,选择通讯录,下拉展开与收起等。

    四、表单的交互反馈 表单控件不仅仅要考虑展示方式,也要考虑交互前的初始状态、交互中的操作、交互后状态等。

    初始状态:进入表单当用户未触发任何操作时,表单的默认页面。部分输入区中有提示文字,或者有预设值。 聚焦状态:光标插入输入区,提示文字消失,当前输入框应展示不同交互; 只读状态:无法输入,一般置灰展示 完成状态:输入完成光标离开,数据填写完成,若有验证规则则立即反馈,数据无误则回到正常输入后的状态。

    五、总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设置,则可以构建一款自定义的表单,去适配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交互规则,而不用死板的为了统一而统一。每一种设置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当下场景,能否解决问题,改善用户体验,真正的提高用户填写表单的效率,最终完成表单的填写。

    欢迎关注团队 微信 公众号:兆日 UCD

  • AIGC如何落地?超多项目拆解之UI设计篇

    UI交互 2023-04-12
    一、AI 绘画在工作中的流程在 UI 设计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相同的工作流程,首先接到产品给到的需求,然后我们会进行需求的分析,根据分析去找合适的参考,之后进行我们的初稿设计。同样,在使用 AI 工具时,我们的工作流程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出图的效率以及效果,比如我们在经过分析和找到参考后,我们进行设计时...

    一、AI 绘画在工作中的流程 在 UI 设计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相同的工作流程,首先接到产品给到的需求,然后我们会进行需求的分析,根据分析去找合适的参考,之后进行我们的初稿设计。

    同样,在使用 AI 工具时,我们的工作流程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出图的效率以及效果,比如我们在经过分析和找到参考后,我们进行设计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设计。而现在,AI 绘画完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设计,我们只需要进行关键词的调试,即可短时间做出不错的设计,我预计可以提升大概 60%-70%的设计时间(这里还只是保守估计)。

    往期教程:

    两万字干货!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Midjourney基础教程 进阶篇: 一、前言篇 1. AI 绘图是什么?

    阅读文章 >

    AI绘画进阶!爷爷都能看懂的 Midjourney 教学(附超多实战案例) 近期,职场设计师们应该能看到不少与 AIGC 相关的新闻。

    阅读文章 >

    而且,我们进行初稿设计后,会经历令设计师感到非常痛苦的设计评审,公司的大佬们都会指点江山般的给你提出设计意见(我就是!!),然后你可能经历 1 稿、2 稿、3 稿.....

    我们可以利用 AI 绘画来辅助设计工作。例如,在评审之前,我们可以使用 AI 生成五种设计方案(可以更多,嘿嘿),供评审大佬们选择.......(狗头保命)

    废话不多说,接下来为大家展示用 AI 创作一些可落地的工作参考:

    二、引导页设计 医疗 app——扁平插画风格

    这里我们以一个“医疗 app”为例子,我们接到的需求是做一组医疗 app 的引导页设计,需要使用扁平插画的设计风格,然后我们去找到合适的参考,根据参考出的特性进行关键词的描述,提炼关键词并进行 prompt 组合。

    1. 需求分析

    医疗 app 引导页设计,风格:扁平插画风格

    2. 参考借鉴

    去花瓣、站酷、behance 上找到合适的参考,我们根据参考的图片来描述关键词,比如画面人物之间的动作描述。

    3. 关键词描述

    我们按照 midjourney 的词组顺序来描述,这里我按照第一张参考图的动作来进行描述

    4.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

    可以看到,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颜色并不能保持统一,不过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只需要选取合适的图片,然后后期用 PS 等工具稍微修饰一下即可了。

    5. 应用项目中的效果

    三、勋章设计 成就勋章设计

    这里我得到的需求是做一个娱乐 app 的勋章设计,元素需要丰富、质感华丽、情感传达热烈、体型饱满、勋章精致。得到需求后我们去拆解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整理的信息去找到类似的参考,这里我根据找到的风格直接用 Midjourney 的“喂图”功能,然后输入需求相关的关键词并组合,如下:

    1. 需求分析

    娱乐 app 的勋章设计,元素需要丰富、质感华丽、情感传达热烈、体型饱满、勋章精致。

    2. 参考借鉴

    参考来自花瓣,这种风格就是比较适合我们需求的设计,所以我们这里借鉴一下,把图片喂给 Midjourney。

    3. 关键词描述

    喂图之后还需要输入我们根据需求整理的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和图片链接一起发送给 midjourney。

    完整关键词:A shining badge with wings, Star, Badge logo, UI Design, Front view, Stereo, Bright. Black background, Digital illustration, Popular on Dribbble, noword, hyper detail, 4k --v 4

    4.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

    这里生成的细节并不好,主要是中间标志区域,会出现变形的问题,不过问题不大,我们是设计师,后期调整一下,调整吃力的我们就多跑几组图片即可。

    5. 应用项目中的效果

    四、闪屏页设计 淘宝闪屏页设计

    这里我得到的需求是做一个淘宝 app 的闪屏页:设计一个具有亲和力和活力的大男孩形象,站在露营场景中弹吉他,搭配舒适、美观、吸引人的色彩和文案设计,以展示休闲娱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好。

    1. 需求分析

    我们分析需求的确定相应的元素,如露营场地,大男孩,弹吉他。

    2. 参考借鉴

    去素材网上参考一下,然后整理出素材图片,根据参考的图片得出相应的关键词。

    3. 关键词描述

    我们按照 midjourney 的词组顺序来描述,这里我按照第一张参考图的动作来进行描述

    完整关键词:laughing child, symmetrical portrait, clear features, wearing a hat, rural summer, picnic, playing guitar, camping, tent, grass, flying a kite, hills, green, nature, poster, masterpiece, best quality, Pixar style 3d character, octane rendering, Hayao Miyazaki --ar 9:16 --niji

    4.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

    有些图片比较夸张了,不过问题不大,我们经过多跑图,进行筛选就好啦,这是个体力活....

    5. 应用项目中的效果

    五、直播礼物元素 3D 小元素设计

    这里我得到的需求是做一个直播礼物的小元素,元素需要丰富、质感华丽、情感传达热烈、体型饱满。得到需求后我们去拆解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整理的信息去找到类似的参考,这里我根据找到的风格直接用 Midjourney 的“喂图”功能,然后输入需求相关的关键词并组合,如下:

    1. 需求分析

    娱乐 app 的勋章设计,元素需要丰富、质感华丽、情感传达热烈、体型饱满、勋章精致。

    2. 参考借鉴

    参考来自花瓣,这种风格就是比较适合我们需求的设计,所以我们这里借鉴一下,把图片喂给 Midjourney。

    3. 关键词描述

    喂图之后还需要输入我们根据需求整理的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和图片链接一起发送给 midjourney。

    4.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

    同样我们需要多跑几组关键词,才会有相对满意的图片,这里的风格主要受到喂图片的影响,多试试几次,然后找到合适的,后期处理一下吧。

    5. 应用项目中的效果

    六、B 端网页设计 b 端图标设计

    这里我得到的需求是做一个 B 端网页设计:设计一个符合 UI 规范和标准、能够清晰传达出现代科技感并与产品整体视觉风格相符的网页图标,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和体验。

    1. 需求分析

    这类需求在 b 端中很常见,科技风的图标,符合品牌调性。

    2. 参考借鉴

    参考来自花瓣,这种风格就是比较适合我们需求的设计,所以我们这里借鉴一下,这里需要喂图控制下色调和视角,然后把图片喂给 Midjourney。

    3. 关键词描述

    喂图之后输入细节关键词,让关键词控制主体样式,这类图标的渲染器用 oc 渲染器,参考国外网站的风格就没啥问题了。

    完整关键词:B2B 3D scenes, an operation center icon, white and blue, frosted glass, transparent technology sense, industrial design, isometric view, light gray background with simple linear detail, studio lighting, 3d, c4d, blender, OCrenderer, pinterest, dribbble, high detail, 8k --v 4

    4.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

    这类图标生成的图大部分没啥问题,细节稍微修修改就能用了,重要是细节是不是我们需要的,改细节的方式还是通过关键词控制即可。

    5. 应用项目中的效果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分享的商业案例,我们可以将 AI 视作一个工具,为自己的工作带来增效,而无需感到恐慌和被替代的担忧。祝大家生活愉快!

    本次教学分享到此结束,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与我私信联系: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