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生成火了之后,重新预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UI交互 2023-03-10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他重新梳理了 2023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 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 ,他重新梳理了 2023 年可能会流行的新趋势,下面是正文:
2023 年,我们看到 人工智能 (AI)和机器学习(ML)的快速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进程,甚至将发展速度停滞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和语音界面设计(VUI)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通用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可访问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的视觉吸引力阈值不断提高,如何使用可视化数据来强化叙事,也成了当下热门的设计方向。
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转变正在发生,下面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1、生成式 AI 介入并强化设计 人工智能(AI)席卷全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hatGPT 上线仅一个月,月活跃用户(MAU)就已经突破 1 亿,这也意味着它成为了史上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而它也重新证明了生成式 AI 的价值,它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创建原创内容,从图片、视频到文本和音频均可。这种快速生成内容的能力使得它足以改变许多设计的过程,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到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和游戏设计。
虽然 AI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完成的部分并非完全原创性的(比如生成配色方案),但是 用户体验设计 师将会在 2023 年越来越多地将 AI 设计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生成式 AI 也将会协助 设计师 输出越来越多的内容组件,从文案到视觉元素,甚至参与到设计迭代和设计验证当中来。
AI 生成工具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Adobe 已经将 AI 生成技术接驳入自家的软件和服务当中,比如 Photoshop 的内容感知填充、面部感知液化,以及 Illustrator 当中的全局编辑等功能,都用到了 AI 技术。我们对于设计工具的这种迭代升级感到兴奋,它们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设计生产力,并且输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在设计当中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目前仅仅只是开始,AI 生成的各种内容和组件还会不断增加,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将会由 AI 定义、组织、管理和交付,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有必要理解这些新的范式,了解如何借助它来塑造我们的设计,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让它们在我们未来的设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组织员工和客户围绕 AI 生成内容来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尽量保持透明。AI 生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果我们无法互相信任并且进行良好的管理,它将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2、混合现实+增强现实 之前我们曾经预测,AR 和 VR 领域将会出现沉浸感、定制化更强的产品,但是 VR 实际上依然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尤其当元宇宙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来看,混合现实(MR)和 AR 的结合,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
MR 以我们生活的空间为载体,让我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朋友、家人和虚拟的 3D 元素互动,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MR 和 AR 类似,但是它们会和周围环境融合更好,计算机通过扫描环境,将数字体验自然无缝地添加到现实世界中。
移动端 AR 是目前社交媒体上最主流的混合现实方案,很多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拍的视频就是 AR 和 MR 的应用。
但是,真正的 MR 体验需要借助 MR 眼镜/头戴显示器才能完整感知到,但是 AR 的要求则没那么高,通常只需要移动设备就行。全球有超过 50 亿用户拥有可访问 AR 内容的移动设备,但是购买昂贵 MR 眼镜的用户则要少太多,而且 MR 眼镜依然处于相当早期的就诶端。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MR 的潜力巨大,Magic Leap 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类设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 MR 大规模普及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MR 引人瞩目的效果是进一步促进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它的接受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营销和信息传递层面上。
身为设计师,我们有必要深入考虑 MR 的交互会如何发展,怎样实现更好的效果,为接下来现实和虚拟融合而做好准备。
3、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介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用户对于原本停滞的聊天机器人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用户希望聊天机器人提供和真人沟通近似的体验,不像再遭遇答非所问的情况。而 ChatGPT 的出现,让聊天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光明,2023年可能会有更多更加智能的聊天机器人集成到 APP 和网站中。
用户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各大科技公司也在今年显著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聊天机器人上的研发投入。聊天机器人将会拥有更强的自然语言识别能力,对语法的掌握会更好,了解更复杂的词汇,有更强的解释和纠错的饿能力。
4、语音交互/语音搜索 同样受益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和语音用户界面(VUI)也重新成为充满前景的趋势。苹果重启了 HomePod 产品线,是苹果这家头部企业对于 VUI 重新重视起来的重要标志。
用户对于语音转文本和语音搜索的使用频率也正在提高,许多消费者开始热衷于借助语音输入,来搜索产品、在线查询、获得购买决策,这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 VUI 在移动端设备上的使用。优质的 VUI 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本身的包容性和可用性,能否准确识别不同语音和不同口音,能否给出对应的优质回复,都是决定因素。
令人惊讶的是,65% 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 1 次语音输入来进行搜索,71% 的智能设备用户则表示,今年将会更多使用语音输入而不是手动打字。语音搜索正在快速发展,Google Voice、Apple Siri 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VUI 在 2023 年应该会有较大发展,它可以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帮助用户浏览复杂的数字内容,是网站和 APP 用户体验的重要补充。对于今年想要做语音交互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下面几点是关键:
为 VUI 产品塑造角色,让产品角色和用户做互动 让语音交互足够简单 要确认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 创建一个强大的纠错机制 拥有额外的强大的安全保护机制 5、无按钮用户界面 极简主义一直在流行,而无按钮 UI 设计则是极简主义推进下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UI 、手势交互、聊天机器人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按钮UI,但是此刻我们说的是传统的 UI 界面的「去按钮化」。
无按钮 UI 其实我们都接触过,它出现的频率比我们想象中要多,今天绝大多数的移动端设备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它,比如 iPhone 的快速设置界面当中,有很多使用点击、滑动来实现的设置功能。
在越来越多的 UI 界面当中,按钮可能是多余的。比如当某个卡片承载单一的功能或操作的时候,点击卡片本身就能实现功能,也就无需添加按钮了。无按钮 UI 界面不仅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 APP 和场景,而且是可以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来强化用户体验的。人工智能和 UI 的结合之下,界面和用户的意图将会结合得更好,界面了解用户的意图,固定的、单一的按钮则更少出现在 UI 当中。
6、「最小可爱模型」 我们肯定都听说过「最小可行产品(MVP)」和「最小适销产品(MMP)」,不过 2023 年最有可能会流行的,是「最小可爱产品(MLP)」。
MVP 和 MMP 已经在产品设计领域流行 20 年了,但是如今的用户已经不会被简单的产品所打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产品设计可以更加成熟,而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于数字产品的美感、情感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的很多数字产品,都有年轻的数字原住民参与到其中,如果我们想要让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达到新的水准。最小可爱模型就是新的标准,初创公司和团队按照这种策略来创造的产品,会有着更好的产品体验,并且为用户所喜爱,而不是仅具备可用性的 MVP。
如果你想要创建 MLP,那么你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关心什么,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了解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将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图让产品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显得足够有爱。用户不仅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还希望看到你的公司能够蓬勃发展。
然后,想要构建 MLP 并不容易。一个 MLP 会打破市场现有的格局,你的产品和品牌也会比同行更加具有辨识度,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在构建产品和设计 UX 策略的时候做更多取舍,创建 MLP 要比创建 MVP 花费更长的时间,成本更加高昂。另外,创建 MLP 需要更多跨产品、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早期早期阶段到落地部署,产品团队同样需要树脂营销/品牌知识,了解CX、用户研究和客户服务。
由于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初创公司进入市场,开发 MLP 而非 MVP/MMP 将会是初创公司应得竞争的关键策略。
-
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UI交互 2023-03-10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
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如果一个 设计师 终日被“设计需求”塞的满满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可能会一脸懵逼。如果真的给到两周时间的空闲,也不一定会有好的产出。
更多职场干货:
除了高薪,大厂经历还能带给设计师什么? 前一段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也去大厂了,去了宇宙条。
阅读文章 >
1. “设计需求”不该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才是 “设计需求”并不是用户需求,我们收到的设计需求只是上游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的需求,他需要你帮助他来完成他的工作。“设计需求”的全称应该是“需要设计师按照规定时间来协助完成的事项列表”,所以如果设计师眼中没有用户,只顾着“做需求”,完成他人需要你协助完成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国内的设计团队,不管大小,都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一些设计自驱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团队设计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团队合作。例如,一些设计师会自发地开展“情感化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体验,让用户更贴近产品。此外,设计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自驱项目,通过统一的设计规范,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业务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主动找到机会点,发起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设计师是 owner,其他角色是配合方。
设计团队通过不同的自驱项目,可以让设计师们更加以自己的 ownership 来工作,还可以提升设计团队在公司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 设计自驱项目的常见形式,及其分类 根据项目目标和出发点的不同,可以把设计团队常见的“自驱项目”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 以“体验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设计项目。常见的项目形式如下:
UI 改版项目:UI 整站改版,或者某个模块的 UI 改版,提升整体的 UI 设计品质,解决体验一致性等细节问题; 情感化项目:将品牌 IP 形象融入 UI 界面中,增加动效、优化文案,通过这些方式拉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与用户体验管理相关的项目,比如全栈设计走查与问题跟进,伴随着交互和 UI 设计细节调优,抠的更细; ② 设计工作的底层建设: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
每个设计团队都应该仔细谨慎的考虑自己的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是否与自己的业务场景相匹配,是否真正发挥了设计系统的应该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方向上,品牌 VI 规范的建立与迭代、UI 设计规范的搭建、迭代与升级,都是我们需要主动发起和持续跟进的。
③ 指向“降本增效”的项目
仔细想想,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工程的基础上的。数字产品的设计工作背后是产品研发的整个工程。如果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办法,让整个设计、开发、测试,这个大的工程变得更加高效一点,那可能在当下这个商业环境下,就成了头功一件。
模版化项目:运营设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总结之前的项目,提炼出最佳实践并以模版化的方式应用到新项目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开发周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组件化项目:“组件化”工作依托于设计规范的完整度,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开发和测试的效率。组件化的工作难度也比较高,组件化的成功落地依赖团队每个成员的组件意识与合理的项目管理工作。 ④ 围绕业务目标,设计团队主动发起的赋能项目
这一类项目要求设计师突破设计师的职能边界,从业务出发,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你发起了这样的项目,你会觉得你的项目角色更像是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品牌经理。我们设计师除了做图,还能干什么?我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产品类: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的付费转化流程,通过设计手段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例如设计师帮助产品经理建立产品的帮助系统,做好用户引导和用户帮助手册; 运营类:例如设计团队发起的可以为业务带来裂变增长的运营 H5 活动;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成就体系中的勋章设计,小红书不就成功的把虚拟勋章实体化了吗? 品牌类:例如根据公司的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细节,例如扩展品牌辅助图形及其应用形式,例如优化 IP 形象设计、扩展 IP 设计素材库等等; 3. 只要愿意花时间投入在里面,自然也就会有想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规设计自驱项目做法,如果你真的是一位“懂行”的设计师,也就不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真的还是想不到可以做什么,那么不妨就先做一些基础的设计分析工作,等把基础分析工作做完,你自然也就有想法了。
这些基础的工作包括:
了解,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包括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现阶段的主要难点、业务的核心北极星指标、以及尽可能多的业务细节等等。 了解,充分了解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年龄段、收入这些基本的画像是怎样,面对面的接触用户,形成直观的明确的印象和感觉。 了解,充分了解产品和竞品。自己根据 UJM 做个人专家走查,对比竞品分析一下相关问题。 做到上面三点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想法和问题,跟老同事交流一下,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然后找到推动项目的关键决策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结实的设计方案打动他!
4. 根据业务阶段和团队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立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仅看到大厂的设计团队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蚂蚁有能力开发开源的设计系统 Ant Design,因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团队能力允许他们这样做。如果你所在的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公司仍在创业阶段,那如果启动这样的项目就有点虚无缥缈好高骛远,对业务也没有什么帮助。
韩叙在一期播客中提到了自己总结的这个方法,就是自我检查一下“能力、预期、阶段”三者之间的匹配度,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对的状态里。如果三者之间错配,那可能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公司里做设计自驱的项目,首先要看清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然后结合设计团队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调整对设计工作的预期和规划。比如在一个从 0 到 1 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还没有正式面向大量用户之前,设计团队就不太适合发起 UI 层面的大的改动。因为 UI 大改版这样的事情,不太适合产品所处的这个阶段。
最后,虽然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拆分成了“设计需求”和“设计自驱项目”,但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严格区分。或者说,强调这两种不同的项目的差别并不是什么好事。
设想一下我们如果身处一个非常融洽的小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之间配合默契,并且有共同目标,那么所有的项目都会是在一种“共创”的氛围下完成。从而也就不必在乎是谁发起了一个谁和谁必须完成的项目,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将会由谁来负责这样的问题。
“ 设计自驱 项目”是一种组织殇增下的产物,也是对常规产研协作流程的一种补充。不满足于只做别人需求的设计师,可以试一下主动自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把你的想法主动告诉自己的老板,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
-
AI 生成火了之后,重新预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UI交互 2023-03-10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他重新梳理了 2023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 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 ,他重新梳理了 2023 年可能会流行的新趋势,下面是正文:
2023 年,我们看到 人工智能 (AI)和机器学习(ML)的快速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进程,甚至将发展速度停滞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和语音界面设计(VUI)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通用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可访问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的视觉吸引力阈值不断提高,如何使用可视化数据来强化叙事,也成了当下热门的设计方向。
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转变正在发生,下面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1、生成式 AI 介入并强化设计 人工智能(AI)席卷全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hatGPT 上线仅一个月,月活跃用户(MAU)就已经突破 1 亿,这也意味着它成为了史上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而它也重新证明了生成式 AI 的价值,它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创建原创内容,从图片、视频到文本和音频均可。这种快速生成内容的能力使得它足以改变许多设计的过程,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到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和游戏设计。
虽然 AI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完成的部分并非完全原创性的(比如生成配色方案),但是 用户体验设计 师将会在 2023 年越来越多地将 AI 设计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生成式 AI 也将会协助 设计师 输出越来越多的内容组件,从文案到视觉元素,甚至参与到设计迭代和设计验证当中来。
AI 生成工具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Adobe 已经将 AI 生成技术接驳入自家的软件和服务当中,比如 Photoshop 的内容感知填充、面部感知液化,以及 Illustrator 当中的全局编辑等功能,都用到了 AI 技术。我们对于设计工具的这种迭代升级感到兴奋,它们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设计生产力,并且输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在设计当中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目前仅仅只是开始,AI 生成的各种内容和组件还会不断增加,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将会由 AI 定义、组织、管理和交付,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有必要理解这些新的范式,了解如何借助它来塑造我们的设计,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让它们在我们未来的设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组织员工和客户围绕 AI 生成内容来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尽量保持透明。AI 生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果我们无法互相信任并且进行良好的管理,它将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2、混合现实+增强现实 之前我们曾经预测,AR 和 VR 领域将会出现沉浸感、定制化更强的产品,但是 VR 实际上依然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尤其当元宇宙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来看,混合现实(MR)和 AR 的结合,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
MR 以我们生活的空间为载体,让我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朋友、家人和虚拟的 3D 元素互动,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MR 和 AR 类似,但是它们会和周围环境融合更好,计算机通过扫描环境,将数字体验自然无缝地添加到现实世界中。
移动端 AR 是目前社交媒体上最主流的混合现实方案,很多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拍的视频就是 AR 和 MR 的应用。
但是,真正的 MR 体验需要借助 MR 眼镜/头戴显示器才能完整感知到,但是 AR 的要求则没那么高,通常只需要移动设备就行。全球有超过 50 亿用户拥有可访问 AR 内容的移动设备,但是购买昂贵 MR 眼镜的用户则要少太多,而且 MR 眼镜依然处于相当早期的就诶端。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MR 的潜力巨大,Magic Leap 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类设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 MR 大规模普及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MR 引人瞩目的效果是进一步促进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它的接受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营销和信息传递层面上。
身为设计师,我们有必要深入考虑 MR 的交互会如何发展,怎样实现更好的效果,为接下来现实和虚拟融合而做好准备。
3、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介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用户对于原本停滞的聊天机器人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用户希望聊天机器人提供和真人沟通近似的体验,不像再遭遇答非所问的情况。而 ChatGPT 的出现,让聊天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光明,2023年可能会有更多更加智能的聊天机器人集成到 APP 和网站中。
用户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各大科技公司也在今年显著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聊天机器人上的研发投入。聊天机器人将会拥有更强的自然语言识别能力,对语法的掌握会更好,了解更复杂的词汇,有更强的解释和纠错的饿能力。
4、语音交互/语音搜索 同样受益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和语音用户界面(VUI)也重新成为充满前景的趋势。苹果重启了 HomePod 产品线,是苹果这家头部企业对于 VUI 重新重视起来的重要标志。
用户对于语音转文本和语音搜索的使用频率也正在提高,许多消费者开始热衷于借助语音输入,来搜索产品、在线查询、获得购买决策,这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 VUI 在移动端设备上的使用。优质的 VUI 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本身的包容性和可用性,能否准确识别不同语音和不同口音,能否给出对应的优质回复,都是决定因素。
令人惊讶的是,65% 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 1 次语音输入来进行搜索,71% 的智能设备用户则表示,今年将会更多使用语音输入而不是手动打字。语音搜索正在快速发展,Google Voice、Apple Siri 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VUI 在 2023 年应该会有较大发展,它可以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帮助用户浏览复杂的数字内容,是网站和 APP 用户体验的重要补充。对于今年想要做语音交互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下面几点是关键:
为 VUI 产品塑造角色,让产品角色和用户做互动 让语音交互足够简单 要确认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 创建一个强大的纠错机制 拥有额外的强大的安全保护机制 5、无按钮用户界面 极简主义一直在流行,而无按钮 UI 设计则是极简主义推进下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UI 、手势交互、聊天机器人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按钮UI,但是此刻我们说的是传统的 UI 界面的「去按钮化」。
无按钮 UI 其实我们都接触过,它出现的频率比我们想象中要多,今天绝大多数的移动端设备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它,比如 iPhone 的快速设置界面当中,有很多使用点击、滑动来实现的设置功能。
在越来越多的 UI 界面当中,按钮可能是多余的。比如当某个卡片承载单一的功能或操作的时候,点击卡片本身就能实现功能,也就无需添加按钮了。无按钮 UI 界面不仅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 APP 和场景,而且是可以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来强化用户体验的。人工智能和 UI 的结合之下,界面和用户的意图将会结合得更好,界面了解用户的意图,固定的、单一的按钮则更少出现在 UI 当中。
6、「最小可爱模型」 我们肯定都听说过「最小可行产品(MVP)」和「最小适销产品(MMP)」,不过 2023 年最有可能会流行的,是「最小可爱产品(MLP)」。
MVP 和 MMP 已经在产品设计领域流行 20 年了,但是如今的用户已经不会被简单的产品所打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产品设计可以更加成熟,而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于数字产品的美感、情感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的很多数字产品,都有年轻的数字原住民参与到其中,如果我们想要让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达到新的水准。最小可爱模型就是新的标准,初创公司和团队按照这种策略来创造的产品,会有着更好的产品体验,并且为用户所喜爱,而不是仅具备可用性的 MVP。
如果你想要创建 MLP,那么你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关心什么,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了解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将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图让产品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显得足够有爱。用户不仅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还希望看到你的公司能够蓬勃发展。
然后,想要构建 MLP 并不容易。一个 MLP 会打破市场现有的格局,你的产品和品牌也会比同行更加具有辨识度,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在构建产品和设计 UX 策略的时候做更多取舍,创建 MLP 要比创建 MVP 花费更长的时间,成本更加高昂。另外,创建 MLP 需要更多跨产品、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早期早期阶段到落地部署,产品团队同样需要树脂营销/品牌知识,了解CX、用户研究和客户服务。
由于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初创公司进入市场,开发 MLP 而非 MVP/MMP 将会是初创公司应得竞争的关键策略。
-
职场迷茫?收下交互设计师的成长规划指南!
UI交互 2023-03-10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该怎么去?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
我是谁?
我要去哪?
我该怎么去?
我们可以借用“车日路”模型,来理解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完成职业规划。
更多职业规划干货:
设计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来看15年资深总监的经历! 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太过变化莫测,或许是出于与生俱来的一种危机感和求生欲,在我的 15 年的设计职业生涯中,我很少感到稳定和安逸。
阅读文章 >
图 1 车日路模型(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车就是我们本人,日就是我们的目标,路就是我们通往目标的路径。下面我们就沿着这 3 点展开,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一、我是谁? 我是谁?作为柏拉图的终极三问之一,是比较抽象难以回答的,我们可以把它换成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类比什么类型的车,轿车、跑车、越野车、赛车等),我拥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资源(车的硬件、性能、车上的同路人),我当前的核心技能和优势是什么?我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而工作/生活?
对于我是谁?大家可以用这几个问题来拆解,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模型:NLP 思维层次模型来剖析自己,来,我们先带入一个情境。
2022 年,被称之为“黑色 2022”。全球上千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启动了大规模裁员,总共殃及约 15 万名员工,以下是网友总结的 2022 裁员企业名单,大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下方数据,不保证真实性。
图 2 网传裁员名单
假设你是其中一名被裁掉的设计师,你会怎么办?
抱怨者:抱怨就业环境太差,面试官太刁钻,不停找公司面试…… 行动派:作品集不够好,赶紧自学或报个班,把作品集搞漂亮一点…… 战术家:只会画线框图没有竞争力,各种技能一把抓,什么火学什么…… 战略家:思考要成为专业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觉醒者:专业 设计师 是我的职业目标吗?做产品或其他职业是否更适合我…… 创造者:不管做什么,要让世界/生活因为我的工作更美好…… 大家可以对照下图,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图 3 NLP 思维模型
对于初/中级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达到战术家的层次,对于高级/资深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够达到战略家/觉醒者的层次。思维层次不是固化的,后面的层次是建立在前面层次基础之上的,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层次的局限性后,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实现思维层次跃迁。
接下来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与专业交互设计师能力的要求,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和擅长这些技能,是否适合深耕 交互设计 专业。
图 4 设计师能力模型
比如,交互设计师是一个对责任心、团队协作、沟通、逻辑思维、创造力、数据分析要求都非常高的专业,自己是否乐于或擅长与人沟通、协作、是否喜欢进行逻辑推理、做枯燥的数据分析,不断否定自己推陈出新等。
如果大家对照 NLP 思维层次模型和能力模型,觉得自己跟交互专业是契合的,那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二、我要去哪? 以下是设计师职业发展的全景图:
图 5 设计师职业发展全景图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专业方向,我们从助理设计师开始,可以一路走到设计专家甚至首席设计师。在前行的路上,少部分设计师会走向管理,成为设计组长甚至设计总监,或者离开职场,成为自由设计师或设计合伙人。还有少部分设计师会转行成为产品经理,这在交互设计师中也比较常见,我职业生涯早期的交互设计同事,有大概 1/3 都走上了这条道路,毕竟好的交互设计师至少是半个产品经理,迈向整个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是交互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划,所以我们就只沿着职场专业设计师这个方向讲,又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能引领大家走到资深设计师或设计专家的这个阶段。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厂的设计能力要求:
图 6 交互设计师职级要求
以阿里的职级体系为例,P5 是进入大厂的门槛,一般高起点的应届生进入阿里就是 P5,主要承担设计支撑工作,要求能够在导师辅导下,独立承接 ABC 级需求,从 BC 级需求开始过渡到 A 级。社招则至少从 P6 开始招起,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做设计支撑工作,还要开始尝试设计驱动,主动进行设计洞察并设计方案推动落地。P7 则要求能够在大型项目上进行设计驱动,因为项目复杂度问题,很多大厂外的设计师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大型项目,从而难以跨越到 P7。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因为业务进入到成熟期以后,新的项目机会变少,也很难有机会进阶到 P8,再往上走就更难了,阿里 P9 及以上的员工多是阿里早期的员工。
回归到社招场景,市场上最吃香的是 P6-P7 级别的设计师:
图 7 设计师专业发展曲线
这个级别的设计师,对上可以承担大型项目,对下可以辅导新人,能力强,用途广,需求大,性价比也高,所以大中小公司都比较喜欢招聘这个级别的设计师。但是前面我们也讲过大厂外的设计师要越过 P6 很难,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大多也只在大厂之间横跳,所以二线城市或中小公司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大家可以结合设计师的职业全景图和不同职级的能力要求,树立自己 1~5 年的职业成长目标。
三、我该怎么去? 定位了我是谁?我要去哪?那到底怎么去呢?我以成为一名资深设计师为例,来给大家介绍对应的成长路径。
我将其分为了拆分为外择+内修两大路径。
我们先来看看外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受外界环境/周围人的影响非常大,在团队协作共赢的今天,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如果能进入到一个风口上的行业+企业,或者一个专业性高的团队,那个人的成长也会踏上高速路。所以大家在换工作时,一定要参考下图,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 8 好工作的参考维度
特别是职业成长初期,优先选择靠谱的行业风口,其次是行业巨头,再往后是有体系有大牛文化匹配的团队,再往后是匹配个人发展诉求的岗位,再往后是薪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一开始择业只看薪酬。当然到了职业成长的中后期,选择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结合短期目标进行选择。
然后我们来看看内修,送给大家一句话: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学习的 3 区理论:
图 9 学习的 3 区理论
中间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凭借的是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做事,可以按部就班,轻车熟路,安逸度日,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止步不前。
往外是学习区,这里既有熟悉也有陌生,所以有挑战也有成就,是进步最快的区域。
最外层是恐慌区,因陌生而畏惧,因畏惧而退缩,手足无措,问题百出,很容易打击自信。
大多数设计师工作几年之后就容易陷进舒适区里走不出来,每天重复着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上线→需求……的死亡螺旋。
图 10 设计师死亡螺旋
对于他们而言,十年的工作经历,不是成长了十年,而是重复了十年。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舒适区陷阱,活到老学到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经常在学习区漫游,偶尔回舒适区休息,这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成长状态。
那要到底要学些什么呢?
回归到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初级交互设计师可以参考这个能力模型图进行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块的技能相对欠缺,就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进行学习。
图 11 设计师能力模型
高级设计师则开始多尝试设计驱动,以设计提案的方式围绕项目目标思考设计方案,在提升业务指标的同时,沉淀可复用的设计方法论,完成自身专业沉淀和影响力建设,如下图所示:
图 12 上升螺旋
设计提案,要求大家先确定一个设计目标,然后再这个目标下展开用户研究和产品研究,基于研究洞察展开设计,然后跟进设计上线验证结果与目标的关系,从而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方法论。
最后一张图总结一下我们的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图 13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我们要明确我是谁?我要去哪?然后通过外择和内修的方式,以设计师能力模型为参考,夯实基础专业能力,然后再以设计提案的方式,进行专项的设计研究和修炼,沉淀相应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论,帮助自己走向资深专业设计师的道路。
当然自我修炼的过程是漫长且寂寞的,很多人会中途放弃,这也是为什么资深设计师和设计专家那么稀少,那么抢手的原因。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图 14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这就像是复利效应,不冲破里程碑进入拐点,就难以看到成绩,但持之以恒就会水滴石穿。
好了,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希望悦姐讲解新的交互课题,欢迎添加悦姐微信 yuechats,和悦姐一起学习成长~
参考资料
① 黄威分享的《浅谈设计师的职业发展》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
-
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UI交互 2023-03-10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
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如果一个 设计师 终日被“设计需求”塞的满满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可能会一脸懵逼。如果真的给到两周时间的空闲,也不一定会有好的产出。
更多职场干货:
除了高薪,大厂经历还能带给设计师什么? 前一段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也去大厂了,去了宇宙条。
阅读文章 >
1. “设计需求”不该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才是 “设计需求”并不是用户需求,我们收到的设计需求只是上游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的需求,他需要你帮助他来完成他的工作。“设计需求”的全称应该是“需要设计师按照规定时间来协助完成的事项列表”,所以如果设计师眼中没有用户,只顾着“做需求”,完成他人需要你协助完成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国内的设计团队,不管大小,都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一些设计自驱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团队设计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团队合作。例如,一些设计师会自发地开展“情感化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体验,让用户更贴近产品。此外,设计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自驱项目,通过统一的设计规范,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业务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主动找到机会点,发起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设计师是 owner,其他角色是配合方。
设计团队通过不同的自驱项目,可以让设计师们更加以自己的 ownership 来工作,还可以提升设计团队在公司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 设计自驱项目的常见形式,及其分类 根据项目目标和出发点的不同,可以把设计团队常见的“自驱项目”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 以“体验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设计项目。常见的项目形式如下:
UI 改版项目:UI 整站改版,或者某个模块的 UI 改版,提升整体的 UI 设计品质,解决体验一致性等细节问题; 情感化项目:将品牌 IP 形象融入 UI 界面中,增加动效、优化文案,通过这些方式拉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与用户体验管理相关的项目,比如全栈设计走查与问题跟进,伴随着交互和 UI 设计细节调优,抠的更细; ② 设计工作的底层建设: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
每个设计团队都应该仔细谨慎的考虑自己的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是否与自己的业务场景相匹配,是否真正发挥了设计系统的应该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方向上,品牌 VI 规范的建立与迭代、UI 设计规范的搭建、迭代与升级,都是我们需要主动发起和持续跟进的。
③ 指向“降本增效”的项目
仔细想想,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工程的基础上的。数字产品的设计工作背后是产品研发的整个工程。如果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办法,让整个设计、开发、测试,这个大的工程变得更加高效一点,那可能在当下这个商业环境下,就成了头功一件。
模版化项目:运营设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总结之前的项目,提炼出最佳实践并以模版化的方式应用到新项目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开发周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组件化项目:“组件化”工作依托于设计规范的完整度,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开发和测试的效率。组件化的工作难度也比较高,组件化的成功落地依赖团队每个成员的组件意识与合理的项目管理工作。 ④ 围绕业务目标,设计团队主动发起的赋能项目
这一类项目要求设计师突破设计师的职能边界,从业务出发,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你发起了这样的项目,你会觉得你的项目角色更像是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品牌经理。我们设计师除了做图,还能干什么?我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产品类: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的付费转化流程,通过设计手段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例如设计师帮助产品经理建立产品的帮助系统,做好用户引导和用户帮助手册; 运营类:例如设计团队发起的可以为业务带来裂变增长的运营 H5 活动;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成就体系中的勋章设计,小红书不就成功的把虚拟勋章实体化了吗? 品牌类:例如根据公司的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细节,例如扩展品牌辅助图形及其应用形式,例如优化 IP 形象设计、扩展 IP 设计素材库等等; 3. 只要愿意花时间投入在里面,自然也就会有想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规设计自驱项目做法,如果你真的是一位“懂行”的设计师,也就不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真的还是想不到可以做什么,那么不妨就先做一些基础的设计分析工作,等把基础分析工作做完,你自然也就有想法了。
这些基础的工作包括:
了解,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包括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现阶段的主要难点、业务的核心北极星指标、以及尽可能多的业务细节等等。 了解,充分了解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年龄段、收入这些基本的画像是怎样,面对面的接触用户,形成直观的明确的印象和感觉。 了解,充分了解产品和竞品。自己根据 UJM 做个人专家走查,对比竞品分析一下相关问题。 做到上面三点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想法和问题,跟老同事交流一下,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然后找到推动项目的关键决策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结实的设计方案打动他!
4. 根据业务阶段和团队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立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仅看到大厂的设计团队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蚂蚁有能力开发开源的设计系统 Ant Design,因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团队能力允许他们这样做。如果你所在的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公司仍在创业阶段,那如果启动这样的项目就有点虚无缥缈好高骛远,对业务也没有什么帮助。
韩叙在一期播客中提到了自己总结的这个方法,就是自我检查一下“能力、预期、阶段”三者之间的匹配度,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对的状态里。如果三者之间错配,那可能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公司里做设计自驱的项目,首先要看清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然后结合设计团队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调整对设计工作的预期和规划。比如在一个从 0 到 1 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还没有正式面向大量用户之前,设计团队就不太适合发起 UI 层面的大的改动。因为 UI 大改版这样的事情,不太适合产品所处的这个阶段。
最后,虽然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拆分成了“设计需求”和“设计自驱项目”,但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严格区分。或者说,强调这两种不同的项目的差别并不是什么好事。
设想一下我们如果身处一个非常融洽的小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之间配合默契,并且有共同目标,那么所有的项目都会是在一种“共创”的氛围下完成。从而也就不必在乎是谁发起了一个谁和谁必须完成的项目,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将会由谁来负责这样的问题。
“ 设计自驱 项目”是一种组织殇增下的产物,也是对常规产研协作流程的一种补充。不满足于只做别人需求的设计师,可以试一下主动自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把你的想法主动告诉自己的老板,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
-
职场迷茫?收下交互设计师的成长规划指南!
UI交互 2023-03-10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该怎么去?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
我是谁?
我要去哪?
我该怎么去?
我们可以借用“车日路”模型,来理解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完成职业规划。
更多职业规划干货:
设计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来看15年资深总监的经历! 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太过变化莫测,或许是出于与生俱来的一种危机感和求生欲,在我的 15 年的设计职业生涯中,我很少感到稳定和安逸。
阅读文章 >
图 1 车日路模型(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车就是我们本人,日就是我们的目标,路就是我们通往目标的路径。下面我们就沿着这 3 点展开,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一、我是谁? 我是谁?作为柏拉图的终极三问之一,是比较抽象难以回答的,我们可以把它换成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类比什么类型的车,轿车、跑车、越野车、赛车等),我拥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资源(车的硬件、性能、车上的同路人),我当前的核心技能和优势是什么?我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而工作/生活?
对于我是谁?大家可以用这几个问题来拆解,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模型:NLP 思维层次模型来剖析自己,来,我们先带入一个情境。
2022 年,被称之为“黑色 2022”。全球上千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启动了大规模裁员,总共殃及约 15 万名员工,以下是网友总结的 2022 裁员企业名单,大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下方数据,不保证真实性。
图 2 网传裁员名单
假设你是其中一名被裁掉的设计师,你会怎么办?
抱怨者:抱怨就业环境太差,面试官太刁钻,不停找公司面试…… 行动派:作品集不够好,赶紧自学或报个班,把作品集搞漂亮一点…… 战术家:只会画线框图没有竞争力,各种技能一把抓,什么火学什么…… 战略家:思考要成为专业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觉醒者:专业 设计师 是我的职业目标吗?做产品或其他职业是否更适合我…… 创造者:不管做什么,要让世界/生活因为我的工作更美好…… 大家可以对照下图,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图 3 NLP 思维模型
对于初/中级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达到战术家的层次,对于高级/资深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够达到战略家/觉醒者的层次。思维层次不是固化的,后面的层次是建立在前面层次基础之上的,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层次的局限性后,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实现思维层次跃迁。
接下来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与专业交互设计师能力的要求,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和擅长这些技能,是否适合深耕 交互设计 专业。
图 4 设计师能力模型
比如,交互设计师是一个对责任心、团队协作、沟通、逻辑思维、创造力、数据分析要求都非常高的专业,自己是否乐于或擅长与人沟通、协作、是否喜欢进行逻辑推理、做枯燥的数据分析,不断否定自己推陈出新等。
如果大家对照 NLP 思维层次模型和能力模型,觉得自己跟交互专业是契合的,那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二、我要去哪? 以下是设计师职业发展的全景图:
图 5 设计师职业发展全景图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专业方向,我们从助理设计师开始,可以一路走到设计专家甚至首席设计师。在前行的路上,少部分设计师会走向管理,成为设计组长甚至设计总监,或者离开职场,成为自由设计师或设计合伙人。还有少部分设计师会转行成为产品经理,这在交互设计师中也比较常见,我职业生涯早期的交互设计同事,有大概 1/3 都走上了这条道路,毕竟好的交互设计师至少是半个产品经理,迈向整个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是交互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划,所以我们就只沿着职场专业设计师这个方向讲,又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能引领大家走到资深设计师或设计专家的这个阶段。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厂的设计能力要求:
图 6 交互设计师职级要求
以阿里的职级体系为例,P5 是进入大厂的门槛,一般高起点的应届生进入阿里就是 P5,主要承担设计支撑工作,要求能够在导师辅导下,独立承接 ABC 级需求,从 BC 级需求开始过渡到 A 级。社招则至少从 P6 开始招起,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做设计支撑工作,还要开始尝试设计驱动,主动进行设计洞察并设计方案推动落地。P7 则要求能够在大型项目上进行设计驱动,因为项目复杂度问题,很多大厂外的设计师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大型项目,从而难以跨越到 P7。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因为业务进入到成熟期以后,新的项目机会变少,也很难有机会进阶到 P8,再往上走就更难了,阿里 P9 及以上的员工多是阿里早期的员工。
回归到社招场景,市场上最吃香的是 P6-P7 级别的设计师:
图 7 设计师专业发展曲线
这个级别的设计师,对上可以承担大型项目,对下可以辅导新人,能力强,用途广,需求大,性价比也高,所以大中小公司都比较喜欢招聘这个级别的设计师。但是前面我们也讲过大厂外的设计师要越过 P6 很难,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大多也只在大厂之间横跳,所以二线城市或中小公司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大家可以结合设计师的职业全景图和不同职级的能力要求,树立自己 1~5 年的职业成长目标。
三、我该怎么去? 定位了我是谁?我要去哪?那到底怎么去呢?我以成为一名资深设计师为例,来给大家介绍对应的成长路径。
我将其分为了拆分为外择+内修两大路径。
我们先来看看外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受外界环境/周围人的影响非常大,在团队协作共赢的今天,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如果能进入到一个风口上的行业+企业,或者一个专业性高的团队,那个人的成长也会踏上高速路。所以大家在换工作时,一定要参考下图,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 8 好工作的参考维度
特别是职业成长初期,优先选择靠谱的行业风口,其次是行业巨头,再往后是有体系有大牛文化匹配的团队,再往后是匹配个人发展诉求的岗位,再往后是薪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一开始择业只看薪酬。当然到了职业成长的中后期,选择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结合短期目标进行选择。
然后我们来看看内修,送给大家一句话: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学习的 3 区理论:
图 9 学习的 3 区理论
中间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凭借的是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做事,可以按部就班,轻车熟路,安逸度日,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止步不前。
往外是学习区,这里既有熟悉也有陌生,所以有挑战也有成就,是进步最快的区域。
最外层是恐慌区,因陌生而畏惧,因畏惧而退缩,手足无措,问题百出,很容易打击自信。
大多数设计师工作几年之后就容易陷进舒适区里走不出来,每天重复着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上线→需求……的死亡螺旋。
图 10 设计师死亡螺旋
对于他们而言,十年的工作经历,不是成长了十年,而是重复了十年。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舒适区陷阱,活到老学到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经常在学习区漫游,偶尔回舒适区休息,这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成长状态。
那要到底要学些什么呢?
回归到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初级交互设计师可以参考这个能力模型图进行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块的技能相对欠缺,就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进行学习。
图 11 设计师能力模型
高级设计师则开始多尝试设计驱动,以设计提案的方式围绕项目目标思考设计方案,在提升业务指标的同时,沉淀可复用的设计方法论,完成自身专业沉淀和影响力建设,如下图所示:
图 12 上升螺旋
设计提案,要求大家先确定一个设计目标,然后再这个目标下展开用户研究和产品研究,基于研究洞察展开设计,然后跟进设计上线验证结果与目标的关系,从而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方法论。
最后一张图总结一下我们的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图 13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我们要明确我是谁?我要去哪?然后通过外择和内修的方式,以设计师能力模型为参考,夯实基础专业能力,然后再以设计提案的方式,进行专项的设计研究和修炼,沉淀相应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论,帮助自己走向资深专业设计师的道路。
当然自我修炼的过程是漫长且寂寞的,很多人会中途放弃,这也是为什么资深设计师和设计专家那么稀少,那么抢手的原因。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图 14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这就像是复利效应,不冲破里程碑进入拐点,就难以看到成绩,但持之以恒就会水滴石穿。
好了,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希望悦姐讲解新的交互课题,欢迎添加悦姐微信 yuechats,和悦姐一起学习成长~
参考资料
① 黄威分享的《浅谈设计师的职业发展》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
-
B端表单的帮助系统该如何设计?来看这篇超全总结!
UI交互 2023-03-09帮助文字是一套帮助人们成功填表的信息。因此,有很多实践可以通用。我们很多时候会在选择设计方案上摇摆不定。帮助文字是一套帮助人们成功填表的信息。因此,有很多实践可以通用。我们很多时候会在选择设计方案上摇摆不定。自己觉得好的方案,看到别人是另外一种形式,又会觉得自己的是不是不太好。其实没必要,每一种方案都有好与坏,很难做到 100%完美,只能说在当前这个阶段里接近完美。
就像小孩有了虫牙,去医院治疗,医生也会说有很多种方案。具体用哪一种会根据年龄、性别、牙齿生长情况来决定。比如:一个 6 岁的女孩,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就建议清理后补一下;如果是一个 5 岁的男孩,当前牙齿还不错,距离换牙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会给你放个普通点的牙套保护起来。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家长事后说放牙套感觉像是过渡治疗。那如果不放,后面严重了,需要根管治疗的时候,家长又会说为什么当初不放牙套。
其实,表单帮助系统也是如此
更多表单干货:
4000字干货!手把手带你掌握web中的表单设计 前言 表单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添加、录入的方式之一,如何进行表单的设计也是 B 端设计师的必修课。
阅读文章 >
虽然表单标签和输入框的表现(展现)方式,为填写提供了有用线索。但有时只有这些元素还不够。常见的方法是在标签或者输入框旁增加帮助文字“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回答问题。
例如:下图中标签与输入框旁,都有帮助图标引导用户进行填写。
它和校验提示类似,都是帮助人们顺利完成填写任务。
因此,有很多实践方法可以通用,如下:
1. 提供帮助的场景
帮助文字只是告知人们应该如何填写,但并不是完成 Web 表单的关键。
由于人们往往不会去阅读屏幕上的提示,这也会导致帮助文字产生问题。
眼动跟踪研究表明,很多人看到表单时会直接跳到第一个输入框。这是一种自然倾向,人们就想填完表单,能继续到下一步!
但在以下场景中需要帮助文字:
人们不熟悉表单要求填入的内容。例如:什么是数据分析? 人们质疑为何要填入特定数据。例如:为什么要知道我的出生日期? 人们可能会关心数据安全或者隐私。例如:填写信用卡号码安全吗? 系统推荐的数据填写方式。例如:在填写标签时请用“逗号”隔开。 2. 自动即时帮助
自动即时帮助系统:指在帮助信息最合适的时间和位置显示。
例如:下图中点击或者用 Tab 键激活输入框,相关帮助文字就出现在输入框的右边。 为了能让帮助文字出现在人们预期的位置,自动即时帮助需要网页上有一块专门的区域来显示动态帮助文字。
另外一种方法不需要屏幕上有专门的区域来显示帮助文字,而是把帮助文字直接显示在相关输入框的下方。
例如:下图校验提示框(注:因没找到对应的帮助提示效果,所以就拿校验提示举例,要表达的效果是一样)
其优点是帮助文字与问题相邻,很容易产生联系,而缺点是帮助文字会遮住其他输入框。
如果帮助文字更适用于一组相关输入框、而不是单个输入框,自动即时帮助同样有用。 例如:触发“数量”“型号”这一行,会自动高亮显示每组信息的相关帮助信息。
以上这几种自动帮助系统也有一个潜在缺点,即只有开始填表时,人们才知道是否有帮助文字。
有种办法或许能弥补这个缺点,即在输入框中显示帮助文字。
这种方法和自动即时帮助文字相反,帮助文字出现在访问输入框之前,输入内容后就不再出现。由于能立刻看到帮助文字,所以人们一看到表单就可以得到帮助提示。
但这种方式适用于概括回答。例如:下图中 App Store URL 输入框中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填。
总结: 由于自动即时帮助系统不会预先显示帮助文字,因此最适合用于人们能回答但不清楚如何回答的问题。
3. 用户激活的即时帮助
用户激活的即时帮助:是指在人们需要时提供帮助。这种方式通常采用一致的图标、按钮或文本链接,便于人们知道有帮助可供使用。
需要时,人们可以通过点击或触发的方式,来显示相关帮助文字。
例如:下图中触发“问号”小图标会显示对应的说明。
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即帮助符号靠近输入框,而不是靠近标签。之前表单相关文章中有说过,必填输入框标志、符号和标签联系在一起有助于人们更容易地浏览到所需信息。
例如:在阿里云、腾讯云中很多提示都在标签旁边,但我不确定是不是所有页面都是采用这种形式。通过页面发现他们标签都是采用的左对齐,如果是右对齐是不是也是在标签后面?或者是根据相关度来规定,如果和标签相关放在标签旁,和输入相关放输入框旁。大家有兴趣可以留意观察一下。
虽然“问号”是最常用于显示帮助内容的符号,但也有其他符号能达到同样目的(例如腾讯云中的“i”符合)。无论使用图标、按钮、文字,都是为了通过某种视觉线索来表明帮助的存在。
总结: 如果表单所含问题复杂,或者表单会被相同的人重复使用,这类表单适合采用用户激活的即时帮助。因为新用户使用时可以访问所有需要的帮助,而高级用户只触发一些帮助来唤醒记忆或者快速回答问题。
4. 用户激活的区域帮助
用户激活的帮助文字还可以显示在页面固定(统一)位置,而不显示在相关输入框的毗邻区域。显示帮助文字的位置固定可以利用更大显示面积,提供广泛的帮助文字和内容。
例如:帮助中需要展示图形和图表,同时人们可在固定位置显示找到帮助文字。下图是阿里云的帮助文档浮层窗口。
有些产品也会采用浏览器新窗口打开的方式,来显示大量的帮助信息。
另一种替代方法是利用毗邻表单的统一区域来显示相关帮助内容。
例如:下图表单右侧有一栏专门显示相关帮助文字,触发与点击表单会显示对应的帮助信息。
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点击帮助,右侧弹出提示信息,与上面不同之处是可以关闭,这样更适合新用户与老用的兼容。
总结: 与即时帮助类似,用户激活的区域帮助,更适合用于需要多次提供帮助的表单,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表单。
5. 最佳实践
不要依赖帮助文字来弥补表单缺点。尽量减少表单中的帮助文字,以促成更好的设计方案;
帮助文字最适合解释人们不熟悉的数据,例如,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安全和隐私、建议回答问题的方式及说明可填项;
简洁的帮助文字靠近问题区域是最清晰的展示方式; 输入框内的帮助文字只能用于提供回答问题的方式; 如果人们知道表单问题答案,但不确定如何回答或者为什么回答,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即时帮助系统; 如果表单问题人们不熟悉或者复杂,而且可能同样的人会多次使用,可以考虑采用用户激活的帮助系统; 如果帮助内容很多,可以使用区域帮助,不要使用即时帮助; 图标、链接或按钮用于用户激活的帮助文字触发器应放在标签旁,尽量不要放在输入框旁; 如果要求用户填入敏感资料,考虑使用有操作含义的帮助文字,允许人们确认资料安全。 谢谢观看!
-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四):光效设计
UI交互 2023-03-09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弥散光渐变》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让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今天我们继续讲渐变和光效的高级使用,如何灵活运用光效给画面增加丰富的质感。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三):弥散光渐变本文从渐变的基础原理出发,帮你掌握弥散光渐变的制作和应用方法。阅读文章 >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弥散光渐变》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让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今天我们继续讲渐变和光效的高级使用,如何灵活运用光效给画面增加丰富的质感。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三):弥散光渐变 本文从渐变的基础原理出发,帮你掌握弥散光渐变的制作和应用方法。
阅读文章 >
-
花百亿买来的经验!百度FEED营销活动设计方法总结
UI交互 2023-03-09百度 FEED 设计团队以“有福气 趣新春”为主题提出了内容场景化的营销策略,本文整体围绕如何把“内容做的有趣”来分享设计思路。更多百度设计复盘:大厂出品!19岁的百度贴吧如何做好互动体验设计改版?百度 FEED 设计团队以“有福气 趣新春”为主题提出了内容场景化的营销策略,本文整体围绕如何把“内容做的有趣”来分享设计思路。
更多 百度 设计复盘:
大厂出品!19岁的百度贴吧如何做好互动体验设计改版? 本文搭建“信息更易懂”、“路径更顺畅”、“玩法有惊喜”互动系统设计方法,焕新 19 岁贴吧互动体验,提升用户活跃。
阅读文章 >
前言
15 年开始,红包大战占据了春节营销的重要位置,各家互联网平台纷纷“发钱”抢占用户,红包总额曾在 2021 年一度达到 120 亿元的峰值。不过近两年开始,过往简单粗放的红包大战逐渐失去热度。平台不再追求短时间用户增长,这次春节活动就是百度 FEED 年底以运营手段打造的内容营销活动。设计团队以“有福气 趣新春”为主题提出了内容场景化的营销策略,整体围绕如何把“内容做的有趣”来分享设计思路。
一、心智建立内容护城河 1. 心智占领:
提到内容营销,先不说老掉牙的脑白金、可口可乐。我们先说说产品和用户的关系。我们通过各大平台的定位,提供了信任背书,但产品只是流量的承载地,最终让目标用户到达目的地的还是我们的品牌、内容、形象。所以我们在做内容营销活动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做?
2. 你的产品容易记住么?
海的味道你知道,是波力海苔。提到蓝瓶的钙,脑海会浮现产品的蓝色包装。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内容营销的核心是图形和口号。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品牌符号和 Slogan。
① 品牌符号拆解
以春节项目举例,提取中国传统团扇形,象征着大团圆。引申为家家户户的心愿,全家团圆、福气满满。以 FEED 产品愿景「看更多有趣有用的内容」为开始,结合「新年要有福气」的新年祝福,推出品牌 Slogan「有福气·趣新春」的活动理念,开启活动篇章。
有了主要的符号传达,其它辅助元素的提取从桂花造型和钱币上做了简化,寓意吉祥富贵财源滚滚,应用在页面细节装饰中。
② 用颜色表达个性
提起品牌符号,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 Logo,但有些时候色彩却是第一印象。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尝试从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象征“福气、福来、富贵”的海棠红作为会场主颜色。
为了更好的区分内容场景以及增加色彩丰富度,受到“一年四季轮回”的启发,延伸品牌辅助色。一年的圆满在于四季的圆满,在色彩表现上,从春到人间万物鲜到春雪满空;对应绿、红、黄、蓝给人焕然新生的视觉感受。
③ 用字体丰富品牌基因
字体,不仅可以指代文字内容含义和字形美学价值,还能透过字体设计的初衷洞察到品牌浓缩其中的理念和哲学。利用弯曲让作品动感有张力。利用圆角处理增加趣味性,呼应“有趣”的品牌理念。用倾斜的样式营造出视觉张力,形成视觉焦点。
3. 洞察产品的「生命力」
① 定形象-品牌基因的独特形象
角色、品牌、用户必须是一个标签,清晰可见。以 IP 角色与用户互动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拥有独立人格和魅力。通过更具人格化的形象,使品牌变得更温暖。本次活动的主 IP,在设定上采用 FEED 字母演变不同性格 IP 角色,作为不同维度的形象代表,丰富 B/C 端的内容场景。
② 情感链接-围绕人设讲故事
如何通过「IP 角色」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呢?首先赋予他们性格,他们分别是福气、财富、快乐和有趣的化身。为用户带来财、富、乐、趣是他们的责任。IP 的人格化能很好的与用户建立品牌好感度。同时「持续曝光+情感链接」的品牌策略,在活动中贯穿内容场景、物料推广、分享转发等,反复强调品牌。
二、你的差异点是什么? 1. 化繁为简,强化内容
由于春节活动周期长、内容多的特点,使得页面呈现庞大复杂,会造成用户的理解成本影响留存,因此把内容有效呈现、提升屏效、优化体验路径是交互的重点。我们通过“框架分层”“减少活动步长”对所有活动进行了框架升级。提升活动易用性,让用户快速参与活动。在设计表达上简化头图背景,让用户聚焦场景,引入内容。
2. 创意场景,引爆内容
① 洞察设计策略
百度 FEED 不同于其他矩阵,我们的产品内核是“内容”;作为春节活动,浓浓的“年味”是活动外核。如果只去介绍我们自己产品的功能、种种好处,这种干巴巴的内容无法在这个时代获得关注和认同,因为无法与用户建立切身联系。所以在不同层次的内容上,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化、场景化来把内容做的更有趣,最终实现业务互动转化提升。
② 年俗互动-故事型叙述 增强产品代入感
抓住用户情绪洞察,采用年俗的理念打造场景,营造用户代入感。在视觉表现上,根据时间推移,场景也随之变化;以回家团圆吃年夜饭、到走亲访友云拜年、看烟花赏灯会,实现了场景从年三十到十五的视觉呈现,释放出情绪共感的叠加效应。引发用户“过年”的心理共鸣。
③ 场景设定
场景一:花样团圆饭。围绕“三十吃饺子”的年俗为主要点切入,通过具象的关键词构思场景,结合品牌符号,融入中国风建筑表达“家”,并将饺子、房子、人的比例重构,增加画面冲击力,在配色上摒弃大面积的红黄配色,加入蔻梢绿和淡曙红作为辅色,为整体添加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场景二:神评云拜年,发评送好礼。围绕“云拜年”的年俗为主要点切入,过年的时候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创意表达上,除了沿袭以往“登门”的拜年方式外,在画面表现上加入代表新兴礼仪“云拜年”的概念,让视觉吸引眼球,同时又很接地气。
场景三:猜灯谜送吉祥。以元宵赏灯会的年俗为切入点,夜色旖旎,花灯璀璨,在一片流光溢彩之下,闹元宵、赏花灯、迎新春。"玉兔东升、鲲鹏万里”,用最美好的祝福为用户开启新年新篇章。
④ 人文互动-内容联想 强化产品特点
我们为什么要把小组内容关联到人文上?我们需要给产品定义一个标签,让内容进入一个优势的心智赛道,用设计手段具像化演绎出来,让目标用户最快对号入座,提升产品的认知效率。而人文包罗万象,与小组内容分类不谋而合。
⑤ 内容联想
在视觉表现上,围绕“小组发布内容”的类比联想,场景选取摄影、养花、命理、诗词、乡村等七大不同人文场景,着力刻画“小组内容”强关联的人文元素,以此映射产品的特点,激发用户参与意愿。借助想象放大或夸张内容特征,更鲜明的强调内容本质。
3. 丰富体验
为了维护用户粘性,让用户每天都来“玩”。加入 2 级活动,用“奖励”“成就”“抽签”形成驱动用户雷达地图,多维度持续牵引,增强互动体验。
① 如何让用户玩下去?
「抽签活动-新年福气签」活动玩法:用户每天进入活动可抽福气签,随机发放签文以及红包奖励,中奖+祝福的满足感驱动用户回流。
洞察&创意
新的一年,人们对美好生活都有向往和期盼,“讨彩头”是每位用户对生活的新追求。在活动的设计上要吉祥满满,自带好彩头。用福袋作为容器承载签文,以抽幸运球、得奖励赢福气作为情感驱动,刺激用户玩下去。
在签文设定上用团扇的品牌符号作为基础形状,加持“祥云”“吉祥话”让活动不止惊喜,更是平台对用户的祝愿。
② 如何让用户“回来”玩?
「激励玩法-我的成就」
洞察&创意
在成就玩法中,勋章作为精神激励直接授予用户,提升用户在活动内的成就感和价值。另一方面,勋章也作为主活动物质激励的间接载体,用户通过解锁勋章来获得终极大奖。从设计角度,采用三维立体视觉风格,结合 IP 形象,使勋章更年轻有趣,让用户形成记忆点。强化视觉冲击,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刺激用户回流和分享。
③ 惊喜彩蛋,拉升互动体验
除了视效的打磨外,营造“惊喜感”是在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抽奖还是成就,除了在视觉上有抽奖的仪式感。在活动中增加互动彩蛋,用户在投票以及点赞后会有对应的动效,让整体体验更加细腻。
精彩视频,点击可看
结语 总结一下本篇文章关于内容场景化营销的设计要点:
心智占领:前置化思考品牌打法,从品牌符号、Slogan、色彩基因、字体设计到 IP 的设定,全链路反复强调品牌。 设计创意:用故事性、场景化演绎设计创意,差异化视觉呈现。 互动体验:用“惊喜感”拉升互动体验。 希望以上的设计思考,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