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手抖音,爱奇艺打开新空间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爱奇艺和抖音宣布合作一事,意味着长短视频之间的“矛盾”也许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一来,二创内容具有一定的市场盈利空间,再者,长短视频之间的竟对身份也许并不是不可破除。本篇文章里,作者就此次爱奇艺和抖音的合作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昨天行业内编辑导语:爱奇艺和抖音宣布合作一事,意味着长短视频之间的“矛盾”也许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一来,二创内容具有一定的市场盈利空间,再者,长短视频之间的竟对身份也许并不是不可破除。本篇文章里,作者就此次爱奇艺和抖音的合作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昨天行业内的大事,就是爱奇艺与抖音的合作。」
说实话,这个合作还是挺让人兴奋的,双方从正面刚到携手,平台方、内容创作者、IP版权方、用户都将是这个合作的赢家。
01 2016年短视频开始兴起,2018年大爆发,用户在短视频上消费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也使得爱奇艺这样的长视频平台受到一定影响。
当然,长视频与短视频之间的正面冲突,还是由版权引发。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影视二创短视频兴起,吸引了海量用户,二创内容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一个重要品类。但对UP主们来说,影视二创“合理使用”的标准很难把握,不少人都被版权方指控过“超过合理范围、构成侵权”。于是,手握大量版权的长视频平台,和UP主们活跃的短视频,也就有了矛盾和争吵。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版权是必须受到保护的。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二创内容也确实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古人治水都知道一个道理:堵不如疏。
拥有版权的长视频平台与有创作能力和流量优势的短视频平台,正面刚不如合作。这有点像早期音乐数字化,传统唱片公司对版权垄断是堵不住数字化的趋势的,最终走向开放、合作、共赢。以前,歌手发布专辑破百万非常难,今天歌手在线上发新歌轻轻松松可以达到百万、千万。
那么,如何建设新型的合作关系、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从抢蛋糕到一起做大蛋糕,把竞争变为共赢,这是时代对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今年3月,抖音与搜狐视频率先迈出了一步,抖音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的二创授权,双方还将在新剧宣传推广上,开展创意营销或视频征集等合作。在达成授权合作后,抖音平台内容生产者可以对《法医秦明》《匆匆那年》等搜狐海量版权作品,进行5分钟之内的剪辑、编排或改编。显然,这种批量授权方式,算是一个“二创”版权合作的有益尝试。
抖音努力与更多的版权方合作,形成新的生态。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爱奇艺之前,抖音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优酷,优酷高层樊路远曾表示“可以谈”。但直到今天爱奇艺与抖音合作的消息落地,优酷那边还没有新的消息。
爱奇艺在长视频领域的领导地位显而易见, 所以此次爱奇艺与抖音的合作,将是行业破冰的一个重要标志,会是一个产业风向标。双方也将为行业做出有意的探索,沉淀出新的商业模式。
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拆条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
02 在笔者看来,爱奇艺和抖音达成合作,对双方都是重大利好。
用户对影视二创内容有着巨大需求,之前由于版权受限,有些影视二创类UP转而开始推荐海外影视作品,对于国内影视行业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在抖音获得授权之后,内容的丰富度以及流量都得以再次爆发。
再看爱奇艺,作为长视频“一哥”,其创作能力一直有口皆碑,拥有充足的优质原创影视内容,比如早年的琅琊榜,近年来的“迷雾剧场”等等。 爱奇艺缺的是什么?流量和变现模式。与抖音的合作恰好可以帮助爱奇艺补上短板。
从流量上看,事实已经证明,优秀的二创内容亦对原作品产生营销、放大等有益作用。《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有超六成的观众是先被短视频吸引才去观看同名长视频节目的。显然,一段影视剧原作中的精彩短片、一条兼具深度和娱乐性的影视解说视频,都能成为用户去搜索、观看影视原作的重要推动力。
据悉,这次合作抖音还开放了跳转,相信作为国内最大的流量平台之一,抖音会给爱奇艺带来不错的流量红利。
从商业化上看,爱奇艺在商业模式上一直强调“一鱼多吃”,一个IP多种变现模式。如今有抖音的协同,IP又可以多一些“新吃法”。好的IP可以“吃”很多遍、很多年,比如优酷、乐视至今靠《甄嬛传》在赚钱,也改变了很多短视频创作者的工作生活。爱奇艺同样不缺经典IP,《琅琊榜》在网上的地位不逊于《甄嬛传》,这些经典影视剧通过二创给爱奇艺创造更大的价值。
今年一季度,爱奇艺实现了盈利,这是其持续提高优质内容的效率的体现。相信与抖音一起把蛋糕做大之后,将有助于爱奇艺持续盈利。 新的流量可以带来新的广告收入以及更多的会员收入,未来随着合作的深入,或许还会有更多新的模式诞生,比如影视剧宣发的新玩法,比如从短视频与长视频之间的平台联动,一切皆有可能。
抖音与爱奇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或将为彼此打开更大的空间。
03、结束语 从双方的公告来看,没有透露更多的合作细节。在笔者看来,这次合作是在“破题”,双方将尝试各种模式的合作,逐步破解二创中的版权、利益机制难题。
新生态平衡的建立不会一蹴而就,当年门户与传统媒体、在线音乐与传统音乐、互联网视频与传统影视之间,都是经历了漫长的从博弈到合作、共赢的过程。今天,长短视频的领导厂商合作,是一个新的起点。
#专栏作者# 作者:懂懂,编辑:秦言;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
本文由 @懂懂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粉丝暴涨2000W,力压抖音一哥,新东方的野心不止成为直播“顶流”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新东方直播间爆红出圈以来,新东方的股价大涨大跌,而其直播间却似乎一路水涨船高,董宇辉也从普通主播变成了“总裁级主播”。爆红之后,新东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新东方搅热“文化直播”,俞敏洪赢麻了? 新东方直播间爆红出圈的这一个多月里,其股价从暴涨10倍编辑导语:新东方直播间爆红出圈以来,新东方的股价大涨大跌,而其直播间却似乎一路水涨船高,董宇辉也从普通主播变成了“总裁级主播”。爆红之后,新东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新东方搅热“文化直播”,俞敏洪赢麻了?
新东方直播间爆红出圈的这一个多月里,其股价从暴涨10倍到达最高点33.15港元/股,跌回了今日的17.32港元/股。新东方股价大涨大落,而其直播间却似乎一路水涨船高,董宇辉也从普通主播成了“总裁级主播”。 爆红之后,新东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01 新东方直播间“降温”了吗? 新东方直播间一度火到什么程度呢?6月10日,“东方甄选”抖音账号在热搜起飞, 仅用7天就从百万粉丝涨至千万粉丝,直播销售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再到过亿,一飙再飙。 尽管在此之前,“东方甄选”直播间开播数月都无甚水花。
新东方主播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靠着幽默风趣的“高端操作”,“东方甄选”直播间甚至被称为“最有文化的直播间”,自此开始走红破圈。
截至发稿前,“东方甄选”抖音账号粉丝量已高达2254.5W,超越了抖音一哥罗永浩带队的“交个朋友直播间” ,其抖音账号粉丝量为1958.5W。而据新抖数据显示, “东方甄选”直播间在6月份还交出了一份销售额6.81亿元的成绩,成为抖音平台6月唯一一个销售额破6亿的直播间。
“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离不开董宇辉、顿顿等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主播,以致于不少粉丝常常在直播间留言“董宇辉老师几点直播?顿顿老师几点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据果酱妹观察,如今的“东方甄选”直播间更是在背景中加上了“主播预告”的标识。
左为6月中旬截图,右为近日截图
与主播深度绑定,于新东方而言或许是把双刃剑。一边是粉丝文化正在入侵新东方直播间,一边是董宇辉等明星主播能火多久尚未可知。 在流量殆尽之前,新东方需要寻找更多出路。
02 新东方的“矩阵计划” 在爆红出圈之前,新东方就有意孵化矩阵,不过那时还未成型。 相关账号的名称大多与“东方甄选”挂钩,粉丝数量不高且暂未发布作品。 时隔一个多月,新东方正式开启新账号“东方甄选美丽生活”。 据媒体报道,该账号的前身正是“东方甄选之个护美妆”。
左为6月中旬截图,右为近日截图
7月8日,“东方甄选美丽生活”开启首场直播带货。不同于“东方甄选”从早上7点至凌晨,超16个小时的直播,“东方甄选美丽生活”平均直播时长仅为近4个小时。根据灰豚数据显示,其近30天内共开启10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累计776W。
即便外界一致认为“东方甄选美丽生活”是新东方进军美妆界的信号,不过就目前来看,“东方甄选美丽生活”的带货商品中,生活厨具类占比30.43%,而美妆个护类占比为26.09%。也就是说, “东方甄选美丽生活”或许将不仅仅专注于美妆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甄选美丽生活”的主播与“东方甄选”几乎是同一波人,顿顿、杰西等主播轮番出现在直播间进行“双语带货”。只不过,部分转场过来的主播在“东方甄选美丽生活”直播间却不小心翻起了车。
或许是对于销售产品不熟悉,主播杰西与大琪在讲解某品牌卫生巾时,出现了卡顿,甚至出现“一天用10片,150多片可以连着用半个月”的乌龙讲解。
至此,新东方的矩阵账号已集合东方甄选、东方甄选之图书、东方甄选美丽生活、新东方直播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等,带货商品类别主要包含食品百货、图书文娱、生活厨具以及少量的母婴玩具。
除“东方甄选”一骑绝尘外,其他矩阵账号粉丝量最高徘徊在320W左右,新启运营的“东方甄选美丽生活”目前粉丝量为42W,日均涨粉1W+。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新东方直播间看到了多位新主播面孔。然而,部分粉丝对新主播并不买账。
这对于开疆扩土的新东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一方面,现有的主播数量自然无法支撑新东方的矩阵布局,每天长达数小时的直播工作强度,仅靠董宇辉、顿顿等明星主播显然不太现实。
另一方面,“东方甄选”以“最有文化的直播间”走红于互联网,主播们都是曾经的新东方老师,都有着新东方式的能说会道和文化底色,这是他们有别于其他带货主播并成功吸粉的最大原因。从这一层面上讲, 消费者是在为“知识付费”,对新主播的要求自然也只会更高。自然地,新东方招纳新主播也只会面临更大的考验。
虽说新东方直播带货大本营驻扎在抖音,但我们在微信上也发现了东方甄选活跃的身影。走红之后,公众号“东方甄选官方号”新增了“直播间金句”的内容,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文化直播”印象。此外,公众号“东方甄选会员”则专注商业变现,菜单栏、同名视频号均挂上了“甄选商城”的小程序。
03 新东方直播模式可复制吗? 去年11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直播中,宣布将带领数百位新东方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 彼时,俞敏洪直播首秀销售仅为11.33W,半路出家的新东方老师们直播了几个月,挨了骂,东西也鲜少有人买。
直至今年6月,新东方直播间才得以起飞。在奔流不息的流量面前,有人从“东方甄选”直播间获得灵感,尝试开启“文化直播”。
7月2日,豆神教育旗下的快手账号 “豆选生活”开启古诗词文化带货,主播们也都是核心骨干教师,单场销售额破千万。 不过,该账号的“文化直播”却又略显粗糙,主播们边翻讲解书边介绍商品,讲解历史故事时,更是直接对着电脑看提示。
显然,要想复制“东方甄选”这样自成一派的“文化直播”并非易事。就连罗永浩也在直播间表示:“ 做直播讲内容是一股歪风,内容会把场观控上去,但是对直接销售的帮助有限。 ”
如今风水轮流转,俞敏洪带领的新东方直播间蹿红,俞老师昔日下属罗永浩老师退出“交个朋友直播间”。抖音直播江湖瞬息万变,新东方直播间的神话还能讲多久?
作者:黄小曼,公众号:微果酱(ID:wjam123456)
本文由 @微果酱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00后“讲真”上头:爆红匿名应用三天700万下载;中年网友直呼看不懂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大概很多人想不到,在互联网大厂们普遍奔向Web 3项目的过程中,一款Web 2社交产品——NGL,却俘获了许多年轻人的“芳心”。为什么这款匿名问答产品会在年轻一代用户中爆火?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这几年社交领域一直是Facebo编辑导语:大概很多人想不到,在互联网大厂们普遍奔向Web 3项目的过程中,一款Web 2社交产品——NGL,却俘获了许多年轻人的“芳心”。为什么这款匿名问答产品会在年轻一代用户中爆火?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这几年社交领域一直是Facebook旗下几大社交网站和TikTok霸榜,以至于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只能跑去搞Web3。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几天居然又有一个概念相当“怀旧”的 Web2 社交产品,突然在国外的 Gen-Z/00后群体里火得一塌糊涂,让人直呼看不懂。
它是一个匿名问答产品,名字叫做 NGL。 用法 非常简单:答主生成一个自己的链接,发到 TikTok/IG/Twitter 上,其它网友点进去就可以进行匿名提问,用户在 NGL 的 app 里回答,再把截图通过同样的方式 po 到社交网络上。
图片来源:硅星人截取自苹果应用商城官网
就像两年前的 Clubhouse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席卷全球互联网,NGL 受到的疯狂追捧也令人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它在上个月成功实现病毒传播,许多粉丝表示已经深深“中毒”,沉浸在匿名问答带来的刺激和认同感当中,难以自拔。在TikTok 上有大量网友疯狂转发推荐这款应用,甚至已经劫持了#NGL 等相关话题。
仅在今年6 月,NGL 的 下载就已经超过了730万。更厉害的是其中绝大部分下载量发生在三天之内,使得这个产品的应用商城排名,从三百多直冲到美国 iOS 免费应用的榜首。
海外网友疯狂安利这个产品的视频,在 TikTok 等社交网络上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硅星人聚合自网络
那么这个 NGL 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又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甚至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呢?
一、“讲真”这玩意,实在太上瘾 NGL 其实是”not gonna lie” 的网络缩写,直译过来是“不会说谎”。
不过考虑到年轻一代海外网友对这个短语的用法,更地道的翻译,应该就是咱们中文网友常说的 “讲真” 了。
今天硅星人就带大家来体验一下这个东西怎么玩:
首先,NGL 的产品机制特别简单,甚至连注册都没有,你只需要填写自己的 Instagram 账号,就能生成一个专属的链接 (https://ngl.link/你的id),记得点一下“复制链接”的按钮:
图片来源:硅星人
然后,选择一个分享文案,点击那个骰子的按钮就可以更换:
动图来源:硅星人
接下来,点击分享的按钮,生成一个分享截图,发到 Instagram 的短视频功能 (Stories) 上;
图片来源:硅星人
在 Stories 编辑界面,点击“贴纸”的图标,添加一个链接,把你的专属链接粘贴到里面,然后放到屏幕中间:
图片来源:硅星人
然后分享出去就行了,接下来就等着你的网上邻居们给你匿名提问吧!
当有人点进链接并留下了问题之后,你会收到 NGL app 的通知,收件箱会显示你有一条新信息,点进去就能看到问题了:
图片来源:硅星人
此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点击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跟之前一样的方式发回到你的 Instagram 上;2) 如果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你还可以点击“谁问的?”按钮,然后……
支付10美元,来看看提问者究竟是哪个“臭损友”:
图片来源:硅星人
没错,NGL 的确是一个免费的产品,主要的问答功能都是免费无门槛。不过它还是要赚钱的,就靠这个10刀/月的增值订阅服务了,付费了之后就可以无限查看提问者身份了。
等等,不是号称匿名问答么?还能付费实名??良心呢???
别着急,这个“讲真” app 的 付费功能设计,讲真也是十分坑人:
首先它不会直接告诉你提问者的身份,而是会给你提供一些匿名化的线索,比如提问者的地理位置、使用的手机型号等。至于这些信息够不够猜出来身份,得看用户自己的社工学能力了。
以及其实它其实还有一个$3/月的档位,而且功能跟10刀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作为新用户你在首次付费的时候并不知道!必须要先订$10,然后再取消订阅,那个$3的选项才会作为希望你留存付费的选项而出现……
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简单又有点坑的匿名问答应用,去年年底正式上线之后一直表现平平,直到上个月突然异军突起。 它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下载量奇迹,展现出和 Clubhouse、愤怒的小鸟、Instagram 等过往知名的爆红 app 类似的增长趋势。
根据 Data.ai Intelligence(原 App Annie)等应用商城数据工具的报告,NGL 在今年6月就实现了将近700万次下载量,到6月底总计下载量已经达到大约730万次。
更厉害的是,下载量当中的绝大部分密集发生于6月13日到16日的三天之间,使得 NGL 从美国 iOS 免费版的300多名,直接冲到了榜首。直到今天,这款应用仍然霸榜生活方式类子榜单:
图片来源:硅星人截取自苹果应用商城官网
通过硅星人的观察,在 TikTok、Instagram 等年轻人居多的社交平台上,NGL 的相关话题和内容浓度一度十分之高,经常被推荐看到。不过七月这几天似乎有被平台算法刻意压制,没有那么经常出现了。
NGL 是和 Instagram “绑定”的,倒是在 TikTok 上被年轻用户疯狂安利。比如在 TikTok 上#NGL 这个话题标签,最近已经出现被这个匿名问答应用“劫持”的趋势了。
相关话题在 TikTok(左)和 Instagram(右)上的截图 图片来源:硅星人
美国媒体采访了一些20岁出头的年轻用户,很多都表示下载 NGL 的主要原因是“看到别人都在玩”、“匿名没压力”、“很刺激”等等。
这款问答软件的爆红,也验证了移动应用的“病毒传播循环”:分享→被看到→安装使用→分享的欲望→再次分享:
硅星人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刚才提到这个应用不需要注册,直接填写账号进去就能生成链接开始使用,可以说账号验证和绑定的授信过程是缺失的。
硅星人在两台手机上都下载试用了,第一次得到了以我的 ID 为结尾的链接,在第二台上输入 ID 之后,没有账号登录冲突的警告,而是直接给了一个链接,包含我的 ID,但是后面加了一个五位数字。
这样来看,NGL 还是存在一种类似于“抢注”的机制滥用可能性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机制或许也助推了 NGL 下载量的迅速攀升。 毕竟应该没人(特别是知名网红)愿意接受自己的 ID 专属链接被别人抢注吧?
二、中年网友:这不是我们玩剩下的 这边年轻 Gen-Z 看什么都新鲜,把 NGL 当成流行趋势来疯狂追捧,那边已经步入中年的千禧一代,则再一次感到自己确实老了:
“匿名问答这概念我们十年前就玩烂了。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回来了?”
的确,NGL 并非匿名问答的发明者。早年在互联网/媒体领域里有很多类似的实验尝试,再后来则是 Reddit 真正把 网友在线实时问答 这件事发扬光大,也即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AMA” (ask me anything) 概念。
不仅知名人物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科技富豪盖茨、已故科学家霍金等人都做过专场 AMA,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 AMA 当一个小时明星。在各种各样精彩、荒诞、美好、恐怖和令人乍舌的在线问答当中,网友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另一个人完全不同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和普通的身份不成正比的传奇经历。
除了 Reddit 之外,汤不热 (Tumblr)、Live Journal 等网站也推出了专门的问答功能。一系列将在线问答/匿名问答作为核心功能的互联网创业产品,比如 Quora、Ask.fm 和 YikYak 等,随后也应运而生。所以今天的 NGL,只能算是一长串问答产品当中的后辈了。
当然,即使是一个新产品用了过时的概念,如果技术新、体验新、能迎合用户的需求,那它就有爆火的可能。
只是这一次,情况和历史的确有点复杂。因为对于经历过当年匿名问答热火朝天的那一批“中年网友”来说,那时的创伤实在是太深刻和惨痛了。
即使是十年前的互联网,因为提问者的身份被保护,匿名问答网站成为了网络霸凌的重灾区。
以 Ask.fm 为例,这个网站创立于2010年,然而到了2013年,在欧洲就已经有至少9名未成年用户因为不堪言语暴力,选择通过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死前收到的残忍消息:“你真是又丑又贱”、“你太胖了”、“没有人喜欢你”、“你怎么不去割腕”、“喝敌敌畏吧”、“如果你死了所有人都会开心的”:
截图来源:BuzzFeed News
截图来源:Insider
除了 Ask.fm 之外,汤不热上也有不少用户曾经在募集匿名提问之后收到了大量毫无来由的人身攻击和污言秽语。情况夸张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当时一些用户(大部分是女生)甚至组成了互助小组,告诫彼此不要看到这些糟糕的评论“上头”。她们还会给彼此发送一些令人心情愉悦的信息,甚至互相寄礼物来作为鼓励。
Ask.fm 的创始人 Mark Terebin 也希望用户们更加积极乐观一些,然而他的说辞反而听起来像是在为平台的不作为开脱。他说问题不在平台,而在于用户本身,在于失败的教育。
直到今天,Ask.fm 仍在运营中。至于 YikYak、Yolo、LMK 等同类产品,后来都发生过被用户起诉、关停,以及被 Snapchat 等依附的社交网络平台中止服务等事件。
当年那些最开始希望通过发布匿名问答来了解网友对自己看法,从而获得外部认可的用户们,也慢慢长大了,不再有时间和心气去和喷子们掰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忘记了当年的痛苦:
“NGL 这个东西直接让我的 Ask.fm PTSD(注:创伤后应激障碍)犯了。”
来源:Twitter @bell3za
“就算给我钱也不会用 NGL 了,我可是从2012/13汤不热时代活下来的人,受的罪已经够了。”
来源:Twitter @louisavontrapp
“Ask.fm、Curious cat、Sayouts、NGL(注:四个匿名问答产品)简直是当代的天启四骑士。这些匿名问答软件已经成为骚扰、霸凌和恐吓人们的武器。这里从来没有‘无害的玩笑’,它们只会蚕食你的自尊和心理。滚蛋吧匿名者。”
来源:Twitter @WRECKsonBernal
这些中年网友的提醒不无道理,但是说归说,骂归骂。 和那些“臭名昭著”的匿名问答前辈比起来,NGL 号称从一开始就把用户健康和内容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宣称只有安全的匿名才是真的匿名。
它并没有采用人工审核,而是利用“深度学习和基于规则的字符模式匹配算法来过滤掉有害的语言和欺凌行为。”
NGL 采用了一家名叫 Hive 公司提供的文字内容审核模型 API。这个模型号称速度极快,在200毫秒内进行分析并返回结果,而且准确度高达99%,能够抓住存在暴力、仇恨、性骚扰/暗示等恶意倾向的消息。
我用 Hive Moderation API 做了一个测试,发现它对于一些常见的关键词抓的确实准,但是对于一些隐藏了恶意的文本,鉴别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下图左边的最后这句话,在暴力/霸凌上的分类得分都是0,可以说漏网之鱼了。
图片来源:Hive
作为一个突然爆红的匿名问答应用,NGL 的生命周期能有多长,会不会像一些其它路径类似的产品那样“昙花一现”,没人敢下定论。
但我们知道的是,它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匿名问答产品。
等到00后也过时,Web 3 也过气的时代,还会有更多匿名问答应用,各式各样的产品概念,被改头换面重新发明出来。同样,也还会有更多10后、20后和30后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寻求外部认可——甚至以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代价……
作者:杜晨,编辑:VickyXiao;公众号:硅星人(ID:covricu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MU2CAhxUv7gLuaNob-Tcg
本文由 @硅星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戳破泡沫,元宇宙营销2.0能玩儿出啥真刀实枪?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尽头,“全真互联网”元宇宙闪着诱人的光。当元宇宙营销1.0靠噱头吸睛的第一波红利用完,元宇宙营销2.0会升级进化成什么样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人类奔赴数字世界的路上,旧的窗渐渐关上,新的门慢慢打开。 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尽头,“编辑导语: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尽头,“全真互联网”元宇宙闪着诱人的光。当元宇宙营销1.0靠噱头吸睛的第一波红利用完,元宇宙营销2.0会升级进化成什么样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人类奔赴数字世界的路上,旧的窗渐渐关上,新的门慢慢打开。
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尽头,“全真互联网”元宇宙闪着诱人的光。 一方面,新技术即将刷新人货场,在新的增量战场上拉起新起跑线;另一方面,M世代(Mateverse,95、00后)作为元宇宙的第一批原住民,到2025 年将占亚洲消费者的半数以上。
在当下的起跑阶段,各品牌你拥我赶一片混乱。当元宇宙营销1.0靠噱头吸睛的第一波红利用完,元宇宙营销2.0会升级进化成什么样儿?我们从头捋捋这个事儿。
一、元宇宙营销1.0,是真的赚到钱了 中国营销变迁史,就是营销数字化的进化史。
30年前,竞拍到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就能躺着数钱;10年前,我是看着奥格威、李欣频的创意书入的行(从大学到实习);而现在,营销早就是门“创意+技术”的生意了,而且对技术和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
或者说, 目前的技术和创意已经跟不上营销的需求。 用户可以花钱去广告、关掉推荐算法;明星要跟KOL、KOC一样下场直播带货,从秀才艺到编故事都越来越卷;品牌故事 十个里有八个教消费者做人,还有五个都在讲跟从内心跟突破自我。
本质上来讲,目前品牌和消费者是站在对立面的。元宇宙营销基于虚拟价值经济下的去中心化、创作者生态,将改变这种拧巴的关系。 这个后面我们细说。
那什么是元宇宙营销呢?从人货场三个角度来看, 用虚拟人、发数字藏品、蹭元宇宙概念或植入元宇宙平台,是目前品牌普遍在用的元宇宙营销三件套。
谁在做元宇宙营销?干不好元宇宙的广告公司不是好科技公司,广告公司跟互联网巨头坐拥技术和流量优势,争先搭建元宇宙营销基础设施,如蓝标、百度、网易等。
元宇宙现在还火吗?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今年春晚节目植入元宇宙话题引发了搜索最高峰,此后 元宇宙的热度一直比较平稳,伴随一些政府利好政策和营销活动,还时不时蹿升下。
从疯抢虚拟人到蜂拥发布数字藏品,毫不夸张的说,今年的营销大事件里元宇宙能占一半。现在 元宇宙就像个筐,品牌往里加个流量IP就成了一飞冲天的热气球。
虽然噱头居多,但 品牌发布的数字藏品大多一售而空,耐克NFT球鞋17万,7分钟卖出600多双——蒙眼狂奔也没耽误人家赚钱赚流量。 以下是目前元宇宙营销的一些赚钱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波没赶上,下波能有啥机会?元宇宙营销2.0将以新面目登场。
二、元宇宙营销2.0,下一波红利怎么拿? 如果说元宇宙营销1.0的虚拟人、数字藏品、虚拟空间都是蹭概念的假把式, 元宇宙营销2.0将玩儿出真刀实枪,把“死”的人货场盘活。
1. 虚拟人 在元宇宙里,虚拟人IP是品牌跟消费者对话的发声口,核心优势是不会翻车、成本低、利于品牌年轻化、营销玩法无限。
目前,营销领域的虚拟人大多不能跟人交互, 未来通过AI交互,虚拟人将变成品牌主理人,相当于每个品牌都有一个有表情有动作的Siri,24小时互动,能负责售前售后咨询乃至订单分配。
元宇宙是一个数字世界, IP及IP衍生的内容将成为品牌营销的生命线,品牌可以打造虚拟人IP并应用于品牌营销全流程,形成品牌资产 ,如代言、电商直播、发布会连线互动、内容种草……
2. 数字藏品 区别于国际上可流通、可交易的NFT,现阶段,国内的数字藏品只有收藏和新鲜感价值,品牌、互联网大厂、国资企业都在发,类型五花八门,比如饿了么“鳕鱼狮子头”、影视情头、倍轻松《本草纲目》。
未来,数字藏品将从品牌发到用户主动创作,从纯吸睛到附带价值。 以下玩法可参考:
1)花式发行,引爆流量
多买、早买、盲盒、限量,激发社交传播和裂变分享,如虚拟鞋晒社交网络,奥利奥数字藏品可通过多次购买或分享获得更多抽奖机会。
2)抢IP占位、 事件营销
李宁跟无聊猿的数藏热度最高反响最好,周杰伦“幻影熊”一抢而光,这都是烧钱的头部IP, 古代IP不花钱抢到就是赚到! 还可结合节日、事件营销、公益,比如安慕希诈骗主题数字酸奶藏品。
3)打通虚实、开拓类型
抢数字藏品送线下实物和权益;在艺术、音乐外开拓亚文化种类,如李宁&无聊猿定制款飞盘,除了图文字跟视频也可以做数藏。
4)增加价值,用户共创
功能性价值如入场券、会员权益证明;情感价值如飞鹤给宝宝做成长纪念的数字藏品。 B站给老粉发数字藏品并支持二次创作,可编程的数藏还能通过数量叠加升值。未来NFT终将交给用户,成为用户 参与产品共创、品牌运营的社交权证。
3.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指元宇宙营销的“场”,目前大多数品牌是请个大牌明星蹭元宇宙概念,也有一些服装、奢侈品率先在元宇宙平台打广告或发布品牌小游戏。
下一步,每个品牌都将打造自己的虚拟空间,形成可以把控数据的私域,依靠天然的DTC(Direct To Customer)跟用户直接互动,还能跟品牌跨界打通做多样化活动。
虚拟空间新品发布等已经很普遍,怎么吸引更多人进来?通过VR, 耐克为用户提供了俄勒冈州虚拟游乐园 探险的定制化体验。 马上七夕了,品牌可以联名打造一条虚拟的清明上河图复古商业街,结合节点、文化IP、品牌联名及VR刷新体验。
如今,Surreal已经可以把5万人同时放进一个虚拟场馆中, 虚拟空间持续的容量拓展和无限的活动形式,将为品牌带来巨大的曝光量和多元玩法。
三、元宇宙营销3.0,品牌搭台用户唱戏 在元宇宙尽头,私域运营跟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矛盾,广告投放跟用户数据自主矛盾,怎样解决?
元宇宙的奇点,是人工智能超过人,经济活动从现实转移到虚拟世界。
元宇宙营销3.0将是:每个品牌开的虚拟商店跟社交、游戏、办公等所有场景互通,虚拟人会根据用户诉求组织明星演唱会、新品共创会等,用户通过NFT拿到产品创新、品牌推广等收益。
品牌营销终将从“吸睛”生意变成“价值链接”的生意,因为元宇宙里数据权归用户所有,一切用户行为都是数据,数据即价值。 比如我告诉你我在哪,允许你推给我广告,品牌营销就变成了交易行为。NFT能把用户行踪、创作等所有行为变成可交换价值的载体。
元宇宙跟Web3通过价值再分配促进公平,改变所有拧巴的关系,比如老板跟员工,比如品牌跟用户。
在此过程中, 用户将从围观到深度参与产销,品牌则更像一个平台,从吸引用户注意力提供多巴胺,到实现用户价值提供内啡肽,实现更稳定和共赢的用户关系。
这样看来,用户反客为主,品牌 成了配角,但其实品牌的本质就是用户心智,品牌理应属于所有喜欢和亲近它的人。 最好的产品创新是用户自创,最好的用户运营是被用户运营。
四、结语 今年,支撑元宇宙的VR/AR已经从低谷期走向市场应用,元宇宙M世代的00后也开始工作赚钱,元宇宙营销2.0品牌将大有可为。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比硬科技更弱。营销和文化天然就跟元宇宙更契合,期待新赛道上我们的品牌和文化能一道出圈、出海,扬眉吐气一回。
作者:元宇宙少女;8年产业互联网经验,1000小时微信读书,专研元宇宙web3领域
本文由 @元宇宙少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产业互联网,不是消费互联网的「拷贝」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发展浪潮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作者分享了当下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新方式,讲述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关联等,一起来看看吧。 无疑,一场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发展浪潮正在上演。在这编辑导语: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发展浪潮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作者分享了当下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新方式,讲述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关联等,一起来看看吧。
无疑,一场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发展浪潮正在上演。在这样一场全新的浪潮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互联网玩家回归产业的热潮。不再一味地做大自身的平台,不再一味地获取流量,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可以预见的是,如何与产业产生深度地融合,如何找到去平台化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成为衡量玩家们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成败的关键所在。
以往,玩家们是以流量思维行产业互联网发展之道的,它们试图通过对产业端进行赋能和改造,再一次实现收割B端流量的目的。事实证明,同C端流量的规模相比,B端流量算不上庞大。因此,如果简单地套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以收割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消费互联网的怪圈之中。
找到真正适合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方式,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彻底跳出流量的陷阱,才是保证产业互联网可以有所突破的关键所在。否则,产业互联网将始终处于消费互联网的牢笼与枷锁之下,难以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一、弥合线上与线上的鸿沟 经历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以线上和线下为代表的两大「经济体」的形成。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以线上「经济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尚且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潜能。这是我们看到的诸多互联网平台之所以会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成熟,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集中到线上平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线上玩家们在信息对接上开始表现出越来越低效的一面。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业已掌握了丰富流量的玩家们,开始借助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对流量进行收割。曾经,以信息对接为取胜的线上「经济体」们开始走向了另一面。
以大数据杀熟、资本无序竞争为代表的线上「经济体」的商业模式,开始将线上和线下带到了对立的境地里,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线上「经济体」的发展繁荣是以线下「经济体」的凋敝为代价的。欲要改变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必然需要改变这样一种以线上繁荣,线下凋敝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弥合线上和线下的鸿沟来获得新的发展。
笔者认为,无论是线上「经济体」而言,还是线下「经济体」来说,它们都是有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两者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问题,而不是厚此薄彼的问题。当我们找到了发挥线上和线下「经济体」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才算是找到了实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路径。
另外,当数字经济时代来临,线上「经济体」和线下「经济体」不再是两个互不干涉的存在,不再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存在。线上和线下之间是可以融合的,线上和线下是可以联通的。找到线上和线下融合与联通的方式和方法,并且真正让线上和线下真正融为一体,才是保证产业互联网真正进入到自身发展周期的关键所在。
二、抛开平台与中心的牵绊 产业互联网时代,不是一个以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时代,而是一个以去平台化和去中心化为主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下,我们再去用平台和中心的逻辑行产业互联网之实,势必会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
欲要找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我们必然需要抛弃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去审视以往我们所看到的以赋能和改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依然是以流量收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跳出平台和中心的怪圈。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产业互联网玩家投身其中,却始终都没有找到破解产业互联网发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
放弃消费互联网时代以构建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真正化有形为无形,深入到产业发展的末端,助力产业的新发展,才是保证产业互联网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按照这样一种逻辑,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但凡是那些可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一定是与产业深度结合,与产业融为一体的玩家。
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头部的互联网玩家都在将新技术的布局看成是新的发展突破口的关键所在。相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流于表面,新技术,特别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新技术,更多地侧重的是,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对产业的深度改造。
当这样一种发展持续,平台和中心将不再重要,因为玩家们的发力点早已不再平台和中心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了行业的末端,深入到了行业的骨髓。从这个角度来看,摆脱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摆脱对于平台和中心的牵绊。
三、实现虚拟与实体的融合 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时代看成是一个虚拟与实体分离的时代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时代,则是一个虚拟与实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我们将会看到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鸿沟的消弭,我们看到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壁垒的不再。因此,如果我们要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模式的话,实现虚拟与实体的融合,实现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所谓的虚拟经济的实体化,更多地讲究的是,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深度赋能,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是目前很多的互联网玩家正在做的。有人将其称之为「反哺」实体经济,他们认为,经历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时候,虚拟经济的玩家们业已获得了巨大的资源优势,他们需要「反哺」实体经济,以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
对此,笔者并不这么认为。所谓的「反哺」实体经济,更多地代表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虚拟经济获得了实体经济的滋养,而从本质上来看,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虚拟经济更多地为实体经济带来了消费方式、营销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并以此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用虚拟经济「反哺」实体经济来诠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全面的。
同用「反哺」来定义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虚拟经济的实体化不同,笔者更加愿意用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元素、生产等环节进行深度改造来诠释它。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虚拟经济将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平台和中心,而是成为新经济的一份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界限也不再清晰,而是变得更加模糊。
所谓的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更多地代表的是由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内在元素、流程和环节的深度变革。它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实体经济所发生的一场深度而又全面的变革。经历了这样一场变革之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才能被深度改变,而不再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仅仅只是进行末端的营销和运营上的改变,而前段的生产和制造却并未发生太多改变。
当我们实现了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特别是当找到了虚拟经济有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发展阶段。以此为开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四、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一场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发展浪潮正在上演。然而,我们却在这样一场新浪潮之下,无时无刻不再看到消费互联网的身影。很显然,这样的产业互联网,依然还是在消费互联网的阴影里徘徊的。长此以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到消费互联网的怪圈里。
找到真正适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特别是有别于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才能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属于自己的时区。当线上和线下的鸿沟不再,当平台和中心的壁垒不再,当虚拟与实体的高墙被推倒,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或许才能真正来临。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复读鸭、泡泡玛特、跳舞仙人掌……中国潮玩在海外有多火?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近年来,中国潮玩一度走出国门,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篇文章中作者针对潮玩在海外爆火一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分析了潮玩市场的现状。推荐对潮玩感兴趣的用户阅读。 近年来一度通过网络走红的中国潮玩在近期火出国门,从沙雕的妖娆花、复读鸭,到魔性的跳舞仙人掌编辑导语:近年来,中国潮玩一度走出国门,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篇文章中作者针对潮玩在海外爆火一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分析了潮玩市场的现状。推荐对潮玩感兴趣的用户阅读。
近年来一度通过网络走红的中国潮玩在近期火出国门,从沙雕的妖娆花、复读鸭,到魔性的跳舞仙人掌、莲花生日灯以及盲盒手办等,这些被国人带飞的潮玩被持续输出并走红海外。
而就在今年6月,被称为“国内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玛特以快闪店的形式首次进军美国线下市场,紧接着在7月2日,泡泡玛特首家海外旗舰店在韩国首尔开业,不少外国人开始排起长队购买……
近日,一条关于中国潮玩的合集视频在微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视频中,此前已在抖音爆火的电动仙人掌、复读鸭、妖娆花、泡泡机在跟网友疯狂互动,莲花生日灯让韩国网友叹为观止,各种国产整蛊玩具更成为了各国家长逗孩子神器。
当中国玩具让海外网友变身创意鬼才和表情包大户,当外国人为购买泡泡玛特等盲盒手办大排长龙,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潮玩目前在海外有多火?其走红到底掌握了哪些流量密码?本期,文化产业评论带你一探究竟。
一、扩张的海外市场 去年,“跳舞仙人掌”先后在抖音和海外版抖音TikTok上走红,在埃及更一跃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玩具。
据外媒报道,在短短一周内,“跳舞仙人掌”在埃及的价格暴涨150%,其中带有USB接口、能进行充电续航的智能款在埃及市场的售价在300~500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4000元)之间,不可充电的普通款售价也要在135~165英镑(约合人民币1080~1320元)之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在海外卖出高价的玩具在中国国内,不同配置的款型售价也大都只在30~60元之间,从国内到国外,价格可谓翻了至少30倍。
△“跳舞仙人掌”在淘宝上的售价区间为30~60元
这款不仅会扭会唱会学说话,还会跟着音乐节奏左右摇摆的魔性玩具,对喜欢新奇有趣事物的年轻人而言,其吸引力和传播性毋庸置疑。
相比起跳舞仙人掌这类通过海外社交平台意外走红的网红玩具,从线上线下有组织地去布局市场的盲盒手办企业就显得更有策略和规模。
在国内,盲盒、手办一类的玩具如今已占据潮玩的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有着“国内潮玩第一股”之称的泡泡玛特POP MART。
从2010年11月在北京开业的国内第一家门店,到2020年9月在韩国首尔开业的海外首家直营店,并于同年12月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泡泡玛特只花了十年;期间从2018年起,泡泡玛特连续四年斩获天猫“双十一”潮玩行业销售量榜单第一名。
从2021年全年财报来看,泡泡玛特2021年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78.7%;调整后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9.6%。
其中,海外收入从2020年的7420万元,已增加到2021年的1.374亿元,同比增长了85.2%,增长势头强劲。
△ 数据来自泡泡玛特2021年全年财报
之后,这家在国内市场深耕多年的潮玩巨头,凭借先发优势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将它的商业版图加速扩张到海外。
2022年1月,泡泡玛特英国伦敦店开业,第一次进入欧洲线下市场; 2022年4月,泡泡玛特大洋洲首店在新西兰正式开业; 2022年6月,泡泡玛特美国首家快闪店在加州正式开业; 2022年7月2日,泡泡玛特首家海外旗舰店在韩国首尔弘大正式开业。 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已相继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23个国家与地区布局线下零售渠道。
据内部人士透露,预计今年海外门店将达到40家,收入将达到去年的2~3倍。而6月的这次进军国际玩具巨头必争之地的北美市场,意味着泡泡玛特全球化战略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泡泡玛特的海外市场布局(来自泡泡玛特官网)
受到泡泡玛特的影响,在近两年中,以泡泡玛特为首的国内头部潮玩品牌抢占市场的角逐赛十分激烈,像52TOYS、寻找独角兽、十二栋文化等头部IP都已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自此,中国潮玩IP出海加速键已被按下。
二、走红的流量密码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俘获海内外消费者之心的呢?以泡泡玛特为首的中国潮玩又掌握了哪些海外走红的流量密码?
究其原因,可以从产品、营销、IP、人群、渠道这五个维度来探究。
1. 产品 一方面,造型可爱或魔性,击中现代人的笑点和情感需求。 不少外国友人在面对复读鸭、跳舞仙人掌这类玩具时都直呼“太好玩!”“很解压!”,它们的反差萌不仅能将娱乐效果拉满,还能让玩家感到轻松治愈。
另一方面,设计精良,懂得挖掘和整合艺术设计资源。
如今,“设计师原创”“艺术家联名”“限定款”这些字眼就足以让不少年轻消费者为此买单。
在这一点上泡泡玛特领先行业,目前在签约了26位知名潮玩设计师的同时,亦与超过350位艺术家保持紧密联系,并通过授权与其中28位来自全球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开展合作,将艺术、设计、潮流、绘画、雕塑等多元素的理念注入到一个小小的玩具中。
△泡泡玛特合作艺术家矩阵(来自泡泡玛特官网)
此次美国首家快闪店就展出并发售了多款泡泡玛特收藏类限定产品,其中,仅在海外门店开业期间发售的限定SKULLPANDA黑女仆手办,吸引了当地众多粉丝关注,MEGA系列也收获了超高人气,发售当日即售罄。
△泡泡玛特限定SKULLPANDA黑女仆手办
2. 营销 充满惊喜的盲盒模式,刺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
在日本流行了几十年的扭蛋和盲盒玩法对于亚洲玩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欧美的消费者却是新鲜的玩法。在特定的主题下以随机的方式获取玩偶,这种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好奇心的营销手段让盲盒大受欢迎。
价格普遍便宜,花小价钱就能买到大快乐。
近几年,国内广义潮玩风盛行,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广,而这群消费者往往更追求一些个性化、新奇小众的东西。
因此中国潮玩的价格和形式逐渐多元化,除了跳舞仙人掌这类意外走红价格被炒高的潮玩之外,大众消费的潮玩价格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也多集中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花几十元就能买到心头好,谁不心动呢?
△泡泡玛特海外官方店上的普通畅销款多数售价在15美元左右
3. IP IP的孵化造就国潮文化输出,给外国人带来跨国娱乐文化的新鲜感。
带有中国元素的潮玩会让海外本身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更有吸引力。
2021年11月,泡泡玛特亮相美国DesignerCon潮流艺术盛会,展出了旗下多个艺术家IP系列产品,其中DIMOO、Yuki、Hirono等中国本土设计师创作的潮玩IP形象大受粉丝欢迎。
此外,IP的孵化还刺激商业模式由2B转向2C。
早期进入海外市场时,泡泡玛特因自身海外影响力小、对海外业务不熟悉等原因,只能选择线下展会、跨境电商、经销合作等方式,探索在海外市场实现业务落地的可能性。
比如,2021年12月,泡泡玛特App“POP MART Global”正式上线美国版,主要功能包括线上商城和POP MART社区,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程序上购买泡泡玛特产品,同时可以在社区分享和互动。
之后,泡泡玛特积极提升与海外各地艺术家和品牌的合作水平。
目前,泡泡玛特运营自有、独家和非独家IP共93个,海外商业模式已逐渐从依赖各国、各地区经销商的2B合作营销,转向与海外各地艺术家、品牌进行IP合作并独立或参股经营的2C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与海外用户的联系。
4. 人群 国潮文化和产品创意符合海外年轻人的审美。
在当下,Z世代和女性成为了潮玩盲盒消费的主力军。融入了国潮文化的盲盒手办不仅被中国国内的年轻人带火,同时也迎合了喜欢中国文化、追求个性创意和消费品质的海外年轻消费者的口味。
5. 渠道 首先,线下门店选址优越。
以泡泡玛特为例,一方面选址于核心目标用户群体聚集的商圈,另一方面则通过新颖时尚的店铺陈设,去强化消费者触达并实现用户转换。
在海外线下门店开设之前,泡泡玛特会先通过机器人自助商店探路,然后再在有明确需求的国家地区开设店铺,这一行径受到了海外消费者及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今年6月18日开业的美国首家快闪店位于加州最大、全美第三大地标性购物中心——加州南海岸广场购物中心,是美国年轻群体及潮流爱好者的聚集地。
今年7月2日开业的韩国泡泡玛特旗舰店坐落于韩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购物场所之一的首尔弘大西桥洞。
其次,线上电商加速布局。
泡泡玛特自2019年起就先后入驻主流跨境电商速卖通、亚马逊平台、Shopee平台;同时为了提高渠道自主性及更快打出自身品牌知名度,泡泡玛特还通过官网上的自建站进行销售。
另一个潮玩头部品牌52TOYS也在2020年入驻日本亚马逊,并迅速打开了日本市场。
还有社交平台的助力。 中国潮玩在海外走红离不开海外社交和视频平台的功劳,比如,“跳舞仙人掌”就在TikTok上火得一发不可收拾,在相关标签里,就有350多万的播放量;莲花生日灯更是引得海外网友频频打call。
借助展会推广潮玩文化。
展会是潮玩品牌收获粉丝最直接的方式。除了国内的潮玩展,泡泡玛特还参与了不少海外展会,如2020年2月,泡泡玛特参加日本东京Wonder Festival展会,旗下IP形象获得当地粉丝喜爱。
当年8月,泡泡玛特在日本开设首台机器人商店,日本官方网站也正式上线运营,之后相继开出多家快闪店,销售表现和消费者反馈良好。
同行业中,52TOYS也受邀参展了海外的各种 大型潮玩手办、动漫和IP授权类展会,如美国动漫展SDCC、玩具展 DCON、日本的手办展WF冬/夏等。
三、未来的出海之路 出海,是中国潮玩品牌为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寻找更广阔的市场而作出的选择。
就目前来说,海外于中国潮玩而言算得上是一片星辰大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98亿美元,增速迅猛;预计2024年可达418亿美元。
△数据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潮玩历史悠久的日本、有着“潮流集散地”之称的韩国、深耕潮流文化的北美地区,以及还未被完全开发的众多新兴市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中国潮玩的出海之路能够走多远?其出海之计又将如何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打造文化自信和软实力?
在这条路上,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总的来说,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推陈出新,保持自身文化IP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潮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文化IP,而更核心的竞争力,是准确而创新地阐释文化IP。
潮玩出海归根到底是文化出海,将中国的文化IP形象展示给世界应该成为这条赛道上所有行业选手的使命。
伴随着国潮的兴起,潮玩产品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活化的重要载体,比如在潮玩产品融入中国戏曲,神话故事等等。
以52TOYS为例,其在2018年推出国潮产品“超活化系列”,该系列以“超越传统、活化历史、传承文化”为理念站在全新视角诠释中国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创意融合;并与《国家宝藏》栏目、丝绸之路电影节开展合作,探索推动中国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
52TOYS旗下的IP之一罐头猪LuLu也在今夏推出“玩转西游系列”,呆萌的形象蒙上西游记古典的色彩,深受粉丝的喜爱。
2. 因地制宜,孵化海外原创IP,深度挖掘海外文化元素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潮玩的风格有不同的喜好。
比如日韩地区偏好可爱动漫风,欧美地区则对科幻、英雄主义题材更感兴趣;在日本潮玩市场中,男性消费者更加喜欢高达、海贼王一类的酷炫模型,女性消费者则更加爱好以盲盒为代表的惊喜类玩具。
这就需要潮玩品牌始终以客户的偏好为出发点,采取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以海外当地文化元素注入和孵化原创IP,力求更大范围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3. 跨界联合,积极开拓营销渠道,提升消费者触达 跨圈合作是潮玩品牌进行宣传推广的惯用举措,潮玩品牌通过与海外知名的品牌、艺术家合作的方式,推出限定款产品,以此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泡泡玛特联名MakeUpForEver等美妆产品开辟新市场,发布全新蜜粉+熊喵热潮盲盒;2022年4月,又和优衣库携手推出“WE ARE THE MONSTERS”合作系列UT,引发消费者抢购热潮。
这些跨界联名不仅吸引到了新的消费者,还增加了潮玩产品的稀缺性,未来我国潮玩行业跨界联合将逐步常态化。
四、结语 无论是赚足笑点的魔性玩具,还是靠个性和创意俘获人心的盲盒手办,它们从国内火到海外,离不开中国潮玩行业的种种机遇与乘风破浪。选择出海是潮玩企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布局。
在出海过程中,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民众消费能力、对潮流的敏感度和需求度等,都是需要衡量和考虑的因素。
国潮流行的背后,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彰显的过程。
中国潮玩未来的出海之路将如何演绎?中国潮玩品牌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书写?
我们不妨期待一下。
参考资料:
36氪:《中国潮玩品牌的海外“理想国”》
IP财经:《深度丨中国潮玩出海记》
中国社科院,《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
作者:刘绮菁;编辑:半岛;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0NCzh7r4X8VSjYhrL_Hhg
本文由 @文化产业评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抖音爱奇艺合作:打不过就加入吧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长短视频之争有了新的进展,昨日,爱奇艺便宣布与抖音达成内容合作,影视频二创、版权保护等问题再一次被摆到台面上来。为什么爱奇艺与抖音在当下会达成内容合作?其合作背后,可能反映的还是长短视频商业盈利逻辑的摸索。 长短视频的二创之争终于有了新的进展。7月1编辑导语:长短视频之争有了新的进展,昨日,爱奇艺便宣布与抖音达成内容合作,影视频二创、版权保护等问题再一次被摆到台面上来。为什么爱奇艺与抖音在当下会达成内容合作?其合作背后,可能反映的还是长短视频商业盈利逻辑的摸索。
长短视频的二创之争终于有了新的进展。7月19日,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
依据合作,包括“迷雾剧场”在内的爱奇艺的诸多优质剧目,都包含在授权的内容资产中,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这是双方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合作双赢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抖音集团CEO张楠也认为合作将“实现创作者、版权方、用户的共赢”。
01 最早改变态度的是搜狐,早在今年3月17日,抖音已与搜狐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当时就有不少声音呼吁更多平台加入合作,一方面平台内创作者需要更丰富的有版权的内容素材,另一方面影视剧也需要扩充营销渠道增加曝光。
在抖音爱奇艺发布公告后,行业内也有关于腾讯视频也正在跟快手谈判二创的战略合作的消息传出,腾讯视频迅速辟谣,“此消息为谣言”。
短视频平台崛起以来,二创内容发展迅猛,一批影视博主通过对作品的解说、剪辑获得了大量粉丝和流量,但大部分影视二创并没有得到版权方的授权,使得平台和二创作者一度因为版权问题备受争议。
2021年4月9日,包括爱优腾在内的53家影视公司、5家视频平台及15家影视行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反对网络短视频侵权行为。6月3日,在第九届网络视听大会上,三家长视频掌门人再次就短视频侵权问题发声,其中腾讯副总裁孙忠怀甚至直言“部分低智低俗短视频内容长期影响用户心智”,“就像猪食”。
腾讯视频曾因相关侵权视频多次起诉抖音,仅去年下半年期间,就在全国13个省份的18家法院起诉抖音168次,标的总额超过29.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标的额的案件有4起,其中《斗罗大陆》达到8亿元。在抖音,“斗罗大陆”相关话题最高达214.7亿次播放量。而字节跳动也曾就侵权视频起诉过腾讯。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爱腾发布联合声明之后,有B站影视区UP主表示期间找来合作的公司反而比以前更多了,UP主贺翔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找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会给你授权”。
曾参与到联合声明的影视公司高管也曾公开表示,影视二创和剧集营销没有冲突,主要是希望平台能重视版权归属问题。同时,如果观众都能在短视频上看解说和cut,其在长视频平台的内容付费意愿也会进一步下降。
02 但从积极一面看,二创视频为社区提供了更丰富的原生内容,加强了社区活跃度。其建立认同和提供陪伴感的本质属性也能够起到内容种草作用,为原视频导流。
事实上,长视频平台并非不重视短视频在内容营销上的价值,也一度自己开发打造短视频社区,意欲利用IP资源的协同摊薄本身的内容成本,同时提高用户黏性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其中,微视一直是腾讯视频的重点投入产品,“随刻”则是爱奇艺曾经寄希望最大的短视频产品。去年5月,龚宇还在股东信中将其与爱奇艺应用并列,称它们是“主要专注的两个视频类型”。
随刻的首度亮相是在2020年2月举行的2019年年报电话会议上。当时龚宇提到计划推出APP “随刻”,并明确这一项目对标YouTube,彼时国内全行业中等时长视频日活在1亿左右,尚未成规模。在他看来,这正是爱奇艺的机会所在。2020年4月,随刻正式上线。
上线不久,随刻曾凭借爱奇艺爆款综艺IP《青春有你2》热度,在播出期间吸引超1.5万创作者参与节目二创,产生超7万条中短视频内容。其中,在YouTube做reaction(反应)类二创视频的德国人Duke,就收到了随刻运营人员的入驻邀约。其粉丝数在节目播出期间从0迅速增长到了近16万,超过3年经营的YouTube粉丝数。
用户在随刻基本不需要(也没有入口)跳转爱奇艺,二者为消费者提供的其实是同一种服务,即在短视频平台观看影剧综花絮和二创内容后,在想要观看完整版视频的冲动下,可以免除平台跳转的过程直接进行消费。同时,其长短视频平台共享用户留存和使用时长数据,是平台战略规划比较理想的状态。
03 但是现实并没有像爱奇艺规划的那样发展。据晚点报道,随刻日活跃用户巅峰时为300万,上线一年下降至180万左右。直到去年年底,爱奇艺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葛宏离职的消息传出,随刻也成了裁员重灾区,且与其他产品线合并。腾讯的短视频产品微视则已经并入了OVBU,在今年上半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理想中IP资源协同的图景未能在现有生态中实现,“打不过就加入”,爱奇艺最终选择和抖音携手共创。事实上,这也是爱奇艺继续推行降本增效策略的举动之一。
其最新一季财报显示,爱奇艺结束了自创立12年以来持续亏损的历史,在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但盈利主要来自于此前的裁员和减产,财报显示,Q1内容成本为44亿元,同比下降19%;销售及管理费用等支出为7.4亿元,同比下降38%。对此,龚宇表示,头部内容的投入没有减少,而是减少回报较低、质量较差的内容。
此前基于爱奇艺IP生态打造矩阵品牌的计划纷纷破灭,好不容易实现的盈利数据如果想继续保持,就更应该专注于自身长版继续发力。这次和抖音的合作可以看作是爱奇艺现阶段放弃自建短视频社区,借助抖音平台给自己长视频内容导流的一种途径。
作者:陆娜,编辑:高宇雷
来源公众号:电厂(ID:wonder-capsule),探索科技公司的未知,为你充电。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字节「派对岛」之外,这几款元宇宙新品同样有趣
设计动态 2022-07-20编辑导语:各大厂都在向“元宇宙”进军,字节除“派对岛”之外,还有几款同样有趣的新品,本文就从背景、产品介绍等方面推荐了这几款新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尽管关于元宇宙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下一代社交产品”的讨论,始终未能得出统一结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大家探索元宇宙的热编辑导语:各大厂都在向“元宇宙”进军,字节除“派对岛”之外,还有几款同样有趣的新品,本文就从背景、产品介绍等方面推荐了这几款新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尽管关于元宇宙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下一代社交产品”的讨论,始终未能得出统一结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大家探索元宇宙的热情,不论大厂、还是中小企业。
除了我们此前两篇文章提到 OASIS、BUD、Star Idol、Soul、Litmatch、Healer、Sweech、May 和缓缓星球等 9 款元宇宙概念社交产品。
半年过去,随着创业者的继续探索,笔者近期又在国内和海外市场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元宇宙尝试,尽管多数依然处于相对早期甚至半成品状态,但确实也为元宇宙进一步向前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期元宇宙新品合辑筛选了 6 款 2020 年以后上线的元宇宙概念社交 App ,3 款主要面向国内用户、余下面向海外用户,由于篇幅原因,本篇元宇宙新品仅介绍其中3款。这些 App 均在现有的模式基础上做出一定升级或创新,希望能为大家向前探索带来一些帮助。
一、「FateU」:“送人头”式社交方法?Dating、游戏与社交
背景介绍:
「FateU」是坤元理想于 2020 年 8 月推出的一款面向国内用户的元宇宙概念产品,「FateU」官方将产品定义为社交元宇宙。
与普通社交产品相比,「FateU」确实具备虚拟形象、沉浸体验等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的基础特点,但似乎又无法从传统社交模式中完全剥离出来。
虚拟形象与社交互动:
目前「FateU」有首页、消息、发现以及个人主页等 4 个一级 Tab,创建 Avatar、虚拟社交等几乎所有的虚拟使用场景都集中在首页。「FateU」的虚拟形象风格与啫喱等产品类似,走 Q 萌风格。「FateU」的虚拟形象创建基本可以分成面部和服装两个类别。
在捏脸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发型、脸型、眼型、鼻子、唇形、眉毛等 6 个部分,但官方尚未上传眉毛素材;而服饰选择,包括上衣、裤子、鞋、帽子和袜子,但后两者同样没有提供任何素材。从短期来看, 「FateU」提供的捏脸服务在同类竞品中并没有明显竞争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FateU」的 Avatar 毫无特色。
首先,与多数产品在“用户完成性别选择时就已经注定了 Avatar 的性别”有所不同, 「FateU」支持用户随时更改 Avatar 的性别并进行捏脸改造 ,这一点对于希望在网络世界开始完全不同人生的用户很友好。
其次, 「FateU」鼓励用户“捏脸送人”。用户完全可以像给自己捏脸一样打造一个全新的 Avatar 形象,并赠送给好友 ,对方只需要扫 Avatar 图片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完成一键换装。除了是一种有趣的交互模式,也是一种不错的增长营销模式。
目前, 「FateU」提供了“超级英雄”、“夏日派对岛”以及“Club 处 CP”等 3 个虚拟场景。
超级英雄 ,引用了《鱿鱼游戏》中的游戏关卡,每局游戏 10 人一组,用户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渡过重重关卡到达终点并获得最终的胜利。许是因为用户体量较小的原因,笔者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多次尝试,均未能成功匹配成功,永远是 1 等 9…
夏日派对岛,采用了《女巫来了》、《CSGO》等游戏中的 “躲猫猫”玩法,当用户点击变装键后,会变成火烈鸟游泳圈、贝壳等物品,需要在隐藏在海滩的合适位置处,并尽量不让其他用户发现。 当然用户也可以成为那个发现其他用户的角色。
“Club 处 CP” ,应用如其名,是一个交友场景。当用户点击进该场景后会自动进入一个房间大厅,房间内一定距离内的用户都可以相互交流。可如果用户想要实现更深入的 1v1 交流, 则需要坐在酒桌上并等待另外一个用户坐在对面,坐在同一个酒桌的用户自动结成“对子”。 用户坐下之后,可以在标签处标记本桌主题,如#蹲个搞笑女、#想要一个声音好听的小哥哥、#收留心碎小宝贝等,方便提高匹配到自己感兴趣用户的效率。
目前, 该场景内共有 10 张桌子,可以同时容纳 20 名用户进行 1v1 匹配,「FateU」的场景模式有点像“相亲酒吧”。
而「FateU」的发现版块则又细分出“关注”、“兴趣”、“朋友圈”和“研究所”等 4 个二级 Tab,基本就是朋友圈、信息流和微博话题的模式。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FateU」内开启语音直播。
如前文所言, 「FateU」既有传统社交的影子,又有新模式的探索,且两者有强烈割裂感。
另外,「FateU」的会员订阅中还含有“每日 50 次右滑拥有更多机会”等具有明显 Dating 产品常出现的权益,似乎尚未做好新旧更迭的准备。但其将 Dating、互动游戏同社交、虚拟进行结合的尝试还是有趣的。
二、「派对岛」:藏在活动里的虚拟社交+社群
背景介绍:
「派对岛」是字节跳动于 2022 年 1 月推出的线上虚拟社区 App,也是字节跳动在元宇宙社交领域的首次尝试,因而作为一款邀请制 App,自产品上线以来在各大社交媒体以及产品讨论社群中,不时就会出现大家接力“求「派对岛」邀请码”的景象。
但此前一直处于内测阶段,直到 6 月初才开始公测、7 月才开始大规模放出邀请码。
鉴于其长达半年的内测期,常出现在游戏产品中,因而笔者原本以为「派对岛」的游戏属性可能会超出社交属性,但字节跳动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最为明显的是 「派对岛」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为 Slogan。
虚拟形象与社交互动:
与其他元宇宙概念社交产品类似,在完成性别选择后,用户需要先为自己创建一个 Avatar 形象。
与此前引起热议的缓缓星球和啫喱一样,「派对岛」的虚拟形象也选择走“ Q 版萌系风 ”。目前支持用户自定义选择肤色、发型、发色、眉毛/眼睛/嘴巴形状以及上装、下装和鞋子,整体来看自定义空间相对有限,留给用户的选择并不是很多。鉴于字节以往的效率和研发能力,想来此前的半年「派对岛」并没有将研发重心放在Avatar搭建上。
「派对岛」有“小岛、活动、日历和我的” 4 个一级 Tab,目前活动版块仅对限定用户开放,单从表面来看,可能会觉得「派对岛」有些普通,但实际却在运营活动上暗藏玄机。
目前「派对岛」支持抖音好友、微信好友、QQ 好友、昵称搜索、群添加好友等 5 种添加好友模式,用户的所有好友和群聊都会显示在“小岛”版块。
与普通社交产品在点击用户头像便直接开启会话有所不同,在「派对岛」上,点击好友或群头像则会直接跳转到“虚拟场景”,目前来看虚拟场景最少容纳1人、最多容纳 200 人。用户可以虚拟场景下与其他用户进行文字、语音、表情和动作上的互动,而在虚拟场景的选择下, 「派对岛」同样选择了海边场景,主观上为用户营造放松的氛围。
以上,看下来都不会觉得「派对岛」与其他同类产品,在设定和体验上有什么明显差别,但实际上「派对岛」的“活动”给了用户大有可为的空间。
首先, 活动的使用门槛极低,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自己的场景或群聊中预约或发起活动 ,在活动发起后,该场景下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活动时间内参与其中,比较常规的是聊天、影视作品和直播, 影视作品多来自西瓜视频,直播内容多来自抖音直播。丰富的版权资源 ,帮助字节跳动在早期充盈了「派对岛」的可消费内容。
「派对岛」搭建的便利版私人放映室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喜爱,笔者随机检索用户姓名,发现有不少用户都在双人群聊中参与过影视活动。笔者与一位异地好友,并肩坐在场景内的观影大屏的木凳上看完了《海街日记》,我们上次一起看电影可能还是 2017 年。
但实际上目前「派对岛」热闹的活动多来自官方,目前官方至少有“「派对岛」公园”、“我们都爱看现场”、“「派对岛」兴趣市集”、“「派对岛」放映室”等 4 个人群接近 200 或已经满员的官方运营社群 ,社区内经常会组织音乐会、电影放映、新歌讨论、街头演出、交友派对等活动,甚至也有歌手选拔赛以及“123 木头人游戏”等趣味活动。
相较于此前社交产品官方社群多用于活动通知、功能介绍和问题解答,「派对岛」官方运营的社群本身就是社交示范。另外,目前「派对岛」也在努力招募活动组织者,希望从创作者侧丰富活动内容, 并且创建了派对活动组织者社群,并在群聊场景中滚动循环播放组织者招募 MV。
但许是因为期待过高的原因,在测试期间,笔者并没有觉得在「派对岛」获得很多创新体验,整体来看,与缓缓星球和超级 QQ 秀的体验差别不是很大但也要肯定的是「派对岛」确实尽可能降低了使用门槛,让不同需求不同能力的用户都能在其中获得好的使用体验。
总之,我们将会持续保持对「派对岛」的关注和追踪。
三、「星壳Shake」:我在手机夜店里蹦迪
背景:
「星壳Shake」是时域科技于 2022 年 5 月推出的元宇宙夜店 App。
与其他产品大多选择搭建一个大框架以便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有所不同,从 App 命名、到应用商店介绍、再到应用使用场景,「星壳Shake」意志坚定地将自己定义为元宇宙夜店 App。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小型公司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与其“面面有、面面浅”,不如根据公司所长从一角切入。根据时域科技企查查登记信息介绍,公司在音频赛道持续进行投入,因而选择夜店切入也合乎情理,想来未来也有可能拓展到 LiveHouse、音乐大厅等音乐相关场景。
虚拟形象与社交互动:
目前「星壳Shake」在 Avatar 上提供的虚拟形象选择并不多,但足够差异化。
Avatar 提供妆容、发型和服装三个选项,4 个妆面都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夜店妆,明显的美容、形状修饰、亮片;4 种发色分别为紫色、黄色、绿色和橙色均属亮眼彩色;2 套服装走甜酷路线。而且当用户在进行 Avatar 创造时有追光灯打在全身,更是具备氛围。
目前「星壳Shake」仅完成了“星河夜店”一个场景的打造,余下场景显示为“施工中,敬请期待”。而且星河夜店的营业时间也与现实生活类似,仅在每天晚间 19:30-00:20 开放,来早、来晚都无法进入场景。
虽然仅有一个场景,但在「星壳Shake」中并不会觉得无聊。
当用户在规定时间内点击夜店将会直接进入舞池中央,Avatar 会跟着音乐节奏自由摇摆,当然, 用户也可以通过长按功能键完成动作转换。 根据笔者有限的蹦迪经验,已然觉得十分丰富,举哑铃式、招财猫式、司机倒车、Swagger 等常规以及普通/进阶动作均有覆盖,而且客观客观来讲Avatar比我跳得协调一万点。也有用户在场景内发起“开火车”邀约,但由于当时已经深夜、人数过少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除了姿势,场景内的舞曲也在不停变化,而且场景内的灯光背景也会随之一起更换,说实话这舞美灯光一般的夜店甚至 LiveHouse 都很难达到,这可能和「星壳Shake」选择了 Unity 引擎开发有关,总之整个过程的沉浸感蛮不错,如果能赶上官方活动,一起体验万人野迪应该会更有趣,推荐大家亲自下载体验。
虽然以上三款产品都主要面向国内用户,但显然产品逻辑、落地场景都有明显不同。这也是目前元宇宙赛道的一个魅力所在,没有人能真正讲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定义。
目前来看,「FateU」的元宇宙社交靠游戏和 Dating 驱动、「派对岛」靠活动和运营驱动、「星壳Shake 」靠 DJ 和蹦迪驱动,但不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技术和运营,而具备才艺或组织能力的创作者也是目前国内元宇宙开发者们吸引和争抢的主要对象, 未来“组织者工会”说不定会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尽管这听起来不够元宇宙。
#专栏作家# 作家辛童,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泛互联网出海服务平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下一场淘宝!趣店罗老板是想认真带货?
设计动态 2022-07-19编辑导语:直播近一个月后,趣店罗老板火了,抖音直播创造了近亿的场观和千万的销售量,然而刷屏行业内外的原因更是因为其“壕无人性”的直播方式,因此也有不少人称其将直播带货又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场观近亿,销量近千万 “今晚的趣店直播,注定把直播卖货的门槛又拉到一编辑导语:直播近一个月后,趣店罗老板火了,抖音直播创造了近亿的场观和千万的销售量,然而刷屏行业内外的原因更是因为其“壕无人性”的直播方式,因此也有不少人称其将直播带货又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场观近亿,销量近千万 “今晚的趣店直播,注定把直播卖货的门槛又拉到一个新高度。”
7月17日,抖音粉丝数为100多万的@趣店罗老板 开启了他的第37场直播带货,这场直播因为“壕无人性”式的打法迅速在行业内外刷屏。某行业人士对此在朋友圈发表了上述观点。
据了解,趣店罗老板是上市公司趣店CEO罗敏的个人抖音账号。5月29日,该账号发布了发布第一条视频;6月15日,该账号正式开启直播带货,罗敏本人亲自上阵,定位为上市公司CEO直播卖预制菜。
从开播首秀到刷屏,差不多1个多月的时间,账号的粉丝量在开播前也就100多万。
这场直播究竟为什么能火?它又将直播卖货门槛拉到一个什么新高度?“壕无人性”式的打法又是什么的?
首先,新播场从数据上拆解了昨天这一霸榜了抖音站内带货榜第一的直播间情况——
据飞瓜数据显示,趣店罗老板在7月17日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中,直播间总观看人次达9098.6万,在线人数峰值拉到91.3万,平均在线人数为21.6万,观众平均停留时长达到3分10秒,超越84.25%的主播,直播间累计点赞量达到了6.4亿。
近亿的总观看人次背后,商品访客量达到473.3万,由此得出曝光转化率为5.2%。 综合直播间最终859.1万,直播间的用户转化率达到了9.44%、下单转化率达到了100%。
因为直播间有大量的1分钱商品,所以多个数据平台统计的直播间总销售存在差距,有的称高达2亿多元,有的统计出来只有1亿多元,所以新播场在这里暂时只讨论直播间商品的销量表现——
在飞瓜数据统计的直播间上架的24款商品中,只有19款商品存在动态销售数据,其中有2款商品的单品销量在100万以上,为直播间做福利的酸菜鱼、水煮鱼。
有5款商品单品销量在50-100万、5款商品单品销量在20-50万,也都是拿来做福利的相关商品较多。
而直播间销量最低的商品也超过了2万份。这样的爆品能力,可以说几乎媲美行业的头部主播。
账号涨粉数据上,@趣店罗老板 直播间前后涨粉458.3万,目前总粉丝量达到503.7万,并带动直播间榜一@趣店生鲜旗舰店涨粉 47.2万。
从人气、转化、销量还有涨粉数据上来看,趣店罗老板可以说是继东方甄选之后又一个抖音站内的头部带货案例。
虽然趣店罗老板在6月15日的抖音带货首秀中明确介绍自己是:“我和新东方的俞老师一样,在做业务转型。”但他与东方甄选完全不同的是,东方甄选走的是直播内容、树立人设的长远路线,而趣店罗老板走的是氪金、烧钱换流量的突击路线。
二、超1亿资金的投入? 除了亮眼的直播数据,这场直播引起行业内外刷屏的还有一点:惊人的投入,传这场直播的投入费用超过1亿。
这场直播里,除了一直在用的“上市公司CEO正在直播”的带货标签外,这次的直播还打出了“趣店罗老板1分钱请吃酸菜鱼”的直播主题。
除了1分钱的商品福利外,还投入了微博抽奖和直播间福袋累计的1500台iPone13、网传的1亿千川投放费用,傅首尔、贾乃亮的出场助阵,以及微博开屏和抖音开屏的广告费……
行业内有人为其估算了iPhone福利、明星出场费、平台开屏广告和热搜、直播间福利费用,累计高达1250万元。
从直播间弹幕数据来看,在27.7万的弹幕人数中,有93.7%的观众是首次发言。不难看出,直播间iPhone福袋确实拉高了互动,这也对直播间的流量产生了助推。
还有一张流传千川投放截图显示,趣店罗老板在巨量千川上的消耗达到249.97万元。
某头部MCN相关负责人在朋友圈表示:“抖音分10个户投了3000万广告(不止)”。而据某社群内的行业人士分享,趣店罗老板为这场直播投了1亿千川,1亿UG(抖音投放的千川,一说为平台的对赌投放)。
据飞瓜数据显示,趣店罗老板7月17日直播间流量来源中,视频推荐占比5%、账号的关注用户占比8%,其他来源占比达到87%,其他来源是指直播广场推荐、付费流量推广渠道等,这也坐实了趣店罗老板在这场直播里做了大量投放的论断。
这些不惜成本的氪金操作,也让趣店罗老板的直播成为了诸多业内人士眼中的“资本疯狂”。
“趣店罗老板的打法其实透露出一个信息:普通人做抖音发财的时间已经结束了。因为资本已经开始入场,一旦资本入场,较量的等级就不是一个维度了。” 微博上,关于趣店罗老板直播讨论最热的一条内容如此说道。这一观点和前面提到的拉高行业门槛论调如出一辙。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表示称趣店罗老板是“降维打击(的)新玩法”,他表示:“当资本悄悄的入场时,一切的运营方法,各种讨论技巧都是浮云,不值得一提!”
三、抖音之后,下一站淘宝? 有意思的是,就在7月17日的直播结束后,趣店预制菜于7月18日在线下召开了2022品牌战略发布会,罗敏现身现场,并公布了717吃货狂欢节数据。
不仅如此,趣店还在继续“烧钱”,并将目光投向了淘宝直播。
一位自称是点淘官方合作服务商十月文化的内部人员在趣店直播刷屏时,在社群里表示:“他今天亏钱,明天还要找我继续亏钱。”并晒出了趣店相关负责人与其在钉钉上,对接淘宝直播的相关截图。
回到趣店这场刷屏的直播本身,其烧钱玩法并不新鲜。
在行业众说纷纭的讨论声中,一位自称是趣店前员工的人站出来表示,趣店早前在做分期业务的时候,大学生注册一个账号能一分钱买泡面,还能天天买。同时平台给到地推人员的佣金,是注册一个账号100元,这样的推广方式一天也要烧上千万。
“趣店前身是做大学生分期贷款跟数码分期的,一分钱送福利跟做分期市场(是)一样的套路。”
从中也不难看出,烧钱赚用户、做数据其实是趣店罗老板一贯的打法,千万级的费用不过是其日常操作。
同时,有行业人士站出来表示: “趣店模式不就是和早期其他品牌先重资请达人带货,获得品牌知名度,然后开始铺其他渠道其他达人(一样)。(只是)现在达人影响力没有以前那么高,有些还拉胯,(所以)就投自己了。”
早在2020年,大家刚扎堆做抖音电商那会,类似的大手笔投放并不在少数。 曾经被称为“抖音一姐”的带货主播朱瓜瓜,就是凭借着品牌专场起家,当时就有消息称她是由背后几个财团花钱砸流量砸出来的。
也就是说,通过烧钱做数据、做头部的玩法,在行业内并非没有先例,只是随着市场趋于冷静、监管力度加强,大家不再选择激进烧钱。
除了烧钱赚流量之外,趣店的这场直播还将一个新的品类商品带到了大众面前,那就是趣店在今年4月15日宣布进军的新领域——预制菜。
“一个做预制菜的品类头部说,在罗老板撒钱式营销之下,他们品牌也比之前涨的更快了……帮忙做品类教育了。”某行业人士在朋友圈分享到。
新播场在昨天退出@趣店罗老板直播间后,也在抖音站内刷到了其他的一些预制菜的带货直播间,其定位也是老板卖预制菜。作为近1-2年新消费领域火热的品类商品,市场上的预制菜品牌还都处在成长阶段,更不用说渠道推广是否已经成熟。
这也就意味着,在有过品类红利之说的抖音快手电商上,预制菜商品品牌的进入,将会给达人、机构带来新的合作机会与增长可能。
除了关注玩法、类目赛道外,趣店这一案例也推动了公司股价的上涨。
据同花顺财经7月18日下午消息,随着趣店直播案例的刷屏,趣店盘前一度涨超104%,消息发布时回落至60%。此外国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利斯同步涨停,A股市场冷链、大农业、预制菜概念股都受到了大量关注。
加上趣店早前做金融的背景,罗敏在资本市场过往的一些行径让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场策划已久营销事件。
烧钱投流早就不是直播带货行业里的秘密,只是趣店把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同时其金融从业的经历让“资本入局”成为了这起刷屏事件的极为重要的标签。
但更多人的看法是趣店的热度或许不会持续太久。烧钱打品牌、获取流量之后,依然要回归直播带货本身。毕竟,热度只是一时的。
作者:阿力古;公众号:新播场(ID:New_bc)
本文由 @新播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fw5GfjPEc8HF8VrkYpLTA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