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五大章节帮你正确应对!
UI交互 2022-11-30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在瓶颈期间,职场压力会放大,并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时或许滞留不前或许走下坡路,尽管有不少前辈分享了各种瓶颈期的特征差异、如何职业规划、如何提升技能等,但是今天我想结合自己以及身边好友的经历,聊聊如何快速感知到瓶颈迹象,如何调整心态定位问题,然后怎么...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在瓶颈期间,职场压力会放大,并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时或许滞留不前或许走下坡路,尽管有不少前辈分享了各种瓶颈期的特征差异、如何职业规划、如何提升技能等,但是今天我想结合自己以及身边好友的经历,聊聊如何快速感知到瓶颈迹象,如何调整心态定位问题,然后怎么应对。
相关干货:
没有设计老司机带,职场新人如何突破瓶颈?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很多职场新人比较苦闷的问题,为什么职场老司机不愿意带我们?
阅读文章 >
一、设计瓶颈出现的迹象 有些设计师看似顺风顺水,实则只是快速感知到了瓶颈并作出了反应。能够快速感知瓶颈的迹象,可以避免我们越陷越深,早日解脱窘境。
有时瓶颈状态并不容易感知到,像恋爱一样,作为旁观者也许你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还能为别人指点江山出谋划策,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可能就后知后觉,反应迟钝了,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哦不,是瓶颈的力量!
通常我们认为一些瓶颈迹象是伴随工作年限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但也不准确,主要是环境有时候会成为催化剂,而最怕的是处于瓶颈却浑然不知,所以这里将瓶颈期的表现或迹象揉拧到一起,通过执行、状态、反馈三个面来说明,当你发现出现了这些迹象后就要有所警觉了。
1. 执行侧:
设计执行时不知道该怎么切入,不知道怎么设计,没有新的想法,感觉创意枯竭,想象力被局限了,在素材或参考材料中像无头苍蝇般来回翻找,设计过程中拿不定主意,即使进行到一定程度却可能还是推翻重来,将设计需求做出来后,也不能让自己很满意,没有成就感,不知道从哪里进行优化,说不清设计思路,讲不出设计依据或理论,进程乏力低效,容易需求堆积。
2. 状态侧:
状态方面嘛也是一言难尽,丧失职场晋升目标,没有短期的工作规划,工作时对拿到的需求反感,没有兴趣,进行设计时,脑子不肯转感到煎熬想要逃避,容易气馁分神,不想上班,不想工作,同时面对项目进度或是绩效方面,又感到压力山大。个人生活规律可能开始混乱,时常焦虑不安或是郁郁寡欢,觉得自己特疲惫,没什么职业热情,方向变得不明确,甚至自我怀疑开始摆烂。
3. 反馈侧:
设计成果不被认可,被反馈近期质量不够或有所下降,近期的设计效率或是绩效有明显下降,工作状态不佳,精神状态欠缺。相比半年前的设计产生,能够明显感知到进步缓慢,晋升上不去。
二、主动跟被动两方面瓶颈起因 了解瓶颈出现的起因可以帮助我们定位问题,针对性调整,尽管出现瓶颈不一定是单当面的起因导致,但是能提供解决的思路或方向,并逐一调解,这些起因我们暂且分成主动导致跟被动导致两大类;
1. 主动造成的瓶颈起因 好的公司环境,确实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与实践机会,能够快速成长,但说实话除了工作开始前几年,后续个人能力提升还得靠自我驱动,想要依靠工作环境被动的成长是不现实的,因此有些人认为进入了大公司就可以野蛮生长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这就好比进入了更好的课堂,但自己不主动听课学习,很快也会掉队,因此主动学习提升很重要,反之则会成为瓶颈的起因,这些由个人主动引起的起因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多方面;
刺客 1 号:躺平摆烂缺少学习
间接性的躺一躺也不错,可以舒缓情绪或工作压力,心态也能放松,但是躺久了就怕起不来了,该有的学习与挑战还是要有的,幸运时常与努力相伴
刺客 2 号:没有学习目标或计划
没有短长期的阶段性成长目标以及对应的学习计划安排,就容易没学习动力,技能树或专业度则开始落后
刺客 3 号:学习方法不到位
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率低下,消化浅显,不能深度有效的习得相关知识
刺客 4 号:不注重审美培养
平时没有逛站或其他扩展视野的习惯,审美能力开始变得局限,不能悉知当下的设计趋势或流行元素
刺客 5 号:设计思维固化
不妥当的工作模式或习惯,容易缺少深度思考或反思,养成惯性思维,不能吸收新的养分,缺少洞察力、分析力,同时学习欲望下降
刺客 6 号:缺少实践练习
因为没有实践过,一些知识没有深度理解或掌握不巩固,节骨眼上不能雪中送炭,容易眼高手低或掉链子
刺客 7 号:资源积累不足
设计相关的素材、学习材料、工具等积累不足,需要实际应用时没有后援补给
刺客 8 号:时间精力安排不当
生活/工作/学习多方面没有合理安排好,导致没有精力或其他压力无法投入学习进阶,时间管理不佳
刺客 9 号:职业热情与兴趣
缺乏对设计的职业热情与认可,没有对设计能力的追求,没有一些与设计有关联的兴趣爱好,找不到学习提升的热情与动力
2. 被动造成的瓶颈起因 工作环境及各方压力与瓶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这些引起瓶颈的因素不是我们期望的,也不是我们主动造成和能轻易控制的,并且如果不能尽快找准问题,做出对策或适当的调整,我们就会越陷越深,越来越煎熬,这些被动的起因可以分为工作环境与各方压力两大刺客;
刺客头目:工作环境
构成工作环境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发展的瓶颈,关键是我们可能没法轻易改变也避不开;
工作流程上:
机械化的工作模式,时间紧凑,自由空间少,伴随工作时间越长越开始觉得工作没意义,逐步厌倦麻木,也可能是流程不健全,不能完整的进行设计执行,片面化、缺乏更多实践提升机会。
工作业务上:
接触的业务宽度有限或边缘化,没有业务能力历练的机会,没办法衍生技能和业务认知,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产品业务本身发展不快,没有办法随业务一起快速成长历练。
工作安排上:
上级根据业务熟练度或效率考虑,常常分配固定的内容或模块需求,容易达到难度上限,没有新鲜感、挑战性、求知欲,另一方面可能分配不到理想的工作内容,一直在边缘徘徊煎熬。
工作氛围上:
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要么太卷要么太躺,可能时不时还要互相撕一撕,做一做甩锅运动,侵蚀掉了学习意愿和精力。
工作机遇上:
没有遇到职场贵人,没人有点拨一下或培养一下,只能自己孤身摸索前行。
刺客精英:各方压力(职场内、职场外、心态情绪、鼓励)
我们说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长时间背负或过度的压力也会使得我们陷入瓶颈,甚至身心不健康,这些压力可能是来自职场的绩效、竞争、打压、内耗、难度、风气等,也可能是职场外的经济压力、纠纷、感情问题、家庭问题、身体疾病等压力,面对这些压力若不能及时的疏导和心态调整,自己积攒太久后身体也可能随时垮掉,更别说学习提升和突破瓶颈了,并且这些压力很难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或切换。
我们都知道设计通常都是脑力活,而大脑运作又极容易被情绪和心态影响,如果因为压力导致负面的心态或情绪问题,那么工作学习就很难做好和专注,这时候你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随之下降,结果就是获得负面的工作反馈,而负面的工作反馈又将加剧压力,这样就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三、无需焦虑,凤凰涅槃五步走 第一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察觉到瓶颈不要慌!首先我们要放平心态,如有一定压力则需要先缓解一下,主要是让自己处于一个冷静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认清问题合理调整,并且有时候心态一旦调正压力就随之消失了,这就像小时候考试前大人们常说的心态放平。
对于压力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抗压边界,另一方面要看是什么方面的压力。在自己抗压能力内,如一些绩效竞争引起的,要么转化成动力搏一搏,要么就兜底发挥一下,很多时候压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施加的,非必要就放过自己好了,有时候别人并不太看重,只是自己太看重了。另外一些特殊的压力则可以面对合适的人进行倾述或寻求分担,一方面可以缓解部分压力,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获取有用的建议或帮助。
反正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该放松就放松一下,该放过自己就放过自己,想要学习进步就别把自己憋坏了。
第二步:主动被动两方面找问题
往往导致瓶颈的起因不是单方面的,调整好学习的心态是第一步,然后就是找阻碍的核心起因,如果是自己主动导致的,那就自觉的,看看主要是哪些坏毛病要改,尽快制定目标计划改掉。
面临被动的起因,我们先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改善,例如与上级同事沟通协商一下流程或需求分配之类的。还有些来自职场的压力或环境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进阶影响,特别是当我们看不见任何希望或上升空间时,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跳槽或者将自我学习作为侧重点为跳槽做准备。
简单明了的说就是尽可能的扫除学习进阶的障碍,然后明确自己进阶提升的核心短板是什么,或者是新的职业规划,然后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将对应技能树扩展或深度提升。
第三步:找到兴趣,调整目标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是会觉得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就容易焦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也容易沉不下心,学一段时间就弃了。
① 对症下药
一般来讲不同职能的设计师都有主要的工作内容,最好是先补技能短板再专优势,至少别让短板拖了后腿,如果是审美不够,就多逛逛设计网站或国外设计网站;如果是设计视觉不行,就多看多临摹练习,对症下药,如果职场上没有工作激情,适当的时候找上级请求一些感兴趣的工作方向主动挑战一下也不错。
② 实用与兴趣先行
也可以考虑从有价值且兴趣浓厚的部分开始学习,我个人的原则就是先学习用得上或者兴趣浓厚的,一方面是更有学习价值,再则学习效率更高,学一样就学到基本够用为止,不要打一枪换一炮,而那些平时用不上的商业价值也不大,就算学了也很容易慢慢忘却,对职能进阶作用也不大。
③ 为自己设计
也许工作给不了你热情,那就为自己设计好了,工作之内没有设计的热情那就找找工作之外的,比如为自己设计一个 IP 形象、设计一个 LOGO、设计一个网站、设计一套插画等,当你通过学习并为自己完成设计时,你也会获得无比的成就感与驱动力,当你尝试将作品分享交流时,也许还会获得更多的赞赏鼓励,你会劲头更足,一旦当你习得和掌握技能时,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工作学习的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你的设计能力已经多了一把柴火。
④ 建设目标
目标可以督促我们学习,当然了正确的目标也很重要,不然只会越努力越窘迫,目标不用一上来就玩把大的,可以进阶式的,分成好几个阶段,例如前面说的为自己设计一个 IP 形象就可以是一个目标,然后可以继续拆分成更多小目标,例如先认识 IP 形象设计的定义与特点、然后绘制自己的 IP 形象草图、接着完善和上色、扩展 IP 形象动作、设计 3D 形象,直到掌握 IP 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这个大目标,并为自己交付一份满意的作业。
第四步:增强动力,迈出第一步
① 认清自己鞭策自己
好多时候还没开始学习就结束了,自制力不够,很痛苦,可以试着把自己不学习的罪行罗列出来,例如刷短视频时间过长、游戏玩的停不下来、追剧太上头、池塘的鱼儿等我钓等等,然后用便签或者备忘通知等方式把罪行以及调整策略,设置到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放纵自己,短视频现在到处都是,可以尝试卸载一些 APP,或者关闭入口,然后追剧可以设定每次看多少集或多长时间,要么就集中式快进一把子看完算球,手机上瘾的话也可以去 B 站搜索戒掉手机瘾,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② 有成果就该有奖励
为自己设定达成目标的奖励,就像小时候大人们承诺的好成绩奖励,有时候想要买一点什么东西或者去哪里玩一玩之类的,却又再三犹豫没有好的理由,这不心安理得理由来了嘛,如果没有获得外界的奖励或正向反馈,那就自己制造吧!(等我这篇发布了我就吃凉都黄牛肉去)
③ 突然开始的决心
在没有开始前,你以为你行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上手;没开始前,你觉得自己做不到,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坚持还是放弃开始后才有资格说。
如果做好学习提升的觉悟,尽快开始,最好一刻都不要再等了,因为哪怕多等一刻,都不晓得会有什么诱惑将我们带偏,要不怎么说一鼓作气、犹豫就会败北呢。
要是有了学习计划,别藏着掖着,可以通过向亲友或要好的同事分享以及进行成果承诺,出于人格与心理作用,承诺也是一种力量,为了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与体面,这些小承诺也会驱动我们,幸运的话,对方还会时不时关心的问一问进度,那咱可不得赶紧学成炫一波!
第五步:找到学习群体,共勉进步
在建立学习计划后,如果对同事或设计好友分享时,对方也有差不多的学习计划或想法时,可以结伴学习,定期交流学习成果或练习作品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是能够找到同学,那么拉帮结派的改善提升是很迅速的,可以互相督促,学习氛围拉满。为什么设计打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参与,这就是其中的缘由。如果对这些设计打卡有兴趣,可以去一些设计网站找找看,搜索关键字或查看活动应该会有结果,当然了实践先行是本质,还是不能说先找到了打卡活动在考虑参与。
四、通用的提升方法 1. 拆解(方法)
面对设计需求,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能够清晰感知到自己能力或思维不足时,拆解是一种不错的思维方式,拆解前可能脑子里是一团麻,但是经过拆解就可以把思维或底层的问题梳理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借助互网络针对性的查找解决方法,这么说可能有点儿抽象,你脑子里可能只留下了两个脑子思考的画面,这里我列举个例子:
一个活动专题设计需求,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开始将执行过程依次拆解为;
需求=活动专题设计
需求分析 竞品参考 提炼关键词 交互原型 KV 场景草图 KV 场景设计 页面设计完善 设计自检 然后根据执行流程有序开展,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阻力,则继续拆解,直至将最小单元的问题找到,然后解决掉;
需求分析 = "场景化思考" [!出现阻力!]
拆解<场景化思考>="人、场、事、时、果(结果或目标)" [!思考重点!] 拆解<思考侧重点>="关系&逻辑&交互" 竞品参考 = "视觉、元素、布局、交互"
提炼关键词 = "需求关键词", "交互原则规范", "优先级层级", "视觉关键词", "元素关键词", "形色字构质动"
交互原型 = "优化或绘制交互原型", "完善需求内容", "补全多状态页面"
KV 场景草图 = "绘制头部主视觉草图", "元素布局与焦点设定"
KV 场景设计 = "完善视觉风格与质感等细节", "优化视觉效果或氛围层", "延展头部之外的视觉材料设计"
页面设计完善 = "根据原型图补气多状态或弹窗等效果页面"
设计自检 = "信息缺漏", "状态补全", "符合规范", "交付材料"
拆解出的阻力解决后则继续后面的流程,设计是一个有序的执行过程,只要有序的解除问题就能达成设计目标。
2. 交流(扩列)
经常对设计内容进行分享评论交流,扩展设计交流群组,扩展认识的设计师,时不时可以请教或互动,通过扩列设计联系人,使得自己的设计圈子或资源更广阔,当有问题时就可以更便捷的请教,或者组团学习。
3. 练习(技法)
在看一些学习教程资料时,一些技法内容多找时间临摹或再设计,通过动手加深理解和熟练度,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支配技法来实现设计需求。
4. 点评(分析、思维局限)
对于设计时常思考和发现问题,对于一些新颖的产品功能或交互可以体验体验,思考体验价值与商业价值,对于一些自己喜爱或常用的产品也可以研究一下,分析视觉、交互、体验价值、商业价值的优缺点,一定时间后,对于自己产出的设计或是自家产品,就更能够看出问题,分析能力会更强,自己看自己的设计时也不容易受到局限看不出问题。
5. 阅读(认知)
读书是为了提升认知,获取更多的思路与科学方法,并不是直接看完书就能够独当一面,轻松实践,这往往就是我们所谓的校园与社会,只有身处社会工作时,才会发现校园中学习的不足以工作实践。
6. 逛站(视野、认知、积累)
设计这个行业好在有大量的设计师社区或设计网站,以及大量的设计教程与资源,逛站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设计视野、审美能力以及资源积累。
7. 培训(系统学习)
对于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并且自己不能尽快的掌握和找到合适的人进行请教时,可以考虑找找培训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如果自己学习意愿强,兴趣足,培训效果也不会差。
8. 爱好(职业热情)
培养有益职业的兴趣爱好,练字、绘画、建模、插画等,然后可以为自己设计产出,加强对设计事业的热情,也可以侧面提升设计相关的能力。
9. 回顾(总结、改进)
定期对项目或自己能力进行回顾或复盘,看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原来犯了哪些错误,自己的消化能力怎么样,并在之后的工作或学习中进行改善。
五、设计管理者的反思 经过一些探讨,可以认识到对于团队成员来讲,有些因素可能会成为他们瓶颈的被动起因,但是作为管理者若有能力改变现状,那么适当主动的沟通一下并做出一些合理的决策调整,其实是值得一试的,即使在一定周期内效果不佳也可以及时沟通调整,并且作为团队来讲,也是会有瓶颈的概念,突破它团队的光芒与话语权才能更上一层楼。
1. 团队瓶颈
在大的公司里,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团队瓶颈的存在,并且一个 BG 下的多个 BU 业务团队还会存在竞争关系,团队也会有绩效,绩效越好越是能争取到更多资源,仔细想想还是很考验管理者能力的,特别是团队越大、管理内容越复杂多元的时候越是考验领导的能力。
① 团队瓶颈的因素
团队管理工作中,引起团队瓶颈的原因也有若干,但是基本上都跟团队 Leader 脱不了干系,常见的因素有:
团队协作
分工协作管理方式不规范不科学不人性化等,组员不能很好的进行协作办公和被管理
团队效率
协作管理或办公流程不科学不适用,直接导致组内工作效率不足,并且难以提升
团队生产质量
受到前两个因素的间接影响,或者是组员能力配备问题,导致生产内容的效率不高且质量不理想
团队绩效
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导致绩效没能提升,团队奖金没能提升,团队影响力下滑
团队目标
没有明确的团队阶段目标、没有福利空间、没有提升空间、没有晋升空间、没有团队方向或发力方向
团队士气
团队士气、氛围、奖罚各方面不足,组员缺乏幸福感或是存在感、对领导不信服、缺乏信任感,容易躺平或懒散,协作管理难搞
团队稳定:因团队士气或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团队成员不稳定,团队始终在磨合期,始终不能进入良性稳定状态 ......
② 团队瓶颈的结果
团队瓶颈最终导致的结果基本上就四个,分别是:
刺客头目:就地解散
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团队没有价值了,惨遭解散,第二天部门就消失了
刺客心腹:团队缩减
团队价值不足或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团队规模遭缩减,部分裁员或转岗
刺客精英:团队换水
对团队内短板或有问题的成员进行替换重组,提升团队整体质量,也不排除职场内斗架空的可能
刺客打手:团队整顿
对团队协作管理或流程各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或是更换领导人,以达到更好的整顿效果
2. 团队氛围
氛围是多方面构成的,有人文关怀、科学管理、沟通协作等,这说的太复杂了,那么怎样的团队氛围是好的呢?我理解为快乐融洽、共同进退、共勉提升,就是那种即使你觉得公司不好,但是对设计团队却是很满意的,大家玩在一起,有问题一起上,有东西一起分享,互相欣赏学习、奖罚分明没有私人恩怨,不过这种团队氛围打造也并非易事,在我的认知里有这么几个方面还挺有用:
内部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很重要 适当的放权与扁平化管理 适宜的谈话与团建活动舒压 鼓励学习分享,构建学习提升环境与空间 尽量避免不良的职场风气,互相尊重 树立团队目标与底线,张弛有度 多夸多鼓励多开导,少批评少阴阳少情绪化 3. 团队进步
团队要进步,一方面要主动找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团队氛围,成员间多沟通多了解,然后搭建学习的空间与氛围,团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对成员的倾听与指导,获取更多视角的观点与意见,然后反思改进,有新的决策或调整也可以提前跟成员们一起交流下,形成预期。
当设计团队建立一定影响力后,在设计过程中,完善设计流程细节并公开,为设计团队争取更多设计实践过程与设计产出时间,避免持续性的赶图办公,另外及时的同步项目信息,或是让成员多参与会议聆听,一方面加快信息同步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成员对项目更了解,能够对设计产生多一些思考。
设计任务分配上,结合团队成员结构特征,由易到难的分配到对应能力的人,并阶段性的调整任务分配,使得能力低的成员快速成长,并使得同级能力的设计师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项目需求设计,避免长时间的负责固定的项目需求导致腻歪或缺乏兴趣与挑战性,并且某个项目人手不足时,其他设计能快速接手。
内部培训,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专题在团队进行相关的设计内容培训,之后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设计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扩充成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成员间的互动与沟通。
设计分享会,内部的设计分享是一种常见的团队学习进步的形式,可以开放式的提供报名入口并鼓励组员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旦有人想要分享申请即可,然后由相关人员进行组织,这种相对自由的分享模式,效果质量反而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约束式的分享会占据了额外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进行分享时,同事们也不一定刚好有时间参与。
一种茶话会式的专业交流,约定一个定期的交流时间,建立一个共同的线上灵感笔记,每个人有好的想法、创意或是看见了好的设计或有益团队进步的内容,都可以简要的阐明上去,当到了交流的茶话会时,不用搞得很正式,放松一点,甚至可以有一些茶点,然后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笔记记录人逐条的进行说明讲解,讲解完后,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交流或抛出问题交流,相比正式的分享会,参与性会更高、思维也会更活跃、节奏也更加紧凑、话题内容也丰富、灵活性也比较高。不过需要主持人进行主持控场。这个线上灵感笔记可以是协作文档、知识空间、知识库,只要满足团队成员可见,可图文编辑即可。
结语 当然了,个人认知总是有限的,可能写的不够专业不够全面,但愿景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提升,能够更敏锐的发现瓶颈的迹象,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结合本文中的五大步骤解决瓶颈问题,也能够善用一些常见的提升方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不说了,又码了几千字,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我,要是觉得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拜拜
-
车载设计干货!5000字深度解读苹果Carplay车载系统
UI交互 2022-11-30前言:本次文章核心内容是放在这次升级 Carplay 车载系统的讲解,并回顾一下老版本系统的升级内容,以及从我的角度去说一下体验方面的感受,还有对未来 Carplay 系统的一些想法建议。更多车载设计干货:6000字干货!四大章节掌握HMI车载设计指南(进阶篇)HMI车载设计成为当今的热门行业,本文通过HMI车载...前言:
本次文章核心内容是放在这次升级 Carplay 车载系统的讲解,并回顾一下老版本系统的升级内容,以及从我的角度去说一下体验方面的感受,还有对未来 Carplay 系统的一些想法建议。
更多 车载设计 干货:
6000字干货!四大章节掌握HMI车载设计指南(进阶篇) HMI车载设计成为当今的热门行业,本文通过HMI车载交互设计基础、需求分析的要点、创新的交互形式和视觉设计四大章节,帮你掌握HMI车载设计。
阅读文章 >
一、苹果 Carpaly 车载系统发展史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苹果 Carplay 的发展过程,2013 年苹果正式宣布 iOS in the Car 计划,就是想在车内装载 iOS 车载系统。2014 将“iOS in the Car”更名为现在的系统名称“Apple Carplay”,同年在日内瓦汽车展上,苹果和合作伙伴一起将搭载 Carplay 新车型亮相,之后就开始陆续和多家知名车企进行合作。
在 2016 年的 WWDC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 CarPlay 车载系统,成为了苹果内置地图和 siri 的搭档。2018 年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支持第三方的 导航 ,有国内的百度、高德,国外的 Waze、Google Maps。
最后再到今年在美国当地时间 6 月 6 号,苹果举办了 2022 年 WWDC 发布会,中间有三分多钟的时间,全部留给了新版的 Carplay 车载系统,这次升级的内容比较多。但让人遗憾的是在 WWDC 发布会的现场还是没有见到苹果汽车 iCar 的身影。
二、同类型的产品介绍 苹果 Carpaly 车载系统是属于第三方的系统,是装载各大主机车厂的车内系统。同为此类产品的还有谷歌车载系统的“Android Automotive OS”简称:AAOS 和 “Android Auto”,国内的话就是百度“CarLife”。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的就是这几家企业。最后加入进来的博世也推出的mySPIN车机系统,
1. 谷歌车载系统“Android Auto”or“AAOS”区别
大家肯定分不清这两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一块内容不属于设计师工作范畴,因为他们车载系统设计是相同的,只是编译代码之间的区别。先简单通俗给大家区分一下,一个是通过手机投屏到汽车中控屏幕中,另外一个是直接植入车载的原生系统,AAOS 可以根据车厂的需求定制化设计。
首先“Android Auto”不是 OS,他是集成在 Android OS 里的功能,是通过 USB、WI-FI 将安卓手机连接到 Android Auto 的车机上后,Android Auto 可以自动加载支持 Auto 模式下的 app 图像投屏到车机屏幕上。这个和苹果 carplay 实质上是一样投屏模式。
而“AAOS”归属于 AOSP 项目,代码也是在“Android OS”当中,在编译的时候选择 automotive 的编译 target 即可生成车载机使用的 AAOS。这个车载系统可以在 Google 应用商店里下载 Android app。用户可以直接在中控台上安装为汽车优化的版本,这样就可以替代手机上的 app。
2. 国内第三方“CarLife”
国内比较火的第三方车载应用有百度的“CarLife”,CarLife 车载系统是国内首个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的 CarLife 是第一个实现同时支持苹果和安卓手机的技术。同样是车机互联方案,CarLife 和 Carplay 最大的区别就是 CarLife 只是手机系统上运行的一个 app 程序,无法做到系统级别的权限,所以稍微繁琐的连接操作、不通手机的兼容性不一样,这些都让 CarLife 的用户体验和 Carplay 相差巨大。
三、苹果 Carplay 市场规模 在苹果 2022 年 WWDC 发布会中苹果汽车体验工程的高级经理 Emily Schubert 公布了一组很有冲击力的数据“98%”and“79%”,在美国本土有 98%的汽车支持苹果的 Carplay 系统。
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下一组数据:经过调研全美有超过“79%”的购车用户只会购买带有苹果“Carplay”系统的车。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汽车厂商拒绝了 Carplay 的话,那后果就是可能会损失近 8 成的汽车购买消费人群。
对于我们国内苹果手机市场差不多有 25%的份额,所以能用上 Carplay 功能的车主在一款车型中最多也就是 1/4,我们国内车载系统对比于欧美的话还是更符合我们国内市场的,并且在智能化和技术上都是领先于他们的,所以 Carplay 系统在国内份额估计不会很高。
四、回顾 Carlpay 升级迭代 让我们回顾一下苹果 Carplay 车机系统升级迭代的过程吧。
1. iOS12 支持第三方地图软件
在一开始 Carplay 系统导航只支持苹果原生自带的地图,相比其他第三方导航软件,苹果自带导航的体验欠缺。在 iOS12 后,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支持第三方导航软件了,我们国内的高德、百度地图都可以介入进来了,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2. iOS13 分屏显示
在 iOS12Carplay 车机系统中,车机界面和手机界面是会同步显示 app 界面的,比如车机系统正在运行地图导航,如果我想听音乐,就要在手机中打开音乐软件,但是 Carplay 车载屏幕就会切换成 app 显示的音乐内容,就不会在显示导航了。
所以在 iOS13 中,Carplay 就解决掉了强制切换的问题,iOS13Carplay 新系统就可以将在导航的基础上,打开音乐软件 app,导航页面不会再消失掉,可以同时存在,这样的话大大的增加了车载系统的灵活性。
iOS13 更新分支还有车载的仪表盘,新增的 Carpaly 车载仪表盘,在页面当中显示导航、音乐、电台和日历,这样可以直接浏览地图,但是在 iOS13 的时候左侧导航的卡片只能支持苹果原生的地图,无法支持第三方地图软件。
新增的日历应用,这个是这次唯一的一个全新应用,从车机的 UI 和功能上来看,Carpaly 的日历更像一个简易版,因为这里只能提供即将需要处理的事务,没办法查看以前的事情或者是新建一个事件,所以是一个简易版的日历应用,你点击一个事件后可以查看这个事件的详情信息内容,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如果设有地点的话,也会显示地理位置信息,并且点击之后可以直接跳转到地图当中,直接导航到目的地。
在后续 iOS13.4OTA 迭代当中,对于 Carplay 最受欢迎的改进就是分屏功能开放给了第三方导航软件地图。后续的更新就是屏幕可以显示第三方地图应用,实时查看地图导航信息并且还可以和音乐同屏展出,用户可以边听音乐边查看导航内容,解决了用户双重需求并进的问题。
3. iOS14 车钥匙+换壁纸+绑定车牌功能
苹果手机和汽车之间连接又更近了一步,升级 iOS14 后,我们可以通过 iPhone 完全的替代我们车钥匙,通过苹果手机解锁车门,还可以启动自己的车辆,不过只支持当时发布的宝马 5 系的一款车型,所以你要不要考虑换一辆汽车呢?
最早使用过 Carplay 车载系统的人肯定都吐槽过他的背景,要么是白色要么就是黑色,虽然车载的 UI 还是不错的,但总是用这种单色的壁纸,长时间肯定会引起我们视觉疲劳,所以在 iOS 版本上,Carplay 做出一个决定,新增 5 张原生的壁纸,但是还是不能自定义壁纸。
这次更新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可以支持绑定车牌了,手机端输入车牌和动力类别,设置完成之后,地图就可以为你规避一些禁行、限行路段。还有专门为电车车主提供专属的规划路线,帮助电车的车主更好的选择较多充电桩的路线,但是这个功能当时还没上线。
4. iOS15 增加自带壁纸、增加驾驶专注模式、苹果地图模式切换
在这次更新之后,在设置中壁纸这个模块大幅增加,现在一共有 11 种壁纸可以选择。但依旧是只能使用原生自带的壁纸,并不可以支持自定义壁纸。
这个更新最重要的功能点就是驾驶专注模式,我们在设置中找到“驾驶”专注模式,并把它打开后,这样可以限制在驾驶过程中收到的通知,仅允许个人收藏中的来电,这个功能大大的提高了用户安全驾驶,给这个功能点个赞。关于驾驶专注模式可在手机里设置,设置选择允许通知的联系人的电话,选择自动回复的对象以及回复的内容。
Siri 可以播报你的消息。此功能还可与 AirPods 配合使用,Siri 可以在其中通过 AirPods 耳机阅读文本消息。驾驶员不再需要一边驾驶,一边看手机。最后一个更新内容就是苹果地图,苹果自带的地图也随着 iOS 更新一直迭代,在 iOS15 中苹果地图可以切换 3D 和 2D 模式。
从以往的更新内容来看,Carplay 系统在不断的优化,我们也相信苹果的车载系统会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好用便捷。
五、Carplay 系统升级内容 1. 为所有屏幕提供内容,统一体验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从单一走向整体”。原先只能支持中控屏幕投屏,但是其车内设施控制都无法支持,所以体验还是比较单一的。而这次 Carplay 的更新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从原先一个应用变成一个车机的完整的系统,从而掌握了整体的车机界面设计和体验权利,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完善整套车机的用户体验,这次车机整体升级而言,给用户带来了在交互界面设计、个性化定制显示、功能体验这三方面提升。
从屏幕上看差异化,之前只有手机投屏中控屏幕,而现在 carplay 可以支持车内所有屏幕了,从单屏幕升级到三连屏+中控屏幕。
我们从图标到小组件再到整个车机界面来看,Carplay 车机设计风格还是继续延续 iOS 极简扁平化。
2. 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发展
UI 界面设计的功能终究只是表现层,但这次全新 Carplay 从原先中控转变成可以控制空调、收音机等,提高了与整车硬件更深度整合,原先调节空调需要先关闭 Carplay,在原有的车控中调节温度,但新的 CarPlay 界面可依直接调节空调等车辆功能,并且还取代了原有汽车的仪表屏,形成了一个三连长屏。
我觉得现在的智能汽车不仅仅就这些功能,比如还有辅助驾驶、不同场景切换模式、智能座舱等等,因为获取汽车权限这个问题可能会制约和车企的一个合作。苹果公司的眼光肯定是致力于长远的打算,所以苹果做车载系统的同时,也在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
3. iPhone 小组件加入,丰富车载系统
新版本的 Carplay 车载系统继承了 iOS 手机系统的小组件功能,将丰富的小组件,可以在各个屏幕上展示,有两大优点:丰富的信息+高度自定义。
虽然现在车机的仪表都可以通过方向盘进行切换信息卡片内容,但是可以完全自定义,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编辑,这个功能点还是对于科技爱好者们,蛮有吸引力的。
iPhone 中的小组件可以显示在仪表盘或者是中控屏幕上,目前新版 Carplay 支持的小组件有天气、车辆信息、日程、时间、音乐和家庭等......
4. 替换原有车辆仪表盘,多样化仪表设计
全新的 Carplay 将支持仪表的显示,仪表盘内可以显示车速(km/h)、最高转速(rpm)、油位、温度等信息,仪表盘的 UI 风格还可以定制化,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成不同 UI 主题风格、背景和布局内容,也可以直接在仪表盘上查看天气、音乐、电话、导航、车辆信息等。
总结一下
苹果发布会上的 Carplay 看上去虽然视觉上还是蛮不错的,因为苹果的设计风格一直都很在线,但是车载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止于好看,这个观点我一直都会跟大家讲到,如果苹果只是想通过视觉和功能方面来考虑做智能座舱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其实我们国内很多车企有一种怪病,视觉确实很重要,但是他不能大于体验,这里不是想抨击他们,实事求实讲话。我们应该深层次的去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项目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新版的 Carplay 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实际上和车企自主研发的车机操作系统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比如 TESLA 车机系统可以控制车辆的加速、转向、方向盘等的调整,总之在没有造出自己车辆之前就肯定会和原生车厂系统有着差距的。
六、苹果造车发展进程 Carplay 作为一个车载娱乐还是可以的,现在车机系统新版本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车控,调节温度、查看车辆信息等等,屏幕也变多了,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苹果公司最终形态,他们肯定会进一步扩张汽车领域的地位。
我想说的是 Carplay 最欠缺的,就是不能很好的于其他车企车子进行深度的整合,所以苹果急需自己造出属于自己的智能汽车,这也是我对他非常期待的。前一阵子海外媒体爆出了苹果新车的渲染图,刚爆出的时候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完全不相信以苹果工业设计的能力是不可能做成这样子的,希望最终发布前还是修改修改吧,实在不行咱用第一稿别用这个版本。
苹果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相对较晚了,如果想弯道超车已经有点困难了,但不是也没有可能的,那就需要他拿出杀手锏,让用户为他买单,而不是卖情怀。
这是一位英国一家公司的设计师基于苹果公司在汽车领域申请的专利,最后绘制出了苹果汽车 3D 模型。首先是取消了 A 柱和 B 柱,而且前后挡风玻璃与车身顶部玻璃连接在了一起,被很多国内人喷的不轻,因为这个车辆一点都不安全,没有支柱的保护全玻璃设计,并且有网友提出如果如果玻璃坏了一点,是不是要整个更换?以苹果的调性估计换一块车辆的玻璃不得十几万啊,毕竟这个车都要卖到 10W 美金了。
在外观而言,前脸和很多汽车都是一样,贯穿式的 LED 灯,LED 灯下面的前格栅加入了台式机电脑主机的外观设计,有点牵强了,但是在工业设计延续上做的蛮好的。
车的尾部亮点不是很多,贯穿式尾灯+鸭尾设计,内饰方面一看就知道满满的科技感,要说最大的亮点就是前面这块三联屏幕。新车还采用了对开门的设计,并且前排的座椅是可以向后进行旋转的,形成一个小型的会客区,非常符合自动驾驶的初衷。
这组网传设计图,并非是苹果官方发布的,也未得到苹果官方的承认,但这位设计师让我们提前看到了关于苹果汽车的可能性,我想的是苹果想颠覆传统汽车的设计不是没可能的,毕竟在设计领域里,很多都是以苹果为标杆的。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
车载设计干货!5000字深度解读苹果Carplay车载系统
UI交互 2022-11-30前言:本次文章核心内容是放在这次升级 Carplay 车载系统的讲解,并回顾一下老版本系统的升级内容,以及从我的角度去说一下体验方面的感受,还有对未来 Carplay 系统的一些想法建议。更多车载设计干货:6000字干货!四大章节掌握HMI车载设计指南(进阶篇)HMI车载设计成为当今的热门行业,本文通过HMI车载...前言:
本次文章核心内容是放在这次升级 Carplay 车载系统的讲解,并回顾一下老版本系统的升级内容,以及从我的角度去说一下体验方面的感受,还有对未来 Carplay 系统的一些想法建议。
更多 车载设计 干货:
6000字干货!四大章节掌握HMI车载设计指南(进阶篇) HMI车载设计成为当今的热门行业,本文通过HMI车载交互设计基础、需求分析的要点、创新的交互形式和视觉设计四大章节,帮你掌握HMI车载设计。
阅读文章 >
一、苹果 Carpaly 车载系统发展史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苹果 Carplay 的发展过程,2013 年苹果正式宣布 iOS in the Car 计划,就是想在车内装载 iOS 车载系统。2014 将“iOS in the Car”更名为现在的系统名称“Apple Carplay”,同年在日内瓦汽车展上,苹果和合作伙伴一起将搭载 Carplay 新车型亮相,之后就开始陆续和多家知名车企进行合作。
在 2016 年的 WWDC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 CarPlay 车载系统,成为了苹果内置地图和 siri 的搭档。2018 年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支持第三方的 导航 ,有国内的百度、高德,国外的 Waze、Google Maps。
最后再到今年在美国当地时间 6 月 6 号,苹果举办了 2022 年 WWDC 发布会,中间有三分多钟的时间,全部留给了新版的 Carplay 车载系统,这次升级的内容比较多。但让人遗憾的是在 WWDC 发布会的现场还是没有见到苹果汽车 iCar 的身影。
二、同类型的产品介绍 苹果 Carpaly 车载系统是属于第三方的系统,是装载各大主机车厂的车内系统。同为此类产品的还有谷歌车载系统的“Android Automotive OS”简称:AAOS 和 “Android Auto”,国内的话就是百度“CarLife”。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的就是这几家企业。最后加入进来的博世也推出的mySPIN车机系统,
1. 谷歌车载系统“Android Auto”or“AAOS”区别
大家肯定分不清这两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一块内容不属于设计师工作范畴,因为他们车载系统设计是相同的,只是编译代码之间的区别。先简单通俗给大家区分一下,一个是通过手机投屏到汽车中控屏幕中,另外一个是直接植入车载的原生系统,AAOS 可以根据车厂的需求定制化设计。
首先“Android Auto”不是 OS,他是集成在 Android OS 里的功能,是通过 USB、WI-FI 将安卓手机连接到 Android Auto 的车机上后,Android Auto 可以自动加载支持 Auto 模式下的 app 图像投屏到车机屏幕上。这个和苹果 carplay 实质上是一样投屏模式。
而“AAOS”归属于 AOSP 项目,代码也是在“Android OS”当中,在编译的时候选择 automotive 的编译 target 即可生成车载机使用的 AAOS。这个车载系统可以在 Google 应用商店里下载 Android app。用户可以直接在中控台上安装为汽车优化的版本,这样就可以替代手机上的 app。
2. 国内第三方“CarLife”
国内比较火的第三方车载应用有百度的“CarLife”,CarLife 车载系统是国内首个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的 CarLife 是第一个实现同时支持苹果和安卓手机的技术。同样是车机互联方案,CarLife 和 Carplay 最大的区别就是 CarLife 只是手机系统上运行的一个 app 程序,无法做到系统级别的权限,所以稍微繁琐的连接操作、不通手机的兼容性不一样,这些都让 CarLife 的用户体验和 Carplay 相差巨大。
三、苹果 Carplay 市场规模 在苹果 2022 年 WWDC 发布会中苹果汽车体验工程的高级经理 Emily Schubert 公布了一组很有冲击力的数据“98%”and“79%”,在美国本土有 98%的汽车支持苹果的 Carplay 系统。
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下一组数据:经过调研全美有超过“79%”的购车用户只会购买带有苹果“Carplay”系统的车。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汽车厂商拒绝了 Carplay 的话,那后果就是可能会损失近 8 成的汽车购买消费人群。
对于我们国内苹果手机市场差不多有 25%的份额,所以能用上 Carplay 功能的车主在一款车型中最多也就是 1/4,我们国内车载系统对比于欧美的话还是更符合我们国内市场的,并且在智能化和技术上都是领先于他们的,所以 Carplay 系统在国内份额估计不会很高。
四、回顾 Carlpay 升级迭代 让我们回顾一下苹果 Carplay 车机系统升级迭代的过程吧。
1. iOS12 支持第三方地图软件
在一开始 Carplay 系统导航只支持苹果原生自带的地图,相比其他第三方导航软件,苹果自带导航的体验欠缺。在 iOS12 后,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支持第三方导航软件了,我们国内的高德、百度地图都可以介入进来了,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2. iOS13 分屏显示
在 iOS12Carplay 车机系统中,车机界面和手机界面是会同步显示 app 界面的,比如车机系统正在运行地图导航,如果我想听音乐,就要在手机中打开音乐软件,但是 Carplay 车载屏幕就会切换成 app 显示的音乐内容,就不会在显示导航了。
所以在 iOS13 中,Carplay 就解决掉了强制切换的问题,iOS13Carplay 新系统就可以将在导航的基础上,打开音乐软件 app,导航页面不会再消失掉,可以同时存在,这样的话大大的增加了车载系统的灵活性。
iOS13 更新分支还有车载的仪表盘,新增的 Carpaly 车载仪表盘,在页面当中显示导航、音乐、电台和日历,这样可以直接浏览地图,但是在 iOS13 的时候左侧导航的卡片只能支持苹果原生的地图,无法支持第三方地图软件。
新增的日历应用,这个是这次唯一的一个全新应用,从车机的 UI 和功能上来看,Carpaly 的日历更像一个简易版,因为这里只能提供即将需要处理的事务,没办法查看以前的事情或者是新建一个事件,所以是一个简易版的日历应用,你点击一个事件后可以查看这个事件的详情信息内容,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如果设有地点的话,也会显示地理位置信息,并且点击之后可以直接跳转到地图当中,直接导航到目的地。
在后续 iOS13.4OTA 迭代当中,对于 Carplay 最受欢迎的改进就是分屏功能开放给了第三方导航软件地图。后续的更新就是屏幕可以显示第三方地图应用,实时查看地图导航信息并且还可以和音乐同屏展出,用户可以边听音乐边查看导航内容,解决了用户双重需求并进的问题。
3. iOS14 车钥匙+换壁纸+绑定车牌功能
苹果手机和汽车之间连接又更近了一步,升级 iOS14 后,我们可以通过 iPhone 完全的替代我们车钥匙,通过苹果手机解锁车门,还可以启动自己的车辆,不过只支持当时发布的宝马 5 系的一款车型,所以你要不要考虑换一辆汽车呢?
最早使用过 Carplay 车载系统的人肯定都吐槽过他的背景,要么是白色要么就是黑色,虽然车载的 UI 还是不错的,但总是用这种单色的壁纸,长时间肯定会引起我们视觉疲劳,所以在 iOS 版本上,Carplay 做出一个决定,新增 5 张原生的壁纸,但是还是不能自定义壁纸。
这次更新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可以支持绑定车牌了,手机端输入车牌和动力类别,设置完成之后,地图就可以为你规避一些禁行、限行路段。还有专门为电车车主提供专属的规划路线,帮助电车的车主更好的选择较多充电桩的路线,但是这个功能当时还没上线。
4. iOS15 增加自带壁纸、增加驾驶专注模式、苹果地图模式切换
在这次更新之后,在设置中壁纸这个模块大幅增加,现在一共有 11 种壁纸可以选择。但依旧是只能使用原生自带的壁纸,并不可以支持自定义壁纸。
这个更新最重要的功能点就是驾驶专注模式,我们在设置中找到“驾驶”专注模式,并把它打开后,这样可以限制在驾驶过程中收到的通知,仅允许个人收藏中的来电,这个功能大大的提高了用户安全驾驶,给这个功能点个赞。关于驾驶专注模式可在手机里设置,设置选择允许通知的联系人的电话,选择自动回复的对象以及回复的内容。
Siri 可以播报你的消息。此功能还可与 AirPods 配合使用,Siri 可以在其中通过 AirPods 耳机阅读文本消息。驾驶员不再需要一边驾驶,一边看手机。最后一个更新内容就是苹果地图,苹果自带的地图也随着 iOS 更新一直迭代,在 iOS15 中苹果地图可以切换 3D 和 2D 模式。
从以往的更新内容来看,Carplay 系统在不断的优化,我们也相信苹果的车载系统会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好用便捷。
五、Carplay 系统升级内容 1. 为所有屏幕提供内容,统一体验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从单一走向整体”。原先只能支持中控屏幕投屏,但是其车内设施控制都无法支持,所以体验还是比较单一的。而这次 Carplay 的更新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从原先一个应用变成一个车机的完整的系统,从而掌握了整体的车机界面设计和体验权利,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完善整套车机的用户体验,这次车机整体升级而言,给用户带来了在交互界面设计、个性化定制显示、功能体验这三方面提升。
从屏幕上看差异化,之前只有手机投屏中控屏幕,而现在 carplay 可以支持车内所有屏幕了,从单屏幕升级到三连屏+中控屏幕。
我们从图标到小组件再到整个车机界面来看,Carplay 车机设计风格还是继续延续 iOS 极简扁平化。
2. 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发展
UI 界面设计的功能终究只是表现层,但这次全新 Carplay 从原先中控转变成可以控制空调、收音机等,提高了与整车硬件更深度整合,原先调节空调需要先关闭 Carplay,在原有的车控中调节温度,但新的 CarPlay 界面可依直接调节空调等车辆功能,并且还取代了原有汽车的仪表屏,形成了一个三连长屏。
我觉得现在的智能汽车不仅仅就这些功能,比如还有辅助驾驶、不同场景切换模式、智能座舱等等,因为获取汽车权限这个问题可能会制约和车企的一个合作。苹果公司的眼光肯定是致力于长远的打算,所以苹果做车载系统的同时,也在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
3. iPhone 小组件加入,丰富车载系统
新版本的 Carplay 车载系统继承了 iOS 手机系统的小组件功能,将丰富的小组件,可以在各个屏幕上展示,有两大优点:丰富的信息+高度自定义。
虽然现在车机的仪表都可以通过方向盘进行切换信息卡片内容,但是可以完全自定义,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编辑,这个功能点还是对于科技爱好者们,蛮有吸引力的。
iPhone 中的小组件可以显示在仪表盘或者是中控屏幕上,目前新版 Carplay 支持的小组件有天气、车辆信息、日程、时间、音乐和家庭等......
4. 替换原有车辆仪表盘,多样化仪表设计
全新的 Carplay 将支持仪表的显示,仪表盘内可以显示车速(km/h)、最高转速(rpm)、油位、温度等信息,仪表盘的 UI 风格还可以定制化,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成不同 UI 主题风格、背景和布局内容,也可以直接在仪表盘上查看天气、音乐、电话、导航、车辆信息等。
总结一下
苹果发布会上的 Carplay 看上去虽然视觉上还是蛮不错的,因为苹果的设计风格一直都很在线,但是车载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止于好看,这个观点我一直都会跟大家讲到,如果苹果只是想通过视觉和功能方面来考虑做智能座舱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其实我们国内很多车企有一种怪病,视觉确实很重要,但是他不能大于体验,这里不是想抨击他们,实事求实讲话。我们应该深层次的去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项目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新版的 Carplay 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实际上和车企自主研发的车机操作系统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比如 TESLA 车机系统可以控制车辆的加速、转向、方向盘等的调整,总之在没有造出自己车辆之前就肯定会和原生车厂系统有着差距的。
六、苹果造车发展进程 Carplay 作为一个车载娱乐还是可以的,现在车机系统新版本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车控,调节温度、查看车辆信息等等,屏幕也变多了,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苹果公司最终形态,他们肯定会进一步扩张汽车领域的地位。
我想说的是 Carplay 最欠缺的,就是不能很好的于其他车企车子进行深度的整合,所以苹果急需自己造出属于自己的智能汽车,这也是我对他非常期待的。前一阵子海外媒体爆出了苹果新车的渲染图,刚爆出的时候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完全不相信以苹果工业设计的能力是不可能做成这样子的,希望最终发布前还是修改修改吧,实在不行咱用第一稿别用这个版本。
苹果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相对较晚了,如果想弯道超车已经有点困难了,但不是也没有可能的,那就需要他拿出杀手锏,让用户为他买单,而不是卖情怀。
这是一位英国一家公司的设计师基于苹果公司在汽车领域申请的专利,最后绘制出了苹果汽车 3D 模型。首先是取消了 A 柱和 B 柱,而且前后挡风玻璃与车身顶部玻璃连接在了一起,被很多国内人喷的不轻,因为这个车辆一点都不安全,没有支柱的保护全玻璃设计,并且有网友提出如果如果玻璃坏了一点,是不是要整个更换?以苹果的调性估计换一块车辆的玻璃不得十几万啊,毕竟这个车都要卖到 10W 美金了。
在外观而言,前脸和很多汽车都是一样,贯穿式的 LED 灯,LED 灯下面的前格栅加入了台式机电脑主机的外观设计,有点牵强了,但是在工业设计延续上做的蛮好的。
车的尾部亮点不是很多,贯穿式尾灯+鸭尾设计,内饰方面一看就知道满满的科技感,要说最大的亮点就是前面这块三联屏幕。新车还采用了对开门的设计,并且前排的座椅是可以向后进行旋转的,形成一个小型的会客区,非常符合自动驾驶的初衷。
这组网传设计图,并非是苹果官方发布的,也未得到苹果官方的承认,但这位设计师让我们提前看到了关于苹果汽车的可能性,我想的是苹果想颠覆传统汽车的设计不是没可能的,毕竟在设计领域里,很多都是以苹果为标杆的。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
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五大章节帮你正确应对!
UI交互 2022-11-30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在瓶颈期间,职场压力会放大,并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时或许滞留不前或许走下坡路,尽管有不少前辈分享了各种瓶颈期的特征差异、如何职业规划、如何提升技能等,但是今天我想结合自己以及身边好友的经历,聊聊如何快速感知到瓶颈迹象,如何调整心态定位问题,然后怎么...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在瓶颈期间,职场压力会放大,并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时或许滞留不前或许走下坡路,尽管有不少前辈分享了各种瓶颈期的特征差异、如何职业规划、如何提升技能等,但是今天我想结合自己以及身边好友的经历,聊聊如何快速感知到瓶颈迹象,如何调整心态定位问题,然后怎么应对。
相关干货:
没有设计老司机带,职场新人如何突破瓶颈?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很多职场新人比较苦闷的问题,为什么职场老司机不愿意带我们?
阅读文章 >
一、设计瓶颈出现的迹象 有些设计师看似顺风顺水,实则只是快速感知到了瓶颈并作出了反应。能够快速感知瓶颈的迹象,可以避免我们越陷越深,早日解脱窘境。
有时瓶颈状态并不容易感知到,像恋爱一样,作为旁观者也许你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还能为别人指点江山出谋划策,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可能就后知后觉,反应迟钝了,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哦不,是瓶颈的力量!
通常我们认为一些瓶颈迹象是伴随工作年限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但也不准确,主要是环境有时候会成为催化剂,而最怕的是处于瓶颈却浑然不知,所以这里将瓶颈期的表现或迹象揉拧到一起,通过执行、状态、反馈三个面来说明,当你发现出现了这些迹象后就要有所警觉了。
1. 执行侧:
设计执行时不知道该怎么切入,不知道怎么设计,没有新的想法,感觉创意枯竭,想象力被局限了,在素材或参考材料中像无头苍蝇般来回翻找,设计过程中拿不定主意,即使进行到一定程度却可能还是推翻重来,将设计需求做出来后,也不能让自己很满意,没有成就感,不知道从哪里进行优化,说不清设计思路,讲不出设计依据或理论,进程乏力低效,容易需求堆积。
2. 状态侧:
状态方面嘛也是一言难尽,丧失职场晋升目标,没有短期的工作规划,工作时对拿到的需求反感,没有兴趣,进行设计时,脑子不肯转感到煎熬想要逃避,容易气馁分神,不想上班,不想工作,同时面对项目进度或是绩效方面,又感到压力山大。个人生活规律可能开始混乱,时常焦虑不安或是郁郁寡欢,觉得自己特疲惫,没什么职业热情,方向变得不明确,甚至自我怀疑开始摆烂。
3. 反馈侧:
设计成果不被认可,被反馈近期质量不够或有所下降,近期的设计效率或是绩效有明显下降,工作状态不佳,精神状态欠缺。相比半年前的设计产生,能够明显感知到进步缓慢,晋升上不去。
二、主动跟被动两方面瓶颈起因 了解瓶颈出现的起因可以帮助我们定位问题,针对性调整,尽管出现瓶颈不一定是单当面的起因导致,但是能提供解决的思路或方向,并逐一调解,这些起因我们暂且分成主动导致跟被动导致两大类;
1. 主动造成的瓶颈起因 好的公司环境,确实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与实践机会,能够快速成长,但说实话除了工作开始前几年,后续个人能力提升还得靠自我驱动,想要依靠工作环境被动的成长是不现实的,因此有些人认为进入了大公司就可以野蛮生长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这就好比进入了更好的课堂,但自己不主动听课学习,很快也会掉队,因此主动学习提升很重要,反之则会成为瓶颈的起因,这些由个人主动引起的起因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多方面;
刺客 1 号:躺平摆烂缺少学习
间接性的躺一躺也不错,可以舒缓情绪或工作压力,心态也能放松,但是躺久了就怕起不来了,该有的学习与挑战还是要有的,幸运时常与努力相伴
刺客 2 号:没有学习目标或计划
没有短长期的阶段性成长目标以及对应的学习计划安排,就容易没学习动力,技能树或专业度则开始落后
刺客 3 号:学习方法不到位
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率低下,消化浅显,不能深度有效的习得相关知识
刺客 4 号:不注重审美培养
平时没有逛站或其他扩展视野的习惯,审美能力开始变得局限,不能悉知当下的设计趋势或流行元素
刺客 5 号:设计思维固化
不妥当的工作模式或习惯,容易缺少深度思考或反思,养成惯性思维,不能吸收新的养分,缺少洞察力、分析力,同时学习欲望下降
刺客 6 号:缺少实践练习
因为没有实践过,一些知识没有深度理解或掌握不巩固,节骨眼上不能雪中送炭,容易眼高手低或掉链子
刺客 7 号:资源积累不足
设计相关的素材、学习材料、工具等积累不足,需要实际应用时没有后援补给
刺客 8 号:时间精力安排不当
生活/工作/学习多方面没有合理安排好,导致没有精力或其他压力无法投入学习进阶,时间管理不佳
刺客 9 号:职业热情与兴趣
缺乏对设计的职业热情与认可,没有对设计能力的追求,没有一些与设计有关联的兴趣爱好,找不到学习提升的热情与动力
2. 被动造成的瓶颈起因 工作环境及各方压力与瓶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这些引起瓶颈的因素不是我们期望的,也不是我们主动造成和能轻易控制的,并且如果不能尽快找准问题,做出对策或适当的调整,我们就会越陷越深,越来越煎熬,这些被动的起因可以分为工作环境与各方压力两大刺客;
刺客头目:工作环境
构成工作环境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发展的瓶颈,关键是我们可能没法轻易改变也避不开;
工作流程上:
机械化的工作模式,时间紧凑,自由空间少,伴随工作时间越长越开始觉得工作没意义,逐步厌倦麻木,也可能是流程不健全,不能完整的进行设计执行,片面化、缺乏更多实践提升机会。
工作业务上:
接触的业务宽度有限或边缘化,没有业务能力历练的机会,没办法衍生技能和业务认知,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产品业务本身发展不快,没有办法随业务一起快速成长历练。
工作安排上:
上级根据业务熟练度或效率考虑,常常分配固定的内容或模块需求,容易达到难度上限,没有新鲜感、挑战性、求知欲,另一方面可能分配不到理想的工作内容,一直在边缘徘徊煎熬。
工作氛围上:
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要么太卷要么太躺,可能时不时还要互相撕一撕,做一做甩锅运动,侵蚀掉了学习意愿和精力。
工作机遇上:
没有遇到职场贵人,没人有点拨一下或培养一下,只能自己孤身摸索前行。
刺客精英:各方压力(职场内、职场外、心态情绪、鼓励)
我们说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长时间背负或过度的压力也会使得我们陷入瓶颈,甚至身心不健康,这些压力可能是来自职场的绩效、竞争、打压、内耗、难度、风气等,也可能是职场外的经济压力、纠纷、感情问题、家庭问题、身体疾病等压力,面对这些压力若不能及时的疏导和心态调整,自己积攒太久后身体也可能随时垮掉,更别说学习提升和突破瓶颈了,并且这些压力很难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或切换。
我们都知道设计通常都是脑力活,而大脑运作又极容易被情绪和心态影响,如果因为压力导致负面的心态或情绪问题,那么工作学习就很难做好和专注,这时候你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随之下降,结果就是获得负面的工作反馈,而负面的工作反馈又将加剧压力,这样就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三、无需焦虑,凤凰涅槃五步走 第一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察觉到瓶颈不要慌!首先我们要放平心态,如有一定压力则需要先缓解一下,主要是让自己处于一个冷静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认清问题合理调整,并且有时候心态一旦调正压力就随之消失了,这就像小时候考试前大人们常说的心态放平。
对于压力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抗压边界,另一方面要看是什么方面的压力。在自己抗压能力内,如一些绩效竞争引起的,要么转化成动力搏一搏,要么就兜底发挥一下,很多时候压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施加的,非必要就放过自己好了,有时候别人并不太看重,只是自己太看重了。另外一些特殊的压力则可以面对合适的人进行倾述或寻求分担,一方面可以缓解部分压力,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获取有用的建议或帮助。
反正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该放松就放松一下,该放过自己就放过自己,想要学习进步就别把自己憋坏了。
第二步:主动被动两方面找问题
往往导致瓶颈的起因不是单方面的,调整好学习的心态是第一步,然后就是找阻碍的核心起因,如果是自己主动导致的,那就自觉的,看看主要是哪些坏毛病要改,尽快制定目标计划改掉。
面临被动的起因,我们先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改善,例如与上级同事沟通协商一下流程或需求分配之类的。还有些来自职场的压力或环境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进阶影响,特别是当我们看不见任何希望或上升空间时,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跳槽或者将自我学习作为侧重点为跳槽做准备。
简单明了的说就是尽可能的扫除学习进阶的障碍,然后明确自己进阶提升的核心短板是什么,或者是新的职业规划,然后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将对应技能树扩展或深度提升。
第三步:找到兴趣,调整目标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是会觉得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就容易焦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也容易沉不下心,学一段时间就弃了。
① 对症下药
一般来讲不同职能的设计师都有主要的工作内容,最好是先补技能短板再专优势,至少别让短板拖了后腿,如果是审美不够,就多逛逛设计网站或国外设计网站;如果是设计视觉不行,就多看多临摹练习,对症下药,如果职场上没有工作激情,适当的时候找上级请求一些感兴趣的工作方向主动挑战一下也不错。
② 实用与兴趣先行
也可以考虑从有价值且兴趣浓厚的部分开始学习,我个人的原则就是先学习用得上或者兴趣浓厚的,一方面是更有学习价值,再则学习效率更高,学一样就学到基本够用为止,不要打一枪换一炮,而那些平时用不上的商业价值也不大,就算学了也很容易慢慢忘却,对职能进阶作用也不大。
③ 为自己设计
也许工作给不了你热情,那就为自己设计好了,工作之内没有设计的热情那就找找工作之外的,比如为自己设计一个 IP 形象、设计一个 LOGO、设计一个网站、设计一套插画等,当你通过学习并为自己完成设计时,你也会获得无比的成就感与驱动力,当你尝试将作品分享交流时,也许还会获得更多的赞赏鼓励,你会劲头更足,一旦当你习得和掌握技能时,你是为自己还是为工作学习的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你的设计能力已经多了一把柴火。
④ 建设目标
目标可以督促我们学习,当然了正确的目标也很重要,不然只会越努力越窘迫,目标不用一上来就玩把大的,可以进阶式的,分成好几个阶段,例如前面说的为自己设计一个 IP 形象就可以是一个目标,然后可以继续拆分成更多小目标,例如先认识 IP 形象设计的定义与特点、然后绘制自己的 IP 形象草图、接着完善和上色、扩展 IP 形象动作、设计 3D 形象,直到掌握 IP 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这个大目标,并为自己交付一份满意的作业。
第四步:增强动力,迈出第一步
① 认清自己鞭策自己
好多时候还没开始学习就结束了,自制力不够,很痛苦,可以试着把自己不学习的罪行罗列出来,例如刷短视频时间过长、游戏玩的停不下来、追剧太上头、池塘的鱼儿等我钓等等,然后用便签或者备忘通知等方式把罪行以及调整策略,设置到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放纵自己,短视频现在到处都是,可以尝试卸载一些 APP,或者关闭入口,然后追剧可以设定每次看多少集或多长时间,要么就集中式快进一把子看完算球,手机上瘾的话也可以去 B 站搜索戒掉手机瘾,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② 有成果就该有奖励
为自己设定达成目标的奖励,就像小时候大人们承诺的好成绩奖励,有时候想要买一点什么东西或者去哪里玩一玩之类的,却又再三犹豫没有好的理由,这不心安理得理由来了嘛,如果没有获得外界的奖励或正向反馈,那就自己制造吧!(等我这篇发布了我就吃凉都黄牛肉去)
③ 突然开始的决心
在没有开始前,你以为你行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上手;没开始前,你觉得自己做不到,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坚持还是放弃开始后才有资格说。
如果做好学习提升的觉悟,尽快开始,最好一刻都不要再等了,因为哪怕多等一刻,都不晓得会有什么诱惑将我们带偏,要不怎么说一鼓作气、犹豫就会败北呢。
要是有了学习计划,别藏着掖着,可以通过向亲友或要好的同事分享以及进行成果承诺,出于人格与心理作用,承诺也是一种力量,为了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与体面,这些小承诺也会驱动我们,幸运的话,对方还会时不时关心的问一问进度,那咱可不得赶紧学成炫一波!
第五步:找到学习群体,共勉进步
在建立学习计划后,如果对同事或设计好友分享时,对方也有差不多的学习计划或想法时,可以结伴学习,定期交流学习成果或练习作品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是能够找到同学,那么拉帮结派的改善提升是很迅速的,可以互相督促,学习氛围拉满。为什么设计打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参与,这就是其中的缘由。如果对这些设计打卡有兴趣,可以去一些设计网站找找看,搜索关键字或查看活动应该会有结果,当然了实践先行是本质,还是不能说先找到了打卡活动在考虑参与。
四、通用的提升方法 1. 拆解(方法)
面对设计需求,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能够清晰感知到自己能力或思维不足时,拆解是一种不错的思维方式,拆解前可能脑子里是一团麻,但是经过拆解就可以把思维或底层的问题梳理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借助互网络针对性的查找解决方法,这么说可能有点儿抽象,你脑子里可能只留下了两个脑子思考的画面,这里我列举个例子:
一个活动专题设计需求,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开始将执行过程依次拆解为;
需求=活动专题设计
需求分析 竞品参考 提炼关键词 交互原型 KV 场景草图 KV 场景设计 页面设计完善 设计自检 然后根据执行流程有序开展,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阻力,则继续拆解,直至将最小单元的问题找到,然后解决掉;
需求分析 = "场景化思考" [!出现阻力!]
拆解<场景化思考>="人、场、事、时、果(结果或目标)" [!思考重点!] 拆解<思考侧重点>="关系&逻辑&交互" 竞品参考 = "视觉、元素、布局、交互"
提炼关键词 = "需求关键词", "交互原则规范", "优先级层级", "视觉关键词", "元素关键词", "形色字构质动"
交互原型 = "优化或绘制交互原型", "完善需求内容", "补全多状态页面"
KV 场景草图 = "绘制头部主视觉草图", "元素布局与焦点设定"
KV 场景设计 = "完善视觉风格与质感等细节", "优化视觉效果或氛围层", "延展头部之外的视觉材料设计"
页面设计完善 = "根据原型图补气多状态或弹窗等效果页面"
设计自检 = "信息缺漏", "状态补全", "符合规范", "交付材料"
拆解出的阻力解决后则继续后面的流程,设计是一个有序的执行过程,只要有序的解除问题就能达成设计目标。
2. 交流(扩列)
经常对设计内容进行分享评论交流,扩展设计交流群组,扩展认识的设计师,时不时可以请教或互动,通过扩列设计联系人,使得自己的设计圈子或资源更广阔,当有问题时就可以更便捷的请教,或者组团学习。
3. 练习(技法)
在看一些学习教程资料时,一些技法内容多找时间临摹或再设计,通过动手加深理解和熟练度,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支配技法来实现设计需求。
4. 点评(分析、思维局限)
对于设计时常思考和发现问题,对于一些新颖的产品功能或交互可以体验体验,思考体验价值与商业价值,对于一些自己喜爱或常用的产品也可以研究一下,分析视觉、交互、体验价值、商业价值的优缺点,一定时间后,对于自己产出的设计或是自家产品,就更能够看出问题,分析能力会更强,自己看自己的设计时也不容易受到局限看不出问题。
5. 阅读(认知)
读书是为了提升认知,获取更多的思路与科学方法,并不是直接看完书就能够独当一面,轻松实践,这往往就是我们所谓的校园与社会,只有身处社会工作时,才会发现校园中学习的不足以工作实践。
6. 逛站(视野、认知、积累)
设计这个行业好在有大量的设计师社区或设计网站,以及大量的设计教程与资源,逛站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设计视野、审美能力以及资源积累。
7. 培训(系统学习)
对于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并且自己不能尽快的掌握和找到合适的人进行请教时,可以考虑找找培训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如果自己学习意愿强,兴趣足,培训效果也不会差。
8. 爱好(职业热情)
培养有益职业的兴趣爱好,练字、绘画、建模、插画等,然后可以为自己设计产出,加强对设计事业的热情,也可以侧面提升设计相关的能力。
9. 回顾(总结、改进)
定期对项目或自己能力进行回顾或复盘,看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原来犯了哪些错误,自己的消化能力怎么样,并在之后的工作或学习中进行改善。
五、设计管理者的反思 经过一些探讨,可以认识到对于团队成员来讲,有些因素可能会成为他们瓶颈的被动起因,但是作为管理者若有能力改变现状,那么适当主动的沟通一下并做出一些合理的决策调整,其实是值得一试的,即使在一定周期内效果不佳也可以及时沟通调整,并且作为团队来讲,也是会有瓶颈的概念,突破它团队的光芒与话语权才能更上一层楼。
1. 团队瓶颈
在大的公司里,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团队瓶颈的存在,并且一个 BG 下的多个 BU 业务团队还会存在竞争关系,团队也会有绩效,绩效越好越是能争取到更多资源,仔细想想还是很考验管理者能力的,特别是团队越大、管理内容越复杂多元的时候越是考验领导的能力。
① 团队瓶颈的因素
团队管理工作中,引起团队瓶颈的原因也有若干,但是基本上都跟团队 Leader 脱不了干系,常见的因素有:
团队协作
分工协作管理方式不规范不科学不人性化等,组员不能很好的进行协作办公和被管理
团队效率
协作管理或办公流程不科学不适用,直接导致组内工作效率不足,并且难以提升
团队生产质量
受到前两个因素的间接影响,或者是组员能力配备问题,导致生产内容的效率不高且质量不理想
团队绩效
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导致绩效没能提升,团队奖金没能提升,团队影响力下滑
团队目标
没有明确的团队阶段目标、没有福利空间、没有提升空间、没有晋升空间、没有团队方向或发力方向
团队士气
团队士气、氛围、奖罚各方面不足,组员缺乏幸福感或是存在感、对领导不信服、缺乏信任感,容易躺平或懒散,协作管理难搞
团队稳定:因团队士气或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团队成员不稳定,团队始终在磨合期,始终不能进入良性稳定状态 ......
② 团队瓶颈的结果
团队瓶颈最终导致的结果基本上就四个,分别是:
刺客头目:就地解散
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团队没有价值了,惨遭解散,第二天部门就消失了
刺客心腹:团队缩减
团队价值不足或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团队规模遭缩减,部分裁员或转岗
刺客精英:团队换水
对团队内短板或有问题的成员进行替换重组,提升团队整体质量,也不排除职场内斗架空的可能
刺客打手:团队整顿
对团队协作管理或流程各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或是更换领导人,以达到更好的整顿效果
2. 团队氛围
氛围是多方面构成的,有人文关怀、科学管理、沟通协作等,这说的太复杂了,那么怎样的团队氛围是好的呢?我理解为快乐融洽、共同进退、共勉提升,就是那种即使你觉得公司不好,但是对设计团队却是很满意的,大家玩在一起,有问题一起上,有东西一起分享,互相欣赏学习、奖罚分明没有私人恩怨,不过这种团队氛围打造也并非易事,在我的认知里有这么几个方面还挺有用:
内部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很重要 适当的放权与扁平化管理 适宜的谈话与团建活动舒压 鼓励学习分享,构建学习提升环境与空间 尽量避免不良的职场风气,互相尊重 树立团队目标与底线,张弛有度 多夸多鼓励多开导,少批评少阴阳少情绪化 3. 团队进步
团队要进步,一方面要主动找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团队氛围,成员间多沟通多了解,然后搭建学习的空间与氛围,团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对成员的倾听与指导,获取更多视角的观点与意见,然后反思改进,有新的决策或调整也可以提前跟成员们一起交流下,形成预期。
当设计团队建立一定影响力后,在设计过程中,完善设计流程细节并公开,为设计团队争取更多设计实践过程与设计产出时间,避免持续性的赶图办公,另外及时的同步项目信息,或是让成员多参与会议聆听,一方面加快信息同步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成员对项目更了解,能够对设计产生多一些思考。
设计任务分配上,结合团队成员结构特征,由易到难的分配到对应能力的人,并阶段性的调整任务分配,使得能力低的成员快速成长,并使得同级能力的设计师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项目需求设计,避免长时间的负责固定的项目需求导致腻歪或缺乏兴趣与挑战性,并且某个项目人手不足时,其他设计能快速接手。
内部培训,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专题在团队进行相关的设计内容培训,之后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设计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扩充成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成员间的互动与沟通。
设计分享会,内部的设计分享是一种常见的团队学习进步的形式,可以开放式的提供报名入口并鼓励组员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旦有人想要分享申请即可,然后由相关人员进行组织,这种相对自由的分享模式,效果质量反而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约束式的分享会占据了额外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进行分享时,同事们也不一定刚好有时间参与。
一种茶话会式的专业交流,约定一个定期的交流时间,建立一个共同的线上灵感笔记,每个人有好的想法、创意或是看见了好的设计或有益团队进步的内容,都可以简要的阐明上去,当到了交流的茶话会时,不用搞得很正式,放松一点,甚至可以有一些茶点,然后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笔记记录人逐条的进行说明讲解,讲解完后,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交流或抛出问题交流,相比正式的分享会,参与性会更高、思维也会更活跃、节奏也更加紧凑、话题内容也丰富、灵活性也比较高。不过需要主持人进行主持控场。这个线上灵感笔记可以是协作文档、知识空间、知识库,只要满足团队成员可见,可图文编辑即可。
结语 当然了,个人认知总是有限的,可能写的不够专业不够全面,但愿景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提升,能够更敏锐的发现瓶颈的迹象,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结合本文中的五大步骤解决瓶颈问题,也能够善用一些常见的提升方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不说了,又码了几千字,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我,要是觉得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拜拜
-
如何做好适老化设计?来看阿里出品的研究报告!
UI交互 2022-11-30阿里云、零点有数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三方联合在 U Design Week 中发布了《银发族数字化产品适老化研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聚焦于银发族对于数字化产品的使用状况,基于 TAM 研究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调查方式,...阿里云、零点有数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三方联合在 U Design Week 中发布了《 银发族 数字化产品 适老化 研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该蓝皮书聚焦于银发族对于数字化产品的使用状况,基于 TAM 研究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调查方式,深入研究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及银发族的痛点与需求,并最终给予 适老化设计 建议。
更多大厂的适老化设计干货:
想做好适老化设计,先来了解人眼的光色原理! 近期,所负责项目正在进行适老化的设计,分析过程中找到一些产品相关的研究和对比,但是看的过程,一直有个困惑:老年人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阅读文章 >
一、适老化行业发展环境 1. 政策持续加持,数字化产品适老化改造加速落地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银发族在智能技术运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以 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为标志,各政府部门陆续发布多项与适老化相关的通知,文体、政务、健康保障等领域先后拉开适老化改造的序幕。
2. 经济发展驱动消费升级,“银发经济”潜力逐步释放
近年来,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和养老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银发族收入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合理,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这正在撬动更大的银发市场。而不同于过去收入较低且重储蓄的银发族,新时代的银发族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提升,消费意识更强,更加看重生活质量,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为养老产业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发展带来新机遇。
3. 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数字产品适老化需求同步增长
中国自 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发现,银发族的学习意愿强烈,有 93.4%认为自己可以学会手机上网,这种驱动力不仅来自于数字化生活的要求,同时也来自于社会交往中感受到的他人要求和期望。
科技发展加速全面数字化转型,适老化助力化解“数字鸿沟” 一方面,随着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数字化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在线教育、线上买菜、在线问诊等大量无接触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化进程全面加速。
二、银发族群体特征分析 “蓝皮书”指出,“数字鸿沟”出现的核心原因是现在的产品缺乏适应这个用户群体特点的设计。受技术、文化与自身因素制约,他们与其他群体在信息技术使用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后续将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因素分析银发族“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指身体状况相关的因素,银发族的生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感知能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感知能力的下降主要分为“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视听耐受能力”下降三种情况。
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同时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当看近物时视力无法聚焦,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因而常规的字号大小对他们来说阅读困难。
听力下降也是如此,年龄增加,银发族双耳的听觉敏感性、言语识别能力和语音定位能力等会不断减弱。
除了视听能力下降,视听耐受能力下降也会影响银发族使用数字产品的时间,即使看得清、听得到,也容易出现眼耳疲劳疼痛的情况,无法长时间使用手机。许多用户反应在阅读长段文字时十分吃力,容易头晕、疲劳。
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躯体能力下降、形态改变两方面。躯体能力下降主要包括灵活性、力量及耐力下降,而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于退行性或病理性关节炎等炎症,银发族会出现关节增粗、肿胀的情况,而触屏类电子产品的普及放大了这一问题。
如果说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更多是物理层面直接阻碍银发族使用智能设备,那么认知能力的下降则是在精神层面影响银发族的数字生活。
银发族在认知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下降和信息记忆能力下降。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包括注意力、决策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下降。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银发族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难以快速理解和处理信息;另数字化产品中的新功能、新名词、抽象图标等也给老龄群体使用智能设备造成了很多困扰。记忆力下降也给银发族带来较多困扰,会遗忘曾经使用过的功能,从而重复学习或反复向他人寻求帮助。
2. 心理因素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银发族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与银发族感觉、知觉和情绪相关的因素,银发族数字化产品使用相关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感匮乏和自尊心敏感。
当他们面临海量信息时,由于受教育程度、思维定式和生活经历的限制,表现出的对于信息的理解力和判断力相对较差,常见的安全感匮乏有担心经济损失、隐私泄露和匮乏焦虑。
自尊心敏感主要体现在易着急紧张和不愿求助两个方面。银发族由于不熟悉使用过程和安全感低,会因为着急紧张而手忙脚乱,尤其在公共场合或有他人催促时,因感受到他人的压力与注视而产生紧张情绪,一旦出错或卡顿,会导致比年轻人更严重的着急和紧张情绪。同时调研发现,部分银发族会因担心打扰年轻人而放弃不断询问,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耐烦也会伤害银发族的自尊心。
3. 数字产品使用态度
一方面,受限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银发族在使用数字产品时更易遇到各种障碍。另一方面,银发族面对数字产品时的不同态度,造成他们在使用行为上的巨大差别,并最终在使用数字产品的困难程度上体现出差异。
本次调研根据银发族在日常生活中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差异,将其归为如下三类人群:积极型、接受型和困难型。
积极型对智能手机接受度更高,具有愿意尝试手机新功能的特点;接受型对智能手机的定位偏向满足日常使用,在智能手机使用时只保留手机必要功能。而不同于前两种类型,困难型一方面在手机使用态度上较为消极,另一方面,在群体特征上常有以下三点之一或者同时兼备两点,甚至具有全部特征:年龄较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受多疾病困扰。据研究显示,积极型和接受型所遇到的困难,困难型均存在且程度更严重。
根据银发族的功能使用情况,本报告将其常用功能划分为基础功能、进阶功能及个性化功能三个层级。
基础功能指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机功能,包含健康码/核酸码、语音/视频聊天、文字聊天、看新闻/读书/视频、手机支付等五个功能;进阶功能指非生活必须,存在一定操作难度的手机功能,包含网上购物/买票、打车/使用手机地图、听书/听音乐、发动态(朋友圈、抖音)四个功能;个性化功能指非生活必须,操作难度较大的手机功能,包含炒股理财/手机银行、打游戏两个功能。
三、用户需求与使用痛点
数字化产品的适老化设计,不仅要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健康水平有着不同程度下降的银发族自身特质,也需关注银发族对于数字化产品的需求及目前使用痛点。
我们可以将需求分为目的需求和方式需求两大类:“目的需求”是产生一个产品的根基,“方式需求”是用户使用途径,适合的途径可以使得用户轻松完成任务,不适合的操作路径会导致用户放弃产品。所以前者是关于用户为何使用产品,后者回答的是用户怎么使用产品的问题。
1. 目的需求
结合 TAM 模型与马斯洛需求层次,我们将目的需求分为感知有用性、社会性和趣味性三类。
感知有用性分为衣食住行需求、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需求与日常生活方便需求,对应到马斯洛中主要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最基础的两类需求。
其次是社会性,指研究数字化产品能否帮助银发族融入群体,构建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积极联系,满足其对于爱与归属、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可分为“建立和谐稳定关系”与“建立自我认同与收获他人尊重”两个方面。随着身体的衰老,生活节奏的变慢,社交范围的缩减,银发族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疏导更加依赖亲友的爱与关怀。线上沟通的方式打破了居住距离的限制,拉近了银发族与子女的距离,满足了他们情感释放的需求。
最后是趣味性,可分为尝试新鲜事物、拓展知识技能、满足对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等四个方面。部分适应力和学习力较强的银发族,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有的致力于在短视频平台学习新技能,有的热衷于发现电商平台上的潮流好物,也有的下载简单游戏进行娱乐放松,充分发展个人爱好,因此,如果有合适的产品,互联网平台可以为银发族提供多样的选择,令他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技能,更方便地认知世界。
从最基础的饮食等生理和安全需求,到社交、尊重的社会化需求,最终到高层级的纯精神享受的爱美、求知和自我实现,银发族的生活其实方方面面都有需求,数字化产品如果可以帮助实现这些需求,带来便利,打开视野,这些银发族都是欢迎的。他们至今不能很好地享受数字生活的原因,更多地来自使用过程的困难和风险。所以,研究他们使用方式的需求与痛点,对于从业者来说,更加重要。
2. 方式需求
本章节主要关注银发族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易用性障碍,即产品设计层面的方式需求。作为数字化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核心变量,感知易用性可以按信息接受流程的顺序分为以下五点:信息获取障碍、信息理解障碍、信息处理障碍、操作障碍和尝试障碍。
近九成银发族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会遇到上述障碍,其中,尝试障碍和信息获取障碍是用户在使用数字化产品时最常遇到的障碍。根据调研显示,87.8%的用户存在智能手机使用障碍,其中尝试障碍占比最高(66.5%),其次信息处理障碍(63.4%)。
信息获取障碍指设备提供的信息与银发用户的视听等感知条件不匹配,设备提供的信息无法被银发用户无压力地感知获取,可归为看不清、听不清和易累三类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为“看不清” 问题,根据本次调研数据,47.8%的用户在使用手机应用时遇到过看不清问题。同时接受型用户中,遇到看不清障碍的用户占比为 56.4%,高于积极型用户中遇到此问题用户占比约 21.4%,存在显著差异。
信息理解障碍主要由于产品设计主要依照着现在的年轻用户的对信息的认知所设计的,没有考虑到银发族有其特定的历史年代对信息的内容和使用习惯的理解。由此造成了银发族在使用数字产品时,无法顺利理解或解读设计意图。这一障碍可归为“看不懂”和“状态不理解”两类。
信息处理障碍主要指数字产品无法匹配银发族相对于年轻用户比较弱的认知能力和较少的经验所产生的操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找不到、记不住、看得慢、真假难分等问题。“找不到”指银发族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常常找不到所需按键或功能入口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接受型用户中更为明显,发生此问题的占比有 21.9%。
操作障碍主要是由于设备的物理特性无法满足银发族的操作需求,主要包括误操作、操作慢两个问题。整体而言,“误操作”是银发族遇到最多的操作障碍,误操作问题主要由于超链接按钮尺寸较小,对于银发族来说无法在过小或过于准确的位置进行精确、复杂的手势操作,从而导致手机使用过程中的误触问题。
尝试障碍主要针对新手用户使用时出现的问题,也包括由于产品使用频率低而导致对产品一直处于不熟悉的状态。尝试障碍主要由于银发族在不熟悉设备或产品的情况下,感受到不友好的体验;也与银发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信任度低有关。主要包括“严重找不到”和“害怕出错”两方面。根据本次调研数据,受访者中存在害怕出错心理的用户占比为 66.5%。
前文主要聊到积极型和接受型这两类用户的痛点与需求,而大多数困难型用户,因为年龄较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受多疾病困扰等,导致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相较其他类型用户的诉求更高,其他类型用户所面临的困难,困难型用户也均存在且更多、更严重。例如在信息获取层面,他们不仅会存在看不清的问题,甚至会看不懂字或不识字。
四、适老化产品设计探索 在设计导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采用卡片分类法,将前两章的用户痛点推导出的机会点按照产品设计的维度进行重新聚类,得到下图所示的八大原则。同时,我们沿用用户体验五要素理论思路,将导则按照功能/内容、界面/表达两个维度进行偏向划分:保持稳定且相似、构建信任安全、克制展示内容、着重亲友连接这四个原则更偏向功能框架的内容设计;简化操作流程、多样场景引导、包容情绪与错误、清晰突出重点四个原则更偏向界面的交互/视觉表达。
1. 保持稳定且相似
此原则主要针对产品的框架环境。调研数据显示,尝试障碍是银发族接触数字化产品的第一道“拦路虎”,而“熟悉会带来安全感”,可以降低对于学习难度的预估,尤其是对于应变能力弱、学习信心不足的银发族。因此建议首先需要保持功能和内容框架的稳定,尽可能避免做大的变动或更新。其次需要控制更新的频率,不要对银发族做过多的打扰。
2. 构建信任安全
信任安全是银发族长期接触与使用数字设备的基础。本次调研发现,银发族的安全保障需求尤其突出。由于银发族较难辨别数字化产品中存在的诱导、虚假和欺诈等问题,因此会引起银发族担心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数字化产品信任安全的构建,需要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隐私安全三方面着手,满足银发族对于安全感多维度的需求。
3. 克制展示内容
此原则主要针对产品所展示的内容,例如功能点、资讯信息等。在此项原则中,需考虑银发族对于功能与内容的接受能力与真正需求,做好减法,呈现更多银发族切实需要的功能及优质内容。
4. 着重亲友连接
亲友是银发族适应数字生活不可或缺的助力,家人、朋友的关注与鼓励可以令他们更快更稳地迈向人生新篇章。此原则鼓励数字化产品强化亲友间社交联系,发挥亲友的引导作用,解决用户的日常问题,并促使其积极接入网络;丰富亲友互动的趣味性,增强其对数字化产品的粘性,促使他们享受网络的便利。
5. 简化流程操作
任务的操作流程是银发族在使用数字产品时无法避免的场景,不论是注册登录,还是缴费购买等,都是一个个需要多步骤配合的小任务。调研发现,“快捷”、“直接”、“不要太绕”、“自动”等是银发族对流程的高频需求,相对于功能或内容选择项的多样性,银发族更希望可以直接、快速、明确地完成任务。
6. 多样场景引导
引导通常出现在初次使用的场景中,用于帮助用户快速查看、理解、使用新功能或内容,以减少用户摸索时间,降低使用门槛。对于银发族,需要在场景和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而不仅仅是初次使用。一个好的“引导”应该立足于用户体验,优化引导流程,建立步骤性、阶段性引导模式,区分任务场景和产品功能点来分别进行引导,这对于减少银发族的认知负荷尤为重要。
7. 包容情绪与容错
银发族对于数字化产品的熟悉度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出错或遇到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需要尽可能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予对应的解法,从而降低出错概率。在问题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小影响范围,使结果可控。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出错了不知道要怎么办,只能暂时不用”、“不认识的功能不敢点,担心出错”等的反馈,这反映了用户面对系统的紧张和慌乱,因此情绪的包容性也需被纳入在考虑范围。
8. 清晰突出重点
此原则主要针对单界面的信息展示,更加偏表现层的信息呈现,重点关注页面中的信息能否被用户准确获取。本次调研发现,“展示清楚、看清看懂”是近半数银发族对界面信息展示的主要诉求。因此,首先页面元素(文字、图形等)需容易被阅读;其次,在信息表达上需要更加贴近生活,站在银发族视角做信息表达而非产品经理视角,同时需对重点信息做突出提示,才能真正地使银发族有效获取并理解界面信息。另外,在页面布局上需要保持一致,以降低学习成本,交互方式尽量选择常规的交互,例如点击、滑动等,而非复杂的手势交互。
课题组也同时调研了银发族对于现有的适老化版本的认知情况,银发族对于适老化版本的认知度仍较低(仅占 27.1%),而在对适老化版本有认知的银发族中,有半数的用户在使用这一版本,这一数据或说明适老化设计已初见成效,但如何更好的满足银发族的实际需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银发族的诉求,做出更贴心合适的产品。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AlibabaDesign」
-
工作了30年,当首席设计师Jony Ive离开苹果之后
UI交互 2022-11-30原标题:Jony Ive on Life After Apple原作者:Elisa Lipsky-Karasz链接:https://www.wsj.com/articles/jony-ive-apple-design-interview-profile-lovefrom-11666733971转载自极客公园:ht...原标题:Jony Ive on Life After Apple
原作者:Elisa Lipsky-Karasz
链接:https://www.wsj.com/articles/jony-ive-apple-design-interview-profile-lovefrom-11666733971
转载自极客公园:https://mp.weixin.qq.com/s/opEVM-lPk5cHcGhzRoQt-A
「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打造自己的硬件」计算机学先驱 Alan Kay 这句名言的忠实践行者之一,就是苹果公司。在 PC 和智能手机变化甚微的当下, 苹果 甚至将其延展到「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打造自己的芯片」。
2020 年,苹果公司用 M1 芯片的优秀能力证明,电脑甚至平板的发展方向,应该重回「核心」。
仅用 2 年时间,苹果就树立起自己「理工直男」的形象——别误会,苹果的设计依然优美,只是最大的亮点已经变成了那块不足手掌大小的计算芯片。
就在苹果公司发布 M1 芯片前一年,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离职,从这家他工作了 30 年的公司退出。
对于这位和乔布斯密切配合,打造出了 iMac G3、iPod、iPhone、AirPods 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掌门」的离任,一直有很多传闻。但最真实的那个,可能就是在后乔布斯时代,主导产品的已经不再是设计部门,而是工程部门。
离开苹果之后,Jony Ive 专注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LoveFrom。在这里,他可以专心思考设计,「制作有深刻用途的东西」,专心做一个「手工艺人」。
近期,WSJ 专访了 Jony Ive,苹果公司最具代表性产品背后的策划者,揭示了他的设计理念是如何指导他的创意体——LoveFrom 的协作。
图片来自:LoveFrom 官网
点击屏幕后,一段简短的文字声明以滑动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除此之外,没有联系方式,没有团队成员展示只有一行短短的斜体署名。
LoveFrom 是一个创意体。我们是设计师、建筑师、音乐家、电影制片人、作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你可能从我们过去的工作中认识我们。我们痴迷于创造和制造的传统。狂热地致力于追求卓越。贪得无厌的好奇心。我们与领导者和创始人合作。我们为快乐而工作。我们发展我们自己的创意。
苹果公司最具革命性的产品背后的策划者,Jony Ive,说「我总是能写出很多我无法画出的东西」,他举起一个太空时代风格的咖啡杯,说「如果我画这个,它只能捕捉到某些属性。」
Ive 正坐在旧金山山区高处的太平洋高地马车房的花园里,这栋建筑被他改造成了一个私人工作室,偶尔也为朋友们提供住宿。除了这个由 Ive 的商业伙伴和设计师伙伴 Marc Newson 设计、由日本品牌 Noritak 制造的杯子之外,Ive 几乎设计了这个看似简单的空间的所有室内和室外元素,直到灰色的大理石浴室水槽和花园里圆形的、粗糙的垫脚石。
Ive 半开玩笑地称自己有 「强迫症」。进入他的领域,就像走进一个 Gesamtkunstwerk(德语术语,意为 「整体艺术品」)。这个要不是由一个热爱音乐、法国风格的花园、禅宗和老爷车的 21 世纪英国人创造的话,那就可能会是艺术和手工艺运动创始人 William Morris 创造了。
人们可以感觉到,Ive 创造这个空间的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看到任何他可能认为是糟糕的设计的痛苦。他说:「这对思考很有帮助」。
Jony Ive 爵士是 2012 年大英帝国最优秀骑士勋章获得者。他拥有 1628 项美国专利,这是他在全球拥有的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 14000 项专利的一部分。在乔布斯身边工作期间,从他笔下流出的设计涵盖了苹果商店购物袋、橡木展示桌和公司销量最大的产品 iPhone 等各种物品。
在 Ive55 岁时,他的素描本里堆满了门把手、钻头、景观图和 AirPods,几乎都有他标志性的圆角,仿佛是他想缓冲世界的严酷棱角。
Jony Ive 参与设计的经典苹果产品|WSJ
与 Ive 一起研究这些 AirPods,就像与艺术家讨论一件手工制作的雕塑一样。当耳塞在盒子里点击到位时,磁化的顶部发出丰富的响声,这是他一直在努力并重新设计的一个功能,还有光滑的内部,以及盒子的重量和在手掌中的感觉。
他笑着说:「如果没有磁铁,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通过赋予耳机盒给手机充电的功能——给耳机充电,他知道用户就不太可能丢失耳机了。这与他收集的 19 世纪的野餐箱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些野餐箱中,每个叉子、勺子、刀子和杯子都依偎在一个定制的地方。
作家、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Deyan Sudjic 说:「[Jony] 完全是一次性地触达了拥有苹果产品的数百万消费者。」21 世纪的设计师中,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其作品的效果和其作品的实际存在触达到更多的人....。Jony 试图将 [技术] 变革突然带来的大量事物,变得有尊严、人性化。Sudjic 说。「在一个我们专注于屏幕和像素但仍然需要实物的世界里,他对材料很着迷,非常关心人们如何使用东西」。
关于 Ive 的设计方法,令人惊讶的一点是,他经常以「对话」而不是「草图」的方式开始一个项目。
思考——然后谈论这种思考——是他工作的原始材料。
Ive 说「语言是如此强大」,如果我说我要设计一把「椅子」,想想这有多危险。因为你刚说了「椅子」,你就对一千个「想法」说了不。他说:这就是它变得令人兴奋的地方。你有一个想法,想法是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解决的。因为一个被解决的「想法」就是一个「产品」,关于这个「想法」的唯一有形的东西就是问题。
当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而你所看到的是为什么它不可能,你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你必须说,从一个有勇气的地方,我相信它是可能的。他补充说:「我喜欢制作那些有深刻用途的东西,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手工艺人」。
Jonathan Ive 于 1967 年出生在伦敦东北郊区,那里的普通砖房和维多利亚式联排别墅在濒临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时逐渐减少,这是一片狭长的古林地。
他的父亲 Michael Ive 接受过银匠培训,在东伦敦的一所职业高中教设计,后来在北伦敦的米德尔塞克斯理工学院教大学生。Jonathan 经常跟着父亲到处跑,提出卡丁车、树屋或其他设计理念的图纸,让父亲审阅。每年一次,父亲会允许他在米德尔塞克斯工作室制作任何他想要的东西,作为一种特殊奖励。
Ive 说:「我在阅读方面真的很吃力」。他最高兴的是拿着素描本做白日梦,或看他父亲工作。
他回忆说:「很早以前,我就被贴上了标签,被描述为一个不成功的学生。」
Ive 十几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北边的英国乡村。他患有轻微的口吃,使他不愿意说话,给人的印象是害羞。他说:「我不适应,人们想欺负我」。但是,他强壮的身材和他打橄榄球的事实,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在高中,他开始和一个参加同一个教堂的美丽金发女郎 Heather Pegg 约会。
尽管 Ive 作为绘图员的天赋使他成为美术学校的候选人,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入纽卡斯尔理工学院,一所工业设计学校。这一次,他作为明星学生脱颖而出,采纳了当代设计师,如 Dieter Rams,所表达的包豪斯的严格原则,而 Dieter Rams 在 60 年代初成为了博朗公司的首席设计官。
Ive 同样注重材料的诚实性和物体的预期功能。在毕业前,他和 Heather 结婚了,并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Charlie and Harry。
1989 年离开大学时,Ive 表现优异,获得了 500 英镑(当时约为 750 美元)的奖励,他立即用这笔钱买了一张去旧金山的机票——他听说那里是一个设计乌托邦。硅谷的一切皆有可能的氛围令 Ive 惊叹不已,它似乎与保守的英国截然相反。回到英国后,他发誓要想办法回到旧金山。
1990 年,Ive 成为伦敦一家新机构 Tangerine 的合伙人。他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创造了无数的原型,但他的成品建议被认为太难生产。他认为自己浪费了时间,这种感觉使 Ive 意志消沉。
然而,大约在同一时间,他被委托为苹果公司设计便携式电脑。事实证明,这是一次考核。1992 年,在他 25 岁的时候,Ive 得到了一份工作。
Ive 现在说,「我想成为这家疯狂的加州公司的一部分。」
他很反感公司这个词。他更喜欢 「一群真正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目标感的人」,而这正是他最初希望在苹果找到的。然而,在他加入后不久,公司开始涣散。
Jony Ive 曾参与设计的牛顿掌上电脑|Apple Museum
他在 1992 年设计的牛顿 (Newton) 平板电脑受到了评论家的赞扬,但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费者忽视。苹果公司开始萎缩,成为一个收购目标。Ive 说「最重要的教训你永远不会选择去学习,因为它们是如此的痛苦」,「一家公司的灭亡是如此丑陋不堪」。
现在,作为工业设计主管的 Ive 感到他的目标感被剥夺了。他曾有过离开苹果的想法。但是,1997 年 9 月 16 日,在乔布斯走出门去创办 NeXT 公司整整 12 年后,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公司担任 CEO。
当时 30 岁的 Ive 以为乔布斯会雇佣一个更知名的设计师来接替他,但在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中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Ive 说:「我与史蒂夫一拍即合,这是我以前从未与人接触过的方式,此后也从未如此。」
很快,两人几乎每天都要共进午餐,乔布斯在设计室里呆了无数个小时,他和 Ive 把想法变成了有形的产品,从 1998 年推出的发光的绿松石色 iMac 开始。
乔布斯认识到,Ive 的设计使一些呆板的东西--方方正正的台式电脑--变成了无忧无虑的酷的象征,这种一体式的设计带有一个把手,使它更便于携带。新的 iMac 一炮打响,到 2001 年 4 月,苹果的出货量达到 500 万台。该公司突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任首席执行官 Tim Cook 说,Ive 在苹果公司的复兴中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那个时期 Cook 就在公司。很快,Ive 的工作内容就从设计延伸到了运营和生产。
Ive 一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前往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的苹果工厂,有时睡在生产线上,以确保他为一次性样品带来的精度在最终产品中得以体现。
2001 年,艾维帮助推出了带有标志性白色耳机的 iPod,后来又推出了超薄的 MacBook Air(2008)和 iPad(2010)。
还有 iPhone,它在 2007 年取消了键盘,转而采用了我为之奋斗的超大屏幕--更薄的 iPod 版本,但功能却大大扩展。光滑的多点触控屏幕,现在被其他智能手机广泛模仿,开创了一个新的通信时代,让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台迷你电脑。
Newson 曾在 2003 年为日本 KDDI 公司设计过一款手机,他回忆说,Ive 向他展示了第一款 iPhone 的例子,他非常了解这样一个项目的挑战。
当时,Newson 和他的妻子及刚出生的女儿躲在瑞士的一个小屋里,看到了这个长方形的 iPhone,其玻璃屏幕和 Ive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标志性几何图形,似乎是一个未来预兆。Newson 说:「这是开创性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
在此期间,自 2003 年以来,乔布斯一直在秘密地与胰腺癌作斗争,最终于 2011 年 10 月离世。乔布斯在家中去世的那天,Ive 和库克、乔布斯的妻子 Laurene Powell Jobs 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Ive 现在说:「我很荣幸与史蒂夫相处了这么长时间。」
在乔布斯去世和库克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后,Ive 推动了他认为能将公司带入未来的项目:可穿戴技术,包括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Jony Ive 手腕上的 Apple Watch 是其精心的作品之一|Medium
Ive 认为手表将以多种方式帮助人们,特别是在健康领域,帮助识别不规则的心跳或其他健康不良的指标。当 Apple Watch 在 2015 年发布时,一些批评者不喜欢有限的电池寿命,但在此后的七年里,它已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手表。
Sudjic 说,「这不是真正的手表——它采取了人们熟悉的形式,几个世纪以来的腕表,它显示了对我们与我们所佩戴的东西的关系的理解。」
到 2017 年,Ive 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官,当时他的终极项目已经揭开面纱——那就是苹果总部 Apple Park。苹果公园是该公司在库珀蒂诺的新总部,是由 Ive 与乔布斯和诺曼·福斯特一起开始设计,并与建筑师及其公司 Foster + Partners 一起完成的。主楼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建筑,努力创造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和交流的便利,让许多人产生联系、进行合作。
Apple Park 是 Jony Ive 的野心之作|Vogue
苹果分析网站 Above Avalon 的创始人 Neil Cybart 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它通过协助协作过程,使未来的其他产品更容易制造,....。当我看到 Jony 对苹果的贡献时,它不只是一个产品。」
当我看到乔尼对苹果的贡献时,它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他建立的文化--他开发的、苹果现在使用的流程。有趣的事情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
在 LoveFrom——Ive 与 Newson 在 2019 年共同创立的位于旧金山的创意体,办公室与苹果园相比很小,但同样开放。(Ive 在创办公司的同一年从苹果公司辞职,说他感到有责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并利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没有隔断墙分割空间。办公室里的谈话声此起彼伏,这些谈话有时会在 Ive 的办公室外的双胞胎餐厅 Cotogna 和 Quince 继续进行。
LoveFrom 保留了苹果公司对产品发布的保密性传统。不论是为客户制作的,还是是为 Ive 可能独立推出的产品制作的样品都被罩在定制的麂皮封面下。
Ive 雇用的第一批员工之一是一名全职作家。(现在有 30 多名员工,其中许多人曾在苹果公司与他共事)。Ive 说,LoveFrom 是他所知道的唯一一个拥有员工抄写员的创意公司,其工作部分是帮助他的平面设计师、建筑师、音响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团队为其与 Airbnb、法拉利和其他公司的合作提出的想法变成文字。
Jony Ive 和 Marc Newson(左)在其工作室中|FT
Airbnb 的联合创始人 Brian Chesky 说「我觉得人们认为设计是事物的外观,但这是一个肤浅的定义,设计其实关于是一个东西如何运作的问题」。他在看到 Ive 从苹果公司辞职的消息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要求成为 LoveFrom 的第一批客户之一。
曾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的 Chesky 补充说:「我一直以为自己了解设计,但在与 Ive 合作之前,我从未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过设计」。他还说,「伊夫能够将经典的模拟设计与关于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技术性想法融合在一起,虽然这通常是工程师的事情。」
Chesky 和 Ive 几乎每天都在交谈,这种做法始于大流行病期间,当时 Airbnb 的预订量下降了 80%。
当公司面临削减时,Ive 建议切斯基谨慎行事。他说:「你不可能通过削减来实现创新」。相反,他推动 Chesky 发展的想法之一是考虑得更大,包括超越 Airbnb 主页上的预订框的限制,上面写着 「哪里 」和 「什么时候」。
Ive 告诉 Chesky,该公司是关于 「连接」。这位设计师经常会为他的客户制作白皮书,上面写满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他给 Chesky 的一本上写着 「超越何处和何时」。他们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从 Airbnb 的标志到目前的战略,Ive 都提供建议。
Ive 提出异议,「我对商业一无所知」,但他对目前对破坏的迷恋深恶痛绝。
他说:我对破坏事物不感兴趣。然而,我们已经把破坏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一种美德。这与成功和出售公司赚钱有关。但这太容易了--在三个星期内,我们可以打破一切。
Sudjic 说,这对 Jony 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他是相信设计应该持久、不应该每年都被取代的那一代人,但现在他所处的时代,技术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他是在引领它还是在跟随它?但这种技能和工艺感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Ive 很快就展望了未来。
他说,「成功是好奇心的敌人」。
而对 Ive 来说,好奇心已经有了一种近乎道德或宗教的品质。他说:「当人们完全没有好奇心的时候,我感到很害怕和厌恶。这是许多社会功能失调和冲突的根源....。当人们否定创造力时,我如此愤怒的部分原因是,当创造力是以其最崇高和协作的形式进行的活动时,它意味着一群人以同情和无私的方式走到一起。我意识到的是,与大群人一起创造的过程真的很困难,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
更多苹果产品的设计揭秘:
内行看门道!顶尖设计师眼中的Apple Watch是怎样的? 编者按:Apple Watch 横空出世,孰好孰坏不能一锤定音,得让老师傅来讲讲, 今天的采访的几位业界顶尖人物,有负责Xbox 360 设计的高手,也有就职于品牌手表的设计师,外行看热闹,今天带同学们一窥内行门道。
阅读文章 >
-
新手入门收!HMI设计基础知识十问十答
UI交互 2022-11-29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更多车载设计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
更多 车载设计 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
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 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肯定会有人问 HMI 和 UI 有什么区别呀?从本质上来讲,HMI 与 UI 其实都是用户界面的意思,只是 HMI 一般特指工业机器的用户界面,比如车载屏幕、数控机器的操作界面,这些工业设备有个特点就是体积更大、更厚重。而我们说的 UI,通常指的是电脑、手机、电视这种居家数码设备的用户界面,其体积相对更加轻巧。
现在其实蛮注重用户体验这一块的,之前我有去研究过 HCI 这个专业,HCI 指的就是人机交互领域的,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这个专业包含了很多学科:计算机科学(教你写代码的)、心理学(了解用户,做出更好的体验)、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图形设计(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设计方面知识)、最后还有一个工业设计(造型和机械设计)。
如果有想出国留学学习人机交互类的话,强力推荐去性价比高的荷兰,学费和生活费都比其他留学地方少,像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费一年 1.5 万欧元,其他北欧国家基本都是 2.5-3W 欧,如果你家里可以支持的话,去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美国的人机交互专业在世界都是靠前排名的,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布鲁内尔大学也都不错。为什么不推荐德国、意大利、日本呢,他们都属于小语种,其次德国和意大利不接受转专业学生,需要结合你的 GPA 来选择学校,留学篇幅今天就先讲到,如果有很感兴趣小伙伴,请留言,我可以再出一篇留学方面的帖子。
二、HMI市场行情怎么样? 我经常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HMI 这个赛道如何?市场行情怎么样?
说句扎心的话,每个行业都缺少优秀的人才,在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实力很强的人不会担心自己的路,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新选择一个赛道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做事情请果断一些,别纠结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HMI 还算蓝海,没有 C 端和 B 端竞争那么激烈,不过再过个 2 年就不好说了,我是 19 年进入的 HMI 行业,当时我是跨行业进来的,那个时候还是蛮好进的,现在已经要求必须有车载项目经验了,再往后会更加的难,所以大家要把握住机会赶紧入坑。
因为 HMI 设计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其他设计要高一些的,所以如果你打算换赛道,需要慎重的考虑清楚,说一句很负责任的话:“一旦选择了,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果能够把一个事业变成自己喜欢、并且有兴趣干的事情,我觉得超级棒。就拿我来说吧,刚开始进入车载行业的时候我也是新手,工作的前三个月我每天也是很迷茫干些基础的事情,熟悉工作流程等等,再到后来同时管理多项目,并且尝试总结复盘项目,这也是我开始写作的源头,想着如何复盘自己做东西,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写作,但就在写完第一篇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蛮喜欢写作的过程,可以从写作过程中还能学习新的知识点,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
最近几年新能源一直保持迅速的增长趋势,造车的新势力越来越多,再到老牌车企的转型、国外汽车品牌的外企、并且汽车供应商也有越来越多(这边的供应商指的就是乙方类型的公司)。HMI 市场行情怎么样,就直接能反映出的就是 HMI 就业大环境,他们都是紧密结合的。
我们需要借助招聘平台看一下数据,拿上海来举例,HMI 设计师平均薪资是高于其他行业设计师的,有着车载项目工作经验的设计 1-3 年内,薪资基本上都是 20K 以上,上不封顶,薪资确实还是蛮诱人的。
除了薪资,大家肯定还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车企,上海、北京的车企相对起来比其他城市多,上海有蔚来、特斯拉、上汽、奇瑞、还有外企雷诺、宝马、还有一些车企的分部门。北京有理想、一汽、小米、滴滴,还有大众等知名的车企。其他城市相对较少,广州有小鹏、深圳有比亚迪、百度,武汉的东风、杭州吉利研究院、东北的大连、长春都会有老牌车企,喜欢吃螺蛳粉的同学可以考虑去柳州,那边有五菱。像南京、重庆、保定也都会有车企子公司和分部、还会有一些供应商团队。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第一梯队:上海、北京,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杭州,其他城市为第三梯队,如果不想在大城市卷的话,老家要是也有车企的分部,可以选择回老家工作。
三、HMI 设计和 UI 设计区别? 我们从这四点出发去思考:环境因素不同、界面承载的设备、交互原则不同、视觉方面差异。
1. 环境因素不同:
首先是环境因素不同,APP UI 设计可能更倾向于操作体验,而车载 HMI 设计更在意的点是主驾驶的安全驾驶,所以这两者使用的环境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2. 界面承载的设备:
UI 界面承载的设备不一样,车载屏幕有很多种类,并且不同的车型有多种分辨率,相对移动端分辨率而言还是要多出一些的,而且还有很复杂的运算规则,根据车载屏幕的 PPi 计算出设计图需要多大才合适。
3. 交互原则不同:
车载端和移动端不同的点在于,车载端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性的问题,任何一个 交互设计 都会影响到安全驾驶,其次就是车载端反馈要及时,比如我车辆发出警报,胎压不足,不能等一段时间才反馈出来,这样会引发一系列车辆安全问题,而移动端可以放缓一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有交互方式的不同,车载端有触摸、语音、物理按键、还有手势交互,不过这方面运用现在还是比较少的。
4. 视觉方面差异:
视觉方面就比较多了,比如颜色运用,因为在驾驶过程中,主驾驶需要看中控屏幕上的内容,不能太费力,因此文字和底图的颜色对比度要高,要能够让用户很清晰的可以看到。接下来就是点击的操作热区,一般车载端的需要操作点击的区域都会比移动端大,因为在驾驶过程中,用户有的时候需要盲操,所以增加热区面积,是为了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车载端不能设计过于花哨的设计,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千万别搞的花里胡哨。最后再提一点,就是内容排布的问题,需要操作的按钮尽可能的要靠近主驾驶的位置,有一些国家主驾驶是右边的,所以在做海外版本的时候,要先调研一下当地的情况。页面层级不要过高,如果隐藏的很深的话用户无法找到,进行操作。在驾驶过程中如果花费很久时间来找的话,体验感是很差的。
四、还要坚持 C 端、B 端嘛? 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假设心里的场景:
啊呀,我作品集都做了,找了很久的工作都还没找到,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设计,不做设计我能干啥呢?一度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一类还算好的,起码人家作品集都做了,也准备面试的准备工作,就怕啥也没有,什么也没准备,还想跳槽换工作的。
总结这类人的问题点:
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想逃避问题,想着要不我换一个行业试试,说不定就可行了呢,什么我都想接触一下试试看,我想和你说的是,如果你不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大概率你换到别的行业别的赛道也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你的第一反应是选择逃避,当然也有同学是尝试去挖掘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去解决它,如果你真的努力的解决了,最后还是没办法上岸的话,你再换赛道,说实话现在行情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后给大家建议:
主要看你们自己喜欢那个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答应我别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设计输出机器,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很基础的任务,大家都会去抱怨,好费时间不想做,这类的事情它的占比不能很多,不然你真的就成了机器人操作手了。
如果你发现一直没有成长,就得反思一下,是自己没有找对学习的方法,还是在这家公司一只做着边缘化的工作,导致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如果是后者,请尽快做作品集换工作,那第一种的呢?学习这件事情,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步伐,真的!过来人的经验就是两个字“坚持”,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一上来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第一天就熬夜干的到凌晨 2、3 点,第二天就不想干了,好累啊!今天休息一天,明天继续,给自己找借口就来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忘记了前一天自己说要做的事情,朋友一喊来上号打游戏了三排上星,然后打完游戏之后就非常懊恼,没错这些也都是我之前经历过的,所以我明白大家当时的心情。
因此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规定自己什么时间内做什么事情,也可以搭配做完今天的事情奖励自己玩一个小时游戏。后面如果真的专注做一个事情,可能就不会去想奶头乐了,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其次就是要一直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前期我写一篇文章需要 1 个半月,现在快的话 2 个星期就好了。所以,你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话,那就请继续往前,别轻易换赛道,换赛道意味着你就得从 0 开始。如果真的想换赛道,请你一定要提前熟悉这个赛道、并且有着计划的学习,不要打无准备的仗,不然你会输的很惨。
五、HMI 设计师需要那些能力? HMI 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技能和工作的任职要求?让我们看一下招聘平台。
想做设计管理者的:
是需要有带过团队,并且负责过量产的 0-1 的项目搭建过程 需要对一个车辆系统以及硬件的了解 需要对设计流行趋势的分析、以及竞品分析,还需要负责产品前期的概念视觉设计 需要负责整个车载系统的视觉规范、参与设计流程优化过程,版本迭代、完善 HMI 车机系统 要有丰富的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多个项目处理的能力 通过业务需求、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行业趋势,能够主导产品的整体的体验方案 想做到领导层,英语是一个必备项,这个超级加分 现阶段你的定位如果是先做一个设计师的话:
除了上面管理的内容,其他技能项你都需要具备有,比如车载系统设计的提案能力,系统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搭建的工作,以及前期对于竞品的视觉分析等等内容。如果对 UE 和动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大家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去自己查询一下。
六、HMI 需要设计那些内容? 在视觉方面,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哪些内容?这边也顺带把车载有哪些屏幕都统统讲一遍吧,我们 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的车载屏幕有 HUD、仪表盘、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幕,扶手屏(这块屏幕一般是做空调模块的调节)、还有后排的娱乐屏幕。HUD 这块的内容相对很多,可以单独拿出来讲,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仪表盘:
仪表盘里面承载的内容会比较多,非常重要的信息:车速、转速、油量、水温、气压(卡车)、电池(电动车)。主要信息有:菜单类的(显示模式、驾驶信息、车辆信息、娱乐系统、维修保养、仪表设置)等。
这边指示灯要重点讲一下:指示灯分为三类指示、警示、故障这三大类。
指示灯一般有灯光信号灯、转向信号灯、驻车灯,它们的作用就是提示车辆各功能的状况;
第二类警示灯,具有警示功能的,例如燃油指示灯、车门状态指示灯、安全带指示灯等,一般警示灯在驾驶员进行相应动作后会熄灭。
第三类是故障指示灯,也是最重要的指示灯,例如发电机故障指示灯、ABS 故障指示灯、变速箱故障指示灯等。这些故障指示灯平时很少会点亮,或者在起动发动机时,会点亮片刻后熄灭,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并且伴有警告声,表明车辆已经出现故障或者异常。千万不要小看故障指示灯,如果忽视不管,很有可能损坏车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需要立刻进行检修。
仪表盘次要信息有:时间、温度、行程等等。
中控:
中控屏幕承载整车系统最多的功能模块,我可以给大家列举出常用的一些功能,导航、电话、多媒体(包含了音乐、电台),音乐分为在线音乐类,比如 QQ、网易云、酷我音乐等,还有本地 USB 音乐、蓝牙音乐等。电台也是分为本地的 FM、AM 电台、在线电台例如喜马拉雅和蜻蜓 FM,都是经常使用的,还有设置选项、车辆设置、负一屏、360 倒车,后续我会将这些模块的设计进行拆解出来,逐一的给大家介绍中控屏幕是如何设计的。
娱乐屏:
副驾驶和后排的娱乐屏幕基本都是以娱乐为主,像音乐、电台、视频类、有的甚至有游戏类,这类的设计就不需要考虑驾驶因素了,这个就设计电视 TV 有点相似。
后排娱乐屏幕并不是很多,一般中高端车型才会有,像奔驰、理想 L9、岚图梦想家、全新宝马 7 系。
扶手屏:
扶手屏幕,大多数都是以空调功能为主,可以调节温度、风量,其他的功能比如吹风模式等等。
七、HMI 工作流程是怎么样子? HMI 工作流程和其他设计工作流程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整车系统的设计到落地发布,至少要半年时间,甚至多的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下这个流程:
在产品初期的时候和公司高层确认项目的基本需求,以及项目的时间规划,最后再到人力分配的考量,这些都要有过实际项目经验才能知晓的,不然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咋做,HMI 的项目和其他移动端还是有很大不同点的,时间周期上肯定是远超过的。
确认好项目基础内容,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竞品的一个分析,从功能、交互、视觉各方面去拆解,并做好竞品分析的文档。接下来就是产品经理确认好整车系统的功能点,并输出相对应的 PRD 文档,接下来要拉上交互设计师 / UI 设计师 / 研发来评审,最终评审通过确认好,再输出给交互设计师。
交互设计师根据产品经理的 PRD 文档,输出对应系统模块的交互逻辑图,并且也要挖掘新的交互方式,来提高用户整体的体验感,当交互设计师完成交互稿后需拉上前面一波人继续评审交互设计稿,通过之后就输出 UI 设计师。UI 设计师在产品初期项目组讨论好系统大方向的时候,其实就可以进行 UI 风格的定义,多整车系统方案设计的推导,将推导的多个方案,先设计内容进行小的评审会议后,再拉上项目高层最后确认用那一个方案。当方案确认好后,整车系统 UI 界面就开始输出了,输出过程中设计规范、组件库的搭建都要进行,这些内容都是跟着项目进程不断添加的,每一个模块输出 UI 效果图,都需要拉上设计内部人员确认,设计无误之后,再开始对接研发。
将设计稿做好对接工作后,需交给研发,对页面进行开发。
研发输出好之后,将安装包打版本,放进车机中去,紧跟着测试要进行系统功能、交互逻辑、视觉还原、交互体验的测试,将有问题的内容,提出 bug 并给到相对应的人去修改,当然我们 UI 设计也需要进行 UI 走查,因为 UI 方面还是设计师比较专业,能够发现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产品的需求变更、交互逻辑变更、以及视觉的设计优化等,问题全部都解决,车载系统能够正常跑通整个流程,就准备开新车发布会了,在发布会中展示车载系统的功能。
当项目接近尾声,整个项目组都要进行对各自领域的复盘,我设计师也需要,后续就是车载系统 OTA 升级迭代了,每次 OTA 推送都会有新的功能点,或者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功能点优化。
八、工作中如何相互配合? 工作中配合方面呢,我有一些小心得,每一家公司工作配合可能都不一样,就像有的公司用飞书办公、有的用钉钉。我们公司是使用的飞书,用了 2 年多感觉还真的不错,不管是写文档、还是项目管理的排期都能很快上手。
我们用的设计软件不一样,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Figma 是可以同时多人操作,文件都是在云端上,这样会方便很多,但有的公司没有用这款软件怎么办呢?我们是用苹果云端实时同步的,文件是一个共享的状态,这个好处就是文件再也用传来传去了,直接复制下来,我这边为什么会提到复制呢,因为云端实时操作只能是一个人,如果出现多个人他就会出错,他会让你确认保存那个版本,所以内容需求修改文件的是,需要先沟通一下,如果有人在操作,你就把这个文件复制到本地来修改,修改好后再对其进行更新。
我们一开始和研发对接是用插件,因为蓝湖需要跟公司申请费用才能使用,后来等费用审批下来后,我们整个部门也换上了蓝湖,上传蓝湖之后也方便研发、测试查看。
这边还有一个小心得,就是如何快速响应车载视觉走查的修改,当 UI 走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们如何做到快速验证呢,因为平板的大小和我们车机差不多大,我们将修改好后的效果图都导出图片放到车辆中控的位置,对其进行设计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再将修改好后的设计图对接研发,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需要反复调整多次。
九、如何培养自己 HMI 学习计划? 先从收集车载素材开始。这边肯定会有人问,这些素材在哪里收集?查找输入的关键词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入这一行,那么就算你每天在忙,也得挤出 45 分钟出来来收集素材,积累自己素材库,提高自己的眼界。收集这些素材还必须要分析它的设计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如果就一直收集不去反思的话,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一开始你就别做。
大家熟知的设计网站我就不介绍了,搜索的关键词如上图。
可以去官方网站去搜索企业官网,还有就是去汽车之家之类的平台网站,找落地产品的效果图,最后一种就是去 4S 店去预约试驾,还有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定期都会举办车展,举办车展的这几天,你就玩命的拍,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大家去拍不同车,因为车展上面的车实在太多了。
如何学习车载相关知识呢?首先你得下载好头部车企的App,比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这些车企都会有社区这一块内容,里面有很多可以补充你很多缺乏的知识,有的还有视频讲解车的基础操作等内容,这个是一定要下载的。头部的车企不仅要下载他们的 APP,微信公众号也要关注,因为他们会定期发送推文,抖音也要关注这一类的车企。
新出行这款 APP 我强烈推荐,大家现在就可以去下载,这个是我私藏的宝藏 App。
基础知识,肯定离不开看专业的文章,但 HMI 设计类的文章现在还是比少的,知乎还有几位大佬他们写是很专业的,可能和设计方面相关的知识会比较少,但是他们文章写相当专业,读不懂的话,你们就继续百度查找不懂的点。我已经把这些学习的资源都告诉小伙伴们了,那学习任务计划 大家是不是可以安排上来了。
十、推荐的 HMI 相关书籍 HMI 设计相关的书籍不是很多,我比较推荐这两本。
第一本强力推荐购买,这里面包含了很多 HMI 的知识,里面有讲交互设计概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决策制定与情景意识、多模态交互、心理负荷、驾驶分神与疲劳、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理论、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与测评、自动驾驶中的人因问题、驾驶模拟器的应用、行为研究方法,前面和大家提到 HCI 的专业,这本书基本包含很多内容了。
第二本的话买的价值没有第一本大,因为第二本,只有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对我们还有些用处,其余章节都是讲的是专业技术比如灯光显示、座椅调节、还有内外饰智能控制技术,这些都是硬件设计的知识。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下期文章预告:苹果 Carpaly 车机系统分析
-
新手入门收!HMI设计基础知识十问十答
UI交互 2022-11-29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更多车载设计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
更多 车载设计 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
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 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肯定会有人问 HMI 和 UI 有什么区别呀?从本质上来讲,HMI 与 UI 其实都是用户界面的意思,只是 HMI 一般特指工业机器的用户界面,比如车载屏幕、数控机器的操作界面,这些工业设备有个特点就是体积更大、更厚重。而我们说的 UI,通常指的是电脑、手机、电视这种居家数码设备的用户界面,其体积相对更加轻巧。
现在其实蛮注重用户体验这一块的,之前我有去研究过 HCI 这个专业,HCI 指的就是人机交互领域的,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这个专业包含了很多学科:计算机科学(教你写代码的)、心理学(了解用户,做出更好的体验)、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图形设计(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设计方面知识)、最后还有一个工业设计(造型和机械设计)。
如果有想出国留学学习人机交互类的话,强力推荐去性价比高的荷兰,学费和生活费都比其他留学地方少,像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费一年 1.5 万欧元,其他北欧国家基本都是 2.5-3W 欧,如果你家里可以支持的话,去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美国的人机交互专业在世界都是靠前排名的,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布鲁内尔大学也都不错。为什么不推荐德国、意大利、日本呢,他们都属于小语种,其次德国和意大利不接受转专业学生,需要结合你的 GPA 来选择学校,留学篇幅今天就先讲到,如果有很感兴趣小伙伴,请留言,我可以再出一篇留学方面的帖子。
二、HMI市场行情怎么样? 我经常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HMI 这个赛道如何?市场行情怎么样?
说句扎心的话,每个行业都缺少优秀的人才,在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实力很强的人不会担心自己的路,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新选择一个赛道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做事情请果断一些,别纠结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HMI 还算蓝海,没有 C 端和 B 端竞争那么激烈,不过再过个 2 年就不好说了,我是 19 年进入的 HMI 行业,当时我是跨行业进来的,那个时候还是蛮好进的,现在已经要求必须有车载项目经验了,再往后会更加的难,所以大家要把握住机会赶紧入坑。
因为 HMI 设计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其他设计要高一些的,所以如果你打算换赛道,需要慎重的考虑清楚,说一句很负责任的话:“一旦选择了,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果能够把一个事业变成自己喜欢、并且有兴趣干的事情,我觉得超级棒。就拿我来说吧,刚开始进入车载行业的时候我也是新手,工作的前三个月我每天也是很迷茫干些基础的事情,熟悉工作流程等等,再到后来同时管理多项目,并且尝试总结复盘项目,这也是我开始写作的源头,想着如何复盘自己做东西,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写作,但就在写完第一篇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蛮喜欢写作的过程,可以从写作过程中还能学习新的知识点,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
最近几年新能源一直保持迅速的增长趋势,造车的新势力越来越多,再到老牌车企的转型、国外汽车品牌的外企、并且汽车供应商也有越来越多(这边的供应商指的就是乙方类型的公司)。HMI 市场行情怎么样,就直接能反映出的就是 HMI 就业大环境,他们都是紧密结合的。
我们需要借助招聘平台看一下数据,拿上海来举例,HMI 设计师平均薪资是高于其他行业设计师的,有着车载项目工作经验的设计 1-3 年内,薪资基本上都是 20K 以上,上不封顶,薪资确实还是蛮诱人的。
除了薪资,大家肯定还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车企,上海、北京的车企相对起来比其他城市多,上海有蔚来、特斯拉、上汽、奇瑞、还有外企雷诺、宝马、还有一些车企的分部门。北京有理想、一汽、小米、滴滴,还有大众等知名的车企。其他城市相对较少,广州有小鹏、深圳有比亚迪、百度,武汉的东风、杭州吉利研究院、东北的大连、长春都会有老牌车企,喜欢吃螺蛳粉的同学可以考虑去柳州,那边有五菱。像南京、重庆、保定也都会有车企子公司和分部、还会有一些供应商团队。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第一梯队:上海、北京,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杭州,其他城市为第三梯队,如果不想在大城市卷的话,老家要是也有车企的分部,可以选择回老家工作。
三、HMI 设计和 UI 设计区别? 我们从这四点出发去思考:环境因素不同、界面承载的设备、交互原则不同、视觉方面差异。
1. 环境因素不同:
首先是环境因素不同,APP UI 设计可能更倾向于操作体验,而车载 HMI 设计更在意的点是主驾驶的安全驾驶,所以这两者使用的环境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2. 界面承载的设备:
UI 界面承载的设备不一样,车载屏幕有很多种类,并且不同的车型有多种分辨率,相对移动端分辨率而言还是要多出一些的,而且还有很复杂的运算规则,根据车载屏幕的 PPi 计算出设计图需要多大才合适。
3. 交互原则不同:
车载端和移动端不同的点在于,车载端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性的问题,任何一个 交互设计 都会影响到安全驾驶,其次就是车载端反馈要及时,比如我车辆发出警报,胎压不足,不能等一段时间才反馈出来,这样会引发一系列车辆安全问题,而移动端可以放缓一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有交互方式的不同,车载端有触摸、语音、物理按键、还有手势交互,不过这方面运用现在还是比较少的。
4. 视觉方面差异:
视觉方面就比较多了,比如颜色运用,因为在驾驶过程中,主驾驶需要看中控屏幕上的内容,不能太费力,因此文字和底图的颜色对比度要高,要能够让用户很清晰的可以看到。接下来就是点击的操作热区,一般车载端的需要操作点击的区域都会比移动端大,因为在驾驶过程中,用户有的时候需要盲操,所以增加热区面积,是为了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车载端不能设计过于花哨的设计,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千万别搞的花里胡哨。最后再提一点,就是内容排布的问题,需要操作的按钮尽可能的要靠近主驾驶的位置,有一些国家主驾驶是右边的,所以在做海外版本的时候,要先调研一下当地的情况。页面层级不要过高,如果隐藏的很深的话用户无法找到,进行操作。在驾驶过程中如果花费很久时间来找的话,体验感是很差的。
四、还要坚持 C 端、B 端嘛? 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假设心里的场景:
啊呀,我作品集都做了,找了很久的工作都还没找到,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设计,不做设计我能干啥呢?一度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一类还算好的,起码人家作品集都做了,也准备面试的准备工作,就怕啥也没有,什么也没准备,还想跳槽换工作的。
总结这类人的问题点:
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想逃避问题,想着要不我换一个行业试试,说不定就可行了呢,什么我都想接触一下试试看,我想和你说的是,如果你不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大概率你换到别的行业别的赛道也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你的第一反应是选择逃避,当然也有同学是尝试去挖掘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去解决它,如果你真的努力的解决了,最后还是没办法上岸的话,你再换赛道,说实话现在行情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后给大家建议:
主要看你们自己喜欢那个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答应我别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设计输出机器,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很基础的任务,大家都会去抱怨,好费时间不想做,这类的事情它的占比不能很多,不然你真的就成了机器人操作手了。
如果你发现一直没有成长,就得反思一下,是自己没有找对学习的方法,还是在这家公司一只做着边缘化的工作,导致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如果是后者,请尽快做作品集换工作,那第一种的呢?学习这件事情,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步伐,真的!过来人的经验就是两个字“坚持”,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一上来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第一天就熬夜干的到凌晨 2、3 点,第二天就不想干了,好累啊!今天休息一天,明天继续,给自己找借口就来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忘记了前一天自己说要做的事情,朋友一喊来上号打游戏了三排上星,然后打完游戏之后就非常懊恼,没错这些也都是我之前经历过的,所以我明白大家当时的心情。
因此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规定自己什么时间内做什么事情,也可以搭配做完今天的事情奖励自己玩一个小时游戏。后面如果真的专注做一个事情,可能就不会去想奶头乐了,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其次就是要一直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前期我写一篇文章需要 1 个半月,现在快的话 2 个星期就好了。所以,你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话,那就请继续往前,别轻易换赛道,换赛道意味着你就得从 0 开始。如果真的想换赛道,请你一定要提前熟悉这个赛道、并且有着计划的学习,不要打无准备的仗,不然你会输的很惨。
五、HMI 设计师需要那些能力? HMI 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技能和工作的任职要求?让我们看一下招聘平台。
想做设计管理者的:
是需要有带过团队,并且负责过量产的 0-1 的项目搭建过程 需要对一个车辆系统以及硬件的了解 需要对设计流行趋势的分析、以及竞品分析,还需要负责产品前期的概念视觉设计 需要负责整个车载系统的视觉规范、参与设计流程优化过程,版本迭代、完善 HMI 车机系统 要有丰富的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多个项目处理的能力 通过业务需求、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行业趋势,能够主导产品的整体的体验方案 想做到领导层,英语是一个必备项,这个超级加分 现阶段你的定位如果是先做一个设计师的话:
除了上面管理的内容,其他技能项你都需要具备有,比如车载系统设计的提案能力,系统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搭建的工作,以及前期对于竞品的视觉分析等等内容。如果对 UE 和动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大家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去自己查询一下。
六、HMI 需要设计那些内容? 在视觉方面,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哪些内容?这边也顺带把车载有哪些屏幕都统统讲一遍吧,我们 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的车载屏幕有 HUD、仪表盘、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幕,扶手屏(这块屏幕一般是做空调模块的调节)、还有后排的娱乐屏幕。HUD 这块的内容相对很多,可以单独拿出来讲,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仪表盘:
仪表盘里面承载的内容会比较多,非常重要的信息:车速、转速、油量、水温、气压(卡车)、电池(电动车)。主要信息有:菜单类的(显示模式、驾驶信息、车辆信息、娱乐系统、维修保养、仪表设置)等。
这边指示灯要重点讲一下:指示灯分为三类指示、警示、故障这三大类。
指示灯一般有灯光信号灯、转向信号灯、驻车灯,它们的作用就是提示车辆各功能的状况;
第二类警示灯,具有警示功能的,例如燃油指示灯、车门状态指示灯、安全带指示灯等,一般警示灯在驾驶员进行相应动作后会熄灭。
第三类是故障指示灯,也是最重要的指示灯,例如发电机故障指示灯、ABS 故障指示灯、变速箱故障指示灯等。这些故障指示灯平时很少会点亮,或者在起动发动机时,会点亮片刻后熄灭,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并且伴有警告声,表明车辆已经出现故障或者异常。千万不要小看故障指示灯,如果忽视不管,很有可能损坏车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需要立刻进行检修。
仪表盘次要信息有:时间、温度、行程等等。
中控:
中控屏幕承载整车系统最多的功能模块,我可以给大家列举出常用的一些功能,导航、电话、多媒体(包含了音乐、电台),音乐分为在线音乐类,比如 QQ、网易云、酷我音乐等,还有本地 USB 音乐、蓝牙音乐等。电台也是分为本地的 FM、AM 电台、在线电台例如喜马拉雅和蜻蜓 FM,都是经常使用的,还有设置选项、车辆设置、负一屏、360 倒车,后续我会将这些模块的设计进行拆解出来,逐一的给大家介绍中控屏幕是如何设计的。
娱乐屏:
副驾驶和后排的娱乐屏幕基本都是以娱乐为主,像音乐、电台、视频类、有的甚至有游戏类,这类的设计就不需要考虑驾驶因素了,这个就设计电视 TV 有点相似。
后排娱乐屏幕并不是很多,一般中高端车型才会有,像奔驰、理想 L9、岚图梦想家、全新宝马 7 系。
扶手屏:
扶手屏幕,大多数都是以空调功能为主,可以调节温度、风量,其他的功能比如吹风模式等等。
七、HMI 工作流程是怎么样子? HMI 工作流程和其他设计工作流程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整车系统的设计到落地发布,至少要半年时间,甚至多的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下这个流程:
在产品初期的时候和公司高层确认项目的基本需求,以及项目的时间规划,最后再到人力分配的考量,这些都要有过实际项目经验才能知晓的,不然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咋做,HMI 的项目和其他移动端还是有很大不同点的,时间周期上肯定是远超过的。
确认好项目基础内容,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竞品的一个分析,从功能、交互、视觉各方面去拆解,并做好竞品分析的文档。接下来就是产品经理确认好整车系统的功能点,并输出相对应的 PRD 文档,接下来要拉上交互设计师 / UI 设计师 / 研发来评审,最终评审通过确认好,再输出给交互设计师。
交互设计师根据产品经理的 PRD 文档,输出对应系统模块的交互逻辑图,并且也要挖掘新的交互方式,来提高用户整体的体验感,当交互设计师完成交互稿后需拉上前面一波人继续评审交互设计稿,通过之后就输出 UI 设计师。UI 设计师在产品初期项目组讨论好系统大方向的时候,其实就可以进行 UI 风格的定义,多整车系统方案设计的推导,将推导的多个方案,先设计内容进行小的评审会议后,再拉上项目高层最后确认用那一个方案。当方案确认好后,整车系统 UI 界面就开始输出了,输出过程中设计规范、组件库的搭建都要进行,这些内容都是跟着项目进程不断添加的,每一个模块输出 UI 效果图,都需要拉上设计内部人员确认,设计无误之后,再开始对接研发。
将设计稿做好对接工作后,需交给研发,对页面进行开发。
研发输出好之后,将安装包打版本,放进车机中去,紧跟着测试要进行系统功能、交互逻辑、视觉还原、交互体验的测试,将有问题的内容,提出 bug 并给到相对应的人去修改,当然我们 UI 设计也需要进行 UI 走查,因为 UI 方面还是设计师比较专业,能够发现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产品的需求变更、交互逻辑变更、以及视觉的设计优化等,问题全部都解决,车载系统能够正常跑通整个流程,就准备开新车发布会了,在发布会中展示车载系统的功能。
当项目接近尾声,整个项目组都要进行对各自领域的复盘,我设计师也需要,后续就是车载系统 OTA 升级迭代了,每次 OTA 推送都会有新的功能点,或者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功能点优化。
八、工作中如何相互配合? 工作中配合方面呢,我有一些小心得,每一家公司工作配合可能都不一样,就像有的公司用飞书办公、有的用钉钉。我们公司是使用的飞书,用了 2 年多感觉还真的不错,不管是写文档、还是项目管理的排期都能很快上手。
我们用的设计软件不一样,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Figma 是可以同时多人操作,文件都是在云端上,这样会方便很多,但有的公司没有用这款软件怎么办呢?我们是用苹果云端实时同步的,文件是一个共享的状态,这个好处就是文件再也用传来传去了,直接复制下来,我这边为什么会提到复制呢,因为云端实时操作只能是一个人,如果出现多个人他就会出错,他会让你确认保存那个版本,所以内容需求修改文件的是,需要先沟通一下,如果有人在操作,你就把这个文件复制到本地来修改,修改好后再对其进行更新。
我们一开始和研发对接是用插件,因为蓝湖需要跟公司申请费用才能使用,后来等费用审批下来后,我们整个部门也换上了蓝湖,上传蓝湖之后也方便研发、测试查看。
这边还有一个小心得,就是如何快速响应车载视觉走查的修改,当 UI 走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们如何做到快速验证呢,因为平板的大小和我们车机差不多大,我们将修改好后的效果图都导出图片放到车辆中控的位置,对其进行设计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再将修改好后的设计图对接研发,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需要反复调整多次。
九、如何培养自己 HMI 学习计划? 先从收集车载素材开始。这边肯定会有人问,这些素材在哪里收集?查找输入的关键词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入这一行,那么就算你每天在忙,也得挤出 45 分钟出来来收集素材,积累自己素材库,提高自己的眼界。收集这些素材还必须要分析它的设计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如果就一直收集不去反思的话,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一开始你就别做。
大家熟知的设计网站我就不介绍了,搜索的关键词如上图。
可以去官方网站去搜索企业官网,还有就是去汽车之家之类的平台网站,找落地产品的效果图,最后一种就是去 4S 店去预约试驾,还有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定期都会举办车展,举办车展的这几天,你就玩命的拍,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大家去拍不同车,因为车展上面的车实在太多了。
如何学习车载相关知识呢?首先你得下载好头部车企的App,比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这些车企都会有社区这一块内容,里面有很多可以补充你很多缺乏的知识,有的还有视频讲解车的基础操作等内容,这个是一定要下载的。头部的车企不仅要下载他们的 APP,微信公众号也要关注,因为他们会定期发送推文,抖音也要关注这一类的车企。
新出行这款 APP 我强烈推荐,大家现在就可以去下载,这个是我私藏的宝藏 App。
基础知识,肯定离不开看专业的文章,但 HMI 设计类的文章现在还是比少的,知乎还有几位大佬他们写是很专业的,可能和设计方面相关的知识会比较少,但是他们文章写相当专业,读不懂的话,你们就继续百度查找不懂的点。我已经把这些学习的资源都告诉小伙伴们了,那学习任务计划 大家是不是可以安排上来了。
十、推荐的 HMI 相关书籍 HMI 设计相关的书籍不是很多,我比较推荐这两本。
第一本强力推荐购买,这里面包含了很多 HMI 的知识,里面有讲交互设计概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决策制定与情景意识、多模态交互、心理负荷、驾驶分神与疲劳、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理论、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与测评、自动驾驶中的人因问题、驾驶模拟器的应用、行为研究方法,前面和大家提到 HCI 的专业,这本书基本包含很多内容了。
第二本的话买的价值没有第一本大,因为第二本,只有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对我们还有些用处,其余章节都是讲的是专业技术比如灯光显示、座椅调节、还有内外饰智能控制技术,这些都是硬件设计的知识。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下期文章预告:苹果 Carpaly 车机系统分析
-
注意看!4个免费好用的AI配音神器都在这!
UI交互 2022-11-29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经常刷短视频的设计师一定听过这句话,在AI绘画大行其道前,AI配音就已经渗透进大家的日常生活了。无论是电影解说还是知识科普,这个一模一样的音色总会重复响起。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
经常刷短视频的设计师一定听过这句话,在AI绘画大行其道前,AI配音就已经渗透进大家的日常生活了。无论是电影解说还是知识科普,这个一模一样的音色总会重复响起。目前市面上有哪些免费的AI配音神器?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4款 AI配音 神器,如果你想成为设计领域的视频创作者,但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声音,这篇文章就别忘记收藏咯。
更多 AI神器 ? https://www.uisdc.com/zt/ai-draw
一、微软文本转语音 网站链接: https://azure.microsoft.com/zh-cn/products/cognitive-services/text-to-speech/
文本转语音是微软Azure服务的免费功能之一,别看免费,但功能极为强大,完全可以媲美人声。它支持超过140种语言,仅是中文就可以生成普通话、粤语、台语、四川话、东北话等9种类型。
除此以外,还可以挑选不同的人物和情绪,语速和音调也可以自由调整。你甚至可以调整 SSML(语音合成标记语言),以控制文本不同部分的声音效果。
注:SSML 可以微调音节、发音、语速、音量等,让人声更真实。
详细教程可以看官方的文档,在此不赘述: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cn/azure
来看视频演示效果(记得点开右下角的声音):
是不是仿佛看到了电影解说?不过微软官网访问速度较慢,想注册 Azure 需要Visa/万事达信用卡,导致很多人以为用不了。
其实网页版的试用功能已经够用了,打开网页版后下拉,看到试用界面,粘贴文字后选择需要的语言和声音,QQ录屏后通过剪映、PR等剪辑工具导出音频即可。
如果你之前用过油猴,也可以安装「音视频通用下载器」脚本直接下载音频。
脚本链接: https://greasyfork.org/zh-CN/scripts/382057
国内有很多公司用微软的功能开发软件收费赚钱,大家别轻易被骗。
注:油猴是一款谷歌浏览器插件,能通过安装脚本实现「微博/百度等网页样式优化」、「豆瓣页面自动搜寻资源」等上万种功能。如果大家对油猴插件感兴趣,可以评论留言,人多的话之后再出一期油猴脚本推荐。
二、剪映 下载链接: https://lv.ulikecam.com/
剪映是抖音推出的视频剪辑工具,也有文字转语音功能。打开剪映,将视频文件拖入到时间线,右键 - 识别字幕/歌词,会自动生成字幕,点击字幕后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个朗读选项,里面包含了41种配音,除了2个需要开通会员才能用,别的都可以直接用。
当然,也可以自己打字让AI朗读,视频演示效果(记得点开右下角的声音):
三、腾讯智影 网站链接: https://zenvideo.qq.com/
腾讯智影是一个视频创作工具,拥有视频剪辑、文本配音、数字人播报、字幕识别、文章转视频、广告配音等功能。
文本配音功能也有100多种配音类型可选,相比微软,腾讯智影的介绍更接地气,比如「抖音最火」「喊麦风格」等,部分配音需要开通会员才能享有,每日有5次免费额度,使用频率不高的同学够用了。
广告配音也是一个十分亮眼的功能,可以生成不同广告风格的配音,比如汽车、商场促销、酒类等领域。
四、Ondoku 网站链接: https://ondoku3.com/zh-hans/
相对于微软、抖音和腾讯,这款在线配音工具更像是机器朗读。唯一的优点是注册后前5000字是免费的,且在线朗读后可以直接下载。
总结一下,如果是高频用户,建议还是用剪映/微软。如果不想要烂大街的配音,也可以试试腾讯。
更多AI神器:
手残党也能成为艺术家!4个热门AI绘画平台的创作经验总结 AI画画,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阅读文章 >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大厂出品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在 6 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有关 AI 图像工具的文章,为大家盘点了当时热门的 4 款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工具,分别是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 和 Tiamat。
阅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