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商用!6款未来科技感必备的西文字体(附安装包)
UI交互 2022-07-25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 5 个优秀的未来科幻风设计灵感参考,以及相关的优质免费教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起来呢?今天继续为大家...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 5 个优秀的未来科幻风设计灵感参考,以及相关的优质免费教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起来呢?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 9 个超酷炫的机能风 英文字体 ,可以作为主视觉或者装饰元素运用到未来科幻风的灵感设计中,提升画面的氛围感。
( 字体都是免费可商用的,文件都已经打包好了,下载链接见本文开头或结尾 )
未来科技感怎么做?快来看这5个顶尖灵感参考(附免费教程)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具有未来科技感的设计风格在高新科技、科幻游戏、潮流综艺等领域非常受欢迎,包括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哈工大录取通知书,也是运用了这种科技感的设计风格。
阅读文章 >
APERAT Aperat 是受赛博朋克风格启发设计的一款字体,字体线条具体有机械几何的特征,未来 科技感 十足,具有 outline、thin 和 regular 三种样式,为全大写,字体不含数字和标点符号等字形。
Liberation For 7 Kicks Liberation For 7 Kicks 是一款硬实的字体,具有粗壮的线条和机械感的钝角,字体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符号。
Generic Techno Generic Techno 是一款具有柔和转角的无衬线字体,简洁的几何形线条赋予其 未来感 。字体重心较低,气质干净稳定,为全大写字体。
BRUKS DISPLAY BRUKS DISPLAY 是一款极具机械气质的字体,字形经过高度几何概括,单个来看很难辨认,但同时字形也十分醒目,非常适合作为主视觉装饰元素。字体为 opentype 格式,包含 26 个英文字母,罗马数字和标点符号,设计师为一些字母设计了多个不同形式,大家可以在字形列表中挑选修改。
XYBER XYBER 是一款锐利硬朗的字体,包含 Thin、Light、Regular、Bold 和 Outline5 中样式,能适应多样的编排需求,适合未来科技感、赛博朋克风等相关设计。
Arcade Arcade 是一款带有复古电子感的字体,具有屏幕扫描线(interlaced)、像素和圆体三种样式,可以用于赛博朋克风的设计。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6 款适合未来科技感设计的字体,它们可以适应大部分的未来感设计需求,也可以作为创意中文字体的设计灵感,喜欢的小伙伴赶紧下载用起来吧 ~ 想学习如何设计机甲风字体的小伙伴也可以看一下下方这篇字体设计教程,肯定会学到新的设计知识↓
「免费教程」
4 种方式 8 组案例,教你学会机甲风字体: https://uiiiuiii.com/other/1212524179.html
如果你有关于本文或者其他设计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也欢迎大家加入优设官方设计交流群,和优设主编、设计总监及其他热爱设计的小伙伴一起探讨学习(入群二维码见文末 Banner)~
-
如何拥有一个画图标的好习惯?我总结了这 8 个方面!
UI交互 2022-07-24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图标设计的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升感官体验的重要方向。对于一些初入行业的设计师,习惯下载图标素材应付项目需求,失去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机...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 图标设计 的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升感官体验的重要方向。对于一些初入行业的 设计师 ,习惯下载图标素材应付项目需求,失去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甚至一些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司机,依然还摆脱不了使用素材的习惯,稍微复杂一点的技法就会难以驾驭。
图标设计:
万字长文!超全面的终极图标设计指南 本文将从图标历史出发,深入聊聊图标的意义、使用方法、设计方法、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文章 >
切勿过度素材化 对于初入职场的设计师来说,偶尔运用素材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学会拆解和分析,掌握还原设计的技巧和能力。
过度依赖素材容易导致思维固化,不愿意去创造,失去创新设计的能力;也容易导致眼高手低,有想法却实现不出来,极容易萌生放弃的念头;素材拼贴形式完成的设计,在规范性和细节性上面也是大打折扣的,导致设计作品不够精细化和规范性。
刻意练习强化 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图标设计的能力,根据一万小时定律,技法层面的提升都是通过反复磨练达到的。
摆脱素材才能规范化 图标设计从素材习惯过度到设计动手其实很容易,但是从会画到画好之间看似简单却很难掌握。摆脱素材是图标设计规范化的关键,然后再统一风格和细节规范,掌握数字化关系也是需要我们反复研究的课题。
比如以这个天气图标来举例,相信很多同学都能画出来,但是有没有把控里面的数字关系就难说了。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圆和小圆之间的比例关系是 4:3,而间距的关系也与圆形的大小有着数字关系。这些数字关系可以使得图标设计更加精细化,也能引导我们去探索设计背后量化的标准和关系。
质感的层层强化 当我们绘制完图标的造型之后,运用合适的风格进行质感强化也是尤为重要的。这里我先运用其中的一个风格来完成,选择了磨砂玻璃质感的效果。为了质感和层级关系更加明显,这里单独对局部进行了光影强化和边界处理,看看以下步骤拆解图感受一下。
备注:运用的软件功能是背景模糊,Sketch 或者 Figma 等软件皆可实现。
延展界面场景 为了进一步强化图标练习,延展了一个简单的界面场景,一个由宫格布局组合成的界面设计。为了填充所需的内容,先把之前的一些图标作品放进去占个位置。虽然都是质感一类的图标,但是由于透视、配色、风格和细节规范等不一致,整体还是存在一定的排斥感。
根据界面环境重新调整 由于界面设计属于深色主题,之前练习的天气图标放入场景中显得过于突出,而且玻璃质感的通透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于是根据界面环境对天气图标进行了重新调整,以深色关系调整了云朵部分,针对太阳的配色和尺寸比例也进行了调整,如以下效果图。
延续风格补全设计 以调整后的天气图标作为风格规范,延续了其它业务场景的图标设计,在透视关系、细节规范、配色比例和光影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直接延续。在光影方向上面选择了纵向区分,左边三个选择左上角打光,右边三个选择右上角打光。(当然也可以统一一个方向设置光影)
统一性还是差异化 完成的整体设计视觉风格虽然比较统一,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图标之间缺少差异化,过度统一容易视觉疲劳,于是在统一性和差异化上面开始纠结了。
为了既保障图标设计表达的统一性,又能形成视觉感的差异化,做出了调整配色关系的决定。根据天气图标的配色关系延续出了其它色系,看看最终的效果如何。
你喜欢哪一版?
关于统一性和差异化因人而异,在朋友圈征集意见也是各有差异,那么你会喜欢哪一版呢?欢迎留言区一起互动交流。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黑马家族」
-
如何拥有一个画图标的好习惯?我总结了这 8 个方面!
UI交互 2022-07-24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图标设计的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升感官体验的重要方向。对于一些初入行业的设计师,习惯下载图标素材应付项目需求,失去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机...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 图标设计 的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升感官体验的重要方向。对于一些初入行业的 设计师 ,习惯下载图标素材应付项目需求,失去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甚至一些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司机,依然还摆脱不了使用素材的习惯,稍微复杂一点的技法就会难以驾驭。
图标设计:
万字长文!超全面的终极图标设计指南 本文将从图标历史出发,深入聊聊图标的意义、使用方法、设计方法、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文章 >
切勿过度素材化 对于初入职场的设计师来说,偶尔运用素材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学会拆解和分析,掌握还原设计的技巧和能力。
过度依赖素材容易导致思维固化,不愿意去创造,失去创新设计的能力;也容易导致眼高手低,有想法却实现不出来,极容易萌生放弃的念头;素材拼贴形式完成的设计,在规范性和细节性上面也是大打折扣的,导致设计作品不够精细化和规范性。
刻意练习强化 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图标设计的能力,根据一万小时定律,技法层面的提升都是通过反复磨练达到的。
摆脱素材才能规范化 图标设计从素材习惯过度到设计动手其实很容易,但是从会画到画好之间看似简单却很难掌握。摆脱素材是图标设计规范化的关键,然后再统一风格和细节规范,掌握数字化关系也是需要我们反复研究的课题。
比如以这个天气图标来举例,相信很多同学都能画出来,但是有没有把控里面的数字关系就难说了。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圆和小圆之间的比例关系是 4:3,而间距的关系也与圆形的大小有着数字关系。这些数字关系可以使得图标设计更加精细化,也能引导我们去探索设计背后量化的标准和关系。
质感的层层强化 当我们绘制完图标的造型之后,运用合适的风格进行质感强化也是尤为重要的。这里我先运用其中的一个风格来完成,选择了磨砂玻璃质感的效果。为了质感和层级关系更加明显,这里单独对局部进行了光影强化和边界处理,看看以下步骤拆解图感受一下。
备注:运用的软件功能是背景模糊,Sketch 或者 Figma 等软件皆可实现。
延展界面场景 为了进一步强化图标练习,延展了一个简单的界面场景,一个由宫格布局组合成的界面设计。为了填充所需的内容,先把之前的一些图标作品放进去占个位置。虽然都是质感一类的图标,但是由于透视、配色、风格和细节规范等不一致,整体还是存在一定的排斥感。
根据界面环境重新调整 由于界面设计属于深色主题,之前练习的天气图标放入场景中显得过于突出,而且玻璃质感的通透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于是根据界面环境对天气图标进行了重新调整,以深色关系调整了云朵部分,针对太阳的配色和尺寸比例也进行了调整,如以下效果图。
延续风格补全设计 以调整后的天气图标作为风格规范,延续了其它业务场景的图标设计,在透视关系、细节规范、配色比例和光影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直接延续。在光影方向上面选择了纵向区分,左边三个选择左上角打光,右边三个选择右上角打光。(当然也可以统一一个方向设置光影)
统一性还是差异化 完成的整体设计视觉风格虽然比较统一,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图标之间缺少差异化,过度统一容易视觉疲劳,于是在统一性和差异化上面开始纠结了。
为了既保障图标设计表达的统一性,又能形成视觉感的差异化,做出了调整配色关系的决定。根据天气图标的配色关系延续出了其它色系,看看最终的效果如何。
你喜欢哪一版?
关于统一性和差异化因人而异,在朋友圈征集意见也是各有差异,那么你会喜欢哪一版呢?欢迎留言区一起互动交流。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黑马家族」
-
如何进行体系化大改版?京东 APP 11.0 深度解读!
UI交互 2022-07-23在受到不确定性扰动的外部环境下,今年的 APP11.0 升级格外不同。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在 2022 年 618 商家大会上向外界传达京东 APP1...在受到不确定性扰动的外部环境下,今年的 APP11.0 升级格外不同。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在 2022 年 618 商家大会上向外界传达京东 APP11.0 将以“新生态、新体验、新增长”为主题,为商家构建一个更健康、开放、有序的开放生态,为数十万商家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这是首次京东 APP 改版在 B 端大会上亮相,意味着此次改版更加重点围绕 B 端的生态进行打造,相比过往更具体系化。 此次改版京东 APP11.0 也被苹果应用市场评选为精选 APP。这是 11.0 的起点,下面, 京东 APP11.0 改版团队将分享一些 APP 改版背后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
大厂实战!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设计过程复盘 vivo 官网 APP是什么?
阅读文章 >
改版背景和思路 京东 APP 每年都会基于公司战略、零售品牌、行业变革,完成一次大版本升级。比如 10.0 的年轻化“Z 世代”,9.0 的品牌升级“不负每一份热爱”。
11.0 的主题是“新生态”,它的变化从 APP 新图标开始,一点图标,新形象的 JOY 就转过身来打招呼。让 ICON 和启动图的联动起来,通过 JOY 实现与用户的交流,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这是最显性的不同。而在此背后,是面对极大的“生态”命题时,怎么解决两大问题:1)怎么给到商家经营的能力,让相关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2)关注行业的变化,怎么将潜在需求再进一步做表达。
京东 APP 是由各种各样场域构成的,这些场域贯穿了消费者的所有购物行为,以及商家业务可触达的用户范围。是连接京东业务、用户的重要载体,也是京东零售品牌的重要呈现。我们通过对生态流量的主张调控,让更多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从供给侧让优质的内容可以呈现,让用户更便捷的获取信息,也更好逛,形成良性的流量生态。从定量目标上,可以通过这种长期价值的建设,让流量增长。
基于此,我们制定了“新体验、新生态、新增长”为主线的 1-3 年长期价值主张,并在 2022 年,重点从“品类精细化经营、平台营销场景建设、商家营销能力完善”三方面入手进行深耕,实现平台购频、转化率的指标提升。
新体验 · 代表品类体验, 用户体验 ,以及商家体验。 新生态 · 分为平台流量结构调整、垂直品类精细化。 新增长 · 最后实现购买频次、商家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提升
流量牵引|流量结构调整 让流量生态良性发展 首页是京东 APP 的门面,要想实现生态的变革,需从首页开始向用户和商家传达京东新的流量分配调整。引导商家的运营方向、让用户感知京东的变化。
1. 首页改版
强化引导型流量&趋势等新场景
这次改版从规划伊始就设定了通过动线调整带动流量结构和生态变化的目标,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版不只是首页架构的调整,更引入了推荐、广告、商家生态、频道、内容等多方面的深度参与。经过项目组反复讨论,最终项目范围被设定为动线升级、推荐升级、营销资源策略升级、视频化、频道生态、店铺生态等多个子方向。在全面推进“开放生态”的大背景下,京东首页依然选择从用户视角出发,首先考虑平台对用户需求的“迎合”和“引导”。
搜索,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最好迎合,快速地将用户想要的商品呈现出来,而推荐,包括营销频道和活动则更多是引导,通过兴趣、促销等多种方式去引导和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促进消费转化。基于“迎合”和“引导”的逻辑,京东首页的动线分区被重新设计,引导属性更强的焦点图被下移到推荐区域,迎合属性更强的金刚区则上移,和搜索分类形成新的迎合型区域,核心频道、首焦和推荐则按照引导性由弱到强依次铺开;同时为了提高屏效和实现强化引导型流量的目标,首页整体做了一次交互视觉的更新,最终呈现给用户一个结构清晰、简单好逛的新首页。
在新版首页,推荐流量的占比也因此大幅提升,为后续的生态建设打下了“二次分配”的基础。
2. 为你推荐
视频/频道/店铺流量占比提升
推荐区域成为首页新的增长点后,算法团队立即着手进行配套的算法优化。推荐区域是最典型的“引导型”场景,因此在这次改版背景下,推荐区域最大的目标是在已有的智能算法基础上,提升推荐的“新颖性”。围绕“新颖性”目标,算法团队全面升级了推荐架构和算法,把用户单一的“交易行为”,借助短视频、频道等内容素材,丰富和拓展成了一个个基于用户认知的消费场景,为你推荐变得更加丰富和新颖,更懂用户,在实验过程中推荐人均点击提升非常显著,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推荐流量生态。
业务视角|构建营销新生态 大家对京东的营销有什么印象?是极致性价比的秒杀、尊享的 PLUS 会员还是什么呢?11.0 我们升级了视频、趋势、新奇特等需要经营且有潜力的营销生态,让潜在的、优质的商家被用户看见,提升优秀的供给。
1. 平台营销场景建设 视频化
表达更沉浸 好物活起来
这次 APP11.0 改版,用户会有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首页里视频越来越多了。在京东 APP 场景化、多元化、趋势化的升级过程中,视频以更加轻松直观的表达和更广泛的用户接受度,在吸引用户持续停留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视频化”成为 APP11.0 改版的重要专项,目标是将首页推荐的视频曝光量大幅提升,背后依赖的是视频生产、推荐策略的全面升级。内容开放平台进行了一系列视频生产提效手段,每日视频产量增长近 20 倍。
面对短期内海量内容的涌入,借助 AI 算法能力进行视频质量和标签的精准识别,使优质内容更快更精准地推荐给用户。在多重加持下,观看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人均观看数量都呈现显著的增长,“边看边买”也将成为更多京东用户的日常购物方式。
京东趋势
持续带来新的消费方向
第二个课题是,怎么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让商家经营起来。
随着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和消费场景的愈加多元,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消费方向的指引也是本次改版的重要命题。从趋势洞察到趋势表达以及用户触达,我们都做了对应的表达。为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诉求,京东趋势业务通过对各细分品类的用户消费动态挖掘,发现有价值的趋势场景/品类货品。面向用户以场景化呈现趋势商品的方式建设了中心化场域,并让相关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基于用户偏好进行场景/货品的推荐,也通过内容化解读,帮助用户感知趋势,追随趋势,满足用户探索新鲜商品的诉求。同时在京东整个交易链路上,也通过趋势标签、趋势卡片、趋势栏目等方式为用户透传趋势信息。
今年 618 我们提出“通感体验、细分掌控、灵活重组、体感日常、乐活觉醒”五大趋势方向来揭示消费走向,牵引趋势运营方向,尤其关注到疫情影响下的一些新消费场景——奶茶机、家用气泡机等打造的“宅家水吧”,室内树木、家庭种植等将自然元素融入室内打造居家生活与户外空间交融的“现代阳光房”,人们开始更聚焦“附近式”的轻户外活动,从返归自然、非数字化的消遣中寻求治愈,缓解情绪压力,比如精致露营、田园野餐、飞盘、浆板等消费场景正在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浪漫主义”等等。那么我们是如何洞察到这些新消费趋势的?
step1 趋势洞察与分析
① 通过信号网络捕捉小趋势:
趋势洞察不应依靠“单次静态的研究”,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动态追踪、多元视角的观察才能抽离并捕捉到,且新趋势和新变化往往起始于“小趋势”,即“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通过更开阔的视野对小趋势进行捕捉和关注是趋势研究的关键起点,持续的追踪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提前的发现蓝海趋势方向。
在过去一年多,我们持续通过“社群联结共创”的方式与趋势易感用户保持紧密联系,持续从用户侧捕捉趋势信号,保持对趋势变化的敏感度,并结合 B 端业务输入、大数据洞察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库”,成为趋势研究的“基石”。
② 从信号到趋势的分析模型:
其次有了信号后又如何从“信号”到“趋势”?借鉴业界已有的趋势分析模型,可以将趋势洞察分为发现-解释-洞察-定义四个核心阶段,通过广泛的信号捕捉收敛背后的趋势变化方向,再从消费动机、心理动因、文化心态、社会驱动力等角度进行发散并最终定义趋势方向。
趋势研究除了关注表层的消费现象,还需要更关注背后具体的人,把消费者放归到他的生活版图中去理解,把握消费现象背后更底层的驱动逻辑,基于过去、审视现在并展望未来。
step 2 趋势应用
① 趋势运营逻辑的拆解应用:
趋势研究又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应用的?如果对趋势业务框架进行拆解的话可以分为商品层、能力层、营销层,商品层主要关注趋势货品卖点的挖掘、新属性/新类目的沉淀,能力层主要关注稳态的趋势运营框架,牵引布局新消费赛道,营销层则主要关注以趋势运营框架及货品底池为牵引的前台敏态营销及传播,比如大促趋势会场、趋势秒杀、趋势榜单等。
趋势洞察研究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应用也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建立从趋势主张-趋势场景-趋势品类的三层洞察框架为业务提供方向牵引。
② 频道中心化场
京东趋势频道“趋势播报”在年初完成上线,在京东首页有独立入口,趋势中心化频道中有近 60 个趋势场景、600 个趋势品类,为用户精准推荐新的消费方向;
③ 京东场域趋势心智建设
1)交易全链路的趋势心智透传:在全流程中针对趋势商品进行打标、氛围营造,培养 C 端用户的心智,同时也提升趋势商品的流量;包括搜索、推荐、商详的京东趋势标签及氛围腰带,在首页推荐 feeds 中还上线了趋势场景卡片;
2)趋势中心场跟各流量场域进行联动:通过对趋势货品打标沉淀,将趋势商品输出到前台秒杀、排行榜、京东超市等流量场,像京东秒杀共建趋势秒杀、与排行榜共建趋势榜单;
排行榜
既要权威也要发现新奇
京东排行榜 618 全面产品矩阵全面升级,围绕“权威专业”、“发现新奇”两大价值主张,搭建行业可参与可运营可营销的产品矩阵。其中京东金榜、京东宝藏榜 2 大平台 IP618 全面革新。
京东宝藏榜定位于探索甄选京东新奇特、小而美、具备发现感的中小神店+奇物,期望打破行业陈规,通过榜单引领性带动中小高潜品牌关注度与商品流量,孵化潜力价值品牌,助力商家成长,让更多宝藏品牌被看到。为更全面发掘京东潜力中小店铺,给予商家更主动更大的参与空间,排行榜首度开放商家自主报名,通过海选形式甄选上榜店铺,共吸引 6000+家有故事的小店报名参与,其中 1200 家新店开业就迫不及待闪亮上榜。618 期间宝藏榜为数百中小商家带来了超过 1000 万+消费者的光临,数十家宝藏店铺 618 期间,超过 50%的顾客都是来源于宝藏榜。
京东宝藏榜甄选京东新奇特小店,探索用户不曾发现的神店,打破消费茧房,为用户制造惊喜感。为更加有趣好玩生动,宝藏榜的进入方式也非常有仪式感,可以通过首页摇一摇,打开神秘宝藏世界,进入到榜单页面内,开始挖宝旅程,通过探索不同店铺,随机挖宝开盲盒的新奇玩法,让用户沉浸式逛榜,提升了停留时长,数百万消费者来到宝藏榜后,每天至少光临 5 家宝藏店铺。
排行榜 618 应对大促用户更强的官方购物指南诉求,针对京东金榜、热卖榜等多种榜单类型进行排序实时性升级,榜单排名实时统计每 15s 更新榜单商品排序,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消费动态的选购建议。
频道广场
拉近好频道和用户的距离
随着“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内容对整个消费群体产生多维度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展开对于“内容”的探索和挖掘。为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产品需要用趣味化的方式和用户建立联系进行沟通。因此,“探馆”应运而生,计划将甄选高质量、专业性、强粘性的频道,给到用户更多细分行业专业货品场的可逛性选择,对于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更多频道,更好逛:让用户在探馆内逛的有趣、找到兴趣的领域和内容,那我们到底是想让用户逛什么?用户是为了什么来呢?如何与用户共鸣,传递频道内容趣味性内容形态?我们从用户的个性及表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梳理,提取了如下几个方面。探馆希望用户在这里能够找到他感兴趣的领域。频道会采用更多有吸引力活动、个性化的兴趣内容推荐、更好的陈列和选品、以及通过专业化、趣味性的内容吸引感兴趣的用户;同时,对于品类本身而言,越是精细化运营、越是了解用户兴趣点的频道将会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综上,探馆将挖掘频道里面有趣的内容和商品以更多样化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发现更多更好的馆区,提升用户的逛购兴趣和信任感。在首页顶部 tab 左侧新增探馆入口:作为 APP 频道生态的重要孵化器,品类特色频道运营的全新阵地,并将在 7 月份逐步开放,下一步将持续做好用户动线探索、内容供给输出,以双十一为目标节点推出新的营销场景。
2. 商家营销能力完善 搜索营销
京东 APP11.0 的搜索营销能力矩阵也进行了升级,围绕“确定性”“可运营”“规则化”三个方向,贯穿搜索用户动线为商家搭建可参与的搜索产品矩阵,其中丰富灵活的营销玩法也在 618 期间助力商家获取更多流量。
搜索场域天然自带明确的用户诉求,全新营销能力的整合可结合用户动线,挖掘更多用户潜在需求场景。其中,通过确定性的场景词触发与资源结合,可助力商家打造更多新品类、品牌的流量运营,同时强化用户习惯与心智,为商家提供可持续性的流量池。搜索营销资源目前结合商家常见诉求类型,例如上新、高奢、节日、促销、站外联动等,有丰富不同的产品能力,现已支持快速配置、无需开发即可上线,灵活的资源样式配合高频业务需求,为商家在京东开辟全新运营场域。在保证用户体验与效率同时,目前搜索域资源已结合数据分析,针对资源使用规则进行完善。同时联合营销中心平台,后续将开放资源线上化提报参与能力,让商家更公开、透明、深入的参与搜索运营中。
待付款订单挽回
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针对购后环节如何提升商家的订单成功率、待付款订单挽回的课题上,我们也成立了专项项目,推出了一些措施。
对用户取消订单的品类、原因以及状态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归因汇总,加以与用户和各大事业部进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取消的主要问题包括过期未付款、恶意订单拦截、不想要了、地址错误等问题。而主要需要优化等品类是 3C、消费品。在问题的背后,是待付款状态下的订单目前没有较多的干预措施,包括商家及运营都缺少触点进行干预操作,导致这部分订单的流失缺少系统层面的挽留工具。明确了问题的主次关系,并根据问题本质追根溯源,确定了优化方向。为此在待付款状态下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触点扩展,包括首页催付,用户进到收银台放弃支付的挽留弹窗、支付利益点催付等功能,其中金融券催付功能通过能力的不断升级,目前已支持 POP 商家自主设置金融券,用于我京、订单列表、订单详情待付款订单的捞回,助力商家提升订单转化率,提升 GMV;
流量正向流动
11.0 也加强了流量的正向流动。用户搜索非标品时,京东 APP11.0 将根据用户的搜索词、站内外趋势等进行细分品类、趋势品的识别。同时,借助后期上线的“onebox 能力”,用户搜索后的同款商品将进行聚合,从而提升流量效率,助力最合适的商品脱颖而出。此外,新生态也将加强站内外流量联动,让商家在站内外投放获得流量的同时也能获得站内流量反哺,从而提升流量。
用户视角|打造消费者与商家新体验 1. 品类精细化经营打造 垂直品类全链路升级
电商平台的复杂性在于 产品设计 除了要考虑用户、商家的需求外,还需要注重不同品类商品的表达呈现。为此,11.0 组织了业务、用研、UED、研发等综合职能一起脑暴,通过深度的用研、业务走访,进行业务理解、诊断一起思考、拆解从购前到购后到全链路解决方案。带来品类 GMV 的增量。
京东平台囊括 3C、家电、服饰、家具、母婴、美妆等数十种品类,不同品类下用户的购买需求、关注重点、商家运营诉求都不一样,如何让品类的特点在平台上直观展现,如何让用户更便捷高效地购买到所需商品是 11.0 垂直业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比如 3C 品类的特性是参数多、专业性强等,而用户在购买数码家电商品时,往往由于商品专业性、用户需求个性化需要做大量功课。存在着有目标、决策难或者不会挑选等问题。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经营走访,发现线下的转化能力很强,而线下有很完善的流程体验、导购人员会给用户非常细致的介绍产品、优惠等。所以我们针对 3C 品类,进行了 APP 上的整体货柜服务的变革。从静态的购买动线,升级为更前置的选购决策动线。
京东 APP11.0 通过导购服务、短视频、套装购等服务,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比如在选购油烟机时,用户要根据居住楼层、厨房面积、烹饪习惯等情况进行选择,通过金牌导购、选购指南等功能,用户可快速了解到油烟机的选购知识,通过参数说明、视频科普等功能看懂参数作用,还可以通过套装购一站购齐全屋家电用品,解决了四处挑选的问题。
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
实物商品线上持续增长的同时,下一步继续增长需要线上线下全渠道形成合力,完成互联网和线下零售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为了 APP11.0 也在 APP 上进行了即时零售动线优化和到店模式的重构。打造京东线上线下全渠道购物的心智。
首页的“附近”频道:
APP11.0 京东在传统线上购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服务于用户的购物场景,增加了全渠道首页-“附近”,致力于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用户体验到更沉浸更快更精准的购物场景。包括了到家零售、到家服务、到店零售、到店服务 4 条动线,深入用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建同城生活圈。除了业务外,也再次丰富了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能力。支持更多业务类型商品与更丰富的购物场景,一方面去减少用户的购物盲点,另一方面也充分建立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购物体验。
会员码升级:
会员码锚定线上线下链接桥梁的核心定位,期望为线上线下的品牌、门店、用户、权益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渗透,带来更高效的体验。在本次升级中,会员码作为工具,带来了更便捷的到店核销体验,在支持会员码的门店中,可一码核销门店优惠券、门店到店订单、门店特权代金券等;作为权益场,会员码场内聚合了用户的京东会员权益,丰富了权益感知,也可快速加入京东下的精选品牌会员、附近品牌会员,让品牌与用户更易在线下产生连接;会员码作为营销窗口也为用户甄选了附近好货、附近优质到店服务、附近好店,在家就能逛周边。
小时购直播:
基于有强管控门店的品牌线下获客难,经营成本高的痛点,结合线上即时零售的模式,联动品牌线上线下营销资源,通过“一播带多店”新玩法,实现了品牌参与直播,附近门店履约的新玩法。在 618 期间我们也和多个品牌合作,迅速把内容营销的玩法和运营思路延伸到全渠道业务线,为品牌商排忧解难的同时,让品牌商能直达用户,掌控直播市场,自主控价。此外,用户边看直播边收货,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升级,也把京东小时达心智植入到了消费者心智。
基于 LBS 的到店地图:
为了让用户基于实时定位,将分散的商家信息进行高效整合,提供信息可视化展示的同时,以实现更友好的选择过程。让商家引流和拉新,增加曝光量和品牌知名度,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高效管理各交易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最后提高平台的到店业务触达效率,让同城到店业务营销场多样化和丰富露出样式及细分业务维度。618 大促期间搭建了到店地图的基础能力建设 MVP,后续会逐步完善在各个流量场域及链路节点的地图能力创新,搭建全新交易链路,升级用户购买及线下服务体验,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跨品类渗透
京东经过 20 年电商行业深耕积累了大体量用户,反观用户在京东平台的消费行为及品类消费表现:大部分用户为 3C 品类而来,消费行为围绕泛 3C 品类发生。3C 品类因其低频、高价、重服务的特性,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能体验到京东的核心价值,但却无法持续高频消费。同时全行业流量重瞬时转化效率特性,用户的浏览宽度也受限于历史行为。循环叠加用户越看越窄,逛无可逛。
如何突破认知壁垒,实现用户在多个品类之间高效流转放大存量用户势能,成为 2022 年京东平台部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相较友商或新发型内容电商平台,京东的用户习惯更倾向于强需求驱动即来即走,缺少用户逛的场景,通过种草吸引用户接触新品类在场景上存在天然劣势。因此回归用户主场景进行品类突破就成为适合京东的解题思路。
1)商品连带:在用户交易主路径搭建跨品类场景,曝光当前消费主场景高相关性品类及商品进行需求拓展引导。由购买 A 品的单向道交易动线,扩展为高相关性 B、C、D 品类延伸,打造交易多车道。
以上半年上线的开放货架为例,在商超品类下用户消费习惯以周期性囤货为主,一单多品的品类消费行为尤其突出,且用户决策链及决策周期均较短,一个开放、丰富且适合凑单的消费通道更适用此品类。但反观是京东商超品类的交易动线,仍然沿用了需深度决策品类的高信息量沉浸模式,并不适用商超品类。因此我们打造了全新的商超品类开放货架,让用户在浏览主品时,方便快捷的浏览到相关联的商品,降低跳转回频道或活动页的浏览成本,即刻完成囤货。
2)品类的权益渗透:京东以促销多、优惠杂为用户所熟知,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京东的优惠更多集中在单品、单品类或单店铺维度,且优惠的投放策略更多以当前商品的转化效率最高进行设计。
显而易见,优惠是撬动用户消费的有力抓手,而对于用户的品类拓展,我们需要打造适用于新品类、新场景的玩法,以提高优惠的支点优势。底层上,搭建跨品类撮合平台,打破部门墙使联合营销从小范围试水扩展为可规模化的营销玩法。玩法上,打造多场景的品类权益中心、品类多单礼,放大优惠与用户接触面的同时前置锁定后续品类行为流向。
3)多维曝光:基于搜沉淀用户浏览、搜索行为数据能力,结合品类渗透项目沉淀品类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品类渗透机会预测,进行跨品类商品、内容、权益推出。探索品类宽度拓展空间,改变现有的工具化、单向道的交易结构,实现看得更宽、买得更多。
22 年 H2 平台重点发力品类渗透能力,助力货主实现存量竞争的再次增长。
2. 品类全链路购物体验升级 决策更简单 服务更便捷
京东 APP11.0 奖在购物体验上全程优化,通过对购物链路上体验问题的不断下探深钻,在每个环节都积极挖掘新的机会增长点,营造“新”的场域体验,提升平台“新”的转化能力,致力于在购物动线上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通过功能的不断优化提升,形成了“让用户购前浏览商品更直观,选购决策更快速;购中用户支付操作成本更低,下单更便捷”;购后在订单中心查找服务更方便,使“我的订单更贴合我的使用场景,想要的信息都能快速找到”的购物新体验。
其中,重点介绍下离交易环节最近的购前环节,商品详情页主图结构化。商详主图结构化旨在依据商详消费者决策路径,利用插帧的方式将核心决策信息聚焦于首屏主图位置,从而提升选购效率。通过调研及数据洞察发现,大部分用户主要通过头图区域查看信息;仅一半会查看第二屏以后的信息;用户在商品详情页的核心诉求是查看商品信息,且当前关键商品信息不规则散落在页面各处,信息浏览效率低;
确定了用户的痛点之后,将重要决策信息上移,将行业特色及促转化导购的功能,依据消费决策路径,依次展示在主图,信息(核心参数>动态视频>3D/VR 试穿&预览&试妆)>赠品>评价>服务(基础服务、升级付费碎屏险等)>搭配(搭配购、样板间、我的家)。
比如,使用 AR/VR 功能可全方位查看商品实况,使用评价功能可快速了解商品真实口碑,使用搭配购功能方可快捷进行跨品购买等
1)用户决策路径还原:信息收集>评估备选>购买决策,信息收集环节关注商品信息;
2)功能使用数据:用户使用行为集中在商品信息了解(商品图片>视频)、规格选择及信息验证功能(评价>问答),辅助决策功能的使用度均较低;
在用户找到心仪的商品时,用户期望能快速下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运用 KANO 模型及 LIFT 法则分析,与用户下单的直接元素实际只有地址、配送、商品、促销优惠及订单金额、支付方式;而线上结算页渗透了很多对用户下单无意义、纯业务意志导向的元素,如商品标签、搭售、拉新等,对用户下单决策无直接帮助,反而降低了产品的清晰度,不利于用户快速确认信息;
KANO 模型:
UI 进阶必学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分享一些基础的干货内容,那些看书、看分享很难系统搞得明白的知识点,这和我个人对基本功的执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文章 >
我们对结算页进行了简化,放大清晰度,突出核心决策因子,并简化用户操作,减少非必要的下单耗时。从数据效果看,用户的提单率有了显著提升。
订单页是用户购后链路的信息聚合地,首要解决用户商品购买与交易的最基础需求,完成购买后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售后体验、种草分享等操作。同时信息查询贯穿链路始终 ,如何让用户在订单快速查到其关键信息,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经过数据洞察及用研分析,由于每种业务提供的服务繁多不一,在订单显示的位置也较为分散,用户很难一时间找到自己关注的服务信息。
因此本次调整优先进行服务整合,为用户的服务履约及种草提供确定性阵地,打出整体服务优势心智。从新建服务中心入手,对入口层级进行聚合,在订单详情页方便用户快速找到使用帮助及各项服务,提高用户履约确定性,同时满足用户更多购后场景诉求,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及更多转化。
3. 营销中心 商家可参与可运营
如果说给商家提供更多经营空间的新生态是“面”,那么让商家可以明晰的参与、运营、感知的体验就是匠心的“里”。为解决平台业务营销运营跨系统、大量提报、运营流程难追溯及部分线上收品成本高等问题,核心围绕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平台营销阵地和标准化规则化运营流程搭建。组织者视角支持业务进行频道入驻/CMS 入驻,同时提供资源管理、素材策略管理、可视化楼层管理、资源快速关联上场等进行线上化规则化运营管理能力。
参与者视角支持商家/采销参与频道资源活动报名、规则邀约报名。同时开放相关规则给参与者,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并建立规则引导运营能力。
平台视角|开启新增长 如今的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不确定性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而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希望通过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能力,助力品牌商家在外部不确定性中实现内在的确定性增长。
基于京东的数字化能力,全新的京东 APP11.0 将进一步推动从确定性流量分配机制走向人货匹配的精细化运营时代,即以用户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推荐适合他们的好商品、好服务,从而以更精细化的运营提升商家转化,增强用户粘性,实现流量的高质量运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开放生态是京东助力品牌商家实现确定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京东 APP 持续升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助力品牌商家持续突破,实现新增长,不负消费者与品牌商家们的每一份热爱。
结语与彩蛋 最后,非常感谢陪伴京东一起成长的小伙伴,还有读到最后的读者。本次改版还有很多的改动点和大家背后的思考,无法穷举。大家可以升级 APP 探索体验,后续我们也会陆续进行相关的解读。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京东 APP 故事、对我们的期望,再或者是还想看的内容。
11.0 是起点,未来的 11.x,我们都会陪伴它不断成长,希望它能给用户和商家带来更多的价值。京东 APP11.0 的版本符号仿佛开放的大门,打开门去迎接新的希望、新的生态。由于多变的环境,影响着大家的情绪。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希望可以给社会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简单快乐、有趣有料的能量。向未来出发。感谢聆听:)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
如何进行体系化大改版?京东 APP 11.0 深度解读!
UI交互 2022-07-23在受到不确定性扰动的外部环境下,今年的 APP11.0 升级格外不同。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在 2022 年 618 商家大会上向外界传达京东 APP1...在受到不确定性扰动的外部环境下,今年的 APP11.0 升级格外不同。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在 2022 年 618 商家大会上向外界传达京东 APP11.0 将以“新生态、新体验、新增长”为主题,为商家构建一个更健康、开放、有序的开放生态,为数十万商家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这是首次京东 APP 改版在 B 端大会上亮相,意味着此次改版更加重点围绕 B 端的生态进行打造,相比过往更具体系化。 此次改版京东 APP11.0 也被苹果应用市场评选为精选 APP。这是 11.0 的起点,下面, 京东 APP11.0 改版团队将分享一些 APP 改版背后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
大厂实战!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设计过程复盘 vivo 官网 APP是什么?
阅读文章 >
改版背景和思路 京东 APP 每年都会基于公司战略、零售品牌、行业变革,完成一次大版本升级。比如 10.0 的年轻化“Z 世代”,9.0 的品牌升级“不负每一份热爱”。
11.0 的主题是“新生态”,它的变化从 APP 新图标开始,一点图标,新形象的 JOY 就转过身来打招呼。让 ICON 和启动图的联动起来,通过 JOY 实现与用户的交流,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这是最显性的不同。而在此背后,是面对极大的“生态”命题时,怎么解决两大问题:1)怎么给到商家经营的能力,让相关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2)关注行业的变化,怎么将潜在需求再进一步做表达。
京东 APP 是由各种各样场域构成的,这些场域贯穿了消费者的所有购物行为,以及商家业务可触达的用户范围。是连接京东业务、用户的重要载体,也是京东零售品牌的重要呈现。我们通过对生态流量的主张调控,让更多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从供给侧让优质的内容可以呈现,让用户更便捷的获取信息,也更好逛,形成良性的流量生态。从定量目标上,可以通过这种长期价值的建设,让流量增长。
基于此,我们制定了“新体验、新生态、新增长”为主线的 1-3 年长期价值主张,并在 2022 年,重点从“品类精细化经营、平台营销场景建设、商家营销能力完善”三方面入手进行深耕,实现平台购频、转化率的指标提升。
新体验 · 代表品类体验, 用户体验 ,以及商家体验。 新生态 · 分为平台流量结构调整、垂直品类精细化。 新增长 · 最后实现购买频次、商家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提升
流量牵引|流量结构调整 让流量生态良性发展 首页是京东 APP 的门面,要想实现生态的变革,需从首页开始向用户和商家传达京东新的流量分配调整。引导商家的运营方向、让用户感知京东的变化。
1. 首页改版
强化引导型流量&趋势等新场景
这次改版从规划伊始就设定了通过动线调整带动流量结构和生态变化的目标,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版不只是首页架构的调整,更引入了推荐、广告、商家生态、频道、内容等多方面的深度参与。经过项目组反复讨论,最终项目范围被设定为动线升级、推荐升级、营销资源策略升级、视频化、频道生态、店铺生态等多个子方向。在全面推进“开放生态”的大背景下,京东首页依然选择从用户视角出发,首先考虑平台对用户需求的“迎合”和“引导”。
搜索,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最好迎合,快速地将用户想要的商品呈现出来,而推荐,包括营销频道和活动则更多是引导,通过兴趣、促销等多种方式去引导和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促进消费转化。基于“迎合”和“引导”的逻辑,京东首页的动线分区被重新设计,引导属性更强的焦点图被下移到推荐区域,迎合属性更强的金刚区则上移,和搜索分类形成新的迎合型区域,核心频道、首焦和推荐则按照引导性由弱到强依次铺开;同时为了提高屏效和实现强化引导型流量的目标,首页整体做了一次交互视觉的更新,最终呈现给用户一个结构清晰、简单好逛的新首页。
在新版首页,推荐流量的占比也因此大幅提升,为后续的生态建设打下了“二次分配”的基础。
2. 为你推荐
视频/频道/店铺流量占比提升
推荐区域成为首页新的增长点后,算法团队立即着手进行配套的算法优化。推荐区域是最典型的“引导型”场景,因此在这次改版背景下,推荐区域最大的目标是在已有的智能算法基础上,提升推荐的“新颖性”。围绕“新颖性”目标,算法团队全面升级了推荐架构和算法,把用户单一的“交易行为”,借助短视频、频道等内容素材,丰富和拓展成了一个个基于用户认知的消费场景,为你推荐变得更加丰富和新颖,更懂用户,在实验过程中推荐人均点击提升非常显著,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推荐流量生态。
业务视角|构建营销新生态 大家对京东的营销有什么印象?是极致性价比的秒杀、尊享的 PLUS 会员还是什么呢?11.0 我们升级了视频、趋势、新奇特等需要经营且有潜力的营销生态,让潜在的、优质的商家被用户看见,提升优秀的供给。
1. 平台营销场景建设 视频化
表达更沉浸 好物活起来
这次 APP11.0 改版,用户会有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首页里视频越来越多了。在京东 APP 场景化、多元化、趋势化的升级过程中,视频以更加轻松直观的表达和更广泛的用户接受度,在吸引用户持续停留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视频化”成为 APP11.0 改版的重要专项,目标是将首页推荐的视频曝光量大幅提升,背后依赖的是视频生产、推荐策略的全面升级。内容开放平台进行了一系列视频生产提效手段,每日视频产量增长近 20 倍。
面对短期内海量内容的涌入,借助 AI 算法能力进行视频质量和标签的精准识别,使优质内容更快更精准地推荐给用户。在多重加持下,观看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人均观看数量都呈现显著的增长,“边看边买”也将成为更多京东用户的日常购物方式。
京东趋势
持续带来新的消费方向
第二个课题是,怎么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让商家经营起来。
随着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和消费场景的愈加多元,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消费方向的指引也是本次改版的重要命题。从趋势洞察到趋势表达以及用户触达,我们都做了对应的表达。为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诉求,京东趋势业务通过对各细分品类的用户消费动态挖掘,发现有价值的趋势场景/品类货品。面向用户以场景化呈现趋势商品的方式建设了中心化场域,并让相关的优质商家参与进来。基于用户偏好进行场景/货品的推荐,也通过内容化解读,帮助用户感知趋势,追随趋势,满足用户探索新鲜商品的诉求。同时在京东整个交易链路上,也通过趋势标签、趋势卡片、趋势栏目等方式为用户透传趋势信息。
今年 618 我们提出“通感体验、细分掌控、灵活重组、体感日常、乐活觉醒”五大趋势方向来揭示消费走向,牵引趋势运营方向,尤其关注到疫情影响下的一些新消费场景——奶茶机、家用气泡机等打造的“宅家水吧”,室内树木、家庭种植等将自然元素融入室内打造居家生活与户外空间交融的“现代阳光房”,人们开始更聚焦“附近式”的轻户外活动,从返归自然、非数字化的消遣中寻求治愈,缓解情绪压力,比如精致露营、田园野餐、飞盘、浆板等消费场景正在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浪漫主义”等等。那么我们是如何洞察到这些新消费趋势的?
step1 趋势洞察与分析
① 通过信号网络捕捉小趋势:
趋势洞察不应依靠“单次静态的研究”,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动态追踪、多元视角的观察才能抽离并捕捉到,且新趋势和新变化往往起始于“小趋势”,即“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通过更开阔的视野对小趋势进行捕捉和关注是趋势研究的关键起点,持续的追踪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提前的发现蓝海趋势方向。
在过去一年多,我们持续通过“社群联结共创”的方式与趋势易感用户保持紧密联系,持续从用户侧捕捉趋势信号,保持对趋势变化的敏感度,并结合 B 端业务输入、大数据洞察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库”,成为趋势研究的“基石”。
② 从信号到趋势的分析模型:
其次有了信号后又如何从“信号”到“趋势”?借鉴业界已有的趋势分析模型,可以将趋势洞察分为发现-解释-洞察-定义四个核心阶段,通过广泛的信号捕捉收敛背后的趋势变化方向,再从消费动机、心理动因、文化心态、社会驱动力等角度进行发散并最终定义趋势方向。
趋势研究除了关注表层的消费现象,还需要更关注背后具体的人,把消费者放归到他的生活版图中去理解,把握消费现象背后更底层的驱动逻辑,基于过去、审视现在并展望未来。
step 2 趋势应用
① 趋势运营逻辑的拆解应用:
趋势研究又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应用的?如果对趋势业务框架进行拆解的话可以分为商品层、能力层、营销层,商品层主要关注趋势货品卖点的挖掘、新属性/新类目的沉淀,能力层主要关注稳态的趋势运营框架,牵引布局新消费赛道,营销层则主要关注以趋势运营框架及货品底池为牵引的前台敏态营销及传播,比如大促趋势会场、趋势秒杀、趋势榜单等。
趋势洞察研究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应用也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建立从趋势主张-趋势场景-趋势品类的三层洞察框架为业务提供方向牵引。
② 频道中心化场
京东趋势频道“趋势播报”在年初完成上线,在京东首页有独立入口,趋势中心化频道中有近 60 个趋势场景、600 个趋势品类,为用户精准推荐新的消费方向;
③ 京东场域趋势心智建设
1)交易全链路的趋势心智透传:在全流程中针对趋势商品进行打标、氛围营造,培养 C 端用户的心智,同时也提升趋势商品的流量;包括搜索、推荐、商详的京东趋势标签及氛围腰带,在首页推荐 feeds 中还上线了趋势场景卡片;
2)趋势中心场跟各流量场域进行联动:通过对趋势货品打标沉淀,将趋势商品输出到前台秒杀、排行榜、京东超市等流量场,像京东秒杀共建趋势秒杀、与排行榜共建趋势榜单;
排行榜
既要权威也要发现新奇
京东排行榜 618 全面产品矩阵全面升级,围绕“权威专业”、“发现新奇”两大价值主张,搭建行业可参与可运营可营销的产品矩阵。其中京东金榜、京东宝藏榜 2 大平台 IP618 全面革新。
京东宝藏榜定位于探索甄选京东新奇特、小而美、具备发现感的中小神店+奇物,期望打破行业陈规,通过榜单引领性带动中小高潜品牌关注度与商品流量,孵化潜力价值品牌,助力商家成长,让更多宝藏品牌被看到。为更全面发掘京东潜力中小店铺,给予商家更主动更大的参与空间,排行榜首度开放商家自主报名,通过海选形式甄选上榜店铺,共吸引 6000+家有故事的小店报名参与,其中 1200 家新店开业就迫不及待闪亮上榜。618 期间宝藏榜为数百中小商家带来了超过 1000 万+消费者的光临,数十家宝藏店铺 618 期间,超过 50%的顾客都是来源于宝藏榜。
京东宝藏榜甄选京东新奇特小店,探索用户不曾发现的神店,打破消费茧房,为用户制造惊喜感。为更加有趣好玩生动,宝藏榜的进入方式也非常有仪式感,可以通过首页摇一摇,打开神秘宝藏世界,进入到榜单页面内,开始挖宝旅程,通过探索不同店铺,随机挖宝开盲盒的新奇玩法,让用户沉浸式逛榜,提升了停留时长,数百万消费者来到宝藏榜后,每天至少光临 5 家宝藏店铺。
排行榜 618 应对大促用户更强的官方购物指南诉求,针对京东金榜、热卖榜等多种榜单类型进行排序实时性升级,榜单排名实时统计每 15s 更新榜单商品排序,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消费动态的选购建议。
频道广场
拉近好频道和用户的距离
随着“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内容对整个消费群体产生多维度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展开对于“内容”的探索和挖掘。为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产品需要用趣味化的方式和用户建立联系进行沟通。因此,“探馆”应运而生,计划将甄选高质量、专业性、强粘性的频道,给到用户更多细分行业专业货品场的可逛性选择,对于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更多频道,更好逛:让用户在探馆内逛的有趣、找到兴趣的领域和内容,那我们到底是想让用户逛什么?用户是为了什么来呢?如何与用户共鸣,传递频道内容趣味性内容形态?我们从用户的个性及表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梳理,提取了如下几个方面。探馆希望用户在这里能够找到他感兴趣的领域。频道会采用更多有吸引力活动、个性化的兴趣内容推荐、更好的陈列和选品、以及通过专业化、趣味性的内容吸引感兴趣的用户;同时,对于品类本身而言,越是精细化运营、越是了解用户兴趣点的频道将会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综上,探馆将挖掘频道里面有趣的内容和商品以更多样化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发现更多更好的馆区,提升用户的逛购兴趣和信任感。在首页顶部 tab 左侧新增探馆入口:作为 APP 频道生态的重要孵化器,品类特色频道运营的全新阵地,并将在 7 月份逐步开放,下一步将持续做好用户动线探索、内容供给输出,以双十一为目标节点推出新的营销场景。
2. 商家营销能力完善 搜索营销
京东 APP11.0 的搜索营销能力矩阵也进行了升级,围绕“确定性”“可运营”“规则化”三个方向,贯穿搜索用户动线为商家搭建可参与的搜索产品矩阵,其中丰富灵活的营销玩法也在 618 期间助力商家获取更多流量。
搜索场域天然自带明确的用户诉求,全新营销能力的整合可结合用户动线,挖掘更多用户潜在需求场景。其中,通过确定性的场景词触发与资源结合,可助力商家打造更多新品类、品牌的流量运营,同时强化用户习惯与心智,为商家提供可持续性的流量池。搜索营销资源目前结合商家常见诉求类型,例如上新、高奢、节日、促销、站外联动等,有丰富不同的产品能力,现已支持快速配置、无需开发即可上线,灵活的资源样式配合高频业务需求,为商家在京东开辟全新运营场域。在保证用户体验与效率同时,目前搜索域资源已结合数据分析,针对资源使用规则进行完善。同时联合营销中心平台,后续将开放资源线上化提报参与能力,让商家更公开、透明、深入的参与搜索运营中。
待付款订单挽回
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针对购后环节如何提升商家的订单成功率、待付款订单挽回的课题上,我们也成立了专项项目,推出了一些措施。
对用户取消订单的品类、原因以及状态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归因汇总,加以与用户和各大事业部进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取消的主要问题包括过期未付款、恶意订单拦截、不想要了、地址错误等问题。而主要需要优化等品类是 3C、消费品。在问题的背后,是待付款状态下的订单目前没有较多的干预措施,包括商家及运营都缺少触点进行干预操作,导致这部分订单的流失缺少系统层面的挽留工具。明确了问题的主次关系,并根据问题本质追根溯源,确定了优化方向。为此在待付款状态下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触点扩展,包括首页催付,用户进到收银台放弃支付的挽留弹窗、支付利益点催付等功能,其中金融券催付功能通过能力的不断升级,目前已支持 POP 商家自主设置金融券,用于我京、订单列表、订单详情待付款订单的捞回,助力商家提升订单转化率,提升 GMV;
流量正向流动
11.0 也加强了流量的正向流动。用户搜索非标品时,京东 APP11.0 将根据用户的搜索词、站内外趋势等进行细分品类、趋势品的识别。同时,借助后期上线的“onebox 能力”,用户搜索后的同款商品将进行聚合,从而提升流量效率,助力最合适的商品脱颖而出。此外,新生态也将加强站内外流量联动,让商家在站内外投放获得流量的同时也能获得站内流量反哺,从而提升流量。
用户视角|打造消费者与商家新体验 1. 品类精细化经营打造 垂直品类全链路升级
电商平台的复杂性在于 产品设计 除了要考虑用户、商家的需求外,还需要注重不同品类商品的表达呈现。为此,11.0 组织了业务、用研、UED、研发等综合职能一起脑暴,通过深度的用研、业务走访,进行业务理解、诊断一起思考、拆解从购前到购后到全链路解决方案。带来品类 GMV 的增量。
京东平台囊括 3C、家电、服饰、家具、母婴、美妆等数十种品类,不同品类下用户的购买需求、关注重点、商家运营诉求都不一样,如何让品类的特点在平台上直观展现,如何让用户更便捷高效地购买到所需商品是 11.0 垂直业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比如 3C 品类的特性是参数多、专业性强等,而用户在购买数码家电商品时,往往由于商品专业性、用户需求个性化需要做大量功课。存在着有目标、决策难或者不会挑选等问题。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经营走访,发现线下的转化能力很强,而线下有很完善的流程体验、导购人员会给用户非常细致的介绍产品、优惠等。所以我们针对 3C 品类,进行了 APP 上的整体货柜服务的变革。从静态的购买动线,升级为更前置的选购决策动线。
京东 APP11.0 通过导购服务、短视频、套装购等服务,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比如在选购油烟机时,用户要根据居住楼层、厨房面积、烹饪习惯等情况进行选择,通过金牌导购、选购指南等功能,用户可快速了解到油烟机的选购知识,通过参数说明、视频科普等功能看懂参数作用,还可以通过套装购一站购齐全屋家电用品,解决了四处挑选的问题。
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
实物商品线上持续增长的同时,下一步继续增长需要线上线下全渠道形成合力,完成互联网和线下零售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为了 APP11.0 也在 APP 上进行了即时零售动线优化和到店模式的重构。打造京东线上线下全渠道购物的心智。
首页的“附近”频道:
APP11.0 京东在传统线上购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服务于用户的购物场景,增加了全渠道首页-“附近”,致力于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用户体验到更沉浸更快更精准的购物场景。包括了到家零售、到家服务、到店零售、到店服务 4 条动线,深入用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建同城生活圈。除了业务外,也再次丰富了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能力。支持更多业务类型商品与更丰富的购物场景,一方面去减少用户的购物盲点,另一方面也充分建立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购物体验。
会员码升级:
会员码锚定线上线下链接桥梁的核心定位,期望为线上线下的品牌、门店、用户、权益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渗透,带来更高效的体验。在本次升级中,会员码作为工具,带来了更便捷的到店核销体验,在支持会员码的门店中,可一码核销门店优惠券、门店到店订单、门店特权代金券等;作为权益场,会员码场内聚合了用户的京东会员权益,丰富了权益感知,也可快速加入京东下的精选品牌会员、附近品牌会员,让品牌与用户更易在线下产生连接;会员码作为营销窗口也为用户甄选了附近好货、附近优质到店服务、附近好店,在家就能逛周边。
小时购直播:
基于有强管控门店的品牌线下获客难,经营成本高的痛点,结合线上即时零售的模式,联动品牌线上线下营销资源,通过“一播带多店”新玩法,实现了品牌参与直播,附近门店履约的新玩法。在 618 期间我们也和多个品牌合作,迅速把内容营销的玩法和运营思路延伸到全渠道业务线,为品牌商排忧解难的同时,让品牌商能直达用户,掌控直播市场,自主控价。此外,用户边看直播边收货,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升级,也把京东小时达心智植入到了消费者心智。
基于 LBS 的到店地图:
为了让用户基于实时定位,将分散的商家信息进行高效整合,提供信息可视化展示的同时,以实现更友好的选择过程。让商家引流和拉新,增加曝光量和品牌知名度,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高效管理各交易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最后提高平台的到店业务触达效率,让同城到店业务营销场多样化和丰富露出样式及细分业务维度。618 大促期间搭建了到店地图的基础能力建设 MVP,后续会逐步完善在各个流量场域及链路节点的地图能力创新,搭建全新交易链路,升级用户购买及线下服务体验,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跨品类渗透
京东经过 20 年电商行业深耕积累了大体量用户,反观用户在京东平台的消费行为及品类消费表现:大部分用户为 3C 品类而来,消费行为围绕泛 3C 品类发生。3C 品类因其低频、高价、重服务的特性,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能体验到京东的核心价值,但却无法持续高频消费。同时全行业流量重瞬时转化效率特性,用户的浏览宽度也受限于历史行为。循环叠加用户越看越窄,逛无可逛。
如何突破认知壁垒,实现用户在多个品类之间高效流转放大存量用户势能,成为 2022 年京东平台部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相较友商或新发型内容电商平台,京东的用户习惯更倾向于强需求驱动即来即走,缺少用户逛的场景,通过种草吸引用户接触新品类在场景上存在天然劣势。因此回归用户主场景进行品类突破就成为适合京东的解题思路。
1)商品连带:在用户交易主路径搭建跨品类场景,曝光当前消费主场景高相关性品类及商品进行需求拓展引导。由购买 A 品的单向道交易动线,扩展为高相关性 B、C、D 品类延伸,打造交易多车道。
以上半年上线的开放货架为例,在商超品类下用户消费习惯以周期性囤货为主,一单多品的品类消费行为尤其突出,且用户决策链及决策周期均较短,一个开放、丰富且适合凑单的消费通道更适用此品类。但反观是京东商超品类的交易动线,仍然沿用了需深度决策品类的高信息量沉浸模式,并不适用商超品类。因此我们打造了全新的商超品类开放货架,让用户在浏览主品时,方便快捷的浏览到相关联的商品,降低跳转回频道或活动页的浏览成本,即刻完成囤货。
2)品类的权益渗透:京东以促销多、优惠杂为用户所熟知,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京东的优惠更多集中在单品、单品类或单店铺维度,且优惠的投放策略更多以当前商品的转化效率最高进行设计。
显而易见,优惠是撬动用户消费的有力抓手,而对于用户的品类拓展,我们需要打造适用于新品类、新场景的玩法,以提高优惠的支点优势。底层上,搭建跨品类撮合平台,打破部门墙使联合营销从小范围试水扩展为可规模化的营销玩法。玩法上,打造多场景的品类权益中心、品类多单礼,放大优惠与用户接触面的同时前置锁定后续品类行为流向。
3)多维曝光:基于搜沉淀用户浏览、搜索行为数据能力,结合品类渗透项目沉淀品类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品类渗透机会预测,进行跨品类商品、内容、权益推出。探索品类宽度拓展空间,改变现有的工具化、单向道的交易结构,实现看得更宽、买得更多。
22 年 H2 平台重点发力品类渗透能力,助力货主实现存量竞争的再次增长。
2. 品类全链路购物体验升级 决策更简单 服务更便捷
京东 APP11.0 奖在购物体验上全程优化,通过对购物链路上体验问题的不断下探深钻,在每个环节都积极挖掘新的机会增长点,营造“新”的场域体验,提升平台“新”的转化能力,致力于在购物动线上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通过功能的不断优化提升,形成了“让用户购前浏览商品更直观,选购决策更快速;购中用户支付操作成本更低,下单更便捷”;购后在订单中心查找服务更方便,使“我的订单更贴合我的使用场景,想要的信息都能快速找到”的购物新体验。
其中,重点介绍下离交易环节最近的购前环节,商品详情页主图结构化。商详主图结构化旨在依据商详消费者决策路径,利用插帧的方式将核心决策信息聚焦于首屏主图位置,从而提升选购效率。通过调研及数据洞察发现,大部分用户主要通过头图区域查看信息;仅一半会查看第二屏以后的信息;用户在商品详情页的核心诉求是查看商品信息,且当前关键商品信息不规则散落在页面各处,信息浏览效率低;
确定了用户的痛点之后,将重要决策信息上移,将行业特色及促转化导购的功能,依据消费决策路径,依次展示在主图,信息(核心参数>动态视频>3D/VR 试穿&预览&试妆)>赠品>评价>服务(基础服务、升级付费碎屏险等)>搭配(搭配购、样板间、我的家)。
比如,使用 AR/VR 功能可全方位查看商品实况,使用评价功能可快速了解商品真实口碑,使用搭配购功能方可快捷进行跨品购买等
1)用户决策路径还原:信息收集>评估备选>购买决策,信息收集环节关注商品信息;
2)功能使用数据:用户使用行为集中在商品信息了解(商品图片>视频)、规格选择及信息验证功能(评价>问答),辅助决策功能的使用度均较低;
在用户找到心仪的商品时,用户期望能快速下单、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运用 KANO 模型及 LIFT 法则分析,与用户下单的直接元素实际只有地址、配送、商品、促销优惠及订单金额、支付方式;而线上结算页渗透了很多对用户下单无意义、纯业务意志导向的元素,如商品标签、搭售、拉新等,对用户下单决策无直接帮助,反而降低了产品的清晰度,不利于用户快速确认信息;
KANO 模型:
UI 进阶必学系列:需求分析工具 KANO 模型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分享一些基础的干货内容,那些看书、看分享很难系统搞得明白的知识点,这和我个人对基本功的执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文章 >
我们对结算页进行了简化,放大清晰度,突出核心决策因子,并简化用户操作,减少非必要的下单耗时。从数据效果看,用户的提单率有了显著提升。
订单页是用户购后链路的信息聚合地,首要解决用户商品购买与交易的最基础需求,完成购买后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售后体验、种草分享等操作。同时信息查询贯穿链路始终 ,如何让用户在订单快速查到其关键信息,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经过数据洞察及用研分析,由于每种业务提供的服务繁多不一,在订单显示的位置也较为分散,用户很难一时间找到自己关注的服务信息。
因此本次调整优先进行服务整合,为用户的服务履约及种草提供确定性阵地,打出整体服务优势心智。从新建服务中心入手,对入口层级进行聚合,在订单详情页方便用户快速找到使用帮助及各项服务,提高用户履约确定性,同时满足用户更多购后场景诉求,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及更多转化。
3. 营销中心 商家可参与可运营
如果说给商家提供更多经营空间的新生态是“面”,那么让商家可以明晰的参与、运营、感知的体验就是匠心的“里”。为解决平台业务营销运营跨系统、大量提报、运营流程难追溯及部分线上收品成本高等问题,核心围绕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平台营销阵地和标准化规则化运营流程搭建。组织者视角支持业务进行频道入驻/CMS 入驻,同时提供资源管理、素材策略管理、可视化楼层管理、资源快速关联上场等进行线上化规则化运营管理能力。
参与者视角支持商家/采销参与频道资源活动报名、规则邀约报名。同时开放相关规则给参与者,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并建立规则引导运营能力。
平台视角|开启新增长 如今的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不确定性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而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希望通过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能力,助力品牌商家在外部不确定性中实现内在的确定性增长。
基于京东的数字化能力,全新的京东 APP11.0 将进一步推动从确定性流量分配机制走向人货匹配的精细化运营时代,即以用户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推荐适合他们的好商品、好服务,从而以更精细化的运营提升商家转化,增强用户粘性,实现流量的高质量运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开放生态是京东助力品牌商家实现确定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京东 APP 持续升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助力品牌商家持续突破,实现新增长,不负消费者与品牌商家们的每一份热爱。
结语与彩蛋 最后,非常感谢陪伴京东一起成长的小伙伴,还有读到最后的读者。本次改版还有很多的改动点和大家背后的思考,无法穷举。大家可以升级 APP 探索体验,后续我们也会陆续进行相关的解读。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京东 APP 故事、对我们的期望,再或者是还想看的内容。
11.0 是起点,未来的 11.x,我们都会陪伴它不断成长,希望它能给用户和商家带来更多的价值。京东 APP11.0 的版本符号仿佛开放的大门,打开门去迎接新的希望、新的生态。由于多变的环境,影响着大家的情绪。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希望可以给社会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简单快乐、有趣有料的能量。向未来出发。感谢聆听:)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
开发说设计效果实现不了该怎么办?来看高手的分析!
UI交互 2022-07-23大家好,我是灰二~ 我不是灰色执照,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灰色执照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去打扰灰色执照。他要写代码,很忙的(笑) ...大家好,我是灰二~
我不是灰色执照,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灰色执照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去打扰灰色执照。他要写代码,很忙的(笑)
电视剧《楼外楼》里“鲁迅”的经典台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是开发实现不了, 设计师 该怎么办?
开发说这个效果做不了,设计师怎么办? 有很多同学面试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包括我):如果你做的设计开发说实现不了,你会怎么办?
阅读文章 >
文章大意是要加强沟通,在对接开发的前期要确认好产品文档、做好评审、准备好切图、标注、组件规范……对接中期不要频繁修改、及时同步信息……后期要追踪进度、走查设计、追踪数据……
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挺不错的,但其实只适合一些流程较为规范的大厂,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太过于理想化了。实施的概率非常低~
我在这篇文章下面看到的有趣的评论,开玩笑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更适合在述职、汇报的时候讲给自己的领导、程序员同事听,适合用于提升自己的 KPI 用来做 PPT 汇报。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这些想法更多的是面向我们设计师来讨论。
实际上,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一旦开发人员说无法实现你的设计的时候,大概率是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
1. 你设计的东西实现太过于麻烦,没有现成的组件和代码片段,从 0 到 1 完全由程序员自己写成本很高,容易考虑不周全,从而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 bug。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甲方或者领导强制要求,我一般都会修改设计稿,尽可能让我的设计朝现有的组件或控件上靠。让前端小哥的头发少掉一点儿,大家都轻松一点儿,都早点下班~
2. 设计师对技术的边界一无所知,设计稿和想法天马行空,程序员看了想打人。设计师其实或多或少还是要了解一点儿开发知识或者说常识的,太过于天马行空,的确会让程序员脑壳疼。
3. 程序员对美感的缺失、对设计的不理解和他直男的固定思维难以改变。不少程序员是直男,距离左侧 10px 和距离 20px 对他们而言和让他们区分口红色号一样难。这种情况下你就只能搬个小板凳坐在程序员小哥哥边上,耐心的指导他几次,慢慢培养他的审美和对设计标注的严谨性。
4. 和你合作的程序员刚工作不久。每个人都是小白过来的,你要理解,要更包容。需要有更多的耐心陪他一起成长。和他一起找技术方案、帮他引荐技术实力强的老程序员帮忙,都是解决问题不错的方案。
5. 程序员是老油条,工作态度不端正。其实很多程序员,他们只是高中的时候不懂事,随便报考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已。写代码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份工作,一个养家糊口的收入,在他们眼中,完成了功能就等同于工作做完了。他们不会也不想费时费力的去还原你的设计稿。对于这种人,合作几次以后,就要明白,他们大概率是要被行业淘汰的,不要寄太多的希望去改变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留好沟通的聊天记录,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拿出证据,避免被这样的老油条甩锅就可以了。
6. 项目周期不允许。大部分外包项目时间就是金钱,越早验收赚得就越多(快)。你的老板只会想尽办法压缩项目周期,根本不会给程序员太多的时间来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样的公司压根不会给你时间学习和成长,准备好作品和简历,多看看外面有没有机会,尽可能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工资很高除外)~
7. 甲方、老板并不那么重视设计,程序员的话语权大,老板更愿意听从技术人员的想法。很多老板本身就是程序员出身,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也更信任程序员。固定思维其实很难改变,不要试图想说服谁或者改变现状,你的设计稿虽然在公司无法实现,但是你可以脱敏后做成自己的飞机稿,发布各个设计平台给自己增加人气和影响力,顺便强化自己的作品集。(一定不要看那些狗屁文章夸夸其谈说如何提高设计师的话语权,没有鸟用,只能提高个毛线。一个干设计的服务人员,哪里还有什么话语权,想要话语权就自己变成甲方或者老板。实在不行,你就和我一样,直接自己写代码)
在设计还原相关的文章里面,我们经常被灌输这样一些观点,那就是要非常努力的做好设计走查,通常大神们还教你输出非常详细的走查文档。对于这个走查,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和程序员磨合的前期,是需要非常细致的做走查的。因为彼此还不熟悉,需要手把手,点对点的看待每个界面的还原问题。 合作过多次的程序员,如果还是指一个地方改一个地方,甚至是界面上明显的问题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指导他修改,那什么样的走查文档都没有作用,这样的同事只会消耗你。 走查这个事情,其实是公司需要、产品需要、项目需要。但是对你个人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帮助,你自己真的需要吗?你拿这些时间去学 AE、C4D、Blender 或者其它的,它不香吗?如果走查可以甩给测试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什么的话,你一定要想办法甩出去。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对自己成长更有利的地方。 总的来说,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管理人员(例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你只打算成为一个设计大神,我个人觉得应该少碰走查。少碰那些消耗你,不能让你成长,不利于你跳槽涨薪的“杂活”。
设计走查有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给别人擦屁股的杂活,别人的工作没有做好,你却去承担了后果。如果你的设计稿有很多细节,或者某些地方交互比较复杂,那你应该认真的去看一看。如果是界面上一眼就能看出不一致或者还原不好的地方,那不叫走查,那就是真的给程序员同事擦屁股!
最后,如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如果你的设计前端无法实现,你准备怎么办呢?
下面是我给出的回答:
“ 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设计稿无法实现,到底是设计师天马行空、过度设计,弄出了不太可行方案,还是程序员水平不够?这需要设计师先想办法搞清楚这个问题。
通常的话我会去设计群里问问经验丰富的灰色执照,他既是设计师,又是程序员,通常都可以很快的给出明确的答案和技术相关的方案。如果是设计师过度设计了,的确不好实现,那自然是要修改设计稿的。但如果是程序员水平不行,那我会帮他一起去找现成的技术方案,尽最大的努力去 100%还原设计。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进度。不排除时间紧、任务重,开发周期很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成本来完成复杂的设计。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要是让设计妥协的。我们还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以商业为主,以全局为重。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什么情况,作为设计师都不应该因为程序员那边无法实现的原因而总是做出很保守的设计,总是使用那些现成的设计效果、已有的程序方案。设计师这个职位本身就是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要大胆的想,勇敢的干。唯有创新,咱们公司的产品才能让用户眼前一亮,才能和同行拉开差距,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商业环境里面生存下去”
最后的最后,当开发说实现不了,穿黑丝其实并不管用,产品或者项目的结果不好,不如试试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更有效的办法:
大家好,我是灰二,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写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给我点个赞,我下次穿黑丝给你看
-
开发说设计效果实现不了该怎么办?来看高手的分析!
UI交互 2022-07-23大家好,我是灰二~ 我不是灰色执照,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灰色执照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去打扰灰色执照。他要写代码,很忙的(笑) ...大家好,我是灰二~
我不是灰色执照,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灰色执照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去打扰灰色执照。他要写代码,很忙的(笑)
电视剧《楼外楼》里“鲁迅”的经典台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是开发实现不了, 设计师 该怎么办?
开发说这个效果做不了,设计师怎么办? 有很多同学面试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包括我):如果你做的设计开发说实现不了,你会怎么办?
阅读文章 >
文章大意是要加强沟通,在对接开发的前期要确认好产品文档、做好评审、准备好切图、标注、组件规范……对接中期不要频繁修改、及时同步信息……后期要追踪进度、走查设计、追踪数据……
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挺不错的,但其实只适合一些流程较为规范的大厂,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太过于理想化了。实施的概率非常低~
我在这篇文章下面看到的有趣的评论,开玩笑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更适合在述职、汇报的时候讲给自己的领导、程序员同事听,适合用于提升自己的 KPI 用来做 PPT 汇报。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这些想法更多的是面向我们设计师来讨论。
实际上,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一旦开发人员说无法实现你的设计的时候,大概率是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
1. 你设计的东西实现太过于麻烦,没有现成的组件和代码片段,从 0 到 1 完全由程序员自己写成本很高,容易考虑不周全,从而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 bug。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甲方或者领导强制要求,我一般都会修改设计稿,尽可能让我的设计朝现有的组件或控件上靠。让前端小哥的头发少掉一点儿,大家都轻松一点儿,都早点下班~
2. 设计师对技术的边界一无所知,设计稿和想法天马行空,程序员看了想打人。设计师其实或多或少还是要了解一点儿开发知识或者说常识的,太过于天马行空,的确会让程序员脑壳疼。
3. 程序员对美感的缺失、对设计的不理解和他直男的固定思维难以改变。不少程序员是直男,距离左侧 10px 和距离 20px 对他们而言和让他们区分口红色号一样难。这种情况下你就只能搬个小板凳坐在程序员小哥哥边上,耐心的指导他几次,慢慢培养他的审美和对设计标注的严谨性。
4. 和你合作的程序员刚工作不久。每个人都是小白过来的,你要理解,要更包容。需要有更多的耐心陪他一起成长。和他一起找技术方案、帮他引荐技术实力强的老程序员帮忙,都是解决问题不错的方案。
5. 程序员是老油条,工作态度不端正。其实很多程序员,他们只是高中的时候不懂事,随便报考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已。写代码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份工作,一个养家糊口的收入,在他们眼中,完成了功能就等同于工作做完了。他们不会也不想费时费力的去还原你的设计稿。对于这种人,合作几次以后,就要明白,他们大概率是要被行业淘汰的,不要寄太多的希望去改变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留好沟通的聊天记录,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拿出证据,避免被这样的老油条甩锅就可以了。
6. 项目周期不允许。大部分外包项目时间就是金钱,越早验收赚得就越多(快)。你的老板只会想尽办法压缩项目周期,根本不会给程序员太多的时间来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样的公司压根不会给你时间学习和成长,准备好作品和简历,多看看外面有没有机会,尽可能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工资很高除外)~
7. 甲方、老板并不那么重视设计,程序员的话语权大,老板更愿意听从技术人员的想法。很多老板本身就是程序员出身,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也更信任程序员。固定思维其实很难改变,不要试图想说服谁或者改变现状,你的设计稿虽然在公司无法实现,但是你可以脱敏后做成自己的飞机稿,发布各个设计平台给自己增加人气和影响力,顺便强化自己的作品集。(一定不要看那些狗屁文章夸夸其谈说如何提高设计师的话语权,没有鸟用,只能提高个毛线。一个干设计的服务人员,哪里还有什么话语权,想要话语权就自己变成甲方或者老板。实在不行,你就和我一样,直接自己写代码)
在设计还原相关的文章里面,我们经常被灌输这样一些观点,那就是要非常努力的做好设计走查,通常大神们还教你输出非常详细的走查文档。对于这个走查,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和程序员磨合的前期,是需要非常细致的做走查的。因为彼此还不熟悉,需要手把手,点对点的看待每个界面的还原问题。 合作过多次的程序员,如果还是指一个地方改一个地方,甚至是界面上明显的问题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指导他修改,那什么样的走查文档都没有作用,这样的同事只会消耗你。 走查这个事情,其实是公司需要、产品需要、项目需要。但是对你个人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帮助,你自己真的需要吗?你拿这些时间去学 AE、C4D、Blender 或者其它的,它不香吗?如果走查可以甩给测试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什么的话,你一定要想办法甩出去。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对自己成长更有利的地方。 总的来说,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管理人员(例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你只打算成为一个设计大神,我个人觉得应该少碰走查。少碰那些消耗你,不能让你成长,不利于你跳槽涨薪的“杂活”。
设计走查有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给别人擦屁股的杂活,别人的工作没有做好,你却去承担了后果。如果你的设计稿有很多细节,或者某些地方交互比较复杂,那你应该认真的去看一看。如果是界面上一眼就能看出不一致或者还原不好的地方,那不叫走查,那就是真的给程序员同事擦屁股!
最后,如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如果你的设计前端无法实现,你准备怎么办呢?
下面是我给出的回答:
“ 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设计稿无法实现,到底是设计师天马行空、过度设计,弄出了不太可行方案,还是程序员水平不够?这需要设计师先想办法搞清楚这个问题。
通常的话我会去设计群里问问经验丰富的灰色执照,他既是设计师,又是程序员,通常都可以很快的给出明确的答案和技术相关的方案。如果是设计师过度设计了,的确不好实现,那自然是要修改设计稿的。但如果是程序员水平不行,那我会帮他一起去找现成的技术方案,尽最大的努力去 100%还原设计。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进度。不排除时间紧、任务重,开发周期很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成本来完成复杂的设计。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要是让设计妥协的。我们还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以商业为主,以全局为重。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什么情况,作为设计师都不应该因为程序员那边无法实现的原因而总是做出很保守的设计,总是使用那些现成的设计效果、已有的程序方案。设计师这个职位本身就是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要大胆的想,勇敢的干。唯有创新,咱们公司的产品才能让用户眼前一亮,才能和同行拉开差距,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商业环境里面生存下去”
最后的最后,当开发说实现不了,穿黑丝其实并不管用,产品或者项目的结果不好,不如试试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更有效的办法:
大家好,我是灰二,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写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给我点个赞,我下次穿黑丝给你看
-
都在这!用户体验设计师常用的 9 种自研提效工具
UI交互 2022-07-22在我们三分设的产品设计社区里,经常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哪款工具更好?其实很多设计工具的主要功能往往都是非常类似的或者是有独特的偏...在我们三分设的产品设计社区里,经常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哪款工具更好?其实很多设计工具的主要功能往往都是非常类似的或者是有独特的偏重,因为工具所要解决设计师的痛点是类似的或是专项的,因此是比较容易判断的,然而往往细节功能、操作体验、生态系统,却是我们设计师们所争相讨论的重点。毕竟基本都是细节控!
效率工具 :
效率翻倍!24 个腾讯高手的私藏设计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文章 >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Figma、XD 还是 Sketch 哪个最好用?就我而言其实这并不重要,从中了解的哪些优势功能可以更好的赋能日常工作,那些工具更加适合自己或团队。除此之外,推动国产自研工具,恰恰是我们最需要急切的方向。
除了那些主流的产品设计工具之外,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会去使用一些不太被关注的工具,之前也有试用过 Miro、Notion、Google Docs 等提效工具。
在这里,我分享一些我和团队经常使用的效率工具。有些小众工具会在某些节点上发挥出奇效果。或许这些工具可能你也有在使用。那就太棒了!英雄所见略同!同时,也欢迎你来留言推荐给更多的设计师们。
我们都知道,作为产品设计师日常所涉及的项目属性(类型)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应所需要使用的工具也就会有一些差异。就好比,专注移动端 App 的设计师和专注 Web 端的设计师所使用的工具也就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团队架构,协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也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求同存异,按照常规的产品设计流程拆分 5 个不同阶段出发:调研 (Research)、构思(Ideation)、设计(Design)、交付(Handoff)和验收(QA),盘点一下,我使用过的工具。我发现,目前还没有一款工具可以包含所有的阶段,更多的也在使用国外的工具,难免有点慎思极恐。
好的,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提高产品设计流程效率。
白板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习惯,就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记录平时的想法,也会记录一些工作的待办事项。每年公司会发给我们的企业笔记本,一年下来我都要用掉好几本,用纸量巨大。如今团队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iPad 替代了笔记本,其中白板工具可以很好的保留我之前的习惯。同时可以让我和团队成员在一个平台上沟通,头脑风暴、组织概念化想法。
在项目会议、设计冲刺的时候,也能集思广益、分享想法、共创线框图。
目前有多种类型的白板工具可供选择:
国外:Figjam、Miro、WhiteBoard、Mural、Collaboard、Explaineverything、Lucidspark
国 内:Fabrie、博思白板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Fabrie 界面
网站链接: https://kebuxi.datasink.sensorsdata.cn/t/y
注册码:fabire
调研阶段:我可以查看、编辑团队每一个成员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信息,以便决策一个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产品、研发、营销人员也可以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将所有信息放在白板上,向全组内成员展示项目不同维度的背景信息。最为便捷的是可以获得及时反馈也可以同时注释和修改。
除此之外,成员可以有条理地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在白板上构建用户角色、用户旅程图和亲和图。大多数的白板工具都有集成很多专业模板,这也使得构建项目图表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构思阶段:白板工具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只要你成为了他们的会员,就拥有了没有边界的纸张和无限的容量。这些年费比起之前购买那些笔记本而言,真正不值一提。我们在设计思维共创,设计冲刺时,经常需要和产品团队讨论功能框架、任务优先级以及产品愿景。也通过使用白板工具与项目和开发规划界面和任务边界。或许现在还离不开物理的白板,那种带滚轮的磁吸白板,或是固定在墙上的玻璃白板,或是 A3 纸 ,但最后我们还会习惯的拍照物理白板上的内容,同步到在线白板工具里展示,存档和共享。
使用桌面端 和 iPad 端使用 Miro 绘制草图的示例。
设计交付阶段:我们会整理好用户流、任务流和映射图,其中映射图可以指定用户添加到每个值,以及所有节点的依赖关系。使用白板工具与开发人员共享的所有信息。可以确保解决方案在开发过程后能按计划预期设计实施。
设计验收阶段:发现设计和研发实现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我们会收集所有截图并对其进行纠正。建立一个白板文档让开发人员逐条审查。对于无法通过截图描述的问题,会附上视频记录和设计稿,并生成一个链接,以便研发可以更清楚了解交互状态。
录屏 屏幕录制工具话说在目前的团队中,使用频次还是蛮高的。使用屏幕截图或包含声音的视频记录整个屏幕或仅屏幕的特定区域,同时会附赠描述信息。使用录屏工具创建视频文件,可以上传到云存储或是白板并与我的团队共享。
现在有许多类型的录屏软件可供选择:
国外:Loom、Quicktime、CloudApp、Vimeo
国内:暂无
适用于:调研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我比较习惯使用:苹果自带的录屏工具 Quicktime,目前我还没有找比较好用的国产工具,如果你有推荐的国产录屏工具,欢迎你的留言告知。
不下载软件如何录屏?试试这个在线神器RecordCast! 什么时候会需要用到屏幕录像工具呢?
阅读文章 >
屏幕录制工具可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例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基准营销。以下是一些示例,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基准营销:如果处于开发阶段的产品,你正在为产品构思解决方案,那么可以通过使用竞品找到一些借鉴。在使用竞品时,录制屏幕,就可以之后无需登录竞品就能复看产品。 交互:录屏工具还可以记录不同产品中的交互状态。比如,搜索产品的文字提示或者其他组件的交互,当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用户界面交互的时候,录下来,作为设计参考。 在进行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时,录屏尤为重要,以便能够通过重新观看音视频以确保没有任何内容的遗漏。
交付阶段:也会使用录屏工具,由于部分交互设计包含太多细节,为让领导/客户更好的理解产品设计方案以及研发实现后的大致雏形,为了减少研发成本,也能快速且较为真实的展示汇报材料。因此我们就会保有一个交互式动态原型之外,还会配备注解的录屏。这样就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就更容易达成一致的观点,以遍探讨不同的想法。
设计 QA 阶段:我们会发现产品的流程或交互存在一些问题,在和研发沟通多次发现,截图、文字并不能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久久无法达成一致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指出问题的细节。
云存储 云存储指的是可以用来存储文件的云端存储工具,在我看来云存储已经相当的普遍了,就我个人而言,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也会存储大量的设计源文件以及商务文档。之前,还是使用大容量的桌面硬盘加移动硬盘的方式和团队其他设计师协作,在到推动团队建立使用局域网 SVN 共享文件,再到现在多终端实时同步,即用即存的云端存储方式,无论从便捷性还是容量上都已经很好的满足我们团队工作的需求。
国外: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iCloud。
国内:坚果云、阿里云盘、百度云盘
适用于:调研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对于个人还是团队,云端多人实时协作也正在变成工具的基础标配,或许我们还需要担心的就是你使用的云存储工具是否安全。目前我个人把所有的设计相关的文件都会保存在 iCloud。不得不说苹果的生态系统还是非常完善的。然而我正在试图将文件迁移到华为云空间,还是对国外的企业保留一些警惕。如果真正替代苹果,或许不用让我等待太久。百度云盘是我和我团队最为常用的资料存储空间。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常常是我用于产品调研和提问学习的地方。如果你对某些内容不理解,或者你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知识有一些疑惑,那么你可以在一些产品设计社区上提问,以便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见解。
国外:Facebook、Linkedin
国内:知乎、脉脉
适用于:调研阶段
由于互联网发展,提供用户体验设计师更多的实践场景和讨论氛围,除了一些专业的设计网站,社交媒体也是获取调研数据和寻求问题的渠道之一。不仅入驻了大量从事不同行业的网络用户,也不缺乏对某个行业有着多年经验的资深专家,我们可以和他们建立联系,从而获取不一样的见解。其实我们团队也会有自己产品设计媒体社群,这也是和我们的用户建立长期产品使用反馈的信息来源。
我个人常驻在脉脉和知乎,很少使用国外社交媒体,偶尔需要和国外设计师交流,那就会使用 Twitter。在这些社交媒体中,可获取大量的有用的信息,这也是我试图跨越固化思维圈层的一种方式。
语音转文字 语音转文字工具是在进行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以及例行会议中的绝佳选择。主要是为我们团队解决一个头痛的问题:我们经常组织访谈和会议,发现内容量大,时间又长,实时记录文字困难,频繁遗漏重点信息。同时也会引述采访者说的话,语音转文字就可以减省我们很多打字的时间。
国外:Happy Scribe、Otterr
国内:讯飞语记、搜狗听写
适用于: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我们用研小组进行用户访谈,在每位受访用户过程中,我们需要速记他们所说的建议和想法,通过书写一定是来不及,因此我们都会携带录音笔。等待我们的就是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这些录音内容,自从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大大减少声音和文字之间的转换时间。之后,在采访专家、对话节目也会使用。同时还附带了自动纠错,排除杂音,分离音轨等实用功能。
我们习惯使用:讯飞语记,作为三分设媒体属性,语言转文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专家用户,我们也会给予一些实际的使用反馈。
文字纠正 检查优化文字工具用来改进文档和数字产品的文案。其中一些工具主要是用于检查和纠正文案中的拼写或语法错误,另一些则是主要改进文案表达风格。我们的营销创意设计师通过使用工具来改变文案表达以便更符合画面风格。设计一个登陆页面,工具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改进登陆页面上的文案。
国外:Grammarly、LanguageTool 检查正确的拼写和语法,Wordtune 更改文案风格。
国内:Effidit 智能创作助手
适用于:交付阶段
Wordtune 是一个改善写作风格的好工具
交付阶段:检查/优化文字内容在体验、营销文案层面,常会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减少基本的错误。这些工具很多都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也就大大加速 工作效率 和准确率。我们的公众号后台编辑也是有类似的检查文字错误的功能插件。设计师在复验文章一眼就可以看到错别字和简单语言不通顺的标注部分。话说我们团队的知识库也有文字纠错功能。
知识库 知识库已经成为团队不可缺失的部分,我们使用工具来记录和共享知识。团队可以在这类工具中创建一个空间,用于保存与产品或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在团队中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知识生态,往往这也是作为有价值的团队资产。
国外:Notion、Confluence bit.ai、Slite
国内:语雀、公众号、知识星球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语雀 -三分设知识库·收集 100+UED 团队文章
目前很多知识库工具层出不穷,也增强了一些存储空间,知识库或是文档工具可以很轻松创建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脚本,我们可以使用范例模板。然后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并写入知识库。多人协作也成为标配功能,以这种方式共享信息让团队中的每个人成为设计资源的主人。
我们团队也推动建立了研发、产品、设计师知识库,并且相互打通有关领域的内容,为了可以充分了解我们的产品,我们有必要了解产品后台运作和历史版本进程。例如,团队可能已经决定暂时不添加批量操作,因为这对用户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功能,他们希望专注于产品的其他领域。通过以书面形式提供这些信息,我们团队所有相关人员将能够查看团队当初决策方案和原因。
此外,记录这些信息很有帮助。一般来说,我们会忘记我们认可的内容,所以如果你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管理记录内容,能够以后回顾以验证设计决策。沉淀为知识,知识也就不会成为孤岛。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工具主要为了跟踪项目的进度。可以帮助管理任务、设定截止日期以及将大任务分解为各种子任务。通常,这些工具由产品经理或产品负责人管理。作为设计主管,我可以看到成员个人的任务和团队的任务以及数据。但是,有些设计师不愿意使用这些工具,他们认为这些工具更侧重于开发而不是产品设计。然而我建议团队的所有人花一些时间来了解这些工具,这会加强团队成员对项目进程的掌握。
国外:Monday、Notion、ClickUp、Trello、Jira
国内:TAPD、PingCode、Worktile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腾讯 TAPD 一站式敏捷研发协作云平台
核心 UX/UI 设计 我相信不必写很多,因为大多数设计师都熟悉这种类型的工具,它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工具。
国外:Figma、Sketch、Adobe XD、Balsamiq、InVision Studio、Framer、UXpin
国内:Pixso、MasterGo、即时设计
适用于:构思阶段/设计阶段/交付阶段
MasterGo,罗永浩推荐的设计工具, mastergo.com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应该不会陌生这些软件,然而并不是每一款设计工具大家都会通过长时间使用而做出判断是否继续还是更换其他工具。这里就我们团队的使用情况而言,我们还是在使用 Sketch。因为根据团队实际工作年限和配合模式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更偏向于这款软件,就是因为数据安全的原因,也就屏蔽了云端团队共享功能,也是说,我们目前也未最大化使用这款设计工具,非常遗憾。我们至始至终并未打算过更换 XD,一方面也会遇到同样的状况,功能基本相同。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如果重新将产品、研发也随我们的交付文档的更换而要适应新的软件工具,其实有一定困难的。关于组建库的迁移其实也会产生新的工作。
3 年前,我们开始推动团队使用更为效率的工具 Figma,也将一些 Sketch 文件和规范资料陆续转移到这款工具中,日常的协作也逐步迁移了过去,度过一段操作学习和内外部推动过程阵痛期,也确实大大提升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
万万没有想到,是我对国外工具的认知不够,Figma 数据和使用安全方面是需要我们不得不防范的雷区。因此我决议让团队还是退回到 Sketch。而 MasterGo 的功能和生态却是我们团队无法入驻的最大阻碍,为了支持我们自研产品,三分设内部编辑和设计师还是主推 MasterGo,因为他们暂时没有更精密的协作场景。期待更多的功能和体验的提升。
……
就此,大致介绍我和我们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效工具,想必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好用工具,这里欢迎你可以文末留言告之于我。最后也由衷希望,我们国产自研产品能够崛起。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三分设」
-
都在这!用户体验设计师常用的 9 种自研提效工具
UI交互 2022-07-22在我们三分设的产品设计社区里,经常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哪款工具更好?其实很多设计工具的主要功能往往都是非常类似的或者是有独特的偏...在我们三分设的产品设计社区里,经常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哪款工具更好?其实很多设计工具的主要功能往往都是非常类似的或者是有独特的偏重,因为工具所要解决设计师的痛点是类似的或是专项的,因此是比较容易判断的,然而往往细节功能、操作体验、生态系统,却是我们设计师们所争相讨论的重点。毕竟基本都是细节控!
效率工具 :
效率翻倍!24 个腾讯高手的私藏设计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文章 >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Figma、XD 还是 Sketch 哪个最好用?就我而言其实这并不重要,从中了解的哪些优势功能可以更好的赋能日常工作,那些工具更加适合自己或团队。除此之外,推动国产自研工具,恰恰是我们最需要急切的方向。
除了那些主流的产品设计工具之外,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会去使用一些不太被关注的工具,之前也有试用过 Miro、Notion、Google Docs 等提效工具。
在这里,我分享一些我和团队经常使用的效率工具。有些小众工具会在某些节点上发挥出奇效果。或许这些工具可能你也有在使用。那就太棒了!英雄所见略同!同时,也欢迎你来留言推荐给更多的设计师们。
我们都知道,作为产品设计师日常所涉及的项目属性(类型)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应所需要使用的工具也就会有一些差异。就好比,专注移动端 App 的设计师和专注 Web 端的设计师所使用的工具也就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团队架构,协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也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求同存异,按照常规的产品设计流程拆分 5 个不同阶段出发:调研 (Research)、构思(Ideation)、设计(Design)、交付(Handoff)和验收(QA),盘点一下,我使用过的工具。我发现,目前还没有一款工具可以包含所有的阶段,更多的也在使用国外的工具,难免有点慎思极恐。
好的,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提高产品设计流程效率。
白板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习惯,就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记录平时的想法,也会记录一些工作的待办事项。每年公司会发给我们的企业笔记本,一年下来我都要用掉好几本,用纸量巨大。如今团队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iPad 替代了笔记本,其中白板工具可以很好的保留我之前的习惯。同时可以让我和团队成员在一个平台上沟通,头脑风暴、组织概念化想法。
在项目会议、设计冲刺的时候,也能集思广益、分享想法、共创线框图。
目前有多种类型的白板工具可供选择:
国外:Figjam、Miro、WhiteBoard、Mural、Collaboard、Explaineverything、Lucidspark
国 内:Fabrie、博思白板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Fabrie 界面
网站链接: https://kebuxi.datasink.sensorsdata.cn/t/y
注册码:fabire
调研阶段:我可以查看、编辑团队每一个成员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信息,以便决策一个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产品、研发、营销人员也可以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将所有信息放在白板上,向全组内成员展示项目不同维度的背景信息。最为便捷的是可以获得及时反馈也可以同时注释和修改。
除此之外,成员可以有条理地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在白板上构建用户角色、用户旅程图和亲和图。大多数的白板工具都有集成很多专业模板,这也使得构建项目图表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构思阶段:白板工具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只要你成为了他们的会员,就拥有了没有边界的纸张和无限的容量。这些年费比起之前购买那些笔记本而言,真正不值一提。我们在设计思维共创,设计冲刺时,经常需要和产品团队讨论功能框架、任务优先级以及产品愿景。也通过使用白板工具与项目和开发规划界面和任务边界。或许现在还离不开物理的白板,那种带滚轮的磁吸白板,或是固定在墙上的玻璃白板,或是 A3 纸 ,但最后我们还会习惯的拍照物理白板上的内容,同步到在线白板工具里展示,存档和共享。
使用桌面端 和 iPad 端使用 Miro 绘制草图的示例。
设计交付阶段:我们会整理好用户流、任务流和映射图,其中映射图可以指定用户添加到每个值,以及所有节点的依赖关系。使用白板工具与开发人员共享的所有信息。可以确保解决方案在开发过程后能按计划预期设计实施。
设计验收阶段:发现设计和研发实现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我们会收集所有截图并对其进行纠正。建立一个白板文档让开发人员逐条审查。对于无法通过截图描述的问题,会附上视频记录和设计稿,并生成一个链接,以便研发可以更清楚了解交互状态。
录屏 屏幕录制工具话说在目前的团队中,使用频次还是蛮高的。使用屏幕截图或包含声音的视频记录整个屏幕或仅屏幕的特定区域,同时会附赠描述信息。使用录屏工具创建视频文件,可以上传到云存储或是白板并与我的团队共享。
现在有许多类型的录屏软件可供选择:
国外:Loom、Quicktime、CloudApp、Vimeo
国内:暂无
适用于:调研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我比较习惯使用:苹果自带的录屏工具 Quicktime,目前我还没有找比较好用的国产工具,如果你有推荐的国产录屏工具,欢迎你的留言告知。
不下载软件如何录屏?试试这个在线神器RecordCast! 什么时候会需要用到屏幕录像工具呢?
阅读文章 >
屏幕录制工具可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例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基准营销。以下是一些示例,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基准营销:如果处于开发阶段的产品,你正在为产品构思解决方案,那么可以通过使用竞品找到一些借鉴。在使用竞品时,录制屏幕,就可以之后无需登录竞品就能复看产品。 交互:录屏工具还可以记录不同产品中的交互状态。比如,搜索产品的文字提示或者其他组件的交互,当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用户界面交互的时候,录下来,作为设计参考。 在进行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时,录屏尤为重要,以便能够通过重新观看音视频以确保没有任何内容的遗漏。
交付阶段:也会使用录屏工具,由于部分交互设计包含太多细节,为让领导/客户更好的理解产品设计方案以及研发实现后的大致雏形,为了减少研发成本,也能快速且较为真实的展示汇报材料。因此我们就会保有一个交互式动态原型之外,还会配备注解的录屏。这样就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就更容易达成一致的观点,以遍探讨不同的想法。
设计 QA 阶段:我们会发现产品的流程或交互存在一些问题,在和研发沟通多次发现,截图、文字并不能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久久无法达成一致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指出问题的细节。
云存储 云存储指的是可以用来存储文件的云端存储工具,在我看来云存储已经相当的普遍了,就我个人而言,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也会存储大量的设计源文件以及商务文档。之前,还是使用大容量的桌面硬盘加移动硬盘的方式和团队其他设计师协作,在到推动团队建立使用局域网 SVN 共享文件,再到现在多终端实时同步,即用即存的云端存储方式,无论从便捷性还是容量上都已经很好的满足我们团队工作的需求。
国外: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iCloud。
国内:坚果云、阿里云盘、百度云盘
适用于:调研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对于个人还是团队,云端多人实时协作也正在变成工具的基础标配,或许我们还需要担心的就是你使用的云存储工具是否安全。目前我个人把所有的设计相关的文件都会保存在 iCloud。不得不说苹果的生态系统还是非常完善的。然而我正在试图将文件迁移到华为云空间,还是对国外的企业保留一些警惕。如果真正替代苹果,或许不用让我等待太久。百度云盘是我和我团队最为常用的资料存储空间。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常常是我用于产品调研和提问学习的地方。如果你对某些内容不理解,或者你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知识有一些疑惑,那么你可以在一些产品设计社区上提问,以便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见解。
国外:Facebook、Linkedin
国内:知乎、脉脉
适用于:调研阶段
由于互联网发展,提供用户体验设计师更多的实践场景和讨论氛围,除了一些专业的设计网站,社交媒体也是获取调研数据和寻求问题的渠道之一。不仅入驻了大量从事不同行业的网络用户,也不缺乏对某个行业有着多年经验的资深专家,我们可以和他们建立联系,从而获取不一样的见解。其实我们团队也会有自己产品设计媒体社群,这也是和我们的用户建立长期产品使用反馈的信息来源。
我个人常驻在脉脉和知乎,很少使用国外社交媒体,偶尔需要和国外设计师交流,那就会使用 Twitter。在这些社交媒体中,可获取大量的有用的信息,这也是我试图跨越固化思维圈层的一种方式。
语音转文字 语音转文字工具是在进行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以及例行会议中的绝佳选择。主要是为我们团队解决一个头痛的问题:我们经常组织访谈和会议,发现内容量大,时间又长,实时记录文字困难,频繁遗漏重点信息。同时也会引述采访者说的话,语音转文字就可以减省我们很多打字的时间。
国外:Happy Scribe、Otterr
国内:讯飞语记、搜狗听写
适用于: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我们用研小组进行用户访谈,在每位受访用户过程中,我们需要速记他们所说的建议和想法,通过书写一定是来不及,因此我们都会携带录音笔。等待我们的就是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这些录音内容,自从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大大减少声音和文字之间的转换时间。之后,在采访专家、对话节目也会使用。同时还附带了自动纠错,排除杂音,分离音轨等实用功能。
我们习惯使用:讯飞语记,作为三分设媒体属性,语言转文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专家用户,我们也会给予一些实际的使用反馈。
文字纠正 检查优化文字工具用来改进文档和数字产品的文案。其中一些工具主要是用于检查和纠正文案中的拼写或语法错误,另一些则是主要改进文案表达风格。我们的营销创意设计师通过使用工具来改变文案表达以便更符合画面风格。设计一个登陆页面,工具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改进登陆页面上的文案。
国外:Grammarly、LanguageTool 检查正确的拼写和语法,Wordtune 更改文案风格。
国内:Effidit 智能创作助手
适用于:交付阶段
Wordtune 是一个改善写作风格的好工具
交付阶段:检查/优化文字内容在体验、营销文案层面,常会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减少基本的错误。这些工具很多都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也就大大加速 工作效率 和准确率。我们的公众号后台编辑也是有类似的检查文字错误的功能插件。设计师在复验文章一眼就可以看到错别字和简单语言不通顺的标注部分。话说我们团队的知识库也有文字纠错功能。
知识库 知识库已经成为团队不可缺失的部分,我们使用工具来记录和共享知识。团队可以在这类工具中创建一个空间,用于保存与产品或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在团队中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知识生态,往往这也是作为有价值的团队资产。
国外:Notion、Confluence bit.ai、Slite
国内:语雀、公众号、知识星球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语雀 -三分设知识库·收集 100+UED 团队文章
目前很多知识库工具层出不穷,也增强了一些存储空间,知识库或是文档工具可以很轻松创建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脚本,我们可以使用范例模板。然后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并写入知识库。多人协作也成为标配功能,以这种方式共享信息让团队中的每个人成为设计资源的主人。
我们团队也推动建立了研发、产品、设计师知识库,并且相互打通有关领域的内容,为了可以充分了解我们的产品,我们有必要了解产品后台运作和历史版本进程。例如,团队可能已经决定暂时不添加批量操作,因为这对用户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功能,他们希望专注于产品的其他领域。通过以书面形式提供这些信息,我们团队所有相关人员将能够查看团队当初决策方案和原因。
此外,记录这些信息很有帮助。一般来说,我们会忘记我们认可的内容,所以如果你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管理记录内容,能够以后回顾以验证设计决策。沉淀为知识,知识也就不会成为孤岛。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工具主要为了跟踪项目的进度。可以帮助管理任务、设定截止日期以及将大任务分解为各种子任务。通常,这些工具由产品经理或产品负责人管理。作为设计主管,我可以看到成员个人的任务和团队的任务以及数据。但是,有些设计师不愿意使用这些工具,他们认为这些工具更侧重于开发而不是产品设计。然而我建议团队的所有人花一些时间来了解这些工具,这会加强团队成员对项目进程的掌握。
国外:Monday、Notion、ClickUp、Trello、Jira
国内:TAPD、PingCode、Worktile
适用于:调研阶段/构思阶段/交付阶段/设计 QA 阶段
腾讯 TAPD 一站式敏捷研发协作云平台
核心 UX/UI 设计 我相信不必写很多,因为大多数设计师都熟悉这种类型的工具,它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工具。
国外:Figma、Sketch、Adobe XD、Balsamiq、InVision Studio、Framer、UXpin
国内:Pixso、MasterGo、即时设计
适用于:构思阶段/设计阶段/交付阶段
MasterGo,罗永浩推荐的设计工具, mastergo.com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应该不会陌生这些软件,然而并不是每一款设计工具大家都会通过长时间使用而做出判断是否继续还是更换其他工具。这里就我们团队的使用情况而言,我们还是在使用 Sketch。因为根据团队实际工作年限和配合模式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更偏向于这款软件,就是因为数据安全的原因,也就屏蔽了云端团队共享功能,也是说,我们目前也未最大化使用这款设计工具,非常遗憾。我们至始至终并未打算过更换 XD,一方面也会遇到同样的状况,功能基本相同。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如果重新将产品、研发也随我们的交付文档的更换而要适应新的软件工具,其实有一定困难的。关于组建库的迁移其实也会产生新的工作。
3 年前,我们开始推动团队使用更为效率的工具 Figma,也将一些 Sketch 文件和规范资料陆续转移到这款工具中,日常的协作也逐步迁移了过去,度过一段操作学习和内外部推动过程阵痛期,也确实大大提升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
万万没有想到,是我对国外工具的认知不够,Figma 数据和使用安全方面是需要我们不得不防范的雷区。因此我决议让团队还是退回到 Sketch。而 MasterGo 的功能和生态却是我们团队无法入驻的最大阻碍,为了支持我们自研产品,三分设内部编辑和设计师还是主推 MasterGo,因为他们暂时没有更精密的协作场景。期待更多的功能和体验的提升。
……
就此,大致介绍我和我们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效工具,想必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好用工具,这里欢迎你可以文末留言告之于我。最后也由衷希望,我们国产自研产品能够崛起。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三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