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HMI设计干货!理想汽车座舱界面再设计

    UI交互 2023-02-12
    肩负着 2022 年理想汽车 L 系旗舰使命的 L9 已经交付半年有余。23 年,理想也迎来 L 系 7/8/9 车型全面开花的局面,以五屏多维交互为卖点和噱头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和用户的验证。理想的车机一直就带有着易用/美观/流畅的标签,从 ONE 上面的仪表/中控/副驾三联屏+空调控制屏,到 ...

    肩负着 2022 年 理想汽车 L 系旗舰使命的 L9 已经交付半年有余。23 年,理想也迎来 L 系 7/8/9 车型全面开花的局面,以五屏多维交互为卖点和噱头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和用户的验证。

    理想的车机一直就带有着易用/美观/流畅的标签,从 ONE 上面的仪表/中控/副驾三联屏+空调控制屏,到 L9 上的中控/副驾双联屏+后排娱乐屏,车机的信息结构和界面布局都发生了极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交互操作和视觉感官上也有了新的体验。这种新,是延续了理想 ONE 的易用性?还是随着屏幕增大带来了一定的设计困扰?让我们来跟你细细聊一聊。

    更多 HMI设计 干货:

    入门必看!8000字完整梳理车载HMI设计的前世今生 近期因为工作调度,有时间去对车载 HMI 历史进行研究。

    阅读文章 >

    首先抛出我们的观点,理想 L9 的座舱车机体验在 2022 年发布的车型里,无论是信息罗列交互逻辑还是视觉 UI 动画效果以及流畅度,依然是处于第一梯队。但由于屏幕的可视面积增大,信息和功能如何在这块大屏幕中更高效率的呈现和使用,有一定的提升空间,UI 的精致和美观度,也还可以再精细化的打磨。

    在理想 L 系的车机系统里,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主界面的卡片,导航及音乐,还有空调系统的控制。在主界面上,我认为现有的 L 型功能分布是合理的,但在 UI 的视觉呈现上,稍微显得有一些复杂,或许 设计师 的初衷是让这部分的功能分区更明显,按钮的可点击感和视觉指引更突出,但我觉得还可以做一些层级的简化和归类,减少模块之间因为分区的间距带来的割裂感。

    因此在全局的操作框架上,在保留现有的功能分区和操作逻辑的前提下,我重新做了视觉层级的梳理和归类,让功能区的 UI 视觉尽可能的简洁,同时保证原有的视觉指向清晰。

    这里我是这么设计的,首先弱化视觉上的区块感;用图标高亮来显示当前状态;收窄左侧面栏宽度,提升右侧内容区显示面积。除了导航/音乐/摄像头之外,还可以扩展一个常用功能至左侧菜单。这里留了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那就是下面三个全局入口保持固定不变外,上面的一级入口是否可以让用户自定义?这样的话可以把一些用户自己常用的功能提到这个入口来,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应用快捷方式入口。

    底部的操作栏,我把功能分区用间距和竖线来区隔,减少底部信息由于“模块化”带来的割裂感,同时新增一个秘密模式入口,驾驶模式切换在方向盘屏幕操作的便利性比在这里要便捷很多,因此从这里拿掉了。

    这就是关于常驻操作区域我的优化方案,是不是“看起来”干净整齐多啦?

    接下来我们聊聊右侧的卡片。记得在春节期间 @贺磊 提到过:“ 导航不需要霸屏,可以留一个区域显示音乐,并且下半部分显示歌词,副驾也可以跟着哼几句,导航+HUD 也可以兼顾开车不走错,如果卡片可以自定义拖拉宽度就更妙了。 ”作为每天显示频率最高的主界面,我也确实觉得目前卡片的信息利用率太低了。走访了几位车友,大家的一致感受有几个点:

    天气界面可以不需要那么大,有一个区域显示当前时间和天气状况就可以了; 车辆的状态和行驶信息默认在第二屏,即便是拖动到第一屏来展示后,由于尺寸的原因要么看不了EID界面要么音乐控制和天气卡片就会被挤到第二屏去,操作和显示都不太方便。 于是我重构了右侧的卡片栅格,在现有的卡片尺寸基础上拓展出一个 mini 卡片,在有限的空间内效率更高的展示更多用户想要的内容。

    这里的 mini 卡片,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行驶里程 / 小计里程统计 / 胎压 / 水温 / 海拔高度 / 当前车内温度,其实都可以在这个小空间内轮播展示。毕竟中控屏幕就那么一块,在 13 寸的屏幕上如何合理的寸土寸金利用好,我相信理想的设计师们也在考虑。

    除了 mini 卡片,首页还可以设置导航或者 EID 界面变成大卡片模式,这样在不需要进入导航或 EID 界面,就能在首页进行一些基础的功能操作,实现真正的 0 层级交互。

    好了,如上就是我优化后的主页界面。当然如果不需要大的导航界面,也可以切换回现有的展示方式,不冲突。全局对比看下来,我个人觉得界面里模块之间的间距变少了,信息整合度更高了。这个优化在浅色界面可能更容易出效果,可我只有深色界面 JPG,所以就先这样吧。

    before

    除了主界面之外,现在的 L 系车主在全屏幕使用导航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痛点。想看当前播放的音乐,或者车辆里程行驶信息,或者 EID 界面的时候,都需要从当前导航界面跳转出去,在另一个界面完成信息的获取和操作。那有没有可能有一个小比例的副窗口,多任务处理信息呢?用过折叠屏手机和 Pad 的同学都知道,分屏功能很实用,在一部分的横屏车机上也有这样的交互功能,我也给咱们 L 车主做了一个,一起来看看。

    我来做一下设计说明哈。当进入全屏应用后,点击右下角的“分屏”按钮,即可进入分屏模式。默认可能是音乐或者 EID 界面,拖动可以进行左右界面顺序的切换(按照咱们 8155 的算力,如果能进行双卡片的任意拖动和尺寸自定义就更牛了)。副窗口可以显示音乐/EID/车辆信息等等,由于尺寸与主界面卡片一致,因此信息可以完全复用,不会增加研发和 UI 成本;右滑或者左滑卡片,就将副窗口划出界面就可以返回到全屏模式,这个交互操作跟 iPad 和折叠屏手机可以定义成一模一样,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以上,即是我对现有车机界面自己理解后做出的一些小小优化,仅作为我自己的解题思路,也算抛转引玉,希望车机越来越顺手,越来越好用。当然,这份方案里也还有很多交互和视觉层面的细节还没有考虑周全,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2023 年,关于车机我还有更多可以聊,一起期待一下吧!

  • 车载HMI设计干货!理想汽车座舱界面再设计

    UI交互 2023-02-12
    肩负着 2022 年理想汽车 L 系旗舰使命的 L9 已经交付半年有余。23 年,理想也迎来 L 系 7/8/9 车型全面开花的局面,以五屏多维交互为卖点和噱头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和用户的验证。理想的车机一直就带有着易用/美观/流畅的标签,从 ONE 上面的仪表/中控/副驾三联屏+空调控制屏,到 ...

    肩负着 2022 年 理想汽车 L 系旗舰使命的 L9 已经交付半年有余。23 年,理想也迎来 L 系 7/8/9 车型全面开花的局面,以五屏多维交互为卖点和噱头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和用户的验证。

    理想的车机一直就带有着易用/美观/流畅的标签,从 ONE 上面的仪表/中控/副驾三联屏+空调控制屏,到 L9 上的中控/副驾双联屏+后排娱乐屏,车机的信息结构和界面布局都发生了极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交互操作和视觉感官上也有了新的体验。这种新,是延续了理想 ONE 的易用性?还是随着屏幕增大带来了一定的设计困扰?让我们来跟你细细聊一聊。

    更多 HMI设计 干货:

    入门必看!8000字完整梳理车载HMI设计的前世今生 近期因为工作调度,有时间去对车载 HMI 历史进行研究。

    阅读文章 >

    首先抛出我们的观点,理想 L9 的座舱车机体验在 2022 年发布的车型里,无论是信息罗列交互逻辑还是视觉 UI 动画效果以及流畅度,依然是处于第一梯队。但由于屏幕的可视面积增大,信息和功能如何在这块大屏幕中更高效率的呈现和使用,有一定的提升空间,UI 的精致和美观度,也还可以再精细化的打磨。

    在理想 L 系的车机系统里,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主界面的卡片,导航及音乐,还有空调系统的控制。在主界面上,我认为现有的 L 型功能分布是合理的,但在 UI 的视觉呈现上,稍微显得有一些复杂,或许 设计师 的初衷是让这部分的功能分区更明显,按钮的可点击感和视觉指引更突出,但我觉得还可以做一些层级的简化和归类,减少模块之间因为分区的间距带来的割裂感。

    因此在全局的操作框架上,在保留现有的功能分区和操作逻辑的前提下,我重新做了视觉层级的梳理和归类,让功能区的 UI 视觉尽可能的简洁,同时保证原有的视觉指向清晰。

    这里我是这么设计的,首先弱化视觉上的区块感;用图标高亮来显示当前状态;收窄左侧面栏宽度,提升右侧内容区显示面积。除了导航/音乐/摄像头之外,还可以扩展一个常用功能至左侧菜单。这里留了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那就是下面三个全局入口保持固定不变外,上面的一级入口是否可以让用户自定义?这样的话可以把一些用户自己常用的功能提到这个入口来,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应用快捷方式入口。

    底部的操作栏,我把功能分区用间距和竖线来区隔,减少底部信息由于“模块化”带来的割裂感,同时新增一个秘密模式入口,驾驶模式切换在方向盘屏幕操作的便利性比在这里要便捷很多,因此从这里拿掉了。

    这就是关于常驻操作区域我的优化方案,是不是“看起来”干净整齐多啦?

    接下来我们聊聊右侧的卡片。记得在春节期间 @贺磊 提到过:“ 导航不需要霸屏,可以留一个区域显示音乐,并且下半部分显示歌词,副驾也可以跟着哼几句,导航+HUD 也可以兼顾开车不走错,如果卡片可以自定义拖拉宽度就更妙了。 ”作为每天显示频率最高的主界面,我也确实觉得目前卡片的信息利用率太低了。走访了几位车友,大家的一致感受有几个点:

    天气界面可以不需要那么大,有一个区域显示当前时间和天气状况就可以了; 车辆的状态和行驶信息默认在第二屏,即便是拖动到第一屏来展示后,由于尺寸的原因要么看不了EID界面要么音乐控制和天气卡片就会被挤到第二屏去,操作和显示都不太方便。 于是我重构了右侧的卡片栅格,在现有的卡片尺寸基础上拓展出一个 mini 卡片,在有限的空间内效率更高的展示更多用户想要的内容。

    这里的 mini 卡片,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行驶里程 / 小计里程统计 / 胎压 / 水温 / 海拔高度 / 当前车内温度,其实都可以在这个小空间内轮播展示。毕竟中控屏幕就那么一块,在 13 寸的屏幕上如何合理的寸土寸金利用好,我相信理想的设计师们也在考虑。

    除了 mini 卡片,首页还可以设置导航或者 EID 界面变成大卡片模式,这样在不需要进入导航或 EID 界面,就能在首页进行一些基础的功能操作,实现真正的 0 层级交互。

    好了,如上就是我优化后的主页界面。当然如果不需要大的导航界面,也可以切换回现有的展示方式,不冲突。全局对比看下来,我个人觉得界面里模块之间的间距变少了,信息整合度更高了。这个优化在浅色界面可能更容易出效果,可我只有深色界面 JPG,所以就先这样吧。

    before

    除了主界面之外,现在的 L 系车主在全屏幕使用导航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痛点。想看当前播放的音乐,或者车辆里程行驶信息,或者 EID 界面的时候,都需要从当前导航界面跳转出去,在另一个界面完成信息的获取和操作。那有没有可能有一个小比例的副窗口,多任务处理信息呢?用过折叠屏手机和 Pad 的同学都知道,分屏功能很实用,在一部分的横屏车机上也有这样的交互功能,我也给咱们 L 车主做了一个,一起来看看。

    我来做一下设计说明哈。当进入全屏应用后,点击右下角的“分屏”按钮,即可进入分屏模式。默认可能是音乐或者 EID 界面,拖动可以进行左右界面顺序的切换(按照咱们 8155 的算力,如果能进行双卡片的任意拖动和尺寸自定义就更牛了)。副窗口可以显示音乐/EID/车辆信息等等,由于尺寸与主界面卡片一致,因此信息可以完全复用,不会增加研发和 UI 成本;右滑或者左滑卡片,就将副窗口划出界面就可以返回到全屏模式,这个交互操作跟 iPad 和折叠屏手机可以定义成一模一样,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以上,即是我对现有车机界面自己理解后做出的一些小小优化,仅作为我自己的解题思路,也算抛转引玉,希望车机越来越顺手,越来越好用。当然,这份方案里也还有很多交互和视觉层面的细节还没有考虑周全,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2023 年,关于车机我还有更多可以聊,一起期待一下吧!

  • 用户体验地图设计指南(上):概念介绍与使用价值

    UI交互 2023-02-11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用过用户体验地图,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一种工具,那在用户研究中,什么时候/阶段适合用体验地图?使用体验地图的价值是什么?体验地图又是如何构建的呢?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用过用户体验地图,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一种工具,那在 用户研究 中,什么时候/阶段适合用体验地图?使用体验地图的价值是什么?体验地图又是如何构建的呢?该篇文章将会结合两个具体案例为大家逐一解答,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介绍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使用场景与价值,下篇会拆解 用户体验地图 的构成与构建流程。 文章主要以我的经验为主,不是教科书和绝对,希望能带给大家答案/启发~也欢迎互相交流~

    更多体验地图教程:

    学会这5个关键点,产出一张完整清晰的用户体验地图! 前言 1. 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阅读文章 >

    先来看一个案例感受一下用户体验地图吧~

    案例背景:某公司计划推出全包装修业务,但不了解全包套餐用户的需求,不知道应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套餐产品和服务,基于该背景我们对近期全包的用户进行了访谈,梳理出全包用户体验地图,见下图(因涉及真实项目,故针对研究结论做打码处理,请勿保存传播,感谢理解)

    通过梳理体验地图,我们获得了 4 个主要的价值:

    如何更好的把套餐卖出去:分析了用户在前期寻找全包公司时的信息获取渠道、接触时的考虑与决策因素,为装修业务的对外传播的卖点、渠道、销售流程和话术提供了设计依据; 如何管理相关人员提高用户装修体验:分析了用户对不同人员角色( 设计师 /销售/工长/建立)的需求,为人员招聘、考核、管理提供了基础要求; 如何管理装修过程提高装修效率:分析了用户在各装修环节的行为与关注因素,对各环节进行工具/物料/反馈机制的设计与设定,如用户通过线上小程序确认装修施工节点、进行反馈等; 如何设计套餐产品:结合定量问卷,对装修套餐里涉及的建材品类/品牌/价位与用户期待的价格、用户画像进行匹配,针对性的设计低中高端各价位的套餐产品满足差异性需求 看完是否心动了呢?再一起深入了解下用户体验地图吧~

    一、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又称 User Experience Map,在网上搜索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后,会发现被赋予了很多种概念解释说明,如

    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多种定义中存在的共性关键词,如用户增长、用户的真实互动、用户场景、用户真实需求/痛点、可视化/一张图等。综合来看,我们只要抓住用户体验地图具备的 3 个特点就能抓住定义了:

    是基于一定顺序的用户场景与行为还原:体验地图包含的内容是用户完成某一件事情/目标时,所经历的过程、场景,是用户角度真实发生的行为中体现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产品走查与推测; 是突破单一产品表示全局、可涵盖线上&线下多触点的:体验地图中承载用户行为的载体不一定是单一产品、也不一定有产品,是可以包含多种类型触点的(产品/空间/人员等等),呈现的是用户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类触点; 是一种工具/一张图,也是一种方法:体验地图既是对调研信息进行梳理的一种工具、是可视化展示用户场景与需求的一张图,同时也是能够指导调研内容设计的方法。

    二、为什么使用用户体验地图? 无论是否了解用户研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满意度调查”、“用户推荐度/NPS 调研”,了解一些的会再知道“用户深度访谈”、“产品体验走查”等一些用户研究方法,但对于常规的监测类、走查类、访谈类调研中,我们总会对调研结论有一些疑问,比如用户为什么不满意、为什么不推荐、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为什么我改进了还是不满意?

    从多次实战中,总结了用户访谈的 8 个小技巧 去年被调到了新的专业产品线,为了更快的熟悉新产品,了解用户的目标和使用场景,做出更好的设计。

    阅读文章 >

    而用户体验地图是能够避免我们对用户真实需求的不理解及我们的“自以为”,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用户行为,进行全局性的机会点挖掘。整体来看,用户体验地图能够带来 3 方面的价值:

    从场景中真正理解用户

    避免设计师视角:产品的设计者和决策者需要从用户的视角去考虑用户要什么,而不是有什么放什么,以为用户能顺利完成任务、得到满足; 避免用户说的都对:理解用户也不是用户说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是通过用户场景去观察用户在整个路径中是如何满足自己目标的、洞察用户想要什么(比如福特汽车的问世,而不是“一匹更快的马”); 理解不用用户的差异:一个产品中涉及到的不同“用户”, 比如不同的商家角色在使用产品时用的功能不一样、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差异性需求。 全局性的评估并发现机会

    产品全局:不会单纯从产品功能出发,通过数据或用户反馈层面的依据,割裂地去看每一个模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而是以更全局的思维去看待用户使用流程发现更多的潜在机会点; 用户全局:用户的体验过程中不仅是单一产品的体验,可能包括了前后的延展、过程中的联动,包括人际、空间等其他类型触点,探索产品外的机会点(如用户的需求有可能是通过别的产品实现的,我们的产品也会与其他渠道、组织有联络)。 共创中达成共识推动决策

    建立同理心,达成共识:不同业务角色的关注点不同,通过构建体验地图倾听用户声音、理解用户行为、建立“同理心”,在用户体验问题上达成共识,而不仅是聚焦在自己的功能上。

    三、什么情况使用用户体验地图? 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是带着一定的产品目标/业务目标去理解用户,可使用的情况较多,但主要是在产品的前中期,主要可以归为三类情况:

    需改进产品体验时

    产品出现了某些问题,并不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阶段:如开发了新功能时,以为会是用户使用率很高的,但实际没人用,通过体验地图去看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定位到问题; 整体提升产品的体验:如满意度、nps 指标没有随着产品预期提升,通过体验地图全局性看产品的框架、功能规划,定位问题。 产品创新需找到方向时

    在产品的原型设计前,了解用户在使用其他产品时如何解决问题,辅助我们识别痛点和机会点:如开发某产品前,通过体验地图梳理用户目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对应看用户在用其他相关产品/服务时的体验如何,反观我们应该如何设计; 产品 0.5 阶段,可拓展方向较多,通过梳理体验地图理解用户,找到创新机会。 产品用户需增长时

    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来推动增长,需要调整各个触点/渠道的布局策略:如想要提升转化率、产品知名度,使用体验地图基于用户达成目标的旅程,将支撑用户触点的所有渠道如官网、APP、小程序、线下门店销售等等串联在一起,进一步分析用户在整个流程的体验。

    这 3 种情况适用的产品阶段、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

    当然也要注意有一些情况是不适合用体验地图的:

    产品较成熟,无需去拓展机会点,更多聚焦在用户对产品细节体验的提升,体验地图对于全局的把握会导致缺失细节体验问题,这时更适合做可用性测试、专项研究; 研究内容不明确、缺少研究抓手时,仅是收集用户需求、用于理解用户时,做体验地图收到的信息会大、不聚焦,难有实质参考性。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 用户体验地图设计指南(上):概念介绍与使用价值

    UI交互 2023-02-11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用过用户体验地图,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一种工具,那在用户研究中,什么时候/阶段适合用体验地图?使用体验地图的价值是什么?体验地图又是如何构建的呢?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用过用户体验地图,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一种工具,那在 用户研究 中,什么时候/阶段适合用体验地图?使用体验地图的价值是什么?体验地图又是如何构建的呢?该篇文章将会结合两个具体案例为大家逐一解答,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介绍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使用场景与价值,下篇会拆解 用户体验地图 的构成与构建流程。 文章主要以我的经验为主,不是教科书和绝对,希望能带给大家答案/启发~也欢迎互相交流~

    更多体验地图教程:

    学会这5个关键点,产出一张完整清晰的用户体验地图! 前言 1. 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阅读文章 >

    先来看一个案例感受一下用户体验地图吧~

    案例背景:某公司计划推出全包装修业务,但不了解全包套餐用户的需求,不知道应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套餐产品和服务,基于该背景我们对近期全包的用户进行了访谈,梳理出全包用户体验地图,见下图(因涉及真实项目,故针对研究结论做打码处理,请勿保存传播,感谢理解)

    通过梳理体验地图,我们获得了 4 个主要的价值:

    如何更好的把套餐卖出去:分析了用户在前期寻找全包公司时的信息获取渠道、接触时的考虑与决策因素,为装修业务的对外传播的卖点、渠道、销售流程和话术提供了设计依据; 如何管理相关人员提高用户装修体验:分析了用户对不同人员角色( 设计师 /销售/工长/建立)的需求,为人员招聘、考核、管理提供了基础要求; 如何管理装修过程提高装修效率:分析了用户在各装修环节的行为与关注因素,对各环节进行工具/物料/反馈机制的设计与设定,如用户通过线上小程序确认装修施工节点、进行反馈等; 如何设计套餐产品:结合定量问卷,对装修套餐里涉及的建材品类/品牌/价位与用户期待的价格、用户画像进行匹配,针对性的设计低中高端各价位的套餐产品满足差异性需求 看完是否心动了呢?再一起深入了解下用户体验地图吧~

    一、什么是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又称 User Experience Map,在网上搜索用户体验地图的定义后,会发现被赋予了很多种概念解释说明,如

    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多种定义中存在的共性关键词,如用户增长、用户的真实互动、用户场景、用户真实需求/痛点、可视化/一张图等。综合来看,我们只要抓住用户体验地图具备的 3 个特点就能抓住定义了:

    是基于一定顺序的用户场景与行为还原:体验地图包含的内容是用户完成某一件事情/目标时,所经历的过程、场景,是用户角度真实发生的行为中体现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产品走查与推测; 是突破单一产品表示全局、可涵盖线上&线下多触点的:体验地图中承载用户行为的载体不一定是单一产品、也不一定有产品,是可以包含多种类型触点的(产品/空间/人员等等),呈现的是用户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类触点; 是一种工具/一张图,也是一种方法:体验地图既是对调研信息进行梳理的一种工具、是可视化展示用户场景与需求的一张图,同时也是能够指导调研内容设计的方法。

    二、为什么使用用户体验地图? 无论是否了解用户研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满意度调查”、“用户推荐度/NPS 调研”,了解一些的会再知道“用户深度访谈”、“产品体验走查”等一些用户研究方法,但对于常规的监测类、走查类、访谈类调研中,我们总会对调研结论有一些疑问,比如用户为什么不满意、为什么不推荐、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为什么我改进了还是不满意?

    从多次实战中,总结了用户访谈的 8 个小技巧 去年被调到了新的专业产品线,为了更快的熟悉新产品,了解用户的目标和使用场景,做出更好的设计。

    阅读文章 >

    而用户体验地图是能够避免我们对用户真实需求的不理解及我们的“自以为”,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用户行为,进行全局性的机会点挖掘。整体来看,用户体验地图能够带来 3 方面的价值:

    从场景中真正理解用户

    避免设计师视角:产品的设计者和决策者需要从用户的视角去考虑用户要什么,而不是有什么放什么,以为用户能顺利完成任务、得到满足; 避免用户说的都对:理解用户也不是用户说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是通过用户场景去观察用户在整个路径中是如何满足自己目标的、洞察用户想要什么(比如福特汽车的问世,而不是“一匹更快的马”); 理解不用用户的差异:一个产品中涉及到的不同“用户”, 比如不同的商家角色在使用产品时用的功能不一样、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差异性需求。 全局性的评估并发现机会

    产品全局:不会单纯从产品功能出发,通过数据或用户反馈层面的依据,割裂地去看每一个模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而是以更全局的思维去看待用户使用流程发现更多的潜在机会点; 用户全局:用户的体验过程中不仅是单一产品的体验,可能包括了前后的延展、过程中的联动,包括人际、空间等其他类型触点,探索产品外的机会点(如用户的需求有可能是通过别的产品实现的,我们的产品也会与其他渠道、组织有联络)。 共创中达成共识推动决策

    建立同理心,达成共识:不同业务角色的关注点不同,通过构建体验地图倾听用户声音、理解用户行为、建立“同理心”,在用户体验问题上达成共识,而不仅是聚焦在自己的功能上。

    三、什么情况使用用户体验地图? 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是带着一定的产品目标/业务目标去理解用户,可使用的情况较多,但主要是在产品的前中期,主要可以归为三类情况:

    需改进产品体验时

    产品出现了某些问题,并不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阶段:如开发了新功能时,以为会是用户使用率很高的,但实际没人用,通过体验地图去看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定位到问题; 整体提升产品的体验:如满意度、nps 指标没有随着产品预期提升,通过体验地图全局性看产品的框架、功能规划,定位问题。 产品创新需找到方向时

    在产品的原型设计前,了解用户在使用其他产品时如何解决问题,辅助我们识别痛点和机会点:如开发某产品前,通过体验地图梳理用户目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对应看用户在用其他相关产品/服务时的体验如何,反观我们应该如何设计; 产品 0.5 阶段,可拓展方向较多,通过梳理体验地图理解用户,找到创新机会。 产品用户需增长时

    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来推动增长,需要调整各个触点/渠道的布局策略:如想要提升转化率、产品知名度,使用体验地图基于用户达成目标的旅程,将支撑用户触点的所有渠道如官网、APP、小程序、线下门店销售等等串联在一起,进一步分析用户在整个流程的体验。

    这 3 种情况适用的产品阶段、关注的重点有所差异:

    当然也要注意有一些情况是不适合用体验地图的:

    产品较成熟,无需去拓展机会点,更多聚焦在用户对产品细节体验的提升,体验地图对于全局的把握会导致缺失细节体验问题,这时更适合做可用性测试、专项研究; 研究内容不明确、缺少研究抓手时,仅是收集用户需求、用于理解用户时,做体验地图收到的信息会大、不聚焦,难有实质参考性。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 超详细!帮你快速掌握国际化产品中的时间展示规范

    UI交互 2023-02-11
    ‍近年来产品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如果你在做国际化产品的设计工作,一定会注意到时间的两种统计方式:UTC 和 GMT。比如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UTC 和 GMT 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使用?

    近年来产品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如果你在做国际化产品的设计工作,一定会注意到时间的两种统计方式:UTC 和 GMT。比如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

    UTC 和 GMT 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使用?有哪些表述规范?本文就为大家科普下二者的区别和用法,带你从小白秒变行家。

    更多 时间展示 方法:

    大厂总结!体验设计师必知的「时间戳」控件设计 “时间戳”即时间信息的展示方式,它是一个在 UX 设计中经常出现,又容易被忽视的元素。

    阅读文章 >

    一、概念科普 先上一轮专业知识硬核科普:

    1. UTC

    UTC 的全称是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被称作“协调世界时”,可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 等。

    UTC 是一种时间标准,全球通用,该时间已经与世界计时中心保持同步,作为全球民用时间和时区基础的时间标准。

    UTC 时间标准划分图

    2. GMT

    GMT 的全称 Greenwich Mean Time,被称作“格林威治平均时间”或“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GMT 是按照经线划分的时区(高中地理知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根据圆周 360° 将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 1 小时),是由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是通过那里的经线),是一些欧洲和非洲国家使用的时区。

    GMT 时区划分图

    1972 年,UTC 取代 GMT 成为世界时间标准。不过 GMT 现在仍然被欧洲广泛使用,是英国等几个国家的时间表述方式。

    在编写本文之前,我们一共调研 14 个产品(包括 2 个操作系统,7 个国际化产品,5 个设计系统),可以看到 UTC 及 GMT 在行业中均被普遍使用,UTC 偏多,但暂未形成主流。不过,由于有官方平台背书,也不排除 UTC 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阔和通用的可能性。

    严格来说,UTC 和 GMT 各有所长:

    由于时间的测量方式不同,GMT 每 4 年比 UTC 慢 1 秒,因此在不需要精确到秒的情况下,通常也可以将 GMT 和 UTC 视作等同。 UTC 没有夏令时计算方式,而 GMT 有。所以有可能在有夏令时区域,用户理解 UTC 的成本更高。 我们可以总结两者的区别如下:

    UTC 和 GMT 两者的区别

    二、表述样式 虽然 GMT 和 UTC 在概念上有些区别,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表述方式趋同,在视觉效果上完全一致。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日期和时间的具体展示方式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地域性:时间需要和地域文化和书写习惯相关联,便于当地用户快速理解。 准确性:要保证时间的精度和准度,很多金融类产品的时间都需要精确到“分”甚至“秒”。 易读性:在排版时要易于阅读,时间数据较长时要考虑折行的易读性。 接下来的表述样式中,我们会以 GMT 为例,介绍下日期表达的细节规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规范是经过调研后总结出的通用规则,并非不可更改的行业基本准则,如果你的产品有其他表达方式上的需求,可以适当变更和调整。)

    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间表示方式

    不同国家对于时间的书写有不同的组合顺序,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最常见的有四种类型,分别是:

    zh_CN:适用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地区 nl_NL:适用于荷兰等地区 en_US:适用于美国等地区 en_GB:适用于欧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以下是这四种不同的“年月日”具体表现样式(yyyy: 年,MM: 月,dd: 日):

    以下是这四种表现样式与 GMT 组合的实际案例(以 GMT 为例,UTC 同理):

    2. 时间表示方式的具体规则

    接下来我们以 zh_CN 的 GMT 时间表示为例,来看看具体的时间展示细节规则:

    ① 日期 + 时间 + 时区的组合展示

    日期和时间之间使用“,”+“空格”; 时间和时区之间是使用“空格”; 时区标识在前,偏移量在后,显示“(GMT±整数偏移量)”; 偏移量精确到“:”后两位,取小时整数。

    ② 表示时间段

    两个时间段之间建议使用半角“-”链接; 半角“-”前后有空格。

    ③ 折行展示样式

    折行时“年月日”、“时分秒”建议各自同一行; 段时间以“-”连接,“-”前有空格,在第一行。

    以上就是国际化产品中时间的表法方式,你可以将这些规范应用在工作中常用的组件模块上,在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方便快捷且不易出错。最重要的是也要跟开发对接清楚,从代码层面做产品实践效果的最终防范。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

  • 超详细!帮你快速掌握国际化产品中的时间展示规范

    UI交互 2023-02-11
    ‍近年来产品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如果你在做国际化产品的设计工作,一定会注意到时间的两种统计方式:UTC 和 GMT。比如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UTC 和 GMT 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使用?

    近年来产品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如果你在做国际化产品的设计工作,一定会注意到时间的两种统计方式:UTC 和 GMT。比如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

    UTC 和 GMT 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使用?有哪些表述规范?本文就为大家科普下二者的区别和用法,带你从小白秒变行家。

    更多 时间展示 方法:

    大厂总结!体验设计师必知的「时间戳」控件设计 “时间戳”即时间信息的展示方式,它是一个在 UX 设计中经常出现,又容易被忽视的元素。

    阅读文章 >

    一、概念科普 先上一轮专业知识硬核科普:

    1. UTC

    UTC 的全称是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被称作“协调世界时”,可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 等。

    UTC 是一种时间标准,全球通用,该时间已经与世界计时中心保持同步,作为全球民用时间和时区基础的时间标准。

    UTC 时间标准划分图

    2. GMT

    GMT 的全称 Greenwich Mean Time,被称作“格林威治平均时间”或“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GMT 是按照经线划分的时区(高中地理知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根据圆周 360° 将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 1 小时),是由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是通过那里的经线),是一些欧洲和非洲国家使用的时区。

    GMT 时区划分图

    1972 年,UTC 取代 GMT 成为世界时间标准。不过 GMT 现在仍然被欧洲广泛使用,是英国等几个国家的时间表述方式。

    在编写本文之前,我们一共调研 14 个产品(包括 2 个操作系统,7 个国际化产品,5 个设计系统),可以看到 UTC 及 GMT 在行业中均被普遍使用,UTC 偏多,但暂未形成主流。不过,由于有官方平台背书,也不排除 UTC 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阔和通用的可能性。

    严格来说,UTC 和 GMT 各有所长:

    由于时间的测量方式不同,GMT 每 4 年比 UTC 慢 1 秒,因此在不需要精确到秒的情况下,通常也可以将 GMT 和 UTC 视作等同。 UTC 没有夏令时计算方式,而 GMT 有。所以有可能在有夏令时区域,用户理解 UTC 的成本更高。 我们可以总结两者的区别如下:

    UTC 和 GMT 两者的区别

    二、表述样式 虽然 GMT 和 UTC 在概念上有些区别,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表述方式趋同,在视觉效果上完全一致。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日期和时间的具体展示方式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地域性:时间需要和地域文化和书写习惯相关联,便于当地用户快速理解。 准确性:要保证时间的精度和准度,很多金融类产品的时间都需要精确到“分”甚至“秒”。 易读性:在排版时要易于阅读,时间数据较长时要考虑折行的易读性。 接下来的表述样式中,我们会以 GMT 为例,介绍下日期表达的细节规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规范是经过调研后总结出的通用规则,并非不可更改的行业基本准则,如果你的产品有其他表达方式上的需求,可以适当变更和调整。)

    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间表示方式

    不同国家对于时间的书写有不同的组合顺序,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最常见的有四种类型,分别是:

    zh_CN:适用于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地区 nl_NL:适用于荷兰等地区 en_US:适用于美国等地区 en_GB:适用于欧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以下是这四种不同的“年月日”具体表现样式(yyyy: 年,MM: 月,dd: 日):

    以下是这四种表现样式与 GMT 组合的实际案例(以 GMT 为例,UTC 同理):

    2. 时间表示方式的具体规则

    接下来我们以 zh_CN 的 GMT 时间表示为例,来看看具体的时间展示细节规则:

    ① 日期 + 时间 + 时区的组合展示

    日期和时间之间使用“,”+“空格”; 时间和时区之间是使用“空格”; 时区标识在前,偏移量在后,显示“(GMT±整数偏移量)”; 偏移量精确到“:”后两位,取小时整数。

    ② 表示时间段

    两个时间段之间建议使用半角“-”链接; 半角“-”前后有空格。

    ③ 折行展示样式

    折行时“年月日”、“时分秒”建议各自同一行; 段时间以“-”连接,“-”前有空格,在第一行。

    以上就是国际化产品中时间的表法方式,你可以将这些规范应用在工作中常用的组件模块上,在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方便快捷且不易出错。最重要的是也要跟开发对接清楚,从代码层面做产品实践效果的最终防范。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

  • 2023 求职季,设计师作品集怎样做更出彩?(附精选作品集素材)

    UI交互 2023-02-10
    设计师们都知道作品集的重要性,但很多设计师只有到了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开始制作、更新作品集。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早早趁现在准备起来。年终总结刚写完,去年的项目还印象深刻;避开了忙碌的年初年尾,有足够的时间雕琢打磨;如果有求职的打算,还可以更好地迎接三四月。

    设计师们都知道作品集的重要性,但很多 设计师 只有到了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开始制作、更新作品集。

    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早早趁现在准备起来。年终总结刚写完,去年的项目还印象深刻;避开了忙碌的年初年尾,有足够的时间雕琢打磨;如果有求职的打算,还可以更好地迎接三四月。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一聊作品集怎么做。

    你将获得精选的多套 可供学习参考的作品集模板 ,以及 一份作品集产出的要点总结 ,带你一起更高效地完整作品集整理,帮你充分展示专业能力、过往经验与亮点。

    一、作品集案例与素材分享 先来分享一些质量很不错的作品集案例与模板,这些作品在结构、风格、配色选择等多方面,都很具备学习参考的价值,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1. 风格简约、结构清晰的一套作品集模板,可以帮你快速搭建内容框架。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2. 如果你主导过项目的改版升级,并打算将其展示在作品集中,可以参考这个模板的排版和布局,没有过多的装饰,主要用对比来突出结构,让面试者能更好地聚焦于你所希望凸显的内容上。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3. 基础但新手友好,提供了多种展示模板,适合各个尺寸的作品。整体没有过多装饰,方便你在此基础上修改并确定自己的作品集风格。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4. 简单但是极其实用的 iPhone 14 Pro 样机,替换图片即可。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5. 一套作品集封面图,有一定的设计感,但装饰元素的使用很克制,不会装点过多显得喧宾夺主。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6. 可供参考的高级感作品集封面,用到的都是长期流行的设计元素,不会过于花哨也不会因为追求爆火设计趋势而过时。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二、作品集的重要意义 看过优秀案例,进入理论环节。落笔之前先弄清楚: 为什么要做作品集?

    因为评价一个设计师好坏,最重要的依据必然是他的——作品水平,而不是学历、背景、经验。

    这也意味着,当面试官打开你的作品集时,他们最希望从中判断出你的专业实力、规范掌握、综合能力等等。你的作品集需要能帮他快速了解到这些信息,才有可能获得接下来的面试邀约。

    三、作品集制作的要点 明确了作品集的意义后进入实操环节, 作品应该怎么整理成作品集?

    很多同学都知道应该用作品集展现自己,但实际做出来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要么做成了毫无重点的流水帐式图册,少有文字介绍,设计思路完全没有展现;要么文字介绍过于详细,恨不得在作品集里完整复盘项目的每一步操作、每一次修改。

    这都是搞错了重点,虽然名叫“作品集”,但展示作品只是手段和形式, 最终的目的还是展示设计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通过作品集包装用 100 分的作品展现 120 分的你,表现得更出彩,这些制作要点一定要掌握!

    要点一:作品素材宁缺毋滥

    作品集不是过往作品的堆砌,能被你放进来的,一定要能体现些自己的特色:视觉能力强、见解独特、 解决问题能力强、设计方案有创新等。

    内容可以少,但质量一定要好,不能为了凑数而放。模糊的图片、过时的设计风格、不完整的设计作品统统不要放,品质太低的素材放进来只会减分。

    如果项目本身是你的得意之作、非常能够展现你的能力,但图片品质不达标或风格陈旧,那么不要偷懒,重做一份或者按照新的趋势优化后再放。

    要点二:开头部分要亮眼

    一般来说作品集都会展示 3 个左右的项目,其中第一个作品一定要亮眼,选近期的、质量最好的、最拿得出手的。

    在一开始就展现亮点,体现你的专业能力,或者与其他竞争者不同的差异化优势,才更容易在众多作品集中脱颖而出,给面试者留下印象。

    另几个主要展示作品的挑选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际项目优先、能凸显个人在项目中价值的优先、与应聘岗位相关度更高的优先。

    要点三:注重基础的排版原则

    基础但重要的文字排版一定要有,注意对齐、对比、亲密关系等。不需要为此抽出大量时间设计,但只要做了就一定能有很不错的效果。

    要点四:形成统一且独特的风格

    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下做出的项目作品肯定不会是完全相同的风格,但在作品集中,我们可以通过统一色彩、字体、版面结构、重复元素等,让作品集形成一致的风格。

    那如何让作品集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呢?像对待设计需求一样,可以从作品集的核心案例中提炼出自己的作品风格,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集中。

    要点五:制作美观且高级的封面图

    营造一个美而高级的封面,可以第一时间抓住面试官的眼球,让他对你的作品集产生兴趣,从而引发浏览的动机。

    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封面图并不是第一个被做出来的,比较合理的顺序是:选出作品→确定整体风格→决定封面图要展示的内容和风格。

    也就是说,同学们不要上来就硬怼封面图,或者直接复制一个通用模板。提前做会让你在无数的尝试纠结中浪费时间,直接套模板又可能显得千篇一律。

    借鉴优秀案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置过程。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作品风格,才能做出令面试官眼前一亮的作品集封面。

    要点六: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作品集的制作导出等方面,还有一些比较零碎的点,做好了能极大提升用户(面试官)体验,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同学们可以逐一对照自查。

    格式选择:最好导出 PDF(大小 15 ~ 20M 左右),可以再另外准备一个链接,用以展示站酷主页,或者分享用 即时设计 等在线工具制作的完整版作品集文件。 命名规则:文件名需包含姓名、求职意向,还可以带上工作年限。 作品页数:30~40 页左右,不宜太多太少,放 3 个最能体现能力的作品即可。 尺寸选择:常规宽度 1920,但高度不必局限于 1080,可以多些版式变化,打破千篇一律,避免面试官视觉疲劳。

    小结 想要做出有条理、有亮点、能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的设计师作品集,以下两点缺一不可:

    一是,平时的积累与定期复盘。 做项目时,觉得有价值、有特点的地方就随手记录下来,这样在后面整理作品集时,才不会对着成品图发呆,觉得脑袋空空没有什么可讲。

    二是,浏览大量优质作品集案例。 作品集制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接触项目增多、设计能力的提升、个人风格的改变,作品集也要不断地更新。因此,持续浏览更多优秀案例,从中学习他们的包装思路技巧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变得尤为重要。

    篇幅有限,前面只给大家推荐了一些相对简约、通用性较强的作品集模板与案例,更多优质案例与素材可以浏览 「即时设计社区」的作品集专题免费获取:

    点击链接打开→ https://js.design/community

    最后,祝你顺利完成作品集的打造,在更多机会来临之时,牢牢抓住、把握未来。

  • 如何提升B端产品体验?我总结了7个思路!

    UI交互 2023-02-10
    Hi,你好呀,我是知果,长期沉浸在 B 端圈,专注 B 端产品思维 · 体验思维。新春开年有一些日子了,在此知果祝大家开工大吉,2023 财源滚滚。放假放久了,我也有那么些假期综合征,所以忙着快速调整,从假期节奏转到开工节奏中。

    Hi,你好呀,我是知果,长期沉浸在 B 端圈,专注 B 端产品思维 · 体验思维。

    新春开年有一些日子了,在此知果祝大家开工大吉,2023 财源滚滚。

    放假放久了,我也有那么些假期综合征,所以忙着快速调整,从假期节奏转到开工节奏中。开年第一篇稿子,想和你分享关于“B 端产品好体验”的一些点滴思考。

    为什么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接手的一些中后产品基本都很复杂:子系统多、菜单多、页面多、业务模块多、业务流程长、使用角色多,等等。要构建这么复杂的系统,再加上客户上线要求急迫,是很难开发出拥有好体验的产品的,整个团队能将功能研发完成,不出差错就已很不错,几乎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打磨产品体验。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就只能提供不好用的产品了呢?

    其实不然。

    还是有办法去改善的,只不过基于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研发流程、不同的领导风格,想要拯救一个 B 端产品的体验,会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

    你会发现上一个 B 端产品中用过的方法,在下一个中就失效了。

    不过没关系,这都是正常现象,经历多了,你就游刃有余了。

    我这里简单总结了 7 个我们可以着手优化产品体验的思路。

    不要盲目展开 负责人意愿 产品所处阶段 研发团队资源情况 明确产品核心体验诉求 针对性梳理方案 方案评审与汇报 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更多B端 产品设计 方法:

    近万字长文!从头梳理B端产品经理和体验设计师的工作职责 近期,一些项目经理、产品团队长、设计师经常问笔者一个问题:“B 端产品经理和体验设计师的工作职责分别是什么?

    阅读文章 >

    一、不要盲目展开 我们看到产品不好用的时候,总想把眼里看到都给一股脑儿地改了,殊不知,这不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法。

    纵使我们心中有非常多的优化方案,还可以引入最优秀的交互体验,也万万不可撸起袖子就干。很有可能,不是你的方案不好,而是目前没有支持方案的环境。

    这一条是最最最重要的,一定要记住。

    二、负责人意愿 当我们陆续收到客户的一些体验反馈,发现了产品体验上的一些问题,最好先将它们收集起来,然后去和产品负责人聊一聊,听听他对这块的想法。

    如果负责人对提升该产品的体验非常重视,那就极棒了;但如果负责人认为这不是现在的重点,可以先放放,那我们想做这件事相对会比较困难,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负责人意愿是 B 端产品体验提升很重要的支撑力,有了他们的支持,做起来相对好很多。

    三、产品所处阶段 如果产品负责人很愿意在当前阶段进行产品体验优化的事情,那么我们就需要盘点下,产品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了。大家的意愿是一方面,现实是否允许是另一方面,这点我深有感触。当产品处于不同的阶段,我们能做的产品体验优化就很不相同。比如,在产品引入期,产品体验就可以大力展开;而在产品成熟期,产品体验就不太适合大力展开。

    因此,具体来说,产品体验优化适合放在产品引入期与成长期。

    有关体验设计在产品四大生命周期可以怎么做,及如何可以做地更好的思路,可以看该篇文章:

    产品探索期频繁改需求,设计师该怎么办? 笔者的上一篇文章近万字长文发布后: 阅读完此文的设计师小伙伴们,又陆陆续续问了笔者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产品需设计的模块和页面数量与预计偏差较大,产品中的跳转关系、开发功能点不断地变化,感觉产品团队总是在反复推翻他们原先定下来的结论,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实在是太累了,跟着他们瞎忙

    阅读文章 >

    四、研发团队资源情况 我们需要对研发团队目前资源使用在哪些地方要比较清楚,否则就算我们输出了一堆优质的体验提升方案,没有研发小伙伴的及时落地,也无法真正把这些内容传送到用户手中,体验提升一事也就搁置了。

    研发团队主要将资源花在业务逻辑与功能的完善上,可以说,这些事情就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了。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仔细盘点,和研发小伙伴坐下来沟通,看看体验提升的事情应该让他们如何支持,包括资源投入力度、支持时间点等等。

    五、明确产品核心体验诉求 明确产品核心体验诉求在和产品负责人聊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一二,但在明确确实该阶段要优化 用户体验 后,还需再次一一明确。

    明确产品的核心体验诉求,有助于我们集中兵力攻打一处,而且用户在使用中也能很明显的感知到产品体验的提升。切记不要将体验设计的精力花在价值不高的事情上,比如用户低频使用的界面,比如产品不打算大力推广的部分。

    六、针对性梳理方案 以上都七七八八弄明白后,我们就可以为团队确定本阶段要着力进行体验优化的部分,梳理体验方案了。方案梳理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及一些可用的方法,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在此展开了,下篇文章我会进行分享。

    七、方案评审与汇报 完成体验优化方案后,就需要给相关干系人评审与汇报了。评审对象一般是技术经理、项目经理、产品负责人等,多轮评审可以帮助我们将体验优化方案做得更好,补充我们原先没有考虑的一些方面。在大家的帮助下评审完后,可以给到最高决策者进行汇报,争取资源支持来做这件事。

    最后的话 在 B 端的小伙伴对 B 端产品体验一事不会陌生,更深有感触 B 端产品体验不好做,很难做,若有机会做了也很难推进落地。

    不过,这一现象这几年正在逐渐改善:有 SaaS 兴起的原因,有互联网培育用户体验的原因,有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等等,具体原因我也会在我的第二本书中提到,感兴趣你可以关注「知果日记」,提前获取最新进展信息。

    总之,B 端体验越来越重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怎么去真正执行起来,需要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同学总结经验,分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思考,一直在做的事情。

    欢迎关注作者 微信 公众号:「知果日记」

  • AI绘画如何应用到实战?来看腾讯高手的案例!

    UI交互 2023-02-10
    前言:当我们谈论画作,会醉心于印象派光影斑斓的色彩,会惊叹于国风文人画如诗如歌的构图,会震撼于画师笔下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而当我们提及 AI,脑海中浮现的是前沿深奥的大数据云计算,是冰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两者碰撞交织,让 AI 学会“通感”,AI 画手们带着惊人的机器想象力和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刷新...

    前言:

    当我们谈论画作,会醉心于印象派光影斑斓的色彩,会惊叹于国风文人画如诗如歌的构图,会震撼于画师笔下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而当我们提及 AI,脑海中浮现的是前沿深奥的大数据云计算,是冰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两者碰撞交织,让 AI 学会“通感”,AI 画手们带着惊人的机器想象力和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刷新着我们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热点讨论也一遍遍提出质疑:AI 让艺术沦为了单纯的数据游戏,使绘画失去了灵魂。那么如何为 AI 创造力赋能,将其转化为视觉传达的生产力,成为 设计师 探索的新方向。

    AI 画画结果图美图欣赏

    一、从小范围的数字艺术到千人千面的艺术感知 “用嘴画画的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算法面世之后,惊人的技术迭代使得热衷探索前沿技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在各大平台掀起展示 AI 生成作品的热潮,让观者跃跃欲试。有此契机,团队构建出了开盲盒式的 AI 画作抽取玩法——通过用户简单点选关键词即可得到独一无二的专属艺术体验。简洁的文字信息外加一点点好运,诞生出数以万计的犹如梦境一般的画面,在QQ小世界中飞速扩散开来,为用户提供了短视频表达的新鲜方式,好评如潮。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接下来的几期活动介绍,一起感受AI呈现的独特艺术影响力。

    堪比艺术家!被疯狂安利的 AI 插画神器 Disco Diffusion 有多强?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神器挖掘机」阿文(微博 @Simon_阿文 )的朋友,可能已经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疯狂安利一款 AI 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阅读文章 >

    小世界 AI 画画 h5 活动的美图展示拼图

    二、七夕桃花签:艺术化的情感抒发助力用户传递心愿 “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赋予了七夕节日传统中式的浪漫情怀。将这份祈求美好的心绪诉诸诗词歌赋、寄情山水楼阁,团队精心打磨国风绘本、古风彩墨画等绘画风格。温润空灵的中式经典色彩搭配融合于古建筑与风景的刻画之中,AI 画手为用户献上了诗意盎然意境绝佳的描绘。

    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 Goodcase 效果图展示

    以桃花签作为载体,配以诗作签文,为用户带来别致的抽签体验。双签合并的解签环节,更是为用户表达感情提供了窗口。用户在发布时纷纷自主解析起画面的含义,为作品添加独属于自己的色彩。

    用户输入不同的昵称,会获得不同的签文结果,带来具有惊喜感的盲盒体验。

    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

    桃花签结果视频展示

    三、中秋灯会:寓情于景,演绎中秋氛围 中秋节作为有着团圆美好寓意的传统节日,祈愿更加必不可少。我们以中秋灯会作为演绎情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花灯放飞环节,用户在观赏灯会夜景氛围画作的同时,也将中秋祝福分享给好友,以画会友祝福翻倍。

    灯会的 AI 画卷以夜景为主,结合中国风的经典配色,点缀灯火以烘托花好月圆的中秋氛围。

    国风绘本&水墨风格的夜景效果图展示

    作为品牌彩蛋,视频包装中的孔明灯也采用了企鹅的造型,更具有创意性和 QQ 品牌感,并运用光效叠加、发光粒子等元素,打造热闹的中秋灯会场景。

    桃花签 H5 的视觉展示

    用户选择不同的愿望后,ai 来为用户描绘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许愿画面,定制个性化灯会。

    最后来一起看看在小世界中秋灯会许愿后的视频效果吧!

    四、赛博朋克学生证:与 AI 共同畅想未来时空的开学新体验 结合 AI 突出的画面想象力,我们与 AI 画手一起,打造了更有情节代入感的开学季学生证玩法。基于 AI 绘制的未来学科专业的专属科幻场景,搭配以实时生成的用户动漫形象,为用户制作独特的具有科技赛博感的入学证件。

    赛博朋克效果图展示

    活动采用入学邀请的形式,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形象或者点选默认形象制作自己的证件,AI 画会根据设定好的专业划分色系,像构建一个真正的学科体系一样,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标签,更好得让用户在小世界平台彰显自己的性格。

    开学季 H5 的视觉展示

    用户选择四个不同专业会相应获得四个不同色系的学生证结果。

    除了选择默认形象外,用户还可以定制各种各样“特别”的赛博学生证。

    (以下图片来自脑洞大开的小世界用户)

    开学季结果视频展示

    五、新次元房产:携手 AI 初探元宇宙 八大社区、上百种房型,AI 勾画出了虚拟世界中的梦幻社区。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点选,即可获得“冰雪王国的独栋洋楼”、“漫画部落的花园洋房”等充满新奇元素的奇妙组合。完成选择后,系统会为玩家自动生成房产,会显示房产形象、面积以及房产价值(为小世界火箭的虚拟积分)

    视频的展示将元宇宙社区氛围拉满,让用户更加期待“专属地产”向小世界数字藏品的概念转变。

    六、春节异次元:国潮漫画华丽变身 接力异次元的我,春节档的 AI 作画推出了国潮漫画变身的全新风格亮点。用户上传照片之后,万物皆可在动漫的世界中享受新年的快乐气氛。平行时空里,用户收获了华美的中国风服饰,春节装备的萌宠,甚至还有浓浓节日气氛的年夜饭美食~

    变身漫画以春节幸运签的方式呈现,更是为用户提供了对于新的一年美好期盼的短视频打开方式,在小世界中火热传播。

    结语: 随着技术的层层迭代,团队也将探索更多有趣有情节的玩法,与 AI 共同创作出新的整活爆款。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活动玩法邀请用户们为 AI 画作赋予更多的艺术灵魂。或许不久后,AI 画手将为我们带来崭新的 3D 艺术体验、Q 萌的毛绒宠物、亦或是专属于用户的动漫演绎呢!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腾讯ISUX」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