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水音乐公测十余天,靠什么闯进在线音乐市场
设计动态 2022-06-30编辑导语:近日,抖音集团推出了其旗下的音乐应用——汽水音乐,正式进军音乐市场。这篇文章作者详细分析了汽水音乐凭借什么能在现在的音乐市场的占据一席之地,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抖音集团(原“字节跳动”)旗下音乐应用“汽水音乐”,在历时3个月的小范围测编辑导语:近日,抖音集团推出了其旗下的音乐应用——汽水音乐,正式进军音乐市场。这篇文章作者详细分析了汽水音乐凭借什么能在现在的音乐市场的占据一席之地,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抖音集团(原“字节跳动”)旗下音乐应用“汽水音乐”,在历时3个月的小范围测试后正式开启公测,并进入大众化运营阶段。紧随其后,抖音旗下音乐内容品牌“银河方舟StarNation”推出特别企划,联动告五人、椅子乐团、房东的猫、康姆士COM’Z等八支乐队组合,在汽水音乐首发《玫瑰凭证》合辑。
从“汽水音乐”的正式公测、再到集结诸多乐队在平台内首发合辑,抖音要做音乐APP这件事无疑是相当认真的。目前,“汽水音乐”APP的界面较为简洁,其底部导航栏分为“发现”、“音乐”和“我的”,而发现页则主要有音乐电台与歌单推荐,音乐页面则除了播放界面外,还有类似个性电台的“推荐”界面。
值得注意的是,汽水音乐的账号体系与抖音是全面打通的,在抖音平台“喜欢”与“收藏”的音乐会同步至“汽水音乐”。并且在用户打开抖音中“我的音乐”时,也会收到“提醒弹窗”引导下载“汽水音乐”APP。
由此可见,抖音方面并不只是想要在APP中为用户提供一个音乐播放器功能,而是对于在线音乐领域有着更大的意图。其中,“汽水音乐”或许就是面向消费端拼图的一个部分。
一年前,抖音方面正式将音乐业务升级为P1优先级业务,而主导了字节跳动海外音乐产品Resso的产品与战略副总裁、原TikTok负责人朱骏也接受了这项业务。在这一年时间中,抖音首先在平台中加入了音乐播放器,用户可以将喜欢的BGM、歌曲收藏其中,随后还上线了抖音音乐榜等内容。
在抖音APP之外,还相继推出了负责音乐全球分发、营销、词曲版权合作、企划制作、艺人合作和音乐活动的音乐代理分发平台“银河方舟”,以及音乐编辑工具“海绵乐队”APP。加上如今全面开放公测的“汽水音乐”,抖音方面俨然形成了从上游内容生产、发行,到下游市场宣传、推广的完整生态。
所以如今怎样将抖音的用户引流至汽水音乐,以及如何为汽水音乐寻求更多的用户增量,显然也成为了横亘在抖音面前的一大问题。从目前看来,第一个“大动作”或许就正是此次邀请这些乐队进行合辑首发。
不过在这八支乐队中,如果以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的粉丝数量作为参考,那么其中最高的“房东的猫”在后两个平台的粉丝量分别为376万和167万,与周杰伦、陈奕迅、五月天等华语歌手及乐队的粉丝数量相比,显然要小众得多。
然而也正因如此,汽水音乐此举或许并不只是关注受众群体的基数是否庞大,反而可能恰好是其足够“小众”。毕竟如今尽管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独家版权”,但与上游唱片公司等版权方达成协议并非易事,不然网易云音乐也不会时隔半年才与SM、时代峰峻等公司达成合作,中途甚至还曾试图状告“SM娱乐拒绝授权”。
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汽水音乐来说,补齐音乐版权毫无疑问将会是件长期任务,而此次首发小众乐队的合辑,虽不及知名歌手的受众体量,但其中也不乏近来颇有热度的乐队。再加上恰逢这些乐队线下巡演的宣传期,所以显而易见的是,这些乐队的“忠实听众”对汽水音乐而言,显然也是“增量用户”,并能够帮助其度过“启动期”。
而对于这些乐队来说,选择汽水音乐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开价”较高,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看中了其背后抖音的传播能力。不可否认的是,抖音在助推“神曲”方面的能力,在近年来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渠道后,也已经有许多歌曲一夜火爆出圈的案例,例如柳爽的《漠河舞厅》等。
而在去年年底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中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歌”榜,也大多是从抖音走红。尽管这曾引发了诸多对于华语乐坛未来的悲观言论,但对于音乐来说,“通俗”难道就一定意味着落于下乘吗。
事实上,用户对于音乐风格的选择,显然要比其他内容展现形式更为个性化。而“抖音神曲”或榜单十佳,往往则是依托大数据来评判传播度较高的作品,而这也恰恰反映了所谓的大众审美,与歌曲本身的音乐性关联并没有那么大。
并且在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音乐宣发的重要阵地时,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籍籍无名地创作其实早已是“稀有品”,而一夜爆红所带来的声誉,以及歌曲能被广泛传唱,才是最为直接的的好处。
不过从汽水音乐此次与这些乐队的合作不难发现,如今抖音正在迈出其第一步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方面或许都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毕竟论“音乐传播能力”抖音可不会输给谁。
如今,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用户量增速放缓带来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见顶,以及社交娱乐收入的减少等。
此前网易云音乐与微信“握手言和”,目前用户已能够将网易云音乐中的歌曲分享至“微信状态”,而这一向好的信号也至少反映出在线音乐行业携手共进的趋势,最起码在腾讯与网易之间已是如此。
在当下“一超一强”的市场格局下,依靠抖音的汽水音乐,以及背靠中国移动的咪咕音乐等,无不在绞尽脑汁吸纳更多的用户。而作为新的参与者,汽水音乐这条鲶鱼或许能助推各大平台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
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钟”,这句话放在短视频时代已然改为了“每个人都可以成名十五秒”。
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位音乐人都有可能在万千用户的信息流中“被看见”或“被选择”。就如同此前音乐人邓柯指出,“可能以前一年就1000首歌、14亿人听1000首歌,现在14亿人听10万首歌,那么落到每一首歌的关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此,汽水音乐此次尝试无非是为原创音乐人拓宽了宣发渠道,也给诸多当下还不太知名的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至于此举未来所能取得的成绩,就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作者:三易生活;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qPhc56wk3elfE3thIja0Q
本文由 @三易生活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中美忙了半天,结果非洲先进入 Web3?
设计动态 2022-06-30编辑导语:当下,美国、新加坡等地区是 Web3 人才的聚集地,但缺乏技术人才、经济落后的非洲反而展现出了 Web3 浪潮崛起的强劲势头。本文作者对Web3在非洲发展的独特状况进行了分析,呈现了Web3在非洲的发展路径和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 当你还在争论编辑导语:当下,美国、新加坡等地区是 Web3 人才的聚集地,但缺乏技术人才、经济落后的非洲反而展现出了 Web3 浪潮崛起的强劲势头。本文作者对Web3在非洲发展的独特状况进行了分析,呈现了Web3在非洲的发展路径和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
当你还在争论 Web3 的意义时,非洲兄弟已经在用它「养家糊口」了。
「非洲将比西方国家更富有。」——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公链 Cardano 创始人 Charles Hoskinson,在前不久给出了这个惊人的论断。他表示,非洲在接受区块链技术上正在超越美国和欧洲,非洲国家可以绕过由西方支配的中心化的基础设施,重建经济基础设施,直接进入「下一代互联网」——「成为 Web3 的领导者。」
这或许有些夸大的成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根据 Chainalysis 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非洲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增长了 1200%,肯尼亚连续第二年在 Defi 交易量上世界领先。加密货币交易所 KuCoin 首席执行官 Johnny Lyu 认为, 非洲的加密货币采用率已经超过了美国、欧洲和亚洲,成为了世界第一 。
当下,美国、新加坡等地区是 Web3 人才的聚集地,但缺乏技术人才、经济落后的非洲反而展现出了 Web3 浪潮崛起的强劲势头。
「这有很大反差,Web3 行业就是这样,我已经习惯了」,一位做全球招聘业务的猎头告诉极客公园(ID:geekpark),他发现来自非洲、东南亚、巴西等地区的 Web3 岗位的招聘需求,确实增长速度更快,「这些国家看起来都离科技强国有些远。」
我们试图分析了 Web3 在非洲发展的独特状况,通过呈现 Web3 在非洲的发展路径和经验,可能会给 Web3 以及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启示。
01 Web3 宣传手段: 直白地把钱摆在第一位 在非洲落地的 Web3 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很有「钱味儿」。他们不像其他的那些 Web3 项目一样,去不断宣传自己伟大的「去中心化」梦想、或是勾勒下一代互联网革命的「大饼」。相反,他们会很直白地告诉用户: 用我的产品,有钱赚。
比如,2021 年成立的非洲 Web3 应用程序 Jambo 的创始人 James Zhang 在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直言,「我们 App 中的每个功能,都是为了帮助普通人赚钱。」投资人们非常认可其如此接地气的策略,今年 2 月拿下了 75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后,Jambo 于 5 月份又拿下了 3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Jambo 目前提供的服务是,用户可以通过看视频赚钱(代币)——这和中国此前的短视频产品打开「下沉市场」的方法类似,通过看视频、积累时长获得红包奖励;以及,使用 Jambo 的 APP 可以节省流量费用,类似于中国各互联网公司曾推出的流量卡。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其玩法并不新鲜,但却切中了非洲用户的「要害」。 在非洲,流量费用贵,打语音电话、用流量看视频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于是,Jambo 用「半价流量优惠」吸引用户:通过 和当地电信公司合作,以 70% 的折扣采购流量,再以原始成本 50% 的折扣「赔钱」卖给用户,「这是我们获取用户的手段之一。」
Jambo 相当于一个内容聚合平台,其盈利模式也很简单,通过与其他社交媒体合作来获取内容,并分发给用户,以此赚取广告费和佣金。另外,James Zhang 透露,他们也正在测试 10 多款 play to earn 模式的游戏。
比 Jambo 更直白一些的,2021 年成立的 Web3 公司 Cassava 在名字中就已经表露了其意图。Cassava(木薯)是一种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全世界有 8 亿人将木薯作为主要营养来源,Cassava 团队表示,「它是一种可持续的收入方式的象征」。
Cassava 在 5 月份完成了来自 40 家投资机构的 800 万美元的融资,在规划中,它将做一套加密货币奖励系统,Cassava 并不是要将用户从 Web2 平台争夺到基于区块链的 Web3 平台,而是将其功能引入到 Web2 应用程序里。
据 Odaily 星球日报报道,Cassava 已经和非洲的一些音乐、电子书、资讯等 App 建立了合作关系,使用了 Cassava 奖励系统的 App,可能会对用户的观看、分享等行为进行激励,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而用户则可以获得代币奖励。 钱成为了非洲 Web3 公司们打开局面的首选法宝 ,这一选择的背景是:全世界最穷的 47 个国家,有 33 个在非洲。非洲年轻人的失业率在 25%-60%,一个 15 人的家庭里,可能只有 3 个人在工作。因此,那些 Web3 应用是不是有趣、易用对非洲用户来说并不重要,能赚点收入维持日常,才是根本。
非洲的案例提供了一种新启示,Web3 应用并不需要完全颠覆 web2 的应用场景,比如 Cassava 和 Jambo 都是以一种辅助、完善 Web2 应用的思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吸引用户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技术,好用的产品应该是 Web2 和 Web3.0 技术的结合。大家在乎的是资产以及重要的数据,不是每一个数据都需要放在区块链上。」一位在金融科技领域耕耘了 10 年,在去年转型做 Web3 创业的 Andrew 告诉极客公园,「没有必要为了 Web3 而 Web3,那可能是歧途。」
从非洲的进展来看,一个 App、一项服务应该是 Web2 还是 Web3 应用,它是否要完全实现「去中心化」,已经不是故事的核心了。
02 存钱、借钱,撑起了 非洲的创业土壤 非洲 Web3 的快速发展,除了整体的贫穷,与贫瘠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撇不开关系。比如,使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对于非洲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好望观察研究院调研发现,在移动支付出现前,即便是非洲金融体系发展较好的肯尼亚,银行网点也只有 2000 多个,主要定位于服务少数高端群体。
非洲金融基础设施落后,这也给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移动支付应用填补了银行的「缺位」。 移动支付服务商 PayU 发布的数据显示,非洲是唯一使用移动支付占比(50%)超过传统银行业务的大洲,而全球这一比例为 16%。
在 Metaverse Musings 的播客中,Jambo 创始人 James Zhang 介绍, 非洲虽然穷,大部分人没机会接触电脑, 但每人可能有 5-6 个手机 ( 由于许多地方不通电,智能手机售价又非常便宜,人们常拥有多部手机作为备用)。据悉, 非洲主要国家手机普及率达 80% 以上。 2021 年非洲数字技术共融资 49 亿美元,其中 62% 投资集中于金融科技—— 似乎没有比非洲更好的金融科技应用土壤了。 区块链金融创业者同样把目光瞄向了这一赛道。Chainalysis 数据显示,非洲在点对点加密交易总量中所占份额居世界首位。
前文提到的坚信非洲将成为 Web3 领导者的 Cardano,就在非洲创建了一个点对点借贷项目。Cardano 创始人 Charles Hoskinson 认为,下一波加入到全球化金融体系的人,将通过加密货币实现。「在非洲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一代的技术设施。区块链技术在未来 10 年对金融界的影响将超过过去 100 年。」
此外, Web3 的信仰者们坚信加密货币应该得到普及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它可以对抗通货膨胀。 自 2008 年以来,非洲的尼日利亚货币价值损失了 80%,肯尼亚的货币价值在过去 10 年里损失了 50%。于是, 世界上最贫困的十个国家之一的中非共和国,在 4 月 22 日宣布将比特币设为法定货币,来帮助该国的经济复苏。
行业人士分析,对于非洲的人民来说,Web 3 语境下的金融基建相当于升级版的 Web 2 Fintech。「我们国内十年前开始提倡的金融新基建——分布式存储、数字化运营、移动银行、线上信贷+消费金融/P2P 等成熟商业模式,这些与现在的 Crypto 玩法结合,非洲人民有较低的转换成本,可以同步上线。同时,更 Open 的政策也让他们便捷拥抱传统金融数字化+Crypto 金融。」Buidler DAO 的投研负责人 Frank 表示。
机遇与风险并存。从 5 月份开始,比特币的价格便一路暴跌,一度跌至 2 万美元以下。如果从 11 月触及 69000 美元的高位算起,比特币的价值已经下跌近 70%。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都遭受了重创。
「金融革新太残酷了,就像前几年的 P2P、资产证券化、MBS,轻则韭菜倾家荡产,重则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一位从业者感叹,「何况非洲跨过 Web 2 直接到 Web 3,监管空白化,风险指数级上涨。这何尝不是牺牲人民,寻求国际弯道超车。这些时代的阵痛肯定会发生。」
参考资料:
Jambo: The Web3 Super App Empow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fricans,Piers Kicks
非洲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张泰伦、陈晓涵、叶勇均
一文了解非洲 Web3 的发展现状,Cointelegraph
Cassava 押注加密新蓝海,非洲或成下一爆发市场,Odaily 星球日报
Jambo raises $7.5M from Coinbase, Alameda Research to build 『web3 super app』 of Africa,TechCrunch
作者:维鹏;编辑:靖宇;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M_dfIP800nUjZ9UIy4YBA
本文由 @极客公园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Win8.1明年停止支持,这会是国产系统的超车机会吗?
设计动态 2022-06-30编辑导语:Win8.1将在明年停止支持,作为微软在二合一操作系统领域的第一次尝试,Windows 8/8.1在电脑交互需求上存在不足。本文作者分析了Win8.1在没有支持后的情况以及国产系统的发展趋势等,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微软正式发布了“下一代Win编辑导语:Win8.1将在明年停止支持,作为微软在二合一操作系统领域的第一次尝试,Windows 8/8.1在电脑交互需求上存在不足。本文作者分析了Win8.1在没有支持后的情况以及国产系统的发展趋势等,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微软正式发布了“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11,旨在用更多的云服务和互联设计取代深受用户喜爱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
不过由于Windows 11在系统交互方面和Windows 10有较多差异,同时在资源占用和调度上也存在些许问题,因此也有不少用户在简单体验windows 11后就迅速回滚到熟悉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更有甚者认为“最好的操作系统永远是上一个版本”。
很显然,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大概率是没有用过windows 8/8.1。作为微软在二合一操作系统领域的第一次尝试,Windows 8/8.1没能平衡桌面用户与触屏用户对电脑交互的需求,也让整个Windows 8/8.1显得青黄不接。
于是在Windows 8.1发布短短两年后,微软就拿出了修复方案——Windows 10。
至于Windows 8.1,微软早在2018年1月就停止了它的主流支持。
前段时间,微软更是宣布Windows 8.1将在2023年1月10日迎来“生命末期”,即微软将不再对这款操作系统提供任何支持。
一、没有支持会怎样 虽然说Windows 8.1惨淡退场并不会对我们一般消费者造成什么影响,毕竟Windows 8.1用起来真的不怎么样,所支持的系统特性也被同样基于Windows NT内核的Windows 10完美继承。
但不要忘记,Windows 10的发布仅比Windows 8.1晚了两年,如果微软没有为Windows 10“续上几年”的打算, 那按照Windows 8.1的寿命周期估算,我们“最后的港湾”Windows 10很有可能会在两年后停止支持。难道在两年后,我们就必须改用Windows 11了吗?
这倒不至于。
虽然我一直推荐大家使用有稳定、持续支持的操作系统,但实际上已经结束支持的操作系统也不是不能运行。
以大家熟悉的windows XP为例,微软早在2014年就停止了对Windows XP的系统支持,并在2015年7月停止对windows XP的病毒防护补丁。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2015年7月后,所有Windows XP电脑就会“原地暴毙”: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依旧有不少Windows XP电脑在各行各业支撑着基础服务的运行,这种现象在制造、航空和金融业可以说数不胜数。
先不说有多少ATM还运行在Windows XP的问题,诞生于1990年的Windows 3.0甚至还掌管着某些机场的应急通讯系统。
从这个角度看,Windows系统停止支持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有一说一,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使用停止支持的操作系统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首先,停止支持意味着你不能再向微软申请技术支持,同时微软也不会再为你提供系统功能、硬件支持和安全更新。对于那些不需要使用安装新软件、不需要接入新硬件、完全接触不到互联网同时有自己IT支持团队的用户来说,使用支持的操作系统倒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那你需要考虑的就是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问题了,曾经席卷全球的wanna Cry勒索病毒针对的就是没有定期安装安全更新的电脑,而停止支持的电脑自然没有安全更新可言。
另一方面,没有及时安装安全更新的电脑也有更高的概率成为不法分子的“肉鸡”,以跳板、中继站的身份为不法分子提供便利。
等派出所和网警真的上门调查时,损失的时间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其实这也是推荐大家使用有稳定、持续支持的操作系统的原因。用已经停止更新的系统,没问题,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这背后的潜在风险。
那问题来了,既然系统支持那么重要,为什么微软、谷歌、苹果等企业只为用户提供这么有限的支持时间呢?提供十年甚至更长的十五年系统支持真就这么难吗?
二、操作系统也有生命周期 平心而论,对这些大型企业来说,提供系统支持并不难,但在可控的成本内提供系统支持,那就“难于上青天”了。首先,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但旧系统的框架已经确定,为旧系统提供新技术支持意味着开发者需要想办法用旧技术实现新特性。
但软件内核和底层限制了这些技术的落地,让新特性移植需要更高的人力成本。对大型企业来说,增加成本可是比增加碳排放更能要他们老命的事情。
其次,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如果旧系统真的好用,那不就没人去买新系统了吗?即使软件企业多线操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用户选择新系统,旧系统的用户数长远来看肯定还是持续走低。用同样的人员成本服务越来越少的用户,这显然不划算。
图片来源:Google
以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手机系统为例,一般的手机品牌只会为手机提供18个月的软件生命周期,同时不保证18个月后手机还会收到最新的系统的推送。安全更新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通常也不超过24个月。
对软件企业来说,与其为旧软件提供持续的系统支持,倒不如直接宣告其生命终结,让用户转投那些能赚到钱的项目上。 注意,这里的软件说的并不仅仅是操作系统,同时还包括大家平时使用的“应用”。
为了彻底终结旧软件的生命,有的企业更是不惜“下死手”在自己的软件中内置“软件炸弹”。
去年年初,大连车务段就因为Adobe Flash停止支持而无法查看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顺序表无法控制、调车计划无法编排。
虽然说Adobe Flash停止支持的消息已经公布多年,同时Adobe也高频次向用户发布通知,但该软件事故依旧引发了长达数小时的停运。软件生命周期的问题,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三、国产系统上线能解决问题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这都是外国企业的阴谋,但实际上软件生命周期的问题在国内外都非常常见,即使使用国内企业提供的全国产服务,也同样有操作系统生命周期的问题。
以国内各部门、机构常见的网页为例,由于这些单位不可能拥有自己的IT软件团队,因此在搭建网页或内部系统时往往需要向外部招标。
但招标找到的团队可不会为你提供持续服务,在实际操作时,最终交付的系统很大概率会交由该单位内部的IT支持代为维护。
单位的IT支持可能可以保证系统不出问题,但如果系统真的出了问题,IT支持显然不可能有修复的能力。就算你找到了当时给你做外包系统的公司,当时负责的开发人员要么转去做别的项目,要么早就被“优化”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说软件“终有一死”,但彼此之间确实也有着长寿和短命的区别。
随着国内政府采购国产化的要求提上日程,有关部门在招标软件供应商时,确实可以对软件的生命周期提出硬性要求。
和海外躺平的同行相比,国内政府部门在招标采购方面显然有更高的话语权,同时国内软件企业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技术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以软件生命周期、售后服务为特色的软件支持业务也可以成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新方向。
当然了,软件行业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庆幸的是,Windows 8.1那并不出色的用户体验和相对惨淡的市场占有率给国产软件企业更多的准备时间。
希望在未来Windows 10停止系统支持的那天,Adobe Flash停止支持的“笑话”不会再次上演。
作者:雷科技数码3C组;编辑:一位天明;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天猫不卷618,因为它对未来另有想法
设计动态 2022-06-30编辑导语:今年,虽然经济不行,但各大电商平台仍然坚持公布GMV、发战报,只有天猫选择静悄悄的,难道是天猫躺平了吗?显然不是,天猫不想卷618,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作者对天猫的运营策略展开分析,购物节承载的使命或许在这一刻正在悄然改变。 今年618,各大电商平编辑导语:今年,虽然经济不行,但各大电商平台仍然坚持公布GMV、发战报,只有天猫选择静悄悄的,难道是天猫躺平了吗?显然不是,天猫不想卷618,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作者对天猫的运营策略展开分析,购物节承载的使命或许在这一刻正在悄然改变。
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照例发“战报”,办晚会,唯有天猫“静悄悄”,与同行相比实在是太低调了。
显然,天猫不想卷618。常识告诉我们,淘系电商是国内电商购物节的发起者和集大成者,没有人比它更懂购物节。如果天猫主动“不卷”,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时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举办电商购物节? 传统零售行业也存在购物节、促销季,但是不如电商行业那么高效、那么集中。在我看来,国内电商购物节的历史使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零售电商发展初期,以淘宝“双11”为代表的购物节,作用更体现在用户端:吸引新用户、提高电商渗透率。在大部分消费者尚不习惯网购的情况下,每一次“双11”都是电商行业的一次绝佳宣传,大大加快了零售电商的垦荒速度。 在零售电商初具规模的时代,购物节在商家端的价值更加突出:促进电商品牌化、培育新品类、提高用户黏性等。最典型的例子是:过去几年冉冉升起的“新国货”品牌,几乎都是通过某次电商购物节实现销量暴增、走进大众视野的。与此同时,购物节期间的高并发需求,也考验了电商平台的物流供应链与技术水平,鞭策它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时至今日,零售电商在中国已经非常发达,随着电商人口趋于见顶,粗放式增长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因此,像618这样的购物节,其定位必将从“疾风密雨”走向“春风化雨”。不内卷、不揠苗助长、更重视长期目标,不仅是今后购物节的常态,也是整个电商行业的常态。 所谓“高质量增长”,就是可持续、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利益的增长——更重视“消费”而不是“交易”,更重视“留量”而不是“流量”。如果从明年开始,所有主流电商平台都不再公布,或者至少不再强调购物节的GMV数据,我不会感到奇怪。
不是说,GMV不重要了,它毕竟还是电商的一个核心指标。但如果只执着于GMV,会掩盖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交易规模上去了,商家是否能赚到钱,消费者是否得到超值的体验?以及,大促的爆发效应,能够为未来沉淀些什么?
从商业价值上来讲,淘宝天猫拥有中国最多的电商人口——10亿消费者,和最大规模的零售交易(GMV),服务好10亿人才能“做深中国大市场”、获取新的增长曲线。在此意义上,GMV的重要性相较过去已然下降。
这是在引导投资者和媒体,把目光从短期的交易数据转移到长期,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关注那些根本性的战略问题。
淘宝已经无需用GMV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特别是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尚未复苏,再加上疫情的纷扰,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是淘宝作为平台的使命。
不要误会,今年淘系电商在618期间当然没有躺平,反而做了很多工作,其工作重点就是“帮助商家稳大盘、做增长”,给商家缓解压力,包括但不限于:
在资金层面, 淘宝/天猫商家可以获得1000亿元额度的“提前收款”服务,以及“备货无忧”信用贷款;618预售商家可以获得100亿元额度的“预售即回款”服务。这是为了帮助商家缓解资金链压力,解燃眉之急。 在营销层面, 简化营销流程、简化平台运营规则、改变过于复杂的促销玩法,在营销IP方面“做减法”,同时鼓励商家经营私域流量、进行公私域联动。这是为了帮助商家降低营销压力,把营销预算用到刀刃上。 在疫情应对层面, 一方面继续加强物流基建、保证供应链顺畅,另一方面向受到疫情影响的商家提供常态化的疫情免责机制。这是为了让商家尽量少受到疫情的影响,正常开展经营。 这些都说明,电商购物节的主题已经变了。今年天猫618,提振商家信心、提升消费者体验成为更重要的事。
以前,很多商家抱怨618这样的购物节运营太累、套路太多,对商家而言纯属“赔本赚吆喝”——总而言之,进退两难。今年的情况大不一样,如果你在天猫618期间买过东西,就会发现促销活动有了大幅度的简化。
从现在开始,天猫将集中精力于小黑盒、超品日、会员日等日常促销手段,其目标在于培育新品、培养用户忠诚度、打通品牌会员体系,而不是拉高短期交易额;这种发展模式或许会慢一些,但是也会更稳固、更持续。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反驳上述观点:“什么不想卷,恐怕是卷不动吧!所谓高质量增长,只是增速放缓的托词罢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天猫找到了一条新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吗?”
当然能证明!最好的证据就是“新”: 新品,新品类,新品牌。 这是本届天猫618最大的亮点之一,只需要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整个618期间,天猫大约30%的成交,来自超过4500万个新商品。 运动户外、宠物、健康、潮流玩具等趋势品类同比增速大幅提升,例如预制菜增长了230%。 有410个新品牌的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 在几乎所有细分行业榜单当中,都有大批新品牌的名字。例如,食品行业成交前20名就有5个“新国货”品牌。 其实,从多年以前,“新国货”概念刚刚崛起时起,细心的人就会注意到:绝大部分“新国货”品牌是从天猫崛起并进入主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的天猫“双11”,完美日记、花西子、全棉时代、元气森林、三顿半、钟薛高……这些不同行业、不同定位的“新国货”,不但实现了销售额的强劲增长,而且在品牌认知上也实现了“出圈”。没有天猫就没有新国货,这一点应该没人能否认。
今年618也是如此。就拿我最熟悉的咖啡品类来说,除了早已成名的三顿半,隅田川、永璞两个“新国货”品牌也进入了食品类排行榜的前列;此外还有雀巢旗下的外资品牌Nespresso。作为一个重度咖啡爱好者,我熟悉从手冲到胶囊、从挂耳包到冻干粉的各种咖啡品类。我在几乎所有电商渠道都买过咖啡,但认识新品牌的场所几乎总是天猫,买的最多的也是天猫。
大约一个月前,我跟一位资深电商从业者聊天。他认真地告诉我:“直播电商现在势头很猛。但是,品牌方需要记住:无论在抖音、快手、视频号还是别的什么平台直播,一定要记得同时开设淘宝/天猫旗舰店,因为那是品牌粉丝沉淀的地方。如果你真的想建立一个品牌,想把流量留住,天猫就是不可或缺的。何况,现在的淘系电商已经能够提供很强大的私域运营工具了。”
普通消费者也是这么认为的。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在任何社交媒体或直播平台上看到一款商品,如果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总会去淘宝APP搜索品牌名称,乃至成为品牌会员、参与品牌活动。
现在全球都流行DTC (Direct-to-Consumer)品牌,它们在欧美的主场是独立站或独立APP,在中国的主场却是天猫。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天猫能为它们提供更完整的生态、更高质量的基建以及可持续的用户运营模式。
当然,科技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2017年成立的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旨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小样本调研,帮助品牌发现市场机遇、提高新品开发效率。
现在,TMIC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化新品研发平台,而且还在进一步升级之中。阿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基础研发能力,是天猫能够不断孵化新品的终极推动力——这也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推动力。
说白了,现在整个电商行业,乃至整个大消费行业,都在面临一道选择题: 未来的中国消费成长路径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商品端,立足于绝对低价、薄利多销,不考虑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升级;在渠道端,坚持大水漫灌的漏斗式导流,凡事以短期流量优先,不追求持续运营。这其实就是过去十几年,大部分商家的选择。 在商品端,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布局,开发差异化新品、培养品牌调性和忠诚度;在渠道端,注重细水长流地培养核心用户群,建立与用户的长期感情关系。这是天猫的选择,也是它希望商家做出的选择。 天猫率先不卷618,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时代变了,购物节承载的使命变了,整个零售电商行业的成长模式也变了。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有些人还没有意识到。我相信,那些最先意识到时代变化的人,能够为下一个时代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互联网怪盗团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音乐平台“窗口期”能赚多少钱?
设计动态 2022-06-30编辑导语:近日,发生在音乐行业的两场版权交易,让大众关注到了音乐平台“窗口期”的价值。本文根据现有数据剖析歌手的新歌首发在音乐平台“窗口期”的收益增值,探讨数字音乐这一大蛋糕的“瓜分”。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阅读分享~ 两场版权交易,让行业普遍关注到音乐领域的“编辑导语:近日,发生在音乐行业的两场版权交易,让大众关注到了音乐平台“窗口期”的价值。本文根据现有数据剖析歌手的新歌首发在音乐平台“窗口期”的收益增值,探讨数字音乐这一大蛋糕的“瓜分”。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阅读分享~
两场版权交易,让行业普遍关注到音乐领域的“窗口期”概念。
此前,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先后与时代峰峻达成版权合作;SM娱乐则于本月初达成了和两大平台的版权合作。而在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里,相比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还特别提到其都拥有30天的“新歌独家首发权”。
两家公司的新歌都需首先在腾讯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旗下平台售卖30天,然后再流向其他平台。这一操作无论玩法还是逻辑,都与电影行业“窗口期”如出一辙。
出现“窗口期”这一新动态,要追溯到去年7月的版权反垄断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这份文件也规定: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某种程度上,这种规定在保持平台竞争公平性的同时,也留出了合理竞争的口子。由此,腾讯音乐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内容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到底能换来多大的实际收益,对音乐平台来说成本收益比如何?而基于“窗口期”的平台竞争,又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窗口期”占总收益80%+,随歌手影响力浮动 要理解30天“窗口期”在数字专辑、单曲售卖中的影响,可以用数据说话。
结合公开数据,犀牛君统计了2021年销量排名前十的数字专辑售卖情况,对比首月的销量数据和截至目前的总销量,能够比较明显看出30天“窗口期”的价值。
虽然有预料“窗口期”售卖会占到销量总数的较大比例,但统计后的情况还是有些超出预期。根据数据统计,以这十张专辑的“窗口期”(30天)销量之和除以总销量之和,整体占比为82.38%;而这个80%+的比例适用于其中的大部分歌曲。
也可以看到,前30天销量/总销量的“首月售卖比”,一定程度上和歌手在音乐领域的大众认知度挂钩,比如毛不易去年的新专辑《幼鸟指南》首月售卖比为65.86%;Taylor Swift两张专辑的比例则分别为75.5%和82.8%。
而任嘉伦专辑《三十二·立》的首月售卖比为95.5%,限定团INTO1的《风暴眼》数据为91.8%;甚至首日或前几日销量就能冲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三十二·立》前三天销量62.1万张,《风暴眼》首日即售出20.97万张。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张专辑推出时,还未开始推行数字专辑的限购令。而对比今年排行靠前的专辑,如Red Velvet的《The ReVe Festival 2022 – Feel My Rhythm》(20.51万张),首月售卖比分别为87.45%,前期售卖的情况确实出现了更平滑的曲线,但仍然高度集中在“窗口期”。
这种高集中度并不难理解,从平台和版权方的宣传逻辑来说,第一个月是售卖的黄金期,无论是平台资源还是宣推投入都会高度集中,也是专辑和歌手曝光度最高的阶段。
同时,数字专辑的售卖特点在于不存在各地区铺货和等货,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数据相比以前也更向前期聚集,第一个月的占比高度集中,或许逐渐无需如唱片时代统计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和一年的销量。
而从国内音乐行业的环境来说,长期的流量生态留下了一些影响,比如粉丝会在前期集中购买,虽然限购令之后不再打榜,还是希望给偶像做较好的数据;同时,凭借作品实现破圈越来越难,限购令力行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目前销量排名靠前的数专,还是主要来自流量较大的韩系或内娱偶像。
近年来流量生态的降温和监管的加强,正在改变以往的市场风向。比如今年销量排名第一的(G)I-DLE的《I NEVER DIE》,其主打歌《TOMBOY》也是今年的全球爆款,在Billboard“Global 200”排名第58,市场似乎对内容本身有更多考量。
而这或许能解释该专辑首月售卖比69.9%的原因。歌曲生命力和破圈能力越强,更可能走出相对更均衡的曲线。
但从国内音乐环境来说,传统音乐行业新歌推广传播的渠道和效率,还是不足以匹配数字专辑的需求,而短视频为代表的推歌平台,则更适合中毒性强的神曲传播。所以大部分数字专辑的售卖还是处于流量逻辑,很难跑出“黑马”。或许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原创音乐人的成长,这种环境会有所好转。
二、数字音乐售卖到底是一门多大的生意 那么抢夺“窗口期”,对于平台来说是否物有所值?
目前的实体专辑产品,除了部分消费者作为收藏品,或对音质有较高追求的深度乐迷市场,更多的是作为偶像周边发售,比如王源在去年底发行首张实体专辑《夏野了》,限量2万张;刘雨昕今年的实体专辑《XANADU》,6小时40分突破5万张,首日销售额破6.7万张。
数字专辑、单曲成为主要的新歌发售方式。在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财报里,这部分收入通常会归入在线音乐服务,可由此大概估算音乐售卖收入。
根据两家今年一季度财报,腾讯音乐实现总营收66.4亿元,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19.9亿元;网易云音乐实现营收21亿元,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8.9亿元。
在线音乐订阅服务主要包括会员付费、音乐/音乐产品售卖和在线演出等,其中在线演出今年一季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结合同期月付费用户数8020万、3674万,大概可以估算会员付费总数约为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约40%-60%(参考人均付费额差异)。
考量其他影响因素,大约可以测算,数字专辑和单曲售卖于在线音乐收入占比可达近半。虽然在线音乐收入整体占比低于社交娱乐收入,但数字音乐售卖仍然是平台生意的大头。在这门生意里能占到80%的“窗口期”收益,在整个平台维度上也蔚为可观。
而“窗口期”的设置不只对平台有利。可以借鉴电影行业“窗口期”的概念,举例一桩2020年疫情期间好莱坞有名的公案,华纳影业宣布取消2021年窗口期,其发布新片将院网同步上线,以推动其在线流媒体业务HBO Max;但2021年即宣布与院线达成协议,将为院线保留45天的窗口期,再上线流媒体。
这一事件背后能够看到“窗口期”的价值。
首先是对院线发行方,在音乐行业即起发行作用的平台方,新内容的盈利期高度集中在这一时间段;而对于版权方,是否保留窗口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也让版权方面对发行渠道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对于音乐行业而言,这种“窗口期”保留了平台间的竞争场域,也对版权方有了相互需要的议价空间。虽然目前市场整体仍处于版权价格虚高,但有利于避免未来可能的平台方联手打压版权价格等问题。
一些新的变化也需要参考在内。
音乐平台正在进入一个存量竞争阶段。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月活MAU由2021年一季度1.831亿人降至今年同期的1.817亿人;而腾讯音乐今年一季度的在线音乐服务MAU同比下降1.8%至6.04亿。用户增长乏力、付费能力下降已成为在线音乐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或许不久之后,视频行业的“降本增效”也将进入音乐行业,近期已经有不少关于音乐平台会员是否应该涨价的讨论。而在这种环境下,平台也会进一步开源节流,在目前的主要营收渠道上扩大开口。
在数字音乐售卖方面,推测平台的思路,一方面会保留偶像艺人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基本阵地;另一方面,平台会对更优质的内容供给有需求,期待更多有破圈影响力的音乐人提供好的内容,从而带动市场消费的提升。
在这个层面上,或许我们也可以对各平台扶持原创音乐人的举措有新的解读,不仅是绕过版权的一种平台发展思路,在进入收缩期的当下,平台对优质内容正在产生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前期的扶持措施或许将在当下进入收获期。而平台也需要市场对华语音乐有更强的信心和新的认知。
从当下到未来,数字音乐售卖业务作为主要的在线音乐服务之一,形成了围绕平台比较成熟的消费模式,也有比较强劲的吸金能力。
而“窗口期”代表着这部分收入的大部分蛋糕。围绕其展开的竞争,或许可以视为版权时代的某种延续,但也是更长期的市场活化剂,以及平台在存量竞争时代扩大营收的新空间。围绕这一新业态的改变,还只是个开始。
作者:胖部 ;编辑:朴芳;公众号:犀牛娱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LgOSrliPMdUp8eA-BfNjw
本文由@犀牛娱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想把表单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我总结了这5个细节!
UI交互 2022-06-30Hi,我是彩云。我们每天都在填写各种表单,例如发帖、填单、登录等等。然而,在填写时经常容易出错,例如可能会输错密码。Hi,我是彩云。我们每天都在填写各种表单,例如发帖、填单、登录等等。然而,在填写时经常容易出错,例如可能会输错密码。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帮助用户尽可能顺利地处理这些错误至关重要。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尤其是现在 B 端设计如此流行的情况下,表单 设计细节 尤其需要各位设计师注意。今天会分享 表单设计 中那些你不注意的细节点,必须先点赞收藏了,这些干货知识相信你一定用的上。
比如以登录为例,当你把密码输错后,网站清空你刚刚才填好的表单,是不是非常让你崩溃?删除所有数据对用户来说很烦人,这会让你必须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便只是拼错了密码而已。
因此,任何专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不仅应该考虑顺利的流程情况,还应该考虑失败时应该怎么办。
表单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
从 4 个方面,总结B端表单标签的设计细节 上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form-interaction] 精心设计的表单,能让用户感到心情舒畅,愉快的注册、付款和进行内容创建和管理,这是促成网上商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阅读文章 >
从 4 个方面,总结 B 端表单的交互设计细节 “虚假的事物可以被随意想象,唯有真实的事物才能被理解。
阅读文章 >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应该让用户容易找到原因并方便理解。否则,他们可能没办法解决这些错误。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要设计出一个易于解决错误的流程。一个错误信息应该能清晰的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也提供解决方案。
左边的错误信息很清晰的解释了发生的问题,右边的错误信息对用户来说非常困惑。
1. 什么时候告知用户发生了错误比较好?
当用户出错后,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应该在用户填表时提醒还是最后通知用户。错误预警中有三种常见模式:
内联/实时:在输入时或移开焦点后立即提供反馈。 提交后/客户端:当用户点击提交按钮之后 服务器端: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再返回反馈给用户 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2. 内联验证
一般来说,当表单非常短小时用内联验证,因为它允许在内存中的数据仍然最新时更正错误。
你可以用内联验证立即告诉用户哪里错了。
”尽可能的进行内联验证“”这种类型的错误消息很容易被察觉“,此外,输入完成后立即告知错误,对用户的交互成本最低——UX专家Rachel Krause
另一位专家 Luke Wroblewski 建议,当问题的答案不明显时,可以使用内联验证。例如,在选择用户名时,用户可能不知道哪些用户名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输入数据时立即告知错误可能会有所帮助。
3. 提交后验证
另一方面,当表单很大且需要保持关注时,你希望帮助用户保持专注,而不是通过不断显示错误来打断他们。
“使用内联验证,用户必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反复切换:填写表单和纠正错误。这减慢了用户的速度,增加了认知努力,通常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Jessica Enders 在她的书《设计 UX:表单》中写道
4. 服务器端验证
服务器端验证是最不友好的方式,但却为网站提供了很高的稳定性。当需要二次检查用户的数据时,这种方法最有效。
5. 如何提示用户错误?
错误提示告诉用户他们做错了,但是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如何修复它?很显然,清楚地说明错误,而不仅仅是显示 Error:90803,对用户有很大帮助。
使用用户能理解的话,而不是用专业术语
6. 使用积极语言而不是消极语言
错误提示措辞要使用积极语言而不是消极语言。例如,如果用户遗漏了一个字段,与其说”该字段不应该是空的“,不如说”请填写此字段“。当使用积极语言时,用户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受到责备,这能减少用户的焦虑感,减少流失。
7. 必要时提供帮助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无法自己修复错误,他需要额外的帮助。例如,当用户无法登录时,大多数应用只提供找回密码,而没有找回用户名。但事实上,用户名和密码都可能会忘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提供所有必要的操作和信息资源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标签 标签是表单可用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如果标签不清晰,那么其他元素就算把可用性做得再好也没意义。所以,不要让用户来猜测这里面到底要填什么内容。
不要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比如”数字“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一定要明确意思。
1. 将标签放在输入字段的顶部
许多研究表明,将标签放置在输入字段的顶部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填写表单,因为它允许用户遵循一条垂直线而不是 Z 模式。但是,如果它占用太多的垂直空间,您也可以使用浮动标签。因此,如果你希望用户更快地填充表单,请将他们放置在字段的顶部。
将标签放置在字段的顶部和使用浮动标签,这两种方式都很有效
2. 将标签放在输入字段的左侧
另一方面,当你询问用户比较复杂的问题,用户需要更多时间思考问题答案的时候,研究表明将标签放在输入框的左侧会比较好。
当用户需要思考答案时,将标签放在输入框的左侧会更好
3. 标签应该是可见的,无论什么输入状态
无论你用什么方式,确保当用户填完内容后,标签是可见的。因为,当用户需要再次确认表单内容的时候,他们不用删除填好的数据来查看系统需要他们填什么。
不管输入状态如何,标签都应该是可见的
4. 减少不必要的输入项
要填的表单越多,用户就不愿意填完它。所以尽可能地为用户减少不必要的输入项。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将必填和非必填的字段区分开,减少用户的负担。
5. 可见性
不管状态如何,字段都应该是清晰可辨的。此外,活动字段和非活动字段之间的区别应该要明显。
输入字段应该有高对比度,在所有状态下都是可见的。
6. 自动激活 PC 端表单的第一个字段
自动激活表单的第一个字段,这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避免用户额外点击。
7. 帮用户预先填好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帮用户预先填好字段。例如,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邮政编码,或者某些数值可能是频繁的。在这些情况下,为用户填充字段。
8. 格式
含有大量小数的数字很难读懂。因此,当要求较大的数字时,需要考虑添加格式以支持可读性。例如,在询问卡号时,使用自动格式化:读取 5678-9876-9738-8394 比读取 5678987697388394 容易得多。
此外,当请求需要特定格式化数据时,要包含一个实例,让用户准确理解要填什么。
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格式化数据
9. 表单区域大小
输入框的大小应该要与所填的内容长度相匹配。比如,当要用户填写用户名时,如果显示的填写区域是一个长段输入框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用户写一些反馈,但只能看到所写内容的最后一小段,那就很难用了。(彩云注:我就经常在一些体验不好的产品上碰到过这种情况,简直太难受了。)
如果你不能准确预测信息的长短,比如留言反馈,建议表单区域最好是能在用户填写内容触碰边界时,自动变高。
输入字段的大小应该与它预期的数据大小相对应
10. 为桌面系统设计灵活的表单
在键盘和鼠标之间切换很烦人。在理想的情况下,用户应该只使用一种媒介来填写表单,但有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如果用户需要多种媒介来填写表单,至少要尽量减少切换。为此,将需要同一种工具的输入组合在一起。
另外,当创建一个网页表单时,要确保用户可以只使用键盘来浏览表单——使用TAB和方向键。
11. 为移动端系统设计灵活的表单
当在移动设备上时,将你显示的键盘与用户必须输入的数据相匹配。我们经常看到需要数字键盘的输入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但几乎很少有 APP 显示支持输入电子邮件地址的键盘。
支持通过显示正确的键盘输入电子邮件
下拉菜单 vs 单选按钮 下拉框的使用比单选按钮更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额外的点击来打开它们。此外,用户无法提前看到选项,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如果你只有少量的选项,使用单选按钮。如果选项的数量超过 4 个,下拉菜单的效果会更好。
1. 复选框
通过勾选复选框,用户应该是同意某些内容。我的意思是,他们应该说,“是的,我想要这个”,而不是,“是的,我不想要这个”。不幸的是,我经常看到有误导性的复选框试图在创建账户时欺骗人们订阅他们的产品。当你不想订阅他们的通讯时,你又必须勾选复选框,像这样的伎俩对信誉是不合适的,所以不要动心使用它们。
通过勾选复选框,用户应该同意某些内容,而不是确认他们不同意。
结构 一个结构充分的表单就像一个与用户的良好对话。所以记住这一点,仔细规划结构。
1.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从用户已经很清楚知道答案的问题开始,像名字、邮件这类。然后再循序渐进问稍微复杂的问题,像账户信息之类的。
首先,一个很自然的顺序,当你第一次见某些人的时候,你会找一些比较好切入的问题,比如叫什么名字啊之类的。其次,当用户已经填了一些字段之后,那么之后会增加他填完表单的机会。
2. 创建逻辑信息块
将不相关的信息按逻辑分组。例如,你可以将结帐表单分为“个人信息”和“帐户信息”组,将信息分组可以帮助用户一次只考虑一个主题。
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组,使表单可被快速扫描
3. 单步 VS 多步表单
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的时候,你可能想知道哪一个最有效:单步流程还是多步流程。一般来说,单步表单的转化率更高,因为它看起来更小,而且不会劝退用户。如果你询问基本信息并希望用户快速填写表单,单步表单就非常不错。
当用户被要求必须填写更多复杂信息时,多步表单会更好。为了帮助用户在进行多步骤填写时不至于失去耐心,可以给到进度条,提示还剩多少步。
4. 单列 vs 多列布局
一般来说,用单列布局会更好,因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扫描,也可以尽量减少用户遗漏填写。
但当用户多次填写同一个表单时,他们更喜欢多列表单,因为这样不会浪费时间滚动。一般来说,在 B 端应用中这种多列表单会比较合适。
按钮 设计可用的按钮对提高转化率至关重要。如果按钮上的文字内容比较模糊,会容易劝退新手用户。
根据用户按下按钮会发生什么来命名按钮
1. 提高用户的容错率
对于更复杂的表单来说,按钮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有提交和取消表单的单一方法。用户应该至少有补救的机会。举个例子,如果用户点了在线帮助时,他已经填好的数据不应该被丢失。或者,如果用户由于意外点击了按钮,请求不应该被提交。
2. 主要按钮和次要按钮应该很容易区分
为了避免点击错误的按钮,用户应该能比较容易地区分主要和次要按钮。另外,最好不要只依赖颜色,样式上最好有比较大的差异。
让主要和次要的按钮样式上有比较大的区分度
3. 正确的标签按钮
按功能明确地标注按钮。例如,如果按一个按钮可以创建一个账户,在按钮上的文案叫”创建账户”要好过“提交”
总结 当用户打开表单时,他首先肯定是想要填完它的。尝试帮助他们而不是用糟糕的设计给他们设置障碍。
不幸的是,这里面提到的许多错误,并不需要多么高级的技巧,而是因为设计没有同理心。仔细思考你的设计流程,检查是否能让所有内容对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都是清晰的。
通常来说,一般要达到以下目的,大多数指导原则都来自这些规则:
用户应该只输入一次数据 用户应该填尽可能少的信息 用户应该只需要记住少量的信息 用户检查和恢复错误内容应该要很容易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平面设计中如何用好黑体?来看这份入门指南!
UI交互 2022-06-30本文总结了黑体字的特点、使用场景和案例实操,帮你掌握黑体字的用法。 往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round-h...本文总结了黑体字的特点、使用场景和案例实操,帮你掌握 黑体 字的用法。
往期回顾:
平面设计中如何用好圆体?来看这份入门指南! 圆体由黑体演变而来,在笔画的拐角处和其末端为圆弧状。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艺海拾贝Design」
-
平面设计中如何用好黑体?来看这份入门指南!
UI交互 2022-06-30本文总结了黑体字的特点、使用场景和案例实操,帮你掌握黑体字的用法。 往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round-h...本文总结了黑体字的特点、使用场景和案例实操,帮你掌握 黑体 字的用法。
往期回顾:
平面设计中如何用好圆体?来看这份入门指南! 圆体由黑体演变而来,在笔画的拐角处和其末端为圆弧状。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艺海拾贝Design」
-
想把表单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我总结了这5个细节!
UI交互 2022-06-30Hi,我是彩云。我们每天都在填写各种表单,例如发帖、填单、登录等等。然而,在填写时经常容易出错,例如可能会输错密码。Hi,我是彩云。我们每天都在填写各种表单,例如发帖、填单、登录等等。然而,在填写时经常容易出错,例如可能会输错密码。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帮助用户尽可能顺利地处理这些错误至关重要。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尤其是现在 B 端设计如此流行的情况下,表单 设计细节 尤其需要各位设计师注意。今天会分享 表单设计 中那些你不注意的细节点,必须先点赞收藏了,这些干货知识相信你一定用的上。
比如以登录为例,当你把密码输错后,网站清空你刚刚才填好的表单,是不是非常让你崩溃?删除所有数据对用户来说很烦人,这会让你必须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便只是拼错了密码而已。
因此,任何专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不仅应该考虑顺利的流程情况,还应该考虑失败时应该怎么办。
表单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
从 4 个方面,总结B端表单标签的设计细节 上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form-interaction] 精心设计的表单,能让用户感到心情舒畅,愉快的注册、付款和进行内容创建和管理,这是促成网上商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阅读文章 >
从 4 个方面,总结 B 端表单的交互设计细节 “虚假的事物可以被随意想象,唯有真实的事物才能被理解。
阅读文章 >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应该让用户容易找到原因并方便理解。否则,他们可能没办法解决这些错误。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要设计出一个易于解决错误的流程。一个错误信息应该能清晰的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也提供解决方案。
左边的错误信息很清晰的解释了发生的问题,右边的错误信息对用户来说非常困惑。
1. 什么时候告知用户发生了错误比较好?
当用户出错后,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应该在用户填表时提醒还是最后通知用户。错误预警中有三种常见模式:
内联/实时:在输入时或移开焦点后立即提供反馈。 提交后/客户端:当用户点击提交按钮之后 服务器端: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再返回反馈给用户 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2. 内联验证
一般来说,当表单非常短小时用内联验证,因为它允许在内存中的数据仍然最新时更正错误。
你可以用内联验证立即告诉用户哪里错了。
”尽可能的进行内联验证“”这种类型的错误消息很容易被察觉“,此外,输入完成后立即告知错误,对用户的交互成本最低——UX专家Rachel Krause
另一位专家 Luke Wroblewski 建议,当问题的答案不明显时,可以使用内联验证。例如,在选择用户名时,用户可能不知道哪些用户名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输入数据时立即告知错误可能会有所帮助。
3. 提交后验证
另一方面,当表单很大且需要保持关注时,你希望帮助用户保持专注,而不是通过不断显示错误来打断他们。
“使用内联验证,用户必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反复切换:填写表单和纠正错误。这减慢了用户的速度,增加了认知努力,通常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Jessica Enders 在她的书《设计 UX:表单》中写道
4. 服务器端验证
服务器端验证是最不友好的方式,但却为网站提供了很高的稳定性。当需要二次检查用户的数据时,这种方法最有效。
5. 如何提示用户错误?
错误提示告诉用户他们做错了,但是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如何修复它?很显然,清楚地说明错误,而不仅仅是显示 Error:90803,对用户有很大帮助。
使用用户能理解的话,而不是用专业术语
6. 使用积极语言而不是消极语言
错误提示措辞要使用积极语言而不是消极语言。例如,如果用户遗漏了一个字段,与其说”该字段不应该是空的“,不如说”请填写此字段“。当使用积极语言时,用户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受到责备,这能减少用户的焦虑感,减少流失。
7. 必要时提供帮助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无法自己修复错误,他需要额外的帮助。例如,当用户无法登录时,大多数应用只提供找回密码,而没有找回用户名。但事实上,用户名和密码都可能会忘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提供所有必要的操作和信息资源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标签 标签是表单可用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如果标签不清晰,那么其他元素就算把可用性做得再好也没意义。所以,不要让用户来猜测这里面到底要填什么内容。
不要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比如”数字“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一定要明确意思。
1. 将标签放在输入字段的顶部
许多研究表明,将标签放置在输入字段的顶部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填写表单,因为它允许用户遵循一条垂直线而不是 Z 模式。但是,如果它占用太多的垂直空间,您也可以使用浮动标签。因此,如果你希望用户更快地填充表单,请将他们放置在字段的顶部。
将标签放置在字段的顶部和使用浮动标签,这两种方式都很有效
2. 将标签放在输入字段的左侧
另一方面,当你询问用户比较复杂的问题,用户需要更多时间思考问题答案的时候,研究表明将标签放在输入框的左侧会比较好。
当用户需要思考答案时,将标签放在输入框的左侧会更好
3. 标签应该是可见的,无论什么输入状态
无论你用什么方式,确保当用户填完内容后,标签是可见的。因为,当用户需要再次确认表单内容的时候,他们不用删除填好的数据来查看系统需要他们填什么。
不管输入状态如何,标签都应该是可见的
4. 减少不必要的输入项
要填的表单越多,用户就不愿意填完它。所以尽可能地为用户减少不必要的输入项。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将必填和非必填的字段区分开,减少用户的负担。
5. 可见性
不管状态如何,字段都应该是清晰可辨的。此外,活动字段和非活动字段之间的区别应该要明显。
输入字段应该有高对比度,在所有状态下都是可见的。
6. 自动激活 PC 端表单的第一个字段
自动激活表单的第一个字段,这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避免用户额外点击。
7. 帮用户预先填好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帮用户预先填好字段。例如,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邮政编码,或者某些数值可能是频繁的。在这些情况下,为用户填充字段。
8. 格式
含有大量小数的数字很难读懂。因此,当要求较大的数字时,需要考虑添加格式以支持可读性。例如,在询问卡号时,使用自动格式化:读取 5678-9876-9738-8394 比读取 5678987697388394 容易得多。
此外,当请求需要特定格式化数据时,要包含一个实例,让用户准确理解要填什么。
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格式化数据
9. 表单区域大小
输入框的大小应该要与所填的内容长度相匹配。比如,当要用户填写用户名时,如果显示的填写区域是一个长段输入框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用户写一些反馈,但只能看到所写内容的最后一小段,那就很难用了。(彩云注:我就经常在一些体验不好的产品上碰到过这种情况,简直太难受了。)
如果你不能准确预测信息的长短,比如留言反馈,建议表单区域最好是能在用户填写内容触碰边界时,自动变高。
输入字段的大小应该与它预期的数据大小相对应
10. 为桌面系统设计灵活的表单
在键盘和鼠标之间切换很烦人。在理想的情况下,用户应该只使用一种媒介来填写表单,但有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如果用户需要多种媒介来填写表单,至少要尽量减少切换。为此,将需要同一种工具的输入组合在一起。
另外,当创建一个网页表单时,要确保用户可以只使用键盘来浏览表单——使用TAB和方向键。
11. 为移动端系统设计灵活的表单
当在移动设备上时,将你显示的键盘与用户必须输入的数据相匹配。我们经常看到需要数字键盘的输入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但几乎很少有 APP 显示支持输入电子邮件地址的键盘。
支持通过显示正确的键盘输入电子邮件
下拉菜单 vs 单选按钮 下拉框的使用比单选按钮更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额外的点击来打开它们。此外,用户无法提前看到选项,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如果你只有少量的选项,使用单选按钮。如果选项的数量超过 4 个,下拉菜单的效果会更好。
1. 复选框
通过勾选复选框,用户应该是同意某些内容。我的意思是,他们应该说,“是的,我想要这个”,而不是,“是的,我不想要这个”。不幸的是,我经常看到有误导性的复选框试图在创建账户时欺骗人们订阅他们的产品。当你不想订阅他们的通讯时,你又必须勾选复选框,像这样的伎俩对信誉是不合适的,所以不要动心使用它们。
通过勾选复选框,用户应该同意某些内容,而不是确认他们不同意。
结构 一个结构充分的表单就像一个与用户的良好对话。所以记住这一点,仔细规划结构。
1.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
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从用户已经很清楚知道答案的问题开始,像名字、邮件这类。然后再循序渐进问稍微复杂的问题,像账户信息之类的。
首先,一个很自然的顺序,当你第一次见某些人的时候,你会找一些比较好切入的问题,比如叫什么名字啊之类的。其次,当用户已经填了一些字段之后,那么之后会增加他填完表单的机会。
2. 创建逻辑信息块
将不相关的信息按逻辑分组。例如,你可以将结帐表单分为“个人信息”和“帐户信息”组,将信息分组可以帮助用户一次只考虑一个主题。
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组,使表单可被快速扫描
3. 单步 VS 多步表单
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的时候,你可能想知道哪一个最有效:单步流程还是多步流程。一般来说,单步表单的转化率更高,因为它看起来更小,而且不会劝退用户。如果你询问基本信息并希望用户快速填写表单,单步表单就非常不错。
当用户被要求必须填写更多复杂信息时,多步表单会更好。为了帮助用户在进行多步骤填写时不至于失去耐心,可以给到进度条,提示还剩多少步。
4. 单列 vs 多列布局
一般来说,用单列布局会更好,因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扫描,也可以尽量减少用户遗漏填写。
但当用户多次填写同一个表单时,他们更喜欢多列表单,因为这样不会浪费时间滚动。一般来说,在 B 端应用中这种多列表单会比较合适。
按钮 设计可用的按钮对提高转化率至关重要。如果按钮上的文字内容比较模糊,会容易劝退新手用户。
根据用户按下按钮会发生什么来命名按钮
1. 提高用户的容错率
对于更复杂的表单来说,按钮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有提交和取消表单的单一方法。用户应该至少有补救的机会。举个例子,如果用户点了在线帮助时,他已经填好的数据不应该被丢失。或者,如果用户由于意外点击了按钮,请求不应该被提交。
2. 主要按钮和次要按钮应该很容易区分
为了避免点击错误的按钮,用户应该能比较容易地区分主要和次要按钮。另外,最好不要只依赖颜色,样式上最好有比较大的差异。
让主要和次要的按钮样式上有比较大的区分度
3. 正确的标签按钮
按功能明确地标注按钮。例如,如果按一个按钮可以创建一个账户,在按钮上的文案叫”创建账户”要好过“提交”
总结 当用户打开表单时,他首先肯定是想要填完它的。尝试帮助他们而不是用糟糕的设计给他们设置障碍。
不幸的是,这里面提到的许多错误,并不需要多么高级的技巧,而是因为设计没有同理心。仔细思考你的设计流程,检查是否能让所有内容对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都是清晰的。
通常来说,一般要达到以下目的,大多数指导原则都来自这些规则:
用户应该只输入一次数据 用户应该填尽可能少的信息 用户应该只需要记住少量的信息 用户检查和恢复错误内容应该要很容易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