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万亿市场、5亿用户,亟待开发的直播电商产业价值链!
设计动态 2023-03-29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准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掘直播电商这座3万亿规模的富矿! “在中国年轻人中,很难再寻找到一个没在直播电商中购买商品的人。”某MCN运营负责人王倩在看完今年315晚会曝光东方甄选虚假宣传后给出的一句评价。 她告诉社区营销研究院,直播条条大路通罗马,直播电商产业的未来将怎样发展?本篇文章从直播电商产业的起源出发,首先说明了直播电商的市场发展规模,之后从多方角度展现了目前直播电商的多种呈现形式,以及直播电商主播的发展趋势,客观展示了目前直播电商产业的多样性。推荐想要深入了解直播电商产业的人们阅读,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准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掘直播电商这座3万亿规模的富矿 !
“在中国年轻人中,很难再寻找到一个没在直播电商中购买商品的人。”某MCN运营负责人王倩在看完今年315晚会曝光东方甄选虚假宣传后给出的一句评价。
她告诉社区营销研究院,直播电商并非只有消费者看到的主播,其背后还有直播运营团队、电商团队、直播平台与企业多个角色,是一个超过万亿规模的完整产业,也是一个产业价值链处于蓝海的新兴行业,只要在产业价值链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依旧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
一、3万亿市场、5亿用户的直播电商 我国直播电商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2016年直播电商伴随直播风口应运而生,诞生初衷为试图打通 “直播+内容+电商” ,提高用户粘性,即用户平台停留时间,将流量变现。
经过近7年的发展,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已经走过了初创期和快速发展期,未来将继续走向成熟期,最终实现不同模式的分化。
目前我国直播电商正处于第五阶段,在此之前其还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直播平台应运而生, 2016年为直播元年,这一年里我 国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有200多家,直播市场总量超过了250亿元;
第二阶段,2017年为行业分化并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阶段, 这一年国内直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96.4 亿元,市场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行业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 2018年快手电商和抖音直播纷纷上线,主播崛起。2019年淘宝直播间用户达4亿,年交易额破亿主播有117位,直播间商品超过4000万个,参与商家同比增加268%,整年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
第四阶段,2020 年薇娅和李佳琦分别带货310.9亿和218.6亿,疫情期间直播电商快速发展,不同直播电商模式逐渐分化。
第五阶段,直播电商作为一种重要业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监管规范政策。 2021年头部主播流量转移到腰部主播和企业自播,同时直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23615.1亿元,从2017年开始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万亿增长。
当下,直播电商市场呈现规模体量大与用户规模大两个明显特征。根据CNNIC披露的直播电商用户数据及艾瑞咨询披露的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信达证券对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2021年和2022年的预测值进行测算,认为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2万亿,并预计2022年全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84万亿,同比增速42%。
同时,根据CNNIC 披露数据,截止2022年上半年,我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已达到4.69 亿人,相比2021年底4.64亿人增长1.15%;直播电商单用户年度GMV稳步增长,2020 年度单用户GMV为3191 元,2021年度单用户GMV推算为4309 元,同比增速为35%,信达证券预计2022年度用户GMV达到5982元,同比增速为39%。
二、四方唱戏的直播电商产业链 直播电商产业链参与者可以分为商家、平台、用户以及包括MCN机构、主播等在内的服务商。在所有参与者中,平台方处于核心地位,服务商为主要参与方。
服务商的前台部分为达人主播,凭借自身流量和影响力为品牌进行产品销售;服务商中的MCN机构为主播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选品、直播间流程管理以及投流等,并从商家处 收取服务费,同时大量商家会对店铺自播进行外包,大多通过年框合作协议或按时长付费的方式寻求专业代运营服务。
从产业链的核心平台方看,平台主要通过提供产品曝光、交易保障、商品管理以及需求对接、流量分配等功能获取收入,收入主要来源于买量收入和交易服务佣金。
那么在这条产业链中,各方又是如何登台唱戏的呢?
首先是商家角度,可以选择直播。常态化店播可以承接私域流量,帮助商家获得更可控的成本投入与更稳定的销量增长。
2019年以来企业自播(店播)占比逐年上升。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我国企业自播比例为30.5%、达人播比例为69.5%,2022年企业自播占比达47.3%、达人播比例下降至52.7%,预计2023年企业自播占比将达到49.8%,即将超过达人播市场占比。店播生态从2021年起已步入成长快车道,店播账号及销售额均提升明显,一年内市场占比上升了4.1个百分比。
品牌自播能够帮助品牌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流量依赖,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选择。
以美妆品牌“韩水仙” 为例,品牌主打的“变色润唇膏”商品,依靠品牌自播带货,占比高达 97%。同时,在官方号主页,配合大量视频素材刷屏发布并引流直播间,以“商品带品牌”的方式实现热销。
还有医药保健品牌“仁和”通过建立多个自播矩阵账号抢占平台流量。其中,“仁和大健康”账号的销售情况最佳,30天销量近25w单,其余矩阵账号也维持在5w 单的销售水平,品牌自播带来的推广成效占据50%以上,助力重点商品长期稳定在榜单前列。根据QuestMobile,抖音2022年第一季度品牌自播直播间占比增长了8.8个百分比,快手增长了2.1个百分比。
其次是平台角度,可通过释放 KOL 的动销能力提高整个电商行业的周转率 。典型平台有抖音、快手、点淘等,三大直播电商平台分别致力于打造“兴趣电商”、“信任电商” 和“发现式电商”。
区别于传统货架电商,直播带来的互动体验、视觉体现升级以及折扣力度具备较强吸引力。直播电商针对货架电商模式的部分不足进行了重要的模式创新,创造出了差异化的购物体验,正快速发展。
再其次是主播角度,虚拟主播未来可期。 近几年来由于AI等技术不断迭代,我国的虚拟人产业高速发展。根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相较于2021年,2022年中国网民对虚拟人的了解和关注程度更高,从2021年的63.6%的关注度上升至2022年87.8%。
其中超过六成的网民更关注虚拟主播,这说明虚拟主播正在释放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47.5%的受访用户认为未来真人主播和虚拟主播将共存,45.7%的受访用户认为虚拟主播将会替代某些领域的真人主播。随着消费群体的需求多样化和虚拟现实技术迅速发展,未来虚拟主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最后是MCN角度,B端路径仍是提升GMV到净利率的不二之选。 面向B端商家,主要通过衍生品销售、红人电商、直播打赏、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等方式获取营收。
例如遥望科技,其2022年致力于成为链接明星网红与供应商的直播电商超级渠道,明星矩阵及IP账号加速布局,推出数字虚拟人与孪生主播技术,积极切入非标领域拓展增量,自创SaaS平台助推新业务发展,GMV实现了翻一番;此外自创品牌等盈利模式也是机会,东方甄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准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掘直播电商这座3万亿规模的富矿。
来源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ID:Community_Marketing),洞察社区消费
本文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社区营销研究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超级App微信,迎来令人胆寒的恐怖时刻
设计动态 2023-03-293月28日晚,春雨浸润下的广州,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如期而至。 微信公开课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创业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关注的焦点,本次公开课中,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以及搜一搜分别根据产品当下动态与未来规划,对微信生态的融合建设、创作者商业价值、就在昨晚,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如期开启,许多观众也在这场微信公开课中了解到目前的微信生态与产品规划,以及后续微信可能做出的产品功能变化,不少人也再一次对微信作为一款“超级APP”有了新的认知。具体昨晚的微信公开课讲了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3月28日晚,春雨浸润下的广州,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如期而至。
微信公开课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创业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关注的焦点,本次公开课中,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以及搜一搜分别根据产品当下动态与未来规划,对微信生态的融合建设、创作者商业价值、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的分享,也为去年的执行效果交付了答卷。
不久前,腾讯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13.132亿。在聊天和非聊天场景增长的推动下,微信总使用时长于2022年持续增长。
本文将会从微信生态大融合趋势的视角切入,来探讨微信产品如何助力于微处,赋能商家,并创造出更多交付的可能、连接的可能;来分析微信如何做出一个更有灵魂的工具,如何成为更有责任感的企业。
看完整个公开课的发布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它作为一款超级App,正在迎来自己“一强超强”的“恐怖时刻”。
一、微信生态大融合 “让内容找到用户,让用户获得内容”是微信生态融合的核心目标,而视频号和搜一搜是微信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阶段微信生态内容和商业价值愈发显现的代表性工具。
一方面,随着视频号用户时长快速增长,创作者们迎来了更多变现可能。
作为重要的原子化组件,微信视频号是微信生态内容流转的重要枢纽。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微信视频号日活创作者数与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翻倍,消费时长增长3倍,创作者们获得收入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2022年,微信视频号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800%,累计有收入的作者数对比2021年增长了2.64倍,视频号的商户化路径日趋成熟,生态更加繁荣。
“在公众号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众号的作者通过视频号来去发布视频,通过视频号的直播能力来进行直播。”腾讯公司副总裁、视频号负责人张孝超表示。以新闻联播为例,在过去的410天里,新闻联播的视频号直播了550场,吸引到2.7亿人通过视频号观看新闻联播。
头部媒体自带流量,偏“小众”的地方媒体也不逊色。据介绍,江西省景德镇市下属的地级市乐平,建立了地方融媒体平台,其微信视频号“乐平宣传”在过去的250天里直播了501场,得到了累计超过3000万人的场观成绩,人数最多的一次,有80-90万人观看直播。
为了助力更多创作者提升收入,微信视频号公布了包括付费订阅功能与“原创权益”扶持等多项产品计划,表示未来将支持创作者设立付费内容专区,同时提供包括评论区广告分成、原创内容保护等功能,帮助创作者进一步实现变现。
“好的创作者应该获得回报,我们会不断地创建这样的商业化体系,让所有的创作者得到更多的收益。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创作收益是能够稳健地、健康地向上去生长。”张孝超说。
此外,视频号也是微信内唯一面向C端的公开名片,2023年,微信将会推出创作者主页新的展示方式,除了挂载固有的视频、直播、橱窗等模块,视频号主页正在尝试支持挂载长音频甚至图文等内容形态,并通过创建新的分发场景,让微信生态的内容紧密融合,更加便捷高效地触达用户。
另一方面,作为微信生态各内容板块的“连接器”,搜一搜也成为了助力内容创作与运营的重要工具。
搜一搜从一个简单的搜索工具演变为生态内部的重要“连接器”——一边是精准的用户需求,一边是微信的内容生态。
微信搜一搜业务负责人许静芳表示,过去一年,搜一搜用户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每月累计有8亿用户使用搜一搜,搜索量同比增长54%。这一增长速度的背后,源于用户对于搜一搜的认知和需求开始发生改变。政务、医疗、教育、新闻、美食、旅游等内容都呈现出数倍增长态势。
搜一搜逐渐成为了连接微信生态的重要纽带,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和服务。
“微信里面有公众号的文章、小程序的服务、视频号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等,这一切都支撑了搜一搜的内容生态。”许静芳说,“在向用户传达搜索结果时,搜一搜需要考虑如何挖掘出不同载体的不同优势,用多元生态编织搜索结果,立体化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甚至是一个需求的不同角度。”
根据数据,2022年通过搜一搜带动的公众号新增粉丝贡献占比达到27%,文章分发量较去年增长43%;小程序新增日活用户贡献占比20%,小程序分发量较去年增长26%;视频号新增粉丝量较去年增长120%,视频分发量较去年增长895%。
微信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工具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微信生态系统,向更加商业化、高效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而伴随着微信生态的不断演进和完善,它们有望发挥出更加重要的内容和商业价值。
二、服务企业,解决痛点 小程序的关键词重点突出了“增长”二字,无论是用户的使用时长还是整体交易规模,小程序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小程序整体交易规模增长了40%。
微信开放平台负责人曾鸣认为,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进入到小程序,并且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把小程序作为他们自己创业的首选,这也是小程序经济收益和商业价值的体现。小程序2021-2022开发者的规模增长了23%,而小程序所提供的云开发服务,整体账户超过了300万。
开发者和服务商将小程序的能力边界一次次拓展,在更多新的使用场景中挖掘出新的想象空间。 在开发者不断开发过程中,小程序也持续释放出解决痛点、服务企业的价值。
2022年,小程序官方和重庆医疗急救中心合作开发了一个新的小程序。急救中心用短信的方式传递给求救者,求救者通过短信可以把急救中心小程序打开,一方面,可以准确、简单地把自己的所在地址发给急救中心;另一方面,在等待急救过程中,服务中心的引导员会引导家人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做一些紧急救援的行为,以便尽可能挽救生命。
除了医护方面,小程序官方也一直在与服务商合作,在民生方面做更多的贡献。目前,小程序在餐饮行业普及度越来越高,2022年自助点餐小程序已经变成餐饮企业的一种标配。
此外,小程序所开发的销售终端服务平台——“门店助手”,也成为了快消行业的标配。
“门店助手”可以帮助品牌与末端的销售点进行连接,摆脱了以前只能通过各地市的经销商进行联系的弊端,提升了货物流转的效率。
通过这种连接,销售终端可以在品牌的小程序上直接订货,很多的促销活动也可以从品牌直接到销售端,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费用以及成本损耗。
在这一层面上,曾鸣对于小程序的演进进行了总结:“小程序1.0版本,我们仅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开发者工具和开发者社区。到了2.0,我们提供了微信的开发和云托管的开发能力。2023年,我们准备发布新的一站式开发的平台,在开发的基础上,还提供安全网关,包括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打包服务。3.0发布之后,整体的开发效率将会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
在企业数字化经营方面,企业微信正在提供更加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连接用户和内部团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据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介绍,企业微信目前已连接超1200万真实企业及组织,每天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信用户数达5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企业微信构建私域经营阵地,企业通过企业微信私域成交规模已达上千亿元。
来自企业方的大量交易需求,催生了企业微信多项功能的升级。比如,新的对外收款功能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线下收款安全性、便携性等难题。企业微信为企业推出统一的、可被管理的收款账号,支持多种多样的付款方式,并让企业清晰知道每个导购的真实业绩,从而形成一个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正向循环。
例如,医药零售企业海王星辰的2万名店员,通过企业微信连接了全国800万顾客。通过使用对外收款,海王星辰的顾客无需到店即可在线下单。现在,海王星辰每个月门店离店销售额高达3000万元。
“他们知道自己每一笔交易卖出去的药,具体出自哪个区域、哪个门店的哪个店员,大大节约财务的对账时间,同时有效激发了店员线上服务的积极性,最终让海王星辰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统一的销售管理系统。”黄铁鸣表示。
在企业外部,企业微信与微信视频号建立更加丰富的“联动”形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视频号里介绍产品和服务。在视频号主页、小店、直播间里,企业都可以接入微信客服,实现顾客一键咨询。而在企业内部,企业微信也提供了多样化的一体化办公协作功能,比如在线文档、在线会议、专业的企业邮箱、企业网盘等等。
作为微信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程序和企业微信在不断拓展自身能力边界,解决企业的痛点问题,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数字化经营赋能。
三、做有灵魂的工具 微信支付作为微信生态的基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做到了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价值。
在工具属性方面, 微信支付一直持续帮助商家进行精细化运营,真正落实“助力于微处” ,例如发放小程序优惠券、打通企业微信收付款等。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商户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还解决了过去导购效率低、资金管理难的痛点,也让用户付款更安心,企业资金管理更便捷。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5万商家接入了消费后小程序返优惠券的功能,帮助商家再次精准触达消费者。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表示,这项功能在过去三年共带动了120亿消费。
随着疫情过去,微信支付的海外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张颖对于这款产品的愿景——我们的微信支付的用户走到哪里,我们的微信支付就能到哪里。目前,微信的跨境支付业务已覆盖全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合作机构总计超过1000家,已连接超过400万境外商户。
赋能商家之外, 微信支付也在持续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让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需要押金的支付场景 , 张颖举了一个给电动车充电的例子:“首先,充值是个很糟的体验,其次,下次会不会再去这个地方,也是个问题,还有可能因为充值的钱不够导致未充满。当然,现在可以用‘先用后付’的体验来解决问题。”
“不只是在线下的场景,电商的场景也同样适用。”张颖补充道。
微信支付广泛性、便捷性的力量已经得到验证, 但对于支付工具来说,安全性也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微信支付也一直不断探索创新。
2019年,微信支付推出了刷脸支付,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用户体验问题。因此,微信支付开始尝试使用掌纹支付。
与刷脸支付相比,掌纹支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微信支付通过掌纹支付,实现了双因子验证,不仅可以通过掌纹识别用户身份,还可以通过掌静脉来确认用户身份,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目前微信正在逐步邀请商家联合打造刷掌的应用场景,用户只需要将会员卡、校园卡、交通卡、门票电子码等与手掌绑定,即可刷掌验证会员身份、便捷消费、过闸通行。
仅仅做到以上两点,还不足以成为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产品,微信支付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对消费者保护以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
2022年,微信支付推出了消费者保护中心和反欺诈频道等功能。微信支付用了三年的时间,大额被骗的金额一共下降了98%,张颖也表示:“为这个结果,我是非常自豪的。但天下无欺依然是一条长路交易,生态治理也是一个持久战。所以我们会一直努力来保护我们整个生态的交易安全,来保护我们的用户和我们的消费者。”
不仅如此,微信支付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与商家和用户一起推出了“微信支付一起做好事”的项目,向城市美容师和环卫工人送去爱心餐等。目前微信支付“爱心餐”已累计服务10万以上环卫工人,共计连接5700家爱心门店,累计送出88万份爱心餐。
此外,微信支付利用数字化反馈来连接用户,让有爱心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可以更加便捷地匹配起来。在数字化反馈中,微信支付会向捐赠者发送感谢消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得到了回应。这不仅能够提高捐赠者的满意度,也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积极性。
以上,微信支付通过提供工具和服务、优化支付体验、保障交易安全和参与公益事业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毋庸置疑,微信是大众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凭借强大的技术和日益完善的生态,微信也在持续迭代新的服务场景和能力。保持“在场”,保持洞察,保持创新,微信才能在更长久的未来,挖掘出更多机会和价值。
细微又实在,微信“无孔不入”。
作者:弋曈,佳璇;编辑:石灿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刺猬公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我在抖音开咖啡店,多久能回本?
设计动态 2023-03-29如果不知道抖音上的咖啡团购券,你可能已经错过了“一个亿”。 你平时会花多少钱喝一杯咖啡? 也许是20元左右一杯的瑞幸,也许是30元一杯的星巴克。 又或者你还会打开外卖app,凑单、用券、减免,最后省下几块钱点到咖啡外卖,但平均每一杯价格仍然在15-20元之间。不少咖啡品牌已经将“低价”作为了当前营销策略的核心,比如在抖音上,许多咖啡品牌都推出了团购优惠券,尝试借此来吸引更多用户消费。那如果我们想在抖音上开一家咖啡店,结果能不能成功?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设想与分析。
如果不知道抖音上的咖啡团购券,你可能已经错过了“一个亿”。
你平时会花多少钱喝一杯咖啡?
也许是20元左右一杯的瑞幸,也许是30元一杯的星巴克。
又或者你还会打开外卖app,凑单、用券、减免,最后省下几块钱点到咖啡外卖,但平均每一杯价格仍然在15-20元之间。
而最新消息显示,各大咖啡品牌们已纷纷冲入抖音“流量池”,甩出一波又一波的远远低于原先单杯售价的“团购优惠券”,引得一众咖啡爱好者开启了每日“薅咖啡羊毛”的日常任务。
“低价”也逐渐成为了绝大部分咖啡品牌新营销策略的“核心”。
抖音app库迪咖啡8.8元两杯宣传
一、已经成为常态的“低价”营销 以上面图片中的库迪咖啡为例。
2022年库迪咖啡全国首店落地时,平均一杯咖啡的定价在20-30元之间,虽然打着试营业做活动的名目泛着花样给消费者优惠,但买卖之间总有一股跃跃欲试想成为“咖啡新贵”的气息。
而当时间来到2023年,库迪咖啡显然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做出了品牌运营的及时调整,具体表现为在奶茶品牌Coco打出“3.9元咖啡”标语时,库迪咖啡紧跟着宣布开启“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号称在全国一千多家的门店中均能让消费者畅饮“9.9元咖啡”。
库迪咖啡“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宣传海报
掀起一轮价格战之后,库迪咖啡一头扎进抖音本地服务,以团购的形式开启了“8.8元2杯咖啡”的低价优惠活动。
当然,嗅及行业变化的咖啡品牌远远不止库迪咖啡一家。打开抖音app,以上海本地咖啡店为例,排在团购人气榜前五的咖啡品牌除库迪外赫然有瑞幸咖啡、Tims天好咖啡、轻醒咖啡、星巴克等咖啡品牌。
抖音上海市团购人气榜前三的咖啡品牌
二、已经成为营销新阵地的抖音平台 随意点开榜单首位的瑞幸咖啡团购优惠,我们会发现当前单杯团购券最高销售量已超130W,同店销售前5的咖啡饮品总销售量已超过300W,按照平均一张券15元价格计算,仅仅5种类型的咖啡饮品总销售额达4500万元。且在小编调研期间,仅3月22日至3月23日一天中,团购券销售量即增加近20万。
惊人的销售数据同样出现在榜单里的库迪咖啡线上店中。该店铺仅8.8元一种团购券就已实现287.2W的销售量。
库迪咖啡8.8元团购券
抖音庞大的流量以及短视频生态天然具备的种草能力,为咖啡品牌们带去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截至2022年上半年,抖音团购平台整体入驻品牌商家数量为12万左右,而至目前商家数量已超60万家。绝大部分咖啡品牌均已入驻抖音平台,并早在去年双十一就尝试以直播加团购开启新的销售模式。
相比于外卖平台优惠券,抖音团购优惠券的“易售”更在于模式本身对非理智消费人群的关注以及品牌私域流量的转化。
例如,打开任意一个团购链接,我们会非常容易在显眼处发现“过期自动退、免预约”等宣传字样。这就打消了原本没有计划消费的人群的“后顾之忧”,再加上“限时抢购”、“限量抢购”的紧张氛围营造,极易促成消费者下单购买。同时,不强制要求实地核销优惠券、线上可用的宽松使用范围也将消费者以相比于外卖平台更短链条的链接转化至品牌的私域中。
星巴克6000余家门店通用、过期自动退的团购券
上述的优点让咖啡品牌们逐渐体会到抖音团购的带来的优势。“低价”不是咖啡品牌们“断尾求生”的手段,而是实打实基于利润计算之上的新营销策略。
那么抛开线下实体店铺销售额,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在抖音开一家新咖啡店,多久可以回本?多久可以实现盈利?单纯依靠抖音团购流量能否支撑店铺运营呢?
三、假如我在抖音开一家日销几百杯的咖啡店,能赚钱不? 我们先来看一下开一家咖啡店需要多少成本。
根据“加盟星”网站数据显示,如果要开一家品牌已有初步积累的咖啡店,那么成本预估在15万至30万之间。
幸运咖、库迪咖啡投资费用
以开一家瑞幸咖啡店为例,数据显示其在一线城市的投资成本预估在30万元左右,二线城市预估在23万左右,三线及以下城市预估需要16万左右,这其中的成本包含了加盟费、设备采购费、装修费,尚不计入人力成本费及后续运营成本。
瑞幸咖啡不同城市投资成本对比
我们假设在新一线城市开设一家咖啡店,初始投入成本假定为25万元,新店开业后需要持续投入运营成本和原料成本。而根据行业调研,如果一杯咖啡的成本大概在8-9元,其中根据星巴克门店运营成本占总体收入35%分析,即门店房租、人力、水电等成本占据单杯成本2.8-3.15元,其余为原料成本。
有业内人员称,咖啡品牌在抖音的团购券一般核销率在60%-80%之间。
因此,如果我们假定开设的咖啡店铺进驻抖音,单张团购券为13.5元、日销100张团购券且当月核销率80%即实际日销80杯,则月销售额为3.24万元,扣减国内相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门店运营及原料成本后,月利润约为0.85万元。在这种销售状态下, 将初始投资成本25万元赚回需近30个月,投资周期较长、回收成本较慢、风险较高。这还没算上房租上涨带来的因素。
上述测算是基于全部咖啡售卖均来源于抖音团购券的情况下,实际可能还会加上线下咖啡售卖利润,回本周期会相应减少。 那么,如果按照文章开头瑞幸咖啡品牌在抖音平台上的团购券销售量及实际线下销售,又需要多久收回成本呢?
用户在抖音团购反馈购买体验
截至3月23日,抖音平台全部团购券总销售量为406万,上文提到仅22日至23日一天,瑞幸咖啡团购券销售量即上涨近20万。
抖音团购券显示,瑞幸咖啡券使用范围为5912家门店,因此我们假定以上述团购券日增速度作为5912店铺的销售情况,预计一个月团购券销售量约为600万, 换算后未来30天平均每家店铺累计销售团购券仅1015张,换算至每日约为34张团购券。
而根据瑞幸咖啡品牌财报公布,2022财年瑞幸咖啡8214家门店总净收入为132.93亿元,营业利润为11.56亿元,平均每家店年营业利润为14万、月利润为1.16万。若假定瑞幸在2022年的收入均为线下售卖且线下一杯价格较高定价20元,要实现上述利润值,在假定店铺月租金额外须多付1万(相比星巴克,店租谈判优势不大)及扣减门店运营、税费缴纳等其他成本后,平均每家店铺需实现日销至少100杯的目标。
在上述线下门店日销测算数据上,我们加上抖音团购日销值,若团购券日核销率为80%,则预测一家咖啡门店实际日销杯数约为128杯(包括线下100杯、团购28杯),分开按照线下售价20元单杯、团购核销13.5元单杯计算,则月收约7.13万元,扣减房租及相关成本月利润可达1.79万元, 那么回本周期下降至13.9个月。
我们都知道平均值无法体现全部店铺运营情况,可以假定有店铺因地段加成导致日销量上浮30%,即月销杯数在5000杯左右,那么根据月租金不同上涨幅度回本周期将预计为8.98个月-12.28个月。
不同情况下营收对比表
当然,上述一切都是基于假定状态下的模拟计算,实际营业可能有其他成本尚未列入,又或因节日活动等相关因素影响,存在实际日销500杯以上的可能。
总之,降低实体“第三空间”运营成本、专注抖音团购的流量与线上私域,虽然回本周期较长但支撑一家咖啡店铺运营,如果加上线下原本销量则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前提一定是需要你做好大量的店铺的选址以及商圈融入调研分析工作……
作者:大可
来源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深究商业逻辑,助力价值成长。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首席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面对抖音,美团的沉默与反攻
设计动态 2023-03-29本地生活可能是互联网为数不多,依然存在竞争硝烟的领域。抖音连续多年的渗透和进攻,究竟对美团产生了怎样实质性的影响?美团2022年年度财报一些数据的变化,似乎透露出一些信号。 在美团本地核心商业板块,反映收入部分的配送、佣金和在线营销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曲线。其中配面对短视频对其业务形态的冲击,美团表现得很淡定。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业务,目前是什么状态?为什么没有在抖音擅长的领域,反制对方?本文从美团和短视频形态的竞争,观照了从商家到平台,在本地生活业务方面的态度变化。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本地生活可能是互联网为数不多,依然存在竞争硝烟的领域。抖音连续多年的渗透和进攻,究竟对美团产生了怎样实质性的影响?美团2022年年度财报一些数据的变化,似乎透露出一些信号。
在美团本地核心商业板块,反映收入部分的配送、佣金和在线营销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曲线。其中配送收入依然是美团营收增长的主力,2022年Q4,198亿元的配送收入在本地商业营收增长的占比达45.5%,为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侧面说明,美团的到家业务护城河依然强劲,抖音对美团的影响并没有明显表现。
佣金变化幅度不大,Q4这部分收入为146亿元,占到本地商业收入的33.7%,增长贡献率也有27%。触动敏感神经的数字来自财报中的广告类收入,这反映着来自到店、酒旅类业务的流量变现能力。
与2022年前三季度的正向增长不同,第四季度,这项收入首次负增长,只有77.4亿元,同比下降了4.8%。失去的部分,被猜测很有可能是流向了短视频平台,或者更直接点是抖音。相比到家配送,到店方面抖音全国性的流量分配效率更高,尤其是酒旅。
根据《2023 抖音生活服务酒旅行业价值通案》,2022年抖音酒旅支付GMV同比增长12倍,酒旅订单用户增长9倍,合作酒旅商家增长5.5倍,酒旅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4万亿。短视频能更好展示景区特点、激发用户兴趣,同时门票产品标准化属性高、随用随退,因此抖音景区门票核销时间较短,有利于提升核销率。
王兴在3月24日的财报会议上,回应了抖音的竞争。他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商家因为流量成本等原因投放广告,成本效益会高一些。不过,美团到店业务为用户和商家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今年,美团将专注于创造外卖和到店的协同效应,并利用平台能力巩固现有优势。过去到店、酒旅等带来的广告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占比不高,但一直都是美团的利润引擎,现在肉眼可见的正受到威胁。
面对短视频形态的冲击,一路从激战中突围的美团则表现得很淡定。当年,美团利用团购生切酒旅,成功横跨餐饮和酒旅,坐稳本地生活市场头部位置。携程只能防守,却难以反向进攻美团的餐饮。如今,美团似乎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只是角色发生转变。被挑战的美团为何没有在对方擅长的领域,反制抖音?
一、沉默和反击 过去,面对抖音的来势汹汹,美团的反击似乎一直都表现得很佛系。双方一直没有出现剑拔弩张的局势,或是针对性很强的动作。但这不代表美团没有行动。
抖音是本地生活领域的外来入侵者,不是交易型选手,而是内容平台的一次嫁接和延伸。美团是否可以从相反方向,将本地生活与短视频做连接呢?
据新莓daybreak了解,2021年中,美团内部的确认真思考过在外卖领域嫁接直播和短视频,并做过详细调研。当时他们重点关注用户需求,想知道假如有一家餐饮店铺直播,恰好可能是用户感兴趣的菜品,他们又会不会有意向下单。
彼时,正是短视频直播带货如火如荼,并对本地生活虎视眈眈的时刻。然而一段时间后,美团内部对此的态度是,暂缓项目落地。核心原因是,外卖的区域性特征明显,用户大多数时候的消费对象就是三五公里范围内的餐厅。即便用户看到一场直播,对一家店的菜品心动,但如果它超出配送范围,消费链路仍然没法形成。
美团是有两手准备的。亲自下场的调研结果不理想,果断调整方向,开始寻找盟友。
2021年12月,抖音推进团购业务大概两年后,美团决定与快手联姻。美团为快手用户提供零售供应链,快手则扮演「内容种草」的角色。用户在快手上能买到美食、民宿酒店等团购券,再到店核销。双方以美团小程序为底座互联互通,分工明确。但从过去一年多时间来看,美团和快手的合作有些高开低走。
新莓daybreak在快手找到四家提供团购套餐的商户,其中三家商户在听到自家店铺在快手上还有团购券提供后,均表示很惊讶。他们称没有在快手上做过团购。通州一家百果园的店员告诉我们,这是美团和快手的合作,但从快手过来的人不多。
另一家水果捞店则表示,「这是他们合作提供的券,我们自己肯定在快手上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快手几乎充当了美团产品的导流工具。某种程度上这对商家是好事,引流渠道多元化。
北京一家烤肉店老板陈俊告诉我们,去年11月,他开始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到目前为止,美团还没有人找上门来商量做短视频的事。陈俊说到,「如果美团真的找上门来说要做短视频,我们也不是不愿意,但美团现在也没有可以去推的短视频平台。」
另一家主打光影体验的沉浸式剧本杀店的老板李云则告诉新莓daybreak,「现在已经有一个流量非常好的平台去做内容推广,为什么还要再去一个新的平台,而且大家也不会再去点评上去刷内容。」
说到底,短视频的威力在于种草能力,但美团在内容种草上并非毫无建树,大众点评就是一张最有力的底牌。现在的大众点评,除了图文内容,也有了视频的一级入口。只不过,这些改变带给用户的刺激并不强烈。
自2015年美团合并大众点评后,这几年,外界的感官是,美团在弱化点评,或者说没有想法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最典型的例证是,小红书最先跨界侵入本地生活的时候,点评有些反应迟钝。当抖音大举进攻时,点评也没有表现出来明显的防御能力。
实际上,点评仍是美团到店业务的重要承载,公司的现金牛,持续反哺着公司创新业务。但由于工具属性太强,这款产品在做内容上,本身存在天然的局限性。用户只有在产生了餐饮、酒旅等需求时,才会想起打开这款产品。
在更多的闲暇时间,娱乐内容更丰富多样的抖音和小红书,才是用户消磨时间的主要平台。《华安证券》2022年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大众点评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约2.5分钟,而小红书和抖音大概是它的三倍。单日使用时长,小红书和抖音更是超过大众点评十倍。
用户的时间停留在哪里,内容消费的决策就有可能在哪里产生。这个机会,先后被小红书和抖音瓜分。上述商家陈俊提到,「大众点评的主要功能,现在还是搜评分看评价,其实种草的能力比较差。」
二、商家开始拥抱短视频 前两年,对于在短视频平台做营销投放这件事,商家动力还表现不足。我们当时采访到的多位商家给出的理由是,抖音视频创作成本高,运营难,「只要投放,播放量就涨,不投就不涨」。而如果邀请达人探店,不仅费用高,核销率也不理想。
另外,在当时,很多商家对于短视频究竟能不能带来新的客流,并无把握。那时愿意与抖音合作的商家,大多在保持团购不亏的情况下,把抖音当成一个种草投放的附加渠道。现在,当我们再次把问题抛给商家,在哪里能买到团购券时,抖音和大众点评一同成了服务员脱口而出的对象。也就是说,商家对短视频的态度已经悄然转变。
陈俊告诉我们,他的烤肉店在抖音、点评、小红书都有内容投放,点评和抖音如今是成为主要的线上渠道。近半年来,这两个渠道的客流都相对稳定,几乎维持在相同水平,二者核销率几乎一致,各占50%。不只是到店餐饮类,做休闲娱乐生意的商家,对短视频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转变。
上述剧本杀店的老板李云,在抖音做过一段时间剧本杀的团购,但效果不好,所以现在已经下架关于剧本杀的链接。尽管如此,李云仍然认为抖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品牌内容推广平台和销售渠道。他表示,「因为我们的店本身是光影体验,对体验感的表达一定是视频强于文字,所以我们会在抖音上做一些视频内容传播,平时也会开直播。大众点评的图文内容可以输出好的口碑评判,但抖音通过视频可以直接表达商品吸引点,变现效率会更高。」
不过从目前最终实际成单的情况来看,大众点评还是主要客源渠道。李云解释,因为大众点评有行业排行榜单,更全面真实的消费内容反馈。更重要的是,它具备抖音没有的剧本杀组局需要的「拼车」功能,这些都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他看来,抖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碑测评平台,而是更直接的商业化内容输出平台。「所有的内容输出都是好的,商家出钱介绍这家店好在哪里,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好太普通了,我也知道这些好,但是这些好不足以成为吸引我下单的驱动力。」
在剧本杀这样的娱乐行业,抖音和大众点评各自都表现出了对方不具备的差异化优势。但如果平台自身不断补齐短板,商家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抖音日后在团购继续深耕细作,补齐了缺失的相关功能,这对商家是否具备吸引力?
李云告诉我们,「只要抖音上了新东西,即使是抽佣,我们也会去做尝试,从我们商家角度来说,它一定会有很大流量去推广和扶持的。」若是大众点评要像抖音一样,打造视频化的内容池,还需要商家付费找达人来拍摄,这时商家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态度。
李云说,「如果是免费,我觉得可以,但如果需要付费,我可能就不会了。」但如果美团先行一步,在抖音还未补齐建设好缺失的功能,并找到商家提出要做视频,商家又将如何反应?对方表示,「也可以,但如果要花和抖音一样的费用,那我就需要权衡考虑一下了。」
对平台而言,关注用户端的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的同时,也在意商家的敏感神经,毕竟他们才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提供者。而商家的心思简单又直接,一览无余,用户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俊、李云为化名)
作者:李欢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理解人,发现变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莓daybrea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文心一言入局:国内AI+教育行业发展前瞻与争议
设计动态 2023-03-29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 自 2022 年 11 月发布后,很快便让教育从业者陷入恐慌,不少公立学校宣布禁用 ChatGPT,多家国内外期刊机构更是声明,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同时禁止将 ChatGPT 列为论文「合著者」。一时之间,各大在生成式AI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跟进的同时,不少行业也在相关趋势下生出隐忧,比如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们可能会需要思考,要如何在规避抄袭、违规合成等负面行为的同时,也将类ChatGPT产品作为正向工具引入行业和日常工作中。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吧。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 自 2022 年 11 月发布后,很快便让教育从业者陷入恐慌,不少公立学校宣布禁用 ChatGPT,多家国内外期刊机构更是声明,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同时禁止将 ChatGPT 列为论文「合著者」。一时之间,各大教育从业者对此唯恐避之不及。
但在 ChatGPT 之后,国内 AIGC 领域也涌现出一批资深玩家。3 月 16 日,百度围绕新一代大语言模型、生成式 AI 技术,推出新产品文心一言。目前文心一言具有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个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
作为国内首款类 ChatGPT 产品,文心一言凭借其强大的数理推算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在教育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能够撰写令人信服的文章,解决各类学科问题,并生成有效的计算机代码。
不过,文心一言的 AI 能力,仍旧让教育从业者感到压力。比如如何在短期内,更好地控制其某些负面行为的产生,以保证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教育从业者如何将其作为正向工具引入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一味的禁止。
对教育领域来说,文心一言到底是敌是友?是应该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格局充满期待还是要警惕新技术带来的教育管理难题,都成为教育从业者们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签约多家教育公司,如何促进教育行业升级? 而文心一言在正式发布以前,便已经与多家教育公司达成战略合作。2 月 23 日,达内 IT 教育集团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后续,达内 IT 教育集团将通过百度智能云全面体验并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
不到一周之后,2 月 28 日,教育头部公司昂立教育也宣布将全面体验并接入文心一言,成为教育领域对话式语言模型及 AIGC 相关技术先行者,将百度领先的智能对话技术成果应用在教学设计、智慧测评、定制化学习场景等领域,探索数字教学智能体。
不仅如此,高途、中公、千锋等多家教育公司纷纷宣布与文心一言达成合作。目前,文心一言已经有超过 10 万家企业申请测试,并且有 650 余家企业宣布接入。
如果文心一言的技术能广泛应用于教育场景,确实可以为身陷亏损漩涡的教育公司节省巨大的人力成本;通过百度智能云,文心一言还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模型和应用。
在教育领域,或许文心一言可以如 ChatGPT 一样,能够促进教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比如在为教师提供支持方面,文心一言可帮助教师快速获取最新最权威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信息,并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试题出题等服务。
在为学生提供辅导方面,文心一言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兴趣爱好、基础水平等特征提供针对性强、难度适度的在线学习内容,并通过智能问答、智能批改等功能实时解答学生疑惑并给出反馈。
同时还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文心一言可以收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相关主体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呈现,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等方案。这些用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领域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但新的技术出来以后,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新的思维能力的构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曾表示,不管是 ChatGPT 还是文心一言,都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教育不可能靠屏蔽 ChatGPT 维持下去,只有多样化才能探索出教育新的生长点。
但文心一言的问题是,其生成内容的能力多来自于互联网内容,在教育的场景下,如文学赏析、解题思路等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版权风险,教育企业如何进行规避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鼓励或禁止,类ChatGPT工具如何与教育共存? 在教育领域,ChatGPT 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在其表现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后,更多的从业者无法忽视其可能带来的抄袭、作弊等问题,尤其是当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术作弊,滥用这类工具时。
除此之外,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有时还会提供不准确或有偏见的观点,学生们必须批判性评估其输出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不能将其作为教师指导的代替品。基于此,新加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比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以及使用多种评估模式,来衡量学生的熟练程度,同时检测出可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等。
而新加坡教育工作者也将继续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体验。教育部将指导教师正确使用技术工具,学校则继续为学生提供数字素养技能,使他们能够自信且有效地利用技术,监测这些工具对学习的影响,并为学生提供技能和价值观。
麦吉尔大学教授安德鲁·派珀认为,高校不应禁止 ChatGPT,因为这样人们就不会学习相关技术,也不会帮助学生熟悉它。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必须弄清楚它在哪里可以促进学习、在哪里抑制学习,然后再制定适当的政策。
「希望现在的教育体系可以融合使用 ChatGPT 这类工具,比如设计作业时,使得使用这类工具只是作业中的一环,而非一禁了之。」数感星球 CTO 谢鹏曾举例,在费曼学习法中有一环需要学生把牛顿第一定律复述出来,其实不管是由他自己写,还是 ChatGPT 帮他组织一段语言,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因为学生会在复述过程中完全理解这个知识点,增加他的学习效率。
不仅如此,也有从业者表示,在这个时代,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家长自身应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教育永远只是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或工具,家长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避开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档等形式的教育内容。不管是 ChatGPT,还是文心一言,AI 与教育的创新融合,都将为教育事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提供有力支持。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将会成为其中的重要趋势。
总的来说,文心一言的诞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可能和机遇。虽然生成式 AI 产品还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在教育领域,文心一言或将为更多的人带来使用价值和创新思维。
作者:善水
来源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产业视角下的教育行业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多鲸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模糊的虚实边界,VR社交平台的风险
设计动态 2023-03-29最近,闲来无事的陀螺君拿起VR设备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翻车了——“我”在VR里被小学生打了,并且毫无招架能力。 “&?@!## C...”言语、动作的挑衅一度让陀螺君忘记自己置身的是游戏之中,一心想着和对方一较高下。虽然是在虚拟现实,但毫不夸张地说气结合VR设备,用户往往可以收获更真实、更有沉浸感的体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只是,当技术打破了交互的“第四面墙”时,体验上的安全漏洞也随之出现了,这也要求VR平台或VR厂商,做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最近,闲来无事的陀螺君拿起VR设备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翻车了——“我”在VR里被小学生打了,并且毫无招架能力。
“&?@!## C…”言语、动作的挑衅一度让陀螺君忘记自己置身的是游戏之中,一心想着和对方一较高下。虽然是在虚拟现实,但毫不夸张地说气愤指数堪比现实,超过了其他游戏所带来的冲击。这不禁让陀螺君意识到,虚拟现实的最大看点沉浸感可能带来的破坏力。
一、虚拟与现实,逐渐消失的边界感 比拟现实的沉浸感是VR区别于其他计算设备最大的竞争力。从19世纪30年代“虚拟现实”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开始,人们对仿真现实的立体体验就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1957年,轰动一时的“Sensorama”仿真模拟器被发明出来,虽然因图像质量、沉浸感差、造价昂贵等技术原因宣告失败,但该设备包含的气味感受器、3D显示、立体声、三面显示屏以及配合影片晃动的椅子效果等都是人们对虚拟现实的第一步真正的探索。
在此之后,被誉为虚拟现实之父的Ivan E. Sutherland提出“人机交互”的虚拟现实思想,并在后来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VR头显。
21世纪前后,正值计算机高速发展时代,VR也逐渐扩大用户群体,从飞行员训练场景尝试走入B端应用场景,但处于技术的早期阶段,即使是立体体验,仍然因为画面、体验问题很难让用户具有强代入感,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依然十分清晰。
一直等到了2012年Oculus Rift的原型出现在网络上,才让更多人相信虚拟现实存在的可能性。
虚实的边界感如何打破与光学、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Oculus Rift开始,市场上陆续出现更多的虚拟现实设备。从PC VR开始到移动VR头显时代,技术方向朝着更大的视场角、更低的延迟、更大的数据流、更真实的反馈效果、更顺畅的交互、更精准的定位等前进。
二、技术的迭代改变了什么? VR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打造比互联网更加沉浸的平台,在交互上打破所谓第四面墙,让用户更具备参与感。而越是逼近现实的体验,虚实的边界将会越发模糊。
以几个关键技术为例。从3DoF到6DoF,自由度的进化是SLAM算法和头部追踪带来的成果。而这个变化最显而易见的效果是,虚拟现实内容变得生动不再死板,在虚拟现实中用户的移动、转向有了更趋于现实的视觉效果。
从60Hz到120Hz,刷新率与VR中的画面质量息息相关,背后的相关技术,例如显卡、屏幕的升级使得消费级VR头显刷新率的标配在不断提高,目前也出现少数达到144Hz高刷新率的VR头显设备。
在VR中,刷新率事关晕动症的严重程度。根据扎克伯格在播客访谈提到,人眼的刷新率大约在200Hz左右,越高的刷新率意味着越丝滑流畅的画面连贯性,也就更加接近人眼对真实世界的画面捕捉能力,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除此之外,视场角的扩大、像素密度的提高、眼动追踪等技术的使用,无疑也会使画面质量更贴近现实世界。而这只是围绕视觉效果方向上的努力,贴近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并不只来源于此,在空间声音、感觉反馈、交互等信息传播链路上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这些年VR技术的发展,VR头显呈现的效果已然让人模糊虚实。
三、无处不在的社交,无孔不入的安全漏洞 如何解决头显重量、图像质量、晕动症等问题,是虚拟现实设备在商业推广遇到的重要难题。从3DoF到6DoF,从600g到200g,从60Hz到120Hz……这些年,VR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VR头显的普及率逐年上升,VR用户群从发烧友到普通家庭也在不断拓展。这也就意味着,儿童与青少年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到VR。
一方面,在硬件打下的基础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热度下,虚拟现实的生态也得到向上的发展,一时之间,虚拟现实生态开始有了更多的内容涌入。另一方面,更轻薄、更清晰、续航更久的头显产品也让头显的使用率得到增加,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使得原本粗糙的体验精细化的趋势下,人们在虚拟现实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在增加。
纵观目前虚拟现实的内容趋势,不论是办公、游戏、亦或是社交平台、观影等,多数生态内容的打造都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虽然目前远远达不到电影《头号玩家》超现实般的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迭代与发展使得VR成为新一代信息平台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但遗憾的是,内容的安全性却没跟上VR快速发展的脚步,开头的那段经历并不是个别现象,VR社交内容的安全管制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权益倡导者——民权律师Jim Steyer表示:“坏消息是,孩子们可以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虚拟现实中的性和暴力内容。”
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2022年,为家庭提供娱乐和技术建议的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发布了一份名为《Kids and Metaverse》(儿童与元宇宙)的报告,报告揭露了虚拟现实空间对儿童、青少年构成的危险与危害,包括露骨的性内容、辱骂性语言和行为以及眼动、面部追踪潜在的安全隐患等。
即使VR社交平台多数拥有举报制度,会在用户举报“有害内容”后删除,但个举措的滞后性显而易见。
此外,不同的VR平台都设立了不同的保护措施,例如安全边界、虚拟主持人、家长密码等措施,但言语、动作比起文字、图片而言存在更高的审核难度,技术难以覆盖全面导致这类问题层出不穷。
好比说,即使在明确限制了18岁这个参与门槛的前提下,许多VR平台根本无法分辨此时使用的究竟是父母还是儿童。外媒记者Snow在使用某个有年龄限制的VR社交软件时,进入了虚拟脱衣舞俱乐部社区展开调查。在他观看舞者表演时发现,在虚拟现实中存在许多比现实更加露骨的表演和互动行为,并且在与其他用户交谈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场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未满16岁的青少年和儿童。
在VR技术的加持下,更强的沉浸感让VRChat在面对“群体性狂欢”时,显得更难以招架。即使VRChat官方曾承诺会努力维持和塑造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有趣并且安全的社区,但现实是在VRChat中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恶意骚扰、隐私泄露等问题屡出不穷。
图源:网络
不止是之前陀螺君曾在“首部VR纪录片《我们在VR中相遇》,我们看到了什么?”一文中提及的,例如Avatar性侵犯、性骚扰、引诱儿童犯罪、剥削儿童等问题之外,当一群三观尚未成熟、从众性强的青少年或儿童聚集在“无所不能”的虚拟现实中也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在偏游戏、低龄向的VR社交平台中,陀螺君就有看到过一群声音稚嫩的儿童打劫、勒索过路人,并且看起来十分熟练的情况。
除了重构联结的正面影响之外,现实世界压抑的部分在虚拟现实中得到释放带来的负面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VR带来新的感官体验的同时其风险性,尤其是针对青少年与儿童而言,如何处理已经模糊的虚实地带,如何处理欺凌、冲突或是产生更足够有力的保障措施是海内外所有VR社交内容商都需要考虑的。
参考资料:
《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https://www.today.com/parents/parents/dangers-virtual-reality-young-children-rcna21278
作者:VR陀螺 德林
来源公众号:VR陀螺(ID:vrtuoluo),XR行业垂直媒体,关注VR/AR的头部产业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VR陀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ChatGPT,云服务商们的全新“云”阵地?
设计动态 2023-03-29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火”,围绕“AI+”的产业浪潮再次席卷整个TMT行业。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大众对于ChatGPT在C端市场的应用体验反应更直接一点,而对于技术相对晦涩、难以感知的云计算市场,则反应比较冷淡。 但在这场由ChatGPT掀起随着ChatGPT的火爆,围绕“AI+”的产业浪潮再次席卷整个TMT行业。虽然大众对于云计算市场的反应比较冷淡,但它其实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hatGPT,是云服务商们的全新“云”阵地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火”,围绕“AI+”的产业浪潮再次席卷整个TMT行业。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大众对于ChatGPT在C端市场的应用体验反应更直接一点,而对于技术相对晦涩、难以感知的云计算市场,则反应比较冷淡。
但在这场由ChatGPT掀起的巨大声浪中,云计算其实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ChatGPT的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云计算则为模型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这或许也是国内外众多云厂商选择跟进ChatGPT的原因所在。
01 ChatGPT离不开云厂商 近来随着ChatGPT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微软正式推出了内置ChatGPT的搜索引擎,谷歌则发布了Bard,国内互联网厂商百度、阿里、京东、360等,也都密集宣布大模型技术进展以及类ChatGPT项目计划。不难发现,这些试图涉足ChatGPT的云玩家,都是在战略储备(技术、资源、资金等)上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而众巨头之所以如此积极,其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首先,是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十分耗钱,而国内外头部的云巨头个个家底雄厚,足以满足其应用训练需求。 简单来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背后需要依靠强大的AI模型和海量数据,其所需要的云服务算力成本也自然十分庞大。
据SimilarWeb数据,2023年1月ChatGPT官网总访问量为6.16亿次;据《Fortune》杂志,每次用户与ChatGPT互动,产生的算力云服务成本约0.01美元,如果使用总投资30.2亿元、算力500P的数据中心来支撑ChatGPT的运行,至少需要7-8个这样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以百亿计的。
而对于参与其中的阿里、腾讯,亦或是国外的谷歌、亚马逊等厂商而言,其资金实力雄厚,足以覆盖投入大模型训练的云基建建设成本,不用担心后续资金停滞的问题。另外,未来大模型训练成本的降低,也需要来自云服务厂商的支持。
其次,各路云厂商本身背靠大流量的应用平台,具备丰富的应用环境和创新背景。 比如,360可以借助其在PC和移动端的云安全能力,做成ChatGPT的云安全应用;阿里、京东可以借助其电商平台做聊天以及营销版本的ChatGPT应用;百度等搜索公司也可以嵌入类似应用。总之,基于其亿级流量入口的基础条件以及丰富多样的应用环境,ChatGPT选择与云厂商合作自然是势在必然。
02 云厂商亟待升级“开源” 也正是因为云厂商与ChatGPT存在这层“唇齿相依”的关系,因此在云厂商面临“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开展其与AI语言大模型训练的合作,或将对其“开源”极有助益。
今年2月初,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a,相继发布了截至2022年的财报。而在更早之前,微软也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三家财报中的云业务板块中,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增速已经下降到了20%,而在此前的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达到了37%、33%、27.5%,四季度可谓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这极大加剧了市场对云服务市场增速的担忧。
无独有偶,谷歌云与微软云也都呈现出了类似的“特征”。公开数据显示,微软包括Azure、GitHub、服务器产品、企业和云服务在内的“智能云”业务收入为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较三季度的20%增速有所下降。谷歌云业务的增速,也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43.8%、35.6%和37.6%,下降到了32%。
类似地,国内云服务商的增速下降也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据去年11月17日发布的阿里云季报显示,其增速已经降至4%,首次跌至个位数,在此之前其整体增速已经连续三季度低于15%了,创下了多年来新低;与此同时,腾讯云、华为云等前四大云厂商也都呈现出增速下跌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开源”就成了云服务商的全新诉求,而AI大模型训练无疑为其打开了新的空间。
首先,AI大模型训练会为云厂商贡献大量的直接营收。 据投资机构A16Z的研究数据发现,生成式AI中的近乎一切,都会在某个时刻通过云托管的GPU(或TPU)。无论是对于训练模型的模型提供商和科研实验室、执行推理和微调任务的托管公司,或是两者兼顾的应用程序公司,每秒浮点运算(FLOPS)都是生成式AI的命脉。因此,未来生成式AI里面将有大量的资金,最终流向基础设施。
A16Z估计,应用程序公司平均将约20%-40%的年收入,用于推理和定制化的微调。这部分通常直接支付给云服务提供商,以获取实例或支付给第三方模型提供商,后者将大约一半的收入投入于云基础设施。据此推算,生成式AI将有10%-20%的营收将直接流向云服务商。另外,很多初创自有模型的企业,将会将其多达几十亿的风险投资中的大部分,用于支付给外部云服务商身上,用于训练自有大模型。对于大体量的云厂商而言,这样的新兴市场无疑是特别值得期待的事情。
其次,生成式AI或将推动整个云服务行业的整体升级。 据OpenAI测算,自2012年以来,全球头部AI模型训练算力需求3-4个月翻一番,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0倍。但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计算性能每隔18-24个月才能翻一番,也就说芯片性能远远跟不上AI训练的算力需求。拿具体案例来说,云计算发展到今天,随着数据密集型场景越来越多——比如大型开放式游戏,此前以CPU为核心的计算体系架构开始暴露短板:一方面,计算和网络传输之间的时延较大;另一方面,数据迁移量增大,无法满足高带宽需求。
比如,云计算从业务处理为中心转向数据处理为中心,CPU更多是在处理网络事务而不是用于计算,这相当于数据中心部署的很多服务器,被白白浪费了。此时,解决之道是不再借助CPU,而是打造只为云计算服务的芯片,相当于云上的Windows系统。
为此,云厂商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微软、阿里云等厂商均加大了自研芯片的力度(比如自研CIPU),试图将AI引领下的“算力自由”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与此同时,边缘计算更受重视,用于边缘计算的服务器资源算力支持正在急速扩张,正在引领新一轮的行业周期更替。
03 云服务或将迎来价值重估 随着全球云市场的大模型比拼白热化,国内云厂商们针对中国的本土情况,也在思考着云与AI的结合方式。近期,各大云厂商财报后电话会议中透露出了一些关键信号。在百度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讲道:“人工智能正在以一种巨大的方式改变许多行业,我们相信文心一言会是改变云计算的game changer。”
同时,在阿里Q3财报后会议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也表示:“全力投入生成式AI大模型建设,并为市场上风起云涌的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支撑。”当然,无论是先发的微软,还是后发的AWS、谷歌、百度,在这个技术发展的早期,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但无论成败,作为“必需品”的云服务都将因为大模型的爆发迎来重估时刻。
一方面,ChatGPT的迭代与训练均离不开算力、数据和技术,在ChatGPT被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底层基础设施(IaaS)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同时也将倒逼云厂商提高算力,从而满足海量数据调度的需求。
据国盛证券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训练一次成本约为140万美元,ChatGPT一个月要消耗3万多片A100。如今升级后的GPT-4的训练成本更是只多不少,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并不便宜,但对于阿里、微软、谷歌这样的巨头而言也还是可以接受,但对于没有云资源的初创公司而言,则算得上是天价了。这意味着,ChatGPT与云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另一方面,ChatGPT的孵化也将反哺云厂商的AI能力,随着ChatGPT与云产品的加速融合,行业加速朝“自动化”、“数智化”发展进程,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商业价值也将逐渐显现。
从行业来看,随着产业进入“深度用云”时代,基于云计算的AI能力逐步得到了企业与行业的验证,AI与云的结合能够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同时凭借AI的深度学习能力发挥数据价值,为企业搭建更好的“用云”路径。具体来说,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未来整个AI应用的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低、迭代更快),初创企业可以基于大模型创新而不是底层的芯片层和框架层创新。同时,企业在用云时候更多会基于云服务厂商的大模型成熟度,来选择云厂商。
04 云格局大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的高层在宣布接入ChatGPT之后,曾对外表示:“ChatGPT或将带动微软云超越亚马逊云。”同样的话,百度CEO李彦宏也说了一遍,他表示文心一言带来的优势,将可能引导百度智能云进入市场第一。从两大巨头的高层表态来看,ChatGPT或将给云行业带来新的大洗牌。
从全球范围来看,AWS第一、Azure第二、阿里云第三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从IDC的数据来看,至少五年内这种3A格局未曾打破过。 这种格局不仅是3A之间未曾打破,而且是在3A后面的诸多云厂商也都未能再进身一步,比如紧随其后分居第四、第五位的谷歌云、IBM,始终被前三名的巨头压制着。
回看国内市场来看,阿里云一骑绝尘的领先者优势也已经保持多年,市场份额第一很难撼动。阿里云之后腾讯云与华为云轮流做老二,百度智能云稳居第四,第四之后的云厂商很难完全突破前面几大云厂商的“铜墙铁壁”。
从整个行业来看,云厂商格局的固化,一方面来自于先发优势,带来的更多客户、更大规模形成的规模优势壁垒;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带来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高利润率。 比如亚马逊云最新推出的云财务管理战略,微软高达44%的云经营利润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结合全行业来看,目前宣告盈利的云服务企业中,也仅有亚马逊云、微软云和阿里云,对比之下排名第四的谷歌云,在去年还曾因为云服务发展不及预期、持续亏损等原因宣布进行裁员。谷歌云尚且如此,其他排名靠后的云服务商的处境可见一斑。可见,在这种“马太效应”之下,即便排名靠后的云服务商再努力,在现有的格局之下仍然很难取得突破。
但随着ChatGPT的出现,这一局面或将得到彻底变化,这是因为更接近前端的应用普及对云服务下半程的竞争至关重要。简单来说,云服务的前期阶段,各路云服务商的竞争重点都在于底层的基础设施(IaaS),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该领域,提供通用服务的IaaS变得越来越同质化了,价格战之下彼此之间都很难有客观的利润和自己的特色。
相比之下,以PaaS和SaaS建设为重点的应用和平台创新,则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一则体现为利润,二则表现为应用生态与IaaS的结合能给云厂商带来更差异化的创新,会对其原有生态形成新的反馈闭环。
而ChatGPT这种应用,对于形成这种应用闭环就极为必要。就如同无代码平台能够迅速崛起,是源于其打破了开发与应用的壁垒一样,ChatGPT作为中间层就像一个黑箱,用户只需要提出需求就可以自动生成代码,而无需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种难以抗拒的应用“魅力”使其可以轻易触达更多用户,用户在免费使用过程中就会不自觉成为潜在的云厂商客户,或许这正是微软云以及百度智能云,纷纷表示ChatGPT将为其打破行业固有格局提供战略契机。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ChatGPT技术的落地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能否确实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全新应用也还需要时间验证。据《中国电子报》采访相应行业人士得到的答案是:“ChatGPT仍是个不成熟的产品,目前炒作的意味更浓,未来能不能真正带来产业价值还是一个未知数。”可见,ChatGPT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相当距离,至少还需要不少的时间,因此还需对其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短视频抢不走阅文的生意
设计动态 2023-03-29“每天都在‘被迫’追文。” 小鱼现场演示了一下,她拿出手机打开某短视频App,刷到第七个短视频,赫然就是一篇短篇网文的节选: 我是恶毒女配,但我摆烂了。 自从发现真千金妹妹是女主,我就开始了夹着尾巴做人的日子。 划走还没五分钟,第十条又是一篇推文: 为了拯救恋随着短视频流量不断扩张,用户的时间被挤占,不可避免地对网文行业产生了冲击。短视频真的完全抢走网文的蛋糕了吗?本文以阅文这一传统网文平台为代表,重新分析了网文目前的商业模式与流量状况,对网文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每天都在‘被迫’追文。”
小鱼现场演示了一下,她拿出手机打开某短视频App,刷到第七个短视频,赫然就是一篇短篇网文的节选:
我是恶毒女配,但我摆烂了。
自从发现真千金妹妹是女主,我就开始了夹着尾巴做人的日子。
划走还没五分钟,第十条又是一篇推文:
为了拯救恋爱脑,
我承包下一片野菜地,
当晚却撞见王宝钏拖着一具尸体行至深处。
这些被搬运的短篇小说,开头都非常吸引读者,不是一波三折,就是网络热梗,可是当你想继续阅读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平台,只搬来了一小部分的内容,剩下的需要去其他平台才能看到,比如知乎、最右、UC浏览器、LOFTER等等。
小鱼本身就是一个资深网文爱好者,尤其喜欢悬疑爱情类,如今,不可避免的被短视频,以及短视频中的推文内容分走了大部分的时间。
滚滚而来的短视频洪流,正在开始吞噬网文的市场。
一、网文的“蛋糕”,短视频一口吃不下 短视频创作者搬运来自知乎、最右、UC浏览器的短篇小说,只是短视频冲击网文市场的冰山一角。
2018-2022年五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000万以上,同时,用户使用率从78.2%增长至94.8%,增长了16.6个百分点。
在另一边,2018年网络文学在各类手机应用中占用时长7.8%,2019年为7.2%,而到2020年6月,已经减少至4.6%, 刷短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多,分给网文的时间自然就越来越少。
可就算是如此,短视频平台们还是盯上了网文这块小蛋糕。
在免费阅读领域,字节跳动就凭借番茄小说收割了不少的流量,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12月,番茄小说以9327万的月活高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七猫小说,高出近三千。
从最近的在线阅读主要平台月活同比增速来看,字节的番茄势头依旧十分凶猛。
依靠免费阅读积累了流量和读者之后,这两年,字节跳动还陆续形成了付费小说产品矩阵。
比如去年1月份的抖文小说,4月,还推出了“冰壳小说”和“新草小说”,目前,其产品矩阵包括抖文小说、常读小说、饭余小说、逍遥小说、久读小说、常看小说、翠果小说等。
虽然短视频平台来势汹汹,但从3月16日,阅文集团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网文平台这一方的防守也颇为不错:
首先,基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阅文集团2022年的的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增长9.6%,对应净利率达17.7%,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其次,阅文旗下的起点读书App在2022年成功突破了增长瓶颈,其2022年12月的MAU同比上涨80%,2022年全年收入同比上涨超30%;
最后,截至2022年底,阅文集团海外阅读平台WebNovel向海外用户提供约2900部中文翻译作品和约50万部当地原创作品,培养了约34万名海外网络作家,海外访问用户约1.7亿。
归母净利润增长、核心自有产品MAU同比大增、网络文学的国际化进程加快,2022年,阅文交出了一份稳健与韧性兼具的成绩单。
二、流量“失灵”,阅文先得一分 从电商、本地生活,再到社交、知识付费,短视频平台悄无声息,却又以强烈的存在感,侵入了各行各业。
面对短视频平台所展现出来的攻击性,阅文集团在防守端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究其根本,在「螳螂观察」看来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从短视频侵入电商、本地生活这些行业来看,以字节为首的平台的优势,说白了就是流量。
2022年字节跳动投资报告显示,目前字节跳动的全球月活用户数已经超过25亿,凭借着在流量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字节跳动在进入同样依赖流量的其他行业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门槛, 但网文不一样,网文行业的基石是建立在大量优质的原创作品之上,而非流量。
用经济学里的棘轮效应来解释,就是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代入到网文读者的消费习惯里,刚入坑的小白读者更容易被免费的网文内容吸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白读者也在不断的成长,阅读审美的能力也在随之增加,他们对文章的质量也会产生更高的要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番茄小说的发展还未遇到瓶颈,字节跳动却在加足马力布局付费阅读的原因,毕竟 只有付费阅读才能更有效的引导优质内容的产出。
相比于短视频平台,阅文集团明显拥有更丰富的优质内容储备,仅以2022年为例,阅文集团平台就新增约54万名作家及95万本作品,新增字数超过390亿。相比之下,以字节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在优质网文内容的生产能力上依然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对“第二落点”的抢拼上。
出版人赵勇指出,近年来动漫、影视剧、游戏等产业都在从网络文学中寻求优质作品进行内容开发,网络文学平台也在深入内容端的版权利用和作品改编方面的工作。
基于这个大趋势,字节也有所准备,去年番茄小说就尝试将多个IP改编为短剧,比如《念念无明》等等,开创了剧集和小说同步上线的模式。随后还收购了“一起看”漫画,布局漫画业务,将网文、短剧和漫画结合。
和后发制人的短视频平台不一样,在布局“第二落点”这件事上,显然阅文集团更有经验一些。
在收购新丽传媒之后,阅文集团就已经集齐了从IP前期开发到IP可视化,以及运营的全链条,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的工业化制作流程。
在过去的一年里,基于IP生态链可视化日益成熟的大前提,阅文集团也产出了一些爆款,比如在CCTV-1黄金档电视剧近八年收视中创新高的《人世间》、刷新爱奇艺最快破万记录的《卿卿日常》等等,既提高了原著的影响力,还反哺了网文行业的创作。
接下来还有《庆余年2》、《斗破苍穹2》、《赘婿2》等头部IP的第二部待播出,但令市场担忧的是,这些第二部有些并不是原班人马,另外《庆余年》、《赘婿》,这些作品均是阅文在十年前储备的IP。
爆款能否延续?阅文是否还有足够的“真正有开发价值的IP”?风声鹤唳的市场已经在盯着阅文集团的下一步动作。
三、摒弃零和博弈,网文平台如何守好流量基本盘?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
短视频内容不断丰富,带动用户规模增长和黏性加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长和流量增量的主要来源, 面对短视频平台未来可能带来的多重冲击,以阅文为首的网文平台想要守好流量基本盘,「螳螂观察」认为以下两点是关键。
第一点,内容、创作者依旧是一切产业延伸的起点。可是从内容上看,现在的网文正在陷入同质化、套路化的怪圈。
由于很多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是通过看书积累经验,从已经爆了的小说里寻找灵感,这就导致融梗、套皮的问题层出不穷,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套路化生产的“公式化爽文”也比比皆是。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滚滚而来的短视频洪流也分走了部分头部作者,比如曾获得起点新人王的大神作家“会做菜的猫”,在字节旗下的番茄小说发布了新书;妖夜、月关等老牌作者的新书,目前也都在番茄小说发布。
所以,要如何规避同质化、套路化、粗糙注水等问题,又该怎么完善内容创作者生态,靠收益吸引创作者,靠体验留下创作者,或许是传统网文平台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以阅文为首的传统网文平台,和以字节跳动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之间,确实存在竞争,但绝对没有上升到零和博弈的层面。
零和博弈,也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故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可短视频和网文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演化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程度。
此前阅文、七猫等网文平台就曾经尝试牵手短视频平台,推出了短剧内容,这种形式不仅拓宽了网文IP的变现形式,而且还能补充文字的表现力,持续深化作品和作者的影响力。
未来,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果能更加紧密的话,以字节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原创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读者对视频的耐心明显高于文字,短视频化或许也是网文平台守好流量基本盘,寻找新增量的契机和关键。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短视频平台边界的拓展,网文平台现阶段稳健的业绩只是暂时的,如何在内容、创作者以及形式创新上进行突破,是其稳健、长远发展的关键。
作者:青月
来源公众号:螳螂观察(ID:TanglangFin),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螳螂观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藏在支付宝里的黑灰产生意
设计动态 2023-03-29一元钱买三套豪宅、三辆豪车,放在支付宝里冒充大佬,这种“快速致富”的小妙招,你想不想体验一下? 潘哥发现,支付宝芝麻信用里,提高信用分的资产证明,居然可以花钱买来。同时,扩列支付宝好友,求助芝麻粒助力等方式,因为能提高、修复芝麻信用,也被做成了一门生意。 在另作为一个在线支付APP,支付宝除了的芝麻信用、会员积分等业务往往受到用户的关注。这些业务衍生出许多关于支付宝的灰色产业——花钱买积分、会员交易……它们会不会威胁到普通用户的正常权益?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关注信用积分背后的灰色现象。
一元钱买三套豪宅、三辆豪车,放在支付宝里冒充大佬,这种“快速致富”的小妙招,你想不想体验一下?
潘哥发现,支付宝芝麻信用里,提高信用分的资产证明,居然可以花钱买来。同时,扩列支付宝好友,求助芝麻粒助力等方式,因为能提高、修复芝麻信用,也被做成了一门生意。
在另一边,成为支付宝会员后,所享受的一些服务,被有些人拆分出售,成了一种挣钱手段;而支付宝的收款音响等产品,也成了一些羊毛党的最爱。
围绕支付宝的生意,有些存在较大漏洞,有些则涉及黑灰产业。存在的这些交易漏洞,也能体现出,支付宝的某些业务执念。
执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如今的支付宝,似乎正面临用户流失。而如何做好黑灰产的监管,似乎也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芝麻信用,花钱就能提高 《大学毕业后,还用花呗是不是傻?》一文发布后,有网友向潘哥求助,自己芝麻信用分太低,究竟该如何提高?潘哥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正常的履约守信之外,想要提高支付宝芝麻信用,居然还有三种野路子能走,不过都需要花点小钱。
首先,是在芝麻信用的资产证明页面,添加房证与车证。
有车有房,向来是实力的象征,在支付宝也不例外。潘哥发现,在闲鱼App上,仅仅花费1元,就能获得六套房、车认证资料。
付款1元之后,卖家给潘哥发来了几张图片,分别是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三套豪宅房产证,以及保时捷、奥迪、卡雷拉三辆豪车的行驶证。
对此,卖家告诉潘哥:“上传图片后,填写自己的姓名即可。”之后,潘哥将一张深圳豪宅的房产证图片,上传至资产证明页面,系统果然识别通过了。
这样看来,仅仅需要1元钱,潘哥就能在支付宝里,成为有车有房的成功人士,过上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
其次,是进行好友扩列,与芝麻分更高的人成为好友。
除了用房子车子证明自己,“有钱人的朋友,同样是有钱人”这条定律,也在芝麻信用里适用。
潘哥发现,有些芝麻分很高的人,在网上公开“卖身”,只要向其支付1元钱,就能和其成为支付宝好友。
芝麻分841的网友安安,因此成了潘哥支付宝好友,她表示:“一般芝麻分超过550,就可以做这种生意;并且好友越多,芝麻分越高,我就是不断添加好友,才有了这么高的芝麻分。”
最后,如果芝麻信用出现问题,还可以购买芝麻粒,来进行信用修复。
潘哥发现,芝麻信用出现问题后,需要求助支付宝好友,用芝麻粒来进行助力。一些芝麻粒较多的网友,就有了赚钱的新渠道。
对此,安安告诉潘哥:“一般花2元钱,就能买到一次芝麻粒助力,获得芝麻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使用支付宝的信用服务,并按照规定守约;二是参加任务,比如曾经在支付宝里,体验高德信用乘车,1次可以获得1个芝麻粒。”
二、卖会员、薅羊毛,都是好生意 围绕支付宝的生意,不单单只有芝麻信用,不同的支付宝会员权益,也成了可以售卖的商品。
比如,有人在闲鱼App上,出售铂金会员的机场贵宾厅服务,售价6元一次,卖家表示:“你付款之后,我发过来二维码,到了机场出示二维码,可以走快速通道。”
还有人将铂金会员享有的汉堡王、沪上阿姨等优惠券,也当成了商品售卖,一张优惠券3元到5元不等。
同时,拥有支付宝钻石会员,可以领取希尔顿、亚朵、锦江等酒店会籍。潘哥发现,一般情况下,希尔顿金卡35元,亚朵金会员55元,提供给卖家手机号,就可以绑定会员。
潘哥曾在《在万豪酒店刷房晚,成了一门新生意》一文中,提到围绕万豪酒店的会员积分,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如今,拥有支付宝会员权益,也可以参与这门生意。
除了会员权益,支付宝积分兑换的商品,同样可以让人赚钱。潘哥发现,不少人在网上收购支付宝音响,L5、L6、AM9三种型号都可以。
这么多人收购音响,似乎因为得到它太过容易。对此,网友暖暖向潘哥表示:“我开通商家服务后,用里面的100积分,兑换了一个L5收款音响。”
同时,网友树树也告诉潘哥:“我就是支付宝商家,不久前在商家服务里,有个1分钱换音响活动,我就得到了一个L6。”
潘哥发现,在淘宝App上,alipay收钱码官方企业店内,一台支付宝收款音响,售价为118元,有些人利用积分薅点羊毛,轻轻松松就能入账百元。
比如,暖暖就告诉潘哥:“我不是支付宝商家,但申请了个体户,其实我不做生意,就是用商家积分薅个羊毛。”
而对于如何获得积分,暖暖告诉潘哥:“每天去支付宝签到,还有日常任务,都可以获得积分,有时候朋友给我转钱,我也让他们扫我的商家收款码。”
三、黑灰产的背后是焦虑? 围绕支付宝的这些生意,有些似乎并不光明正大。比如,在芝麻信用中,上传他人的房证车证,作为自己的资产证明,就是妥妥的灰色产业。
潘哥发现,支付宝在芝麻信用中,对于资产证明的审核,似乎不怎么严谨。 比如,在花费1元钱,购买资产证明的交易中,潘哥在房产证图片上,发现房屋坐落、建筑面积等信息,是人为PS上去的。但是上传图片后,这份看上去很假的证书,却瞬间通过了系统审核。
对于系统的这个漏洞,潘哥咨询了一名支付宝员工,对方表示:“这显然不可能,把我们想的也太脆弱了。”但是,对于为何发生这种情况,对方并没有进一步说明。
同时,围绕支付宝的生意,一些涉及黑灰产业的交易,还可能侵犯到普通用户的利益。
对此,有网友表示:“既然花钱就能买芝麻分,我还苦哈哈做任务干啥?”还有网友表示:“我用了十几年支付宝,芝麻分才748,有的小年轻就是因为好友多,芝麻分就能到800多,明显不公平。”
潘哥发现,这些利用支付宝漏洞,进行赚钱的方式,背后似乎都体现着,支付宝对于某些业务的执念。
比如,在芝麻信用中,添加支付宝好友,进行好友扩列后,就能提高芝麻分的操作,以及利用好友芝麻粒,来给自己修复信用的方式,似乎可以看出,如今的支付宝,对于社交依旧拥有执念。
同时,支付宝的收款音响,之所以能被轻松兑换,以致被人大量收购,似乎也能体现出,支付宝在商家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野心。
潘哥认为,支付宝在这些业务上,之所以不断发力,是因为其在用户留存方面,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国民App支付宝,似乎焦虑了。
随着消费场景的改变,更多支付方式的出现,曾经的国民App支付宝,如今已风光不再。如何留住用户,成了一道难题。
与此同时,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对类似的黑灰产业,进行打击与制止,可能也是支付宝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潘哥 ;编辑:三火
来源公众号:智商税研究中心(ID:gh_c55b3561ece1),尘世套路深,我替你踩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智商税研究中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