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像拼乐高一样,完成详情设计?
产品设计 2023-08-22详情页需要承载的信息相对较多,这个情况下,不少设计师可能会觉得详情页设计相对较难,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优化设计、让设计进行得更轻松一些?本文作者便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拼乐高”思路,一起来看一下。
前言
在B端的设计之中,详情页往往要承载着复杂信息,而作为查阅者往往也会因为信息复杂从而导致阅读成本较高,因此详情页也受到了业务的关注,设计师也有设计难的感受。今天我提供一些奇怪的设计思路来谈谈如何设计得更轻松一些。
一、业务背景
产品主要是用于开发流程中的团队协作,其中代码相关的报告是主管尤其关注的部分,因为代码的规范性以及是否出现bug等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也同时是中层主管对上面老板的交代之一。
中层主管除了通过数据概览浏览整体的进度外,还需要查看单个代码的质量报告来判断属下是否适合自己的团队。
优化前的详情页包含12模块内容从上到下暴力平铺式布局,虽然有锚定导航和标题收起作为帮助方式,但是还是无法快速浏览与理解全部内容。
二、困难点
1. 表现形式混杂,理解成本高
包含12模块内容。形式复杂,既包含多个表单多个表格和可视化,还有一个常规内容几百字左右文本域要呈现。表现形式多样化,没有进行过合理的整理,用户需要在表格/表单/可视化之间穿梭来寻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2. 内容高度很长,首页曝光度低
内容的排列方式采用的是区分模块之后自上而下的暴力平铺方式,内容多。遇到几个高度较高的表格或者是几个高度较大的折线图,后面的内容虽然有锚定导航帮助定位,但是帮助能力有有限。整体页面的阅读成本很高。
接下来以“拼乐高”的场景来解决排版问题。
三、如何解决
1. “拼乐高”的定义是什么?
无论是拼乐高还是拼积木,如果你想拼的准和好,那你就得有属于自己的方法方式,笔者将自己总结为:“分”“拆”“找”“选”。
2. 分-分析图纸整体
业务中,主管看详情页的目的是信息的浏览与编辑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把设计定为: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
3. 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
上一段已经制定好了整体目标,现在开始将所有的模块开始拆分。
拆分的方式有很多,有:展现形式、时间、功能模块、用户阶段目标等等。
这里笔者选择的是多样结合的方式:
- 以用户的阶段目标位置:用户在不同的关注不同的内容,以业务为例:用户更关注代码质量如何,多少个,解决了什么有多少bug要处理,是否规范,有没有注释等。
- 再根据展现形式+时间概念分为:文字结论,结果可视化结论以及整体趋势可视化呈现,以及详细表格区域。
分别进行组合:
- 文字结论:基础信息+文字结论。
- 结果可视化:未验证,未解决,缺陷图标。
- 整体趋势分为:整体折线图与损耗人力表工时表。
- 全部详细:将所有的表格进行组合,以tab栏的形式进行组合进行切换。
4. 找-如何将乐高摆放在正确的地方
上面已经区分好了所有的模块分组,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好定位排布。
排布的发方式根据业务目标已经是“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往下推下一步就是提高首页的曝光度,增强首页的包容性。
这里可以在进行2次分区,分为:基础组,时间组。基础组只包含文字结论,时间组按照时间排列包含:结果可视化,整体趋势以及全部详细表格。在排列布局上,微拉提高首页的曝光度,也是采用了左右布局基础组固定居左,时间组滑动居右同时时间上以:现在-未来-复盘的顺序从上之下排列,提高首页承载力与曝光度。
5. 选-搭建中选择合理的模型
这里说的“正确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说的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以过程中统计为例:业务目标中既要能直观表现出损耗的人力,还要表现出bug率的呈现,理论上应该将两张表合成为一张表,分别是柱状图和趋势图。
但是实际情况下,表的空间很小,主管对于这张表的关注点也不高,为了阅读性的提高,所以笔者将一张表拆分为两张表进行切换查看。
四、如何验证
目标“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反推回来最后设计做验证的,主要是针对用户的浏览时间/暂留时间。与前端沟通做了埋点,灰度一个月上线后,用户的暂留时间从原先的8分钟缩短到了4分钟,满意度提高了10%。
五、一点点总结
本文通过以乐高搭建的方式来拆解详情页面的设计方式,希望能给到同行遇到复杂页面迷惑时一丝丝帮助。如果有不同的思考方式,随时联系与沟通。
-
用户体验智能感三要素
产品设计 2023-08-22如何使人和产品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或许可以看看智能感设计这个概念。这篇文章里,作者就对智能感的三要素进行了总结,帮助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中搭建好用户体验智能感,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智能感
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智能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能够像优秀的人类伙伴一样与用户进行互动”,良好的交互性是智能感的核心。
二、用户体验智能感三要素
关于人与产品良性互动理解的UX书籍《设计的陷阱:用户体验设计案例透析》一书提到了“有礼技术”,认为“礼貌能让处于同一境况下的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则认为仅有礼节还不够,产品必须做到“体贴”和“聪明”(智能),前者意味着“心里始终想着他人的需求”,而后者意味着能够利用空闲的计算周期、记忆用户行为并预测其需求。
一个“优秀的伙伴”应该至少具备三类特质:得力、有礼、贴心,如下图所示:
智能产品首先是一名得力的助于,这不只是有干活的能力,还要有判断力、处事灵活、负责任等。在此基础上,产品还要做到有礼和贴心。有礼,指言行举止优雅得体且表现出对用户的尊重;贴心,指善解人意并始终考虑对方的需求。有礼是用户所期望的,而贴心是高于用户期望的——当用户发觉自己得到了周到而细致的呵护,就会有一种贴心的感觉。
要创造用户体验智能感,设计师应该努力让用户在与产品互动时感到得力、有礼且贴心。下面分别介绍:得力感设计、有礼感设计、贴心感设计。
1. 得力感设计
得力的助手精明、灵活、主动负责且业务过硬,能够尽可能分担工作压力,工作过程让人省心,结果也令人满意。产品也是如此,得力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是精明、灵活、负责、能干的,具体来说,得力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合理分担用户的工作。机器擅长机械性地工作,而人擅长创造性的工作,智能产品的任务是将人从机械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并在创造性工作中提供必要的辅助。无论是该干的事情没干,还是不该干的事情抢着干,用户都不会觉得产品得力。得力的产品应该合理分担用户的工作,让控制权在产品与用户间合理分配。
2)灵活响应用户的实时需求。用户不只需要控制感,还需要自由感,如果产品只能按照定的模式完成任务,不能根据用户的合理需求灵活调整,用户就会觉得受到了限制,觉得产品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给用户一些配置权限,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使用的功能频次,去进行配置或设置顺序。
- 产品功能模块可根据具体角色的需求特征重新组织
- 具体界面信息可根据角色的关注角度来调整顺序及展示方式
3)具有基本的常识。能避免用户犯低级销误,对于差错设计要进行合理性检查。比如:打车付款时将 90.00 错输成9000,这时应该提醒和阻止操作,而不是直接执行。
4)对风险有判断力。避免低级错误的另一种方式是预判风险,比如用户的账号在不常登录的地区登录,或是邮件内容中提到“附件” 的邮件没有添加附件等。这时应该及时通知和提醒用户。
5)记住必要的信息。对于需要填写大量内容的表单,虽然没必要实时上传,但是应该在本地保存已输人内容,并在遇到重复内容时进行自动填充。
6)系统故障时的恢复。比如一些设计或编辑软件可以自动保存文件,软件闪退货误操作关闭时,重启软件时能够帮助用户恢复崩溃前的内容,以避资料丢失。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文章编辑功能就做的比较好。像常用的设计软件:Figma、Sketch等都是实时保存。
7)提供持续而平静的反馈。得力的助手让你持续地了解他工作的情况,这会让你感到安心。反馈是积极的,但不是说跑过来跟你炫耀完成的工作,而是尽可能安静,让你感觉到即可。
比如《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提到的“富视觉非模态反馈”,指传递丰富的信息但又不需要用户做特殊动作就能看到和理解。比如安装软件图标会变成一个进度指示器,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完成进度。
8)不问过多问题。在某些场景下适当的提问是可接受的,但如果相同的问题频繁询问,或者相同的窗口频繁弹出会打断用户操作,而且会让用户觉得不舒服。比如,需要用户进行选择的窗口,如果每次进入都进行询问,用户会感觉操作总是被打断。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根据角色或用户id对用户上次的选择进行记录,用户只需稍做修改即可。
9)拥有更灵活的规则。在现实工作中,销售成交的时候需要对方提供发票信息,以便开票。如果客户提交了订单,但是没有发票信息,那么销售人员会帮忙先下订单,事后再补上发票信息即可。如果交给计算机系统处理,在设置了先后顺序后,它会不断提示“请填写发票信息”,否则就不能提交成功。
规则死板的产品不会给人得力的感觉,得力的助理不会因一项工作受阻就在那里傻等。同样的道理,产品的规则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0)主动尽责。很多产品的执行力很好,你说的全做到,不说的都不做。但过于听话、推一步走一步的产品会让用户觉得很累,因为它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用户——反正是你让我做的,我只管执行。得力的助手不会这样,他们会在有问题时拦截用户,也会在认为必要时执行额外的关联任务或补救性措施。
比如文件的“覆盖”操作一旦执行,原文件就找不到了。如果是“删除文件”,还可以去回收站恢复。系统应该预见到用户可能误替换或改变主意,因而应该像删除一样将原文件放入回收站。差错拦截和补救都是尽责的体现。
2. 有礼感设计
礼的核心是尊重,这是人类基本需求的高阶层次,与之相关的是有礼感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言行得体、举止优雅并表达出对用户的尊重。具体来说,有礼的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不傲慢。有礼的产品是恭顺的,会以用户为中心展开对话,尊重用户的决定,注意用词和语气,同时仅在用户需要时提供建议。正如《设计的陷阱:用户体验设计案例透析》所说:“不要以你想要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要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2)不自私。比如在用户进行工作时强行重启电脑来更新系统,在用户使用其他软件时拼命用推送打断用户的任务流,以及更新时抢占运行资源导致整个产品的运行卡顿。这都是不合适的产品设计。有礼的产品会优先考虑用户的需求,然后才是自己的需求,比如提供几个合理的重启时间供用户选择,或在凌晨进行资源消耗量大的更新工作。
3)不归咎于用户。用户出错时,不要冷嘲热讽;用户失败时,也不要说得过于直白,比如用户玩游戏失败时给出三个大字——“你输了”。用户当然知道自己错了或失败了,文案可以委婉一些,少强调“错误”“输”“失败” 等字眼,并使用鼓励性的语气,比如“密码没填对,再输入一次试试吧”或“这次运气不太好哦,要不要再玩一次”对于差错还应该给出一些支持性的信息,此外,在用户卸载或退订时也要保持风度,比如“很抱歉我们没能帮忙”等。
4)身体力行。礼貌和尊重不只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为上。先故意把别人的东西砸了,再“文雅地”道歉绝对称不上有礼。像一些所谓的智能服务”,整个服务过程没有体现出对用户丝毫的尊重,此时文案的“您”“请”“对不起”不仅不会带来有礼感,还会今人感到虚伪。用户也会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以及互动后的反馈中体会到产品(及其企业)对自己的尊重,这往往能带来比口头的礼节更为积极的影响。
3. 贴心感设计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贴心则意味着始终考虑他人一切可能的需求。也就是说,有礼体现了尊重,而贴心体现了重视和周到。当人们发现自己得到重视,并被细致周到地考虑和照顾时,就会感到贴心。
贴心与惊喜有些相似,都源于“意料之外”,但贴心并没有惊喜那种兴奇感,而是一和很微妙的“窃喜”,一种暖心的感觉且影响深远。
贴心可能是产品最具人文关怀的特质,因而设计师应该努力做好贴心感设计,它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始终表现出对用户的重视,主动且细致周到地考虑用户一切可能的需求,并尽可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当然,贴心不只针对高技术产品的互动,纯实物产品的互动设计也可以做到贴心。
(PS:这一点我在小米的产品上有切身体会,之前买了一个破壁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每个场景下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产品给的反馈正好是当时所期望的。这让我在使用时,想到设计师在考虑到各种使用场景,反复测试时的用心,让我从冰冷的电子产品上感受到了“有温度的产品”)
贴心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更加通用的设计思想。具体来说,贴心的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始终关注用户喜好。要让用户感觉受到重视,个性化很重要。这里的“个性化不是简单地给用户提供几个可选的界面风格,而是能够记住用户过去的决定和行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产品,使其更贴合用户的期望。贴心的产品更懂用户,也知道如何让用户开心和舒适。
如果你走进一家曾到过的餐厅,服务员居然记得你爱吃的菜和你对辣的偏好,并在点餐时帮你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那真的是太贴心了,这也大大减少了向用户提问的次数。
但很多产品通常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询问用户,用完用户的数据就扔掉,等下次需要时再询问。这些产品浪费了大量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当数据积累到足够的量级时,对用户的预测水平就会实现质变,进而大幅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和品质,这也是所谓的“智能推荐系统”的基本逻辑。
2)乐于助人。贴心的产品会提供有用的额外信息或额外服务,比如在餐厅吃饭:你询问是否有鱼香肉丝,服务员可以回答“没有”,但也可以说“没有,但您喜欢鱼香肉丝的话,我们有口味相近的XXX和 XXX,您可以考虑一下”。相比单纯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建议会让用户感觉受到了重视。
这些信息用户需要,但还没有注意到自己需要,当他们发现产品主动提供了这些信息,就会有一种贴心的感觉。这与得力感的“主动尽责”有点相似,都是主动做一些用广要求之外的工作,不过负责偏重于完成任务,而贴心偏重于人文关怀。
贴心的服务是主动且自然的,需要善于观察和心领神会,而不是通过直接地打断和询问。比如用户正在聊天,服务员应该时刻关注用户的水杯,并在杯子空了时默默地加满水,而不是跑过去先问一句“需要加水吗〞——这会打断用户的谈话。
3)预判使用场景。贴心的核心在于预测一切可能的需求,关注用户喜好的本质就是根据历史预测用户未来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需要预判使用场景,这意味着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要延伸到产品的使用场景和情境,充分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如果产品充分考虑了用户活动,在用户需要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就会让用户感觉定到了重视,产生贴心感,这也是服务设计的重要逻辑。比如:有得网站预判了用户阅读时可能有查生词的需求,在用户复制生词准备查字典时直接弹出注释,这是用户意料之外的,这种“彻底隐藏 + 适时出现”的方式非常值得在贴心感设计中借鉴。
4)考虑用户的微妙情感。这是上一条的扩展,我们不只要解决用户的任务需求。还要尽可能消除用户的不自在、紧张、焦虑等情感。
《UX设计师要懂工业设计》传统取款机的界面是向外的,这让后面排队的人也能看到用户的操作,从任务角度这没什么问题,但是用户会感到不自在。BBAV 公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推出了横向放置的自动提款机——界面与排队的人呈90°角,并用磨砂玻璃隔开,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又消除了这种心理上的不适。
贴心感设计考虑的情感通常很微妙,不像愤怒和惊恐那么明显,不影响任务本身,用户也很少说出来,因而经常被忽视。这些细微的情感往往只能通过情境研究才能发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工作,如果企业能发现并照顾到这些情感,就会让用户感到非常贴心,进而增强产品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5)细节,细节,还是细节。贴心是通过细节体现的,贴心的产品关注细节,这与微交互思想高度一致。贴心的细节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是高端产品的重要标志。
三、总结
无论是得力、有礼还是贴心,都是装不出来的。要想让用户觉得得力、被尊重和被重视,就要从心里支持、尊重和重视用户。也就是说,企业必须真正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产品,才能让产品成为用户名副其实的“好伙伴”,进而带来智能的感觉。
同时,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综合素质,不断的去“修德、修心、修角色技能”像智能三要素一样得力、有礼、贴心,同时也打造出“得力、有礼、贴心”的产品,真正可以帮到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升和变现。
如果觉得曾经遇到过,或者身边有好的老板、好的企业家,想去报答他们,又觉得他/她们什么都不缺。那就打造一款好的产品吧,用好的产品为企业人性化的降本增效,商业赋能,助力更多的老板和企业实现组织目标。
-
互联网黑话“痛点”在外企中的实际应用——Painpoint Framwork
产品设计 2023-08-22在互联网行业中,“痛点”这个概念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那么,我们老生常谈的“痛点”,在外企产品经理眼中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本篇文章里,作者便讲述了“痛点”在外企中的实际应用,一起来看。
痛点,痛点,互联网黑话中老生常谈的“Painpoint”在外企产品经理眼里到底是什么?是大笨蛋的话术,还是产品设计中的有用理论?我的答案是——后者。
01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是什么是“Painpoint Framework”,以及“Painpoint”的实际含义。
“Painpoint Framework”是常在外企用来理解用户和发现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毕竟做产品经理做产品就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就叫做“Painpoint”。
而识别并改善或者解决这些“Painpoint”我们就能提升App的整体功效,或者是提升整体体验,从而更好地去服务、吸引用户。也是“user-centric”(以用户为导向)的重要理论之一。
02
你可能会问,那这不就是需求么?你上篇“JTBD”也在讲需求,这篇“Painpoint”也在讲需求,那有啥区别呢?
其实,“Painpoint”和“JTBD”都与需求有关,但它们的出发点和应用场景略有不同。简单来说,“Painpoint”更多地关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而“JTBD”更多地关注于深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目标。
个人实际应用下来,我觉得“JTBD”偏正面分析找到核心需求,而“Painpoint”去反向Review,让产品做的更好。
以高德地图为例:
“Job”:用户想要“从家到公司选择最快的路线”。
“Pain Point”: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每次出发时,由于路况突然变化,原来选择的路线不再是最快的”。
高德地图的解决方案:在用户行驶的过程中,app也会显示其他路线的实时路况。如“比当前路线慢1分钟”或“快2分钟”等提示,让用户可以随时调整行驶路线。
这样,高德地图既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又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用户始终获得最佳的导航建议。
正面反面都要思考,你才能多角度地,完整地了解和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给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03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Painpoint的分类:
1. Functional Pain Points 功能痛点
这类我更喜欢叫Problem,其实就是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一般在用户调研中。举例:照片App,用户反馈说他们想要去除背景,但是没有。那他们的“Painpoint”就是“没有去除背景功能”。
2. Financial Pain Points 经济痛点
一般在市场调研和定价的时候使用,去了解用户会不会觉得定价太贵,或者用户是否感觉值当不值当。
3. Process Pain Points 流程痛点
一般在设计用户流程和用户旅行地图的时候使用,老外也经常说是“Friction(摩擦)”。指的是用户感觉用App不顺的地方,例如,一个注册过程太复杂,用户就可能会放弃。以下是Figma上“用户旅行地图”的一个模版。
4. Support Pain Points 帮助痛点
一般是去分析用户是否有一些后续的帮助。例如遇到BUG,用户是否需要帮助,他该哪里去找帮助。
5. Emotional Pain Points 情绪痛点
也是一般用户调研的时候去问用户,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一个冥想App,用户说看到首页内容很多很乱,一点都不觉得放松,那这一定也是一个痛点了。
04
那怎么去识别这些痛点呢?
其实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用户访谈/用户调研/可行性测试/反馈收集/竞品调研等,只不过在过程中更注意用户的问题和不好的反馈。
我的一般做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级麻烦爱挑刺的用户,提前给我自己列出一大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把产品做好了。
好了,需求好像都讲的差不多了,下一期介绍一些需求分类和排优先级的方法吧,期待下期见!
(以上内容属于个人经验总结,侵权必究)
-
聊聊在线教育的系统组成
产品设计 2023-08-22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产品经理或多或少都需要对行业的脉络和系统有所把握,对于想入行在线教育的产品经理们而言,这点也不例外。这篇文章里,作者便总结了在线教育体系的各个系统组成,一起来看看吧。
对产品经理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所处行业的整体脉络。只有准确把握行业的全局,产品经理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以及对整个业务的协助与推动。
这篇文章将通过在线教育领域的用户普遍性的流程,从用户的兴趣触发,到付费用户的转化,以及学习闭环的完善几部分剖析构成在线教育体系的各个系统。
一、用户流程
从用户视角来看,整个转化和服务的流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环节:
1)引起兴趣与转化
在用户的线上或线下体验中,接触到活动、广告、直播等内容,可能会成为引发兴趣的源泉。这些内容中或许渗透着在线教育相关的内容,用户产生兴趣后会点击内容,然后跳转到活动详情页或商品详情页详细了解。
2)演变成付费用户
用户在详情页中感受到内容的价值后,兴趣会进一步加深。这时,他们或许会选择免费或低价领取资料包,甚至参与引流课程。在完成支付后,用户会被引导添加销售的微信,从而进入一个与引流课程相伴的服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让用户购买正价课,将体验课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为其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3)学习闭环
用户购买正价课后,引导用户添加助教的微信,从此开始享受正价课的相关服务。在正价课服务周期结束后,用户会根据效果和需求考虑是否复购。尽管在成人教育领域,复购可能相对较为较难,但通过巧妙引导,用户也许会被引向其他相关学科,以满足他们不断深化学习的渴望。
学习闭环:
二、系统组成
要实现上面提到的用户流程,保证顺畅进行,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协调并相互支持,需要涉及到多个关键系统,下面将简单介绍这些系统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1. 获客支持
获客部分主要包括营销系统和商品系统:
- 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是整个用户流程的引擎之一,它提供了一整套综合性的营销解决方案,将不同的营销能力、产品前后端界面、系统规则和流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其中包括投放管理,用于精准投放不同渠道的营销活动;营销管理,用于规划和管理各类营销策略;线索管理,帮助跟踪和管理潜在客户的信息,从而满足企业的营销动机和目标。
- 商品系统:商品系统专注于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它涵盖了商品的生产和售卖流程、促销管理流程、订单支付流程以及权益管理流程。通过商品系统,企业可以高效地管理商品信息,确保从下单到交付的流程畅通无阻,同时提供灵活的促销管理,为用户提供各种优惠和奖励。
2. 用户精细化运营
在这一部分,涉及到销售工作台、产品管理后台、触达中心、质检后台几个系统:
- 销售工作台:销售工作台为销售人员提供了有序的工作流程,通过一系列标准操作流程(SOP任务),可以降低销售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用户从体验课程到正价课程的转化率。这一系统的优化使销售人员能够更加专注地引导用户,推动其逐步转化到付费用户。
- 产品管理后台:产品管理后台是产品运营人员的得力助手,他们可以在后台灵活配置应用程序终端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个系统,产品运营人员能够迅速更新和调整内容,保持需求的同步。
- 触达中心:触达中心用于向用户发送通知,涵盖了多种途径,包括外呼、短信、推送通知以及公众号等。此外,触达中心还管理消息模板,确保与用户的沟通信息规范且高效。
- 质检后台:质检后台充当着运营人员的监督工具,用于监测老师、助教等授课和服务的质量。通过这个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并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3. 教学与学习
这部分包括课程系统、在线教室、题库系统和教务系统:
- 课程系统:课程系统是教学部分的核心,它涵盖了建课功能以及对师资和课程资源的全面管理。通过这个系统,能够高效地创建和管理各类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连贯性。
- 在线教室:在线教室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为老师提供了直播和互动工具,也为助教和学员提供了相关的功能模块。老师、助教和学员可以在这个系统中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互动和学习。
- 题库系统:题库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刷题的平台,满足了课前课后练习的需要。它包括了丰富的试题和试卷资源,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 教务系统:教务系统主要进行学员管理、教学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质量的落实。
4. 学员体验
对于学员而言,学习主要发生在各种终端,如客户端、web、小程序等。以下是学员在前台呈现的功能模块:
- 商品购买:学员在商品购买部分了解商品详情、进行咨询后,可以进行购买操作,为自己获取心仪的课程和服务。
- 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模块涵盖了观看直播与回放、查看学习资料、参与课中练习和互动等内容,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 题库刷题:学员可以在题库部分寻找与课程相关的试题和试卷资源,满足自己课前课后的刷题需求,巩固所学知识。之前已写过一篇文章对题库系统进行单独介绍,见文章 实战分享:题库系统的组成与实现节奏;
- 学习交流:学习交流部分是学员之间互相交流的社区,也是获取经验分享的平台,帮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启发。
- 个人管理:个人管理部分包括了缓存下载、订单管理、消息收发、钱包管理等功能,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资源。
借助以上这些完整的系统和功能,学员可以在各个终端上灵活自由地学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做为在线教育领域的产品经理,深入理解这些系统,心中有个全局地图,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上就是对在线教育中的主要系统的介绍,由于篇幅原因这次只进行整体地简单介绍,之后会在单独的文章中对每个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
7500字案例详解,美业门店预约功能如何设计
产品设计 2023-08-22在很多产品中,预约功能都是很重要一个功能——因为预约并不只是预约了人,还占用了时间和其他的项目资源。这篇文章,作者以我们常见的美业行业的预约功能设计,为我们讲解这个常用的功能如何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预约在线下美业行业中非常常见,先看一个比较典型的美业行业中剪发预约场景:
小张最近感觉头发长了点,打开手机某商家的小程序,预约周六下午17:00点钟的剪发服务功绩30分钟,并只指定一直的御用剪发师Tony,备注了需要Tony服务、需要停车位信息后,提交了预约信息。
随后商家后台收到了小张的预约信息,确认了预约后,小张和Tony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推送信息:小张预约了周六下午17:00点的剪发项目,并指定由Tony服务。
周六上午10点钟,好久不见的朋友老李约小张下午去看电影,小张随即取消了之前的预约,随后Tony手机上和商家后台都收到了小张的项目取消预约信息,Tony周六下午17:00~17:30分钟的时间自动更新为「可预约」状态。
以上是美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预约场景,涉及到预约、预约管理、消息推送等,当然还会涉及更为复杂的员工预约时间管理问题,下文中细说。
一、预约为什么这么重要
1. 预约对门店的重要性
预约对门店在美业行业中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有效安排资源
预约可以帮助美业门店有效安排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时间。通过事先安排预约,美业门店可以根据预约情况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可以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最大程度地利用门店的资源。
以上文的小张预约剪发服务为例,提前预约门店可预先进行人员、服务设施的事先安排,减少服务时长,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服务体验。
2)避免拥堵和混乱
美业门店经常会面临客流的高峰期,如果没有预约系统,客户可能会在门店排队等待或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享受服务。这可能导致门店拥堵和混乱,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通过预约系统,门店可以平稳地管理客流,避免拥堵和混乱的情况发生。
3)提供个性化服务
预约可以让客户提前告知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门店可以根据客户的预约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剪发师可以提前准备特定的工具、产品或风格,美容师可以根据客户的皮肤需求准备相关材料。通过预约,门店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4)销售和营收增长
预约对门店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提高门店的销售和营收。
通过预约系统,门店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流量,并根据预约情况进行工作人员和资源的调配,最大程度地提高门店的工作效率和产能。这可以增加门店的服务容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来增加销售额和营收。
比如门店通过数据发现小张的剪发周期为大概20天一次,最近半年的理发服务都是由Tony服务。小张到店服务结束后,理发师Tony在于小张沟通后,顺理成章的帮助小张预约了20多天后的周六下午17:00时间点,并成功推荐小张办了一张1年的20次品项卡,使用品项权益支付剪发服务后,算起来比单次剪发优惠了近20%。
2、预约对客户的重要性
预约对于美业行业的客户同样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
1)时间管理和方便性
预约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预约,客户可以提前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来享受美业服务,避免在门店等待或排队的时间浪费。这提供了便利性,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日程表来安排并享受服务。
门店可在用户被服务前***分钟进程服务推送提醒,避免客户遗忘以安排行程,推送模块问题下文中单独细说。
2)避免失望、提升服务体验
没有预约可能意味着客户需要等待,或者在繁忙的时段无法得到服务,避免客户失望情绪。
同时通过预约,客户可以享受到优先服务,并获得更定制化的美业体验。预约可以让门店提前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门店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喜好提供专注和专业的服务。这种定制化的体验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升他们对门店的忠诚度。
3)专业指导和建议
预约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客户可以在预约时提前咨询门店的专业人员,了解更多关于不同服务和产品的信息。这可以帮助客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在享受美业服务时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总体而言,预约对于美业门店和客户来说都非常重要。
- 对门店来说,可以帮助门店提高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降低拥堵和混乱,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促进销售和营收的增长。
- 对客户来说,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享受定制化的服务、避免失望和浪费时间,并获得更多专业指导和建议。
二、美业行业中常见的预约模式
美业行业中,门店常见的预约模式各式各样,每个类型的门店年都有自己的预约方式和特色;总结起来基本有有以下3种:
- 按服务人员预约
- 按服务项目预约
- 按服务时间预约
以上3种预约模式根据门店需要或客户习惯,可同时存在。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些门店会采取付费预约制:即在预约时先一部分定金方可预约,或者付预约项目的全部金额后预约。该种预约模式相对特殊,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中,后续单独写一篇文章介绍付费预约模式。
1. 按服务人员预约
1)服务人员预约
服务人员预约时,需要指定员工进行服务。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人员-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时间点-提交预约。
如上文中,小张进行理发服务中特意备注了需要Tony进行服务,理发师的优先级比预约时间更重要,如果Tony在该时间不可预约时,小张便不会进行预约。
2)服务岗位预约
服务人员预约时,不需要指定员工进行服务,只需要制定特定的服务岗位:如总监、发型师、助理等。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岗位-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时间点-提交预约。
2. 按服务项目预约
这类客户以服务项目为首要考虑因素,如剪发、烫发、染发等,至于服务员工和时间可作为次要因素考虑。
按服务项目预约时,可分为按会员已有的品项进行预约或按门店展示的项目进行预约。
先来解释下品项的概念:美发行业中,品项是个内部专业词汇,通常也叫次卡,如我们场景的门店中宣传的剪发3次卡,其实就是个3次的品项卡概念。
美业门店的卡项中通常有品项卡,门店先售卖出品项,后续会员到店服务后耗卡,如:美发店推出10次剪发品项,200元的价格售出后,后续会员消费时划扣相应的次数。
会员在商家提供的小程序进行预约时,可选择自己已有的品项(项目)进行预约。
1)会员品项权益预约
会员权益预约的前提是会员有已购买未消耗完的品项权益。通常的流程为:会员选择自己已购买品项-选择服务人员/岗位-选择服务时间-提交预约。
会员使用品项预约的好处之一就是方便快速结账。
具体来说流程就是:会员预约后,到预约时间点到门店进行线下服务,服务完成后会员需要付款操作。
这时商家可将会员已预约的单据一键转开单,进行收银,服务人员为预约时的指定员工进行关联(如有其他人员可进行编辑),支付方式默认为客户预约时已选择的权益进行快速结账,提高买单流程效率,提升客户买单体验。
2)普通项目预约
普通项目预约是指:客户在预约时,选择门店提供的项目清单或者自定义项目类别进行预约。
- 预约项目:指门店设置的项目资料中的项目。
- 自定义预约类别:指门店自定义设置的预约类别名称。对于剪发而言,客户可能有不同需求:如总监剪发、发型师剪发,助剪发型师剪发等,对应的价格也是因服务人员而异的。
但通常的场景是:美发店中的项目见多,而且不同级别或岗位人服务的价格是有差异的,门店的价目表看起来五花八门,让客户直接去选择体验相对较差;而且客户通过对需求也不是十分明确,比如小李打算去烫发,但是需要烫什么形状、是否需要染色等不是十分明确,需要到店后理发师的建议作为参考。
所以为了提升客户选择服务时的体验,门店通常会通过「自定义项目服务名称」的方式,设置门店预约类型,如:剪发、烫发、染发等。
具体烫发要烫什么颜色、形状等,可以添加到预约备注信息中,方便门店提前做好准备,或到店后与商家具体沟通需求。
3. 按服务时间预约
按服务时间预约的客户对时间较为敏感,比如典型的上班族人群,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不太可能去预约工作日的上下午时间,要么预约晚上要么预约周六日休息时间。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时间–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人员/岗位–提交预约。
具体选择哪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门店需要综合经营方式、理念、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门店的预约方式才是上策。
以上几种预约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具体需要采取哪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需要门店基于自己的业务、客户习惯或其他因素等做出综合决策。
三、预约系统设计要点
1. 预约核心要素
无论门店采用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预约要素一般有以下几点:
1)预约人信息
对用户在小程序端预约而言,个人信息(昵称、手机号)和手机号一般会在合适的业务场景去主动获取,预约时对预约人而言,可不展示关于自己的预约人信息。
2)预约时间
选择预约项目的开始时间。
3)预约项目
被选择预约项目(可一次性预约多个项目)。
预约的项目数量可做适当控制,当时因某人预约时间过长,导致时间浪费。
4)预约时长
预约时间可根据门店的实际运营规则进行设置,单人在同一时间结点是否可能提供多项服务。当会员选择多个项目时,按所选项目中最长的时间进行计算预约,还是按所有项目累计时间进行计算预约。
同时最大预约时长门店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进行控制,避免客户恶意预约导致时间被占用问题。
5)预约人数
可选择预约人数,方便商家进行提前准备,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
6)备注信息
会员在预约时,可备注些关键信息:如需要停车、要指定发型师服务等。备注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客户的服务效率和体验。
对于一些常见场景的备注信息,如需要停车、需要一次性毛巾等业务中常用的场景,系统设计时,可根据业务场景抽象出来做成功能,由商家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自定义设置,供会员在小程序预约时进行选择,如有特殊需求,特殊备注。
2、预约管理
1)预约确认
商家可根据业务经营需要,对会员的预约制定是否需要确认操作的规则。
对于部分门店商家来说,客源相对较多,需要对预约的客户进行筛选,往往采用预约确认模式。
当门店在系统中收到会员的会员信息后,在预约确认模块进行操作预约接受或预约拒绝操作,操作预约确认后,才算是一个完成的预约流程。
当预约接受时,这时客户和员工才会收到预约成功消息推送;当预约拒绝时,应当给会员推送一条预约失败/拒绝提示,为保证体验,商家可备注相应的拒绝原因,方便客户知晓拒绝理由。
2)预约编辑
预约编辑是非常场景的场景,当客户的预约时间点、服务项目、服务员工等信息,甚至是备注特殊需求发生变动时,门店应该可以做相应的变更,满足客户的需要。
部分门店为了客户随意调整预约信息,将修改预约信息权限控制在门店手中,客户端不支持预约编辑,除非取消当前预约后再新增预约数据。
客户端是否能编辑,及编辑后是否需要门店审核,需要根据门店实际业务场景决定。
3)预约取消
客户临时取消预约对美业行业的商家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 收入损失:
客户取消预约意味着商家失去了一次业务机会,可能会导致收入的减少。特别是如果客户在预约时间临近才取消,商家可能已经为该服务准备了资源,如技师的时间和材料,这些成本将无法收回。
2. 时间浪费:
商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提前为预约客户做准备工作,包括重新安排技师的计划、为客户准备相应的服务环境等。如果客户取消预约,商家的这些准备工作可能会白费,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3. 经营不稳定:
如果频繁出现客户取消预约的情况,商家的经营将变得不稳定。预约的取消可能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经营压力,特别是在人员和资源的安排上。
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商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明确的预约政策和取消政策,提供更灵活的预约选项、设置适当的预约提醒和确认机制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预约的取消情况。此外,商家还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预约保证金或取消费用,以鼓励客户遵守预约并减少不必要的取消。
如:
- 门店在控制会员取消时,一般会有一定的规则设置,临近预约服务时间点一段时间内不可取消预约,如:预约时间点前30分钟内客户不可取消预约。)
- 预约服务前30分钟/60分钟前可发送相应的推送提醒用户,方便用户合理安排时间。
- 如需取消预约需联系商家操作,避免客户随意取消浪费门店成本问题。
同时针对恶意的预约频繁取消,商家可制定相应的惩罚策略:如累计/连续预约取消10次以上,禁止***天内进行预约限制等,从一定程度上去规避会员恶意取消预约问题。
3. 预约推送
预约信息推送的好处很多,方便门店、员工、会员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做好相关服务前准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推送形式可以是公众号、小程序、短信等渠道。
推送主体可分为商家、员工、客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微信对于推送的整改较大,导致推送的体验相对较差,尤其是小程序推送,直接默认成了拒绝推送,导致部分客户在没注意的情况下确认后,收不到推送问题。
虽然对公众号推送也做了很大的整改力度,尤其是对于滥用营销的模板,但整体而言公众号的推送还是相对最优选择。
1)商家推送
待处理预约信息推送。
当门店的预约需要商家确认时,需要对商家进行消息推送,便于及时处理预约。
2)服务员工推送
具体推送场景不再赘述,前文已有相关说明。
- 已预约信息推送
- 取消预约推送
- 预约服务前推送
3)客户推送
- 已预约信息推送
- 取消预约推送
- 预约服务前推送
四、预约系统设计关键细节点
1. 同一时间点预约多人
对部分门店来说,员工同一时间可同时服务多个项目,如比较常见的染发项目,染发上色后,发型师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相对空闲的,可以去处理其他客户的剪发、烫发等项目,提升员工时间利用率,进而提升个人业绩,对门店和员工来说都有益处。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员工同一时间节点能否被多个会员预约,及最大可被预约人数限制。
2. 预约项目关联其他服务项目
预约项目时,部分因为项目属性需要,需要和其他项目共同预约进行服务。
如小李去美甲店预约美甲项目,指甲上有上次做的美甲没有卸甲,服务时需要卸本甲后再做新的美甲项目,卸本甲需要一定的时间,对门店来说,卸甲月不卸甲的服务时间是不同的,提前选择好关联项目,可帮助门店更好的协调时间安排。
系统设计时,可考虑针对特殊项目设置关联其他项目服务,在客户预约时,选择项目后弹出已设置好的关联项目供用户选择。
3. 预约会员价
预约项目时,除了展示项目价格外,可考虑展示作为会员身份的会员价格,展示会员价有以下好处:
- 促进会员增长: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吸引更多非会员成为会员,因为他们可以看到通过成为会员可以享受到较低的预约价格。这有助于增加会员基数,并将非会员转化为忠实的会员。
- 提升会员忠诚度:通过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向现有会员传达他们享受独家优惠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你的机构进行预约服务。
- 增加预约率:展示预约会员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顾客预约服务。价格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较低的会员价会增加顾客预约的意愿和积极性。
- 促进增值服务:通过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激励顾客选择更多的增值服务。顾客可能会感受到自己得到了特别的待遇和优惠,因此更愿意尝试和购买额外的服务项目。
4. 预约项目时间问题
当客户选择多个预约项目时,商家可根据业务实际经营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约时间规则。一般有2种处理办法:(1)按预约项目中时间最长的项目时间计算预约时间;(2)按所预约项目时间累计计算预约时间。
单次预约最大可预约时间、单人一定周期内预约次数等,都需要可以根据业务经营需要进行限制,避免恶意预约占用问题。
5. 自动接受预约
对于客源相对较少或坪效不足的门店来说,一般采取自动预约方式:即客户预约后自动默认已接受预约信息。
但对客源相对较多,时间和员工资源都相对紧张的门店来说,往往采用预约手动审核处理方式,尽量筛选出优质、有潜力客户进行优先服务。
不自动接受客户预约可以带来更灵活、可控和高质量的预约管理,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6. 会员权益预约
权益预约在前文预约方式为项目预约-权益预约时已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主要目的是一键结账,提升结账效率和体验。
7. 提前预约时间限制
门店限制客户提前预约时间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确保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门店需要限制客户提前预约时间,以确保时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排。通过限制提前预约时间,门店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服务人员的时间,避免过度预约和时间冲突,保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防止爽约和取消
提前预约时间的限制可以帮助门店减少爽约和取消的情况。如果客户可以过早地预约服务,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实际时间到来之前改变计划或者忘记预约,从而导致门店的资源浪费和调整困难。
3. 预留时间给紧急情况
限制提前预约时间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紧急情况和临时预约的客户。如果门店完全被提前预约的客户填满,将无法满足突发情况的需求或者临时预约的客户,这会给门店的灵活性和服务质量造成影响。
4. 确保资源平衡
限制提前预约时间能够帮助门店更好地平衡不同服务项目和资源的利用率。由于不同服务项目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不同,限制提前预约时间可以帮助门店更好地分配和管理服务资源,避免过多的服务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或者资源闲置。
设计系统时,需支持客户的可预约时长,及预约后可取消的最晚时间点。
8. 员工预约时间关联排班问题
员工预约时间通常需要与员工的排班关联起来,以下是关联排班的好处:
1. 资源合理分配
通过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门店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门店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可用性,为预约客户分配合适的员工,以确保服务能够按时提供,并避免资源的浪费或过度占用。
2. 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
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可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门店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预约客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预约到自己喜欢或满意的员工,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灵活应对变化
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可以帮助门店更好地应对变化。
除此之外,如果员工有调班、休假或紧急情况,门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置占用、休息等状态,以适应变化的员工资源情况。
综上,预约系统对门店、员工、会员等个主体都非常重要,从系统角度,系统设计时综合考虑多种预约场景,为门店预约方式和场景的多样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门店角度,门店需结合运营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约方式并合理设置相应预约规则,不断提升客户预约及服务体验。
-
硬件产品经理,如何做好市场分析?
产品设计 2023-08-22在做产品规划的过程中,产品经理往往需要先进行市场分析,那么,硬件产品经理要怎么做市场分析呢?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从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等维度对硬件产品经理做市场分析这件事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产品规划的第一步。当你要开始规划某条产品线或者某款产品的时候,市场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除非你已经非常熟悉这个市场了。
可能有人会认为市场分析应该是市场或者销售人员的工作,其实并不是的。因为产品经理所规划的产品最终都需要投放到市场上,所以在项目前期,产品经理对于市场的了解程度,其在产品定义中给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是否准确,都将极大地影响产品后续的市场表现。
二、市场容量
产品要进入一个市场或行业,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市场的容量(或者也叫市场规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市场容量越大,未来的发展空间才越大。了解了市场规模,也就知道了这门生意的天花板在哪里。
所谓市场容量,就是在一定时间里市场对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总量。那么市场容量应该如何计算呢?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行业,可以尝试自己估算。
以洗衣机产品为例:
- 一般每户家庭都有一台洗衣机;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大约有5亿户家庭;
- 如果每台洗衣机只能用一年,那么每年就是5亿台的市场容量;
- 但是洗衣机的生命周期不可能只有一年,一般在5~10年左右,加上消费升级的改善需求,我们假设其生命周期为7年;
- 因此,每年洗衣机的市场容量,则用5亿除以7,约为7142万台。
图2-1所示为从行业报告中获取到的2019年洗衣机的销量数据。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在2019年的全年销量为6627万台,和我们估算的已经很接近了。当然这里只是估算,有一些误差是很正常的,量级正确即可。
图2-1 洗衣机产品2019年的销量数据
再比如,空调行业的市场规模就一定比洗衣机的市场规模要大。因为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台洗衣机,但可能会有2~3台空调。这也是目前以洗衣机为主要产品的小天鹅,和以空调为主要产品的格力之间市值差异巨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是无法根据常识来估算,或者很难估算准确的行业。这时候可以尝试寻找已有的数据信息。比如图2-1的洗衣机销量数据,就是来自行业报告。那么行业报告去哪里获取呢?建议不要直接用搜索引擎搜索,这样得到的数据不一定准确,而且效率太低。这里整理汇总了一些行业相关数据的搜索渠道,供读者参考。
- 研究报告平台:中研普华、发现报告、艾瑞网、酷传、新榜、易观、企鹅智酷等;
- 数据公司平台:中怡康、第一财经、奥维云网、决策狗、数据通、奥维去网、生意参谋、数据雷达、魔镜等;
- 可以尝试用Bing(bing.com)等搜索引擎搜索“filetype:pdf+关键词(大品类,细分品类)”。
以上提到的搜索渠道,有的可以免费使用,有的需要付费之后才可以使用。如果是付费的情况,一份行业报告的标价一般都在几千到一万多元之间,有些时候还可以砍价。如果你负责的产品所在的行业有上市公司的话,那就更好办了。我们就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财报”或者“券商研报”来获取行业信息。
所谓“券商”,就是经营证券买卖的公司,也叫证券公司。公司财报和券商研报可以通过“萝卜投研”网站获取(图2-1的数据就是来自萝卜投研网站)。
还是以洗衣机产品为例来演示。我们先进入萝卜投研的官网,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萝卜投研”即可找到。在网站首页的搜索框中输入“洗衣机”词条,单击搜索即可获得相关数据,如图2-2所示。
图2-2 在“萝卜投研”网站的首页搜索“洗衣机”
再单击“券商研报”,就可以看到很多优质的洗衣机行业的研究报告,如图2-3所示。可以优先选择阅读“时间最近、深度研究、页数较多”的报告,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来阅读。研报里面除了市场容量等数据之外,还有很多高质量的行业观点可供参考,可以帮助我们在市场分析环节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图2-3 洗衣机行业的研究报告
三、市场增长率
如果说市场容量意味着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该市场的蛋糕是大还是小,那么市场增长率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这块蛋糕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增长变化情况。
所谓市场增长率,指的是产品或劳务的市场销售量或销售额在比较期内的增长率。运用前文提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搜索到洗衣机的市场增长率数据如图3-1所示。
图3-1 家用电器行业的研究报告(含洗衣机行业的增速数据)
市场容量和增长率,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市场蛋糕的描述,二者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我们把“市场容量”按照从小到大作为横坐标,把“增长率”按照从低到高作为纵坐标,可以切割出图3-2所示的二维四象限坐标图,每一个象限对应着不同的市场属性。
图2-5 “市场容量”和“增长率”的二维四象限坐标图
第一象限(巨头争抢):市场容量大,增长率高。
“双高”的特性非常直观地显示了这是个优秀的行业,因此也必然会吸引市场上优秀的巨头公司参与其中。比如当前的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行业,吸引了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一众巨头公司砸重金投入。第一象限看上去是非常好,但是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来判断是否适合进入。
第二象限(未来明星):市场容量小,增长率高。
这个类型的市场,虽然当前市场容量不大,但因为它具备了比较高的增长率,因此可以预判到未来的市场容量将会逐步放大,属于具备“未来明星”潜质的行业。
这类行业最适合中小型企业切入,抓住风口机会就可以迅速将企业的业务规模做大。典型的例子是扫地机器人行业。从图2-6所示的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增长数据中可以看到,从2010年起扫地机器人行业开始初具规模,随后几年销量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的“石头科技”正是抓住了这一行业增长趋势,迅速做大并最终成功在科创板IPO上市。
第三象限(“瘦狗”堪忧):市场容量小,增长率低。
这种类型的市场中的产品在业内被称为“瘦狗产品”。该类市场“双低”的属性已经证明了此类市场如同鸡肋,食之无味。投入精力在此类行业中的机会成本太高,应当果断舍弃。
第四象限(细分市场):市场容量大,增长率低。
该类市场虽然市场容量大,但增长率低,说明了该行业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逐渐进入平缓期、回调期甚至下滑期。
从趋势判断,如果是缓慢增长或者只是暂时回调,那么仍然可以进入;如果已经处于下滑期,则应该考虑避开,如果已经进入了也应该考虑及时止损。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该行业内很可能已经有了一些玩家,较为稳定地分割了市场,竞争格局已经趋于稳定。
新玩家进入此类市场,如果没有很强的品牌、成本、效率优势的话,那么需要注意避开正面战场,从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来侧面切入,先站稳脚跟,然后再逐步转移到正面战场。
对于大多数的产品经理来说,在这4个象限里面,工作中更可能碰到的会是第四象限(细分市场)。因为“巨头争抢”的抢不过,“未来明星”的机会少,“瘦狗堪忧”的不会去碰,所以就只剩下“细分市场”了。
这个也很好理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未来明星”就好比低垂的果实,而低垂的果实很快就会被摘完,摘完之后就只剩下高高挂在树顶的果子了,于是就进入了“细分市场”的境况。
四、不同地区市场对比
除了从增长率的“时间维度”对市场容量做动态的分析之外,还可以通过“空间维度”的不同地区市场数据对比来进一步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区域市场的数据,我们相当于掌握了时间机器,获得了前置信息,从而能够从侧面来判断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图4-1所示,当前中国市场空气净化器的市场渗透率仅为2%左右,远低于美国的27%、日本的38%、欧洲的40%和韩国的70%,因此我们可以定性地判断出,随着中国中高收入水平人群的比例持续提升,未来中国市场中空气净化器的市场渗透率和市场规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较为乐观地看待。
当然除此之外,也需要结合具体的产品品类、具体的市场环境来分析。例如曾经有一段时间空气净化器行业快速发展,是因为国内整体空气质量不够好,以及“沙尘暴”“雾霾”等客观因素。而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2020年我国空气净化器的市场规模为62.6亿元,同比下降了30.9%,并且2019年相比于2018年也是下降。
因此,国内外的市场数据对比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但无法从一个单一因素就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
图4-1 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对比
同样的,既然我们可以拿欧美市场的数据和中国市场的作对比,那么也可以将中国市场的数据和亚非拉地区的市场数据作对比。不同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向了不同属性的用户、需求、文化、地理环境等。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环境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市场表现,将它们进行横向对比,有时候也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
五、竞争格局
行业的竞争格局,影响着行业能否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也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基业长青。那怎么判断行业的竞争格局到底如何呢?这里介绍一个叫作“市场集中度”的概念。
“市场集中度”指的是该行业内市场占有率(简称市占率)排名前几位的企业的市占率之和,用符号“CR(n)”来表示。
其中“CR”指的是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n”指的是企业的数量。例如“CR(4)”意思就是行业内排名前四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我们可以通过“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和“市场集中度”这两个指标,来定性地判断行业处于哪种竞争格局。企业数量、市场集中度和竞争格局的关系,可以总结如表5-1所示。
5-1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
行业集中度极高的竞争格局为“完全垄断”,意味着“品牌即品类”。在这种状态下,用户购买该品类的产品时可能不会直接搜索品类的名称,而是直接搜索品牌的名称,这也正是“好的品牌自带流量”的真实写照。
如果碰到这类竞争格局的行业,企业需要谨慎进入,因为竞争的壁垒很大。例如在乳制品行业,伊利、蒙牛两家公司的市占率就超过40%,有些消费者在线上或者线下买牛奶,可能就是直接找伊利、蒙牛的牌子,而不是在搜索框里搜索“牛奶”。
相反,行业集中度极低的竞争格局为“完全竞争”,意味着该行业“有品类无品牌”,即所谓的“蚂蚁市场”。例如“毛巾”就是一个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这类行业进入的机会反而更大,更有可能做出爆款产品。
六、市场细分
在市场容量的全量蛋糕中,不同的产品定位,决定着产品能吃下市场的哪块蛋糕。不同的蛋糕意味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尤其在第四象限(细分市场)的市场类型中,做好差异化的市场细分尤为重要。没有明确定位的,或者想吃下全量蛋糕的,往往产品的特点、竞争力都不强,也反而不容易为用户所接受。想要产品的各个方面都完美,结果要么就是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普通,要么就是产品的成本失控。
“市场细分”指的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相当于把“大蛋糕”切分成若干块“小蛋糕”,每一块小蛋糕对应的消费者就是细分的目标消费群。相对于总体市场的“大众群体”,这群消费者被称为细分市场的“分众群体”。
我们先看看市场细分的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市场细分”,即每一个目标受众都是独立的子市场,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例如制造飞机的企业,每个航空公司的需求可能都不太一样,而因为飞机制造业产品复杂、产品的客单价高、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所以存在为每个客户定制产品的可能。
另一种情况是“无市场细分”,指的是整个行业已经是最小的颗粒度,无法再进一步细分为子市场。当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都是可以做进一步细分的。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市场细分呢?或者说,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维度”来做市场细分呢?常用的“细分维度”包括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
第一是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包括国家、地区、城市规模、地理特征、人口密度等方面。例如中国市场、美国市场、东南亚市场,或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或者东部、西部、南方、北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属性是有差异的。例如做香皂产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们洗浴习惯各不相同,地理因素就需要列入重点考虑。
第二是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按照人口的“社会学特征”来分类,例如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发展阶段、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等。举些例子,“手表”这类产品按照“性别”划分,就有了细分出来的“男表”和“女表”;按照“年龄”划分,又可以细分出来“儿童手表”这个子品类。
第三是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体现在“生活方式、社会阶层、个性以及偏好”等方面。“生活方式”和“社会阶层”,和人口因素中的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等相关。
“个性”是在市场细分中被较多使用的心理因素,如“啤酒”这款产品,不同品牌在营销和定位上的差异化策略,主要就是在消费者“个性”上做区分。例如有通过“不博不精彩”强调“拼搏精神”的力波啤酒,有通过“喝贝克,听自己的”强调“自我意识”的贝克啤酒,有通过“勇闯天涯”强调“进取精神”的雪花啤酒,也有通过“激情无处不在”强调“享受激情”的青岛啤酒。
“偏好”指的是消费者偏向于某一方面的喜好,例如有的用户喜欢轻奢的、有的喜欢典雅的、有的喜欢摇滚的等。
第四是行为因素。行为因素又包括了“时机”和“利益”两个方面。
“时机”指的是消费者在特定时间段就会产生强烈的购买需求。如新居装修阶段会产生大量家电家具的购买需求,开学阶段会有大量文具的购买需求,假期阶段又会有大量旅游产品的购买需求等。企业在对于时机属性比较强的产品营销上,要注意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时间因素来强化营销上的针对性。
“利益”指的是不同的用户对于产品给用户提供的各种收益,提出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产品只要“够用就好”,追求极致性价比,就会比较容易成为小米品牌的忠实用户。有的人追求高品质产品给自己带来的额外加持,就会热衷于去购买“凡勃伦”商品,以满足虚拟自我,“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再比如对于汽车产品,用户如果追求“操控”体验的话就会倾向于购买宝马品牌的汽车,如果追求“舒适”体验的话就会倾向于购买奔驰品牌的,如果追求“安全”体验的话就会倾向于购买沃尔沃品牌的。
七、价格段拆分
每个品类的产品都会有价格从高到低的不同价格段,可以根据该品类的具体情况,来做合理的价格段拆分。一方面,通过不同价格段“成交数量”(或“成交金额”)的统计数据,可以判断出来主流用户的购买预算的大概范围。这里要注意的是,价格段主要看价格的分布情况,而不需要太在意整体的价格平均值,因为整体平均值基本无法体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竞品在不同价格段中的分布情况,尝试推敲出来一些细分机会点。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价格段拆分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产品组合”的概念,以及对产品组合中的每一款产品分别做好产品定位。
表7-1所示为对某款产品进行价格段拆分,如对<150元、150~500元、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这5个价格段来分别进行分析。通过每个价格段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出在哪个价格段位的市场容量最大,哪个价格段值得优先布局产品,每个价格段中的竞争对手分布情况如何,如何根据每个价格段的竞争对手和产品定位情况打造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表7-1 价格段拆分表格示意
假如我们统计完数据后发现,该品类产品70%的销售都落在了150~500元这个价位段之内,而其他的价格段范围都寥寥无几,那么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如下研究。
1)150~500元毫无疑问属于主流价位段,用户对于该品类产品的价格认知、购买预算都基本落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没其他特殊情况应该优先考虑做这个价位段的产品。
2)分析这个价位段之内的竞争对手分布如何,竞争格局怎样,是否非常激烈。
3)分析竞争对手在这个价格段之内的产品布局如何,我们进入是否能做得更好,如果可以就要果断进入。我们都知道,捕鱼要到鱼多的池塘里去捕捞,如果我们的捕鱼工具比别人还好的话,那就更好了。
4)如果在这个价位段之内,竞争对手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们进入也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最多只能做个同质化的产品出来的话,那么就考虑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次主流价格段再分析一次。所以有时候主流市场不是不想干,而是干不过。
5)假如公司定位是做高端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那么可以把价格定位在比主流价位段高一到两阶的位置,这样是比较合适的,高两阶以上一般就可能超出用户对于该品类产品的价格认知了。
6)假如公司是定位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那么可以把价格定位在主流价位段,或者比主流价位段低一阶的位置,这样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经过了“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不同地区市场对比”“竞争格局”“市场细分”“价格段拆分”这六个步骤来做市场分析的话,相信即便是面对一个新接触的行业和市场,对于该市场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水平了。
-
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什么产品会失败
产品设计 2023-08-22我们都说产品功能是为了满足需求服务的,那么,功能设计出来就一定能成功吗?这篇文章,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一种可能性——功能设计出来了,但并未解决用户需求,原因何在?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说到产品就绕不开需求这一词语。在各种产品方法论中,满足用户的需求一直被强调,也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论告诉你该怎么找到用户的需求。
当你运用各种方式好找到了用户的需求,依此开始规划和设计产品,并最终推向市场的时,却被迎头痛击,遭遇产品的惨淡失败。此时,无论是谁都不经会疑问,明明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什么产品还会失败呢。
因为本人做过多款从0到1的产品,也有很多的失败经历,回过头来看,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一起来思考为什么产品会失败,我们该如何避免失败。
一、产品概念阶段,我们要思考什么
现实中很多人在创业时,凭着个人的市场直觉、资源或技术优势,就确定了要做什么产品,往往没有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以“唯快不破”的口号,快速地进入了产品开发中,最终产品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我觉得在产品概念阶段,更重要的“慢既是快”,必须理清三个问题——who(目标顾客)、what(顾客价值)、how(商业模式)。
1.1 目标顾客
在这个环节,你必须确定我们要为谁提供产品。这里的谁不能是模糊的定义,必须是有细分的用户,否则就会出现定义的目标用户范围大,造成用户间较大的需求差异。
例如早期我做过一款针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测评的产品,其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测评试卷,诊断出数学知识点的薄弱情况,并引导学生自练来掌握薄弱知识点。
当时对目标用户简单定义是希望提升数学成绩的高中学生,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思考会发现高一和高三学生对提升数学成绩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高三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不仅仅是要知道掌握的知识点薄弱,更重要高考中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及精通的;再换一个方向考虑,数学成绩优异和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同样期望值也不一样,一个希望找到提升成绩的拉分项,一个是希望查缺补漏知识点。
1.2 顾客价值
定义了我们要服务的目标用户,就要找到为他们创造什么价值。我们需要结合用户、场景和任务目标,找到用户遇到的痛点。所谓痛点就是用户为了完成某个任务目标而遇到的困难、不便而造成的心理负面情绪。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痛点不是单一的,用户在完成某个任务目标会遇到各种痛点,这些痛点对用户的感受来说,痛苦有大有小。
我们最好找到的是强烈、高频的痛点,这样才能提供最优的价值。这里要避免出现痛点不痛或无视用户的痛点。
在我刚转行做产品岗位时,开发一款为中小学提供社交服务的PC端产品,立足打造中小学的“人人网”。当时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交痛点进行深入分析,直接借鉴人人网来搭建社区就是一种无视用户痛点的行为,可想而知,这款产品未必学生会喜欢。
1.3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在目标顾客、顾客价值都明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确定如何设计、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这其中涉及到了顾客、企业和外部合作者三个方面,即顾客价值交付、企业运营流程和第三方合作模式。
有些人会觉得在该阶段就思考商业模式,是不是太早了。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后来经过失败产品的反思,发现若是前期商业模式都没有理清的话,产品的存活率将大大下降。因为商业模式不单纯只考虑顾客为什么付费以及怎么付费,同时还要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
二、产品失败的坑在哪里
通过上面的思考,我们产品基本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已经分辨出了真伪需求。按理来说,那么这个产品不应该会失败。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不仅仅是你的产品,还有其他产品,最终用户的选择才是决定产品的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
那用户为什么没有选择你的产品呢?
2.1 产品过于同质化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满足用户需求方方面面的产品繁多,基本上你即将开发的产品,也许市面上就已经有多款产品了。
若是重新开发一款同质化的产品,用户大概率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在用户已经习惯使用某款产品,想要使用你的产品,这里的迁移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差异化,要让用户获得的体验大于用户的迁移成本。
疫情期间,在线直播课堂产品非常多,市面上已经出现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和钉钉等。公司想设计一款在线直播工具进入市场,如果在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都没有太大优势的情况下,想要一些中小学校替换新的直播工具,可以说成本非常高。
2.2 痛点解决程度不深
在整个产品设计中,都是在围绕“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两方面都要重视。即使问题找对了,但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用户依然不会选择你的产品。
相对于同类产品,对用户痛点的解决程度不深,没有根本上的解决问题,用户是不会为之付费的。例如为了培养孩子素质教育,有很多线上知识付费产品,如果只是把课堂资源线上化,而没有考虑孩子的学习效果,实质上对痛点的解决程度,还不如线下培训机构,家长也不愿意付费。
2.3 产品带来更多问题
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视,我之前经常会犯这个错误。我们设计产品的出发点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若是在解决问题时,又带来新的问题,用户使用过之后就不会再次使用了。
这里带来的新的问题是指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成本的投入,例如用户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等。
对于幼儿园成长手册,大家都不陌生,主要通过照片的形式来展示孩子的成长记录,不仅可以在线查看,同时还可以打印成册。但是要制作一本成长手册,对幼儿教师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整理和挑选照片、调整版式、填写语录等,而且每一个幼儿都有所区别。
对于这类产品,如果能减少用户的投入,将会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4 公司没有竞争优势
因为经历过创业公司,这一点感触颇深,若是没有核心的竞争优势,产品要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对于竞争要素,我主要参考《孙子兵法》提到的战争要素——道、天、地、将、法、兵众、士卒、赏罚。从公司竞争来看,依次是公司凝聚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获取力、领导力、组织能力、技术能力、员工素质、激励机制。
这里的竞争优势是相对于同类竞品,拥有的竞争优势越多,产品越可能成功。一款产品的成功是离不开公司所有人的努力,产品经理要学会充分调动和利用公司的力量。
产品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许需要加一点运气。例如我在2017年设计过一款亲子研学的旅游产品,但当时因为市场还不够成熟,以及公司战略的调整,这款产品不得不胎死腹中。
以上是我个人理解的产品失败的各种坑,也许还有其他方面没有考虑到,希望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每一个产品人都渴望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我的个人分享能帮助到你们。
-
设计赋能商家等级体系建设
产品设计 2023-08-22在当下,用户激励体系的建立已经十分常见,产品可以结合有效的用户激励体系来促进用户的留存与活跃。那么在这个过程里,设计可以为用户激励体系的搭建起到怎样的作用?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围绕设计赋能商家等级体系建设的项目经验进行了拆解总结,一起来看。
前言
用户激励体系是数字化时代产品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的活跃和留存,同时也能够激发消费行为,为产品带来更多的收益。常见的用户激励方式包括积分、金币、等级、优惠券、礼品、抽奖等,而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设计不同的激励体系。
本文以百度商业的商家等级体系为例,旨在简述针对To B产品的用户激励手段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一、项目背景
在大商业背景下,当前缺少一套完整的商家等级体系,从平台视角出发,客户的行业多样&推广投放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商家等级导致平台缺少对客户的细分,无法给客户提供更适配的服务能力;从客户视角出发,客户不明确自己在整个生态下所处的分位,自然也没有明确的提升目标和路径;从用户视角出发,各个商家良莠不齐,没有一个关键标准可以辅助决策。
所以亟需一套商家等级来解决这些问题,那应如何从0到1建设一套完善的商家等级体系呢?
二、设计目标推导
在设计之初,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对目标进行拆解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更多维的解决方案。从平台视角分析,通过商家等级希望帮助商家快速定位服务短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运营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商家质量和粘性;商家视角则希望通过商家等级获得更多权益加持,从而提升转化;C端用户视角希望通过商家等级,帮助降低决策成本,建立更多信任。
1. 平台视角-建设商家等级表达体系
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帮助业务建设平台等级模型的表达体系,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设计清晰而直观的商家分层表达体系,将不同商家等级与其对应的特权、服务等信息进行明确的关联和传达,以便商家能够快速理解和辨识商家等级的差异和优势。
2. 商家视角-强化感知,明确路径
我们要强化商家的等级感知,通过视觉和交互引导等方式,强化商家对等级感知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们要建设明确的成长路径,从权益吸引、任务驱动、等级提升和权益增多等环节,明确成长行为路径,鼓励商家积极参与平台的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实现商家等级的提升和成长。
3. 用户视角-建立用户信任
我们需要建立C端用户信任,传达商家等级的重要性,提升用户对商家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帮助用户减少决策成本,同时增加商家的自豪感和动力,促进商家与用户,商家与平台之间的价值转化。
综合以上分析,设计举措应注重建立商家等级表达、强化商家的感知和增强用户的信任。希望通过设计目标的实现,为商家分层模型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效益,提升商家的参与度和忠诚度,促进商业生态飞轮的正向运转。
三、设计方案实施
1. 平台视角——建设商家等级表达体系
合理的信息组织:通过功能信息分层分类,结构化呈现,提信息查找效率。
信息分层:开始页面设计之前需要设计信息结构和组织方式,以便商家可以轻松找到需要的信息。以商家等级为例,首先根据信息价值将信息分为<等级-权益-任务>三大类(等级做衔接、权益提供驱动力、任务是需完成的动作)。
信息重组:分层后,将商家置于设计的核心位置,通过深入理解商家需求、行为和期望,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商家的真实需求。例如在商家等级场景,商家期望获取更多权益,获取更多的C端展现。所以此场景以权益作吸引,通过披露待解锁权益驱动商家完成任务,提升等级。
最终围绕等级、权益、任务建设核心成长路径,三者相辅相成,逐步增强商家参与度和忠诚度。
信息可视化:通过可视化图表,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当复杂的信息难以被商家理解时,可视化作为有效手段,旨在把数据资料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信息。可视化首先要根据信息结构进行图表选型,在商家等级项目中,我选择了两种数据图表(进度条VS仪表盘)来进行商家等级的可视化表达,当两种图表放到一起时,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基于这个项目想要强调的等级概念,最终选择进度条展示商家等级的成长进度,并激励其追求下一个等级的提升。这样,商家能够准确感知成长进度,衡量自己在商家等级体系里所处的分位以获取更多成长动力。
2. 客户视角——强化感知,明确路径
加强平台引导:通过增加视效容器缩短触达路径,帮助商家快速触达。
弹窗:作为常见的通知容器,常用于向用户提供重要的通知、更新、提醒或行动建议。在此项目中,为了增强商家的感知,我们选择2个场景以弹窗的形式给予商家强提示,一是在功能上线后以弹窗的形式显示对应等级的信息,以吸引商家的注意力并传达商家等级的关键信息,可以增加商家的感知并引导他们进入商家等级开始经营;二是当商家的等级提升时使用弹窗通知,激励商家持续经营。
浮层:将操作入口前置披露,提升商家感知同时还可以缩短操作步长。在商家等级项目里,衡量商家主动经营的标准是做任务,所以任务入口的前置披露是提升主动经营的关键举措。于是,围绕商家等级包装了“经营助手”的概念,帮助平台给商家推荐一些成长任务和优化建议,并在平台首页主动弹出,以此提高任务触达率。
但使用这种主动触达手段时,需要考虑对商家的打扰和阻断情况,所以需要对主动弹出的频率作限制,然后配合气泡和标签等视效元素吸引商家视线。这样可以引导商家参与商家等级完成任务,促进其成长和等级提升。
强化徽标设计:通过引用金银铜、钻石等具有普遍认知的元素营造荣誉感。
需求分析: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做了背景研究,了解徽标的设计需求、目标受众和使用场景,为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在本项目中,商家等级覆盖百度商业场景所有B端业务,所以设计风格要考虑整体质感和适配性;另外商家等级是一个同时面向商家和用户两者的体系,所以设计师需要考量双端展现的异同点;最后,商家等级特有属性成长、荣誉需要在徽标中有所体现。
竞品调研:明确背景后进行竞品分析和行业研究,了解相关公司或品牌的LOGO设计风格、趋势和差异。这有助于避免与竞争对手相似的设计,并帮助我们了解徽标在B端和C端呈现时设计有哪些差异。在商家等级项目中,我们通过竞品调研提取了一些风格关键词:几何、简洁、明亮、饱满。
具象表达:有了设计关键词,通过头脑风暴获取了一些可以体现这些关键词的具体事物:钻石、VIP、箭头、Blingbling、3D、金银铜等,希望通过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绪词,于是我们从「钻石」开始入手,把钻石和VIP、箭头不断结合,同时融入BlingBling,金银铜色等具有普遍认知的元素,用伪3D效果来增加徽标的立体感,最终打造一种奖牌的形态,给客户带来更多荣誉感知,突出商家等级的重要性。
3. 用户视角——建立用户信任
增加C端披露:通过挖掘C端披露场景,帮助用户提高优质商家获取效率。
从用户视角出发,商家等级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用户信任,所以设计师在强化徽标设计的同时,更需要挖掘用户视角的披露场景,通过增加C端披露,帮助用户了解该商家在百度生态内的等级情况,以辅助用户决策。本项目中在C端共新增3个场景进行商家等级的披露,①搜索前卡;②营销页头卡;③店铺页首卡。在3个重点场景披露商家的等级徽标,用户在选择商家时可以参考商家的等级,增强对商家的信任和认知。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设计师从不同视角切入,通过权益激励吸引商家参与,通过明确用户成长路径促进等级提升和商家质量的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平台生态的正向发展。
四、收益复盘
平台通过建设商家等级,将商家分层并提供适配的服务,实现了精准运营;商家等级给商家带来的权益吸引和任务引导,促进了商家活跃度和质量的大幅提升;C端披露的等级徽标帮助用户快速鉴别优质商家,页面的CTR有显著的正向增长,商业生态下的商家等级激励体系已初步建成。
但后期在做客户访谈的过程中,有客户反馈某些权益感知度比较弱。权益是吸引商家的核心驱动力,如何围绕权益建设开展有效的设计?这是接下来需要展开研究的课题。
五、总结
商家等级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涉及技术、算法、产品和运营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商家分层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优质商家的比例和运营效率。
本文主要介绍了百度商业生态下的商家等级体系的设计思路。以商家为切入,通过视效引导等举措吸引商家参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平台生态的正向发展,助力平台-客户-用户的三方飞轮正向运转。
然而,要设计出完美的商家等级建设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产品和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迭代和优化。只有不断地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实现商家等级体系的最佳效果。
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依托业务场景,深入研究产品和业务,不断迭代和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商家等级体系的成功建设和业务效果的提升。
-
拆解:证券产品经理需具备哪些共性和个性素质和技能?
产品设计 2023-08-22和其他行业的产品经理相比,证券产品经理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有哪些个性化区别?又和其他产品经理有哪些共性素质?这篇文章里,作者就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想从事证券产品经理的人有所启发。
最近有部分朋友陆续问:如何才能做好证券、基金和期货产品?这样快速构建证券、基金和期货产品知识体系?证券、基金和期货产品经理要求好高?有没有这方面产品学习资料和课程?等诸如此类问题。
问的人挺多的,打算用三篇文章分别来介绍证券、基金和期货产品经理,和大家交流,分享下个人成长经历,不立人设,主打:“分享交流”,文章可能会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给我多多提意见、留言反馈和补充,如有不妥之处,烦请大家指正,我们评论区见。
先聊聊证券产品经理,后续聊基金产品经理、期货产品经理。证券产品经理和其它行业产品经理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化之分。先聊聊产品经理的共性,后面重点聊聊证券产品经理独有个性。
一、产品经理的共性素质和技能
1. 好奇心
在思考问题时,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不停留在习以为常的“事实”表面,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自行找答案或自我验证(方式和工具很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百度、文库、知乎、公众号、券商研报、证券基金法律法规、论坛、线下交流等)此路径曲折辛苦,但知识体系建立牢固。
2)带着有思考过的问题和前辈、同行、业务方交流(注意沟通方式,不要一上来就连环追问,连环追问会给对方带来压力,特别证券、基金和期货的专业性很强,回答问题给需时间思考,所以行业前辈较谨慎、较爱惜自己“羽翼”或者对知识有敬畏之心。三: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用户提出某种需要背后的真正动机。例如期货行情为什么比股票行情闪烁快?
2. 同理心
放下自我、换位思考、学会倾听,理解对方想法以及与用户“共情”。
主观意愿过强的产品经理,容易陷入一种思路:来源于产品经理本身“我觉得”,其实是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做产品。那对于证券、基金和期货会带来某种灾难,例如基金金额、股票最新价、股票涨跌幅、财务报表等都要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那怕整数后面都有保留两位小数:10.00,金额大要采用千分位来展示数据:100,000,00。便于用户阅读即设计规范。
江湖传言,马化腾可以在1分钟内把自己变成小白,用同理心去体验产品改进产品。
3. 系统思维
在需求设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眼前需求设计、或者需求表面设计。
1)在需求评审时遭遇开发、测试、领导和客户的提问:异常情况的处理、和上下游数据交互及节点、历史数据如何处理、权限、流程是否闭环等诸如此类功能未考好,反复折腾几次谁都受不了,大家时间都有限,特别高强度项目下,开发和测试真会怒对产品,那时真难受。
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算项目上线后问题该暴还是会暴露,那时造成影响更大,真正原因是缺失的系统思维。
建立系统思维没有捷径,平时需刻意练习,做需求时多采用5h2w分析法、多画脑图、有空多看书,推荐优先看《系统之美》、《金字塔原理》。
用《教父》里句话和大家共勉:“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愿你是那个一秒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4. 其他技能
需求评估、排期、优先级管理;文档撰写和管理;协调资源,推动团队将产品落地;产品上线跟踪、数据分析、反馈和复盘;协调沟通;做好向上管理;调整心态、持续学习、敬畏时间:自己想清楚就赶紧行动,不要以为时间有很多。假如明天你被“毕业”了,会怎么办?
二、证券产品经理个性化素质和技能
1. 证券专业性强且枯燥
证券知识:专业、复杂、庞大且体系化,随便单拎一门都可在大学里开设四年的专业课程。方便大家更好了解和学习,下面以证券为例:从宏观入手知其全貌,证券市场都有什么参与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信息如何流动等等;然后再去深究每一个环节的微观细节,都有哪些系统组成,现已整理五张架构图,供在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如问题烦请告之,鄙人能力有限,证券市场知识浩瀚无垠,不能只说专业、复杂,要量化让大家看了文章后有所收获。
1)中国证券市场架构图
2)证券监管架构图
3)证券交易架构图
4)证券信息披露架构图
5)证券产业链架构图
小结:以上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诠释中国证券市场知识体系专业、复杂、庞大且体系化,另外流程复杂、参与市场主体众多。随便一个分支够大家深入了解一两年,如想进入证券行业,心态上要做好长期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如果觉得自己喜欢吃老本,没动力去看书,去研究的话,还是不要进入这个行业。
建议学习证券行业知识较快方式: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或者证券培训学习。
举个栗子,证券开户业务、融资融券业务需要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去设计,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业务都不懂的话,肯定无从设计。
需了解融资融券业务,请移步至:我的证券产品史 – 见证A 股激荡14年(上),阅读学习,自己领域的东西一定要吃透。说真的,有些证券知识学习起比较枯躁。
2. 证券交易复杂且链路长
1)满足不同交易主体需求:普通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不同交易主体对交易速度的需求不同。
2)覆盖不同交易品种(品种分为五个大类:股票、债券、基金、权证、期货。股票细分为:A股、B股、国际板、其他股票;基金细分为:交易所交易基金、封闭式基金、基金借贷、其他基金;权证细分为:权证、其他权证;期货细分为:指数期货、个股期货、债券期货、其他期货)。
3)支持四种交易模型;连续交易模型、集合竞价交易模型、报价驱动交易模型和补充交易模型。
4)支持不同交易时段:新产品、交易间、休市、闭市、产品待删除、交易结束、固定价格集合竞价、暂停、停牌、盘中集合竞价、盘中集合竞价订单簿平衡、盘中集合竞价订单簿平衡前期、开市集合竞价、连续自动撮合、连续交易和集合竞价交易的波动性中断等。
5)系统要求: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扩展性且极低的延迟。
6)外围系统:新闻资讯、公告、安全性、银证转账、反洗钱、合规、OTC等系统。
7)核心系统:撮合引擎、账户系统、清算系统等。
8)交易链路:开户- 银证转账 – 买入股票 – 撮合 – 登记 – 持有- 分红 – 卖出 – 撮合 – 清算 – 交割 – 登记。
小结:证券交易本身就复杂,再叠加各种因素、条款、条件、法律、税收、会计、合规和反洗钱等的复杂、庞大的程度可想而知。整体大证券行业方向停留在了解尚可,但对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仅仅停留在了解,是肯定不够的,自己领域的东西一定要吃透。
3. 证券业务变化快且多
1)源于金融政策和监管变化导致
每次大大小小的证券政策法规的调整,要解读有没有对交易系统或者子系统产生影响,如有影响,需迅速判断影响大小;是否影响到发行上市、交易、清结算、信披等等;是否影响到主流程还是子流程;再定位到功能模块;评估工时和人力投入,往往政策调整是有时间窗口的,面临工期短、任务重、压力大、时间一到必须上线,系统上线后必须正常运行,否则就是事故,造成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举栗子: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可是全闭环流程协同运作,那科创板发行上市、交易、退出、信披等等规则,必须完善配套一起协同运作。交易系统从交易所、券商、到三方交易软件都须配合到位。
2)源于自身或者市场变化导致
① 随着传统通道业务佣金率持续下降,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将是未来填补传统经纪业务收入的两大风口。
②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服务模式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覆盖面窄等弊端,迫切需要证券公司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改进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更高品质的服务。
③ 居民理财需求带来的产品化和传统交易业务机构化的大趋势下,众多机构管理人也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围绕管理人的需求,券商机构业务在迅速迭代变化,服务对象从过去服务公募基金为主,向服务公募、私募、FOF、QFII、理财子等众多专业机构转变;服务模式从单纯的研究销售,向研究、托管、两融、衍生品、投行配售等综合服务转变;业务收入从以公募分仓佣金为主,向佣金、息费、权利金、承销业务收入等多元化收入来源转变。
3)源于科技和技术进步导致
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以及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证券公司效率、体验、规模,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
4. 证券监督管理强
证券行业是个强监管行业,行业发展的比较短,需时间去发展完善,证券行业经历过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状态,所以行业的严格监管,牌照的发放、管理都很严格,这是个双刃剑,就是导致整个创新,还有其它的一些业务的开发和开展相对的周期要长一点。
证监会:全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它主要管证券业,期货业,基金业(这三个行业普通人接触的比较多)。
小结:证券业务发展及创新都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大前提条件,在业务开展前后都反复和合规部、法务部对业务的风险进梳理,提前排除,做事前对风险了解,事中、事后风险都可控。
5. 证券对从业人员要求高
证券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高主要体现在,一:对学历及履历要求高,大卷背景下证券公司差不多80%都为985、211高校的金融专业,重要岗位还要有海外留学经历(这里主要针对:海外、香港业务);二:考取金融相关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CFA、CPA 等(并不是说这些证书都要考,看自己想从事哪个细分领域就考取对应证书),帮助自己建立金融知识体系。
建议抽空看看《交易的逻辑与艺术》、《证券交易》。
三、写在最后
确实证券产品经理不容易,除了上面提到基本能力要过关,还得跟上证券变化节奏(含: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调整心态、持续学习、敬畏时间:自己想清楚就赶紧行动,不要以为时间有很多。抱怨是很容易,可要搞定事却是非常困难的。人世就是修罗场,别天天YY什么岁月静好了。
看看证券产品经理招聘,薪资还可以吧,可能比电商行业的薪资要高些。一起努力吧。
好了先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给我多多提意见、留言反馈和补充,如有错误之处,还请大家指正,我们评论区见。大家一起交流才有可能碰撞出来更多知识火花,一起聊聊、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