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决策思考框架|解析功能不可用时的功能入口设计方案和交互体验

    产品设计 2023-08-07

    笔者通过拆解通用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分享设计师做设计决策的通用思考框架。根据设计决策思考框架,总结功能不可用时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合理的设计决策。

    在设计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功能不可用的用户使用场景。那么,当功能不可使用时,究竟是选择隐藏此功能入口,还是选择置灰显示,不可点击?或者是高亮显示,点击后反馈不可用?

    单独看以上设计方案,无对错之分,然而设计师常常会难以决策,陷于其中。

    因此,本文将从点到面,聚焦解决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通用性问题,设计师究竟该如何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其次是具体设计问题,解决功能不可用时,该选择哪种设计方案?

    一、如何做出设计决策的思考框架

    众所周知,5W1H 是我们解决问题以及需求分析的通用分析方法。然而,设计一定是有目标的,没有目标的设计方案一定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在日常设计项目中,我们需要始终遵循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也正因如此,设计师要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首先需要明确目标(goal),笔者称之为“5W1H1G”思考模式。

    我们把 5W1H1G 置于交互设计流程中详细拆解,并进行对照。5W1H1G,分别指 who (目标用户)、where (场景)、when (时机)、what (操作对象)、why (动机/原因)、how (交互方式)、goal (目标)。

    对照结果如下:

    • who 对标产品的目标用户、分类角色;
    • where 对标用户场景;
    • when 对标用户在产品界面上完成用户任务时的接触点和时机;
    • what 对标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目标对象和用户任务;
    • why 对标的是用户需求痛点,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客观因素;
    • how 对标我们产出的多种交互设计解决方案,用户以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去完成任务;
    • goal 对标的是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

    设计决策是针对 how(设计方案)而言的,而设计方案是由其他变量因素 who、where、when、what、why 和 goal 六个因素推演分析而来。

    设计目的是利用设计手段(how)解决用户和业务问题,这个问题所属的 when、what 、和why相对是确定的,而 who(目标用户) 、 where(场景)和goal(目标),是设计师在提出设计方案时容易考虑不周的三个方面,其实违背了以用户为中心和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理念。

    此外,还需要从外在客观因素,即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设计方案的实现成本如何?价值有多大?

    综上所述,结合 5W1H1G 的对照结果,要想从多个设计方案中做出正确合理的设计决策,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思考判断,分别是who (用户、角色)、where (场景)、 goal (目标)。此外,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一般还需考虑ROI,即成本和价值。

    简言之,设计师可以从用户、场景、目标和ROI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决策。

    围绕目标,想清楚当前的目标用户是谁,用户的场景是怎样的,选择成本低价值大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平衡业务目标和用户体验。思考当前设计方案是否有效解决了用户问题和业务问题,是否能更加有效实现业务目标、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

    二、功能不可用的设计决策分析

    功能不可用时,功能入口是选择隐藏?置灰显示不可点击?or 高亮显示,点击后反馈不可用?三种交互体验有什么不同?

    根据上述提出的设计决策思考框架四要素,我们主要从功能不可用时的用户、场景、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拆解分析。

    1. 用户

    当功能不可用时,首先需要思考目标用户,主要涉及用户类型、角色用户权限、多账号体系(个人和企业)、付费用户、主客态用户、新老用户、未登录用户。

    用户类型

    一般平台类型的产品,存在多种用户类型,不同的用户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通常是一组互斥的用户关系,所以在设计功能时,通常针对平台不同的用户类型,展示其对应的功能,对不可用的功能,采用隐藏策略。

    关于对立的用户关系,比如主播达人和粉丝,买家和店铺商家、求职者和招聘方、企业管理者(需审批)和普通职员(需提交相关流程申请)、读者和作者(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

    如果不区分用户类型,所有的用户都展示相同的功能,产品会十分臃肿,复杂混乱,用户的认知和交互成本增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比如某类型用户会出现很多自己根本用不到的功能,此类用户并没有相应的需求。另外,也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安全问题。

    举个例子:

    互联网从业人员找工作,常用BOSS直聘、脉脉等,围绕求职者和招聘方两种用户类型,均存在双边用户关系。在功能设计上,根据以上两种对立的用户类型,分离不同用户的功能,采用AB用户身份切换的交互方式。

    用户角色和用户权限

    因用户角色无权限原因导致功能不可用,若无申请权限需求,通常采用功能隐藏策略。B端产品面向企业组织服务,用户具有职业属性,会存在多种用户职能角色,不同的用户角色会被赋予不同的用户权限。

    例如,协作办公类型产品。用户被细分为超级管理员、管理员和普通成员三类角色。每个角色都会被赋予相应的用户权限。比如,管理员角色,权限最高,可编辑、查看、管理团队成员权限。但是作为成员角色,无管理成员权限。

    举个例子:

    A用户用Figma创建一份文档分享给团队外B用户,B用户没有编辑文档权限,也无法更改其他协作者权限。在分享面板,对于无法更改权限的地方隐藏了下拉指示箭头功能符号,采用的是功能隐藏策略,即去掉了不可用的编辑入口。

    同样在评论场景下,也存在不同用户权限。发表评论者用户本人只能删除自己发表的评论,不能删除其他评论消费者用户所发表的评论内容。所以评论的删除功能,除了平台管理员、评论依托的内容创建者和发表评论的用户本人可见,其余评论内容消费者均不可见。

    比如用户评论抖音创作者的内容,只能删除自己的评论信息,而且发表评论的用户也没有删除其他人评论内容的需求。

    因此,功能不可用时,用户权限不同,可采用隐藏策略。

    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多账号体系)

    账号分离,权限跟随账号。同一用户可以同时存在个人和企业账号,当从个人账号切换到企业账号,同样会出现由于用户账号权限变更原因导致功能不可用,无访问权限,要求用户切换到可用的账号,这也是采用功能隐藏策略。

    普通用户和付费用户

    当功能面向的是付费用户,需要普通用户通过付费成为会员(付费用户)后,才可以使用付费功能。

    目标用户是平台普通用户,产品目的是促进普通用户付费转化,通常功能不可用采用功能入口高亮显示可点击策略。首先需要向普通用户提前传达付费,其次可通过免费体验等策略刺激普通用户付费,达到付费转化目的。

    举个例子:

    腾讯视频有很多需要开通VIP会员才能看的影视资源,视频清晰度1080p和4k功能,仅限VIP用户才能使用,在界面设计上采用的是功能入口高亮显示方式。

    目标用户是平台未付费的普通用户,产品目的是促进普通用户付费转化,用户场景是在免费试看付费影视资源结束后,用户需求是希望能继续看完整的影视资源,更高清晰度的视频画质。

    所以,此时功能不可用采用高亮显示可点击,更符合目标用户预期和产品目标。

    主态用户和客态用户

    在分享场景下,存在主态和客态用户之分。主态用户指分享者本人,客态用户指打开或接受分享者内容分享的用户。

    例如,在协同办公分享场景,文档创建者(主态用户),分享文档给协作者(客态用户),同样会涉及上述提到的角色和用户权限。

    另外在电商运营活动中,主态用户和客态用户界面信息和功能也是不同的,通常需要分两个不同的用户视角展示交互界面。

    因此,用户不同,功能不可用采用隐藏策略同样是合理的。

    新用户和老用户

    产品一定会存在新用户和老用户,因此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区分产品的新老用户。

    以电商产品为例,一般产品或运营侧会针对新用户做一些运营活动或发放优惠券促进新客购物转化。

    当新用户已经购买过商品,不再符合平台制定的新用户规则,则不再享有新客福利,所以新客权益不会面向老客户展示。

    这种做法,本质上也是新老用户权益不同,采用的也是功能隐藏策略。

    已登录用户和未登录用户

    当用户未登录时,某些功能需要涉及用户个人信息或出于产品目的,比如要提升登录转化率,此时需要对未登录的用户高亮显示功能可点击,点击后引导前往登录。

    本节小结:

    功能显示或隐藏,取决于当前目标用户是否有需求,功能是解决用户需求的。

    当目标用户涉及不同用户类型、用户权限相关,如果功能对某类用户不可用时,通常采用功能隐藏策略。

    当涉及到付费等转化目的,普通用户转为会员用户,未登录用户转化为登录用户,功能不可用则通常采用功能高亮显示可点击的交互方式。

    2. 场景

    用户权限场景

    因用户的角色不同,所以被赋予的用户权限也会不同。在不同的用户权限场景下,当用户遇到无使用权限导致功能不可用时,功能入口需隐藏。如果特定场景用户有此功能的使用需求,则需要显示功能,引导用户申请使用权限。‍‍‍‍‍‍‍‍‍

    无网络等客观场景

    由于网络异常原因,导致功能暂时不可用,需显示功能入口,可选择置灰或高亮显示的交互方式。

    因为面向目标用户,功能是可用的,只是因为断网导致暂时无法使用,所以只需要向用户提供明确反馈即可。

    无网络场景下,为了不中断用户体验产品,减少用户跳出,通常需要缓存数据以提供给用户稳定的界面体验,保证在无网络时,用户依然可以使用部分功能或消费已缓存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在线协作产品。如果是支持离线编辑,会存在部分功能在无网络场景下依然可用,部分功能需要依赖网络返回数据才可用。针对这样的无网络场景,用户不知道哪些需要网络才能使用,哪些不需要网络也能继续使用。

    所以,为了减少用户思考和交互成本,避免用户无效点击不可用的功能入口,通常选择置灰的视觉反馈方式,不可点击,不执行数据请求。只是置灰显示,但是用户并不知道什么原因,因此还需要提供用户如何解决。通常会同时提供常驻的无网络信息反馈。

    如果是PC端,非网络等客观因素导致,比如新老数据未同步导致功能暂时不可用,通常使用hover 触发不可用的功能入口,tooltip展示不可用的原因。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一般不建议功能入口置灰显示还支持可点击并结合全局提示反馈,这样会转移用户注意力;从技术角度看,依赖于网络的功能,本身是无法进行数据交互的,所以也无法支持点击。

    付费转化场景

    付费转化是通过付费功能点刺激普通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的应用场景。结合付费转化目标,在付费场景下,付费功能需要高亮显示。

    数据加载中场景

    避免用户在数据未加载完成时再次进行操作,连续重复请求相同数据导致错误。所以数据加载中场景,功能入口需即时响应用户请求,提供加载过程反馈样式,置灰显示功能,不可点击,从而避免因界面无响应而造成的连续无效交互,增加用户交互成本,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功能预热场景

    功能未上线场景,提前预热,通常置灰显示,起到功能预热和信息传达目的。

    未满足使用条件场景

    因未满足条件,导致功能暂时不可用,可选择使用功能入口置灰显示且不可点击的交互方式。

    例如,抖音直播间购物场景。商家为了刺激直播间观众购物,降低购物决策时间,使用饥饿营销(限时或限量抢购)策略刺激用户下单,会在后台开启或关闭某商品的购买功能,导致用户在短时间内无法购买。

    由于购买是电商购物交易的核心环节,购买按钮必须要显示,但是因商家设置的相关购物条件导致购买功能暂时不可用,所以购买按钮以置灰的方式显示,不可点击。

    在商品售罄场景,同样会出现购买功能不可用的情况。功能不可使用时,需提供明确反馈和解决方案,因此当出现商品售罄,购买按钮需置灰不可点击。

    电商平台为了提高商品销售额(GMV),会充分利用在商品详情页的用户流量,给用户推荐更多相似商品,不中断用户的购物流程。如果用户对当前商品非常感兴趣,可提供到货提醒功能,保证用户对当前商品的购物路径形成闭环,提高用户购物体验。

    此外,还有未填写必填项时,导致无法提交表单数据的场景。一般情况下,表单字段只有1个的情况下,「发送」按钮会选择置灰不可点击的交互方式,目的是限制用户先填写必填数据再提交,减少用户交互成本。

    当表单字段较多时,通常「发送」按钮需高亮显示,支持点击并校验字段,目的是防止用户漏填字段信息,同时帮助用户精准定位是哪个字段未输入字符。

    未登录场景

    当用户未登录时,有些功能必须要用户登录才可以使用,但功能高亮显示可点击。微信小程序平台规范,明确要求不能强制用户登录才能使用小程序,所以在小程序或一些App,用户未登录也可以使用产品,登录后置,仅在必须要登录时触发登录条件判断。

    例如,在电商购物平台,用户未登录也可以先查看商品。但是涉及到用户账号体系时则未登录的访客必须要注册或登录。比如京东App,收藏商品,收藏必须要跟个人账号绑定,否则用户无法查看自己收藏的商品。

    再举个例子:

    美图秀秀是一个工具产品,用户未登录也可以正常使用修改和拍照等基础功能。从产品商业化的发展来看,必须要将未登录用户留在产品内,通过流量变现,因此在涉及照片存储时必须要登录。

    本节小结:

    功能不可使用时,需明确向用户提供即时反馈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从转化目的出发,功能不可用时需要高亮显示可点击;

    3. 目标

    当功能不可用时,需要结合产品目标确定交互方案。比如前面提到的用户登录转化和付费转化等场景,面向的用户群体相同,产品目标是提高转化率,则必须要显示功能。

    在用户和场景篇章已论述过,此处不再重复讲述。从转化目的和场景视角看,功能不可用,需高亮展示且可点击。

    三、功能不可用的交互体验区别

    当功能不可用时,通常会有以下三种交互方式:

    1. 功能隐藏

    隐藏不可用的功能,降噪,简单易用。当产品涉及多边用户关系,即存在完全对立的多用户类型,需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展示对应的功能。

    简言之,功能跟随目标用户。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场景出发,避免某一类用户出现一堆无用的功能,减少冗余无效功能。

    例如招聘网站,存在招聘方和求职者对立的一组用户类型,因为招聘方和求职者的需求完全不同的,所以发布求职信息功能只能面向招聘方展示,而求职者的需求场景是查看招聘信息并应聘,因此面向招聘方和求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区分用户类型展示对应用户的功能,可以简化产品,降低功能噪音,让复杂的产品简单化。

    同理,电商购物平台存在商家和消费者相互对立的用户类型,各自需求不同,因此商家和消费者的功能一定是不互通的,需针对商家或消费者隐藏不可用的功能。

    综上,功能显示或隐藏,本质是看功能解决的是什么用户的需求,因此功能需跟目标用户走。

    2. 功能置灰显示,不可点击

    功能显示,一定是针对目标用户有用的,如果是置灰不可点击,一定是当前目标用户遇到特定限制条件导致暂时无法使用功能。

    置灰显示是一种视觉反馈方式,通过视觉的方式告知用户当前功能无法使用,可以更快速反馈用户,减少用户交互成本和思考成本。

    用户无需反复尝试点击不可用的功能,除了反馈,还需要提供用户帮助,在功能不可用时该如何让功能可用。所以当因客观条件导致目标用户不可用某功能,需使用「反馈+提示帮助」的交互方式,体验更佳。

    3. 功能高亮显示,可点击

    从目标出发,功能不可用时,需要高亮显示可点击,不会中断用户体验流程。比如电商产品未登录场景,为保证未登录用户购物体验流畅,即使面向未登录用户,功能不可用,依然会高亮展示功能,只在需要用户登录的后置关键场景强制登录。

    四、写在最后

    本文主要总结设计师如何做出设计决策的思考框架,利用5W1H1G,重点从用户、场景、目标和ROI四个维度进行判断。同时,利用上述设计决策思考框架四要素中的「用户」「场景」「目标」,提炼总结功能不可用时的一般性规律。

    功能不可用,显示或隐藏?可根据笔者提出的“功能追随目标用户”原则判断。即,功能面向的目标用户是谁,是否有解决用户问题。当涉及多边用户关系且完全对立的用户类型,通常采用功能隐藏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展示对应的功能。

    目标用户相同,由于网络等客观因素导致功能暂时不可用,可以选择置灰显示不可点击,或者高亮显示可点击。如果是从目标出发,涉及转化率等产品目标时,通常选择高亮显示可点击,否则,建议选择「反馈+提示帮助」的交互方式,即置灰不可点击。

  • 【后台策略产品】快速搭建一套好用且安全的日程+会议系统

    产品设计 2023-08-07

    在日常工作中,会议是常有的一种沟通交流形式,那么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提升整体会议室预定效率、日程管理效率?作者对此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服务了一家偏传统的行业,为他们提供会议系统的咨询服务,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提升整体会议室预定效率、日程管理效率。

    会议室与日程使用系统用户:为公司内正式员工、外包员工提供服务;受到数据隐私权限管控不开放给外部合作团队。

    一、问题现状

    1. 会议室系统与日程系统强绑定,面对会议室变更或日程变更的问题,处理起来非常不灵活

    • 会议如果是从日程视角被发起,那么,一旦当前的会议室转让或取消,则日程也会被同时取消。对于已经约了很多人参会的日程来说,产生过度打扰。
    • 会议室与日程强绑定同时也会造成,使用者提前使用完成之后,会被告知浪费会议时间。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只能把刚刚的约会删除或者缩短相应的时间。而删除已过的日程对于后续跟进历史会议造成信息差。

    2. 会议室风控、预约效率不足

    • 缺少防抢订的风控:相同UID可以在相同时间内预定多个会议室无上限,并且在一天预定会议室的总时间没有上限;
    • 无法支持周期性的会议间预定,资源无法高效利用:会议室不能跟随日程同步进行,这就造成了每个会议安排每个开周会的同学每周都要卡点预约会议间,还得注意会议间的大小,非常浪费时间,而对于周会、月会这类,每周月都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抢订。

    3. 日程与用户关系不灵活

    • 日常工作中,需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涉及相关方会越来越多,通过新的会议,可以迅速对齐目标跟方案,但没有一键建群的通道,造成会议后的会议纪要散乱各处,由于路径依赖方没有在群里被即时同步信息背景,也会造成错漏的问题;
    • 同样的,组织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会持续有新人进群,而组内周会、大组月会仍然需要逐个确认,逐个拉会,既浪费时间,又会由于忘记或不及时造成新人对新环境产生一定的恐慌——不知道何时在哪参加何会议;
    • 日程被用户选择过待定或者拒绝,则无法对当前日程进行更改。

    4. 隐私设置忽略用户体验,影响工作效率

    • 会议间只有名称,没有位置,每次赶赴会议室都打开会议室图片或者图片所在网页才可以找到具体位置;
    • 日程严格对外不可见,涉及到外部合作约会、外包招聘带来一定程度的难以沟通问题;
    • 日程在不同场景对外展示的标准不同,比如在会议预定页面,可以看到每个会议名称,但是在个人日程却又只有约满的名称,客观上对外展示信息差会招致隐私问题。

    基于上述的几个问题,盘点一套好用服务的目标预期。

    • 搭建独立系统:会议室与日程打散做各自独立的系统
    • 提高数据隐私性:统一日程对外展示的名称与形式,把隐私设置权限对用户开启;会议室名称无需隐藏,方便快速定位
    • 打通IM与日程通路:确保日程-群组相关用户可以随时同步,支持用户对日程的多类编辑方式
    • 搭建抢订风控系统:盘点现有会议室资源跟员工对会议室需求量级,制定预约时长;合理控制周期会议的持续时间

    二、日程会议室系统架构图

    三、日程-会议-用户时序图

    上图主要展示两个核心发起日程的入口:会议室、日程系统。

    1. 会议室系统

    会议室基础信息登记公司内所有的会议室明细,包括会议室名称、会议室roomID、位置、容纳人数、提供设备。

    预约信息包括会议室roomid、会议室已预约的时间、空闲时间、时间区间的数据登记。

    通知系统属于事实交互系统,包括会议室预约成功的通知(过于打扰可以考虑加入过滤功能);预约失败;会议室签到提醒;会议室被释放通知。

    底层的数据判断表,应用于相同预约时段的去重设计、签到提醒、释放判断、从用户粒度预约会议室总时长的判断。

    2. 日程生成规则

    • 日程系统:用以生成、更新、查询、删除日程的系统。
    • 联通IM系统同步日程与会人员与群组人员保持信息畅通;
    • 通过IM系统直接拉取与会人员日程,用以发起日程;
    • 查询生成日程中会议室预约状态,并实时展示,支持通过日程预定会议室的能力;
    • 参会人员若编辑日程权限被开启,则可以对已生成日程的字段进行改写更新并发布;
    • 日程更新调用IM对与会人员发送通知。

    3. 日程与会议室

    独立管理会议室在不同时段的使用状态,通过会议室系统可以发起日程,日程撤销会议室系统已经预约的时间也同步撤销;但通过会议室系统创建的日程安排若已经发布生效,会议室从该日程被剔除,则日程依然保留。

    4. 用户与日程

    用户:指会议发起人、会议编辑更改人

    会议发起人可以发起日程、对日程进行编辑、更新日程时间、会议室、预约参会人、对日程是否支持参会人编辑进行设置;

    被邀请日程用户默认可以邀请其它与会人员参会、增加会议室;若被赋予编辑权限,则可以对日程时间、主题等进行编辑。

    5. 隐私保护

    隐私:统一收口日程信息、IM与日程交互、日程与会议室系统交互的主态、客态展示信息。

    日程名称对外默认不展示日程名称,显示为【忙碌】,范围包括:客态日程信息、客态会议室系统。客态日程信息只展示【忙碌,时间】;客态会议系统展示【用户名】。

    会议室名称对外展示规则:工区-楼层-区域-会议室名字

    会议室状态:【空闲】【忙碌】

    6. IM系统

    主要承担同步已经预约的日程、会议室时间提示。

    四、前端改造

    五、落地排期

  • AI赋能教育:AI智能学习空间的奇妙设想

    产品设计 2023-08-07

    当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呢?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便进行了“AI智能学习空间”的产品设想,并从产品理念、特征、价值等维度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AI智能学习空间”是一个设想,旨在将人工智能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更智能、个性化、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产品理念

    “AI智能学习空间”

    通过现有产品打造AI智能学习空间,包含已有的实体产品、虚拟内容产品、智能硬件产品等,构建一个孩子在家自主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基于数据、利用AI能力,动态升级,服务这个孩子实体,专注于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提升,得到成就感,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 硬件+软件
    • 实体+虚拟

    基于一个已有的用户数据开始,伴随着孩子的学习成长和进步,学习内容、教材、学习方式、交互方式进化升级,用户可跟随“AI聪明学”智能系统迭代学习方式,打造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AI智能学习空间。

    二、产品特征

    1. 个性化学习

    AI智能学习空间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学习能力等特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系统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反馈。

    2. 自适应教学

    AI智能学习空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当的挑战。

    3. 智能辅助教学

    AI可以辅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4. 学习资源优化

    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优化学习资源的分配和推荐,确保学生获得最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

    5. 智能评估与反馈

    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6. 虚拟学习环境

    AI智能学习空间可以提供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实验、模拟和互动,提供更丰富、更生动的学习体验。

    7. 学习情感分析

    AI可以通过学习情感分析技术,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动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8. 学习协作与社交

    AI智能学习空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协作和社交互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9. 教育决策支持

    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帮助改进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

    三、产品元素

    “AI智能学习空间”设想涉及多个硬件和软件元素。

    1. 硬件元素

    1)计算设备

    学生和教师需要使用计算设备(例如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来访问AI智能学习空间的线上服务场景。

    2)传感器

    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来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例如眼动传感器、脑电图(EEG)传感器等。

    3)虚拟现实设备

    如果AI智能学习空间提供虚拟学习环境,可能需要虚拟现实头盔或其他设备。

    4)实体设备部分

    例如书架、书桌、智能硬件、智能文具、智能教具、智能玩具等。

    • 书架:内容的供给和储备,是孩子学习计划的一部分。
    • 书桌:内容消费的场景载体,学习动作的发生和交互的实体界面。

    2. 软件元素

    1)学习管理系统

    用于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包括注册、登录、课程管理等功能。

    2)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模型

    用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建议,进行学习情感分析等。

    3)内容管理系统

    用于管理教育内容,包括课程、学习资源、教学资料等。根据内容消费的情况,生成内容供给,在平台形成交易路径,链接商家和家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有依据的,可用的,被认可的内容,以一种交互真实场景的嵌入方式,触达学生和家长。

    4)虚拟学习环境

    如果提供虚拟学习环境,需要开发相关的虚拟现实软件。

    5)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设计

    设计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以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顺利使用AI智能学习空间。

    6)数据隐私与安全

    确保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得到妥善保护,符合相关隐私法规。

    四、内容产品路径设计

    1. 学:有体系、有计划、有深度、有个性

    • 屏幕学习
    • 图书学习
    • 交互硬件学习
    • 学具、教具、工具、玩具等多形态学习交互

    2. 练:个性化练习,更有效果

    • 自适应内容推荐
    • 根据学习习惯、深度、数据等,智能生成习题册
    • 分阶段,动态变化练习内容

    3. 测:体系化内容测试

    • 实时反馈测评
    • 阶段性测评
    • 个性化测评
    • 挑战性测评
    • 趣味化测评

    4. 评:多角度动态评估

    • 智能终端的检测,学习姿势、习惯、学习校准、学习时间段、学习效率等
    • 学习能力的评价
    • 鼓励和激励的评价
    • 家长角度的评价和反馈

    在C端用户这段旅程的背后,需要强大的AIGC内容生成能力和精湛的教研团队支持。能通过用户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定位,高质量高效率生成相应的内容,并进行精准的智能推荐,以合适的方式触达用户,最终产生交易。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

    五、产品概念图

    “AI智能学习空间”是一个产品理念,是一个需要逐步搭建和完善的理想状态,是线上智慧学习系统与线下学习场景融为一体的专属空间。随着技术的迭代,可能出现更多新的“学习交互形式”和“内容交付”的产品。

    空间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展,除了已有的书架和书桌,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逐步融入一个孩子家庭学习场景中来。包括不限于:亲子公学、多子女共享、同伴乐学等。

    总之,这个学习空间,一定是基于AI的智能空间。懂学习、更懂你的孩子。

    六、产品价值分析

    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场景概念,“AI智能学习空间”,就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卖点。打造差异化,避免同质产品竞争。

    • 企业:产品融合、创新的基石。【信心】
    • 家长:一站式家庭学习空间的信任和依赖。【省心】
    • 学生:沉浸式学习空间,学习有趣、有效、有规划。【开心】

    1. 对企业的价值

    1)商机与盈利

    企业可以将“AI智能学习空间”作为一项商业产品,通过订阅模式、内容销售、定制化服务等多种方式获得盈利。

    2)品牌影响力

    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3)数据支持与分析

    收集用户学习数据,提供数据支持与分析服务,为企业提供更深入的用户洞察和市场分析。

    4)技术领先优势

    通过研发先进的教育技术和AI算法,帮助企业在教育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5)多样化收入流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营收模式,如订阅、内容销售、定制化服务等,获得稳定的收入流。

    2. 对家长的价值

    1)个性化学习

    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制定最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

    2)教学辅助

    家长可以通过AI智能学习空间实时监控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进行教学辅助和支持。

    3)安全与监管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保障孩子的安全和隐私,提供有效的监管措施,让家长放心。

    4)教育资源丰富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育游戏、学习工具等,帮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3. 对学生的价值

    1)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2)自主学习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3)实时反馈

    获得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的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学习趣味性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和模拟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AI智能学习空间”对于企业、家长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产品互相渗透,围绕“目标用户”的“核心诉求”做产品升级和迭代,提升用户的LTV。

    • 用户的使用场景:从一本书、一个产品、一个课程,逐步拓展到一个桌面、一个书架、一个空间。
    • 用户的生命周期:一个交易瞬间、一本书的使用时长、一节课、一学期,逐步拉长到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整个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学前阶段、K12以后的成人阶段。因为“AI智能学习空间”可以延续到“终身学习、终生成长”的理念。

    这样的智能教育空间有望在教育领域产生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七、产品商业化策略

    1. 订阅模式

    可以为学生和教育者提供基本的免费功能,然后提供高级功能和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订阅模式。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订阅计划,从而实现收入的稳定流动。

    2. 教育内容销售

    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如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工具等,以收取相应的费用。通过与教育机构、教师和内容提供商合作,打造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市场。

    3. 定制化服务

    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可以包括定制化的学习平台、教育数据分析工具等。

    4. 数据分析服务

    提供基于AI智能学习空间产生的学习数据的分析服务,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趋势,优化教学策略。

    5. 教师培训与支持

    提供针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AI智能学习空间,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八、小结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商业化和盈利的同时,始终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放在首位,确保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合法合规,保障用户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个设想充满了潜力,但在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算法偏见等方面的挑战,并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人文关怀,在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 B端系统设计,黄金12字

    产品设计 2023-08-07

    B端系统设计是个“体系活”,侧重体系化建设。本文结合作者多年B端系统设计经验,从理流程,建模型,捋状态,画交互这12个字谈谈B端系统设计该怎么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端系统设计是个“体系活”,相较于C端产品强调价值直给,在单点体验做到最优就可能做出一款好产品,B端产品则侧重体系化建设,健壮的流程和严谨的逻辑规则是系统运转的基石,产品外观及体验次之。

    但是,一些刚入行的产品经理,或者C转B的产品经理,处理需求时习惯性的会先画原型图,所见即所想,但这么做往往会导致流程短缺、逻辑不闭环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业务模块,更加需要成体系化的系统设计思路。

    这里,结合个人多年的B端系统设计经验,我认为再复杂的B端系统设计,都离不开这12个字:理流程,建模型,捋状态,画交互。

    一、理流程

    1、业务流

    B端系统的设计起点,是从梳理业务流程开始。坐下来,和业务方一起,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下将一条条业务流程挑明理顺。

    具体执行思路上,可以从角色、动作、约束、效果四方面去梳理业务流程:

    (1)角色:人的角色或者系统角色。都有哪些人(系统)参与到流程中来,参与了哪些环节,角色是流程中最基本的元素,有了角色才有分工明确,才能有机协作。

    (2)动作:流程中需要角色完成的业务动作。如销售人员完成一次leads录入、快递小哥去配送一个包裹,即角色按照业务要求完成具体的业务指令。

    (3)约束:在具体的业务场景和状态下,产生的规则限制。如获取到销售线索后需在当天完成系统录入,如快速小哥需在3小时内完成包裹派送。同一个角色完成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约束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快递员在规定时间内妥投和超时妥投,超时妥投会额外触发扣款等惩罚措施。

    (4)效果:角色完成动作后的效果。代表着下一步的动作,是流转到下一环节还是流程结束。这里注意一点是,产品经理要顺藤摸瓜似的多问业务方几个“然后呢”,防止业务流程有短缺,一步步追问将流程节点串起来直至达到End状态。

    2、系统流

    系统流程是业务流程中需要系统支持的部分,是代码实现的主要参考物。系统流程屏蔽了业务流程中纯线下操作的部分,保留了业务流程中人机交互、系统与系统间交互、系统与IOT设备间交互的部分。

    3、主流程

    划分主流程及其他流程的目的,是为了设定事情的主次。最先敲定的一定是业务的核心主流程,往往是业务心中所想的那条完美路径。

    有时业务方会仅考虑了主流程就会来提需求,那么作为产品经理需要协助将业务方尚未考虑清楚的留白区填满,这里面就包括了异常流程、逆向流程和分支流程。

    4、异常流程

    当操作者或系统未按原定要求执行时,系统或业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快递配送快递员始终无法联系上收件人怎么办,是原路退回还是原地保留,如果原路退回所产生的运费是否应由发件人承担等等,一系列异常场景和解决方案。

    5、逆向流程

    正向流程因故无法继续执行,而产生的反向流程,事件回滚/实物原路退回/资源释放等等。例如快递配送场景下收件人拒收包裹,从而快递公司将包裹逆向退回给发件人,属于实物流的逆向流程,可能会有一次逆向流程、二次逆向流程甚至更多等等。

    6、分支流程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触发的子场景流程。如用户在电商平台买手机,且选择了以旧换新服务,那么该快递在配送流程中,会触发第三方手机回收商上门回收手机,产生回收手机的分支流程,该分支流程属于主流程的一部分且在订单满足以旧换新条件下特定触发。

    二、建模型

    B端系统的业务建模,好比建造一所房子,在开始动工之前,必须将地基打好,包括确定房屋的主体结构(主数据)和关键材料(业务单据)等。上层稳不稳,全看地基牢不牢靠,所以,业务建模是B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主数据

    主数据是能够满足跨部门业务协同需要,且能够反映核心业务实体状态属性的基础信息。在业务流程中,主数据属于底层的基础信息要素,是构建上层业务活动的根基。主数据相对于业务活动产生的业务单据而言,属性更加稳定,准确度要求更高,唯一识别。如CRM中客户信息、电商中的商品信息、协同办公中的员工信息、组织信息等。

    对主数据的建模,是对组织中“人财物事”的抽象化设计。在对主数据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父子对象关联关系、访问权限设计、数仓的同步方式等问题。

    2、业务单据

    业务单据是业务活动中的过程产物和结果产物,存储和记录着业务的持久化信息和状态信息。如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会产生商品订单,用户付款后会产生仓储用的出库单,出库完成后会生成各个环节的运输单等等。

    业务视角中,业务单据是业务流程中的核心产物,是推动和管理业务正确执行的关键凭证,深入业务场景,提炼业务单据,驱动业务流程。

    技术视角中,业务单据是库表设计的关键参考对象,梳理清晰单据的关键属性和单据间的关联关系,使系统方案在技术实现落地过程中更加顺滑。

    三、捋状态

    B端产品好不好用不体现在华丽的产品外表,重要的是业务逻辑的完美实现,而业务逻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业务对象的状态流转,业务状态流转驱动业务行为发生,业务行为发生又推进业务对象状态流转。

    可以说业务规则最终实现准确与否,与状态机的设计好坏密切相关。

    1、状态机生命周期

    在B端系统设计中,一个业务对象实例是有生命周期的。设计一个业务对象的状态机,就好比去规划TA的一生。业务对象在其生命周期内,由人或系统来使其激活(起始态),随着用户的行为操作和系统的规则,推动其经历若干个状态节点(中间态),业务对象也会一次次被调用、被修改、被更新,直至其履行完一次业务流程的职责后,或主动或被动的下线(终结态)。

    2、状态机构成要素

    现态:是指当前所处的状态。

    条件:又称为“事件”,当一个条件被满足,将会触发一个动作,或者执行一次状态的迁移。

    次态:条件满足后要迁往的新状态。“次态”是相对于“现态”而言的,“次态”一旦被激活,就转变成新的“现态”了。

    起始态:指最开始的状态,如「待付款」,一般只有一个起始态。

    终结态:指状态机结束的状态,如「已取消」「已完成」,有可能有多个终结态。

    3、状态机设计原则:MECE

    我们以业务对象视角,构建状态流转的全生命周期,这么做的初衷是防止状态遗漏,而导致业务不闭环。所谓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对于状态机设计来说,在枚举状态时,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这么做的目的是程序实现没有二义性,且能够覆盖全部业务场景,使系统准确无误的运行。

    四、画交互

    对于B端系统来说,在业务流程、业务对象建模和状态流转都确定好之后,方案就已经成功80%了,剩余的我们把产品的交互功能补充完整,方案就大功告成啦。

    执行上,根据业务需求和产品调性,输出产品需求文档和原型图。

    交互设计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系统间交互,并且B端系统设计实用大于一切。

    1、人机交互

    B端系统的人机交互,讲究信息明确、页面简约、操作便捷、即用即走。

    (1)便捷化:便捷化的操作体验可以让用户身心愉悦,便捷化的最理想情况是业务人员即用即走,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业务动作,便捷化的产品设计如各种一键操作(合并多个操作步骤)、智能记忆、表单自动填充等。

    (2)简单化:简单化分为交互的简化和流程的简化。交互的简化是指替用户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使信息要素以直白无争议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可以参考John Maeda的《简约至上》,书中有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流程的简化指的是去掉重复的流程,合并相似的流程,避免在业务流程和产品操作层面产生浪费,如审批流下放等,需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流程梳理,请注意先穷举再删减,避免遗漏。

    (3)傻瓜化:想用户之所想,通过数据采集、分类、标注等,提前预测用户下一步行为,并提供参考信息辅助决策,代替用户去做信息收集、整理、判断的事情,如智能调度、智能客服等;

    2、系统间交互

    系统间交互包括系统间的接口调用、执行顺序等,这部分设计方案往往以时序图表达更为清楚,强调接口的调用关系和依赖关系,研发也更易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除主流程外,在前期将一些异常情况和极限值处理逻辑梳理清楚,将大大降低接口联调的时间,否则可能会出现「写代码」→「联调」→「发现不对」→「改代码」→「再联调」→「再改代码」的窘境,严重影响工期。

    写在最后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挖掘本质,抽离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在面对业务的变化、职场的变化、人生的变化,仍能从容应对。

    一技傍身,不惧人生风雨!

  • 面对用户的“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该怎么做?

    产品设计 2023-08-07

    在做产品时,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用户反馈——“有的功能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没有”。到底是哪些功能呢?为什么这些功能会和用户满意度相联系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探索产品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核心功能的价值在于“如果用户发现没有,就会对产品产生负面评价。”

    就像开车的朋友们都会有的交管APP,搜索会有“车辆报废”功能。对于90%的驾驶者来说,是个超低频的功能,但产品依然必须要保留。

    这些功能已经成为了用户的必备需求,缺少了这些功能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功能通常被称为“必备功能”。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如果缺少这些必备功能,将会使产品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导致用户流失。

    那么还有哪些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呢?为什么要保留一些低频的功能?为此天天问的小伙伴展开了一番讨论,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吧~

    天天问精选244期 对于用户眼中的功能,“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你怎么看?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又生 @小菜G的产品之路 @左迁 @Conlin @不渝 @北京娃娃 @泽度 @产品经Lee @鳄鱼吃了55只兔子 @LikiChen @杭州马小胖等人的精彩回答。

    一、什么样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谈到功能依赖就要从用户需求方面说起。

    首先可以看下这种需求是属于魅力型需求还是基本需求。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基本需求用户虽然不用,但是可以进行一些风险的规避和安全性的提升,是必要的,比如风险防范,虽然平时不用,但必要时却能阻止很大的损失,这类型的功能是需要做的。

    而魅力型需求,则是有了后,会能满足用户对于产品的期待,提升产品竞争力,这类型的需求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优先级可以调低,做一个简单版本的即可。

    我们具体来看看。

    1. 用户需求

    (1)基本需求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满足基本需求将会大幅降低客户满意度。

    当其他软件都有的功能你没有,会导致用户使用习惯被改变,使用起来有可能会产生反感,因此这些基本型需求是必须满足的。

    这些是用户满足基本功能和要求的需求,是产品或服务的基本特性。例如,手机的基本需求包括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和上网等功能;餐厅的基本需求包括提供美食和良好的服务等。满足基本需求是产品或服务的最低标准。

    还有一些风险规避问题,例如各个软件都会有用户协议和账号注销功能,以此来保护用户的核心利益。

    (2)魅力型需求

    魅力型需求通常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包括外观、设计、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等方面,这些特征能够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购买。

    有时候,某些功能可能不被某个用户所需要,但它们可能是产品的核心特点,是吸引其他用户的关键因素。

    这些需求是超越基本需求的额外特性,能够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魅力型需求在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和用户体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手机的魅力型需求可能包括高像素摄像头、流畅的用户界面和独特的设计;餐厅的魅力型需求可能包括创意的菜单和舒适的环境等。

    还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一款小工具的功能是支持用户打自定义标签,免费版支持15个,付费版无限。

    2. 为什么要保留这些功能?

    (1)提高用户满意度

    满足基本需求是确保用户满意的基础。如果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要求,用户将感到失望,可能会选择其他更符合其需求的选项。

    同时,通过提供吸引人的魅力型需求,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增强用户体验,促进用户保持忠诚度。

    保留魅力型需求可以帮助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果能够提供独特而吸引人的特性,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你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用户的偏好和期望也在不断演变。保留魅力型需求可以使产品或服务跟上市场趋势,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保留基本需求和魅力型需求对于产品或服务的成功和用户满意度都非常重要。平衡满足基本需求和提供吸引人的特点,是创造有竞争力的、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或服务的关键。

    二、如何通过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功能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其实需要引导开发者关注用户反馈与需求,这和核心功能不自信及未来焦虑没有太大的关系。

    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 需求是否用户需要?

    如果真的是部分用户需要,且不损害产品核心业务利益,就需要保留。

    或者产品特色需要,同样保留。

    2. 核心功能的冲突

    这是产品或运营需要去考虑和规划的。

    如何在有限UI以及交互逻辑中突出核心功能,安置必要或低频功能?

    • 账号注销功能必带,但他影响核心用户留存,不适合突出,那就放在最低层级
    • 充值活动是产品核心,但直接推送用户不喜欢。可以主界面不弹窗提示,当用户某场景触达相关提示了再给予弹窗提示,如内容先观看一部分再付费,是不是比直接付费观看用户体验更佳呢?

    三、结语

    前期需求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和开发产品。同时,也要确保产品的核心功能得到充分满足,以便吸引和留住用户。

    有时候,某些功能可能不被某个用户所需要,但它们可能是产品的核心特点,是吸引其他用户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平衡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和体验。综合考虑用户反馈、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以确保产品具备关键功能,并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是产品所需要的。

    关于“对于用户眼中的功能‘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你怎么看?”,你有什么看法?点击下面的链接,一起来讨论~

    戳: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2fepe.html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3期:我又掉进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2期:微信公众号新增了划线阅读功能,用户褒贬不一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1期:产品从免费到付费,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接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0期:固定铃声vs未知铃声:哪种更能有效叫醒用户?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39期:促销的新选择:把双杯优惠的「第二杯」存起来

  • 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怎么搭建OpenAPI平台的项目?

    产品设计 2023-08-07

    OpenAPI,也称为开放平台,是服务型网站常见的一种应用,在许多业务如海外仓WMS业务中,OpenAPI平台的存在就不容忽视。那么,产品经理、尤其是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要怎么参与搭建OpenAPI平台?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OpenAPI平台?

    OpenAPI即开放API,也称为开放平台,是服务型网站常见的一种应用,网站的服务商将自己的网站服务封装成一系列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并搭建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它提供了一套标准的API接口,让不同的业务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接口进行交互和数据共享。这种行为就叫做开放网站的API,所开放的API就被称作OpenAPI或者OpenAPI平台。

    二、为什么需要OpenAPI平台?

    在海外仓WMS业务中,其他上游系统可以通过OpenAPI与海外仓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的传递,而不用从A系统导出数据,然后再登录海外仓的系统再手动导入进去,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无OpenAPI的模式

    如果没有OpenAPI的时候,用户要将数据推送到海外仓WMS中,则需要从电商平台或者电商ERP中手动导出业务数据,然后再登录海外仓OMS,根据导入模板去填写业务数据,最后再导入到OMS中,再通过OMS推送到WMS中。而且WMS作业完成之后,虽然OMS可以看到最新的业务状态,但是由于没有对外的API,所以外部的系统并不知道最新的状态,还需要人工手动根据OMS的最新状态(数据)去更新电商平台或者电商ERP的状态(数据)。

    如果引入了OpenAPI之后,只需要电商平台或者电商ERP和海外仓的OpenAPI完成了对接之后,这一切都不要手动去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相关的数据传递,包括上游系统主动推送给海外仓和海外仓反馈最新的数据给上游系统等。

    有OpenAPI的模式

    三、OpenAPI和海外仓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OpenAPI和海外仓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在前面海外仓OMS的章节有介绍过,在海外仓WMS领域中,OMS承担的是一个客户端的角色,也是WMS的上游端,所以一般来说外部系统是先通过OPenAPI这个通道触达到OMS,然后再由OMS处理、转化之后再推送到WMS中。几乎很少有直接通过OpenAPI直接触达WMS的玩法,海外仓领域中OMS和WMS一般都是配套出现的,很多业务逻辑都挂在OMS层面,当然如果需要特殊定制让OpenAPI的数据直接推送到WMS层也不是不可以,国内仓的玩法就是这样做的,稍后我们会进行介绍。

    要注意的是,文中提到的OpenAPI平台是指海外仓作为提供方去建设的平台,通俗点可以理解为是上游系统去接入海外仓WMS,而不是海外仓WMS去接入上游系统。所以,严格来说电商平台并不是通过OpenAPI去接入海外仓OMS的,而是海外仓OMS通过电商平台的OpenAPI去接入电商平台,这个模式和电商ERP接入海外仓OMS是不太一样的,刚好相反。

    对于国内仓WMS来说,由于各家的仓储系统不太一样,发展历程也比较悠久,很多国内仓都没有对应的OMS,而且京东,淘宝都分别做了相关的“业务系统标准化对接平台”,例如阿里的奇门,京东的虎符等,所以在国内电商领域,电商ERP会接入奇门,而国内仓也会接入奇门,大多数场景下就不需要仓库WMS单独去提供额外的OpenAPI去给ERP接入了,除非是一些耦合性比较高的特殊需求。

    阿里奇门的作用说明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商家所使用到的各类软件越来越多,各个软件之间没有相互打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给商家的使用带来种种不便,商家要求各个系统之间的对接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目前在行业内已经有部分系统直接由服务商之间完成了系统软件的对接,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接入标准,导致接入较混乱,对接接口的版本也参差不齐,往往这样的系统对接不具有可复制性,多个系统之间的对接,需要多次开发,给商家的使用和功能迭代升级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也给服务商带来额外的维护、开发成本。

    为了满足商家需求,让商家能够突破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提升商家在各个系统之间的操作效率,解决各个系统之间标准化对接的痛点,我们推出了奇门项目。

    奇门项目一期支持ERP、WMS 之间的系统标准化对接,通过构建 ERP、 WMS 系统之间标准通信协议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打通。对商家来说,省去了更换系统软件所带来的额外开发成本。对 ISV 来说,省去了与多家ERP、 WMS系统对接难的问题,ERP通过一次对接奇门项目,打通与所有WMS之间的通信,WMS通过一次对接奇门项目,可以适配所有ERP软件……

    四、产品经理如何去参与搭建OpenAPI

    前面大概介绍了什么是OpenAPI,为什么需要OpenAPI,以及海外仓的OpenAPI背后是用OMS来承接相应的数据,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参与搭建OpenAPI。

    很多人以为,OpenAPI是技术相关的事情,应该全权交给技术去处理,自己压根就不用管。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是片面的,对于OpenAPI的技术细节方面作为产品经理确实可以不用参与,但是其它方面的内容产品经理都是需要去参与的。

    不要把OpenAPI当作一个技术名词去理解,而是要把搭建OpenAPI平台作为一个需求,作为一款产品去对待。去分析它的商业目标是什么,用户群体是谁,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细化到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是有多少套系统,有多少业务场景,有多少功能模块,这些和做一款信息化系统并无二致。

    1. OpenAPI平台有哪些内容需要搭建?

    如果是搭建一个OpenAPI平台,一般来说会有两个端,分别的:

    1. 开放平台端(用户端)
    2. API管理后台(管理端)

    开放平台端,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端,用户是指需要接入OpenAPI的开发者们,他们需要在OpenAPI平台上查看API接口文档,查看开放平台的接入方式,查看自己申请的应用APP和接口调用的情况等。

    API管理后台,也可以称之为管理端,使用者是接口的提供商,例如海外仓需要对外提供开放平台的接口,那么海外仓就需要搭建相关的API管理后台,用来发布接口,审核开发者的资质,还有监控一些接口的日志等。

    所以,当产品经理接收到了任务需要去搭建OpenAPI平台之后,并不是说把这个事情简单翻译一下丢给技术人员就好了,实际上还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大的项目,大的需求,去做业务的分析和梳理,做竞品的调研,做用户画像的梳理等。起码要搞清楚有多少个端(系统),有多少功能模块,有几类使用的用户等……

    2. 用户端的搭建

    一般来说开放平台的用户端会分成这么几个部分:

    1. API文档
    2. 接入指南/最佳实践
    3. 控制中心/工作台

    其中API文档和接入指南一般都是直接对外开放的,访问相关URL就可以直接访问,不会做权限的控制。

    Shopee开放平台

    谷仓开放平台

    而控制中心/工作台则需要注册成为了开发者,登录账号和密码后才可以访问,里面一般就是包含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入的APP,还有一些接口调用日志,消息通知等。

    4PX的开发者工作台

    Shopee的开发者控制中心

    3. 后台管理端的搭建

    相较于用户端来说,内部管理端的竞品非常不好找,因为这个内容一般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往往要想好另一条路:就是多和研发人员沟通,确认一些技术需求,同时梳理出典型的业务场景,通过这些场景去设计内部的管理端功能。

    例如,如果需要在用户端需要开发者入驻,那么开发者入驻的时候会填写一些申请信息,后台管理端就需要有开发者资质审核的功能模块。

    同样的,如果用户端的开发者申请开通了一些APP应用,也是需要后台审核的,那么后台管理端也需要有对应的审核功能模块。

    然后前台的一些API文档和接入文档等可能会不定期的更新,那么后台管理端可能就需要有CMS(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这样才可以快速地完成修改和更新。

    针对技术部分的内容,一些API的调用可能比较敏感,需要做费用的计算,调用次数的限制,日志的统计,还有异常的监控等,所以这些都需要在后台管理端去完成。

    接口大师后台管理系统

    4. 业务接口的梳理

    通过前面3个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搭建一个OpenAPI平台要做这么多事情,有这么多内容,并不是想象中的做个“甩手掌柜”就够了。

    如果要从0开始去搭建一个OpenAPI平台确实要做很多事情,OpenAPI搭建成本比较高,适用于有多个开发者要接入的场景,所以一般都是业务量到了一定量级之后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目前只有少量的用户需要接入海外仓系统,那么可以考虑用MVP的思路去实现,不是上来就搭建一个OpenAPI平台,而是先搭建对外的技术接口,然后整理相关的说明,用一个在线文档或者Word等方式交付。

    如果是以MVP的方式去交付,作为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事情就稍微少一些,大概是下图中的这么一些:

    产品经理怎么输出接口文档

    关于产品经理输出接口文档这件事,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觉得这个东西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需要自己参与过多。但是实际上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如果纯粹由技术输出接口文档,对于接入方来说非常痛苦,要么看不懂文档,要么发现有些接口调不通,要么就发现文档阅读体验贼差等,对于开放平台方来说可能是偷懒了,但是接入方的产品和研发往往就很痛苦了。

    而且从API文档也可以看得出对方的研发能力,一般小规模的技术团队或者整体能力偏差的技术团队,输出的API文档都比较烂,会让客户产生一些不信任感,感觉不安全。

    所以我都是建议产品经理要参与到开放平台或者开放接口的搭建过程中去,要和技术进行协同,你不懂技术方面的东西那就交付给研发去搞定,但是体验方面的内容、业务和逻辑的表达方面的内容产品经理是需要把关的,大家都是同为一体的,应该共同为最后的交付结果(API功能和API文档)承担责任。

    海外仓的OpenAPI需要开放哪些接口,这个是没有标准的,需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去选择,这里我把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友商的开放平台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直接看他们的接口文档,对照学习和输出即可。

    其中做得最好的应该是谷仓的开放平台,整体的体验和逻辑说明都很优秀,值得反复看看。

    https://open.goodcang.com/(重点推荐)

    https://open.4px.com/apiInfo/api

    https://developer.winit.com.cn/

    五、API对接方面的学习和提升

    OpenAPI开放平台这个项目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和业务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考虑到后续大家肯定还是会有机会经历这一块的,所以我整理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在文末,等后续要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再翻出来查阅即可。

    1. OpenAPI平台

    https://open.weixin.qq.com/

    https://open.shopee.com/

    https://open.lazada.com/

    https://partner.tiktokshop.com/doc/page/63fd7444715d622a338c5097

    2. 接口API的一些知识

    https://juejin.cn/post/6987377856447774734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4/05/restful_api.html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9/04/oauth_design.html

    http://www.yesx2.com/

    https://www.imooc.com/learn/68/

    3. 接口调试工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e4y1y7bf/?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52af3a6250261fa8c6e13c736f8e3884

  • 供应链金融:谈谈预付款融资

    产品设计 2023-08-07

    在供应链体系中,中小微企业可能会存在融资难等问题,这个时候,预付款融资模式可以相对较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那么,预付款融资产品应该要如何搭建架构?这篇文章里,作者针对预付款融资业务、优势、产品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一、预付款融资业务介绍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中小微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中,核心企业起到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同时在部分供应链场景中,下游经销商或客户需要预付账款给核心企业,就形成了先款后货的模式。

    此时由于下游企业还未拿到货,也不能进行任何的抵押,但是又需要资金给核心企业进行采购业务。如果下游企业不能筹集足够的资金,那么这笔业务就流失了,同时也不利于下游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预付融资模式如下:

    二、预付款融资的优势

    1. 提高供应链整体资金运转效率

    下游企业通过预付款融资方式拉长支付采购货款的账期。同时这也解决核心企业的生产资金需求。

    通过采用预付款融资模式,购货方可以延长支付采购货款的期限,从而为核心企业提供更长的销售回款周期,帮助核心企业解决生产资金需求,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2. 提升供应链整体业务规模

    实现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通过采用预付款融资模式,购货方可以通过支付较少的资金获得更多的货物,从而实现杠杆采购。同时,供应商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批量销售,提高销售规模和效益。

    3. 金融机构稳定获利

    金融机构通过与核心企业签署回购协议,降低金融机构坏账率,给投资方带来比较稳定的收益,达到各方共赢。

    三、预付款融资产品架构

    1. 产品架构

    产品架构

    预付款融资产品模块分为客户管理、数据中心、金融产品管理、贷前管理、贷中管理、贷后管理、风险管理、分润管理、资方协同。并且需要和客户的业务系统、相关的银行、第三方征信、内部相关系统对接。

    2. 重点模块介绍

    数据中心:收集企业与下游客户的交易相关的四流合一数据,包含了历史交易数据和实时交易。 这一块是为了降低虚假交易的发生和更好给资金方展示整个交易流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相关方有哪些,降低资金方的顾虑和企业融资利率。

    金融产品管理:给下游企业提供产品列表,在白名单的范围内,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预授信的资金方,预授信完成后会得到相应的额度,这样在每次交易时就可以实时使用额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分润管理:核算相关的资金方、核心企业的分润。 下游企业每使用一笔融资,相关方都会产生对应的分润,需要提供相应的报表进行查看对账。

    资方协同:对于部分非银机构,这部分资金方有些事没有在线系统,或有系统但存在对接成本问题,所以会在预付款融资系统中下载相关的数据进行查看、审核、放款等操作。

    四、预付款融资业务流程

    1. 预授信流程

    流程说明:

    整个融资模式采用的是预授信的模式,银行(金融机构)会先给核心企业一个整体的授信额度,例如核心整年的规模10个亿,根据所有的数据核算出,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为1个亿,3个月时间,一年循环使用。 然后每个下游企业会有一个单独额度。

    预授信模式可以提高后续作业过程中融资的效率。对于用信审批,只看单笔订单是否存在风险即可,无须在查看主体信用风险,除非是发生重大舆情事情,这种事件会有单独的舆情监控进行识别。

    授信过程是由客户主动发起申请,供应链金融系统会进行初步的筛查,这一步也是提高在银行侧提高整体的授信通过率。然后再将相关数据整合传给银行侧。由于目前银行监管变严格,所以授信协议的签署必须是跳转至银行提供的链接中,在银行系统中进行签约。为了提高企业体验,事先会将授信的相关材料同步给银行,企业只需要在上面进行确认与电子签章即可。

    2. 用信流程

    流程说明:

    企业在下采购单进行支付时,选择融资付款方式,业务系统会将相关数据请求供应链金融系统。这是供应链金融系统会进行基本信息校验,例如额度是否满足、企业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逾期等。然后进行风控初筛,包括针对该笔订单风控筛选、企业舆情监控等。风控筛查不通过的一般需要进入人工审核阶段。增加相关的信息排除风险。例如订单交易金额突增或短期内交易笔数变多。以企业以往的交易行为不相符。

    供应链金融系统筛查后会同步相关数据给银行,放款需要签署放款协议,签署协议后银行完成最终风控审核并且进行放款。

    3. 还款流程

    流程说明:

    由于是预付款融资模式,所有需要核心企业进行相关货物控制,在下游企业未完成还款前,不能进行提货或发货的动作。

    企业还款申请后,供应链金融系统会根据借款时间计算出还款本金、利息。借款企业需要将本金+利息存入放款银行卡中。供应链金融系统会通知银行进行扣款操作,银行扣款成功后,通知金融系统。此时业务系统才生成放货通知,出入库完成后需要将相关的库存信息、物流信息、发票数据同步给银行侧,以完成整个融资环节的闭环。

    如果企业此时不还款,那么核心企业需要协助银行进行货物处置,并且将处置的资金归还给银行。

    五、总结

    通过数据信用效用,降低供应链整体的授信难度。预付款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同时协助核心企业扩张经营规模、扩展银行的融资品类,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将原本针对单个企业的授信,转变为针对供应链的授信,如果授信模式跑通,将可以针对某个产业集群进行复用。

  • 微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的小巧妙

    产品设计 2023-08-07

    微交互在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功能引导和信息反馈的体现,还是辅助用户完成任务的关键元素,融入各种形式。本文将对微交互进行深入解析,带您更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设计概念。

    一、什么是微交互?

    微交互就如同朋友间的自然招呼,挥手致意、微笑点头,甚至简单的“Hello”。虽然简单,却能让交流更加愉快自然,让用户感受到友好与温暖的反应。

    微交互在页面设计中涉及许多常见元素,如按钮、表单输入提示、加载状态和图标动画。虽然它们看起来普通,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微交互的目的在于给用户提供即时反馈和愉悦感,从而增强用户页面的可用性和吸引力。它们是页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二、微交互是怎么组成的?

    微交互是页面中的小细节,例如点击按钮或输入文字时的反馈,它们传达页面状态,帮助用户避免错误。这些微小细节通常由四个方面构成:

    1. 触发器:任何微交互的第一步骤都是触发器,在由触发器启动微交互,比如用户想给手机提高亮度,那么下拉栏中亮度图标按钮就是触发器。
    2. 规则:微交互被触发后,会根据预定规则作出相应响应,比如打开新页面或显示错误提示。
    3. 反馈:微交互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形式传达系统规则,如手机震动和响声表示收到短信提示。
    4. 循环与模式:微交互需要根据条件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能会再次触发或切换到另一个模式,以适应新的情况。

    所以一个完整的微交互闭环流程通常包含触发、规则、反馈、循环和模式这四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协作,形成一个连续的交互过程,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三、微交互有什么作用?

    微交互在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以及引导用户完成特定功能操作。

    1. 传达系统状态和即时反馈

    例如:在“小红书”中用户可以通过双击照片来查看其操作的结果:页面上会出现一颗爱心,随后一颗颗向上飘散,充满趣味性。同时,还能让用户明确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增加用户的满足感。

    2. 增加用户的参与度

    微交互拥有强大的互动性,能够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实际的交互,从而增进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通过融入适合目标用户的微交互动画,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激发更多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例如:在登录哔哩哔哩(Bilibili)时,当你输入账号密码,会注意到上方显示了两位动漫人物捂住自己的眼睛。这种微交互设计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强调了密码的私密性,让用户感到安心与共鸣。通过这种细微的设计,哔哩哔哩表达了对用户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3. 防重复原则

    防止重复操作在表单信息提交时这一步尤为重要。通过微交互的防错反馈,用户在填写表单时即时获得错误提示,避免提交后才发现问题。这样用户能更轻松、高效地完成操作,提升功能体验。

    四、微交互动该如何设计?

    制作一个出色的微交互动效在设计时应遵循三个核心原则:

    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时,设计师需要记住以下几点:

    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他们如何使用应用程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动效的目标:运用功能动画不仅能提升界面美观,还能增强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更轻松地理解界面和操作。

    提供趣味和娱乐:用户体验是吸引用户持续使用应用程序的关键。如果用户享受使用应用程序并感到愉悦,他们会更愿意回来使用。

    出现的频率:在设计交互动效时,要清楚地确定其在单次用户会话中出现的频率。

    触发的机制:(触发机制是以下几种)

    • 用户的直接操作触发 (如当用户将鼠标悬停在按钮上时,按钮的颜色会发生改变)。
    • 系统状态触发(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进行操作时,触发相应的微交互,例如接收到新消息时的通知动画)。
    • 延时触发: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进行操作时,触发微交互,例如自动隐藏的提示信息。
    • 用户行为触发:用户完成特定行为后触发微交互,例如完成任务后的奖励动画。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要创建出有益于用户体验的微交互,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满意度。

    五、最后我想说

    在设计中,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比纯粹的视觉吸引力更重要。成功的设计需要用心思考用户如何使用设备,映摄出他们的思维模式。注重细节是关键,让人机交互更简单。

  • 产品经理进阶:硬件版本管理必不可少

    产品设计 2023-08-04

    在产品工作过程中,版本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版本控制,以及适当的工程文件。对于确保向客户交付优质的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总结了版本管理相关流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就来谈谈版本管理这个话题。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

    有效的版本控制,以及适当的工程文件。

    对于确保向客户交付优质的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单单从软件产品的层面来看:

    版本控制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而且有一些非常成熟的工具,比如说 GIT、SVN。

    这些工具都是可以对软件项目进行无缝版本控制的。

    但是对于硬件来说,在版本控制方面就显得有点棘手了。

    在硬件的世界中,用于设计和开发硬件项目的工具一般也都是图形化的。

    大多数开发都是在 CAD,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中完成的。

    例如:

    用于原理图绘制和 PCB 布局的 Altium Designer。

    或用于 3D 建模的犀牛、ProE 等等。

    对于硬件来说,其实是缺乏一种全面的版本控制方法的。

    但也是有一些工具和技术可以让你的工作顺利展开。

    一般在你创建工程图时,通常就会涉及标题栏。

    标题栏提供了所需的所有信息。

    例如:设计师的姓名、日期、零件编号、零件/设计名称、修订版本、修订板块等内容。

    其中,修订版块提供了特定修订版中更改内容的简要说明。

    在工程领域,当一个设计被相关人员敲定、审查和签署后,它就会被“发布”。

    这意味着它要么准备好进行制造,要么至少准备好作为最新和最大的修订版进行实施。

    在带有修订号的修订块中添加信息,这就类似于在 GIT 提交时添加的描述。

    你的产品内部可能有先前的修订版本,这些版本已经制造并发布到市场上去了。

    该文档不仅可以为制造商提供,还可以供你自己做内部参考。

    与任何公司一样,员工来来去去,都是有流动性的。

    如果最后一个人没有记录所做的事情,新人就必须追赶和逆向工程以前所做的事情。

    预先建立文档的梳理流程,每个人都将从这项工作中受益。

    一、工程变更单

    在开发旨在与你以外的任何人共享的产品时,文档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让其他人知道你的小部件如何工作、如何操作或如何设计,请将其放在文档中。

    当在涉及许多不同工程师和经理的大型项目上与更大的团队合作时,文档甚至会成为你的一项全职工作。

    即使是最小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产品。

    假设一个项目的机械工程师决定使用 6 号螺丝钉将电路板固定到外壳上。

    现在,PCB 上的安装孔需要更改,这意味着你必须移动安装孔附近的电子元件,这会导致更多的设计更改等。

    这就是工程变更单 (ECO) 如此重要的原因。

    它们不仅提供更改的文档,还提供有关更改如何影响其他部分的信息。

    参与更改涉及的任何设计的所有人员都在此 ECO 上签字。

    文件夹结构、文件命名约定和部件号

    硬件版本控制最通用的方法是使用简单的文件夹和文件。

    最好有一个集中的文件。

    零件编号对于区分产品的组件也很重要。

    无论你使用什么零件编号方案,所有零件编号都应位于一个集中列表中,以避免重复和混淆。

    二、硬件持续集成(快速原型设计)

    纯软件项目允许开发人员以自动化的方式做精彩的事情。

    持续集成 (CI) 是一种开发实践,开发人员会非常频繁地将更改推送到他们的共享存储库,这些更改通过自动化测试和构建过程得到验证。

    最接近硬件持续集成的是 3D 建模和 3D 打印机的组合。

    机械工程师可以在早上设计一些东西,在几个小时内进行 3D 打印,并在一天结束时对其零件进行物理测试。

    这个过程显然没有软件那么快,但相比以往,它肯定是有进步的。

    有各种各样的 3D 打印材料可用于各种 3D 打印机平台。

    结论

    实施版本控制流程非常重要。

    你需要在开发的早期就建立起版本管理。

    当然了,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版本管理流程或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交付”优质产品这个目标。

    你需要确保的是将正确版本的产品制造出来并交付到客户手中。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