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服他人认可自己的设计方案?高手总结了3个方法!
UI交互 2023-01-12作为交互设计师,与产品、开发等同事的沟通环节必不可少。你是否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开发问我主色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为啥不直接用大厂组件库的主色?作为交互设计师,与产品、开发等同事的沟通环节必不可少。你是否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开发问我主色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为啥不直接用大厂组件库的主色?
我们作为设计师觉得方案很好,但是运营同事觉得这种设计改动意义不大,该怎么才能说服他?
我该怎么用专业的方法来说服其他非专业的同事,某些功能的交互方式是更合理的?
本文会从「自我论证」和「换位思考」两个方面,帮助你建立说服他人的思维方式。
一、自我论证 想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在他人质疑你之前,你可以先学会「质疑自己」,这意味着你的产出设计内容需要有理有据,而并非一时兴起的主观臆断。有条理的陈述你最初的设计动机和设计依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 整理设计动机
结合产品的需求、用户群体特征和公司的发展需要,总结为什么要做设计优化。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过几个小而美的用户数据分析方法,以此作为你分析产品的方法和依据。
设计师如何低成本获取用户数据?我总结了3个方法! 在这个信息数据化时代,作为交互体验设计师的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在复杂的 B 端产品中,由于企业级用户的特殊性,很难获取产品落地后的数据,难以完成设计验证; 可用性测试、用户访谈等测试工具成本过高,开展实施比较困难; 刚刚完成上线的新产品,如何更快更好地收集用户数据和反
阅读文章 >
案例:
比如对于「为什么选择颜色 A 而不选择颜色 B」这类问题,你可以:
结合行业/产品背景:了解行业大背景、整体风格,比如美妆行业和科技行业的色彩调性就大不相同。 结合品牌特性:与企业 / 产品的品牌特性相呼应,沿用 logo 的配色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品牌对于用户心智的一致性。 分析用户群体:通过对企业 / 产品的用户群进行分析,找出群体特点、喜好和性格偏好,也会影响你的色彩选择。 2. 寻找理论背书
提供有足够分量的理论支撑。你可以使用经典的、被行业广泛认可的设计理论或设计标准为你的设计方案做背书。他人能够持续提出质疑,有时也是因为你提供的依据不充足或不够有分量。
案例:
继续上文「为什么选择颜色 A 而不选择颜色 B」这类问题,你可以:
参考 WCAG 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在对比度合适的范围中,颜色在搭配场景中得分越高,清晰度越高,越有助于视障人士的阅读; 应用色彩学的具体理论:通过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衍生色、明度、饱和度等概念,比较和分析两种颜色的差别和应用上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换位思考 这里说的换位思考,是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他人的目的,即对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对你的方案提出质疑?
二是对他人的影响,即你的设计结论会对他人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为他人带来超过预期的工作量负担?
基于这两点出发,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升说服力:
1. 有针对性地寻找设计依据
你可以尝试判断出他人的问题类型,有的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有的则是基于自己的行业经验作出的判断。在你做解释之前,充分了解他人产生疑问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理论和依据。
2. 站在多方视角,分析设计优势
通常来说,一场交互评审涉及到产品、前端、后端等多方人员参与,除了你的设计内容自身合理之外,你也可以尝试站在其他相关方的角度,进行方案的优势陈述。这样做可以让他人更容易和你统一战线。
案例:
比如对于「为什么选择组件 A 而不选择组件 B」这类问题,你可以:
站在前端开发的立场,你的理由可能是:组件 A 是在已有组件的基础上做的优化方案,开发起来更高效;或者因为组件 A 以后还会有应用场景,这次设计和开发之后,可以就此沉淀出新的组件,可以高频复用等等。
站在业务方的立场,你的理由可能是:组件 A 这样的交互方式可以激发起用户兴趣,提升点击率和下单率;或者这样的组件很常见,符合用户对于产品的预期,用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内容上等等。
3. 权衡成本,提供备选方案
评审时,你有可能发现设计改动会带来他人工作成本的增加,这时他人对你的质疑,更多是一种表达反对的自我保护的方式。这个时候,适当做出让步,如果能够提供与现有设计相近的、工作量低的备选方案,通过的概率也会增加。
三、实用建议 还有几个接地气的注意事项,帮助你更有效地与他人协作和沟通:
1. 你觉得你自己专业,和别人觉得你专业,是两回事。
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设计师,出设计方案当然是自己更专业。但是说服他人,重要的不是你觉得自己专业,而是别人是否觉得你足够专业。在语言表达和设计原理的阐述上,你要想想如何让他人觉得你很专业和可靠。
2. 适当的让步和妥协,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
其实评审中「谁说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案最终能否在预期的时间点完成上线」或者「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设计方案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更多的还是要平衡多方的因素,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源等等。
因此从单一的设计视角,无法 100% 确定我们的方案就是最优解。多听听他人的意见,这个时候适当的折中和妥协,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有时他人的意见和问题也会给你带来新的设计思路。
3. 实时沟通,征求他人意见,而非通知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多注意信息的实时同步和进展上的沟通。很多工作都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大家是一个团队,需要尽可能消除信息差。更多情况下,你抛出来与大家讨论的设计内容,应该是方案,而不是结论。在过程中随时征求他人的意见,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以上,希望对你有启发。
7个接地气的实战经验,帮你学会做用户问卷! 用户问卷是交互设计师工作中常用的设计工具。
阅读文章 >
设计师如何低成本获取用户数据?我总结了3个方法! 在这个信息数据化时代,作为交互体验设计师的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在复杂的 B 端产品中,由于企业级用户的特殊性,很难获取产品落地后的数据,难以完成设计验证; 可用性测试、用户访谈等测试工具成本过高,开展实施比较困难; 刚刚完成上线的新产品,如何更快更好地收集用户数据和反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长弓小子」
-
2023年,关于直播带货的三个思考
设计动态 2023-01-122022年,直播电商的终局还没到来,甚至充满了变数。 1月10日举办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视频号团队公布了其2022年的成绩: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直播看播规模增长300%,看播时长增长156%,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800%。 在内直播带货赛道正在逐渐挥别“野蛮生长”,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那么综合来看,告别“野蛮生长”之后,更健康的直播电商生态又应具备着什么样的表现?作为后发者的视频号,又能不能解决后续成长路径上出现的问题?
2022年,直播电商的终局还没到来,甚至充满了变数。
1月10日举办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视频号团队公布了其2022年的成绩: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直播看播规模增长300%,看播时长增长156%,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800%。
在内外部宏观环境复杂、不确定性陡增的2022年,视频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2022年,直播电商市场还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不仅仅是竞争层面的市场格局变化,从长远视角来看,直播带货正在告别野蛮生长。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中,罗永浩、俞敏洪入淘,抖音和快手在App首页上线了“商城”一级入口,平台方则是进一步加码内容建设、商家扶持、生态完善,等等。
将这些变化串联起来,不难发现, 直播电商不是纯粹的零和博弈,未来的竞争,看的是平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度。
本篇文章,基于以上这些变化,展望2023年,市值榜选取了以下三个最值得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视频号的高增长是不是可持续的? 平台的差异化优势会被抹平还是放大? 更健康的直播电商平台生态是怎样的? 一、视频号的高增长,是虚火旺盛还是大势渐成? 视频号的高增长能否持续,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探讨:
一是视频号生态内内容的丰富度和优质内容的占比,能不能持续提升;二是内容和电商的结合也就是直播带货,能不能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前者的内容层面,可以拆分为短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
在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透露,早期的时候视频号团队花了大力气在机器推荐上,但囿于内容丰富度的问题,成效不佳。
“推荐团队很努力,但头几个月的滚动特别困难,似乎陷入了死结,内容不好看就没有浏览量,导致没有人贡献内容,所以推荐系统也推不出好内容,然后继续没有好的内容看。”
这一问题在2022年有很大的改观。据微信公开课Pro上披露的数据,视频号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涨幅均超过了100%,平台原创内容的播放量同比增长了350%,万粉及以上的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08%,点赞量10w+的爆款内容增长了186%。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22年,视频号上基于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了400%。这意味着,视频号已经基本解决了早期内容丰富度不足的问题。
在直播内容侧,视频号同样成长迅速。
2022年,视频号上优质开播增长了614%,开播时长增加了83%;看播规模增长了300%,看播时长增长了156%。
也就是说,有更多的人在视频号上开直播了,也有更多的人更倾向于通过视频号看直播了。
当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两端的规模同时在涨,视频号上的直播生态会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内容的创作者和内容的消费者,在无形之中是互相激励的,当然这也要看平台本身做了什么以及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我们在下文中详细分析这一点。
如果说内容侧的丰富度是短视频平台能否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或底座,那么直播带货则决定平台商业化的可能性。
2022年,视频号上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8倍。其中来自视频号小店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了90%,视频号直播带货连接的超过1000家服务商,这些服务商贡献了超过30%的销售额。
此外,平台公域购买的转化率提升超过了100%,客单价超过200元。
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视频号的增速可喜,但增长的方式并非是爆发式的,而是渐进的、扎实的。这一点,我们也能从视频号2022年的布局中看出。
比如视频号与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有了更顺滑的打通;比如工具能力在这一年不断优化和迭代;比如推出了「视频号小店」,并持续完善小店能力。
从本次微信公开课Pro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接下来一年,视频号在创作者端、在商家侧、在生态上的布局力度会更大。
按照视频号当前的成长节奏,我们可以看到,视频号的爆发时刻还没到来,但羽翼渐丰。
二、平台的差异化优势,会被抹平还是放大? 回顾2022,直播电商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市值榜认为,有两点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第一,是罗永浩和俞敏洪的入淘。
这并非大主播的跳槽,而是背后的“交个朋友”和“东方甄选”——两个已经在行业成长起来的直播间,为自身的发展考虑,增加了一个新的经营渠道。
长远来看,假设这种多平台运营的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那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达人、商家也选择同样的路径。
这对商家而言自然是喜闻乐见,对平台方而言,会面临新的挑战。
虽然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经营逻辑,但站在商家的视角,会产生基于结果导向的比较,这会影响到精力分配和经营权重。
也正是因此,平台需要建立起更差异化的优势,留住老商家,吸引新商家。
第二,是抖音和快手在App首页上线“商城”一级入口。
“商城”入口开放后,用户的域内消费场景和商家的经营场景更加完善,更加贴近全域消费生态:既包括了内容推荐场景里的货找人,也覆盖到了用户主动场景里的人找货。
这一变化发生后,外界有评论称,快手和抖音越来越淘宝化,因为他们在既有的兴趣电商、信任电商之外,统一加入了货架电商这一战场。
这样一来,从单纯的产品形态和场景来看,平台间的差异化其实是在缩小的。这是趋势使然。
也因此,平台想要在挖掘、巩固差异化,需要做到更深一层,归结起来实质上只有一点:
做好体验的差异化。其中包括内容两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体验、商品两端商家和消费者的体验、生态内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的体验。
市值榜观察到,接下来在以下两个层面,对平台来说尤为关键。
第一个层面,是能不能帮助商家更好地做好公私域经营。
艾瑞咨询在今年9月份的一份研报中就提到,公私域联动必要且重要,具备流量价值、消费价值及经营价值。
我们看到,当前在公私域联动方面,差异化优势最明显的是视频号。
生长于熟人社交生态中的视频号,天然具备了“分享”这一动作的最短链路,同时在打通公众号、朋友圈、个人微信号、企业微信、微信社群、小程序等之后,公域与私域的流转通路被最大程度打开。
这导致,当我们提到视频号时,它的私域关系可以同时在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主播等多条路径下建立起来。
这一基础上,视频号要做的事情其实就相对简单了,它要帮助商家将更多的公域流量沉淀到私域,再通过私域流量撬动更多的公域流量。
第二个层面,是在内容、流量、生意经营“三位一体”的逻辑下,如何帮助更多的中腰部玩家甚至塔基玩家,也收获增长。
2022年,淘宝、快手、抖音、视频号,在这一方向上都有所发力,且趋势愈发明显。
三、更健康的平台生态应该是怎样的? 直播电商并非纯粹的零和博弈,未来的竞争,看的是平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度。
一方面是基于内容的创作者生态的持续完善;另一方面,是基于内容+电商的平台商业化生态的持续进化。
尤其是对抖音、快手、视频号而言。三者首先是内容/社交平台,其次才是电商平台。对平台而言,平衡感尤为重要:
用户体验和平台商业化的平衡——他们需要在用户可接受的舒适空间内探索商业变现,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广告; 创作者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创作者不能只为理想买单,要让创作者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平台的商业化与合作伙伴商业化的平衡——平台需要赚到钱,合作伙伴同样需要; 中小商家与品牌商家的平衡——要为不同体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背景的经营者,同时提供足够的机会。 我们不妨以现阶段尚处于商业化早期的视频号为研究样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第一,短视频/直播内容上,加大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是创作服务工具的升级,比如在创作者中心,创作者能够查看到自己的专属成长任务了,在「违规查询」模块,创作者可以了解账号近期的状态和问题。
另一方面,视频号团队透露,2022年,「北极星计划」共拿出来了数十亿流量扶持和孵化了数万名优秀创作者。
针对从“0粉”到“100粉”,再到“万粉”作者,视频号都有针对性的变现工具,通过直播打赏、直播带货、商品分享、互选广告等能力,帮助创作变现。
第二,视频号电商方面,围绕用户、商家、服务商持续发力。
用户层面,持续打造统一有序的平台,保障C端用户购买体验。
在微信公开课Pro现场,讲师陶佳说,视频号逐步统一的C端用户的购买流程,是基于平台统一的商品详情页和商品橱窗页,这既承载了平台对整个购买流程的官方保障,也有效地保证了用户消费体验一致性,有利于培养用户稳定的消费心智。
商家层面,持续优化能力,开放安全可控的B端商家经营工具。
视频号在2022年打通了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小店等渠道的用户身份,统一用户身份体系,方便商家进行统一管理。其同时还开放了各类接口和工具,商家能够打通已有的ERP、SCRP等效率工具。
此外,视频号还开放了服务商应用市场,让商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服务商提供的小店服务。
服务商层面,陶佳介绍,过去一年,视频号逐渐搭建了一套招商培训指导、账号孵化、代运营服务商的招募与运营体系。
我们看到,视频号2022年的生态建设,一方面是在继续夯实基础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在极力打造让生态内的用户、创作者、商家、服务商等多重角色都相对舒适的能力。
2023年,视频号将把这个思路继续贯彻下去。公开课上,视频号团队透露,视频号将继续加大对商家和服务商的扶持力度。
比如将在近期发布品牌商家激励计划,对入驻视频号小店的品牌商家,提供包括流量冷启动、品牌标识、专享服务等在内的各项权益。同时还将进一步升级私域流量激励计划。
比如将加大对产业带服务商、品牌代运营服务商、联盟招商团长的扶持力度。
四、结语 前段时间,在那段稍显激进的内部讲话中,马化腾对视频号的进展做出了肯定,“WXG(微信事业群)最亮眼的业务是视频号。”
回顾视频号的发展历程,自2020年推出至今,它已经基本解决了生存和增长的问题,但是接下来的挑战可能才是最严峻的,它需要继续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
严格意义上,视频号的进度称不上快,甚至有些慢,无论是相比淘宝,还是抖音快手。
只是在直播电商的最终格局落成之前,长期的成长性比起快慢更加重要。
正如我们所提到的那样,未来的竞争,看的是平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度,是能不能持续地抓住商家这一“活水”,是能不能让生态内的各个角色都舒适、共赢。
作者:祝彰;编辑:嘉辛
来源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资本与商业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市值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7000字干货!教你用解构思维搞定B端需求设计
UI交互 2023-01-12什么是设计中的解构思维,解构思维怎么产生价值?本章结合 B 端场景进行了应用解读,通过对组件深入的解构理解以及对业务需求的解构设计,示意解构思维如何来解决 B 端业务需求和组件运用的问题,反映了解构思维的运作模型与价值体现。往期干货: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什么是设计中的解构思维,解构思维怎么产生价值?本章结合 B 端场景进行了应用解读,通过对组件深入的解构理解以及对业务需求的解构设计,示意解构思维如何来解决 B 端业务需求和组件运用的问题,反映了 解构思维 的运作模型与价值体现。
往期干货:
遇到设计瓶颈无法脱身?五大章节帮你正确应对! 前言:每个设计师都会遇到瓶颈,至于瓶颈期挣扎了多久各有不同。
阅读文章 >
一、设计中的解构思维(解释解构) 1. 广义的解构思维是什么
“解构”一词富有哲学色彩,早期的出现是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不满西方几千年来的传统哲学思想,而提出的一种批判方法,是指对一切存在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及本源研究,得出的稳定结构及其中心进行消解,每一次解构都表现为结构的中断、分裂或解体,但是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都是产生新的结构。解构具有消除二元对立、打破固有传统、去中心化、多元开放、包容差异等特点,对当下世界的多元化包容性都带来不小影响。
而其思想内涵也在不同行业中生根发芽,在服装、建筑、平面、影视行业中处处可见解构,以此为根源,20 世纪 80 年代“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开始兴起,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不见本身,反对中心化或总体统一而带来的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性(例如肤色阶级的种族歧视、早期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等)。
如何理解呢?“解”有分解、拆解、理解的意思,而“构”具有结构、构造的意思,字面意思就是对事物的内容结构进行剖析。通常解构被认为是对传统认知里的结构进行质疑和破碎重组,并建立具有新意义的结构。例如你一天放了 7 个不同声音的屁,通过解构,我听到的不再是屁,而是音符,经过谱曲,我成就了一首<别致的 Beat>。好的翻译也可以视为解构,这个过程就是译者对本质含义进行理解并使用新的语言结构释义,其表达的本质没有变,却拥有了更为生动明了的译文。
2. 体验设计中的解构思维
一般结构形成表象,表象反应本质,但需求的构成是由其他本质推动的,这些本质既能形成 A 结构,就必定能造就 B 结构,所以解构主义不认为结构与表象能代表本质,设计中解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就好像在说时代变了,你那套不行了。
体验设计的范畴中,我将解构思维简单概括为:不停留于结构表象,敢于质疑、深入本质,再创结构,是一种打破设计相关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秩序的思维主义,是对本质的深入与多元化的理解,而体验设计中的本质常常是以需求作为出发点,以用户和场景作为合理性的准则,以解构出具有体验或商业价值的方案。
一把舒适的椅子如何设计,从人体工学椅子到懒人沙发,依旧是一个不错的解构案例,原来舒适的椅子可以这样。
3. 解构与拆解、原子理论的区别
拆解是对某个事物按照一定逻辑或结构进行分解拆除,目的是获取更全面或更深入的信息与理解,从而加深对本质的理解,拆解并不影响事物本身的结构或中心,而解构主义则是出于对结构或中心的质疑展开的,并试图找到新的侧重点或视角来理解本质,目的就是建立具有意义的新结构,同时在建构的过程中,还会用到更替、融入、结合、间离等手法,而并非是线性的拆解组合,在体验设计的应用中,我认为解构有益于深入研究,以及跳脱竞品或传统结构设计的思维局限。
原子理论在 B 端组件系统中有深入的应用,像搭积木一样,重心是找到可以复用的最小单元,然后利用这些单元组装出更复杂更庞大的结构体,并且对这些单元的资源进行重复性利用,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资产冗余、不一致、低效率等核心问题。侧重点是交互层与功能逻辑,是一种工具化、模块化的思维,主要是业务解构后进行 B 端交互页面搭建的工具。
但是在传统 B 端业务设计的背景下,解构思维可以配合业务情况对组件传统的“组织”及以上的结构进行破坏重组,以诞生新的结构并更好契合业务。
二、再说说 B 端组件系统(解构对象) 1. 组件系统的诞生背景
B 端向来是以业务操作为主,而在繁琐的操作过程中,尽管界面或场景不同,但是有很多操作行为或操作内容具备较高的一致性,为了减少对应资源的反复设计与开发带来的时间浪费与资源冗余,这些对应常见的交互组件被系统化了,同时在不断探索更基础或高频率通用的组件单元,以便后续的研发设计中可以随时调用,于是组件系统诞生了。
2. 组件系统的核心价值
从内部研发视角来看,已经提到的减少资源冗余与效率问题便是核心价值了,从界面设计与品牌调性来看,使得产品样貌与操作更为统一规范,便于资源管控。
而从外部视角来看,一套开源的设计系统还能赋予生态上的改变,一套基础完善的 B 端组件系统可以支撑内部庞大的业务的同时,也可以赋予友商或帮助其他小微企业研发中后台,对于业务生态、研发生态都有好处,收获口碑的同时,是一种文化价值传递,也是影响力的渗透。
3. 什么时候搭 B 端组件系统
从技术难度工作量以及研发周期来看,显然不能短期获取回报,往往只能在业务生态需求量大、涉猎业务复杂或是发展迅速才有较好的价值体现,当然了不差钱为行业生态做贡献也可以啊,尽管如此但也不是说不建议设计组件系统,具体也要看研发背景与组件系统搭建程度;
① 研发背景参考要素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业务不是特别复杂,研发资源很有限,那就直接考虑开源组件系统好了,用现成的真的便捷太多,并且也不会涉及到到数据安全的问题。如果要搭建组件系统,那就需要考虑自身研发资源(时间、人力、成本)硬不硬,然后就是业务复杂程度是否大多开源的不能轻易满足,这两点很重要。
② 组件搭建程度情况
第一层实现设计产出加工件:
借助 Sketch、Figma 等主流 UI 设计软件搭建界面常用的组件库,用于内部设计资源流通,快速搭建 UI 界面,保证界面组件统一性和效率保障,搭建起步不要考虑全面,先从最基础最常用的开始搭建。
第二层沉淀对应代码库:
设计师 有了可复用的设计组件还是比较初步的,重要的是研发工程师对可复用的组件开始沉淀,并建立资源库,研发过程中可能会伴随业务需求一起完善,对于已研发的组件可以同步记载完善交互,然后规划版本逐步完善。
第三层设计代码一体化:
设计与研发的组件完成版本一致,实现组件从视觉效果到交互效果反馈完整,状态齐全,引入即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件系统。
③ 进行系统二开维护
基于业务情况与开源组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来建立沉淀自家的组件系统,如果这么做首先考虑的还是研发背景情况,进行二开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并且可以有更多差异化定制化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二开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等核心问题。
三、用解构思维深度理解组件(开始表演) 1. 从表象到数据背后
我们通过 B 端中后台的表象开始解构,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各种功能的导航、操作入口、信息反馈,很清晰很明了,各种操作都被组件结构所包揽并示意。
似乎已经看到了组件的作用,但又好像看见的还不够,我们再次深入,组件的背后是便于操作,而操作的背后是什么,似乎很接近了,我们结合界面交互的构成结构换个视角看问题,如果没有这些组件,任务还能进行吗?显然具备代码能力是可以的(毕竟有些开发天天就是对数据 CRUD,不理解就问研发 [手动狗头]),那么现在看来组件的作用就清晰明了呢,“组件是提供间接的代码操作工具,便于我们通过界面交互来控制代码数据的交互,帮助减少操作的门槛与理解成本”,我把这理解为组件的底层价值。
2. 解构组件的功能逻辑
组件本身注重的是行为逻辑,即交互逻辑,非业务逻辑,是业务逻辑构件的工具。从交互视角切入,基本的交互原则是组件本身必备的,要易于理解、易于操作、及时反馈,而组件运作的本质逻辑我理解为对数据的约束、反馈与数据交互,什么意思呢?你听我说人话:
① 约束作用
看看以下图片中的举例,直观感受一下组件约束能力的价值。第一组是没有注重组件约束功能的,而第二组是采用了合适的组件约束能力后的效果;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看出输入输出的信息都得以约束和规范化,从数据、从业务、从浏览都产生了极佳的效果。而在不同场景下这些约束会有差异,为的是更好满足业务需求,因此就诞生了具有不同约束能力的各种组件,这里再枚举一些例子;
② 反馈作用
反馈即通过数据加工产生更容易理解的表象,以及在操作后的提示反馈。反馈可以告诉我们有什么是什么、帮助理解这些信息有多少类目、理解这些信息有什么特征、理解这些信息量情况、理解此处有何操作等,尽管相同作用的反馈可能有不一样的样式,但这并不影响统一性,差异化只是满足不同场景或不同容器特征而已,例如会话窗口通知与文本 tips 同样是信息反馈,那么显然会话窗口更加重视信息接收程度,出现场景更加正式醒目;
而这整个过程的反馈基本上围绕“映射”原理进行,从代码层获取信息框架再通过界面释义,就像是一段巧妙而精准的翻译一般,业务是否吃透、组件用的是否得当、体验是否良好,都要看这“映射”的功夫下足了没有;
③ 数据交互
具备数据交互能力,即可以通过组件对界面上的数据发生变化以达成任务操作的目的,说人话就是可以直接帮助我们控制界面元素和数据增删改查,例如搜索就是利用组件输入查询的关键词,并通过按钮或键盘发起数据索引,最终获取反馈信息帮助我们完成任务。
B 端数据交互的类型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含了富文本、图片、动图、音频、视频为主,复杂的地方在于特殊格式的兼容和深入编辑的需要,因为要有指定的解码器支持文件的显示以及操作存储,这也就意味着可能需要制作新的配套组件,或是引入其他的组件进行二开,例如代码编辑器大多 B 端公开系统是没有提供的,这就需要新开发或新引入。
3. B 端组件的同质化现象
在第一台携带操作界面的计算机诞生时组件就有了,时过境迁,计算机界面的交互组件也配套设备输入输出的特征逐步定型,对比当下主流的开源 B 端组件库,不难发现基础的组件只存在细微交互动画与视觉差异,功能逻辑基本一致,这是源于多年来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沉淀下来的人机交互认知与共识,一切看似有标准但又没有绝对的标准,约定成俗一般。
尽管 B 端组件还有一定个性化或差异化的空间,但大多也只是视觉表现层的一些调整,并且面对市场大众化的组件认知与趋势,很难做出别致的差异化了;
也许在 B 端组件发展的道路上,只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吧,没有新型业务需求驱动,可能现有的基本组件就定型了,而市场上的组件系统也会被广泛的应用与习惯,当广大用户养成了认知与操作习惯后,就更没办法对组件做出差异化了,这会违背大多用户的认知与操作习惯,所以对组件本身进行解构创新的价值不大,解构的重点是功能用途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4. 组件对设计师的价值
B 端重业务、重效率、少个性,而 B 端组件同质化正在加剧,那么设计师也就没有必要去过分考虑组件的差异化或个性化,聚焦新型业务的交互组件或是业务 需求设计 才应该是众望所归,而组件系统的概念与组件的理解应用也应该成为设计师的标配能力,“组件”一定是 B 端设计师的重要价值,却一定不能是核心价值,所以了也不要老是说 B 端的设计师们就是在搬组件了,这墙砌的不好吗?
四、解构思维让组件得心应手 1. 用好组件,先从需求解构开始
不同组件的功能用途首先要理解,至于使用什么组件取决于需求的数据交互以及约束条件和反馈需要,而这些条件均来源于需求,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解构思维的精髓,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说“这是个伪需求”,一定不是思考如何执行需求,而是从质疑需求开始,接着就会开始对需求拆解厘清,当需求的结构被你摸清时,你就能感知到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优方案。然后就可以跟需求方说说你的观点,我早些时候也是得益于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加深对需求的理解,同时跟产品有来有往,对方也更愿意主动来探讨,当然呢,需求方是不是傻*心里也就更有数了。
要开始需求解构呢,就要先清晰需求的结构,一般来讲即构成需求的背景、场景、人群、流程、目标、模式等问题,然后拆解分析找到关键因素攻破。
当我们完成需求解构后,就需要进一步通过对需求的流程、信息、关键词进行提炼,以匹配需求实现所需要的组件,匹配的本质是依据信息特征和功能要求,即信息的图文视频音频类型、格式兼容属性、数量单位、映射反馈、逻辑含义、约束条件等关键词,整个解构过程可以用以下这个模型来概括;
案例一:组件区块解构
案例中,在这套传统数据表格里,我们需要添加部分微型数据图表信息,提供给部分角色查看和比较前后行的数据差异,那么是你会如何进行解决呢?
传统选手使用添加“查看图表”操作,通过点击后利用抽屉或弹窗承载图表数据;
并在图表显示面板上补充了切换上下条数据用作比较;
解构选手把传统表格给改了,采用了可扩展表格,并将数据图表以卡片的形式嵌入了表格,通过点击展开查询图表数据,可以随时展开和收起数据的图表信息。
两者间有何差异:传统往往是做加法,解构则是对现有结构做改变。这个过程中解构的是表格扩展数据的各种可能性,以及需求本身的目的是什么,而结合起来找到一种新的表格方式来实现需求。尽管后者方案表格代码需要做更多调整,但是优势显而易见的,在保障能够实现的情况下,约束了表格横向的宽度延伸、展开数据支持二次加载减少了请求并发、支持多行数据展开图表对比,尽可能减少了操作步骤。
案例二:解构树状列表需求
需求简述;要做一个树状结构的表格,用于呈现控制节点的基本信息和关系示意,主要是提供给节点管理角色使用,构成的主要信息框架如下:
传统设计中,提供设计的关键信息与关键词基本已取得,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开始构建页面了,第一步搭建支持展开收起的表格,用于反馈节点的层级关系,表格 Title 主要由节点名称、描述、Owner 名称、工号、部门抬头、分布域、节点开关构成即可,开关进行操作时进行二次确认弹窗确认即可,大致原型图如下:
解构思维怎么设计呢?
第一步质疑结构:为什么是树状,为什么是表格,这个结构主要包含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表象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本质?这样带来了什么问题?
第二步破碎拆解:带着问题对结构拆解,对构成的各方面深入理解,找出新的发力点以及更全面的信息。
——需求结构特征:树状结构、信息显示、开关操作
——需求本身的问题:信息优先级、节点数量规模、默认显示节点、是否支持过滤、关联数据或功能情况
——需求结构化:需求对应的场景、参与和使用的角色、服务的作用影响、底层逻辑与流程、交互的信息框架
当然了,需求结构化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如上将构成的因素厘清,也可以通过服务蓝图或运作模式来将不同阶段进行拆分和理解。
——拆解结构深入理解:对结构构成的多方面进行思考,找到关键因素或核心价值,并重新审视结构,来帮助构思新的需求方案。以上需求通过对需求服务对象和需求方进一步沟通,了解到节点管理者更关注树状结构的关系、节点的名称、描述、分布域信息,然后才是负责人跟开关操作,并且节点分为三大类型,有时候会先注意是什么类型,然后办公时会根据名称路径去找想要指定操作的节点,其实节点数量一般在10-30个之间,并且一般都是从第二级开始操作,后续数量上也不会怎么变化,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通则由开关直接影响...
第三步重塑结构:经过解构我们将构成聚焦放在节点管理员身上,并获取了更为全面和有价值的信息,接着我们进入建构阶段,思考如何更好的满足节点的层级与流通性,当前现有的数据支撑和遗漏可用数据有哪些,数据的显示并不是难点,我们开始思考哪些组件区块具备层级关系与流通状态示意能力,在呈现时,如何更好服务节点管理者的使用场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重新对需求进行设计,以及匹配合适的组件搭建原型。
第四步匹配资源:放弃了树状表格,但是延续了树状结构特征,对于节点的类型重新补充了进来,而信息也重新调整了优先级,使得整个需求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原型阶段,我们通过拓扑结构来取代了表格,支持子集展开收起,并且以卡片来承载节点信息与操作,节点之间的卡片也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示意流通性,在有限节点中,也更好的突出了个体,默认也直接显示完所有二级节点,大致原型图如下:
案例小结
对于解构思维应当施加一定的灵活性,要识别是否具有深入和颠覆的解构价值,没必要过度的解构,解构以后的建构也很具有挑战性,你要思考优化结构赋予价值。另外有时候经过解构思考后,结论与原本的需求结构差异不大,甚至你也认同原本的方案,这并不冲突,这说明原本的设计者也是严谨或靠谱的,并且深入理解的过程是宝贵的,在体验设计的范畴,解构思维应该是为我们提供别样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入本质解决问题,并不是为了生成新的结构而解构。
五、解构思维对 B 端的价值 1. 突破对传统结构的思维局限
产品设计中,常常开玩笑说就是互相抄来抄去,要是竞品毙光了,都不知道接下去怎么设计了,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常常凭借经验或直觉看表象,未能深入或大胆的批判人家的不好,对权威提出质疑,而解构思维正好反其道行之,以使得我们对竞品分析或用户研究后不会拿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却没有深入的结论做业务抓手。解构思维可以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帮助我们深入并注意到构成个体的价值,以为业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 业务优化或改版的得力助手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或是对方案没有底气,那就试着解构一下,先把页面里的业务拆出来,在把业务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才拆出来,当你解的足够清晰明了时,面对不同场景或角色特征,需求优化的方向就开始清晰了,解构思维能让你变得游刃有余,是业务分析和理解的一把好手。
3. 深度理解组件原理与应用
以前总是问这个组件怎么用,其实应用解构思维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太懒了,没有进一步的对组件进行思考和理解,其实运用解构思维想想人家组件为什么这么做、还能怎么做、什么场景下用,马上就通透了,并且对于组件的模块化改造也是有着相当的作用。
六、结语 早些时候,我以为的解构,就是对某个结构进行拆解加深理解,而之后又意识到还要用一些颠倒、反转、重组、叠加等一些列手段进行建构,目的是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结构,再后来才发现解构也没那么简单,解构主义更注重的是对传统观念中的结构发起的质疑,从而引发新的深思,将本质不再停留在结构与表象本身,并试图找到新的或其他合理的点进行重新建构,最终带来不一样的结构或价值体现,这种例子也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处处可见,稍加灵活的应用,解构也会是不错的工具。
当然了解构已经在各行各业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怎么理解怎么运用会有所不同,这里主要也是分享了在体验设计领域中我对解构思维的理解与运用,算是抛砖引玉吧,你有看见什么好例子吗?评论里告诉我,我们一起解构解构
-
2022电商“死亡名单”!最短的仅活了90天
设计动态 2023-01-12注:本文所述“死亡”泛指公司破产、倒闭、卖身、重大重组、业务关停或停更等变化。 2022年之前,如果你在天眼查上用“跨境电商”搜索深圳存续的公司,仍有7100余家,而到了2022年4月末,这个数字变为6200。2022年年末,再次搜索同样内容、筛选企业存续状态在过去的2022年,许多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倒下,在被各种“不确定性”笼罩下,这些企业的倒下,并非毫无意义。相反地,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以让更多企业更好地前行。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文所述“死亡”泛指公司破产、倒闭、卖身、重大重组、业务关停或停更等变化。
2022年之前,如果你在天眼查上用“跨境电商”搜索深圳存续的公司,仍有7100余家,而到了2022年4月末,这个数字变为6200。2022年年末,再次搜索同样内容、筛选企业存续状态后,得出的数据仅为2597条。
这意味着,在“跨境电商重镇”——深圳,可能已有逾半数企业倒在了2022这个被各种“不确定性”笼罩的灾年。而在余下的坚持者中,还有不少正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与成本高企、债务到期、账号封禁、竞争失利、利润萎缩等致命危机做着最后一搏。
时至今日,仍有愚者回避着已经发生的一切。他们不愿听到真实的噩耗,希望用空洞的词汇去堆砌跨境电商孱弱的堡垒。
而那些未能抵御酷寒的失败者,那些油枯灯尽的“老将”,那些猝然夭折的“新秀”,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不该如此。
如曼德拉所说: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那些跨境“亡魂”不应该被遗忘。否则那些前仆后继的,将是愚蠢的“赴死”。
01 老将迟暮:四海商舟 2022年12月14日,曾被誉为跨境电商“黄埔军校”的江苏四海商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一纸告员工书宣布了自己的退场。该文书称,公司因长期经营困难,已无法继续运营,决定于次日结束经营,终止劳动合同,目前业已进入清算程序。
四海商舟成立于2011年4月,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跨境电商企业,一度是国内领先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2013年,四海商舟迎来快速发展期。除了全球布局、联合60余家细分门类头部商家等扩张动作外,来自数个著名投资机构的四轮融资,更是推进了它的快速膨胀——在顶峰时,以行业前瞻性著称的创始人周宁甚至喊话马云。
然而2017年后,粗放型增长中埋下的产品力匮乏、模式单一等弊病逐渐显露,四海商舟也开始面临资金流紧张的困局。随后业内还传出四海商周将“卖身”给前合作伙伴乐歌股份的消息,但为促成这次“联姻”的努力不足一月便因“未能在核心交易条款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付诸东流。
2018年后,在长达5年的时间中,四海商舟官网再无更新,媒介宣传几乎停滞。2022年9月,与四海商舟合作长达6年的浙江正特突然宣布停止两者之间的代运营合作,似乎也成了四海商舟寿终正寝前的最后一个最大消息。
02 昔日明星:Tophatter 自2022年11月初起,昔日热门的美国电商平台Tophatter的官网和APP已连续数日无法进入。其Facebook账号则在6月28日之后停止了一切活动。而在Twitter上,其“最后遗言”是10月15日对网友的回复:自2022年10月11日起,平台将无限期关闭。而该平台卖家所公开的官方回应则最终坐实了这个有着10年历史的电商平台的“死讯”。
Tophatter于2012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其特色是独创的90秒拍卖销售模式。在如今已经废弃的Facebook主页上,Tophatter自称“通过一款真正独一无二的快速购物应用程序彻底改变电子商务领域”。“今天开店,明天出单”,一度是其招商的响亮口号。
2016年向中国商家开放入驻通道后,Tophatter也曾是中国跨境商家的“捞金热土”,甚至不少卖家表示,自己进入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第一桶金就是从此而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Tophatter已累积2000万活跃用户,日均单量高达15万,总成交额高达5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了100%。
2021年10月,Tophatter还公布了完成2700万美金C轮融资的消息,然而却未能幸免于2022年美国互联网的寒冬。2022年6月它向广大中国卖家发布的“关闭”通知,也预示着不久后的剧终。
03 昙花一现:字节旗下独立站Dmonstudio与If Yooou 毫无征兆地,2022年2月11日,字节跳动旗下的跨境出海独立站Dmonstudio突然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网站即日起关停,团队会继续为已购物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用户仍可通过邮件联系团队。该公告并未就关停作出任何解释,而其社交平台账号也已注销或停止更新。
Dmonstudio是个“短命”项目,从2021年11月注册域名、12月悄然开始运行,再到2022年2月初便“殒命”,它只存在了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
来去匆匆的姿态,让人更加确信这就是大厂千千万万个试错项目的其中之一。但此前,有业内人士称,主打快时尚女装的Dmonstudio是字节跳动内部筹备已久的“S级”项目,直接对标SHEIN。而根据官网信息,Dmonstudio短暂的生命也可谓是“高强度”运行:每周更新500余种产品、用户下单后5到10个工作日发货、百万量级全球用户积累,团队也配备了面向各类市场的小语种客服。
与之命运类似的是If Yooou。作为字节跳动在跨境快时尚领域的又一个尝试,其于2022年3月份上线,主营平价女装等,覆盖主流欧洲国家市场。不过,If Yooou也只坚持了五个月。
根据SimilarWeb数据,该平台在2022年6月和7月的访问量相对稳定,分别为35.1万和43.6万。但自8月开始,流量呈现断崖式下跌,8月和9月的访问量分别为17.7万和4.5万,而到10月份甚至已跌到了5000多。
据悉,If Yooou在7月份的付费网站流量为13.7万,8月份为8700,9月份直接归零——这无疑于掐断了其输血管。此外,停滞在夏季服饰宣传而久未更新的社交媒体账号与网站页面,也意味着这个刚上线不久的快时尚独立站已陷于瘫痪状态。
短短一年间,字节跳动的两个时尚电商项目纷纷“沦陷”。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本就是一杆刺探独立站业务虚实的箭簇,“高掷快抛”就是它的原定宿命。
04 命途多舛:京东JOYBUY 2022年11月,京东旗下的出海平台JOYBUY发布告称,平台将暂停运营进行升级。而这距离它上一次宣布“暂停并升级”刚一年时间。
JOYBUY最初是一家跨境B2C平台,在2021年12月关停之后,转型升级为出海B2B交易和服务平台(英文名JOYBUY未变,中文名为京东全球贸)。新的平台在2022年4月底亮相,并于6月18日正式开放运营,但仅仅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后便再次迎来休业调整,不得不令人感慨其命途多舛。
回顾来时之路,早在2012年,JOYBUY就建立了自己的首个英文站点,并于2015年打造了俄语站点,又在2016年转向东南亚市场。2018年后,JOYBUY更是经历短暂搁置、不断变换负责人等磨难。在近10年的屡败屡战之后,JOYBUY如今的再次关停既让人哑然,又似乎是情理之中。
有接近京东的业内人士称,目前,京东在海外的业务主要布局在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方向,服务出海商家及海外本地客户。JOYBUY还能否重生,又将以怎样的定位重生?
05 折戟中东:执御JollyChic 2022年初,曾坐拥3500万注册用户,号称“中东淘宝”的浙江知名跨境电商执御JollyChic再次传出破产倒闭的消息。从2015年高调进军中东,连续三年保持200%的高增长率,并在2017年创下50亿元GMV纪录,再到2018年后投资扩张不力,甚至在过去两三年屡屡传来被供应商追债的消息,执御最终没能保住辉煌时期的光彩。
进入2022年,伴随着网站、App、卖家中心登陆页面陷于瘫痪状态,其多达240万粉丝的Facebook账号以及11.47万粉丝的Twitter账号也一并停止更新。这不禁引起业内感慨:执御恐难再撑下去了。
2019年,可能是执御的盛衰转折点。在从寄售模式升级为POP平台的同时,执御重资在海外建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并将人员规模扩增至2017年时的10倍。这些短期内难见回报的支出让执御的资金链紧张起来。此外,由于第三方卖家的涌入,产品质量的把控难度加大,更是为执御的复购率添忧。
内外交困之下,2020年,执御便传出裁员和降薪的消息;2021年4月CEO发文“提振士气”,但随后公司法人变更、高层变动,又为公司增了份阴霾;之后,供应商上门讨债的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梦”仿佛一个萦绕在独立站大卖家身旁的魔咒,而执御只是它的受害者之一。
06 疑似停业:数魔跨境SellerMotor 2022年7月,跨境电商圈内传出湖南数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疑似暂停营业”的消息。不少卖家反映,他们早前购买的选品工具“数魔”已无法正常使用,而与其对接的销售人员也多数离职。进入数魔的官网查看,发现其注册页面已经失效,其他入口也全部无法打开。不少购卖了其产品的卖家在数魔官方知乎账号评论区集体发难,控诉其“停止服务还不退款”。
湖南数魔(SellerMotor)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20日,是“一家由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和互联网业界精英联手创立,通过AI赋能全球电商企业的科技型服务企业”。公司仅用两年,便在洛杉矶、长沙、深圳等地建立起AI实验室和营销中心,成为跨境电商服务商中的一员新秀,并于2021年获得国内头部电商SaaS企业聚水潭的投资。
2022年6月,数魔主体“湖南数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人由“陈思彪”变更为“黄琼”。随后,一则“困难时期薪酬调整”公告的流出,表明数魔正在遭遇经营困难——“近一年多来持续亏损,资金周转紧张,公司无法继续按现有体系正常运营,决定困难时期暂时停工”。而该公司的各种公开消息也停在了7月中旬。截至到目前,数魔是否已从“困难时期”中走出来,我们不得而知。
07 高点陨落:Made.com 2022年10月25日,家具电商平台Made.com发布公告称:“在经历了动荡的一年后,Made.com决定暂时停止接受新客户的订单,Made.com网站已于周三上午关闭。”随后,其与英国跨国服装、鞋类和家居产品零售商Next plc达成剩余资产的收购意向。
Made.com成立于2010年,由华裔商人李宁(来自广东佛山)创办,是一家位于英国伦敦的电商公司。创始人曾将该平台称为“继宜家之后的又一次家居革新”。而其创新的重点就在于将当时还很新鲜的“DTC”概念真正落地:以丰富的图片和场景化内容展示家具设计,并允许用户为自己的意向产品投票,在达到一定票额后,设计创意就会付诸生产,投票用户可随后下单。
精细化内容营销配合众筹玩法的商业模式,很快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在随后五年间,三轮总计高达7000万美元的融资推动Made.com的高增长:2017年GMV达到1亿英镑,2019年GMV达到2.118亿英镑,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3.15亿英镑。2021年6月,其在伦敦正式上市,募资1亿英镑,市值达到7.753亿英镑。
但Made.com的辉煌似乎也就止步于此。2021年后,作为上市公司,其自2018年后一直表现欠佳的盈利状况开始饱受质疑。仅在2022年上半年,其税前亏损便达到3530万英镑,盈利同比下跌200%以上。愈发糟糕的造血能力背后,是逐渐流失的月活用户和不断攀升的营销成本:前者导致订单量下降26%,后者进一步涨至总成本的17.5%。种种下行压力使Made.com被迫在一年内连发三次盈利警告。
2022年,欧洲局势的动荡和大通胀进一步摧毁了Made.com的自救企图,在半年报发布后,它宣布计划裁员1/3,并寻求出售公司。这一消息引发投资者恐慌,伴随着大额抛售,Made.com股价应声下跌超80%。最终,其上市和关闭之间仅隔了一年多时间。
08 改换门庭:Brosa 2022年12月初,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时尚家具和家居装饰电商平台Brosa宣布进入破产管理程序,随后澳洲电商平台Kogan以总计150万澳元的资产收购其知识产权、商誉和股票,以扩充自己线上家居销售的市场份额。
作为澳洲家居电商的一匹黑马,2014年,Brosa在墨尔本横空出世,并在成立后的3年内陆续获得了700万美元的融资。其真正发家的风口是2020年后,在疫情自肃阶段,受困于家中的澳洲消费者对于家居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原本作为“昂贵大件”的家具产品一度逆风上涨,成为线上零售的顶流。
Brosa在此机遇下迅速扩张商业版图,将墨尔本和悉尼纳入经营范围,坐拥全澳洲50万用户——这在一个人口只有2000余万的地区来讲已经十分可观。但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线下实体经济复苏,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消费的萎靡,未能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Brosa销售额急剧下滑,大量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程度空前。为了减轻压力、回收成本,Brosa自2022年11月下旬便开始进行“破产骨折大甩卖”。
Brosa的自救似乎取得了成效。自进入破产程序后,Brosa潜在买家的兴趣激增,在任命清算管理人员后的两天内就进行了30多次有关收购的接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Brosa将继续充当Kogan公司家居部门的”首席站点”而继续存在。
09 急转直下:United Furniture Group United Furniture Group(UFG)的“死亡”短促而突兀。2022年11月21日午夜时分,该公司2700余名员工意外地收到一份邮件:“除了目前还在送货的司机外,公司所有员工近2700名被立即解雇”。据悉,该公司已欠下各地供应商近1亿美元尚未偿还,当中不乏生产商已等待长达90天时间仍未得到关于欠款偿还的回应。
UFG是一家主打中等价位产品的老牌家具制造商,其把握了世纪初电子商务的热潮,依靠“独立站+实体店+亚马逊”的渠道矩阵,在近十几年中迅速发展。到2017年,UFG拥有约3500名员工和多处设施;2019年7月,UFG宣布增加500多名员工——相当于在原规模上扩张了15%,以扩大产能。
然而,UFG的境况在2022年急转直下:突如其来的大通胀使消费者削减了采购计划,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库存积压。6月,新CEO托德埃文斯上位,并向外界承认,一些供应商以及终端用户迫于财务压力正在取消订单。7月,他宣布裁员370余人并关闭两处工厂。他声称,“调整规模将为成功的未来做好准备。”
但成功并没有到来,率先来临的是死亡。当经济放缓和衰退担忧加剧时,生产耐用产品的公司往往受到最严重的打击。UFG的倒下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作者:王昱;编辑:何洋
来源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原文标题:定了!2022“死亡名单”!最短命的仅活了90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亿邦动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互联网公司年会奖品:手机、电脑、金条,还有“与董事长聊天一小时”
设计动态 2023-01-11年关将至,各公司的年会也都提上了日程。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网友开始在社交平台纷纷晒出自家公司的年会奖品。 今年的情况如何呢?今天,三言带大家盘点一下今年的各种年会奖品。 一、游戏公司奖品很丰厚,手机、电脑、包包、金条...... 从目前搜年会作为企业对员工过去一年的激励与回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中,每年的公司年会也成为了大厂们彰显自己品牌特色的一次机会。本文盘点了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年会产品,一起来看看吧。
年关将至,各公司的年会也都提上了日程。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网友开始在社交平台纷纷晒出自家公司的年会奖品。
今年的情况如何呢?今天,三言带大家盘点一下今年的各种年会奖品。
一、游戏公司奖品很丰厚,手机、电脑、包包、金条…… 从目前搜罗到的信息来看,游戏公司的年会奖品十分丰厚。
上海叠纸科技的年会特等奖奖品为Chanel 19链条晚宴包,以及Chanel 2023春夏款手柄方胖子,中奖名额1名。
一等奖奖品为LV RANDONEE 邮差包、DIOR迷你Book Tote手袋、技嘉4090 GAMING OC 24G魔鹰、外星人 m15 R7笔记本电脑。中奖名额20名,每款奖品各5名。
二等奖奖品为iPhone 14 Pro Max、Return to Tiffany™系列手链、华为MateBook X Pro、LV STEAMER迷你手袋、Apple MacBook Air。中奖名额40名,每款奖品各8名。
三等奖奖品为Apple iPad Air、华为MateBook E Go、华为Mate 50、索尼Play Station 5、LV ESSENTIAL围巾。中奖名额80名,每款奖品各16名。
四等奖奖品为Apple Watch Series 8、石头扫地机器人T8 Plus、大疆手持云台、DIOR CLAIR D LUNE胸针、GUCCI GG羊毛围巾。中奖名额100名,每款奖品各20名。
此外,叠纸科技还设置了阳光普照奖,为投票数前四名。奖品包括Apple Watch S8、科沃斯N9+扫拖一体机、坚果G9S投影仪、戴森HD08。
库洛游戏的天选之人奖包括LV手提包、MacBook Pro、iPhone 13 ProMax、香奈儿山茶花护肤套装、PS5、华为 Nova 9 Pro、大疆Action、iPad Mini 6、周生生手串、潘海利根肖像兽首香水、乐高积木、外星人键鼠套装、富士INSTAX SP-3照片打印机。
阳光暴晒奖包括大疆 DJI Pocket 2、大疆御Mini航拍小飞机、Apple Watch SE 智能手表、任天堂SWITCH NS、STEAM数字礼物卡、戴森V8吸尘器、戴森HD03吹风机、耳机 BOSE700、BOSE音响、SK2神仙水套装、LAMER海蓝之谜套装、TOM FORD汤姆福特中性香水套装礼盒、极米投影、华为平板M6、CPU英特尔I5-12600K、AOCU27N3C 4K显示器、OPPO RENO4 SE、荣耀X20 手机、AIRPOD PRO、扫拖一体机器人T7、小米空气净化器、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意式全自动咖啡机、海尔洗碗机、松下 NH45-19T 烘干机、麦瑞克SILVER动感单车、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安德斯特电竞椅游戏椅、飞利浦电动牙刷成人声波震动情侣套装。
沐瞳科技的年会奖品特等奖包括LV(PASSY链条包)、LV(棋盘格登机箱20寸)、MacBook Pro+iPhone 14 Pro Max组合、外星人m15 R7、索尼Alpha 7各一个,中奖率为0.35%。
一等奖包括8台13英寸MacBook Pro和13台iPhone 14 Pro Max,中奖率1.45%。
二等奖包括iPhone 14 Pro、MacBook Air、iPad Pro、乐高星球大战豪华千年隼、大疆DJI AVATA 进阶套餐,中奖率5.87%。
三等奖包括联想笔记本电脑R7000p、iPhone 13 Pro、戴森吸尘器V15、PS5、iPhone 14、iPad Air,中奖率19.21%。
四等奖包括科沃斯X1扫地机器人、戴森吹风机、赫莲娜黑绷带面霜、MORRORART T2 壁画音响、Oculus Quest,中奖率22.81%。
阳光普照奖包括海蓝之谜精华面霜、SWITCH OLED、APPLE WATCH S8、AIRPODS PRO(第二代)、小米平衡车、小米电动滑板车1S、INSTA 360 X3、CHERRY键盘、HUMANSCALE桌面电脑显示器支架、乐高转角酒店、乐高蝙蝠侠战车、乐高地球仪、乐高变形金刚擎天柱、乐高梵高星月夜,中奖率50.31%。
莉莉丝游戏的年会奖品特等奖包括MacBook Air、iPhone 14 Pro Max、Apple Watch Series 8、iPad Pro、AirPods Pro 第二代,中奖率0.3%。
一等奖包括外星人34英寸显示器、Steam deck、Switch OLED+PS5,中奖率为0.8%。
二等奖为MacBook Air,中奖率2.4%;三等奖为iPad Pro,中奖率5.0% 。
四等奖为iPhone 14 Pro Max和iPhone 14 Pro,中奖率分别为8.7%和12.4%。
五等奖为iPhone 14 Plus和iPhone 14,中奖率分别为16.6%和20.8%。
六等奖为DJI Avata 无人机智选套装和iPad Air,中奖率分别为26.1%和31.3%。
七等奖为iPad和Xbox Series X,中奖率分别为36.6%和41.8% 。
八等奖为Dyson吹风机和Dyson多功能造型器,中奖率分别为48.2%和54.5%。
九等奖为Apple Watch Series 8和DJI Osmo Action 3 运动相机,中奖率分别为62.4%和70.3%。
阳光普照奖包括AirPods Pro 第二代、Bose QC45头戴式蓝牙耳机、Marshall UXBRIDGE VOICE无线蓝牙音箱、FILCO 104键双模圣手二代机械键盘,中奖率100%。
此外,还有实习生成长奖,奖品为AirPods 第三代和Switch Lite,中奖率也是100%。
FUNPLUS的年会特等奖奖品为苹果全家桶、游戏全家桶和中国黄金三选一。
苹果全家桶包括iPad Pro 12.9英寸(512g)、Apple Pencil 二代、妙控键盘、iPhone 14 Pro Max(512g)。
游戏全家桶包括SONY 电视 XR-55X90K 55寸4K、PS5 光驱版、Choose From 3 Switch(日版)+健身环+主机基座、iPad Pro 12.9英寸(512g)。
中国黄金为中国黄金金条70g(10g*7)。
一等奖为iPhone 14 Pro Max(512g)+AirPods Pro第二代、iPad Pro 12.9 英寸(512g)、FIRST PRIZE、ALIENWARE m15-R7、SONY Alpha 7C微单、中国黄金金条 30g(10g*3)。
二等奖为iPhone 14 Plus(256g)、HUAWEI Mate50 Pro 4G(512g)、iPad Pro 11 英寸(256g)、PS5 光驱版、Dyson Supersonic吹风机+Dyson V11吸尘器。
三等奖为Apple Watch Series 8、Switch(日版)、DJI Pocket 2 口袋云台、XGIMI NEW Z6X投影仪、3000元京东卡。
一二三等奖均为5选一。
此外,FUNPLUS也设置了阳光普照奖,奖品为1000元京东卡。
蛮啾年会现场抽奖的奖品包括ROGlike ROG太阳神定制主机、红色有角三倍速、解体匠机沙扎比、大力水手3.0、英伟达 RTX4090、好果子吃、iphone 14 pro max、G胖的阴谋、Steam Deck 64G。
蛮啾的阳光普照奖包括Apple iPhone 14 128GB、Apple Watch Ultra智能手表、iPad Pro 128g、Miumiu缪缪女士金属徽标搭扣皮带+Miu Miu女士香氛、小米 Redmi G Pro 笔记本电脑、戴森 V10 Fluffv Extra+戴森 Supersonic 电吹风、迈博健身卡2年+英发泳衣泳镜泳帽+毛巾 泡沫轴 弹力带、itunes 5000元、嘉会国际医美部6000元抵用券、嘉会国际HPV九价疫苗、乐高星球大战帝国歼星舰、JD卡4000元、Qeelin麒麟 Xiao Q 18K 玫瑰金钻石Bo Bo手链 礼物、大疆 DJI Avata 智选套装、富士X-T30 单机身 套餐一、LOEWE ANAGRAM 羊毛和羊绒围巾三色自选+GREED银色山泉50ML+TF白麝香香水30ML、华硕 RTX3080、戴尔32英寸电竞显示器 4K FastIPS 144Hz高刷 G3223Q、真力 G1B一对、Switch oled+PS5数字版。
盛趣游戏的年会特等奖奖品为20000元。
一等奖的奖品包括Apple iPhone 14 Pro Max、华为Mate Xs 2、Apple iPad Pro 12.9英寸平板电脑、金兔年生肖金条20g 技嘉4080显卡、大疆无人机畅飞套装。
二等奖为戴森新一代吹风机、华为运动智能手表、飞天53°贵州茅台酒、兔个方便-1号楼停车位、SK-II护肤品套装、PICO 4VR一体机、索尼PS5 PlayStation5、前兔无量-培训基金。
三等奖为索尼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哈曼卡顿音响、迪瑞克斯电竞椅、飞利浦美式咖啡机、雷蛇机械键盘、Redmi投影仪。
幸运奖为小熊电火锅、米家空气炸锅、乐歌站立电脑桌、米家破壁机、飞利浦颈椎按摩器、小米除螨仪、美的电烤箱、小熊养生壶。
此外,还有“兔年大吉”奖,奖品为京东卡100元。
二、大厂略显平静 与这些游戏公司相比,百度、阿里、字节、京东等大厂今年似乎有些平静。
在社交平台几乎没有大厂员工晒公司的年会奖品,各大厂官方账号也都没透露年会奖品。
只有京东家电官方微博发了一条“老板定的办公室年会抽奖奖品,就这”,还加上了#年会抽奖抽到了脏东西#的话题。
配图为迟到券一次、1420大额补贴券、和老板共进午餐一次、植发体验券一张。
有认证为OPPO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公司的年会奖品“拉胯”,但没有说明奖品具体是什么。
三、有网友抽到“脏东西”,有网友抽到大满贯 值得一提的是,#年会抽奖抽到了脏东西#这个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众多网友纷纷晒出所谓的“脏东西”。有“与董事长聊天一小时”、“跟领导合影”、“和CEO共进晚餐1次”、“单独与老板吃顿饭”等。
屈臣氏苏打汽水官方微博晒出的年会奖品,有“年假两小时”、“和老板拍照”、“奖励屈臣氏苏打汽水一箱”。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晒出的年会奖品是很不错的。
有网友晒出的年会奖品一等奖是30克金条。
有网友称,公司年会抽奖,自己抽到了戴森HD15吹风机套装。
有网友称自己抽中了三等奖,报销回家车费,可以折现1500。
有网友称,公司年会团队获得1500现金奖励。
有网友称,公司年会抽奖一等奖是Lv,二等奖、三等奖都是其他品牌的包包,四等奖ipad ,自己抽到了二等奖Gucci 1955小盒子。
还有网友称,自己抽中了华为笔记本,平板和手机,大满贯。
一般来说,年会是企业为了深化内部沟通,激发员工热情,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鼓舞士气。好的奖品,更能让员工们积极工作、争创先进。
你们公司的年会奖品是什么?
来源公众号:三言Pro(ID:sycaijing),提供新科技、新消费、新未来的前沿资讯。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三言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Temu式激进背后:有人爆单,有人离场
设计动态 2023-01-119月,在传闻了一段时间以后,拼多多终于出海了,推出出海电商平台Temu,而且异常高调,选择了全球电商消费高地——美国。 Temu平台上给美国消费者提供14个类别的产品,包括服装、配饰、宠物用品和美容产品,根据 Temu 的网站,其在美国的业务由总部位于特拉华州距离拼多多以电商平台Temu出海美国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一个季度过去,Temus怎么样了?一度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之后,作为电商平台的它,在商家和消费者眼中它是怎么样的?它在美国接下来又会如何发展?本文分析了Temus的现状以及商家、消费者的使用情况,希望对关注出海电商的你有所帮助。
9月,在传闻了一段时间以后,拼多多终于出海了,推出出海电商平台Temu,而且异常高调,选择了全球电商消费高地——美国。
Temu平台上给美国消费者提供14个类别的产品,包括服装、配饰、宠物用品和美容产品,根据 Temu 的网站,其在美国的业务由总部位于特拉华州的 Whaleco Inc.运营。整个平台的商品价格跟国内一样,主打极致性价比。
时间过去了3个多月,12月27日消息,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在上线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Temu在美国的安装量已达1080万次,成为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即便Temu下载量惊人,外界对它的评价颇为两极化,有人认为在美国复制另一个“拼多多”完全可能;有人则认为Temu走不远。
一、工厂卖家仍在观望 如果你是拼多多,要在2022年启动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你会如何架构商业模式,建构商业规则?所有的电商平台第一需要的是货,还有就是买货的人(消费者)。如果自营,单是采购就是天量的成本,而且完全无法保证采购的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东西,但是如果不做成自营,卖家泥沙俱下,极有可能出现盗版横行、货不对板等现象。
拼多多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非典型自营模式。在这套模式下,Temu开发了一套系统,招聘了一堆所谓的买手,类似于电商平台的招商经理,他们去吸引商家入驻,由商家提供货品,由买手们来进行定价和商品引导,引导商家提供平台觉得可能会卖得好的东西。
有媒体把这定义为Temu的自营模式,但这种自营模式却不是完全的自营模式。Temu牢牢把控着终端消费者,商家一直都是属于供货的角色,货品全程的归属权还是属于商家。
在这个系统里,一些卖得好的商品,后台买手会注明希望补货,补货的要求也非常细,比如某个款式的袜子卖得很好,买手甚至会注明,红色几双、黑色几双等等,需求非常的细。而一些卖得不好的商品满了一个月会被退回,当然退货的物流成本由商家承担。退回的商品,商家也只能以尾货打折处理。
商家负责供货和运送到仓,除此之外的定价、销售、营销、物流配送、售后环节均由平台负责。目前Temu对入驻商家不收取佣金或保证金,主要赚取供销差价。商家可以在商品展示页露出品牌Logo,但平台未向商家开放后台操作权限,且商品最终定价权归属平台。
在Temu和商家的关系中,商家一直处于话语权的下风,对Temu来说,商家不过就是一个测试爆款货源的来源,品牌工厂所在的一个Temu群里,时不时会有买手提需求,群里最新的消息是“情人节节庆元素商品、包括桌布椅套、一次性餐具、灯饰还没入驻的工厂可联系,争取春节前入仓上架。”
在Temu这套招商规则下,目前真正响应的商家并不多,回应的其中有一些是工厂,更多的是一些良莠不齐的小商家,他们去1688上进货,然后转手来Temu上卖。
现在在Temu平台上经营着四个店铺的洪姐(化名)就是这样的一个商家,她自己有一个服装工厂,但并没有为Temu生产服装产品,她还在观望,“美国人毕竟身材都比我们高大,为他们开版做衣服,那是很大的一笔投入,万一滞销了Temu又不管,到头来亏的还不是我们。”
在采访中品牌工厂发现,像洪姐这种心态的商家非常普遍,真正的工厂卖家其实还远远没有下场,现在下场正在玩的都是掏了几万、十几万的批发零售商,单个店铺出单几百件,整体质量良莠不齐,总计近3万个,这样一个群体支撑了Temu在北美从冷启动到现在的状态,支撑起了现在日均6-7万单量,百万美元左右的销售额。
其实真正的工厂进场了也无济于事,一位还在观望的工厂主解释道,就现在单个店铺出单也不过几百单的现状下,规模效应没有起来,工厂也不可能有优势,因为相比于从1688上进货的批发商,工厂的货更加单一,一个工厂顶多能生产几百款产品,没有规模效应也做不起来。
二、有人爆单,有人离场 Temu现在的商家生态特别混乱,有商家形容像是跳蚤市场,整个生态初级、早期。一位商家格吉(化名)告诉品牌工厂,也许是入驻的人越来越少,他眼看着Temu入驻的门槛在一点点变低。
最开始9月份是一个做亚马逊的商家朋友告诉格吉,拼多多开通了跨境,他卖耳机线等3C用品,平台审核了15天,还看了海外电商经验、营业执照,各种条件都非常严格,最终才开店;后来,国内的拼多多卖家又告诉他,拼多多在做跨境,开通需要国内的电商平台流水。
一直到了10月底,格吉决定下场了,但此时入驻Temu的商家已经遍地都是了,“当天申请当天开通,什么海外经验、营收流水统统不要”,等到格吉做了半个月,准备再开一个店时,发现连国内店铺营业执照都不需要了,“有人用了一张身份证,不同的手机号,开了20个店。”
因为商家每一件在后台上传的商品都需要买手核价,还经常会因为买手认为价格太高而突然下架,所以围绕着价格的battle基本上变成了很多商家的日常。
品牌工厂从卖家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又有产品因为定价太高被下架了(所谓的价格过高,是指价格超过了国内拼多多的价格,又或者是其他电商平台,比如速卖通、1688上面的价格,都是非常主观的判定)。产品一旦下架,卖家需要重新提交价格。
一位卖家的后台页面,好几个商品进行了多次核价
“你说我价格高了通知我调一下好了,不用直接下架吧,而且经常下架完全不提前通知的,下架了再上架就非常麻烦,有一堆繁琐的流程,好多天就过去了,有时候找买手也找不到。”一位商家抱怨道。在做了两个多月,跟买手反复磨合之后,他觉得太痛苦,已经不再供货,默默地离开了这个让他心力交瘁的平台。
商家洪姐在卖的手机液晶显示屏就莫名下架了,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这种商品定价不能超过80美金,可她当初为了做精品,进货价格就接近80美金了。她只能重新调整价格,过了很久才重新上架,但货物的整个销售节奏完全被打乱了,一些想要抢占的节庆时间也早已过了。
但即使被平台百般“刁难”,在商家圈也盛传着有商品卖爆了的传闻,比如听说有人一个月一双爆款手套链接卖出了90万套,在这一个单品上就赚到了几百万。
在平台卖爆了的手套,在Temu的官网上显示价格4.09美金
三、美国消费者“真香” 虽然商家端一地鸡毛,但从下载量等数据看,Temu前景广阔。它推出的时机点可以说非常好,美国消费者此时正深陷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之中,这样一款主打便宜的App实在是太好的心理和物质安慰。
从Temu推出以后的下载量就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民非常喜欢它。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在上线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Temu在美国的安装量已达1080万次,成为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
外媒的报道生动描绘了美国消费者是如何沉迷于Temu无法自拔的。Kathy Benetti现年68 岁,是马萨诸塞州达特茅斯一家仓储设施的办公室经理,当第一次在感恩节打开Temu时,她原本并不想买什么东西。但当她浏览这个平台时,她被所有商品低廉的价格所震撼,一个松肉器只需要69美分,一件毛衣10美元,所有的商品都比亚马逊上要便宜。不知不觉中,她的购物车里装满了14 件商品,总计90美元。
她下单的这些订单承诺会在7-15 个工作日内送达。“听起来送货安排不能算优先级,但没关系,”她说。几天后,她又在Temu上买圣诞礼物,这次花了223美元买了34件商品。
像Benetti女士这样的购物者帮助Temu在11月的销售额10月增长了大约四倍,并在黑色星期五购物期间达到顶峰,当时7天内的日销售额达到700万美元。
在美国,Temu延续了拼多多在国内的裂变推广方式,如果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为Temu做广告,平台会向其发放优惠券和其他奖励。
现在Temu平台上的大多数商品价格都不超过10美金,而且没有品牌,比如显示联想生产的无线耳机,标价8.47美元,比亚马逊低40% 。使用优惠券后,消费者只需3美元就可以买下。产品页面显示这款耳机的销量已超过十万副。
查看平台,像这样的bestseller还有1000款以上,包括了拖鞋、水杯、指甲剪、餐具甚至大衣。
目前Temu已经有效吸引了很多原本属于亚马逊,但更价格敏感且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消费者。有些原来亚马逊的老主顾开始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在购买前会比较 Temu和亚马逊上的价格。“亚马逊物流速度确实更快,但我不在乎两天内就能拿到东西,”一位消费者说。
在2022年12月圣诞节期间,Temu承诺大多数顾客在11天内收到购买的商品。如果花费的时间超过预期,该平台将提供5美元的信用额度。而像Benetti就在考虑放弃亚马逊Prime会员的续订,转而投向Temu,对她来说,这个购物平台应有尽有。
四、Temu之问 Temu延续了拼多多在国内强势又疯狂的高举高打策略,短期内,因为有国内经验背书,有大量国内的玩家跟着一起走,但能打多久是一个问题。
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是Temu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一位从业者表示,短期内Temu让买手引导大家,并且完全掌握定价权,但未来随着平台的消费者增多,商家越来越多的货进来,应该要减少买手的介入,让这个生态越来越像亚马逊,开放的同时充分竞争,才可能吸引优秀商家入驻。“不然现在效率太低了,全程依赖人的管理和运行。”
商家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Temu在提报价格的基础上加了多少价格把货物给卖出去的,但到底加了多少价格,商家并没有任何决策权,这其实也是Temu在这个商业规则里完全主导一切的生动表现。商家的货,但压根不归商家定价,卖的出去了最好,卖不出去了退回来了,还是商家买单和兜底,“我们就是单纯的供货商,没有任何话语权”。
像洪姐这样的商家,投入了几万块钱,依然小心翼翼的继续玩着,“反正成本也不高”,但更多的商家已经退场了,江红(化名)已经有好一阵没有登录自己的Temu账号了,他决定放弃这个平台。12月中旬,又传出Temu取消了一部分卖家国内端物流补贴的消息,对于很多原本就意兴阑珊的买家来说,更是给了自己一个离开的理由。
这就是从2022年9月开始入驻Temu的商家们普遍存在的两种状态,小心投入继续留在牌桌上,抑或坚决离场。
作者:谢维平;来源公众号: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ID:BrandFactory2049)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t7d8bseDJrLJn4RrFdQwQ
本文由@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22内容行业新趋势盘点:热闹非常的元宇宙,突飞猛进的AIGC
设计动态 2023-01-11过去一年,一些新词频繁在行业中出现。诸如“元宇宙是什么?NFT能赚钱吗?AIGC前景在哪里?虚拟数字人怎么带货?XR有未来吗”这样的问题,不断被提及和讨论。 或许是因为行业内卷带来的焦虑,很多人渴望在新世界中寻求红利,发掘机会,2022年也确实涌现出不少新行业这一年以来,各大企业都在寻找出路,出现了众多新词,行业内也发生了众多变化。本文就当中最值得关注的6大行业新趋势进行回顾,总结2022年行业内容趋势,展望2023年,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一年,一些新词频繁在行业中出现。诸如“元宇宙是什么?NFT能赚钱吗?AIGC前景在哪里?虚拟数字人怎么带货?XR有未来吗”这样的问题,不断被提及和讨论。
或许是因为行业内卷带来的焦虑,很多人渴望在新世界中寻求红利,发掘机会,2022年也确实涌现出不少新行业、新趋势。
今天,新榜编辑部筛选出去年最值得关注的6大行业新趋势,希望能和各位一起回顾2022,展望2023。
01 热闹非常的元宇宙 以Meta为代表,元宇宙堪称2022年最火的商业概念之一。
自2021年10月将Facebook更名为Meta,虽然饱受质疑,但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投入堪称坚决。有报道称Meta2022年在元宇宙上的研发投入高达百亿美元。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希望为微软构建元宇宙打下基础。据麦肯锡公司估计,2022年前五个月,企业、私募股权公司和风险资本家共进行了总额高达1200亿美元的元宇宙相关投资。
而在国内,更是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
城市方面,除了上海发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外,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也有元宇宙相关规划或园区布局。
图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大厂方面,腾讯上线“超级QQ秀”,字节上线“派对岛”,快手内测基于“附近同城”的虚拟形象社交,抖音上线虚拟空间“抖音小窝”,芒果上线元宇宙平台“芒果幻城”,映客更是宣布更名“映宇宙”,要全面进军元宇宙。
腾讯的“超级QQ秀”和字节的“派对岛”
2022年11月17日,B站董事长陈睿谈及“B站元宇宙构想”时曾称B站是中国最适合去实现“元宇宙”概念的公司之一。
但热闹非常的元宇宙也饱受质疑。在拥护者看来,元宇宙会是下一代互联网,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戏平台Roblox还总结了元宇宙的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但在质疑者看来,元宇宙只不过是一次旧技术的拼接,是一个营销游戏。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元宇宙不会是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它涉及5G、IP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人机交互等,要满足元宇宙的技术需要,几年之内还不太可能。
2022年2月11日,元宇宙社交App“啫喱”曾一度超过微信、QQ,登上AppStore第一,但爆火3天后,就宣布主动下架。同年10月,字节的同类产品“派对岛”,同样在上线3个月后宣布裁撤团队;8月底,号称要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微软”的影创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
同年8月中旬,扎克伯格曾发布自己的一张虚拟自拍照,结果遭全网群嘲。截至当前,Meta已经连续第四个季度利润下滑。
不过就在2022年12月19日,Meta发布博客《为什么我们仍然相信未来》,表示将继续把20%的支出用于投资VR部门Reality Labs,这是他们元宇宙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显然,扎克伯格始终坚信元宇宙会是未来。
我们认为,受限于技术,类似头号玩家那样的全真元宇宙仍然非常遥远,但聚焦工业、娱乐等特定领域的元宇宙产品已开始初步落地。2023年,元宇宙也许能出现更具想象力的产品。
02 突飞猛进的AIGC 2022年或许可以说是AIGC元年。
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按照模态区分,可分为音频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等细分领域,以及文字生成图片、文字生成视频等跨模态生成。
引起热议的AI绘画获奖作品《太空歌剧院》
很多人是从2022年爆火的AI绘画开始了解AIGC的:4月Midjourney内测,7月Stable Diffusion横空出世,10月二次元模型NovelAI走红,11月无数人试图驯服AI绘画小程序,层出不穷的AI工具让人们看到了AI在艺术创作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引起了猛烈的质疑和抗议:关于版权与道德,关于公平、安全、责任,关于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关系。(相关阅读:《不明觉厉的AI绘画,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有什么用?》《千万网友试图驯服的AI绘画,背后谁在赚钱?》)
到了2022年年底,对话式AI语言模型ChatGPT惊艳了海内外网友,它像人一样可以连续对话,帮助人们写作、写代码、回答一些常识性、生活性问题等,尽管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AI生成内容的能力已经突破我们的想象。(相关阅读:《刷屏的ChatGPT能帮自媒体人写稿吗?我们帮你试了试》《27个问题,让新晋懂王ChatGPT教我做网红》)
从PGC到UGC再到AIGC,内容生产范式的改变是大趋势,AI正在愈加渗透内容行业。
AIGC相关公司,图源硅谷Leonis Capital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在2022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AIGC或许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去生成AI原创内容。”
不过,目前国内的AIGC行业尚未进入大规模落地和体系化发展阶段,仍处于发展初期,大力投入大模型研发和落地的主要以大型云厂商为主,还有一些将AI技术产品化的互联网大厂和初创公司。除了存在算力成本高、技术不完善等难题外,C端用户的付费意愿也比较有限。
相对来说,B端客户的可发展空间较大,据Forrester预估,2023年财富五百大企业中将有1成通过AI工具创造内容,因为人工制作内容的速度永远无法大规模满足定制化内容需求。
图片来源:西湖心辰创始人蓝振忠在知乎的演讲
2023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使用AI来提高内容生成效率,激发创作灵感。正如Stability AI的CTO Tom Mason在极客公园的大会上提到的:“生成式AI正在做的,就是让消费者成为创作者,给他们创作他们自己消费的媒体内容的能力。”他判断,继文字生成图像后,下一波浪潮肯定是视频、音频和3D。
03 目不暇接的虚拟数字人 相比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可能更“实在”一些,至少是已经可见的。
关于虚拟数字人,新榜编辑部曾在“虚拟人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造价从100元到100万,虚拟人究竟是什么?》《90%玩家处在早期阶段,虚拟人靠什么赚钱?》《虚拟人四大难题:技术、产品、市场、中之人》。
按照“技术炒作周期曲线”
虚拟数字人行业正处于期望顶峰期
一个普遍共识是,目前虚拟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杀手级产品也尚未出现。也因此,去年虚拟人行业的一个主旋律是各类粉墨登场的虚拟数字人。
抖音方面,许安一、金桔2049等依靠直播成为了人气网红;快手方面,狐璃璃40天涨粉百万,快手技术团队还推出“快手虚拟演播助手KVS”;B站方面,海外虚拟主播vox的直播首秀,当晚直播1.7小时,营收达111万元。
此外,蒙牛、雪花啤酒、长安汽车等品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代言人。
虚拟数字人背后,则是动作不断的虚拟数字人公司、平台。
李未可科技、魔珐科技等相继完成融资,前者由字节独家投资,后者则由红杉中国等投资机构投资,B轮、C轮融资总金额达1.3亿美元。
百度除发布AI数字人希加加外,百度智能云曦灵还推出了两大SaaS平台“数字明星运营平台1.0”及“数字人直播平台2.0”,不断加码虚拟数字人基建。
2022年6月8日,日本知名虚拟主播事务所彩虹社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VTuber界首家上市公司。在其招股书上,B站位列第三大股东。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初,国内虚拟人/虚拟偶像相关现存企业近5千家,其中2022年共新注册1300余家,同比增长超25%。
政策方面同样传来利好消息。《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等政策相继发布,虚拟数字人价值得到肯定。
目前,业内普遍相信虚拟数字人的价值,但受限于技术、运营,如何发挥其价值仍然存在不小的难题。
2022年5月10日,国内虚拟偶像团体A-SOUL成员珈乐宣布进入“直播休眠”状态,引发粉丝极大不满,也由此引发对中之人的相关讨论。目前,市场对虚拟数字人的接受度仍是一个未知解。
截至目前,虚拟数字人已经尝试了广告、电商以及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场景的应用,但仍处于尝鲜阶段,未出现普遍性的成功案例。
合理推测,谁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孵化出第一个现象级虚拟数字人IP,谁就能第一个吃到红利。
04 更加大众化的XR 历经多年市场低迷期,2022年,基于XR的技术、设备和内容生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涵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多种沉浸式技术。就像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一样,未来,XR设备被广泛认为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
12月,国产AR眼镜Nreal的累计产量已达成10万台
Meta、苹果、谷歌、三星、字节跳动、腾讯、华为、爱奇艺等国内外科技巨头均有布局XR赛道。其中,Meta旗下VR产品Oculus系列在全球VR市场的占有量遥遥领先,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系列位居全球第二,并在国内市场稳居第一。
XR设备双11销售榜单,图源天猫
2022年下半年,PICO 4和Meta Quest Pro的发布又掀起了VR硬件的市场热潮。可以看到,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消费体验的提升,比如Pancake方案的规模化商用让VR一体机变得更小巧,彩色透视让VR向MR应用跨越。
PICO宣传图
PICO总裁周宏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VR行业虽然产品硬件在每一代都有进步,但整体上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用户基数比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的大环境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是你活我活的问题”。
一直以来,XR领域的护城河并不是硬件,很大程度上需要优质的内容生态来推动设备普及。
目前VR设备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游戏社交和影视直播。
作为最大的VR内容平台,Steam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超7000款支持VR的游戏和应用。11月,PICO“轻世界”正式公测,提供各种3D场景创作工具和操作方式,希望开放生态让更多玩家在VR世界里创作内容。但相对来说,国内的VR平台内容生态还是略显薄弱,首发、独占内容较少,还处于“易落灰”的阶段。(相关阅读:《看完VR版世界杯总决赛,聊聊我对PICO 4的使用体验》)
根据IDC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头显季度跟踪报告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VR头显和AR设备的出货量下降12.8%,降至970万台,预计2023年将恢复增长。出货量大降除了大环境的影响,XR产品本身及相关生态不够完善仍是主要原因。
展望2023年,XR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苹果MR设备、索尼PS VR2等更多新产品或将登场,各类应用场景也等待着创业者和用户不断发掘。随着《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发布,国内XR市场也迎来政策利好。
罗永浩曾提到,AR行业正处于一两年后就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节点,在科技巨头大规模入场之前,目前正是创业公司入局的好时机。
我们认为,除了产品形态的创新,内容生态的建设可能才是接下来XR大众化的关键,不仅是游戏,社交、办公、健身、视频、演唱会等多维度内容都需要共同发展,虚实之间,存在极大的发展机遇。
05 大起大落的数字藏品 背靠区块链技术,数字藏品成为“元宇宙”概念下最快的变现途径之一。
2021年底NFT在海外爆火,2022年国内以“数字藏品”之名对NFT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迎来了快速发展。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数字藏品”入选2022年度十大新词语。
数藏使用区块链技术为作品生成相对应的数字凭证,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唯一性等特点。知名IP作品上链限量发售,既可以保护原创版权,又能用新概念进行营销宣传,具备稀缺性和收藏价值。数藏和NFT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内数藏禁止加密货币炒作,不开放二级市场;以联盟链为主,创作及定价方式由平台方决定。
整体来看,数藏行业在2022年经历了从爆发式增长到陷入寒冬的大起大落。
起初“万物皆可数藏”,国内媒体、政府、互联网平台等多与文博、书画、影视、艺术家合作发行数藏,明星名人也引领了一波数字时尚风潮。腾讯、阿里、百度、京东、B站、小红书等新老大厂纷纷布局数字藏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大小小的数藏平台已经超过1000家。(相关阅读:《B站UP主定制的数字藏品,谁来买单?》《从爆火到理性,数字藏品还值得创作者入局吗?》)
图片来源:元飞船数藏舰
空投、合成、白名单、IP赋能……火热市场背后却是一片炒作乱象。很快,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对数藏合规化的倡议。
2022年下半年,国内数藏市场虚假繁荣的泡沫开始显现,不乏平台暴雷、创始人“跑路”导致用户维权等现象,头部平台的藏品也出现了滞销情况。同年8月,腾讯幻核体面退场;10月~11月,至少有超过60家数藏平台主动发布清退公告。
即使在国外,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崩盘之前,NFT市场就已经受到加密寒冬的影响,截至2022年底,日交易量从近10亿美元的高位下降到仅1800万美元。
据速途元宇宙研究院,目前数字藏品熊市的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反转,“通货膨胀”的藏品缺乏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或附加权益,难以产生更多价值增量。
很多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投机炒作现象,只有当行业回归理性,虚火褪去后,数藏的价值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NFT和数藏是区块链的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创新变化,高樟资本告诉新榜编辑部,这种生产关系对于解锁、赋能精神消费领域的生产力的作用是深远的,他们仍然看好该市场未来的机会和空间。
数字藏品行业全景图谱,图源亿欧智库
2023年起,国家队正式入场,全国首个国家级合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平台——“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于元旦上线。这标志着包括数字藏品在内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市场将迎来合规健康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合规趋势下,我们认为,数藏平台会趋向细分化,比如与实体经济的垂直领域进一步结合,或者融入AIGC,加强社区运营和赋能创作者生态,这些都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06 缺乏共识的Web3.0 Web3.0在2022年的第一波热度从一款游戏开始。
StepN,这款由浙大毕业生开发的Web3.0 App,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卖出了上百万双虚拟鞋,月收入一度超过1亿美元。
财富效应之下,Web3.0成为2022年的显学之一。
2022年1月,NFT市场OpenSea的月交易量超过50亿美元;2月,红杉资本宣布推出一支专注于投资Web3.0相关技术创业公司的基金,资金规模在5亿至6亿美元之间;11月,耐克宣布将推出一个新的Web3.0平台Swoosh。目前,包括谷歌、Meta、阿里、腾讯等数十家大公司都开始探索Web3.0相关业务。
a16z在Web3.0的生态布局。图源:36氪
如何抓住Web3.0的机会?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Web3.0。这也是Web3.0在2022年的重要主题之一。
因为Web3.0涵盖了区块链、数字货币、智能合约、DAO、DeFi、SciTS、CeSMO、CMO、DeSci、DeSoc、DeEco等一系列复杂概念,时至今日,仍然没人能给出一个服众的定义。
目前传播度最广的Web3.0定义来自研究员Eshita:Web1.0的特征是“可读”;Web2.0的特征是“可读+可写”;Web3.0的特征则是“可读+可写+拥有”。去中心化、确权、互联互通则是在Web3.0的相关讨论中最常出现的几个关键词。
但与此同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表示“我不认为Web3.0真实存在,现在更像是市场营销的热词”,推特前首席执行官多尔西则认为“用户并不实际拥有Web3.0产品,Web3.0的实际拥有者是项目背后的风投机构,及其有限合伙人”。
因为共识的缺失,Web3.0显现出冰火两重天般的境遇。有人热情拥抱,有人态度谨慎,有人充满质疑。
2022年10月,周星驰在Instagram上公开招募Web3.0人才
截至目前,针对Web3.0数字资产的金融监管,美国仍未形成统一的监管架构,呈现出“多头监管”的态势。而在国内,强监管则是Web3.0从业者最大的共识。
回看去年,Web3.0就仿佛是一个充斥疯子、骗子、傻子以及理想主义者的蛮荒世界,每个人都希望能在Web3.0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
2022年9月15日14时,以太坊正式完成“合并”,结束了区块链对挖矿的依赖,也成为Web3.0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在2023年Web3.0能否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认为,Web3.0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从概念炒作转向项目落地,为市场提供一个真正的杀手级产品,只有如此,Web3.0才能真正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摆脱割韭菜的质疑。
07 结语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正为创作者和内容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2023年会是充满可能性的一年,面对方兴未艾的技术应用和热点话题,新榜编辑部也将继续关注和跟踪,与你一起探讨和见证内容行业的大变革。
作者:卷毛 云飞扬;编辑:张洁;校对:松露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视频号,渐入佳境
设计动态 2023-01-11马化腾将视频号看成是「全公司的希望」,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的。可以说,如果微信在视频号这一战上无法获胜,不仅将会影响整个微信的生态,甚至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战略布局。庆幸的是,视频号正在从早期的「微创新」进入到大踏步发展的全新阶段。 从本质上来看,短视频之从本质上来看,短视频之战,就是一场注意力和流量的战争。如果想要在后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的发展,视频号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本文作者对如今视频号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化腾将视频号看成是「全公司的希望」,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的。可以说,如果微信在视频号这一战上无法获胜,不仅将会影响整个微信的生态,甚至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战略布局。庆幸的是,视频号正在从早期的「微创新」进入到大踏步发展的全新阶段。
从本质上来看,短视频之战,其实就是一场注意力之战,就是一场流量之战。而腾讯所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正在于此。在互联网的红利出清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继续激活流量,转化流量,实现流量的商业化变现的,正是以抖音、快手和B站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因此,欲要在后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的发展,腾讯必然需要全力加注视频,视频号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庆幸的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实践之后,视频号开始渐入佳境。无论是从流量激活上,还是从商业化变现上,视频号都在走出一条相对成熟的发展道路。单单从视频号在朋友圈一遍又一遍的刷屏上,我们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样一种端倪。可以预见的是,当视频号逐渐占领用户心智,它的破圈,将会是迟早的事情。
01 视频号,正在激活微信生态流量 衡量一个流量生态的成败,并不仅仅只是在于这样一个流量生态体系内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它内部流量的活跃程度。不得不说,在视频号出现之前,微信的活跃度一直都是急转直下的。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更多地透露出来的是,用户阅读偏好的转移。
同微信的逐渐沉寂不同,我们看到的是以抖音、快手、B端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流量的逐渐活跃。无论是一条短视频涨粉无数的网红,还是开始用短视频建立起新的社交关系的普通用户,一个以短视频为主导的新的流量通路正在打开。可以说,短视频业已成为获取流量,激活流量,进行流量变现的绝佳途径。
欲要在后互联网时代继续延续流量的发展模式,欲要在后互联网时代找到激活流量的方式和方法,以短视频为切入点,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选择。事实上,腾讯方面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困囿于其流量的重心在微信的现实,最终让腾讯微视折戟沉沙。
在公域流量的市场格局业已确定的大背景下,仅仅只是以腾讯微视这样的方式去抢夺流量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何用短视频激活腾讯系现有的流量,保持现有的流量优势地位,才是腾讯方面真正应该考虑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视频号的横空出世。
同腾讯微视将目光放置于公域流量池不同,视频号更多地是基于微信生态下现有的流量,更多地思考的是私域流量的大蛋糕。从视频号一遍又一遍刷屏的营销事件来看,它正在逐渐占领用户的心智,将用户的注意力从以往以图文为主导的方向,向以视频号为主导的视频方向转移。可以说,视频号,正在激活微信生态的流量。
02 视频号,正在形成新的商业闭环 相对于抖音、快手和B端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来讲,视频号少了流量获取的步骤,它只需要将流量进行激活,然后便开始进行商业化的探索。因此,如果我们要寻找视频号渐入佳境的表现的话,正在形成新的商业闭环,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都知道,以抖音、快手和B站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通常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获取流量,形成一个大的流量池,然后在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方式进行商业化的变现。对于视频号来讲,它本身的流量池就已经足够大。因此,它可以绕过抖音、快手和B站获取流量的环节,直接进入到商业化变现的阶段。
我们都知道,微信的变现方式更多地是基于流量的导入进行简单、直接的商业化变现。在这样一种商业化模式下,微信孵化出了拼多多、京东、唯品会这样的电商平台。然而,相对于这样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导流方式,视频号更多地是将商品进行前移,不再将流量导入到某一个平台上,而是开始在视频号上直接进行商业化的变现。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一个全新的商业闭环开始形成。微信不再单纯地为其他平台进行导流,而是更多地开始在自身的平台上进行变现。对于一直试图做电商,一直却无法找到突破口的腾讯来讲,以视频号为切入点形成新的商业化变现的闭环,无疑是一个意外收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视频号商业闭环的形成,一个从流量到商品的C2M的商业闭环将会形成,腾讯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关系,同样将会被重塑。
03 视频号,正在改变短视频市场格局 说到底,短视频之战依然是一场流量之战。在这样一场战役之中,流量的多寡,依然决定着玩家们的话语权。这才是腾讯方面一直对抖音、快手和B站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有所忌惮的关键原因。尽管腾讯方面一直都在短视频领域布局,但是,它始终都没有进入到短视频领域的「第一梯队」。短视频领域的「第一梯队」,依然被抖音、快手和B端所占据。
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之后,视频号正在根植微信生态的流量体系,凭借着这样一种流量体进入到短视频的「第一梯队」。可以说,在一个市场格局业已确定的大背景下,能够实现这样一种逆袭,能够实现这样一种发展,属实是不易的。如果一定要找到视频号实现这样一种逆袭的内在原因的话,微信生态本身的流量沉淀,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凭借着微信生态本身5亿的活跃用户,视频号正在挤入到短视频行业的「第一梯队」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视频号在激活流量上渐入佳境,它同样将会开始在公域流量池内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竞争。以此为开端,短视频市场的流量争夺之战,或许将会进一步开始上演。对于短视频市场的格局来讲,视频号的杀入,无疑将会给未来市场的走向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
04 视频号,正在重构传统商业形态 事实上,短视频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除了它本身与流量之间存在着的诸多联系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于传统商业形态的改造。正如上文所讲,以往,微信和电商之间的联系更多地体现在对于流量的导入上,更多地体现在对电商平台进行流量的赋能上。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导流,其实是建立在以图文为代表的传统媒介的基础之上的。说到底,这样一种商业形态,其实依然开始经典意义上的电商形态。而视频号之所以会渐入佳境,另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对于商业形态的重构。
除了将传统商业的形态从图文过渡到短视频之外,笔者认为,视频号对于传统商业形态的重构更多地体现在对于电商模式的重构上。从表面上看,视频号改变的是表层的媒介,实质上,视频号是将电商的发展带入到了以数字化为主导的发展逻辑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微盟、有赞为代表数字零售玩家们的表现上看出一丝端倪。无论是微盟来讲,还是有赞而言,它们都在将视频号看出是数字零售的破局点和切入点。可以说,通过视频号,电商行业的发展和进化将会从互联网时代真正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视频号的渐入佳境,我们还将会看到其所衍生出来的更多数字化零售上的新发展和进化。以此为开端,电商行业的发展将会真正进入到一个以数字零售为主导的全新的发展阶段。
05 结语 马化腾将视频号看成是「全公司的希望」,其实是有着其内在的逻辑的。对于腾讯来讲,它所赖以生存的关键在于流量,而流量如果仅仅只是数量本身,没有被激活,没有被转化,那么,这样的流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如何找到激活流量,转化流量的方式和方法,成为决定微信乃至腾讯在未来必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视频号,无疑是这样一个课题的终极答案。这一点,已经被以抖音、快手和B站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得到了证明,腾讯要做的仅仅只是对它们所做的进行复刻和创新即可。庆幸的是,视频号开始渐入佳境,并且开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新路子。但仅仅只有这些还不够,如何像微信那样让视频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才是腾讯方面真正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2出海人:杀入“正面战场”,站在黎明前夜
设计动态 2023-01-112022年8月,某社交出海平台的负责人Jeff(化名)终于从国内来到越南,回归一线。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迎接他的除了繁忙的工作、频繁的会客,还有密集的猎头电话轰炸。 仅仅9月份,他就收到了不下20个来自猎头的电话问候,有时候一天之内要应付两三个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需要寻找新的增量市场,而出海,就成为了企业们的选择方向之一。那么在越来越多玩家涌入的出海赛道上,什么样的故事正在上演着?出海人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2022年8月,某社交出海平台的负责人Jeff(化名)终于从国内来到越南,回归一线。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迎接他的除了繁忙的工作、频繁的会客,还有密集的猎头电话轰炸。
仅仅9月份,他就收到了不下20个来自猎头的电话问候,有时候一天之内要应付两三个猎头,职位都是来自中国出海公司。不过好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被轰炸”后,这种情况缓和了许多。“大概圈子里都知道我不会离开”,Jeff觉得,他的坚定最终让猎头们选择放弃。
最近一两年,他所在的市场突然涌入好几家来自中国同行的竞品,对人才的需求量暴增。Jeff也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抢夺方式,除了电话、线上沟通,有些猎头选定了目标后,甚至会选择在公司楼下频繁地制造“偶遇”。不是每个人都如Jeff一样坚定,尤其是面对高薪的诱惑和频繁的“骚扰”。
Jeff的坚定源于他对团队的认同感,毕竟公司的越南团队可以说是自己一手搭建起来的,大家一起经历过许多磨难,他不可能在大家齐心协力向前冲的时候离开。不过,其他没有这份经历的人就很难抵抗住“诱惑”。就在2023年初,他的一位当地同事,刚刚被竞争对手挖走——以十倍的高薪。绝大多数“打工人”在这样的“天价”薪资面前,都不可能不动心。
在与多位前方从业者交流后我们得知,这并非个例。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企业间疯狂的抢人大战,在多个市场、多个赛道都正在发生。
这让人很容易联想起12年前,谷歌撤出中国市场的那一幕,当时其坐落于北京五道口的总部大厦外,聚集了来自中国友商的众多HR们。伴随着“抢人大战”拉开序幕的,是属于中国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十年。如今,当“人才抢夺”在海外愈演愈烈,身处行业的人能明显感受到,出海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相比以往,过去一年,中国出海圈里少了“口号”和“概念”,没有明星企业的破圈走红,没有刷屏社媒的大笔融资,没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行业峰会来向外界发出宣告;却多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行动,观望了许久的企业、来不及观望的企业,都开始悄无声息地挺进海外目标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出海不再只是讲故事的噱头,而是必须啃下的新领地。
这一年,是冷静又热烈的一年。资本审慎持重、企业精耕细作、出海人埋头耕耘……行业褪去泡沫,回归冷静与理性;细分赛道玩家短兵相接,新兴市场目不暇接,人力等成本水涨船高……中国企业正如火如荼地走向世界舞台。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见证了一波又一波“出海热潮”后,中国出海企业终于杀入了“正面战场”。
一、走出去的资本:“上头期”与“去伪存真” 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反应也是最真实的。
国内最早关注出海的大观资本,其北美首席代表徐瑞呈(Richer)回忆道,2016年大观资本成立之时,国内只有三家基金看出海,“那时候圈子里的人都互相认识”。到了2018年,他在上海出席一场出海活动时发现,圈子里多了很多新面孔,“连主流VC也开始看出海了”。
而自2021年开始,“出海”就是许多美元基金关注的重点领域。如今,这股热情依然居高不下。
“一些原来没有看出海的投资机构也开始看出海了,因为国内可出手的项目没那么多了。”泥藕资本创始人杜欣表示,“很多美元基金LP因诸多原因投不了国内市场基金,于是募资对象变成了东南亚、中东的市场项目。”
此外,一些中东等地的LP也正展现出极大的兴趣。Richer透露,在刚刚过去的卡塔尔世界杯上,许多投资机构受到卡塔尔王室邀请观赛,观赛后的环节自然是聊“LP合作”,他们对于新兴项目有很强的参与欲望。
回到出海企业身上,在细分行业方面,跨境电商、金融科技出海、社交文娱出海、新消费出海、出海企业服务,甚至是web 3出海、新能源汽车出海都是热门的赛道;而在市场方面,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美……没有哪个市场是被创业者和投资者忽视的。
最热的当属东南亚,出于地理位置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因素。“坡县”的热闹,在过去一年的简中互联网媒体中可见一斑。
霞光社主理人Vivi去年底自东南亚回国之后向大家描述,“人满为患的坡县像极了十年前的中关村”,咖啡馆里聚集了各种聊项目的人,几乎满大街都是跨国公司的高管、拿着BP找资金的创始人、四处看项目的各国投资人……这里被她称为“出海人”密度最高的地方。
新加坡的Marina One大楼,聚集了中国出海人。
来源:霞光社拍摄
2022年9月,21世界经济报道的文章称,国内众多创投机构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10多家国内创投机构正在新加坡设立分部,作为投资东南亚地区高科技企业的‘桥头堡’。”
从PC互联网时代就开始关注东南亚市场的黄佩华,现在已经是东南亚风投公司AC Ventures的合伙人,过去的一年里,她对于国内创投企业出海的热情深有体会。2022年,她在新加坡的办公室已经接待了30多家国内前去考察的基金机构,有去了解市场的,也有想在当地开设办公室的,还有看项目投资的……其中不乏一些国内顶级的机构。
在她看来,国内的机构去到东南亚,很多是去帮国内被投项目做BD,希望其国内被投的项目开拓东南亚市场,而在投资方面,他们也会更倾向于中国创业者的项目。不仅仅是因为血脉相连,更是因为, 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崛起的经验,让华人创业者的能力和潜力被外界看到。
随着越来越多国内投资机构走出去,再加上他们的投资偏好,涌入这里的“钱”越来越多,拿到投资的当地华人创业者项目也越来越多。 提到这点,黄佩华笑称,圈子里有一句玩笑话,“东南亚的华人创业者已经快不够用了”。
Richer也表示,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从消费中心变成了创新中心,华人创业者的项目中涌现了很多值得投资的标的,“在硅谷、在东南亚,华人创业者的很多项目受到认可”。
这样的情景,也曾在2020年的跨境领域上演。当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人的计划,线上消费疯涨,一大批跨境卖家抓住机会,疯狂生长,资本开始大肆进场。在零一创投副总裁陶洋峰看来, 2022年,关注跨境领域的资本开始回归“理性”。
一方面,大家知道这是个充满机会、已被验证过的大赛道,甚至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SHEIN”的出现;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线上机会不可再复制,一些因时差红利起来的项目,随着全球疫情的全面好转红利不再,到了真正考验企业本身硬实力的时候了——我们都知道,就在2021年,亚马逊的“封店潮”给一些跨境商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如今,泡沫褪去, “这个行业一直在经历阶段性的波动,一直有人进来,也不断有人被淘汰”。资本也一样,需要学会“去伪存真”,在“上头期”过去之后,理性做出选择。
如此情境下,电商服务行业的重要程度就被更多投资者关注到。Richer表示,2022年,电商出海培训和服务行业急转“红海”,好的项目大家都在抢。他曾亲历一个项目,天使轮还没结束,后面二三轮的投资者都已经见完了。这样的情况,连在行业里纵横多年的Richer都不禁感叹,“少见多怪了一把”。
总的来说,创业者走到何处,资本就看向何处;资本流向何处,创业者就会向何处前进。 他们互相成就、携手加速向海外进发,很难说清是谁先动的手。但方向始终是明确的——走出去。
二、沉下心的企业:单靠砸钱不能获胜 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来说,一旦开始出发,就要竭尽全力回答另一个问题——如何走?
有钱有资源的大厂,选择自然多一点。对于大厂来说,海外正在成为最大的确定性,这就促使过去一年里的大厂变得更务实,不再专注于搞花里胡哨的小打小闹,不约而同将宝押在同一个赛道上,一出手就是全球商业模式都清晰、能赚钱的“电商”。
字节跳动靠着TikTok成功“打天下”后,一直“垂涎”于电商赛道。2022年上半年,其相继关停了2021年年底推出的全品类综合电商APP Fanno,以及其对标国内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的独立站项目Dmonstudio,最终选择押注TikTok Shop。据一位长期关注印尼市场的投资者透露,TikTok Shop在印尼市场大获成功,来自印尼市场的营收几乎占据其总营收的一半左右。
而拼多多的Temu首战选择了北美市场,并将总部设在了广州番禺——这里有着SHEIN的总部和供应链大本营,且招聘力度十分凶狠,有不少传闻称,其在高薪挖“隔壁的人”。市场端,凭着“拼团”、“低价”、“砍一刀”的玩法,Temu很快登顶,2022年11月以600万下载量夺得美国App Store所有应用下载榜榜首。
拼多多在国内招聘跨境人才。图源:招聘网截图
从字节跳动到拼多多,从TikTok Shop 到Temu,兜兜转转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路线上。 当大厂们高调拿出“王牌产品”为出海铺路,也是在向外界彰显决心:这一次不是简单的试水,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奋力一搏。
一向“低调发育”的SHEIN,2022年末的时候首次对外发声,让外界的猜测有了官方依据。在其爆红于互联网的这两年里,无数“SHEIN模仿者”前赴后继,想要复刻它的成功,甚至包括字节跳动。当新的入局者一次次发起挑战,不管愿不愿意,SHEIN也只能选择“应战”。
在东南亚市场,腾讯和阿里的两位代言人——Shopee和Lazada,早已围着“电商”争得你死我活。不同的是,2022年,Shopee在母公司资金不力之时,选择裁员、收缩,相继关停了欧洲、拉美的多个站点。而Lazada则在蒋凡挂帅之后,一点点追回失去的市场。
字节、拼多多、腾讯、阿里、SHEIN,这个赛道挤满巨头,再也不是“平民的游戏”了。电商平台,也在2022年成为最“卷”的出海赛道,短兵相接、殊死相搏,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大厂“卷”在电商,创业团队则“卷”在各个角落里。在音视频社交领域,多个海外市场正在发生激烈的对抗,在这里,“抢人大战”不仅仅发生在员工之间,还有头部KOL、MCN资源等等。
Jeff所在的公司,2022年上半年曾与当地网红合作,拍摄广告素材用于投放。最开始,这在当地市场是独一份的创意。不过,随着广告素材带来的不错效果,有竞品争相模仿起他们。两个月后,当Jeff再度找到合作的网红想要拍素材时,发现其报价已经是原来的两三倍,而且还要等排期,交付期较之前大大延长。
而他所在的市场,玩家也正变得越来越多,2022年不断迎来新的友商在当地发起新的项目,“以前都是听说有人想来做,真正做的很少,之前每年也就冒出一两个新平台”。但2022年明显不同,有些玩家他都没听说在筹备,就突然冒出来上线了,据他了解,这一年里真正开始做并有些势头的就超过5家。
同样,负责某社交娱乐平台中东市场的Kent(化名),在2022年遭遇了一大波来自巨头和新平台的冲击。头部的平台,如TikTok等靠着巨大的流量优势吸引创作者,而新入局的则依靠分成政策优惠疯狂“挖人”,平台头部内容创作者的薪资一度疯涨,令Kent十分头疼。
更煎熬的是,他遇到了Jeff一样的“疯狂抢人大战”——一家刚刚起步的平台,以十倍的薪资,挖走了他们团队的一名当地员工。
不过,好在Kent负责的产品质量过硬。一些离开的内容创作者反而发现跳槽之后“水土不服”,经过一番挣扎有一些又回到了Kent的平台。同时,靠着与TikTok的产品玩法差异、更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更本地化的产品服务,他们最终也留住了平台用户。
这让Kent相信,仅靠“烧钱”抢资源,在海外市场已经没那么管用了,耐心打磨产品与服务,深入做好本地化,才是“突围”的关键。
在中东市场负责跨境物流公司iMile市场工作的赵亚婷,经历了比“抢人大战”更残酷的“价格战”。2022年,国内多家同行也进入中东,以低价策略开拓市场。“一开始也是比较慌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赵亚婷很快发现,这个市场并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因为末端派送是重资产投入,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以及极致的本地化。
除了这些,iMile还采取“降本增效”来应对价格战。赵亚婷认为,竞争的到来,反而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正向影响,逼迫行业里的玩家不得不升级应对,对整个电商生态起到了促进作用。iMile则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优化对司机、仓库的管理,提升效率,“去年初到现在,末端派送成本普遍下降。”
事实上,这是公司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在杭州iMile拥有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如今对手的强势到来,加速了优化成本的落地。如今,赵亚婷和她的团队心态都稳了很多,她们更加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非常有价值,“出海没有捷径,认真做事的人一定会有回报”。
在2022年,“降本增效”这一词频繁地被人提及。负责一家直播平台北美市场的Alice(化名)认为,这与过去一年的大环境有关,“大环境不好影响了用户对于娱乐消费的支出”。 在与北美、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市场的社交娱乐相关负责人交流后,不少人都持有与Alice类似的观点。用户对于未来自己能赚多少钱都是偏悲观的,在预期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优先保证刚需的支出,娱乐服务的消费往往是最容易被放弃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抛弃之前“加大投入把盘子做大后再去盈利”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让业务赚钱,如何达成利润目标”。行业里虽然不断涌入新玩家,竞争加剧,但这一次,行业在变热,也在回归生意的本质。新入场的玩家不再想着靠“概念”、“故事”拿融资,而是真的来做市场、来赚钱的。
在全球经济形势悲观、国际局势动荡、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当下,“走出去”是最大的确定性,这几乎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共识。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个行业在经过几代人的“开垦”之后,终于回归理性——中国企业终于沉下心耕耘,等待市场给予最真实的回报。
三、留下来的出海人,“虽千万人,吾往矣” 行业几经浮沉,一路走来,鲜花与荆棘并存,穿越过风暴,也经历过高光时刻,有人走上人生巅峰,有人黯然退场,但这个行业永远不缺充满勇气、坚定留下来的人。
2021年12月31日,Candy(化名)在印尼与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在餐桌上告别了“糟糕的一年”。Candy任职于国内某社交出海平台,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就再也没有回过国,这是她个人的选择——印尼的团队需要她。
彼时,她刚刚经历了一个“糟糕且无力”的2021年,那一年印尼整体GDP下滑,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她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也无法达到目标。当自身的极度努力也无法抵抗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巨大的无力感袭来,她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
“希望2022印尼经济形势会好起来”,带着这样的美好期许,Candy走入了2022。当然,她也预想到了,这可能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随着时间飞逝,印尼的经济形势的确如她期许一般好转起来,但那时的她尚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一年,等待她的是一场场“硬仗”:行业新玩家的冲击、多家头部平台间的抢人大战、行业里资源成本的上升、汇率的波动……
然而,这一轮轮的轰炸下来,反而让她对出海和团队越来越有信心。“其实去年压力特别大,好多竞品都来我们这里挖人,但我有自信我们现在的团队是谁都挖不动的。”Candy表示, 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风暴之后,沉淀下来的团队,都是“生死之交”。
经过了2022年,她对出海的信心也更加坚定。因为她看到,在这个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做长期的事。
前段时间,她发现,身边的中国朋友都开始学印尼语了,“早前大家都没怎么学的,甚至来印尼近10年的人不会印尼语也没有任何不方便的,因为员工和客户都会讲英文”。但现在,她身边无论是去印尼十几年的人还是“新印尼漂”们都开始学习印尼语,希望能无障碍跟客户和用户对话。 “大家都想更深耕印尼市场了,不像之前,可能只是来试试水,不行再换,现在不是了,大家都想在这里扎根下去。”
同样想要扎根在当地的,还有赵亚婷和iMile。在中东做物流,她觉得自己在做的,是真实、有意义的事情,且充满挑战。谈起在海外创业的这些年,她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从0起步走到今天这一路的成长。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她的心态变得平实许多。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远大于对于受苦受累的恐惧,当你知道自己正在做对的事,那就谁来都不怕了。
负责某互联网产品日本市场的James(化名)回忆起2022年在日本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他在从国内出发赴日本见客户之前,特意咨询了当地的日本同事,对于着装这些需不需要准备,收到的回复是,不需要刻意准备,便装就好;而当他在日本成功见到客户后发现,对方西装革履,并为他送上了名片。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尴尬。
后来,他了解到,并非日本同事故意“搞”他。在日本,“传统老派”的日本职场人,严守着苛刻的规则,从行事到着装十分严谨;而新一代的日本互联网人,则与中国互联网人类似,不拘小节,靠格子衫与技术“打天下”。
新旧势力在日本交融,正如互联网时代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新老交替的过渡。
2022年10月22日,SHEIN在日本大阪市最具人气的购物街心斋桥地区,开设了为期3个月的限期线下店“ SHEIN POPUP OSAKA ”,此前这里曾是优衣库的门店。由于疫情的影响,优衣库在长期的暂停营业之后,悄无声息地闭店离开,SHEIN以新一代“快时尚”平台之姿接管了这里。
SHEIN 日本线下快闪店。
图源:shein japan instagram
这正是中国人看到的机会、想要抓住巨大时代机遇,它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创业者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
长期服务于跨境商家的木瓜移动VP刘凡,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跨境卖家的故事。为赶上圣诞季的消费,这位跨境卖家选择往海外销售“圣诞花环”。在跨境圈里,这几乎属于“死亡品类”,因为其十分易碎,极大可能会为店铺带来差评,让之前精心经营的店铺付之一炬,所以大部分做小商品的跨境卖家都放弃了该品类。
但越是困难越意味着高回报,这位跨境卖家还是选择在店铺上线了“圣诞花环”。之后,他让设计团队针对工厂的圣诞花环专门设计了外包装,并亲自确认每一件商品的打包,最终把它们安全送往到了大洋彼岸。
服务跨境十多年,木瓜移动用海外广告解决方案及服务帮助了许多这样的卖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刘凡看到了许多类似的故事。
有跨境卖家为了研究某个目标市场,不惧疫情去到当地生活近半年;有家电类的跨境卖家看到欧洲能源危机,迅速研发小电力风扇,销量大幅提升;还有位主攻鞋品类的跨境卖家,提前预估出全球疫情好转后线下场景的回归,针对“复工”场景研发了新品类的鞋子,产品上线后,恰逢马斯克呼吁硅谷“复工”,立刻受到用户疯抢……
事实再一次证明,不论多激烈的竞争,都会有人脱颖而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配得上它的人,认真做事的人终将收到回报。
在与多位投资人的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创业者身上的勤勉、务实、聪颖、韧性,是被全世界投资者所欣赏和认同的。
所谓“中国优势”,不过是我们拥有这样一大批敢于挑战、无惧艰险,一次次向海外市场发起冲击的“出海人”。
他们一定知道,出海的门槛正在加高,竞争越来越残酷。他们当中,一定有人知道,也一定有人并不十分清楚,未来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但他们选择走上这条路,用个体的勇气与坚韧,共同写就中国出海人的故事。
四、尾声 采访过程中,当我们问到“2022年初的时候有什么预期,现在实现了吗”,几乎所有身处海外的受访者都回答:2022年预期是能回国、回家,但现在还没能回去——他们中的许多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就再没有回来过。
不过,我们知道,也都坚信,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到来——随着2023年第一周的结束,新冠肺炎被归为“乙类乙管”,属于出海人的新篇章将会与新的入境政策一同开启。
回望过去的一千多个日夜,面对病毒,有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逆行”出境,有人在海外感染之后孤身对抗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恐慌,还有人在国内解封的第一时间不顾安全风险就包机赶赴海外市场;面对国际局势的动荡,有人因纷乱不得不撤出辛苦耕耘的市场,有人选择将办公地点搬至相对安全的区域继续坚持,也有人坚定地守在一线与业务一起对抗风险……
现在,他们相信,熬过了至暗时刻,是时候迎接黎明了。
就在最新出入境政策发布的当晚,出海人的朋友圈欢呼雀跃,有对过往的感悟,更有对新一年的期许。刷屏的文字背后,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出海人用自己的故事,用美丽的雪花,用凝霜的枯藤,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作者:雪莉;编辑:宋函,葵一,丁珏汭(澎湃新闻高级编辑);本文为霞光社 X 澎湃号·湃客联合出品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