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当年吹的牛,一个个都烂了尾

    设计动态 2023-04-21
    2021年底开始火热的元宇宙,还未撑过自己的“三年之痒”,便早早成为昨日黄花。 元宇宙曾是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网民,都将其视为计算机的未来,也许也是生命本身的未来。 在元宇宙构建的未来美好愿景里,高山和大海不再是距离,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

    还未火过三年的元宇宙,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冲击下已经沦为“昨日黄花”。虚拟房地产的暴雷只是拉开元宇宙虚火的序幕,Web3、NFT、AI、游戏、社交......无数创业人前仆后继,却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烂尾”项目。

    2021年底开始火热的元宇宙,还未撑过自己的“三年之痒”,便早早成为昨日黄花。

    元宇宙曾是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网民,都将其视为计算机的未来,也许也是生命本身的未来。

    在元宇宙构建的未来美好愿景里,高山和大海不再是距离,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遨游,随心所欲去穿越古老的城堡、繁华的商业中心、孤局海外的岛屿、银河上的太空飞船……

    但元宇宙的门槛终究是过于高昂,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远远无法迈过天堑,元宇宙最终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被不断简化、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的项目。Web3、NFT、虚拟人、VR/AR、元宇宙游戏、元宇宙社交纷纷应运而生。

    无数创业人前仆后继为元宇宙这把“虚火”添柴加薪,但最终一无所获,空留一个又一个的“烂尾”项目。

    一、虚拟房产雪崩 2023年的房价,终于崩盘了……只可惜,这个“房价”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前年11月,著名音乐人林俊杰作为元宇宙最早的铁杆粉丝,斥巨资12.3万美元(约84.5万人民币),在元宇宙地产销售平台Decentraland平台上购买了三块虚拟地皮。

    而根据元宇宙分析平台WeMeta平台数据显示,林俊杰购买的这三块虚拟地皮,当前估值仅约1万美元(6.8万元人民币),浮亏近91%。

    仅仅过去了17个月,这块84.5万的“房产”就暴跌了91%,林俊杰喜提微博热搜,随后发文调侃自己称:“听说最近很多人想帮我理财!”

    这一番言语之下,也是间接承认了元宇宙虚拟房产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坑。

    林俊杰微博

    据了解,元宇宙房地产或者说虚拟房产,是元宇宙走红后第一个孵化出来的消费场景。这个概念灵感来自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述未来世界,人们以虚拟形象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三维数字空间实现社交。

    知名炒币玩家Decentraland就盯上了这个故事,Decentraland构建了一座“虚拟城市”,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拥有俗艳的色彩和九十年代风格的图形,有绿色桌布的赌场、奢华的艺术画廊、昏暗的酒吧、售票的夜总会和隐蔽的声色场。

    依托于“看不见的城市”,Decentraland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内提升了3300%的流量,并成功让自己的代币MANA价格上涨了4100%以上。

    在Decentraland的自我描述中,这座虚拟之城将成为下一个大型社交网络、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以及一种新型“空间”互联网的门户。

    而林俊杰就是被这样的故事所打动,花费12.3万美元在Decentraland购买了黄金地段的虚拟别墅,并在家中摆放多幅高价购买NFT产品,包括无聊猿、蒂芙尼的NFTiff等。林俊杰多次表示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实现在元宇宙别墅之中开演唱会。

    最终随着元宇宙的热潮退散,虚拟房地产成为一个崩塌的项目。

    二、由盛转衰的NFT 当元宇宙囿于技术难以前进时,Web3开始成为“简易版”元宇宙,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噱头,一度成为资本造神新概念。根据Messari统计,在2022年Web3公开的投资项目共1769个,同比涨幅30%。

    Web3的核心逻辑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去中心化和点对点交易的网络生态,而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质化通证)就是Web3的具现化产物。

    2022年1月,周杰伦推出NFT作品“Phanta Bear(幻想熊)”,上线5分钟售出3000个,收入约6200万元;半个月内,“幻想熊”NFT交易量就已经超过5亿,成为打响国内NFT的第一枪。

    周杰伦也在用自身名气和流量,为国内对NFT一知半解的网友们做了一波用户教育,让NFT在传播扩散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提升。

    腾讯旗下数藏平台幻核推出的“敦煌飞天系列”NFT数字藏品,发行均价不过百元,到了2022年年中却一度被叫卖到1.5万元以上。

    整个2022年上半年,NFT数字藏品都陷入一种狂热的躁动,国内各平台藏品基本上线秒没。

    周杰伦和Phanta Bear

    但NFT过于火爆就导致鱼龙混杂,很多人压根不理解NFT设计的初衷,只是为了快速进场捞一波快钱。这导致NFT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不同标准的NFT,极其不规范和不透明,甚至还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的NFT和欺诈行为。

    甚至一些平台开始大批量低价购入图片,不上链铸造,直接翻倍“卖图”,只求割一波韭菜离场。

    再加上NFT本质上与虚拟货币非常接近,90%以上的NFT交易平台均使用虚拟货币支付,这就导致NFT的实际价值与虚拟货币紧密相连。当虚拟货币开始崩盘,NFT也将自身难保。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成为导火线,迅速引爆虚拟货币暗雷,市值接近200亿美元的Luna直接崩溃;到了2022年11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FTX被爆挪用用户资金、背负债务危机,不到一周就宣布破产,虚拟货币价格暴跌。

    就连最坚挺的比特币,单币价格也从2021年11月的6.8万美元,跌至2022年11月的1.6万美元。

    多重因素相加,最终导致Web3被资本抛弃,各大平台陆续关闭叫停,逐渐失去了市场声量。

    三、难以维持的VR、游戏和社交 成也元宇宙,败也元宇宙的赛道还有很多,例如VR技术。

    VR作为“元宇宙的大门”一直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Mate三年烧空上百亿美元,依然难以实现VR技术上的突破。生产出来的VR设备压根无法当做“元宇宙入口”,只能充当游戏设备和观看影视上使用,严重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生产力场景。

    据统计,2022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下跌超12%;其中美国VR可穿戴设备年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1亿美元。

    “专业用户看不上,普通用户不想买”的VR设备,陷入销量告急、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的窘促。无奈之下,以Meta、Pico为首的各大VR厂商纷纷打折促销,以降价换销量。

    比起数以亿万记的研发费用,VR设备仅靠C端卖出的设备,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VR太空舱

    VR赛道摇摇欲坠,依赖VR设备的元宇宙游戏和元宇宙社交也濒临崩溃。

    最早炒作元宇宙游戏的是Roblox的沙盒游戏,借助元宇宙的东风,Roblox成为一个拥有超过5.8亿的注册用户,每天活跃用户超过5800万的超级平台;并在2021年3月10日,元宇宙平台Roblox在纽交所敲钟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元宇宙第一股。

    但到了2023年4月,Roblox不管是每日活跃用户人数还是用户游玩时长都双双下跌,股价也随之大跌12.01%。

    不止元宇宙游戏,元宇宙社交平台一度是社交领域积极转型的风口,曾用20天冲上App Store下载榜第一的元宇宙社交APP“啫喱”、小冰公司的“小冰岛”、字节跳动推出的抖音仔仔、天下秀的“虹宇宙”……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都在卷进元宇宙社交这条看似有无限可能性的赛道,但最后却都不了了之。

    在国内,网易解散了元宇宙MMO游戏的花火事业部;字节下架了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快手的元宇宙业务“全景视频”宣告暂停,负责人离职;百度的“息壤”暂停、Pico裁员15%……

    在国外,微软将成立只有四个月的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完全解散、XR业务部门直接解散,相关团队的员工均已被解雇;Meta计划裁员超11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3%;迪士尼已撤销开发元宇宙战略部门……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冲击下,元宇宙逐渐沦为“食之无用”的鸡肋,成为大厂们“优化”的首选项。

    如今ChatGPT有多火爆,元宇宙就显得有多落寞。

    作者:孙鹏越;编辑:大 风

    来源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新商业的记录者,新经济的推动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锌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体验过剩和体验边缘化教会我们强大

    设计动态 2023-04-21
    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也有人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很欠缺,怎么就体验过剩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 一、什么是体验过剩 体验是一种经历与感受,体验设计就是打造特定场景的服务过程,为用户提供好的

    体验设计是打造特定场景的服务过程,而如果在体验打造的过程中注入了过于广泛或细腻的体验设计,则会造成体验过剩。体验过剩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又带来了什么?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回顾了下这个体验著称的行业,好像已经跨入了体验过剩的时代了,也有人说明明很多产品的体验都不咋滴,很欠缺,怎么就体验过剩了?但确实已经来了,这次好好唠唠,也说说心里话。

    一、什么是体验过剩 体验是一种经历与感受,体验设计就是打造特定场景的服务过程,为用户提供好的经历与感受。

    而体验过剩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粗浅的理解为,体验打造的过程中注入了过于广泛或者过于细腻的体验设计,即体验设计用力过猛,事实上,这些大可不必的设计并不能使用户体验更上一层,反而可能为用户带来困惑或是任务进程的阻碍。

    想象一下,快速相亲配对,一次相两个漂亮妹子,我比一比可能就有了倾向,这时你给我一次安排十个漂亮妹子,我不得选花眼,于是迷茫、困惑、焦虑、决策慢、兴奋啊!

    1. 过度设计≠体验过剩 过度设计时常会引起体验过剩,过度设计常指在产品设计中,过分追求视觉效果或形式上的体验,而忽略了用户真实的感受或场景特征,然后导致用户感到混淆、困惑、厌倦无感。单方面细腻的设计在作品中可能很亮眼,但用户却不一定能感知和吸收设计想要传达的价值,反而成了吃力不讨好。

    例如一个页面金刚区采用了精致的图标,并给主推项结合了少量动画,那这时可能满足了业务目标的同时给用户也带来了好的体验,但若是个个都带动画,闪烁不停,那你脑补一下吧,甚至可以再配上一曲《爱如火》。

    还一种就是像月饼包装那样,给人一种华丽、豪华、高档的视觉盛宴,但里面的月饼却没有因为包装的华丽或高昂的价格而变得更大更好吃,这时价值开始由月饼本身转向包装了,这就像产品在增加功能和实现商业目标的时候未能权衡好用户体验与商业营收,想好了捞钱,却忘了搞好产品,短期或许能赚到,但长期必定是恶化或被整顿。

    本质上都是某一方面卷的特别厉害,都是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或成本,而转移或偏离了本该有的价值,而最终换取了其他利好,但却忽视了用户真实的诉求和感受。

    2. 体验过剩&体验不足 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涉及很多面,很难标准化,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以为它的核心应该是帮助用户轻松愉悦的完成任务,并且给到用户足够诚意的价值或让利,当一个产品达到这种程度,我不会因为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而说他体验不好,顶多是说细节可以再打磨打磨。

    而当一个产品的基础功能有缺失,或者任务进行过程有其他阻力,就可以认为是体验不足,这不仅限于核心功能的缺失、交互的难用、不满足用户需求、未能达到用户预期、设计不合理、信息混乱不透明、售价高昂等,所以当体验过剩为我们造成了困惑或阻碍时,这时体验过剩便成了体验不足。

    3. 体验过剩的具体表现 当你使用某个产品来完成某项任务时,却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下一步,亦或是某天闲来无事突然发现某个页面尤为精细,交互形式也很炫,类似情况基本上都是过度设计或是体验过剩在作祟。

    而作为设计师,最能直观感受的应该是中大厂的产品设计案例分享的评论区,于是乎华而不实、冠冕堂皇、浮与表面、自圆其说、过度内耗、花里胡哨、无关痛痒、修饰总结等一系列词就开始频频出现,而你之前体验他们的产品时,又感受到了多少对方所描述的细腻体验?这过剩的不直观嘛,但是人家真的没有努力研究和设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大厂里,这些体验相关的方法论、策略、量化不仅用于包装,还在内部报告会议或是业绩上大有作用,都是资源博弈的筹码。但,还记得有年电商节吗?各种活动预热,各种视觉冲击,各种营销策划,一切红红火火,美中不足的是广大用户连优惠券都没整明白,所以是体验设计的不够细腻吗?还是过剩偏离了方向?

    4. 如何衡量体验过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反驳体验不是越细腻越好吗?为什么会过剩?好比一台电脑配备4060的显卡,你拿来看看视频性能过剩了,但是别人可以拿来玩3A大作啊。话虽如此,但每个产品的用途是有定位的,还是拿电脑例举,我要用于GPU类渲染工作,那我把钱花多花一些在显卡跟显示器上,那我必然能收获更好的体验,但若是我看中了一套炫酷的联名款机箱外设,多花了好几千预算,而从显卡或显示器上缩减了预算,那我最终就很难获取愉悦的渲染体验,即使我有一套高级的炫酷外设,但在工作时,感受到的却是体验不足或过剩。

    说到这里应该有些概念了吧,一方面要看丰富细腻的体验设计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或者说是否围绕产品核心业务而展开,当局部的体验升级时,肯定也是优先考虑核心业务,不然体验升级可能并带不来实质上的竞争力,这时你也可以试图回想一下那些让你印象不好的体验是出于什么原因。

    另外就是在追求细腻的体验设计时,是否用力过猛,产生了过多的细节呈现,使得用户短时间无法吸收而成了信息障碍而困惑,亦或者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只是设计师的过度输出。

    面对那些用户群体更广泛的产品,衡量体验是否过剩本质还是以上这些。面向用户群体更广泛了,功能服务也必定更多,那么首先要看主业务的整个流程体验如何,在主业务流程体验还不错的情况下,其他衍生服务才会成为加分项,而后更多的就是看用户感受了,即对于用户使用的成本、门槛、效率诸多方面,保证用户感受到的价值大于付出即可,讲大道理就是内容为王、价值为王。

    本末倒置的用户体验还能是好的体验吗?听说过峰终效应吧,你让用户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或是边缘业务上感受到细腻的体验,出于产品核心价值进行体验的用户最终又能落个什么印象呢?

    二、为什么会体验过剩 1. 先聊聊产品本身(建立认知) 产品本身作为用户体验的载体,我们要对产品与体验间有清晰的认知,认识到体验如何诞生如何趋向过剩。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了入市、成长、成熟、衰退四大阶段,就前三个正向阶段分别在做的事,分布是建设产品价值,完善产品体验,构建品牌与气质,当然了也还有运营推广,这一建设过程有同行用一个金字塔进行表示;

    1)一切从产品价值开始

    产品价值代表了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价值,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商业价值,是产品诞生入市的基础,一般产品0-1阶段就是指的产品价值建设,是基础且核心的服务功能建设。

    看到这么一段话,说项目前期都是能用就行,不管好看与否,后期则将用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其中透漏的无非就是所有产品都是基于用途价值所展开的,然后就是差异化或是优质的体验做竞争力。

    通常我们会将可用与好用作为一个体验的分水岭,能用是为了满足产品核心价值层建设,好用则才开始建立优质用户体验与竞争力。这一系列分层便是之前那个金字塔模型了,而价值理所当然的在最基层。

    2)好体验先从价值开始

    以上所述,不论是说体验还是商业,围绕的都是产品价值,如果将上面的金字塔模型视为完整的体验,那么所谓的优质体验就应该不断的向下靠拢,或者由下而上建设产品,这与产品体验五要素模型也是相呼应的,应该做好核心业务体验再进行边缘服务的体验升级,以下例子你觉得那个体验会更好?

    3)阶段化的商业体验

    用户体验向来不是单单为用户服务,也为商业服务,大多互联网产品的价值都是有局限性的,并且有产品定位限制着业务扩张范围,所以在有限的产品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商业盈利或用户留存就成了关键。(要不还是说大厂会玩,直接把定位生态化,开始大量拓展各种商业矩阵)

    然后理所当然的,用户体验作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产品发展,开始融入了更多的商业目标,例如火爆一时的“App暗色模式”被包装成了护眼、缓解疲劳、有效省电,但可信的研究报告中,真正能省电的也只是“#000000”的死黑像素可以,护眼跟缓解疲劳更不值一提,你要呵护眼睛就应该劝人家关掉屏幕才对,除了满足了部分用户对主题视觉的偏好以外,更多则是延长了用户使用时长这一系列商业指标,千万不要小瞧多停留的那一分一毫,却是一些社交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就是被用户体验包装起来的商业体验,虽说好的用户体验应该是以用户为导向,但架不住商业才是目的,所以体验还常常要兼顾商业,如此看,用户体验是不是可以说成做商业设计还要常常兼顾用户呢hhhhh。

    4)总绕不开体验过剩

    当一个产品开始注重用户体验或打造品牌气质,那就说明已经进入或过了成长期,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当核心业务逐步稳定,价格或业务模式就会难以变更。

    本来塑造品牌与气质就需要对交互形式、动画效果、品牌视觉深入改造,所以体验设计也就沿用到了一些表象或是边缘业务上,并且每个产品的功能服务或者商业模式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增长减缓是必然的过程,而体验与留存会成为中后期的核心竞争力,一顿卷,体验必然过剩,这是与产品本身周期强关联的,并且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里外呼应的。

    2. 市场竞争的助推(外部诱因) 伴随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深入考虑商业化,以及为产品附加更多的功能服务或尝试创新和引进新技术,来维持产品新鲜感和赛道角逐力,这样可以扩展用户群体与营收能力,通常竞争企业也会及时跟进,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这种快节奏与竞相效仿也会导致缺乏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可能把资源消耗在一些对用户不痛不痒的体验设计上,这时你会发现大家都在体验过剩的风口上,想要下来都难,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追求增长而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所以抄对竞品跟做好用户研究还是很重要的。

    再者就是以业务价值为主导的创新枯竭,可能从生产到消费到售后都一条龙了,核心业务价值已经没多少挖掘空间了,面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企业开始尝试新技术开发或应用,从而提高所谓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或者说融资噱头或股价,但若未权衡好,也可能产生更高的门槛,或是让产品变得复杂难用。

    3. 企业文化的助推(内部诱因) 说到体验过剩就不得不提企业文化,看起来最能控制体验过剩的好像就是企业自身,实际上企业文化跟体验过剩的加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厂的项目矩阵往往是庞大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设计师,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项目都是稳定的,所以设计师就干脆以团队的形式出道了。

    设计中心或者UEDC诞生了,那么作为一个组织是不是就应该有影响力和价值体现?那它就会发一些公开的设计案例体现团队专业性和传播影响力,它的案例也要比一般的设计更全面更专业,这个时候他的案例就会包含更多的包装成分,以及更多其他职能的内容配合,当看起来更专业更UCD就达到目的了。

    更多人看到了UEDC的价值,渴望加入UED的团队,也渴望建立自己公司的UEDC,甚至个人的作品发布也会对标那些UEDC的。但事实上这些UEDC发布的内容不乏有一些噱头以及过度的体验思考,但大家却不自觉的相互效仿卷了起来,那可不得体验过剩嘛。

    另外我们悉知大厂或头部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一向是走的比较前沿的,很快那些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就被引进和广泛应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绩效考核、KPI、OKRs、体验量化等,并且企业之间相互效仿学习,加上员工跳槽快速传播着这些企业文化、职场风气,但同时水土不服、负面的、隐性的问题也被快速带入行业。

    职场上,面对企业文化带来的一系列要求,我们被动的与业务增长、绩效考核、精益运营、数据指标等绑在一起,又没法躺平,也只好互相寻求横向的价值增长机会来应对上面的政策(内卷),此时大家更在意业绩数据或是成果包装,只有故事讲好了,数据好看了,大家才能好过,哪有精力去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或体验升级,体验过剩不就显得合乎情理嘛。

    做过用研的同学其实都清楚,要想微调调研结果方向,中间的操作空间还是很足的,甚至一句话的事儿。而一个符合预期的体验结果重要吗?重要。关系到向上汇报、成果展示、项目奖金、绩效考核,而体验这种东西是不好定义标准的,因此有了体验度量,同时又不是极个别职能的成果,因此就成了部门之间横向拓展寻求增长价值。设计给上级看同行看,那如何让用户感知到和认可呢?那就通过上面所述搞一个看起来可信的结果。

    职场人人都在谈论体验,但人人都更关注自己期盼的体验,各自又对体验有着不不同的见解,那么所谓的体验设计就很难不夹带私货,以及难以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标准共识,之前我写过一篇《个人设计偏好对工作的影响》,其中个人对体验的理解偏好与旧的体验设计经验是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带入到新的工作中,看似用户体验,实则可能是自我体验设计,那么一旦在设计落地或决策时,没有把控住核心价值地带,那就可能奔着体验过剩发展了。

    4. 我个人主观的感受 设计师面对体验过剩这种现象往往是被动的,我们能做好的,通常也只是被要求的部分,并不会有太多话语权、决策权,所以有时候能碰上一个厉害的产品或项目管理还是很幸运的。另外产品面对市场环境跟我们面对企业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又卷又要不上价,不想掉队,又只好跟上,然后产能又过剩,市场却既要又要还要,简直是一个恶循环。

    三、体验过剩带来了什么 相信这也是大家关心的环节,甚至体验过剩的部分影响大家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过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请看~

    1. 关于是好是坏? 体验过剩是整个市场或行业环境孵化出来的,我也说不上究竟是好是坏,因为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立场,有泥泞也有机遇。

    2. 先说说机遇 当企业在过度追求体验设计时,新的工作机遇这不就来了吗,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上升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是发展机遇,对于个人来讲,可以丰富能力,提升对体验设计的认知,丰富设计视野,要是能力够开个培训班帮大家提升体验设计能力不也行嘛。

    3. 产品体验的门槛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在竞争中强调用户体验时,用户对于不同产品之间的体验差异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用户也会快速适应这些体验设计,并形成一套体验的合格标准,而对于那些无法提供对应体验水准的产品则更容易被淘汰。

    另外体验过剩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产品功能或视觉内容,这对用户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认知负荷,用户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产品的复杂性,对于用户引导设计和啊哈时刻激活都有不少阻力。

    4. 体验边缘化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体验边缘化”,一方面是指体验设计不能聚焦核心业务或深入业务价值,而停留在表象体验设计更多一些,对于用户为导向的体验也逐步被商业或数据增长而侵蚀。

    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产品时,是会关注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或独特性的,若因为体验过剩与同质化严重,那么产品本身也可能会丧失核心价值或市场份额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体验边缘化。

    这些边缘化的体验却不能满足以核心用途为主的用户,并且这些体验可能会被忽视或不被感知。例如电商设计了更精致的UI、细腻的交互、清晰的大图,或许能够增强选购体验,但是并不能解决优惠、实物符合度、大促卡顿、快递服务这一系列核心价值,说到这里那些优化电商物流的平台还是有些东西的。

    总之体验边缘化伴随着体验过剩已经存在了,但是迫于市场内卷的形势,即使知道应该注重产品核心价值、关注用户需求与感受,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提供更加便捷、易用、高效的设计方案,但却还是很难真真做到。

    5. 逃不掉的内卷 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体验过剩带来的内卷了吧!真的是逃不掉的内卷!

    企业为了追求用户体验不断增加产品功能或是局部体验优化,竞品之间又会竞相模仿,市场便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时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而加大投入,打工人就只好背上更多的任务和指标,于是就开始了加班和内卷。

    内卷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与负荷,同时也使得设计行业对专业技能有了更多的要求,随之打工人又要学习和提升更多的专业能力,还要在工作中进行体现和汇报,而后又进一步的加剧了体验过剩与内卷。

    6. 资源的浪费 就内卷而言,已经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了,更多的都是加速了内部资源内耗,而非市场或外部价值的增长。内卷带来了更多工作量也降低了效率,打工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博弈、来设计包装、内部对齐、展现价值。

    真实场景中,对于产品体验的过分思考与设计真的就能如愿以偿的带来好的体验提升吗?真不一定,事实上这么多年的设计与产品体验经历告诉我,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动机与直观感受有着相当的比重,即7分思考3分设计用户往往只赏你3分薄面,如此一来,在大多竞品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7分的设计思考,不如多花几分在其他地方,例如研究设计方向是否正确,再考虑如何设计正确的方案之类的。

    实在不行卷卷视觉好了,美化一下总归错不了多少的,反之,都是市面上的东西,3分设计你讲出10分思考,那不是设计思维,那是在包装、在内卷,就好像是做了一个LOGO,然后为此讲述了一个几千字的故事,但是广大用户直观感受到的又能有多少?

    四、如何应对体验过剩 如果你有心要克制体验过剩或者想要寻求一些方法避免,那么以下有一些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1. 核心价值主导 如果想要对抗体验过剩的话,那么主张核心价值驱动体验设计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以正确地设计方向作为开始,再考虑设计的正确,核心价值指的是产品最重要的服务和优势,也是主流用户最需要的部分。通过将核心价值作为驱动力,可以确保体验设计为产品产生更好的竞争力,并聚焦产品优势与用户核心诉求,从而避免过度追求细节和完美导致的体验过剩问题。

    当然了,这都是理想状态,或许有些讲大道理了,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陆陆续续的商业目标,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浮躁的,想要吃一波红利,真正打磨产品细节和体验的都是少数。

    并且现在普遍以大数据代替了真实的用户发声,这是一种捷径,可以快速验证效果和了解用户行为,但也不乏很多时候只是在为数据而设计,面对真实用户的直观感受或心理活动以及情绪变化,却是无法感知的。

    2. 定制化与极速版 当我们明确使用一个产品的目标时,作为用户的我们更希望的是简洁、直观、易用、透明,事实上产品设计师们也知道,因此面对产品功能的快速堆积和体验过剩,设计师们也采取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案,如定制化与新开一个极速版之类的。

    定制化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千人一面,个人看来主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将功能内容重组分类,划分层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方向和阶段逐步的接触和使用更多的功能服务,而不是一股脑儿都放出来,告诉用户我们主打一个样样都有;

    其二就是支持用户根据偏好自己控制延展服务的入口,例如微信,事实上微信的服务范围很广,已经涵盖了社交、支付、多媒体娱乐、生活服务和企业服务多方向,但整体层级还是严格控制着,并不会让用户进入应用后就觉得臃肿难用,同时赋予用户根据偏好设置业务入口的能力,可以让应用变得轻量、灵活、可控。

    而极速版主打精简与高效的核心服务,通常会将边缘化服务去除,只保留核心功能,以达到轻量化和减少资源占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应对体验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典型用户可以享受到更聚焦核心业务的产品,获得更简洁易用高效透明的服务,面向企业也解决了一定的用户留存或品牌传播问题。

    3. 可感知测试 构成体验的因素是广泛的,但是作为用户通常会根据“功能价值、易用性、性价比、服务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响应速度、视觉美感”这几大方面的直观感受来评判体验好坏,甚至有时候被那么一两个点特别打动,也会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所以好体验一定要想办法让用户感受到。

    在我个人的认知中,一切精益化的体验应当建立在可感知-可用-易用这套体系上,并且对于那些非颠覆式的创新,不必在形式上追求过多的体验设计,遵循常规、行业标杆、大众认知总归是不会错多少的,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做设计了,既然知道1+1=2,那就直接用好了,没必要寻求新的公式证明1+1=2。

    关于如何做可感知测试,答案就在命题里了,如果那天有时间,找几个客户线上简单的聊聊,访谈一下其实都是可以的,毕竟从来没人说过答案只有在正式的访谈或用户研究中才能挖掘出来,我真的觉得闲谈也很有价值,其他的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可用性测试、AB测试、灰度测试、焦点访谈什么的,总之做做看吧,再亲近用户些,不要只是盯着后台的用户数据来臆想。

    4. 奥卡姆的飞科剃须刀 其实是奥卡姆剃刀定律啦,写到这里就突然想到了,为什么会想到呢?我把百科上的解释贴过来各位感受一下。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趋轻)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简)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 是不是特别像刚入行设计的那句话,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

    五、最后作为职场人的我们 1. 职场的我们 在设计这条道上,有人离去也有人进来,但不难发现,这条道越发的艰难了,还坚持在一线设计的朋友们,我相信都是对设计还怀揣着热爱的那批人,既然内卷、体验过剩什么的我们没有话语权或能力来改变,那就索性把能够触及到的体验设计尽量做好吧,所以面对体验过剩内卷啥的也不要总是怪责设计师们,设计依旧值得我们热爱,设计是热爱,工作是生活,能在生活中兼顾热爱,或许也没那么糟糕。

    另外被卷的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学到了更多,认知上通透了许多,特别是思维方面的,以及业务理解方面,事实上初入设计,技法很重要,但越往后越会发现,设计思维与业务理解更重要,技法随时都能网上学习,但唯有设计思维是真正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复用性也很强,应用场景也更广。夸张点说,设计思维可以受益终身,但技法不行,现在卷的就当是为以后投资了。

    2. 一些发散胡思乱想 产品是应商业而生,通常考虑的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谋求更多的利润和用户,所以体验设计的背后更多的是商业价值,因此多数设计中都是携带商业目标进行的,完全以用户为中心是不可能的,这时会发现体验设计是为了让商业更被用户接受或认可,这才是真实的体验设计现状,我们常把“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捧得那么高,或许正是因为难以做到才变得更为神圣吧。

    但,也不用因此而摆烂,我觉得正是因为大家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追求,才使得商业设计中夹带更多的用户立场,反而让商业更美好起来,叫我说,应该坚持下去,这样设计才会更美好,和值得我们热爱!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很多了,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辛苦了,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收藏。

    专栏作家

    泡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产品交互领域的体验设计师,擅长思考和UI呈现设计,喜爱交流探讨~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淄博爆火,网红城市2.0时代开启?

    设计动态 2023-04-21
    “淄博烧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taco。 从吃到拿,谁不想有一套淄博烧烤琉璃手办? 没吃过淄博烧烤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谁都有可能成为网红,获得万众瞩目的15秒钟,但淄博的火热还是持续到超出不少人想象。从3月初全网走红,这股风一下子刮到了如今,且有持续态势。

    淄博爆火出圈,本文从年轻人、政府、本地居民和全国网友构筑起的传播自闭环来向大众展现了淄博的机遇把握能力,但是,五一期间淄博政府又该如何管控?后续又该如何发展呢?一起来看看吧!

    “淄博烧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taco。

    从吃到拿,谁不想有一套淄博烧烤琉璃手办?

    没吃过淄博烧烤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谁都有可能成为网红,获得万众瞩目的15秒钟,但淄博的火热还是持续到超出不少人想象。从3月初全网走红,这股风一下子刮到了如今,且有持续态势。

    据最新美团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淄博市委宣传部人员向新周刊透露,五一期间预估游客将超过12万人。

    显然,互联网热风已经实打实刮到线下,给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工业小城拉来了大批的消费红利。

    复盘这场月余传播热浪,以烤炉小饼蘸料为起始点的淄博烧烤三件套最多只能算个由头,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淄博政府亮眼的响应速度和舆论传播能力。

    “淄博的反应快得不像是一个北方工业小城”,有网友如此评论淄博政府。一座山东工业化小城,常年只有羡慕济南、青岛等著名周边旅游城市光环的份儿,没有营销机构、缺少网红景点,连本地特色产业都是“琉璃”这样的老传统,不够炫酷,和青年文化更搭不上边。

    可也是它,抓住了短视频热点和社交舆论,借助两串烧烤和一系列新闻,狠狠戳中了年轻人的“穷”和“游”,完成了一场起于民间自来水,盛于全网大学生的现象级传播案例打造。

    但不容忽视的是,与热度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承接压力。还没到五一长假,天南地北游客们的盛情难却就已经给这座城市带来不小的压力:淄博烧烤师累瘫到闭店,各种烧烤食材库存告急,住宿价格飞涨一房难求……一夜爆红后的阵痛开始涌现。

    已经向大众证明了其机遇把握能力的淄博,急需先度过五一这场大考。

    一、淄博向年轻人拜了三拜 淄博,2023年旅游界的第一个“天降紫薇星”。

    所谓天降,三分天注定。但与其说靠天,不如说是向年轻人拜了三拜。第一拜,踏中了当代互联网年轻人的核心集体情绪——穷、游。第二拜,用短途旅行的美好故事培养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第三拜,尊重大学生的“好客淄博人”打造出了一个“寒窗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励志翻身故事,三番四抖,起承转合,该有的都有。

    先看第一拜,所谓穷游,恰恰是后疫情时代憋疯的大众的普世情绪。

    旅行自由有了,然而春暖花开之后的第一个节日清明只有一天假期,还没玩够的年轻人们瞅准了“特种兵式”旅行法,周五一下班下学就出发,连夜坐火车高铁奔赴目的地,两天走四个景点,每一个都浅尝辄止。

    但财富自由还没跟上。一天步数三万五、一个地儿只花一百五,选择穷游的人们,正在借助快节奏的打卡旅行发泄长久以来与山河美食分离的痛楚和憋闷。

    淄博烧烤的爆火就诞生在“穷但疯游”的热潮中。烤素菜一元一串、烤肉串两元一串,号称人均五十吃到撑,淄博烧烤低廉的价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吃货,再加上淄博本身是个三线小城市,住宿交通价格都十分亲民,所以最开始新闻当中鱼贯而入淄博烧烤店内的“特种兵”大学生们,一举就为淄博带来了日上十万的客流量。

    但这样的城市消费其实正是各地三线开外小城的普遍水准。大情绪下,淄博的聪明之处便在于又拆分出了针对核心人群的小情绪。

    从地缘来看,便捷周边游的概念给身处山东、苦长假无门的本省旅客创造出了一个特色化短途游范本。

    根据巨量数据,抖音平台关于淄博烧烤的视频中互动最多的是18-40岁人群, 4月8日迁入淄博的客流来源地前十全部来自于山东省。对于山东省及周边省市居民来说,淄博位于两小时高铁圈内,并且遍地都是政府支持营业的烧烤店,处处洋溢着烟火气息,这样的旅行地自然让人心动不已。

    能够在一座平时忽视的小城践行吃到爽的短途游计划,也能顺势成为互联网热潮的第一批赶海人,拥有更多社交谈资,何乐而不为?第一批种子人群自然随之诞生。

    此后,从年龄层拆分,淄博真诚的态度、尊重的行为又恰恰戳中了有着“最惨一届年轻人”称呼的当代大学生的心巴,也成功掌控了社交平台上最活跃一批人的话语权。

    作为与疫情缠绵度过青春三年的年轻群体,这批18-22岁的年轻人群既符合Z世代的公共画像——普遍重视自我表达和社交回馈,又不得不遭遇阶段性阴影的波及——职业迷茫期更重、关于未来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他们是张扬的一代,却渴望稳定。他们热衷发声,却讨厌教化。他们更希望被人看到、被环境,尤其是官方认可。从这点来看,淄博的一系列举措恰恰竖起了尊重的大旗。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吃烧烤体验,淄博开设了大学生烧烤专列,文旅局长又是亲自送礼品,又是专门邮寄山楂,还为大学生打下了青旅住宿价格。

    甚至在疑似遭遇“清北大学生”歧视危机后,淄博此前致山东隔离大学生的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又被八出,隔离期间和大学生的“亲人式相处”所结下的善缘集中爆发,甚至助力全网大学生再次深感“被尊重”。

    于是,危机悄然退去,一波三折反而更为这座小城的淳朴故事添花。而经得起深八、对得起消费者的故事自然给淄博再添好感度。

    三拜后,一批掏心窝子的人群不免化身城市拥趸。命中注定,淄博该有这一红。

    二、政府、本地人、网友,淄博的传播自闭环 三分天注定后,便是七分靠打拼了。不同于过去的操盘手隐身概念,当下时代,越是积极主动便越要走到台前,方能接的起自然流量,玩得转社交平台。

    淄博爆红的整个过程中,由政府、本地居民和全国网友构筑起的传播自闭环分外引人注目。

    最初,网友的自发探店点燃了星星之火,疫情期间在淄博隔离的大学生今年开春后不少返回淄博吃烧烤,也带动了淄博烧烤探店视频的兴起,千万粉抖音博主@B太 端着电子秤去打假缺斤少两行为,却在淄博直接“失业”,淄博商家没有一家缺斤少两,甚至还添东西给他免费品尝,这个视频也让淄博正式在以便宜和实惠在互联网出圈,构筑了第一波传播话题。

    此后,淄博政府便迅速接过了火炬,官方各个环节的全方位下场、反应快速紧跟热点的话题打造和巧用短视频平台创造内容均成为传播中的关键。

    从3月31日淄博政府积极推出烧烤专线高铁,到4月10日乘客在烧烤专列“上车空手下车兜着走”,再到4月15日淄博表示正在调查打击酒店标价过高的问题,官方带头的行动全都火上热搜,被各大媒体报道。

    淄博政府的努力体现在针对网络舆论的种种跟进,所以总能在第一时间就被看见,每一次的事件新闻也让淄博烧烤和淄博政府进一步巩固“四月顶流”地位。甚至时至4月中旬末尾,淄博烧烤还是微博热搜的常客,偶尔会出现的负面新闻,都变成了淄博烧烤拥护者们的宣传阵地,极个别欺诈游客的商家被纷纷要求与淄博烧烤的名号“割席”。

    同时,短视频的作用也放大了淄博烧烤的魅力、让淄博在美食角度进一步出圈。

    短视频在食物安利方面有种天然的魔力——氤氲在淄博小烧烤架上的烟雾,肉串在炭火上烘烤开始收缩,滋滋冒出的油和渐渐变得嫩软的蔬菜短短十几秒的抖音视频让人垂涎欲滴,再看一个手拿淄博小饼一把撸下肉串的卡点视频,一顿简简单单烧烤的过程都变得无比有趣和撩人。

    “全抖音都去淄博吃烧烤了”登上抖音热榜,惹得网友评论:“看样子不去一趟淄博吃烧烤,抖音是不会放过我了。”

    这样的渠道热度是淄博文旅不能错过的,一月份的时候,淄博烧烤还没火遍大江南北,淄博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城,但官方也已经呈现出了热点打造能力, “蹭” 《去有风的地方》中淄博人许红豆的热度视频能从其他寥寥几十赞的视频中脱颖而出,获得上千赞。

    三月末四月初开始,淄博文旅的抖音数据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有淄博烧烤这一大热IP在手,文旅局利用抖音短视频的流量,再三向游客们承诺一定做到放心服务,还抓住这波热度宣传起了淄博的海岱楼、蒲松龄故居、博山陶瓷大观园等景点。

    同时,淄博电视台、淄博张店区文旅局局长也利用直播的形式在抖音全民拥抱起各类热梗,“淄博烧烤”正确吃法展示、“坐上高铁去鲁C”、和现场食客们一起烤串唱歌等内容纷纷出现,官方代表的下场不仅拉近了用户的距离,也更代表了官方的鼓励态度,让这场传播之火燃得更旺。

    淄博的本地红人、居民、店主成为了第二棒火炬手,天然的地理优势让他们成为传播中重要的原子组件,发挥着更全面且系统的内容补足工作和价值引领潮流。

    淄博人几乎人均品牌公关。关于个别商家缺斤少两的问题,淄博领导曾放过狠话:“谁砸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这句话在淄博市民中广为流传,成为每个淄博市民维护城市形象的口号。有网友分享淄博本地老在店里干架的水果店夫妇都不打架了,因为“不能毁坏淄博的形象”。

    同时,大批本地探店博主持续发布淄博的社交话题和最新的旅游盛况,为烧烤再添加社交、热点属性。发生负面新闻时,在社交平台上帮淄博烧烤说话的本地人越来越多,证明自己在淄博服务好、美食好、消费好,甚至还有人专门发帖子夸某个店面, “不忍心这么低调的老店默默无闻”。

    天然流量场中的热度优势和肉眼可见的生意增长也达成良性闭环,促进越来越多淄博本地人进一步进行互联网内容建设,在虚拟世界守卫起精神老家。

    于是最后,传播棒又回到了广大网友的手中,在已经大体成形的舆论场中,越来越多年轻人自发参与、自主挖掘,探寻起这座城市的更多话题,参与进这场社交狂欢中。贡献着更多的梗和话题。

    “当别的城市在禁止烧烤的时候,淄博却……”、“淄博烧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taco、“看淄博视频的时候需要一个能闻到味儿的手机”……各类源源不断话题持续发酵,也打造出更多可以跟进的内容,让淄博政府、淄博本地人进行更多跟进与发挥。

    这样的传播闭环中,“操盘手”是谁已很难言明。淄博烧烤协会会长陈强曾明确表示:“淄博烧烤没有机构在运营和营销,只是有利因素在这一刻集中爆发了”。

    对于淄博烧烤来说,真正的“操盘手”是和消费者情绪的共鸣,是反应迅捷的政府机关,是每一个精神淄博人和快乐网友。

    三、淄博火了,然后呢?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广大游客对淄博烧烤赞不绝口的同时,另一种声音也渐渐浮现了出来。

    最近几日淄博的“汇通宾馆”被爆出从一百多元一晚涨价到五百多远一晚,淄博官方的账号评论区下充斥着讨伐汇通宾馆的游客,要求官方快速整治。还有游客爆出淄博某烧烤商家有强制消费、菜品不新鲜等问题。

    这类问题上,外地游客们对淄博展现出了宽容和支持,认为 “哪个地方都有坏人”,个别商家仗着游客流量大为非作歹坑蒙宰客并不能影响淄博人整体的善良。

    但淄博火得太久了,久到渐渐出现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本次淄博烧烤最热地点“八大局”里,许多水产蔬菜等商铺正在转让撤店,要让位给烧烤产业,其中不免网红店铺越来越多,而八大局最先火起来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不是“南锣鼓巷”,而是一个可以和本地人共享生活气息的地方。

    一些游客因此出现了逆反心理——淄博游客太多,网红化趋势也初露眉目,恰逢五一小长假在即,许多人选择放弃。不过尽管如此,淄博烧烤仍然如日中天。4月15日,淄博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开售,北京南-淄博火车票开售不到一分钟就被秒空,14日到15日两天,淄博火车票搜索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虽然淄博在刚红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建设速度,两天改造完八大局东一路,还预计在五一前完成建设八大局停车场,但五一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000%,如此庞大的客流量给淄博文旅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考验。

    五一的淄博必定人满为患,目前淄博政府正在规划将方舱转变为应急住宿旅舍,即使淄博文旅抖音号几乎在每一条视频都呼吁游客们错峰来淄,但如何安置即将涌入的疯狂的游客们,如何保证每一位游客的旅行体验,是淄博文旅迫在眉睫的难题。这座城市的旅游承载容度瞬间被涨满。如果淄博承受不住五一这波人流量,游客旅行体验不好,好口碑也会被反噬。

    尤其他的爆红建立在大量交口称赞的年轻人群体上。作为社交舆论场中的核心人群,他们的正向能量有多强,反噬所带来的危害便愈发难以承受。

    当然,天然流量所带来的后续问题还远不止一个五一。当一座缺乏旅游基因的工业小城因美食爆红,寻找可供支撑的第二支柱也注定成为淄博的长远命题。

    犹记得2017年末从抖音兴起的第一代网红旅游城市——西安,15秒视频中的一杯摔碗酒瞬间让这座悠久的文化古城火遍大江南北,可即便是作为旅游城市,西安也在这波浪潮中晃了三晃,还是通过漫长的一到两年发展与适应,才通过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回民街的世界美食、街头的音乐说唱等新元素实现了城市旅游改造。

    但对比之下,淄博的文旅基因便弱的多,烧烤、故居、博物馆、文化节,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这些项目缺乏独特的吸引力,这座城市的工业基础,也还没有探寻到与这波话题结合的更好解法。那么,当这波流量过后,淄博还能否被记住,继续做备受人们宠爱的旅游城市?为这波浪潮兴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网红店铺,会不会被遗忘?一切都还需打上个问号。

    但无论如何,这座北方的工业小城,已经站在了十余年来最好的机会风口。曾经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厚注脚的淄博,又一次抓住了新时代文旅机遇的浪尖。

    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作者:郭吉安 库库紫

    来源公众号:剁椒TMT(ID:ylwanjia),新流量、新科技、新玩法、新经济的气味与温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剁椒TM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ChatGPT来了,产品经理如何克服焦虑?

    设计动态 2023-04-21
    2022 年 11 月 30 日,当卡塔尔世界杯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时,大洋彼岸一家叫openAI的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产品,略显单调的聊天界面背后蕴藏的是极其强大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LLM),它强大的语言理解、内容生成能力迅速火遍了全球,自

    随着ChatGPT的到来,各行各业、各大社交媒体都在传播该内容,让一部分人嗅到了商机,但同时也让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本文总结了三点焦虑,希望能够帮助你缓解情绪。

    2022 年 11 月 30 日,当卡塔尔世界杯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时,大洋彼岸一家叫openAI的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产品,略显单调的聊天界面背后蕴藏的是极其强大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LLM),它强大的语言理解、内容生成能力迅速火遍了全球,自发布以来,5 天注册用户超 100 万,月活破亿用 时仅 2 个多月,被称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一时间,社交媒体、长短视频上各种普天盖地的内容袭来,从原理解析、团队背景、应用探索等方面,都争先恐后抓住这一热点狠做文章。

    嗅觉灵敏的人甚至发觉到了第一波商机,开始把GPT套壳推出一些应用,美其名曰「中国版GPT」,有的甚至开发课程来割韭菜,比如「教你如何用GPT挣钱」。

    国内的各AI公司以及互联网大厂「如梦方醒」,惊呼「还是老美会玩」,有钱有能力的马不停蹄的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而没钱没资源的即便过过嘴瘾也要硬撑着说「我们已有相关技术」,仿佛ChatGPT没有什么技术门槛,短时间就能突破;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空前的感受到了AI带给我们的冲击……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在惊叹AI技术进步神速的同时,却也产生了很多的焦虑。

    焦虑1:职业被取代焦虑 「35岁失业」的焦虑还没消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焦虑就来了;以前大家可能普遍认可人工智能只能取代一些偏体力劳动、劳动密集型的工种,但是现在,知识型工种也面临着被取代的风险。

    各种基于GPT以及相关AIGC的应用层出不穷,比如:AI写文案、AI做PPT、AI作图、AI修图、AI写代码、AI写剧本、AI做CAD……一些职业赖以生存的技术壁垒似乎一夜之间消失殆尽,而且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AI确实比人做的好,这逼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更绝望的是很多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可能还没等到职业跃升的机会,却等到了比自己廉价,效率更高的AI。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做跨境电商的,曾经雇佣了一个学年轻人来做助理,主要负责写商品的本地化文案、制作商品宣传视频。GPT出现之后,他发现GPT写的本地化文案几乎已经到了拿来即用的程度,同样可以根据要求生成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的宣传视频脚本,于是内心已经在纠结是否解雇小助理。

    产品经理会被取代么?能取代,但是不完全取代。通常而言,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

    1. 需求挖掘、分析、抽象;

    2、产品设计、规划;

    3、产品运营分析;

    4、 用户、竞品、市场研究和分析;

    5、产品GTM

    上述几类工作实际上再有足够的输入的情况下,我相信AI都能输出一些信息,所以一定程度都是能被取代的。

    所以,核心点是输入,所以说以后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很多调整,我们也会变成「Prompt工程师」,即我们很可能要把更多的精力来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加工成提示词输入给AI ,由AI帮我们形成具体的方案,然后我们从中挑选可用的来完成终稿。

    比如需求挖掘,我们很可能需要把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用户研究的素材做好调查和收集,输入给AI,AI最终可能能够输出一些分析的结论。相比起AI介入前,我们可能要熟悉各种需求分析模型,有了AI之后,我们可能要把更多精力用在如何洞察用户需求,如何收集用户原始需求,以及如何对AI输出的需求进行决策上。

    焦虑2:信息过载的焦虑 作为互联网或者AI产品经理的你,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被各种社群、社区、公众号、研讨会、论坛、网课给轰炸了;自从ChatGPT以及AIGC出现之后,各种层出不穷的名词、科普、探讨如洪水猛兽一样袭来。

    似乎跟不上潮流就要落伍了,于是乎你开始添加各种微信群、加入各种社区、报名了各种网课或者研讨会、收藏了很多文章,你想拼命的抓住各种信息,学习GPT和AIGC,体验一下站在浪潮之巅的感觉。但是,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信息的产出速度远大于你的吸收速度,甚至GPT3.5还没弄明白,GPT4.0、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又来了。在职业被取代的焦虑下,学习能力的焦虑也产生了。

    对于产品经理的我们,要学习,但不是盲目的学习。推荐购买一些书籍进行系统性了解,在此基础上自己实地体验,同时可以参与几个微信群或者知识星球的讨论即可。太多的信息源,反倒是容易适得其反。

    平时工作中一些需要创作的场景,也可以尝试中利用ChatGPT来做一下辅助,慢慢的和他「和平」共处。

    焦虑3:人类安全的焦虑 每一次AI技术的进度都会伴随着「AI是否会毁灭人类」的问题出现。从技术来说,GPT模型的是依靠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实现的,其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仍然是一个谜,就好像突然涌现出来一样的。并且,其对话理解、内容生成的能力具有不可解释性,这无疑增加了人类的恐惧,觉得它会不会像科幻小说中的AI一样,动了毁灭人类的念头。

    这不,美国非营利组织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就在3月末发布了一封名为“暂停巨型AI实验”的公开信。有上千名人工智能专家和行业高管在信中呼吁,暂停对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训练。

    至少,暂停半年。好多我们熟知的名人也加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特斯拉和推特CEO埃隆·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希奥等。尽管可能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是至少说明了AI确实对社会和人类有潜在风险。

    相比起毁灭人类,有一些更现实的问题也放在了人眼前,比如版权、安全问题。先说版权,大模型的训练语料可以理解成来自人类现有的知识,比如AI为什么能做图,是因为他学习了非常巨量的人类画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二次创作。

    那对于原生的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否公平?AI使用了他们的作品,但是他们却收不到相应的补偿,你想起诉AI吧,关键甚至可能都说不清楚到底AI使用了你的哪个作品。最扎心的,AI用了你的作品训练了模型,最后还可能抢了你的饭碗,这找谁说理去。而对于安全,试想一下,当AI普及了之后,一些人不免对AI产生了依赖,如果AI出错了怎么办?特别是一些专业领域的错误,可能非常难以察觉,岂不被带偏了?

    本文并不是专业的科普文,只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谈了以下GPT带给我的焦虑。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深刻意识到GPT的出现将会带来一大波的应用场景,同时很可能对很多行业的工作方式打来极大的变更,所以比起焦虑,更多的还是期待。而我也加入到了GPT的学习大军中,希望能参与到时代的浪潮中。

    本文由 @奔跑的蜗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大厂“开卷”海外小红书

    设计动态 2023-04-21
    在海外,大厂“瓜分”小红书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大厂们在内容种草领域的野心,在海外终于“卷”出了一些小成果。 字节在2020年推出的旗下生活方式社区Lemon8,俗称“字节版小红书”,在TikTok受尽苦难的三月,终于迎来了爆发,登上三月iOS 投放榜单第三;阿

    近几年,种草成为了另一个拥挤的赛道,小红书也成了巨头们研究得最透彻、模仿得最彻底的一家公司。尽管大厂们动作不断,但在国内能够取代小红书的存在仍未出现,于是新的战场被转移至海外。大厂的种草梦,能在海外实现吗?

    在海外,大厂“瓜分”小红书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大厂们在内容种草领域的野心,在海外终于“卷”出了一些小成果。

    字节在2020年推出的旗下生活方式社区Lemon8,俗称“字节版小红书”,在TikTok受尽苦难的三月,终于迎来了爆发,登上三月iOS 投放榜单第三;阿里押注的本土化生活方式平台Miravia,去年12月上线西班牙,如今,在Google Play的下载量超过百万次;而被大厂们瞄准的小红书,也渴望默默用新的美妆社区habU,在日本打响前哨战。

    会有这样的布局不算意外。截至2022年12 月底,小红书有2.6亿MAU,60%的用户每天都会在小红书高频搜索,日均搜索查询量近3亿次,平台日均笔记发布量超过300万篇。

    无论这些数据是否经过包装,这些光鲜的数据,都让大厂们实打实动心了。过去这些年里,种草成为了另一个拥挤的赛道,小红书也成了巨头们研究得最透彻、模仿得最彻底的一家公司。

    紧跟其后的选手有抖音的“可颂”、淘宝的“逛逛”、拼多多的“拼小圈”、京东的“种草秀”、知乎的“CHAO”,甚至两个月前,微信也更新公众号图文消息功能,誓要掺和一脚图文种草赛道。再没有哪家平台,能像小红书这样,让大厂一边忌惮,一边忍不住羡慕。

    在新一轮的浪潮中,大厂们的动作不慢,然而迄今为止,在国内能够取代小红书的存在,仍未出现。

    赛道已经被点燃,新的战场被转移至海外。显而易见,形式更卷了,许多人挤在这条通往美梦成真的康庄大道之上。但没人知道,这片土地上究竟能捡到多少金块、挖出多少宝藏。

    01 大厂种草梦,实现在海外 以国境线为分水岭,互联网内容种草领域,正在上演一场极富戏剧性的商业叙事。

    一边,大厂们虎视眈眈,国内的种草社区却仍是小红书一家独大;另一边,出海搭建内容社区似乎正在百花齐放,让挣扎在这片蓝海中的人们,能够冒出水面来喘一口气。

    最被关注的当然是抖音。在海外多地区对TikTok围追堵截的当下,字节默默发力Lemon8在上个月,它成功跻身iOS投放榜单第三。

    如果没有TikTok这一遭,抖音是否会加大对其投入力度,这不得而知,但不论如何,Lemon8确实火了。

    这款将自身定位为“生活方式社区”的App,在2020年登陆日本,后来扩展到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今天 2 月才在美国和英国低调推出。

    进入美国市场后的第一个月,Lemon8就开始了它的撒钱之路。从今年 2 月开始,Lemon8 通过邮件联系到创作者们,用真金白银吸引他们入驻发帖。

    与此同时,邮件中也提到了,一篇好的Lemon8帖子应该达到哪些要求。比如内容应给出更多细节、主题标签要选择与内容匹配、封面最好设计成杂志风格等。一定程度上,这些发帖细则,也反映出了Lemon8理想的创作者画像:纽约或洛杉矶地区22至26岁、专注于时尚或美容的女性。

    在这种语境下,国内的媒体心照不宣,将其称之为“字节版小红书”。

    抖音的梦想终于是实现了。这当然得益于抖音这些年的出海征途。他们去到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探索,尝试过视频、社交、电商、内容——你能想到的所有能诞生大公司的领域。大力出奇迹的打法,让抖音更加娴熟地利用流量倒灌使新业务快速起量。

    但有趣的是, 在图文种草社区进阶策略,Lemon8显然一改往日不计成本的野蛮增长模式,转而使用更加温和的韬光养晦策略,步步为营。

    这种意料之外的选择,其“前情”或许源于抖音这两年在种草赛道上的频频折戟。2021年,抖音上线了图文功能。在海量用户的加持下,抖音在旅游、美食、时尚等领域内容创作数量的确攀升了,但似乎还不够。去年7月,下定决心的抖音,再次上线内容社区App“可颂”,完成一场几乎是像素级的模仿,但在不久之后,这款App的踪迹就再不可寻。

    野心源于布局。一个平台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社区,更多是由平台连接用户的方式决定的。抖音想要完成内部交易的自我循环,种草作为兴趣电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大干快上的抖音没能完全学到小红书的精髓,国内的故事,就此折戟。互联网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失败、死亡是最常见的结局。

    淘宝当然也有这样的野心,作为一款更为纯粹的、用完即走的购物工具,他们比抖音的渴求更加迫切。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大淘宝业务的掌门人戴珊上任之初,便大幅提升“逛逛”的战略地位,并将其视作“从交易到消费”的内容连接器。

    到了今年4月,阿里迎来了成立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其中,戴珊管理的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率先完成了自己的组织设计,但关于内容的故事依旧在继续。在行业运营端按照行业消费特点、用户需求场景分类管理、分类运营,成立三大行业发展部,它们分别对应商家域、平台域和用户域。“消费者体验”管理理念,体现得更明显了。

    与此同时,淘宝的一些新动作也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不久前,淘宝也开始小规模测试“店号一体”新模式。它意味着,淘宝店铺将与逛逛、直播等账号完全打通,在淘宝发布的图文、短视频直播及精选的买家秀,都将自动同步在店铺的“动态”中,形成一个店铺内的内容页;此外“视频内容店”店铺主页将直接由商家在淘宝发布的图文、短视频、直播及精选的买家秀组成。

    显而易见,淘宝越来越像一个综合体。淘宝也确实需要构建一个小红书这样的“人围绕货”的带货社区。 但相比于淘宝在国内小心翼翼地试探,阿里在海外搭建的新平台,在人、货场的平衡上,似乎更加举重若轻。

    去年12月,一款主打定位为面向西班牙中高端和年轻用户的本土化生活方式平台,在西班牙上线。在平台定位的调性下,Miravia成为一个帮助消费者发现“有趣和简单生活方式”的空间。

    据亿邦动力网报道,在Miravia上,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的社媒账户,用户可以通过Instagram或TikTok等平台共享优惠和产品信息,还可以加入Miravia的WhatsApp群组,分享独家折扣和礼品。而加入Miravia联盟计划的创作者,在每次用户在专属链接下下单时,可以获得高达15%的佣金。

    两家大厂的种草梦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共同交汇向了同一个目标。 谁都想成为最先到达的那一个,而如今,这场比拼还远远没有结束。

    02 小红书出海,步履维艰 在大厂们纷纷将图文种草的美梦搬向海外之际,小红书本身,也不想放过肥沃的海外腹地。

    3月28日,一款名为habU的App在日本悄然上线。它有着与小红书类似的LOGO图标、产品定位,以及使用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小红书尝试出海这些年来,最类似于本土App的产品。或者更准确地说,habU 是小红书出海之路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由“habU 和小红书”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为用户在 habU 平台上发布的彩妆、护肤、美甲、发型等内容,后者主要为小红书主站上的热门内容,系统会将热门动态自动翻译为日文。

    这和此前小红书的出海方向又有所不同。但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毕竟,同样的尝新故事,这已经是第五次了。

    梳理小红书的出海历程,你可以发现一个左右摇摆的故事。

    最开始的2021年2月,小红书出海的第一款产品Uniik正式亮相。这是小红书首次面向日本市场推出的时尚社区,在未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的情况下,上线一年的Uniik获得了20万次的下载。

    成绩算不上太突出,但初次出海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让小红书对未来充满信心。2022年6月,Uniik应用下载量达到20万次之际,Uniik在东京举办了“UniikFASHIONNIGHT”小型派对,邀请了诸多创作者和时尚达人。后来,现场流出的照片里,明星嘉宾往来欢庆。

    这无疑是小红书出海路上的高光时刻。很少有平台能够一击即中,并且开局就成绩不俗。 但没人能想到,这已经是小红书在海外达到的最巅峰时刻了。

    2022 年10月 Uniik停止了更新,原因是,新的下载越来越少。事实上,早在2022年7月初,Uniik 的增长就出现了明显放缓,日下载数量逐渐跌至两位数,再到后来,版本更新也带不来新的下载,Uniik的故事,被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但小红书的出海之路却并没有就此止步。2022年4月,主打海淘购物的Spark在东南亚上线;10月,主打户外生活方式的Takib登陆日本;11月,家居品类App“Catalog”选择了更加成熟的北美和欧洲市场。

    无独有偶,这些App也没有让小红书走上圆满的出海之路。时间最短的Catalog,甚至在短短两个月后就已经铩羽。即便是曾经号称要打开东南亚局面的Spark,也在今年2月,迎来了它的最终结局——自1月中旬以来,Spark下载便出现了增长放缓,2月基本上就不再有新增下降,而最新的更新日期,也已经停留在了今年2月。

    显然, 曾经让大厂们震颤、忌惮并模仿的小红书,没能完成其在海外继续红火下去的梦想。

    很多人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小红书至今未有出海业务的独立负责人,也未对不同国家用户进行分区运营;也有人将其归结为,小红书在海外接连推出了5款App,但没有一款真正继承了小红书主站风格。

    最直接、最简单的出海方式,当然是全盘复制。但从目前摆在桌面上的条件来看,不论是时尚社区、海外购物、品质家居,还是户外生活或者美妆社区,小红书致力于在海外传播高品质的、有格调的生活方式,其出海方向也被划分为更加垂直、更加圈层的社区形式,而非集合式种草平台。

    但似乎又不仅仅如此。譬如已经走向末路的Spark。在停止更新之前,它的定位是“海外购物指南”。但如果仔细追溯它的历程,或许就能发现,Spark最初的梦想,是复制小红书主站。

    甚至,最初Spark在产品布局和推荐算法上都与小红书国内高度相似。但基于这样打法的Spark,并没有预料中的一鸣惊人。直到去年12月,Spark 将产品定位从原本的“好物分享”变更为“海外购物指南”,用更具消费能力的小部分用户,才勉强撬动了市场的活力。而如今,即便更为直观的消费牌,也留不住用户了。

    不论如何,小红书在出海这条路上都棋输一招。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红书的一腔热情没有消散,新的尝试已经开始,谁也不想把新的战场让给他人。

    但社区平台的成功与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马太效应”,当创作者与用户都聚集在一起,获客也变得更为艰难。

    换句话说,“小黄书”越强大,留给小红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小。那么现在的问题或许就是,“小黄书”们的故事,能够继续讲下去吗?

    03 大厂的小红书梦会在海外实现吗? 相比于小红书坎坷的出海路,Leomn8和Miravia当然都有被看好的底气。

    抖音的优势在于,TikTok从中国出发,像八爪鱼一样在全球肆意伸展,全球化版图不断扩大。积累了大量内容生产者,也有更多做本地化产品的经验,基础设施建设得已经足够完善。

    以日本市场为例,抖音先后推出TikTok、CapCut、BuzzVideo、Lemon8 等产品抢占市场。Leomn8几乎可以一比一复制了这一套出海路径,这是小红书本身不曾具备的优势。

    3月TikTok美国国会听证会,则又为Leomn8在欧美的崛起再添一把火。这场将周受资推到了国际舞台聚光灯下的听证会,让TikTok感受了一把从政治夹缝中死里逃生的惊险,也一夜之间捧红了这个颜值颇高的CEO。

    3月29日,周受资发布了一条记录粉丝数突破100万的短视频,并在视频中再度向支持TikTok的大家表示感谢。全世界的网友,吹起“彩虹屁”来都别无二致,在这条视频下方,支持周受资和感谢TikTok的声音,不绝于耳。

    据品玩英文站报道,也正是在这场听证会之后,Lemon8下载量开始激增,Lemon8在TikTok有累计25亿次观看,包括其他市场的观看量,但大多数最新发布的视频都来自美国。

    理想状态下来看,TikTok这张看不清节点的巨型虚拟网络,能为Lemon8提供令人眼馋的充足弹药。显而易见,商业丛林已将这家企业锻造得相当精明。

    相对而言,走上另一条道路的Miravia,则延续的是阿里一贯的电商优势,吸引了包括迪士尼、乐高、皮克斯、巴黎欧莱雅、Nike、小米等在内的国际品牌入驻。与此同时,和线上网站一同出击的线下快闪店,为Miravia再加重了一层砝码。

    据悉,上线西班牙的短短三个月内,Miravia共开了两家以时尚美容为主题的线下快闪店。在这里,层层关卡被设置。比如想要获得进入该快闪店的入场券,就必须下载Miravia应用。在店内,想要抽取当天展出的品牌产品,消费者就需要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照片并提及Miravia和相应品牌。

    不论具体措施如何,两者都完成了获客的基本目标,殊途同归的下一步是——留客。而这件事,即便站在TikTok和阿里的肩膀上,想让故事走向既定的方向也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平台型社交媒体而言,只有创作者赚到钱才会有动力持续生产优质内容。

    “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 这是2014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在电商业务刚上线时喊的口号。近十年倏忽而过,小红书还在电商的边界线上盲人摸象,当然今年也有了不少起色。

    即便是内容,小红书本身也经过了漫长的自我定位。初出茅庐之际,小红书的故事和精致挂钩。炫富、装小资、名媛,曾一度是小红书的外界标签。而如今,小红书的社区由实用主义构成。在这里,穿搭、询问、旅游、办证、看病、养宠物,图文与短视频组成的实用攻略和分享,搭建了社区的基础。有人戏谑地称之为“新式百度”,莫不如是。

    与之对应的,小红书平台上出现的内容,也正逐渐从“推荐好物”到“看看世界”,再到“分享自我”,门槛被层层下沉。在小红书,两个普通人在精神上隔空击掌的概率越来越大。

    Leomn8和Miravia当然也要寻找难以被撼动的护城河。毕竟,双方的对手不仅仅是彼此,虎视眈眈的还有Instagram、Pinterest、Ameba、Kinarino等本地平台。

    从进攻到防守,这是一次截然不同的打法转变。

    而一些新的故事已经出现,《纽约时报》称,已有数百名美国创作者加入 Lemon8,而它在美国市场的计划才刚刚开始:今年4月完成创作者生态初步积累后,Lemon8将在5月正式面向北美市场推出,并将举办一场全球营销活动,专注于增加用户和帮助创作者涨粉;到今年9月,Lemon8或将正式着眼于商业化动作,帮助创作者从品牌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广告中赚钱。

    一场新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而赢家还在路上。

    作者:石榴,编辑:月见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钉钉飞书,因为AI“打起来了”

    设计动态 2023-04-21
    因为AI,协同办公市场“打起来了”。 4月18日这一天,钉钉、WPS、印象笔记,都迫不及待地对外展示自家的“AI办公助手”。而在一周前,飞书的AI助手“My AI”演示视频,才刚刚发布。 上周,业界的关注点还在头部大厂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本身,这周,焦点就转移到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协同办公赛道也开始卷起了AI技术。其中,钉钉、飞书等应用程序通过使用AI技术来提高协同办公的效率和便利性。然而,AI时代,办公场景竞争还将激化,谁能找到突破的机会,谁能成为细分领域的新黑马?

    因为AI,协同办公市场“打起来了”。

    4月18日这一天,钉钉、WPS、印象笔记,都迫不及待地对外展示自家的“AI办公助手”。而在一周前,飞书的AI助手“My AI”演示视频,才刚刚发布。

    上周,业界的关注点还在头部大厂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本身,这周,焦点就转移到了大模型能力的落地应用上。这其中,办公场景凭借着适配大语言模型能力、覆盖用户数量多、用户付费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大模型率先落地的场景之一。

    就在一个月前,美东时间3月16日,微软发布接入大模型GPT-4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掀起了一场“生产力革新”的浪潮。当时,微软CEO纳德拉表示,Copilot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人机交互迈入了新阶段,新一轮的生产力大爆发正在开启。

    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国内办公软件赛道的玩家们也默默发力,通过各种方式追赶,狂卷AI,终于,在本周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不仅是人和人在‘卷’,现在AI也来和人‘卷’了。”打工人们感慨道。从各家目前公布的进展来看,AI大模型对于办公软件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文档层面自动生成各类型文案、群聊及会议要点总结、低代码应用生成等领域,其中文档本身层面竞争最为激烈。

    厂商们争当AI大模型落地办公场景的“领头羊”,更是盯上了背后的商业化前景。2022年以来,协同办公领域的玩家们,尤其是背靠互联网大厂、自疫情以来快速崛起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这三大玩家,花了很大力气在“搞钱”上。如今,各家更是将AI能力视作刺激付费的新要素。

    受算力限制、合规等因素影响,“AI办公助手”们全面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看到的是,赛道玩家之间的PK,已经火热起来了,市场更加期待行业格局的洗牌将会如何演变。

    01 协同办公赛道,卷起AI 协同办公赛道玩家们发布“AI办公助手”,一时间发展成了一场竞速赛。

    在这场竞速赛中,钉钉、飞书,WPS和印象笔记都跑步下场了,它们分别代表头部互联网大厂、老牌软件厂商以及办公领域新生代SaaS公司这三股势力。

    还有另外一批协同办公领域的“AI助手”,已经在路上了。据了解,自4月17日起,百度内部工作平台“如流”也已经全面接入文心一言,工具主要覆盖文本和图片生成、代码推荐两大场景,目前仅针对内部员工使用。此外,有消息称,腾讯文档在内测智能文档功能,石墨文档或将接入文心一言,但都还未官宣。

    深燃制图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钉钉动静最大,腾讯办公三件套(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最为沉默,还没有新动静。这也让外界猜测,腾讯是不是在憋大招。

    尽管如此,打工人们过去几天已经被办公软件的“AI办公助手”们迷花了眼。透过五花八门的消息,我们先来看一看,接入AI后的办公软件们,究竟将会如何提升生产效率。

    4月18日, AI助手们的功能更新,最为集中的,就是在办公文档上。各家都在比拼文本生成、润色改写等能力 。只要你提出要求,就能自动生成相关的内容,包括写提纲、写故事、翻译、续写、内容总结等等。

    举个例子,在现场,钉钉总裁叶军演示了用AI助手斜杠“/”功能,为茶饮新品撰写推广文案;WPS也对外展示了生成旅行度假地选择以及详细安排的方案。

    钉钉现场演示

    上周飞书的“My AI”相关视频中所展示的功能,也是类似,在文本层面的自动汇总会议纪要、创建报告、优化和续写文字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对话形式,帮助用户自动创建日程、搜索公司内部知识库等功能。

    发布WPS AI后,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指出金山办公AI有三大发展方向:AIGC,以生成式写作辅助编辑、改写、润色;阅读理解和问答,通过已经储备的语料库,实现问答式交互,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人机交互,用户可以使用自然的人类语言给软件下达指令、提出要求,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操作。这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文档层面的迭代方向。

    在文档之外,钉钉本身功能更广,目前AI能力覆盖的面也要更广一些,可以总结长群聊以及会议的要点,还可以通过拍照直接生成低代码应用。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张辰恺对深燃总结道,对于用户来说,生成式AI的迭代发展,可以在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和低代码应用开发等多个层面,直接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不过, 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些功能,还只是办公场景下AI能力的一小部分 。钉钉方面称,“这只是工作智能化探索的一小步,AI对生产力工具的改造才刚刚开始。”金山办公也表示,轻文档的接入,也还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将会有新的AI能力推出。

    有些人对于当前一些产品的生成能力持怀疑态度,试用了印象AI的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用印象AI来概括自己整理的笔记时,其把很多有效信息,全部压缩为了废话。

    更多的人担心,这些产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甚至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AI所取代。毕竟,在AI攻入办公领域之前,“AI是否会取代程序员”、“AI是否会取代插画师”等早已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且很多游戏领域的公司已经因为AI绘画开始裁员,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刚刚入门的初阶者。

    AI落地的这场马拉松,现在才刚刚开始。未来,办公领域的文案生成等能力,必将进一步冲击打工人。如果能力只是维持在基础层的人,或许真的危险了。

    02 AI大模型,先“卷”打工人? “AI办公助手”们频频亮相之际,各家背后的大模型也都纷纷浮出水面。

    钉钉背后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在上周早已高调官宣;WPS AI背后的大模型由国内合作伙伴MiniMax提供;印象笔记是在海外OPT、BLOOM等类GPT-3.5结构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自研了轻量化大语言模型“大象GPT”。

    飞书的“My AI”虽然有了视频Demo,但背后的AI大模型能力还藏在水下。而且字节跳动在大模型上不算激进。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最近对外强调,火山引擎自己不做大模型。

    过去两个月,伴随着国内大厂,包括百度、阿里、商汤等先后高调官宣大模型进展,加上王慧文、李开复、王小川等大佬下场做起大模型的项目,大模型领域早已越来越内卷。

    就在上周,业界都还在关注头部大厂的大模型实力,但强弱很难量化。如今,大模型之争下,赛道选手们已经进入了“卷应用”的阶段。

    先是360的360智脑开始内测,落地搜索场景,要和百度正面竞争。从本周的进展来看,协同办公赛道的玩家们纷纷“争第一”。即便是在大厂内部,办公也是率先落地的场景之一。比如在阿里,相较于淘宝等事业部,钉钉是第一批接入大模型的团队。

    在和职场人最密切相关的办公领域,AI大模型正带来一场生产力的革命。

    “ 办公场景的生产力需求,是距离AI大语言模型最近的刚需落地场景之一 ”,张辰恺对深燃表示。

    一方面,ChatGPT所具备的新内容生成能力,与办公场景所需要的能力最为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办公场景覆盖人群广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1亿,占网民整体的43.8%。

    最关键的是,办公场景和生成式AI相融合的的发展方向,已经有微软的office 365业务走在前面“探路”了。WPS一直被视为是国内最有能力与微软的office 365一战的玩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金山办公这次跑在了前面。

    只不过,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厂商们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算力。

    叶军表示,钉钉的斜杠“/”发展至今,并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能够做出来的,是有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能力以及算力的基础才能发展至今,也是因为算力消耗等因素影响,未来首批对外开放时,也只是面对部分客户。

    金山办公CEO章庆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厂商落地AI能力,是对工程化能力和产品落地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算力实力的考验。

    其次,与之相应的数据安全、隐私合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生成式内容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内容生成的不准确性,都可能出现安全风险。也因此,钉钉表示,目前产品也在进行申报审批,等待安全评估,产品等到成熟一个,才会上线一个。

    03 AI时代,办公场景竞争还将激化 尽管距离全面落地还远,但协同办公赛道的厂商很清楚,“AI助手”意味着新的营收增长引擎。

    叶军称,钉钉接入AI后,未来首批开放的客户是专业版、专属版和专有版的付费客户,而且钉钉此前收购了“我来”团队,作为“个人版钉钉”的核心,未来也将进一步智能化。

    金山办公的订阅业务在2022年已经占据其营收的七成。浙商证券相关研报指出,如果“WPS AI”落地,用户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若将付费率提升至接近Microsoft 365同等水平,同时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20-50%,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52-65亿元的个人订阅收入潜力空间。

    印象笔记的“印象AI”在内测过一段时间后,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落地商用。

    过去三年,受疫情催化,协同办公市场快速发展壮大。亿欧智库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化办公市场规模达973.89亿元,2022年市场正式突破千亿元的大关。艾瑞咨询《2023年协同办公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里,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速最高,达到了43.5%,自2021年以来增速放缓,但也维持在15%以上。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背靠互联网大厂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用户规模也爆炸式增长,在协同办公赛道一众互联网选手中稳占头部梯队。钉钉在去年9月底时,用户规模突破6亿。

    但是,当走过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互联网大厂们强调降本增效之后,主要目标已经并非用户规模而是商业化变现。

    过去一年以来,厂商们也在纷纷寻求商业化变现,钉钉、企业微信、飞书都已经面向企业客户收费,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也都加速变现,调整收费策略,针对部分增值功能收费。

    以往,厂商们对标的主要客户不同。章庆元认为,飞书和钉钉的互联网客户占比更多,主要客户是私企,面向To B时,金山办公主要做私有化,是面向头部政企客户。

    未来各家的收费模式将如何跑通,还有待观察,但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或将开启。随着AI的渗透与落地,有研报指出,办公场景的竞争恶化程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张辰恺认为,目前来看,钉钉在大模型的应用上具备一定先发优势。AI+SaaS以及低代码平台的发展是近年来SaaS行业的大趋势。目前的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迭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AI时代,将带来新一轮的应用爆发和生产工具革命。随着企业对于这类生产力工具的认知与接受度提升,AI+SaaS服务商也将拥有更多商业化变现的机会。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深燃分析称,协同办公市场暗流涌动,钉钉、企微、飞书这三家占据了头部梯队的位置,每一家都在寻求突破的机会。

    AI能力已经成为主力突破点后,协同办公赛道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始。张毅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在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上半年,整个市场或将出现新突破,市场份额可能生变,细分领域或将长出黑马。

    作者:王敏;编辑:金玙璠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50个保姆级咒语,带你彻底玩转二次元AI绘画神器Niji V5

    UI交互 2023-04-21
    近期 Midjourney 推出了最新的 Niji Version 5,很多用户反馈,在插画和动漫制作方面,niji V5 要比 V4 的作图能力强很多倍。但是也有很多人疑惑,到底什么是 niji?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玩转 niji?

    近期 Midjourney 推出了最新的 Niji Version 5,很多用户反馈,在插画和动漫制作方面, niji V5 要比 V4 的作图能力强很多倍。

    但是也有很多人疑惑,到底什么是 niji?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玩转 niji?

    一、什么是 niji niji 全称 nijijourney,是 midjourney 的合作方。

    nijijourney 是 midjourney 和 Spellbrush 合作的一款专门针对二次元的 AI 生成器,在此之前比较火的二次元 AI 生成器除了最近爆火的 novelai,其实还有更早的 waifu,而 Spellbrush 就是 waifu 背后的技术团队。

    基础教程:

    AI绘画进阶!爷爷都能看懂的 Midjourney 教学(附超多实战案例) 近期,职场设计师们应该能看到不少与 AIGC 相关的新闻。

    阅读文章 >

    nijijourney 是 midjourney 和 Spellbrush 合作的一款专门针对二次元的 AI 生成器,它拥有丰富的动漫知识。最特别擅长创建动态和动感十足的镜头,并且非常注重角色和构图。

    在此之前比较火的二次元 AI 生成器除了最近爆火的 novelai,其实还有更早的 waifu,而 Spellbrush 就是 waifu 背后的技术团队。这个 Spellbrush 的团队来自麻省理工,目前,nijijourney 的公司自称要做最好的二次元 AI 生成器

    二、快速添加 niji 机器人 使用 niji 机器人的方法很简单,每次输入关键词之后,在最后加上“--niji 5”即可。

    不过很多小伙伴依然不放心,非要看到 niji 机器人在群里才放心

    那么阿哲在这里就教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其加入方式跟 midjourney 基本一致。

    1. 加入 Discord 的 Mid-Journey Channel

    访问 Midjourney.com 并加入 nijijourney,或者直接跳转到 Midjourney Discord。

    加入网址: https://nijijourney.com/zh/getting-started/

    这一步的前提是,你已经注册了 Discord。

    ps:下载 Discord 软件是免费的,可以用 QQ 邮箱注册为自己的登陆名。

    2. 进入新手频道

    进入 MidJourney 频道。在侧面板上寻找新手频道。你可以查看包括您在内的所有用户创作的作品。同时,你也可以选择任何新手频道并生成艺术品。

    3. 快速生成 AI 作品

    直接使用命令:/imagine

    系统会提示创建你的第一个图像:输入你要创建的图像的文字,你可以输入一般描述或更具体的添加样式和细节

    最后点击回车,等待结果

    示例:/imagine

    笑脸,快乐,小猫,荧光,金属,时尚,笑进彩虹

    smiling face, happy, kitten, fluorescence, metallic, fashion, smiling into the rainbow --niji 5

    4. 等待 nijijourney 给出作品

    niji bot 将生成 4 个作品选项供你选择。

    由于许多用户同时发送命令,你可能需要向上滚动以查找你的作品,所以为了方便查询,我建议你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服务器,并将 niji bot 添加至你的服务器。

    该方法和添加 midjourney bot 至你的服务器相同,在此之前添加过 midjourney bot 的小伙伴,应该很快就能上手。

    三、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先在 Midjourney Discord 中切换到 Niji 模式。切换到 Niji 版本 5

    键入/设置并选择“Niji Version 5”按钮或在提示末尾添加参数——niji 5

    输入/settings,按回车。

    本次涉及的 50 个咒语分类目录:

    1. 背景

    当然,一个好的作品,怎么能少得了惊艳的背景呢,这里是背景的关键词

    关键词:

    宫崎骏风格的纽约街头航拍

    Ariel shot of New York street, Hayao Miyazaki

    也可以尝试以下地方:

    森林旁边的咖啡店,美丽的蓝天和云,新海诚风格

    Coffee shop beside the beach, beautiful blue sky and cloud, Makoto Shinkai

    富士山,美丽的蓝天和云,新海诚

    Mountain fuji, beautiful blue sky and cloud, Makoto Shinkai

    2. 水墨风

    小红书爆款,往往是点赞最高的作品,有浓浓的国风元素

    关键词:

    中国画,园中少女,少女坐在池边,将脚伸入池中,背景有假山、瀑布和小树,精致的脸庞,美丽的眼睛,少女在伸懒腰,少女在 穿着汉服,浅蓝白相间的汉服

    Chinese painting,A girl is in the garden, the girl sits by the pond and puts her feet into the pond, there are rockery and waterfalls and small trees in the background, delicate face, beautiful eyes, the girl is stretching, the girl is wearing Hanfu, light blue and white Hanfu

    水墨 手势画 水粉纸本 持杖女武师 动势

    ink, gesture painting, guache on paper, female martial artist with bo staff, dynamic pose

    3. 艺术家

    创作 Midjourney 动漫角色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你的提示中包含动漫艺术家、漫画艺术家或漫画家的名字。

    比如这些最伟大的艺术家:

    关键词:

    一个穿着传统日本服装的女孩,身后跟着一只龙猫,站在神社前,artgerm,吉卜力工作室

    A girl in traditional japanese clothing, with white chinchilla beside her, standing in front of a a magical torri shrine, artgerm, by Studio Ghibli

    用宫崎骏风格画一群海边的动物,宫崎骏

    A group of animals in the seaside, Hayao Miyazaki

    一群快乐的学生在沙漠里里冒险,美丽的阳光,尾田荣一郎

    A group of happy students taking an adventure in the desert, beautiful sun lighting, Eiichiro Oda

    未来空间站,一群穿着机器人套装的人在处理数据,新海诚

    Futuristic space station, a group of human in robotic suit working on data, Hisashi Hirai

    4. 复古动漫风格

    让我们回到过去。创建复古动漫风格,你需要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

    1980 年代的动漫,女孩和男孩在马路上骑机车,复古时尚,柔和的柔和色彩

    1980s anime, girl and a boy riding a motorcycle on the road , retro fashion, muted pastel colors

    1970 年代的动漫,浑身是伤的日本武士跪在竹林中,手里拿着武士刀

    1970s a wounded anime, A Japanese samurai kneeling in a bamboo forest in the early morning with a katana sword in his hand

    1990 年代的动漫,女孩和男孩在游泳池里游泳,复古时尚,柔和的柔和色彩

    1990s anime, girl and a boy swimming in the pool, retro fashion, muted pastel colors

    5. 未来风格

    Niji Mode 掌握了将彩虹折射到透明衣服上的艺术——看起来很神奇!试一试他们的衣服,您一定会印象深刻。

    关键词:

    原宿时尚,未来派时尚,动漫女孩,耳机,彩色反光织物内层,透明 PVC 外套,在东京市中心

    harajuku fasion, futuristic fashion, anime girl, headphone, transparent PVC jacket, in city center

    一个动漫女孩,看着观众,泡泡,高度细致的反光透明虹彩不透明夹克,长长的透明虹彩 RGB 头发

    An anime girl, looking at viewer, bubbles, highly detailed, reflective transparent iridescent opaque jacket, long transparent iridescent RGB hair

    6. 漫画

    漫画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流行艺术形式,它区别于不同的画风,流行在中日韩之间。

    关键词

    灌篮高手,漫画屏幕色调,屏幕色调图案,圆点图案,更大和更宽的点间距,高质量

    slam dunk, manga screen tones, screen tone patterns, dot pattern, larger and more widely-spaced dots, High-Quality

    7. 手办

    niji v5 在手办上的效果和 v4 相比简直天差地别,甚至强过 midjourney

    关键词

    拟人化一只超级可爱的粉红色仙女中国狐狸,女孩,狐狸,穿着优雅的斗篷,甜美的笑容,白色的皮毛,明亮的大眼睛,毛茸茸的尾巴,云朵轻轻地飘着,非常详细的 3d 动画,超级逼真,超级详细,豪华电影灯光,

    Octaneendering,zbrush,personification a super cute pink fairychinese fox, girl, fox, wears an elegant cloak, a sweetsmile, white fur, bright big eyes, and a fluffy tail, withclouds floating gently, extremely detailed 3danimation, super lifelike, super detailed, luxurymovie lighting, octaneendering,zbrush

    可爱的小女孩裹着透明塑料,赤壁,荧光半透明运动时尚潮流服装,穿着发光的大迈克鞋,糖果色,简单明亮的背景,3D 玩具,赛博朋克风格,cinema4d,octane 渲染,3d 模型,收藏玩具,粘土人,街头风格, 皮克斯, 大牌鞋, 流行趋势, 特写, 全身

    cute little girl wrapped in transparent plastic, chibi, fluorescent translucent sports fashion trend clothing, wearing big glowing Mike shoes, candy color,simple and bright background, 3D toys, cyberpunk style, cinema4d, octane render, 3d model, collectible toys, Nendoroid, sstreetstyle, Pixar, big shoes, fashion trends, close-up, full body

    8. 角色设计&概念设计

    作为原画师的辅助工具,用 nijijourney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游戏中的男性角色,黑绿风格,骑士,流畅的笔触,禅宗灵感,详细的服装,武士刀和和服

    turnaround sheet of lsometric, male character from a game,in the stvle of black and green, knightcore, flowingbrushwork, zen - inspired,detailed costumes,katana and kimono

    藏式首饰图案,动漫人物拿着剑,正视中央的镜头,戴着许多中国藏族风格的珠宝,中国藏族服饰,精致的珠宝,超清晰的细节,特写,风华风格 zhong,史诗般的弯曲镜头,杰作,第一人称独奏,武器设计,中国服装夸张透视齐白石,吴冠中,张克纯,精致的服装细节,与众不同的鼻子,amedee ozenfant,黄士林,深绿松石和浅红色

    Dknolling,knolling of knolling ofChinese Tibetan style jewelry,the animecharacter holding a sword and lookingdirectly at the camera in the center, wearingmany Chinese Tibetan style jewelry, ChineseTibetan costume, exquisite jewelry, ultra clear details,Close-up view, in the style of fenghua zhong,Epicink bending shot,masterpiece, First personsolo, weapon design,Chinese costumeexaggerated perspectiveby Qi Baishi,Wu Guanzhong,Zhang Kechun,exquisite clothing detail, distinctive noses, amedee ozenfant, shilin huang, dark turquoise and light red

    五、最后想说 nijijourney 的出现让 midjourney 有了更多的可能,niji5 相比 niji4 来说进步程度非常大,很大程度上填补了 midjourney 在插画方面的空缺,让生成式 AI 设计有了新的更大的可能性。用户能够使用 Niji 模式快速创建吸引人的动漫角色设计。

    别光收藏不练习,赶紧动手作图吧~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师阿哲」

  • 设计师应该如何拥抱AIGC?来看高手的总结!

    UI交互 2023-04-21
    编者按:ArgoDesign 是一家兼顾设计、产品和咨询一体的跨国设计咨询机构,他们的客户涵盖了包括 IBM、亚马逊、梦工厂和山姆在内的世界知名企业,而这篇文章出自 ArgoDesign 的首席设计师 Guus Baggermans。作为一个大型设计机构的首席设计师,Guus 如今的工作内容是探索 AI 和设计产...

    编者按:ArgoDesign 是一家兼顾设计、产品和咨询一体的跨国设计咨询机构,他们的客户涵盖了包括 IBM、亚马逊、梦工厂和山姆在内的世界知名企业,而 这篇文章出自 ArgoDesign 的首席设计师 Guus Baggermans 。

    作为一个大型设计机构的首席设计师,Guus 如今的工作内容是探索 AI 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结合,在负责设计的同时,要探索新技术在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体验,Guus 在这篇文章中,非常冷静地阐述了他对于 AI 的看法,优点劣势和 设计师 应对 AI 的姿态,并针对如何创建包含 AI 的产品,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以下是正文:

    从今年年初开始,咱们就一直在被人工智能的新闻刷屏,你打开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是一定会看到大量关于 ChatGPT、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和 OpenAI 相关的文章。

    尽管人工智能从 1950 年以来就已经存在,但是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将 AI 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第一台计算机擅长完成重复性的任务,但是需要人借助编程语言和它进行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发出了越来越复杂的语言和界面,鼠标、触摸屏和 VUI 都是这个过程中诞生的成果,这使得非程序员也能使用计算机。

    如今,AI 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分支,被称为 Transformers 的 AI 算法架构塑造了 ChatGPT 这样的工具,类似的 AI 工具也开始在每天的新闻当中铺天盖地地呈现出来。许多基于生成式 AI 的在线工具涌现,而它们的设计却大都显得原始而不够完善。

    AI 带来数不清的新功能 生成式 AI 呈现了不少强大的新功能,这些功能之前之所以无法想象是因为成本太过于高昂,以至于仅仅只出现在某些概念设计中。然而在生成式 AI 的帮助下,它们得以呈现。现在 AI 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创造性地创作,在非结构化的数据中发掘信息,回答用户复杂的问题,为每个用户提供真正个性化的体验,甚至可以代表你和他人沟通。 ArgoDesign 也举办了一场精彩的网络研讨会,探讨生成式 AI 对于未来企业的意义。

    边做边想边找答案 我习惯于通过深入实践学习,在学习中理解新概念,塑造能力。在我的工作中,我们将其称之为「边创作边思考」。为了更好地使用 AI,我们举办了内部竞赛,使用生成式 AI 制作电影海报。通过这次练习,我们了解了生成式 AI 的优势和劣势,而这些经验也被我们视作为设计的素材。

    我们使用使用 ChatGPT 等工具来创建电影的名称、剧本甚至影评,然后使用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来生成相关的视觉图像。

    通过有趣但足够专业的比赛,来验证工具的可用性,了解其中的差异,我们也逐渐了解到这些工具的运作原理,各自擅长的方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工具所不擅长的是什么。通过这些评估,我们确定,生成式 AI 可以产出可以用来设计的素材。

    这对于设计师意味着什么?

    我得先声明一下 首先,我要做一个简短的声明,文章后续的部分都是建立在这个声明的基础上的。目前,AI 经常会给出我们错误的答案,而且在许多情形下,输出的质量是存疑的。关于 AI 生成的内容在知识产权归属上,即使是法律本身也没有做到完全明确定义,相关的议题依然处于广泛的争论当中,对于 AI 生成的素材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并且其中还存在许多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

    和任何新技术一样,AI 生成用户体验的最佳实践还有待定义。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几个成熟的议题。

    可发现性的设计 AIGC 的技术确实是新鲜事物,绝大多数人其实还不明白它能做什么,只是感知上确实感觉有无穷的可能性。总结文本主题,重写内容,在数据中寻找重复的模式,甚至创建一个不存在的小狗的插画,让它戴着棒球帽,踩着滑板。

    ChatGPT 能做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 OpenAI 并没有提供功能文档,所以是有必要帮助用户来先发觉这些功能,并且让用户了解它们,并且快速访问重要的功能和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像 Github 这样得网站上,供用户学习各种 Prompt 得内容会爆炸性地增长。本质上,用户们正在为 OpenAI 编写文档,并且互相分享。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素材更有用,最重要的是 Midjourney 在它的服务当中内嵌了分享功能,用户每生成一套图片,这些图片就会被添加到一个目录当中,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目录查看生成的图片素材,以及相应的 Prompt,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互相学习,无需从头开始。

    Google 则更进了一步,在 Google Workspace 中,将文本的编辑简化为几种易于访问的按钮,这种方式降低了用户编写 Prompt 的复杂操作,用户无需使用「请为我总结这段文字」而是直接点击「Shorten」按钮即可实现功能。

    要点:如果你正在设计 AI 相关的产品,那么一定要向用户介绍甚至演示你们做了什么,让用户知道、了解你的 AI 产品的功能,并帮助用户更好使用它们。

    协助用户在「可能性迷宫」中导航 生成式 AI 可以在短时间内创建大量的内容,以 15 种不同的方式重现编写同一个段落很容易,生成一张图片的 30 个变体也很容易,但是如何帮助用户选择最好、最合适的变体呢?那么在以信息流作为主要成呈现形态的界面当中,如何让更好的那一个从中脱颖而出呢?

    ChatGPT 会为不同的对话自动命名

    ChatGPT 的聊天式界面风格让你可以和 AI 进行「多轮对话」,而已经完成的对话,ChatGPT 会对它的内容进行命名,这些命名能够帮你更快定位。尽管这种方式很酷,但是依然有缺陷,如果你的目标是希望 AI 帮你重写文章的话,那么这个对话当中,你会看到长篇大论的内容,量非常大,那么这种聊天界面可能并不是最理想的载体。

    Midjourney 其实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它唯一的交互界面是借由 Disord 而存在,用户必须将聊天机器人加入到自己的服务器之后,才能在 Discord 中发送 Prompt ,然后 AI 才能在其中做出响应,生成你要的图片。

    幸运的是,呈现多个项目的合集,并不是个新的 UI 设计的问题,你可以在 Adobe Lightroom 中找到一个颇为值得借鉴的案例。Adobe 在管理大型摄影项目的时候,有个不错的归档界面,它内置了一套机制,可以帮你更好的过滤、排序、评级、对比不同的照片,如果你需要为你的 AI 产品创建生成内容对比的界面,可以参考这种设计思路。

    要点:如果你的 AI 应用可以低成本生成大量内容,那么它也要具备帮助用户管理和跟踪各种变体的功能。

    培养怀疑精神 & 允许被审视 生成式 AI 擅长输出内容,但是并不擅长呈现输出内容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当你要求生成式 AI 回答问题的时候,它能给你一个相对完备且信心十足的答案,即使这个答案可能完全是幻觉,甚至并非基于现实。这种错误或者虚幻的结果是现在 AI 生成的副产物,很难预防。那么在设计 AI 类的工具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下面的案例来自 Google 的 Bard LLM,这 Bard 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予了一个回答。用户的问题是每年12月当中,除了1月和2月之外,还有哪些月份,而 Bard 的回答则将 12 个月又重新罗列了一遍,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Bard 并没有给出答案的出处或者生成的缘由,这也使得错误仅仅只是一个错误,而这个答案在这个地方似乎也没有后续探究、改进的可能。

    而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法,就是 LLM 模型将自己获取信息的来源罗列出来,方便用户根据这些来源来验证 AI 所给出的答案。而微软的 New Bing 在这一点上则做的好很多,在 Bing 给出的答案的底部,都能看到这些答案的来源,用户可以点击来源链接深入挖掘答案所涉及的页面。

    另外,可以从这些来源当中提取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可信度评分」,许多机器学习的算法会对 AI 所提供的答案进行评分,下面是 OpenAI 的 Whisper 的截图,这是一种可以将音频内容转录为文本的工具,而它重要的特性在于,它会将所转录出的结果的「可信度评分」直接使用可视化的色彩标识出来,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那些内容准确度可信度更高,可以将低可信度的内容排除在外。

    要点:在创建 AI 生成工具或者使用 AI 生成内容的时候,请确保为用户提供工具来验证生成的结果和答案。 AI 并不总是正确的,你的用户理应知道答案是从哪里来的。

    考虑法律和道德的影响 权利越大,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就越大!在将生成式 AI 应用到你的程序或者服务中之前,请认真考虑下列问题:

    你所使用的 AI 算法是否存在偏差? 数据集通常是存在偏差的。当你让 Midjourney 生成专业人士的图片时,它确实更偏爱生成男性为主体的图像。我们还能在数据集中找到很多类似的问题。

    你是否正在处理敏感或者私人的信息? 绝大多数的生成式 AI 都是透过 API 在云服务中运行的。从本质上来说,你如果想要使用这些 AI 服务,就意味着你需要将你的信息发送到另外一个公司的网络服务器上,在这些情况下,你最好检查一下你发送的内容和数据是否敏感,以及你的用户是否清楚你并非他们数据唯一的接受方(三星员工曾经为了获得答案在 ChatGPT 中上传了公司的敏感资料)。

    以ChatGPT 为例,他们的隐私政策明确地规定(2023年3月14日更新),他们可以使用用户所提供的个人数据来作为 ChatGPT 的训练数据,而这种和欧洲隐私法(GDPR)相冲突,并且这直接导致意大利直接禁止使用 ChatGPT。

    无论如何,当你想要在产品当中使用 AI 服务的时候,请务必检查隐私政策,查看它们是否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

    生成的内容知识产权对你的 APP 重要吗? 现在关于生成式 AI 输出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的争论非常的激烈。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但是根据现在已有不少相关的案件在进行中,这些案件的判决结果将会为后续法律法规的定调。

    早期比较著名的案件是漫画 Zarya 的版权归属,在这个案件中,美国版权局认定不对 AI 生成的图像进行版权保护。

    最近,美国版权局给出了一个更加细致的指南,指出如果内容仅仅是借助 Prompt 引导 AI 生成,且后续并没有进行调整和设计,那么它将不会获得版权保护。你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下一个问题可能是,有多少人参与才算有效等等。我相信类似的争论还会持续很久。

    要点:你需要问问自己「我是否站在用户这边?」,请记住,目前所有的情况一直在发生变化,并且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你在向产品中添加 AI 的时候,请想清楚这一点,因为你可能之后要一直调整策略和状态。

    最后记住3点 请记住,设计师应该专精设计,如今计算机可以生成以往设计师手工创建的事物,那么就让人工智能成为辅助你、驱动你走得更远的助力。 请记住,生而为人应该洞悉人性,电脑能够生成一堆东西,但是只有你能看出哪些更有价值,哪些东西对人更有意义,而不是反过来。 请记住,亲身尝试,在实践中思考!

    提高3倍效率!能落地的AI绘画&设计系统课来了! 如何快速入门AI绘画和AI设计?

    阅读文章 >

  • 5500字干货!帮你快速全面掌握导航组件的使用和设计

    UI交互 2023-04-21
    精心设计的导航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学习你的产品,知道该做什么,去哪里。更多导航设计干货:用一个实战案例,帮你学会优化顶部导航设计网站顶部导航栏,通常称为 header,是用户进入网站后最先看到的地方,决定着用户对网页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顶部导航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网站当中,这类导航可以一目了然的让用户迅...

    精心设计的导航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学习你的产品,知道该做什么,去哪里。

    更多 导航设计 干货:

    用一个实战案例,帮你学会优化顶部导航设计 网站顶部导航栏,通常称为 header,是用户进入网站后最先看到的地方,决定着用户对网页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顶部导航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网站当中,这类导航可以一目了然的让用户迅速寻找到所需要的目标。

    阅读文章 >

    导航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他们所处的信息空间:

    例如:当前页面有哪些信息和功能可以使用,信息和功能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现在在哪里?我可以去哪里?我从哪里来,如何回去。

    路标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周围环境:

    例如:告知用户当前在哪里,下一步能去哪里。帮助用户保持“发现”,并计划用户的下一步。路标包括页面标题、面包屑、选项卡、步骤条、分页条等。

    常见的导航模式:

    你的网站使用的导航模式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不同的页面、功能是怎么相互连接的,用户又是怎么在这些页面与功能之间交互的?

    在介绍模式前,先看下常见的导航类型:

    一、全局导航 全局导航是指它可以覆盖整个产品路径,往往表现为产品的一级分类。几乎总是显示在网页的顶部或左侧,有时两者都显示(称为倒 L 导航布局),它可以快速带领用户从一个页面到达另一个页面。

    例如:华为云的顶部与 ones 的左侧导航。

    二、实用导航 通常情况下,实用工具导航都隐藏在功能图标或文字后面,用户必须单击打开它。 例如:当网站的访问者是登录状态时,该网站可能会在其右上角提供一组实用工具导航链接。用户倾向于在那里寻找与用户设置相关的工具:帐户设置、用户个人资料、帮助、退出等。

    三、内嵌导航 它们都是在页面内容中或附近的链接。当用户阅读内容或与功能点交互时,这些链接提供了相关的选项。

    例如:青云云服务器页面中“文字链接”。

    四、相关内容导航 关联导航的一种常见形式是“相关文章”。新闻类产品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优设,当用户阅读一篇文章时,右侧栏或页脚会显示类似主题文章或由同一作者撰写的其他文章。

    五、标签导航 通过用户定义或系统定义,链接相关内容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内容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

    例如:语雀小记标签导航,可以快速链接到对应标签下的内容。

    六、再来看几种常用的导航设计模式 1. 清晰入口点

    它是什么:

    只显示界面中的几个主要入口点,以便用户知道从哪里开始。对于首次使用和不频繁使用的用户,可以降低学习成本,使用户以任务为导向。

    什么时候使用:

    如果你正在设计一个新产品,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因为用户也是新的。他们都是通过阅读一小段介绍性文字,再开始进行某个任务。 当你的产品大部分用户都已经很熟悉了,最好就不要使用了,因为会导致用户很烦。

    例如:钉钉引导帮助功能。

    为什么使用:

    一个新产品在用户面前就像一片信息泥潭,大量的页面、不熟悉的术语和用词。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提供清晰的起点,用户是很难上手使用。

    如何使用:

    当用户首次使用产品时,把这些入口点当作进入内容的“大门”。利用这些入口点,逐步引导用户使用,直到用户可以自己使用为止。 这些入口点应该涵盖“人们为什么来到这里”的主要理由。可以只有一个或多个入口点,这取决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设计。视觉效果上,要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来显示这些入口。

    例如:苹果的 iPad 主页面只做几件事:展示产品,让 iPad 看起来很吸引人,并引导用户获得购买或学习更多信息的资源。与强大、明确的入口点相比,顶部全局导航在视觉上相对较弱。

    2. 菜单页

    它是什么:

    整个页面都是跳转链接,在每个链接上清晰展示对应信息,帮助用户选择。

    什么时候用:

    你正在设计一个页面,其目的是要成为一个“目录”,以显示用户可以从这里去哪里。用户可能不希望有其他内容干扰,只提供链接就行。这个模式在移动端使用非常多,因为手机屏幕小,需要有效的利用。

    为什么使用:

    没有任何干扰,用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菜单上。因为整个页面都是菜单目录,用户不被其它内容干扰,使用效率更高。

    如何使用:

    菜单页适用于大面积展示的页面,菜单名应该简短、利于理解。如果是移动端,目标对象要大点,方便触摸。 有时这些链接会比较多,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或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序。必要时可以加上搜索框。 例如:58 同城首页

    3. 金字塔

    它是什么:

    使用上一步、下一步将一系列页面关联在一起。这些页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父级页面,用户在子页面中可以按顺序或随机查看。

    什么时候使用:

    网站上有一系列的页面,用户想看完一个再看另外一个,有些用户可能会一个个查看或跳跃查看,不过他们最开始需要从一个列表中进行选择。

    为什么使用:

    这个模式减少了用户访问各个页面时,所要的的单击次数。提高了导航效率,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更加顺序性的关系。

    如何使用:

    把所有页面或元素按顺序在父级页面上列出来,并采用合理的排列形式(网格、列表), 在每个具体的子页面上,加上上一步(后退)、下一步(前进)、返回(关闭)的按钮。 金字塔模式虽然是一个循环列表,但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回到了第一页。你可以把最后一页链接到父页面,这样就告诉了用户你已经看完了所以内容。

    例如:脸书相册和 teambition 需求页面都是典型的金字塔案例。 脸书相册通过父级页面,可以看到整个相册,选择一张照片将打开幻灯片。照片可以向右、向左切换,或再次退出到父级页面,这些都是导航选项。

    teambition 选择一个任务后,会弹出层,在层上可以进行“上一条”、“下一条”切换。

    4. 模态面板

    它是什么:

    只显示一个页面,在用户没完成当前任务前,没有任何导航可选择。

    什么时候使用:

    你想让页面处在一种没有用户输入就无法继续前进的状态里。

    为什么使用:

    模态对话框切断了用户选择其他导航的路,用户也不能丢下当前页面不管,必须处理完当前问题后才能回到之前位置做其它事。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和使用的模型,只是经常被拿来滥用。如果用户还没准备好回答模态面板的问题,就打断了用户工作流,可能会使用户随意做出决定。应用得当时,会提高用户的决策效率,因为没其他导航来分散注意力。

    如何使用:

    在当前页面,用户可以注意到的地方,放置一个按钮。提供按钮请求所需要的的弹框,它能阻止用户打开其它页面。要保证这个页面很简洁,不会影响用户注意力。 而且出口不能有很多,一般只有 1-3 个,保存、取消等。通过这些按钮用户可以快速回到之前页面。

    例如:Airbnb 使用了一个弹窗来引导用户登录。弹窗中只能进行:登录,注册,或者点击左上角的“关闭”按钮。

    5. 深度链接

    它是什么:

    把一个网站的当前状态,利用一个超链接地址 (URL) 捕捉下来,这个状态可以保存,或者发送给其他人。当再次打开这个地址时,它将恢复到用户捕捉时的状态。

    什么时候使用:

    如果网站内容、交互比较多,例如:视频应用、阅读应用,有时候某种特定位置不容易找到,或者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到达,又或者有很多用户可以自定义参数,这些都会增加找到特定状态的复杂性。

    为什么使用:

    深度链接可以让用户直接跳到一个期望的地方,从而节约时间和精力。

    如何使用:

    把用户当前内容中的位置记录下来,并把它保存成一个 URL。同时也记录支持性数据(评论、标记、数据层等),当重新打开这个地址,会回到原来状态。

    例如:在 YouTube 上分享视频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在分享链接中嵌入捕捉的点(如图)。收件人点击链接,视频播放将从捕捉这里开始,而不是从头开始播放。

    6. 逃生出口

    它是什么:

    在没有导航的页面上,放置一个按钮或链接,让用户能快速离开这个页面,回到熟悉的地方。

    什么时候使用:

    当某些页面把用户锁定在一个导航受限的情形下时,例如:搜索结果页、详情页等。

    例如:teambition 创建项目,点击进去后全局导航就消失了,只能通过右上角的关闭回去。

    为什么使用:

    页面受到导航限制,如果不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明显的逃离通道,用户就无法向下探索,这也是安全探索的一种形式。

    如何使用:

    把一个按钮或链接放在页面上,用户通过这个按钮回到安全区域(之前页面)。

    例如:领英的设置页面,这个页面属于独立页面,没有全局导航。如果用户来到这里,有两种方法返回,第一个点击 logo 回到主页;第二个是点击“Back to LinkedIn.com”链接。

    7. 宽菜单

    它是什么:

    在下拉菜单里,显示一个长长的导航列表。用这种方式,展示一级菜单下所有子页面。 需要组织好它们,并设置易于阅读的分类名或排列顺序,依次横向展开。 什么时候使用:

    如果网站有很多分类,分类下有很多页面,可能有 3 个以上层级结构。你希望把这些页面入口都展示给用户,让他们随机探索,以便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选择。

    为什么使用:

    宽菜单可以让,一个复杂网站的可发现性更好,与让用户慢慢摸索相比,它能展示更多的导航选择。

    如何使用:

    在每个一级菜单下,提供一列精心组织的链接,把它们进行分组归类,带上分组标题。 视觉上注意风格和样式上与整个网站协调一致,注意配色方案、栅格布局等问题。

    例如:华为和微软的产品宽菜单。(如图)。

    8. 网站地图页脚

    它是什么:

    把一个站点地图放到每个页面下面,把它当全局导航的一部分,作为对头部的补充。

    什么时候使用:

    可能在页头会有一份全局导航菜单,但是不能在这里显示出网站所有的层次结构。 你希望使用一份简单、良好布局的页脚,又不想使用胖菜单模式,因为网站地图实现起来更简单。

    为什么使用:

    站点地图页脚模式能让一个复杂网站的可发现性变得更好。它们为访问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导航选择。 当访问者到达页面底部的时候,页脚就是他的注意力所在,通过在这里放置一些有意思的链接,能让用户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更长,也能发现更多内容。

    如何使用:

    设计一个和页面宽度相同的页脚,把网站的主要栏目和最重要的子栏目都包括进来(包括:导航、语言选择、社交链接、版权和隐私声明等)。 这样可能形成一份完整的站点地图,重点是要覆盖访问者需要寻找的内容,同时又不会增加页头和侧栏的导航负担。 例如:Salesforce 使用其站点地图来体现客户感兴趣的三个区域(如图)。

    9. 步骤条

    它是什么:

    在步骤过程中的每一个页面上,都显示步骤状态,包括“你在这里”的指示状态。

    什么时候使用:

    你设计了一个用户可以一页接一页访问的文档、处理过程、向导或其他类似内容。用户的访问路径主要是线性的。

    为什么使用:

    步骤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用户:他可以看到已经完成的步骤,以及当前的位置 ,接下来还有多少步骤要进行。知道这些信息可以让用户决定是否继续,估算还需要多少时间。

    如何使用:

    在页面上放置一个步骤条(多于 2 步时使用, 建议不超过 5 步)。如果可以,把它们放在一条线上,或者一个表格的一列上,在视觉上不要和页面的实际内容竞争。 给步骤条的状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用浅一些或深一些的颜色来标记它,然后对已经访问过的页面进行另一种标记。 如果这些页面或步骤上有数字编号,那么明确使用这些数字编号,它们简短而又容易理解。 同时也应该把页面的标题放到地图上。如果标题很长,可能会让地图非常冗长,尽量缩短这些标题,这样可以让用户得到足够的信息。

    例如:B&H(如图)顶部的结账流程步骤条。

    10. 面包屑

    它是什么:

    面包屑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导航,它显示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导航层次、路径。

    什么时候使用:

    你的网站有超过两级以上的层级结构。用户将通过直接导航、浏览、过滤、搜索等方式在这棵树中上下移动,或者直接从别的地方进入一个深度链接。因为层级太深或层级结构太复杂,全局导航不足以显示“你在这里”的位置标记。

    为什么使用:

    面包屑层级结构显示了,到达当前页面的每一层链接,从应用的顶端一直向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显示的是整个网站的一个线性切片,从而避免了显示整个地图的复杂性。 就像步骤条一样,面包屑层级结构帮助用户得知他当前的位置。不过,与序列地图不一样的是,面包屑层级结构,不会告诉用户接下来要去哪里,也不会告诉他刚才是从哪里来的,它只关心现在。

    如何使用:

    在页面的顶部,放置一行文本或图标来表示页面在当前层级结构中的位置。从上级开始,在上级的右边,放置下一级,然后一直往下直到当前页面。在这些层级之间,放一个图标或文本字符一一通常是向右的箭头、小三角、大于号 (>)、斜杠 (/) 或右侧双角引号 (》),来表示从一级往下一级移动的方向。 有一些面包屑层级结构的设计,会把当前页面的标题,显示在层级结构的最后。如果你要这么做,可以让它的外观和前面显示的层次有所区别,因为它们不是链接。

    例如:三星官网大量使用面包屑导航,侧面反映了面包屑在大型产品中的广泛使用。

    11. 注释滚动条

    它是什么:

    让滚动条在滚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内容的映射机制,或者作为一个位置指示器。

    什么时候使用:

    你建立了一个以文档为中心的网站,用户会浏览这个网站来查看一些注释,但在快速滚动的时候难以记住当前的位置。

    为什么使用:

    当页面快速滚动时,很难阅读飞驰而过的文字内容,因此有必要使用一些其他的位置指示器。为什么是在滚动条上?因为它是用户当前的注意力所在。

    如何使用:

    把位置指示器放在滚动条上,或靠近滚动条的位置。不管动态的指示器还是静态的指示器都可以,静态指示器指的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指示器,例如:在滚动条轨迹上的颜色块。 动态指示器将在用户滚动的时候改变内容,它们通常以工具提示的形式来实现。当滚动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滚动块旁边的工具提示显示和内容有关的信息。

    例如:Word 滚动时动态显示当前页码。

    不管是动态指示器还是静态指示器,你都需要弄清楚用户最可能在寻找什么,从而找出你需要把什么放到注释里。 内容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如果内容是代码,你可能需要显示当前功能或方法的名字;如果是 一份电子数据表,你可能需要显示行号等等。

    例如:Chrome 用搜索结果注释其滚动条(如图)。当你在网页上搜索一个单词时,Chrome 会用颜色突出定位到的单词,并在滚动栏中放置一个黄色指示符。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滚动到文档中的这些点。

    总结 精心设计的导航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学习你的产品,知道该做什么,去哪里。不会困惑、迷失方向。导航也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功能之一,如果设计得好,它将具有“常青”价值。

    谢谢观看!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