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腾讯员工内部大会的简短分析
设计动态 2022-12-23马化腾在2022年12月15日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在各大财经和科技媒体刷屏了。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规模、这种级别的“内部会议”从来不可能真正保密,所以管理层在会上的讲话不仅有对内宣示的意义,也有对外表态的意义。 如果媒体目前公开的讲话没有根本性的遗漏12月15日,腾讯员工内部大会内容刷屏各大财经和科技媒体,这种规模和级别的“内部会议”,不仅有对内宣示的意义,也有对外表态的作用。关于此次发言,作者进行了归结了五点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马化腾在2022年12月15日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在各大财经和科技媒体刷屏了。从过去的经验看,这种规模、这种级别的“内部会议”从来不可能真正保密,所以管理层在会上的讲话不仅有对内宣示的意义,也有对外表态的意义。
如果媒体目前公开的讲话没有根本性的遗漏或篡改的话,我认为这是一次诚恳、直接、务实、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讲话。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腾讯业务部门具体将如何执行这个讲话精神,不过至少下面几点是可以确定的:
微信视频号将在2023年迎来巨大的运营资源,从“产品解决一切”走向“产品与运营并重”。在短视频领域,视频号VS抖音两强并立的局面将彻底形成,其他平台只能屈居垂类。、 腾讯游戏将持续增加自研投入,重点可能指向两个方向:一是大IP、大DAU、强社交的“高举高打”型产品,二是原创IP、垂类赛道的创新型产品。对于版号暂时只能耐心等待,没有灵丹妙药。、 长视频等不赚钱或不太赚钱的流媒体业务将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如果这些业务能实现自给自足,那当然很好,不过腾讯也不会再烧钱扩张了。 从今往后,腾讯任何事业群的任何新产品,都要先利用有限的资源证明自己,然后再去寻求集团的海量资源。也就是说,决不再揠苗助长,仅仅扶持那些已经长起来的苗子。 本次会议似乎没有提到投资并购,也没有提到出海。这两件事情还是要做的,但前者只能低调地做,后者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迅速做出成果。 先说第一条。 过去两年多,微信视频号几乎完全依靠产品迭代实现了渗透率提升。在产品功能层面,视频号与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小商店等的无缝对接是最大的看点,也是其不可替代之处。然而,视频号分到的运营资源相当有限,不但比不上最强悍的对手抖音,也远远落后于快手、小红书乃至B站。
以刚刚过去的卡塔尔世界杯为例,抖音拿到了高清直播版权,其代价可能高达10-20亿元(注:这是我的粗略估算);视频号却既没有直播版权,也没有集锦或录播版权。事实上,抖音在世界杯上投入的预算,可能比过去一年视频号演唱会团队的总预算还高一个数量级。
至于快手,虽然没拿到世界杯,但是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大出风头。平心而论,微信视频号演唱会运营得非常好,但是腾讯不可能依靠预算不足的轻型部队去打败武装到牙齿的重装甲部队。
如果进入2023年,微信视频号主办或赞助几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型活动,再邀请一批顶级艺人独家入驻,我不会感到奇怪。马化腾提的“降本增效”,意思是对那些没前途的业务降本,而对视频号这样的核心业务增效。所以,现在在视频号积累了一定粉丝基础的人,应该抓住明年的机会——那将是非常有趣的一年!
再说第二条。 自从2020年上线的《天涯明月刀》以来,腾讯已经近两年没有推出过重量级头部游戏;这个成绩对其他游戏公司而言是合理的,对腾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其实这里也有机缘巧合:假设2020年夏《地下城与勇士手游》没有因为版号问题推迟发行,那么过去两年腾讯游戏的收入增速应该会好得多。很可惜,版号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得到解决。
以腾讯的体量,生命周期流水几亿、十几亿的腰部游戏产品已经没有意义了。它急需的是两种产品:第一是MOBA、FPS这种大DAU、强社交游戏,如果自带顶级IP则更好,它们可以成为收入和利润担当;第二是《逃离塔科夫》《光与夜之恋》这种创新性垂直品类游戏,这个垂直既可以指的垂直,也可以指世界观和美术风格的垂直。如果腾讯的自研团队一时难以拿出这种产品,代理或收购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腾讯不差钱(但是需要考虑主管部门的意见)。
《地下城与勇士》手游的延期以及过去一年多的版号荒,打乱了腾讯游戏寻找下一阶段增长引擎的节奏。不过,这也可以成为好事——为腾讯IEG敲响警钟,尽早化压力为动力。每个叫嚣“腾讯不该错过《原神》”“字节跳动游戏将赶超腾讯”的分析师和自媒体,在本质上都是腾讯游戏最好的啦啦队员。
接着说第三条。 在腾讯影业改为隶属CDG、腾讯新闻大规模调整之后,腾讯视频肯定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业务(尽管我估计已经降过一轮了)。优酷、爱奇艺先后收缩战线,已经让内娱雪上加霜;腾讯视频的收缩将给内娱产业的棺材钉上最后一颗钉子。而且,马化腾已经明确指出:视频号就是为短视频而生的,为中长视频输血绝不是它的战略任务。
未来一段时间,腾讯(无论旗下哪个部门)大概只会在两种娱乐内容上烧钱:第一是影响力确实巨大、质量确实很高的顶尖内容,第二是短小精悍、成本低廉、形式新颖的网生内容(例如短网剧、竖屏剧等)。当然,视频号团队将拥有近乎无限的行动自由,2023年可能是他们在内容上大把花钱的时刻——但主要成本绝不会花到目前的内娱内容上面去。
再说第四条。 曾经有一段时间,腾讯旗下的任何新产品遇到增长上的或者商业化上的问题,第一反击就是“呼叫火力支援”:QQ流量支持,微信流量支持,其他腾讯系产品流量支持,运营联动,集团加大注资,乃至直接并购竞争对手。很显然,接下来这一套玩不转了。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有幸没被裁掉的老产品,如果想呼叫火力支援,先要证明自己有一战之力。
在这方面,我认为比较经典的案例是微信读书,它的崛起有八成是依靠自身的产品力,只有两成因为它是微信生态的一员。当年的微视则是最失败的案例,由于它完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越是依靠集团输送资源就越是浪费资源。那么,还会有下一个依靠自力更生成为垂类头部的新产品吗?一切皆有可能。
第五条则让我有些困惑,又有些期待。 在清仓式减持京东、美团之后,腾讯的战略投资版图已经大幅收缩,但投资一直是腾讯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即便互联网巨头在国内的并购可能有合规风险,在海外的并购总归还是可行的(前提是要符合当地监管)。为什么管理层在内部大会上完全不提并购和出海?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次员工大会,大部分员工的日常工作与此无关。又或许上述事务目前还是比较敏感,不宜在半公开的场合探讨?
无论如何,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应该会让内外各方感到可以接受,即使有些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那些盼望2023年互联网行业,乃至由互联网领衔的消费科技行业能够实现“V型反转”的人,现在应该放低预期,正视现实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互联网公司的研究仍然不能恢复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各种各样的“外部消息”仍然是研究的重心所在,因为财务报表本身透露的信息将非常少。
作者:裴培(互联网怪盗团团长)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互联网怪盗团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月薪7万,中国公司“养肥”越南网红
设计动态 2022-12-23网红正在成为出海越南的重要角色。 今年以来,关于越南市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讨论如火如荼,越南再次成为出海创业者们的首选目标之一。蜂涌至越南的这些出海企业,带动了当地许多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比如此前在越南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的行业——网红经济。 数据显示,在越南98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公司出海越南,越南本土的网红经济也一定程度上被带动了起来,大量MCN机构开始在越南当地“掘金”,带货直播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身影。那么具体如何解读国内出海与越南当地网红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网红正在成为出海越南的重要角色。
今年以来,关于越南市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讨论如火如荼,越南再次成为出海创业者们的首选目标之一。蜂涌至越南的这些出海企业,带动了当地许多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比如此前在越南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的行业——网红经济。
数据显示,在越南9856万的总人口中,拥有73.2%的互联网用户和78.1%的社交活跃用户,这成为越南网红产业崛起的基础。近两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的电商平台、跨境卖家、社交娱乐平台、网游产品出海至越南,当地网红和MCN的数量呈直线上升。
中国公司出海催熟了越南的网红经济,而当地网红经济的发展也为出海越南带来了更多便利。
一、100多家MCN机构,每月250万场带货直播 今年2月,TikTok Shop宣布进军东南亚,新增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TikTok Shop小店,并向许多有跨境直播经验的公司发出入驻邀请。在英国TikTok做跨境直播的Alex,在收到入驻邀请后,毫不犹豫地带着他的团队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展开尝试。
Alex创立的公司叫海兔科技。他告诉霞光社,因为“直播带货”的形式今年初才进入越南,所以仍需要一段市场教育的过程。在进入越南市场之初,海兔科技的十多个直播账号每天只能卖出10多单,转化率不到1%。
事实上,更早出现的“短视频种草”在越南更为普及。Alex表示,直到今天,短视频带货在越南仍然比直播带货占据更多销售份额。不过,直播带货在国内的发展让他相信这是一种天花板更高的商业模式,在越南同样大有潜力,他也坚持学习国内的直播带货风格。
“越南的带货直播间玩法没有国内那么丰富,主播往往也未接受足够的培训,直播形式比较单调,只能主打低价以吸引消费者”,但Alex认为,人们都向往美好、有趣的事物,在坚持低价策略的同时,一定要增强直播间的趣味性。
两个月后,海兔科技跑出了越南第一个单场GMV突破一万美元的直播间,这离不开他们在培养主播方面付出的努力。Alex表示,如今公司在越南的每个跨境电商直播间,日均成交量均已超过1000单,转化率也上涨到了4%。
有人闻风后匆匆入场,也有人未雨绸缪抢先布局多时。
3年前,黎叔听说TikTok有计划在东南亚市场开启小黄车功能,他立即带着投资人的500万美金来到越南创办了自己的MCN机构Vzone。令他没想到的是,TikTok迟迟没有在东南亚布局电商业务,等来的却是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于是,他在过去的两年里不得不把精力先放到孵化网红账号上,决定先聚集足够的粉丝再开始带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00万美金的融资快要见底之时,今年上半年,越南直播电商终于迎来爆发。此时,黎叔的Vzone已经陆续孵化出15个账号,最火的网红已经拥有1000多万粉丝,相当于每10个越南人里就有1个他的粉丝。
目前,黎叔的Vzone已经成为TikTok越南站最大的直播带货MCN之一,公司也实现了盈亏平衡。
今年,随着TikTok Shop在东南亚发力,出海的热度立刻转移到了直播电商,无论做内容还是做电商的人,都“借船出海”,跑到越南做直播带货。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越南成为仅次于印尼的东南亚第二大电商市场,另外,越南有超过77%的网红活跃在TikTok上,是东南亚网红活跃度最高的国家,这些都点燃了越南的直播带货市场。
据越南《西贡解放报》报道,目前越南每月直播带货活动超过250万场,有约5万家企业在此掘金来自中国的带货模式。
直播电商的疯狂增长,背后离不开大量的MCN机构支撑。
目前当地MCN数量尚未有官方统计数据,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如今每天都有不同规模的MCN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TikTok合作的越南MCN就已超过100家,且多家机构拥有中资背景,许多来自国内的MCN甚至直接把直播基地搬到了越南。
在越南从事平台运营工作6年的珍妮斯觉得,当下越南的网红生态可以用“洪波涌起,大有可为”来形容,很像2017年时的中国网红市场。
“直播带货、消费种草这些新形态,对越南年轻一代来讲还很新鲜,还有一段时间和发展空间。”珍妮斯认为,越南的经济发展还处于3-7年前的中国的水平,越南人消费主义的背后更多在想如何维持生计。在越南做MCN,要以给年轻人制造更多赚钱机会为核心进行发展,要让当地人知道做网红能赚钱,然后再进一步引导粉丝群体消费。
二、一条视频一万美金,合作报价水涨船高 除了直播带货,如今许多出海至越南的中国企业及本土企业,也开始纷纷寻找当地MCN合作进行品牌推广。
珍妮斯表示,假如一款产品想深入走进越南网民的心,就一定要找当地的明星或网红。比如《王者荣耀》越南版就频繁与当地游戏赛事选手、游戏网红、画手,以及有话题度的明星网红进行联动。
越南游戏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扎根越南的创业者Luke告诉霞光社,由于生活节奏轻松,越南大部分游戏玩家在线时间很长,且喜好社交。Newzoo曾在《2021 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提到,与中国玩家相比,越南玩家忠诚度高、付费意愿更强。
如今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成为游戏直播、短视频的内容创作者,他们产生的电竞内容甚至多于基于赛事产生的内容。因为玩家既可以开直播,也可以接受粉丝打赏,游戏直播很快成为越南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珍妮斯告诉我们,越南游戏类网红的报价通常也比其他类别高出许多,是网红市场的抢手资源。
虎牙旗下的出海产品Nimo TV是越南游戏直播市场的重要玩家之一,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Nimo TV与当地各大游戏平台争夺热门电竞选手及电竞主播,比如邀请当地知名主播之一D Mixi入驻。他们会紧跟本土热门游戏赛事,在视频里宣传推广Nimo TV,吸引垂直目标用户群体。同时挑选互动量高、带货能力强的都市情侣、口播评论、剧情类的达人,通过软植入的方式,挖掘潜在用户群体。
霞光社获悉,越南游戏类网红的合作报价渐渐因Nimo TV 、本土的VNG等游戏直播平台争夺网红资源而越来越高,目前一名越南头部游戏主播的月收入可达到数万美金。
各家MCN都会首选懂游戏内容、或娱乐性强的内容创作者,比拼他们的质量和价格。越南网红市场很快出现了相互挖人的局面:一些公司开出诱人条件,给到超出100%的薪资甚至更高的薪水,“网红出走”的情况时常发生,市场越来越“卷”。 Luke表示,大概从今年6月起,“卷”的感觉更强烈了。今年以来,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出海越南的好时机,诸多中国公司出海至越南,当地网红市场也随之迎来爆发。
不过在Luke看来,通过挖人的形式让自己的MCN、社交媒体获得收益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这个行业需要网红能不断为平台、品牌方创造高质量内容,所以即使挖到了合适的网红,但倘若没有成熟的运营方式,只一味靠烧钱挖人,你的平台或机构都很容易‘昙花一现’。”
越南网红经济的竞争虽然越来越激烈,但我们从多位从业者口中得知,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运营机制并不成熟,因此当地网红的合作报价也要比国内更合理一些。
“如果是从国内出海到越南的MCN机构,旗下粉丝数在50万左右的游戏、美妆类TikTok、YouTube网红,一条视频的报价在4000~12000万美金不等;粉丝数在100万左右的网红,一条视频的报价大约12000美金”,珍妮斯说,但如果是与越南本地的MCN合作,他们旗下的网红合作报价是以上所说价格的1/2。
网红收入方面,霞光社了解到,现在,越南头部网红每月可赚1万美金以上,这在人均工资只有2000元人民币左右、本地企业中层领导月收入也只有2000美金的越南,已经相当可观。
虽然越南网红合作报价不高,但产出的内容质量并不差。
前不久,拥有1300万粉丝的越南顶流YouTuber团体FAPtv发布了一部微电影,围绕一位女主播与粉丝之间的故事展开。不到一个小时的视频里,上演了粉丝帮主播甄别劈腿男友、解围尴尬场面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一个月获得了超过400万次观看。
霞光社发现,这部微电影中“植入”了一款来自中国出海的社交产品MICO。故事中女主的分身是MICO的主播,视频中,这款社交软件频频露出却并不刻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个紫色图标的App。
MICO越南运营负责人Seven透露,FAPtv的几名成员曾于去年在MICO上进行过一场直播,吸引了很多粉丝前来围观,因此当MICO今年决定在越南投放短片时,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FAPtv。最后,这部短剧也为MICO在当地的进一步渗透打响了知名度。
关于拍摄的具体成本,Seven并未透露,但他坦言,和越南顶流的这次合作,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比国内便宜很多”。
在与多个MCN机构网红合作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Seven观察到,越南的许多网红都心怀明星梦,他们不甘于一直只做网红,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拍摄。“通常,当品牌方给到内容方向之后,这些网红和背后的内容团队也会充分打磨脚本,最后产出的视频质量和效果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
越南网红产业的繁荣给出海产品提供了更多玩法,另一方面,网红产业也是出海越南热潮的实际受益者。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出海越南,越南网红们有了更多的展示和发展空间,商业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
令珍妮斯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她所在的公司与一名100万粉丝的越南游戏YouTuber合作宣传视频和Facebook短帖,报价为1200美金;到了2018年,这名YouTuber粉丝数达到了600万,合作报价也水涨船高,一条1分半时长的视频需要4000美金;如今,他已经拥有1100万粉丝,品牌方若想在视频中植入广告,已经需要提前申请档期了。
在越南工作6年,珍妮斯见证了当地许多网红从一分钱也赚不了,到一步一步成为头部网红的故事。珍妮斯说,越南网红市场价格不断提升,除了根据当地市场的调整,也离不开这些网红的自身努力。
三、被推上“神坛”的越南,真的神吗? 阿秋在一家出海东南亚的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了4年,他告诉霞光社,在跨境电商、泛娱乐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眼中,流量是最关键的,所以昔日未受到太多瞩目的越南网红产业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
《2021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显示,2025年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570亿美元,届时将成为东南亚第一。另据今年9月于新加坡举行的国际电子商务会议预测,越南将成为东南亚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阿秋认为,作为直播电商的蓝海,越南因为经济飞速增长,以及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制造的后花园”等特点,对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来说俨然已是一块“香饽饽”。
“去年,许多跨境卖家被亚马逊大量封号,这些人就把目光转移到了东南亚,结果发现东南亚电商氛围比欧美更火热”,他说,还有一部分卖家觉得在国内做品牌实在太“卷”了,于是开始在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做跨境卖家,形成双循环,许多人的第一站,便是越南。
而TikTok无疑加速了越南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让这里的电商市场越来越“卷”。在TikTok电商抵达越南前,这里的电商平台主要有Shopee、Lazada和Tiki,其中只有TiKi是越南本土电商平台,前两者背后的中国资方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阿秋说,如今Tiki明显拼不过中国平台,其访问量和GMV都比不过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ee、Lazada、Tiki
珍妮斯说,越南的直播带货和种草在TikTok Shop布局越南以前,就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早在2017年,当地商家就开始在Facebook上直播带货和“种草”,大多数的网红都在自己的粉专上售卖商品。近两年,Shopee和Lazada在越南的兴起,把直播带货这种新模式带到了更多人眼前,而TikTok的加入,直接将该模式推向顶峰。
尽管已经开“卷”,但阿秋认为,现在越南的电商市场还处于偏早期阶段,更像是十年前中国电商市场的“百团大战”,当地平台、商家们都还在建基建、拉新、拼客单价,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不受其他政策影响,接下来两年的增长会很快。
跨境电商以外,越南的社交娱乐应用市场规模同样可观。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越南娱乐应用2022年总收入预计为2253万美元,2022-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8.19% 。另外,越南在线约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400万美元。
不过,和早年出海越南不同,如今越南的社交娱乐产业已相当成熟,走过了昔日粗放生长的时代,要想站稳脚,需要在品牌推广、精细化运营上花足心思。
Seven所在的MICO在越南投入运营已有近3年时间,随着越南市场的确定性越来越强,在当地做品牌影响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除了与网红合拍微电影,MICO还在今年制作了越南主题曲及MV,与越南数十位网红合拍宣传片。
“和买量投放不同,品牌方面的投入目前并没有非常准确衡量ROI的方式”,Seven坦言。他举例,微电影播出以后,产品自然下载量的确有明显增长,但精准的用户有多少、多少人能留下来、如何做好承接转化,仍是需要探索的。
网红产业繁荣的背后,是出海越南热潮的兴起,但出海越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如今,仍有一波又一波的创业者来到越南掘金,比如把直播基地搬到越南的MCN机构。Luke认为,如果想到越南开设MCN做网红产业,还是会有一波红利,“越南TikTok仍缺少优质内容,如果复制国内的方法论,很容易可以在短期内积累一批粉丝,只是现阶段变现对当地的MCN机构来说仍是最大难题”。
对于想去越南的创业者,阿秋建议可以优先考虑社交娱乐、休闲游戏、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越南经济在疫情后发展很快,由于市场和用户习惯的相似,泛娱乐、电商产业基本会复制中国的发展路线。比如越南的电商起步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并不算早,但目前在东南亚是发展最快的。”
关于这一点,一位在越南从事咨询服务的中国专家表示,越南人不怎么存钱,这些产业确实存在利好,不过出海越南仍需谨慎:“抱着成本低的心态去越南创业是很危险的。越南房价并不便宜,河内的房产均价已经破万,胡志明的房价也很高。另外,懂双语的越南员工平均薪资至少要8000元人民币以上。所以租金、人力成本都没有大家想象中便宜。”他建议想出海越南创业者,一定要先看风险后看利润。
另外,合规化依然是摆在中国出海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比如越南也有与国内类似的版号政策,要求海外游戏在越南发行时必须与本地企业合作。越南72号法令规定,如要上架游戏至越南市场,公司必须要有发行资质牌照,申请牌照需要越南人持股51%,最后需要为游戏申请版号后才能在越南正常上线。
2022年,越南仿佛一夜之间被“推上神坛”,变得机会无限。但是随着出海企业纷纷扎根于此,无论是蒸蒸日上的网红产业,还是越来越多创业者选择的跨境电商、社交娱乐赛道,越南都正在告别过去粗放生长的时代。在本土化、精细化运营方面修炼好内功的玩家,才有可能借着出海越南的东风赶上下一个时代。
参考资料:
[1]《烧光500万前,他在越南直播带货圈站稳了》,IT时报
[2]《中国直播电商征战越南,三队人马,无人躺赚》,开菠萝财经
作者:王大路;编辑:葵一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召唤设计?我总结了4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23用户行为设计共计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吸引眼球-做决定-动起来-持续使用,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尽可能的让用户停留在产品中。更详细的行为设计方法: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用户行为设计共计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吸引眼球-做决定-动起来-持续使用,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尽可能的让用户停留在产品中。
更详细的行为设计方法: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 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用户行为设计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交互设计中的用户行为设计。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
-
高手在用什么软件做设计?收下这份2022年UX设计工具报告
UI交互 2022-12-23编者按:UXtools 每年都会针对流行的设计工具进行统计,从而了解设计师是如何使用设计工具,以及哪些设计工具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占据主流了,以此从侧面了解目前UX设计行业的现状。整个调研报告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设计职能划分出不同的调研门类,其中有针对整个 UX 设计领域的,也有细分到 UI 设计或者用户测试的独立流...编者按: UXtools 每年都会针对流行的设计工具进行统计 ,从而了解 设计师 是如何使用设计工具,以及哪些 设计工具 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占据主流了,以此从侧面了解目前UX设计行业的现状。
整个调研报告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设计职能划分出不同的调研门类,其中有针对整个 UX 设计领域的,也有细分到 UI 设计或者用户测试的独立流程的。
这次的设计工具调研问卷总计有 4260 份,调研对象千差万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和团队,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样本的数量足够多,覆盖的区域足够大,类型也相当丰富,所呈现出的结果也比较有代表性。
2022年设计趋势回顾:
回顾2022年,我总结了最受欢迎的 9 个平面设计趋势 编者按:Confetti Design Studio 是一家来自印度的设计工作室,屡获殊荣,客户遍及世界各地。
阅读文章 >
1、概况 在「哪个头衔最能描述你的角色」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发现头衔命名混乱的情况依然存在,和前几年相比,UX/UI设计师 的位置上移了,似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同样对自己的角色感到迷惑。
80% 的受访者反映他们是全职设计师。
在公司规模的调查项目中,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供职于人数超过 10 人的公司,这一点和往年保持一致。
而在设计团队规模的调研当中发现,「2-10人」仍然是最典型的设计团队的人数规模。
在「工作年限」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支撑起这个行业的主体依然是较为初级的设计人才,不过工作年限 10+ 的设计师依然保持有不小的比例。
25% 的受访者供职于设计机构,这种环境下各种需求可能会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和发掘不同的设计工具。
大概有40%的受访者处于团队领导职位,他们倾向于为团队选取并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处于领导地位的受访者不一定有权做出采购决策,往往决定是否购买软件的,另有其人。
虽然时常有人认为移动端 APP 华而不实,但是绝大多数的团队和设计师都致力于开发移动端 APP 和 web APP。
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和团队依然选择在 Mac 上做设计。不过,Windows 平台的用户比例从去年的 15%上升到今年的 27%,这应该和越来越多设计工具基于浏览器研发有关系。
在工作状态的调研当中,虽然雇主们一直在推动大家「重返办公室」,但是远程工作依然占据主流。
2、界面设计 93% 的受访者都在使用 UI 设计软件,而绝大多数不做 UI 设计的受访者,都是和 UX 相关的职业(比如产品经理,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
Figma 处于统治地位一点都不令人意外,而今年 Ai 和 Ps 在几乎所有的门类当中,位置都明显下调了,处于次要地位,他们之所以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依然具有一些 Figma 无法取代的编辑功能。
从付费购买的数据来看,Figma 确实不算虚高,虽然免费用户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大幅拉高 Figma 的实际占比。Lunacy 其实是一款免费工具,部分被调研用户可能将其和同一公司的另一付费软件弄混了。
在使用操作系统这一选项当中,由于受访者会优先填写操作系统而非特定的工具,这让我们对于整个生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这个基于时间的设计工具调研则清晰地反映出 Figma 崛起的过程。Adobe XD 在今年之前增长都很缓慢,最后的下跌可能和 Figma 被收购有关系。
3、基础原型设计 基础的原型设计和 UI 的交叉度很高,在数据上和 UI 设计的数据高度类似。
91% 的受访者直接用 Figam 制作原型,还有 21%的受访者使用的是 Sketch + InVision 的组合来设计原型,这个组合在几年前还是非常流行的。
许多受访者使用 ProtoPie ,他们从中获得不少价值。这里的 Code 指的是自己使用代码编写的工具来替代专门的软件。
4、高级原型设计 高级原型设计通常会利用逻辑和变量以及其他数据动态输入,借此制作逼真的原型。
大概有 5% 的受访者不确定他们是否制作过高级原型。这个是今年新加入的调研内容。
87% 的受访者使用 ProtoPie 来制作高级原型。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以来使用自己写的代码来制作原型的设计师比例从 7.7% 上升到了 12.5%。
5、白板工具 数字白板工具是前两年随着疫情而开始崛起的工具。
Figma 和 FigJam 两者结合共同主导了白板设计的领域,但是 Miro、Mural 和 Whimsical 依然是强有力的替代者。
之前这些白板工具仅仅只是看起来有用的工具,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了日常协同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由雇主购买给设计师使用。
虽然每种工具都会被远程使用或者个人使用、混合使用,但是我们注意到,Mural 被混合使用的比例最高。
6、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有助于维持设计元素的交互、视觉样式的统一性,不过我们认为设计系统还没有抵达它真正意义上的「拐点」,所以每年我们对它仅仅是维持观察的状态。
有大概 471 名受访者会使用软件以外的东西来管理他们的设计系统,到底为什么,以及如何维系,这都是值得后续观察的问题。
Figma 可能是设计系统的起点,但是绝对不是终点。有一部分设计师在使用 Notion 和 Confluence 这样的百科类的工具,但是很少有人会使用代码工具。
绝大多数的管理工具依然是团队和公司支付。
在这些流行的工具当中,来自大公司的受访者似乎更有可能使用 Zeroheight 或者 Sketch 来管理设计系统。大公司有时候会有更加严格的工具审核流程。
7、用户测试 用户测试所用到的软件,会尽量让真实的人参与到原型、概念设计、调查研究 和真实的产品体验当中来。
56% 的受访者会使用软件来协助进行用户测试,这个数据和去年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Maze 是最受欢迎的用户测试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软件进行用户测试的人当中,大概有 三分之一 正在使用网络会议工具(Zoom、Google Meet 和 Microsoft Teams )来进行用户调研。
去年我们注意到很多设计师和团队不进行用户测试,所以在今年的调研当中,我们加入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进行用户测试」。
我们注意到,团队内不进行用户测试的受访者当中,大多带有「UX」和「产品设计师」的标签。剩余不做用户调研的人头衔就千奇百怪了。
喜欢面对面进行用户测试的团队,更有可能会选择 Google Meet 和 Microsoft Teams。在混合工作环境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 Lookback。
8、作品集 作品集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立个人网站来展示自己的项目。我们注意到,22% 的受访者没有自己的作品集网站,20% 的受访者使用 PDF、PPT 或者其他的静态媒体来呈现他们的作品集。
14% 的受访者会自己使用代码来构建自己的作品集。webflow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作品集搭建工具。
使用代码来构建作品集的,大多是有超过 10 年工作经验的老手,而仅有1-2 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则倾向于使用 Notion 来构建作品集。
9、主要工具 下面汇总了每个类别下,使用率前三的设计工具:
10、2023预测 每次调研的最后,我们都会询问设计师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最感兴趣的工具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用户的偏好。其中 Figma 毫不意外地排到了第一。但是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有 111 个受访的设计师同时写下了 Adobe 和 Figma,可见大家对于这俩合体之后能走多远,充满了好奇心。
-
输入还是选择?聊聊选择字段在B端系统的意义
UI交互 2022-12-23选择对于 B 端系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将下图两个组件摆在设计师面前,它们唯一的差别便是 一个有着右侧的下拉箭头、一个右侧没有下拉箭头。当听到了这种解释时,我也就只能摇摇头,一方面感觉很多设计师的基础薄弱,同时又觉得需要和咱们读者来讲讲,关于选择这一大类,对于我们设计师究竟有什么意义?选择对于 B 端系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将下图两个组件摆在 设计师 面前,它们唯一的差别便是 一个有着右侧的下拉箭头、一个右侧没有下拉箭头。
当听到了这种解释时,我也就只能摇摇头,一方面感觉很多设计师的基础薄弱,同时又觉得需要和咱们读者来讲讲,关于选择这一大类,对于我们设计师究竟有什么意义?
首先,选择类的组件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常见,比如简单的:单选框、复选框,难一点的:级联选择、层级选择、树形选择,这些都是我们选择类组件的一个大的范围。
同样的输入也是,输入通常会包含有 输入框、网址输入、特定规则输入 等多种输入方式,这些都是我们输入类组件的一个大的范围。
那先来了解一下选择和输入当中的差别。
往期 B端设计 干货:
5000字干货!超全面的B端设计指南:消息通知 消息通知在我们设计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作为系统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帮助我们提示用户:“目前的操作状态、系统的公告、用户之间的互动内容”,而不同的消息内容,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息通知组件来进行反馈,比如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应该采取什么互动方式?
阅读文章 >
一、生活当中 输入与选择 的差别 想要理解 输入与选择 的差别,我们先来理解生活当中关于输入选择的差别。
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图片当中的这个物体是什么?
我相信大家给我的回答一定不会相同。比如: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它是苹果;而有些人则会说是红苹果、红富士、大苹果 等等...
也就导致虽然大家说的都是苹果相关的词汇,但是这些词语往往都会存在细微的差别。
那假设同样一张图片,我们提问的方式是,图片当中的物体是下列四个选项当中的哪一个?
A.香蕉 B.苹果 C.西瓜 D.火龙果
这时候你会发现,得到的结果大多数都是选择的「B.苹果」
而上面讲到的便是我们输入和选择的一个差异,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输入要更难一些、选择则会更加的容易。
这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做的卷子,选择题往往还能动动笔,而到了填空题完全就是一头雾水。
二、实际项目当中的例子 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在一个 CRM 系统当中,我们会有一个叫做客户类型的字段。假设最开始把它设定输入框,这时候销售将二次购买的客户录入系统当中,那不同的销售录入出来的结果完全不同。
销售 A:二次客户
销售 B:复购客户
销售 C:老客户
而数据在整个系统当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录入数据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各个地方使用数据。比如在数据分析页面、数据筛选页面,由于出现了上诉提到的混乱的结果,系统的数据无法正常使用,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设把客户类型的字段换做是选择,那这些数据就能够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系统当中我们就能够合理的在各个页面当中利用。
三、输入与选择的定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会发现输入与选择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就来看看,输入与选择究竟存在什么定义上的差别。
1. 录入方式上的差异
输入就是提供给用户进行无规则的信息录入,也就是用户想输入什么就可以进行填写。而在输入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通过键盘的方式进行进行的数据提交,这也就意味着输入的难度较大。
选择则是系统预设好的条件提供给用户进行规则的录入,并且在组件的展示当中,都是以鼠标点击的方式来进行的信息录入,它的难度更低,但是选择在系统当中是预设好的情况,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前预设。如果是一个灵活的 B 端系统,就一定需要在管理后台对于预设的系统进行配置,否则整个系统就缺乏灵活性。
这就是在 飞书 的管理后台系统当中,我们需要单独的配置一些自定义的信息,其中就可以定义选择录入的选项。
当然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我们还会为组件去设定一些小心思,就是选择录入时,底部会有自定义选择项的功能,这就叫能够保证用户都有自己想要的选项。
2. 字段属性上的差异
关于两个字段,其实在字段属性上也会存在不同。
首先是输入类型的字段,在整个系统当中,主要针对的是:名称、手机号、地址、邮箱 等,系统本身无法规则化的字段,这时候只能采取输入的形式。
而 选择字段 ,主要是针对的字段是:类型、属性、状态 等,用户能够快速选择的字段,两者在字段设定上存在差异,因此并不相同。
四、选择与输入的作用 关于作用,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在 B 端系统当中是输入更多,还是选择更多?
我想看完文章过后大家都会觉得输入的限制过多、过于麻烦,因此输入在整个 B 端系统里 录入难度高、规则复杂,只会使用在少数位置来进行使用。同样的逻辑选择则会更为高频使用。
字段,其实是涉及到 前台、后台的页面信息,也就造成关于字段的影响,我们不能单纯从表单一个页面来进行看待。
而表单、表格、详情页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些字段的差别,会影响到后面的页面的展示。
比如在表格页面当中,会什么要采取 搜索 而非 筛选?
其实这就是在表单页面当中,如果选择了输入,那在检索的时候一定是 搜索的方式。那如果是选择,那在检索的时候一定是 筛选的方式。
那在其他页面呢?详情页?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
这其实就是字段的对应关系,在整个系统当中是一个链接的整体,我们在去看待组件的时候,要关注的并不只是组件的样式,而更应该在乎的是组件背后之间的关系。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也别忘了点赞转发~
我们下篇文章,再聊~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CE青年Youthce
-
从交互设计角度,深度分析「微信键盘」的设计亮点
UI交互 2022-12-23大家好,我是沐风。最近惊喜地发现「微信键盘」上线了 iOS 和安卓正式版。2021 年,张小龙就表示,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大家好,我是沐风。最近惊喜地发现「 微信键盘 」上线了 iOS 和安卓正式版。2021 年,张小龙就表示,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
这篇文章带你从 交互设计 的角度,全面分析一下微信键盘。
往期微信 产品分析 :
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微信视频号的「双赞」设计 最近微信视频号上线了大拇指和爱心两个点赞,到底它们之前有何不同?
阅读文章 >
一、拼写 Plus 的打开引导 打开微信键盘 APP,可以看到界面的布局:
顶部是功能介绍区 ,下面是各种功能设置区
在功能介绍区,以显著位置展示着“开启拼写 Plus”按钮。
打开这个按钮,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拼写、智能推荐、表情推荐、拼写检查等很核心的功能。
所以应用的设计者,十分希望用户能打开该按钮。
这也是为什么在界面里,以如此显著的方式告诉用户拼写 Plus 可以帮你做什么,潜台词,“这个功能这么好用,你还不打开吗?”
如果用户没有打开,在输入法的界面,点击输入法图标,也有显著的按钮。
点击开启按钮,会展示开启后会上传部分输入数据,以及开启后用户能够获得的价值。
开启后,再次打开面板,这个开启拼写 Plus 按钮就消失了。
可以看到,整个方案里,提升拼写 Plus 的打开率,一定是一个核心的产品目标。
二、表情功能 我们再来看日常输入时的微信键盘界面。
相比于搜狗输入法
微信键盘把功能都藏得比较深,需要点击键盘 icon,才能看到各个功能。
「克制」的标签可以安排上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功能中,对于表情,微信键盘还是很重视的,给留了个入口。
点击表情,在右上角有“显示表情键”的开关
打开后,在键盘右边,会展示“表情”入口,点击后有推荐表情+emoji
如果关闭,发送按钮会变大。
对于表情,可以说微信键盘在我们用微信的时候,会极大发挥它的威力:
当我们输入的是一些短语,比如你真棒的时候,候选词中会自动出现一个“笑脸+你真棒”,点击后,出现相关的表情包。
以后微信里自带的表情搜索,相信点击量会下降很多。
但是,当我们输入的是一个句子,则不会出现这个笑脸。
要做出这里的判断,其实不容易。用户输入什么类型的内容,应该出现这个“笑脸”来推荐表情包呢?
如果是沐风来做这个功能,一定会请产品经理去后台看一下,用户在使用微信自带的表情功能,搜索的内容都有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已有的词条,制定一个规则。
三、常用语和智能推荐 另外想说说常用语。点击按钮,出现常用语的功能说明。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新手引导非常自然,不突兀。
这样以后输入前 3 个字,或者短语的拼音首字母,就可以快速发送。
另外,当我们输入的短语,是视频号、公众号或者歌曲、电影时,会在候选词里出现“图标+候选词”的智能推荐选项。
点击后会出现相应的卡片,还是很方便的。
四、单手键盘的界面设计 关于单手键盘,左边的功能有“左/右手模式”和“全尺寸”。这里沐风思考了一个问题:
“键盘调节”按钮,是否应该像搜狗一样,放在左边的区域?
这个功能更符合单手用键盘的需要,让用户可以更高效调整键盘的尺寸。
但是仔细想了一下,键盘调节是一个低频功能,一般人调整好后,不会总是调整键盘的尺寸。
咱们就是说,如果放上去了,让“键盘调节”总在那做冷板凳也不好不是。
另外,当开始输入的时候,左边的两个功能会自动收起为 3 个点,这样可以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点击 3 个点,会展开为两个功能。这个点做得很细了,点赞。
与此类似的,还有键盘选择功能。
搜狗输入法是把键盘选择放在了主界面上,点选起来虽然容易,但我想问一句:大家在日常使用中,真的会频繁改变自己的键盘吗?
相信大多人会和我一样,选择了一种键盘,就不会改来改去了。
但是微信键盘,是把键盘选择收起在功能面板里。虽然操作上多了一步,但确实更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五、缺点 相较于搜狗输入法,微信键盘目前对英文的支持还不是太好。比如我经常喜欢用 9 宫格,输入“hh”,就能输入“hi”,但是微信键盘目前还不支持。
另外,对于人名的输入,也无法识别。估计后续一定会有「获取通讯录」功能上线,到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再有就是,由于使用时间的积累,搜狗目前会更懂我一些。但是这个可以接受。相信通过调教,微信键盘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能 get 我。
六、微信键盘? 最后,当我在朋友圈发了微信出了「微信键盘」之后,却发现很多人找不到。问了才发现,很多人搜索的是“”微信输入法”。
这也很自然,「微信输入法」其实应该是最应该的名字。其实这并不是腾讯不想,而是目前还不能。
根据腾讯公司的商标申请情况来看,应该是因为没拿下微信输入法的商标。
我们知道,企业或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没有商标,很容易遭到侵权。微信作为一个拥有超过 12 亿用户的超级社交软件,在命名上肯定会非常谨慎。
可能后期,还会改名吧。
综合体验下来,沐风感到微信键盘不负众望,交互体验做得很棒,对场景的拿捏很到位。方案里各个细节考虑的也很完善。
相信会对以后我们的微信聊天,提供更加丝滑的顺畅体验。
以上带大家分析了微信键盘的交互设计。欢迎留言交流
扫码加我微信,围观高能朋友圈:
-
从交互设计角度,深度分析「微信键盘」的设计亮点
UI交互 2022-12-23大家好,我是沐风。最近惊喜地发现「微信键盘」上线了 iOS 和安卓正式版。2021 年,张小龙就表示,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大家好,我是沐风。最近惊喜地发现「 微信键盘 」上线了 iOS 和安卓正式版。2021 年,张小龙就表示,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
这篇文章带你从 交互设计 的角度,全面分析一下微信键盘。
往期微信 产品分析 :
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微信视频号的「双赞」设计 最近微信视频号上线了大拇指和爱心两个点赞,到底它们之前有何不同?
阅读文章 >
一、拼写 Plus 的打开引导 打开微信键盘 APP,可以看到界面的布局:
顶部是功能介绍区 ,下面是各种功能设置区
在功能介绍区,以显著位置展示着“开启拼写 Plus”按钮。
打开这个按钮,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拼写、智能推荐、表情推荐、拼写检查等很核心的功能。
所以应用的设计者,十分希望用户能打开该按钮。
这也是为什么在界面里,以如此显著的方式告诉用户拼写 Plus 可以帮你做什么,潜台词,“这个功能这么好用,你还不打开吗?”
如果用户没有打开,在输入法的界面,点击输入法图标,也有显著的按钮。
点击开启按钮,会展示开启后会上传部分输入数据,以及开启后用户能够获得的价值。
开启后,再次打开面板,这个开启拼写 Plus 按钮就消失了。
可以看到,整个方案里,提升拼写 Plus 的打开率,一定是一个核心的产品目标。
二、表情功能 我们再来看日常输入时的微信键盘界面。
相比于搜狗输入法
微信键盘把功能都藏得比较深,需要点击键盘 icon,才能看到各个功能。
「克制」的标签可以安排上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功能中,对于表情,微信键盘还是很重视的,给留了个入口。
点击表情,在右上角有“显示表情键”的开关
打开后,在键盘右边,会展示“表情”入口,点击后有推荐表情+emoji
如果关闭,发送按钮会变大。
对于表情,可以说微信键盘在我们用微信的时候,会极大发挥它的威力:
当我们输入的是一些短语,比如你真棒的时候,候选词中会自动出现一个“笑脸+你真棒”,点击后,出现相关的表情包。
以后微信里自带的表情搜索,相信点击量会下降很多。
但是,当我们输入的是一个句子,则不会出现这个笑脸。
要做出这里的判断,其实不容易。用户输入什么类型的内容,应该出现这个“笑脸”来推荐表情包呢?
如果是沐风来做这个功能,一定会请产品经理去后台看一下,用户在使用微信自带的表情功能,搜索的内容都有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已有的词条,制定一个规则。
三、常用语和智能推荐 另外想说说常用语。点击按钮,出现常用语的功能说明。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新手引导非常自然,不突兀。
这样以后输入前 3 个字,或者短语的拼音首字母,就可以快速发送。
另外,当我们输入的短语,是视频号、公众号或者歌曲、电影时,会在候选词里出现“图标+候选词”的智能推荐选项。
点击后会出现相应的卡片,还是很方便的。
四、单手键盘的界面设计 关于单手键盘,左边的功能有“左/右手模式”和“全尺寸”。这里沐风思考了一个问题:
“键盘调节”按钮,是否应该像搜狗一样,放在左边的区域?
这个功能更符合单手用键盘的需要,让用户可以更高效调整键盘的尺寸。
但是仔细想了一下,键盘调节是一个低频功能,一般人调整好后,不会总是调整键盘的尺寸。
咱们就是说,如果放上去了,让“键盘调节”总在那做冷板凳也不好不是。
另外,当开始输入的时候,左边的两个功能会自动收起为 3 个点,这样可以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点击 3 个点,会展开为两个功能。这个点做得很细了,点赞。
与此类似的,还有键盘选择功能。
搜狗输入法是把键盘选择放在了主界面上,点选起来虽然容易,但我想问一句:大家在日常使用中,真的会频繁改变自己的键盘吗?
相信大多人会和我一样,选择了一种键盘,就不会改来改去了。
但是微信键盘,是把键盘选择收起在功能面板里。虽然操作上多了一步,但确实更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五、缺点 相较于搜狗输入法,微信键盘目前对英文的支持还不是太好。比如我经常喜欢用 9 宫格,输入“hh”,就能输入“hi”,但是微信键盘目前还不支持。
另外,对于人名的输入,也无法识别。估计后续一定会有「获取通讯录」功能上线,到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再有就是,由于使用时间的积累,搜狗目前会更懂我一些。但是这个可以接受。相信通过调教,微信键盘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能 get 我。
六、微信键盘? 最后,当我在朋友圈发了微信出了「微信键盘」之后,却发现很多人找不到。问了才发现,很多人搜索的是“”微信输入法”。
这也很自然,「微信输入法」其实应该是最应该的名字。其实这并不是腾讯不想,而是目前还不能。
根据腾讯公司的商标申请情况来看,应该是因为没拿下微信输入法的商标。
我们知道,企业或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没有商标,很容易遭到侵权。微信作为一个拥有超过 12 亿用户的超级社交软件,在命名上肯定会非常谨慎。
可能后期,还会改名吧。
综合体验下来,沐风感到微信键盘不负众望,交互体验做得很棒,对场景的拿捏很到位。方案里各个细节考虑的也很完善。
相信会对以后我们的微信聊天,提供更加丝滑的顺畅体验。
以上带大家分析了微信键盘的交互设计。欢迎留言交流
扫码加我微信,围观高能朋友圈:
-
多地网点瘫痪,快递堆积如山
设计动态 2022-12-22接近年关,快递业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做了五年快递,这种情况第一次见,整个网点完全瘫痪,仓库哪哪都是快递,比双十一堆得还多,根本没有人手。”安徽某通达系网点加盟商杨厉感叹道。 杨厉称,网点的仓库分拣员、快递小哥近期都陆续感染了新冠。此前因受疫情管控,杨受疫情影响,全国不少的快递网点、转运中心、仓储园区等都几近瘫痪,快递堆积如山。目前,快递业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快递业该如何自救?什么时候能恢复呢?
接近年关,快递业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做了五年快递,这种情况第一次见,整个网点完全瘫痪,仓库哪哪都是快递,比双十一堆得还多,根本没有人手。”安徽某通达系网点加盟商杨厉感叹道。
杨厉称,网点的仓库分拣员、快递小哥近期都陆续感染了新冠。此前因受疫情管控,杨厉所在城市的快递在双十一期间一度停运;如今各地解除封控,但积压的快递还没完全分派出去,就遭遇工作人员接连阳了的情况,“还没从双十一缓过劲来呢。”
与杨厉一样,全国不少的快递网点、转运中心、仓储园区等都在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国家邮政局在近期会议便指出,虽然快递业目前在持续复苏,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用户感知快递不快、发货较慢、派送不及时等问题,主要是前期一些地区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积累了大量线上订单,快递企业需要根据商家发货节奏进行揽收和处理;同时,受疫情影响,快递企业也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运力尚未完全恢复,造成末端派送压力较大。
而上游发货的电商商家、下游等着收货的消费者,也感受到物流的延缓。有石家庄的购物者在社交平台上称,截至12月17日,他有将近124个快递卡在物流环节,甚至连双十一购买的第一波东西还未收到。
01 多地网点瘫痪,仓库快递堆积上万件 除了偏远区域,以往只需三四天即可送达全国的快递网络正在遭受冲击。
不仅通达系快递受影响,单价高、速度快的顺丰快递及京东快递也不例外。12月初以来,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快递“躺”在网点或转运中心不派送的吐槽比比皆是,尤其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
一般而言,最基础的快递链条主要由商家或者工厂、揽货网点、转运中心、发货网点以及驿站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快递无法及时完成配送。
目前,影响快递链条中断的正是各地的转运中心及收发货网点。
早在12月8日,全国各地解封、物流网络陆续恢复,杨厉所在的快递网点开始着手加速处理之前积压的快件,并为迎接双十二准备。但变化来得太快,随后的一个星期里,网点里的同事相继出现发烧等症状,并测出抗原阳性。
杨厉也在12月13日确诊,“嗓子跟含刀片一样。”据悉,杨厉所在网点的21名员工均先后感染,有派件员上午在派件、下午扛不住去医院输液了。
最严重的时候,整个网点瘫痪了将近三天,快递堆积如山,“就算我们不停运,转运中心的件也下不来,上百辆车都在转运中心停着,整个片区的司机、分拣、快递员有七八成感染了。”
山东某县城物流共配中心的快递堆积情况更为严重。据悉,该共配中心与中通、圆通、极兔、丰网4家快递合作,建设有快件装卸区、分拣区等。负责人王旭告诉时代财经,由于12月初快递及分拣人员陆续出现症状,为了整个共配中心上百号员工的安全,共配中心停运了十几天。
“快递目前积压得很严重,大约有几十万件,这还是跟总部报停、拦截进港快件的状态,不然源源不断地快递进来,估计得有几百万件积压。”王旭称。
据时代财经了解,由于人员负荷量不足,近期不少快递网点、转运中心都关闭了进港及收货通道,集中精力处理积压快递。“前段时间地区封控原因导致中转仓及各个网点快递爆仓,没能及时派件,现在虽然恢复了,但还在处理仓库的快递包裹,货多人少。”
即便如此,王旭保守估计目前积压的快件最快也得一周才能清理完,“如果分拣和快递小哥能陆续返岗的话。”
02 工作量翻倍增加,一天400元招不到快递临时工 人手的严重不足,让在岗的快递一线从业人员工作量翻倍。
自12月10号左右开始,广州海珠某通达系快递员李勤所在的网点基本就仅剩3人上班送货,“一个返岗就有一个倒下,整个网点每天几千票快递,怎么送?”李勤称,在12月18日测出抗原阳性之前,他已经日夜连轴转了一个多星期,每晚接近凌晨了还在投递送货。
广州某极兔加盟商董明则表示,网点20多个快递员先后感染,近一周内只有一半快递员在岗。董明称,近期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顶两个位置,每个快递员日均派件量达到了七八百件,是平时的两倍。即便如此,网点还是频繁收到催件的投诉电话。
上周网点快递积压上千件、人手严重不足时,董明也开起了快递车,顶班配送,“每天送到晚上十点多,广州又在下雨,十分阴冷。”
而据多位网点负责人或快递员反映,由于网点快递负荷量过大,许多快递从业人员都是带病上岗。一位河北快递员就称,他所在网点的快递员感染之后基本休息三天就返岗了,“症状重的回家休息,轻的继续上班了,大家都是在扛,有的家属也帮忙来拣货了。”
为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督促各快递企业全国总部加紧调派京外力量驰援北京。自12月14日起京东、菜鸟、顺丰等共调派了3000余人支援北京。京东在近日发布消息,计划招聘1.4万人,招聘岗位包括物流一线操作员5000人、物流快递小哥3000人等。
全国不少快递网点也在开展自救,通过劳务公司等第三方招聘分拣、派送临时工。不过,尽管日薪、月薪提高到了电商大促时的水平,但招工效果仍然不佳。
四川某顺丰快递网点负责人李莉就告诉时代财经,由于最近人手紧缺,网点开出翻倍工资招聘临时工,以往一天工资200元,现在一天400元包吃住,但还是很难招到人。“现在愿意干一行的人越来越少了。”李莉感叹。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业内人士就对时代财经表示,快递员工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出现已久,如今国内电商增长放缓,但快递业竞争不减,各家争夺业务量、盈利空间的同时,一线员工工作强度大、待遇水平下降的问题并没有妥善得到解决。
“一个月七千多,去掉住房、吃饭的花费就所剩无几,忙的时候一天都赶不上饭点。”快递员李勤也表示,春节之后可能考虑不再做快递这一行了,“快递派费还跟以前一样,而外卖跑腿不加小费没人接单,要是你,你怎么选?”
(受访者均为化名)
作者:林心林;编辑:黎倩;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
本文由 @时代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当初被迫去送外卖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设计动态 2022-12-22骑手这个群体,越来越“卧虎藏龙”了。 公司倒闭的小老板、985海归博士、00后大学生……在疫情摇摆不定的三年里,外卖骑手成了很多暂时失意的人们的中转站。 门槛低、注册快、简单直接,只要自带一辆电动车,这似乎是最便捷的赚钱渠道,短暂接几单就能赚回一天的饭钱。“找在这几年里,外卖骑手这个职业逐渐成为了不少职场失意人的“避风港”,有些人可能看到了骑手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而选择继续向前,有人则只是短暂停留、转而走向了下一个岗位。那么,这些曾经、或仍在骑手行业里呆过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行业和群体的?
骑手这个群体,越来越“卧虎藏龙”了。
公司倒闭的小老板、985海归博士、00后大学生…… 在疫情摇摆不定的三年里,外卖骑手成了很多暂时失意的人们的中转站。
门槛低、注册快、简单直接,只要自带一辆电动车,这似乎是最便捷的赚钱渠道,短暂接几单就能赚回一天的饭钱。“找不到工作去送外卖”,几年前打工人们喜欢这样自嘲。
现在——毫无疑问,这已经不失为一种出路,对有的人来说,甚至还是个不错的出路。
外卖这个行业像一个中转站,接纳了许多处于人生低谷的人。有一些人,渡过经济难关后,找到新的方向,退出了;也有一些人,加入骑手大军后,看到了晋升的希望,稳定地留了下来。
从“灵活就业”到“稳定职业”,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后浪研究所」和三位入行时间不长的饿了么骑手聊了聊,他们都是年轻的90后,因各种各样的变故,在寻找人生方向的迷茫中,阴差阳错把骑手发展成了稳定主业。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留下来的理由—— 对“自由”的一种向往。
在他们的眼中,骑手这个“复杂”的群体是怎样的?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一、看到晋升的希望,考虑长久做下去 饶顶峰,95后,浙江丽水→上海。
第一次去面试骑手时,站长是个接近30岁的年轻人,人很友善,他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兄弟,你到这边来,只要好好跑单就行了,有什么其他问题,大家都能给你想办法解决掉。”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我当时就觉得这工作大差不差了,随即就去办了入职手续。
这是我来上海找了那么多工作后认同感最强烈的一次。 我今年23岁,从家乡丽水来大城市打拼,在这之前,我看过销售、业务、地推,甚至电子厂的各种岗位,但都是一样,去过一次面试心理就很抵触——那些公司的环境太压抑了,和想象中落差很大。
我过去服过两年兵役,回来后在县城创业开过奶茶店、宠物店,投进去十几万,都倒闭了,疫情期间就一直帮家里的杂货店干杂事。
确实,我的人生一直在干个体户,从来没正经朝九晚五地上过班,不想受那些死规矩的约束。大概面试了几轮下来,我还是觉得想找一份工作,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许久不见的老乡告诉我们,他干了大半年的兼职骑手,收入不错。这位兄弟的主业是剪辑,没事接点外包私活。有活儿的时候就在家做,空白期就出门跑几单外卖,赚点小钱过渡,灵活就业,日子过得自由也舒服。
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工作模式吗?于是,我和朋友一起去参加了一个简单的面试,在2021年6月成为了一名饿了么骑手。
前几个月跑单还是适应期,我干得也没什么不顺。上海的路很不好认,小路特别多,有的老小区很乱,单双号楼是分开的,排列根本找不到规律。刚开始熟悉路线时,进小区后找楼都要花个十几分钟。
不过,饿了么系统有个 新手保护机制 ,不会同时把几个单子一次性塞给新人,都是跑完一单才发下一单,有问题也可以联系队长帮忙解决,让我慢慢熟悉路线和系统。
起初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我就像开拓地图一样,一点点跟着指示探索上海的不同区域。慢慢做了两个月下来,我已经可以不看导航,分得清东南西北了。渐渐地,我这个新手也能同时接三四单,现在为止,十几二十单同时送也不是问题。
实际入行以后, 我发现骑手的自由各有不同 :全职骑手自由的是地点,不是时间。它有固定工作时间段,我们会规定午晚高峰时间段要保证在线,缺勤的话要提前请假。时间也自由的是众包骑手,想接单就出去跑,不想接就可以不接。
但我现在觉得,有一个强制约束时间还挺好的,能培养我每天跑单的习惯。如果跑众包,就非常考验自律性。一般人跑不了众包,跑着跑着就懈怠了,我见过好多跑众包的人一开始很有干劲,每天干个几百块钱,后面也就把一天的饭钱跑回来就歇了。
我们这行没有什么假日,在面试时,我甚至都没有问过站长哪天休息。不想跑的时候和站长请假,他基本都会批。
但我没什么“不想跑”的时候。 我算是体力比较好的,干这个也不是特别累。最开始几个月我特别热情,每天不在规定时间内也会去跑单,干到晚上10点多,晚高峰连续跑四五个小时不停。一两个月下来,我的收入就成功过了万,令我非常振奋。
对于骑手来说,好评率肯定是很关键的,这代表着你的服务质量,会影响到系统派单和一些等级权益。不过入行以来我还没收到过什么差评威胁, 我觉得最近大众对骑手的态度越来越包容了。
我记得有一次下雨天,我骑到半路车胎爆了,摔了一跤。我一看时间快到了,就扫了辆共享单车骑了十几分钟过去。送到顾客那里已经超时半小时多了,刚开始给他打电话,我一听他那口气就心想:“完了,这一个投诉差评跑不了了。”
但我估计,一开始他以为我是骗他的,他家住一楼,他就扒头出来看了,一看我骑着小黄车,身上淋得透透的,送来的餐外面也都湿透了,还好里面没事。他也没说什么,转头还在软件上打赏了我。
大概三个月后,站长看我比较靠谱,就提拔我当了队长,帮忙带两个新人。我事无巨细地把我第一次做骑手遇到的常见问题都给他们讲了一遍,比如联系不上顾客、地图位置报错、商家不出餐超时怎么联系后台协调等等。
当了队长后,杂七杂八的事就变得多了起来, 我也成了当初招聘时站长说的那样,要帮新人们解决送单之外的所有事。 作为队长,我要去了解每一位骑手的情况,谁家住的远,谁上个月歇的少,得配合站长调度,做好整个站点100多号骑手的排班请假工作。
午高峰后2、3点,还没吃饭的骑手就会一起吃个简餐。趁着这时候,我也要去了解一下大家今天的情况,照顾照顾情绪。有的新人,第一天跑单运气不好,接了几个需要爬楼的订单,心态就崩了,骂骂咧咧,这就得好好安抚一下。还有的中年人不会用手机,教他们看系统也是我的职责……当了队长后才发现,比送单难做的事要多得多。
很多人做骑手都是打算先送一段时间外卖过渡一下。身边很多00后骑手都是从老家出来的,手头不宽裕,又不想欠人钱,就来干一段时间骑手。但我的话,如果能稳定下来,看到晋升的希望,会考虑长久做下去。
二、因为喜欢骑行,我把外卖干成一份事业 牛明智,90后,湖北黄冈→杭州。
22岁那年,一种强烈的冲动刺激着我离开本来的工作岗位—— 要不要走出后厨,骑车去西藏看看呢?
我入社会早,干了好几年厨师,在狭窄的工作间里很无趣。有一天,我突然很想逃离这里,放空一下自己。
我从来不是会纠结的人,在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出现后,就马上付诸行动。于是我果断辞了职,买了一辆自行车,从老家湖北走国道318去拉萨。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骑10个小时,花了两个月抵达拉萨。
一路上,我遇到了不少同行的友人,见识了许多新鲜的人和事。 回家后,我始终怀念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不想再把自己束缚在固定的岗位上了。 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又一次非常突然地收拾好行囊,来到杭州,打算趁着年轻多闯荡闯荡。
听说骑手的收入普遍比较高,工作性质也很自由,每天都能接触到不一样的人,我就觉得这份工作是最适合我的。都说江南风景好,现在我每天都能骑行,沿途欣赏个遍。
2017年我在杭州送起了外卖,干得风生水起。第一天接单的时候,我在脑内排练了很多遍标准话术,怎么把餐快速拿给顾客,应该说什么话,顾客拿到餐后心里会更舒服。这些细节话术是我琢磨了很多遍的,为了让顾客感受到我的服务和热情,这是我获得工作成就感的一种方式。
这行干久了之后, 我觉得骑手的工作不仅仅是把东西送到正确的位置就足够了,里面有很多可以做精做细的地方。
比如最开始送订单时,经常有顾客让我帮他捎带点东西,或者送完餐走的时候把垃圾带下楼去,基本上时间允许的话,我都会尽力帮忙。遇到的多了以后,我也形成了主动问顾客需不需要扔个垃圾的习惯。又或者,有的商家忘记看顾客的备注,我会检查提醒一下他,还有的顾客点了菜没点主食,我会打电话问问他,确认是不是忘记点了。
这些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久而久之都会体现在顾客给我的好评率上。当时在我们站点,我的好评率一直是排名前三。这也是我为晋升到下一个管理岗做的准备。入行后不久我了解到, 在饿了么,基础配送员以上有一条垂直向上的晋升体系,我就一直为了下一个级别提前做准备,等待合适的机会。
入行5年来,已经一步步从骑手到队长,再到副站长、站长,现在升职成区域经理。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城市经理了。
一步步从基层骑手做到区域经理管理岗,我进一步感受到骑手这个群体的复杂性。 尤其是当上站长后,我更觉得干这行非常需要情商,要懂人情世故。站长更像骑手们的大家长,出现诸如商家卡餐不出,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或者骑手的电瓶车没电了这些情况,都要站长人工介入处理纠纷,并把订单分流即时配送。面对不同性格的人要有量身定制的管理方式。
比如,我在这边新接触到很多东北的骑手,他们性子很直接,说话嗓门大,给顾客一种凶巴巴的感觉。还有一些人说话用词不好听,这样和商家顾客沟通时都可能会引起误会和纠纷。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性子直热心肠,没什么排外感,非常适合去做小队长这种管理岗,帮忙带新人,能让大家非常迅速地融入集体。
这些人际关系经验,也都需要我慢慢总结学习。
三、研究生毕业,我现在做外卖站长 小彤,95后,甘肃平凉→上海。
去年,我还在一家互联网大厂过着996的日子,内卷严重,做的工作也比较边缘。今年,我已经在上海的一个站点做外卖站长。
辞职不全是因为工作问题,家庭是主要原因。我的妹妹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全家来了上海治疗。那段时间里,我需要腾出时间照料妹妹,三天两天就要跟领导请假,最后干脆辞掉了大厂的工作,专心照顾家人。
有个朋友看我经常是家里医院两点一线,一个人在家闷着,精神状态很不好,就给我介绍了送外卖的工作,希望我多出去走走,接触接触人。我一盘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饭钱赚出来贴补家用,就注册成为饿了么骑手。
最开始送单时,我以为骑手这份工作会很简单,几乎是没有任何挑战,但实际做了以后发现还是有一些技巧的。首先是在路线规划上,最开始路不熟悉时,跟着导航经常会有找不到位置的情况,要多走不少冤枉路。
我本身不是体育好的人,第一次一口气送了5单外卖后,真正感觉到什么是肉体上的疲惫。 心倒是一点也不累,反而觉得很有新鲜感,以及担心超时的紧迫。不过站长也和我说过,超时的话可以求助,系统可以人工调配超出新手配送能力的单子。
为了跑外卖,我还是现学的电动车,第一个月,我就把电动车骑坏了。之后熟练起来,我也从一开始的菜鸟进化成成熟骑手,最多时一天送过52单。
干骑手最大的收获,除了收入,还是对改善心情方面的帮助。 进入骑手行业后,我觉得每天接触的人都非常单纯,没有勾心斗角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的相处十分简单和直接。不像在大厂里工作,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站队、派系,说话要十分谨慎。
所以,跑了一段时间外卖后我本来想辞职不干了,但公司建议我往职能岗转,发挥运营管理优势时,我还是欣喜地留了下来。
我觉得送外卖不是我的终极目标,顶多是作为一个人生阅历。 骑手这个行业是很包容的,在这里什么人都能遇到。我们站点之前还有一位留学生博士,刚申请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来送了三个月外卖攒学费,还有一位00后,出家过三年,刚还俗不久,来送外卖攒钱,这一行真是卧虎藏龙。
送外卖也确实能满足应急的收入需求,上海的外卖一单能赚7-9块,郊区也有5-8块,对于能吃苦耐劳的外卖小哥来说,跑得多拿得多,七八月旺季时厉害的骑手月收入能达到2万出头,普通小哥也能拿个一万二三。
我最近观察到,我们站点送外卖的00后越来越多了,他们厌烦了枯燥无聊的流水线,跑外卖也能赚到更多的钱,还有人找了商家的小姐姐谈恋爱。
但比起00后,骑手这一行干得最风生水起的还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基本在我们每个站点,中年人都是跑单最猛的,他们的稳定性也很高,不会轻易离开。像有的年轻人,可能10月份过来干外卖,天冷了就不想送了,但中年人不一样,再冷都能坚持下来。
骑手行业的确是一个辛苦的行业。 但如果你想长久地干下去,也是有上升空间的。 我之前见过一个00后骑手,过去是做直播运营的,经常需要熬夜,他觉得自己作息太不健康了,身体熬坏了,想来送外卖调整一下作息。本来他只想跑一两个月就回老家找工作,但这个年轻人学电脑很快,跑了三个月外卖就晋升成我们站点的调度,幸运地找到了稳定的事业。
骑手群体里有迷茫的人,可能今天有饭吃,就只考虑今天的事。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目标清晰,一边送一边看有没有更高的发展机会。 我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个行业,在一定自由度下有一份安稳的收入,对于那些目标清晰的人来说,也能谋到一个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体面职位。
作者:许嘉婧;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8Yy-U-KUvbJokwme-TwQ
本文由 @后浪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