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电商请回答
设计动态 2022-12-232022年,是电商求变的一年,也是电商格局重塑的一年。 新年伊始,国内几大电商巨头大动作不断。 京东在春晚C位出道,成为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试点,还要招聘4万新员工,势要把新型实体企业的标签打牢;阿里巴巴以3C品类为突破口发力自营旗舰店“猫享”,并接入顺丰和丹电商巨头们在2022年也动作不断,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各个赛道上我们都可以见到企业们的布局身影,电商行业的格局也因此不断被重塑。那么,站在年末这个节点,我们要如何看待2022年的电商行业发展?不如来看看本文的解读。
2022年,是电商求变的一年,也是电商格局重塑的一年。
新年伊始,国内几大电商巨头大动作不断。
京东在春晚C位出道,成为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试点,还要招聘4万新员工,势要把新型实体企业的标签打牢;阿里巴巴以3C品类为突破口发力自营旗舰店“猫享”,并接入顺丰和丹鸟提升物流体验;拼多多把直播页面更新为多多视频,拿出巨额现金补贴要去短视频试一试水;抖音、快手侧翼突围,相继封禁了淘宝外链,立志构建自己的直播电商生态闭环……
国内战况焦灼,国外也是冰火两重天。
疫情冲垮了跨境电商的买家和卖家们,疯涨的运费,续不上的货,被亚马逊封号……传统电商人的日子格外难过。
另一边,亚马逊,谷歌,Meta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却纷纷加码直播电商,我们熟知的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平台相继开通了直播带货功能,2022甚至被视为海外直播电商兴盛的元年。
从货架电商到垂直电商,从内容电商到社交电商,从兴趣电商到直播电商……一个个裹着不同商业化路径外衣的电商石子投下,在互联网这片汪洋大海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2022这一叠加着疫情与突变的国际形势的一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被视为互联网尽头的“古早”电商行业,给我们解出了哪些答案。
一、阿里、京东“瘦身”,拼多多左手助农,右手出海 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老牌传统电商,近几年通过频繁的组织架构与人才调整焕新,在整体大环境趋稳的情况下,开始“瘦身增肌”。
阿里巴巴几经风波,曾被外界冠以“太子”之名的蒋凡被阿里合伙人除名,转去负责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披挂上任,全面负责国内核心业务,成为阿里“最有权势”的女人。
今年戴珊叫停了以GMV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转而抓起消费者体验,并强调电商行业已从流量时代转换为“留量”时代,砍掉了一些投入产出比不清晰的项目,对组织和人员也进行了一番瘦身。三个月内,阿里总员工数量减少了1797人,22年Q3财报中,阿里季度内成本和费用为1820.39亿元,同比下降1.9%。
年初京东曾短暂享受到一波下沉红利,在京东发布的2021年财报中,年活跃购买用户数5.7亿,一年净增近1亿,其中新增用户70%来自下沉市场。增长受惠于下沉市场,京东也在“反哺”下沉市场。
除了持续投入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产品上行,快递下乡,京东也为低线城市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数量超30万人,超60%实现了在本土本乡的稳定就业。
今年京东的存在感很强,徐雷称今年京东的利润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中的降本,明后年将重点发力增效,京东继续聚焦零售的四大战略,包括供应链能力提升,下沉市场、开发生态和同城零售。
回归的刘强东也是一反常态地高调,先是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 再是个人捐款1亿元,集团拿出100亿元为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一夕之间,人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言必称兄弟的东哥身影。
面对不确定的大环境,阿里和京东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守城,甚至主动收缩做减法。京东22年Q3的履约开支同比仅微增0.5%,研发开支为41亿元,比去年同期仅增加1亿元;营销开支为7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亿元。
相比之下,崛起于五环外人群智能手机中的拼多多却受惠于“多快好省”的消费习惯养成,成为利润率最高的电商平台(阿里、京东的净利润率分别约为16.3%和4.1%,拼多多为35.1%)。今年Q3,拼多多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65.1%,平台研发费用再度创下新高,同比上升11.4%至27.0亿元。
这一年,拼多多除了持续与助农紧密捆绑,还在北美地区上线了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战进军美国市场后,Temu上线约一个半月后,超越亚马逊成为美国苹果商店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
有充足资金的拼多多想把“砍一刀”带向五大洲,在国内则选择继续耕农。自21年3月,黄峥宣布“退位”,把董事长职位交棒给CEO陈磊后,成为拼多多实际掌舵人的陈磊也在不断夯实助农。3月份上任,8月份就宣布担任一号位立项“百亿农业科技专项”,并以公司二季度的全部税后利润(24亿元)及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实现的利润,作为资金支持。
用今后数个季度的利润重押农业,可以视为陈磊对拼多多基本盘的长期战略投入,“重农主义”更是深刻写入拼多多的基因。
二、抖、快断链求生,直播电商站C位 2022一开年,雪梨、薇娅等头部主播因税务问题被罚在网上掀起热议,也把直播电商推到了风口浪尖。
抖音、快手一度因占用用户时间过长而被称为“时间黑洞”,也成为直播电商起势最猛的两极。今年抖音、快手相继断开淘宝、京东等外链,官方原因是抖音要加强直播带货的品控,快手是因与第三方合作到期,但其实断链动作也包藏着抖快提高流量转化率的野心。
传统的电商消费离不开需求、触点与信任这三大决策要素,内容电商的决策路径却是触点,需求与信任,刷视频的时候只有在被某个推荐打动之后,才会反思是否有需求,再考虑下单。
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巨头共计拿下零售市场超八成的份额,今年抖快在极力丰满电商故事的细节,分食抢夺剩下的蛋糕。
抖音电商试图通过整合流量采买工具、研发数据分析工具等降低商家运营、投放门槛,加大对品牌商家的扶持,砍掉三方外链后,又相继推出给予品牌自播小店额外20%的返点支持,降低年框合作门槛为GMV 3000万,缩短商家提款周期从T+7到T+1等政策,加速推进品牌自播。
快手主播多是做供应链和实体零售、批发等出身,有着天然的销售经验。这意味着快手哪怕无法通过内容快速吸引新用户,但只要吸引过来,快手主播就能更快更多地完成转化。
不过直播电商这种瞬时消费难以留存用户,抖快又搞起商城,直播电商与货架电商并行,打通生态闭环。
但无论是直播电商,还是内容电商,都没有破解客单价提升的难题,据“卡思数据”整理,以服饰鞋包为例,抖音的用户多愿意消费价格在100-200元的服饰产品,而快手的用户更愿意消费50-100元的产品。
有商家反馈,在抖音电商消费者中,85%是新客,这意味着凭借内容层面的较强优势和强大的平台算法,抖音即便从内容转型电商,仍旧能实现快速纳新。但光吸引用户还不够,从吸引到成单,才算真正完成转化,但用户的粘性建立需要“时间成本”。
今年直播电商虽牢牢占据C位,吆喝声赚得不少,可颠覆性变革还谈不上。
三、云集、贝店、环球捕手被封,社交电商是一场“骗局” 社交电商的遮羞布在今年被彻底扯下。
在相关制度规范尚未出台的空窗期,社交电商平台经历了一场异变,从野蛮生长,到涉嫌传销,从快速致富到庞氏骗局,不过几年光景,社交电商已成为妥妥的“负面词汇”。
犹记得云集上市时,社交电商被视为一股新势力,这种高性价比的流量获取方式甚至还被传统电商平台所艳羡。
但很快,云集与贝店成立伊始就带有“拉人头原罪”的会员制社交电商模式被市场证明走不通,贝店破产拖欠上亿货款,云集股价暴跌近六成面临退市,环球捕手也被封禁。曾靠着收割下沉市场电商红利的分销型社交电商,开始祛魅。
社交电商的孕育源于商家获取流量的代价变得高昂,通过微信、QQ群以及相关App等社交软件购买商品,尤其打着“电商内购返利互助群”名头的社群悄然兴起,“礼包+佣金”的货找人模式迅速聚拢了一批喜欢搜罗低价好物的用户,却也触及到法律与监管的灰色地带。
前几年社交电商正红火时,还是成就了一些巨头。拼购起家的拼多多曾借助微信生态,以裂变方式获得上亿流量,受益严监管下淘宝、京东产能外溢,通过承接大量中低端白牌制造商,平台商品价格远低于主流电商,迎合了三四线下沉市场用户需求,拼团模式叠加低价刺激用户尝鲜,冲动式消费及分享,带动平台复购及用户增长快速提升。
但当把人头数与用户获利挂上钩,社交电商就变了味,如果再收取入门费发展下线,更是涉嫌传销,被监管所不容。 “社交电商+分销”的电商创业风口再吹不起来,淘小铺、小鹅拼拼关停,大厂的社交电商试水也宣告失败。
风流一朝散去,留下一地鸡毛。
四、唯品会、蘑菇街股价难提振,垂直电商被资本“抛弃” 过去十年,垂直电商几乎快要被“团灭”,凡客诚品,聚美优品,1号店,当当网相继出局,只剩唯品会和蘑菇街这一对难兄难弟。
蘑菇街最近一次出现在大众视线还是因为大规模裁员,唯品会虽说一直保持盈利,可在资本眼中却不值钱。传统货架电商基本盘稳固,供应链优势凸显,直播电商势头正猛,且以高信息流通效率,笼络了大批品牌商家,走大牌特卖的唯品会,其地盘被不断蚕食。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超1.6万亿,如今,这一万亿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争抢。尤其直播电商兴起后,流量池与商品池得到了重新适配,品牌特卖不再独有,诸如抖音和快手这样掌握着流量分配具体规则的大平台,处在了行业核心。
无论是流量还是货源,亦或品牌议价能力,唯品会都不占优势,其通过买手搭建起的供应链体系,在庞大而精密的算法冲击下,也不再有吸引力。
当综合电商平台通过算法把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推向其面前,属于垂直电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唯品会也难以扭转大势。
五、即时零售崛起,社区团购走向末路 今年反复的疫情一度成为社区团购发展的助推器,但随着补贴战的激烈,不少社区团购平台被点名监管,又很快因各种原因陷入沉寂。
很多社区团购平台采用的经营模式是把商品的生产地提前配送到销售地的城市仓,在消费者下单后由前置仓进行配置后,统一配送到社区,再由消费者完成自提。
但这种模式很重,涉及到推广、品控、运营、配送、分拣、售后等诸多环节,其背后还有人员、车辆运输、场地使用等各项成本,没有高毛利和高销量维持,资金链很容易断裂。
如今多米诺骨牌已经倒塌,7月份总融资额超过19亿元的同程生活发布公告宣布申请破产,兴盛优选,橙心优选,十荟团等平台,也都已走向末路。
社区团购哑火,即时零售却是另一番景象。日本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出,当物欲被过度满足后,国民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极简生活”“断舍离”的生活开始备受追捧。
如今,国内年轻一代的消费转变,贴合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特点。他们随机性的消费倾向更强,尤其在居家体验到“快”的服务后,又开始对更大范围内的SKU、品质、服务等产生需求,他们不喜欢复杂的购物,更享受即买即得的自在。
高成长性赛道自然意味着激烈的竞争,目前包括美团、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综合性零售平台,以及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都在发力即时零售业务。
如果说前十年,电商开辟了线上经济的黄金十年,那么即时零售不啻于开辟了一次线下经济的黄金十年,沿此思路,率先实现规模化的玩家将极可能成为下一个电商巨头。
2022,是电商求变的一年,也是电商格局重塑的一年。
曾占据国内独立型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首位的洋码头被传“人去楼空”,并欠下2亿货款;每日优鲜的崩盘,宣告了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的结局;曾经的跨境电商巨头四海商舟、环球易购、海淘天下、易思拓相继倒下,昔日零售巨头国美和苏宁也陷入亏损泥潭……另一边,互联网巨头从未停止进击,拼多多的Temu高歌猛进,字节跳动也推出跨境独立站IfYooou……
IT桔子数据显示,2022年有不少于50家企业告别电商行业,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旧制,订立了新规。
见过好日子的人,面对凛冽寒风往往更有忍耐力,从未远离枪炮声的电商企业,都在蛰伏,等待下一个春天。
作者:子雨
来源公众号:新摘商业评论(ID:xinzhainews),年轻的新商业科技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摘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BAT弃疗小程序?
设计动态 2022-12-23几个月前,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大火,一时间,“老板日赚468万全款买2套豪宅”的消息引爆全网,微信、抖音网友纷纷自嘲,自己都是帮助别人致富大冤种。 上次这样的全民小程序游戏盛景,还是5年前。2017年,小程序刚推出时,跳一跳引爆全网。彼时,小程序横空出世,史随着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互联网大厂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流量之地,和流量变现的可能商机;小程序便是以往互联网企业们在商业转化道路上的重要投入点,然而就目前来看,小程序的发展似乎并未像我们预想的那样“辉煌”。具体如何解读小程序的发展,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几个月前,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大火,一时间,“老板日赚468万全款买2套豪宅”的消息引爆全网,微信、抖音网友纷纷自嘲,自己都是帮助别人致富大冤种。
上次这样的全民小程序游戏盛景,还是5年前。2017年,小程序刚推出时,跳一跳引爆全网。彼时,小程序横空出世,史上最牛逼产品经理张小龙天天亲自带货。
回望那时,小程序被视为互联网流量存量时代,流量变现路上“全村的希望”,投资人视其为点金石,“电商领域目前只看小程序电商”;大大小小的企业,也试图凭借微信的超大流量和社交裂变优势,做大做强,毕竟试水小程序又花不了多少钱。
存量时代,流量变现需求急迫,凭借微信小程序强势崛起的拼多多,也助推着小程序走上神坛。
一时间,小程序成为香饽饽,不做小程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企业:微信最先,百度阿里紧跟,美团、滴滴等一拥而上。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8月,腾讯一家小程序数量从120万家激增至236万,同时,阿里、百度小程序数量也高达20万+、15万+。
然而,仅仅5年时间,除了每日必须打开的微信小程序——健康码、行程卡外,小程序似乎并未如互联网大厂所愿成就一番盛世。
过去天天喊要靠小程序把“链接内容”直接进化到“链接服务”,靠小程序实现商业转化的百度,转头将“托管页”视为掌上明珠,年报着重渲染;阿里围绕购物支付的一系列小程序也没什么进展;更别提美团滴滴等跟风玩票的一众玩家了。如此种种,不难让人感叹,BAT,乃至整个互联网都弃疗小程序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倒也不见得。小程序的势头只是搁浅,而不是停止。逻辑在于其发展对应着存量变现的时代,而在疫情和短视频催生的短暂增量时期,其优先级放低,回归存量时代后,小程序终究会卷土重来。
细心的用户或许已经发现了,今年在本地生活领域高歌猛进的抖音,最近已经悄悄上线了小程序。在短视频流量天下已定的情况下,小程序似乎在宣告“I’m back”。
本文,我们将回溯小程序的前世今生,细论小程序的潮起潮落,揭秘BAT弃疗小程序的真相,再小小讨论重新归来的小程序未来走向何处。
一、小程序:“留”量为王的金手指 互联网的历史中,流量和红利这两个词经常捆绑出现。然而,流量红利增长殆尽之后,短视频爆火之前的中国互联网,面对流量红利的戛然而止,新的竞争形式呼之欲出。
当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时长等数字无法拓展时,也就意味着,增长的来源不再是基数而是系数,企业必须在现有基数(存量用户)的基础上提高系数(商业化效率)。
除了要“用户运营,流量变现”这一背景外,当时的另外两个现实状况:一是,互联网细分领域马太效应明显,各领域头部APP优势明显——比如,BAT三大巨头,稳居信息分发(检索)、电商以及社交娱乐阵地;二是,用户也不甘繁琐的APP所扰,希望摆脱不同APP之间切换的麻烦。
所以,不论是出于消费者体验需求,还是做大流量变现生意,都需要一个超级APP:
这个超级APP,首先要有足够大的流量盘子,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优势; 其次,要可以留住用户,比如有刚需性的地位使其能够将用户牢牢“捆绑”,这样才有基础成为超级航母,承载用户的其他大部分需求。 最擅长连接的腾讯率先一步推出“小程序”,在张小龙的阐释中,微信小程序就是为服务而生的,“用完即走”。当年常被张小龙提起的服务场景是,通过小程序扫描车站购票二维码,省去了排队买票的麻烦。但是这个“用完即走”有个隐含结果,用完小程序即走,是“退回到微信”,而这样的小程序越多,用户越“离不开微信”。
让用户离不开,也是其他所有企业的梦想。
当然,通过连接用户和场景,是方便了用户,也是帮助微信进一步入侵线下世界。简单说,当微信通过小程序聚合了万千商户和消费者时,万千商户就是要在微信的底盘上争取用户更多的注意力,腾讯不仅成了流量分配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成功的每一步交易,腾讯都会分一杯羹。
这样打着奉献旗号还能挣钱的好生意,谁都想做。腾讯之外,两大巨头,百度和阿里也冲在最前。
2018年7月、9月,百度、支付宝小程序陆续上线,随后,头条、美团、滴滴等也纷纷加码,但是小程序之争的重头戏还在BAT三巨头之间:
腾讯作为先行者,有充沛的流量池和完整的社交链传播途径,但是,小程序连接线下场景的一个必须条件是“二维码”,小程序通过二维码将场景物品与用户连接起来,显然,腾讯不具备这一优势。腾讯的优势在于充沛的流量池和完整的社交链传播途径,这也促成了游戏和线上服务率先爆发,比如跳一跳,又比如拼多多,而这与微信最初连接线下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
与腾讯不同,阿里的电商生意及支付宝,凭借“买卖活动”及“支付动作”已经连接了线上线下消费的两端,具备一定优势,但问题在于,如果商家入驻支付宝小程序,转化的效率相当有限:
一方面,阿里的产品矩阵是解决购物、支付需求的,但用户的需求不止于此,这就决定了服务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阿里不地道,数据显示,在其用户规模TOP20的小程序里,只有45%不是阿里系的,简单说,本来阿里的小程序服务的范围就有限,还偏心自家人,那其他商家自然不愿意加入,阿里的小程序生态必然无法做大做强。
再看百度,虽然作为小程序所附着的超级APP,百度APP打开频次和用户使用时长跟微信、支付宝还不是一个量级,但天天喊着要靠小程序把”链接内容“直接进化到”链接服务“,实现商业变现的百度下足了功夫。
在吸取其他两家的不足后,百度集齐了多重优势:大流量(PC时代起的流量之王)、开放生态(联合众多生态,弥补检索入口导致的流量不足)、强转化效率(用户检索的强意图)、公平开放(与阿里形成对比)……
在依托小程序打造超级平台这条路上,BAT各显神通,但由于基因不同,各自为营。然而就在小程序大战持续,还未决出真正赢家时,短视频强势崛起了,小程序被迫熄火了。
二、争夺短视频流量红利,小程序隐居幕后 这边,困于图文时代流量存量时代的BAT,苦苦决战小程序。那边,快手、抖音率先引爆短视频,开启流量新增量时代。
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07%至5.01亿,短视频广告市场规模也增长至117亿人民币,数据可观的背后,是待挖掘的可持续增长。
短视频迅速扶持起抖音、快手两大互联网企业,再次验证了流量红利的威力,同时,也为互联网行业开垦出另一片无主的肥沃草场。新的机会降临,巨头起头跟进,毕竟跑马圈地的方式,虽然野蛮但也诱人多了。
当然,其实巨头们也不得不参与这场短视频的较量——图文时代的社交、电商、搜索,到短视频时代的社交、电商及搜索,说到底都是“注意力经济”,短视频多了一分,图文必然就少了一分。老牌巨头们要想不被踢出局,就必然要加入。
简单说,短视频带来又一流量增量时代,又是互联网企业熟悉的跑马圈地、争夺流量的游戏,继续用户人数、停留时长的较量。
这一波流量之争中,除了抖快两大短视频巨头外,BAT依旧是主要参与玩家:
这其中,腾讯下了大功夫,但奈何“起了个大早,没赶上晚集”:从最初孵化微视;到战略性放弃微视,改投资快手;再到抖音黑马杀出,率先实现2亿月活,腾讯“复活”微视,砸钱、砸流量、铺开短视频矩阵,但依旧难敌抖快;2020年初,腾讯在微信单设“视频号”入口,发出最强一击。
相比腾讯守着社交基本盘,后院稳定,在短视频赛道四面出击外,百度和阿里似乎更为谨慎些(虽然百度短视频一度也怒砸百亿在春节晚会):
短视频发展初期,阿里受威胁最小,甚至一度受益,毕竟那时娱乐和消费的界限还未完全消除,而短视频营销的最终导流方向,还是淘宝;后期,阿里虽试水短视频,比如淘宝增加短视频模式,又比如2019年,收购Vmate,在印度市场和抖快竞争,但都反响平平;
而百度这边经历了升级百度图片、推出榴莲、好看、伙拍、全民小视频等一众短视频APP,2019、2020年参与春节红包大战,战略上,尝试以微剧赛道突破。直到今天,短视频依旧是百度移动生态重要一支。
百度移动生态系统:短视频只是内容矩阵的一部分,用以吸引和留住用户。
BAT在短视频赛道的努力或不努力,已成定局,而背后也有自身的考量。在上一轮存量时代,巨头们正埋头准备精耕细作,运营用户时,短视频在疫情的推动下,如吸水泵一样,快速将流量吸附过来,造就了一个新的流量增量。
而这背后有两点要清晰地认识到:一是,短视频巨头快速且大量吸附流量下给互联网巨头的机会不多,二是,留给抖快两个短视频巨头的时间也不多,没有那么多跑马圈地的时间,就要进入流量变现、用户运营的阶段了。
回到当下,抖快的月活难以增长,一方面要专注电商、另一方面还要发力本地生活。这也意味着流量再次来到存量时代,来到了与几年前一样的时刻——要留住用户、要经营用户、要打造一个可聚合所有APP的超级平台。而近日,抖音小程序的上线似乎也说明了,其打造超级平台的最佳解法。
在抖音的打法中,短视频流量吸引+小程序深度经营是连接买卖两端的左膀右臂——短视频是前端,兴趣种草的销售线索,小程序帮助完成最终交易。消费行为、习惯等深度沉淀在小程序中,帮助商家商家更了解用户、更精准营销。
事实上,仔细扒拉短视频时代以来BAT的动作,可以发现,小程序从未消失,只是在BAT短暂地参与流量争夺时,被暂时搁置,准确地说,是被藏在了幕后。
对腾讯,小程序属于赔本赚吆喝,疫情时代,健康码、行程卡成了国民每日必备,社会工具背后,腾讯躺着赚了流量和用户心智,但可惜的是,并未变现;
对百度,小程序蛰伏蓄力。一边,小程序联系百度系各内容矩阵,实现流量互通;另一边,托管页作为前端,通过高确定性的销售线索,精确对接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广告变现(2022Q3,托管页收入占百度在线营收的51%)的同时,为小程序后续打造超级平台积累基础——托管页一次对接商家和用户后,可转化在百度的商家小程序上,帮助商家进行私域转化;
对阿里,小程序优势渐去,需要新力。虽没有更多动作,但围绕消费、支付行为的一系列小程序,依旧牢牢坚守阵地(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水电、社保缴费等生活领域,腾讯开始分一杯羹);而阿里最初获得大众热捧的蚂蚁种树、蚂蚁庄园等小程序游戏,新意和吸引力缺乏,小程序后续接力不足。
总得来说,经历短暂的短视频“吸水泵”后,小程序作为流量存量时代变现的最后一环,即将继续浮出水面。
三、流量变现的锦上添花,小程序何去何从? 流量存量时代再度来临,各家小程序准备就绪,而小程序玩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程序前面一环连接到哪里,比如,腾讯的社交、抖音的电商和本地生活,阿里的生活服务,或者,百度的信息检索。
再次划重点,小程序的核心本质是——在平台之上,连接商家和消费者,通过深度运营转化,提高效率:巩固平台的流量壁垒、增强商家运营效率、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其战略地位,是“锦上添花”,也就是说,建立在“商业变现”基础上,做大做强。
那么,基于这一前提,目前,更有可能通过小程序打造超级平台的是抖音、百度和腾讯。
微妙的是,和以往群雄逐鹿中原的壮烈场面相比,新立场认为,抖音、百度及腾讯将形成小程序三方共处的和谐局面。
首先,抖音的“流量红利+电商、本地生活”基本盘,通过小程序打造“轻消费”超级平台。
抖音的电商、本地生活业务,是短视频流量变现的长短剑,通过兴趣种草让消费者在娱乐同时进行消费购物, 小程序可以帮抖音更进一步将用户和商家锁住,一站解决用户的“吃喝玩乐穿用等”需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抖音电商及本地生活业务属性,还是,在抖音的实际消费,我们都可以发现,抖音进行的都是“轻消费”,种类广、消费频次高,面向普罗大众的生活所需,似乎单笔利润空间有待提高,尤其是和百度占据优势的游戏、家装、建筑、医药保健等行业相比。
百度的强检索属性,决定了当下托管页贡献了其在线营销业务的半壁江山,也将成为后续小程序发力的根据地。
2019Q4在百度财报上大放异彩的托管页,其本质是企业SaaS服务,通过百度托管页,商家不需要支付服务器、软件及带宽等网站设施费用、也无需自建网站,调用百度提供的各类组件,快速搭建商家网页,在用户进行检索后,精准连接双方。
而百度赋能的地方在于,在使用托管页后,商家可以利用到百度最为倚重的 AI 技术来更加精准地进行广告部署,与百度的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能力有效结合。
可以看到,百度托管页生意背后的两大重点在于,一是,用户主动检索带来的强消费属性;二是,百度营销的行业优势。
根据今年8、9月百度营销广告投放行业分布数据,游戏、社交婚恋、金融、医药保健、生活服务等行业遥遥领先——一方面,这些行业广告投放带给百度的利润明显高于抖音的电商及本地生活,另一方面,百度在这些领域的检索咨询具备很强的内容优势及壁垒,毕竟,用户在检索哪家工厂铲车性价比最高时,不会前往抖音。
简单说,流量存量情况下,百度和抖音占据自身的业务基本盘,可以通过小程序打造各自业务领域的超级平台,局势明朗。
但凭借疫情形成小程序流量一霸、并培养了较强用户心智的腾讯小程序似乎和百度、抖音走了相反的路径——百度、抖音,先是打下基于自身流量特点,形成的业务江山,再有望通过小程序加强壁垒,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运作自家小程序,打造超级平台。
而腾讯则是没有擅长的特定某项业务,只是率先打造了微信这个超级平台,连接了十亿级用户,如何将这庞大的流量连接给商家,运营变现,并让他们留在微信这个平台,是腾讯的下一步关键。在12月15日,腾讯线上召开的内部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还重点提及“把小程序电商服务和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内容结合起来,才是腾讯应该做的事”。
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时代,流量粗犷争夺之后,回归精耕细作实现变现才是商业根本。作为提供聚合和连接功能的平台,想提升效率降低门槛,小程序无疑是最有利的武器,其未来必然是光明的。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K小姐;编辑:李凡
来源公众号:新立场NewPosition(ID:xinlichangNP),换个角度看世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立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互联网贪腐见闻拾萃
设计动态 2022-12-23魏文帝年间,东吴不少郡县来附。这些郡县户籍残缺不全,税收废弛。曹丕正欲清查户籍、整顿税收,司马懿上疏反对,建议保留模糊地带,让百姓得小利而安居。其实,公司里利用职务之便占点小便宜,既没法杜绝,也不必让水至清而无鱼。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纵容其发展成恶性贪腐,就在官场上,有贪污腐败之举。在互联网各大公司中,也有贪腐者。本文遍历大公司的主要部门和职位,为大家勾勒出一副互联网贪腐者的群星图,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行为举止。
魏文帝年间,东吴不少郡县来附。这些郡县户籍残缺不全,税收废弛。曹丕正欲清查户籍、整顿税收,司马懿上疏反对,建议保留模糊地带,让百姓得小利而安居。其实,公司里利用职务之便占点小便宜,既没法杜绝,也不必让水至清而无鱼。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纵容其发展成恶性贪腐,就难免坏了组织根基,因此还是要了解和防范。
在活力四射的互联网行业里,似乎这样的社会阴暗面不该有什么土壤。然而,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人性本来经不住考验,再加上互联网宽松自由的氛围、对流程制度与生俱来的憎恨,这里的贪腐也百花齐放,从方法和技巧上向我们展示着无穷的创造力。
有人不明白,互联网工资那么高,为什么还要多伸一手呢?对此,经济学早给出了答案:理性人是根据边际收益做决策的。就算你一个月给我二百五十万,桌子上摆着二百五十块的时候,那该拿也得拿呀!
下面,我们就遍历一下大公司的主要部门和职位,为大家勾勒出一副互联网贪腐者的群星图。当然,这里面有些事颇为离奇,就算是我听说的一些怪力乱神,给大家提个醒吧!
01 我们从离钱近的岗位谈起,先说说采购。曾子曰:厨子不偷,五谷不收。清如水明如镜的采购部,是违反社会规律的。不过,买空调要张京东卡,那是给贪腐队伍丢人。而大型工程拿回扣,以次充好的材料又难免露馅。
其实,对高明的采购而言,最安全的标的物是那些不起眼的耗材。比如打印纸,这东西用了就再无对证,玩儿命进货就得了,入不入库都两可。您可别觉得量小,我听说过某大公司采购靠打印纸吃回购上百万的,而且事后你想查都没地方查去,最多落个管理不善。
打印纸这个案例,揭示了一条重要思路:比起靠价差,靠量差往往有更大的贪腐空间。
投资部也是花钱大户,要是没节操的话,麻烦可就大了。有一天,某公司投资部风控找到我,打听一个潜在标的的情况。我一听那个标的就乐了,业务一塌糊涂不说,居然创始人还要卖老股,这你们也敢投?没想到他听了,难掩兴奋之情,道了声谢就匆忙走了。
过了俩月,我看到这笔投资的新闻,估值比当时跟我说的还要高。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兴奋,因为只有这么虚弱的投资标的,要起回扣来对方才没有二话。至于估值嘛,高点儿大家都有利不是?
在互联网公司,预算最多的一般是用户增长部门,姑且叫市场部吧。市场部捞点钱,其实技术含量不高,因为采买的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虚拟商品——广告,想搞清买了多少相当困难。实际上,有些甲方为了完成KPI,也顺带着拿回购,会指导配合乙方怎样作弊才了无痕迹。管你是按曝光结算的品牌广告,还是按转化结算的效果广告,都有许多巧妙的作弊思路,我们在《互联网广告作弊十八般武艺(上)》、《互联网广告作弊十八般武艺(下)》文中有过详细介绍。
据说,在当年某外资车厂的广告回扣事件中,市场总监把无固定广告位的程序化投放看作天赐良机,只要给他个人50%的回扣,一分钱都甭投,交份结案报告就行。当然,也有些正直的CMO,面对金钱腐蚀岿然不动,只看乙方销售的颜值和开放程度决定是否合作,一时传为佳话。
所以,每当我看到各种广告峰会上,甲乙双方代表们纷纷义愤填膺地誓死与作弊同归于尽,就不由得心中冷笑:没你们这帮人哪来的作弊!
02 下面重点说说运营,因为其中情况太复杂。别看不碰钱,可有的运营能掌握最重要的资产——流量,因此大捞一笔的机会很多。
您或许注意到了,中国的很多APP,流量入口都是人工运营的。创业初期,人工运营可以比较敏捷地上线,其实无可厚非。可平台做大了,运营把好的位置给谁,谁就有流量,这太适合权力寻租了!所以,从门户到电商,从网址站到应用市场,有流量决定权的运营,就像前汉的刺史一样,官阶不高,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不小。
于是,电商平台的运营直接拿箱子收现金,应用市场的运营找APP要股份,这都是司空见惯的。您想想,在大平台上,这里有多大的利益空间啊!所以,想把流量由人工运营换成机器决策,阻力大得超乎想象。我就亲历过几次大流量入口的改版,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天上人间关了以后,这种利益交换,多在一个叫海航的地方进行。那里的小姐都精通互联网思维,吃碗打卤面都要大几千。我至今还没机会去,读者有了解的能给讲讲么?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砍头阻止不了人性的贪婪,这种事靠杀一儆百也没用。要了解某平台的反腐进展,只要看一点——还有多少人工运营的位置,就基本心里有数了。
也有玩得高级的,干脆利用控制的流量自己创业。某平台员工,就曾经一边在外部创业,一边给自己的创业项目倒流,等项目做大了,融资都融了两轮了,自己才出来正式加盟。
有些运营不掌控流量,只负责组织活动,那就得另辟蹊径。我听说过这么一桩奇葩事:某大型电商员工,因为常组织市场活动跟某VP熟识,于是干脆开了个面向网店主的培训班。这个班最吸引人之处,是有VP面授的课程。
能跟平台爸爸的VP见个面套套近乎,网店主们还不趋之若鹜?于是,在一个春风花草香的下午,他把学员们领到公司参观一番,再请来VP侃了一通,大家撒尿拍照,心满意足地散去了。可是,8888的学费,跟公司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全都进了该员工的腰包!那个VP也以为这是公司组织的活动,根本没起过疑心。这么个瞒天过海的买卖,挣了几千万才露馅。
还有些纯后台运营,比如跨境电商的配送,该没什么捞的机会了吧?不然。国外的移动支付不发达,跨境电商很多采取的是货到付款的模式,由快递公司代收货款。既然是货到付款,也就会有拒收,说到这儿,聪明的读者大概已经猜到了。
没错,负责发货的运营可以串通快递公司,让他们虚报大量的拒收,这些假拒收钱可是到手了的,大家伙分了就得了。曾经有某商品,各家的拒收率都在10%左右,可有一家居然是6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销售回款,都在收货环节被截流下来了。有人会问,拒收的货难道不盘点么?是的,再运回来成本太高,一般都在海外就地处理掉了。
你看,只要是运营,总有点儿能分配的资源,以圣心法眼观之,这些都能变成钱,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创意了。广告平台代理商的运营,可以卖账号给客户让他们跑黑五类;给自媒体发补贴的运营,可以让七大姑八大姨注册一堆账号把补贴领走。这些,都是有业界规模化实战案例的。
03 说完了运营,再来聊聊技术。码农看起来工资高,可是由于远离商业核心环节,隐性收入的机会并不多,我知道有下面两种途径。
对一些离钱近的业务,可以卖客户数据。比如网贷,直接把借款人名单拉出来,交给外部配合的团队,照着名单挨个打电话:“您好,我们换了个还款通道,您现在还的话可以打九折!”大部分人不信,可是蒙上一个算一个,反正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嘛。什么,您说怕老板告?嘿嘿,这业务老板自己也未必干净,就是抓住了也不见得敢告。
电商的客户数据也有用,直接照地址发过去个货到付款的东西,总有些人迷迷糊糊就交钱收货了,这也是躺着挣钱的买卖。前两年某大电商被抓的那几位,不就是因为这个么。
在接触这些数据的便利程度上,技术是强于运营的:管理完善的企业,会对某个运营能接触到的客户数据分区隔离,可是架不住技术可以直接拉数据库。
对于有一定壁垒的技术,还可以卖代码。比如几年前,曾经流行过用root技术控制用户手机,然后疯狂弹广告牟利,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回本。可是root代码哪儿来的呢?当然不是自己研发,都是从大公司研究安全的技术人员手里买来的。当年,一份好的root代码带升级和售后大约100万左右,随便卖卖也是一大笔钱,还没什么把柄。
这件事在中国市场,甚至成了种潜规则:前两年AI大火,有的创业企业从大公司挖技术骨干,开出的package令人乍舌。实际上,他们要的不光是你的人,潜台词是:你得把原公司的代码都给我带过来。
04 至于码农群落的管理者——经理们,因为掌握了一定的资源,还有些额外的手段,不过也未必算得上什么贪腐,只是放着河水别不洗船罢了。
最简明的,是把人力资源二次利用。我们在《怎样在大公司混成中层干对于部?》一文中说过,由于中层干部拥兵自重,大公司人总是过剩的。于是,在一些业务过气的部门,闲得五脊六兽的组长,有时会带人接外面的私活做。由于连办公场地成本都省了,价格相当有竞争力。我听一个总监说,手底下人要是七点多钟都撤了很正常,要是十点来钟还有一拨人热火朝天地敲代码,那完了,正常项目进度都保证不了了。
另外,除了拥兵自重以外,大量要headcount现实的油水也不小。只要跟心腹猎头商量好,把要招的人都从猎头走一遭,就能抠出不少猎头费来了。说实话,今天互联网公司薪水和职称的通胀,跟这个不无关系。
当然,我也听说过吃相难看的经理,跟下属达成协议,给他们尽量多发奖金,然后自己从里面拿一部分提成。这么下三滥的奇葩思路,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最后再说说财务。看起来,这是个离钱最近的部门,不过正因为如此,往往也最为暴露,得有点灯下黑的技巧才管用。这方面我了解不多,大概知道以下两种。
公司的现金不论放到哪里理财,客户经理都会自觉奉上返点,对于有大量融资的公司来说,这可不是笔小钱。有的CFO,为了博取高额利益,把现金投进一些高风险的理财项目,这是个不得不防的坑。
财务真正的灯下黑手段,是利用老板的弱点。如果老板想在财务上的动些手脚,比如刷点收入啊,充点利润啊,洗点钱出来啊,必然得有心腹的财务配合才行。经手三分肥,财务当然也不必客气,大大方方地大刀切白菜就行。聪明的老板,这地方可不能计较,要不然,想想那几个CFO把CEO送到狱中的官司吧。
今天写的有点多了,为了避免有人对号入座,就此打住吧!还要提醒读者,看法制进行时的目的,可不是让你照方抓药,要不然有朝一日惊动了有司,我们可不提供送餐服务!
实在按耐不住的话,您也先按各种手段跟刑法的匹配程度排个序,找靠后的试试也就得了。而且,请务必不要顶风作案,按朋友的话说,在游泳池里撒尿的恶心事儿,不少人都干过,但是上火还不穿裤衩仰泳的,就很过分了。
作者:北冥乘海生,公众号:计算广告(ID:Comp_Ad)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微信元宇宙来了!
设计动态 2022-12-23微信小程序正在内测XR框架。 XR(AR/VR/MR)直译下来就是扩展现实,也是当下火热的元宇宙概念最直接的产品形态。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新框架被行业视为最新大招。2023年1月微信公开课之前,XR小程序功能将会全量上线,并成为商家关注的核心功能。 随后,微信近期,微信小程序正在内测XR框架,XR是当下火热元宇宙下最直接的产品形态。面向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微信正在悄悄向元宇宙发展,微信元宇宙长什么样?未来是否步入人人元宇宙的状态,一起来看看本文分析吧。
微信小程序正在内测XR框架。
XR(AR/VR/MR)直译下来就是扩展现实,也是当下火热的元宇宙概念最直接的产品形态。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新框架被行业视为最新大招。2023年1月微信公开课之前,XR小程序功能将会全量上线,并成为商家关注的核心功能。
随后,微信官方团队在开放社区发布公告,印证了XR小程序即将上线的事实。12月7日,随着小程序基础库的版本更新,XR框架增添了不少新功能。据了解,这一新功能被用在电商小程序商品展示,现有商家品牌小程序可以通过半屏小程序的形式,为用户提供附加的XR服务体验。
图注:微信团队展示的体验案例,用户可通过长按相框将体验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好友。
一位小程序服务商告诉亿邦:“微信朋友圈去年就上线了出圈广告,效果很好。不过出圈广告只有少部分品牌广告主才能做得起。XR的好处就是帮助商家低成本实现更多的视觉奇观。当然,还有流量红利。”
一、微信元宇宙长什么样? 根据官方公告指引,打开小程序示例,进入交互动画,商家可以找到名为“XR Frame”的高性能XR解决方案。
亿邦研究发现,微信XR小程序除了支持基础图形、多光源、粒子系统、纹理、交互等技术指标之外,还囊括了相机渲染、平面识别(人脸、人手、人体AR识别)、2D平面扫描等体验功能。
通俗点来讲,通过XR Frame,虚拟3D人、3D物、3D场景都可以在小程序里进行完美呈现。用户以往乐此不疲的AR换脸、扫描平面获得AR游戏、扫描特定图片获得AR交互等,都可以在小程序中实现。
不过,受限于小程序的产品形态,微信XR目前暂不支持大型AR游戏体验。因此,在商业化方向上,电商极有可能获得充分的发挥空间。
据知情人士透露,品牌商微信小程序有可能通过调用半屏小程序服务,为用户提供XR体验。
图注:腾讯荟聚半屏小程序,未来半屏小程序商品橱窗,将能直接拉起XR相框,获得元宇宙展示体验。
半屏小程序是微信2021年上线的新功能。今年3月,微信放开半屏小程序的类目限制,每个小程序最多打开半屏小程序的数量由2个增加到10个。这样意味着,品牌商拥有了更多3D商品的展示空间。
一位正在基于XR Frame做案例开发的服务商告诉亿邦:“如今微信XR框架已经能支持当下大部分成熟的XR应用体验。微信官方能把它整合进小程序里,就相当于给每个品牌商发了一张通往元宇宙的船票。”
二、品牌商要抓紧3D建模了 基于新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将会为品牌小程序带来一波吸引眼球的自然流量。但据部分品牌商家反馈,想要在XR中崭露头角,前提是品牌能够承担得起商品3D得建模成本。
“一个单品5000元起步。”一位从事数字藏品业务的人士直言,把任何一个实物商品3D建模,即便硬件设备成熟,除了少有的特殊产品外,成本在短期内也不会低于百元。
而什么样的商品适合进行引入元宇宙里?
分领域来看,AR试妆、AR试穿、AR试戴相关技术早已成熟,但一直以来商业化效率并不高。同时,由于相关技术门槛过高,只有平台企业才有资格参与试水。
微信虽然面向开发者开放了相关的技术,但入局者往往还是要拼实力。目前,从全网来看,真正一脚迈进元宇宙营销大门的,多为高单价、高利润类产品。而奢侈品牌表现得最为踊跃。
例如,天猫App的3D体验空间里,施华洛世奇的项链动辄上千,graff情侣对戒近2万。
而诸如小爱音箱等消费电子产品和乐高积木等玩具产品,由于形状规范,设备扫描建模后贴图工序简单,成本已经能够压缩到千元以内。且不同颜色设计SKU的建模工序可以整合,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
而设计复杂的箱包、首饰,因为涉及时尚、定制和工艺属性,3D建模成本动辄上万,特别是后期贴图工序对人工的消耗成为无底洞。
当然,也有虚拟商品与实物商品结合销售的业务模式出现。NFT就是这里面的一员。数字藏品虽然经历了行业的过山车,但由于其独一无二的确权属性,以及潮酷社交属性,依然在吸引大量的年轻消费人群以及寻求新的品牌商入局。
此外,微信官方对商家应用的限制,是个绕不开的坎。
例如,微信对小程序包体积有着严格限制,在优质3D建模动辄超10M大小的情况下,小程序提供的XR体验是否会有折扣?目前尚未可知。
一位品牌商的技术开发leader坦言,2023年XR框架产品还处于调整期,未来甚至推出单独的产品形态,所以只是为了蹭一波流量热度的商家不适合过早投入。
“从小程序到企业微信再到视频号的运营经验看,微信团队会对每一个中大功能进行测试。此外,腾讯内部还会有多个部门针对相应资源赛马。等官方测试、赛马结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开发者们2024年初入局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节点。”上述开发人员建议。
他还指出,从2015年手机AR落地至今,除了Ingress、Pokemen Go两款游戏之外,鲜有持续吸引用户的商业模式跑通。“XR玩法原本就有限,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交互性,都难以达到极致。”
一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连续创业者表达了类似的顾虑。“多数XR框架的‘通病’是更适合展示,不适合交互。微信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微信里的各个社交节点,提升XR低成本的传播裂变。”
视频号在微信生态下能够后来居上,超越抖音快手并坐拥8亿月活的增长神话,已经证明过这一点。
“行业已经有上百套手机AR营销方案。但近两年一方面疫情限制,一方面市场不景气,导致真正有规模的商用未能出现实质性突破。”上述人士认为,2023年下半年,AR营销或许会迎来拐点。这也可能是微信XR小程序爆发的机会。
三、微信下一个大版本:人人元宇宙? 爆料人士称,2023年1月微信公开课之前,微信XR小程序功能将会全量上线,并成为下一个微信大版本升级的核心功能。
届时,所有商家都可以在自家小程序配置相应功能。并且通过公众号推文、群聊转发将XR推送给用户。
据了解,目前微信正在与多个不同品类品牌小程序合作,落地AR试穿试戴、AR家装等不同类型案例。
已经参与内测的品牌创始人透露,XR过去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娱乐向的,但微信还是想在XR玩法上引导用户形成消费心智,毕竟消费才是一个能与游戏媲美的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里常见的捏脸换装功能尚未出现在这次的小程序中。这也意味着,XR小程序不是面向个人娱乐的元宇宙应用,而是优先解决to B商家服务,以此提升零售消费企业的参与度。
个人虚拟形象也被视为元宇宙生态里的统一账户系统。这事关微信作为个人ID的关键布局。微信预计将在下一个大版本中引入相关服务。自拍表情包、微信搜索表情包将会是相关服务集中呈现的入口。
微信对下一代产品形态的规划,也比预期中来得深入。知情人士称,下一个微信大版本,有望面向元宇宙对微信底层交互逻辑进行重构。
这些事情早有端倪。
今年8月,微信就开始内测了全新的小程序UI交互引擎:Skyline渲染引擎。Skyline渲染引擎是一款更优秀的UI渲染引擎和新的XR服务框架,其功能和体验趋近于原生UI渲染能力,可以做出媲美苹果原生UI动画效果的动效。
微信在UI设计上的投入,也是在适应普通用户对App交互设计需求的提高。“以往注重信息传达的极简交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视觉享受的追求。”
面向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内容已经从简明扼要的信息传达,转变为全方位的五感享受,强调光感、嗅感、声感、体感和触感的时代正在到来。
微信团队显然经历过苦苦追赶短视频潮流的被动。而这一次,它不会错过元宇宙。毕竟早在2020年腾讯就在准备自家的“全真互联网”,也就是当下流行的元宇宙。
有开发者建议,在微信团队紧锣密鼓对产品底层进行重构的同时,基于优质3D图形、空间音频等内容形态的手机AR营销方案,是商家品牌更应该关注的。
“就如同短视频造就了内容时代,所有的品牌都要重视内容体系的建设,重视内容种草对消费的拉动性。XR依然是充满想象空间的‘草场’。”该人士说道。
作者:翟更章
来源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亿邦动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浅谈工具型app商业模式新思路
设计动态 2022-12-23前言 本文章偏向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为避免文章内容过于抽象化,因此将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为蓝本进行探讨。但本人仅为“小熊油耗”的用户,与该app开发团队亦无任何瓜葛,app相关内容及数据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可能与真实情况略有出入,特此声明! 前些日子与一市面上的工具型APP,会遇到很多在商业层面上的问题。工具型APP距离盈利仍旧遥遥无期,在很多公司也不受待见,通常是立不了项。作者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为蓝本进行探讨,探寻工具型APP的未来方向。
前言 本文章偏向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为避免文章内容过于抽象化,因此将以工具型app“小熊油耗”为蓝本进行探讨。但本人仅为“小熊油耗”的用户,与该app开发团队亦无任何瓜葛,app相关内容及数据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可能与真实情况略有出入,特此声明!
前些日子与一位身为产品经理的好友聊天时谈及现如今工具型APP很不受各大公司待见,相关的项目几乎都难以通过。其原因就在于除少数背靠大平台的工具型app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且即便发展多年的工具型app距离盈利也遥遥无期,因此对于追求商业利益的公司而言自然极难通过立项。
一、那么为什么工具型app难以盈利呢? 1. 空有大流量,却是【废】流量 工具型app因其固有的工具属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积攒大量的用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工具属性积累了大量用户却也因为工具属性被用户仅仅当作一个工具,此类工具型app的平均停留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而类似小熊油耗这类功能单一的工具型app平均停留时长更是不足5分钟。
如此短暂的用户停留时长自然不存在流量变现的可能,因此此类工具型app通常只能比较悲催的依靠庞大的用户量卖广告为生,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2. 用户体量庞大,却无护城河 在软件江湖中依靠先发优势吸纳大量用户就可以形成规模护城河,甚至可以让后来者几乎无立锥之地,例如微信、微博、滴滴、美团等莫不如此。但工具型app确是软件江湖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因为其工具属性,用户仅仅将其视为工具,也就无法培养品牌忠诚度或者用户粘性。
例如小熊油耗,如果再出现一个更加方便好用的“小猪油耗”之类的app,不用太多推广就能很快挤占小熊油耗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如果愿意烧钱推广,用户更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小熊油耗。而对于没有跑通商业模式的小熊油耗而言,只能依靠用户使用惯性苦苦挣扎求生。
因此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来看,工具型app几乎没有出路。
但若是跳出原有的框架,我们再来看,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类app所积累的数据价值。
二、工具型app具有哪些数据价值? 1. 细分领域的权威性,传媒领域的可能性 以小熊油耗这款app来看,其拥有着600多万的装机量,每天都有上百万车主为其提供真实的油耗数据,而这些真实油耗数据的积累也意味着小熊油耗其实在车辆油耗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或者说在车辆油耗领域小熊油耗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换而言之,任何工具型app在其细分领域内都是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的,那么跳出app本身的框架,其在传媒领域是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而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存在商业化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在传媒领域存在着有可为的可能性。
2. 以权威性为突破口,发展专业传媒矩阵 不同于现有的汽车传媒依靠各种精巧测试得到的油耗数据,小熊油耗能依靠百万车主提供真实的油耗数据。真实油耗对比测试油耗先天上就高了一等,因此就油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足以碾压现有所有的汽车传媒。
即便如汽车之家、易车与懂车帝之类的大型汽车传媒,也有部分车主提供一定的油耗数据,但其油耗数据均是行驶一定里程后的记录的单点表显油耗,和小熊油耗这种每次加油均有记录的加油量除以单段行驶里程的真实油耗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而对于观众而言,小熊油耗这样记录的油耗数据显然更具有公信力。那么依靠每月的权威油耗发布为内容支点,还可以横向扩充其他车评类、汽车文化类、汽车改装类内容扩充自身传媒矩阵的内容丰度。
因此就内容而言小熊油耗发展为专业的汽车传媒不仅不存在任何阻碍,并且还有着真实数据的权威性加成。
3. 依托传媒矩阵为据点,变废为宝 小熊油耗以记录油耗数据为主要功能,其用户画像必然也是较为重视油耗的群体。而这类群体和专业汽车传媒的观众群体是高度重合的。因此利用原本的工具型app为平台,将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引导至自家的传媒矩阵上也就顺理成章。
同时将自身的传媒矩阵作为根据地,将原本的用户引导为粉丝,自然也就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可以将原本无用的【废】流量转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私域流量。而摆脱了app本身的限制进军传媒领域,还可以不受平台限制,可以在公众号、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大肆发展自己的传媒矩阵,更进一步扩大了传媒矩阵的受众面。
而一旦将自身转化为汽车传媒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就做出了自身真正的商业价值,那么除了在传媒领域可以跑通商业模式,亦在资本市场增加了自身的议价权,无论是再融资亦或是收购议价均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再之后无论是扩充电商、二手车等商业业务,亦或是增加加油地图、新能源车电耗、充电地图等新业务模块都具备了可行性,存在着将蛋糕持续做大的可能性。
本文所述仅为个人对该领域的一些思考,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各方大佬不吝指教,在此拜谢!
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留言探讨,共同进步!
本文由 @观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字节鏖战美团的关键一役
设计动态 2022-12-23“团购、外卖、直播,从抢夺商家资源到配送运力的补位,抖音蚕食本地生活的步伐正在提速。”一位分析师向虎嗅表示,在抖音凶猛攻势下,本地生活赛道格局正在悄悄起变化。 以 2022 下半年为例,先是 8 月抖音与饿了么联手探索“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接着抖音正在本地生活业务上持续加码,比如前些时间与饿了么的“联合探索”,再到近期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等达成的合作,抖音开始加快对本地生活这块蛋糕的瓜分速度。那么,抖音为什么一定要切入本地生活赛道?背后又有哪些原因?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团购、外卖、直播,从抢夺商家资源到配送运力的补位,抖音蚕食本地生活的步伐正在提速。”一位分析师向虎嗅表示,在抖音凶猛攻势下,本地生活赛道格局正在悄悄起变化。
以 2022 下半年为例,先是 8 月抖音与饿了么联手探索“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接着 12 月 5 日,抖音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达成合作,为抖音商家提供“团购配送”服务,逐步实现团购套餐“全城平均 1 小时达”——从达人探店到团购配送,字节跳动正试图撬动美团到店、到家两大核心盈利业务,足以显示出抖音对本地生活业务纵深的野望。
不仅如此,抖音还在世界杯期间上线“饿了么外卖”小程序,双方联合打造的“即看即点即达”新服务已在南京试点。
“饿了么需要抖音的流量入口,抖音需要饿了么补齐后端配送,双方联姻最难受的无疑是美团。”餐饮圈资深研究人士高强向虎嗅表示,抖音算法能将低价团购精准推给用户,视频展示又丰富了消费场景落地,其正成为本地生活格局生变的“鲶鱼”。
尤其,在流量引领潮水走向的叙事惯性中,字节跳动在美团版图撕开了一条口子,本地生活赛道也在新(抖音、快手)老(美团、阿里)玩家这一轮角力下充满雄性荷尔蒙——字节跳动搅动商业江湖的点在于,不论切入什么赛道流量都是其最具颠覆性的力量, 即便 暂时不被看好但其业务团队首要任务是留在牌桌上,这样便能保持市场、公众对其成长的预期,即字节跳动依旧是一家年轻、向上攀爬且充满可能性的公司。
一、抖音猛攻,加速挺进美团腹地 知名投资人、今日资本徐新曾经提出过一个“超级平台”理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了区域老大,所有竞争都是全国性战役,所有生意都集中在手机 App 上,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互联网企业要么做大成为超级平台,要么出局。”
那么,最近几年出现的规模最大的新型社交平台是什么?你可能一时间没有答案,因为连 Facebook 也没能推出任何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新社交产品, 但抖音是个例外。
张一鸣带领字节跳动一头撞进腾讯、阿里的狩猎禁地,遭遇重火力阻击后,竟无意间改写了版图,催生出一个全民型娱乐平台。其可贵之处在于,新生代巨头阵营中,京东是在腾讯阴影下长大,滴滴、小米在新领域壮大,不过是在填补 BAT 时代老版图的空白,唯独字节跳动展示出了改写版图的实力——尤其抖音所向披靡的算法与商业效率,成为其左突右奔试水新业务的“杀手锏”。
眼下,抖音鏖战美团莫不如此,通过美团的流量之困撬动头部优质商家“变心”出逃。
首先,过往美团经营策略是主打头腰部商家,尽量绑定付费能力与品质较优的商家;抖音则是通过前期给商家免费合作推广吸引部分尾部商家,通过帮助其开拓市场吸引头部商家合作——单从攻守局势来看,抖音正在步步紧逼美团的核心业务,进而倒逼预算有限商家不断向抖音加大资源投入,这无疑掐准了美团的命门。
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数据显示,抖音本地生活 2022 年上半年除广告费外团购 GMV 超过 240 亿元,而到餐占比达到 50%(此外,酒旅占比 1/4 ,到综非酒旅占比 1/4), 且抖音与美团餐饮类目的商家重合度高达 87%~90% 。
值得注意的是,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美团与抖音在团购方面重合度较高的商户投入中,商家抖音预算占总预算比例达60%~70%,腰尾部品牌超 30% 预算投放也在被抖音“消化”—— 要知道,餐饮品牌于抖音的预期投入占比不包括佣金,仅为市场支出费用,足见抖音抢走了美团多少蛋糕。
对此,产品经理判官表示:“美团外卖是挣辛苦钱,容易赚的钱还是竞价排名、到店业务;抖音流量充沛,从线上倒灌到线下商家自然愿意付费投放。 所以,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 ”
虎嗅还了解到,抖音本地生活常见团购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找到联联周边游、实物主义等第三方拿抖音特色授权,再将商户抖音团购挂在自有小程序下,此类收费较高,要求商户具有 50% 的折扣率,再抽走 18%~30% 的佣金,部分公司采用五五结算;二是商户利用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在自己的抖音号下申请开通抖音团购,未存在额外费用。
其次,美团与抖音具有不同的推荐逻辑,美团是搜索推荐,抖音是兴趣推荐;美团上的流量接近固化,商家获取新客难度越来越高,而抖音通过前期给商家免费合作推广吸引了部分尾部商家,并以低价团购、达人探店、直播等方式在疫情期间不断拉拢品牌商家、吸引头部商家加入合作。
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抖音本地生活商家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头部商家占比高。以肯德基、麦当劳、瑞幸咖啡、奈雪、茶百道、小龙坎等 KA 客户为例,这些品牌背后均有抖音城市整合营销服务的助力, 据合作过的某品牌华东市场负责人向虎嗅透漏,“抖音整合营销价格约为 100 万左右。”
不过,卡思学苑合伙人大旗向虎嗅分享过一个案例:国内某知名珠宝品牌在抖音 2021 年退货率达到惊人的 64%,如此高的退货率导致库存积压,虽然其财务报表优秀但估值虚高。
“某些珠宝品牌希望抖音走量粉饰报表,虽然珠宝(不分码、不分人群)货值极高,但不能二次销售就会变成库存,越低客单价产品工费占比越高(尤其抖音促销百元内珠宝工费占比高达 70~80%,料钱仅 20%),不溶成黄金时资本市场认可财务报表残值,但只要将这部分滞销/退货饰品回炉融成黄金,工费损耗会让其残值大打折扣。”大旗向虎嗅说道。
事实上,抖音入驻商家主要分为三类,即入住抖音企业号、开通 POI 及开通团购的商家。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数据显示,截止 2022 年 8 月,抖音全量商家约 141 万家;美团到店业务与外卖商家总量为 500 ~ 600 万家。
不过,据媒体报道,2022 下半年抖音生活服务 GMV 保持高速增长:9 月 GMV 超过 80 亿,10 月超过 100 亿;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22 年前 10 个月抖音生活服务累计 GMV 已经逼近 600 亿。另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抖音生活服务 2024 年计划完成超 2500 亿元的交易额——这一数字与市场测算的美团 2021 年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交易总额接近。
“美团经过长期市场教育逐渐养成了用户主动搜索的心智,这其实是接住私域转化,某种程度是品牌承接,交易链路自闭环,弊端在于流量自主权全被平台剥夺,导致直达成本越来越高,这为抖音撬动本地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虎嗅表示。
上述招式拳拳到肉打过来,抖音咄咄逼人的攻势已然引起美团的警觉。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美团内部已经有反馈,态度非常忌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防御抖音”;另据虎嗅统计,仅 2020 年美团便尝试了近百种“生活新样态”服务品类,包括无人餐厅、360 沉浸剧本杀、两小时核酸快检、宠物私教减肥班、共享录音棚等;2021 年 8 月还传出美团内测“饭小圈”;2022 年 5 月,美团上线直播工具“美团直播助手”,部分餐饮商家通过直播 + 爆款单品(低至四折)促销。
原因不难理解,抖音内容本质是一次店铺种草触达,且可产出客评积累,自然站在了大众点评对手位,而大众点评在图文时代积累的优势渐渐被短视频浪潮解构。 如果再叠加 2021 年反垄断调查、骑手社保等事件对美团现金流的逼仄,它急需新业态增量缓解自身焦虑。
甚至,美团优选(下沉市场)、美团买菜、美团闪购(一二线市场)无不急于攫取新增量——毕竟,餐饮、社区团购、零售都具有内在联系, 美团需要用新兴营销方式串起不同场景间的流量联动。
二、抖音与美团的差异化竞争 事实上,抖音对本地生活业务的倚重比外界看到的还要迫切。虎嗅获悉,2022 上半年抖音本地生活已将发展核心从“文旅”转移至“到餐”,“因为上半年文旅商业化表现太差”;并且,抖音将商业化团队与区域运营团队融合,共同开展抖音本地生活业务。
然而,即便抖音的行军路线已经挺进美团的腹地,但两者现阶段依旧差异明显。 首先,在业务开展模式上抖音先选定城市,再根据城市制定模式,这与美团不尽相同。
据虎嗅与业内人士沟通发现,美团发展至今打法和战略更加成熟,其在挺进新城市拓城前期毁放权直营团队经营操作,若该城市一段时间难以盈利,拓城任务则会交由城市代理合作,待经营状况改善后再由直营收归;抖音发展模式则是由城市代理模式转向直营模式,即抖音开拓新城市先通过城市代理打前锋,再慢慢搭建直营团队迅速收权。
原因在于,抖音直营模式困难程度要远高于美团,不仅包括服务团队、商家体系、骑手运力、后端客服等还包括自身 BD 队伍、招商等一系列协同服务,所以抖音现阶段仍处于城市代理主导,抖音直营为辅的阶段。
虎嗅通过核心信源获悉,抖音本地生活总部团队现在约 4000~5000 人,主要由用户增长团队、同城团队、生活服务内容团队等组成;至于组织职责,抖音本地生活市场大部门主要负责作者管理、内容管理、城市代理人审核以及市场营销管理;产品部门负责产品迭代管理;商业化部门主要负责商户拓展,包括 SMD 客户拓展;城市代理团队由抖音本地生活直营团队管理。
此外,抖音同城按照城市划分原则,大城市设一位负责人,多个小城市设立一个负责人,并将管辖版图划分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华西五个大区。
其次,抖音在直营与城市代理建设上也与美团存在差异。
目前,抖音本地生活主推的是城市代理模式,其收入来源为商家入驻手续费用、商家佣金与商家流量推广费用,代理城市产生的流水会计入大区业绩,比如第一批城市合伙人的地域为贵州与乐山等,乐山团队流水与成本会计入华西大区。
抖音第一批城市运营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虎嗅通过一位接近抖音内部人士了解到,本地业务对于初期直营开放城市会综合考量软硬件条件: 硬件条件为该城市抖音商业化团队的运营能力、商家数量以及达人资源;软性条件为该城市的物流配送能力以及文旅发展情况。
然而,这步棋其实是把“双刃剑”——优势在于,城市代理运营团队对该城市市场情况掌握程度较高,业务开展速度较快,且城市代理团队成本远低于建设直营团队;劣势则在于,过于倚重城市代理会改变抖音本地生活与达人合作流程,进而降低达人与抖音本地生活合作,削弱双方的信任关系。
一位接近抖音人士向虎嗅表示,本地生活比区域运营流量预算多数倍。“‘川西第一场雪’与‘重庆火锅节’获批的流量有十倍之差,而中台给每一位达人的预算为一万 DOU+,区域内容给给每一位达人的预算为 200~300 DOU+。”
鉴于此,虎嗅了解到抖音本地生活对城市代理团队审核标准颇为严苛,包括:
有无相关城市代理运营经验,包括美团与饿了么等软件城市代理运营经验; 有无线上内容运营资质; 商家入驻数量; 商家与抖音达人促合订单数量。 不过,一旦城市代理团队发展较差时,抖音也会迅速组建本地生活商业化团队。目前抖音已在合肥、成都设立商业化团队(协同搭建研发、创新业务等部门),并在合肥、重庆设立区域运营团队。 “成都与重庆作为商家的大本营,上海与杭州为达人的大本营。”一位前抖音本地团队员工向虎嗅表示。
至于抖音本地生活城市直营业务,其收入来源为KA整合营销费用、商家流量推广费用以及商家佣金。虎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拿到的资料显示,抖音直营会定向邀约商家入驻,定向邀约存在三种模式:
基地入驻,商家销售类目需入驻抖音直播基地并交付保证金,直播基地带有抖音标志; 定向邀约,类目需联系字节跳动员工特殊处理; 定向招商,其仅向抖音认可的商家开放。 此外,抖音本地生活业务设立了颇为苛刻的年度目标:第一部分是根据地域进行划分目标 GMV,包括华西区目标 GMV 与华东区目标 GMV 等;第二部分是各城市目标成交单量分为运营部门促合单量(达人与商家成交单量)、优秀案例数量与达人流量,考核方式为双月考核。
至于服务端,抖音先于 2022 年 4 月将商家团购业务迁移至专属经营 App “抖音来客 ”,其与美团点评管家类似,商家可在后台上下架产品、留言及数据营销,具备团购、分门店独立收款及开票、评价管理等功能,两个月后还推出专门服务商家的数化投放产品“巨量本地推”;接着 2022 年 6 月 1 日后抖音从此前仅收取 0.6%(支付通道服务费)佣金调整到根据不同类目收取 2% 到 8% 不等费用,提高对本地生活商家抽佣。
不过,与抖音合作过的餐饮负责人 Wayne 向虎嗅表示:“深圳地区抖音到店业务就是一盘散沙,平均两个月换一个城市经理,BD 全部是本地生活外行,这样的团队连口碑都不如怎么去背刺美团?”
三、抖音为何必须啃下“美团”? 诚然,字节跳动这家年轻巨头站在舞台中央太久,扩张也变得无边界, 但到家配送是一个商品、供应链、物流多方合力的系统,强依赖运力及用户心智培养,抖音现阶段为何要“啃”这块硬骨头?
一方面,智研咨询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年末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 5.4 亿人,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 1 亿人;外卖市场的商家注册量也在 2021 年便达到了 140 多万家,同比增长超 80%——可见,这确实是一条“水大鱼大”的好赛道。
另一方面,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认为,外卖是抖音流量变现的新场景,在大众偏向谨慎消费背景下,以餐饮为主的引流消费是相对较好的市场,字节跳动优势在于短视频引流更为直观、吸引力大;其次,抖音也具备综合性内容平台的属性,流量大且受众面广。
顺着这个逻辑,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企业战略顾问高冉分析认为,字节跳动抢本地生活是抖音向超级平台进化必然会经历的演化路径。
“当那些枝干般的万亿赛道跑马圈地完成后,字节跳动只能进入更细的维度二次竞争。目前看本地生活机会更大,它们如同毛细血管渗透广泛,且落地商业场景足够丰富、高频,自然成为巨头觊觎的蛋糕。”高冉向虎嗅说道。
作者:黄青春;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来源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从思考,到创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虎嗅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高手在用什么软件做设计?收下这份2022年UX设计工具报告
UI交互 2022-12-23编者按:UXtools 每年都会针对流行的设计工具进行统计,从而了解设计师是如何使用设计工具,以及哪些设计工具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占据主流了,以此从侧面了解目前UX设计行业的现状。整个调研报告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设计职能划分出不同的调研门类,其中有针对整个 UX 设计领域的,也有细分到 UI 设计或者用户测试的独立流...编者按: UXtools 每年都会针对流行的设计工具进行统计 ,从而了解 设计师 是如何使用设计工具,以及哪些 设计工具 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占据主流了,以此从侧面了解目前UX设计行业的现状。
整个调研报告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设计职能划分出不同的调研门类,其中有针对整个 UX 设计领域的,也有细分到 UI 设计或者用户测试的独立流程的。
这次的设计工具调研问卷总计有 4260 份,调研对象千差万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和团队,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说,样本的数量足够多,覆盖的区域足够大,类型也相当丰富,所呈现出的结果也比较有代表性。
2022年设计趋势回顾:
回顾2022年,我总结了最受欢迎的 9 个平面设计趋势 编者按:Confetti Design Studio 是一家来自印度的设计工作室,屡获殊荣,客户遍及世界各地。
阅读文章 >
1、概况 在「哪个头衔最能描述你的角色」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发现头衔命名混乱的情况依然存在,和前几年相比,UX/UI设计师 的位置上移了,似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同样对自己的角色感到迷惑。
80% 的受访者反映他们是全职设计师。
在公司规模的调查项目中,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供职于人数超过 10 人的公司,这一点和往年保持一致。
而在设计团队规模的调研当中发现,「2-10人」仍然是最典型的设计团队的人数规模。
在「工作年限」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支撑起这个行业的主体依然是较为初级的设计人才,不过工作年限 10+ 的设计师依然保持有不小的比例。
25% 的受访者供职于设计机构,这种环境下各种需求可能会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和发掘不同的设计工具。
大概有40%的受访者处于团队领导职位,他们倾向于为团队选取并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处于领导地位的受访者不一定有权做出采购决策,往往决定是否购买软件的,另有其人。
虽然时常有人认为移动端 APP 华而不实,但是绝大多数的团队和设计师都致力于开发移动端 APP 和 web APP。
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和团队依然选择在 Mac 上做设计。不过,Windows 平台的用户比例从去年的 15%上升到今年的 27%,这应该和越来越多设计工具基于浏览器研发有关系。
在工作状态的调研当中,虽然雇主们一直在推动大家「重返办公室」,但是远程工作依然占据主流。
2、界面设计 93% 的受访者都在使用 UI 设计软件,而绝大多数不做 UI 设计的受访者,都是和 UX 相关的职业(比如产品经理,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
Figma 处于统治地位一点都不令人意外,而今年 Ai 和 Ps 在几乎所有的门类当中,位置都明显下调了,处于次要地位,他们之所以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依然具有一些 Figma 无法取代的编辑功能。
从付费购买的数据来看,Figma 确实不算虚高,虽然免费用户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大幅拉高 Figma 的实际占比。Lunacy 其实是一款免费工具,部分被调研用户可能将其和同一公司的另一付费软件弄混了。
在使用操作系统这一选项当中,由于受访者会优先填写操作系统而非特定的工具,这让我们对于整个生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这个基于时间的设计工具调研则清晰地反映出 Figma 崛起的过程。Adobe XD 在今年之前增长都很缓慢,最后的下跌可能和 Figma 被收购有关系。
3、基础原型设计 基础的原型设计和 UI 的交叉度很高,在数据上和 UI 设计的数据高度类似。
91% 的受访者直接用 Figam 制作原型,还有 21%的受访者使用的是 Sketch + InVision 的组合来设计原型,这个组合在几年前还是非常流行的。
许多受访者使用 ProtoPie ,他们从中获得不少价值。这里的 Code 指的是自己使用代码编写的工具来替代专门的软件。
4、高级原型设计 高级原型设计通常会利用逻辑和变量以及其他数据动态输入,借此制作逼真的原型。
大概有 5% 的受访者不确定他们是否制作过高级原型。这个是今年新加入的调研内容。
87% 的受访者使用 ProtoPie 来制作高级原型。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以来使用自己写的代码来制作原型的设计师比例从 7.7% 上升到了 12.5%。
5、白板工具 数字白板工具是前两年随着疫情而开始崛起的工具。
Figma 和 FigJam 两者结合共同主导了白板设计的领域,但是 Miro、Mural 和 Whimsical 依然是强有力的替代者。
之前这些白板工具仅仅只是看起来有用的工具,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了日常协同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由雇主购买给设计师使用。
虽然每种工具都会被远程使用或者个人使用、混合使用,但是我们注意到,Mural 被混合使用的比例最高。
6、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有助于维持设计元素的交互、视觉样式的统一性,不过我们认为设计系统还没有抵达它真正意义上的「拐点」,所以每年我们对它仅仅是维持观察的状态。
有大概 471 名受访者会使用软件以外的东西来管理他们的设计系统,到底为什么,以及如何维系,这都是值得后续观察的问题。
Figma 可能是设计系统的起点,但是绝对不是终点。有一部分设计师在使用 Notion 和 Confluence 这样的百科类的工具,但是很少有人会使用代码工具。
绝大多数的管理工具依然是团队和公司支付。
在这些流行的工具当中,来自大公司的受访者似乎更有可能使用 Zeroheight 或者 Sketch 来管理设计系统。大公司有时候会有更加严格的工具审核流程。
7、用户测试 用户测试所用到的软件,会尽量让真实的人参与到原型、概念设计、调查研究 和真实的产品体验当中来。
56% 的受访者会使用软件来协助进行用户测试,这个数据和去年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Maze 是最受欢迎的用户测试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软件进行用户测试的人当中,大概有 三分之一 正在使用网络会议工具(Zoom、Google Meet 和 Microsoft Teams )来进行用户调研。
去年我们注意到很多设计师和团队不进行用户测试,所以在今年的调研当中,我们加入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进行用户测试」。
我们注意到,团队内不进行用户测试的受访者当中,大多带有「UX」和「产品设计师」的标签。剩余不做用户调研的人头衔就千奇百怪了。
喜欢面对面进行用户测试的团队,更有可能会选择 Google Meet 和 Microsoft Teams。在混合工作环境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 Lookback。
8、作品集 作品集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立个人网站来展示自己的项目。我们注意到,22% 的受访者没有自己的作品集网站,20% 的受访者使用 PDF、PPT 或者其他的静态媒体来呈现他们的作品集。
14% 的受访者会自己使用代码来构建自己的作品集。webflow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作品集搭建工具。
使用代码来构建作品集的,大多是有超过 10 年工作经验的老手,而仅有1-2 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则倾向于使用 Notion 来构建作品集。
9、主要工具 下面汇总了每个类别下,使用率前三的设计工具:
10、2023预测 每次调研的最后,我们都会询问设计师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最感兴趣的工具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用户的偏好。其中 Figma 毫不意外地排到了第一。但是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有 111 个受访的设计师同时写下了 Adobe 和 Figma,可见大家对于这俩合体之后能走多远,充满了好奇心。
-
输入还是选择?聊聊选择字段在B端系统的意义
UI交互 2022-12-23选择对于 B 端系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将下图两个组件摆在设计师面前,它们唯一的差别便是 一个有着右侧的下拉箭头、一个右侧没有下拉箭头。当听到了这种解释时,我也就只能摇摇头,一方面感觉很多设计师的基础薄弱,同时又觉得需要和咱们读者来讲讲,关于选择这一大类,对于我们设计师究竟有什么意义?选择对于 B 端系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将下图两个组件摆在 设计师 面前,它们唯一的差别便是 一个有着右侧的下拉箭头、一个右侧没有下拉箭头。
当听到了这种解释时,我也就只能摇摇头,一方面感觉很多设计师的基础薄弱,同时又觉得需要和咱们读者来讲讲,关于选择这一大类,对于我们设计师究竟有什么意义?
首先,选择类的组件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常见,比如简单的:单选框、复选框,难一点的:级联选择、层级选择、树形选择,这些都是我们选择类组件的一个大的范围。
同样的输入也是,输入通常会包含有 输入框、网址输入、特定规则输入 等多种输入方式,这些都是我们输入类组件的一个大的范围。
那先来了解一下选择和输入当中的差别。
往期 B端设计 干货:
5000字干货!超全面的B端设计指南:消息通知 消息通知在我们设计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作为系统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帮助我们提示用户:“目前的操作状态、系统的公告、用户之间的互动内容”,而不同的消息内容,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息通知组件来进行反馈,比如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应该采取什么互动方式?
阅读文章 >
一、生活当中 输入与选择 的差别 想要理解 输入与选择 的差别,我们先来理解生活当中关于输入选择的差别。
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图片当中的这个物体是什么?
我相信大家给我的回答一定不会相同。比如: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它是苹果;而有些人则会说是红苹果、红富士、大苹果 等等...
也就导致虽然大家说的都是苹果相关的词汇,但是这些词语往往都会存在细微的差别。
那假设同样一张图片,我们提问的方式是,图片当中的物体是下列四个选项当中的哪一个?
A.香蕉 B.苹果 C.西瓜 D.火龙果
这时候你会发现,得到的结果大多数都是选择的「B.苹果」
而上面讲到的便是我们输入和选择的一个差异,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输入要更难一些、选择则会更加的容易。
这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做的卷子,选择题往往还能动动笔,而到了填空题完全就是一头雾水。
二、实际项目当中的例子 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在一个 CRM 系统当中,我们会有一个叫做客户类型的字段。假设最开始把它设定输入框,这时候销售将二次购买的客户录入系统当中,那不同的销售录入出来的结果完全不同。
销售 A:二次客户
销售 B:复购客户
销售 C:老客户
而数据在整个系统当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录入数据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各个地方使用数据。比如在数据分析页面、数据筛选页面,由于出现了上诉提到的混乱的结果,系统的数据无法正常使用,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设把客户类型的字段换做是选择,那这些数据就能够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系统当中我们就能够合理的在各个页面当中利用。
三、输入与选择的定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会发现输入与选择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就来看看,输入与选择究竟存在什么定义上的差别。
1. 录入方式上的差异
输入就是提供给用户进行无规则的信息录入,也就是用户想输入什么就可以进行填写。而在输入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通过键盘的方式进行进行的数据提交,这也就意味着输入的难度较大。
选择则是系统预设好的条件提供给用户进行规则的录入,并且在组件的展示当中,都是以鼠标点击的方式来进行的信息录入,它的难度更低,但是选择在系统当中是预设好的情况,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前预设。如果是一个灵活的 B 端系统,就一定需要在管理后台对于预设的系统进行配置,否则整个系统就缺乏灵活性。
这就是在 飞书 的管理后台系统当中,我们需要单独的配置一些自定义的信息,其中就可以定义选择录入的选项。
当然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我们还会为组件去设定一些小心思,就是选择录入时,底部会有自定义选择项的功能,这就叫能够保证用户都有自己想要的选项。
2. 字段属性上的差异
关于两个字段,其实在字段属性上也会存在不同。
首先是输入类型的字段,在整个系统当中,主要针对的是:名称、手机号、地址、邮箱 等,系统本身无法规则化的字段,这时候只能采取输入的形式。
而 选择字段 ,主要是针对的字段是:类型、属性、状态 等,用户能够快速选择的字段,两者在字段设定上存在差异,因此并不相同。
四、选择与输入的作用 关于作用,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在 B 端系统当中是输入更多,还是选择更多?
我想看完文章过后大家都会觉得输入的限制过多、过于麻烦,因此输入在整个 B 端系统里 录入难度高、规则复杂,只会使用在少数位置来进行使用。同样的逻辑选择则会更为高频使用。
字段,其实是涉及到 前台、后台的页面信息,也就造成关于字段的影响,我们不能单纯从表单一个页面来进行看待。
而表单、表格、详情页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些字段的差别,会影响到后面的页面的展示。
比如在表格页面当中,会什么要采取 搜索 而非 筛选?
其实这就是在表单页面当中,如果选择了输入,那在检索的时候一定是 搜索的方式。那如果是选择,那在检索的时候一定是 筛选的方式。
那在其他页面呢?详情页?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
这其实就是字段的对应关系,在整个系统当中是一个链接的整体,我们在去看待组件的时候,要关注的并不只是组件的样式,而更应该在乎的是组件背后之间的关系。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也别忘了点赞转发~
我们下篇文章,再聊~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CE青年Youthce
-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召唤设计?我总结了4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23用户行为设计共计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吸引眼球-做决定-动起来-持续使用,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尽可能的让用户停留在产品中。更详细的行为设计方法: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用户行为设计共计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吸引眼球-做决定-动起来-持续使用,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尽可能的让用户停留在产品中。
更详细的行为设计方法: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 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用户行为设计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交互设计中的用户行为设计。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