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称“女版小杨哥”、半年粉丝破千万,搞笑剧情账号又有爆款?
设计动态 2022-12-20一个月涨粉近300万、单个视频报价20万......搞笑剧情赛道跑出了新的“黑马”。 近日,家庭搞笑剧情账号@小叮当的一家登上抖音11月份涨粉数,单月涨粉282万。如今,其在抖音拥有675万粉丝、快手拥有470万粉丝,仅半年时间全网粉丝超千万。 该账号主要以哥近日,家庭搞笑剧情账号@小叮当的一家以单月涨粉282万的成绩登上了抖音11月份涨粉榜,搞笑剧情赛道又出现了新的“黑马”,除此之外,主打类似的创作路线的@温暖一家 同样走红网络。他们的短视频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月涨粉近300万、单个视频报价20万……搞笑剧情赛道跑出了新的“黑马”。
近日,家庭搞笑剧情账号@小叮当的一家登上抖音11月份涨粉数,单月涨粉282万。如今,其在抖音拥有675万粉丝、快手拥有470万粉丝,仅半年时间全网粉丝超千万。
该账号主要以哥哥为第一视角,记录两个正在上初中的妹妹日常生活趣事,视频风格活泼搞笑、内容真实接地气。不仅如此,妹妹当当还因活泼可爱的性格自带搞笑天赋,被网友称为“女版小杨哥”。
除此之外,记录东北内蒙古老丈人和南方女婿的@温暖一家,同样凭借家庭搞笑剧情涨粉超700万,一条广告报价达39万。
他们的短视频有何独特之处?家庭搞笑赛道会跑出又一个“疯狂小杨哥”吗?
一、“反差姐妹”单月涨粉300万 “爱学习的是姐姐,没脑子的是妹妹”,这是@小叮当的一家 的主页简介。
“小叮当的一家”主要以哥哥为第一视角,记录两个初中妹妹叮叮和当当的日常生活趣事。虽然是长相极为相似的双胞胎姐妹,但两人的性格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姐姐叮叮文静内向,是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学霸;妹妹当当性格活泼可爱,喜欢搞怪,自带搞笑天赋,但却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小学渣”。
姐姐从小到大拿到的奖状数不胜数,多到哥哥的手机屏幕都拍不下,而妹妹却只有幼儿园时期拿到的几张“鼓励奖”;姐姐打印出来的暑假总结堪比一本论文的厚度,而妹妹直接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巴适((舒服)”两个字交差;姐姐认真写作业时,搞笑女妹妹拿着手机兴奋地拍摄“爷们要战斗”。
这样的戏码,一遍又一遍地在“小叮当的一家”上演,用粉丝的话来说:“(父母的)智慧全给了姐姐,幽默细胞全给了妹妹”。
而正是这种反差感,让用户在看小叮当一家的视频后,很快就能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并迅速在脑海中留下“搞笑双胞胎姐妹”的印象。
据新播场观察,该账号第一条视频发布于今年5月1日,获得12.8万点赞量。凭借幽默、轻松、治愈的家庭搞笑内容,小叮当的一家在网络爆火。据飞瓜数据。在抖音11月份涨粉榜单中,小叮当的一家以单月涨粉282万在榜单排名第七。
截至目前,小叮当的一家抖音粉丝量为673万、快手粉丝量469万,两平台粉丝总计1142万,仅用了半年时间全网粉丝量破千万。 该账号共发布了74个作品,总获赞6446万,其中有17个作品点赞超百万。
小叮当的一家之所以能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妹妹当当。妹妹是视频最大的看点,其古灵精怪和爱闹腾的性格总能带来许多笑点,是视频的“灵魂人物”,还常常因为“智商不够”而被哥哥整蛊。
正是由于这样的反差和搞怪,使妹妹受到许多网友的喜爱,甚至积攒了一批个人粉丝。新播场发现,除了从不出镜的哥哥之外,姐姐和妹妹以及妈妈都有自己的个人账号。
以抖音平台的数据为例, 其中,姐姐的个人账号粉丝来量仅7000多,妈妈的个人账号账号粉丝量为5.2万,但是妹妹当当的个人账号@煎饼aaa 却有44.4万粉丝,数据最好的一条视频获赞37万。
与此同时,小叮当的一家无论是在账号定位、人设、拍摄手法等各方面,都显得与让网友与疯狂小杨哥十分相似。甚至还有网友认为,妹妹笑起来的样子与小杨哥有些相像,在视频底下,一条“这是小杨哥失散多年的妹妹吗”评论点赞高达20.2万。
在抖音搜索小叮当的一家和小杨哥的关键词时,会出现“小叮当跟小杨哥长得长像”、“小叮当的一家跟小杨哥家有关系吗”类似的词条,被网友称为“女版小杨哥”。
二、家庭搞笑剧情成新宠? 在短视频领域,把目光聚焦在家庭,以日常生活当做创作素材的案例不在少数。
除了小叮当的一家之外,生活账号@温暖一家 同样主打类似的创作路线。该账号于今年1月份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主要记录东北内蒙古老丈人和南方女婿之间的家庭剧情,作品真实接地气。
从人设上看,两人都有着天然的喜感。因为女儿远嫁他乡,老丈人的家在内蒙古,南方女婿的家在上海,两家的位置足足相差了两千多公里。因此,在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饮食习惯、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磨合,从而演绎成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不过,温暖一家最初的几条作品表现并不亮眼。温暖一家的走红,来源于今年1月26日发布的《带北方老丈人在南方菜市场买菜》。视频中,对于南方菜市场大葱可以只买一根、土豆不仅能削皮还能切丝感到十分震惊,直呼“你干脆让老板再给你炒了得了”。
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的强烈反差感,让两人意外解锁了流量密码。该视频在抖音上获赞148.8万,成为“温暖一家”第一条点赞破百万的作品。
目前,“温暖一家”共创作了196个作品,抖音粉丝达727万,快手粉丝达263万。飞瓜数据显示,其在抖音近30天涨粉198万,在快手近30天涨粉81.9万。
从小叮当的一家到温暖一家的走红,可以看出家庭搞笑剧情类账号在内容创作上的共同点。
首先是账号定位精准、内容题材吸引用户。十几年前喜欢看《家有儿女》的那批观众,到现在依然喜欢看家庭喜剧,只不过或许是从电视剧换到了短视频。“家庭题材”的内容无论在任何阶段都很吃香,可以给受众在忙碌疲惫的生活中带来一丝治愈和愉悦感。
其次是视频真实接地气。和一贯美颜拉高、精致感十足,以及各类空洞浮夸的剧情相比,真实接地气的生活化内容更能直击用户心灵。
例如,在小叮当一家的视频中,姐妹两人常常穿着睡衣出镜,头发凌乱,很少会特地打扮自己。这样的人设和形象拉近了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前,据媒体统计,在抖音T0P2000账号中,有接近24%的账号属于剧情/搞笑账号;而在快手,这个占比超过了30%。
在卡思数据发布的抖音2021年第三季度增粉最快的1000个账号中,剧情/搞笑类别以13.4%的数量占比成为Q3季度上榜最多的内容类型。这种账号以偏记录、更自然的形式呈现的日常性搞笑剧情,一般多聚焦于家庭日常,典型代表就是小杨哥、小叮当的一家等人。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抖音还是快手,剧情搞笑类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
三、变现能力如何? 说到底,流量尽头还是要看变现能力。家庭搞笑赛道涨粉速度快、易出爆款,但变现能力如何?
此前,头部舞蹈IP不齐舞团的内容负责人就曾提到, 从用户层面来说,剧情搞笑类的账号虽然更容易起量,但是由于不够垂类,相比美妆、美食等赛道在变现能力上会更弱。
一般来说,这类账号在变现方式上主要是以广告为主。
据巨量星图后台显示, 小叮当的一家60s以上的广告报价为20万元,近一个月共接了12条广告。其中已完成4条广告,8条正在进行中。也就是说,如果以该数据来计算,小叮当的一家在抖音每月的广告收入为240万元。
温暖一家的广告报价要比小叮当一家更高,60s以上的广告报价为39万。其近一个月共接了8条广告,已完成任务数为6条,2条正在进行中,广告收入可超300万。
横向对比来看,此前疯狂小杨哥的广告报价为60万左右,所以温暖一家这样的广告报价和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视频的出圈,温暖一家也逐渐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
据观察,其于今年6月份正式开始在抖音带货,到目前共开设了32场直播。 数据显示,温暖一家近1个月的直播间场均观看人次为377.7万、场均在线人数2.6万,上架75件产品,总计带货销售额达2500-5000万。
从其直播间产品来看,食品饮料占比近60%,平均客单价为75.55元。其中,直播间的科尔沁风干牛肉、内蒙古特产牛肉脯、羊肉卷、肥牛卷等产品销售额均超75万,其他产品也有不错的销量。
显然,与小叮当一家相比,温暖一家已经开拓了更加多元的变现方式。
不过,对于这类账号来说,在广告植入上也会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为了推广产品,温暖一家发布了一些种草视频,但是广告内容却显得十分生硬和刻意。
并且,对于用户而言,商务植入过多也会影响视频观感。这也是这类账号需要平衡的问题。
从@我是田姥姥、@张若宇、@疯狂小杨哥等,到如今的@小叮当的一家和@温暖一家,不难看出,以家庭为核心创作搞笑剧情内容,是短视频领域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
只是,一方面,这类账号打造爆款或许不难,但要持续打造爆款却并不容易。所以,如何保持优质内容的产出、持续进行内容迭代仍是重点。
其次,这类账号大多以广告变现为主,但也有许多搞笑账号开始试水直播带货。只是正如小杨哥通过在直播带货中融入自己的风格、打造出“反向带货”的带货方式,这类账号入局直播带货同样需要展现出自己的特色,让内容、角色与带货进行更好的结合。
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久,走得更远。
作者:小龙果;微信公众号:新播场(ID:New_bc)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s4p08EnbK56s2Sg2Foo9A
本文由 @新播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这届年轻人,靠开线上小酒馆月入5万
设计动态 2022-12-20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病毒传播的现状叠加世界杯足球赛的狂欢,一群无法堂食的年轻人研究出了线上酒馆,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经营“线上酒馆”经验。 线上酒馆,顾名思义是进行线上售卖的酒馆,创业者在家中或者租住的房中自调酒类,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美团等线上平人们的消费方式、创业方式都在逐渐走向多样化,比如现在出现的“线上酒馆”,创业者们可以在线上平台宣传或售卖自调酒类,并从中获取利润。而这类新式创业一来踩中了Z世代的消费心理,二来也吸引了不少想赚钱的年轻人们的注意。具体如何解读线上酒馆的存在,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病毒传播的现状叠加世界杯足球赛的狂欢,一群无法堂食的年轻人研究出了线上酒馆,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经营“线上酒馆”经验。
线上酒馆,顾名思义是进行线上售卖的酒馆,创业者在家中或者租住的房中自调酒类,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美团等线上平台宣传售卖,再由专人送到指定地点。
小红书上搜索“线上小酒馆”,大概有8800+条笔记,不少创业者分享自己前期准备的步骤和后期的收入,月入万元迎来不少年轻人的羡慕,笔记下面不少年轻人求详细经验,一场名为“线上小酒馆”的旋风这个冬天在年轻人中刮了起来。
一、线上小酒馆,迷你又赚钱 从小红书的经验分享贴来看,经营一家线上小酒馆主要分为三步:前期准备、推广宣传、下单配送的。
首先从前期准备来看,线上小酒馆属于轻资产创业,大部分创业者都倾向于把成本压缩在1万以内。 进货物品主要包括酒水、小食和杯子、筛子和开瓶器等,成本较低;酒水制作过程也简单易学,网上有很多调酒教程;场地大部分创业者会选择在家,节约成本。
其次是推广宣传,这是其中最难的一步。 大部分创业者一开始会选择在微信朋友圈发广告打通熟人消费圈这一步,但熟人消费圈终究是有限的。后续创业者们会在抖音、小红书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打广告,但公共社交平台的中心是“流量”,流量获取也是线上小酒馆早期的一项重要成本,早期要投钱砸流量,并将公域消费者转化到私域,搭建本地消费群体。
下单相较推广宣传来说操作简单,消费者已经被引流到私域,后续创业者直接在微信朋友圈发广告就可以售卖。但配送这一关很多创业者还没有打通。很多人在早期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自己配送费时费力,也有不少人会选择挂美团,但美团自从修改配送规则后配送费增加,创业者只能选择第三方配送平台达达或者联系固定的外卖员进行私下配送。
二、每天一杯酒,赛过小神仙 年轻人的早C晚A就是早上需要一杯coffee(咖啡)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需要一杯alcoho(含酒精的饮料)来结束一天的工作。酒精饮料已经逐渐成为“压力山大”年轻人的麻醉剂。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酒馆消费主要分为两大人群,18-24岁人群占比57%,25岁-34岁占比28%,报告显示,90和95后的人群极具酒水消费潜力。
越来越多的90、95后开始接触洋酒并养成了喝“洋酒”的习惯,近年来威士忌、白兰地、鸡尾酒成为年轻人最钟爱的洋酒类型。中研网数据显示,国内进口洋酒销售同比增长220%,速度惊人,市场潜力巨大。年消费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总量约52升,占全球总出售额的22%。无论是线下酒馆还是线上酒馆都是以售卖洋酒调制品为主,颇得年轻人喜爱。
而在线上小酒馆出现之前,年轻人的酒水消费主要集中在线下。这几年年轻人对线下酒馆的热爱从酒馆数量增长上就能看出来。
从酒馆数量来看,2015年末我国酒馆有3.5万家,截至2019年末中国约有4.2万家酒馆,年复合增长率达5.0%。其中,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从2015年以来每年以8.1%的年复合率增长,中国酒馆行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伴随Z世代社交经济、夜经济、微醺经济,很多老酒品牌也开始了自己线下酒馆的搭建。今年1月份江小白在成都港汇天地开通了首家江小白酒馆;9月27日泸州老窖全国首家“百调酒馆”在成都正式开业,两大品牌先后通过“白酒+”搭建线下酒馆,无疑是瞄准了年轻人“酒馆经济”的崛起,方便实现触达年轻人推进白酒年轻化。
三、线上小酒馆,包装的繁华 小红书上好几篇分享“线上小酒馆”的攻略标题都是这样:做线上酒馆买房车,月入8w;线上酒馆真的能月入过万吗?;如果你很穷,不妨试一下线上酒馆;成本仅5000就能月入过万。
一个又一个插图精美文字诱人的笔记让年轻人将“线上小酒馆”列入自己的创业计划,但在壹览商业看来,线上小酒馆看似迷你又赚钱,其实背后的“烧钱隐患”不少。
首先从产品成本上来看 ,连锁酒馆海伦司由于已经形成规模化销量稳定,供货商愿意压低成本为海伦司提供原材料,反观现在流行的线上小酒馆很多创业者都是选择在网上进货,进货渠道不稳再加上长途的运费很容易就超出成本预算,很多笔记上说的5000元零门槛创业有待考量。
其次从产品创新上来看,海伦司自起步之初就靠售卖自有产品站稳市场。 据海伦司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海伦司自有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72%、68.8%、73.5%,第三方品牌酒饮收入占比分别为22.1%、27.3%、23.5%。套用海伦司的观念来讲,自家产品能被消费者接受意味着品牌会有更高的商业空间。
对于线上小酒馆来说,大部分创业者并不是专业调酒师,他们接受统一的培训,产品同质化严重。根据壹览商业的统计,线上小酒馆售卖的产品主要是可乐桶、橙汁桶、芒果捅、椰子桶等生产商固定的配方产品,很少有创业者自己创新的产品。
再加上目前线下酒馆因为疫情也开始送货到家,极大地冲击了没有实体店的线上小酒馆,如果一直没有产品创新,未来消费者对线上小酒馆的买账程度会一直降低。但相对于线下酒馆来说,线上小酒馆由于没有房租、人工等成本,产品的价格可能会更低,很多消费者也是看到这个优势才选择消费。
但目前线上小酒馆越开越多,竞争压力也越大,像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线上小酒馆已经开始了价格战,光靠价格低廉来吸引消费者终究不会是长久之计。
根据上文所述,小酒馆的火爆主要是踩中了Z世代社交经济、夜经济、微醺经济,其中社交经济是小酒馆火热的重中之重。
小酒馆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社交饮酒服务的夜间娱乐场所,其本质是依托于社交概念的酒饮零售商。 这类场所除了为消费者提供饮酒和小食等服务,还有台球、飞镖和驻场等娱乐场所,完全满足年轻人对社交场所的娱乐需求。线上小酒馆也会送筛子、扑克牌等社交娱乐产品,但相比于线下酒馆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
小红书博主“西安想想的线上酒馆”向壹览商业透露,线上小酒馆的许多消费者都是一次性的,很难二次消费,大家有条件还是更偏向于去线下酒馆消费。至于网上吹嘘的那些月入5w、8w完全是无稽之谈,很多发达地区也不可能达到。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条件、技术、资源,做线上酒馆自然比打工强太多。虽然这项创业投资少,但也不是一两篇精美的笔记能讲清,与其一股脑跟风创业,倒不如提前多做做市场调研。
作者:柳丁是,编辑:薛向
来源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专业的消费领域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壹览商业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万亿本地零售,美团、抖音谁主沉浮?
设计动态 2022-12-20去年12月,美团与快手达成了“互联互通”战略合作,两家拥有腾讯“血液”的公司联手后,市场就认为本地生活领域战火重燃。今年8月、12月,抖音与饿了么、达达快送(达达集团旗下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顺丰同城官宣合作后,印证了市场的观点。 往远了说,这可以引申到BAT之本地零售行业的发展节奏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局,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用户消费习惯、消费认知的改变也逐步催动了玩家们的布局策略变化。那么,如何理解本地零售行业的目前发展格局?不如来看看看作者的解答。
去年12月,美团与快手达成了“互联互通”战略合作,两家拥有腾讯“血液”的公司联手后,市场就认为本地生活领域战火重燃。今年8月、12月,抖音与饿了么、达达快送(达达集团旗下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顺丰同城官宣合作后,印证了市场的观点。
往远了说,这可以引申到BAT之间的竞争,美团到底有没有边界这件事又要被拿出来说道说道。往近了说,这意味着本地生活领域或者说本地零售行业的竞争已经走进了新阶段。
平台之间的强强合作固然值得关注,但是,行业更大的推动力恐怕非疫情莫属。据阿里本地生活到店业务负责人谌伟业透露,疫情导致外卖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都实现了罕见的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目前占有优势的美团重新划分了业务的统计口径。原来按照业务性质划分的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变成了核心本地商业和新业务两大板块。
行业的大势所趋和头号玩家对业务逻辑的重新梳理,都在暗示着本地零售行业的发展节奏发生了变化。
一、从外卖到万物到家 12月5日,顺丰同城、达达快送宣布与抖音达成合作。 抖音方面对节点财经表示,这次合作的方向以生活服务业务为主。
据官方介绍,“团购配送”是抖音生活服务基于商家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在平台上发现商家在进行自配送的背景下,为规范和提升配送服务质量,保障商家经营与用户体验,试点推出的团购套餐配送服务支持产品。 参考美团的发展路径,合作的指向也可以理解为本地零售。
在北美,生鲜及杂货配送服务平台Instacart在2020年、2021年完成了两轮融资,估值从137亿美元上升至390亿美元。有消息称Instacart目前的估值已经大幅下滑至130亿美元,但它在过去两年受到追捧的“历史”仍然证明了一个趋势,那就是资本看好行业前景。
结合时间背景,疫情其实是推动Instacart、抖音生活服务发展的共同推手。谌伟业在今年8月曾透露过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2020年,外卖市场的规模逆势增长,大概增长15%,规模为6600亿元,2021年增长至1万亿元;外卖占到餐饮总收入的20%以上。
在此期间,外卖的用户规模也在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的12月末,中国的外卖用户规模达到5.4亿人,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1亿人。商家端同样如此,2021年整个外卖行业市场的商家注册量达到140多万家,同比增长了80%+。
用户、商家、市场三者呈现的正向循环,意味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加速向外卖转移,而外卖的品类扩充(正餐、生鲜等)则改变了用户对这一业态的认知,“万物皆可送到家”已经深入人心。
用户认知的改变也催动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变化,比如美团改变了业务的统计口径,把成熟的业务和不成熟的业务分门别类,美团原来的口径是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和新业务。
同时,美团还改变了收入来源的统计口径。如果说业务统计口径让人看得有些云里雾里,那收入统计口径释放的信号就足够直接了。
在今年二季度之前,美团的收入来源分为餐饮外卖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其他服务及销售四部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美团隐去了“餐饮外卖配送服务”,它此前一直是美团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口径改变后,“配送服务”收入成为美团第一大收入来源,二季度的占比达到41.13%,三季度为43.4%。
收入结构的改变,让美团所拥有的线下履约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王兴曾在一次电话会上提到过这样一句话,过去十年是信息的流动,未来十年是用技术实现物品的流动,核心是采购供应,实现物品的流动海豚社创始人、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认为, 这意味着流量红利时代已是过去式,行业重心要回到商品流动上。
李成东分析道,大家最早都是流量逻辑,拼多多和抖快重新划分了行业的流量格局,此后再未出现能撼动流量格局的新产品,到最后拼的就是交付能力。
二、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将互联网平台分为三类,分别是内容平台、商品平台和服务平台,美团属于最后一种。对于这三种平台来说,决定成败的因素是相同的。
用户使用外卖服务的过程,就体现了平台之间的差异。
首先,用户可能会带着已经明确的需求去外卖平台选购商品,也可能没有明确的需求。在平台端,如果信息的输出和匹配效率足够高,不管用户发出的需求是否明确,它都可以快速响应并给予满足。
其次,用户下单后,商家的接单和配送的效率也影响着使用体验。在北京工作的刘洪(化名)对节点财经表示,根据他最近一周的体验看来,美团和饿了么在北京地区的运力资源不足,多次出现没有骑手接单的情况,严重影响体验。有商家对节点财经表示,这是由于疫情的影响,骑手比正常时期少了一半。尽管有特殊情况,但这也足够说明“效率”对体验有很大影响。
可以说,效率是决定平台成败最关键的因素。
外卖背后的本地零售行业的两大基础是商流和物流,其中的商流可以理解为平台为我们提供的商品,外卖就是其中之一;物流则是平台为用户和商家提供的配送服务,关于配送服务的细节我们稍后再展开。
从日常的外卖场景来看,对建立在“商流”和“物流”基础上的本地零售行业来说,信息输出效率和履约效率就是最重要的“效率”。也就是说,只要平台的这两个效率足够高,或者优于同行,那就会处于领先地位。
这在美团在外卖战场上取得的优势就有所体现。2018年4月,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当时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份额比约为6:4。被阿里收购后,饿了么的份额不断下滑,目前与美团的比值约为7:3。
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说明了谁的效率更高,而美团和饿了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力方面。
2016年春节前后,百度外卖选择让其骑手放假,而美团则相反,在春节期间加大对骑手的补贴,留住了运力。春节过后,百度外卖的运力出现不足。此消彼长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分走了百度外卖的部分市场份额。
此后,美团的运力优势逐步扩大,截至2021年已拥有约500万骑手,饿了么约有144万骑手,达达集团不到100万。
履约效率不同在业绩上的体现是,饿了么的收入规模始终低于美团。在2018Q3(饿了么于Q2被收购),美团外卖的收入超过110亿元,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收入刚超过50亿元,被收购一年后,双方的差距拉大到60亿元左右。饿了么在这期间保持了增长,但已经追不上美团,这个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三、1万亿,谁的囊中物? 2018年是美团发展历史上一个微妙的特殊年份。在这一年,美团成功上市并上线了“美团闪购”,这是美团针对本地零售行业推出的独立品牌(主要针对便利店、专卖店等,主打30分钟到家)。在此前一年,美团在月活上完成了对饿了么的超越。
也就是说,美团早在2018年就着手转向,开始站在本地零售行业的角度上去调整业务。疫情暴发后,美团推出了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至此,美团在本地零售(也可以叫做即时零售)的业务矩阵已经初见雏形。
美团的调整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预计到2026年底,本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如此诱人的蛋糕,任何人都无法视而不见。包括整合了饿了么的阿里在内,行业内的参与者至少可分为两类。上面曾提到,行业的两大基础是商流和物流,它们也是划分阵营的标签。
第一类是有商流优势,如三大电商平台;第二类有物流优势,如顺丰、达达集团。沿着这两大基础,也衍生出了两大路径。
其一是以商流为基础,延伸到物流,阿里和京东是代表。其二是从物流出发,向上扩展至商流。
另外,还有一个不同的“物种”,那便是抖音。与前两者至少拥有商流或物流一方面的优势不同的是,抖音在这两大基础上都有欠缺。
抖音是短视频行业一哥,更高效的信息分发模式和技术是抖音的“杀手锏”。短视频战事结束后,抖音获得了流量和信息分发技术两件武器。前面提到过,信息输出效率恰恰是决定本地零售平台成败的关键之一,而抖音的问题也在于此,它 “难为无米之炊”。
具体来说,抖音的本地商流还不够强,节点财经了解到其本地服务还处于前期测试阶段。目前,用户想要在抖音中享受和美团或者饿了么平台中的“30分钟到家”服务,一种方式是进入第三方的小程序,如与抖音官方合作的饿了么。另一种是身处已经开通试点的城市,抖音在今年10月才开始进行超市类的招商,首批试点地区为深圳、广州、惠州、东莞。
此外,抖音电商的超市比较深,如果直接搜索也无法直达,这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平台应提高“信息输出效率”是相悖的。
这些因素叠加后的结果是,抖音生活服务的规模与美团到店业务存在巨大差距。据36氪报道,今年10月,抖音生活服务GMV超过百亿元。交银国际研报指出,美团到店业务2022年的GMV约为2360亿元。与之相似的还有达达集团,尽管有京东和沃尔玛的商流加持,但它的规模仍远小于美团。
综合下来,美团拥有相对的优势,那么它会一家独大吗?节点财经认为,美团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2/3寡头分天下才是终局。浙商证券曾经对行业GMV做过测算、推演,认为到2025年,美团的份额约为60%,其次是阿里系(24%),京东系是第三名(11%)。
复盘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过程,行业格局变化过程都是相似的:从分散到一家独大再到2/3个寡头。
以到店为例,美团发现部分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后,进而主打低星酒店,这让美团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在刚进入外卖市场时,美团主打白领市场,这是被饿了么忽视的方向。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本地零售无论是在到店还是到家方向上都有很多细分的需求,而单一平台无法满足全部需求,这是单一平台无法垄断行业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地零售行业的格局也会是2/3家寡头。至于谁能在这万亿市场中分到更多的蛋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四海
来源公众号: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专注上市公司价值发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节点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经验分享丨一文搞定交互设计7大法则(7)——防错法则
设计动态 2022-12-20最近由于放开,各路专家都给出了不同版本但大体差不多的预防指南。 例如做好防护、抗疫物资的储备、坚持继续接种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等。 让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步骤和措施以避免任何症状往坏的方向发展。 老话曾说“预防大于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这种大流行病的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那么该如何运用一些技巧来预防自己犯错呢?在设计中,也有一种称之为防错法则的交互设计方法,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应用?一起来看看作者的总结吧。
最近由于放开,各路专家都给出了不同版本但大体差不多的预防指南。
例如做好防护、抗疫物资的储备、坚持继续接种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等。
让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步骤和措施以避免任何症状往坏的方向发展。
老话曾说“预防大于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这种大流行病的环境中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了。
同样在我们设计中,也有一种称之为防错法则的交互设计方法,是不是很神奇,今天本文将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来向大家展示,一起来看看吧~
01 防错法则的定义 防错法则指的是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故又称之为愚巧法。该原则最早应用于汽车领域,由丰田汽车工程师新乡重夫与上世纪60年代提出。
防错法则认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犯错并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而是产品设计不够优秀。也就是在用户犯错之前,通过设计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
它是一种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自动预警、标识、分类等手段,使作业人员即使不用特别注意也不会产生错误。
02 错误的类型 讨论用户犯错的关键点就是这个错误该归咎于谁?防错法则指防止用户犯错误,但实际错误的预防胜于精心设计的错误信息,防错法则认为大部分意外都是设计造成的疏忽,并不是人为操作,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有防错机制。
在预防错误之前,我们可以尝试把错误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性优化。
在人机交互中我们常见的错误分为两种类型:“Slip”和“Mistakes”。
2.1 Slip “Slip”按照字面意思就是滑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指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无意识的错误,即所谓的失误。最常见的失误如输入账号的时候输错了字母或者在整理文件的时候,错误的点击了删除键,但事后却不记得删了什么。
2.2 Mistakes “Mistake“翻译过来就是过错,这种类型的错误多发生于用户对系统操作的心理预期与实际现状之间的距离,即使你按照你认为对的步骤去完成当前的任务目标也会导致结果的偏差。比较常见的是点击某个按钮,结果却打开了另外一个界面。
03 防错法则的优势 防错法则的特点是成本低,它可以实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且不增加用户的负担。它在应用过程中有着提升效率以及满意度的显著优势。
3.1 提升效率 因为产品采用了防错法则,预防了可能的错误发生,用户只需一次即可完成任务,不需要回看或者检查。避免了返工造成的时间以及资源的浪费,极大提升了任务完成的效率。
3.2 提升满意度 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好意味着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极大的提升。相较于回看检查,它是从预防的角度去采取相关措施。因为检查并不能阻止缺陷的产生,它只能纠正,这也意味着你下次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04 防错法则的应用 4.1 合理的选择限制 虽然限制用户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但是在选项有着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限制用户着实一个不错的策略。
例如很多系统都涉及历史数据的查询,让用户自由选择日期。主要规则就是查看的数据不能在未来产生只能是过去的数据。如果用户在选择日期上不做限制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失误并意外的为当前的表格选择一个不符合规则的日期。这里有一个限制可以让用户选择合适的日期范围。
该日期选择器的范围限制设置了日期范围。即使用户试图将日期设置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此组件也会强制他们选中当前日期。此外在日期选中的时候,巧妙的使用灰色色块来提供你当前选中的这个时间区间是什么,这有助于用户了解他们选中的字段究竟是什么,而不是让用户去试图记忆那些数字。
4.2 贴心的系统反馈 提供反馈与合理的限制类似,就是在用户犯错误之前抢先一步提供相关信息,避免犯错。B端产品往往提供众多的功能模块,搜索则是在这些模块中大海捞针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搜索意图不是很明确时系统内置的搜索引擎可以将用户查询内容与待检索的内容进行模糊匹配,找出与查询相关的信息呈现给用户进行选择。
这其实也是减少了用户的信息记忆量,让用户去识别而不是去回忆。
在阿里云中,记住云服务器ecs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容易因为记错而导致结果的偏差。而它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搜索建议减少输入错误。
4.3 预设的默认信息 当用户有着大量信息填写的时候,系统通过默认信息分担了用户需要回忆以及输入的操作。良好的默认信息有助于减少错误,因为它们告诉了用户该输入什么,即使默认信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用户也可以去进行细节的调整优化。
比如阿里云中的ICP备案,它会默认填写部分选项,但有些就没有填写。这些需要额外关注的信息就需要我们用户格外的关注,进而加深对它的理解。
4.4 特定的格式约束 在一些任务中需要用户输入数字之类的精准信息,如果我们把数字在表格中以一种灵活且易于扫描的方式展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错误。例如填写手机验证码是很多登录中常规的操作,在火山引擎的登录环节,当用户填写验证码时,验证码输入框限定了只能输入6位阿拉伯数字,不能输入更多的内容,且在短信验证码中,验证码采用下划线的形式进行凸显。这样格式约束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用户出错,提升了易用性。
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在用户准备输入的时候提醒他们正确的输入格式。正如火山引擎在注册时的这样,表单会在输入框内提示需要输入的信息内容,并明确告知用户以什么样的格式开始,防止用户不必要的错误。
火山引擎注册时用户点击输入框后,右侧会自动提醒输入所需的文本格式,以便于在输入的时候轻松的扫描内容且确认其正确性。
4.5 结果的提前预览 用户可能没法意识到点击按钮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当有机会比较他们的预期目标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差距,他们大概率是想在最开始就调整他们的操作。结果的提前预览很好的满足了用户在不犯错且可以修复的机会。
有一个例子就是提交订单后会有一个订单数据确认页面,这时候假如没有当前的2次确认,会存在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等到付款后则会损失很多金钱,用户也会失去耐心。尽可能的提供用户可以检查的预览状态,以确保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可以避免犯错前的错误损耗。
不单单是订单确认页,在我们日常操作中删除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操作。当用户删除时提供一个2次确认的对话框确保自己当前的操作真的打算删除而不是误操作。这时候用户可能会停留检查自己是否真的要删除这些信息。
腾讯云在用户删除后会出现提示弹框来确保用户确实打算删除最近建立的人脸库,采用红色的感叹号icon来醒目的提醒用户再次确认并告知用户删除该人脸库后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
使用确认对话框特别重要,虽然它会打断用户的操作流程,但是从本质上不并不会减缓整体的速度,反而因为可以避免误操作提升系统整体的满意度。
05 写在最后 我们在设计中需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这样才可以减少许多错误并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通过设计向他们传递正确的工作模式,在出错前发出警告并让他们快速感知。通过减少用户犯错的可能,最终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以及信任度。
本文由@江鸟的设计生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Temu的第一批淘金商户怎么样了?
设计动态 2022-12-20仅仅三个月,拼多多海外版Temu就迎来一次政策大调整。三万商家深受影响。 新莓daybreak从多位商家处了解到,从12月12日0时起,Temu国内段物流费用(即商家发货地到平台国内仓)由平台和商家各承担50%,运费从货款中扣除。在此之前,Temu国内段的头程在Temu这一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在国外上线之后,不少商户都选择了加入。那么随着免费红利期逐渐过去,平台商户或出海人,需要面对怎样的后续处境?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在Temu“淘金”的出海商户的处境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仅仅三个月,拼多多海外版Temu就迎来一次政策大调整。三万商家深受影响。
新莓daybreak从多位商家处了解到,从12月12日0时起,Temu国内段物流费用(即商家发货地到平台国内仓)由平台和商家各承担50%,运费从货款中扣除。在此之前,Temu国内段的头程运费一直由平台承担。
这意味着,Temu卖家的头程免运费红利期正式宣告结束。
与Shein的DTC独立站模式、全球速卖通的平台型模式不同,作为拼多多海外版,目前Temu 采取「类自营」模式。东兴证券报告分析,Temu卖家负责供货,平台掌握商品定价权,为了打造平台的低价定位,平台要求卖家报送产品底价,价格需要比同类产品在 1688 批发网站或者其他电商平台更低。
基于此,Temu目前有两种发货模式:一种是现货入仓,即VMI模式,由卖家备货到Temu国内仓库,商家须承担压货导致的退货风险;另一种是新推出的JIT模式,即预售模式,卖家自费发货到Temu国内仓,只能选择「顺丰加急」配送,有一定的时效要求。
新莓daybreak从拼多多处了解到,此次运费调整适用于非爆品类目,并非面向所有类目。此外,Temu此次运费变更主要针对VMI模式的卖家,不涉及JIT模式的费用逻辑。
针对此次变更,非JIT模式的紧急备货单依然是顺丰,平台和卖家各50%成本。此外,卖家如不愿选择平台合作的物流,也可以选择自送,后台已开通第三方物流渠道。
其实,靴子落地前几天,Temu就已在多个类目卖家群发出通知,平台将减少非爆款的运费承担比例,只是商家没想到,动作这么快。
收到通知的卖家王英有些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手上还有首单(新品首批备货)要发,不知道该不该如期发送。」
Temu上线三个月以来,三万多家商户——工厂、贸易商、工贸一体户和个体户,纷纷加入这个新生跨境平台,试图赶上第一波淘金热。但眼下,免费红利的窗口期正在逐渐关闭,之后考验的是各个卖家自己控制成本的能力。
注册开店、上传商品、买手选款、备货广州仓、上架销售,这五个看起来极为简单的步骤,但等到商家们真正运转起来,才深感压力是如何接踵而至,「就像闯关升级一样。」
新的运费政策调整后,到底是选择备货还是预售,商家也陷入迷茫。
一、备货的风险 赵钱是广东一家玩具出口外销的贸易商,他在Temu的玩具卖得都不错,但依然不敢肯定,这样的势头就一定是长久的。
早期,平台给他开出丰厚的条件,只要上满100款产品,平台就给流量主推。他几乎没有多想就拒绝了。
主推听起来很诱人,大批测款,换取爆款。但在赵钱看来,一百款备货量太大了,外加平台的入库上架速度很慢,「如果货在仓库最后没法上架,很容易砸手里。」
事后看来,赵钱决定不铺货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他上传的25个产品中,最后只有8个成功上架。有的货品发到平台仓库一个月,还在排队上架。假如当初真的备货50-100款,不敢想象后果会多糟糕。
刚上线Temu一两周的时候,海霞也同样担心压货问题。她所在的贸易公司,在Temu平台负责售卖母婴类产品。
目前店铺只上架了两个产品,开售一两个星期,销量却只有4个,当初那份激动的心情,逐渐开始降温。
真正做起来之后,海霞才发现,现实并不是早期所宣传的零库存。按照平台的规定,不管销量如何,新品首批备货最多 30 件,卖出去一个,系统建议备货17天。
如果商家按照「零库存」的宣传执行,不进行备货,那也行不通,海霞说,「不备货,平台就可能不会给你推广,推广的标准是库存的多少。」
她曾站在平台的立场推测,如果商家备货库存不够,平台一经推广,货就卖没了,这对平台来说,也是不利的。但如果货物一旦滞销,Temu很有可能会让商户自己负责,要么打包退回给商户,要么让商户自己想办法处理掉。
时间过去一个多月,海霞的担忧终于应验。
11月17号这天,「系统提醒,有退货」,她点进去,显示有一笔到付,而且已经寄出,那款一个月只卖了4单的产品,被清退了。
「(平台)没有谈价格,直接退回了。」以前她只是听说有别的商家有这样的情况,现在她也被清退了。
不止于海霞,新莓daybreak还了解到,广东深圳卖配件的商户沁茶的货也被退回了。
她的产品同样卖得不好,但比海霞严重的是,她的产品已经全部被清退,快递到付,一个链接一个包裹,分好几次寄回。沁茶抱怨,平台采取多次而不是整个打包寄回的方式,这会让商家多付不少快递费。
看着别的商家一口气入库200多个产品,备货量同时远高于自己,海霞也不免暗地里替他们捏把汗。
负责与海霞对接的平台经理曾开出诱人条件,上满100个产品就给店铺推广。虽然这样做会产生10倍的备货量,很快就能产生爆品,但海霞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还是婉拒了对方。
至少现阶段看来,她认为这种模式风险很高,「一开始报价太低,销量又低,还要货,就是相当于自己的钱,还要给别人货源。」她期待后续销量能起来。
经过这次的教训,海霞决定,如果以后一个月都卖不动,就主动降价清仓,减少损失。
三、问题出在选品? 海霞告诉新莓daybreak,其实那款被清退的产品,一开始卖得还不错,只是后面速度变慢了,因为平台上出现了很多重复的竞品。沁茶也把原因归结在产品上,「估计是自己的品没选好。」
Temu运营三个月以来,品类暴露出的问题逐渐让商家们头疼。新莓daybreak从商家处了解到,现在Temu平台上,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出现,即使是平台经理,也没有办法剔除。
前段时间,海霞原本打算占坑一款成本140元的产品,平台经理也明确告诉她,这个产品在平台上并不重复,但后来她自己发现,这款产品在平台上早就有了,而且出价比她还低。现在,她的这款产品已经寄给平台仓库,但都还没有上架。
平台上几乎已经找不到蓝海品类,如果价格再没有优势,势必面临出局。在商家们看来,价格竞争正式来临。海霞现在也改变了想法,价格太高的产品,她不想再做了,「出单慢,资金压得多。」
做女装的胡晓正踩在「高价」的刀刃上,一个半月以来,系统后台的销量始终都只维持着一天几件,目前只有一个产品卖得动,三个价格比较高、质量比较好的产品,都不怎么出单。
现在,面对这些卖不动的产品,她都不再备货,等(销量)差不多,再备。11月中下旬这几天,她的产品直接不怎么出单了,她在想,「是不是都在等黑五?」
高价和压货,给了胡晓不小的教训,现在遇到有人与她讨论这个问题,她都建议不要上高价,会压钱进去。至于压货,她也建议不要备太多,当入库三天左右,算好了差不多备货,按备货压就行,系统算法还是比较好的。
「一下备几百进去,就没必要,除非是热销。」
三、预售可行吗? 10月,Temu推出的JIT模式,商家预交5000 元人民币保证金,从收到后台紧急备货单开始计算,24H内必须发货、48H内必须到仓,超时罚款,且需要商家自费发往广东的仓库。
海霞和赵钱对这种模式不太乐观,因为JIT模式对时效要求太高。
海霞的观点是,这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仓库周围的卖家才可以,毕竟2天内到仓库,超时还要罚款,而且还得自己先备好货,如果自己没有货还要采购的话,2天也来不及。对于她贸易商的身份,这显然风险很大。
赵钱很符合条件,他就在仓库附近,发货广东隔天就能到,但他坚持不上架,「我们批发订货货量很多,但不能这样做,会忙不过来。」他认为JIT模式对供应商并不友好。
赵钱的玩具产品在平台上竞争很激烈,根据商家佑树11月29日从买手直播间得到的消息,Temu市场部推店铺的一个标准是店铺的链接数得超过50个,赵钱的产品还没有达到这个推流标准。
11月初,他想到办法自救。根据运营亚马逊的经验,他开始去facebook上做推广,销量很快就超过了一千单。
赵钱满足于现在这种供货模式,一天要看 100 次前台销量,「这样供货给他们,每天看出单量不香吗?」不过,看到最新发布针对VMI模式的物流运费调整,他准备刹车了。
商家们早就清醒意识到,当下,他们很有可能只是平台测品的先行者,一旦平台找到爆品,他们将会被更有优势的卖家替换掉。
胡晓的产品还是卖不动,她告诉新莓daybreak,在这里恐怕很难等到发财的那一天,最近,她在考虑要不要放弃Temu,转去做速卖通。
11月30日,速卖通开始学习Temu,向商家推出全托管模式。在社交平台,有跨境电商卖家表示,商家提供产品供货价(成本+心理预期利润),平台拥有定价权,10天回款,目前已经和「小二」在沟通。
速卖通也是中国卖家扎堆的地方,针对动销不高的商品,速卖通几乎采取了Temu一样的措施。
12月5日,速卖通发布了相关的管理规则,对于不活跃商品,平台将采取流量屏蔽、下架、删除该商品的处置措施。
出海这条路,注定不是坦途。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英、赵钱、海霞、沁茶、胡晓为化名)
作者:李欢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理解人,发现变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莓daybrea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我去了趟东南亚,看到了“信心”和“力量”
设计动态 2022-12-20又到了一年的年末岁尾。我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一写两个月前的东南亚之行。 这次南行前,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出国了。2019年,我去了以色列和印尼,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科技公司,看到了以色列先进的数字广告技术,和印尼繁荣的金融科技生态,发觉全球有许多值得观察的市场。原计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选择“出海”,去发现更多的市场。这一代的出海人奋不顾身地向海外走去,成为所到之处最有活力的创业群体。对此,本文作者分享了其在东南亚的经历与感受,一起来看看吧。
又到了一年的年末岁尾。我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一写两个月前的东南亚之行。
这次南行前,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出国了。2019年,我去了以色列和印尼,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科技公司,看到了以色列先进的数字广告技术,和印尼繁荣的金融科技生态,发觉全球有许多值得观察的市场。原计划接着去各个国家转转,没想到疫情来了。
我记得三年前,“出海”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热,大家对出海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当我告诉别人我在做出海,大家通常会问:“出海是什么?”
到了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人再问这样的问题了,取而代之的是:“中东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印尼的人力成本什么情况?”“在日本怎么招人?”“现在出海还来得及吗?”
疫情三年,整个行业向前狂奔,出国却极不便利,对于想要观察和研究整个产业的人来说,有点像是被偷走的三年。今年9月中旬,政策逐渐放开,我立刻飞往东南亚。
这一趟走下来,毫不意外地“阳”了,不过庆幸是在最后一站。除了孤身在异国病中的一点烦闷,整个过程我都是亢奋的,对行业的信心一点一点在积蓄。
我看到坡县的热闹、印尼的生机、泰国的包容,也看到这一代出海人是如何奋不顾身地向海外走去,成为所到之处最有活力的创业群体……
回国的飞机上,内心非常平静,对于做企业全球化服务这件事,前所未有的笃定。两个多月过去了,我依然能从当时的感受中获得力量。这份行纪,也希望能传递一些这样的力量。
一、人满为患的坡县,像极了十年前的中关村 南行的第一站是新加坡。
坡县很小,却是真的热闹。热闹到什么程度呢?就拿我第一天的行程来说。
Meta的亚太总部在新加坡的Marina One大楼,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那天我去见一位Meta的朋友,聊一个共同赋能出海开发者的合作。因为Google的新加坡办事处也在附近,聊完之后就在Marina One一层的咖啡厅约见了一位Google的朋友。
巧的是,见完Google的朋友,走出咖啡馆没几步,就碰到了另一位朋友,CastBox的创始人Renee。她也是在附近约了人,而她约的那位,也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就呼朋唤友,一起打了招呼。
大家聊了几句之后,发现彼此的工作圈、社交圈其实是相互交错的。我们开玩笑说,在Marina One附近走上十分钟,估计能遇到不下十个“朋友的朋友”。
不夸张地说,新加坡可能是全世界“出海人”密度最高的地方,几乎满大街都是跨国公司的高管、拿着BP找资金的创始人、四处看项目的各国投资人……
当然,坡县那段时间的热闹,可能和Super Return、Token 2049、F1大赛在当地举办有关。但常驻当地的朋友跟我说,这些会只是很小一方面原因,坡县的热闹还是因为这些做出海的。
听他说,今年明显感觉坡县越来越“卷”了,房价飞涨,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变得紧俏,圈子里好几位同行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国际学校上学。
那段时间,新加坡的机票、酒店价格都贵得吓人,但也没有拦住去那里找人、找钱、找信息的出海人。
那天我参加了一场行业活动,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新加坡的热闹。参会的人其实不算太多,大概几十人的样子,但和国内的大多数活动不同,在场的人都极其活跃,可以说没有观众,都是主角。
大家来自各个地方,内地的、香港的、新加坡的、美国的、越南的……从事的行业也各不相同,做互联网的、web3的、支付的、ToB的、ToC的、投融资的、战略资讯的、中介服务的,还有做实体零售的比如名创优品、台铃电动车……开玩笑地说,有种“大杂烩”的感觉。
活动间隙,大家会立刻聊起来,聊各自所在的行业、近期的趋势和热点,探听各种信息,询问有什么资源可以连接、变现。每个人好像都兴致高昂,一刻不停地跟周围的人交流着,感觉生怕会错过什么有价值的消息或者资源。
那天我也聊到口干舌燥,粗略数了一下,一场活动下来,我竟然加了四十多个微信好友。
那种氛围让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新加坡可以成为很多公司的全球化大本营,成为一个无国界的全球化商业枢纽。
最近看到Financial Times的一篇报道,说今年在新加坡成立的中国公司有400到500家,我一点也不惊讶。肉眼可见的,这里不仅基础设施完善、开放度高,创投生态也非常繁荣、信息流速很快。
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做全球市场,就是“搞钱”,非常迫切。
在坡县,人们对事业、对财富的追逐是毫不掩饰的,“搞钱”就是第一要务。大家应该知道,滨海湾金沙酒店的金狮、莲爪,寓意都和财富相关,连这个国家的地标建筑都这么“钱味儿”十足。
新加坡政府也很聪明,在政策管理层面极力为大家“搞钱”提供便利。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比如设立一站式的服务机构,降低外来经商者在沟通、手续方面的难度。听说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在新加坡注册一个公司只要几分钟。
对于和“搞钱”相关的新事物,坡县的政策包容度也很高。这两年,很多国内的web3创业者汇集到这里,有人戏称:“Web 3是中国冒险家在新加坡接头的暗号。”
除了这些“道听途说”,我在那场活动上也直观地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热情。
那天有一位经济发展局(EDB)的司长来做演讲。他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看起来很有活力,演讲的时候情绪饱满。他非常卖力地向我们介绍当地的商业生态和政策优势,讲解了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商业法规方面的优势,介绍了Microsoft、阿里、华为、字节的案例。
在演讲结尾时,他说:“对于全球化公司来说,新加坡是你‘不得不来’的地方。”非常笃定、自豪,很有感染力。
结束后,他跟大家聊天,态度也非常亲和,基本上大家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回答,哪怕是非常基础的问题。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看到当地政府的诚意和“接地气”。因为当天参会的主要是华人,活动结束的时候,那位司长在屏幕上放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方便大家联络他。要知道,新加坡人主流的通讯软件其实是WhatsApp。
圈子的热闹、政府的开放,让我很直观地感受新加坡的活力所在。不过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咖啡馆。
新加坡商业区咖啡馆的密度其实很高,但那几天我去的每一家咖啡馆,几乎都人满为患。而且很明显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在悠闲地享受下午茶,而是在非常热络、认真地交流着,神情和动作里流露出兴奋、渴望、野心、执着……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想起了那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
在那段最好的日子里,北京也有很多人满为患的咖啡馆。在一间间并不起眼的小屋里,流动着许多蠢蠢欲动的梦想,碰撞出一个个改变无数人生活的商业蓝本。其中的一些,成为了后来的字节、美团、拼多多……
离开坡县的前一天晚上,和一个在新加坡待了一阵子的朋友吃饭聊天。他跟我说,大家在这里聊的时候,状态和在国内不太一样,在新加坡,大家的信心似乎多了一些。
我想这可能是一种能量场。全球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来坡县的出海人,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这样的信念。这些信念流动起来,形成了一种共识、一种磁场、一种信心。
那天聊得比较久,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我看着窗外,整个城市依然灯火璀璨,映照着车水马龙的大街。当时我在想,正是这些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点亮了此刻的新加坡吧。
次日,我飞往印尼。
二、搞印尼,中国人是有一手的 初到印尼,和三年前来的时候一样,第一感受就是“堵”。雅加达的大街异常拥堵,第一次打车,就在一段几百米的路堵了二十多分钟。
车缓慢地挪动着,我坐在车里看见周遭全是呜呜作响的摩托车、缓缓向前流动的年轻人。一种蓬勃的生机随着汹涌的人潮弥散开来,整个城市横冲直撞又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在人口接近3亿的印尼,30以下的年轻人占了一半以上,他们的平均收入不高,但消费欲望非常强烈,大部分都是月光族。
正是这个体量庞大的年轻群体,催生了无数巨大的需求和机会。
比如,当地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打零工的生活方式,赚了钱就花,花完了再打工。KUPU看准了这种需求,做了一个蓝领人群的“Boss直聘”,目前已经有超过150万用户。
再比如,印尼很多年轻人有超前消费的需求,但当地的金融信贷体系却很不完善,在人口近三亿的国家,只有800万人持有信用卡,所以这里成为了无数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出海的目的地。
另外,印尼年轻人对新品牌的接受度也很高。听一个在当地做电商的朋友说,他们搞了一款插线板,质保期只有七天,但价格便宜,销量一马当先。当然,他并不觉得质低价廉是最优解,这里消费观念开放,有很多可能性,至于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还要具体去摸。
价格低的插线板销量高于价格高的插线板
此外,伴随着电商的发展,配套的物流产业这两年也在印尼发展很快。以极兔来说,在印尼就有4000多个运营点、3万多名员工、数千个车队。许多印尼年轻人选择成为“快递小哥”,成为穿梭在路上的摩托车大军中的一员。
随着年轻群体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其他的衍生需求也让ToB平台、工具以及围绕应用的周边生态等潜藏的机会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这里有庞大的人口、旺盛的用户需求、强烈的消费意愿,加上整个国家的经济保持着很好的增长势头,印尼的潜力正在不断兑现,因此这些年也吸引了无数的出海公司。
不论是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建筑业、能源行业,还是互联网大厂、技术公司,都在涌向印尼。宁德时代、东风小康、五菱、元气森林、腾讯、字节等都已经下注印尼。
在雅加达的几天,我发现中国公司的“身影”随处可见:很多年轻人低着头刷着TikTok;在超市的货架上,李锦记、海底捞等中国品牌格外醒目;在Puri Indah里,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入名创优品;在fatahillah square附近的街头,围着头巾的女生们在排着队买蜜雪冰城……
那天我在蜜雪冰城店外等车,透过玻璃窗看到屏幕里熟悉的雪王,和雪王身边异国面孔的姑娘们,感觉有点奇妙。 我在想,若干年后,从中国来到印尼的MIXUE,会不会像从美国来到中国的KFC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品牌,甚至融入国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呢?
回国之后,我翻了一下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发现今年3月的时候,蜜雪冰城在印尼已经开了300多家。
不得不说,中国人搞印尼市场是有一手的。
全球多点发力的TikTok电商,几乎只有印尼市场跑了出来,据说今年TikTok电商的全球GMV超过一半来自印尼。极兔也是很典型的例子,从手机出海时代来到印尼的OV系团队,以这里为据点,搞出了称霸东南亚的物流巨头。
毫无疑问,印尼是中国出海公司的宝藏市场。这次出去,我们一行十余人,我发现在印尼的几天大家是最兴奋的。
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这里是真正的“战场”。
对出海公司而言,新加坡更像是“后方”,而印尼则是“前线”。大家去新加坡,更多是搞战略、搞融资的;大家来印尼,则是来蹚市场、干业务的。
在印尼这个“大前线”、“大战场”,我也更真切地理解了“抱团出海”的涵义。
这些年,中国创业者在印尼慢慢形成了一个圈子,在当地已经颇有影响力。整个印尼的行程,我接触到的生意人基本全是华人,比例高到超乎预想,全程几乎没有讲过英语。这个圈子也非常包容、友好,像我这样的“新人”,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
可能因为都是做业务的人,大家接地气、真性情,没有什么距离感,非常容易聊起来,聊起来也非常直接,没有太多弯弯绕绕。
在印尼的几天饭局很多,像华为、极兔这样的“老印尼”就常常组局。聚会大多是在当地的中餐厅,吃了火锅、麻小、川菜,也会喝白酒,恍惚之间会觉得自己还在中国。
席间听到不少大家在印尼的故事。一个哥们儿说,曾经碰到登革热爆发,团队的人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场的另一位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听到的时候,难免有些心惊,出海不易不是说着玩儿的。但大家说到难处也都是轻描淡写,不会流露太多负面情绪。
这种韧性和豁达,也让我觉得触动。如果说新加坡带给我的是“信心”,印尼带给我的则是一种“力量”。
大家不会聊太多宏观的话题,身在印尼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年轻的活力和高速发展的脉搏。这里的很多产业还非常基础,数以亿计的印尼人需要更具备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怎么落地推进、怎么降本增效,这些具体的问题才是大家更关心的。
同时,华人创业者又在这里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大家抱团取暖、互通有无,也敞开怀抱欢迎新来的伙伴。
当然,这种“抱团”绝不是封闭,这些在一线“打仗”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本地化”的重要性,不少人都是“印尼通”。他们穿着印尼人爱穿的Batik,后备箱里长年放着高尔夫球杆,张口闭口“bagus!”,早已习惯用印尼人的方式融入印尼。
临走的时候,听说印尼的华人创业圈最近流行起学印尼语了。
前些年,大家觉得做印尼市场用英文就足够了。如今,随着对产品细节、服务质量、精细化运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想要更多地和用户交流、更深入地理解本地文化。
“以后除了能跟合作伙伴聊,也得能跟的哥聊,”一个在印尼干了两年多的朋友说,“你看极兔的一些哥们儿,印尼语就说很溜。人家为什么做的好?咱们得学呀。”
离开的飞机上,我看到大片的水域,才想起这里是“千岛之国”。“散装印尼”,横跨三个时区,有五大宗教,三百多个民族,多元又复杂,出海印尼其实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
但就像大家常说的那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聪明和努力——听说极兔铺印尼的时候,是从修路架桥开始的。
谁又说得准,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会不会诞生下一个“极兔”呢?
三、“阳”在泰国 泰国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中招”之前的两天,参加了在曼谷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以曼谷为中心,来自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数字经济产业的从业者、开发者们聚在一起,带着整个东南亚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关注而来。
活动上见到了泰国总理,他跟我们打了招呼,欢迎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开展经贸合作。随后总理办公室的5位官员向大家介绍了当地的招商政策、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规划,讲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介绍了泰国的投资促进优惠(BOI)措施。获得BOI批准的投资项目,最长可享受“13免5减半”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待遇。今年前9个月,中国是申请泰国BOI最多的投资来源国,中资项目申请金额达450亿泰铢。
直观的感受是,泰国的经济比印尼要发达,社会节奏相较印尼更加慢和有序。虽然人口体量远不及印尼,但因为消费能力较强,泰国同样是出海东南亚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出海圈对泰国的兴趣也很浓烈。
从最基本的数据来看,泰国拥有比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更富裕的生活水平,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上,消费能力可观;目前泰国的互联网用户超过5000万,而且仍在增长中。
另外,泰国的基础设施也比较成熟,5G在曼谷全部覆盖,据说中国电信和华为都有参与当地5G建设,当地的电子支付环境也相对成熟。
文化包容度高也是泰国市场的吸引力之一。比如在泰国,有18种性别,投射到社交应用市场,就衍生了很多细分的社交需求。同时这里也是文娱出海的沃土,腾讯和爱奇艺就带着《陈情令》、《黑帮少爷爱上我》等影视剧出海泰国。
听一位扎根泰国的创业者说,在泰国从事商业活动成本相对较低。泰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如果你在泰国投资4000万铢以上、获得BOI优惠或者选址在IEAT工业区内,就可以购买土地并永久拥有。
他还告诉我,这里的用工成本也比较低,本地劳动力素质相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及地区更高,性价比更优,同时国家又允许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这几个周边国家引进劳务工人,作为补充。他在泰国做社交软件,在泰国做市场营销有时候会去老挝找网红。“雇佣费比较便宜,语言也差不多。”
基于这些优势,近几年有越来越多中国公司、资本大鳄布局泰国。泰国媒体报道,李嘉诚正投资开发高端海滩物业,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车企也在加速布局泰国新能源市场。
很可惜,到泰国的第二天晚上,我就猝不及防地“中招”了,之后就在酒店里躺了8天,没有来得及好好转转这些公司,好好感受真正的泰国市场。
痊愈之后,和朋友约在一家餐厅吃饭,老板是一位有潮汕血统的泰籍美裔,长着一张欧美面孔,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待过很多个国家。闲聊间,他提到以旅游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泰国,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大,也提到中国经济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他说有句话,“中国一咳嗽,整个东南亚都感冒了”。
的确,对于东南亚而言,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样的,对于中国而言,一衣带水的东南亚市场也至关重要。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当“全球化”成为中国公司的“必答卷”,东南亚是绕不开的一道“大题”。
其实9月份的时候,大家对出国的感染风险还是有些恐惧的,一旦感染,回国的隔离周期也会比较长。但即便如此,大家也并没有犹豫。“中就中吧,无论如何也要出去看看。”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选择了出去。
很多不同肤色的人在公园跑步
很庆幸走了这一趟。这一趟走下来,感受到海外市场对中国出海人的召唤,看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出海的确定性,更确信了自己所做的这件事的意义。
常有人去盘点出海已经发展了多少年、走过了多少里程碑,但在我看来,这个行业还非常年轻。
全球市场太大了,仅东南亚就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机会,以及那么多需要学习的课题,我们还在“义务教育”的阶段,未来要交的“学费”还有很多。大部分企业对海外市场非常陌生,信息是断层的,很多初到海外的公司并不知道客户在哪、如何让业务更好地落地,“死”在出海路上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首先能做的是什么?我想是解决认知的问题,打破信息差。
如何更准确地传递当地市场的信息、更高效地对接当地的资源?什么样的内容、研究和配套服务是当前行业所急需的?从东南亚回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接下来,这些也会是霞光社所要着重的方向。
回到眼下,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霞光社也要交出自己的作业。我们做了霞光WAVE年度出海特辑,和大家一起好好回顾「潮起」的这一年。这篇行纪,谨以为序。
为我投票 我在参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2年度作者评选,希望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来支持我一下~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我的个人参选页面,点击红心即可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5票,投票即可获得抽奖机会,抽取书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周边和起点课堂会员等好礼哦!
投票传送门: https://996.pm/Yw2NQ
作者:Vivi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云服务大变局:出海成新角斗场
设计动态 2022-12-20根据Canalys的最新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8%,达到78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年增长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放缓,并首次跌破了10%,进一步向个位数迈进。 与此同时,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社云服务市场似乎正在逐步走入稳定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等情况的出现,云服务厂商们也需要找到更恰当的保增量路径,比如不少云服务厂商便选择出海,在海外寻找更大的增量市场。具体如何理解云服务的发展与未来走向?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根据Canalys的最新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8%,达到78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年增长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放缓,并首次跌破了10%,进一步向个位数迈进。
与此同时,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社会总体商业活动有所恢复,但业务运营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导致企业客户不断缩减其IT服务成本,以降低其运营风险。总体来看,在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动之下,云服务行业也在发生全新的变化。
一、增长新常态 与之前相比,尽管公有云市场仍然是总体云市场的基座,而行业云建设则为非公有云带来了全新机遇,但整体云市场已经走过了高速扩张期,而进入了稳步发展期。
1. 短期反弹难改既定格局 尽管云服务向传统行业的“渗透”带动了整体云市场的“增速反弹”,但难改现有的云市场格局。
据艾瑞提供的《2022年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280.2亿元,增速为45.4%。从总体增速来看,这个增速依然堪称“亮眼”,但这其中包含了以前疫情期间积压或者延期交付的项目带来的增长,以及云服务向其他传统行业加速渗透带来的“增速反弹”,但内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影响了云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回暖。
另外,疫情引发的市场突变带来的“数字化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新的更长期、更稳定的增长动能尚未找到。
值得庆幸的是,云服务的供给端市场格局已经稳定,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四大头部云服务厂商,总计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头部地位不可撼动;需求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对上云、用云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但云服务的“概念普及”阶段已过,既有格局难有大变。
2. 云市场结构性变动:由资源云转向能力云 目前整体云服务的市场结构发生了改变,资源云增速有所下滑,而能力云则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整体IaaS市场规模达到2201.4亿元,增速34.3%,PaaS市场规模达到420.7亿元,增速约为55%,略快于前者。
在基础云领域,IaaS资源已从云市场的增长动力转变为市场稳定的坚实支撑,成为产业互联网时期的“数字日用品”。整体IaaS市场增速放缓,在于IaaS产品结构的调整,从早期着重在CDN等能提供营收增长的“面子产品”向算力倾斜,以匹配未来数字经济建设更庞大的基础诉求。
与此同时,PaaS市场已逐步成为基础云市场的增长动力。从产品结构看,短期内数据库、大数据仍是PaaS市场增长主导,人工智能贡献较弱。但伴随人工智能与数据能力的更多融合,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长期看AI有望成为支持PaaS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增量因素。
3. 旧的已去,新的未到 公有云市场总体增速放缓,行业亟待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2290.5亿元、增速为52.7%。2021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虽在后疫情阶段迎来回暖,但宏观发展环境的快速变革亦对公有云服务市场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基础云领域(IaaS和PaaS),一方面,音视频和文娱内容的行业热度相较于复工复产前略有衰退;另一方面,泛互联网行业的游戏和在线教育产业面临发展转型。受以上因素叠加影响,占据公有云服务市场主体的泛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对市场增长贡献有限。在云应用领域(SaaS),虽然SaaS在近几年市场热度高涨,但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二、保存量、求增量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互联网行业红利见顶导致云服务行业后续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新的增量市场虽然已有所显露但尚未“挑起大梁”,这就使得云服务商保存量、求增量的任务更加繁重。
一方面,当下泛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需求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这部分客户而言,云服务商的核心任务在于保持“存量”维持续费。
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租用云服务后厂商更新频率低,腰部以及长尾客户虽然流动性大,但也在云厂商间流转,而其他小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其营收对云服务商贡献有限。因此,泛互联网行业在公有云领域更多是存量空间的维护,公有云厂商依托技术能力的加速迭代和生态能力的持续完善,以巩固泛互联网行业的订阅率/续费率。
另外,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客户的用云贡献率略有下降,公有云市场的格局正在调整。
另一方面,对于像金融、政务、工业等正在加速“上云”的传统行业而言,云服务商的目标则主要放在加速推进针对性强的行业云上,以求顺利切入行业拓展新增量。
与互联网行业不同,传统行业的用云规范更加清晰明确,公有云厂商想要实现新增量,必须在多方面做出改变:一是在服务模式上,需要由互联网思维转为更贴合传统行业习惯的思维方式;二是要以业务场景为切入点,以业务目标为出发点构建完整解决方案;三是在渠道触达上更多发挥合作伙伴、生态伙伴的力量,实现对传统行业用户的直接渗透与间接影响。
不过,在各个行业云里面,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比如,在非公有云领域,金融云、政务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表现略有不同,其中政务云在2021年略有下滑,而金融云则伴随着行业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占比提升。
另外,工业制造、医疗行业的云服务开支迅速增加,但两者动机截然不同,前者多围绕业务主动上云,后者则更多是为满足政策要求(城乡医联体等)而被动上云,因此总体来看前者上云的效果更好、范围也更大,相比之下医疗领域的上云不仅范围有限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发展并不好。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保存量还是求增量,云服务商所面临的任务都较之前加重了。
三、中后部玩家加速追赶 长期以来,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始终保持着一超多强的态势,除了阿里云之外,其余从第二排到第五位的企业所占份额相差并不明显,而在外部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现有的云服务市场也在发生一些改变。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名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9.4%,较2019年小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前五名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6.3%,较2019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集中度高,且头部企业竞争较为激烈。2021年前三名的市场份额维持在61%的份额,前五名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70%,说明腰部的云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小厂商瓜分。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行业客户的用云需求转变或者业务调整,导致其营收增长遇到瓶颈。
比如,阿里云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就因为后者自建云之后营收出现了增速下滑,短期内对营收影响较大;此外,头部云服务商从较为标准化的互联网客户转向政务云等复杂行业云之后,增长很难再继续之前的那种高速增长,反而受行业影响越来越深,在推进云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延长了时间周期,这也是导致其云营收出现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
二是随着行业进入“调整期”,大型云服务商为快速扩张而引发的诸如产出效益低等“后遗症”开始显现,而中小型云厂商则因为灵活机动、稳步发展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
比如,中小型云服务厂商大多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切入,投入往往比较谨慎。以金山云为例,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就紧紧围绕音视频云、游戏云等原金山系业务来展开,由此赢得了在相关领域的先机得以迅速壮大。
而像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厂商则选择迅速切入有云需求的领域,其在获得高增速的同时,也在部分行业牺牲了“效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高效产出”,而这些明显拖累了其“后续增长的持续性”,而一直避其锋芒的中小云厂商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点,从而在当下的环境中赢得了一些优势。
四、出海对垒 据艾瑞咨询提供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有云IaaS全球交付市场及IaaS + PaaS 全球交付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云、华为云仍位居前列。今年以来,国内云服务厂商出海更是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今年2月份,腾讯云针对跨境电商推出了“轻量化”解决方案;一个月后,华为云发布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5月,阿里云宣布启用德国法兰克福、泰国两座数据中心,为当地发展企业及本土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9月15日,华为云联合业界7家VC机构启动了华为云加速器,全发展周期赋能全球初创企业……
总之,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缘故,如今出海都已经成为国内云服务厂商们的共同选择。
一方面,相比国内而言海外互联网业务方兴未艾,这为国内云服务厂商的出海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外部环境。
据中桥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超过60%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涉及三个以上大洲,其中东南亚、欧洲和北美,依然是中国企业出海目的地的首选。与此同时,疫情期间风起云涌的“跨境电商”,增大了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的需求。而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中国云计算厂商相比外商则拥有文化、思维方式、沟通上的便利性,出海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方面,国内科技公司发展迅速,亦将目光投入到发展中国家聚集区域,以兼顾“优势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就地取材以降低经营成本”。
除了前面的“陪同出海”之外,国内科技公司出海还瞄准了当地市场的一些企业,其通过为其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其实现更高效、更便捷地线上服务做到“降本增效”。就此而言,云服务商出海不仅是维护现有客户的需要,更是开拓新市场的需要。
而以国内市场增速见顶、海外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的状况来看,当下云服务出海潮只是刚刚开始,云服务真正的大航海时代还远未到来。不难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厂商出海,未来云服务厂商在国内市场对垒的局面也将在海外上演。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世界杯结束了,抖音10亿花得值吗?
设计动态 2022-12-20在10亿元拿下转播权之后,抖音成了世界杯期间线上流量的焦点。夸张的流量数字,豪气的赞助商,明星级别的内容,世界杯的开局,抖音赢得无话可说。 但如何沉淀世界杯导入的流量成了抖音需要面对的另一问题。毕竟如果可以将世界杯的流量转化成抖音的流量,一切皆大欢喜,反之由于体育赛事可以给平台方带来更多流量吗?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不过平台方在吸引流量过来的同时,还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把流量沉淀下来。那么在世界杯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如何解读抖音的流量沉淀过程?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在10亿元拿下转播权之后,抖音成了世界杯期间线上流量的焦点。夸张的流量数字,豪气的赞助商,明星级别的内容,世界杯的开局,抖音赢得无话可说。
但如何沉淀世界杯导入的流量成了抖音需要面对的另一问题。毕竟如果可以将世界杯的流量转化成抖音的流量,一切皆大欢喜,反之由于这样的机会因为不具有可复制性,流量则将快速流失,使之沦为鸡肋。最明显的案例就是2021 东京奥运会,易观千帆数据显示,7月咪咕视频 MAU环比增长14.55% 至 3600 万,但到9月奥运会结束时,数据则开始快速回落,MAU跌至2500万。
“就像现在很少有人再提起,2020年抖音花6亿买下徐峥的《囧妈》一样,世界杯对于抖音来说可能像是一场短暂的焰火。”作为专业中超球队的赛事运营,张亮对于体育赛事的流量并不看好。
究其原因,张亮认为,此次抖音世界杯,目前看来更像是平台单次的品牌行为,其目的更多的是向KA客户传达抖音拥有运营大型赛事的能力,但如果要沉淀流量,抖音还需要做的更多。
一、老面孔里没有新故事 从线上流量的沉淀方式来看,抖音走了相对传统的路线,通过大咖解说+自制节目+足球明星入驻的方式来引导流量。
在大咖解说方面原央视明星级解说黄健翔、刘建宏、段暄、张路为主配合前国脚孙继海、范志毅等,在自制节目方面,上线《依然范志毅》《黄健翔谈》等 7 款综艺栏目,而在明星入驻方面据官方披露邀请到了内马尔、贝克汉姆、迈克尔欧文等,抖音还开设了抖音体育、抖音世界杯等多个官方账号进行新闻式播报。
这样呈现的方式,资深球迷其实并不陌生,无论是优酷世界杯,还是往届央视转播,这样的内容设置都是成熟的打法。在理想的情况下,抖音通过多个个人与栏目IP的打造,从专业人群切入进而覆盖更广泛的群体,即便世界杯结束之后,这些内容创作者并不会离开,而只要持续更新内容,世界杯的流量也会跟随创作者留在平台之中。
但仔细看去,这套内容运营思路“仓促感”与“功利性”极强,开赛多日,细看官方公布的几位入驻抖音的体育明星,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敷衍”。
贝克汉姆的短视频内容,几乎全部来自于其他视频剪辑,原创视频极少,更无法谈及平台专属内容。前英格兰国脚迈克尔欧文作为此次抖音世界杯期间最为卖力的体育明星,其短视频更新数量非常之多,但内容却与世界杯关联度非常弱,从带货小游戏,到接龙挑战,来到抖音之后几乎没想要“久留”,账号的打法与用心沉淀粉丝关系不大。另一些足球体育明星,罗纳尔多、内马尔等几乎都在世界杯期间停更。
另一方面,从抖音原创内容来看,被KA大客户寄予厚的综艺栏目内容,总体来看较为平淡,无论是话题讨论度、还是直播间人数,都未曾出现亮眼的表现。以黄健翔、刘建宏等前央视主持人的短视频内容来看,无论是点赞量还是评论量,都未引起大范围的聚集讨论。
不过这几位主持人的辣评,通过二次创作,却收获了一波关注与流量。碎片化信息与专业内容之间的“鸿沟”,再此展露无疑。似乎是受到了这股风潮的启发,几位前国脚解说为制造话题,请来了当年国足主教练米卢引发一波回忆杀。
总结来说,抖音在世界杯赛前已公布“原创内容 + 赛事拓展 + 明星入驻” 的运营思路,在实际落地之后,似乎并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一位资深体育从业者对「新熵」表示:“这次抖音的线上内容框架,依旧是传统媒体的路线,与短视频媒体强调爆发力、强调网感的环境并不适配。”
换句话说,此次抖音世界杯线上内容对于资深足球爱好者来说非常熟悉,但在月活已达6.8亿的平台上来说,内容效果似乎也仅仅停留小圈层互动,对于更大范围的围观者来说,想引起关注仍需较高门槛,同时吸引力也相对有限。
除此之外,另有业内人士指出,世界杯流量的沉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二次创作,想要激发抖音用户的兴趣,如果没有熟悉抖音内部流量玩法的创作者牵引,阻力会很明显。
老面孔难讲新故事的另一重体现,是抖音世界杯内容与抖音体育生态的断裂,也成了此次抖音世界杯沉淀流量的一大问题。
在抖音体育生态中,足球内容的生长原本就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量的评论员是抖音足球生态的主力内容输出者,而专业球员,业余联赛,草根赛事等,几乎在抖音看不到太多的内容,这就导致当世界杯流量进入抖音之后,内容重复性相当之高,评论、怀旧、剪辑几乎没有太多的创新可能。特别是在这些老面孔之下,再难讲出全新的故事,只剩情怀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审美疲劳是迟早的问题。
在11月28日,世界杯常规比赛日之中,抖音上一场业余接街头篮球比赛(恶鼠双子星百分大战),却成了另一个吸引眼球的存在,在线人数超过了100万,成了与世界杯赛事打擂台的存在。虽然是极端个例,但是可以看出,即便面对世界杯的超级流量,抖音上的体育博主依旧可以通过新颖的形式与内容,赢得用户的关注。
当然,抖音足球土壤的缺失,也许不是抖音自身的问题,但是,对足球领域内容较为单一内容的挖掘,也许是抖音世界杯流量无处蓄水的另一原因。
同时,土壤缺失的另一重体现也相当直接,当品牌方广告进入到抖音世界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按照传统媒体的包装模式即口播与栏目硬广,蒙牛、伊利、剑南春、国窖1573这些广告甚至只能以背景板的方式出现,这与在冬奥会期间,安踏等签约数十位运动员,品牌滚动出现在各个运动员短视频内容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二、线上线下联动,声量大雨点小 关于如何转化世纪杯期间即将溢出的流量,抖音出发得很早。
在世界杯开赛之前,抖音于10月开启了关于联动本地生活的品牌商家的预热活动,并邀请煌上煌、DQ、COSTA、奈雪的茶、陶陶居、虎头局、亚特兰蒂斯大酒店、麦当劳、海伦司、海底捞十大品牌联动营销。
从活动内容看,在抖音搜索“心动观赛季”,相关的本地生活团购优惠及专享活动就会弹出,但“心动观赛季”与抖音饿了么小程序不相通,在领取相关优惠产品之后,仍需通过线下购买方式进行核销。
从体验上来说,更像是一次世界杯对于线上及本地商家的引流,更倾向于巩固线上线下联动,但限于本届世界杯客观条件(冬季以及疫情等原因),实际用户需求方面,线上点单效果很可能要好于线下消费,到店引流效果不够明显。而对消费者而言,这与美团即时配送的体验完全不同,更像是一种提前囤券活动。
从内容端来看,本地生活商家与世界杯的关联度也很微弱,在实地探访的多名商户之中,大多数反馈对于世界杯而言,对于抖音导流印象较为模糊,往往只是挂上心动观赛季的标签,与世界杯相关的流量似乎也少之又少。
单从产品模式上看,心动观赛季这样的功能,更适合与品牌性较强的商家联动。而从结果上来看,10月初抖音预热第一批合作商家,效果较为出色。麦当劳等传统品牌在与抖音第一波营销合作中,确实得到了一波流量。
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强势品牌之所以能获得流量,与其相对较为完善的配送体系和相对较为便捷的核销方式等都有相关性,而这一点对于普通本地生活商家来说并不具备。从实地草根调研的结果来看,心动观赛季的相关功能,在多步骤的操作之下,产品的便利性大打折扣,「新熵」观察北京、天津、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后看到,该功能使用仍不够高频,而抖音试图通过世界杯流量,进一步激活抖音本地生活活跃的目的,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
2022世界杯已经圆满结束了,牵动人们关注世界杯的理由也更加清晰,世界杯寄托了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而2022年,人们依然还在用过去的方式关注着世界杯,熬夜看球,和朋友聊球,买彩票猜球,而这一切并没有因为抖音或者谁的到来,发生太多的变化。
为我投票 我在参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2年度作者评选,希望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来支持我一下~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我的个人参选页面,点击红心即可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5票,投票即可获得抽奖机会,抽取书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周边和起点课堂会员等好礼哦!
投票传送门: https://996.pm/MeJ0L
作者:樱木;编辑:月见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如何4步建立系统级色彩体系?来看京东高手的方法!
UI交互 2022-12-20色彩体系的推导其实有很多文章有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篇主要粗浅的梳理了整体流程经验,补充一下技术方法与色彩模型的差异。相关干货:如何设计B端色彩体系?3个步骤帮你掌握起来!色彩体系 的推导其实有很多文章有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篇主要粗浅的梳理了整体流程经验,补充一下技术方法与色彩模型的差异。
相关干货:
如何设计B端色彩体系?3个步骤帮你掌握起来! 编者按:B端设计的色彩体系如何构建?
阅读文章 >
前言:
本文粗浅阐述色板生成、检验与应用的流程方法,包括主流的基准色选取、演算方法、补充色彩空间底层差异、以及 Tokens 结构。好了,那就开始吧~
一、取色
1. 主色:从产品或品牌主色开始
注:以个人项目主色为案例,前期产品色是基于 HSB 色彩模型选取的主色
配色 :品牌/产品所要传递的调性
以拾取 24 色为例:H 360/24=15°递进,Brand Blue H218°。
配色原则方法:1、基于品牌传递调性;2、基于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配色种类:自定义(6、8、12、16...)
2. 检验:主色保持视觉感官一致
保持视觉感官一致,适宜长时间浏览阅读。矫正饱和度 S 与亮度 B,HSB(brightness)的亮度一致不能保证视觉感知一致,需引入 Photoshop 图像灰度模式或者 Lab 色彩空间下的亮度 L(Lightness)来检验。在保证主色色彩主观感受舒适下,以品牌色亮度为基准,亮度过渡尽量平缓,矫正过于跳跃的色彩主色,才能衍生出接近视觉感官一致的全色系色板。
二、延展
演算 1.0:透明叠色
操作性快捷,色彩过渡平均。假设不以纯白纯黑作为起点与终点,就需要确定最小起点值 95%(自定义),确定 11 色(自定义),白色步幅为 n=5(自定义),黑色步幅为 n=5(自定义),得出 95%/n=19%。
演算 2.0:等序差值
操作性容易,有规律推算 S 值与 B 值。同样假设不以纯白纯黑作为起点与终点,就需要确定最小起点 Smin=5%(自定义);Smax=100%(自定义);Bmax=100%(自定义);Bmin=20%(自定义),浅色步幅为 n=5(自定义),深色步幅为 n=5(自定义)。如果把调色板看成是一个二维坐标轴,我们有主色坐标、深色坐标与浅色坐标,三个坐标点之间进行均值计算,一次衍生步幅坐标点。
通过此规律,那么就可以利用 Numbers 表格搭建简单演算工具,依靠公式修改基准色 S 值与 B 值,演算延展出完整的深浅色板。
演算 3.0:曲线拟合
依赖曲线函数,多种过渡变化。色彩过渡缓和在直线的基础之上,引入线段曲率与点速度,也可以使用常用的曲线函数:EaseIn;EaseOut;EaseInOut 等。曲线色彩梯度自行推导难度相对较大,需要依赖工具生成。
三、检验
1. 检验色板:视觉感官的一致性亮度
当然除了亮度检验,还需要做 WCAG 2.1 标准下的对比度检验。
相比于直线生成的色板,曲线函数的优势能生成亮度一致性更接近的色板,但是仍然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是不是问题出在色彩模型下呢?
2. 两类色彩模型的底层差异
追求亮度一致的视觉感知体验,目前在软件层面涉及到色彩部分,几乎都是以 RGB 或者 RGB 的色彩模型衍生出来的色彩空间。RGB 的原理发光元件通过三色光叠加,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显示技术发展而来的色彩模型。
其实对发光元件而言的亮度与人眼感知的亮度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那么基于人眼测定的色彩模型就有像 Lab、HCL 以及最新的谷歌 HCT,常用的 Photoshop 图像灰度模式与 Lab 中的 L 都是基于人眼测定的亮度 Lightness 通道。
下图可以直观感受基于两种色彩模型差异,虽然都是相同的亮度 Lightness,但是视觉感官体验上的舒适性差异明显。
在这里补充色彩模型差异,主要原因是软件产品服务对象是人本身,所选用色彩模型应尽量贴近人眼感知层面的色彩模型。基于 HSL、HSB 生成的色彩,同样可以通过换算关系,转换成 Lab、HCL,但是由于色域范围不一致,色彩会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换算关系:sRGB(HSL/HSB) → linearRGB → CIEXyz → CIELab → CIELch, 在 W3C(15. Sample code for color conversions)文档中有给出具体转换公式代码。
四、应用
工具资源
对比度检测 Color.review WCAG2.1: https://color.review/ 透明度叠加工具 Tint and Shade Generator: https://maketintsandshades.com/ 直线等分亮度工具 chroma.js palette helper: https://gka.github.io/palettes 色彩曲线工具 ColorBox by Lyft Design(搭梯子使用): https://lyft-colorbox.herokuapp.com/ 色板生成工具
基于 HSL/HSB
Eva Design System: Deep learning color generator: https://colors.eva.design/ ColorBox: https://colorbox.io/ 基于 HCL
Atmos - Create UI color palettes with ease: https://app.atmos.style/ Colorpicker for data: http://tristen.ca/hcl-picker 基于 HCT
Material Theme Builder: https://material-foundation.github.io Figma 插件(Color Space: First plugin with HCT): https://www.figma.com 来源参考:
使用 Chroma.js 掌握多色调色阶: https://www.vis4.net/blog Re-approaching Color: https://design.lyft.com/re-approaching-color Designing Systematic Colors: https://uxplanet.org/designing-systematic-colors 关于 HCL 颜色的一些笔记: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3056925 产品配色 2.0:使用 HCL 色彩空间替代 HSL 生成配色: https://jessieji.com/2020/hcl-instead-of-hsl The Science of Color & Design: https://material.io/blog/science-of-color-design Design tokens: https://m3.material.io/foundations/design-tokens/overview W3C: https://www.w3.org/TR/css-color-4/#color-conversion-code 更多色彩体系干货:
配色找不到感觉?这个PCCS色彩体系帮你从根本上解决(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向大家介绍了 PCCS(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色彩体系之一,能帮助我们了解色彩要如何使用才更方便,以及如何搭配色彩才更和谐更好看。
阅读文章 >
如何设计B端色彩体系?3个步骤帮你掌握起来! 编者按:B端设计的色彩体系如何构建?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JellyDesign」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