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字干货!从零开始帮你掌握B端色彩系统

    UI交互 2023-02-23
    色彩作为设计师的基本功,如何平衡产品的色彩搭配是每位设计师的必修课。如今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配色工具可以一键生成配色方案,也有成套色卡作为色板参考,但是当面对高度自由且需求多变的设计状况时,如果缺少对色彩规范的系统理解,仅跟随设计师自身喜好进行配色,往往会导致产品杂乱不堪,没有章法。本文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和学习经验,...

    色彩作为设计师的基本功,如何平衡产品的 色彩搭配 是每位设计师的必修课。如今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配色工具可以一键生成配色方案,也有成套色卡作为色板参考,但是当面对高度自由且需求多变的设计状况时,如果缺少对色彩规范的系统理解,仅跟随设计师自身喜好进行配色,往往会导致产品杂乱不堪,没有章法。

    本文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从理论基础到 色彩系统 搭建带大家由浅入深学习下 B 端产品中的色彩体系。

    更多色彩建立干货:

    如何4步建立系统级色彩体系?来看京东高手的方法! 色彩体系的推导其实有很多文章有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篇主要粗浅的梳理了整体流程经验,补充一下技术方法与色彩模型的差异。

    阅读文章 >

    一、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基础是搭建色彩系统的基石,接下来我将从色彩本质开始,为大家介绍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几种常见色彩模型。

    1. 色彩的本质

    在小学物理课上我们都学过,色彩是由物体自身发光或反射出的光映射在人眼后所感知的,而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自然界中存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短频的如 AM 收音机、电视信号,长频的如 X 光、伽马射线,我们所熟知的可见光则是电磁波中人眼所能接受波长约为 380~780nm,也就是从紫色到红色范围的这段色彩。

    资料来源:网络

    反射到人眼中的光,除了光本身的颜色,还会收到物质特性的影响。白色物体在被黄光照射时,反射到人眼中看起来就是黄色的,但蓝色物体在被黄光照射时会呈现黑色,原理是黄色作为蓝色的反色调,黄光本身不包含任何蓝光,因而被蓝色物体完全吸收时并无法反射出其他颜色,导致人眼看起来就是黑色。

    资料来源:巫师后期-什么是颜色

    此外,我们最终感受到的颜色除了光和物质特性外,还会收到周围环境、时间和历史经验的影响。下面这张网络图很多人都见过,同一张图片在不同人眼中会识别为不同的颜色。

    图片来源:巫师后期-什么是颜色

    综上所述,色彩的本质是一种复合的物理现象,是人眼感知物体表面反射光的结果。

    2. 色温:描述发光体的冷暖关系

    通过理解色彩本质可以发现,单纯凭借人的色彩感知来描述颜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要如何保证在实际生产中每个人表述的是同一种颜色呢?这就需要找到可以科学且规范描述颜色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色温法。

    色温法的原理是:物体把热量以光的方式辐射出去,当物体处于不同温度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温度比较低时呈现黄色,温度高时呈现蓝色或白色。

    这里标定的色温和大众认知中的冷暖感受正好相反,通常我们会认为红黄色调偏暖,蓝白色调偏冷,但实际上红色的色温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的是橙色、黄色、白色和蓝色,蓝色是最高的色温。因此色温的高低和给人的色调感受是正好相反的。

    资料来源:网络

    熟悉摄影的同学都知道,当我们在清晨或黄昏的户外拍摄时照片时常会发黄,这是因为该时间段色温较低,光线呈现为橙黄色。而相机的白平衡模式可以缓解环境光的影响。其原理就是通过切换预设场景的色温值抵消当前实景的色温影响,使拍摄出的照片呈现出白色基准更真实。

    资料来源:网络

    色温法是建立在物体可以自身发光的基础上,而在自然界的发光体中,红、黄、蓝色会更为常见,但是绿色和洋红色很少。所以单靠色温法描述颜色不够准确,它更适合用来反映环境冷暖和色彩的倾向关系。

    资料来源:网络

    3. 常见的色彩模型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颜色,工程师们引入了色彩模型的概念:将色彩拆分成不同属性并进行量化,通过计算机语言更科学准确的表述颜色,而不同维度的拆分方法便是色彩模型。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制造的需要,色彩模型迭代出了多个版本类型,接下来我将挨个介绍常见模型的差异和功能特点:

    ① HSB 和 HSL 模型

    HSB 模型也称 HSV 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人眼识别色彩的基础上,符合人类日常的生活经验,相较其他模型最为直观易理解。该模型主要使应用在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色彩管理等领域,用于描述和操作颜色。其属性包括:

    H 色相:Hue,以角度(0°-360°)表示 S 饱和度:Saturation,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B/V 亮度:Brightness 或 Value,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HSL 是和 HSB 原理相同的模型,在工作中很容易会被混淆使用,其区别在于:HSB 中 B 指的是「亮度 Brightness」,而 HSL 中 L 指的是「明度 Lightness」。为方便大家理解,对于这两种模型的详细区别,我整理了出了以下表格:

    资料来源:网络

    HSB 和 HSL 模型在使用场景上都是用于软件开发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 HSB 模式的场景会更多,但到底哪种模型更适合人类用户使用的界面设计尚未有定论。对于设计师自身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开发同步设计资料时确保使用的是同一种模型,避免产生颜色误差。

    虽然 HSL 模型有诸多好处(HSB、HSL 属于同类模型,后文统一用 HSL 概括),但其缺陷也很明显:HSL 模型无法用于工业制造,因为在自然界中基本很难找到某一属性纯度可以达到标准的物体,也难以控制单一属性变量来改变物体颜色。为了解决以上限制,用于屏幕显示的 RGB 模型和彩色印刷的 CMYK 模型应运而生。

    ② RGB 模型

    RGB 模型是依据颜色发光的原理所搭建的,也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工业上用于通过红、绿、蓝三色发光单元产生颜色的电子屏幕。

    R 红:Red,以数值(0-255)表示 G 绿:Green,以数值(0-255)表示 B 蓝:Blue,以数值(0-255)表示 通常情况下,RGB 各有 256 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 0、1、2...直到 255,虽然数值最高是 255,但 0 也是数值之一,因此共 256 级。将三种颜色叠加并控制其颜色强度,256 级的 RGB 色彩总共能组合出上千万种色彩,而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资料来源:网络

    RGB 模型是我们日常工作接触最频繁的模型,但是不知道你是否产生过疑惑:为什么偏偏选择「RGB 红绿蓝」作为光的三原色,而不用其他色彩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能作为三原色的基础是必须保证其中任意一色不能通过其他两种颜色混合而成,且这三种颜色混合后能形成足够多的颜色种类。而 RGB 能作为三原色的色彩主要和人眼的生理结构有关:

    资料来源:网络

    前面我们提到,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而视锥细胞共分为三种,分别对长、中、短三种电磁波长最为敏感,而这三种波长的光对应的正是红、绿、蓝三种颜色。当这三种感光细胞收到刺激后,会自动对将感受到的光色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RGB 红绿蓝」被作为三原色的客观原因。

    资料来源:网络

    关于 HEX 色值

    这里还有个知识点就是 HEX 色值,听到它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很多拾色器中我们都见到过,工作中也经常将其提供给开发同学作为颜色标识。

    虽然看起来结构不同,但 HEX 也是采用 RGB 模型的原理来定义颜色,只是语言上用的是十六进制代码:字节值范围从 0 到 FF,颜色的最低强度为 00,而最高强度为 FF。实际转换时,每位数字范围是 0~15(分为 0~9 和 A~F,其中 A~F 表示 10~15),这样每位数字都能代表 16 个数,而每 2 位数字相乘即可代表 256 级,正好对应一个颜色通道。

    相较于长段的 RGB 表示法,HEX 色值表示法只需六位字符,更加紧凑轻量,所以更适合开发人员使用。

    十六进制到 RGB 转换器工具: https://purecalculators.com/zh-CN/hex-to-rgb-converter

    ③ CMYK 模型

    以上 RGB 模型是针对可自身发光的物体,CMYK 模型则是针对依靠反光的物体。CMYK 是色料的三原色,也叫印刷的三原色,使用最多的场景是媒介印刷,其原理是基于油墨的光吸收/反射特性,眼睛看到颜色实际上是物体吸收白光中特定频率的光而反射其余光得来。

    R 青:Cyan,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M 品红:Magenta,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Y 黄:Yellow,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B 黑:Black,以百分比值(0%-100%)表示

    资料来源:网络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会发现,将不同颜色的物质不断揉合最终会得到黑色物质,而这正好满足了我们工业印刷品上白纸黑字的需求:选择「红、绿、蓝」的补色「青、品红、黄」,通过调整这三种颜色油墨的比例,就能得到反射不同颜色的油墨。理论来说同比例的这三色油墨可以直接混合出「黑色」,但是现实中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油墨纯度往往不尽人意,混合得到的黑色不够浓郁,只能依靠提纯的黑色加以混合,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节省油墨消耗。

    资料来源:网络

    在显示器等发光体下,RGB 模式的数值越大则光线越强,最终呈现的亮度也会最大。但是在印刷品等反光体下,其纸张本身的白色即是可以呈现的最高亮度, 所以 CMYK 模式的数值越大则油墨越多,最终呈现的亮度会越低。也因此:

    RGB 被称作加色模型,即多色叠加最终将得到白色 CMYK 被称作减色模型,即多色叠加最终将得到黑色。

    ④ Lab 模型

    以上三种是最常见的通用模型,还有些色彩模型用于更特定的场景,Lab 模型便是基于生理特征的一种模型。RGB 和 CMYK 受限于载体,同样的颜色可能会因为材质差异影响呈现不同的颜色,Lab 模型则是弥补其不足,摆脱原材料载体对模型的影响。

    1)L 明度:Lightness,以数值(0-100)表示

    2)a b 是两个颜色通道:

    a 通道:从绿色到红色,以数值(-128 至 127)表示 b 通道:从黄色到蓝色,以数值(-128 至 127)表示

    资料来源:网络

    Lab 模型无法用于实际生产制造,但是其色彩空间比计算机显示器甚至比人类视觉的色域都要大,在转换成其他模型时色彩不会丢失或被替换,所以通常用于图像色彩空间转换、色彩校正、色彩相似度比较等场景。在进行具体的颜色转换时需要复杂的计算公式,作为设计师只需了解其模型用途即可。

    关于色彩空间

    上面我们提到一个词叫色彩空间,它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图像处理、图形学、图像质量评价和广告设计等众多领域都有涉及。很多人会将它与色彩模型弄混,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色彩模型:一种数学模型,用于表示色彩的三维数学空间,通常会用 3 个或者 4 个数值来表示。 色彩空间:一种色彩表示方法,它将色彩模型中的颜色映射到二维或三维空间,以便于显示和比较。 总而言之,色彩模型是用于表示色彩的三维数学模型,色彩空间是对色彩模型的二维或三维映射,方便于显示和比较色彩。色彩空间通常与色彩模型一起使用,并使用特定的数学表示法来定义色彩空间中的颜色。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⑤ HCL 模型

    HCL 模型最早由国际照明协会 CIE 提出,又被称作 CIELch(uv)。该模型是为了解决色彩对比度问题而诞生的模型,对颜色识别有障碍的视障人士更友好。

    H 色相:Hue,以角度(0°-360°)表示 C 色度:Chroma,可以理解为颜色的浓度,浓度值越大,颜色就越鲜明。以数值(0-150)表示 L 照度:Luminance,用于量化人眼对光的亮度的感知。以数值(0-100)表示。 注意这里 HCL 模型的「Luminance」与前文 HSL 模型中的「Lightness」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分别通过 HSL 和 HCL 推导的色卡在对比度上有何差异?

    很明显,虽然都是控制变量但左图在颜色对比度层次不齐。这是因为 HSL 模型是基于电子元件的显示亮度进行计算的,但并非人眼感知光的实际感受。所以在配色时如果采用 HSL 模型,即使「Lightness 明度」值相同,色彩亮度在人眼看来依旧不匹配,需要设计师基于主观意愿进行调整,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配色流程不够科学标准化。

    HCL 模型则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其初衷就是基于人眼对亮度对感知而创造的:只要「Luminance 照度」保持一致,不同色相的颜色亮度感受始终会保持均匀,这种情景下取色流程会更加简单高效,应用到产品上对视障人士也更加友好。

    资料来源:TDesign

    需要注意的是,HCL 模型的色彩空间和其他模型不一定能完全匹配,所以直接转换可能存在颜色丢失或被替换的情况,这里为大家提供了几款以 HCL 色彩模型为基础的色彩转换工具:

    HCL 转 RGB HEX: http://hclwizard.org:3000/hclcolorpicker/ MD 主题搭建工具 HCT Color Picker: https://m3.material.io/theme-builder#/custom Colorpicker for data: http://tristen.ca/hcl-picker/#/hlc/12/1.03/182009/A9FC8E Figma 插件: https://www.figma.com/community/plugin 亮度、明度和照度的区别

    介于中英文语义的差异,Brightness、Lightness、Luminance 都可以翻译为“亮度”,然而在色彩模型中每个词却有更深层次的解释,为方便大家区分理解区分,将三者整理在一起进行对比:

    Brightness 亮度:用于 HSB 模型,客观测量颜色的显示亮度。颜色变化从黑到标准色相,满值为颜色标准色相。 Lightness 明度:用于 HSL 模型,和 HSB 一样客观测量颜色的显示亮度,与人亮度感知没有直接关系。颜色变化从黑到标准色相再到白,半值为颜色标准色相,满值为白色。 Luminance 照度:用于 HCL 模型,主观上衡量发光的强弱和颜色对比度。 可以发现前 2 个都是客观上对颜色亮度的衡量,而「Luminance 照度」才是真正意义上主观感受颜色的标准。

    二、B 端产品的色彩系统 近年来,随着企业级产品功能体量不断丰富,产品设计体系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如何搭建一套标准易用的色彩系统对于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和产品体验一致性至关重要。通过系统化的颜色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统一品牌颜色,提高品牌识别度和统一性。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B 端产品中色彩系统的构成和搭建方法:

    1. 色彩系统的概念

    简单来说,色彩系统是指从整个设计系统里抽离出的分支,为方便管理而针对色彩语言搭建的管理体系。

    完整的设计系统由设计语言和模式库构成,在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通过统一的协作语言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起来,创建体验一致的用户界面。完整的 设计系统 可以拆解成三部分:

    设计原则:设计要遵循的中心思想,所有的问题和形式都向原则靠拢,减少不确定性 设计语言:包括价值观、品牌、符号、色彩、文字等品自主表达的媒介 模式库:即组件库,通过对控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的可快速复用工具库

    色彩系统也是如此,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组件库,结合设计系统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设计原则和设计语言归入色彩规范中,而模式组件库即产品色板(调色板)。这里可以将色彩系统定义为:由色彩规范和产品色板组成,可以科学有效管理色彩的应用程序。

    2. 什么是好的色彩系统

    理解了色彩系统的定义,如何保证搭建的色彩系统科学有效?好的色彩系统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有意义:能够体现产品个性,凸显品牌基因,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感受,不同色彩的搭配使用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提升使用体验。 易上手:色彩系统不仅仅是给设计师自身使用的,在整个产品周期中,从上游的品牌战略到下游的视觉运营,都要使用到产品配色,优秀的色彩系统应方便团队成员上手,即使没有专业背景也可以很快的理解和使用。 无障碍:不同颜色间对比度要匹配 WCAG 的对比度标准,保证内容元素的可识别度。 3. 色彩识别无障碍

    资料来源:网络

    在色彩系统搭建之初就考虑色彩无障碍识别问题,可以普适更多场景,有效提升产品信息识别度和易用性。WCAG(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内容无障碍指南作为行业广泛使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是检验文字颜色可读性的有效依据,只要文本颜色与背景色之间的对比度满足以上标准,就能确保被清晰识别。WCAG 2.0 中将颜色对比等级分为 3 种,等级越高意味着颜色的对比度越高,呈现出来的信息可读性越好:

    A 级:对比度 3 : 1,是普通观察者可接受的最低对比; AA 级:对比度 4.5 : 1,是普通视力损失的人可接受的最低对比度; AAA 级:对比度 7 : 1,是严重视力损失的人可接受的最低对比度。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可视化对比度检测工具 Color Review:通过将 3、4.5、7 对比度临界点的颜色通过曲线标识,可清晰直观的看到当前色值的对比度在拾色器中的位置,方便进行调整。

    Color Review 对比度可视化检测工具: https://color.review/

    资料来源:Color Review

    4. 产品色板的组成

    依据色彩的类型和功能不同,产品级色板的内容可分为主色、中性色、辅助色和功能色,其中每种颜色都应有相应的色阶拓展供配色使用。

    ① 主色

    产品主色一般是页面中使用最多的颜色,通常被使用在关键行动点、操作状态、重要信息提示、图形化等场合。

    很多设计师会直接将主色和品牌色划等号,即直接将品牌色作为产品主色使用,我们日常接触的 C 端产品大多也是直接使用品牌色作为主色使用,但是 B 端产品主色也可以直接使用品牌色吗?这里需要先理解 B 端和 C 端产品的设计差异。

    C 端产品设计侧重流量思维,追求尽可能渗透用户的碎片化生活来吸引用户。通过将品牌色作为主色使用可以凸显品牌特征,强化用户心理认知,以此来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而 B 端设计侧重的是效率思维,强调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帮助其达到使用目标。所以 B 端产品主色优先考虑色彩的识别度和视觉感受,尽可能保持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沉浸感,即使在长时间浏览时也不会感到不适。因此究其根本,B 端产品主色不能对用户的使用操作造成干扰,必要时需要在原有品牌视觉的基础上提取品牌色进行修正,使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当然能兼具品牌价值传递和操作体验是产品的最优方案。

    ② 中性色

    中性色又称无彩色,包括黑色、白色及调和后不同深浅的灰色,常被使用在文字、图标、背景、线框等场景。中性色本身不具备颜色属性,没有色相冷暖的区分,因此可以更好的衬托其他有彩色,也能拉开信息的层次差距,对于创造结构、表达边界和建立信息层次十分重要。

    一般浅灰色应用在分割线、表单描边、背景色等场景,划分页面布局且避免对主要内容造成干扰。 深灰色主要应用在正文、标题、图标等元素上,通过明度变化突出内容,方便用户浏览。 有些产品会在中性色中加入适度色彩倾向,在保持中性色本身信息区分度的前提下,增加品牌色基因来强化品牌氛围。

    资料来源:TDesign

    在搭建中性色色板时,对于配置文字颜色市面上有 2 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直接控制灰度拓展色阶,另一种是用透明度变化建立色阶,如使用#000 并降低其透明度。

    市面上采用透明度方案的并不多,考虑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文字信息内容可以被正确展示,在此针对两种方案的使用场景提供更清晰的使用建议:

    色值变化:内容可以完整的保留色彩信息,不会造成色彩丢失,在组件搭建上维护成本更低。适合大多数场景下使用。 透明度变化:在复杂图片或纹理的背景上依旧可以很好的展示内容信息,且可以更好的适配亮暗模式,更具包容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浏览器的渲染负担。适合使用在暗亮模式需求或有复杂背景纹理的页面中。 ③ 辅助色

    辅助色是在主色基础上衍生出的其他颜色,主要有 2 个作用:一方面可以平衡色彩系统,缓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频繁使用单色造成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色彩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和主色对比增加内容区分度。

    资料来源:网络

    根据研究来看,人类可命名的有彩色数量仅为 8~9 种,更多的颜色分类会增加使用时的筛选负担,同时色彩区分度也会降低。故通常建议在人类可命名的 8 种颜色中选择 6~8 种作为辅助色即可,如果有更多用色场景需求可以考虑加入拓展的颜色色阶进行交替使用。

    ④ 功能色

    B 端产品中会利用色彩的心理暗示来对用户进行状态反馈,以降低用户认知成本,这部分辅助色通常被独立出来称为功能色:遵循用户心智和行业内默认的色彩语义,选择特定颜色向用户传达成功、失败、告警、链接等状态信息。如用红色传达通知、提醒、错误等,绿色传达确认、成功、正确等,橙色传达警告等。

    5. 色彩系统搭建

    以上便是色彩系统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如何搭建适合自身业务的色彩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色相环取色。由主色推导出既符合品牌调性又具备区别度的辅助色。

    第二步:颜色校正。对选择的颜色进行色彩校正,使其保持感官同频。

    第三步:色阶延展。针对选择的颜色搭建层级均匀、层级清晰的色阶梯度。

    第四步:色彩语义化。对搭建好的色板进行语义命名,方便团队调用。

    第五步:团队推进。将资源同步至团队中使用,并优化迭代。

    ① 第一步:色相环取色

    色相环取色是在主色基础上通过使用色相环来提取辅助色,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以主色的「色相 Hue」为起始点,在色相环上以 15°为梯度进行加减,得到 24 色的色板。再根据自身产品场景,选择其中 6~8 种的颜色作为辅助色。

    ② 第二步:颜色校正

    在色相环取色过程中,虽然保持其他变量,只对色相进行了变换,但由于颜色本身在视觉感受上存在亮度差异,故需要进行颜色校正,一方面保证整个色板保持视觉上的感官同频,另一方面保证视障群体的识别度。

    ③ 第三步:色阶延展

    选择合适数量的辅助色后,需要对单个颜色进行色阶拓展以提供更多的色彩搭配空间,色阶拓展是指将同色相下的颜色由浅到深划分为多个色阶梯度。通常色阶拓展采用 8~12 级进行划分,如果层级过少可能会无法满足日常的取色需求,而层级过多又会导致色彩区分度下降,在取色时也会增加选色成本。

    市面上有很多种色阶延展的方法,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方法:透明叠色、直线等分、工具生成,各位同学可以基于团队情况自行选用:

    透明叠色法

    顾名思义,透明叠色法是在原来颜色的基础上叠加不同透明梯度的白色/黑色遮罩,由此得到不同色阶梯度的衍生色,再通过取色器吸取叠加后的色值。该方法实现成本低,无需其他工具配合即可实现,但是操作相对繁琐,当叠加层级较多时可能会导致颜色偏差,有时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再做微调。

    直线等分法

    直线等分法是通过在拾色器中建立坐标系,之后采用直线等分打点的方法取色。其中拾色器的坐标系是基于当前选择的色彩模型而定,如 HSB 模型横/纵坐标为饱和度/亮度,HSL 模型则是饱和度/明度。直线等分法的操作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公式算法自动取色,但设计师独立推导的计算成本较高,通常需配合公式计算。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拾色器上标明要延展的颜色,将色值点与左上方纯白和右下方纯黑点连接,得到 2 条线段

    2)将 2 条线段均匀分为 5 段,所有线段段点合集共 11 个点,计算每个点的色值数,即可得到这 11 个点组成的色板。

    3)以现有颜色坐标(X,Y)为基准,采用以下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延展色的色值:

    左上方点:横坐标(X/5)递减,纵坐标以[(100-Y)/5]递增 右下方点:横坐标以[(100-X)/5]递增,纵坐标以(Y/5) 递减 工具生成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多家设计系统都开发了直接生成完整色板的开源工具,且经过不断迭代如今算法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色板需求,是中小团队的首选方法。但是工具生成也存在一些弊端,其色值生成始终是建立在公式计算的基础上,故在部分极端场景下依旧需要设计师介入调整。

    资料来源:Ant Design 色板生成算法演进之路

    以下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的色板生成工具:

    在线工具 Chroma.js: https://www.vis4.net/palettes ArcoDesign Palette 色彩工具: https://arco.design/palette/list Ant Design 色板生成工具: https://ant.design/docs/spec/colors-cn#色板生成工具 Material Palettes 色板生成工具: https://www.material.io/design/color HTML Color Codes 颜色选择器: https://htmlcolorcodes.com/ Eva Design System 色彩系统: https://colors.eva.design/ Atmos 色板生成工具: https://atmos.style/

    ④ 第四步:色彩语义化

    色彩语义化是指依据颜色在界面中的作用和使用场景进行重新命名,方便团队后期的维护和使用。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需要设计师对色彩的使用场景和团队取用有深入的理解,很多细节需要推敲和考量。这里推荐参考 Nathan Curtis 的语义模版,作者将设计系统下的命名模版分为了四个部分:命名空间-元素对象-基础样式-修饰备注。

    资料来源:Naming Tokens in Design Systems

    原文关于设计系统下的语义命名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直接阅读原文: https://medium.com

    Nathan 关于设计系统的命名涵盖了包括色彩、控件、文字等一系列元素命名方式,而色彩系统只需要截取其中部分拼装成符合自身场景的语义模版即可。各位可以基于产品规模和团队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命名封装,需要注意的是,语义模版的命名需要合理的把控精度:一方面过细颗粒度的命名会导致过于臃肿,维护成本过高,另一方面粒度过粗的命名会导致元素区分度不够,在团队推进使用时容易造成混乱。

    关于如何验证色彩语义是否清晰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即直接将设计的配色方案提供给开发同学,看能否在不借助颜色进行备注和说明的情况下只通过命名即可理解色彩的语义场景,通过不同角色视角更容易发现色彩命名的问题。

    ⑤ 第五步:团队推进

    到这里色彩系统的基础色板和配色方案基本都搭建完成了,后续就是将其整理到组件库,并输出设计文档同步给团队其他成员使用。这里推荐使用 Figma Tokens 插件来进行管理和维护。此外,在同步前端同学建立开发组件库时,尽量采用语义命名对颜色进行封装,而非直接写死固定色值,以便日后在迭代调整时更加灵活。

    设计内协同:在 Figma 中生成颜色变量 与开发代码联动:利用颜色变量表进行信息同步 参考资料

    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vtnqb262ag42tt66 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hy3vv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rB1Y4isHs&list=PLhnwj_CftHvhwO8P0mytRNZzlgbtOvgf4 https://www.jianshu.com/p/f0e6382dd825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5548359 https://jessieji.com/2020/hcl-instead-of-hsl https://medium.com/@pk.kiselev/designing-colour-system-d9d39f245e01 https://www.jianshu.com/p/facdbab5ac20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422584 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ntkf60rgs9g3m2h2?singleDoc#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743681?utm_id=0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虾米的体验笔记」

  • 精挑细选!10组能帮你进大厂的高级感样机免费用

    UI交互 2023-02-23
    金三银四,很多同学已经提前开始准备作品集,摩拳擦掌打算换个更好的工作!但是一翻以前的作品,感觉能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开始纠结要不要放弃,或者抓紧时间再做一个虚拟项目丰富一下?确实,好的作品只能靠平时多积累,但是好的包装却是可以“临时抱一抱佛脚”的!

    金三银四,很多同学已经提前开始准备作品集,摩拳擦掌打算换个更好的工作!

    但是一翻以前的作品,感觉能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开始纠结要不要放弃,或者抓紧时间再做一个虚拟项目丰富一下?

    确实,好的作品只能靠平时多积累,但是好的包装却是可以“临时抱一抱佛脚”的!

    样机用得好,作品集也能快速提升一个段位!今天就来给大家 更新一波儿高质量样机!

    看中了单个样机的,可以直接复制对应链接去浏览器打开获取。

    话不多说,我们一起看看样机效果!

    一、iPhone 14 Pro 必须先来一波儿 满打满算,iPhone 14 上市都已经半年了,新的样机模板得安排上。尤其是很久没更新作品集的同学,仔细看看之前用的样机,能当传家宝的 iPhone 4 千万要换掉。

    3 个角度、4 种颜色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6 种颜色、可编辑、组件状态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二、十三香也得来点儿 样机不是越新越好,适配你的作品、并且更能展现亮点和优势才是最好的。如果没针对灵动岛做特殊设计,那么 13 仍然是你目前的最佳选择之一。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三、再来个安卓的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四、Apple Watch 也要安排上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近些年的流行趋势,虽然 Apple Watch 样机的使用场景没有 iPhone 那么丰富,但还是要存一下以备不时之需,免得以后要用的时候慌慌张张到处找。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五、再来几个电脑的 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iMac 24 寸样机,七种颜色都有,可以一键换图,查看具体再哪一个样机上展示的效果最好。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MacBook 样机模型自然也不能少,包含了新款 pro 16 英寸、14 英寸,以及 MacBook Air,存这一套就够用了。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六、平面的整完了,最后再来点 3d 的 3D 不同机型样机合集,涵盖手机、电脑、iPad、Apple Watch、绘画板等多种设备,一共 15 个样式,妥妥够用了。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用够了单手握持点击?看看这套 3D 样机素材 ,一共十多种姿势可以选。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当然,真人手握样机模板也不能少, 有 13 和 13Pro 两种机型,握持的手也有明暗两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融入你的作品集当中。

    免费获取→ https://js.design/community

    实在是太全了!

    最后 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全部样机模板,都是非常实用的,用好了可以让你的作品包装效果更上一层楼。

    这些样机模板都来自于「即时设计-资源广场」,除了选出来推荐给大家的这些,还有 100+ 样机素材,想要的同学可以直接去查找使用。

    资源获取地址: https://js.design/community

  • 软件定义时代,存储行业的“百家争鸣”|深度研报(下)

    设计动态 2023-02-23
    四、存储架构发展趋势: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不断演进 存储市场按照存储架构可以分为传统企业级存储(TESS)、软件定义存储(SDS)、超融合基础架构(HCI),随着数据量增长及数据分析需求爆发,存储架构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向分布式演进,分布式存储的主要形式分为

    全球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逐渐上升,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北美仍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主要市场,全行业都表现为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存储行业的软件定义时代吧。

    四、存储架构发展趋势: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不断演进 存储市场按照存储架构可以分为传统企业级存储(TESS)、软件定义存储(SDS)、超融合基础架构(HCI),随着数据量增长及数据分析需求爆发, 存储架构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向分布式演进,分布式存储的主要形式分为软件定义与超融合。

    (一)传统企业级存储

    DAS(直接连接存储): 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的,I/O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应用场景:网络规模较小、数据存储量小、组网简单的小型网络,在中小型企业中广泛使用。

    特点:架构连接简单,集成在服务器内部,为点到点的连接,具有安装技术要求低,成本较低优势。

    DAS劣势明显:

    DAS架构的可扩展性较差,SCSI总线支持的距离最大为25米,支持的设备数量最多为15个,服务器/计算机配备固定容量的DAS存储,如果容量不足、存储空间太小,那就很难从内部进行弹性扩展(外部扩展容量也有缺点),如果存储空间太大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尤其是在服务器领域很明显,直接制约了其可扩展性。 直连存储无法共享,因此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某台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不足,而其他一些服务器却有大量的存储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却无法利用。 DAS结构下的数据保护流程复杂,如果做网络备份,那么每台服务器都必须单独进行备份,而且所有的数据流都要通过网络传输。如果不做网络备份,那么就要为每台服务器都配一套备份软件和磁带设备,备份流程的复杂度和备份成本会大大增加。 (二)NAS网络连接存储 NAS方式则全面改进了以前低效的DAS存储方式。它采用独立于服务器,使用网络连接存储专用文件服务器来连接存储设备,自形成一个网络。这样数据存储就不再是服务器的附属,而是作为独立网络节点而存在于网络之中,可由所有的网络用户共享。

    优势:NAS是独立的存储节点存在于网络之中,与用户的操作系统平台无关,可以做到真正的即插即用,同时NAS还具有资源易于共享、部署简单且扩展性较好等优势。 劣势:存储性能较低,可靠性差。 (三)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是一个用在服务器和存储资源之间的、专用的、高性能的网络体系。它为实现大量原始数据的传输而进行了专门的优化。

    1991年,IBM公司在S/390服务器中推出了ESCON技术。它是基于 光纤介质, 最大传输速率达17MB/s的服务器访问存储器的一种连接方式。

    用光纤通道构建的SAN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存储和备份设备:包括磁带、磁盘和光盘库等; 光纤通道网络连接部件:包括主机总线适配卡、驱动程序、光缆、集线器、交换机、光纤通道和SCSI间的桥接器; 应用和管理软件:包括备份软件、存储资源管理软件和存储设备管理软件。 SAN的优势如下:

    网络部署容易; 易于存储和备份; 高性能:因为SAN采用了光纤通道技术,所以它 具有更高的存储带宽, 存储性能明显提高; 非常好的扩展性:由于SAN采用了网络结构,扩展能力更强。光纤接口提供了10公里的连接距离,这使得实现物理上分离、不在本地机房的存储变得非常容易。

    三种方式对比:

    (四)传统集中式存储架构总结 传统SAN/NAS存储的硬件架构采用“控制器+硬盘柜”的方式。中高端存储支持多个控制器,以保障高可用并提高性能。多控制器为紧耦合,通过PCIE总线或Infiniband网络互连,共享磁盘阵列,共享缓存。

    BBU:内置BBU电池,进行掉电保护。 控制器其他功能:双活、容灾、CDP等技术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传统集中式存储的特性适合作为金融/医疗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存储。

    传统架构中,存储厂商一般自研硬件, 核心目的主要有:

    提高磁盘的IO性能,存储厂商需要自己研制面向IO的存储硬件,比如说在一台存储服务器中需要扩展很多的SATA/SAS接口、扩展硬件RAID功能,如果是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还需要扩展控制器之间的专用互连网络接口。 应对存储的IO密集型读写,低端存储甚至可以采用计算性能比较差的CPU进行设计。 提高存储的高可靠性,传统存储往往追求硬件设计的可靠与稳定,通过提高硬件的可靠性来达到存储可靠的目的。在这种传统存储的思路下,存储的设计主要分成 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设计 两大部分。 传统存储的问题:硬件绑定;总拥有成本高(资本支出+运营支出);可扩展性差;数据孤岛。

    硬件绑定:专用存储硬件是各个厂商独立开发的,具有封闭性,容易绑定客户,进行持续的扩容销售、运维和提供服务,同时对于客户来说,由于数据迁移的风险和费用很高,客户一旦选择某一厂商存储,后续就需要持续复购;所以存在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趋势,用户急需能够对现有存储进行统一整合并且能兼容其他厂商设备的存储管理软件。软件定义存储的理念就是将硬件归一化,而把之前通过专用存储硬件实现的提升IO性能和可靠性等功能都由软件来实现。 传统集中式存储在成本、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劣势。传统集中式存储采用集中的存储服务器存放所有数据, 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不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 传统存储采购和运维成本高,效率低下。传统集中式存储最大的弱势在于只能凭借在系统中增加大量磁盘驱动器来实现较高的性能,而这种方式必然带来昂贵的开支和营运费用。存储厂商通过在混合结构中增加闪存,尽力克服磁盘阵列局限性,但是旧有基础架构并不能真正发挥闪存的效率,发挥其最高性能。而且,混合阵列也不能轻易地跨多个系统进行共享,这样就导致效率低下。 数据孤岛问题严重,资源闲置率高。引入SAN技术之前,存储采购的目标主要是阵列的嵌入式特性/功能和物理硬件属性,如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一旦SAN 被广泛地采用,用户面临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型号和品牌,因此他们只能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建设一套又一套的存储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不同的存储设备在用户的系统中是一个个孤岛。这就造成了不同业务系统的存储资源无法均衡并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五)分布式存储系统成为存储发展主流 分布式存储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软件定义存储:

    将存储硬件中的存储控制器功能抽出来放到软件上,包括卷管理、RAID、数据保护、快照和复制等等。

    虚拟化和虚拟化和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转变了数据中心的设计、建造、管理和运维方式,这种变革使软件定义存储越来越有吸引力。

    根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理念,软件和硬件解耦,存储的很多功能比如可靠性和性能增强都由软件提供,但是并不意味着硬件不重要,但是实际中进行分布式系统集成时,除了考虑合适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意外,还需要考虑底层硬件兼容的问题。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产品形态一般有:软硬件一体机、硬件OEM、软件+标准硬件。

    优势:

    灵活部署:控制器的功能不仅仅局限在单一设备,如果存储控制器功能被抽离出来,该功能就可以放在基础架构的任何一部分。它可以运行在特定的硬件上,在hypervisor内部,或者与虚机并行,形成真正的融合架构。 存储系统整体性能的大幅提升。分布式架构提升了系统整体的聚合性能,可以在不改变硬件配置下进一步降低访问延迟。 中立: 软硬解耦、易于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 就业务应用来说,即不限制上层应用,不绑定下层硬件;除了提供块存储,也可以在同一平台提供文件、对象、HDFS等存储服务,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协议互通; 同时应具备完善的监控能力,实现应用感知。 允许用户不必从特定厂商采购存储控制器硬件如硬盘、闪存等存储介质,硬件归一,软件价值凸显。 开放性+水平扩展。开放化意味着接口标准化、服务原子化,保证客户的应用系统能够以最顺畅的方式对接基础存储设施,可微调解决方案细节,达成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扩展则是云计算弹性环境的必然要求,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业务应用的负载量是突发式、潮汐式、难以精确预测的,应用要求存储的容量和性能都必须能够线性扩展以满足上层应用需求。 采购成本和总体拥有成本降低。如超融合系统,在使用成本方面,服务器+超融合软件(或超融合一体机)的采购成本有大幅度的降低。除采购成本外,超融合系统在总体拥有成本上有更大的优势。SmartX在某证券客户的支撑案例中,超融合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提升15%的资源利用率、降低60%的运维工作量、同时每年的IT采购成本降低50%。 影响现有存储格局:未来软件领先并且具有持续研发能力的厂商将打破现有存储格局,降低新厂商的准入门槛,为全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所以,未来市场可能存在由集中度高的市场格局演变为更加分散的市场。 (六)超融合架构 1.超融合定义

    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可以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系统的所有元素,对传统存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池化,然后映射给上层主机使用;把应用程序存储与物理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分离;这将实现存储资源的“灵活”分配、重新分配或不分配。存储虚拟化提供一种把存储服务从存储包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即使基本的硬件和互连被变更,仍然能提供卷的持续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除对 计算、存储、网络 等基础元素进行虚拟化外,通常还包括诸多IT架构管理功能多个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资源池。

    超融合基础架构图示:

    资料来源:志凌海纳

    4大优点: 更好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加敏捷、易于维护,企业可以降低IT基础设施的总体拥有成本。

    解决传统存储“烟囱式”扩容的弊病,充分利用用户已有的存储设备,实现多厂家设备的异构、数据的迁移、容灾和统一管理,充分实现客户存储硬件的投资价值。 解决被单一存储厂商绑定的问题。 虚拟化技术可用于跨多个系统灵活分配存储空间,通过使用缓存系统来发挥闪存的优势。 2. 存储虚拟化实现方式

    基于主机的虚拟化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基于存储网络的虚拟化,需要在SAN网络中添加虚拟化网关的支持来实现;基于存储设备、存储子系统的虚拟化,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或第三方的虚拟软件来实现。

    (1)基于主机的虚拟化

    一般由操作系统下的逻辑卷管理软件完成(安装客户端软件);优点是支持异构的存储系统,缺点是占用主机资源,降低性能;存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兼容性;导致主机升级、维护、扩展复杂,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数据迁移过程复杂,影响业务连续性。

    (2)存储网络虚拟化的实现设备-虚拟化网关

    优点:不占用主机资源;支持主机、异构存储设备;不同设备的数据管理功能统一;可扩展性好。 缺点:占用交换机资源;成熟度低。 虚拟化网关价格高,市场规模看起来并不大;——降低存储系统新厂商准入门槛,SAN开始面临公平竞争,有利于行业推陈出新。

    资料来源:百度

    (3)基于存储设备、子系统的虚拟化

    在存储控制器上添加虚拟化功能,常见于中高端存储设备。

    优点:不占用主机资源,数据管理功能丰富。 缺点:一般只能实现对本系列设备内磁盘的虚拟化;不同厂商间的数据管理功能不能互操作;多套存储设备需配置多套数据管理软件,成本高。 五、分布式存储市场广阔,增长可期 (一)整体市场规模 存储市场全景

    据IDC的预测,2021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空间55亿美元,2020-2024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将保持7.16%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空间将达到65.9亿美元。SDS和HCI的增速远远超过TESS,其中SDS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12.8%,HCI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13.0%。

    从行业角度看, 在电信和制造业中,SDS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预期将支持电信和制造业中许多新的在线工作负载,以支持边缘计算工作负载(如环境监测或制造设计等)中非结构化数据的捕获和分析。

    (二)全球软件定义存储市场规模 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Market》表明,从2019年到2027年,全球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市场规模将达到536亿美金。北美和欧洲的存储市场受到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北美仍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主要市场。

    全行业都呈现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趋势。

    根据Gartner 2020年存储战略路线图预测,到2024年,全球存储容量的50%将作为SDS部署在本地或公共云上。与2020年相比,2024年的大型企业将会存储在本地,边缘或公共云的文件或对象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增加两倍。

    据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软件定义存储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51.7%,超融合存储系统增长了36.5%。

    新应用场景成为推动分布式存储发展的有力抓手。从新应用场景角度来看,金融行业出现了如“远程柜台”、“人脸/指纹识别”等新型金融应用,实现了结构化数据向非结构化、多类型数据的转变;教育行业积极部署信息化和网络辅助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如“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对存储容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多类型数据混合存储带来的存储性能问题,分布式存储系统能够有效解决。 国内某运营商为例,2019年分布式存储集采达到600PB以上, 并且计划未来5年将传统存储数量减少70%。 六、技术走向场景,厂商发展各具特色 (一)竞争格局:大厂/初创厂商 主要的厂商列举:

    中国厂商:在传统存储阵列领域,当前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包括 华为、新华三、浪潮、曙光 等;在分布式存储领域, 华为、曙光、新华三、XSKY 等厂商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而在云存储领域,阿里云国内领先的云存储厂商。属于技术与市场壁垒双高的领域。

    软件定义存储:行业集中度极高,top前五占据70%+;2018年到2021年,前五的市场份额在缓慢下降。

    华为市场份额同比减少2.6%至39.1%;收入为27亿元; 曙光增加0.3%至13.5%;收入为12.8亿元; 新华三减少3%至10.2%;收入为9.7亿元; 浪潮猛增4.6%至9.2%,跃居第四位;收入为8.7亿元; XSKY增加0.55%至8.1%,降至第五位;收入为7.7亿元。 备注:以上数据可作为简单参考,因为统计口径与硬件占比等,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二)华为 华为认为软件定义存储并非普世良药,基于软硬结合的方式才是合适的路径。

    分布式存储2023年将占据企业存储市场的35%以上,云化、设备整合、设备联网是推动力,不再是趋势,已经是现实。

    丰富协议类型,对象、块、大数据存储等,2019年推出大数据存储。

    基于传统企业存储持续打造企业级分布式存储的能力,2020年底全球客户数3000+,中国区市场份额第一。

    融合+智能理念,自研存算传管芯片,提供专用硬件服务。

    存算分离、大数据虚拟化、对象资源池、视频云等五大解决方案。

    未来战略:软件+硬件的双轮驱动,基于软硬结合推动产业;客户需求出发,面向业务的创新,追求稳定性、效率与成本。

    (三)中科曙光 公司分布式存储市场份额国内前三。公司分布式存储包括分布式存储系统ParaStor300S、分布式块存储系统XStor1000、区块链存储系统ChainStor等。

    根据IDC数据,2021年, 中科曙光 分布式存储以11.3%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软件定义存储市场第三位。其中,曙光ParaStor以20.6%的市场份额,位列 中国分布式文件存储市场 份额前二,公司连续第8年获得此殊荣。

    主营高端计算机业务的协同作用。市场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具备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公司向客户销售的高端计算机规模扩大,相同客户对存储产品的需求有望同步同步增长。预计2022-2024年,存储产品收入分别为12.93、15.78、19.30 亿元,增速分别为21.5%、22.1%、22.3%。

    (四)新华三 新华三拥有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联接、信息安全、新安防、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5G 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同时,新华三也是 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面向全闪的H3C ONEStor 5.0是H3C与英特尔携手打造的全栈优化产品, 关键优化技术包括DCache加速、重删压缩加速、固态盘耐用性提升等多个方面。

    资料来源:新华三

    新华三UIS超融合占据国内主导地位IDC发布《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存储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Q4》,报告显示,2021年二季度至四季度,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在超融合存储系统市场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市场第一,并以 全年21.9%的市场占有率问鼎中国超融合市场。 新华三UIS超融合架构具备“全域云”的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能力,备受市场认可。

    (五)杉岩数据 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管-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全分布式架构,基于通用服务器硬件线性扩展,提供EB级容量,支持百亿级文件存储;支持EC机制,降低存储成本。

    (1)更快的IO、高并发、大容量、副本+纠删(节点故障会触发系统自愈、成本可控)。

    智能缓存技术低成本,可以高效加速数据访问性能。

    高性能介质缓存热数据,低性能介质保存温冷数据,保障高优先级业务性能,有效降低整体硬件成本。 技术特性:多级缓存加速;数据类型智能感知;大块数据透传。 特性优势:元数据/高优先级数据优先缓存;低优先级的数据全不缓存;中优先级的数据自动冷热分层;基于优先级在线调整,不影响业务。

    海量小文件合并技术实现百亿文件性能平稳

    支持未来湖仓一体建设

    接口支持全:100%兼容POSIX、HDFS、S3三大主流访问协议,能对接大数据和AI训练的主流访问协议,能对接大数据和AI训练的主流应用;对于Hadoop生态的上层应用完美兼容,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元数据支持分离部署:性能和扩展性强,大数据分析场景的Listing、Rename操作响应速度快。 支持数据智能缓存、数据预读、并发读:在大数据场景下的Parquet和ORC数据格式分析场景性能有保证。 Kubernetes CSI支持:支持容器共享,便于K8S调度。

    数据来源:杉岩数据官网

    面向行业的应用需求延展-机器视觉质检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智能分析和挖掘数据价值:为多个生产线的机器视觉设备提供统一的图片、日志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平台。

    存储底座采用全分布式架构,存储的性能可随节点数量线性增长,能满足众多机器视觉设备同时保存高清晰度图片的需求,并确保多并发、高带宽和低时延读写;针对不同工序产生的图片、日志数据的保存时间和访问性能的要求,通过数据自动分层功能,让数据在合适的时间存储在合适的介质中,并根据管理策略将历史数据自动归档至蓝光存储或公有云,实现低成本长期留存。

    数据来源:杉岩数据官网

    (六)XSKY 星辰天合 根据IDC等第三方权威报告, XSKY星辰天合在SDS中国市场整体份额中,位居前五,是 TOP 5中仅有的一家专业软件定义存储厂商。

    其中,对象存储细分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在专业软件定义存储厂商中已经连续4年排名第一,在块存储细分市场,排名第四。

    产品

    (1)整体产品架构:

    (2)针对结构化数据的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XSKY星辰天合

    优势:针对x86和新的服务器生态,支持跨生态数据的无缝迁移。

    xmotion:纳管热迁移技术-Zstack、OpenStack、CloudStack等云平台。

    提供面向虚拟机和租户的存储计算一体化迁移方案。

    支持存储在线热迁移,业务无需终端。

    (3)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产品方案:

    资料来源:星辰天合

    X3DS:立体数据管理系统,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复制、迁移、备份、归档。

    支持跨厂商文件和对象存储之间数据相互移动。

    支持跨云的数据上云和下云。

    (七)SMARTX志凌海纳-超融合基础架构 主要价值:

    以简洁的架构提供高可用方案。超融合由于其融合部署架构,可有效协调虚拟化和存储高可用联动的问题,从而以非常简洁的架构提供不同级别的高可用方案。

    产品架构图示:

    SMTX OS包括:

    SMTX ELF VM Service(计算)虚拟化管理平台 SMTX ZBS Distributed Block Storage分布式块存储系统 SMTX Fisheye Web Console超融合管理平台 SMTX MultiActive Cluster双活 SMTX Backup异地容灾备份

    资料来源:志凌海纳

    SMARTX场景: 交易系统、MES系统、HIS系统等核心场景。

    优势:高性能的超融合存储软件,软件升级促进系统性能提升;核心系统需要迁移到超融合系统,硬件和软件协同优化。

    参考资料:

    华西证券:企业级SSD:三大替代构筑行业高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渤海证券:介质与架构升级并举,企业级存储市场腾飞在即 信通院:下一代数据存储技术研究报告 作者:王圆珍

    来源公众号: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前沿科技,数智经济。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光锥智能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Web界面设计——页内编辑该怎么做?

    设计动态 2023-02-23
    Alan Cooper总结了一条简单的规则:在哪里输出,就要允许在哪里输入。就是让界面能够直接响应用户的操作——直截了当。可以通过以下模式更直接的响应用户操作:页内编辑、利用拖放、直接选择。 一、页内编辑 页内编辑最直接的形式是在页面的上下文中编辑。用户不会离

    让界面直接相应用户的操作,是一条简单的规则,通过页内编辑、利用拖放、直接选择这几种模式可以实现这一操作。本文主要对业内编辑进行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lan Cooper总结了一条简单的规则:在哪里输出,就要允许在哪里输入。就是让界面能够直接响应用户的操作——直截了当。可以通过以下模式更直接的响应用户操作:页内编辑、利用拖放、直接选择。

    一、页内编辑 页内编辑最直接的形式是在页面的上下文中编辑。用户不会离开页面,直接在页面上下文中编辑,此时应该支持行内编辑。

    行内编辑的优点是不脱离上下文,在编辑的同时不断参照页面中其余内容。如当编辑照片标题时,如果能看到照片会很有帮助。如果编辑的元素从属于较大的元素合集,同样有必要采用行内编辑。如微博的发表或回复评论。

    1.1 单字段行内编辑 编辑操作发生在原地而不是单独的窗口或者页面。如网易邮箱的个人名称编辑。

    不过这种个人信息的编辑采用直接行内编辑的并不常见,用的更多的是在新页面中的批量个人信息编辑。

    注意事项:用户怎么才能发现单字段行内编辑功能,可以尝试以下几种:

    显示提示条 用背景色突出显示可编辑区域 展示编辑光标 只有当用户鼠标悬停在标题上时,这些提示才会出现。因此也可以在标题旁边放一个“编辑”按钮,点击即可触发编辑。不过添加“编辑”按钮也会涉及平衡页面视觉干扰的问题。每添加一个按钮,会同时增加页面的理解难度。

    如果易读性比易编辑性重要,则在用户与内容交互时再给出可以编辑的提示,其他时候应该隐藏提示。

    1.2 多字段行内编辑 如果行内编辑的是多个值,或者被编辑的项是一种比文本字符串更复杂的数据类型时,编辑内容由主题和内容组成,为了便于阅读,可以将主题显示为标题,将内容显示为常规文本。编辑时,这两个值分别对应表单中的两个文本框,同时带有提示性标签。

    如京东商城在退换货场景下,对于收货地址及个人联系方式的编辑,就采用了直接在当前页面进行的多字段行内编辑。

    注意事项:单字段行内编辑时,显示和编辑模式的差异化较小,多字段行内编辑时,显示内容与编辑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编辑模式需要不同大小的页面空间和布局,也会使用不同数量和类型的组件。

    1.3 覆盖层编辑 通过在页面上方添加一层来放置编辑表单。虽然编辑过程不会离开当前页面,但却不是在页面中直接实现编辑,而是把一个轻量级的弹出式对话框作为编辑窗格。

    选择覆盖层编辑而非行内编辑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嵌入页面的编辑区域太大,会将内容过多的推向下面而有损页面的整体感,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干扰。

    如京东商城在下单场景下对于收货地址的编辑:

    如果有必要占用专门屏幕空间放置编辑窗格,而且页面的上下文对编辑任务也不重,就可以考虑使用覆盖层编辑。

    如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对于图片素材的分组排序功能,需要单独一块覆盖层区域,只显示分组的名称,不需要把照片详情展示出来。

    总结:

    使用覆盖层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编辑模块明显比显示结果大得多 在页面中编辑模块占用的区域会导致重要信息下移 展开后的编辑模块可能有部分延伸到窗口之外,覆盖层可以保证编辑模块完全可见 你希望为用户提供清晰的编辑区域 1.4 表格编辑 表格编辑在企业级的Web应用中更为常见。启动编辑功能,必须通过鼠标点击的方式,而非鼠标悬停。这样就能确保网格的整洁显示效果。试想如果鼠标每经过一个单元格就显示一个编辑框,会有多么烦人。

    表格首要考虑的数据展示,其次才是编辑功能。

    总结:

    着重关注表格数据的可读性 不要通过鼠标悬停启动单元格编辑,否则会干扰到用户的正常界面交互手过鼠标单击启动编辑功能 为编辑操作提供大一些的空间,例如使用下拉编辑框或增大编辑单元 尽可能模仿用户已熟悉的常规性单元格切换操作(例如使用Excel的惯例) 1.5 群组编辑 如果想在尽量保持页面项目整齐有序的前提下支持编辑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某种交互进入一种特殊编辑模式–群组编辑。

    尽量保持编辑模式与显示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小化。

    正常情况下iPhone主屏幕上的图标是被锁定的,长按某个图标不放会启动编辑模式,此时可以把图标拖动到新的位置。

    Sketch软件中,当进行「自定义工具栏」时,所有的工具栏项目同时抖动,提示用户可以进行增减或重新排序,调整完成后再切回普通模式。

    注意事项:

    易发现性:

    提供可切换编辑模式的好处是保证编辑模式操作不会干扰正常显示,不足之处则是难以被发现。既要容易被发现,又要确保易读性的矛盾很常见,这就必须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加以平衡。

    对称性交互:

    进入编辑模式和退出编辑模式的位置相同,且交互方式应该一样,如通过点击「编辑」「完成」按钮。

    1.6 模块配置 要修改某个单独模块的配置时,不必打开新的页面,而是直接配置每个模块的内容数量和类型。

    如网易邮箱中对页面显示的邮件列表数量设置,在右上角的「设置」中选择数量,选完后页面中直接根据新数量展示。

    注意事项:

    视觉干扰:

    为每个模块都添加编辑链接会造成视觉干扰。替代方案是在整个页面上添加一个链接编辑,通过这个链接开启所有模块的编辑功能,也就是使用群组编辑模式。

    如淘宝的商品展示形式,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切换所有商品的排版形式

    列表形式:

    宫格形式:

    总结:

    页内编辑是实现直接交互的重要手段。以下是选择具体模式的一些指导原则:

    如果页面内有一个字段需要编辑,应优先使用单字段行内编辑 对于多个字段或更复杂的编辑,可以使用多字段行内编辑 如果编辑时的上下文无关紧要,或者用户在编辑时应该全神贯注,则使用覆盖层编辑 网格编辑应该遵循表格编辑模式 在处理页面中的多个项时,群组编辑是平衡视觉干扰与易发现性的有效方案 如果想让用户直接配置模式,则应该使用模块配置模式 作者:高广淦;来源公众号:交互视角

    本文由 @细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最新整理!9个设计师必备的免费英文字体网站

    UI交互 2023-02-23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期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它们风格各异,适合不同的设计场景,但也只是众多免费英文字体中的极小一部分。所以今天为大家推荐 9 个我常用的外国英文字体下载网站,它们收录的字体数量庞大,风格类型全面,下载便捷,并根据字体风格、特征、使用场景进行详细了分类。有了这些网...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期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它们风格各异,适合不同的设计场景,但也只是众多免费英文字体中的极小一部分。所以今天为大家推荐 9 个我常用的外国英文字体下载网站,它们收录的字体数量庞大,风格类型全面,下载便捷,并根据字体风格、特征、使用场景进行详细了分类。有了这些网站,以后就不愁找不到免费又好看的 英文字体 啦 ~

    往期回顾:

    打包下载!5款高质量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为大家推荐 5 款我最新收集的高质量英文字体,包含赛博朋克、优雅、圆润可爱、纤巧灵动等多个风格,而且都是免费可商用的哦~ 往期回顾: 一、Achron 字体设计师 Instagram 主页: https://www.instagram.co

    阅读文章 >

    一、Google Fonts 网址直达: https://fonts.google.com/ (需要魔法)

    Google Fonts 是一个完全免费开源的字体网站,目前收录了 1488 套字体,无论是英文、中文还其他国家的字体都有,并提供字体代码,让用户可以方便的将字体嵌入到网页中。字体整体质量非常高,以衬线、非衬线、显示以及手写 4 类型为主,下载非常方便。

    使用技巧:网站有筛选器,可以通过字体类型、国家和字体特征(粗细、倾斜、宽度等)来查找字体。对每个字体都有非常全面的展示,进入字体详情页可以看到不同字号下的长文本排版效果,视觉感受直观。

    二、Font Squirrel 网站直达: https://www.fontsquirrel.com/

    Font Squirrel 自称“ 免费字体 乌托邦”,也的确担得起这个名号。网站收录的都是免费可商用的字体,类型全面且质量也非常不错。进入详情页后可以看到字体的详细信息、风格介绍和设计应用展示,字体下载速度很快。

    使用技巧:网站有非常细致的字体分类,可以通过风格、特征、时代以及应用场景快速查找。还有一个字体识别工具,如果你有想找的英文字体但不知道名字,可以上传图片进行识别,网站会给出字体名称并推荐类似的字体。

    三、DaFont 网址直达: https://www.dafont.com/

    DaFont 是一个非常老牌且强大的英文字体网站,经典的红白界面想必做设计的小伙伴都非常熟悉了。目前已经收录了 75000 多套字体,分类也做得很细致。网站收录的字体并非都是免费的,具体授权情况要看网站标签,100%免费及 OFL/GPL/公共领域的字体可以商用。

    使用技巧:在网页顶部点击“更多选项”进行筛选设置,可以只看可免费商用的字体。由于网站字体非常多样,因此也适合用来寻找 字体设计 的灵感参考。

    四、FontSpace 网站直达: https://www.fontspace.com/commercial-fonts

    FontSpace 是一个专门收录免费英文字体的网站,分个人和商用两种,“免费商用”有一个独立版块。目前收录了 10 万多款字体,进入字体详情页后下拉可看到下载按钮。网站有一个专门的“风格”版块,里面按时代、风格、用途、假日等对字体进行非常详细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不同英文字体的特征及叫法。

    使用技巧:网站的“Collections(收集)”版块里面有不同的设计师做的字体收藏夹,比如手写字体、适合做 T 恤的字体、带爱心的字体、适合做 LOGO 的字体得等,可以帮我们快速查找同类字体。

    五、1001 Fonts 网站直达: https://www.1001fonts.com/free-for-commercial-use-fonts.html

    1001 Fonts 也是一个分享免费字体的网站,目前收录了 5000+字体。字体列表右侧有版权标签,绿色的就是可以免费商用的字体。点击网站顶部的“字体类别”标签,可以调出字体风格分类标签,下载按钮在列表右侧及详情页内都有。

    Creative Fabrica!下载10w+高质量字体与矢量装饰素材的宝藏网站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六、Creative Fabrica 网站直达: https://www.creativefabrica.com/freebies/free-fonts/ (用魔法速度更快)

    Creative Fabrica 之前为大家专门推荐过,它有一个专门的免费素材版块供用户下载使用,其中就有不少好看的字体。目前字体有 3000 多种,以手写书法类型为主,下载前要先注册登录。字体会不定时更换,看到喜欢的字体记得即时保存。官方为免费下载的字体提供 Basic POD 授权,即字体是可以商用的,但要遵守下面几点:

    免费下载的字体必须用作其他设计中的一部分,不能直接将字体本身出售获利; 每次下载的商用许可证只适用于下载者本人,不能将下载的免费素材直接分享到其他类似的设计平台上,也不能直接分享给其他任何人。所以这个网站上的免费素材大家自己下载自己随便用,不能帮别人下载,也不要让别人帮忙下载。

    七、Abstract Fonts 网站直达: https://www.abstractfonts.com/popular

    Abstract Fonts 是一个和 Fontspace 类似的网站,专门收录高质量的免费字体。免费分为个人和 100% 免费两种,在列表上方的标签标注。但没有专门的“免费商用” 筛选器或板块,所以下载前最好点击进入详情页确认是不是 100% 免费。网站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分类页面,为每个风格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图标,多看可以了解很多不同的字体风格。

    八、The Velvetyne Type Foundry (VTF) 网站直达: https://velvetyne.fr/

    Velvetyne 是一家成立于 2010 年的法国的字体铸造厂,专注开源字体的开发,所以托管在上面的字体都是免费可商用的。目前网站已经有 60 多款免费字体,字体风格俏皮怪异,有较强的实验性。网站有一个“IN USE”版块,里面都是站内字体在实际设计场景中应用案例,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参考。

    九、Open Foundry 网址直达: https://open-foundry.com/fonts

    Open Foundry 是一个小众的开源字体的网站,站内字体都是免费可商用的。网站设计非常有个性,以全屏卡片的方式展示字体,可以直接在卡片上调节字号和间距、反色和更改大小写。点击字体名称进入详情页,可以浏览字体的应用展示和所有字符,下拉到最后文字介绍和下载链接,点击后直接下载。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9 个下载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的宝藏网站,需要的小伙伴记得收藏起来 ~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我会更有动力为大家推荐干货知识。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推荐阅读:

    超实用!设计师必看的5个可变字体资源网站 大家好~ 这里是被大暴雨吵得没睡好的花生,当然这并不耽误我和大家继续聊设计。

    阅读文章 >

    告别商用焦虑!9 类设计师必备的高质量英文字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不知不觉已经是 2022 年底了,最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字体合集,包含了我从今年 3 月份开始收集的 9 类高质量的英文字体,涵盖经典、优雅衬线、纤细手写、粗犷笔刷、力量感等不同风格。

    阅读文章 >

  • 最新整理!9个设计师必备的免费英文字体网站

    UI交互 2023-02-23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期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它们风格各异,适合不同的设计场景,但也只是众多免费英文字体中的极小一部分。所以今天为大家推荐 9 个我常用的外国英文字体下载网站,它们收录的字体数量庞大,风格类型全面,下载便捷,并根据字体风格、特征、使用场景进行详细了分类。有了这些网...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

    之前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期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它们风格各异,适合不同的设计场景,但也只是众多免费英文字体中的极小一部分。所以今天为大家推荐 9 个我常用的外国英文字体下载网站,它们收录的字体数量庞大,风格类型全面,下载便捷,并根据字体风格、特征、使用场景进行详细了分类。有了这些网站,以后就不愁找不到免费又好看的 英文字体 啦 ~

    往期回顾:

    打包下载!5款高质量的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推荐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为大家推荐 5 款我最新收集的高质量英文字体,包含赛博朋克、优雅、圆润可爱、纤巧灵动等多个风格,而且都是免费可商用的哦~ 往期回顾: 一、Achron 字体设计师 Instagram 主页: https://www.instagram.co

    阅读文章 >

    一、Google Fonts 网址直达: https://fonts.google.com/ (需要魔法)

    Google Fonts 是一个完全免费开源的字体网站,目前收录了 1488 套字体,无论是英文、中文还其他国家的字体都有,并提供字体代码,让用户可以方便的将字体嵌入到网页中。字体整体质量非常高,以衬线、非衬线、显示以及手写 4 类型为主,下载非常方便。

    使用技巧:网站有筛选器,可以通过字体类型、国家和字体特征(粗细、倾斜、宽度等)来查找字体。对每个字体都有非常全面的展示,进入字体详情页可以看到不同字号下的长文本排版效果,视觉感受直观。

    二、Font Squirrel 网站直达: https://www.fontsquirrel.com/

    Font Squirrel 自称“ 免费字体 乌托邦”,也的确担得起这个名号。网站收录的都是免费可商用的字体,类型全面且质量也非常不错。进入详情页后可以看到字体的详细信息、风格介绍和设计应用展示,字体下载速度很快。

    使用技巧:网站有非常细致的字体分类,可以通过风格、特征、时代以及应用场景快速查找。还有一个字体识别工具,如果你有想找的英文字体但不知道名字,可以上传图片进行识别,网站会给出字体名称并推荐类似的字体。

    三、DaFont 网址直达: https://www.dafont.com/

    DaFont 是一个非常老牌且强大的英文字体网站,经典的红白界面想必做设计的小伙伴都非常熟悉了。目前已经收录了 75000 多套字体,分类也做得很细致。网站收录的字体并非都是免费的,具体授权情况要看网站标签,100%免费及 OFL/GPL/公共领域的字体可以商用。

    使用技巧:在网页顶部点击“更多选项”进行筛选设置,可以只看可免费商用的字体。由于网站字体非常多样,因此也适合用来寻找 字体设计 的灵感参考。

    四、FontSpace 网站直达: https://www.fontspace.com/commercial-fonts

    FontSpace 是一个专门收录免费英文字体的网站,分个人和商用两种,“免费商用”有一个独立版块。目前收录了 10 万多款字体,进入字体详情页后下拉可看到下载按钮。网站有一个专门的“风格”版块,里面按时代、风格、用途、假日等对字体进行非常详细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不同英文字体的特征及叫法。

    使用技巧:网站的“Collections(收集)”版块里面有不同的设计师做的字体收藏夹,比如手写字体、适合做 T 恤的字体、带爱心的字体、适合做 LOGO 的字体得等,可以帮我们快速查找同类字体。

    五、1001 Fonts 网站直达: https://www.1001fonts.com/free-for-commercial-use-fonts.html

    1001 Fonts 也是一个分享免费字体的网站,目前收录了 5000+字体。字体列表右侧有版权标签,绿色的就是可以免费商用的字体。点击网站顶部的“字体类别”标签,可以调出字体风格分类标签,下载按钮在列表右侧及详情页内都有。

    Creative Fabrica!下载10w+高质量字体与矢量装饰素材的宝藏网站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六、Creative Fabrica 网站直达: https://www.creativefabrica.com/freebies/free-fonts/ (用魔法速度更快)

    Creative Fabrica 之前为大家专门推荐过,它有一个专门的免费素材版块供用户下载使用,其中就有不少好看的字体。目前字体有 3000 多种,以手写书法类型为主,下载前要先注册登录。字体会不定时更换,看到喜欢的字体记得即时保存。官方为免费下载的字体提供 Basic POD 授权,即字体是可以商用的,但要遵守下面几点:

    免费下载的字体必须用作其他设计中的一部分,不能直接将字体本身出售获利; 每次下载的商用许可证只适用于下载者本人,不能将下载的免费素材直接分享到其他类似的设计平台上,也不能直接分享给其他任何人。所以这个网站上的免费素材大家自己下载自己随便用,不能帮别人下载,也不要让别人帮忙下载。

    七、Abstract Fonts 网站直达: https://www.abstractfonts.com/popular

    Abstract Fonts 是一个和 Fontspace 类似的网站,专门收录高质量的免费字体。免费分为个人和 100% 免费两种,在列表上方的标签标注。但没有专门的“免费商用” 筛选器或板块,所以下载前最好点击进入详情页确认是不是 100% 免费。网站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分类页面,为每个风格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图标,多看可以了解很多不同的字体风格。

    八、The Velvetyne Type Foundry (VTF) 网站直达: https://velvetyne.fr/

    Velvetyne 是一家成立于 2010 年的法国的字体铸造厂,专注开源字体的开发,所以托管在上面的字体都是免费可商用的。目前网站已经有 60 多款免费字体,字体风格俏皮怪异,有较强的实验性。网站有一个“IN USE”版块,里面都是站内字体在实际设计场景中应用案例,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参考。

    九、Open Foundry 网址直达: https://open-foundry.com/fonts

    Open Foundry 是一个小众的开源字体的网站,站内字体都是免费可商用的。网站设计非常有个性,以全屏卡片的方式展示字体,可以直接在卡片上调节字号和间距、反色和更改大小写。点击字体名称进入详情页,可以浏览字体的应用展示和所有字符,下拉到最后文字介绍和下载链接,点击后直接下载。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9 个下载免费可商用英文字体的宝藏网站,需要的小伙伴记得收藏起来 ~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我会更有动力为大家推荐干货知识。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推荐阅读:

    超实用!设计师必看的5个可变字体资源网站 大家好~ 这里是被大暴雨吵得没睡好的花生,当然这并不耽误我和大家继续聊设计。

    阅读文章 >

    告别商用焦虑!9 类设计师必备的高质量英文字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不知不觉已经是 2022 年底了,最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字体合集,包含了我从今年 3 月份开始收集的 9 类高质量的英文字体,涵盖经典、优雅衬线、纤细手写、粗犷笔刷、力量感等不同风格。

    阅读文章 >

  • 胜者高德与它的“败者联盟”

    设计动态 2023-02-22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将与高德合并,原到店业务负责人张亮将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汇报,改为向高德CEO刘振飞汇报。 “口碑”业务在阿里内部历经多次调整,从与淘宝融合、口碑融资独立运营、支付宝流量扶持、到与

    在当前本地生活布局复杂的当前,“口碑”担任与美团对抗的重要责任,但依旧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如今,口碑并入高德,本地生活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一起来看看。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将与高德合并,原到店业务负责人张亮将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汇报,改为向高德CEO刘振飞汇报。

    “口碑”业务在阿里内部历经多次调整,从与淘宝融合、口碑融资独立运营、支付宝流量扶持、到与饿了么合并,再到如今并入高德体系。在上述进程中,口碑轮番接受了来自阿里内部高流量平台的灌溉,但到店团购业务始终没有掀起多少浪花。

    自被收购以来,“口碑”便肩负起阿里对抗美团团购的重任。而频繁的变动之下,是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市场空间被不断蚕食的困局。

    如今再被并入高德,口碑在行业以及阿里内部的处境似乎越来越尴尬。

    在当前本地生活这个“多事之秋”,先有抖音加码团购与外卖,再有美团加大视频投入并将外卖业务进一步拓展至香港,对手正在大举扩张。而口碑仍在尝试更合适的对战姿势,这也进一步凸显了阿里对本地生活业务失控的无奈与不甘。

    一、饿了么难当大任,“到店”另寻他路 抖音、美团在本地生活拉开的大战,对饿了么与口碑造成了极大压力。

    “外卖和团购市场美团一家独大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日前,一位老牌餐饮连锁品牌负责人表示,过去饿了么与口碑为了牵制美团与点评,给他们开出了低于美团方面的佣金。“饿了么那点毛毛雨订单,聊胜于无,直到抖音入局,这池水才总算动了起来。”

    2018年10月,阿里正式宣布将饿了么与口碑合并,复制美团外卖+团购的合体作战模式,将竞争的矛头对准刚刚上市不久的美团。

    因此在此后的几年,饿了么+口碑形成了到家+到店的本地服务组合,并成为阿里对抗美团本地业务的核心力量。

    以高频“外卖”带动低频“团购”等高客单价业务,这一模式在美团身上已得到验证。饿了么也由此作为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中心圈,被寄予着为团购等相关业务引流的重任。

    但两者竞争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饿了么没能与美团形成抗衡,更没有为口碑业务带来更多的用户、履约力与商家资源。

    公开数据显示,美团当前在外卖市场份额占比已近70%,而2018年这一占比在60%左右。到2021年底,美团骑手达527万,饿了么骑手在114万。饿了么与饿了么星选的市场空间被美团不断压缩。

    随着市场份额的流失,饿了么面临的是骑手、商家,以及用户的抛弃与逃离。

    不少用户反应,他们在饿了么点外卖时总是遇到长时间没有骑手接单的情况,甚至商家直接联系用户取消订单,或者通过美团另外下单。饿了么在同行竞争中逐渐式微,运力不足、配送时间长等关乎消费者体验的服务能力已经明显与美团拉开差距。

    外卖市场美团一家独大,饿了么完全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权,因此以“饿了么带口碑”的高频打低频战术随之失效。

    据36氪报道,去年阿里巴巴到店的市场份额仅有个位数,美团和抖音的占比则在60%和10%上下。饿了么外卖自身难保,到店业务急需新的流量引擎,阿里也不再将本地业务寄托于饿了么这一家身上。

    2021年7月,阿里再次对本地生活业务掀起组织变革,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的三大业务高德、本地生活公司(饿了么口碑)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汇报。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因此形成以饿了么、淘鲜达为代表的“到家”业务,以高德、飞猪为代表的“到目的地”业务两大阵营。

    一位知情人士此前告诉光子星球,去年一年高德内部处于犹豫状态,究竟要不要继续加码,与美团竞争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地图与不赚钱的网约车上。

    事实上在2021年之前,高德都只是作为创新业务及其他的一部分出现在阿里财报里,而随着近几年它在用户增长,以及打车等商业化方面的成效日渐显著,高德在财报中的提及率也越来越高。

    饿了么+口碑攻占本地生活失利,高德的组织升级被视为阿里布局本地业务的新棋手。随着口碑到店业务、以及更多关乎衣食住行的生活服务被内嵌于高德之下,其战略地位也随之被强化。

    二、高德正在“美团化”? 在用户惯性思维里,高德仍是一个导航工具,近些年唯一让大众突破这一认知的是高德打车业务的广泛普及。但现实是,高德内置服务的增加速度却远远快于消费者认知的转变。

    如今再看高德,如同一个“翻版”美团。

    左为美团截图 右为高德截图

    高德近几年在本地生活板块频频出手,此次正式将“到店”业务纳入其阵营其实是迟早的事。

    2021年7月,高德正式转型为“出门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基于地理位置提供吃喝玩乐行等多种出门服务,打车、订酒店、周边游、美食团购、加油等多种服务陆续上线高德。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高德就已经发布“高德指南”,正面对标大众点评,触及酒旅、餐饮团购业务。

    囿于酒旅、餐饮团购等业务的对手过于强大,以及高德用户思维待转变,高德转型生活服务平台以来真正通过高德订酒店、团餐食的用户并不多。

    高德作为地图工具,其与本地生活之间的相关性仍然较弱,用户获取生活信息服务不会首先想到高德。

    近两年,高德在阿里内部地位平步青云,这一方面得益于它不断刷新的用户数据。据阿里财报披露,2022年6月,高德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2亿,创下新高。同时在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高德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2亿里程碑。

    高德已经成为阿里阵营继淘宝、支付宝之后,流量第三大的应用。

    而其商业化提速的另一原因,或许要追溯到2020年高德向阿里集团申请成立为期三年的“阿里巴巴-高德创新经济特区”。在此期间,高德享有极大的业务自主权,但也签下了包括“三年内实现2亿日活”的对赌协议,以及打车、酒旅等交易型订单数量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如今三年已到,作为“工具”的高德,需要迫切转型,加速变现。

    俞永福曾分析,过去十九年,高德地图的产品演进经历了“我在哪”、“怎么去”到“我去哪”的三个阶段。然而眼下真正的问题是,用户使用高德地图,大部分还停留在导航工具上。

    高德目前主要围绕解决“我去哪”的问题,聚焦于用户出门后的生活服务。高德目前最大的优势无疑在于“流量”,沿用打车业务熟悉的聚合打法,高德囊括美食、酒店、门票、加油、房产等相关场景提供本地服务,剑指美团。

    口碑到店业务自进入阿里阵营,便相继辗转于支付宝、饿了么,以及当下的高德,加之在同行竞争中失利,阿里到店业务显然不再具备与美团等正面刚的能力。

    躺着靠大平台投喂流量才是口碑历来最熟悉的生存法则,飞猪同样如此,亦被携程等按在地上摩擦。

    阿里如今再将酒旅、团购等业务移交给高德,寄希望于依靠高德的流量与工具优势,聚合弱者狙击美团。

    高德最主要的资源优势同样是“流量”,口碑等业务从一个引流平台辗转到另一个引流平台,但互联网流量并不是决定餐饮、酒旅业务走向的核心因素。

    正如一位餐饮投资人说:“我们现在不能把美团单纯的看作一个外卖平台,它现在正慢慢变成一个收银平台,甚至是管理平台。美团在扎根企业、深入内部,把很多餐饮企业的运营系统变成美团系。”所以无论是抖音、亦或者高德等流量平台再去接触这些餐饮商家,你会发现很多餐饮企业已经自带美团基因了。

    他打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这就像做投资时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项目,当我要投的时候,发现我的对手已经天使轮进去了,甚至已经开始制定规则。

    高德想从美团和携程口中夺食并不容易。

    三、本地生活三国杀,阿里很尴尬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从美团的一家独大变为现在的“三国杀”。

    而在抖音加入战局后,行业更多的话题亦是关于抖音与美团的较量,阿里本地生活始终居于话题的边缘。这源于阿里本地业务逐渐下行的威胁性。

    抖音作为新势力,其餐饮团购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口碑。抖音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更重要的点在于它通过短视频、直播这一新的内容载体切入,并以兴趣化推荐打动部分用户。

    抖音以轻资产模式切入本地业务,还不足以威胁到美团在团购与外卖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并不能否定抖音可以通过新玩法激发更多的潜在消费需求。

    抖音的差异化竞争方式也正是阿里本地业务最突出的缺点,饿了么+口碑形成的“到家到店”打法,于美团而言就如复制粘贴,在用户量、履约能力均不及美团的情况下,何以正面竞争?

    在如今阿里本地生活阵营中,唯一还具有一定竞争力优势的是饿了么的骑手团队。配送团队作为重资产布局,并非互联网玩家可以靠流量轻易颠覆的。

    去年8月,饿了么和抖音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双方表示,将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通过优质内容、丰富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深度连接商家与消费者,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

    抖音需要提升本地业务的履约能力,饿了么则看中抖音的流量,双方各取所需。

    但令饿了么尴尬的事或许还在后面,即抖音凭借饿了么的配送能力提升服务的同时,或将反过来蚕食阿里在团购、外卖领域本就剩余不多的市场份额。

    作者:何芙蓉;编辑:吴先之

    来源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细微之处,看见未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光子星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占领手机,银行App的隐秘战事

    设计动态 2023-02-22
    十几年前,银行用各类卡片塞满我们的钱包;如今,银行用各种App塞满我们的手机。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还不相信,民商智慧《2019银行业电子银行场景营销分析报告》就提到,在2019年3月时,就有超过3600家银行发布了自己的App,有些银行甚至有十几个App。 虽然

    你有没有细数过,手机里下载了多少银行的多少个App?在2019年3月时,就有超过3600家银行发布了自己的App,有些银行甚至有十几个App。各个银行也早早地意识到,未来银行的经营主阵地是App,不是网点。但银行App大同小异,也渐渐出现产品过剩与服务同质化的现象。银行App未来决胜的焦点将会在哪?

    十几年前,银行用各类卡片塞满我们的钱包;如今,银行用各种App塞满我们的手机。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还不相信,民商智慧《2019银行业电子银行场景营销分析报告》就提到,在2019年3月时,就有超过3600家银行发布了自己的App,有些银行甚至有十几个App。

    虽然银行业曾在2021年时有过一次对App“精简瘦身”行动,集体缩编各自旗下的App,但整体而言,银行们的App总量依然庞大,从下面这张表对几个头部银行部分App的统计就可以窥见一斑。

    头部银行部分App统计制表:洞见新研社,信息来源:苹果手机软件商店(iOS App Store)

    在2010年时,招商银行老行长马蔚华公开提出要“消灭信用卡”,他判断“ 未来信用卡一定会脱离塑料卡片这个介质,被手机取代 ”。

    如今,银行业的转变越来越接近马蔚华的预言,而这背后是银行业扎入金融科技,在手机App上激荡了十余年的隐秘竞争。

    01 不可逆的时代洪流 银行家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中提到,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 我们很难定义未来银行会是什么样子,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网点被削弱、被淡化是不可逆的时代洪流。 ”

    事实上还在上世纪90年代的功能机时代时,银行就已经开始尝试用STK的方式来开展移动业务了,只是受限于技术能力,用户必须用STK卡替换SIM卡,才能在手机上完成查询、转账、缴费等业务。

    由于使用过于繁琐,即便银行后续又对手机银行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还是没能实现规模化普及。

    银行App的转折来自于由iPhone发布和4G上位而兴起的智能手机变革,从2010年开始,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先后推出支持苹果和安卓手机的银行移动端应用。

    此时的银行App更多的是作为一项防守型业务而存在,直至2012年年底,支付宝手机用户突破 1亿 大关,互金平台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对银行多项业务的渗透,并且颠覆了行业的传统思维时,银行开始思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客户愿意把他的钱袋子放在你家银行 ”的新命题。

    时任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公开发话:“ 银行是变化的行业,我们不会等待别人来变化我们!18年前,银行靠‘互联网+砖头’战胜了纯粹的互联网银行,这一次相信依靠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我们也一样创造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 ”

    2015年3月,工行发布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包括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三大平台,以及支付、投资理财、融资三大产品线。当时,工行的手机银行客户量 1.65亿 ,网上银行客户量 2亿 。

    招商银行则是在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银行App在其中出了大力,从敲边鼓的配角逐渐变成站C位的主角。

    零售业务的重要性,招行老行长马蔚华看的很清,“ 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有饭吃;可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有饭吃。 ”

    与线下的零售业务几乎同步,从2002年至2010年年间,招行网上个人银行业务交易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100% ,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超过 80% 。个人银行客户数在2010年时达到了 4300万 。

    2015年,招行重新定位了手机银行App,开始强调移动互联,强调基础客群和贷款客户的线上获取,“ 我们意识到,未来银行的经营主阵地是App,不是网点。 ”

    2017年,招行将科技的地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拔高,提出要把招行定位成为一家“金融科技银行”,紧接着,招行零售金融的“北极星”从AUM(资产管理规模)切换为MAU(月活跃用户人数)。

    并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两个案例,所有的银行都加入到贯穿存、贷、汇的线上全场景的占位与争夺,银行App则是这场竞争的主要武器。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截至2021年末,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 90.29% 。实际上,部分银行的离柜率已经超过 95% ,甚至逼近 100% 。某种程度上而言,App就是银行零售本身。

    曾几何时,很多人对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时任中行董事长)在2018年的业绩说明会上发言持批判与质疑。

    当时陈思清说,“ 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第3季度,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为 7.01亿 人,环比增长 5.36% ,手机银行活跃用户全网渗透率、移动金融领域渗透率分别为 66.83% 、 67.31% ,移动金融活跃用户逐渐逼近全网用户量。

    很显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银行App在银行机构的业务布局中已经成为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这十余年是银行App的进化史,也是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史。

    02 银行App最大的限制在“银行” 所有银行中,招商银行最新“领悟”到MAU的重要性,特别是当用户规模见顶后,MAU数据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收入利润增长的潜力。

    以招商银行财报数据作为参考,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招行零售客户达 1.82亿户 (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年初增长 5.2% ,零售AUM接近 1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 11.2% 。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量、AUM均实现 10% 以上增长。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招行的AUM与MAU实现了深度融合,特别是单个MAU的平均AUM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我们不光看到经营效率的提升,也显示出MAU的巨大价值。

    特别是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30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规模有望达 486万亿元 ,大财富大资管产业链收入规模有望提升至 3.5万亿元 ,仅销售端收入就有望提升至 1.3万亿元 。这要求银行机构在提升AppMAU上想更多办法,做更多文章。

    目前,国有四大行和头部商业银行App注册用户数在3亿—4亿之间,这些银行的MAU也均已过亿,这也是说,银行App很多数据指标能够比肩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产品。

    为了提升MAU,这就衍生出银行App的第一个问题,产品过剩与服务同质化。

    很多银行在App中引入了影票、饭票、生活缴费、交通出行、电商购物、健康管家等服务,如果遮住银行logo,你会怀疑自己打开的是一个综合类的互联网产品。

    银行App刚刚发展的初始阶段,人无我有的服务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 当全行业都向一个方向内卷时,剩下的就只有审美疲劳了。

    从表面上看,银行App脱离了与网点的关联,其服务边界和用户边界(非持卡客户也可享受银行App的个别服务)大大拓展,将其与互联网产品划上等号也未尝不可,但实际运营过程中, 银行App始终无法摆脱由“银行”二字而带来的种种限制,这也是银行App很难摆脱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比如,银行的传统业务,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每一项业务都设计了多层防线,有着自己的规则,无论是线下网点,还是线上App,都要遵照标准流程办理。

    这也是说,相比互联网产品的灵活多变,对于这一部分业务的服务,银行App能做的变通余地有限,几乎所有的银行App都是一个面孔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如,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机构的监管尤其严格,在管理制度的框架下,银行App的业务创新受到非常大的制约。

    有银行届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单单App中的理财界面,银行都无法“仿照”互联网平台的界面设计,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字体大小甚至也无法为了追求美观而随意改的。

    再比如,银行App无法直接与互联网产品竞争,很大一个原因在于App的迭代速度。

    按照互联网思维,多触点,强交互,由数据推导出市场风向与用户需求,然后快速迭代,小步向前;而银行在现有体制下,App的迭代创新在内部需要层层审批,流程极为冗长,这也意味着银行App即便捕捉到用户需求,也很难马上满足。

    像银行为个别业务建立与手机银行区隔的独立App,也是为了在App创新中增加灵活性的折中之举。

    03 场景+技术的双线战场 麦肯锡在报告《制胜生态圈2.0战略——构建互联网化用户运营与企业级共享能力》中提到,如果说生态1.0是银行传统业务在线上的延伸,那么来到生态2.0,银行需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创新-价值转化”上形成经营闭环。

    在制度的掣肘下,银行App如何创新,表现出差异化的优势呢?

    依然从提升MAU的流量思维出发,互联网产品之所以会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就是互联网产品以高频生活场景为切入口,逐渐渗透到金融服务领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曾对两者的竞争用“毕加索的鱼”进行比喻,“ 余额宝是存款、微贷是贷款,支付宝是支付……传统商业银行一个一个的产品,通过金融科技的细分逐渐被蚕食掉了。 ”

    朱民还曾对传统银行发出警告称,“ 如果没有有效的反对机制,如果不能群起反击,在金融科技的供给下,商业银行就很可能变成一具被毕加索吃剩下来的鱼骨头,头还在,品牌还在,框架还在,但是垂直产品都被金融科技细分蚕食了。 ”

    很显然,互联网企业在社交、电商、教育、娱乐、医疗,甚至衣食住行等场景中构建了一个相互融合的生态圈,金融科技作为桥梁,在各个场景之间穿针引线,对于银行App来说,则需要有自己的场景生态圈。

    此时,方向就发生了分歧,到底是自建,还是借用第三方力量融合,前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如若运营不当,极易陷入投入大于产出的泥塘;后者则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附属,从而失去竞争的主动权。

    目前, 排名靠前的大银行普遍采用自建+融合的方式来搭建自己的场景生态圈。

    即核心场景自己运营,然后借用第三方平台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态圈,银行通过自建场景来打造自己的优势长板。

    像浦发银行在业内推出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开放API端口连接各类在线平台服务商,将金融服务嵌入场景生态圈之中)后,自己又孵化了“浦惠到家”、“甜橘”等多个自建APP,主打安居生活,让用户体验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则按照“品质生活,没那么复杂”的价值主张,对入驻商户实施严格的审核机制,虽然入驻商家的数量不及互联网平台动辄百万、上千万的商户资源,但通过精选商户提高了品质,赢得了部分用户支持,招商银行的品牌形象由此一步一步建立起来,打造了核心竞争力。

    场景之外,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嵌入场景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是银行App区别于互联网产品的最大特征,而此时回到银行App诞生的原点,考验的是银行金融科技的技术能力。

    相比传统模式的产品开发,银行App通过运营沉淀了大量用户数据,除了资产分层外,银行还可以按照用户的年龄、行为、场景偏好、习惯等更多维度来细分用户,以此为依据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然后再将这些产品/服务定向推送给客户,实现“千人千面”。

    并不是每个银行都有足够强的数据分析和用户模型搭建能力,而这将是银行App未来决胜的焦点之一。

    04 结语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商业银行拓展服务边界倒不是技术的问题,最本质的立足点,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么无论是场景生态圈建设还是产品开发,零售银行经营模式都要从“产品-网点-客户”转变为“用户-场景-产品”,按照互联网的说法,就是用户体验为决胜要素。

    作者:辰纹

    来源公众号:洞见新研社(ID:DJXYS-0309),专注商业与科技,在没人思考的地方,再深思五分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洞见新研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微信做外卖,美团、饿了么不用慌

    设计动态 2023-02-22
    几乎在同时——2023年春节过后,抖音和微信这两个超级App,都在一定程度上加码了外卖业务:微信在广深地区内测小程序“门店快送”服务;抖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扩张了外卖业务,刺猬公社在北京亲测,用户已经可以在抖音搜索中找到附近的外送商家。 原本美团、饿了么两分

    越来越多人想瓜分“外卖”这块蛋糕,那么面对已有美团、饿了么等超级玩家占领着的外卖市场,抖音、微信等新选手,是否可以在这片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抖音、微信所选择的外卖生意逻辑,又和美团等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几乎在同时——2023年春节过后,抖音和微信这两个超级App,都在一定程度上加码了外卖业务:微信在广深地区内测小程序“门店快送”服务;抖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扩张了外卖业务, 刺猬公社 在北京亲测,用户已经可以在抖音搜索中找到附近的外送商家。

    原本美团、饿了么两分天下的外卖市场,在2023年一开年抖起波澜。目前,抖音可能是国内互联网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最长的App,而微信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超级App带着庞大的流量和用户“会师”外卖市场,让这个原本已经相对确定的市场引入了新的参与者,也必将带来新的变数。

    但刺猬公社观察发现,抖音和微信做的不是同一种外卖生意:前者瞄准了美团和饿了么,后者则更加聚焦小程序商家。而不同的思路,也决定了抖音和微信将在外卖业务上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微信外卖,意在小程序;抖音外卖,100起步 据自媒体“亿邦动力”的消息,微信在广州、深圳等地试水了“门店快送”服务,在微信发现页的小程序中,可以找到门店快送小程序入口。目前,“门店快送”已经上线了美食、茶饮、生鲜和百货等品类的商品,商家多为喜茶、奈雪、肯德基、锅圈食汇、百果园、美团买菜等知名品牌。

    外卖关键在于即时配送服务,其中,有些商家是利用自有外卖员进行配送,比如肯德基和美团买菜等;有的是利用小程序接入的第三方快递配送服务实现配送,比如美团、饿了么、顺丰等。在亿邦动力的三单测试中,只有叮咚买菜是叮咚自有的骑手送来,其余两单都是通过美团外卖进行的配送。

    微信的“隐藏”外卖入口,位于发现页小程序

    实际上,微信一直有可以点外卖的渠道,比如商家的小程序。当用户在微信发现页进去小程序页面,点击附近的小程序,其中就有“外卖”的选项,用户可以在里面找到附近提供外送服务的小程序。也就是说,这次微信在广深地区试水的“门店快送”服务,其实只是把过去已有的外卖服务能力集结起来,放在一个统一的页面上方便用户寻找。

    在抖音,想要点外卖同样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入口,需要先搜索“外卖”等关键词,就能发现附近开通了外卖服务的商家,之后用户就可以像在美团、饿了么点外卖一样,直接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

    这种模式和微信完全不同,意味着商户需要在抖音外卖平台上专门开店,而不是像微信外卖那样,本质上是一个“小程序集合店”。当抖音不断在本地生活领域攻城掠地之后,终于把手伸向了美团、饿了么们最核心的腹地——外卖市场。

    抖音不仅想在本地生活领域复制一个美团,还想在外卖领域复制半个美团:暂时不做自己的配送服务,而是为商家提供一个仍然具有流量红利、玩法红利的新渠道。

    由于都处于发展早期,抖音外卖目前接入的商家也以品牌商家为主。在配送方面,用户同样不会见到一个身穿“抖音外卖”服装的外卖员送货上门,而是由顺丰等第三方配送服务商送达。

    左侧为抖音外卖,右侧为美团

    刺猬公社还发现,在北京全城范围内,抖音外卖目前优先推荐的商品都是100元以上的高客单价套餐,对比同一商家在美团和抖音上的商品列表,可以发现抖音的客单价要比微信高出近200%。自媒体Tech星球引用抖音外卖招商部门的话称,这是抖音为了强化种草属性做出的差异化,方便用户“先囤后买”,想吃了再送,后悔了还能退款,方便用在聚餐等场景。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抖音做的外卖一直不直接打出外卖的招牌,而是起了一个有点理解门槛的“团购配送”的名字。

    二、抖音和微信,为什么选了两条路? 表面上看,抖音和微信选择的是同一个做外卖的路径,至少在叫法上是一样的“嘴上说着不要”——微信推出的外卖服务叫“门店快送”,抖音的是“团购配送”,两者做的事情都是外卖,但都藏起来做外卖的旗号,换上另一块招牌。

    得益于和抖音的合作,顺丰同城的股价走高

    刺猬公社认为,这表明抖音和微信做的外卖,都是依托于商家自配或者第三方配送公司实现的即时送达,相对于美团、饿了么等“传统”外卖模式,投入相对较轻,不用花费巨量资源用在外卖配送系统的搭建上,而是直接用现成的。比如,抖音就和顺丰、闪送、达达、UU跑腿等达成合作,使用第三方配送服务。

    这也就能解释,抖音和微信的外卖,为何要打出另一块招牌——两者更想做的是集合商家,而不是另起炉灶做一个外卖系统。

    从目标层面上看,抖音和微信做外卖就有一个和美团、饿了么之间的明显区别,因此在外送服务这个“苦生意”上对后者的冲击相对有限。而商家这块肥肉,是几大平台都想尝尝滋味的。

    如何把平台商家“搞活”,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消费能力,微信和抖音都给出了颇具特色的解法。微信此次推出的“门店快送”,延续了微信一贯的“温水煮青蛙”风格,先在试点地域内把优质商家集合起来,放在一个页面去展示。

    过去,用户借助单一商家的微信小程序也可以实现外卖下单,但现在可以通过集合展示,缓缓培养用户在微信寻找更多外卖服务的习惯,为商家提供一个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用户的渠道。

    而当这个用户教育和渠道搭建的工作一旦完成,微信就可以把“门店快送”的功能做升级,或者把入口放到更显眼的地方。这个渠道的对于商家的意义不言自明,也让微信有了一个商业价值极高的营收点。

    2021年,抖音就内测过一个名为“心动外卖”的项目,但困于即时配送体系最终未能大范围铺开。这次抖音再战外卖,抖音“大力出奇迹”的风格在外卖领域依然能见到影子。

    比如在商家们普遍关心的抽成上,抖音外卖直接把平台抽成比例降低到了2.5%,相比美团外卖固定6%技术服务费+浮动的履约服务费,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玩法上,抖音也相对更加多元,可以借助达人探店或者商家自己做视频的方式,让商品和内容出现在抖音信息流中,以种草的形式做外卖。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商家对抖音外卖并不感兴趣。尽管服务费较低,但由于抖音外卖的用户存量较小,想要获取用户,还是要以商家为主体去做“种草”。而“种草”是有成本的——内容谁来做?抖+谁来投?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那些为自己代言的商家买单。这就劝退了相当一部分缺乏种草能力的小商家。

    加上缺乏自建配送渠道导致的配送费较高等原因,商家需要推出高客单价的套餐化商品弥补成本。对于那些只卖驴肉火烧或者煎饼的商户来说,这是不论怎样组合商品也无法做到的。因此,抖音外卖目前瞄准的商户,仍是大中型的品牌商家。大力之下,商家生态不完整的外卖业务能否出奇迹,仍是一个未知数。

    三、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外卖平台吗? 最近一段时间,提出或者悄悄涉足的外卖行业的并不只微信和抖音两家。其中比较“靠谱”的是京东——2022年6月,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京东正在研究进军外卖行业的可能性,或“按需推出外卖服务”。手握达达快送与到家服务,相比抖音、微信,京东有着更为坚实的即时配送能力做支撑,也有借助到家业务培养出的用户使用习惯做基础,业务逻辑相对顺畅。

    但问题来了,用户是否需要如此多的外卖平台?对于商家来说,多一个平台,是多了机会还是进一步的内卷?

    滴滴外卖的网页还在

    2017年之前,百度也在做外卖业务,后来卖给了饿了么;2018年开始,滴滴也做起了外卖,但因为种种原因,滴滴外卖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没有成为中国的“Uber Eats”(优步送餐)。大公司的尝试在前,至少说明,当时的互联网市场环境是养不活那么多外卖平台的。

    而在当前,互联网产业的增速进一步放缓,外卖的增量需求也将首先被美团和饿了么瓜分,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并不多。深谙流量之道的抖音和微信想必也明白这一点,没有推出大规模的用户补贴政策,不会再像当年外卖大战那样一天就烧出几千万,而是甘于做好商家的渠道之一,做好抖音本地生活、微信小程序等大目标的配合。根据36氪报道,抖音2023年餐饮团购的GMV瞄准750亿,其中外卖的目标是40亿,只是餐饮目标的5%。

    此外,用户在抖音搜索“饿了么”,也能即可进入小程序点餐。这个逻辑和在微信搜索美团外卖小程序来点餐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抖音和微信点外卖的功能早就实现了;只不过这次,是微信和抖音想要自己下场,以自建渠道的角色参与到外卖中来。

    这也是抖音和微信,在不自建配送系统的前提下,短期内能做到的最优解。只是对于用户来说,想要和外卖大战时期一样1元吃外卖的愿望要落空了。

    最近,还有人提出过“让几个人穿上抖音外卖的衣服,去陆家嘴转一圈,能让美团股价下跌20%”的段子。而这,也是不现实的:且不说抖音会不会做这样的一身衣服,它的目标就决定了,美团至少在外卖业务上暂时还是安全的。

    作者:园长,编辑:石灿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刺猬公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