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掷千万投广告,Temu为何是拼多多最优先级的业务?

    设计动态 2023-02-18
    深入美国的Temu,正在再现拼多多在广告投放上的疯狂。 2月13日,美国第57届“超级碗”正式开幕,Temu豪掷1400万美元买下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秒的广告。 伴随着朗朗上口的背景音乐,广告中多次出现“I feel like a billionair

    拼多多的Temu上线美国近半年后,正在加大推广。豪掷1400万美元买下“超级碗”的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秒的广告。重押海外电商的拼多多,有何考虑?拼多多模式,能否顺利复制到海外?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吧。

    深入美国的Temu,正在再现拼多多在广告投放上的疯狂。

    2月13日,美国第57届“超级碗”正式开幕,Temu豪掷1400万美元买下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秒的广告。

    伴随着朗朗上口的背景音乐,广告中多次出现“I feel like a billionaire(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洗脑广告词。与拼多多曾打出的“拼的多,省的多”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处。

    Temu广告截图

    上线近半年后,Temu正在加大推广。“超级碗”的全称为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总决赛,是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之一,每年能吸引近亿名美国观众。因其在当地时间周日晚上开幕,导致千万美国人在周一缺勤,引发了“超级病假星期一”现象。

    每年超级碗的广告价格也在水涨船高,Ad Age和USA Today’s Ad Meter的数据显示, 今年每30秒的广告价格达到700万美元,也就意味着Temu可能花费了1400万美元。

    广告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超级碗广告播放时段,Temu的谷歌搜索量出现了激增,APP下载量也保持了增长势头。

    海外电商市场正在吸引着更多跨界电商玩家的加入,亚马逊、SHEIN都是Temu所要跨越的高墙。与此同时,随着海外社交媒体渗透率的提高,玩家社交渠道的获客成本也在进一步提高,这对于Temu而言并非好消息。

    尽管阻碍重重,但拼多多豪掷千万美金的动作,正表明了将重押Temu、加速扩张之路的决心。

    01 重押海外电商,拼多多作何考虑? Temu不仅在美国发起冲击,其加拿大站点也在近期进入内测阶段,未来Temu将继续深入北美市场,从亚马逊、SHEIN等一众欧美电商平台嘴中抢食。

    Temu是目前拼多多内部最具优先级的项目之一。据晚点LatePost报道,现阶段Temu业务优先级高于主站,其牵头者为拼多多COO顾娉娉(花名阿布),是黄峥在创办欧酷网时的合伙人之一,也被员工视为公司真正的二号人物。

    此外,拼多多创办前,核心团队曾创办过快时尚海外独立站项目乐贝和墨灿,顾娉娉还曾是乐贝的第二大股东。

    自2021年,拼多多陷入用户触顶、营收增速放缓等压力中。其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2年前3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70.26%、102.52%、36%。 为了迎来新一轮增长,拼多多不得不持续加大在新业务上的投入,海外市场也成为其开发的重点。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电商市场之一,发展前景广阔。近两年迎来的市场新变化,给了Temu这类主打性价比的跨境电商平台杀出重围的机会。

    自去年以来,受美国利率政策的影响,通胀压力持续,个人消费不振。进入2023年,情况仍并无好转,根据美国谘商会(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数据,美国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7.1,低于去年12月份的109.0。富国银行的经济学家萨拉·豪斯也在报告中预测,通货膨胀不会悄悄地消失,美国物价稳定的道路将是漫长的。

    在此背景下,美国人开始谨慎支出,并对低价、折扣商品产生更多兴趣,相关零售商的客流量增速十分显著。 Placer.ai近期公布的报告提及,随着消费者继续寻找方法来调整他们的购物习惯,以适应持续的通货膨胀率,折扣和“一元店”所处的行业似乎处于有利地位,预计能够在2023年保持它们的客流量增长。

    当消费者寻找更多物美价廉的购物渠道,Temu将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与拼多多相近,Temu也主打性价比策略。其商品定价集中在0.09-20美元之间,部分商品价格甚至低至1美分。在平台官网顶部位置,还专门设置了24h秒杀活动专区,集中了大量价格低于1美元的商品。

    在美国主流平台中,在商品定价上Temu和SHEIN都主打极致性价比,但Temu的定价更低,折扣更低。在售后服务上,两者都能提供免费退货服务。

    物流方面,Temu提供29美元及以上订单的免费送货服务,SHEIN的包邮门槛则为49美元,两者的送货时间则相差无几。

    性价比策略与拼多多在美国市场的巨额投入,让Temu掀起了不小的水花。

    根据七麦数据,2023年1月至2月16日,Temu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占据着美区iOS免费下载榜首的位置,仅有五天不排在首位,也远远领先亚马逊、SHEIN等竞争对手。

    另据Data ai数据,2023年2月初Temu的DAU约有500万,1月MAU约为1600万,7日留存率由2022年11月的14%提升至2023年1月的22%。

    拼多多的野心不小。2023年,Temu的GMV目标设置为30亿-40亿美元,计划在未来一年让Temu的收入达到30亿美元。

    而据《金融时报》称,SHEIN公司去年实现了300亿美元的收入。 相当于Temu计划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成长为SHEIN如今体量的1/10。

    02 Temu向前冲,商家必须跟? 作为一个上线不到一年的新平台,Temu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卖家,但随着平台减少补贴、收紧政策,一边有商家抱怨生意不好做,一边也有更多商家跟进,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为了吸引商家,早期Temu的国内段物流运费由平台承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运费补贴政策。目前则由平台和卖家各承担50%,降低了补贴程度。

    同时,Temu正在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把控,也在近期发布了《商品质量事故处理规则》,未上架商品被查出质量问题,需要承担责任。

    自上线以来,Temu跨境卖家中心的入驻门槛一直很低,采取了0佣金、0保证金的模式,与此对应的是,Temu采用了平台运营、商家供货的轻资产模式,定价、发货等由平台负责,商家则需要将商品寄到仓库。

    但在此过程中,只有经过比价、价格更低的商品,才更容易被平台上架。定价权被平台主导,导致不少商家牺牲利润、难以盈利。

    这也使人联想到拼多多以中低端商家作为核心、聚焦于标品和白牌、满足商家薄利多销需求的策略。

    因此拼多多卖家经常前期亏本促销,后期靠爆品拉动销量提升,达到薄利多销,或是靠爆款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提升整体利润。

    Temu想要吸引的,也是能基于自身供应链控制成本、最终将利润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商家,可总结为工厂型、贸易型商家。 这也可能是拼多多此前“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中百亿资源包可能投向的商家和企业。

    对于这类商家而言,Temu向前猛冲的过程中,它们有更大胜算分一杯羹,必须要跟进。

    2021年亚马逊封店潮的发生,也让更多跨境电商商家急迫地入驻更多平台。 在这一事件中,亚马逊平台被封店的中国卖家超过5万家,因货物无法从海外仓送回国内,卖家损失超过千亿,抗风险能力本就较弱的中小商家,因此遭遇生存危机。

    因此,跨境电商商家也希望摆脱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将鸡蛋放到更多篮子中。

    随着商家和用户的涌入,Temu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Temu并未为新手卖家提供培训服务,当产品因包装、定价等问题,导致退货或下架商品时,商家感觉到与平台的沟通不畅。

    从各项购物体验而言,Temu大致与SHEIN等竞争对手持平,但根据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反馈,Temu存在客户服务态度较差、发货时间不稳定的情况,目前在商品品类上SHEIN也更胜一筹。

    尽管商家看好Temu,但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各项短板。

    03 拼多多模式能否顺利复制到海外? Temu上线于去年9月初,次月便登顶美国Google Play购物类软件下载榜第一,近半年内下载量表现不俗。 这一切得益于社交裂变、烧钱投放策略,让Temu的冷启动颇为成功。

    Meta广告库的资料显示,仅2023年1月,Temu就在Facebook上投放了至少 6400条广告。与拼多多类似,Temu在海外的成绩也离不开大手笔花钱营销,Facebook、Instagram、谷歌、Tiktok等平台都出现了Temu的广告。

    近几年,美国社交渠道的获客成本在不断上升,Temu也没有赶上国外主流社交媒体的早期流量红利期,可能很难低成本地提高用户规模。

    与此同时,阿里、京东、字节都在大力布局海外市场,竞争还将推高玩家的获客成本。据36氪报道,行业人士预测,SHEIN去年上半年在Facebook渠道的获客成本约为35美元,拼多多则可能需要2-3倍的价格,才能将用户拉到自己平台。

    与拼多多社交裂变的模式相差无几,Temu也推出了名为“Referral Bonus”的玩法,用户每邀请5位新用户注册,便能获得20美元现金。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及家庭。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分享Temu的活动链接,请求其它用户“凑人头”。

    但“凑人头”的玩法并不利于用户留存。为此,Temu推出了try-on haul(开箱试穿变装)活动,此前SHEIN的该类话题引发了不少网红试穿,来提高用户的购买欲。

    相比拼多多的低调崛起,Temu推出的当下,电商玩家已经十分熟悉社交电商的玩法。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就曾在多个国家推出人拉人砍价活动,在巴西,速卖通是首个将此玩法引入当地的电商平台。 社交玩法,不是Temu独有的优势。

    图/App Store

    不过,用户留存的核心还是在于平台的商品供给,如品类、物流体验、产品性价比等带来的用户体验。Temu还要投入更多仓储、物流、售后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这些方面,Temu还要继续发力,但也要考虑到盈利的目标。

    参照拼多多的发展情况,其前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企不下的营销费用、低毛利率的商品销售业务。不过,截至2023年三季度,拼多多连续第六个季度维持利润正增长。

    尽管拼多多用户增速放缓,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一定量级,不再需要大量烧钱,只需深耕老用户。在成本支出上控制得当的同时,拼多多开辟了多个营收来源,广告推广、自营业务、交易服务等业务,使其营收规模不断增长。

    为了控制成本,拼多多对物流服务较为忽略,这一点也延续到Temu上。

    根据海通国际的研究报道,Temu的物流流程包括了头程、干线和尾程。Temu干线+尾程的配送成本在8-9美元/单,USPS、FedEx、UPS三家美国主流尾程物流服务商的小包裹价格在10-15美元区间。目前Temu配送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为Temu用的服务商极兔与平台共担部分损失,收费才能低于行业平均。

    Temu用的服务商除了极兔,还有云途,全程时效性在10-15天,但报告提到,这两家服务商都未在美国铺设网络,是采购本地物流服务商提供服务。

    Temu放弃了一部分的物流体验,不触碰自营等重模式,可以预测,Temu也将像拼多多一样在服务建设上投入较少。而将更多成本投入花在用户增长上、折扣促销上。至于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的夯实,则是更遥远的事了。

    围绕“低价”这一竞争优势,拼多多从激烈的中国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Temu也想走拼多多的老路。 未来尚不可知,但起码现在,Temu已经拥有了“梦幻开局”。

    作者:晓阳,编辑:周烨

    来源公众号:一刻商业(ID:yikecaijing),花十五分钟,读一篇干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一刻商业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中国的B2B SaaS市场怎么了?——重新认识和塑造新的To B市场

    设计动态 2023-02-18
    2022年对于我们很多SaaS创业者、从业者来讲,是一种无比的煎熬和迷茫。 SaaS的订阅与续费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企服业务的开展陷入了泥沼。我们从去前线销售那边得到的反馈是客户不再需要我们的产品服务了,因为要节约经营成本支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另有隐情

    过去的一年里,SaaS营收惨淡。今年的1月中旬,全球SaaS独角兽Saleforce宣布裁员10%,约8000名员工,并且减少办公室的租赁空间,开支节流成了当下企业的存活策略。而同时,近期SaaS出海、跨境交易成了重点赛道趋势。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2B SaaS市场还能不能做呢?一起来重新认识和塑造新的2B 市场这门生意。

    2022年对于我们很多SaaS创业者、从业者来讲,是一种无比的煎熬和迷茫。

    SaaS的订阅与续费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企服业务的开展陷入了泥沼。我们从去前线销售那边得到的反馈是客户不再需要我们的产品服务了,因为要节约经营成本支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另有隐情?

    在今年的1月中旬,全球SaaS独角兽Saleforce约拥有8万名员工,实施一项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裁员10%,约8000名员工,并且减少办公室的租赁空间。在经历了疫情催生的增长高潮之后,Salesforce成为最新一家寻求削减成本的美国科技公司。

    Marc Benioff在内部致员工的邮件中说道:“当前宏观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性,我们的客户正在对其采购决策采取更加谨慎的做法。在新冠疫情的早期,随着收入激增,我们招聘了太多员工。我对此负责。”

    这种裁员的风波犹如太平洋上空的冷空气般席卷着整个南北半球,正如Marc Benioff所述,客户在选择和采购SaaS产品比以往更加的谨慎,大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开支节流成了当下企业的存活策略。

    过年期间本想邀约几个同行交流下2022年的复盘心得,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避而不谈,其中有个朋友向我提到这样一个问题:2023年,中国的B2B SaaS还能不能继续做?

    提出这个问题的缘由一方面是受近期SaaS出海、跨境交易成了重点赛道趋势,另外一方面由于2022年的SaaS营收惨淡。甚至有的朋友调侃,搞SaaS还不如把钱投入银行吃利息还能够有点赚头。

    我们与其去讨论“中国的2B SaaS市场还能不能做?”,还不如重新认识和塑造新的2B 市场这门生意。

    SaaS行业的兴起和增长来自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企业的转型依托着业务的增长或因某项业务流程的长期成本耗费,不得不依赖系统进行改变。

    中国的B2B SaaS还能搞,而且增长的空间很大,但SaaS厂商们要开始转变产品和销售思维, 过去有两种较为极端的销售思维:

    只要搞定购买决策者即可。(人际关系型销售) 产品驱动型(PLG策略),认为只要酒香就不怕巷子深,把资源全部 ALL in 在产品研发上。 第一种方式的销售们,确实能够在早期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订阅用户和营收。一般SaaS的订阅费用也不会很贵,对于采购的企业的负责人而言,花点钱卖个人情,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种方式,以产品为驱动点,加强产品营销策略,企业更注重模仿美国的SaaS的成长路线,将大量的成本支出投入在产品研发设计上。

    无论那种方式,都有利弊之分。 以人际关系去做2B生意,也会因人际关系而终止合作,来年续费成为最大的问题。而产品驱动型方式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客户认同产品价值并且愿意去做尝试使用。

    过去,我常常与销售同学强调一点,B2B的生意不是单靠销售或者营销单方面去推动达成的,而是两者的结合才是推动成单的催化剂。

    那些过分依赖产品作为自驱动的SaaS企业应该考虑结合人际销售方式进行,先由人际销售模式去打开熟人生意,2B早期业务的开张大部分是依赖于熟人关系的“照顾”达成的。

    切记,靠人际销售关系达成的生意,如果没有好的产品、营销手段,后续也会面临“无人可靠”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建议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熟人只能帮你打开局面,好的产品、有效的价值才是长久的续费策略。

    2B生意跟做生态场景链很像,业务生态是自动、自发、自生进化而成的,并不是靠人为的去创造出来。企业想要通过SaaS产品解决的问题很多,总体围绕着提升效率方面进行“降本增效”,从而催化了业务场景类工具化产品,以满足人工效率的提升。

    在过去的疫情时期,企业没有那么多事情和业务需要进行,意味着这一类产品即将失去存在使用的价值和意义。用一句话来讲:杀鸡焉用牛刀。Excel表能够达成解决了问题,我为什么还要花这钱去续费订阅呢?

    这就又回到供需的关系。企业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系统来解决,那么就不再需要进行购买或续费我们的SaaS产品来做提效。换个方向思考, 我们SaaS产品要想办法给企业的价值升级,只有帮助购买的企业进行价值升级以后,才会加大供需的需求量,企业用户才会对产品产生价值认知。

    过去在中国的2B市场里,经常会涌现出N多家同类产品的SaaS企业同时竞争某一垂直的业务场景线,产品研发变成互相抄袭、服务体系相互模仿。最后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营销、销售方面,产品的迭代和升级成了辅助性的策略。

    价格战打的满天飞,只要你敢降价,就一定会有人比你更低的价格。用户在众多类似UI界面和服务权益更倾向于选择低价的产品订阅,但往往这一类产品的质量、解决问题的创新并不能给用户带来足够的价值。用户使用过一次之后,就会对所有的类似的SaaS产品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自己花钱买了教训,以后不再上当了。

    例如:前几年较火的SCRM产品,当时可谓是被资本看好的赛道,但今年面临客户流失严重情况。本身利用企微进行客户管理和获客是提升企业自身价值的方向,故事是容易讲,但用户不再买单了。

    这还是跟行业市场的供需关系,SaaS用户发现不是软件不好用(UI、UE用户体验方面),而是用了,也无法产生业务价值。这个才是目前阻碍中国B2B SaaS市场增长的最大阻力。

    因此,我们重新认识和塑造新的 B2B 市场需要仔细分析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以下是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步骤:

    进行市场研究: 为了识别一个新的 B2B 市场,公司必须首先了解市场趋势、规模和潜在客户群。进行市场调查以深入了解市场规模、潜在客户和竞争对手是关键的第一步。 确定客户需求: 一旦新的 2B 市场得到认可,公司就需要确定潜在客户的需求和痛点。这可能涉及进行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以了解客户在产品或服务中寻找什么。 制定独特的价值主张: 基于从市场研究和客户需求中收集的洞察力,公司需要制定独特的价值主张,使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该价值主张应满足目标市场的特定需求,并为客户选择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其他产品或服务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 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 在新的 B2B 市场中与其他公司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并提供接触新客户的机会。这可能涉及与互补企业合作或利用行业协会在市场上建立影响力。 持续监控和适应: B2B 市场在不断发展,公司需要做好准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持续监控市场并收集客户反馈可以帮助公司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对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公司可以识别和塑造一个新的 B2B 市场,并通过提供满足其目标客户独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为自己定位以取得成功。

    专栏作家

    大D ,微信公众号:ToB产品创新研习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ToB SaaS产品专家。曾在国内多家上市企业担任互联网总监、信息技术部总监,带领团队多次从0到N进行产品商业化闭环,现专注于SaaS服务产品创业。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8400字深度拆解!五大招聘APP的首页设计分析

    UI交互 2023-02-18
    2023年市场逐渐复苏,招聘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招聘平台的深入体验与了解,给本人带来了很多使用体验,所以此次我对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五家招聘 App 的首页功能进行拆解与分析,让大家更加了解招聘行业与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往期拆解:万字拆解!123...

    2023年市场逐渐复苏,招聘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招聘平台的深入体验与了解,给本人带来了很多使用体验,所以此次我对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五家招聘 App 的首页功能进行拆解与分析,让大家更加了解招聘行业与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往期拆解:

    万字拆解!12306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 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APP,因为它的算法难度和春运期间访问量几乎是全球之最;但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垃圾的 APP,因为在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遇见很多奇葩、愤怒的体验。

    阅读文章 >

    一、阅读须知 1. 时长说明

    全文约 8000+字,深度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25-30 分钟;

    2. 观点阐述

    本文所有观点不代表公司,仅个人观点;本文中的所有观点没有任何产品偏向,仅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来分析产品;

    3. 适合人群

    第一类:UI/UX 体验设计师:跳出设计执行层,去思考招聘产品背后的设计策略,提升产品设计分析能力;

    第二类:产品/运营经理:通过全面的产品设计拆解、用户逻辑分析,获取产品设计参考;

    第三类:招聘行业从业者:通过首页分析与拆解,获取竞品逻辑参考;

    二、行业介绍 1. 招聘平台定义

    指运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帮助雇主和求职者完成招聘和求职的网络站点。

    狭义的招聘网指以网络为媒体的招聘广告发布平台及相关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广义的招聘网站拥有招聘网站且网络招聘营收比重较高的公司,提供如招聘信息发布、简历下载、定制招聘专区、求职简历生成、职位搜索、薪酬查询等。

    2. 招聘平台优势

    ① 对企业

    提高招聘效率; 改善招聘效果; 提高生产力; 提高响应速度; 提高各部门合作度; 提供可持续作为后备的人才库资料 ② 对求职者

    快捷方便

    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要在人才网站上登记了个人简历,即可等候企业的招聘信息,如果上网方便还可以主动出击。网络招聘平台不断升级更新,快捷而富有效率,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可以不出家门就对工作的类别、地区和需求进行全方位智能查询,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资等信息。工作职位分类清晰、针对性强。一些大的招聘网站,可以随时查询到数万条信息,而且每天更新职位,只要在家关注招聘网站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

    机会多

    网络求职的一大特点是招聘信息量大,海量的职位库中,求职者选择适合职位的机会也就越大。

    无限制

    “传统的招聘会不是每天都有,而且浪费精力和金钱。”一名求职者在采访中这样表示。相比其他招聘形式,网络求职也没有区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给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异地求职者,这省却了奔波于不同城市的烦恼;对于一般院校学生,因为不易亲临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但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与其它求职者同等竞争的机会。

    3. 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代表的综合类招聘平台;第二类是以 58 赶集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第三类是以 Boss 直聘、猎聘网等为代表的垂直招聘平台。这些垂直招聘平台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特定人群,比如,猎聘网主要面向高端人才,Boss 直聘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虽然招聘平台众多,但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传统模式,即招聘平台同时从 B 端(企业)和 C 端(个人用户)收取费用,综合类招聘平台均采用此模式。

    第二,C 端免费模式。招聘平台以求职者用户为中心,主要向 B 端收费,如企业完成招聘后平台按单提成等。然而,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用户数量都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

    4. 排行图谱

    根据易观千帆 2020 年 6 月招聘类 app 数据的显示,第一位 Boss 直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558.76 万,日均活跃人数 369.80 万。 第二位前程无忧,月活跃用户人数 1296.29 万,日均活跃人数 268.78 万。 第三位智联招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139.37 万,日均活跃人数 243.75 万。第四位猎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509.81 万,日均活跃人数 97.48 万。(以上数据为 2020 年数据,数据仅供参考),从招聘排行不难看出,招聘行业目前是属于多强混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垄断局势。各家都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此次我们主要分析头部的招聘产品分别为: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 5 家招聘 APP。

    5. 产品更新频次与平台 slogon

    (1)产品更新频次:更新频次越高,说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企业的发展就越有保障。根据点点数据提供的招聘类 app 更新频次数据的显示,BOSS 直聘的更新频次为:2.4 周/次、前程无忧 5 周/次、智联招聘 2.6 周/次、猎聘 2 周/次、拉钩招聘 2.1 周/次,从数据可看出猎聘的产品更新频次最高,前程无忧相对更新频次最低。

    (2)平台 slogon: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和一个网站来说,slogan 都非常重要。广告口号是一种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的商业用语,它所强调的是一家公司和它的产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以下为各公司的 slogon。

    Boss 直聘:找工作,上 BOSS 直聘直接谈

    前程无忧:专业招聘求职找工作平台

    智联招聘:人才求职找工作招聘平台

    猎聘:招人找工作上猎聘,准!

    拉钩招聘:招聘找工作高薪求职

    三、首页拆解 1. 框架结构分析

    ① 框架结构

    首页各家的框架大同小异,整体分为:顶部操作区、运营区、内容筛选区、职位内容区、底部操作区这五个区域组成,下图为首页的框架图可以让大家快速熟悉页面结构。

    ② 首页页面与品牌色

    虽功能相近,但各端的页面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品牌色也有很大的差异,优秀的色彩会更好的占据用户的心智,合适的品牌色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准确的调性与情感,下图为各产品首页样式与品牌色色值,让大家更加快速的了解界面与品牌色。

    2. 顶部操作区

    ① 布局

    首页的顶部导航栏,是界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镜频率极高, 在苹果界面指南中,则被称为 导航栏(Navigation Bar)。在界面中,顶部栏会显示与当前屏幕相关的信息和操作素材。在招聘行业的顶导中 导航 栏主要结构为左右结构 主要功能为:选择职位、添加职位、搜索等。

    ② 顶部背景

    顶部背景是首页视觉风格的关键,它决定着产品的调性。目前这五款产品中的顶导一共有两种风格:

    渐变弥散风格:赋予界面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感,营造出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又不抢界面眼球,也是目前主流 APP 的设计趋势。应用产品为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 品牌单色风格:此风格会提升色彩在界面中的占比,相比渐变风格界面会显得传统与稳重,赋予产品严肃的调性。应用产品为猎聘、拉钩招聘

    设计思考

    这两种风格哪个更加适合招聘平台?

    (1)通过这两种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给予用户轻松的界面感受,一种是正式严肃的氛围,到底哪种更适合招聘行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使用的用户人群与用户心智。用户人群:主要是来找工作的用户,使用人群体为 22-35 岁;用户心智:来找工作大多是忐忑的紧张的甚至对未来抱有期待的心理;

    (2)接下来我们把用户带入到这两种界面中,我们会发现当一个紧张的人进入到轻松的氛围中自然会降低用户的负面情绪,但我们将这种用户心智的人带入到一个严肃的氛围中会带给用户更大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接下来我把界面发给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群,让他们进行了匿名投票,其中选择渐变弥散的占比为:80%,主要反馈:好看、高级、看着更舒服轻松;10%的人选择了单色风格,主要反馈为:喜欢正式一些的;还有 10%选择弃票觉得两种都不太好;通过投票也认证了更多的用户喜欢招聘界面调性应该更加轻松些;

    ③ 搜索

    这五款产品的搜索样式也是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图标式入口搜索与搜索框搜索。其中 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为图标搜索入口;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搜索框搜索,这三款产品都支持上划隐藏输入框提高界面屏效(这里点一个赞);

    设计思考

    搜索功能是否是招聘首页的核心功能?是否需要强化搜索框?

    首先经过分析,招聘平台的搜索场景与频次,搜索功能支持的内容分别为搜索职位与公司。

    (1)搜职位:首页上已经有用户预设好的职位,使用搜索可能是因为预设的职位不够精准(但现在职位分类已经十分精准)或预设以外的职位,所以本人很少用搜索来搜索职位;

    (2)搜公司:当用户有固定想了解和想加入的公司时会通过搜索来进行查询,所以此场景的使用频次会更高;

    其次我们发现现在带搜索框的产品上划后都会隐藏搜索框,由此可以判断搜索功能可能不是首页最核心的功能,没必要强化搜索框来影响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产品可以适当弱化搜索功能;

    ④ 管理职位

    此场景主要是从首页的“+”中跳转进入,主要功能为管理当前职位、添加新职位、求职状态等功能,编辑求职中支持选择城市、期望职位、职位偏好、薪资要求、期望行业同时支持删除职位功能。

    产品亮点

    在管理职位页,Boss 直聘可以根据当前添加的职位推送相关与之前设置过的职位列表,这里采用了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取原则,让选择可见,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阅读文章 >

    设计误区

    在编辑职位中拉钩招聘的表单设计有一个明显的设计缺陷,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扫原则,它让整体的表单动线呈现为多个"Z"字形,让用户的可读性降低,应当把标题放到输入区上方,让整体动线成直线,提升用户的阅读一致性。大家也可以检查下自己设计过的表单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如果有及时改正。

    设计误区:

    猎聘与智联招聘在修改职位页中把主按钮做成删除功能,这在我使用产品中带来了非常不好的体验,当用户修改完内容后还要寻找保存在哪里时,如果用户不注意很容易进行误操作,很多用户来编辑职位可能就是改一下城市或者薪资。第二个问题点是两个按钮距离过大,操作体验不一致,建议统一把按钮放在下方,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⑤ 职位交互

    滑动首页区域可以进行职位之间的滑动切换,这一点在所有招聘产品中都保持一致,可以让用户快速的进行职位切换。

    设计误区

    智联招聘的顶导区域有两个模块,分别为“职位”和“靠谱榜”,首先第一个设计误区,我注意到“职位”下方有一个触控条,这个条出现的交互定义是可滑动区域,而进行滑动后发现是滑动下方的职位而不是此区域,所以这个触控条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在设计入口的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不要增加无故的设计来提升用户理解成本);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当发现靠谱榜是点击才能进入后,想着这两个入口是可以来回点击切换的,结果发现是转到到一个 H5 落地页?是点返回 icon 回到首页,所以首页职位那两字存在的必要是什么?不仅让界面多了一个触控条甚至这俩字任何功能都没有,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掉,然后把靠谱榜换成图标放到搜索的右边呢?属实不太理解。

    3. 运营区

    ① 类型

    运营区是首页的引流功能,首页增加运营入口可以提升广告与运营活动的点击,但区域要进行克制,不能因为运营区影响主要功能的使用。在招聘行业的运营区的主要功能为:banner、直播、商业产品。其中 Boss 直聘没有运营区,智联招聘只有直播,猎聘有商业产品与直播,拉钩招聘是 banner 与商业产品,前程无忧全部都有。

    ② 占比

    招聘行业作为工具类产品应当尽量减少运营区的占比,占比越高就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更大的体验阻碍,其中 Boss 直聘运营界面屏效占比为 0%,智联招聘占比为 23%,猎聘占比为 10%,拉钩招聘占比为 19%,前程无忧为 50%。

    产品亮点

    Boss 在首页没有设置运营区,这让界面更加工具化,把直播和活动的相关入口放到“我的”和“有了”里大大提升了首页的使用体验。

    产品误区

    前程无忧的运营区的屏效比占到了 50%,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核心内容区的信息展示,其次运营区有两个 banner 位这样用户进入首页后显得杂乱无章,让用户无从下手。

    4. 内容筛选区

    ① 功能

    内容筛选区也是以左右结构为主,布局与顶导类似,左侧功能区为:推荐、附近、最新;右侧功能分为:地区选择、与筛选;此功能区所有产品功能相同。

    设计思考

    次标题选中时是否需要视觉强化?

    根据界面层级关系发现,左侧的功能区在首页场景里属于一个次标题的位置,当前产品中有 3 款产品选中后样式为文字加粗,还有两款为选中后变为品牌色。其中猎聘最为复杂不仅改变了文字颜色还增加了圆角卡片。经观察主标题(也就是职位名称)为一级标题,产品都为默认色值,所以副标题应该遵循色彩规则保持设计一致性,选中加粗即可,没有必要强化,这样会导致模糊视觉层级,其次目前设计趋势为简化褪色,减去没必要的色值,给用户带来更简洁的体验。

    设计误区

    前程无忧的筛选列表中有一个月薪范围功能,这里是需要用户手动来填写,而其他产品则为滑动条滑动选择,这里前程无忧的手动填写就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人性化帮助原则,相比滑动选择这种手写的交互方式会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建议改为滑动选择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5. 职位内容区

    ① 布局

    职位展示区是首页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主要展示职位的重要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基础的判断,布局整体是卡片化处理,主要内容为:职位名称、公司信息(公司名称、人数、是否上市)、招聘人员、职位标签、薪资、地点和不感兴趣。各产品的内容信息基本一致,但样式上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职位标签在公司下方和职位标签在职位下方;

    设计思考

    职位标签是应该放到职位名称下方还是放到公司信息下方?

    首先要思考职位标签是什么,职位标签是对于职位进行的更详细的介绍如:工作经验要求、工作学历要求、职位类型等职位信息,这样看下来应该采用方案一(职位标签在职位名称下面)更合理,因为标签是根据职位而定的,但这样设计会导致主副文案(主文案为职位名称,副文案为公司信息)被标签所隔开,导致卡片的信息展示不协调。其次整体的卡片是职位卡片,卡片上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是为这个职位服务的,标签只要出现在卡片内就可以满足用户预期,不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所以把标签放到更适合的位置让卡片展示更协调与舒适即可,所以方案二更加适合。

    ② 薪资展示

    招聘平台中的薪资是非常重要的文字信息,找工作工作内容是一方面,但薪资对求职者来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各产品中都对文字进行了一定的强化如:加入品牌色、专属数字字体等方式来进行特殊处理。薪资的文字结构为 xx-xx 万·xx 薪。

    产品思考

    薪资文字信息应该是用 K 为单位还是以万为单位?

    从用户角度分析“万”是中国的通用单位,对国内用户的理解成本更低,“K”是英文单词前面都有“kilo”的前缀,在国外为数字的通用单位,而且外国是不用“万”来做单位的,通常用“K”来表达薪资 10K=1 万,随着“K”这个单位逐渐在国内普及,和招聘市场逐渐走向海外,单位也由“万”变成了"K",不过“K”对于很多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建议产品同时支持国际单位与中国单位,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定义展示需要的数字单位。随后将这些平台是否支持这个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 Boss 直聘在设置-主题设置中可以选择数字单位,其他平台均不支持,这点为 Boss 点个赞。

    设计亮点

    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对薪资进行了特殊字体处理,对于招聘行业数字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这些设计细节就是拉开产品之间的设计差距,定制化的数字可以与普通文字拉开差异,让数字更具备识别性,提高薪资信息在职位卡片中的视觉比重。

    ③ 反馈功能

    反馈功能是提升职位列表质量的重要途径,招聘行业的反馈原因主要分为:公司不感兴趣、地区不感兴趣、行业不匹配、职位不符合预期、薪资低、其他原因等方面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在有反馈功能的产品中,Boss 直聘和前程无忧反馈原因最多有 9 个,猎聘最少仅有两个,反馈原因越多推送就会越精准,所以反馈原因方面猎聘还需要继续提升。

    产品误区

    这 5 款产品中,职位卡片可以进行删除与不感兴趣反馈,这样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从而提高推荐职位的精准度。但拉钩招聘目前不支持反馈功能,这样会导致推荐列表无法根据用户来定制职位推送,推荐不精准会严重的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从而降低使用频次。

    6. 底部操作区

    ① 布局

    底部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多种形式如:常规类展示、不规则突出展示、悬浮式展示、隐藏式交互展示等,但在这 5 个产品中,都采用的是常规类展示,其中猎聘、Boss 直聘、前程无忧为 4 个功能入口,智联招聘和拉钩招聘为 5 个功能入口。组合形式都为 icon+文字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高用户操作体验。

    设计思考

    消息入口需要放到倒数第二个吗?

    这个问题是我一直纠结很久的问题,通过日常高频使用的产品发现(抖音、微博、支付宝、闲鱼等)消息功能都放在倒数第二个入口,从而养成了用户习惯,所以当我使用猎聘和智联时就会经常出现点错的情况,其次像日常使用的其他软件(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车等)也都把高频使用功能放到倒数第二个入口,这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一般产品第一个入口是最核心的功能,而第二个入口距离第一个入口过近这样会导致用户不容易察觉到,所以第三个入口或倒数第二个入口是底部最适合放置第二核心功能的区域。招聘平台消息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求职者和招聘方大多都是通过“聊”来促进职位达成,所以把消息放到倒数第二个位置最为合适。

    ② 图标设计

    底部导航栏的图标是路牌,承担着指路的作用,给用户指明进入产品后可以分别通往什么页面。早期的底部导航栏是单一的指路功能,而经过多年的设计迭代底导还具备着品牌调性、识别度、设计风格等功能。

    设计亮点

    前程无忧的首页入口选中后出现品牌 LOGO,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加品牌曝光和识别度,更加凸显产品的专业与品牌调性。

    设计亮点

    Boss 直聘在底部图标设计上也是用尽了心思,在点击时增加渐变微动效让图标更具识别度,这种情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感官体验,还可以更好的拉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亲和力,这些设计细节的累计才能不断的打动用户内心的惊喜感,也是设计师们不断探索的设计方向。

    四、总结 通过对招聘行业首页的分析与拆解,发现整体体验下来这些平台的使用都还是不错的,因为此次是站在一个“挑刺者”的身份来横向体验对比产品,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用户体验单一产品是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差异。在这次对比拆解中,发现 Boss 直聘是这 5 个招聘 APP 最好用的产品,无论是从产品层:薪资单位切换、反馈类别数量、没有运营广告等,还是从设计层:数字的特殊设计、底导 icon 动态设计等,都体现出产品与设计细节。希望其他平台可以弥补自身的问题,重视用户体验,努力做打动人心的好产品。

    下面是本人对各产品的打分(仅个人观点)

    Boss 直聘:☆☆☆☆☆

    猎聘:☆☆☆☆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拉钩招聘:☆☆☆

    参考文献:

    点点数据-数据对比 易观千帆-招聘类产品数据分析 尼尔森十大原则  

  • 用好这5个简单实用的海报技巧,特别容易出效果!

    UI交互 2023-02-18
    今天给大家分享五种针对海报的小技巧,都是不需要有什么技法基础就可以做到且效果还不错的。当然了人在床上躺水平心中涨是不可能的,了解这些技巧后也要尽可能的去实操练习一下,如果实操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加我末尾的微信,咱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往期回顾:案例实操!保姆级的元宵节海报设计教程来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五种针对海报的小技巧,都是不需要有什么技法基础就可以做到且效果还不错的。当然了人在床上躺水平心中涨是不可能的,了解这些技巧后也要尽可能的去实操练习一下,如果实操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加我末尾的微信,咱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往期回顾:

    案例实操!保姆级的元宵节海报设计教程来了! 大家元宵节的设计都做了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元宵节的案例实操,同时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方法帮助大家能更快速高质量的出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海报设计教程: 往往做不出来设计,就是这三个问题。

    阅读文章 >

    一、藏头露尾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可以被分割的主体,通过在主视觉区隐藏起来主体的一部分然后在另一区域让其显示出来,这样重复不同于单纯的复制可以有效避免呆板以及尴尬,当然了最大的优势还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双主体甚至更多主体同时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平衡性,就想象两个主体是在画面里玩跷跷板,如果一侧过重就需要减少其在画面内的占比。

    如果一侧过轻,则可以考虑让标题等信息集中集中到轻的一侧。

    二、多维组合 二维三维的组合不仅仅体现在插画和照片,还有图形和图片的集合部分,采用真实化有助于给画面以焦点,能够有效避免纯图形过于抽象或者纯照片过于普通,是一种很有设计感的组合手法。

    这种手法核心就是穿插,前后的叠压很重要,亦或者是通过一些细小的元素打造画面透视,无论哪一种手法都是为了打造空间感,如果觉得画面比较闷没有亮点,就非常有可能是空间感的塑造上出现问题。

    三、出血文字 经常有读者跟我说,我不会图形造型怎么办,我设计看起来很普通怎么办,这个出血文字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出血文字就是把一个文字拉到极大让画面的边缘裁切掉这个文字的一部分。

    特别适合书法体或者外文这种内部结构类似图形感觉的字,越过版心首先就会打破死板,如果使用的是书法体更有一种大气的感觉,细节是如果你使用大字出血不妨加上点属性的小字来进行点缀类似下图这种就很好。

    如果变形特别厉害足以形成空间的话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画面了,当然这种更加适合做练习的版视探索,实际商业中做这种画面大概率是没法协调好视觉性和阅读性的。

    四、英文手写体 单独把这个字体拎出来讲是因为这个用好了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局部的负空间,或者部分空间的空白,以及标题或者画面的死板感,甚至是主体的视觉性不足和画面亲和力不够情绪传达不到位等等,都可以通过手写英文来解决。

    更多英文字体推荐:

    婚礼设计必备!5款带连笔的高质量英文花字体(已打包)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五、竖版横做 顾名思义就是拿竖版的图片横着做,优点就是形式感很强,因为打破常规所以看起来会比较有新鲜感,但缺点也同样不小,主流商业难接受,影响阅读甚至影响视觉传达,因为人很少会歪着脑袋看海报,除非你的内容真的吸引到他。

    做这种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并不是所有元素都要翻转,该保留的阅读元素一定要保留好。第二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如果你的项目很重视形式感并且客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第三规律不变,版式结构思维还是用纵向思维做,翻转后的元素视为图形就可以了。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视研设」

  • 用好这5个简单实用的海报技巧,特别容易出效果!

    UI交互 2023-02-18
    今天给大家分享五种针对海报的小技巧,都是不需要有什么技法基础就可以做到且效果还不错的。当然了人在床上躺水平心中涨是不可能的,了解这些技巧后也要尽可能的去实操练习一下,如果实操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加我末尾的微信,咱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往期回顾:案例实操!保姆级的元宵节海报设计教程来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五种针对海报的小技巧,都是不需要有什么技法基础就可以做到且效果还不错的。当然了人在床上躺水平心中涨是不可能的,了解这些技巧后也要尽可能的去实操练习一下,如果实操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加我末尾的微信,咱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往期回顾:

    案例实操!保姆级的元宵节海报设计教程来了! 大家元宵节的设计都做了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元宵节的案例实操,同时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方法帮助大家能更快速高质量的出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海报设计教程: 往往做不出来设计,就是这三个问题。

    阅读文章 >

    一、藏头露尾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可以被分割的主体,通过在主视觉区隐藏起来主体的一部分然后在另一区域让其显示出来,这样重复不同于单纯的复制可以有效避免呆板以及尴尬,当然了最大的优势还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双主体甚至更多主体同时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平衡性,就想象两个主体是在画面里玩跷跷板,如果一侧过重就需要减少其在画面内的占比。

    如果一侧过轻,则可以考虑让标题等信息集中集中到轻的一侧。

    二、多维组合 二维三维的组合不仅仅体现在插画和照片,还有图形和图片的集合部分,采用真实化有助于给画面以焦点,能够有效避免纯图形过于抽象或者纯照片过于普通,是一种很有设计感的组合手法。

    这种手法核心就是穿插,前后的叠压很重要,亦或者是通过一些细小的元素打造画面透视,无论哪一种手法都是为了打造空间感,如果觉得画面比较闷没有亮点,就非常有可能是空间感的塑造上出现问题。

    三、出血文字 经常有读者跟我说,我不会图形造型怎么办,我设计看起来很普通怎么办,这个出血文字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出血文字就是把一个文字拉到极大让画面的边缘裁切掉这个文字的一部分。

    特别适合书法体或者外文这种内部结构类似图形感觉的字,越过版心首先就会打破死板,如果使用的是书法体更有一种大气的感觉,细节是如果你使用大字出血不妨加上点属性的小字来进行点缀类似下图这种就很好。

    如果变形特别厉害足以形成空间的话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画面了,当然这种更加适合做练习的版视探索,实际商业中做这种画面大概率是没法协调好视觉性和阅读性的。

    四、英文手写体 单独把这个字体拎出来讲是因为这个用好了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局部的负空间,或者部分空间的空白,以及标题或者画面的死板感,甚至是主体的视觉性不足和画面亲和力不够情绪传达不到位等等,都可以通过手写英文来解决。

    更多英文字体推荐:

    婚礼设计必备!5款带连笔的高质量英文花字体(已打包)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五、竖版横做 顾名思义就是拿竖版的图片横着做,优点就是形式感很强,因为打破常规所以看起来会比较有新鲜感,但缺点也同样不小,主流商业难接受,影响阅读甚至影响视觉传达,因为人很少会歪着脑袋看海报,除非你的内容真的吸引到他。

    做这种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并不是所有元素都要翻转,该保留的阅读元素一定要保留好。第二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如果你的项目很重视形式感并且客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第三规律不变,版式结构思维还是用纵向思维做,翻转后的元素视为图形就可以了。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视研设」

  • 8400字深度拆解!五大招聘APP的首页设计分析

    UI交互 2023-02-18
    2023年市场逐渐复苏,招聘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招聘平台的深入体验与了解,给本人带来了很多使用体验,所以此次我对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五家招聘 App 的首页功能进行拆解与分析,让大家更加了解招聘行业与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往期拆解:万字拆解!123...

    2023年市场逐渐复苏,招聘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招聘平台的深入体验与了解,给本人带来了很多使用体验,所以此次我对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五家招聘 App 的首页功能进行拆解与分析,让大家更加了解招聘行业与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往期拆解:

    万字拆解!12306产品设计全方位深度解析 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牛逼的 APP,因为它的算法难度和春运期间访问量几乎是全球之最;但有人说它是全世界最垃圾的 APP,因为在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遇见很多奇葩、愤怒的体验。

    阅读文章 >

    一、阅读须知 1. 时长说明

    全文约 8000+字,深度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25-30 分钟;

    2. 观点阐述

    本文所有观点不代表公司,仅个人观点;本文中的所有观点没有任何产品偏向,仅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来分析产品;

    3. 适合人群

    第一类:UI/UX 体验设计师:跳出设计执行层,去思考招聘产品背后的设计策略,提升产品设计分析能力;

    第二类:产品/运营经理:通过全面的产品设计拆解、用户逻辑分析,获取产品设计参考;

    第三类:招聘行业从业者:通过首页分析与拆解,获取竞品逻辑参考;

    二、行业介绍 1. 招聘平台定义

    指运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帮助雇主和求职者完成招聘和求职的网络站点。

    狭义的招聘网指以网络为媒体的招聘广告发布平台及相关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广义的招聘网站拥有招聘网站且网络招聘营收比重较高的公司,提供如招聘信息发布、简历下载、定制招聘专区、求职简历生成、职位搜索、薪酬查询等。

    2. 招聘平台优势

    ① 对企业

    提高招聘效率; 改善招聘效果; 提高生产力; 提高响应速度; 提高各部门合作度; 提供可持续作为后备的人才库资料 ② 对求职者

    快捷方便

    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要在人才网站上登记了个人简历,即可等候企业的招聘信息,如果上网方便还可以主动出击。网络招聘平台不断升级更新,快捷而富有效率,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可以不出家门就对工作的类别、地区和需求进行全方位智能查询,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资等信息。工作职位分类清晰、针对性强。一些大的招聘网站,可以随时查询到数万条信息,而且每天更新职位,只要在家关注招聘网站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

    机会多

    网络求职的一大特点是招聘信息量大,海量的职位库中,求职者选择适合职位的机会也就越大。

    无限制

    “传统的招聘会不是每天都有,而且浪费精力和金钱。”一名求职者在采访中这样表示。相比其他招聘形式,网络求职也没有区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给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异地求职者,这省却了奔波于不同城市的烦恼;对于一般院校学生,因为不易亲临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但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与其它求职者同等竞争的机会。

    3. 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代表的综合类招聘平台;第二类是以 58 赶集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第三类是以 Boss 直聘、猎聘网等为代表的垂直招聘平台。这些垂直招聘平台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特定人群,比如,猎聘网主要面向高端人才,Boss 直聘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虽然招聘平台众多,但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传统模式,即招聘平台同时从 B 端(企业)和 C 端(个人用户)收取费用,综合类招聘平台均采用此模式。

    第二,C 端免费模式。招聘平台以求职者用户为中心,主要向 B 端收费,如企业完成招聘后平台按单提成等。然而,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用户数量都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

    4. 排行图谱

    根据易观千帆 2020 年 6 月招聘类 app 数据的显示,第一位 Boss 直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558.76 万,日均活跃人数 369.80 万。 第二位前程无忧,月活跃用户人数 1296.29 万,日均活跃人数 268.78 万。 第三位智联招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1139.37 万,日均活跃人数 243.75 万。第四位猎聘,月活跃用户人数 509.81 万,日均活跃人数 97.48 万。(以上数据为 2020 年数据,数据仅供参考),从招聘排行不难看出,招聘行业目前是属于多强混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垄断局势。各家都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此次我们主要分析头部的招聘产品分别为: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与拉钩招聘这 5 家招聘 APP。

    5. 产品更新频次与平台 slogon

    (1)产品更新频次:更新频次越高,说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企业的发展就越有保障。根据点点数据提供的招聘类 app 更新频次数据的显示,BOSS 直聘的更新频次为:2.4 周/次、前程无忧 5 周/次、智联招聘 2.6 周/次、猎聘 2 周/次、拉钩招聘 2.1 周/次,从数据可看出猎聘的产品更新频次最高,前程无忧相对更新频次最低。

    (2)平台 slogon: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和一个网站来说,slogan 都非常重要。广告口号是一种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的商业用语,它所强调的是一家公司和它的产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以下为各公司的 slogon。

    Boss 直聘:找工作,上 BOSS 直聘直接谈

    前程无忧:专业招聘求职找工作平台

    智联招聘:人才求职找工作招聘平台

    猎聘:招人找工作上猎聘,准!

    拉钩招聘:招聘找工作高薪求职

    三、首页拆解 1. 框架结构分析

    ① 框架结构

    首页各家的框架大同小异,整体分为:顶部操作区、运营区、内容筛选区、职位内容区、底部操作区这五个区域组成,下图为首页的框架图可以让大家快速熟悉页面结构。

    ② 首页页面与品牌色

    虽功能相近,但各端的页面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品牌色也有很大的差异,优秀的色彩会更好的占据用户的心智,合适的品牌色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准确的调性与情感,下图为各产品首页样式与品牌色色值,让大家更加快速的了解界面与品牌色。

    2. 顶部操作区

    ① 布局

    首页的顶部导航栏,是界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镜频率极高, 在苹果界面指南中,则被称为 导航栏(Navigation Bar)。在界面中,顶部栏会显示与当前屏幕相关的信息和操作素材。在招聘行业的顶导中 导航 栏主要结构为左右结构 主要功能为:选择职位、添加职位、搜索等。

    ② 顶部背景

    顶部背景是首页视觉风格的关键,它决定着产品的调性。目前这五款产品中的顶导一共有两种风格:

    渐变弥散风格:赋予界面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感,营造出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又不抢界面眼球,也是目前主流 APP 的设计趋势。应用产品为 boss 直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 品牌单色风格:此风格会提升色彩在界面中的占比,相比渐变风格界面会显得传统与稳重,赋予产品严肃的调性。应用产品为猎聘、拉钩招聘

    设计思考

    这两种风格哪个更加适合招聘平台?

    (1)通过这两种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给予用户轻松的界面感受,一种是正式严肃的氛围,到底哪种更适合招聘行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使用的用户人群与用户心智。用户人群:主要是来找工作的用户,使用人群体为 22-35 岁;用户心智:来找工作大多是忐忑的紧张的甚至对未来抱有期待的心理;

    (2)接下来我们把用户带入到这两种界面中,我们会发现当一个紧张的人进入到轻松的氛围中自然会降低用户的负面情绪,但我们将这种用户心智的人带入到一个严肃的氛围中会带给用户更大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接下来我把界面发给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群,让他们进行了匿名投票,其中选择渐变弥散的占比为:80%,主要反馈:好看、高级、看着更舒服轻松;10%的人选择了单色风格,主要反馈为:喜欢正式一些的;还有 10%选择弃票觉得两种都不太好;通过投票也认证了更多的用户喜欢招聘界面调性应该更加轻松些;

    ③ 搜索

    这五款产品的搜索样式也是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图标式入口搜索与搜索框搜索。其中 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为图标搜索入口;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搜索框搜索,这三款产品都支持上划隐藏输入框提高界面屏效(这里点一个赞);

    设计思考

    搜索功能是否是招聘首页的核心功能?是否需要强化搜索框?

    首先经过分析,招聘平台的搜索场景与频次,搜索功能支持的内容分别为搜索职位与公司。

    (1)搜职位:首页上已经有用户预设好的职位,使用搜索可能是因为预设的职位不够精准(但现在职位分类已经十分精准)或预设以外的职位,所以本人很少用搜索来搜索职位;

    (2)搜公司:当用户有固定想了解和想加入的公司时会通过搜索来进行查询,所以此场景的使用频次会更高;

    其次我们发现现在带搜索框的产品上划后都会隐藏搜索框,由此可以判断搜索功能可能不是首页最核心的功能,没必要强化搜索框来影响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产品可以适当弱化搜索功能;

    ④ 管理职位

    此场景主要是从首页的“+”中跳转进入,主要功能为管理当前职位、添加新职位、求职状态等功能,编辑求职中支持选择城市、期望职位、职位偏好、薪资要求、期望行业同时支持删除职位功能。

    产品亮点

    在管理职位页,Boss 直聘可以根据当前添加的职位推送相关与之前设置过的职位列表,这里采用了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取原则,让选择可见,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用超多案例,帮你掌握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尼尔森设计原则是人机交互学博士 Jakob Nielsen 于 1995 年发表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阅读文章 >

    设计误区

    在编辑职位中拉钩招聘的表单设计有一个明显的设计缺陷,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易扫原则,它让整体的表单动线呈现为多个"Z"字形,让用户的可读性降低,应当把标题放到输入区上方,让整体动线成直线,提升用户的阅读一致性。大家也可以检查下自己设计过的表单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如果有及时改正。

    设计误区:

    猎聘与智联招聘在修改职位页中把主按钮做成删除功能,这在我使用产品中带来了非常不好的体验,当用户修改完内容后还要寻找保存在哪里时,如果用户不注意很容易进行误操作,很多用户来编辑职位可能就是改一下城市或者薪资。第二个问题点是两个按钮距离过大,操作体验不一致,建议统一把按钮放在下方,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⑤ 职位交互

    滑动首页区域可以进行职位之间的滑动切换,这一点在所有招聘产品中都保持一致,可以让用户快速的进行职位切换。

    设计误区

    智联招聘的顶导区域有两个模块,分别为“职位”和“靠谱榜”,首先第一个设计误区,我注意到“职位”下方有一个触控条,这个条出现的交互定义是可滑动区域,而进行滑动后发现是滑动下方的职位而不是此区域,所以这个触控条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在设计入口的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不要增加无故的设计来提升用户理解成本);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当发现靠谱榜是点击才能进入后,想着这两个入口是可以来回点击切换的,结果发现是转到到一个 H5 落地页?是点返回 icon 回到首页,所以首页职位那两字存在的必要是什么?不仅让界面多了一个触控条甚至这俩字任何功能都没有,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掉,然后把靠谱榜换成图标放到搜索的右边呢?属实不太理解。

    3. 运营区

    ① 类型

    运营区是首页的引流功能,首页增加运营入口可以提升广告与运营活动的点击,但区域要进行克制,不能因为运营区影响主要功能的使用。在招聘行业的运营区的主要功能为:banner、直播、商业产品。其中 Boss 直聘没有运营区,智联招聘只有直播,猎聘有商业产品与直播,拉钩招聘是 banner 与商业产品,前程无忧全部都有。

    ② 占比

    招聘行业作为工具类产品应当尽量减少运营区的占比,占比越高就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更大的体验阻碍,其中 Boss 直聘运营界面屏效占比为 0%,智联招聘占比为 23%,猎聘占比为 10%,拉钩招聘占比为 19%,前程无忧为 50%。

    产品亮点

    Boss 在首页没有设置运营区,这让界面更加工具化,把直播和活动的相关入口放到“我的”和“有了”里大大提升了首页的使用体验。

    产品误区

    前程无忧的运营区的屏效比占到了 50%,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核心内容区的信息展示,其次运营区有两个 banner 位这样用户进入首页后显得杂乱无章,让用户无从下手。

    4. 内容筛选区

    ① 功能

    内容筛选区也是以左右结构为主,布局与顶导类似,左侧功能区为:推荐、附近、最新;右侧功能分为:地区选择、与筛选;此功能区所有产品功能相同。

    设计思考

    次标题选中时是否需要视觉强化?

    根据界面层级关系发现,左侧的功能区在首页场景里属于一个次标题的位置,当前产品中有 3 款产品选中后样式为文字加粗,还有两款为选中后变为品牌色。其中猎聘最为复杂不仅改变了文字颜色还增加了圆角卡片。经观察主标题(也就是职位名称)为一级标题,产品都为默认色值,所以副标题应该遵循色彩规则保持设计一致性,选中加粗即可,没有必要强化,这样会导致模糊视觉层级,其次目前设计趋势为简化褪色,减去没必要的色值,给用户带来更简洁的体验。

    设计误区

    前程无忧的筛选列表中有一个月薪范围功能,这里是需要用户手动来填写,而其他产品则为滑动条滑动选择,这里前程无忧的手动填写就没有遵循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人性化帮助原则,相比滑动选择这种手写的交互方式会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建议改为滑动选择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5. 职位内容区

    ① 布局

    职位展示区是首页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主要展示职位的重要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基础的判断,布局整体是卡片化处理,主要内容为:职位名称、公司信息(公司名称、人数、是否上市)、招聘人员、职位标签、薪资、地点和不感兴趣。各产品的内容信息基本一致,但样式上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职位标签在公司下方和职位标签在职位下方;

    设计思考

    职位标签是应该放到职位名称下方还是放到公司信息下方?

    首先要思考职位标签是什么,职位标签是对于职位进行的更详细的介绍如:工作经验要求、工作学历要求、职位类型等职位信息,这样看下来应该采用方案一(职位标签在职位名称下面)更合理,因为标签是根据职位而定的,但这样设计会导致主副文案(主文案为职位名称,副文案为公司信息)被标签所隔开,导致卡片的信息展示不协调。其次整体的卡片是职位卡片,卡片上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是为这个职位服务的,标签只要出现在卡片内就可以满足用户预期,不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所以把标签放到更适合的位置让卡片展示更协调与舒适即可,所以方案二更加适合。

    ② 薪资展示

    招聘平台中的薪资是非常重要的文字信息,找工作工作内容是一方面,但薪资对求职者来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各产品中都对文字进行了一定的强化如:加入品牌色、专属数字字体等方式来进行特殊处理。薪资的文字结构为 xx-xx 万·xx 薪。

    产品思考

    薪资文字信息应该是用 K 为单位还是以万为单位?

    从用户角度分析“万”是中国的通用单位,对国内用户的理解成本更低,“K”是英文单词前面都有“kilo”的前缀,在国外为数字的通用单位,而且外国是不用“万”来做单位的,通常用“K”来表达薪资 10K=1 万,随着“K”这个单位逐渐在国内普及,和招聘市场逐渐走向海外,单位也由“万”变成了"K",不过“K”对于很多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建议产品同时支持国际单位与中国单位,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定义展示需要的数字单位。随后将这些平台是否支持这个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 Boss 直聘在设置-主题设置中可以选择数字单位,其他平台均不支持,这点为 Boss 点个赞。

    设计亮点

    Boss 直聘与拉钩招聘对薪资进行了特殊字体处理,对于招聘行业数字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这些设计细节就是拉开产品之间的设计差距,定制化的数字可以与普通文字拉开差异,让数字更具备识别性,提高薪资信息在职位卡片中的视觉比重。

    ③ 反馈功能

    反馈功能是提升职位列表质量的重要途径,招聘行业的反馈原因主要分为:公司不感兴趣、地区不感兴趣、行业不匹配、职位不符合预期、薪资低、其他原因等方面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在有反馈功能的产品中,Boss 直聘和前程无忧反馈原因最多有 9 个,猎聘最少仅有两个,反馈原因越多推送就会越精准,所以反馈原因方面猎聘还需要继续提升。

    产品误区

    这 5 款产品中,职位卡片可以进行删除与不感兴趣反馈,这样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进行推荐列表优化,从而提高推荐职位的精准度。但拉钩招聘目前不支持反馈功能,这样会导致推荐列表无法根据用户来定制职位推送,推荐不精准会严重的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从而降低使用频次。

    6. 底部操作区

    ① 布局

    底部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多种形式如:常规类展示、不规则突出展示、悬浮式展示、隐藏式交互展示等,但在这 5 个产品中,都采用的是常规类展示,其中猎聘、Boss 直聘、前程无忧为 4 个功能入口,智联招聘和拉钩招聘为 5 个功能入口。组合形式都为 icon+文字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高用户操作体验。

    设计思考

    消息入口需要放到倒数第二个吗?

    这个问题是我一直纠结很久的问题,通过日常高频使用的产品发现(抖音、微博、支付宝、闲鱼等)消息功能都放在倒数第二个入口,从而养成了用户习惯,所以当我使用猎聘和智联时就会经常出现点错的情况,其次像日常使用的其他软件(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车等)也都把高频使用功能放到倒数第二个入口,这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一般产品第一个入口是最核心的功能,而第二个入口距离第一个入口过近这样会导致用户不容易察觉到,所以第三个入口或倒数第二个入口是底部最适合放置第二核心功能的区域。招聘平台消息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求职者和招聘方大多都是通过“聊”来促进职位达成,所以把消息放到倒数第二个位置最为合适。

    ② 图标设计

    底部导航栏的图标是路牌,承担着指路的作用,给用户指明进入产品后可以分别通往什么页面。早期的底部导航栏是单一的指路功能,而经过多年的设计迭代底导还具备着品牌调性、识别度、设计风格等功能。

    设计亮点

    前程无忧的首页入口选中后出现品牌 LOGO,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加品牌曝光和识别度,更加凸显产品的专业与品牌调性。

    设计亮点

    Boss 直聘在底部图标设计上也是用尽了心思,在点击时增加渐变微动效让图标更具识别度,这种情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感官体验,还可以更好的拉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亲和力,这些设计细节的累计才能不断的打动用户内心的惊喜感,也是设计师们不断探索的设计方向。

    四、总结 通过对招聘行业首页的分析与拆解,发现整体体验下来这些平台的使用都还是不错的,因为此次是站在一个“挑刺者”的身份来横向体验对比产品,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用户体验单一产品是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差异。在这次对比拆解中,发现 Boss 直聘是这 5 个招聘 APP 最好用的产品,无论是从产品层:薪资单位切换、反馈类别数量、没有运营广告等,还是从设计层:数字的特殊设计、底导 icon 动态设计等,都体现出产品与设计细节。希望其他平台可以弥补自身的问题,重视用户体验,努力做打动人心的好产品。

    下面是本人对各产品的打分(仅个人观点)

    Boss 直聘:☆☆☆☆☆

    猎聘:☆☆☆☆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拉钩招聘:☆☆☆

    参考文献:

    点点数据-数据对比 易观千帆-招聘类产品数据分析 尼尔森十大原则  

  • 抢滩她经济与情人节,“电商鲜花”未来可期?

    设计动态 2023-02-17
    西方情人的到来,催热各地鲜花零售市场。其实早在今年元旦以后,国内鲜切花市场持续保持较高价格。大年初二开始,花价再次上涨,高价期较往年提前了一周以上,情人节的好行情初现端倪。目前,优质的主流红玫瑰单扎价格已破百元。 对于2023年情人节行情预期,业内人士表示,高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年轻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更趋关注,消费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体验型转变,鲜花市场随即迎来关注。新零售兴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鲜花从礼品逐渐变成一种优雅生活方式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情人的到来,催热各地鲜花零售市场。其实早在今年元旦以后,国内鲜切花市场持续保持较高价格。大年初二开始,花价再次上涨,高价期较往年提前了一周以上,情人节的好行情初现端倪。目前,优质的主流红玫瑰单扎价格已破百元。

    对于2023年情人节行情预期,业内人士表示,高价只是“正常发挥”,但想出现前两年的“天价玫瑰”比较困难。

    01 2023玫瑰经济盛况依旧 玫瑰予人手留香,一枝春要用来寄与陇头人,古今中外,赠花的传统始终与更深刻的情感绑定在一起,善意、思念、告别或是爱慕,即使玫瑰高价,也不能阻挡“情人热情”。

    2023年如约而至的玫瑰花迎来情人节销售高峰 , 线下连锁商超看中花卉契机,快速参与其中,除了山姆会员店、盒马生鲜外,还有麦德龙在去年12月切入鲜花赛道,且采购体量不断升级,从年前每周3万余枝增长至7万余枝,前后增长近3倍左右。

    自2023年元旦以后,国内鲜切花市场持续保持较高价格,大年初二开始,花价再次上涨,高价期较往年提前了一周以上,情人节的好行情初现端倪。目前,优质的主流红玫瑰单扎价格已破百元。

    目前,业内普遍对情人节“鲜花”行情保持乐观。花店主说:“明显感觉到市场在回暖,北方的花店早就开始备货,南方的也陆续开始了。今年的情人节就是高开高走,市场需求量大。”

    年宵市场火热确实让终端销售商信心十足,而今年的情人节在远离春节的工作日,也让礼品花需求大增,成为销售端的强心剂。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拍卖部副部长李知骏也预测,今年情人节拍市货量峰值将在每天400万至460万支,与上一年数据基本持平。

    花价持续保持在相对高位,对于靠“低价”“量大”抢占市场的部分直播电商,短期内形成了较大冲击。中等品质的玫瑰目前单扎价格都在40元以上,对于多种花材“19.9包邮”“39.9包邮”的商家来说,短期内交易体量会大受影响。

    随着情人节临近,玫瑰类交易量和价格大幅上涨。根据KIFA交易数据,2月5日玫瑰A类均价单支9.06元、B级8.68元、C级7.69元。去年同期各级别价格则分别为单支10.41元、9.61元、7.98元。虽然同比价格下滑较大,但环比上一周上涨了10%以上。从品种结构上看,红粉色系仍是情人节主流。

    “卡罗拉”稳居红玫瑰品种的第一位,级别内产品每扎价格多在40至110元,随着销售高峰到来,价格仍会上涨。“高原红”由于耐储运,品种也较新,种植者多为设施良好的大基地,价格破百的时间比“卡罗拉”提前了近一周,目前优质AB级产品价格超过每扎120元。

    “雪山”系列价格2月初每扎30至50元,现在涨到40至105元。“黛安娜”价格达到每扎60至115元。“骄傲”“洛神”“卡布奇诺”“火灵鸟”等品种,优质花价格多在每扎90至180元。

    以上就是2023年情人节鲜花生意爆火的一个缩影,鲜花有价,但心意无价,用户为爱选择买单,在每个可以与感情挂钩的日子里,商品本身的溢价显得微不足道,消费者也更乐于接受。

    这就不怪电商鲜花销售水平总是年年创新高,因而在情人节当天打开美团、京东到家、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鲜花都至少占据了一个主要版面。

    在去年2月14日当天,美团设置了无门槛鲜花红包,京东到家打出了“全城热恋,为爱速递”的口号,把鲜花产品按照不同的朵数组合分类,盒马开启了“浪漫告白季”活动,将鲜花、烘焙、巧克力等品类进行联动营销。

    每日优鲜的鲜花销售同样与巧克力等甜蜜食品相承接,而时间还未至中午,叮咚买菜鲜花页面显示,其红玫瑰、粉玫瑰、永生花等多个品类的鲜花已经售罄待补货。

    02 电商“鲜花”路,一路生花 以前的鲜花是在情人节是赠与爱人,但最近几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人为自己购置鲜花,让鲜花从礼品向消费品转型。活泼明快的洋桔梗,能让996的办公桌多一分自然的味道,香气温柔的玫瑰,可以给打工人一个回家后舒适的客厅,花苞丰满的凯特琳娜,让狭小的大城市出租屋拥有一个明媚的窗台。

    随着鲜花企业业务不断拓宽以及鲜花消费场景逐渐丰富,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鲜花绿植是除了养生年货、衣服鞋帽外,增长最快的行业 , 而其中 “ 鲜花电商 ” 市场规模 则呈指数级增长 。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鲜花电商市场规模仅为168.8亿元,2019年便已突破了500亿元,到了2021年更是达到896.9亿元的规模,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

    鲜花电商的“爆火”不止销售端,还有资本端。 IT桔子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鲜花电商领域融资事件达50笔以上。以花加、花点时间为代表的鲜花电商们,迎来的不仅是融资,还有国内鲜花电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 鲜花爆发,引得上游的规模也日趋发展。

    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第十届我国花博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0余万公顷。

    这迅猛的增长, 当然 也 引来了电商巨头们的集体下场。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鲜花销售更是由线下迁移到线上,鲜花市场于是成为众多电商平台角逐的新战场。各大互联网平台如淘宝、京东押注上线鲜花自营业务,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生鲜食品品牌也加入了赛道。

    2017年,本就具有配送优势的京东,率先成立鲜花事业部,发力线上销售。为了确保用户收到的鲜花新鲜且品相优异,它们会先将产地的“毛花材”运到京东分布在各地的仓库,进行预冷、打刺、包装等粗加工后,再通过同城配送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京东还推出了鲜花行业的首款鲜花保险——买花无忧险,对于肉眼可见的花枝折断、花瓣腐烂等情况,直接在线上赔付客户。

    不甘示弱,天猫也加入战场,在2020年七夕前夕于天猫超市上线了鲜花品类,接受预订。10支装红玫瑰七夕预订价49.9元,媲美零售渠道的日常销售价。2022年1月天猫年货节期间,更是与云南、广东、山东等地的400个鲜花种植基地合作,把“花市”搬到线上,原产地直发送货上门、最快次日达。

    按它们的计划,今后将在全国自建鲜花冷链配送仓,为消费者提供小时级的“送花上门”服务。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一众生鲜电商平台的进场,则直接让买花变得像买菜一样简单了,9.9元8枝的睡莲、19.9元一束的多头玫瑰。

    这些背靠大佬实力雄厚的生鲜电商平台,不但补贴得起、亏得起,还能用规模化的采购拿到价格更低的鲜花,一上线就拥有难以比拟的议价权。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1月入局鲜花电商后,叮咚买菜的鲜花销量一连几个月都保持了环比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平均每天销量在2021年初就增加到了20万支,5月9日母亲节当天,更是直接售出了50万支。相比之下,“花加”月发货量在2017年巅峰时,也不过200多万单。

    打价格战,鲜花垂直电商们,例如“花加”与“野兽派”注定不是对手,好在鲜花市场体量增加,国内鲜花消费人群正在不断地扩大,让走“精致化”的垂直鲜花电商们还有一席之地。roseonly和野兽派主打高端礼品市场,依托线下门店,将产品线向永生花、珠宝饰品、香氛、家居用品、艺术品不断扩展,致力于满足部分追求高品质人群的送礼需求。

    花加、花点时间,则围绕着“预购+周期购”的营销卖点,一边在各大电商平台广泛开店扩大销售范围,一边加紧拓展线下门店和合作花店,通过为合作方提供流量、系统、差异化的供应链、有设计感的产品、有价值的线下花艺课程等,赋予品牌额外的附加值,吸引线上线下有品质要求的购买人群。

    花礼网、花集网则在广阔的未被生鲜电商触及的三四线城市保持着生存空间。“互联网+鲜花”的普及推动了传统鲜花零售方式的改变,鲜花电商逐渐成为新零售格局,鲜花电商企业也充分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鲜花产业快速增长与电商布局鲜花,都得益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有48.1%的受访消费者年均购买鲜花次数在3-5次,超过六成受访消费者次均鲜花消费金额在50-200元之间,高品质的鲜花拓宽鲜花业的消费场景,随着“悦己经济”和“她经济”的快速发展,鲜花才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03 鲜花电商不止要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鲜花电商企业在各方面的更新换代,都会给鲜花电商行业营造出更多新商机,促进鲜花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

    虽然,各方看好“鲜花电商”,但是,现有的“鲜花电商”模式仍有“好与坏”的桎梏。

    首先鲜花具有时效性 ,节日期间利润可观,鲜花电商的优势其一是“节日营销”,鲜花电商甚至可以“开张吃一年”。

    第二个鲜花电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从曾经的“节日礼物” , 现在的 鲜花消费是 “悦己 慢生活 ” 方式的体现,除了终端场景的品质体现,全链条的升级、转型也至关重要。

    当然,鲜花电商的短板也明明白白跃然纸上, 首先是 市场同质化成为较为明显的问题之一 。那么鲜花电商平台需找准自身定位,进行细化分类和精细化运营,在场景化消费方面进行垂直化分类,例如恋爱、婚庆、探病、家居等鲜花消费高频率、需求数量较多的场景。

    其次“ 投入大 、 盈利难 ” 则是鲜花电商们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第一个上市的鲜花电商“爱尚鲜花”,自建鲜花种植基地、发力冷链配送的背后,是连续三年千万级别的亏损,2016年在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更是自曝了多年来在电商平台的刷单行为,刷单率竟然高达40%,虚构营收3000万,最终仓皇退市。

    但是也不用太过悲观,对于鲜花垂直电商来说,可参考美国1976年创建、1999年上市的在线鲜花售卖网站1-800-FLOWERS.COM。根据其最新发布的2023年Q2财报显示,其当季实现营收8.979亿美元,利润8253万美元,盈利能力很是不错。

    其次, 鲜花电商仍存在 “ 货不对板 ” 问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消费者认为鲜花电商的主要特点是方便,其中还有59.5%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鲜花电商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鲜花电商来说,品质都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2020年的“520”前夕,受邀出现在罗永浩抖音直播间的花点时间,因为配送时间提前、鲜花品质打折等问题,错失难得的曝光机会,以道歉赔偿收场。更早的2017年,“花加”因为对特定花材处理不当,导致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毒花风波”,销量从巅峰跌落。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1.6%的受访我国网民表示选择社交电商平台时最为看重平台商品质量保障。30.4%的受访我国社交电商用户表示会分享自己购买的商品到社交平台上。

    因此出现“货不对板”不仅影响复购率,还会影响口碑和企业荣誉度。鲜花电商企业需要持续优化供应链和服务体系,随着未来鲜花电商市场扩大,消费者会更加注重“质量”与保障。

    鲜花市场的“鲜活”提升,鲜花电商全链条升级也是近十年间的“新闻”,甚至“定期”购买鲜花是生活方式的“必须品”,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鲜花电商”的爆发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呢?

    首先有 终端场景的品质体现, 还有全链条的升级、转型。鲜花电商企业在各方面的更新迭代,给鲜花电商行业营造出更多新商机,而整个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鲜花电商”提供了保障。

    其次 得益于“ 悦己经济 ” 升温 和 女性消费崛起。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女性用户规模为5.47亿,2021年我国独居人口突破9200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自我革新和变化,单身消费者会为了悦己而消费,悦己消费正逐渐成为主流。疫情后,女性消费加速向线上转化,这也推动“鲜花电商”发展。

    最后 我国 鲜花电商发展驱动力即时配送日趋完备。 例如,2022年母亲节,顺丰同城的鲜花订单总量增长高达1.5倍。

    当然不得不提冷链技术的成熟 也 是 我国 鲜花电商发展驱动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冷链物流保障了鲜花的新鲜度和品质,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鲜花电商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在淘宝搜索鲜切花,有两个关键词是最容易出现在商品标题中的。一个是“顺丰冷链”,另一个是“云南基地直发”。

    前者相对容易理解,鲜花的娇贵决定了它无法像工业品一样极致压缩物流成本,线上靠物流冷链,线下靠花店保养+第三方配送,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靠前置仓模式拥有了完善的冷链仓储能力和快速送达体系,可以兼顾鲜花交易。

    这实际上是鲜花行业发展的一大基础,鲜切花在0-7度的低温环境中可以保存一个月左右,还需要利用“可丽鲜”等专业鲜花保鲜剂作为辅助。没有物流支持,鲜花基本无法和电商挂钩。

    04 尾声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受访消费者在购买鲜花时,主要关注价格、品质、种类数量,分别占比为59.4%、56.3%、52.5%。

    在我国网民对鲜花电商优点的感知因素中,最多人考虑的是购买方便(61.0%)、其次是定时配送(60.4%)、搭配丰富和款式多(58.1%)、品类齐全(58.0%)、比较便宜(43.8%)、异地预购(37.1%)。

    有59.5%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鲜花电商存在鲜花货不对板的现象,其次是质量问题(56.3%)、配送不及时(54.5%)、售后问题(29.7%)。

    最后,鲜花消费正在逐年升温,“家庭鲜花消费”“悦己鲜花经济”受到追捧,可以说2015年以前,买花的基本是要送礼物的男生,但现在女性已打破传统习惯,为自己买花来取悦自己。

    从此“鲜花消费”更注重“自我表达”,“让自己高兴”成为鲜花消费的着力点,因此“鲜花电商”企业应推出多样的消费模式满足女性消费的悦己需求。

    作者:李佳蔓

    来源公众号:消费界(ID:xiaofeijie316),新消费,新机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消费界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XR迈向10亿级必须解决的3个问题

    设计动态 2023-02-17
    最近一年经济下行,包括Meta在内的多家XR大厂都传出裁员收缩的消息。笔者开始试着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我来做XR,在资金和人力不再充裕,但是至少还能保证有一定持续性投入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做? 在决定研发投入之前,首先需要认清一点:现在XR处在什么阶段,哪些是

    XR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在人机交互、操作系统、颠覆力度等维度上,XR行业和相关企业还需继续投入和发力,这也是XR想迈向“10亿级”过程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与解读。

    最近一年经济下行,包括Meta在内的多家XR大厂都传出裁员收缩的消息。笔者开始试着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我来做XR,在资金和人力不再充裕,但是至少还能保证有一定持续性投入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做?

    在决定研发投入之前,首先需要认清一点:现在XR处在什么阶段,哪些是核心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个产业或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了,那就表明它已经成熟了,后来的入局者也就没有太多机会——现在的手机市场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大家才会期待XR有颠覆性创新,开辟另外一个市场。但是目前VR的发展其实也不算太好,有很多人认为是VR平台上的优质内容还不够丰富,限制了VR设备的销量。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待解决问题1:人机交互 笔者认为,是人机交互限制了XR的发展,而不是内容。

    无论XR的前景吹得多高,只要文本输入等人机交互没有持续突破,当前世代VR设备的市场就不会超脱出游戏机的市场。因为它们都是输入方式很低效的娱乐设备。

    Meta Quest 2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千万的量级,如果对标游戏主机市场,已经非常成功的PlayStation 4和Nintendo Switch在本世代数年累计下来的销量分别是1.17亿台和1.18亿台。Quest距离游戏主机的天花板并不算遥远,而手机市场则是每年10亿的量级。

    图源:网络

    手机作为个人终端设备,其实并不需要很强的文本输入方式。触摸显示屏的虚拟键盘只能算刚好够用,也不太能拿去做生产力。但现阶段XR设备的文本输入连手机的体验都达不到,只比游戏手柄好一点。无论是射线交互还是基于视觉识别的裸手点击键盘都有很致命的问题,而语音已经在手机和平板上验证过,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输入方式。

    目前看,最有可能把XR输入推到到临界点的方案是以肌电手环为核心的多模态交互方案,可能会做到手表上。另外还有“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眼动识别”也是一个补充方案,脑机接口还会带来更颠覆性的人机交互创新,它可以做到镜腿上,但是它们都还没有产品化。所以说在XR领域里,类似PC领域的鼠标以及类似手机领域的触摸显示屏和物理定位这种核心交互技术还没有出现,导致它无法进入10亿销量俱乐部。

    如果你接受的说法是内容大作登陆VR平台就会引爆市场,那其实是游戏机的打法。而且该观点默认本世代的VR人机交互的基础已经完备,平台的价值就是用于娱乐内容。那可以大力攒内容,攒独占内容。这个生意不是说不能做,但是其天花板就是游戏主机的天花板,而且确实存在“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游戏主机的经验就是用超高的预算投资到内容,包括第一方和第三方。这非常考验财力以及对游戏行业的理解和沉淀,而且厂商的大部分精力是花在怎么搞内容上。

    如果你接受的说法是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方式、机器学习等技术推动XR的综合体验远远超越手机,形成新的个人终端浪潮,那其实是操作系统的打法。现在根本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在内容起飞上。有革命性的平台,自然有纷至沓来的用户和开发者。就像手机里有定位以后,滴滴、美团自然就出现了。XR现在的问题就是还不够革命性,而厂商的大部分精力应该要放在技术判断上,避免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浪费时间,导致错失窗口期。而当临界产品上市时,应用市场里最先火起来的甚至既不是游戏、也不是影视。

    回到前言的那个问题里,如果资金不太充裕但是可持续投入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后者的打法。

    待解决问题2:操作系统 类似Quest 2这样的操作系统远远没有达到XR该有的样子,从用户体验上来讲,它唯一能做到事情就是打开另外一个独占应用,俗称Launch。

    Quest除了第一方的少数几个App是非独占式应用,例如浏览器,其他所有的App都是独占式的,它们运行在一个封闭的3D引擎里。甚至连主控室这样一个接近桌面概念、Home概念的应用也是一个独占而封闭的应用,而那几个可怜的非独占式应用还是2D贴片,本质上是一个Android的Activity。

    目前没有一个操作系统能承接复数个3D形态且是非独占式的应用。这点至关重要,如果做不出来,那实际上只发挥出XR平台6DoF特性30%的潜力,还有70%够不着。

    图源:网络

    过去两个应用之间如果要通信的话,必须通过网络服务器或者获得操作系统的一些权限,大家提前约定好接口协议。我们一直习惯这个软件开发的做法,但是在基于物理的现实世界里并不是这样的。用户穿着Nike的鞋子一样能走在宜家盖的商场里,不需要约定关于地面和鞋子摩擦力的接口;汽车能开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无论是哪个汽车品牌、哪个基建公司以任何标准铺的路。因为它们有更基础的一套物理规则已经把很多接口都约定好了,或者说有更基础的一套规则,能让无数的现象和体验能涌现出来。

    如果有一个在“3D引擎之上的3D引擎”,它能让两个3D应用或者不同的3D引擎在操作系统层面共存或者共享一些3D的基本信息和规则,就能激发出非常多的具体用法,这就是那70%。而这里面暗藏着多大的机会,目前应该有很多人是想象不到也不会相信的。

    之所以说操作系统制霸科技行业,容易形成垄断,因为有大量用户在上面,大量开发者也基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服务。而“操作系统”的具体形态在不同的时代是会变化的。

    互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是浏览器,用户的大量集中在网站上,而浏览器能轻易地分发自己想分发的东西。社交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小程序平台,因为用户大量聚集在社交网络上。Facebook的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整个体系就是要吃“操作系统”这口饭的。移动互联网iOS和Android这样的操作系统又带走了手机App的生态,制衡着Facebook和微信的生态。甚至是OPPO、vivo这样处在中游的厂商,其利润中非硬件的互联网服务部分大概到2016年左右就过半了,他们只要维持住自家设备的日活就能赚到钱。

    Meta做Horizon Worlds想吃的那口饭和它在Facebook时代做开放平台是一样的,把用户和开发者、创作者聚到一个元宇宙里。但是Meta选择基于Native的一个特定的3D引擎里来做,个人认为这是步臭棋。Meta其实有机会做一个真操作系统,这样就有机会达到Google和Apple的地位,但是它没有。也可以基于WebXR来做,这样开放性会更高,至少能维持住自己在上一个时代的地位,但Meta做得太慢,看起来没有投入太多资源。

    Horizon Worlds负责人的离职可能暗示着Meta的技术路径选错了,去年引发热议的那几张矬照肯定不是最直接的原因。PICO 的轻世界其实也有类似的风险。这样的Horizon只能去和VRChat、Rec Room、Roblox甚至未来的米哈游竞争,Meta把Oculus买到手后却又自己放弃了与Google、Apple的竞争的机会,也可能它使用的是Android,不敢和Google竞争。

    我认为最有可能成就“操作系统”的是WebXR相关的技术栈,因为大量的服务都要上云,也符合SaaS的趋势,用WebXR最容易兼容不同领域开发者的3D化需求。但是WebXR有一个缺点,就是基建太落后,与Unity、Unreal这种商业引擎差太远了。而且它现阶段很依赖开源社区贡献,目前XR开源项目太少,质量太低。我在2021年用WebXR做东西,压根凑不齐一个Unity最基础的功能,更不要说别的。总之这个领域目前看还转不起来,可能也是Meta不想投入太多的原因。

    图源:网络

    另一个很接近的是Unity,但是Unity没有动力去做一个“Unity之上的Unity”,为的只是兼容其他竞争对手。其商业模式决定了要让开发者使用它的引擎服务,而不是向消费者做分发。除非Unity的广告业务能做起来,令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否则大概率的做法还是把自家引擎服务做好收钱。它有一个Unity Store,不过那只是一个“开发者to开发者”的生意,没有大众消费者就到不了“操作系统”。

    Epic有2C的App Store,而且主要收入是《堡垒之夜》,营收上不依赖Unreal引擎服务,这在商业模式上允许它向“操作系统”演变。但是unreal引擎应该比较难做到,我个人不太看好。

    Apple方面,虽然现在还看不到Apple XR OS具体的表现,不过Apple是懂操作系统的,从ARKit的技术路线也能看出来。

    待解决问题3:更多的颠覆性 现在手机的形态已经很够用了,用户大量的时间都陷在手机上。如果没有非常大的颠覆性,用户根本没有动力转移到XR上。即使Quest Pro都是不完备的,哪怕把Quest Pro的售价做到Quest 2的水平,重量和舒适度做到现在很多AR分体机的眼镜部分的水平,可能也只会比游戏主机市场大一点而已。元宇宙也只是比开放世界游戏更开放一点,米哈游完全可以在手机平台上就恰到这口饭。

    “手机够用”这一点的压制力其实非常强。而XR在哪里还有这么大的颠覆力度?我比较抱希望给眼镜腿里塞两串脑机接口。

    这个脑机接口根本不用做到科幻小说里那种意念、感受上传下载的水平。只需要非侵入式BCI,把模式识别做好,做到能当作一个高效输入、监听方案就够了。关键是刚好够用,就跟手机一样。

    图源:网络

    非侵入式BCI的传感器其实很便宜,包括肌电传感器在内成本都非常低,在摄像头面前就跟免费一样。贵的是数据采集出来之后怎么分析。如果不配上大数据和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传统滤波器根本分析不出多少东西来。不过公正地说,过去的研究者是很厉害的,手撕滤波器也得到了一些发现。其中XR最容易利用的发现,我认为是ERD/ERS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

    ERD/ERS模式能实现的是用大脑想象一个动作当做发号指令,下面简称想象动作。

    在对于想象动作的识别当中,最简单的一类是识别是左手还是右手的动作。众所周知大脑呈天然的左右对称形态,在左右脑外侧都有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左右脑电位的变化,对应到XR设备就是在两个镜腿上。

    单纯的眼动追踪像是一个没有按键的“鼠标”,可以Focus,但无法进行点击动作,需要搭配另外的Action。而BCI的ERD/ERS模式可以非常容易做到2个Action,为这个“鼠标”补上那两个按键。这样就能不动声色地做出大部分交互。

    图源:网络

    在2016年Hololens和Magic Leap那个年代,脑机接口是完全没办法产品化的。因为当时的机器学习技术和现在相比差太远了,连Transformer都得到2017年才出现。但是今天,其实可以试一试了。今天使用BERT甚至GPT去解脑电图我认为是有希望的,而且厂商其实不用全都自己做,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就像手机上的GPS定位系统也是买来的。

    BCI只是一个技术,技术要和商业模式配套。BCI的发展也会和GPS很像,会首先在专业市场做起来,然后搭载XR设备并带着XR设备做到大众市场。只要BCI技术达到一个临界点,就会有相应的商业模式跟进来。基于GPS的美团、滴滴们,一定会在基于BCI的领域出现,这样才能引爆新一代个人终端浪潮。

    而手机做不到的原因正是它的使用形态所决定的,手机离头的距离比眼镜离头的距离远太多,这个优势是XR能做的必要条件,就像PC不能移动,但是手机能移动一样。

    结语 只有将以上3个问题解决之后,XR才能进入10亿俱乐部。

    第1个人机交互问题,可以看到Meta和Apple都有投入在解决。

    第2个操作系统问题,Apple有投入,Meta的则投入少的可怜,可能是Meta没有做操作系统的基因,也或者可以解读成Facebook“社交网络+开放平台”的路径依赖让它把资源倾斜到Horizon里了,顺便还把卡马克气走了。

    第3个BCI的问题,目前只有非常少的人关注到,只有Valve和少量创业公司有在尝试解决。

    如果是我,应该会重点解决这3个问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做出这种判断也和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其中也没有提到显示设备、电池、穿戴等的问题,这个大家应该比较容易感受到,产业链也都在解决。

    欢迎大家通过回复参与讨论和指正批评,也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走得更踏实一些。

    作者:Guoen_0

    来源公众号:VR陀螺(ID:vrtuoluo),XR行业垂直媒体,关注VR/AR的头部产业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VR陀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入局,外卖上演新三国杀

    设计动态 2023-02-17
    2月8日早盘,美团-W股价低开后迅速下挫,盘中一度跌超9%,市值最高蒸发逾800亿港元。 美团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答案是:抖音要做外卖了。 近期,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服务”,且已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抖音方面则表示,并无此计划,其闭环开展

    抖音入场外卖,一定程度上会对行业目前的格局带来变化,那么在外卖赛道上,已经有哪些玩家书写出了它们的故事?抖音的加入,是否会对消费者们的用餐习惯造成影响?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2月8日早盘,美团-W股价低开后迅速下挫,盘中一度跌超9%,市值最高蒸发逾800亿港元。

    美团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答案是:抖音要做外卖了。

    近期,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服务”,且已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抖音方面则表示,并无此计划,其闭环开展的“团购配送”项目仍在试点,尚无具体拓展时间表。

    抖音的言下之意有两层:一是“我还没准备好”;二是“我迟早会加入战局”。

    早在2022年7月,抖音外卖业务就开始以“团购配送”形式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展;2022年8月,抖音与饿了么达成合作,用户可以通过抖音内饿了么小程序下单;2022年12月,抖音生活服务旗下公众号向商家推出“团购配送”的官方教程,称处在“探索阶段”。

    目前抖音App中,团购配送的入口较深,需进入“同城”页面,选择“附近美食”后,会出现“可外卖”店铺分区。

    抖音App截图

    与美团、饿了么在同一地区的搜索结果对比,目前入驻抖音的商家数量明显较少,且多为本地连锁餐饮企业或是规模较大的餐厅。

    从招聘动作上看,抖音正在为外卖运营招兵买马。在字节跳动官网,上线了包括外卖商品高级运营经理、外卖增长策略经理、外卖品类运营经理等多个职位。

    根据东吴证券分析,外卖行业美团与饿了么双寡头格局稳定,自2019年,两者市场占有率之和已经超过90%,其中美团外卖市占率约为70%。抖音要入局外卖赛道的消息一出,反应最大的恰恰就是美团。

    美团和饿了么当初是怎样打天下的?美团外卖在集团内究竟起到了怎样的核心作用?既然双寡头已经如此强势,为何抖音将要入局的消息会引起市场如此轩然大波?让我们来共同分析外卖的三国杀战局。

    一、百度:为何倒下? 外卖行业的双寡头局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遥想上一次的多强格局俨然成了久远的追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初的百度外卖?

    2015年,美团接受腾讯投资与大众点评合作。同时,阿里为了对抗美团,大力注资饿了么,饿了么成为阿里系外卖平台。加上百度外卖,这本应该成为BAT三巨头的龙虎之争,结果,百度外卖却在这场三国杀中轰然倒地。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外卖行业接连出现巨额融资,头部集团发动排位总攻战。

    2015年8月,饿了么宣布完成F轮系列融资总计6.3亿美元,三个月后又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

    2016年1月,合并后的美团-大众点评宣布完成超33亿美元的融资,背后出现腾讯的身影,估值一举超过150亿美元。

    美团和饿了么顺势开启了商家和消费者两端的强势布局,一面密集招募地推人员,抢夺独家店铺;一面给消费者发放红包补贴等。

    百度外卖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彼时,百度将精力大头放在了打造中央厨房等外卖生态链上,陆续上马了生鲜、商超、食材供给等项目。这些项目并非不重要,但项目数量众多,个个都费钱,且构建和回本周期较长。而从占据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也远不如外卖补贴的效果来得“短平快”。

    百度外卖从一开始做的就是高客单价、低频次的“高端外卖”生意,然而靠单纯低频次的生意想要支撑起一个外卖平台并不现实。 百度外卖原有的市占率就落后于美团和饿了么,此消彼长之下,落后的距离越来越大。

    眼见大势不妙,2016年7月,百度外卖第一次大力度降低补贴。仅7月一个月,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就下滑了4%。自此,百度逐步淡出头部阵营,2016年还估值20亿美元的百度外卖于2017年卖身饿了么,作价仅5亿美元。

    曾经外卖员风景线中的红(百度外卖)、黄(美团)、蓝(饿了么),就此只剩下了小黄和小蓝。

    百度作为后来者,最终并没有能够搅动美团和饿了么的双雄战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同质化;第二是没下血本 ,二者相辅相成。

    尽管美团和饿了么之间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但作为先入局的两家,分庭抗礼、分割市场尚能被消化,而后来的百度外卖作为第三家,就很难忽视这一点。

    试想一下,作为一名消费者,如果已经有了两个习惯的平台作为日常点外卖的选择,何必还需要第三个选项呢?除非第三个选项有足够大的优惠力度。而百度并没能直击消费者的痛点,出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结局。

    现在,同样的问题也将摆到抖音面前,抖音又将如何应对?

    二、美团:出于外卖而胜于外卖 2022年8月,美团发布了公司当年中期报告,二季度营收509亿元,亏损11亿元,但扣除股权激励之类的非现金支出,经调整利润达到21亿元。从该季度开始,美团将收入从三类并为两类,一个叫核心本地商业业务,一个叫新业务。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包括了原来的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此前属于新业务的美团闪购、民宿和交通票务业务也被划入。

    闪购业务和餐饮外卖比较相似,都需要骑手跑腿,无非是一个送餐,一个送日用百货。而且有清晰的提升利润率的路径,所以也整合进核心本地商业业务中。

    剩下的都被纳入新业务中,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B2B 餐饮供应链(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充电宝、餐厅管理系统等。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占总收入的70%以上,商业模式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是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主要来源。

    在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设想中,2025年,美团外卖能做到1天1亿单(一年365亿单),2026年闪购能在万亿零售市场中占据4000亿元的份额。

    而目前,美团包括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在内的即时配送交易笔数,一年只有41亿单,距离外卖的目标至少都还有8倍空间。

    美团外卖能赚钱,问题是美团不只有外卖。

    也正因为此,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有本质上的不同。 对于阿里而言,饿了么仅仅是集团内部的一块拼图,用以完善业务的缺失。但对美团而言,外卖是核心业务,也是其他业务的重要催化剂,集团需要充分利用外卖这一高频消费板块来带动其他低频新业务的发展。

    餐饮外卖业务是美团获取活跃用户的主要来源,并可以为到店酒旅提供重要的流量入口。

    对比核心本地商业业务,新业务中酝酿了更丰厚的利润。2020年,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营收为212.5亿元,不到餐饮外卖业务的三分之一,净利率却高达38.5%,为美团带来了81.8亿元的利润,是餐饮外卖业务的9倍多。

    忙着赚钱的美团也面临着压力。

    早在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4月,广东省餐饮协会就给美团外卖发了一封交涉函,表示美团的抽佣比例太高了,给新开餐饮商户的抽佣比例最高达26%,要知道美团刚兴起的时候,抽佣比例只有5%。

    根据各地商家的反馈,美团虽然在近两年出台了各种优惠细则,但只看最终结果的话,目前普遍的抽佣比例在20%左右,高的可达26%,低的也有16%。

    这样的高佣金为美团赚着钱,但在抖音加入战局后很可能直接形成“精准打击”。

    现阶段抖音团购配送最吸引商家的地方在于低佣金。根据抖音官方数据,目前美食类目外卖佣金率为2.5%,约为美团1/10。虽然抖音没有自有物流体系、配送费用需要另计,但对比美团动辄20%~25%的整体佣金率,平台和骑手或都将跃跃欲试。

    然而,让美团更犯愁的在于,低佣金还算不上抖音的必杀技。

    三、抖音:或将独树一帜 抖音要加入外卖赛道的消息能够掀起美团二级市场股价的波澜,足见投资者对于这名后来竞争者的认可度。

    除开本身的烧钱资本,抖音具有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的流量和内容输出。

    首先,抖音是一个具有稳定巨大流量的入口,以视频、直播等内容作驱动。而从抖音现有的客群来看,不仅能涵盖美团业务的客群画像,还能覆盖全年龄段用户,体量更是后者的数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抖音在我国内地的存量用户超过8.4亿人次,日活跃用户超过3.2亿人次;美团虽有6.2亿用户,但日活跃用户大概仅有抖音的1/3。这样一来,抖音相比美团更能对商家提供新价值。

    此外,美团相对成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高线市场,而抖音在下沉市场无论是用户数还是使用时长均较高。根据招商数据的研报显示,2022年美团下沉市场的用户占比为36%;而抖音占比则为52%。

    其次,外卖的双寡头美团和饿了么,其模式上并无明显差异。即将入局的抖音却有本质不同。

    美团是服务型平台,也就是说消费者使用App的目的相当明确:搜索自己需要的店铺或者产品,属于计划内消费。

    但抖音实质上是内容型平台。用户除了搜索自身诉求外,很容易被平台上的内容所影响,在“场景+话术”的煽动下做出计划外消费。 换言之,抖音想要做成不同于现在双寡头的模式,其平台内容的有效性将占据主导。

    目前抖音团购直播全国热度榜热度前20中,茶饮、甜品、 快餐等占比持续达到一半以上,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在当前占比接近2/3。

    这些品类的共同特点是高频低客单,是典型的冲动消费品类,决策成本很低。同时,出单速度快,用户的消费时段也相对分散,能较好地适应抖音的脉冲式流量。这些品类也将成为抖音入局外卖后,在最初阶段的主打目标。

    如果说单纯的烧钱可以让抖音在短时间内赢得一定市场份额,那么还有一环必须亟待解决,那就是配送。

    送外卖,比的是速度。

    配送方面,抖音生活服务在去年12月就已宣布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达成合作,为商家提供同城配送,商家也可以选择自行配送。但仅仅是这样,并不能达到目前饿了么和美团送外卖的时效性。

    根据中信证券的相关测算,无论是运力规模还是运营效率,当前的抖音和美团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运力规模方面,目前抖音外卖通过顺丰同城(2021年活跃骑手60万)、达达快送(预计2021年同城活跃骑手数<100万)等第三方进行配送,相较之下2021年美团外卖活跃骑手规模超过527万。

    运营效率方面,中信证券预计2022年美团外卖单均配送成本7.1元,预计2022年顺丰同城“同城配送服务”单均收入10.2元,对比之下美团有较强的运营效率优势。

    如果今后抖音想构建起庞大的外卖体系,物流一定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而一旦打通了这一环节,抖音的杀伤力将成倍增长。

    四、结语 有竞争就有进步,对商家、骑手和消费者三方来说,有新平台的加入一定会带来好处。而这种好处不止于单纯的补贴和让利,也是外卖行业重塑的过程。

    短期来看,抖音的外卖业务还在襁褓之中;而从长期的维度出发,假如抖音下定决心要重金打造外卖业务,外卖行业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三国杀。

    届时,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将接受来自抖音的强势挑战。至于美团的闪购、到店服务等,在未来也都有可能被抖音所涉足。

    消费者的用餐消费习惯是否会就此被抖音所改变?这才是美团和饿了么最需要担心的。

    作者:考拉是只鹿;编辑:葛伟炜

    来源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用深度案例、前沿观点,和你一起探索新零售的1001种可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零售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