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对功能做体验升级?我总结了5个步骤!
UI交互 2023-02-26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那么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对产品进行功能体验升级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那么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对产品进行功能 体验升级 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产品刚刚诞生之初往往以核心功能优先,用来满足一类人的共性需求,此时产品主要满足“可用”的目的。而成熟期的产品,由于用户量上升,功能也比较完善,产品目标就变为保证这群用户的留存与转化,此时产品就需要满足“好用”跟“易用”的目的。而这个时候,也就是交互 设计师 发力的时候。
笔者目前负责的产品就是处于较成熟的阶段,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功能也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前期都是满足产品的功能架构,导致功能的操作流程冗余,且体验不佳。所以当前主要就是对现有产品的各个功能与流程进行走查(产品体检),然后根据产品的排期,做后续的功能体验升级,那该如何去做?本篇文章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跟大家聊聊。
更多体验升级案例:
大厂如何做改版设计?京东云官网视觉升级实战复盘! 大厂的设计改版流程是怎样的?
阅读文章 >
一、了解业务与使用场景 产品功能是基于业务属性及用户使用场景设计的,如果不深入了解就意味着设计出来的功能可能会跟预期发生偏离。由于之前没有参与相关行业的设计,以及刚来公司不久,所以在进行功能优化之前,我都会去主动熟悉当前的业务目标跟场景痛点,确保产出方案的合理性。
举个例子:
电商产品中,待付款订单是指用户在提交订单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取消支付或支付失败后,订单所呈现的状态,用户可在待付款列表中查看待付款的订单,以便发起继续付款等操作。
以下是公司产品当前版本的待付款列表:
在了解功能的业务场景以后,针对用户的使用场景产生了疑问,用户是基于什么原因没有完成支付的呢?根据团队成员的脑暴及前期的用户调研,主要总结出了两点原因:第一、对应支付账户余额不足,返回待支付页面选择新的支付方式;第二、暂时不想买了或者部分不想买了,从而退出支付。根据用户在该场景下的痛点出发,来看看当前功能的合理性。
针对第一点,如果用户是为了更换付款方式,那么在返回待付款页面时,第一操作应是选择新的支付方式。而当前流程是让用户提交订单到选择支付方式页面,再进行选择,无疑是不符合用户的操作预期且操作链路变长,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付款方式前置,放在待付款页面供用户重新选择。
针对第二点,如果用户是不想买了,那返回后就没有其他操作了,但是如果仅仅是部分不想买了而退出支付,那就需要考虑用户如何去支付部分商品。目前公司的业务是待付款状态会将用户提交的不同商家的商品进行拆分,所以当用户想买其中的某几样时只能单独分次购买,比较麻烦,而为了让用户便捷支付,考虑加入“批量支付”功能与流程来解决当前的用户痛点。
二、走查功能流程与体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查功能流程就是知彼的过程。走查也不是仅仅就截几张图这么简单,根据我平时走查的流程,我把走查分为了前、中、后三个阶段。
1. 走查前:明确走查目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走查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在开始前明确此次的目标,能减少在走查的过程中减少弯路。比如我们此次的目标是“优化用户下单的链路”,那我们就应该在用户下单中的流程进行走查并定位问题,找到影响用户流程的因子,而下单后的陪伴由于不在此次目标中,就可以弱化。
那么走查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功能与流程除了正常流程外,还有很多“非正常”的存在,比如各缺省状态、各弹窗等等。所以为了能覆盖该功能所有的流程与页面,我们需要与测试同事合作,除了申请测试账号用来查看完善的流程,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为账号赋予不同的权限与属性。
2. 走查中:根据页面的信息架构与操作流程定位问题
如何开展走查工作?一般我都会分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明确页面信息结构合理性。主要包括页面的信息层级以及功能按钮的位置等内容。根据页面当前信息呈现,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信息过于分散或者重要信息不明显等,以及根据页面的功能特点,来判断按钮是否有优化的空间,比如按钮 文案 是否有歧义,主要操作按钮位置是否难以点击等。
第二,梳理各触点操作流程。主要是对页面中所有可点击区域,如卡片、按钮等进行逐一点击,来判断当前流程是否有问题。比如跳转的页面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用户完成一次任务的跳转次数是否过多等等。
那么我们又如何判断页面是否有问题呢?虽然问题的产生大多时候都是设计师的主观感受,但是绝不是说仅代表设计师的个人观点。交互设计师往往在设计流程的时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所以在走查功能的时候也是通过用户的视角来看流程的合理性。同时为了提出问题的专业性,我们还需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通过尼尔森十大原则、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用户研究结论,来辅助与验证我们提出问题的合理性。
3. 走查后:输出相关功能体验文档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走查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定位的问题进行记录,从而为后面能提出体验升级需求与迭代做依据。那该如何制作功能体验文档呢?
一般我会先将本次走查定位到的问题做个数量的汇总;然后根据“是否严重影响操作流程与体验”做个程度划分;接着将所有有问题的页面与流程进行展示,并记录问题内容;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梳理后续的优化方向。
三、竞品分析 通过前两步,已经知道了该功能的业务目标、用户使用场景与痛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针对当前问题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了。竞品分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我们形成方案的办法,也就是“知彼”的过程。目前市面上对竞品分析的方法介绍已经很多很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聊聊我在做功能的时候是如何利用竞品来完善自身方案的。
在做公司搜索功能的体验升级时,发现当前版本的搜索框,采用的是默认关键词填充,即“输入关键词搜索”,走查时发现该方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占位符文案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能用什么方式搜索;第二、该形式占位符文案无法形成有效的点击率转化。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竞品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竞品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搜索框占位都采取“关键词推荐”的形式,即动态轮播搜索关键词。而选择什么关键词一般基于两点: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后台配置。那是不是意味着当前产品就要加入这个功能呢?这要基于当前的业务属性来进行考量。
首先,根据用户行为展示关键词,就需要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埋点与分析,如果直接复用竞品内容而不考虑当前技术成本与难度,就会使这次的体验升级陷入困境。
其次,当前公司业务是不是需要关键词推荐。目前公司商品还不够完善,所以经常有用户搜不到的情况,加上经常有折扣商品或者希望用户下单的商品存在,所以从业务出发,是可以将这些商品配置成搜索关键词,增加用户“被动搜索”的权重,减少因用户主动搜索为空带来的挫败感以及增加目标商品的转化。
所以,竞品分析不是单纯的“抄一个功能”,而是通过对当前市面上产品的分析,了解该功能市面上的常规玩法,再结合目前的产品与业务属性,来权衡是否有必要引用该玩法,或者做定制化的优化与升级。
四、方案产出 通过上述的步骤与流程,就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产出方案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针对本次的升级改版输出交互方案,而为了让方案能紧跟产品开发节奏以及适应不同的场景,我一般都会把整个方案的产出分为以下四步:
1. 主要功能页面原型制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功能的主要页面进行信息布局以及功能入口的完善,来展示改版后的功能能完成用户什么操作,并通过对比原有页面,组织产品及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评审,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业务可行性等)
2. 二级页面及异常状态页面补充
这个阶段是在确定了主要功能页面后,进行的次级页面以及不同状态页面的补充,主要是将该功能所有页面进行设计与呈现,主要目的是便于 UI 设计师根据当前原型页面数量评估时间。
3. 所有页面串联
这个阶段是将所有的原型页面产出完成后,对所有的页面分场景、分功能串联流程,主要目的是组织技术等人员在进行交互方案宣讲时,能便于知道各触点、各页面的跳转流程与逻辑。
4. 交互文档补充
这个阶段是在进行交互评审后,此时已经确定了此次迭代的整个交互方案,根据前期的设计想法以及评审中反馈的建议,进行所有页面的交互文档的输出与补充,主要目的是为了留存方案的交互逻辑,便于技术测试人员在开发以及编写测试用例时查看。
五、验证与反馈 交互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在产出方案以后就结束了。功能体验升级往往是用户体验设计师驱动的,而如何才能证明此次迭代的价值,除了前期定位的当前版本存在的问题说明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验证此次迭代版本的效果,而如何验证?一般我都通过如下两个方式进行:
1. 跟进用户反馈
由于公司属性,产品的用户都有对应的客户运营人员,这样就便于收集用户使用产品及功能的意见反馈,而一般的体验升级的需求也往往是基于用户的“吐嘈声”中诞生的,所以迭代上线后,持续跟进用户的使用反馈,能很好的验证此次方案的效果,以及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产品的后续迭代做准备。
2. 收集相关数据
一般在进行功能迭代升级时,为了能后续验证方案的效果,会进行相关的数据埋点。以上述提到的搜索为例,在设计“轮播关键词填充”的功能时,就需要对用户搜索对应推荐关键词的数量以及最终的购买转化率做个跟踪统计,从而来辅助判断此次功能升级的效果。
六、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如何做体验升级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产品与交互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
如何有效对功能做体验升级?我总结了5个步骤!
UI交互 2023-02-26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那么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对产品进行功能体验升级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那么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对产品进行功能 体验升级 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对应的产品目标也有所不同。产品刚刚诞生之初往往以核心功能优先,用来满足一类人的共性需求,此时产品主要满足“可用”的目的。而成熟期的产品,由于用户量上升,功能也比较完善,产品目标就变为保证这群用户的留存与转化,此时产品就需要满足“好用”跟“易用”的目的。而这个时候,也就是交互 设计师 发力的时候。
笔者目前负责的产品就是处于较成熟的阶段,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功能也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前期都是满足产品的功能架构,导致功能的操作流程冗余,且体验不佳。所以当前主要就是对现有产品的各个功能与流程进行走查(产品体检),然后根据产品的排期,做后续的功能体验升级,那该如何去做?本篇文章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跟大家聊聊。
更多体验升级案例:
大厂如何做改版设计?京东云官网视觉升级实战复盘! 大厂的设计改版流程是怎样的?
阅读文章 >
一、了解业务与使用场景 产品功能是基于业务属性及用户使用场景设计的,如果不深入了解就意味着设计出来的功能可能会跟预期发生偏离。由于之前没有参与相关行业的设计,以及刚来公司不久,所以在进行功能优化之前,我都会去主动熟悉当前的业务目标跟场景痛点,确保产出方案的合理性。
举个例子:
电商产品中,待付款订单是指用户在提交订单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取消支付或支付失败后,订单所呈现的状态,用户可在待付款列表中查看待付款的订单,以便发起继续付款等操作。
以下是公司产品当前版本的待付款列表:
在了解功能的业务场景以后,针对用户的使用场景产生了疑问,用户是基于什么原因没有完成支付的呢?根据团队成员的脑暴及前期的用户调研,主要总结出了两点原因:第一、对应支付账户余额不足,返回待支付页面选择新的支付方式;第二、暂时不想买了或者部分不想买了,从而退出支付。根据用户在该场景下的痛点出发,来看看当前功能的合理性。
针对第一点,如果用户是为了更换付款方式,那么在返回待付款页面时,第一操作应是选择新的支付方式。而当前流程是让用户提交订单到选择支付方式页面,再进行选择,无疑是不符合用户的操作预期且操作链路变长,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付款方式前置,放在待付款页面供用户重新选择。
针对第二点,如果用户是不想买了,那返回后就没有其他操作了,但是如果仅仅是部分不想买了而退出支付,那就需要考虑用户如何去支付部分商品。目前公司的业务是待付款状态会将用户提交的不同商家的商品进行拆分,所以当用户想买其中的某几样时只能单独分次购买,比较麻烦,而为了让用户便捷支付,考虑加入“批量支付”功能与流程来解决当前的用户痛点。
二、走查功能流程与体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查功能流程就是知彼的过程。走查也不是仅仅就截几张图这么简单,根据我平时走查的流程,我把走查分为了前、中、后三个阶段。
1. 走查前:明确走查目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走查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在开始前明确此次的目标,能减少在走查的过程中减少弯路。比如我们此次的目标是“优化用户下单的链路”,那我们就应该在用户下单中的流程进行走查并定位问题,找到影响用户流程的因子,而下单后的陪伴由于不在此次目标中,就可以弱化。
那么走查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功能与流程除了正常流程外,还有很多“非正常”的存在,比如各缺省状态、各弹窗等等。所以为了能覆盖该功能所有的流程与页面,我们需要与测试同事合作,除了申请测试账号用来查看完善的流程,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为账号赋予不同的权限与属性。
2. 走查中:根据页面的信息架构与操作流程定位问题
如何开展走查工作?一般我都会分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明确页面信息结构合理性。主要包括页面的信息层级以及功能按钮的位置等内容。根据页面当前信息呈现,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信息过于分散或者重要信息不明显等,以及根据页面的功能特点,来判断按钮是否有优化的空间,比如按钮 文案 是否有歧义,主要操作按钮位置是否难以点击等。
第二,梳理各触点操作流程。主要是对页面中所有可点击区域,如卡片、按钮等进行逐一点击,来判断当前流程是否有问题。比如跳转的页面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用户完成一次任务的跳转次数是否过多等等。
那么我们又如何判断页面是否有问题呢?虽然问题的产生大多时候都是设计师的主观感受,但是绝不是说仅代表设计师的个人观点。交互设计师往往在设计流程的时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所以在走查功能的时候也是通过用户的视角来看流程的合理性。同时为了提出问题的专业性,我们还需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通过尼尔森十大原则、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用户研究结论,来辅助与验证我们提出问题的合理性。
3. 走查后:输出相关功能体验文档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走查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定位的问题进行记录,从而为后面能提出体验升级需求与迭代做依据。那该如何制作功能体验文档呢?
一般我会先将本次走查定位到的问题做个数量的汇总;然后根据“是否严重影响操作流程与体验”做个程度划分;接着将所有有问题的页面与流程进行展示,并记录问题内容;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梳理后续的优化方向。
三、竞品分析 通过前两步,已经知道了该功能的业务目标、用户使用场景与痛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针对当前问题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了。竞品分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我们形成方案的办法,也就是“知彼”的过程。目前市面上对竞品分析的方法介绍已经很多很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聊聊我在做功能的时候是如何利用竞品来完善自身方案的。
在做公司搜索功能的体验升级时,发现当前版本的搜索框,采用的是默认关键词填充,即“输入关键词搜索”,走查时发现该方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占位符文案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能用什么方式搜索;第二、该形式占位符文案无法形成有效的点击率转化。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竞品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竞品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搜索框占位都采取“关键词推荐”的形式,即动态轮播搜索关键词。而选择什么关键词一般基于两点: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后台配置。那是不是意味着当前产品就要加入这个功能呢?这要基于当前的业务属性来进行考量。
首先,根据用户行为展示关键词,就需要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埋点与分析,如果直接复用竞品内容而不考虑当前技术成本与难度,就会使这次的体验升级陷入困境。
其次,当前公司业务是不是需要关键词推荐。目前公司商品还不够完善,所以经常有用户搜不到的情况,加上经常有折扣商品或者希望用户下单的商品存在,所以从业务出发,是可以将这些商品配置成搜索关键词,增加用户“被动搜索”的权重,减少因用户主动搜索为空带来的挫败感以及增加目标商品的转化。
所以,竞品分析不是单纯的“抄一个功能”,而是通过对当前市面上产品的分析,了解该功能市面上的常规玩法,再结合目前的产品与业务属性,来权衡是否有必要引用该玩法,或者做定制化的优化与升级。
四、方案产出 通过上述的步骤与流程,就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产出方案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针对本次的升级改版输出交互方案,而为了让方案能紧跟产品开发节奏以及适应不同的场景,我一般都会把整个方案的产出分为以下四步:
1. 主要功能页面原型制作
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功能的主要页面进行信息布局以及功能入口的完善,来展示改版后的功能能完成用户什么操作,并通过对比原有页面,组织产品及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评审,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业务可行性等)
2. 二级页面及异常状态页面补充
这个阶段是在确定了主要功能页面后,进行的次级页面以及不同状态页面的补充,主要是将该功能所有页面进行设计与呈现,主要目的是便于 UI 设计师根据当前原型页面数量评估时间。
3. 所有页面串联
这个阶段是将所有的原型页面产出完成后,对所有的页面分场景、分功能串联流程,主要目的是组织技术等人员在进行交互方案宣讲时,能便于知道各触点、各页面的跳转流程与逻辑。
4. 交互文档补充
这个阶段是在进行交互评审后,此时已经确定了此次迭代的整个交互方案,根据前期的设计想法以及评审中反馈的建议,进行所有页面的交互文档的输出与补充,主要目的是为了留存方案的交互逻辑,便于技术测试人员在开发以及编写测试用例时查看。
五、验证与反馈 交互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在产出方案以后就结束了。功能体验升级往往是用户体验设计师驱动的,而如何才能证明此次迭代的价值,除了前期定位的当前版本存在的问题说明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验证此次迭代版本的效果,而如何验证?一般我都通过如下两个方式进行:
1. 跟进用户反馈
由于公司属性,产品的用户都有对应的客户运营人员,这样就便于收集用户使用产品及功能的意见反馈,而一般的体验升级的需求也往往是基于用户的“吐嘈声”中诞生的,所以迭代上线后,持续跟进用户的使用反馈,能很好的验证此次方案的效果,以及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产品的后续迭代做准备。
2. 收集相关数据
一般在进行功能迭代升级时,为了能后续验证方案的效果,会进行相关的数据埋点。以上述提到的搜索为例,在设计“轮播关键词填充”的功能时,就需要对用户搜索对应推荐关键词的数量以及最终的购买转化率做个跟踪统计,从而来辅助判断此次功能升级的效果。
六、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如何做体验升级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产品与交互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
ChatGPT劝退创业者
设计动态 2023-02-252月22日,百度发布了2022年财报。本该是展示过去一年成绩的舞台,“文心一言”却喧宾夺主,站上C位。 包括李彦宏在内,似乎没人在意2022年百度的业绩如何,而是全体目光向文心一言看齐,纷纷预言其问世后对各行各业的颠覆。李彦宏更在内部信中鼓舞士气,称百度会将主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生成式AI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大厂也在跟进这一风口。只是,ChatGPT所引爆的这场“游戏”,是否所有人都拥有参与的机会?可能在ChatGPT的相关技术投入中,巨头们会更得心应手一些。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2月22日,百度发布了2022年财报。本该是展示过去一年成绩的舞台,“文心一言”却喧宾夺主,站上C位。
包括李彦宏在内,似乎没人在意2022年百度的业绩如何,而是全体目光向文心一言看齐,纷纷预言其问世后对各行各业的颠覆。李彦宏更在内部信中鼓舞士气,称百度会将主流业务与文心一言整合,百度“正站在浪潮之巅。”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ChatGPT狂飙的几个月里,热度八成都是由国内的跟随者贡献。文心一言作为跟随者中的代表,产品虽然还在赶工研发,但早已被推上风口浪尖。
百度之外,各大厂也在争先恐后地表决心,不只把ChatGPT视作2023年的第一个风口,更是值得下半生All in的事业,动辄百亿豪赌,压上全部身家。
承诺归承诺,能否兑现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家把ChatGPT视作“全村的希望”,希望却不属于所有人。
这就不得不翻到狂飙的另一面。
ChatGPT风口如此之盛,原因很简单:与元宇宙、WEB 3.0、VR等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相比,ChatGPT既表现出了接地气的落地应用,同时又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而在过往的风口上一般只能看到后者。
可与此同时,ChatGPT风口还表现出其他的非典型特性。比如大语言模型技术对应的极高的资金、资源硬性门槛,以及日后持续性的投入,从根源上注定ChatGPT只能是巨头的专属游戏。
清晰的门槛,决定了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场的牌桌,炒作者无处遁形的同时,入局者也必须掌握追风的正确姿势。
一、一呼百应,应用场景被激活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主流互联网、科技大厂全部集结到场。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字节跳动、快手、360、网易、讯飞、华为……虽然各自侧重的业务不同,但是大厂之间就ChatGPT所代表的AIGC技术能力达成了共识。
客观而言,国内大厂的“复刻”,其中一部分更倾向于从ChatGPT获得了启发,应用场景得以激活。因为有公司在过去就已经在做应有的技术储备,ChatGPT的出现为技术的落地指明方向。
作为从业者,微软小冰公司CEO李笛对此持有类似观点,“最重要的不是ChatGPT,而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新范式的兴起。”
兴起,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真金白银地砸钱。
行事最为高调的当属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自己出资5000万美金,宣称打造中国的OpenAI,八字尚未有一撇之际便拉来了顶级VC的2.3亿美元,并表示后续也“不必为资金忧心”。
同样拿钱说话的还有周鸿祎,他直言不讳,“如果企业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很可能会被淘汰”。同时面向投资者表示,360方面表示有200多亿的资金能够支持360进行类ChatGPT技术的研究和投入。
另外,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其他入局者虽然没有公开关于ChatGPT的具体资金规划,但也找到一些参考。
比如,李彦宏近日透露了一组数据,在过去十年里,百度在AI方面的投入超过1000亿元,每年研发占营收的比例都在15%以上,这使得百度具备了人工智能全栈式布局,其中就包括大语言模型“文心”。
二是业务层面的铺开。
各公司的主营业务不同,类ChatGPT技术的应用场景自然有别。比如字节跳动,与新闻资讯业务相结合,AIGC技术主要用于内容创作。网易把相关技术用于教育,主要业务场景为AI翻译等。
而随着各大厂商按部就班地推进,ChatGPT的身影出现在更多业务场景里。
媒体行业,据统计,澎湃新闻、上游新闻、大象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数十家媒体平台已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旅游市场,携程引入相应技术,用于旅行智能规划、旅行内容等;汽车赛道,自然对话能力可以用于改善车机交互。
有业内人士将之称为“哪里需要哪里搬”,如果进一步拓展到AIGC范围,文字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音频生成、数字人等各个技术细分领域,其对应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充。
所以,ChatGPT的爆火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渗透还在路上。
二、巨头专属游戏,创业公司没机会 风口就在那里,所有人都可以去试一试,能不能玩得转则是另外一回事。
从ChatGPT的出身就能看出,大语言模型天生“嫌贫爱富”。
根据公开资料,基础模型GPT-3.5训练一次需要花费300万-460万美金,这显然不是普通企业所能承受的。而且,随着模型能力提升,参数持续优化,训练的成本还会不断增加。如今,ChatGPT训练一次的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
即便是喊出“不必为资金忧心”的王慧文,他拿出的5000万美元仅够进行几次训练。李笛也曾公开表示“如果按照ChatGPT成本来考量的话,每天要烧3亿人民币,一年要烧一千多亿。”
另有业内人士强调,“模型训练除了贵,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短时间内是看不到回报。就算有了商业变现,还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继续训练,投入更多的资金,创业公司根本无法承担。”
数据显示,ChatGPT大火之前,高昂的计算、人工成本与孱弱的商业化能力形成巨额缺口,其主体公司OpenAI财务情况并不好看。以2022年为例,OpenAI在总收入3600万美元,亏损超过5亿美元。
此番情形下,ChatGPT之所以能够成功面世,最基础的保障就在于资本输血。
《财富》杂志近期报道称,微软投资OpenAI 总计10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OpenAI成立七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收到了40亿美元的投资。
资金门槛阻断了创业公司复刻ChatGPT的路径,此外,创业公司能用于模型训练的资源同样受制。
以数据为例,海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资源,喂给模型的数据质量和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能力的上限。
回顾ChatGPT的成长史,GPT-2阶段,模型的训练文本包括800万篇Reddit论坛帖子、总计40GB数据,对应的参数有15亿;到了GPT-3,在之前的基础上,OpenAI 的科学家把此前 12 年从6000万个域名中收集的新闻报道、帖子、书籍全文以及各种网页等数千亿个单词的英文资料输入模型进行训练,消耗了数千万美元的计算资源。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里,数据资源自然是掌握在BAT等互联网巨头手里。与此同时,他们还拥有创业公司无法企及的“钞能力”。这就意味着,复刻ChatGPT是一场巨头专属的游戏,创业公司在其中的胜出概率无限趋近于0。
三、非典型风口,炒作者无处藏身 根据过往经验,风口必然会引来一批炒作者,为的是蹭一波热度或者赚一波快钱,ChatGPT也概莫能外。
比如最近的风口元宇宙,2021年Facebook母公司改名Meta,国内企业争先恐后涌入元宇宙赛道,元宇宙APP层出不穷,元宇宙概念被套用到各个行业。
风吹了一年有余,元宇宙至今仍停留在概念层面,领军者Meta以大幅裁员、股价暴跌的姿势摔落进现实。扎克伯格近日表示,对未来5到10年公司的前景感到乐观,并承认他此前在2021年错误地认为元宇宙的火热趋势将持续下去。
带头大哥尚且如此,跟进者更是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押注元宇宙的一众互联网大仓也没必要再坚持下去。恰好现在ChatGPT热得烫手,未来更不缺钱景,无疑成了炒作者的绝佳之选。
于是,不少上一轮参与元宇宙的企业开始掉头转向,讲起了ChatGPT的新故事。
然而,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自身的特点来看,ChatGPT挑起的是一个非典型风口,炒作者恐难找到容身之所。
毕竟,炒作者扎堆的多是轻投入类型的风口,而ChatGPT是实打实的“重资产”路线。
过往从硅谷流出来的很多热点风口,对于玩家在资金层面并没有过高要求,国内企业在复制时无需过多投入。
2021年的音频社交软件Clubhouse就是典型,同样一夜蹿红、用户增速惊人,并获得马斯克等大佬站台。国内追风口的玩家,只需推出主打语音社交的聊天室功能,就能搭上这班快车。
映客推出的对话吧APP,顶着“中国版Clubhouse”的光环,昙花一现之后便被下架。虽然没能押对风口,但是仅用损失一个测试版APP的代价,在互联网行业、社交赛道着实刷了一次存在感,对于沉寂已久的映客而言这比营销支出性价比极高。
而根据前文提到的资本、人才、资源等准入门槛,想要把以前蹭一波就跑的套路用在复制ChatGPT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大语言模型,ChatGPT无从谈起。
所以,只需要通过资金是否充足这一个简单的指标就能清晰地辨别出谁在跟风炒作。
例如寺库这样已经被曝破产跑路的公司,原有财务缺口已经自顾不暇,又何来的资金用于支撑模型训练;又如两个月前还表示没有ChatGPT相关规划的科大讯飞,近日宣布有信心实现类似的技术进步,而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为200亿元左右,即便全部投入研发也远远不够。
同样的道理,声称200亿资金可用于类ChatGPT技术研究投入的360,也逃不过资金是否够用的灵魂拷问。而且,参考过去360在直播、游戏、智能手机、IoT、新能源汽车、元宇宙等项目上的“追风”表现,其是否真的会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赌上全部身家也尚且存疑。
在ChatGPT这样的非典型风口之下,无论企业如何表决心,迈不过资金这一道硬性门槛都会直接现原形,想要蹭一波热度就跑的炒作者无处藏身。
四、巨头吃肉,小厂能喝上汤吗? 作为风口的跟随者,企业变着花样表达对ChatGPT的信仰。比如周鸿祎,不只一次公开表态 “如果企业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很可能会被淘汰。”
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除了储备雄厚的巨头之外,其他企业在大语言模型领域连入门都举步维艰。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讲,“能用这么大规模的算力来支撑的公司,全世界还是少数。”
因此,上述两种观看似从根本上就是冲突的。但实际上其间还藏着一条折中之道, 搭上ChatGPT这班车,并不意味着必须要亲自训练大语言模型。
结合过往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躬身入局的企业加码对类ChatGPT技术的研发,产品成熟之后将能力对外开放,自身可以借此实现商业化,填补相对应的研发投入。与之合作的企业可以以更低的门槛将大语言模型技术引入实际业务中去,换一种方式吃到这波技术红利。
这再次点明了ChatGPT与其他风口不一样的特性,即具备更加具体、可落地的使用场景。
以百度为例,其专注AI领域多年,相关技术储备处于业内领先。在ChatGPT爆火后,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被推向台前,目前虽然尚未正式上线,该模型的能力却已经获得了多个领域合作伙伴的支持,业内对文心一言加持下的百度搜索新体验也寄予期待。
反观此前一些相对悬浮的概念型风口,比如元宇宙,百度也曾经尝试过元宇宙业务,比如推出元宇宙APP希壤,目前已经上线一年多时间,APP内画面仍可见穿模、卡顿等低级技术问题,而且由于应用体验无法赢得用户认可,至今所有元宇宙APP都未能大范围普及。
对于看中ChatGPT热度的炒作者而言,他们其实也有机会重新作出选择,与其坐等泡沫被戳破,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获取一张真实的车票。
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预计将来会出现几个大型的基础模型,开发人员都将基于这些基础模型研发AI应用。但目前的情况依然是某一家公司开发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然后开放API供他人使用。
对于初创企业和其他储备不足的企业来说,站上ChatGPT的风口,既无法承担巨量投入,也无需从头开始。采用那些已经经过大量计算和训练的基础模型,然后根据自身具体的业务应用去进行针对性地训练,这才是最具性价比的正确路径。
山姆·阿尔特曼相信,这些公司所做的1%的训练,对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实际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并且,“这些创业公司将会非常成功”。
专栏作家
彬彬,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TMT领域观察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TikTok上线商城,东南亚战火再起,剑指亚马逊、虾皮
设计动态 2023-02-25最近,TikTok电商又有新变化。今年2月起,TikTok Shop商城已在泰国、菲律宾正式上线,据悉,目前商家入驻采取的是定向邀请制。 根据官方介绍,TikTok Shop商城的入口均设置在“TikTok站内首页最强曝光资源点位”,具体来说,与国内抖音商城位Tik Tok商城功能在印尼上线,带着它原有的巨大流量闯入东南亚电商出海大潮中。这一举措会给市场和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Tik Tok的快速增长背后是怎样的经营战略?本文简单分析了Tik Tok以及东南亚出海电商的基础建设和整体局势,希望能帮助关注电商的你更好地观望东南亚市场。
最近,TikTok电商又有新变化。 今年2月起,TikTok Shop商城已在泰国、菲律宾正式上线, 据悉,目前商家入驻采取的是定向邀请制。
根据官方介绍,TikTok Shop商城的入口均设置在 “TikTok站内首页最强曝光资源点位” ,具体来说,与国内抖音商城位于App首页上方不同,泰国、菲律宾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TikTok Shop商城入口位于TikTok首页的第二个tab,位置更加突出。
从界面分布来看,TikTok Shop商城分别设置了购物车、新人专区、秒杀、商品分类推荐、商品卡、短视频卡等不同板块。
官方提到, TikTok Shop商城将以商品为核心的频道分配确保用户通过页面引流至跨境商家 ,帮助商家获取精准客源。此外,TikTok Shop商城还设置了商单优惠、限时折扣等优惠活动。
可以发现,TikTok Shop商城与国内货架电商的App布局和电商玩法大致相同。据悉,未来TikTok Shop商城将陆续在东南亚更多国家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10月,TikTok Shop商城功能就已在印尼测试上线。 回看国内抖音,抖音电商是在直播电商发展两年后才开始上线商城,TikTok Shop在商城上的动作明显更加迅速。
一、TikTok大搞商城,剑指230亿美元GMV TikTok Shop为什么要在此时上线商城?按照官方的介绍。TikTok Shop商城不仅能帮助现有商家获得直播、短视频之外的第三个流量曝光入口,还能够方便跨境商家 “借鉴其他货架平台运营经验”。
流量方面,相比短视频和直播,TikTok Shop商城最大的特点就是 高曝光和确定性。 TikTok Shop服务商黄伟强在“DNY123东南亚导航”的分享中说,App首页底下的4个tab的进入率至少在5成以上。
这意味着TikTok Shop商城将得到平台更多的流量倾斜。按照TikTok 10亿量级的日活,TikTok Shop商城能分到的流量蛋糕将非常可观。
当短视频和直播达到增长瓶颈后,商城很可能会是TikTok Shop的重要增长点。
经验方面,按照国内的经验,相比短视频电商和直播电商, 货架电商的入手难度明显更低 ,对国内玩家来说,跨境电商的复杂性更是增加了不少难度。
以直播电商为例,不论是小语种主播还是本地化运营,都是一份不小的投入。据彭博社报道,2022年TikTok电商业务的GMV目标是20亿美元,到2023年年度GMV的目标要达到230亿美元。对于TikTok来说,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降低门槛、吸引更多商家无疑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TikTok Shop商城上线后,至少对于亚马逊、虾皮商家来说,多开一家店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另外,对TikTok Shop来说,商城可能也是不得不为。
东南亚仓储专家张明义曾在“林超聊跨境”提到,“ 东南亚通讯建设落后,网络延迟严重影响直播带货。
同时,大多数东南亚地区4G尚不成熟且WiFi普及率低,流量资费贵,本地消费者看不起直播,卖家大量上传短视频或做直播会加重TikTok带宽资费压力,而商城仅需要展示图片和链接,消耗资费少。”对于东南亚用户来说,以固定界面展示图片的商城更友好一些,短视频、直播可能过于“高级”了。
亚马逊、虾皮等传统货架电商平台在东南亚的多年耕耘,也意味着 东南亚用户的消费习惯会更偏向货架电商。 至于为什么会是泰国和菲律宾,据eMarketer发布的最新调查,泰国TikTok用户渗透率高达49.3%,第三方数据则显示,菲律宾是TikTok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最快的市场。
二、从用户到商家,TikTok Shop商城的生意经 TikTok Shop商城的特别之处在于,相比之前商家只能靠短视频、直播来获取用户,TikTok大规模向商家开放了公域流量,从碎片化到聚合, 稳定且足够的流量让商家在TikTok建立品牌经营阵地成为可能。
随着TikTok Shop商城的发展,类似国内的“达人种草-商城成交”“搜索关键词引流”等玩法大概率会再来一遍。与此同时,随着经营确定性的增加,TikTok Shop商城也有可能吸引到更多有品牌力和经营力的优质品牌。
TikTok Shop的官方运营手册据了解,在2023年跨境电商战略中,TikTok将 “优质商家提速” 放在了重要位置,要求商家将主营类目减少到1个,不得经营多类目,引导商家进行专业化、垂直化运营。
这势必会淘汰一批走铺货模式、店群模式的商家,为品牌商家留出足够宽广的经营环境。从平台角度看, TikTok Shop商城吸引更多传统跨境电商商家的同时,也深入到了亚马逊、虾皮等平台腹地,将与其掀起正面对垒。
在平台竞争中能否吃到更多蛋糕,也非常考验TikTok Shop的经营能力。此外,东南亚地区是TikTok Shop目前最大的地区市场,也是其2022年电商拓展的核心地区。据The Information报道,TikTok2022年在东南亚的电商GMV增长逾三倍,达到44亿美元。
TikTok Shop商城在东南亚的上线,意味着2023年东南亚将得到TikTok Shop更大的关注和资源扶持。可以预见,未来东南亚市场将是TikTok Shop的重要试验田。
三、TikTok Shop加速生长,背后隐忧不减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 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为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 2.95万亿元。
对于TikTok来说,除了广告,电商无疑是个相当不错的赛道,这也是TikTok Shop加速生长的源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商也并没有那么好做。
此前,新榜编辑部在《现在入局TikTok,是怨种炮灰还是抢占红利?》中也提到, 基建不完善、市场不成熟 始终是制约各路玩家入局TikTok Shop的重要原因。TikTok Shop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市场教育和基建建设。
除此之外,正如《Shopee 衰落幕后:一家最像中国大厂的东南亚巨头的全球化乱局》所提到的,曾被称为“东南亚小腾讯”的虾皮之所以遭遇困境,一大原因就是遭遇了跨国公司的困境。
对于TikTok来说, 如何平衡中国员工、东南亚员工以及东南亚用户和中国商家之间的关系,会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庞大的流量是TikTok Shop攻城略地的武器,小店、商城等的快速推进证明了平台强大的执行力,但能否复制国内抖音的成功,目前仍需观望。
作者:云飞扬;编辑:张洁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如何制定色彩规范?7个步骤带你走完实战流程!
UI交互 2023-02-25物联网产品的色彩运用,一般分为主色、辅助色、功能色和中性色。主色与企业品牌色相关;辅助色主要用于区别分类;功能色就是成功提示、警告提示和错误提示;中性色主要是背景、文字、线条和线框。系统的色彩规范制定能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物联网产品的色彩运用,一般分为主色、辅助色、功能色和中性色。主色与企业品牌色相关;辅助色主要用于区别分类;功能色就是成功提示、警告提示和错误提示;中性色主要是背景、文字、线条和线框。系统的色彩规范制定能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更多 色彩规范 制定干货:
案例实操!从零开始教你构建产品颜色规范 前言 这一次的北农商银行的项目,是在企业版手机银行 App 上加入企业 OA 的功能。
阅读文章 >
IBMS 是建筑智能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中,辅助色和功能色运用较多。系统中时常需要运用颜色区分分类的情况,但是需要保持众多颜色的整体性。
一、认识 HSB 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调色盘,一般用 HEX、RGB 或是 HSB 三种进行调色。我个人比较喜欢用 HSB 进行调色,可以通过数值判断颜色的大致情况。
1. 色相(hues)
色相就是色相环的展开图。如图所示的色相环展开成平面的色相条,表达方式依然根据色相环的度数一样来呈现。
2. 饱和度(saturation)
以红色为例,饱和度越多,则红色越多;饱和度越少,则红色越少,趋近白色。
3. B:亮度(brightness)
以红色为例,亮度越高,则红色越纯;亮度越低,则红色越混,趋近黑色。
HSB 的色值就是根据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组成,只要记得色相的大概方位,搭配饱和度和亮度,基本能判定颜色。
二、选择色彩 明白 HSB 的原理后,可以根据其原理选择具有系统性的色彩。
首先,保持饱和度和亮度为 100%的情况下,改变色相的数值。理论上是数值和颜色一一对应,但是并不是每个数值都能正常显示出相应的颜色,我们需要确定安全数值的颜色,即该数值能正常显示出来的颜色。
1. 如图所示,以 10°为基本间隔数值,依次呈现相对应的 36 个饱和度和亮度为 100%的色相。
2. 由于部分颜色较为相似,所以进行筛选后,选定 12 个色相。
接着开始调整饱和度和亮度。上图的饱和度和明度均为 100%,由于系统会经常展示在大屏中,过于艳丽的色彩显得刺眼。所以接下来的任务是将饱和度和明度降到一个视觉舒适的状态。
3. 首先把饱和度降到 90%得到下面的色卡。
4. 其次在色卡上叠加一层纯黑色(#000000),并把叠加模式改成色相,得到下面的色卡。
中性色系可以看到标号的颜色明显有些跳跃,所以接下来要调整这些相对比较跳跃的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
5. 除了较为明显的颜色可以用叠加黑色的方法来修改,其他颜色也要进行视觉修正。最好是以 2 为单位进行微调,直到达到较为完善的效果。
6. 最后我们得到下图较为系统的色卡。
三、制作颜色梯度 IBMS 后台管理系统中,时常有同一个颜色需要用不同级别的情况。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步骤把所有的颜色的层级都列出来,用的时候直接从中选取就可以。但是,这样修改颜色的时候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所以为了工作的便利,以下运用改变透明度的方法形成颜色梯度。
1. 一般情况下,把一个色相分为 10 个梯度。当前的颜色为第五梯度,需要加深 4 个,减淡 5 个。以红色为例。
以红色为中心,前面四个梯度是叠加黑色,并从小到大依次增加透明度形成红色的从浅到深。后面五个梯度是叠加白色,并从小到大依次增加透明度形成红色的从深到浅。由此以后更改颜色的只要调整红色就可以调整红色的 10 个梯度。
2. 运用这样的办法,做好整个色彩的梯度。
四、功能色
IBMS 后台管理系统中,经常会涉及到功能的区分,例如成功、警告和错误。我们用绿色代表成功;橙色代表警告;红色代表错误。一般运用第五梯度的颜色。
五、中性色
中性色的制作与有彩色的方法一样,通过更改叠加色的透明度来形成最后的梯度色彩。如图所示,在白底上,叠加黑色,依次改变黑色的透明度,实现中性色的梯度。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叠加的黑色为冷色调。背景、线条、线框和文字用冷色系与其他有彩色有相互平衡的作用。左侧第一个为纯黑色,接下来的中性色是依次改变黑色透明度的方法得到。
六、色彩命名 在颜色调整完毕之后,接下来非常重要的是命名,如果公司有完善的命名规范,则可按照公司的规则来命名,如果没有,那么设计师一定要制定好命名的规则。颜色作为通用组件之一,一般按照“颜色-色相-编号”去命名,例如“color-red-red01”。颜色相关的功能性组件可以额外设定。
七、WCAG 标准验证颜色
为了能够让视觉障碍人群正常的阅读信息,所以我们都会用 WCAG 标准验证所选的颜色是否合适。其中适用性原则就是文本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比值不能低于 4.5:1。测试的网站很多,只要输入色彩的 HEX 值即可。以下是我自己常用的测试网站: https://contrastchecker.com/
方法如图所示,上图为标准的用色,下图为不标准的用色。
总结 运用 HSB 的方法选定色彩,再根据饱和度和明度制作色彩梯度。同理制作中性色的色彩梯度。功能色需要提前定制好,不要与其他颜色混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在项目中做好命名。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 WCAG 标准检验字体和背景的色彩是否符合标准。这就是个人工作中制定完整的 IBMS 后台管理系统色彩规范的方法。
工作中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很多个人认为好用的方法取自别人的分享,非常感谢前辈们倾囊相授。做好分享,希望大神们多多指教,也希望能为其他人提供一些灵感,最重要的是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的总结。
-
如何制定色彩规范?7个步骤带你走完实战流程!
UI交互 2023-02-25物联网产品的色彩运用,一般分为主色、辅助色、功能色和中性色。主色与企业品牌色相关;辅助色主要用于区别分类;功能色就是成功提示、警告提示和错误提示;中性色主要是背景、文字、线条和线框。系统的色彩规范制定能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物联网产品的色彩运用,一般分为主色、辅助色、功能色和中性色。主色与企业品牌色相关;辅助色主要用于区别分类;功能色就是成功提示、警告提示和错误提示;中性色主要是背景、文字、线条和线框。系统的色彩规范制定能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更多 色彩规范 制定干货:
案例实操!从零开始教你构建产品颜色规范 前言 这一次的北农商银行的项目,是在企业版手机银行 App 上加入企业 OA 的功能。
阅读文章 >
IBMS 是建筑智能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中,辅助色和功能色运用较多。系统中时常需要运用颜色区分分类的情况,但是需要保持众多颜色的整体性。
一、认识 HSB 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调色盘,一般用 HEX、RGB 或是 HSB 三种进行调色。我个人比较喜欢用 HSB 进行调色,可以通过数值判断颜色的大致情况。
1. 色相(hues)
色相就是色相环的展开图。如图所示的色相环展开成平面的色相条,表达方式依然根据色相环的度数一样来呈现。
2. 饱和度(saturation)
以红色为例,饱和度越多,则红色越多;饱和度越少,则红色越少,趋近白色。
3. B:亮度(brightness)
以红色为例,亮度越高,则红色越纯;亮度越低,则红色越混,趋近黑色。
HSB 的色值就是根据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组成,只要记得色相的大概方位,搭配饱和度和亮度,基本能判定颜色。
二、选择色彩 明白 HSB 的原理后,可以根据其原理选择具有系统性的色彩。
首先,保持饱和度和亮度为 100%的情况下,改变色相的数值。理论上是数值和颜色一一对应,但是并不是每个数值都能正常显示出相应的颜色,我们需要确定安全数值的颜色,即该数值能正常显示出来的颜色。
1. 如图所示,以 10°为基本间隔数值,依次呈现相对应的 36 个饱和度和亮度为 100%的色相。
2. 由于部分颜色较为相似,所以进行筛选后,选定 12 个色相。
接着开始调整饱和度和亮度。上图的饱和度和明度均为 100%,由于系统会经常展示在大屏中,过于艳丽的色彩显得刺眼。所以接下来的任务是将饱和度和明度降到一个视觉舒适的状态。
3. 首先把饱和度降到 90%得到下面的色卡。
4. 其次在色卡上叠加一层纯黑色(#000000),并把叠加模式改成色相,得到下面的色卡。
中性色系可以看到标号的颜色明显有些跳跃,所以接下来要调整这些相对比较跳跃的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
5. 除了较为明显的颜色可以用叠加黑色的方法来修改,其他颜色也要进行视觉修正。最好是以 2 为单位进行微调,直到达到较为完善的效果。
6. 最后我们得到下图较为系统的色卡。
三、制作颜色梯度 IBMS 后台管理系统中,时常有同一个颜色需要用不同级别的情况。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步骤把所有的颜色的层级都列出来,用的时候直接从中选取就可以。但是,这样修改颜色的时候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所以为了工作的便利,以下运用改变透明度的方法形成颜色梯度。
1. 一般情况下,把一个色相分为 10 个梯度。当前的颜色为第五梯度,需要加深 4 个,减淡 5 个。以红色为例。
以红色为中心,前面四个梯度是叠加黑色,并从小到大依次增加透明度形成红色的从浅到深。后面五个梯度是叠加白色,并从小到大依次增加透明度形成红色的从深到浅。由此以后更改颜色的只要调整红色就可以调整红色的 10 个梯度。
2. 运用这样的办法,做好整个色彩的梯度。
四、功能色
IBMS 后台管理系统中,经常会涉及到功能的区分,例如成功、警告和错误。我们用绿色代表成功;橙色代表警告;红色代表错误。一般运用第五梯度的颜色。
五、中性色
中性色的制作与有彩色的方法一样,通过更改叠加色的透明度来形成最后的梯度色彩。如图所示,在白底上,叠加黑色,依次改变黑色的透明度,实现中性色的梯度。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叠加的黑色为冷色调。背景、线条、线框和文字用冷色系与其他有彩色有相互平衡的作用。左侧第一个为纯黑色,接下来的中性色是依次改变黑色透明度的方法得到。
六、色彩命名 在颜色调整完毕之后,接下来非常重要的是命名,如果公司有完善的命名规范,则可按照公司的规则来命名,如果没有,那么设计师一定要制定好命名的规则。颜色作为通用组件之一,一般按照“颜色-色相-编号”去命名,例如“color-red-red01”。颜色相关的功能性组件可以额外设定。
七、WCAG 标准验证颜色
为了能够让视觉障碍人群正常的阅读信息,所以我们都会用 WCAG 标准验证所选的颜色是否合适。其中适用性原则就是文本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比值不能低于 4.5:1。测试的网站很多,只要输入色彩的 HEX 值即可。以下是我自己常用的测试网站: https://contrastchecker.com/
方法如图所示,上图为标准的用色,下图为不标准的用色。
总结 运用 HSB 的方法选定色彩,再根据饱和度和明度制作色彩梯度。同理制作中性色的色彩梯度。功能色需要提前定制好,不要与其他颜色混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在项目中做好命名。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 WCAG 标准检验字体和背景的色彩是否符合标准。这就是个人工作中制定完整的 IBMS 后台管理系统色彩规范的方法。
工作中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很多个人认为好用的方法取自别人的分享,非常感谢前辈们倾囊相授。做好分享,希望大神们多多指教,也希望能为其他人提供一些灵感,最重要的是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的总结。
-
超多知识点!UI设计师必会的组件库构建指南!
UI交互 2023-02-25前言在设计系统中,大家最熟悉、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设计组件了,它包括文字、图标、按钮、输入框、表单...等一系列构成界面的小元素,而这些小元素的结合体就是笔者要讲的组件库。合理使用组件库能保持界面视觉效果的一致性,让开发高度还原,还为业务带来一致的设计语言,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从组件库的概念、重要性、构建...前言
在设计系统中,大家最熟悉、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设计组件了,它包括文字、图标、按钮、输入框、表单...等一系列构成界面的小元素,而这些小元素的结合体就是笔者要讲的组件库。合理使用组件库能保持界面视觉效果的一致性,让开发高度还原,还为业务带来一致的设计语言,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从 组件库 的概念、重要性、构建思维及构建流程等多方面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组件库的基础知识 1. 为什么需要组件库
当我们在设计某个界面的表单时,确定好输入框的大小、描边、色值等属性后,并没有形成可复用的组件,那么在后续其他界面中需要再次用到表单,就只能重新画、或者找到之前已做好的界面拷贝,很容易疏忽数值、混淆属性,出错率极高。如果需要统一调整尺寸或色值,就要每个单独修改,对于稍大点(上百或几百个界面表单排查)的项目来说,重复无功的劳动简直是一场灾难。
不难看出,一次性设计会将设计师沦为只忙于画图的工具人。若事先将已有组件形成组件库直接调用,既能提高设计输出效率、也能确保整体视觉效果的统一性,将省出来的时间更多投入到业务需求思考中,提升设计价值。
2. 什么是组件库
组件库是将界面中具有通用性的元素组件/控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组件集合,以此达到快速复用、批量修改的目的。
组件库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库,方便设计师随时调用,对其中一个元素的修改都会将这个已调用过的组件同步更新,非常利于团队之间协作,它通过清晰、标准化的引导帮助 设计师 和研发高效一致的创建大量应用,确保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3. 结合原子方法论
在 2013 年,前端开发工程师 Brad Forst 在《Atomic Design》一书中提到:“化学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组合构成分子,分子组合构成有机物,最终形成宇宙万物”。Brad Forst 认为,设计组件应该由原子、分子、组织、模版、界面 5 个内容层面构成,最终构建成一张完整的产品界面。
原子:构成界面的最基础且不可再分的元素,可以是一种颜色、一种字体或一个图标等。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具有明确功能性的组件,如搜索框、表单、按钮等。 组织:将多个不同的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例如不同的信息版块区域。 模版:通过原子、分子、组织的相互关联而得到的模版框架,如列表页、详情页等。 页面:在模版的基础上提供真实的内容并完善细节,最终形成完整的高保真界面。
关于原子方法论,这里只做简单了解,后续会单独出详细的文章。
也可以看这篇:
上万字干货!设计师必读的原子设计完整指南 「我们不设计页面,我们设计构成元素的系统。
阅读文章 >
二、组件库的作用 1. 保持一致性
在一个产品中,每个业务都要基于不同的场景去传达信息,多样化的场景在设计表现上会有所不同,有了组件库的约束,就能让团队在既定的框架内按照统一的规范做设计,确保了输出质量,给用户带来一致性的体验。
2. 新人低成本
当团队中有新成员加入时,不管是初入职场的设计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设计老手,正式工作之前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去了解项目的设计语言,而后才能跟上工作节奏,但有了成熟的组件库作为设计参考,就能够以最低的沟通成本、试错成本实现快速上手。
3. 提升团队效率
对设计师,当产品中有多个页面使用到相同的元素或组件时,可从组件库直接调用,减少重复性设计。对于某个组件有统一修改的需求,只要在组件库单独修改,已共用的组件即可同步更新,实现效率的飞升。对开发,可以将一些常用的组件样式进行封装,在任何页面有需要时直接调用,减少冗余,优化性能,既能降低不必要的工作量以及软件包的体积,还能减少与设计之间的沟通,提升了开发效率,后期的维护也会更方便。
4. 稳固品牌形象
品牌基因的部分板块如颜色、字体、图标风格...等都属于组件库的一部分,一致性的视觉样式能保持设计风格的统一,给用户带来统一的品牌印象,让其更好的记住这个产品。
5. 遵守用户习惯
尽量不要违背用户的惯性思维,如绿色代表安全或通过、红色代表错误或警告、看到放大镜就想到搜索,除非合理的制造差异化或你的产品体量足以改变用户,否则就做好承担用户试错成本的损失。组件化设计能通过一致性的设计表现保持用户固有的使用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思考。
三、元素组件的构成 1. 颜色
颜色作为产品设计风格的基本元素,它能建立符合产品调性的视觉形象,并将界面中各信息层级关系梳理清晰,做到视觉上的平衡。首先我们需要按照功能属性对需要用到的所有颜色进行定义,比如主体色、辅助色、中性色、功能色等,并以此提炼出渐变色和色阶,然后将其分组分类命名,方便随时调用。
如何为你的UI制定一套色彩系统?来看这个实战案例! 色彩在UI设计中的作用:加深品牌印象与品牌感、引导用户视觉凹增加易读性、区分信息交互的状态、营造氛围传递热度...... 前言 不管是做 UI 设计还是画插画,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是因为天赋不够所以对色彩的敏感度不够,其实不然。
阅读文章 >
2. 文字
文字样式中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重和行高,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分别创建相应的字号与字重,并给文字梯度和属性的使用方式予以描述,用表格整理归类,再加上对应的使用说明。
其他如段间距、字距、缩进、对齐方式等属性使用的较少,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定好使用频率后再决定是否纳入组件库。
5000字干货!写给新手设计师的UI字体使用指南 前言 文字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海报,里面各种被精心设计过的字体经常会成为视觉焦点,以醒目且个性化方式传达出内容的精髓,最后达到的效果事半功倍。
阅读文章 >
3. 图标
绘制图标时,需用 keyline 栅格来控制不同形状的图标大小,完成后并将其转曲(面性),再定义好常用的颜色,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程序可根据高保真效果图随时切换颜色。
6大章节!图标设计基础知识全方位入门指南 前言 做好图标设计是一个入门级 UI 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图标是界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且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也很难保证自己设计的图标有多么完美。
阅读文章 >
4. 基础组件
参考上述提到的原子方法论,将各个独立元素如原子、分子、组织形成各种组件,在将这些组件进行组合、逐层嵌套,精细化整理归类,最终形成基础组件的创建。例如按钮、弹窗、表单、选项控件...等。
按钮规范:
弹窗规范 :
5000字干货!从5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弹窗设计方法! 前言 产品经理:我觉得这里要加个弹窗,你去设计吧。
阅读文章 >
表单规范 :
6000字干货!6个方面帮你循序渐进掌握表单设计 前言 表单是 UI 设计中很常见的元素,不管是 PC 端还是移动端,表单几乎是无法规避的 UI 控件,用户可以通过表单完成线上购物、信息交换、文章订阅等任务,使用范畴极为广泛且牵扯到方方面面。
阅读文章 >
底部Tab栏 :
5000字干货!从5个方面帮你完整了解标签栏设计 前言 标签栏是用户进入 APP 的第一触点,绝大多数以固定在设备底部的形式、让用户在应用中的不同模块之间快速切换。
阅读文章 >
下拉菜单 :
5000字干货!四大章节帮你全面了解「下拉菜单」 前言 下拉菜单是在界面设计中很常用的组件,它以下拉的方式同时展示多个标签并帮助用户缩小选择范围,快速满足用户的选择需求,尤其是一些导航,设计师会很依赖下拉菜单的使用。
阅读文章 >
筛选控件 :
4000字干货!五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筛选功能设计 前言 “少即是多”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简化交互流程、组件元素及各种设计属性,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
阅读文章 >
选项控件 :
5000字干货!单选/复选/拨动开关的使用技巧全在这! 前言 在 UI 设计中,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视觉角度来讲,组件元素始终在界面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是提升应用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任务。
阅读文章 >
标签规范 :
5000字干货!从零开始帮你掌握标签设计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给别人、被别人贴标签,这是一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记住一个人/物的有效方式。
阅读文章 >
头像规范 :
全面系统!帮你快速掌握头像设计的基础知识 前言 最真实的例子,当我们在某社交软件将头像设置成帅哥/美女,搭讪与被搭讪的概率会成倍提升,这也是为什么行骗的人总是会先设置一个美女头像(背后抠脚大汉)总能提高成功率的原因,头像的魔力可见一斑。
阅读文章 >
小红点 :
用6大章节,帮你完整掌握界面中的小红点设计 UI设计中最常见的小红点该如何设计?
阅读文章 >
顶部导航栏 :
5000字干货!全方位掌握「导航栏设计」知识点! 前言 APP 的顶部导航栏(以下简称“导航栏”)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是 UI 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一个页面都会使用到。
阅读文章 >
间距规范 :
5000字干货!超详细的保姆级间距设计规范 编者注:UI设计中的间距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
阅读文章 >
进度条 :
从5个方面入手,帮你设计出优秀的进度条 编者按:本文从进度条基础、常见的进度条类型、进度条设计流程、进度条设计原则和常见问题5个方面帮你掌握进度条设计。
阅读文章 >
搜索框 :
5000字干货!五大章节帮你掌握搜索设计 本文从搜索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搜索入口的样式及应用场景、常见的搜索方式、搜索流程状态解析和辅助模块/元素的妙用5个章节,帮你掌握搜索设计。
阅读文章 >
消息通知 :
如何提升消息推送转化率?收下这篇超全指南! 本文从消息通知的基本知识、消息通知渠道、让用户再开启通知权限的方法、提高消息触达率的小技巧等4个章节,帮你掌握消息推送设计。
阅读文章 >
卡片规范 :
超全总结!5个章节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
阅读文章 >
图片规范 :
5000字干货!让界面设计更出彩的图片使用指南 前言 在 UI 设计中,配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界面的品质及用户的视觉体验。
阅读文章 >
四、组件库构建思维 1. 理解产品结构
理解产品结构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构建组件库的基本框架,以此为基础对组件作出分类及权重排序。
其次不同的业务属性,对界面布局的影响也会很大,但相同业务的结构布局基本大同小异,其组件复用性极高,并非设计师不想做差异化,而是在同行业中,相同的业务属性对多数用户来说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结构布局,较大的变化会违背用户常用习惯,从而导致用户反感,得不偿失,所以通过对产品结构的了解,会将更多的差异化放在组件细节上,用户接受程度会更高。
2. 组件整理归类
在 UI 层面上,可以将组件分为原生组件、扩展组件、自定义组件、封装组件四种,原生组件与扩展组件属于系统(Android & iOS & 小程序)自带,将其归类为基础组件,自定义组件和封装组件与产品功能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成为属性组件。明确两种定义,能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构建组件库的前期工作,也有利于后期调用。
原生组件:系统本省自带的组件,例如按钮、弹窗、导航栏等。 扩展组件:基于原生组件进行扩展,例如toast弹窗中加入图标、导航栏中增加功能入口等。 自定义组件:忽略系统本身的组件,设计出具备产品特性的任何组件,如商品列表等。 封装组件:根据产品使用常见,进行组合封装的常用复杂组件,如日历组件等。 3. 结构细分
结构细分是将本身独立的组件打散,拆分至单一元素的最小颗粒(原子),充分提高细小组件的复用率,需要修改时,独立调整、全局响应,而后再次整合重组,让不同的模块都可以交替变化。多次使用拆分、重组的方式,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组件样式、数量成倍数增长。
4. 命名规则
合理的命名是整理和维护组件库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使后续的维护更加井井有条,另一方面能却确保已形成的组件便于设计索引与调用,如若没有一套所谓「正确」的命名规则,即便构建组件库的人能信手拈来,但并不符合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使用习惯,无法快速调用,最终很难达成设计共识。
整理归类后,每一类都包含若干组件,每个组件又有若干状态,为了体现结构层次,会在组件名称中使用“/”(Sketch 能自动识别“/”)符号分隔场景类别,并以此作为标志逐级命名,如下:
按钮/主操作/大按钮/待激活 按钮/主操作/小按钮/可操作 表单/输入框/初始状态 ......
五、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先易用、再复用
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产品,呈现给用户的永远都是优秀的界面和体验设计,而背后则是逻辑复杂的的无数行代码。组件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有组件库的存在就萌生偷懒的想法,毫无节制、退而求其次的高度复用,针对特殊场景,在符合产品易用性的前提下,有必要将已复用的组件解除关联,适当的做加/减法,也不要盲目的求复杂度或简约性,合适最好。
2. 不要过于纠结命名
在构建组件库的过程中,不要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组件命名上,笔者的建议是用一些通俗易懂且常用的名称,怎么方便怎么来,类似按钮、表单、图标、弹窗等这些术语,基本一听就懂,没必要绞尽脑汁去想一些唬人、高大上的专业名词,毕竟组件库不是你一个人在用。
3. 组件与创意的冲突
部分设计师觉得,有了组件库的存在,感觉拼组件就能快速完成设计需求,不仅自己没有进步还影响设计创意。其实不然,组件是为解决设计中遇到复用性高的重复性设计需求,如字体、 配色 、表单等,但在一些图形、动效、背景及界面氛围方面可以做出亮点,这样既能保持常用组件的一致性,又能为用户制造意外的惊喜,所以组件库与设计创意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
4. 利用间歇维护和更新
众做周知,项目是按照一个一个版本逐渐更新迭代的,我们可以利用每个版本之间的间隔时间去复盘之前的设计组件,不断优化和完善组件细节,进行更新维护,避免过于陈旧影响设计效果。
六、结语 组件库是一个强大的提效工具,充分理解并合理运用能减少很多体力劳动,从设计规范到组件库,再到最终的开发还原,为设计与开发之间搭起了一座新的桥梁。组件库的建立让内部有了统一的标注,对团队来说,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一致性也得到了保障,让设计和开发将更多时间放在打磨产品细节上,实现设计向产品赋能。从全局考虑,完成组件库只不过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学会整体思考,持续优化和完善组件,让组件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组件/规范系列文章至此结束,后续将不再更新,全系列共 24 篇,内容较为基础,欢迎初/中级设计师随时预览。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能量眼球」
-
超多知识点!UI设计师必会的组件库构建指南!
UI交互 2023-02-25前言在设计系统中,大家最熟悉、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设计组件了,它包括文字、图标、按钮、输入框、表单...等一系列构成界面的小元素,而这些小元素的结合体就是笔者要讲的组件库。合理使用组件库能保持界面视觉效果的一致性,让开发高度还原,还为业务带来一致的设计语言,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从组件库的概念、重要性、构建...前言
在设计系统中,大家最熟悉、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设计组件了,它包括文字、图标、按钮、输入框、表单...等一系列构成界面的小元素,而这些小元素的结合体就是笔者要讲的组件库。合理使用组件库能保持界面视觉效果的一致性,让开发高度还原,还为业务带来一致的设计语言,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从 组件库 的概念、重要性、构建思维及构建流程等多方面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组件库的基础知识 1. 为什么需要组件库
当我们在设计某个界面的表单时,确定好输入框的大小、描边、色值等属性后,并没有形成可复用的组件,那么在后续其他界面中需要再次用到表单,就只能重新画、或者找到之前已做好的界面拷贝,很容易疏忽数值、混淆属性,出错率极高。如果需要统一调整尺寸或色值,就要每个单独修改,对于稍大点(上百或几百个界面表单排查)的项目来说,重复无功的劳动简直是一场灾难。
不难看出,一次性设计会将设计师沦为只忙于画图的工具人。若事先将已有组件形成组件库直接调用,既能提高设计输出效率、也能确保整体视觉效果的统一性,将省出来的时间更多投入到业务需求思考中,提升设计价值。
2. 什么是组件库
组件库是将界面中具有通用性的元素组件/控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组件集合,以此达到快速复用、批量修改的目的。
组件库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库,方便设计师随时调用,对其中一个元素的修改都会将这个已调用过的组件同步更新,非常利于团队之间协作,它通过清晰、标准化的引导帮助 设计师 和研发高效一致的创建大量应用,确保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3. 结合原子方法论
在 2013 年,前端开发工程师 Brad Forst 在《Atomic Design》一书中提到:“化学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组合构成分子,分子组合构成有机物,最终形成宇宙万物”。Brad Forst 认为,设计组件应该由原子、分子、组织、模版、界面 5 个内容层面构成,最终构建成一张完整的产品界面。
原子:构成界面的最基础且不可再分的元素,可以是一种颜色、一种字体或一个图标等。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具有明确功能性的组件,如搜索框、表单、按钮等。 组织:将多个不同的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例如不同的信息版块区域。 模版:通过原子、分子、组织的相互关联而得到的模版框架,如列表页、详情页等。 页面:在模版的基础上提供真实的内容并完善细节,最终形成完整的高保真界面。
关于原子方法论,这里只做简单了解,后续会单独出详细的文章。
也可以看这篇:
上万字干货!设计师必读的原子设计完整指南 「我们不设计页面,我们设计构成元素的系统。
阅读文章 >
二、组件库的作用 1. 保持一致性
在一个产品中,每个业务都要基于不同的场景去传达信息,多样化的场景在设计表现上会有所不同,有了组件库的约束,就能让团队在既定的框架内按照统一的规范做设计,确保了输出质量,给用户带来一致性的体验。
2. 新人低成本
当团队中有新成员加入时,不管是初入职场的设计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设计老手,正式工作之前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去了解项目的设计语言,而后才能跟上工作节奏,但有了成熟的组件库作为设计参考,就能够以最低的沟通成本、试错成本实现快速上手。
3. 提升团队效率
对设计师,当产品中有多个页面使用到相同的元素或组件时,可从组件库直接调用,减少重复性设计。对于某个组件有统一修改的需求,只要在组件库单独修改,已共用的组件即可同步更新,实现效率的飞升。对开发,可以将一些常用的组件样式进行封装,在任何页面有需要时直接调用,减少冗余,优化性能,既能降低不必要的工作量以及软件包的体积,还能减少与设计之间的沟通,提升了开发效率,后期的维护也会更方便。
4. 稳固品牌形象
品牌基因的部分板块如颜色、字体、图标风格...等都属于组件库的一部分,一致性的视觉样式能保持设计风格的统一,给用户带来统一的品牌印象,让其更好的记住这个产品。
5. 遵守用户习惯
尽量不要违背用户的惯性思维,如绿色代表安全或通过、红色代表错误或警告、看到放大镜就想到搜索,除非合理的制造差异化或你的产品体量足以改变用户,否则就做好承担用户试错成本的损失。组件化设计能通过一致性的设计表现保持用户固有的使用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思考。
三、元素组件的构成 1. 颜色
颜色作为产品设计风格的基本元素,它能建立符合产品调性的视觉形象,并将界面中各信息层级关系梳理清晰,做到视觉上的平衡。首先我们需要按照功能属性对需要用到的所有颜色进行定义,比如主体色、辅助色、中性色、功能色等,并以此提炼出渐变色和色阶,然后将其分组分类命名,方便随时调用。
如何为你的UI制定一套色彩系统?来看这个实战案例! 色彩在UI设计中的作用:加深品牌印象与品牌感、引导用户视觉凹增加易读性、区分信息交互的状态、营造氛围传递热度...... 前言 不管是做 UI 设计还是画插画,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是因为天赋不够所以对色彩的敏感度不够,其实不然。
阅读文章 >
2. 文字
文字样式中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重和行高,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分别创建相应的字号与字重,并给文字梯度和属性的使用方式予以描述,用表格整理归类,再加上对应的使用说明。
其他如段间距、字距、缩进、对齐方式等属性使用的较少,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定好使用频率后再决定是否纳入组件库。
5000字干货!写给新手设计师的UI字体使用指南 前言 文字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海报,里面各种被精心设计过的字体经常会成为视觉焦点,以醒目且个性化方式传达出内容的精髓,最后达到的效果事半功倍。
阅读文章 >
3. 图标
绘制图标时,需用 keyline 栅格来控制不同形状的图标大小,完成后并将其转曲(面性),再定义好常用的颜色,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程序可根据高保真效果图随时切换颜色。
6大章节!图标设计基础知识全方位入门指南 前言 做好图标设计是一个入门级 UI 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图标是界面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且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也很难保证自己设计的图标有多么完美。
阅读文章 >
4. 基础组件
参考上述提到的原子方法论,将各个独立元素如原子、分子、组织形成各种组件,在将这些组件进行组合、逐层嵌套,精细化整理归类,最终形成基础组件的创建。例如按钮、弹窗、表单、选项控件...等。
按钮规范:
弹窗规范 :
5000字干货!从5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弹窗设计方法! 前言 产品经理:我觉得这里要加个弹窗,你去设计吧。
阅读文章 >
表单规范 :
6000字干货!6个方面帮你循序渐进掌握表单设计 前言 表单是 UI 设计中很常见的元素,不管是 PC 端还是移动端,表单几乎是无法规避的 UI 控件,用户可以通过表单完成线上购物、信息交换、文章订阅等任务,使用范畴极为广泛且牵扯到方方面面。
阅读文章 >
底部Tab栏 :
5000字干货!从5个方面帮你完整了解标签栏设计 前言 标签栏是用户进入 APP 的第一触点,绝大多数以固定在设备底部的形式、让用户在应用中的不同模块之间快速切换。
阅读文章 >
下拉菜单 :
5000字干货!四大章节帮你全面了解「下拉菜单」 前言 下拉菜单是在界面设计中很常用的组件,它以下拉的方式同时展示多个标签并帮助用户缩小选择范围,快速满足用户的选择需求,尤其是一些导航,设计师会很依赖下拉菜单的使用。
阅读文章 >
筛选控件 :
4000字干货!五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筛选功能设计 前言 “少即是多”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简化交互流程、组件元素及各种设计属性,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
阅读文章 >
选项控件 :
5000字干货!单选/复选/拨动开关的使用技巧全在这! 前言 在 UI 设计中,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视觉角度来讲,组件元素始终在界面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是提升应用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任务。
阅读文章 >
标签规范 :
5000字干货!从零开始帮你掌握标签设计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给别人、被别人贴标签,这是一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记住一个人/物的有效方式。
阅读文章 >
头像规范 :
全面系统!帮你快速掌握头像设计的基础知识 前言 最真实的例子,当我们在某社交软件将头像设置成帅哥/美女,搭讪与被搭讪的概率会成倍提升,这也是为什么行骗的人总是会先设置一个美女头像(背后抠脚大汉)总能提高成功率的原因,头像的魔力可见一斑。
阅读文章 >
小红点 :
用6大章节,帮你完整掌握界面中的小红点设计 UI设计中最常见的小红点该如何设计?
阅读文章 >
顶部导航栏 :
5000字干货!全方位掌握「导航栏设计」知识点! 前言 APP 的顶部导航栏(以下简称“导航栏”)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是 UI 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一个页面都会使用到。
阅读文章 >
间距规范 :
5000字干货!超详细的保姆级间距设计规范 编者注:UI设计中的间距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
阅读文章 >
进度条 :
从5个方面入手,帮你设计出优秀的进度条 编者按:本文从进度条基础、常见的进度条类型、进度条设计流程、进度条设计原则和常见问题5个方面帮你掌握进度条设计。
阅读文章 >
搜索框 :
5000字干货!五大章节帮你掌握搜索设计 本文从搜索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搜索入口的样式及应用场景、常见的搜索方式、搜索流程状态解析和辅助模块/元素的妙用5个章节,帮你掌握搜索设计。
阅读文章 >
消息通知 :
如何提升消息推送转化率?收下这篇超全指南! 本文从消息通知的基本知识、消息通知渠道、让用户再开启通知权限的方法、提高消息触达率的小技巧等4个章节,帮你掌握消息推送设计。
阅读文章 >
卡片规范 :
超全总结!5个章节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
阅读文章 >
图片规范 :
5000字干货!让界面设计更出彩的图片使用指南 前言 在 UI 设计中,配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界面的品质及用户的视觉体验。
阅读文章 >
四、组件库构建思维 1. 理解产品结构
理解产品结构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构建组件库的基本框架,以此为基础对组件作出分类及权重排序。
其次不同的业务属性,对界面布局的影响也会很大,但相同业务的结构布局基本大同小异,其组件复用性极高,并非设计师不想做差异化,而是在同行业中,相同的业务属性对多数用户来说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结构布局,较大的变化会违背用户常用习惯,从而导致用户反感,得不偿失,所以通过对产品结构的了解,会将更多的差异化放在组件细节上,用户接受程度会更高。
2. 组件整理归类
在 UI 层面上,可以将组件分为原生组件、扩展组件、自定义组件、封装组件四种,原生组件与扩展组件属于系统(Android & iOS & 小程序)自带,将其归类为基础组件,自定义组件和封装组件与产品功能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成为属性组件。明确两种定义,能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构建组件库的前期工作,也有利于后期调用。
原生组件:系统本省自带的组件,例如按钮、弹窗、导航栏等。 扩展组件:基于原生组件进行扩展,例如toast弹窗中加入图标、导航栏中增加功能入口等。 自定义组件:忽略系统本身的组件,设计出具备产品特性的任何组件,如商品列表等。 封装组件:根据产品使用常见,进行组合封装的常用复杂组件,如日历组件等。 3. 结构细分
结构细分是将本身独立的组件打散,拆分至单一元素的最小颗粒(原子),充分提高细小组件的复用率,需要修改时,独立调整、全局响应,而后再次整合重组,让不同的模块都可以交替变化。多次使用拆分、重组的方式,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组件样式、数量成倍数增长。
4. 命名规则
合理的命名是整理和维护组件库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使后续的维护更加井井有条,另一方面能却确保已形成的组件便于设计索引与调用,如若没有一套所谓「正确」的命名规则,即便构建组件库的人能信手拈来,但并不符合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使用习惯,无法快速调用,最终很难达成设计共识。
整理归类后,每一类都包含若干组件,每个组件又有若干状态,为了体现结构层次,会在组件名称中使用“/”(Sketch 能自动识别“/”)符号分隔场景类别,并以此作为标志逐级命名,如下:
按钮/主操作/大按钮/待激活 按钮/主操作/小按钮/可操作 表单/输入框/初始状态 ......
五、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先易用、再复用
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产品,呈现给用户的永远都是优秀的界面和体验设计,而背后则是逻辑复杂的的无数行代码。组件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有组件库的存在就萌生偷懒的想法,毫无节制、退而求其次的高度复用,针对特殊场景,在符合产品易用性的前提下,有必要将已复用的组件解除关联,适当的做加/减法,也不要盲目的求复杂度或简约性,合适最好。
2. 不要过于纠结命名
在构建组件库的过程中,不要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组件命名上,笔者的建议是用一些通俗易懂且常用的名称,怎么方便怎么来,类似按钮、表单、图标、弹窗等这些术语,基本一听就懂,没必要绞尽脑汁去想一些唬人、高大上的专业名词,毕竟组件库不是你一个人在用。
3. 组件与创意的冲突
部分设计师觉得,有了组件库的存在,感觉拼组件就能快速完成设计需求,不仅自己没有进步还影响设计创意。其实不然,组件是为解决设计中遇到复用性高的重复性设计需求,如字体、 配色 、表单等,但在一些图形、动效、背景及界面氛围方面可以做出亮点,这样既能保持常用组件的一致性,又能为用户制造意外的惊喜,所以组件库与设计创意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
4. 利用间歇维护和更新
众做周知,项目是按照一个一个版本逐渐更新迭代的,我们可以利用每个版本之间的间隔时间去复盘之前的设计组件,不断优化和完善组件细节,进行更新维护,避免过于陈旧影响设计效果。
六、结语 组件库是一个强大的提效工具,充分理解并合理运用能减少很多体力劳动,从设计规范到组件库,再到最终的开发还原,为设计与开发之间搭起了一座新的桥梁。组件库的建立让内部有了统一的标注,对团队来说,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一致性也得到了保障,让设计和开发将更多时间放在打磨产品细节上,实现设计向产品赋能。从全局考虑,完成组件库只不过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学会整体思考,持续优化和完善组件,让组件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组件/规范系列文章至此结束,后续将不再更新,全系列共 24 篇,内容较为基础,欢迎初/中级设计师随时预览。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能量眼球」
-
MCN出海实录:寻求内容与商业的本土化突破
设计动态 2023-02-25在过去的几年中,客观市场环境的影响让一批初步探索海外内容及电商市场的MCN机构陷入了低谷与迷茫之中。 出海政策收紧、物流成本暴涨、消费热情低迷……机构的跨境发展似乎陷入了迷茫。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让一部分机构手足无措,不知该坚持还是该离场。 随着疫情的放开,消许多企业都在海外开发新的商业空间,寻找可能的市场增量。MCN机构也不例外,那么在MCN机构出海的过程中,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正在等着它们?MCN机构想要成功出海,关键之处在于哪里?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在过去的几年中,客观市场环境的影响让一批初步探索海外内容及电商市场的MCN机构陷入了低谷与迷茫之中。
出海政策收紧、物流成本暴涨、消费热情低迷……机构的跨境发展似乎陷入了迷茫。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让一部分机构手足无措,不知该坚持还是该离场。
随着疫情的放开,消费市场逐渐复苏,跨境物流恢复常态,MCN机构重新看到了海外市场亟待开发的商业空间,2023年出海发展的热情被再次点燃。
在MCN机构的眼中,发展海外市场能够为自己带来怎样的价值?海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机构,是用怎样的玩法站稳脚跟?在机构眼中,MCN出海发展最大的难题与瓶颈该如何解决?
本期【MCN专题论】,克劳锐针对MCN机构海外发展的话题,对话了若干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希望站在MCN机构的视角,宏观洞察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为保障机构隐私,我们将隐去机构名称与相关负责人的职务、姓名。
一、MCN出海现状:尝试与摸索 在国内MCN机构出海之前,海外已有的MCN机构面临着话语权与选择权较弱的问题。出于培养成本的考虑,以前大部分海外的MCN机构不愿培养粉丝体量较小的达人。而粉丝体量和知名度较大的达人,往往会选择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希望将自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导致除极少部分头部达人外,绝大部分海外达人的都属于独立发展,MCN机构的商业变现方式相对局限,行业整体的“马太效应”极强。
这样的市场环境为国内MCN机构出海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先决条件。从2019年开始,国内的吃鲸科技、歪果仁、白兔视频、OST传媒、橙意出海等MCN机构纷纷开始布局海外业务,将国内成熟的机构运营模式带到海外,实现内容出海。
据克劳锐观察,当下MCN机构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前期的摸索阶段,但不同机构的海外布局方向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某MCN机构跨境业务的负责人在接受克劳锐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机构主要的海外发展方向是为一些布局海外业务的公司提供海外账号的咨询和顾问业务。在他看来,MCN品牌出海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它本身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因此,自己机构主要的业务布局是针对有内容出海需求的公司进行海外营销整合服务,帮助它们从0到1搭建海外账号,稳定地做好一个服务商的工作。
除了为出海公司提供海外账号矩阵的搭建服务外,还有一些机构选择将电商作为了触达海外市场的第一个“锚点“。另外一家机构的创始人表示:“去年年底,我们启动了国际项目,准备在印尼成立一家分公司,以内容为依托去做电商的综合服务,将国内的电商供应链拓展到海外,以此来抢占东南亚市场的红利。”
一些在国内深耕娱乐内容的机构则是瞄准了东南亚的娱乐直播业务,将国内已验证的业务模式搬到海外。这类MCN机构通过在线上招募国内外语言能力比较强的达人,进行娱乐内容直播,最大化发挥机构本身的娱乐内容基因与优势。同时,会从自己最了解的小众垂类入手进行电商初探,通过双语直播带货的形式,开拓海外的直播电商市场。
TikTok shop展示图 图源/网络
不难发现,国内MCN机构出海更多是对海外市场的尝试与摸索。有的机构选择求稳,为品牌提供海外营销矩阵的搭建,有的机构选择从自身最擅长的领域角度入手,尝试把握住海外内容与跨境电商这片蓝海。
然而,在克劳锐与机构负责人的对话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海外市场的本土化难题。无论是文化习惯还是内容布局,机构或多或少都曾踩过不小的“坑”,照搬国内的玩法似乎会走进“死胡同”中。
二、出海的关键:避免在海外的文化框架下讲中国故事 虽然MCN机构已经在国内跑通了一条成熟的运营和商业化道路,但对于内容行业而言,在一个新的市场和国家开展业务时,文化、习惯、当地政策等本土化难题是无法绕过的。
以东南亚的消费习惯为例,目前整个东南亚市场的网购付款大多是“货到付款”。可能是付现金,可能是转账、扫码,在收货现场实现人货两清。对于不习惯线上及信用支付的当地消费者而言,机构就不能照搬国内的电商模式,而要融入当地的消费习惯中,慢慢引导和转化。
前段时间,扎根于东南亚的电商平台Lazada上线了一则促销广告,广告中模特看似平常的着装却在无意间冒犯到泰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有着丑化当地知名人士的嫌疑,引发了泰国消费者的不满与声讨。哪怕是当地的电商平台都会因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而“马失前蹄”,对于新步入海外市场的MCN机构而言,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更无法忽视文化差异。
面对文化差异这一难题,许多MCN机构选择派遣优秀的团队亲赴海外市场,或与当地本土化的公司进行合作,最大化了解与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
在克劳锐的采访过程中,一家海外业务发展相对成熟的MCN机构负责人表示:“杭州有一些MCN在做东南亚业务,但实际上只做了个皮毛,因为它本身离本土化内容太远了,而且无法克服跨文化的困境。你必须有一个本地合伙人,而且机构要踏实地在那个地方待着,一定要去到本土、尊重本土,真正和当地的机构‘卷’起来。”
除了文化差异外,许多机构表示自己在达人的选拔、培养和日常工作中也遇到了新的困境。某机构负责人说道:“在内容制定方面,许多海外小博主不愿意接受我们制定的内容方向,认为破坏了他们的个人风格。海外博主普遍不愿妥协,这大大增高了沟通成本,还极大拖慢了工作的进度。”
另一家机构的海外业务负责人则表示:“海外的达人对于工作的认知与国内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也更容易满足现状。比如我们的团队认为稍作优化就能够大幅提升GMV,但有的达人不愿为此付出更多的工作成本,认为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这背后反映出国内外达人价值观的根本差异。
不难发现,无论是达人侧还是消费者侧,海外用户对于内容、直播等业务,甚至是对工作这个概念的认知与国内的差异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构与达人的合作模式是未来机构发展的必要考量。同时,只有尊重这种差异,设身处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才能更好地抢占海外的内容市场。
三、商业化前景不明,供应链是关键 谈到未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重心,众多MCN机构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直播带货。在MCN机构眼中,海外的直播电商发展仍是一片蓝海,它们希望将国内的成熟模式融入到海外的电商环境中。
数据来源于尚承投资 制图/克劳锐
但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物流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障碍。
当下,TikTok等海外内容平台的电商基础建设并不完善,MCN机构无法像在国内一样全面了解直播带货的关键数据信息。什么时间点好卖、消费者画像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当下的达人……由于平台的数据统计工具尚未完备,这一系列的关键信息机构只能大概估算,这也是为什么部分MCN机构开始通过收购等方式亲自在海外搭建数据系统的原因。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如何打通海外市场的供应链也很让机构头疼。在中国,直播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大幅度的折扣和优惠。低价限量、限时抢购等模式造就了短时间集中爆发的订单量。但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不同,尤其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用户更加在意产品的品质而非价格,对于折扣并不是十分“感冒”。
因此,在生态尚未搭建、消费者的理念尚未培养前,海外的商家普遍不愿让利,也不敢轻易尝试用折扣和补贴来推动销售。因此,当下MCN机构布局海外电商,更多还是选择通过国内渠道来进行货品的供应,用物流和仓储手段来解决运输问题。
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国内的跨境物流企业在仓储设施、物流配送效率、物流信息处理、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还未完全达到国内物流的水平,货品的流转速度相对较慢,这会大大降低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跨境运输的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甚至会出现退换货的成本高于产品本身价格的情况,货物丢失、客户信息泄露、仓库与客服信息衔接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构开始尝试与国内有出海意愿的品牌合作,希望以此解决货品供应的问题。
在与克劳锐的对话中,某机构海外业务的负责人提到:“国内目前有很多品牌也在尝试和选择出海。机构能够为品牌提供营销的内容出口,让品牌搭上跨境电商的‘早班车’,品牌能够为机构提供货源,解决一定的货品运输问题。这是一个双方合作,互惠互赢的机会。”
不难发现,当下MCN机构在海外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尚未完全明确,电商平台建设不完善、供应链尚未打通、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尚未养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但随着机构、品牌与平台的不断努力,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四、写在最后 无论是对于MCN机构还是对于品牌而言,海外市场都是一块待挖掘的宝地,不过挖掘的工具尚未完备。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品牌要将自己带入当地用户的消费环境中,不仅要跨过地域,更要跨国文化与习惯的沟壑。
作者:大可;编辑: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