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如何选择数字化落地战略?
设计动态 2023-01-31从银行自身发展来看,银行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快速迭代产品服务、改善客户体验、促活用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当下,商业银行等机构应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落地战略?市场瞬息万变,转型迫在眉睫。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战略,国有股份、大行的转型案例,城商行农商行转型战略等方面系统分析商业银行应如何做出有效的选择,并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推荐对数字化战略、行业发展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从银行自身发展来看,银行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快速迭代产品服务、改善客户体验、促活用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勾勒出了清晰的蓝图,对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各类银行提供了指引的方向。
这几年商业银行的转型工作都作了重点投入,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中小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和市场推动下,在业务和研发上建设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和团队。
数字化转型为什么很难?
尤其对于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面临的同质竞争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大行下沉。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生存的基础就是要增强本地客户的黏性,而最为重要的是打破“部门墙”,这点大家也都感同身受。因此,提高客户体验和营销数字化能力来突破和驱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怎么去做?
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留住用户,提高用户黏性,如何提高客户体验是转型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必须落到银行战略规划中,并且要形成闭环,需要体验解构、客户倾听、分析洞察、不断改进这样一个过程。倾听就是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包括行为数据、运营数据、客户体验本身的数据。
一、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战略 银行数字化一定是有差异化的数字化。大行小行有差异,而且提供服务的供给市场结构也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样才能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需要。虽然数字化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各家银行要根据各自情况往这个方向走,走出不同的距离、走出不同的深度。
不同类型的银行因为发展阶段、投入资源和转型战略不同,真正落地的步骤不尽相同。目前全国银行约有4608家,包括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125家城商行、1569家农商行和1642家村镇银行,还有19家民营银行。
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早在5-8年前开始推进了,而区域性的中小银行这几年也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81.6%的机构都设立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牵头部门或机构,这一比例较去年也有所提升,越来越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从规划、设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
牵头部门/机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信息科技部:44.9%的机构将信息科技部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牵头部门,如盛京银行、汉口银行、广东南粤银行、长沙农商行等机构等,还有东莞农商的数据管理部。 数字化专委会、办公室、领导小组等:占比达 24.5%,如交通银行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华夏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及“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办公室”,北京农商行成立“总行一级数据管理部门”,西安银行设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与落地,南海农商银行组建的“数字银行部”等。 其它的成立研究院:如工商银行、中原银行设立的金融科技研究院,唐山银行的数字化规划研究院。 二、国有和股份制大行的转型战略 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起步较早,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和发展,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蓝图初现。尤其是在自有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搭建上,大型银行基本实现了开放、便利、多元的服务生态的构建。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从零开始,目前大型银行数字化发展整体上已走过“数字技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字化1.0”阶段,现已迈入“数字技术改变现实世界”的“数字化2.0”新阶段。
1. 建设银行转型战略 依托“新一代”建设,沉淀企业级的数据资产: 早在2010年,建设银行就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数据建模,厘清建设银行的数据资产。同时建设数据仓库,提供多种用数模式,为后续数据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强化数据和技术的双轮驱动: 2018年,建设银行发布《金融科技战略》(Top+),其中“T”是指科技驱动,以数据和技术作为双要素,双轮驱动金融创新。在数据能力建设方面,初步建成“3+2”数据中台体系。同时制定《中国建设银行数据资产管理办法》和《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需求管理办法》。
加快释放数据价值,助力全面数字化转型: 包括支持战略实施和重点业务发展,助力精细化管理和智能风控,推进数据赋能社会,为基层网点赋能减负等。
2. 工商银行转型战略 以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做好数字化变革: 在科技外向型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要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改革创新力度,以组织架构及体制机制的优势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意识变革促使数字化思维在全行上下生根发芽。
加强技术革新,赋能数字化转型: 要全面推进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积极推进技术与场景的紧密契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金融业务新业态、提升客户体验、敏捷灵活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聚焦业务生态,构建开放融合的数字共同体: 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业银行要乘势而上,积极推动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造跨境融合的生态体系,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数字共同体,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三、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转型战略 数字化时代大行业务逐渐下沉,这对区域性的城商和农商行带来更多挑战,中小银行要尽快进行转型,自用转型过程中沉淀的数字化能力,大幅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展业能力,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
虽然区域性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的资源禀赋相对较弱,业务线上化、数字化也在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以及小程序等在内的线上全渠道服务能力,选择了不同的转型方案,努力储备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不断加速线上经营布局、加强技术合作、深化内部改革。
1. 渠道布局 区域性中小银行仍然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主,其他的线上化布局形式仍在发展探索中。部分优秀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不仅努力改造提升线下渠道,而且尝试聚合各类线上服务入口,打造一站式全场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2. 技术与数据能力 区域性中小银行研发能力,数据治理、人才储备、生态构建与大行都没有比较优势,除了一些头部银行,很多银行通常都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和同业领先银行开展技术合作。
同时顺应银行业技术创新自主可控的总体要求,部分中小银行稳定有序推进创新进程,逐渐建立起安全、可靠、高效、开放、弹性的信息系统架构。
特别很多银行都是烟囱式建设系统功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设的中台能力后,对银行原有的IT系统直接对接,改造波及面较小,除了逐步将银行的各项能力抽象、整合、沉淀到中台,重点要从客户的视角横向打通,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3. 人才布局 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其次是缺乏数字化人才。因为资源投入和银行所处于城市来说,很多区域性银行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对区域性银行来说,数字化人才本就不多,如今又要培养一批熟悉包括云平台各种技术的人才,会面临众多困难。
其实对于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无论是数字化的技术人才、风控人才和营销人才,对于区域性银行更是储备不足,城商行和农商行应该招聘和培养双管齐下。
4. 创新特色产品与服务 许多区域性中小银行借助区域优势,深耕客户需求,通过数字标签、分析、建模,完善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努力开发特色金融科技产品。
同时,中小银行在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通过发挥地缘特殊、基层经验丰富、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整体上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长尾用户、政府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提升。
大行有大行的优势,小行有小行的特色。大行虽然也要做下沉市场,但大行是全国性银行,可能无法照顾到具体区域。区域性的中小银行需要在服务小微和零售用户方面发力,只有借助数字化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体验。
区域性中小银行要打造局部生态,客户常用的生态,围绕客户群,形成和大行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城商行和农商行数字化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需要把营销数字化作为转型的切入点,较短时间让业务获得支撑,特别在网点和营销经理融合营销工具,匹配一体化的营销战略。数字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投入,在第一阶段营销数字化目标达成效果后,将会在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决策、数字化生态等领域深入和推进下去。
四、村镇银行、农信社的转型战略 近年来村镇银行的生存环境则进一步恶化,业务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特别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导致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衰落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一方面,国有大行响应政府号召进入农村市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像民营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纷纷涉足农村业务,抢夺客户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与村镇银行有较多业务重叠的农村信用社在纷纷通过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轻装上阵”的同时,着力提升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的能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互相抢夺市场。
而本身村镇银行科技力量薄弱,高水平专业人员缺乏,自主运维能力不足。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的投入发展。
1. 发起机构或发起行牵头 采用外部合作、内部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先快速上线能给村镇银行带来业务生产力的数字化产品,同步在中期打造自建数字化体系能力。
村镇银行由于法人多、规模小、人才缺,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发起机构聚集人力物力。
2. 由少数村镇银行先行先试 试点成功后再全省推广的方式,比如华中地区某县级农信社通过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合作,采用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对接模式实现了智能营销&风控系统与省联社系统的贯通,在省联社总体授信审批政策的框架内,金融科技合作伙伴给予了产品、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支持。
这样不仅实现了零售贷款业务流程高效化的线上转型,还针对县域内下沉客群进行专属的画像及个性化风控部署,让策略和额度批复更符合当地特色,在营销方面充分利用所开发的展业工具实现对当地优质及特色行业,如烟草商户、家纺行业,农户整村授信的整体开发。
普惠信用贷款产品2个月快速投产,上线1个季度授信超3亿,授信用户5000户。此案例的成功验证了一家上线多家复制、快速上线高效投产的模式的可行性。
3. 优秀第三方合作伙伴 借力第三方技术合作方提升村镇银行的数字化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例如,河南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利用其本土线下优势与网商银行拥有的技术优势开展合作,由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提供农户名单,网商银行则通过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为农户授信提额,形成了一种“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了村镇银行授信用户的大幅增加。
广西某村镇银行通过引入外部合作伙伴打造出“快易贷”产品,用金融科技+模式创新,提高放贷效率,突破发展瓶颈,用村支书、强实力农户或村集体作担保,全力展开整村授信业务,回归本地。
数字化时代,村镇银行等在夹缝中生存着实不易,在数字经济时代,村镇银行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五、民营银行的转型战略 民营银行多数以互联网和科技作为业务基因,立足小微和普惠人群,以线上或线上+线下融合的开放银行作为业务选择,服务了大量的小微和普惠人群,民营银行是传统银行的补充,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做出了积极探索。
作为没有网点的民营银行,很多民营银行从开业时就走一条差异化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之路。而领先的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道理是支持互联网银行打造差异化金融服务的有力保障。
1. 微众银行的转型实践道路 线上化: 微众银行线上化的技术非常成熟。在针对特殊人群的远程服务方面,微众银行也进行了一些有亮点的突破,比如通过远程视频加手语客服的方式,能够实现与听障人士的远程交流互动,解决了这部分人群的借款需求。
数字化: 微众银行的数字化特点体现在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三个方面,这是微众银行做好金融产品的独特优势。
大数据风控: 作为一家纯线上化运营的数字银行,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数据和模型来解决好信息不对称和反欺诈的问题。同时,在当前特别强调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微众银行通过联邦学习实现交叉建模,有效拓展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设计: 极简前端交互体验的背后其实是一套完整复杂的后台交易流程设计。
系统架构: 以适合银行业务特点的新型系统架构来支撑银行业务。“线上化服务的定位决定了需要一个有高弹性、低成本、快速试错的系统架构,选择分布式架构和云原生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年的实践,打破了传统架构的‘不可能三角’,做到了低成本、大容量、高可用三个方面的兼顾。”
2. 新网银行转型战略实践 服务长尾下沉客群: 运用全在线服务的优势,与大型商业银行联合共建普惠生态,实现优势互补,惠及更广泛的C端长尾客群和B端小微企业,提供“小额、高频、海量、短融”的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战略: 服务C端用户,为更多主流金融机构不能充分覆盖的人群提供信贷资金,提升生活品质;发展B端业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开放平台建设: 基于开放平台打造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向场景方和合作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服务能力和科技能力,针对不同类别互联网场景、不同银行的特点,将业务元素抽象化、信贷流程标准化后,通过组件化的形式对外输出,分别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建立开放平台,既能满足不同业务渠道和银行快速接入、批量接入的需求,又能个性化定制目标。
数字技术是根基: 构建了层次化的数据架构体系,支持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流式数据等差异化数据的处理,提供包括实时、准实时、T+1和历史交易的全方位数据服务,充分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度挖掘数据内含的巨大价值,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让数据驱动银行业务创新。
六、小结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更多的仍然仅集中在底层基础设施阶段,在上层的柜台等业务流程侧,数字化的手段仍然乏善可陈。
从某种程度看,银行正站在数字化转型拐点。这种拐点对应的选项则是是否要进行核心系统转型建设、是否要进行直播等方式的尝试,以及银行内部人员和团队的更新迭代。
数字化更多的正在向“零售”属性迁移,即由前期以业务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不论是大行或者是区域性银行对用户的深度运营,都是在保证业务稳定性的前提下,更多地向C端用户侧迁移。
在消费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提升业务数字化能力,深入消费和产业场景,把自身打造成开放平台,作场景、传统银行等参与者之间的连接器模式,是一条比较值得期待的发展路径。
公众号:营销数字化转型(ID:Fi-Digital),银行数字化转型。
本文由@汤向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超市来了,要干翻天猫京东?
设计动态 2023-01-31从去年开始,抖音就在部分城市开始试运行抖音官方商城,如果你是惠州、深圳、广州或东莞的抖音用户,或许已经在抖音商城的页面中看到过抖音超市的入口。而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抖音超市近日正式上线,对所有抖音用户均开放入口,只需要在搜索栏搜索抖音超市或是点击商城页面,就可近日,抖音超市正式上线运行了,那么这一动作,是否会对自营电商领域的其他玩家们带来影响?已经上线的抖音超市,还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阻碍?本篇文章里,作者便针对抖音超市上线一事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一起来看。
从去年开始,抖音就在部分城市开始试运行抖音官方商城,如果你是惠州、深圳、广州或东莞的抖音用户,或许已经在抖音商城的页面中看到过抖音超市的入口。而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抖音超市近日正式上线,对所有抖音用户均开放入口,只需要在搜索栏搜索抖音超市或是点击商城页面,就可以进入。
图源:抖音
有意思的是,抖音超市上线虽然是近日抖音电商模块最大的变动,但是入口却被放在了版块入口的右下角边缘位置,以至于无法让用户第一时间就看到这个新的电商服务。从入口位置的安排来看,抖音超市的权重在抖音内部或许还有着不少的争论。
不管如何,作为电商领域的又一个官方线上超市,抖音超市能否利用抖音庞大的流量,搅动自营电商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呢?
一、自营+次日达,目标天猫? 抖音超市与传统的抖音商店不同,其本质是由抖音官方自主运营的一个电商版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营”业务,与之对标的竞争对手就是京东自营超市和天猫超市两者。
自营超市的一个优势就是无假货,其商品均由抖音的合作品牌方直接提供,至少在自营超市里消费者不需要担心自己买到“雷碧”“司口可乐”之类的山寨产品。而且,由品牌方直接供货的也可以降低维权难度,比如遇到暴力快递或是货品有质量问题,品牌方的应对都会比普通商家更迅速。
对于网购重度使用者而言,自营超市往往是最省心的选择,它或许不是最便宜的,但是却能够省去许多的麻烦。所以,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已经成为了两大电商公司的重点版块,许多年轻人购置日用品时都会选择直接点进自营超市,然后坐等快递送到家。
无假货、完善的售后再加上快速的物流,组成了自营超市的主要竞争力,抖音超市自然也是如此。从抖音超市目前给出的资料来看,不仅提供官方正品保障,而且还在宣传页面打出了“30天内最低价”的广告语。
低价,同样是自营超市的杀手锏,通过与品牌方合作,绕开了代理商和第三方商家,若是自营超市的运营方愿意承担损失,那么甚至可以将零售价降低到代理商的成本价之下。
图源:抖音
当然,一般来说品牌方不会给出这样的价格,即使有也往往是限量抢购,一方面品牌方要考虑代理商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大量的低价商品扰乱自己的品牌市场。即使如此,在无假货、快速物流等优势下,自营超市只要价格与普通商家相同,其就已经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抖音超市上线就开始进行低价策略,显然是早就做好了赔本赚吆喝的打算,通过低价和抖音渠道的宣传,快速拉拢一批抖音用户,抢占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的用户。同时,抖音超市也提供了与天猫超市类似的小时达和次日达服务,基本上是对标了电商领域的头部渠道。
不过,与天猫、京东自有物流渠道不同, 抖音目前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物流渠道,所以抖音超市的快递运输主要依赖于顺丰。用户在抖音超市购买的货物将会由顺丰负责运输,并由距离最近的仓库进行发货。
其中小时达的商品小雷暂时没有看到,但是如无意外应该是顺丰同城负责运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其成本恐怕会很高,应该只适用于部分小体积且高价的产品,如iPhone手机等。
若是抖音超市真的可以做到宣传中的低价和快速物流服务,那么显然会成长为天猫、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事实果真如此?
二、抖音超市需要更多时间 从小雷的浏览情况来看,抖音超市基本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隔天送到,虽然看起来速度不慢,但是与传统商家对比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 小雷所在的城市广州本就是抖音超市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在广州都无法做到次日达,在其他城市的表现可想而知。
随后,小雷简单的做了个测试, 将地址切换到广东的其它城市,在将目的地选做潮州后,原本显示后天送到的商品变成了“次日发”,且不再承诺送达时间。 如此一来,抖音超市的优势就只剩下无假货和快速售后了,想要对抗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显然力有不逮。
而且,抖音超市的包邮同样是有门槛的, 需要订单总价达到88元才可以免邮费,若是未满88元,则对5KG以下且订单价格低于50元的商品加收6元运费,高于50元低于88元且重量在20KG以内的,则收取5元运费。
总的来说,运费显然对标的是京东自营,而收费方式则是对标天猫超市,但是快递时效却被两者完全打败。不提京东自营的次日达,单就天猫超市都可以在多数商品的快递时效上打败抖音超市。
可以说,单就目前的表现来看,抖音超市除了拥有抖音平台的流量与扶持外,对比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抖音内部显然也是有着相同的看法,将抖音超市的入口放在不起眼的位置,或许就是一个妥协,在不影响主要营收版块的情况下,让抖音超市在用户面前刷一下存在感。
从个人角度来看,抖音超市除非可以给出明显低于其他平台的价格,否则都很难与其他平台竞争。单就快递时效性就让其失去了相当部分用户的支持,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品类及商品太少。
虽然抖音超市列出了多个版块,并且还区分了多个类目,但是商品的数量却十分稀少,部分类目更是只有一到两个品牌的商品,比如手机耳机类目下,仅有iPhone 14系列和AirPods Pro合共五款产品,其中AirPods Pro甚至是第一代的产品。
在日用百货版块,商品数量有了明显增长,但是依然集中在少数几个知名品牌上,比如立白等,大多数类目的商品数量都不会超过两位数,与天猫超市感觉拉不到底的类目列表相比,抖音超市的商品数量有着明显劣势。
快递时效性低、商品数量不足,两个问题将会成为抖音超市前期最大的增长障碍,在京东与天猫两个运营多年的庞然大物面前,抖音超市可以说只剩下一个优势:流量。
抖音作为目前全国最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庞大的流量使得其有着远超其他电商平台的引流效果,不管是京东还是天猫,都是消费者想要买东西的时候才会打开的APP,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购物APP。
但是抖音则不同,抖音的定位是娱乐、社交APP,电商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附属功能,所以用户即使不打算买东西依然会打开抖音并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使得抖音的引流效果远高于天猫和京东。
对于抖音来说,不管是商品价格还是物流时效性,短时间内都很难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两大巨头抗衡,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抖音的引流,让用户在浏览的同时被低价吸引进而购买。 此外,抖音可以通过与创作者合作,在直播等节目中加入抖音超市的商品,吸引用户点击与购买。
不过,即使有着庞大的流量基础,抖音超市的未来也并不乐观,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没有成熟且庞大的官方合作渠道,抖音很难提供比天猫、京东更好的体验,难以真正的留住用户。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TSknight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用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工业设计诞生与「流线型设计运动」
UI交互 2023-01-31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那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晚年惨淡的摩天大楼之父:顶尖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在过去的故事里,史太浓经常提到一句设计哲学:“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 设计师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那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
晚年惨淡的摩天大楼之父:顶尖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 在过去的故事里,史太浓经常提到一句设计哲学:“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并且在我自身设计工作中,一直信奉此话。
阅读文章 >
路易斯·沙利文
一战之后大发战争财的美国,将制造武器的技术转向工业生产,可谓降维打击,立马让经济急速发展。
于是讲究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很快将沙利文这个指导原则演变为“形式追随市场”,设计样式以市场喜好为硬性指标,这个阶段我们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当中有所阐述。
用一篇文章,帮你了解装饰艺术风格 上一回我们谈到苏联的“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平面风格,这是一场以人民为名义发起的运动,具有社会主义与功能主义特色,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同时也有固化的形式主义。
阅读文章 >
这种暴富形态的发展,造成了不健康的经济模式,大致 10 年左右,也就是 1927 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并且越演越烈,继而在 1929 年发生著名的“华尔街股票崩盘事件”。
美国一下子进入了“大萧条”时代。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在此期间美国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暴增,银行倒闭,生产持续下降。
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中,这个情况直到 1933 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才出现转机。
罗斯福政府实行了有效的经济新政策,首先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继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再由政府层面推行基建项目,才让经济危机得到有效缓解,把美国带到另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罗斯福总统
现代设计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中获得高速发展。
一、工业设计师的诞生 罗斯福上台的 1933 年也是德国包豪斯被迫解散的同一年,大部分包豪斯优秀师生以不同途径陆续移民到美国。
恰好参与了经济新政之后的美国发展,他们主要参与领域在教育、建筑与家具。
而美国本土设计师则基于美国工业生产优势孕育出一个此前没有,或者说尚未规范的行业,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师这样的称谓也第一次产生,好比 2010 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产生的 UI 设计师一样。
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
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社会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一个巨大消费市场。
而工业设计发展与中产阶层形成的市场关系密不可分,这个市场特点是:个性化用品及可以表现社会身份的物品比单纯讲究功能的产品更受欢迎。
同时时尚与潮流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这种诉求大大推动了设计发展。
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
企业界全力以赴开发新式生产手段,开发新型材料,比方合金与塑料,而设计师则采用这些手段及材料来设计新产品。
这个时候国际主义也基于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在美国呼之欲出,这两种主义在形式上非常接近,几乎一致,区别在于彼此意识形态不同。
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
现代主义是兼容且民主的,国际主义则是独断与商业的。
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其实在 1920 年代前后就不系统的出现,那是一战之后开始从事工业设计的人。
工业设计的定义其实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工业化产品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概念,比方包含交通工具、电器、厨具、餐具、工艺品等。
时钟产品的设计
这些美国工业设计先驱跟欧洲过来的设计师完全不同,欧洲设计师普遍是建筑设计出身,有严谨的设计训练与明确设计观念。
而美国的工业设计师大部分出身背景不同,多数从广告设计、橱窗设计、插图设计甚至舞台设计转行而来。
而动机则因为商业竞争,需要更多优秀的产品、包装及品牌方面的设计工作室提供服务,所以这批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多面手,几乎全能,将企业的设计需求一手包办。
风扇产品的设计
他们将设计视为一门生意,并没有太多理论及所谓的设计哲学。
其中最成功的设计师是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甚至因为对工业设计行业的贡献而登上《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雷蒙罗维及其设计作品
他的设计几乎渗透当时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位明星般人物的设计师,我们后面也会对其作简单的介绍。
流线型设计运动
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内容里我们曾经谈及过“ 流线型设计 运动”,这个运动其实跟美国工业发展有密切关联,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思潮。
而历史上有很多研究者习惯将其归纳到装饰艺术运动中,称作“运动中的装饰艺术”(Art Doco on Motion)。
装饰艺术中结合流线型风格的产品
这个运动诞生于 1920 年代,在美国风行了近 20 年,细节上有装饰艺术运动中的精致装饰感,造型上则贴近现代主义,重视简洁与流畅性。
主要特征是展示出一种空气动力学概念,大量使用流畅曲线,有明显的速度感与未来感。
流线型运动中的产品设计
流线型运动首先起源自对交通工具的设计探索,当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有人开始考虑造型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所以这种外观形式首先基于功能考虑,也就是前面谈到的“形式追随功能”的一种体现。
根据考证,这种样式的设计首先出现在 1914 年的意大利,当时设计师马柯·里克瑅(Marco Ricotti)设计出一款像水滴造型的概念车,名为 40/60HP,成为典型流线型设计。
意大利 40/60HP 概念车
被美国设计师参照后拉开了该运动的序幕,任何设计概念一但被美国相中就会被其庞大商业市场的运用而充分放大。
流线型风格很快在美国走红,首先在飞机与汽车设计上得到充分试验,当时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克莱斯勒、通用、福特都纷纷推出流行型风格汽车。
美国流线型运动中的汽车产品
到后期这些汽车的流线造型已经走向一种浮夸与不切实际,现在回顾看来,感觉就像来自外星球,因为汽车跟飞机之间共用了很多设计动机与元素。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设计,比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934 年推出的“气流”(Airflow)轿车。
克莱斯勒设计的“气流”轿车
整体考虑更充分,造型前卫之余兼容了舒适性及安全性,成为一种主流风格,一些故事背景发生于美国的 20 世纪 20 到 4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会看到大量汽车都是这类设计。
随着市场热烈反应,这种风格慢慢蔓延到一些压根不存在空气动力学需求的产品上,比方家具、餐具、文具、吸尘器,收音机,水壶,台灯等。
流线型运动风格的产品设计
因此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商业设计运动,加速了运动的消亡。
二、工业设计的先驱 美国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有些共同特点,就是习惯于集团式工作,善于商业谈判,并且有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这些都跟美国发达的商业环境有直接关系。
前面谈过的雷蒙罗维也是将商业设计运作得最成功的人,其公司在最大的时候拥有超过 200 名专职设计师。
在设计汽车的雷蒙罗维
而且公司所有设计项目都要署上他的名字,这种方式备受争议,这其实属于雷蒙罗维一种商业运作方式,通过这样达到大幅提升个人名声的目的,继而推动业务。
而且他对设计师非常不错,待遇是业内最高的,所以大家并无怨言。
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
因此雷蒙罗维的公司完成了从可口可乐标志(包括经典瓶身)到铁路公司火车头,甚至太空站的设计,其业务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最经典的 1957 年版本由雷蒙罗维完成
尤其在 1930 年代雷蒙罗维公司设计了大量美国交通工具,所以也成为流线型运动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雷蒙罗维公司设计的大巴
其公司设计收费高昂但客户仍然络绎不绝,跟其善于打造个人形象密切相关,这点很值得如今的设计师学习。
1980 年代时候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成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收益最高、规模最大的独立公司,没有之一。
善于形象推广的雷蒙罗维
除了雷蒙罗维之外,美国工业设计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开山鼻祖,那就是 1927 年在美国开设第一家工业设计事务所的沃尔特·提格(Walter Dorwin Teague)。
沃尔特·提格
当时整个美国都还不明确工业设计概念的时候,他就首先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上明确印上“工业设计”字样。
这个词未必是他创造的,但首先被其正式运用。
提格的公司其实属于综合性设计公司,从建筑设计到工业设计再到平面设计都能承接,但市场需求决定公司发展,工业设计后来看看成为其公司的主营业务。
提格设计的收音机
提格设计出不少当时在美国广泛流行的产品,比方 1934 年的“蓝鸟收音机”(Bluebird Radio),1936 年的“斯巴顿收音机”(Sparton Table Radio)及 1937 年的“子弹相机”(Bullet Camera)等等。
蓝鸟收音机
提格在美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发起人,同时担任了首任主席。
因此提格合作的客户也是美国一些相当成熟,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柯达摄影器材公司,福特汽车、美国钢铁公司及波音公司等。
提格设计的台灯
提格非常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也善于保持这种关系,所以跟大部分客户的合作都十分深入,达成共赢。
比方为柯达公司设计出“荣华柯达”(Vanity Kodak)系列相机,通过造型与配色升级将相机从功能用具变成一种时尚用品,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强烈欢迎,大获成功。
“荣华柯达”系列相机
随后此产品多次升级,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又比方 1946 年跟波音公司正式“联姻”之后,设计出著名的“凌云巡航者”客机(Stratocruiser’sCyclograph Company)座舱。
飞机的座舱设计是难度极高的,要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及与飞机功能的结合。
提格设计的波音客机座舱
提格公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种合作一直延续到提格去世(1960 年)都没有中断,持续合作了 60 多年,参与了波音 707、737、747 及 777 等机型的机舱设计,成为一时佳话。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设计史 太浓」:
-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UI交互 2023-01-31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面这首节气歌我们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遗产, 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它也是品牌借势运营海报的经典主题之一。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面这首节气歌我们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遗产, 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它也是品牌借势运营海报的经典主题之一。好的节气借势海报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再过几天就是立春了,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 立春 借势 海报设计 中有哪些常用的意象~
一、「立春」简介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每年公历 2 月 4 日前后,「立」为“开始”之意,「春」则可理解为春日的气候温暖、万物生长。 立春意味着冰天雪地的冬季已经结束,万物复苏,一切又是新的开始。
我国古代的物候历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立春初始,东风带来温暖的气息,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冬日蜇居的虫类感受到气候回暖,慢慢苏醒活动;再过五日,河面的冰开始溶解,鱼儿升到水面上活动,此时水面还有未融化的碎冰渣,从岸边看鱼儿就如同背着冰在游动。
在下面的两幅借势海报中,左边用比较文雅含蓄的方式体现了立春“气温回暖、万物复苏”的特征。画面中只有 2 只水墨画的鸭子并寥寥几笔野草,但配合文案的“立春”马上让人联想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进而想到春日温暖的气候和刚刚盛开的桃花,画面虽留白较多,但留给观看者想象品味的空间十足。右边则化用的立春三侯中的“鱼陟负冰”,且鱼的形象是用瓜子仁拼成的,运用创意手法将品牌特色与立春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用118张案例,讲透海报设计同构的13种表现形式 平面海报设计创意中的同构设计是什么?
阅读文章 >
二、「立春」习俗 在以农耕为重的古代,立春时要举行隆重的“打春”、“演春”等仪式以迎接春天,现在我们也仍保留着贴春联、吃春盘、春卷、春饼及咬春等习俗。
打春: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
春盘: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田艾籺: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 10 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田艾籺也是拜神的节令贡品,祈祷风调雨顺。
春饼: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与吃有关的意象在餐饮品牌的借势海报中使用很广,这可能就是专业对口吧,毕竟炸春卷肯定少不了油,吃春饼时配点饮料也是非常合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下面第二张必胜客的立春借势海报,将春盘春饼的内容移植到披萨中,做成了非常讨喜的“铜钱”形状,被咬的缺口契合了“咬春”的主题,也有“咬财”的吉祥寓意。虽不符合传统的“咬春”含义,但也给传统习俗赋予了新的更符合年轻人饮食喜好的内容,做到了产品营销与节气借势的互相成就。
三、立春常用意向 二十四节气中与“春”有关的节气不止一个,如果都用青草新芽、桃花飞燕去表现就无法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只有抓住最能代表一个节气特征的意象,并能结合品牌特色和具有创意的手法进行设计,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效果。除了上面提到的“气温回暖、冰雪消融”、“立春三侯”及与立春相关的传统习俗外,立春借势海报常用的主要意象还有以下三种。
1. 冬去春来
作为冬季结束后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给人的印象并非一派春暖花开,而是未融尽的冰雪与刚冒出的新绿并存。这样的对比就给设计留下的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品牌借势海报就在画面中让两者形成鲜明且巧妙的对比,非常具有视觉吸引力。
如下面第一张的汽车品牌借势海报,将冬日景象设置为灰暗的色调,春天的景象设置为鲜亮的绿色,对比非常强烈;向上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则将原本暗沉的画面划破掀开,露出下面草木茂盛的景象,既表达出立春“春来冬去”的特点,同时也寓意旧的日子已经过去,新的充满的希望的日子终将到来,等待我们的去探索发现。
2. 一年之计在于春
俗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冬日结束春日伊始,种子默默汲取养分最终破土而出,农民开始准备春耕播种,你是不是也在进行新一年的学习工作规划?春天是开启新篇章的好时节,立春则是重新开始的标志。“万物始于春”可涵盖和延伸的意象非常多,留给设计师结合品牌特色进行创意发挥的空间非常广阔。
下面两张海报都是地产品牌的借势海报,都使用了“种子发芽”的元素及立春“万物复苏”的含义。左边将品牌 logo 作为“种子’,与破土新苗巧妙地构成了“种子发芽”的意象,寓意品牌一年的新开始。而右边的海报则将元素放置于五线谱之上,让“发芽的种子”成为“音符”,寓意立春正是谱写生活开启新篇章的时机,二者各有特色。
同为服饰类品牌,海澜之家的海报以毛衣为“雪地”、绣花针做“搭架”、青绿的细线作为“新芽”,搭配正在松土浇水的小人偶,构成“培育新苗”的画面,符合“立春”含义的同时也凸显出品牌在衣料品质上的用心,相当巧妙。李宁则直接把品牌 Slogan“一切皆有可能”和立春“万物新生”的含义进行结合,由于二者契合度很高,无需呈现更多关于立春的具体元素,也能直接把“勇敢开启新生活”的内涵传达给受众。
3. 植物花草
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将花草与时令结合起来,如二十四番花信、十二月花令、十二月花名歌,明代程羽文的《花月令》等,为不同月份及节气设置了代表的花草,使节气海报设计有非常多的设计元素。
与立春最密切相关的花莫过于迎春,它可以作为借势海报的主视觉,也可以作为辅助的装饰元素。当然我们也可以与时俱进地对这类意象进行范围的扩宽与意向的创新,像桃花、樱花、燕子以及新芽绿叶等在立春海报中也常作为装饰元素出现。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海报设计的常用意象,希望能给大家的设计带来灵感启发。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进行支持,我会更有动力为大家推荐设计干货知识 ~ 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参考资料:
https://minsu.httpcn.com/zt/jieqi/lichu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B%8B%E6%98%A5/8896?fr=aladdin 推荐阅读:
精美绝伦!80000+国潮插画灵感参考素材宝库「数字文物库」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国潮插画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插画风格之一,精致华丽的风格受到很多国货品牌的青睐,此类插画也在海报、包装、文创等等商业领域有广泛的运用。
阅读文章 >
如何排版更高级?带你重新认识宋体字排版! 宋体字形方正,结构严谨,笔画横平竖直,横划收笔处和笔画转折处带有装饰部分(类似拉丁字体中的“衬线"),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
阅读文章 >
超全整理!设计师必备的3类书法字免费资源(附下载链接)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在社群有小伙伴问有没有免费可商用的毛笔书法字体资源,有肯定是有的,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除了为大家推荐免费好用的书法字体,还会为分享给大家优质的书法字入门知识和教程,还有免费的资源网站,让你即使没有书法功底也有办法做出好看的书法字体 ~ 往
阅读文章 >
-
这篇导流条设计方法,让我打开了新思路
UI交互 2023-01-31本文将以有驾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更多增长设计实战:增长设计实战!如何用一个公式提升5倍转化率?本文将以 有驾 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
更多 增长设计 实战:
增长设计实战!如何用一个公式提升5倍转化率? 设计师如何提高转化率?
阅读文章 >
写在前面
端到端导流是指在产品矩阵体系内引导优质产品的用户使用另外一款产品,带来使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用户规模提升的一种增长手段。随业务快速增长,有驾从百度汽车频道衍伸出了有驾小程序、M 站、PC 站以及 APP 等多纬度的产品矩阵,依托各端流量实现矩阵产品间的导流,逐步积累用户规模,是有驾目前获客渠道中占比最高的方式。本文将以有驾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
一、为什么要做导流 1. 导流的目的
对于业务本身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的结束,获取新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新产品还是成熟型产品,都需要通过导流的手段来持续扩充新用户。其次,对于有驾产品生态而言,需要各端产品间的相互联动,协同发挥优势,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
2. 导流的优势
成本低,相较于投放、活动等渠道流量获取方式,矩阵导流成本低; 高意向,用户购车意向明确更容易实现商业转化; 可共享,用户数据及行为关联互通。 二、如何做好导流设计 1. 问题分析
通过梳理核心场景的 4 种导流条,发现各个场景导流形式各异,用户缺乏统一认知,导流引导语单一内容吸引力弱。在用户在浏览页面时,点击功能入口或想要继续查看更多内容,需要下载 APP 才能继续阻碍用户浏览:
缺乏统一认知:视觉表达形式不成体系,用户感知不够; 内容吸引力弱: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用户没有点击欲望; 阻碍用户浏览:打断用户正常使用功能,影响 用户体验 。
从导流链路的用户行为来看,整个流程下载路径过长,发现用户流失较大的转化点:
从小程序落地页到下载页:在进入小程序浏览页面时,用户没有注意到导流条就滑走了;
点击导流条进入下载页:点击导流条会先调起导流弹窗,点击确认后再进入到下载页,用户未选择下载就退出了。
2. 明确设计方向
针对导流现状缺乏统一认知,内容吸引力弱、阻碍用户浏览、下载路径过长的问题,我们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导流链路图,根据用户增长模型,把用户生命周期各节点的用户行为与产品触点一一罗列出来,找到增长路径的设计机会点。
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如何建立用户和产品的链接,保障友好的体验,是本次导流升级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用户关键行为,我们可以将整个导流链路拆分为 3 个阶段来挖掘主要机会点:
下载前:兴趣激发导流吸引,建立用户稳定认知; 下载中:强化用户转化动机,刺激用户完成下载; 下载后:保障还原体验畅通,提升首次使用体验。
下面将分别介绍导流下载前阶段的设计落地实践,以及下载中、下载后阶段的延伸设计思考。
三、下载前 1. 强化触点吸引
是否能成功引起用户注意,是转化开始的第一步,统一的视觉风格和满足用户诉求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导流条的吸引力。
① 收敛导流条类型
针对「阻碍用户浏览」打断用户正常使用功能、用户没有跳转预期的体验问题,下线了阻断式和截断式两种体验不友好的导流类型,将原来 4 种导流类型收敛为 2 种,仅保留通用导流条和功能延展导流条,基于这 2 种导流形态进行深入的设计探索。
② 建立通用视觉标准
针对「缺乏统一认知」视觉表达形式不成体系、用户感知不够的视觉问题,建立了通用导流条标准化规范。统一视觉形态,优化为页面内通栏嵌入式,同时融入品牌色强化用户感知,根据页面布局制定了不同的展示规则。
上线后,内嵌导流条在展现受限的情况下,导流转化数据与改版前基本持平,为了进一步提升导流的点击效果,开始探索场景化定制提转的设计方向。
③ 定制场景化内容
针对「内容吸引力弱」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用户没有点击欲望的内容问题,在通用标准化形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场景用户诉求点,丰富导流内容。分别从内容定制、按钮文案优化、以及氛围强化 3 个方向验证对转化的影响。
内容定制:丰富导流利益点、场景化内容更能激发用户兴趣,促进转化达成; 按钮文案:转化按钮文案导向性明确、内容与导流利益点匹配,可以助力按钮转化提升; 氛围强化:导流样式上适度弱化氛围、样式更倾向于原生功能,有助于提升导流条点击。
2. 拓展场景扩量
复利通用标准导流条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功能延展类导流条中继续验证有效性,从产品价值点出发,挖掘高流量场景的机会点从而带来转化增量。
① 价值传递
根据小程序和 APP 两端各自的不同点,分别从功能差异及体验差异两个方向进行优化。
APP 特有功能:APP 完善的功能体验可以更好满足用户诉求,例如参配浏览场景下,引导用户体验搜索及横屏查看的高频功能,对于导流转化有正向帮助;
各端体验差异:小程序和 APP 两端体验存在差异,例如图片浏览场景下,APP 清晰流畅的浏览体验及放大全屏查看图片的交互体验,能够刺激用户转化。
② 价值延续
当用户完成核心内容消费后,是否可以引导用户去 APP 继续浏览更多相关内容,进而引导用户下载呢?
服务透传:平台服务内容传递,例如在内容落地页文末增加品牌广告导流条,帮助用户建立品牌认知; 相关推荐:引导相关内容消费,例如在文章或视频页增加相关推荐导流条,引导用户浏览更多相似内容。
四、下载中 当用户通过导流条进入到下载流程时,还有哪些手段可以刺激用户激活减少流失呢?
强化下载动机:下载页前置 APP 落地页内容,例如将通用下载页优化为场景化下载页,给用户超前产品体验吸引转化;
减少用户流失:缩短链路简化流程,例如可在下载中间页完成应用下载,同时退出下载页时增加挽留。
五、下载后 当用户在应用商店下载完成后,我们还能做哪些提升首次启动 APP 的体验呢?
还原链路畅通:提升场景还原成功率,减少频繁提示信息干扰;
建立用户心智:引导新用户探索功能,根据用户兴趣推荐适合的内容。
以上内容是下载中和下载后阶段导流优化方向的一些延伸设计思考,为大家提供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本篇文章关于导流的体验设计要点:
全链路洞察,对导流链路进行拆解,通过盘点导流链路的用户行为,明确每个节点的设计方向; 降低广告干扰性,减少用户浏览过程中的阻断感,适度弱化广告氛围; 用户的视角引导,让用户专注于产品本身传递的价值,引领用户完成对产品的探索从而完成下载激活。 希望以上的设计思考,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百度MEUX」
-
这篇导流条设计方法,让我打开了新思路
UI交互 2023-01-31本文将以有驾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更多增长设计实战:增长设计实战!如何用一个公式提升5倍转化率?本文将以 有驾 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
更多 增长设计 实战:
增长设计实战!如何用一个公式提升5倍转化率? 设计师如何提高转化率?
阅读文章 >
写在前面
端到端导流是指在产品矩阵体系内引导优质产品的用户使用另外一款产品,带来使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用户规模提升的一种增长手段。随业务快速增长,有驾从百度汽车频道衍伸出了有驾小程序、M 站、PC 站以及 APP 等多纬度的产品矩阵,依托各端流量实现矩阵产品间的导流,逐步积累用户规模,是有驾目前获客渠道中占比最高的方式。本文将以有驾导流体验升级的项目为例,分享导流增长探索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
一、为什么要做导流 1. 导流的目的
对于业务本身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的结束,获取新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新产品还是成熟型产品,都需要通过导流的手段来持续扩充新用户。其次,对于有驾产品生态而言,需要各端产品间的相互联动,协同发挥优势,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
2. 导流的优势
成本低,相较于投放、活动等渠道流量获取方式,矩阵导流成本低; 高意向,用户购车意向明确更容易实现商业转化; 可共享,用户数据及行为关联互通。 二、如何做好导流设计 1. 问题分析
通过梳理核心场景的 4 种导流条,发现各个场景导流形式各异,用户缺乏统一认知,导流引导语单一内容吸引力弱。在用户在浏览页面时,点击功能入口或想要继续查看更多内容,需要下载 APP 才能继续阻碍用户浏览:
缺乏统一认知:视觉表达形式不成体系,用户感知不够; 内容吸引力弱: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用户没有点击欲望; 阻碍用户浏览:打断用户正常使用功能,影响 用户体验 。
从导流链路的用户行为来看,整个流程下载路径过长,发现用户流失较大的转化点:
从小程序落地页到下载页:在进入小程序浏览页面时,用户没有注意到导流条就滑走了;
点击导流条进入下载页:点击导流条会先调起导流弹窗,点击确认后再进入到下载页,用户未选择下载就退出了。
2. 明确设计方向
针对导流现状缺乏统一认知,内容吸引力弱、阻碍用户浏览、下载路径过长的问题,我们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导流链路图,根据用户增长模型,把用户生命周期各节点的用户行为与产品触点一一罗列出来,找到增长路径的设计机会点。
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如何建立用户和产品的链接,保障友好的体验,是本次导流升级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用户关键行为,我们可以将整个导流链路拆分为 3 个阶段来挖掘主要机会点:
下载前:兴趣激发导流吸引,建立用户稳定认知; 下载中:强化用户转化动机,刺激用户完成下载; 下载后:保障还原体验畅通,提升首次使用体验。
下面将分别介绍导流下载前阶段的设计落地实践,以及下载中、下载后阶段的延伸设计思考。
三、下载前 1. 强化触点吸引
是否能成功引起用户注意,是转化开始的第一步,统一的视觉风格和满足用户诉求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导流条的吸引力。
① 收敛导流条类型
针对「阻碍用户浏览」打断用户正常使用功能、用户没有跳转预期的体验问题,下线了阻断式和截断式两种体验不友好的导流类型,将原来 4 种导流类型收敛为 2 种,仅保留通用导流条和功能延展导流条,基于这 2 种导流形态进行深入的设计探索。
② 建立通用视觉标准
针对「缺乏统一认知」视觉表达形式不成体系、用户感知不够的视觉问题,建立了通用导流条标准化规范。统一视觉形态,优化为页面内通栏嵌入式,同时融入品牌色强化用户感知,根据页面布局制定了不同的展示规则。
上线后,内嵌导流条在展现受限的情况下,导流转化数据与改版前基本持平,为了进一步提升导流的点击效果,开始探索场景化定制提转的设计方向。
③ 定制场景化内容
针对「内容吸引力弱」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用户没有点击欲望的内容问题,在通用标准化形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场景用户诉求点,丰富导流内容。分别从内容定制、按钮文案优化、以及氛围强化 3 个方向验证对转化的影响。
内容定制:丰富导流利益点、场景化内容更能激发用户兴趣,促进转化达成; 按钮文案:转化按钮文案导向性明确、内容与导流利益点匹配,可以助力按钮转化提升; 氛围强化:导流样式上适度弱化氛围、样式更倾向于原生功能,有助于提升导流条点击。
2. 拓展场景扩量
复利通用标准导流条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功能延展类导流条中继续验证有效性,从产品价值点出发,挖掘高流量场景的机会点从而带来转化增量。
① 价值传递
根据小程序和 APP 两端各自的不同点,分别从功能差异及体验差异两个方向进行优化。
APP 特有功能:APP 完善的功能体验可以更好满足用户诉求,例如参配浏览场景下,引导用户体验搜索及横屏查看的高频功能,对于导流转化有正向帮助;
各端体验差异:小程序和 APP 两端体验存在差异,例如图片浏览场景下,APP 清晰流畅的浏览体验及放大全屏查看图片的交互体验,能够刺激用户转化。
② 价值延续
当用户完成核心内容消费后,是否可以引导用户去 APP 继续浏览更多相关内容,进而引导用户下载呢?
服务透传:平台服务内容传递,例如在内容落地页文末增加品牌广告导流条,帮助用户建立品牌认知; 相关推荐:引导相关内容消费,例如在文章或视频页增加相关推荐导流条,引导用户浏览更多相似内容。
四、下载中 当用户通过导流条进入到下载流程时,还有哪些手段可以刺激用户激活减少流失呢?
强化下载动机:下载页前置 APP 落地页内容,例如将通用下载页优化为场景化下载页,给用户超前产品体验吸引转化;
减少用户流失:缩短链路简化流程,例如可在下载中间页完成应用下载,同时退出下载页时增加挽留。
五、下载后 当用户在应用商店下载完成后,我们还能做哪些提升首次启动 APP 的体验呢?
还原链路畅通:提升场景还原成功率,减少频繁提示信息干扰;
建立用户心智:引导新用户探索功能,根据用户兴趣推荐适合的内容。
以上内容是下载中和下载后阶段导流优化方向的一些延伸设计思考,为大家提供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本篇文章关于导流的体验设计要点:
全链路洞察,对导流链路进行拆解,通过盘点导流链路的用户行为,明确每个节点的设计方向; 降低广告干扰性,减少用户浏览过程中的阻断感,适度弱化广告氛围; 用户的视角引导,让用户专注于产品本身传递的价值,引领用户完成对产品的探索从而完成下载激活。 希望以上的设计思考,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百度MEUX」
-
设计师如何做好体验量化?收下大厂的QMD评测机制(机制篇)
UI交互 2023-01-31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在上一篇《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中提到,目前 QMD 存在的...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
在上一篇《 设计师 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中提到,目前 QMD 存在的两个难点,分别是:问题难推动落地、评估结论信服度低。针对目前难点,今年我们项目组对测评体系再次升级,推出了全新的 QMD3.0。
设计师如何做好体验量化?收下大厂的QMD评测机制(指标篇) 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
阅读文章 >
我们将通过干货满满的三篇连载文章,分别从「指标模型」「评估机制」「组织实践」来全方位的分享体验评估机制的升级经验,欢迎大家的持续关注和探讨。本篇为大家介绍:围绕提高 QMD 主观评价的可信度,通过信度检验,管控测评流程,建立人人可信赖的测评机制。
一、信服度低的原因 想要建立人人可信赖的测评机制,需要我们解决目前“结论信服低”这一难点。
在讨论结论信服度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 QMD 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测评;按照测评变量的不同,我们可以讲测评分类两大类,主观性测量和客观性测量;举个例子,主观性测量类似简答、论述题,客观性测量类似单选、判断题;而 QMD 是邀请专家对特定业务场景,根据特定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其评分会因为其评分专家的主观判断影响,因此我们的 QMD 就是属于主观性测量。
这就导致在评分过程中,因为评分者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对世界的认知、经验等)、判断水平(也就是对评分标准的认知和理解)、个人偏好(对设计风格、操作习惯偏好等)的不同,使评分者的评分存在差异。
因此亟需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去控制测量误差,提高主观变量测量的精确性,而这一技术手段就是下文将要提到的评分者信度。
二、检验信服度的手段 1. 什么是信度
在了解评分者信度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亦称可靠性程度,它衡量的指标是:对同一对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举个例子,当你拿杆秤去测量 10 斤的西瓜,过一个月之后,再去测量一个 10 斤的西瓜,它还是 10 斤,说明这个秤就是可信的,这就是信度;而这个西瓜是 10 斤,测量出来也是 10 斤,说明这个秤是有效的,这就是效度。
2. 什么是评分者信度
而评分者信度就是信度的一部分,其实评分者信度是若干个评分者对同一组测试结果评分的一致性程度,他关注的是不同组间评分者之间的共同差异的分析指标,也就是说侧重处理评分者组间差异的一般趋势,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不同评分者对同一样本是否给出同一正确的分数指标,因此为检验 QMD 中各专家评分是否一致,选择了评分者信度作为分数的检验指标。
测量评分者信度的统计指标及方法很多,那我们需要如何选择适合 QMD 的统计指标呢?在根据 QMD 不同的测量特点、数据类型、评分人数等,我们 QMD 选择的测量方式是组间相关系数(ICC),也就是通过方差分析来计算总体变异多大程度上属于总体的特征。
3. 如何分析评分者信度
选定测量方法后,具体怎么执行呢?就是万能的 SPSS 软件,按照:Analyze—Scale— Reliability Analysis 步骤得来,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知 ,本次分析的评分者评分信度是否一致,举个例子,在针对某个业务线进行QMD评估,对6位专家的评分进行评分者信度分析,结果表明,ICC=0.9704>0.75,p<0.05,说明评分者的一致性是可信的。可见不同评分者在评价产品,在各项指标上评分是比较一致的,其评分者信度是比较高的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三、提高信服度的方法 1. 测评流程可靠
但是在整个过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仅仅只做信度检验就足够了吗?其实不是的,分数只是一个判断的依据,或者说是过程的抓手,我们除了关注分数本身以外,更需要关注,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分数产生随机误差,进而在源头上提高我们的分数的信服度。
那影响评分者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总结有以下三部分:测评工具性能、评分者筛选和实施方案的标准化流程。
在了解到这些影响因素后,在整体执行过程中,才能针对性的进行执行、管控,才能最终提高结论的信服度,具体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针对测评工具性能,在整个指标制定和选取过程中,项目组均进行科学严谨的推理,具体推理过程大家可回顾上期文章《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为大家展示了整体测评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此外在测评工具中不仅讲究科学合理,还要求工具使用者体验良好,对其指标进行解释说明、重点的标记等;
第二大模块则是评分者筛选中,主要分为 3 部分:专家人选筛选、专家认知对齐、内在标准稳定。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要求、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分者筛选,通过提前的培训对齐评分者认知、以及选择心理和生理健康良好的评分者进行打分;
在第三大模块则是保证实测方案的标准化,也就是在实测流程、会场环境的制定和布置过程中,按照标准化、模块化进行执行。
2. 感知效果可靠
当然,大家以为仅仅做了哪些流程管控就结束了吗?我们想要分数信服度高,也就是可靠性高,不仅需要流程可靠,更需要让使用者对结果感知可靠?
① 什么是可靠性
其实可靠性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他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感觉状态,简单的数据表示就是用户感知效果-内心期望,图片表示更清晰,但感知效果契合且高于内心期望时,人们便产生了可靠的感觉状态,低于则相反,我们难以控制其内心期望,因此将在感知效果上下功夫。
② 如何让可靠更易被感知
从四个环节入手,最开始明确业务预期、中间的利益相关人全程参与、结尾的结果复议,和最后的验证落地效果,采用各类方法,让大家从整体环节去感知可靠性。
明确业务预期
在最开始的明确业务预期中,除了从业务视角去制定与业务契合的测评体系外,更是邀请利益相关人共同制定指标细则,从理论的基础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过程全员参与
在过程中,以前仅邀请设计师参评,现在不仅邀请设计师,更是邀请产品一起参评,从流程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结果复议防错
第三点结果复议,也是本次升级后 QMD 的一大亮点,我们建立的防错机制,以前结果出来便出来,业务方仅能看,没有可反馈渠道,因此本次建立的防错机制则是建立业务方对结果复议的渠道,从机制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验证落地效果
第四验证落地效果,不仅关注跟进问题改进进度,更是关注跟进 QMD 结论落地后为业务目标带来的提升,从效果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小结 在这次升级过程中,其实想表达的是,分数本身不重要,如何通过分数去管控过程,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本次升级过程中,结合使用评分者信度、流程管理和机制升级,从而从实际效果和用户感知上全面提高可靠性。
预告一下
如果说升级可靠、高效的评估机制则是推动 QMD 评估机制的前提,那有序、科学的推动则是组织 QMD 评估的关键步骤,接下来由吴立杰带来的《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组织篇)》,为大家介绍如何让测评过程简单美好。
欢迎关注「58UXD」的微信公众号:
-
设计师如何做好体验量化?收下大厂的QMD评测机制(机制篇)
UI交互 2023-01-31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在上一篇《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中提到,目前 QMD 存在的...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
在上一篇《 设计师 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中提到,目前 QMD 存在的两个难点,分别是:问题难推动落地、评估结论信服度低。针对目前难点,今年我们项目组对测评体系再次升级,推出了全新的 QMD3.0。
设计师如何做好体验量化?收下大厂的QMD评测机制(指标篇) 秉承 58 同城“用户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团队建立以基础体验指标为评估标准、发掘体验问题的评估机制,并借助内外部业务专家视角,对 58 同城各产品的重点场景进行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从而提升各业务线的体验,而这一套评测机制就是 QMD。
阅读文章 >
我们将通过干货满满的三篇连载文章,分别从「指标模型」「评估机制」「组织实践」来全方位的分享体验评估机制的升级经验,欢迎大家的持续关注和探讨。本篇为大家介绍:围绕提高 QMD 主观评价的可信度,通过信度检验,管控测评流程,建立人人可信赖的测评机制。
一、信服度低的原因 想要建立人人可信赖的测评机制,需要我们解决目前“结论信服低”这一难点。
在讨论结论信服度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 QMD 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测评;按照测评变量的不同,我们可以讲测评分类两大类,主观性测量和客观性测量;举个例子,主观性测量类似简答、论述题,客观性测量类似单选、判断题;而 QMD 是邀请专家对特定业务场景,根据特定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其评分会因为其评分专家的主观判断影响,因此我们的 QMD 就是属于主观性测量。
这就导致在评分过程中,因为评分者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对世界的认知、经验等)、判断水平(也就是对评分标准的认知和理解)、个人偏好(对设计风格、操作习惯偏好等)的不同,使评分者的评分存在差异。
因此亟需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去控制测量误差,提高主观变量测量的精确性,而这一技术手段就是下文将要提到的评分者信度。
二、检验信服度的手段 1. 什么是信度
在了解评分者信度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亦称可靠性程度,它衡量的指标是:对同一对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举个例子,当你拿杆秤去测量 10 斤的西瓜,过一个月之后,再去测量一个 10 斤的西瓜,它还是 10 斤,说明这个秤就是可信的,这就是信度;而这个西瓜是 10 斤,测量出来也是 10 斤,说明这个秤是有效的,这就是效度。
2. 什么是评分者信度
而评分者信度就是信度的一部分,其实评分者信度是若干个评分者对同一组测试结果评分的一致性程度,他关注的是不同组间评分者之间的共同差异的分析指标,也就是说侧重处理评分者组间差异的一般趋势,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不同评分者对同一样本是否给出同一正确的分数指标,因此为检验 QMD 中各专家评分是否一致,选择了评分者信度作为分数的检验指标。
测量评分者信度的统计指标及方法很多,那我们需要如何选择适合 QMD 的统计指标呢?在根据 QMD 不同的测量特点、数据类型、评分人数等,我们 QMD 选择的测量方式是组间相关系数(ICC),也就是通过方差分析来计算总体变异多大程度上属于总体的特征。
3. 如何分析评分者信度
选定测量方法后,具体怎么执行呢?就是万能的 SPSS 软件,按照:Analyze—Scale— Reliability Analysis 步骤得来,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知 ,本次分析的评分者评分信度是否一致,举个例子,在针对某个业务线进行QMD评估,对6位专家的评分进行评分者信度分析,结果表明,ICC=0.9704>0.75,p<0.05,说明评分者的一致性是可信的。可见不同评分者在评价产品,在各项指标上评分是比较一致的,其评分者信度是比较高的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三、提高信服度的方法 1. 测评流程可靠
但是在整个过程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仅仅只做信度检验就足够了吗?其实不是的,分数只是一个判断的依据,或者说是过程的抓手,我们除了关注分数本身以外,更需要关注,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分数产生随机误差,进而在源头上提高我们的分数的信服度。
那影响评分者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总结有以下三部分:测评工具性能、评分者筛选和实施方案的标准化流程。
在了解到这些影响因素后,在整体执行过程中,才能针对性的进行执行、管控,才能最终提高结论的信服度,具体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针对测评工具性能,在整个指标制定和选取过程中,项目组均进行科学严谨的推理,具体推理过程大家可回顾上期文章《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指标篇)》,为大家展示了整体测评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此外在测评工具中不仅讲究科学合理,还要求工具使用者体验良好,对其指标进行解释说明、重点的标记等;
第二大模块则是评分者筛选中,主要分为 3 部分:专家人选筛选、专家认知对齐、内在标准稳定。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要求、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分者筛选,通过提前的培训对齐评分者认知、以及选择心理和生理健康良好的评分者进行打分;
在第三大模块则是保证实测方案的标准化,也就是在实测流程、会场环境的制定和布置过程中,按照标准化、模块化进行执行。
2. 感知效果可靠
当然,大家以为仅仅做了哪些流程管控就结束了吗?我们想要分数信服度高,也就是可靠性高,不仅需要流程可靠,更需要让使用者对结果感知可靠?
① 什么是可靠性
其实可靠性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他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感觉状态,简单的数据表示就是用户感知效果-内心期望,图片表示更清晰,但感知效果契合且高于内心期望时,人们便产生了可靠的感觉状态,低于则相反,我们难以控制其内心期望,因此将在感知效果上下功夫。
② 如何让可靠更易被感知
从四个环节入手,最开始明确业务预期、中间的利益相关人全程参与、结尾的结果复议,和最后的验证落地效果,采用各类方法,让大家从整体环节去感知可靠性。
明确业务预期
在最开始的明确业务预期中,除了从业务视角去制定与业务契合的测评体系外,更是邀请利益相关人共同制定指标细则,从理论的基础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过程全员参与
在过程中,以前仅邀请设计师参评,现在不仅邀请设计师,更是邀请产品一起参评,从流程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结果复议防错
第三点结果复议,也是本次升级后 QMD 的一大亮点,我们建立的防错机制,以前结果出来便出来,业务方仅能看,没有可反馈渠道,因此本次建立的防错机制则是建立业务方对结果复议的渠道,从机制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验证落地效果
第四验证落地效果,不仅关注跟进问题改进进度,更是关注跟进 QMD 结论落地后为业务目标带来的提升,从效果上让大家感知更可靠。
小结 在这次升级过程中,其实想表达的是,分数本身不重要,如何通过分数去管控过程,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本次升级过程中,结合使用评分者信度、流程管理和机制升级,从而从实际效果和用户感知上全面提高可靠性。
预告一下
如果说升级可靠、高效的评估机制则是推动 QMD 评估机制的前提,那有序、科学的推动则是组织 QMD 评估的关键步骤,接下来由吴立杰带来的《设计师必备体验评估设计指南(组织篇)》,为大家介绍如何让测评过程简单美好。
欢迎关注「58UXD」的微信公众号:
-
用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工业设计诞生与「流线型设计运动」
UI交互 2023-01-31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那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晚年惨淡的摩天大楼之父:顶尖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在过去的故事里,史太浓经常提到一句设计哲学:“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 设计师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那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
晚年惨淡的摩天大楼之父:顶尖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 在过去的故事里,史太浓经常提到一句设计哲学:“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并且在我自身设计工作中,一直信奉此话。
阅读文章 >
路易斯·沙利文
一战之后大发战争财的美国,将制造武器的技术转向工业生产,可谓降维打击,立马让经济急速发展。
于是讲究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很快将沙利文这个指导原则演变为“形式追随市场”,设计样式以市场喜好为硬性指标,这个阶段我们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当中有所阐述。
用一篇文章,帮你了解装饰艺术风格 上一回我们谈到苏联的“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平面风格,这是一场以人民为名义发起的运动,具有社会主义与功能主义特色,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同时也有固化的形式主义。
阅读文章 >
这种暴富形态的发展,造成了不健康的经济模式,大致 10 年左右,也就是 1927 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并且越演越烈,继而在 1929 年发生著名的“华尔街股票崩盘事件”。
美国一下子进入了“大萧条”时代。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在此期间美国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暴增,银行倒闭,生产持续下降。
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中,这个情况直到 1933 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才出现转机。
罗斯福政府实行了有效的经济新政策,首先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继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再由政府层面推行基建项目,才让经济危机得到有效缓解,把美国带到另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罗斯福总统
现代设计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中获得高速发展。
一、工业设计师的诞生 罗斯福上台的 1933 年也是德国包豪斯被迫解散的同一年,大部分包豪斯优秀师生以不同途径陆续移民到美国。
恰好参与了经济新政之后的美国发展,他们主要参与领域在教育、建筑与家具。
而美国本土设计师则基于美国工业生产优势孕育出一个此前没有,或者说尚未规范的行业,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师这样的称谓也第一次产生,好比 2010 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产生的 UI 设计师一样。
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工业
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社会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一个巨大消费市场。
而工业设计发展与中产阶层形成的市场关系密不可分,这个市场特点是:个性化用品及可以表现社会身份的物品比单纯讲究功能的产品更受欢迎。
同时时尚与潮流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这种诉求大大推动了设计发展。
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
企业界全力以赴开发新式生产手段,开发新型材料,比方合金与塑料,而设计师则采用这些手段及材料来设计新产品。
这个时候国际主义也基于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在美国呼之欲出,这两种主义在形式上非常接近,几乎一致,区别在于彼此意识形态不同。
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
现代主义是兼容且民主的,国际主义则是独断与商业的。
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其实在 1920 年代前后就不系统的出现,那是一战之后开始从事工业设计的人。
工业设计的定义其实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工业化产品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概念,比方包含交通工具、电器、厨具、餐具、工艺品等。
时钟产品的设计
这些美国工业设计先驱跟欧洲过来的设计师完全不同,欧洲设计师普遍是建筑设计出身,有严谨的设计训练与明确设计观念。
而美国的工业设计师大部分出身背景不同,多数从广告设计、橱窗设计、插图设计甚至舞台设计转行而来。
而动机则因为商业竞争,需要更多优秀的产品、包装及品牌方面的设计工作室提供服务,所以这批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多面手,几乎全能,将企业的设计需求一手包办。
风扇产品的设计
他们将设计视为一门生意,并没有太多理论及所谓的设计哲学。
其中最成功的设计师是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甚至因为对工业设计行业的贡献而登上《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雷蒙罗维及其设计作品
他的设计几乎渗透当时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位明星般人物的设计师,我们后面也会对其作简单的介绍。
流线型设计运动
在“装饰艺术运动”的篇章内容里我们曾经谈及过“ 流线型设计 运动”,这个运动其实跟美国工业发展有密切关联,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思潮。
而历史上有很多研究者习惯将其归纳到装饰艺术运动中,称作“运动中的装饰艺术”(Art Doco on Motion)。
装饰艺术中结合流线型风格的产品
这个运动诞生于 1920 年代,在美国风行了近 20 年,细节上有装饰艺术运动中的精致装饰感,造型上则贴近现代主义,重视简洁与流畅性。
主要特征是展示出一种空气动力学概念,大量使用流畅曲线,有明显的速度感与未来感。
流线型运动中的产品设计
流线型运动首先起源自对交通工具的设计探索,当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有人开始考虑造型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所以这种外观形式首先基于功能考虑,也就是前面谈到的“形式追随功能”的一种体现。
根据考证,这种样式的设计首先出现在 1914 年的意大利,当时设计师马柯·里克瑅(Marco Ricotti)设计出一款像水滴造型的概念车,名为 40/60HP,成为典型流线型设计。
意大利 40/60HP 概念车
被美国设计师参照后拉开了该运动的序幕,任何设计概念一但被美国相中就会被其庞大商业市场的运用而充分放大。
流线型风格很快在美国走红,首先在飞机与汽车设计上得到充分试验,当时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克莱斯勒、通用、福特都纷纷推出流行型风格汽车。
美国流线型运动中的汽车产品
到后期这些汽车的流线造型已经走向一种浮夸与不切实际,现在回顾看来,感觉就像来自外星球,因为汽车跟飞机之间共用了很多设计动机与元素。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设计,比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934 年推出的“气流”(Airflow)轿车。
克莱斯勒设计的“气流”轿车
整体考虑更充分,造型前卫之余兼容了舒适性及安全性,成为一种主流风格,一些故事背景发生于美国的 20 世纪 20 到 4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会看到大量汽车都是这类设计。
随着市场热烈反应,这种风格慢慢蔓延到一些压根不存在空气动力学需求的产品上,比方家具、餐具、文具、吸尘器,收音机,水壶,台灯等。
流线型运动风格的产品设计
因此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商业设计运动,加速了运动的消亡。
二、工业设计的先驱 美国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有些共同特点,就是习惯于集团式工作,善于商业谈判,并且有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这些都跟美国发达的商业环境有直接关系。
前面谈过的雷蒙罗维也是将商业设计运作得最成功的人,其公司在最大的时候拥有超过 200 名专职设计师。
在设计汽车的雷蒙罗维
而且公司所有设计项目都要署上他的名字,这种方式备受争议,这其实属于雷蒙罗维一种商业运作方式,通过这样达到大幅提升个人名声的目的,继而推动业务。
而且他对设计师非常不错,待遇是业内最高的,所以大家并无怨言。
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
因此雷蒙罗维的公司完成了从可口可乐标志(包括经典瓶身)到铁路公司火车头,甚至太空站的设计,其业务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最经典的 1957 年版本由雷蒙罗维完成
尤其在 1930 年代雷蒙罗维公司设计了大量美国交通工具,所以也成为流线型运动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雷蒙罗维公司设计的大巴
其公司设计收费高昂但客户仍然络绎不绝,跟其善于打造个人形象密切相关,这点很值得如今的设计师学习。
1980 年代时候雷蒙罗维的设计公司成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收益最高、规模最大的独立公司,没有之一。
善于形象推广的雷蒙罗维
除了雷蒙罗维之外,美国工业设计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可以说是开山鼻祖,那就是 1927 年在美国开设第一家工业设计事务所的沃尔特·提格(Walter Dorwin Teague)。
沃尔特·提格
当时整个美国都还不明确工业设计概念的时候,他就首先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上明确印上“工业设计”字样。
这个词未必是他创造的,但首先被其正式运用。
提格的公司其实属于综合性设计公司,从建筑设计到工业设计再到平面设计都能承接,但市场需求决定公司发展,工业设计后来看看成为其公司的主营业务。
提格设计的收音机
提格设计出不少当时在美国广泛流行的产品,比方 1934 年的“蓝鸟收音机”(Bluebird Radio),1936 年的“斯巴顿收音机”(Sparton Table Radio)及 1937 年的“子弹相机”(Bullet Camera)等等。
蓝鸟收音机
提格在美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发起人,同时担任了首任主席。
因此提格合作的客户也是美国一些相当成熟,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柯达摄影器材公司,福特汽车、美国钢铁公司及波音公司等。
提格设计的台灯
提格非常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也善于保持这种关系,所以跟大部分客户的合作都十分深入,达成共赢。
比方为柯达公司设计出“荣华柯达”(Vanity Kodak)系列相机,通过造型与配色升级将相机从功能用具变成一种时尚用品,受到女性消费者的强烈欢迎,大获成功。
“荣华柯达”系列相机
随后此产品多次升级,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又比方 1946 年跟波音公司正式“联姻”之后,设计出著名的“凌云巡航者”客机(Stratocruiser’sCyclograph Company)座舱。
飞机的座舱设计是难度极高的,要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及与飞机功能的结合。
提格设计的波音客机座舱
提格公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种合作一直延续到提格去世(1960 年)都没有中断,持续合作了 60 多年,参与了波音 707、737、747 及 777 等机型的机舱设计,成为一时佳话。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设计史 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