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假期,年轻人坐在家里赛博度假

    设计动态 2022-10-11
    有人梦里相爱,有人夜里看海,有人居家到了现在,依旧把日子过得可爱。 用这句话形容王齐铭的国庆假期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国庆假期,因为疫情等原因,他决定尽量减少外出,把活动范围更多地缩小在卧室到小区大门之间的短短几百米中。 他和几个朋友举办了各种线上活动,或是线上

    在这个国庆假期中,有人选择短期周边游,也有人选择好好在家中放松自己。对于后者而言,这个时候,一些线上活动就可以安排上了。比如线上K歌、一起看电影、居家健身……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中,不少年轻人都在线上获得了愉悦体验。

    有人梦里相爱,有人夜里看海,有人居家到了现在,依旧把日子过得可爱。

    用这句话形容王齐铭的国庆假期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国庆假期,因为疫情等原因,他决定尽量减少外出,把活动范围更多地缩小在卧室到小区大门之间的短短几百米中。

    他和几个朋友举办了各种线上活动,或是线上联欢会,或是连麦K歌,以及时下最流行的PPT Night。用他的话说,不仅没有如预想般无聊到抠脚,反而还get了一些新技能、交到了更多朋友。

    与王齐铭一样,这个国庆假期中,那些不甘于寂寞又充满想象力的年轻人,即便选择居家,依然能借由互联网平台,完成自己别样的度假。

    一、“线上年会,了解一下?” 王齐铭 24岁 国企员工

    10月10日的早晨,走在上班路上的王齐铭,竟然有点怀念自己过去的13天“假期”。

    尽管无法外出游玩,但即便待在家里,他依然能找到让自己生活丰富起来的线上社交活动,并把居家生活过得津津有味。

    这其中,最让他意外且欣喜的便是与朋友共同举办的那次线上年会。

    那天,再次纠结于自己国庆假期要如何度过的他,因为朋友们在群里的讨论有了新的期待。

    “没事,既然咱几个暂时见不了面,就搞点线上云活动吧。” “我看行,那最好搞点有特色的,平时干不了的,总好过虚度了这个七天长假。” “……” 一番讨论之后,几个朋友敲定了不同的活动:线上K歌、线上剧本杀、连麦打麻将。

    几个人还决定,安排每场游戏分数最低或者输掉的一方通过视频方式表演节目——这是这场线上年会的精髓。

    为此,王齐铭将卸载了许久的全民K歌重新安装了回来,还特地在网易云音乐上新建了一个“K歌必备”的歌单,收集了一波8090的回忆以及00后的热门金曲,好好练了一把嗓子。

    也正因为准备到位,王齐铭在两天后的“线上年会”上凭借一曲《漠河舞厅》成功在6人小群中当选歌王,自然也就免去了被要求开视频表演节目的惩罚。

    “不过最后表演节目的哥们蛮惨的,我们六个人开了视频看他唱跳《爱你》,还一人存了一份录屏,”王齐铭开玩笑说,“这都是以后准备留在他婚礼上放的素材。”

    另一边,几个人约好的打线上剧本杀,王齐铭则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

    那天,朋友将一位DM(剧本杀主持人)拉进微信群,DM将一份剧本清单发在群里,并表示“150元的线下剧本杀,线上只要30元,任君挑选”。

    几个人有点惊讶,选择了一个线下需要168元、线上只要28元的剧本后,按照DM的要求跳转到了TT语音,开始正式玩剧本。“问了DM才知道,已经没有人在微信QQ上连麦玩游戏了,像TT语音这种软件才是现在剧本杀、王者荣耀这种连麦游戏的必备。”

    而这一次的线上剧本杀体验也让王齐铭感到十分流畅,与线下的体验区别不大,他说:“这种剧本杀的方式一方面比线下店便宜不少,另一方面省去了来往剧本店的路程,还能挑选到合适的本子,或许以后解封了我们也会转而选择线上剧本杀了。”

    除此之外,他还与朋友们一起连麦打麻将、玩真心话大冒险,准备PPT Night,并且还开视频举办了一场云碰杯的酒会,以纪念自己这个不平凡的国庆假期。

    “在家的娱乐方式并不少,网络同样可以连接友情,还get了新技能,这大概也是我这十几天最大的收获了吧。”

    二、“宅家期间,我约了朋友‘抢银行’” 张源 22岁 自媒体编辑

    张源空闲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游戏,但假期中,游戏总会玩腻。

    在连续玩了几天英雄联盟手游、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后,张源终于对这些平时“蹲厕所也得开一局”的游戏失去了兴趣。

    “也就是那天,就当我躺在床上烦闷的时候,突然想到,似乎好久没‘那个’了。”

    他赶紧直起身子,打开电脑,给两位朋友发了句“抢银行吗”,在对方回复“收到”后,他打开steam,登陆了开放世界游戏GTA5。

    虽然“抢银行”是GTA5中一个很常规的游戏玩法,但张源和朋友们却很少能够有时间完成这一套冗长的任务,而宅家正好让他有机会体验这种玩法。

    除此之外,张源还与朋友们在各种开放世界游戏中开发了一些专属于自己的“独家玩法”。他们在游戏里一起翻过瑞士雪山,到黄金海岸驾船冲浪、跳过土耳其的热气球……之后的几天,朋友还把女朋友喊上线一起在游戏里的旧金山观赏日出,让张源狠狠吃了一把狗粮。

    他将这几天的游戏旅程称为“环球云旅游”。

    而这些张源与朋友们想到的“独家玩法”也被他或是文字或者视频录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上传到了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与全国的玩家分享,截止到目前也收获了不错的播放量和点赞量。

    这也让他灵光一现,“或许以后可以考虑将“游戏博主”的头衔继续做下去,说不准哪天副业就成了主业呢”。

    三、“在‘一起看’放映室里,我们和匹配到的情侣成了朋友” 杨薇 23岁 公司员工

    接到男朋友过不来的电话后,杨薇的心顿了一下:二人计划已久的国庆旅行看来要取消了。

    杨薇已经与男朋友异地恋了半年,本来想着在国庆七天两个人认真逛逛,一起去打卡网红餐厅,但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

    但杨薇一直都是个“既来之则安之”的人,短暂地难过了一下后,两人决定:不如趁这个机会,俩人连麦做点除了平时聊天外的其他活动。

    “一般情侣都是在微光上连麦看电影嘛,但是微光的片库实在太少了,”杨薇说道,“好在互联网大厂没有放弃我们这些异地的情侣。”

    杨薇介绍,原本芒果TV有“一起看”功能,但在新版本中取消了,他们则选择了在B站的放映室一起连麦看动漫。虽然见不到面,但两个人依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看同一支视频,聊聊剧情,也能随时暂停跳脱出来,谈谈二人之间的事,或者分享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对于忙碌的打工族异地情侣来说,也是十分值得纪念的回忆。

    除此之外,杨薇还笑称,他们将“一起看”变成了一种社交工具。

    有一次,他们一起看《蜡笔小新》的时候,将放映室转为了公开,没一会儿便匹配到了另外一对情侣。

    “我们还在聊天室里简单聊了一会儿,发现他们也是异地恋来着,没想到有这么多同病相怜的情侣。这种缘分也是挺奇妙的,我们还加了微信,说好下次再一起看《名侦探柯南》。”

    四、“假期窝在家中7天,我和腹肌见了面” 李骁 26岁 国企员工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方式之外,不少年轻人也靠着自娱自乐,度过了整个国庆假期的居家生活。

    李骁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他决定,在七天的时间里,将自己已经初具规模的腹肌继续巩固,然后“惊艳所有人”。

    为此,他在小红书上搜到了不少“腹肌养成专属食谱”、“7日健身计划”等笔记,再根据那些高赞且反馈有用的笔记严格执行。

    他展示了自己的三餐计划:早餐为燕麦粥、一个蛋黄和三个蛋清,午饭和晚饭则以鱼肉和牛肉为主,配上西蓝花、生菜等蔬菜,并将“一天2L水”标了红星。运动方面,他则是选择了配合Keep做一些核心燃脂运动、腹肌养成运动。

    有时间、有体力的话,李骁还打开抖音跟着刘畊宏、辰亦儒这些健身博主做了运动。“这些博主的运动虽然强度较低,但是直播间里娱乐性更强一些,能让一个多小时的运动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几天下来,据李骁表示,自己的腹肌和其他肌肉似乎更结实了一些,穿衣服更好看了。

    “晚上我还会出去跑上半个小时,也就是跑步的时候我才发现,小区里的同龄人健身的太多了,不少男生明明肩宽和臀腿都很结实了,但依然非常自律。”李骁说道,“我跟一个男生交流了一些健身经验,我们还约好了以后也得互相督促晚上一起跑步。”

    作者:闫烨,编辑:魏晓

    来源公众号:AI蓝媒汇(ID:lanmeih001),知名AI、互联网产业报道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蓝媒汇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小红书看上「老红书」

    设计动态 2022-10-11
    “50岁+”,这一关键词正被中老年博主写进小红书的笔记里。 现居深圳的“Angel Z”是一位53岁辣妈,在小红书拥有74万粉丝,获赞与收藏达到234.8万。视频中,她以“冻龄”形象出镜,封面图中也经常出现“53岁像33岁”、“53岁不垮脸”这类显眼大字,她主

    老年人攻占小红书,小红书变成了“老红书”。小红书中涌现出了大批量老年博主,为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增添了别样风采。在小红书中,究竟隐藏着多少真实老年博主,他们身上有多少潜力?“老红书”有戏吗?

    “50岁+”,这一关键词正被中老年博主写进小红书的笔记里。

    现居深圳的“Angel Z”是一位53岁辣妈,在小红书拥有74万粉丝,获赞与收藏达到234.8万。视频中,她以“冻龄”形象出镜,封面图中也经常出现“53岁像33岁”、“53岁不垮脸”这类显眼大字,她主要分享饮食、按摩、刮痧等各种抗衰老的护肤养生内容,收到很多女性的关注,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在感叹,“姐姐这个皮肤状态绝了!”。

    比50岁+“Angel Z”再进一步的,是60岁+的“马姐”,她是一名61岁的职业模特,分享的穿搭十分契合年轻人的审美,“谁说60岁不能挑战亮色”、“61岁,我有我的态度”这类标题经常出现在她的笔记里。

    这类50岁+、60岁+的中老年博主在小红书并不少见,与大部分对年龄避而不谈的年轻博主而言,像“Angel Z”、 “马姐”她们大大方方晒出年龄的表现成为了关键优势,也填补了即将迈入中老年的女性用户的内容需求。

    据小红书数据显示,近一年来,50-59岁、60岁以上博主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今年1月,小红书终于申请下了“老红书”商标,在这之前,小红书还曾对外招聘中老年内容运营。

    月活过2亿的小红书里,“潜伏”着多少真实的中老年用户?“老红书”能有戏吗?小红书的打破人群攻坚战,这次在中老年人身上究竟有没有潜力?

    一、“老红书”都在玩什么? 这届中老年网友或许不是个个有钱,但至少他们有闲,也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中流砥柱”。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次流量增长小高峰。截至3月底,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1.83亿人,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了162.3小时,同比增长12.1% ,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成为一季度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

    在具体的年龄分布上,41-50岁的群体增长0.4%,51岁及以上群体增长1.6%,40岁及以下年龄段均为下滑状态。

    在小红书搜索“退休”,可以发现81万+篇笔记。 虽然不少都是年轻人对于“早日退休”的调侃与向往,但其中也包括真实进入退休生活的中老年博主们。

    今年8月,即将退休的中老年用户“心素如简“发布了一篇“退休倒计时8天”的笔记,获得了4.3万点赞,评论区充满了年轻用户对她的羡慕之情。在个人主页中,她表示自己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其中包括年轻人喜欢的嘻哈、徒步、露营等。

    可以看出,无论退休前后,“心素如简“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生活得优雅且自信,这也是小红书中老年博主的普遍特点之一。

    根据千瓜数据今年3月底发布的《2022年千瓜活跃用户画像趋势报告(小红书平台)》,目前小红书有超2亿月活用户。更早之前,在飞瓜2021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中,小红书的活跃用户中44岁以上人群占比0.81%。

    仅将两者数据进行简单的推算作为参考,小红书目前的45+用户数应超过162万。

    虽然162万月活用户对于小红书整体而言并非主力,但相比于其他起步初期的中老年互联网产品仍具有明显优势。据观察,目前小红书上50岁+的中老年博主还在成长阶段,粉丝量多集中于5千-1万之间,商业化也处于初始期。

    但在这其中,如“Angel Z”这类中老年美妆博主已经在小红书与知名美妆品牌建立合作, 她们以自己的冻龄状态为模板,身体力行地传递如何抗老抗衰的理念。此外,还会加入中老年关心的养生信息,比如内调外养、按摩刮痧。 这也验证了小红书极强的护肤美妆属性,甚至能够跨越年龄段的限制。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小红书平台上这类中老年美妆博主的合作品牌,主要涵盖国内绝大部分拥有“抗衰”线的品牌,譬如:羽西、麦吉丽、丸美、润百颜等知名美妆品牌。

    图源:聚美丽

    除此之外,一些分享日常生活的草根化博主也在小红书活跃起来。

    以一人自驾游环游中国的苏敏为例,“自驾阿姨”是她为人熟知的标签。在这之前,她曾长期受困于婚姻与家庭,2020年初,苏敏以“50岁阿姨自驾游”为名创建了自己的账号,开始在各个社交平台更新自己的旅途内容,为此,她自学了录制剪辑视频,更是在网上花钱买了教程。截至目前,她的小红书账号已有18.1万粉丝。

    更加草根化的还有“旭姐生活记”,她就像住在你家隔壁的大姐,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与种种烦恼,有时候介绍西红柿炒鸡蛋的小窍门,有时候为减重期没效果而苦恼。 她的1.1万小红书粉丝很多都是年轻人,每篇生活化的笔记都满足了年轻人思乡的情绪需求。

    二、年轻人的“老红书”,中老年的“小红书” 小红书上不仅有中老年博主发布的内容, 还在今年8月,流行起了由年轻用户主导的中老年“模仿秀”。

    第一步,是取名,一个“AAA”的前缀,加上职业+昵称,共同组成类似“AAA建材李哥”、“AAA房产中介小王”这样一长串的中老年风格的网名。众所周知,微信朋友列表通常是按首字母排序,三个A叠加,一定能让网名鹤立人群,排名前列,与紧接着的职业搭配起来更方便吸引到朋友圈中的潜在客户。

    第二步,是模仿中老年的语言风格,比如常用竖大拇指和玫瑰花的表情,偶有错别字,标点混乱等。

    第三步,是设置一张清晰度一般的自拍或他拍,可以是戴着墨镜、微笑地看向镜头,也或许是用大自然作背景,摇曳生姿。

    这批在小红书模仿中老年的群体自称“AAA家族”,擅长以“中年文学”风格互相问候,再就“学得像不像”进行讨论。 在评论区,必定能顺腾摸瓜发现一群“AAA成员”,他们本是隔着网线的陌生网友,却互相熟稔地称兄道弟,一眼望过去误以为闯入中老年社交圈。

    由于部分“AAA家族”成员模仿得过于以假乱真,以及小红书限制改名次数,在一段时间内都被其他不知情网友误认为真实的中老年,“给女孩子评论和发消息就没被回复过,都真以为我是卖土鸡蛋的了”。

    不仅搭讪年轻网友失败,“AAA家族”还吸引来了一些真实的中老年网友与其互动,从侧面证明了中老年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

    这场上演在小红书上的“爹味文学”复兴,以淳朴的质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也反映出真实的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的一个表现切面。

    去年底 AgeClub 发布的《2021中国中老年互联网产品洞察报告》显示,定位于中老年用户的内容社区平台美篇,45 岁以上的用户数已经达到1.07亿,仅次于今日头条和微信,而在用户粘性上,美篇也基本与头部持平,也外界称作为“老红书”。

    据观察,美篇单条动态可以添加 100 张图片, 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能自动设计出视觉精美的排版,实现“po 照自由”,爱拍照的大爷大妈们就是这项功能的忠实粉丝。除此之外,美篇有一个名为“笔友书信”的专栏,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写信,投到池子里,也可以随机看别人的,并进行回复,一来一回,就成了互相写信的“笔友”,跟漂流瓶的形式相类似。在这一连串“笔友书信”中,可以看到中老年网友们旺盛的倾诉欲,比如“六十岁以上的陌生男女朋友,生活得好吗”,“找个人聊聊不开心的事,有吗”等。

    美篇APP截图

    这些表达欲的存在,意味着中老年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需求, 小红书也在去年11月悄然上线过一款名为“友友视频”的App。

    据了解,友友视频专注于40—60岁精英人群生活方式,产品冷启动期间从女性视角切入,聚焦40+人群的社交聚会穿搭场景,比如“减龄穿搭”、“丝巾系法”等明显的中老年女性向内容。

    截至去年底,“友友视频”总安装次数小于1万次,目前已从应用商品下架,难以寻觅其身影。

    相比于美篇的成功,友友视频显然没有打入中老年网民的内部。

    三、小红书能套住“老红书”吗? 互联网上并不缺靠爷爷奶奶形象走红的千万粉博主。2019年左右,借助流量红利的“我是田姥姥”、“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等中老年剧情向账号迎来爆发期,“中老年”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类型账号的重要特点,爷爷奶奶的形象属性让他们自带天然的亲切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赛道得以脱颖而出。

    虽然退休后的中老年有大把空闲时间,但因为精力问题,他们很难长时间高节奏地创作内容,所以部分账号放缓了更新频率。

    除此之外,时尚类和剧情类中老年博主内容质量层次不齐,模版化、套路化常见,导致同质化愈发严重,缺少真情实感。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粉丝也有所流失,例如近90天内,“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抖音粉丝量下滑近30万。

    抖音截图

    但庆幸的是,小红书的优势是图文。

    相比而言,图文形式体量更轻,也更适合中老年用户上手,这是美篇能够成为中老年“心头好“的关键, 同时,这也是小红书有希望弯道超车,实现用户增长的机会。

    作为一个主打女性用户的App,小红书曾一度迎“男”而上:过去一年,其不断扩充男性用户感兴趣的品类,甚至引入奥运会选手和赛事,找来NBA球星,其中,科技数码内容同比增长500%,体育赛事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1140%,运动健身同比增长300%。截止2021年11月,小红书男性用户比例已升至30%,但大量男性用户的涌入,也让小红书出现了男女观点差异的“不和谐”时刻。

    但是,进一步破圈在即的小红书并没有放下脚步,在男性用户之外,其他人群的掠夺已经箭在弦上。

    对于这次潜在机会的中老年人群,相反, 如果能够打通20岁+子女和50岁+父母两个代际,以更加委婉的隔代种草方式,将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产品也能通过年轻人进入家庭,曲线打入银发市场 ,使得中老年用户批量引入小红书,未尝不会成为小红书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大趋势之下又能讲出的新故事。

    桎梏也是存在的。

    目前来看, 中 老年App不只是文字更大更清晰,色彩更强更好辨认,按钮更大更易用,更重要的是抓住他们的心 ,这一点,小红书距离“老红书”仍有一段距离。

    抓住新人群,小红书无疑是目前流量大战里最激流涌上的那一位。

    作者:厚码

    来源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壹娱观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区块链的退场,元宇宙的出场

    设计动态 2022-10-11
    或许,我们已经很难用以往的词汇来形容今天区块链,因为它们早已无法同日而语。然而,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区块链的话,退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将区块链当成是一个概念,人们已经不再将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噱头,而是真正当成了一种技术。对于区块

    随着区块链从一个概念变成技术,元宇宙登场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区块链完全无法匹敌的巨大的想象空间。分析区块链与元宇宙的异同,我们或许可以对两者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或许,我们已经很难用以往的词汇来形容今天区块链,因为它们早已无法同日而语。然而,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区块链的话,退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将区块链当成是一个概念,人们已经不再将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噱头,而是真正当成了一种技术。对于区块链来讲,这可以说是一次重生。

    当区块链开始退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元宇宙的出场。同区块链的单一不同,元宇宙一开始出场便表现出来了与区块链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从区块链玩家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始终都无法跳出发币或者ICO的怪圈,而元宇宙则不相同,它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区块链完全无法匹敌的巨大的想象空间。或许,这才是元宇宙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的根本原因。

    分析区块链与元宇宙的异同,我们或许可以对两者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对于找到适合两者的发展道路,同样是有一定裨益的。当区块链退场,元宇宙出场的一「退」一「出」之间,更多地反映出来的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对于每一个旨在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把握好这样一种区别,或许,才能真正把握好即将到来的新未来。

    一、区块链的退场,是一种必然 其实,区块链的退场是必然的。这样一种必然,或许从它开始被人们所认识的第一天便已经注定了。当区块链刚开始被人们认识,它便与发币或者ICO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将此看成了区块链的终极归宿,纵然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头部科技公司亦不例外。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的终极归宿看成是发币或者ICO,并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究其原因,仅仅只是建构于一种数字世界上的虚拟资产并不能够被广泛接受,而只有与实体经济相挂钩,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区块链的发币或者ICO的未来之路才能通畅。

    当区块链无法建构一个足够庞大,足够多元化的基础底座,而仅仅只是将发币或者ICO看成是终极目标的时候,说到底,它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等到这样一个底座,无法支撑它的发展的时候,崩塌是必然的事情。

    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区块链的玩家,之所以会最终走向败局的关键原因所在,这样一种败局的必然性,纵然是那些头部的科技巨头,同样也是未能幸免的。

    因此,对于区块链来讲,它的退场,更多地指代的是一种以发币或者ICO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退场。当这种退场开始发生,区块链才算是开始真正回归到了建筑底座的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如何建构区块链的基座呢?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多地用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去改造传统产业的内在元素、流程和环节。当传统产业可以在区块链的机制之下,获得发展。当我们所处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都开始与区块链产生深刻而又彻底的联系的时候,当区块链取代互联网,成为新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当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开始成熟的时候,区块链便不再是一个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漂浮在空中的存在,而是真正变成了一个可以与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的存在。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借助区块链的发币或者ICO来达成区块链生态体系下的闭环,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这个时候,区块链便不再是一个仅仅只是以发币或者ICO为终极追求的存在。这个时候,区块链便不再是一个孤木难支的存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当下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的退场,更多地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它本该有的位置和发展轨道上,回归到它本该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上。对于区块链来讲,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重生。

    二、元宇宙的出场,是一种必然 区块链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个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打开想象的存在。仅仅只是用区块链在资本市场上是无法讲述出一个美好的故事的。因为无论是从区块链的技术特质上来看,还是从区块链的生态体系的打造来看,它都需要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

    相反,资本更加喜欢的是短平快的故事桥段,更加喜欢的是一本万利的桥段。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当区块链开始回归冷静与客观的时候,元宇宙开始取代它成为了玩家们的新宠。

    无论是从元宇宙的应用场景上来看,还是从元宇宙的想象力上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一种与区块链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脉络。从应用场景上来看,元宇宙不再像区块链那样仅仅只是一味地去发币或者ICO,而是更多地讲究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场景的深度改造,通过这样一种改造,元宇宙为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新模式。

    在元宇宙的机制之下,行业可以发生一场深度而又彻底的改变,并且这样一种改变并不是以区块链的单一的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一种虚实融合方式来实现的。需要明确的是,这样一种虚实融合的方式,并不是像区块链那样以颠覆现有的体系为终极目的的,而是以优化、重塑和再造现有的体系为终极目的的。

    这让元宇宙不再像区块链那样,仅仅只是变成了一个独立于现实运行体系之外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与现实的运行体系实现深度融合的存在。很显然,元宇宙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是区块链无法具备的。正是因为如此,元宇宙的出场,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从元宇宙的想象力上来看,区块链的基础性决定了它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想象力的,但是,这样一种想象力仅仅只是停留在最底层,最基础的层面上,它与现实商业的距离太远,远得人们始终无法触碰得到。因此,如果一定要对区块链的想象力做一个总结的话,虚无缥缈,不接地气,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同区块链的想象力无法触摸相比,元宇宙为我们带来的想象力,却是可以触碰得到的。无论是元宇宙对于我们的社交模式带来的改变,抑或是元宇宙为我们的生产模式带来的改变,我们都是可以触碰到的,我们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因此,如果我们对元宇宙的想象力做一个总结的话,它的这样一种想象力更加容易于商业建立一种桥接,更加容易在商业上进行落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的出场,同样是一种必然的。

    三、结语 无论是区块链的退场,还是元宇宙的出场,其实都是一种必然。在我看来,这样两种必然,其实是由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本质所决定的。对于区块链来讲,它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并且是一种相对较为底层和基础的基础,欲要发挥它的最大的作用,它需要的是要尽可能多地建构自身的生态体系,而非仅仅只是一味地通过发币或者ICO来变现。

    对于元宇宙来讲,它的本质是一种商业形态,并且是一种相对较为表层的商业形态。在元宇宙的商业形态之下,人们寻找的并不是区块链式的独立于现有机制之外的发展方式,而是更多地寻找的是一种与现有机制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欲要发挥它的最大的作用,它需要的是要尽可能多地与现实商业联系在一起。

    认识到区块链和元宇宙的必然,并且找到适合两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将它们的发展带入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轨道里。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天猫把双11玩成了“养成系”

    设计动态 2022-10-11
    临近双11,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怎样最“省钱”。 首先是怎么也算不明白的优惠券,再是难以凑到一块去的满减,最令人头疼的是事先算好放在购物车的商品突然涨价,大三的小娟捧着计算好的小本义愤填膺:“东算西算的,最后也就相当于打了个7-8折,很多商品平时领个券就这个价。

    临近双十一,各大平台都在推出自己的优惠政策。但消费者对于双十一却没有了以前的热情,购物狂欢节仍然需要爆点,重新唤起大家对双十一的期待。本文试探讨天猫双十一养成系玩法,从中借鉴一些思路。

    临近双11,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 怎样最“省钱” 。

    首先是怎么也算不明白的优惠券,再是难以凑到一块去的满减,最令人头疼的是事先算好放在购物车的商品突然涨价,大三的小娟捧着计算好的小本义愤填膺:“东算西算的,最后也就相当于打了个7-8折, 很多商品平时领个券就这个价 。”

    被电商成功孵化的直播带货已然成了双11的主力军,2021年淘系一哥李佳琦在首播预热场创下了 百亿交易额 的历史记录,据悉2021年双11淘宝天猫成交额在5403亿,2020年为3328.7亿元,2019年为2684亿元。

    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仅为912亿元,相比于2022年 增长了492.43% ,但这都是表象,在抖音、快手电商的猛攻下淘系正在逐渐失去主战场的主动地位,人们 对双11的热情也正在逐渐消散 。

    购物狂欢节需要新爆点,远不止盖楼养猫。

    01 双11热闹不如从前 以往的双十一是“购物狂欢节”,那么现在的双十一则是“商家狂欢节”,一边急着出货,一边赶着提价,除了官方在正儿八经给折扣, 似乎每个买家都被割了韭菜 ,也让这个举国狂欢的购物节变了味。

    首先变的是我们这群淘系主要的 消费用户 。

    直播俨然从打赏娱乐主播进军到带货,面对屏幕里巧舌如簧的主播、明星做客的氛围,我们 很难拒绝这样一件无用的物品 ,另一方面,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大大缩减了我们的付款成本, 减轻消费“痛感” ,甚至助长了消费贷。

    根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截止2022年,我国消金行业贷款余额达 7106亿元 ,年轻人比重正在逐步增加,甚至有调查显示,只要今年的双十一你是理性的,那么你开箱后悔的几率就会降低至30%。

    再变的是 商家的目的 。

    不可置否的是,每年双11各大厂家都会给出一定的优惠力度,就连苹果也不落下,可仔细研究就能发现, 折扣大的都是老款 ,新机依旧打着新品黑皮肤挂着“不参与双11活动”字样。

    高情商叫回馈新老用户,低情商叫清仓大甩卖。

    不仅如此,在凑单这件事上商家与顾客永远达不成一致:知乎拥有大量 “省钱凑单教程” 干货,简单来说就是 凑满一整单的满减后,退掉你的凑单商品。

    但在2021年就有大量用户发现,很多商品在 下单后当天便立马发货,有的甚至刚付完款便出了物流信息。

    说到底,双十一因为电商而兴,可如今电商发展迅猛触顶,便会 衍生出一些对市场、行业不利的行为 ,流失原有客户, 原有外部资本、流量红利的动能已燃烧殆尽,双十一需要新动能回血,再制爆点。

    上一个爆点是直播带货,在2019年举国居家隔离那段时间,唯有直播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对应商品,秒杀、专属优惠券、低廉的价格是直播带货的“特别吸引力”,演员、歌手也纷纷“转行”,更应那句 “明星的尽头是带货” 。

    显然,在人、货、场这三个载体中,“货”不再是第一位, “人”更突出。

    蜕过茧的蝴蝶更美丽,直播界很快出现了优等生,其余主播纷纷效仿,整体带货界正迎来开春时节,正值双11,天时地利人和,但终究走起了下坡路。

    双11“冷清”的迹象从2021年开始,它 取消了鼓舞人心的实时战报 , 时间战线拉的越来越长 ,整体影响力也在逐渐消退,不是消费者们不愿意“算账”了,而是 对“促销”麻木 了,在平时爱看直播的消费者口袋中,更是没多少闲钱用来凑这场热闹。

    他们自称 “低欲望”青年 ,不会为了买而买,对购物节的印象完成了“不买我会亏”到“买了才会亏”的认知转变。

    怎样寻求新的增长用户?怎样让原有用户重拾对双11的兴趣?怎样防止消费者滥消费?

    02 双11也是“养成系” 以往我们看到的双十一的新玩法、新模式都是基于 最基础的电商逻辑 ,如2018年的“集能量”,2019年双11的“盖楼”,2021年的有“养成猫猫“。

    不仅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引导用户浏览主会场,完成曝光,还注入了渐强的社交属性,组队赢红包将红包进行2次或N次传播转化,且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向新客户渗透,能获得更多的精准用户。

    但当 “社交工具人” 的感觉不好受,更何况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拆红包两块五。

    正是这样一款养成游戏,当天游戏用户总量 超5亿 ,完爆王者荣耀,亲民的玩法对增加用户黏性确实有效。可挤牙膏式维持生命力并不是长久之计,双11过后即使“养猫”游戏能继续,但其热度一定会下降,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

    资深行业研究人员那孟永辉认为,新的模式应该是 去流量化、去中心化 ,用新的模式充实双十一,取代传统模式,摆脱以往的发展困境才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比如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配送 ,这都是能在双十一之际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新技术,可这些新技术的落地及应用并不够成熟,短期内无法取代最底层的技术,也无法实现突破。

    当下双十一的重心,是追 “非标志性的新” 。养成猫猫借鉴当年大火的选秀,只是赶上了最表象的热潮,并没有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没有满足用户真正意义上的需求。

    在购物程序中加入游戏体验,就像掩耳盗铃,用户量是增长了,购物的体验却没差别,就 像是两个独立的板块 。

    不过值得学习的是,双十一在小步快跑的13年时间里,正在向绿色消费、社会公益、文化输出的方向靠拢。

    比如将预售时间提前4小时强调不熬夜消费,还辐射去了海外,是独属于我们的一种 鲜明的现代互联网购物方式的文化符号 。

    平台和商家只有拿出十足的诚意,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并以此保持双11的鲜活力,毕竟这个十几亿人共同狂欢的节日前身,是中国版的“感恩节”。

    张勇参考了美国感恩节大促销的方式,为“光棍节”打出了一个标语: 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 结果在第一个只有27个商户参加活动的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额是平时日常交易的10倍。

    时下汹涌的流量为 平台技术 提出了较大的考验,尽管每年的双11亮点多多,但最后只有好产品、好体验、好价格、好服务才是顶流平台的标配。

    维持传统却又不失创新,这才是自造节该有的样子。

    参考:

    今年“双11”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品阅网 双11的未来——新熵 从盖楼、叠猫猫到撸猫,天猫双11为何押注“养成系”营销?——Morketing双十一观察 当直播带货退潮,双十一需要新爆点——孟永辉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超全总结!5个章节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

    UI交互 2022-10-11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更多卡片式设计技巧:新人设计师来收!卡片式设计基础入门指南(附超多案例)很多人对 APP 中的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卡片设计流行的原因、优点,以及如何做好卡片设计却可能不甚了解。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

    更多 卡片式设计 技巧:

    新人设计师来收!卡片式设计基础入门指南(附超多案例) 很多人对 APP 中的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卡片设计流行的原因、优点,以及如何做好卡片设计却可能不甚了解。

    阅读文章 >

    前言

    近几年,卡片式设计可以说是移动端产品中极为常见的设计形式了,甚至有很多互联网大厂将卡片式设计纳入设计语言,在各大 APP 中得到广泛运用。

    卡片式设计自带分割属性、让界面更有层次感,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因此让其成为了页面布局的利器,但它并非万能,因分割的原因可能会影响用户沉浸式的浏览体验、造成横向/纵向空间浪费等问题,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内容形式来确定,不要专门为了“卡片式”而设计。

    很多设计师对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使用卡片的原因、视觉表现方式、优/缺点等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卡片到底该如何设计?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笔者根据经验并结合平时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一起聊聊在设计中极易忽略的细则,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卡片设计的精致感。

    一、卡片式设计的定义 1. 什么是卡片?

    早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卡片就出现在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名片、不干胶标签、便利贴、会员卡...等,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卡片,它都将代表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特定信息。

    卡片指的是含有图片或文本信息的容器,它将我们需要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并形成独立的个体,以至于后续被引用到线上界面中,同样具有非常不错的信息归纳效果。

    2. 互联网中的卡片式设计

    卡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区块、并同时承载丰富的互动方式。在 UI 设计中,个性化和美感兼备的卡片式设计具有很强的易用性,它是一个 UI 设计组件,将标题、文本内容、图形/图片进行整合并模块化,让信息的表达更加直观、操作也更便捷。

    卡片式设计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趋势,是因为它能让界面信息更有层次感,从设计、交互、视觉以及用户体验等各方面来看,都有不错的优点。站在用户角度,即便不太理解卡片的概念(也不需要理解),但能快速知道如何使用它,相对来说,学习成本也是极低的。

    二、卡片式设计价值 1. 结构清晰

    卡片在占用屏幕空间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按逻辑进行分组呈现,使界面结构更加清晰。相比纯粹的留白或分割线,卡片不仅对信息作出了分割,其本身还是一个独立的容器,让归纳组合后的信息能快速突出重点,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处理。

    卡片式布局整齐简练,清晰的信息结构有助于用户浏览,方便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避免用户产生一种费时或感觉内容超长的恐惧感,还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最常见的就是信息列表、图文混排等,不仅做到了视觉上的美观,也达到了平衡文字及图片强弱的效果。

    2. 场景拓展

    卡片式设计有利于场景拓展,他能在信息不断增/减的情况下、页面依然能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在视觉上毫无违和感。例如支付宝在头部插入的广告引流入口、淘宝在节假日增加二层楼...等。

    3. 空间扩展

    卡片式设计一度打破了移动端多为纵向操作、原有传统的列表式布局,在空间有限的移动端设备中,还能很好的利用横向空间。将横向滑动区域的最后一个卡片漏出一小部分,不仅能给予用户更多选择与期待,其空间利用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扩展,在展示更多内容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模块的整体性。

    4. 突出重点

    卡片式设计能很好的通过边界衬托出内容的整体性,特别是在电商类产品中的首页头部、瓷片区、营销引流区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即便在卡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用户依然能清晰的感知到内容的归属层级以及重要信息。

    5. 兼容多端

    卡片作为一个容器,它可以自由无限的等比缩放,非常适合响应式设计。在手机、iPad、电脑等屏幕尺寸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放大缩小或增减纵向排列数量的方式配合响应式的断点设计,让同一界面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易的创造出一致性的视觉体验。

    6. 易于操作

    卡片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可以操作,它不用箭头、按钮或超链接等引导性的视觉元素提醒,节省了一定的页面空间,还有着更大的操作热区,无需做到精准点击。卡片式设计很容易融入各种交出手势,如单击、双击、长按、拖动、滑动等,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操作。

    7. 跳转流畅

    卡片可通过缩放的形式充分利用动画进行页面跳转,例如 App Store“Today”频道,点击卡片后直接等比放大至全屏,给用户一种还停留在当前页面的错觉,避免了传统的跳转页面而造成的信息割裂感,流畅丝滑的过渡,给用户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三、常见的卡片式设计样式 1. 四周留白

    这种类型的卡片在 UI 设计中最为常见,柔和的圆角、边缘阴影以及四周很自然的留白,让内容模块的存在感更加强烈,整个页面信息的层级也更加清晰。

    2. 悬浮内容之上

    悬浮型卡片并非模态弹窗,与其相比,悬浮卡片不需要主动操作触发,可作为临时控件或长期固定显示,并且比模态弹窗能承载更多信息内容,可通过伸缩来定义卡片中的信息数量,或多、或少、或展示、或隐藏,在页面中非常灵活。

    例如高德地图首页,搜索框及右侧的功能入口长期悬浮在地图之上,而下方卡片中的内容会随着高度的伸缩自动调节可展示的数量,非常实用。

    3. 通栏类型

    通栏类型的卡片具有更强的视觉阻断,对区分不同的功能模块有不错的效果,不过这种类型只通过页面背景色保留上下边间、且不会过多,不然页面会显得零散、杂乱。

    四、卡片适用场景介绍 1. 瀑布流

    瀑布流主要正针对图片较多、或以图片为主的内容设计,它最大的优点是无需过于在意图片的高度,最大限度的还原原始图片效果。

    卡片式设计的瀑布流对信息的组合、包容性更强,不仅能在单屏区域内显示更多内容,同时又将每组信息组合作出了明确的划分,在不破坏页面整体性的基础上也做到了相对独立,如花瓣、Pinterest 就是最好的例子。

    2. 信息流

    信息流的展现方式主要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内容为主,是一种较长内容的媒介,不管哪种展现方式,其都需要用户耗费较长时间的滑动、浏览来筛查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卡片式设计将信息进行分块处理,通过阻隔的方式快速告知用户每个卡片的核心内容,便于用户在长时间的滑动过程中也能快速识别重要信息。

    3. 左/右滑动

    卡片式左右滑动组合在音乐、视频类产品中用最为广泛,因内容本身就图片居多,也更适合卡片式设计,相比平铺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强,尤其最右侧漏出的一小部分内容营造出神秘的感觉,用户会不由自主的想去滑动以求获取更多信息。

    4. 优惠卡/券

    卡/券设计实际是把生活中的实物映射到了 UI 设计中,通过模拟实物造型设计成卡片样式,有效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并对其有了更直观的感知,真实感尤为强烈。

    5. 突发事件/临时提醒

    对于用户主动触发或系统临时发起的非固定性内容,利用卡片式设计会让信息布局更灵活、视觉更突出,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可出现在任何位置。

    6. 部分页面头图

    卡片式设计可以将个人中心、个人主页、会员等页面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在头部位置进行重点突出,不仅让原本单个的内容形成整体,还能营造出沉浸式的氛围。

    五、卡片式设计原则及小技巧 1. 一致性原则

    为了保持界面设计的一致性,需要将卡片样式纳入设计规范,例如卡片是否通栏、是否需要设定圆角半径、不同场景中卡片大小的划分界限以及圆角数值的确定等,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遵循设计规范。

    2. 功能定位决定卡片形式

    在同一产品中,虽然要遵循设计规范以确保一致性的视觉效果,但并非所有页面都适合卡片式设计。

    那么,到底是否需要采用卡片形式、使用哪种卡片类型?这还得根据页面内容属性及目标定位来决定。例如社交产品中的临时会话列表、动态圈子使用卡片形式,很浪费纵向空间、甚至会显得很“鸡肋”,用分隔线或间距留白来区分信息组显然更合适;但对于电商类型的产品,利用卡片将不同的商品分隔后又进行归纳,会更容易识别,信息的可读性也会更强。

    3. 避免过多卡片嵌套

    卡片式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容器与背景的层级表现,为了保持内容的正常展示与用户浏览体验,避免在卡片中嵌套多层卡片,以免信息层级杂/乱而增加用户的视觉负担。

    如果再同一卡片中需要再次区分多个信息组,可利用间距留白、分割线或浅色背景等元素属性来区分,依然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4. 合理利用横向空间

    因为卡片内、外的双向间距留白,在空间有限的移动端设备中,横向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除了合理的减小左右间距外,还可以适当利用左右滑动来扩充横向隐性空间。

    例如淘票票首页,在 1.5 屏的范围内,几乎每个模块都能横向滑动查看更多内容,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这是纵向空间无法比拟的。

    5. 降低纵向空间的浪费

    卡片式设计不是目的,其主要是用来更好的区分信息层级、提升用户浏览体验,因为卡片要作为独立空间的存在,必定会增加上下间距而导致页面拉长,因此,如无必要,不必盲目采用卡片式设计。

    例如美团 APP 的「首页、电商、购物车、我的」4 大主功能页面都使用了卡片形式,而「消息」页则采用分割线进行信息分组,试想一下,如果为了统一规范而使用卡片,不仅造成很强的割裂感、还会极大的浪费纵向空间。

    6. 长文表达不适合卡片

    这点不用多说,新闻资讯类产品的内容详情页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管其他页面是否采用卡片形式,但详情页并不会跟随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屏展示更多内容、增加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减少无关元素对用户产生的干扰、给予沉浸式的浏览体验。

    7. 突出一个核心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听到 PM 说这个很重要、那个也很重要,都需要突出一点,殊不知当什么都突出了也说明什么都没有突出。在单个卡片中,组始终牢记这个准则:一次只突出一个核心信息,以便于用户快速、精准捕捉,切记不可贪多。

    六、结语 卡片式设计之所有能快速流行起来且经久不衰, 其主要得益于自身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跨设备、跨屏幕上有着纯天然的优势,能忽略设备的差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卡片并不是简单的样式设计,它是一种自由布局的设计语言,通过多种方式的信息组合、结合丰富的交互操作,给用户创造出极致的使用体验。

    信息的呈现方式虽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卡片式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切勿拘泥于形式而忽略内容本身的重要性。

    任何设计风格及展现形式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卡片式设计也不会例外,但绝对不是这么快就结束,它依然值得我们去深究,力求打造更好的信息布局、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更多卡片式设计方法:

    腾讯超全干货,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知识点 卡片式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设计类网站上或市场上的一些 APP 中也会看到很多的卡片式设计的案例,卡片式设计也是 UI 设计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能量眼球」

  • 如何给政府/国企做设计?收下这份G端产品的设计方法

    UI交互 2022-10-11
    编者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产品设计和C端、B端有哪些区别?G端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有哪些?

    编者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 产品设计 和C端、B端有哪些区别?G端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有哪些?本文总结了G端产品的设计方法,需要用到的同学记得收藏。

    更多 G端设计 :

    如何做好G端可视化中的适老化设计?我总结了10个注意点! 前言 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约 2.43 亿,占比 18%,50 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 22.8%,G 端可视化面对的主要群体就是政府领导,而政府大领导普遍都是市级及其以上,年纪大多数为 60 岁往上,属于适老化的涵盖范围,因此探索适老化在 G 端大屏中的体现,也是很有必

    阅读文章 >

    一、什么是 G 端产品? G 端(Government)产品,是为国有性质的企业服务,根据国家政策、各部门职责梳理业务线,形成完整产业链,帮助监督管理下属机构的重任。

    二、C 端和 G 端的差异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产品都是 C 端(Consume)产品,为消费者、个人用户设计,直接为普通用户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个人需求。如 QQ 音乐、抖音、12306、微信等。

    G 端的概念接触的较少,由于政府类企业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我们普通人很少了解到他们的业务内容、工作场景、用户诉求,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初步了解 C 端与 G 端产品的差异:

    三、G 端用户特征 1.  客户非用户

    这点跟 B 端产品类似。都是专项部门负责软件购买,G 端单位通常会在单位内部设立一个信息科,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功能的统筹建设。购买的客户更关心领导视角的产品价值,对使用体验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G 端的购买的客户与实际用户可能之间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

    2. 真实用户难触达

    购买后,负责软件需求对接工作的是分管领导或信息科,我们很难接触到实际使用的用户,了解到他们的使用场景。这让业务场景调研,产品设计有一定困难。

    3.  不知道需求,需要摸索需求

    G 端产品需求大多根据国家政策,各部门职责,梳理业务线,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探索中完成需求的摸索。这类需求的建立可能来源于某一项政策,需要根据解读探索根本需求,在不断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寻找最佳途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需求进行拆解,为每一个拆解后的流程制作一个专属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或通用或定制化产品。

    4. 竞品难获取

    虽然 B 端产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 G 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B 端往往在竞品网站上能找到一些信息,或者试用版,但是在 G 端,却很难找到,这跟 G 端的定制化程度高有比较大的关系,且政府应用的封闭性,增加了获取难度。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总结出了 G 端用户的心理需求模型,越往上需求优先级别越高。

    四、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 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类产品也逐渐升级为 G 端的主要产品类型,它的范围包括信息监管、网络监管、设备管控、业务流程管理、数据查杀、防护等方面。他的主要操作都设置在后台管理系统,那么前台的客户端发挥哪些作用呢?

    通过对业务及用户特征的分析,从用户的核心诉求出发,我们制定了以下三个客户端的设计原则:

    1. 合规

    G 端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政策,这就要求产品首先要做到功能上满足合规要求,合规是从管理者视角做的要求,更多的是监督用户,这让用户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如何满足合规诉求又能让用户欣然接受呢?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机会点。

    转变用户的使用心态,从下载的初始化到日常使用,我们通过文案描述、操作引导等方式让用户感知到软件在帮助用户避免犯错。 操作过程重点体现在核心场景,清晰业务的流转关系,减少页面频繁切换带来的割裂感。 数据通过交互的串联,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关联跳转,也可以层层下钻,但要注意层级不易过深,防止用户使用过程中迷失位置。 2. 稳定

    虽然 G 端的业务伴随政策更新而变化,但产品面对不同单位客户时仍需定时化开发需求,这就要求产品的信息框架要扩展性强、能适应细节功能的增减。

    策略配置、日志查看等通用的功能集中在统一的功能模块操作,减少模块间的跳转,业务模块内可根据场景设置操作入口,满足特殊场景要求的同时增加通用功能的复用率。

    3. 安全

    视觉文案体现安全

    人们通过五感接触到物理世界提供的信息,视觉是五感(视、听、触、嗅、味)中最先触达产品的部分,产品的“视觉印象”很容易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判断,有时对产品起决定性因素,安全类产品视觉要全面传达安全可信赖的,体现产品核心观念。

    更多提高安全感的方法:

    研究数十个热门 APP后,我来教你如何「提高用户安全感」 首先本篇文章不讨论任何关于产品运营策略和技术领域的内容,主要以案例为主,分享为用户营造安全感的体验设计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文章 >

    风险操作需确认

    无论是系统杀毒还是常规操作,对于危险数据的处理都是很谨慎的,操作前系统需告知用户风险,操作后需让用户了解本次操作的影响范围,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判断是否处理数据。处理后系统要及时反馈操作结构,并告知处理后后系统的情况,让信息完整。

    五、设计方法总结 分析阶段清晰产品定位,通过核心功能拆解出场景、用户的核心诉求; 搭建产品的信息框架,满足场景流转及功能扩展; 交互细节设计时,灵活使用微交互,提升产品的情感化; 视觉精准传递产品定位,视觉效果配合微交互动效,重要节点突出功能、提示。

    高手如何做设计?来看腾讯乘车码的实战过程全复盘! 借着近期乘车码相关业务版本迭代的成果产出,本文复盘了过程中的设计工作,将设计体验的思考与经验重新梳理成体系,建立可指导的规范组件库与设计语言。

    阅读文章 >

  • 如何给政府/国企做设计?收下这份G端产品的设计方法

    UI交互 2022-10-11
    编者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产品设计和C端、B端有哪些区别?G端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有哪些?

    编者按:政府和国有企业的 产品设计 和C端、B端有哪些区别?G端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有哪些?本文总结了G端产品的设计方法,需要用到的同学记得收藏。

    更多 G端设计 :

    如何做好G端可视化中的适老化设计?我总结了10个注意点! 前言 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约 2.43 亿,占比 18%,50 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 22.8%,G 端可视化面对的主要群体就是政府领导,而政府大领导普遍都是市级及其以上,年纪大多数为 60 岁往上,属于适老化的涵盖范围,因此探索适老化在 G 端大屏中的体现,也是很有必

    阅读文章 >

    一、什么是 G 端产品? G 端(Government)产品,是为国有性质的企业服务,根据国家政策、各部门职责梳理业务线,形成完整产业链,帮助监督管理下属机构的重任。

    二、C 端和 G 端的差异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产品都是 C 端(Consume)产品,为消费者、个人用户设计,直接为普通用户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个人需求。如 QQ 音乐、抖音、12306、微信等。

    G 端的概念接触的较少,由于政府类企业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我们普通人很少了解到他们的业务内容、工作场景、用户诉求,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初步了解 C 端与 G 端产品的差异:

    三、G 端用户特征 1.  客户非用户

    这点跟 B 端产品类似。都是专项部门负责软件购买,G 端单位通常会在单位内部设立一个信息科,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功能的统筹建设。购买的客户更关心领导视角的产品价值,对使用体验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G 端的购买的客户与实际用户可能之间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

    2. 真实用户难触达

    购买后,负责软件需求对接工作的是分管领导或信息科,我们很难接触到实际使用的用户,了解到他们的使用场景。这让业务场景调研,产品设计有一定困难。

    3.  不知道需求,需要摸索需求

    G 端产品需求大多根据国家政策,各部门职责,梳理业务线,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探索中完成需求的摸索。这类需求的建立可能来源于某一项政策,需要根据解读探索根本需求,在不断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寻找最佳途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需求进行拆解,为每一个拆解后的流程制作一个专属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或通用或定制化产品。

    4. 竞品难获取

    虽然 B 端产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 G 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B 端往往在竞品网站上能找到一些信息,或者试用版,但是在 G 端,却很难找到,这跟 G 端的定制化程度高有比较大的关系,且政府应用的封闭性,增加了获取难度。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总结出了 G 端用户的心理需求模型,越往上需求优先级别越高。

    四、数据安全类客户端的设计策略与原则 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类产品也逐渐升级为 G 端的主要产品类型,它的范围包括信息监管、网络监管、设备管控、业务流程管理、数据查杀、防护等方面。他的主要操作都设置在后台管理系统,那么前台的客户端发挥哪些作用呢?

    通过对业务及用户特征的分析,从用户的核心诉求出发,我们制定了以下三个客户端的设计原则:

    1. 合规

    G 端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政策,这就要求产品首先要做到功能上满足合规要求,合规是从管理者视角做的要求,更多的是监督用户,这让用户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如何满足合规诉求又能让用户欣然接受呢?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机会点。

    转变用户的使用心态,从下载的初始化到日常使用,我们通过文案描述、操作引导等方式让用户感知到软件在帮助用户避免犯错。 操作过程重点体现在核心场景,清晰业务的流转关系,减少页面频繁切换带来的割裂感。 数据通过交互的串联,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关联跳转,也可以层层下钻,但要注意层级不易过深,防止用户使用过程中迷失位置。 2. 稳定

    虽然 G 端的业务伴随政策更新而变化,但产品面对不同单位客户时仍需定时化开发需求,这就要求产品的信息框架要扩展性强、能适应细节功能的增减。

    策略配置、日志查看等通用的功能集中在统一的功能模块操作,减少模块间的跳转,业务模块内可根据场景设置操作入口,满足特殊场景要求的同时增加通用功能的复用率。

    3. 安全

    视觉文案体现安全

    人们通过五感接触到物理世界提供的信息,视觉是五感(视、听、触、嗅、味)中最先触达产品的部分,产品的“视觉印象”很容易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判断,有时对产品起决定性因素,安全类产品视觉要全面传达安全可信赖的,体现产品核心观念。

    更多提高安全感的方法:

    研究数十个热门 APP后,我来教你如何「提高用户安全感」 首先本篇文章不讨论任何关于产品运营策略和技术领域的内容,主要以案例为主,分享为用户营造安全感的体验设计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文章 >

    风险操作需确认

    无论是系统杀毒还是常规操作,对于危险数据的处理都是很谨慎的,操作前系统需告知用户风险,操作后需让用户了解本次操作的影响范围,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判断是否处理数据。处理后系统要及时反馈操作结构,并告知处理后后系统的情况,让信息完整。

    五、设计方法总结 分析阶段清晰产品定位,通过核心功能拆解出场景、用户的核心诉求; 搭建产品的信息框架,满足场景流转及功能扩展; 交互细节设计时,灵活使用微交互,提升产品的情感化; 视觉精准传递产品定位,视觉效果配合微交互动效,重要节点突出功能、提示。

    高手如何做设计?来看腾讯乘车码的实战过程全复盘! 借着近期乘车码相关业务版本迭代的成果产出,本文复盘了过程中的设计工作,将设计体验的思考与经验重新梳理成体系,建立可指导的规范组件库与设计语言。

    阅读文章 >

  • 超全总结!5个章节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

    UI交互 2022-10-11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更多卡片式设计技巧:新人设计师来收!卡片式设计基础入门指南(附超多案例)很多人对 APP 中的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卡片设计流行的原因、优点,以及如何做好卡片设计却可能不甚了解。

    本文从卡片式设计的定义、设计价值、常见的设计样式、适用场景介绍、设计原则及小技巧五个方面,帮你掌握卡片式设计。

    更多 卡片式设计 技巧:

    新人设计师来收!卡片式设计基础入门指南(附超多案例) 很多人对 APP 中的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卡片设计流行的原因、优点,以及如何做好卡片设计却可能不甚了解。

    阅读文章 >

    前言

    近几年,卡片式设计可以说是移动端产品中极为常见的设计形式了,甚至有很多互联网大厂将卡片式设计纳入设计语言,在各大 APP 中得到广泛运用。

    卡片式设计自带分割属性、让界面更有层次感,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因此让其成为了页面布局的利器,但它并非万能,因分割的原因可能会影响用户沉浸式的浏览体验、造成横向/纵向空间浪费等问题,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内容形式来确定,不要专门为了“卡片式”而设计。

    很多设计师对卡片设计习以为常,但对于使用卡片的原因、视觉表现方式、优/缺点等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卡片到底该如何设计?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笔者根据经验并结合平时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一起聊聊在设计中极易忽略的细则,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卡片设计的精致感。

    一、卡片式设计的定义 1. 什么是卡片?

    早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卡片就出现在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名片、不干胶标签、便利贴、会员卡...等,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卡片,它都将代表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特定信息。

    卡片指的是含有图片或文本信息的容器,它将我们需要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并形成独立的个体,以至于后续被引用到线上界面中,同样具有非常不错的信息归纳效果。

    2. 互联网中的卡片式设计

    卡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区块、并同时承载丰富的互动方式。在 UI 设计中,个性化和美感兼备的卡片式设计具有很强的易用性,它是一个 UI 设计组件,将标题、文本内容、图形/图片进行整合并模块化,让信息的表达更加直观、操作也更便捷。

    卡片式设计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趋势,是因为它能让界面信息更有层次感,从设计、交互、视觉以及用户体验等各方面来看,都有不错的优点。站在用户角度,即便不太理解卡片的概念(也不需要理解),但能快速知道如何使用它,相对来说,学习成本也是极低的。

    二、卡片式设计价值 1. 结构清晰

    卡片在占用屏幕空间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按逻辑进行分组呈现,使界面结构更加清晰。相比纯粹的留白或分割线,卡片不仅对信息作出了分割,其本身还是一个独立的容器,让归纳组合后的信息能快速突出重点,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处理。

    卡片式布局整齐简练,清晰的信息结构有助于用户浏览,方便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避免用户产生一种费时或感觉内容超长的恐惧感,还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最常见的就是信息列表、图文混排等,不仅做到了视觉上的美观,也达到了平衡文字及图片强弱的效果。

    2. 场景拓展

    卡片式设计有利于场景拓展,他能在信息不断增/减的情况下、页面依然能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在视觉上毫无违和感。例如支付宝在头部插入的广告引流入口、淘宝在节假日增加二层楼...等。

    3. 空间扩展

    卡片式设计一度打破了移动端多为纵向操作、原有传统的列表式布局,在空间有限的移动端设备中,还能很好的利用横向空间。将横向滑动区域的最后一个卡片漏出一小部分,不仅能给予用户更多选择与期待,其空间利用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扩展,在展示更多内容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模块的整体性。

    4. 突出重点

    卡片式设计能很好的通过边界衬托出内容的整体性,特别是在电商类产品中的首页头部、瓷片区、营销引流区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即便在卡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用户依然能清晰的感知到内容的归属层级以及重要信息。

    5. 兼容多端

    卡片作为一个容器,它可以自由无限的等比缩放,非常适合响应式设计。在手机、iPad、电脑等屏幕尺寸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放大缩小或增减纵向排列数量的方式配合响应式的断点设计,让同一界面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易的创造出一致性的视觉体验。

    6. 易于操作

    卡片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可以操作,它不用箭头、按钮或超链接等引导性的视觉元素提醒,节省了一定的页面空间,还有着更大的操作热区,无需做到精准点击。卡片式设计很容易融入各种交出手势,如单击、双击、长按、拖动、滑动等,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操作。

    7. 跳转流畅

    卡片可通过缩放的形式充分利用动画进行页面跳转,例如 App Store“Today”频道,点击卡片后直接等比放大至全屏,给用户一种还停留在当前页面的错觉,避免了传统的跳转页面而造成的信息割裂感,流畅丝滑的过渡,给用户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三、常见的卡片式设计样式 1. 四周留白

    这种类型的卡片在 UI 设计中最为常见,柔和的圆角、边缘阴影以及四周很自然的留白,让内容模块的存在感更加强烈,整个页面信息的层级也更加清晰。

    2. 悬浮内容之上

    悬浮型卡片并非模态弹窗,与其相比,悬浮卡片不需要主动操作触发,可作为临时控件或长期固定显示,并且比模态弹窗能承载更多信息内容,可通过伸缩来定义卡片中的信息数量,或多、或少、或展示、或隐藏,在页面中非常灵活。

    例如高德地图首页,搜索框及右侧的功能入口长期悬浮在地图之上,而下方卡片中的内容会随着高度的伸缩自动调节可展示的数量,非常实用。

    3. 通栏类型

    通栏类型的卡片具有更强的视觉阻断,对区分不同的功能模块有不错的效果,不过这种类型只通过页面背景色保留上下边间、且不会过多,不然页面会显得零散、杂乱。

    四、卡片适用场景介绍 1. 瀑布流

    瀑布流主要正针对图片较多、或以图片为主的内容设计,它最大的优点是无需过于在意图片的高度,最大限度的还原原始图片效果。

    卡片式设计的瀑布流对信息的组合、包容性更强,不仅能在单屏区域内显示更多内容,同时又将每组信息组合作出了明确的划分,在不破坏页面整体性的基础上也做到了相对独立,如花瓣、Pinterest 就是最好的例子。

    2. 信息流

    信息流的展现方式主要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内容为主,是一种较长内容的媒介,不管哪种展现方式,其都需要用户耗费较长时间的滑动、浏览来筛查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卡片式设计将信息进行分块处理,通过阻隔的方式快速告知用户每个卡片的核心内容,便于用户在长时间的滑动过程中也能快速识别重要信息。

    3. 左/右滑动

    卡片式左右滑动组合在音乐、视频类产品中用最为广泛,因内容本身就图片居多,也更适合卡片式设计,相比平铺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强,尤其最右侧漏出的一小部分内容营造出神秘的感觉,用户会不由自主的想去滑动以求获取更多信息。

    4. 优惠卡/券

    卡/券设计实际是把生活中的实物映射到了 UI 设计中,通过模拟实物造型设计成卡片样式,有效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并对其有了更直观的感知,真实感尤为强烈。

    5. 突发事件/临时提醒

    对于用户主动触发或系统临时发起的非固定性内容,利用卡片式设计会让信息布局更灵活、视觉更突出,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可出现在任何位置。

    6. 部分页面头图

    卡片式设计可以将个人中心、个人主页、会员等页面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在头部位置进行重点突出,不仅让原本单个的内容形成整体,还能营造出沉浸式的氛围。

    五、卡片式设计原则及小技巧 1. 一致性原则

    为了保持界面设计的一致性,需要将卡片样式纳入设计规范,例如卡片是否通栏、是否需要设定圆角半径、不同场景中卡片大小的划分界限以及圆角数值的确定等,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遵循设计规范。

    2. 功能定位决定卡片形式

    在同一产品中,虽然要遵循设计规范以确保一致性的视觉效果,但并非所有页面都适合卡片式设计。

    那么,到底是否需要采用卡片形式、使用哪种卡片类型?这还得根据页面内容属性及目标定位来决定。例如社交产品中的临时会话列表、动态圈子使用卡片形式,很浪费纵向空间、甚至会显得很“鸡肋”,用分隔线或间距留白来区分信息组显然更合适;但对于电商类型的产品,利用卡片将不同的商品分隔后又进行归纳,会更容易识别,信息的可读性也会更强。

    3. 避免过多卡片嵌套

    卡片式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容器与背景的层级表现,为了保持内容的正常展示与用户浏览体验,避免在卡片中嵌套多层卡片,以免信息层级杂/乱而增加用户的视觉负担。

    如果再同一卡片中需要再次区分多个信息组,可利用间距留白、分割线或浅色背景等元素属性来区分,依然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4. 合理利用横向空间

    因为卡片内、外的双向间距留白,在空间有限的移动端设备中,横向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除了合理的减小左右间距外,还可以适当利用左右滑动来扩充横向隐性空间。

    例如淘票票首页,在 1.5 屏的范围内,几乎每个模块都能横向滑动查看更多内容,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这是纵向空间无法比拟的。

    5. 降低纵向空间的浪费

    卡片式设计不是目的,其主要是用来更好的区分信息层级、提升用户浏览体验,因为卡片要作为独立空间的存在,必定会增加上下间距而导致页面拉长,因此,如无必要,不必盲目采用卡片式设计。

    例如美团 APP 的「首页、电商、购物车、我的」4 大主功能页面都使用了卡片形式,而「消息」页则采用分割线进行信息分组,试想一下,如果为了统一规范而使用卡片,不仅造成很强的割裂感、还会极大的浪费纵向空间。

    6. 长文表达不适合卡片

    这点不用多说,新闻资讯类产品的内容详情页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管其他页面是否采用卡片形式,但详情页并不会跟随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屏展示更多内容、增加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减少无关元素对用户产生的干扰、给予沉浸式的浏览体验。

    7. 突出一个核心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听到 PM 说这个很重要、那个也很重要,都需要突出一点,殊不知当什么都突出了也说明什么都没有突出。在单个卡片中,组始终牢记这个准则:一次只突出一个核心信息,以便于用户快速、精准捕捉,切记不可贪多。

    六、结语 卡片式设计之所有能快速流行起来且经久不衰, 其主要得益于自身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跨设备、跨屏幕上有着纯天然的优势,能忽略设备的差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卡片并不是简单的样式设计,它是一种自由布局的设计语言,通过多种方式的信息组合、结合丰富的交互操作,给用户创造出极致的使用体验。

    信息的呈现方式虽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卡片式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切勿拘泥于形式而忽略内容本身的重要性。

    任何设计风格及展现形式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卡片式设计也不会例外,但绝对不是这么快就结束,它依然值得我们去深究,力求打造更好的信息布局、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更多卡片式设计方法:

    腾讯超全干货,帮你完整掌握「卡片式设计」知识点 卡片式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设计类网站上或市场上的一些 APP 中也会看到很多的卡片式设计的案例,卡片式设计也是 UI 设计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能量眼球」

  • 直播被骂上热搜,场均销售2500元,为什么说椰树还是赚到了?

    设计动态 2022-10-11
    “从小喝到大”的椰树牌椰汁,这次把事情闹大了。 短短两天时间,多次因负面舆论登上全网热搜,海南市监局也出面回应,表示正在研究处理方案。热议不断,连带椰树集团早前2次因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被罚款的旧闻也被挖出。 两天内椰树集团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截至发稿前,事情仍在发

    椰树牌椰汁作为一个老国货品牌,原本一直是低调卖饮料,这两年凭借营销频繁登上热搜。最近,椰树集团开启了直播,却因此被骂上热搜。到底怎么回事?来文章中看看吧。

    “从小喝到大”的椰树牌椰汁,这次把事情闹大了。

    短短两天时间,多次因负面舆论登上全网热搜,海南市监局也出面回应,表示正在研究处理方案。热议不断,连带椰树集团早前2次因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被罚款的旧闻也被挖出。

    两天内椰树集团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截至发稿前,事情仍在发酵。

    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指向“椰树集团”的抖音直播间。 10月1日起,椰树在抖音开启直播带货,直播风格延续了此前的广告画风。直播背景简单粗暴,纯天蓝色,四位身材颜值姣好的女主播,穿着纯色的短袖紧身T恤与黑色短裤,手举椰树的产品热舞。

    一切都是那个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从国庆假期至今,椰树集团一共在抖音播了6天, 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显示直播间吸引了超过56万人次观看 。

    截图来自新抖

    毫无悬念地,这样的直播风格引发了巨大争议,评价更是走向了两极分化。有人批椰树集团打擦边球,也有人为其鸣不平:“衣服都穿得好好的,哪里擦边球了?!”

    口水仗中,“椰树集团”抖音号的流量持续水涨船高。 从新抖数据来看,10月8日账号粉丝是7万,仅用1天时间粉丝数就达到了31.6万,涨粉近15万 ,比账号过去两年涨的粉丝还要多。

    “椰树集团”在10月8日粉丝数刚突破7万

    截图来自新抖

    然而,与流量暴涨形成对比的是, 新抖预估椰树集团6天的直播累计销售额在1万-2.5万之间,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 ,有媒体报道称场均销售额为2500元。

    要知道,作为国民饮料品牌,在淘宝等购物网站随手搜椰树的椰汁产品,许多单价一两百的链接付款人数都超过了5000人。

    截图来自新抖

    看起来,如此高的话题关注度,似乎并没有换来相应的GMV。

    我们也在想,对于企业来说,这类吸引眼球但备受争议的直播对带货到底有多大意义?还是说传播目的要高于转化本身?

    01 一开播就被掐断,椰树集团犯了谁的“怒”? 10月8日晚上8点,“椰树集团”按照预告时间准时在抖音开播。

    依旧是发挥稳定的“椰树”风格,紧身上衣和黑色短裤的女主播,戴着印有椰树包装图案的口罩,手拿椰树产品,一边跳舞、一边带货。

    这一天的直播热度,比起国庆长假再攀高峰,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蹲点涌入。 新抖数据记录,直播间开播6分钟观看人次就突破13万,点赞数达到17.56万次。

    椰树集团在10月8日的第一场直播

    截图来自新抖

    但很快,直播突然就被平台掐断,甚至没来得及挂商品链接。

    10分钟后,直播恢复,直播间也顺利挂上商品小黄车,没想到6分钟后再次被掐断,当天“椰树集团”再没有尝试直播,截至目前也未发布下一场直播预告。

    这不是“椰树集团”第一次被平台掐掉直播,10月5日其直播间也曾几次被平台掐掉。

    据了解,直播被掐断的原因可能是涉嫌违规,有人分析或许与主播们的穿着与表现有关。 实际上,自椰树做品牌直播以来,关于直播间的擦边争议质疑声越来越大,举报人数也颇多。

    在许多人眼中,椰树集团做品牌营销,就是“一直行走在擦边最前沿”,直播无疑是给这个印象标签再添一份佐证。

    一直以来,椰树最出圈的品牌特点有两个, 其一是土味 ,尤其是董事长王光兴亲自己设计的包装,字多且大、黑黄红蓝几种颜色激烈碰撞。

    其二就是大胆的文案,一直有擦边营销争议 ,比如被多次调侃的广告词“从小喝到大”,以及代言人徐冬冬的拍照动作;又比如2019年的时候椰树椰汁文案主打“丰胸神器”,还被当地市监部门罚款了20万元。

    椰树品牌方也很清楚他们的风格标签,从直播预告的海报开始,就稳定输出,其中“kk战神”还摆出了徐冬冬的同款pose。

    椰树集团直播预告海报

    “椰树集团”抖音号的直播预告视频,更是将这一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位出镜的主播都秀出了自己的身材和舞姿,不仅有美女,也有帅哥。

    从视频评论区不难发现,许多网友对这样的营销方式是买单的,称这是椰树“独特的IP,不要变”。

    椰树集团抖音号某条视频的热评第一

    尤其是几位主播的颜值,也被不少观众认可,并对椰树品牌方的审美给予了肯定。

    闹得沸沸扬扬的擦边争议,也有支持者回怼:直播间内衣服完整、没有暗示动作,谈何擦边?说何违规?

    但这样另辟蹊径的直播风格,也确实很难让每个人都理解和接受。

    目前的抖音,大多数品牌直播风格中规中矩,不会做导致直播间被限流、被掐断或是被封禁的挑战行为,也避免为品牌带来过多争议。

    一些出圈的典型直播间,也多是在直播内容上推陈出新,比如佰草集的宫廷直播间、东方甄选的双语直播间。椰树集团不走内容,而纯以颜值和舞蹈取胜的,确实属于“异类”。

    有网友批评其“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女性身体营销”;新京报等多家媒体也先后发布评论称这类营销应适可而止。

    争议越滚越大,支持者和声讨者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被牵扯进来的角色也越来越多。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已经接到多次相关举报,称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研究处理方案。

    椰树集团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出面回应表示:开设直播是因为产品需要,但不清楚网友对于直播间的评价,暂时不了解相关情况。

    而几位主播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 主播“小月呀”“小尉在这!”原本都在个人账号上发布了直播的幕后工作花絮,目前相关内容都已删除,而在其他视频的评论区,仍然有不少“普通且自信”的网友随意点评她们的身材外型。

    主播的日常内容下也涌现不少类似评论

    02 场均销售额2500-5000元,风口浪尖做直播真的值吗? 与直播争议一起登上热搜的,是椰树集团直播间的销售额。

    根据新抖数据,截至目前直播间累计销售额在1万到2.5万之间,平均每场直播销售额是2500-5000元。

    截图来自新抖

    有业内人士介绍,椰树集团的这几场直播本就不是为了卖货 ,买一送一的优惠力度很大,但订单都是限购的,因此基本上每个单品的有限库存都售罄了。

    直播间里上架商品被抢空

    直播不为了卖货,那是为了什么?

    自媒体人“半佛仙人”在《椰树用土味杀死了市场》一文中指出:

    椰树通过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操作,维持了【低人设】优势,把自己品牌降维,把整个行业的天花板给堵死,然后利用自己的原材料和供应链优势干死所有竞争对手。

    最终实现 品牌=品类 ,安稳吃肉。

    热搜带来的流量价值早已超过直播间卖出的几千元,每一次出圈的争议都成为了椰树集团的品牌广告,将椰树椰汁的名声进一步打响, 对不少人来说喝椰汁几乎等同于喝椰树椰汁 。

    也难怪有人调侃“椰树是不是把罚款预算留好了,当广告投放在做的”。

    而且,椰树集团也需要一次出圈,向椰汁以外的市场突破。 相比于招牌的椰汁,尽管椰树集团旗下还有其他产品,但知名度和竞争力远远不足。

    椰树集团在椰汁产品外包装上推荐火箭瓶矿泉水

    相关数据显示,椰树集团在2014至2020年期间销售额一直在40亿元上下浮动,数据来看业务并没有大规模增长,距离董事长王光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期待的100亿目标也很遥远。

    椰树需要一些新的刺激。

    集团内部人员回应此次直播事件时提到“开设直播是因为产品需要”,不难发现, 这次直播上架的优惠产品,除了椰汁外,还有蜂蜜菊花茶、火箭瓶矿泉水、下火茶、椰子油等等 。

    打开其他产品的知名度和销路,或许也是椰树集团直播的目的之一。

    直播间上架商品

    截图来自新抖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讲,椰树做这几场直播对于其品牌声量来说确实是值得的,流量效益甚至远远大过预期。

    然而对于多数品牌来说,椰树剑走偏锋的案例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椰树集团之所以能这样做,有两个基础,一是其长期不变的品牌营销风格,二是其国民度。

    此外,虽说椰树的直播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和流量,但负面争议也注定了这种模式无法长久持续下去。要将品牌直播进行到底,椰树还需要努力找到平衡点。

    作者:松露,编辑:张洁,校对:Bamboo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