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可商用!收录超多设计素材的日本网站「时短だ」
UI交互 2022-10-09日本素材网站「时短だ」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免费下载商用,提供 PNG、SVG、JPG 和 Ai 四种格式。可自由商用!收录超过100万张图片素材的免费图库PikWizard本文要介绍的「PikWizard」是一家可免费图库,收录超过 100 万张高质量、适用于商业用途的免费图片素材,可安全用于商业用途,无需...日本 素材网站 「 时短だ 」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免费下载商用,提供 PNG、SVG、JPG 和 Ai 四种格式。
可自由商用!收录超过100万张图片素材的免费图库PikWizard 本文要介绍的「PikWizard」是一家可免费图库,收录超过 100 万张高质量、适用于商业用途的免费图片素材,可安全用于商业用途,无需标示原作者或出处来源。
阅读文章 >
日本免费素材网站「时短だ」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网站名称大意是要缩短、减少用户从网络搜寻或查找插图的时间,这个宗旨和免费资源网络社群一样,不过「时短だ」集中于插图素材相关内容,从网站用户可输入关键词、分类或标签方式浏览,即使看不懂日文也没关系,透过简单的汉字略知一二,找到想要的素材后还有在线调整功能,像是尺寸、配色、加入文字或选择不同的文件格式。
在「时短だ」网站主要提供四种常见格式:PNG、SVG、JPG 和 AI,如果你需要透明背景请选 PNG,向量图的话请选 SVG,不确定请选 JPG,设计师或需要在 Illustrator 编辑请选择 AI。当然你也可以从网站中调整素材的各部分颜色,网站预先提供几种配色,也有设定图片尺寸大小的功能。
从网站取得的插图素材适用于各种范围,可免费商用(商标除外),不过要注意单次最多 20 个,超过此限制需要标示「时短だ」(或是加个链接推荐介绍它),相对来说素材使用限制还蛮宽松,需要的话可以在使用规则页面找到相关说明。
时短だ 网站链接: https://jitanda.com/
使用教学
开启「时短だ」网站后从上方搜寻字段输入关键词搜寻,有一整排图示就是素材分类,将光标移动到上方会显示分类名称。
进入分类后就能查看相关插图素材,光从图片来看应该就很清楚易懂,每张预览图下方会有标题,往下卷动会有跳到其他分页的按钮,不过最底下有一排广告,页数按钮夹在广告中间容易不小心错过。
每个素材页面左侧会有编辑功能,由上而下分别是尺寸调整、下载格式、颜色配置和调色盘,素材下方也有一些设定好的配色选项,直接点选就能套用色彩。
透过左侧选择素材的各部分颜色,点选会开启调色盘、或直接输入色码,下方还能尝试以预设颜色上色,点选后带入预览画面,其实「时短だ」操作方式很简单,即使看不懂日文也不用担心,点选一下就能知道功能。
左下角还有加入文字的功能,输入文字后跳出文字色彩调整、字体大小、文字的横轴纵轴位置、行距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支持中文、英文等语系,加入文字产生的图片下载下来可正确显示,不会出现乱码问题。
从左侧点选要下载的格式就会立即保存,可下载格式包括 JPG、PNG、SVG 和 AI 。
值得一试的三个理由:
日本素材网站「时短だ」收录各种类型的综合素材集合免费下载 提供四种格式 PNG、SVG、JPG 和 Ai ,在线进行简易编辑或加入文字 素材适用于各种用途,当单次使用超过 20 个需标示出处来源
-
设计公司总经理: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远超五年的设计师?
UI交互 2022-10-092022年职场习惯第三期来了!这期邀请了知名设计公司刘斌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职场习惯。大家好,我是刘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2022年职场习惯第三期来了!这期邀请了知名设计公司刘斌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 职场习惯 。
大家好,我是刘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关于我:远麦刘斌(深圳)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服务企业包含华为、周大福股份、海能达通信等知名企业,曾出版书籍《设计史太浓》。
往期回顾:
猎聘网总监: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远超五年的设计师? 大家好,我是闫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阅读文章 >
为什么有人工作8年还是大头兵,有人5年就成了设计经理? 上周收到优设网主编程远的邀请,让我写一篇职场习惯的文章。
阅读文章 >
Q:您有那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对于我们这一批进入职场已经 10 多年的老鸟而言,很多习惯都超过 3 年以上。
习惯像交朋友,有益处的朋友并不会说我坚持跟他交往了三年,其实都是一种惯性存在。
回想起来,认为有两个习惯超过了三年,并且对生活工作带来正面影响。
其一是:总习惯提前完成任务。
此话怎讲,比方有个品牌设计项目要 7 天后交稿,我往往是要求自己第 5 天就完成。
剩下两天除了享受从容之外,就是有针对方案做一些完善工作,并且有弹性时间处理额外增加的事项。
身边蛮多朋友刚好相反(包括我自己的同事),前面时间充分的时候漫不经心,或者将时间人为膨胀,比如一小时可以完成资料搜集,他往往喜欢搞一天。
到临近交稿则匆匆忙忙,甚至加班加点赶出来,由此自己给自己造成了时间不够的错觉,做任何项目都会很焦虑。
其实,我就是不喜欢那种时间压迫的焦虑感,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说过一句话:愉快的工人才会做出优秀的产品。
我相信设计师也是一样的,一个苦逼 设计师 输出的设计往往到处透露着局促。
所以我这个习惯是希望自己在设计过程中能相对愉快从容,或者叫先苦后甜。
因为这种方式并非让紧张与焦虑都消失,而是前置了,比如前三天我都会比较紧张,会集中精力处理一些特别难啃的环节,然后才会越做越轻松,到最后甚至变成一种享受。
因为一个满意的作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成,并且预留了充分的调试时间,所谓悦人先悦己,这个习惯中形成的方案通过率也比较高。
第二个习惯是写作,这个习惯其实有 10 多年了。
保持写作习惯通常有几个好处,其一是提升思维逻辑能力,直接有助于语言表达,这种好处很难对不写作的人解释。
当然并非你今天写明天就变这样,也是日积月累后的一个结果。
第二个好处是能排解负面情绪,我经常形容写作是跟自己对话,有些问题你假设想不通,通过写文章进行思考往往最后就通了,毕竟有些话只能自己跟自已说,我又称作“自渡”。
这种情况也无法跟不写作的人解释,站在科学角度,个人感觉这是对左脑信息进行整理的有效手段,所谓痛(痛苦)则不通,通则不痛(笑)。
Q:对您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我觉得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家不要认为可笑,保持良好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好习惯,并且不容易做到。
任何人在职业生涯中都难免遭遇或大或小的不同挫折,容易让人想放弃,要么是放弃当前工作,要么是放弃这个行业,这个时候积极心态就很重要。
过去我做过一个比喻,转行其实是一只青蛙跳到另一个井,除了继续坐井观天之外,遭遇的事情同样大同小异,一样不自由,一样有严苛的客户,一样有讨厌的上司。
多数时候不管情况怎么恶劣,我都更主张在熟悉行业寻找生机,离开行业看起来更像一种逃避,在熟悉行业找到机会总感觉比在一个陌生行业从零开始更加靠谱。
而且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波折中上升的,这种规律谁都无法打破。
保持积极心态通常也需要刻意练习,比如尽量远离一些消极的朋友,避免接收太多负面资讯,定期有适量运动等等。
积极心态的最大作用是:让你还愿意做事情。
只要还愿意做事情,就有出现生机的可能性,为何古人会说“哀莫大于心死”,假设心都死了斗志就不存在,于是就彻底败了。
Q: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作为新人进入职场已经是我 12 年前的事情,所以只能谈谈当时的经验,相信只要人性没变,这些习惯的作用应该是不变的。
但在此之前,我想反问:虽然快速成长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求,但一定是好事吗?
脚踏实地的慢慢成长难道不也挺好吗?
很多人因为过度追求快速成长将自己陷入困境,比如过度加班影响健康与行业忠诚度,比如乱报课程被收割财富,比如追求高薪频繁跳槽之类。
所谓欲速则不达,快往往就需要慢,我个人并非快速成长类型,因此我无法提供这方面的经验,但针对职场新手,如何扎实的成长我可以提供几点习惯方面的建议:
1. 在公司习惯跟直接领导处好关系。
怎么能处好请自己思考,因为跟不同人相处的模型都是不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作为职场初哥,有一位愿意教你,愿意给你机会的人非常重要。
2. 愿意挑战自己。
换个概念就是肯承担更多责任,年轻时候对事物保持一种渴望尝鲜的习惯非常重要,很多路子往往通过这种尝鲜验证出来,比如 12 年前的我作为网页设计师,并不拒绝学习制作程序,虽然最后还是专注在设计上,但我对程序逻辑的理解大大有助于我往后的工作开展。
3. 做事情习惯以成果为导向。
在有底线的前提下,不拘泥戒条,目的是清晰的,手段是灵活的,永远清楚自己想完成什么,而且一但投入时间精力就需要有一个成果出来,这样感觉很功利,但往往有助于警惕自己不浪费时间。
4. 读书,读好书,持续读好书。
人生路上,运气好能碰上为你指点迷津的大哥,但多数时候都是依靠阅读这种原始方式来解决困惑,读书不需要特别多,而是好的书要多读几遍,每天习惯尽量给自己留 40 分钟的阅读时间,我 12 年来都基本如此。
5. 习惯无时无刻清楚定位
这一点特别重要,我在很多分享里用不同角度谈过,当你进入一间公司就必须清楚自己应该在这里收获什么,然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这样你才会有成长的节奏感与连续性,更重要是积累的资源不分散,你以后要在行业做个大神是一种路径,要在行业创立一间知名公司是一种路径,45 岁之前存一笔钱转行也是一种路径,人生规划应该越早越有利于成长发展。
保持学习这类习惯就不多说了,如果这一点都不知道看了上面 5 条也是白搭的。
Q: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确实有这种习惯的存在,列举几个。
其一是烟酒过多,个人感觉多数设计师会有这方面的“爱好”,理由是增加灵感。
烟酒带来的安抚感往往是通过先制造不安来形成的,就是成瘾后不抽不喝就会不安,当尼古丁与酒精进入身体才恢复正常,因此所谓灵感个人认为是种假象,不然就是一种有代价的透支,跟运动员吃兴奋剂一样。
烟酒过量的朋友容易影响记忆力与思维灵敏性,往往在年纪增长之后逐渐体现出来,而且有烟酒习惯的人往往意志力方面会较差。
所以强烈建议戒掉,或者能控制到收发自如。
接下来谈一谈专业上的坏习惯,首当其冲就是依赖素材网。
这种问题过去在 80 后设计师身上非常常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是 80 后出道时版权法规与意识都不完善,采用素材设计快速且有效,成本最低。
其次是过去市场上对原创设计需求不大,大家都在处于追求有的阶段,甚至客户会直接提供一个参考让你照抄。
久而久之会造成“原创上的阳痿”,没有素材根本做不了设计,假设现在还有这种问题,请你尽快摆脱,摆脱方式就是克服惰性,愿意动手,接受慢慢进步,笨无所谓,懒就彻底完了。
最后一个坏习惯是太将设计当一回事。
这种问题各行各业都会有,就是神化自己的专业,长期如此容易有玻璃心,受不了质疑,属于作茧自缚。
一但有了玻璃心就容易鼠目寸光,这样往往就会停止成长。
设计属于商业市场上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它的成功也需要其它环节做好配合,比方产品开发人员,策划人员,物料制作人员等等。
最后以一位设计史研究者的立场告诉大家,历史上大量的成功设计有着其必然性,但其实更多都是偶然的。
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
设计公司总经理: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远超五年的设计师?
UI交互 2022-10-092022年职场习惯第三期来了!这期邀请了知名设计公司刘斌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职场习惯。大家好,我是刘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2022年职场习惯第三期来了!这期邀请了知名设计公司刘斌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 职场习惯 。
大家好,我是刘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关于我:远麦刘斌(深圳)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服务企业包含华为、周大福股份、海能达通信等知名企业,曾出版书籍《设计史太浓》。
往期回顾:
猎聘网总监: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远超五年的设计师? 大家好,我是闫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阅读文章 >
为什么有人工作8年还是大头兵,有人5年就成了设计经理? 上周收到优设网主编程远的邀请,让我写一篇职场习惯的文章。
阅读文章 >
Q:您有那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对于我们这一批进入职场已经 10 多年的老鸟而言,很多习惯都超过 3 年以上。
习惯像交朋友,有益处的朋友并不会说我坚持跟他交往了三年,其实都是一种惯性存在。
回想起来,认为有两个习惯超过了三年,并且对生活工作带来正面影响。
其一是:总习惯提前完成任务。
此话怎讲,比方有个品牌设计项目要 7 天后交稿,我往往是要求自己第 5 天就完成。
剩下两天除了享受从容之外,就是有针对方案做一些完善工作,并且有弹性时间处理额外增加的事项。
身边蛮多朋友刚好相反(包括我自己的同事),前面时间充分的时候漫不经心,或者将时间人为膨胀,比如一小时可以完成资料搜集,他往往喜欢搞一天。
到临近交稿则匆匆忙忙,甚至加班加点赶出来,由此自己给自己造成了时间不够的错觉,做任何项目都会很焦虑。
其实,我就是不喜欢那种时间压迫的焦虑感,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说过一句话:愉快的工人才会做出优秀的产品。
我相信设计师也是一样的,一个苦逼 设计师 输出的设计往往到处透露着局促。
所以我这个习惯是希望自己在设计过程中能相对愉快从容,或者叫先苦后甜。
因为这种方式并非让紧张与焦虑都消失,而是前置了,比如前三天我都会比较紧张,会集中精力处理一些特别难啃的环节,然后才会越做越轻松,到最后甚至变成一种享受。
因为一个满意的作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成,并且预留了充分的调试时间,所谓悦人先悦己,这个习惯中形成的方案通过率也比较高。
第二个习惯是写作,这个习惯其实有 10 多年了。
保持写作习惯通常有几个好处,其一是提升思维逻辑能力,直接有助于语言表达,这种好处很难对不写作的人解释。
当然并非你今天写明天就变这样,也是日积月累后的一个结果。
第二个好处是能排解负面情绪,我经常形容写作是跟自己对话,有些问题你假设想不通,通过写文章进行思考往往最后就通了,毕竟有些话只能自己跟自已说,我又称作“自渡”。
这种情况也无法跟不写作的人解释,站在科学角度,个人感觉这是对左脑信息进行整理的有效手段,所谓痛(痛苦)则不通,通则不痛(笑)。
Q:对您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我觉得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家不要认为可笑,保持良好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好习惯,并且不容易做到。
任何人在职业生涯中都难免遭遇或大或小的不同挫折,容易让人想放弃,要么是放弃当前工作,要么是放弃这个行业,这个时候积极心态就很重要。
过去我做过一个比喻,转行其实是一只青蛙跳到另一个井,除了继续坐井观天之外,遭遇的事情同样大同小异,一样不自由,一样有严苛的客户,一样有讨厌的上司。
多数时候不管情况怎么恶劣,我都更主张在熟悉行业寻找生机,离开行业看起来更像一种逃避,在熟悉行业找到机会总感觉比在一个陌生行业从零开始更加靠谱。
而且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波折中上升的,这种规律谁都无法打破。
保持积极心态通常也需要刻意练习,比如尽量远离一些消极的朋友,避免接收太多负面资讯,定期有适量运动等等。
积极心态的最大作用是:让你还愿意做事情。
只要还愿意做事情,就有出现生机的可能性,为何古人会说“哀莫大于心死”,假设心都死了斗志就不存在,于是就彻底败了。
Q: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作为新人进入职场已经是我 12 年前的事情,所以只能谈谈当时的经验,相信只要人性没变,这些习惯的作用应该是不变的。
但在此之前,我想反问:虽然快速成长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求,但一定是好事吗?
脚踏实地的慢慢成长难道不也挺好吗?
很多人因为过度追求快速成长将自己陷入困境,比如过度加班影响健康与行业忠诚度,比如乱报课程被收割财富,比如追求高薪频繁跳槽之类。
所谓欲速则不达,快往往就需要慢,我个人并非快速成长类型,因此我无法提供这方面的经验,但针对职场新手,如何扎实的成长我可以提供几点习惯方面的建议:
1. 在公司习惯跟直接领导处好关系。
怎么能处好请自己思考,因为跟不同人相处的模型都是不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作为职场初哥,有一位愿意教你,愿意给你机会的人非常重要。
2. 愿意挑战自己。
换个概念就是肯承担更多责任,年轻时候对事物保持一种渴望尝鲜的习惯非常重要,很多路子往往通过这种尝鲜验证出来,比如 12 年前的我作为网页设计师,并不拒绝学习制作程序,虽然最后还是专注在设计上,但我对程序逻辑的理解大大有助于我往后的工作开展。
3. 做事情习惯以成果为导向。
在有底线的前提下,不拘泥戒条,目的是清晰的,手段是灵活的,永远清楚自己想完成什么,而且一但投入时间精力就需要有一个成果出来,这样感觉很功利,但往往有助于警惕自己不浪费时间。
4. 读书,读好书,持续读好书。
人生路上,运气好能碰上为你指点迷津的大哥,但多数时候都是依靠阅读这种原始方式来解决困惑,读书不需要特别多,而是好的书要多读几遍,每天习惯尽量给自己留 40 分钟的阅读时间,我 12 年来都基本如此。
5. 习惯无时无刻清楚定位
这一点特别重要,我在很多分享里用不同角度谈过,当你进入一间公司就必须清楚自己应该在这里收获什么,然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这样你才会有成长的节奏感与连续性,更重要是积累的资源不分散,你以后要在行业做个大神是一种路径,要在行业创立一间知名公司是一种路径,45 岁之前存一笔钱转行也是一种路径,人生规划应该越早越有利于成长发展。
保持学习这类习惯就不多说了,如果这一点都不知道看了上面 5 条也是白搭的。
Q: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确实有这种习惯的存在,列举几个。
其一是烟酒过多,个人感觉多数设计师会有这方面的“爱好”,理由是增加灵感。
烟酒带来的安抚感往往是通过先制造不安来形成的,就是成瘾后不抽不喝就会不安,当尼古丁与酒精进入身体才恢复正常,因此所谓灵感个人认为是种假象,不然就是一种有代价的透支,跟运动员吃兴奋剂一样。
烟酒过量的朋友容易影响记忆力与思维灵敏性,往往在年纪增长之后逐渐体现出来,而且有烟酒习惯的人往往意志力方面会较差。
所以强烈建议戒掉,或者能控制到收发自如。
接下来谈一谈专业上的坏习惯,首当其冲就是依赖素材网。
这种问题过去在 80 后设计师身上非常常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是 80 后出道时版权法规与意识都不完善,采用素材设计快速且有效,成本最低。
其次是过去市场上对原创设计需求不大,大家都在处于追求有的阶段,甚至客户会直接提供一个参考让你照抄。
久而久之会造成“原创上的阳痿”,没有素材根本做不了设计,假设现在还有这种问题,请你尽快摆脱,摆脱方式就是克服惰性,愿意动手,接受慢慢进步,笨无所谓,懒就彻底完了。
最后一个坏习惯是太将设计当一回事。
这种问题各行各业都会有,就是神化自己的专业,长期如此容易有玻璃心,受不了质疑,属于作茧自缚。
一但有了玻璃心就容易鼠目寸光,这样往往就会停止成长。
设计属于商业市场上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它的成功也需要其它环节做好配合,比方产品开发人员,策划人员,物料制作人员等等。
最后以一位设计史研究者的立场告诉大家,历史上大量的成功设计有着其必然性,但其实更多都是偶然的。
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
第一波!2022年10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UI交互 2022-10-09大家好,假期结束,10 月的第一波设计干货也来了!这一期的设计干货当中,终于有了新款的免费插画图库,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工具也开始有更为有趣的类别,比如可以基于关键词生成 3D 肌理素材的服务,以及基于描述来 P 图的服务,相当有趣。另外,这一期设计干货合集还有优质工具推荐平台、3D 图标在线编辑器等,都非常有意思。大家好,假期结束,10 月的第一波设计干货也来了!这一期的设计干货当中,终于有了新款的免费插画图库,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工具也开始有更为有趣的类别,比如可以基于关键词生成 3D 肌理素材的服务,以及基于描述来 P 图的服务,相当有趣。另外,这一期设计 干货合集 还有优质工具推荐平台、3D 图标在线编辑器等,都非常有意思。
当然,在此之前记得看看往期干货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素材:
第一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9 月第一波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第二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中秋节小长假结束了,给大家来一波干货吧!
阅读文章 >
第三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大家好,9 月的第三波实用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第四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大家好,9 月第四波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期的干货:
1、设计展示工具 DesignGapp https://www.designgapp.com/about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功能是 DesignGapp 最新上线的一个功能,如果你有一个进行中的设计项目,到了需要给客户展示的时候,那么你可以上传你的设计文件,DesignGapp 的系统可以根据它生成对应的配色方案、样式指南以及完整的案例展示,将零碎的工作都替你完成。
2、在线 gITF 3D 模型查看和编辑器 https://iconscout.com/360-gltf-3d-models
IconScout 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设计素材平台,每天都会提供免费的插画、图标等设计资源。IconScout 如今也提供 gITF 格式的 3D 图标类的素材,并且网站开始自带相应的 gITF 格式文件编辑器,可以简单的查看并且根据你自己的需求修改颜色,并且导出为 PNG 格式的文件,方便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同时,你也可以上传你自己的 gITF 格式文件,在这个编辑器中编辑自定义。
3、最好用的各类工具推荐汇总 Uneed https://www.uneed.best/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在网上找各种类型的工具,有的是设计相关,有的是效率相关,有的则可能是要解决某个偏门领域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如何判断你找的是对的工具、或者是这类工具中最好的?Uneed 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功能而诞生的一项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不同领域的工具当中最好的。
4、高素质手绘插画图库 DrawKit https://drawkit.com/
DrawKit 是一个 高素质手绘插画图库,图库当中包含大量的手绘角色插画,这些插画来自不同的艺术家,画风各不相同,而且适用的范畴也非常广。这些插画多数都有矢量的版本,SVG 和 Figma的格式, 其中多数都是免费的,每周都会更新,感兴趣的同学记得收藏。
5、在线头像抠图和制作工具 Softcloud https://profile.softcloud.pro/
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抠图和背景替换工具,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张想要用来作为头像的照片,上传后,Softcloud 会自动去掉背景,然后你可以使用内置的渐变配色方案搭配内置的背景生成能用的头像。
6、基于文本描述的 P 图工具 https://imgeditor.zmo.ai/
基于文本描述生成图片艺术品是如今机器学习的一种玩法,但是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它的实用性和准确度是存疑的,但是这个 AI 编辑器则不同,你用涂抹工具将图片中特定的区域涂抹之后,使用文本描述需要填充到其中的元素,它就会自动P图,比起其他完全生图片的 AI 要显得实用不少。
7、人工智能3D立体肌理生成工具 https://www.ponzu.gg/
这个名为 Ponzu 的在线工具同样是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文本转图像的服务,但是比较强大的是它生成的是 3D 立体的肌理素材,几个关键词就能够给你生成素材,你还可以调整参数调整效果,然后导出来在其他 3D 软件中使用。
-
第一波!2022年10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UI交互 2022-10-09大家好,假期结束,10 月的第一波设计干货也来了!这一期的设计干货当中,终于有了新款的免费插画图库,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工具也开始有更为有趣的类别,比如可以基于关键词生成 3D 肌理素材的服务,以及基于描述来 P 图的服务,相当有趣。另外,这一期设计干货合集还有优质工具推荐平台、3D 图标在线编辑器等,都非常有意思。大家好,假期结束,10 月的第一波设计干货也来了!这一期的设计干货当中,终于有了新款的免费插画图库,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工具也开始有更为有趣的类别,比如可以基于关键词生成 3D 肌理素材的服务,以及基于描述来 P 图的服务,相当有趣。另外,这一期设计 干货合集 还有优质工具推荐平台、3D 图标在线编辑器等,都非常有意思。
当然,在此之前记得看看往期干货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素材:
第一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9 月第一波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第二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中秋节小长假结束了,给大家来一波干货吧!
阅读文章 >
第三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大家好,9 月的第三波实用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第四波!2022年9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大家好,9 月第四波设计干货合集来了!
阅读文章 >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期的干货:
1、设计展示工具 DesignGapp https://www.designgapp.com/about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功能是 DesignGapp 最新上线的一个功能,如果你有一个进行中的设计项目,到了需要给客户展示的时候,那么你可以上传你的设计文件,DesignGapp 的系统可以根据它生成对应的配色方案、样式指南以及完整的案例展示,将零碎的工作都替你完成。
2、在线 gITF 3D 模型查看和编辑器 https://iconscout.com/360-gltf-3d-models
IconScout 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设计素材平台,每天都会提供免费的插画、图标等设计资源。IconScout 如今也提供 gITF 格式的 3D 图标类的素材,并且网站开始自带相应的 gITF 格式文件编辑器,可以简单的查看并且根据你自己的需求修改颜色,并且导出为 PNG 格式的文件,方便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同时,你也可以上传你自己的 gITF 格式文件,在这个编辑器中编辑自定义。
3、最好用的各类工具推荐汇总 Uneed https://www.uneed.best/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在网上找各种类型的工具,有的是设计相关,有的是效率相关,有的则可能是要解决某个偏门领域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如何判断你找的是对的工具、或者是这类工具中最好的?Uneed 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功能而诞生的一项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不同领域的工具当中最好的。
4、高素质手绘插画图库 DrawKit https://drawkit.com/
DrawKit 是一个 高素质手绘插画图库,图库当中包含大量的手绘角色插画,这些插画来自不同的艺术家,画风各不相同,而且适用的范畴也非常广。这些插画多数都有矢量的版本,SVG 和 Figma的格式, 其中多数都是免费的,每周都会更新,感兴趣的同学记得收藏。
5、在线头像抠图和制作工具 Softcloud https://profile.softcloud.pro/
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抠图和背景替换工具,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张想要用来作为头像的照片,上传后,Softcloud 会自动去掉背景,然后你可以使用内置的渐变配色方案搭配内置的背景生成能用的头像。
6、基于文本描述的 P 图工具 https://imgeditor.zmo.ai/
基于文本描述生成图片艺术品是如今机器学习的一种玩法,但是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它的实用性和准确度是存疑的,但是这个 AI 编辑器则不同,你用涂抹工具将图片中特定的区域涂抹之后,使用文本描述需要填充到其中的元素,它就会自动P图,比起其他完全生图片的 AI 要显得实用不少。
7、人工智能3D立体肌理生成工具 https://www.ponzu.gg/
这个名为 Ponzu 的在线工具同样是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文本转图像的服务,但是比较强大的是它生成的是 3D 立体的肌理素材,几个关键词就能够给你生成素材,你还可以调整参数调整效果,然后导出来在其他 3D 软件中使用。
-
给互联网人的11条反社交指南
设计动态 2022-10-08距离写《互联网人的社交指南》已经过去2年多了。很多朋友说很有共鸣和收获,那就接着聊聊反社交指南吧。 1. 未经过群主同意,发带营销性质的内容 这一类很好理解,就是发广告。但是还有一类也很招人讨厌,我也把它归在这一类里面,就是在群里组织大家干某件事情的行为。 想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也需要注意社交礼仪,防止踩到别人的雷区。本文作者总结了11条发生在身边的反社交行为,一起来看一下吧。
距离写《互联网人的社交指南》已经过去2年多了。很多朋友说很有共鸣和收获,那就接着聊聊反社交指南吧。
1. 未经过群主同意,发带营销性质的内容 这一类很好理解,就是发广告。但是还有一类也很招人讨厌,我也把它归在这一类里面,就是在群里组织大家干某件事情的行为。
想拉人干某件事情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能不能先跟群主打声招呼,征求意见,再去做这个动作呢?倒也不是征求意见,主要是为了让群主感受到尊重,因为一般只要你不是提什么过分的事,群主都会尽量满足你。
比如:XX(名称/昵称),我想XXX(想做的事情),不知道在群里问一下大家方不方便?这个时候,有可能群主都会亲自来去群里给你问了。
群主比群里任何一个人的号召力都要强,群主天然就具备被大家信任的属性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进群的原因。你去问更容易得到回应或者支持,还是群主去问更容易得到回应或者支持?毫无疑问是后者。
2. 未经对方允许,随便截图也不做打码处理就传播出去 这类事情我经历过好多次,虽然不是说会影响我什么,但是以后我可能会对这类人长个心眼,不会多说什么。比如:A买了B的产品,但是B没有经过A的同意,强行放大了A对B产品的认可程度,B强行在朋友圈告诉大家:A这样优秀的人也买了我们的产品……后面巴拉巴拉一堆措辞都是通过A来营销自己的产品。我们截图涉及到人的头像,ID等信息,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打码,很多时候你一个图很有可能就会引起一些没必要的麻烦,另外,如果是你的好友,你最好先问问对方同不同意授权,将这个信息发到朋友圈/社群/公众号等等。
当然,这里指的是一些敏感的内容,那怎么判断内容敏不敏感?据我观察,一般有这么几类:
激烈争吵 评价型 敏感数据型 私密隐私型 3. 复制别人朋友圈的内容,直接粘贴到自己的朋友圈 说好听点,叫做“因为你优秀,借来用用”,说得不好听就叫抄袭。你们可能很难相信,朋友圈还能被人复制好几条,还是别的朋友告诉我的,关键是还不止一条,这也就算了,还没有屏蔽我,光明正大地抄袭,哈哈哈笑死我了。仿佛是在告诉你:我就是抄你啊,来咬我啊。那作为我自己来说,倒是没有很在意,几条朋友圈不算什么大问题,但作为抄袭的行为,确实很可耻,这是很败人品的行为。
4. 到处和别人说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这个平台不行,那个平台不行 这类人大概的特点是:总是喜欢吐槽,喜欢抱怨,给身边的人带来负能量。这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看什么都看不爽,老子才是天下”的感觉,这会让大家无法靠近。偶尔吐槽一下,当然没问题,但是你不能给人留下“爱吐槽、爱抱怨、老子最厉害, 其他都是辣鸡”的标签。我知道大家身边总会遇到一两个这样的人,你也没太多办法,绕道走即可。
5. 主动加别人,但是不发自我介绍 坦白说,我以前也这样,没有这样的意识,现在尽量避免了类似的情况。但真的最近有好几个人,搞得好像是你欠他的一样,一问半答,不知所云。
对方通过你之后,你第一句话应该可以是这样的:你好,我是XXX(个人基础信息),在XXX看到了你的微信(何处看到的联系方式),希望可以XXX(表明加好友的诉求)。
6. 刚加上你就发一大堆营销内容,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你很难相信,已经是2022年了,还在有人走简单粗暴的成交方式。用户早就厌倦了直接了当的促销手段,破冰和信任都没解决就想直接成交,是不是有点过于异想天开。今年真的遇到过不少,他也不关心你是谁,甚至也不知道你需不需要,好像在按着你的头,逼着你要看完他给你卖的东西。
7. 伸手党,喜欢白嫖,喜欢抖机灵,占便宜 他们常用的句式是:
不是吧,这还要钱? 不应该免费吗?XX有吗? 给我发一下吧?XX一下怎么啦?我就看看嘛 8. 不尊重对方的时间,遇到问题直接一个语音过去,也不问你在哪里,方不方便语音,会不会被打扰 比发语音,更离谱的是,直接弹个语音通话过来,你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谁,没有给备注的那种。仿佛打过去的意思就是,你!立刻!马上!要给我解决我的问题!不能拒绝!我呸,你谁啊?
9. 明明能用十几个字概率的话,活生生用了三条60秒语音 这也是不尊重对方时间的表现,只是紧急地将自己要说的话用语音发了出去,却没想过对方接受你信息的时候舒不舒服,方不方便,费不费时间。
10. 不懂得感恩 觉得别人帮你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想要人家做到100分,人家给你做了90分,你还觉得人家亏欠你10分。
11. 爆粉行为,也就是批量加好友 我当然很欢迎大家互相链接,前提是互相吸引的情况下。我清楚地记得,我一个朋友跟我说,谁谁谁在爆粉,你看,这种就一定是感觉被打扰了,如果你加了没人说你,那证明你没有冒犯到对方。我去私聊爆粉的那个人,她说,她的KIP是每天要加8个人,怎么了,完成任务有错吗?我说,你没错,然后她就没在群里了。
知道不要做什么,比知道要做什么还要重要,以上11个雷区都是从我身边发生的反面教材,希望你看完之后,能有所启发,并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为现在的交友的第一步,很多都是从微信好友开始,谢谢你看到最后,祝你早日成为社交牛人。
本文由 @区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国庆扎堆办喜事:在APP上租伴娘,在直播间里办婚礼
设计动态 2022-10-08这个国庆,你参加了几场婚礼?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相信有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两种晒图包了场:外出旅游美照以及各种婚礼现场。 国庆一向是结婚旺季,虽然能在网上看到,部分用户分享了自己受不可抗的环境因素影响而推迟婚礼的消息,但锌刻度从婚礼吉日排行榜上查询到,今年国庆向来是结婚旺季,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尽管受不可抗的环境影响,仍有超15万对新人举办了婚礼。而随着Z世代消费者成为婚嫁“主力军”,婚庆市场的消费风格也开始出现了变化,租借伴娘、云婚礼之类的新风尚逐渐形成,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个国庆,你参加了几场婚礼?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相信有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两种晒图包了场:外出旅游美照以及各种婚礼现场。
国庆一向是结婚旺季,虽然能在网上看到,部分用户分享了自己受不可抗的环境因素影响而推迟婚礼的消息,但锌刻度从婚礼吉日排行榜上查询到,今年的国庆7天长假内,仍有超15万对新人顺利举办了婚礼。
而更值得外界关注的是,随着Z世代消费者成为婚嫁“主力军”、随时可能会受环境影响而延迟婚礼等限定条件的加入,还能看到婚庆市场的消费风格也开始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如租借伴娘(伴郎)、云婚礼之类的新风尚逐渐形成。
这些变化或许也预示着,婚庆行业已经到了从放量增长向精耕细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01 这个国庆,仍有超15万对新人举办婚礼 “女子国庆前收到21份婚礼请柬,国庆7天假平均一天3场婚礼国庆份子钱,车旅费高达近2万。”
“某国际大酒店在国庆假期内接到了32场婚宴的预定,国庆7天假期平均下来,每天要办5场左右。”
“某摄影工作室在9月份的婚礼摄影已经排满了,工作日排的都是婚纱照,周末排的是婚礼跟拍,一直到10月26日之前都没有档期。”
随着国庆期间婚庆相关新闻的传开,这个总能聚集起大量新人扎堆结婚的档期,再一次凸显出了它的存在之于婚庆行业的重要性。
据结婚吉日排行榜显示,国庆7天假期内共有超15万对新人顺利举办了婚礼。其中,10月3号结婚的人数最多,为52112对。目光若是放得再长远一点,甚至可以说整个10上旬和中旬基本都笼罩在红色的海洋里。
10月向来是结婚旺季
当然了,近几年受不可抗的环境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因临时封控而不得不将婚礼延迟的情况。
在小红书上,有关“婚礼延期”的笔记已累计超过3万篇,有关婚礼延期的通知文案、延期之后的重新邀请文案等,也形成了不少相对标准的模板:“婚礼延期通知:致各位亲朋好友……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备薄酒,诚邀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延迟的喜悦……”
就连某位婚礼主持人也毫不吝啬地在网上分享了他的最新闲散假期生活:“从9月2日封控一直至9月上旬才陆续解封,从中秋节到国庆节期间的婚礼,基本都延期了。”这个话题随即还引起了其同行的连声附和,“我们这边也是8月、9月、10月,三个月全停,11月能不能恢复还不清楚。”就连某婚礼跟拍也跟着感叹,“我们几十场,全部延期或者退了。”
不过尽管有部分新人和相关婚庆从业者受到了影响,但也有从业多年的婚礼策划师凯莉告诉锌刻度,这最多只相当于延后等防控管制放松了再办,至少对新人来讲只要提前三天告知要改期,都不会产生任何额外费用。
另一位婚礼策划从业者周周也表示,现在筹备婚礼的新人,大都还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正常筹备婚礼的,“如果不是特别大规模的影响的话,很多酒店也只是会要求有核酸报告,或者是直接通行都可以,也没有说特别严格。”
换句话说, 要是不遇上大规模防控,婚礼一般都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哪怕是出现了不得不延迟的情况,不论是对新人还是对婚礼相关工作人员来讲,都只是换个档期罢了,总体影响已不算太大。
正如凯莉所言,“总不能说不让人办婚礼呀,都是这样的。”
02 租借伴娘(伴郎)、云婚礼渐成新风尚 对正在筹办婚礼的新人来讲,或许今后难约地还要加上一个新项目,即伴娘和伴郎。
其实作为固定的结婚旺季,之前与婚庆相关的服务需求就已经非常走俏,比如难约的酒店,难找的“四大金刚”(摄影、摄像、主持人、化妆师)。而在今年的国庆节,伴娘和伴郎的需求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在一些新人的招租贴中,就明确提及了急需伴娘的原因,“是远嫁,怕没朋友愿意大老远来参加婚礼”“晚婚!身边合适的朋友都结婚了,现在找个伴娘都找不到了”“约好的朋友被封在家里来不了了,现在急需一个能到现场的伴娘”……而对应这样的需求,眼下在多个平台都能搜到挂单的“出租伴娘和伴郎”,同时市面上还存在专门对接需求的APP。
出租伴娘(伴郎)逐渐成为新风尚
如某家婚庆公司就喊出了“提供伴郎、伴娘出租服务,身高长相可以挑选,可提高新郎新娘的婚礼品质,伴郎多才多艺、伴娘拎包拎鞋,赴汤蹈火只要500一场”的口号。出租伴娘的费用虽因地区不同有所差异,但大都在几百元一场,一般会采取定金+尾款的方式进行支付。而相比于出租伴娘,出租伴郎则更加稀少。
除此之外, 新人们在“金九银十”的结婚季,可以选择的婚礼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
“婚礼当天新郎被隔离了怎么办?”“结婚前一晚被告知新郎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怎么办?”“既因为不能延期的风俗也是不想错过定好的婚期怎么办?”……如今,不少年轻人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优解:云婚礼。
或许是察觉到近几年间线下的大环境不如线上稳定,一些比较年轻前卫的新人开始选择在线上举办直播婚礼,以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按时观看。其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小的场地,少量参与人员(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最多加上一两个朋友),加上一个婚庆幕后工作团队(化妆师、主持人、录像团队)而已。
在《2021年中国婚庆行业市场及消费行为调研报告》也提到过,疫情及数字化的发展也影响着结婚的新人搜集相关信息、筹备婚礼、购买结婚用品的方式,备婚受阻使得“云备婚”模式得以发展,丰富的网络信息和与日俱进的互联网技术为新人从备婚到婚后一系列活动带来了便利。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虽然目前中国的婚礼消费渠道仍以线下为主,但线上消费占比也逐渐变得不可忽视。
这些新的选择趋向其实都表明了, 随着Z世代消费者成为婚嫁“主力军”,他们显然更加遵从自己的追求小众化、个性化的喜好。
一方面,他们跟随势头正盛的国潮风,婚礼风格有回归传统中式风格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最受中国新人青睐的婚礼类型为中式传统婚礼;
另一方面,又展现出多元化局面,如出现了线上直播这样的新兴小众婚礼模式过后,不少婚庆策划公司也紧跟其脚步推出了相关婚礼服务。
03 当代年轻人的“速食”备婚从线上开始? 如果说此前,线下环境的不稳定对婚庆行业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那么在2020年婚庆行业市场规模经过小幅度下跌后,随着国内大环境的好转,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着这样一句话,“ 所有业态均被打破,整个产业链将会被重新定义,倒逼行业不得不完成升级,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
据行业数据分析,2022中国适婚人口近4.5亿人,预计2022年中国狭义婚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广义市场规模将超过24万亿元(广义主要包括婚庆行业及其带动的周边行业)。
市场之所以如此繁荣,还要归因于 即使结婚登记人数和结婚率持续下降,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婚庆质量要求和支出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不过这一领域虽然门槛低、利润高、市场大,可由于我国婚庆行业参与者众多,截至2021年婚庆总企业数量达184.1万家,行业竞争激烈异常。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品牌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资料整理 图源:华经情报网
如今, 当“速食”备婚成为了年轻新人的新刚需,加之当代年轻人更加遵从自己的喜好,一站式、个性化主题婚礼随即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 。长期来看,我国婚庆行业将呈现数字化、在线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据2021年中国婚庆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截至目前行业壁垒逐步形成,关于互联网婚庆企业优势已经逐步呈展现出来,品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逐步向产业链上游进行进一步的渗透,构建了一个稳定的供应链发展方向,同时也在线下布局了整个场景,线下和线上形成了资源联动的局面。
这就意味着 婚庆产业已经到了从放量增长向精耕细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即应该在视觉、文化、体验、运营等各个层面,实现质的飞跃。在市场重新洗牌的行业氛围下,或许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完成思维升级,才能率先赢得一线生机。
作者:孟会缘;编辑:温之周
来源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专注科技、互联网新经济原创深度报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锌刻度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房产营销SaaS: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设计动态 2022-10-08尽管各地“救市”动作频频,但“最惨行业”房地产的起色似乎并不大。疫情爆发、人口红利消失、城市化进程减速,让地产行业跌入了铜铁不如的地步,市场也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走势,“暴雷”成了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 据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有目共睹,连带着相关的地产SaaS服务商日子也不好过。目前房地产SaaS行业如何?面临什么困难与机遇?下一步改朝哪些方向发展?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尽管各地“救市”动作频频,但“最惨行业”房地产的起色似乎并不大。疫情爆发、人口红利消失、城市化进程减速,让地产行业跌入了铜铁不如的地步,市场也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走势,“暴雷”成了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
据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显示,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下降,其中住宅投资68878亿元,下降6.9%。
在商品房销售方面,前8月实现销售面积87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国内房企债务违约也在持续扩大,行业景象让人唏嘘;而在另一边大量的资金如潮水般涌入房地产营销SaaS服务领域,又给人一派“欣欣向荣”的感觉。
一、风口赛道 今年3月,主攻地产营销SaaS服务的思为科技,以C轮数亿元融资,创造了赛道单笔最大融资金额;蓝墙互联也在同期完成了5000万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国际知名投资机构Hearst Ventures;匠人科技、原圈科技、诸葛找房等地产SaaS营销服务商也在近一年内获得融资。火热的融资大潮,显示出业界对房地产数字化给予的高度重视。那么,房地产数字化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热捧呢?
首先,房地产业虽然短期承压,但并不改变其国民支柱产业的基本定位,中期改善空间依旧值得期待。 从规模体量上来看,房地产市场仍是18万亿的商品房销售市场,其中营销市场保守估计可达到四千亿,4万亿的装修市场,城镇化率尚有20%的增长空间,这些共同决定了其国民支柱产业的地位仍不会根本改变。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已成为“房地产新政”的核心关键词,这意味着在之后一段时间之内,一切以“维稳为核心”。维持房地产的正常购买需要,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提升房地产的发展质量将变得愈发关键,在此背景下房地产的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一种新共识,这既反映在市场预期的传导上,更反映在投资市场对整体“房市”健康发展的未来信心上,这是一些机构敢于逆势重仓房地产数字化的核心原因。
其次,从近况来看,房地产前些年高速扩张的“后遗症”需要消化,以房产销售为代表的“去库存”仍是当务之急,同时“降本增效”的压力也有待释放,种种需求倒逼房地产公司加速SaaS化进程。
目前来看,在房地产行业性“降负债”的背景下,房企的压力被进一步“转嫁”到了销售端。而就当前房产营销行业来看,仍存在四大痛点即拓客难,渠道难,案场难,转化难。具体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房产交易单价高、频度低,获客难、获客贵的问题始终存在;和贝壳这样“品牌+平台”组合型选手相比,传统房企在互联网上做获客,仍处于“每次花钱都买客,每次开盘都从0开始”的被动状态。
在获客难一时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房企对于高昂的“渠道费”终于开始有了明显的感受,真正开始加快了“去分销”的步伐,弃分销改直营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背景下房产营销SaaS开始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二、荆棘满布 尽管房产营销SaaS备受追捧,业内也曾有一大堆玩家试图进入其中,但真正做成的企业并不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跟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房地产交易链条长且复杂,SaaS企业看似处处有机会,实则处处是坑,因此行业淘汰率极高。
以早前主打中国房地产SaaS的房多多为例,其于2019年赴美上市,正式成为“中国房地产SaaS第一股”。作为中国互联网地产的一面旗帜,房多多曾喊出通过SaaS工具赋能房产经纪人,业务一度覆盖新房、二手房、租房等领域,但仅仅过了800天之后便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其中的导火索便是股价长期萎靡不振,并在较长时间内停留在美股退市警戒线以下。
而在其股价跌跌不休的背后,是其业务的持续拉胯。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房多多分别录得净亏损达1.05亿元、1.39亿元、3.55亿元,累计亏损高达5.99亿元,同比扩大了3倍。同期,房多多营收累计8.62亿元,同比下降53%。拉长时间来看,其营收、净利纷纷都在走下坡路。
作为一家自称为SaaS平台服务商的企业,房多多一直比较依赖房产代理佣金收入,但其在业务板块发挥关键作用的代理商数量却在持续腰斩。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其闭环代理商数量为1.06万,环比下降44%,同比减少了60%,而其一直广而告之的SaaS业务收入,只占总收入不足5%。业务持续萎靡之下,其股价也较上市之初下跌了97%,跌的只剩下了一个零头。
二是,从行业来看房产SaaS行业虽然总体前景可观,但由于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当前仍面临一些外部冲击。
比如,受房企资金紧张和债务危机影响,不少房产营销SaaS企业也受到了牵连。以明源云为例,早在2020年上市之初其曾一度备受各路资本追捧,其中不乏高瓴、富达、黑石等国内外知名机构。但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变化,明源云明显遭到了市场的冷落,上市一年其股价一路下跌了83%,成了妥妥的“仙股”,外界资本评级也一再调整,明源云在其财报中也多次提及,房产商回款不足以及销售情况欠佳对给带来的冲击。
站在当下来看,房产营销SaaS面临的状况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房企日渐重视起了房产营销SaaS的作用;忧的是房产大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已经对其发展也构成了现实威胁。
三、下一步趋向效能化、差异化? 而在房产市场整体萎靡的背景下,当下房产营销SaaS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一是,相比管理提效类工具,获客类营销工具更加受到重视,由此推动了房产营销SaaS向着效能化方向不断推进。 具体来说,房地产SaaS服务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提效类,另一类是客户增量类。前者主要把已有的数据梳理清楚,让管理更高效;后者主要通过各类渠道,实现客户的增量。前者的代表是案场管理,后者的代表是渠道拓客。
正如前文所述,在市场进展不顺之下,房企尽管对“降本增效”都有需求,但相对而言通过扩大客户加速业务回血则更为紧急。毕竟,对于一线营销而言,其最大的痛点在于卖的不够多,而不在于管理得有多么细致,其更加看中的是增量效益。在这种需求市场之下,房产营销SaaS企业几乎只有两条路好走:要么转变思路,做全民营销类的客户增量类工具,要么等着流失客户、被动淘汰。
尽管对于房产营销SaaS企业有点残酷,但对于房企而言,这似乎很符合其长期利益。毕竟,依托这个服务,很多房企通过开发自己的APP或者小程序等平台,通过打楼盘广告实现导流、下载,一般仅需要搭建20多人的团队,只要一年通过小程序或者APP卖几套房,养人的“钱”就赚回来了。
二是,受产品同质化影响,目前很多房产营销SaaS的价格战打的火热,但用户的差异化需要却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这促使一些企业转变思路开发差异化的营销工具寻求破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产数字营销化的关键,在于围绕购房者,重塑营销链条,这就要求开发商必须洞察客户心理,做出符合其习惯的营销方式。
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地产营销工具,解决的都是通用性问题,对于房企间因定位不同产生的差异化营销需求,并没有“对症下药”。比如,对像万科、中海等集团性房企而言,其因为体量巨大、业务全面开花,其对于零散C端具有强烈的运营需求;荣盛和蓝光分别辐射二线城郊和三四线城市,相较一线城市年轻的主力购房者,这类城市及区域购房者年龄差距大,更依赖熟人关系和口碑传播,如何定制需求刺激增长,是SaaS服务商核心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从工具类型上来看,目前大多数的地产营销工具,集中于房企拿地之后的售楼环节,并未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全部功能。像是项目启动前期,就可以通过人口比例、年龄分布、消费等级、人流情况等数据,分析客户的偏好和画像,从而帮助房企精准拿地。
在业务上,前些年高速增长的地产业务,使很多房企开拓了不少多元化的业务,也因此积累了一定的“沉睡”客户。如何在行业下行期,帮助他们激活存量资源,协助房企由单一的售楼业务,向物业、商业、城改、文旅、酒店等强运营领域转型,也是SaaS服务商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在渠道上房企围绕微信投放的渠道已经较为完善,但像抖音、B站、小红书等渠道的投放还有很多不足、渠道相对保守,这也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总体来说,围绕效能化、差异化的方向,房产营销SaaS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点。
四、小结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交易重资产的性质,直接决定了房产销售环节很难完全线上化。简而言之,完整的新房交易,需要提交大量的纸质材料,历经十多个环节,这当中会涉及买卖双方、交易人员、银行、房管局、税务局、物业等多个角色和组织,办理周期长,交易过程复杂,这些普遍问题都不是线上所能够完全替代的。
而几乎所有的房地产营销SaaS服务商,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质疑,那就是:太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房地产式微,包括房多多、明源云、贝壳找房、金蝶、好房通、美房云客、初唐科技、巧房在内的地产SaaS服务商日子也不好过即证明了这一点,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牵扯,决定了房产营销SaaS想要过好日子,还需要静待市场的“阶段性出清”完成才有希望。
来源公众号:金融外参(ID:jrwaican),探索新经济,发现新科技。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金融外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被嫌弃的40岁打工人
设计动态 2022-10-08“我的朋友圈,哪里有适合我的工作!” 9月的一天,徐力在失业大半年后,在朋友圈里发出了找工作的信息。徐力之前在大厂做过,今年上半年因为大厂不景气被裁,半年找工作下来,结果是屡战屡败。他将自己求职不顺的原因归结为,已经40岁了。 徐力有老婆有孩子,但老婆也没有工很多人都会担心中年危机,还能不能保住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相信你会好奇四十岁以后,找工作顺利吗等问题?什么样的人不会遭遇中年危机?文章讲述了几位年过40岁人士的职场现状,一起来看看~
“我的朋友圈,哪里有适合我的工作!”
9月的一天,徐力在失业大半年后,在朋友圈里发出了找工作的信息。徐力之前在大厂做过,今年上半年因为大厂不景气被裁,半年找工作下来,结果是屡战屡败。他将自己求职不顺的原因归结为,已经40岁了。
徐力有老婆有孩子,但老婆也没有工作,俩人都要自己上社保,杂七杂八,加上日常花费,每月就要两万多。
万般无奈之下,徐力在朋友圈求助:这位资深互联网专家,擅长文化阅读、亲子领域,内容、运营等等都通,人与流量资源比较丰富,愿意跨界到其他行业带团队做互联网业务。
徐力的经历让我想到最近热门的一些话题:大厂裁员、中年失业、40岁找不到工作…….
问题是,40岁为啥就找不到工作了?
01 徐力习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悟发在豆瓣上,有时候也会发在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从他的文字记录中可以看到,没有工作后,他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主要包括:做饭,跟朋友聚餐喝酒,找工作、投简历,读书,等等。有时候,从他文章的标题中就能看到他找工作的顺利与否,在一篇名为“一些幼稚思想”的文章里,他说道:
“我现在缺乏的就是行动,重要的、以强大的毅力和深思支撑的行动——没有工作,就去寻找一份工作;要挣钱,就去做挣钱的事……即便一年半载什么也没有做,没有挣到一分钱,活着就在过日子。”
在另一篇“比较幸运的一天”文章里,感觉他的工作似乎有了眉目,“先前谈的那份工作,我本来已经不抱希望,几乎完全放弃了……但竟然现在这份工作又有了希望……我很希望尽快开始一份新的工作,那种对新工作的恐惧现在好像也几乎不复存在了。”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看徐力的这些文字,能够充分体会到一个中年男人在失业后的境遇,焦虑、希望、失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某些恐惧。而他在因为找不到工作变得迷茫和无聊,甚至必须以喝酒来纾解时,也特别能让人理解。
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他的这份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在后来一篇记录中,他说又一次见面跟对方聊了之后,“感觉希望从前几天的90%,一下子降到了10%不到”。
徐力的经历不是唯一的。曾经在字节跳动做运营的李磊也是这样。他在今年北京疫情爆发时,各区轮流让打工人居家办公时辞职,理由是“受不了在大厂只做一颗螺丝钉”。按照以往找工作的经历,他觉得一个月就差不多找到新工作了。
可是,当他把能问的朋友都问了一遍,得到的回复包括“没有HC”“目前不招人”“公司正在裁员”等等负面消息时,他有点慌了。他开始四处投简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不敢说辞职,每天正常出门,在外面待够了上班时间再回家。
辞职四个月后,没有一个靠谱的工作。每月他还有上万元的房贷,好在李磊的爱人赚钱还算稳定,还房贷加日常开销问题不大,但人到中年,这么难找工作,还是让他没有预料到。
在跨国公司做市场的林玲这半年来,也体会到找工作的不易。上半年,她受不了老板的颐指气使,实在想舒缓几天,就从自己干了一年多的外企裸辞了。
裸辞之后,她也没想着急找公司,因为孩子还小,她索性边带孩子边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可半年下来,也是没有一个适合她的工作,即便面试邀约也就收到两三个。
徐力、李磊、林玲,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年过40岁。他们遭遇到的找工作不顺,难道真跟年龄有关吗?
02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一篇传播很广的文章《人到中年,疯狂学技能》,说的是一些中年人,为了打破职场中的年龄歧视或者是为了可能到来的失业做准备,开始学起各种新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学剪辑、画插画、考各类资格证书……
这些中年人的焦虑可以理解。对于一些传统上被称为好职业的医生、律师、设计师来说,可以说越老越吃香,但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程序员、运营、产品经理等等职位,很可能有一天,说没工作就没工作了。
就连过去很热门的老师,都有可能失业。除非像文采飞扬、口若悬河的东方甄选董宇辉老师那样,才有可能下岗再就业,在直播带货领域杀出一片新天地。
我的一位亲戚,也曾经是董老师数万名新东方同事中的一员,在经历了去年的“双减”政策之后,也经历了大约两三个月的失业,好在她年轻,30岁不到,便很快再次在另一家“合法的培训机构”里,当上了老师——代价是今年整个暑假没有休息一天,天天在镜头前上8到10个小时的网课。
在一个人员快速更迭的行业里,年轻,当然是一个职场人被衡量的标准,久而久之,35岁早就成了当下打工人的紧箍咒,更不要说40岁了。
智联招聘2021年发布的一篇关于中高龄求职者的分析报告就提到,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随着年龄加大,被裁风险也在变高,在报告的受访者中,35-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的比例分别为4.8%、7.6%、11.5%、20.6%,呈逐步升高趋势。
互联网公司当然也爱雇佣年轻的,在996盛行的时代,年轻毫无疑问就是生产力。
我一个曾经在字节跳动做运营工作的朋友说,在大厂上班就是一个拼体力的工作,他去字节的时候已经过了35岁,每天累得够呛,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他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可替代性非常强,“本质上说,我们的实习生也可以做我的工作。所以到最后大家就是比体力,看谁更能加班。”
在字节跳动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据中,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90后员工占比为63%,80后员工占比34%,60后和70后只有3%。且在一线leader中,有50%是90后。
于是,在今年大厂的裁员潮下,首当其冲被裁的当然就是那些体力跟不上、待遇还很高的中年人。
从大厂离开的中年人,不管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被裁,下一步都很尴尬。找工作,匹配的机会太少,毕竟年纪大、职级高。去创业,发现在大厂待久了,只会汇报和管理,具体的事完全不会做。
一位网友分析得到位:“因为大厂分工细、有协作、风险小,大概率按照这个系统的运转流程做事,就不会有啥大问题。但这样的工作一般是飘在天上,尤其是那些平台型公司,员工的动手能力更差。”
而我那位在字节待过的朋友则说,互联网大厂的成功逻辑,其实就是四个字——赶紧刷量,在这个前提下,人就是耗材。随便雇,完全不心疼钱。
“靠人把量刷上去,故事讲出去,上市或者是再融资。一旦形势不好,这些人就是耗材,直接裁。”
所以,中年人早晚要离开大厂,长痛不如短痛。
03 当然,也不是所有中年人找工作都难。
我的一个朋友王世杰,今年7月刚从一个外企离职,他今年也超过了40岁,此前在那家外企做市场公关负责人,他离职的原因是受不了让他做的内容,“格调太low”。
而且外企的文化他也不喜欢,“平时上班大家根本不聊天,所有人都互相提防,上班穿着也要求极严,比如男的不准穿短裤,女生不穿露胳膊、露肩,裙子不能短过膝盖等等。”这跟他之前待的自由宽松的互联网公司,大相径庭。
他一气之下从这家公司离职,哪怕是身上还背着每月上万的房贷,他也不想再忍了。整个8月,他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回了趟老家,又忙着装修刚买的房子。当然,他也找了一下工作。
9月初,他很快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了。我听说他的经历,很诧异,觉得他找工作太快了,他自己的观察是,今年形势确实不好,比之前找工作还是难多了,“面试邀约都少了很多”。
他觉得,中年人找工作难虽然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核心还在于自己有没有职场竞争力。对于一些替代性很强的工种,比如运营、管理等岗位,中年人确实不具备优势,“但如果是需要长时间经验和经历累积的,非你不可的岗位,中年人反而有优势。”
其实,只要人有一技之长,不要说40岁,50岁、60岁,甚至70岁依然可以找到工作。201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实习生》,就讲述了一个老人退休后再就业的故事。一个年近70的老头曾经是一位精明强干,事业有成的商人。老头退休后并不甘寂寞,他对忙碌而又充实的过去无比怀念,于是,他决定重回职场,成为了由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年轻的时尚购物网站创始人的助手。
虽然在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但老头曾经作为商人的经验依然帮了女老板很大的忙。老头最大的优点是,正视自己与社会的现状,不倚老卖老,不强调过去,只是默默地凭借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创业者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谓中年人不好找工作肯定是一个社会现象,但真正落到每个中年人身上,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怎么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竞争力,绝对是他们更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会记得大导演李安也曾经失业过。那是他快到40岁之前,在长达六年时间里,他没有工作,在家里烧饭打扫带孩子,家里的开销完全由妻子一人承担。
李安并非完全找不到活儿干,中间他曾经想转行学习电脑,但遭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也有很多朋友帮忙介绍他去给各个剧组当帮工,但他认定这辈子就是要干导演,所以他拒绝打零工。
后来,李安成功了。他的故事,也成了许多人坚持梦想,不妥协自己的范例。但有人说的好,“李安要是后来没成功,恐怕就没人知道他这个人了。”
无论怎样,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总没有错,李安要不是编剧、导演功力了得,在失业的那些年苦心研究,他也不会成为后来站上奥斯卡领奖台的那个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中年人一旦失业就很难找到工作了吗?
一个网友回答得很好,他说:“如果你平时有危机意识,你会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己行业市场竞争力。这样就不惧怕失业,到了中年应该也成为行业专家,很多人抢着要。”
事实上,人到中年,应该越来越明白一件事:要么吃人脉饭,要么吃技术饭。其他都是虚的,什么能力、头衔,都没有用。习惯在大厂混的中年人,一旦出来,发现这两项其实是减分项,因为大厂并不鼓励你发展人脉或技术。
我一位在大厂待过的朋友觉得,大厂出来的人,适用性非常差:
类似于满汉全席里切葱丝的。
*文中徐力、李磊、林玲为化名
作者:伍德,编辑:宋函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