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不养闲鱼
设计动态 2022-08-18“你挂在闲鱼的商品也没流量了?” 今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陈爽就会听到闲鱼里同行卖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她发现身边同行的闲鱼账号曝光量十分低迷,几十件商品曝光量只有几百人,有意询问的用户更是寥寥。而相比往年这时候,商品日均曝光量可达几千甚至几万。 陈爽很想替闲鱼职有些商家发现,近来闲鱼正常卖家们的自然流量似乎有些下降,而在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是阿里系产品之间的流量分配现状。那么未来,闲鱼应该如何解决流量问题?本文作者就针对闲鱼流量下降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你挂在闲鱼的商品也没流量了?”
今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陈爽就会听到闲鱼里同行卖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她发现身边同行的闲鱼账号曝光量十分低迷,几十件商品曝光量只有几百人,有意询问的用户更是寥寥。而相比往年这时候,商品日均曝光量可达几千甚至几万。
陈爽很想替闲鱼职业卖家们问一句,闲鱼流量怎么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闲鱼工具化的过程中,低门槛虽让闲鱼获得了尽可能多的用户和流量,但也衍生了众多问题,如频频被曝光的灰色交易乱象等等,而每次闲鱼发现问题后的不断整改、调整规则和扩充违禁词库的做法,却也正在限制正常卖家们的自然流量。
一路走来,闲鱼一直合格地充当着阿里的工具人角色,从C2C、C2B2C到如今的C2X模式(X代表着一种多元的交易路径),随着时间推移,闲鱼的定位在阿里系产品矩阵中越来越清晰:对外,闲鱼是一个承载二手及闲置商品的角色;对内,闲鱼则变成了盈利次要、导流最重要的“输血”工具,为淘宝、天猫等阿里系产品输送流量。
但如今,作为阿里社区产品的排头兵,闲鱼开始变得臃肿,不仅引入了闲鱼币运营机制以提高卖家运营门槛,还开拓了多种内容版块,以期望用户多停留、卖家多曝光。但这些措施,转而为闲鱼带来了新的烦恼。
阿里不养“闲鱼”,闲鱼必须自己解决卖家流量告急的问题,并留住用户。
一、闲鱼卖家,流量告急 陈爽玩闲鱼六年,已经在咸鱼上卖出了上百件物品,据她观察每到618、双11等大促节点过后,闲鱼上则会出现商品爆发潮。可以说,闲鱼是淘宝天猫交易量的晴雨表,也是消费者的“后悔药”。
在以往,也曾有闲鱼用户发现曝光量骤减的情况,多是受闲鱼整改影响,例如今年315期间,闲鱼被媒体曝光存在通过暗语售卖二手贴身衣服、进行情色交易等乱象。彼时,大量用户就感到闲鱼流量断崖式下跌,闲鱼每次整改违禁商品或修改平台规则后,便会对一些商品的曝光造成影响。
闲鱼主要是通过不断将违禁商品相关词汇和暗语划入违禁词,对商品进行审核、屏蔽和下架。暗语多是普通词汇,不断将这些普通词汇划入违禁词库,正常商品的曝光就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例如有色情服务将暗语设置为“爱情盲盒”,当闲鱼将此暗语划入违禁词库后,含有该词汇的“乡村爱情系列盲盒”这一词条也无法检索,相关商品自然没有曝光量。
有卖家就违禁词衍生词汇也被屏蔽一事询问闲鱼官方客服,对方回应称:“闲鱼都是模糊搜索的,但是不是说全称搜不出来,模糊搜索的情况是更多的。如果是风险商品的话,可能系统会搜索不出来的。”
闲鱼官方客服对卖家的回复
闲鱼客服的回答,说明违禁词机制确实对闲鱼的检索结果和商品曝光造成了影响,很多商品难以通过精准搜索找到,进而造成卖家的流量告急。
由于闲鱼官方并不会明确告知用户触发了违禁词或其他平台规则,很多卖家陷入了商品无曝光量或曝光量不高,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的境地。但另一边,违禁商品却不断通过新的暗语再度出现在闲鱼,甚至近期,仍有媒体发现通过新的暗语,可找到闲鱼上售卖原味衣物、色情资源、色情服务以及违禁粉末的链接。
智商税研究中心近期发现,闲鱼上仍可通过英文暗号检索到大麻
通过暗语进行违禁交易,已经成为闲鱼的绝对痛点。而随着暗语不断更新换代、违禁词库不断扩大,注定会误伤到越来越多的商品,加剧卖家的流量困境。
二、职业卖家也难过 职业卖家之所以选择闲鱼,主要因为闲鱼运营成本和流量成本低于淘宝。
对于很多职业卖家来说,他们早已对违禁词机制了然于胸,且有时间、有精力、有资源去不断试错,以突破流量困境。
徐薇近期上架的一款潮玩,就触发了违禁词,难以获得曝光。于是,徐薇在网上搜索相关教程,并试着用职业卖家分享的方法引流。
“就是需要上架一款同品类的热门商品,价格设置得低于市场价一些,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询问,这个商品的曝光也会很高。但是因为是虚假上架,你无法卖,这个商品就会不断被曝光。因为有的买家习惯浏览卖家主页,所以受这款热门商品带动,我上架的无曝光、曝光低的商品也能被潜在买家发现和购买。”徐薇表示。
试了这个方法仅一周,徐薇那款没有曝光量的商品就卖出去了。“这个方法不是绝对有效,因为有的资深买家也知道模糊搜索能搜索到被错误屏蔽的商品。再就是,我认为这个方法很不道德,因为很多人诚心询问购买,但是我却没有这款可卖,浪费了很多人的精力。”
为了突破流量困境,职业卖家还会操作类似淘宝的店群玩法、上传多链接等等,以博得更多曝光。能有效避开闲鱼对职业卖家的约束,“只要用多个设备、不同人的手机卡开设账号,闲鱼就不会判定你是一人多号。”一位闲鱼职业卖家告诉「新熵」。
但也不是所有的职业卖家都能如鱼得水,不少职业卖家感到,闲鱼正想方设法对职业卖家进行统一的约束和管理。
“2020年的时候,闲鱼屏蔽了我的闲鱼账号,然后客服明确告诉我,闲鱼不支持商品批量销售,建议我转战淘宝开店。”闲鱼职业卖家刘雷表示。
虚假上架热门商品、做店群、上架多链接这类玩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流量限制,但也加重了闲鱼的审核负担。为了维护社区生态,并保障淘宝自身的基本盘不流失,闲鱼曾一度严打职业卖家,企图将职业卖家引流至淘宝,但这一做法收效甚微。
后来,闲鱼先后上线了闲鱼Pro、闲鱼优品,鱼小铺,以方便对职业卖家进行统一管理和流量输送,但俘获的职业卖家也十分有限。
“做闲鱼就是因为省钱、方便。闲鱼优品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缴纳保证金和服务费,而且开放的品类少,仅适合少量商家。”一位做海外代购的闲鱼职业卖家表示。
闲鱼优品支持入驻的品类
鱼小铺则是闲鱼2022年6月逐步关闭闲鱼Pro后,开通的新的卖家服务,但不少已经开通鱼小铺的卖家表示,开通前账号有几千几万的曝光量,开通后曝光变低了,有的卖家甚至掉到了几十几百的曝光量。
“应该是因为鱼小铺有平台背书,审核更严,所以如果卖家无意间使用了违禁表述,就会影响曝光量。之前的闲鱼Pro,也有很多玩家开通后流量大不如前。”一位开通了鱼小铺的卖家分析道。
简而言之,职业卖家将闲鱼视为流量洼地,但如果入驻闲鱼优品、鱼小铺后,有流量更差的风险,职业卖家宁可继续单打独斗。
三、来自淘宝的流量侵占 普通卖家和职业卖家的流量告急,不仅仅是受违禁词机制影响。 随着闲鱼近几年对淘宝、天猫等阿里系产品的引流力度不断加大,导致原本应属于闲鱼商品的流量被淘宝天猫等B端产品所侵占。
「新熵」统计发现,在闲鱼首页推荐流中,目前有大约有20%-25%的链接,是淘宝店铺/天猫店铺/闲鱼优品的商品链接。闲鱼推荐流中的淘宝天猫商品中,甚至多是用户并未在闲鱼搜索过、仅在淘宝端曾经搜索的商品。这意味着,当用户在使用闲鱼时,被强行加塞了来自淘宝天猫的智能推荐,用户被诱导回流至淘宝天猫。
这也意味着,用户原本应该拥有的二手消费环境被极大破坏,当消费者想寻找低价的二手物品时,依然被迫浏览了许多正价商品。
闲鱼商品推荐流中的淘宝商品链接
至于闲鱼优品,虽然仍是闲鱼内部产品,但由于是面向职业卖家的B端产品,所以本质和淘宝天猫无异。
此外,闲鱼币机制的引入,也促使闲鱼进一步沦为阿里系产品的导流工具。在闲鱼币任务页,用户点击淘宝、天猫、淘特、饿了么、菜鸟等阿里系产品的跳转链接,都能获得闲鱼币奖励。
闲鱼币任务页
闲鱼币可用来推广商品、或抵扣现金购买商品,玩法和淘宝生态内的淘金币基本一致。闲鱼币机制的引入,虽然有效为阿里系旗下产品导流,但也提高了用户的运营门槛。
闲鱼沦为阿里系B端电商的引流池,似乎是早已注定的结果。
闲鱼存在的意义,起初是作为消费者的“后悔药”,反向刺激用户在淘宝天猫消费。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闲鱼卖闲置,闲鱼的运营成本逐渐加大,但却难以盈利。正如闲鱼前负责人闻仲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闲鱼模式离钱比较近,但是离赚钱比较远。”
对于阿里来说,闲鱼既难以盈利,又不得不做。 这种情况下,索性将闲鱼半工具化,为以淘宝天猫为首的阿里系产品引流,以实现整个阿里系产品的利益最大化。
但不妙的是,短视频直播平台正在成为闲鱼的跨界对手。闲鱼优品重押的二手奢侈品、潮玩、文玩等品类,在抖音上均有寄拍直播间。以潮玩品类为例,卖家将盲盒等潮玩寄送至主播直播间后,由主播帮忙拍卖和发货,然后直播间收取少量佣金。由于有直播间做担保和背书,所以二手交易得到一定保障。
这一模式,对闲鱼优品造成直接冲击,因为闲鱼优品仅支持B端卖家入驻,而寄拍直播间面向所有C端卖家,更具优势。
随着闲鱼的不可替代性大不如前,卖家们失去的曝光量,仍需要闲鱼想办法找回。
四、内容难稳闲鱼流量 关于商品审核,虽然闲鱼采取了“关键词库+图片库+人工审核”三层综合识别措施,并以人工巡查、后台审核等措施为辅助,但只要闲鱼不提高卖家门槛、加大违规惩罚力度,灰产便总会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
闲鱼不敢在审核机制上放宽口子,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商品曝光和转化。而推进社区化和内容化,似乎是闲鱼长久以来认定的正确路径。
2019年,闲鱼推出闲鱼玩家,本质是打造社区KOL、促进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活跃度,间接为用户带来曝光和转化。2020年,会玩版块上线,给了闲鱼玩家更集约化的展示空间。
后期,玩家版块逐渐丰富为圈子、广场、热门三个tab栏。其中,圈子就是之前因整改而关闭的鱼塘的升级版,继承了鱼塘的所有标签。「新熵」观察发现,相较于鱼塘,如今的圈子内,帖子顺序并非按照时间流呈现,而是按照热度呈现,优质帖子会被顶至前排。这样一来,便解决了以前鱼塘中用户可见即时发布的商品链接而平台来不及审核问题商品的顽疾。
广场则是将圈子内帖子集中展示的图文内容版块,和小红书的产品形式无异。但热门帖子,多为鱼小铺卖家、闲鱼玩家发布。 也就是说,圈子和广场的流量分配,都在向职业卖家和KOL靠拢,呈现出中心化的趋势。 这样一来,本为了增强用户黏性、解决用户流量困境而诞生的会玩版块,对流量再分配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热门栏为短视频推荐流,但其中的绝大多数视频是娱乐、明星、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和闲置交易社区的属性相关性不大。「新熵」发现,绝大多数短视频发布者,为纯内容型创作者,其首页并无在售商品和交易记录,入驻时间集中,且普遍于2021年10月后逐渐停更。很明显,这些娱乐向的短视频创作者,是闲鱼官方邀请入驻的创作者。
娱乐向的短视频创作者,主页无商品
关于闲鱼官方设立短视频推荐流、引入短视频创作者的动作,产品经理Super黄对「新熵」分析道:“感觉还是内容团队受KPI驱动,引入更多不相关的内容拉长用户停留时长。如果用户既要卖东西还要发帖,供给会不够,因为用户里没有这么多标准的创作者。”
但8月上旬,闲鱼突然大范围整改了会玩版块,将热门栏(短视频推荐流)砍掉,短视频内容融入图文内容,合并为推荐栏,原圈子栏则改为发现栏。这一大改动,说明闲鱼已经发现,会玩版块以往试图以短视频、图文多线并行,以促进转化的路径效果有限。 闲鱼社区需要流量去中心化,即向小红书看齐。
改版后的会玩,砍掉了短视频推荐流
实际上,随着闲鱼的流量越发枯萎,许多用户正在通过小红书为自己的闲鱼账号导流,但这也对闲鱼造成威胁。目前,小红书也正在积极拓展C端商家资源,如果未来瞄准闲置交易市场,注定会对闲鱼造成巨大冲击。闲鱼所重视的二手奢侈品、潮玩等垂类,也多是小红书讨论度最高的品类。
闲鱼用户通过小红书引流
更何况,小红书的内容生产力,是闲鱼望尘莫及的。「新熵」发现,不少闲鱼职业卖家,在会玩版块发布的内容均搬运自小红书博主,而被搬运过来的帖子,在会玩内会获得较高点赞,进而帮助卖家引流、涨粉。
最左为一闲鱼创作者的主页,其内容搬运自小红书的多个博主
但对社区建设来说,搬运别站内容、引入和社区属性不相干的短视频内容等方式,都不是打造可持续成长的良性社区的正确路径。 闲鱼想要解决卖家流量告急的问题,需要放下想要尽可能多地吞下C端市场大盘的执念。
2020年,闲鱼前负责人闻仲表示:“当下的闲鱼,确实很像没有推出购物车之前的淘宝。因为05年前的淘宝就是基于社区做C2C交易。但立足今天,我们希望闲鱼针对C2C的部分,不是奔着效率去,而是能让更多人低门槛参与。”很明显,闲鱼的使命,还包括承接淘宝转型后的残余流量。
但事实证明,尽可能低的门槛,只会导致闲鱼长期被灰产侵蚀,也让更多普通卖家被推向流量黑洞。
(文中陈爽、徐薇、刘雷均为化名)
作者:于松叶;编辑:月见
来源公众号:新熵,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3种常见网格系统的用法,这篇帮你搞清楚!
UI交互 2022-08-18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用户体验设计机构 NNGroup,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 Kelley Gordon 负责撰写了这篇文章。对于设计师而言,网格系统并...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用户体验设计机构 NNGroup, 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 Kelley Gordon 负责撰写了这篇文章 。对于 设计师 而言, 网格系统 并不陌生,但是在什么时候用,用什么样地网格,甚至什么时候打破 网格 地规则,都是有讲究地,这篇文章就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去过纽约,并且在街道上走过,那么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如何从一个区域走到另外一个区域,如何从一条街道走到另外一条街道,因为整个城市是建立在网格系统之上的。正如同网格的可预测性帮助当地人和游客定位位置一样,网页和 APP 中的网格也为用户和设计师提供框架结构。由于它们采用一致的参考点,网格为页面提供了良好的可读性,并且允许用户快速抵达目标。
网格定义:网格由行列、内边距和外边距构成,为页面上的元素和布局提供结构。
网站和界面中最常用的网格有 3 种不同的结构:柱状网格、模块网格和分层网格。
柱状网格当中,页面通常被划分为垂直的列,然后将 UI 元素和内容和这些柱状的列对齐。
模块网格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横向做了拓展,行列交叉构成的网格让元素和内容可以遵循更小的模块来对齐,这种模块化的网格更加适合电商和列表页,比起柱状网格更加自由。
分层网格则不同,它和前两者的差异在于,行列的构成并非完全均等,同时不同网格区块的重要性、优先级也不一样。最重要的元素和内容片段占据了最大的网格。
这些网格相关的文章也值得看看:
用一个案例,帮你掌握画册排版中的网格系统 网格原来是这么用的? 网格系统使用技巧: [link https://www.uisdc.com/8-grid-design-techniques] 网格系统是一个很强大的排版工具,可以有效帮助设计师把信息梳理得清晰、有条理,并且,如果使用得当,也并不会出现大家经常担心的死板、生硬
阅读文章 >
想要用好网格系统,这8个小技巧你必须掌握!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B端设计基础指南:网格系统 网格的历史 说到网格的应用,我们可以追溯到很远。
阅读文章 >
网格的构成 列(Column):纵向延伸的均分条状区域,它们占据来网格的绝大多数区域。UI元素和内容绝大多数时候都放置在列列当中,为了适应绝大多数的屏幕,列的宽度通常使用百分比来标识,而非固定宽度值,并且列的数量会有所不同,比如移动设备上的网格通常有 4 列,而桌面网格则时常多达 12 列。 内边距(Gutter):内边距是列和列之间的空间,用来将不同的列和其中的 UI 控件、内容分割开的间隙。虽然内边距通常都是固定值,但是它回根据不同的断点而有所变化。比如在大屏幕上,内边距会较大,在移动设备上,内边距则较小。 外边距(Margin):外边距通常只在页面左右最靠外的区域,由于内容通常不会延伸到边缘,因此外边距通常上固定的。外边距通常按照屏幕宽度百分比来计算,同样也会随着断点而变化。
网格的使用范例 范例1:分层网格
第一个案例来自《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的设计。这个网站通过分层网格来创造类似传统报纸的阅读体验,在桌面端的大屏幕之下,设计师使用来2个主要的列来构成分层网格,最重要的头条新闻占据来较大的列,然后其中划分出二级和三级的区块分类,它们占据来较小的列和模块。
范例2:柱状网格
第二个案例来自维生素公司 Ritual.com,这个网站的设计采用了典型的柱状网格来创建富有吸引力的视觉体验,在这个屏幕尺寸之下,四个大小一致的列构建出来基础的网格结构,而所有的元素都几乎严格地遵循柱状网格,而内边距也非常均匀,它们帮助用户区分不同的去产品,外边距则是独立的尺寸,相对内边距要大很多。
范例3:模块网格
第三个案例则来自著名的设计平台 Behance。Behance 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来呈现内容,在桌面的大尺寸界面之下,每行4个模块,水平方向上的内边距较大,并且左右方向上的内边距和外边距是完全一样的,和前面一样,均匀的边距让整个页面在视觉上均匀舒适。
最近无法访问 Behance 的同学可以看下方的文章来搞定这个问题:
Behance显示无权访问?别急,还有这些方法可以挽救!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范例4:打破网格
我们最后一个范例来自专门研究 Google Material 的网站 Shrine。这个网站看起来是采用来柱状网格,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由的内容栏并没有遵循网格的框架。这种设计让整个网站在快速扫视的时候,会比较有挑战性,有些内容会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相反有的则非常容易被忽略。只要你有正当的理由,这种打破网格的设计是没问题的。
使用网格的好处 使用网格对于用户和设计师都是有好处的。
设计师可以快速对齐整合好页面 用户可以快速扫读内容,并且可以预测内容的分布和走向 一个好的网格很容易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和方向,事实上,网格布局是响应式网页设计的重要基础,响应式网页设计根据断点来应对不同的屏幕尺寸,比如一个桌面端界面可以有12列,但是移动设备上只有4列。
更重要的是,网格并非是单领域概念,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在使用这个概念,网格本身是设计师和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之一。
正确选择和设置网格 如何使用和设置网格,对于创建优质的排版和体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格。
多花点时间思考你的网站适合哪种网格布局,如果页面上有些元素的优先级明显比别的更高,那么分层网格可能是最合适的布局,比如新闻平台一类的网站。如果你的网站当中内容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那么请考虑使用基础的柱状网格或者模块网格,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大的灵活性。
花时间好好设置一下网格。
一旦你确定了哪种类型的网格适合你的需求,那么你就要仔细考虑如何进行设置。如果你考虑让你的内容适配桌面端、 平板、 手机等多种设备,不同屏幕尺寸,那么你需要结合响应式设计的策略来详细制定列宽度、 内边距、外边距的参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屏幕内,12列网格足以呈现绝大多数类型的内容,然后随着屏幕尺寸的缩小,减少网格,设置断点,优化布局。在 Sketch 和 Figma当中,系统提供优质的预设网格系统,方便你进行设计。
始终将内容放置在列当中,而不是内边距。
当你在网格系统中防止元素的时候,尽量让内容绕开内边距,方便让内容和留白清晰的区分开。
尽量使用 8px 网格。对于绝大多数的常见设备,以像素为单位的屏幕通常是 8 的倍数,尽量采用 8px 的网格系统,这样在屏幕响应式变化的时候,更容易处理、
结论 网格系统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优质的布局结构,而且为终端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可读性,让产品和界面更好地适配各式各样地屏幕,这才是网格乃至于设计系统地功能所在。
-
3种常见网格系统的用法,这篇帮你搞清楚!
UI交互 2022-08-18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用户体验设计机构 NNGroup,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 Kelley Gordon 负责撰写了这篇文章。对于设计师而言,网格系统并...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用户体验设计机构 NNGroup, 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 Kelley Gordon 负责撰写了这篇文章 。对于 设计师 而言, 网格系统 并不陌生,但是在什么时候用,用什么样地网格,甚至什么时候打破 网格 地规则,都是有讲究地,这篇文章就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去过纽约,并且在街道上走过,那么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如何从一个区域走到另外一个区域,如何从一条街道走到另外一条街道,因为整个城市是建立在网格系统之上的。正如同网格的可预测性帮助当地人和游客定位位置一样,网页和 APP 中的网格也为用户和设计师提供框架结构。由于它们采用一致的参考点,网格为页面提供了良好的可读性,并且允许用户快速抵达目标。
网格定义:网格由行列、内边距和外边距构成,为页面上的元素和布局提供结构。
网站和界面中最常用的网格有 3 种不同的结构:柱状网格、模块网格和分层网格。
柱状网格当中,页面通常被划分为垂直的列,然后将 UI 元素和内容和这些柱状的列对齐。
模块网格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横向做了拓展,行列交叉构成的网格让元素和内容可以遵循更小的模块来对齐,这种模块化的网格更加适合电商和列表页,比起柱状网格更加自由。
分层网格则不同,它和前两者的差异在于,行列的构成并非完全均等,同时不同网格区块的重要性、优先级也不一样。最重要的元素和内容片段占据了最大的网格。
这些网格相关的文章也值得看看:
用一个案例,帮你掌握画册排版中的网格系统 网格原来是这么用的? 网格系统使用技巧: [link https://www.uisdc.com/8-grid-design-techniques] 网格系统是一个很强大的排版工具,可以有效帮助设计师把信息梳理得清晰、有条理,并且,如果使用得当,也并不会出现大家经常担心的死板、生硬
阅读文章 >
想要用好网格系统,这8个小技巧你必须掌握!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B端设计基础指南:网格系统 网格的历史 说到网格的应用,我们可以追溯到很远。
阅读文章 >
网格的构成 列(Column):纵向延伸的均分条状区域,它们占据来网格的绝大多数区域。UI元素和内容绝大多数时候都放置在列列当中,为了适应绝大多数的屏幕,列的宽度通常使用百分比来标识,而非固定宽度值,并且列的数量会有所不同,比如移动设备上的网格通常有 4 列,而桌面网格则时常多达 12 列。 内边距(Gutter):内边距是列和列之间的空间,用来将不同的列和其中的 UI 控件、内容分割开的间隙。虽然内边距通常都是固定值,但是它回根据不同的断点而有所变化。比如在大屏幕上,内边距会较大,在移动设备上,内边距则较小。 外边距(Margin):外边距通常只在页面左右最靠外的区域,由于内容通常不会延伸到边缘,因此外边距通常上固定的。外边距通常按照屏幕宽度百分比来计算,同样也会随着断点而变化。
网格的使用范例 范例1:分层网格
第一个案例来自《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的设计。这个网站通过分层网格来创造类似传统报纸的阅读体验,在桌面端的大屏幕之下,设计师使用来2个主要的列来构成分层网格,最重要的头条新闻占据来较大的列,然后其中划分出二级和三级的区块分类,它们占据来较小的列和模块。
范例2:柱状网格
第二个案例来自维生素公司 Ritual.com,这个网站的设计采用了典型的柱状网格来创建富有吸引力的视觉体验,在这个屏幕尺寸之下,四个大小一致的列构建出来基础的网格结构,而所有的元素都几乎严格地遵循柱状网格,而内边距也非常均匀,它们帮助用户区分不同的去产品,外边距则是独立的尺寸,相对内边距要大很多。
范例3:模块网格
第三个案例则来自著名的设计平台 Behance。Behance 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来呈现内容,在桌面的大尺寸界面之下,每行4个模块,水平方向上的内边距较大,并且左右方向上的内边距和外边距是完全一样的,和前面一样,均匀的边距让整个页面在视觉上均匀舒适。
最近无法访问 Behance 的同学可以看下方的文章来搞定这个问题:
Behance显示无权访问?别急,还有这些方法可以挽救!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范例4:打破网格
我们最后一个范例来自专门研究 Google Material 的网站 Shrine。这个网站看起来是采用来柱状网格,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由的内容栏并没有遵循网格的框架。这种设计让整个网站在快速扫视的时候,会比较有挑战性,有些内容会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相反有的则非常容易被忽略。只要你有正当的理由,这种打破网格的设计是没问题的。
使用网格的好处 使用网格对于用户和设计师都是有好处的。
设计师可以快速对齐整合好页面 用户可以快速扫读内容,并且可以预测内容的分布和走向 一个好的网格很容易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和方向,事实上,网格布局是响应式网页设计的重要基础,响应式网页设计根据断点来应对不同的屏幕尺寸,比如一个桌面端界面可以有12列,但是移动设备上只有4列。
更重要的是,网格并非是单领域概念,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在使用这个概念,网格本身是设计师和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之一。
正确选择和设置网格 如何使用和设置网格,对于创建优质的排版和体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格。
多花点时间思考你的网站适合哪种网格布局,如果页面上有些元素的优先级明显比别的更高,那么分层网格可能是最合适的布局,比如新闻平台一类的网站。如果你的网站当中内容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那么请考虑使用基础的柱状网格或者模块网格,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大的灵活性。
花时间好好设置一下网格。
一旦你确定了哪种类型的网格适合你的需求,那么你就要仔细考虑如何进行设置。如果你考虑让你的内容适配桌面端、 平板、 手机等多种设备,不同屏幕尺寸,那么你需要结合响应式设计的策略来详细制定列宽度、 内边距、外边距的参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屏幕内,12列网格足以呈现绝大多数类型的内容,然后随着屏幕尺寸的缩小,减少网格,设置断点,优化布局。在 Sketch 和 Figma当中,系统提供优质的预设网格系统,方便你进行设计。
始终将内容放置在列当中,而不是内边距。
当你在网格系统中防止元素的时候,尽量让内容绕开内边距,方便让内容和留白清晰的区分开。
尽量使用 8px 网格。对于绝大多数的常见设备,以像素为单位的屏幕通常是 8 的倍数,尽量采用 8px 的网格系统,这样在屏幕响应式变化的时候,更容易处理、
结论 网格系统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优质的布局结构,而且为终端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可读性,让产品和界面更好地适配各式各样地屏幕,这才是网格乃至于设计系统地功能所在。
-
看完《断·桥》,我学会这6个吸睛的超实用排版技巧
UI交互 2022-08-18大家好哇,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暑期是不少电影都抢占上映的热门档期,大家最近有看什么电影吗?《独行月球》《明日战记》还是《神探大战》?今天想和大家聊...大家好哇,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暑期是不少电影都抢占上映的热门档期,大家最近有看什么电影吗?《独行月球》《明日战记》还是《神探大战》?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最近上映的新电影《断·桥》,我觉得它的电影海报做非常好,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到了,忍不住反复琢磨欣赏。
很多小伙伴在做海报的时候,肯定都会遇到画面不够有吸引力、不知道如何编排画面元素的问题。今天就通过《断·桥》的电影海报,为大家分享一些可以解决这些疑问的技巧。
掌握这 5 个 Ai 小技巧,帮你快速提升文字排版效率(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Ai 排版技巧第三期,快来看看这期里有没有让你惊喜的新知识吧~ 上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5-ai-tips-2] 文本快速拆分为可编辑单字 上一期有小伙伴在评论区问有没有
阅读文章 >
1. 营造视觉焦点 眼睛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眼睛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有一定规律,比如更容易被大的、颜色鲜艳、细节丰富、对比明显的元素吸引,然后才会去关注较小的、颜色不那么鲜艳和对比较弱的部分。所以想要海报第一眼就被人注意到,营造能吸引目光的焦点必不可少。
在《断·桥》的海报中,标题字体放大是常用的营造视觉焦点的方法。毛笔书写的“断·桥”、“预售开启”字样占据近一半的版面,且毛笔字笔力厚重、墨迹飞溅,张力十足,一眼就能牢牢抓住人的视线。
除了具有特色的文字可以作为主视觉,具有设计感的图形、细节丰富的元素、精美的插画或图片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视觉焦点,大家可以翻翻自己收集的海报灵感,不同类型海报的视觉焦点形式肯定各有不同。
5000字干货!设计师应该掌握的信息层级梳理指南 这篇文章从另外一种维度去阐述信息层级,个人认为有效地解决了自己大部分排版的问题。
阅读文章 >
2. 进行视线引导 人眼在获取信息时,除了上面提到习惯,还有一个特点是观察物体时只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不能同时聚焦多个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海报 版式设计 时,一定要让元素编排契合人眼的视觉规律 ,即要先将画面元素分出主次,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版式的编排,通过设计引导视线一步步阅读下去,使海报内容信息清晰有效地传达给观者。
以《断·桥》的预售海报为例,“预售开启”4 个大字占据整个画面视觉中上部,又是整个画面光感最强烈的地方,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当我们的视线被这部分吸引后,顶部半圆形的形状和背景上的混凝土放射状的线条纹理都呈现出向下的趋势,引导视线往下移动到人物身上。
而画面中央人物的站位呈现出倒三角的结构,显示出向下的视觉暗示,引导视线进一步移动到画面底部的主标题和红色的上映日期上。至此整个版面的视觉引导完成,预售开启、电影名称和上映日期等重要信息也成功传达给观众了。
在版式编排中进行视觉引导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大小对比引导、颜色对比引导、图片指向性引导、线条引导、字母/数字引导和同类引导这 6 种方式。
① 大小对比引导
大小对比是最常见的视线引导方式,视线首先会被画面中最大的元素吸引,然后向较小元素上移动,这个最大元素可以是文字、图片、图形、插画元素等。
下图中 2 张海报就是典型的利用大小对比进行视线引导的例子。特别是第二张海报,以文字信息组字号变化来进行视觉引导。最大的“乐”字占据了近一半的版面,同时字形有图形化的设计处理,细节丰富,让其成为整个版面绝对的视觉焦点,而后视线移动到左上角加粗处理的主题文字上,一路向下,最后才会阅读字号最小的底部信息。
② 颜色对比引导
人眼更容易被对比强烈、饱和艳丽的颜色吸引,然后才会注意到对比较弱的颜色。所以画面中主要信息或者视觉焦点的颜色要显眼 —— 明度、饱和度高或者色彩对比度高,以提升信息的阅读层级;次要的信息处于较低的阅读层级,在颜色上就要弱于主要信息,以免破坏了整个版面的阅读节奏。
以下图的第一张海报为例,视线首先被画面中央的鲜红的主标题吸引,然后是右侧的副标题文字组,这个文字组字号第二大,与黑色背景的对比度最高。然后视线转到左侧顶部的元素,有精致的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度仅次于副标题文字组。接着向下左侧中部,才注意到字号最小、与背景颜色对比度最顶低的文字组。
③ 图片指向性引导
图片内容或图片裁切的形状也会形成一种隐形的引导暗示。比如半圆形、三角形的形状,以及画面中出现的人脸朝向、手势所指等,都会引导观者不自觉的跟随其方向移动。
如何让平面排版的层次更丰富?我总结了这15个方法 排版主要就是在做层级划分以及信息美化的工作。
阅读文章 >
④ 线条引导
线条具有连接性和指向性,利用线条可以将距离较远的信息连接起来,从而引导视线按指定顺序阅读信息。
⑤ 字母/数字引导
数字和字母本身具有先后连贯性,视线会下意识的按 1、2、3 或者 A、B、C 的顺序阅读信息,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文本信息很多或需要按指定顺序阅读的信息。
⑥ 同类引导
人眼会将颜色、形状、形式、质感、纹理相同的元素归为一类,视线会同类元素间移动。
写给新手的版式设计基础指南(三):文字跳跃率 懂了文字跳跃率!
阅读文章 >
3. 总结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海报版式设计中营造视觉焦点和进行视线引导的重要性,并分享了 6 种引导视线的常用方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看到的海报多多分析,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 2 点需要注意:
① 营造视觉焦点和引导视线的方法经常是结合叠加使用的,能使视觉焦点更加突出,视线移动更加流畅自然。
② 阅读通常的逻辑是横排从左上到右下、竖排从右上到左下,虽然 海报设计 中元素的编排更为自由,但也不要让视线在画面上没有规律的“乱窜”,过于跳脱的元素编排会让视线卡顿,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效率。
好啦以上就是海报版式设计中的一些技巧,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点赞多的话我会继续分享海报设计的相关技巧 ~ 如果你最近有看过的好的电影也可以在评论区和我分享,关于本文的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
推荐阅读
超全整理!设计师必备的3类书法字免费资源(附下载链接)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在社群有小伙伴问有没有免费可商用的毛笔书法字体资源,有肯定是有的,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除了为大家推荐免费好用的书法字体,还会为分享给大家优质的书法字入门知识和教程,还有免费的资源网站,让你即使没有书法功底也有办法做出好看的书法字体 ~ 往
阅读文章 >
9个设计师必看的国际顶尖设计网站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经夏日高温烘焙更香脆的)花生~ 虽然优设一直有向大家推荐各类设计灵感,但是还是有很多刚接触设计的小伙伴们迫切地想知道有哪些“设计师必备国际设计网站”能让自己一键收藏,既然如此那干脆给大家就来一期优质设计网站推荐吧 ~ 除去设计师都熟悉的设计网站三巨头 Pin
阅读文章 >
-
按钮位置如何合理设计?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UI交互 2022-08-18设计界面时,页面中都会有操作按钮。 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的按钮位置布局不同。按钮位置如果放错,会导致用户操作不畅,甚至操作失败。设计界面时,页面中都会有操作按钮。
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的按钮位置布局不同。按钮位置如果放错,会导致用户操作不畅,甚至操作失败。
本篇文章就讲讲这个知识点,让平时没注意的人彻底掌握按钮的位置逻辑。本篇文章大纲如下:
按钮几种布局 导航栏布局 跟随内容布局 偏向底部布局 底部悬浮布局 布局总结
如何让按钮转化率更高?收下这7条微文案建议! TCC 推荐:大家好,这里是 TCC 翻译情报局,我是张聿彤。
阅读文章 >
1. 按钮的几种布局 按钮的布局大致分为四种,分别为:导航栏布局、跟随内容布局、偏向底部布局和底部悬浮布局。
2. 导航栏布局 我们平时看到的导航栏布局有很多,如发朋友圈和发 QQ 动态。
为什么要将「发表」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
以微信朋友圈举例,在发送动态时,核心操作是为照片配文字或继续添加照片。
其他操作例如选择所选位置、提醒谁看、谁可以看,同步到朋友圈,都是次要操作且不会调起键盘。
用户输入文字之后,直接可以点击附近的「发表」按钮,快捷方便。
能否将「发表」按钮放在页面中呢?答案是:不行!
将「发表」按钮放在页面,当输入文字时,会导致键盘遮挡操作按钮,无法快速点击「发表」操作。
除非是「发表」按钮附近有很多需要键盘输入的必填表单,不然不能这么做。目前来看,微信的「发表」按钮的位置设计是最优解。
3. 跟随内容布局 常见于表单字段填写时,如下图所示。
那么能不能将操作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呢?答案是不行!因为放在导航栏右侧的话,操作路径不顺畅。
放在表单下方是正常的从上往下操作流。
有些设计觉得将按钮底部区域,离大拇指更近,更方便操作,如下图。
但是因为是表单填写,会调起键盘,将提交按钮给挡住,所以按钮跟随表单之后,更加科学。
4. 偏向底部布局 偏向底部的操作按钮通常是内容区域不需要调起键盘的使用场景。常见的如引导页或结果页。
5. 底部悬浮布局 底部悬浮布局,常用于非填写内容超过一屏或审批等使用场景,特点是操作按钮优先级高,方便用户实时操作。
如下图电商购买按钮。
6. 布局总结 填写内容为必填项、需要调起键盘且均集中在页面头部,则操作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较合理。 填写内容在头部,且调起键盘不会挡住操作按钮,则按钮紧随内容较合理。 不需要调起键盘来填写内容,则按钮放在偏向底部比较合理。 按钮非常重要,且非填写内容超过一屏时,用底部悬浮布局比较合理。 7. 后记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尝试写一些工作中很实用且基础的文章。
争取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给大家一些收获,这样有助于在工作中使用。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基础类和进阶类我尽量都覆盖。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
-
看完《断·桥》,我学会这6个吸睛的超实用排版技巧
UI交互 2022-08-18大家好哇,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暑期是不少电影都抢占上映的热门档期,大家最近有看什么电影吗?《独行月球》《明日战记》还是《神探大战》?今天想和大家聊...大家好哇,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暑期是不少电影都抢占上映的热门档期,大家最近有看什么电影吗?《独行月球》《明日战记》还是《神探大战》?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最近上映的新电影《断·桥》,我觉得它的电影海报做非常好,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到了,忍不住反复琢磨欣赏。
很多小伙伴在做海报的时候,肯定都会遇到画面不够有吸引力、不知道如何编排画面元素的问题。今天就通过《断·桥》的电影海报,为大家分享一些可以解决这些疑问的技巧。
掌握这 5 个 Ai 小技巧,帮你快速提升文字排版效率(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Ai 排版技巧第三期,快来看看这期里有没有让你惊喜的新知识吧~ 上期回顾: [link https://www.uisdc.com/5-ai-tips-2] 文本快速拆分为可编辑单字 上一期有小伙伴在评论区问有没有
阅读文章 >
1. 营造视觉焦点 眼睛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眼睛观察事物的方式也有一定规律,比如更容易被大的、颜色鲜艳、细节丰富、对比明显的元素吸引,然后才会去关注较小的、颜色不那么鲜艳和对比较弱的部分。所以想要海报第一眼就被人注意到,营造能吸引目光的焦点必不可少。
在《断·桥》的海报中,标题字体放大是常用的营造视觉焦点的方法。毛笔书写的“断·桥”、“预售开启”字样占据近一半的版面,且毛笔字笔力厚重、墨迹飞溅,张力十足,一眼就能牢牢抓住人的视线。
除了具有特色的文字可以作为主视觉,具有设计感的图形、细节丰富的元素、精美的插画或图片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视觉焦点,大家可以翻翻自己收集的海报灵感,不同类型海报的视觉焦点形式肯定各有不同。
5000字干货!设计师应该掌握的信息层级梳理指南 这篇文章从另外一种维度去阐述信息层级,个人认为有效地解决了自己大部分排版的问题。
阅读文章 >
2. 进行视线引导 人眼在获取信息时,除了上面提到习惯,还有一个特点是观察物体时只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不能同时聚焦多个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海报 版式设计 时,一定要让元素编排契合人眼的视觉规律 ,即要先将画面元素分出主次,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版式的编排,通过设计引导视线一步步阅读下去,使海报内容信息清晰有效地传达给观者。
以《断·桥》的预售海报为例,“预售开启”4 个大字占据整个画面视觉中上部,又是整个画面光感最强烈的地方,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当我们的视线被这部分吸引后,顶部半圆形的形状和背景上的混凝土放射状的线条纹理都呈现出向下的趋势,引导视线往下移动到人物身上。
而画面中央人物的站位呈现出倒三角的结构,显示出向下的视觉暗示,引导视线进一步移动到画面底部的主标题和红色的上映日期上。至此整个版面的视觉引导完成,预售开启、电影名称和上映日期等重要信息也成功传达给观众了。
在版式编排中进行视觉引导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大小对比引导、颜色对比引导、图片指向性引导、线条引导、字母/数字引导和同类引导这 6 种方式。
① 大小对比引导
大小对比是最常见的视线引导方式,视线首先会被画面中最大的元素吸引,然后向较小元素上移动,这个最大元素可以是文字、图片、图形、插画元素等。
下图中 2 张海报就是典型的利用大小对比进行视线引导的例子。特别是第二张海报,以文字信息组字号变化来进行视觉引导。最大的“乐”字占据了近一半的版面,同时字形有图形化的设计处理,细节丰富,让其成为整个版面绝对的视觉焦点,而后视线移动到左上角加粗处理的主题文字上,一路向下,最后才会阅读字号最小的底部信息。
② 颜色对比引导
人眼更容易被对比强烈、饱和艳丽的颜色吸引,然后才会注意到对比较弱的颜色。所以画面中主要信息或者视觉焦点的颜色要显眼 —— 明度、饱和度高或者色彩对比度高,以提升信息的阅读层级;次要的信息处于较低的阅读层级,在颜色上就要弱于主要信息,以免破坏了整个版面的阅读节奏。
以下图的第一张海报为例,视线首先被画面中央的鲜红的主标题吸引,然后是右侧的副标题文字组,这个文字组字号第二大,与黑色背景的对比度最高。然后视线转到左侧顶部的元素,有精致的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度仅次于副标题文字组。接着向下左侧中部,才注意到字号最小、与背景颜色对比度最顶低的文字组。
③ 图片指向性引导
图片内容或图片裁切的形状也会形成一种隐形的引导暗示。比如半圆形、三角形的形状,以及画面中出现的人脸朝向、手势所指等,都会引导观者不自觉的跟随其方向移动。
如何让平面排版的层次更丰富?我总结了这15个方法 排版主要就是在做层级划分以及信息美化的工作。
阅读文章 >
④ 线条引导
线条具有连接性和指向性,利用线条可以将距离较远的信息连接起来,从而引导视线按指定顺序阅读信息。
⑤ 字母/数字引导
数字和字母本身具有先后连贯性,视线会下意识的按 1、2、3 或者 A、B、C 的顺序阅读信息,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文本信息很多或需要按指定顺序阅读的信息。
⑥ 同类引导
人眼会将颜色、形状、形式、质感、纹理相同的元素归为一类,视线会同类元素间移动。
写给新手的版式设计基础指南(三):文字跳跃率 懂了文字跳跃率!
阅读文章 >
3. 总结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海报版式设计中营造视觉焦点和进行视线引导的重要性,并分享了 6 种引导视线的常用方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看到的海报多多分析,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 2 点需要注意:
① 营造视觉焦点和引导视线的方法经常是结合叠加使用的,能使视觉焦点更加突出,视线移动更加流畅自然。
② 阅读通常的逻辑是横排从左上到右下、竖排从右上到左下,虽然 海报设计 中元素的编排更为自由,但也不要让视线在画面上没有规律的“乱窜”,过于跳脱的元素编排会让视线卡顿,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效率。
好啦以上就是海报版式设计中的一些技巧,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点赞多的话我会继续分享海报设计的相关技巧 ~ 如果你最近有看过的好的电影也可以在评论区和我分享,关于本文的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
推荐阅读
超全整理!设计师必备的3类书法字免费资源(附下载链接)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在社群有小伙伴问有没有免费可商用的毛笔书法字体资源,有肯定是有的,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除了为大家推荐免费好用的书法字体,还会为分享给大家优质的书法字入门知识和教程,还有免费的资源网站,让你即使没有书法功底也有办法做出好看的书法字体 ~ 往
阅读文章 >
9个设计师必看的国际顶尖设计网站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经夏日高温烘焙更香脆的)花生~ 虽然优设一直有向大家推荐各类设计灵感,但是还是有很多刚接触设计的小伙伴们迫切地想知道有哪些“设计师必备国际设计网站”能让自己一键收藏,既然如此那干脆给大家就来一期优质设计网站推荐吧 ~ 除去设计师都熟悉的设计网站三巨头 Pin
阅读文章 >
-
按钮位置如何合理设计?我总结了这6个方面!
UI交互 2022-08-18设计界面时,页面中都会有操作按钮。 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的按钮位置布局不同。按钮位置如果放错,会导致用户操作不畅,甚至操作失败。设计界面时,页面中都会有操作按钮。
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应的按钮位置布局不同。按钮位置如果放错,会导致用户操作不畅,甚至操作失败。
本篇文章就讲讲这个知识点,让平时没注意的人彻底掌握按钮的位置逻辑。本篇文章大纲如下:
按钮几种布局 导航栏布局 跟随内容布局 偏向底部布局 底部悬浮布局 布局总结
如何让按钮转化率更高?收下这7条微文案建议! TCC 推荐:大家好,这里是 TCC 翻译情报局,我是张聿彤。
阅读文章 >
1. 按钮的几种布局 按钮的布局大致分为四种,分别为:导航栏布局、跟随内容布局、偏向底部布局和底部悬浮布局。
2. 导航栏布局 我们平时看到的导航栏布局有很多,如发朋友圈和发 QQ 动态。
为什么要将「发表」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
以微信朋友圈举例,在发送动态时,核心操作是为照片配文字或继续添加照片。
其他操作例如选择所选位置、提醒谁看、谁可以看,同步到朋友圈,都是次要操作且不会调起键盘。
用户输入文字之后,直接可以点击附近的「发表」按钮,快捷方便。
能否将「发表」按钮放在页面中呢?答案是:不行!
将「发表」按钮放在页面,当输入文字时,会导致键盘遮挡操作按钮,无法快速点击「发表」操作。
除非是「发表」按钮附近有很多需要键盘输入的必填表单,不然不能这么做。目前来看,微信的「发表」按钮的位置设计是最优解。
3. 跟随内容布局 常见于表单字段填写时,如下图所示。
那么能不能将操作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呢?答案是不行!因为放在导航栏右侧的话,操作路径不顺畅。
放在表单下方是正常的从上往下操作流。
有些设计觉得将按钮底部区域,离大拇指更近,更方便操作,如下图。
但是因为是表单填写,会调起键盘,将提交按钮给挡住,所以按钮跟随表单之后,更加科学。
4. 偏向底部布局 偏向底部的操作按钮通常是内容区域不需要调起键盘的使用场景。常见的如引导页或结果页。
5. 底部悬浮布局 底部悬浮布局,常用于非填写内容超过一屏或审批等使用场景,特点是操作按钮优先级高,方便用户实时操作。
如下图电商购买按钮。
6. 布局总结 填写内容为必填项、需要调起键盘且均集中在页面头部,则操作按钮放在导航栏右侧较合理。 填写内容在头部,且调起键盘不会挡住操作按钮,则按钮紧随内容较合理。 不需要调起键盘来填写内容,则按钮放在偏向底部比较合理。 按钮非常重要,且非填写内容超过一屏时,用底部悬浮布局比较合理。 7. 后记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尝试写一些工作中很实用且基础的文章。
争取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给大家一些收获,这样有助于在工作中使用。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基础类和进阶类我尽量都覆盖。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
-
不满足于只“种草”的小红书,切得动携程的蛋糕吗?
设计动态 2022-08-17编辑导语:近些年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人会选择到城市周边露营作为假期的游玩方式,近期也掀起一阵露营热潮,小红书也围绕露营开展旅游新业务。那么小红书这次的商业化新探索,能否成功?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观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作者/明明,来源/娱乐独角兽(ID编辑导语:近些年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人会选择到城市周边露营作为假期的游玩方式,近期也掀起一阵露营热潮,小红书也围绕露营开展旅游新业务。那么小红书这次的商业化新探索,能否成功?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观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作者/明明,来源/娱乐独角兽(ID:yuledujiaoshou)
继抖音之后,携程迎来了又一个意欲争夺市场份额的强劲对手——小红书。
早在2020年,小红书便尝试过与第三方平台小猪短租达成合作,首批入驻民宿超300家,并与酒店民宿公寓PMS管理系统“订单来了”,超过3000家民宿进驻小红书企业号。同年推出Red City城市计划,对浙江湖州、台州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推广。
今年, 小红书对旅游行业上游布局明显加速。 2022年,首届长三角露营大会,平台官宣在安吉县小杭坑露营地推出 小红书首个线下营地。
近日其关联企业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个“小红书露营地”、“REDCAMP”、“小红书营地”、“小红书文旅”等商标。平台联合十几家营地供应商推出“露营券”。7月27日起,在小红书搜索“露营券”可购买这些营地的露营组团套餐。——“露营”成为小红书开展旅游新业务的关键词。
企查查显示,7 月 11 日 璞真乡里(上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经营范围包括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票务代理服务、休闲观光活动、露营地服务、游览景区管理、游乐园服务、公园、景区小型设施娱乐活动以及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
小红书做旅游并不让人意外,和平台调性、用户需求等契合度也相当之高。 但行业竞争已近白热化,此时入局还有优势吗?作为新兴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的互联网基因将会带给旅游行业怎样的影响?
一、乘着露营的东风,“网红推手”加速变现步伐 疫情三年,使得旅游行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
出境游几近停滞,国内小众旅行地走红,不少城市出市都变得困难,郊区游受到追捧, “露营”“浆板”“骑行”“陆冲”等原本属于垂直圈层的活动被重新发掘,并成为 “城市旅游”(City Tour)的新热门项目。年轻人们借此拥抱自然,重新发掘被忽略的城市之美。
小红书强劲的种草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来,从“露营”“浆板”到“骑行”“陆冲”,每一个风口后面都有它的身影。 小红书上关于骑行的笔记多达94万篇。官方数据显示,2022 年 4 月,露营相关笔记同比去年增长 997%,截至目前,有关的笔记内容已经累计超394万篇。今年清明假期期间,“飞盘”相关内容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倍,5 月同比增速扩大至 62 倍。
上文已经提到, 小红书将露营这一细分赛道,作为朝文旅行业进军的重点 ,这一决策符合平台一贯谨慎的风格,同时也能够为其旅游业务拓展布局试错。相比其他赛道, 从品类丰富度,覆盖年龄层,客单价,成长潜力,场景延伸来说,露营商业价值更高。 而其认知度也是最高的,从数据来看远高于其他活动,笔记数量与“美妆”等核心内容品类持平。
精致露营(Glamping)不但带有休闲意味,更有个人审美消费力乃至社会阶层展示、社交等“附加值”,因而在定位最符合的小红书上集中爆发,并进一步深度裂变,与垂钓、皮划艇、浆板等结合,出现新的玩法。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几年,露营热不会轻易消退,2022年露营市场规模预计超过350亿。
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专题洞察》中指出, 小红书是目前用户获取露营信息、分享露营体验的首选平台。 同时,“大热荒野”等 网红营地品牌都是在小红书成长起来的 ,成立于2020 年底的大热荒野在半年时间里达到了千万元销售规模,70%订单都来自小红书。据娱乐独角兽对某营地运营负责人的采访,国内营地都十分重视小红书渠道的运营。
露营的变现可能,除了整合营地资源,从订单金额抽佣之外,还有走向线下,直接变身打造营地,以及丰富品牌合作场景,开展垂直电商业务,如平台今年推出的“户外生活方式买手店”小绿洲,涉及露营、骑行、路亚、滑雪、冲浪等潮流户外活动的穿搭、装备。
旅游行业供应链分散而复杂,针对酒店、机票等标品,不少消费者倾向于低价优先,而并没有建立起情感粘性。民宿市场鱼龙混杂,品控难以标准化。避开与具备资源优势的携程正面火拼酒店、民宿在线预订, 选择从轻量化的露营经济切入,开发其周边产业价值,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一整套走精品路线的差异化打法,或许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旅游”项目当中,进一步深化文旅产业的布局。
小红书为什么要做旅游?
当前小红书已完成7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在2021年11月的5亿美元E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上市迟迟没有进展,是否能够支撑起“2个B站”的估值,小红书仍需讲好商业化的故事。
更早之前,小红书曾经将电商业务作为变现重点,创始人喊出“电商负责赚钱养家”。但跨境电商没有真正做起来,2020 年开启直播电商,2021 年小红书切断淘宝外链功能,正式推行 “号店一体”,但供应链、物流、支付等方面存在短板,自营电商福利社真假存疑,用户心智也未能培养起来,许多用户习惯于在小红书种草,去淘宝拔草。
布局旅游业务,是小红书拓宽商业变现这盘大棋的新招。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小红书的广告收入约占总营收的80%。仅仅依靠广告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过大,单一营收结构是所有内容平台都需要打破的困局。
B站近年来布局游戏、直播等业务,成效显著,抖音更是从本地生活到OTA,四面出击,树敌无数。如若小红书能够真正打通“酷游种草-消费决策-产品购买-体验”的闭环,便能够有效 抬高盈利天花板,推动营收结构多元化,平衡风险。
二、小红书还差点什么?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正在重塑当代年轻群体的旅行模式。过往,用户倾向于在确定目的地之后,再打开马蜂窝、携程等传统平台,——搜索攻略、机票、酒店,处于靠后一环。
那么 小红书的核心优势则存在于整个旅游决策的前端,实现消费需求从无到有的创造,即“种草”和“分享” ,很多用户被一张美图所吸引,由此开展一次说走就走的打卡旅行,并重返平台再次分享,加入UGC内容创作行列。这意味着 平台在营销宣传、品牌推广等环节存在差异化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平台距离打通产品运营等后端环节,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2019年数据显示,旅游是小红书平台上增长最快的内容。露营浪潮便是在不断地种草、分享过程中,实现了全民内容共建、推动特定生活方式出圈。去中心化的分发,让粉丝很少的素人也有可能获得万赞,另外有水军公司曾表示“小红书用户值钱,所以价格更高”——“广告收入/MAU”计算也显示,小红书单个月活用户年广告价值是知乎的3倍。
截至2021年11月, 小红书拥有2亿月活,其中72%为90后、一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女性用户比例为70%。 其用户注重审美品味,生活方式更为精致潮流,乐于拥抱新兴事物。美妆护肤爱好者与轻奢旅行群体有着相当的重合度,在吃喝玩乐各个领域实现了消费升级。
独特的用户结构和内容分发逻辑,使得它相比其他平台具有客单价更高、高转化率、用户价值高、具长尾效应等优势。 “订单来了”数据显示,旗下民宿在小红书的平均客单价约1600元,抖音约为900元,携程则在700元左右。
小红书、抖音入侵,让携程等平台意识到自身在年轻化内容环节的缺失,开始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加速反击和自救。 去年年末,马蜂窝推出全新攻略品牌“北极星攻略”。同程上线“同程臻汇选”频道,并发布了短视频激励计划。今年飞猪宣布推出官方直播间“飞猪逛吃团”,结合盲盒玩法打造超级旅行直播间。携程成立了“星球号”,合作伙伴可发布最新动态、商品链接,与消费者进行推广和互动。同时,携程社区以现金红包的形式引导用户发布旅行笔记,吸引创作者。
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同样看到了“生活方式”的价值,尝试围剿小红书,从种草社区分一杯羹。 如7月,抖音对图文种草功能进行“升级”,上线内容社区App“可颂”(已下架)。
群雄环伺,仍未能复制“第二个小红书”,但距离“下一个携程”,或是距离同样从内容社区转型OTA业务的“下一个马蜂窝”, 小红书要补全的环节还有很多。
凭借流量优势打通线上线下,发力露营等只是第一步,从其新成立子公司业务范围来看,机酒预订、景点门票销售等所涉及到的OTA业务才是接下来的重点。但这部分基本属于传统业务,将会考验这家互联网平台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资源,打造产品壁垒,提高服务水平,否则便只能继续为同类平台导流。
另外,“露营”等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走红,这意味着相关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会面临破圈瓶颈。相比6亿日活的抖音,小红书缺乏相应的规模优势。
另外, “滤镜景点”“虚假笔记”的阴影仍笼罩在平台身上。 去年国庆,三亚清水湾蓝色小屋、云南澄江网红沙滩、内蒙网红帐篷营地等小红书上网红景点集体翻车,引发全网吐槽,人民日报批评,为此,小红书发布道歉声明,并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为用户决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而平台亲自下场做旅游,消费者需要以评分体系为参考, 势必对真实性提出更高要求,整治内容乱象依然任重而道远。
商业化与优质社区氛围天然存在着悖论。 一次次置身舆论漩涡中心,小红书这次商业化新探索能否成功?我们将持续关注。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gyw43Efkm-8se5yAMj4xQ
本文由 @娱乐独角兽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超长西瓜”特效出圈背后:特效审美的新进路
设计动态 2022-08-17编辑导语:最近,一个超长西瓜特效在抖音火了起来,并占据了抖音的特效热榜。而在超长西瓜、柠檬头等搞怪特效爆火现象背后,其实折射的,是现代互联网用户的某种审美趋向。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这一趋向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当你打开抖音,却看见一个抖动的西瓜发出了宝宝般编辑导语:最近,一个超长西瓜特效在抖音火了起来,并占据了抖音的特效热榜。而在超长西瓜、柠檬头等搞怪特效爆火现象背后,其实折射的,是现代互联网用户的某种审美趋向。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这一趋向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当你打开抖音,却看见一个抖动的西瓜发出了宝宝般的嘤咛声时,不要惊讶,这正是当下爆红的超长西瓜特效。
「超长西瓜」特效视频
乍看这一特效和其他搞怪特效如柠檬头、猩猩脸等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面具载体的变换而已。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露出眼睛与嘴巴的西瓜头,如今已经成为抖音特效榜里热度最高的特效,并衍生出了许多模仿创意挑战:#宝宝瓜能有多可爱##疲惫的西瓜头眼神#,频频冲上抖音挑战榜前三。
“宝宝瓜”话题挑战已有1.1亿次播放量
事实上,超长西瓜并不是搞怪类特效出圈的首例。比起精致的美化特效,搞怪特效细节粗糙,视觉夸张,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因此,要想追溯搞怪特效走红的根源,深究超长西瓜特效本身的视觉元素仍然远远不够, 然而将视角拉的更高之后,西瓜特效们的背后似乎折射出了一条现象审美的新进路。
一、从“宝宝瓜”到“疲惫瓜”:一场场赛博现实扮演游戏 有趣的是,「超长西瓜」特效释出开始,远没有获得现在这么多的关注,毕竟一个简单的西瓜头特效,以及屏身配合带来的互动,让趣味也仅仅只能停留在使用特效的那十几秒内。
然而当特效配上话题挑战时,特效本身的意义便从视觉体验转向了更加现实指向的赛博实践。
在#宝宝瓜能有多可爱#的特效视频中,人们或是给真的宝宝们用上西瓜特效,配上婴儿的哭声,打造最真实可爱的“宝宝瓜”,又或是不少大学生们自己用上西瓜特效,模仿婴儿的眼神与表情,配上轻微的扭动,从而伪装成大学生版“宝宝瓜”。
而在宝宝瓜的扮演过程中,西瓜特效本身充当的是人们在现实与虚拟空间之间切换的面具,仅仅只用露出眼睛与嘴巴就能完成一次特效扮演,给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安全感与便利感。
“宝宝瓜”挑战里网友发出伪装宝宝瓜教程
不仅如此,相较于其他需要反复美化与加工的颜值特效,换上西瓜特效这一行为本身如同给予了现实中的人们一次完全卸去身份束缚的机会。 不必在意妆容美丑,也不必在意着装是否得体,只要扮演的“宝宝瓜”眼神足够无辜,神态足够单纯,这场赛博现实扮演游戏的终点就已经成功抵达,甚至完全不必在乎它是“宝宝瓜”、“老人瓜”还是其他任意的具象。
进一步说,扮演“宝宝瓜”的最终指向并不是为了真正变成一个带着西瓜头特效的婴儿,即使被观众评价为“大学生的眼神总是干净又愚蠢”,然而 在这场放下美丑与现实标准的赛博扮演游戏里,更关键的命题在于“我”终于获得了一次没有现实束缚、随意扮演身份的快速游戏机会,而这正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的。
如果说“宝宝瓜”的扮演游戏更注重特效使用的趣味性,“疲惫瓜”的扮演游戏却更像一扇情感共鸣的窗口。 在#疲惫的西瓜头眼神#特效视频中不难发现,人们通过模仿社畜们迷茫、沮丧的眼神,营造出不堪生活重负的疲惫生存现状。
随着“疲惫瓜”视频的不断流变,“疲惫瓜”的扮演也从单纯的疲惫眼神模仿转向了“看见妈妈进门的不同眼神”“弟弟用我口红画画的前后眼神”等多重套路,而这其中,情感共鸣的聚合也以单一的社畜情感为基点,联结了不同社会语境下的现实情绪,从而织就成这场狂欢游戏里的情感图谱。
“疲惫瓜”
事实上,「超长西瓜」特效与“宝宝瓜”、“疲惫瓜”话题的绑定并不是搞怪特效的第一次出圈。如前段时间「猩猩脸」特效也掀起了“我的社恐姐妹”话题挑战狂潮,人们佩戴着猩猩脸特效,分享姐妹之间的社恐故事。
「猩猩脸」特效视频
然而与先前的搞怪吐槽视频不同的是,“疲惫瓜”视频在艰难的现实困境下呈现出了一种奇妙、温暖、不惹人厌烦的诙谐感。
如有博主在“疲惫瓜”的扮演中,前后打造了“试图模仿社畜疲惫眼神”与“妈妈给自己一个冰淇淋的开心眼神”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并在视频文案中大方承认自己是个“妈宝女”,从而将“妈宝”这一在舆论环境中饱受争议的形容词融化成一项饱含骄傲、温情的赛博词汇与标签。
自然,妈宝本身寓含的男性气质与对母性关怀的依恋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得到过多消解,然而在“疲惫瓜”与“妈妈瓜”的反复横跳中,“妈妈的好宝贝”这一层亲情的最本质定义正在赛博扮演游戏里慢慢褪去被污名化附上的讥笑与讽刺,从这一层面而言, “疲惫瓜”与“妈妈瓜”的扮演,或许也正是人们对现实污名化困境无声却有力的对抗,试图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还原最真实的依恋与关怀。
二、美化vs搞怪:我们越来越不追求精致的特效了吗? 当如「超长西瓜」般的搞怪特效不断兴起的同时,有不少特效设计师与特效用户感慨: 我们的特效正在走向粗糙的消亡。
感慨的出现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对比国内抖音、快手与国外ins、snapchat的特效便不难发现,抖音、快手的特效画风的确存在着部分画风不够精美、高级感略有匮乏之处,且前段时间抖音举办的“特效制作大赛”使得部分创作者为了创作奖励简单制作便草草了事,导致抖音特效中常常出现着令人啼笑皆非的特效贴纸。
抖音美人鱼特效
自然,特效画风的不同与国内外用户群体的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从精致审美到搞怪审美的嬗变中, “我们是否正在放弃对质感本身的追求” 这个问题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盖棺定论。
事实上,用户对于人像特效的现象审美体验往往是通过 “现实性意象的悬置——意向性客体的再构造——现实性意象的还原” 这一动态机制而实现的。人们在使用人像特效的过程中,往往先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意象悬置一旁,抽离出其中最动人的几项特质在特效使用中进行再铸造,并试图通过与他人在社交平台中呈现的现实性意象进行对比与还原。
因此,精致与质感的定义就可以具象为两大层次: 一是“我”如何赏识“我”的现实意象?二是“我”如何赏识他人的现实意象?
从这个层面而言,我们从未停止过对于“精致”的想象。
固然,从搞怪特效本身的视觉元素来看,它们是粗糙的、猎奇的、不合常理的。试想,现实生活中,我们何曾见过像薯条版的西瓜、长头发的土豆、以及月亮般的狗,似乎当人们不赋予它们现实话题的意义时,除了博人一笑之外,它们什么也不是。
然而现象审美就是这么一场不合情理却又极具结构化的体验活动。对于使用特效的个体而言,特效作为体验客体而言,对不同主体具备着不同的价值属性,从而塑造了不同的体验范畴。有人将特效本身看作是一件审美作品,因而对特效本身的细节与审美价值十分重视;而有人将特效看作讲述短视频故事的一项辅助工具,更在意特效对内容故事感的赋予程度与适配程度。
正因为特效与视频内容的紧密相连与难以割舍,使得后者的审美路径成为了短视频用户的主流选择,又或许这不再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路径,而是审美价值的表层与深层之分。
站在这个视角再向前回望时,事情的全貌便更加开阔。
固然搞怪特效本身的视觉依旧粗糙,但人们利用特效背后所阐释的故事却更加动人与精致。
无论是b站上up们纷纷带上“柠檬头”特效自嘲《住院时偶遇前男友》《回忆童年尴尬瞬间》的往事,还是抖音里博主们带上西瓜头特效用眼神的变幻上演着一出出温情喜剧,都在阐释着人们对故事时间流里过往、当下、未来更加自如的组织与体验方式,加之搞怪特效相较于美化特效而言更加强调屏身之间的互动体验,使得特效与个体之间的具象化互联更加明显。
b站柠檬头视频
至此,问题的症结不再是人们的特效审美本身是否在“自愿下沉”,换一个更加包容的视角看待, 或许可以解释为人们对于生活的“精致”与“粗糙”不再有着泾渭分明的审美区隔,拥抱粗糙本身也是在拥抱那个不够体面却依然动人的生活本身。
自然,我们期待更多精致的、美丽的特效不断涌现,从而丰富人们的审美视野,但不可否认,至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如「超长西瓜」、「柠檬头」、「猩猩脸」般的特效仍将反复出圈。
值得相信的是,人们正在不断通过幽默的自嘲与善意的评价在特效的扮演与观看中消解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懑,然而即便那些“疲惫”“消极”的自我并没有在特效游戏中被修复,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因为人们早足以在现实的蹒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些摇摆却足够浪漫生存的姿态,人们要的,是一次没有现实束缚、自由自在的可能性。
只要还能看清并拥抱那些粗糙却温暖的细节,又何必在乎面具本身是否足够精致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马冬梅,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cimhK1OJIpaOG9OPNnRyw
本文由 @知著网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