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涨粉183万!炫富博主们的“致富经”!

    产品设计 2023-08-22

    大多数人对财务和成功、名利的向往,催生了一批批各种不重样的炫富博主。这些博主在炫富的同时,也在收割着粉丝——毕竟炫富是假,“造富”是真。这篇文章,我们尝试来分析一下其中套路。

    TFboys的门票说送就送?

    3万多的生活费说给就给,不眨眼?

    开法拉利、住豪华酒店、看时装展、评论区疯狂“撒钱”!

    为什么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铜臭的芬芳?

    这是谁的抖音,又是哪位“少爷”的美好生活?

    最近,抖音博主“东南的日常”火了!

    “东南的日常”是今年于7月19日首发视频的新账号,他的大号是叫“东南”的、拥有270万粉丝的主播。

    这个主播自从年初来到抖音,就被贴上了土豪的标签。

    在其发布的第一条名为#我会出手 的视频中,东南表示,会安排一年生活费12个月,每个月3000,一次性打给中奖粉丝。

    表面来看,账号爆火的原因是东南在评论区发起抽奖,引发粉丝关注,但是笔者在细细探究之后发现,东南的流量-搞钱之路,并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

    这是一条全新的涨粉路径,更是一条全新的炫富账号变现路径!

    1. “东南的日常”套路有多深?
    2. 抖音的炫富视频怎么那么多?
    3. “东南们”的未来怎么走?

    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三个话题展开,或许抄不来如何炫富,毕竟有富可炫是基础,但背后的玩法、变现思路完全可以一试!

    一、东南套路有多深?

    1. 东南不是炫富而是为了造富

    我们先来看看抖音炫富视频的历史和背后逻辑。

    抖音式炫富其实早就有了。

    以前的抖音炫富,是一套从微信朋友圈复制过来并加以润色的“底层逆袭”的模板,并没有脱离微信朋友圈时代的框架套路:先利用炫富赚人眼球吸引流量,勾起粉丝的好奇心,然后再一步步将他们收割。把自己包装得足够有钱,一上来先弄几个“喜马拉雅系列、铂金包开箱”、“塞满爱马仕的超豪华衣帽间是怎么样的?”、“带你看看北京到底有多少超跑豪车?”等等类似的炫富视频,吸引粉丝的注意力。同时为了后期更好的收割粉丝变现和强调人设,在以炫富视频为主的同时,时不时打着分享自己“真实”靠双手打拼致富的全过程,讲述自己如何努力实现了自己的豪车梦,以朋友身份来倡导粉丝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旗号来贩卖用户的焦虑感。

    年纪轻轻的东南在直播中也曾提到自己的“逆袭故事”。虽然只有21岁,但并不是富二代,而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之前还为了挣钱放弃川大高学历选择创业。和很多主播希望家人们多打赏不同,东南主要玩的就是送福利。不仅通过视频抽奖,给粉丝TFBOYS演唱会门票,直播间的日常也都是200、500的福袋抽不停。

    所以说,大部分抖音炫富都一个套路。

    虽然大多数的人都对这些年入百万的致富过程半信半疑,但是这些励志故事就像毒鸡汤一样也在无形中“激励”了很多人。

    累积了一定的粉丝量和树立好IP人设,以及制造了足够的焦虑之后,就开始变现(收割)之路。

    抖音上的富人网红,无论真富假富,大部分都会走向直播带货的道路,炫富的目的就是挣钱。

    这个时候他们账号简介里、评论区里就会通过巧妙的话术暗示自己有致富途径,并且引导添加个人微信,将粉丝慢慢地沉淀到私域流量。有的靠直播,有的靠接广告!还有一批本身已经非常有财力、有实力,但是还是一头扎入抖音的掘金赛道!比如贾乃亮、向太。

    也有粉丝在疑惑:都这么有钱了,还来费力带些自己都看不上的货干嘛啊?

    不见得是“需要”,但如果可以,谁又会拒绝带货这样极可能短时间赢高回报的美差?

    你可以不相信有钱人的审美,但一定要相信有钱人的眼光,最浅显直白的理由,当然是有钱赚。

    2. 东南如何把炫富变成真财富?

    他的人设很巧妙,东南以「真实+福利互动+宠粉」作为自己的特色。

    在他的视频中,他并不是简单粗暴地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通过构建一个接地气儿、发福利的有钱人形象,给网友一种“富而不炫”的观感。

    一来二回,一个坚实可靠的富人发福利的形象在粉丝心中就树立起来了,再配合“你正在被你的同龄人抛弃”、“马上24岁,我想40岁就退休”等等毒鸡汤话题讨论,更是精准阻击受众的痛点。

    从目前他发布的内容看,貌似并不急于变现。

    他更多的是把短视频当做朋友圈来发,让网友感觉自己来着不是割韭菜的,频频“乐善好施”,让“赌性”极强的粉丝们疯狂参与、关注、评论,可以将视频推到一个更大的流量池。

    但真的如表面看到的这样吗?

    从他的评论区设置,我们似乎能洞察到一些蛛丝马迹!

    可能有朋友观察到,在东南的视频评论置顶,总是能看到「慈悲花园」这个品牌,5条视频,有3条置顶评论说明“我联合【慈悲花园】发起xxx抽奖活动”。

    另外,除了东南,我还发现有很多炫富网红的视频置顶评论区也提到了同样的内容!

    那么,慈悲花园是什么?东南和慈悲花园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网红都在推一个品牌?

    搜索慈悲花园发现,这是一家成立仅仅2个月的服装品牌,目前抖音粉丝主要通过东南等炫富网红引流,并且粉丝已经积累了有1.2万。

    目前橱窗有6件商品,客单价均在100元左右。

    可以判断,东南的变现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积攒的粉丝,为服装品牌导流及抽取佣金。

    另外,在加上东南的微信之后,我才发现!除了导流带货,东南还有其他变现方法!

    方法一:用相同的模式,批量打造一批“东南的日常”!

    • “有效涨粉,定金30w!”
    • “新账号运营24小时出大爆款!”
    • “直播半小时推游戏,到手15万!”
    • “给好朋友做做流量,一周30万粉!”
    • “换一个更卡点的bgm,画质高清一点!”
    • “抖音一条视频涨粉20几万,可以批量做!”
    • “小号15天涨粉128万粉,开播十几分钟,2万人在线,1000万点赞!”

    这是东南朋友圈展示的内容,能够看的出来,东南是要复制无数个自己,然后通过帮涨粉、帮接广告,打造「炫富+福利号」赛道的MCN。

    而这家MCN很有可能就叫识瑞文化,“旗下”目前已经有两个成功的案例被宣传:

    1. 李育霄,6个作品,同样7月份开始发布作品,涨粉24.5万!
    2. 郑肯定,11个作品,7月份开始转变风格,「炫富+福利」发布三条,粉丝达到19万!

    方法二:不光卖别人的货,更要卖自己的货!

    除了直播挂游戏链接、借福利名义接商家团购广告,识瑞貌似意指做自有品牌!

    从识瑞文化的招聘JD来看,在招聘服装设计师,风格要求年轻时尚,与“东南们”的粉丝画像完全一致,可以预测,东南们后续的主要的变现方向为做服装。

    总结下来,东南团队的变现路径一句话可以总结:

    炫1000万的富,涨200万的粉丝,抽10000块的奖,再卖100块的衣服。然后,复制复制再复制。

    二、抖音炫富怎么这么多?

    抖音上的炫富网红通过流水线式的操作,靠伪造人设和数据,通过包装自己吸引流量,最终收广告费以及直播带货来变现。

    其实,这些炫富网红割韭菜的方式和成功学大师们的套路大同小异,都是以带你看有钱人生活为由,专门吸引那些有着金钱焦虑的人,利用我们内心深处对财务自由的渴望来赚钱。

    他们通过炫富视频来贩卖焦虑,将这种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断放大,让粉丝心甘情愿地进入圈套。

    财富是永远的流量密码,而流量又是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

    另外从评论区的玩梗,我们也能窥探到社会主流情绪:慕强慕富。

    于是,就有不少创作者看准了这一点,先用炫富视频吸引大家的注意,等大量涨粉后,再开通直播卖货,或开设课程,顺理成章的从粉丝身上再收割一笔智商税。

    嗅觉敏锐MCN,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炫富-流量-卖货-赚钱”这条财富密码之后,开始疯狂入局。

    浮躁的社会情绪加上天然的流量话题再加上抖音背后对电商的发力,让这种变现路径清晰,变现能力强大的炫富号一时风起!

    目前,不仅在抖音上,甚至在快手、小红书上,炫富已经成为涨粉的捷径,因为这类视频话题性太强了,置疑、吐槽、羡慕等等,都是粉丝冲击的内容,很容易获得点赞,在评论区引起热评。

    三、“东南们”的未来怎么走?

    东南目前已经摸清楚了一条「从流量到变现」的成功路径:

    首先按照这条已经跑通的路径不断输出、输出、输出,再复制做矩阵号,孵化新的炫富IP,评论区导流、挂团购、开直播带货;

    同时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未来也有可能围绕自己的粉丝人群,推出美妆产品,将产品供应给其他IP账号。

    最后,东南也可以把自己的这套涨粉-变现方法论作为代运营业务或者课程卖给想要涨粉变现的中腰部KOL。

    以后 ,炫富号可能依然会是“流量话题”和“商业机会”。

    对网红和MCN机构来说,可以迅速汲取流量价值,拓宽变现路径,但是营造高品质生活,最后卖低劣产品给粉丝的伪富豪们,也层出不穷。

    财富本身没有错,粉丝对富裕的物质生活有向往也没有错,只是希望炫富号们在致富的时候,请和做IP一样用心做品质。

  • 零售行业门店标签体系构建与应用

    产品设计 2023-08-22

    门店正在朝着达成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益的目标前进,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用户标签和商品标签体系。作者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分享曾参包含设计的门店标签体系的项目的经验和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达成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益的目标,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用户标签和商品标签体系,而零售三要素“人”“货”“场”中的场的标签体系较少相关内容,在全域运营趋势的当下建立基于“场”的门店标签体系,与人、货数据匹配可以帮助提升企业在门店拓展、门店运营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弹药支持,恰好有相关经历,分享曾参包含设计的门店标签体系的项目的经验和想法。

    01 门店标签体系的价值

    门店经营从时间线看划分3个阶段,开店前、备店、经营,各阶段数据需求侧重不同,门店标签体系在这整个流程中,最核心直接的应用在前期的开店/备店阶段,从企业渠道战略帮助建立拓展整体的开店规划,到具体的开店策略,通过门店标签数据构建出符合企业需求自有的拓店数据模型,获得基于数据得出最佳选址和精准的销售预估。

    在门店经营阶段,门店标签可以为商品运营、门店管理、用户运营提供数据补充价值。

    • 与商品数据补充对应货与场的关系,提升商品调配补数据模型精准度达到提升存销比、商品管理效率目标;
    • 与用户标签数据结合提供更多维度的人群分层;
    • 给相关的智能决策模型丰富数据提升风险预警准确度,输出策略或自动化策略可用度,这也是数据驱动的终极目标,基于数据算法输出业务策略再进一步为自动化执行,而非仅精确/丰富/可视化的数据内容。

    在第三个板块的应用部分会按上述逻辑进简要说明。

    02 门店标签体系设计

    标签体系作为在业务运营中直接使用的数据,设计时需明确的使用场景和目标,基于业务运营链路层级逐步梳理,而最终输出确认可用的标签体系,与数据中台或相关部门一起,先由业务需求到数据梳理,再由数据获取治理反推业务需求细化的几次来回最终确认,本模块分享下个人经验总结的门店标签体系设计与具体落地的工作流程。

    标签体系的设计可拆分为4步,首先通过业务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明确具体使用的业务场景与业务目标,根据场景目标业务链路可获取到结果数据、过程数据、效果数据信息,在数据分析环节将数据信息汇总、分类、补充,第三步在梳理清晰数据的基础上设计标签分级、并分类构建体系,最后根据补充数据确认数据范围和补充数据获取与计算规则、时效等。

    2.1 标签体系设计流程

    2.1.1 调研明确业务场景

    个人总结高效获取有效信息业务调研的两个关键。

    1. 带着项目价值和简要方案进行启发补充式的调研
    2. 以业务链路梳理与沟通补充

    标签体系设计调研通常需跨部门沟通,合作首要就是拉齐利益点,用价值调动参与者沟通表达的意愿;其次大部分业务部门会有模糊的标签使用和价值认识,但没有很清晰标签的应用业务路径和完整的标签内容需求,直接提问式沟通获取的信息分散和遗漏,此时提供一个简要的方案可以快速拉齐双方沟通思路,按路径沟通发现问题补充信息,当然这要求对应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认知,如果是完全陌生的业务领域建议可以在调研前先和相关部门要一些资料或找1个同事单点沟通了解下核心业务流程;第二点则是尽量保证调研和最后数据是不遗漏的,最后先有得到再付出更顺应人的心理,让合作部门看到有备而来的诚心能更好推动合作,具体的操作可以在会前准备简要的会议流程文档,主要包括3个内容。

    • 会议目标
    • 项目说明
    • 需沟通确认项说明

    以门店拓展业务调研举例说明,准备的沟通内容如下,线上文档方式会前同步信息,沟通确认的事项也同步会上确认记录,同时也便于在会上遗漏点参会人员可直接线上补充,统一整理。

    第二点以业务链路梳理与沟通补充如上图调研内容可见,要准备一份简单的会前方案资料,必然是要梳理出业务链路,让项目参与者脑海中能有业务地图,作为对应领域的业务人员就可以很快发现问题和补充,作为项目负责人员根据业务链路梳理完善能避免遗漏和给项目挖坑。

    2.1.2 数据需求分析

    数据需求分析阶段以最终输出标签体系为目标工作内容主要三步:

    1. 数据需求整合/去重/归类
    2. 初步确认数据源(内部/外部/来源系统)
    3. 根据业务场景重要程度定出数据优先级

    标签体系在业务中的应用价值,不管是门店选址、门店经营、用户营销需要的数据支持,都是服务于企业最终盈利目标,如图从左至右的逻辑,基于市场洞察调研确认阶段目标,通过产品、传播、营销、渠道达成最终市场占有目标,前半部分确认目标的数据需要尽量全面准确的市场数据,通常外部采买,再拆分到各渠道/部门的阶段目标;确认目标后的后半部分需要全面的影响因素数据,对可控制因素在对应部门制定策略最终达成目标,不可控因素需列举是为了通过可控因素调控匹配达到最优结果。

    以门店拓展为例,也可将数据归类到此两部分,会有重叠,在数据分析阶段可以将收集的数据需求按这两部分归类分析以满足业务为最终目标排查数据是否遗漏,而不仅依靠业务调研,以下简要说明按所述逻辑归类的数据类型,实际工作中应该是输出指标明细表。

    目标拆分:

    • 大区/城市/区域/商圈/商城或街道的人群/经济/交通/竞品/业态等数据
    • 本品区域范围的线上线下销售/用户/营销/商品数据

    影响因素:

    • 可控因素:商品相关、营销相关动作、门店经营/装修/服务策略等
    • 不可控因素:大区/城市/区域/商圈/商城或街道的人群/竞品/经济/建设

    在分析归类完数据后确认数据来源,最后确认根据业务优先级梳理一版数据的优先级,便于在之后的数据治理/标签设计创建中根据优先级调整工作推进的安排。

    2.1.3 建体系

    标签体系建立的两个重要工作:

    1. 按业务场景设计标签分层,归类逻辑清晰、易理解、不耦合
    2. 设计便于后期开发与标签管理的表格

    标签分级:根据数据需求分析可以很明确的划分出内外部数据和所属归类层级关系如图,标签层级设计通常2-4级,最多尽量不超过5级,便于使用。

    标签体系表是整个标签体系的最终文档产物,也是之后标签推进落地与管理的核心工具,如下图所示字段构成,分为两部分。

    1. 标签规则:记录标签与业务使用强相关信息
    2. 标签开发管理:标签开发落地相关信息

    标签规则:

    • 标签类目:基于分析场景划分,便于使用和理解:
    • 标签类型:属性标签/规则标签/模型标签
    • 取数规则:取数时间范围、限制条件、清洗说明
    • 计算规则:标签的组成规则,计算范围、公式、定义等,按此规则结合取数规则生成标签
    • 更新频率:根据研发评估计算量和业务需求,分实时、T+1、T+X
    • 数据来源:来源系统,内部/外部
    • 实现方式:直接读取、SQL、聚合表、对接外部API
    • 标签值:根据标签值的类型,单值型、布尔值、枚举值、关联查询、日期、数值型、复合型
    • 更新方式:自动、手动
    • 应用场景:门店选址、商品调配补、精准营销
    • 迭代记录:标签规则变更信息/原因/需求方等

    标签开发管理:

    • 优先级:分1、2、3;1级优先级最高
    • 状态:规则撰写中、待业务确认规则、待研发、研发中、待测试、SIT、UAT、上线
    • 协助人:业务/IT协助标签生成人员

    2.1.4 补数据

    与数据中台或IT相关部门沟通需求确认当前可获取的数据源,并根据数据源+业务需求补充完整数据

    2.2 标签体系落地工作流程

    上个板块为输出标签体系的主要流程环节,落地到可用标签体系的工作涉及数据采集、治理、数仓、数据传输等内容,是一项非常繁琐,耗时耗力的工作,展开说是另一块内容了,简单分享下我踩过坑后经验总结的较高效少踩坑落地流程。

    完成标签体系初版并与业务共识确认后就开始进入研发阶段,如果是0-1的项目就要经过数据采集、治理等环节,在采集数据、治理、表设计环节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数据源数据缺失、异常业务流程数据、数据规则细节等与业务需求不符或需细化等情况会需要调整规则在IT和业务间反复沟通的情况,一次到位的理想状态基本不太可能,能做的是通过更好的项目管理最大程度提升效率、避免反复,总结了以下4点。

    2.2.1 清晰、细致、全面的规则说明

    这块主要是对标签体系表中的【取数规则】【计算规则】【数据来源】字段,业务反馈的通常是正向常规流程规则,但是在撰写规则是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把数据流程中各种影响的分支流程,异常流程出现时的均考虑并写下,必要时加以场景举例,这些规则会极大的影响后续表的合计研发。

    2.2.2 数据治理和表研发前排查数据源问题和对比规则确认可满足程度

    不管是IT还是业务团队主管,强调明确问题和可实现在进入研发前排查确认清楚,并在正式进入研发前有对所有需求探查过数据源和技术方案设计而非部分,因为在研发后再发现问题需要中断再一次规则沟通、业务沟通、技术方案设计,非常耗时几乎必然影响进度。

    2.2.3 关键环节邮件或正式方式告知项目成员,责任到人

    这个主要是对项目管理没有明确流程管理纯靠线上线下沟通的组织,邮件或其他正式通知方式是抵抗人侥幸和惰性非常必要的环节,以明确正式的信号说明当前的项目进程,确认的事项加强确保各环节的事项到位和出现问题可追踪链路

    2.2.4 明确整个流程中沟通的环节与对象

    目初始时说明,说明在初版、采集数据、数据治理、表设计会有一到两次沟通,让项目参与人员脑海中有明确的推进地图,知晓参与节点和作用,事先知道必然比项目中突然的要求能让项目推进的更顺利。

    03 门店标签体系应用

    门店标签体系核心可应用于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应用于构建门店选址算法模型,二作为相关业务场景对应系统的数据补充,其应用价值的核心逻辑都是提供更细和全面颗粒度数据+算法,提升输出数据结论和决策建议精准度以达到达成业务提升目标,其中作为门店选址模型数据是我经历过的项目,应用作为数据补充是我个人想法,辩证看欢迎讨论。

    3.1 智能门店选址

    品牌连锁门店拓展选址的逻辑如图,有门店拓展整体规划,再具体到城市评估适合的商圈、街道、商铺匹配需求的流量拓展匹配类别的门店。

    传统门店拓展方式主要有两类,销售额预估和打分法,如下图所示(举例不全,个人所知):

    传统方式的共同特征为基于经验积累选择参与计算的条件和调整系数,主观判断性较强,且开店成功/失败后无法有客观的归因分析。

    通过算法进行门店选址分4步走,区域范围内目标机会点的选址标签数据提供给模型,以转化率、销售额、复购等为目标计算出最优选址点,并归因影响达成目标的标签/特征贡献度,第三步转化为具体的预估值和评分,便于以业务视角分析决策,最后可以单独查看每个选址评分标签的贡献度,结合业务经验与实际业务情况调整权重,这仅是一个通过算法选址的视角,可以有其他产品设计方案,底层的都是喂数据通过算法推荐选址,在产品设计层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使用习惯在算法结果之上做调整得到适配业务的工具,通过算法选址的优势主要3个。

    1. 数据驱动预测准确性更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决策,降低主观偏见,更准确预估某地点的商业潜力
    2. 高效:算法能快速分析大量信息,减少选址所需的时间
    3. 成本效益:长期而言,算法选址可以降低在渠道拓展选址方面的运营成本

    3.2 商品智能调配补

    智能商品调配补,实现逻辑为根据门店数据匹配商品,自动提供调配补信息确保每个门店都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避免过度库存和库存积压,很显然其中门店标签可以用来补充门店相关数据,提升算法的准确度。

    3.3 门店用户精细化运营

    这个应用比较简单,就是选取门店标签中可以作为用户筛选条件的标签提供给CDP/MA等用户管理营销系统,为业务提供更多维度的用户圈选分层维度,比如门店等级、门店类型、商圈类型等。

    3.4 门店经营智能决策

    上述的门店选址和智能商品调配补也是智能决策的分支,门店经营智能决策的设想是基于现在品牌连锁门店或者是快消渠道管理都会有划分不同门店匹配不同策略,在打造出优质单店模型后总结营销、推广、商品配置门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再推广到同类型的门店,这类需要大量数据、规律总结不断迭代的业务场景个人认为很适合转化为算法洞察发现机会提供决策建议,如图所示提供经营相关数据进行不同类型门店经营效果的算法归因,输出对不同门店的关键影响策略和风险预警,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设想,实践起来必然很挑战和困难。

    结语:其实要达成智能门店选址或者作为算法补充数据直接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或者按需梳理设计数据,只在有需要标签时比如补充用户标签的人群圈选时取数生成标签,灵活看取应用哦。

  • 小红书七夕上线新的社交功能「共享收藏夹」|谈谈我的思考

    产品设计 2023-08-22

    最近,小红书上线了社交功能「共享收藏夹」,那么,为什么小红书会选择在这个节点上线这一功能?或许我们可以向外、向内分别寻找原因。这篇文章里,作者就尝试从用户洞察方向做了思考和分析,不妨来看一下。

    好像两年没有更新了,昨天登录了后台,发现两年掉了1600粉丝,不过不重要。

    今天讲讲小红书最近上线的社交功能「共享收藏夹」,谈谈我的思考。本文不讲产品战略,不讲概念,只讲用户洞察。

    为什么小红书上线共享收藏夹功能?

    1. 向外看

    我们在微信上已经看到了用户痛点即特定场景下的对话和其他场景对话割裂感强。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对话没有办法专门进行信息分类或组织管理。

    你是不是经常在微信上和朋友分享想吃的餐厅、想一起打卡的地方,发了一堆链接,等到真正想要去的时候,不停翻聊天记录,还不好找,特别麻烦?

    微信的问题在于「特定场景」下的对话和「其他场景」对话割裂感太强,IM里各种文字、图片、链接、表情等等信息不停穿插,聊天话题又不断切换。

    2. 向内看

    小红书私信内核基于「笔记」索引产生的互动交流。

    1)看私信现状:小红书是内容社区,非IM通讯工具,和好友私信互动,核心仍然基于内容即「分享笔记」开启聊天。

    这里展开讲讲,小红书私信分享的主要内容和分享对象。

    分享内容:因为是生活方式社区,和好友私信分享的也都是衣食出行等生活化的内容。

    同时小红书社区形成了很强的种草心智,围绕「生活方式的内容」+「种草的心智」,是需要交流和讨论的;

    分享生活方式内容为了和好友「一起参与」:比如一起「一起探店」、「一起旅行」、「一起打卡」;

    而分享种草的内容是寻求好友(闺蜜)意见和态度,帮我决策(衣服好不好看,买不买)。

    分享对象:私信高频分享核心人群就是闺蜜+情侣。

    分享的内容都是社区里日常内容,因为关系得足够亲密,才会持续分享日常碎片的内容;也因为是日常内容,它的分享交流门槛足够低;

    我不会每天和我的高中同学, 大学同学、陌生人分享去哪里吃、去哪里玩,只有最亲密朋友才会持续分享。

    2)看用户现象:我们日常在微信和好友分享「吃喝玩乐」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来自小红书上。

    同时,小红书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社区,生活化的互动交流土壤已经从小红书里私信长出来了。

    3)看问题:小红书私信同样存在和微信聊天割裂的问题;

    “每次要和对象/朋友做旅游攻略,或者讨论约会餐厅打卡的时候,不仅要一个个点完收藏之后,还得挨个转发给对方过去,有的时候还要@一下,这些转发甚至可能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聊天记录给分割开,又乱又不直观。”

    4)看需求:在IM里面存在「一起参与」+「共同决策」的需求,但目前没有被解决好。

    我们观察到在私信场景下,和分享分享的内容经常需要双方共同去参与完成,有点像一起参与的todolist。

    那是否有一个产品容器可以承载这些内容,比如可以把「一起想吃的美食」、「一起想去的旅行」、「一起想逛的展览」等等分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

    我们的判断,这是用户真实存在需求,而且是普适化的需求,那我们需要通过产品力更好得去满足。

    5)看机会:和微信、抖音的差异化,小红书社交机会在哪?

    通过用户痛点看问题,再向上思考,其实在思考小红书社交和微信、抖音的差异化。

    微信:普适、大众

    微信已经是国民APP,功能更新方向因受众人群过大而受限,每个功能在上线的时候都要考虑其所「覆盖人群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上线的都是普适性,大众需求

    对于有小众需求的人来说,不够特别和个性化(包括微信群其实并没有针对各类群做特殊适配,反而希望通过群工具、小程序等方式让生态里的其他角色去提供解决方案)。

    抖音:重消费、轻互

    由于被微信屏蔽的外因,在站内直接分享闭环,间接帮助抖音积累社交关系链;

    私信的主场景也主要是通过分享视频,但分享的主要是娱乐内容,仍然重消费,轻交流。

    行业现状:

    微信替代者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相对封闭(或不可替代)且「相对高频」的场景把用户至少某一方面的主要社交需求都留存在产品内部。

    或者说没有向用户提供「脱离自身产品后」就无法链接的场景。

    绝大部分产品只解决了用户在很小的一个方面的社交需求,功能较为单一,最终导致关系链转移到了微信。

    我们的判断:我们取代不了微信,但至少我们可以让某些聊天场景发生在小红书上;结合社区生态+用户场景+工具属性,是我们可能的机会点。

    我们的选择:社交不能脱离“社区”,内容是小红书优势,社交先从内容来衍生出下一步的互动开始。

    那共享收藏夹是我们结合社区特色,基于内容延伸出来的新的互动场景的一次尝试。

    它的用户价值在于:「信息筛选」+「内容沉淀」。

    信息筛选本质上是信息检索,效率工具,快速查看特定的内容;

    内容沉淀表现在记录共同参与的内容,可以共同创建不同的主题,「一起想吃的美食」、「一起想去的旅行」、「一起想逛的展览」等等,记录和亲密好友的点点滴滴;

    对于闺蜜&情侣而言,共享收藏夹可以体现生活记录,特别是如果有命名为【一起去过的地方】收藏夹,可以发展为情侣空间/私密空间;

    最终,演变成从工具情感,从分享信息分享生活记录生活建立情感链接。

    我们近期已经上线了共享收藏夹功能。

    目前创建共享收藏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 方法一:在个人页/收藏入口/直接创建共享专辑;
    • 方法二:浏览笔记时/收藏/直接创建共享专辑;
    • 方法三:个人页-收藏-已创建专辑支持设置共享。

    简单来说下主要使用场景和玩法:双方创建一个共享收藏夹,可以往里面一起添加笔记,共同维护。比如可以创建:一起想去吃的美食、想去的旅行、学习资料收藏等等。

    那共享收藏夹怎么用呢?可以有很多场景适合:

    • 穿搭:和闺蜜一起种草美美的服饰和穿搭技巧,一起变美;
    • 美食:和饭搭子一起收藏探店美食,美食一起吃才更香;
    • ️旅行:和旅游搭子一起制定旅游攻略,一起解锁旅行新成就;
    • 娱乐:和游戏搭子一起发现新游戏,快速提升游戏水平;
    • 学习:和学习搭子一起get新知识,一起狠狠进步;
    • ‍♀️运动:和健身搭子,一起健身运动,早日练出腹肌马甲线。

    第一阶段:我们上线了共享收藏夹功能,把基础创建链路跑通。

    第二阶段:和私信打通,在我们8.3版本就会上线。

    上线不久,目前社区里面已经有不少共享收藏夹的笔记,我们看到了几个现象:

    ① 结合小红书衣食住行场景,站内衍生出共享旅行/穿搭/美食/装修等玩法;

    ② 评论区涌现了大量@亲密好友,拉好友/情侣/闺蜜一起创建。

    (评论区大量@闺蜜、男女朋友现象)

    这些用户现象,其实符合我们最开始的产品判断:

    1)和社区生态(垂类)结合:美食、旅行、家居、学习等小红书内容,同样适合和好友一起共享,一起参与,共同决策,互动场景仍然基于内容;

    2)核心人群主要是闺蜜和情侣:

    我们最开始的产品判断,基于特定人群,特定场景下,可能会演变成情侣空间/私密空间。

    上线之后,我们去观察用户怎么去描述这个功能,确实很多用户在介绍共享收藏夹的时候,把 TA形容成「闺蜜空间」、「情侣空间」,这也和我们一开始的判断一致;

    小红书是所有社区产品里面,用户最有收藏心智的,共享收藏夹也是和社区内容结合,通过互动反哺到生态。

    微信有它固有的优势,抖音也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小红书也有自己的优势,一定要回到「社区生态」「用户场景」去思考问题。

    而且任何一个原生平台做站内分享,一定比第三方软件(微信)是有优势的,因为站内打开链接更方便,互动交流体验更顺畅。

  • 浅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方法:组合原理

    产品设计 2023-08-22

    结合合适的工作或设计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进行沟通、分析与设计,这篇文章里,作者就介绍了组合原理,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做了分析拆解,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屏幕前的你有所帮助。

    一、开篇

    前面我分享了分离原理,分离原理提供了如何分离研究对象的原理,解决的是如何对原始对象进行合理的拆分以获得要素、逻辑。本次我想分享一下组合原理。组合原理是对研究对象利用三元素(要素、逻辑、模型),按照信息环境下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解决的是如何合理的利用逻辑、模型整合要素并表达研究成果。

    组合原理给出了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方法。对不论从事软件工程上哪个部分工作的工程师来说都是必须要撑握的知识。

    二、组合原理

    1. 定义和作用

    组合原理给出了用要素、逻辑和模型三元素形成图形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利用组合三元素可以表达出任意的逻辑图。通过有限的“元素”组合就可以表达任意的业务应用场景。

    2. 组合原理模型

    任何具有结构形式的逻辑图都是由要素、逻辑、模型这三个元素构成。

    要素是图形中表达主体内容的“构件”,如系统要素:模块、功能、控件;逻辑是图形中表达要素关联的“关系”,如业务罗辑:线条、位置、背景框;模型是由要素和逻辑构成的、具有规律性结构的“形态”,如架构模型:框架图、分解图、流程图。

    3. 示例说明

    三、要素

    1. 对象的概念

    对象是指分析与设计的目标事务,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以企业运行中的各种“业务”为主,所以也称之为业务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包含的内容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种类型:

    1)优化类对象

    指已存在并运行着的业务体系。优化指采用信息化方法改进、完善既存的业务,实现效率、效益的提升。优化类对象有实际参照物,调研、分析阶段可以与实际现状进行对比验证,是创建加完善的过程。

    2)非优化类对象

    指尚未实现的业务(如: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或是一个全新领域的业务等)。这类对象的研究要先从理解对象开始,再寻找构成对象的要素、逻辑,再进行对象优化。非优化类对象没有参照物,信息化是从零开始,是全面创新的过程。

    2. 要素的概念

    要素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要素的集合体构成了对象。要素在表达不同的逻辑图中以不同的形式出象,例如:业务架构图中,要素表现为系统、子系统、模块、功能;数据架构图中表现为数据表、数据。

    3. 要素的属性

    1)粒度与分层

    粒度与分层是对要素大小的属性描述。粒度是表达对象中不同要素的“粗细”程度的尺寸(如下图示例:要素粒度的应用)。通过了解粒度的概念,可以避免将不同粒度的要素一起研究,得出混乱的结论。如:我们在做流程分析时,可以先第一级再二级、第三级按粒度依次研究(如下图所示:业务流程的分级关系)。

    2)黑盒与白盒

    黑盒与白盒是对要素所处状态的描述。黑盒指将盒子盖起来,从外面看不到盒子里面的内容(要素)时的状态。白盒指打开盒子,让盒子里面的内容(要素)暴露出来时的状态。通过黑盒与白盒的应用,让研究的要素在同一粒度和状态上,帮助我们清晰的剖析对象,而且加快了研究和分析的进度。

    如:下图示例中,对生产环节看成黑盒场景时,仅需关注该环节的输入和输出与其他上下游节点的相互影响,而不需要关注节点内部的细节。

    3)系统与模块

    系统与模块是要素归集的单位。系统是一群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功能要素组成的集合体,能独立处理某个业务领域的工作,系统由模块组成。模块是一群可处理某个业务场景功能要素组成的集合体,模块由功能组成。功能是系统中可以完成某个业务处理操作的最小独立单位。粒度上的关系为系统>子系统>模块>功能。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不同作用的功能进行组合,以实现用有限的功能支持多样的业务处理场景。功能要素被归集到不同的系统中,每个系统可以独立的处理某个业务领域的工作,且每个系统都有标准的对外接口。我们在做系统规划时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4)解耦与内聚

    解耦和内聚是描述要素归集原则的概念。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输入和输出存在紧密配合及相互影响的作用,某方变动会影响另外一方。耦合有紧耦合与松耦合两种状态:紧耦合指不同系统内部要素发生了密切关联,系统无法形成黑盒;松耦合指系统间关系清晰、简单,系统之间虽有关联但不是复杂的依赖关系。解耦指解开耦合的状态,去掉两者之间造成耦合的连接关系,将紧耦合状态解开形成松耦合状态。

    如下图所示系统3为松耦合,其他系统为紧耦合:

    内聚是说明同一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内聚的意义在于,设计时让每个系统的功能能够相对独立、单一,并通过不同的组合灵活的满足各种需求。如下图各个系统内聚状态:

    系统内部之间要素的内聚程度高称之为“高内聚”,功能要素的高度聚合,共同为一个目标服务;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低称之为“低耦合”,同一对象的系统之间尽量做到松耦合,系统之间具有最小的相关度。判断一个系统设计的优劣的原则就是看系统内部是否高内聚,系统之间低耦合。它关系到系统运行后的维护成本,而且还影响到系统的扩展性,对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甚至是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

    四、逻辑

    1. 逻辑的概念与作用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它包含三个核心内涵即规律、顺序和规则:

    1. 规律:要素之间存在的、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2. 顺序:要素的位置关系,包括前后、上下、左右关系;
    3. 规则:保证按照规律和顺序运行的约束。

    有了逻辑概念,在实际业务架构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

    1. 通过逻辑关系准确的表达业务
    2. 通过逻辑可以梳理既存的业务、理解新业务和实现业务处理的信息化
    3. 通过逻辑与图形的结合强化结果的表达效果

    2. 逻辑的分类及表达

    逻辑可以分为业务逻辑、数据逻辑和管理逻辑三种类别:

    1)业务逻辑

    ① 架构:在使用架构模型对系统进行架构时,各模型中逻辑表达的是要素之间业务关联关系,称之为“业务逻辑”。

    从如下图所示常见的架构模型中,可以得出业务逻辑表达有三种形式:关联、位置和包含。

    1. 关联:用线和箭头表达逻辑是最为普遍和直观的方式,用箭头进行关联,不仅有关联关系而且有特定的指向,是最强的逻辑表达关系,典型的代表就是流程图。
    2. 位置:在一维图中用线表达顺序关系没有问题,但在二维、三维图中需要表达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时就需要使用位置来表达。分层图就是用位置表达的典型代表。
    3. 包含:包含在一起的要素具有一定的共性,包含具有从属的意思,可以用线或背景框来表达。框架图就是用背景框来表达包含逻辑的方式。

    那拓扑图和分解图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逻辑关系的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② 功能界面

    功能界面指进行界面/表单设计时所考虑的逻辑依据,界面上主要表现在“位置、包含”关系上。合符逻辑的界面布局可以让用户顺畅的理解界面上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2)数据逻辑

    在数据模型中的要素是数据表、数据,因此表达的是数据表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称为“数据逻辑”。由于要素的不同,数据逻辑的表达和业务逻辑的表达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

    3)管理逻辑

    在管控模型中,此时要素是模型、规则、判断等,逻辑主要表达的是规则之间的作用关系,称之为“管理逻辑”。管理的逻辑是建立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每个管理规则是对活动节点上的约束(或是算式)。

    五、模型

    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标准“语言”,分为分析模型与架构模型两大类型。

    1. 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是建立分析要素与推测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多用于表达“非优化类对象”的分析结果。比常见的分析模型包括关联图、鱼骨图(也称因果图)、思维导图、排比图。

    1)关联图

    目的是利用要素间的关联,找出因果的对应关系。适用于多要素之间交叉关联、耦合度高、无法按照线性方式进行收集和梳理的场景。

    2)鱼骨图

    目的是利用鱼骨图型,收集和梳理要因,以证明因果关系是成立的。适用于大量散乱的要素,通过梳理和归因、可以让结果都指向某个结果的场景。

    3)思维导图

    利用发散的方法收集要素,适用于不考虑约束条件,按照某个主题进行发散式联想的场景。

    4)排比图

    以流程为主线,挂接相关的措施。通过分析获得的对策、功能需求的场景。

    2. 架构模型

    架构模型是表达符合业务逻辑关系的要素结构图。多用于表达“优化类对象”的设计结果。比常见的分析模型包括拓扑图、分层图、框架图、分解图和流程图。

    1)拓扑图

    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不同目的的要素进行分离或是集成。适用于项目包含多个不同目的的业务板块,每块之间分别部署的场景。

    2)分层图

    利用分层的方式,将不同目的的要素进行分离。适用于对分离结果粗略归集的场景。

    3)框架图

    利用背景框给出对象范围,对象中各领域的边界、关系。适用于表达设计对象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的场景。

    4)分解图

    利用父子关系,建立要素间的从属关系。适用于对要素进行细分的场景。

    5)流程图

    建立要素间的方向、顺序、位置的关系。适用于表达具有明确操作顺序的业务处理过程场景。

    六、总结

    通过对要素属性的理解和撑握,在用眼观察和用脑思考进行分析梳理时,就有了如何切入研究对象的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和沟通成本。利用组合原理可以高效的沟通、分析和设计,同时结合分析和设计结果的图形表达方法,使得每个阶段成果可以舒畅的传递和继承。

  • 如何像拼乐高一样,完成详情设计?

    产品设计 2023-08-22

    详情页需要承载的信息相对较多,这个情况下,不少设计师可能会觉得详情页设计相对较难,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优化设计、让设计进行得更轻松一些?本文作者便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拼乐高”思路,一起来看一下。

    前言

    在B端的设计之中,详情页往往要承载着复杂信息,而作为查阅者往往也会因为信息复杂从而导致阅读成本较高,因此详情页也受到了业务的关注,设计师也有设计难的感受。今天我提供一些奇怪的设计思路来谈谈如何设计得更轻松一些。

    一、业务背景

    产品主要是用于开发流程中的团队协作,其中代码相关的报告是主管尤其关注的部分,因为代码的规范性以及是否出现bug等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也同时是中层主管对上面老板的交代之一。

    中层主管除了通过数据概览浏览整体的进度外,还需要查看单个代码的质量报告来判断属下是否适合自己的团队。

    优化前的详情页包含12模块内容从上到下暴力平铺式布局,虽然有锚定导航和标题收起作为帮助方式,但是还是无法快速浏览与理解全部内容。

    二、困难点

    1. 表现形式混杂,理解成本高

    包含12模块内容。形式复杂,既包含多个表单多个表格和可视化,还有一个常规内容几百字左右文本域要呈现。表现形式多样化,没有进行过合理的整理,用户需要在表格/表单/可视化之间穿梭来寻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2. 内容高度很长,首页曝光度低

    内容的排列方式采用的是区分模块之后自上而下的暴力平铺方式,内容多。遇到几个高度较高的表格或者是几个高度较大的折线图,后面的内容虽然有锚定导航帮助定位,但是帮助能力有有限。整体页面的阅读成本很高。

    接下来以“拼乐高”的场景来解决排版问题。

    三、如何解决

    1. “拼乐高”的定义是什么?

    无论是拼乐高还是拼积木,如果你想拼的准和好,那你就得有属于自己的方法方式,笔者将自己总结为:“分”“拆”“找”“选”。

    2. 分-分析图纸整体

    业务中,主管看详情页的目的是信息的浏览与编辑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把设计定为: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

    3. 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

    上一段已经制定好了整体目标,现在开始将所有的模块开始拆分。

    拆分的方式有很多,有:展现形式、时间、功能模块、用户阶段目标等等。

    这里笔者选择的是多样结合的方式:

    1. 以用户的阶段目标位置:用户在不同的关注不同的内容,以业务为例:用户更关注代码质量如何,多少个,解决了什么有多少bug要处理,是否规范,有没有注释等。
    2. 再根据展现形式+时间概念分为:文字结论,结果可视化结论以及整体趋势可视化呈现,以及详细表格区域。

    分别进行组合:

    1. 文字结论:基础信息+文字结论。
    2. 结果可视化:未验证,未解决,缺陷图标。
    3. 整体趋势分为:整体折线图与损耗人力表工时表。
    4. 全部详细:将所有的表格进行组合,以tab栏的形式进行组合进行切换。

    4. 找-如何将乐高摆放在正确的地方

    上面已经区分好了所有的模块分组,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好定位排布。

    排布的发方式根据业务目标已经是“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往下推下一步就是提高首页的曝光度,增强首页的包容性。

    这里可以在进行2次分区,分为:基础组,时间组。基础组只包含文字结论,时间组按照时间排列包含:结果可视化,整体趋势以及全部详细表格。在排列布局上,微拉提高首页的曝光度,也是采用了左右布局基础组固定居左,时间组滑动居右同时时间上以:现在-未来-复盘的顺序从上之下排列,提高首页承载力与曝光度。

    5. 选-搭建中选择合理的模型

    这里说的“正确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说的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以过程中统计为例:业务目标中既要能直观表现出损耗的人力,还要表现出bug率的呈现,理论上应该将两张表合成为一张表,分别是柱状图和趋势图。

    但是实际情况下,表的空间很小,主管对于这张表的关注点也不高,为了阅读性的提高,所以笔者将一张表拆分为两张表进行切换查看。

    四、如何验证

    目标“提高信息浏览搜寻效率,便于执行操作”,反推回来最后设计做验证的,主要是针对用户的浏览时间/暂留时间。与前端沟通做了埋点,灰度一个月上线后,用户的暂留时间从原先的8分钟缩短到了4分钟,满意度提高了10%。

    五、一点点总结

    本文通过以乐高搭建的方式来拆解详情页面的设计方式,希望能给到同行遇到复杂页面迷惑时一丝丝帮助。如果有不同的思考方式,随时联系与沟通。

  • 用户体验智能感三要素

    产品设计 2023-08-22

    如何使人和产品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或许可以看看智能感设计这个概念。这篇文章里,作者就对智能感的三要素进行了总结,帮助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中搭建好用户体验智能感,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智能感

    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智能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能够像优秀的人类伙伴一样与用户进行互动”,良好的交互性是智能感的核心。

    二、用户体验智能感三要素

    关于人与产品良性互动理解的UX书籍《设计的陷阱:用户体验设计案例透析》一书提到了“有礼技术”,认为“礼貌能让处于同一境况下的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则认为仅有礼节还不够,产品必须做到“体贴”和“聪明”(智能),前者意味着“心里始终想着他人的需求”,而后者意味着能够利用空闲的计算周期、记忆用户行为并预测其需求。

    一个“优秀的伙伴”应该至少具备三类特质:得力、有礼、贴心,如下图所示:

    智能产品首先是一名得力的助于,这不只是有干活的能力,还要有判断力、处事灵活、负责任等。在此基础上,产品还要做到有礼和贴心。有礼,指言行举止优雅得体且表现出对用户的尊重;贴心,指善解人意并始终考虑对方的需求。有礼是用户所期望的,而贴心是高于用户期望的——当用户发觉自己得到了周到而细致的呵护,就会有一种贴心的感觉。

    要创造用户体验智能感,设计师应该努力让用户在与产品互动时感到得力、有礼且贴心。下面分别介绍:得力感设计、有礼感设计、贴心感设计。

    1. 得力感设计

    得力的助手精明、灵活、主动负责且业务过硬,能够尽可能分担工作压力,工作过程让人省心,结果也令人满意。产品也是如此,得力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是精明、灵活、负责、能干的,具体来说,得力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合理分担用户的工作。机器擅长机械性地工作,而人擅长创造性的工作,智能产品的任务是将人从机械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并在创造性工作中提供必要的辅助。无论是该干的事情没干,还是不该干的事情抢着干,用户都不会觉得产品得力。得力的产品应该合理分担用户的工作,让控制权在产品与用户间合理分配。

    2)灵活响应用户的实时需求。用户不只需要控制感,还需要自由感,如果产品只能按照定的模式完成任务,不能根据用户的合理需求灵活调整,用户就会觉得受到了限制,觉得产品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给用户一些配置权限,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使用的功能频次,去进行配置或设置顺序。

    • 产品功能模块可根据具体角色的需求特征重新组织
    • 具体界面信息可根据角色的关注角度来调整顺序及展示方式

    3)具有基本的常识。能避免用户犯低级销误,对于差错设计要进行合理性检查。比如:打车付款时将 90.00 错输成9000,这时应该提醒和阻止操作,而不是直接执行。

    4)对风险有判断力。避免低级错误的另一种方式是预判风险,比如用户的账号在不常登录的地区登录,或是邮件内容中提到“附件” 的邮件没有添加附件等。这时应该及时通知和提醒用户。

    5)记住必要的信息。对于需要填写大量内容的表单,虽然没必要实时上传,但是应该在本地保存已输人内容,并在遇到重复内容时进行自动填充。

    6)系统故障时的恢复。比如一些设计或编辑软件可以自动保存文件,软件闪退货误操作关闭时,重启软件时能够帮助用户恢复崩溃前的内容,以避资料丢失。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文章编辑功能就做的比较好。像常用的设计软件:Figma、Sketch等都是实时保存。

    7)提供持续而平静的反馈。得力的助手让你持续地了解他工作的情况,这会让你感到安心。反馈是积极的,但不是说跑过来跟你炫耀完成的工作,而是尽可能安静,让你感觉到即可。

    比如《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提到的“富视觉非模态反馈”,指传递丰富的信息但又不需要用户做特殊动作就能看到和理解。比如安装软件图标会变成一个进度指示器,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完成进度。

    8)不问过多问题。在某些场景下适当的提问是可接受的,但如果相同的问题频繁询问,或者相同的窗口频繁弹出会打断用户操作,而且会让用户觉得不舒服。比如,需要用户进行选择的窗口,如果每次进入都进行询问,用户会感觉操作总是被打断。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根据角色或用户id对用户上次的选择进行记录,用户只需稍做修改即可。

    9)拥有更灵活的规则。在现实工作中,销售成交的时候需要对方提供发票信息,以便开票。如果客户提交了订单,但是没有发票信息,那么销售人员会帮忙先下订单,事后再补上发票信息即可。如果交给计算机系统处理,在设置了先后顺序后,它会不断提示“请填写发票信息”,否则就不能提交成功。

    规则死板的产品不会给人得力的感觉,得力的助理不会因一项工作受阻就在那里傻等。同样的道理,产品的规则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0)主动尽责。很多产品的执行力很好,你说的全做到,不说的都不做。但过于听话、推一步走一步的产品会让用户觉得很累,因为它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用户——反正是你让我做的,我只管执行。得力的助手不会这样,他们会在有问题时拦截用户,也会在认为必要时执行额外的关联任务或补救性措施。

    比如文件的“覆盖”操作一旦执行,原文件就找不到了。如果是“删除文件”,还可以去回收站恢复。系统应该预见到用户可能误替换或改变主意,因而应该像删除一样将原文件放入回收站。差错拦截和补救都是尽责的体现。

    2. 有礼感设计

    礼的核心是尊重,这是人类基本需求的高阶层次,与之相关的是有礼感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言行得体、举止优雅并表达出对用户的尊重。具体来说,有礼的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不傲慢。有礼的产品是恭顺的,会以用户为中心展开对话,尊重用户的决定,注意用词和语气,同时仅在用户需要时提供建议。正如《设计的陷阱:用户体验设计案例透析》所说:“不要以你想要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要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2)不自私。比如在用户进行工作时强行重启电脑来更新系统,在用户使用其他软件时拼命用推送打断用户的任务流,以及更新时抢占运行资源导致整个产品的运行卡顿。这都是不合适的产品设计。有礼的产品会优先考虑用户的需求,然后才是自己的需求,比如提供几个合理的重启时间供用户选择,或在凌晨进行资源消耗量大的更新工作。

    3)不归咎于用户。用户出错时,不要冷嘲热讽;用户失败时,也不要说得过于直白,比如用户玩游戏失败时给出三个大字——“你输了”。用户当然知道自己错了或失败了,文案可以委婉一些,少强调“错误”“输”“失败” 等字眼,并使用鼓励性的语气,比如“密码没填对,再输入一次试试吧”或“这次运气不太好哦,要不要再玩一次”对于差错还应该给出一些支持性的信息,此外,在用户卸载或退订时也要保持风度,比如“很抱歉我们没能帮忙”等。

    4)身体力行。礼貌和尊重不只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为上。先故意把别人的东西砸了,再“文雅地”道歉绝对称不上有礼。像一些所谓的智能服务”,整个服务过程没有体现出对用户丝毫的尊重,此时文案的“您”“请”“对不起”不仅不会带来有礼感,还会今人感到虚伪。用户也会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以及互动后的反馈中体会到产品(及其企业)对自己的尊重,这往往能带来比口头的礼节更为积极的影响。

    3. 贴心感设计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贴心则意味着始终考虑他人一切可能的需求。也就是说,有礼体现了尊重,而贴心体现了重视和周到。当人们发现自己得到重视,并被细致周到地考虑和照顾时,就会感到贴心。

    贴心与惊喜有些相似,都源于“意料之外”,但贴心并没有惊喜那种兴奇感,而是一和很微妙的“窃喜”,一种暖心的感觉且影响深远。

    贴心可能是产品最具人文关怀的特质,因而设计师应该努力做好贴心感设计,它的基本思想是卓越的产品应该始终表现出对用户的重视,主动且细致周到地考虑用户一切可能的需求,并尽可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当然,贴心不只针对高技术产品的互动,纯实物产品的互动设计也可以做到贴心。

    (PS:这一点我在小米的产品上有切身体会,之前买了一个破壁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每个场景下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产品给的反馈正好是当时所期望的。这让我在使用时,想到设计师在考虑到各种使用场景,反复测试时的用心,让我从冰冷的电子产品上感受到了“有温度的产品”)

    贴心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更加通用的设计思想。具体来说,贴心的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始终关注用户喜好。要让用户感觉受到重视,个性化很重要。这里的“个性化不是简单地给用户提供几个可选的界面风格,而是能够记住用户过去的决定和行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产品,使其更贴合用户的期望。贴心的产品更懂用户,也知道如何让用户开心和舒适。

    如果你走进一家曾到过的餐厅,服务员居然记得你爱吃的菜和你对辣的偏好,并在点餐时帮你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那真的是太贴心了,这也大大减少了向用户提问的次数。

    但很多产品通常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询问用户,用完用户的数据就扔掉,等下次需要时再询问。这些产品浪费了大量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当数据积累到足够的量级时,对用户的预测水平就会实现质变,进而大幅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和品质,这也是所谓的“智能推荐系统”的基本逻辑。

    2)乐于助人。贴心的产品会提供有用的额外信息或额外服务,比如在餐厅吃饭:你询问是否有鱼香肉丝,服务员可以回答“没有”,但也可以说“没有,但您喜欢鱼香肉丝的话,我们有口味相近的XXX和 XXX,您可以考虑一下”。相比单纯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建议会让用户感觉受到了重视。

    这些信息用户需要,但还没有注意到自己需要,当他们发现产品主动提供了这些信息,就会有一种贴心的感觉。这与得力感的“主动尽责”有点相似,都是主动做一些用广要求之外的工作,不过负责偏重于完成任务,而贴心偏重于人文关怀。

    贴心的服务是主动且自然的,需要善于观察和心领神会,而不是通过直接地打断和询问。比如用户正在聊天,服务员应该时刻关注用户的水杯,并在杯子空了时默默地加满水,而不是跑过去先问一句“需要加水吗〞——这会打断用户的谈话。

    3)预判使用场景。贴心的核心在于预测一切可能的需求,关注用户喜好的本质就是根据历史预测用户未来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需要预判使用场景,这意味着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要延伸到产品的使用场景和情境,充分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如果产品充分考虑了用户活动,在用户需要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就会让用户感觉定到了重视,产生贴心感,这也是服务设计的重要逻辑。比如:有得网站预判了用户阅读时可能有查生词的需求,在用户复制生词准备查字典时直接弹出注释,这是用户意料之外的,这种“彻底隐藏 + 适时出现”的方式非常值得在贴心感设计中借鉴。

    4)考虑用户的微妙情感。这是上一条的扩展,我们不只要解决用户的任务需求。还要尽可能消除用户的不自在、紧张、焦虑等情感。

    《UX设计师要懂工业设计》传统取款机的界面是向外的,这让后面排队的人也能看到用户的操作,从任务角度这没什么问题,但是用户会感到不自在。BBAV 公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推出了横向放置的自动提款机——界面与排队的人呈90°角,并用磨砂玻璃隔开,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又消除了这种心理上的不适。

    贴心感设计考虑的情感通常很微妙,不像愤怒和惊恐那么明显,不影响任务本身,用户也很少说出来,因而经常被忽视。这些细微的情感往往只能通过情境研究才能发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工作,如果企业能发现并照顾到这些情感,就会让用户感到非常贴心,进而增强产品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5)细节,细节,还是细节。贴心是通过细节体现的,贴心的产品关注细节,这与微交互思想高度一致。贴心的细节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是高端产品的重要标志

    三、总结

    无论是得力、有礼还是贴心,都是装不出来的。要想让用户觉得得力、被尊重和被重视,就要从心里支持、尊重和重视用户。也就是说,企业必须真正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产品,才能让产品成为用户名副其实的“好伙伴”,进而带来智能的感觉。

    同时,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综合素质,不断的去“修德、修心、修角色技能”像智能三要素一样得力、有礼、贴心,同时也打造出“得力、有礼、贴心”的产品,真正可以帮到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升和变现。

    如果觉得曾经遇到过,或者身边有好的老板、好的企业家,想去报答他们,又觉得他/她们什么都不缺。那就打造一款好的产品吧,用好的产品为企业人性化的降本增效,商业赋能,助力更多的老板和企业实现组织目标。

  • 互联网黑话“痛点”在外企中的实际应用——Painpoint Framwork

    产品设计 2023-08-22

    在互联网行业中,“痛点”这个概念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那么,我们老生常谈的“痛点”,在外企产品经理眼中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本篇文章里,作者便讲述了“痛点”在外企中的实际应用,一起来看。

    痛点,痛点,互联网黑话中老生常谈的“Painpoint”在外企产品经理眼里到底是什么?是大笨蛋的话术,还是产品设计中的有用理论?我的答案是——后者。

    01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是什么是“Painpoint Framework”,以及“Painpoint”的实际含义。

    “Painpoint Framework”是常在外企用来理解用户和发现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毕竟做产品经理做产品就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就叫做“Painpoint”。

    而识别并改善或者解决这些“Painpoint”我们就能提升App的整体功效,或者是提升整体体验,从而更好地去服务、吸引用户。也是“user-centric”(以用户为导向)的重要理论之一。

    02

    你可能会问,那这不就是需求么?你上篇“JTBD”也在讲需求,这篇“Painpoint”也在讲需求,那有啥区别呢?

    其实,“Painpoint”和“JTBD”都与需求有关,但它们的出发点和应用场景略有不同。简单来说,“Painpoint”更多地关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而“JTBD”更多地关注于深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目标。

    个人实际应用下来,我觉得“JTBD”偏正面分析找到核心需求,而“Painpoint”去反向Review,让产品做的更好。

    以高德地图为例:

    “Job”:用户想要“从家到公司选择最快的路线”。

    “Pain Point”: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每次出发时,由于路况突然变化,原来选择的路线不再是最快的”。

    高德地图的解决方案:在用户行驶的过程中,app也会显示其他路线的实时路况。如“比当前路线慢1分钟”或“快2分钟”等提示,让用户可以随时调整行驶路线。

    这样,高德地图既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又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用户始终获得最佳的导航建议。

    正面反面都要思考,你才能多角度地,完整地了解和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给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03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Painpoint的分类:

    1. Functional Pain Points 功能痛点

    这类我更喜欢叫Problem,其实就是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一般在用户调研中。举例:照片App,用户反馈说他们想要去除背景,但是没有。那他们的“Painpoint”就是“没有去除背景功能”。

    2. Financial Pain Points 经济痛点

    一般在市场调研和定价的时候使用,去了解用户会不会觉得定价太贵,或者用户是否感觉值当不值当。

    3. Process Pain Points 流程痛点

    一般在设计用户流程和用户旅行地图的时候使用,老外也经常说是“Friction(摩擦)”。指的是用户感觉用App不顺的地方,例如,一个注册过程太复杂,用户就可能会放弃。以下是Figma上“用户旅行地图”的一个模版。

    4. Support Pain Points 帮助痛点

    一般是去分析用户是否有一些后续的帮助。例如遇到BUG,用户是否需要帮助,他该哪里去找帮助。

    5. Emotional Pain Points 情绪痛点

    也是一般用户调研的时候去问用户,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一个冥想App,用户说看到首页内容很多很乱,一点都不觉得放松,那这一定也是一个痛点了。

    04

    那怎么去识别这些痛点呢?

    其实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用户访谈/用户调研/可行性测试/反馈收集/竞品调研等,只不过在过程中更注意用户的问题和不好的反馈。

    我的一般做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级麻烦爱挑刺的用户,提前给我自己列出一大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把产品做好了。

    好了,需求好像都讲的差不多了,下一期介绍一些需求分类和排优先级的方法吧,期待下期见!

    (以上内容属于个人经验总结,侵权必究)

  • 聊聊在线教育的系统组成

    产品设计 2023-08-22

    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产品经理或多或少都需要对行业的脉络和系统有所把握,对于想入行在线教育的产品经理们而言,这点也不例外。这篇文章里,作者便总结了在线教育体系的各个系统组成,一起来看看吧。

    对产品经理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所处行业的整体脉络。只有准确把握行业的全局,产品经理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以及对整个业务的协助与推动。

    这篇文章将通过在线教育领域的用户普遍性的流程,从用户的兴趣触发,到付费用户的转化,以及学习闭环的完善几部分剖析构成在线教育体系的各个系统。

    一、用户流程

    从用户视角来看,整个转化和服务的流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环节:

    1)引起兴趣与转化

    在用户的线上或线下体验中,接触到活动、广告、直播等内容,可能会成为引发兴趣的源泉。这些内容中或许渗透着在线教育相关的内容,用户产生兴趣后会点击内容,然后跳转到活动详情页或商品详情页详细了解。

    2)演变成付费用户

    用户在详情页中感受到内容的价值后,兴趣会进一步加深。这时,他们或许会选择免费或低价领取资料包,甚至参与引流课程。在完成支付后,用户会被引导添加销售的微信,从而进入一个与引流课程相伴的服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让用户购买正价课,将体验课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为其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3)学习闭环

    用户购买正价课后,引导用户添加助教的微信,从此开始享受正价课的相关服务。在正价课服务周期结束后,用户会根据效果和需求考虑是否复购。尽管在成人教育领域,复购可能相对较为较难,但通过巧妙引导,用户也许会被引向其他相关学科,以满足他们不断深化学习的渴望。

    学习闭环:

    二、系统组成

    要实现上面提到的用户流程,保证顺畅进行,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协调并相互支持,需要涉及到多个关键系统,下面将简单介绍这些系统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1. 获客支持

    获客部分主要包括营销系统和商品系统:

    • 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是整个用户流程的引擎之一,它提供了一整套综合性的营销解决方案,将不同的营销能力、产品前后端界面、系统规则和流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其中包括投放管理,用于精准投放不同渠道的营销活动;营销管理,用于规划和管理各类营销策略;线索管理,帮助跟踪和管理潜在客户的信息,从而满足企业的营销动机和目标。
    • 商品系统:商品系统专注于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它涵盖了商品的生产和售卖流程、促销管理流程、订单支付流程以及权益管理流程。通过商品系统,企业可以高效地管理商品信息,确保从下单到交付的流程畅通无阻,同时提供灵活的促销管理,为用户提供各种优惠和奖励。

    2. 用户精细化运营

    在这一部分,涉及到销售工作台、产品管理后台、触达中心、质检后台几个系统:

    • 销售工作台:销售工作台为销售人员提供了有序的工作流程,通过一系列标准操作流程(SOP任务),可以降低销售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用户从体验课程到正价课程的转化率。这一系统的优化使销售人员能够更加专注地引导用户,推动其逐步转化到付费用户。
    • 产品管理后台:产品管理后台是产品运营人员的得力助手,他们可以在后台灵活配置应用程序终端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个系统,产品运营人员能够迅速更新和调整内容,保持需求的同步。
    • 触达中心:触达中心用于向用户发送通知,涵盖了多种途径,包括外呼、短信、推送通知以及公众号等。此外,触达中心还管理消息模板,确保与用户的沟通信息规范且高效。
    • 质检后台:质检后台充当着运营人员的监督工具,用于监测老师、助教等授课和服务的质量。通过这个系统,运营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并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3. 教学与学习

    这部分包括课程系统、在线教室、题库系统和教务系统:

    • 课程系统:课程系统是教学部分的核心,它涵盖了建课功能以及对师资和课程资源的全面管理。通过这个系统,能够高效地创建和管理各类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连贯性。
    • 在线教室:在线教室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为老师提供了直播和互动工具,也为助教和学员提供了相关的功能模块。老师、助教和学员可以在这个系统中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互动和学习。
    • 题库系统:题库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刷题的平台,满足了课前课后练习的需要。它包括了丰富的试题和试卷资源,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 教务系统:教务系统主要进行学员管理、教学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质量的落实。

    4. 学员体验

    对于学员而言,学习主要发生在各种终端,如客户端、web、小程序等。以下是学员在前台呈现的功能模块:

    • 商品购买:学员在商品购买部分了解商品详情、进行咨询后,可以进行购买操作,为自己获取心仪的课程和服务。
    • 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模块涵盖了观看直播与回放、查看学习资料、参与课中练习和互动等内容,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 题库刷题:学员可以在题库部分寻找与课程相关的试题和试卷资源,满足自己课前课后的刷题需求,巩固所学知识。之前已写过一篇文章对题库系统进行单独介绍,见文章 实战分享:题库系统的组成与实现节奏;
    • 学习交流:学习交流部分是学员之间互相交流的社区,也是获取经验分享的平台,帮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启发。
    • 个人管理:个人管理部分包括了缓存下载、订单管理、消息收发、钱包管理等功能,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资源。

    借助以上这些完整的系统和功能,学员可以在各个终端上灵活自由地学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做为在线教育领域的产品经理,深入理解这些系统,心中有个全局地图,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上就是对在线教育中的主要系统的介绍,由于篇幅原因这次只进行整体地简单介绍,之后会在单独的文章中对每个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 7500字案例详解,美业门店预约功能如何设计

    产品设计 2023-08-22

    在很多产品中,预约功能都是很重要一个功能——因为预约并不只是预约了人,还占用了时间和其他的项目资源。这篇文章,作者以我们常见的美业行业的预约功能设计,为我们讲解这个常用的功能如何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预约在线下美业行业中非常常见,先看一个比较典型的美业行业中剪发预约场景:

    小张最近感觉头发长了点,打开手机某商家的小程序,预约周六下午17:00点钟的剪发服务功绩30分钟,并只指定一直的御用剪发师Tony,备注了需要Tony服务、需要停车位信息后,提交了预约信息。

    随后商家后台收到了小张的预约信息,确认了预约后,小张和Tony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推送信息:小张预约了周六下午17:00点的剪发项目,并指定由Tony服务。

    周六上午10点钟,好久不见的朋友老李约小张下午去看电影,小张随即取消了之前的预约,随后Tony手机上和商家后台都收到了小张的项目取消预约信息,Tony周六下午17:00~17:30分钟的时间自动更新为「可预约」状态。

    以上是美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预约场景,涉及到预约、预约管理、消息推送等,当然还会涉及更为复杂的员工预约时间管理问题,下文中细说。

    一、预约为什么这么重要

    1. 预约对门店的重要性

    预约对门店在美业行业中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有效安排资源

    预约可以帮助美业门店有效安排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时间。通过事先安排预约,美业门店可以根据预约情况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可以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最大程度地利用门店的资源。

    以上文的小张预约剪发服务为例,提前预约门店可预先进行人员、服务设施的事先安排,减少服务时长,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服务体验。

    2)避免拥堵和混乱

    美业门店经常会面临客流的高峰期,如果没有预约系统,客户可能会在门店排队等待或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享受服务。这可能导致门店拥堵和混乱,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通过预约系统,门店可以平稳地管理客流,避免拥堵和混乱的情况发生。

    3)提供个性化服务

    预约可以让客户提前告知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门店可以根据客户的预约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剪发师可以提前准备特定的工具、产品或风格,美容师可以根据客户的皮肤需求准备相关材料。通过预约,门店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4)销售和营收增长

    预约对门店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提高门店的销售和营收。

    通过预约系统,门店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流量,并根据预约情况进行工作人员和资源的调配,最大程度地提高门店的工作效率和产能。这可以增加门店的服务容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来增加销售额和营收。

    比如门店通过数据发现小张的剪发周期为大概20天一次,最近半年的理发服务都是由Tony服务。小张到店服务结束后,理发师Tony在于小张沟通后,顺理成章的帮助小张预约了20多天后的周六下午17:00时间点,并成功推荐小张办了一张1年的20次品项卡,使用品项权益支付剪发服务后,算起来比单次剪发优惠了近20%。

    2、预约对客户的重要性

    预约对于美业行业的客户同样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

    1)时间管理和方便性

    预约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预约,客户可以提前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来享受美业服务,避免在门店等待或排队的时间浪费。这提供了便利性,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日程表来安排并享受服务。

    门店可在用户被服务前***分钟进程服务推送提醒,避免客户遗忘以安排行程,推送模块问题下文中单独细说。

    2)避免失望、提升服务体验

    没有预约可能意味着客户需要等待,或者在繁忙的时段无法得到服务,避免客户失望情绪。

    同时通过预约,客户可以享受到优先服务,并获得更定制化的美业体验。预约可以让门店提前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门店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喜好提供专注和专业的服务。这种定制化的体验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升他们对门店的忠诚度。

    3)专业指导和建议

    预约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客户可以在预约时提前咨询门店的专业人员,了解更多关于不同服务和产品的信息。这可以帮助客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在享受美业服务时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总体而言,预约对于美业门店和客户来说都非常重要。

    • 对门店来说,可以帮助门店提高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降低拥堵和混乱,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促进销售和营收的增长。
    • 对客户来说,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享受定制化的服务、避免失望和浪费时间,并获得更多专业指导和建议。

    二、美业行业中常见的预约模式

    美业行业中,门店常见的预约模式各式各样,每个类型的门店年都有自己的预约方式和特色;总结起来基本有有以下3种:

    1. 按服务人员预约
    2. 按服务项目预约
    3. 按服务时间预约

    以上3种预约模式根据门店需要或客户习惯,可同时存在。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些门店会采取付费预约制:即在预约时先一部分定金方可预约,或者付预约项目的全部金额后预约。该种预约模式相对特殊,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中,后续单独写一篇文章介绍付费预约模式。

    1. 按服务人员预约

    1)服务人员预约

    服务人员预约时,需要指定员工进行服务。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人员-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时间点-提交预约。

    如上文中,小张进行理发服务中特意备注了需要Tony进行服务,理发师的优先级比预约时间更重要,如果Tony在该时间不可预约时,小张便不会进行预约。

    2)服务岗位预约

    服务人员预约时,不需要指定员工进行服务,只需要制定特定的服务岗位:如总监、发型师、助理等。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岗位-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时间点-提交预约。

    2. 按服务项目预约

    这类客户以服务项目为首要考虑因素,如剪发、烫发、染发等,至于服务员工和时间可作为次要因素考虑。

    按服务项目预约时,可分为按会员已有的品项进行预约或按门店展示的项目进行预约。

    先来解释下品项的概念:美发行业中,品项是个内部专业词汇,通常也叫次卡,如我们场景的门店中宣传的剪发3次卡,其实就是个3次的品项卡概念。

    美业门店的卡项中通常有品项卡,门店先售卖出品项,后续会员到店服务后耗卡,如:美发店推出10次剪发品项,200元的价格售出后,后续会员消费时划扣相应的次数。

    会员在商家提供的小程序进行预约时,可选择自己已有的品项(项目)进行预约。

    1)会员品项权益预约

    会员权益预约的前提是会员有已购买未消耗完的品项权益。通常的流程为:会员选择自己已购买品项-选择服务人员/岗位-选择服务时间-提交预约。

    会员使用品项预约的好处之一就是方便快速结账。

    具体来说流程就是:会员预约后,到预约时间点到门店进行线下服务,服务完成后会员需要付款操作。

    这时商家可将会员已预约的单据一键转开单,进行收银,服务人员为预约时的指定员工进行关联(如有其他人员可进行编辑),支付方式默认为客户预约时已选择的权益进行快速结账,提高买单流程效率,提升客户买单体验。

    2)普通项目预约

    普通项目预约是指:客户在预约时,选择门店提供的项目清单或者自定义项目类别进行预约。

    • 预约项目:指门店设置的项目资料中的项目。
    • 自定义预约类别:指门店自定义设置的预约类别名称。对于剪发而言,客户可能有不同需求:如总监剪发、发型师剪发,助剪发型师剪发等,对应的价格也是因服务人员而异的。

    但通常的场景是:美发店中的项目见多,而且不同级别或岗位人服务的价格是有差异的,门店的价目表看起来五花八门,让客户直接去选择体验相对较差;而且客户通过对需求也不是十分明确,比如小李打算去烫发,但是需要烫什么形状、是否需要染色等不是十分明确,需要到店后理发师的建议作为参考。

    所以为了提升客户选择服务时的体验,门店通常会通过「自定义项目服务名称」的方式,设置门店预约类型,如:剪发、烫发、染发等。

    具体烫发要烫什么颜色、形状等,可以添加到预约备注信息中,方便门店提前做好准备,或到店后与商家具体沟通需求。

    3. 按服务时间预约

    按服务时间预约的客户对时间较为敏感,比如典型的上班族人群,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不太可能去预约工作日的上下午时间,要么预约晚上要么预约周六日休息时间。

    通常的流程是选择服务时间–选择服务项目(可多个)–选择预约人员/岗位–提交预约。

    具体选择哪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门店需要综合经营方式、理念、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门店的预约方式才是上策。

    以上几种预约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具体需要采取哪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需要门店基于自己的业务、客户习惯或其他因素等做出综合决策。

    三、预约系统设计要点

    1. 预约核心要素

    无论门店采用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预约方式,预约要素一般有以下几点:

    1)预约人信息

    对用户在小程序端预约而言,个人信息(昵称、手机号)和手机号一般会在合适的业务场景去主动获取,预约时对预约人而言,可不展示关于自己的预约人信息。

    2)预约时间

    选择预约项目的开始时间。

    3)预约项目

    被选择预约项目(可一次性预约多个项目)。

    预约的项目数量可做适当控制,当时因某人预约时间过长,导致时间浪费。

    4)预约时长

    预约时间可根据门店的实际运营规则进行设置,单人在同一时间结点是否可能提供多项服务。当会员选择多个项目时,按所选项目中最长的时间进行计算预约,还是按所有项目累计时间进行计算预约。

    同时最大预约时长门店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进行控制,避免客户恶意预约导致时间被占用问题。

    5)预约人数

    可选择预约人数,方便商家进行提前准备,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

    6)备注信息

    会员在预约时,可备注些关键信息:如需要停车、要指定发型师服务等。备注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客户的服务效率和体验。

    对于一些常见场景的备注信息,如需要停车、需要一次性毛巾等业务中常用的场景,系统设计时,可根据业务场景抽象出来做成功能,由商家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自定义设置,供会员在小程序预约时进行选择,如有特殊需求,特殊备注。

    2、预约管理

    1)预约确认

    商家可根据业务经营需要,对会员的预约制定是否需要确认操作的规则。

    对于部分门店商家来说,客源相对较多,需要对预约的客户进行筛选,往往采用预约确认模式。

    当门店在系统中收到会员的会员信息后,在预约确认模块进行操作预约接受或预约拒绝操作,操作预约确认后,才算是一个完成的预约流程。

    当预约接受时,这时客户和员工才会收到预约成功消息推送;当预约拒绝时,应当给会员推送一条预约失败/拒绝提示,为保证体验,商家可备注相应的拒绝原因,方便客户知晓拒绝理由。

    2)预约编辑

    预约编辑是非常场景的场景,当客户的预约时间点、服务项目、服务员工等信息,甚至是备注特殊需求发生变动时,门店应该可以做相应的变更,满足客户的需要。

    部分门店为了客户随意调整预约信息,将修改预约信息权限控制在门店手中,客户端不支持预约编辑,除非取消当前预约后再新增预约数据。

    客户端是否能编辑,及编辑后是否需要门店审核,需要根据门店实际业务场景决定。

    3)预约取消

    客户临时取消预约对美业行业的商家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 收入损失:

    客户取消预约意味着商家失去了一次业务机会,可能会导致收入的减少。特别是如果客户在预约时间临近才取消,商家可能已经为该服务准备了资源,如技师的时间和材料,这些成本将无法收回。

    2. 时间浪费:

    商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提前为预约客户做准备工作,包括重新安排技师的计划、为客户准备相应的服务环境等。如果客户取消预约,商家的这些准备工作可能会白费,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3. 经营不稳定:

    如果频繁出现客户取消预约的情况,商家的经营将变得不稳定。预约的取消可能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经营压力,特别是在人员和资源的安排上。

    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商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明确的预约政策和取消政策,提供更灵活的预约选项、设置适当的预约提醒和确认机制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预约的取消情况。此外,商家还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预约保证金或取消费用,以鼓励客户遵守预约并减少不必要的取消。

    如:

    1. 门店在控制会员取消时,一般会有一定的规则设置,临近预约服务时间点一段时间内不可取消预约,如:预约时间点前30分钟内客户不可取消预约。)
    2. 预约服务前30分钟/60分钟前可发送相应的推送提醒用户,方便用户合理安排时间。
    3. 如需取消预约需联系商家操作,避免客户随意取消浪费门店成本问题。

    同时针对恶意的预约频繁取消,商家可制定相应的惩罚策略:如累计/连续预约取消10次以上,禁止***天内进行预约限制等,从一定程度上去规避会员恶意取消预约问题。

    3. 预约推送

    预约信息推送的好处很多,方便门店、员工、会员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做好相关服务前准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推送形式可以是公众号、小程序、短信等渠道。

    推送主体可分为商家、员工、客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微信对于推送的整改较大,导致推送的体验相对较差,尤其是小程序推送,直接默认成了拒绝推送,导致部分客户在没注意的情况下确认后,收不到推送问题。

    虽然对公众号推送也做了很大的整改力度,尤其是对于滥用营销的模板,但整体而言公众号的推送还是相对最优选择。

    1)商家推送

    待处理预约信息推送。

    当门店的预约需要商家确认时,需要对商家进行消息推送,便于及时处理预约。

    2)服务员工推送

    具体推送场景不再赘述,前文已有相关说明。

    • 已预约信息推送
    • 取消预约推送
    • 预约服务前推送

    3)客户推送

    • 已预约信息推送
    • 取消预约推送
    • 预约服务前推送

    四、预约系统设计关键细节点

    1. 同一时间点预约多人

    对部分门店来说,员工同一时间可同时服务多个项目,如比较常见的染发项目,染发上色后,发型师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相对空闲的,可以去处理其他客户的剪发、烫发等项目,提升员工时间利用率,进而提升个人业绩,对门店和员工来说都有益处。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员工同一时间节点能否被多个会员预约,及最大可被预约人数限制。

    2. 预约项目关联其他服务项目

    预约项目时,部分因为项目属性需要,需要和其他项目共同预约进行服务。

    如小李去美甲店预约美甲项目,指甲上有上次做的美甲没有卸甲,服务时需要卸本甲后再做新的美甲项目,卸本甲需要一定的时间,对门店来说,卸甲月不卸甲的服务时间是不同的,提前选择好关联项目,可帮助门店更好的协调时间安排。

    系统设计时,可考虑针对特殊项目设置关联其他项目服务,在客户预约时,选择项目后弹出已设置好的关联项目供用户选择。

    3. 预约会员价

    预约项目时,除了展示项目价格外,可考虑展示作为会员身份的会员价格,展示会员价有以下好处:

    • 促进会员增长: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吸引更多非会员成为会员,因为他们可以看到通过成为会员可以享受到较低的预约价格。这有助于增加会员基数,并将非会员转化为忠实的会员。
    • 提升会员忠诚度:通过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向现有会员传达他们享受独家优惠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你的机构进行预约服务。
    • 增加预约率:展示预约会员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顾客预约服务。价格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较低的会员价会增加顾客预约的意愿和积极性。
    • 促进增值服务:通过展示预约会员价,可以激励顾客选择更多的增值服务。顾客可能会感受到自己得到了特别的待遇和优惠,因此更愿意尝试和购买额外的服务项目。

    4. 预约项目时间问题

    当客户选择多个预约项目时,商家可根据业务实际经营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约时间规则。一般有2种处理办法:(1)按预约项目中时间最长的项目时间计算预约时间;(2)按所预约项目时间累计计算预约时间。

    单次预约最大可预约时间、单人一定周期内预约次数等,都需要可以根据业务经营需要进行限制,避免恶意预约占用问题。

    5. 自动接受预约

    对于客源相对较少或坪效不足的门店来说,一般采取自动预约方式:即客户预约后自动默认已接受预约信息。

    但对客源相对较多,时间和员工资源都相对紧张的门店来说,往往采用预约手动审核处理方式,尽量筛选出优质、有潜力客户进行优先服务。

    不自动接受客户预约可以带来更灵活、可控和高质量的预约管理,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6. 会员权益预约

    权益预约在前文预约方式为项目预约-权益预约时已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主要目的是一键结账,提升结账效率和体验。

    7. 提前预约时间限制

    门店限制客户提前预约时间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确保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门店需要限制客户提前预约时间,以确保时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排。通过限制提前预约时间,门店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服务人员的时间,避免过度预约和时间冲突,保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防止爽约和取消

    提前预约时间的限制可以帮助门店减少爽约和取消的情况。如果客户可以过早地预约服务,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实际时间到来之前改变计划或者忘记预约,从而导致门店的资源浪费和调整困难。

    3. 预留时间给紧急情况

    限制提前预约时间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紧急情况和临时预约的客户。如果门店完全被提前预约的客户填满,将无法满足突发情况的需求或者临时预约的客户,这会给门店的灵活性和服务质量造成影响。

    4. 确保资源平衡

    限制提前预约时间能够帮助门店更好地平衡不同服务项目和资源的利用率。由于不同服务项目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不同,限制提前预约时间可以帮助门店更好地分配和管理服务资源,避免过多的服务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或者资源闲置。

    设计系统时,需支持客户的可预约时长,及预约后可取消的最晚时间点。

    8. 员工预约时间关联排班问题

    员工预约时间通常需要与员工的排班关联起来,以下是关联排班的好处:

    1. 资源合理分配

    通过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门店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门店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可用性,为预约客户分配合适的员工,以确保服务能够按时提供,并避免资源的浪费或过度占用。

    2. 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

    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可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门店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预约客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预约到自己喜欢或满意的员工,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灵活应对变化

    关联员工的预约时间和排班可以帮助门店更好地应对变化。

    除此之外,如果员工有调班、休假或紧急情况,门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置占用、休息等状态,以适应变化的员工资源情况。

    综上,预约系统对门店、员工、会员等个主体都非常重要,从系统角度,系统设计时综合考虑多种预约场景,为门店预约方式和场景的多样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门店角度,门店需结合运营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约方式并合理设置相应预约规则,不断提升客户预约及服务体验。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