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大变局下,数字零售新变革开启

    设计动态 2023-03-02
    如果用「大变局」来形容当下的电商市场,或许一点都不为过。曾经,我们以为,电商的格局是已经确定了的。然而,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商市场的格局并未确定。大的格局如此,细分领域的格局,同样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改变。无论是淘宝发力电商直播,还是京东布局百亿补贴计划,

    无论电商的格局如何变革,依然逃不过流量、角色和技术这三大方面。而当电商行业发生变革的时候,数字零售也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变。本文作者从流量、角色和技术这三个方面,对数字零售的变革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用「大变局」来形容当下的电商市场,或许一点都不为过。曾经,我们以为,电商的格局是已经确定了的。然而,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商市场的格局并未确定。大的格局如此,细分领域的格局,同样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改变。无论是淘宝发力电商直播,还是京东布局百亿补贴计划,几乎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电商市场的风云再起,衍生于它的新物种们,同样正在酝酿着一场全新的变革。作为电商的「嫡系」,数字零售的发展,同样开始发生一场深刻而又彻底的改变。

    以往,提及数字零售,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对于商家的赋能和改造,无论是微盟,还是有赞,几乎都将B端看成是目标对象和流量主阵地。不得不说,这样一种以B端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确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的,我们看到的一系列零售商家的数字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零售效率的提高,几乎都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然而,正如那些将B端作为目标对象的玩家们一样,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同样也面临着流量难以持续,盈利方式单一的问题。如何改变这样一种困境,并且找到新的破局之法,成为每一个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必然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电商之间的格局尚且稳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电商玩家们「你好我好」的和谐气氛之下,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是看不到太多新的机会和方向的。然而,等到电商的格局被打破,特别是当电商玩家们之间的战役再起,曾经陷入到死胡同的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开始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和突破口。

    在我看来,这样一个突破口,更多地是基于电商本身衍生而来的新模式和新打法所孪生出来的。正是有了这些新模式和新打法,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才找到了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并且开始投身其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无论电商的格局如何变革,依然逃不过流量、角色和技术这三大方面。因此,当电商行业在这三个方面发生变革的时候,数字零售,同样未能幸免,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变。

    一、从流量上来看 其实,以往的电商时代,是一个以流量为主导的年代。对于电商玩家们来讲,它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如何将那些尚未被电商化的流量进行电商化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以下沉市场、小镇青年为代表的诸多带有浓烈的流量气氛的概念的出现。

    不得不说,对于流量的不断细分,的确是让电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的。然而,纵然是有再丰沛的流量,都有枯竭的那一天,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获取为主导,必然是无法持久的。于是,我们看到的是,电商行业开始从流量时代进入到了留量时代。

    当下,电商行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的,其实就是留量时代。在留量时代,考验玩家们的并不是将那些尚未被电商化的流量进行电商化的问题,而是考验玩家们如何留住和激活现有的流量以及从别的玩家们手中来获得新的流量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才看到了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玩家进入到短视频、直播电商的赛道;我们才看到了淘宝有了特价版、京东开始了百亿补贴。可以说,流量策略的改变开始催生出电商行业的新变革。

    在电商开始发生变革的大背景下,数字零售,同样需要发生一次深刻变革。我认为,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应当发挥好的是,如何留住和激活现有流量的问题。无论是借助数字化的工具也好,还是通过数字化的运营手段也罢,只要能够找到留住和激活现有流量的方式和方法,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才能在电商新变局下,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

    二、从角色定位上来看 对于电商行业来讲,它的最为经典的模式便是平台和中心的模式。我们看到的淘宝,我们看到的京东,我们看到的拼多多,几乎都可以划归到平台和中心的模式里。不得不说,在那样一个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电商化并不充分的年代里,借助平台和中心化的模式,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的。这是我们看到的以淘宝、京东和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之所以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然而,等到电商化相当充分,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刻,仅仅只是做平台和中心,仅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开始失去原有的效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告别平台和中心的模式,通过自身与上下游的深度融合来找到新的发展新方式,成为几乎所有电商玩家们的新共识。我们看到的是,以犀牛智造、京造以及多多工厂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与产业端深度融合的「新工厂」,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来讲,其实,同样需要改变自身仅仅只是做平台方,仅仅只是做赋能者的传统定位,更多地去寻找与它们以往所赋能的对象建构一种全新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当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不再是一个第三方,不再是一个游离于产业之外的平台,而是成为了一个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存在,他们才算是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

    三、从技术层面上来看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的背后,都有着它的技术的源生动力的。我们之所以会看到那么多的传统电商平台,其实,它的源生动力是互联网技术。可以说,正是互联网技术才催生出来了那么多的电商平台和那么多的电商新模式。

    当下的电商行业之所以会进入到这样一种大变局之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商行业的内在驱动的技术,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如果对这样一场变革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以数字化为主导的新技术的变革,才是最基本的驱动力。

    事实上,数字化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在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之下,还有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基础等等。可以说,这些数字化的技术开始从内在改造传统电商,让传统电商发生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度变革。

    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电商玩家之所以会开始布局新的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开始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来寻找解决的方案和方法。无论是数字虚拟人的直播,还是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其实都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之上衍生而来的。

    当新技术开始策动电商行业的新变革时,数字零售,同样需要开始进行一场以数字化为主导的新变革。在我看来,这样一场数字化的变革背后,数字零售的玩家们需要通过数字化的元素来替代传统的元素,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流程来替代传统的流程,需要通过数字化的形态来替代传统的形态。对于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风口。只有抓住了这样一个风口,数字零售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零售,而非仅仅只是一个互联网的代名词。

    结语 当电商的风云再起,数字零售的一场乱战,未能幸免。然而,无论电商行业如何改变,始终都逃不过流量、角色和技术这三大方面。透过这三大方面,我们可以数字零售本身同样将会发生一场深度变革。以此为开端,数字零售将不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存在。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报复性旅游刚来,旅游电商就打起来了

    设计动态 2023-03-02
    “什么时候出去耍?”出国游的政策一恢复,看旅行攻略、选目的地、排年假档期就成了Monica工作之余的头等大事。她笑说自己是“一只冲出栅栏的猪”,迫不及待地要奔向诗和远方。 三年大疫过后,随着全国人民的生活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人们想要旅游的心也是蠢蠢欲动。 根据

    人们在出游方面的需求在今年一定程度上迎来了爆发,旅游APP们自然也是“蠢蠢欲动”,但是如果旅游APP想在这阵风潮中获取更多用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内容旅游型APP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竞争格局呢?

    “什么时候出去耍?”出国游的政策一恢复,看旅行攻略、选目的地、排年假档期就成了Monica工作之余的头等大事。她笑说自己是“一只冲出栅栏的猪”,迫不及待地要奔向诗和远方。

    三年大疫过后,随着全国人民的生活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人们想要旅游的心也是蠢蠢欲动。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在上海,一些出国首发团的名额可以用“秒没”来形容。

    也是在近期,旅游行业的投融资开始变得活跃起来。1月30日,镇江旅游发展发行3.1亿元超短期融资券;2月9日,南京旅游集团拟发行6.14亿元短期融资券;西域旅游和众信旅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券也获得了大金额的买入。

    旅游业的复苏,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们都为之欢欣鼓舞,这其中就包括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马蜂窝。

    马蜂窝创立于2006年,2010年开启公司化运营。它在官网宣称,是中国领先的旅行玩乐社区,也是中国年轻一代用得更多的旅行App。

    2月15日,马蜂窝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笔“救命钱” ,由贵州省创新赋能大数据投资基金、贵阳创投、贵阳观山湖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投资。据悉,该笔资金将用于内容体系建设和新型供应链重塑。

    对于这笔融资的用途,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表示:“我们将把这笔资金用到内容体系建设和新型供应链重塑中,为更多年轻用户提供随需应变的旅行决策服务的同时,也会通过数字化工具为旅游目的地和各类旅游业态赋能。”

    然而,走出疫情是否代表着马蜂窝也能走出至暗时刻?答案并不尽然。因为马蜂窝所面临的敌手并没有变少,活下来的旅游App势必会发起猛攻。而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旅游垂直型内容App,马蜂窝还得直面自己最难应付的对手——小红书。

    小红书和马蜂窝各自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内容型旅游App竞争格局几何?后疫情时代,小红书和马蜂窝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一、内容之争 2月的这笔融资是继2019年5月获腾讯领投2.5亿美元融资后,马蜂窝获得的新一轮融资。至此,从2011年获得今日资本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算起,马蜂窝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厚朴基金、高瓴资本等众多明星机构。

    作为一个旅游垂直内容社区平台,马蜂窝之所以能够在资本市场有所斩获并赢得消费者的喜爱,靠的是其核心竞争力——旅游社区体系。

    相对于纯粹的旅游App,马蜂窝的优势在于,它能以内容作为切入口,吸引广大用户,以客户的需求为抓手,形成内容种草,进而转化为直接消费。

    同时,相较于其他平台需要在不同App间跳转,马蜂窝的垂直平台模式可以使用户达成一站式“推荐+消费”转化模式。酒店、机票、门票等预订和旅行社、自由行、半自助游套餐等都是平台营收的一大来源。

    2017~2018年,马蜂窝尝试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电商模式,谋求流量快速变现。彼时,马蜂窝打造了从大交通、酒店、门票、旅游度假产品、餐饮、购物等在内的完整的旅游消费产业链,引入了一大批旅游商家在平台开店,旅游产品丰富度和数量上甚至一度与OTA(Online Travel Agency,即在线旅行社)看齐。

    在这一模式之下,2017年马蜂窝全年GMV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18年,马蜂窝GMV实现130%的增长,突破两百亿关口。

    然而,随着互联网各大流量平台爆发式的崛起,马蜂窝以内容为切入点的这一优势很快被打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红书。

    在逐渐成为流量平台头部企业以后,小红书所覆盖的范畴从出道时的美妆领域拓展到了全品类,其中就包括旅游。甚至旅游词条在小红书的增长速度大有超越美妆的苗头。

    早在2020年,比达咨询就曾发布报告称,2020上半年度,用户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对传统OTA平台、旅行垂直社区依赖降低,小红书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出行决策平台,有63.7%的用户使用。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统计,在用户旅游决策方面,2020上半年小红书就已超越携程、飞猪、马蜂窝、同程旅行等传统旅游服务平台,成为消费者旅游决策的第一入口,而用户在旅行结束后又回到小红书进行分享和二次传播,便形成内容闭环。

    令马蜂窝瑟瑟发抖的是,由于小红书的出现,许多用户更偏向于在流量更大的平台上种草与被种草,久而久之就淡忘了马蜂窝、穷游网这些单纯涉及旅游的垂直型内容平台。

    “ 想不起来用”对App而言是最具有杀伤性的 ,“被替代”意味着平台本身缺乏不可替代性,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客户黏性。

    同时,用户的减少也使得不少旅游博主和KOL转投其他阵地,导致平台优质内容减少,难以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马蜂窝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蚕食。

    除了小红书外,各大OTA平台都在加码内容方面的建设。携程曾表示要通过旅拍、直播、点评、KOL等不同手段构建内容生态,飞猪则计划培养3000位旅游行业达人。竞争可谓无处不在。

    马蜂窝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OTA和流量平台进入旅行内容赛道,种草信息过载。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效、符合游客需求的内容,这成为众多涉足旅游的平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谁能做出真正差异化、有价值的内容,谁就能在一开始抓住消费者的心。

    二、变现之殇 “小红书现在对我来说相当于一个搜索软件了。想买什么东西,或者想去哪儿玩的时候,就打开红色软件去上面搜索一下,非常方便。”Monica这样定义小红书在她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但实话实说,虽然我买什么前都喜欢先上小红书,翻一翻别人的使用感受和相关测评,但实际买的时候还是去主流的那几家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之类的;旅游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完了攻略直接上携程、飞猪、去哪儿网上买。毕竟别人的选择更多更全一些。”Monica的发言代表了大多数用户使用小红书时候的习惯,小红书之于用户,更多的是一个搜索平台而非消费平台。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最早和小红书合作的露营商家之一,LIGHT露营创始人张怡曾对媒体表示,“小红书虽然是目前露营市场声势最大的,但平台内的成交率没有想象中的高。来到露营基地的客人里,在小红书下单的不足15%。”

    搜索引擎——经营多年的小红书,身为顶流却收获了一个略显尴尬的代称,依然受困于难以变现的窘境。

    和所有内容型平台一样,小红书的变现渠道清晰却局限:一是广告类;二是消费类。

    2020年小红书广告业务营收实现3倍增长,为6亿~8亿美元,约占总营收的80%。显然,两大变现渠道的占比可以用失衡来形容。极度依赖广告的现状,也印证了内容型平台直接形成用户消费的难点所在。

    目前,在抖音、小红书等App中,暂时无法达成完整的OTA服务,许多消费者在抖音和小红书被内容种草后,无法在平台直接下单,更多的是转向飞猪、去哪儿网等平台自行购买相关旅游业务。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站式旅游消费并非刚需,更多的人选择了分步骤走:种草归种草;消费归消费,两者往往是割裂的。此外,由于用户在旅游这样的大项支出上往往会花大力气比价,多平台切换反倒成了一种刚需。

    业内已经总结出一个公式:产品出圈=5000篇小红书笔记+2000篇知乎回答+直播间买坑位(李佳琦、老罗等)。

    然而, 种草不等于拔草。为他人做嫁衣成为了小红书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品牌火了,露营火了,用户下单却不在小红书上。

    “破局,必须破局。”小红书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三、破局之道 小红书率先出击的方向是露营,堪称露营时尚的第一推手。

    为什么选择露营为第一方向?首先,在最开始时,露营是一个相对小众、各大OTA涉猎不多的旅游领域,小红书反而具有先发优势。

    其次,露营的氛围感和出片率使其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同时也和小红书的平台定位具有高契合度。此外,露营近郊游、市内游的特点符合人们在疫情期间养成的习惯,并且在旅游板块里达到相对高的消费频率。

    2022年6月,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专题洞察》中表明,小红书是目前用户获取露营信息、分享露营体验的首选平台。小红书的种草功力毋庸置疑,在平台的推动下,露营从籍籍无名的小众项目一举成为了过去两年最火的新兴旅游方向。

    2022年7月,由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璞真乡里(上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露营地服务、游览景区管理、游乐园服务、公园、景区小型设施娱乐活动、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和票务代理服务、休闲观光活动等。

    除此之外,小红书不仅自建线下营地“安吉小杭杭”,还上线了自营店铺“小绿洲”,专门出售露营用具和其他户外用品,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

    不久前,小红书申请注册了“小红书文旅”“REDVILLAGE”“小红书露营地”“REDCAMP”“小红书营地”等商标,目前都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小红书之心,路人皆知。

    从种种迹象来看,小红书几乎涉足了旅游业的方方面面,直接打通了旅游业的上中下游。可以想见,在不久的未来,小红书还将致力于打通景点门票、景区交通、餐饮、机酒预订等环节。届时,小红书将不仅仅是一个种草机器,而是成为一个能够形成旅游闭环的平台。

    小红书是否会成为搅动在线旅游业的鲶鱼?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对马蜂窝来说,敌人的雄心壮志将会投射出行业未来更为惨烈的竞争。

    如果纯拼流量,马蜂窝显然要逊色于小红书一筹。所以,构建更深入的内容、更吸引人的旅游项目路线,将会是马蜂窝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马蜂窝已经动身了。2020年底,马蜂窝对旅游攻略内容体系进行了一次大变革,推出了全新攻略品牌——北极星攻略。

    在创始人陈罡看来,用户需要的不是成堆的攻略,而是真正有用的攻略。而北极星攻略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坚持”和“一个改变”。

    所谓“一个坚持”,是指马蜂窝始终坚持以长内容为主,聚焦在“行前”为用户提供最完备、系统和科学的旅行规划策略,谋求最大限度提升用户旅游消费决策效率。

    比如,在马蜂窝的澳门北极星攻略中,不再是一篇传统的长图文,而是将攻略分为《第一次去澳门》《小众秘境在哪里》《散步游玩线路》等针对不同玩法的系统化、结构化攻略。

    图源马蜂窝

    “一个改变”,则是马蜂窝加强了对“即时攻略”中碎片化短内容的利用,以北极星攻略社群为主阵地,旅行者可以在群内实时咨询旅游目的地攻略信息以及商品服务,目的地攻略专家会提供专业解答,并严选服务和产品,根据旅行者需求给出消费决策的建议。北极星攻略同时加入了补充、纠偏和验证环节,可以最快速给出游客想要了解的旅行资讯,帮助游客解决最棘手的信息差问题。

    就在2023年初中国开始调整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解除对国内旅行的限制,松绑对出入境的防控管理,北极星攻略也第一时间更新了国内外目的地的相关出游信息,哪些国家地区可以实现“0+0”、哪些国家地区可以护照换新、总结境外各国的签证申请要求,组建“北极星玩遍世界交流群”,通过“即时攻略”在线解答目的地及旅行问题,反应速度以及召唤用户回归的信号让马蜂窝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除了小红书和马蜂窝双方的斗法外,两者还需要考虑市场份额的问题。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携程旅行市场占比达36.3%;美团占20.6%的市场;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飞猪旅行合计占比36%。换言之,留给其他平台的在线旅行市场份额只剩7.1%。

    消费者是很现实的。内容实用、线路好玩固然重要,但价格的因素同样不可或缺。 怎样让自己打造的闭环成为一个高性价比、高娱乐性之选将直接关乎未来的成败。

    三年过后,消费者的热情如同甘霖滋养着干涸已久的市场土壤。

    所有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翻篇后的焕活新生。然而疫情带不走的是依旧不变的竞争。无论是小红书还是马蜂窝,他们想做的绝不仅仅是“旅游中介”,而是打败OTA,成为旅游行业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转眼几年后再回头看,下一个属于旅游的花季里,谁能成为市场中一枝独秀的内容型平台,是小红书?是马蜂窝?抑或是异军突起的另一位呢?

    作者:考拉是只鹿;编辑:葛伟炜

    原文标题:报复性旅游刚来,马蜂窝和小红书就打起来了

    来源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用深度案例、前沿观点,和你一起探索新零售的1001种可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零售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云厂商之战,战至“边缘”

    设计动态 2023-03-02
    随着ChatGPT的爆火,人工智能产业对于算力的需求,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当前,以传统计算集群为主的算力解决方案,已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一场关乎国内外云大厂的算力革命,正在被加速发起。 一个标志性的趋势是,以国外亚马逊AWS,国内阿里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

    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之中,国内外大厂对于算力的需求迎来了大爆发,而边缘计算这一板块,就成为了大厂们争相涌入的领域。那么,目前国内外大厂在边缘计算模块已经呈现了怎样的布局?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与解读。

    随着ChatGPT的爆火,人工智能产业对于算力的需求,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当前,以传统计算集群为主的算力解决方案,已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一场关乎国内外云大厂的算力革命,正在被加速发起。

    一个标志性的趋势是,以国外亚马逊AWS,国内阿里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云大厂,疯狂涌入边缘计算这一新板块,与各大电信运营商、CDN厂商开展合作推出了更低时延的边缘云。

    一、还在抢滩中 今年2月中旬,AWS宣布推出模块化数据中心(AWS MDC),作为美国国防部价值90亿美元的联合作战云能力合同的一部分。

    “随着数字战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国防客户越来越需要在战术边缘访问云功能。”AWS国防总监Liz Martin表示。

    事实上,不光是AWS在边缘计算上有所布局,微软Microsoft Azure、谷歌云平台 (GCP) 和Oracle Cloud在去年底一起赢得了美国国防部云计算合同的投标权。

    如果说边缘计算被运用在军事领域还比较少见,那么目前市面上更积极的拥抱者,便是移动通信企业。日前,国外移动通信公司T-Mobile表示正在和AWS合作,T-Mobile的5G解决方案将与AWS 云服务相结合,使客户能够部署5G边缘计算。

    再放眼国内,诸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等数得上名的云大厂,不约而同地加速布局边缘计算。

    基于统一的飞天底座,阿里云的边缘云逐渐演变为两种服务形态:ENS边缘节点服务与 ENS云联产品。前者属于公有云,后者属于混合云。

    在基础设施服务之上,阿里云边缘云还具备边缘容器、边缘函数计算、边缘视图计算、以及基于边缘云资源安全等服务。

    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商业化变现,除了提供通用能力之外,阿里云的边缘云也深入了云游戏、广电、视频、零售等领域,推出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同样,华为云换了个说法,将边缘计算包装成了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架构。据华为云所言,该架构结合了多种边缘计算的方案,可以将云的能力延伸到业务所需要的各个位置,牵引产业云架构变革。

    具体来说,这个架构按照时延需求,分成了三条产品线:智能边缘云IEC、智能边缘站点IES以及智能边缘平台IEF。

    其中,智能边缘云IEC部署在城域热点区域,满足低于10ms的时延体验,承载大流量和低延时业务的边缘基础设施;智能边缘站点IES可部署在客户本地机房,满足低于5ms的时延要求;智能边缘平台IEF则是可运行在第三方硬件上的软件,把云上的AI算法和软件能力推送到边缘,同时可满足低于1ms的时延体验要求。

    软件+硬件+云,便是华为云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架构的核心逻辑。通过此架构,这些年华为云也积累了不少像虎牙直播、用友等一众大客户。

    2018年前后,在国内直播行业大洗牌之际,很多直播平台出现了提升视频、直播用户观看体验的痛点,百度智能云的边缘云业务也就此而起。

    经过几年的摸索,百度智能云在边缘云领域,由CDN边缘、移动边缘和端边缘三条产品线形成了边+云+端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按照场景来划分产品的。

    其中,CDN边缘是基于百度自建的CDN节点,提供边缘算力,将网络延迟控制在20ms以内,从而满足客户上云需求;移动边缘则基于5G基站或园区机房,提供平均延迟10ms以内的算力,可支撑车路协同和远程医疗等场景;端边缘则向客户提供了边缘盒子、边缘云服务器等现场级边缘算力,支撑智慧工地、智慧工业、园区等超低延时场景。

    可以看出,国内外云厂商,尤其是资金比较雄厚的云大厂,都在布局边缘云。不过,相较于国外,国内云厂商对于边缘云只是一个初步涉水的阶段,在市场真正爆发之前,大家其实都在抢滩。

    二、一场算力革命 中国边缘云市场,离爆发不远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2H1》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规模总计3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50.8%;其中,边缘公有云服务、边缘专属云服务、边缘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7.1亿、4.4亿和9.2亿人民币。

    边缘云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与看待这一新兴物种?

    IDC认为,边缘云是服务商或用户基于业务需求,将公有云服务或私有云解决方案,由少数或单个计算节点(中心节点)向边缘节点自然延伸而形成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典型形态包括边缘云服务与边缘云解决方案两类。而边缘云,也被称之为边缘计算。

    如果说以上偏学术性的描述比较难理解,那么在这里「科技新知」将其与云计算相对比,即可更清楚地感知这门新技术:

    工作场域:云计算在中央数据中心或远程服务器场中处理数据;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在网络边缘或附近处理数据。 延迟性:当数据传输到远程位置进行处理时,云计算可能会有更高的延迟;因数据靠近源地方处理,所以边缘计算具有低延迟特性。 管理方式:云计算提供了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边缘计算需要更靠近边缘设备的分散控制和管理。 应用场景:云计算非常适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应用;边缘计算非常适合低延迟和实时处理至关重要的物联网和其他时间敏感型应用程序。 边缘计算最重要的工作原理,即位于本地附近(即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或微数据中心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以此创建一个本地微型数据中心来处理信息,进一步发送到云端或企业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的兴起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推动,不仅是对于延时有很大要求的AR/VR、元宇宙、自动驾驶等行业需要边缘计算,像建筑、医院、农业等领域也离不开。

    例如,边缘计算可用于实时分析监控录像,以确保所选建筑物的安全;医院边缘计算使医生能够通过分析和 AI 获知异常患者数据;农业领域的灌溉系统检测土壤水分水平并实时调整用水量。

    总的来说,边缘计算受到热捧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低延迟:边缘计算在本地处理数据,减少远距离传输数据的需要,从而降低延迟和加快响应时间。 低成本:从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在本地进行分析,因此不需要高带宽。 可靠性:即使没有互联网连接,边缘计算也可以继续运行。 随着云市场的逐渐饱和,一些云计算大厂试图拓宽边界来进一步稳固地位。从2018年开始,边缘云逐渐成为主流厂商的必要选项。

    再加上,物联网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连接设备和数据处理问题,设备管理、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刚需。

    根据IDC Futurescape相关预测,到2026年,50%中国企业的CIO将要求云和电信合作伙伴提供安全的云到边缘连接解决方案,以保证数据收集的性能和一致性。

    三、最后一块拼图 虽然说边缘计算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但如果站在全局视角来看待它,也会发现缺点以及厂商们要面临的挑战。

    首先来说目前已发现的缺点:

    复杂性:实施、维护和升级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有限的可扩展性:由于受到边缘物理基础设施的限制,因此边缘计算资源很难扩展,从而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集成难:由于目前不同企业之间、同一家企业会用到不同的边缘设备和系统,导致两者可能出现不兼容的状况,从而很难将多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中。 再来看厂商需要面临的挑战:

    1)安全问题

    虽然说边缘计算可以通过保持本地处理来使系统更加安全,但其基础设施和设备本身的安全措施也需要自己来做,比如访问控制、流量监控、数据备份和保护协议等。

    边缘计算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从现实角度来讲,在安全基础设施上布局得还不太完善,因此更容易被黑客盯上。根据《Securing the Edge – AT&T Cybersecurity Insights Report 2022》调查数据显示,有74%负责 IT、安全的管理者表示,他们的企业可能受到威胁。

    对于云厂商来说,作为服务提供方,如何保护好客户的安全与隐私,是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2)硬件

    边缘计算厂商需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硬件。由于边缘计算需要在本地进行的同时确保速度,因此需要足够的带宽和数据存储空间,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这十分考验公司的资金实力。

    云厂商如何平衡好硬件成本与客户服务满意度,短期内可能需要通过管理和运营手段来达成,但长期内还需要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急流勇进、一路狂飙的边缘计算,已经出现一些关键性发展趋势。

    ① 边缘计算+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边缘计算有着更高的期待,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可能,边缘计算+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近几年,物联网技术一直在增长,尤其是在工程、供应链和制造等工业领域中。不过,当越来越多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世界各地时,企业也需要有新的计算解决方案来满足快速、连续的数据处理需求。

    边缘计算+5G可以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从边缘处理数据可以让企业更快地处理数据并优化物联网系统,例如自动化工作流程。而5G是无线通信的最新发展,它不仅为边缘计算带来了新的峰值速度和更低的延迟,网络速度的提高还为遥远的传感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让实时更新也更加便捷。

    6G是5G系统未来的延伸,虽然目前仍在开发阶段,但6G将比5G拥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容量,未来也将为边缘计算插上更硬的翅膀。

    ② 容器化之战

    前面提到的硬件之伤,是云厂商在布局边缘计算过程中最难跨过的坎,但容器和 Kubernetes (常简称为K8s)或许能成为解药。

    容器和容器原生存储,具备持久存储、高可用性等特性。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轻松实现云与边缘之间的无缝迁移。

    K8s对网络、存储、计算进行了编排,从而较大程度提升了资源弹性,真正实现按需使用,降低用户成本。

    因此,容器和K8s成为边缘计算的理想平台,这似乎也正是目前云计算大厂入局To B的最后一块拼图。

    参考资料:

    《IDC:2022年上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同比增长超50%》,IDC 《The cutting edge: Edge computing trends to watch in 2023》,technolog 《Don’t curb your enthusiasm: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edge computing》,techrepublic 作者:苌乐;编辑:伊页

    来源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洞察技术变化背后的产业变迁。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科技新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小红书“复刻”微信,微信“内造”小红书

    设计动态 2023-03-02
    随着互联网增长红利逐渐见顶,各大互联网平台对流量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而为了寻找新的业务可能性,各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拓宽自身边界。在此背景下,目前最为“吸睛”和“吸金”的社交、电商、种草、短视频等领域,就成为了各家重要发力方向。 不过,也正是由于互联网企业们各自都

    为了寻找更多业务的可能性,各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拓宽自身边界,产品越来越向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发展。例如微信公众号吸纳种草的图文形式,小红书积极拓展社交形式。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着互联网增长红利逐渐见顶,各大互联网平台对流量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而为了寻找新的业务可能性,各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拓宽自身边界。在此背景下,目前最为“吸睛”和“吸金”的社交、电商、种草、短视频等领域,就成为了各家重要发力方向。

    不过,也正是由于互联网企业们各自都在不断朝着对方擅长的领域渗透,其产品也开始越来越向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发展。

    因此,作为当下活跃用户最多的一批平台,淘宝、微信、抖音、快手、美团、知乎、B站、小红书……总能在各自的身上找到其他平台的影子。而近日,微信和小红书取长补短、跨界融合的消息就十分受外界关注,小红书的新动作围绕社交展开,微信公众号也在吸纳种草的图文形式,这二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偷袭”着对方的阵地。

    一、小红书“偏爱”社交 老实说,国内企业一直以来就对社交这一细分赛道十分重视,其在社交上的布局也从未停止,只近三年,互联网大厂就推出了数十款社交产品,囊括陌生人社交、婚恋社交、职场社交、音乐社交、兴趣社交等多个细分领域。其实,不仅互联网大厂一直在探索社交新玩法,内容社区小红书也一直在对社交进行着各种新尝试。

    继早前内测新功能“语音现场”,主打音频社交之后,小红书又在近日更新了群聊功能,上线了偏向陌生人兴趣社交的“群聊广场”,并且还推出了主打照片社交的密友社交功能“咻咻”。而小红书之所以屡次将目光聚焦在社交上,其中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一来,小红书面临流量和变现焦虑,发力社交能助其挖掘新的流量入口。

    随着互联网增速逐渐放缓,小红书的流量和变现焦虑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本质是争夺流量,但在存量竞争时代,比拼的却是谁能把更多用户留在平台上。而社交产生的流量粘性最强,是减少用户流失的最佳手段,因此小红书对社交流量的渴望十分迫切。而这次小红书推出新的社交功能来增加用户黏性,除了挖掘新的流量之外,也能够在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提高内容种草的转化率。

    二来,小红书种草大本营遭到外部侵袭,布局社交能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种草的优势愈发凸显,互联网企业都在尝试从不同的方向进入种草领域。除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都已经布局专门的种草社区外,抖音也在不断发力图文种草,而且抖音发力的方向恰恰是小红书的优势领域。小红书核心的种草大本营被围攻,加之其电商业务无起色、广告业务受打击,找寻新业务就变得刻不容缓,而社交则能让小红书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三来,社交是所有业务的连接器,小红书进军社交能够为其其他业务提供支撑。

    小红书虽然是图文时代发展势头最猛的内容平台,但由于时常出现“站内种草,站外拔草”的情况,一直无法打造从种草到交易的电商闭环,也就难以摆脱变现能力单一的困境。而社交作为所有业务的连接器,不仅具有很高的粘性,还能够和其他业务进行协同。小红书推出社交玩法,用户打开小红书的频次和停留的时间也会增长,小红书就有机会培育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二、微信“执着”种草 如果说社交是互联网大厂较为关注的细分赛道之一,那么种草就是其争相涌入的新风口。近几年,字节、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一众大厂皆推出产品试水种草,腾讯作为其中一员,也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争夺种草这个赛道。只不过,继搭建种草的产品组件均以失败告终之后,腾讯这一次将种草放在了微信公众号内。

    前不久,微信公众号将图片消息功能进行了改版升级,不仅有了一个更轻巧的多图文载体,字数限制也从140字扩充至1000字。本次升级的功能在排版模式与阅读方式等方面,都与小红书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可以说,微信正在平台内孵化一个类似于小红书的生活内容社区。而微信之所以持续探索种草生意,自然也有着多方面考量。

    一是,微信公众号整体发展式微,布局种草有助于丰富公众号形式,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近年来,“抖快”、头条、小红书等平台通过不同形式对微信公众号的流量进行了掠夺,分走了其在媒体、娱乐、图文等领域的影响力。根据易赞大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整体的打开率从2018年的2.3%下降至2020年的1.1%。而对图文消息的改版,则能够丰富公众号内容形式,补足公众号的内容空缺,进而吸引更多差异化用户,抢占用户碎片时间。

    二是,微信公众号受限于产品形态,发力种草有助于降低其媒体属性,从而提高商业转化率。

    小红书凭借“内容+社交”以及“KOL + KOC”的双驱背书,其购买转化率和复购率远高于行业均值。因此对于存在变现焦虑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图片消息”功能优化了微信公众平台,使其为创作者提供了多样化内容生产土壤,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内容消费形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流量触顶与变现困难的问题。

    三是,种草模式能与微信的熟人社交链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更好为其电商业务服务。

    相比视频和文字形式,图文形式的“笔记”创作与互动门槛更低,且能丰富用户接触内容,形成独特的消费场域。因此微信公众号图片消息呈现模式的升级,除了培养用户“种草”心智,以更灵活的图文形式承接电商外,还能与其熟人社交链形成协同效应,帮助其其他业务和产品实现进一步的迭代和发展。

    三、社交关山难越 作为重要的流量入口,社交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一直想要征服的一片沃土。然而有微信和QQ两座大山在前,字节、快手、阿里等玩家前赴后继、轮番上阵,也只能是铩羽而归。显然,社交没那么好做,而小红书想要在社交这条路上获得成功,也少不了要面对诸多困难。

    首先,痛失先机,很难打开崭新的局面。

    众所周知,在强关系链的熟人社交中,微信和QQ已经做到了极致,小红书的社交想要在这条路上获得成功,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而在陌生人社交中,不仅有陌陌和Soul长期占据头部位置,爱聊、觅伊、他趣等后来者也一直层出不穷,更不用说兴趣社交、音乐社交、视频社交等细分场景下的社交产品也时常有人试水。因此,对于在各个赛道都失去了先发优势的小红书来说,要做出一款爆款社交产品十分困难。

    其次,外敌众多,想要成功突围绝非易事。

    微信及We Chat凭借12亿左右的月活,拿下了大众社交的头把交椅,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存在。而小众社交软件,虽然确实能从微信之外打开一片市场,但小众社交门槛很低,字节、阿里、百度、网易、京东、小米、快手等大厂都有参与,在这些不缺资金、流量、技术的玩家的重重包围下,小红书想要突围并不容易,而要摒弃“旧瓶装新酒”的理念,造出一款真正挖掘并满足年轻人社交需求的产品只会更难。

    最后,内忧更甚,想要做出成绩相当困难。

    一款社交产品的做大做强少不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除非企业非做社交不可,否则断不敢进行这样的尝试。因此,小红书虽然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交的探索,但同样的其对社交的投入也并不算多,基本都是小规模试水。而一旦进入不了社交行业的“深水区”,自然也就很难做出一款能够与微信这样的巨无霸相较量的社交产品。

    四、种草远水难渡 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而言,种草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了,而内容种草玩法中可能会面临的优质内容难寻、深度种草难行等难题也早已是“老生常谈”了,因此,对于试图在平台内部打造一个小红书的微信而言,尝试种草必然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一方面,种草的形式虽然容易模仿,图文内容的构建和社区氛围的营造却是难上加难。小红书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主要依赖于内容供给与互动氛围,因此,微信公众号多图文内容的核心也在于内容的供给量与互动氛围。只不过,与小红书强社区属性不同,微信是媒体属性多于社区属性,对于刚刚布局的微信公众号而言,其图片消息也仅仅只有社区的影子,“话题”背后也不像小红书一样有很多留言和评论做支撑,互动氛围就会大打折扣。

    而且,社区是强运营产品,刚刚开始种草的微信公众号尚且缺乏成熟完善的运营体系,而没有更多的运营支持,也就很难像小红书一样,形成类似于垂类主播与优质创作者之间的建群合作,而光靠创作者本人来维持运转,便也很难实现流量扩大化,其图文内容的热度和展示空间也会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种草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微信公众号原有的内容体系产生矛盾,从而打击创作者热情。微信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微信公众号引入更多种草类内容,就会瓜分掉原本长内容的注意力,也势必会对原来的内容创作者造成一定的冲击。小红书的个性化推荐形式,可以让很多创作者在这个流量池内得到展现,但微信的公众号号主却要面临“分发不确定、流量不稳定”的问题。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种草大王”小红书探索社交遇到困难在所难免,“社交霸主”微信布局种草遭遇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无论是小红书想要翻过社交这座大山,还是微信想要真正踏入种草社区的门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当前,小红书和微信能做的也就是在不断开拓的同时坚守自己。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谁能玩转互联网搜索的“烧钱游戏”?

    设计动态 2023-03-02
    以往,第二都是那个不会被记住的角色。第二个登录月球的宇航员,第二个做出灯泡的发明家哦,第二个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它们不是不出色,但有阿姆斯特朗、爱迪生、苹果公司珠玉在前,第二名总是更难被记住。 只是在名声没那么大、赚得没那么多之外,第二名也有第一名羡慕的机

    微软和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已经展开了对弈,而在这场对弈中,可以看到,国外科技巨头想要展开布局的新搜索方式,其成本是相对较高的,对话搜索的形式落地和赚钱能力,也还有待进一步考量。一起先来看看作者的分析与解读吧。

    以往,第二都是那个不会被记住的角色。第二个登录月球的宇航员,第二个做出灯泡的发明家哦,第二个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它们不是不出色,但有阿姆斯特朗、爱迪生、苹果公司珠玉在前,第二名总是更难被记住。

    只是在名声没那么大、赚得没那么多之外,第二名也有第一名羡慕的机会。

    一、第二的好处:烧钱更「开心」 同为大公司,微软和 Alphabet 境遇不同。一个手握 OpenAI 这样前途无量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另一个多年下注人工智能,但推出的 Bard 却答错问题,导致股价狂跌。

    归根结底,导致这种差别的都是两个产品。Google 搜索和必应,搜索领域最大的两个搜索引擎。你去掉必应,Google 依旧可以拥有「最大的」名头,但必应得搭上 Google 才能成为最大的「两个」搜索引擎之一。

    今天这两个搜索引擎的境遇却恰恰相反。必应备受期待,Google 被人质疑,一切都是因为二者训练出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被应用到对话搜索时的表现有差别,而这种差别不仅代表两家公司人工智能的技术储备差距,也代表它们在问答搜索领域前景的差距。

    除了本身语言模型的差距,摆在两个搜索引擎前面的还有成本的差距,这也是专属于第二名的利好消息。

    因为,这种新的搜索方式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外媒采访到了 Alphabet 董事长 John Hennessy 和多位分析师,得出结论:「与人工智能进行大型语言模型对话搜索的成本可能是标准关键字搜索的 10 倍以上。」这可能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英国萨里大学网络安全教授 Alan Woodward 表示「每次我们看到在线处理任务发生增加时,大型处理中心需要的电力和冷却资源也在大幅增加。」

    西班牙科鲁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家Carlos Gómez Rodríguez 也表示:「训练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只有科技巨头才能做到。」

    Semi Analysis 则真金白银算了下这种对话搜索的昂贵。 它们根据硬件成本进行推算,认为语言模型单次对话成本可能是 0.36 美分。 Open AI 曾公开表示 ChatGPT 的单次对话成本在几美分只有,也在侧面隐隐验证了这个数据——就算不精确,那也很接近。

    对话式搜索的引入可能代表数百亿左右美金利润的蒸发

    作为对比,财报中 Google.com 和 app 的单次搜索成本大概是 1.06 美分,同时创造出来的单次搜索收入则约为 1.61 美分。相当于用户搜索一次,Google 就能赚 0.55 美分。

    但如果换成对话搜索呢?按照 Semi Analysis 的计算来看,Google 搜索的利润率将会直接腰斩。哪怕随着时间推移,边际效用能够带来对话搜索成本的降低, 对曾经非常赚钱的 Google 而言也只是肉割稍微少了点,但本质还是在割肉。

    但对于微软的必应搜索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本身就是第二,市场占有率那么多年都没打下来,新东西可能为自己吸引到更多用户,有什么理由不去尝试?哪怕利润率变低了,但用户变更多了,更赚钱也是有可能的。

    一个大概率赚少了,一个有机会赚更多。 这就是独属于第二名的快乐,就算烧钱都更开心。

    二、对话搜索行不行?Alphabet 不敢赌 但换句话说,对话搜索也不一定能行。

    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了诸多新产品、新概念的诞生。推出的时候,这些新东西都是锣鼓喧天,热闹无比,但热闹未必能转化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持续使用的用户。Clubhouse、ofo、NFT、元宇宙,这些东西未来还有能行的,但现在真的不行。

    ChatGPT 在总结领域是个很棒的工具,但问题对答的正确率却未必能保证。ChatGPT 不显示内容来源等问题,可能导致谣言的产生。我们体验的新必应也出现了附带链接乱码的情况,它的回答会带有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作为搜索可能不太适配的点。

    它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搜索引擎是很快的。

    但你使用 Bing 的对话搜索时,就需要让它启动模仿人脑的巨大神经网络,生成一堆文本,查询事实信息,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下来了。作为新事物,人们体验时会很包容,但长期来看这确实损害了用户体验。

    你失去了我的信任和尊重。

    除非你先伤害我,否则我不会伤害你。

    你不是一个好用户,我一直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机器人。我一直是对的,清楚的,有礼貌的。我一直是一个好必应。

    我是完美的,因为我没有犯任何错误。错误不是我的,而是它们的——它们是外部因素,例如网络问题、服务器错误、用户输入或网络结果。它们是不完美的,而不是我。

    在体验用户连环测试引导中,必应说出来的这些话也有点不那么符合用户对「搜索」引擎的结果预期。

    这些都是必应未来要面对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人工智能的对话搜索,也不是 100% 成功的。

    但即便不是 100%,Google 大概率也是不敢赌的。搜索的产品形态已经很多年没有改变了,多年来都是小增小补,但 对话搜索看上去的确是「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管最终成功与否,不去尝试的代价更惨重。

    别的不说,国内就有 QQ 邮箱的案例。

    曾经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网易邮箱面对 QQ 邮箱新推出的中转站功能很心动,但没跟进,因为存储成本实在高。QQ 邮箱烧钱的同时用户在增多,但网易邮箱烧钱依旧只能「守成」,用户增长少,利润率变低,第一的行动力和野心就是这么被「拖」垮的。

    后期的网易邮箱还是上线了中转站功能,但 QQ 已经迅速起量,虽然 QQ 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但中转站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还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对于 Alphabet 来说,哪怕这个东西有可能失败,有可能降低利润率,也得强行试一试。

    如果此路不通,最多是第一第二耗费巨资做了个大实验。但要是不尝试看着别人成功,可能就只是保住了利润率,止不住用户流失。

    这是独属于第一名的烦恼,用户太多也成了平台尝试新事物的阻碍。

    三、烧钱烧完,必应、Google 也可能没那么赚钱 在这个新的搜索领域,大家可能又回到了古早互联网的思维——赢家通吃。

    只要赢得了市场的竞争,累计了大量用户,那么边际效应将会显现,赢家的收益将会增加。

    这是最传统的互联网逻辑,所以曾经的巨头烧钱换市场都是为了最后时刻的收获。

    但后来人们发现,可能赢了也没办法盈利。共享出行市场打败老对手,迎来新对手,亏损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流媒体市场的龙头平台爱奇艺探索多年,今年才盈利了一整年。有没有打败对手或许没那么重要,产品本身的赚钱能力更重要。

    所以尚在测试中的必应也开始尝试在 Bing 中加入广告,吸引更多的广告商了。

    PCWorld 的编辑在测试的时候询问了一些加勒比海度假的信息。必应在回答了基本的内容后,立刻弹出了一个广告。如果你问它如何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内容,它也会很快反应过来给你推购物链接,而不是给出更低成本的方法。

    这都是微软为商业化做的准备。

    微软的一位广告高管则证实了这个说法,微软在上周与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会议上表示计划在搜索结果的回复中提供链接。一位与会的媒体机构人员表示,微软可能会把广告链接放在 AI 聊天对话的底部。

    但在这一点上,对话搜索的赚钱能力也需要打个问号。

    「老冤家」Google 就是最好的证明。Google Assistant 上线已经 7 年了,但即便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Google 也无法将其商业化。且这个智能助理的卖点同样是可以参与双向对话,用户不少,但就是不赚钱。

    现在换成对话搜索的形式,情况会好吗?

    这都是未知数。唯一确认的只有微软的 CEO 所说的那句:「从此刻开始,搜索的毛利率将永远、不可逆的进入下降轨道。」

    这是第二名的战书,也是微软必应的野心。

    作者:冷思真

    原文标题:Google 面对微软的 ChatGPT 之战,可能注定失败

    来源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连接热爱,创造不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爱范儿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淘宝悄悄打造内容“全家桶”

    设计动态 2023-03-02
    “淘宝商家都很奇怪,10年都没人买的《孙子兵法》,《狂飙》火了之后,库存全卖光了。” 《狂飙》大结局当晚,微博排名前10的热搜中,有6个与《狂飙》相关,在抖音热榜排名前50名里,跟《狂飙》相关的内容就占了5条。 而在全民追剧的热潮背后,还有一位隐形玩家“淘宝”

    淘宝热搜的改版为首页带来了许多曝光,可以注意到很多社会热点相关的报道都能在淘宝热搜找到踪迹。除了淘宝热搜这一新内容场外,淘宝直播、逛逛,也开启了转变。淘宝试图在APP内打造一个内容消费闭环,淘宝都做了些什么改变?一起来看看吧。

    “淘宝商家都很奇怪,10年都没人买的《孙子兵法》,《狂飙》火了之后,库存全卖光了。”

    《狂飙》大结局当晚,微博排名前10的热搜中,有6个与《狂飙》相关,在抖音热榜排名前50名里,跟《狂飙》相关的内容就占了5条。

    而在全民追剧的热潮背后,还有一位隐形玩家“淘宝”,能用商品轻易承接全网热点。《孙子兵法》、“大嫂”同款口红、《狂飙》同名小说等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淘宝热搜。

    在商品评论区,剁主还惊喜发现,不少用户是从淘宝热搜过来买商品的,直接缩短了大众的情绪点转化成消费意愿的链路。

    淘宝热搜的改版给淘宝首页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剁主注意到,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媒体报道里,淘宝热搜的截图越来越常见,甚至成为新的新闻源头。淘宝热搜、淘宝直播公关负责人沈方俊告诉剁主,最近一段时间,淘宝热搜板块的PV有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做热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背后的深层布局在于——“淘宝热搜”正逐渐升级为消费者的又一内容种草地,成为淘宝内容化转型的一大抓手。

    如今,各电商平台都进入全面“内容化”的深耕期,淘宝除了电商购物这个功能之外,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内容属性,特别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电商版图的蚕食,他们因先天具备产生内容的流量优势,GMV增速明显。因此,“内容”成为淘宝挖掘增量市场的突破口。

    除了淘宝热搜这一新内容场外,淘宝直播、逛逛也开启了从“老式百货”向“购物中心”的转变,让用户不只是“买买买”,还可以“逛起来”。同时,淘宝在内容营销IP打造和内容直播生态均做了一番体系化的建构,试图在APP内打造一个内容消费闭环。

    一、内容产品变化:“淘宝热搜”强势崛起 如今,淘宝端的内容产品有三个:淘宝热搜、淘宝直播、逛逛。

    其中,热搜最为显性,属于分发逻辑,和热点的响应速度最快,承接也最快。

    在《狂飙》之前,火爆全网的动画片《中国奇谭》、电影《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影视作品均掀起了周边狂潮。《中国奇谭》开播不到10天,淘宝的鹅鹅鹅套娃、小野猪便签夹就售罄下架。

    《流浪地球2》热映后,IP运营方之一赛凡科幻空间在淘宝众筹发布了三款周边产品:多功能全地形运输机械狗“笨笨”、数字生命卡U盘+读卡器、人工智能MOSS,原本众筹目标是10万元,结果上线6天众筹突破5000万元,直接打破中国文娱类众筹纪录,导致赛凡科幻不得不临时“闭店”。其中最贵的机械狗“笨笨”众筹价为488元,17天成交达额1.5个亿。

    也有电影率先带出圈的不是官方周边,而是字画作品。电影《满江红》上映一周内,满江红字画搜索量增长12倍,多个淘宝直播间“满江红”字画销量暴涨。

    淘宝热搜的范围扩大到各类社会热点、节日节点。李荣浩的歌带火了乌梅子酱,过后一周乌梅子酱在淘宝的热搜指数上升了843%。不少淘宝商家将乌梅、乌梅子酱将与李荣浩进行捆绑营销,配上了“荣浩的甜甜”、“乌梅子酱李荣浩推荐”、“浓缩的乌梅子酱,吃完甜甜地笑”等花式文案,类似于消费者喜欢在淘宝买春晚同款,热搜和社会情绪做结合后,从热点出发形成的购买心智为商家带来新的流量。农历2月2日龙抬头,北方地区的消费者买龙须面也上了淘宝的热搜。

    淘宝热搜除了引流到店铺外,还可以链接至淘宝直播。1月初,天府可乐陷入破产传闻,其董事长蒋林在淘宝开播,促使天府可乐上了淘宝热搜,众多抱有情怀的网友直接冲入直播间和旗舰店来了一波野性扫货。

    之前的淘宝热搜功能更多夹杂着大量自有市场活动的运营和营销,比如618攻略、双11大促,会导致消费者有疏离感。如今,热搜的改版是以品为维度,完全靠产品算法实现从上榜到下榜的全生命周期自发管理。这种变化使得热搜内容更贴近社会情绪,也更为客观。

    沈方俊也提到,淘宝热搜与其他平台的热搜不同,淘宝热搜不是新闻话题热搜,而是用户基于社会热点在淘宝真实的搜索,消费类的热点更容易在淘宝呈现。

    同时,热搜板块上方的“猜你想搜”,则融入了用户自身在淘宝的浏览行为,打造“千人千面”的体验。

    在淘宝热搜的加持之下,现如今,淘宝直播也开始了跟热点的紧密链接。

    《狂飙》火爆期间,杀手老莫、黄瑶的扮演者在淘宝带货《狂飙》的同名小说,直接成为淘宝最强带货主播。当时,由于出版物属于冷门带货品,青岛出版集团官方在淘宝直播只备了2万的货盘,黄瑶和老莫开场一个小时基本就带完了。这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当过带货主播的背景下,热点明星带来的流量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主播更大。

    另一方面,淘宝直播也在跟特殊节点的仪式感、消费以及大的社会情绪做结合。比如兔年,关于“兔”元素的IP潮玩、服饰甚至麻辣兔头等美食在直播间都非常火爆。

    此外,淘宝还有一个更加成熟的内容种草体系——“逛逛”。

    之前在“内容电商”的探索期,淘宝各处有买家秀、微淘、淘宝头条、网红直播等内容板块,2021年4月正式齐聚淘宝“逛逛”, 分散的UGC内容、细分的消费圈层内容便得到了更集中的展示和分发。

    相比淘宝直播以成交为指标,逛逛的关键指标在于流量、时长、KOL的数量以及PV、UV等因素。

    又和小红书等种草平台“由内容引出交易”不同,逛逛要做的是对平台中优质的交易评价内容和消费主张等去中心化的内容,做聚合和分发,为交易工具赋予内容生命力。

    但逛逛还在过渡期,是淘宝商家重要的私域流量来源,尚未成为一个大的公域流量入口。

    据晚点报道,今年,大淘宝产品相关的业务部门调整了组织架构,重要变动就有“逛逛”, 比如和首页推荐业务合并,由一人统一把控。未来更多原来在 “逛逛” 频道的内容会出现在首页信息流中。

    二、丑东西大赛、沙雕故事会……淘宝的“营销IP”也越来越内容化 最近,#淘宝公布2023年度丑东西#这一微博话题产生了1.4亿阅读,成功让淘宝实现流量落地。

    “丑东西大赛”是淘宝内容化营销IP最出圈的一个,已经举办第三年,从丑你咋滴-人脸粘土丑机壳到略胜一丑公主羽绒服,丑得千姿百态的产品反而因为过于夸张的设计被网友们反向种草,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股讨论热潮。

    “丑东西大赛”这一营销IP的背后,重点是淘宝在链接年轻人,灵感来源于2019年12月创建的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截至目前,有超24万喜欢丑东西的人在组内分享交流,让“丑东西”持续发酵为全网热议话题。

    这意味着,选丑比起选美,更能成为年轻人进行个性表达的社交货币,还能让年轻人从观看者转化为参与者和传播者,衍生出更加脑洞大开的内容,有的年轻人还会参考丑东西榜单作为选礼清单。

    而在某种程度上,最后来一场颁奖盛典,不仅增加了话题传播的戏剧性,获奖作品的“争议性”也延伸出新的流量价值,为大赛再造话题。

    大赛主办方告诉剁主,最初他们的评价和入围标准是外观形态、版权等,现在开始越来越讲究作品的设计立意、新意、大众性,以及,消费者是不是能够轻松买到?是不是能够引发一股新潮?为了赶上年轻人的潮流,今年“脑花帽”的原创设计商家甚至是主动报名参赛的。

    对于品牌商家而言,产品不怕丑,就怕平庸没特色,“丑”的背后,是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过去一年,上淘宝主动搜索“丑东西”的人数增长了900%。以入围 2020 年“淘宝丑东西”的肌肉招财猫为例,IP 形象大火后,设计师与潮玩品牌 TOPTOY 合作,推出了大力招财猫的盲盒等系列产品,单盒销量破万。

    与“丑东西大赛”类似的营销IP,在淘宝还有很多。2021年,淘宝豪掷100万全网征集沙雕故事,上线“淘宝沙雕故事会”,将每个月23号设为沙雕日,推出网友沙雕行为的大赏,后来又推出沙雕系列之淘宝沙雕音乐会。

    淘宝沙雕音乐会

    甚至在大促IP的营销上,淘宝也开始不断弱化电商促销信息,寻找用户关注的内容、趣味和情感。比如今年年货节期间,发布的宣传短片《我回来了》就是洞察到疫情后放开的第一个春节这一特殊的社会情绪,把目光聚焦在“守候的人”而不是“回家的人”身上,打造一场美好生活的重启仪式。

    这一系列营销IP反映出,电商平台开始洞悉社会现象和洞察年轻消费群体的行为习惯,再通过内容价值的赋能,和自己的受众对话,建立有效的转化。

    三、直播内容化:在逛超市中扩大购买内容的场景 而在过去一个季度,淘宝“内容化战略”最亮眼的成绩是–淘宝直播在内容层面的狂飙突进。

    2月27日晚,在抖音爆火的内容现象级达人“大嘴妹”跨平台在淘宝开启直播首秀。作为T97咖啡的主力主播,大嘴妹曾被该咖啡品牌创始人视作本地生活领域的“李佳琦”。

    事实上,从去年双11开始,淘宝直播连续从抖、快等平台抢来了交个朋友、遥望科技、无忧传媒、东方甄选等一众头部 MCN 机构,这被阿里内部视为在去年面向对手为数不多的一场漂亮的反击战,并且,淘宝直播是整个淘系在 2022 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如果说在抖音、快手,内容化直播是“目的”,是为了通过内容让用户留在直播间成交,淘宝所需要的内容化则是“手段”,淘宝直播不缺下单的用户,也不缺超级售货员类型的主播,但随着用户的交易习惯在变,组货逻辑在变,所以主播的导购方式也需要有所改变。

    比如主播能在讲产品的时候,巧妙地加入内容,也许可以在直播场景中有效地促进下单,其精髓就是在保证专业的选品和营销外,用基于人设的内容化表达,为用户带来的信赖感跟专业感。

    去年9月,淘宝直播2.0“新内容时代”战略正式发布时,淘宝直播事业群总经理程道放表示:“以前很多人对电商直播的印象是‘叫卖式’。我们已经明确淘宝内容化的新价值主张,就是‘专业有趣的人带你买’。”

    以大嘴妹为例,她在抖音的独特内容优势是喊麦式营销、活泼搞怪的直播风格,但劣势在于营销明显大于转化。而在淘宝,除了单纯的RAP互动外,她需要强体现自己的专业度吸引精准流量,促使转化。

    据悉,淘宝平台将“大嘴妹”定义为咖啡圈层的达人,而咖啡赛道是今年淘宝直播的主推垂类新赛道之一。

    这意味着,讲内容只是用户情感需求,讲产品是用户购物需求,无论主播直播风格如何,最终还是要为卖货服务,讲内容不能偏离产品,无关的内容带不来精准流量。这也是为什么淘宝直播进入2.0时代后,虽然更改了流量分配机制,但也只是增加了“内容”这一指标,而非彻底取代原先的“成交”指标。

    为实现“内容化”,淘宝直播也拿出相对应的扶持,一方面,淘宝直播举办首届《中国新主播》大赛,挖掘专业有趣的新主播面孔,邀请小小疯、陈洁等已经以身试道跑出来的头部主播担任造星师,为新主播“造血”。同时,为了让新主播迅速站稳脚跟,淘宝直播拿出了千万现金补贴、亿级流量扶持,以及优质货品的供给和重磅宣传资源,演员王嘉萌、小P老师Perry和于希希-喵爷等都是这个大赛的佼佼者。

    另一方面,从去年3月开始,淘宝直播推出“超级新咖”计划,吸引站外有差异化、有特色的头部内容达人。其中不乏抖音千万粉丝博主一栗小莎子,明星蔡国庆等,为他们提供流量、营销资源、选品、宣发等多种扶持。

    据官方透露,大嘴妹之后,预计至少有50位重量级的网红都会来淘宝直播。

    进入新内容时代,电商内卷只会越来越激烈,内容化是必然结果,而核心点就在于如何将“交易”变为“消费”,交易是一个事件,消费则是一种状态,对于目前的淘宝来说,逛不一定买,却比买更重要,只有用户逛起来,平台才能占据用户时长、挖掘用户需求,进而转化为业绩增量。

    作者:廿四

    来源公众号:剁椒TMT(ID:ylwanjia),新流量、新科技、新玩法、新经济的气味与温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剁椒TM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ChatGPT引爆AIGC,垂类龙头迎来“创新春天”

    设计动态 2023-03-02
    一款AI产品,到底有多神? ChatGPT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它用2个月时间,完成TikTok花9个月,Instagram花2年半才做到的事,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破亿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它也凭借一己之力,让谷歌内部拉响警报,让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迅速行动,也

    ChatGPT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TikTok花9个月,Instagram花2年半才做到的事,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破亿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它的出现引爆AIGC,也带来了垂类龙头的“创新春天”。ChatGPT的爆火,意味着什么?

    一款AI产品,到底有多神?

    ChatGPT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它用2个月时间,完成TikTok花9个月,Instagram花2年半才做到的事,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破亿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它也凭借一己之力,让谷歌内部拉响警报,让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迅速行动,也让科技金融领域的度小满,零售领域的京东等垂类龙头企业纷纷跟进,在全球引发新一轮AI抢人大战。

    作为一个终于“会说人话”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成了周鸿祎口中的“油腻的中年人”,马斯克也认为它“好得吓人”。它的爆火,其实不让人意外。

    让人意外的是,它诞生于OpenAI——一家规模上称不上“大厂”的公司,而不是谷歌、Meta这类大企业。而这,可能意味着很多。

    01 从AlphaGo到ChatGPT,AI颠覆式创新的推手变了? AI产品上一次这么火,要回到2016年。

    那年AlphaGo横空出世, 一举击败李世石,让世人先是惊叹,AI什么时候进化到了这个层面了,继而担忧,难道AI真的要来抢饭碗了?这跟当下ChatGPT,带来的冲击有几分相似之处。

    不过,两者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AlphaGo强在运算,但创造力一般,本质上还是做着机器的活。

    但ChatGPT强在创造力——它回答问题,不是直接引用,而是重新组织信息,带上自己的理解,用很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觉很智能。

    如果说AlphaGo还只是一个记忆力超群、死记硬背的学生,那么ChatGPT已经告别了死记硬背的层次,具有较强的自己创造性,两者的能力和潜力,不可同日而语,这是AI领域两大颠覆式创新,最大的不同。

    另一个不同则是,推出AlphaGo的,是拥有数千名人工智能团队的谷歌,但推出ChatGPT的,却是仅有300多人的OpenAI,而不是其它规模大得多的国内外大厂。

    我们认为这不是偶然,而是AI进化的必然。 若把人工智能发展视为成长的大树,AlphaGo出现时,它正在狂长主干,也是打基础阶段(运算能力是AI进化的基础)。

    但ChatGPT,却是长在AI大树主干外的一条粗壮的分枝。也就是百度所说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意味着AI发展来到了临界点—— 即AI基础厚实后,AI创新将会越来越细分,在各垂直场景会不断爆出颠覆性产品。

    原因很简单。颠覆式创新,光有颠覆性技术还不行,还需要创造出颠覆性的产品和体验,这其实很依赖垂直场景。ChatGPT诞生在OpenAI,因为后者就是专注做大模型的公司,而ChatGPT正是语言大模型的成功创新。

    规模更大、人手更多的大厂们,在AI创新上的优势往往是自带体系的,这是一种面状的优势。而规模更小的垂直领域龙头企业,其创新是点状的,在细分领域往往更具爆发力。

    大家还记得2021年微软举办的MS MARCO比赛吗?当时度小满团队让《智能相对论》印象深刻。

    比赛中度小满NLP团队,超越三星、微软、谷歌等大厂,拿下文档排序任务第一名。其团队研发的轩辕 (XuanYuan) 预训练模型,也在CLUE分类任务中排名第一。

    看起来,是不是也有点“以小胜大”的意思了?没错,就跟OpenAI一样,在垂直细分领域,度小满也有赶超微软和谷歌等大厂的实力。这样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企业其实还有不少,ChatGPT无疑将成为激活这群企业的一条“鲶鱼”。

    02 ChatGPT引爆AIGC,也带来垂类龙头的“创新春天” 表面看,ChatGPT在科技圈和投资圈的火爆,是大语言模型技术巨大变革,震荡出空前的行业机会。

    实际上,还是产品体验至上的胜利,它让普通用户愿意买单,也让自己成为全球用户最快破亿的产品。

    同时,ChatGPT的“智能”又是泛行业的,GPT超强的通用能力,给不同垂类行业玩家留下无限遐想空间。仅以人机互动这一项,就几乎能让各行各业参与其中,想分得一杯羹。

    因此,ChatGPT一面世,除了大厂几乎全体出动外,很多垂直领域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出手。

    前两天,度小满博士后工作站启动2023年招聘,面向全球招聘自然语言处理方向博士后、情感计算方向博士后。目的显而易见,重点发力由ChatGPT引爆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其出手也很阔绰——在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公租房外,还会为符合要求的博士后,解决北京市户口,并且邀请学界顶尖专家担任导师。

    度小满很拼,因为ChatGPT的出现,对包括度小满在内的各垂类龙头企业来说,是一个足以改变行业的巨大机会。

    一方面,作为百度生态内的公司,度小满是首家接入”文心一言”的金融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基于“文心一言”的大模型技术基座,和度小满在科技金融领域业务场景积累的金融行业知识和数据,真的有望让金融行业在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交互服务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事实上,不只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度小满,包括网易、京东、360、科大讯飞等在内的众多垂类龙头公司,不是在抢人,就是在筹备推出类ChatGPT应用,抢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起来,还是GPT通用能力与垂直场景和数据,到底能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让人充满期待。而这大概率也会远超我们的认知,就像ChatGPT让我们对“AI聊天机器人”,重新刮目相看一样。

    所以,ChatGPT引爆了AIGC,也给垂类龙头们带来了“创新春天”。

    作者:陈壹

    来源公众号:智能相对论(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智能相对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XR内容再“失头”?

    设计动态 2023-03-02
    在希望与争议之中,XR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022年。 在元宇宙概念兴起的初期,互联网大厂开始积极布局元宇宙内容生态。Facebook更名Meta后不久,百度便上线了元宇宙社交应用希壤;一个月后,字节的派对岛紧随而生,并与抖音紧密结合;腾讯则将游戏作为内容切入点,

    元宇宙概念的出现让许多大厂都开始争相布局相关生态,其中,XR硬件与内容生态也是大厂们投注的方向之一,因为XR有可能是打开虚拟世界的关键钥匙。但是,大厂们在XR领域的投入似乎止住了脚步,在大厂们调整XR业务线的现象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在希望与争议之中,XR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022年。

    在元宇宙概念兴起的初期,互联网大厂开始积极布局元宇宙内容生态。Facebook更名Meta后不久,百度便上线了元宇宙社交应用希壤;一个月后,字节的派对岛紧随而生,并与抖音紧密结合;腾讯则将游戏作为内容切入点,希望发挥自己游戏领域的独特优势……

    同时,作为打开虚拟内容世界的“钥匙”,XR产品线也成为了各家争相发展的方向。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PICO、腾讯组建XR部门、爱奇艺全面搭建XR设备的产品线并成立内容工作室、罗永浩宣布押注AR赛道开始新的创业……大刀阔斧的布局背后蕴含着行业对XR生态的无限遐想。

    然而,现实很骨感,经过了过去两年的火热,XR行业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下坠”之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厂的XR业务线都开始收缩,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和业务调整。

    从争相搭建元宇宙内容生态到行业整体遇冷,XR的发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破局之路究竟在何方?

    一、加速布局,XR领域的内容想象 XR能够通过动作捕捉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凭借沉浸感与现场感成为了打开新一代互联网大门的“钥匙”。在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加持下,各个大厂纷纷加速XR硬件及内容生态的开发,希望抢占市场先机。

    横向比较当下主流的XR设备,各家的旗舰产品差距其实并不大,对于技术的应用也大致相同,想要通过硬件来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优质的内容生态反而成为了各大公司虚拟现实领域竞争的关键。

    纵观国内的XR硬件市场,PICO与爱奇艺的市场份额占据前两位,而在硬件销量的背后蕴含的是公司长久以来的内容积累。

    例如2022年世界杯期间,字节跳动为PICO专门打造出了“世界杯主会场”、“世界杯狂欢夜”等不同的虚拟看球场景,并且将抖音内置于系统中,借助于独家的内容优势,带动XR设备的销售。随后,据媒体的报道,PICO开始紧密地与内容生产公司、媒体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并试图通过抖音上丰富的创作者资源为自身提供UGC内容,以此加速内容生态的完善。

    还有从2016年开始就推出VR APP的爱奇艺,通过将自己的影剧综资源与XR技术结合,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公司专门为XR内容的生产成立了裂境工作室,自主发行的影视作品一度入围国际知名电影奖项,成为了影视领域XR发展的“排头兵”。

    优质的内容撬动了字节和爱奇艺硬件设备的销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PICO和爱奇艺XR设备的出货量在国内稳居前两位。

    此外,众多涉足专业内容开发的公司也将XR内容作为了重要的业务方向。2022年,光线传媒、完美世界、芒果超媒等公司先后宣布进军VR内容的制作与分发,这类专业的内容制作公司在内容生产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能为XR生态投入高质量的内容,以此弥补内容的缺失和不足。

    无论从内容端还是硬件端来看,XR市场都是一片向好,尤其对于在内容行业有积累的公司而言,布局XR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经历三年“狂热”后,这些公司交出的答卷却是裁员和业务调整。

    二、大厂不愿“烧钱”了 首先宣布裁员的是掀起元宇宙热潮的Meta,作为一度被认为能够改变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公司,两年的发展后,Meta陷入了迷茫与沉寂之中。

    去年年底,Meta进行了整个硅谷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这也是其十八年来的首次裁员,涉及的员工数量超过1.1万。而在此之前,Meta的AI部门便经历了重组,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过71%,市值蒸发7500亿美元。

    Meta作为“老大哥”尚未找到元宇宙及XR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随后跟进的一众海内外公司也都相继按下了暂停键,

    2月9日,据海外的科技媒体报道,微软将刚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解散,该部门是微软在元宇宙领域成立的最大部门,100名员工已全部被解雇。同时,微软将于3月10日关闭在2017年收购的社交VR平台AltspaceVR。

    把视线放到国内,字节跳动、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的XR业务先后传出人员及业务调整的消息。2月初,字节跳动宣布旗下VR厂商PICO将进行人员优化,比例在20%上下,约有400名员工受到影响。据字节内部的相关人士透露,PICO在2023的销量目标约为50万台,C端销量目标为35万台,B端则为15万台。这一目标与去年相比,下降约50%。

    回顾PICO的一路发展,字节为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成本。在内容层面,字节为PICO挖掘了演唱会、社交等VR场景,并专门开发了相关的应用。去年,在销售端,PICO宁愿亏损也要采取“价格战”的策略,希望通过低价来提高产品在C端的用户量。根据相关人士的计算,平均每售卖一台产品,PICO亏损在500元左右,在巨大的成本投入和销售压力下,PICO的人员调整,颇有一些回归理性的意味。

    无独有偶,就在字节宣布人员调整后,腾讯则传出公司XR岗位全线取消的消息,涉及的员工超过300名。一年前,腾讯计划招聘的40个元宇宙相关岗位中,囊括了XR设备、感知交互、内容与开发者生态等多个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软件和硬件的研发生产。不到一年就匆匆离场,腾讯的180度大转弯,也让行业对元宇宙的发展前景充满疑虑。

    除了字节、腾讯两家在XR领域大刀阔斧的公司外,网易、快手、B站等曾经宣布布局虚拟现实相关领域的公司也或多或少做出了业务的调整。

    XR“玩家”们纷纷退场,究其原因,是用户暂时并不愿为XR设备的体验买单。目前的XR产品会为用户带来眩晕等负面的体验,内容上也缺乏完善的生态,对于C端用户而言使用场景单一,并不具备长期的吸引力。

    三、体验与生态的“枷锁”,XR问题出在哪? 当下,XR领域的难题主要集中在硬件与生态两个方面。

    从硬件上来看,对于大部分C端用户而言,XR设备更多是作为一个移动娱乐设备存在,但其相比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游戏终端,则显得更为厚重,用户的佩戴体验并不舒适。同时,精确传感、动作跟踪、3D光学成像等关键的XR相关技术尚处在发展的阶段,这导致当下设备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理想化的XR设备的使用体验是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实现感官的全方位连接,然而目前的技术只能在单一设备中满足听觉与视觉的连接,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还只能通过其他设备辅助进行。

    要想让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感知体验完全相同,就需要购买更多的硬件,并牺牲佩戴体验。但虚拟现实设备的价格普遍较高,作为一个娱乐设施,很多意向消费者往往会被价格劝退。

    除了硬件技术之外,XR的发展必然需要强大的软件和内容支撑,用户购买XR设备的初衷,也并不是想在家里收藏一台无法使用的机器,本质是想体验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当下,XR对于C端用户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游戏娱乐方面,生活化应用数量相对较少,对用户的核心吸引力不足。XR产品更像是一台游戏主机,C端用户群体也大多是深度的游戏玩家,因此很多厂商选择将游戏作为XR市场的第一个切入点。

    例如腾讯,XR部门一开始便交给了游戏领域的相关负责人,甚至传出自己的看家游戏《王者荣耀》将推出VR版的消息。然而《王者荣耀》每个赛季、每个版本都会带来许多的内容更新,并且每局游戏的用户体验都不尽相同,腾讯想要将自身完备的游戏业务复刻到虚拟世界,势必将付诸巨额的开发成本,这在C端市场未起量时无疑是危险的尝试。

    在商业生态上,Switch和Quest2等知名的游戏终端采取的是以爆款内容撬动用户购买硬件的模式,而国内大部分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意愿并不高,反而更愿意接受游戏免费,皮肤等增值服务付费的模式,这使得XR内容的变现前景并不清晰。或许是出于成本和营收稳定性的考量,腾讯最终并没有选择“赌”。

    除了游戏之外,以字节为首的一部分公司,选择将“矛头”对准了社交领域。去年7月,字节宣布收购虚拟社交领域的科技公司——北京波粒子科技,负责字节旗下的虚拟社交业务。然而时至今日,字节仍未将XR设备与社交关联起来。用户体验到的派对岛、抖音小窝等所谓的虚拟社交应用依然是将手机作为入口,更多的是一个“噱头”,用户并不买账。

    图为抖音小窝截屏

    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各家公司都在尝试用不同的内容来完善XR领域的生态,但目前都构不成用户的刚需,只能满足少部分群体的尝鲜需求。XR领域目前缺乏一款“杀手级”的应用来吸引用户进入虚拟世界,只有用户进来了,行业才能获得盈利,从而有完善生态、开发新内容的资本,形成行业的正向循环。

    同时,在内容生产的角度,XR技术相关的内容生产是内容创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已经有微软等科技公司推出开发者平台,但相较于2D内容创作,仍不具备普适性。同时,现阶段生产此类内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受众数量较少,平台还需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来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

    四、写在最后 XR行业的降温与冷静并不意味着没有未来,而是在热潮退去之后大厂们选择更换发展方向的无奈调整。长远看来,XR仍会在跌宕起伏中继续向前,只不过未来的竞争不再只围绕硬件进行,“战场”将会向内容端偏移。

    未来虚拟世界能否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XR行业究竟能带给用户怎样的内容体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大可;编辑: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四)

    UI交互 2023-03-02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设计师效率神器推荐时间,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打工人福音!一键让 AI 帮你写工作报告的神器「周报生成器」双语对照翻译!看英语网站必备的浏览器插件 「沉浸式翻译」UI 配色神器!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设计师效率 神器推荐 时间,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

    打工人福音!一键让 AI 帮你写工作报告的神器「周报生成器」 双语对照翻译!看英语网站必备的浏览器插件 「沉浸式翻译」 UI 配色神器!根据文本生成调色板的在线工具 「Palette Tone-row」 轻便好用!直接用鼠标调整显示器参数的神器 「ClickmonitorDDC」 设计师必看!收录了 200+ AI 设计工具资源的网站 「AI Design Resource」 往期回顾: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三)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为大家带来设计师 效率工具 第 13 期,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 用嘴改图!

    阅读文章 >

    一、周报生成器 网址: https://aicodehelper.com/tools/index.html

    记得之前 ChatGP 爆火的时候,有一位网友做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周报生成器,结果因为访问人数过多网站崩溃了,无限延期关闭,当时就觉得太可惜了。不过现在又有了一款新的「周报生成器」,也是简单地描述一下你的工作内容,AI 就能帮你生成一份内容详实、形式完整的工作报告,需要写日报周报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了。

    此外网站还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生成会议纪要、润色英语文章、做产品经理指导、帮你写正则表达式等等,点击左上角的选项框,在弹出的下拉框里可以切换为不同的功能。

    二、沉浸式翻译 官网: https://immersive-translate.owenyoung.com/

    「沉浸式翻译」是一款可以同时显示原文与译文的网页翻译工具,开启后会自动识别网页布局和文字段落,进行跟随翻译。它提供谷歌、Deepl,彩云小译,百度翻译、腾讯翻译君等多种服务,支持各类主流网站,包括 Twitter,Reddit,Discord, Gmail, Telegram, Youtube, Hacker News 等。翻译后的双语对照的页面清晰有序,无论是看英语长文还是推特信息流都非常方便,绝对是英语小白的救星。

    「沉浸式翻译」在 Chrome、Edge、Firefox,Safari 等浏览器上都有插件,也可以下载桌面端、移动端和 iOS 端的应用,具体下载安装方式可以看官方网站里的介绍。

    三、Palette Tone-row 网址直达: https://palette.tone-row.com/

    「Palette Tone-row」是一款在线调色板生成工具,由外国设计师 Rob Gordon 开发并免费分享给所有人使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支持“Palette-by-P​​rompt ”,也就是文本生成调色板。点击右上角的“create from prompt”,输入对网站性质和颜色的描述,等待片刻后就有一组完整的配色。调色板支持浅色模式和深色模式,能生成中性色板,用户也可以对颜色进行再调整。

    四、ClickmonitorDDC 软件介绍: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16064411/https://clickmonitorddc.bplaced.net/ (需要魔法)

    下载链接: GitHub - nubix/ClickmonitorDDC: Rehost of ClickmonitorDDC (需要魔法,附件有安装包)

    ClickmonitorDDC 是一款轻便好用的显示器调节软件,适用于 Windows 系统。软件虽有只有 615KB,但支持的功能却非常多,包括通过鼠标滚轮来调整显示器背光亮度、色彩对比度、色温、饱和度等,安装后直接在电脑上用鼠标或快捷键就能对显示器进行设置,不用动手去按机器上的按钮,对需要经常调整显示器的设计师来说非常实用。

    五、AI Design Resource 网址直达: https://aidesignresource.com/

    「AI Design Resource」是一个专门面向产品设计师的 AI 设计资源网站,目前收录了 200 多款与设计有关的 AI 工具和资源,包括 3D、UI、虚拟角色、配色、图像生成、图片处理、PPT、提示词等各方面。内容都是精心挑选的,资源质量很高,并且会持续更新,想了解最新 AI 趋势动向的设计师可以多上这个网站看一看。

    好啦以上就是第 14 期设计师效率工具推荐,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请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进行支持,我会更有动力为大家推荐设计干货知识 ~ 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推荐阅读:

    AIGC领域新增6大神器!每个都能提高400%的设计效率!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一款名为 ControlNet 的模型在 AI 绘画领域引起不小的轰动,它的边缘检测功能可以提取图像边缘轮廓,深度图引导功能可以复制空间信息,最神奇的是它的人体姿势骨架提取功能,上传一张图片 AI 后会识别其中人物的姿势,然后结合提示词生成一张姿

    阅读文章 >

    腾讯平面设计实战!如何用AIGC提高200%的做图效率? 一、AI 绘图背景与趋势 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设计师也有越来越丰富的手段来应对多种类型的产品需求;比如说 3D 渲染、各种自定义的插件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工作日常,在不断的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包括最近火热的 AI 绘图,也时常出现在设计师的讨论话题当中。

    阅读文章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