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虚拟偶像有新进步吗?

    设计动态 2022-10-17
    最近出现了一份《2022中国虚拟偶像行业研究报告》(艾瑞),里面对虚拟偶像2022年发展进行了研究,正好,我也准备写一篇虚拟人最新发展的文章,就结合这份报告来讲讲吧。 而2022中国虚拟人/偶像发展有何新发展?IP蛋炒饭团队梳理了几个要点: 一、略显平淡的20

    如果说2021是虚拟偶像的真正爆发年,那么2022年,就是略显平淡的稳健发展之年,没有出现特别引起高瞩目的新巨星,但不仅有大机构入场、大品牌发力,还有技术的不断突破革新。同时,出现了三雄鼎立交互的格局,虚拟人生态也在不断完善。欢迎对虚拟偶像感兴趣的你阅读本篇文章。

    最近出现了一份《2022中国虚拟偶像行业研究报告》(艾瑞),里面对虚拟偶像2022年发展进行了研究,正好,我也准备写一篇虚拟人最新发展的文章,就结合这份报告来讲讲吧。

    而2022中国虚拟人/偶像发展有何新发展?IP蛋炒饭团队梳理了几个要点:

    一、略显平淡的2022 2021是虚拟偶像的真正爆发年,明星涌现、频频破圈,在这一年,超写实虚拟人真正在国内打响,从AYAYI的异军突起、翎、集原美、阿喜等大放光彩,到柳夜熙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开拓了故事性超写实虚拟人的新战场,再到二次元圈里的A- SOUL崛起,引发高关注,而洛天依等老牌虚偶也活力绽放,同时,从年初到年尾,有两档与虚拟偶像有关的综艺节目,从2020到2021是爱奇艺的《跨次元新星》,年尾是江苏卫视的《2060》。

    相比之下, 2022年略显平淡,是稳健发展之年 。

    2022年确实没有像2021年一样,出现特别引起高瞩目的新巨星。

    这是很自然的,任何新生事物在向大众发展时,都需要一个爆发期,引起广泛的注意,证明了市场潜力之后,就是深入耕耘期,不断打磨完善。

    2022年最大的特点是涌现,在虚拟人的各个不同领域,都喷涌出大批的新项目,技术表现日益精湛,成本也在不断降下来。

    同时,之前的成名的明星如洛天依出现在冬奥舞台,超写实邓丽君重新出山在新年晚会上与真人明星合唱等等,都是老树开新花。

    而新人则主要在新技术上有突破,比如在《2022中国虚拟偶像行业研究报告》中介绍的新人:度晓晓和希加加,由于大量采用了AI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些和其他虚拟人不一样的东西。

    还有由新华网和奥丁科技联手打造的筱竹,采用了基于仿生学的新算法,在建模效率上有很大突破。

    当然不只这些,2022年的技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让虚拟人在内容生产的效率上有极大提高,这既包括UE5推出等基础技术的升级,也有各家虚拟人公司的努力。

    开发出柳夜熙的创壹科技就向IP蛋炒饭表示,由于优化了技术,虚拟人短视频内容的生产量,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由蓝色光标投资的虚拟偶像苏小妹,也在发力研发下实现了相当高频度的视频内容生产。

    还有多家虚拟人开发工作室告诉我们,现在已经将虚拟人的基础开发设计大大提速,比过去的平均开发时间缩短了一倍以上,有些工作室现在已经储存了许多个不同的虚拟人角色,供品牌方选择。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找IP蛋炒饭咨询。

    据IP蛋炒饭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虚拟人发展有以下情况:

    新增的超写实虚拟人中,已经在社交媒体上保持长期更新内容的项目超过300多家,不少已经揽获众多粉丝,一个自成体系的超现实虚拟人IP生态正在成型,而中央电视台、新华网、蓝色光标等大机构也已入局。 在二次元虚拟偶像领域,最具指标意义的B站虚拟直播战场,经常更新的虚拟主播比202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至少有超过100家品牌在2022年推出了虚拟代言人,主要集中在媒体及网络平台、商业零售平台(商场)、科技产品、日用快消品、日化产品、连锁店等需要和消费者频繁沟通的行业。 从淘宝直播到抖音直播等,采用虚拟形象协助带货正渐渐成为常态,据未经最后确认的信息,至少有超过1000家商户已经长期使用虚拟形象,当然,大部分还是真人+虚拟角色。 2022虽没有大肆宣传的虚拟偶像综艺节目,但在B站上,一个叫“冰火歌会”的虚拟偶像竞争节目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其实这个节目在2021年就开始了,2022年继续进行,吸引了大批优质虚偶参加,用B站的想法是,不急于破圈,继续在年轻次元爱好者的圈子里认真耕耘。 总之,2022年是平淡而稳健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不仅有大机构入场、大品牌发力,还有技术的不断突破革新。

    二、三雄鼎立交互的格局 虚拟人/偶像其实一直有三大板块,这个在2022年的生态发展中更加明显体现出来。

    这三大板块是:

    二次元板块,以二维化表现为特征,俗称纸片人,以歌舞表演和长期在线直播为主,形象造型非3D,有鲜明的次元文化特征,背后的中之人非常重要,是灵魂。用户人群也以次元文化爱好者为主。这一板块极为活跃,但只在圈内发生。 超现实板块,以高精度建模的3D角色为特征,非常像真人,容易得到大众的关注,但狂热粉丝并不多,因为人们更多会将其当成真人的替代品来看待,所以表现方式也接近于真人明星,由于技术的局限,高仿真人虚拟人的直播容易卡壳,以时尚图片、短视频为主。 AI+大数据版块,这个是技术流,完全不用中之人,这一点和二次元版块正好相反,后者非常依靠中之人。和观众沟通的方式,就是通过AI及大数据技术,实现自动对话,所以,这种方式有着广泛的未来应用场景,可以用来做客户服务、用户咨询、直播带货、教育培训、导游等等。 在2022年,最明显进步是AI+大数据与虚拟人结合。随着开发的深入,无需中之人的虚拟人已经不只能实现普通的客服,还能参加各种活动、演出,应用场景得到很大拓宽。

    比如虚拟人度晓晓,可以进行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感知度学习等等,在交互能力上,能够根据文本情绪交换语态,能即时与现场观众灵活互动,也能学习粉丝们的常用语言进行模仿和沟通,当然,作为AI的基础能力,写歌写文章绘画等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出品会越来越精良。

    现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虚拟人,在沟通应用上已经尽可能和AI结合,品牌也非常欢迎这种方式,因为更能彰显品牌特性,而不必很费力去找中之人完成。

    有不少人都认为,二次元虚偶背后的那个真实的、现实存在的中之人是如此重要,这使得二次元虚偶的虚拟感并不是真的那么强,粉丝们粉的其实还是背后的真人。

    我认为,对于二次元虚偶圈来说,真实的中之人还是不可缺少的。只是从应用的广泛性来看,AI+大数据来负责虚拟人的沟通是大趋势,因为能真正让 虚拟人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这本来就是最大价值所在。

    所以,2022年虚拟人正广泛开始出现在元宇宙场景中,要么是虚拟明星空降元宇宙娱乐场景,开演唱会等等,要么是用户化身的虚拟人在元宇宙社交场景中互动,而NPC的虚拟人则混杂其中,会越来越真假难辨。

    虚拟人与元宇宙的场景结合,将是这几年最为重要的发展态势。

    三、虚拟人生态的完善 虚拟人是技术+IP,所以也像任何技术和IP一样,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可商业变现的生态环境。

    在《2022中国虚拟偶像行业研究报告》里,是这样描绘虚拟人产业链的:

    从上游的虚拟人打造,到中游的内容运营,再到下游的衍生变现,都缺一不可。

    而虚拟人的衍生变现,就是IP的变现方式,由商业品牌赞助、虚拟及实体周边产品、内容演出等组成。

    实话实说,2022年的虚拟人价值变现环镜,虽然比之前有进步,仍然是很薄弱。尤其是和日本相比,日本的虚拟人产业链已经非常发达,无论是虚拟变现还是实体变现,都能很好实现。

    而在国内,只有B站有较为成熟的打赏直播及演出体系,整体还是非常不足的,收入不仅单一,而且单薄。

    高度依赖中之人的国内虚拟偶像,也层次不穷的产生各种问题。

    所以,国内虚拟人产业链的成熟之路,还很漫长,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可以比较日本的虚拟偶像产业链的发展过程——

    可以发现,国内大约处于日本在2007年的阶段,如果就这么慢慢赶上去,时间和要经历的阶段,似乎很长、很多。

    但是,现在赶上了元宇宙的出现,这就给国内虚拟人产业,有了新赛道的机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所以,结合元宇宙的应用,一定是虚拟人从现在到未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中国元宇宙的发展进度,会决定虚拟人/虚拟偶像产业链的成功程度。

    总之,虚拟偶像在2022,是深入耕耘的一年,无数虚拟人从业者,都在打好基本功、做足基础工作,向元宇宙进军,也需要得到政府、平台、品牌的更多大力支持!

    专栏作家

    陈格雷,《超级IP孵化原理》作者,IP孵化人,微信公众号:IP蛋炒饭(ID:IPCOOK)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大嘴喊麦直播火出圈,是真卖咖啡还是割韭菜?

    设计动态 2022-10-17
    “咖啡你冲不冲,冲冲冲冲冲”,或许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脑子里就非常有画面感,T97咖啡的抖音直播间里,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女主播摇头晃脑的说出这句话,整个画面十分魔性。 图源抖音截图 除了喊麦这一猎奇的直播方式,女主播的大嘴也成为了直播间的另一大特色,成为众多网友调侃

    T97直播间的爆火,离不开大嘴女主播和喊麦式直播。T97背后的创始人——李潇,同样是一位话题人物。从李潇的抖音账号隐约也能看出,李潇的真正目标似乎并不是咖啡销量,而是品牌管理课程。那么T97,是真卖咖啡还是割韭菜?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咖啡你冲不冲,冲冲冲冲冲”,或许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脑子里就非常有画面感,T97咖啡的抖音直播间里,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女主播摇头晃脑的说出这句话,整个画面十分魔性。

    图源抖音截图

    除了喊麦这一猎奇的直播方式,女主播的大嘴也成为了直播间的另一大特色,成为众多网友调侃的对象。此外,大嘴主播一张打哈欠的截图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这更是助推了直播间的热度。

    而网络上,T97创始人李潇的朋友圈截图也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关注,在这张截图中可以看到李潇满满的豪言壮志,这不仅让人好奇这个江湖人称的“潇掌柜”究竟什么来头?T97咖啡又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

    01 喊麦式直播让T97咖啡出圈 T97咖啡并不是一个成立非常久的品牌,据市场消息透露,T97低卡咖啡在去年5月上线,开售第一天就卖出了2400万,首月月销过亿,2021年零售终端规模已过10亿。

    2021年11月,T97于杭州天目里开出第一家线下旗舰店,截至到目前,该品牌已经在天津、青岛、南京等多个城市开出了45家门店。

    虽然T97从销量以及发展速度上看似十分火爆,但其实这个咖啡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并不算高,直到大嘴主播喊麦式的直播风格出圈后,才让这一咖啡品牌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今年5月19日,T97开启了首场抖音直播,只不过直播风格比较中规中矩,女主播只是一本正经的介绍咖啡的卖点,然而这种形式比较普通,因此直播数据也比较一般。

    到了今年6月,“楠一青瓷”直播间的女主播与男运营一唱一和的直播风格引起不少人围观,“梅子青,要看清,要分清,粉青、天青、梅子青,茶叶末釉老梅青”,“送亲人,送大嫂,青山绿水永不倒”,这种略带有江湖气息的顺口溜突出产品特点的同时,让众多网友直呼上头,于是引发了不少同行的模仿。

    T97咖啡直播间的操盘手子谦就是其中一员,他看到了用rap形式喊麦带货的机会,之后T97开始转变T97咖啡直播间风格。

    比如在推销椰椰榴莲拿铁时,几个女主播喊到“水果之王来报道,新鲜椰子压成泥,椰椰榴莲来挂壁,椰椰榴莲无人敌”,而草莓拿铁的介绍词则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草莓拿铁冰的好,进口草莓来尝鲜,冷处理的很新鲜,酸酸甜甜到嘴边,爱情来了你们先”,几个主播一唱一和的配合着,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魔性。

    在9月份采用说唱带货形式后,该直播间的数据开始有了转机,有媒体称,如今的T97直播间每天大概有900万曝光量,最高能达到1500万,场观150万至200万,在线人数平均保持在1至2万人,在线人数峰值最高达7w+万,截止目前账号粉丝数已超过90万。

    与此同时,女主播略显夸张的大嘴也成为了吸引网友的另外一个点,只要大嘴女主播小小在场,就会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她的嘴巴,“这个嘴是特效吗?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问一下”,“实在想不起来你的抖音名,我就搜了大嘴咖啡”,“你看小嘴巴多可爱,能把我吃掉哦”……

    图源抖音截图

    此外,大嘴女主播的一个合拍视频成功让“咖啡冲不冲洗脑摇”这个词条冲上热榜,这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模仿。而“满脑子都是咖啡冲不冲”这个词条以913.6万的热度登上热点榜第五。

    直播间的热度在销售额上也有一定的体现,根据子谦的口径,这种直播带货风格不仅拉高了线下门店平均成交额,后台咨询T97加盟的消息也翻倍上涨。

    可以说,这种别出心裁的直播形式彻底让T97直播间出圈,大嘴主播小小的加持更是增添了热度。

    02 醉翁之意不在“咖啡”? T97直播间走红后,其创始人李潇也变得高调了起来,除了那张流传的朋友圈截图,李潇在社交平台也活跃了起来。

    根据天下网商的报道,李潇隔空喊话瑞幸,并强烈表示“我这辈子的这个目标,根本就没有把瑞幸放在眼里,我是投入过10个亿,做出过500亿,瑞幸从创办到今天,他都没有卖过500亿……”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从评论区也能看出网友对他的这番话嗤之以鼻,“多少有点狂了”,“直播间起来会了腰杆就直了?”,“点杯瑞幸冷静一下”,“别人是看中大嘴又不是你的咖啡”,“直播间被封了,打着卖咖啡的旗号疯狂嘎加盟商韭菜”……

    的确,虽然T97咖啡发展的比较迅速,但与在国内已经拥有7195家门店的瑞幸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且T97的线下门店目前并没有开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市场知名度上也远不如瑞幸,这样看来,T97创始人李潇颇有“碰瓷”瑞幸的感觉。

    从李潇的抖音账号隐约也能看出,李潇的真正目标似乎并不是咖啡销量,而是品牌管理课程,在@李潇 文化传媒这个账号的主页,“做品牌,跟我学就够了”这句话占满背景图整个版面,而此账号发布的内容也与品牌营销关联性比较强,比如包含有“三分钟让你明白品牌的本质”,“如何才能做好品牌”,“做品牌最好的传播方式”等主题内容。

    除此之外,李潇还有@李潇聊商业、@潇掌柜、@李潇品牌 网络工作室等多个账号,而这些账号的简介以及内容都极为相似,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引导想要做品牌的用户进入他的粉丝群并且加微信获取资料。

    据笔者了解,这些资料都是比较粗糙的内容,并且字里行间都在引导用户加入课程。

    其私域社群及文件截图

    在@李潇 文化传媒今年7月5日发布的“T97的核心打法”这则视频中,可以看到其售卖课程的本质目的。视频的前半段,李潇对着镜头夸夸其谈“我们T97上线第一年就做了十个亿,这应该是去年新国货中做得最优秀的品牌之一。今年我们第一次做线下,可以开出1001家店,存活率至少在90%以上,这应该也是线下连锁行业里有史以来最亮眼的品牌。”

    后半段视频他便开始进入正题,“我们做到这一切的背后,它其实有一套非常完整系统科学的打法,上过我前三次品牌课的所有学员,你们应该知道T97的主要打法,而这一套打法是最有效、最科学、杀伤力最强、投入最小、回报率最大的方法,能够从比自己强的竞争对手手中抢到生意”。

    据锌刻度报道,这一课程被命名为“2天1夜品牌突围实战营”,主题为“告别盲目试错,帮助品牌用少量投入获得指数级回报”,费用标价19800元,早鸟价格为4980元/人。笔者了解到,目前这个课程仍在持续招生,且意向者者甚多。

    03 起底李潇的“商业版图” 观看李潇的短视频内容不难发现,除了T97咖啡创始人,他还有格家网络创始人这个身份。

    或许格家网络对网友来说比较陌生,但环球捕手、斑马会员这些曾经在市场上有着较大声量的平台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联。

    2016年,格家网络旗下电商平台环球捕手正式在微信上线,2017年其微信公众号火遍朋友圈,这个平台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数据显示,2017年7月,环球捕手微信指数超过450万,对比之下,同期某知名大V公号的微信指数只有50万,这种热度也让其销售额和用户量双双增长。

    据环球捕手统计的数据,平台上线5天日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30天用户数破百万。而在当年的双十一,环球捕手连续两天首小时营收过千万,平均客单价285元,上千个品牌以及1500万用户都参与其中。

    然而热闹背后,环球捕手的多级分销模式一直遭到外界的质疑,据相关公开报道指出,环球捕手一共有三个等级,分别是普通会员、服务商(经理)、优秀服务商,新用户只要购买399元指定产品不仅能成为普通会员还能成为店主,然后店主通过发展更多的会员赚取佣金以及分成,当达到一定的销售额时会升级为服务商,而优秀服务商能够获得整个团队的销售分成。

    在2017年8月,“环球捕手”公众号遭遇永久封号,腾讯灵鲲金融风险监管平台显示,“环球捕手”疑为传销,并且被举报了7434次,目前的状态为“已曝光”。

    图源微信截图

    而后来,格家网络推出的“斑马会员”被认为是“环球捕手”换壳重生,2020年底,“斑马会员”深陷涉传以及倒闭的传闻,去年“斑马会员”出现在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公布的第三批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企业名单中,在腾讯灵鲲金融风险监管平台上更是被直接认定为传销,目前“斑马会员”名存实亡。

    而在李潇的口中,对于“斑马会员”的描述则是“在斑马会员迭代成为电商导购平台后,我们抓住品牌孵化机遇,搭建了品牌孵化管理平台希柔,孵化出的第一个主推品牌是AEP洗发水”。

    而如今大火的T97咖啡同样属于希柔品牌管理平台,虽然平台换了个名字,但似乎仍是微商的性质,这一点通过电商平台搜索时就能够看出来。

    左为拼多多截图 右为淘宝截图

    总而言之,在T97咖啡大嘴姑娘凭借喊麦式直播出圈后,“潇掌柜”一边在社交平台夸赞着自家咖啡,一边兜售着自己的品牌营销课程,这到底是真干货还是割韭菜?结果想来是不言而喻了。

    参考资料:

    1.两度“借壳还魂”,环球捕手的求生记!|新冰点

    2.靠主播爆火的T97,咖啡里卖着加盟与售课的药?|锌刻度

    3.从电商巨头到咖啡连锁,T97创始人李潇:为什么要all in品牌和实体?|浪潮新消费

    作者: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为什么每个大厂,都在押注视频云?

    设计动态 2022-10-17
    如果说2022年还有什么互联网大厂集体投入的业务的话,那么视频云一定可以算一个。 绝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什么叫视频云,但视频云早已是互联网音视频行业的空气和水,在线直播、视频会议、主播连麦等用户早已习惯使用的产品,都是以视频云为技术底座;而在越来越多的产品整合了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已经推动了更多与“云”相关场景的落地,而在这其中,视频云也出现了,不少互联网大厂便已经推出了相关服务。那么,视频云对大厂们来说,是不是一条有前景的赛道?未来的视频云,还可以怎么发展呢?

    如果说2022年还有什么互联网大厂集体投入的业务的话,那么视频云一定可以算一个。

    绝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什么叫视频云,但视频云早已是互联网音视频行业的空气和水,在线直播、视频会议、主播连麦等用户早已习惯使用的产品,都是以视频云为技术底座;而在越来越多的产品整合了实时音视频服务时,视频云也日益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其落地场景越来越多:金融行业的,叫金融云;汽车行业的,叫汽车云;政务管理的,叫政务云……视频云,则是云计算在视频直播领域的落地应用。以视频云作为直播解决方案的好处在于,其应用在云服务器上进行,搭建和维护平台的费用较低、时间较少,能够大大节约做直播的成本。

    因此,当近年来各种形式在线直播的需求不断累积,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输出视频云技术能力,或者在原有视频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加码,试图成为直播平台淘金者们的“卖铲人”:

    远的不说,就在2022年8月,快手正是凭借发布视频云品牌Stream Lake,吹响了进军To B的号角;7月,字节跳动旗下的云计算品牌火山引擎发布了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veVOS,向市场提供“抖音同款”的音视频能力;4月,小米还投资了一家视频云解决方案服务商蔚领时代。实时音视频行业的垂直企业声网继续升级视频云科技树,比如3D空间音频、AI降噪等等。

    在年初的冬奥会上,云计算行业的传统巨头阿里云,更是展现出了技术实力,不光实现了视频转播上云,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全程4k转播,还把整个冬奥会赛前赛后的种种信息都搬到了云上,让冬奥会的数字化往前迈了一大步。

    而在稍早的2021年,百度发布了智能视频云3.0,相比其他厂商,更强调与AI的融合;腾讯成立了“腾讯云音视频”品牌,以统一的RT-ONE解决方案面对市场。

    除了上述互联网公司,联通、电信等更偏基础设施属性的运营商,也在提供视频云服务。

    赛道似乎已经很拥挤了,为什么视频云仍然是大厂们发力To B和产业互联网时的优先选择?

    一、视频云版图:大厂竞相争夺的“准千亿”赛道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到2024年,国内视频云市场将达到近千亿左右规模,未来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

    在刺猬公社看来,相比其他To B赛道,视频云服务市场虽然并不算大,但胜在潜在增长率并不算低,有一定的增长潜力。比如,各类产品应用都在叠加需要依赖视频云服务功能的直播连线、实时音视频通话等功能,在线会议、直播连麦等工作和娱乐场景又将持续普及、扩散。

    今后,对视频云这一底层服务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这就成为了各大公司,竞相投入视频云服务领域的主要原因。

    视频云业务,也契合了各大互联网公司“降本增效”的实际需求。在直播、视频成为各大产品不可或缺的“标配”时,相比采用视频云服务,自行搭建直播平台的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要高得多,周期也比较长。在视频云的助力下,企业在直播化、视频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此外,相比其他To B业务,视频云服务还有商业模式比较成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少的优势。种种因素叠加,视频云赛道肉眼可见地“卷”了起来。

    在视频云赛道中,各大厂商显现出了鲜明的业务特色,版图划分颇为明显。

    从市场份额上看,视频云赛道呈现出了“5+1+2+n”格局:

    5,指的是公有云领域的五大头部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和华为云。这些头部厂商有着较强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实力,而且是大公司旗下的核心业务,能够与大厂自身的业务相交融,综合实力很强,在2021年约占市场份额的7成。

    1,指的是实时音视频行业垂直厂商声网,相比大厂旗下的视频云业务,声网具有更加垂直的优势,也有着较强的技术和服务经验积累。声网和阿里云等五大头部厂商,基本上主导了视频云赛道的基本格局。

    2,指的是快手的StreamLake和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两家和短视频密切相关的厂商都在最近一年多刚刚入局。

    n,指的是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视频云服务业务,以及其他更聚焦于某一垂直领域(比如游戏)的视频云服务商。

    二、视频云厂商们的“合纵连横” 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事实是,视频云厂商之间并不总是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不乏一起合作、制定标准的和谐景象。

    2022年2月,火山引擎就和腾讯云、阿里云一起,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直播延迟的技术标准,将直播的延迟压缩到1秒,可以用于体育赛事、电竞直播、电商直播等对延迟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中。共同的标准,意味着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但更多的,还是各大“身怀绝技”的视频云厂商,依靠各自的优势展开激烈竞争。

    先看阿里云和腾讯云。

    阿里云已经稳坐国内云计算市场第一名的位置多年,在视频云领域也是如此,IDC的报告显示,阿里云连续四年位居国内视频云整体市场份额第一,整体市场份额占比达26.9%。

    腾讯云音视频也不弱,已经连续四年在音视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上排第一。2021年5月,腾讯发布了整合之后的腾讯云音视频品牌,将TRTC实时音视频通信网、IM即时通信网、CDN流媒体分发网络整合到一起,一方面做到了低成本、低延迟和高品质,也能兼顾高并发的业务场景。

    阿里云给人的印象则是一边保持着市场老大的地位,一边向用户展示各种黑科技。比如在冬奥会上,阿里云的CloudME虚拟活动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了实时、全息的交互现场,将视频云的沉浸式体验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阿里云2022峰会上,阿里云提出了“Back to Basic”的策略,坚持技术长征,让阿里云在技术上持续保持优势。

    再看华为、百度和金山。

    这其中,金山云是最先提出沉浸式视频云服务解决方案的,目前以提供金山图像增强(“ KIE”)和金山智能高清(“ KSHD”)等服务为主。金山云也是五大厂商中,唯一一个独立上市的公司。

    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金山云的财务表现并不好,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96%。这和金山云在各个大厂中夹缝求生密切相关:有的时候上一年还是最大客户,下一年就成了对手,比如字节跳动,2020年为金山云贡献了28%的营收,2021年就做起了火山引擎,和金山云来到了一个赛道。

    百度云则将集团在AI领域的投入转化为技术上的优势,在2021年5月推出的智能视频云3.0全景图显示,重视AI和音视频云技术的结合,是百度区别于其他厂商的一大特色。在2022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智能云推出了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数字人平台,从数字人的角度切入视频云服务。

    华为云的优势则在于出海,2022年底,华为云将布局全球29个区域、75个可用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有出海需求的用户,华为云的视频云服务将比较有优势。

    最后看声网和快手、字节跳动。

    声网是RTC(实时音视频)赛道的第一名,通过持续投入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比如全球首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实时音视频网络——软件定义实时网SD-RTN;不断发布新的产品和场景,以元K歌、元语聊等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RTC解决方案。

    火山引擎的视频云业务的首创技术是“零首帧”,能够将视频的首帧时间压缩至0.1秒以内,让视频播放更加“丝滑”,用户在感知不到卡顿的情况下就能进入视频播放。“抖音同款”的音视频解决方案相对成熟,也让字节跳动得以搅动视频云领域。和火山引擎类似,快手StreamLake的优势也在于短视频领域积累的经验。

    三、“卷”到极致的下一站,元宇宙还是出海? 尽管视频云厂商各显神通,但这也改变不了整条赛道的空间已经相对确定。想要进一步提升视频云赛道的天花板,必须走出新的路子。

    首先是以 元宇宙 为代表的新场景,视频云厂商可以通过进军新场景,来获取新的增长空间。元宇宙等新的场景,对实时音视频互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更低的延迟和音视频交互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使用体验。

    一些云服务厂商,已经在元宇宙场景中进行了布局。比如字节跳动最新发布的VR设备Pico,就是由火山引擎提供视频云服务的;声网,也推出了元娱乐解决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元宇宙社交场景服务,覆盖元K歌、元语聊、互动游戏等玩法。百度推出的能够不间断直播的数字虚拟人,也是视频云能力的一种外延。

    其次是以 物联网 为代表的新场景,比如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场景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汽车、家居产品作为智能终端的潜力,与音视频平台密切合作,将视频云服务植入其中。

    这里所言的物联网场景,也包括了工业互联网等To B的应用。目前,这一领域也有了部分应用案例,有的工程车智慧监管平台就将视频终端通过华为云 VIS 视频接入服务统一接入上云,借助华为云VIS的视频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分发和视频数据转储能力,实现了智慧视频监控,减少安全事故。

    另外的出路就是 出海 了,把国内“卷”出来的技术和场景经验积累,输出到海外,或者服务于出海的音视频平台们,借船出海。在端到端和解决方案上,国内的视频云服务商一般比国外同行更具优势。

    不过,出海也已经是国内视频云服务商早已在做的事,比如声网,就在通过为赤子城科技、Shopee等国内出海企业提供实时音视频服务实现出海。

    总的来说,视频云赛道的激烈竞争,对于国内视频云行业的演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云计算的行业格局也证明了这一点:能和国内厂商一较高下的海外大厂,也只有亚马逊云一家了。

    而在互联网行业的增速普遍趋稳的时代,3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足以说明这仍是一条值得各个互联网大厂全力投入的赛道。未来,清晰度更高、延迟度更低、交互性和沉浸感更强的视频云服务,将是这条赛道的各位厂商努力的方向。

    参考来源:

    互联网行业字节跳动专题报告:云计算、飞书、火山引擎中信建投证券2022年 中国视频云服务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1下半年) IDC 作者:园长;编辑:李乐蜀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刺猬公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B站的红利,你不懂

    设计动态 2022-10-17
    品牌正在选择不投B站,还是说在B站上偷偷“卷”? 2020年发力广告商业化后,B站经历了曾经近乎直线的攀升,以去年为例来说,2021年上半年,B站广告营收达到17.64亿元。其中,在2021年第二季度,B站广告营收为10.49亿元,同比增长201%。 不过,受

    在近几年环境的影响下,广告行业出现了萎缩,B站的广告营收增长虽然有所降缓,却是少数上涨的互联网公司之一。B站的广告商业化该如何理性看呢?B站有红利吗,要怎么利用好B站?一起来看一下吧。

    品牌正在选择不投B站,还是说在B站上偷偷“卷”?

    2020年发力广告商业化后,B站经历了曾经近乎直线的攀升,以去年为例来说,2021年上半年,B站广告营收达到17.64亿元。其中,在2021年第二季度,B站广告营收为10.49亿元,同比增长201%。

    不过,受近几年全球宏观经济变化和疫情的反复影响下,广告行业这一两年内,尤其是今年,确实出现了萎缩。 这点从B站广告营收中也能窥见一二,其2022年上半年广告营收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25%,增长速度有所缓慢。 但实际B站的情况还算不错,从今年Morketing统计的2022年上半年20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广告营收收入来看,其实只有8家公司实现了同比增长,B站算其中少数上涨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那么,B站的广告商业化到底如何理性看?B站有红利吗,要怎么利用好B站? 我想从一个事情的3W逻辑分析。

    01 B站是什么? 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的本质,一般逻辑是从最基础的3W(why,what,How)探究。要在一个平台做营销,首先得理清这个平台的属性是什么?因此,在谈B站商业化之前,先来搞明白“B站是什么”。

    这里我们可以从用户、内容、氛围和形式,4个维度重新理解B站。

    第一,年轻人居多,高粘性。

    “在B站有很多年轻人,且黏性高。一般来说这些年轻人不仅使用B站的年数长,同时每天停留在平台的时间也比较长。更重要的是,这些用户对B站的包容度同样比较高”,B站知名汽车UP主盛嘉成分享。

    这点在既是B站的深度用户,又是B站代理商的新榜高级媒介总监王少华身上也有明显体现,“我每天要花2-3小时在B站看视频”。

    一些数据也印证了这点。 根据B站对外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数再次突破,达3.06亿, 同比增长29%。如果按QuestMobile统计显示的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Z世代规模大约有3.42亿人,那么可以说几乎每两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B站的活跃用户。

    “我是一个 B 站的深度用户,也是一个老二次元。在 B 站刚成立的时候,就很喜欢在上面去看视频,同时,我也在B站做内容创造。2019 年开始战略转型专门做 B 站视频”,MCN机构蜂群文化CEO莫力洋如此描述B站。

    第二,B站有着一种文化内容资产。

    B站内有海量优质的 PUGV内容,强社区属性的B站用户因兴趣而聚在一起,他们对商业化内容并不十分排斥,只要内容足够有创意,够真诚,用户便会给予支持,甚至还会一起玩梗做二次创作,这造就了B站的文化内容资产。

    且这些年, B站拥抱变化,以横屏为主导的B站,还开放了竖屏的展示模式Story-Mode,由此带来了更好的专注度和沉浸感。 某些层面来看,竖屏的视频流形式实际也丰富了 B 站的一些使用体验。

    同样Story-Mode模式也降低了普通人在B站成为UP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吸引了大学生群体,可以吸收更多年轻化且原创的内容。

    第三,弹幕的交流体验氛围很强。

    而且竖屏的Story-Mode模式也保留了这个基因,用户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及时交互并被看见。

    盛嘉成视频截图

    第四,拥抱变化。

    前文谈及B站从横屏,到拥抱竖屏。此外,B站也拥抱内容的多元,盛嘉成阐述:“之前B站没有汽车板块,但即便如此,我在上面开启汽车视频创作后,通过内容,依旧获得很多精神上的认同。在B 站上,你做对的事情,会收获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好为你鼓掌和成为你的朋友。”并且,随着B站汽车内容的增多,在2021年4月,B站汽车区正式成为了站内的一级分区。“ 做汽车区,我能很明显感受到 B 站是一个非常包容并且会纳入更多的新鲜的血液的平台 ”,盛嘉成表示。

    02 B站的广告商业化布局 当对B站有了基础了解后,接下来整体看一下B站在广告商业化上的布局, 以便品牌更好的知悉“在B站应该如何与用户玩到一起”。

    2021年,何同学的《我做了一个苹果放弃的产品……》视频从B站火到全网。视频推出后,上市公司乐歌股份股价一天上涨了5.45亿,涨幅达到14%,这个效果源自于“该视频结尾部分植入了乐歌股份公司升降办公台的广告”。

    这个视频是B站商业化广告的一个典型缩影。 在B站,如果你的广告内容做得足够好,用户会说, “你恰饭吧,你做广告我也爱。”

    那么,具体来看B站的广告布局是怎样的?

    其实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的时候,B站CEO陈睿就对外宣告了B站广告业务的战略布局和聚焦点:B站内部在第三季度提出了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即, “以增长为中心、坚持社区优先、生态与商业双驱动” 。

    据了解,这是B站第一次将商业化和社区生态提到了一样的位置。B站将商业广告体系与生态体系做了进一步打通, 在商业体系中建立了两个中台和两个业务结构 。

    两个中台具体指B站内部的商业化中台和B站公司的小中台,前者提供商业化效率,后者提供UP主的收入策略和服务,让UP主在赚钱的同时拥有更好的体验。

    B站的两个业务结构则指的是“花火平台”和“带货”。另外,据了解,下半年,B站商业广告的打法会进一步迭代。

    拿B站的广告商业化平台花火来说,今年9月对外正式宣布进行6大升级,而升级后,作为UP主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次升级能帮UP主解决很多切身问题,比如更多商机、更规范的合作流程等,让我们更专注在创作本身上。”

    再比如,在广告形式上,B站除了平台中主流的中长视频、横屏模式之外,也探索了短视频、竖屏模式,也就是Story-Mode,能够满足用户“用一分钟/两分钟看视频,打发时间”的需求。在商业模式上,Story-Mode包括广告分发模式、以及在中间插入直播的模式。

    如今,已有不少UP主在尝试Story-Mode,像“山城小栗旬”。财报显示,在2022年第二季度,60%的新增百万粉UP主受益于Story-Mode。

    山城小栗旬的理发日记UP主视频截图

    从B站的实践来看,Story-Mode对于广告分发之类的效率比较高。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Story-Mode虽然是一个新增很快的场景,也肯定会带来广告新的收益,它的ECPM(每一千次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也比其他同类型的广告ECPM高。”

    事实上,在2021年,B站就上线了Story-Mode产品,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对外宣传,用户还不知道Story-Mode。

    B站之所以要做Story-Mode,主要原因在于不仅仅将B站看作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在社区中,消费场景包含多场景、多屏幕,而不仅局限于中长视频,也不局限于横屏模式,也应该有比较短的视频、直播,同时也能竖屏观看。

    所以说,Story-Mode也是B站一直在强调的“多场景、多品类”策略的一个体现。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Story-Mode不仅只提高了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感,还将UP主的上升路径拓宽了。以往,新UP主想要涨粉的难度不小,中长视频的制作门槛不低,但现在除了这种方式,UP主还可以发布一些轻视频、短视频,通过这些视频聚沙成塔,进行涨粉。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差别于其他平台,B站的商业化十分尊重UP主的创作。

    “在 B 站创作商业内容非常舒服。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叫培养客户,以前的广告,更像是硬广,而随着B站商业化慢慢出圈,平台会在引导客户上下功夫,让客户接受UP主的创作氛围。比如我的视频有超过一半是广告,但是不影响做内容。因为我把广告也做成了内容,可以让用户获得快乐”,盛嘉成说到。

    另外,商业化平台“花火”的6大升级,让整体提效。新榜高级媒介总监王少华着重提到升级后的3点利好:

    简化入驻流程,帮助更多UP主更快的入驻到花火平台中; 对于广告主来讲,一键链接UP主; 合规管理保障双方权益,有了平台的监管以及逐渐完善规范环境,让双方更有保障。 短期来看,B站可以结合花火、Story-Mode等产品直接实现广告收入的增长,尤其是Story-Mode肉眼可见的受到了较多品牌主的“宠爱”, 比如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近期商单中有超过半数,特意找了UP主制作竖版视频 ;而中长期来看,这种合作会持续和优化B站生态的商业氛围。

    03 品牌如何在B站做营销? 不过往往很多时候,品牌还是难免会Copy别的视频平台投放思维到B站,然后发现不对,成本高,流量采买贵,且有时候还觉得用户难伺候,打个广告还遭骂。

    其实,在B站打广告,核心是需要懂年轻人,透彻运营内容,懂社区氛围,尊重UP主,才能做好。

    那么,具体怎么做?

    第一核心要素是必须融入到 B 站的年轻文化。不同的文化是 B 站的根基。

    “品牌要想明白一个问题,你敢不敢玩。在一个这么多年轻人的平台里,品牌其实难以管住年轻人的嘴,他们就是代表着年轻文化。我之前接触到一些品牌方,年轻人明明在调侃你的品牌特征,但品牌方觉得年轻人在骂品牌,形成一种冲突。如果品牌方能将观念转换过来,会非常好。B站其实是能够让品牌真正的做到年轻化,让品牌和年轻人一起CQY(交朋友)。如果哪天品牌能接受用户和你一起开玩笑,你甚至能陪他们一起来开玩笑,这才是真正的品牌年轻化”,盛嘉成强调。

    在他看来,黑红也是红。“我做的事情如果不好,你可以骂我,你骂我,我就改进。而且你骂我,相当于我都不需要去做调查了,你帮我已经调查了,你骂我、夸我,我都可以接受。”

    年轻文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理解社区。 B站是一个多元和包容的社区,用户以“兴趣”聚集,再小的兴趣标签都发展出自己的垂直圈层 ,这让B站的内容生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当然,这种圈层下,品牌愈发需要注重内容。

    在 B 站,好的内容,往往能够受到诸多用户的喜爱。B 站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UP主,他们通过对内容打磨,生产出优质的内容观点或者二创内容。

    因此,品牌在B站做营销,需要有一个好的内容运营策略,要站在内容创作者的身份去思考,从细化的领域进行一些专业化的内容制造、塑造一些差异化,将品牌亮点作为一些关键词去植入。要知道B 站本身有一种粉丝文化和二创氛围,他们很容易抓住视频的一些“亮点”去玩梗,比如2020年钉钉出圈,2021年蜜雪冰城爆红,流行的起点都源自B站。

    与此同时,B 站在内容上,有较多分类:例如动画区、鬼蓄区、舞蹈区等,很多些泛娱乐的一些领域的拓展, 品牌可以考虑多做一些跨界的尝试,跨领域,有时候是破圈的核心。

    最后,品牌可以注重KOC和KOL的结合,加强营销的深度。 比如,多注重一些 KOC ,用 KOC 去铺底层的量,然后用 KOL 去引爆。“ KOC 更有一种亲切感,他们产出的内容不太像是广告。另外在与 KOC 合作时,brief一定不要限制得特别死,而是应该给到UP主创作空间,但你要判别它是否会产生负面”,盛嘉成分享。

    总结来讲,在B站做营销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年轻化、社区、内容、跨界、弹幕。

    04 B站做电商,是否起得来? 在B站的两大结构中,除了花火,另一个就是“带货”, B站目前已经和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达成初步合作,尝试在B站进行原生广告,同时,进行UP主的广告种草和带货,对产品、模型进行交易转化等尝试。

    B站的带货逻辑和其他平台的最大差异点是什么?关键在于:“深度种草”。

    “作为一个用户,我会依据内容的兴趣,进行检索,最后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实现深度种草才会直接消费。从B站来讲,这能提高流量效率,形成闭环”,王少华评价道。

    “B站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长尾效应,底层逻辑是用户主动去选择视频,即便是很久以后的视频也会被搜索看到。如此,带货的价值比信息流投放的生命周期价值更长”,莫力洋补充。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商单视频爆火了,它的生命周期至少能够延长两到三个月以上。 而且高流量的视频还能获得搜索页面的高排位,所以,其长尾效应非常明显。

    举个案例来看,知识科普类UP主波士顿圆脸发了一期主题为《外空反光束材料喂给老鼠居然让寿命延长一倍?》的视频,视频中,他通过科普内容慢慢引导到维生素C的作用,再提出推荐的产品,过程比较的自然,且不会让人感到突兀。而且从视频标题来看,很难相信这其实是个恰饭广告。

    同时,在B站用户眼中,波士顿圆脸是一个“胖呼圆脸光头眼镜宅”,他带货护肤品首先让一些粉丝感到有冲突感,但这些冲突感,其实最终也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口播+蓝链挂车的方式卖护肤精华,直接卖出了130万GMV。

    当然, 在做深度种草时,挑选出合适的推广“产品”同样重要。 那么什么产品在B站上好卖,且不影响用户体验?

    “ 由内容衍生商品,消费者接受度会更高一点。 比如蜂群文化旗下有一个百大UP主叫星有野,他是一个动画UP 主,在 B 站上有 350 万粉,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小故事,我们会对他进行电商变现的尝试。也会做一些进行延伸品,比如定制的T恤。600万的播放量,让我们的四款T恤都买完了”,莫力洋分享。

    但值得注意的是,卖货给UP主的高黏性用户,一定要相当的用心,不能是割韭菜,而是要做细水长流的生意。 毕竟一直以来 B 站的特色都是会极为克制广告的展示,需要配合好用户、内容和商业化的平衡,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点可以从一些数据中得到验证。Morketing了解到,花西子、Ulike、COLMO子母洗烘一体机(单价15000元)等品牌,在B站都获得了不错的ROI。

    05 B站的红利,还有吗? 而以上品牌在B站上的转化率,透露出一个信息: 品牌其实一直坚持在B站投放广告,甚至还在偷偷“内卷”。 那么,B站到底还有没有红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分析:

    UP主内容与品牌广告效果,其实直接绑定,同时一个视频的效果具有长期价值; B站的头部UP主和中腰部UP主都比较多,用好不同层级的UP主,创造更好的内容,其实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价值; 深度内容是很多品牌需要的东西,B站的上限还没有到,在B站挖掘此类内容的潜力非常大。 广告即内容的模式下,获得的效益实际非常高。拿何同学给乐歌做的一个广告植入来讲,一个优质的UP主生产的内容,可以直接影响市场对品牌的期望,促进了股票的上涨。这时品牌花多少钱其实都是值的。

    最后,B站的单个流量价值高。 一个在B站爆火的视频,在其他平台也容易热搜第一。可以说B站的流量,不是“浅”层影响用户的流量,而是“深度”连接用户的流量,这是根本的差异。“它不是普通流量,他是实实在在的有人用心地去感受作品,想看内容的流量”,盛嘉城说。

    作者:Ivy Zeng,微信公众号:Morketing(ID:Morketing)

    本文由 @Morket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我缺的不是陌生人社交,而是社交

    设计动态 2022-10-17
    在小红书上输入“请100个陌生人喝咖啡”,你会得到数量远超预期的内容。 很多年轻人正在发起这项打破孤独的咖啡社交。发起人角色各异,有大厂离职的产品运营,有普通的企业职员,有咖啡爱好者,城市也各异,从北上广到杭州贵阳等地。 咖啡只是介质,陌生人社交才是这股风潮的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的社交渠道、社交玩法已经变得更多样,但是不少年轻人却已经厌倦了社交平台上似有若无的社交关系,也有的人在社交网络上选择了隐身状态。也许对这批年轻人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找到社交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在小红书上输入“请100个陌生人喝咖啡”,你会得到数量远超预期的内容。

    很多年轻人正在发起这项打破孤独的咖啡社交。发起人角色各异,有大厂离职的产品运营,有普通的企业职员,有咖啡爱好者,城市也各异,从北上广到杭州贵阳等地。

    咖啡只是介质,陌生人社交才是这股风潮的本质。只是, 年轻人或许厌倦了创业者和资本按照商业模式打造出的社交平台,而是以自己的流量为核心,试图建立新的社交场。

    然而,大多热情邀请都回应寥寥。线下的陌生人社交,甚至社交本身,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已经成为负担一般的存在。

    一方面,是超过10亿人活跃在中国移动社交网络中,截至2021年底,微信WeChat合并月活超过12.68亿,微博月活超过5.73亿,小红书月活超过2亿。但同时,更多人选择在社交网络中隐身。朋友圈在2017年上线了最近半年/三天可见功能,到今年为止,已经有2亿人在使用三天可见功能——也就是说,每6个人中,就有1人设置了三天可见。

    越来越发达的社交网络,越来越丰富的社交玩法,似乎都无法解决当代年轻人的孤独症。

    一、38个置顶聊天,都与我无关 孤独的感觉,是在夜里10点翻看微信时突然袭来的。

    没有新消息弹窗,也没有未读的小红点提示。 “没有人找我”, 意料之中的结果却让阿珂突然难过起来。她29岁,和3个陌生人合租在一套没有客厅的三居室里。这是北京三环边的老旧小区,晚上站在窗边就能看到三环路上的车水马龙,还有更远处写字楼和高层住宅的万家灯火。

    但阿珂与这些热闹之间,始终隔着一扇玻璃。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六年,她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融入过。她总是一个人上下班,买菜做饭,看电影。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她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观察到心脏跳动时带来的胸膛起伏。还有些时候, 她会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考:我是不是提前进入坟墓了?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阿珂熟练掌握大多数社交工具的用法,从微信、微博到小红书和即刻,但她始终只是那个站在玻璃这边的人,只是看见,无法真正参与。

    比如微信。

    她拥有684个微信好友,置顶了38个聊天列表。但这些列表中除了家人,大都是工作相关。曾经相处不错的几个好友,很久没联系了。 和她最亲近的人——老乡,粗算一下,上次聊天也在半个月以前,而最近一次的见面更是在2020年。

    找不到聊天的话题,是阿珂给自己的解释。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因为在疫情这几年中逐渐衰退的表达欲,她越发恐惧社交。

    在真实世界中更是如此。最初她搬到这套房子的时候,还有过把室友处成朋友的想法,想象着今后可以一起做饭玩游戏, 然而现实是,大家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仅有的交流是限定于煤气电费该交了。 下班后的时间,她基本都缩在自己那间十几平的房子里。

    跟父母的沟通主题,永远是催婚与敷衍回避。“多跟相亲对象聊天,主动点”“差不多就行了”,她则永远都是回复“嗯嗯”“好的”“知道的”——这样的回应是最佳的话题终结方式。

    更多时候, 阿珂是社交平台里的围观者。

    她习惯在晚上刷朋友圈,但永远只旁观,不点赞,不评论。她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其实意义也不大。到目前为止,她的朋友圈里只有 3 条动态。第一条发布于2018年10月,是一条向所有人公开可见的网络段子。前几天她转发了两篇公众号推文,仅自己可见,替代收藏的功能。

    曾经有过几次,阿珂也想发朋友圈,但都止步于决定“对谁可见”的环节。10秒钟写出来的文案,可能需要1分钟的时间来考虑谁可见,分组有没有更新遗漏。

    更多时候,她游走在各种陌生人社交平台。她注册了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微博账号,一个素人,除了微博赠送的僵尸粉外,不附身福尔摩斯的话,几乎没有任何熟人可以找到她。 这可以让她与现实切割,没有负担地吐槽。

    在小红书上,她甚至尝试了内容输出。她的id是王者荣耀中奶妈的名字,因为她们都是贡献型人格。她用18个帖子换来了25个粉丝。内容包括自己的阅读感悟、生活小妙招。比如牙膏是帆布鞋塑胶部分的美白神器。互动最好的一个帖子,是总结elat洗面奶的正确用法,注意事项,和辨别品牌真伪的方法。3.9w浏览量,293个点赞,150个收藏和92个评论。

    阿珂觉得自己被“看到了”,不再是隐形人。但这种延时性互动带来的满足感,在她关掉小红书的那一瞬间就消失得一干二净。

    二、找不到的同类 游荡在各个社交平台的阿强,只是想寻找到自己的同类。

    放在人群里,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94年,天津人(生活和工作都在这座城市里),本科学历,独生子,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相比那些北漂或者沪漂的年轻人,他的生活要安稳许多:工作稳定,有自己的住房,就在父母家附近。

    但孤独就像平静水面下的暗涌。

    他苦于找不到有共同话题的“同类”。 表面上看,他的生活规律而充实。白天的时间都属于工作,他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独自开车回家,睡前翻翻书。《斯大林格勒》《日本帝国衰亡史》《置身事内》《回归故里》等政史经类书籍是他的最爱。

    周末的时候,他要么跟朋友聚会,要么步行回父母家。 无话可说的困境时常出现。 身边没有人能跟他讨论阅读相关的内容,而涉及到朋友聚会时最常讨论的收入话题时,他也只能沉默——受益于行业红利,他的收入比朋友们都要高。他尽量低调,因为他明白,朋友之间共患难易,但暗暗的攀比之心,也是人之常情。

    他最近在努力回避的另一个话题是爱情。一对要好的朋友最近正在闹离婚,两人他都认识,不管跟谁聚会,聊天都难免尴尬。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沉默的,静静地听别人聊天,充当着倾听者的角色。

    他积极地在社交平台中寻找同类。一个月前,他下载了社交软件soul,直奔语音聊天派对,直接,高效,“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找人聊聊天”。

    他先进入了一个叫【孤独患者】的房间,加上他,一共9个人。房如其名,无人开麦。包括自动设置为开麦状态的群主。按照产品逻辑,想建立房间的人应该是有表达需求的。但群主选择了闭麦,其他成员也没有开麦。

    “寂静”的虚拟房间里,唯一在活动的只有背景页面中那位坐在月亮上不停摇晃的小女孩。张韶涵的《淋雨一直走》循环播放着,“从不听谁的命令,很独立,耳朵用来听自己的心灵”。一旁的屏幕时不时滚动,提示着xxx进来陪你聊天,xxx进来陪你聊天,xxx进来陪你聊天……

    房间里的人来来去去,他离开时,看到自己的排名从第9位上升到第5位。 有人用文字打出“有人聊天吗”,这句话孤独地落在屏幕上,直到他离开也无人回应。

    类似这样的房间还很多。他看到过只有1人在线的【练琴房】,1人在线的【收拾家】,【看书】,【静静的待会】。他最后进了读书分享群的聊天室。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他都在听一个大二女孩讲述自己和网友一遇如故,煲90分钟电话的经历。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同类的难度,不比现实世界低。但阿强不愿意放弃。当他被生活中的无力感包围,比如怎么才能给父母解释清楚,自己虽然一直在办公室坐着,却很累;怎么才能让女友学会直接沟通,而不是让他猜心思;怎么才能让寻求修电脑修图甚至画CAD帮忙的朋友们明白,自己无能为力。

    以及,那些更加巨大的虚无之感。他在天津生活了整整28年,时常有成为井底之蛙的恐惧。他好奇外面的世界,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关注什么,不同行业的人有怎样不同的思考,疫情以及社会环境对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这些话题过于庞大且形而上,以至于无法在任何一个真实生活场景中存在。

    最后,他不再在别人的房间里进进出出,去寻找适合聊天的人。现在晚上加班时,他总是建一个关于读书或者深度聊天的房间,等待同类的出现。不过,在刚刚过去的1个月里,他还没能等到。

    三、不会喝酒的东北人 顾洋不太像典型的东北人,至少有两点能证明:寡言少语、酒精过敏。这与大众刻板印象中的东北人截然不同。自来熟的语言能力、酒桌上的呼风唤雨,才是更为人熟知的东北标签。

    他在辽源市一家大型饲料厂工作,父母在临省辽宁。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他经常会和收购玉米水稻的司机师傅们打交道,为了降低姐姐家3岁小孩感染病毒的危险,前不久,他刚从姐姐家搬出来独自租房生活。

    在辽源这座生活节奏缓慢而又陈旧的城市,房子大都只卖不租,最终他找到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500元,年付。

    他尝到了独居的甜头:不必争抢卫生间,不必担心早起会打扰到家人。但自由带来的快感成为习惯之后,他渐渐感觉到了孤独。

    “现在身边的人都很好,但都是泛泛之交,很难成为好友。” 年龄被他视为主要因素。他甚至认为,纯粹的友情已经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人了。 “只有学生时代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因为不需要操心太多事情。”

    他也有过不孤单的时候。2013年大学毕业后,船舶电工专业的他进入福州一家造船厂工作。虽然是陌生的城市,但宿舍8人同行,倒也快活。

    他很能吃苦。船上工作环境艰苦,需要在类似工地的脚手架上蹲着干活,劳动量又大,拿着手腕那么粗的电缆线,一天工作14小时。但这样的工作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还是过于枯燥与繁重。年轻人开始陆续离开,几年下来,最终只剩下他一个。

    每当有人离开时,他们就会吃饭送别。 这样的离别饭,他吃了7顿。 朋友也逐渐消失在这一顿顿的送别饭中,去往天南海北。身边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顾洋也越来越沉默。

    在福州那段只剩自己一人的时间里,他开启了自己的游戏社交生活。

    他玩《倩女幽魂》,每天准时准点上线,加入帮派,做帮派任务,组团打boss,组队刷任务。一回生二回熟,他收获了一个固定游戏队友。随着了解加深,他们有了更多的交集,也由游戏好友转变成qq好友。

    随着年龄增长,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2018年,顾洋离开福州回到了离家比较近的辽源。游戏登陆得少了,qq也逐渐被微信替代,相关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悄无声息地在记忆中褪色。

    回到老家后,他和刚结婚的姐姐一家生活在一起。早8晚5,单休的他在周末逛菜市场,做饭,看书,跑步。

    成年人的社交较学生时代而言,目的更明确,更讲效率和性价比。大多数行动之下,都暗含着我能得到什么。

    于他而言,滑旱冰、打篮球等群体性活动对他交友的帮助并不大。滑着滑着打着打着,友谊就出来了,这种畅想并没有实现,他更像三缺一时被临时拉来码牌的工具人。

    更让他尴尬的社交场是酒桌。在东北,成年男性的社交方式主要是喝酒,但对生性腼腆又酒精过敏的顾洋来说,显然此路不通。

    他尝试从独处中获得力量, 每天买菜做饭,早起阅读晚上夜跑。从去年5月开始,他用照片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坚持每天拍一张照片,每周更新一次读书分享短视频。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积攒了30个G的照片。

    2个月前,他在回家途中捡到一只小猫,在朋友圈发布招领启示无人认领后,便收养了它。一只猫的陪伴,来的远比虚拟的网络世界更为真实和长久。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他成为次密接人员。120呼啸而过,将他拉到隔离点。离开前除了2本书,他什么也没来得及拿。

    被隔离的14天里,前期他频繁地在游戏群里发送着排位邀请,在游戏里大杀四方。后来,玩烦了玩空虚了,无事可做,便捡起书看。 他翻开叔本华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只见上面写道“要么独处,要么庸俗。”——如今他显然更愿意选择前者。

    作者:淘漉,小葵;编辑:江岳;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m53YEJ6qX5T-iSYBujtg

    本文由 @首席人物观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抖音小窝上线,快手内测虚拟社交,元宇宙社交真香?

    设计动态 2022-10-17
    Tech星球独家获悉,继推出虚拟形象“抖音仔仔”后,抖音又在近期推出了虚拟空间“抖音小窝”,与腾讯超级QQ秀的“QQ小窝”类似。 此外,据接近快手的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快手内部也在研发基于“附近同城”的虚拟形象社交,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快手已于9

    伴随着元宇宙、数字人等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赛道又演化出了新的产品呈现形式,比如社交赛道中“虚拟社交”的出现。而虚拟社交也是许多互联网大厂们争相投入的领域,只不过虚拟社交这门生意,真的那么好做吗?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Tech星球独家获悉,继推出虚拟形象“抖音仔仔”后,抖音又在近期推出了虚拟空间“抖音小窝”,与腾讯超级QQ秀的“QQ小窝”类似。

    此外,据接近快手的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快手内部也在研发基于“附近同城”的虚拟形象社交,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快手已于9月6日取得了名为“带地图虚拟社交人物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的专利申请。

    抖音快手两家短视频玩家,不约而同地入局虚拟形象社交并不意外。随着国内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市场已经被微信、QQ、陌陌等社交产品所占据,其他社交产品很难有所突破,无论是在此前同一天上线的3款社交产品——罗永浩的子弹短信、张一鸣的多闪,以及王欣的马桶MT,还是随后社交霸主腾讯的一口气推出7款不同赛道的社交产品,都没能撼动微信等主流社交产品的地位。

    可见,这些基于传统社交的产品和功能,并未能改变用户现有的社交习惯。

    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社交呈现了新的变化,用户可以在社交场景中,化身为虚拟形象,在一个与现实平行、实时在线的虚拟世界中,通过虚拟人丰富的行为社交,就能完成交友、聊天、串门等多个社交行为,而不是停留在语音、图文、视频聊天的传统交流模式上。有了这样的虚拟形象后,用户在聊天时的紧张感也会少很多,解决了社交中如何破冰的最大难题,提高了用户的社交意愿。

    此外,这种元宇宙化的社交,也是一种新兴的社交模式,后期不排除与VR硬件设备联动,打造跨端的虚拟社交,所以,虚拟社交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趋势。

    因此,互联网大厂已经开始关注虚拟形象社交赛道,并纷纷布局,推出了基于主要产品的虚拟社交功能或产品,比如百度贴吧和希壤、QQ的超级QQ秀、淘宝人生、QQ音乐的MUSICZONE等。毫无疑问,元宇宙社交赛道的竞争,已正式开启。

    一、短视频成元宇宙扎根的新土壤? 短视频平台做社交,难度并不小,因为短视频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是为了抢占用户的碎片化娱乐时间,而社交则是需要长时间沉淀,所以抖音在2019年推出的短视频社交产品“多闪”,并没有在后期取得预期的结果。

    此次,抖音快手两家短视频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家主APP上,推出和测试虚拟形象社交,也是为了另辟蹊径,通过元宇宙的虚实结合,改变以往的传统社交方式,打造基于APP的新社交关系。

    根据Tech星球体验,“抖音小窝”是为用户虚拟形象“抖音仔仔”打造的一个虚拟空间,在空间里,用户可以化身成虚拟形象“抖音仔仔”,完成对小窝的装扮,以及对朋友小窝的拜访。

    用户要想对小窝进行装扮,需要获取能量,可通过收取能量气泡、参观朋友小窝、完成任务等方式获得。获取能量的方式主要以观看视频、社交这两种方式为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用户粘性,以及互动性。

    获取能量后,用户可以兑换装饰品,用于装扮小窝,陈设的方式可按照用户的喜好自行搭配,每种装饰品的能量价位并不一样,稀有款的价格会更高,这就需要用户更多参与小窝的任务,以及提高社交频率,获取大量能量。

    而为了提高社交的亲密度,小窝还允许用户赠予或者所要装饰品,一般刚认识的好友基本不会做出这些行为,所以这种玩法是建立在双方社交关系更加紧密的基础之上。此时,双方的社交关系已从陌生人社交向熟人社交发展,这种互赠装饰品的玩法,也将强化双方的社交亲密度。

    除了装扮玩法外,用户还可以拜访好友的小窝,对其小窝进行点赞等社交互动,同时好友小窝的上方设有对方的抖音主页入口,用户也可以点击该入口,对其抖音主要的作品进行浏览,将社交关系链进行沉淀。

    一位抖音运营告诉Tech星球,抖音仔仔以及配套的抖音小窝,都是内部重视的社交功能,其中抖音小窝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功能,后期将提升更多的社交玩法,强化用户间的社交联系。

    而另一边,快手测试的虚拟社交功能玩法,与抖音有点不同,根据测试的图片显示,快手的虚拟社交玩法或是基于附近同城,更注重陌生人社交。

    用户可以解锁4个虚拟人物形象,分别是两位男性角色“小明”、“温克”,和两名女性角色“小红”、“雪华”,其中“温克”和“雪华”分别要完成“观看同城视频30小时”和“与5个附近的人互相关注”才能解锁使用。此外,用户还可以对虚拟形象设置不同的“心情”,向他人透露自己此时的情绪。

    设置好虚拟形象后,用户可以在快手APP内的“附近的人”中,查看自己的形象,还可以看到此时周边也设置了虚拟人物形象的用户,以及他们设置的“心情”,和在快手上发布视频的动态行为。用户可根据这些提示,在点击对方的形象后,进行聊天、关注等社交互动。

    此外,快手并没有将该虚拟社交行为局限于主端APP中,用户可以将自身的虚拟形象化作名片链接,发送至微信、QQ中,端外用户可通过点击该链接,跳转至快手中,与自己进行社交联系。

    不难发现,抖音快手的虚拟社交与他们此前推出过的社交功能相比,更加的开放和多元,没有强制性地与短视频进行关联,同时虚拟形象的出现,能够让用户可将感情、情绪、状态放置其中,使得社交更加透明,而装扮玩法的出现,也让用户在社交的过程中不会乏味,充满趣味性。

    目前,抖音上有关“抖音仔仔”话题的观看量已破7亿,可见用户对这种虚拟社交也充满极大的好奇,虚拟社交或成为短视频平台打开新突破口的一次重要探索。

    二、虚拟社交:大厂突破的新方向 不仅是抖音、快手,Tech星球通过统计发现,互联网大厂中,已有百度贴吧、QQ、淘宝、QQ音乐等平台在开始围绕虚拟形象,打造元宇宙社交,其中贴吧、QQ和QQ音乐等产品都是在今年上线该社交功能。有行业人曾直言,“今年就是虚拟(元宇宙)形象社交的元年”。

    当前,被认为在虚拟社交上走在最前面的是腾讯QQ的超级QQ秀,超级QQ秀是2021年QQ为了探索新型社交模式而打造的一个项目,是QQ秀形象从2D向3D的探索和尝试。

    用户可以在超级QQ秀中,化身为一个3D虚拟人物,用户可对人物进行装扮,并且,也可以打造出和抖音小窝相似QQ小窝。在功能上,QQ小窝更加成熟和丰富,用户在QQ小窝中不仅可以装拌空间、探访朋友、陌生人的空间,还可以一起看电影、演唱会等更高级的玩法。

    在今年“十一”假期期间,超级QQ秀还在QQ中大力推广QQ小窝,在不少QQ群里都分享有该活动链接,QQ小窝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拉新入口。

    此外,超级QQ秀为了加强互动,提高产品的用户粘性,也推出了不少的游戏,用户的虚拟形象可以参与这些游戏。

    在商业化上,超级QQ秀最先尝到甜头。外部商业化方面,今年8月,超级QQ秀与肯德基联手推出“跨次元炸鸡店”,“虚拟+现实”结合的AR玩法,将肯德基与消费者的连接延伸至元宇宙虚拟空间。

    此外,还与Kappa、Jordan、可口可乐、Vans等潮流品牌合作,打造专属的虚拟品牌衣服。内部的商业化上,超级QQ秀会定期推出限定版的虚拟衣服,一套衣服的价格在80元左右,吸引着不少年轻用户付费。

    Tech星球在1000人的超级QQ秀玩家群里发现,一旦超级QQ秀推出新衣服,管理员就会@全体成员,并发布售卖公告,用户看到后就会热情付费,并将购买的截图发到群里进行展示,有群员会提供相关的穿搭攻略,供其他用户参考,俨然成为一个虚拟形象交流社区。

    而其他产品的虚拟社交功能,则是围绕主端APP的属性展开,比如QQ音乐的MUSICZONE,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虚拟空间中,摆放自己喜欢听的专辑,他人来访后可以聆听,利用音乐方向的志同道合进行虚拟社交。淘宝人生则是围绕购物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在淘宝人生中体验到虚拟旅行、数字藏品、观看3D品牌等新玩法。

    可以发现,当前的虚拟社交也呈现出不同赛道的发展,如基于音乐的虚拟社交、基于购物的虚拟社交,而这些虚拟社交功能也直接或间接的带动用户在产品端的社交和消费,而这正是互联网大厂所希望的社交模式。

    三、虚拟社交真有那么好做吗? 虽然,虚拟社交已经开始在互联网大厂的产品上流行了起来,但是虚拟社交在国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做。

    当前的元宇宙社交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沉浸式的社交,需要依靠头戴式设备进行,是体验最好的一种社交模式。

    2022年2月,Meta公司CPO Chris Cox在一次虚拟会议中宣布,其虚拟现实平台Horizon Worlds的月活跃用户数首次达到30万,三个月内用户量增长十倍,但只有拥有Oculus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用户可以使用,这也就造成了社交场景局限,无法跨设备、跨端进行,同时头戴式设备也增加了社交成本。

    还有一种就是类似于抖音、快手、超级QQ秀等虚拟形象社交,这也是国内主流产品所采用的社交模式。这种虚拟社交的维护和搭建成本较低,可建立一种拥有多元化玩法的社交模式,比如社交游戏、打造社交空间等,沉淀用户关系链等。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这种社交场景并不多,体验也比较失真,甚至只是主端APP为了带动自身业务发展的一个附属产品,这种社交模式发展到最后会成为商业化变现的工具,比如QQ秀就成为QQ商业化探索的集中地,各种品牌合作、绝版活动都强加在QQ秀上,让QQ秀变成了赚钱的“机器”,而用户也随之流失。所以,像抖音快手这种虚拟社交,要想打造出类似微信那种熟人关系链,需要提升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零壹智库撰写的“社交元宇宙化的建议”中,提到了当前元宇宙社交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现阶段元宇宙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够支持元宇宙开发。

    其次,目前的虚拟化身技术与真人交互的具象感仍然有较大差距,元宇宙社交对化身打造、感知互动等方面,还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另外,除了单纯的聊天交友功能,还需要搭建现实生活需求场景,例如,社交功能延伸下的办公和消费等场景。

    最后,则是与现实世界类似,元宇宙社交空间也涵盖各种民事活动和商业活动,因此将带来诸如产权侵犯、商业纠纷,甚至诈骗问题。

    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大厂也在有所动作。比如,在提升虚拟社交的体验和真实度方面,腾讯推出了一项全新业务——XR(扩展现实)业务,腾讯称XR业务是公司为应对全真互联网而大力建设的全新业务,业内人士指出,借助XR的技术,或能帮助腾讯的虚拟社交向真正的元宇宙社交进发。

    字节则在去年大手笔收购了VR设备商Pico后,又任命粒子科技的创始人马杰思成为字节跳动Pico社交中心负责人,意味着字节将在虚拟社交上有新的动作,甚至打造出类似Meta的Horizon Worlds虚拟现实平台。

    虚拟社交作为新的发展趋势,各个互联网大厂纷纷押注,其目的是为了打造熟人关系链,服务于自家生态,但要想打造真正的元宇宙社交,只停留在社交上还不够,比如技术、应用场景也需要有所突破。对于这条元宇宙社交之路,对于各路玩家而言,接下来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作者:陈桥辉

    来源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Tech星球,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ech星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提升交互体验!用户行为设计分析

    设计动态 2022-10-17
    什么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针对流程进行的设计,为确保用户与产品接触时有符合的行为习惯,保持操作过程的流畅逻辑,需要通过交互设计来引导行为,设计整个行为流程。 流程中需要考虑接触前的信息显示,接触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以及接触后的结果反馈,来给予我们下一步的行为指

    用户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使用产品的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产品设计者而言,我们应该如何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调整自己的交互设计?本文结合了一些案例,与你谈谈提升交互体验那些事。

    什么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针对流程进行的设计,为确保用户与产品接触时有符合的行为习惯,保持操作过程的流畅逻辑,需要通过交互设计来引导行为,设计整个行为流程。

    流程中需要考虑接触前的信息显示,接触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以及接触后的结果反馈,来给予我们下一步的行为指示。交互流程的目的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过程的体验感受为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根据用户习惯设计功能?还是设计可以改变用户原有使用习惯?

    产品设计该以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呈现?我们的设计又是否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

    一、用户行为特征 1. 用户行为的认知塑造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关于用户行为背后原理的阐述,在行为发生前,用户会接受一个情境的刺激,然后用户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去产生一个主观的期望效果,并产生与之对应的行为。行为产生的结果反馈又会成为认知经验,从而可能对用户的下一次行为产生影响。

    用户的行为认知具有可塑性,会根据每次行为的反馈积累经验来完善认知模型,每次的结果反馈也会影响用户下一次产生相应行为的判断。可见用户行为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用户行为受以往经验影响,即在使用产品前就会根据认知去引导行为的产生。不只在同一产品中会有这种行为,用户同样会把认知经验也代入到相似产品上,继而有着相同的使用期望和操作行为。

    这与尼尔森提出的雅各布定律有着相同的理论结果,作为10大可用性原则的提出者,他通过研究发现用户更善于根据已积累的经验来使用产品。

    雅各布定律用户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网站上。这意味着用户更喜欢您的网站与他们已经知道的所有其他网站相同的方式工作。为用户习惯的模式设计。

    User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on other sites. This means that users prefer your site to work the same way as all the other sites they already know. Design for patterns for which users are accustomed

    遇到新事物时,当产品概念与用户认知不匹配,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会由于不一样的理解方式而产生困惑,甚至产生持续性的错误操作,所以在设计思考中应尽量考虑用户原有认知习惯。

    举个较简单的例子,在抖音习惯了竖屏沉浸式浏览短视频的行为后,在相应视频类产品也会产生同样需求的场景,提供对应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有助于用户使用产品提升平台内容的消费曝光,相同的交互方式和内容信息展示也有助于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2. 习惯养成的用户体验 (1)认知负荷

    为什么用户更喜欢根据已有经验来使用产品?这就需要了解另一个概念,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一个人工作记忆中正在使用的注意力或者精神力总量。

    人对信息的理解、短时记忆存储是有容量限制的,当我们的大脑接收的信息超过了上限, 就会减慢大脑信息处理的效率,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必然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进而影响到判断与决策。

    而用户在操作任务时,相关信息又会存储在大脑的短期记忆中,在理解页面信息时,需要识别、思考、记忆越多就会产生负荷。

    表现在用户自身上的就会觉得复杂,“这个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要做什么”等等问题都会转变成负向的情绪反馈。

    所以用户行为的习惯性是因为行为反馈符合自身认知,这样让产品使用起来更“简单”。好的设计不需要让用户过多思考,这也指导我们设计师在方案思考的时候要可能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2)习惯迁移

    既然用户行为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就无法改变了吗?

    一般来说,旧的行为体验越久,形成的沉没成本越高,由于损失厌恶心理的存在,用户接受新体验方式的意愿会越低,沉没成本是指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

    用户和产品的关系在于价值互换,如果一个产品对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即使体验再好也不会去用,而当用户因为需求价值来使用产品时,如果体验足够好就可能留下来,用户习惯迁移的最迫切问题就是怎样让新的产品(体验)所能提供的用户使用价值,足够忽略沉没成本的损失。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给出了提升用户价值有三种方式:让新体验最大化,让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三者互相影响。

    在产品设计中,我认为尽可能的根据用户行为习惯去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产品,为用户习惯设计不是简单的对竞品模仿复制功能使用,而是更多关注用户自身的行为需求去提供更多的产品价值,提升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做到有价值的设计创新。

    抖音目前的成功毋庸置疑,它改变了原有的视频浏览方式,通过沉浸式内容展示提升了用户专注度,滑动切换视频保证了视频浏览的延续性,将音乐当成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等等一系列创新都提升了产品价值。

    所有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学习,但是好的习惯用户只需要学习一次,上滑手势的交互动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对视频流内容获取也有着很强的成瘾性,很容易形成行为习惯。

    作为抖音前身的Musically,创始人朱骏通过观察当代年轻人在手机上的使用,将原本教育平台的构想转向做娱乐化平台适应人群行为习惯。

    年轻人有着极强的个性表现需求,并且已经在诸如YouTube,Snapchat等平台懂得如何剪辑,拍摄视频,内容生产不需要有过多的学习成本。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现了平台用户的上传频率不高,用户很难保持高活跃的产出。

    后来为了养成用户随时随地创作内容的习惯,将产品价值调整为专业对口型APP,顺应当时一个对口型挑战的节目观众的模仿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优化了原本普遍认知下的上传拍好的视频片段到软件,再添加音乐进行剪辑的流程,这也极大的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

    我很认同他说的,一个产品成功的核心,其实是因为他的一个功能很能打,不在于一直增加功能。

    二、用户行为模型 商业产品开发最终都是为实现商业价值,循序渐进地培养用户行为习惯,有助于更高的留存,对于用户行为设计、习惯设计,本质上都是通过一系列优秀的体验来强化行为习惯,加强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间的关联,让用户自然而然的形成品牌认知,比如当用户想打车或者想购物时心中所浮现的产品。

    在行为设计中,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用户是否会去使用产品/功能,福格模型将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总结成以下概念:

    B=MAP

    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为,并且有很强的通用性,这个概念由行为科学家福格提出来,为各个领域的行为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福格行为模型当动机(M)、能力(A)和提示(P)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生行为(B)

    Behavior(B)happenswhenMotivation(M),Ability(A),andaPrompt(P)cometogetheratthesamemoment.

    希望用户具有哪些行为,用策略进行引导,设计满足三个条件的方案或制造条件满足,福格模型对我们的设计方向也提供了更多的想法。

    总的来说,为触发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行为,需要给予用户足够的动机,帮助用户获得能力,设计足够明显的提示。

    在动机方面可以考虑用户自身想要的内在需求,或通过外界获得利益激励,也可以根据用户心理需求形成用户间竞争、跟风、群聚等羁绊。

    我们在设计上极可能地降低使用门槛,降低复杂程度,帮助用户减轻心理负担或解除忧虑。

    考虑当下场景给予明显的提示,做到“需要什么的时候刚好出现什么”,符合自身行为需求,保持用户产品使用流程的连续性也有助于体验的提升。

    三、用户行为设计 用户行为是指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方式,设计师根据用户行为特征进行设计,来提升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通过福格模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方案思考方向,在产品行为设计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可以分成引导和预判两种类型。

    引导设计需要让用户明确当前的状态,知道下一步能做的事情,避免用户行为中断;而预判类型主要需要考虑用户下一步的行为,当用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时,辅助用户高效完成。

    1. 引导 (1)未完成效应

    利用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来提升用户对未完成状态的关注度,比如以进度条形式的任务类型。部分遮挡的内容信息设计方式也可以传达给用户,滑动可以查看更多内容的行为引导。

    (2)信息提示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通过信息提示可以让用户明确不同操作行为的结果反馈,引导用户做出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降低不确定性和误操作。

    比如通过下拉操作出现的淘宝二楼,和微信中语音信息的发送都进行了信息提示。

    (3)视觉动线

    通过对用户视线方向进行引导,达到传达提示作用,在游戏设计中比较常用于方向指引。

    如光遇中,用户行进方向错误时,会有些微的镜头偏移到正确方向来进行提示,或者如原神中,直接以道路的行进方向来提示位置信息。

    (4)物理映射

    通过隐喻设计的方式,让用户联想与物理环境中相似事物的特征,通过拟物的方式建立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代入产品中,以达到降低理解成本的作用。

    比如在好好住中,利用陀螺仪来模拟物体掉落的重力感,增强了徽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网易云音乐模拟了黑胶唱片换盘、播放暂停等操作,仪式感满满。

    2. 预判 (1)符合情境

    产品设计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合时宜,在不同的情境中,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区分设计才会更符合用户预期。

    比如在美团外卖中,在午间或晚间不同时间段打开的内容推荐也会有所差异,会根据时间段区分不同的内容展示。

    (2)高频行为

    用户与产品的关系是,用户通过产品的使用来解决自身需求。在支付宝中,作为支付平台,用户间的高频行为是转账、发红包等交易行为,给予更多显示可以降低查找成本。

    腾讯视频作为内容平台,内容推荐的优先级也受用户喜好等因素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用户手动标记的追剧内容会比单纯平台内容推荐更有播放需求,也更容易触达用户提升播放动机。

    (3)临时反馈

    在一些流程设计中可能存在较强的上下步骤连续性,在系列行为完成前,用户的关注度会更高。当原流程中,若短时间内重要的反馈信息需要强调时,将信息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直接曝光给用户,可以提升在整个流程中的高效率体验。

    饿了么作为外卖应用,当用户下单后到收到外卖之前,再次使用APP,关注度最高的是当前订单配送的位置时效,收货后订单状态的优先级就会被降低,通过临时状态的显示规则,可以灵活的解决信息显示优先级的不同状态。

    同样在iOS短信验证码的获取过程中,因为验证码的获取和输入有着较强的关联,收到短信后直接显示便于填写,输入之后信息的需求降低,可以间隔时间或操作后自动消失。

    (4)简化流程

    在功能使用中,设计师应该在功能使用,有符合用户行为认知的前提下,尽可能不需要让用户频繁操作,应该缩短操作路径,减少多余思考成本。

    在微博首页的信息流中,当没有评论数时点击,会在当前页面直接显示进入评论流程,不中断当前信息浏览的状态;当有评论时点击,会进入详情页的评论区。

    一般来说,签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活跃的功能,通过外部奖励养成启动APP的习惯。朴朴中用户点击签到入口,跳转到签到页时,会自动进行签到,在用户目的明确的情况下减少了还需手动再次触发点击的行为。

    四、用户行为验证 在设计方案的分析中,我们会设想最理想的用户行为路径来思考,但用户实际的产品使用过程有时候会与我们设想的有所差异。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行为路径可能不只是一个线性活动,需要考虑多种行为路径的情况加以权衡。并且我们所做的设计是针对某一类群体的行为,而非独立的某一个用户,考虑这类群体的行为共通性,才避免陷入过于过于绝对的细节判断。

    为了设计更符合用户行为的方案,用户调研应贯穿整个流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辅助我们做设计决策。

    定性分析一般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来来了解用户体验的具体反馈和原因。

    定量分析通过埋点数据来验证群体行为的普遍特征,常用的数据主要关注以下两种类型:

    使用数据:

    PV:进入页面或者功能使用的次数 UV:进入页面或者是功能使用的用户个数,基于PV进行查重 曝光率:进入用户视野中的次数 步骤转化:

    转化率:完成上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的用户个数百分比

    本文由 @天黑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奈飞的广告模式,比爱优腾夸张

    设计动态 2022-10-17
    今年春季,Netflix方面公布了堪称十年来的最差成绩单,而史上首次出现下滑的用户规模,也为这家流媒体巨头的未来蒙上了阴影。时至今日,Netflix的股价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值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为此,Netflix同样也选择了给开源节流,一

    Netflix在过去曾多次表示其流媒体服务不会加入广告,但随着内容成本越来越高,Netflix也不得不打脸了!根据公布的信息,含广告会员每小时会看到4-5分钟广告,用户实际看广告的时间超过了爱优腾。而且广告还会分成至多30秒的段落随机出现在观影过程中。这谁顶得住啊?这是Netflix有意为之,还是其他原因,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今年春季,Netflix方面公布了堪称十年来的最差成绩单,而史上首次出现下滑的用户规模,也为这家流媒体巨头的未来蒙上了阴影。时至今日,Netflix的股价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值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为此,Netflix同样也选择了给开源节流,一边挖掘存量、开始准备卖广告,另一边则在寻找新的营收来源、准备做游戏。

    然而游戏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地为Netflix带来新的收入,但加入广告却显然并没有那么难。

    在经过了数月的准备以及在微软的技术支持下,Netflix方面在10月14日公布了即将推出的含广告套餐(Basic with ads)相关信息。据悉,这一套餐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为6.99美元/月,将于当地时间11月3日上线,并会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西班牙、英国同步推出。

    根据Netflix的说法,含广告套餐的会员订阅服务将提供大部分相同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个性化观看体验”, 但用户每小时将看到4到5分钟的广告,广告的长度则从15秒到30秒不等,并会在综艺、电影、电视剧的片头及中间播放 。此外由于授权的限制,Netflix方面确认将有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无法观看,但暂时尚未提供无法观看的内容列表,且基于广告的这一订阅服务不支持用户下载电影和电视节目离线观看。

    “即使是Netflix,也不可能永远拒绝广告”,这句话最终一语成谶。

    事实上,Netflix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带有广告的订阅服务,并且在过去曾多次表示其流媒体服务不会加入广告,但面临着订阅收入愈发难以覆盖内容成本的情况下,Netflix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然而从目前官方公布的含广告订阅计划来看,只能说Netflix确实还不太会做广告,以至于这一套餐显得有些缺乏诚意。

    在价格上,6.99美元/月的定价几乎堪称是毫无性价比。因为即使Netflix在今年年初将全部订阅服务又双叒叕一次涨价,但其基础版订阅服务也不过是涨到了9.99美元/每月,标准订阅计划则从每月13.99美元上升至15.49美元,而高级订阅计划从每月17.99美元上升到了19.99美元。换而言之,含有广告的这一套餐仅仅只比基础版会员每月便宜了3美元,画质从480P升级到720P。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Netflix此前的会员订阅分级就不太合理,基础版仅提供480P、标准版就一跃到了1080P,现在提供一个中间选项其实很合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Netflix标称的480P、1080P,与国内视频网站的“480P”、“1080P”可不是一回事,其所提供的是货真价实的标清/高清体验、在码率上不缩水,所以这样看来,Netflix的720P其实就已经很清晰了。

    可如果仅仅是为了花更少的钱体验到720P的画质,Netflix这一含广告的套餐代价无疑是巨大的。且不提这一订阅服务没有离线下载或缓存功能、能观看的内容库也大概率会受到一定限制,单说广告时间就有些夸张了。 根据Netflix公布的信息,含广告会员每小时会看到4-5分钟广告。即使是按照4分钟的下限来计算,用户每小时就有6.66%的时间是在看广告。

    作为比对,目前在非会员的情况下,爱优腾这三家国内头部视频网站的片头广告通常为90秒左右,即使是90分钟以上的电影往往也不过是2分钟左右的广告,按一部电视剧30分钟计算,一小时也就看3分钟的广告。但这是在完全不付费的情况,而Netflix的广告版会员订阅服务于在价格达到标准版会员45%的同时,用户实际看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爱优腾。

    再加上,Netflix方面表示每小时时间段里的广告并非一次让观众看完,而是会分成至多30秒的段落随机出现在观影过程中。这无疑就更难受了,看到影片的高潮部分突然被广告打断,这对于体验的挫伤显然是巨大的,这一点相信经历过当年电视剧在关键剧情插广告的小伙伴应该会感同身受。所以这样看来,Netflix提供的广告版会员订阅服务是不是就显得很没有购买价值了呢。

    考虑到此前Netflix一直都没有涉足广告业务,目前不成熟的定价可以理解为初出茅庐的Netflix并不清楚广告模式的玩法。 但也不能排除这就是Netflix有意为之,用一个相当不合理的选项来衬托其他订阅服务,这其实是极为常见的价格歧视策略。如果有理性的消费者在对比了Netflix的订阅会员体系后,发现广告版会员的低性价比、转而选择了其他会员,也就正中Netflix下怀。

    只能说,以订阅服务立身的Netflix似乎陷入了路径依赖。过去Netflix能够被资本市场看好,原因是其所描绘的,是用持续产出的优质内容来吸引用户,最终实现无限增长的蓝图。因此订阅用户规模是Netflix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过去十余年间Netflix管理层的KPI。可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寒意已传遍全球,网络广告表现低迷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这一赛道的新丁,Netflix能够依靠广告业务拿到多少收入暂时还只是个未知数。

    所以这样看来,Netflix当下推出一个看起来没太多诚意、没性价比的广告版会员订阅服务,也就不那么令人奇怪了。

    推荐阅读:

    iPhone成为美国青少年首选,iMessage立了大功

    iPhone在美国青少年中的地位,就像国内的小天才电话手表

    公布“四大战略举措”,亚马逊云科技的底气何在

    四大战略寥寥数字,却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不俗实力

    作者:三易菌,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c_aAXqJISHD2GKt2FpyQ

    原标题:《奈飞的广告会员来了,但看起来似乎没啥诚意》

    本文由@三易生活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餐饮SaaS行进时:美团To B,二维火To C

    设计动态 2022-10-17
    随着全行业数智化进程持续加速,数字化餐饮早已势不可挡,于是SaaS服务平台就成为了各类餐饮商家必不可少的运营工具。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SaaS在各大一二线城市餐饮的渗透率就几乎接近饱和状态,加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移动支付不断普及,餐饮SaaS已经

    SaaS服务平台作为各类餐饮商家必不可少的运营工具,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的不断变化,商家对餐饮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对餐饮SaaS产品展开了分析,与你分享。

    随着全行业数智化进程持续加速,数字化餐饮早已势不可挡,于是SaaS服务平台就成为了各类餐饮商家必不可少的运营工具。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SaaS在各大一二线城市餐饮的渗透率就几乎接近饱和状态,加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移动支付不断普及,餐饮SaaS已经逐渐覆盖三四线城市。

    当餐饮SaaS成为了商户们的“必选题”,餐饮领域便出现了群雄割据、硝烟四起的“大混战”局面。比如,拥有巨大餐饮C端用户流量的美团,开始将目光投向餐饮B端市场;一直在餐饮B端市场深耕的二维火,也开始向餐饮C端渗透。

    01 美团由C向B延伸 从“群雄并起”到“二三寡头”,美团从千团大战中成功杀出之后,其与饿了么在C端餐饮市场两分天下的格局也基本尘埃落定。在C端消费市场获得了规模优势后,美团便开始向B端服务市场发起了进攻。由于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美团在系统架构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增加了SaaS领域的市场布局。

    比如,美团推出了智能收银系统,为餐饮企业提供一站式IT解决方案,帮助餐饮商户实现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前厅管理到外卖的数字化经营。而美团之所以由餐饮C端向餐饮B端延伸,其原因不言而喻。

    一是,C端流量红利不再,存在巨大需求和机会的B端市场有望成为美团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美团围绕流量的团购、外卖等C端生意逐渐触及到天花板。而据了解,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虽然很大,但餐饮的线上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这也意味着B端发展空间要比C端大得多,从中可挖掘的商业价值也更大。而围绕B端商家,美团可以在增值服务等方面开发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

    二是,在C端业务遭遇瓶颈的当下,美团发展B端能反向推动C端,从而加固自身壁垒。B端商家的数字化能力较差,商家的硬件、软件、管理和服务都还没有跟上,各环节效率得不到提升,美团想要打开更大的C端市场就会困难重重。而美团发力B端,为餐饮行业全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赋能,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美团To B服务可以全面提升商家的服务品质和效率,而这种对B端的提升最终又能传导到C端,促进C端业务的发展。

    更何况,美团在C端所拥有的流量、商家、地推优势,都是其发力B端的一大助力。美团拥有庞大的消费者流量及数据资源,可以帮助商家进行精准用户画像;另外美团在餐饮外卖上所积累的商家资源也可以看作其拓展B端市场的最佳客户;而且美团强大的地推能力对其收录商户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带来一定助力,能更好地促进其B端产品的落地。在C端优势的加持下,美团B端将释放出更大能量,进一步稳固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地位。

    02 二维火由B向C渗透 同样是开拓餐饮市场,二维火与美团的逻辑完全不同。二维火一直专注于餐饮SaaS服务领域,其产品也主要是围绕餐饮软件系统的应用,比如帮助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商户对自己的经营进行管理。其实,纵观二维火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二维火一直试图通过拿下B端餐饮市场,最终与C端的客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对于一直深耕B端市场的二维火而言,打通线上线下让C端有一个入口来连接B端尤为重要,因此,二维火推出了扫码点餐。通过扫码点餐,二维火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了C端用户,扫码点单、电子菜单的普及也让二维火一骑绝尘地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显然,To C 对于二维火而言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好处。

    一来,B端、C端密不可分,To C能丰富二维火的B端场景,二维火在B端的积累也能让其C端产品有更多功能。从C端模式切入很难深入行业,而从餐厅的云系统也就是所谓的B端切入,先把餐厅的系统搬到云上,再解决C端的问题,C端市场才有望实现更大面积的覆盖。另外C端与B端是相辅相成的,凭借B端的优势,二维火C端的工具也可以拥有更多的功能,比如点餐可以定位到具体的桌号等。

    二来,二维火从B端(商户)到C端(消费者),也有利于其打造整个O2O闭环。二维火通过为商家提供一整套的餐饮管理系统,解决了商家终端的管理问题,以及信息化问题。从单纯的收银软硬件开始,到针对餐厅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管理系统,再到C端客人的App等,二维火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餐饮零售的融合,也完成了B、C端的对接,构建了O2O的闭环。

    除此之外,二维火由B端向C端渗透,也是其防御的一种手段。餐饮SaaS赛道发展至今已经十分拥挤,客如云、美味不用等、哗啦啦等头部玩家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而美团、阿里等又纷纷以巨头的姿态进入餐饮SaaS市场,由于其本身就有着其他SaaS服务商难以企及的流量、日活、商户基数,对二维火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二维火向C端渗透,除了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自然也有着防御的考量。

    03 To B 、To C均非易事 美团和二维火向外拓展的方向虽然不同,但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二者的拓展之路也都会无法避免地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对美团来说,B端是门好生意,但也是门苦生意。一方面,相较于C端,B端更考验硬核实力,没有研发基因的美团想要分B端蛋糕有一定难度。众所周知,企业级产品复杂程度更高,专业性更强,更考验服务商的技术储备、资源配套、生态互通等硬核实力。而美团虽然在C端是行业巨头,但其自主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对产品打造和B端客户需求的把控就会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显然布局需要技术驱动的B端,对美团是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相较于C端,B端业务场景更为复杂,美团餐饮布局B端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C端市场用户群体规模较大,更加注重交易频次,其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就相对较高,业务场景也就相对简单。而B端市场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具有显著差异,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业务场景更为复杂。因此美团布局B端就需要对企业所在行业、业务发展、组织管理等多方面有具体深入的理解,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美团布局B端有一定难度,二维火从B端渗透到C端又谈何容易。一方面,B端业务逻辑与C端完全不同,二维火能成功俘获商家,不代表就能顺利“拿下”消费者。二维火一直在B端市场深耕,惯于从商家角度考虑问题,其产品也都是从服务商家的角度出发,然而C端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却与B端商家不同,二维火虽然通过打造出了“扫码点餐”离消费者更近了一步,但要想持续开发出深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二维火C端产品贡献有限,并不能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引流作用。像“美团点评”和“饿了么”这样的平台流量大,在App的体验、用户营销手段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帮助商家吸客引流。而二维火的C端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协作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但并不能给商家带来快速打开市场的效果,更何况微盟的智慧餐厅、基于微信的我点餐等都与二维火的C端产品极为相似,二维火要想从中杀出绝非易事。

    04 二者终将殊途同归? 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的不断变化,商家对餐饮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二维火从B端渗透到C端还是美团从C端延伸到B端,其实都是在逐渐走向“一体化”——从单一功能模块拓展延伸,为商家和用户提供一体化的餐饮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显然,无论从哪里开始,这二者终究是“殊途同归”。

    首先,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能有效提升协作效率。在过去,餐饮行业业务繁琐,审批流程复杂,线上线下无法成功对接。而一体化的餐饮SaaS系统则涵盖了从点餐、收银、预订、排队到后厨管理、连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餐饮服务工具,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在同一系统中实现自动化流转,这不仅可以帮助经营者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快捷的体验。

    其次,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合理降低人力成本。餐企行业特别是连锁品牌,往往具有门店区域分散、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餐企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员工进行线上招聘、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而成熟先进的餐饮SaaS已经能从最开始的采购,贯穿到顾客买单、顾客维护、人力管理以及供应链、数据中台等各个环节,能帮助众多餐饮商户缩减人力成本、增加经营收益。

    最后,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能更好地解决供应链痛点。餐饮行业全流程业务紧密相连,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等任何一方的割裂,都会为餐企开展业务带来重重障碍。比如在疫情中,很多小型或个人餐饮店出现了库存积压困难,进而导致现金流断裂最终不得不选择闭店。而一体化餐饮SaaS系统则可以实现标准化的采购流程,通过数字化分析预测、按需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开源节流。

    总而言之,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对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来说已然十分重要,美团和二维火路行至此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在过去几年,美团为了迅速铺开市场已经在拉更多合作方入局,二维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也早已加入了阿里的阵营,如今餐饮SaaS赛道的竞争格局已经十分明显,俨然成了巨头们的新战场。

    目前来看,餐饮SaaS已经来到了比拼综合实力的下半场,未来无论是美团还是阿里,都会不断通过软件系统,加深整个餐饮链条的串联,推动其智慧餐饮生态的形成。而在巨头扎堆的餐饮Sass赛道,差异化作为最有效的突围方式,也将成为每一个餐饮SaaS服务商努力的方向。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