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热的周边游,喂饱了“本地生活”
设计动态 2022-10-17“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 这样的“交换”,在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尤为火热。 不过今年国庆节,这一“交换”趋势出现逆转,大家开始深度体验附近的风景,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成国庆出游主流,本地消费也随之成为假日经济“主引擎”。 嗅本地生活这块“蛋糕”已经引起了互联网大厂们的注意,比如前端时间火热的“周边游”,其背后隐藏的,就是大厂们对本地生活业务的热切关注。那么本地生活赛道为什么可以吸引众多玩家?互联网大厂们又拿出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
这样的“交换”,在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尤为火热。
不过今年国庆节,这一“交换”趋势出现逆转,大家开始深度体验附近的风景,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成国庆出游主流,本地消费也随之成为假日经济“主引擎”。
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大厂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携程“从远及近”增强周边服务,抖音“不设边界”带货旅游产品,美团“坚守主场”加码团购直播。
大厂们“明争”周边游的背后,实则“暗夺”本地生活的蛋糕。
一、今年国庆,你“周边游”了吗? 这个国庆节你去哪儿了?
相较于往常刷屏朋友圈的“网红景点”9宫格,伯虎财经的朋友圈今年明显寂静了不少,长途旅行的朋友屈指可数,反倒是市内短程徒步线上“人满为患”。
可不,疫情反复下三天一次的核酸,让逛街都不再是“刚性需求”了,更何况旅游呢?
大批不愿承受异地隔离的消费者选择“在家趴窝”,择机出门。而且,相较于疫情前的远距离旅行,消费者出于风险考虑,也更青睐城市休闲玩乐和周边深度游。
据在线旅游平台携程统计数据,今年国庆期间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去哪儿旅行APP上“本地游”相关旅行产品的搜索量也从10月2日起持续猛增,“国庆不出城玩法”板块关注人数达百万。
而“周边游”并非一时火热,自疫情暴发以来,国内主要节假日省内游的占比明显提高。据未来智库,省内游相比跨省游已形成“碾压”优势,比例高达92.4%。
(省内游和跨省游占比变化/未来智库)
与“周边游”一同火爆的,还有周边旅游消费。据携程统计,今年国庆本地、周边旅游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节期间增长近30%;人均露营花费为650元左右,较中秋节增长30%左右。平台上飞盘、皮划艇、骑行、徒步、划船、滑雪、骑马等运动游玩项目销量也同比增长超400%。
而这就进入了“美团”的地盘——“本地生活”。美团国庆期间消费数据显示,本地消费占比高达77.4%。
(图源网络)
可美团还远不能坐享其成,毕竟抖音、携程等一众互联网大厂,都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
二、“本地生活”有多香? 可能大家有所耳闻,本地生活服务是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
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2018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规模在以41.3%的年复合增长率飞速增长,预计将在2024年突破2.8万亿元。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其线上渗透率却仅仅不到15%。
据百度百科,“本地生活服务是将当地、线下、具有实体店铺的餐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商家服务信息,以一种“网店”的方式呈现给网民。
作为国内本地生活业务的头号玩家,美团目前的业务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开美团APP,能看到外卖、美食、酒店/民宿、休闲/玩乐、电影/演出、打车、买菜、跑腿代购、火车票/机票、美团优选、买药、景点/门票等入口,是众多消费者寻求经济、优质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那么,美团靠本地生活赚到钱了吗?
也许在不久前,美团确实还是在亏损,但是今年二季度,美团继2019年首次盈利47亿元之后,二度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净利润21亿元。与此同时,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贡献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9.2%,占总收入比重70%以上,妥妥的“现金牛”。
对于美团的商业模式,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团就是“高频带低频”的逻辑,并且其长达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商业逻辑的成立,通过美团的外卖点单这一高频消费,可以有效带动低频的电影票、旅游景点、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产品,从而带动整个平台的高效运转。
这么优质的赛道,巨头不来一场“厮杀”,貌似也说不过去。携程和抖音,便是杀入这一赛道的两位猛将。
对携程来说,出境业务受挫、商旅业务增长放缓,亟需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周边游”成假期主流的情况下,本地化布局和本地用户,自然成为了携程必须拿下的“主战场”。
事实上,早在2011年,携程就已“进军”本地生活,在当年收购了“订餐小秘书”;并在2014年上线了美食频道,在2016年推出了“美食林”。
今年国庆前后,携程也重点瞄准周边服务,推出“超级周边游”系列活动,涵盖酒店、露营、租车、火车票等服务,直击“本地生活”板块的本地旅游消费,“杀”到了美团的主场。
而抖音这边,也在2018年就组建团队启动本地生活服务,随后几年更是加快了布局的步伐。
2019年,抖音上线 “商家”页,可查询各类促销、优惠信息,并支持“在线预订”;2020年,陆续推出团购、“达人探店”、上线酒店预订、门票预订等业务;2021年,专门成立“本地直营中心”拓展本地生活业务,在同城页顶部上线“吃喝玩乐”频道、地图,在“钱包”功能内增加团购入口。
目前,在同城生活页面,抖音已经提供包括美食、休闲娱乐、景点周边游、酒店民宿等8类本地生活服务,与美团的首页入口高度重合。
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作为“防守方”的美团也不甘示弱。对于抖音重点发展的直播团购,美团背靠外卖基本盘加码到店团购业务,推出了主打本地美食特惠的平台“美团圈圈”,并在美团App推出直播带货功能,开启直播带货新征程。
单打独斗易遭对手“背刺”,在你来我往的攻防战中,美团拉来了快手,抖音则选择了饿了么。
三、抖音步步紧逼,美团佛系防守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今年8月,抖音与饿了么官宣“结盟”,“通过优质的内容,丰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深度连接商家与消费者,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
(图源网络)
“革新”本地生活体验,抖音、饿了么联手攻入美团“腹地”的野心昭然若揭。
对于抖音来说,短视频内容种草是其“看家本领”,在线点单功能也早已实现,只有即时配送是其短板。
而饿了么的300万蓝骑士正好可以补足这一交付和履约短板,并让抖音从此前擅长的到店消费,延伸至到家类型的本地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大其本地生活业务版图。
目前,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已覆盖全国377个城市,细分行业有80多个垂类,而且与去年相比,平台上的动销商户数增长了22倍。在各地疫情较为严重的3-5月,抖音餐饮商家直播场次还增加了50%,短视频发布数也增长了19%。
对此,消费领域观察者杨谦表示,“一是流量优势,抖音拥有6亿的日活用户数据,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流量入口;二是短视频的内容形式相比传统的图文内容,更容易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简而言之就是很容易实现种草。”
由此可见,在疫情的催化下,抖音依托其流量优势已经成为了餐企线上运营的重头戏,此次与饿了么“牵手”,也将进一步赋能餐饮商家通过抖音带货并及时履约配送。
不过,“短视频+外卖”的合作组合并非互联网行业头一桩,去年12月,美团便与快手达成了战略互联互通合作,“二者想要在本地生活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如今过去了大半年,美团和快手的合作仿佛没有了下文。目前,在快手上线的美团小程序,仍只有团购等服务,并不能提供外卖服务,而从市场反馈来看,用户比较期待的正是外卖服务。
因此,美团和快手或只是为了导流目的,在一些外围业务和流量方面开展合作,而非拿出自身核心业务强强联合。相比于抖音的步步紧逼,美团对抖音主阵地的“反攻”属实又慢又佛系。
就在昨天,天眼查信息显示“抖音心动外卖”商标状态变更为已注册,获批商标的国际分类包括教育娱乐、通讯服务、旅游物流、社会服务等。去年7月,抖音便内测了“心动外卖”小程序,一时间带有“抖音可以点外卖了”、“xx可以外送啦”标签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如今“心动外卖”商标获批,又给抖音发力本地生活扫清了一个障碍,而美团主业面临的威胁也将越来越大。
争夺远未结束,本地生活这块“肥肉,终将“鹿死谁手”呢?
参考来源:
连线Insight:携程等待“拐点” 无冕财经:本地生活这块肥肉,不能让美团独吞了!|深度 红餐网:抖音“牵手”饿了么,餐饮业要变天了? 一刻商业:饿了么牵手抖音,压力来到了美团这边 未来智库:在线旅游OTA行业深度研究:下沉市场空间扩容,错位竞争龙头共生 作者:东篱
来源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伯虎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闲鱼这碗饭,不好吃了
设计动态 2022-10-17闲鱼也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了? 据闲鱼官方通知,10月8日起,闲鱼规范要求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性卖家应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买家退回商品应当保持完好。具体而言,完成亮证亮照或个人声明,闲鱼个人主页展示“商”标识的卖家须执行上述服务。在国内二手交易行业中,闲鱼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之一,最近,有关闲鱼“规范经营性卖家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一则消息就引发了互联网用户的广泛关注。而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对相关行业的玩家们有哪些影响?
闲鱼也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了?
据闲鱼官方通知,10月8日起,闲鱼规范要求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性卖家应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买家退回商品应当保持完好。具体而言,完成亮证亮照或个人声明,闲鱼个人主页展示“商”标识的卖家须执行上述服务。
认证为“商”标识,需要闲鱼平台发起邀请,并由卖家提供相关证明,双方达成一致之后,再展示在平台上。然而,闲鱼上还有一些卖家,尽管没有“商”标识,但挂上了 “鱼小铺”的牌子,可以上架500件商品并设置库存,也基本等同于经营性卖家。新规发布后,这类卖家开始担心,未来自己也可能成为被约束的那一个。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于2014年6月上线,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长尾商品C2C社区和交易市场,在线卖家超过3000万。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闲鱼月活量为1.15亿,在闲置交易行业APP月活榜单中高居首位。转转和找靓机位居二三名,二者同期月活分别为2828万和537万,很难与闲鱼抗衡。
本是以买卖闲置物品而生的二手交易平台,但闲鱼也因为其相对自由的交易环境,吸引了不少想要发展副业、节省开店成本的职业卖家。如今,职业卖家逐渐成熟,二手市场也需要更多规范管理。抱怨“闲鱼变味了”的职业卖家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一、七天无理由退货,谁慌了?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新政,并不是针对所有商家。根据《关于新增<闲鱼社区七天无理由退货规范>的公示通知》,我们可以看到两点重要信息。
第一,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服务针对的是经营性卖家,也就是带有“商”标识的卖家。
来源 / 闲鱼APP
一个蓝色的“商”,附上“经营资质”四个字,代表什么?
闲鱼客服告诉深燃,带有“商”标识的经营性卖家,是平台向具有电商交易行为的卖家发出认证邀请,卖家提交经营资质后方可认证的。
也就是说, 实行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闲鱼商家,此前已经被平台划定为职业卖家,而且自己也上传了相关证明,以职业卖家的身份生存,这是平台和“商”标识卖家之间形成的共识 。现在这个条款,属于平台对于这类商家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第二,七天无理由针对哪些商品?公示文件中说,全新商品或非全新商品都可以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服装、数码产品、图书、家具、家电等非特殊的全新商品必须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而一些非全新商品则可以由商家自行决定是否支持。
对于仅仅是在闲鱼上出个闲置的个人卖家,以及未认证的职业卖家,目前不受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影响。
公约中显示,该规定从8日开始实行。不过,深燃询问几位卖家,得到的回应大多是“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他们的售后规则仍是以前的“非质量和真假问题不退换”。据深燃观察,带有“商”标识并实行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卖家,大多以销售数码产品为主。
有卖家告诉深燃,只要在商品详情页写明白退换货的条件就行,新规并非“强制”。还有收到新规的卖家表示“不用管。”也有卖家设置了“几乎全新”,这样便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给予七天无理由退货。闲鱼客服给深燃的答复是,若商品详情页显示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图标,则代表支持,“根据订单页面显示的为准。”
对于“钻空子”的行为,平台会如何更全面地核实并监督此类卖家履行新规?深燃就此向闲鱼方面求证,对方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20年左右,大批职业卖家开始涌进闲鱼。2021年,“闲鱼优品”上线,为一些商品提供验货服务。
如今,闲鱼早就不是单纯出闲置的平台了,就其当下所处的阶段来看,提高交易的规范性确实是必不可少的。零售电商专家庄帅认为,闲鱼此举还是和当下对急剧增长的二手交易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二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关。“二手交易越来越活跃,增长速度很快。闲鱼这样做一方面能保障买家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交易门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卖家在焦虑什么? 我们可以简单把闲鱼上的卖家分为三种。
一是个人闲置卖家。这些卖家大多比较佛系,来去自如,交易只是为了把手里的闲置物品卖掉,不具有长期经营的可持续性。
二是有固定货源的职业卖家。这些卖家往往把闲鱼作为主业或副业,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有多年电商经历的小容告诉深燃,在闲鱼上走一件代发或利用“信息差”赚钱的职业卖家也比较多。
2020年,闲鱼推出了闲鱼Pro账号,与普通账号的区别是可以添加库存。设置库存,本意就是鼓励有一定规模和渠道能力的职业卖家进驻。今年6月,闲鱼Pro升级为鱼小铺,可以上架500个商品并设置库存,每个鱼小铺卖家还可以选择一个垂直品类,显示为标签挂在主页。从鱼小铺的升级动作来看,闲鱼或许想对职业卖家做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第三种就是“商”标识卖家。这类卖家是明确以商家身份生存的,要缴纳保证金,也要接受更多规则。
卖家类型多元,但这三种卖家都看中了闲鱼的同一个优点:几乎零门槛的交易。闲鱼卖家欢欢向深燃表示, 微店、淘宝、抖音小店等等平台本质上还是“开店”,而闲鱼则是“交易”。
虽然此次新规只会影响到第三种卖家,但第二类卖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焦虑。欢欢认为, 大家对于闲鱼的心理预期还是一个自由的交易市场,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新规,似乎将这个自由的契约打破了,并且也传递出一种“闲鱼已经不只是个二手交易平台”的信号。
她在闲鱼做了三四年生意,即便是选择了圈子比较窄的手作赛道,她也已经在闲鱼赚了四万多块钱。现在,她隐隐约约嗅到了闲鱼正在变味,“ 把有条件实行七天无理由的职业卖家和我们这种卖家混在一个平台上,会给买家带来混淆,也会增加我的沟通成本 。”
在一些卖家看来,闲鱼一开始以二手物品交易为主,买家的消费习惯不如其他电商平台那样从一开始就受到约束, 平台制定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想更好的保障买家权益,但不可否认,也给一些想钻空子的买家提供了便利。
对于那些本就是看准了闲鱼生意低门槛特点的职业卖家来说,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一位闲鱼卖家告诉深燃,早在10月初,他们就听说了闲鱼要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我当时想马上退出鱼小铺,担心鱼小铺也被算在经营性卖家的范围里,还好后来公布的政策是带‘商’标识的才算。”
然而,这个新规还是劝退了一些想申请,或已经申请了鱼小铺的卖家 。他们的理由是,鱼小铺本身就是区别于个人卖家的“升级款”,“只要留在鱼小铺,就有可能做大,就有可能受到新政的约束。”对此,闲鱼客服表示,目前不会强制鱼小铺卖家开通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但在鱼小铺发布全新商品、非特殊类商品时,发布页面提示必须开通(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话,就要开通。
三种卖家里,第一种个人卖家基本不受影响,但第二类卖家的尴尬在于, 向上,正式成为职业卖家,要承担更多责任和成本,向下,又很难与个人卖家区分开,拥有更多流量和曝光。
三、闲鱼还是赚钱宝地吗? 不可否认,闲鱼一直是普通人发展副业的较优选择。对于专心想吃闲鱼这碗饭的卖家来说,小富即安的故事是存在的,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充斥着“教你如何用闲鱼日进斗金”的方法论。但卖家们的实际感受是,闲鱼的钱好赚,是在于门槛低,不一定是增长快。
作为卖家,欢欢的感受是,闲鱼上还是买家更有话语权。她解释,从闲鱼最开始的闲置交易属性来说,买家本身就是粘性不高的一个群体。后来,像她所在的手作圈,还有潮玩圈等等和闲鱼磨合出了默契,交易量上来了,但毕竟是小众。“买二手的人本来就不多,消费频次也没那么高。我也在闲鱼买过全新品,确实是便宜,但比起拼多多那些,价格优势也不算明显。”
本就“僧多粥少”,一些闲鱼卖家还对流量和曝光感到迷茫。
教大家用闲鱼致富的KOL们常常会说“要重视擦亮、养号,提高权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卖家即便是信用良好、频频擦亮、无任何违规记录,却也只能对着个位数的曝光量叹气。
在社交平台上,卖家们对于鱼小铺的反馈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开通之后获得了更高的曝光,有人曝光量不如从前,还有人退出了之后反倒马上成交两单。这种“迷之曝光”, 好处是,对于每个卖家来说都相对公平,不好的是,对于就是要靠曝光赚钱的职业卖家来说,流量不稳定,赚钱也不稳定。
一些摸不清规则的卖家们选择不提交资料成为“商”标识的卖家,继续以鱼小铺的身份经营,这样既可以保留批量上架的功能,又避免承担更多退换责任。另一些卖家选择退出鱼小铺,继续做普通的闲鱼卖家,虽然又退回到反复手动上架的“野蛮时代”,但这样似乎更能把闲鱼平台本身的优势最大化。
以后,还有人愿意在闲鱼开辟致富之路吗?小容研究了多个平台之后得出结论,闲鱼对于完全没有经营渠道的小白卖家来说,多少有点帮助,但对于渠道相对成熟,比如有自己的社群或小店的商家来说,“闲鱼的存在就很鸡肋了,因为它的曝光实在太难把控了,如果我每天老老实实去做任务、擦亮等等,这种时间成本又很昂贵,而且还不一定能获得有效曝光。”
欢欢也表示,目前她更多将闲鱼作为一个交易工具,不依靠它的自然流量获得多高的收益。如果有一天闲鱼也像隔壁淘宝一样对职业卖家设置更多条条框框,那也许就是退出的时机。
而对于留在闲鱼的职业卖家们来说, 要么挂上鱼小铺的牌子,向各自的细分品类集聚,要么就是“小富即安”,避开职业性头衔的限制,靠着自然流量能赚一笔是一笔。
闲鱼早已不是淘宝的“后悔药”和“接盘侠”。职业卖家瞄准红利蜂拥而至也好,闲鱼主动培养职业卖家也罢,不可逆转的是,闲鱼是一个集个人闲置卖家和职业卖家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也是一个既卖二手也卖新品的平台。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卖家买家越来越复杂,自然要求闲鱼负起更多责任,构建更良性的交易环境。不过,闲鱼或许也要考虑,职业卖家在面对约束的同时,是否还能有更积极、更具成长性的生存环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容、欢欢为化名。
作者:邹帅 ;编辑:唐亚华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砍价大妈转战互联网
设计动态 2022-10-17我一直生活在砍价大妈的阴影里。 作为一个不善言谈、心慈手软的人,在讨价还价方面本来就不占优势。而生活里那些砍价大妈的存在,更让我平白多了不少烦恼: 一些讨价还价比较普遍的场合里,商家为了应对砍价专家,故意把价格虚标很多。让我这不敢狠砍价格的人,不知不觉吃了大亏#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以前去线下店铺买东西,每每看到大妈们伶牙俐齿地砍价,就心生佩服,凭本事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网购出现,当大家都习惯一口价后,大妈们居然把砍价的阵地转移到了线上。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砍价大妈,电商平台和店铺也做好了准备。
我一直生活在砍价大妈的阴影里。
作为一个不善言谈、心慈手软的人,在讨价还价方面本来就不占优势。而生活里那些砍价大妈的存在,更让我平白多了不少烦恼:
一些讨价还价比较普遍的场合里,商家为了应对砍价专家,故意把价格虚标很多。让我这不敢狠砍价格的人,不知不觉吃了大亏。 刚买完一件衣服,没准就能看到其他人,以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为了避免让自己看起来很蠢很天真,也为了避免支付不知道有多少的“砍价税”,再也不会去那些摆明了考验砍价能力的商场。 即使只是简单买个菜,擅长砍价的人也总能多拿到一点好处。虽然有时只是几毛钱、几根香菜的事情,但看到别人比自己买的便宜,总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自从有了便捷的网络,我的生活仿佛出现了光芒。即使在砍价无敌的大妈面前,我也有了那么一丁点优越感:你需要当面跟人嘚嘚半天才能拿到的价格,我只需要在网上下单就能拿到,既轻松又防疫。
不过,这种优越感也没停留太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挨家挨户无论老人小孩,都接触到了网络。当我前一刻在网上低价买到大牌,还喜滋滋炫耀的时候,这些砍了一辈子价的大妈们,已经开始在网上和客服砍价了,买到的东西还是比我便宜!
一、砍价大妈的网络战况 1. 线上砍店铺 某网店店主不止一次向我诉苦,现如今,电商客服的工作越来越艰难。
曾经,接触网络的普遍都是年轻人,看到了合适的产品、价格,直接下单购买,最多问两句产品相关的问题。
即使偶尔有几个砍价的人,也多基本一、两句话就能解决,只要稍给点优惠就能满足他们。
可现在随着一众砍价专业户入网,并学会网购,电商客服每天接待起砍价的用户,就不再轻松。
他们有大幅度杀价的狠心,不像年轻人要点优惠就行,而是直接照着一个不可能的价格张口。
他们有高水准的杀价话术,虽然未必经过科班学习,但却是多年实践锻炼的结果。
他们还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耐心,如果不给出合适的价格,他们可以从早纠缠到晚。
这些在曾经在商场菜场中叱诧风云的人物,来到了网上,面对着网店客服,无异于降维打击,压榨出店铺的利润,心满意足拿到了更好的价格。
2. 线上砍平台 在店铺中砍价,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砍价专家的雄心,他们把目光又投向了平台。
学会跟京东客服拉扯,你可以拿到更多的京豆。
跟美团客服多纠缠一会,能够拿到额度更高的无限制红包。
与唯品会客服多说几句,在价保的时候,能要到一些特殊优惠券折扣后的差价,若只是在系统中退差价,这部分无法直接退还。
无论哪个平台,为了能够解决日常问题,客服也都有一定的支出权限。
而这些支出权限,恰好成为了大妈们的目标,用他们无与伦比的砍价能力,把所有可能触及的利益拿个滴水不漏。
3. 线上返线下 当你觉得,大妈们在线上已经砍价到极致的时候,大妈们又开始用线上的价格,去追击线下了。
过去线下交易,往往信息不对称。顾客很难知道商品的成本,出价往往只能按照习惯、经验来判断。
但网上的价格却把这些缺失的信息补足了起来,在店里看到的商品,可以轻松上网查到相对低廉的价格。
若是给了年轻人,无非是线下看好东西,再到线上购买。
而大妈们则把价比三家发挥到了极致,拿着网上搜到的价格,再去店里跟店主砍价。用线上的价格,去迫使线下降价。
为了把东西卖出去,店主有时也只能出血,把价格压到了远超日常优惠的地步。
即使碰到店面、人工成本高,无法再降价的店铺,大妈们也没有什么损失,无非是多费几句口舌的事情。
二、砍价上瘾综合症 当消费场景从线下变为线上,大妈们也把价格砍到了网上。
场景在变,人性不变,趋利、塑造形象的本能,都驱使着人们继续把价格砍下去。
而砍价空间的存在,也让人们一次次砍价行为有所收获,促使着下一次砍价的开始。
1. 砍价空间
如果你的店铺遇到了这样的用户,你会把活动限定的价格给出去吗?
在过去的时候,店主有更多不给价格的底气。
实体商场里,某家店铺的东西,很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店主能咬住价格不松口,转了一圈找不到相似商品的顾客,也只能返回来购买。
但现在网络世界却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权。当用户在某店铺拿不到心仪的价格,可以轻松找到很多替代品,甚至是同款商品。
再加上各店铺的客服人员,还价能力也参差不齐,A店铺的客服不给降价,可能B店铺的客服就很容易松口,给了更低的价格。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商家为了捕捉交易机会,放弃一些利润,也是可以忍受的。毕竟,若潜在客户一走了之,就什么都没有了。少赚点也比一点都没有强。
2. 趋利 有砍价空间,只能算是客观因素,每个人的趋利本能,才是砍价的根本源头。
在社会上,每个人所支配的生存资源都是有限的,任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存资源越来越多,自己的生活条件不断变好。而这个过程无非两点,开源节流,又可以说是多挣钱,少花钱。
商家站在了多挣钱的立场上。过去的传统店铺,售价高于综合成本,才能挣钱,若售价能再高一点,就能多挣些钱。现在的网络商业,虽然收益来源越来越多样,甚至还可以把目光放在融资上市,从而克制眼前挣钱的欲望,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店铺而言,销售利润还是核心的经济来源。
因此,提高利润空间,是商家获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同样是趋利,消费者则站在了少花钱的一方。金钱只是一般等价物,必须通过交易,兑换成商品,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种种需求。而在这个过程里,花费更少的钱,换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就是人们因趋利而砍价的原动力。
所以,即使商场变成了网店,商家想多挣钱,顾客想少花钱,讨价还价的现象就依然还会出现。
3. 形象 有时候,通过砍价,能得到的利益也许小不可言。
就像买菜砍去的几毛钱,即使积攒一年也未必有二十、三十;额外要到一把蔫了的韭菜,也许拿回家自己都嫌弃不好而直接扔掉。
何况这讨价还价的过程里,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
因为,当趋利本能所操控的少花钱行为,被人类秉持了多年之后,这种砍价的能力和态度,逐渐被大众所认可、称赞。
如果你生活在老厂宿舍,你肯定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谈话:谁谁谁家的媳妇日子过的精,谁谁谁家的小子花钱大手大脚。
人们讨论家长里短的时候,都把砍价能力、砍价战绩,当成一种优秀的品质,进而给与一个人精打细算、聪明能干等良好评价。
当一个过去因为节俭持家而备受称赞的人,进入到网络之后,又怎不会继续保持、发扬自己的风格,在网店里砍价一番,拿到便宜,从而让自己的形象更为稳固。
即使我们不常砍价,也难免会有类似的欲望。若秒杀到了超值的商品,若抢到了特价的团购券,也会跟身边的人分享一番,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眼光、幸运。
三、砍价参差各不同 虽说到了网上,砍价的大妈们依然活跃。但砍价的具体行为表现,却也与昔日有所区别。
这未必是网络给砍价赋予了多少全新的特性,而是过去砍价差异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即使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处于不同场景中,人们依然会展现出不同的砍价状态。
就像一个在菜市场里大杀四方的大妈,在超市收银台也不会多费口舌。
这种不同的表现,取决于人们对砍价的认知、意愿、能力。
1. 认知 一个场景到底能不能砍价,不仅是场景本身的规则,也会在天长日久后,埋入人们的认知里。
就像现在没有人在超市里砍价一样,人们的认知中已经判定——超市是不能砍价的。
也许最初并不是这样,当超市刚刚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在收银台前,让收银员打个折、抹个零。只不过,收银员坚守了超市的规则,没有打开砍价的通道。
天长日久,人们就都知道,在超市里砍价,是没有结果的。
价格规则的稳定性,是在每一次交易中维护的。
就像没有人找铁道部砍价,因为没人在买火车票的时候砍价胜利,所以人们的认知当中,火车票价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必须浪费砍价的时间。
但很多网店,却没坚守住价格规则。
最初的时候,人们普遍不知道、不认为网购可以砍价,于是在选好心仪的商品、对比了不同店铺的价格后,直接下单。
但在有人把砍价的习惯带到网上,拉住客服要求降价,并且砍价成功之后,人们知道了原来还能在淘宝上砍价。
先例终将成为惯例,信息渐渐形成认知。
砍价成功的人不断重复,没砍过价的人也开始模仿尝试,使网购砍价逐渐成为了日常。
2. 意愿 看见过别人跟淘宝客服砍价,有不少人会好奇尝试,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坚持次次砍价。
是否砍价,取决于一个人的意愿,砍价究竟值不值、配不配。
所谓值不值,就是看砍价的预期收益,值不值得自己多费口舌。
如果购买数量巨大,所购商品金额很大,那么花时间去砍砍价也是值得、有必要的。
但如果买5块包邮的小东西,而且只单买一件,有砍价欲望的人想必数量大减。
从现实收益来看,大多数人看不上几毛几分的收益。
从无形价值上看,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节俭持家的身份。
这其中又涉及到一个身份配不配的问题。
对于一个多年的家庭主妇而言,分毛必争的砍价,正符合自己的身份。
但对于一个穿着名牌、开着豪车的人,若真去为了一块两块砍价,人们都会怀疑,你手上的劳力士是不是地摊上买的?
3. 能力 再有就是砍价能力,这就是一个孰能生巧的问题。
过去网络上,相对腼腆的年轻人居多。他们羞于砍价,即使看到别人都在砍价,自己也跟随着砍一砍试试,往往也难以拿到最优的价格。商家稍微给出一点优惠,他们往往就不好意思再进一步杀价。
而现如今,当大波砍价老手涌入网络。他们砍价能力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并且不断在砍价中受益。即使是面对着陌生的消费场景,他们也有能力、有意愿去试着看看能不能砍价。
面对这些认定网上可以砍价、砍价意愿十足、砍价能力优秀的高手,商家们已经开始颤抖。
不过这种颤抖,究竟是害怕,还是兴奋,就又是另一个问题。
四、买的能有卖的精? 当现实中的砍价高手涌入网络,不仅意味着网店要面临更多讨价还价,有更多人会低价成交。也意味着,有更多人参与购买。
而对于这些砍价厉害的大妈们,商家也自有办法将他们的砍价能力抵消。
1. 态度 不容砍价,严规死守,就是杜绝砍价的最好办法。
就像超市、火车票一样,没有砍价余地,也就不会有人在受挫一次之后,还喋喋不休。
这种态度,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体而言,格外重要。
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店铺,即使给了某个用户远低于其他人的价格,也不会引发太多不良反应。
若是在过去的实体店里,给了张三低价,张三回去告诉李四,没准李四第二天就拿着买过的东西来退货。又或者给了张三低价后,张三扭头就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之后都要求低价购买,使店铺的利润直接下降了一个档次。
而网店的用户相对分散,不会像传统实体店客情那么密切,因此偶然给出几个低价格,并没有太严重的影响。
但对于较大的商业体而言,全地球一个村,用户之间产生联系的机会大大增加,共享价格信息的可能性也大幅度增加。
偶然透露出一个低价,就有可能走入非此价不买的境地。不仅价格体系扰乱,还有可能损伤品牌。因此对较大的商业体而言,规范客服的价格权限是极为重要的。
2. 价格空间 绝不妥协的价格策略,也必然有其缺陷,那就是包容性低。
对产品相对独特、用户关系较为稳定的商业体而言,严守一个价格是可以做到的。
但对于那些新打入市场、规模甚小的店铺、品牌来说,这样的价格体系,对发展极为不利。
于是乎,灵活的价格空间,就有了用武之地。
产品或店铺,可以长期设定档次众多的优惠券。
若有不闻不问,对价格毫不在意的用户,直接购买,店铺可以赚取较多的利润。
来了在意价格的用户,进入客服界面,试图砍价,机器客服就可以直接推送店内的优惠活动、优惠券,让用户得到一部分优惠,获得满足。
如果这部分优惠,还不能让砍价凶狠的大妈们满足,店铺还可以拿出暗中准备的优惠券,让他们满意交钱。
这种层层递进的优惠,与客服人工给价的最大差异在于,所有优惠行为,都涵盖在价格体系范围内。
一方面,客服人员无法给出超过规定额度的降价。
另一方面,优惠券的限时、限量、限额,也会为优惠本身添加一个保护——即使传出去了,这也只是一张限时的优惠券,只有某段时间有,不是客服能随心给与的。从而在价格有所调整之后,避免其他人再次索要低价,影响价格体系稳定。
3. 宣泄 砍价的行为源于本能驱使,太过强硬的拒绝,从情感上来说未必让人舒服。而过多的超额优惠,即使是暗中以优惠券的形式给出,时间长了,也会损伤店铺自身的价格体系、影响品牌自身的形象。
面对来势汹汹的砍价大妈,如果降价不可避免,倒不如让被砍去的价格,变得更有意义。
比如叠猫猫,比如砍一刀。
对用户而言,既拿到了更低的价格,又满足了砍价的需求,宣泄了砍价的精力。
对产品而言,既让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使用户的砍价行为,为产品提供了更多收益。而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拿到低价的便宜。
两全其美,你好我好。尤其是在客服面对用户砍价的时候,更多了一份柔软的确信:若你想要低价格,我们可以提供,只要你做到了XXX,就能拿到低价,甚至白嫖产品。若你不想参与,也可以原价购买产品。
从而把用户砍价的要求,变成了一个付钱还是费事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拒绝或同意。既缓解了来自砍价高手的挑战,又更好的实现了价格歧视。
五、尾声 说了半天砍价的事,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双11又不远了。
当我看到,大妈们对着客服动动嘴,就能拿到我双11连夜蹲守才能得到的价格,不免有些伤心。
有没有人开个砍价培训班啊?我第一个参加!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社区团购,不是十年前的「电商」
设计动态 2022-10-16当以资本和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在社区团购身上被上了「紧箍咒」,我们总算是没有看到以往资本乱战、无序竞争的场景出现。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社区团购与资本和流量绝缘,至少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依然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社区团购的身上看到些许资本和虽然如今社区团购业已经历了洗牌,但真正坚持下来的社区团购玩家依然在用资本输血的方式延续着自身的发展。这种方式对于社区团购来说,也许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发展。社区团购,是电商的简单复制吗?应该如何发展呢?
当以资本和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在社区团购身上被上了「紧箍咒」,我们总算是没有看到以往资本乱战、无序竞争的场景出现。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社区团购与资本和流量绝缘,至少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依然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社区团购的身上看到些许资本和流量的影子。
虽然社区团购业已经历了洗牌,但是,真正坚持下来的社区团购玩家依然在用资本输血的方式延续着自身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当下的社区团购似乎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但是,如果深度分析,我们就会看出,现在的社区团购依然在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依然以资本和流量为其生命线。不可否认,这样一种方式,的确可以让社区团购的玩家获得一定的发展,甚至还可以让普通的消费者享受到补贴红利。
然而,观察当下的社区团购玩家,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它们依然在用价格战来刷存在感,依然在以资本补贴换增量。如果社区团购仅仅只是如此,那么,这样的社区团购其实与以往的电商并无太多区别,它们都属于以流量换空间,以资本换时间的发展模式。
长此以往,非但无法促进社区团购的良性发展,甚至还将会把社区团购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区团购,并不仅仅只有「省」,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并不仅仅只有价格。
01 社区团购,并非电商的简单复制 单单从玩家们的操作套路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们依然在用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套路来操作社区团购。无论是此起彼伏的价格,还是花样百出的营销活动,我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它们其实是在用社交团购之名行电商之实。在时下社区团购玩家们的身上,我们更多地闻到的是熟悉的味道,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同样的配方。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仅仅只是将社区团购看成是电商的简单复制,并不能够将社区团购的发展带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里。这是当社区团购出现资本的无序竞争之后,之所以第一时间被叫停的根本原因。真正把握社区团购的本质,真正找到社区团购的正确的发展模式,才能将社区团购的发展带入到属于自身的发展轨道里。
在我看来,社区团购更多地需要关注的是消费者的新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通过用社区团购的手段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而非将消费者的追求带向以往电商时代的发展方向上,才是保证社区团购真正可以走得长远的关键所在。
对于社区团购的玩家们来讲,应当更多地将自身的发展模式从电商的模式上转移开去,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提升产品的质量,优化消费者的体验上。当社区团购的内在不再仅仅只是电商的填充物,而是有了自身独特的内涵和意义的时候,它的发展才能与时下消费者的需求相契合,它才能真正跳出传统电商的发展怪圈。
02 社区团购,并非巨头们的竞技场 当社区团购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巨头们的身影,我们看到了诸多资本玩家们的出现。一时间,社区团购,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和资本巨头们的竞技场。谁拥有了丰富的资源,谁拥有了充足的资本,谁就能够在社区团购的战场上占得先机。
然而,事实难道真的如此吗?社区团购,难道真的是巨头们的竞技场吗?很显然,不是。社区团购,更多地关注的是,一线消费者的吃穿住用行,更多地涉及到的是国计民生,如果社区团购成为了巨头们的竞技场,那么,最后受伤的将会是普通的老百姓。
无论是对于资本巨头也好,还是互联网巨头也罢,他们更多地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新技术的星辰大海上,他们更多地应当将精力放在新模式的探索上,而不是将目光紧盯着老百姓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只有这样,社区团购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按照笔者的理解,社区团购真正应当发挥的是,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层楼的功能和作用,它应当更多地去充当一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功能和作用。当社区团购不再仅仅只是以价格来赢得市场,来建构规模优势,而是开始承担起实现农产品、日用品与消费者无缝连接的功能和作用的时候,它才算是找到了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对于社区团购的玩家们来讲,应当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实现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层楼的问题,而非仅仅只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价格战和营销战上。当社区团购真正跳出了这样一种发展怪圈,那么,它才不会沦为巨头们的竞技场,而是成为了连接消费者与农产品、日用品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对于社区团购也好,还是对于互联网玩家们也罢,这才是它们真正应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03 社区团购,并非新技术的绝缘体 透过社区团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集大成者。更为确切的说,社区团购将互联网技术真正发挥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发展地步。以往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来的技术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商业模式,我们都可以在社区团购的身上看出一丝端倪。
可以说,社区团购,就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的存在。然而,难道社区团购,就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的存在吗?难道社区团购,就是一个新技术的绝缘体吗?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社区团购与新技术绝缘,那么,它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的。原因在于,当互联网技术成为社区团购的底层技术,那么,它就只能遵循互联网技术的模式和逻辑来进行发展,它就只能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之下前进。
当然,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之下,社区团购是可以获得发展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头部的巨头们来讲,它们完全可以凭借以往建立起来的规模优势,继续用互联网技术来收割红利。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如果社区团购仅仅只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而没有加入更多新的技术,那么,纵然是它获得了再多的流量,纵然是建立了再大的规模,它始终都是一个仅仅只是局限于互联网技术之下的存在。
一旦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无法给社区团购的发展带来新的红利,那么,社区团购依然还会走上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玩家都会走的老路上。
因此,社区团购绝非是新技术的结缘体,绝非是互联网技术的避风港。我们需要用新技术来不断地为社区团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用新技术来衍生新的模式,不断地用新技术来塑造新的产业类型,才能真正将社区团购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里。
对于社区团购的玩家们来讲,它们需要向外界传递的,并不仅仅只是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而是更多地需要传递更多新的信息。
比如,新技术对于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的改造;比如,新技术对于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改变;比如,新技术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在社区团购身上的体现。当社区团购真正有了新的技术,并且衍生出来了新的模式,社区团购的发展才能具有更多新的内涵和意义。
结语 透过社区团购玩家们的表现,笔者更多地在社区团购的身上看到了十年前电商的样子。
换句话说,现在的社区团购玩家,依然还在用传统的互联网式的套路来行社区团购之实,依然还在用互联网的模式和办法来落地和实践社区团购。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的模式和方法来落地和实践社区团购,仅仅只能将其带入到电商的发展怪圈之中。
对于社区团购有一个新的认识,让社区团购不再是巨头和资本的竞技场,真正让社区团购发挥出惠及民生,惠及老百姓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将社区团购的发展带离发展的怪圈,才能让社区团购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
设计动态 2022-10-16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劳动力和人口都集中在乡村,城镇化水平低。辛亥革命后,中国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率逐步升高。在1912-1928年的16年间,城镇人口总数上升了1000万,城镇化率从7.6%提升到8.9%,开始出现人口百万级的大目前,中国乃至全球都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目标,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逻辑呢?元宇宙如何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本文从空间治理的方面,对此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劳动力和人口都集中在乡村,城镇化水平低。辛亥革命后,中国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率逐步升高。在1912-1928年的16年间,城镇人口总数上升了1000万,城镇化率从7.6%提升到8.9%,开始出现人口百万级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大国、强国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并通过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使中国工业化水平得到极大进步,而城市作为工业化发展的载体,也随之蓬勃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达9亿人,城镇化率达63.9%。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逻辑也先后经历了以行政组织改革为核心的“建市设区”阶段,用工业带动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发展阶段、以商业驱动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发展阶段和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都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目标,根据IDC的2020年7月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披露,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规模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慧城市支出国家。
2008年IBM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通过新一代“3I”技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通过嵌入到全球医院、电网、铁路等公共设施的感应器,为人类提供更加精准、动态、智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全人类的“智慧水平”。由于该概念过于笼统和庞大,继而在2010年IBM又推出“智慧城市”概念,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但是什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逻辑呢?
上世纪90年代,一款名为《模拟城市》的游戏横空出世,深度影响了后续模拟建造类、经营类、策略类等游戏的发展。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扮演市长角色,在PC电脑上用上帝视角建设大楼、住宅、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可以经营医院、政府、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
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和经营一个高仿真的城市,这种“我的城市我作主”、“所见即所得”的虚拟城市建设逻辑,令玩家们乐此不疲。由于游戏模拟得太过真实,很多政府部门都联系该游戏的制作公司Maxis开发专业的政府模拟类的软件,从美国中情局到国防部,从加拿大木材协会到澳大利亚税务委员会。
《模拟城市》
《模拟城市2000》
《模拟城市》游戏是一款没有输赢的游戏,它成功的秘诀是玩家可完全按照自由意志,建设成千上万个数字化城市实例,不满意推倒重来,直到满意为止。这种以人为本、构件化建设思路和上帝视角的空间利用,为后续城市建设提供了创新发展思路。
我将分别用《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二)——绿色智慧管理》两篇文章,详细介绍元宇宙在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应用前景。
一、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新逻辑 1. 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逻辑 在城镇化改造早期,人居环境一直以来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辅助设施,是服务于工业和商业发展需求的次要条件,工业革命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1780年开始英国主要的工业城市就饱受空气污染影响,1873年12月7日至13日,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到19世纪末,伦敦每年的“雾霾天”长达90天左右,即便上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逐渐减少煤在工业燃烧中的占比,空气污染也并无其实质的改变。
1952年12月5日,伦敦全城依然遭遇持续5日浓雾弥漫。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期每天有1000吨烟尘颗粒、2000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厚厚的雾霾在伦敦上空悬浮了5天,伦敦市空气中的烟雾量增加了10倍。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在之后的几个月,又有八千人因大雾死亡,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者旧病缠身的人,另外还有很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
而商业化发展在提高了城镇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问题。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据统计,在2016年开车穿越纽约市中心的平均速度是7.5公里每小时,这比步行也快不了多少。
交通拥堵是商业化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2020年北京上班族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47分钟,上海是42分钟。特别是在CBD、软件园、金融街等商业聚集地,实际单程通勤时间远超1小时,可以说商业活跃度带来了出行成本的直线攀升。
以工业化和商业化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逻辑,发展工业和经济是第一要务,往往会忽略人居体验,把人的吃、住、行定位为辅助设施,通过划分功能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平面规划方式,将城市功能严格分隔为不同区域。
早期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大尺度的功能区划分(一般以城中心、东、南、西、北划分)在节省建设成本,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工商业效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显著,住宅区远离工商业中心,从而降低城市效率和活力。
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逻辑,则是城市工商业发展较为成熟后的一种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建设是将土地大尺度、粗放式功能划分,转变为小尺度、立体性、融合性的发展思路,让工商业和住宅配套,在同一区域协同发展。充分考虑人居在生态环境、效率、安全、便捷等要素上的平衡,充分考虑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需要更加精细化、灵活的城市规划、调整和运营。
2. 新型信息技术应用的城市智慧发展逻辑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土地等是主要资源要素,以这些要素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单位。而技术长期以来只是企业驱动而非城市驱动。
自从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作为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连接要素,显著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为各国城市发展所重视。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型信息技术相继涌现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发展逻辑。
世界各国政府也相继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如:2006-2010年,欧洲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信息社会发展战略;2014年,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2015年,美国白宫提出“智慧城市计划”;2012年,中国首批90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正式开展,智慧城市也陆续写入后来“十三五”、“十四五”的建设规划中。全球城市智能发展的新逻辑开始孕育成型。
城市的智慧发展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商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不同于水、电、气、公路交通等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更聚焦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交通、能源、 建筑与住房、水资源、城市农业、城市商业和城市制造业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建设,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特征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领域。
新型信息技术对城市资源要素之间的信息流动加速、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服务产业升级、提升人居体验、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新型信息技术是利用数字空间多维、无边界,数据传输高效、计算成本低的特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传递、协同、决策、服务赋予以人为本的智慧思考模式。
新型信息技术是构成城市公民数字化身份与数字化活动的基础框架。
3. 空间利用的城市发展逻辑 一直以来,人类都有一颗摆脱地面束缚,向往天空的愿望,但受限于工程技术落后,长久以来人类只能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自己对更广阔空间的向往。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摩天大楼是位于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它建于1885年,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威廉詹尼,这座大楼一共有10层,高42米,是当时最高的楼。
目前,世界最高大楼的记录是由迪拜塔(哈里发塔)保持,它占地面积34.4公顷,共有162层,828米高。建筑内拥有1000套高档住宅公寓,多家酒店、写字楼、商场、清真寺、游泳池、高档会所等设施,能同时容纳1.2万人,可足不出塔解决一切生活必须。
迪拜塔就是一座小型城镇,其实际人均占地面积仅为28.7平方米,比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纽约曼哈顿区的人均占地面积37.5平方米还要低8.8平方米。当然,迪拜塔的修建并非是满足节约地面空间的需求,而是出自对世界第一高楼称号重回阿拉伯世界的渴望。
中国重庆市的洪崖洞,则是更为典型地在沿江依山,高低错落的狭窄空间下,将川渝特色的“吊脚楼”建筑风格,结合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有机整合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和特色文化购物等5大业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空间。自从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人类修建高层建筑就不再是难题,但人类对城市空间的利用并不是简单地将建筑修高。
城市空间利用的发展逻辑是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优化人居空间要素配置,对生活、娱乐、工作、安全等各类必要多维动态要素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 CIM),通过CIM与智慧基础设施的整合,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网络的基础上,协同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给水、能源以及工业、商业、医疗、文化娱乐、人防等设施之间的交互,明确各类要素的空间组织方式,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空间品质。
城市空间利用需要充分利用多维的社会经济建模、地理信息建模、建筑信息建模、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在地理空间、建筑和设施的物理空间、社会逻辑空间之间,广泛建立信息感知、传递、协同、共识、决策和执行反馈的自动化、智慧化空间利用机制。
二、元宇宙+城市空间治理 城市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治理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按照传统工业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逻辑,城市空间常被认为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空间,城市空间是现代社会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体,人口多、居住集中、开发强度较高,产业结构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居民点形态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城市、城市群、城市圈、都市区等。
而在“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治理中主要考虑以人作为主体,在工作的效率、生活的宜居和社交关系的融洽等方面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三大要素。
1)物理空间
包含城市时空位置、城市要素和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时空位置是城市地理时间空间信息,包含城市各实体和实体间的时间、坐标信息和高程信息等;
城市要素是构成城市各类物理实体的总称,包含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信息设施等;
城市生态环境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要素,包含土壤、植被、大气、水资源、物候、天气等。物理空间体现的是人与物质的关系。
2)社会空间
包括城市中的组织、活动、关系以及逻辑,用于描述城市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关系和活动的总和。其中,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多元参与主体构成组织要素;多元参与主体围绕城市生活、生产和生态所开展的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构成活动要素;多元参与主体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多维层次关系构成关系要素;社会空间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逻辑关系。
3)数字空间
是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映射连接形成的虚拟空间。通过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所包含城市要素实体的全域历史及实时数据的采集、汇聚、建模、分析以及反馈,数字空间完成对城市要素及活动的全周期可溯、动态迭代以及实时反馈,实现城市多维仿真、智能预测、虚实交互、精准控制。数字空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
2021年8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提出由空间数据体、物联感知数据、支撑环境组成的“实景三维中国”,从而实现数字化的国土空间高效治理。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很多城市和地方通过搭建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字孪生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体系,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运行分析、动态评估、规划决策、监测实施等业务需求,实现空间的数字化、精细化治理 [4] 。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 简称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可以看到CIM构建的三维城市数字空间模型与元宇宙提出的构建的多维数字空间颇为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CIM依然是系统级,而元宇宙是网络级,CIM是在单一系统中实现部分城市建筑、地理位置、设备等的多维建模与动态感知,而元宇宙则是在更广泛的互联网空间内分布式地实现全局城市物理、社会、数字空间的虚实共生;CIM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建模思路,而元宇宙则是以人为本的建模,强调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更强调链接、应用和人居体验能力,元宇宙以开放、包容的城市信息信息模型,链接各类CIM系统,为城市管理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综合的城市应用和人居体验。
1. 元宇宙助力城市物理空间综合治理 城市空间综合治理需要在城市物理时空框架内充分协调交通、水、能源、建筑等城市要素,湖泊、公园等生态环境环境要素的建设和运营,引导城市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促进城市物理空间的智能化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高效协同,优化人居、工作环境体验。
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布局与用地形态、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道路交通系统支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市要素,智能监测、实时感知,并分析城市内部人地系统时空影响机理及动力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和响应,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经济高效运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宜居生活环境、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元宇宙中,各类城市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都处于城市的全局共享和链接状态,人居与能源、工业与环保、商业与交通、生态与建筑等要素之间呈现互为影响、互为协助的关联状态,通过建立跨系统、跨部门、跨要素的立体综合城市信息模型,使地理空间、建筑空间、设备空间和公共服务形成有机结合体。
同时,将人居要素放入其中,使人居需求与空间环境产生耦合效应,通过元宇宙海量的模型实例处理能力,将每个居民的人居潜在需求与空间环境相融合,从而寻找最佳城市要素匹配方案。
2. 元宇宙实现城市群空间链接和协同 目前在大多数场景下,受制于城市空间要素主体的差异性,建设仍然是独立自主和各自为政的。虽然从城市静态要素看,例如:建筑、桥梁、道路、公园等,确实属于城市主体独有。但从城市要素的动态运作来看,城市要素产生的结果却能严重影响物理空间邻近区域的企业城市主体,即:城市群效应。
一条河道的疏通,会提高沿河上下游航运适航性,但一座大桥的修建又会降低其通航能力;一座公园的修建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但也有可能影响周边城市的水资源利用;一座工业园区的修建不光只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还能牵动周边城市群多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所以动态城市要素是相互链接、耦合和协同的。
目前,中国已建成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七大城市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70%来自七大城市群,经济规模显著。而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在元宇宙中,城市群空间的链接和协同是强调区域内城市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等要素的相互关联,依托元宇宙网络建立的广泛全局的数字化空间,打破地理和行政上的隔离,建设具有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实现区域链接和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市之间的优劣势、需求、资源要素配置是依靠在城市之间建立的元宇宙城市节点自由组合和智能化配置实现,城市群内的空间建设需要通过元宇宙城市群数字空间的映射、感知和反馈实现在城市群参与主体之间达成广泛共识。元宇宙在数字虚拟世界中详细刻画城市空间建设中的得与失、价值与人居体验,是将现实物理世界的价值传递,迁移到数字网络中,使建设中的分析、判断与决策更加高效和智能。
3. 元宇宙助力建设数字化家庭空间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是人在社会存在的逻辑单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也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思想,可见家庭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家庭空间的建设,关系社会民生,关系城市空间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家庭空间由自然人属性、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物理或逻辑属性构成。虽然家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智慧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但,家庭空间又是私人空间,具有隐私权,任何机构或政府不能擅自透视或监视家庭空间数据。
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不是一种简单意义的中心化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过程,在元宇宙网络中家庭空间被数字化为一个本地节点,并参与整体城市空间的治理。
家庭空间本地节点通过隐私计算将敏感数据留在本地,将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脱敏的规模训练数据共享,用于与城市空间公共数据的协同分析,为城市空间优化治理提供动态策略,也引导与优化个体与家庭尺度的行为活动,增强居民时空活动满意度。
在居民的充分授权下、参与式感知计算技术保障下,通过家庭空间的各类传感设备可获取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潜在生活诉求等实例数据,并通过元宇宙网络直接实现去中心化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元宇宙中搭建的虚拟环境,可扩大居民家庭空间的行为活动感知和空间体验等内容的服务。
4. 元宇宙助力构建数字化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商圈、公园等城市重要功能区,具有办公、产业、交通、休闲等城市核心功能。
城市社会空间合理的功能结构、布局和组合,畅通的信息、人口、资本、能源等要素的流动,以及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和谐交互都是构成智慧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城市社区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社区功能、社区活动、社区服务、交通与建成环境、治理模式以及社区系统建设等要素,分析社区内部居民各类活动与物质环境匹配程度与时空耦合关系,以及对智慧社区生活圈构建的促进作用,为以居民为中心的智慧社区生活圈的设施配置与空间优化建设提供支持;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则需要以治理和服务需求为导向,从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对园区智慧化建设进行考虑,并对园区内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服务、工商业活动等的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城市社会空间就是一个逻辑信息大熔炉,呈现海量的城市物理空间的多维功能和交互的逻辑信息。在传统信息化治理模式中,因为缺乏海量的视觉、逻辑、智能算力和存储,要从海量社会空间信息中识别、归类、还原、重构等繁杂的城市社会活动信息并不现实。而在元宇宙中可通过动态调用个人、城市、国家的计算平台,通过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综合利用社会计算资源。
通过元宇宙网络中的CPU、GPU等专用算力节点,可提供随时在线的网络计算能力,可将城市物理空间的功能结构映射为数字空间的结构虚拟模型,将信息、人口、资本、能源等要素的流动和交互映射为关系虚拟模型,再通过元宇宙的社会空间数字孪生模拟计算,从而寻找最佳城市空间功能组合和社会资源组合的建设策略。
小结 人类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人口集中化的过程,也是对有限城市空间充分利用和开发的过程。随着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类将自身的居住空间,逐步从二维扩展到三维,将活动空间从点到发展到线、面,最终建立立体、综合的生存环境。
在二维生存环境中人类是靠身体力行、脚步丈量等实践方式去探索未知世界。而在三维空间中,由于空间体量的庞大,人类不再仅靠“足履实地”的认知和建设生存空间。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则是利用数字空间多维、无边界,数据传输高效、计算成本低的特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传递、协同、决策、服务赋予以人为本的智慧思考模式。新型信息技术是构成城市公民数字化身份与数字化活动的基础框架。(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王佃利,王玉龙.情境变迁、理论沿革与价值承继:城市管理的发展逻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4):156-164.DOI:10.15983/j.cnki.sxss.2020.04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14083738229105&wfr=spider&for=pc.
叶林,宋星洲,邓利芳.从管理到服务:我国城市治理的转型逻辑及发展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8(06):77-81.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18.06.012.
席广亮,甄峰,钱欣彤,徐京天.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与研究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22,40(01):196-203.
中国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EB/OL].(2021-08-11)[2022-2-28].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EB/OL].[2022-3-28].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2/20220209_764450.html
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R].2022.
甄峰,孔宇.“人—技术—空间”一体的智慧城市规划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21(06):45-52.DOI:10.16361/j.upf.2021060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R].2021.
春奎,王彦冰.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与启示[J].地方治理研究,2021(04):56-63+79.
黄锐,陈维政,胡冬梅,陈玉玲,邱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2):1848-1856.
专栏作家
黄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深产品经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顾问,金融机构、高校客座研究员。主要关注新零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行业应用版块,擅长产品或系统整体性设计和规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年轻人“羊毛图鉴”,从外卖到直播间
设计动态 2022-10-16网剧《你安全吗》中“薅羊毛篇”再次将年轻人“薅羊毛图鉴”送上热搜。而近日,据央视网快看报道称,此前在上海,曾有团伙利用肯德基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薅羊毛而获利20多万元,结果因此获刑。 在微博话题“年轻人消费态度大赏”中,其下不乏有“让我花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似乎有些“奇怪”,1000块可以花,1块必须省。他们热衷于在各个平台上寻找优惠,从薅“外卖羊毛”到蹲“直播间便宜货”,享受快乐的同时,也有相应的“不愉悦”。商家与用户,是如何“薅”与“反薅”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网剧《你安全吗》中“薅羊毛篇”再次将年轻人“薅羊毛图鉴”送上热搜。而近日,据央视网快看报道称,此前在上海,曾有团伙利用肯德基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薅羊毛而获利20多万元,结果因此获刑。
在微博话题“年轻人消费态度大赏”中,其下不乏有“让我花几十买块蛋糕不贵,让我充会员门儿都没有。”“超市买一大堆东西几毛钱的塑料袋舍不得买,家里各种样式购物袋买了一堆却不用。”“当代年轻人消费确实有点‘奇奇怪怪’,喜欢打着‘能省就省’,‘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号,但消费态度却是‘1000块可以花,1块必须省’。”……
而上述消费观在如今的年轻人中更是显而易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由网络便携化带来的各种“便利”随处可见。从薅“外卖羊毛”到蹲“直播间便宜货”,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相应的“不愉悦”。
01 开启“羊毛式”生活,在吃上“真香” “用的时候真香,但是昧着良心说好话是真难受。”大四女生杨琴这样谈到,从大三进了一个“薅羊毛”群之后,她迅速爱上了点外卖。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会先进一个群,群主会每天发布返利信息。一般是集中在中午及下午,同时,会有名额限制。换句话说,‘手慢则无’。”杨琴告诉锌刻度,因大三课太多的原因,她与寝室三人一起都成了“外卖党”。“一般来说,一个商家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的返利活动,一单20元的外卖,返利之后最终仅需3元~5元左右。”
据杨琴所说,“薅外卖”成了她们宿舍四人临近饭点的“打卡项目”。“首先会在各种公众号、各种外卖福利群领券,然后再报名参加群内活动。但有一个鸡肋的问题就是,在群内报名的话,群主会发一个订单,必须按照订单来购买,然后写好评。最后将订单完成截图及好评内容发送至群内,群主会在2~3个小时后以‘群发红包’的形式进行返现,这样,一单的‘羊毛’才算真正地薅完了。”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数据显示, 68.55%受访者曾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五花八门的省钱方式,20.18%受访者因没有渠道而尚未尝试,仅有11.27%受访者觉得没有必要尝试。由此来看,“羊毛党”正在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嵌入在各种“优惠”之中。
但外卖问题始终都会与“干净”、“分量”、“卫生”等问题相互挂钩,综合一个月的点餐经验,杨琴说到 ,“一般做这种活动的都是新商家,刚开始肯定要树立口碑,分量也就给得特别足。譬如烧烤就会在做活动时便宜市场价的5毛左右,而一个套餐是量也非常多。”因此,如杨琴所说一般,分量足就成了新商家的代名词,而吃不完的外卖,他们便会在楼栋群里进行“二次售卖”,“大多会便宜1~2元 ,价格低较容易卖出去。这样一来,一顿外卖还另赚2元~3元。”
“新店开业3个月后,分量就大不如前了,与刚开始点的像是两家外卖店一样。” 关于分量问题,杨琴调侃到,“许多商家都会‘忘记初心’。”而谈到老生常谈的“外卖卫生”问题,外卖配送员张林说到,“这些返利的商家,大多数都是小作坊,很少有店面的。而没有店面的商家,所有的备餐、出餐都会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进行,卫生也很差,一层楼里可能有20家外卖店,环境很拥挤、黑暗。”
对杨琴来说,在食堂吃饭平均一顿10元,点外卖仅需5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吃”上一个月可以节约近300元。“但有时候还是比较糟心的,譬如味道很差、肉质差、分量洒等原因,但为了返利,还是‘咬咬牙给好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正常的’。”
“羊毛虽好,但薅多了就感觉没了‘精致’的意味了。常常会因为返利门槛不够,凑单一大堆吃的。果不其然,在被羊毛‘宠’的同时,体重也开始上升。”一度陷入体重焦虑的杨琴向锌刻度谈到,“从去年开始,群发展为小程序,入驻商家也越来越多,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强。从轻食、奶茶到披萨、甜点、咖啡……对于我们这种‘老手’来说,上手很容易。”
事实上,开启“羊毛式”生活的不仅有大学生,还有许多上班族也如“杨琴们”一般。“上班就开启外卖生活,而每天早上醒来就是先领取各种外卖券、再蹲点报名点餐。”在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优优提到。
02 商家与用户,“薅”与“反薅”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对于当下的“羊毛党们”而言,也同样适用。一方面,在参与返利活动的时候,经常会苦恼于凑单、写好评、上传凭证等琐事;另一方面,在写好评的时候,如果事实不符,对其他消费者也是一种“欺骗”。
换句话说,伴随“薅”而浪费的时间成本,恐怕是“杨琴们”的共识了。
“小程序上的返利活动是有名额的,时间一过就没有,因此,就不得不蹲点报名。此外,点餐金额必须要达到返利门槛,每次都会花四十分钟来看外卖、凑单,脑袋里想的都是如何用最少的钱点最多的外卖。”优优谈到,“浪费的时间确实很多,但没办法,薅就要薅到快乐!”
锌刻度发现,在优优与杨琴所提到的小程序里,目前仅开通了武汉及重庆两地。而就重庆地区来说,除了9大主城区之外,仅有两地区县开通该小程序。锌刻度发现,该小程序目前已有101个企业微信群了,而一群人数为500人。
此外,该小程序中还会向用户收取会员费,月会员费为2.88元,年会员费为28.8元。开通会员就可以每笔订单多享受2元返利。“一个月的会员费两单就赚回来了,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优优提到。
据了解,该程序在商家“上架”返利活动时,并不收取额外费用,仅需提供店铺证明即可。也就是说,“羊毛”是由商家给的,“除了要花时间写好评、上传凭证之外,没什么毛病。”杨琴谈到,“但对没有享受返利活动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大多数点外卖都会先看评价再决定购买,大多数情况下,好评的内容与现实到手的外卖大相径庭。”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边看似是商家“自降身价”的打法,另一边是消费者“越薅越乐”的快感。但从实际出发来看,二者是否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呢?
“返利活动的设定肯定要保证我们的成本问题,外卖本身就‘暴利’,我们设置的门槛也都是在我们成本之内的。譬如20元返利15元,也就是说一单仅赚5元左右,但收获的是好评以及人气,在成本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同时又不用交任何费用,实际上是有利的。”一家轻食外卖店经营者提到。
值得注意地是,当下外卖经济呈上升态势。CBNData联合美团美食发布《2022国庆‘食’力消费洞察》称, 2022年国庆期间餐饮线上预订单数量同比2021年增长了87.6%。在小红书上,关于“薅外卖”则有3万+笔记,其下不乏有在各大app点外卖的“羊毛攻略”。
有网友表示道,“薅羊毛外卖自由真的太快乐了!我不允许还有人不知道外卖霸王餐app,真的太划算啦!外卖基本上5元左右,有的居然不要钱。上班族经常点外卖的,真的很划算。意外发现真的实现外卖自由!”此外,还有商家提到,私用各种外卖红包券时,是需要商家承担的,而这也有可能会落入“垄断资本”的尴尬。
“垄断资本的理念是各种优惠补贴,当然会把食物制造店也拉下水,并且食物店占大头,一边烧钱一边巩固垄断地位,最后是消费者享受了羊毛,食物店被耗了羊毛,平台那边股价大大往上蹭,赚的就是那些钱。”
而就如前文所提到的,消费者也会被“羊毛”反噬。“看客”曾写道,“年轻人的时间是怎么被杀死的?被工作、社交、游戏、直播、睡眠、忧伤,以及金钱。各大App正在携手谋杀你的时间,其中最隐秘的一种来自于购物软件。蹲直播、买会员、领返利,它们把你固定在手机里。但你并不是赢家。”
03 深夜的直播间里,没理由不“蹲”? 而杀死年轻人时间的,除了“外卖”之外,还有当下最火爆的“直播间”。
最近的脱口秀大会上,邱瑞讲述其关于直播间购物的经历引起了绝大部分“网购人”的共鸣,“然后就跟着直播间的家人们,买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零食、洗面奶、猫爬架,我们家甚至都没有猫……”换句话说,“羊毛党”们乐于薅的同时,也疲于薅。
“我凌晨才睡觉,昨天晚上和朋友一直蹲在直播间,就等着她上架的睡衣。”大四学生筱筱向锌刻度谈到,“99元两套睡衣,收到货给好评之后,留一套退一套,商家确认收货之后全额返回。这波羊毛,不薅白不薅呀!”
而就在潇潇深夜花费三个小时蹲来的两笔订单,第二笔就出现了插曲,“直播间说好的两套,结果就只发了一套,找客服返现也爱答不理的。”就在潇潇一番“软磨硬泡”之后,商家才同意其全额返现。当潇潇认为其“值了”的时候,睡衣的质量也令人焦心,“才穿了一个星期,就破了洗过一次跟透明的一样,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花时间蹲直播间了。”
据潇潇所说,直播间“便宜没好货”是一大真理,她的朋友所薅到的睡衣现在已经闲置了。而深受“羊毛党”们喜爱的不仅是返现得好物的各类商品,还有一直火热的“0.01元的大肚杯”。
不得不说,大肚杯一直是各主播“捧在手心”里的活动。一业内人士提到,“0.01元的大肚杯,足以让直播间人数上升,而不间断地放‘福利’,则会让更多地人留在直播间。引流、增长人气,主播带货也就更容易变现。”
主播带货
但对消费者而言,体验羊毛快乐的同时,也会有许多“上头”现象。“特别想直播间抢一个大肚杯,所以蹲了好几天直播间,终于抢到了三个。到货后,也没见用几次。”“在衣哥直播间蹲了五个小时,就为了买个大肚杯,主播一直说接下来上,终于等到上链接的时候,总是‘下单人数过多’。”“我去年买了几次,退了一件没有留下,也没那个精力等他们喊上车,看直播浪费时间。”……诸如此类的吐槽此起彼伏。
实际上,各种“薅羊毛”的行为在他人看来,类似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所说的“平替”,都是找寻一种更为合理的购买方式。
“零点捡书”此前写道,消费降级,并不是在“好”与“不好”之间做选择,而是更加坦然面对自己的真实需求,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不用再顾及与考虑别人的目光。也就是说,“消费降级”并不等于品质的下降,其实质是更为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也是供给多维发展的结果。因此,要理性科学地看待“消费降级”现象。
总的来说,“薅”在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方式中并不少见,但同时,承担的代价也一并伴随着。而值得注意地是,在此种循环之间,如何良性发展,也应该值得考虑。就如优优所言,“我不反对薅的方式,但如果违反规则的薅就没有必要了,所有的都应该建立在‘合规’的点上。”
作者:卢丽;编辑:高智
来源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专注科技、互联网新经济原创深度报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锌刻度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交互设计师是如何产出交互方案的?来看这个改版实战案例!
UI交互 2022-10-16编者按:本文通过一个交互方案的改版思考,帮你了解交互设计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更多思考案例:资深交互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用3个交互案例为你揭秘!编者按:本文通过一个 交互方案 的改版思考,帮你了解交互 设计师 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
更多思考案例:
资深交互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用3个交互案例为你揭秘! 交互设计师要通过逻辑推导来产出合理方案,无论是产品、交互还是 UI。
阅读文章 >
有些时候,交互设计师在其他岗位的认知中,仅仅是一个只会产出黑白稿、低保真原型的工种。如何改变这种认知呢?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析,希望能带大家了解,交互设计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交互设计师往往在公司中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甚至绝大部分公司都没有交互设计师这个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会画原型的产品、会画原型的运营以及会画原型的 UI 设计师。所以交互设计师在其他岗位的认知中,仅仅是一个只会产出黑白稿、低保真原型的工种。如何改变这类认知?相比较去反驳,我认为倒不如通过自己的思考跟产出的方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本次带来的案例,是运营产出的一套交互原型。由于身后的视觉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一直怨声载道,总是抱怨信息不完整、流程不完整导致的无尽的返工。所以想基于这个案例,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作为一个 交互设计 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
PS:可能本文提到的交互形式与内容并不是最佳方案,思考维度有限,也希望大家指出一起交流进步。
一、项目背景 根据运营同事的介绍,知道本次项目的目标是提升产品信息的透出,最终完成转化。
而用户行为的设计是通过解锁产品相关信息,了解产品相关内容,增加对产品的熟悉度与好感,最终购买产品。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可以把它模拟成一个汽车销售的案例,一般用户的购买行为肯定是基于对汽车各个性能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定位”与“解锁”,让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性能去了解。而解锁的模块越多,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越了解,客户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为了促进用户解锁,我们设置了积分奖励,通过解锁获取积分的刺激来提升解锁率,最终达到产品销售转化的目的。
以下是运营提供的交互原型(原型做了一些脱敏处理):
我们分别从信息层级、交互形式、操作链路三个方面来解析当前的原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于运营目标以及用户行为的思考,给出一些优化建议。
二、明确页面信息层级 大部分非交互人员在制作原型时,对于信息的布局是没有过多思考的,往往都是哪里顺眼就放在哪,或者别人怎么放就怎么放,而信息布局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考虑信息的结构、信息的关联性、信息的重要程度等。所以针对当前的原型,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布局的问题。
1. 信息关联性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中有提到一个用户心理,人们往往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原型中,“您当前获得 0 积分”这个信息在两个按钮中间,按照信息关联性他似乎是跟两个按钮都有关联性,但其实她跟“立即购买”按钮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放在这个地方无疑违背了大家对于信息关联性的认知与理解。
2. 信息重要程度
我们一般在对按钮进行布局的时候,会将重要性相当的按钮摆放在一起,同时将直接促成转化的按钮突出显示,如视觉加强,放在右侧方便用户点击等。比如电商平台经常将“加入购物车”跟“购买”按钮并排摆放。当前的原型中,虽然强调了“立即购买”按钮,但是由于“使用积分”的重要程度要弱,所以两个按钮放在一起就显得不是很合适,那该如何来进行布局呢?
在进行布局之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业务跟用户在该页面的动机分别是什么。对于业务而言,无论采取积分刺激或者别的方式,最终的目标肯定是转化,所以转化按钮一定是最重要的触点,重点突出;而对于用户而言,积分所带来的利益点是来到页面的目的之一,所以积分的展示与使用才是重点突出的。
所以用户来到页面的视线应该是先看到积分情况,促使用户解锁内容获得积分,最后才是根据解锁内容的了解完成最终的购买产品的转化。
三、选择页面交互形式 我们将主要页面进行信息层级的梳理与布局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交互形式来承载。当前页面主要发生用户交互的地方在解锁内容获取积分上,我们拆分用户行为,分析在解锁前、中、后三个阶段,当前原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思路。
1. 解锁前
当前原型中,解锁前是通过图形“锁”来标识状态,但是锁也有禁止的意思,所以当用户进入页面时可能会面临两点疑惑:能不能点击以及要不要点击。那么该如何解决用户的疑惑呢?
针对能不能点击,除了告知视觉做出可点击的样式,我们还需要给与引导,一方面告知用户次此处是可以进行交互的,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用户点击,从而完成内容对用户的转化。
而关于要不要点击,就需要采取手段刺激用户发生交互。当前仅仅是展示待解锁的内容,显然缺乏刺激点,而原型中把获取积分放到解锁后才透出,可能解锁操作前就流失了一部分用户,那我们就需要把利益点前置,告知用户解锁能获取什么,刺激用户点击,增强用户解锁的意愿。
2. 解锁中
解锁中即用户点击进入次级页面阅读相关内容进行解锁,运营人员设置的业务规则是用户必须滑到最底部阅读全文才能解锁成功,弹出解锁奖励弹窗。但是页面上并没有展示任何跟该规则相关的信息,客户按照过往认知,可能会觉得进入页面返回就会获得积分奖励,但是当用户返回并没有解锁成功时,用户会感到挫败与疑惑,可能会直接退出该页面。那该如何解决呢?
从跟运营的沟通中我们得知其业务目的是希望用户多停留在该页面,让内容尽可能多的展示给用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种思路,不需要用户滑到最底部,而是设置用户在该页面的停留时间,是不是也能满足?
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时间的设置,当前解锁是跳出到新的页面,但是沟通后发现,该页面的内容不会很多,那我们是否可以用弹窗的形式来呈现呢?这样不仅减少用户的频繁跳出,同时也可以增强内容与主页面的关联性。因为用户发生交互的行为是解锁,为了保持跟用户预期一致,是不是可以加一个解锁的操作,这样就能让整个逻辑形成闭环。那么时间的设置就可以结合解锁按钮来进行交互呈现。
那如果业务或者客户就要求用户必须滑到最底部,我们该如何进行交互呢?我们可以通过“显性”跟“隐性”两种方式来展开。
显性,顾名思义就是直白的告诉用户业务规则,比如用户首次进入页面,通过弹窗的形式告诉用户滑到底部即可解锁,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过于直白的指引可能导致用户为了获得奖励直接滑到底部而忽略内容本身;
而隐性就是让用户自己明白这个业务规则,我们可以通过定位用户在该页面的位置,结合进度来呈现,用户向上滑动则进度条前进,反之则保持不变,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用户在该页面的停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解锁的趣味性,但是需要考量的就是该交互形式的开发成本。
3. 解锁后
解锁后也就是用户返回主页面时候的交互,此时页面发生变化的主要是解锁按钮的状态(已解锁)以及积分数量的变化(增加积分),其中积分的增加可以满足用户的获得感并且激励用户继续完成解锁任务,那么该选择何种交互形式呢?
首先想到的是进度条的形式,通过积分获得进度来告知用户已经获得的积分以及还可以完成的解锁任务,用户解锁成功返回首页,进度条前进一格展示该节点成功解锁状态。但是由于积分跟最终的购买转化并没有强关联,这样的交互形式会过多的突出积分的价值,导致用户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解锁获取积分上,所以此种交互形式在该场景下就不是很合适。
那么选择何种形式,既要增强用户的获得感,同时降低积分的权重?我们可以尝试用计数器来展示,用户解锁成功返回首页,积分数字动态增加,由于是过性的交互,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同时数字的增长又很好地展示解锁成功所带来的收获,满足此场景下的业务目标。
四、优化用户操作链路 交互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优化操作链路,提升用户在产品中的用户体验。在当前的链路中,用户解锁成功获得积分后,如果需要使用积分,需要返回首页进行操作,那么该如何优化这个链路呢?我们可以很容易想到在用户获得积分的弹窗加上使用积分的按钮,这样用户可以“所得即所用”,就不用再返回首页进行操作了。
五、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日常交互设计思考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腾讯案例复盘!B 端教育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交互篇) B 端产品设计如何兼顾产品工具属性与情感化体验?
阅读文章 >
-
交互设计师是如何产出交互方案的?来看这个改版实战案例!
UI交互 2022-10-16编者按:本文通过一个交互方案的改版思考,帮你了解交互设计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更多思考案例:资深交互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用3个交互案例为你揭秘!编者按:本文通过一个 交互方案 的改版思考,帮你了解交互 设计师 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
更多思考案例:
资深交互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用3个交互案例为你揭秘! 交互设计师要通过逻辑推导来产出合理方案,无论是产品、交互还是 UI。
阅读文章 >
有些时候,交互设计师在其他岗位的认知中,仅仅是一个只会产出黑白稿、低保真原型的工种。如何改变这种认知呢?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析,希望能带大家了解,交互设计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交互设计师往往在公司中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甚至绝大部分公司都没有交互设计师这个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会画原型的产品、会画原型的运营以及会画原型的 UI 设计师。所以交互设计师在其他岗位的认知中,仅仅是一个只会产出黑白稿、低保真原型的工种。如何改变这类认知?相比较去反驳,我认为倒不如通过自己的思考跟产出的方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本次带来的案例,是运营产出的一套交互原型。由于身后的视觉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一直怨声载道,总是抱怨信息不完整、流程不完整导致的无尽的返工。所以想基于这个案例,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作为一个 交互设计 师,在产出交互方案时,是如何进行思考与设计的。
PS:可能本文提到的交互形式与内容并不是最佳方案,思考维度有限,也希望大家指出一起交流进步。
一、项目背景 根据运营同事的介绍,知道本次项目的目标是提升产品信息的透出,最终完成转化。
而用户行为的设计是通过解锁产品相关信息,了解产品相关内容,增加对产品的熟悉度与好感,最终购买产品。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可以把它模拟成一个汽车销售的案例,一般用户的购买行为肯定是基于对汽车各个性能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定位”与“解锁”,让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性能去了解。而解锁的模块越多,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越了解,客户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为了促进用户解锁,我们设置了积分奖励,通过解锁获取积分的刺激来提升解锁率,最终达到产品销售转化的目的。
以下是运营提供的交互原型(原型做了一些脱敏处理):
我们分别从信息层级、交互形式、操作链路三个方面来解析当前的原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于运营目标以及用户行为的思考,给出一些优化建议。
二、明确页面信息层级 大部分非交互人员在制作原型时,对于信息的布局是没有过多思考的,往往都是哪里顺眼就放在哪,或者别人怎么放就怎么放,而信息布局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考虑信息的结构、信息的关联性、信息的重要程度等。所以针对当前的原型,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布局的问题。
1. 信息关联性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中有提到一个用户心理,人们往往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原型中,“您当前获得 0 积分”这个信息在两个按钮中间,按照信息关联性他似乎是跟两个按钮都有关联性,但其实她跟“立即购买”按钮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放在这个地方无疑违背了大家对于信息关联性的认知与理解。
2. 信息重要程度
我们一般在对按钮进行布局的时候,会将重要性相当的按钮摆放在一起,同时将直接促成转化的按钮突出显示,如视觉加强,放在右侧方便用户点击等。比如电商平台经常将“加入购物车”跟“购买”按钮并排摆放。当前的原型中,虽然强调了“立即购买”按钮,但是由于“使用积分”的重要程度要弱,所以两个按钮放在一起就显得不是很合适,那该如何来进行布局呢?
在进行布局之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业务跟用户在该页面的动机分别是什么。对于业务而言,无论采取积分刺激或者别的方式,最终的目标肯定是转化,所以转化按钮一定是最重要的触点,重点突出;而对于用户而言,积分所带来的利益点是来到页面的目的之一,所以积分的展示与使用才是重点突出的。
所以用户来到页面的视线应该是先看到积分情况,促使用户解锁内容获得积分,最后才是根据解锁内容的了解完成最终的购买产品的转化。
三、选择页面交互形式 我们将主要页面进行信息层级的梳理与布局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交互形式来承载。当前页面主要发生用户交互的地方在解锁内容获取积分上,我们拆分用户行为,分析在解锁前、中、后三个阶段,当前原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思路。
1. 解锁前
当前原型中,解锁前是通过图形“锁”来标识状态,但是锁也有禁止的意思,所以当用户进入页面时可能会面临两点疑惑:能不能点击以及要不要点击。那么该如何解决用户的疑惑呢?
针对能不能点击,除了告知视觉做出可点击的样式,我们还需要给与引导,一方面告知用户次此处是可以进行交互的,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用户点击,从而完成内容对用户的转化。
而关于要不要点击,就需要采取手段刺激用户发生交互。当前仅仅是展示待解锁的内容,显然缺乏刺激点,而原型中把获取积分放到解锁后才透出,可能解锁操作前就流失了一部分用户,那我们就需要把利益点前置,告知用户解锁能获取什么,刺激用户点击,增强用户解锁的意愿。
2. 解锁中
解锁中即用户点击进入次级页面阅读相关内容进行解锁,运营人员设置的业务规则是用户必须滑到最底部阅读全文才能解锁成功,弹出解锁奖励弹窗。但是页面上并没有展示任何跟该规则相关的信息,客户按照过往认知,可能会觉得进入页面返回就会获得积分奖励,但是当用户返回并没有解锁成功时,用户会感到挫败与疑惑,可能会直接退出该页面。那该如何解决呢?
从跟运营的沟通中我们得知其业务目的是希望用户多停留在该页面,让内容尽可能多的展示给用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种思路,不需要用户滑到最底部,而是设置用户在该页面的停留时间,是不是也能满足?
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时间的设置,当前解锁是跳出到新的页面,但是沟通后发现,该页面的内容不会很多,那我们是否可以用弹窗的形式来呈现呢?这样不仅减少用户的频繁跳出,同时也可以增强内容与主页面的关联性。因为用户发生交互的行为是解锁,为了保持跟用户预期一致,是不是可以加一个解锁的操作,这样就能让整个逻辑形成闭环。那么时间的设置就可以结合解锁按钮来进行交互呈现。
那如果业务或者客户就要求用户必须滑到最底部,我们该如何进行交互呢?我们可以通过“显性”跟“隐性”两种方式来展开。
显性,顾名思义就是直白的告诉用户业务规则,比如用户首次进入页面,通过弹窗的形式告诉用户滑到底部即可解锁,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过于直白的指引可能导致用户为了获得奖励直接滑到底部而忽略内容本身;
而隐性就是让用户自己明白这个业务规则,我们可以通过定位用户在该页面的位置,结合进度来呈现,用户向上滑动则进度条前进,反之则保持不变,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用户在该页面的停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解锁的趣味性,但是需要考量的就是该交互形式的开发成本。
3. 解锁后
解锁后也就是用户返回主页面时候的交互,此时页面发生变化的主要是解锁按钮的状态(已解锁)以及积分数量的变化(增加积分),其中积分的增加可以满足用户的获得感并且激励用户继续完成解锁任务,那么该选择何种交互形式呢?
首先想到的是进度条的形式,通过积分获得进度来告知用户已经获得的积分以及还可以完成的解锁任务,用户解锁成功返回首页,进度条前进一格展示该节点成功解锁状态。但是由于积分跟最终的购买转化并没有强关联,这样的交互形式会过多的突出积分的价值,导致用户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解锁获取积分上,所以此种交互形式在该场景下就不是很合适。
那么选择何种形式,既要增强用户的获得感,同时降低积分的权重?我们可以尝试用计数器来展示,用户解锁成功返回首页,积分数字动态增加,由于是过性的交互,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同时数字的增长又很好地展示解锁成功所带来的收获,满足此场景下的业务目标。
四、优化用户操作链路 交互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优化操作链路,提升用户在产品中的用户体验。在当前的链路中,用户解锁成功获得积分后,如果需要使用积分,需要返回首页进行操作,那么该如何优化这个链路呢?我们可以很容易想到在用户获得积分的弹窗加上使用积分的按钮,这样用户可以“所得即所用”,就不用再返回首页进行操作了。
五、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日常交互设计思考的文章。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腾讯案例复盘!B 端教育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交互篇) B 端产品设计如何兼顾产品工具属性与情感化体验?
阅读文章 >
-
一文浅谈物联网技术
设计动态 2022-10-15前言 近年来,智能硬件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比较火爆,基本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物品都可以做成智能硬件,市场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万物均可智能”。 一个数据: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较快,有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约为10767亿元,2017近年来,智能硬件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而这些智能硬件到底是如何运行的?本文将智能硬件拓展到他的底层技术,一层层递进,从物联网运行原理这个角度来说明智能硬件到底是怎么运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
前言 近年来,智能硬件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比较火爆,基本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物品都可以做成智能硬件,市场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万物均可智能”。
一个数据: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较快,有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约为10767亿元,2017-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9%。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预计2022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5787亿元。目前市场上智能硬件普及程度开始提升,且产品种类更趋多样化,加上消费升级趋势下,智能硬件作为优质产品更受青睐,市场稳步扩大。
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以智能家居设备为主,占比30.6%;其次为智能穿戴设备,占比20.0%。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智造”,一系列政策利好,预计未来增长空间较大的细分领域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
预计2020-2026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较快发展,按照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万亿元。
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便利的智能硬件他们到底是如何运行的,本文将智能硬件拓展到他的底层技术,一层层递进,从物联网运行原理这个角度来说明智能硬件到底是怎么运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涉及很多概念请各位耐心查看。
一、什么是硬件 智能硬件基于硬件,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硬件,以及他如何发展的。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硬件是计算机硬件的简称,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及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臵的总称,是人类处理运算与储存资料的重要元件。简而言之,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来看,现今的微机由主机箱与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主要包括 CPU、内存、 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等。
从广义的角度,若将硬件这一范围再扩大,去看整个计算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半导体时代,信息技术最早发源于半导体,半导体材料的发明对 20 世纪的人类文明影响巨大。 1833 年,英国科学家巴拉迪首先发现硫化银材料的半导体现象,至今半导体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底层材料。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电子产品与计算机组件里都有半导体的存在。可以说, 半导体为三次计算文明(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元宇宙)奠定了基础。
ps:半导体的作用是成为信息处理的元件材料。目前世界上很多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录音机的核心单元都是利用半导体的电导率变化来处理信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而硅更是各种半导体材料中,在商业应用上最具有影响力。半导体还可以制成的部件、集成电路等是电子工业的重要基础产品。
半导体材料、器件、集成电路的生产和科研已成为电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成电路它是半导体技术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已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的阶段。在几平方毫米的硅片上能制作几万只晶体管,可在一片硅片上制成一台微信息处理器,或完成其它较复杂的电路功能。
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微功耗,并使信息处理速度达到微微秒级。 微波器件半导体微波器件包括接收、控制和发射器件等。毫米波段以下的接收器件已广泛使用。在厘米波段,发射器件的功率已达到数瓦,人们正在通过研制新器件、发展新技术来获得更大的输出功率。 电子器件半导体发光、摄象器件和激光器件的发展使光电子器件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们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光通信、数码显示、图像接收、光集成等。
半导体存储器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智慧工厂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因此,过去几年来,半导体存储器的重要性和需求与日俱增,并预计在未来迎来进一步增长,形成推动创新技术发展、突破现阶段能力基础的驱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半导体近几年这么重要的原因。
二、什么是智能硬件 了解了硬件,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智能硬件移动应用则是软件,通过应用连接智能硬件,操作简单,开发简便,各式应用层出不穷,也是企业获取用户的重要入口。
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三、什么是物联网 智能硬件我们再扩大一个概念就是物联网(LOT),智能硬件产品是物联网应用落地的体现方式之一。想要知道智能硬件的底层一定要设计一个技术-物联网。目前智能硬件都基于物联网技术底层逻辑进行信息交互,但还没有达到万物互联的状态,不过已经走在物物互联的路上了,比如:天猫精灵可以控制电视、窗帘、灯具等等。
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呢?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四、物联网发展历程 物联网发展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知到的也就近几年的事情,但是其实物联网发展已经历经了22年。
1900年,来自卡内金梅隆大学的程序员将一台可口可乐自动售卖机连接到互联网,让工程师无需下楼就知道还剩多少可乐,这个是名义上最早的物联网设备。
1991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特洛伊咖啡壶吸引了百万人关注。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利用便携式摄像机捕捉图像,以三帧每秒的速率传递到计算机上,便于查看咖啡是否煮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摄像头。
1995年,微软帝国的缔造者比尔盖茨撰写了轰动全球的未来之路,在该书中,比尔盖茨也提到了物联网的构想。
1998年,英国工程师Kevin Aston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因特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该工程师也因此被称为”物联网之父”。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因特网报告2005》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IBM提出物联网战略智慧地球,标志着物联网进入到快速发展期
2013年,谷歌眼镜发布,这是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一个革命性进步。
2014年,亚马逊发布了Echo智能扬声器,开启智能音箱及智能家居时代。
2015年至2018年期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相继成立IOT物联网事业部。
2019年,沃达峰发布了2019年物联网报告,调查发现,超过1/3的公司现在正在使用物联网。
物联网经过22年的发展,尤其在近几年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那么他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
五、物联网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具有唯一标识符 ( UID )的设备,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且计算数据,并且支持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控制或回显,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智能硬件通过收集的数据和网络进行交互,网络通知到硬件并且给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可以在app上查看对应记录甚至可以控制处理硬件的过程。
下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物联网是如何运行的:
六、物联网的关键底层技术 通过物联网运行的原理我们不难发现,物联网运行起来是基于硬件、网络、云计算等硬条件的,但实现物联网不仅仅简单的这几个我们熟知的硬条件,更依赖于物联网独有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物和网的连接。
实现物联网有着必要且核心的3层结构,首先是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其次是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者未来的NGN(下一代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第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C等终端进行。物联网核心技术也都在围绕这三层进行突破。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围绕这三层结构的技术,这些技术才是物联网的底层依赖,是物联网能够走通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
1、射频识别技术 每一个智能硬件都有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编码,来识别硬件到底是音响还是手机,而想要达到这个唯一的识别需要依赖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它通过射频无线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它由一个询问器(或读写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读写器可以识别各种标签,每个标签具有扩展词条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它通过天线将射频信息传递给读写器,读写器读取信息的设备。
射频技术原理图
RFID技术让物品能够“开口说话”。这就赋予了物联网一个特性即可跟踪性。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掌握物品的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射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在我们每个人都熟知的物流行业,射频识别技术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可视化跟踪。当贴有电子标签的物流大货车,经过各个带有无线信号读写器的城市转运点时,装有快递的大货车可以不用停下来而直接通过,就知道哪些快递已经到了什么城市什么转运点,同时把最新的物流信息更新在我们的手机里,不仅节省了通关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也让我们更加及时的知道自己的快递到了哪里。
RFID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而中国却起步较晚,但是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掌握了高频芯片的设计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而且超高频芯片业已经开发完成。在中国开始使用RFID技术,例如中国的二代身份证、中国火车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城市建设、移动支付等多领域中展开。如今,RFID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已经让我们深深的感受今天生活的美好。
2、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技术让硬件有了“感觉”,并且把硬件感知到的“感觉”转化为数据,传给网络进行处理,这就基于MEMS技术。
MEMS是微机电系统 ( Micro – Electro – 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它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
它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它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计算机才能进一步处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 因为MEMS,赋予了普通物体新的生命,它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数据传输通路、有了存储功能、操作系统和专门的应用程序,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传感网。这让物联网能够通过物品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保护。
常见的传感器有: 热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力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放射线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味敏传感器。
比如:遇到酒后驾车的情况,如果在汽车和汽车点火钥匙上都植入微型感应器,那么当喝了酒的司机掏出汽车钥匙时,钥匙能透过气味感应器察觉到一股酒气,就通过无线信号立即通知汽车 “暂停发动”,汽车便会处于休息状态。同时“命令”司机的手 机给他的亲朋好友发短信,告知司机所在位置,提醒亲友尽快来处理。
在物联网时代,通过感知识别技术,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融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环,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最独特的部分。可以说,传感器技术给物联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3、M2M技术 想要实现物品联网甚至“万物互联”,那么势必涉及一个话题,就是连接,连接基于的技术叫做M2M技术。
M2M (Machine-To-Machine)技术是指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即M2M是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它使系统、感应终端设备、后台信息系统及操作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它提供这四者之间的无线连接,是实现数据传送的必要条件,它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
M2M技术涉及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M2M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应用。
1.机器
实现M2M的第一步就是从机器/设备中获得数据,然后把它们通过网络发送出去。使机器“开口说话”,让机器具备信息感知、信息加工(计算能力)、无线通信能力。
2.M2M硬件
M2M硬件是使机器获得远程通信和联网能力的部件。主要进行信息的提取,从各种机器或设备那里获取数据,并传送到通信网络。M2M硬件共分为五种:嵌入式硬件、可组装硬件、调制解调器(Modem)、传感器 、识别标识(Location Tags)。
嵌入式硬件:嵌入到机器里面,使其具备网络通信能力。常见的产品是支持GSM/GPRS或CDMA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嵌入数据模块。 可组装硬件:在M2M的工业应用中,厂商拥有大量不具备M2M 通信和连网能力的设备仪器,可改装硬件就是为满足这些机器的网络通信能力而设计的。 调制解调器(Modem):上面提到嵌入式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网络上时,起的就是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如果要将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或者以太网送出,分别需要相应的Modem。 传感器:传感器可分成普通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两种。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是指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由智能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是M2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组具备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以Ad Hoc方式构成无线网络,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也可以通过GSM网络或卫星通信网络将信息传给远方 的IT系统。 识别标识(Location Tags):识别标识如同每台机器、每个商品的“身份证”,使机器之间可以相互识别和区分。常用的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卡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等。标识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商业库存和供应链管理。 3.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在整个M2M技术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包括:广域网(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Internet、公众电话网)、局域网(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LAN、Bluetooth)、个域网(ZigBee、传感器网络、蓝牙)。
4.中间件
中间件包括两部分:M2M 网关、数据收集/集成部件。网关是M2M系统中的“翻译员”,它获取来自通信网络的数据,将数据传送给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完成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
5.应用
数据收集/集成部件是为了将数据变成有价值的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加工和处理,并将结果呈现给需要这些信息的观察者和决策者。这些中间件包括: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部件,异常情况报告和工作流程部件,数据仓库和存储部件等。
M2M在家庭应用领域已经实现日常水、电和煤气计量仪表,利用M2M器件实现自动抄表,并整合GPRS模块和CDMA模块,作为数据的远程传输通路,直接与银行服务商的计费系统联网,代替人力。
拿智能停车场来说,当该车辆驶入或离开天线通信区时,天线以微波通讯的方式与电子识别卡进行双向数据交换,从电子车卡上读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在司机卡上读取司机的相关信息,自动识别电子车卡和司机卡,并判断车卡是否有效和司机卡的合法性,核对车道控制电脑显示与该电子车卡和司机卡一一对应的车牌号码及驾驶员等资料信息;车道控制电脑自动将通过时间、车辆和驾驶员的有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车道控制电脑根据读到的数据判断是正常卡、未授权卡、无卡还是非法卡,据此做出相应的回应和提示。
另外,家中老人戴上嵌入智能传感器的手表,在外地的子女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父母的血压、心跳是否稳定;智能化的住宅在主人上班时,传感器自动关闭水电气和门窗,定时向主人的手机发送消息,汇报安全情况。
因为有了M2M这项技术,让硬件能够自己发声,让硬件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4、云计算 假设我们智能硬件-智能音箱遍布了每家每户,那么智能音箱收集到的信息传输给网络自己再处理反馈,如果都基于智能音箱自己以及家庭网络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的话,可能会有更大的延时,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想要实现减轻智能硬件的负担,物联网需要基于云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反馈给智能硬件,这个技术叫云计算。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钟)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不断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其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 物联网感知层获取大量数据信息,在经过网络层传输以后,放到一个标准平台上,再利用高性能的云计算对其进行处理,赋予这些数据智能,才能最终转换成对终端用户有用的信息。
到现在我们明白了,因为有了这些底层技术的支撑以及进步,近些年的智能硬件才能发展的风生水起,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带来一个又一个的便利。
七、总结 硬件/机器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人机交互技术出现前后差别还是很大的,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智能的世界。
交互硬件出现之前,早期的硬件其实是功能型的工具,与人的沟通是单向性的,更多的作用是延伸人在体力上的能力,比如遥控器等,人们所用的机械或电气化的机器只能算作工具,机器的运行步骤仍需要人实时把控,机器起到的作用是辅助/替代人类体力劳动。
硬件的智能化时代开启之后,交互硬件重构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构建信任关系。机器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之后,开始具备人的认知、思考、执行能力,帮助人类不只是实现体力的进化(力气的放大),并可以反过来作用于人,延伸人类在脑力方面的能力。
对于智能硬件发展,预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现有产品的性能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第二个阶段,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诞生与过去不同的新型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取代人工;第三个阶段,则是进一步发展的广义机器人,拥有逐渐与人脑趋同的智能能力,可以主动决策。
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替代某些行业的人工劳动,如客服行业,这意味着以 AI 为内核的智能硬件开始越来越智能化。
且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机器最终会像人类一样会读写文字、识别图像、辨别物体及辨别味道,甚至可以思考、决策,具备情感。
超人工智能的提出与发展对一些行业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描述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更聪明,包括科学创新、通识、社交技能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机器将会从弱人工智能阶段进化到强人工智能阶段,到了强人工智能阶段,超人工智能阶段就不远了。
基于对超人工智能的向往,各大公司也在争先恐后的研究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有人形机器人发布。
小米cyberone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有聪明的大脑,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小脑也特别发达,小米自研全身控制算法,协调运动21个关节自由度;视觉敏锐:Mi Sense视觉空间系统,三维重建真实世界;四肢强健:全身5种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
雷军表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形仿生机器人的技术集成度最高、难度也最大,小米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第一阶段,CyberOne每天都在学习新的技能,“我们相信,未来智能机器人一定会走进人们的生活”。
但更关键的问题其实在于,机器人会不会产生高级智能?人工智能奇点是否真的会来临?机器人是否最终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与人类究竟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但机器发展至今,仍处于若弱人工智能阶段,在于现今的社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目前还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留下来的是对于技术长河发展深深展望。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部分数据图片以及部分定义来源于部分互联网公开信息,特此申明。
本文由 @lil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