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 4 个方面,总结 B 端表单的交互设计细节
设计动态 2022-07-22编辑导语:表单页是一种用于信息添加、录入的页面类型,用来确保用户按照要求录入信息提交给系统使用或者引导用户进行应用设置。基于业务需求,有时候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填写很多表单。针对B端表单,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设计呢? “虚假的事物可以被随意想象,唯编辑导语:表单页是一种用于信息添加、录入的页面类型,用来确保用户按照要求录入信息提交给系统使用或者引导用户进行应用设置。基于业务需求,有时候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填写很多表单。针对B端表单,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设计呢?
“虚假的事物可以被随意想象,唯有真实的事物才能被理解。”
我们在讲述自己设计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觉得”、“我感觉”这样的词,这些在旁人看来都是随意想象出来的。而那些被分析、论证、测试过的,经过时间沉淀的,可能就是牛顿说的真实的事物。
设计中视觉、交互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当设计师能够熟练掌握一些相关的设计规律之后,无论做什么设计创新都会更加准确和有效率。 但总结这些规律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或行业案例分析、论证,完善一个逻辑,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如果已经有人总结出了相关的设计规律和逻辑供我们学习,那我们就不要轻易错过。——《规律与逻辑-用户体验设计法则》
文字有点多,建议大家不用一次看完,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看。
一、即时验证 尽管我们保证表单问题设置清晰,而且提供有意义的输入暗示,但总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此时,直接反馈有助于再次确保用户的回答有效。这种实时沟通方式即为即时校验。
1. 确认 填写表单就是一次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用户可能不知道是否回答正确,那么确认他们的回答就显得非常重要。用户名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用户不知道哪些用户名可以使用,所以只能不停地尝试,直到能被使用为止。这个过程中需要表单对用户提供帮助,告知那些是不能用那些是可用。
如果表单无法提供帮助,情况会变得很糟糕,用户需要不断的猜用验户名的同时还要不断输入证码,点击确定后才能知道是否能用。
2. 建议 系统反馈并不仅限于确认所提供的答案,还能提供回答建议。如果有一组特定答案都有效,但范围太广,无法设计成单一用户界面。
例如:我输入城市“武”会带出与“武”相关的城市,使用即时建议来帮助用户提供旅行目的地的有效答案;
3. 限制 有些问题没有明确定义的答案,但有明确定义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即时验证也能发挥作用。
例如:飞书添加会议室,备注最多 100 字符,输入框下方会显示计数器,以显示用户还能输入多少字符。 这类即时验证有助于避免由于超过输入限制而产生的潜在错误。
4. 最佳实践 即时确认最适合用于错误率高、或者有特定格式要求的问题; 即时建议最适合用于有大量可供选择有效答案的情况; 如果需要即时验证答案,应当在用户输完答案之后进行,不要在输入过程中进行; 如果有输入限制,应当采用实时、动态更新的方法传递输入限制。
二、多余输入 向用户提出的任何问题,用户都需要解析,形成答复,并在表单提供的地方输入答案。如果某个问题并非绝对必要,要么可以去除,要么可以在更好的时间或者位置提出,要么可以自动推断出答案。 提出的问题越少,用户可能越快越容易填完表单。
1. 去除问题 在满足用户需求或者商业目标的基础上,减少多余的输入框。
例如:N 年前我记得添加银行卡是需要选择所属银行的,现在只要输入银行卡号,所属银行就自动带出来了。
2. 智能默认 即在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地方放置选择,来帮助用户作出明智选择。互联网表单中有很多地方能利用智能默认减少必要的选择次数,加速表单完成过程。
一组单选按钮中预先选择了一项,这可能是最简单的默认选择形式。如果无法为大多数人提供合适和默认选项,智能默认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3. 个人性化默认 根据上一次的记录进行设置。
例如:因为疫情,学校需要隔天上报学生情况,第一次全部需要自己填写,第二次只需要填写很少一部分,其它选择都被记住了。
4. 最佳实践 仔细检查表单所有问题,去除多余的问题; 通过恰当设置满足多数人需要的默认选择,智能默认可以帮助用户回答问题; 用户会忽视默认选项,所以要确保默认选项符合多数人目标; 设置个性化默认选择,客户能更快完成表单,因为答案具有“粘性”。
三、额外输入 并非所有时候所有人都需要填写表单的所有输入框。很多情况下,几个简单的选项就能满足多数人需要。其他情况下,可以借助额外输入:即时增加、层叠加和循序渐进。
1. 即时增加 即时增加提供额外输入框给需要的人,同时不会阻碍不需要的人。这类输入框常常被作为高级选项或者额外选项。
例如:填写目标任务,可能大部分人都只需要填写一个首要目标,就可以继续往下操作。小部分人,需要添加多个目标,这类用户可以选择继续添加,也可以删除,但原始输入框不能删除。每位填表人至少填一个目标,即时增加并不阻碍完成这项主任务。
2. 叠层 层叠是显示额外选项的另一种方式,额外输入框出现在表单上方,就像电脑桌面上出现的对话框。 日历控件可能是最常见的例子,用户能够选择特定日期回答表单问题。
使用场景:
如果有必要占用专门的屏幕空间放置编辑窗格,而且页面的上下文对编辑任务也不重要,就可以考虑使用覆盖层编辑。
使用覆盖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展后的编辑模块可能会有一部分伸到窗口可见范围之外。而覆盖层则可以保证编辑模块完全可见。 你希望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的编辑区域。 用户不会频繁编辑的内容。与其让用户单击编辑链接、调整弹出式窗口位置、编辑、关闭窗口才能编辑一组数据项,不如在页面上为每一项都提供专门的编辑空间,让用户可以选择修改;要么,就让用户在上下文中编辑,从而节省处理覆盖层的时间。 被编辑的多个项是一个整体。在编辑一组数据项时,不应该让覆盖层遮住类似的数据项。由于上下文得到保持,用户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参照其它项的值。
3. 循序渐进 在个别情况下,额外输入可用来显示一组选项,其效果比显示一组典型的输入框更好。
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分类,就像我们会衣服分为春夏秋冬,放到不同的箱子(柜子)里,这样找起来就会快捷很多。
4. 最佳实践 额外输入可以提供更多选项或者高级选项,满足有需要的用户,同时不妨碍不需要的用户; 如果需要显示大量额外输入,可以考虑采用层叠方式代替即时显示方式,避免网页跳动以及用户迷失方向; 确保层叠不会遮住帮助用户填写的输入框,确保用户仍然可以自行填写; 确保提供用户明确办法关闭或者取消模式叠层并返回表单。
四、基于选择的输入 弹性输入允许用户按照希望的方式回答问题,额外输入允许用户补充回答想回答的问题,而基于选择的输入根据对初始问题的回答要求用户继续回答。
用户有两个初始选项:要么选择支持,要么选择不支持。根据用户的回答,会出现一系列要回答的后续问题。出现什么输入取决于最初选择–因此称为基于选择的输入。
其实每一种基于选择的输入解决方案都有很明显的优缺点,为了免去大家自己摸索的烦恼,可用性公司 Etre 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测试了 8 种不同的基于选择的输入解决方案,这里只列举常用的 6 种。
1. 页级选择 把过程明确分为两步,这可能是解决表单中选择性输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互联网上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两个单独的页面。
第一页或者称为过程第一步–向用户显示初始选项。如果用户选择其中一个,就出现相关的选择性输入,取代初始选择。对多数用户而言,初始选择和相关输入之间关系明确,一旦做出初始选择,就无法查看并访问到未选选项,除非退出重来。
在测试中,页级选择出错数量较少,眼动仪参数表现较好,例如眼睛固定次数、总固定时长以及平均固定时长。
2. 水平选项卡 为避免出现跳转页面,水平选择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性输入方法。
把水平选项卡放在上方,用户可以浏览表单板块,并进入含有合适的基于选择的输入的部分。选项卡不仅显示了一组初始选项,而且还发挥了当前选择的强大指示作用。如果只考虑标准可用性指标,水平选项卡在所有测试中整体表现最佳,没有参加者出错,他们能够迅速完成任务,而且对这种设计打了满意度最高分。
3. 垂直选项卡 用户自上而下填写表单,但水平选项卡缺乏清晰性,为了弥补这一点,可将垂直选项卡直接放在扫描线之内。
就眼睛舒适度而言,垂直选项卡在测试中表现最佳。该方案中,眼睛固定总时长最短,平均固定时长最短,平均固定次数最少。像其他被测试的方案一样,垂直选项卡隐藏了无关的表单控件,只在用户需要时才出现。该因素似乎对眼睛舒适度和测试者完成表单的速度至关重要。在测试中垂直选项卡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满意分。可能因为显示的单选按钮和基于选择的输入彼此都很接近,而垂直选项卡确保了选择一个单选按钮后,眼睛不需要太多移动,设计更有效率。
在其他可用性测试中,垂直选项卡的表优于水平选项卡的。由于垂直选项卡在满意度、眼动指标和完成时长方面得分较高,我倾向于使用垂直选项卡,而不使用水平选项卡。
4. 下拉列表 水平选项卡和垂直选项卡都维持着独特的界面元素,每个选项卡对应一个初始选项。这样既能保持所有初始选项可见,而且会占用相当的屏幕区域。随着初始选项不断增加,这些方法往往无法保持很好的比例。而下拉列表利用菜单和分组框将所有基于选择的输入放在表单中的特定区域。尽管这种方法会隐蔽大部分初始选项,列表中一次只能显示一个选项,但使用单一控件可能会更好地传达初始选项的范围和影响。
和垂直选项卡一样,下拉列表解决方案隐藏了无关输入,仅在用户需要才会显示。也就是说,下拉列表中基于选择的输入对眼睛压力小,能迅速完成。 被测量的其他数据点中,下拉列表解决方案表现平均,满意度分数相对较高,而且 23 名参加者一共只犯了一个错误。因此,如果初始选项列表超过水平或垂直选项卡所能支持的范围,下拉列表基于选择的输入可能是安全方案。
5. 单选按钮下方显示 另一种基于选择的输入即时解决方案涉及到从各自额外输入中垂直分离初始选项。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能保持所有初始选项,以及这些选项中的个人选择始终可见。通过强烈视觉指示来表明初始选项和其额外输入之间的依赖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表明两者关系。
不过,如果人们改变选项、屏幕刷新来更改额外输入内容,页面跳转的效果会导致人们迷失方向,尤其是额外输入很长时。
像垂直选项卡一样,该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也近乎完美,因为它显示的单选按钮和选择性输入在位置上非常靠近(视线是垂直的,不需要像水平选项卡左右移动)。然而,该解决方案也有缺点,因为所选单选按钮及其相关表单选项之间的视觉间隔会给用户带来更多视觉上的不适(需要深入体验可能才会有这种感觉)。
测试中也存在这种情况。用户尝试了初始单选钮中一些不同选项,分不清哪个选项是活动状态,也分不清与其基于选择的输入之间的关系。如果选择性选项的数量很多,这种现象更成问题,因为初始选项和额外选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不清晰。
6. 单选按钮内显示 与单选按钮下方显示的办法相似,单选按钮内显示的解决方案在初始选项内显示额外输入。如果额外输入很少(只有一两个)该方法可以保持初始选项的情境,同时又能在最相关的地方显示所需的选择性输入。因为显示的单选按钮及其选择性输入位置非常靠近,该解决方案的满意度也近乎完美,对眼睛压力小,能迅速完成。
但该方案不适合输入数量很多,和单选按钮下方显示类似,因为页面跳动加上初始选项移动两者之间的页面元素不断显示隐藏会造成交互迷失方向,用户会频繁困惑于哪个用户界面元素触发了哪套选项。
如果用户改变初始选项时,加入轻量级动画过渡可能会有助于弥补交互方向的迷失。
7. 最佳实践 如果每个初始选项的额外输入选项数量很多,那么页级别的基于选择的输入选项可能是最佳方案; 在综合可用性、满意度和眼动跟踪指标方面,垂直选项卡和水平选项卡的表现都不错; 如果选项比较多(4 或者 5 个以上),而且每个选项都自带一套基于选择的输入,最好能针对额外选项采用下拉列表; 如果每个初始选项只有几个额外的输入选项,单选按钮下方显示或者单选按钮内显示是最佳方案。
作者:夜莺YEAH;来源:优设
原文链接:https://www.uisdc.com/form-interaction
本文由 @夜莺YEAH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如何做好电商详情页的文字排版?来看高手的分析!
UI交互 2022-07-22本文将结合案例,为大家从四个关键点来深度解析详情页的文字排版难题。 拓展阅读: [link https://www.uisdc.com/phone-d...本文将结合案例,为大家从四个关键点来深度解析详情页的文字排版难题。
拓展阅读:
手机详情页如何卖爆货?先掌握经典的版式四原则! 关于手机端的详情设计,版式可以说是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因为详情页是讲产品的详细内容,只有合理的图文排版才能让用户更好的读内容。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 微信 公众号:「美工美邦」
-
新鲜出炉!8 个值得关注的 2022 年配色趋势
UI交互 2022-07-22编者按:这最近 GraphicMama 的编辑 Al Boicheva 梳理总结的 2022 年比较流行的 8 种配色方案,对于正在头疼选配色的同学而言,...编者按:这最近 GraphicMama 的编辑 Al Boicheva 梳理总结的 2022 年比较流行的 8 种 配色方案 ,对于正在头疼选配色的同学而言,这篇文章提供的参考还是蛮有价值的:
配色一直都是设计师的基础和关键技能,看似不复杂的配色,其实需要多年的学习。然而,除了基础的 配色理论基础知识之外,找到正确的配色方案,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的是在各种案例和场景中寻求灵感。而这就是今天的文章想要带给你的东西。2022 年已经过半了,我们梳理了 2022 年目前来说相对最流行的配色趋势和相对更为时尚的颜色组合,来激发你的灵感。这些配色方案的来源非常的多样,有数字艺术和插画,有网站和 APP,有排版和字体设计,也有品牌、LOGO 和 包装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绝大多数的配色方案都早已客观存在,但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一些配色方案确实会一阵阵地流行,在对的时间关注到大众偏好,这也是配色趋势报告的意义所在。
这次挑选出来的是配色方案总计有 8 种,其中当然包括 2022 年的年度流行色:
趋势1:粉+绿 趋势2:黑+霓虹绿 趋势3:深蓝+亮橙 趋势4:黑+金 趋势5:长春花蓝 趋势6:黄+绿+白 趋势7:红+黑+白 趋势8:粉+紫 这些 设计趋势 相关的文章也值得看看:
超多案例!2022年十大动效与动画设计潮流趋势 编者按: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设计网站 Graphicmama.com,是今年上半年的设计趋势预测系列文章之一,这篇文章梳理出了 2022 年主要的10个动画动效设计趋势。
阅读文章 >
从 Dribbble 高赞的 828 个作品中,总结出 2022 设计趋势 Dribbble 平台对于互联网 UI 界面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定位,对 Dribbble 设计的研究会让我们看清设计的方向。
阅读文章 >
我们仔细观察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而他们在用色上的这种偏好最终总结收束为这8个趋势,下面我们逐个来说一下。
趋势1:粉+绿
这种方案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时装店和追求设计感的店铺当中,这种色彩组合在讲求现代感的室内设计中,较为普遍,在平面设计当中,使用频率也在提升。
事实上,粉色和绿色的搭配效果非常不错,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高对比度的的互补色,两者色相位于色轮完全相对的位置上。这两种颜色的搭配会因为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不同的搭配方式能够带来截然不同的氛围。时尚圈当中,很多设计师偏向于两者都使用高饱和度高明度的搭配,而平面设计师则通常偏好将其中的一个颜色的明度和表和度调低,来降低撞色的强烈刺激。
在2022 的平面设计案例当中,粉色和绿色最受人青睐的玩法是使用柔和的粉色和深沉的绿色的搭配方式。在数字化的时代,在屏幕上使用对比度过强的颜色,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并不是一件很好的方案,相反,设计师们会根据经验使用饱和度较低的粉色和绿色。
汽油绿+柔和的粉红色/桃红色:汽油绿是一种较为深沉但是饱和度不高的柔和绿色,和较浅的粉色能够形成足够的对比,但是在视觉上不会给人以压力,这种设计在网页、UI、UX 当中非常流行。
Cramdyn Studio 网站
明亮柔和的绿色+柔和的粉色/桃红色:这是一种更为轻巧的组合,能够在视觉上保持活力,但是不会令人厌倦,在电商类网站上较为流行。
Bloc Collective Website
其他的参考案例:
Alexandra Necula 的极简夏日插画│ Dribbble
Grove Lust Website
Ivy
Eddy Naboulet Portfolio Website
趋势2:黑+霓虹绿
黑色与霓虹绿的搭配是非常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在2022 年,很多强调技术感的品牌,为了让品牌气质给人感觉和新技术同步,会选择在自家的网站和 APP 上将这种配色和干净简约的交互组合起来使用,或者是搭配形式感极强的排版在海报中呈现。
在黑色和霓虹绿的搭配之下,还可以轻松添加白色和不同深浅的灰色作为搭配,让整个配色体系保持一致又足够丰富有层次感。在某些情况下,会有设计师选择添加鲜艳的粉红色作为提亮色。
设计案例:
Young Guns Project by Fat Head Studio
K72 Agency Website
Obey Alliance 2022 Animated Rebrand
Obey Alliance 2022 Animated Rebrand
big_bets 网站
Diana Arsenteva 设计的 Neon Nike 运动鞋│ Behance
趋势3:深蓝+亮橙
这同样是一组经典的高对比度配色,因为蓝色和橙色在色相上几乎也是出于对位,这种搭配方式方式中,橙色通常都保持着如同火一样的高亮度,而蓝色通常是深沉低明度色彩。虽然我们在很多企业的配色当中,经常看到天蓝色和明黄的搭配来制造一种向上的、具有信任感的视觉搭配,但是目前来看,深蓝和亮橙的搭配更能凸显出着一对对比色的视觉张力。
和其他的互补色不同,深蓝和亮橙两者有着强烈的对抗性,它们常常代表着冷与暖,天与地,海和陆,火与冰,它们两者也非常接近自然环境光的呈现形式,这也使得设计很容易在一众设计中脱颖而出,更容易被接纳。
更多案例:
Oliver Swinburne Cozy Sofa Living Room│ Dribbble
Neondoor Exhibit Website
Loonaverse 2022 Poster by Anthony Rodriguez│ Behance
The Volt Kit – 2022 NYCFC Kit Launch by Kylie Woyat│ Behance
Happy Christmas from KDC Website
Onboarding by Gleb Kuznetsov │ Dribbble
趋势4:黑+金
黑金搭配的关键在于「优雅感」。 没有什么比黑金二色更能体现出高端、奢华的感觉了,到目前为止,这两种颜色的组合可能是奢侈品品牌最为青睐的配色了,不过如今很多其他的品牌也正迎头赶上,比如说当下正在流行的数字艺术、房地产的品牌设计、活动海报设计还有产品设计,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类配色。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配色方案不仅可以让黑色作为主色,也适合让金色作为主色,不过这两种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氛围和感觉,是截然相反的。
更多案例:
Face with a View by Chelsea Wirtz │ Behance
Welcome to the House of Gucci Website
In Memoriam NFT Illustrations Design by Billelis │ Behance
Hideo Kojima’s “The Creative Gene” │ Book Depository
Nagaland Perfume by Abdullah Alhasawi │ Behance
Chess World Championship Website
趋势5:长春花蓝
说配色趋势的时候,多少还是离不开潘通色的。2022 年的年度色,英文名为 Very Peri ,中文名为长春花蓝,这种接近于紫色的蓝色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已经出现在大量的设计当中。这种有着强烈时代精神特质的用色,在视觉上显得独特而不那么常规,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设计师选择了这种配色方案,并且应用在自己的设计里面。
更多案例:
Royal Room Brand Identity by Anastasia Rafaliuk│ Behance
Project Launch by Hurca!│ Behance
Samsung Galaxy S21 Poster by Anila MA│ Behance
Spike’s Tarot Cards Campaign Website
Tigers and Geometric Elements by Irina Skaska│ Behance
Mushrooms and Cats by Julia Gosteva│ Behance
趋势6:黄+绿+白
当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的时候,配色所带来的氛围和情绪就开始特别多变了。黄色和绿色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制造出能量十足、富有生命力的感觉,而随着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这种配色方案还能呈现出神秘 、愉快乃至于平静的感觉,这种特质使得绿黄白的色彩组合在很多领域都非常流行,从体育赛事到奇幻小说,这种配色方案都能发挥效果。你可以使用霓虹绿和高亮黄来制造活力十足的氛围,也能用金黄色和低饱和度的绿色来创造奢华低调的质感。
在下面的案例当中,你能看到这三种颜色所能够唤起的截然不同的感觉:
Notorious Nooch Co Website
Birdwatching by Benjamin Flouw│ Behance
Papilo Design Buro by Alexandra Volodos│ Behance
2022 Oregon Football Recruiting Graphic by Ryan Pham│ Behance
Harry Potter 20 Years Anniversary Book Covers by Jekaterina Budryte
趋势7:红+黑+白
这既是经典配色的延续,也是当下最流行的有趣的流行搭配,大自然当中最具有警告意味的两种颜色组合到一起,带有强烈的对比意味,也是相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搭配。黑色和红色经常出现在自然界中有毒的蛇、青蛙、昆虫甚至于一些鸟类的身上,我们从本能上会对这两种颜色的组合感到警醒和注意,任何红黑双色的搭配,都能够在宣传的时候,狠狠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不过,这个当中,白色所带来的变化是最为有趣的。
红黑作为主色,白色提亮:主色调两者碰撞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白色则提供一种新的转变,让用户的注意力得到迁移,白色用的越少,放的位置越刁钻,也越能制造出前卫感和形式感。 白色为主色,红黑色提亮: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经典的黑白配色的变体,只是加入了一些红色的提亮色。这种设计给人专业感很强,适用于简约的风格。
下面是更多的案例:
Nico & Puku by Flowing Design │ Behance
Noa Beyo Portfolio Website
Morobe Website
Poster Riso Print Design in Red Black and White
PACT Media Website
Wienerin Font by Ale Paul Sudtipos│ Behance
趋势8:粉+紫
2022 年最后一个流行配色方案,更为柔和的粉色和紫色所组成的配色方案。粉色,尤其是柔和的粉色有着强烈的青春感,代表着希望,而紫色的加入,让整个配色方案变得更加富有活力,成熟感更强。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配色方案中,紫色应该更加偏向蓝色的色相一点。
下面是更多的范例:
Oraculo Evrone Website
Danger Hearts by Leila Divine│ Behance
Julia Goulart by High Brands │ Behance
Jasu Hu, New York Times
Online Interview – Anni Wang Website
Summer by Jinqing Wu │ Behance
结语 希望这些 2022 年的设计流行色能够帮你在日常设计当中,提供一些帮助,在不知道选择配色的时候,能够从这些流行色中选出适合你的设计项目的配色。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获取灵感,并且坚持创作。
-
阿里B端案例!菜鸟智能设计中台设计复盘(上)
UI交互 2022-07-22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设计中台有个基本的认识,读者可以通过《SEE Conf 设计工程化三部曲!探索新环境下「产研协同模式」中的思考与实践》这篇...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设计中台有个基本的认识,读者可以通过《SEE Conf 设计工程化三部曲!探索新环境下「产研协同模式」中的思考与实践》这篇文章了解到阿里对 设计中台 研发模式和设计工程化的思考和工具方面的进展。我们对产品生产链路中多角色协同、可消费物料进行管理,加速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产品的体验基线还可以得到保障。
SEE Conf 设计工程化三部曲!探索新环境下「产研协同模式」中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为 SEE Conf 2022 设计场分享《设计工程化三部曲》,整理成稿。
阅读文章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不是系统产品生产方面,而是 B 端系统的 用户体验 走向以及 菜鸟 在这一领域的切入点。我们将分 2 期来讨论这个话题,第一期将讨论 B 端系统的智能化体验走向,第二期将讨论智能化能力应用对体验带来的变化。
B 端系统的走向与体验诉求 首先我看看看 B 端系统在产品层面的发展历史:
在 1980 年代,IBM 等公司已经提供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原材料管理、生产加工管理,员工工作时管理的闭环管理系统。
在 1990 年代这样的管理系统更加成熟,可以实现财务预测、生产能力和资源的调度等能力,真正成为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工具,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我们将这样的系统称为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2000 年开始,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让企业的系统实现与供应链、客户上下游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力,加强了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联系,使企业决策者进行跨企业协同更加方便。
2010 年至今,基于云计算的 ERP 产品以 SaaS、PaaS 等技术搭建非本地化系统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为适应企业个性化业务诉求而定制的能力在考验系统「应用市场」规模和二次开发能力,其中二次开发能力以低代码和零代码受到行业关注。
我们可以观察到行业的基本走向有 4 个特征:
从解决企业单点管理问题到解决企业整理管理问题 从关注自己内部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到关注供应链上下数据与协同效率 从服务事(企业生产等)到服务人(企业决策者、系统使用者) 从关注系统模块的功能到关注系统模块快速、低成本配置和落地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的管理系统向数字化时代的进化就在当下正在进行,当下我们需关注系统以数据处理为手段的信息化和系统自主决策完成目标为导向的智能化体验手段。
我们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关系所起到的作用和目的为切入点来整理思路,将系统以生产管理为目的围绕人力处理的阶段称为传统时代,将系统以数据处理能力替代人类做重复性决策为目的的阶段称之为数字时代。
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时代的系统需要我们在生产研发的时候更关注系统为人提供的能力,并且为了大规模生产最好可以低成本、快速的开发方式,配合这种研发模式孕育而出的就是各种技术、设计中台。比较典型的有 Salesforce 开放平台、蚂蚁的 AntD 等,菜鸟的中台叫做 Cone,意为 Cainiao One。Cone 提供设计工程化、标准化、低代码研发、能力服务平台、小程序等能力,关注优化系统生产链路,成本与效率,能力模块复用和体验标准化。
在进化的时代下,中台除了以上需要关注的生产要素以外,还要关注系统目的变化带来的体验变化。为了降低系统对人的依赖度,让系统代替人类做重复性高且低风险的决策,中台需要提供解决方案沉淀与系统判断触发条件的能力,以及配套的智能化体验的交互形态。
智能化转型的先驱 听起来智能化似乎还遥远,其实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我们来看几个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例子:
Google 在 2016 年将企业战略由 Mobile First 调整为 AI First,随之而来的是 Google 产品用户体验逐渐走向智能化和人性化。
Google Photos 提供每天超过 50 亿张照片被 Google 相册查看,AI 可以帮助用户对照片的识别、美化和分享变得更轻松,它利用了 AI 分割图像,自动修复过度曝光、曝光不足的照片,还可以对照片进行色彩补正等处理。同样的,Google 助手采用深度学习的 Wavenet 技术,可以提供 6 种真假难辨的自然人声,提供超过 30 种语言服务在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区无覆盖)。随着这项技术,人们在内容阅读方面的体验会变的更加轻松且人性化。Google Chrome 插件市场使用量最好的几个插件几乎都是服务在 Gmail 智能回复上的,这些插件可以分辨邮件的对象和内容,将工作相关的单据自动录入系统的对应模块,并且能根据预设条件进行自动化邮件回复。这种智能化的体验将是日常需要处理大量客户邮件工作者的福音。
IBM 将智能化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分析等能力,建设流程自动化能力(RPA),实现过程自动化,人类只需要做决策即可;
第二阶段是智能自动化(AI+RPA),是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例如 AI 可以帮助创建使用 RPA 自动化流程的指南、AI 利用数据来量化和计算流程效率,并进行简化,实现更高的效率等。
第三阶段则是真正的业务智能化(AI),IMB 将企业级 AI 融入开放式混合云的解决方案中,实现自然语言处理、可信、自动化以及随处运行的能力,这里就不展开了。
Philips 在 2019 年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通过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数据挖掘、认知推理能力,服务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药物研究和医院管理几个领域,使医生的工作从依赖经验的「直觉医疗」到依赖数据的「精准医疗」。我们发现通过智能化技术收益最大的其实正是产品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
B 端系统智能化图谱 如果我们今天还在使用传统系统,那么如何逐渐让系统智能起来?一步到位恐怕不现实,一步步建设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思路,智能系统的要素有三点:
系统的感知能力——系统需要知道业务发生了什么 系统的决策能力——系统需要对需要执行什么流程进行决策(含是否需要人类介入决策) 系统的执行能力——智能化系统擅长替代人类做大量低风险且重复性高的工作,也是直接产生生产价值的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三个要素对系统智能化程度进行划分:
系统是否能自动完成任务(流程自动化) 系统是否能自主发起并完成任务(决策+流程自动化) 系统是否能完成自我进化(感知+分析+优化执行能力) 由此思路我们将人类对系统执行的参与度进行划分,将系统智能化为 5 个阶段:
基础人工(S0):必须由人工完成所有的信息处理和任务处置,系统仅做信息存储和呈现,如在线表格。
辅助执行(S1):必须由人工完成所有任务处置,但在处置过程中,能取得系统的辅助。系统在任务分发、推送或处理中提供数据分析帮助,如推荐、预测等。
条件智能(S2):人工完成规则和流程的设定,或完成知识库的建立。系统基于预设规则、只是经验或智能的信息决策分析,能自动完成特定任务处理。
高度智能(S3):人工仅需训练系统以完成系统优化。系统基于状态感知和实时分析,能自主决策,挖掘任务并自动完成任务。
完全智能(S4):系统具备认知能力,自主完成进化和提升,能自主优化业务流程或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如何界定系统智能化所处的阶段呢?
我们通过大量理论验证,简化为上图表格,通过信息呈现、任务组织分发、任务处理能力、规则流程设定、自主优化&升级由谁来完成主要工作进行系统智能化等级界定。
菜鸟的系统产品通过中台能力也在逐步向更高阶的智能化能力进化中,那么我们需要建设哪些能力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转型呢?
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设定了高优先级的必要能力(宝蓝色)和可持续加强的能力(蓝灰色)。我们认为这些能力是系统智能化的关键,随之而来带来的变化则是用户体验颠覆性的变化。
需要能力建设就意味着成本,基于菜鸟 6 年的体验设计中台落地的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系统都需要追求 S4 的完全智能,而是需要根据场景、需求来决策系统智能化水平,按需即可。重复性越高的流程越需要智能化、决策风险越高系统越需要人类的经验进行判断,系统仅需提供数据分析能力。
在下篇文章《智能设计中台——下》中,我们将会讨论到一些关键能力应用在系统中对用户体验带来的变化,欢迎各位关注。
-
产品周报212期 | 字节推出“头条号外”App,抖音爱奇艺宣布达成合作
设计动态 2022-07-22早上好呀,又到了元气满满的周五!来看看这周都发生了什么吧~ 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于近日推出一款名为“头条号外”的App,从官方对应用的介绍可知,头条号外能够向用户推荐优质内容,其群体定位是年轻人。“头条号外”所推荐的内容以科技、潮流、生活经验、游测评等年轻人更早上好呀,又到了元气满满的周五!来看看这周都发生了什么吧~
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于近日推出一款名为“头条号外”的App,从官方对应用的介绍可知,头条号外能够向用户推荐优质内容,其群体定位是年轻人。“头条号外”所推荐的内容以科技、潮流、生活经验、游测评等年轻人更爱关注的领域为主。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
一、值得关注 抖音回应“外卖功能上线”:已开放部分团购商品的配送服务
记者在抖音发现,在部分餐饮店铺主页,出现了“团购配送”的新功能。但和商家自建外卖小程序,或接入第三方外卖小程序不同的是,该功能由抖音提供,这也是抖音首次正式进军餐饮配送服务。15日,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抖音生活服务正在部分城市开展助力商家复苏活动,考虑到商家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也为了更好地保障用户体验,助力经济复苏,平台尝试为部分需求迫切的商家开放团购商品的配送服务,目前该项目还在探索阶段。
字节跳动确认自研芯片:被迫为之,不对外销售
在多家中国互联网巨头相继启动芯片项目后,字节跳动也计划自主设计芯片。字节跳动发言人表示,由于无法找到能够满足需求的供应商,该公司计划针对特定用途设计自用芯片。该芯片将会专门针对字节跳动涉足的多个业务领域进行定制,包括视频平台、信息和娱乐应用等
腾讯视频和快手达成短视频二创合作?腾讯视频回应:谣言
有市场传言,继爱奇艺和抖音宣布合作推动长视频的二次创作和推广之后,腾讯视频也正在跟快手谈判二创的战略合作,并称已处于接近达成阶段,估计很快也会官宣。腾讯视频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注意到今日有关腾讯视频与某公司达成长视频二创战略合作的不实报道,特此声明此消息为谣言。
网信办:强化对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管理,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据央视新闻7月18日消息,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将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
微信 macOS 版 3.5.0 最新官方正式版下载发布:群视频通话支持共享屏幕,新增小程序面板
7 月 1 日消息,据网友反馈,Mac 电脑已收到微信 for Mac 3.5.0.1 版本更新,本次更新后,可在群视频通话时可以共享屏幕;支持在群公告中可添加图片、视频、文件等内容;新增小程序面板,可以查看最近使用和我的小程序等等。
二、产品动态 微信测试朋友圈共同回忆功能
微信正在内测朋友圈共同回忆功能,在发布朋友圈页面中选择“和谁一起”的朋友,发布后被选择一起的朋友会收到提醒。此外,该内容会保存在你们的朋友圈相册右上角共同回忆中。
抖音:因业务发展的调整,将于 7 月 29 日下线“圈子”功能
抖音发布公告称将于 7 月 29 日关闭圈子功能。因业务发展的调整,抖音将于 7 月 29 日下线“圈子”功能,届时所有同城圈子功能将无法访问使用,下线不会影响用户在抖音发布过的作品。“同城圈子”于去年 7 月开始进行测试,定位是同城兴趣圈,以帮助本地的用户在特定兴趣圈子中进行交流和交友,支持发布视频和图文两种方式。抖音实际上一直在探索社交领域,例如熟人社交功能“朋友聊天室”、 “抖一抖”、 陌生人社交功能“同城圈子”等等。
支付宝 App 新增“我的”页设置,可关闭烦人小红点
7 月 18 日消息,支付宝 App 在界面精简方面动作不断,受到了不少用户好评。IT之家小伙伴今日发现,支付宝又推出了一个“我的”页设置,可以进一步精简界面。
字节推出“头条号外”App,或对标资讯版B站
字节旗下的今日头条,于近日推出一款名为“头条号外”的App,从官方对应用的介绍可知,头条号外能够向用户推荐优质内容,其群体定位是年轻人。“头条号外”所推荐的内容以科技、潮流、生活经验、游测评等年轻人更爱关注的领域为主。用户点击内容卡片后,会弹出具体的内容详情,比如视频内容在放大后,会自动播放,用户可以进行点赞、评论、分享,以及关注创作者等操作。
腾讯内测多人互动娱乐平台“哔哔叽”,打造同频共振的无恐社交
腾讯于近日内测了一款名为“哔哔叽”的App。根据官方介绍可知,这是年轻人专属的多人互动娱乐平台,包含另类休闲的派对游戏、轻松有趣的互动玩法,能让用户体验到同频共振的无恐社交体验。通过产品截图可以看到,“哔哔叽”以派对游戏为主,用户可体验到多人在线的派对玩法,并能够实时语音聊天。
三、运营动态 抖音爱奇艺宣布达成合作:将授权长视频用于短视频创作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拆条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
微信视频号原生广告正式上线,开启微信流媒体全新广告场景
7月18日消息,微信广告助手宣布,视频号原生广告正式上线,开启微信流媒体全新广告场景。据介绍,首先,原生广告会出现在视频左下角,用户可以将视频一键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会话中,点击红心“推荐”后视频还将出现在“朋友”流中。
雷军8月将携小米工程样车亮相,小米汽车8月将开启系列测试
从小米相关人士及合作伙伴处获悉,小米造车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节点——在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雷军将会带着小米的工程样车亮相,随后便开启一系列测试。小米的员工及合作伙伴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他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
华为入局网约车,已在北京、深圳与南京测试“Petal出行”应用
华为已在应用众测中上线了一款名为“Petal出行”的应用,详情页中显示,这是一款聚合国内优质网约车供应商的打车快应用。“与高德打车、美团打车极为相似。”一位网约车出行行业人士针对华为入局网约车的模式加以分析,只是目前测试阶段,合作接入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只有首汽约车与神州专车两家,而且“Petal出行”提供的网约车服务也只是在北京、深圳和南京进行测试、支持,未来将会持续增加可服务城市。
B站上线防网暴页面,推出防私信骚扰、弹幕优选、一键取证功能
7月19日消息,B站现已上线防网暴页面,同时推出了“防陌生人私信骚扰”、“弹幕优选”、“拉黑 / 举报”、“消息偏好设置”、“一键防护”和“一键取证”功能。
四、好文推荐 《B端运营难出成绩?记住这3点,焦虑少亿点!》作者@三水一点艮
编辑推荐:B端产品这两年增长的速度有目共睹,产品丰富性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同一个领域出现多个竞争者,这就很考验运营的获客能力了。本文作者作为B端运营,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做副业?产品经理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作者@四翼
编辑推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副业焦虑席卷了职场人。即使本职工作做得稳稳当当,也要未雨绸缪规划自己的副业。那么,产品经理如果要做副业,要从什么方面入手?能不能利用现有的能力技能,开拓副业范围?本文作者围绕产品经理的副业展开分析讨论,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为例——如何升级交互/UI?》作者@晚一
编辑推荐:一个成熟的产品,即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会在日后不断进行优化迭代,适应用户行为的变化,提高用户体验。本文作者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为例,对其交互设计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五、精彩问答 Q:爱奇艺与抖音结盟,允许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哪一方获利更大?
如题,7月19日,爱奇艺与抖音共同宣布合作,爱奇艺的内容可以提供给抖音达人进行二次创作。在此之前,位于二线视频阵营的搜狐视频、乐视视频,也分别和抖音、快手建立合作。
爱奇艺:版权优势 抖音:分发优势
合作意味着之前的长短之争告一段落,那么这次合作,哪一方更有利?
欢迎来围观:点击此处,前往回答
本文值得关注、产品动态、运营动态内容,综合选取自泡面小镇微信公众号、IT之家、新浪科技、搜狐、央视新闻
问题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问答平台 —— 天天问 ,欢迎各位小伙伴前往交流、切磋~
-
百万人气大咖助阵,虚拟IP形象设计,赢7万现金奖励!
UI交互 2022-07-22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其衍生的数字藏品也迎来热潮。江小白数字藏品上线3分钟即告售罄,天猫数字藏品频道用3D的IP角色,创下当天销售额暴涨32倍的惊艳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其衍生的数字藏品也迎来热潮。江小白数字藏品上线3分钟即告售罄,天猫数字藏品频道用3D的IP角色,创下当天销售额暴涨32倍的惊艳记录。
数字艺术平台,为设计作品明码标价,让创意出售成为主流;但它同样依赖于3D场景和炫酷特技来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在这场视觉角逐中,C4D就具备了天然优势。
我们熟悉的京东狗、腾讯企鹅这些IP很多都是C4D 来设计的。
(丁汀老师作品)
而大厂也马不停蹄加入这场潮流中,在字节的APP「沸寂」中,很多售价并不低的3D虚拟服装都被抢购一空。
作为 设计师 ,我们不可能去钻研NFT数字的核心技术,但一定要有能跟上审美趋势,甚至在创意上碾压“数字合成”的基本功。
回归到当下日常设计,3D创意视觉几乎无处不在。影视后期、广告宣传…从扁平到立体,从线上到线下,这些转变都离不开C4D的助力。
丁汀老师制作的九阳 × LINEFRIENDS联名款的产品影片,简直太太太可爱了叭,好想要同款!这套联名款一经推出就是网红爆品哦~
丁汀老师为资生堂制作的3D产品海报。通过C4D的建模与渲染,让产品更加通透有质感,海报大气又时尚,瞬间提升了视觉表现力。
随着3D的视觉升级,C4D已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在优设私单社群中,40%都是C4D设计需求,同学们纷纷感慨,钱都让那些会C4D的赚走了。
(丁汀老师学员,19岁大一学生接到万元商业单)
(丁汀老师学员,商业单不间断)
(丁汀老师学员,接到奈雪5W预算的商业单,视频是定稿宣传短片)
(丁汀老师学员宣传片字幕定金)
有的同学主业薪资蹭蹭UP,副业商稿源源不断;还有的学员通过自己的C4D作品,成功入职心仪的公司,合作的甲方也是耳熟能详的大品牌。
(丁汀老师学员拿到微软offer)
与OPPO合作,制作ColorOS 12的内置壁纸:
与红米合作,制作Redmi智能电视X的内置壁纸:
由优设和MesterGo联合主办的“虚幻映未来·虚拟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紧跟视觉风尚,为国内设计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通过大赛,设计师可以开阔视野,接触到最潮流的元宇宙视觉思维,在与全国的高手过招中看到自己的实力,为大型设计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创意设计大赛的奖金也是非常可观哟!7万现金奖励,159个获奖名额~你想成为时空漫步者、幻境领航者,还是梦境放映师呢?
探索“元宇宙”,迸发好创意! 优设大课堂 特别邀请知名3D动态设计师、创意导演—丁汀老师,带领探索IP形象设计,走进3D的世界!
3D动态画面的进阶,展现多维度的「元宇宙」视觉表达,有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学好C4D高薪商稿必然源源不断。
(丁汀老师商业作品合集)
7月26日晚8:30,丁汀老师将从创意、审美、延展和传播的4个角度分享虚拟IP形象设计。虚幻映未来,创意设计大比拼。有百万人气大咖助阵,还在担心什么呢?扫码预约直播,还有机会获得丁汀老师的亲自辅导哦,课后作业可直接参赛!
先学习,后参赛,一起来看看丁汀老师辅导过的学生们的作品吧~!
别等啦,直接扫码预约直播,就有机会获得丁汀老师的的亲自辅导哦,课后作业还可直接参赛!
-
百万人气大咖助阵,虚拟IP形象设计,赢7万现金奖励!
UI交互 2022-07-22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其衍生的数字藏品也迎来热潮。江小白数字藏品上线3分钟即告售罄,天猫数字藏品频道用3D的IP角色,创下当天销售额暴涨32倍的惊艳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其衍生的数字藏品也迎来热潮。江小白数字藏品上线3分钟即告售罄,天猫数字藏品频道用3D的IP角色,创下当天销售额暴涨32倍的惊艳记录。
数字艺术平台,为设计作品明码标价,让创意出售成为主流;但它同样依赖于3D场景和炫酷特技来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在这场视觉角逐中,C4D就具备了天然优势。
我们熟悉的京东狗、腾讯企鹅这些IP很多都是C4D 来设计的。
(丁汀老师作品)
而大厂也马不停蹄加入这场潮流中,在字节的APP「沸寂」中,很多售价并不低的3D虚拟服装都被抢购一空。
作为 设计师 ,我们不可能去钻研NFT数字的核心技术,但一定要有能跟上审美趋势,甚至在创意上碾压“数字合成”的基本功。
回归到当下日常设计,3D创意视觉几乎无处不在。影视后期、广告宣传…从扁平到立体,从线上到线下,这些转变都离不开C4D的助力。
丁汀老师制作的九阳 × LINEFRIENDS联名款的产品影片,简直太太太可爱了叭,好想要同款!这套联名款一经推出就是网红爆品哦~
丁汀老师为资生堂制作的3D产品海报。通过C4D的建模与渲染,让产品更加通透有质感,海报大气又时尚,瞬间提升了视觉表现力。
随着3D的视觉升级,C4D已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在优设私单社群中,40%都是C4D设计需求,同学们纷纷感慨,钱都让那些会C4D的赚走了。
(丁汀老师学员,19岁大一学生接到万元商业单)
(丁汀老师学员,商业单不间断)
(丁汀老师学员,接到奈雪5W预算的商业单,视频是定稿宣传短片)
(丁汀老师学员宣传片字幕定金)
有的同学主业薪资蹭蹭UP,副业商稿源源不断;还有的学员通过自己的C4D作品,成功入职心仪的公司,合作的甲方也是耳熟能详的大品牌。
(丁汀老师学员拿到微软offer)
与OPPO合作,制作ColorOS 12的内置壁纸:
与红米合作,制作Redmi智能电视X的内置壁纸:
由优设和MesterGo联合主办的“虚幻映未来·虚拟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紧跟视觉风尚,为国内设计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通过大赛,设计师可以开阔视野,接触到最潮流的元宇宙视觉思维,在与全国的高手过招中看到自己的实力,为大型设计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创意设计大赛的奖金也是非常可观哟!7万现金奖励,159个获奖名额~你想成为时空漫步者、幻境领航者,还是梦境放映师呢?
探索“元宇宙”,迸发好创意! 优设大课堂 特别邀请知名3D动态设计师、创意导演—丁汀老师,带领探索IP形象设计,走进3D的世界!
3D动态画面的进阶,展现多维度的「元宇宙」视觉表达,有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学好C4D高薪商稿必然源源不断。
(丁汀老师商业作品合集)
7月26日晚8:30,丁汀老师将从创意、审美、延展和传播的4个角度分享虚拟IP形象设计。虚幻映未来,创意设计大比拼。有百万人气大咖助阵,还在担心什么呢?扫码预约直播,还有机会获得丁汀老师的亲自辅导哦,课后作业可直接参赛!
先学习,后参赛,一起来看看丁汀老师辅导过的学生们的作品吧~!
别等啦,直接扫码预约直播,就有机会获得丁汀老师的的亲自辅导哦,课后作业还可直接参赛!
-
一年后,长短视频之争终成“伪命题”
设计动态 2022-07-21编辑导语:最近,长视频转向和短视频合作,用开放取代对抗,用合作促进增长。其实就是一个“拆墙”的过程:共享同一个市场,不断拓展用户边界,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今天,爱奇艺和抖音集团正式宣布达成合作。 双方未来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这标志着编辑导语:最近,长视频转向和短视频合作,用开放取代对抗,用合作促进增长。其实就是一个“拆墙”的过程:共享同一个市场,不断拓展用户边界,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今天,爱奇艺和抖音集团正式宣布达成合作。
双方未来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 这标志着长短视频平台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此前有消息称,腾讯视频也正在跟快手谈判二创的战略合作,但随后腾讯辟谣并未达成。不过,至少在运营层面上,腾讯和快手实际已经开始了合作。
据媒体报道,快手官方影视二创活动提供的片单中,就有不少腾讯视频独家剧。更不用说腾讯内部,视频号与腾讯视频“一长一短”早已协同许久,前不久的《梦华录》,联合营销层出不穷。
长短视频之间的合作,似乎越来越顺畅,然而仅仅在一年前,长短视频还呈现出水火不相容之势: 2021年4月,先是视频平台及影视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短视频对相关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随后6月的第九届网络视听大会上,长视频平台掌门人集火怒斥短视频平台侵权行为;后来在8月,腾讯视频又因《扫黑风暴》涉嫌侵权起诉抖音,直接索赔1亿元。长视频平台在互相倾轧多年后,在2021年达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他们迅速将枪口一致对外,只因短视频迅速崛起动摇了视频市场的基本盘。
但如今,形势再度发生反转。
今年以来,抖音先后和搜狐、爱奇艺达成合作,而已经成为短视频第三极的微信视频号,正在持续帮助腾讯视频进行宣推和导流。
在三大长视频平台中,只剩下优酷仍在孤独地观望。
一、阵营之战 近年来,长视频并非完全“绝缘”短视频, 长视频平台一直也在大力发展短视频生态,每家公司都渴望构建自己的完整视频内容体系。
这其实也印证了短视频并非长视频的“天敌”,二者完全可以协调配合、发挥效能。
虽然只是视频时长的不同,但长短视频的内容逻辑却截然相反,长视频强调场景感和沉浸感,短视频则侧重新奇感和娱乐感。
所以,短视频更适合做内容的营销和导流,长视频可以直接提高用户黏性和停留时长。
有消息称,抖音其实最早先和优酷寻求合作,优酷负责人也表示“可以谈”,但在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合作。三大长视频平台形成的“版权联盟”固若金汤,于是抖音便寻求其他视频平台的合作。 今年3月,抖音与搜狐达成版权二创合作,长短视频正式开启了“破冰之旅”。
抖音获得了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的二创授权,其中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他在逆光中告白》等热门作品,根据规则,抖音平台和用户可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5分钟之内的剪辑、编排或改编。
截至目前,关于#法医秦明的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高达36.3亿次,#匆匆那年的话题播放量高达32.4亿次,《法医秦明》的原著作者秦明也在微博上表示:
“好的二创和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希望这次长短视频的合作,给创作者、版权方以及平台带来共赢,让经典的作品得到重生,也期待未来更多优秀的新作品的诞生!”
易观千帆视频行业用户洞察数据显示,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头部综合视频平台活跃用户普遍下降的情况下,2022年3月以来,搜狐视频的月活却呈现出了较明显的正增长趋势。 有了抖音和搜狐的“破冰之旅”,四个月后,抖音和爱奇艺的“融冰之旅”也显得顺理成章。
依据合作规则,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双方也对解说、混剪、拆条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
这也意味着,国内视频行业新格局已经形成,长短视频协作配合的新局面即将到来。
腾讯视频和优酷需要在全新形势下,重新与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展开竞争。
作为快手的最大股东,腾讯持股份额达17.24%,如若双方在日后达成合作,自然也不令人意外。这样的话,腾讯视频可以背靠视频号和快手两大平台,爱奇艺、搜狐视频与抖音达成合作,芒果TV对短视频一直持开放态度,如今只剩下优酷还在观望。 无论如何,优酷做出最终选择,只会是时间问题,长短视频合作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二、从对抗到合作 对于抖音和爱奇艺达成合作,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
“这是双方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合作双赢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这次合作有助于优化网络视频行业生态,拓宽合作渠道,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平台、创作者和用户的多方共赢。”
影视行业正在过冬,爱奇艺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降本增效的作用很明显: 爱奇艺开始盈利了。
据今年一季财报显示:爱奇艺第一季度总营收为73亿元,同比下滑9%,归属于爱奇艺的净利润为1.691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13亿元。
龚宇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降本增效的目的不是降低成本,而是提高效率,以最优的ROI(投资回报率)选取最合适的内容。我们对头部内容的投入没有减少,维持往年常规水平,减少的是回报低的项目。”
未来,爱奇艺想要获得更能打动投资人的财报表现,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长视频放弃以往的“孤墙战略”,向短视频打开合作的城门,这也是向整个行业传递的重要积极信号。
业内人士都很清楚,长视频平台的内容需要短视频形式的营销价值,对于入场较晚的长视频平台来说,虽然在短视频上布局动作频频,最终却都收效甚微。
短视频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一方面,短视频更易触达并吸引新用户。
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短视频综合平台领域的活跃用户人数持续增长,达到8.73亿人,综合视频平台领域则为8.23亿人,两领域用户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
5月,移动视频活跃用户数达到9.63亿人,用户使用时长实现三个月持续增长,达到714.77亿小时,成为近一年内最高值,同比增长10%。
无论是用户人数还是用户时长,短视频平台正在迅速占领市场,同时,很多用户甚至还没有长视频的浏览习惯。另一方面,短视频的精准推荐模式,可以触达更多的兴趣人群。
短视频平台的关键要素在于创作群体、社区氛围和分发机制,在这个“内容找人”的时代里,长视频更需要短视频的传播路径,来更为精确的捕获到受众群体。
为了更加便捷的实现导流,在抖音和爱奇艺的此次合作中, 抖音平台上将实现跨端的跳转。
即用户在抖音看到二创内容后,可直接点击跳转到爱奇艺观看正片。
有评论分析称: “这个功能上线后,将对长视频的宣发、拉新促活、以及会员收入直接带来利好。” 影视创作者一直都是抖音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次和爱奇艺达成合作,抖音集团CEO张楠表示:
“一直以来抖音都非常尊重知识产权,并积极寻求与长视频平台更好地合作。相信这次合作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双方将携手探索,为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创作者、版权方、用户的共赢。”
三、谁赢了? 纵观长短视频纷争这么多年,到底谁赢了?其实没有赢家。
巨大的资源和成本被消耗,长视频、短视频、市场观众三方均是输家。
事实一再证明,短视频无法替代长视频,长视频也无法击败短视频,唯有双方携手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推动整个内容市场不断繁荣。
在过去的十年,打造“生态闭环”成为了业内的某种共识。
做社交的想要布局电商,做电商的想要抢占内容,做内容的也想发展社交……每家公司都在努力打造生态链条闭环,甚至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严防死守。
但是从去年开始,风向悄悄变了。
国内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后存量竞争时代,无论是电商、视频、快消等等赛道,都进入了“此消彼长”的状态。
在很多时间,新人想要出头,必须从老盘子里抢走一份蛋糕。
问题怎么解决?
答案也不难:开放、共享、去中心化,让互联网回归最本质的奥义。
长视频转向和短视频合作,其实就是一个“拆墙”的过程:大家共享同一个市场,不断拓展用户边界,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形势下,不只是长短视频彼此合作,在更多的领域里,互联网都在破除长期垄断的阴云。很明显,“赢者通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赢者通吃”到“合作共赢”,这既是互联网发展思维的重要转变,也是行业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全新共识。
就像抖音和爱奇艺的此次合作,对于平台发展、长短视频创作者和消费者均有重要意义。
平台得到了更多的活力和流量、创作者站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消费者获得了更加多元的内容。
全新互联网语境下,用开放取代对抗,用合作促进增长。
这一次,大家都赢了。
作者:小满;编辑:原野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ZHzbj7AK-X8P2eD4bP1cw
本文由 @略大参考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后版权时代,“音乐版权”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设计动态 2022-07-21编辑导语: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整个文化产业对于版权越来越重视,音乐版权环境也不断优化,它的商业模式日趋完善,产业价值链正在不断延伸。音乐产业相关的产品,其盈利核心都主要在于音乐版权,现在看来,“音乐版权”会是一个好生意吗? 音乐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对编辑导语: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整个文化产业对于版权越来越重视,音乐版权环境也不断优化,它的商业模式日趋完善,产业价值链正在不断延伸。音乐产业相关的产品,其盈利核心都主要在于音乐版权,现在看来,“音乐版权”会是一个好生意吗?
音乐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音乐产业也经历了黑胶唱片、磁带、CD/DVD、手机铃声,最后到目前数字音乐的发展历程。如今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整个文化产业对于版权越来越重视,音乐版权环境也不断优化,音乐产业创新创造力被不断激发,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用户规模稳步扩大,付费用户渗透率逐渐提高,商业模式日趋完善,音乐产业价值链正不断延伸。
然而,无论是在线音乐播放、数字单曲/专辑售卖、音乐周边产品、O2O模式带动的粉丝经济以及演唱会、音乐会、音乐综艺,甚至音乐相关的社交娱乐产品,如:全民K歌、唱吧等, 在音乐商业变现的道路上,其盈利的主要核心都在于音乐版权,简单理解这其实就是一个“版权生意” 。
01 音乐版权 一般所说的音乐版权包含词曲著作权、表演者权,还有录音著作权。
词曲著作权: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作曲 表演者权:这首歌的歌手是谁,由谁来演唱 录音著作权:这首歌是谁花钱来制作的,包含编曲,录音,混音等等,俗称母带 音乐版权是一种私有的权利,不同权利主体享有不同的权 利。权利人/公司拥有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想要去使用这首歌的权利。
也就是说,假如有一首歌是你/公司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演唱以及后期,那么,这首歌所有的权利都是属于你/公司。任何人如果想用你的这首歌放在视频当中做背景音乐,必须要经过你/公司许可。如果是以商业性为目的,那么必须支付相关的使用费,或者是授权费。
音乐版权复杂,歌曲制作出品涉及环节较多,因此相关权利人也较多,根据权属的分类会存在众多著作人,各权利人之间既有交叉也有不同,但 不管是著作者权利还是邻接权都不得任意侵犯 。
音乐版权收益来源:
点击量:通过各大流媒体音乐平台,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的歌曲点击播放量来计算收益 版权使用:作为影视剧背景乐、短视频背景乐、广告配乐等的版权费用 商业应用:音乐会、演唱会、拷制U盘、专辑制作等商业收益 其它,如:KTV买断、商超餐厅、酒吧会所等线下使用的版权收益 对于音乐使用者,以上场景使用音乐都是需要付费的。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02 音乐 正版化之路,虽艰难但已逐步入正轨 自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史上最严版权令”结束了网络上盗版音乐猖獗的情况,数字音乐开始走向“正版化”。此后,在政策的大力严控下,数字音乐盗版泛滥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为健康、规模化的音乐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 随着正版化的到来,版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数字音乐平台最重要的资源 ,但由于行业内仍缺乏完善的秩序,版权之争也愈演愈烈。2017年,国家版权局约谈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及境内外音乐公司,要求对网络音乐作品全面授权、避免独家版权,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音乐版权秩序,但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版权之争在此后仍在不断上演。
直到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责令腾讯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在国家版权局推动下,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完成99%曲库的相互授权。自此数字音乐正式走向“后版权时代”,国内网络音乐市场竞争秩序得到重塑,进入壁垒降低,使竞争者更有公平触达上游版权资源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将市场竞争的焦点回归到业务创新与用户体验。
现阶段在国家各保护政策影响下,用户知识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也愿意为正版数字音乐付费,庞大的数字音乐付费市场逐渐形成,成为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03 音乐应用场景多元化,数字音乐创收路径拓宽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音乐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多元化场景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在线音乐;影视综/游戏OST及短视频、直播、广告营销等场景配乐;音乐营销,放大品牌合作、IP传播;还有各类音乐综艺、线下音乐活动等音乐内容都必不可少,除此外,公播音乐也作为商用音乐的重要场景,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无论是咖啡厅、超市、商场、饭店还是公园、游乐场、体育馆,任何你能联想到的场景都流动着音乐,这时BGM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情感连接,可潜移默化的对用户消费产生影响;
而除上述场景外,互联网进入消费存量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商、社交等泛娱乐APP开始搭建社区模型,寻求存量增长。直播带货,短视频分享,多人语聊房、k歌、小游戏等玩法频出成为吸引、留存用户的重要方式,音乐成为其刚需元素,但作为成本项的规划,企业自然希望能最小化的成本投入。
目前,虽然音乐版权观念已愈加深入人心,但由于音乐版权市场的复杂性,仍存在音乐版权主体分散、流行歌曲采购困难、歌曲版权组成复杂、一揽子授权、费用昂贵等问题,因此,无论是外包模式还是直接授权,开发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音乐公司磨合、沟通、协调过程,以及必要的等待过程。如果贴合自身需求实现定制化,但其成本往往对于需求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产品花高成本做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也不太现实。
04 正版音乐授权平台,打通上下游高效沟通渠道 尽管如今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独家版权”但作为使用者直接与上游唱片公司、音乐人等版权方沟通获取版权也并非易事,因此通过正版音乐授权平台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版权平台凭借成熟的版权监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高效智能的版权集中管理。不仅能应对数字音乐在流通中著作权分类边界模糊的问题,同时,提高客货匹配效率,连接音乐人与需求方的信息进行交流匹配,打通上下游高效沟通的渠道,实现音乐版权交易的标准化和体系化,
对于上游版权方和音乐人,平台积极拓展歌曲变现形式和边界,为歌曲提供多渠道多场景的宣传和推广,可最大程度的帮助音乐人及作品曝光,获取应有版税收益。而对于版权音乐使用者,平台提供透明高效的正版授权服务,快速解决版权需求,且有效规避音乐侵权风险。
如今,随着国家不断推出版权政策,社会的版权意识越来越重,对内容的付费意识也极大提升,对于音乐内容,用户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更加注重感情需求,音乐社交概念应运而生,如何通过音乐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值得重视的需求。
数字化音乐作为内容生态内的关键一环,通过自身或与其它文娱产品的联动,正为商业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未来,在更规范的版权环境下,音乐产业定能够获得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内容,走向良性循环和繁荣共生。
本文@HIFIVE嗨翻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