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抢完酒旅抢美团,感觉还想“干掉”小红书

    设计动态 2023-03-17
    抖音的野心越来越大,从短视频到直播,从抖音商城到抖音超市,甚至正在试点抖音外卖。观察发现,抖音正在全面进入本地生活,试图复制一个美团,而酒旅行业是抖音一直想分食甚至掠夺的一个大产业。面对新野蛮人的不断叩击,酒旅行业以及和酒旅行业相关的平台又该何去何从? 一、抖

    从短视频平台,到直播电商,再到本地生活,抖音的业务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尤其近来一段时间,抖音也加快了它在本地生活相关业务上的布局动作。那么抖音的“入侵”,是否对酒旅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与分析。

    抖音的野心越来越大,从短视频到直播,从抖音商城到抖音超市,甚至正在试点抖音外卖。观察发现,抖音正在全面进入本地生活,试图复制一个美团,而酒旅行业是抖音一直想分食甚至掠夺的一个大产业。面对新野蛮人的不断叩击,酒旅行业以及和酒旅行业相关的平台又该何去何从?

    一、抖音发家史:不断渗透消费生活 2016年,抖音版本1.0.0上线,抖音从音乐短视频这个细分方向切入,短视频融入音乐元素,不断完善各种拍摄和社交功能,以吸引住来自一二线城市,年轻、关注时尚潮流,爱新鲜,敢尝试,对视频质量要求高的这一群人。2017年,抖音开始引进明星代言、参与综艺节目,以此收割了大量的用户。

    2018年3月,抖音开始尝试以电商的形式进行流量变现,上线“购物车”、“商品橱窗”等工具,以短视频种草的形式为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带货。双十二期间,对部分达人测试了直播带货的可行性,为天猫淘宝带货促成单数超过120万,top50达人完成1亿元GMV。

    2019年之后,抖音开始自己做酒旅业务,在站内上线了三四千家酒店,与酒旅订单直连,试图带动本地生活业务板块。2020年,因疫情等原因,极大的增强了抖音的粘性,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涌入,更是让这个流量达到了井喷的气势。自此,抖音正式发力电商。

    2020年末开始,工厂型商家和传统电商卖家陆续涌入,部分有商业嗅觉的商家,了解到抖音直播的运营玩法,他们借助供应链优势和原生态场景,由上一阶段的给达人供货为主转向自播,只为吃到抖音电商的流量红利。

    2021年,抖音电商实现了爆发式增长,180万新商家入驻抖音电商。其全年GMV目标一开始是5000亿元,最终超额完成7300亿元。2022年,抖音提出了1.5万亿GMV目标,尽管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上半年没有完成任务,但截至5月底仍没有降低全年目标。

    抖音电商用了2年,做到了传统电商平台10年才能达到的规模。2023 年初,抖音本地生活GMV目标 1500 亿元,约等于美团 2021 年到店酒旅成交额的一半。截至2022年4月,抖音电商年度MCN机构表示,目前加入抖音的电商超2万家品牌。如今抖音作为当下众多社媒平台,日活达到6亿,也是最贴近酒旅营销场景的工具,无疑成了众多酒旅行业人观望思考的战略要地。

    二、拓宽边界,全面覆盖美团 美团自2010年起深耕团购业务,在创始人王兴“三横四纵”战略方针下,不断在广告投放、地推团队搭建等领域推进战略布局,同期有超5000家团购网站为竞争者。最终历经“千团大战”以战略和执行力胜出,2011年稳居团购行业龙头地位,2013年开始介入外卖市场,随后公司加速布局本地生活,于2015 年与大众点评合并,自此确立了到店市场的龙头地位。

    2017年平台交易笔数达到58亿,交易金额达到3570亿,截至2021年末,美团单外卖一项业务平台交易额超7000亿。之后在2017年推出了掌鱼生鲜,后更名为小象生鲜。最初以盒马鲜生为模板,开始逐步拓宽本地生活服务边界。随后在2018年收购摩拜单车,2019年推出美团买菜,

    2020年入局社区团购,以团购业务为根基不断拓宽业务边界,不断积累商家资源和营运经验,逐步渗透到电影、酒店、旅游、外卖、团购、生鲜等诸多和城市消费者生活密不可分的领域。

    目前,美团旗下以美团、大众点评为主的App 矩阵,已树立起“本地生活百科全书”的深刻用户心智,在用户规模、商户链接、信息匹配及内容丰富度上均已建立深厚壁垒。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337亿元增长9.2%至2022年同期的368亿元,新业务分部的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01亿元增长40.7%至2022年同期的14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72%、28%。

    从商户资源来看,由于本地生活商户数量多、体量小、分布广,平台必须依靠强大的线下地推能力逐一获取商户资源、开拓地域范围,消费者为平台提供点评信息和流量,平台依靠团购优惠和商家信息持续吸引消费者,实现平台自我的信息迭代,从而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扩大供给侧的变现规模,形成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围绕平台的较强粘性。

    而以线上流量业务为主的抖音却反向而为。相比起抖音的“冲动型消费”,美团的“计划型消费”的需求更广、转化率也更高。针对消费者的隐形需求,平台的流量推送机制是结合短视频内容和推荐算法“种草”挖掘出被动的购买选择。本地生活依托“娱乐+随机”的推荐机制实现了由传统的搜索电商向内容电商的转变。

    一是以低价入局,迅速占领市场。

    2018年,抖音曾初次尝试布局本地生活业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在抖音内搭建生活服务场景,随后又为商家在“企业号”上开设团购功能,由于缺乏深度管理经验,使得抖音上的本地生活业务成为各方“诸侯”混战的平台,一些大公司有资金优势,能够迅速拓宽自己的业务,但对于中小公司以及个体商家而言,在抖音中开展团购、酒旅等业务,很难低成本获得增长空间。

    抖音以低价策略为起点开始了在本地生活行业的拓展。“低价”一直是多数公司初做本地生活业务时效率最高一种手段,2021年,抖音成立本地生活商业化团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它通过引进大量的服务商和自建的直营销售体系招揽了众多商户入驻,随后又上线了一批低价团购券吸引到了大量消费者。

    低价策略不仅使得抖音本地生活的销售额迅速上涨,更为抖音培养出了一批会主动在站内搜索餐厅、奶茶店并下单团购的用户。

    抖音还在App的同城页面定位到部分城市,首页以增加“城市名+吃喝玩乐”的团购入口。重要入口的设立,使本地生活业务获得了更大的流量,抖音在后期对该入口也进行了不断地优化,并在抖音“钱包”内又新增团购入口。

    二是以直播激发兴趣,提升消费转化率。

    但抖音想要进入本地生活,不能光看GMV,要看核销金额。线下核销是本地生活独有的特性,推流式团购刺激的是兴趣消费,冲动交易性质较强,后续可能会因时间过长遗忘、距离过远等等原因,出现退订情况。

    2021年底至 2022 年 3 月,抖音通过用户搜索转化而来的本地生活销售额占比从 20% 提升到了 30% 以上。在抖音电商看来,现在消费者到主流电商平台购物,基本都是有确定性需求后,通过精准搜索然后寻找商品。

    而抖音电商要抓住的,是消费者这部分刚需以外的潜在需求,依托平台优质内容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以短视频、直播为主要载体,使用更丰富和生动的内容形态,能帮助品牌商家准确地触达消费者,并依托精准的信息分发技术,智能推荐算法,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

    之后,抖音没有再过度强调低价策略,而是调整平台算法推荐机制,鼓励商家做更好的视频内容以提升消费转化率。

    据了解,抖音清理了部分只向商家索要大折扣,但不帮助商家做内容的服务商;与此同时,抖音还招聘了更多自有销售对接商家,教它们做短视频和直播;在商品供给上,抖音侧重平台上商品的差异性和丰富度。

    数据显示,2022年,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平台交易额为5826亿元,同比增长仅0.07%,其中阿里成交额处于下滑状态,同比下滑10%。抖音、快手为主的直播电商交易额为144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4%。五一期间本地生活带货情况品牌自播号更是以27.4%的数量占比撬动了64.8%的市场份额。

    三是无限拓展边界,以全面覆盖美团。 2021年,字节跳动完成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TikTok和抖音、飞书、大力教育、火山引擎、朝夕光年等6大业务板块,这6个业务中,抖音和TikTok是字节营收增长的主力,特别是抖音电商,更是重中之重。

    此外,本地生活的商家还开辟了新的运营方式,比如推出同城配送、闪送等方式,让商品能够像外卖一样,在短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运营方式,为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打开新的局面。

    抖音本地生活还加强对商家、服务商和内容等在功能上的投入。对于本地生活的商家,抖音本地生活推出了“抖音来客”App,类似于抖音电商的“抖店”,可以管理商家的后台数据。

    抖音对标美团几乎实现了全品类覆盖。越来越多像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头部品牌开始大量在抖音投稿、直播上线营销商品。根据抖音本地生活团队自己的分析,仅这些头部品牌为抖音餐饮成交额带来了接近35%的增长。

    到目前为止,抖音本地生活已经形成美食、酒旅、医美、文旅等类目的团购业务,还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后台服务体系。据资料显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的真实GMV目标接近4000亿元。其中到店及酒旅业务2900亿元,外卖1000亿元。

    而美团到店业务2022年的GMV约为2360亿元,可以看出抖音GMV目标已经冲着追齐美团而去。

    而餐饮业务之外,到综、酒旅等业务也成为抖音本地生活更长远的想象空间,这也意味着,抖音和美团注定将从以到店餐饮为核心的局部竞争走向全面竞争。

    三、无限游戏,为何“外卖”也不放过 更为重磅的是,2023年3月抖音在全国上线外卖业务。3月5日,抖音在全国15个城市上线外卖业务,加上之前试点城市,抖音外卖已覆盖全国约18个城市。资料显示,2023年2月上旬,抖音本地生活由餐饮业务贡献的成交额已经高于酒旅业务、到综业务的总和。

    这并不是抖音第一次布局外卖。早在2021年,抖音就上线心动外卖,但很快下线。

    首次尝试失败后,抖音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通过新方式再次出击。2022年,抖音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共同开拓外卖市场。意味着抖音可以从到店消费的本地生活服务,延伸至到家类型的本地生活服务。在同城生活页面抖音已经提供美食,休闲娱乐、景点周边游、丽人美发、酒店民宿、亲子运动健身、美甲美睫八各大品类的本地生活服务。

    抖音选择与饿了么合作,不仅能够连接饿了么平台的众多商家还能借助饿了么的配送网络,实现连接C端的到家服务,打开“即时电商+内容服务+靠谱配送”的想象空间。抖音集团CEO张楠也曾表示:“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抖音开放平台,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短视频平台牵手外卖平台,早有先例。2021年底,快手宣布与美团达成互联互通合作。在快手开放平台上线美团小程序,为美团商家提供套餐、代金券、预订等商品展示、线上交易和售后服务等完整服务能力、快手用户将能够通过美团小程序直达。

    其他互联网巨头也进行合作尝试,阿里则是推出“爆爆团”,主打同城美食优惠团购;腾讯推出团购工具“鹅享团”,基于微信端试水本地团购。从市场格局来看,随着抖音和饿了么达成合作,意味着在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格局上基本形成了阿里系、美团系、京东系的三足鼎立。

    借助强大的算法功能和粘性强的大规模用户,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早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美团虽然是外卖行业暂时的“霸主”之一,但用户粘性却不如抖音。

    目前,美团APP月活达到3.2亿,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用户仅是在点外卖或是购买部分商品使用美团APP,其余时间对美团APP的使用并不多,借助短视频,美团在未来或许能像抖音、快手一样,将用户留在自身APP之中,实现流量用户变成存量用户,增加流量转换。

    另外,从美团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餐饮外卖品类的经营,利润率其实并不高。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佣金率约为4.1%,经营利润率为6.6%,到店、酒店以及旅游业务才是美团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2021年美团该业务的经营利润达到43.3%。

    曾有媒体采访王兴,问他美团的业务边界在哪里。王兴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是要搞明白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王兴就读懂了这点,“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如今的抖音似乎在偷师王兴,抖音的无限游戏,包括拓展外卖,本质上还是抓住用户的“核心”、抓住用户的吃喝玩乐娱购行,打造全链条生态闭环,为多场景下的客户需求打造完美服务。

    四、抖音,给酒旅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美团曾利用自己作为高频消费应用的优势进入酒店市场,侵蚀了携程的市场份额。十多年来,美团对扩张毫不设界,从团购网站开始,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领域,颠覆了外卖、酒旅等市场的格局。现在,抖音这样一个与其野心相当,且愿意投入巨大人力的对手模仿美团入局酒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抖音、美团这样的“外行人”会用自己的方式树立新的酒旅行业天花板。

    那么,对于酒旅行业来说,应该怎么看这样的“群雄逐鹿”的商业未来?空间秘探认为,至少有三点启示值得重视。

    1. 抖音或是旅宿门口的“新野蛮人” 从传统酒店会员,到OTA,抖音的入局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改变。

    2020年,直播电商模式凭借新颖的内容供给、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优势,在电商红海中打开局面。大数据算法、兴趣电商的模式最终重塑了零售行业“人-货-场”的关系。

    自从抖音杀进本地生活赛道,一直主打低价爆款与浅折扣相结合的模式,全平台毛利高的连锁商家以及自带品牌流量的“品牌连锁商家”更有盈利空间,更适合玩转“薄利多销”的路线。

    未来价格战竞争肯定更激烈,但单纯打低价并不是长久之计,商家需要一定的利润空间支撑自身在抖音持续经营。

    一个业态的产生和变革在于不断促进领域内生态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抖音在几大巨头后边的追逐或许可以促进酒旅行业的自我革新,一方面抖音可能是未来旅宿生态进化的新帮手,另一方面,抖音也会进化成新的OTA,成为酒店门口的“新野蛮人”。

    2. 内容电商是“内容+电商” 改变渠道思维,必须做好内容,一些酒店迷信抖音或者OTA平台,只做一些千篇一律的图文介绍,或者以为装个支架在前台或者酒店房间直播,就能建成所谓的私域流量。事实证明,没有内容,特别是深度内容,容易引起用户的疲态,并没有让用户有可持续冲动消费的想法。另外,一些内容平台虽然有“种草”内容,但是近年来同质化和浅显的瓶颈较为突出。

    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如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在“内容”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电商”上还是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内容电商,既要有内容,也要有电商,否则很难呈现爆发式的商业前景。

    所以,一方面,抖音的内容种草潜力是这场本地市场之战中具有优势。抖音拥有6亿日活用户,而这些庞大的用户群体,都能为抖音生产内容,加速入驻商家及产品的曝光,这对于商家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抖音的电商逻辑设置更为场景化。如抖音将KOL和店铺紧密结合,在店铺详情页设置了“达人探店”板块,店铺所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达人探店视频,都会在这个板块集中展示。而用户在抖音,也能够快速找到心仪的店铺,实现娱乐(被种草)、购买、享受等一站式服务,可以说是“省心省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抖音不但给美团这样的OTA巨头带来压力,对于小红书这样的平台或许更有致命的摧毁力,如何弥补自身内容电商的短板,或许是这些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3. 垂直客群深耕是未来路径 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高松元认为,抖音未来或将成为更鲜活的B站,成为各种族群聚合并形成场景化消费的垂直闭环。

    高松元认为,抖音利用技术将重点放在引流与用户人群增长上,重合用户在购买前、购买决策习惯、偏好,深度的消费行为持续丰富用户画像,重构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搭建客群路径;同时,抖音和企业数据联通,丰富用户接触内容时的行为评价颗粒度,帮助品牌洞察消费者心理、更理解行业消费趋势,进而为品牌提供更丰富的用户标签、投放场景,凭借博主的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场域。

    “抖音的未来或许和B站一样,上面有1万多个垂直客群。以我的观察,抖音上有几个精品老木雕直播群,每天晚上每个直播间也就10个人左右的活跃粉丝,但是每晚每个直播间都有5000元以上的成交量。像这样细分领域的电商,很可能就是新的商业生态。抖音最大的能力就是,它能够挖掘你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商品需求,在最自然和合理的场景下,精准地让你释放消费欲望。”

    当然,抖音也不是无懈可击。为助力酒旅商家持续深耕经营,抖音生活服务为商家开启全场景数字化经营,以线上经营促进线下交易,并以线下体验反哺线上经营提升。但据媒体报道,目前,消费者在抖音上购买的酒店券还不能接入酒店后台系统查看剩余房量、自行预约,只能电话预约也限制了酒店券的核销率,很难像OTA一样形成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规模效应及背后的成本优势。

    不过,对于酒旅人来说,可能需要更清醒的意识,垂直客群深耕,挖掘他们在正确场景下的精准消费需求,或是未来路径之一。

    综上,抖音在酒旅行业的“突飞猛进”,有点像OTA当年对酒店的一场革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今,抖音似乎又开启了新的战局。不过,竞争对提升行业进步,改变行业一些陈腐生态,一定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无论是传统的酒旅行业,或是OTA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以及新贵抖音,它们都在不断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好,赛马千里,最后拼的依然是产品、内容、运营以及品牌,期待酒旅行业越来越好。

    作者: 刘雨璇

    来源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文旅酒店业影响力玩家的每日目的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空间秘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产业互联网重塑速冻食品行业新“格局”

    设计动态 2023-03-17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意思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最近由于一些特殊原因

    如今,我们在超市能够看到许多的速冻食品,但在小县城物流供应可能没有那么齐全。作者结合当前速冻食品行业的痛点,给出了突围的关键以及平台如何规划设计的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意思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最近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一直在一个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8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修养,因为一直很喜欢吃手抓饼,所以在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寻找一直中意的那个牌子,但是很不幸这个牌子在这个小县城根本不给送货,很惊讶一个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县城居然都不给送货,想必冻品行业的“格局”得有多小。如何破局,重塑一个更大的锅烙出冻品行业更大的饼成为待突破的课题。

    与其他食品饮料品类对比,速冻食品主要满足的是高效便捷、节省时间与成本的需求,因此具备较强的功能属性,我国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各异、菜系各具特色,因此速冻食品的需求点分散、评价维度多元,SKU 较多,例如速冻米面类主食、预制菜、火锅食材、速冻海鲜水产、速冻甜食等等。结合以上特点发现冻品行业具有需求基础,偏好多元,供给有半径限制的特点。

    目前速冻食品行业能够实现品类和SKU覆盖全,经销区域广,冷链物流完善不受供给半径限制的速冻食品品牌有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等,这些龙头品牌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大量投资才减少了冷链物流供给半径限制的,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一些极具特色的中小品牌在不断发展。

    虽然其品类和SKU数不能同一线大牌相媲美,但其独特的品质依然能够俘获大量消费者,但可惜的是目前这些中小品牌仅能依靠电商的冷链前置仓实现区域覆盖,目前也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未来如何在有限投入的情况下覆盖更多区域实现品牌爆发式增长成为他们关注的话题。目前限制中小品牌爆发式增长的因素也是冻品行业的痛点。

    冻品行业的痛点 产品销售体系有半径限制,产品特性、运输成本造成的销售半径差异和供给半径限制。 规模效应差,无法搭建及形成稳定而且规模化的公路干线冷藏车运力体系,其承运服务品质及承运价格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仓储门槛高,冷冻食品新鲜度储藏要求高,速冻食品品类多储存差异化。 中小品牌商产品品类单一,SKU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单一客户多口味需求,物流相对分散,物流成本高竞争力差。 上游大宗属性强,降成本主要靠生产端的规模效应。 冻品行业未来市场前景 B端需求提速:我国速冻制品长期以来以 C 端消费为主,直至近几年以来 B 端需求明显提速,我们认为催化剂主要在于两点:1)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2)外卖的快速发展。连锁化经营要求精简后厨,直接催生对标准化食材的需求;外卖的品类以快餐 简餐为主(主食占比高),出餐快、高扣点率之下降成本的压力也增加了对速冻米面制品的需求。 餐饮工业化的趋势:餐饮工业化趋势是确定的,但在实现路径上有不同形式,这也会影响餐食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与 速冻生意属性。餐饮端速冻食材渗透率提升、便利店推出自有品牌鲜食会增强上游速冻厂家的制 造业属性,而商超、菜市场的发展则对品牌要求更高,速冻的消费品属性更强。 时代属性催生改变:疫情加速了速冻食品的消费者教育,但家庭结构小型化、单身化都是长期变量,饮食习惯也在向快捷和简单方向发展。 一、冻品行业突围的关键——规模化 规模化具有极强的大宗议价能力,主要指针提升对原材料的议价能力,降低主材的采成本,购即降本。 规模化具有政府议价能力,主要在用地、厂房、配套和税收政策等方面。 规模化具有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即用规模化降低支、干线物流成本,利用规模化降低冷链存储效率维持冻品新鲜度,规模化降低终端物流成本(单个订单多品牌、品类配送)。 规模化提升品牌空间和时间实现降本增效,为了保证冻品的新鲜除了在存储下功夫外就是缩减供应链长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贴近市场,而单一中小品牌很难短期内进行大量投入,所以多品牌联合的规模化降低了时间成本提升了市场空间。

    1. 产业互联网助力规模化建设 冻品行业中小品牌存在着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产品系列单一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品牌议价能力低、抵御风险能力低,如何在这个纷繁多变的市场中谋得发展并实现快速扩张唯有联合形成规模效应,但品牌之间相对松散又存在潜在竞争关系等都对品牌之间实现联合的规模效应提出了挑战,而现代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小品牌的联合提供了可能,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冻品行业提供了一个更大的“锅”。

    2.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 为中小品牌提供了联合的基础。 优化了供应链体系,降低供应链成本(物流及仓储成本)。 搭建了针对B端和C端的销售和分销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 贴近市场贴近原材料的商业布局,让中小品牌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二、冻品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规划 冻品行业多品牌联合平台功能设计:

    受限于篇幅平台规划仅做特色性功能板块展示:

    1. 特色功能板块的优势 产业园模式和代理共享模式并存:品牌联合直接建立产业园并不现实,但是可以采用代理共享模式,让品牌商先将自己的产品通过彼此之间的代理共享模式植入终端市场,经过市场检验获取数据或盈利后建设联合产业园。某些产业园有可能是政府行为,因此可直接入驻,品牌商根据自己本地化销售数据可采用库存入驻还是生产库存均入驻,主要还是根据品牌商自身销售情况,看到效果再投入这样做能够有效降低品牌商投入风险。 原材采购板块:将原材料生产企业引入入驻到平台供平台品牌商选购,原材生产企业需经过竞标的方式获取入驻资格,这样能有效降低平台品牌商的原材采购成本并保证原材质量。 储运板块集单:周期多品牌集单模式能够将单次配送和单次物流的量放大,能够有效降低干线和支线物流的成本和品牌商议价能力,同时多品牌、多产品、多订单的一次性配送在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能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度。 仓储预警功能:首先能够对品牌商采购、生产环节提供支持,其次对品牌商某些特殊仓储产品的周期进行监控,一旦临期和邻近新鲜周期完结对品牌商提出预警,品牌商可通过降价促销活动消耗,亦可通过空间调运解决,降低了品牌商的仓储风险, 数据板块功能:数字化为品牌联合的产业园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对降低品牌商投入风险、市场风险、储运风险和未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单一中小品牌建设完备的数字仓投入是巨大的,而多品牌联合的数字仓将有效降低品牌商投入,如果是产业园运营商或政府行为的数字仓也能让冻品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并提供监管依据。 电商板块开店模式:品牌商自营店铺,头部电商自营品牌商品,产业园运营店铺和品牌商/产业园本地化小程序共同发力,订单周期汇集功能的设计能够在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度。 本地化品牌商/产业园小程序:首先互联网营销时代已经可以做到本地化营销,品牌商将拥有库存和生产基地的地区设置为专项营销将能促进当地销售额;其次为本地代理的本地化营销提供了帮助,代理更熟悉本地市场,其关系网也是促进本地化销售的关键环节;最后也能检验代理能力和特定区域的市场潜力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品牌运营集中化、周期性:品牌运营集中在产业园或者平台团队能在提升专业性的同时降低用人成本。品牌运营活动的周期性能够为库存服务降低库存压力;为品牌商品牌落地提供依据,潜在市场的接受度直接影响品牌商是否在当地做更大投入,降低投入风险。 以上功能模式的设计也存在风险,因为代理共享模式是让各个品牌商让渡自己大量投入精心布局的区域代理,这是需要看品牌商的“格局”了,因为将别人引入自己的代理渠道恐出现“狼来了”的情况,但是代理渠道共享模式也具有很大优势的。

    2. 代理渠道共享模式的优势 共享模式不仅仅是出让了自己的市场还能通过共享进入更多市场。 代理共享进入空白市场的成本低,为未来是否在当地设置生产基地提供了决策依据。 即使不主动共享代理渠道,其代理为了不让投入浪费本身也在代理众多品牌,与其严控不如分享建立良好的代理关系。 共享代理模式也是为多品牌联合产业园建设提供数据依据,避免企业的浪费。 共享代理模式的数据为多品牌联合设立产业园与政府之间的商讨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招商引资带来数据支撑。 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将催生出大量相关产业的集中制建设,这次主要针对冻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进行了初级展开规划,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采用共享代理商和多品牌联合产业园模式展开设计,其实还有两个角色完全可以借助现有资源完成冻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建设。

    首先是冷链物流企业,依托自己的冷链仓储和物流资源进行冻品行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为企业赋能冻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基因代理多种盈利模式;

    其次是冻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三全、思念等这样的渠道建设完善的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巨额投入和渠道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完全有能力让中小品牌冻品企业通过自己的渠道开拓更广阔的的市场,但这需要这些企业放开自己的“格局”,依托渠道资源为企业赋能产业互联网基因和体系,未来形成新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真正改变冻品行业的“格局”。

    短短数千字很难将单一品类的产业互联网完全讲清楚,但冻品行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时代的主题和未来的必然,现在就看谁先打开自己的“格局”,为整个冻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重塑冻品行业的新“格局”。

    专栏作家

    北漠,微信公众号:北漠聊数字互联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互联网人,专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互联网运营、营销、数据分析和产品规划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苹果还没出手,谁敢说XR行业不行了?

    设计动态 2023-03-17
    2023 年的头两个月,XR 行业就仿佛突遇寒流:腾讯关闭 XR 部门,微软解散仅仅成立 4 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Meta Quest Pro 直接降价超过 25%,快手解散全景视频业务,字节 Pico 也传出裁员和业务调整消息。但在看似一片哀嚎背后,不仅从

    XR方兴未艾。2023年年初XR行业遇到寒流,各家大厂纷纷解散关闭XR相关业务和部门。但XR真的能判死刑了吗?字节发力视频、雷鸟领跑AR、苹果即将上新......XR行业的前景还未可知。推荐对XR/AR/VR领域、元宇宙等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2023 年的头两个月,XR 行业就仿佛突遇寒流:腾讯关闭 XR 部门,微软解散仅仅成立 4 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Meta Quest Pro 直接降价超过 25%,快手解散全景视频业务,字节 Pico 也传出裁员和业务调整消息。但在看似一片哀嚎背后,不仅从业者普遍冷静看待,从市场反馈来看,中国 XR 行业依然还在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数据,2022 中国 AR/VR(统称 XR)市场硬件出货量超过了 120 万台,消费级设备的整体占比稳步提升至第四季度的 83%。

    其中,中国市场的 VR 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了 100 万台,AR 也历史性地实现了第一个 10 万台出货量的目标。

    图/IDC

    IDC 认为,中国 VR/AR 硬件市场有望在今年突破 200 万台大关;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德勤更是预计,2023 年中国市场仅 VR 设备出货量就将超过 200 万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作为去年出货量第一的 VR 设备厂商,字节跳动旗下的 Pico 却将 2023 年的全年销量目标定为 50 万台左右——只有去年销量目标的一半。

    01 字节独占 VR 市场七成,发力视频成败仍未知 从数据来看,2022 年在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 XR 设备还是 VR 一体机。全年 VR 一体机的出货量达 101.4 万,在 XR 设备整体出货量中占比高达 84%,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 XR 的市场规模。不难理解。

    一方面大众消费者对 VR 的认知更强,早在 2016 年就有过一波 VR 热,至今在不少线下店和商城还有一定的 VR 设备可以体验。再加上 VR 厂商,尤其是字节跳动在 Pico 4 发布之后进行了大量的营销活动,不仅在是自家抖音、今日头条等渠道,还包括 B 站、小红书甚至线下都有过密集的宣传活动。

    另一方面,得益于 Meta Quest 的初步培育,VR 一体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内容生态,同时基于无线一体机的产品形态,厂商也在不断改进了佩戴体验、光学显示等方面。

    而从产品出货量来看,2022 年度出货量前五的产品分别是:Pico Neo 3、Pico 4、Nolo CM1、奇遇 Dream Pro、奇遇 Dream,全年出货量分别为 50.5 万台、21.7 万台、6.6 万台、5.4 万台和 2.4 万台。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 Pico 就占据了 72.2 万台,占比高达 71.2%。

    Pico 线下体验活动,图/Pico

    不出意外,得益于字节跳动 2022 年在补贴和营销上的大力扶持,本来就没有什么对手的 Pico,几乎横扫了中国 VR 市场。不过这显然没有达到字节的预期。去年雷锋网就援引接近 Pico 的公司高管称,字节最初为 Pico 4 下了 250 万台的备货指标,而后又有多方报道指出,字节内部为 Pico 定下的 2022 年全年销量目标为 100 万。

    即便在去年的宣传攻势和烧钱补贴之下,Pico 全年出货量也只达到了 72.2 万台,作为战略重心的新品 Pico 4 更是仅出货了 21.7 万台。

    字节希望的是通过烧钱实现快速铺量,再通过足够多的终端用户吸引内容和开发者,并最终建立一个属于字节的 VR 生态。

    而不及预期的销量,反映的是字节对 VR 市场的误判,以及战略上的不清晰。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目前 VR 的主要受众还是游戏玩家,游戏玩家也更愿意为了更沉浸的体验购买两千多的设备。但字节明确希望 Pico 重点发力视频(包括直播)和健身场景,绕开自身和中国市场都不占优势的游戏场景。

    「pico+直播」,图/b站

    为此,字节倾斜了大量资源,包括世界杯的合作、ASoul 的定期直播以及 AKB48 的全景视频等,但其中最出圈的到头来还是存在擦边球的秀场直播。这个现象算不算积极尚且有待讨论,但在本质上依旧很难拉动大众对 Pico 的刚需。

    Oculus 早在 2019 就放弃了视频的优先级, 根本原因在于视频没法展现 VR 设备最突出的能力,不具备成为「杀手级」应用的潜力。 这是 Pico 的问题,也是中国 VR 厂商的共同问题。

    02 雷鸟领跑 AR 市场,手机厂商开始密集入局 2022 年对于消费级 AR 来说属于起步的一年,得益于轻便型 AR 观影眼镜的产品概念,不仅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成本也更低,也为 AR 眼镜的用户提出了一种明确的使用场景,共同促成了 AR 眼镜一定程度上的出圈。

    IDC 指出,2022 年中国 AR 眼镜市场出货量首次突破 10 万台。另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 年国内消费级 AR 眼镜行业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TCL 雷鸟以 28.4% 的市场份额领跑,紧随其后的便是 Nreal 和 Rokid,分别以 25.1% 和 21.0% 的市场份额取得第二、三名的成绩。

    总体来看,前三名品牌的市场份额比较接近,差距只在 3%-4%,同时合并份额达到了 74.6%。

    雷鸟Air 1s,图/雷鸟

    相比智能手机庞大的市场规模,处于起步阶段的 AR 眼镜实在不够看,但这也不能掩盖消费级 AR 眼镜行业快速起量的现状, 包括华为、小米、荣耀、OPPO 在内的主要手机厂商也都在跟进推出 AR 新品。

    去年 10 月,华为就在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推出了华为 Vision Glass 观影眼镜;荣耀也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推出了自家的 AR 观影眼镜;努比亚也发布其首款 AR 眼镜 Neovision Glass,主打的也是一块虚拟大屏,提供观影和办公体验。而在观影之外,小米在今年 MWC 上展示了轻便型的真无线 AR 眼镜;OPPO 也在去年年底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展示了新一代 AR 智能眼镜 Air Glass2,重量仅有 38g。

    此外根据魅族董事长沈子瑜透露,魅族 AR 眼镜也会在今年上半年发布 ,预计就是近期的新品发布会上。最后还有绕不开的苹果 MR,预计将在 6 月 WWDC 大会上正式亮相,不管是 XR 厂商还是手机厂商都将其视为今年 XR 市场最重磅的两款新品之一——另一款是 Meta Quest 3。

    不过目前来看,除了苹果之外,其他手机厂商更多还处在试水阶段,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行业普遍预计 AR 设备还需要三到五年才能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当然,苹果 MR 可能一举改变 AR 生态的现状,也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厂商进入,但这就需要时间验证了。

    03 XR 依然方兴未艾 一个现实是,不管是 VR 还是 AR 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爆发。

    过去一年,我们难得看到大量的 XR 新品发布:Pico 4、Quest Pro、Nreal Air、雷鸟 Air 1s,还包括在 MWC 大会上涌入的一大批新晋 XR 厂商和新品。

    尽管在硬件设备已经有了起势,但 XR 始终还存在大量的问题。VR 头戴就需要面对内容生态上的匮乏。根据广发证券的调研数据,目前 Quest App Lab上的 VR 内容数量已经达到了 1392 款,但真正符合标准上线官方商店只有 383 款。

    从用户角度来说,内容生态的不足,导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使用不久后吃灰,用户再也提不起使用兴趣。对厂商来说,用户的使用频率太低,也无法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甚至以硬件设备为基础建立类似手机 App 的庞大生态,真正实现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野心。

    相比之下,AR 眼镜当下在技术上的挑战更大,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在轻便型的眼镜下塞入足够小、性能足够强、散热又足够高效的处理器,更遑论还有电池续航的问题。面对 AR 的困境,普遍的方向是从使用场景较垂直的轻量型 AR 开始,随着技术进步逐渐扩展功能、性能和场景。

    苹果的选择则是从头戴式 MR 开始带来比较完整的 AR 体验,再逐步实现轻量化的类眼镜产品形态。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向,AR 眼镜都不可能在 2023 年一蹴而就。事实上,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厂商都明白,真正适合大众的 AR、VR 始终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然而对于 2023 年的 XR 行业来说,前方仍然有值得追逐的未来,现在的每一步都在为此积累基础。

    作者:雷科技数码3C组;编辑:冬日果酱

    原标题:苹果还没出手,谁敢判XR行业“死刑”?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iQOO被315晚会点名,缺少产品思维不冤枉

    设计动态 2023-03-17
    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是历年央视315晚会的“常客”,从招聘网站简历流入黑市,到人脸摄像头搜集用户信息,再到手机App过渡索权…… 晚会的每次曝光都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同时也推动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提升一个等级。 今年有关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主角轮到了手机品牌iQOO。

    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是历年央视315晚会的“常客”,今年有关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主角轮到了手机品牌iQOO。尽管iQOO在晚会紧急澄清,但还是暴露出了它的产品体验缺陷。这次点名,能推动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提升等级吗?

    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是历年央视315晚会的“常客”,从招聘网站简历流入黑市,到人脸摄像头搜集用户信息,再到手机App过渡索权……

    晚会的每次曝光都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同时也推动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提升一个等级。

    今年有关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主角轮到了手机品牌iQOO。

    媒体报道截图

    315晚会显示,该品牌手机在恢复出厂设置之后,仍然不会彻底清除手机数据,虽然iQOO在晚会紧急澄清,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将“格式化SD卡和手机存储”的选项勾选,并且回应称,“测试演示用的是iQOO手机,手机格式化不能删除数据这一问题与品牌无关”,但还是暴露出,iQOO以及其他品牌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上或存漏洞。

    01 个人隐私泄露,手机成了“重灾区” 这并不是由手机牵扯出的第一起涉及个人隐私安全问题。

    2018年,约410万条旅客信息在网上被出售,后经调查,信息泄露与12306平台无关,是用户通过第三方抢票平台订票后个人信息被盗取。

    2019年的315晚会中,主持人现场使用一款名为“社保掌上通”的App查询个人社保信息,网络安全专家在一旁实时抓取分析数据包,演示了用户信息被发送至一家大数据公司服务器的全部过程。

    去年的315晚会,则曝光了对打着免费自动连接WiFi名义,实际进行“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和“欺骗误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违规行为,以及依托穿戴设备进行“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行业乱象。

    之前曝光的主要是App软件商的问题,今年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硬件载体手机品牌。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过一份《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共计5458份有效问卷中,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5.2%。

    个人信息泄露轻则遭受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侵袭,重则会遇到大数据杀熟、网络诈骗的陷阱,这些雷区只要个人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基本还是能够避开,然而手机数据如果没有彻底删除,用户将直接面对金融账户被盗的风险。

    经常有新闻曝出,用户在卖出旧手机时,忘记将支付宝、银行App等软件卸载,从而让不法分子登录使用,导致财产损失。

    事实上,针对数据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政府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初步建立了一套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架构。

    手机作为个人数据安全第一载体,此次315曝出iQOO的数据安全漏洞,再次敲响了行业在数据安全防范上的警钟。

    02 iQOO被点名是信息安全漏洞,也是产品体验缺陷 iQOO是vivo在2019年孵化的一个子品牌,近4年时间的发展,iQOO已经从最初的一款产品,发展到拥有数字旗舰系列、Neo系列、Z系列和U系列的完整产品体系,价格也覆盖1000—6000元之间的主流价格带。

    和vivo相比,iQOO有互联网品牌的一些特性,主打潮玩年轻化,侧重更好的性能和游戏体验,有着较高性价比,去年第三季度,iQOO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性的4.6%,全年出货以26.9%的同比增长,为vivo坐稳国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源: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

    按理说,iQOO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了,不至于出现“恢复出厂设置无法彻底删除数据”这样的“低级错误”,更何况是,并非不能删除,只是在操作指引上不够明晰。

    其关键问题在于对用户体验的洞察还不够深入和犀利。

    说得更直白一些,iQOO的产品思维只停留在用户能够看到的,摸到的表面,对用户的真正需求,特别是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和人性化功能的设计,考虑的不够周全。

    很典型的例子,为了让产品的“卖相”更好,iQOO随行业大流,疯狂堆料卷配置。

    在“拥有顶级电竞体验的高性能手机”的定位下,iQOO在处理器、内存与闪存等三个决定手机性能最重要的硬件领域,提出了“性能铁三角”的概念,即每一代旗舰手机都必须搭载同时期规格最强的处理器、内存以及闪存。

    这就造就了,iQOO从第一代手机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到8系列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以及iQOO 9系列搭载的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都是行业内最早搭载历代最新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

    在营销侧,iQOO的策略是砸钱来提升品牌声量。

    从2019年开始,iQOO先后打入KPL赛事体系,成为KPL赛事的官方比赛用机;赞助BMW,成为BMW M Motorsport全球顶级合作伙伴;赞助中国国家赛艇队&皮划艇队,为运动员夺金助力……

    很显然,iQOO的“面子”功夫做得很足,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为iQOO树立了“高性能”的核心品牌主张,也带了销量的提升。

    回到这次被315晚会点名事件,iQOO并非没有技术能力解决这个漏洞(甚至不能算是漏洞,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操作流程的优化),只是在于有没有想到在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时,勾选“格式化SD卡和手机存储”选项是否符合正常的操作逻辑,以及对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到底有多深。

    归根结底,是缺乏极致的产品思维的表现。

    颇值得玩味的是,iQOO的母公司vivo在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颇有建树,在具体的“反诈”实践中,不光探索出“千镜安全范式”(通过千镜安全架构穿透手机软硬件的各个层面,构建“安全网”),还向全球发布了《vivo 安全与隐私保护透明白皮书》,从战略原则、组织体系、流程制度、数据管理和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vivo在安全与隐私保护建设上的实践和经验。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曾公开发表言论:“在数据合规方面,我们认为技术所赋予我们的并不是一种凌驾于用户之上的霸权,而是一种真正有温度的力量——让用户获得幸福,让行业得到发展,让经济向阳而生。”

    很遗憾,iQOO没有掌握vivo在数据安全保护上的精髓,距离鲁京辉所说的“有温度的力量”也相差甚远。

    03 结语 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总是忙着去做短期的事,看重短期的结果,而忽略长期重要的事,就会很容易出问题,也必然走不长远。”

    顺着沈炜的话捋下去,产品的信息安全不但是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也关乎到未来的竞争,更是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商业世界有无数过往案例,无论是顺风行舟,还是逆风翻盘,企业一定要站在用户视角,维护用户的权益才有可能成功。

    iQOO此次被点名,从一个更长远的周期来看,或许并非是件坏事。

    315晚会点醒的不光光是iQOO一个品牌,更是整个行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查漏补缺下,带动的是手机产品整体体验的提升。

    作者:辰纹

    来源公众号:洞见新研社(ID:DJXYS-0309),专注商业与科技,在没人思考的地方,再深思五分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洞见新研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Spotify大改版背后,隐藏着算法危机

    设计动态 2023-03-17
    “这是十年来Spotify最具戏剧性的创新时期。” 3月8日,Spotify召开第二次Stream On发布会,宣布将进行迄今为止最大程度的改版,其中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首页歌曲将以视频化的方式呈现。 随着Tik Tok的爆火,各大社交媒体增加短视频功能已经不稀

    最近,Spotify宣布将进行大改版,而关于这次改版,部分用户可能有所感受,认为其与TikTok存在着相似之处。那么,此次Spotify的改版,是音乐流媒体短视频化的趋势体现之一吗?其改版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考量?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

    “这是十年来Spotify最具戏剧性的创新时期。”

    3月8日,Spotify召开第二次Stream On发布会,宣布将进行迄今为止最大程度的改版,其中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首页歌曲将以视频化的方式呈现。

    随着Tik Tok的爆火,各大社交媒体增加短视频功能已经不稀奇,但Spotify的这次改版却似乎尤为不招人待见,不仅网友吐槽抄袭TikTok,股市也非常平淡。

    那么,在Spotify大改版背后有什么意图,又为何嘘声一片?

    一、Spotify“抄袭”TikTok? 虽然Spotify新版本尚正式上线,但从发布会介绍来看,新版本将平台所有内容都进行了“TikTok化”。 主页的内容推荐分成音乐、播客和有声书三个选项,每种类型的内容都将以视频信息流的形式呈现。

    在名为Clips的新功能支持下,音乐人可以在自己的介绍页面和专辑页面添加30秒短视频,分享歌曲背后的故事、宣传即将发行的专辑、介绍合作者或是展示新周边。这些都会作为推荐内容出现在首页的视频信息流中,吸引用户注意到歌曲或是音乐人。

    同时,Spotify还推出了一个名为“Countdown Pages”的新功能,音乐人可以通过独家视频片段、预存按钮和曲目列表预览来宣传即将发行的专辑,还可以提供专辑发行倒计时。

    除了音乐之外,被Spotify视为救命稻草的播客,也将以短视频信息流的形式呈现,用户滑动时可以听到创作者设置的精华片段,再决定是否深入,或者一键收藏。Spotify还将为播客添加自动播放功能,让用户无缝进入下一个内容。至于有声书,则是以显示字幕的播放页面呈现。

    Spotify这次大改版,或许也意味着拉开音乐流媒体短视频化的序幕。 据TechCrunch报道,SoundCloud也已经在测试短视频功能,如果得到正向反馈,将会激励更多音乐流媒体平台加入这一浪潮。

    不可忽视的是,此次改版除了短视频化之外,Spotify还添加或强化了多个营销功能,提高自己的音频营销能力。比如从测试阶段就饱受争议的“发现模式”(Discovery Mode)宣布对所有音乐人开放,如果音乐人选择自己的歌曲参与“发现模式”,那么将会在Spotify广播频道或随机播放模式中被优先推送,从而获得更高曝光,但代价是,该模式的版税率则会比普通播放要低。

    Spotify还强化了周边票务信息,让人们听歌时就能看到在播歌曲的歌手现在是否有演出或周边出售。Spotify还表示,要开放“粉丝优先”程序给更多音乐人,也就是会向音乐人的铁粉发送邮件或信息,提供早鸟票或限定周边。

    之于全面短视频化背后的动机,Spotify援引Statista的数据说:“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分钟都会在线播放100万小时的视频,到2022年每个人平均每周观看19小时的在线视频。” 随着视频内容的增加,艺术家越来越难以突破内容的海洋,而Clips这样的功能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看,Spotify此次改版并非只是单纯添加一个短视频功能,而是以音乐视频化为重要一环,谋划着抢回用户的注意力和对音乐的影响力。

    二、Spotify的算法危机 随着Tik Tok的全球爆火,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都在“短视频化”。

    比如从2020年后,Instagram、YouTube、Snapchat,甚至LinkedIn和Skype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短视频功能。原因不言自明,Tik Tok的火爆让它成为创作者和普通用户的最大宠儿,为了夺回用户的注意力,从Tik Tok偷师无可厚非。

    对于Spotify而言,如今的音乐人抱怨无法在平台上与粉丝进行更多互动,而用户渴求更有刺激性的内容体验,相对而言,Tik Tok都更好地满足了这两点需求,也顺势成为音乐最大的营销地之一。

    据Tik Tok年度报告,2021年有超过175首Tik Tok热曲登上Billboard Hot 100,达到去年的两倍。不论是音乐人还是唱片公司都在积极适应Tik Tok的生态,改变自己的营销乃至创作方式。

    这种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是Spotify从未有过的,而在投资者看来,Spotify的算法推荐近年来一直在恶化。

    据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MA)在去年对音乐流媒体进行调查后公布的报告显示, 2021年,英国Spotify上只有10%-20%的播放量是Spotify根据用户喜好进行的算法推荐, 50%-60%的播放量都来自用户自己创建的歌单,还有10%-20%是用户通过搜索等主动的方式播放的音乐。

    也就是说,虽然Spotify常年以推荐算法为最大卖点,并且靠着这个故事在众多音乐流媒体平台中独树一帜。 但揭开这块“遮羞布”后,原来Spotify上80%的播放量都没有受到Spotify(算法推荐+编辑推荐)的影响, 让人怀疑Spotify与Apple Music、Amazon Music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多大的差别,Spotify的算法推荐又对音乐播放有什么影响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ikTok首席运营官Vanessa Pappas曾在今年公开表示, Tik Tok上有80%的播放内容都是由算法推荐的。 与此同时,Tik Tok对音乐的影响力也让它有自信推出自己的音乐流媒体平台,甚至就版税支付模式公开与三大唱片叫板。

    这对于Spotify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 如何以算法重新夺回平台音乐播放的主导权和影响力,或许将是Spotify今后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而复制 TikTok的信息流推荐(“For You” feed)来分发内容,或许能缩小Spotify与Tik Tok在算法影响力上的差距,也能给投资人们一个新的故事。

    Spotify 联合总裁Gustav Söderström在 Stream On 上也谈到了这一点,与 TikTok(他实际上没有提到 TikTok,但很明显是)不同, Spotify 全新的主页信息流推荐不是为了让用户无需动脑地滑动浏览短内容。相反,而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触发他们播放或收藏推荐的较长曲目、专辑或艺术家。

    有趣的是,Söderström 也对同意Spotify 歌单生态系统的文化影响力在下降。他是这样说的:“八年多前,我们引入了编辑和算法歌单,这些创新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今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是时候重新对音乐聆听进行创新了。”

    换句话说,Spotify的短视频化并不是一次盲从,而是另有苦衷,意在为了提高其平台上由其算法推荐驱动的播放百分比,乃至抢回音乐文化上的影响力、打造热歌的能力。 从其他功能的布局也能看出这一着重点。

    但短视频信息流这一形式,或许还不够。

    音娱智库MIDiA Research认为,Spotify还缺少Tik Tok的制胜基因,即关于用户品味的数据。理想情况下,音乐推荐应该基于用户更广泛的身份标签,而不是单纯的音乐类型或节奏。毕竟,Tik Tok立身于短视频,有更丰富的数据,并能基于此做出更适合的推荐。

    MIDiA Research总结,“所以Spotify改进的根本应该在于让音乐人能够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包括审美、个性、价值观等,下一步甚至可以考虑允许粉丝发布内容。但那会更像短视频平台,Spotify现在或许还没做好准备。即便如此,最小的社交功能(如评论和个性化的简介)也可能在理解用户品味方面产生巨大不同。”

    等等,怎么听上去颇像国内的音乐平台呢?

    这些年来,为了扩大利润空间,Spotify做出过诸多尝试,除了早期跟风做Clubhouse而打造了Greenroom之外,Spotify还有向QQ音乐、网易云学习的趋势,如推出K歌功能、发力有声书等。

    曾经Spotify靠着算法推荐歌单成为全球同行们竞相模仿的先师,如今却也被迫成为追赶短视频潮流的一员,但是这一回,老用户们会不会买单有待观察,Spotify又能否再次找到适合自己的破局之路?

    作者:万翛;编辑:范志辉

    原文标题:Spotify抄袭TikTok?背后另有隐情

    来源公众号:音乐先声(ID:nakedmusic),解读音乐产业,见证黄金时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音乐先声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百度“文心一言”,就这?

    设计动态 2023-03-17
    “冲刺”一个多月后,百度文心一言终于来了,但刚出道就遭到群嘲。 3月16日下午,百度举行文心一言发布会,被寄予厚望的发布会居然没有产品现场演示,而是采用“Demo演示”的形式,用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和答案做展示,瞬间引发众多吐槽。或许百度是吸取了谷歌的教训,看到其

    3月16日下午,百度举行文心一言发布会,尽管发布会引发了众多吐槽,但是作为国内第一款对标ChatGPT的产品,百度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百度“文心一言”到底怎么样呢?本文作者亲测了“文心一言”后,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冲刺”一个多月后,百度文心一言终于来了,但刚出道就遭到群嘲。

    3月16日下午,百度举行文心一言发布会,被寄予厚望的发布会居然没有产品现场演示,而是采用“Demo演示”的形式,用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和答案做展示,瞬间引发众多吐槽。或许百度是吸取了谷歌的教训,看到其因Bard产品在演示中“翻车”导致市值一下子蒸发了1000亿美金后,才变得谨慎。

    不仅如此,很多对新产品跃跃欲试的用户们,被“邀请码”阻挡在了门外。直到晚间,才有极少部分用户真正“尝鲜”。

    深燃拿到邀请码后,第一时间实测了文心一言的“五大能力”,整体感受是,文心一言的大多数回答,还算流畅自然,产品达到可用水平,但对于部分基础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更不要说给出准确答案,而且多轮对话能力也有所欠缺。

    就在前一天,国内外还沉浸在对3月14日OpenAI新上线的GPT-4的讨论中。GPT-4比上一代准确性更高,解决问题能力更强,可以处理超2.5万字的文本,并支持图像输入,尽管现在图像输入还未对外开放,但这款产品已经拔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标准。

    在文心一言发布的当晚,微软再发“重磅炸弹”,举办了一场Microsoft 365 Copilot发布会,将GPT-4模型引入Office应用程序,举个例子,熬夜赶不完的论文Word、看不出数据联系的Excel表格,都可以找Copilot来帮忙。Copilot也被评价为,要颠覆打工人的工作方式。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外大厂们都纷纷冲刺,试图追赶ChatGPT,百度被视为是国内比较有希望追赶ChatGPT的选手之一,两相对比,有部分用户表示看到文心一言时,觉得被迎头浇上一盆冷水。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文心一言似乎也不买账,发布会进行过程中,百度股价一度下跌10%。截至3月16日收盘,百度股价报125.1港元,跌6.36%。

    不可否认,作为国内第一款对标ChatGPT的产品,百度也算是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但此前百度铺天盖地的宣传已经拉高了外界预期,目前看来文心一言有些高开低走,让外界对其何去何从产生了质疑。

    01 亲测百度文心一言,不够AI 从2月初官宣要集中“冲刺”,百度文心一言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但在正式发布时,观众们的评价都是“文心一言,一言难尽”、“CheatGPT”等不太正面的言辞。

    对于这次百度文心一言和ChatGPT的PK,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对深燃形容道,就像是“China PPT VS ChatGPT”。

    百度“文心一言”究竟怎么样?在发布会现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从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五个方面 举例展示了文心一言的能力。拿到邀请码后,深燃也从五大层面对文心一言进行了体验,并将部分答案与接入GPT-4的微软New Bing或基于GPT-3.5的ChatGPT进行了对比,试图得到一些结论。

    在文学创作层面,在对于最近爆火电视剧《黑暗荣耀》的剧情总结时,文心一言的答案和剧情不太相符,New Bing的答案更贴近剧情。不过,在深燃提出将电视剧进行喜剧改编时,两个产品的表现都不算太好,但New Bing对于追问的回答,更加灵活。

    图源 / 文心一言

    图源 / New Bing

    在商业文案的创作能力上,我们让这两个产品分别给“文心一言”想一句广告词,文心一言设计的广告词词句更加优美,而New Bing设计的广告词更侧重于产品特性。

    图源 / 文心一言

    图源 / New Bing

    至于数学推理能力,对于小学奥数题的解答,文心一言给出了一个错误答案,New Bing的最终答案是准确的。

    图源 / 文心一言

    图源 / New Bing

    对于中文理解能力,让两款产品解读网友对于文心一言邀请码的调侃,结果是,文心一言和New Bing都没能精准解读其中的调侃意味,不过文心一言识别出了KFC是快餐品牌,还提醒不要将该邀请码和特定品牌关联。

    图源/文心一言

    图源 / New Bing

    在脑筋急转弯式的对话中,交给文心一言“要电话号码”的任务后,其在第二轮就忘记了,而ChatGPT还记得上一轮的隐藏任务。

    图源 / 文心一言

    图源 / ChatGPT

    在多模态生成方面,目前ChatGPT的识图功能还没对外开放。文心一言可以根据文字生成图片、语言和视频,但是这并非新功能,此前在百度的其他产品中也已经看到过。而且文字生成图片有时生成的图片并不精准。比如,本意是想获得一只阿拉斯加犬图片,但由于表述不够精确,最后得到的是一张动漫图片。

    图源 / 文心一言

    总结下来,从深燃的初步体验来看,“文心一言”没有达到惊艳效果,有时更像搜索引擎,回答问题的方式相对模式化,情感色彩流露较少,在回答问题的精准性、灵活性、上下文多轮对话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而基于GPT大模型的产品在语言组织和创造能力上更加灵活、流畅,交互性更强一些。

    智能客服从业者Allen对深燃表示,仅从个人体验的主观感受而言,如果说ChatGPT能够提供正确答案的比例在90%,那么文心一言只有70%。不过,至少从用户体验的便捷度而言,文心一言之于国内用户,要比ChatGPT更加方便。

    02 距离OpenAI,百度差了多少步? 对于“文心一言”的产品表现,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略显底气不足,在发布会刚出场不久,就开始主动降低用户预期。他说道,“要对标ChatGPT、甚至GPT-4,门槛还是很高的”、“自己测试还是感觉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产品的背后,国内大厂和OpenAI相比,差在了哪里,差距又有多大?

    AI大模型之争最早是在国外科技巨头之间,此后国内大厂纷纷跟进。有专家分析称,在2020年中GPT-3发布后,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当时很多人认为不仅是技术的差距,更体现了AI模型的发展新理念。

    在GPT-3的基础上,OpenAI进行了大量的微调和训练,增强交互性、更加产品化后,有了基于3.5版本的ChatGPT。

    值得注意的是,3月14日GPT-4的发布,再次拉大了双方的距离。和上一代相比,GPT-4有很多跨越式提升,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更强,比做题家更会考试;支持图像输入并能理解图像;能接收超大上下文,支持输入处理超过25000个单词的文本;更有创造力,能够写代码、写小说、编剧。

    差距拉大的背后,是人才、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的差距。

    伴随着ChatGPT的火热,从业者们都表示,要做底层AI大模型,资金、顶尖科技人才、技术积累,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做大模型,前提是有资金的投入。OpenAI在2019年获得微软10亿美金的投入后,又于今年获得了微软100亿美金的投资,这让其有了烧钱的资本。业界测算,GPT-3涉及1750亿参数,训练费用约花费1200万美元。据国盛证券报告估算,GPT-3训练一次成本约为140万美元,每一次训练任务都耗资巨大。

    此外,大模型训练的三要素包括大算力、大数据和大模型。有从业者指出,影响最后训练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清洗、标注、模型结构设计、训练推理的技术积累等。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影响着最后的结果。

    过去十几年里百度一直在AI方面投入,包括2019年推出文心大语言模型。2022年百度核心研发费用达到214.16亿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达22.4%。

    但是,百度和OpenAI还有不小差距。李彦宏也表示,无论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突击几个月就能做出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因为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多年的坚持和积累,没法速成。

    王晟曾指出,中国的ChatGPT们即便奋起直追,静态来讲两三年能追上就已经是乐观情况。 但如果对方一直进化,且进展速度远比追得速度要快,那么可能永远都追不上。直到对方遇到瓶颈不得不停下来,或者国内选手找到新的技术路径,才有可能打平。

    03 AI,百度不能输的一战 相较于完美,文心一言更加注重“争第一”,李彦宏强调,“对标ChatGPT,百度是全球大厂中第一个”。

    大模型带来了AI产业的变革,也将是未来十年的主流趋势,这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

    想要入场分羹的选手不少。自去年12月ChatGPT发布之后,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国内外的大厂,都在发力大模型,研发类ChatGPT产品。

    在国内一级市场上,投资机构为了投大模型公司,焦虑难安,行业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认知的迭代。与之相应的是创业热潮,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前搜狗CEO王小川、前京东高级副总裁周伯文等一批大佬,都在杀向大模型赛道。

    国内大厂们更是如此。除了百度之外,阿里、腾讯、华为、字节、科大讯飞、商汤都没有放弃大模型之战。

    相较于其余互联网大厂而言, AI,是百度“不能输”的一战 。王晟分析道,站在企业角度,腾讯、阿里等大厂,发力AI是给原有业务提供助力,但AI之于百度是生死问题,需要“殊死一搏”,也会用出“破釜沉舟”的力气来研发新产品。

    在百度的营收结构中,广告是大头,2022年占六成左右,但近几年,呈现萎缩局势,而且被阿里、腾讯等大厂超越。百度需要搜索引擎的变革来使得广告业务回温。另一方面,百度近几年在AI方面投入颇多,而且一直对外强调其AI能力,更是将以AI为特色的百度智能云当作重要增长曲线。

    OpenAI在GPT-4发布后,通过ChatGPT Plus付费版以及面向企业开放接口,正从一家小型非营利性实验室向一家成熟的商业公司转变。Allen认为,百度作为互联网大厂,自身体量比较大,有很多业务线可以直接用上文心一言,享受商业化的红利。

    此外,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也将带来大量产业机会。李彦宏在发布会上称,大语言模型带来三大产业机会:第一类是新型云计算公司,其主流商业模式从IaaS变为MaaS;第二类是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的公司,这是通用大模型和企业之间的中间层,他们具有行业Konwhow(技术诀窍),调用通用大模型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第三类是基于大模型底座进行应用开发的公司,即应用服务提供商。

    尽管“文心一言”和ChatGPT相比或许还有差距,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发展空间。

    一方面,能够发布一款成型产品,百度在国内争夺的第一,确实领先了其他同行。另一方面,在国内用户和企业较难顺畅使用ChatGPT的情况下,需要一款本土产品来提供服务。“技不如人”的情况下,百度还可以靠本土化取胜。李彦宏也提到,百度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布“文心一言”,是出于市场的需要。

    考虑到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因素,中国必须要有自研的AI大模型。王晟分析,由于AI算力的高投入和高技术门槛,目前中国能做语言类大模型的团队非常有限,有潜在能力做的只有10来个团队,最终能成的可能只有2-3家。

    也就是说, 百度或许并不需要和ChatGPT正面硬刚,只要在国内市场上能够占据领先位置,就能够享受中国市场所带来的红利和发展空间。

    王晟认为,短期内,百度的“文心一言”或许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但从中长期来看,百度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新一轮AI范式变革,才刚刚开始。

    作者:王敏;编辑:金玙璠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电商,B站硬伤

    设计动态 2023-03-17
    B站的商业化之路再度成为焦点。 先是“B站副总裁张振栋离职” 这一消息被曝光,再是B站正考虑取消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改为以“用户消耗时长”衡量视频传播效果的消息,接连不断的调整说明,B站的商业化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 不久前,B站下发了2022年Q4及

    B站在电商业务布局、在商业化的发展路上,似乎正在逐渐加快步伐,那么作为入局直播电商相对较晚的平台,B站这位选手的发展之路是否存在着一定阻碍?目前B站的电商生态,又建立得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B站的商业化之路再度成为焦点。

    先是“B站副总裁张振栋离职” 这一消息被曝光,再是B站正考虑取消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改为以“用户消耗时长”衡量视频传播效果的消息,接连不断的调整说明,B站的商业化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

    不久前,B站下发了2022年Q4及全年财报,当季营收达61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为1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1亿元减少29%,亏损明显收窄。增值服务业务、广告业务、游戏业务均有所增长,但加足马力的电商相对平淡。

    2022年Q4的财报显示,电子商务及其他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但主要归因于电子竞技版权转授收入的增加。

    如今,B站上线选品广场、全量开放“小黄车”功能,并发布一系列激励计划鼓励up主开播,从小心谨慎转为大胆开干。 但在基础设置跟不上、氛围不到位以及生态未得到完善 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举措并未取得什么收效。

    一、从自营电商到直播电商 为了避免口碑崩塌陷入“恰烂钱”的负面舆论,B站在商业化方面一直十分谨慎。在自营电商方面,B站没有像抖音、快手一样整合白牌资源,而是大量引入知名厂商的商品。

    会员购商城出售的手办、周边、手机、彩妆等自营商品,大部分出自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其中包括万代、泡泡玛特、小米、华为等,同时,严格把控第三方开店资质。到目前为止,会员购对于入驻品牌仍采用定向邀请机制。

    但除万代、泡泡玛特、阅文好物等泛二次元品牌,鞋服美妆、3C领域的品牌商并没有为商城提供太多商品,截止目前,华为、回力、圣罗兰等大量店铺还没有上架任何商品。

    目前B站电商的品类依旧非常局限,主要以与B站的主体社区氛围——游戏、二次元、手办、玩具类相关的商品为主。想要通过引入3C、美妆第三方品牌来丰富品类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第三方品牌的冷淡与平台的二次元属性有关,虽然B站近年来不断丰富内容,扩充了很多不同圈层的用户,但乐于为平台买单的依旧是二次元人群。

    据新浪科技去年2月援引B站内部人士消息,会员购魔力赏板块收入(二次元商品抽奖游戏的收入)占到B站整个电商营收的80%,洛天依、王子波吉等手办、周边商品页面的讨论区汇集了大量买家,其他品类商品的讨论区则显得十分冷清。

    这不仅与平台用户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有关,B站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

    相比其他第三方渠道,会员购商城引入的很多商品不但没有价格优势,很多商品还要比官方店贵出很多。一款华为智能表的官网售价仅2499元,在B站要卖到2789元,小米手环的标价同样高于小米商城,这样的定价引发用户集体吐槽。相比之下,同为第三方渠道的京东则能以低价收获一批用户。

    依托于会员购的自营电商经营了6年,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B站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直播带货。

    2021年,B站开启直播间“小黄车”内测,2022年才对外开放“小黄车”权限。起初,B站十分谨慎,在举办首场大规模直播带货时,选择以消费意愿较强的二次元人群为切入点,邀请了4位在相关领域有大量粉丝的UP主带货具有二次元属性的商品,传统的服饰和食品等商品均未出现在直播间中。

    在经过一段时间试水后,B站的直播电商业务进一步放开,为了扩大UP主的选品范围,B站上线了选品广场,将会员购、淘宝、京东内上万的SKU打通,囊括了服饰、食品饮料、家居日用等品类,鼓励站内UP主带货恰饭。但大部分UP主都是摆烂式带货。

    即便在直播中挂上小黄车,大部分UP主也只是偶尔提示一下粉丝,“商品在下方购物车,请大家多多支持”,而不会像抖音、快手一样详细展示、讲解商品。直播间小黄车对于UP主而言,就像是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里粘贴的一则广告。

    二、硬刚粉丝,UP主落败 UP主对于带货恰饭的冷淡与粉丝的抗拒有关。

    早前,UP主“大祥哥来了”进军直播带货引发粉丝不满,被吐槽“落魄了”“恰烂钱”,本人只能亲自下场向粉丝解释。视频带货同样有翻车的例子,知名UP主“敖厂长”在为一款APP做宣传时,因为以分析某款人气很高的竞品漏洞作为切入点遭到粉丝强烈质疑,导致粉丝大量流失。

    因为担心带货会伤害自己的用户群,很多UP主对于这种“恰饭”方式还处于观望阶段,而且直播带货需要在选品、直播间运营方面做出很多投入,很多UP主包括背后的团队并没有这方面经验。

    UP主Mr迷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无论是货源、服务机构还是UP主本身的内驱力上,B站都有不足之处。

    但也有一些UP主已经驶向了高速路。刚提到的“Mr迷瞪”,是家装赛道的百大UP主,在首场直播带货GMV破亿后,就将其作为自己新的KPI。Mr迷瞪对媒体表示,团队在2023年设定了“235计划”,即20亿的GMV,30个战略合作伙伴,50场大型直播。

    进入3月份,Mr迷瞪几乎每天都有直播专场,直播常态化导致常规内容的更新频率下降,账号最近发布的内容也都变成了直播预热,评论区热评质疑Mr迷瞪已经从家装科普号沦为广告号。

    虽然B站鼓励UP主“恰饭”,但CEO陈睿也指出“如果UP主都不生产内容,观众就散了”。为了维护社区稳定,在内测直播带货之前,B站曾一度严控UP主的这种直播带货行为,动动枪DongDongGun就曾因在直播时露出淘宝店铺的二维码被B站掐断直播。

    如今,B站加速商业化,就意味着将像小红书、知乎一样,面临如何平衡商业化和社区氛围的难题。

    而且B站入局较晚,缺乏直播带货的经验。据连线Insight报道,为了推动该业务发展,B站从某短视频平台专门挖了一个直播带货操盘手,“手把手教UP主直播带货”,每次参与内测的UP主动动枪DongDongGun开播,B站运营人员都会全程跟随,提出很多细节建议。

    即便如此,很多UP主还是没能坚持下来。据新播场去年8月份的报道,包括动动枪DongDongGun在内的一些曾试水的UP主如今已经暂停了直播带货。

    三、B站查漏补缺 B站入局直播电商较晚,自身生态、基建还处于不断完善中。

    在货源方面,虽然很早就搭建起会员购商城,但汇集的几乎都是二次元商品,无法满足日渐多元化的用户群体的需求,虽然定向邀请了一些3C、美妆等领域入驻的第三方品牌,但并没能借机丰富货架,导致选品池较浅,无法提升GMV。

    B站只能走抖音、快手的老路,先做其他电商的导流平台来填补供应链缺口。目前,B站已经与拼多多、淘宝、京东达成合作。在引入电商的同时,B站也在加大品牌端的资源积累,并表示未来会继续做大开环。

    为提高客户粘性的忠诚度,B站正通过整合视频和直播带货,完善品牌进行“品宣-种草-转化”的开环交易模式。

    补齐货的同时,B站还需要健全生态。截至目前,B站还没有像抖快一样,浮现出拥有一批种草能力和直播带货能力强的UP主,这意味着B站需要引进一批专业性强的服务商和MCN机构扶持UP主成长。这也是近两年,B站一直强调要让UP主更好变现,并在财报中公布UP主高额分成收入的原因。

    只有让UP主和背后的机构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有动力加入B站,实现互惠互利。不过即便如此,在用户体量有限的情况下,B站直播电商的上限较抖快比起来要低一些。DAU是衡量平台影响力与商业化价值的重要参考数据。如今,抖音DAU已经破6亿,快手也达到了3.6亿,而B站DAU仅9280万。

    B站已经将提高DAU/MAU数据(更高的用户粘性、用户商业价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推进,争取从目前的28%提升至30%。

    凛冬之下,B站需要开拓更多能够快速创收的业务,直播带货刚好满足了这一点,东方甄选3个月带货20亿的新闻至今仍刺激着市场的神经。但B站的姗姗来迟导致其至今还处在基建期间,自己的“东方甄选”在哪里还犹未可知。

    当下,B站只能先尽可能的勒紧裤腰带,2022年Q4的营销费用同比继续下降,大规模裁员为其之后的日子省下一点余粮。不过,当B站的电商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甚至达到抖音快手的量级时,业内或许会再一次上演视频平台自建小店断外链的桥段。

    作者:长风;编辑:李可馨

    来源公众号:氢消费(ID:HQingXiaoFei),新消费,新空间,新青年。冷静观察,理性热爱。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氢消费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GPT-4撑腰,Office全家桶集体升级,微软向谷歌丢出“王炸”

    设计动态 2023-03-17
    本周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OpenAI的GPT-4上,以致于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就在同一天,谷歌其实也宣布了一系列关于在自家产品线中集成AI功能的重磅更新: 旗下包括包括Gmail以及Google Doc、Sheets、Slides等所有Workspa

    在ChatGPT出现之后,国内外的科技公司可以说是“打得火热”,而近日GPT-4的发布,则让人们对AI人工智能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那么在OpenAI丢出GPT-4时,其他家公司,或者微软自身,又有哪些动作?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

    本周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OpenAI的GPT-4上,以致于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就在同一天,谷歌其实也宣布了一系列关于在自家产品线中集成AI功能的重磅更新:

    旗下包括包括Gmail以及Google Doc、Sheets、Slides等所有Workspace办公组件将上线生成式AI功能,同时还开放了自家的大语言模型PaLM的 API。

    如果没有GPT-4,谷歌的这个消息应该会占据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但微软也真是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 前脚OpenAI刚发完GPT-4,今天,微软就又马不停蹄的召开了一个新的发布会,祭出了微软Office全家桶全面AI升级的“王炸”。

    不得不说,划分边界好多年的科技公司,很久没有打得这么热闹了。

    一、微软大杀器:GPT-4撑腰,Office全家桶集体AI升级 今早一大早,微软召开了一场以“与AI合作工作的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并出手亮出了王炸—— Microsoft 365 服务全面接入 AI 功能。

    你可能不是谷歌办公套件的用户,但应该没有人没有使用过微软的Office全家桶。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起,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这一次,微软给他们都加上了一个全新AI Copilot功能。

    或许你还记得当年的Office回形针小助手吗?今天这个Copilot就可以简单理解成为它的AI究极进化版。

    有了Copilot功能,你将可以在Office所有的应用程序中快速启动它,来让它协助你进行创作、编辑、分析。

    比如,在文档中,你通过简单给Copilot描述一个需求,再选择要生成的文件类型,可以是笔记、可以是一篇Word文档,它就能结合你的要求在几秒钟之内自动帮你整理出你要的文件,大大节省了你从零到一去构思、编写的过程。

    文档功能中的AI助手,图片来自于微软

    在PPT中,你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字,提出你要几页幻灯片、关于什么主题、目的是用于什么,Copilot就立马可以帮你创建一个完整的跟场景适配的演示文件,甚至包括图片、音频。

    PPT中的AI,图片来自于微软

    在Excel中,你只需要导入原始数据,就能让AI助手来帮你用几句话分析出这个数据集的特点,自动生成分析图表。在此基础上,你还能够用文字下命令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编辑,而无需你再去找一个个公式和函数了。

    Excel中的AI,图片来自于微软

    除了提供创意之外,微软认为此次Copoilt最重大的意义是在于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日常不必要的工作时间浪费。

    比如Copolit可以帮你快速起草邮件进行回复,可以把过去要花几个小时清理邮箱的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可以在会议中帮你快速总结关键的讨论要点——包括谁说了什么、大家形成了什么共识或者还有哪些分歧点、甚至可以基于大家的讨论来提出建议,不用你会后再去反复回溯整理。

    除了面向个人用户之外,微软还官宣了推出了企业级的AI助手功能。 此次,Copilot为企业用户创建了全新的知识模型,Business Chat将能够横跨一个企业的所有业务数据和应用程序工作,并基于整体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快速分析、修正和完善。

    微软表示,Copilot 不仅仅是嵌入到 Microsoft 365 中的ChatGPT,它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处理和编排引擎,将有来自Microsoft Graph、GPT-4等模型的支持。

    其运转流程大致是:用户在输入指令后,Copilot 将该指令信息发送到 Microsoft Graph 进行上下文检索和修正提升,然后将修正后的信息发送到 GPT-4 大型语言模型,然后将回复返回到 Microsoft Graph 进行安全和合规性检查,最后再将回复返回到 Microsoft 365 应用。

    微软的Copilot元转系统,图片来自微软

    分析认为,此次微软给助手取名Copilot可能也是想给旗下产品打造一个 “Copilot宇宙” 。早在2021年旗下的Github就上线了Copilot功能,而此次Copilot功能也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升级和扩展。

    微软表示, 目前正在小规模客户中测试 Microsoft 365 Copilot功能,预计将在几个月内向用户发布Copilot的预览版,以及更多关于服务定价的信息。

    二、谷歌终于迈出AIGC应用一大步,旗下办公工具全面更新 微软今天产品可以说是招招都攻向谷歌。因为就在本周二,谷歌刚刚宣布了旗下办公套件的全面AI升级以及PaLM模型的开放。

    但来自GPT-4和OfficeAI Copilot的双重夹击,让谷歌这一重磅更新几乎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此次谷歌更新的功能跟微软今天的Copolit、Notion AI的模式基本相似,主要是能够帮助用户内容创作的自动生成、归纳、改写、拓展等,也用AI直接生成图像、音频、幻灯片等。

    更重要的是,谷歌的这些服务将能够流畅地贯穿于整个谷歌的Workspace工作流之中。

    比如当你在回复Gmail邮件时,你可以通过AI来帮你撰写内容,接着再让AI选取邮件中提到的一些要点在Google Doc里生成文档或表格,然后从Doc文档中选取一段自动生成Slides,接着跟团队在Google Meet上进行演示时再让AI直接帮你梳理出会议要点,最后整理成会议纪要供你之后回顾和修改,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总体来看,此次谷歌的AI办公工具升级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用户起草、回复、总结 Gmail 并确定工作优先级 在Google Docs 中集成头脑风暴、自动内容生、校对、修正重写等AI功能 在Google Slides中通过关键词来自动帮助用户生成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并能提供各种不同幻灯片创意选择 在Google Sheets中集成自动整理表格、公式生成和上下文分类,以及基于原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在 Google Meet 中提供新的AI背景生成、笔记记录、总结等功能 在所有功能中启用AI对话助手(类似于ChatGPT),让用户能够通过提问和描述的方式来快速生成内容 虽然正面遭遇微软Office,但对于谷歌遍布全球的40多亿用户来说,这些更新无疑将大大改变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AI功能在Gmail、Doc等产品的上线,其他有类似功能的AI公司可能也很难能从谷歌这里抢走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跟上次Bard一样,谷歌这次在开放功能上依然谨慎。在这些新功能中,只有 新版Docs 和 Gmail 将在本月向小部分美国用户开放,其他功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线,目前还没有具体说明时间。

    此外,跟OpenAI之前开放API一样,谷歌此次还宣布了将向开发人员推出自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之一的PaLM的API,表示将帮助企业“从简单的自然语言提示中生成文本、图像、代码、视频、音频等。”同时,还将在 Vertex AI 平台中扩大对生成 AI 的支持,来帮助企业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

    三、巨头打架,用户狂喜 巨头们在生产力工具上越战越酣,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目前这些AI助手的运行成本并不低。 按照Open AI公布的GPT-4的API费用表,为每输入1000个字符(约合750个单词),价格为0.03美元,每生成1000个字符,价格为0.06美元。 也就是说用户每问一次,成本超不多就是1毛钱。

    此前有分析计算显示,如果按1月平均每天约1300万访客使用ChatGPT来计算,至少需要3万多片英伟达A100GPU,初始投入成本约为8亿美元,电费每天都至少要花5万美元左右。

    GPT-4和ChatGPT的API费用

    但由于最近巨头们都测试和市场抢占初期,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各家都会先采取烧钱拿客户的模式,并且会敞开大门来让用户帮助完善测试和加强训练。

    除了在生产力软件领域的谷歌、微软、Notion之外,包括Meta、苹果、亚马逊等各个社交、消费类的其他公司也都已经透露要大力押注AI的信息,并都在快马加鞭的推进产品的研发和推出。

    在今天的发布会中,微软表示随着AI Copilot的上线, 未来人们与AI合作工作的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那些能更快更好的去使用AI工具的人将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主动权。

    学会拥抱即将到来的AI时代,似乎已经是每个打工人未来的必修课。

    作者:Juny;编辑:VickyXiao

    来源公众号: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从科技到文化,从深度到段子,硅星人为你讲述关于硅谷的一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品玩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刚刚,GPT-4 让微软 Office 迎来自己的「iPhone 时刻」

    设计动态 2023-03-17
    就在昨晚,大部分人的工作方式都被微软彻底颠覆了。 在微软刚举办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 发布会上,微软正式把 OpenAI 的 GPT-4 模型装进了 Office 套件,推出了全新的 AI 功能 Copilot(副驾驶)。 在此之前,我

    3月16日晚,微软正式宣布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在民航中是副驾驶的意思,虽然中文名暂未公布,但其实可以理解为AI助理,或者Office版的ChatGPT。你可以通过文字命令和互动的方式,让Copilot帮你润色Word文档、分析Excel表格、快速生成PPT幻灯片、写一份Outlook工作周报等。也许在不久后的未来,Copilot 将改变人们与 AI 彼此之间的交互方式。

    就在昨晚,大部分人的工作方式都被微软彻底颠覆了。

    在微软刚举办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 发布会上,微软正式把 OpenAI 的 GPT-4 模型装进了 Office 套件,推出了全新的 AI 功能 Copilot(副驾驶)。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见识过 GPT-4 模型的实力,但如果要把工作上的 PPT、Word、Excel 文档都丢给它,它真的处理得过来吗?

    简单总结一下:今后如果「精通 Office 套件」还是你简历上最亮眼的技能,那么你很大概率会找不到工作。

    在发布会开始时,微软副总裁 Jared Spataro 放下了一句狠话:

    一百年后,我们将会回顾这一刻,并说,「那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开始。」

    看过微软的演示后,我感觉微软是认真的。

    Copilot,请多指教 我还记着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托尼与贾维斯聊天为机甲选定颜色时的惊讶和羡慕,如今我们终于也能拥有自己的贾维斯,它就是 Copilot。

    一句话看懂 Copilot:

    在 Word 中,它可以与我们一同编辑、总结、创作; 在 PowerPoint 中,它可以将一句话想法转化为演示文稿; 在 Excel 中,它可以分析趋势、实现数据可视化; 在 Outlook 中,它可以管理收件箱; 在会议中,它可以随时整理会议摘要、确定目标; 在开发中,它可以简化开发进程; 在商务沟通中,它可以总结聊天、撰写邮件、甚至编写计划。 Word:打草稿、写方案,一个指令全搞定 Microsoft 365 Copilot 集成在了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 Word、Excel、PowerPoint 中,它会帮你处理所有琐事,而你只需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中。

    先用大家每天都要接触的 Word 举例。

    过去你要熬夜通宵赶的论文作业、策划方案、法律合同,现在只要给 Copilot 下个指令,就能写好。

    这里可不是拿 AI 写套话糊弄人,Copilot 调用的是你在 OneDirve 上储存的文件资料,完全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写出你所需要的合适的内容。

    例如,你可以让 Copilot 根据准备好的论文材料和科研数据起草一份两页的开题报告,或者用这个季度的销售数据做个季度总结。

    对 Copilot 写的内容不满意,也可以让它写得更专业、激情或者悠闲的语气重新改写,或者写得更长、更短。

    这些效果并不需要你复制粘贴、修改格式,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像聊天一样往 Copilot 里输入指令,接下来,一份在过去要用无数头发才写成的文档就这么简单地完成了。

    Excel:告别函数,可视化只需一句话 如果你工作经常要和 Excel 打交道,又总是记不住函数、学不会可视化图表,Copilot 也能帮大忙。

    插入表格、调整格式、引入函数,这些都只是 Copilot 的基础功能。

    看不出数据之间的联系,直接一句话让 Copilot 帮你分析三个关键的趋势。

    季度销售一直往下跌却找不到原因,Copilot 直接为你生成可视化的图表,帮助你分析可能影响的变量变化。

    你还可以让 Copilot 帮你模拟当前表格增长率,看看未来对你的毛利率造成什么影响。

    实习生听不懂的需求,统统交给 Copilot。

    PowerPoint:成熟的软件会自己做 PPT 如果你的简历中一直写着「精通 PowerPoint」,却总是在工作中因一篇需要第二天提交的 PPT 加班,现在也不用担心,因为 Office 已经长大了,它学会自己做 PPT 了。

    做一份 PPT 要多久?输入你需要演示的信息、想要的风格,点击生成,一份排版精美、动画丰富的 PPT 就诞生了。

    Copilot 甚至可以为演示文稿提供注释。如果对动画效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告诉 Copilot,让它对应调整布局(比如让图片左对齐)、设定动画时间。

    Copilot 有一个功能让我着实感动,那就是用 Word 文档转为演示文稿。

    当你的老板将一篇演讲稿交给你,让你在 2 小时内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用于开会。不要慌张,只需打开 PowerPoint,将这篇 Word 文档发送给 Copilot,告诉它「根据 Word 文档创建 10 页幻灯片,并包括工作文件夹里的图片」。

    接下来,你就会拥有一份精美的演示文稿,和一个半小时的摸鱼时间。

    唯一的担心就是,如果老板也知道了这个功能,或许也就不需要你了。

    Outlook:能写又能看的专属秘书 相信对很多打工人来说,写邮件、回复邮件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繁琐的礼节性语句让交流信息变得异常复杂,降低了沟通的效率。

    使用 Copilot 撰写邮件,你就可以把这些琐事丢给它,把时间放到更重要的信息沟通上。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写一封邮件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聚会,你就可以告诉 Copiot 需求,它不仅可以帮你写好邀请邮件,还能根据你的历史邮件,找到你们约定好的地点,并添加到邀请函中。

    除了写邮件,Copilot 还可以帮你总结你错过的邮件,帮你标记出所有值得注意的重要项目。

    什么,你觉着写出来的邮件又长又枯燥?

    不用担心,这同样是按下鼠标的事。像行文的语气、内容的长短,都可以通过 Copilot 调整。

    Teams:欢迎团队新成员 除了个人工作,Copilot 在团队协作中同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或许你也拥有一天开两个会,一个会开半天,到了下班连日报都不知道怎么写的经历。拥有 Copilot 的 Teams 可以帮你和你的同事们提高开会效率。

    在会议中,它就是一个出色的会议助理,组织关键讨论要点、总结会议结论,随时引导会议进程。甚至在会议结束后,根据今天的会议讨论内容,帮助团队制定下一次会议的日程及参会人员。

    如果你日理万机,忘记了即将要参加的会议重点,也可以问问 Copilot,让它告诉你会议中提出了哪些关键,产生了哪些分歧,并让它提供解决方案及建议的步骤。

    基于 Copilot,微软还公布了一个全新功能:Business Chat(商务聊天)。融入在 Microsoft 365 以及 Windows 中的日历、邮箱、文档、联系人等软件中,你可以通过「告诉我的团队,我们该如何更新产品策略」等语言提示,让 Business Chat 协助团队更新会议、邮件等工作状态。

    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个人的工作 看完整场发布会,我的第一感受是:属于 AI 的 iPhone 时刻终于要来了。

    Copilot 就是 AI 行业一直在等待的超级应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将人们从不断重复的苦差事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高级的创作性工作。

    更重要的是,你不再需要关心背后的人工智能有多聪明、语言模型的规模有多大,你只需要打开 Office,然后告诉它你的想法——就像在触摸屏上滑动手指一样自然。

    一个新的数字生产时代已经来临。有了 Copilot 的加持,Word 更具创造力,Excel 更具分析性,PowerPoint 更具表现力,Outlook 更具生产力,Teams 更具协同性。

    而你的灵感,则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 Copilot 呢?

    目前微软正在与包括 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内的 20 家公司一起测试 Microsoft 365 Copilot,在未来几个月中将持续分享关于 Copilot 的信息,包括功能细节以及定价等。

    可以肯定的是,Copilot 将会改变了人们与 AI 彼此之间的交互方式,人们可以借此专注于自己更擅长的工作,或者迅速掌握新的技能,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在此之前,请不要掉队。

    来源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连接热爱,创造不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爱范儿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Microsoft 官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