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心网红骗老人、手机数据难删除……315揭露这些科技“天坑”!

    设计动态 2023-03-16
    2023年的315晚会如约而至,作为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大会,315晚会总是能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比如脚踩的酸菜、盗取信息的WiFi万能钥匙等,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让许多网友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不过,往好处想,在315晚会上曝光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今年315晚会如期而至,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总能带给我们许多的 “惊喜”,晚会上曝光的问题都会得到整治,今年的315晚会都曝光了哪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盘点,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的315晚会如约而至,作为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大会,315晚会总是能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比如脚踩的酸菜、盗取信息的WiFi万能钥匙等,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让许多网友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不过,往好处想,在315晚会上曝光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得到大力度的整治,比如被曝光的WiFi万能钥匙盗取个人信息问题,很快就被各大应用市场下架,虽然无法彻底解决类似APP的问题,但是至少让用户不会再轻易下载到这类APP。

    不怕有问题,就怕问题不曝光。今年的315晚会主题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倡导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价值信念。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今年的315晚会都曝光了哪些与我们有关的问题。

    一、直播苦情戏,骗老人不含糊 直播的火爆,已经让许多人都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闲置在家,无所事事的中老年人,直播成为他们日常的主要娱乐项目。不少网友都在网上吐槽,自己的父母迷上直播,经常一看手机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看到晚上两三点,要儿女反复提醒才愿意睡觉。

    利用中老年人对直播的痴迷,不少主播都盯上了这个市场,利用中老年人爱听故事,富有同情心的特点,编造各种煽情故事,吸引流量,打着帮老百姓解决困难、调解矛盾的旗帜,主播与演员演绎出一个个故事,而在故事的最后都往往会突兀地开始推销药物,从可以治疗“小瘤瘤”的神药,到各种包治百病的“压片糖果”,成本价几元的产品往往要价数百元。

    图源:315晚会

    根据315记者的暗访,这些主播都有着一套完整的直播流程,从剧本的撰写到演员招募和培训,都有专人负责,主播与供应“神药”的企业直接合作,一套99元的“神药”生产成本仅1.2元,主播则拿走80元的利润。面对记者的询问,生产商直言:“少说卖出去一两千万盒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早前,小雷就已经报道过类似的直播骗局,许多主播打着扶贫、献爱心的名号,编织各种“悲剧”,骗取网友的爱心捐款和捐赠品,同时还在直播间兜售各种产品牟取暴利,利用网友的爱心盈利,令人不齿。

    如果你的家中有沉迷于直播、短视频的长辈,最好让他们看一遍315晚会的相关视频,提前打个预防针,降低受骗的可能。

    二、千万水军,召之即来? 水军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在315晚会记者的暗访中,我们总算是见到水军团队是如何运作的。通过特别布设的网络环境,只需要一台终端就可以控制数百乃至数万台手机,同时利用物联卡等可以批量申请的号卡大量注册短视频、社交平台的账号。

    通过对大量终端的控制,水军团队可以轻松在直播间中营造出高人气的假象,不仅可以让数千个“虚假观众”分批次进入直播间,而且可以依照一定的规律自动回复和点赞主播,诱导真实观众下单。

    图源:315晚会

    除了烘托直播间气氛,诱导下单等行为,水军还可以批量进入竞争对手的直播间,通过批量举报的方式让对手直播间下线或封禁,利用恶性竞争打击对手。

    水军问题越发严重,也使得互联网的环境越发恶劣,批量带节奏或引导舆论的做法,势必会导致互联网的正常秩序遭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侵犯普通网友的利益。在短视频和直播火爆的当下,水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大力度整改的时候了。

    三、警惕短信链接,短短几步人财两空 电信诈骗一直是近几年315的热门话题,今年不出意外也同样上场,利用短信伪装银行等官方发送虚假诈骗信息,诱导用户点击诈骗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你的银行卡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常见的短信诈骗通常都是利用ETC封禁、银行卡冻结等名号,让用户慌乱之下忽略了网页的正规性,进而套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除了用链接伪造官方网站,不法分子还会诱导用户下载会议视频软件,实则是一个伪装过的手机屏幕共享APP,点击打开后,用户在手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步到不法分子的手机或电脑上。

    图源:315晚会

    利用各种手段,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松盗取用户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讯录、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之后再通过转账等方式,快速取出受害者的银行卡存款,让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

    面对这些问题,小雷的建议就是不要点击任何短信链接,并且不要在非官方APP之外的任何网站输入你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遇到ETC冻结等短信时,最好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

    五、破解版APP,到底有什么猫腻? 不少人都喜欢在网上追剧,当你要看的电视剧分布在不同的平台时,价格不菲的视频网站会员就让不少人感到肉疼。于是,破解版APP应运而生,这些APP声称可以让用户免费观看各个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只需要轻松点击即可安装使用。

    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是个人信息窃取黑客,在315晚会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中可以看到,工程师安装的几个破解APP,除了正常的APP进程外,还会运行多个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指令,只要用户安装打开,包括设备串码、网络地址等敏感信息在内的数据就会被上传到远端服务器。

    图源:315晚会

    利用这些数据,即使用户后续更换了手机、手机号,依然可以被不法分子追踪并进行定点投送,如广告、诈骗短信、诈骗电话、骚扰电话等,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追踪用户,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破解版APP的隐患十分严重,小雷建议大家最好远离破解APP,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六、恢复出厂设置,数据就安全了? 你的闲置手机会如何处理?对此,不少人的回答或许都是:“卖掉吧,多少能回点血”。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二手手机的交易量一直很高,也是热门的二手产品之一,不少人在出售二手手机之前都会选择还原出厂设置,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但是还原出厂设置后的手机数据,又是否真的被清除了呢?

    在315晚会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中,工程师做了一系列的测试,首先是简单的数据删除,在手机相册、回收站中被彻底删除的照片,其实只需要运行几个指令就可以轻松恢复。

    同样的,U盘、移动硬盘等数据存储工具都有这个问题,简单的删除并不能完全抹去数据的痕迹,通过特定指令或特殊软件,第三方可以轻松恢复你的数据,窃取其中的个人隐私和数据。

    图源:315晚会

    从测试结果来看,想要完全删除数据并且让数据无法被轻松恢复,手机必须在还原出厂设置的时候将所有数据勾选上,让底层系统对存储硬盘进行彻底的数据抹除操作。而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则需要将“快速格式化”关闭,完全格式化硬盘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最后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于数据安全防护的了解十分有限,而层出不穷的骗局和非法手段,则会让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数据来损害我们的财产安全。

    对于网络参与者而言,想要防范电信诈骗、数据窃取,首先要从个人做起,不点击可疑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安装非法来源的APP,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希望国家可以加大力度,打击非法产业,为我们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TSknight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315晚,直播带货彻夜难眠

    设计动态 2023-03-16
    又是一年315。 无论从提振当前消费信心,还是保障消费者利益上,今年315都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具体到互联网领域,本届315重点关注了“直播苦情系剧本”、“免费评书机”、“网络水军”等问题,指向直播带货行业,尤其是保障中老年消费者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31

    这篇文章从本届315出发,列举了互联网领域收割老年人的苦情戏直播、免费的免费硬件、混沌的直播间水军、信息安全漏洞等行业乱象,对互联网企业整改给予希望。一起来看看吧。

    又是一年315。

    无论从提振当前消费信心,还是保障消费者利益上,今年315都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具体到互联网领域,本届315重点关注了“直播苦情系剧本”、“免费评书机”、“网络水军”等问题,指向直播带货行业,尤其是保障中老年消费者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315并没有直接点名大企业,而是模糊了平台名称,更多针对行业乱象。

    未被涉及到的互联网企业喜滋滋洗洗睡,被涉及到的互联网企业虽未被直接点名,但也知道说的是自己,已经在抓紧整改了!

    01 苦情戏直播,收割老年人 别再让爹妈的血汗钱被“苦情戏”博主骗走了!

    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在直播平台上通过一场场波澜起伏、狗血离谱的虚假剧情,骗取老年人同情和信任,割老年人韭菜的骗局。

    报道称,这些博主通常会通过解决纠纷、婆媳斗争、替老百姓办事的方式,在编写剧本、演员演绎后,再适时地卖出药品及其他产品。

    比如,一位叫做@小张说事 的博主就在自己的直播间与视频中称,自己对亲姐姐和亲姐夫大义灭亲将二人送入了监狱,姐姐的婆婆在得知此事后来自家闹事。在一次直播中,这位“婆婆”装作收废品的人来@小张说事 的家抢走了一盒东西,而随后便有不知从哪来的自称为肿瘤医生的人表示,这盒东西是治肿瘤的特效药。借此,@小张说事 将这盒“特效药”从“婆婆”手中抢来,并理成章地开始带货这些“特效药”。

    “爹妈们,全都给我拍!”他在直播间里说着,很多不知真相的老年人就被他带着,匆忙下了单。

    315也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产品在外包装上标明为“压片糖果”、“固体饮料”,与宣传中的“特效药”并不相符。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与“苦情戏”博主合作过一两年的供应商表示:“基本上我这有什么新的产品他们就带什么,出货99元10盒的产品,主播能挣到80元。”

    其中的利益,不言而喻。

    还有一位自称出演过这些荒诞剧情直播的演员称,这些故事全部都有剧本,剧本上会要求演员们何时骂人,何时卖惨,再把合适的产品放到合适的剧情中,甚至为了老年人的博取信任,还会搭建像是医院这样的场景。

    事实上,这些靠着苦情的戏码赚取流量和金钱的博主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用户都分享过爸妈受骗后买了不少字画玉镯、黄金神药,而事实上稍加仔细便能发现,这些产品多半是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在很多用户的描述中,老年人对这些博主深信不疑,并且极度沉迷,这让作为子女的他们感到既生气又担心。

    截止发稿前,AI蓝媒汇获悉,在央视315晚会中曝光的账号@高冷 、@小张说事 已在相关平台上无法搜到。

    而这些面对镜头演技夸张、声嘶力竭的直播,打着解决纠纷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地割老年人的韭菜。他们的嘴里一口一句爹妈,心里却想着是屏幕前“爹妈”的钱袋子。在这些连续不断的苦情戏中,他们收割了流量,也骗取了老年人的信任。

    如何让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收获快乐、健康的晚年生活,这对于互联网直播平台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02 免费硬件的坑人陷阱 2023年315晚会上,揭示了免费评书机内,暗藏的天价神药骗局。

    “免费评书机”是一种免费发放给老人的收音机。每台机器内置一条时长达4小时以上音频,内容为一些知名专家、药品研发人介绍药品的功能功效,以及患者的真诚感谢——不少老人一年能免费收到上百个装着这样机器的包裹。他们通过音频中的购买渠道买药品,而出售价格是电商平台的数倍,药品说明书上并没有“收音机”里提到的治疗功效。

    315记者对音频中的专家进行身份核实,发现从专家名字到供职机构,都是子虚乌有。

    近年来不少药品销售商都是通过免费赠送评书机的方式,专门向老人推销药品的。315记者联系到了两家设备生产厂家。对方告诉记者,这种机器叫“评书机”,而机器出厂价只要10元钱左右,虽然是免费赠送,实际是药品销售商撒向老人的诱饵——至于音频内容具体是什么,他们毫不在意。

    2022年7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曾成功打掉一个通过免费赠送评书机的方式,向老年人高价推销保健品的诈骗团伙。犯罪团伙的个人信息主要来源就是同行之间的买卖,来获取大量的这些老年人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他们的后台的数据服务器里面查获了大约有100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近年来各地警方也破获多起类似案件,镇江市公安局金口分局破获一起同样利用评书机向老人进行诈骗的案件,诈骗团伙将价格低至几元的普通食品,以最高200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受害老人数量多达600多名。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破获同类诈骗案件诈骗团伙,将价值几十元的产品通过评书机以上千元的价格向老人销售。

    在315记者的调查中,这些老人被评书机里的虚假广告所蒙骗,号称是免费的评书机,成为了实施诈骗的工具,不光骗走了老人的钱财,更会误导他们,甚至会耽误正常的治疗。

    03 混沌的直播间水军 眼见为实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你在直播间看到的,听到的,甚至在游戏里匹配到的,都未必是和你相同的看客,相同的玩家。

    他们可能,他们很可能只是一组又一组网络水军,一台又一台刷单机器。

    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多个专门从事网络直播(包括不仅限于直播带货、网络游戏等)流量生意的不法商家。

    这些商家利用技术手段,在一个“车间”中排布几十甚至上百台手机,这些能在同一时段内接入任何有流量需求、热度需求的直播间伪造人气,伪造讨论热度甚至伪造游戏活跃玩家,给用户营造一种虚假的热闹氛围,从而诱导用户进行实打实的买卖或充值。

    据这些不法商家描述,这些明目张胆售卖的刷单行为,除了为客户带来正向的流量外,还可以通过恶意举报等方式攻击直播平台的任何竞争对手。

    很多看似热闹的直播,如达人专场等,实际上的直播间观众近乎都先由水军堆叠而成:首先,主播通过这些水军机构购得虚假的流量,如观看人数、互动量、热度等等,并通过技术手段绕过平台的水军监测机制,让自己的直播间冲到直播平台热度榜单的前排,进而骗取平台的进一步推流和用户的好感,在扰乱直播平台内容秩序的同时也恶化了平台的直播质量。

    这些水军商家直言不讳的表示,这些流量都是明码标价,且需求量非常大。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头部主播甚至已经不再满足于第三方的水军机构,而是投入巨额资金自己建立庞大的水军机房,以便长期稳定的利用水军牟利,不正当竞争。

    在公安机关开展的“净网2022”专项行动中,截至2022年12月底,警方已侦办相关案件8.3万起,而其中有550余起涉及“网络水军”,在行动中关闭的“网络水军”账号已达537万个。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到净网行动,相关机构正在茫茫的信息流中甄别着水军、刷单、恶意举报这列不该存在的混沌,直播是内容也是生意,理应有一片清朗的空间。

    04 信息安全,仍有不少漏洞 此外本次315晚会,同样重点关注了信息安全问题。

    包括“云会议屏幕共享被不发分子利用”、“电子产品个人信息保护”,还有破解版APP引发的信息泄露等问题。

    其中在“电子产品个人信息保护”中,315实测发现部分手机删除信息不干净,并且恢复出厂设置时,部分手机并不默认格式化手机存储文件,需要手动勾选,从而导致消费者依旧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整体来看,本届315重点照顾了直播带货行业,尤其是针对老年消费者的消费陷阱。

    移动互联网下沉趋势明显,再加上直播带货行业火热,产生了不少乱象,需要引发各界警惕。

    大戏已经落幕,接下来就看平台、行业如何规范发展了。

    来源公众号:AI蓝媒汇(ID:lanmeih001),知名AI、互联网产业报道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蓝媒汇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设计动态 2023-03-16
    新一轮防手机沉迷的背后,是娱乐APP的焦虑。 沉迷短视频正在走向低龄化。 上个周末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我和他们夫妻聊了两个小时,他们家10岁的小朋友就在旁边刷手机刷了两个小时,听声音一会是直播、一会是搞笑短视频。 直到我要走,他妈妈才拿过他的手机说:“客人要

    大人们在聊天,小孩在刷短视频;大人在干活,小孩在刷短视频;不让玩游戏,小孩去刷短视频……随着短视频APP的盛行,以上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本文作者提出“短视频需要防沉迷吗”这一话题,并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新一轮防手机沉迷的背后,是娱乐APP的焦虑。

    沉迷短视频正在走向低龄化。

    上个周末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我和他们夫妻聊了两个小时,他们家10岁的小朋友就在旁边刷手机刷了两个小时,听声音一会是直播、一会是搞笑短视频。

    直到我要走,他妈妈才拿过他的手机说:“客人要走了,手机也舍不得放下,你啥时候才能放下手机认认真真读读书。”

    今天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建议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底下的神回复获得高赞, “无所谓,反正短视频会出手” 。

    生活在城里的小孩还能有家长约束,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而 农村的留守儿童 ,因为家长长期不在身边 ,对于短视频的沉迷则更严重 。

    过去几十年,留守儿童的娱乐方式是相当匮乏的,但唯一的不同是,现在有智能手机,也有了游戏与短视频。

    随着智能手机加快普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控”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手机也完完全全代替了跳房子、丢沙包、拍洋画、捉迷藏等“传统”的娱乐活动。

    最近,一份题为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 的调研登上热搜。

    调研指出,玩手机时间增多、触网年龄提前的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正“愈演愈烈”,甚至有学生因玩手机,五天五夜不睡觉,对其精神与身体带来严重伤害。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始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 未成年的短视频防沉迷进入监管时间 。

    在许多成年人也产生对手机依赖的背景下,更何况是心智不定、三观未成型的未成年人呢?

    一、互联网“成瘾”的时代 武汉大学《田野来风》课题组 针对留守儿童做了调查。

    在调查当中发现,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的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1/3的用来玩手机游戏。

    很显然, 大多数长辈将手机当作“电子保姆” ,缺乏对孙辈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

    很多老师也反映,班级里边孩子沉迷手机已经逐渐形成了风气,不少孩子扎堆成群的玩游戏,玩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起床之后继续玩。

    课题组甚至发现,某种程度上短视频也是留守儿童释缓孤独感和压力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沉迷与解压是两种概念。

    在自控力有限的背景下,沉迷于短视频现象一直存在。

    网络宣传的娱乐化价值观念,更是潜移默化影响着儿童的“三观”。

    一些互联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开发青少年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通过填写成年人的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绕过这些限制。

    未成年人“三观”尚未形成,众多APP所包含的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同样存在影响。

    可以说,是网络就少不了鱼龙混杂的娱乐内容。

    例如一些手机游戏所包含的暴力色彩,即便应用厂商从聊天文字中限制了用语不文明的问题,但在直播的过程中仍然无法避免。

    一些短视频有软se情等不良内容,也会对留守儿童带来严重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精准的大数据推送下,未成年人所接触到的内容越来越聚焦,对于本就没有太强自制力的未成年来说,沉迷时间也会随之增加。

    对此,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在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一些短视频平台仍然恣意妄为,放任传播低俗、恶搞、荒诞甚至色情、暴力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违规情节严重,社会反映强烈”。

    甚至有家长把未成年推到镜头前拍短视频。

    未成年缺乏认知能力,生理、心理都不成熟,他们对于拍视频、做直播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很可能没人关心。

    二、“按下葫芦浮起瓢” 事实上,在长达多年对各种短视频低俗内容打击下,该类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根据每日甘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已约谈涉低俗主播509人,行政处罚87人,刑事打击30人,封禁账号53个。

    更关键的是,靖远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根据掌握的线索,扩线侦查,对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引流方式,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有偿售卖不健康视频的10名网民进行立案侦查。

    而这些都意味着, 短视频在低俗不良内容的审核上存在不足的表现。

    此外,根据网民评论分布图看,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漏洞百出。近四成网民对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表示不满,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

    图源:文旅中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 《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 近4000个有效样本中,只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在这些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被家长、老师要求使用的只占33.3%。

    而在短视频擦边类不良内容审核不足之外,还有未成年对不良视频和热梗模仿的问题存在。

    比方说一些没有营养的短视频,为了流量和赚钱,它们难免会灌输一些不好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沉迷于手机的留守儿童们。

    有数据显示,51.%的网红粉丝,年龄在18岁以下。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网红粉丝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

    像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软件,部分博主、网红似乎不用上班一样,天天吃喝玩乐。这不仅会对村里的留守儿童造成一个心理落差,甚至模仿起来,走向极端。

    最明显的是,虽然APP直播已经限制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直播,但 拍模仿视频,为了做大网红而整容的未成年绝不在少数。

    00后网红周楚娜就是其中之一,周楚娜出生于2004年,如今还只有19岁。在与其他同龄人相对比,她却有接近4年的整容史。

    更危险的是,由于低成本违法,部分未成年为了拍摄视频,开始漠视法规。

    2022年4月8日,广西钦州,警方接网友举报,称一未成年网红无证驾驶拍视频炫耀。民警核查后发现情况属实,对其罚款1500元,同时对她进行了安全教育。

    未成年拍摄的不良短视频,会吸引同龄未成年人进行观看。同样的,对于未成年人“粉什么”“怎么粉”就成为关键,也需要APP厂商加强审核。

    很显然, 在解决未成年手机防沉迷的问题上,需要众多娱乐APP出一份力。

    当然,对于未成年手机防沉迷,除了需要APP厂商更主动完善内容审核、使用时长限制问题以外,在留守儿童手机成瘾这一新问题的背后,同样存在家长对儿女陪伴、教导等方面缺失的问题。

    三、未成年不需要电子保姆 防沉迷确实有必要,但 怎么定义“短视频”呢?

    抖音、快手、B站、微博、小红书外,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也有短视频分区,甚至购物的淘宝、社交的微信、QQ等都有短视频。短视频既然无处不在,监管自然很困难。

    从问题的根源上找解决方法才能更有效。

    据《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调查显示,49.3%的留守儿童使用的是长辈的手机,为了让儿童不打扰自己,让手机当保姆十分常见。

    根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抚养,另有36万儿童无人监护。

    说到底,留守儿童缺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教育。特别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尤其缺长期陪伴互动。

    因为“ 与人互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 。老人能提供的互动比较有限(质量一般也不高,太偏指令),最好是父母,有指令也有亲密关系。

    但父母更多是迫于生活,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但有一说一,现代社会的幼儿培养成本高,不仅仅是真金白银的教育成本,也有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成本。

    大人忙农活或者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又没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加之老年人不懂得如何与小孩进行交流,而小孩看到了不健康的内容他们也不知道或者不会教育。

    事实上,不仅是农村儿童,城市儿童和成年人也有沉迷手机的现象。

    除了短视频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类型app、线上课程通过手机来教授,这也使得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会影响视力、身体、智力的发展。

    将众多原因综合起来看,在未成年儿童手机沉迷问题上,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的问题上,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

    参考资料:

    每日甘肃:甘肃网警约谈涉低俗主播509人,行政处罚87人,刑事打击30人

    科技好兄der:手机又背锅?村里儿童沉迷手机,其实更多的是这个原因

    郑春风:乡村家庭、儿童手机实践与父母媒介干预困境

    中国网文创:文化观察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现象普遍,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作者:永遇乐;编辑:杨 武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直播间的“儿子们”,坑走我爸15万

    设计动态 2023-03-16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银发人群的消费问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苦情戏直播坑害老年人、免费评书机暗藏天价药骗局,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 苦情戏直播抓住了老年人的眼球,骗取了父母的感情,还掏空了他们的钱包。很多人不知道,锄强扶弱、调解纠纷的曲折离奇故事背后,竟然是专门

    2023年的3·15晚会已经落下帷幕,其中,有关银发人群的消费问题就被摆上了台面,比如“苦情戏直播”这一形式就通过博取老年人的感情,趁机“打劫”老年人的荷包,主播、平台、供货商可能皆能得利,而最终受伤的,还是屏幕前的老年人。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银发人群的消费问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苦情戏直播坑害老年人、免费评书机暗藏天价药骗局,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

    苦情戏直播抓住了老年人的眼球,骗取了父母的感情,还掏空了他们的钱包。很多人不知道,锄强扶弱、调解纠纷的曲折离奇故事背后,竟然是专门的团队雇人写剧本、搭建场景、找人演戏配合。这样操作目的是在合适的时机植入保健品、古董文玩出售,主播们打着正能量的口号,收割了一茬又一茬老年人。

    退休后长时间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极易被带入到一些剧情里。比如有的老人关注的是惩恶扬善的正能量主播,认为买东西是为了帮助“好人”,亏死“坏人”;有的父母心肠软,被主播营造的一些悲惨故事打动,用疯狂买买买来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父母沉迷,背后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主播套路深。除了在剧本、场景上下功夫,还有主播专门“攻心”,称呼老人为“老爸老妈”,行为“礼貌懂事”,甚至私下一对一维护关系,满口奉承和吉祥话术,父母被一顶一顶高帽戴着,美滋滋地就把钱付了。

    最后,暴利产品一售而空,主播拿走近70%的利润,供货商分到约20%的收益,短视频平台亦有不低的抽佣,受伤的只有家里堆满“三无”产品、仿冒古董的老年人。

    一、两年花费15万,老年人沉迷演戏直播间 61岁的国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退休干部,早些年就喜欢收藏文玩字画,退休后,他迷上了情感直播。我们所认为的演戏式直播和铺垫后的卖货,在父母眼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国强表示,“我关注的都是正能量主播,有10来个。他们长期帮助人调解纠纷,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惩治坏人。”

    在他看来,“社会上有些现象不是那么好,老百姓出问题没人帮处理,这些正能量主播在帮大家处理问题。 他们不是为了卖货,是处理坏人的货,帮受害人筹集资金,而且东西都是正规品牌的好产品 。”国强对深燃说。

    他看直播两三年了, 自称目前已经花了15万元左右 ,买了字画、陶瓷、玉石翡翠、保健品,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并且对这样的直播深信不疑。下图为国强在直播间购买的部分产品,据他介绍, 以下每件单品购入价在500元左右,“市场价过万元” 。

    国强对自己非常自信,“一般人我不会相信,诈骗电话我从来都不接,但我买的这些都是真的,我有社会经验,对古董文玩也有一点了解,以前我还去过拍卖会。再说了,现在都是法治社会,主播都是经过平台认证过的,我们买的东西也都有各种鉴定证书。况且如果有人敢给钱币这类东西造假,那不是掉脑袋的事情吗?”

    当深燃询问买到的东西有没有拿去鉴定时,国强表示,“ 这些肯定是真的,我亲眼看到主播从大户人家的地宫里拿出来的。这么重要的东西,拿出去太危险了,东西我都打算收藏起来,这是财富,我这是投资行为 。”

    小璇最近几年一直在国外,她母亲沉迷一个直播间,主播和小璇妈妈以“儿子”和“老妈”互相称呼。小璇告诉深燃,这个主播的直播间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直播寻找自己的母亲,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坏人阻碍他,中间先找到了妹妹,但妹妹被养父养母,就是所谓的“坏人”虐待。巧的是主播遇到的“坏人”名下都有公司,主播就把他们公司的产品抢过来,低价给直播间的粉丝作为福利,同时作为对“坏人”的惩罚。

    母亲入戏后疯狂到什么程度?“直播间说主播的妹妹被打,住院了,我妈说要飞过去帮人家照顾妹妹。我妈甚至私信跟主播说,要是找到妈妈了,她愿意帮主播照顾妈妈。我妈还要给主播钱,对方没收,她就转为疯狂买直播间的东西。还有一次她要给主播寄东西,对方没有告诉她地址,她就把东西寄到了主播所在地大连的一个同学手里,让主播去取,最后也没有人去拿。”

    小璇算了一下,一年多时间里,母亲在直播间花了5万多块钱,快递盒子堆满屋子,家里变得跟快递驿站似的,买的东西有古董字画、保健品、首饰手表、衣服、日用品等。除了睡觉,小璇母亲几乎一天有十几个小时在看直播。

    除了帮助主播,小璇妈妈买东西 还有一个心理是占便宜,有机会赚钱 。“我妈买的字画,直播间说市价一万多,199元福利价卖给粉丝,她就认为买了转卖能赚钱,囤了不少。有一次我妈花几十块钱买了6桶洗发水,说可以卖给当地的理发店,结果去了一问人家根本不收。”小璇听了哭笑不得。

    父母沉迷苦情戏直播间,恐怕很多人难以想象。小璇此前就找了很多社交平台上曝光主播的案例给母亲看,结果母亲说,“他们说的那些可能是在骗人,但我这个是真的。”甚至在3·15晚会曝光了这样的套路以后,深燃联系的一位长期沉迷这类直播的老年人仍然倔强地表示:“ 我看的直播都是真的,3·15曝光的主播和我关注的主播没关系 。”

    可见,苦情戏直播间对这届老年人的影响有多深。

    二、写剧本、搭病房场景,苦情戏直播套路深 此次3·15晚会提到的账号有:马洪亮、高冷、小张说事、辉哥、君安、二亮二老板、方明快相亲。实际上,这类型直播间数量数不胜数,一旦老年人关注一两个这样的直播间,算法推荐就会源源不断地推给他们。

    平台上,这类直播在抖音、快手、视频号上都有。内容上,这些直播间里常年上演着一出出大戏,有主播寻亲、帮人平事、解救人质、追踪受害者、给粉丝调解家庭纠纷、帮助老公出轨的妻子抓小三,家长里短、鸡飞狗跳,都是父母爱看的题材。

    这类直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 有剧本,演苦情戏的同时植入产品顺势卖货。

    央视3·15报道显示,和和工作室是一家专门运营此类直播的公司,该公司员工坦承,主播说的事都是假的,按剧本演出来的,她本人就多次客串过。“ 我是助播,剧本基本上都是提前编好的,跟着主播讲的去走就行了,让你骂人你就骂人,让你装可怜你就装可怜呗 。”

    这位员工介绍,直播的关键一环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放到合适的剧情里。“想卖哪一个产品,想把它卖爆,就给它铺到剧里面,有的提前一场就铺了,让粉丝觉得你不是在卖货,你在做好事、做善事。”

    为了让编造的剧情演起来更加真实, 该公司甚至搭建了一个与医院病房一样的场景,病床、氧气瓶一应俱全,这样的场景使用率非常高,编造的故事里有了病房里的病人,就可以博取老人的信任与同情。

    从苦情戏转换到带货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惩罚“坏人”,直播间故事中的坏人通常有公司,主播通过各种手段抢到坏人的东西,作为福利低价卖给粉丝,占便宜的同时还能惩罚坏人;另一种是帮助“好人”,如“好人”落难后,主播呼吁粉丝买东西帮助人。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过这样的“苦情戏”背后的产业链,报道提到这些在直播间、短视频里频繁露脸的情感主播、养生专家,很多都是由传媒公司孵化包装出来的,直播背后是一条针对老年粉丝的 从演员包装到视频直播,再到卖货收割的产业链 ,售卖的大多是夸大宣传甚至涉嫌造假的暴利产品。

    除了这些常规套路,还有不少主播的做法非常“高明”,可以说是把“真诚就是最大的套路”这句话用到了极致。

    小璇告诉深燃,母亲关注的寻亲主播,会让直播间的老年人帮他出主意怎么跟坏人斗争,母亲每天给主播发私信出主意,对方两三天回复一次,还特别会阿谀奉承地说: “老妈,你给的建议特别管用,你就是我的军师”、“我很依赖老妈,你不能离开我” ……这种赞美的话让母亲更加沉迷其中。

    主播还跟小璇母亲说, “老妈,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不用买,跟我助理说一声,我送你。” 2023年春节,小璇母亲确实收到过主播寄过来的肉、菜,还有空气净化剂。可以说,在收买人心、博取老年人信任方面,这些主播确实花了心思。

    另外,主播还有团队在辅助维护粉丝。小璇母亲加了主播的粉丝团,还告诉了别人自己的手机号,就有自称是粉丝的人加她微信,讨论直播内容。小璇推测那些人是主播团队的工作人员,因为她注意到,有一段时间没让母亲看直播,那些人就用微信问,“你最近怎么样?”“XX主播最近又更新了,你有没有看?”小璇把对方的微信删掉后不久,这个人换了一个头像,以同样的微信号又来加好友。

    小璇曾用母亲的短视频账号私信主播说,“以后不要再给我妈发私信了,否则我投诉你”,对方回复:“你没有把母亲管好,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还在平台上举报过好多次,有一些直播间举报了一两次被封了,但他们很快会再开一个直播间,有的举报了几次都没成功,系统显示证据不足,举报要提供很多很详细的资料,光看直播也比较难拿到切实的证据。”小璇几乎无计可施。

    除了剧情、维护粉丝的套路,这类直播间卖的产品也有共性, 比如切中老年人心理,市场价高低不一、很难对标,利润率极高,维权难。

    这些主播卖的货一类是保健品,老年人重视健康,最容易进入这类直播的坑里,且保健品是出了名的暴利;第二类是珠宝、玉石、字画、珠串、陶瓷类,这类型东西号称有投资收藏价值,以捡漏为由,也容易吸引老年人,但是仿制品和正品的价值相去甚远,中间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三、背后有多暴利? 演戏式直播背后,谁能拿到最大的利润?

    第一个获益者当然是主播,其次是供货商家,最后还有抽佣的短视频平台。

    此次3·15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个是“小张说事”从演戏转到了卖所谓的肺部“特效药”, 实际上央视记者查看发现,这款产品类型是压片糖果,只是一款普通食品。“小张说事”却以荒诞的故事情节,把一款普通食品宣传成特效药。

    后来央视记者找到了商品背后利哥供应链的负责人尹经理,对方称,利哥供应链主要为主播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公司货架上摆放着几百种产品,大多都是压片糖果、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尹经理坦言,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导写剧本,很多打着调解矛盾、纠纷旗号的直播,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主播获利非常大。

    利哥供应链的王经理还提到:“ 这个东西到我这拿的话是1.2元,这个(产)品卖了大约一两千万盒了。我们是卖99元10盒,给主播佣金开80元,就是说99元里主播要挣80元。 ”

    从上述分成结构中不难看出,因为主播是整个环节中最核心的要素, 拿到的利润也最高,达到了80%,供货商家拿着10%的利润。在此基础上,根据品类不同,主播的利润中可能还有10%左右会被平台抽佣,除去这部分,主播也能拿到约70%的利润 。整个事件中,遭受损失的只有“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老年人。

    父母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主播的套路和直播间长时间熏陶确实给老年人打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而且大部分主播早就想好了账号被封的说辞,那就是“黑粉投诉、仇家报复”,主播也会用备用小号提早让粉丝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窦东徽分析,老年人大多处在“空巢期”,心理上有更强的社会归属需要,直播间营造了一个虚拟空间,“家人”“爸妈”的称呼、同龄相同爱好者聚集形成的氛围,让老年人有了情感的寄托,购买行为成为了一种强化身份认同的“参与凭证”。

    在沉迷这些直播间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是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退休前有正式工作的高知人群。小璇分析, 父母退休后有大把时间、有退休金,有钱有闲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主播钻了很多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子 ,“我这几年都在国外,我妈几乎把主播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点像把母爱错放到那个主播身上了。”还有一个,小璇觉得自己母亲单纯善良,同情心太强,也有点爱占小便宜,也算是其中的原因。

    还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缺乏辨别能力,短视频平台有责任尽到监管义务, 平台监管不严也是这类乱象泛滥的原因之一。“希望以后平台能够严格审核这类假情感、真骗人的直播号,永久封号,并严防相关主播换‘马甲’复出 。”小璇说。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事实上, 这类型演戏式直播带货已经涉及到了虚假宣传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指出,不管什么商业模式,落实产品责任、经营规范、消费者保护都是一样的,如果生产厂家、销售商家、视频平台、主播任何一方涉虚假宣传,违反产品质量法规,欺诈消费者的,或者“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背公序良俗的,都是要依据《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承担赔偿责任或连带责任。

    “应加大对直播售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除了建立黑名单制度外,还需要跨部门监管,对直播营销行业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平台应该要求实名制,避免一个公司、一个个人主播反复重开新号,以新马甲蒙蔽消费者。”李圣说。

    如果在这类直播间发生金额较大的纠纷,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李圣建议:首先和主播、网络平台交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寻求平台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介入,如果金额较大,可以启动诉讼程序维权。

    说到底,要想把老年人真正拉出“苦情戏”带货的泥潭,可能还需要老人自己醒悟。子女能做的就是帮助老年人充实生活,多陪伴聆听老人的诉求,向老年人科普更多互联网知识。

    作者:唐亚,编辑:黎明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315会“剑指”直播电商吗?

    设计动态 2023-03-15
    每年的315对于企业来说,都像是一场大考。去年一场315曝光席卷整个消费市场,不仅老坛酸菜成为众矢之的,直播带货更是难有宁日,维权打假投诉样样不落。今年,抖音一早便开始未雨绸缪,在3月13日,发布了《2022抖音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 报告表示,抖音将

    直播带货这一形式现在已经十分常见,然而在直播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乱象也在过程中滋生,许多用户陷入了维权困境,平台也在直播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应对和解决方案。那么在今年的“315”中,直播带货还会和去年一样“沦陷”吗?

    每年的315对于企业来说,都像是一场大考。去年一场315曝光席卷整个消费市场,不仅老坛酸菜成为众矢之的,直播带货更是难有宁日,维权打假投诉样样不落。今年,抖音一早便开始未雨绸缪,在3月13日,发布了《2022抖音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

    报告表示,抖音将从用户体验、内容生态、商品质量、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等五个维度,全面盘点去年平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举措与成果。抖音如此积极,意料之中,毕竟这几年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抖音本身,风评都有待商榷。

    去年,直播带货在315中沦陷,抖音快手各大主播首当其冲。2021年,凤凰网财经发起消费调查,在网购领域的调查中,抖音以24497票,15.67%的投票占比位居被投诉最多企业榜单头名。

    今年局势是否会逆转还未可知,但直播带货的乱象却依旧层出不穷,已经经不起太多折腾了。

    一、2023年,直播还没跳出维权“重灾区” 直播带货火了几年,几乎就被负面缠身折磨了几年。

    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计受理直播投诉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一类就占到了近八成,较2019年同比增长357.74%。

    到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及《消费者报道》共接获消费者投诉达1094980件,相比2020年投诉量增长3.97%,其中,以直播带货为主的电商平台投诉量最多,占总投诉量的30.3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3%。

    转眼到2023年,直播带货历经曲折,先是头部主播风水轮流转,再是演绎形式五花八门,凉了旧人,红了新人,这个领域的一切都在悄然转变,唯独翻车现象一成不变,这其中深藏着不少根深蒂固的行业症结,很难不耐人寻味。

    首先,直播带货中消费者踩雷究竟该谁来担责?这个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不休。品牌、主播、平台……过多的主体一再让消费者陷入维权泥潭。数据显示,有49.12%的消费者认为平台、主播和商家都应为直播带货行为负责,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而在维权过程中,会有超六成消费者选择找平台维权,四成多消费者选择找销售商家维权,有三成左右消费者选择找主播维权。四分五裂的承责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是制约直播带货行业泥沙俱下,停滞不前的关键所在。

    毕竟上游责体一旦被拆分,下游大概率会被模糊视线,尤其是一些头部主播背后的供应链庞大且复杂。以最近频繁置身风口浪尖的疯狂小杨哥为例,去年11月份,小杨哥直播间的破壁机与绞肉机被打假人王海爆出虚标功率。

    而在此之前,也有消费者向抖音投诉小杨哥带货的金正破壁机,以及赠品包括绞肉机、电火锅、空气炸锅存在虚标功率的问题。但飞瓜数据显示,小杨哥所售破壁机、空气炸锅、电火锅、绞肉机分4个包裹发出,且近30天内在328个账号出现过。

    供应链混乱、主播失声、再加上平台面对尾大不掉的直播生态难以保证面面俱到,总之,尽管直播带货诞生日久,历经一次次的口诛笔伐,依旧没能从蛮荒生长的状态里得到良性进化,更重要是,大部分消费者在这种行业状态下渐渐消磨了维权耐心。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是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投诉,还有23.7%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并没有投诉。原因无他,不过是时间成本在叫嚣。

    如今,直播带货的口碑日渐消耗,连累整个行业的增速也慢慢下降。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就已呈断崖下跌,仅为37%,相比前两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226.2%和121.5%,相差甚远。

    这无疑是个极具危险意味的信号,长路漫漫,可叹直播带货尚在匍匐。

    二、“平台维权”时代到来? 不可否认,抖音的动作比起315要更快一些。除了一则《抖音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外,平台赶在315前夕的布局堪称紧锣密鼓,例如抖音最近出了新规,即便是直播间的赠品也要挂到小黄车,且要写清详细页信息。

    这几年,抖音对315的关注明显增多,此前,抖音还发布过“315测评”话题,浏览量超过十亿。平台开始着力自查自省,这是一个难得且良性的开端,毕竟央视新闻频道新闻曾经指出,直播间线上产品的质量不达标率达到了38.7%,并将矛头直指平台本身。

    也就是说,整个直播带货领域想要正本清源,平台在其中的一举一动都不可小觑。

    更何况,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来看,315之外,以平台自身涌现的维权渠道能够大幅度提高消费者的话语权。抖音、微博、小红书……诸多年轻人活跃的互联网阵地早就成了维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前,三只松鼠、好欢螺、高洁丝、田园主义……不少品牌翻车都在互联网社区平台中被曝光。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有两万多个商家入驻,一度在微博维权内容中被提及的次数排名升至第二,而第一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

    坦白来讲,抖音的维权意识觉醒还算不晚,无论是用户、内容,还是商品、信息甚至是商家的知识产权,平台虽未面面俱到,但也明显大有长进。例如预售机制人人喊打,抖音便提高了预售门槛,将全品类预售发货周期从45天缩短到15天以内。

    能够确认的一点是,2022年,抖音的确为消费者权益做出不少努力。据悉,去年一年,抖音累计抽检6万多件商品,处罚违规商家超2.8万个;全年累计拦截超95万次违规商品发布,封禁超300万件风险商品,将加密发货订单覆盖率提高到了94.59%,加入图片保护系统的商家超过一千家,近5万张图片获得首发认证……林林总总,或许,“平台维权”时代真的要来了。

    但直播带货疯长这几年,平台一时疏忽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得多。以内容为例,整个直播带货领域苦内容低质日久,卖惨、对骂、狗血……这些关键词似乎早已跟行业融为一体,抖音在2021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就重点疗愈内容质量,但时至今日,依旧收效甚微。

    据悉,2021年,抖音全年累计处罚违规创作者97.1万人,其中百万以上粉丝的有8484人,1.1万人被永久关闭电商权限。到2022年,内容风波仍然只增不减,数据统计,去年一年里,抖音累计处罚低质短视频超过3280万条、低质直播仍有1500多万场。

    年年封禁,年年翻红,诚然,直播间里最百看不腻的戏码永远是吵架,有人演绎,就有人上当。平台“吾日三省吾身”固然是整个消费市场的好兆头,但冰冻三尺,远非一日之寒,顽固的病灶之下,平台维权,任重道远。

    三、电商化不能只靠直播带货 2022年,抖音的电商成绩在各方媒体的渲染下愈加斐然。

    据悉,The Information报道,抖音去年电商交易总额达2080亿美元;晚点LatePost报道的数字比The Information还要高,甚至接近抖音的既定目标1.5 万亿元;海豚智库猜测的数据在1.41-1.5万亿元之间……总之,抖音万亿电商的梦想似乎近在咫尺。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未必高兴。

    首先,抖音电商基本全靠直播带货“奶活”,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放眼整个电商行业,尽管直播带货如火如荼,可市场整体仍以货架电商为主,据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淘宝直播、快手、抖音三家 GMV 总和在电商领域占比约为 13.7%,而货架电商为主的传统电商 GMV 占比为 86.3%。

    在淘宝 GMV 总量中,直播电商占比也仅占到1/6到1/8 之间,与这个占比相较,依靠直播带货起家的抖音电商则存在一个明显的短盘:直播带货的占比过高。从整体的GMV来看,阿里8.1万亿、京东3.29万亿、拼多多2.4 万亿,抖音的1.5万亿显然已经达到了直播带货的天花板,想要突破,必须另寻他路。

    关键是,随着直播带货沉疴渐重,抖音在电商领域日益暴露出的苦楚越来越多。2022年,抖音曾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展示的电商内容一旦超过 8%,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或许,抖音已经意识到,仅靠直播带货很难在电商大环境彻底站稳脚跟,货架电商代替直播电商成为平台基本盘的必要性越来越高。

    从去年开始,抖音便不断推进货架电商。但升级全域赛道的同时,“货”也显得尤为重要,相比从前主播为先的路子,转攻货架后,抖音商品盘的局限性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悉,目前抖音电商有美妆、食品饮料、水果生鲜、亲子生活、服饰鞋包、个护家清、酒水等 18 大品类。

    但平台的货架品类处于失衡状态,根据东吴证券 2022 年 4-5 月统计的数据,抖音的 GMV 结构分布中,服饰内衣占比达 34%,其次为美妆护肤、食品饮料、珠宝物品、鞋靴箱包等,价格最透明的 3C 数码占比最少,只有 2.6%。

    更重要的是,相比传统电商平台,诸多货场致命问题一一在抖音涌现。最直白的无疑要属质量大关,有报告显示,抖音69% 售出商品价格不足 50 元,近 9 成不足百元,直播电商平均退货率为30-50%,远高于传统电商退货率的10-15%。

    无论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是抖音更宏远的电商计划,归根到底都跟货场脱不开关系。抖音解决不了这一点,再高调的自省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而今晚的靴子落地之前,抖音和各大带货主播们,显然是无法高枕无忧的。

    专栏作家

    道总有理,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三年虚火烧不出虚拟人的未来

    设计动态 2023-03-15
    近年来,虚拟人逐渐突破了二次元的壁垒,开始以实际形象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 今年开年,虚拟偶像洛天依的又一次登上B站的元旦晚会,成为了当晚晚会的热点。随后,央视元宵晚会的宣传片中,虚拟人“央视网小C”首次登场,给观众带来了富有中国古典文化

    近年来,虚拟人多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但却没有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技术不足?还是内容单一?亦或是应用场景局限 ?虚拟人的未来究竟如何?本文作者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不妨来看看。

    近年来,虚拟人逐渐突破了二次元的壁垒,开始以实际形象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

    今年开年,虚拟偶像洛天依的又一次登上B站的元旦晚会,成为了当晚晚会的热点。随后,央视元宵晚会的宣传片中,虚拟人“央视网小C”首次登场,给观众带来了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的场景和内容。一时间,虚拟人形象再次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虚拟人形象出现在C端用户的面前,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

    图为央视网小C

    然而,在经过数年大刀阔斧的技术革新后,当下的虚拟人形象似乎与早期相比并未有明显不同,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B端的技术服务与C端的内容娱乐领域,且盈利空间不足。而随着国内外大厂元宇宙业务线不断裁员与调整,各家公司对于虚拟人的研发与投入也在不断缩水,种种迹象不免让人怀疑——未来虚拟人赛道是否已经迎来瓶颈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

    从技术到内容,虚拟人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破局之路究竟在何方?

    一、技术“带火”虚拟人 什么是虚拟人?

    目前,普遍被行业所接受的对于虚拟人的定义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的释义:虚拟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依赖显示设备存在,并且拥有人的相貌、人的举止以及人的思想。

    本质上,虚拟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自2020年以来,随着资本加速进入数字人市场,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加速探索,带来了众多可应用的空间。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已经诞生的虚拟数字人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应用为主的服务型虚拟人,一类是个性表达为主的偶像型虚拟人。

    服务型虚拟人目前以替代部分重复性较高的人工劳动为主,例如智能客服、语音机器人、虚拟助手等。除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之外,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全天候实时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万科的首位虚拟员工“崔筱盼”负责催办企业的预付应收逾期单,博物馆的虚拟讲解员等。

    图为崔筱盼

    而偶像型虚拟人则是通过打造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具有独特人设的人物形象,可以满足品牌的价值需求。这类虚拟人的身份象征主要以虚拟主播、品牌代言人、潮流体验官等为主,是当下用户接触最广泛、商业化步速最快的类型,主要在营销与内容领域进行深耕。

    虚拟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在近20年的时间内,虚拟人随着计算空间、计算平台不断迭代升级,成为了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

    从技术的更新迭代来看,虚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纸片人”阶段,一般是游戏或动漫公司发布虚拟形象,通过电子音合成软件,使虚拟形象可以唱歌、跳舞,在这个阶段用户只能观赏,无法与其进行互动;

    第二阶段是人为驱动,这一个阶段技术人员不只借由软件做固定的编排,还可以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实时驱动虚拟人进行演绎与互动;

    最后一个阶段是虚拟人与人类的自主互动。当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部分虚拟人可以具备听懂外部内容并实时反馈的功能。

    得益于多项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大量企业扎堆儿涌入。在行业快速发展的三年时期,虚拟人领域诞生了许多新鲜、多元化的玩法。

    二、三年回顾,虚拟人的多样性呈现 目前,虚拟数字人的技术逐步成熟,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大厂都在积极布局,给虚拟人创造了大量的应用场景。

    例如百度发布的数字人直播平台“曦灵”,集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业务配置服务为一体,提供虚拟主持人、虚拟员工、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创建与运营服务,主要应用于直播带货场景,企业营销;字节跳动的数字人布局则主要在虚拟偶像业务A-SOUL上,并与PICO形成联动;腾讯的虚拟人布局围绕“小微数智人平台”进行,主要应用于B端场景,包含播报数智人平台和交互数智人平台两个系统……

    回顾虚拟人的发展历程,游戏领域算是最早的应用场景。虚拟人在游戏领域主要应用于为玩家创造“数字分身”,例如已经相当成熟的游戏捏脸技术,本质上就是为玩家塑造一个虚拟人形象,并将虚拟人的外貌、着装等要素的定制权限开放给玩家。

    同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打通能力,国内外的大厂已经开始了尝试为玩家打造自身的虚拟人形象,未来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拥有与自身实际形象相契合的虚拟形象,并能够进行视角的自动切换,使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获取到与真实世界类似的感知体验。

    除了游戏领域外,虚拟偶像也为虚拟人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化空间。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八成的互联网用户追星的习惯或意愿,其中63.6%的用户会支持和关注虚拟偶像的相关动态,其中37.6%的用户表示愿意付费支持虚拟偶像。日本的“初音未来”、中国的“洛天依”……一些成功出圈的虚拟偶像开始活跃于主流媒体,甚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传播力与影响力毫不逊色于真人明星。虚拟偶像文化开始全面爆发。

    虚拟偶像的另一个活跃场景是在短视频中,短视频中的虚拟形象往往会出现在一个精致的虚拟场景中,构建一个炫酷的内容宇宙,通过技术发掘了短视频内容新的呈现方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会捉妖的美妆达人“柳夜熙”,她的一条视频容纳了悬疑、剧情、美妆及后期特效等多种热门的内容分类,首秀视频就涨粉百万。一时间,各种围绕柳夜熙的仿妆、cosplay等二次创作内容在平台爆发,她也一度成为了当时最具话题度的虚拟形象。

    话题度与热度为虚拟人带来了商业化发展的空间,众多品牌发掘了虚拟人的营销优势与价值,将虚拟人作为了触达年轻消费者的创新手段。虚拟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粉丝经济的规律是相符的,这使得各大品牌逐渐被拥有正能量的特质标签及庞大Z世代受众的虚拟形象所吸引,与其达成合作。此外,一些品牌选择开发打造自身的虚拟人IP,肯德基的KI上校、花西子的同名虚拟形象、屈臣氏的虚拟代言人屈晨曦等等都是由品牌主导开发,与其他虚拟人相比营销与广告的属性更强。

    图为花西子、肯德基虚拟形象

    从内容价值到商业价值,虚拟人一路走来让我们看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力,然而本该一片向好的行业,却在三年的探索中逐渐沉寂,进入了缓步向前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硬件技术的瓶颈难突破,以及对内容生态搭建不够重视。

    三、“虚火”渐熄,虚拟人的问题出在哪? 虚拟人降速发展的底层原因,是硬件技术的不成熟。

    由于成本过高和功能不够全面,超写实风格的虚拟人尚未得到大范围使用。通常,制作一个虚拟人要整合数家公司来完成全链路,虚拟人的人物设定、角色创建、角色动作、引擎驱动分布在不同的制作公司,各环节相对割裂,且制作智能程度高、互动性强的虚拟人的成本较高。根据业内人士认识透露,目前制作一款具有AI驱动能力的虚拟人成本至少要上百万元,其中,技术投入占到一半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公司的收入并不能覆盖成本,最终导致技术投入不足。

    站在用户的视角,当下虚拟形象的经营主要依托于动作捕捉、人像模拟等技术,更多的是在动作、神态等外在表征上做文章,让虚拟人看上去像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这些技术无法赋予虚拟人人类主观的思维和情感,例如情绪的感知能力与共情能力等,这就导致用户无法从“虚拟形象是假”的固有印象中跳脱出来。

    同时,为了让虚拟人的动作更加真实自然,虚拟形象往往会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深度绑定,甚至举手投足与言谈举止要依托于人像捕捉与配音来完成。这就导致虚拟人在台前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如果背后的“中之人”运动幅度过大或技术不稳定,就会容易出现穿模、失声等事故。例如洛天依在李佳琦直播间唱歌时,就曾经因技术故障导致洛天依在台前失声,大大降低了用户互动的真实性和直播的观感。

    不仅如此,虚拟人背后的“中之人”也不能轻易做出改变,必须保证虚拟形象的言行一致,否则会有“人设崩塌”的风险。最知名的事件就是日本虚拟偶像“绊爱”,其背后的公司希望将虚拟形象进行“分身”化的运营,先后让四个人扮演“绊爱”的形象,引起了粉丝的强烈不满,纷纷脱粉回踩,导致了粉丝的大面积流失。

    除了硬件技术外,当下虚拟人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难题是虚拟人本身与其应用场景并未形成深度的融合。

    以内容场景的结合为例,当下虚拟人的主要运营路径有三种:第一是品牌、广告营销,在小红书、微博等渠道进行营销、代言;第二是娱乐直播,通过粉丝打赏实现盈利;第三是将虚拟人和游戏、短视频等形式相结合。然而,虚拟人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更多是浮于表面,或只是作为一个噱头存在。

    从直播来看,B站曾经集中推出了祖娅纳惜、多多poi、墨茶Official等一系列虚拟形象主播,在直播初期受到了许多用户的关注和支持。然而这些虚拟主播的直播内容和形式十分单一,就是以虚拟形象出现,通过配音的方式与用户互动,没有明确的内容差异,在用户审美疲劳之后,热度迅速下滑。

    另外,初音未来、翎Ling等虚拟人曾多次出现在带货直播中,直播间的弹幕更多是围绕是不是真人、,能不能唱歌、跳舞等方面,用户的主要关注点更多的是虚拟人本身,商品无关的问题。虚拟人本身往往也不会对产品的信息进行过多的介绍,更多是在娱乐性上带来加持,因此虚拟人与直播间并未形成深度的匹配,更像是一个“花瓶”。

    图源:部分虚拟人直播间截图

    归根结底,虚拟人的内容场景没有有效打通,为虚拟人深度创作的内容环境尚未形成,也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变现与投入较难匹配。同时已诞生的虚拟人受限于技术,缺乏人设,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四、未来还“未来”,虚掩的商业化大门能否推开? 正是由于当下虚拟人所面临的种种桎梏,行业整体的商业发展空间并未完全被开发。然而,尽管目前虚拟人市场的盈利不及预期,但从国内虚拟人相关企业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这个赛道的“蛋糕”还是诱人的。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5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上涨趋势,2021年新注册相关企业1000余家,同比增长63.69%。2022年一季度共新注册近300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7.47%,其中已获得融资的企业有11家。

    已经相对成熟的虚拟人形象的变现方式主要是为品牌提供营销赋能与围绕粉丝经济进行变现。然而,随着虚拟人市场规模和Z世代粉丝购买力的不断提高,虚拟形象已经逐渐跳出了小众文化的范畴,商业价值上也有着巨大的开发空间。

    正如前文所言,虚拟人的变现主要围绕粉丝经济进行,粉丝经济的盛行使得各大品牌主被拥有正能量的特质标签及背后庞大Z世代受众的虚拟形象所吸引。各大品牌商纷纷通过虚拟形象为品牌注入未来感和科技感,吸引不同圈层的品牌新粉丝。

    例如植选联合京剧裘派嫡系传人裘继戎与人气虚拟偶像翎_Ling 共同推出了《冬奥紫禁之巅》影片,就是将传统文化、体育赛事与品牌理念结合在一起。影片上线后,不仅使品牌触达了关注冬奥的用户,古风、二次元领域内的用户也表达了对于影片的喜爱。通过虚拟形象,品牌的跨圈层传播成为了一件有趣且新奇的事。

    图源:翎_Ling 微博截图

    不仅如此,随着ChatGPT结过AI发展的“大旗”,虚拟人与ChatGPT的结合也给虚拟人带来了新的变现空间。就在今年2月,设计虚拟人相关业务的公司世优科技、风语筑等纷纷宣布正在研发将虚拟人接入ChatGPT的相关技术。甚至百度即将推出中国版“GPT大模型”文心一言的消息,都是由希加加、度晓晓等百度旗下的虚拟人官宣并发布的。虚拟人与ChatGPT的结合或将使生成式AI不再只依托于文字,而是以生动形象的虚拟人形式输出,未来多样性的呈现方式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商业化玩法。

    当虚拟人能够拥有主动创作内容和实时反馈信息的能力后,会以更加人格化、交互化的方式进行视觉呈现,从而刺激观众的感官与表达欲望,使观众在与虚拟形象的互动中升级情感体验。无论是娱乐化直播还是带货,都更能从情感上打动用户,从而在更具趣味性的互动中形成转化与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已有的虚拟形象往往是带有营销属性,纯粹依靠娱乐直播内容变现的IP形象非常少,这意味着虚拟直播领域尚有可开发的空间。对于相关的机构而言,把握粉丝经济的流量优势,在保证虚拟形象完整性的基础上抢占娱乐直播赛道,或许能够抢先一步占领虚拟人直播的市场份额。

    从元宇宙行业的宏观视角来看,未来在进一步的数字孪生中,不仅工业领域的实体和流程能够在虚拟空间提供数字孪生体,更多的个体也能通过虚拟人技术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孪生体,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随着“虚实共生”阶段的演进,现实的用户和自身的虚拟人将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情感连接,完成一系列现实社会中能够进行的经济行为,这给虚拟人的未来价值带来了无限遐想。

    五、写在最后 归根结底,虚拟人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受制于技术、成本、应用场景等因素的制约,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此时此刻的冷静并不是代表行业的下行,更多是概念快速引爆之后的冷静与稳定。

    在技术驱动下,虚拟人已经由最初的虚拟偶像逐渐拓展至虚拟助手、虚拟主播,形态日益多元化。随着内容呈现方式的不断完善,虚拟人会在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的浪潮下加速商业化,反哺虚拟人的创新与研发,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与内容生态。

    对于相关机构而言,有着文化内涵且差异化显著的虚拟人更容易走入更多的大众视野中,成为内容市场与营销市场的“新贵”,而那些形象趋同、内容单一的虚拟形象,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作者:大可;编辑: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抛开客户谈生态,都是耍流氓 | To B 生态逻辑

    设计动态 2023-03-15
    每到春天大风袭来,北京都会“土”味弥漫,又到了大家“吃土”的时节。沙尘天气,让这个快节奏运转的城市里的奋斗者产生各种不适。为了减少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降低沙尘的严重性,在北京的西部,建起了防护林。 对于沙尘暴治理的话题,曾听过一位地理环境领域的人士这样说,沙尘

    中国的 SaaS 生态有自身生长的逻辑吗?作者作为一个非生态实践者,从观察的视角抛个砖。目前来说,接口的标准不统一,使得各厂商之间连接成本居高不下;客户需求促使企业开放接口,但缺乏复用性等等,都是我们遇到的问题,作者认为,中国 SaaS 持续提供真正的客户价值。只有把客户价值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增长。

    每到春天大风袭来,北京都会“土”味弥漫,又到了大家“吃土”的时节。沙尘天气,让这个快节奏运转的城市里的奋斗者产生各种不适。为了减少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降低沙尘的严重性,在北京的西部,建起了防护林。

    对于沙尘暴治理的话题,曾听过一位地理环境领域的人士这样说,沙尘暴是不能完全治理的。为什么呢?沙尘看似一无是处,除了给人类添堵就是添堵。然而,在生态系统里,沙尘暴也有大用。

    当沙尘随风而起到达高空,成了雨水的凝结核,随云雨被送到其他地方,带来生机。在 2020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则报告中提到:每年大概有 5 亿吨营养物质、矿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沙漠沙尘暴 (SDS) 被转移到海洋中,沙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藻华、珊瑚礁生态系统等。

    自然生态如是,商业生态亦如是。在 SaaS (云服务) 的商业世界里,也同样出现了“治理沙尘暴”式的生态治理。先说明一下,这里探讨的云服务生态,包括了 SaaS、PaaS 、IaaS 等云服务模式的生态。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 SaaS 作为代表。

    早在 2016 年底,崔牛会在青城山的年会上,“抱团取暖”一词在 SaaS 创业者们的对话中频频出现。那时的市场环境极度低迷,原因有三:

    一是 客户的数字化认知和 IT 能力的成熟度不够; 二是 SaaS 企业大多处于早期阶段,产品也并不成熟,可能还处于 PMF 阶段; 三是 投资热潮褪去,资本纷纷撤离。现在看来,“抱团取暖”可以算作是大家对伙伴生态的初识。 同时,一些互联网大厂也开始了早期的生态探索。在有流量、资金支持的条件下,SaaS 厂商也在懵懵懂懂的状态里尝试“抱大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 SaaS 生态是从懵懂中走向清晰?还是在混乱中变得更加无序? 中国的 SaaS 生态到底有没有他自身生长的逻辑? 作为一个非生态实践者,从观察的视角抛个砖。

    01 生态乱象,唯我独尊 SaaS 从无到有,一路成长到现在,“生态”逐渐成了每个企业探索增长的一大策略,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意识到要做生态,一方面是融入其他企业的生态里,一方面在构建自己的生态。

    当然,一些大厂,出发即生态;一些企业在经历了产品到平台升级之后,构建出了平台能力,积极开拓生态圈。生态部门出现在组织架构中,生态岗位渐渐浮出水面。甚至,生态部门从职能部门升级为业务部门,背上了业绩指标。然,大厂小厂做生态,心思各异:

    拿来主义,就是“抄”。近距离观察,将产品和模式“学习”一番,有人有钱有技术的企业就开始伺机自己干了。甚至有的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做法是,先投资,后收割,对小企业来说,好的终局是被内化掉,融入大体系,坏的终局是成“弃子”。 知行难合一,行知也难合一。分两种:一种是做大做强搞生态,嘴里喊着“开放”,手上的政策却要求“二选一”;另一种是不见 API ,只闻“要客户”。 空手套白狼。自己是个“花架子”,东拉西扯攒方案,试图拿着 PPT 去“打动”客户。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盲目求大,为了向上“有交代”,合作伙伴数量在涨,服务的客户数和质量原地踏步“吃老本”。 角色之间供需不对等。他们的表现诸如“我把我的好资源都给了你”和“你给的资源不是我想要的=你什么都没给”。 都说国内 SaaS 厂商“卷”,且卷出了万象。其实,生态乱象的背后是参与者的敬畏心缺失:

    平台缺乏敬畏心 ,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 (流量、资金和人才),可以实现降维打击,他们希望速战速决,但是以十年一个周期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大厂无一不被 to B 卷入洪流,最终大厂只能认命回归 to B 逻辑,从而心生敬畏。

    对于一众“抱大腿”的 伙伴 (ISV) 而言,他们同样也缺乏敬畏,在“抱大腿”的那一刻,他们就有了通过“薅羊毛 (流量)”获得快增长的投机心理,客户一旦无法感知到价值,必然会离开。在大厂生态政策来回摇摆中,众多 ISV 苦不堪言。

    客户也缺乏敬畏, 对软件价值的漠视,导致他们只图便宜。最近有 SaaS 厂商分享的案例:某大型企业选型培训 SaaS 产品,当时有十多家厂商参与投标,最后 14 万的价格被卷到了 7 万成交。价格便宜了一半!那相应的,服务是不是也会随之打折呢?所以,客户不以价值论,唯以价格论,结局只能是“多输”。

    02 生态逻辑 对于“生态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生态即集成”,这个不完全准确。崔牛会创始人崔强曾总结出了 To B 生态的四大要素和五层架构。

    四大要素 分别是流量/客户、技术、资本、开放度。

    五层架构 从下往上,第一层为原厂商的产品和技术;第二层是开发者生态;第三层是 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例如常见的SaaS厂商) /SI (System Integrator 系统集成商)/咨询交付生态;第四层是销售生态;第五层是客户生态。

    所以,集成是从产品层面形成的生态。上述五层架构形成了 SaaS 的生态全景图。

    打开生态一角,从产品和客户来给生态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API 连接型。 通过 API 接口实现产品之间的连接; 第二种,方案整合型。 偏销售视角,SaaS 企业以满足解决方案的完整性为目的,实现各 SaaS 企业相互带货的功能; 第三种,平台整合型。 这就聚焦在平台型企业,平台同时拥有 aPaaS 和 iPaaS 能力,通过自研产品 + ISV 伙伴,形成生态。这一类型的企业,它们的生态就更接近于那五层架构。 说到底,企业做生态,其终极目标是增长。那这当中,生态逻辑到底是什么?

    首先,生态是 SaaS 企业发展过程中顺应客户需求自然形成的。 不同于“牛不喝水强摁头”的做法,在脱离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自我 YY,从 SaaS 厂商中拿出 A 的能力+B 的能力+C 的能力,组成了一套“解决方案”,给客户宣导,想要促单。

    实际上,应该是从客户端发起,客户采购了 A 的能力,他还需要M的能力、N的能力,几家 API 打通,进而形成了一个小生态。

    其次,SaaS 生态是去中心化的。 这里的去中心化是指去 SaaS 厂商的中心化,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客户是中心。当然,平台型企业构建的生态会以平台为中心,基于自身能力与客户需求形成了生态。

    第三, 开放,非常重要 。

    在 2020 年,国外一家 iPaaS 赛道的企业 Pandium 为了了解 SaaS 的集成、API 和市场情况,对 2019 年增长最快的 1000 家 SaaS 企业做了分析,其中,15 家头部 SaaS 企业各自的生态/集成数,如下图。

    得出的结论是:

    Salesforce、Okta、Shopify、Atlassian 和 Slack 等头部 SaaS 企业都有 2000+ 的集成; SaaS 上市企业平均大约有 350 个集成; 一般的 SaaS 初创公司 (增长最快的 1000 家左右) 平均大约有 15 个集成。 那时,Zoom 的集成数是 1320 个,DocuSign 有 347 个,但是到 2023 年 3 月 10 日,在两个企业的官网可以查到 Zoom 的集成数已经有 2178 个,DocuSign 有 400 多个。

    回看中国 SaaS 企业的生态发现,我们依然处在一个非常荒蛮的时代,接口的标准不统一,使得各厂商之间连接成本居高不下,虽然有客户引发集成需求,更多的结果是迫于客户和收入的压力不得不开放,且不可复用,浪费资源;

    平台型企业在构建生态的时候,都想以自己的平台为中心,但是客户又很难得到共享,本来给伙伴的生意,平台也“抢食”。生态应该先谈“合”而后谈竞争,如果没有给伙伴“生”的“态度”,生态之路则难如登天。

    03 写在最后 中国 SaaS 需要全新的商业生态,“生态”的核心是为了“增长”,而“增长”的源泉来自于“客户”。这三者的关系里,SaaS 企业若为了实现增长而做生态,或者以为做了生态就能实现增长,其行动的结果都将遭到反噬。

    其底层逻辑是持续提供真正的客户价值。只有把客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形成的生态,才能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增长。

    所有离开客户价值谈生态,都是耍流氓!

    作者:燕子;编辑:小双

    来源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企业服务洞察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牛透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最低价”能否拯救电商平台?

    设计动态 2023-03-15
    价格战或将成为今年电商平台的重头戏,成为存量时代获取和留住用户的第一手段。 据亿邦动力网近期报道,快手电商正在筹备“新商城”,今年2月开启招商,3月开始大规模对用户上线。此次参与活动的商品除了首次报名时需要比价之外,审核通过后还需要在固定周期进行比价,站外比价

    如今,价格战成为了当前电商平台的重头戏,如何留住与获取用户是存量市场中的重中之重。近期,快手也在筹备“新商城”、重提“价格力”的行动,其它电商平台围绕价格作出的战略规划。电商平台都将“低价”作为竞争中的突破口,但低价真能拉动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和复购率吗?

    价格战或将成为今年电商平台的重头戏,成为存量时代获取和留住用户的第一手段。

    据亿邦动力网近期报道,快手电商正在筹备“新商城”,今年2月开启招商,3月开始大规模对用户上线。此次参与活动的商品除了首次报名时需要比价之外,审核通过后还需要在固定周期进行比价,站外比价的范围要求是全网最低。

    快手有此动作,也不难理解。在电商平台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当下,各大电商平台的业务已然有陷入瓶颈的趋势,拼多多和抖音电商增速依然可观。行业资料显示,2022全年的电商GMV,阿里巴巴8万亿,下滑1.47%;京东3万亿,下滑8.81%;拼多多3万亿,增长22.95%;抖音电商1.4万亿,增长75%;快手电商0.7万亿,增长7.69%。

    因此,针对电商之战,各平台不得不迅速拿出应对之策。

    快手发力商城,重提“最低价”、京东上线百亿补贴、阿里巴巴将“价格力”定为淘宝今年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 可以看到, 在 货架电商和内容电商不断互相学习、渗透的过程中,也都将“低价”作为竞争中的突破口 ,但低价真能拉动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和复购率吗?

    一、筹备新商城,快手重提“最低价” 媒体消息显示,快手正在主攻“商城”,并明确强调了“最低价”的重要性。据亿邦动力消息,“新商城-爆款扶持计划招商文档(商家版)”提到, “新商城”是今年快手重点运营的新货架电商场景(原为快手小店入口),承接用户查询、浏览、购买的多样化需求。 商家通过招商系统进行商品报名,商品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新商城货架的商品,获得专属的千万流量扶持和加权。

    据悉,快手“新商城”的入口需要通过快手APP主页侧边栏的“快手小店”进入。所谓的“新商城”,是在快手小店现有频道和商品页面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新栏目和运营逻辑。

    据报道,新商城界面至少会增加“0元试穿”和“低价好物”两个新栏目。新商城的招商类目包括食品、服装、美妆个护、茶酒生鲜、家居电器和运动户外等,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电商大类。 “0元试穿” 主要针对鞋服行业商家,具体是指:开通了先用后付、运费险、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这3个服务的商品,用户可以通过开通支付宝和微信的先用后付功能,进行0元购买,确认收货后再付款。若不满意,在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退换,并可通过运费险赔付免邮费,整个流程下来,用户即可实现0元试穿。

    “低价好物” 面向重点类目商家设置了“价格标准”,具体包括两项:一是规定频率,首次报名时比价+审核通过后固定周期比价;二是规定范围,站外比价要求全网最低。 在刚刚过去的38大促中,快手电商也在主打 “ 性价比 ”,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针对用户,快手电商推出了直播间消费金、分期免息、大牌大补、节日专属券等补贴形式。大促期间,用户在参与活动的主播直播间充值消费金,就可以享受金额膨胀,满1000元抵1100元起,直播间内消费可以直接抵用。3月1日-8日,快手电商直播间和38节会场还针对女性用户发放“满500-80”的节日专属券。针对品牌,平台推出了大牌大补政策,部分商品满足分期免息。 力推商城、瞄准“最低价”,快手电商想要的是进一步提升用户渗透率,实现拉新和转化,完成业务目标。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快手电商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亿人,复购率超过70%。Q1-Q3,快手电商的累计GMV达到了5888亿,参照2021年Q4快手电商的GMV数据以及因疫情管控放开带来的物流瘫痪等不可抗外因影响,卡思认为,2022年快手电商全年GMV大概在9000亿上下,相比于2021年,增幅30%左右。

    媒体报道显示,快手电商计划 2025 年完成 2 万亿提单口径下的GMV目标,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快手电商必须尽快补足缺口,寻找增量,以留住品牌和中小商家,才有赶超竞争平台的可能性。

    二、价格战成电商平台的“救命稻草”? 开打价格战,各平台看重的是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

    首先,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当下,公众消费欲持续低迷,消费观念逐渐转向理性实用主义,产品逐渐回归使用价值。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仅有565亿元,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达到1.62万亿元,年增速超过40%。

    其次,下沉市场的用户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据QuestMobile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 中国移动互联网中,51岁以上用户群体占比达到26.4%;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群体占比达60.6%。

    如今, 把“价格”作为电商业务核心抓手的平台,不止快手。

    早在2019年,拼多多在“618”期间率先宣布以100亿现金补贴的方式,对全网热度最高的万款商品大幅让利,其中就包括京东起家的3C数码和家用电器。这被外界认为是拼多多对京东的奇袭。

    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得以释放更多下沉市场的潜力,其对手京东、淘宝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2023年,京东发起“百亿补贴”,就被认为有针对拼多多的意味。

    3月2日,京东悄悄上线“百亿补贴”,比原定的日期早了4天,不过当时“百亿补贴”还没有首页入口,只是一个可供打开的链接。 3月6日,京东百亿补贴全面上线,涵盖全品类商品, 用户打开京东APP,在首页显著位置即可看到“百亿补贴”频道,活动长期在线。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还提出“买贵双倍赔”服务,即用户在京东购买带有“买贵双倍赔”服务标识的商品后,如订单支付当天发现商品到手价高于拼多多百亿补贴和天猫平台,用户可申请买贵双倍赔服务。

    探究京东在此时上线“百亿补贴”的原因,可以回溯其2022年的业绩表现。

    在2023年春节前,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曾在京东经营管理培训会上痛斥管理层,尤其是零售业务高管,“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

    刘强东认为,高管们偏离经营战略核心 —— 即成本、效率、体验。如果对核心战略都把握不够,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如果把零售业务客户体验分成三要素 —— 价格、品质和服务, 低价是 “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 “0”,失去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

    京东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财报还专门提出, “百亿补贴”“买贵双倍赔”“天天低价”,不是一次短期的、个别品类的促销,而是着眼于零售行业长期的痛点 ,通过吸引更多用户,持续优化供应链能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健全低价机制、完善基础能力,是京东围绕产品、价格、服务打造极致体验的重要一环。

    不难看出,京东是下定决心、卯足力气要做百亿补贴,依靠低价获取用户心智。据媒体报道,京东会给予百亿补贴商家扣点优惠。在商品竞价成功、 入选百亿补贴之后,京东会自动降低带有该标签的商家的官方扣点至0.6% ,有些商品还会拿到平台补贴,所以商家的实际入账是竞标价加官方补贴。 京东以往对自营商品的抽佣比例为10%-20%,对POP商家的抽佣比例为3%-8%。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表示,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通过补贴能够扭转局面,赢得先机,但回顾历史, 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来改变局面,最终改变局面还是靠技术 ,“技术创新,包括商业机制的创新,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他的消费者,一个人补贴全平台是补贴不过来的。”

    但针对价格战,阿里巴巴同时也表示,自己有雄厚资金实力,并做好了应对准备。

    此前,《晚点LatePost》报道称,阿里巴巴的管理层们确定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分别是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 “价格力”被阿里巴巴列为了2023年重点的突破对象 ,将会用阿里巴巴的主站淘宝APP来贯彻这个策略,并将性价比贯彻到整个淘宝的业务中。

    据《雪豹财经社》援引从业者的观点,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其实对应了五大竞品: 直播——抖音,私域——微信,内容化——小红书,本地零售——美团,价格力——拼多多。 在国内经济增长趋缓,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价格战让电商行业更加内卷,消费者或许是相对受益的一方。

    但价格战究竟能俘获多少用户的心?哪些平台能够在这场价格战中成功突围?都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楼星垂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直播2.0时代,小红书需要许多个“董洁”

    设计动态 2023-03-15
    谁也没想到,最近一次出圈的电商直播来自直播做得不温不火的小红书。 几周前,董洁在小红书上开启了自己的第二场直播带货。这场6个多小时的直播,依靠反吆喝、慢节奏的风格,卖出了3000多万的销售额,其中单价5200元的Ms MIN开衫和单价4932元的umawang

    最近董洁直播带货“火”了,而其违背了以往直播电商成功惯例的选品、内容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拆解分析。那么,董洁的带货形式是否可以为直播电商创业者们带来新的思考?作为董洁直播带货的平台战场,小红书又是否能抓住直播电商的契机,突破商业化的瓶颈呢?

    谁也没想到,最近一次出圈的电商直播来自直播做得不温不火的小红书。

    几周前,董洁在小红书上开启了自己的第二场直播带货。这场6个多小时的直播,依靠反吆喝、慢节奏的风格,卖出了3000多万的销售额,其中单价5200元的Ms MIN开衫和单价4932元的umawang芭蕾舞鞋等均售罄下架,成功登上了小红书带货第一名,连董洁本人的口碑和人气也随之迎来了一波逆转。

    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董洁此次的直播,是其团队和小红书官方团队深度合作的结果。而就在近期,小红书将提升“直播业务”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这意味着电商直播业务的战略地位提升,今年会承载更多小红书的增长期望。

    过去几年,小红书在电商上不无尝试,但均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去年小红书直播电商曾经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做用户访谈,最终确定了做跟社区内容生态一致性的方向。”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向36氪未来消费透露。

    在大主播轮番登场又离场之后,在整个直播电商行业从高速转向低速之时,小红书反而开始试探一条无人走过的路。而与董洁的合作,正是这条路的开始。

    一、被看见的直播细分化需求 事实上,这并不是董洁在小红书上的第一场直播。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2月,小红书电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和董洁在谈直播电商的合作。也是在今年1月13日,董洁在小红书开了第一场直播。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第二场直播的效果会如此“超出预期”,当天晚上直播间内“不停地售罄,不停地补货,甚至开始补一个月的预售。”

    明星带货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董洁的直播,从讲解到选品,风格都和市面上大多明星带货有明显差别。

    董洁的风格,用一个字形容的话就是“慢”,没有“321快下单”的催促,没有吵闹的高声吆喝,董洁和助播的讲解温声细语,娓娓道来,很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

    董洁的直播间

    与灯光明亮的卖场式直播间不同,董洁直播间的布景,也被布置成轻法式风的客厅一角,灯光柔和。

    这是一个安静、有生活气息、追求质感的直播间,不少网友评价其为“治愈系直播”,甚至有人称“看了之后能缓和我的精神内耗”。

    董洁直播间的选品,也不走市面上常见的“九块九上车”套路,而是主打中高价位、追求审美和质感的小众设计师品牌,不少都在千元价位。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 董 洁和小红书团队每次直播前会做四轮选品,董洁本人会亲自把关,小红书官方也深度参与了选品、品牌撮合等环节。

    如果在其他平台,高客单价或许并不那么适用,但在消费力强、追求品质的小红书用户群体里,能买到其他直播间买不到、有质感的产品,反而击中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董洁选品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董洁自身日常就喜欢或者在用的品牌,二是董洁粉丝画像的购买偏好品牌,三是小红书电商用户偏好或官方自身扶持的品牌——在小红书上,设计师品牌本身就是重点去做的品类。

    出现在董洁直播间里的小众品牌

    董洁的直播带货来得一点也不突然,她本身就在小红书长期积累“热爱生活”的邻家姐姐人设。开启带货前,董洁已经在小红书拥有了100多万粉丝,并保持着一周多更的更新频率。

    此次直播带货的主题“董生活”,就是董洁在小红书上从入驻不久后就开始经营的种草IP,她经常在这个主题下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和好物。开始2月份这场直播前,董洁团队还做了多篇笔记、视频的预热。

    显然,董洁的内容风格、选品,都违反了直播电商的成功公式。但其最终的效果,或许也说明了用户对直播间除了低价,还衍生出了对内容、对体验的需求。去年东方甄选的爆火,同样也是依靠着极具特色的知识内容,成为了抖音直播的新标杆。

    正如刀法研究所创始人刀姐Doris在拆解董洁直播时提到,直播1.0期间,价格低、促销多,但现在已经进入了直播2.0期间,不再靠大通货,压低价,而是细分化、垂直化、人群化的版图松动时代。

    对于直播电商的创业者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思路。

    二、重启直播电商,小红书能做好吗? 董洁的出圈,也同时让人们将眼光投向小红书的电商业务。过去一年里,自上任电商负责人杰斯离职后,电商业务交由小红书COO柯南管理。但在2022年,小红书的重点仍然放在商业化,电商成为了二级部门。

    然而,就在上周,据《晚点Latepost》报道,小红书将提升直播业务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由原小红书社区生态部负责人银时负责。

    这意味着在架构上,小红书内部今年将提升对直播电商这一业务的重视。年初时,小红书还在首页灰度测试了视频入口,替换原有的货架电商入口。这些动作都说明,在接下来一年,直播电商可能成为小红书电商业务最重要的增长点。

    在相对低调的一年里,小红书并非对电商没有动作。去年3月,小红书上线了商品笔记,用户能直接在部分种草笔记下面看到购买链接。同时,2021年推出的号店一体化策略也在继续,甚至在自营电商上,小红书也依托潮流运动品类,做了自有品牌小绿洲。不过这块业务体量目前并不大,今年也才刚定下过亿的GMV目标。

    总体而言,小红书电商和社区内容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更重要的是,小红书的电商该往哪个方向走?

    过去几年,小红书已经尝试过自营电商、直播电商等多个方向,甚至也曾经挖来李佳琦的小助理付鹏,打造平台的直播标杆,但都未见太大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的是,小红书无论在价格还是流量上,都很难比得过抖快淘那样的巨头平台。想要在电商业务上撕出一道口子,或许还是得走差异化的路线。

    董洁并非小红书近期第一个合作的明星,早在去年双11,小红书就与姜思达签约开启直播带货。

    在姜思达的直播间,小红书高客单价的特点就已经呈现,日常售价在两万元的自行车,高达4000元的亚瑟士联名鞋都能很快售罄。

    此次董洁出圈后,小红书CMO之恒则直接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称董洁是小红书直播的标杆。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向36氪透露, 小红书的确希望将董洁、姜思达等打造成标杆,让合作方看到具体的案例去做判断 ,也可以作为别的明星博主模仿的对象。

    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和董洁的合作,也让小红书对自身适合什么调性、风格、用户爱好,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不过,董洁目前直播的频率,仅为1-1个半月一次,后续小红书还会继续和一系列明星达成合作。董洁直播出圈一周之后,女明星张俪也在小红书开启了自己的首播。

    张俪在小红书直播的风格,也和其本人在抖音上曾经尝试过的卖场风全然不同,同样更讲究个性人设的突出,松弛氛围感等关键词。她的首播里,隐隐也能看到一些在董洁直播间被验证过的经验。

    与此同时,小红书也已经着手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计划。就在上周一,直播电商新的负责人银时已经亮相了小红书的电商直播时尚合伙人大会。在这场大会上,小红书宣布推出“时尚星火计划”,为时尚商家和主播提供百亿流量扶持,以及货盘选品、营销工具、平台服务等扶持政策。同时,小红书在会上预告,将上线针对时尚品类的原创小众设计平台REDlabel。

    时尚正是小红书直播电商今年准备重点去做的品类。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除此之外,今年的重点品类还有家居、运动户外、美妆个护等。这些也是小红书的强势内容品类。

    “种草属性”仍然是小红书直播间强调的重点,因此带货的对象也瞄准了如原创设计师这样的群体,或是明星化妆师、香水试用师等业内专业人士。

    以小红书电商目前百亿GMV的体量,通过董洁这样的案例做出增量并不算太困难。但电商业务想要真正形成规模,小红书也还需要许多个董洁。

    作者:窦轩;编辑:乔芊

    原文标题:小红书需要许多个董洁|营销观察

    来源公众号: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在这里看到消费的未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未来消费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