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边缘化”用户,平台的流量困惑是如何“向上管理”
设计动态 2022-11-09直播间的花式商品,让你在热情中感到应接不暇;镜头下的生活画卷,让你在山水与市井中品味生活百态;视频中的匠心技艺,让你在震撼中感知文化魅力...... 流量时代的互联网,是无数年轻人的舞台,他们和带货主播一样,用努力创造人生财富;他们和@乡愁和@康仔农人一样,用在互联网的用户架构中,年轻化的用户群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在多元化的人群中,不仅有充满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还有时刻保持生活热情的中老年,只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群被冠以“银发一族”的网民,被当下的流量大军所忽视。而本文作者从银发产业的角度出发,寻求了新的流量增长点,或许对你有所启发,我们一起看看吧!
直播间的花式商品,让你在热情中感到应接不暇;镜头下的生活画卷,让你在山水与市井中品味生活百态;视频中的匠心技艺,让你在震撼中感知文化魅力……
流量时代的互联网,是无数年轻人的舞台,他们和带货主播一样,用努力创造人生财富;他们和@乡愁和@康仔农人一样,用经历讲述生活故事;他们和@李子柒和@彭传明一样,用双手传承文化价值!
得益于互联网年代的他们,在拥抱、在引领、在创造更多可能!
对无数自媒体人来说,一切都得益于流量的馈赠。然而,随着上车的人越来越多,搭载的需求越来越多,曾经一度为傲的流量,是否还能被每个人紧紧的攥在手里?
一、流量困惑,不再风光的年轻化?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意味着不断的与时俱进和更新迭代,一群群兼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年轻人在流量时代中拔得头筹红利,为此我们看到了平台在年轻化、内容在年轻化、体验在年轻化……彼时的互联网世界,处处洋溢着年轻的活力与气息。
年轻用户、年轻内容、年轻产品,是每位互联网人乐此不疲的话题。在一个以Z世代为主流用户人群的互联网世界里,我们习惯了见面点个赞,打招呼叫声“老铁”、习惯了短视频里的二次元世界、习惯了在搞笑与调侃的网络世界里与社会和解。
Z时代的年轻用户群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文化圈层,他们用特立独行,引领着流量时代的内容生态方向;他们用自己的消费习惯,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沟通方式。
我们发现:这群年轻人正在用他们对社会的需求和理解,主导和影响着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平台和内容生态的环境构建。
然而,随着互联网流量竞争态势的日益焦灼,以年轻用户为中心搭建起来的平台和内容在高红利期之后将何去何从?在未来的流量世界里,年轻化的人群是否还能成为流量池中的扛把子?作为互联网流量的“存量”市场,其价值的下一个引爆点在哪里?
过去的互联网世界,是以年轻用户人群,构建出特有的产品逻辑与运营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平台基因,充满社交属性,更加注重体验的便利性;这个体系中的内容创作更加强调用户个性化,盈利模式也更加低门槛化。
年轻意味着更多可能,然而,随着年轻化用户流量格局的常态化,以及整个行业流量竞争的白热化,年轻化的流量市场是否还能延续往日的风光?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年轻用户群的流量价值,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互联网流量的下一个新增长点在哪里?流量困惑由此萌生。
二、流量新增点? 其实,在互联网的用户架构中,年轻化的用户群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在多元化的人群中,不仅有充满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还有时刻保持生活热情的中老年,只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群被冠以“银发一族”的网民,被当下的流量大军所忽视。
从互联网世界里的“边缘化”用户群,到如今迸发出引起关注的“银发经济”,所谓的中老年人,或许他们不再拥有引领社会潮流的冲劲和魄力,但是在互联网的流量世界里,他们绝对是独特的存在,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很多人惊讶@潘姥姥 的神奇菜谱,因为她总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最诱人的美味;还有人羡慕@康康和爷爷 的时尚生活故事,因为这位老爷子总能穿出最拉风的时尚搭配。
当你在网游世界里征战时,是否会关注到自己的队友,或许是位“奶奶辈”的大神?爷爷奶奶们在颠覆我们对中老年用户人群的固有认知,互联网平台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我们在分享和见证他们更加精彩和丰富的另一面。
其实互联网平台的“适老化”早已存在,只不过一切都被年轻用户为主导的流量大势所掩盖住光芒。随着年轻用户流量市场增势趋缓,平台适老化再次被提出来,不知道对中老年人群的关注与重视,能否担当起流量发展的大势?“银发经济”作为互联网电商平台上新崛起的市场主力军,他们的加入将对互联网流量平台带来什么的机遇,又将产生那些挑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银发人群”在全国人口占比达到三分之一,“银发人群”移动活跃用户规模已超1亿,这部分人群更青睐短视频的内容形式,近年来40岁以上用户对短视频应用的使用率提升了12%,尤其是中老年网民群体增长迅速。
数据似乎在告诉我们: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用户不只是年轻人,这群中老年朋友绝对是短视频市场的“必争”用户,他们将在互联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老年市场正成为一个新的流量高地,互联网平台如何抢占老年市场流量,需要各大平台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在平台的适老化方面下足功夫。
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思考与尝试,而是要从平台功能、内容创作、产品体验等不同层面实现“适老化”,让中老年用户真正的在互联网平台上分享生活、展示自我,在网络世界得到身心的愉悦。
三、平台适老化,流量路还有多长? 中老年消费市场趋势已来到我们身边,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从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来看,适老化平台是否能成为互联网流量的下一个新增长点,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保持理性与客观。
不同于年轻化用户群,中老年用户群有着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如何让平台更好的适配中老年用户群,对平台的功能开发、运营和服务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学习兴趣,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更新与升级,他们也更加注重平台上的自我体验感和价值感的表达。
但是对中老年用户群来说,各大平台要思考的是如何快速抓取中老年对平台的认知与喜爱、如何摆脱技术应用对老年人的限制。平台适老化这条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走。
众所周知,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模式多是围绕年轻人展开,在推进平台适老化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捕捉老年用户的需求,构建适配老年人行为方式的高流量业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不同于年轻用户的运营逻辑,平台适老化隐含着原有发展模式与互联网适老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
对老年人而言,提供便利性、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是他们的核心诉求,简单、易懂、易用的平台才能获得这群用户的青睐。同时,老年人对信息需求的强度和丰富度不如年轻人,实用性和安全性才是他们关注的关键点,因此,过去适合年轻人的平台功能和体验方式不再适合老年人,各大平台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变革,打造出适合老年人的平台功能和运营模式。
在平台适老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巨大挑战:不同于当前互联网以追逐资本高回报为目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特点也难以形成高频高流量。因此对各平台而言,更需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更适合老年人群,无论是回归传统模式,还是另辟蹊径,这将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机会。
在平台适老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过成功的案例,比如抖音推出了适老化沟通,并即将推出中老年的客户专线等;快手在内容运营上,加强适合中老年垂直领域创作内容的建设等。
总之,社交化、年轻化、时尚化和智能化已经形成了互联网世界的主流趋势,而短视频和电商等新形式的出现,正慢慢改变新一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银发经济”的崛起,让平台适老化成为互联网流量的新增长点。
这个新的流量增长点将如何赋能互联网世界还有待观察,但是在互联网的流量世界里,如果说年轻化用户群是“存量”,那么老年化用户群就是“增量”,如同互联网的“左手与右手”,在未来流量的发展过程中,兼而有之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五木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2年的双11,对淘宝平台有什么影响?
设计动态 2022-11-09今年的双11,和往年一样,各大电商平台从10月底就开始各种预热了。 去年双11,我写过一篇对电商卖家的分析:2021双11后,电商公司未来的路怎么走?今年打算接着聊聊电商平台,2022年又有些什么变化? 我作为一名一路陪伴淘宝双11走来,年年都贡献销售额的买家和往年的双11一样,各大电商平台从10月底就开始各种预热了。本文作者从用户视角,分享了他对2022年双11的一些观察和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今年的双11,和往年一样,各大电商平台从10月底就开始各种预热了。
去年双11,我写过一篇对电商卖家的分析: 2021双11后,电商公司未来的路怎么走? 今年打算接着聊聊电商平台,2022年又有些什么变化?
我作为一名一路陪伴淘宝双11走来,年年都贡献销售额的买家。今年早在10月底前,就频繁收到各家电商平台的优惠券短信推送。由此就敏感地、武断地预测今年双11会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难。
注:本文主要从用户视角进行一些观察、分析。没有做过多的行业数据收集、验证。
一、大环境的影响 2019年12月新冠爆发,我从网上找了阿里近5年的双11战绩:
2021年总成交额为5403亿元(从10-20至11-11) 2020年总成交额为4982亿元(从10-21至11-11) 2019年全天成交额2684亿元 2018年全天成交额2135亿元 2017年全天成交额1682亿元 从2020年开始,淘宝公布双11业绩采用了区间段计算(按21天算)。这种通过拉长双11的活动时间,让业绩看似更好看,实则这种计算方式也暴露了双11已经增长见顶了(毕竟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们只想看到你一路涨涨涨,既然现实做不到,那就换个说法,让股东们觉得新鲜)。
你可能会说21年相比20年还是有上涨。不瞒你说,我在21年特意问了身边鞋服行业的朋友得知:一些大品牌商,让经销商到淘宝平台直接下批发订单(繁荣表象的底下,是心照不宣的低潮)。
我没提到中美贸易战,是因为我认为对电商这类2C消费领域影响最大的是:顾客的工资收入变化。
新冠这3年以来,最难的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而这些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的大环境下,顾客的工资收入普遍受到影响,而大部分人还扛着房贷、孩子教育等压力,所以在有限的收入下,唯一能砍的就是生活消费了。
二、消费者对双11的套路已脱敏 我身边有些比较精明的买家朋友说,平时加入购物车的商品,到了双11反而先涨价了,然后减去淘宝的双11平台活动,实际并没什么优惠,那我还等什么双11啊?
什么时候有需要就什么时候买,对于急需的商品既获得了即时满足感,对于当前不需要的商品又不提前占用资金,它不香吗?
这帮朋友,真是人间清醒啊!看来他们对于淘宝双11已经脱敏了。
淘宝平台其实也很清楚,那种让大家蹲点双11零点一起下单的做法,已经过时了。今年你晚上8点后就可以随时下单。我找来了今年双11的活动时间介绍:
2022年的天猫双11预售将于10月24日晚上8点开始,而售卖期还是分两波进行,10月31日晚8点-11月3日是第一波,11月10日晚8点-11月11日是第二波。优惠力度为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具体如下:
1)预售活动
定金支付时间:10月24日 20:00:00-10月 31日17:59:59
尾款支付时间:10月31日20:00:00-11月3日23:59:59
2)现货活动
第一波:
预热:10月28日 00:00:00- 10月 31日19:59:59
正式:10月31日20:00:00-11月3日23:59:59
第二波:
预热:11月6日 00:00:00- 11月10日19:59:59
正式:11月10日20:00:00-11月11日23:59:59
三、更多平台一起分有限的蛋糕 与淘宝竞争双11的平台越来越多,下图我们来看看京东、拼多多、抖音
我们分别来对比了4个平台的满减活动:
淘宝:满300减50 京东:满299减50 拼多:满300减50 抖音:满200减30 这里如果有懂点互联网运营的同学,或者比较精明的买家朋友,会明显看出这里的3类满减活动,一算下来,咬得非常紧,淘宝双11活动并没有任何明显优势。
1. 为什么京东是299减50? 我认为京东的活动力度比淘宝更大。原因是现在多数的商品价格尾数都是99,如果买家选择了一件299的商品,就不需要再凑单了。看似京东的活动只比淘宝少1元,实则买家在京东平台上少付出的远超这1元。
2. 为什么抖音是满200减30? 眼尖的你,应该会发现上一张图抖音的顶部分类里,第一个分类是女装。
我放一张抖音的女装分类下的截图:
看完这个图,相信你大概可以得出抖音为什么是满200减30了?
抖音电商相比前3家是后起之秀,抖音的用户群,我特意找了两个数据:
70%的用户是30岁以下人群,女性占比57%。抖音做女装是做了充分的市场、用户群分析的——这群在校生或刚进入职场的30岁以下女性,消费力还没那么强,抖音对女装商家的招商、定价可谓费尽心思。
四、预测未来的走向 聊完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对双11的套路脱敏、更多平台一起分有限的蛋糕,我们就要预测下淘宝今年双11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了。
今天还不到双11,所以我的预测是完全可能打脸的,但气氛烘托到这了,就算打脸也是要的。
两点预测:
今年淘宝不会公布双11具体战绩 接下来随着拼多多、抖快平台的奋起直追,淘宝的市场份额还会更小,消费领域又会回到由综合电商往相对垂直电商发展(比如抖音主打女装)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平台会从综合又走向更垂直?
我的分析是:早期的移动互联网是完全以用户视角去考虑产品、商业模式的设计,中国的张三们比较习惯大杂烩的平台,一站式搞定。但经过了10多年的用户习惯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起来了,他们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原来大杂烩的平台不再受他们的喜爱(有一句是:从一个人手机安装的APP,是可以看出他的风格的)。
可能这个分析看似很不科学,也没啥数据支撑,但互联网终究是年轻一代的。让我们把这个预测交给时间吧!
商业市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没有永远正确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商业的有趣之处。
作者:豆芽悟,公众号:豆芽悟
本文由 @豆芽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这届年轻人,不愿再“等”双11
设计动态 2022-11-0914岁的双11老了吗? 2009年11月11日,第一届双11诞生,这是“11·11”第一次被赋予购物节的身份。那一年的双11,只有27个商家参与,当日销售额却高达5200万,是平时的10倍。“狂欢”二字,自此成为双11的底色。那一年,第一批90后成年不久,第一“双11”已经进入了第14个年头,而伴随着“双11”走过这么多年的消费者们,也逐渐锻炼出了自己的心智,比如不少用户就选择不在大促活动中消费。那么这届消费者,他们又选择了什么样的姿态来度过这个“双11”?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14岁的双11老了吗?
2009年11月11日,第一届双11诞生,这是“11·11”第一次被赋予购物节的身份。那一年的双11,只有27个商家参与,当日销售额却高达5200万,是平时的10倍。“狂欢”二字,自此成为双11的底色。那一年,第一批90后成年不久,第一批00后刚上小学。
14年过去了,当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还会为双11买账吗?
近日,南都民调中心发布的《“双11”消费需求调查报告 ( 2022 ) 》显示,公众对双11的购物意愿有所下降,今年尤为明显。2020 年,表示打算参加双11的受访者约为 85.35%,这一比例在去年降至83.04%,今年更是下降约两成,仅为64.13%。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的受访者超六成是90后、00后。
在电商双11遇冷的另一面,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变热。
今年,即时零售平台美团、京东入局双11,带来了亮眼成绩。据报道,10月30号到11月1号,美团“数码外卖”订单交易额同比去年增长13倍,六成订单来自90后年轻消费者。而京东的双11开场10分钟,全国超500个县区市的消费者已收到由骑手送达的商品。
这届年轻人,正以一种新姿态,拥抱双11。
一、退款之后,年轻人厌倦套路 “后悔预售了,还不如直接买更便宜。”
“无语了,好多要买的涨价了,双11比之前更贵。”
10月31日晚8点,双11正式拉开帷幕,提前参加双11的消费者开始为预售商品付尾款。本该热闹的狂欢时刻,话题#退款#却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不少网友吐槽,预售商品比直接购买更贵,还有人发现双11前后商品存在改价情况。
中新经纬的一项双11退尾款调查中,多数人选择了退款。(图源:微博)
14岁的双11,成交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21年的5403亿,增长了一万倍,见证着居民消费的蓬勃生机。不过,伴随着成交额的逐年攀升,不断增加的双11“套路”屡遭诟病。
2012年,双11首次出现“预售”模式;2016年,推出跨店满减活动;2019年,出现组队“盖楼”、“养猫”等各种游戏玩法……玩法的增加令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让“省钱”化为泡影。
“大学时参加双11,为了凑满减,我不仅拉群找人拼单,还专门搞了本笔记本算账,但最后发现并没有省多少钱,还因为过度消费,导致整个11月都在‘吃土’。”在上海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95后Abby坦言,“最生气的是,我发现自己买贵了。有家店号称双11折扣力度年度最大,结果只是在双11前悄悄改高的价格,然后再打折。”
“不想再被收‘智商税’了,也不想再被‘折扣游戏’烧脑了。” 在经历了几次后,Abby对待双11的态度冷静了许多。
网络上有不少网友发帖劝退双11。(图源:豆瓣)
今年的双11前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文提醒经营者,切实承担经营主体责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到促销规则简化明示,优惠让利“明价明折”。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经营者应事先向消费者清晰告知促销规则、活动内容,尤其要显著提示涉及消费者权益重大事项的条款。电商平台和入驻商家要做好促销规则之间的衔接,对于促销规则的设计应简明易懂,不玩“文字游戏”“促销套路”,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二、回归理性,刚需消费崛起 “攒钱、平替、理性、国潮、断舍离。”
去年12月,在轰轰烈烈的双11收尾之后,消费日报公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的5大热词,“理性”和“断舍离”赫然入选。
日本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出,当物欲被过度满足后,国民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极简生活”“断舍离”的生活开始备受追捧。
如今,国内年轻一代的消费转变,贴合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特点。厌倦了双11规则的年轻人,正在以他们的方式,减少复杂购物,享受即买即得的自在。
“我不囤货,缺什么才买什么。”今年六月刚从大学毕业的00后韩宇说道。
目前,韩宇在北京的一家游戏公司从事后端开发工作,忙碌的工作让他无心参与双十一。“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凑单满减上,也不想记什么预售日、尾款日、定金日。”韩宇表示,如今他尊崇极简生活,缺什么才买什么,拒绝囤货,只买刚需,而且不想再等。
“我希望即买即得。”韩宇说道,“上周开线上会议前,我突然发现AirPods坏了,就通过外卖买了一个新的。商品是从线下苹果授权专营店发货的,价格合适,而且速度非常快,半小时不到就送到公司楼下了。”
同为00后的美妆博主一萌,对此深以为然。
“囤货只会增加负担。去年我为了凑满减买了好几盒面膜,后来发现并不适合我的肤质,就降价在闲鱼上出掉了。”一萌表示,自从应急在外卖平台上买了一次卸妆水后,她就爱上了这样即买即得的购物方式。
韩宇、一萌的消费转变并不是个例。年轻人的消费正在趋于理性,更加注重真实消费需求与购买体验。
今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新青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趋于理性,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有18.6%的消费者选择“在可承受范围内随心购买”。北师大课题组认为,拥有较高的经济和消费能力且无需家人支持,是当下更多新青年群体的现状。对年轻人而言,消费的性价比是他们所看重的。
而性价比的其中一个维度,则是购物所带来的愉悦感。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快节奏生活下,越来越多的人像韩宇、一萌一样,拒绝将时间浪费在等待中,希望即买即得。埃森哲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货,7%的消费者希望能在下单后2小时收到商品。
趋于理性,注重刚需,即买即得,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转变。 在这种转变下,大量被“双11”排斥在外的实体门店,开始借助“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平台,重新进入年轻消费者的视野。
三、双11下一站,即时零售? 线下实体店加速入场,将为14岁的双11带来新的故事。
“往年双11期间我们门店都是淡季,但今年不一样,双11前4天销售额环比还增长了130%,主要是因为今年门店也加入到外卖平台的双11专享优惠。”北京朝阳常营地区的一家苏宁易购负责人表示。
此前,苏宁易购发布的“双11家消费趋势报告”中提到,截止11月1日,苏宁易购在美团平台送出45000单“数码电器外卖”,vivo Y76S、iPad 9代、华为P50 Pro、荣耀70、联想R9000P 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外卖”。
苏宁的故事,不是个例。
作为曾经被电商双11争夺客流量与销售额的实体门店,在新一代年轻人对即买即得的消费需求之下,重新站回了角斗场。而以美团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正在成为线下实体店,寻找增量市场的新阵地。
美团跑腿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下旬开始,实体门店陆续开启“双11”促销活动,全国各地取货点为商场的跑腿订单量较今年6月份大促期间有所增长,增幅最高的城市依次为珠海、鞍山、哈尔滨、合肥和武汉,其中珠海增幅高达1.4倍。
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提到了“即时零售”,肯定了即时零售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新型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城市配送服务网络的快速完善,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零售模式创新的新风口。一小时内送达的即时服务可以极大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满足即时消费的海量需求。”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表示。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 而每年的双11,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被寄予了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厚望。
今年,14岁的电商双11,还在努力地发着战报。天猫双11开卖首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
但没有了消费热情的数字,也就只是数字。毕竟,关于电商双11的第一个热搜第一,是#退款#。
面对年轻一族,14岁的双11,需要新的故事。
作者:吴柯
来源公众号:新摘商业评论(ID:xinzhainews),年轻的新商业科技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摘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用这三步流程,打造百度酒店比价认知
设计动态 2022-11-09一、项目背景 酒店住宿在线预订市场中,各个平台基于用户权益、运营补贴等差异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行业存在天然的价差。而在我们进行的一次酒店预订访谈中发现,超过半数的用户在预订酒店时会进行比价,而比价的用户中多数会使用2个以上的酒店APP。因此,在市场存在价百度酒店以比价为核心特色,经历多次设计探索,初步建立了用户认知。设计中通过“核心流程分析-明确用户关注信息-探索比价价值”的方式去制定设计策略,并在方案探索与落地阶段,通过思路发散、多轮数据验证与方案迭代,验证了“氛围感知强化、价值信息传达、聚合比价”等设计手段的作用,希望给服务和电商等比价类产品的设计师一些启发和参考。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项目背景 酒店住宿在线预订市场中,各个平台基于用户权益、运营补贴等差异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行业存在天然的价差。而在我们进行的一次酒店预订访谈中发现,超过半数的用户在预订酒店时会进行比价,而比价的用户中多数会使用2个以上的酒店APP。因此,在市场存在价差且用户有比价诉求的背景下,百度酒店通过接入多家供给及会员低价,旨在建立酒店聚合比价平台,为用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酒店搜索服务。
二、设计策略与落地触点 1. 目标和策略制定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与产品侧对齐业务目标,结合对用户诉求的分析,确定了设计目标。
为了达成设计目标,需要明确比价在酒店预订的各个触点下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以探索比价如何发挥作用。下图列出了酒店预订的核心流程、核心模块及用户关注信息,由于用户在各个环节关注的信息不同,比价所能发挥的价值也就不同,因此基于比价是否影响用户进行选择和决策,我们又将核心流程分成服务报价选择前、服务报价选择时、服务报价选择后。
设计目标的实现也对应上述3个环节如下图:
在服务报价选择前 ,比价还未对用户决策、预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此时要去传达比价的概念和价值,并尽可能的强化这种氛围感知,让用户清晰地认识到百度酒店可以比价,以吸引用户使用比价。 在服务报价选择时 ,用户会利用比价进行选择和预订,此时要突出低价、辅助用户进行高效的对比和预订。 在服务报价选择后的下单环节 ,可以进一步强化比价的感知和价值,以加深用户对百度酒店比价的印象。
2. 明确落地触点 为了找到一些好的比价概念和价值的传达方式,以及提升比价体验的方式,我们进行了竞品调研,竞品包含酒店、商品等不同行业,调研结论归纳如下:
利用流程中的主要模块 ,传达比价概念以及“享低价”、“省钱”等比价价值认知; 结合“产品缝隙”渗透比价概念 ,具体指“当前内容”到“下一个阅读内容”的停顿时间,包括跳转时的过渡页、阅读完结的结束过程等,在用户不排斥的状况下,给用户带来一些基础的认知教育; “聚合比价”模式 ,将针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报价由低到高排列,以便用户快速对比和选择低价。
结合竞品调研结论,我们根据百度酒店的核心流程和触点进行了设计策略的拆解,建立了策略和落地的映射关系。
三、方案探索与落地 1. 提升感知-让用户知道百度酒店可以比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是要让用户知道百度酒店可以比价,以吸引用户在百度酒店完成下单行为,因此清晰、有吸引力的比价元素设计十分重要。基于竞品调研内容,我们进行了设计探索。
1)酒店列表-氛围感知强化及价值信息传达
下图所示为酒店列表比价设计的探索过程,最初的方案,为了保证酒店信息的获取体验,采用了与传统酒店预订平台采用一致的结构和信息优先级,仅结合图片区域和价格做了比价信息的结合,但这种设计与传统酒店预订平台差异很小,比价感知和价值的传达效果并不好。因此设计侧转变思路,在酒店列表中通过 更强化的模块来突出比价的感知,同时结合“比某平台低xx”的文案说明比价结果,传达“比价获得更低价”的感知 。
酒店列表覆盖多个场景,为了建立百度酒店一致的体验和认知,我们将列表的设计覆盖到了搜索结果页和小程序的多个页面,如图所示。
2)房型及服务报价-基于低价推荐去强化比价
房型及服务报价模块对应酒店精准需求和酒店详情页,与酒店列表思路一致,方案在逐渐与传统酒店预订平台产生差异化,去强化比价、低价的感知,形成记忆点。下图为搜索结果页的方案,最初外露了多个房型,以满足用户的选择诉求,但从用户行为数据来看,百度酒店的绝大多数用户会选择酒店的最低价房型及报价,因此我们调整设计方案, 结合最低报价,用模块式的对比方式去强化比价,并通过“低价立省xx”的信息去传达低价感知 。另外,这一部分的设计也和聚合比价有所结合,后面会进行详细的说明。
详情页的主要模块设计与搜索结果页基本一致,如下图所示,详情页中将最低报价作为低价房型推荐,以建立一致的比价认知同时便于用户快捷预订低价。另外,在常规的报价列表中, 为了提升用户查找报价的效率,相比于最低价房型,采用了弱化的形式 。最终方案上线后,数据上也取得了正向的效果,报价展现到预订点击的转化得到了提升。
3)“产品缝隙”中的比价概念渗透
“产品缝隙”并不像上述列表模块那样感知强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百度酒店可以比价”的用户印象。结合百度酒店的核心页面,我们重新设计了酒店列表和房型报价列表的加载态,利用“多资源方交替动效+文案说明”的方式,构建动态的比价感知,在用户进入页面或者进行筛选等场景时会出现。另外,我们也利用了小程序首页和详情页的页尾,在阅读结束时去传达全网比价的概念。
2. 建立认知-聚合比价模式的构建 在竞品调研部分,我们提到了聚合比价模式,百度酒店由于报价复杂,也适合用这种方式去简化报价。如图所示,常规酒店预订平台,同一房型(如标准大床房)会存在不同服务政策(早餐服务、取消规则、支付方式)的报价,而在百度酒店中,由于又加入了预订平台的差异,报价会更加复杂,数量更多且同质化严重,即服务政策相同,仅预订平台不同的报价多次出现,这就导致了报价列表的查看和选择效率较低。
聚合比价模式就是要将这些 服务政策相同的报价聚合在一起进行比价,以简化报价列表提升选择效率 ,同时在服务相同的情况下, 绝大部分用户会更倾向于低价,在报价聚合后,可以突出低价以便用户预订 。我们也在探索如何让聚合比价更简单,初始方案采用点击展开的形式,用户可以保持滑动浏览的交互体验,整个过程的交互体验比较流畅,但页面的层级关系较为复杂,用户认知成本高。因此我们又尝试了调起面板展示比价详情,让用户聚焦在当前报价的对比, 并通过模块式的设计,清晰罗列了每个平台的服务、优惠明细等差异信息,让信息的对比更高效,同时强化低价平台,与前面的比价模块保持认知一致 。
聚合比价模式下,存在了两种用户路径,如图所示。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最低价资源方完成预订,也可以通过比价详情弹层,查看针对同一服务的所有平台报价,对比平台的详细服务、优惠差异后再选择预订。 这种预订模式的目的,一方面在教育用户建立百度酒店可以比价、可以买到低价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用户选择低价平台的效率 。另外,聚合比价要具有清晰的规则才能被理解和信任,在比价详情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认知成本,我们通过标题突出了聚合项,并增加了比价说明入口,让聚合规则更明确。聚合比价的方案上线后,报价的预订点击到成单转化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前文提到的精准需求搜索结果页和详情页的低价房型推荐也利用了这种模式,不过在比价感知上做了更强化的处理。用户可以在详情页直接点击各个平台报价完成预订,也可以点击文字部分查看房型详情,在页面底部的比价详情中完成报价的对比和预订。
3. 强化记忆-比价价值感的再次强化 填单场景是在预订完成后,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将比价的概念和价值再次展示给用户,以加深用户对比价的认知。这里的设计手段与“提升感知”阶段类似,如图所示为一些方案探索,在用户选择低价平台预订,点击跳转至填单页后,我们会强化用户“预订到最低价”以及“为用户节省xx元”的感知。另外,在用户提交订单时,会存在一定的加载时间,我们也利用了这里的“产品缝隙”,结合加载态继续传递低价、省钱的认知。
四、结语 回顾百度酒店的比价设计过程,我们以比价及低价感知传达、高效预订低价为设计目标,基于百度酒店的核心预订流程,探索比价在各个环节如何发挥作用,进而将设计目标的实现划分为了“提升感知、建立认知、强化记忆”三个阶段,并为业务带来转化提升。
提升感知过程结合流程中的主要模块,通过模块式对比形式、传达比价价值感、基于低价推荐强化比价、以及利用“产品缝隙”等手段,去吸引用户了解和使用比价;建立认知过程利用“聚合比价”模式去精简报价,同时结合对低价报价、低价平台的强化,让用户更便捷的预订低价;最后强化记忆的环节,我们进行了一些方案尝试,再次强调比价的价值。
另外,为了建立一致的比价认知,整体的设计中也坚持一致性的原则。
百度酒店的比价设计也在不断地尝试和优化中,希望能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
作者:搜索用户体验部
来源公众号:百度MEUX(ID:baidumeux),百度移动生态用户体验设计中心,负责百度移动生态体系的用户/商业产品的全链路体验设计。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百度MEUX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明星直播,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设计动态 2022-11-09明星们为了“双11”也算是拼了。双十一预售首日,前飞轮海成员辰亦儒直播到凌晨12点,敬业程度堪比职业主播,甚至在直播中途以“脱衬衫”刺激直播间网友;曾因“潘嘎之交”出圈的嘎子谢孟伟,无论是介绍产品还是与直播间网友沟通,都已相当熟练,频繁登上快手直播榜TOP10明星入局直播带货,频频带出好成绩?最近电商节双十一来临,不少明星纷纷走上直播带货路,使出浑身解数投身新行业的他们确实有着不凡的成绩。本文深度解析明星带货背后的路径与前景,对电商直播和品牌运营感兴趣的童鞋一定不要错过。
明星们为了“双11”也算是拼了。双十一预售首日,前飞轮海成员辰亦儒直播到凌晨12点,敬业程度堪比职业主播,甚至在直播中途以“脱衬衫”刺激直播间网友;曾因“潘嘎之交”出圈的嘎子谢孟伟,无论是介绍产品还是与直播间网友沟通,都已相当熟练,频繁登上快手直播榜TOP10;遥望网络旗下的明星主播张柏芝,在预售当天来到了天猫直播间,以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认真分享着涂抹眼霜的手法……
除了职业化的明星主播,赵丽颖、刘亦菲、迪丽热巴、肖战、龚俊、王鹤棣等顶流明星也开始在直播间“内卷”,身穿高定礼服、佩戴奢侈珠宝、配上精致的出发Look图,硬生生将品牌直播站台“卷”成了红毯现场。
明星直播带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经过了混沌初开、扎堆入局的1.0时代,动辄翻车、明星效应失灵的2.0时代,如今的明星直播看似又来到了新的阶段——更专业、更理性,在这一阶段,明星主播们还能讲出哪些新故事?
明星主播辰亦儒、谢孟伟、张柏芝
一、重新认识明星直播 回想两年前,众人掘金“明星直播”,门槛低、回报高、品牌主们也愿意砸钱,明星只需坐在主播前当个“吉祥物”就有不菲坑位费到账。直播热潮下,一大半的明星从片场、舞台走进了小小直播间,内娱的口号也从“321开拍”变成了“321上链接”。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明星直播翻车状况频发,明星的价值被过高预估,天价坑位费背后,能卖出货的寥寥无几,卖出货了,售后服务保障又是一道坎。
热潮骤冷,这也提示着行业、品牌需要重新冷静地看待明星直播的价值。相比起网红主播和品牌自播,明星主播最大的不同在于自带流量和关注度,而这些流量和关注度放在带有“交易场景”的直播间时是能够转化为粉丝的信任度进而形成销量的。
但激发信任度的前提在于——明星要真实、专业,靠低价、赚吆喝如今行不通,想要走得更远、更稳,势必要有差异化的切入点、精细化的运营路径以及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翻看今年抖音、快手、淘宝三大平台的明星主播矩阵,新入局的明星主播如孙铱、柴碧云、汪峰, 都抛弃了之前走全品类、高端化的直播路线,而是从自己擅长的细分赛道切入,售卖平价好物。
柴碧云是今年6月份才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售卖的产品均以百元左右的女装为主,令大多数网友“沉迷”的是,柴碧云在直播时并不是“叫喊式”售卖,而是平等温柔地介绍产品,以朋友的身份剖析产品的优缺点。
早早入局的明星主播如贾乃亮、胡可、林依轮、黄圣依等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直播风格, 无论是时长、更新频次还是直播的专业度,都与职业的头部主播相差无几。
以贾乃亮为例,10月31日当天,贾乃亮在抖音开启了“双11剧透 大牌抢先购”的美妆场直播,从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灰豚数据显示,当天贾乃亮直播间总销售额破亿,超过了东方甄选与交个朋友,登上历史直播榜日榜第一名;11月5日,贾乃亮再次开启了“双11狂欢 霸榜爆品年度大促”生活百货类目的直播,销量额超过6000万。
在直播时,贾乃亮也展现出职业主播的“架势”,一场长达四小时的直播里,贾乃亮几乎没喝水、没休息,过品的节奏和介绍话术都较为专业。
贾乃亮近30天直播带货概览,图源灰豚数据
再从品牌的视角来看。过去品牌付给明星天价坑位费,图的是品牌效应,算是品牌广告,但后来经过了一系列翻车事件之后, 品牌意识到明星直播带货的重点不是明星而是带货, 开始重效果,品牌投放逐渐回归理性。
品牌主们理性的回归也在倒逼着明星主播走出躺赚的风口。为了应对“卖不出货”、“刷单”的现象,不少品牌提出了坑位费与销量直接挂钩、等比例结算的收费方式。
据娱乐资本论报道,部分商家在与明星主播签约时,会额外添加一个新规则,即开播15天后,若真实销量低于目标销量20%,对商家免去全部坑位费。
随着明星愈发专业化、精细化,品牌更理性、追求回报,明星直播逐渐进入深水区,一个更规范、稳步发展的明星直播格局正在日趋成型。
二、新的较量 如今明星直播已经形成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当明星、商家这一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后,MCN机构与平台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自然也要随之迭代升
隔行如隔山。明星们入局直播带货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明星本人没有太多精力一一选品,明星经纪团队也不了解直播流程,此时便需要专业的MCN机构来进行运营补位。
如今市场上的MCN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第三方的专业MCN机构,比如星期六旗下的遥望网络,以直播电商入局,孵化出了李宣卓、瑜大公子等头部主播,自切入明星主播赛道以来,签约合作了33位明星艺人;一类是明星自己创立的MCN机构,比如胡海泉的聚匠星辰,合作了李乃文、佘诗曼、任重等明星主播;还有一类是艺人经纪公司转型,将直播电商作为其中的一项业务,比如泰洋川禾。
相比起“单打独斗”的明星团队,MCN机构或者是专业的电商合作团队可以有效弥补明星所欠缺的专业性,以及产品的供应链环节。在直播策划,选品组货,谈价议价、直播间操盘上,为明星主播提供更为专业性、流程化的服务支持。
遥望网络董事长谢如栋曾提到,MCN在和明星签署的合作协议里,会明确明星的上播时间、培训场次,会帮助明星补课供应链和电商行业的知识,会和明星做多次深入沟通后,才正式开播。
近两年,明星直播翻车现象频发,这也对MCN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前期做好选品及如何做好售后保障。一位MCN机构从业者告诉「深响」: 明星主播团队选品有严格的质控,尽可能做到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但一些细节问题或者源头上的问题的确无法避免,所以团队要更重视售后服务——就像是危机公关的反应速度一样处理售后问题。
例如前段时间,一位直播间粉丝提到,在李金铭直播间购买的一款产品与主播售卖的不符,李金铭团队发现相关消息后便立刻在粉丝群里回应该消费者,及时做好沟通和赔偿,最终危机平稳化解。
在明星直播的长链条里,自然也少不了平台的影子,平台需要自带关注度的明星吸引更多的用户,明星也需要平台提供“发挥的场地”。不过,今年双11期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 成熟的明星主播开始从一个平台转向多平台入驻、多栖发展。
10月31日,刘畊宏妻子王婉霏vivi开启了直播带货,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此次开启直播带货的阵地并非抖音而是淘宝,以新账号“vivi肥油咔咔掉”进行健身产品的直播售卖。
据了解,整个双11周期,刘畊宏和vivi的直播有11场,带货的产品面向六个类目,健康食品、养生保健、个护家清、3C数码、服装饰品、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曾与抖音、快手合作的遥望网络也在近期与淘宝达成合作,开始了“三条腿走路”的模式。旗下的明星主播张柏芝,先是以个人的账号在抖音开启了带货首秀,累计带货成交额超1亿元;十天后又出现在淘宝直播间“遥望梦想站”,带货2200万元,如今又在11月1日、11月2日、11月6日分别在抖音平台开启“双11狂欢节宠粉”福利直播。
明星也好、MCN也罢,不再聚焦于某一个平台的原因在于降低对平台的依赖性,同时找到新的增长点吸引更多的用户、流量。
而从平台的视角来看,淘宝、快手、抖音借势“内容”发力明星直播也是撬动流量的杠杆。比如前段时间点淘赞助了《快乐回来啦》综艺节目,在节目里通过植入的形式助推双11的声量,而在节目外,则是邀请“07再就业男团”成员陈楚生、苏醒、王栎鑫进入淘系明星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此外,短视频平台例如快手出品的《声声如夏花》综艺,在节目收官之后节目导师杨丞琳、郑秀妍进入了快手直播间,节目热度、明星热度都沉淀到了直播间里。
总的来看,新阶段中无论是专业化的比拼、差异化玩法的探索还是MCN机构的竞技、抖快掏三大平台的拉拢,都暗示着正沉淀成型的平静市场下仍不乏入场的新机会。
只要明星们找到自己的独特玩法、提升自身的专业度和参与度,保证优质供应链与售后,“逆势奇袭”的新故事便不会缺少主角。
作者:王子昂
来源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穿越市场迷雾,真心探索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响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马斯克叫板张一鸣?
设计动态 2022-11-09马斯克入主推特不到10天,就以两件事宣告着“新推特”的到来——一是规模近50%的“邮件大裁员”闪电战,二是第一个落地的改进举措“蓝V收费”。 已经发生的改变既增加了推特姓“马”的实感,也让人们不得不严肃对待其提出的其他“奇思妙想”。 对于推特主产品,除“蓝V收在2016年,推特选择关闭了 Vine 这款短视频应用,而我们熟悉的“黑人问号脸”等网络热梗,都出自 Vine 视频。那么现在,如果这款短视频应用可以“复活”呢?“复活”之后,Vine 又有可能面临哪些问题?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马斯克入主推特不到10天,就以两件事宣告着“新推特”的到来——一是规模近50%的“邮件大裁员”闪电战,二是第一个落地的改进举措“蓝V收费”。
已经发生的改变既增加了推特姓“马”的实感,也让人们不得不严肃对待其提出的其他“奇思妙想”。
对于推特主产品,除“蓝V收费”之外,马斯克还曾提出要给一些特殊群体加上二级标签,比如政客、任何没有明确说明的“冒充”账号都将被永久暂停。
11月6日,马斯克还发推表示要增加“长推文”功能,以结束人们不得不截图记事本的荒谬现象。他本人在收购落地的当晚发布《致推特广告主书》,就是以三张截图的形式。此外,马斯克还提出要让所有形式内容的创作者获利。
在推特主产品之外,马斯克还将目光投向了推特旗下的其他产品,比如多年前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的短视频应用Vine,明确表现出了向TikTok学习的倾向。这也成为马斯克接手推特后,最出其不意的一步棋。
10月的尾巴,在确定成为推特新主人的当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发起了一项投票: “复活Vine?” ,投好或不好。
截至发稿查看发现,这则推特吸引了492万次投票,70%的人选择了“好”。
Vine是一个“古老”的短视频应用,上线于10年前的2012年,比字节跳动(彼时还叫今日头条)在中国推出抖音早4年。
用户可以在Vine上发布仅6秒的短视频,上线首日就冲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冠军位,红极一时,众多以“喜剧(其实是沙雕小视频)”见长的创作者依靠Vine成为了网红。
就连B站上,都有许多Vine视频合集,播放量10万以上的不在少数。 你也许对Vine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出自Vine视频的一些梗你一定不陌生,比如小男孩用烤箱和父亲合奏曲目,或者经典的“黑人问号脸”。
但是在2016年,推特选择关闭了这个应用。一年后,抖音海外版TikTok进入了美国市场。
时间回到当下,马斯克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将推特收入囊中,摩拳擦掌准备改造这个社交应用,还一度展现出构建一个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的兴趣,如今他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现象级应用TikTok。
消息称,马斯克已经指示推特工程师团队查看Vine的旧代码库,为重启做准备,并期望在年底前完成重启工作。
马斯克对TikTok的兴趣早有迹象,早在今年6月的推特全体员工会议上,马斯克就称赞TikTok的算法“不无聊”,表示“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塑造推特,让它变得有趣。”
既然推特有一个现成的短视频产品,何不将它翻出来,拍拍尘土,重见天日?这似乎是“向TikTok学习”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但是,在Vine关闭的近6年之中,世界并没有停下向前行进的脚步。诞生于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Vine,在10年后真的能“复活”吗?就算能复活,它还能在当下的短视频江湖中成功“混迹其中”甚至构成威胁吗?
01 “不要卖掉你的公司!”
这条发布于2016年10月的推特至今还静静躺在平台的角落里,发布人是Vine的创始人之一鲁斯·尤苏波夫(Rus Yusupov),彼时他获知了推特将关闭Vine的消息。
2012年,尤苏波夫和科林·克罗尔(Colin Kroll)、多姆·霍夫曼(Dom Hofmann)一起创立了Vine。产品的三大卖点是6秒短视频、视频无限循环、视频拼接。之所以限定6秒,霍夫曼认为这可以让用户绞尽脑汁用最短的时间拍出最有趣的视频。
产品还在内测,推特找上门来,向这三位平均年龄不过27岁的年轻人递出3000万美金收购的橄榄枝,他们接受了。
彼时的推特刚刚错失Instagram——推特出价5亿美元,Meta(彼时叫Facebook)的扎克伯格听闻后直接出价10亿美元,3天就完成了和Instagram的收购谈判,最终成功让Instagram并入Meta。
很快,2013年1月,推特将Vine上线。这款产品可谓一夜爆红,上线首日冲上苹果应用商店社交类第一位,3个月后登顶免费榜单第一。
霍夫曼是对的,6秒短视频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Vine成为了最有趣的小视频集散地,这里的内容搞笑又接地气。
上线半年时,该平台视频上传量达到3000万,巅峰时期的月活用户达到2亿。同时,Vine也制造出了诸多网红,甚至对于中国网友来说都不算陌生:“男巫”Zach King,其神乎其神的拍摄与剪辑技巧后来在国内短视频兴起后也模仿者众多;动不动就拿自己矮小的身高当段子的黑人小哥King Bach……
就连多年后因为在日本“自杀森林”拍摄死者画面而翻车的Logan Paul,其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Vine。他的短视频曾在Vine上获得了超过40多亿次点赞,之后投奔YouTube平台。
随着竞争对手的发力,Vine迅速从巅峰走向了衰落。 其中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正是推特没能收入囊中的Instagram。
Meta在2013年Vine推出的几个月后,在Instagram上线了15秒视频功能,而Instagram的用户规模是Vine的十倍。并且,Instagram还拥有丰富的滤镜和编辑功能,有相机防抖,分享渠道也更多,从Vine手里抢创作者抢用户。
上线1个月后,Instagram短视频在推特上的分享数从120万个上升到700万个,与此同时,Vine视频在自家地盘推特的分享数却从225万个骤减了一半。
YouTube和Snapchat的短视频业务也加入了战场,YouTube甚至砸重金Vine上的头部网红。据当时的报道,YouTube会直接送1000美元的购物卡让他们升级视频设备。
2014年到2016年,Vine的每月原创视频上传量持续下滑,再未见增长。用户数量也停滞不前,眼看着Instagram月活用户数一路上涨,2016年突破5亿。
“Instagram视频是(Vine)结束的开始。”一位Vine前高管告诉媒体,“Vine的发展速度不够快。”随着用户和创作者的流失,让广告主也渐渐对Vine失去兴趣,而广告主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创作者的流失,Vine进入恶性循环。
推特一直没能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救Vine,高管陆续出走让产品方向摇摆不定。其中创始人之一霍夫曼作为产品的灵魂人物在2014年也离开了,另一位创始人克罗尔代理总经理之后三个月也匆匆离职。
2015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Vine前50大博主中的18位来到Vine洛杉矶办公室,要求Vine采取措施解决用户活跃度不断下滑的问题,还提出了推特向18人每人支付120万美元以留住他们在Vine每月更新3条视频。
推特拒绝了。
此后,推特还拒绝了来自P打头的某知名色情网站的收购邀约,2016年,推特宣布关闭Vine,一代短视频明星产品就此退出舞台。
02 Vine关停的时候,场面像极了中国的虾米音乐——无数用户时隔许久再次打开Vine,保存那些经典的短视频以求纪念 。
人们都明白它在竞争当中已经落后,就连自己也越来越少真的使用它,但当它真的消失,又遗憾无比。
“复活(马斯克用的是Bring Back)”听起来让人有一种错觉,就是人们熟悉的Vine会重新出现,人们又可以像以前一样看到那些接地气的傻气搞笑短视频,但这八成只是一个错觉。
从技术上复活Vine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而就算复活,Vine想要存活下去,也必须要顺应当下的短视频行业,当人们抱着好奇心来观摩Vine的“复活”之后,它用什么吸引用户和创作者?
在Vine被宣告死亡的将近6年时间里,世界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短视频行业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如火如荼。
推特宣布关停Vine之后不到一年,2017年,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全球多个国家上线并迅速崛起。
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2021年9月,TikTok的全球月活用户人数就超过了10亿。
美国的科技巨头们也越来越重视短视频业务。2020年Meta更进一步,推出了和TikTok几乎一模一样的Reels功能,内置在主应用Instagram中。
同一年,YouTube也在主应用中推出了短视频板块Shorts,并在今年宣布每月观看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亿。
战事还在更新。
Meta今年2月已经宣布将在全球范围上线Reels产品(此前在美国等地区开放),并在9月宣布未来可能Instagram上发布的所有视频都将自动转成Reels。TikTok则在11月刚刚在美国上线了“小店”,发力电商。
对创作者的争夺也相当激烈,除了和创作者进行广告分成之外,也直接砸钱。
2020年,TikTok向创作者砸去2亿美元,2021年,Meta宣布在创作者基金上投入10亿美元,而YouTube的Shorts Fund在一年中在吸引创作者的激励基金上拿出了1亿美元。Snapchat的短视频功能Spotlight,自2021年6月开始每月向奖金池注入数千万美元。
反观推特,2021年主平台的月活用户仅为2.17亿。而已经死去的Vine连现在的“标配”算法推荐机制都没有,更不必说现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短视频平台广告分成机制、创作者激励计划,甚至是视频电商模式等。
要加入这场战斗,马斯克可能不得不重造一个短视频应用。
03 技术挑战就摆在面前,马斯克看好TikTok的算法,但是Vine的老代码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推特前员工萨拉·贝克普尔(Sara Beykpour)发推表示,自己曾参与了Vine的关闭,并说“这些代码是6年前的,有些甚至是10年前的。你不想看那些代码的。如果你想复活Vine,你应该重新开始。”
创始人之一的鲁斯·尤苏波夫(Rus Yusupov)转发了这条推特,而他在推特上一次发布消息是在4月底,那是一张他与马斯克的合照。“这是不是关于复活Vine的那次会议来着?记不清了。”尤瑟波夫写道。
另一方面,创作者收益也是当下的一个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的一篇评论文章则指出,Vine巅峰时期,人们还主要是以分享欲和创作欲这样朴实的动力参与其中的,但如今短视频行业的创作者非常看重其中的金钱回报。
那些曾经在Vine上活跃的头部网红们,也各自有了不同的发展,有的已经在新的平台如YouTube、TikTok上扎了根,有的则干脆不再活跃在互联网上,指望他们因为情怀撑起复活的Vine显然不现实。
尴尬的是,至少在短期内,这是马斯克的一个痛,广告商似乎暂时还不信任这个推特的新主人。 最新消息显示,已经有奥迪、辉瑞等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暂缓了在推特上投放广告,因为他们不清楚推特的内容会不会变得糟糕,而这样的不信任也有可能延续到推特的产品Vine上。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马斯克能解决Vine的问题吗?6年前的推特搞不定Vine,姓“马”的推特就可以吗?
至少目前来看,马斯克还没有拿出整体的推特改造方案,零碎的主意引发着争议,就连已经落地的“蓝V收费”也依然不服者众,其中不乏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代表作《闪灵》等)这样的知名人物。
今天,推特“趋势”中出现多个不那么友好的词条,包括“马斯克是大粪”、“马斯克钓鱼”、“马斯克老鼠(叛徒)”等,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参考资料:
站长之家:《被Twitter以3000万美元收购,曾一夜爆红的Vine为何没能成为TikTok?》 创事记:《扶不起的Vine:网红集体出走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乱翻书:《本有潜力成为TikTok的Vine,为什么昙花一现?》 新浪科技:《四年时间走向末路:Twitter的短视频应用Vine是怎么死的》 福布斯中国:《抢占短视频市场,Meta向全球Facebook用户开放Reels功能》 IT之家:《谷歌:YouTube Shorts 每月观看人数超 15 亿,逼近 TikTok》 品玩:《YouTube Shorts推出创作者分成计划,短视频平台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作者:毕安娣;编辑:王靖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Twitter被收购后,有多魔幻?
设计动态 2022-11-09北京时间11月3日晚间,全球的Twitter员工都收到了一份让人心头一紧的邮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要裁员了。 同时Twitter还暂时关闭了办公室,「如果你在办公室,或正要前往办公室,请先回家。」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本次裁员规模将约是Twitter全体750论Twitter裁员,那就是马斯克的嘴,骗人的鬼。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马斯克收购Twitter并裁员50%的事件始末,并讽刺了马斯克出尔反尔,名不副实的一些言论。推荐对互联网或Twitter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北京时间11月3日晚间,全球的Twitter员工都收到了一份让人心头一紧的邮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 要裁员了。
同时Twitter还暂时关闭了办公室,「如果你在办公室,或正要前往办公室,请先回家。」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本次裁员规模将约是Twitter全体7500名员工的一半,3750名左右。
就在八天前,全球首富、SpaceX创始人、特斯拉CEO——马斯克抱着洗手池现身Twitter公司大楼,随后对员工发表讲话称, 不打算在接管Twitter后裁员75%。
马斯克的讲话对应的是之前的传闻。多家媒体报道,马斯克在交易文件中告诉资助他收购Twitter的共同投资者,他计划解雇Twitter 7500名员工中的近75%。兜兜转转,马斯克还是把「裁员」的大刀砍向了Twitter,唯一的区别是少了25%的员工被裁员。
再往前几天,马斯克还清洗了Twitter高层,直接解雇首席执行官Parag Agrawal、首席财务官Ned Segal、法务政策主管Vijaya Gadde等一批高管。WSJ指出,为此马斯克至少需要支付给Agrawal、Segal、Gadde三人超过2.2亿美元的「遣散费」。
马斯克为什么要收购Twitter,让自己身陷泥沼?不管是他口中「为了帮助我所爱的人类」,还是外界猜测的围绕Web3的商业策略,除了他本人可能谁也无法确定。但对最终留下的Twitter员工来说,要怎么面对马斯克和他「失信」的黑历史。
一、薛定谔的收购 某种程度上,Twitter收购案已经超越动视暴雪收购案,成为2022年最重要的一笔收购事件。一方面,收购案的两位主角——马斯克和Twitter,前者是Twitter乃至全球互联网最大的流量明星之一,后者是全球社交媒体的主战场之一,两者的故事堪称流量的永动机。
另一方面,Twitter截止今年3月的日活用户已经上升至2.29亿,马斯克拥有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在火箭和电动汽车领域极其重要的公司,成功收购Twitter不仅对于马斯克本人,对于所有监管部门、行业敌友、用户都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月,马斯克成为Twitter最大股东,持有股份超过9%,自然也被受邀进入董事会,马斯克欣然回应称: 「期待与Parag和Twitter董事会合作,在未来几个月对Twitter进行重大改进!」
图/截自Twitter
但据后来诉讼提交的短信记录显示,在马斯克发表了一系列针对Twitter的争议性言论后,时任CEO Parag向其发短信称,「你可以自由地在Twitter上发任何关于Twitter的事情,但我有责任告诉你,在当前的环境下,这并不能帮助我让Twitter变得更好。」 「我不会加入董事会。对Twitter私有化的提议是在浪费时间。」 马斯克回信道,并在随后提出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
此时是4月13日。但到了5月,收购案又经历一轮反转,让Twitter员工和外界再次见识了马斯克的反复无常——马斯克开始在各种场合质疑Twitter虚假账号(类似微博的僵尸粉)的规模,表示 暂停交易,并于7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交易 。
然而,提交法庭的5月8日短信记录显示,马斯克当时在向摩根士丹利的银行人士提议推迟以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理由是:「普京明天的演讲(时值俄乌战争两个月后)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正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收购推特就没有意义了。」
Twitter希望借此证明,马斯克以虚假账户为由试图退出交易,都是借口。其次,马斯克早就注意到了Twitter的虚假账户问题。至少在2018年7月,马斯克的推文就表明他关注了Twitter平台上虚假账户的问题,甚至为8月官方的清理行动叫好,之后又在今年初提及该问题。
但无论如何,短短三个月后,马斯克再次反悔, 重新和Twitter坐回了谈判桌继续收购交易,并于10月27日尘埃落定 。与此同时,媒体曝出了马斯克要在Twitter裁员75%的提议。
二、「下次一定」自动驾驶 马斯克的「失信」不仅是Twitter上。今年9月,特斯拉车主Briggs Matsko将特斯拉公司告上旧金山联邦法院,指控该公司「欺骗和误导性地」夸大自动辅助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并寻求集体诉讼。Matsko表示,自2016年开始,马斯克和特斯拉每年都会承诺,一台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指日可待」。
但自他购买的2018年起,四年过去依然看不到特斯拉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影子。作为完全自动驾驶最激进的鼓吹者之一,马斯克当然明白完全自动驾驶对特斯拉重要性、对用户的吸引力。
他在6月接受采访时说,「绝对的焦点是能否解决完全自动驾驶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这真的能决定特斯拉到底是价值不菲还是一文不值。」更近的问题是,特斯拉一直在销售售价高达1.2万美元的FSD(全自动驾驶)套件,并承诺购买的特斯拉车主,将通过未来的软件更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而从2014年起,马斯克就开始不断鼓吹自动驾驶已经指日可待:
2014年,在公开访谈中表示,自动驾驶会在1年内到来。实际只是Autopilot。
2015年,预计两年内实现「完全自主」驾驶。
2017年,公开表示L5级别自动驾驶会在几个月到来。
同年晚些时候表示,在2019年的时候特斯拉车主可以在车里睡觉,睡醒之后车辆就到达目的地了。
2019年,表示特斯拉将在2019年年底之前发布完全自动驾驶更新,如果达不成目标,至少也会发布「提前体验版」,但实际仍然没有发布。
2020年,接受TED主持人采访中透露,特斯拉将在今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也就是L5级自动驾驶技术水平。
2021年,多次表示特斯拉有信心在2021年底之前发布真正完L5级自动驾驶系统。
这就像是「胡萝卜栓驴」的故事,马斯克不断放出无法实现的承诺安抚现有FDS用户,同时继续吸引新的特斯拉车主购买FSD。到今年1月,马斯克在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再次提及自动驾驶,并表示特斯拉有信心在2022年年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如果在年底前无法完成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他将感到「震惊」。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怀疑,特斯拉到底有没有能力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承诺,包括马斯克在过去几年不断「画大饼」的过程中,也多次承认低估了开发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难度。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人也认为,现有的特斯拉汽车只通过软件更新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但一旦涉及FSD的硬件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面对的是数百万台现有的特斯拉汽车。而今天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不到两个月了,「狼来了」的故事还能有多少人相信。
三、信任问题 Twitter是在周四晚上(11月3日)宣布裁员消息,周五一早(11月4日)就开始了裁员行动。不出意外,Twitter员工随后就提起了集体诉讼,理由是依据联邦和加州法律要求,企业大规模裁员前必须充分提前告知员工。但马斯克的麻烦不止这些。
据法新社报道,就在Twitter裁员事件开始发酵的同时,全球大公司纷纷暂停在Twitter上投放广告,其中包括制药巨头辉瑞、食品巨头通用磨坊、通用和大众汽车,大众更是在上周收购案确定后就暂停了Twitter上的广告。大公司的集体「暂停」,可能是出于马斯克的一纸《告Twitter广告主书》,但更可能是因为Twitter眼下的混乱局面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马斯克在「告广告主」中称, 「Twitter显然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发挥的地狱,一个什么都可以说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的地方!」
然而,马斯克过去就和好友兼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讨论过放弃Twitter的广告业务,同时他也向用户承诺过放宽Twitter的内容审核,强调「言论自由」,此外还有关于侃爷(Kanye West)乃至特朗普的解封问题。这些都让大公司更倾向抱着质疑,继续观望。
对继续留下的约3750名Twitter员工来说,观望显然不是一种可选项。凤凰网引述CNBC报道指出,自马斯克上任以来,大量Twitter员工担心,如果不能在11月初完成任务,他们也要紧跟着被解雇,有些员工甚至为此周五、周六晚上都直接睡在办公室。
国内媒体和网友评价其为: 卷起来了 。但对Twitter员工来说,不卷不行啊,毕竟马斯克还有25%的裁员指标,谁知道他会不会用。
作者: 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冬日果酱
原文标题:马斯克的嘴,骗人的鬼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微文案,是快速改进界面的好方法
设计动态 2022-11-09文案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非常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元素之一。好的文案,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今天这篇文章,将会从常用UI元素中举例说明微文案的正确用法及价值,记得收藏学习起来。 根据Joshua Porter(资深设计专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文案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合适的文案可以让用户更加清楚、直接地了解产品所想传递出的信息,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那么,哪些文案属于微文案?如果想对微文案进行优化,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文案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非常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元素之一。好的文案,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今天这篇文章,将会从常用UI元素中举例说明微文案的正确用法及价值,记得收藏学习起来。
根据Joshua Porter(资深设计专家,《Designing For The Social Web》的作者)的说法:改进界面最快方法之一是改进其文案。
他第一次提到微文案这个术语是在他的文章《Writing Microcopy》中,用到了如何在确认弹窗中添加文案的例子,其举例的文案是“账单地址是你卡上显示的地址”,用清晰的文案避免了用户遇到的许多错误。 最快提升界面体验的方法是提升你的文案水平。
http://bokardo.com/archives/writing-microcopy/
谈谈我的个人经验。有一种订阅服务是以用户取消订阅时会遇到问题而闻名。当用户取消订阅时,在没有完成流程的情况下,用户在其中一个步骤上“退出”了,他们以为取消了订阅,但钱仍然被扣了,这种感觉特别让人恼火。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用户通过点击“取消”按钮离开取消订阅弹窗,而不是为了结束他们的流程而点击“继续”按钮。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这是第一个糟糕的文案从而导致产品不被满意的例子
经过分析,我们把按钮上的文案做了优化,把“取消”按钮文案改成“不取消”,把“继续”改为“取消订阅”,这样就清晰易懂了。在流程上有这个弹出框本来也没错,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可能出现的误操作。
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有学习过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你会发现10条中有4条都与文案有关。
系统状态 ——告诉用户当前正在发生什么,是卡住了还是处在loading中或是其他什么状态。 一致性和标准化原则 ——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其中有一些普遍接受的术语,明确的操作提示,在不同界面保持统一等等。 防错原则 ——帮助用户明白当他们做什么操作会发生什么结果,或者清晰的解释某个操作会有什么行为。 明确错误 ——错误信息应该用人话表达(不要用代码),较准确地反映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微文案? 微文案(microcopy)是界面中的一些文本小片段,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会对用户的操作体验带来影响。
1. 哪些不是微文案 营销文案不算是微文案,任何引导用户点击为了售卖商品的文字内容,还包括所有的文档、SEO和智能文本。
2. 哪些地方会用微文案? 按钮和操作链接的描述中; 表单中的文本,表单的标签和文本块; 消息、警告、提示和错误,告诉用户下一步要怎么做; 确认对话,我们要求确认某些行为; 导航入口。 1)按钮
如果让你优化按钮的设计,你有什么想法吗?添加一个投影?选择一个更好的对比色?圆角?答案是——从动词开始!
以动词作为动作开始; 描述要准确清晰,要求处处易懂; 行动按钮文案应该足够具体,以便用户更容易理解。不要使用笼统的概念,因为它们可能是模糊和难以理解的; 用WYLTIWLT 提问的方式,检查文案命名是否更好被理解并达到想要的结果(彩云注:这个很长的缩写其实是2个问句,一种自查方式。WYLT=whould you like to …?你想…?)(IWLT=I would like to …我想…)
如何创建一个清晰的按钮和链接
想象一下,应用的创建者会怎样通过网络与他们的用户交流。创作者问用户:“你需要做什么…(创建一个计划)?”。用户回复他们的行动:“我想要去做…”。
如果这个对话让我们觉得逻辑自然,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文案是没问题的。
WYLTIWLT 校对
比如,最好不要使用“需要帮助吗?” 这种不带动词带问号,作为按钮。可能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链接,放在屏幕的某个角落,但如果你决定使用这样的短语作为按钮,那么最好使用” 获取帮助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快速查找”。“快速查找”不是动词,而是名词。如果你要设计一个行动按钮,最好是用“查找”或“搜索”,这样还简单直接。
“获取我的方向”,如果你简化掉“我的”,这个链接会变得更加清晰干净。毕竟,是谁的并不重要,但如果你使用了这个产品,获取的方向就是你所需要的。
2)表格
清晰的表格
在表格中这样做会比较好:使用简洁易懂的标签,写清楚填写每个项目的提示,以及填写的原因或者最好指定什么格式和什么数据。
在占位符中,建议复制标题信息或提示填写要求。例如“输入事件标题”。
经过测试,如果你在表单中输入一个没有“示例”的示例,用户会认为这个字段已经被预先填写了,而不需要他们自己重新填。
上面的示例显示了Title字段的名称和一个占位符,文本为“Enter event Title”。由于我们使用了“New Event”表单的标题,下面的所有内容都将在视觉上引用它,因此,没有必要在字段标签中重复事件标题。
日期和时间也是如此,无需对每个字段重复文本,只需写“开始”和“结束”即可。
3)消息和警告
不要忘了用人类语言与用户沟通,不要用像“服务错误”,错误码“404”,“403”之类的,不然用户会迷失在操作流程中。
即使我们不能非常准确的说出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说明原因 和/或 说明是谁的错,是用户还是系统。
此外,不要忘记你的目标受众。对有些人来说,说人话对体验来说是最重要的。
消息和提醒
4)确认对话框
我们想要得到确认的问题最好立即在标题中简要明确,而不是用“你确定吗?”等等。
如果有的话,你可以在描述中添加任何可能的负面影响,把潜在风险准确告知用户。
例如,如果用户允许谷歌位置服务,那么该数据将被匿名发送到谷歌,并且希望用户知道它。动作按钮是清晰具体的,与问题紧密呼应。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将问题中的“使用”和行动按钮中的“使用”结合起来,这有助于用户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确认对话框
5)尊重用户
这是来自系统的消极信息,如果用户拒绝了它的提议,通常会受到羞辱。这种类型的微文案更多地被用作一种营销策略,但它也可以在简单的界面中找到。在作者看来,羞辱可能是无害的,但从长远来看会产生问题。我们也需要明白,这更多的是内容创作者道德的一面,是一种黑暗的设计模式。
(彩云注:这一段可能有点难理解,可能是由于国外文化的原因,我自己的理解是对于有2组需要用户确认的按钮,通常会在拒绝按钮那另外加了一句话,比如下面的几个案例:”不,我都知道了”,“不,我很有钱”,“从不,我想要更精彩的游戏”,会有幽默有趣的成分在里面)
侮辱性确认https://confirmshaming.tumblr.com/
现在有了一组确认按钮,它可能会导致一个死胡同,让用户哭笑不得。如果你想迷惑用户,文字是最好的方法。
让我们看一些例子:
你想取消吗?——取消 / 好 取消后台编译操作并继续?——好吧 / 取消 你确定要取消此操作吗?点击“确定”取消当前操作,或者点击“取消”继续。——好吧 / 取消 我们应该取消这些改动吗?如果你想离开这个页面,所有未保存的数据都会被取消。——取消 / 拒绝”。 如果你对书面文本的质量不确定,多花几分钟/小时,征求意见,或者重写几次,最后可能连你的奶奶也能理解按下按钮会发生什么,那就没错了。
混乱的确认弹窗
6)导航
导航更多的是关于信息架构,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别。
直观性——导航项在没有点进去前,应该已经给出了一些关于内部内容的理解。 语句一致性——如果我们使用一个词性(名词、形容词等),那么我们在其他导航上也有同一个词性。这通常在一级导航上要求做好。 导航、标题和面包屑的一致性。
导航规则
7)我的vs你的
① 我的
如果用户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账号,那最好是用“我的”。例如,我的youtube频道,我的照片等等。
② 你的
信息发布者/服务者与用户进行对话。 用户使用的工具或功能,但是用户使用它并导入一些东西。示例:购买将是用户的——我的购买,但购物车将是系统的——你的购物车。 另一个例子是——你喜欢的书。
二、如何让微文案做的更好? 1. 了解你的用户 是用母语还是用第二语言; 之前的经验; 用户背景。 2. 人类语言 避免使用技术行话(但是如果你的用户本身就是技术专家那么使用术语就没啥问题); 避免使用内部缩写(相同的缩写在不同的公司和产品中可能是不同的意思); 使用恰当的语气。 3. 考虑上下文 避免模棱两可; 回答可能的问题(即使是在这里,你也必须是一个UX设计师,并理解所有用户痛苦); 指导用户。 4. 从一开始就用心 考虑在第一个版本中优化微文案(你的用户会为此说“谢谢”); 避免使用假数据和文案进行填充; 建议和检查(与团队和用户讨论可能的命名); 更好地了解产品。 彩云注:
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设计师非常关注视觉设计,却常常忽略文案的设计,觉得那不是自己工作的内容。但其实在产品界面中,一些细微的文字内容往往能让用户感到放心和温暖,好的文案能够让用户在操作中不易迷失,效率倍增。所以,除了钻研视觉元素上的细节,同样也要对文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给用户创造最佳的产品体验。
原文作者:Platea Design Community(本文翻译已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platea-design-community-kyiv/microcopy-as-the-great-way-to-improve-your-interface-b27ca694b40c
译者:彩云Sk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腾讯高级视觉设计师。
来源公众号: 腾讯ISUX(ID:tencent_isux),腾讯ISUX用户体验与设计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腾讯ISUX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上门做饭”夺走谁的饭碗?
设计动态 2022-11-09网上下单,上门服务,买菜、做饭、洗碗一条龙……如果不是亲眼在热搜上看到媒体对“上门做饭”服务的报道,恐怕有不少人会认为这是某个O2O平台的死灰复燃。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如今备受瞩目的“上门做饭”实际上并没有O2O平台的参与,而是由雇佣双方私下进行的合作。 面对你知道最近兴起的“上门做饭”服务吗?这可不是某个O2O家政平台推出的,而是由雇佣双方私下进行的合作,面对这个并不太新的“新商机”,有人看好,也有人唱衰,都有理由,但本篇文章想讲的,是“上门做饭”兴起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的新机遇,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网上下单,上门服务,买菜、做饭、洗碗一条龙……如果不是亲眼在热搜上看到媒体对“上门做饭”服务的报道,恐怕有不少人会认为这是某个O2O平台的死灰复燃。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如今备受瞩目的“上门做饭”实际上并没有O2O平台的参与,而是由雇佣双方私下进行的合作。
面对这个并不太新的“新商机”,有人认为,“上门做饭”为一些不想点外卖但又不会自己做饭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并且相对于“下馆子”,“上门做饭”的性价比更高,所以非常看好这一新领域的市场前景。但是也有人提出,曾经资本扶持下的O2O家政平台都没能存活下来,如今的“上门做饭”只是依靠供需双方的私下对接,恐怕难成气候。
其实,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上门做饭”兴起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的新机遇。
一、O2O私厨变身C2C 在“上门做饭”登上热搜之前,请专人到家做饭的需求一直都有。比如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通常会雇佣住家保姆甚至是专业厨师来负责一日三餐,一些企业也会聘用煮饭阿姨,为员工制作午餐、晚餐。但是, 这类需求绝大多数都在传统家政市场得到解决,并且雇佣双方也以长期合作关系为主。
直到2014年O2O创业潮的全面来临,为了解决传统家政市场在需求和资源匹配方面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少互联网家政平台把家政需求进行了细分,“上门做饭”与上门保洁、上门收纳等服务开始有了标准化的市场供需关系。然而,后来O2O创业潮的集体落幕,也让“上门做饭”跟随一众家政O2O平台消失在互联网的记忆里。 如今再提到“上门做饭”,也有不少网友很快会提起曾经的家政O2O,但这两种服务模式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O2O时代追求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供需关系,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的匹配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所以,在家政O2O平台上可以看到,不管是保洁还是整理收纳都被包装成标准化的产品,但做饭却不是一件容易被标准化的服务。
由于地方差异和饮食文化的不同,每个人吃东西的口味存在极大的个性化差异,这就要求平台需要储备足够多掌握不同菜系做法的厨师,而平台本身既不能保证迎合市场需求控制不同菜系厨师的数量,又不具备快速培养厨师的能力, 因此O2O时代的“上门做饭”在供给端就存在不成熟的问题。
更令人无奈的是,在家政O2O铩羽而归的时候,外卖平台却风生水起。资本加持下的补贴大战,让外卖平台快速吸收了不会做饭、不愿意做饭的年轻人市场,各大餐饮品牌快速拓展的外卖业务,也逐渐拿下了家庭聚会的场景需求。 与快捷方便又便宜的外卖相比,性价比更低的“上门做饭”成了鸡肋,其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至于眼下的“上门做饭”,当初O2O平台没能解决的问题依旧存在。但是因为其业务从O2O转变成供需双方直接各取所需的C2C形态,并且在O2O沉寂的这几年时间里,社交媒体和外卖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新的环境,因而值得人们从市场价值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再次审视其前景。
二、上门做饭如何赚钱?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上门做饭”的服务流程主要由“厨师”本人及其团队,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包含上门服务的信息动态,来获得潜在顾客的关注和咨询,然后双方再进行私下沟通确认服务细节。和住家保姆、煮饭阿姨等传统家政服务相比,“上门做饭”更像是按次付费的体验式服务,因此提供“上门做饭”的个人和团队在早期发展阶段,一定会遇到效率问题。
有潜在需求的客户在不知道“上门做饭”这项服务的情况下,很少会主动通过搜索平台信息来获取服务,无法保证获客的情况下,收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曾经尝试提供“上门私厨”服务的刘女士告诉惊蛰研究所, “上门做饭”一般对接的是宴请或者聚会的需求,需求不算少,但是很难形成规模。
“一天下来也就午饭和晚饭有需求,而且不算买菜的情况下,每次洗菜做饭到洗碗善后,都至少需要花费2个小时。中午的饭点也就在11点半到1点之间,同一个时段做完一单,不可能再接第二单。”据刘女士介绍,“上门做饭”的需求量还与节日有关,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需求会明显增多,但是平常工作日则很少会有人问津。
刘女士认为,“上门做饭”能否形成规模,主要还是和具体需求有关。“假如只是为了吃饱饭,点外卖就可以满足。 但是如果因为担心外卖不干净,需要每天有人上门做饭,那其实也可以直接请保姆或者做饭阿姨。这样也不需要每次临时去做沟通,价格还更便宜一些。”
刘女士特别提到,热搜上的“上门做饭”和之前流行过的“上门私厨”,在定价策略上有很大的差别。
“上门私厨”采用的是一口价,不额外收取制作费用。所以为了保障盈利,不会直接让客户点菜,而是像酒店一样推出套餐供客户选择,套餐里就有一部分作为利润来源的精品菜式。“上门做饭真的就是在做饭,很多菜品都是家常菜,除了菜钱以外再单独收取制作费用。 这样可能更符合家庭日常的需求场景,价格也更透明,但是这种收费方式恐怕不是所有顾客都能接受。”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上门做饭”的收费标准普遍为四菜一汤60元左右,六菜一汤80元左右,10个菜120元左右,全职从事“上门做饭”的月工资能够达到4000元。
对此,刘女士表示,“这个收入水平可能理想化了。假设一天2单每顿都做六菜一汤,一个月可以拿到4800,但是哪有那么多每顿饭六菜一汤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不直接花4000块请一个保姆?甚至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还会认为,家里吃个四菜一汤还要多花60块钱,这都可以再加一个菜了,好像还不如点外卖。”因此,定位于解决日常家庭需求的“上门做饭”,恐怕并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盈利水平和市场规模。
三、从“私厨”到社区餐厅 虽然“上门做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受到了质疑,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服务形式再度走红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根据媒体报道,“上门做饭”的顾客群体主要包括:不想做饭或者不会做饭,同时又不想吃外卖,也不愿意出去吃的年轻独居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但是没有精力做饭小夫妻;以及公司团建、生日聚会一类的群体聚餐。 除聚餐需求外,独居上班族和无暇照顾家庭的小夫妻,不但是“上门做饭”的新目标,也有可能成为改变社区餐饮市场的支点。
所谓社区餐饮,可以简单理解为聚集在社区周边,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饮食需求为主的餐饮业态。在过去一段时间,社区餐饮都是被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以及能够提供餐食的便利店所占据。
虽然这些餐饮门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并不符合家常餐食的需求。 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家常菜在社区餐饮的缺失,正逐渐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据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独居老年人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 一个人的菜不好买,好不容易做一顿饭,独居老人自己又吃不完,所以一日三餐也成了难题。
不久前,住建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将在试点社区将配建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这也引发人们对于社区餐厅的关注。 观察“上门做饭”的目标人群,也会发现,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一老一小”两个群体。考虑到“上门做饭”至今未能解决的效率和性价比问题,或许社区餐厅才是更合适的解题思路。
换句话说,就是把“上门做饭”变成“上门吃饭”,以类似机关、学校食堂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餐食。这样一来,以社区居民为主要目标人群的前提,解决了“上门做饭”在O2O、C2C模式下所遭遇的需求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服务模式,也提高了人效。另外,社区餐厅的存在不仅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便利,也迎合了一部分年轻人不会做饭又不愿吃外卖的健康生活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餐厅或许也将对未来餐饮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回想当初外卖用巨额补贴改造餐饮业,让餐饮老板享受到了线上流量带来的业绩增长,也让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安装上黄色、蓝色的外卖APP。但如今,能够影响一家街边小店生意好坏与否的因素,不只是味道、装潢和服务,还有线上投放的预算。
最近几年,在资本助推餐饮行业网红化发展的过程中,新奇特产品层出不穷:新茶饮品牌忙着打造爆款流行、中式点心借新国潮快速崛起、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跨界咖啡,再到资本和餐饮品牌们纷纷入局捧红预制菜……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唯独缺少了最基础的大众需求。
针对“上门做饭”的走红,有专家认为它反映出社会对于灵活就业的认可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但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们最普通、最家常的餐饮需求。
作者:白露
来源公众号:惊蛰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探索发现新经济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惊蛰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