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分享丨一文搞定交互设计7大定律——席克定律
设计动态 2022-11-0901.前言 还记得这些年我们玩的电子游戏机么? 每一代新主机发布后,玩家除了讨论主机的性能外,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新的游戏手柄有什么用的新功能,能不能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我们发现控制器从最简单的仅支持上下左右移动转变为支持更多操作甚至体感的反馈。 游戏手柄操作的复一文搞懂交互设计席克定律,这篇经验分享文章一定不要错过!交互设计七定律对于设计思维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多说了,推荐各位感兴趣的童鞋来一起深度学习席克定律。
01.前言 还记得这些年我们玩的电子游戏机么?
每一代新主机发布后,玩家除了讨论主机的性能外,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新的游戏手柄有什么用的新功能,能不能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我们发现控制器从最简单的仅支持上下左右移动转变为支持更多操作甚至体感的反馈。
游戏手柄操作的复杂化导致用户初试游戏的体验难度增加。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决策,一般决策过程可以分为3步:认知内容——思考内容——做出决策,过程中的耗时代表了决策效率。
它背后依托一个在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法则——席克定律。今天本文将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席克定律,为了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一起看看它是如何在设计中应用的。
02.席克定律的起源 因为翻译的版本,我们耳熟能详的”席克定律“、”西克定律“、”希克-海曼定律“、”希克法则“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Hick’s Law」。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将其统一称为”席克定律“。1951年,席克与海曼这对夫妇通过随机开灯的试验,发现人们面临的选择越多,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和努力就越长。
它的数学公式为”RT=a+b log2(n)”
RT为反应时间; a为常量,指的是在对信息的处理时间外的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 b为常量,指的是信息处理时间; log为某个数学符号,这里可以不做理解; n为信息的数量; 一般来说,席克定律的应用很简单——减少刺激的数量并获得更快的决策过程。
03.席克定律的特征 在B端设计中,业务的复杂性以及行业领域的专业性让我们在设计中无法对内容进行删减。我们可以借助席克定律来简化用户的决策过程,增加体验的友好度。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要想提升用户的决策效率,需要在“a”、“b”两个可控的常量上做文章,即通过“产品停留时长”以及“页面浏览量”作为设计的突破口。
3.1 产品停留时长 这里的停留时长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毕竟时间太长的话也意味着用户并没有找到决策的入口。我们需要建立用户决策时间的最佳平衡点,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初入B端产品的用户面对这么多内容可能会有着不适,那么我们该如何采用席克定律进行破解。
3.1.1 梳理业务流程中的核心操作
产品的目的是完成对应的业务目标。我们需要与产品或者相关的业务方沟通,了解当前的产品在商业化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我当前负责的CNOS Campus网络管理系统,它是辅助园区进行网络统一管理和调度的平台,借此可以总结出产品的形态图,从整体了解产品提供哪些能力。
CNOS Campus网络管理系统中的模块包含了配置管理、系统监控、网络运维、系统管理等。在“配置管理”这个业务模型下,基于它的生命周期,串联任务视角下不同角色的的操作节点,得到了它的协作关系图。
确定了这些核心操作后,我们在设计上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例如当用户在登录场景下,我们的核心操作是选择登录方式、输入和点击。
阿里云以及火山引擎都通过高色差的比对,将信息输入以及按钮点击这两个核心操作进一步凸显。利用颜色的差异以及字体粗细引导用户决策,吸引用户直接点击。
火山引擎中,当用户进入登录页后,根据席克定律,将信息做到了最精简的状态,用户不会被其他元素所吸引,可以迅速沉浸在填写信息并登录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做出什么决策。
3.1.2遵循已有的体验习惯
设计师喜欢尝试更多新颖的交互方式或者视觉效果,实际上只有建立在用户习惯上的创新才是好的设计。这种操作习惯可以理解为用户面对某个陌生场景时的习惯性的认知和行为。
例如,不管我们进入哪个云计算平台,它的导航都可以通过鼠标悬停顶部导航的「产品」获得,这种容纳较多选择的导航菜单已经已经被用户所熟悉,设计的时候可以节省决策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细分场景下的元素布局。
再比如当我们在B端中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查阅时,可以采用表格以及筛选条件相结合。而当页面需求不是查阅大量数据的话,表格与筛选条件的组合则可以再度考虑。
3.2 页面浏览量 3.2.1页面信息的分步骤展示
控制页面的浏览量就是控制信息的展示数量。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步骤条(Steps)组件了,明示任务流程和当前完成程度,引导用户按照步骤完成任务。该组件的应用避免了把流程信息一次性的向用户全部展示,让用户面对复杂信息的有着填写的压力。通过分批次向用户展示选项,降低填写时间,提升用户的决策效率。
3.2.3页面信息的分权限展示
当然了,不单单步骤条组件,还有咱们的权限系统设计。B端产品的复杂性不单单是业务还包含了用户权限的复杂。整个企业或者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岗位、角色。虽说作为老板的他有着最高的管理权限,但是他下面的员工不可能拥有着与老板一样的操作权,因此权限管理应运而生。
这里根据角色以及场景提供与其权限相匹配的内容,让不同用户在同一个模块下查看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降低信息量,提升决策效率。例如某医院的医疗门诊管理系统,医生登录后只能查看与自己有关的接诊病人信息,无法看到其他医生的信息,更无法对其他医生的病例和处方进行修改。还有我们的OA系统里面工资报表,员工只可以查看自己的薪资但是不能查看别人的。
04.席克定律的使用原则 4.1 信息的分类组织
尽管到导航有着上百个链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席克定律作为导航设计标准。这并不意味着删除选项,而是采用分类的方式把选项明确分区,让用户逐级获取信息。正如当前页面,腾讯并没有把所有的链接全部平铺展示,而是把链接分为推荐、计算、容器与中间件等14个类别,按照不同产品层级划,提升用户对不同信息的决策效率。
当我们选择存储时,系统隐藏了其他类型的选项呈现,只可以查看存储相关联的所有链接,方便用户参考。这些链接按照基础存储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模块划分,帮助用户按照模块缩小决策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通过对这些链接选项进行分类组织,用户不会不知所措,体验的挫败感会降低,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
4.2 合理的信息提示 除了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适的信息提示辅助用户决策。专业度高且内容复杂的B端产品中,当用户需要在产品流程中填写大量数据的时候,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会极大的增加数据输入的成本。作为设计师可以利用席克定律,通过系统引导性或者校验性的提示引导用户快速决策,完成输入工作。
举个例子,当我们进入阿里云的商标注册模块中,模块内包含了大量的提示性说明,帮助用户解决在填写过程中的疑惑,减少内容的记忆。
当用户看到这些信息仍无法解决的时候甚至提供了获取更多帮助信息的指导入口。这些辅助性的信息提示让用户在决策过程中清晰的理解了当前功能,保证了选项的决策效率。
4.3 极端场景的克制使用 当然了,任何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席克定律也是如此。席克定律不适用于需要沉浸式阅读以及高度搜索才能做出的决策。通过对内容的删减而使得的选项的减少,则会让用户无法下手。
例如当我们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需要对一些题目进行选择,假设这时每道题都只保留2个选项,那么则会增加评估的不准确性,该定律就不适用了,因为每道题目不同选项的设置是有一定的心理学考量的,这时候我们就要以内容为主。
05.写在最后 想必大家对席克定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它的应用,为了避免用户的选项多,决策成本过高,我们始终要保证用户在决策时间以及选项内容数量之间的平衡,根据实际的情况和使用场景灵活应用。除了席克定律,我们还有很多经典的理论知识去参考学习,它决定了我们对设计的态度。
本文由@江鸟的设计生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数字零售进入「中台时间」
设计动态 2022-11-09数字零售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每一个时期,总是会有特定的数字零售模式出现,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正如以往我们看到的私域流量的运营,正如我们以往所看到的直播带货,都是如此。因此,数字零售是没有定式的,只有那些真正把握数字零售的发展规律,并且数字零售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每一个时期总会有特定的数字零售模式出现,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如今,数字零售的发展业已从「平台时间」开始进入到「中台时间」,一起来看一下吧。
数字零售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每一个时期,总是会有特定的数字零售模式出现,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正如以往我们看到的私域流量的运营,正如我们以往所看到的直播带货,都是如此。因此,数字零售是没有定式的,只有那些真正把握数字零售的发展规律,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玩家,才能继续在数字零售的市场上前进。
如果对当下的数字零售的发展进行一次总结和归纳的话,笔者以为,现在的数字零售,正在从一个浅尝辄止的存在,蜕变成为了一种深度介入的存在。所谓的「深度介入」,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不再仅仅只是单纯地将自身定义成为一个置身事外的存在,而是更多地深入到数字零售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以此来寻找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微盟、有赞们的新实践上看出一些端倪。特别是微盟推出的WOS系统,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开始更多地做基础,更多地投身到零售行业的具体流程当中,并以此来寻找和探索数字零售的新实践方案。当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开始将发展的重点投身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零售的发展业已从「平台时间」开始进入到「中台时间」。
01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数字零售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较为明显的流量思维和平台逻辑。说到底,数字零售的玩家还是以旁观者的角色来定义和诠释自己。基于此,我们看到的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为了拓展自身的疆域和市场,不断地进行着流量的获取和收割。
不得不说的是,这样一种发展思路的确是可以为数字零售的玩家们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的。这是以微盟、有赞为代表的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之所以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如果仅仅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定义自身,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欲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然需要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不断地获取新的流量。说到底,这其实与传统的电商发展逻辑并无两样。
透过电商的发展,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这种发展模式是无法持续的。等到流量的红利不再,等到市场的天花板见顶,这种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定义自身的发展模式,必然会走到尽头。欲要解决这一问题,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必然需要用参与者的身份来定义自身,通过参与到数字零售的实际运作来寻找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如何参与?笔者以为,在发挥以往优势的基础上,用中台的方式来定义自身,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参与者的方式是以数字化为切入点的。这是他们发挥自身最大的功能和作用的关键所在,这是他们能够承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遗产的关键所在。我想,以数字化的方式参与到数字零售的过程当中,才是真正能够诠释数字零售,并且找到数字零售的新方式和方法的关键所在。
有了数字化,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不仅可以对上游的商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赋能,而且还可以第一时间精准感知到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之后,在中台之上,将供求两端进行一次高效的对接。由此,数字零售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新的发挥和诠释,同样也打破了以往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02 从赋能者到入局者 赋能是伴随着数字零售玩家们的发展和壮大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赋能本身是有什么不对。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仅仅只是以赋能者的身份来定义数字零售的玩家,其实依然是将数字零售的玩家看成是一个抽离于零售行业之外的存在的。何谓赋能?其实,所谓的赋能,就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并不去做,而是告诉商家如何去做,让商家们去做的过程。
不得不说,通过赋能的方式,的确是可以解决商家的痛点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商家们来讲,借助赋能,的确是可以节省不少的开支的。然而,对于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来讲,如果要用赋能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话,必然需要不断地找到需要他们去赋能的商家,需要不断地有商家来用他们的服务才行。
说到底,所谓的赋能,必然是流量的思维,依然是横向上的以规模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商家的流量依然还有红利的时候,以赋能者的身份来定义自身,的确是可以为数字零售的玩家们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然而,等到商家的流量红利不再,特别是等到商家们不再需要单纯的赋能来解决自身的痛点,甚至仅仅只是单纯的赋能业已无法为商家们带来发展增量的时候,依然还用赋能者的身份来定义自身,只会把数字零售玩家们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
欲要解决这一问题,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就需要变横向上的赋能者,为纵向上的入局者,来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开始用「中台」来定义自身。一个是「平台」,一个是「中台」,尽管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一调整和改变背后所涵盖的内涵和意义则有很多。
当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以平台来定义自身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将尽可能多的流量聚拢到自身的平台上即可,只需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市场规模即可,只需要让交易不断地在自身的撮合和中介下达成即可。
当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以中台来定义自身的时候,流量已经不再是他们关注的主要方面,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于既定的流量(存量)进行深度的改造,通过这样一种改造来找到新的发展红利,通过这样一种改造来打破传统的发展瓶颈,通过自身的参与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数字零售的玩家们不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存在,他们的价值体现也不再仅仅只是体现在撮合和中介上,不再仅仅只是体现在流量和市场规模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于零售行业介入的深度和广度上,更多地体现在对于零售行业的联系上。由此,数字零售的发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03 从互联网到新技术 笔者以为,数字零售之所以从「平台时间」进入到「中台时间」,另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玩家们的底层技术业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无论是私域运营也好,还是直播带货的赋能也罢,数字零售玩家们的技术突破口依然会落脚在互联网技术上,即,他们的解决方案基本上都是衍生于互联网技术的。
当互联网技术依然可以为玩家们带来发展红利,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确可以真正解决商家们的痛点和难题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出发点,的确可以获得一定的增长空间的。然而,等到互联网技术不再有效,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业已无法真正解决商家们的痛点和难题的时候,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必然需要跳出互联网技术的范畴,站在新技术的角度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数字技术开始取代互联网技术,成为数字零售玩家们的杀手锏和突破口。当数字技术取代互联网技术成为数字零售玩家们的新利器,必然会发生一次数字零售玩家们的角色和定位的深度改变,这样一种改变,便是从「平台时间」进入到「中台时间」。
这是由数字技术本身的特质和内涵所决定的。通过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来借助去中间化来提升零售行业的效率不同,数字技术更多地是借助改造内部元素、流程和环节来提升零售行业的效率。
如何去中间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足够多的供给端的用户和有足够多的需求端的用户,才能达成这样一种目标。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流量的获取上,营销方式的改造上。
反观数字技术,它更多地需要的是,不断地改造零售行业的内部元素、流程和环节,通过这样一种改造来提升供求两端的对接效率。欲要达成这样一种目标,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就需要真正能够改变零售行业的元素、流程和环节。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对于零售行业的深度介入,全面拥抱。欲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用「中台」来重新定义自身。
04 结语 数字零售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嬗变。如果对这样一种嬗变进行一次总结的话,从「平台时间」向「中台时间」进行转变,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认识到这样一种转变的内在逻辑,并且找到投身到这样一种转变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为数字零售玩家们的发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以此为开端,数字零售的玩家们才能彻底摆脱旧有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1个月抖音涨粉近百万,英语老师中为什么网红辈出?
设计动态 2022-11-09现在无论是语言还是教育赛道,都越来越卷,爆红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英语老师中却网红辈出,一个月就在抖音涨粉近百万,这是为什么?本文就此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雪琴挨打发出的到底是什么声音? 看完十秒读完的英语48个英语音标你就知道了。 用最平现在无论是语言还是教育赛道,都越来越卷,爆红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英语老师中却网红辈出,一个月就在抖音涨粉近百万,这是为什么?本文就此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雪琴挨打发出的到底是什么声音?
看完十秒读完的英语48个英语音标你就知道了。
用最平静的语气,说最狠的话,“音标没必要搞太久,必须要会,但是要快,速战速决”,截至发稿前, 这条出自“上海高三英语任”的视频获赞超258万 ,还引来了网友们的合拍模仿。
新抖数据显示,在10月10日发布音标“教学”视频后,“上海高三英语任”(下文简称任老师) 不到一个月抖音涨粉95万 ,截至发稿前,这个今年才开始有认真经营痕迹的抖音账号,目前粉丝超过256万。
而略显反差的是,在这位英语老师的视频评论区,网友们频频提到二胡,甚至对她的二胡水平提出了要求。
任老师是怎么走红的,英语老师和二胡有何渊源?另外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英语老师群体总是网红辈出?
一、英语老师学二胡被训,网友:你也有今天 “我对你的二胡就两个要求,快和准,反应要快,音准要准……”
在任老师的视频评论区中,“二胡”成为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事情还要从她一条获赞219万的视频说起。
今年4月14日,任老师发布一条自己上网课的片段。视频中,她语速飞快地指出对面学生单词错得太多、背得不熟的问题,并严厉地提出要求:“我对你背单词就两个要求,快和准,反应要快,意思要准,缺一个都不行。”
评论区中,超过31万网友点赞“这个代入感太强了 已经开始怕了”的留言,还有人表示,“即使已经毕业了,依然脸红耳朵红,心脏狂跳,凉到脚底板,腿都要发抖了”。
不过,风水轮流转,任老师在教英语时有多么“威风”,学二胡时就有多么“无助”。
4月28日,她上传了一条学习二胡的录屏视频。曾经妙语连珠的她,全程一言不发,一脸委屈的表情像极了emoji的哭脸,默默听着二胡老师教导,仿佛下一秒就要哭出来。
从老师到学生的身份180度反转之后,不难发现,原来老师教学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1)严厉地指出错误
二胡老师:“八度没有,半音没有,熟练度没有,啥都没有,我都不知道听啥……”
英语老师:“你60个单词错了10个,今天70个笔记错了8个,默写今天45个错了10个……”
(2)给出正确的方法
二胡老师:“我跟你说一下什么叫正常上课,我跟你说的事情,不能理解的来问我,不能做到的来问我,不是说能理解能做到的事情一遍一遍循环。”
英语老师:“你现在二模刷词还没刷完呢,二模我才出了1440个单词,后面还有5000个一模单词,1000多个超纲词,你是不是要保质保量,尽快弄……我有那么多的新的单词想讲给你,那么多的难题想带你练,你背成这个样子是不是每节课都在返工。”
(3)明贬暗褒,给予鼓励
二胡老师:“今天也是难得生次气,我生气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你根本不是能力的问题,你刚才一遍下来基本上所有音七七八八全部搞定了,你才拉了两遍……我气就气在你有能力完成你不做。”
英语老师:“我觉得你这么好学校的一个同学,你不应该对自己要求这么低。”
好家伙,原来学英语和学二胡是一模一样的?
任老师在这条视频下方自己也玩起了梗,写道“《你小子也有今天》”。
不少网友调侃,“俩人语气一模一样”“你以为她被训了,其实她搁着进货呢”。
仔细一看,任老师的二胡老师,不是别人,正是音乐博主“周子珺”, 目前抖音粉丝超过175万 ,发布过上百条自己拉二胡的视频。
在这条二胡小课堂视频获赞近80万后,二人之间的梦幻联动还在继续。
今年6月9日,高考结束后,任老师和周子珺进行了一场连麦直播,这场直播堪称她送给广大高三学子的“礼物”,把自己学二胡挨训的过程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
直播中,周老师依然保持了犀利毒舌的风格,“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停吗,慌了,你刚开始出弓的攻速跟整首曲子就不一致,像是欠了别人的东西,你是在被任追债吗”。
网友们在线幸灾乐祸,“同学们想笑就笑吧毕竟机会不多”,还有人模仿任老师的语气评论,“你这样拉真的侵犯到我耳朵了,我这样真的不敢往下讲”。
新抖数据显示,这是“上海高三英语任”被监测到的首场直播, 观看人次就超过了182万,单场直播涨粉1.18万 。
截至发稿,“上海高三英语任”的13条二胡学习视频播放已经破亿,近期,任老师还邀请周子珺学习音标,实力演绎“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二、英语老师中为何“网红”频出? 在“英语老师学二胡”和“教二胡老师英语”的事件发酵之前,任老师已经靠自己的英语实力成为一名百万粉博主。
在账号现有的作品中, 第一条爆款出自2021年11月,一条讲述上海英语高考内卷的视频获赞超31万 。
今年1月,她开始用口播或网课录屏的形式,更新关于上海高三英语的内容,比如课上考单词,让学生现场做题,讲解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比起英语老师的泛标签, “上海”和“高三” 两个细分定位吸引了更精准的受众,在一众英语老师中更有记忆点。
说话一阵见血、语速快、带着浓浓“压迫感”,任老师的上课风格打破了网络上对英语老师年轻漂亮的传统印象,高冷严肃的形象又在学二胡的过程中被瓦解,这样的反差感让她不到一年便积累了254万粉丝。
在视频中,任老师提到自己没有团队,账号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运营。目前, 她的账号商业化变现显得十分克制 ,视频中没有明显植入商单广告的痕迹,也没有进行卖课变现,只有文具和书籍的挂车带货。
实际上,在英语内容赛道,诞生过众多“网红”老师和造富神话。
在新抖中搜索以“英语”为账号标签的达人,超过百万的账号至少有150个,将关键词换为数学后,这个数字变成了82。
“MrYang杨家成”通过英文搞笑剧情视频和翻唱中文歌曲积累了 1856万 抖音粉丝,成为“最戏精”的英语老师,一条用英文回答外国人不会英语的视频曾广为流传。
据了解,“MrYang杨家成”在2020年底和蜂群文化MCN合作成立了密疯文化MCN,是一家主攻教育和语言赛道的MCN。
密疯文化直播业务负责人圆圆透露,目前机构孵化了6个语言类达人,其中百万级以上的有3个。
“签约和孵化达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名师,在业内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需要的是成熟的内容团队来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内容,号做起来了就可以直接进行知识付费变现;二是素人老师,在语言和外形条件过关的情况下,要放大人设,走的是‘老师+颜值/剧情/搞笑’博主路线。”
据观察,名师光环加持下的“网红老师”在知识付费领域表现出惊人的带货能力。
知识付费领域的头部博主“英语老师雪梨”粉丝超909万,新抖数据显示,该账号近半年直播158场,累计观看人次超1841万, 直播预估销售额破亿 。带货商品为雪梨老师的英语课程,包括零基础英语、新概念英语和绘本口语跟读等,售价从298元到998元不等。
“恩恩姥姥”去年11月起更新英语童话系列,她和外孙女恩恩,常常一个扮演恶毒的后妈,一个扮演灰姑娘,二人将英语对话融入日常生活, 一年吸粉超700万 。新抖数据显示,“恩恩姥姥”近半年直播153场,累计观看人次超3896万,预估销售额超2500万。
为什么在日渐内卷的内容领域,每年有英语老师成为涨粉榜的“黑马”呢?
(1)双减政策让众多老师涌向线上平台
英语学科曾是K12教育培训行业的领头羊,随着“双减”靴子落地,大量英语老师投入自媒体的怀抱中,他们凭借丰富的英语经验获得了线上流量,通过知识付费课程完成了财富的二次积累。
与此同时,一些孵化名师博主的MCN机构也应运而生,比如除了上文提到的密疯文化,还有主攻泛教育领域的“101名师工厂”,曾在2020年获得数千万投资,其创始人覃流星在个人抖音账号“网红校长”上,多次讲解自己孵化的名师IP案例,以此号召教培老师们开启事业第二春。
(2)英语的“听说读写”具有天然内容属性
在圆圆看来,“英语比起其他小语种的受众更广,比起语文数学等学科更生动和有趣,既能和日常生活结合,也可以和音乐影视等娱乐属性更高的内容结合,因此英语老师里可以说是网红最多的”。
无论是英语配音、结合生活讲单词,还是曾经火上热搜的用甄嬛传学英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和表达工具,和生活的关联性大,本身就有很强的内容属性。
一位入行三年、目前仍在教培机构的英语老师Alice认为,做自媒体更适合资历深的老师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去做网红老师,恐怕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Alice透露,虽然她同样会把平时上课的片段发到社交平台,但备课、教学和课后辅导等工作已经占满时间,没有足够精力专心运营自媒体。
圆圆认为,如果要做线上,必须All in才有机会,现在无论是语言还是教育赛道,都越来越卷,爆红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得不承认,很多网红老师,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作者:Bamboo,编辑:张洁;校对:小八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发力双十一,B站电商加速
设计动态 2022-11-09今年“双11”,比消费者更热闹的是各平台们。一边是巨头们纷纷合纵连横,抖音起家的直播带货“顶流”——罗永浩、俞敏洪加入淘宝,快手也恢复接入淘宝、京东外链。另一边,新玩家也纷纷涌入“双11”,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B站就是其中之一。10月14日,B站正式在其直播分在今年“双11”大促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新“玩家”的身影,比如已经在电商业务上投注了一定精力的B站。那么今年的“双11”活动中,B站的直播带货业务进度如何?未来如果想在这一赛道上拥有一席之地,B站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今年“双11”,比消费者更热闹的是各平台们。一边是巨头们纷纷合纵连横,抖音起家的直播带货“顶流”——罗永浩、俞敏洪加入淘宝,快手也恢复接入淘宝、京东外链。另一边,新玩家也纷纷涌入“双11”,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B站就是其中之一。10月14日,B站正式在其直播分区内上线了购物专区,专区内的直播间全量放开了购物“小黄车”功能,UP主几乎都添加了“小黄车”购物链接。紧接着10月31日,B站邀请了罗翔、 毕导等知名UP主正式开启了双十一的直播带货活动。
这些年,B站在迅速“破圈”的同时也陷入了盈利难题,今年二季度,B站亏损同比扩大80%至20.14亿元,主营业务广告、直播和游戏的表现都难言乐观。尽管关于“Z世代”的商业故事仍然足够吸引人,但面对骨感的现实,B站需要足够的动力去支撑自己的奔跑。
那么,直播带货会是B站苦苦寻找的增长发动机吗?
一、B站电商,成色几何? B站对电商的探索由来已久。
2017年B站就开始搭建自己的的电商业务——会员购,不过这个业务主要聚焦的人群还是自己的基本盘——二次元用户,售卖的商品也都是动漫周边、漫画、手办等二次元类的商品。
(B站会员购截图)
随后B站在逐渐主流化、多元化的时间点,电商业务关键的“人、货、场“的完善也在同时进行。
2018年,B站向UP主开放了“淘宝联盟”的货品池,为B站电商提供了货的支撑。今年8月,B站专门上线了“选品广场”,则进一步为UP主带货选品提供便利。
在主播的培育上,B站一方面不断降低直播带货的门槛:根据最新的激励计划,只需要年满18岁、粉丝数达到1000,近四年有过直播记录,就可以参与直播带货,而这意味着目前B站大部分UP主都可以参与直播带货。
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培育有潜力的头部。去年9月,B站会员购联合谢安然、泛式、凉风和韩小沐四位UP主举办了四周年“本命好物节”。随后在去年的双十二期间,B站还邀请了影视飓风、动动枪DongDongGun等UP主参与了直播间小黄车功能的内测。
考虑到在去年11月,B站就收获了自己的互联网支付牌照,用户可以在B站内部完成支付行为,今年双十一,无论是在直播的二级入口设置购物专区,还是分区全量开放小黄车功能,都意味着B站商店“人、货、场“三要素的齐备,显示了B站对于正式入局电商业务的决心。
不过问题是,B站的脚步是不是慢了一点?目前B站的电商主要的货品来源还是淘宝和京东,自营的商品占比很少。虽然快手和抖音早期的电商业务也是依靠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卖货,但抖音早在2020年8月就宣布切断外链,今年三月,快手宣布了同样的消息(双十一刚刚恢复开放淘宝外链)。
自建供应链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的适应平台调性,在价格、品类上提供优势。而在选品广场为中, UP主想要带货只能在天猫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中选择,而消费者下单甚至需要跳转平台,品类不如淘宝丰富,操作也更麻烦。
根据电商在线报道,有参与B站电商的UP主表示,依靠第三方供应链的电商模式在变现上阻力很大,一方面货品很难做到差异化,和主播的适配性也普遍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很难在价格上占得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也因此,B站目前能够帮到的用户也是那些有着自己供应链的UP主,很难覆盖到更多的、需要完成从0到1建设的UP主们。
可以预见的是,缺乏自建供应链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B站电商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抖音、快手加速电商业务的发展,本就巨头林立的电商行业竞争无疑更加激烈,留给B站的时间真不多了。
二、从UP主到主播 无论是东方甄选董宇辉火遍全网,还是李佳琦回归引发热议,抑或是辛巴和快手的爱恨情仇,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直播电商这个行当,头部主播是当之无愧的核心。
B站电商业务想要成长成为能够撑起营收的业务,培育自己的头部主播必不可少。那么B站可以孵化出自己的头部主播吗?
想知道这个答案,必须先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UP主愿意当主播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UP主们对于直播这件事相当佛系。大部分主播们既不会在直播封面上做文章,也没有在直播间主动讲解产品。根据连线Insight报道,拥趸众多的头部UP主们反应也较为平淡。
这和B站这个平台有很大的关系。在一众流媒体平台中,B站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以Z世代为核心的社区属性,年轻人们喜欢解构权威,去中心化;渴求知识,喜欢新鲜事物;圈地自萌,喜欢真挚的情感。
对于头部UP主们来说,粉丝的积累源于自己多年的经营,自己与粉丝之间的羁绊不是短视频平台那种简单的连接,而是一种信任连接。
而B站电商目前既没有稳定的供应链,也没有像淘宝那样长期建立的售后机制,平台本身无法带来相应的背书,UP主带货更多的消耗的是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信用货币。因此,谨慎的选择带货就自然而然。
而对于更多的中腰部UP主而言,B站给予的激励实在太少也是让他们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一些UP主甚至直言我不如去做一期原创内容。
二是,UP主能当好主播吗?
需要承认的是,不是每个垂类都适合直播带货。
今年6月,美食区头部UP主“大祥哥来了”就进行了带货首秀,但效果相当不如人意。坐拥500万粉丝的大祥哥提前五天发布了直播预告,参与预约的也只有2.7万人。而直播带货的行为也让其弹幕充斥了“落魄了”“恰烂饭”的弹幕。
事后,大祥哥的粉丝数从500万跌落到了483万。
与之相反的则是家居测评UP主“Mr迷瞪”。粉丝数在70万的Mr迷瞪完成了单场带货最高2000多万元的GMV。
这说明,在中长视频为主、以Z世代为核心的用户群体的B站,直播带货不再是像淘宝、抖音这样快速的介绍、上链接、下单,更侧重内容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从这里不难看出,B站本身在主播的层面是具有优势的,浓厚的社区氛围、足够的粉丝粘性都能成为头部主播诞生的先天优势,但这也恰恰是UP主们投鼠忌器的症结所在。
想要继续发展电商业务,培育头部主播,一方面,B站需要完善供应链以及售后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B站还需要继续加大电商业务的激励投入。
三、写在最后 依靠第三方供应链的直播带货,本质还是走的流量变现的路子。而事实上,电商业务是个重运营的“苦力活“。
近些年B站一直在烧钱换增长,并不缺流量,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B站月活已经突破三亿。但破圈的代价则是平台调性的逐渐淡化以及盈利方向的迷失。
过去在二次元属性加持下,B站找到了游戏这座金山,并依靠它成功上市。但破圈后,B站一直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方案。
流量变现的最好方法——广告被祖训“永远不加贴片广告“牢牢锁住了天花板,游戏这个老现金牛已经沉寂很久并且有着继续沉寂的迹象,表现最好的增值服务,主要的付费群体仍然是二次元。
具有浓厚社区氛围的B站有他的特殊性,这点从UP主的来来回回就能看出:巫师财经、敖厂长出走又归来,只有B站才是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B站的想象力也不用说,关于B站用户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中国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是B站用户”。已经成长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已经足够撑起B站的商业故事。
但B站也是反资本化叙事最强的平台,年轻人们喜欢真情实感,讨厌商业化。今年B站试图在UGC内容中增加付费项目,结果招致骂声一片。这大概也是B站电商业务入局早但是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直播电商这件事上,B站有相当的潜力,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用户教育,更大的投入去完成供应链的构建,这些对于B站而言都是很大的考验。
参考来源:
第一制片人:B站直播带货,道阻且长 连线Insight:B站“开荒”,UP主佛系:直播带货能起风吗? 作者:陈平安
来源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伯虎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有哪些新手必学的交互控件基础知识?这篇全总结好了!
UI交互 2022-11-09编者按:本文从收纳+引导、提示+引导、提示+操作等多个方面,帮你熟悉常见的交互控件知识。更多更系统的交互控件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interactive-control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许在说某一个名字的时候你并没有理解它的意思,本文主要...编者按:本文从收纳+引导、提示+引导、提示+操作等多个方面,帮你熟悉常见的交互控件知识。
更多更系统的 交互控件 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interactive-control
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许在说某一个名字的时候你并没有理解它的意思,本文主要是让大家来见识一下那些常用的交互控件,一起来看看~
一、按照功能划分 其实关于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市场主流的 OS 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定义,分为: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和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可以看到:在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中 apple 将交互控件归入视图(Views)中,而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将交互控件归入组件(Components)中。
在这里我不会严格按照两家给出的标准对每一个控件都做详尽的赘述,我将把工作中常用的组件按照功能来划分一下并参考 iOS 和 Google 对于这些组件的描述,来向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他们的定义和用法。
二、模态与非模态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模态与非模态。下面是维基百科关于模态窗口(Modal window)的标准解释。其含义就是:模态窗口下,用户被强制必须先与当前视窗进行交互才能回到主窗口,此时用户的行为是线性的。由于其会打断用户操作并且强制用户进行交互,因此模态控件的使用必须谨慎。
反之,非模态即用户不被强制先与当前视窗进行交互也可以与主窗口直接进行交互,用户行为是非线性的,拥有更多主动权。
App 设计系列之模态弹窗与非模态弹窗 在手机app应用中各种格式的弹窗效果相信大家都看过,也可能反感过某些弹窗,本文就来谈谈关于app弹窗设计以及弹窗的适用情景。
阅读文章 >
三、收纳+引导 这类控件包括 Popup(或者叫 Popover)、Action views、Action sheets/ Sheets_bottom、Dropdown menu,其共同特点是由用户主动触发(默认隐藏)、轻量化、指向性较强、包含操作、不会自动消失。
这类控件多用于屏幕空间的移动设备,作为低频但重要的操作入口(Dropdown menu 在 PC 的应用场景同样很多)。这一类控件既包含模态又包含非模态。
1. Popup(Popover)&Dropdown menu
iOS 的 Popup(Popover)与 Android 的 Dropdown menu 的使用场景和展现形式基本类似,主要用于收纳一些默认不展示的低频选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opup 和 Dropdown menu 出现的位置和方式与其入口的位置是有很大关系的,特别当入口按钮是位于屏幕边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此外,Popup(Popover)自带箭头的强指示性,同样适用于展示隐藏操作或新功能上线后的用户教育。
「这个控件叫什么」系列之Popover/气泡弹出框/弹出式气泡 @龙爪槐守望者 :鉴于国内交互设计名词混乱不统一,很多设计师不知道如何用专业术语称呼一个控件,因此我开了《这个控件叫什么》专题,梳理控件的名称和使用事项,希望能为推动交互设计发展,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阅读文章 >
2. Action views&Action sheets
不同于 Popup(Popover)和 Dropdown menu 几乎可以出现在屏幕的任何位置,Action views 和 Action sheets/ Sheets_bottom 一般出现在屏幕底部。同样,他们也是用于容纳并展示低频但重要的操作。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 Sheet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还在频繁地使用弹窗对用户展示重要提示吗?
阅读文章 >
四、提示+引导 这类控件包括 Toast、Snackbars、HUD,其共同特点是:不一定由用户主动触发、轻量化且一般不包含操作,展示时间较短(一般在 3 秒以内)且会自动消失,这类控件多用于系统状态或者用户操作结果的展示。同样,这类控件基本都是非模态的。
1. Toast
根据维基和 android 开发者指南的解释:Toast 是一种小巧的作为操作反馈的信息窗口,并且会自动消失。
有意思的是,据说一位微软前员工在开发 MSN Messenger 时,觉得 MSN 弹出通知方式很像烤面包(Toast)烤熟时从烤面包机(Toaster)里弹出来一样,因此把这种提示方式命名为 Toast,后来这位微软前员工带着这一习惯命名跳槽去了 Google。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Toast 的应用延伸较多,除了作为操作反馈的信息展示窗口,还常常被用来作为系统状态更新时的提示,并且在出现的位置上,也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
2. Snackbars
按照使用场景和元素来说,Snackbars 可以简单理解为 Toast 的升级版本,但根据 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Snackbars 与 Toast 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可以包含一个操作按钮,而后者不包含。
在实际应用中,Snackbars 的应用范围其实比较广,我们会发现:Snackbars 主要被用在展示一些对用户很重要的操作结果,比如:删除文件或者快速引导。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Snackbar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相比于 Toast,Snackbar 的好处十分明显,可读性更强,还可以兼容 1-2 个次要操作,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阅读文章 >
3. HUD
HUD 全称叫做 UIProgressHUD,其实在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中并没有 Toast 和 Snackbars 这样的定义,但是与之对应的是 UI Progress HUD(直译为界面进程浮层),这种控件是 iOS 系统私有的,在 App Store 上线的 app 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获取的,所以出现了许多模仿的第三方控件(主要是开放者用以与 iOS 的 UI 风格保持一致的嵌入式组件)。
4. Toast& Snackbars& HUD 小结
其实,我们这样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Google 的 Toast≈iOS的HUD,Snackbars=Toast+操作按钮,Toast+Snackbars+HUD都是用来展示App或者系统内的状态信息。
五、提示+操作 这类控件主要是 Dialogs/ Alerts,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 Alerts(警告型对话框)也是属于 Dialogs 中的一种。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将 Dialogs 分为:Alert Dialog、Simple Dialog、Communication Dialog 和 Full-screen Dialog,但是在 iOS 中并没有定义 Dialogs 这种控件,而只是对 Alerts 做了定义。
对话框的精髓在于让用户聚焦,它一般有两种使用场景:
系统的关键状态提示,并且如果不处理当前状态会影响到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如:系统错误或者电量过低。 需要用户特别注意的关键信息处理,如:删除文件、支付确认 Google Material Design 关于对话框的定义。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Dialogs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在前两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过 Snackbars 和 Banners 两位轻量级提示控件的用法,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详解一下 BOSS 级的提示控件 Dialogs 家族。
阅读文章 >
1. Alert Dialog
由于警示型对话框出现的形式非常直接(包含用户主动触发与系统自动触发),且常常会打断用户当前操作行为(强打扰性),因此绝大部分的警示型对话框被用在关键信息处理或者关键状态提示上,
如:
文件操作场景 — 删除文件,放弃编辑; 支付场景 — 支付二次确认,余额不足提示; 重要状态改变场景 — 手机电量低,版本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警示型对话框中的按钮文案使用一定要避免歧义,不要让用户做选择变成一道哲学命题。
Google Material Design 总结了一些 Alert Dialog 按钮文案的一些基本规则:
① 文案要释义操作行为,比如:当问题为“您是否要放弃编辑当前的邮件”相比于用简单的“是”或“否”,使用“放弃编辑”和“继续编辑”用户更能清楚操作后的预期效果。
② 从用户习惯来说,对于当前提问的肯定回答应置于右侧,而否定回答应置于左侧 。
同样接着上一个例子,当问及“您是否要放弃编辑当前的邮件”时,“放弃编辑”应该置于右侧,而“继续编辑”应该置于左侧。
③ 对于 APP 内或系统重要状态的提示,不要给多余的按钮而让用户费解。
④ 最好不要在警示型对话框中放置诸如“了解更多”等第三个按钮,因为它会将用户引导至其他内容而导致用户中断/忘记当前对话框的操作。
2. Simple Dialog
简易对话框用以展示用户做即时决断的选项,选项本身既是信息又是按钮,不包含单独的文案按钮。
一般用于多选其一且不用二次确认的场景,如:地区选择、语言选择、邮箱地址选择等。
3. Confirmation Dialog
确认对话框用于需要用户进行选择并手动确认的场景,不同于简易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一项或者多项,并且包含确认和取消按钮。
4. Full-screen Dialog
全屏对话框包含一些列的操作任务,这些操作任务可能需要用到键盘输入并且还可能包含子对话框,典型的使用场景如:填写表单、设置日程等。
本文科普到这就结束了,更多的干货,建议大家阅读相关的文章推荐。
-
罗永浩刘畊宏们入淘,淘宝发起闪电战
设计动态 2022-11-09一场淘宝发起的“闪电战”,正在让淘宝和抖音的直播大战升温。 10月31日晚七点,随着刘畊宏妻子vivi王婉霏时隔两年后在淘宝直播间“复播”,交个朋友(罗永浩)、遥望(张柏芝)两大深耕抖音的MCN和崛起于抖音的超级IP刘畊宏均“转战淘宝”。 这是一场速度战。 淘淘系“双十一”迎来红利期,直播带货又将发生什么变化?这篇文章介绍了淘宝在今年双十一来临之际罗永浩刘畊宏们入淘发起的带货之争,牵头电商直播带货新变革。推荐对直播带货或电商直播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一场淘宝发起的“闪电战”,正在让淘宝和抖音的直播大战升温。
10月31日晚七点,随着刘畊宏妻子vivi王婉霏时隔两年后在淘宝直播间“复播”,交个朋友(罗永浩)、遥望(张柏芝)两大深耕抖音的MCN和崛起于抖音的超级IP刘畊宏均“转战淘宝”。
这是一场速度战。
淘宝方面的人士告诉虎嗅, 淘宝与上述三家的合作谈判始于10月上旬,此时距离双十一开启不足三周,部分合作的谈判时间从接触到签约不足“14天” 。
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为了吸引超级IP转战淘宝,“大淘系匹配了雄厚的资源和围绕发展前景的部分承诺”;另有淘系人士表示,此次“转会引援力度”是淘宝直播有史以来“最大手笔”。
罗永浩空降淘宝,被视为这次“挖角闪电战”中的关键一击。
交个朋友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在2022年8月交个朋友和上市公司世纪睿科宣布达成独家合作后, 交个朋友的营收将于11月1日全部纳入世纪睿科财报、交个朋友的抖音账号运营权也转交世纪睿科 。
据了解,2022年是交个朋友和抖音合作的第三年,前两年签约方都是交个朋友,而世纪睿科公告显示,2022年世纪睿科成为了签约方。“ 我们和抖音没有签订排它条款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其他平台开播。
而罗永浩和交个朋友签署的是年框协议 ,也就是说当交个朋友与淘系合作后,我们签约的合作艺人也可以随之出现在淘系平台上。”上述人士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条款,淘宝找到了“引援机会”。“作为上市公司,世纪睿科希望找到新增长点,它必须要拓展新渠道。在10月中旬淘宝过来接触,公司高层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一拍即合。
在确定与淘宝合作后,我们将情况告知抖音方,然后迅速开启淘系招商。此时距离淘系开播不足两周,所以招商时间非常紧张。”上述交个朋友的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
10月直播江湖的骤变,让一些品牌始料未及。
一家本土彩妆品牌联合创始人向虎嗅表示,双十一销量一般占据该品牌全年总销售额15%~20%,如何借力主播冲量是众多本土化妆品公司、零食公司的关键考量。
“一些超头的双十一合作从7、8月就开启谈判,许多公司在10月早已定好了双十一打法。我们知道罗永浩等人将参与淘宝双十一,已经是10月的事情了,这次没赶上。”
有本土头部咖啡公司的VP告诉虎嗅,在电商端,公司一般会提前半年制定营销策略。“因为涉及到供应链、包装设计一系列问题,我们一般提前半年会想好去与哪几个大主播合作以及具体玩法。”
另一家零食公司的市场负责人则告诉虎嗅,他们在9月就听说了“几个大IP将参与淘系双十一”,但几家开启招商的时间都在10月,这是一场生死时速:一些敢于“赌一把”的公司,会预留出部分预算和货源押注淘系端,而一些保守的公司在本次双十一“没赶上新淘系IP的招商”。
从更高处俯瞰,主播阵容更迭只是淘宝直播变阵的一环。有资深直播MCN机构人士告诉虎嗅,过去一年淘宝的流量策略、主播培养体系、直播间玩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团队还在用2021年的玩法去操作2022年淘宝直播间,那可能战绩平平,这一年变化太快、变量很多。”
有淘宝直播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2022年和淘宝直播前5年相比,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在他看来,前5年其实是一个以GMV为主要目标的交易逻辑,淘宝直播更像一个低价氛围的营销场;而今年淘宝在执行内容化战略,淘宝要做消费决策,并证明其不只是一个电商平台,还有自己的内容。
不过,这场挖角战尚未“彻底杀出战果”。有部分刚登陆淘系的主播团队表示,由于“闪电速度谈成合作”,双十一招商和筹备的时间极为紧迫。“指望这次双十一一跃成为淘系超头是不可能的。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耕耘,才能逐渐走上正轨。”
也有抖音电商相关人士向虎嗅表示,抖音每年最看重的是818而非双十一。“市场早已不是非此即彼的局面。据我们了解,一些前往淘系的团队,在抖音端2023年的招商也正在火热筹备,部分深耕淘系的团队,也正在让旗下主播入驻抖音或者小红书。”
有资深人士认为,本次闪电挖角后,行业最关注的是大淘系双十一的“声势与态势”。“能否一改去年的颓势,打出新的声量,是很多品牌关注的焦点。今天的品牌已经变得极为狡猾,它不会轻易被淘系或者抖音唬住,它们聪明地薅羊毛,哪块地产出高,就会乐呵呵地跑过去,市场是现实的。”
一、用户时长与GMV的博弈 一家头部化妆品公司通过内部的“社交聆听”及“市场监测”系统,紧密关注着用户在不同流量平台的“消耗时间”。
“本质上都是把注意力转化为交易,但高附加值的注意力正在变得稀缺。”该人士举了一个例子:他们观测到在一些平台上,部分男性用户会长时间观看美妆类视频内容,但这部分时长并不会转化为交易。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导致这些男性用户长时间收看美妆内容的原因往往是“美女”“含有美女的有趣剧情”“甜美声音”等因素。
“这部分注意力,虽然被吸引进来,但一不会转化为交易,二无法渗透品牌心智,它就不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注意力,甚至可以说对品牌的实际价值不太大。”
上述人士认为,由于消费大盘疲软等因素,2022年大部分快消品牌对高附加值的注意力更为关注,由此产生的是“品牌和平台,都会重新思考如何筛选出更有价值的注意力,并完成注意力转化。”
两类内容正悄悄失去“传统价值”:单纯的娱乐向内容,和传统的营销卖货类内容。
新消费分析人士刘畅通过研究2018~2019以及2020~2021的用户消费行为发现,由于部分人群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消费信心降低,冲动消费在整个电商大盘中的占比正在下降。”
而2021年以来,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成分、DIY平替,这意味着“传统的消费引导类内容,可能会被更为硬核的消费类内容取代。”
某中腰部主播MCN机构负责人向虎嗅表示,他们会统计一个关键数据“静默下单”(不观看直播,进入直播间直接购物)结果发现2021年到2022年,静默下单的订单数持续升高,而平均用户观看时长在持续降低。“
这个趋势不仅出现在淘宝,在抖音也是存在的。消费者对于漫长的营销类内容(带货内容)感到枯燥,他们迅速下单,然后把时间花费在其他内容上。”
一个潜在的隐患是,如果一个用户长期对一个直播间静默下单,那么用户与主播的“黏性”在悄悄下降。“除了少数几个超级头部已经拥有了足够强的符号心智,大部分中腰部和小主播是不敢依赖静默下单的。我们观察发现,如果一个用户在3个月时间内经常静默下单,她最终逃离直播间的概率会超过50%。”
“静默下单”或许也是淘宝直播希望竭力避免的事。有内部人士告诉虎嗅,在用户心智上,“到淘宝直播就是来买东西的”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它让淘宝直播有很强的“经营氛围”“交易的确定性很高”,不利的一面是“在用户时间整个链条中,并没有消化全部价值”。
一个关键挑战来自品牌和主播的“核心粉丝量”。上述人士表示,愿意静默下单的用户一般是“深度用户、老用户”,本质上这是一个存量市场。
在淘宝直播的交易链条中:更多的粉丝量、更高的场观,不仅可以转化为更多的GMV,也可以增加品牌和主播的供应链“议价权”。但如果想扩大粉丝基数,就不能依赖固有的核心粉丝。
“对于老粉丝,你可以直接喊一句仙女们买呀,量就冲上去了。但一个新观众,如果初到你直播间,看到的第一幕是这样简单粗暴的卖货,她可能会退出去。
除非你的直播间可以永远保持低价优势。但目前的困境是,大部分中腰部、小主播,不可能去主打低价这个点,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初到你直播间的人被吸引住,转化为你的粉丝,通过做大账号获得更高的变现能力。”一位中小主播向虎嗅表示。
对于大主播而言,简单粗暴的卖货也逐渐处于“魔力消失”状态。一位曾在淘系头部主播团队供职的市场人士告诉虎嗅,所有超头和大主播在2020~2022年都变得更为专业化。
“如果你去对比超头的卖货方式,你会发现,2021年至今对于成分、技术、功能这些更为硬核的内容讲述时间正在变长。很多品牌在合作时,希望主播不只是卖货,而是通过超级IP影响力去做广告,他们希望买了12分钟坑位,可以让观众沉浸式和品牌接触12分钟。”
这些因素,正在让淘宝直播悄然进行改变。
淘宝直播内部人士告诉虎嗅, 2021年淘宝直播团队的OKR以GMV为核心目标,今年淘宝直播团队最关键的O是围绕用户时长设定的 。淘宝直播在2022年单独新增了一个流量池,这个流量池不再针对“卖货、GMV”这些传统指标,而是指向内容。
曾有一个淘宝账号在直播间“安静地直播西藏景色”,在2021年之前,这样的直播内容是不可能获得流量扶持的,但在2022年淘宝流量开始向这些内容倾斜。
不过,淘宝尚未走完内容转型之路。
有内容创作者告诉虎嗅,淘系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奖金激励的,它的变现链条直接锚定直播间带货。“对于一些小主播而言,依然有难度,每一条内容的流量也存在不确定性,可能这一条5000多,下一条300多。”
淘宝直播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今年淘宝直播整体用户时长的OKR指标是超额完成的。而中腰部主播在内容扶持策略的帮助下有明显成长,双十一数据显示中腰部主播增长性达到300%。而对于更多的准备发力内容的主播,淘系将推出更多的主播培养策略和成长计划。
该人士分析称,淘宝直播本质上希望做的是有知识含量的内容,专业是淘宝直播的前提,淘宝直播正在解决的是怎么把专业的事情有趣地表达,这是一个要研究的课题。他认为,一个用户时长更长的产品,一定是有趣的。
二、主播的权重更大了 一些尚未入驻淘系的品牌,正在随同新主播们“空降淘系”。
对品牌而言,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试水。一家主做海鲜零食的新品牌告诉虎嗅,他们尚未在淘宝开店,准备在双十一期间通过主播直播间去测试销量,如果销量不错,他们会考虑在2023年以品牌身份入驻淘系。“2022年,很多品牌在考虑降本。如果你去开品牌店,或者做品牌自播,人力成本、供应商成本都会是压力。”
有宠物品牌市场负责人告诉虎嗅,在今天复杂多变的流量世界里,新品牌想“建立市场心智”极度困难。“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你找到已经形成心智的主播,通过主播和其垂类粉丝群去完成新品牌早期的市场拓展。”而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主播在直播间的内容素材,可以成为品牌的“新物料”。
一家新消费品牌在和电梯广告商合作时,直接把李佳琦直播间的内容设定为了“广告内容”。而另一家轻食新品牌,则在招商会上布置了有大主播卖货画面的易拉宝。
有相关人士告诉虎嗅,一些大主播在线下渠道的人气,可以帮助品牌缩减“推广成本”,人们会因为“大主播背书”而更快速地建立信任。
而主播们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正在完成多平台“覆盖”。
一位资深营销人士表示,2022年抖音的流量变得捉摸不定,一些内容团队遇到了流量天花板。而在B站,部分内容创作者在“变现”环节遇到挑战。在这样的局面下,头部和中腰部MCN机构选择“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甚至一些MCN机构开始大力布局知乎、京东。
在这样的局面下,品牌在合作时,正在把目光从平台向主播转移。一家总部在广东的美妆品牌告诉虎嗅,他们的清单中会列出美妆领域核心KOL,然后针对同一个KOL在不同平台制定推广策略。
“这和以往是相反的,之前是先定下平台,然后从平台手中拿到推荐名单。今天的路径是,品牌联系MCN机构,然后再看平台。”
这进一步加大了几大平台的主播争夺。
“2020年前后,几大平台对主播团队一般会要求签署排他条款或者独家协议,但2021年下半年至今,情况有变。由于流量价格高企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2021年开始超头变少、中腰部想跻身头部的难度加大,在消费疲软等因素加持下,具备高转化率、高知名度的IP变得更为稀缺。”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虎嗅,几大平台本身的“联通性也在加强”,这导致主播在几大平台间“横跳”的机会被放大。在品牌投放市场,“或抖或淘”不再是一个关键抉择。“市场向选机构、选人进化。”
但市场对主播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2021~2022年大部分消费类品牌都面临生存压力、库存压力、现金流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的转化”是一种刚需,“坦白讲,品牌不是非淘不可,也不是非抖不可,关键是能稳定出货,最好还能帮助品牌建立心智”,上述人士表示。
这种变革,正在倒逼主播“扩大能力边界”:主播需要进化为更综合的内容创作者,才能满足今天品牌的诉求。
淘宝直播生态运营负责人叶镇参向虎嗅表示,直播本质上比拼的是主播导购价值“两年前的时候,只要你愿意做、好好干,就有可能在直播这条路上做起来;但今天市场对于主播自身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主播需要提供更高的导购价值。”
叶镇参告诉虎嗅, 今年淘宝直播在流量算法上有一个细微变化,引入了“实时数据” :
“早期淘宝算法是比较偏向于历史数据的,但今年618之后,我们把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并重。”而实时数据对主播内容能力、导购能力都有更高要求:主播不再被允许躺在历史功劳簿上,他们被倒逼“不断推陈出新”。
眼下,直播圈和品牌端都在关注双十一。在经过了一年的变革和近期大举引援后,人们很好奇淘宝直播最终将呈现出怎样的双十一战绩。以及空降淘宝的“各路英雄”能否如鱼得水。
一个隐藏的挑战是,“各路英雄也正各怀心事”:有知情人士透露,刘畊宏入驻淘宝核心目的在于为自有品牌,遥望希望拓展自己的渠道,交个朋友希望获得新增长点给上市公司贡献价值……
而这也将是摆在淘宝面前的新挑战,如果在未来一年这些超级IP未能在淘系实现心愿,他们是否会决绝地买一张回程船票?
作者:苗正卿;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来源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从思考,到创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虎嗅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中西方电商网站设计有哪些差异?我总结了这3个!
UI交互 2022-11-09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经历过国内零售电商产品,后又从进口转战出口。用户群从国内用户变成欧美用户,一开始固执地保留着很多“中式”设计方式,导致我屡屡碰壁。其实中西方电商网站在体验设计上有很多显著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作为一名交互 设计师 ,我经历过国内零售电商产品,后又从进口转战出口。用户群从国内用户变成欧美用户,一开始固执地保留着很多“中式”设计方式,导致我屡屡碰壁。
其实中西方 电商网站 在体验设计上有很多显著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下面从几个区别点展开讨论,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更多 电商设计 干货:
如何让电商设计转化率更高?5个心理学技巧帮你轻松搞定! 编者按:电商设计中如何快速提高转化率?
阅读文章 >
一、新页面打开方式不同 1. 中西差异
国内电商网站:点击后直接在新标签中打开页面,尤其是打开详情页(Product Detial)。
西方电商网站:在当前页打开。
[案例 1]:亚马逊 (Amazon)在做中国站的时候特意将打开详情页设置成在新标签页中打开,而美国站却是在当前页打开。
[案例 2]:非电商产品也有类似差异,国内的 QQ 浏览器、360 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均为默认在新标签页中打开新页面,而海外浏览器谷歌则是默认在当前页打新页面。
2. 优缺点对比
在新标签页打开:优点是不容易彻底跳出(即关闭了所有与该网站相关的页面),但缺点是会打开很多页面,用户容易迷失。
在当前页打开:优点是路径清晰,更专注,但缺点是容易彻底跳出,特别是在网速慢加载困难的时候。
3. 差异原因探究
中国用户已熟悉默认新标签页打开的形式,所以更习惯关闭当前页而非后退的操作,而美国用户更习惯使用后退。这种习惯可能会被归类为先发大站的特定设计对用户及后来者的影响,可是这不仅仅是设计者的喜好,根源是不同群体思维方式的不同。
精通语言的哲学家张东荪先生曾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将中西方的思维做比较,提出不同的语言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
所以在打开一个新页面的时候,象形语言造就的相关律思维更能接受在一条操作主线上新开出一个相关的页面,因为他们是相关的;而拼写式语言造就的同一律思维更希望这条操作主线不要被打乱,要逻辑性更强,要穷尽。
二、购物车的定义不同 1. 中西差异
国内的购物车定义是模糊的,购物车中的商品是可选择性结算的,比如这次结算其中 5 件下次再结算另 5 件,所以购物车更像“购物车和收藏的结合体”。
「国内电商网站」
美国的购物车定义是明确的,购物车中全部是需要结算的商品,不想结算的商品要么移除,要么移到收藏。
「国外电商网站」
用“二分”法来理顺一下这个逻辑:
他们做事更喜欢定义明确,逻辑清晰,即使是文学也可以做得像科学一样。
三、搜索筛选导航不同 1. 中西差异
很容易发现,国内喜欢将筛选放在上面(上下结构),美国喜欢放在左面(左右结构),这不仅仅是淘宝和 Amazon 的区别,而是普遍性的存在。
国内除淘宝外比如京东、当当、唯品会等,西方的除 Amazon 外比如 Ebay、Macys 等(近年来西方也会有一些选择将筛选做上下结构摆放的,但依旧为极少数),都有相似的中西差异。
「淘宝-国内」
「京东-国内」
「亚马逊-国外」
中国朋友在开始用到西方国家的电商物网站时可能特别不习惯,总感觉左右结构的筛选特别难用,这也是习惯上的问题。
2. 差异原因探究
左右结构诞生的根本可能是英文的文字特性和阅读习惯造成的,因为英文的长度十分不可控,所以横向排列会显得十分混乱,设计上很难处理,遇到换行就更尴尬了。竖向排列英文相对中文也更有优势,因为英文的字母本身就有很规范的顺序,所以竖向排列时的整齐感会更强,用户找起来也更方便。
除了搜索中的筛选,在电商网站的设计中,西方也会更多的使用左右结构,比如购物车页、结算页、详情页等等。
总结 中西方电商网站在设计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在使用优惠时中国喜欢用优惠券,而西方喜欢用 Promo Code(兑换码),对折扣的表现中国喜欢把打折信息放在图上,而西方更习惯放在图以外的地方等等。
造成这些习惯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是民族性的逻辑和习俗习惯的不同,有些可能是语言等元素造成的限制,有些也可能是一些龙头企业的固有思想对后来者的影响等等。
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甄别,不仅是注意到这些差异,更应该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根源,尊重用户的逻辑和习惯,也要敢于打破固有思想,让设计在尊重习惯的基础上更加美好。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ASAK设计」
-
有哪些新手必学的交互控件基础知识?这篇全总结好了!
UI交互 2022-11-09编者按:本文从收纳+引导、提示+引导、提示+操作等多个方面,帮你熟悉常见的交互控件知识。更多更系统的交互控件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interactive-control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许在说某一个名字的时候你并没有理解它的意思,本文主要...编者按:本文从收纳+引导、提示+引导、提示+操作等多个方面,帮你熟悉常见的交互控件知识。
更多更系统的 交互控件 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interactive-control
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许在说某一个名字的时候你并没有理解它的意思,本文主要是让大家来见识一下那些常用的交互控件,一起来看看~
一、按照功能划分 其实关于交互控件的名称和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市场主流的 OS 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定义,分为: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和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可以看到:在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中 apple 将交互控件归入视图(Views)中,而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将交互控件归入组件(Components)中。
在这里我不会严格按照两家给出的标准对每一个控件都做详尽的赘述,我将把工作中常用的组件按照功能来划分一下并参考 iOS 和 Google 对于这些组件的描述,来向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他们的定义和用法。
二、模态与非模态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模态与非模态。下面是维基百科关于模态窗口(Modal window)的标准解释。其含义就是:模态窗口下,用户被强制必须先与当前视窗进行交互才能回到主窗口,此时用户的行为是线性的。由于其会打断用户操作并且强制用户进行交互,因此模态控件的使用必须谨慎。
反之,非模态即用户不被强制先与当前视窗进行交互也可以与主窗口直接进行交互,用户行为是非线性的,拥有更多主动权。
App 设计系列之模态弹窗与非模态弹窗 在手机app应用中各种格式的弹窗效果相信大家都看过,也可能反感过某些弹窗,本文就来谈谈关于app弹窗设计以及弹窗的适用情景。
阅读文章 >
三、收纳+引导 这类控件包括 Popup(或者叫 Popover)、Action views、Action sheets/ Sheets_bottom、Dropdown menu,其共同特点是由用户主动触发(默认隐藏)、轻量化、指向性较强、包含操作、不会自动消失。
这类控件多用于屏幕空间的移动设备,作为低频但重要的操作入口(Dropdown menu 在 PC 的应用场景同样很多)。这一类控件既包含模态又包含非模态。
1. Popup(Popover)&Dropdown menu
iOS 的 Popup(Popover)与 Android 的 Dropdown menu 的使用场景和展现形式基本类似,主要用于收纳一些默认不展示的低频选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opup 和 Dropdown menu 出现的位置和方式与其入口的位置是有很大关系的,特别当入口按钮是位于屏幕边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此外,Popup(Popover)自带箭头的强指示性,同样适用于展示隐藏操作或新功能上线后的用户教育。
「这个控件叫什么」系列之Popover/气泡弹出框/弹出式气泡 @龙爪槐守望者 :鉴于国内交互设计名词混乱不统一,很多设计师不知道如何用专业术语称呼一个控件,因此我开了《这个控件叫什么》专题,梳理控件的名称和使用事项,希望能为推动交互设计发展,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阅读文章 >
2. Action views&Action sheets
不同于 Popup(Popover)和 Dropdown menu 几乎可以出现在屏幕的任何位置,Action views 和 Action sheets/ Sheets_bottom 一般出现在屏幕底部。同样,他们也是用于容纳并展示低频但重要的操作。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 Sheet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还在频繁地使用弹窗对用户展示重要提示吗?
阅读文章 >
四、提示+引导 这类控件包括 Toast、Snackbars、HUD,其共同特点是:不一定由用户主动触发、轻量化且一般不包含操作,展示时间较短(一般在 3 秒以内)且会自动消失,这类控件多用于系统状态或者用户操作结果的展示。同样,这类控件基本都是非模态的。
1. Toast
根据维基和 android 开发者指南的解释:Toast 是一种小巧的作为操作反馈的信息窗口,并且会自动消失。
有意思的是,据说一位微软前员工在开发 MSN Messenger 时,觉得 MSN 弹出通知方式很像烤面包(Toast)烤熟时从烤面包机(Toaster)里弹出来一样,因此把这种提示方式命名为 Toast,后来这位微软前员工带着这一习惯命名跳槽去了 Google。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Toast 的应用延伸较多,除了作为操作反馈的信息展示窗口,还常常被用来作为系统状态更新时的提示,并且在出现的位置上,也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
2. Snackbars
按照使用场景和元素来说,Snackbars 可以简单理解为 Toast 的升级版本,但根据 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Snackbars 与 Toast 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可以包含一个操作按钮,而后者不包含。
在实际应用中,Snackbars 的应用范围其实比较广,我们会发现:Snackbars 主要被用在展示一些对用户很重要的操作结果,比如:删除文件或者快速引导。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Snackbar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相比于 Toast,Snackbar 的好处十分明显,可读性更强,还可以兼容 1-2 个次要操作,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阅读文章 >
3. HUD
HUD 全称叫做 UIProgressHUD,其实在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中并没有 Toast 和 Snackbars 这样的定义,但是与之对应的是 UI Progress HUD(直译为界面进程浮层),这种控件是 iOS 系统私有的,在 App Store 上线的 app 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获取的,所以出现了许多模仿的第三方控件(主要是开放者用以与 iOS 的 UI 风格保持一致的嵌入式组件)。
4. Toast& Snackbars& HUD 小结
其实,我们这样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Google 的 Toast≈iOS的HUD,Snackbars=Toast+操作按钮,Toast+Snackbars+HUD都是用来展示App或者系统内的状态信息。
五、提示+操作 这类控件主要是 Dialogs/ Alerts,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 Alerts(警告型对话框)也是属于 Dialogs 中的一种。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将 Dialogs 分为:Alert Dialog、Simple Dialog、Communication Dialog 和 Full-screen Dialog,但是在 iOS 中并没有定义 Dialogs 这种控件,而只是对 Alerts 做了定义。
对话框的精髓在于让用户聚焦,它一般有两种使用场景:
系统的关键状态提示,并且如果不处理当前状态会影响到用户的下一步操作,如:系统错误或者电量过低。 需要用户特别注意的关键信息处理,如:删除文件、支付确认 Google Material Design 关于对话框的定义。
交互控件科普系列!Dialogs 的常见样式和设计注意事项总结 在前两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过 Snackbars 和 Banners 两位轻量级提示控件的用法,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详解一下 BOSS 级的提示控件 Dialogs 家族。
阅读文章 >
1. Alert Dialog
由于警示型对话框出现的形式非常直接(包含用户主动触发与系统自动触发),且常常会打断用户当前操作行为(强打扰性),因此绝大部分的警示型对话框被用在关键信息处理或者关键状态提示上,
如:
文件操作场景 — 删除文件,放弃编辑; 支付场景 — 支付二次确认,余额不足提示; 重要状态改变场景 — 手机电量低,版本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警示型对话框中的按钮文案使用一定要避免歧义,不要让用户做选择变成一道哲学命题。
Google Material Design 总结了一些 Alert Dialog 按钮文案的一些基本规则:
① 文案要释义操作行为,比如:当问题为“您是否要放弃编辑当前的邮件”相比于用简单的“是”或“否”,使用“放弃编辑”和“继续编辑”用户更能清楚操作后的预期效果。
② 从用户习惯来说,对于当前提问的肯定回答应置于右侧,而否定回答应置于左侧 。
同样接着上一个例子,当问及“您是否要放弃编辑当前的邮件”时,“放弃编辑”应该置于右侧,而“继续编辑”应该置于左侧。
③ 对于 APP 内或系统重要状态的提示,不要给多余的按钮而让用户费解。
④ 最好不要在警示型对话框中放置诸如“了解更多”等第三个按钮,因为它会将用户引导至其他内容而导致用户中断/忘记当前对话框的操作。
2. Simple Dialog
简易对话框用以展示用户做即时决断的选项,选项本身既是信息又是按钮,不包含单独的文案按钮。
一般用于多选其一且不用二次确认的场景,如:地区选择、语言选择、邮箱地址选择等。
3. Confirmation Dialog
确认对话框用于需要用户进行选择并手动确认的场景,不同于简易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一项或者多项,并且包含确认和取消按钮。
4. Full-screen Dialog
全屏对话框包含一些列的操作任务,这些操作任务可能需要用到键盘输入并且还可能包含子对话框,典型的使用场景如:填写表单、设置日程等。
本文科普到这就结束了,更多的干货,建议大家阅读相关的文章推荐。
-
微信上线新流量入口,杀入百度腹地
设计动态 2022-11-09微信搜一搜的商业化来得突然,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或者说,在大环境广告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微信也得支棱起来赚钱了。 一、微信搜索结果广告上线,是百度玩剩下的? 最近,微信更新大多是小打小闹,直到突然官宣上线微信搜索结果广告,在业内引发了热议。在厘清这到底是利好,最近,微信搜索结果广告上线这一消息引发了互联网人的大量关注,一方面,这一动作意味着微信摁下了商业化的加速按钮,而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微信也加入了互联网搜索的这场“混战”。具体如何理解?不如先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微信搜一搜的商业化来得突然,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或者说,在大环境广告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微信也得支棱起来赚钱了。
一、微信搜索结果广告上线,是百度玩剩下的? 最近,微信更新大多是小打小闹,直到突然官宣上线微信搜索结果广告,在业内引发了热议。在厘清这到底是利好,还是新坑之前,我们得先知道微信搜索结果广告到底是个啥?
其实说来也简单,其展示形式为—— 当你在微信搜一搜搜索关键词时,显示的搜索结果中,第一条或随后某一条内容会是相关的广告内容,同时在该条内容的右上角会有“广告”的小标,和其他内容区分开来。
无论你搜索的是“装修”“汽车”这样的大类,还是“苹果”之类的具体品牌,出来的第一条结果都是相关的广告内容。
按照微信官方说法,这个功能支持品牌词、品类词、通用词等多种搜索词,还可以使用“以词拓词”能力拓展更多相关词。 此外,广告主可以在广告标题和描述文案插入 “关键词通配符” ,当该广告得到展现时,系统会自动将原始关键词替换为“触发广告的关键词”。
比如,当你搜索“汽车”,不管你是为了啥,微信默认你有买车需求,因此拓展出“买车”这一相关词,所以广告的标题中就有“买车”这一关键词;当你搜索“苹果”,系统会把广告中的“iPhone”关键词替换为“苹果”,展现给更多用户。
在微信的生态,自然要蹭点微信的方便。微信搜索结果广告支持原生推广页、微信小程序、自定义链接 3 种落地页类型,可以用作公众号推广、销售线索收集、商品推广、品牌活动推广、应用推广和小游戏推广。
这意思就是,用上这项“钞能力”,无论你是推广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甚至是其他自定义链接,都能在搜索结果中占据前列。
图源:“微信广告助手”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这和百度搜索、360搜索,搜索出来的结果前列总是广告内容,如出一辙。
所以,微信搜索结果广告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竞价广告”之一,向平台交费,让自己的内容在搜索结果中往前排,是大部分搜索引擎都会使用的变现模式。
走到商业化这一步之前,主要入口一直置顶在微信会话主界面上的搜一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只能够搜索本地的聊天记录还有通讯录里面的联系人信息;
第二阶段增加了网络搜索能力;
第三阶段,借助小程序,引入更多内容,搜索流量提升139%,占小程序DAU68%。
尽管不少人还记得微信团队曾经多次表示过的,微信一直坚持产品原则。但一个产品的发展存续,显然还需要赚钱吃饭,商业化无可厚非。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此举释放的信号,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微信搜一搜,能虎口夺食吗? 微信中可供商业化的产品都开发得差不多了,这次轮到了搜一搜。
其实微信对搜一搜寄予厚望,从今年1月份的公开课演讲上就可见一斑。公开课信息量密集,而搜一搜被单独列出来讲,这可是公众号都没有的待遇。当时的小标,颇有宏图壮志——用微信,搜所有。
微信当然是有些底气在的。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官方透露搜一搜的MAU(月活)就已经高达7亿,长尾搜索词占比20%+,逐年提升, “一方面是比较长的自然语言的表达,更接近大众用户比较真实的搜索意图;另外一方面是比较低频的跨越,使得搜索词的分布更加广泛和多元。”
显然,合并了搜狗、进一步掌握搜索生态逻辑的微信搜一搜,已成气候。
所以,背靠微信生态的搜一搜,在搜索词上下功夫,推出了微信搜索结果广告,将7亿流量进行变现。 再结合腾讯在8月17日公布的2022年Q2财报中提及,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2.991亿,搜一搜还有更多想象力,而商业化是把想象落地的路径之一。
那么,微信搜索结果广告的上线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对于创作者来说,勉强算是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相比此前捉摸不透的搜一搜展示规则,如今可以明确的是,想要排在搜索结果前列并非做梦,只是需要一些“钞能力”。
这个功能对部分提供实用功能和资讯的本地号、希望增大曝光度的广告主更加有利, 可以更合规地在前排推广自家商品和服务。而且,这是基于用户搜索结果的展示,用户群体更加精准,有助于提高转化。
同时,根据微信对搜索词的重视,或许可以合理猜测,当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乃至账号名称等,都含有明确关键词时,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可能被匹配给用户。所以,拥有某个关键词的账号矩阵,在微信加码搜一搜后可能更有优势。
对于平台来说,首要是变现意义,其次是作为加入互联网搜索混战的宣告。
微信搜索结果广告的上线,实际上是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被动和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腾讯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财报,业绩不算乐观。其二季度总营收同比下滑3.1%,广告收入仅为186亿元,同比下滑18.4%,归母净利润甚至同比下滑同比下滑17.3%,不及市场预期的1356亿元。 在营收增速进入负增长的当下,腾讯亟需新的内部增长点,微信的搜一搜便是其中一个马前卒。
而腾讯看上微信搜一搜,也是受互联网各大平台疯狂布局搜索引擎、掘金搜索市场的大势的影响。 且不论市场份额近70%的百度搜索,今日头条近几年在搜索上的动作也是频频。产品创新固然重要,跟风不掉队同样重要。
从2019年开始,今日头条先是做站内搜索,彼时就已经有无数媒体认为是在硬刚百度;接着是2020年上线“头条搜索”App,试图整活全网搜索,开屏slogan就是“头条搜索、搜罗全网好结果”;2021年推出“抖音搜索”外部入口,今年1月加码独立搜索产品“悟空搜索”,形成了自己的搜索产品矩阵。
虽然今日头条的搜索至今都没有真正打出什么水花,毕竟无数前车之鉴都说明了,拥有既定流量之后,再把某个功能独立出来做成App,是很难成功的,毕竟事关用户心智和市场教育,唯有植根原有平台,才有可能利用上庞大的流量。比如腾讯失败无数次的短视频,最终在微信土壤孵化出的视频号成功了。
但是今日头条的几番折腾仍然在搜索赛道上拥有了一些姓名,腾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当微信搜一搜成熟之际,便是时候全军出击了。
说尽利好,唯独对用户来说,微信搜索结果广告或许会引起部分抵触情绪。 毕竟在百度竞价广告里受的苦,可不想在微信搜一搜再经历一遭。这也就对微信搜一搜的广告审核分寸提出了要求,毕竟其面对的是近13亿月活用户。
在年初的公开课上,微信对搜一搜的定位是 “微信生态的连接器” 。这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这几乎是一个精准的定义。
各大平台都在做自己的搜索,虽然要撼动百度很难,但很明显地把过去集中的搜索流量分流了。 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搜索文章资讯,在抖音上搜索短视频,在微博搜索时事和娱乐热点,在小红书上搜索乐活攻略……大约只有工作的时候,才会在百度上搜万物。
因此,平台搜索本质上是打通自己生态里的内容,为创作者提供流量入口,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触达路径。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流量和变现,至于能不能做得和百度一样大或许不太重要。
作者:陈出木
来源公众号:微果酱(ID:wjam123456),聚焦新媒体前沿,洞察新消费领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微果酱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