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全面总结!4个章节帮你掌握筛选功能设计
UI交互 2022-11-08本文全面总结了 B 端产品中的筛选功能设计。之前也有总结一篇简洁版的关于筛选的文章,回头查看原来总结的文章时才发现确实之前总结的有点太过简洁,很多筛选类型和使用场景都考虑得不够全面,这也是之前对该功能不够了解,局限于自己在工作中常见的场景,对于不了解的场景自然就不清楚。由于接触得比较片面,了解得不够全面,导致之前...本文全面总结了 B 端产品中的筛选功能设计。之前也有总结一篇简洁版的关于筛选的文章,回头查看原来总结的文章时才发现确实之前总结的有点太过简洁,很多筛选类型和使用场景都考虑得不够全面,这也是之前对该功能不够了解,局限于自己在工作中常见的场景,对于不了解的场景自然就不清楚。由于接触得比较片面,了解得不够全面,导致之前总结的也不够完整。
更多 筛选功能 设计:
如何选择筛选控件?5000字+3个落地案例详细拆解 这篇文章又是小 5000 字,提供一些关于筛选控件选择的解决思路,同时辅助三个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阅读文章 >
产品本身也是随着实际业务场景的变化,从而考虑设计不同的形式来达到该功能的使用。产品需要优化,交互和布局同样需要优化,所以在 B 端产品中并不是一个同样的功能就仅限于只有一种解决方案。
对于产品而言,只有参与的项目越多,设计和思考的场景越全面,了解的产品越多,才能更好的掌握一个功能的多种类型和使用场景,这一次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总结同一个功能的类型和场景,主要是在工作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业务场景,加上对其他产品的体验,从而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到该功能的多样性。
二、筛选的多种类型及排版布局使用场景 以下我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的多种筛选类型再次做了总结,不同的筛选类型对应的排版布局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业务中的使用场景也具有差异,下面我还是会通过不同的类型列举不同的场景案例,便于理解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业务中。
现在总结文章的习惯是将需要总结的文章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整体的导线,这样让自己的脑海里面形成一个大致的方向,也是一个整体的构思,后期只需要根据导线一步一步往下描述具体的内容和案例即可。这个总结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工作任务中,例如:当接到一个设计任务时,先理解该任务的整体方向,再细化每一个细节展开设计,这样能避免遗漏也能让自己对整体的把握更明确。
筛选的类型我分为以下四大类:
常规搜索筛选 按条件筛选 分类 tab 筛选 高级筛选
筛选的排版布局我分为以下三大类:
平铺选项筛选 隐藏选项筛选 折叠选项筛选
筛选的类型是根据业务场景而定,筛选的排版布局是根据筛选的类型而定,筛选的使用场景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而定,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楚真实的业务场景,再通过分析选择适合的筛选类型,当已经知道了筛选类型,我们只需要根据筛选的条件和页面的交互及空间利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即可。
1. 常规搜索筛选
常规的搜索筛选不难理解,即常见的搜索框,根据输入文本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或者根据记忆准确输入完整的信息,精准搜索。文本关键词搜索需要通过用户的记忆来完成,只有当用户对需要搜索的内容(关键词)有记忆才能完成搜索筛选,搜索的结果范围根据关键词的精准度而定。
当搜索的关键词少且模糊时,搜索的结果数量就会很多,需要用户在众多的结果中再次查找自己的目标值,难度较大。而如果搜索的关键词多且准确时,搜索的结果数量就会较少,用户只需要在少量的结果集中查找自己的目标值,难度较小。
(注意:搜索结果的数量也会受到原本数据量的影响。)
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发表记录中的搜索,当只输入“设计”关键词时,搜索结果一共有 202 条,需要在这 202 条数据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值是比较难的。
当我将关键词改为“设计来源于生活”后,搜索结果只有 14 条,这样我在查找我的目标值时就变得容易很多。所以如果用户具有更深的记录,能够输入更多的关键信息,就可以缩短查到的时间,能更快的找到自己的目标值。
案例实操
下面我再列举一个关于搜索筛选在 B 端产品中的运用:(此例子将运用到后面所有案例,以下案例只作为简单举例,总数据量为 10 条,实际业务根据真实业务数据量而定)
需求背景:客户 A 需要在文件清单表格中,根据清单名称查找目标值。
设计要点:如果只需要在清单中通过清单名称来查看目标值的话,这里就可以选择直接使用搜索筛选来完成,因为清单名称复杂不清晰,是不确定的值。所以直接在表单上方加一个搜索框,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即可完成搜索。
当输入关键词“策略”后,我们得到了三条名称带有关键词“策略“的数据结果,减小了数据范围,让用户在查找目标值时更加容易。
(注:搜索按钮根据数据量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当数据量较多时,列表刷新负荷较大,建议增加搜索按钮,反之则不加)
2. 按条件筛选 按照条件筛选是对于数据内具有明确的条件分类,在筛选条件中将这些类单独作为筛选的条件,当选择某一个选项作为筛选条件时,筛选出现的数据结果集将是同类数据。筛选类型又分多种选择方式:下拉框选项筛选、平铺选框筛选、表头筛选、组合筛选。
下拉框选项筛选:
类别选项筛选,根据具体的选项在小范围内筛选。
下拉框选项展示提前预设好的选项,用户只需要选择需要筛选的类型,即可快速筛选出这类数据的数据结果集。此类筛选优点在于能快速筛选同类数据,不需要用户过多的记忆。缺点是无法快速达到精准筛查的效果,如果需要达到精准筛选的效果需要同时选择多项。
案例实操
需求背景:客户 A 想要快速筛选文件清单中发布状态为“审批中”的数据,能够快速统计审批中的数据量,并且完成后续任务操作。
设计要点:客户需要根据文件清单的状态快速筛选数据,文件的状态一共分为三类:已发布、审批中、未发布,虽然客户只说需要筛选审批中的数据,但是另外两个状态的数据也同样有筛选的场景,所以我们直接将状态类型作为选项,客户使用时只需要选择状态类型即可快速完成筛选。
(注:搜索按钮根据数据量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当数据量较多时,列表刷新负荷较大,建议增加搜索按钮,反之则不加)
平铺选框筛选:
下拉框选项筛选的另外一种展示形式,将选项平铺展示,类别选项筛选,根据具体的选项在小范围内筛选。
案例实操
需求背景:客户 A 想要快速筛选文件清单中发布状态为“审批中”的数据,希望能够直接看到文件的状态类型,快速选择类型。
设计要点:这次客户的需求点是在上一个方案中提出的优化,由于上个方案是将状态选项放在下拉框中的,导致客户不能直观的看到状态选项,需要点击下拉框后才能看到,原操作路径为:点击展开下拉框→选择审批中选项→点击搜索。
为解决状态选项不直观的问题,我选择将状态选项直接平铺展示在外面,这样客户就可以直观的看到所有的选项。并且操作路径变成了:勾选审批中选项→搜索,操作路径和操作步骤也得到了优化。
表头筛选:
将筛选选项内置在表头中(更好地利用页面空间,隐蔽不直观)。当页面空间有限时,可以考虑此方案。另外当表格表头字段数据较多时,需要横向滑动查看数据时,建议还是直接将筛选条件单独放在外面。或者当需要筛选的选项太多时,表头字段都能筛选时,也可以考虑放在表头中。
案例实操
需求背景:客户希望界面更加干净、整洁,并且能够达到根据状态筛选的功能。
设计要点:平铺选项的方案直观,但是平铺与后面的搜索框排版在一起时,整体页面看着比较零散。将筛选选项直接放在表头字段后,通过 hover 展示下拉框,点击选项后不需要再次点击搜索按钮,直接进入搜索。操作路径为:图标 hover→选择选项。
这个方案缺点在于筛选的选项不直观,但是操作点击步骤只有一步。
组合筛选:
多种筛选类型组合为筛选组,组合筛选一般是是筛选的条件较多,选项较多时,将不同类型的筛选组件结合为一个筛选组。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所有的条件输入/选择后,点击搜索即可完成筛选,得到的结果将是多个条件组合后的并集/合集的值。
案例实操
需求背景:客户需要同时满足根据名称和编号关键词搜索筛选、状态类型筛选、责任人/责任部门筛选、类型和时间区间筛选。也就是说客户想要将表格中所有的表头字段作为筛选条件。
设计要点:由于这里包含多种筛选类型,名称和编号是关键词筛选,发布状态和、责任人、责任部门、类型是选项筛选,发布日期是时间区间筛选。所以我们需要采用组合筛选的模式。
(右侧箭头:组合筛选占据空间较大,可考虑展开和收起筛选组件)
延展思考:
这里的筛选条件都来自于表头,并且表头字段一屏能展示完整,我们也可以将表头部分字段筛选直接放在表头中,采用搜索筛选+表头筛选的模式组合。
(注:筛选类型选择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而定,选择适合真实业务场景的,此处只是举例延展。)
3. 分类 tab 筛选 分类 tab 筛选在软件中一般是作为系统的全局搜索才会使用到,主要是通过搜索关键词后,分类展示不同类别下带有该关键词的数据信息。等同于全局搜索是一个大的漏筛,通过输入关键词后,将符合该范围内的数据筛选出来,并且分类展示,用户再到每个分类下再次通过其他条件筛选,从而得到自己的目标值。
(此类型案例不适用,另举例说明)
例如:在飞书文档中,通过搜索关键词后,分别展示该关键词在文档、表格、多维表格、思维笔记、文件五大类别中展示结果集,用户通过类别区分,再缩小范围寻找目标值。
4. 高级筛选
筛选条件自定义组合(灵活且占空间小)。高级筛选占用空间比较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筛选条件,不必将所有筛选条件都展示在界面中。使用更灵活,界面更美观。
案例实操
需求背景:客户需要同时满足根据名称和编号关键词搜索筛选、状态类型筛选、责任人/责任部门筛选、类型和时间区间筛选。并且页面简洁,筛选灵活度高。
设计要点:筛选的条件较多,并且还需要界面能够简洁,筛选灵活度较高,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高级筛选模式,虽然这里可以直接用表头筛选,但是表头筛选的入口太多,不易查找,所以就采用高级筛选统一入口。如下图:
方案一:下拉选择式
通过下拉展示可筛选的条件类型,再根据类型选择具体的筛选条件,从而得到结果值。
交互细节:点击筛选→选择需要筛选的条件类型→选择具体的值
方案二:条件组合式
通过自定义条件,并且自定义筛选结果值。
当选择发布状态等于审批中中时,筛选的结果为数据中所有发布状态为审批中的数据。 当选择发布状态不等于审批中时,选的结果的数据中不包含状态为审批中的数据,只包含已发布和未发布的数据。
结语 此次案例并非真实案例,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每一种筛选类型而列举的简单案例,实际工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及业务场景而选择最适合需求的类型。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小余」
-
互联网尽头是直播带货?B站终究走到了这一步
设计动态 2022-11-07如今,有很多的平台入场直播带货,甚至有人调侃道“互联网尽头是直播带货”。而最近,B站也入场直播带货了。对此,本文分析了B站直播带货的特点、以及B站为什么开始做直播带货了?一起来看看吧。 B站入场直播带货了,关键词是“清醒”。 10月31日,B站正式开启双十一直如今,有很多的平台入场直播带货,甚至有人调侃道“互联网尽头是直播带货”。而最近,B站也入场直播带货了。对此,本文分析了B站直播带货的特点、以及B站为什么开始做直播带货了?一起来看看吧。
B站入场直播带货了,关键词是“清醒”。
10月31日,B站正式开启双十一直播活动。在卖货之前,这场直播看起来像是一档访谈节目。罗翔、毕导等嘉宾,轮番以“来,买出个正义!”为主题,大谈“清醒的消费观”“消费正义”“幸福消费”等话题。
罗翔呼吁大家“学会节制,合乎中道”。毕导甚至提出了一个有点复杂的“消费正义方程式”:
消费正义=使用体验×(1+惊喜值)×情绪价值 / 价格
这些观点引来了一片赞成的弹幕。但在很多时候,弹幕又变成了各种抽奖口令,以及“中中中”“买买买”。
11月1日0点双11“超福利”直播截屏
不管怎么样,B站似乎下定决心,开始做直播电商了。
一、布局一年,B站全面开放直播带货 近日,B站在其直播分区内上线了“购物”专区,并向几乎所有的UP主开放了直播带货的权限。
用户进入购物专区的任意一个直播间,在直播间的右下角都能看到一个“小黄车”,点进去后可以购买商品。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直播带货功能全面开放,B站上线了“直播电商UP主招募激励计划”活动,活动包括“直播带货奖励”和“稿件奖励”,并联合淘宝联盟上线了相关激励活动,最高奖励达到10万元。
此次开放直播小黄车,并不是B站第一次尝试电商,在此之前,B站就已开通了自营电商“会员购”、UP主带货等。
B站的直播带货,和抖音、快手、淘宝等购物平台有什么区别?在B站直播间,你能买到什么?
二、B站直播带货有什么特点?用户可以买到什么? B站直播带货很佛系。
进入B站购物板块下的直播间,大部分类型和普通B站直播间类似,基本维持原本内容,仅有几个品牌直播间在带货。没有出现李佳琦和罗永浩等单纯的带货UP主。
DT财经查看了B站购物专区的直播间类型标签(一个直播间可以拥有多个标签),发现游戏类直播间占比最高,达到了33.3%,接下来是影音馆,而其他类型的购物直播间占比都很小。
从直播内容来看,UP主对带货也很佛系,不像抖音快手淘宝的购物直播间那样,卖货目的明确。大部分UP主专注于自己原先的直播内容,没有进入直播带货的状态。
DT财经进入某游戏直播间观看了1小时后,甚至学会了回旋踢,都没见UP主提到过小黄车。
多数主播似乎还不急着带货。在@小米公司10月31日下午的直播间,一名主播稍显拘束地让观众在弹幕里为自己的消费理念投票,结果发现,更多人认为自己是理性实用型的消费者。随后他有一点腼腆地聊起了家里的众多手办。
除开内容,B站的直播间都在卖什么?
B站的直播卖货和UP主本来的内容比较相关。比如,擅长装修科普、测评的@Mr迷瞪,带的货也是各种家装建材、家电,科技UP主@搞机所 卖的是自营店铺里不同款式的电脑主机、电脑配件,模玩UP主@陶鸟鸟呀 卖的则是手办,刀塔、英雄联盟等游戏直播间卖的则是战队专属装扮等游戏虚拟产品。
10月31日下午,@观察者网 的直播间则直播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发射过程,同时售卖太空类的书籍,以及航天飞机、坦克、汽车等微缩模型,需要跳转淘宝、天猫购买。在实验舱发射后,一份空间站核心舱的积木玩具,显示卖出了1800份左右。
一些品牌直播间也在努力使自己“B站化”。比如小米公司的直播间在双11预热活动中邀请了众多B站UP主,而一些直播间则会摆上B站周边,讨论二次元元素。
除去与直播内容相关的商品,直播间最多的商品就是便宜的小零食,以及动漫周边等最贴近B站用户的商品。
在B站购物专区,不少直播间正在轮播《海绵宝宝》《蜡笔小新》《中华小当家》《樱桃小丸子》等剧集,也有的在播放周星驰电影、成龙电影等经典老片。在这类直播间的小黄车里,挂的是大都是B站自营的会员购、个性装扮、数字藏品等商品,以及辣条、猪肉脯等休闲零食,或螺蛳粉、自热火锅这样时下流行的方便速食。只要有人在看片之余通过这些链接下单,直播间的UP主就会获得提成。
目前,除了B站自营商品,B站上直播带货的其他商品都来自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在B站直播间购买商品,大多需要跳转到其他平台完成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快手早期的直播也是这样,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卖货,但2020年8月,抖音宣布将“彻底切断直播间外链”。而在今年3月,快手电商也正式与淘宝、京东“分手”。不过,就在10月28日,快手又重新恢复淘宝外链合作。
对B站来说,直播带货佛系,卖的商品普通,这个时候入局直播电商的B站到底图什么?
三、B站为什么要做直播带货 从财务数据来看,B站还是处在“强营收、高亏损”的阶段。
2018年以来,B站的营收不断增加,2022年第1季度相较于2018年第1季度净营业额增长了482%,但亏损也随之扩大。2018年B站全年亏损约5亿6千万,到了2021年,亏损直接达到约68亿元。
B站的营收业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增值业务、移动游戏、广告和电商及其他。作为内容社区平台,B站早年的收入主要来自移动游戏和增值服务,尽管占比不断缩小,2021年仍然为B站贡献超过6成的营收。
然而这两个业务,都面临增长困境。
就移动游戏业务而言,短视频抢占游戏时间,原神横空出世,而B站缺乏独家代理的爆款游戏,自研游戏尚未出现明显成效,导致移动游戏营收增长放缓,营收占比缩小。2021年B站移动游戏营收为50.9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6%。
由大会员会费及直播打赏分成带来的增值服务收入,目前是B站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过去3年,流量的涌入让B站增值业务收入暴增,但流量和用户的付费热情总有瓶颈,2019年增值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率是180%,2021年已经下滑至80%。
要支撑移动游戏和用户增长,无疑是需要成本的。从过往的经营来看,B站这两个主营业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舍得花钱养内容”。
2020年,B站曾以8亿元高价,拍下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国地区未来三年的独家直播权。同年又花5000万签约当时最热的主播冯提莫。
以上的内容支出在B站财报中归属于支付给游戏厂商、主播及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分成和用于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这两项成本也一直是B站经营成本的大头,2021年,两者在经营成本中的占比近70%。
对B站这样的内容社区平台,一方面,为内容砸的钱还没能撬动更多的钱,让企业扭亏为盈;另一方面,如果削弱对内容的扶持,又会打击内容创作者的热情,进而失去流量和用户。
面对难以压缩的成本、愈演愈烈的亏损,B站近两年一直在探求新的商业化路子。
广告和电商是B站近两年的商业化新宠。
2021年B站尝试流量变现,增加新的广告模式,引入竖屏短视频内容Story-Mode视频流推广,广告业务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45%。但因为B站CEO陈睿承诺过“永不加视频贴片广告”,失去一大广告阵地,要想靠广告来转亏为盈,多少有点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通直播带货是个不得不做的动作。B站需要在更多更快的尝试中,找到真正有效的商业变现路径,辛勤生产内容的UP主,也需要更多真金白银的鼓励。
对B站和B站UP主能不能通过直播带货赚钱这个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据Tech星球报道,目前B站直播带货业务并不在电商业务架构之下,而是属于直播业务。
而用户对B站带货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在UP主@Mr迷瞪的预告直播的评论区,大多都在求品牌返场,而他直播的商品不少达到了千元甚至万元级。但他也获得了不少负面评价,例如“怎么变成带货主播了”“信任度下降”““选品有问题”。
但对一些UP主来说,直播带货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获得收入,然后补贴自己继续做原创视频,或是改善生活。
美妆分类下的带货UP主@萱草daylily曾对观众表白,自己拥有17万真实粉丝,但只算创作激励的话,最近最高的单天收入只有26.26元,拍摄前一天只有6.61元。
不管是B站还是UP主,都走到了必须赚钱这一步。毕竟,没有物质的热爱,就像一盘散沙。
作者:董道力 阿文;编 辑:钟宛彤 唐也钦;来源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eZQh4Or0r1AWr1Y98jdng
本文由@DT财经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为什么说NFT门票是音乐行业的未来?
设计动态 2022-11-07随着NFT市场的不断发展,NFT门票已重新成为NFT现实效用竞赛中一个有前途的竞争者。那么,NFT门票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它又要如何才能普及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实际上,在无聊猿爆火之前,代币化的音乐会和音乐节通行证就已经出现了——随着NFT市场的不断发展,NFT门票已重新成为NFT现实效用竞赛中一个有前途的竞争者。那么,NFT门票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它又要如何才能普及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实际上,在无聊猿爆火之前,代币化的音乐会和音乐节通行证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是一个有趣但比较冷门的NFT用例。
不过,随着NFT市场的不断发展,NFT门票已重新成为NFT现实效用竞赛中一个有前途的竞争者。
那么,NFT门票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它又要如何才能普及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一、什么是NFT门票? NFT门票,顾名思义,就是以NFT形式存在于区块链上的门票,它可以作为任何现场(甚至虚拟)活动的准入证。
但是,这与数字门票有何不同?
区块链技术使NFT门票与基于条形码或二维码的门票区别开来。
有了NFT门票,发票人和收票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受益。发票人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更准确地记录出席人数,同时通过NFT以一种全新的创新方式与持票人互动。
发票人可以通过整理与特定NFT门票持有者相关的数据来发送通知、赠送惊喜礼品、创建代币门控网站和服务。
同样,NFT门票持有者不只是收到一张活动门票,而是一种不可篡改、交互式的数字资产——授予他们参加演出或节日的权利。
这些门票还提供独家体验,包括只有NFT门票持有者能加入的粉丝俱乐部。
二、谁在使用NFT门票? 虽然NFT门票作为一个概念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它已经存在了多年。
如果我们回顾NFT的历史,就会发现尽管技术和专业知识尚未成熟,但创造代币化体验的意愿一直存在。
2018年,知名制作人/DJ和区块链音乐先锋3LAU举办了单日音乐会——“我们的音乐节”,这为由区块链驱动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但是,音乐会本身并没有为参与者分发NFT门票——考虑到当时NFT和软件钱包未普及。所以3LAU及其公司创造了一种代币化的体验,让观众能够累积代币,然后这些代币可以在活动期间重新用于实物购买。
如果NFT门票在2018年是一个可行选项,那么毫无疑问,3LAU会在他的首届音乐节上使用它。
几年过去,3LAU在推动音乐产业民主化方面做出了其他努力,而其他艺术家和音乐节也开始使用NFT门票。
1. 初创公司 NFT门票始于初创公司。2020年,NFT还远未像21年底那样普及,但一些开发人员已经开始研究这项新技术在音乐行业的应用。
早期,这里有两个主要的价值主张。
首先,他们有可能提供一种更强大且可验证的身份形式来与门票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减少黄牛和机器人干扰。
其次,NFT可以为与会者创造一个直接的二次营销渠道,同时帮助他们保持活动后的社区参与度(如上一节所述)。
像GUTS Tickets这样的初创公司最初致力于开发NFT技术,通过将门票与个人钱包或身份绑定来遏制倒卖,同时让艺术家从二级市场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像GUTS这样的组织经常会遇到阻碍,并陷入停滞期。
如今,让相关讨论重新焕发活力的就是一个名为YellowHear的公司——它是一个提供票务、音乐和会员服务的Web3市场。
2022年10月,YellowHeart成为NFT门票领域最有前途的参与者之一,它推出了自己的元宇宙,帮助艺术家和粉丝规避传统票务问题,如高昂的价格、欺诈和艺术家的零转售利润。
2. 节日活动 在少数几个希望将区块链技术集成到其API的音乐节中,科切拉音乐节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
凭借科切拉可收藏的NFT,AEG Worldwide为NFT用例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案例——既是纪念品又是终身通行证。
Afterparty也涉足了类似于科切拉所参与的项目。为了颠覆标准的音乐节模式,Afterparty提供了1500个NFT收藏品——作为2022年3月举行的为期两天的音乐节的入场券。
在众筹平Corite的支持下,Way Out West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但规模较小。
与科切拉音乐节相似的是,Way Out以NFT的形式拍卖了三张终身门票。参与者还可以将他们的音乐节时刻和纪念品铸造为NFT,但这些纪念物缺乏任何形式的节日通行证机制。
3. 艺术家 独立音乐家和艺术家也设法在他们的巡演和演出中使用NFT门票。NFT正在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音乐产业部门,许多艺术家在疫情期间推出了NFT和区块链活动,以巩固和扩大他们的粉丝基础。
NFT门票似乎成为蓬勃发展的音乐NFT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
最近,流行艺术家Pip的棉花糖NFT(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众筹活动的一部分推出的)引起了轰动。
这个系列的NFT有三个不同的等级,本质上是为了充当一组NFT后台通行证创建的。购买棉花糖NFT后,持有者可以进入一个会员制的平台,并获得额外的奖励,包括可以终身免费观看Pip的所有主打音乐会。
尽管艺术家对NFT门票的运用与音乐节的相同,但这存在于一个更小和更人性化的层面。
正因为如此,这些NFT空投的频率和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三、NFT门票何时迎来大发展? 不管成功的用例如何,NFT门票还没有跨越“主流”NFT生态系统的鸿沟。
不过,类似的项目存在于现场活动和NFT之间的创新交叉点。其中一项服务是出勤证明协议。
POAP是一种协议,允许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具有纪念意义的NFT徽章。
POAP已经存在多年,使活动协调人能够奖励参加节日、会议、峰会等活动的爱好者。
POAP主要与区块链驱动的活动有关,如Devcon和其他各种以太坊和比特币活动。随着NFT生态系统的发展,POAP在2021年获得了新发展。
POAP迅速成为奖励活动参与者、Twitter Space参与者、NFT空投购买者、Discord活动参与者的一种手段——为他们提供了一件基于区块链的纪念品。
此外,这些POAP开始成为地位的象征,激励持有者在OpenSea上交易它们,以获得潜在的福利。
随着NFT这一利基领域的发展,它提出了一个问题:“NFT门票怎样才能普及?”
POAP正在蓬勃发展,但为什么NFT门票市场还发展不起来呢?大多数情况下,这取决于可用性。
尽管音乐产业已经开始接受NFT的理念——无论是作为收藏品、众筹方法还是终身音乐节通行证,但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仍未接触过NFT。
换句话说,大多数演出爱好者仍然没有NFT钱包,这使得他们无法购买NFT门票。
而且对于其他人(尤其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与通过移动设备下载的传统PDF门票相比,NFT门票并没有足够的优势。
但是毫无疑问,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活跃在NFT领域,音乐爱好者和NFT爱好者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和消费者必须更深入了解NFT如何颠覆音乐产业。
来源:nftnow;编译:Dali@iNFTnews.com
微信公众号: NFT中文社区(ID:nft_chinese)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eWNeWM96AJsPeVwvcCifA
本文由@NFT中文社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双十一渐变鸡肋:商家累了,消费者麻了
设计动态 2022-11-07消费者在购物时越来越理性,面对双十一也不再“疯狂购物”,甚至开始开始“应付”双十一。而对于中小商家,双十一对业绩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弱,但不参加又可能被平台洗牌出局,参加与否成为一个颇为鸡肋的问题。 累了,不爱了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渐显疲态。 一份贝恩公司的消费消费者在购物时越来越理性,面对双十一也不再“疯狂购物”,甚至开始开始“应付”双十一。而对于中小商家,双十一对业绩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弱,但不参加又可能被平台洗牌出局,参加与否成为一个颇为鸡肋的问题。
累了,不爱了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渐显疲态。
一份贝恩公司的消费调研样本显示,2022年双十一,单从消费者参与量方面来看,预计与往年相比将有所下滑。其中,有近34%的消费者在前期反馈,预期支出在今年双十一里会减少。
90后陈茜,参加工作后几乎没落下过一次双十一,但今年情况开始改变。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自己秉持的原则是“刚需消费”,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和以往相比,我这次‘双十一’基本没有花费,去年必需品囤了太多,还没用完之外。”陈茜表示,今年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理性,大家还会互相劝导,谨慎“剁手”。
不仅消费者变得理性,开始“应付”双十一,广大商家尤其中小商家同样如此。
对中小商家而言,双十一对业绩增长影响越来越弱,但不参加又可能被平台洗牌出局,参加与否成为一个颇为鸡肋的问题。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第14个年头,中国零售商正面对新的挑战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近日,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杨大坤公开表示,零售商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将重点从过去的打折促销调整为培养加深客户忠诚度,从而在全年保持较好的消费者活跃度。
一、不再凑单追满减 “剁手”消费的欲望消退,应付双十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近日,多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消费者都表示,在双十一的购物欲望逐渐降低,后者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
为象征性参加一下双十一,今年大三的大学生小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本早已打消购买念头的她,在室友安利下,将一些必需品加入了购物车,额度在500以内,没有超前消费。
“以前会提前研究繁琐的规则,如何利用凑单、订金和尾款操作达到最完美的优惠力度,在付款的那一刻经常胆战心惊。”小刘称,现在,只在购物车下单必需品,不再刻意为凑单而买东西,“狠狠限定购买的预算。”
与小刘类似,明显感受到双十一的刺激正在减弱的李超(化名),今年双十一的消费也颇为“应付”。
“今年,身边的朋友很少会谈论双十一购物的话题,甚至规则都不愿花心思了解。”李超透露,前些年,自己发现双十一规则变得复杂之后,就产生了一些抵制的心理,渐渐便不再追求节点性消费。今年双十一,李超仅购买了部分有明确需要的商品,并未刻意参与满减凑单。
事实上,为提升消费者体验,今年双十一淘宝已修改诸多规则。例如,将购物车可装宝贝数量上限提升至300个;升级价保服务规则,价保时间从15天延长至27天;增加物流异常订单托管服务,主动识别并干预消费者的问题物流订单等。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消费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种应付“消费狂欢”的感觉。
“虽然很多人都说,今年双十一规则变简单了,但也没有积极参与的念头。”李超直言,这一次双十一的消费金额没超过1000元,感觉就像是象征性购物,有一些甚至是替父母购买的,“购物车都装不满,没挑什么属于自己的商品”。
二、“谁不想多赚点钱” 消费者消费欲望低迷,中小商家更是倍感疲惫。
11月3日,一名专做户外用品品牌的电商运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今年双十一,自己主要负责淘系平台的运营。通过目前数据来看,要完成店铺GMV目标,难度很大。
“事实上,这一次平台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很大,但对商家而言,平台补贴还是很少,特别是我们这种中小型的商家,基本都是自己贴钱在做。”该人士透露,多数补贴或流量扶持,还是集中于头部商家,这些商家参与意愿可能大一些。
“我们测算了一下补贴力度,思考良久,才选择报名参与。”11月2日,一家主打健康食品品牌的电商运营负责人李莉(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其属于区域性本土品牌,日常线上的基础销量并不算高,参与相应的活动,带来的业绩刺激并不明显。
据李莉观察,参与性高的商家,更多是头部带货主播带货的品牌。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双十一,淘宝在直播带货上倾注大量资源。李佳琦低调回归,到罗永浩入驻淘宝直播,并拉来在抖音爆火的东方甄选创始人俞敏洪,以及王婉霏ViVi、李诞等达人主播纷纷助阵。
李莉透露,部分品牌选择这些热门达人进行直播带货,可获得可观销量,但没有资金实力推广的品牌,只能选择默默参与,应付这场周年大庆,不会付出太多成本。
从期盼到应付,商家们对双十一态度的转变,不光因为后者本身无法带来更多收益,也源于类似促节数量过多。
近日,多名电商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除双十一外,如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均有各类电商节或补贴活动,各类促销玩法复杂、多变,商家们难免出现疲于应对的情况。
“事实上,很多商家不喜欢双十一,更不愿意让利,谁不想多赚点钱,而不是保本促销。但如果选择不参加,销量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店铺排名。”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很多电商平台是赛马机制,中小品牌商家不得不参加,否则之后可能展现的机会都没有,“一点流量都没有。”
在此背景下,身处双十一之中的中小商家们,最终也只能和疲乏的消费者一样,应付了事。
作者:涂梦莹;编辑:骆一帆
来源公众号:19号商研社(ID:time_biz),穿透商业迷雾,回归价值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19号商研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这届双十一,年轻人“囤健康”上头
设计动态 2022-11-07如今年轻人越来越舍得在“健康”上花钱了,健康类商品和服务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新刚需”。然而碰上双十一,他们的消费热情仍在遭受着购买规则太复杂、产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双十一惯有“套路”的考验。 碰上双十一,年轻人越发舍得在“健康”上花钱了。 “双十如今年轻人越来越舍得在“健康”上花钱了,健康类商品和服务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新刚需”。然而碰上双十一,他们的消费热情仍在遭受着购买规则太复杂、产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双十一惯有“套路”的考验。
碰上双十一,年轻人越发舍得在“健康”上花钱了。
“双十一购物车必抢项一定要有体检卡”“这段时间各大医美sale都在不断推送做项目”“是时候确定整牙方案再囤一些正畸好物了”“消毒液和口罩这种日常消耗品真的不多买一点吗”……体检、医美、整牙以及各种医疗用品,都是能让年轻人关注并掏钱的重点领域。
尽管出于“防未病”的需求,年轻人的购买欲正转化为实打实的商品销量,让“互联网+医疗”这个大市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消费热情,仍在遭受着购买规则太复杂、产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双十一惯有“套路”的考验。
年轻人的“新刚需”:为“健康”花钱 某种程度上,健康类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刚需”。从蹲守李佳琪直播间的体检卡,到薅医美机构的羊毛价做项目,再到“牙套人”为正畸好物奔走。
这个双十一,可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焦在了改善睡眠、精神焦虑、肠胃以及牙齿、皮肤、肥胖、脱发等问题上,并致力于通过大促节点的优惠价来减轻自己的“钱包压力”。“作为办公室久坐的打工人一枚,平时腰酸背痛难免就需要来点膏药贴上,偶尔还得去找专业人士按摩一下,整体算下来花费还是挺大的。”自觉身体已经人到中年的“95后”李铭告诉锌刻度,他正长期处于既心疼钱但又不得不持续花钱的尴尬状态,“不算护腰坐垫这种几百块的一次性大件,单单看每天都要用到的镇痛贴,一张就要十几块,一周一次的理疗按摩,会员价也得要一百多,平均下来一个月至少要花出去1000块。”
乘着双十一的大促价,李铭下单了体检卡、囤了膏药贴,还在理疗店充值了一份双十一套餐,“一波拉满,总要比平时零零碎碎买要便宜一些,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爱美的周悦则是顺应本心,都把钱花在了脸上,“国产除皱、皮肤问题综合管理、下颌缘收紧、光子颈部、皮肤保养季卡,99块钱五选三,做项目都做到这种优惠力度了还要啥自行车啊,冲就完了。”
周悦之前就对玻尿酸、热玛吉、光子嫩肤等热门医美项目垂涎不已,只可惜囊中羞涩,稍显高昂的日常价让她难以一一体验,“现在各大医美机构的双十一活动简直了,我看很多项目都有优惠,还可以免费抽奖,中了相当于不花钱就变美了。心动就要行动,反正我和身边的姐妹都已经下好单了,准备约个时间一起去做。”
向来对双十一少有关注的理工男王奇,今年也忽然觉得该囤点什么了,“口罩、消毒液这些东西,别看日常价不高,但消耗起来是真的快。比如消毒液,按日常价50多一瓶来算,活动价能减下来好几块,买得越多越划算,反正是必备品,放家里囤着也不会浪费。”
正如李铭等人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有专业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被推向一个发展新阶段。因为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很多年轻消费者对于“医疗保健”的概念不仅从“只为治病”升级到了“预防为主”,还进一步提升到了“改善状态”,甚至是追求“美丽” 。观念的变化,一步一步促进着健康消费的同步升级。
抛开营销,“价格”和“品质”定胜负 从数据上看,年轻人在“健康”上激发的购买欲正转化为实打实的商品销量。京东在10月24日晚开启双11预售的同时,发布了11.11消费趋势报告,回顾过去5年的消费趋势变化。
报告显示,过去5年(2017-2021年),作为生活服务消费重要品类的健康服务消费金额增加了7倍,“膏贴类药品、活络油、眼药水还有祛痘祛疤类产品都是今年双十一预售热销的健康产品。”
据24日8点的天猫双11预售数据,开场首小时,医用敷料、HPV疫苗、燕窝、灵芝孢子粉等多个品类的健康产品热销。其中,HPV疫苗预约的预售金额同比增长超600%,血糖用品、祛疤产品、养生茶等品类也迎来了三位数的高增长。
天猫健康数据还显示,预售开场4小时,可复美、瑞慈体检、彩虹医生、小仙炖、安视优、爱康国宾、燕之屋、橄榄枝健康、swisse、益节成为暂列前十的热销品牌,其中不止一家品牌预售金额破亿。而mepiform美皮护旗舰店、Lifespace旗舰店、初巧、雷允上、杞里香等一批健康品牌店铺也突破自我,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萌医生懂事梁奕福曾言,“随着消费升级与移动医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问题,作为互联网消费的主流人群,个性化与精神化的医药产品也正在走进他们的生活。”
如今一看,上述数据足以验证他的观点。消费者对线上健康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也难怪双十一的线上健康产品会呈现井喷式发展状态了。业内甚至还预测,今年双十一营养补充类产品,以及医美产品还将迎来更高速的增长。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锌刻度发现, 随着这股年轻人“防未病”健康理念的发展,相关健康消费品厂商、垂直类服务供应商以及综合型电商平台纷纷基于自身优势出招,都想率先抢占这块大市场。
具体来看,来自医美面膜、漱口水等多个健康消费品类的厂商,都倾向于将产品降价的“直给式”优惠;如体检机构、牙医诊所、医美机构等垂直类服务供应商,更依赖于推出各种组合式服务套餐;至于各大电商平台,则是将多种产品和服务融于己身,以健康清单、器械指南等方式进行推介,综合购买多单购更实惠来吸引消费者。
当然,营销玩得最“野”的方式,当属主播、厂商、机构齐上阵的直播了,如李佳琪直播间里的爱康国宾体检卡,美妇产直播狂欢夜里的各种体检套餐等。但论最终效果的话, 从相关消费者的购买反馈来看,仍是以“价格”、“品质”谈胜负。
双十一期间,那些避不开的惯有“套路” “唯一一次差评给爱康国宾,因为他家,我把双十一所有的订单都退了。”对于今年双十一,一位消费者如此评价。在一篇题为“爱康国宾双十一真的很下头”的分享帖中,博主也讲到了这次时间的缘由:爱康国宾在李佳琪直播间的体检项目有删减。
经过这番“偷偷改项目”、“换来换去”的行动,哪怕爱康国宾的体检套餐最终将项目配齐了,仍给消费者留下了“做不起活动就不要做”的不佳印象。
之后,还有消费者反映称,“尾款后发现没有减去优惠券”“重拍后红包券作废了”“客服已读不回不理人”,可谓是状况百出。“他们的BUG是真多,就不能多弄几个阶段的优惠券?其他一个个的,还要分开付款才能一个个优惠。”
爱康国宾双十一活动的BUG让用户不满
除了体检卡,部分双十一医美项目过低的活动价也让不少消费者心怀疑虑,“这也太便宜了,有人说大部分都是套路,下单后核销就会说没货了,而且也不知道有没有资质。”对此,一位有着多年求美经验的用户透露,做医美项目最主要还是看医院和医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管是大卡还是小卡(多次或单次),不要看到活动价很香就闭眼冲了,谁知道最后给你用的机器和产品是不是真的?不然你去看看项目关联的医院,再查一查它的相关信息,说不准是一堆‘惊吓’正等着呢。”
这些情况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购买规则太复杂、产品信息不清晰、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些不正好是近年来双十一被外界广为诟病的根本原因吗?
曾几何时,双十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购物节点,消费者会提前拟好清单等待打折时刻的到来,他们享受着一次大规模低价购物带来的消费满足。而那些真诚让利却逐渐变成了商家的营销套路,就像各地消协的提示,价格先涨后降、虚假购物订单信息、发货商品以次充好等问题频繁出现,持续消耗着消费者对商家和平台的信心。
事实上,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下,电商业态正在加速演变、重塑,相关各方也应具备敏锐感知并做出切实应对。现实告诉我们, 应该让消费回归理性、不要在数字化生活中迷失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商家和平台。
作者:孟会缘;编辑:许伟
来源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专注科技、互联网新经济原创深度报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锌刻度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马斯克的 Twitter,会不会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设计动态 2022-11-07人无法凭空想象出他完全没见过、体会过的东西。 吃下 Twitter 是埃隆·马斯克人生中许多次冒险赌博里最新的一次。目前,除了裁员一半,以及推出面向普通人月费 8 美元的加 V 认证之外,暂时没有更多中长期的路线图出现。马斯克治下 Twitter 的前途仍然处马斯克接手Twitter后,突然开始大量裁员,这也让Twitter的前途仍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中。本文作者以回顾历史的方式,从3个角度对Twitter裁员这件事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无法凭空想象出他完全没见过、体会过的东西。
吃下 Twitter 是埃隆·马斯克人生中许多次冒险赌博里最新的一次。目前,除了裁员一半,以及推出面向普通人月费 8 美元的加 V 认证之外,暂时没有更多中长期的路线图出现。马斯克治下 Twitter 的前途仍然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中。
就像黄光裕出狱后并没有挽救国美,而是加速了它的溃败,对 Twitter 伤筋动骨的大折腾可能以失败告终。但也可能,在很多次外界看来必败的赌博中胜出的马斯克,会让 Twitter 以我们现在暂时难以想象的姿态重生。
「我们现在暂时难以想象的姿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人无法凭空想象出他完全没见过、体会过的东西。我们对未来的所有推理只能根据以往发生过的事情去模拟。
以回顾历史的方法,本文将从以下 3 个角度分析:
马斯克对 Twitter 的裁员,与杰克·韦尔奇对 GE 的大手笔裁员有何异同? Myspace 的兴起和衰落能怎样预测 Twitter 的未来走向? 喜欢 Web3 的马斯克会把 Twitter 改造为行业里第一个真正成功的 dApp 吗? 一、「中子弹埃隆」? 「关于 Twitter 裁员,不幸的是,当公司每天亏损超过 400 万美元时,这别无选择。」马斯克简短地对外界解释他不得不执行「冷血」的裁员一半计划的理由。
由于人在 Twitter 的华人码农在微信里,对裁员当天的情况做了文字直播,少了语言不通的阻隔,这次裁员的寒意被无比真实地传到国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硅谷大厂身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一口气裁员 3000 余人乍一看确实显眼,但从历史上看就只是小虾米。杰克·韦尔奇在担任 GE 首席执行官的前五年里,将员工人数从 41.1 万人裁到 29.9 万人。这让他获得了「中子弹杰克」(Neutron Jack)的绰号,因为中子弹对其它物品没有损害,单纯的就是杀人。
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将全体员工在考核时分为三等,业绩在前 20% 的加薪晋升,中间的 70% 不变,在后 10% 的直接辞退。这就是人们熟悉的末位淘汰制度。
韦尔奇掌舵通用电气 20 年,令 GE 的市值从 130 亿美元飙升至超 4000 亿美元,市场地位从全球第 10 提升至第一。他也是商业理论家和教育家,创办商学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泛地区产生深刻的影响。
韦尔奇卸任时交出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也获得丰厚的报酬。但继任者却不能延续辉煌,让 GE 帝国在近 20 年后面临解体。GE 由盛而衰的案例在业界有很多分析,主要集中于韦尔奇任内的两个主要战略——
(1)「只做行业第一或第二」 ,过于注重短期的高收益,剥离或卖掉一些表现不佳或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后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并购,而非实际的业务增长。
(2)争取股东利益最大化 ,将 GE 由一家工业公司改造为一家金融公司。在韦尔奇卸任时,GE 来自金融业务的利润占总利润的 50% 以上。这让 GE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元气大伤。
但是,上述分析普遍没有批评韦尔奇任内的大裁员,反而都保持了肯定的评价。
韦尔奇裁员时,GE 甚至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经营困难。那么对于已经在持续亏损的 Twitter,果断裁员止血就更有迫切性。
Twitter 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2021 年全年亏损 2.2 亿美元,2022 年 Q2 单季度已经净亏损 2.7 亿美元。公司在过去五年中有三年未能盈利,目前还背负 130 亿美元的债务。而且,Twitter 的收入来源不健康,广告业务占比九成以上。如果以原来的模式运营不做更改,广告主停止输血时 Twitter 可能立即断气。
2021 年 Twitter 的营收约 50 亿美元,这一数字 Meta(Facebook) 在 2012 年上市初年已经达到。巧的是,Facebook 在达到该营收规模时的员工数恰好就是 3500 人左右(2011 年底为 3200 人)——马斯克裁完以后剩下的 Twitter 员工数。
当前,Twitter 的营收是 Meta 的 1/20,员工数量是 Meta 的 1/12,市值居然有 Meta 的超过 1/6,其价值被严重的高估了。更不用说,Meta 就算近期一直利空,好歹也是持续在赚钱,Twitter 却一直亏损。马斯克以 440 亿美元买下 Twitter 时,肯定是一边怀疑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一边在怀疑自己买的这 7000 多人到底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虽然其它厂商如微软、Meta、Snap 的裁员没这么大张旗鼓,但确实也在钝刀子割肉。它们和大洋彼岸的中国公司一起证明:大厂裁掉一半人,照样可以正常运转。
这样高压裁人,让员工绷紧神经工作,难道就没有什么副作用吗?毕竟整个硅谷长期奉行「快乐足球」式的松散管理,码农获得了极大的红利。在高速增长的时代,微软、雅虎等尝试复制 GE 的末位淘汰制度时,是受到挫折的。当时,员工感觉帮助别人成功就是让自己吃亏,所以末位淘汰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还会使员工陷入内斗、恶性竞争和官僚主义。
但是以现在的职场供求关系吧……「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边使劲裁人,那边使劲招新人好像也没啥不对。
二、下一个 Myspace? Twitter 裁掉一半人可以照样转,那地球「裁掉」Twitter 是不是也可以照样转呢?
当然。Twitter 绝对不算「大而不能倒」的那种企业。再说,真·大而不能倒的安然和雷曼兄弟,该倒的都会倒。
我们得先看看大家现在是怎么用 Twitter 的。作为「地球的脉搏」,Twitter 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新闻当事人发表一些官方声明,突发新闻第一时间爆料,以及不知什么人用线程方式长篇大论。有时,它的产品设计(随写随发)可以让一些人无意中吐露一些(不该说的)心里话,由此产生新的新闻。这也是设计用途之外的用法。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Twitter 更多还是作为看新闻和参与新闻的场所存在的。
在 Twitter 之前,同类需求是通过分散的网络节点来实现的。Twitter 是 2006 年上线的,在此之前的 2004 年印度洋海啸和 2005 年伦敦车站爆炸,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借助网络发声的「公民记者」,在正规媒体到达现场之前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
几乎所有现在流行的中心化社交网络当时都不存在,人们依靠个人建立的博客站点来传递新闻。实际上,因为博客从搭建/注册到撰写都有比现在发推文高得多的门槛,此类内容的生产量相比要小得多,参与者更是寥寥可数。
但当时也有一些托管博客的中心化节点,跟当代社交网络最相似的可能要数 Myspace 了。Myspace 在 2005 年被新闻集团以 5.8 亿美元收购,曾有望成为全球顶级社交网站。Myspace 巅峰时期的月独立访问为 7000 万,广告营收 6 亿美元。
Myspace 本可以大展宏图,但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出现之后则一蹶不振。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
(1) 用户体验差 ,加载速度慢,容易崩溃,页面元素混乱。
(2) 新功能及旧有功能修复速度慢 ,特别是针对新一代社交网络推出第三方开放平台,由于旧代码的包袱太重,难以在短时间内跟进。
(3)新闻集团收购后 削弱了公司的营运自主权 ,决策缓慢且没有章法;获得融资时的条款限制,令其不得不过度商业化和卖广告。
(4) 主要吸引音乐人及粉丝 ,而不是致力于做通用型社交网络。
对比这 4 条,我们来看一下马斯克手里的 Twitter,其现状就好了很多:
(1)用户体验整体还好(被 7000 多人盘到包浆能不好么……),群众非常熟悉使用方法,接下来只需要进行微调(比如修改首页为信息流、支持「长微博」、改个喜欢按钮的颜色之类的)。
(2)除了要担心盈利路径之外,暂时不需要什么新功能。当前需要用心运营、快速反应的部分,主要是在歧视、极端、虚假信息等不适当内容的标注与审核上(这部分员工被马斯克裁得差不多了)。
(3)马斯克连董事会都裁干净了,Twitter 一定可以坚决迅速地贯彻领导人的意志。如果剩下的员工足够少,全资由老马包养也不是不行。
(4)马斯克已经表明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宽言论限制,尽可能做成所有人的市政广场(Town hall)。
——在美国语境下这种表达意有所指,因为特别依赖广告收入的社交平台,实际上由广告主及背后的消费者决定了它们的调性——即偏自由主义。保守派人士不断遭到驱赶,收留他们的平台如特朗普的 Truth Social 等也都呈现出有大金主投钱,替代广告收入的特征。考虑到 Twitter 已经有大量形成习惯的老用户,不愿轻易放弃熟悉的使用习惯。只要不特别作死,还是有可能呈现尽可能宽广的用户光谱的。
Facebook、Twitter 等 Web 2.0 时代的胜利者,无不希望自己在下一波互联网浪潮中不会落后。作为曾经打江山的成功例子,它们现在站在守江山的位置上,肯定深知挑战者来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暗处。实际上也如此,没有人能成功地预见到 TikTok 的崛起。
而大公司的转向是在明处的,无法轻易隐藏。所以我们看到 Meta 押注 VR 设备及元宇宙,Twitter 则更有可能在马斯克及其人脉的带动下向 Web3 转移(下一节详述)。
在确定是「范式转移」的前提下,现有员工有一半人是完全没用的,当然符合逻辑。接下来问题就变成了这种大转型是否会被证明是对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的决断将被后世如何评价。在这方面扎克伯格是吃亏的,他有些实验或追赶竞争者的尝试最后并未成功。但马斯克有不少构想起初不被外界看好,最终却成功实现,也因此总有人愿意投钱给他,甚至不需要看明白,就为了赌一个概率。
现在 Meta 受到的质疑也跟小扎本人的眼光有关——市场不相信他能在元宇宙干出名堂。马斯克是各方面都认为能踩中下一个增长点的那个人,但只是感觉他有那种魔力而已,不意味着他一定不会翻车。
三、第一个全民 dApp? 金钱或许对马斯克来说只是个数字,但他已经很明显地表示了不想让 Twitter 成为持续烧钱的无底洞。马斯克手握的项目不都是这样,比如超级隧道、脑机接口和 SpaceX 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了几乎无限制的资源支持。
我们没看到马斯克对 Twitter 抱有同样的耐心,所以如何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快速转变,将是 Twitter 面临的主要挑战。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会让局面雪上加霜。
此时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媒体和公众的眼睛紧盯着「劣迹斑斑」的社交网络,就看有没有什么干扰大选的言论没被快速封堵。所以按往常操作,Twitter 此时应该和 Facebook 一样加大外包审核力量投入,在内部也会加速改进算法和给帖子打各种人工或自动的标签,忙得不亦乐乎。但在刚过去的周末,Twitter 负责人权事务、机器学习伦理和算法透明度等的团队整体被裁。
这就难怪作为当前 Twitter 衣食父母的广告商坐立难安。担忧 Twitter 内容审核政策引火烧身,通用磨坊、辉瑞、奥迪等多家公司已经暂停在 Twitter 投放广告。马斯克说:「尽管内容审核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也尽了一切努力安抚他们,但广告业绩还是出现了下滑。」
这里有一个悖论:在现在的 Twitter 或 Facebook 如鱼得水的社会主流,包括那些道德小警察们,才是广告主青睐的,或者说不敢得罪的对象。他们处于强势,且可以影响社区的规则制定,对于自己社交内容的所有权,以及不被删除的自由本来就不在意。那些总是会被删帖的,持少数意见的人(当然里面确实有极端分子、阴谋论者和反社会人士)对言论自由有刚需,但考虑他们的需求并不会增加平台的广告收入。若论用户自己付费,这些人的付费意愿也没有强烈到一定要为痛快发言掏钱的程度,毕竟保守派里很多人都是过得不好的,还在为基本的吃穿而奔波。
马斯克本人的历史言论也多次被媒体和公众拿出来敲打,想必很讨厌这种「看不惯又干不掉」的依赖关系。但要做到商业模式上不依赖广告,再保证更广泛的言论自由,这又谈何容易?
恐怕以目前所有的解法看,只有一条道路是靠谱的——依靠区块链等技术(或者说是 Web3),将 Twitter 改造为去中心化的应用(Decentralized App, dApp)。
综合现有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到马斯克对 Twitter 的一些期望和改造方向,与 Web3 有重合之处。
(1)指示 Twitter 削减云服务和额外的服务器空间,以节省每年超过 1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成本。在中心化网络下,削减机房会带来访问卡顿以及高峰时服务崩溃。但去中心化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中心模式,使高并发情况下的访问稳定不再需要依赖扩容。
(2)将 Twitter 算法开源。一般来说,开源算法是搭建 dApp 的第一步,这预示着未来一些用户如果愿意,将可以自行搭建分支服务器。算法开源也意味着任何与审核相关的争论都不需要公司内部员工加班解决,有意愿维护算法的社区力量可以 fork 下来自行改进,再由站方择优选用。
(3)削减虚假用户。真实身份认证是区块链的长项,将真人实际使用的证据(比如做了一次两步验证等)通过上链固定下来,可以节省在未来进一步辨认的成本,精度也好于用算法推测和判断用户行为来过滤假帐号。
其它一些补充材料则没有这么强的关联,属于推测的范围。马斯克对 Twitter 的行动与他钟爱的字母「X」有很大关联,他从 PayPal 手里买回了 X.com 的域名,用于完成收购的壳公司名为「X Holdings」,又说买下 Twitter 是为了创建「名为 X 的万能应用」(X, the everything app)。众所周知,这种神神叨叨的行为是相当 Web3 的。
马斯克的朋友圈也有一大把币圈人士,赵长鹏是这次买 Twitter 融资时的其中一位投资者。马斯克本人和狗狗币(dogecoin)的关联也是广为人知。作为 Twitter 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则已经身体力行地开始做他自己的去中心化 Twitter 版本——Bluesky Social。在此基础上,他今年 4 月为马斯克收购行为背书的推文就很耐人寻味:
原则上,我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拥有或经营 Twitter。我希望它成为一种协议层 * 的公共产品,而不是公司。然而,解决它作为一家公司时的问题,埃隆是我唯一信任的解决方案。我相信他的使命是扩展意识之光。Elon 创建一个『最大程度地信任和广泛包容』的平台的目标是正确的。这也是……我选择他的原因。
(* 注:就像电子邮件、HTML、RSS 等那样,「协议」意味着任何人用同样的语法都可以构建自己的实例,并与他人互联互通。)
历史上,任何产品要达到全民普及,都必须有至少一种标志性的使用方式作为例子,让所有人都在谈论、追捧,进而购买。对于 PC 来说,这个标志是 Windows 和微软 Office。对于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来说,这个标志是《愤怒的小鸟》和《水果忍者》。对于「Web 2.0」来说,这个标志是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对于 4G 来说,是短视频。
VR / 「元宇宙」领域至今还未出现类似这样的标志性应用,Meta 折腾了一阵未见起色,反而要把自己带到坑里。那么 Web3 领域又如何呢?
哪怕是「无聊猿」也好,比特币也罢,包括这个 Bluesky 在内,现在所有的 Web3 概念、元素和应用都还是小圈子的游戏。绝大部分人对区块链、加密货币、DAO、NFT 等概念的理解,不会比传说中的「暗网」更多。
我已经听厌了 Web3 布道者们对普通人激情洋溢的推销词:「想象一个由用户拥有,而不是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构建、运行和控制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发帖变现,每当有人查看他们的最新帖子时,内容创建者都可以直接收到加密货币付款……这就是 Web3 的承诺——建立一个开放、无需他人许可的去中心化互联网。」
实际上呢?
在写作本文时,我尝试了一款以 Lens 协议为基础的仿 Twitter 工具 Lenster,为此我要新建一个加密钱包(30 多种钱包里面哪个是最好的?随便哪个吧),各种关联与签约,各种同意我看不懂的条款。但我还是卡在了签署 Lens 公开信这步——我找不到签署的入口。之后好不容易,我才知道 Lens 现在相当于停止注册了。
新闻里写道:「Lens 新用户每个月以 1-2 万的数量增长,这部分来自签署 Lens 公开信和合作项目活动。新用户现在有三个渠道可以成功注册:去 Lens 官网签署公开信等待发放名额,等待时间不确定;去 Opensea 二级市场购买;关注 Lens 官方的空投活动。」
「关于 Lens 将来会不会开放注册,目前社区中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是或许永远不会开放,这样防止了羊毛党,减少了僵尸账号。如果用户真的很想让自己的所有社交行为上链,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另一种是认为要开放,不然提高了普通人的入场门槛和成本,极大的阻碍协议本身的发展。」
好的,去您的吧。
所以我甚至连一开始的注册和登录都做不到。
另一个广受好评的社区系统 Mastodon 实际上相当于个人论坛(BBS),使用体验也与之类似。我能感受到的仍然是跟所在社区内的人互相对话,特别是在中文 Mastodon 社区只有寥寥几个的情况下,跳出本社区,用通用的身份跟别的社区的人互动,仍然非常少见。
现在 Web3 业内对产品如何普及到大众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Web3 社交媒体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提供与用户在 Web2 中所习惯的界面/用户体验(UI/UX)等效的界面和体验,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供任何全新的优点,例如对数据的所有权、去中心化、可随意组合和自主建造等。事实是,除非它看起来很熟悉,并且与现有产品一样易于使用,否则大多数用户不会尝试。
更要命的是,它必须是免费的——因为现有的社交网络产品是免费的。它标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有广告或打赏会 100% 返还给推文的写作者,然而实际上要镌刻任何内容上链都需要手续费。不将所有内容上链而只是去中心化的网络例如 Mastodon 实质上仍然是传统的管理员和中心存储模式,并没有真的实现 Web3 许诺的所有好处。
因此,在 Twitter 有可能 dApp 化之后,我反而对它是目前为止最为看好的。因为它只需要解决唯一一个问题,就是在去中心化改造的过程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当前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这就足够了。
这就可以把全球不到 2 亿的活跃用户一举拉入 Web3 的世界。他们所持有的 Twitter 账号将成为一个最简单无脑就可以选择的 Web3 身份(普通人并不需要知道什么叫冷钱包、热钱包、轻钱包或全节点钱包)。
现在一系列 dApps 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把在 Web2 已经有的全民应用,在 Web3 里重新做一遍,当然如同 Lenster 那样,绝大多数尝试对普通人来说太遥远,只是自娱自乐。而 Twitter 用户可以连通的那个「X」应用则是最有可能脱离少部分人的自嗨,把 Web3 做得和 Web2 一样可用的尝试——如果我的上述预测是正确的话。
专栏作家 书航,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提供全原创科技新闻和观点。为您呈现文字有力、观点鲜明、打动人心的文章。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SaaS的封闭性让SaaS更加痛苦
设计动态 2022-11-07最近在调研海外的SaaS市场以及产品,看完国外的SaaS产品和国内的SaaS产品,给我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我个人得出的结论,中国的SaaS和国外的SaaS真的还有很远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依靠员工的勤奋、公司的战略还能改变的,反而是因为生态的问题。 一、产品的封闭在最近的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国内外的SaaS产品,有着很远的差距,这种差距是生态上的差距。国内并没有一家独大的趋势,但每个企业都想做行业巨头,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态封闭,导致SaaS难以走出更远的道路。
最近在调研海外的SaaS市场以及产品,看完国外的SaaS产品和国内的SaaS产品,给我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我个人得出的结论,中国的SaaS和国外的SaaS真的还有很远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依靠员工的勤奋、公司的战略还能改变的,反而是因为生态的问题。
一、产品的封闭性 国内的SaaS并没有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然而各家都想成为“行业霸主”,坐享用户的收益,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只能让生态更加的封闭,
包括国内的互联网也是这种路数,各家公司都在讲私域流量的价值,把用户圈在自己的平台内,这就导致国内互联网的深度割裂。
国内的SaaS产品如果想要做新的产品,就会朝着ALLIN ONE的方式,调用别人的接口,做自己的产品功能。
这样的方式导致产品的功能更加的臃肿,给用户一种山头林立的感觉。
如果用户购买了A产品还需要B产品,那么两个产品打通的方式,更多依靠是接口的开发,而国内的一些SaaS公司为了提高用户转移的成本,竟然连接口开发的文档都不完善。
通过数据留住用户,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最不应该采取的措施,然而很多公司却采用了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竞争方式。
国外的很多中小型的SaaS公司,专注于自己核心的功能,留出来整合的入口,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和更多的行业应用进行整合,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好感。
可以看到在产品的整合功能中可以安装行业的应用,以解决自己的业务问题。比如:示例中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会员用户的管理,但是会员用户依赖于Email的功能做更好的用户触达和服务,那么Smile选择通过集合的功能来做好用户的服务,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选择优秀的企业应用进行安装,那么就能解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这一类的产品的使用,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受。
国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第三方的接口,包装一块自己的应用,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但是一家企业如果想要涵盖用户的所有需求,这基本不现实,而且会导致产品在功能取舍上的难度,就会导致每个功能模块都做不好。
国内这种处理方式就导致产品的臃肿,用户体验更欠佳。
这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行业的通识,或者几家公司做成战略合作的方式。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同类型产品的上下游的整合,解决用户的业务问题更加的靠谱,毕竟环境在这里,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很好的解决。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倡导一个思路,SaaS的产品一定要有平台化的思路,可以通过在自己平台上安装相关的应用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
这一类的产品在国外落地的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用户的体验也会好很多。
如果你想成为这个行业中的SaaS整合的领导者,除非你能有大量的用户,可以实现和其他产品进行对接,比如: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中的应用,不过这种以第三方企业通讯平台为基础的集成,并不能把数据完全的打通,能打通的只是在当前通信应用下的单个产品的使用,和国内的业务功能打通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
也期待那个平台可以真的做到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通过割裂用户的数据留住用户,实现用户的留存。
即使是SaaS产品有一定的迁移成本,一旦用户对产品真正的失望了,依然会离开你这个产品从而选择一家更好的产品。
我再想,为什么国内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可以毫无用户感受的方式来做产品、做业务,虽然“客户是上帝”的口号喊得很响。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国内的产品更像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把国外的产品进行了改进,更加适合了国民的诉求,而且很多海外的产品并不能在国内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让很多公司的竞争视野只局限于国内的行情。
这件事情导致很少国家的企业具有国际视野,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有良好的竞争力,导致国内的软件很难走出国门。
即使是这两年中国的软件密集出海,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到东南亚去,而不是欧美市场,在这个行业中说:东南亚是五六年前的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中国的关系更加亲近。从目前来看,这些出海到东南亚的企业,导致东南亚形成了内卷,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培养出来。
无论是从环境的封闭,还是企业的封闭,还是产品功能的封闭,对于公司的软件、收入和中国的软件发展都没有益处。
还是期待哪天出现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SaaS公司,并且形成良好的竞争根据,站在行业的顶端,振臂高呼,我们把SaaS软件的行业标准和数据互通制定一下,让产品能够更好地整合和互通,那么中小企业的SaaS软件的春头可能真的要到来了。
本篇文章分析的只有中小企业的SaaS软件,并没有巨头的产品,成规模的海外产品,依然存在很高的数据互通的壁垒。
专栏作家
张沐,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7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运营思维》作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1人打赏
-
职场人没有“午休自由”
设计动态 2022-11-07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休,一直被职场人当作工作日的加油站。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高质量午休,更能给打工人充电了。 最近,午休这个话题还多次登上了热搜榜。杭州一公司专门发公告称,禁止员工趴在桌子上午睡,引起关注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员工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午睡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奔溃,午休对于职场人而言更是重要的加油站,是下午精力充沛,完成后续工作任务的精神基础。但就是在这样的重要性下,很多职场人其实没有午休自由,难以保证自己的休息,本文分享了三位为“午休自由”而抗争的职场人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休,一直被职场人当作工作日的加油站。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高质量午休,更能给打工人充电了。
最近,午休这个话题还多次登上了热搜榜。杭州一公司专门发公告称,禁止员工趴在桌子上午睡,引起关注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员工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午睡,比如躺着睡。这被一部分网友质疑,公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想取消午休时间。
还有一则新闻是,一员工因午休玩手机音量太大影响他人,曾被警告多次后依然未悔改,最后被辞退。他认为午休时间有自由活动的权利,还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偿15万。法院认为,劳动者虽然享有休息的权利,但应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因此驳回了他的诉求。不过,这让打工人们看到,自己的午休,也是被保护的。
为了能够拥有高质量午休,打工人们一直不遗余力。耳塞、眼罩、抱枕、毛毯可谓是职场人“午休必备四件套”,更高阶的则是在办公室直接备上躺椅、折叠床。但是即便装备齐全,午休也不是想睡就能睡,有时是同事发出的嘈杂声音,有时是突然其来的工作,有时是公司临时的制度调整,都会让非常珍贵的午休时间被破坏。
深燃和几位为了“午休自由”而“抗争”的职场人聊了聊。他们中,有人为了午休,想尽一切办法和领导斗智斗勇;有人在午睡时被同事敲桌子故意叫醒,立马黑脸,绷不住了;有人入职后才知道午休时间不能睡觉,硬撑了两个月后还是扛不住离职了;还有人在公司缩短午休时间后,认为公司是要员工变相加班,直接选择了离职。
午休养成习惯之后,要想改掉非常困难。身在职场,守住“午休自由”,成为了一些职场人最后的底线。
一、如果这份工作“非你不可”,可以试着反抗一下 张强 | 41岁 武汉 建筑行业从业者
我从事建筑行业,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一部分时间要去建筑工地。
在我们单位本部上班,午休是没有问题的,办公室很大,我们都还买了躺椅,可以躺着睡,但是去工地现场出差,就没有午休自由了。
项目经理为了赶进度向领导邀功,总是找各种借口,让我们没有午休机会。
第一种方式,跟我们说送我们回酒店的车坏了,只能留在这里。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几个人就自己出钱找车拼车回去。
第二种方式,跟我们说,当地中午开工,电费是免费的,让我们不休息就做技术调试。这其实是骗人的话,不可能有地方的电,分时间段是免费的。
第三种方式,给我们排班很紧,一周只能休息半天,连假期都没有,更别提中午睡午觉了。
我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午休的习惯,每天一定是要午睡的,睡1个小时最好。而且我们经常加班,有时候加班到夜里12点,最晚加班到凌晨4点,如果中午不午休,晚一点脑子根本就运转不过来。在工地,如果休息不好,不集中注意力工作,很容易出事故,容易这里踩一脚,那里摔一跤。
碰到这些情况,即便人走不了,只能待在工地,我也会想办法睡午觉。如果附近有认识的朋友,我会找理由离开,去附近朋友家的沙发上睡一觉。实在没有认识的人,就像捡破烂一样,找一个纸板铺地上,将就睡,如果纸板也没有,就直接躺地上睡,或者找一个凳子,坐着打盹。
我一般不会直接和项目经理起冲突,但有同事会。我们有一个很牛的同事,技术一流,项目缺他不行,有一次,中午1点项目经理让他去巡视,他直接指着对方鼻子说,“我现在就要休息,去找大领导,看是炒你,还是炒我。”
工作不容易,我属于明着不顶,暗地里想办法睡。我的建议是,在职场里,如果这份工作非你不可,你有这个资本,可以去反抗一下,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想办法,实在睡不了也只能算了。
二、不能离开工位也不能午睡,有名无实的午休劝退了我 木木 | 32岁 上海 企业职员
我以前在私立医院上过十来年班,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一般医院里午休是每天必须有的,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会用这段时间睡一会儿,保证下午头脑清醒,做事不出差错。那时候我每天中午至少午睡一小时,转做文职以后的第一家公司也允许午休在工位上趴着睡。
今年上半年,我去了一家儿童教育机构做前台行政,机构规定的午休时间是11点半到1点,期间可以吃饭或做点自己的事,但是要求我不能外出离开前台,也不能午睡。
我们的午餐由单位统一订购,不想吃的可以自带,每个人吃饭也是在工位上,吃完如果要是有未完成的工作,同事们也就接着开始工作了,可以说是一种有名无实的午休。
我入职几天就听到很多不太人性化的要求,比如这个机构明确表示员工上班时间不能出公司,有同事去隔壁便利店买个上课需要的零食做教具也会被批评。
工作几天后我觉得不午睡坚持不住,就询问了直属领导是否可以稍微睡一会儿。领导表示机构一般不午睡,如果实在困了可以咪一会儿,但是有领导走过或有访客上门时得及时醒来。我觉得自己睡着的状态下做不到这么警觉,干脆就没睡。
我能理解幼儿机构的老师中午需要看护孩子们午睡不能有完整的午休,但是我一个普通前台行政,中午明明没有事却不能睡一会,实在是不能接受。因为入职前没有问清楚,习惯午休打个小盹的自己过得比较辛苦,加上工作也不是自己很心仪的,熬了两个月我就离职了。
午休对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午休半小时左右可以让大脑神清气爽,提高下午工作的效率,不午睡整个下午昏沉沉,而且,午休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戒掉。
最近新闻里那位午休时间大声玩手机被辞退的员工,如果是在被屡次指出的前提下也拒不改正,我觉得是可以理解该公司的做法的。毕竟午休时间,即便某位同事不需要休息,也不应该打扰到需要休息或还在加班办公的同事。
我建议公司既然有午休时间,就不要限制员工利用午休时间做什么,外出就餐也好,午睡也好,玩手机放松也好,只要是在休息时间内且不影响周围同事,都应该被尊重。
三、午睡时多次被闲聊的同事叫醒,我发火也没用 七七 | 26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是一个非常在意睡眠的人。从上学到工作,我一直保持午休的习惯,上学的时候,下午有课,我也会快速吃完饭上床睡一会儿。午休也不用很久,20分钟足够。但是这20分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如果我中午不睡觉,下午喝几杯咖啡都不会有精神。
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什么时候午休,大家就是约定俗成的12点吃饭,2点开始工作。这两个小时里面,我吃饭半小时,午睡半小时,看书一小时。其实我对午休环境的包容度很高,我喜欢有一些白噪音。但是,我们公司的午休环境很不稳定。有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有的时候吵到我抓心挠肝。那种吵闹,也不是人声鼎沸的吵,是突然有人大声聊天或者突然动作很重,瞬间拉高我心率。而且,突然吵一下也就算了,重要的是你拿捏不好他下一句什么时候说。
最让我生气的一次是,我正趴在桌子上睡觉,对面来了个同事,非常大声地聊天。我隐隐约约知道对面有人讲话,但没在意。结果,对方突然开始大声喊我的名字,敲我的桌子,把我叫醒了。我当时气得要爆炸了,猛地抬起头,黑着脸瞪着他。我说,“我在睡觉啊”,语气也不太好,当时我也没打算好声好气。对方有一点尴尬,讪讪地笑,说是不是吵到我了。我回他:你说呢?气氛烘托到马上我就绷不住了,旁边的同事打了打圆场,我直接离席出去了。
这件事情让我生气的是,他明知道我在睡觉,却非要把我叫醒。其实除了这次,我经常遇到明明我戴着耳机在看书,或者睡觉,有人偏要叫我,而且没有一次是正经事。我之前还发过帖子吐槽,也跟其他同事骂过,包括也有上述的冲突,但完全没用,他们还是那么吵。
我认为在办公室是可以聊天的,但是前提是不能打扰到别人。在我看来,聊天和外放看视频性质也不一样,前者可能还存在不小心声音太大,或者没照顾到周围同事的感受,后者完全就是故意的,没有耳机就出去听,这是最基本的职场礼仪。
现在我完全没办法了,改变不了别人我就改变自己,有一次我被吵到头疼,忍无可忍,火速下单了一个两千块钱的降噪耳机,闪送到公司。职场人确实没有午休自由,我觉得最好的午睡还是应该有个折叠床,大家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会儿,下午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四、公司要求缩短午休变相加班,我提了离职 小贝 | 24岁 深圳 教培从业者
我目前在一家教培机构从事设计工作,十月中下旬,公司宣布要缩短午休时间,需要提前20分钟到岗进入工作状态,一下子戳中了我的爆点。
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午休习惯,就是每天中午要睡够至少半小时,才能保持下午的工作状态。我们下午工作时间比较长,大概有五六个小时,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我下午会像行尸走肉一样很难集中精力。
以前在公司,午休时间是够的,就是很难有高质量午休。我们上班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公司原定的午休时间有2个小时,我一般拿外卖加上吃饭要40分钟左右,再预留十几分钟处理琐事儿的时间,我还能睡小一个小时,尽管睡眠质量不太好。因为公司有的人有午休习惯,有的人没有,不午休的人经常会发出比较大的声响。
今年夏天午休的时候,我就常常感觉很痛苦。因为公司有时候不开空调,办公室空间也很拥挤,还有蟑螂出没,我不敢趴在桌子上睡,只能往后靠着椅背躺,就会常常碰到身后的同事,办公室还有人频繁摔门,大声说话,我常常被吵醒,又热又烦躁,感觉很窝火,但也没办法,我一个新人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忍着。
午休时间缩短之后,虽然我还能勉强睡半个小时,但是下班时间没变,这意味着,我下午工作时间延长了。公司还要求我们早上也要提前20分钟左右到,也就是说,我们每天要变相加班40分钟,我觉得这算是公司在变相压榨,每天40分钟看似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其实我也不是不能吃苦,我们公司办公环境一般,还实行大小周,也没有加班费,几乎没有任何福利,我也接受了。但是,现如今公司还要变相加班、压缩午休时间,这成了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直接提了离职,这个月交接完就准备走了。
现在找工作可能会比较难,但我也不想一直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公司,我业余时间也一直在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我想,只要自己足够有能力,在一线城市总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的。
最近关于午休的话题上了热搜,我认为在职场,同事之间应该做到互相尊重,尽量不发出噪音,不要打扰到需要休息的人,午休时间尊重其他人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自己在工位也会常备耳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公司应该让想午休的人睡好,让不午休的人,可以放开手脚处理工作和休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强、木木、七七、小贝为化名。
作者:李秋涵 唐亚华 邹帅 王敏;编辑:王敏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顶流与淘宝的双向奔赴:一个缺稳定,一个缺内容
设计动态 2022-11-07今年双 11,场内场外依旧热火朝天,但是不一样的是两侧的关注点发生了一点微妙变化。 直播间内的商家们卖力吆喝着,用全年最高分贝的音量喊着全年最低价;直播间外的人们一边在抢单剁手的同时,一边还在纷纷猜测和询问:下一个是谁? 先是罗永浩宣布将在天猫双 11 预售日今年双十一,罗永浩入驻淘宝,俞敏洪现身天猫,还有几位抖音博主也在准备入淘,但是这并非代表“抖音跌倒,淘宝吃饱”,而是流量生态在现有格局下的一次自发性尝试。本篇文章就来分析抖音主播入淘的原因以及当下直播生态的变动,快来看看吧。
今年双 11,场内场外依旧热火朝天,但是不一样的是两侧的关注点发生了一点微妙变化。
直播间内的商家们卖力吆喝着,用全年最高分贝的音量喊着全年最低价;直播间外的人们一边在抢单剁手的同时,一边还在纷纷猜测和询问:下一个是谁?
先是罗永浩宣布将在天猫双 11 预售日—— 10 月 24 日晚 8 点进行淘宝直播首秀。
“新人”罗永浩首日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 2600 万,开播两小时后,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千万,收获 237.9 万粉丝。
退了,但是没完全退,不知道这算不算老罗曾经所说的命运的悲壮。
“感谢大家在微博上近十三年的陪伴,这是一段无穷无尽的黑暗旅程,也是一段充满温暖、喜悦、幸福、友谊和真爱的明亮旅程。我会用我的余生,永远记得后者。”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如此动情,潸然泪下,仿佛明天的互联网世界将再也见不到他的长文,不禁让人感叹:“哭早了。”
除了罗永浩,让热闹锦上添花的还有俞敏洪。10 月 31 日,俞敏洪现身天猫“新东方迅程教育专营店”直播间,出场不到 20 分钟,直播间场观增长近 5 万,最终店铺粉丝增长至 10w+。
不过俞敏洪老师并未带货,而是主要分享有关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划的内容。
李佳琦、罗永浩、俞敏洪,再加上早早就在直播间卖力带货的歌手林依轮,外界戏称淘宝今年集齐了”说学逗唱“新四大主播。
10 月 31 日,刘畊宏妻子 Vivi 出现在淘宝直播间@ViVi肥油咔咔掉,据悉,刘畊宏本人将于11 月 9 日和 ViVi 同台直播。
如果将来再加上前不久爆红的喊麦直播“大嘴妹”,淘宝不仅可以说学逗唱,还能“唱、跳、RAP”。
看热闹不嫌事大,谁都爱看巨头掐架,但是这并非一个“抖音跌倒,淘宝吃饱”的故事,而是流量生态在现有格局下的一次自发性尝试。
抖音养大的“娃er”去淘宝“打工”,在刀法看来,此次双 11 入淘的几位主播之所以选择优先考虑淘宝,而不是在已经拥有稳定基本盘的抖音,这不仅与平台间的属性和心智有关,也和直播电商行业在流量板块趋于固化,各家直播机构和头部主播寻求全渠道稳定性经营有关。
一、抖系主播入淘,是为了站着把生意做了 卡思数据曾做过一次抖音 KOL 生态研究,发现超 8 成账号“红”不过 3 个月。
即使头部达人,也很难逃过这个铁律。对于主播来说,抖音的流量中心化,始终掌握在平台手中。
一个个新晋顶流引导了一次又一次社交狂欢,但在抖音的流量池中,向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如果失去平台的扶持或不再为流量砸钱,顶流的位子很快就会易主。
每个人都能在 15 分钟内成名,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火过 15 分钟,曾登上过人民日报评论,热得发紫但是最近一次登上微博热搜是在一年前的张同学也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后来者居上,抖音电商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平台商品交易额突破万亿元的成就,同样的数字,2003 年成立的淘宝直到 2012 年才实现。
也因此现在提到抖音都会把它跟电商带货强绑定,标签化严重,但是抖音并不是单一的电商带货平台,而是多元化、属性标签丰富的表达渠道。
回顾近几年的热点,会发现热闹都是短视频平台的,雪山直播、蹦迪直播、说唱直播、古装剧直播,但是生命周期大多维持不了半年。长期输出优质内容是一件难度极大的挑战,能够兼顾内容和带货的直播间更是少之又少,并非所有直播间都有东方甄选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抖音的基因是短视频内容平台,直播间观众不见得有购物需求,但一定有娱乐的需求,人多的地方自然热闹,越热闹人越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抖音主播们更需要破圈,打开流量池,滚起热度的雪球。
而当抖音直播间在绞尽脑汁的整活儿提升 GMV 时,淘宝直播间正在岁月静好地卖货。
凯淳股份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徐磊认为大家上抖音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买东西,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得娱乐和兴趣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用户已经建立心智和消费习惯的大促节点, 天猫依然是绝对主仓,不过抖音在日销上也在逐步蚕食一些品类的市占率。
从用户决策路径上来看,传统货架电商是用户先有消费需求,然后主动搜索挑选商品,最终进行消费;而兴趣电商则能够通过内容激发用户需求,主动完成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转化。
两相对比之下,淘宝带来的确定性依然无可替代,用户忠诚度更高,购物需求更明确,变现效率更高。
罗永浩在直播中也感慨到:“这个平台大家都埋头买东西,我喜欢。我就想好好当个售货员。”
淘宝直播是双 11 电商大促的主战场,抖音“顶流”们选择这个时候来到淘宝,释放出一个信号:他们需要更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从现有的流量机制上来看,抖音的直播榜处在一个实时竞争的状态。平台会根据直播间的互动量和成交量,给对应的主播推送流量。赛马机制下,一切的推倒和重建往往发生在默不作声处,小主播打败大主播,类似的王道热血剧情在抖音直播排行榜中上演的可能性更大。
淘宝快手踩过的雷,抖音不会熟视无睹。李佳琦、辛巴的前车之鉴,让抖音深刻意识到超头挟流量独大的风险性,通过调整算法、流量分配等多样化权重因素,让占据核心的不仅仅是 GMV 这么简单。主播们之间的竞争也会形成制约,他们通过研究彼此的爆品内容和货盘,通过营销工具抓取对方有类似购买习惯的粉丝,在平台圈定的有限资源内形成无限竞争。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抖音主播做矩阵,快手主播做家族也是情理之中,既然无法突破天花板,那就复制更多的“自己”出来,让头部主播“奶新人”,这样的优势在于营销成本低,而且可以提升团队整体的影响力。
交个朋友的工作人员曾向天下网商表示, 入驻淘宝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老罗打头阵,新主播跟上,我们会在淘宝直播常态化直播,这是我们跨平台布局的开启。”
二、机构需要证明自身独立商业化价值 试水新平台不仅是主播个人尝试提升自身商业价值和证明销售能力的机会,也是主播背后的机构探索多渠道,布局全域增长的开端。
在本次入淘的罗永浩、俞敏洪、刘畊宏中,除去未公开露面的刘畊宏,和明确表示在淘宝直播代表新东方要进行平台战略转移,“属于无稽之谈”的俞敏洪,意图明确,宣传口径一致并且已经开始实施行动的交个朋友,成为本次双 11 抖系主播入淘事件中最有价值的讨论点。
与其说是罗永浩入淘,不如说是交个朋友入淘。
直播电商在商业模式上可以粗暴的划分成 IP 品牌和渠道品牌。前者是李佳琦、薇娅以及几年前的罗永浩,后者是现在的交个朋友和东方甄选,即直播间不再是以红人为中心的爆发式流量生意,而是一个以商品为中心、拥有固定客群的稳定的出货渠道
复盘李佳琦的一哥历程,会发现除非有下一个平台机遇或极具爆点的创意,否则复制一个现象级网红难度不小。
2016 年底,作为欧莱雅的线下销售人员,李佳琦参加了欧莱雅和淘系 MCN 机构美ONE 合作的 BA 网红化项目,并由此开始淘宝主播生涯。2018 年天猫“双 11 ”晚会上,李佳琦被安排与马云比赛卖口红,成绩秒杀马云。12 月 11 日淘宝直播为综艺节目“人民的宝贝”总决选造势,在上海环球港打出了李佳琦“口红一哥”的巨幅广告。
淘宝直播在 2016 年的时候需要李佳琦,自那之后,能和马云同场卖货的机会再难出现了。
回看互联网对传统流量渠道颠覆的十几年历程,超级头部主播的复制故事,从来没有成功过。
最早踏上自营网红电商道路之一的张大奕让母公司如涵控股在 2019 年成功敲钟纳斯达克,并凭借「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创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网络最具影响力25人」名单。但是即使是如涵,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始试水的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业务的机构,成立十几年来旗下做出圈的网红,也只有张大奕一人。
因为行业规范化风暴席卷而跌落神坛的薇娅,后续培养的蜜蜂惊喜社也未能补位创造数据神话。
交个朋友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当下公司的战略主要是机构化运作,即去 IP 化,不需要大的主播,去打造更多的销售渠道,简单理解就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抖音主播,或者说“交个朋友们”在抖音用账号矩阵搭建起十几个专注于垂直品类的直播间,这不仅符合当下用户消费需求细分化、垂直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前文提到的降低营销成本,曲线绕过平台设立的天花板,以及提升团队整体的影响力。
而入淘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冲商业运营风险,加强机构化运营,强化自身渠道型品牌的价值,证明在脱离了头部主播和单一渠道之后,依然能够让品牌爸爸们感到物有所值,竖着大拇指感叹:“这钱没白花!”。
10 月 13 日,张柏芝在抖音开启和遥望合作的带货首秀,累计带货成交额超 1 亿元。10 月 24 日,张柏芝又出现在遥望科技的淘宝直播间“遥望梦想站”,带货 2200 万元,粉丝量突破 150 万+。
在淘宝直播首秀告捷后,遥望方面表示,继抖音、快手后,淘宝直播将成为公司又一长期运营阵地之一。将正式开启淘宝直播、抖音、快手三平台同时运营的新业务模式,“抖快淘新三驾马车”齐驱。
成为超级渠道,这是交个朋友、东方甄选和遥望科技的共同趋势。把资产从能够稳定带货,拥有大曝光和大热度的超级头部主播,变成成熟的直播间复制能力和健全的商品机制,这个过程,如果用实体店来类比,就是从跑通单店模型到拥有万店模型。
以个人名字冠名的直播间将会越来越少,而以 XX 机构为主体的账号矩阵将会越来越多,而蜜蜂惊喜社、东方甄选、交个朋友已经在路上了。
三、兴趣电商补课,货架电商求变 头部机构本身就有跨平台直播的需求,而之所以在这个节点进入淘宝直播,还与淘宝天猫本身的需求相关。除了最直接的助力双 11 大促获得流量和 GMV,也是为了顺应淘宝的内容化战略。
凯淳股份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徐磊认为直播行业的下一个发展趋势是内容化和情景化,“整个的形式会比较多样化,但是会朝着内容破圈,从品牌调性出发,营造场景的方向发展”。
在失去薇娅、雪莉,以及李佳琦短暂停播后,淘宝直播面临 GMV 下降、营销投放转移等风险。因此淘宝直播打算改变之前单一追求成交效率的纯带货模式,也开始注重内容创新和及时互动。
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大促中,选择入淘的主播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强内容属性。
在 2022 年 9 月 14 日的阿里妈妈 M 峰会上,淘宝直播事业群总经理程道放指出,用户从信息的获取到消费的的渠道之间发生了深刻的路径变化。
基于此,淘宝提出了新的核心战略——从交易走向消费。除了关注现有流量的效率最大化,还需要构建用户消费的发现场,让没有明确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获得更专业和多元的建议,从而形成新的消费决策。
这就需要将直播从现在的流量消耗场变成流量的创造场,将内容和消费在平台上更好地融合,实现转化效率和内容市场并行的双轮驱动,同时也意味着淘宝对于“内容化”的新价值主张,
具体而言,以成交转化为核心目标的流量分配依然有效,但同时新增流量池专门支持内容化,主要考核的指标是时长和互动,如千展停留时长(TPM)。
货架电商内容化,而兴趣电商正在补上货架的短板,彼此攻入对方的腹地。
牛人星球创始人、「正善牛肉哥」幕后操盘手李荣鑫在刀法分享《抖音电商的新天空》时提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可分成:
空气类——泛娱乐、颜值、社交、明星、八卦、搞笑 水——变现类、垂类种草、知识付费、拔草带货、广告、直播打赏 土壤——基石类、价值观的、正能量的 上述的分类是依据重要性进行排序,不呼吸,就无法生存,没有泛娱乐的内容,平台会直接失去最大的用户群,但是没有水,起码还能存活几天。
抖音对于变现类内容的看法并不是从 GMV 和利润来看,而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抖音在 2022 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抖音展示的电商内容一旦超过 8% ,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一位抖音人士透露,一旦用户在抖音电商购物遇到非常不好的体验,很多会彻底离开抖音,甚至不再继续刷短视频。
据晚点 LatePost 报导,抖音目前分给电商的流量比例在 7%-8%,包括挂小黄车(购物车)的短视频内容和电商直播间。画面显示在卖货但并未挂小黄车的短视频内容则不在其中。结合流量比例、用户购买行为等数据,抖音直播电商的 GMV 天花板约在 2 万 — 3 万亿元。根据测算,抖音电商预计在 2022 年将达到 1.5 万亿元的成交额,它正在快速逼近天花板。
尽管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后续否认了这一数字,但是不得不承认,抖音成功的关键在于 7 亿的日活用户,直播电商接下来的增长空间,这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抖音将多少流量分给它。
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需要平衡,就意味着抖音最终能够给到电商的流量和资源是有限的。
为此抖音寄希望于商城板块,它将成为打破电商业务天花板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形成自造血能力,挖掘出新的用户增长点。
但是难点在于解决商品的丰富度问题,今年三月入驻淘宝直播的抖音颜值达人「一栗小莎子」曾表示,对她而言,淘宝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足够优质、足够丰富的供应链。迄今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品牌并未正式进驻抖音电商。天猫则几乎已经成为了品牌的商品官网,拥有最多的官方旗舰店货源。
相比淘宝直播,抖音电商直播则由于缺乏官方供货渠道而不够体系化。
抖音过去可以在直播、短视频场景下,针对已有货品,通过指向性的内容勾起用户的计划外消费需求,利用算法制造话题性产品。而货架电商则是需要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搜索作为一种主动性行为,算法无法得知用户明天是会买常见的大众消费品,还是特殊小众且冷门的低热度或者零热度产品。
四、分析师点评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信息, 2022 年 6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活数达 13.6 亿,同比增长4.6%,增幅进一步趋缓;用户月均使用时长为 218.1 小时,平均每日接近 7.3 小时。这些数据均处于高位徘徊期,很难再有多少增长。
直播带货走到现在这个阶段,尚未被开垦的蓝海人群已经基本消失殆尽,各家的用户重合度都很高,但是各平台的流量结构、用户心智都不同。
对于超头来说,趁着双 11 大促这个全年消费欲望最旺盛的节点试水新阵地,不仅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也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可塑性,而对于淘宝来说,这些具备内容属性的主播入驻平台,为接下来淘宝直播讲好新故事,开启战略转向起了个好头。
作者:关聪,编辑:默止
来源公众号: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洞察新消费,赋能新品牌,剖析新营销,成就中国好品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刀法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