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出海:反超与翻抄的十年
设计动态 2022-11-04互联网一片沉寂的当下,电商出海是为数不多有响动有声量的赛道。 9月份,海外版拼多多Temu上线,直奔北美,大多数国内用户无从得知它的真实模样,也可能读不出这个单词的正确音调,但大家都想知道,拼多多能否在海外复制增长奇迹,因此Temu的一举一动都努力尽收眼底。电商出海赛道已经站上了越来越多玩家,那么回顾电商出海的这些年,有哪些玩家站上了舞台?在过去十年的出海之路中,我们又可以怎样概括出海电商企业们的发展过程?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互联网一片沉寂的当下,电商出海是为数不多有响动有声量的赛道。
9月份,海外版拼多多Temu上线,直奔北美,大多数国内用户无从得知它的真实模样,也可能读不出这个单词的正确音调,但大家都想知道,拼多多能否在海外复制增长奇迹,因此Temu的一举一动都努力尽收眼底。
20天后,字节旗下的海外快时尚独立站IfYooou也紧随其后揭开面纱,只不过避开血雨腥风的美国市场,转为进攻欧洲主流。定位明确,口号响亮,「低价路线,优质服务」。
外界对字节的动作并不意外,甚至已经习惯,因为这不是字节第一次试水跨境电商。2021年Q4-2022年Q1,不过半年时间,他们快速上线又快速关停两家电商平台:Fanno和Dmonstudio。加上TikTok也在加注电商投入,字节来势汹汹。
电商出海并不是新赛道。此时巨头集体下场,SHEIN的示范作用明显。虽然模式不同,但目标方向一致。就像TikTok俘获了北美主流市场一样,SHEIN让海外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真金白银。
拼多多和字节不是SHEIN的唯二门徒,包括阿里在内的巨头,Cider、全量全速等创业公司,也是SHEIN的热情追随者。
如果粗略梳理电商出海,过去十年的主题是,企业不断反超与被反超,同时没有停止翻抄,谁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护城河。SHEIN能否续写传奇,谁又将反超SHEIN?
一、出海10年成绩单 在SHEIN被广泛关注之前,阿里和Shoppe是电商出海领域的焦点。这两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可以侧面反应电商出海的真实情况。
跟中国商业一样,阿里将国际业务分为零售和批发。零售业务由速卖通、Lazada(东南亚)、Trendyol(土耳其)和Daraz(巴基斯坦)组成,除速卖通为阿里自建外,后三个平台都是收购而来。
有多少人在阿里的国际零售平台买东西呢?
2020-2022的三个财年,阿里海外用户规模分别是1.8亿,2.4亿和3.05亿。其中,2020财年,Lazada就有超过7000万消费者。速卖通的买家数在2020自然年也达到1.5亿。所以,当我们谈起阿里国际零售业务的时候,主要指速卖通和Lazada。
2022财年,阿里海外用户共创造了540亿美元的GMV,这也是阿里首次将国际零售商业GMV单独披露。
阿里是平台模式,国际零售商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物流服务、直营商品销售、交易佣金及 P4P营销服务。2022财年,这几项收入累计为67.31亿美元。
3亿用户,540亿美元的GMV,67.31亿美元的收入,这是阿里在海外经营超过10年的结果。如果跟成立7年的Shopee的核心数据放在一起,你会理解阿里的焦虑,也会知道电商出海的艰难。
立足于东南亚的Shopee,是母公司SEA的核心业务之一。总部在新加坡,中国团队。SEA旗下包含游戏业务Garena、电商Shopee和支付业务,也被称作东南亚小腾讯。
2020年Q2开始,电商业务Shopee取代数字娱乐业务,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这也是SEA突飞猛进,股价飙升的核心原因。疫情以来,公司市值一度接近2000亿美元。
Shopee没有公布过用户规模。2021年GMV为626亿美元,订单量61亿笔,收入为51.2亿元。
虽然收入不及阿里,但是Shopee的全年GMV超过阿里旗下四个产品的交易总和。
这个差距阿里是看在眼里的。去年年底,阿里人事大调整,蒋凡被放在国际商业一把手的位置,不是边疆「流放」,是国际板块的确需要新的增长。
虽然GMV远超阿里,但SEA的处境也并不好过。腾讯曾是SEA第一大股东,今年年初宣布减持其持股,就在这个月,任宇昕也退出该公司董事会。如今公司市值降至300亿美元。Shopee也不断曝出裁员收缩的负面新闻。
如果没有SHEIN,阿里和Shopee就是电商出海双雄。搭建平台,服务卖家,把中国制造卖向全球。但是现在,这两家公司的光芒几乎被掩盖。
SHEIN的奇袭,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可能。
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Facebook、Instagram等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引流,一个快时尚独立站就能打入亚马逊的老巢,欧美消费的腹地。
SHEIN是非上市公司,而且以低调著称,关于这家公司的几个关键运营指标,已知的都是未经证实的,但这些数字还是刺激着从业者的神经。
2019年,SHEIN的销售收入就达到45亿美元,之后每年都成倍增长。Coresight Research估计,2020年这个数字接近100亿美元,差不多是Shopee的两倍。2021年SHEIN的销售额为为157亿美元。
36氪曾掌握并报道过一组数据:2022年上半年,SHEIN的GMV突破了160亿美金,同比增速为50%。而SHEIN给自己制定的年度销售目标为300亿美金。
跟阿里一样,这也是SHEIN十年出海的结果。
二、虎口夺食 不论是SHEIN、速卖通、Lazada还是Shopee,本质上都是从亚马逊虎口夺食。迄今为止,谁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护城河。
把中国制造卖向全球,这也是亚马逊正在做的事情,2020年亚马逊平台大约40%的第三方卖家来自中国。虽然后来因为商标和刷好评等问题,关掉一批商家,但亚马逊的用户规模摆在那里。
出海电商的首要命题,就是解决流量焦虑。
速卖通凭借先发优势,几乎是在自然状态下实现了用户规模从100万到1.5亿,但是这个数字近两年差不多没有变化,裹足不前。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晚点LatePost报道,根据阿里2021年底在投资者日公布的数据,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速卖通,GMV只是略高于主要在东南亚 6 个国家经营的 Lazada,月活跃用户数反倒更低。
2022财年,阿里国际商业亏损14.18亿美元,2021财年则亏损不到7亿美元,亏损额扩大了两倍。阿里在财报中解释亏损原因有两个:一是Lazada为用户获取和增加活跃度,而增加的市场和推广费用;二是Trendyol投资新业务所致。
同样以投入换增长的还有Shopee。SEA没有单独披露Shopee的费用,集团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0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8亿美元,重点去向就是电商业务对用户的补贴和在线营销投入。
新加入战队的拼多多,更是财大气粗。据说,9月份Temu 的投放预算达10亿元,前期集中在公域流量获客和内容型投放。未来一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70亿。Temu的投放策略,首要目标是新用户注册数,其次是成交额。Facebook、Google、Tiktok、Youtube 和 Instagram等平台都是重点引流的对象。
一位卖家指出背后的原因,跨境电商平台现状不如之前,流量都呈下降趋势。
SHEIN早期抓住了KOL流量的先发优势,彼时正值Facebook社交营销的红利期,2011年便成为第一批利用社交网络KOL的服饰公司,2013-2014年成为Pinterest的首批用户,之后Pinterest成为当年SHEIN流量的最大来源。现在他们还是TikTok最受关注的品牌。
自今年二月中旬以来,SHEIN在美国的购物应用程序中连续排名第二,仅次于亚马逊。用户访问的平均时长估算为8分36秒,高于所有美国主要时尚品牌。
2021年7月,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当时SHEIN的日活用户约2200万。Similar Web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5月,SHEIN的PC端网站访问量达1.69亿次。
除去流量先发优势,相比速卖通和Shopee,作为独立站的SHEIN姿态更灵活。
SHEIN不仅吸引亚马逊和速卖通的商家给自己平台供货,它还把店铺开到亚马逊。本质上,SHEIN既是平台又是内容提供商。
SHEIN被反复提及的是它的小单快反能力,这对用户而言,意味着海量的款式,无穷的选择。
ZARA每周上新两次,每年上新1.2万款的做法,就帮助它拿下快时尚巨头的地位,SHEIN则能做到日上新2000+,甚至有时候突破4000,年SKU上新10万+。用户下单后3到7天即收货。
SHEIN还有一个利器是便宜。单件动辄几美元,最低价保持在2-3元美元的水平,很快让它在快时尚立足脚跟。
论价格,SHEIN也许不是最便宜的。2021年夏天,一款十字交叉款式的上衣在亚马逊走红,售价16美元。一位 TikTok的用户指出,同样款式的衣服在SHEIN花13美元就能买到,而速卖通只需要3.83美元。
阿里也没有错过追随SHEIN的脚步。去年10月,阿里在北美和欧洲推出AllyLikes,几乎是SHEIN在照镜子。只不过人气有些冷清,除了出售的商品数量少得可怜,用户留言评论也可以忽略不计。
站在用户的角度,这些跨境平台售卖的商品其实没有本质差别。
同样一件衣服,在这几个平台都可以买到,即便不是完全复制,但款式基本类似。互联网公司最擅长的是通过用户消费习惯积累数据,算法进而指导生产,最终产生近似结果。
一位大学教授感慨,「我怀疑在SHEIN,在很多这样的公司,设计服装的不是时尚人士,而是掌握数据的工程师。」
作者:樊荣章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理解人,发现变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莓daybrea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社区做电商,左右为难
设计动态 2022-11-04双11历来是阿里、京东唱主角。最近两年,抖音和快手高调加入,搅动旧格局。今年的新变化是,B站、小红书和知乎纷纷加码电商,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B站的切入点是直播电商。10月中旬,B站直播分区上线“购物”专区,并面向带货直播间全量开放“小黄车”购物车。目前,B站直从前的双11,是淘宝和京东做主场,这几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加入,又热闹了一些;而今年最大的变化是B站、小红书和知乎这类社区也开始做电商了。社区做电商,现状如何?又反映出什么?
双11历来是阿里、京东唱主角。最近两年,抖音和快手高调加入,搅动旧格局。今年的新变化是,B站、小红书和知乎纷纷加码电商,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B站的切入点是直播电商。 10月中旬,B站直播分区上线“购物”专区,并面向带货直播间全量开放“小黄车”购物车。目前,B站直播间商品覆盖日用百货、美妆护肤、3C数码等品类,其来源除了B站自营电商“会员购”外,也包括淘宝、京东等第三方渠道。
小红书尝试继续推进站内电商闭环。 小红书购物频道上线“11.11买买节”,搭配无预售、跨店满300减50等玩法。参与活动的商家和商品均来自平台内部,用户无需跳转至站外即可“拔草”。
小红书连续第6年参加双11,此前的重心是品牌营销和站外导流。买买节赶在双11前夕上线,并在补贴力度上与淘系、京东等大平台对齐,显露出小红书并不甘于只为他人做嫁衣。
知乎则试图开辟新的线下引流场景。 10月底,知乎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落地“知乎好物100”线下展,并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下限时概念店,展示知乎答主推荐的好物及背后故事。
图源:知乎好物 100 短片《嗨!好物》
知乎好物是知乎面向品牌和电商平台推出的营销IP之一,今年首次进入线下场景;进店访客只能查看商品信息,购买需通过其他渠道。尽管如此,此举仍然算得上知乎沿着电商脉络的又一次探索。
B站、小红书和知乎“扎堆”双11,折射出内容社区普遍面临的 商业化难题。
三大内容社区经过多年积累,通过在二次元、生活方式、知识等领域构建内容生态,逐渐成为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分别拥有亿级活跃用户。截至今年第二季度,B站MAU(月活跃用户)超3亿,知乎超1亿。而根据小红书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MAU已达2亿。坐拥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和不断生长的内容生态,这些社区理应不愁赚钱。
然而,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三大社区的商业化软肋日益凸显。无论是广告、营销服务等传统现金牛,还是会员、游戏等新业务,其增速都呈现放缓趋势,天花板清晰可见,“钱景”不容乐观。
重压之下,B站们纷纷寻求在万亿级的电商市场中找到增量。过去几年里,他们除了补齐物流、 支付等电商基础能力外,还加快了自营电商的建设,并试图赶上直播带货的末班车。如今,双11再一次到来,三大社区也重装上阵,继续尝试啃下电商这块硬骨头。
不过, 内容社区做电商存在底层逻辑的硬伤。 无论他们如何调整打法、变换姿势,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相比之下,淡化社区属性、强调流量效率的平台,比如抖音,才能把内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传统电商平台手中夺食。内容社区难以改写自身的内容至上基因,以及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模型,自然也就难以像抖快那样把电商做得风生水起。
当前互联网大趋势是 “回归常识” ,内容社区也不例外。在新用户红利枯竭后,多渠道的赚钱能力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而B站们的广告等老业务承压,电商等新业务投入不小,却又难成大器,商业价值被高估;无论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需要重新审视内容社区的长期价值。
01 内容社区的传统商业逻辑是: 做大用户规模,然后内容变现。 沿着这条路径,B站们延展出两条主要的变现路径。
一条路是把内容卖给用户。B站用户购买大会员,知乎用户购买盐选会员,都是在为优质内容买单,与爱优腾、腾讯音乐、网易云等平台类似。
但内容社区的大多数优质内容来自UGC或PUGC(用户/专业用户自制内容),各领域达人是最核心的内容生产者。用户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拉低了整个生态的内容成本。平台不需要像爱优腾那样持续花费重金购买版权、自制内容,也能够凭借内容生态的自然生长,卖出更多会员资格。
内容社区的用户规模越大,优秀创作者也会越多,从而进一步增强付费会员的吸引力。反映到财务上,就是 用户规模与付费会员的同步增长。 平台不需要上调单价,就能获得更高的会员费收入。
以B站为例,今年第二季度,B站的MAU和DAU同比增速均为30%上下;平均月付费用户则比去年同期增长32%,与活跃用户基数的扩张保持步调一致。另一方面,B站大会员的价格一直较为稳定,而爱优腾过去几个季度已经数次上调价格,导致付费用户增长停滞甚至流失。
另一条路则是把内容卖给B端客户,具体形式包括硬广、软广,以及所谓整合营销服务。
广告是互联网商业基本要素之一。早期社区——如天涯、虎扑、铁血论坛、百度贴吧等——都把展示广告作为最重要赚钱方式。到了B站、小红书、知乎们唱主角的时代,内容社区把 商业植入内容,也就是软广, 作为广告商业化的发展重心。
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信息流平台惯用的硬广相比,内容社区软广的发布者常常是粉丝众多的KOL,良好口碑叠加植入技巧,让用户对这类内容更加宽容,从而带来更高的交易转化效率。
市场研究公司QuestMobile在202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主要内容平台中,微博的带货转化率仅为2.7%,抖音和快手分别是8.1%和9.1%,而小红书高达21.4%。内容社区对于广告效果的加成可见一斑。
过去几年间,B站们初步跑通上述两条路,会员费和广告收入成为营收支柱。但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这两条变现路径正遭受越来越大的阻力。
一方面,互联网红利消失,导致整体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付费会员的增长自然也随之回落;另一方面,商家在投放广告费用时更加审慎,“品效合一”成为刚性需求,而内容社区在站内缺少足够的电商基础设施,难以承接更多营销流量,广告收入自然不容乐观。B站的MAU相当于抖音的一半,DAU相当于后者的1/8,但广告收入只有1/30。
容易赚钱的舒适区被打破,内容社区不得不开始寻找第三条增长曲线。经过一番摸索后,他们不约而同把电商作为重点目标。
站在B站们的视角, 电商是只有一步之遥的诱人果实。
用户方面,他们已经做到上亿甚至数亿量级,付费会员也有数百万至数千万;商家方面,此前积攒下的广告主除了贡献品牌营销收入,也能提供货源和售前售后服务;创作者方面,人人都想告别用爱发电、赚到更多钱,而接入电商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更何况,同样以内容吸引海量用户的抖音和快手,似乎已经探明 “从营销到电商” 的可行路径。
抖快此前主要把流量卖给第三方商家和平台,但随着自身电商能力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他们先后选择断开电商外链,将客流、商流和现金流都圈在平台内部,挤上电商巨头的牌桌。
尽管三大内容社区的体量距离抖快相去甚远,但这仍是令人激动的商业化图景。相比卖会员、卖广告,电商业务的潜在空间当以百倍计算。倘若以“1/N个抖音”的用户体量来推演,B站、小红书和知乎有望做到数百亿乃至千亿量级的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
在这种情况下,三大内容社区一方面给品牌和电商平台导流,赚取营销和流量费用;另一方面亲自下场,尝试以货架电商、直播带货等玩法找到新的立足点。
B站们入局电商并不算晚,甚至比抖快还要早了好几年。但直至今日, 内容社区在电商赛道的角色仍然是陪跑者。 他们从电商大盘中切到的蛋糕,绝大部分仍然是广告费;平台自身的电商业务,无论是自营还是商家入驻模式,尚处于摸索试错之中,距离独挑大梁仍然遥远。
根据财报,今年第二季度,B站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为6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12%;知乎的电商业务被划入“其他”分类,共计4067万元,营收贡献率不到5%。小红书的表现同样平淡:2020年双11,小红书直播电商GMV不到70亿元,同期抖音超过5000亿元。
另一方面,内容社区还面临着电商增速跟不上用户增速的尴尬。今年第二季度,B站MAU同比增长29%,DAU(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3%;但总营收只增长9%,电商及其他收入仅增长4%。以用户规模为依托的“大力出奇迹”,撑起了内容社区的会员和广告,却难以在电商场景下再现神奇。
02 内容社区试图效仿抖快做电商,却始终没能真正做起来,关键因素是企业基因。
一家公司的基因涵盖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和企业文化等要素。B站、小红书和知乎的起点和成长路径差别明显,但整体来看, 他们的企业基因均包含“内容至上” ,并对管理层、创作者和用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管理层而言,这意味着内容被赋予更高优先级,商业化需要为内容让路,战术决策常常缺乏弹性。
比如,B站2014年宣称不会给新番和自制内容添加贴片广告;后续新增的电影、电视剧等第三方版权内容,B站宁可选择让用户单独购买,也不愿意采用更常见的广告+免费观看模式。
小红书则持续打击站内软广,今年4月还上线“品牌违规分”机制,商家若绕开平台与博主合作推广,将面临限流甚至封禁。阻止博主接私单尚可理解,但小红书此举把板子打在了商家身上,而后者其实也是平台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内容至上的氛围同样影响了创作者生态。三大社区的 头部创作者大都以内容本身见长,相对缺少电商经验。
比如,B站的罗翔、何同学、无穷小亮等,小红书的欧阳娜娜、关晓彤、尹正等,知乎的马伯庸、张佳玮、李淼、张小北等,无论是草根还是名人,都能够产出优质内容,但其主业都不是做电商。这些KOL产生示范效应,又聚集了更多专攻内容的中腰部和长尾创作者。
相比之下,抖音、快手的顶级红人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电商属性。从罗永浩、辛巴再到东方甄选,带货大主播始终是抖快最核心的创作者,同时也提供了最主要的电商场景。那些无法与电商深度融合的创作者,如张同学、刘畊宏等,在依靠独树一帜的内容昙花一现后,往往难以持续吸引和转化流量,迅速被算法和用户边缘化。
另一方面,内容社区的核心用户长期沉浸在内容至上的氛围中, 对于商业化内容更加敏感和不宽容。 这让创作者在“恰饭”时格外谨慎,甚至需要事先声明哪些内容得到了品牌赞助,以防让用户产生上当受骗的不良观感。
抖快用户则没有这方面的洁癖,多数人将主播接广告、直播带货视为理所当然。知名主播甚至可以“走穴”,比如交个朋友的主播经常给其他直播间助阵,有时可以给品牌带来3~5倍、最高10倍的日播销售额。
内容社区秉持内容至上,导致电商无论是以外链、货架还是直播的方式出现在内容社区,都会让平台、创作者和用户感觉别扭。B站们尝试了电商的各种形态,拉来了淘系、京东等各种外援,也挤进了直播电商的热潮,却始终难以把这块业务做大。
除了基因层面的障碍外,内容社区的 去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型, 也让它难以为电商提供足够肥沃的土壤。
B站、小红书、知乎以社区起家,而社区型产品天然是去中心化的。它的基本粒子是创作者生产的单条内容,以及围绕内容聚集的评论、点赞、弹幕等。用户通过浏览、搜索等路径抵达某条内容,查看和互动结束后回到公域,再重复上述操作。平台很难真正干预用户流动的方向,也就不能真正掌握全平台的流量阀门。
内容社区的管理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特性。在BBS和贴吧时代,版主或吧主要想给某条内容更多曝光,通常只能使用加精、置顶等手段,效果极其有限;而在B站们崛起之后,平台的曝光点位和运营手法大幅增加,但由于资源位终归是有限的,内容社区仍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流量去中心化的问题。
尽管加入了算法推荐要素,但 内容社区的产品设计仍围绕“人找内容”展开, 搜索、分区和动态等场景是最重要的流量通路。平台力推的内容占据关键位置,却未必能够吸引到最多的流量,因为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在打开APP之后,先把开屏、头图、顶部推荐位等内容点击一遍。
相比之下,抖音通过算法推荐建立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型,搭配单列视频信息流设计,从而将流量牢牢握在手中。抖音用户习惯了下划切换视频,变相将内容选择权交给了控制算法的平台。打开路径的单一化,让平台可以更加自如地根据用户画像,推荐不同的带货直播间和商品链接,也就是 “内容找人” 。视频的自动播放,也有助于提升推荐内容的完播率和传播力。
一个直观的对比是,科技数码创作者何同学在B站火了,平台能做的是多给一些资源位,或者在相关视频推荐中尽可能多展现,至于用户是否会点进来观看,并不好说;而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在抖音火了,抖音可以让他马上出现在所有人的信息流中,无论用户是否关注了他、是否有潜在购物需求。
电商业务上,内容社区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抖音可以把带货主播“怼”在尽可能多用户的面前;B站们却只能依靠搜索关键词、分类标签、主题创作活动等运营手段, 想方设法从无数细分场景中聚拢流量,然后输出到电商场景中。 去中心化流量模型的效率短板暴露无遗,也是B站们始终学不会抖音电商的症结所在。
过去一两年,B站做出了《后浪》、跨年晚会,小红书也诞生过“尹正焖菜”,知乎的热门回答也时不时登上微博热搜。三大内容社区因此收获更多用户,却由于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模型与电商并不匹配,总是难以借势再向前一步,爆红的创作者和内容并没能给社区电商及其他商业化板块带来质变。
这也导致内容社区在投入电商业务时,常常陷入战略摇摆。他们在某些时候专注于给电商平台导流,另一些时候又要切断外链、接入商家做电商闭环,偶尔还要尝试一下自营电商。举棋不定的背后,其实是内容社区没有想明白该如何做电商,甚至是否应该做电商。
03 内容社区无法找到新的变现路径,预示着 价值想象空间的缩水。
2020年至今,互联网中概股普遍下行,而内容社区的股价表现尤为糟糕。B站从接近160美元的顶峰跌落至10美元以下;知乎一度逼近15美元,如今不到1美元。两者的跌幅都在90%以上,远超同一时期大多数个股的回撤幅度。
小红书的状况也难言乐观。它在2021年11月完成E轮融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但多方消息称,小红书上市仍有不少困难;CFO杨若也在今年9月因家庭原因辞职。
以前,投资者在观察内容社区时,习惯于 以“人”为锚点构建估值模型, 津津乐道的是用户增速、画像、消费能力等指标。比如B站的年轻人,小红书的时尚女性,知乎的高知人群;甚至连社区属性相对弱一些的快手,扎堆的“老铁”也带来了下沉市场的遐想。
彼时资本市场的逻辑是,内容社区能够依仗数亿量级的特点鲜明的用户,切入不同场景下的细分市场,构建商业化闭环,从而在巨头尚未占据优势的领域建立壁垒。拉动增长、扩张规模是第一要务,而变现和盈利并不着急。
但最近两三年,这套理想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根据公开数据,国内网民上半年仅增长不到2000万,总人口互联网普及率逼近3/4,而手机上网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99.6%。内容社区想要继续维持每个季度30%以上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令人意外的是, 内容社区的用户价值并未超出网民平均水准, 甚至处于下风。
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B站拥有3.06亿月活跃用户,公司营收49.1亿元,平均每位活跃用户每月只贡献了5.3元收入;知乎的这一数字更是低至2.6元。
相比之下,腾讯第二季度总营收1340亿元,其中与C端直接相关的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收入共计903亿元。另一方面,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2.99亿,可粗略视为腾讯生态的活跃用户规模。以此计算,腾讯每月可从单个活跃用户获得23.2元收入。
考虑到各家公司的业务模式迥异、商业化能力差别巨大,上述计算并不精确;但单用户营收的数量级差距,仍反映出内容社区未能凭借特点鲜明的用户获取超额收益。
围绕用户的估值模型不再成立,B站们要想提振股价、重获资本青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 改善财务报表, 多做那些赚快钱的生意也就成为必然选择。
踏入电商赛道至今,B站、小红书和知乎经历了各种试探,甚至在某些时候不惜与电商巨头割席,但终归不能舍弃利润丰厚、现金流强劲的导流业务。小红书去年双11切断了淘宝外链,今年双11却大张旗鼓与天猫进行合作;就连快手也于近日恢复淘宝商品外链,并与京东达成新的合作。
与此同时,内容社区又不能完全退回卖流量的地位。他们必须继续探索电商及其他新兴业务,并在双11等节点有所表现,即使一时间看不到明显成效,也可以继续保留一些想象空间。
不过, 内容社区做不好电商,症结是内容基因和去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型, 战术层面的勤勉不会带来根本转变。B站们在双11以及更早时候的电商动作,恐怕很难改变资本市场的成见。
另一方面,投资者或许也需要反思,互联网此前奉行的“亏损换规模”生长模式已经失灵。长视频、共享经济、内容社区等都曾火爆一时,吸引大量风投资本涌入,靠着烧钱迅速成长起来。但如今看来,这套方法论已经被反复证明跑不通:长视频挣扎在亏损泥潭,共享经济曲终人散;投入较低的内容社区处境稍好,但也没能培育出茁壮的商业生态。
在互联网经济狂飙突进的年代,风投信奉的是百倍乃至千倍回报,每个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点石成金。但随着全行业风向的变化,投资人已经到了调降预期的十字路口,回报周期将被大幅拉长,而ROI倍数将被显著压缩。那些曾经被资本催熟的公司,也需要回归商业常识,尽快找到盈利路径,在真正的互联网下半场找到新定位。
作者:彦飞;编辑:王靖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被小扎抛弃但成功逆袭?这款来“复仇”的社交App又火了
设计动态 2022-11-04美国年轻人中,最新鲜的社交软件是什么? 如果你脱口而出的还是TikTok。那么Sorry,你已经落伍了。玩了2、3年TikTok短视频的美国年轻人们似乎已经有点腻了,他们现在更喜欢去发掘一些玩法有趣、角度新奇的社交软件。 此前,“反滤镜、反美学”的图片社交平台最近,一款名为 Gas 的社交软件在美国年轻人的社交圈子中流行了起来,因为在产品设计上,Gas 可谓是精准地把握住了青少年用户的心理。那么,Gas 这款产品有哪些亮点和可借鉴的地方?产品崛起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故事?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美国年轻人中,最新鲜的社交软件是什么?
如果你脱口而出的还是TikTok。那么Sorry,你已经落伍了。玩了2、3年TikTok短视频的美国年轻人们似乎已经有点腻了,他们现在更喜欢去发掘一些玩法有趣、角度新奇的社交软件。
此前,“反滤镜、反美学”的图片社交平台BeReal一度爆火出圈,而最近,一款名为Gas的社交软件又开始迅速崛起。 自从8月发布以来,在几乎没有任何宣发和推广的情况下,Gas的每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百万,几乎整个10月份都强势占据美国App Store下载量的榜首。请注意,这里的榜首不只是指社交类,而是在全类别排行中也都是第一。
图片截自于Similarweb网站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款Gas app开发的背后,其实跟Facebook还有一段爱恨纠缠的往事,以至于让如今很多人认为Gas是拿到了“大爽文”剧本,啪啪打了社交巨头的脸。
一、夸夸群+匿名社交,让美国青少年们爱不释手 很多人刚看到Gas时还以为这是一个帮助人们找加油站的程序。但实际上,Gas的背后确实也有加油的意思,只不过是在通过“夸”的方式给身边的人加油。
近年来,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还是TikTok,都多多少少因为平台上充斥着负面内容而广被诟病。而Gas与它们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妥妥的正能量社交App。
Gas的模式主要是熟人社交,用户可以在其中与学校、社区或其他所在团体中的人匿名互动。加入团体之后,用户就可以去给其他人创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匿名投票,之后Gas就会将票选出来的结果推送给用户。听起来似乎简单又有点无聊?别着急,跟着硅星人来看看Gas怎么把这种问卷游戏玩出花儿的。
首先, 用户可以选择列出的问题都是在程序里预先设置好的,用户不能修改,而这些问题都是清一色的“夸夸题”。比 如“你认为谁是运动健将?”、“谁的笑容最美?”、“谁的穿搭最棒?”“你最喜欢谁的万圣节打扮?”等等。
其次, Gas并不具备点对点地直接发送信息的功能,并且用户所有的投票都是匿名进行的。 在推送结果时,它只会给出一些很模糊的信息,比如如果是女生投的票是红色火焰,男生投的票是蓝色火焰,以及用户的等级信息。
就这样两个简单的特点,可以说是精准把握住了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想象一下,当一个高中生收到信息说在你的班级里很多人都喜欢你今天的穿搭,虽然你并不知道是谁表示了喜欢,但会不会感觉心情愉悦、自信心爆棚?此外Gas里还设置了一些“暗恋题”,更是让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为之疯狂。
图片来自Gas app
Gas的宣传语为 “See who likes you” ,可以说非常简单“粗暴”,直击了每个人心中那处渴望被关注、被认可、被人喜欢的隐秘角落。
因此在8月上线之后,Gas便快速蹿红,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看谁今天夸我了”的潮流。在Gas的官方介绍中曾强调,这款软件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激励每个人,让人们能够从赞美中收获到自信和快乐。而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Gas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不错。
一些用户写道:“Gas可以让我知道身边有人在爱我们关心我们。每当我难过或感觉不舒服时,Gas 都是让我振作起来的地方。”一些人表示每天早上自己看完Gas的信息之后都感觉到元气满满。有些用户说自己的学校此前曾有同学自杀,但有了Gas之后就会让那些以为自己不被关心的同学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和希望。
图片来自Gas推特
除了吸引很多青少年来玩之外,Gas目前也已经开始通过订阅服务来“赚钱”了。
因为 Gas里的投票都是匿名的,大家自然也好奇谁在给自己投票、其中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抓住了用户的这种好奇心,Gas也顺势推出了6.99美元/月的上帝视角(GodMode)订阅服务, 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将无限次提示给你投票好友的姓名首字母,每月两次查看投票给你好友全名的机会,当有人对你的名字设置优先显示你将收到提醒,你将进入完全匿名模式等。
据Gas表示,这项订阅服务目前非常火爆,很多人都愿意去花这几块钱来知道究竟是谁Pick了自己。
二、Gas的背后团队:绝不放弃匿名社交,曾惨遭Facebook收购后抛弃 虽然目前Gas才仅开放了美国十几个州的试点,但进入10月以来,Gas已经在美国各大校园里“病毒式”传播,牢牢占据着苹果商店下载榜单的第一名,把TikTok、Instagram都甩在了身后。
而很多了解Gas开发背后故事的人,都在感叹着Gas这次终于向Facebook出了口“恶气”。
实际上,Gas玩法跟5年前曾被短暂爆火过的社交软件TBH(To Be Honest)几乎如出一辙,而它们都是出自于一个团队之手。TBH当时也是主打熟人匿名社交,总是给出正能量的问题让用户选择,被选择的人则会收到一条信息提示的“一个男孩/女孩选择你作为XXXX 问题的答案”,但并不会知道是谁选择的。
图片来自TBH
当时的TBH跟Gas如今爆火的情形也几乎一模一样。发布后3天之后风靡3000所学校,在 9 个星期内的下载量就达到 500 万次,日活跃用户 250 万、发送的消息超过 了10 亿条,占据着下载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很多年轻人把TBH用作了当年Instagram上流行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补充,比如只要有人给你的照片点赞,你就要用TBH对他说一句真心话。 而当时的Facebook也注意到了这个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软件,TBH在仅仅发布2个月后,就被Facebook宣布以约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然而如今看来,Facebook当时的这场收购,或许仅仅只是要遏制新兴社交软件的崛起以及跟风头正劲的Snap抗衡,而并非是真正看好匿名社交模式。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后,TBH的热度就迅速下降,仅8个月后,Facebook就宣布因为用户量太少把TBH直接关闭了。TBH的包括Nikita Bier在内的四位创始人也被转去了Facebook的产品部门搞研发。
看着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软件如此惨淡收场,Nikita Bier心中似乎始终不是滋味,并且也不相信匿名社交就没有未来。在Facebook呆了三年之后,Nikita Bier决定出来重拾旧业,在TBH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继续探索匿名社交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Gas显然大获成功。5年过去了,几乎以同样的模式又再次重现了当年TBH的盛况。 而这一次,Gas团队显然吸取了上一次被别人左右命运的教训,患上了被收购PTSD。至今Gas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融资,也拒绝一切收购的邀约。
这几天,创始人Nikita Bier还在Twitter上点赞了一条由招聘平台Laskie的创始人
Chris Bakke发布的一条调侃推特,上边写道“扎克伯克正在开车去 @nikitabier 的家里乞求Gas App团队不惜一切代价收购Meta。”
图片来自Chris Bakke推特
三、Gas的火热会只是昙花一现吗? 虽然最近Gas正在横扫美国的社交圈,但很多人都对Gas的长远发展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目前玩Gas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但青少年又往往是最不稳定的用户群体,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被下一个好玩的事情吸引。要知道,前段时间火得不行的BeReal现在的下载量已经落到了社交类下载榜的10名开外了。
但Gas也在探索一些内部游戏机制来保持软件的生命力。比如在引入硬币机制,用户通过投票获得“硬币”,又能通过使用“硬币”让自己更有机会被别人夸赞,从而形成正向的使用循环。
此外, 针对gas的夸夸机制是否会加重青少年的边缘焦虑的质疑,Gas还通过算法让每个用户都有被夸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你最近没有被选过,那么Gas就会在投票选项中更频繁地显示你,直到你被别人Pick。
总体来看,Gas虽然瞄准青少年群体有一些玩法上的创新,但也并没有跳出匿名社交的固有模式。而当我们回顾过去这些年“匿名社交”产品时,则会发现很多都是惊艳开局之后便迅速遭遇滑铁卢。
比如2014年的谷歌曾投资的匿名社交软件Secret,基于通讯录把秘密匿名分享好友的玩法曾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但由于后续假消息和不良信息的激增,仅仅9个月就宣布关闭。再比如此前由两名高中生创办YIK YAK,让人们在1500米范围内匿名发布和讨论各种话题、八卦等,曾一度受到学生群体的热烈追捧,但在运营3年多后也宣布了关闭。
图片来自YikYak
那么,究竟Gas此次能不能打破匿名社交的死亡怪圈,始终保持着超越TikTok的热度?一切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作者:Juny,编辑:VickyXiao;公众号:硅星人(ID:covricu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0-r-WP4r6PnImCpL9ep3g
本文由 @硅星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二维码的升维:中国式创新 VS 日本式创新
设计动态 2022-11-04“你扫我”还是“我扫你”的二维码,发明于日本工厂,却在中国普及。从“日本式创新”与“中国式创新”的对比,我们能收获良多启发。 一、来自日本车间的二维码 二维码,也称QR码,来源于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读取比其他编码速度快10倍以上。因我们经常“扫一扫”的二维码,是在日本工厂里诞生的,却在中国得到了普及。本篇文章就以二维码为例,探讨 “日本式创新”与“中国式创新”的不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的二维码,发明于日本工厂,却在中国普及。 从“日本式创新”与“中国式创新”的对比,我们能收获良多启发。
一、来自日本车间的二维码 二维码,也称QR码,来源于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读取比其他编码速度快10倍以上。因为“二维”的属性,比传统的条形码(Bar Code)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而且容错能力,最高损坏30%还能识别,还可以进行汉字处理。
在二维码作为“扫一扫”加好友、作为支付手段进入我们生活之前,早在1994年就被一位日本工程师,原昌宏发明出来了。
当时,原昌宏和他所在的日本电装申请了专利,但为了二维码能在工业领域更快普及应用,他们决定完全开放专利。
为什么二维码诞生在日本?开放专利有何意义?
我们可以说,二维码是日本“精益生产”的创造性产物,具有“升维”的意义。
那么二维码是如何发明的?
二、“精益生产”的升维产物 战后日本工业的急速发展,一方面来自美国的帮助,成为面对中俄阵营的军事桥头堡,也包括跟着美国全方位援助欧洲的重建,大大拉动了日本的制造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企业摸索出了“精益生产”的模式。这让日本制造在德国、美国之后,在不少领域都弯道超车,比如日本汽车在性价等等很多方面,赶超欧美老牌车企。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哲学。 最初发源于丰田,所以也被称为“丰田主义”。
日本丰田汽车团队在拜访了福特流水线之后,立足于 “更加精致的流水线生产系统”,最大化降低没有意义的浪费(日语:Muda) 。在流水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人的智慧,再一次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何发挥工人的智慧?将生产过程的主导权“还给”工人。 举个例子,丰田汽车流水线设有“安东绳”,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发现异常,就可以拉动绳索,整条产线停止生产,防止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拉动安东绳,让工人拥有自主的责任和权利,也将对生产的掌控权重新还给工人,而不是让人沦为流水线上可被替代的螺丝钉。
“二维码之父” 原昌宏所在的公司,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的子公司,正是丰田配套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厂家。
工厂为了管理生产流程,给每个零部件都进行编码,在生产线上扫描识别每一个零部件。 但是,高精度的汽车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比如原料来源、产地等等,而传统的条形码信息容量非常有限,只能存储20个字符。如何在零件标签上存储更多的产品信息,成了日本电装的一道难题。
原昌宏带领团队承接下这个难题,进行了两年的研究, 终于将标签上的“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
二维码在日本也逐渐在工业推广,进入商品、食品管理。比如,在日本吃和牛,比较好的餐馆的牛肉,都可以扫二维码看产地来源。
二维码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升维”。 最多能容纳4200个字符,而这4200个字符的排列组合是2的942次方,或者是3.7乘以10的283次方,也就是1后面283个0。 这是什么概念?整个宇宙的原子数总量是10的82次方,也就是1的后面带82个0。 这样一个33×33毫米的二维码,可以让宇宙的每一个原子都拥有不一样的编码,还有巨量的余量。或许是真正意义上能实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以回到二维码的发明之初,为什么原昌宏和日本电装放弃专利、将其开放,是因为二维码本身包含的可能性是超越个体的想象力,可能是无限的。商业化用专利收取费用,就有可能限制其应用。
只有更多人用,才有价值。 精益生产发挥每个员工的智慧,创造了“升维”的发明;而链接最为广大的应用场景,才能让这个发明的创造具有无限可能。
三、反商业的“日本式创新” 当我们去探讨,为什么精益生产诞生在日本,很多媒体或评论会停留在一些刻板印象: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小国,所以要精益生产、减少浪费,但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看到“日本式创新”的精髓:
让工作回归人,让人掌控工作,而不是工作奴役人,那么,人的智慧就能让日复一日的工作熠熠生辉。
这是日本所谓“工匠精神”的本质。创造是人的天性,生产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即便是在社会化大分工之后的生产线上。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见人的存在,人的智慧。
其实中国非常宝贵的哲学,就是看见人,追求“仁”。但是在商业浪潮疯狂袭来,裹挟所有人的过程中,奋斗、逐利、成功、改变命运让很多人忘却了为什么要出发。究其根本,就是要改变没有尊严、没有自由的生存和工作环境。
所以,我们反观,日本的“经营四圣”,这里用了一个非常中国的词,“圣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哲学层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仁”。同时,在西方商业的基础上,对于企业存在的目的,实现了一次“逆反”。
西方传统经济学,包括大部分人的思维都会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客户。但是京瓷的创始人道盛和夫却认为: “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是要保障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
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也曾写道:
“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 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 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
把社会责任放在商业目标的前面。 在这个层面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国企。而稻盛和夫、丰田用他们的商业实践证明了,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盈利,可以活十年、数十年,甚至成为一个巨头企业,基业长青、不断传承。
要实现这个愿景,需要全方位的经营理念。比如意识形态层面,“利他”的文化普及到整个企业,甚至整个社区。 有“硅岛”之称的日本九州岛,存在大量这样“低调”的企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深深扎根。
又比如公司制度层面,无论前、中、后台,都按照年限领工资,年景好多就分一点,经济不景气也不裁人,年景差就勒紧裤腰带,大家同舟共济(这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有系统化的关于如何渡过萧条时期的企业措施)。很多人诟病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会扼杀创新,但可能不同的产业模式,需要不同的人才制度。
为什么从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要去讲日本在工商业文明当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 因为这种范式在西方商学院的案例当中是极少出现的,却是东方文化中孕育而生的。
这对于下一个阶段的中国企业发展,对于管理、工业创新的理解,也会有所拓展。上一个阶段的中国可以依靠相对低价的劳动力,但下一个阶段,要在高端制造、在自动化生产上更进一步,就需要释放一线工人和工程师的智慧。但无论是前些年的血汗工厂,或是近年经常出现在头条的猝死新闻,都不是良性发展的。
其实,日本跟中国非常像,都是东亚国家的人口密度,很容易陷入内卷:卷勤奋程度、卷工作时长……但日本产业界跑出了闭环的模式:不一定要卷,也能让员工好好工作生活;企业不一定要以牟利为目的,大家一直把生意做下去,可持续就是成功。
从这个角度,日本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如果放在当下,我们很多人眼里,发明二维码的日本工程师原昌宏是挺冤大头的。一辈子在电装当工程师,辛辛苦苦耗费两年才有了发明,却直接开放专利。如果保留专利,每笔交易都可以收费,将是巨大的财富。
但他本人却乐呵呵的谈论二维码在中国的发展,有作为工程师的自豪,并没有什么遗憾。
四、“中国式创新”:技术普惠 回到中国,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二维码借助社交和支付平台,实现了一次“突变”创新。
中国广袤市场、巨量需求撬动科技,广泛的应用能分摊巨额的成本,最边远的地区也能用上智能机、支付码,最普通的人也能开直播、看直播,享受最便捷的服务和文化娱乐。
这是“中国式创新”的内核:科技应用创造性地与最广大的人群结合。
再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中国的发展模式其实一直如此,尤其是在普惠大众的基建上。建国后,中国建成了世界最高的桥,海拔最高的公路,穿越地形最复杂的高铁,速度最快的高铁。
这些基础建设的背后,不仅是巨额成本,还有复杂条件下的技术攻坚,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工人、工程师、技术人员。
我们往往只关注世界最高的高楼,但其实中国的云南贵州湖北,承包了世界最高的六座大桥。中国桥梁在世界前100最高大桥中占据80%。国外有个收集全世界桥梁成就的网站,直接变成了“中国桥梁大全”。每一座桥都看得人心惊胆战,都成为了奇观。
世界从来不是平的,所以我们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图片来自highestbridges.com)
高速公路之后,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基建”,这是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这个时代的“大桥”就是移动互联网,为更大范围的人群带来了信息平权、科技平权。 超过15亿人口每天使用同一种语言和文字,这些最前沿的应用场景,就与每个人、每天的行为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在参与这一波的技术创新。
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腾讯、阿里这样的平台型公司,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基础设施”之后,就需要用非商业手段让他们降利润、开放互通,而不是各自圈地、圈流量变现。
道路铺好之后,是为了更便利的通行、更多的交通往来,而不是为了收更高的过路费。拿回成本就可以了。
就像原昌宏发明的二维码,停留在工厂车间,就无法拥有真正的价值。
五、总结 从日本的创新模式,和中国的创新模式,我们能看到一些非西方模式的案例。虽然对于“自主创新”,还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关于500强、超级平台的,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当新一代的研究者不再为了生计发愁,而愿意追逐内心,安于在象牙塔,用纯粹理性探索未知世界。 我们可以拓宽人类对科学认知的疆界。
当成功不再有范式,不再有标准,有了多种可能性,所有的生意再小、再小众、再偏远,都能链接到受众,都能快捷支付,都能收获用户。 我们可以延伸世界商业的边界。
当移动互联网十多亿人口全员上线,主播成为新职业,小程序成为新通道,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出独特的创新之路。
没有人能够预估科技与每个人链接之后所创造的可能性,因为它是时刻动态的、自我演进的。
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中国式创新,从来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浪浪子;来源公众号:浪潮研究所(ID:waveinstitute)
本文由@浪潮研究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当爆破猎手闯入网课教室
设计动态 2022-11-04作者:景浩宇 转载自触乐网,原文地址《当爆破猎手闯入网课教室》 通过观看失能的老师和失序的课堂,爆破猎手们以想象性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兄弟们,还有没有活儿?” 这个叫“爆破鬼才基地”的群刚刚做完了今天上午的第五个“活儿”。“活儿”指的是集体进入某个网课随着越来越多人上起网课,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会集体进入某个网课教室,以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的人,他们把这种行为叫做“爆破”,把自己称为“爆破手”。本文作者混进了几个网课爆破群里进行观察,并分享了他在群里的所见所得,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者:景浩宇 转载自 触乐网 ,原文地址《 当爆破猎手闯入网课教室 》
通过观看失能的老师和失序的课堂,爆破猎手们以想象性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兄弟们,还有没有活儿?”
这个叫“爆破鬼才基地”的群刚刚做完了今天上午的第五个“活儿”。“活儿”指的是集体进入某个网课教室,播放与课堂无关的音乐和视频,在公屏上涂鸦留言,谩骂老师和学生——总之,是一系列以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群成员们把这种行为叫做“爆破”,把自己称为“爆破手”。
其中一场被爆破的网课
网课信息来自上课的学生。进入教室需要会议码,有的还需要密码。当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将即将开始或正在进行的网课信息发到这些人手中,群里就会有新消息发布:“@全体成员,来活儿了。”爆破手们随即涌入网课教室,多则七八人,少则两三人。一阵嘈杂过后,当老师终于关闭直播,或者将他们全部移出课堂,这次行动才算结束。有的人试图再次进入教室,有的人已经在群里分享了刚才的录屏和截图,一起回味本次的精彩表现。
在我混进的这几个网课爆破群里,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一、爆破 想找到这些人并不难。在流行的公众平台搜索关键词,就能发现相关广告,很多广告甚至就发在报道这类事件的新闻评论区里。广告中明文写着:网课爆破,专业团队,各种需求皆可满足。底下往往有不少回复,都是急切的学生。通过私信,他们将自己想要破坏的网课信息发给爆破手。
某平台上的广告还用了时髦的视频模板在比较大的群里,这样的活儿一天能有七八十单,其中大部分针对的都是腾讯会议上的网课。一般的腾讯会议只需要会议号和密码就可进入。与之相比,钉钉有申请加入的环节,对于学校官方注册的钉钉网课群组,如果你不在班级的课程群中,是不能加入网课的。这时,爆破手们会要求“客户”提供班级成员的真实姓名,再改成这些名字提出申请。老师如果没有注意,就可以混入其中。
另外,钉钉网课还分为直播和会议两种。如果是直播,想要发言就只能连麦。这样做很麻烦,失败率也很高。
爆破手们更喜欢接腾讯会议的单子。他们在群里劝导客户:“你教教你们老师用腾讯,用腾讯功能多的借口。你就说腾讯会议特别厉害,还能让同学一起记笔记。说不定老师还表扬你。”
爆破手们大多是学生,很清楚网课的教学方式。进去之后做什么,爆破手们各有擅长,也会听从群里资深成员的指挥。有时群主和管理员会叮嘱爆破手们:“进去先别捣乱。说我是听课老师。”安静十几分钟,等老师放松警惕之后,群里一声令下:“开搞。”
有一次,他们爆破了一节初中语文课。一个女生正开着麦背诵郦道元的《三峡》,公屏上突然开始快速刷字:“扣1送地狱火(某《王者荣耀》皮肤)”。女生的声音逐渐迟疑,最终停了下来。群里发出爆笑,有人兴奋地问:“刚刚录屏了吗?”
隔三差五就有人提出:“咱们不会被网警抓起来吧?”这时,群里的爆破手们会嘲讽一番,稳住他的心态。“怕别搞,搞别怕”是一句常见的话。还有人大胆揣测:“想多了,警察没那么闲。”“最严重的也就违反公共治安,能咋的?”有几次,新来的爆破手看见网课教室里有“网警”和“巡查”,吓得在群里喊大家快撤。老爆破手们不紧不慢地回复:跑什么,都是自己人假扮的。
“怕别搞,搞别怕”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主流”的爆破方式。在另一个群里,有位东北口音的大哥对刷屏、投屏式的爆破表达了不满:“千篇一律的就那点玩意翻来覆去看。要不就整点语言,跟这帮势利眼的班主任对线一下。”在后来的爆破中,他屡次开麦,直接跟老师“整语言”,获得了群里部分人的称赞:“就大哥的声音最突出。”
还有人坚持原教旨主义的娱乐玩梗。“我觉得骂老师不太好。放放歌,‘鸡你太美’就行了。”一位头像是懒羊羊的成员在群里说,“骂老师我觉得就完全没必要。”但没人响应他,聊天很快就被新的客户单子刷了过去。很快,他们又成功爆破了一节网课,有人感叹:“现在的小孩儿真幸福,多亏了我们,网课都不用上。”
一些爆破手早就离开了学校。17岁的瓜瓜是一位“资深爆破手”,他有自己的爆破群,在里边担任群主。瓜瓜告诉我,自己小学六年级就退学了。因为成绩本来就不好,爸妈也没说啥。退学后他去河南的武术学校学了3年散打,毕了业来到爸妈打工的上海,后来又跟着一起来苏州。在这边他没什么朋友,闲在家里没事干,就来爆破网课。比起在上海带着人打群架,他觉得这个“更好玩”。
一开始,瓜瓜在网上看到别人爆破,老师们手足无措的场面让他获得了乐趣,自己也想试试,就加了群一起混。但那几个群逐渐让他感到不满:说话的不多,来的活儿也少。后来,他拉了几个一起爆破的兄弟,自己建了一个群。群越来越大,后来又建了小群。现在,他的爆破手团队已经有100多人。
说起爆破网课的动机,瓜瓜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好玩。我问他,有的学生和老师被爆破之后当场哭了,不会觉得有点难受吗?他反问我:“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骂他,他关我×事?”不过没过几分钟,他又自言自语地补充:“如果不想玩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不接触这方面,毕竟干这种事确实有点缺德。”
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地追逐着“好玩”。群里的这些活动其实并不涉及收费。客户、活儿和单子实际上只是一种比喻性的叫法。我问过瓜瓜,帮忙爆破一次要多少钱。他回复:“不要钱,快乐就行。”
二、梦泪 在这些爆破群里,一个电竞选手的名字反复出现。
作为一名《王者荣耀》职业电竞选手,“梦之泪伤”(肖闽辉)的黄金年代早已过去,但他仍然被许多人奉为传说。跟随着梦泪的职业生涯成长起来的一代,无不在各种短视频里重温他“韩信偷塔”的名场面。伴随着炫酷的特效,梦泪的神级操作在反复剪辑中被无限渲染。
没有人能说清楚,最开始将梦泪和“终极猎手”拼在一起的是谁。但当他的头像被放在《穿越火线》的角色图标上,原本应该在游戏名字上方出现的强壮肌肉男被替换成了梦泪瘦削的脸庞,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感出现了。这张图迅速在贴吧里广泛流传,梦泪有了新的名字——梦·终极猎手·泪。
这张图在贴吧流传很广
今年8月12日,一个名叫《梦泪终极猎手》的视频出现在B站。画面是一段仅有43秒的《穿越火线》手游实况。除了把角色图标换成了那张梦泪梗图之外,这段视频基本谈不上什么“制作”,让它火起来的是背景音乐,一首被许多“土味”游戏视频选用的意大利电音舞曲《Tu vivi nell’aria》。意大利语歌词中“Amore”的发音听起来就像是“梦泪”,同时也像是“猫雷”——一位在B站有很高人气的虚拟主播。
于是,通过将几个梗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梗,这个无厘头搞笑视频的播放量在短短一周内达到了300多万。玩梗热潮从B站扩散到贴吧,许多类似视频迅速涌现。这一次,梦泪不仅又有了一个新名字“猫雷”,还有了专属的背景音乐。
此时正值暑假结束,秋季学期开始。由于疫情,许多学校开学后的前几周里都在上网课。趁着这个时候,不满足于小圈子内玩梗的人,开始了打着梦泪名义的网课爆破。他们拉起群聊,将自己的头像改成那张梗图,名字里也带上梦泪,涌入一个又一个课堂。在课堂上,爆破手们投屏播放梦泪的视频,背景音乐当然是那首意大利歌曲——他们现在管它叫“梦泪行刑曲”。
爆破手们把爆破录屏分享到网上,许多人开始效仿。毫无难度的操作使网课爆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出现。随着数量增加,爆破者们播放的内容不再仅限于游戏,玩梗也变成了纯粹的辱骂和骚扰。
9月6日,梦泪本人在微博发声,表示自己“有一些话想和兄弟们说”,呼吁适度玩梗,停止网课“恶作剧”。梦泪在最后表达了对老师和家长们辛勤付出的感谢,言辞恳切。
同日,《梦泪终极猎手》原视频的制作者在视频下方留言:“各位理智玩梗,不要做那些影响很恶劣的事。”
然而,网课爆破群并没有因为9月6日的声明而停止活动,而是一直在各个网课平台上活跃着。
梦泪在9月6日的声明
三、客户 来找他们爆破的学生里,大部分人直接甩下链接就走,也有的会说出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大部分原因都跟老师有关。一个学生在群里说:“有个老师天天放假发通知,通知你放假的时候要给你补一节课。家人们谁要是有空可以来制裁他一下。”爆破手们立刻回复:“直接整治。”这种爆破也很方便。老师们私下补课时,往往不会使用学校统一的钉钉平台,而是自己单开一个腾讯会议房间,这就给了爆破手们可乘之机。
还有一次,一个女生要求爆破她正在进行的家长会。爆破手们本来准备直接开始,却被她叫停:“再等等,要是我被骂了再弄。”群里一边闲聊,一边等待,过了一会儿,女生发消息说“要被骂了”,还附上一个要哭的表情。爆破手们立刻闯进会议室。这一次,他们把名字改成了这个女生在班里仇人的爸爸妈妈。爆破非常成功,老师被迫关闭了会议。
对学生们的要求,爆破手们基本都会满足。但当学生的要求不能满足爆破手的心理预期时,他们也会使用一些手段。
新客户的需求往往很单纯,大多只要求爆破网课。这时,一些爆破手会热情地展现自己,拿出耐心“循循善诱”:“你班里有没有仇人?有没有那种牛×哄哄的、很×又爱装的,我们可以陷害,让你们老师找他家长。或者有没有喜欢的人,帮你表白。”同时不忘表示:“我们是专业的,已经有好几个客户表达了满意。”下面立刻有人指正:“什么好几个,是好几百个。”
“我们是专业的”
客户们往往禁不起这样“优质服务”的诱惑,立刻报上自己“仇人”的名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背负深仇大恨。有一个学生听完之后表示:“我人缘还不错,没有我讨厌的人。”又想了一会儿,他在群里问:“可以帮我骂一个女生平胸吗?”爆破手们欣然应允。
一旦客户同意,爆破手们很乐于在行动中开展诽谤业务。他们会在进入网课之后反复声明:“是某某花10块钱让我们来捣乱的。”还有的假装自己是爆破群里良心发现的内鬼,跟老师私聊讲出“实情”。如果客户没有提出需求,他们可能会在网课名单里随便找一个名字栽赃。据说,有的学生因此被学校开除。
不少客户会半途后悔。在刚开始刷屏的时候,有的学生就私信爆破手,求对方停下来。“可以了,别弄了。求求你。”为了撇清关系,他们经常会把爆破手们删除拉黑。这时,爆破手们会在群里一起声讨这些“背叛者”:“用着了哭着求着,用不着直接拉黑,这人不能处。”群里纷纷表示同意:“这种人,当时爆破应该直接报他名字。”
半途后悔并不会让行动中止
还有的客户选择加入爆破手的行列。来自武汉的高一学生小黑,刚入学就赶上了这次网课爆破的风潮。他曾就读于武汉最好的初中之一,但中考失利,只能来到现在这所他觉得“烂到爆”的学校。他不认可这里的老师:“那英语老师讲的还没我听点歌、看看歌词学的多。”8月那段时间,刚开始有人爆破网课,小黑就在网上发会议号,等着别人进来。后来次数多了,他也加了群跟着一起搞。小黑觉得,反正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这样搞还挺好玩。“跟老师对着叫两句,就是恶心人呗。”
但小黑最近也不怎么玩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个也玩爆破的同学上周被抓到了,现在学校要开除他,小黑知道后赶紧退了群。一方面是因为学业压力逐渐增大,而他还想拿个好成绩,要抓紧时间学习。小黑告诉我,自己是想拿奖学金的。他跟我算了一笔账:“我从高一拿到大四,攒起来就好几万了,我一年再攒一万或者几千,加起来7年6万,贷款一下可以买奥迪了。我要开奥迪。”在我以学生身份跟他聊到学业时,他还不忘劝我要好好学习:“高中别瞎搞,现在社会上学历歧视很严重的。”
奥迪计划
不仅是小黑,群主瓜瓜也觉得学习其实挺重要。跟他聊天的时候,瓜瓜反复跟我强调,一定要继续上学。“当时脑子一时冲动,觉得那些学散打的好帅,就去学了。后来再想上学,发现学籍都被注销掉了。”他觉得很后悔。“可惜已经无路可走了。现在家里面人都说我是废物,如果能重来的话,我肯定继续上学。”
四、乐子人 除了爆破网课,群里还经常做的一件事是人肉“开盒”。借助一些非法运营的手机程序,爆破手们可以在知道一个QQ号码的情况下,查到号主的手机号、微信号、归属地等个人信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立刻展开下一步动作——威胁或短信轰炸。他们把找到的信息截图发给当事人,表示自己已经全面掌握了对方,现在给他一次机会。如果对方没有服软道歉,就会立刻开始每分钟100条以上的短信轰炸。在那些手机程序里,这种服务叫“短信测压”。
被开盒和测压的,有之前半途后悔的学生,也有爆破手们自己的仇人。有一次,一个爆破手直接在群里发了一个QQ号码:“兄弟们,渣女直接喷。前任,绿我。”群里兄弟立刻回应:“支持正义开盒。”
看到这个“成功案例”,群里另一个爆破手也提出了请求:“我前任,没跟我分手,和一个小男生在一起20多天,能帮我开一下吗?”可能觉得罪状不够,他继续补充,“抛弃了一个满眼都是她的男孩。”
“正义开盒”
很快,这个前任也被开了。对于这次开盒结果,爆破手表示很满意,继续分享他现在的情感状况:通过游戏认识了个越南女朋友,非常Nice,但是聊天必须借助翻译。群里其他老哥终于憋不住了,在屏幕上打出了问号:“越南女友?你去孙笑川吧翻一圈看看,有没有嘲笑你的帖子。”
孙笑川吧里或许没有越南女友,但确实有关于网课爆破的讨论。9月5日,在一个名叫“梦泪大军入侵网课真的服了”的帖子里,楼主放出了一段网课入侵视频,底下的120条回复大多都表示鄙夷:“纯纯小丑行为。”在隔壁新孙笑川吧,有人直接把爆破群截图发了出来:“吧友们挂个群,就算我们是鼠鼠,也是正义的鼠鼠捏。”
孙吧网友对网课爆破的态度
这几个帖子里,孙吧吧友在概括网课入侵者的形象时,多次提到了“dinner”一词。“dinner”指的是喜欢玩丁真梗的黑粉。他们往往又跟把“鸡你太美”挂在嘴边的蔡徐坤黑粉高度重叠。这也解释了一件事,为什么这几个爆破群都打着梦泪的旗号入侵网课,却从未有人在群里真正讨论过作为电竞选手的梦泪本人。无论是在网课中刷屏,还是在群里聊天,他们常用的是各种恶搞丁真和蔡徐坤的表情包。梦泪本人严肃恳切的劝阻声明,他们大多并不在乎,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对于爆破手们来说,梦泪只是一个借以发挥的亚文化符号。
任何一个对近年来国内“抽象文化”有过了解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4年前,媒体就“狗粉丝”们的疯狂行为采访孙笑川:“你觉得抽象文化属于你吗?”孙笑川给出的回答是:“你觉得帝吧属于李毅吗?”
而这一次,面对这帮同样不属于梦泪的“梦泪爆破猎手”,孙吧无人表示支持。
五、平台 开学第一周是这次网课爆破的高峰。舆论压力迅速传到网课平台。
9月6日,腾讯会议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共同关注!在线课堂“防破”指南》,总结了一些现有功能中的安全措施,分不同情况指导使用者如何及时阻止网课入侵。9月8日,腾讯会议发布了新版本,在这个据称是36小时紧急“肝”出的新版本中,多了一个“一键暂停参会者活动”的功能。启动功能后,会议将被锁定,等候室自动开启,所有参会者的音视频、共享屏幕、批注、聊天及其他协作权限被关闭。
9月8日,腾讯会议“紧急发布”了新版本
9月22日,腾讯会议官方公众号再次发布文章《混合式教学不方便、没秩序、难管理?腾讯会议教育版来帮你!》,文中大力推广了腾讯会议教育版。根据描述,这个收费版本将更有效地保证网课教学的安全。
另一边,或许是更为封闭的系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网课爆破,作为国内网课平台另一巨头的钉钉没有作出回应。
在这次网课爆破事件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焦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猫鼠游戏由来已久,但只有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来自学生方面的恶意破坏才有可能反复实现。网课在超乎预计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老师们显然还未对此做好准备。
其实很容易看出一位老师是不是第一次遇到网课爆破。在我见证过的几次爆破中,老师们反应各异。有的老师一言不发,立刻关掉直播;有的老师会让班干部清点人数,把爆破手一一踢出去。这些老师明显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初见者则无法像这样应对自如,不少人在发现课堂异常之后手足无措。有的老师面对辱骂当场呆住,喃喃自语,以为是电脑中了病毒。还有的老师不明就里,愤怒地斥责化名为班上学生的爆破手,学生本人则赶紧澄清并非自己所为。再加上同时播放的低音质音乐和恶搞视频,课堂上乱成一锅粥。对于缺乏经验的老师而言,这场闹剧可能得持续十几分钟才能结束。
爆破结束
有一次,被爆破的是一个看起来岁数很大的女老师,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面前的状况,只能在学生七嘴八舌的指点下迟缓地操作着软件界面。在终于关掉重开后,由于没锁定,爆破手们再次涌了进来。这样反复了好几轮,她最终放弃了这堂课。
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爆破时。即使是平时正常的网课,老师们也始终感到不适——不少老师都与我谈到这一点:不适感既来自于教学质量的显著下滑,也来自于上课时的切身感受。
无法面对学生,意味着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不在教室,又意味着不能对课堂行为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老师们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掌控课堂。同时失去的,还有来自身体和能力的优势。当所有人都变成会议室中的一个小方格,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威压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再加上普遍笨拙的电子产品使用技术,老师们的弱势毫无遮挡地暴露在学生面前。没有几个老师在使用网课平台时是没有经过学生指点和帮助的。
而对学生来说,曾经近在咫尺的目光威压不存在了。网课带来的是由技术赋予的平等,和在这种平等中获得的快感。当一些学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老师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控制面前这个课堂,爆破猎手就诞生了。
通过观看失能的老师和失序的课堂,爆破猎手们以想象性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力量。而为了留住这种转瞬即逝的力量,他们乐此不疲地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网课教室中。
六、群聊 近几周来,随着各地逐渐恢复线下教学,爆破群里的单子越来越少了。只是偶尔有学生被隔离在家,或者某地突发疫情防控,老师们才会选择上网课。在接单之余,群里也会聊聊其他话题。
或许是因为单子太少,不过瘾,有个爆破手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件印着那张梦泪梗图的T恤,价格9块8。他得意地把订单发到了群里。点开那张截图,他的姓名、电话、住址和学校都清晰可见。这位来自河南郑州某中专的男生显然对群里的兄弟们充满了信任。衣服到了之后,他穿着去了操场上,录下跑步的视频发到群里:“我直接线下爆破。”
“王者荣耀梦泪老师终极猎手半袖”
有的网课防守严密,爆破不成,爆破手们也会想到一些更传统的办法。一个初中生在群里请求大家帮他打个电话。他告诉兄弟们,电话是他们那里教育局的,就说某某中学在疫情期间复课。有人问他自己怎么不打。他回复:“我打过了,没有用。”
上周,有人往群里转发了一条消息,内容是“兄弟们玩《羊了个羊》赚钱版本”,下面跟着几张介绍图和下载方式。群主立刻回应:“上面是骗人的,大家不要上当。”
偶尔也有人在群里骂人。爆破手们并不喜欢这种行为。对于自己的群,他们要求大家和睦相处,“不许骂人”4个字写进了群公告。前几天,有个不明身份的人在群里骂了几句脏话,随即退群了。兄弟们对此感到愤怒,并决定“开盒”他。一时间,爆破群里群情激奋。
“这人以为网络能随便骂人的吗?”
“网络一样真实你。”
作者:景浩宇;公众号:触乐(ID:chuappgame)
原文链接:https://www.chuapp.com/article/288922.html
本文由 @触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存储空间服务。
-
九号公司们走出国门第一步:众筹
设计动态 2022-11-04800 万美元! 这是国内知名移动储能出海品牌Bluetti刚公布的数据,是新品上架众筹网站Indiegogo 后,40天内筹集到的金额。这款AC500,一款便携式发电站,专门用于停电、离网旅行和房车生活,受到全球上万用户的青睐。 众筹网站简直可以是国内出海热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走向海外,寻找增量市场,此时,众筹网站就成为了不少数码硬件公司走向海外的出口之一。那么,企业们一般是如何通过众筹网站打开出海道路的?国内的众筹商业化进程,又发展到哪一步了?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800 万美元!
这是国内知名移动储能出海品牌Bluetti刚公布的数据,是新品上架众筹网站Indiegogo 后,40天内筹集到的金额。这款AC500,一款便携式发电站,专门用于停电、离网旅行和房车生活,受到全球上万用户的青睐。
众筹网站简直可以是国内出海热门品类名单,比如,户外移动电源、电动滑板车、电助力自行车(e-bike)、筋膜枪等,都高居2022年众筹榜前列。可以说,众筹是大多数码硬件公司出海选择的第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产品涌入众筹网站,生态也越来越卷。有部分公司负责人对零态LT表示,众筹不再只是简单产品介绍那么简单,还需要投入更多经费进行全案操盘,包括页面制作、海外媒体曝光、广告投放、社群及邮件营销等,还要寻找多位KOL红人对产品进行测评,才能真正为产品背书。
“越来越内卷,经费提升了两倍以上,有产品仅靠众筹经费很难赚钱,更多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某公司北美市场负责人表示。同时,很多国内公司也面临着交付、海运、售后等多重难题,在众筹结束交付后口碑下滑,从而对后续的新品和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爆款永远是少数的,仅仅靠一个好的点子或者产品,很难支撑公司长期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但这仍不妨碍诸多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走出国门。
一、谁在靠众筹打开海外市场 众筹网站成功的数码爆品,大多来自于全球用户的实际需求,比如通勤、家务、办公等。
短途出行工具最近几年一直是众筹网站的“明星产品”。九号公司、小牛、奥凯等公司相继将电动滑板车、电助力自行车e-bike等加入海外众筹项目,甚至今年在众筹网站搜索e-bike项目,同时可以获得数百家国内创业公司的新品。
以平衡车起家的九号公司,2017年开始入局智能电动滑板车行业,真正帮其打开北美消费端市场,是2019年公司在Indiegogo上首发的MAX智能电动滑板车项目,获得了总销售额超430万美元(约3080万人民币)的成绩,也创下当时国内出海产品众筹的纪录。
“为什么你们公司已经有些名气了,新品还要走众筹上市呢?”一位美国网友甚至Ins上询问。
“众筹上市已经是数码、科技品类公司的普遍选择,不仅是创业公司,一些大公司的新品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这是九号公司在账号下作出的回复。7月中旬,九号公司的新款电动滑板车在众筹网站完成了为期2个月众筹,最终共有600多位Backers(赞助者),总金额接近200万美元。
当下,诸多知名公司也在参与众筹,将旗下的新品、实验性产品通过众筹上市。比如出海“巨头”——安克创新等在内的大公司也开始通过众筹进军新领域。根据安克创新近期发布半年度财报称,其今年4月推出的全新消费级3D打印设备品牌AnkerMake M5,已经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众筹金额达888万美元,登顶该平台3D打印机的历史第一。
“众筹成功的产品一般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新鲜,最好是当下刚开始流行的品类。
2019年共享滑板车在欧美已经很普遍,消费级别的滑板车推出不久,受众开始大幅提升,很多人都是通过众筹网站获得最新鲜的产品信息,到了2022年除了滑板车还流行,电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也都很受欢迎。”九号公司北美市场相关负责人对零态LT表示,“另一个就是超高的性能或者酷炫的玩法,大多是旗舰类产品。众筹网站的支持者一般会比普通大众更期待高性能产品,甚至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二、一场中型发布会,众筹卷起来 “每次上线一个产品,和举办一场发布会没有太大区别,甚至筹备的时间更长。” 知名众筹策划经营商朗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述,他们操盘了包括小米、九号公司、极米、追觅等多家数码公司的新品众筹项目。
除了选好产品和赛道,众筹的前期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也至关重要。 九号公司选择与朗翰科技合作,这是国内最早做出海众筹以及海外KOL运营的公司,经验丰富。
以今年最新上市的九号公司GT系列超级滑板车为例,在上线之前,不仅要做邮件营销,通知潜在用户,还要花费数十万美元拍摄例宣传视频,邀请多位北美、香港、荷兰的KOL做详尽测评,并建立了专人运营的Facebook用户小组,随时跟进产品的量产和交付、售后情况。
而此前针对朗翰科技还曾在纽约时代广场、NBC电视台投放了广告,可谓把宣传做足。
当下,大多数头部众筹运营公司,也会严格把控ROI,对服务品牌从广告结构、投放策略、数据、网站等维度诊断,以发现问题与机会;也有专业渠道客服团队提供专业后台支持,提供广告和后续众筹售后的支持的。
对于企业来说,高投入做一次众筹,绝非只是“一锤子买卖”。除了上线时筹集到的几百万“款项”,让第一批极客和热心粉丝们可以尝鲜,他们更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社群,从而为DTC(独立站)作准备。
“众筹网站上也会直接链接到品牌的DTC网店,从而在传统的经销商体系之外快速搭建电商网络。” 上诉朗翰负责人表示。
根据朗翰科技数据,自从2018年合作以来,DTC Store Segway(九号品牌独立站)销售额从月均10万美金已升至月均100万美金+,自然流量占比30%,社群占比25%,通过众筹多次爆品的打造,实现从单一爆品到全品线销量增长,从2018-2021,Segway-Ninebot亚马逊店铺增长超2500%。
即使众筹商业化是平台与商家的共同选择,也推出了很多明星产品等,也难免会出现“内卷”的恶性竞争。 比如随着e-bike品类火爆,某众筹网站上短期内一度出现上百个类似的产品,也稀释了部分头部产品的金额。
据零态LT了解到,近期一部分产品从Indiegogo转移到Kickstarter,或者其他新型平台,是因为太多同类的产品竞争,对新品的曝光和影响力都有损伤。竞争让整个众筹项目越来越内卷,营销费用不断上涨。
三、众筹“商业化”,是对是错 就在国内公司争相通过众筹出海的档口,国内的众筹平台却早已风光不再。
今年9月,运营超过8年的京东众筹宣布即将停止运营。有专家分析,国内众筹平台难以运营的问题,正是因为“商业化”太过严重,当一个纯粹“创意idea”变为精心策划的“预售”。
“众筹最初的模式是扶持很多,花钱的支持者往往是以用爱发电为主、期望获得回报为辅,众筹平台从支持者的捐赠中抽取一定的手续费来盈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一部分海外众筹项目的支持者所抱有的想法,甚至往往不打算谋求回报。” 相关专家分析。
国内头部企业主导的市场环境导致众筹平台在国内基本都是这类公司旗下的一项业务,比如京东众筹、淘宝众筹,但是在主流电商平台旗下,众筹平台成为了整个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众筹很快就发展成为“预售”。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参与众筹的产品是已经准备开始量产、才进行众筹。而同时随着,国内近年来的新消费等品类大多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投放和上线,留给众筹的空间更小。
而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的想法。根据Kickstarter中国区负责人在此前的采访中所提到的,商业化才是众筹平台发展的必经之路。“早期的众筹项目主要集中在艺术家的写书、作画上,随着如无人机等大量科技产品入驻,再加上游戏、漫画等高关注度的项目进入,众筹的金额开始大幅增加,发展更加迅速。”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他看来,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对于海外用户的渗透更早,再加上消费能力较强,因此培养出了一批早期尝鲜者。他们对项目参与感的需求远大于对一个成熟产品解决方案的需求,所以愿意付出金钱与耐性帮助项目方完善产品。
而对于国内来说,早期的尝鲜者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创意众筹平台,所以国内的众筹更多是电商预售模式。另一方面,众筹项目的成功也许可以一鸣惊人,为初创公司带来融资和启动资金,但是后续,很多产品会出现交付延迟的情况,以及各类质量和售后问题,想要批量和高质量交付,需要强大的团队实力作为支撑。
“很多明星项目背后的公司,最后只是昙花一现,众筹并不能成为万灵药。” 上述负责人表示。
但无论如何,众筹出海突破了以往跨境电商出海的贴牌、铺货等模式,这类产品更注重真正的产品体验和品牌概念。 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讲好品牌故事,做好用户运营,都可以从0开始做好品牌建设,对于整个品牌出海和本土化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毓霖,编辑:胡展嘉,运营:陈佳慧
来源公众号:零态LT(ID:LingTai_LT),犀利、客观、独到的商业洞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零态L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有多“疯”,不好好说话就有多爽
设计动态 2022-11-04“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现实生活不顺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网上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 一网友晒出自己3天前下单却迟迟未发货,与客服对线的截图,为了应对客服木讷的回复,网友使用“发疯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语序紊乱、但情绪却十分饱满的文字,这类文字极大可能便是互联网文学中的一种——发疯文学。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喜欢用“发疯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互联网文学本身,又具有哪些特性?
“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现实生活不顺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网上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
一网友晒出自己3天前下单却迟迟未发货,与客服对线的截图,为了应对客服木讷的回复,网友使用 “发疯文学” 一阵输出,终于将网线那头的客服真身牵出并成功的当场发货。
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中的吐槽贴中总有那么几个疯狂输出发疯文学,它拥有 体量大,语序紊乱,毫无逻辑、情绪饱满 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催男友回信、被大学课程折磨、卖家不发货等场令年轻人抓狂的场景中。
发疯文学让人真切感受到了语言发泄的魅力,据悉它的起源是豆瓣一组一段 “我不发疯我说什么”起头的文字, 之后不断与影视、耽美剧相结合形成的图文一体化,成为近日的新晋热梗。
不过发疯文学的背后, 争议 却是不断。
一、“发疯文学”有多爽? 先是 林黛玉 柔弱的表情配上略带琼瑶风味的语言的表情包大火,随之而来的是文学世家产生对《红楼梦》是否会因林黛玉文学被毁的担忧。
比如一网友将林黛玉的台词提炼出来,当聊天对象不回复自己的消息是,便发出 “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 ;若对方的许诺不能兑现,还可以这样说: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不得不说,光看着这些语句脑海中都能浮现林黛玉那娇弱细腻的声线。
事实上,林黛玉只能称作发疯文学的二创选手,在表情包与文字创作方面,咱们中国人身体里的文学细胞早就被开了窍,譬如还珠格格,靠着经典的浮夸表情、动作出圈沦为网友手下的表情包素材首选,再是武林外传、回家的诱惑,越经典的萤幕作品越能产生 “网友共鸣” 。
与其他互联网文学不同的是,发疯文学不再精简也不阴阳怪气,它更像是一种人类回归原始人类的语言,将自己的内心毫无保留的倾诉,与现实中处处小心的自己完全不同,加之体量大与 感叹符号 的视觉冲击,很容易让人产生 “爽”感。
比如这条 神评论 :看完了为什么不点赞?为什么不点赞?!因为你不点赞,我的心像被凿了一个大洞整夜整夜地失眠,午夜惊醒想到的都是你不点赞评论的事,而你还在熟视无睹地发笑,你根本不在乎我你只在乎老婆饼里为什么没有老婆,你好狠的心好狠的心呐…….
非常规化的语表达,就是 为了让人感觉自己很“疯” ,精神状态被生活工作压榨的不是很好。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的1000万的毕业生中高校毕业生只有 50%的学生实现了就业 ,而其中已经就业的学生薪资比照去年足足下降了12%,身体健康、考研考编无一不在困扰着他们。
语言即生活 ,在发疯文学泛滥的背后是网友们隐秘的心理表达,看似“疯言疯语”的背后充斥着歇斯底里的风格,却并非全然无用,它可以一定程度上 成为人们的情绪宣泄口 ,满足大家的内心渴求,调节情绪心态,是一种新型宣泄方式。
尤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人都要学会 谨言慎行 ,在“说话是一门艺术”的社会渲染下, 多少人失语互联网,又在互联网文学里东山再起。
根据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255所高校展开的“社交恐惧”调查,4854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发疯文学让Z时代年轻人在交流中体验了内容创作的乐趣,对 社恐患者 更为友好。
根据《2022年全球数字概览》报告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2亿,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58.4%,白岩松曾说: 生活中99%的人不会说话,他们想说什么的时候开口就说了。 发疯文学正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伪装自己同时还能宣泄的契机。
为了不被“好好说话”束缚,互联网人开始 “不好好说话” ,有人认为这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事实确实如此但不能一概而论。
二、互联网文学的“文学性” 说白了,模仿琼瑶剧的语言风格,对现有作品再创作的行为是一种 “仿拟” 。
它是语言学中的一种 修辞手法 ,生活中无处不在,从上小学甚至认字开始我们就在不断的整合自己的语言库,并将它们重新组织成一句特定的话,以此表达一种新的内容。
比如:
有语言专家曾认为,网络热梗是网友们的激情创作成果,是我们体内独有的中华文学基因,这样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语言的发展 。
“当然,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能丢弃传统优美文字的表达 。”
近两年堪称 互联网文学 元年,大量文字成了互联网成年人手中的语言玩具,在专门收录互联网词汇的小鸡词典上,光是“门派”就有28种,除了发疯文学、凡尔赛文学等知名体外,还有小众的 privilege文学、咯噔文学、大列巴文学 等。
从整体搜索热度来看, 凡尔赛文学 一直稳坐互联网文学的头把交椅,热度高居不下,是热度第二的 2.9倍 ,而废话文学、发疯文学等热度只有凡尔赛的一个零头。
自凡尔赛文学登顶后,各类新互联网文学接连出现,但老大哥的位置持续不可撼动,它在用自己独特的“自谦”方式,向自己的下位圈宣告着 “第一是我的~”
但互联网文学有个大痛点: 存活时间短,后劲不足。 发疯文学于今年9月出现的热度,11天后便达到了热度巅峰,再后来便是持续的跌落再跌落,privilege文学的暴涨到消失仅用了 短短一天 ,卑微文学更是像从未出现过一般。
使用互联网文学和使用互联网文学的是同一批人,且多为 30岁以下 的女性,而最关注互联网文学的TOP10城市中北京、上海稳居前列,发疯文学中女性的占比高达 89%。
而一切的网络用语皆有 起源 ,其热度能否延续取决于其创作难度及起源的有趣性,不乏有“后浪”比原主的梗还要火爆的,比如卑微文学源于 王思聪的感情受挫 ,大多数女性纷纷在微博相关话题下留下自己的作品,却容易引起部分男性的不适。
玩梗这方面,男性其实完全可以比拟女性,只是现在的 互联网语言 带有多重意味,对”直男“不友好,对2G网友也不友好,且 男性在情感上的敏感度较低于女性 ,这也是互联网文学更受女性欢迎的原因。
当代年轻人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情绪也更加复杂 ,合理的宣泄成了一种奢侈,但他们也需要片刻的停歇,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事都一定要有意义, 对抗无理的方式就是变得更无理。
这和“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同理。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就算是哑巴吃黄连都能将苦水一个劲的倾泻出来,更何况是普通人,只要在不违背和谐网络环境的前提下, 人人都是“文学家” ,无意间的有感而发都将成为经典。
那些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文学不适合自身年龄的人也大可不必惋惜,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文化已经经历了千秋万代,比如 第一代互联网文化大作作品 :我的世界因爲妳閃亮,我的生活因妳而瘋狂。
非主流文学才是互联网文学的鼻祖!
参考:
2021互联网文学盘点:年轻人集体发疯,中年人爱凡尔赛——DT财经 “发疯文学”只是又一场易逝的狂欢——正观新闻 “发疯文学”爆火,网友:好像打开了一个奇妙新世界——海报新闻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量化交易产品初探(概念篇)
设计动态 2022-11-04前言 相信大家对“量化交易”这个词并不陌生。根据业界对“量化交易”的普遍看法,认为量化交易是借助现代统计学和数学的相关理论,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易的一种操作方式。 作者在工作之余,出于爱好会对一些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参与金融二级市场投资。这些年也构建了自己的投资模型相信大家对“量化交易”这个词都不陌生,量化交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多应用于金融场景。基于其复杂性,本文主要聚焦于证券量化交易,由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量化交易产品探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言 相信大家对“量化交易”这个词并不陌生。根据业界对“量化交易”的普遍看法,认为量化交易是借助现代统计学和数学的相关理论,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易的一种操作方式。
作者在工作之余,出于爱好会对一些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参与金融二级市场投资。这些年也构建了自己的投资模型,获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收益。这个过程用到了量化思维方式。
量化交易产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虽然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但是所涉及的交易门类非常多,可以对证券、期权、期货、保险、债券、外汇等某个细分的门类单独进行量化交易,也可以是将这些门类形成一系列的组合进行量化交易。
考虑到量化交易产品的复杂性,受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聚焦于证券量化交易,不涉及债券、期权和期货等投资组合交易的量化产品,从基本概念出发由浅及深,开启量化交易产品探索之旅。
一、产品范围 一般情况下我们买多还是卖空,需要我们对二级市场的公司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
我们衡量某家公司好还是坏,需要制定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有了标准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这些公司信息进行“量化”处理。然后通过构建相关策略,实现计算机自行决策进行买入还是卖出的“交易”。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二级市场上所有公司交易指标的分析。市场交易也仅限我们比较熟悉的几家公司,比较局限,往往会错过很多操作时机。
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希望有一套可以解决整个投资周期的解决方案,提升市场信息处理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获得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量化交易并不是执行某个操作,而是一系列操作的集合,涵盖了指标参数制定、信息收集整理、数据加工分析、策略模型构建、商机价值发现和智能决策执行,并且效果评价调优贯穿整个投资周期。
以证券为例,量化交易涵盖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量化交易涵盖的内容
二、产品特点 1. 纪律严明 个人在进行证券交易时,会制定一套操作策略,什么时点买卖,买卖什么证券,设定止盈和止损位。然而在实际的交易中,个人总是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打破交易纪律,最终由于冲动做出错误的决策。典型的表现是“追涨杀跌”,忘记自己的“初心”。
量化交易往往在其交易策略的制定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并由计算机严格按照规则执行,不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量化交易严格遵守交易纪律,可以克服个人在交易中的贪婪、恐惧和侥幸等人性的弱点,减少认知偏差。
2. 快速高效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个人证券交易,短时间内很难快速操作多个证券。即便是很多专业的投资者,盯盘的情况下,也很难做数十个甚至数百个证券的快速分析、决策与操作。尤其是经常做短线交易的个人,机会稍纵即逝,时间就是金钱。
量化交易由计算机操作,一般在几毫秒之内便可以完成交易。James Simons(詹姆斯·西蒙斯)是一位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非常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他所领导的对冲基金通过量化交易实现短线操作,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益。
3. 综合全面 个人对于证券交易数据分析比较单一,算力有限。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很难将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由于个人精力所限,面对证券交易中所积累的庞大数据,往往无从下手,难以全面挖掘数据背后所蕴藏的价值信息,只能通过个人的主观判断,综合收益率较低。
量化交易由计算机进行,理论上算力可以无限扩展,利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的量化交易平台,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全面进行决策分析,极大地提升了交易的综合收益率。
三、基础数学 量化交易的前提是“量化”。量化的基本涵义是采数值衡量或以数据说明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很多基础的数学知识。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量化交易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即便是基础的数学概念,都会涉及非常多的知识点。
受篇幅所限本文不进行详细说明,仅对一些量化交易中涉及的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涉及概念更多的细节,大家有需要可以查阅专业的资料。
1. 均值 均值(Average)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均数。一般我们在量化交易中用到以下几种平均数。
a) 算术平均数,公式如下。
b) 几何平均数,公式如下。
c) 调和平均数,公式如下。
d) 加权平均数,公式如下。
公式中,以x1f1为例,表示x1出现f1次。n为f1+f2+…+fn的和。
e) 平方平均数,公式如下。
2. 中值 中值(Mid-value)又称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中位数的计算,首先进行由小到大的排序。
如果个数是基数,取中间的数即可。例如:1,2,3,4,5。中位数是3。
如果个数是偶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例如:1,2,3,4,5,6,中位数是 (3+4)÷2=3.5。
3. 概率 概率(Probability)是对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化结果。
例如我们对抛硬币这个事件进行统计。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抛了10次,统计下来正面朝上的次数是5次,那么对于本次抛硬币事件,计算出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10=0.5。
基于概率的性质,又衍生出很多公式,例如贝叶斯公式。
4. 导数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基本公式如下。
在证券交易分析中,导数经常会用来计算极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证券行情一般会处于波动之中,通过求导的方式分析证券在市场中波动极值,从而衡量K线的形态和走势。
5.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由法国数学家棣莫弗(Abraham de Moivre)提出。正态分布的曲线特点是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呈现出钟的形状,也被人们常称为钟形曲线。
在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按正态分布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学校中学生成绩的好坏,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收益水平。
实际证券交易中,可以借助正态分布计算股票资产收益率。
例如:股票收益率=标准正态分布置信水平×收益率标准差+收益率均值
还可以继续通过股票收益率计算股票资产价格。
例如:股票资产价格=股票初始价格×e[上角标]股票收益率,其中e=2.718。
四、基础指标 量化交易产品的实现,离不开基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些基础信息作为指标计算,参与整个量化交易产品的运行。
我们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维度,列举出一些比较常见的量化交易基础指标。
1. 基本面 PE(Price Earnings Ratio,市盈率),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PE分为静态PE和动态PE。在价值投资中,理论上PE越小则上涨的概率越大。 PB(Price-to-Book Ratio,市净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一般而言市净率较低的资产投资价值较高。 PS(Price-to-Sales,市销率),计算方式为【总市值】除以【主营业务收入】或者【股价】除以【每股销售额】。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 PCF(Price Cash Flow Ratio,市现率),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量的比率。市现率越小说明公司的每股现金增加额越多,一般用来评价公司股票的价格水平和风险水平。 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指一年的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一般而言,证券的股息率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 除以上指标外,还有非常多的反映基本面的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比率、负债资产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这些因子数据都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中获得。
2. 技术面 一般而言能反映证券价格涨跌变化、走势形态或是K线组合都可以归为技术面指标。比较常用的指标如下。
成交量,某段时间内证券交易的数量。成交量的大小表明了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
振幅,最高价、最低价之差的绝对值与股价的百分比。振幅还可以细分为日振幅、周振幅和月振幅等。
换手率,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用来反映股票流通性强还是弱。换手率越高,说明该证券的交易越活跃,比较热门。
BOLL(Bollinger Bands,布林线),通过计算股价的标准差,从而获得股价的可信区间。当价格线位于布林线中轨之上时,则大概率为多头市场,可持有或继续买入。 MA(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线),通过统计分析将一定时期内的证券价格进行平均,把不同时间的平均值连接起来。MA主要用来观察证券价格变动趋势。MA分为5日、10日、20日、30日、60日和120日等。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Divergence,平滑移动平均线),用来反映证券多空状态和股价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 VWAP(Volume Weighted Average Price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给定时段内的资产均价按成交量加权之后得出的价格。基本计算方式为:VWAP=(典型价格×交易量)÷总交易量。典型价格的计算方式为,典型价格=(最高+最低+收盘)÷3。 除以上因子外,还有非常多的因子,例如成交额、成交量、涨幅、总市值、流动市值、上市天数、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相对强弱指标)、KDJ(K值、D值与J值)、TWAP(Time Weighted Average Price,时间加权平均价格)等。
五、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构建量化交易产品的指导思想。以理论为基础,科学构建量化交易产品策略,结合实际场景,验证产品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论据和论证,持续进行产品优化。
1. APT(Arbitragc Pricing Theory,套利定价理论) 1976年,美国学者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提出APT。该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率市场(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的话,市场上就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APT可以看作是多因子定价(选股)的雏形。
基于ATP,由多个系统性风险因子构成的线性模型,公式如下:
公式中,E表示期望收益,R表示无风险利率,β表示投资组合对于因子k的敏感程度,λ表示因子中的风险溢价。
2. 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964年,美国学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尔(John Lintner)、特里诺(Jack Treynor)和莫辛(Jan Mossin)等人提出,用于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
CAPM公式:Ra=Rf+β*(Rm-Rf)
β表示某股票的贝塔系数,即股票的系统性风险。
Rf表示无风险回报率,Rm表示市场平均回报率。Rm和Rf的差是股票市场溢价。
Ra表示预期收益率 。
例如:
某股票的β=3,无风险回报率为Rf=2%,市场平均回报率Rm=7%,则股票市场溢价为7%-2%=5%。
根据CAPM,求出该股票的预期回报率Ra=2%+3*5%=17%。
我们通过计算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未来股票收益率的参考。
3. Chaos Theory(混沌理论)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Edward Norton Lorenz)提出混沌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来对动态系统中一系列整体连续的事件进行解释和预测。
蝴蝶效应是非常典型的混沌理论案例。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会使更多蝴蝶跟著一起振动翅膀。最后将有数千只的蝴蝶都跟著那只蝴蝶一同挥动翅膀,蝴蝶所产生的飓风可以最终导致一个月后在美国得州发生一场龙卷风。
混沌理论同样适用于资本市场。例如在2003年,美国一只牛疑似感染疯牛病,先是影响到美国牛肉产业,进而影响到工作岗位,涉及养牛业主要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最终导致期货价格不断下降。
4. 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的文章,首次提出Efficient Market(有效市场)的概念。
1970年,尤金·法玛(Eugene Fama)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提出EMH。EMH有个前提假设: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
EMH理论核心观点是公司股价走势完全反映公司当前和未来的价值。EMH主要有三种形式:
a).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无效,基本分析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b).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投资者在市场中利用基本面分析则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c).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市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5. MPT(Modern Portfoilio Theory,现代资产配置理论)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可维茨(Harry M.Markowit)提出。MPT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化标准差(或方差)以及最大化预期收益为目标来进行资产配置,通过数学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的原理,证明了多元分散的价值。
基于MPT,我们需要对资产配置进行分散,不过不是简单的分散,而是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把资产收益率最大化。在分散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数学工具,进行复杂的计算。
6. Trend Theory(趋势理论) 趋势理论是指一旦市场形成了下降(或上升)的趋势后,就将沿着下降(或上升)的方向运行。趋势理论的应用前提是假设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直到趋势遇到外来因素破坏而改变为止。通常用来进行买卖点分析和行情分析。
趋势的判断需要结合多种指标。投资者通过一段时间内证券的涨跌变化,绘制趋势线,可以直观分析是上升趋势线、下降趋势线还是横向整理趋势线。
在量化交易实际应用中,通过构建趋势三线,即逃顶线、持有线、抄底线,进行交易决策。当证券价格触及趋势通道的压力线(逃顶线)时,大概率为卖出时机,当证券价格到达趋势通道的支撑线时(抄底线),大概率为买入时机。
六、结语 量化交易产品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所进行的初步探索,仅是整个量化交易产品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旨在抛砖引玉。
例如在投资交易中经常用到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Delta、Theta、Gamma指标,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蒙特卡罗模拟等。
证券市场变化莫测,即便是交易模型也非常科学,策略非常精准,也难免会遇到“黑天鹅”事件,量化交易产品的优化永无止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需要客观看待量化交易产品,不能片面地认为量化交易产品的应用,投资一定会为获得超额收益永远不会亏损,要需要时刻保持对资本市场敬畏之心。
量化交易产品的初衷是将投资活动中的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提升每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投资产出,降低投资的波动性,提升综合收益。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艰难险阻,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投资行为。量化交易产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评价工具,通过对交易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例如最大回撤、最长亏损时间,进行投资效果评价,发现不足,持续完善。
世间众生多如蚁,莲心只渡有缘人。量化交易产品不论多么先进,最终也仅是投资工具,人才是整个投资交易活动的核心。在这场金融修行之路,我们通过量化交易,发现更好的自己,做财富的有缘人。
专栏作家#
王佳亮,微信公众号:佳佳原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年度优秀作者。专注于互联网产品、金融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理念分享。
本文由@王佳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农业数字化,绝不等于农业产业链升级(附现阶段破局策略)
设计动态 2022-11-04长期以来,我自己都有一个观点:中国农业数字化,并不能等价于农业这个古老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因为我们的底子太薄,农企太小,政府做农业数字化已经被忽悠了很多年、很难再持续掏钱。这三点就是很重要的限制因素。从产业、从业态、从经济三个核心纬度全面显示做数字农业的难。由于产业、业态、经济三个核心纬度的阻碍,我们一直都在用乡村振兴做农业,而非用数字化做农业。我们该如何改变农业供应链现状,进行升级呢?本文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
长期以来,我自己都有一个观点:中国农业数字化,并不能等价于农业这个古老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因为我们的底子太薄,农企太小,政府做农业数字化已经被忽悠了很多年、很难再持续掏钱。这三点就是很重要的限制因素。从产业、从业态、从经济三个核心纬度全面显示做数字农业的难。
也是因为这三个因素,大家都用乡村振兴做农业,而非用数字农业做农业。
01 很多老年都知道这些问题就是不说 其实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大家并不愿意说,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专家yuanshi都在强调数字农业对产业链升级的价值,背后却是在推销他们的数字农业系统和智慧农业物联网。
前面也提到,很多行业从业者,都知道这些问题。数字农业的对农业产业链帮助不大,因为投入产出比不高,都需要政府补贴。
现在也还有很多人拿数字农业和数字经济相挂钩(这里面也有我本人),实际上只有农产品流通,如生鲜电商、直播电商、农资电商等,才是数字经济的一环。
其实在农业物联网(称呼智慧农业时)开始落寞的那一年起,就是第一个低点,后来数字农业和生鲜电商又盘活了农业信息化和物联网这两个主要赛道,然而我们农业项目的付款主体和付款方式还是没有改变,农业龙头企业还是没起来几个!
虽然我说,数字农业没有能带给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但也不要气馁,也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去发挥数字农业对产业链的赋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从业人口高达2亿,数字农业从业人口才约占1%,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26万亿。这个数字也是大家持续做数字农业的信心。
02 怎么来改变这些困难 (1)要把农产品流通当成最核心的数字农业系统,且一定是活动的农产品流通平台,不能是静止的。只有你能卖农产品,你做的数字农业系统和物联网才是有价值的。每个市构建的电商平台,甚至是一个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构建的电商平台,没事就关了吧,现在连农产品宣传的价值都不高了。
(2)农业产业链升级必须发挥传统业态的价值,当然这也是数字农业企业所欠缺的。做IT的,做物联网硬件的,没事就下到田间地头去吧,让产品去地里面充分实践和运行。
(3)科研院校需要培养实践者而非项目制。我们农业的产学研联盟、科技成果转换还是差了些。很多科研院校就和数字农业企业一样,来找政府和农企做数字农业项目,一起花经费。
(4)数字农业项目要有后运营。运营太难了,有多少数字农业项目里的平台就项目验收时运行过一段时间的,说多了都是泪。数字农业项目运营得好不好,就一个指标:当地农产品销售GMV。
(5)快捷的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是需要的。一个地方,多家公司去做数字农业项目,大家用的底层技术不同、用的开发人员不同,势必导致数据异构,哪怕项目有运营,数据沉淀下来了,也没有用。数据根本没法有效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所以需要有用的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
还有几点是我自己做项目的时候,要用的,就不告诉大家了。
03 看几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化程度 农业产业链很长、业态很多,这其中就有几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化程度很好,已经初步应用数字农业提升了本细分领域的能力。
这些细分领域分别是乳业、烟草、茶叶、养殖。一产二产三产,都有很强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
所以做数字农业的读者们,你们需要针对你们服务的单品、所在的农业产业链业态,从这四个细分领域取经,好让你既懂科技,又懂农业。
专栏作家
清河落河清,公众号:农业数字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名熟悉农业的IT架构师,现从事企业架构工作,创建农业微信公众号、农业社群。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