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头像这么小的设计细节,也有这么多知识点!

    设计动态 2022-11-03
    用户头像是我们在做UI时经常会用到的设计元素,但想要设计好它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知识的,今天这篇文章将深入到头像设计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事件、状态、操作、配色等等一系列UI设计的最佳实践。 这篇文章准备了很多实例,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近年来,我几乎每天都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APP中,头像这一设计元素基本上是必备的,不过这一元素虽然常见,但若想设计得好,还是需要注意许多细节。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对头像设计的细节做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也许会加深你对头像设计的理解。

    用户头像是我们在做UI时经常会用到的设计元素,但想要设计好它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知识的,今天这篇文章将深入到头像设计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事件、状态、操作、配色等等一系列UI设计的最佳实践。

    这篇文章准备了很多实例,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近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浏览数以万计的UI组件、界面、不同的网站和app,研究它们的结构、布局和配色方式。我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全面的UI指南,设计应用及其组件、模板等。

    今天这部分讲的就是关于用户头像的UI组件探索。用户头像是一个组件元素,用户通过它来标识自己。

    一、用户头像有哪些类型? 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类型可以用来代表用户头像:

    空状态; 名字的首字母; 用户照片或者图片。

    二、颜色和尺寸 根据具体使用场景的不同,你可以使用多样化的颜色和尺寸:

    为了更好的识别,不同用户配色可以多样化一些; 页眉、导航栏中一般用24-40dp宽度为主; 40-48dp的头像大小通常用在内容块或列表中; 如果你想在更大的页面中使用头像,比如个人中心、设置中心等时,推荐使用56+dp。

    三、事件和通知 当我们想通过用户头像通知某事或演示某种操作时,可以使用额外的UI元素;

    指示灯标识用户是在线还是不在线; 通过带有编号的标签通知提供信息; 可以在用户头像上增加额外的图标提供用户行为操作。

    四、用户的不同状态 显示用户状态的最常见做法是在头像的右下角放置一个多色控件。

    绿色的代表在线,灰色代表不在线; 填充图形代表用户在线状态,而空心形态用户不在线的状态(并且是可以操作的)。

    五、通知标签 根据不同优先级以及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可以修改头像的标签样式。

    对于高优先级的提示,可以使用高亮的底色+反白的文字; 对于其他情况,使用浅色背景,形式上做一些弱化。

    六、操作按钮 当头像带有操作功能时,通常使用圆形按钮或嵌套图标等组件来显示即将进行的操作。

    将图标更改为符合用户期望的结果; 颜色的使用要合理,需要强调事件或动作的含义。

    七、包含文字的头像 1. 单边文本 当需要添加额外信息时,次要标题可以和头像一起使用。此功能在应用栏、列表、表格中非常常用。

    较大的标题用于表示用户的名称; 额外信息的文字是可选的(例如:状态、职业、上次访问、关注者数量等)。

    2. 底部文本 对于整页,可以使用更大的头像,并将文本放在底部。这是应用内的常见模式,例如社交、个人资料、设置等。

    八、头像的用户体验模式 1. 事件 为了进一步表明新用户的事件,可以在头像周围添加一个描边。还可以添加一个带有标记的计数器,这也将具有更强的设计提醒作用。

    2. 进度 使用一个描边线作为用户成就的进度,仍然非常流行和方便。

    3. 选择 对于所选状态,用户最可靠的确认方法之一是确认图标和描边的组合。

    以下是所选状态的典型变体的外观:

    九、用户头像群组 1. 带一个按钮 当头像被分组时,额外的行动按钮可以是一个可靠的选择,让用户从那里知道某个操作。

    例如,“加号”按钮将我们带到一系列交互相关的选项(添加、编辑、排序等),这些选项可以对分组的头像执行。

    2. 标记 数字标记是展示队列中剩余用户数量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3. 带有悬浮状态的标记 一个标记最常见的模式之一,当它被悬停时可以显示用户的附加信息,作为信息交互的扩展。

    4. 具有悬停状态的头像 当堆叠组中的头像悬停时,显示用户全名的最佳方式是使用悬停组件。

    5. 页面模板 在应用或网站中使用头像的最流行的方式是在头部嵌入一个小的用户图片,或者在配置文件/设置部分嵌入较大的头像。此时,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编辑操作。

    以上就是我所整理的关于头像知识的所有内容,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更加全面地设计更好的头像。

    原文作者:Roman Kamushken(本文翻译已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

    原文地址:https://blog.prototypr.io/designing-the-avatar-all-you-need-to-know-a22af3daa1f2

    译者:彩云Sky,腾讯高级视觉设计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本文由@彩云sky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如何用1-3-6-9策略,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设计动态 2022-11-03
    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主流制造企业的热议话题,大家也许会最先想到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设备、信息化看板或大量的数据。但数字化并非设备、系统和方法的简单堆砌和叠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果只是跟风的技术导入和推广,必然会收效甚微。 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发动全员在各个层级、各个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本篇文章就从1个目标、3大领域、6个核心要素、9大价值链环节来讲述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主流制造企业的热议话题,大家也许会最先想到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设备、信息化看板或大量的数据。但数字化并非设备、系统和方法的简单堆砌和叠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果只是跟风的技术导入和推广,必然会收效甚微。

    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发动全员在各个层级、各个价值链上采用日益商业化的数字突破性技术(如物联网、高级分析、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流程数字化),由此改变运营方式,实现深刻而显著的现有和新兴业务价值,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实施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包括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制造的自动化程度等等。

    但是,转型的愿景虽然美好,现实却远远不如人意。麦肯锡在全球范围调研了800多家传统企业,结果显示,尽管已有70%的企业启动了数字化,但是其中的71%仍然停留在试点阶段,85%的企业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迟迟不能实现规模化推广。这种“试点困境”,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业务、技术以及组织转型中存在种种陷阱和障碍。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明确企业数字化的愿景,关注于业务、技术和组织三大领域,紧紧围绕赋能要素,贯穿整个价值链环节。

    我们将此策略概括为数字化转型的1-3-6-9:

    1个目标,明确数字化转型为什么? 3大领域,了解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6个核心要素,怎么布局数字化转型? 9大价值链环节,数字化转型围绕哪些环节进行? 一、一个目标:捕获增长,提升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长期目标是捕获增长,提升价值,所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落实也应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改善运营业绩。

    在传统精益改善和管理优化的基础上,业务和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能够为企业进一步创造降本增效的潜力:通过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包括采购和销售数字化、办公流程自动化、生产和供应链互联透明等举措,大幅提高人员和资产效率,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数字化突破性技术的应用每年将带来高达1.2万亿~3.7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价值。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显著的财务价值。

    数字化麦肯锡的Analytics Quotient数商数据库在调研了全球多家企业后发现,数字化水平成熟度高的企业,其业务增长动力也越强。数字化综合能力强的企业,其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均为其余样本平均值的2.4倍。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三大领域:业务转型、技术转型和组织转型 现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业界人人必谈的热门话题,但它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制造,有人说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化技术,有人说数字化转型是敏捷组织。大多数制造人对它的认识都是片面而局部的。在麦肯锡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需要组织全面动员的系统工程,是业务、组织和技术三大领域齐头并进驱动的转型之旅。

    1. 业务转型 业务转型 是指企业通过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变革实现运营指标的提升,包括在销售和研发环节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加收入,在采购、制造和支持部门利用数字化技术降低成本,在供应链、资本管理环节利用数字化方式优化现金流。

    成功的业务转型需要认清方向,明确愿景,制定分阶段的清晰转型路线图;同时关注全价值链环节,以“净利润价值”为驱动,而不是简单地从技术应用顺推转型。

    2. 技术转型 技术转型 是指搭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工业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生态系统。

    工业物联网架构是支撑数字化业务用例试点和推广的“骨骼”,数据架构是确保“数据-信息-洞见-行动”能够付诸实现的“血液”,而整体架构的构建需要始终以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为导向。技术生态系统则是一个囊括外部丰富数字化智慧和能力的朋友圈,部署数字化用例、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创新以及新技术的引进,都离不开技术生态系统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

    成功的技术转型需要健全物联网架构,创造并引领主题明确的技术合作伙伴生态圈,促进企业借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 组织转型 组织转型 是指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组织文化上的深刻变革。

    成功的组织转型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的变革,需要企业高层明确目标,构建绩效基础架构,成为指导转型行动方向的“大脑”;形成转型举措和财务指标的映射,成为反映转型业务影响的“眼睛”;树立全组织一致的变革管理理念和行为,成为引领组织上下变革的“心脏”。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关注团队的构建,弥补员工的能力差距,建设数字化知识学习的文化并使之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推进数字化能力和人才梯队的建设,组成推动转型大规模推广的“肌肉”;构建敏捷型组织和团队,为又快又好实施和优化转型举措提供“瑜伽士”。

    三、数字化转型的6大核心因素 企业在启动数字化转型后,通常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试点,但却常常面临无法实现规模化推广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有6大核心因素值得关注:

    1. 敏捷工作方式 敏捷工作方式是指企业基于敏捷原则,进行快速迭代更新并持续交付。具体来说就是将大目标细化为可直接交付的小任务,从项目启动开始就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交付结果,而不是最终一次性交付所有结果。

    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将长达数年的传统项目工作制度转变为每2-4周持续迭代的小规模更新,将数字化技术不断测试并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快速规模化推进。

    No.1案例

    某汽车生产商采用最小可行产品(MVP)的策略,产品开发周期为两周,由此实现快速迭代。通过敏捷工作方式,该企业成功开发超过200个大数据商业智能BI仪表盘,完成超过30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项目。

    2. 敏捷数字工作室 敏捷的工作方式不仅改变了产品开发的思路,也改变着传统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开发团队容易陷入缺乏沟通、闭门造车的困境,很难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也势必阻碍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进。

    敏捷数字工作室应运而生,它是指在传统的组织部门外创建的一个基于敏捷工作方式的跨职能部门的专有空间。在敏捷数字工作室中,开发团队可以与不同部门的员工高效沟通,实现跨部门的管理和运营。这样的协作氛围可以广纳员工参与,并为企业内部所有层级的创新提供支持。

    No.2案例

    某大型跨国化工企业组建了转型导向的跨职能敏捷交付团队,包括IT 专家、运营技术专家、信息安全专家和供应链关键用户,以确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技术(IT)和运营(OT)的充分交流和融合。

    3. 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 对传统制造业来说,现有的IT设施并不能满足数字化用例对延迟性、数据流和安全能力的要求。因此,企业应在数字化转型之前或早期阶段部署可扩展的工业互联网和数据基础架构。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原理是基于数据驱动的物理系统与数字空间的全面互联与深度协同,它可以打通各部门间的子系统,使整个组织紧密连接并融合,实现指数级扩展。

    No.3案例

    某电子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基于工业云平台,实现了上下贯通、从设备到洞见的稳定可扩展的物联网架构,既做到垂直集成(从数据到洞见),也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打通ERP、PLM和MES系统)。公司实现了 60 余万台设备联网,可为不同行业场景提供超过 1000 种云应用。

    4. 技术生态系统 技术生态系统是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施的过程中构建的生态系统,通过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展开数据和资源的交换,既避免了与外界隔绝的单打独斗,也可以达成开放式协作并保持最佳可用技术的领先。

    No.4案例

    某家电企业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动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共享,协同推动技术创新交流,打造集科技巨头、学术机构、初创企业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使自身智能制造研发创新的速度更快、技术更强、范围更广。

    5. 工业互联网学院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面临人才困境,主要表现为内部缺乏合适的数字化人才,主要依靠外部引进,这样不仅耗时耗力,有时也难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建立互联网学院,企业可以培养自己所需的数字化人才。工业互联网学院以内部再造技能为主,为转型团队提供再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员工获取指导、提升所需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的需求,并打造一个符合企业自身转型需求的可持续数字化人才梯队。

    No.5案例

    某电子制造企业以灯塔企业获选为契机成立灯塔学院,致力于培养工业大数据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和训练实习推动数字化人才的转型与提升,成为国内首个企业自建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基地。

    6. 转型办公室 转型办公室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挥部”。通过建立转型办公室,企业可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治理结构,采用计分制和问责制来增加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内部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并与各级人员进行公开互动和沟通以推动企业的大规模数字转型。原有的自上而下“推动”项目的机制,由此转变为价值导向、全员动员的“拉动”组织机制。

    No.6案例

    某汽车企业构建了完备的转型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来支持转型的规模推广。由分管数字化的CTO率领一支超过200人的数字化团队,中央转型办公室直通基层反馈、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流程再造和业绩目标定义,部署以客户为本的数字化平台。

    四、数字化转型的9个价值链环节 数字化转型的9个价值链环节:

    1. 数字化业绩增长 数字化时代为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变革,传统方式已无法支持快速的营销创新,需要结合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推动业绩的不断增长。

    No.1案例

    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跟踪并衡量消费者的行为,从而预测客户可能倾向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了解最佳的营销时点和渠道,为新产品作出更精准的客户画像,有效提升销售线索。再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形成的客户洞见预测并监控产品的销售,结合客户的反馈及时作出战术调整,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和决策,并实现智能维保与售后增值服务。

    2. 数字化产品设计 随着客户对于产品的种类多样化、推新频率和降低价格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企业需要不断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定制化程度,同时控制研发成本,这无疑为产品的研发设计带来了挑战。结合数字化的仿真和分析手段,产品的高效研发迭代已成为可能。

    No.2案例

    通过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测试的3D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企业可以为真实世界里的产品创建虚拟数学模型,并在虚拟空间内进行分析、测试与优化。尤其对于定制产品而言,在虚拟空间里的测试可以大大降低搭建新测试平台的成本。企业还可以通过高阶分析辅助产品从创意到上市全过程的绩效管理,通过挖掘研发过程的数据来加快项目进度,并控制产品开发成本,提高设计过程的效率。

    3. 数字化采购 企业内部往往存在支出数据分散且口径不一、订单量巨大、产品开发与供应链缺乏协同等采购难题,使得采购经理在关键决策上茫然无措。数字化采购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数据整合和品类成本分析工具,对关键杠杆和业绩指标进行自动计算,从而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

    智能化的支出分析通过数据自动提取、品类分类、智能分析及效益跟踪,应用高阶分析对数据进行自动化整合及聚类分析,并以可视化报表呈现可辅助采购决策的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有效提升数据的透明度,帮助企业采购人员识别效益潜力;还可以形成可执行可追踪的优化举措,解决支出分析的痛点。另外,基于大数据平台对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可以实现对不同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可追溯,并形成数字化的档案,为之后的采购工作提供指导。

    4. 数字化供应链 在数字化时代,制造业供应链的复杂度与日俱增,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高需求产品缺货、低利润产品积压是各大制造业供应商面临的常见问题。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对采集的数以百万计的在线用户和数以千计的直接用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引擎从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并形成核心决策,从而做出准确的需求预测。

    通过搭建端到端的实时供应链可视平台,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中的采购商及其供应商、物流商的多用户协同,可以在资源规划、采购决策、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流跟踪、统计分析等关键环节的业务协同上提供应用支撑。在保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的前提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达到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

    再比如,企业通过高级分析优化生产和物流计划,实现机器和物料的高度协同。通过高级分析,机台可以对物料需求做出预测,如预测发生缺料,则可以实现自动叫料配料。产品也可以自动入库,实现生产和物流全流程的自动化协同。

    5. 数字化生产制造 当下的客户需要小批量、多样化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以高度敏捷的方式部署人力和生产设备等资源。在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由于人力冗余、设备资产利用率不高以及质量低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制造成本不断上升。现在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改善。

    No.5案例

    例如,在车间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工作车间的业绩数据(如OEE、FPY、UPPH等);再应用高级分析算法,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出业绩不佳的区域及背后原因(如产线不平衡、设备短时间停工、物料搬运人员动线缺乏规划等);然后,企业可以寻找相关性最高的成熟的数字化用例,在业务部门的支持下解决问题并降低制造业增加值成本。

    6. 前中后台流程自动化 企业运营的前台(营销、销售、客户服务)、中台(审 计、风险、采购、项目管理、供应链)和后台(财务、人力资源、法务、IT、税务)往往包含着许多无附加价值的工作。实现这些流程的自动化,可以将工作流程简化并标准化,有效释放额外生产效率,将人才部署到附加值更高的工作中去,由此不断改善总体的运营服务水平。

    以订单录入流程自动化为例,企业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实现订单自动上传、 订单确认及价格确认功能,然后采用高级分析法,端到端处理绝大多数订单而无须人工介入。这一改变大大缩短了订单录入的时间,减少了人力,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可以带来一项额外效应,即帮助企业加强合规。

    7. 工业互联网架构 工业物联网架构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支撑,使企业能够全面捕捉运营数据,连接资产和数据,促进数据流动,让数据及时到达具有对应决策权限的人员手中,同时助力数据模型,产生价值洞见,指导业务运筹帷幄。

    工业互联网架构包括多个层次。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首先通过外缘层接入企业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转换预处理产生决策所需的数据,将其送入平台层;平台层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工业数据分析,构建可扩展的开放式云操作系统;应用层可以实现满足不同场景的工业APP,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终价值。

    架构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有了数字化的支撑,工业物联网架构能够完美支持项目的敏捷交付,同时依托可扩展的底层架构设计,分阶段逐步交付相关用例,直至实现最终的转型目标。

    8. 前中后台流程自动化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跨职能部门的高效协作至关重要。中央转型办公室协调各方资源,将不同部门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明确转型目标和绩效评定。通过综合评估组织内部所有潜在的数字化改进机遇,梳理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潜在的数字化用例,然后根据实施难度和经济回报,将用例分为短、中、长期机遇,明确各个阶段具体的经济价值,推动全面转型。

    9. 工业互联网学院 专业知识和人才是企业实现大规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构成元素。建立工业互联网学院,企业可以利用内外部专业知识,为转型团队提供再培训和资源,帮助员工提升能力、获取指导及相关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的需求,并打造一个符合企业自身转型需求的可持续的数字化人才梯队。

    五、写在最后的话 本篇文章我们为您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明确了发展方向:

    1个目标,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捕获增长,提升价值; 3大领域,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容,涵盖业务转型、技术转型和组织转型; 6个核心要素,认识布局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包括敏捷工作方式、敏捷数字工作室、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技术生态系统、工业互联网学院及转型办公室。 9大价值链环节,明确开展数字化转型应关注研发、生产、采购、供应链等多个价值链环节。 作者:马晓东;公众号:马晓东国云数据CEO(ID:gh_58fd92c16b64)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vznNJzncW4i_wKih9ttzA

    本文由 @马晓东国云数据CEO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存储空间服务。

  • 1%公司丨阿里2022年的最后一场战役

    设计动态 2022-11-03
    Fast Reading: 对戴珊而言,这既是她接管整个大淘宝业务以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守擂之战。 消费者疲于应对各种套路,商家被迫加入不赚钱的年终大促,步入中年的双11危机重重。 双11不再是淘宝的专属舞台,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选择。淘宝不得

    至今已有14个年头的双11,从淘宝的独门秘笈,变成了各大平台的饕餮盛宴。在强敌环伺、内忧外患之下,不只关注GMV的淘宝能否打好这一仗,顺利突围?一起来看一下吧。

    Fast Reading:

    对戴珊而言,这既是她接管整个大淘宝业务以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守擂之战。 消费者疲于应对各种套路,商家被迫加入不赚钱的年终大促,步入中年的双11危机重重。 双11不再是淘宝的专属舞台,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选择。淘宝不得不做出改变,但治标难治本。 一场混战正徐徐拉开帷幕:至今已有14个年头的双11,从淘宝的独门秘笈,变成了各大平台的饕餮盛宴。

    老玩家京东仍是难以忽视的劲敌,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频道不容小觑,抖音快手挟直播电商之势拔刀亮剑,当当、唯品会、B站、美团也纷纷加入战局。

    对阿里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而言,这既是她接管整个大淘宝业务以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守擂之战。

    诞生于2009年的双11,见证了淘宝最鼎盛的13年,也成为这家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晴雨表。在双11的战场上,淘宝仍坐在头把交椅之上,可GMV隐忧早已显现,商家和消费者日益疲惫,卧榻之侧强敌虎视眈眈 ,高处不胜寒。

    时至今日,年满20岁的淘宝依然离不开双11,但“稳”是排在第一位的。

    10月24日的天猫双11发布会上,戴珊宣布淘宝在今年做了“前所未有的投入”,试图保持让消费者快乐的初心,让商家感受到更多生意的确定性。自她上任以来,阿里多次表示,以GMV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式。

    10月31日晚8点,双11正式开售,对外宣称不再关注GMV增长的淘宝还是忍不住小秀了一下战绩:开卖1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直播场观同比增速600%,腰部主播交易额同比增速250%。

    对此时此刻的淘宝来说,士气比以往的每一届双11都更加重要。但强敌环伺、内忧外患之下,不只关注GMV的淘宝能否打好这一仗,顺利突围?

    01 双11降温,商家知寒气 在商家阿威眼中,一家天猫店能不能做得起来,“全看双11”。

    2016年,阿威在天猫开了第一家工艺品店,每年双11前夕都是他扩张店铺的黄金时期。“我刚来天猫时,开一家新店的成本大概30万元,但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成本。”

    提前一到两个月注册新店铺,通过刷单、做数据达到报名标准,在双11期间起量,是阿威复制店铺的标准流程。通过这种方式,他最多同时在天猫上运营6家店铺。

    但今年双11前,阿威把手里的店铺缩减到仅剩一个。原因很简单:不赚钱。

    帮阿威转卖天猫店铺的杨洁,从去年双11至今只卖出了3家,“以前一个月能卖十几家,现在一年只能卖出两三家”。

    淘宝生意最红火的那几年,在双11前夕倒卖天猫店铺曾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由于入驻平台有一定门槛,许多想在平台开店的商家便会去收购现成的店铺。低价收店、高价卖出,是杨洁们的赚钱秘籍。

    “差不多两年前,卖一家店铺的利润有一两万元,双11前还会更高。20万元以下的店有多少收多少,根本不愁卖。”杨洁告诉雪豹财经社。但从去年开始,她收店时变得十分谨慎,只有在确认买家之后才会付款,“让我垫一分钱都不可能”。

    年终大促开始降温,平台上的商家率先感受到了寒意。与他们一同陷入增长焦虑的,还有双11的缔造者——淘宝。

    2021年双11,淘宝在自己的主场首次GMV增速不足两位数,创下了2009年首个双11以来的最低增幅记录。

    2022年二季度,阿里巴巴营收接近零增长,核心的大淘系业务也走起了下坡路。中国商业实现营收1419.35亿元,同比下降1%;体现淘宝、天猫业绩的客户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0%,降幅超过一季度的1%。

    乘着电商红利的东风狂奔数年,GMV增长的故事已经难以为继。

    2021年底,从蒋凡手中接过大淘宝业务的戴珊正式叫停以GMV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求淘宝天猫回归到消费者体验的打造。今年双11,将是她带领大淘宝在主场提振士气的关键一仗。

    为了打赢这场仗,淘宝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投入。

    将大促开启时间从24点提前到晚上8点,是为了让消费者“不熬夜、不折腾”。购物车扩容、治理虚假促销和超长保价,是为了免去过去“烧脑”的套路玩法,吸引消费者放心下单。

    双11前夕,抖音顶流罗永浩、东方甄选和头部MCN遥望科技相继入驻淘宝直播,既是聚人气,也是热场子。李佳琦的适时回归,则将整个行业对双11的期待推高到极致。

    但投入一定会有回报吗?坦言接管大淘宝“挺难的”的戴珊,未必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双11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被时间消磨,像阿威一样因为赚不到钱选择离开的商家不在少数,对手们的投入力度同样丝毫不弱——摆在戴珊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走过20年之后,整个淘宝迈入危机重重的中年。

    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徘徊在淘宝最重要的节日上空。

    02 淘宝的中年危机 “前所未有的力度没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倒是深有体会。”有7年淘宝店铺运营经验的时雨向雪豹财经社抱怨道。

    在时雨看来,报名参加双11已越来越成为一个鸡肋的选择。根据今年的双11招商规则,近年来最高的平台满减力度(满300减50)将全部由报名参与双11的商家承担。但不参加也不行,“赚不到钱也要参加,因为同行都报名参加了”。由于同种商品的展示位有限,错过双11这个起量的节点,后面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阿威同样对双11感到疲惫。“每开一家新店,首先就要押给平台11万元的年费保证金。如果不想错过一年一度的起店黄金节点,商家还需要花更多的钱去做数据。”他告诉雪豹财经社。

    近两年,淘宝对刷单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做数据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许多商家需要通过淘宝直通车竞价的方式来获得展示位,从而获取流量。“现在想在天猫新起一家店,花30万元也就听个响,大概得50万元才能做起来。”

    随着电商行业和平台高速发展的红利消散,曾将双11视作摇钱树的商家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负担。参与促销未必能赚到钱,不参加又会被同行拉开差距。

    商家的两难选择背后,是以双11为代表的电商购物节,含金量日渐缩水。

    2009年11月11日,时任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牵头策划上线了首个双11购物节,彼时仅有27个品牌参与了这场“5折包邮”的年终大促,GMV最终定格在0.52亿元。12年后,2021年双11,参与大促的品牌数以万计,GMV达到5403亿元,是第一届的1万多倍。

    但随着商家数量越来越多,平台管理难度也在直线上升,很多商家开始用“先涨后降”等虚假促销套路,来吸引消费者。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上一年双11期间743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的商品在促销前涨价,其中81.99%涨价幅度在30%以内,3.26%涨幅超过200%。层出不穷的套路,让消费者信心一再受挫。

    越来越复杂的满减玩法,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从2019年淘宝双11的盖楼领红包,到2020年的养猫小游戏,消费者不仅要花额外的时间了解游戏规则,还得研究定金、尾款、预售价、券后价等一系列复杂的玩法,有人吐槽购物前得先做一道数学题。

    从618、818到双11、双12,从三八女神节到年货节,各个电商平台大大小小的促销节点贯穿全年始终。双11的影响力仍在,但日渐积累的疲惫感淹没了消费者的购物激情。

    更何况,如今的双11早已不是淘宝的专属舞台,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今年双11,我在淘宝上的备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但抖音的上的备货量较去年提升了一倍。”时雨的备货逻辑取决于其商品全年在各个平台上的销量,淘宝上的销量近两年停滞不前,抖音上的销量快速增长,让他尝到了多渠道布局的些许甜头。

    03 高处不胜寒 作为双11的缔造者,淘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霸占这个购物狂欢舞台的C位。但如今,主场优势正在被竞争对手们不断蚕食。

    2021年双11,淘宝实现GMV 5400亿元,同比增长8%。客场作战的老对手京东在双11期间累计GMV达到3491亿元,同比增幅近30%。

    美妆产品是每年年终大促的明星品类。据国金证券研报,今年双11,淘宝美妆类产品GMV增速目标为个位数,较去年有所放缓。而京东的美妆GMV目标增速为16%。

    在2020年与京东一度拉开身位的淘宝,眼睁睁地看着老对手步步逼近。

    淘宝、京东历年双11的GMV 图源:首创证券

    新电商平台的崛起,让这场攻防战更显胶着。拼多多、抖音、快手虽未公布双11期间的交易额,但丝毫不影响它们加入年终大促战局的热情。

    面对一拥而上的竞争对手们,淘宝的应对策略之一,是在双11前夕推出一系列举措,强调“简单、普惠”的玩法,提升消费者体验。

    除了跨店满300减50的“史上最大优惠力度”、价保时间从过去的15天延长至27天,还新增了一键价保功能,每一个变化都与消费者的钱包息息相关。

    阿威告诉雪豹财经社,今年的天猫双11招商规则新增了两条注意事项,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就是针对“假预热”和“先涨后降”两种假优惠行为进行管控。“平台虽然一直对双11期间虚假优惠行为有所管控,但白纸黑字地写在招商规则中,还是第一次看到。”

    左:2021双11招商规则,右:2022双11招商规则

    但即使拿出这样的诚意,淘宝也很难突出重围。毕竟,围绕省钱两个字,各大电商平台早已卷到极致。

    京东、抖音和苏宁电商,都在双11期间提供保价服务或买贵退差价。京东集团副总裁林琛用“更简单、更大力度”总结今年双11的优惠举措,全链路投入同比增超50%,力度不输淘宝。拼多多则直接取消预售,以满减和百亿补贴的方式“直给”优惠。

    换句话说,无论是和各大电商平台横向对比,还是与一年中的其他促销节点相比,淘宝都很难拿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价格,将对手甩在身后。

    各大电商平台大促折扣力度对比 图源:财通证券

    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们,淘宝在直播电商方面补齐短板的动作,无异于隔靴搔痒。

    2021年双11期间,合力为淘宝拿下198亿元交易额的3位头部主播李佳琦、薇娅、雪梨,今年仅剩李佳琦一棵独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抖音头部主播罗永浩、头部MCN遥望科技、长盛财经主持人姚长盛等,纷纷受邀在双11期间现身淘宝直播,但他们的表现仍是未知数。

    10月24日下午6点,罗永浩现身淘宝直播间,当晚场观2650万。但当天罗永浩直播间点赞量为364.7万,不到李佳琦直播间(2.51亿)的1.5%。随后两天,罗永浩直播间的人气迅速降温,25、26两天晚8点左右,当罗永浩再次现身直播间,观看人数已下降至500万、250万。(详见雪豹财经社《罗永浩上淘宝“交个朋友”,离李佳琦还差一个薇娅》)

    高处不胜寒。电商行业告别高速增长时代,意味着率先登顶的淘宝无法生出翅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方的对手一步步逼近。

    (文中阿威、杨洁、时雨均为化名)

    作者:瀚 星;联合出品:雪豹财经社、和讯网

    来源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faster、deeper and wiser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雪豹财经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微信反攻抖音的关键一战

    设计动态 2022-11-03
    微信视频号正在电商战场向抖音发起一场反攻。 相比拉来李佳琦、罗永浩、俞敏洪、刘畊宏助阵的淘宝,视频号在双十一的声量显然小了很多,但这并不妨碍视频号吸引到荣耀、雅诗兰黛、上麟记大闸蟹、帮宝适、喜茶等品牌来试水视频号专场;截至 11 月 2 日,哥弟、汉堡王、百丽

    现在的电商赛道已经越来越拥挤,比如今年双11,除了传统电商平台之外,抖快、B站等平台也在这一赛道上进行多种尝试,其中视频号也不例外地拿出了自己的应对举措。那么如何看待视频号在电商战场上的布局?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微信视频号正在电商战场向抖音发起一场反攻。

    相比拉来李佳琦、罗永浩、俞敏洪、刘畊宏助阵的淘宝,视频号在双十一的声量显然小了很多,但这并不妨碍视频号吸引到荣耀、雅诗兰黛、上麟记大闸蟹、帮宝适、喜茶等品牌来试水视频号专场;截至 11 月 2 日,哥弟、汉堡王、百丽、ONLY、周大生、泸州老窖等品牌还在进行专场直播。

    “双十一作为各大电商平台掰手腕、晒数据的关键一役,今年显得格外热闹——除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选手积极布局外,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也挤上牌桌试图切走一块蛋糕。”资深电商运营朱悦认为,随着牌桌上玩家越来越多,后来者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才能吸引品牌入局—— 这背后既有对品牌、主播的争夺,也有基于平台运营的侧重。

    虎嗅获悉,今年双十一视频号官方提供了四大举措助力品牌曝光:

    直播预约越多,流量激励越高; 私域用户越多,公域激励越大(“公私域联动”能充分激活微信社群、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渠道粉丝); 销售金额越高,流量加持越多; 发布带货短视频,获平台流量助推。 除此之外,视频号还为备战双十一做了诸多准备——先是 10 月将视频号小店与微信客服打通;接着上线了直播加热(可直接为直播间引入流量)、手势特效等功能。

    “或许,视频号已经到了全量加速直播电商生态建设的关键期。” 短视频研究人士刘岚向虎嗅表示,积极布局电商节,可以看做视频号与抖音正面交锋的试水,双方电商业务侧重虽不尽相同,但颇像一场反攻。

    一、微信反攻抖音的关键一战? 在马云淡出公众视野的这两年,张一鸣俨然将云梯搭上了天猫的城墙——直播电商重构了人、货、场,抖音乘着这股“东风”正加速重构电商势力版图。

    这期间,无论抖音、快手还是视频号都迫切需要造节(比如抖音“921 好物节”、快手“116 心意购物节”)、造新场景培养消费者之于传统电商的心智。

    《晚点 LatePost 》指出,抖音电商预计 2022 年将达 1.5 万亿元的成交额,为解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的问题,抖音决定转身从存量市场抢份额——今年 5 月,抖音首页上线类似淘宝的“商城”入口。

    “抖、快电商过去是强公域逻辑,品牌带货主动动作较少,无非选品、投流等;现在上线‘商城’是为了‘公转私’,但培养私域成本很重,供应链、营销、社群比拼的都是一整套班底。”信息流广告运营何明分析认为。

    无独有偶,视频号也在今年 7 月上架了视频号小店,正式对外开放开店入口。

    对此,视频号服务商“第一时间”创始人夏恒曾向新榜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微信小商店功能开发、迭代还不错,但在售后客服、数据以及与视频号的打通上存在许多不足,这次调整把接力棒给到视频号内部团队,配合度和服务效率会比跨部门合作提升很多。”

    可见,视频号小店与视频号直播电商“成功会师”后,视频号小店将打通公私域联动而非只局限于私域交易,更利于打造视频号电商闭环。

    事实上,抖音电商、快手电商一路摸爬滚打,无不按照“切外链、上小店、推商城”的逻辑演化,使得内容电商越长越像货架电商——毕竟,直播电商是主播拉动的非确定性消费需求,是基于商品解说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货架电商则是用户刚需消费、确定性更强,丰富的 SKU 便于搜索比价,能潜移默化帮用户建立起搜索、浏览心智。

    不过,一位服装品牌市场负责人向虎嗅表示,抖音商城是泛商城概念,商家核心落脚点仍是产品及内容搜索。“品牌在淘宝推广及提高 ROI 的是搜索流量,而抖音电商要根据商品与视频内容受喜爱程度分发流量,可见抖音商城跑起来的前提是账号有足够多的内容链接用户和商品,这对品牌前端视频与直播间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有可观转化。”

    一方面,直播电商锚定的年轻人群消费能力强,但注重服务、购买决策更审慎,抖快之于他们主要是“杀时间”而非消费,即便抖音请明星、网红带货,直播销量也难保证——说明直播电商规模效应背后却存在低黏性的隐忧。

    另一方面,张一鸣推崇的“算法中性”映射在抖音变成算法至上,这种强运营策略牢牢将流量攥在平台手中,即使品类头部也需要采买流量,平台对流量有绝对控制权——其核心逻辑是场>人、货,壁垒在于强大算法构建起来的内容精准匹配能力。

    对此,电商研究自媒体“阿涛和初欣”分析称:“抖音是实时赛马机制,当开播获得一波推流后,流量便只能通过同层级竞争对手 PK 获得,实时流量会形成实时标签;其次,系统每时每刻都在排名,直播流量不断通过赛马机制来筛选优质直播间,进而向其分配更多流量。”

    图源:阿涛和初欣

    说白了,中小主播之所以能够在抖音上快速发展,是因为抖音降低了电商流量成本,但这种成本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而上升。

    鉴于以上原因,抖音电商正逐渐根据直播间的评论、点赞比率调整流量算法;虎嗅获悉,快手亦对流量分发逻辑进行调整,即由此前“粉丝量 X 转化率 X 内容质量(用户观看时长、直播互动指标)”转变为“粉丝量 X 转化率 X 内容质量 X 长期粘性(粉丝忠诚度;粉丝负反馈-取关 / 拉黑)X 粉丝价值(打赏率 / 留存;GMV 转化 / 复购)”—— 抖快这一动作预示着,用户欢迎度将成为获得更多流量的关键指标,优先级甚至高于直播投流。

    此外,抖快狂奔过程中不断细化的规则都在垒高其电商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更多创作者试水视频号。“抖音电商的快速迭代和激烈内卷持续给创作者、商家增压,生生将视频号逼成了品牌的一个增量场景。”某三方机构分析师对虎嗅表示。

    尤其 2021~2022 年期间,抖音电商加载率增加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很大一部分用户刷短视频诉求被视频号消化,部分创作者也因此开始向视频号迁徙 ——这背后,视频号则基于人>货、场的先天优势,深挖社交关系链的交易需求,以“人”为中心构建“新交易场景”。

    不过,这也为日后视频号的广告、电商加载率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与抖快这样偏娱乐属性的平台不同,微信更多是社交关系链交织的私域流量,这要求视频号的广告、电商内容加载率要比抖音更为克制。

    另一方面,视频号的商业红利正在逐渐释放。 “今年以来,视频号的流量与内容正处于起势阶段,视频号直播处于自然增长和官方鼎力扶持的双重利好,这是最好的赚钱窗口。” 一位 MCN 机构合伙人向虎嗅表示,在视频号尚未跑出头部主播情况下机会更多,且对工厂、白牌商家而言性价比更高。

    甚至,不乏电商从业者将微信视频号看做下一个直播带货主战场。一位深耕私域流量的互联网讲师就对视频号怀着盲目的自信。“眼下视频号佛系运营、扶持不明确,导致内容生态没起来、未形成头部主播成长闭环,等这些内功修炼好了,完全可以去和专长私域的快手掰手腕。”

    对此,一位三方服务商对虎嗅表示,视频号代表着新的流量迁徙路径,在私域流量吃香的当下,商家无疑会挖空心思沉淀更多私域流量以促成更多成交或赚取广告收入。“公域流量现在都太贵了,微信运营的私域流量本质是盘活老客户价值,复购高且人群精准,能将单客价值发挥到最大。”

    当然,也有电商研究人士向虎嗅表示:“用户被直播内容吸引驻足,然后被低价商品、新颖促销方式带动转化,其不过是在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变相蚕食电视广告份额,生意逻辑并没有变;即便直播带货是电商新业态,不过是在抢传统电商的份额,难以撼动淘京拼‘三足鼎立’格局。”

    二、腾讯何以毕其功于视频号? “淘宝、京东依仗成熟的供应链、物流在传统电商版图上不断扩大优势,但拼多多却凭借微信流量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重塑了‘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显然给了腾讯巨大信心——在微信流量生态再造第二个‘拼多多’并非没有可能,视频号正承载集团这份野望。”互联网分析师高峰向虎嗅分析,腾讯任何时候不会放弃去切电商,毕竟电商是广告、游戏之外腾讯仍然孱弱却前景广阔的万亿赛道。

    况且,腾讯先后推出的微视、QIM、DOV、猫饼、MO声、时光、Yoo、音兔、响风等十余款短视频产品或半途夭折或无疾而终;如今,视频号俨然成了“全村的希望”。

    这从腾讯近两年的表态也能得到印证—— 2021 年年报中腾讯对视频号的展望是“相信视频号将会提供重要的商业化机会,包括短视频流广告、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2022Q2 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特别强调,公司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收入来源,“包括在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

    对此,一位港股分析师对虎嗅表示,“从腾讯业务表现来看,未来值得期待且唯一有看点的,就是微信商业化,尤其是视频号。”

    当然,市场之所以对视频号高看一眼,也源于其过去几个月凶猛的增长势头——腾讯 2022Q2 财报数据,视频号总用户时长超过朋友圈 80%;视频号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 200%,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 100%;此外,2022Q2 视频号举办的线上演唱会场均吸引千万级用户观看。

    问题在于,微信向来都是一个轻运营的团队,视频号也不例外—— 这意味着,视频号能从微信这座富矿拿到的流量和资源是有限的。

    比如,2021 年微信之夜上,张小龙曾说道:“我们从来不会关注用户在微信里停留的时长,那不是我们的目标。视频号没有花一分钱去购买内容,将来也不想这么做。”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曾对虎嗅表示,Tony(张志东)曾说微信最大优点是商业模式建立的比较干净,不是在透支流量状态下做的。“我们所有业务不管商业还是非商业,先衡量它对用户具体带来价值是什么,再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流量。每次测试一个功能,首先该考虑用户是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友善、很好的功能,而不是说去测试用户的忍耐力下限、一直到击穿它为止。”

    另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也对虎嗅表示,张小龙曾在内部说,做任何事情绝对不要第一时间考虑商业化如何实现,而要先考虑用户需求跟场景。“小龙打了一个比方,现在朋友圈里有几百亿的朋友圈广告,那做好朋友圈功能重要还是朋友圈广告重要?显然是前者。只有用户体量、用户体验、用户内容均正向反馈,才可能产生商业机会。时机成熟商业化自然会变成用户需求,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仅如此,就连朋友圈广告加载,微信都显得小心翼翼——管理层多次表态:“广告方面我们非常地自制,最终目标是为广告客户提高 ROI,同时保持健康的用户使用体验,而非短期内争取最大广告收入。”

    可眼下,腾讯集团意志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微信视频号的商业化能力。

    中信证券此前预计,腾讯或将于 2022 年底开启微信视频号信息流广告,事实证明腾讯的动作显然快于这一预期——7 月 18 日,微信视频号已正式上线原生信息流广告功能,这类广告嵌入在视频流中,类似于视频领域的中插广告。

    虎嗅与多位短视频、电商从业者沟通发现,虽然视频号起步晚于抖音、快手,但其商业化一直“不甘人后” —— 两年时间里,视频号不仅火速上线了直播功能、开通购物车、接入第三方分销系统还迅速补齐“推流、连麦、打赏”三大件、上线视频号小店。

    一方面,面对抖、快咄咄逼人的攻势,尤其抖音日活节节攀升,腾讯此前十余款独立 App 都没跑通,集团急需一款短视频产品战略补位。

    对此,产品经理判官认为,“腾讯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即时通讯产品,卡位上游流量,以获得用户、商业化、投资的主动权,这套商业模式中社交关系链才是竞争力核心;然而当产品用户数量、使用频次、渗透率超过一定水平,社交关系链便会复制甚至迁移过来——因此,抖音的体量足已引起腾讯的担忧。”

    另一方面,微信“管道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以重组短视频基因来对抗“管道化”恰好顺应了潮流 ——可以说是张小龙跳出自身局限性,在微信之上迎接未来;也可以理解成张小龙亦无法抵抗短视频对流量格局的重塑及算法对内容消费方式的颠覆。

    此外,一位与视频号团队有过沟通的人士告诉虎嗅,今年以来视频号更是频频进行灰度测试。“视频号的轻运营策略弱化了公众对电商加载测试、电商组件完善、垂类内容扶持等动作的关注”,就连近期快手宣布重新接入淘宝、京东等三方外链,“视频号团队也再次讨论了三方链接商品权重对电商生态的影响,这些议题优先级似乎高过头部达人引入、用户运营。”

    不过,上述与微信团队有过沟通人士向虎嗅表示,外界绝大部分针对视频号的分析都是错的。“视频号跟偏 B 端产品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其生产门槛更低、用户更下沉、内容更庞杂。”

    甚至,视频号创造营发起人周博云认为,视频号是微信生态目前为止最后一块拼图,能帮助有粉丝积累的创作者完成资源联动。 “底层逻辑是什么呢?一个典型人以群分的社群,微信中视频号分享会特别顺畅,信任程度也比其它平台更高,也会带来更好的转化效果。”

    以微信官方数据为参照,2022 微信公开课上视频号直播团队陶佳透漏了视频号直播带货的销售数据:视频号直播带货 GMV 在 2021 年末较年初增长超过 15 倍,其中私域占比超过 50%;直播间平均客单价超过 200 元,整体复购率超过 60%。

    可即便如此,视频号的供应链、物流、售后体系尚显“稚嫩”,用户评价体系、产品供应链、平台规则建立也难以一蹴而就;况且,视频号受微信生态的限制,变现潜力需要时间周期释放,变现效率亦很难追平抖音。

    一位跨平台短视频创作者还向虎嗅指出:“视频号团队不仅需要打磨完善电商基建,还需要一个重塑用户心智的过程,毕竟三者用户时长差距(抖、快用户时长约 125 分钟,视频号三方数据为 35 分钟)便能侧面说明问题。”

    作者:黄青春;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来源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从思考,到创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虎嗅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云盘行业的“冰与火”

    设计动态 2022-11-03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漫漫旅途中,人们越来越习惯打开手机摄像头,定格记录下美好瞬间;遇见喜爱的剧集时,也愿意将之保存下来。不过,若想将这些图片、视频资料全部保存下来的话,仅仅依靠手机的存储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为了防止误删文件资料,云端备份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

    随着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升级,再叠加消费存储需求的持续增长,云盘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云盘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漫漫旅途中,人们越来越习惯打开手机摄像头,定格记录下美好瞬间;遇见喜爱的剧集时,也愿意将之保存下来。不过,若想将这些图片、视频资料全部保存下来的话,仅仅依靠手机的存储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为了防止误删文件资料,云端备份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基本操作。在此背景下,无须携带、存储空间更大的云盘产品就成为了备受人们青睐的存储工具。

    事实上,云盘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而是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早在2008年至2009年,以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就推出了国内第一批云盘产品;2014年,一些云盘企业开始调转方向,由个人云盘市场转向企业云盘市场。然而好景不长,云盘市场的发展不复往昔,2016年更是出现了一波云盘关停潮。而如今,受多方因素影响,云盘行业再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01 今时不同往日 随着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再叠加消费存储需求的持续增长,云盘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纵观过往,与此前的云盘行业相对比,如今的云盘行业可以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运营模式来看, 云盘由之前的免费模式发展为当前的免费模式与付费模式并存的局面。在云盘发展的初期阶段,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等各路企业纷纷入局云盘领域,开始“跑马圈地”。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路云盘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免费模式以获得用户青睐。结果显而易见,云盘企业凭借着免费模式实现了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长,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猛增而来的不仅仅是品牌认知度,还有高企的运维成本。

    随着云盘行业发展趋于理性,云盘企业也开始进行商业模式探索,而付费模式就是云盘企业的创收来源之一。云盘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包月、包年等多种付费模式,而消费者也能够通过付费获得更快的下载速率、更大的储存空间,以及更为全面的会员权益。

    从下载速率来看, 云盘行业发展至“无差别速率”阶段。此前,云盘曾通过限速来倒逼非会员用户购买会员,以获取更快的上传/下载速度。云盘的限速问题饱受用户吐糟,同时为用户带来了极为糟糕的使用体验。

    不过,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改变。2021年11月,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了相关企业应优化网盘类服务提供方式,确保上传下载最低速率满足免费用户的基本下载需求。随后不久,百度网盘、腾讯微云、天翼云盘、和彩云、阿里云盘、迅雷云盘、360安全云盘和网易网盘等首批8家网盘企业在京签署了《个人网盘服务业务用户体验保障自律公约》,承诺2021年内将推出“无差别速率”产品。自此,云盘“无差别速率”时代到来。

    从产品本身来看, 云盘的产品功能不断升级,集成多种服务,朝着平台化方向演进。在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云盘已经由此前“单纯”的文件存储工具升级为可集成多种功能的平台型产品。比如,百度网盘就已经由此前只能进行云存储的工具升级为个人云服务功能平台。

    02 巨头“执着”为哪般 众所周知,由于不堪成本重负,云盘行业曾在2016年迎来一波关停潮,不少参与者都选择退出云盘领域的竞争。而如今,不少巨头企业却再度“拾起”了云盘生意,并且频频加码。例如,阿里云盘在2021年3月22日正式启动公测;中国移动旗下的云盘产品“和彩云”正式更名为“中国移动云盘”,而升级后的移动云盘将成为中国移动“连接+算力+能力”新型服务体系构建下的关键性产品,并成为继语音、短信、流量后的“第四项基础服务”。

    一方面,数据时代来临,用户的存储需求增长迅速。 如今的终端智能设备功能愈发强大,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笔记,人们都更倾向于在手机终端上进行,再加上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愈发多样,人们便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存储,而这也是手机存储空间不断翻倍的原因所在。不过,存储空间越大,手机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因此,随着文件存储需求的不断增长,本身就提供免费空间,且扩容价格更为经济、划算的云盘产品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量。

    另一方面,云盘产品连接大量用户,云盘厂家能以云盘产口为切入口,强化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个人云盘和企业云盘都连接着大量用户,而用户对企业的重要性自是不必赘述,

    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的云盘产品已然成为了重要的流量入口,也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各路玩家的注意。

    对手机等终端厂商来说,其推出云盘产品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手机终端内存不足的情况,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对互联网厂商来说,其能够以云盘为依托,将之打造为流量入口,在为自身其他业务引流的同时实现协同;而通信运营商本身就拥有海量用户和无可比拟的宽带资源,其发展云盘产品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通过推出云盘产品,不仅能够进一步盘活现有用户,同时还能增强用户的黏性。

    03 个人云盘遇险阻 尽管统称为云盘,但根据使用对象和场景的不同,云盘一般可分为个人云盘和企业云盘。其中,个人云盘主要为个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备份等云存储服务。尽管用户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带动了个人云盘行业的发展,但个人云盘行业同样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盈利难度大。 在经历过野蛮生长阶段之后,云盘企业逐渐归于理性,并开始尝试商业模式的探索,其中会员付费就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事实上,云盘成本十分高昂,云盘服务商不仅需要支付硬件、电费、宽带等多项成本,并且随着后期云盘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其所要支出的运维成本也随之变高。尽管坐拥海量用户,但用户的付费意愿却并不高,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云盘的盈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云盘的侵权内容治理难度大。 云盘最核心的功能是存储,但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多,存储内容也在持续增长,其中不免涉及一些盗版侵权内容。近年来,通过云盘进行盗版侵权内容传播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而侵权内容的传播不仅损害了版权持有者的权益,同样也加大了云盘服务商内容的治理难度。

    最后,隐私安全问题的发生,拉低了用户对云盘产品的好感度。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受访用户中有69.9%的用户重点关注个人云盘的安全性。由此可见,用户对个人云盘安全性的关注度之高。毕竟,在海量存储内容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与个人相关的信息资料,而一旦出现数据泄露现象,不仅会对用户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云盘服务商的形象。

    04 企业云盘势头高 此前,企业云盘曾作为个人云盘服务商转型方向,而吸引了不少玩家布局。然而与个人云盘相比,企业云盘的发展历程却显得有些不温不火。不过,受外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云盘也迎来了转机,发展势头再次高涨起来。

    一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对云盘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现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而随着其数字化转型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数据被迁移到云盘之上。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对移动办公、“云办公”模式的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企业云盘也乘势而起,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来,企业云盘所具备的协同办公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事实上,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往往需要各部门的协作配合,而企业云盘包含团队文件共享、多人协同编辑等多项功能,能够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同时较为全面地满足企业用户的多元化办公需求。与此同时,通过精细的文件权限设置功能,企业管理者还能够对员工权限进行设置,保障文件安全。

    三来,企业云盘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障企业的数据资产。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具备越来越多的价值,而一旦出现文件误删、病毒感染、核心文件丢失等情况,也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市场上的企业云盘产品纷纷在安全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360亿方云就打造了“本地+云端+外发”文件安全场景解决方案,构建了“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追溯”全流程文件安全防控体系。

    总的来说,无论是个人云盘还是企业云盘都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而技术的升级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更是助推了云盘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盈利难题待解、同质化服务等问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云盘行业的发展脚步。面对激烈竞争与发展难题,云盘服务商们还有场硬仗要打。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3年 中级 云盘

    收藏 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点赞 已赞 | {{ postmeta.postlike }}

  • Web3已润,但元宇宙电商必将发生在中国

    设计动态 2022-11-03
    2022年,国内电商正面临多重巨变:618、双11失灵降温,互联网脱虚向实涌向卖货——B站、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俞敏洪、刘润等知识博主纷纷入局。在电商热战的边角处,国内外元宇宙电商几乎同时萌芽。Web3已润,但元宇宙电商必将发生在中国。 01 元宇宙电商,从重

    2022年,国内电商正面临多重巨变,互联网涌向卖货平台。而在电商热战的边角处,国内外元宇宙电商几乎同时萌芽。中国的元宇宙电商,会如何发展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2022年,国内电商正面临多重巨变:618、双11失灵降温,互联网脱虚向实涌向卖货——B站、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俞敏洪、刘润等知识博主纷纷入局。在电商热战的边角处,国内外元宇宙电商几乎同时萌芽。Web3已润,但元宇宙电商必将发生在中国。

    01 元宇宙电商,从重塑产销关系开始 我们先来简单缕下电商发展脉络。电商最早的形态是淘宝那种货架电商,平台的出现整合了资源,给用户带来各地多样化、便宜的商品。如今,货架电商已经进化成以短视频、直播为核心的内容电商,各类才艺、知识KOL爆发,用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带货。

    接下来的 元宇宙电商即价值电商,平台将被互联互通的元宇宙取代,用户、KOL跟商家可以任意连接——从互联网到互链网,最后一轮个体价值将被激活,交易关系将从上下承接到左右连接,形成一个更好的闭环增长生态。

    你可能说这有点扯,就算能实现也远着呢,那咱们先看近的,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的两个先锐公司,各是怎样搞元宇宙电商的。

    国外虚拟电商平台COMEARTH支持虚拟土地所有者在几分钟内建立自己的公司(可跟 Web2 商务平台连接),重点在于,每个人都能买下地块跟未来入驻的品牌方收钱,享受增值收益。 本质上是给大众投资平台的收益。

    反观国内,今年新成立的Web3电商公司元宇光芒推出“数字令牌”,持有者类似品牌方的渠道商、团长的角色,其身份以NFT的形式赋予存在,有分销权、分配权等,可转赠。本质上是给大众投资品牌的收益。

    元宇光芒官网首页

    很多人觉得中国没有Web3,没有价值驱动,但Web3的核心在于共识,而共识不等于炒作。你可以为了无聊猿升值赚钱参与它的IP宣传,也能 发自内心、出于热爱通过共识创造有价值的IP,我相信这才是Web3推动世界普惠、健康发展的最终方向。

    今年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女生喜欢东方树叶这款饮料,就每天在社交平台发相关内容,慢慢聚集了一大群喜欢这款饮料的人。这个时候如果品牌给她一个“数字令牌”,通过NFT给她收益,就是一个品牌共创、收益共享的增长正循环。

    所以说, 即使是无法打通全球的联盟链,也并不妨碍我们重塑用户和品牌的关系,也能一步步落实溯源防伪,做很多解决痛点、改变世界的事。

    以上两个新锐公司本质上是用区块链重塑产销关系,而国内大厂布局元宇宙电商的动作更常规些。以营销应用为主的各类虚拟人最先盈利,成为一致的布局点,其他都在摸索进步中。

    比如今年双11,淘宝就带元宇宙电商迈出了新的一步。在淘宝的虚拟电商空间“未来城”里,用户可以用自己淘宝人生的虚拟人进去看直播带货,每个虚拟直播厅里还有能够点击购买的商品展示。

    淘宝“未来城”直播厅

    02 元宇宙电商,正在颠覆什么? Web2是个平面代数题,Web3是个升级进化的立体几何题,一波新做题家将出头,用新方式撕开新幕布的边角。

    1. 沉浸购物 每天约有2.5亿人用Snap体验试衣服等AR服务,随时随地试用的同时还降低了退货率。VS·work打造的虚拟售楼处可以一键变换装修、早晚、四季,还能跳转到楼盘上空看看家里到地铁有多远。

    理论上,品牌可以任选在山河湖海开店,跟文旅、农业、游戏、教育等交叉,带来无限的场景和消费体验。

    2. 闭环私域 拿虚拟售楼处来说,用户留下的行为数据会成为企业的新私域,帮助地产商直接收集消费需求。结合售楼员虚拟人及更多的空间互动建设,还能实现内容、产品和渠道的私域闭环。

    3. 边玩边买 在元宇宙里,游戏=社交=购物。抖音小窝为用户打造私人虚拟空间,希望通过做任务、拜访朋友等增强粘性和复购。Unity为产品提供3D展示,还支持用户设计花色、材质;宝格丽在元宇宙APP崽崽上创建了独家的虚拟世界,用户做任务后可以获得宝格丽的服饰和配饰来扮靓自己的虚拟人,在引导购物需求的同时,带来创作快乐和分享动力。

    4. 产销共创 目前,小红书数字服装、神达志数藏等平台支持普通用户共创虚拟商品,COMEARTH支持用户共创平台,元宇光芒支持用户共创品牌。未来,随着创作者经济爆发,虚拟商品将爆炸式增多且更多元。

    5. 以虚带实 全筑联手希壤打造的元宇宙家居数字艺术馆,可以把“虚拟家”搭配方案完全落地在“现实家”;印度的元宇宙产品Flipverse会给用户会员积分“超级币”及数字藏品。

    数字商品可以独一无二,现实商品为什么不能?国内微三云NFG(非同质化商品)系统就支持高端商品、艺术品、潮品上链确权,可以溢价转让,便于收藏爱好者获得增值分成。此外,越来越多人加入虚拟商品创作将壮大创作者经济。

    6. 链上溯源 今年,京东全球购采用区块链技术溯源将商品原材料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带来真实透明的商品和物流。

    基于以上进展我们可以推测, 元宇宙电商的 终极形态是AI+虚拟人+AR/VR+物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智慧电商。

    比如,Snap的一款滤镜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冰箱食材生成食谱列表,食谱由烹饪网站提供,并能从沃尔玛购买额外的食材。未来智慧电商会实现采、买、做全流程无缝服务。

    03 元宇宙电商,为什么将发生在中国? 在国内,Web3可以润,但元宇宙电商必须赢,理由太多了。

    据IMF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3万美元,参照日韩等国经验,中国将首次崛起一波全球化品牌。事实上,出海也正是当下国内最热的赛道之一。

    另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中国品牌、崇尚中国文化,我们的文化IP宝藏将在虚拟世界释放无限价值。最近,太一集团跟京东科技联手打造了中国首个文旅电商元宇宙大唐灵境东市,联想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故事,便有了无穷韵味。

    大唐灵境街区

    同时,中国有全球最前沿的短视频电商形态,TikTok出海屡获佳绩,短视频在国内激活着十几亿人的才艺变现。更不用说全球领先的消费市场、供应链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了。

    如今,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随着五部委重磅发文,虚拟现实正成为数字经济的重心。当经济链条和沉浸世界走向交汇,就是元宇宙电商最终的样子 :

    人们可以用一个ID,随时随地通过数字分身沉浸式体验全球商品,空间皆场、物物可买、人人可卖。 比如卖才艺,我在元宇宙跨越大西洋给你表演脱口秀赚钱;比如发音乐专辑,没有平台抽成粉丝经济就够手艺人活着。

    元宇宙电商乃止元宇宙的核心,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如今互联网平台已经在向基础设施演变,公司渐渐被数字游民和DAO取代。在数据所有权重归个人的Web3时代之前, 我们已经在用创作者经济、用区块链权益分配改变产销关系,这个世界正在缓慢变天。

    最后想说 互联网的尽头终将是普惠,当下一代年轻人心怀热爱手握权利,他们会披荆斩棘开启第二人生,不论是在宇宙还是元宇宙。(完)

    专栏作家

    元宇宙少女,微信公众号:元宇宙少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中文系广告人,8年产业互联网经验,1000小时微信读书,专研元宇宙web3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论货架式电商的优势——民宿平台做成交

    设计动态 2022-11-03
    今年双11最大看点之一,便是主播格局变化。淘宝直播陆续与交个朋友、新东方、遥望等知名直播机构合作,而这些机构原本和抖音直播绑定颇深。 淘宝直播间数据显示,罗永浩直播间13个小时直播,上架156个商品链接,场观人数达到2600万人次,带来了2亿元成交。天猫双11

    今年双十一最大的看点就是主播格局的变化,各大平台主播流动,从抖音到淘宝,从淘宝到抖音……兴趣电商是冲动消费,但理性和刚需才是长久发展之计,而货架电商生命力之顽强,符合当下用户行为。本文以民宿行业为例,解析货架电商的优势与挑战。

    今年双11最大看点之一,便是主播格局变化。淘宝直播陆续与交个朋友、新东方、遥望等知名直播机构合作,而这些机构原本和抖音直播绑定颇深。

    淘宝直播间数据显示,罗永浩直播间13个小时直播,上架156个商品链接,场观人数达到2600万人次,带来了2亿元成交。天猫双11预售直播首秀时,罗永浩在直播间调侃道:“气氛对了,我就喜欢这边的气氛,大家也不说话,就埋头买东西,我就想做一个认真卖货的售货员”。

    售货员三字,罗永浩道明了淘宝的吸引力所在。各家起点不同,最终殊途同归,但真正要做电商,还是会落脚基因更占优势的货架式电商。正如民宿平台之于抖快红,货架电商的生命力还很强大。

    一、什么是货架式电商? 传统的“货架电商”模式已存在近20年,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往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购物体验像是在一家大而全的超市中一击必中找到货品。它依然适用于经典的AISAS(注意、兴趣、搜索、购买、分享)。在“人找货”的承接场景中,商家可以通过店铺运营、搜索引导等手段,给用户提供 “一站式” 购物体验,转化老用户,吸引新用户。

    兴趣电商是激发冲动消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只会偶尔冲动,不会长期处于冲动的状态。尤其对民宿等低频旅游服务来说,它很难形成短时间内多次刺激消费。

    因此,理性、刚需性消费才是常态,其背后是大量的主动搜索行为。通过民宿预订平台的若干商品分类,可以看到这种电商的商品丰富程度,这种商品分类即便在今天这个所谓精准营销时代,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它就像沃尔玛的货架,这就是货架电商的概念。

    二、货架式电商的优势在哪儿? 近年来,内容电商逐渐兴起,自2020年短视频+直播带货快速发展以来,内容+推荐形式的电商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对象。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的底色是内容平台。它以短视频和直播等内容聚拢人气、构建社区,平台更像商场,人们来这里第一目的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休闲娱乐,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喜欢且价格合适的商品,于是下单,用户打开APP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购物。

    内容平台过去基于流量、算法,主打“货找人”模式,但随着流量、推荐效率见顶。如今开始寄希望于打造一个单独的场域,培养用户“人找货”的心智,让电商业务实现流量的自我生产与流转。这也是各内容平台纷纷搭建货架式商城的原因。

    民宿预订平台上的搜索,是典型的“人找货”流量,也是内容平台们所缺失的。当交易回归到“人找货”,尤其涉及购买民宿这样的消费品时,房源覆盖及质量、产品简单好用、商家履约能力、售后、信任体系等,才是平台们比拼的核心竞争力。而在这些方面,抖快小红书相比木鸟、途家、美团等垂类民宿预订平台仍有差距。

    另一方面,内容平台涉足电商,尽管是为了形成平台生态闭环,但在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消费者信任流失的问题。

    以小红书为例,小红书要通过种草,来打通预订民宿这个链路,广告利益的驱使下,也许很难展示其推荐民宿的真实情况。这也是近年来小红书“滤镜诈骗”负面频出的原因。虽然形式好看,但还不如去OTA和木鸟、途家这些平台上,看简单的用户评价来得直接。

    业内预估目前抖音商品、广告的渗透率已超15%,已经十分接近主流信息平台的广告加载率,刷7条视频,基本就会出现1条电商、信息流的广告,已触及用户体验的红线。内容平台的这种算法推荐模式会在用户浏览某个民宿界面后某段时间内频繁推送相关电商信息,无形中反而会伤害用户好感度,对实体民宿显然并非好事。

    三、货架式电商如何解决流量问题? 正如笔者所言,从场的逻辑出发,货架电商的购买路径是从搜索开始,平台往往需要花费巨资购买流量,从媒介购买广告,引导消费者来自己的平台消费。就像超市,货品再丰富、堆头再好看、产品更优质,还是得有顾客来才能成交。

    本质上这是通过站外吸引消费者到自己的平台,这一逻辑下的漏斗机制使得平台一方面会失去部分被筛出去的流量,另一方面用户的消费决策也被置于一种“绝对理性”的消费环境中,造成反复比价和较高的退货率。

    民宿平台获取流量有两种形式,一种借势 ,途家抱团携程,榛果改名美团,本质上都是为了借势大平台的流量溢出实现转化,但这种“抱大腿”的行为在疫情后越发无力。有分析人士称,携程同时在C端与B端出现了运营“变形”。

    今年明星艺人马天宇发微博称遭遇携程大数据杀熟,“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随后,该话题迅速“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

    以2019年为例,携程获客成本高达32.6元,高昂的获客成本下携程的流量也越发珍贵,加之携程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干儿子途家能获得多少酒店主营业务外的流量还不好说。

    美团原本凭借自己的天然优势在低星酒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但随着酒店行业新增流量的持续减少,疫情之下携程进攻的步伐不断加快,美团的生意变得越来越不好做。低端标签成为限制美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好的一点是,美团获客成本仅为4.7元,约为携程的七分之一。

    第二种是自有流量。 以木鸟民宿和在此前退出中国的爱彼迎为代表,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独立运营的民宿平台,木鸟民宿的重心更多在发力产品和沉淀用户上,从发展历程看,木鸟似乎并不热衷营销,反而在当时其他民宿平台纷纷通过“烧钱大战”疯狂投放广告、拉拢用户、占领市场的时候,木鸟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新路子,那就是以服务吸引“自来水”。

    经过多年市场培育,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入住民宿。对于“熟客”来说,影响选择的因素除了价格外,最关键的就是服务质量。

    早在2017年,木鸟民宿就率先提出了四木民宿的标准化举措,通过精细化运营,在C2C模式下实现对供给侧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早一步打造统一的服务标准。从“拼价格”到“拼服务”成为木鸟民宿竞争胜出的关键,通过产品优化和迭代打造用户口碑形成自传播,此后通过私域等方式建造自有流量池,从而分摊流量成本、提高流量池规模和质量。

    内容平台做流量,预订平台做成交,民宿主要解决长续经营焦虑,选择合适的民宿预订平台找到自己的超级货架很重要,民宿平台作为货架电商如何解决流量也需要长期探索。

    本文由 @黑白之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云及数据库行业浅析

    设计动态 2022-11-03
    一、云及数据库市场稳步增长 1. 云市场稳步发展 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增加54.4%,其中公有云规模增长70.8%至2081亿元,私有云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加28.7%至1049亿元。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

    如今,上云已经是大势所趋,公有云市场趋于成熟,私有云市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信创市场正在打开。本文作者对云及数据库行业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云及数据库市场稳步增长 1. 云市场稳步发展 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增加54.4%,其中公有云规模增长70.8%至2081亿元,私有云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加28.7%至1049亿元。 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传统行业在数字经济建设 及产业数字化提速的背景下开始加速上云 ,传统行业上云及用云习惯支持非公有云市场稳步发展。

    私有云市场中,政务与金融行业客户占据主导,其他行业增长迅速 。金融云延续往年的成熟模式;政务行业用云规范以及用云模式均有一定调整,国产化替代将引起新一轮变革;医疗行业,更多以满足政策要求上云,建设地方医联体、医共体;工业制造更多是围绕业务主动上云。

    几大行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服务业已基本实现云计算的深化应用;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云改造能力持续加深;医疗、工业的核心系统改造有待提升。

    2. 云数据库生态建设新机遇 Gartner发布了最新的数据库中国市场指南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以往,金融、政府和公共服务等特定行业的组织对数据和信息保密要求较高,因此对公有云的数据安全、数据主权和法规合规有顾虑,因此也更倾向私有云或本地部署。 然而,Gartner观察到一些国内组织正考虑将核心任务事务型数据库迁移到公共云,这反映出最近对公共云的顾虑正在下降,混合云模式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

    随着国外数据库厂商的退出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中国企业正逐步迁移至国产数据库,这也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Gartner预测,“到2025年,中国分析型数据库市场来自海外厂商的将只剩下30%,交易型数据库市场海外厂商市场也只会剩下50%左右。”, 国内数据库厂商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市场的角度看,整个大环境令数据库的自主可控成为大趋势。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目前国产数据库厂商有200多家。这些厂商大致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云厂商。 如: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云厂商下场做数据库。占据云生态优势,目前国内全栈的云厂商,使其在软硬件协同方面有机会做一步优化,实现数据库整体性能的提升。

    第二类,传统数据库 。如:南大通用,达梦,金仓、汉高、优选等。这类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多是license(授权许可)模式和软件售卖模式。这类主要为信创数据库公司,占据党政军背景及政策优势。

    第三类,新兴数据库厂商 。新兴数据库厂商:巨杉大数据、PingCAP、偶数科技、星环科技等;其中, 新兴厂商主要是最新一代的面向云原生架构的数据库,架构优势更为明显。

    第四类,换道厂商。 一类企业如:恩墨、海量等,他们从做服务转到做数据库。还有一类企业如亚信和中兴,他们之前从某一行业内做行业应用,换到了数据库的赛道,利用原有客户及业务基础,叠加销售。

    近几年,随着数据库的应用不断深入,又衍生出了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混合云模式下数据库生态建设也有着较大的 市场机会。

    二、上云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指引转向深度上云用云,标准建设拓展至新技术应用。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4月,工信部启动《企业上云用云实施指南(2022)》编制工作,持续深化企业上云行动,进一步提升应用云计算能力和效果,推动企业高质量上云用云。

    2022年9月底下发的79号文,全面指导国资信创产业发展和进度,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国企落实信创全替代。信创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包括四个模块: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基础硬件的典型代表比如CPU、内存、服务器; 基础软件最典型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行业应用软件则主要是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各类工业软件,比如用于芯片设计的EDA,用于建筑设计的CAD等;信息安全则是从软件到硬件都要覆盖的一套完整体系。

    三、技术 1. 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变革 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底层基础设施还处在信息化阶段,顶层业务就要先进行数字化,二是底层基础设施已完成数字化,顶层业务还未普及数字化的能力。 更好的应对传统企业,可提供从底层设施到上层应用整体的解决方案,即在垂直领域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企业终端客户更偏面向To B,实际使用群体相对于To C 业务较少,但业务场景复杂。 相对于希望通过云解决流量问题,更会偏向于解决质量问题。

    安全&管理,全流程安全体系积极应对云上新型威胁,上云企业利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优化安全机制,以软件供应链安全、零信任、统一安全运营为切入点,构建上云全流程安全体系;云优化治理助力企业成本长效管理,云成本优化体系将贯穿企业战略规划、资源采购、上云路径、用云管控、支持运营等多个环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聚焦至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这个关键在于稳定性和高可用,除开其自身,其生态相关的数据库运维、数据服务等也不可或缺。

    2. 云原生持续加速企业IT要素变革 云原生持续加速企业IT要素变革。云原生技术在企业侧的应用持续深化,改进了企业IT技术和基础设施。

    受益于云原生的技术红利,应用的上线下线、发布变更、容量管理、服务治理等运营效率逐步提升, 更容易的迁移上云。

    基础设施管理方面, 云原生构建 统一的调度、管理和运行维护能力 ;应用管理方面, 云原生构建统一的治理和分发能力 ;运维管理方面, 云原生构建统一的安全防护和优化能力 。

    云原生促进架构和设计向分布式、微服务化发展,将传统的烟囱式、有状态的应用程序组件解耦,以分布式形态部署至基于容器的云基础设施上;促进技术和基础设施向灵活弹性、自动化发展,将底层硬件抽象出来,使业务应用能够快速的自助配置和扩展。

    3. 云原生数据库技术革新 结合数字化和云原生的发展,数据库也开始了从云服务到云原生的蜕变,云原生数据库分别针对容器、微服务、多元算力、Serverless、分布式云高可用、弹性扩展等云原生技术从产品本身做出了关键技术的革新。

    主要包括:云原生Server less、备机资源池、ALT(应用无损透明)、多可用区强一致部署访问、Global Database、NDPQ(NDP+PQ,近数据计算下推+ 并行查询计算)、日志即数据、云原生HTAP、全局一致性读、云原生多主等 ,通过这些改变,摆脱了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架构的局限性,完全发挥出云计算的优势。

    四、行业 2009年9月开始,阿里率先进入云计算行业,我国云计算行业开始发展。腾讯、百度、华为等企业均在2016年前后加速布局云计算产业。2022年Q2中国大陆云服务前四大云厂商分别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也在2022年率先实现盈利。四朵云格局已成,共占据国内云计算市场80%的份额,进一步会着眼于传统企业、政务企业以及海外市场。

    2022年来,腾讯云、阿里云等科技公司纷纷发布了云原生开源平台,聚焦在微服务管理框架和大数据运维。据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数据统计,云原生相关的开源项目已经超过1000个,覆盖计算、存储、网络、大数据、AI等各个方面。云原生技术势不可挡,这点毋庸置疑。

    基于云模式提供的数据库服务即云数据库,近几年随着云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而得到蓬勃发展,并因为按需扩展、按需付费等优异特性获得中小企业及互联网客户的青睐。

    然而,云数据库本质上并不是针对云场景或者云环境来设计和构建的,只是用到了云的资源,因此存在一些天然的问题,比如:存储空间浪费、计算资源浪费、较大的恢复时间目标和数据滞后、系统性能受限、网络带宽消耗大等,从而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Amazon 首先意识到上述问题,推出的云数据库Aurora 就是为云计算时代而专门定制的一款关系型数据库。 从此数据库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云原生数据库。以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为代表的头部厂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仅三年左右的时间,市场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云原生数据库应用模式并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

    五、结语 上云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公有云市场趋近于成熟,市场份额也已被头部厂商占据。私有云市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信创市场正在打开,各大厂也早已开始布局。传统企业较少有具备建设云基础设施的能力,可针对其提供业务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即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运维服务,目前很多软件企业也是走这个路线,但运维服务人工成本也较大,可通过运维工具赋能企业用户。

    公有云技术在不断提升,企业业务也会扩张,根据Gartner的调研,也越来越多私有云的用户愿意上公有云,可见混合云场景越来越多或成为主流场景,针对混合云的管理,从基础设施到业务应用一连串的管理工具,需进一步的调研。细分领域下数据库这部分,在信创的风口下,混合云数据库生态的建设,也还需进一步调研分析。

    参考文章:

    1.中国通信院-《云计算白皮书》

    2.艾瑞咨询-《2022年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

    3.华为云-《云原生数据库白皮书》

    4.Gartner-《Market Guide for DBMS, China》

    5.不二研究-《云计算下半场”角斗”: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谁更强?》

    本文由 @viv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爱奇艺们的终局,不是奈飞

    设计动态 2022-11-03
    “即使是Netflix,也不可能永远拒绝广告。” 美国NBC环球公司广告主管2019年的一则调侃,现如今成真了。奈飞将在本月推出广告订阅服务,只是这对整个视频流媒体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视频流媒体老大拥抱广告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内容付费的失败,单纯内容付

    前段时间,在流媒体平台Netflix“预计推出广告基础套餐”这一消息传出之后,人们一方面对Netflix终究还是“逃不过”广告发表了调侃,而另一方面,也对国内长视频平台的发展表示了担忧或看法,因为只有强有力的内容支撑,才可以让长视频平台在广告业务之外获得更多盈利的可能性。

    “即使是Netflix,也不可能永远拒绝广告。”

    美国NBC环球公司广告主管2019年的一则调侃,现如今成真了。奈飞将在本月推出广告订阅服务,只是这对整个视频流媒体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视频流媒体老大拥抱广告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内容付费的失败,单纯内容付费,无法维持一个庞大的流媒体机构正常运转。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当下,视频流媒体必须从内容和用户两端进行精细化运营才能保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早已在广告服务上玩出花的爱奇艺似乎应该暗自窃喜,毕竟奈飞所拥抱的,正是其自2015年就已经推出的广告服务。只是,在优质内容供给没有跟上的情况下,贴片广告、超前点映等模式很难完全发挥出它的效力。

    奈飞的低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爱奇艺部分战略的正确性,但内容短板始终是爱奇艺无法规避的问题。

    一、奈飞探明内容付费天花板 一直坚持不在视频内容中加入广告,避免破坏观看体验完整性的奈飞,在连续两季度用户增速下滑的情况下,还是妥协了。

    11月3日奈飞推出月度订阅费为6.99美元的“广告基础套餐(Basic with Ads)”,这一价格比目前最低套餐“无广告基础套餐(ad-free Basic)”便宜3美元。

    同样是贴片广告,爱奇艺主要将之放在热门新剧以帮助品牌商获取更大曝光量,奈非则主要将贴片广告安排在已经上市一定时间的老电影、电视剧之中。换句话说,是提升存量优质内容的变现能力。

    一方面,奈飞主要通过内容付费获取盈利,低价的广告订阅服务只是试水,确保用户观看新电影时体验的完整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新用户;另一方面,奈飞还未像爱奇艺一样开发出成熟的影视广告植入模式,无法通过定制化的贴片广告向广告主收费。

    奈飞试水广告订阅服务,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其已经探明了长视频流媒体门票型订阅模式的天花板。

    通过内容自制积累了《怪奇物语》《鱿鱼游戏》等大量独家优质影视作品的奈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内容竞争优势;其全球化的出海又进一步扩大了内容影响力。在内容与规模的双重优势下,奈飞的订阅用户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随着迪士尼、HBO等老牌流媒体下场,曾经授权给奈飞的影视作品被收回,奈飞的版权内容优势不再;竞争对手推出的低价订阅服务又进一步打击了奈飞的价格优势,无法在长视频流媒体赛道一家独大。

    与此同时,YouTube、TikTok等UGC视频内容成为Z世代的主流视频娱乐方式,进一步冲击整个长视频市场。视频娱乐向长中短分化,UGC内容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环境的变化和奈飞早期用户的高速扩张共同加速了触达用户天花板的时间,仅靠用户对视频内容付费进行盈利的风险越来越大,这或许就是奈飞试水广告订阅服务的深层原因。

    某种意义上,爱奇艺在内容上的劣势反倒在造就了它的优势。正是由于自身的优质内容不足,爱奇艺无法仅靠内容付费保持正常运转,因此必须找其它营收渠道要收入,这就让爱奇艺走上了多元化的营收之路。

    除了常规的内容付费,由内容衍生的广告付费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爱奇艺实现会员服务营收40亿元;在线广告服务营收达到18亿元。

    由于大部分国内观众对价格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广告的敏感性,相比会员涨价,观众更能接受爱奇艺在自制作品中植入广告。当然,也有用户对广告的敏感度更高,因此爱奇艺提供各类套餐,同时满足价格敏感型与广告敏感型用户。

    从这一点来讲,奈飞此前未提供廉价的广告订阅服务,是拱手将价格敏感型观众送到了竞争对手手中。

    二、创作与运作同样重要 囿于内容竞争力有限的爱优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容价值方面,走在了奈飞前面。

    爱奇艺自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制作成本的回收主要在两年内完成;而奈飞自制剧集成本回收期往往能持续三四年。因此,爱奇艺自制剧很难靠长尾效应实现盈利,只能尽可能在前期获利,加快资金回笼,超前点映便是方式之一。

    此前,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因为收费争议暂停了超前点映服务,不过换汤不换药的点映大礼包很快又卷土重来。《梦华录》《两世欢》等剧推出了不同程度的点映服务,观众一边抵制,一边默默付费。

    付费点映这一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在内容本身具有足够用户吸引力的情况下,观众能够接受内容溢价。

    爱奇艺此前推出的自制剧《隐秘的角落》,超前点映剧集弹幕里一篇叫好声,观众表示这个钱花得值,是自己对国产优质影视内容的支持。这里的点映费用是观众对提前观看的时间差和内容本身的双重付费。

    而另一部分剧集,内容质量不高,超前点映仅是对提前观影进行付费。鉴于国内影视剧经常出现的高开低走情况,大批观众会在开通点映服务后产生花钱买罪受的感觉,质疑超前点映的合理性,从而影响了超前点映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对优质内容二次收费还是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提供廉价广告订阅服务,都是细化既有用户,然后提供针对性服务,尽可能将用户的价值挖掘到最大。Spotify、YouTube、QQ音乐、网易云等平台在用户运营上采取的也是同样的战略。

    而奈飞从全球扩张转向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意味着长视频流媒体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爱奇艺一直想做中国的奈飞,而视频流媒体巨头奈飞自身已经走到了增长拐点。靠降本增效实现盈利的爱奇艺能从奈飞的受挫中捕捉到什么呢?

    奈飞流失的主要是北美地区的用户,亚太地区的付费用户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出海依旧是视频流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用户规模扩大带来巨大边际收益,而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即便目前爱奇艺自制剧集竞争力有限,依旧可以通过内容出海增加营收。一来内容分发的成本相对偏低,即使在海外播出后反响平平,也不会带来资金压力;二来东亚文化具有亲缘性,以此作为出海突破口,成功率更高。

    与挖掘内容存量价值一样重要的是创造内容价值。现在看来,奈飞迟来入局增值性订阅服务似乎是过度专注于内容自制的结果。

    然而,奈飞当年能跻身为长视频流媒体的老大正是凭借对内容的把控,确保了质量。当年,敏锐捕捉到流媒体时代来临的奈飞低价拿下了大量优质影视版权,并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订阅价格吸引了大量付费用户;影视版权被收回后又迅速开启内容自制。

    也正是因为吃到了优质内容的红利,奈飞在用户运营上相比同行慢了半拍,现在才试水广告订阅服务。

    作为内容生产者,爱奇艺需要考虑如何持续稳定地供应优质内容;作为内容分发者,爱奇艺则需要考虑如何将已有优质内容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内容、用户一直是长视频平台的两大运营重点。

    在内容板块具有竞争优势的奈飞,直到用户增长遭遇危机,才开始注重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自制内容不占优势的爱奇艺则一直没有放松在用户端的发力。同其它平台一样,爱奇艺以广告、超前点映、会员提价等方式挖掘用户价值,却依旧挣扎在亏损边缘。

    原因在于,爱奇艺投入大量成本内容自制,试图以优质稳定的内容供应在吸引用户的同时充实版权库。由于国内影视工业基础的薄弱,其内容自制的同时还需耗费不少精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难度更高;审查机制的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圈定了影视作品的创作空间,戴着镣铐跳舞难度更大。

    资金有限的爱奇艺,无法像奈飞那样不计成本在内容自制领域广撒网捞鱼,只能将有限资金集中于少数几个项目押爆款。市场风向的波动及观众审美的不确定性,让这样的押宝带着一丝赌博的意味。

    今年上半年,爱奇艺不得已以减少内容投入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苍兰诀》帮助爱奇艺完成了KPI,但在资金投入长期减少的趋势下,能否稳定提供优质内容才是爱奇艺真正的考验。

    上半年,凭借已有的优质剧集,爱奇艺成功以会员提价,打包销售等方式提升了会员付费规模。如果后续内容供应不能跟上,撑起其营收大头的会员付费将会大大受挫。

    在整个网综市场都陷入了招商难困境的情况下,爱奇艺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依旧吸引了十几个品牌的投放。综N代热度不减,成功运作了《中国新说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爱奇艺,如何围绕潮流、说唱、喜剧进行二次开发,维持热度,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平台的内容运作能力。

    奈飞向广告服务低头给爱奇艺敲了一个警钟,单靠内容或者广告都不足以抵抗随时会到来的市场风险。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爱奇艺只能通过内容投入,拓宽衍生内容的开发途径,提高自身抗风险力。

    原文标题:爱奇艺的终局,不是奈飞

    作者:夏天

    来源公众号:银杏科技(ID:yinxingcj),带给你最好的商业人物和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银杏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