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金TikTok:日睡俩小时,踩坑很多次,本土化不易
设计动态 2022-11-01日活10亿的TikTok,红利很大,不好吃下。 要不要入局TikTok,对有此念头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选择题,应该翻译成“现在入局TikTok,有好方法吗?”这是一种典型的TikTok焦虑——对TikTok红利“心知肚明”,却又不得其法。 一周前,据科创板TikTok要不要入局?快来一起走近经典入局案例!这篇文章从三个维度展开,分别分析了TikTok入局的困难与红利现状,个人能力?运气?时机?决定因素是什么?推荐对抖音海外运营和直播带货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日活10亿的TikTok,红利很大,不好吃下。
要不要入局TikTok,对有此念头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选择题,应该翻译成“现在入局TikTok,有好方法吗?” 这是一种典型的TikTok焦虑——对TikTok红利“心知肚明”,却又不得其法。
一周前,据科创板日报消息,TikTok全球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10亿,放眼全球,日活超10亿的App也只有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和YouTube。
这无疑给了TikTok创业者们一支“强心剂”。
今年以来,TikTok动作频出:4月陆续推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Shop;6月开通新加坡电商业务;10月被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将与美国直播带货平台TalkShopLive合作;另据晚点LatePost,TikTok电商团队定下了5年内实现4700亿美元GMV的目标。
这一系列操作大有开疆拓土之势, 但从商业化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TikTok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
以东南亚市场为例,TikTok认证服务商跃洋小鲸创始合伙人TOM分享,东南亚还没出现一个像国内抖音“小杨哥”、“罗永浩”这样的头部带货主播。
“一个有两三百万粉丝的达人直播间流量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但其带货能力偏弱。比如,同一款纸品品牌,达人一场只带来几千元GMV,而团队自有主播能达几万元,转化差了10倍左右”。
TOM认为,核心原因是海外达人的运营机制尚不健全,他们不清楚怎么塑造人设、调动气氛、提高转化。
可见,TikTok电商市场还要经历一段培育期。
在当前历史阶段下, 前往TikTok的淘金人面临的境况,无一例外是艰难求索。
《财经故事荟》和四位TikTok创业者聊了聊,透过他们遇到的挑战和心得,或许能以小见大,窥见整个TikTok的内部世界。
一、试错、转型是必修课 很少有人能一下子找准入局TikTok的正确姿势,更多是试错。
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TikTok电商生态的不成熟等因素,决定了并没有一条明晰路径能指导创业者,就连官方也在探索中。
从去年2月、4月相继推出印尼Shop、英国Shop,到今年TikTok将电商业务重点转向东南亚,能看出这条路并不好走。
试错、转型,或许是TikTok创业者的必修课。
去年8月开始,Newme创始人顾俊及团队便经历了长达小半年的转型摸索,这也是公司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的“至暗时刻”。
彼时,顾俊决定迈入直播带货。此前,Newme核心策略是基于短视频广告投放带货,主打欧美市场,其月GMV可达百万美元。
但顾俊发现,短视频带货能力非常依赖爆单,很难规模化复制,且内容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没有方法论作参考。“爆单是个概率问题,即便创作人力上了规模,也没法打败概率。”
而直播相对平稳、可控。
TOM对此也有同感,“TikTok推流机制是开播5分钟,先给一波推流,转化好再推流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下一场直播也会根据之前的转化平稳推流,比如多个三五百左右。”
这样的好处是,团队能在直播玩法上摸索出方法论。而且,用户也能沉淀下来。
此外,直播的利润率更高。
顾俊估算,“短视频广告成本占营收比可能高达50%,而直播的流量基本免费,其余成本可能在30%左右,折合来算,相当于流量成本的利润率提高了20%左右。”
其实,TikTok电商的大方向也是鼓励直播带货。
今年以来,TikTok持续针对英国、东南亚市场推出好几波直播激励,比如佣金减免、邮费减免、手续费减免、天天开播赠满减券等措施。
TikTok直播激励政策
另有《TikTok生态发展与全球短视频生态布局报告》显示,自2021年4月印尼shop开通到今年6月间,TikTok全球直播带货场次持续增长,其中,6月达人直播带货场次的日均增长率大概在10%左右。
直播带货是大势所趋,但落地并不容易。
首当其冲的是品类要调整,之前短视频模式下,Newme主做家居,但“直播家居完全卖不动”。
团队只能不断测品,期间GMV受到不少影响。影响最大时,月GMV大概只有峰值的30%,直到今年三月份,Newme直播才算进入正轨。
顾俊在测试中发现,有两种直播模式在美国受欢迎:一是快速试穿、试戴和自选超市类,比如美甲、服装、假发、毛绒等品类,用大量用户选择商品时产生的互动数据拉动场观;二是各类盲盒,比如卡牌、水晶、美妆等,击中的是用户猎奇心理。
这两种模式指向的都是拉动高场观,“因为在美国电商半闭环状态下,直播订单转化数据无法被跟踪,所以没法根据转化二次推流”。
Newme每天有5~6场3小时以上的直播,单场GMV最高达一万美元左右,卖得比较好的是美妆、3C、文具等品类。
Newme直播间
目前,Newme短视频和直播的GMV贡献比例大概是1:1,但顾俊预期,未来直播占比会更高, “直播就像开了一家店,经营时间越长,产出就越多。”
今年7月,TikTok服务商跃洋小鲸也面临转型决定:从英国转向东南亚,原因是“英国做得很吃力”。
团队今年4月刚成立时,主做美妆、3C,这源于其核心成员来自阿里,在美妆、3C等品类有很强的供应链优势。
但英国做起来很不顺,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物流时效太长,要半个月以上,导致拒收率高,差评也多,“店铺要上4分都很难”,TOM有过切肤之痛。
而且运费成本很高,一个包裹运费将近50元,“一个订单可能都赚不到这么多,利润都被运费吃掉了,亏钱是肯定的”。
TOM反思这是当时犯的一个认知错误,“因为国内根本不用考虑物流问题,一个包裹运费成本两三元足够了。”
另一方面,直播团队在成都,时差问题导致一般要在凌晨两点左右开播,一直到早上八九点,团队吃不消,基本每个主播做了半个月左右,就受不了了;
今年7月决定转向东南亚时,TOM经历了大半个月的焦虑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不断复盘各类问题:大牌美妆在东南亚不成立,得选更便宜的日用品,但具体是什么?去哪里找?要不要设本地仓?……
等有了眉目,到落地阶段时,又碰上8月底的成都疫情,团队居家隔离,无法开展工作。
所幸,“硬熬过来了”,入局东南亚后,TOM觉得顺畅多了。
“ 由于文化的贴近性,东南亚对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接受程度很高 ,直播间人数也更高,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在线,而英国只有几十个人。”
目前,跃洋小鲸的重点在菲律宾,同时,也在培育印尼、泰国。
其不仅服务于中国出海商家,还服务于本土商家,TOM认为,中国还是本土不重要,优质供应链才是关键。
比如,跃洋小鲸拿到了印尼某知名漱口水品牌的国家代理,还与菲律宾某纸品品牌合作,打造出一个直播样板,几乎每天一个专场直播,一场GMV达二十万左右比索,折合人民币两三万,做到了当地纸品领域的头部。
TOM预计,今年GMV总量能达四五百万元,“不算多,但足够活下来了。”
二、逃不开的本土化难题 TikTok创业者基本有一个共识:本土化很关键。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购物习惯不同,TikTok的运营策略也要“定制化”。
在TOM的观察里,目前海外用户对短视频的诉求与国内高画质、精致丰富的要求不同,其审美像是早期的抖音,简单直接、搞笑生活化的内容更受欢迎。
“东南亚分享原生态日常搞笑的达人粉丝有上千万,那些精细化的反而做不起来。”
不过,TOM认为这可能是阶段问题,后续海外用户的审美也可能如抖音的迭代一样,要求更高。
而在直播方面,不同国家适合的模式也有差异。
顾俊发现,不同于欧美开盲盒、快速试穿等直播玩法,东南亚更适合平播,即一一过款,介绍产品卖点,没那么多“套路”,更多是赠品、满减等传统销售玩法。
此外,主播是否是当地人,对直播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一方面是信任感,非 本土主播的直播进入率可能偏低。
今年一季度,跨境无疆的创始人Kane在英国直播时观察到,中国主播开播时,只有十几个人在线,外国主播则有几十个人。
他认为,欧美用户对中国人本来就有信任危机,这源自以往部分跨境电商卖家发生过的货不对版、发空包、刷单等违规操作。
近两年来,亚马逊、PayPal的多轮封号潮针对的就是这些行为,甚至“误杀”了一些合规经营卖家。
本土主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本土主播的原生感更强。
很多TikTok创业团队招募的主播不乏会英语或小语种的中国人,但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仍有隔阂。
“比如,在卖点塑造上,中国人会讲包含某某成分,但海外用户可能更想听到使用产品后的感觉”,TOM切身体验道。
另外,选品也有差异性。
根据多位TikTok创业者的总结,一般来说,欧美用户对美妆接受程度更高,东南亚对3C、日用百货等品类更认可。
TOM认为,这可能和消费力有关,欧美消费能力更强,需求偏个性化,而东南亚多为刚性需求。
而在大品类之下,具体的产品喜好也有讲究。
比如,TikTok英国市场的一款爆品是大容量水杯,这可能和英国人喜欢户外运动有关;
比如,国内相对更喜欢精致、单体化的彩妆产品,但欧美更喜欢几十种颜色搭配的大眼影盘。
针对东南亚市场,TOM有一个有趣的选品心得, 他会参考国内电商早期的爆款产品,而不是今天国内的市场喜好。
为更好的适应本土化需求,跃洋小鲸在菲律宾设了当地直播小团队,并考虑明年将整个国内直播团队都迁到东南亚。
在TOM看来, 国内团队偏重于方法论输出,本土化团队负责结合当地的文化习惯进行落地,这样的组合是个比较理想的结构。
TOM测算过,东南亚人力成本相对低,在菲律宾,员工底薪不到3000元,再加提成,平均算下来是国内的一半,营收足以覆盖团队成本。
而且,本地播还能避免国内开播遇到的网络异常波动问题,“有时网络不好,直播间流量会从1000多人莫名掉到几十个人”,TOM有亲身经历。
同样选择落地本土化的还有顾俊。
今年3月,顾俊坚定的选择建立纽约和洛杉矶办公室,以支持更原生感的本地内容,同时,还在美国设立了前置仓,预先备货,以缩减物流时长,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好的物流体验。
不过,本土化也会带来衍生问题。比如,疫情之下,去海外出差机票成本高,回国后又要隔离10天左右。
还好影响不大,网络能解决很多工作上的沟通问题,基本不耽误事,顾俊和TOM均这样表示。
三、分化的变现路:有人微盈利,有人半放弃 TikTok创业者众,盯上的皆是TikTok 10亿日活背后的诱人蛋糕。
但能吃到多少,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像Newme、跃洋小鲸这样找到切入点,并在变现上初见成效,实属“幸运儿”。
继去年转型直播后,今年8月,Newme决定向东南亚扩张,至今已摸索出适合东南亚市场的稳健打法:品类以3C、家居为主,走达人合作带货和短视频投流路线。
目前,Newme月GMV达百万美元,其中东南亚贡献约一半。
不过,Newme的目标是品牌化,在顾俊看来,东南亚更像是出货渠道,尚未到品牌阶段,其核心战场还在欧美。
跃洋小鲸自7月转向东南亚市场后,经营状况从亏损转向微利,“基本把东南亚市场理解透了”。
未来三年,跃洋小鲸将继续深耕东南亚。
自今年1月东盟RCEP贸易协议落地后,东南亚和中国经贸关系愈加紧密,且东南亚电商经济增势较为强劲。
根据淡马锡、贝恩和谷歌联合发布的报告估计,2021-2025年东南亚电商GMV复合年增长率为25.9%,2025年GMV将达2340亿美元。
找对市场后,TOM预估,明年跃洋小鲸的GMV做到三五千万元,问题不大。
但在同一个生态中,有一些人还在变现路上艰难求索。
某MCN机构创始人苏青从今年3月开始Allin TikTok,从英美切入,主做美妆、首饰等时尚品类,同步探索账号孵化、直播带货、达人合作等模式。
苏青曾合作过的东南亚达人
和大多数玩家的英国遭遇一样,一场直播在线人数最高只有七八百人,一天GMV有1000英镑就很好了。“体量很小,利润没法Cover团队费用,慢慢的,主播和运营都觉得没意思了。”
两个月前,直播间流量更是掉到了个位数,官方建议转做东南亚。
但苏青发现,东南亚直播客单价很低,产品同质化也很严重,很多都是十几、二十几的“义乌货”,这不符合她的价值定位。
摸索了半年多,苏青暗下判断,现在还没到品牌入局直播的好时机, “等平台能培育出一个T品牌时,或许机会更好” 。
但苏青并没有放弃TikTok,只是放弃了直播,目前团队在专注做短视频账号孵化,随时等风来。
不过,做出好内容并不容易,同顾俊一样,苏青也觉得做短视频没有清晰的方法论,只能笼统概括为“网感很重要”。
而且,孵化账号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一个账号大概10~20万元预算,三个月没有增长就取消。
至今,团队已经尝试了六七十个账号,关掉的有二三十个。
其中,一个时尚账号在一个月里突破了30万粉丝,视频平均播放量10万,月广告收入大概在一万美元,算是微利状态。
但像这样实现商业化的账号只有2个,其他三四十个账号还在内容摸索中,变现“遥遥无期”。
国内其他MCN也是一样,“大家对TikTok基本还处于观望状态。”
Kane的际遇和苏青有些相似。
自今年2月组建团队开始,他建立了几十个账号矩阵,主做英国市场的直播带货,一周开播6天,每天4~5场,最疯狂的时候,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几乎每个环节都试了一遍,直播、选品、做独立站、投广告……结果耗费了七八个月时间,换了七八个主播,投入了五六十万元资金,仍没有趟出一条路来。
“很刻苦,但失败了”,所得不多,但踩坑不少。
先是遇到直播时TikTok网络节点“歪”到其他国家,导致流量不断下降,后来连销售权限也没有了。
“开始以为是我们的直播能力缺乏导致的,后来才发现是当初购买的节点不干净,触发了直播风控,为此浪费了一个多月时间。”
接着又在选品上踩坑,之前Kane有多年亚马逊跨境电商的经验,他从自己擅长的鞋服品类切入,但卖不动。
他总结是因为功能性较强的鞋服品类的目标群体相对聚焦,不是大众品类,零粉开播时,进直播间的都是“泛粉”,转化必然差。
“TikTok只有用户的内容兴趣标签,缺乏购买标签,很难给直播间精准客流。”
此外,在团队直播销售能力的培养上,Kane也始终没找到方法,他觉得主播只是在解说产品,而不是在销售,虽然请过老师做销售培训,但转变起来很难。
心力耗尽后,他决定从TikTok中“半抽身”,他在TikTok账号主页挂上了亚马逊店铺,把TikTok当成引流工具,只留了两三个人做账号维护。
“或许是因为我深受亚马逊传统电商的影响,缺少玩TikTok的基因”。
同一个世界中,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选择也不同。
顾俊、TOM将继续在直播上“过关斩将”,苏青选择“蛰伏”,先做账号培养,Kane不忍彻底放弃,选择从TikTok半离场,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种生存的分化?
个人能力?运气?时机?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文中苏青为化名)
采写:王红霞;编辑:陈纪英
来源公众号:财经故事荟(ID:cjgshui),资深围观,谨慎吐槽,横跨财经、科技的原创深度解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财经故事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主播“出逃”?抖音电商需要找到平衡点
设计动态 2022-11-0110月24日晚8点,天猫双11首轮促销拉开帷幕。 相较而言,同期的抖音电商,虽有意将预售时间提前至24日凌晨,但仍未盖过天猫的风头。 尤其是在罗永浩和俞敏洪脱抖入淘,与李佳琦重组新“直播三王”的加持下,天猫双11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锁定了媒体和用户的目光。 猫伴随着电商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台们之间的争夺也逐渐步入了下半场,其中,平台对主播的“争夺”也被抬到了台面上,比如在今年的双11大促中,就有不少抖音主播选择转战淘宝直播。为什么部分主播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何理解抖音电商现在的发展?不如先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10月24日晚8点,天猫双11首轮促销拉开帷幕。
相较而言,同期的抖音电商,虽有意将预售时间提前至24日凌晨,但仍未盖过天猫的风头。
尤其是在罗永浩和俞敏洪脱抖入淘,与李佳琦重组新“直播三王”的加持下,天猫双11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锁定了媒体和用户的目光。
猫狗之争输赢尚未定,拼多多、抖音、快手又相继崛起。
在电商之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罗永浩和俞敏洪的“倒戈”,抖音电商负责人魏雯雯是否会紧张,我们尚不得而知。
但在双11这一电商行业最为重要的大促节点,被头部主播“抛弃”的抖音电商,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一、出逃的主播们 罗永浩和俞敏洪的“倒戈”,并非是抖音主播转投天猫的个例。
今年4月,凭借蓝色战袍在抖音一战成名的一栗小莎子,以新人主播身份加入淘宝;三个月后,以《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吸粉无数的搞笑视频博主,也成功签约淘宝直播。
达人和主播在平台间的迁徙虽时有发生,但头部主播的频频出走,也为抖音电商敲响了警钟。
对主播而言,抖音自带的巨额流量无疑诱惑力巨大。派代发布的9月份抖音主播带货榜显示,东方甄选连续第四个月蝉联第一,销售额达到5亿-7.5亿元。
不过,依靠抖音流量致富却总有几分“一朝天堂,一朝地狱”的不稳定意味。
2017年下半年,抖音开始强化算法,采用“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式。当平台掌握对流量的分发权后,抖音主播们对流量的话语权,很容易受到算法权重的影响而被削弱。
今年8月8日,就有传闻称东方甄选的直播间被抖音限流。后者虽对这一消息予以否认,但在8月15日,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中写道:“基于外部的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强的脆弱性的。”
彼时,俞敏洪守口如瓶,直到天猫双11开启前几天,才官宣入“淘”。
有趣的是,抖音有关限流的消息却不是第一次。据光子星球报道,2020年上半年,在抖音坐拥千万粉丝的李佳琦,作品播放量在一夜之间由百万骤跌至数万。
为掌握流量的话语权,抖音对头部主播进行限流本无可厚非,但此举却通过风险转移,将头部主播摆在了极其被动的位置,并让其承担着随时由高峰跌至谷底的不安感。
在不确定性的重压之下,抖音头部主播转投淘宝进行多线布局,不仅挣脱了平台束缚,为自己开辟了新退路,更是在存量环境下,找到了吸引新用户的其它路径。
毕竟, 当抖音在对头部主播限流时,淘宝在对其释放利好信号。
一方面,淘宝作为国内传统电商巨头,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大规模的日活用户。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5月淘宝的DAU约为3.6亿。与抖音不同,淘宝用户具有明确的购物需求,这将有利于货物成交率的转化。
另一方面,淘宝在薇娅和雪梨因税务问题退居幕后后,暂无人能快速崛起,形成了一片流量真空地带,可开采空间巨大。
这对自带话题的罗永浩和俞敏洪而言,无疑是个值得一搏的买卖。
在一定程度上,直播电商的核心是来自用户信任所积累的“信任资产”。当头部主播纷纷出逃,其忠实的粉丝也必将尾随其进入新的平台。
在以用户和流量为基础的电商变现逻辑中,抖音“逼走”头部主播的行为与自断“钱途”并无差异。
与此同时,淘宝也意识到,头部主播影响力过大会对平台造成制约,并试图培养更多的中腰部主播。
据红星新闻报道,淘宝直播新生态事业线负责人虚罗9月表示:“你们能想到的(全网所有的短视频或直播达人),我们基本上都聊过。”虚罗称,今年淘宝直播的目标是新增100个粉丝过百万的账号。
在直播电商“人货场”的盈利模式中, 抖音电商留不住人,它的敌人在全网“挖”人。
二、兴趣电商失守“兴趣” 自去年以来,“兴趣电商”一直是抖音电商的重点发力点。
与传统的“货架式电商”不同,抖音“兴趣电商”通过把商品内容化,再借由两条腿:个性化匹配和用户的主动搜索,把商品和商品的关联内容推荐给用户,从而实现转化。
据QuestMobile数据,2022年6月,抖音月活用户数为6.8亿,巨额流量一直是“兴趣电商”的基石所在。
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提供稳定流量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潜在消费群体。抖音通过算法程序,精准“捕捉”这一群体,并将内容化的商品进行推送,实现商务转化。
流量和算法的加持,让“兴趣电商”实现了GMV的飞升。
根据多家媒体猜测,抖音电商2021年的GMV约为7000-800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的5000亿元相比,增幅高达40%-60%。不过,距离抖音电商定下的1万亿元目标仍差距较大。
为了寻找新的GMV增长点,抖音电商也在今年提出了“全域兴趣电商”概念,试图在“兴趣电商”的基础上,补充“货架”,并加大电商在整个平台的比重。
数据显示,抖音电商的商品和广告渗透率已超过15%。
换言之,用户每刷100条短视频,就会接收15条“软广”。与其他平台的图文向广告不同,短视频会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和关注。
这与抖音一向主打的“兴趣电商”是背道而驰的。 当内容和体验感不再满足用户需求,平台的黏性也会随之减弱。
在“全域兴趣电商”的搭建过程中,抖音提升了“商城”的权重,将其放至首页的一级入口,本意是想培养用户“搜索-购买”的消费习惯,但对部分用户而言,稍不注意就误触进入电商页面,很是影响使用体验。
“就好像在追剧,正在高潮部分,突然来了段广告。”相当一部分用户持这种看法。
此外,“兴趣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是“冲动型消费”。用户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行为,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趋于理性,仅靠感官刺激吸引用户消费的模式会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电商因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直遭受用户诟病。有用户发微博表示:“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电视里买的东西是假货,长大后我告诉妈妈抖音直播间的东西也是假货。”
“兴趣电商”的基本逻辑是具有可行性的,抖音电商仅靠3年创下近万亿的GMV便是最好的论证。
不可忽视的是, 随着用户对商品质量、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提高,依靠单一的“兴趣”诱使消费是否能长久?
三、品牌自播难 在抖音电商的FACT+全域经营方法论中,商家入驻建立品牌账号矩阵是关键环节。从整个电商直播生态来看,推行品牌自播已成为各平台的共识。
随着头部主播的影响力过大,平台和主播之间的平等关系就会失衡,辛巴喊话快手的闹剧便给各平台当头一棒。而在薇娅和雪梨退出公众视野后,“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日渐成为各平台分摊风险的策略之一。
对抖音电商而言,品牌自播不仅能为平台吸引新的用户和流量,更将完善抖音“全域兴趣电商”的搭建。用户在成为某品牌自播间的粉丝后,在具有同类型商品的需求时,往往会产生“去直播间看一看”的想法,再进一步做出消费行为。
不过,从抖音电商的现状来看,要吸引品牌创建自播间却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有米有数电商研究院在今年7月底发布的《2022年抖音上半年商家生存报告》显示,近7成售出商品价格不足50元,近9成不足百元。用户对低价商品的消费喜好,不仅影响抖音电商整体的GMV数据,更是让其难以吸引中高端品牌入驻。
此外,冷启动阶段的大额流量投放成本也让部分中小商家望而却步。
抖音平台的流量以自然流量和商业流量为主。新入局的品牌依靠内容获取自然流量,不仅耗时间且难度大,商业化投放则会在短期内为品牌带来流量和关注。
“戴可思”创始人张晓军此前曾向媒体表示,戴可思发力抖音自播的特点便是敢砸钱,“前期投入特别大,每个月要投几百万。”
很多时候,抖音商业投放所带来的流量无法保证“质量”,人群精准度、用户购买力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商家在投入时间和金钱成本后,还需承担“血本无归”的风险。
与淘宝相比,抖音电商的弱势还体现在人群资产的链路化运营不足。
鸭鸭品牌负责人刘永熙表示,品牌方在淘宝可以从“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牌”、“有兴趣但还没下单”、“首次下单”、“多次复购”等不同状态,对用户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但抖音目前仍是基于泛化的人群标签做区隔。
电商之争已进入下半场,单一模式的“货架式电商”和“兴趣电商”的弊端均已显现。不管是稳坐头部的淘宝和京东,还是后来居上的抖音,都走上了取长补短的转型升级之路。
目前,抖音电商在向“货架式电商”靠近的进程中,因大规模扩大电商比重,造成的电商和内容失衡状态肉眼可见。
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抖音电商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
原文标题:抖音电商的失衡,不止罗永浩“出逃”
作者:晏如也
来源公众号:银杏科技(ID:yinxingcj),带给你最好的商业人物和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银杏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年轻人的双11,只薅羊毛不花钱
设计动态 2022-11-01一年一度双11,最大的狂欢属于羊毛党。消费降级的年轻人,嘴上喊着“不买立省”,薅起羊毛来绝不手软。 有人为了买到最低价,多渠道比价做数学题,单价精确到每毫升;有人沉迷羊毛群组,每天花几小时研究买法,订单金额绝不超过20块;有人专薅茅台和金条,每天准时预约抢购,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到了,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呈现出了哪些购物特征?又是如何薅羊毛的?当“薅羊毛小能手”遇上“算账商家”,会发生什么?本文深度分析年轻人今年双十一的购物特征,一起来看看。
一年一度双11,最大的狂欢属于羊毛党。消费降级的年轻人,嘴上喊着“不买立省”,薅起羊毛来绝不手软。
有人为了买到最低价,多渠道比价做数学题,单价精确到每毫升;有人沉迷羊毛群组,每天花几小时研究买法,订单金额绝不超过20块;有人专薅茅台和金条,每天准时预约抢购,转手一卖赚差价。
“薅羊毛”的另一面,是“不买”。面对各种打折、满减、秒杀的诱惑,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无动于衷,每天三问自己:真的需要吗?适合我吗?有替代品吗?
实在说服不了自己,就去社交平台“求拔草”“求骂醒”,让网友们给自己列出数十条“不买”的理由,这一套流程下来,要是还想买,多少都得带点负罪感。
不过,当“薅羊毛”的队伍日益壮大,它也可能是消费主义的另一个“糖衣炮弹”。越来越多人发现,薅羊毛搭上了很高的时间成本,还可能承担一定的信息泄露或交易纠纷风险,最重要的是,当初那些9块9“薅”到爽的东西,最后极有可能被扔进垃圾桶。
一、羊毛党的双11:薅折扣、薅便宜、薅差价 尽管大家都说大促没有真实惠,很多年轻人仍觉得,双11,是一年里网购最划算的时候。
当然, 前提是,要会找折扣、薅羊毛。
周周今年双11的第一笔订单,是她期待已久的北京环球影城双次票。“虽然是淡季,但覆盖多个周末包括圣诞节,528元的价格,相当于旺季单次票的一半。”
“我去过5次环球影城,从来没有买过正价门票。”周周称,只有等到这种“薅羊毛”的机会,她才会下手。当然,薅羊毛并不总是这么直接简单。双11预售开始前,新宇早早地列好了购物清单。
即便东西没几样,她还是花了大把时间去比价。就拿某款眼霜来说,她充分比较了李佳琦直播间和“中免日上”“CDF会员购海南”小程序的优惠机制,价格精确到每毫升,“李佳琦虽然单价不是最便宜的,但有其他赠品,加上后续的满减和品类券,应该是最划算的。”
不过,在羊毛博主的指点下,她找到了某视频APP会员专享的优惠券,最终以更低的价格在线上免税平台下了单。
新宇说,双11的优惠券不局限于电商平台,各类视频、银行、外卖甚至通信APP和小程序,都会推出大量其他购物渠道可以使用的优惠折扣,叠加下来经常会有羊毛价。“只要功课做到位,总有羊毛可以薅。” 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践行的消费观是,“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还有一些年轻人,只薅真正的低价羊毛。“今年双11,我的订单里就没有超过20块钱的东西。”资深羊毛党Sunny,最近每天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睡觉前都要摸出手机,点进购物小组和羊毛群看“作业”(指优惠的渠道和买法)。
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必须要买的东西, 下单只是因为价格够便宜 ,最近薅到的就有,十几块钱一箱的抽纸、几元一斤的洗衣液以及各种9块9的大牌护肤品小样,购物渠道多是旗舰店的试用入口、天猫超市和拼多多。
Sunny分享称,双11期间,很多美妆大牌为了促销量,会放出很多低价试用装,多用几个账号下单就能以两三折的价格薅到正装的量;日用消耗品在天猫超市买最划算,因为平台会放出大量优惠券和可以抵现的返卡;网红店卖的衣服鞋袜,以及许多由代工厂生产的品牌零食,都可以去1688找“同源厂家”。要是遇到优惠券设置错误,还有机会薅到“神价”。
Sunny称,双11商家出现bug的概率是最高的,所以要盯紧羊毛群组看消息,“当然,下单的人越多,商家不发货的几率越高,但通常都会给到一些补偿,也不亏。”她的这些薅羊毛经验,都来自豆瓣购物小组,那里聚集着几十万像她这样的羊毛党,最大的一个小组,人数多达41万。
薅羊毛,还被一些年轻人当作快速“搞钱”的副业,比如,抢茅台、金条、iPhone14等稀缺或保值商品,转手卖出赚一笔差价。一瓶茅台酒转手的利润,低则一两百,高达上千元。大促期间,有些平台放出大额优惠券,差价就赚得更多。
临近双11,社交平台上的“抢茅台”攻略都多了起来,沉寂已久的黄牛羊毛群也复活了,群主开始指挥群员们前往各个平台抢券、预约下单。对双11感知度和参与度最高的,或许就是这些准备大展身手的羊毛党了。
二、薅羊毛绝不手软,花钱免谈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双11就像一个放大镜,因为商品数量和促销力度的增加,把“薅羊毛”的快乐放大了数倍。这种在过去或许会被称作“贪小便宜”的行为,现在很少有人难以启齿,反而被引以为傲。
毕竟, 在消费降级的当下,省钱、攒钱,才是这届年轻人的主旋律。 薅羊毛,也不仅仅是在双11,更是许多年轻人的日常操作。比如,点外卖,只会用美团和饿了么红包的人,是薅不到羊毛的。
“可以去‘建行生活’APP,每天都有限时抢的无门槛外卖券,有的额度高的,自己用不上还能低价卖出去。”Sunny说,光是这样一个交易帖,在某购物小组一个多月就盖了8万层楼。又比如,买生活用品,根本不需要等到大促囤货,也不需要蹲大主播直播间。
“抖音商城低价秒杀专区和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每天都会定时上新并弹券,没事看一看,总能发现可以囤货的。” 如果说“薅羊毛”是消费降级的A面,那B面就是“不买”和“少买”。
博主“省钱大王小圆”已经三年没有参加过双11了,她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关于省钱和存钱的小技能,不到一年时间,吸引了超4万粉丝关注。
今年双11,她的“不购买计划”是, “犹豫的、已经有的、不符合生活习惯的、没使用过的、凑单的、因为打折想买的,通通不买。” “购物前问自己六个问题,是必需品吗?是需要还是想要?有其他替代品或囤货吗?适合我吗?有其他成本吗?不想要了怎么处理?”
她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有粉丝评论称“自问自答完,购物车已经清空了。”
“怎么劝自己别买” 来源 / 小红书
新宇坦言,与往年美妆、衣服、日用、家电等各个品类“火力全开”,一共花出去两万多相比,今年她要收敛得多,“一台咖啡机、一瓶眼霜、一年一度给爸妈的体检卡,只有这些。”过去每年大促必买的护肤品,今年几乎都被她踢出了购物清单。
“最近一次搬家的时候,收拾出了一箱正装囤货和赠送小样,要么没来得及用,要么就过期了。”当下她就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用完再买。
原本,她还准备了2000元预算,买一台无线吸尘器,“但在做了许多功课后发现,我租的房子每个月有上门保洁服务,自己每周再打扫一遍,用以前买的普通吸尘器清理地毯,就足够了。”
最近刚搬进新家的小豆,在添置家用电器时,也把烤箱“开除”出了购物清单,“有了空气炸锅,烤箱就比较鸡肋,加上工作忙出差多,估计很少有机会使用。”像他们这样刻意控制消费欲望,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
豆瓣“不要买| 消费主义逆行者”“抠门女性联合会”“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充斥着年轻人“求拔草”“求骂醒”的帖子。 一篇名为“双11大家都付定金了吗”的帖子里,没付定金和付了定金的人数比例是5.5:1。
选择没付定金的人要多得多 来源 / 豆瓣
被拔得最多最狠的品类有,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机、相机、平板电脑,小家电如扫地机器人、投影仪、破壁机,以及各种鞋服和美妆产品。
有人分享自己的不买清单,包括奢侈品、营销出来的品牌和需求、廉价但不必要的小物件、所有穿不出门的衣服和鞋、不会读的书、退而求其次的东西等。
更有人总结,“除了日用消耗品和有产出的智力投资,其他一概不买”。
三、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喊着“不买立省”的年轻人,薅起羊毛来却不亦乐乎。但从成本和回报的性价比来看,薅羊毛,也有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主义陷阱。 找羊毛、薅羊毛,首先是一件时间成本巨高的事情。
“我现在每次要买什么东西,第一步是把商品详情里能领的券都领了,第二步是到对应的返利软件看看有没有隐藏券,第三步是去其他电商平台搜同款比价,第四步是去羊毛群组看有没有现成的作业‘查漏补缺’,最后才能回到购物车安心下单。”Sunny称,这一套操作下来,就给至少五个APP贡献了日活流量。
即便是有人分享了优惠买法,“抄作业”也是相当费功夫的。但凡是羊毛,几乎都不可能直接领券下单,“ 薅一单羊毛,得花上至少半小时 。”遇到双11这种优惠机制复杂的,就更头疼了。
Sunny所在的豆瓣购物小组,最近有组员分享天猫双11预售订单的计算公式,要算上定金、商品券、品类券、跨店满减券、消费券、88VIP折扣,最终按商品标价占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分摊到每件商品上,才是实际需要支付的价格,最多能达到预售价的6折。
网友列出的双11优惠计算公式 来源 / 豆瓣
“这种算法要理解都费劲,更别提跟着做了,我选择放弃。”
即便身经百战,Sunny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羊毛,自己薅不来。大促期间,赶来“杀时间”的,还有各种可以领券分红包的电商小游戏。“每天都得一一签到打卡做任务,参加吧,一不小心半个小时又过去了,不参加吧,等出现好价你买不了时就会悔不当初。”
社交平台上,像Sunny这样为了薅羊毛搭上睡觉、工作、学习时间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一直在找活动优惠满减,好像走火入魔了一样,好像省钱了又浪费了时间,痛并快乐着。”一位网友称。 除了耗时,薅羊毛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比如,羊毛党最常见的一种买法是为了使用满减优惠券,需要在不同的店铺拼单再拆单,留下需要的、退掉不需要的,但次数多了,有可能会被平台监控到账号异常,导致被限制下单或领券,得不偿失。
此外,许多APP和小程序为了拉新,通过跨平台发放大额优惠券的方式吸引用户注册,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而陌生人之间的拼单式“薅羊毛”,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交易纠纷。如果说时间不值钱、风险是概率事件,那么更多羊毛党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 薅回来的羊毛,并不会都像想象的那样“真香”。
Sunny坦言,在自己四年的羊毛党生涯里,大约只有30%是真物美价廉的,另外70%,要么是劣质商品不好用,要么是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或者用不完。“为了薅而薅的羊毛,大部分的结局是过期扔进垃圾桶。”
最近正在实践极简生活的悠悠说。她也曾经跟着羊毛群组薅过一些价格很好的商品,“比如9块9五套的旅行洗护套装,5块钱的一次性毛巾,还有一堆的护肤品片装小样,觉得旅游或者出差时肯定派得上用场,结果一年到头了根本没出过城。”最近搬家,她收拾出了这些堆在各个储物柜里的“羊毛”,拍照发到了社交平台上称,“再也不薅了。”
多位受访者也都认同,每个人的时间价值、风险概率都不一样,羊毛薅得划不划算,自然也因人而异。不过,在沉迷薅羊毛的时候,多问问自己需不需要、有没有用、值不值得,总是没错的,“要不然, 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
作者:吴娇颖;编辑:金玙璠
来源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关注直播电商、新消费,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开菠萝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探访直播基地双11:商家不想亏钱卖,主播不愿抢流量
设计动态 2022-11-01“对我们来说,双11就是换个背景的事儿,本质变化不会特别大。” 双11第14年,问及今年双11的变化,安鑫传媒招商总监倩倩如是说。在她看来,现在各种节日不断,直播大场不断,几乎每天都可以是双11。 随着一年一度双11的到来,“李佳琦罗永浩神仙打架”“淘宝抖音互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各种相关话题也相继冲上热搜,而在热闹背后,双十一的内里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本文作者走访了位于杭州九堡的东谷创业园,从直播基地的角度窥探今年双11的一些现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我们来说,双11就是换个背景的事儿,本质变化不会特别大。”
双11第14年,问及今年双11的变化,安鑫传媒招商总监倩倩如是说。在她看来,现在各种节日不断,直播大场不断,几乎每天都可以是双11。
随着一年一度双11的到来,“李佳琦罗永浩神仙打架”“淘宝抖音互抢男人女人”等双11话题也相继冲上热搜。双11表面热闹依旧,但内里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最近,新榜编辑部两次走访位于杭州九堡的东谷创业园,希望从直播基地的角度窥探今年双11的一些现状。
园区共享直播中心负责人、九堡会客厅主理人雄歌介绍,东谷创业园算是“宇宙直播中心”九堡的老牌直播电商基地,入驻了多麦、够选、安鑫传媒等头部直播服务公司。这次走访,我们也和园区内的直播电商从业者聊了聊。
一、静悄悄的双11:有节日气氛,但不多 10月29日晚7点,在直播晚高峰,我第二次走进东谷创业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栋6层高的大楼,与想象中的灯火通明不同,大部分楼层已经进入休息状态。多麦家电组直播运营荞麦儿介绍,“今天周六,大部分公司员工都休息了,只有主播还在正常直播。”
此时,多麦的主播正在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的抖音官方直播间中介绍商品。其中,海尔的官方直播间安置在一个大约40平的房间内,镜头内,一位主播小哥声音洪亮地介绍着一款双开门冰箱的性能和价格;镜头外,一位运营小哥则时不时应和一声,向直播间外的用户强调一些优惠。
整个房间内,双11的元素很少,只有两张“火爆双11,限量抢购”“双11一嗨到底”的贴纸。荞麦儿介绍,即使是双11也很少对直播间进行实地布置,更多是在抖音上更换一下贴片。事实也正是如此,包括美的、海尔等直播间的三分之一位置,都被介绍双11优惠信息的贴片占据。
荞麦儿透露,与传统电商时代一整个公司都需要为双11忙碌不同,现在他们主要忙的是选品以及直播间贴片的设计,“但这些在一个月前就忙完了,主播、运营的排班也已经排好,所以现在我们每个直播间只有2-3个人,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当然,毕竟是双11,直播间的投流会增加,商品的优惠会加大,“即使双11和618等其他节点的价格差不多”, 一些用户也会惯性地觉得双11的产品更便宜,所以直播间的销售额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
继续往里走,则是园区里最亮堂的一栋大楼,够选和抖音电商联合建立的达人直播基地。整个基地占据了4层楼,看起来非常宽敞。
一楼大厅,一个写着“巅峰品质,11.11首播宠粉”的展厅正在布置中;二楼大厅,一个3人直播团队正借着基地的白色楼梯做背景,介绍着手中的衣服;3楼的几个独立房间内,则有3个直播间仍在直播中。
环顾整个基地,虽然是双11,但似乎并没有太多忙碌的感觉。这也是两次走访的最大感受: 一切都很正常,既没有传统电商时代那样商家为双11打气的横幅,也没有一派热火朝天的叫卖声,不少直播间内甚至没有太多双11元素,就跟没有双11一样。
雄歌曾介绍,因为提供了网红供应链对接、直播达人分销等附加服务,东谷创业园算是九堡入住率比较高的直播基地。“今年九堡大约空置了8–10万方的直播间,空置率至少在30%以上,但东谷创业园只有5%-10%。”
走访过程中,荞麦儿指着几个空置直播间介绍,虽然是双11,但一些服装直播间并不会增加太多场次,“到了晚上,也就下播了”。
倩倩则透露,虽然是双11,但安鑫传媒当天并没有直播任务。“我们主要做明星直播,一个月固定4场,双11也不例外。”
二、不被需要的双11:亏不动,没流量? “直播本来已经把价格打到最低了,你难道想让商家亏钱吗?”
谈及双11,倩倩认为,双11最大的噱头是低价让利,但现在商家已经让不动了。 传统电商时代,商家们平时不会亏钱卖,双11才能有很大让利空间。但在直播时代,平台、主播几乎天天做活动,每天都像是双11,商家是一年四季都在让利。
“如果不是在直播基础上再从100降到80这种力度,大部分消费者完全没感觉。但商家已经让不动了。比如一款99元80包的纸巾,平时商家给主播6-8个点的佣金后,基本已经没有让利空间,即使是双11,商家顶多再加一包纸巾。”
一个佐证,时至今日,“全网最低价”已经很少作为各大主播的宣传噱头。各大平台也更多把双11的宣传点放在了价格之外。
曾经,消费者最关注的也是“全网最低价”
倩倩分析,双11的根基在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上。消费者不知道产品底价,各种降价才会有吸引力。但现在随着直播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开始打破,消费者对产品的底价已经越来越清楚。
双11的流量效应也在失效。
一方面,与之前淘宝一家独大,双11几乎算是全民活动的盛况不同,现在不仅有抖音、快手等平台分流,时不时还有某个大主播挑战全年最低价, “双11最低价”的消费认知已经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与即看即买的直播相比,从最初的发货慢,到几年前的复杂玩法,再到现在的不知道买什么, 双11的购物体验实在算不上友好。 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李佳琦这类主播本身做的是筛选商品、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的工作,结果现在一批美妆博主竟然靠着出李佳琦的双11攻略获赞无数,可以说是非常“套娃”了。
结果就是双11越来越卷,流量越来越贵。“以我知道的一个洗地机品牌为例,它平常在千川的成交价可能是2000-3000元,但双11大促时可能会跑到3000-4000元,流量竞争非常激烈”,多麦家电行业PM Lyle举例。
倩倩觉得,大家越来越不需要双11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直播卖货是比电商造节效率更高的一件事情。以前商家需要在多个平台采购流量,最终在到淘宝成交,但现在,这一整套动作在抖音、快手这样的单一平台就可以完成,多份钱变成一份钱,效率会更高。
“至少抖音上的玩家,对双11已经不太care了。”倩倩表示,从平台到主播,抖音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太多了,淹没在其中,双11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三、重新思考双11:赚不赚钱? 在关于要不要参与双11的问题上,求未科技副总裁李耀栋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赚不赚钱”。 逃离或者拥抱双11都是表象,本质问题是,双11能否带来足够的回报。
如果有把握拼过无数竞争者,或者想搏个名声,那就做好参与双11的一切准备。 比如即使在今年,也有《双11抢主播:时薪千元,招不到人》这样的盛况。
Lyle观察,至少头部品牌对双11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热情。
在有关“经济下行时MCN广告业务是否会下降”的讨论中,几家MCN机构不约而同给出过一个略显残酷的论断: 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变难了,而是强的人生意更好,弱的人生意直接不行了。这个论断放在双11同样行得通。
早期的双11之所以人人热情参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参与的人少,存在流量红利。说更直白一些,即使产品一般、运营一般的商家也能蹭到一些流量。但现在随着双11内卷加剧,所有的流量价格都已经被明码标价,确定性越来越高,很大一部分玩家已经玩不起了。
以抖音为例,一位接近抖音人士透露,目前抖音的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70%-80%。这种情况下,内卷不可避免。
“现在行业内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就跟炒股一样,全是‘庄家’在玩。比如我知道的一个茶叶品牌,现在一个月GMV500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5个亿。现在对方每天都要投流,算下来肯定是亏的。但对方的目的是让抖音全平台的人都能知道这个品牌,明年再去线下招商。这个总账算下来,你觉得还亏吗?”雄歌举例。
对于“庄家”来说,双11这样大的电商节点就是一个扬名立万的舞台,亏点不要紧,重要的是算大账;但对于“散户”来说,必须播一场赚一场,算好小账,否则很可能活不下去。
双11预售当晚,李佳琦、罗永浩的直播观看均在1000万以上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抱怨双11难做?很大可能是因为有人还没适应失去流量红利的双11。双11的“田园时代”,是人人可能吃到流量,但以后的双11,只有最具竞争力的一批玩家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回报。
实际上,相比双11,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参与门槛也不遑多让。雄歌举例,曾有一个品牌为了上某个头部主播的直播间,打款60万元,结果临播前,主播认为产品存在智商税问题,直接把60万全退了回去。
如果受不了激烈的竞争,或者有更好的选择,那不如放下对双11的执念。 与其费尽力气参加双11,不如把平常的每一场直播都当做自己的专属双11。
对于商家来说,倩倩觉得“以前大部分小商家是没什么活路的,双11活动报不上,大商家PK不过。但现在你看那些工厂直播,即使不参加双11,玩得也挺嗨的”。对于主播来说,和618、818等平台节日,以及自己的粉丝节相比,双11的成绩也未必有多少差别。
某种程度上,双11更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根源于平台造节,是一场规模化的流量聚合和再分发,大部分流量都汇聚在少数幸运儿身上。现在随着多平台、多主播、长周期对双11的稀释,也许大的商业奇迹少了,但流量摊下来后反而可能惠及更多商家、主播。
回顾双11这14年,这就像是一场有关流量的大型实景游戏。有人热情,有人麻木,有人拥抱,有人逃离,但当你把眼光从双11身上挪开,梳理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就会明白到底该如何看待双11。
作者:云飞扬,编辑:张洁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拼多多的出海决心:以投放换下载,低价低质无法赢得用户
设计动态 2022-11-01从9月拼多多宣布做海外跨境电商——Temu开始,其势头就一直高涨。 Temu 于 10 月 17 日星期一在 iPhone 应用商店中排名第一,领先于亚马逊、Shein 和沃尔玛。它在 iPhone 和 Android 应用商店中排名前 10 位已超过一周。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利用低价和广告为自己带来了短期流量,但低价电商的前景似乎并不明朗,而且Temu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没有引起用户广泛的讨论。本篇文章就来聊聊Temu的引流方式以及它的危机,一起来看看吧。
从9月拼多多宣布做海外跨境电商——Temu开始,其势头就一直高涨。
Temu 于 10 月 17 日星期一在 iPhone 应用商店中排名第一,领先于亚马逊、Shein 和沃尔玛。它在 iPhone 和 Android 应用商店中排名前 10 位已超过一周。
低价和广告虽然带来了短期流量,同样做低价电商的Wish却已经迎来用户大量流失和业绩亏损,Temu的前景似乎并不明朗。至少在海外社交媒体,Temu还没有引起用户广泛的讨论,而低价带来的质量隐患已经出现。
一、KOl、广告带来的下载量 即使下载量在iPhone中排名第一,但Temu 的迅速崛起几乎完全是由广告推动,该应用程序尚未在社交网络上流行起来。
以Facebook为例,电厂以“Temu”为发帖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与Temu电商相关的发帖只有4条,内容以分享领取现金的活动为主,且评论和转发最多只有1次。可以说,在北美市场,它并没有引起用户的使用关注。
与之对应的是,近两周Temu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投放非常多。比如Youtube上近期就有很多Temu的开箱视频。根据Youtube的规则,在线电商通常会选用直接投放和链接两种。目前很多Youtube开箱视频就在推放首页直接放上“TEMU”的logo。
业内人士告诉电厂,类似视频中直接带Logo的开箱,基本都属于投放。官方也会相应减少类似视频的流量权重。在TikTok,Temu联手网红推出的try-on haul(开箱试穿变装)活动也非常多。
在美国论坛Reddit上,也出现了大量以“下载Temu App返现”为标题的帖子。点击进入后取邀请码,返现金额会取决于拉到的人头数,一般为2~50美元不等。
而在拼多多内部,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有内部运营转岗开始做海外KOL的对接;上个月开始,拼多多也特意设置了海外用户增长的职位。
根据媒体报道,9 月Temu的投放预算达就到了10 亿人民币,未来一年这一预算会超过 70 亿,主要用于公域流量获客以及内容型投放。
但是这种强投放模式换来的用户,是否能够持续?
2010年成立的Wish,和Temu定位相似,针对美国的低消费群体,商品价格低至1美元,其货源也大多来自于中国。第三方数据显示,Wish 是多年来下载量最高的应用程序,但流失率也非常高。
Wish的整个平台流量大部分都来自Facebook和google广告,低价吸引的流量又因为低质量而在今年反扑式的流失。Wish今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其季度营收为1.34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57%;净亏损9000万美元。
二、复制国内低价活动 9月1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在海外上线,该平台命名为Temu,App Store应用详情页显示意为“Team Up,Price Down”,与国内名拼多多的意思相近,即买得人越多,价格越低。
Temu的引流方式很简单就是——便宜。Temu供应商告诉电厂,Temu要求提供比1688更低的供货价。
在Temu上,1美元以下的商品比比皆是,比如0.49美元的小型加湿器、0.99美元的外套和2美元买到一双拖鞋。同样的商品,也会比亚马逊或者国外其他电商平台便宜。比如Etsy卖10美元的饰品,Temu只卖1美元。正常类目中,Temu手机壳、项链、戒指等日常物品售价不到5美元,而女装类目的产品售价也基本维持在10美元以下。
此外,Temu推出了“1美分选1”的优惠活动,每个账号都能花0.01美元选一件商品,还包邮。Temu为新用户提供了30%的折扣力度。
虽然国内流行的“砍一刀”活动还没有复制到海外,但是Temu也推出了分享连接打折扣的活动,只要将链接分享给朋友,双方最低都能享受40%的折扣,这点类似国内的拼多多的拼单功能。
在快递和物流方面,除延迟交货可全额退款外,Temu的免费送货服务槛已经从最早的49.9美元包邮下调到后来的29 美元。
三、选品尚并未出新 Temu尚未在北美市场形成较大社交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它在选品上并没有创新。相比于专注于平价服饰的Shein,和早已深耕低价领域好几年的Wish,入场较晚的Temu一开始定位做全品类,也意味着它没有在深耕单一领域。
11月1日是西方万圣节,这是Temu上线后的第一个西方重要节日。在亚马逊上,万圣节相关的搜索已经连续两周位列搜索榜第一名。Temu内部对万圣节也非常重视,将万圣节作为流量切入点。
同时间内,SHEIN和Whis等跨境平台并没有将万圣节作为主推。有供应商透露,如果以万圣节、圣诞节等产品去入驻Temu,会更容易被审核通过。而万圣节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Temu在西方市场和社交媒体打响的一个重要机会。
不过,目前来看,Temu并没有借此出圈。在相关万圣节热销产品中,Temu也只要一款手链冲上热销前十。
四、红利期已过,质量危机仍在 跨境电商专家、点石出海 CEO 曹光耀将 2013 年 -2015 年前后崛起的一批中国跨境电商公司理解为买量模式的成功,他们都抓住了欧美移动互联网早期最便宜的社交媒体低价流量。SHEIN、JJ’S House、Floryday 都曾是这个模式的受益者。
但Wish从2020月活超过1亿一路下跌到2022年月活2700万、营收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消费者信任下降。
Temu虽然在刻意避免重走Wish的老路,在选品上增加了更多门槛。但是低价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商业模式上的顽疾。一位Temu用户透露,其购买的第二箱Temu产品,几乎一半都“踩雷”。因此,部分用户在几单之后,又选择去其他平台购物。
“拿到包裹就很失落,包装简陋到已经破损,里面的产品质量不忍直视。只能说商品图片真的仅供参考。”Temu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因为商品质量问题频发,用户甚至还会把Temu“踩雷”产品分类分享。
购物体验通常会影响电商平台的复购率。虽然目前Temu的下载量猛增,但是用户复购率如何还尚未可知。拼多多官方回应电厂称,不方便对外透露。
作者:刘亚丹, 编辑:高宇雷
来源公众号:电厂(ID:wonder-capsule),探索科技公司的未知,为你充电。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拼多多,低价杀不穿美利坚
设计动态 2022-11-01“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折扣力度!” Temu已在美国上线快两个月,美国本土的年轻人Wesley在Temu上买了一个1.99美元的手机壳、两件6.39美元的T恤,对这样的低价颇感惊讶。 点进Temu“Best Sellers”(销量最好)类目,我们能看到销量最高的拖在今年9月份,拼多多在美国上线了Temu,并凭借着低价策略逐步开拓市场。不过通过低价吸引流量的打法,真的可以帮助Temu平台实现更高增长吗?拼多多出海,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本篇文章里,作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折扣力度!”
Temu已在美国上线快两个月,美国本土的年轻人Wesley在Temu上买了一个1.99美元的手机壳、两件6.39美元的T恤,对这样的低价颇感惊讶。
点进Temu“Best Sellers”(销量最好)类目,我们能看到销量最高的拖鞋已售出29553件,售价才3.99美元,结算时还会有减0.83的优惠,而对比之下亚马逊的拖鞋在10—200美元之间。
Temu销售最好的商品
9月1日,拼多多在美国正式上线Temu时,就拿出了“全网订单免运费、无门槛7折优惠、90天免费退货”引流三大利器。
这一下子就刷新了美国人民的认知,打破低价天花板,也迅速打响了知名度。近日Temu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超越了亚马逊和SHEIN。此外,拼多多还在非洲上线了Temu。
如此迅猛地扩张也不禁让人担忧,在欧美卖便宜货的外来企业不止拼多多一个,但活下来的很少,扛着低价大旗的Temu能延续拼多多在国内的增长神话吗?
一、拼多多为何首选美利坚? 今年8月底,拼多多发布了一份亮眼的Q2财报,总营收314.396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为88.963亿元,不仅实现了连续5个季度盈利,而且在疫情之下还大幅增长。
不过,拼多多本季度的利润更像是“省出来的利润”,部分推广和农业项目延期、差旅商务活动减少等偶发性因素,短期内减少了本季度整体费用。所以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在财报电话会特意提到,本季盈利或不可持续。
实际上,国内线上消费增速放缓、天花板逐渐逼近,是互联网巨头们共同的烦恼。
阿里8月公布的第二个自然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营收增速再创新低,同比微跌0.09%;京东Q2的营收同比增长也只有5.4%,相比的Q1的18%大幅滑落。考虑到“618”的影响,这个失速尤其明显。
这种情况下,向外扩张成为巨头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出人意料的是,拼多多出海首选了美国,之前绝大多数人都猜测拼多多会首选东南亚市场。拼多多给出的理由是,东南亚市场太过分散和激烈,不宜进场。
而美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强国,有着全球第一的消费市场,但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后,消费者购买力收缩,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两个零售巨头的Q2财报就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一个是超预期的沃尔玛,另一个是暴跌的塔吉特。
原因在于,塔吉特更有情趣,而沃尔玛更廉价,现在的形势下,中低收入消费者更依赖沃尔玛门店的食品和其他必需品。
打廉价牌正是拼多多的强项。此外,美国电商成熟度也不错,且“前美国版拼多多”Wish这两年每况愈下,此时接盘也是一个机会。
全球各地区电商渗透率 图源:国金证券
比起国内电商领域阿里、京东、拼多多“三足鼎立”的局势,美国电商市场依然是亚马逊“一家独大”。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中占据37.8%的份额,稳居第一,是沃尔玛的6倍(6.3%)。
不过,为了实现极速达,亚马逊在物流上的投入常年居高不下。从2021年财报来看,亚马逊物流交付的商品中,物流成本占商品价格的27%,而国内提供类似物流体验的京东,其自营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商品价格的6%。高额的物流成本也意味着亚马逊难以做低价。而像Shopify等同样偏向中产及以上人群的消费。
显而易见,低价地带是最容易切入的,这才有了SHEIN,也给予了拼多多与其争锋的机会。
打开Temu网站可以看到,30%折扣区的图片最先吸引眼球,旁边的商品有2.99美元的钢化膜,7.89美元的T恤等。而且,有些很低的价格还不是最终价格,新用户可以领取优惠券或优惠金额叠加使用,第一单能打到9折。
除此之外,Temu还推出了“1美分选1”的超值优惠活动,每个账号都能花费0.01美元在该活动页面内选择一项商品,且在14日前该商品享受免运费服务,几乎可以说是白给。
如此低价的情况下,还加码免费配送和90天内免费退货服务,自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一般来讲,像手机壳、钢化膜这些东西本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单个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比较高,与亚马逊相比,Temu的价格非常低,拼多多有钱亏得起,但商家难赚钱。
据说,Temu要求的供货价甚至比SHEIN还要低,拼多多在国内就多次被怀疑讨好消费者反割商家韭菜,如今Temu售价便宜也源自挤压供应商利润。
不少供应商看中的是Temu新平台带来的流量,一是为了抢占先机才选择入驻,二是可以低价清库存。
拼多多《跨境平台招商指南》显示,商家入驻无需缴纳任何费用,0元入驻,0佣金,且主动降低商家的入驻门槛:“商家无需复杂的运营操作,和对应的招商小二确认选品和价格即可”。
这意味着后续的选品、定价、物流履约等服务都将由拼多多负责,类似近年来大火的跨境电商SHEIN的模式。
在项目筹备期间,拼多多更是挖了不少SHEIN员工,可以说是在直接抄SHEIN的作业,毕竟SHEIN已经证明了低价这条路行得通。
然而,SHEIN之所以成功在于选择了一个刚需且巨大的女性服装市场,拥有极其完备的研发体系和供应链以及对欧美喜好的高认知度,而且在发家阶段赶上了欧美流量廉价的时代。
拼多多在服装上面不占优势,如今跨境不比前几年的大好形势,亚马逊、速卖通、Wish低价产品太多,该滞销的一样滞销,甚至亏本卖都清不动货。
而且,在正式开售一段日子后,平台将会逐步减少红利并提高要求。这意味着,Temu不会一直维持“令人咂舌”的低价,被低价吸引来的美国用户,也很可能薅一把羊毛就跑。
Temu面临的变数还是太多。
二、单靠低价能有多少杀伤力? Temu能否复制拼多多的辉煌呢?
先看拼多多是怎么崛起的。
时间回到2015年,阿里、京东早已占据电商行业的大半壁江山,不少业内人士都倾向于认为,电商赛道的竞争已经尘埃落定。
这一年,两大电商巨头进行升级,淘宝在6月份启动严厉打假行动,称“一秒钟下线24万做假商家”。同年11月,京东宣布因“C2C模式无法杜绝假货”永久关停旗下拍拍网。
被淘宝抛弃的24万低端商家,还有拍拍业务的低端商家都去哪了呢?
同样是在2015年,黄峥的拼多多上线。被淘宝和京东抛弃的低端供应链就有了新去处,他们的产品有的确实质量差,但价格确实低廉,而且他们多年混迹于淘宝、拍拍,积累了大量运营经验,可以说是最了解低端用户的小商家,让他们作为拼多多发展初期商家端的资源。
与此同时,当淘宝、京东一路高歌挺进时,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出现了,那就是下沉市场。
中国80%以上地区都属于下沉市场,人口近10亿,堪比美国总人口三倍,与其说这是下沉市场,不如说这是大众市场。
当时,没接触过电商的用户还有很多。2018年,微信的月活用户是9.3亿,而淘宝的月活用户5.5亿,中间有3.8亿的差距,这意味着中国大约有4亿所谓的“下沉市场用户”没有使用移动互联网买过东西。
淘宝、京东往高端升级也就意味着离下沉市场越来越远,必然产生市场空白,给后来者留下了颠覆自己的机会空间。
左手端的消费者,有所谓五环以外的大众人群,右手端的卖家,有所谓被抛弃掉的低端供应链,现在就缺一个新的连接点把它们连在一起了。
而微信拼团,就是拼多多增长神话故事背后的连接要素。
腾讯在电商领域的野心一直路人皆知,但尝试多次后发现自己干得不行,所以不如扶持、拉拢其他平台,于是联合拼多多,对抗淘宝。
从阿里和京东的两强格局中,拼多多异军突起成长为第三巨头,恐怕微信要拿头功。
微信的特殊待遇,给拼多多在微信内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微信群、公众号到朋友圈,拼多多的砍价和拼团链接随处可见。拼多多充分利用微信流量以及拼团的方式,低成本地把低消用户与低端供应链连接了起来。
因此获客成本最低,是拼多多崛起的关键秘诀之一。 2017年,拼多多获客成本是6元,比阿里(237元)的个位数零头还要低。即使后来获客成本水涨船高,但拼多多也一直保持着优势。“亲,帮我砍一刀”成为很多人共同的记忆。
几乎和拼多多同时期发展起来的SHEIN,也是因为抓住了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才有了先发优势。创始人许仰天从事SEO起家,对流量的重要性及打法理解深刻。
与众多品牌一样,SHEIN最开始也是通过搜索引擎引流。此后抓住社交平台网红带货刚起步、流量费较低的时机,率先通过KOL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主要社交平台种草推广,并以时尚、流行为标识,平价为竞争力,圈定了相当一群购买力有限,但具备号召力的年轻用户。当年的SHEIN在社交平台引流效果好于其他同业对手。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美国的获客成本正变得越来越贵,获客成本的高涨正在影响电商业的盈利能力。
美国商业资讯网站称,在2013年,每获得一个新客户,商家平均损失9美元,现在则要损失29美元。
大洋彼岸没有微信砍价群,拼多多只能通过低价打出前期优势,但怎么长远地留住消费者?
对Temu来讲,能长期胜出的,只能是在外部势能的推动下做自我系统的迭代和升级,形成飞轮护城河和壁垒。
我们再看,Temu刚上线豪气地给出了90天的退换货时间,一方面是吸引了一部分人购买,另一方面还在于跨境电商在美国的物流配送周期长,拿国内七天包邮退还这一套根本行不通。
Temu首先要面对的一座大山就是物流问题。
今天中国物流已经实现了3-4元在短时间内发往全国各地,这样的规模效应让很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除了京东有自营物流外,其它电商平台都在共享一个物流网络,很大程度上帮助平台解决了商品流通成本的竞争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
因此,在难以独揽商品流通的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焦点,几乎都放到了如何绞尽脑汁获得很多流量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流量上的完全封闭,都试图做超级平台,腾讯不准跳转阿里的商品链接、不准字节系采集社交关系链条;抖音也准备干自己的电商;阿里只能用口令消耗腾讯的社交流量;阿里、腾讯、字节都不准百度采集内容,百度只能自己做内容,搜索引擎瘸腿。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长尾网站很难生存,可以想象,如果当初没有腾讯扶持,拼多多的发展会更加艰辛,而美国电商长尾市场很多,长尾网站GMV占电商市场比例达20%,中国则至多5%。
而美国的互联网平台也相对开放,亚马逊做商品,Google也能采集信息,Meta、邮件等社交软件都能跳转链接。
这样的市场环境的确给了拼多多在此争锋的机会,但也意味着如果分发流量的通道一直向各大竞争对手敞开,流量就不会成为Temu竞争的关键因素,靠价低来引流的方式并不能长久。所以,核心竞争力是更多向供应链、物流等硬实力倾斜。
说到供应链、物流,就绕不开亚马逊。亚马逊自建仓配物流体系,推出两日达的物流服务,消费者购买Prime会员即可免费使用。截至2020年,约2/3的美国消费者成为亚马逊Prime会员。
根据BOA数据,2019年亚马逊在美国市场中承担的电商件数占到22%,预计到2025年可达38%-50%。亚马逊的仓配物流正成为美国物流市场的主流。
亚马逊的仓配物流体系在商品流通中形成了独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亚马逊增长飞轮的重要一环,也是坚实的护城河。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的电商网站不少,但亚马逊却始终能遥遥领先。因此,如果Temu等跨境电商公司没有发达的供应链或者物流系统支撑,发展很受限。
除此之外,美国的线下实体经济目前比较稳定,就拿日用品来说,其实网络购物也没有特别的优势。疫情严重的时候供应链和物流也会受到影响,时效性难以保证,如果没有打出差异化优势的话,就怕用户薅完羊毛就不会用了,可能会转向同样物美价廉甚至有“一元店”之称的线下零售商Dollar Tree。
还有,国外快递的投妥率也远远不及中国,经常有客户退款的理由是未收到货,物流问题是跨境运输最大的难题,每当旺季或疫情严重时期,美国港口堵塞,物流成本飞涨,这时的Temu能否度过难关也是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极兔在8月底于欧美跨境电商市场推出“极兔旺宝”,主打跨境轻小件寄递服务,恰与拼多多的节奏一致。不少人猜测,极兔此举就是为了支撑拼多多出海,或许极兔正有此意。
一个反面案例是,当年字节跳动旗下的Fanno便是凭借“低价+补贴”模式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跑了一遍,和如今的Temu一样受欢迎,一度进入意大利购物类App的前三名。
然而,对于电商而言,仅有低价是不够的,因未搭建起成熟配套的服务体系,Fanno在物流配送效率极差、退换货流程不顺畅、优惠不够诚心,给用户留下比较差的体验。
拼多多有在国内驾轻就熟,或许会比字节跳动较快适应海外市场。未来Temu的市场表现暂不好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低价会成为拼多多的出海“利器”,但很难成为“杀手锏”。
三、Wish和VOVA的血泪 很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在Temu之前有几个“海外版拼多多”电商平台已经证明通过低价吸引流量的打法难以为继。
既然要出海美国,拼多多就不得不吸取前一任“美国拼多多”Wish失败的教训。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来,起家于下沉市场的电商企业,几乎都是靠低价为噱头发展起来。
当年Wish主要瞄准的客户也是美国大城市以外的中低收入消费者,走得也是低价策略。
Wish比拼多多早诞生两年,2020年12月其母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疫情之下购物向线上的转移,直接引爆了这个面向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按照当年的销售额,Wish已经成为仅次于亚马逊和eBay的美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然而不过短短两年,Wish的销量和口碑开始急转直下。
人们逐渐发现,这个荒谬的购物网站上充斥着一系列价格奇低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在下单后根本不可能被送达,或者说完全货不对版。
“你不太可能找到在Wish上销售的大公司;你在上面看到的30美元的iPhone肯定不是苹果制造的;低价买来的耳机、USB线都是杂牌子,但它们可能不像更昂贵的产品那样坚固耐用。”
虚假,直接踩中了顾客的红线。
于是,一个电商巨头快速崛起的传奇神话短时间内被完全推翻。
而当“美国拼多多”Wish慢慢坠落的时候,又有一个“拼多多”从欧洲冉冉升起。
VOVA成立于2018年,定位全品类跨境电商平台,国内卖家发货到中转仓,由中转仓发到欧洲消费者手中(主要走海运),在当时的跨境圈号称 “欧洲拼多多”。
由于起步较晚,想要快速增长就只能走捷径,如果售卖比同行更多的低价商品,或者引入仿品,比如会吸引很多消费者。
在VOVA启动早期,员工们将白牌商品挂到平台,从Facebook、Google买量引流,检验低价白牌模式在国外能否跑通。成立几个月后,平台的日均单量就达到上万单。然而VOVA对外宣传做低价白牌,但真正为平台贡献营收大头的则是仿品。
平台最早开始卖耐克、阿迪达斯的仿牌,价格仅为正品的2-3折。后拓展到服装、包具和配饰等品类,爱马仕、LV、Gucci等多个奢侈品牌均有涉及。
这个策略短时间内给平台带来了流量,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一方面,从2019年起,VOVA要求多个商家参与共同仿制一款商品,内部竞价,报价最低的商家可获得平台的流量支持。这种损害商家的行为使VOVA被商家抛弃。
另一方面,由于VOVA在国际上采用做低价仿品的策略,海外用户受到了欺骗,开始抵制VOVA。
最终VOVA被商家和顾客双双抛弃,消失在了2021年10月。
对我们来讲,Wish和VOVA的故事情节似乎很熟悉,不过是同样的故事套上不同的马甲。
回到2018年,拼多多刚上市,作为电商新贵,短短几年就做得如此成就,敲钟人黄峥意气风发,拼多多上下欢庆。然而,所谓树大招风,上市不足一周,拼多多就被扒光了底裤。
一周不到,剧情急转下滑,先是一篇《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炸开了舆论的漩涡。除了遭到媒体口诛笔伐,接着创维公司发布声明,针对“拼多多”平台上出现的涉嫌及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要求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并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关侵权方的全部法律责任。
拼多多销售的商品定价低得令人难以想象,然而低价背后逃不掉虚假。9.9元的小型电冰箱,18.99元的护肤4件套,39.99元的山寨某运动品牌的经典跑鞋应有尽有。
在知乎、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甚至与拼多多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用户投诉拼多多商品质量差、虚假宣传、假货横行、客服态度差的声音不绝于耳,拼多多深陷用户投诉泥潭。
当时鲜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年,一个与拼多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跨境电商公司被秘密推出,这个项目随后以VOVA为名正式推出市场。据了解,VOVA当年的母公司墨灿与黄峥的拼多多是“兄弟公司”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公司管理层曾在2018年初传达一个设想:VOVA三年左右超过Wish,之后拼多多将收购VOVA,成为类似阿里速卖通的拼多多国际电商部门,结果未能如愿。
与Wish、VOVA相比,拼多多更像是个好学生。虽然最初发展阶段中也面临众多假货诟病,但黄峥和创始团队在一系列内部改革中,在平价与质量中维持了微妙的平衡,最后靠“百亿补贴”赢回了消费者。
“假货门”后,拼多多高额补贴精选商品,通过其拿手的社交式带货,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获得了成功。
在“百亿补贴”被祭出前,实际上拼多多月活买家增速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而活动上线后,增速迅速回升,全年活跃买家较上一年净增1.67亿。
2019年,拼多多营收301亿元,市场营销费用花掉272亿元,经营亏损为85.4亿元。无论从用户购物的“体感”还是财报上的数字来看,“百亿补贴”都不只是个噱头。
太平洋两端的相似商业模型,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故事结局。
下沉市场的巨大需求当然是一个红利市场,但低价并不代表用户对质量没有期待。VOVA和Wish的口碑垮台给拼多多当了一个反面教材,Temu往后的发展中,如何保持低价的同时质量也在线?红利丧尽时又该如何留住消费者?出海道路道阻且长,还有更多的难题等待拼多多解决。
四、拼多多出海也靠“Costco+迪士尼”? 尽管拼多多出海赶了个晚集,但俗话说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有前人的成功经验在前,拼多多或许能够找到一条更短更快的出海道路。
黄峥也尤其擅长后发制人,拼多多从当时阿里和京东对市场的绝对优势中找出边缘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足可见其优势。
而且在跨境电商板块,其实黄峥及其团队已经不算新人了。
早在创办拼多多之前,2010年黄峥卖掉第一个创业项目欧酷网之后,他们就做过一家婚纱、快时尚的海外独立站公司——乐贝及其孵化的墨灿以及一家游戏出海的公司友塔。
上文提到的VOVA就出自墨灿,只不过2019年末VOVA从墨灿剥离,此后与拼多多、乐贝、墨灿等公司没有直接关联。
在团队组成上,如今的拼多多核心团队CEO陈磊,COO顾聘聘都参与过出海业务,一级主管中,孙沁、陆娟等人也都来自早期出海团队。
而乐贝旗下的婚纱礼服独立站JJ’S House也曾问鼎国内垂直类目榜首,墨灿旗下的服装独立站群也曾做到过快时尚行业第二名。
这些过往成绩至少说明黄峥和其团队有做跨境电商的经验和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学习模仿并不断被超越的出海范本——在跨境物流、供应链和海外运营等方面,SHEIN的经验多少能让Temu少走弯路。
不少人认为拼多多这次出海直指SHEIN,但从双方所售卖的商品来看,其实各有不同。
从主页看,拼多多偏向小物件售卖,和国内的商品模式一致,而SHEIN尽管涉及其它品类,但主打的还是女性服装。
Temu网站主页
SHEIN网站主页
拼多多早年起家时,淘宝的高端化导致低端供应链无地可卖,在线购物方式不够下沉使电商市场中一部分人缺失,拼多多早年起家的优势就是看清对手,从边缘市场切入,扩大了整个盘子。
如今,衰落的Wish给了拼多多一个出海立足的机会窗口,此次拼多多带着Temu进发海外,或许可以接棒那些从Wish离开的用户们。
但Wish的落败同样警示拼多多,在这片大陆上卖便宜货的外来企业不止拼多多一个,但没有一个活下来。出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低价只是第一阶段的主要战术,让需求侧有一定规模,联动供给侧,才完成出海第一步。
黄铮曾说过,拼多多要做一个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把娱乐场景和消费场景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落地后就是购物可以和熟人拼团更便宜、互相推荐、邀请好友一起参与拼单砍价,有消费,似乎也让广场舞大妈为代表的的消费人群挺娱乐。
看起来有点土,但确实管用。
但在Costco和迪士尼的老家美国,拼多多推出的Temu中似乎还没有“迪士尼”。或许“Costco+迪士尼”也是Temu未来的发展走向。
Temu上线时的标语是“Team up,price down”,简单翻译一下意思差不多是“拼团越多价格越低”。但Temu内尚未提出类似“拼团”的玩法,一眼望去页面,只有商品和售价,所有折扣明码标价,没有任何玩法与附加功能,只提供购物一项功能。
或是由于其仍处于测试阶段,拼多多的“王炸”营销策略还没派上用场。不排除Temu会在未来推出类似的营销玩法,打造自己的优势,但鉴于美国不同的消费环境,其拼单模式不会是国内拼单模式的100%复制。
拼多多CEO陈磊也表示,不会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创造独特的价值。不过美国消费者们是否愿意买账,还得需要实践来检验。
作者:灵竹,编辑:齐马
来源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探寻商业世界的隐秘角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商隐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拼多多,到海外“砍一刀”
设计动态 2022-11-01这两年,出海赛道尤其热闹。 先是SHEIN从默默无闻到晋升黑马选手,再到跨境新手抖音、拼多多开始强势出击,跨境电商老人们也有诸多新动作。 赛道如此激烈,拼多多手中又有多少筹码? 一、低价Temu,直击SHEIN 今年9月1日,拼多多在美国正式上线Temu。拼多出海赛道已经站上了越来越多的玩家,比如前段时间,拼多多便在美国上线了Temu,开始打响其在跨境电商的布局信号。那么此次拼多多出海,打出了怎样的策略?“砍一刀”这一玩法未来有可能在海外风靡起来吗?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这两年,出海赛道尤其热闹。
先是SHEIN从默默无闻到晋升黑马选手,再到跨境新手抖音、拼多多开始强势出击,跨境电商老人们也有诸多新动作。
赛道如此激烈,拼多多手中又有多少筹码?
一、低价Temu,直击SHEIN 今年9月1日,拼多多在美国正式上线Temu。拼多多出海,采用的也是低价策略。
Temu会给新用户发三张7折券,最高可减30美元。新用户第一单还可以打一折,仅用0.4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款切菜机,0.3美元买到瑜伽裤,1.86美元买到汽车吸尘器。
同时,还为新用户推出“一分钱专区”,涵盖了广泛的品类,包括项链、T恤、 太阳眼镜等。
如此低价,和Temu团队的招商形式不可切分。一些已经开店的商家透露,Temu会在国内进行比价,每一个同款商品要找到许多厂家来对比,基本上谁低价谁上。
据悉,当商品热销、单量上涨后,还会继续压低价格。
在一些商家看来,拼多多的模式,可能厂家才有竞争力。同样的商品,Temu必然选择价格低的商品,内卷之下,代理退出是早晚的事。
Temu的低价出海,和SHEIN如出一辙,这也被外界解读为,拼多多盯上了SHEIN的“腹地”。事实上,从Temu的模式和相关“挖墙脚”传闻也可看出这一点。
Temu的招商文件显示,入驻商家可享受0佣金、0入驻费,仅需提供商品、价格并发货,买手完成样品检测、定价后测试开售,后续推广、仓储、物流包括发货物流费用都由Temu承担,商家只需要承担货品成本。
此前,也有多名SHEIN的员工表示,接触到拼多多针对性密集“挖角”。在招聘软件上,拼多多为3~5年经验的跨境买手岗位,提供15k~30k的月薪,高于SHEIN的12k~20k。
也有说法提到,Temu上线后的第一批货物,可能来源于SHEIN的优质供应商。
凭借着低价,拼多多已在海外掀起一些看得见的水花。10月18日,Temu超越Amazon Shopping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
然而,仅仅依靠低价,或许还不足以对抗汹涌的出海大潮。
(图源:网络)
二、只有低价还不够 从拼多多的出海做法来看,依然是走高额补贴商家、低价吸引用户、再聚集更多用户的道路。但这招,在海外不一定行得通,换言之,只有低价还不够。
首先,运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美国的拉新成本正在不断上涨。电子商务服务商SimplicityDX的研究显示,获客成本的高涨正在影响电子商务行业的盈利能力。在2013年,每获得一个新客户,商家平均损失9美元,现在则要损失29美元。
8年时间里,获客成本上涨了222%。据《晚点LatePost》报道,此前曾有跨境从业者透露,美国每订单用户成本约20美元,欧洲情况近似;东南亚则为5-8美元。
可见,在美国发展跨境电商,不断上涨的获客成本将是拼多多低价策略的一大挑战。
此外,物流、仓储、出海时间晚同样是拼多多的软肋。
如今,在国内,3~4天送达基本是电商的标配。但在海外,物流却成为巨头出海的考验之一。
以字节跳动旗下的Fanno为例,该平台上的负面评价,大多都集中于时效问题。有消费者称,自己一开始被Fanno的低价吸引,但是下了几单之后,一直收不到货。而Fanno给出的反馈是,需要该消费者等待3-5周后才能交付。
据悉,TikTok电商从中国发货至英国的物流时间最少需要10-15天,多则需要一个月以上。
这不是字节跳动一家的困境,而是目前本土玩家出海遇到的普遍难题。
Temu目前只在内地设置了用于集货的跨境仓,干线运输、目的地妥投都依赖第三方。由于前期还没有形成GMV规模化,平台难有物流议价能力,也不适合大建海外仓。Temu显示的到货时间一般在5-15天。
而且,Temu首选的北美市场,物流配送成本出了名的高,以至于亚马逊要自己搭团队、做物流。做物流,避免不了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巨大。未来,Temu如何啃下物流这块硬骨头,将是关键一环。
出海时间相对较晚,也是拼多多的劣势。
拼多多所进入的北美市场,已高手云集,有着亚马逊这样的强势玩家。截至2020年,约2/3的美国消费者成为亚马逊Prime会员。Marketplace Puls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亚马逊在美国电商总支出中的合计市场占有率达42%。
而与国内的出海同行相比,拼多多也“姗姗来迟”。
自1999年起,阿里先后推出速卖通、Lazada、Trendyol、Daraz等海外电商平台。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其国际商业分部营收为154.51亿元,称得上“小有规模”。
京东已于今年6月18日上线“京东全球贸”,重点布局北美及东南亚市场,供应链服务覆盖全球近230个国家和地区。
“跨境新人”字节跳动,也已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试水海外电商,与Shopify达成紧密合作,之后与沃尔玛合作实现了在海外的第一次直播带货,次年开始在印尼、英国开启本地店项目。
而拼多多,直到今年9月,才以极其低调的姿势进军海外。不管是在出海时间,还是在出海“基础设施”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拼多多何以赢下这场出海战?
三、拼多多出海,有何胜算? 虽说挑战诸多,但拼多多在跨境电商上的优势也可圈可点。
在跨境电商上,黄峥的团队并非“新人”。在做拼多多之前,他们就做过多家出海公司,如一家婚纱、快时尚的海外独立站公司“乐贝”、其孵化的墨灿,以及一家游戏出海公司友塔。
可见,拼多多的团队有着一定的出海经验与能力。
在基础设施上,目前拼多多也有一些不错的抓手。
一方面,首站选择北美,意味着拼多多能够依托北美的高消费能力,以及成熟的物流和支付体系。依靠这些成熟的资源,Temu能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快速搭建自己的设施体系。
另一方面,极兔在8月底于欧美跨境电商市场推出“极兔旺宝”,主打跨境轻小件寄递服务,与拼多多的节奏一致。业界人士因此猜测,极兔此举就是为了支撑拼多多出海。
不管最终拼多多是否和极兔打造物流体系,进军欧美的极兔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拼多多的出海旅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拼多多尚未将“砍一刀”玩法带至海外。Temu上,暂时只有明码标价和诱人的折扣,没有类似“拼团”的玩法以及其他附加功能。这也意味着,拼多多的“王炸”玩法,其实还没派上用场。
10月份,拼多多的触角已伸至非洲,在非洲上线Temu。在业内人士看来,欧美客户普遍没有分享链接的习惯,Temu聚焦低价即可,不需要逆向培养用户习惯。如果拼多多将Temu在非洲大规模铺开,“砍一刀”或将重现,这也更加符合当地市场追求低价的特点。
不排除,未来“砍一刀”在海外换换法子,继续上演疯狂传播的现象。
对于拼多多而言,诱人的低价、尚待搭建的物流体系以及还未上场的“砍一刀”背后,暗藏着其出海的诸多可能性。
参考来源:
豹变:拼多多出海,先对商家「砍一刀」 商隐社:拼多多,低价杀不穿美利坚 新消费日报:拼多多Temu加速扩张,下一站或落非洲 一千二百字:拼多多跨境出海:新瓶装不了“旧酒” 作者:灵灵
来源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伯虎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设计动态 2022-11-01双11的第三个年头,抖音电商也迎来了变化最大的一年。 10月24日,抖音电商正式开启双11预售。在“预售会场”集中推介了千款优价好物,全面覆盖电子、家居、美妆、服饰鞋包、个护家清、食品等多个类目。 向传统电商平台看齐的还有价保服务。凡是双11期间,消费者在抖音双十一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一个从淘宝“走出来”的电商IP,它的名气毋庸置疑。抖音作为一个新兴电商,尽管提出了“兴趣电商”这个概念,和双十一的影响力相比还是相去甚远。本文作者围绕抖音的电商发展之路展开分析,与你分享。
双11的第三个年头,抖音电商也迎来了变化最大的一年。
10月24日,抖音电商正式开启双11预售。在“预售会场”集中推介了千款优价好物,全面覆盖电子、家居、美妆、服饰鞋包、个护家清、食品等多个类目。
向传统电商平台看齐的还有价保服务。凡是双11期间,消费者在抖音电商购买带有“大促价保”标识的商品,在34天内一旦出现降价,就可以享受一键退差价服务。
此外,“七天无理由退货”“极速退款”“运费险”“上门取件”等线上保障也早已成为抖音电商平台的基础服务。
从2020年6月电商业务部门在抖音内部正式成立算起,至今已经完整经历过两届双11大促的抖音电商,三上战场无疑变得愈发成熟。
不只是消费端服务的成熟表现,在抖音电商内部一场面向主流电商平台转型的升级,也在今年发生。
5月31日,在抖音电商第二届生态大会上,总裁魏雯雯提出“全域兴趣电商”的概念,将抖音电商的业务重心从以直播间为主的兴趣电商,转移到以货架电商为主的抖音商城。
这意味着在短视频和直播之外,抖音也将重点发力商城和搜索,逐步走向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的形态。 不过多方面的升级,并不能掩盖抖音作为新兴电商在双11期间的劣势。
10月24号,罗永浩在淘宝直播首秀,成为直播电商刷屏事件。不仅仅是罗永浩,在近日更是有消息传出,有消息称刘畊宏及妻子vivi将于近日入驻淘宝直播,并于10月31日双11开卖日首播。
显然在双11这个窗口期,抖音电商正在面临更多的内忧外患。在多种转型动作之下,相比阿里等传统平台,抖音电商距离成为主流还有多远也无疑需要更快的答案。
01 缺失的超级电商节日IP 想要踏入主流电商平台之列,除了纯粹的GMV数据交锋之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心智的建立。
国内阿里有天猫双11,京东有618购物节,拼多多有百亿补贴,国外亚马逊则有黑色星期五。这些超级电商IP在锁住消费者流量的同时,也锁住了消费者心智。
通常来说,电子商务平台都会经历四个阶段的蜕变:从边缘人群买边缘产品,到边缘人群买主流产品,然后是主流人群买边缘产品,最后是主流人群买主流产品,最终实现人群覆盖的全民化和商品体系的全品类化。
以社交电商起家的拼多多就是一个典型,在这个四个阶段的发展中,面对阿里、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竞争,刚开始讲五环外的下沉故事,上市后开始去边缘化产品,然后优化控制供应链。
最终在2019年618前夕推出百亿补贴计划,面向全民推行品牌化上行,并在电商节日大促结束后,宣布百亿补贴常态化,一步步从边缘社交电商平台,升级为不容忽视的主流电商平台。
在四个阶段的演化中,早期拼多多靠独特的市场洞察,中期利用阶段性的错位竞争,最终实现全场景全人群全品类,站上主流电商平台的战场。
在从错位竞争阶段走向全场景主流战场中,创新性推出的“百亿补贴”超级电商IP无疑是关键的一步。阿里等其他平台随后不得不跟进竞争,进一步确定了拼多多的行业话语权,加速了国内电商行业格局从二分天下演变为三足鼎立。
从阿里、京东、拼多多打造超级电商IP的经验来看,一个全新IP的确定,往往代表着平台在行业领导定位、强大创新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撑能力。
对比之下,抖音在全新超级电商IP打造上的表现乏善可陈。先是2021年抢占苏宁电商衰退后留下的818购物节点,改名为抖音818(新潮)好物节。
作为内部SS级大促节日,彼时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818”对平台有特殊的意义,是抖音电商成立后的首个标志性大促活动,意在打造抖音电商专属的电商节,借以差异化吸引用户和打造市场声量。
不过从竞争对手的表现来看,抖音的大促节日,并没有影响到主流电商平台各自的营销节奏,仅在自身平台内部的直播间有一定声量。且作为平台专属大促节点,818好物节的效果也略显一般。
根据《2022抖音电商节点营销白皮书》显示,2021年2月-2022年1月,抖音电商共落地9个平台级节点营销活动,其中平台专属大促节点主要有“抖音55潮购节”和“抖音818新潮好物节”2个。
但是在动销商家规模上,2个平台专属大促节点均低于行业性公共节点的双11和双12,甚至也低于“国庆节”“年货节”等重大公共节日节点。
在节点营销交易规模走势上,818大促期间走势平缓,低于传统节日和超级电商IP节点。
最终在消费者多次下单的占比走势上,抖音818也难称是一个节点大促的IP。可能是基于此,今年9月抖音电商又首次推出“抖音921好物节”大促活动,作为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后重要的平台级大促。
多番折腾背后,对于想要跻身主流电商平台行列的抖音来说,明显还缺失一个超级电商IP来证明自己在行业地位、创新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三个维度的能力。
02 伪概念下的兴趣电商 商业竞争从来不会停止。2018年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被问到:“阿里如何看待拼多多等新入局者的竞争?”
张勇表示,今天淘宝已经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生态,淘宝自身会孕育出很多东西。而新进入者进入市场,一定会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一个具体的业务。
“就好像爬山,今天阿里也许已经站在了一万米的山上。有些人也想爬这座山,一开始只要(细分领域)切得越准,目标受众定位清楚,用户价值选择清楚,爬得速度会很快。这就是创造一个新业务的典型做法。”
但张勇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规模的天花板和用户需求天花板在哪里?是爬到500米或者1000米就爬不动了?还是能爬到3000米或者5000米?对阿里来说,最关键的是怎样利用生态的力量,不断去学习。不仅自己要创新,也要学习业界好的东西,把这些好东西和阿里的生态融为一体。
企业要成为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赢得竞争。作为新兴玩家,抖音和传统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正是能否找到自己独特视角。为此,抖音将其电商业务称为“兴趣电商”,同时将传统三大平台定义为“货架电商”。
对于兴趣电商,抖音的定义是根据用户兴趣推荐内容种草,然后下单商品的线上购物闭环。其核心是依靠推荐算法,实现货找人的千人千面。货架电商,则是从零售的基本形态陈列逻辑出发,对于传统电商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这个错位竞争,本质上并不存在。 兴趣电商面向的对象的是前台商品的展示逻辑;货架电商面向的是后台商品的陈列逻辑,以不同维度的定义来进行独特的业务区分,事实上是偷换概念的行为。
不管是淘系还是京东,乃至拼多多,每个用户打开平台后面对的商品首页,都是根据推荐算法千人千面后的商品展示。不同点是抖音是以种草内容算法推荐,传统电商则是以消费行为算法推荐。
以淘系为例,2018年双11,淘系推荐流量首次超过搜索流量;2019年,淘系搜索流量下滑1/3,其中这部分流量被推荐算法替代;2020年,在女装等个性化偏好非常显著的类目,兴趣推荐流量占比超过80%;2021年,淘系就已经有4万亿以上的GMV是由兴趣推荐流量所产生的。
不仅如此,即使在兴趣推荐能力上,抖音也并无优势。抖音的推荐逻辑是根据用户对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兴趣;淘系的逻辑是根据对商品搜索、浏览、收藏、加购、下单、复购等电子轨迹的兴趣。显然,淘系基于消费行为下的推荐,对于流量转化更精准也更高效。
从后台商品的陈列逻辑来看,以兴趣电商自称的抖音电商中也不乏货架电商的部分,比如作为店铺仓储陈列工具的抖音小店、抖音盒子等等。从根本上来看,兴趣电商和货架电商本来就是一体的,前者负责推荐种草,后者负责仓储供应。
因此伪概念之下的兴趣电商,仅仅一年后就再次进行升级并提出全域兴趣电商,宣布将发力搜索和商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兴趣电商的错位竞争已然难以持续。
03 电商三巨头拦下短视频双雄 看客都喜欢以弱胜强的故事,没人会喜欢一成不变的商业世界。
但一个事实是,各大电商平台最新财年统计GMV数据中,阿里8.1万亿、京东3.29万亿、拼多多2.4万亿。与之对比,抖音宽口径下仅万亿的电商GMV显然还不够看。
不仅如此,上半年受国内商业环境影响,抖音电商增速不及预期。这也意味着2022年1.5万亿GMV的目标,将压力全部放在了下半年。 而在下半年,抖音自有的818购物节点IP表现不争气,只能在双11和双12两个行业性节点,发起诺曼底登陆战。
只是非主场作战,抖音电商能从淘系的主场抢食多少份额,并不好说。
同属直播电商赛道,抖音的表现也代表着快手的发展潜力空间。进入2022年,快手电商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动作,不同于抖音的闭环建设,快手反倒是主动拥抱开放,先后接入外部传统电商平台。
在双11前夕,快手在电商业务上先是进行了组织调整,进一步加快动作升级。然后在10月28号,天猫与快手重新恢复外链合作,合作期限为10月28号到12月31号。
有电商从业人士认为,在直播电商逐渐走向成熟后,快手电商可能已经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直播间获得订单转化,而是以合作、商城等多种形式加快流量转化效率,提高电商收入的提升。
作为近年电商行业不容忽视的两股新势力,从独特赛道转向主流赛道的过程中,谁能够率先抓住关键点,也决定了谁将打破电商三国杀的稳固态势,将中国电商格局带入春秋五霸阶段。
双11大促的窗口期,作为全民性的行业节点,也不仅只是阿里需要防守主场的地位,对于新势力来说,更加不容有失。
作者:古廿 ;编辑:伊页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腾讯幻核退场,给数字藏品拉响警报
设计动态 2022-11-01有一种说法叫,“区块链一天,互联网十年”。同样数字藏品的发展,则有过之无不及。 从2021年4月,中国第一家NFT平台优版权上线之后,到如今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已经超过800家。 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的数字藏品可谓是大起大落。从巨头、官方机构、创业公司等纷纷试伴随着NFT这一概念的出现,在国内,“数字藏品”这一形式也出现了,不过在经历了波折跌宕之后,数字藏品正逐渐从“野蛮生长期”过渡至新的发展阶段。具体如何解读数字藏品的成长与未来发展?不如先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有一种说法叫,“区块链一天,互联网十年”。同样数字藏品的发展,则有过之无不及。
从2021年4月,中国第一家NFT平台优版权上线之后,到如今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已经超过800家。
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的数字藏品可谓是大起大落。从巨头、官方机构、创业公司等纷纷试水入局,再到暴富神话破裂,平台跑路的消息接连不断。
阿里的鲸探、百度的超级链似乎没有了往日秒罄的风采。另外今年8月,数字藏品平台幻核,作为腾讯旗下数字藏品的先行者,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在历经波折最终关停。
可以说巨头腾讯的退场,无疑在业内引起了一场地震。不仅让数字藏品的前方蒙上一层阴影,更是给业内拉响了警报。
在当前的降温期,无论是大公司还是中小平台,无论是数字藏品的玩家还是背后操盘手,都在寻找新适应之道。
如今数字藏品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
一、数字藏品市场崛起,纷纷涌入赛道 2017年6月,Larva Labs 开发了一款像素头像生成器,这一头像系列被命名为 CryptoPunks ,意为“加密朋克”,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 NFT 项目诞生。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NFT并未掀起太大的浪花。直到2021年,推特创始人五个单词一条推特拍出了250万美元;加密艺术家 Beeple 一副数字作品“First 5000 Days”以6900万美元拍卖成交……随之而来的就是 NFT 彻底破圈。
毫无意外,NFT的春风很快的刮到了国内,但不同的是NFT这个称号被数字藏品替代。
据广发证券研报指出, 中国数字藏品市场和海外NFT市场已演变为两种行业生态,NFT强调非同质化代币的金融价值,而数字藏品强调数字资产的内容价值,二者并不能划上等号。
2021年4月,国内第一家 NFT 平台优版权上线。它是国内第一个NFT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拉开了中国数字藏品发展的大幕。
2021年6月,阿里鲸探前身“蚂蚁链粉丝粒”以及和8月腾讯幻核上线,这成为大厂迈入数字藏品市场的风向标。
国内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图/安信证券
随着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其他家巨头也选择入场,比如百度超级链、京东的灵稀、网易星球等。
不止是大厂热衷,中小型初创企业平台也纷纷入局,并且其中不少还拿到了VC的投资。
据《2022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NFT项目从2021年开始飙升,达到248笔和39.9亿美元。
而相较于2021年,今年融资规模略有下滑,但整体2022年依然维持在高位,上半年达到240笔融资。中国数字藏品2022年上半年融资项目飙升至27起,位居全球第二。
大量资本和玩家的入场的同时,也促进数字藏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但殊不知繁荣背后,也暗藏了很多危机。
二、幻核体面退场,给数字藏品拉响警报 数字藏品是“风口”还是“泡沫”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 说它是风口,可以看到市场的疯狂。说它是泡沫,数字藏品也是乱象丛生。
在过去一整年多的时间里,数字藏品掀起了不小的火花。但也陆续出现包括平台跑路,冻结用户账户、难以提现等现象,留下一地鸡毛。
今年5月,TT数藏突然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老板挪用了企业的启动资金投资iBox,平台无法继续运营,遂遣散了技术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光艺数藏、IREAL、镜域数藏、灵龙等多个数藏平台曝出过“跑路”消息。
数字藏品一夜之间风雨飘摇,但在众多争议消息里,幻核的关停,无疑更是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8月16日,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正式发布公告:即日起所有通过本平台(包括腾讯新闻数字藏品馆)购买过数字藏品的用户可自行选择继续持有或发起退款申请。
据《IT时报》的报道,幻核同发行方合作方式走的是“纯提成”模式,幻核收取总数字藏品销售额的70%作为费用。腾讯选择体面退场,实行全额退款,这就意味着这部分营收将会被退回。
从内部孵化,到表现有所起色,再到迅速关停,仅仅只过去一年时间。幻核的停运,让很多人不解。
从平台背景来看,腾讯集团可谓有着极高的信誉。从销售业绩来看,幻核也处于头部平台的位置。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7月,“幻核”目前共发售了43款数字藏品,总销售额超过8000万。尤其今年4月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近2000万元的历史峰值。
对此有人认为,当下大部分数字藏品的爱好者都报以投机目的,而腾讯幻核无交易无转赠,于是很多人转向了高流动性、开放二级市场的平台。
不过在幻核发布的公告显示,关停的原因是:数字藏品作为新兴领域,无论是行业风险,还是监管风险,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公司基于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做出业务调整,聚焦自身核心业务。
幻核宣布关停的消息一出,引发了数字藏品市场的“大地震”。这也就是说,即便是技术和资源不俗的腾讯,也难以让自家数字藏品平台走的更远。
短短一年内,国内数字藏品行业犹如过山车一般。而幻核这样体量的平台离场,可以说让数字藏品迎来一个“冷静期”,也意味着是一个新拐点正在到来。
三、数字藏品新时代,挤出泡沫脱虚向实 幻核的失败并不意味是数字藏品的完全失败。
数字藏品的技术特性就决定了其既具有一般藏品的稀缺性、价值性等特征,又具有不可篡改性、可溯源性等普通藏品所不具有的特性。数字藏品仍有很大的价值开发余地。
事实上,国内数字藏品在历经一年多的积累发展,在现阶段之下数字藏品有两个新趋势。
首先是数字藏品的重心由“藏品”转向了“数字”二字。
在旧时代,数字藏品的重心在“藏品”二字。出现这种现象很大原因,是早期参与方所决定的。
如果观察早期的数字藏品的市场,与平台深度合作的参与方,多是各地博物馆、艺术馆等。比如河南博物院的数字藏品“妇好鸮尊”,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的数字藏品,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款数字文创产品等。
一方面其拥有独特文化资源,珍贵文物通过新形式展现很容易被人接受,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另外一方面艺术品和文物发行数字藏品的风险和阻力相对较小。
而在新的时代下,重心已由“藏品”转向了“数字”二字。在万物皆可数藏时代,数字藏品参与方不单单是博物馆等,一些拥有IP的文创公司以及品牌方们,都在结合行业与数字藏品相结合。
数字藏品在收藏、社交价值之外,也成为了公司和品牌们不可或缺的数字资产。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补充,更深层次挖掘了品牌们的价值。今天来看,数字意义显然大于藏品意义。
其次数字藏品另一个重要趋势则是脱虚向实, 早期数字藏品被人调侃成“一行代码形成的JPG”。无论是艺术品、音乐、照片还是视频,都只是单单实现了IP的虚拟数字化。
但如今来看,数字藏品不仅有看的见的“数字化”,也有摸得着的实体赋能。在国外很多公司开始数字藏品与实体的结合。
比如星巴克今年5月发售了首个NFT,购得NFT的会员即可进入数字社区,并拥有实际的福利,如线上咖啡制作教学、艺术家联名商品,以及受邀参加独家活动,甚至前往哥斯达黎加咖啡农场等。
阿迪达斯曾向消费者贩售了总计3万个原创NFT,持有者们可以将NFT兑换成与之对应的限量版的实体产品,并且还拥有了第一时间获取限量款运动鞋、服装的权益。
在国内,蚂蚁集团旗下鲸探进行了功能更新,上线“实物定制”功能,向用户提供对部分已发行的数字藏品定制成衍生实物的服务。
随着与实体的加速涌入,泡沫不断被挤出,数字藏品也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在数字藏品未来发展方向上看,脱虚向实成为新时代的标志,也将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四、数字藏品的三个关键点 在新的阶段下,数字藏品正在逐渐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但仍有三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 政策的合规性 2022年,中国的数字藏品发展迅猛,如今政策越来越明朗。
4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要求不得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等。
9月份,《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从源头对数字藏品的定义、合规发行及流转进行规范,同时《标准》还明确提出,数字藏品仅限于使用目的流转,不可开展炒作、洗钱、代币化、金融化、证券化等挂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转。
政策的制定,能够让整一个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数字藏品市场需要明确约束,尤其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数字藏品时刻处于监管之下。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部分平台可能面临重大的合规性挑战。
2. 价值的合理性 还记得天价推特吗?
2021年,推特公司CEO杰克·多西用自己“第一条推文”铸造的NFT,并以290万美元被拍出。然而今年被转售时,报价从6美元到277美元不等。仅一年的时间,“天价推特”的价格竟然“脚斩”。
在数字藏品市场早期,其定价没有“价值锚点”,就容易出现追逐风险的现象。
在新时代下的数字藏品,第一个价值的要实现平衡性,避免炒作风气,要有版权价值本身保持一致。第二是关键在丰富更多的价值场景。比如天下秀的TopHolder数字收藏品平台,创作者可以把相关作品发到微博之后,还可以在通过TopHolder 生成对应的数字收藏品,挂在平台上进行内容的数字变现。
价值回归合理性,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促进市场增长。而不是投机炒作如影随形,这样只能消耗了热情和关注度,损害市场的持续发展。
3. 元宇宙的广泛性 元宇宙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虚拟化而形成的数字空间,它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在元宇宙中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在元宇宙中开启自己的工作社交及休闲生活之旅。
数字藏品和元宇宙是不可分割的,很多观点认为,数字藏品或许是打开元宇宙大门第一道锁的钥匙。数字藏品作为元宇宙重要应用之一,可以说率先实现了场景的落地。
但从目前的技术和市场环境来看,数字藏品还在新时代的初期阶段,价值的创造更多体现在消费和文娱的产业。但仅仅将数字藏品当作文创商品是不够的。比如体育、地产、金融等。
数字藏品仍在不断演变和进化,不同行业的参与者,还在拓宽和丰富其含义。未来随着元宇宙技术的成熟,数字藏品应用场景也将随之扩大。
五、数字藏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幻核退场后,数字藏品市场正在逐渐降温,但还有部分数字藏品平台仍在坚守。
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是伴随着争议。虽然数字藏品被资本、市场、大众情绪等,炒作到了一个与之不相匹配的地位,但数字藏品的未来并不是不明朗。
数字藏品去除泡沫,不断融合元宇宙等技术、文化、经济、政策等元素。当自身积累发展突破临界点时,就会走向更广阔的大众市场,并放大其价值。
数字藏品未来拥有可供延展的想象力空间,但欲呈现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Anne,文章架构师:花哥
来源公众号:飞娱财经(ID:feiyucaijing2021),发现点点滴滴的小美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飞娱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