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下半场“角斗”: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谁更强?
设计动态 2022-09-288月23日,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提到“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寒气论”一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举步维艰的企业主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这一股“寒意”。从任正非国内的云计算竞争进入了下半场,而面对愈加趋向复杂的市场环境,已经在云计算赛道上有所收获和成长的互联网大厂玩家们,又该如何应对?云计算厂商们又是否能在细分赛道上攻克难关?本文作者进行了分析总结,一起来看。
8月23日,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提到“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寒气论”一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举步维艰的企业主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这一股“寒意”。从任正非的话中不难看出,对于华为而言,目前需要做的是收缩边缘业务,大力发展核心业务。
据华为202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同比增长4.2%;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27.5%;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元,同比下降25.3%。
华为的企业业务显然具有更大的增长动能,而企业业务中华为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计算业务也将是华为未来的重点业务。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
这样一条高速发展的赛道,除了华为以外,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山等科技巨头公司均在多年前便进军云领域,其中以阿里云为首的“四朵云”几乎占据国内云服务市场的80%份额。
在「不二研究」看来,云计算上半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凭自身资源取得先机,“四朵云”格局初成。但是下半场竞争更为激励,国内市场剩下的20%份额在To B,To G的细分赛道,“四朵云”不断选择哪个方向都将面临细分赛道玩家的强烈抵抗,更为广阔的出海方向更是要面对国际科技巨头的狙击。下一个五年,“四朵云”还会剩下几朵?
一、源起:云计算“角斗场” 2006年3月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s)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云计算的概念正式被推向台前。随后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包括Google、IBM等纷纷加速布局云计算。
2009年9月,依托阿里巴巴飞天团队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我国云计算产业开始发展。
在次年3月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几位IT界领袖的对话为云计算角斗场的雏形拉开帷幕。
马云说:“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而此时的腾讯和百度却不以为然,李彦宏则不客气的表示:“云计算这种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就是新瓶装旧酒,没什么新意”。马化腾则表示:“现在看来还为时过早,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之后,到阿凡达那时候确实是有可能”。
但是2012年,亚马逊的AWS爆发,当年营收超过20亿美金,整个市场开始意识到云计算业务赚钱能力十足。李彦宏和马化腾似乎忘了当初说的话,百度在2012年首次对外开放云功能,2013年腾讯云也开始以独立品牌对外,2011年华为云也悄然成立。
除此以外,中国电信天翼云、金山云、Ucloud、青云等玩家也各有动作,云计算的角斗场正式形成。
但是在2016年以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云计算仍处探索阶段。但伴随亚马逊、微软、甲骨文等国外势力于2016年登录国内市场,阿里云于当年取得55.66亿元营收且加速海外布局。
腾讯、百度、华为等企业均在2016年前后加速布局云计算产业。腾讯将腾讯云升级为战略级业务,百度任用SAP前高管尹世明为百度智能云总经理,用一年的时间将团队规模从200人扩充到1100人,华为升级云战略,次年将云业务Cloud BU升级为一级部门,云计算角斗场的大幕正式拉开。
「不二研究」认为,云计算作为一条一直高速发展的赛道,国内各大科技“大厂”纷纷布局,从一开始便注定其内部竞争必然无比激烈,称其为“角斗场”绝不为过,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下称“百度云”)这“四朵云”在近几年的内卷厮杀也佐证了这一点。
三、上半场:“四朵云”各有千秋 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Q2中国大陆云服务前四大云厂商分别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市占率分别为34%,19%,17%,9%。BATH“四朵云”格局已成,阿里云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二研究」认为,在“四朵云”形成的2021年前,可以称之为云计算竞争的上半场,“四朵云”凭借自身已有生态快速发展云产业,各有侧重。
首先看阿里云,阿里云由于起步最早,是“四朵云”中提供服务最全的,在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优势。阿里云起初主要应用于阿里的电商平台,近年来不断推出和升级了多款自研产品和技术,已建立起从底层数据中心到上层产品解决方案的整套云架构。
据阿里云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服务客户逾300万,涉及金融、互联网、制造、新零售、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行业。
阿里云的业绩也佐证了阿里云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据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云的营收从2015财年的12.71亿元增长至2022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的745.68亿元,八年间增长超57倍,并且在2022年实现首次盈利,在“四朵云”中率先实现盈利。
而华为云的优势则更多地在私有云和政务云上,主要背靠华为所拥有的庞大产业背景。据华为云官网显示,华为云在中国服务了600多个政务云,140多个产业云,帮助超过35个城市政务云升级到云原生。
从业绩上看,华为云发展迅速,据华为公布数据显示,华为云的业绩从2017年的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1亿元,增长495.56%。
再看腾讯云,腾讯云最大的优势则在于其社交媒体优势,在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发力,尤其重点提供互联网营销能力。主要深耕音视频直播、文娱游戏行业,并在金融云市场位居前列。
据腾讯云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腾讯云已上线超300个云产品服务,合作伙伴数量超9000家,在30多个行业推出400多个解决方案,年营收规模破千万的合作伙伴达到数百家。其中,自研SaaS产品包括腾讯会议、腾讯企点、腾讯文档、企业微信、腾讯千帆等。
从业绩上看,腾讯云从2018年开始披露业绩,据腾讯财报显示,2018年腾讯云营收为91亿元,但在2020年后再次隐藏其云计算业务业绩,若通过Canalys发布的数据测算,可大概估算腾讯云2021年收入为43.84亿美元,约280亿元。
而百度云的优势则在于其搜索引擎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侧重于融合AI能力,将AI技术与云基础设施服务相结合,聚焦智能服务突出差异化,基于“云智一体”的技术和产品,在制造、金融、能源等领域积极实践。
从业绩看,百度云则发力较晚,慢了前三者一步,百度云在2018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公布业绩。据百度财报显示,百度云2019年实现营收46.5亿元,2021年则实现营收151亿元,两年增长224.73%。
「不二研究」认为,在云计算竞争的上半场,“四朵云”各有千秋,阿里云由于起步早,发展最为全面,华为云在私有云和政务云上优势突出,腾讯云则侧重直播、文娱游戏、金融等行业,百度云侧重于云与AI的融合。但是现在“四朵云”格局已成,共占据国内云计算市场80%的份额,巨头们都想要进一步发展,激烈的厮杀在所难免,云计算的下半场已然来临。
三、下半场:“前狼后虎”路难行 云计算的上半场,“四朵云”中更多的还是使用的集团自带资源,上云的更多的还是互联网公司。而在下半场,“四朵云”想要有所突破,更多的应该是将目光着眼于传统企业、政务企业以及海外企业,即To B,To G,出海这三条路,但是这三条路却并不那么好突破。
首先看To B,「不二研究」认为,To B客户对于云厂商的要求比C端客户的要求更高,需要云厂商对不同产业的深刻理解,可能每一个细分垂直赛道的需求都不同,谁先打通细分产业的上云服务模式,谁就有先发优势。
对于此,各大云厂商也纷纷布局,阿里云的主要策略则是以云为基座,钉钉为底层,实现“云钉一体”来进行拓展。华为云则更是大力拓展B端业务。
2022年6月15日,华为云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5个行业的aPaaS服务。腾讯云则是利用其AI与SaaS融合的能力,提出“千帆计划”意为为千变万化的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并利用C2B生态从消费端服务企业端。百度云与腾讯类似,希望通过AI数智化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四朵云”在To B方面的布局较多,但是除了面对“四朵云”彼此的竞争,在各产业细分赛道上还有许多企业早已布局形成优势,比如办公行业的金山云,地产行业的明源云,物业行业的万物云等。
再看To G,「不二研究」认为,相比To B方向,To G的政务云更是这两年云服务商重点布局的赛道,因为政务云相较于普通企业用户,有着订单体量大,续订率高的特点。
在布局方面,华为云优势明显,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份额中占25.8%,斩获第一。
阿里云和腾讯云在今年的人事变动和组织架构变革上都重点提到了政务云业务。
3月,阿里云请来了华为前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担任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7月,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腾讯公司副总裁李强出任政企业务线总裁,均显示除了两者对政务云业务的势在必得。百度云则似乎在政务云方面没什么大动作,平台中有智慧城市选项。
但是在政务云领域,除了华为云的领先,三大运营商的天翼云、移动云、联动云以及拥有国资背景的“国资云”们相对阿里云和腾讯云似乎更有优势,阿里云和腾讯云在政务云方面面临的挑战艰巨。
最后就是出海了,“四朵云”对于海外的布局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9月22日,阿里云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加快海外市场布局,计划在海外增设6个服务中心,分别位于波尔图、墨西哥城、吉隆坡、迪拜等地。据阿里云官网显示,阿里云目前基础设施已面向全球四大洲,开服运营27个公共云地域、84个可用区,2800个网络节点,运营着超过百万台服务器。
9月19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泰国曼谷开幕。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大会上表示,到今年年末,华为云将布局全球29个区域、75个可用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腾讯云相对低调,2月16日,腾讯云轻量应用服务器Lighthouse针对跨境电商推出了“轻量化”解决方案。据腾讯官网显示,腾讯云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球五大洲 26 个地区,运营 70个可用区。
百度云在出海方面则显得更为低调,暂未公布大动作。
而“四朵云”若想在海外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海外的云产业巨头AWS、GOOGLE、IBM等是绕不开的一环。
在「不二研究」看来,不管是To B,To G,还是出海,对于“四朵云”而言都是前狼后虎,在彼此内卷的同时,企业端面临细分赛道云企业的虎视眈眈,政务端面临运营商云和国资云的“背景杀”,出海更是要与海外巨头搏杀,野蛮生长的上半场已不复存在,“四朵云”要面临的是挑战重重的下半场。
四、进击的下半场,谁是”领头羊”? 云计算的上半场,“四朵云”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在云计算竞争的下半场,随着行业的不断升级优化,在“四朵云”的带领下,仍有许多细分赛道的云企业不断布局,意图分一杯羹,可谓是百舸争流。
无论是To B,To G还是出海,云计算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在风起云涌的云计算下半场,“四朵云”谁能抗住内卷压力,进击成为真正的“领头羊”?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云计算战争》,投资界 《云计算十年:序章,拐点,生死战》,创业邦 《云计算下半场:谁主沉浮?》,通信世界 《互联网巨头的下半场,是云计算的较量》,电商报 作者:熊生;监制:Yoda
来源公众号:不二研究(ID:bueryanjiu),追逐商业深度,探索创新经济。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不二研究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流量之外,才是产业互联网的真蓝海
设计动态 2022-09-28当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变得深入,一幅全新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以往,人们所认为的产业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即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改造,如同消费互联网时代对于用户的改造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玩家属于第三方,它们并不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仅仅只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内在逻辑不尽相同,如果仅仅只是将流量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没有改变玩家们的角色和定位,纵然是再绚烂的发展,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跳出流量的逻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寻找产业互联网的破局之道,才是关键所在。
当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变得深入,一幅全新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以往,人们所认为的产业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即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改造,如同消费互联网时代对于用户的改造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玩家属于第三方,它们并不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仅仅只是充当撮合和中介的角色。
曾经,人们认为的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其实与消费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并无不同。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产业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更多的玩家们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B端流量,如何尽可能多地对B端进行改造。于是,一场以B端流量为主战场的流量争夺战,由此开启。
无论是在零售领域,抑或是是在金融领域,这样的场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不得不说,通过将流量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然而,仅仅只是改变流量对象,而没有改变玩家们的角色和定位,纵然是再绚烂的发展,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新零售、新金融为代表的一系列概念的转瞬即逝。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仅仅只是以流量的思维和平台的逻辑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并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跳出流量的逻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寻找产业互联网的破局之道,才是关键所在。
一、流量,并非产业互联网的关键 单单透过产业互联网的字面意义,我们便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于是,很多的玩家便想当然地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完全可以套用互联网的那一套。于是,在产业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玩家仅仅只是将其看成是他们获取新的流量的工具和手段。
无论是新零售的人、货、场三种要素的重构,抑或是新金融的对于传统金融的赋能和改造,始终都逃不脱流量的影子。尽管这种方式的确可以给玩家们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仅仅只是将其看成是产业互联网的全部,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势必再一次走入到互联网的死胡同里。
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流量并不是关键所在,甚至可以说,流量是消失不再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类似第三方平台那样的存在,无论是对于产业玩家来讲,还是对于互联网玩家而言,它们都是产业的一份子,他们都是构成产业的一个部分。
当产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逐渐弥合,那么,所谓的第三方,其实是不复存在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虽然我们依然会看到这样那样的流量,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式的流量是不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将流量看成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势必会将其带入到流量的陷阱之中。
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将它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阶段。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个去流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真正驱动行业发展的,不是流量的多少,而是对于产业改造能力的高低。
对于任何一个玩家来讲,只要能够对产业进行改造,只要能够对产业进行升级,只要能够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纵然是没有流量上的优势,依然是可以获得发展的。因此,当我们在看待产业互联网的时候,需要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产业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精髓和原始奥义。
二、流量之外,才是产业互联网的蓝海 当流量不再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一片新蓝海里,我们将会得到远比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多得多的想象空间。以此为开端,我们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真正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美好时代。
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如果寻找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蓝海的话,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最不可忽视的那一个。在这个时代,谁能够将产业与互联网两种元素实现深度融合,谁能够让产业与互联网真正融为一体,谁就能够把握新的发展红利。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我们才看到了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开始了一场融合实体的新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只有当这些互联网玩家在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上找到了着眼点,它们才算是找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才能继续享受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红利。否则,它们依然仅仅只是一个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存在,等到流量红利完全不再,它们的发展同样也将陷入死胡同。
不断地找到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地确立自身在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过程当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开启新的发展。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才能从一个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存在,蜕变成为一个告别流量,真正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的存在。只有这样,新的产业才能产生,互联网才能得以重生,新的发展才能开启。
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构。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发展潜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重新建构了一整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下,衍生出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果寻找流量之外的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的话,我想,这一点是最不容忽视的。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并没有发生和出现。尽管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构成产业的元素,产业的运行逻辑,都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因此,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仅仅只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但却并未改变产业本身。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一切都在发生改变。伴随着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深入,产业的构成元素,产业的内在逻辑,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将发生一场深入而又彻底的改变。以此为开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去中间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而是更多地衍生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新红利。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种发展红利,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红利大得多,多得多。
新的供求机制的达成。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发展潜能,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建构了一套新的供求机制。在这样一套新的供求机制之下,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不再有效,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玩家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如何找到在新的供求机制之下的新定位,如何在新的供求机制下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平台,并不是以现在这样一种以撮合和对接为主导的角色存在的,而是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态存在。
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充当的是撮合和对接的角色,上游的产业端和下游的消费端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才能达成交易和对接。尽管这种供求方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供求机制有了进步,但是,随着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产生冗余,随着需求端开始发生嬗变,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供求机制,必然是无法获得长久发展的。
如何建立一种全新的供求机制,让产业端和消费端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更加顺畅的对接,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笔者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供求两端的对接,并不仅仅只是依靠平台的撮合和中介来实现的,而是依靠供给与需求的无缝衔接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本互联网玩家所扮演的撮合和中介的角色,将会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和数据的梳理与整合所取代,原本的互联网平台,变成了一个数据和数字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们的价值和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供求的无缝对接上,而非撮合和中介上。
三、结语 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内在精髓和意义的。跳出流量的牵绊,真正站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来探究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才能让产业互联网真正进入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新阶段。以此为开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才能来临,才能把握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红利。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工作不够专注?试试这个白噪音在线网站 Zen Sounds
UI交互 2022-09-28哪里有免费的白噪音网站?Zen Sounds 提供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帮你进入心流。免费可商用!哪里有免费的 白噪音 网站? Zen Sounds 提供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帮你进入心流。
免费可商用!超多音效素材的在线网站「Sound Effect Lab」 今天要介绍的「効果音ラボ」(Sound Effect Lab)是一个日本免费音效素材网站,提供各种有趣的效果音让使用者在线预览播放、免费下载!
阅读文章 >
有时候在工作时会想要来点音乐,不过听 Spotify、Apple Music 可能又很容易分心,这时候就可以考虑 Lo-Fi 或白噪音,两种声音都会使得环境不过度安静,在有声音做为背景的同时提高专注程度和工作效率,不过有些人则喜欢完全安静的环境,收听的习惯还是因人而异。
本文要介绍的「Zen Sounds」是一个免费白噪音、背景声音网站,提供各种声音素材,帮助使用者集中注意力、平静、冥想和帮助睡眠,免费声音库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等,只要打开网站选择要播放素材就能收听,还有调整音量和定时器功能。
比较可惜 Zen Sounds 无法将多个素材同时「混合」在一起播放,但用户依然能自行打开音乐播放器,同时将网站的背景音效打开,达到在大自然背景环境中聆听音乐、让自己更为专注的益处,如果你想要制造一些白噪音或背景音可以试试看这个网站。
Zen Sounds 网站链接: https://app.zenflowchart.com/zen-sounds
使用教学
开启 Zen Sounds 后左侧会有各种白噪音和背景声音类别,包括可帮助使用者专注、冥想、大自然或是和水有关的声音,从右侧点选要播放的声音即可,下方还能调整音量大小或设定定时器。
大多数的声音都能免费使用,唯独右下角标示为「Premium」需为付费会员登入后才能收听,不过免费部分也够多了,我特别喜欢能提高专注力的音乐,也有像是咖啡店、餐厅环境音或 Lo-Fi 音乐,戴上耳机、按下播放,调整适当音量就有很好的效果。
比较可惜的是 Zen Sounds 每次播放时只能选择一种声音,会显示于左侧选单,如果需要还能设定时器,让音乐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停止,最短五分钟,最长可设定到一小时。
值得一试的三个理由:
免费白噪音、背景声音网站,提供各种声音素材在线播放 声音库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 内建定时器功能可在时间一到停止播放声音
-
工作不够专注?试试这个白噪音在线网站 Zen Sounds
UI交互 2022-09-28哪里有免费的白噪音网站?Zen Sounds 提供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帮你进入心流。免费可商用!哪里有免费的 白噪音 网站? Zen Sounds 提供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帮你进入心流。
免费可商用!超多音效素材的在线网站「Sound Effect Lab」 今天要介绍的「効果音ラボ」(Sound Effect Lab)是一个日本免费音效素材网站,提供各种有趣的效果音让使用者在线预览播放、免费下载!
阅读文章 >
有时候在工作时会想要来点音乐,不过听 Spotify、Apple Music 可能又很容易分心,这时候就可以考虑 Lo-Fi 或白噪音,两种声音都会使得环境不过度安静,在有声音做为背景的同时提高专注程度和工作效率,不过有些人则喜欢完全安静的环境,收听的习惯还是因人而异。
本文要介绍的「Zen Sounds」是一个免费白噪音、背景声音网站,提供各种声音素材,帮助使用者集中注意力、平静、冥想和帮助睡眠,免费声音库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等,只要打开网站选择要播放素材就能收听,还有调整音量和定时器功能。
比较可惜 Zen Sounds 无法将多个素材同时「混合」在一起播放,但用户依然能自行打开音乐播放器,同时将网站的背景音效打开,达到在大自然背景环境中聆听音乐、让自己更为专注的益处,如果你想要制造一些白噪音或背景音可以试试看这个网站。
Zen Sounds 网站链接: https://app.zenflowchart.com/zen-sounds
使用教学
开启 Zen Sounds 后左侧会有各种白噪音和背景声音类别,包括可帮助使用者专注、冥想、大自然或是和水有关的声音,从右侧点选要播放的声音即可,下方还能调整音量大小或设定定时器。
大多数的声音都能免费使用,唯独右下角标示为「Premium」需为付费会员登入后才能收听,不过免费部分也够多了,我特别喜欢能提高专注力的音乐,也有像是咖啡店、餐厅环境音或 Lo-Fi 音乐,戴上耳机、按下播放,调整适当音量就有很好的效果。
比较可惜的是 Zen Sounds 每次播放时只能选择一种声音,会显示于左侧选单,如果需要还能设定时器,让音乐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停止,最短五分钟,最长可设定到一小时。
值得一试的三个理由:
免费白噪音、背景声音网站,提供各种声音素材在线播放 声音库包括雨声、咖啡店、波浪、专注音乐和自然背景声音等类型 内建定时器功能可在时间一到停止播放声音
-
连锁门店如何精耕会员体系,实现逆势增长?
设计动态 2022-09-28餐饮行业提起“西北菜”,不得不让人想起西贝莜面村。在疫情的催生下,西贝在数字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大会员体系搭建的投入,重现生机。 一、会员运营和私域运营的区别 1)私域运营包括会员运营,会员运营逐步渗透到私域运营,但是会员运营是连锁行业最容易上手,最简单的一线下门店如果想吸引更多流量和消费者,可以借助线上运营体系来达成目标,比如做好线上的精细化运营,加大会员体系的搭建力度,提升用户的整体粘性。那么对线下行业来说,会员体系的搭建可以采取什么策略?本文拆解了西贝莜面村的会员体系 ,一起来看看。
餐饮行业提起“西北菜”,不得不让人想起西贝莜面村。在疫情的催生下,西贝在数字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大会员体系搭建的投入,重现生机。
一、会员运营和私域运营的区别 1)私域运营包括会员运营,会员运营逐步渗透到私域运营,但是会员运营是连锁行业最容易上手,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2)开展的阶段不同
会员运营一开始是由中心化运营去操作,通过一些数字化的手段让用户成为会员。私域运营是总部或者说集团有一个会员运营部进行中心化的集团化的运营方式。
3)对于能力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会员运营和私域运营都是最终由中心化运营向个性化运营,运营能力是由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行业特点来决定的。
二、会员的定义 能被数字化系统记录的叫用户。 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的在线上或者线下交易的活动叫做消费者。 在私域运营阶段关注公众号的叫粉丝。 用户能够主动提供给个人信息去注册的叫做会员。 三、投入运营人员和数字化设备,会员能够产生什么价值? 1)在面临消费升级的状况下,不断和用户建立并且持续深化关系,通过这个角度,会员运营就是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品牌一个转型的过程。
2)经营收方式和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会员体系或者说会员设计就是按照到店业务和到家业务去设计,以此来提高营业额。
3)选择一些更符合自身特性的用户,通过一种付费制的方式来改变经营方式。
四、会员权益的提醒方式 1. 根据公众号推送类型 无差别推送,像公众号文章,只要是关注了公众号的都会进行推送。 差异化推送,向通过短信推送,根据给用户不同的服务,比如可以通过 CRM 后台去筛选出来一些标签,做定向的投送。 2. 通过成为会员之后的连接会员的方式 成为公众号用户,通过推送的形式去触发它。 留了联系方式的,通过短信或者说电话的形式触达它。 把权益和服务结合起来,借助于社群以及企业微信这样的方式触达。 五、会员权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积分合理的用到会员权益中,为业务做服务,消费返利,拉动复购。
积分可抵现。 利用积分开展兑现或减免。 2)合理运用消费券
① 纪念日券
产品要至少 30 天有效,而且要提前发放提前发放。 使用频率极低,不要设置太多的门槛,减少无意义的发放。 用户来主动领取权益。 ② 代金券
结合的一些营销动作去用营销动作,连锁行业基本上都有行业的淡季和旺季,所以旺季的时候一定要做营销动作,以旺养淡。通过消费返券或者买一送一等方式,用旺季养淡季,生意好的时候,多做一些营销动作,为生意不好的时候,然后做铺垫。
③ 业务导流的券
因为现在连锁行业有的已经开始做会员商城或者新零售业务了。那其中可以设置一个商品券,让在会员权益中或者不同等级的用户可以领到一张商品券。
3)合理调整会员价格
4)合理设定会员特殊权益
六、4种会员的分层模型 散养用户 ,没有成交的用户,也是注册但是没有成交的用户。 准散养用户 ,也就是消费过一次到三次的人。 圈养用户 ,消费了 3 次到 20 次之间的人。 超级圈养用户 ,消费了20 次以上的人。 七、会员分层的方法 1)原则:单位时间内消费频次和客单价,以及消费频次和客单产生的总营收或者消费金额。
2)明确核心运营重点用户
做会员运营一定是以经营顾客到店的这一波为主。 一到三次是我的运营重点,四次以上的就是忠实顾客。 3)做体系内的会员消费频次的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运营的重点,然后来区分会员的层级。
八、会员营销活动的落地玩法 推出消费返券,设置的消费的返券可不可叠加,适用于哪些门店,什么时间可用,然后额度有多大,这个都可以被控制,所以很容易来区分这些的转化效果和效率,还能够为当餐提高客单价。 设计营销的活动的时候达成共识。 定期活动结束之后做一定的反馈和梳理。 会员营销动作不要做得太多,做减法是本事,不要什么都做。 把营销方式做成一个权益项,想办法让用户知道感知他知道了解并且能够使用。 自配送能力,根据顾客的配送地址去做社群,减少运费支出。 九、餐饮做私域的核心和方法 1)设计会员权益,为到店去做服务或者说为会员去做服务,做私域门店。
2)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拓展服务化能力,可以做储值或者付费会员这样的情况。
3)做私域社交电商,在这里面就加入了另外一个权益,就是我们做的会员商城。
4)把自己用户积累到一定的数量,然后把服务做得足够好,在这个中间不断跟用户沟通和价值,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预期和用户的预期,然后价值双向奔赴,这样能才能找出来你自己的一条路。
十、如何将消费者转化为销售员 1)把消费者转化成品牌的 KOC 或者 KOL 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所加的好友或者管理的社群绝大多数都是服务过的,有很好的情感链接,所以第一步先不追求数量,追求质量,形成高质量的转化。
2)目前的招聘条件已经达到二本,要有到店服务的能力,还有离店服务的能力。关于人员素质的提升,我们第一着眼点和指向,就是把门店的能力成门店人员的这种能力先复用出来。
3)让用户来参与到我们这个过程中,做分类群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拼团群,然后会员服务群不要让连锁行业做太多运营动作,也不要给用户那么多的预期,该做服务的时候就是做服务,该做营收的时候做营收,该做体验的时候就做体验。
4)门店、营运动作、管理方式要和门店的诉求有机结合。
十一、会员运营的难点 1. 什么时候做 基本功做扎实,然后再去做线上的会员服务。
2. 设计自己的增长的第二曲线 想清楚做会员是要为到店业务做增长,还是为了到家业务。
3. 线上线下一体化 用户从门店中来,最终的营收和利润也要回归到门店中去。
十二、发散思考 1. 知识付费类的平台怎么做私域,是做低客单铺量,做大众群体还是做高客单的小众人群呢? 做自己的引流品,让用户要让你的知识付费的这些潜在的客户能够体验到我们能够提供什么价值。 做自己的粘性品,和大家建立起来一个持续的链接。 做自己的正价品,将体验客户引流到粘性产品的这一个高信任的客户里。 做自己的赠品,赠品是为了我们的前端的正价的产品,达到一个更好的一个销量更好的商量。 做超高价的课程产品,是做的一个价值锚定,也是做价格的锚点。 2. 疫情常态化怎么提升门店到店率? 提高现在进店的用户加粉率:
提高员工的意愿度,用考核加激励的方式。 用游戏化的一些活动去引导到店的客户,比较精准的客户加到我们的粉丝群。 3. 折扣确定多少比较合适,如何挽留客户? 有钱在你这儿,也就是用户储值。 有积分在你这儿,怎么去返积分,我们的积分的兑换有什么奖品。 有礼品在你这儿,提高复购率。 来源公众号:有赞学堂(ID:youzanxuetang),直播干货笔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有赞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用118张案例,讲透海报设计同构的13种表现形式
UI交互 2022-09-28平面海报设计创意中的同构设计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本文通过118张案例,帮你掌握同构中的13种表现形式。平面 海报设计 创意中的 同构设计 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本文通过118张案例,帮你掌握同构中的13种表现形式。
用80张案例,帮你掌握20种渐变色表现形式! hi,我是鱼先生,终身学习践行者。
阅读文章 >
案例超多!15种海报版式设计的创意形式 版式设计是设计师的必修课,研究再多都不为过,今天鱼先生继续与大家分享,关于版式设计的 15 种实用的版式设计创意术,干货系列~ 本文方法适用于所有版式设计的应用,比如常见的海报设计、画册设计、KV 设计等。
阅读文章 >
你好,我是鱼先生,不止会设计的 90 后解忧大叔。
又到了设计学习时间,今天要聊一聊同构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实战应用。
先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同构就是通过图形、元素进行有规律的组合、拼接或置换,从而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视觉性,或通过同构的形式直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糊涂?
别担心,鱼先生总结了同构常见的 13 种表现形式,助你理解和吸收。
本文学习三部曲:
概念了解,掌握理论 案例剖析,加深理解 实战演练,助你吸收。 OK,躁动起来!
一、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可以是在某个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无中生有,形成新的图形表达,也可以在保持某种视觉基本型的状态下进行局部拼接,从而形成有趣、有意义的视觉画面,拼接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属性拼接、形状拼接、元素拼接、象征拼接等。
一起来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麻雀与老虎
左:手与烟囱的拼接;右:铅笔与绿叶
两幅作品都是公益海报,通过移花接木的拼接形式,左图的烟囱替代了手指,右图铅笔上面长出了树叶,直观的表达出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诉求。
左:跳舞的脚替代了吉他的弦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局部置换同构,用某一种元素直接替换另一种元素的拼接形式;右:恐龙与美女腿的有趣拼接
左:字母与鱼;右:书本与美女
左:烟与鱼;右:红酒与虾
左图作品利用鱼的动结合烟头的磨灭,看上去好像一条鱼撞击地面而亡,清晰直观的表达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寓意。
左:角与脚;右:拳与翅膀
鱼先生说:
移花接木听起来就充满趣味性,也可以利用移花接木的形式来表达讽刺意味,比如在公益海报中就经常使用讽刺手法,从而使人警醒、反思。
二、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的形式重点在于替换,替换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保留原有外形,然后替换内部元素,替换元素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最终形成有趣的视觉画面,多数情况下也具备双重含义的表达。
比如下图案例:
小狗与小鸟的形,填充所需元素,形成画面的趣味性
在商业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产品属性进行元素填充,比如下图是我以前设计的台历案例,保持蝴蝶的外形,然后内容元素结合公司的产品元素进行替换,最后形成以下画面。
为了画面的整体性,蝴蝶的右上角采用了延伸处理,一直延伸到画面外面,形成破局,增加延伸感。
OK,我们继续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左:喇叭外形与刷子;右:灯泡与啤酒
我们还可以直接利用产品本身的功能优势,直观地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诉求。
比如以下几组案例:
以上四组案例,采用直接的原料置换,直观的表达出产品的特性,自然、原生态,整体画面也比较吸睛。
再看下面这个案例,红豆与肾脏的结合,红豆对肾脏好,另外红豆的形状和肾脏也比较相似,所以这两个元素的结合,就产出了下面这幅创意作品。
鱼先生说:
偷梁换柱就是替换元素,所选用的视觉外形,尽量要使用大家常见的形状,比如蝴蝶、熊猫、东方明珠等大家熟识的形状。
因为当把一个元素只保留其形状的时候,如果不是常见的形状,大家会只看到你在某一个不知道什么形状里面填充了不同的元素,那么形状本身的意义就失去了。
三、二次曝光 二次曝光比较常见了,直接来看些案例。
左:人物的脸与建筑场景结合;右:人像与森林场景结合,头部故意消失,形成延伸感
左:人物头像与场景;右:狗狗头像与场景
人物头像与场景
四、异想天开 通过一种元素与之对应的意义来想象画面,比如有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中书对应的是黄金屋和颜如玉,那么创意点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对应来切入。
左:钢笔延伸想象场景;右:酒瓶延伸想象场景
左:裙子与星空;右:油漆刷与泳池
在商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思考创意,比如咖啡产品,咖啡主打的功能是提神,所以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放入一杯咖啡,然后咖啡飘出来的雾气可以作为一个填充框架,然后填充精神满满的场景,从而直观的体现出咖啡能够带给你精神满满的状态。
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功能或使用场景,进行想象创意,如下图案例:
左边利用模特的脸进行内部置换为场景,右边案例,用生动的内部场景表达肠胃的难受,从而说明某某产品的重要性。
OK,继续下一个!
五、移形换影 其实也是构成的一种形式,叫做影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用具象的人物或其他元素,然后映衬出符合诉求的影子,可以是对立,可以是象征,从而起到表达主题诉求的作用。
看下案例,加深理解:
简单直接的表达出,人类越来越智能,自然反而毁灭的就越快
饮料的自然原生态
左:汽车与手枪影子;右:小孩与蝙蝠侠影子
左:手钳与鳄鱼影子;小孩与魔法少女影子
乐高玩具的影子想象
鱼先生说:
影构具备象征意义,也具备异想天开的形式,大家在使用影构的时候,要清晰明了的去表达主题,并且影子要具备识别性,这样画面才能一目了然,具备吸睛和视觉性。
六、异质共存 异质也是偷梁换柱的一种,属于同构里面的置换形式,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所以单拿出来讲一下。
重点就是保持原有元素的形状,替换原有元素的内部材质, 同时也属于变异构成的一种形式,所以这里命名为异质。
异质同构的常见表现形式有直接性表现、 象征性、对抗性等。
进入案例剖析环节:
左:羊身虎皮;右:脚印与绿叶肌理
左:手与木质;右:导航与原料
左:舌头与草莓;右:大象腿与树木
材质替换,很容易出效果,视觉冲击力比较强,比如上面左图案例,舌头替换草莓,直观的表达了味觉一触即发的意思。
右边的大象腿与木质的结合,一语双关,保护动物、保护森林,让人警醒,引人思考。
七、象征意义 通过两种以上元素进行拼接、置换等设计手法,达到某种寓意。
左:手枪+水龙头;右:塑料袋+鱼
左:酒+车=骷髅头;右:我们用肺呼吸,树木提供氧气,而且树木森林就像地球的肺,借人的肺部象征,表达让大家保护森林、保护自然、保护地球母亲,这同样是保护我们自己
左:蟑螂+子弹;右:话筒+鸟笼
以上几组都是公益海报,表达的寓意也是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我们再看几组商业案例,加深理解:
犀牛为骨架,象征着什么?
大象都能装进车里,象征着什么?
八、拟人拟物
利用拟人或拟物的表现形式,从而增加画面的诉求,以及起到吸睛的效果。
左:咖啡豆拟人;右:剪刀拟人
左:烟的拟人化;右,塑料袋与脸
水果拟人,增加趣味性
鱼先生说:
拟人拟物的表现形式具备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可以以主题产品为切入点去拟人化,增加灵动性,从而起到烘托主题的诉求。
九、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既是无,无即是有。
利用正负形表达双重含义,加入正负空间的画面比较有设计感,应用范围不仅仅在 版式设计 中,在 LOGO 设计中也经常被使用。
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左:炸弹与大脑;右:手与吉他
左:胖子与肌肉男;右:钢笔与权杖
左边的健身海报,利用胖身体作为负空间,里面有一个肌肉男在用力推着,画面本身的张力、视觉冲击力都非常足,就像健身一样,就是在与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做对抗。
负空间在包装设计中的妙用
上图包装案例,把局部做透明状处理,不仅可以形成负空间,还可以通过负空间看到产品,一举两得,趣味性十足。
鱼先生说:
正负形的表现形式,我屡屡提到,这也说明了正负形的实用性极强,大家可以再多赏析一些和正负形相关的作品,加以理解和吸收,最好是可以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十、以形补形 以形补形与上面的偷梁换柱类似,但不同的是,偷梁换柱的置换模式更多的是全局置换,而以形补形的运用重点在于利用常见的视觉图形,进行局部替换,可以是文字替换,也可以是元素替换,从而营造有趣的效果。
来看几组案例,加深理解:
左:灯泡外形,文字和绿草补充;右:利用文字补形
类似这样的文字补形非常实用常见,我们再看两组类似案例:
左:卓别林的脸用文字替代,保留识别强的胡子;右:烟囱部分用文字补形
左:人物另一半嵌入场景;右:乐器与人物
左:垃圾替换鱼的身体;右:字体补充建筑裁切部分
这一组属于拼接,在这里展示,想要强调一点,就是形状的基本一致性,比如地球与水漏,右边的草莓与气球的形状,可以说形状补充的比较完美,所以放在这里讲解。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纠结必须要用哪种形式来做设计,而是要不断的尝试,把我分享的知识点揉碎了,理解透彻,然后自然会成为你能力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才算是学以致用。
OK,继续!
十一、复制粘贴 把一种元素的原本样貌拿来作为设计的核心直接使用,经过设计变成另一种功能性的产品或视觉作品,但保留原来元素的视觉形象,听起来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简单。
我们先看一组案例:
以上我们看到,有蝴蝶座椅、大提琴座椅、孔雀座椅、鱼形座椅,这些都是直接复制大自然本身的元素,稍作加工之后变成了我们日常所离不开的产品。
再看几组案例,加深理解:
鱼形产品
左:雪糕与乐器;右:辣椒产品
左:子弹头口红;右:刀片饼干
鱼先生说:
从古至今,我们所有的创意基本上都是复制于大自然,比如飞机的形成就借鉴于鸟类,所以我们要感恩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氧气、食物,也给了我们作为创造者的万千灵感,所以我们更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怀。
十二、表里不一 有一句话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把这句话的意思用在设计里面,就可以很好的表现出表里不一的创意形式。
香蕉与骷髅,是不是感觉莫名的可爱?
通过改变果蔬的内部结构,来表达趣味性,这样的方式直接用在设计项目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创意,如下图案例:
再看一组不太一样的案例:
内新与外旧的对比,另外也加入了色彩的强烈对比,最后加入撕裂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鱼先生说:
表里不一就是两种事物或场景的相互对比,整体理解,既具备联系性又具备反差对比,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诉求,形成有趣、吸睛的视觉作品。
十三、无缝连接 表现为,两个元素之间的链接契合度非常强,用一句通俗的网络用语来解释 就是:“毫无违和感”,找到这个感觉,就对了。
所以说,设计来源于生活,一点没有错,只要你肯思考,日常中的很多点都可以作为创意使用。
我们先看一个比较契合的视觉,如下图:
刷子与人物头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手的大与人物的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比较吸睛。
左:美女与虾尾;右:嘴唇花瓶与花朵
左:头发衣服;右:人物与衣服
ok,理论和剖析讲解完毕,进入实战演练环节!
十四、实战演练 案例①:指鹿为马
表现形式:移形换影
首先把主图设计出来,主图的设计方式并不难,给大家看一下步骤图:
指鹿为马,马本身就是虚拟的,所以我在马的影子表达中加入了双重叠加的感觉,形成一种虚幻、恍惚的感觉。
调整一下细节,背景完成:
主图完成之后,我们放入文案,完成后如下图:
方法学会了之后,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比如试试以狐假虎威为主题去设计一张海报。
OK,我们继续下一个案例。
案例②:乐器PK友谊赛海报
背景图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背景图完成,顺便来个版式,完成后如下图:
案例③:有趣的三味鱼海报
主图处理使用软件:PS(photoshop)
① 首先找一把快刀,把鱼切(ps)成三段
西红柿切块备用
然后开始切鱼,切(PS)好后如下图:
然后我们来处理鱼内部水果材质的添加,这里有个小方法,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智能样机,我们以鱼头部分为例,来给大家拆解下这个技巧。
② 绘制一个圆形,不要添加描边,先把圆形转为为智能对象,然后再把图形按照透视关系调整为鱼的立体切面。
详细步骤如下图:
③ 找一个西瓜内部图片素材,切面要正一点,然后双击刚才建立好的智能对象,把西瓜纹理填充进去,然后保存,然后鱼画面中就会自动更换为西瓜质感。
详细步骤请看下图所示:
④ 按照以上相同的方法,依次为鱼身和鱼尾添加立体切面质感。 完成后,如下图:
三味鱼的主图已经制作完毕了。
⑤ 最后,我们进行趣味排版,完稿如下图:
Ok,分享结束!
开始炖鱼!!!
趁鱼还没炖好,最后汇总一下今天的 3 张实战案例,都是临时思考,临时设计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练习,以便于在实践中吸收知识点。
附件下载塑料样机福利。
OK,今天的文章到这里结束,我要去喝点鱼汤补充一下大脑,然后继续为大家写干货文章!感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
我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摆渡鱼生」
-
用118张案例,讲透海报设计同构的13种表现形式
UI交互 2022-09-28平面海报设计创意中的同构设计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本文通过118张案例,帮你掌握同构中的13种表现形式。平面 海报设计 创意中的 同构设计 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本文通过118张案例,帮你掌握同构中的13种表现形式。
用80张案例,帮你掌握20种渐变色表现形式! hi,我是鱼先生,终身学习践行者。
阅读文章 >
案例超多!15种海报版式设计的创意形式 版式设计是设计师的必修课,研究再多都不为过,今天鱼先生继续与大家分享,关于版式设计的 15 种实用的版式设计创意术,干货系列~ 本文方法适用于所有版式设计的应用,比如常见的海报设计、画册设计、KV 设计等。
阅读文章 >
你好,我是鱼先生,不止会设计的 90 后解忧大叔。
又到了设计学习时间,今天要聊一聊同构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实战应用。
先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同构就是通过图形、元素进行有规律的组合、拼接或置换,从而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视觉性,或通过同构的形式直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糊涂?
别担心,鱼先生总结了同构常见的 13 种表现形式,助你理解和吸收。
本文学习三部曲:
概念了解,掌握理论 案例剖析,加深理解 实战演练,助你吸收。 OK,躁动起来!
一、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可以是在某个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无中生有,形成新的图形表达,也可以在保持某种视觉基本型的状态下进行局部拼接,从而形成有趣、有意义的视觉画面,拼接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属性拼接、形状拼接、元素拼接、象征拼接等。
一起来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麻雀与老虎
左:手与烟囱的拼接;右:铅笔与绿叶
两幅作品都是公益海报,通过移花接木的拼接形式,左图的烟囱替代了手指,右图铅笔上面长出了树叶,直观的表达出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诉求。
左:跳舞的脚替代了吉他的弦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局部置换同构,用某一种元素直接替换另一种元素的拼接形式;右:恐龙与美女腿的有趣拼接
左:字母与鱼;右:书本与美女
左:烟与鱼;右:红酒与虾
左图作品利用鱼的动结合烟头的磨灭,看上去好像一条鱼撞击地面而亡,清晰直观的表达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寓意。
左:角与脚;右:拳与翅膀
鱼先生说:
移花接木听起来就充满趣味性,也可以利用移花接木的形式来表达讽刺意味,比如在公益海报中就经常使用讽刺手法,从而使人警醒、反思。
二、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的形式重点在于替换,替换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保留原有外形,然后替换内部元素,替换元素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最终形成有趣的视觉画面,多数情况下也具备双重含义的表达。
比如下图案例:
小狗与小鸟的形,填充所需元素,形成画面的趣味性
在商业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产品属性进行元素填充,比如下图是我以前设计的台历案例,保持蝴蝶的外形,然后内容元素结合公司的产品元素进行替换,最后形成以下画面。
为了画面的整体性,蝴蝶的右上角采用了延伸处理,一直延伸到画面外面,形成破局,增加延伸感。
OK,我们继续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左:喇叭外形与刷子;右:灯泡与啤酒
我们还可以直接利用产品本身的功能优势,直观地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诉求。
比如以下几组案例:
以上四组案例,采用直接的原料置换,直观的表达出产品的特性,自然、原生态,整体画面也比较吸睛。
再看下面这个案例,红豆与肾脏的结合,红豆对肾脏好,另外红豆的形状和肾脏也比较相似,所以这两个元素的结合,就产出了下面这幅创意作品。
鱼先生说:
偷梁换柱就是替换元素,所选用的视觉外形,尽量要使用大家常见的形状,比如蝴蝶、熊猫、东方明珠等大家熟识的形状。
因为当把一个元素只保留其形状的时候,如果不是常见的形状,大家会只看到你在某一个不知道什么形状里面填充了不同的元素,那么形状本身的意义就失去了。
三、二次曝光 二次曝光比较常见了,直接来看些案例。
左:人物的脸与建筑场景结合;右:人像与森林场景结合,头部故意消失,形成延伸感
左:人物头像与场景;右:狗狗头像与场景
人物头像与场景
四、异想天开 通过一种元素与之对应的意义来想象画面,比如有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中书对应的是黄金屋和颜如玉,那么创意点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对应来切入。
左:钢笔延伸想象场景;右:酒瓶延伸想象场景
左:裙子与星空;右:油漆刷与泳池
在商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思考创意,比如咖啡产品,咖啡主打的功能是提神,所以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放入一杯咖啡,然后咖啡飘出来的雾气可以作为一个填充框架,然后填充精神满满的场景,从而直观的体现出咖啡能够带给你精神满满的状态。
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功能或使用场景,进行想象创意,如下图案例:
左边利用模特的脸进行内部置换为场景,右边案例,用生动的内部场景表达肠胃的难受,从而说明某某产品的重要性。
OK,继续下一个!
五、移形换影 其实也是构成的一种形式,叫做影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用具象的人物或其他元素,然后映衬出符合诉求的影子,可以是对立,可以是象征,从而起到表达主题诉求的作用。
看下案例,加深理解:
简单直接的表达出,人类越来越智能,自然反而毁灭的就越快
饮料的自然原生态
左:汽车与手枪影子;右:小孩与蝙蝠侠影子
左:手钳与鳄鱼影子;小孩与魔法少女影子
乐高玩具的影子想象
鱼先生说:
影构具备象征意义,也具备异想天开的形式,大家在使用影构的时候,要清晰明了的去表达主题,并且影子要具备识别性,这样画面才能一目了然,具备吸睛和视觉性。
六、异质共存 异质也是偷梁换柱的一种,属于同构里面的置换形式,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所以单拿出来讲一下。
重点就是保持原有元素的形状,替换原有元素的内部材质, 同时也属于变异构成的一种形式,所以这里命名为异质。
异质同构的常见表现形式有直接性表现、 象征性、对抗性等。
进入案例剖析环节:
左:羊身虎皮;右:脚印与绿叶肌理
左:手与木质;右:导航与原料
左:舌头与草莓;右:大象腿与树木
材质替换,很容易出效果,视觉冲击力比较强,比如上面左图案例,舌头替换草莓,直观的表达了味觉一触即发的意思。
右边的大象腿与木质的结合,一语双关,保护动物、保护森林,让人警醒,引人思考。
七、象征意义 通过两种以上元素进行拼接、置换等设计手法,达到某种寓意。
左:手枪+水龙头;右:塑料袋+鱼
左:酒+车=骷髅头;右:我们用肺呼吸,树木提供氧气,而且树木森林就像地球的肺,借人的肺部象征,表达让大家保护森林、保护自然、保护地球母亲,这同样是保护我们自己
左:蟑螂+子弹;右:话筒+鸟笼
以上几组都是公益海报,表达的寓意也是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我们再看几组商业案例,加深理解:
犀牛为骨架,象征着什么?
大象都能装进车里,象征着什么?
八、拟人拟物
利用拟人或拟物的表现形式,从而增加画面的诉求,以及起到吸睛的效果。
左:咖啡豆拟人;右:剪刀拟人
左:烟的拟人化;右,塑料袋与脸
水果拟人,增加趣味性
鱼先生说:
拟人拟物的表现形式具备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可以以主题产品为切入点去拟人化,增加灵动性,从而起到烘托主题的诉求。
九、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既是无,无即是有。
利用正负形表达双重含义,加入正负空间的画面比较有设计感,应用范围不仅仅在 版式设计 中,在 LOGO 设计中也经常被使用。
看些案例,加深理解:
左:炸弹与大脑;右:手与吉他
左:胖子与肌肉男;右:钢笔与权杖
左边的健身海报,利用胖身体作为负空间,里面有一个肌肉男在用力推着,画面本身的张力、视觉冲击力都非常足,就像健身一样,就是在与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做对抗。
负空间在包装设计中的妙用
上图包装案例,把局部做透明状处理,不仅可以形成负空间,还可以通过负空间看到产品,一举两得,趣味性十足。
鱼先生说:
正负形的表现形式,我屡屡提到,这也说明了正负形的实用性极强,大家可以再多赏析一些和正负形相关的作品,加以理解和吸收,最好是可以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十、以形补形 以形补形与上面的偷梁换柱类似,但不同的是,偷梁换柱的置换模式更多的是全局置换,而以形补形的运用重点在于利用常见的视觉图形,进行局部替换,可以是文字替换,也可以是元素替换,从而营造有趣的效果。
来看几组案例,加深理解:
左:灯泡外形,文字和绿草补充;右:利用文字补形
类似这样的文字补形非常实用常见,我们再看两组类似案例:
左:卓别林的脸用文字替代,保留识别强的胡子;右:烟囱部分用文字补形
左:人物另一半嵌入场景;右:乐器与人物
左:垃圾替换鱼的身体;右:字体补充建筑裁切部分
这一组属于拼接,在这里展示,想要强调一点,就是形状的基本一致性,比如地球与水漏,右边的草莓与气球的形状,可以说形状补充的比较完美,所以放在这里讲解。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纠结必须要用哪种形式来做设计,而是要不断的尝试,把我分享的知识点揉碎了,理解透彻,然后自然会成为你能力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才算是学以致用。
OK,继续!
十一、复制粘贴 把一种元素的原本样貌拿来作为设计的核心直接使用,经过设计变成另一种功能性的产品或视觉作品,但保留原来元素的视觉形象,听起来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简单。
我们先看一组案例:
以上我们看到,有蝴蝶座椅、大提琴座椅、孔雀座椅、鱼形座椅,这些都是直接复制大自然本身的元素,稍作加工之后变成了我们日常所离不开的产品。
再看几组案例,加深理解:
鱼形产品
左:雪糕与乐器;右:辣椒产品
左:子弹头口红;右:刀片饼干
鱼先生说:
从古至今,我们所有的创意基本上都是复制于大自然,比如飞机的形成就借鉴于鸟类,所以我们要感恩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氧气、食物,也给了我们作为创造者的万千灵感,所以我们更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怀。
十二、表里不一 有一句话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把这句话的意思用在设计里面,就可以很好的表现出表里不一的创意形式。
香蕉与骷髅,是不是感觉莫名的可爱?
通过改变果蔬的内部结构,来表达趣味性,这样的方式直接用在设计项目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创意,如下图案例:
再看一组不太一样的案例:
内新与外旧的对比,另外也加入了色彩的强烈对比,最后加入撕裂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鱼先生说:
表里不一就是两种事物或场景的相互对比,整体理解,既具备联系性又具备反差对比,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诉求,形成有趣、吸睛的视觉作品。
十三、无缝连接 表现为,两个元素之间的链接契合度非常强,用一句通俗的网络用语来解释 就是:“毫无违和感”,找到这个感觉,就对了。
所以说,设计来源于生活,一点没有错,只要你肯思考,日常中的很多点都可以作为创意使用。
我们先看一个比较契合的视觉,如下图:
刷子与人物头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手的大与人物的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比较吸睛。
左:美女与虾尾;右:嘴唇花瓶与花朵
左:头发衣服;右:人物与衣服
ok,理论和剖析讲解完毕,进入实战演练环节!
十四、实战演练 案例①:指鹿为马
表现形式:移形换影
首先把主图设计出来,主图的设计方式并不难,给大家看一下步骤图:
指鹿为马,马本身就是虚拟的,所以我在马的影子表达中加入了双重叠加的感觉,形成一种虚幻、恍惚的感觉。
调整一下细节,背景完成:
主图完成之后,我们放入文案,完成后如下图:
方法学会了之后,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比如试试以狐假虎威为主题去设计一张海报。
OK,我们继续下一个案例。
案例②:乐器PK友谊赛海报
背景图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背景图完成,顺便来个版式,完成后如下图:
案例③:有趣的三味鱼海报
主图处理使用软件:PS(photoshop)
① 首先找一把快刀,把鱼切(ps)成三段
西红柿切块备用
然后开始切鱼,切(PS)好后如下图:
然后我们来处理鱼内部水果材质的添加,这里有个小方法,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智能样机,我们以鱼头部分为例,来给大家拆解下这个技巧。
② 绘制一个圆形,不要添加描边,先把圆形转为为智能对象,然后再把图形按照透视关系调整为鱼的立体切面。
详细步骤如下图:
③ 找一个西瓜内部图片素材,切面要正一点,然后双击刚才建立好的智能对象,把西瓜纹理填充进去,然后保存,然后鱼画面中就会自动更换为西瓜质感。
详细步骤请看下图所示:
④ 按照以上相同的方法,依次为鱼身和鱼尾添加立体切面质感。 完成后,如下图:
三味鱼的主图已经制作完毕了。
⑤ 最后,我们进行趣味排版,完稿如下图:
Ok,分享结束!
开始炖鱼!!!
趁鱼还没炖好,最后汇总一下今天的 3 张实战案例,都是临时思考,临时设计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练习,以便于在实践中吸收知识点。
附件下载塑料样机福利。
OK,今天的文章到这里结束,我要去喝点鱼汤补充一下大脑,然后继续为大家写干货文章!感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
我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摆渡鱼生」
-
如何构建完整的交互流程?用一个答题活动帮你掌握!
UI交互 2022-09-28交互设计师该如何构建交互流程?本文用一个答题活动的实战案例,帮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从零开始!交互设计 师该如何构建 交互流程 ?本文用一个答题活动的实战案例,帮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
从零开始!五个步骤教你做出「上传菜谱」的交互流程与原型设计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交互方案的设计思路。
阅读文章 >
此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教大家做一个具体活动的交互流程,而是希望通过我对于以往项目思考过程的拆解,帮助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输出,让更多的交互设计师找到自己的价值,包括我自己。
一、活动背景 运营活动的交互流程往往都是在明确的运营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的,不同的目标对应的活动形式以及功能模块、操作流程都有所不同。
比如为了达成“促活”的目标,我们可以以抽奖的形式来实现;如果促活的同时,再加上“转化”,那我们把抽奖与任务相关联,以任务的形式完成转化;如果再加上“裂变”的目标,那我们可以加上分享;如果还需要满足用户“攀比心理”,那可以加上排行榜功能等等。
本次活动的运营目标是“宣教”,即宣传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想要用户了解的信息传达出去。
而以往的宣教一般通过图文、视频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太过于常规且缺少用户激励,导致用户的点击率较低。
如何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包装设计,增加用户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信息的转化,本次我们选择了“答题”的形式。
二、确定答题类型 在确定了形式以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根据该形式选择符合此次需求的答题类型。
可能有人会问,答题不就是答对 or 答错么,会有什么不同的类型?
其实不尽然,选择答案只是答题活动设计中的其中一点,不同的运营策略对应的答题活动的功能与逻辑、流程都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并拆解。
1. 连续答题 or 累计答题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答题的类型是连续答题还是累计答题,这两种不同规则的设定会影响到用户答题流程。
连续答题,关注点是连续性,用户只有答对才能进入下一题,答错就直接结束本轮答题; 累计答题,关注点是正确数量,用户答错不结束答题流程,进入下一题,最后统计用户答对的数量。 选择何种类型,就需要分析这两种的优缺点,结合运营策略来抉择。
连续答题,因为要确保用户的完成率(全部答对),所以需要合理的设置题目的难易程度跟数量,如果第一题难度很高或者需要连续答对 100 题才能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都会让用户产生抵触心理。
而设置题目数量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围绕具体的一类知识点进行题目的设置,比如一支基金产品、一个基金经理等。用户可以循序渐进的,通过答题的形式,学习并接受此类知识,建立起用户的心智。这无疑是比较符合本次运营目标的答题类型。
而累计答题,它统计的是答对题目的数量,由于答错不结束答题流程,所以就必须有一个约束来主动结束答题,往往通过设置时间来完成,就类似经常在综艺里出现的“你画我猜”的游戏。
这个类型的答题,为了确保用户每次答题不出现相同的题目,就需要丰富的题库来支撑,无法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宣教,不符合本次运营的目标。
但是如果为了增加用户在产品的活跃度以及节日的氛围感,就可以沿用此类型,比如“元宵答题会”等主题,同时加入 PK 的流程,来进一步丰富活动的玩法,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展开。
2. 答题机会 or 复活机会
我们都知道一个运营活动一般不会只有单一的目标,本次活动除了“宣教”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常规的转化。
答题只是简单的建立起用户对于某类知识的基础了解,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就需要用户进入到具体的页面,而促进用户点击的刺激点就是完成任务的奖励,这类奖励一定是用户在本次活动中的“刚需”,才会主动去完成。
结合答题的场景,奖励的设置可以是获得答题机会或者复活机会。
该选择谁,需要结合前面我们选的答题类型来分析,连续答题的关键点是连续性,一般会设置几个节点,比如 3、6、9、12 等,每个节点对应一定的奖励,越往后奖励越大,这就要求用户为了获得后面大的奖励,就必须要连续答对。
如果答错,用户是希望退回原点从头再来还是就地复活继续答题呢?
绝大部分用户应该会选择后者,所以,针对连续答题的类型,奖励设置为复活机会就比较合适了。
三、选择页面相关元素 确定好答题类型跟奖励类型以后,我们接下来就需要思考整个流程的页面细节,找到可能会影响用户进程的阻碍点,看看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消除。
第一个阻碍点就是完成任务。虽然用户完成任务能带来他们希望的回报,即复活机会。
但是完成任务需要指定用户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甚至需要停留一定的时间或者完成具体的操作,这无疑对于用户来说,是比较反感的。那如何促进用户完成任务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利益点,通过呈现答题进度,告知用户即将获得奖励。利用利益点的刺激,让用户继续答题,当出现答题错误,用户自然需要复活,而这时候,就可以达到引导用户去完成任务的目的。
而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就是需不需要放“答题倒计时”功能,我们知道一般为了营造答题氛围,以及减少用户“作弊”,通常会设置倒计时来约束用户的答题时间,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用户会在答题的过程中过于紧张。
如果不放,用户可以拥有大量的时间查阅答案,无疑降低了用户通关的门槛。
该不该放,需要结合本次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的本质就是宣教,用户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而且如果需要控制奖励的预算,可以约束用户每天答题的次数,就可以降低因成功率过高而带来预算超标的影响。
所以最后我们没有将“倒计时”功能放在本次活动流程中。
四、创建交互流程 在创建交互流程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三点,即状态、操作、反馈。针对本次互动,我们来分析这三要素。
首先是状态。状态需要考虑的是所有的页面、按钮的状态,比如答题按钮的状态,任务按钮的状态。
不同的状态选择是需要根据活动的规则决定的,比如用户每天可以无限制答题,那么答题按钮就是始终高亮的状态,如果是有次数限制,就需要告诉用户当前次数,以及没有次数时的置灰状态,告知用户今日不能参与等等。
而操作就是要考虑用户在页面所有能发生的操作行为,如点击、双击、滑动等,以及用户发生操作后的跳转逻辑。
比如当用户在选择答案后,是直接展示结果还是需要点击确认再提交选择,是否支持用户返回查看上一题的选项。
不同操作流程的选择需要结合活动性质来抉择,如是否支持返回查看上一题,我们可以分析用户返回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需要去修改上一题的答案,但是由于活动的性质是连续性,当用户选择错误就终止进程,所以不存在用户返回修改答案的情况,也就没必要支持用户返回了。
最后是反馈,反馈应该是及时的,减少用户因等待产生的焦虑心理,答题流程中的反馈主要包括用户选择答案以后,是否正确的反馈。但是在这两个常规的反馈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运营目标做进一步的设计。
根据运营活动的设定,我们将用户连续答对的过程拆解了几个阶段,当用户达到某个阶段就会给个奖励,以刺激用户持续答题,所以当用户答题正确的时候,页面反馈除了答案正确的反馈,还得考虑用户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奖励的节点,如果达到了,就需要给出对应的奖励的反馈。
而当用户回答错误时,除了及时反馈用户选择的答案错误,我们还需要考虑用户是否持有复活卡,如果持有,那么当用户答错的同时,反馈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复活卡继续答题,但是如果没有,是不是就结束本轮答题了呢?
我们可以分析,当用户想要继续进行本轮答题,肯定是需要复活卡激活,但是复活卡需要去完成任务获得,那如果在用户答错且没有复活卡的时候,直接让用户去完成任务获得复活卡,是不是既满足用户想要复活的用户诉求,也满足了客户想转化的业务诉求了呢?
五、数据维护与分析 以上的分析,其实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答题活动的经验,以及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而创建的流程,我们只是保证了用户在整个链路中操作流程的完整性。
但是对于真实用户而言,最终的效果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维护与分析,来获取用户的使用情况,从而不断的优化活动。
本次活动的数据主要有三个地方需要客户维护,也就是活动的中台功能,分别是奖励、任务、题库。
前两个都是常规的运营活动需要维护的数据,本次活动主要的差异化在于题库的维护上,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分了几个阶段,随着答题的深入,奖励也会越来越高,那对应的题目难度应该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在进行题库配置的时候,需要按照难易程度对每个阶段的题库单独配置,这样在前端取题目的时候,可以在对应的题库里提取数据,就保证了每个阶段题目难度不同的目的。
而数据分析,主要在于埋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当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用户在第二阶段就结束了答题,那我们可以分析是否是第二阶段的题目难度太大,还是第二阶段的奖励太低,通过不断调整数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从而解决用户在整个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构建答题活动交互流程的文章。
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
-
如何构建完整的交互流程?用一个答题活动帮你掌握!
UI交互 2022-09-28交互设计师该如何构建交互流程?本文用一个答题活动的实战案例,帮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从零开始!交互设计 师该如何构建 交互流程 ?本文用一个答题活动的实战案例,帮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
从零开始!五个步骤教你做出「上传菜谱」的交互流程与原型设计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交互方案的设计思路。
阅读文章 >
此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教大家做一个具体活动的交互流程,而是希望通过我对于以往项目思考过程的拆解,帮助你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输出,让更多的交互设计师找到自己的价值,包括我自己。
一、活动背景 运营活动的交互流程往往都是在明确的运营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的,不同的目标对应的活动形式以及功能模块、操作流程都有所不同。
比如为了达成“促活”的目标,我们可以以抽奖的形式来实现;如果促活的同时,再加上“转化”,那我们把抽奖与任务相关联,以任务的形式完成转化;如果再加上“裂变”的目标,那我们可以加上分享;如果还需要满足用户“攀比心理”,那可以加上排行榜功能等等。
本次活动的运营目标是“宣教”,即宣传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想要用户了解的信息传达出去。
而以往的宣教一般通过图文、视频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太过于常规且缺少用户激励,导致用户的点击率较低。
如何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包装设计,增加用户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信息的转化,本次我们选择了“答题”的形式。
二、确定答题类型 在确定了形式以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根据该形式选择符合此次需求的答题类型。
可能有人会问,答题不就是答对 or 答错么,会有什么不同的类型?
其实不尽然,选择答案只是答题活动设计中的其中一点,不同的运营策略对应的答题活动的功能与逻辑、流程都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并拆解。
1. 连续答题 or 累计答题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答题的类型是连续答题还是累计答题,这两种不同规则的设定会影响到用户答题流程。
连续答题,关注点是连续性,用户只有答对才能进入下一题,答错就直接结束本轮答题; 累计答题,关注点是正确数量,用户答错不结束答题流程,进入下一题,最后统计用户答对的数量。 选择何种类型,就需要分析这两种的优缺点,结合运营策略来抉择。
连续答题,因为要确保用户的完成率(全部答对),所以需要合理的设置题目的难易程度跟数量,如果第一题难度很高或者需要连续答对 100 题才能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都会让用户产生抵触心理。
而设置题目数量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围绕具体的一类知识点进行题目的设置,比如一支基金产品、一个基金经理等。用户可以循序渐进的,通过答题的形式,学习并接受此类知识,建立起用户的心智。这无疑是比较符合本次运营目标的答题类型。
而累计答题,它统计的是答对题目的数量,由于答错不结束答题流程,所以就必须有一个约束来主动结束答题,往往通过设置时间来完成,就类似经常在综艺里出现的“你画我猜”的游戏。
这个类型的答题,为了确保用户每次答题不出现相同的题目,就需要丰富的题库来支撑,无法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宣教,不符合本次运营的目标。
但是如果为了增加用户在产品的活跃度以及节日的氛围感,就可以沿用此类型,比如“元宵答题会”等主题,同时加入 PK 的流程,来进一步丰富活动的玩法,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展开。
2. 答题机会 or 复活机会
我们都知道一个运营活动一般不会只有单一的目标,本次活动除了“宣教”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常规的转化。
答题只是简单的建立起用户对于某类知识的基础了解,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就需要用户进入到具体的页面,而促进用户点击的刺激点就是完成任务的奖励,这类奖励一定是用户在本次活动中的“刚需”,才会主动去完成。
结合答题的场景,奖励的设置可以是获得答题机会或者复活机会。
该选择谁,需要结合前面我们选的答题类型来分析,连续答题的关键点是连续性,一般会设置几个节点,比如 3、6、9、12 等,每个节点对应一定的奖励,越往后奖励越大,这就要求用户为了获得后面大的奖励,就必须要连续答对。
如果答错,用户是希望退回原点从头再来还是就地复活继续答题呢?
绝大部分用户应该会选择后者,所以,针对连续答题的类型,奖励设置为复活机会就比较合适了。
三、选择页面相关元素 确定好答题类型跟奖励类型以后,我们接下来就需要思考整个流程的页面细节,找到可能会影响用户进程的阻碍点,看看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消除。
第一个阻碍点就是完成任务。虽然用户完成任务能带来他们希望的回报,即复活机会。
但是完成任务需要指定用户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甚至需要停留一定的时间或者完成具体的操作,这无疑对于用户来说,是比较反感的。那如何促进用户完成任务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利益点,通过呈现答题进度,告知用户即将获得奖励。利用利益点的刺激,让用户继续答题,当出现答题错误,用户自然需要复活,而这时候,就可以达到引导用户去完成任务的目的。
而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就是需不需要放“答题倒计时”功能,我们知道一般为了营造答题氛围,以及减少用户“作弊”,通常会设置倒计时来约束用户的答题时间,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用户会在答题的过程中过于紧张。
如果不放,用户可以拥有大量的时间查阅答案,无疑降低了用户通关的门槛。
该不该放,需要结合本次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的本质就是宣教,用户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而且如果需要控制奖励的预算,可以约束用户每天答题的次数,就可以降低因成功率过高而带来预算超标的影响。
所以最后我们没有将“倒计时”功能放在本次活动流程中。
四、创建交互流程 在创建交互流程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三点,即状态、操作、反馈。针对本次互动,我们来分析这三要素。
首先是状态。状态需要考虑的是所有的页面、按钮的状态,比如答题按钮的状态,任务按钮的状态。
不同的状态选择是需要根据活动的规则决定的,比如用户每天可以无限制答题,那么答题按钮就是始终高亮的状态,如果是有次数限制,就需要告诉用户当前次数,以及没有次数时的置灰状态,告知用户今日不能参与等等。
而操作就是要考虑用户在页面所有能发生的操作行为,如点击、双击、滑动等,以及用户发生操作后的跳转逻辑。
比如当用户在选择答案后,是直接展示结果还是需要点击确认再提交选择,是否支持用户返回查看上一题的选项。
不同操作流程的选择需要结合活动性质来抉择,如是否支持返回查看上一题,我们可以分析用户返回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需要去修改上一题的答案,但是由于活动的性质是连续性,当用户选择错误就终止进程,所以不存在用户返回修改答案的情况,也就没必要支持用户返回了。
最后是反馈,反馈应该是及时的,减少用户因等待产生的焦虑心理,答题流程中的反馈主要包括用户选择答案以后,是否正确的反馈。但是在这两个常规的反馈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运营目标做进一步的设计。
根据运营活动的设定,我们将用户连续答对的过程拆解了几个阶段,当用户达到某个阶段就会给个奖励,以刺激用户持续答题,所以当用户答题正确的时候,页面反馈除了答案正确的反馈,还得考虑用户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奖励的节点,如果达到了,就需要给出对应的奖励的反馈。
而当用户回答错误时,除了及时反馈用户选择的答案错误,我们还需要考虑用户是否持有复活卡,如果持有,那么当用户答错的同时,反馈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复活卡继续答题,但是如果没有,是不是就结束本轮答题了呢?
我们可以分析,当用户想要继续进行本轮答题,肯定是需要复活卡激活,但是复活卡需要去完成任务获得,那如果在用户答错且没有复活卡的时候,直接让用户去完成任务获得复活卡,是不是既满足用户想要复活的用户诉求,也满足了客户想转化的业务诉求了呢?
五、数据维护与分析 以上的分析,其实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答题活动的经验,以及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而创建的流程,我们只是保证了用户在整个链路中操作流程的完整性。
但是对于真实用户而言,最终的效果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维护与分析,来获取用户的使用情况,从而不断的优化活动。
本次活动的数据主要有三个地方需要客户维护,也就是活动的中台功能,分别是奖励、任务、题库。
前两个都是常规的运营活动需要维护的数据,本次活动主要的差异化在于题库的维护上,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分了几个阶段,随着答题的深入,奖励也会越来越高,那对应的题目难度应该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在进行题库配置的时候,需要按照难易程度对每个阶段的题库单独配置,这样在前端取题目的时候,可以在对应的题库里提取数据,就保证了每个阶段题目难度不同的目的。
而数据分析,主要在于埋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当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用户在第二阶段就结束了答题,那我们可以分析是否是第二阶段的题目难度太大,还是第二阶段的奖励太低,通过不断调整数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从而解决用户在整个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分享的一篇关于构建答题活动交互流程的文章。
后续也会继续分享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交互的心得与感想,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