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200个账号,卖5万一套的系统,那些靠ChatGPT赚钱的人

    设计动态 2023-02-07
    过去一个月,科技圈属于ChatGPT。 这个由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公司OpenAI(背后投资主体包括美国微软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开发的“交互机器人”,在今年1月其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据投行瑞银集团研究估算)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ChatGPT除了在科技圈、互联网圈引发人们的热切关注,不少人也开始借ChatGPT探索起了“掘金”的门道,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教人搭建ChatGPT小程序的相关内容教程。只是,这样的生意真的能长久吗?借ChatGPT盈利的商家们,可能赚的只是“快钱”。

    过去一个月,科技圈属于ChatGPT。

    这个由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公司OpenAI(背后投资主体包括美国微软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开发的“交互机器人”,在今年1月其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据投行瑞银集团研究估算)。

    作为对比,TikTok(抖音海外版)达到这一规模用了9个月,Facebook耗时4年半。

    上亿用户与ChatGPT进行对话,通过无数刁钻的提问,考验ChatGPT的聊天能力。同时,也将其作为效率工具,用以搜索信息。还有不少用户让ChatGPT协助其完成论文、策划案、工作报告、小说……甚至代码的写作工作。

    “对提问的识别能力很强,对知识库的检索、匹配精度也很高,而且ChatGPT给的回答很多都能通过简单的查重。证明它自己对信息有进行重组、加工,不是单纯的搬运。”ChatGPT早期用户“赛恩斯”向《电商在线》表示,他认为ChatGPT完全可以为人类的写作提供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打出一个略机械但能用的草稿。

    有用户用ChatGPT写代码

    “目前它写的代码肯定是不能替代人工的,个别跑得通的不论。不过可以参考它的回答,引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思路。”从事云服务器运维开发的“Dst”在体验ChatGPT后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黄民烈表示,ChatGPT已经超出了80%甚至90%的人的对话能力——从目前用户对该“交互机器人”普遍的使用反馈来看,这一评价或许并不夸张。

    华大基因CEO尹烨提问ChatGPT

    用户们踊跃尝试,互联网大厂们则嗅到了商业机遇。最激进的是微软,近期宣布正在将包括ChatGPT、DALL-E 等人工智能工具,整合进其旗下包括Bing搜索引擎、office办公套件、Teams聊天等产品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百度计划在今年3月推出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服务,消息发布后,股价当日顺势大涨5.8%。据英国《金融时报》,另一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投资近4亿美元,后者正在测试ChatGPT的竞争产品。

    此外,中国版ChatGPT虽“档期”未定,但国内一众与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概念相关的计算机应用、通信设备、传媒上市公司,股价均已有所反映,这也足可见资本市场对其期待之高。

    大厂们想要抓住风口,因此烧钱投入。而国内不少小公司或个人,其实已经靠ChatGPT赚到了第一桶金——国内出现了一批“中间商”,他们通过在海外ChatGPT的官网批量注册免费、付费账号以获取官方的“人工智能交互”服务,再借助云服务器、微信小程序、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用一定的技术逻辑,转头搭建出一个“ChatGPT镜像”平台,最后通过社交媒体获客,以“付费提问”的方式将官方服务转售给用户牟利。

    同时,这些网站、小程序的外观,对不知情的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命名上,它们多以ChatGPT作为关键词,辅以“中国”“代理”“服务”等带官方色彩的词汇;头像、Logo也多是对ChatGPT官方标识的改造,比如调整色彩,或增加一些元素。甚至,这些小程序的界面设计、菜单功能,也有仿照官方的设计。

    据传最早一批的“淘金者”,已有人实现月入数十万元。

    批量生产的“ChatGPT”们

    一、做款“ChatGPT镜像”,一本万利? 如果以ChatGPT作为关键词,在微信上进行搜索,将匹配到数十个带有“ChatGPT”字样的公众号。但账号的注册主体,一概是国内的小微网络企业,注册资本一般为1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普遍在10万元及以下,参保人数大部分都仅有1人。

    公司业务范围主要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科技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同时,这些公司注册的公众号,有近乎一致的服务结构。下方菜单一部分通过跳转小程序,提供“ChatGPT在线聊天服务”,另一部分则引导用户成为其下线代理,实现引流、抽佣。

    “不出意外地话,这些公众号、小程序、网站,本质上都属于ChatGPT在国内的镜像产品。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做了一个接口平台,一端连接海外官方程序,一端连接国内用户。你在镜像产品进行提问,他们通过官方账号转述,然后将官方的回答,再回传给你。”Dst对记者解释,而这也是为什么,镜像小程序的回答速度普遍较慢,因为其中涉及额外的信息传递过程。

    社交媒体上,类似产品的搭建指南

    “这样的小程序、网站,对技术要求不高。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只要对前、后端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就能搭建起来。”Dst补充,至于服务器成本,则需要根据具体访问量来算,没有固定。

    低技术门槛,推动了ChatGPT在国内的镜像产品的野蛮生长。而ChatGPT近一个月在全网持续的热度,让产品的获客成本极低。“我早期用过的一些国内镜像,基本都是我自己找的,不论是在CSDN这样的技术交流社区,还是知乎、小红书。搜索热度太大了,以至于我觉得他们自己根本不需要推广,只要简单找几个人发发帖,把关键词写得精准点,客户自己会涌进来。”赛恩斯介绍。至于小微网络企业做这件事最直接的动机,他认为无疑是赚钱。“一本万利的生意。”

    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产品使用攻略

    记者经过一番体验,发现在商业模式上,镜像产品也高度一致——基于微信小程序等便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限量免费体验在全网获客,依靠销售会员权益或加量包盈利,再发展下游代理商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

    “您的免费体验次数已使用完,请充值或开通会员,继续使用产品。”一般来讲,这些镜像产品的免费体验次数在10—30次之间。同时,它们通过“1元加量20次”类似的限量低价商品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最终,达到让用户购买会员、加量包,乃至终生畅聊权限的目的。记者观察下来,发现有产品的周费为80元,月费在200元。但也有产品周费仅20元,年费也仅288元。可见目前产品仍各自为阵,运营者或依据旗下产品的用户规模和消费情况自主定价,暂无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

    而考虑到ChatGPT目前仍免费向用户开放,所以国内镜像产品的开发者,在一次性投入官方账号、小程序搭建、服务器租赁等费用后,边际成本将无限趋近于0。这也是赛恩斯称其“一本万利”的原因所在。

    该运营商并未直接回复记者关于目前其平台当下的用户规模,不过观察其公众号篇平均数百乃至上千的阅读量,以及多个500人规模的社群,可间接推算其总用户或能接近万人。而随着用户规模扩大,部署更多的服务器之外,运营商也仅需补充其旗下的官方账号的数量,以保证回答效率即可。“ChatGPT推出付费版后,我们就注册了一系列20美金月费的账号,用来服务我们平台内的付费用户。”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单个官方账号提问的效率是有限的,如若国内用户数量变多,为了保证能及时转达激增的提问量,就需要由更多的官方账号来分担流量。毕竟相较于收入的增长,申请新账号、付费账号带来的成本增长十分有限。据了解,该商家目前有约200个官方账号,他自称成本在3000元左右。这其中,或许包括部分付费账号和海外注册手机号的成本。

    “如果你在小红书、公众号平台上有一定的私域粉丝,我可以开放给你一个‘二维码’或者‘链接’。通过你来到我这里的用户,消费流水的30%会作为返佣给到你。”通过暗访一小程序运营商,对方还向记者介绍了代理盈利模式。“下线代理商引导来的用户,你的后台都会有消费记录,不会有漏。”不过记者也观察到,目前小程序尚简陋,并没有开发相应的提现系统,佣金打款单独以微信红包的形式给到。

    部分ChatGPT镜像产品的商业模式

    如果将基于用户流量赚取的会员费、加量包等归入“个体用户收入”,那么事实上,运营商家们还能赚面向公司、企业的钱。上述小程序商家称自己此前给一个自媒体机构做了一套镜像,售价5万元。买家可以在内部把产品同步给自媒体写手,对外也能出售服务。

    这是另一种AI写作。国内外媒体平台包括今日头条、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等均有涉及。近日,被称为美国今日头条的BuzzFeed即宣布与OpenAI合作,将由ChatGPT进行内容创作作为其未来的核心业务,借此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产出效率。

    事实上,ChatGPT参与内容创作在海外已颇成趋势。为此,海外部分高校如巴黎政治学院,只得禁止学生使用该程序进行论文写作。纽约市公立学校则决定限制ChatGPT访问学校的网络和设备。

    不止于直接通过提供ChatGPT的服务来盈利,国内也有公司将这一产品整合入其旗下如办公软件、协作工具等,提升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抖音上,就有KOL借ChatGPT的热度,宣传已整合该工具的办公软件,并通过短视频推广、获客。这一做法本质上与微软与ChatGPT的合作无异,但国内公司进行如此整合的合规性或存疑。

    就职于杭州某律师事务所的“小饼”对记者解释,目前看来,通过镜像产品进行盈利本身是违法的,而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写作,也存在较大的著作权侵权风险,甚至是可能因搬运AI生成内容构成不正当竞争。

    “首先,小程序的商家们大概率侵犯了ChatGPT的著作权,除非他们获得了相应的使用授权,但这一可能性显然不大,所以他们的经营所得就是侵权所得;其次,关于AI写作本身业界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议题。比如AI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如果构成作品,著作权人是谁?未经授权使用作品构成侵犯著作权,侵犯的著作权具体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业界回答。”

    二、靠做“搬运”的快钱,还能赚多久 在难掩的灰产属性下,国内ChatGPT小程序们的结局,或许是注定的。

    “可以用,但不稳定而且收费,所以有条件的都会选择用官方版。”赛恩斯对记者解释,从他对镜像产品的使用经验来看,一是产品下架风险很大,因为本身产品逻辑不合法,以小程序作为运营平台,主动权在腾讯手上。“之前就有商家试图将机器人直接植入微信号里面,作为微信群里的聊天机器人,但没一阵子号也被封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他补充如今很多产品已将“ChatGPT”字样从名称上删去,动机就在于避开监管。但即便如此,也已经有不少小程序、网站被封。

    其次,产品的功能也不稳定。记者发现上文中提及的小程序运营商,最新的一条朋友圈即是“遇到机器人暂时无法回答问题的请反馈给客服,将为您重新绑定官方账号。”而记者体验的另一小程序,客服则在微信群向用户解释“聊天框不显示提问的问题已在修复中,请先挪步到网页版使用,小程序恢复后将另行通知。”

    镜像产品的体验并不稳定

    合规风险、产品体验之外,ChatGPT还有隐忧。记者观察到,当下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镜像产品,提供的都是完全一致的服务——均搬运自ChatGPT官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几乎不可能改变。即便有的产品尝试将AI绘画等同样热门的工具加入产品组合,但这也仅是另一种“搬运”。

    这也意味着,随着国内此类产品供给的扩大,低价竞争是他们必然的结局。当然,合规风险、产品简陋、服务同质,ChatGPT镜像小程序们头上悬着多柄长剑,他们未必能熬到低价竞争到来的那一天。Dst还补充“如果ChatGPT官方想要打击这种行为,应该可以用大数据对账号进行分析、识别,虽然这确实不太好评估。”

    或许,国内借ChatGPT牟利的商家们,也从未奢望能将此做成一门长期主义的生意。而仅仅只是在这一红利期,赚取一份丰厚的“快钱”。

    作者:沈嵩男;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狂飙》热播背后,长视频收费的花样与无奈

    设计动态 2023-02-07
    刚一开年,长视频平台就出够了“风头”。 霸屏了一整个春节档的《狂飙》,直到昨日还挂在热搜上,#泰国满大街播放狂飙吸引中国游客#的话题下,有网友声称“感觉不去趟泰国,都对不起安欣。” 除了《孙子兵法》被卖爆,真·强盛集团开抖音直播带货,“高家的势力”也蔓延到现实

    2023年开年,长视频就出了个“风头”,霸屏整个春节档的《狂飙》话题不断。这一趟,让长视频平台打了个翻身仗。寒冬渐退,想“回春”的长视频平台在如何做呢?本文总结了三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刚一开年,长视频平台就出够了“风头”。

    霸屏了一整个春节档的《狂飙》,直到昨日还挂在热搜上,#泰国满大街播放狂飙吸引中国游客#的话题下,有网友声称“感觉不去趟泰国,都对不起安欣。”

    除了《孙子兵法》被卖爆,真·强盛集团开抖音直播带货,“高家的势力”也蔓延到现实生活的各个场景:医院候诊厅播放《狂飙》,人们沉迷其中听不到叫号声;高铁上一排排的乘客捧着手机看“绝命鱼贩”;就连酒吧大屏也播起了安欣和高启强……显然网友们还没缓过劲儿,想继续“狂飙”。

    对影视行业而言,《狂飙》的爆红不只是一部电视剧的胜利,也是寒冬倒闭潮后的一股暖流。加上腾讯《三体》的神还原、《少年歌行》的口碑,《流浪地球》《满江红》票房破纪录,消费回归的信号似乎先在影视行业全面打响。

    不过,对去年靠“降本”回血的长视频们来说,在开心之余,或许也还有几分忧伤——毕竟剧火了,但它们也被骂惨了。

    从去年12月底,爱奇艺首当其冲,因为涨价成为第一个“被刀人”;紧接着今年1月,电视剧套娃式收费被热议,爱奇艺的奇异果、腾讯的云视听、优酷的酷喵都是“重灾区”;而后紧跟着限制投屏清晰度、限制会员登录人数……争议消息像放鞭炮一样,一串接一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映作品背后,是长视频平台长期以来的盈利困境。

    从早期雷打不动的最低15元/月,到25元/月,涨幅达到60%。“只需要全国每人给我1块钱,我就能拥有13亿了”这个常常被网友当作做梦素材的话,用到长视频平台上,一人多交10元,却也只是刚刚扭亏。

    提价只是短期快速增收的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在会员数量见顶、广告收入下滑、影视行业寒冬及资本降火的背景下,视频平台已经走到了存量、精细化运营的时代。

    寒冬渐退,想“回春”的长视频平台在如何做呢?

    01 爆款遇“花式收费”,爱优腾在热搜上“狂飙” 一边是热播剧占领热搜,一边是平台与会员之间的付费纠纷吵得火热。

    2月1日,有用户反映3个设备同时登录爱奇艺账号被封,想解封需要充值更贵的会员,让爱奇艺被骂上热搜,而后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充值解封为技术故障,但多号登录确实会被暂时封停”;此前,1月,优酷也宣布将VIP会员登录权益修改为“用户最多同时可登录3台设备”,“打击黑灰产,不得转让、出租、借用、分享、出售给他人。”

    在热搜下,除了被嘲“吃相难看”“我希望下次再看到这种视频软件的新闻,是在3.15晚会上”以外,还有颇多言论,提到“不是我抵制正版,是正版抵制我”“盗版不香吗?”

    事实上,平台想要抵制的“视频会员倒卖”现象,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着。黑灰产们在淘宝、闲鱼、双微等社交平台上,以低价售卖日卡、周卡、月卡。家人、朋友,甚至陌生用户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交易,例如在“会员”超话中,不断有人发微博出会员权益、拼会员权益,价格低至一个腾讯平板会员只需要6元/月,是正价的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打击黑灰产,长视频们都希望借此减少“多人用一个会员”的情况,来增加许久不再增长的会员数量。

    可以从数量上增收,当然也可以从单价上增收,将会员收费体系进一步分级细化。

    1月还有用户反映,爱奇艺将投屏清晰度规则调整为“黄金会员仅支持480P,更高清晰度需要开通白金会员或在电脑客户端使用”,而后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不厚道”。

    据观察,爱奇艺的黄金会员连续包月为25元/月,而白金会员连续包月为35元/月,涨幅40%,此举也被认为是违约变更合同,迫使用户进一步付费。在争议的高潮,一名广东用户直接将爱奇艺告上了法庭,现已被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受理。

    此前,电视套娃收费就已经被热议多周。尽管主要是由于内容方与电视端、移动端的渠道方存在版权、牌照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套娃收费实为“各收各的”。但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已经充了普通会员了,想要在电视上看点内容,需要购买更高级别的会员。例如,腾讯视频有普通视频会员及体育会员,两者均需购买最高等级的VIP,才能在电视端进行观看。

    ▲爱奇艺多种会员权益,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还有会员转免模式的变化。不同于往日,一般在电视剧连载更新期间,会员可以提前看若干集、非会员每天免费更新1~2集,完结后才会开启“仅会员观看”模式,而爱奇艺在《狂飙》播出3集之后就火速开启了仅会员观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花式收费背后,实际上是对会员权益的细分和压缩。

    由于槽点过于密集,用户的情绪处于一个不断叠加的状态,从2020年开始,三年间不断冒出来的“各大长视频多轮提价”,就已经在以“小碎步”“慢刀子割肉”的方式试探大众的底线了。

    最近一次,正是2022年12月爱奇艺涨价的消息,至此,三大平台的连续包月价格,自2020年的15元/月,经过三年变动,又都达到了25元/月,回到了一碗水端平的状态。

    无论是花式收费,还是提价,对于平台而言,都是企业常年巨亏损、毛利率为负、会员订阅作为最大收入却不再增长的背景下,平台们不得不做的事——从“单会员价值”动手。

    但对用户而言,颇有力度的一种言论是,“既然价格涨了,为什么体验并没有更好?”

    所谓的体验差,除了会员专属的片头广告、内嵌广告、浮窗广告、暂停时广告的问题,花式收费将以前享有的权益剥夺,更改为收费的权益,明面上是分级,实则是服务降级,戳中了大众的痛处。

    针对价格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无奈道,“我们很苦恼这个问题,其实平台提价都是向主管部门报批,比如市场监管局。但毕竟涉及到钱,大家都很重视,平台的难处以及表达的误区,我们缺少时间和空间进行解释。”

    在爱奇艺首次提价被骂后,创始人、CEO龚宇曾对外提到,调价之后的一个季度或两个季度,可能会存在用户新增减少的状况,但结合其他类似企业的经验,这种负面影响很快会消失,“我们往后的作品组合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相信,价格调整措施不会影响到中、长期会员的发展。”

    但正值风口浪尖,用户与长视频都像一根被拉得紧绷的绳子,经不起一点火星摩擦。

    02 爆款破圈不增收,如何向奈飞学习? 三大长视频平台对弈,待播剧是棋子,而剧集的档期安排,就是排兵布阵。

    从新剧总部数来看,“棋子”不在多,在于精。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各视频平台上新剧部数缩减7%-28%。其中爱奇艺上线国产连续剧200部,同比减少14部;腾讯视频上新135部,同比减少30部;优酷上新125部,同比减少37部;芒果TV上新60部,同比减少23部。

    而能打的“棋子”中,以云合数据“2022年热播期内有效播放前10名”计算,有5部爱奇艺独播剧,3部腾讯独播剧,1部爱奇艺、腾讯联播,1部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联播剧。

    通过观察这些热播剧的上线时间可以发现,2021年春节档有当年热度第一的《赘婿》,2022年春节档有《开端》和当年第一的《人世间》;2023年,则有现象级爆款《狂飙》,似乎已经预定了今年首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年爆款频出,成为了行业铁律。

    “春节档是假期,流量比较高,大众的观看需求比较多。再加上毕竟是开年,有一种定基调的作用,因此选择把潜力剧放在这个时候,对剧和平台都是一件好事。”视频行业资深从业者樊远(化名)对商业数据派说道。

    总体而言,爆款仍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三大平台对档期的安排也颇有田忌赛马的意味。

    今年,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抢流量的同时,尽管被粉丝疯狂示意“放安乐传”,但优酷仍然执着地播起了《乡村爱情15》;还有“截爆”和“接流”的说法,前者是将热度攀升的剧集流量“劫走”,后者是热播剧结束后,趁着观众还在回味的空档期,抬出相似类型的剧集接住流量。

    同期播出抢流量、略微错开档期避免争斗、营造“两剧打擂台、打越越火”的景象……什么时候抬什么剧,一直都是剧迷们的主旋律话题之一,平台也会根据“竞争局势”动态调整。

    努力造爆款是平台的共同目标,但从收益和投资风险来看,爆款的作用更在于口碑,并不一定能赚钱。

    “主要是破圈和不破圈的区别,像《人世间》这种剧就是大爆款,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在看,口碑为主,其他的商业附加值就为辅了。”樊远补充道。

    而古偶剧,例如腾讯的《星汉灿烂》《梦华录》、优酷的《沉香如屑》,即使口碑一般,带动的商业效益也很好。“这类明星+古偶大IP的模式,粉丝效应很强,广告客户都很看重。” 以《觉醒年代》这类的主旋律重磅作品为例,在前期打磨阶段就有8年、10年之久,优酷也一直在投资跟进,“周期很长,题材大众,要说有多大的商业回报,其实是很难的。”即使是首播就“狂飙”的《狂飙》,据媒体报道,在播出前的爱奇艺内部讨论中,是否被看好也存在争议。

    从历年来的播放量来看,古偶确实是热度最高的类型。

    据云合数据,2022年正片有效播放量前5名中有《星汉灿烂》《卿卿日常》《苍兰诀》3部古偶剧,加上《沉香如屑·沉香重华》《梦华录》有效播放量均超过20亿,位列全年前10。

    尽管越来越多非流量阵容的好剧被挖掘,平台也提出不以流量明星、而是以内容发展为主,但总体而言,影视行业仍陷在商业化怪圈之上:光看内容是玄学,明星阵容+大IP更能保证收视+广告收益。

    去年热播的《苍兰诀》,就因为前期演员话题度有限,并没有吸引到太多招商,制片人王一栩曾在微博说道,“我们招商的确不多,但这更加证明了在开播之前我们不被看好。但现在《苍兰诀》不断刷新了同类型VIP会员数据纪录。”

    为了降低这种玄学的不确定性,平台做了很多努力,向优等生奈飞学习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爱奇艺在2020年推出的迷雾剧场,以自制的模式,模仿美剧的风格,主打快节奏、多高能的悬疑剧。其中,《隐秘的角落》就是当年推出的第二部剧集,直接获得了播放量超10亿、豆瓣最高评分9.2分的好成绩,背后的剧本监制请到《纸牌屋》编剧乔·卡卡西,做了剧集前期的类型定位和人物设定。

    悬疑内容作为奈飞的拿手好戏,《心灵猎人》《十三个原因》等爆款牢牢把握住了用户心智,2021年,还与韩国、中国台湾、墨西哥、瑞典等多个地区合作,产出了《鱿鱼游戏》《华灯初上》等爆款。

    此外,迷雾剧场的付费模式,也接近奈飞的订阅制。在《隐秘的角落》播出期间,3元可付费点播,开通最高级别的星钻会员能够直通大结局——60元/月;近期播出的《平原上的摩西》《回来的女儿》等则是仅限会员观看。

    自制剧+全付费模式,成为平台向多元化收入转型的试验田。

    03 降本增效,在运营上“往死里卷” 除了想办法增收,降本也是近年来平台们的底层策略。

    随着长视频平台的成熟,爱优腾已经逐渐从“买方”,变为“投资方”、“制作方”的上游角色。

    目前,按交易方式,平台剧主要分为四种:

    仅购买版权的版权剧; 由平台投资和发行、影视公司制作的定制剧; 由平台投资、制作、发行全流程的自制剧; 近年来逐渐成熟的分账剧——由影视公司投资、制作,在上线后,平台根据点击观看情况,将平台收益“分账”给影视方。 相比于版权剧,定制剧、自制剧的模式,通过切入上游的生产环节,减少了采买中间环节的交易溢价;而分账剧,则是退了一步,让影视方进入下游的收益环节,减少了平台前期的资金投入,都是变相降本。

    但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分账的风险颇高,因此仍处于观望之中,题材也局限在不容易出错、成本较低的甜宠类型。

    ▲图片来源于云合数据

    从数量上看,2022年共上新分账剧61部,同比减少11部;从质量上看,累计有效播放56亿,同比上涨23%,在整体上新剧集中的有效播放占比由3.8%上升至5.2%。不少分账剧也以小成本成功撬动了大流量,例如,2016年,古装推理剧《妖出长安》以45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2000万元的分账收入。

    合理利用分账模式,避免一锤子买卖,爱优腾近年来都在不断调整分账策略,吸引影视公司参与。

    变化之一在于,从单一分账方式转化为多元方式,且分成比例不断提高。例如,腾讯视频从“会员分账+广告分账”变为“会员分账+广告分账+激励奖金”,分成比例从60%提升到100%;而优酷调整为三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会员+广告CPM分账”“流量分账”“广告CPM分账”,单价和分成比例都有所不同。

    此外还有播后定级,效果好的剧分成更高;会员点击计算转化为会员观看时长;推广资源力度增加等变化。

    但总体而言,分账剧仍然还是勇敢者游戏。2022年分账剧剧王《一闪一闪亮星星》的总制片人王风提到,“有人花3000万搏四亿票房,有人花三个亿搏四十亿票房,我选择做后者。”

    除了内容制作上“降本”,平台作为to C的应用程序,还可以在产品功能和热点营销上做“增效”。 在热搜榜被《狂飙》和《三体》“统治”的时候,优酷凭借“卷运营”,也凑上了这波热闹。

    先是针对经典剧《甄嬛传》中大众不喜欢的甘露寺桥段,只需要在评论区输入“回宫”,就能一键跳过,被网友辣评,“建议开启一键品如复仇的功能,毕竟《回家的诱惑》版权也是优酷独家”;而后,胡歌发博宣布已结婚、女儿出生的消息,优酷又火速发微博称将《仙剑奇侠传》等多部胡歌主演剧调整为3天限时免费,梅开二度,“蹭”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没有热播剧的时候,巧妙地借力打力,也是平台们的计谋。”樊远总结道。

    此外,超前点播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环。在今年,曾经被大众炮轰、官方点名批评的超前点播又以点映礼、收官礼的方式回到了大众视线。

    长视频平台运营何波(化名)告诉商业数据派,“粉丝圈层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付钱观看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系列的一些权益,拉动和剧、剧中人之间的关系。之前超前点播的问题在于用在了错误的剧集上。”

    据何波解释,前年被热议的《扫黑风暴》作为破圈剧,且男性用户占比较多,逐级解锁就刺激了很多人的反感情绪,“但现在的平台们,新增的付费模式用于附加服务,例如最后三期的明星演唱会的内容、线上主演的陪伴、签名照或者镭射海报照片,对于粉丝圈层来说很受欢迎。”

    在超前点播上猛跌了一跤的平台们,开始针对不同的圈层做不同的策略,在运营上越来越精细化。

    *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作者:黄小艺

    来源公众号: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读懂创新经济的价值,寻找变化中的护城河。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商业数据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超级新物种来了,ChatGPT估值2000亿

    设计动态 2023-02-07
    “时代又变了。” “感觉身边所有人都在聊ChatGPT。” 这并非夸张——在发布的短短五天内,ChatGPT用户就超过了100万人;至今两个多月,用户数暴增至1亿人,一举打破了TikTok最快突破1亿月活产品记录,成为全球崛起速度最恐怖的应用。 一个人工智能聊

    发布两个多月,ChatGPT的用户数暴增至1亿人,成为全球崛起速度最恐怖的应用。作为今年的第一个风口,它的估值达到了惊人的2000亿。ChatGPT究竟是一个改变时代的超级风口,还是如元宇宙、Web 3火爆一时?让我们拭目以待。

    “时代又变了。”

    “感觉身边所有人都在聊ChatGPT。”

    这并非夸张——在发布的短短五天内,ChatGPT用户就超过了100万人;至今两个多月,用户数暴增至1亿人,一举打破了TikTok最快突破1亿月活产品记录,成为全球崛起速度最恐怖的应用。

    一个人工智能聊天平台如此席卷全球,令人咋舌。而缔造这款爆炸级产品的,是一家大佬云集的初创公司—— OpenAI ,联合创始人、CEO是现年37岁的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如今科技圈地位堪比张一鸣。成立8年,OpenAI一直没有什么营收,但一个月前,微软宣布向 OpenAI 投资数十亿美元,后者估值在一级市场达到惊人的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

    “今年第一个爆炸性风口。”ChatGPT的热闹已经传导至国内,VC圈热闹起来。与此同时,ChatGPT概念股最高涨超300%,百度也传闻亲自下场来做,往年元宇宙、Web3.0喧嚣的一幕再次上演。

    “时代又变了。”见此情景,一位投资人不由地感慨。

    01 今年第一个风口杀到——ChatGPT一夜爆红,用户破亿 ChatGPT到底有多神奇?

    打开ChatGPT的对话框,输入“请写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小说”,几分钟后,你就能收获一篇结构完整的短篇小说。

    如果在对话框添加条件,并加以引导,小说还能按照你所要求的元素和逻辑进行构建,不断丰富完善,直到无法辨认出它究竟来自于AI还是人类的智慧。

    这些全都出自同一“人”之手——ChatGPT。 ChatGPT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于2022年11月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正式推出,它能通过使用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理解和生成文本,最大程度地模拟人类对话。

    从诞生之日起,ChatGPT就悄悄席卷科技圈,马斯克、比尔·盖茨等一众大佬轮番背书,问世仅五天,ChatGPT用户就突破了100万。

    如今,ChatGPT正在蔓延全球,同时也在国内蹿红。聊天机器人并不值得惊奇,但ChatGPT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几乎做到了和人类无差别的场景交流,并且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讨论,恍如科幻小说照进现实。

    更为惊叹的是,ChatGPT不仅能够识别不同国家和地区特有的语言表述,甚至还能对未表明的潜在意思做出回答。于是,对一个机器人的测试与调侃成为全球网友的最新娱乐方式,各个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晒聊天记录的热潮,问题日益刁钻,“AI快被玩坏了”。

    仅仅两个月,ChatGPT用户就突破1个亿。因用户爆棚,后来申请API的用户进入了「等待名单」,高峰期用户登陆需要经常排队,还时不时卡顿、停止响应。为了方便新用户使用,来自知乎、小红书、抖音、即刻等各个社交平台的ChatGPT进入链接、使用教程和问答测试等纷纷被推上榜首。

    至此,这个初出茅庐的机器人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消费应用,这在任何一个科技产品中都绝无仅有。

    最为让人焦虑的是,ChatGPT因能力出众引发多个群体的失业危机——它不仅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甚至还能写诗、求医问药、改bug、编代码、写论文、写歌词……简直无所不能。目前,投资人已经开始研究起了ChatGPT如何应用于投资领域。

    正在大厂打代码的码农,正在埋头写稿的记者编辑,还有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等一批职业工作者接连发问—— 未来,ChatGPT还会抢谁的饭碗?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据悉美国一位大学生依靠ChatGPT写出了全班最高分的论文,为此纽约市和法国顶尖学府特地发布新规,禁止老师和学生通过公立学校的网络和设备使用ChatGPT。

    此外,ChatGPT甚至还对互联网巨头谷歌发起了挑战。据报道称,ChatGPT通过了谷歌编码三级工程师面试,年薪18.3万美元,《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也指出,谷歌的主要搜索业务可能首次面临严重威胁。

    要知道,上一次引发如此大规模讨论的,还是Alpha Go击败了李世石。

    ChatGPT的爆红,也让从2015年创立至今还没有任何营收的OpenAI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不久前,OpenAI推出了一项名为ChatGPT Plus的试点订阅计划,每月收费20美元,订阅者可以获得一些福利,如即使在流量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该网站,机器人的响应速度更快,以及首先获得新功能和ChatGPT改进。OpenAI预计,2023年将赚取2亿美元。

    不少体验过ChatGPT的用户惊呼,一个新时代正拉开序幕。就连比尔盖茨都表示,“ChatGPT让我们窥见了即将发生的事情,这项技术以及其革新速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此前恐怕没有多少人想到,ChatGPT会成为2023年第一个火爆的风口。

    02 19岁辍学创业——他,ChatGPT之父如何炼成 令人意外的是,站在ChatGPT背后是一位85后小伙——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

    阿尔特曼出生于1985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长大。从小有着过人的天资,阿尔特曼在托儿所时就掌握了区号背后的系统,8岁已经学会了编程,还会拆解Macintosh计算机。16岁那年,阿尔特曼向父母出柜,即便被基督教团体抵制,他也在中学里向整个社区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命运总是偏爱这些聪明的“逆行者”。此后,阿尔特曼从这个名校录取率极低的地区考进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然而两年后,阿尔特曼从斯坦福辍学,转而走上了创业之路。

    2005年,19岁的阿尔特曼与两位同学成立了位置服务提供商Loopt,这是一个可以与朋友共享用户位置的软件,他们曾一度把估值做到了1.75亿美元。2012年,Loopt以4300万美元的价格被预付借记卡业务公司Green Dot收购,阿尔特曼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创业期间,Loopt成为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 (简称YC) 投资公司中的一员。阿尔特曼也因此认识了YC创始人——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

    “如果把Sam Altman扔到某个食人族之岛,5年后他会成为这个食人族岛的国王。“Paul Graham对阿尔特曼有着极高的评价。2014年,阿尔特曼被Paul Graham选中,成为了YC的继任者。此时,他才28岁。

    Y Combinator是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公司,阿尔特曼的加入,使YC的规模增长了10倍,成为全球顶级的创业孵化器之一,总市值也超过800亿美元。目前,公司已经投资1600多家早期项目,其中Dropbox和Airbnb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均出自阿尔特曼之手。

    2015年的一场私人宴会上,阿尔特曼与特斯拉、马斯克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拥有的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

    这次讨论的结果伴随着一个非盈利人工智能公司的诞生—— OpenAI ,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不会消灭人类。聚会上,OpenAI迅速得到了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和蒂尔在内的一众硅谷大佬支持,纷纷承诺向新公司捐款投资。一个新的时代性浪潮,没想到在这个小小的聚会中萌芽。

    OpenAI总部位于旧金山教会区的—家旧行李箱工厂,在2019年前,这家公司还未创造过任何收入。这一年,阿尔特曼辞去YC总裁,成为OpenAI的CEO,并飞往西雅图会见了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阿尔特曼为纳德拉演示了OpenAI的AI模型。就这样,OpenAI拿下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开始专注于开发自然语言处理,此后相继领导推出重量级AI模型GPT-3、DaLL-E以及现在的 ChatGPT 。

    从创业者向投资人转变,再走回创业之路,阿尔特曼似乎在每一个角色中都游刃有余。就在ChatGPT火遍全球时,这位硅谷大佬才38岁。不少与阿尔特曼打过交道的人常常感叹他的特立独行,而阿尔特曼却说:

    “只要你的观点是对的,被大多数人误解,其实是一种优势”。

    03 估值涨到2000亿——VC圈沸腾:已经在找中国版ChatGPT ChatGPT也搅动了投资人的DNA。

    2023年1月,微软再次宣布向 OpenAI 投资数十亿美元。据了解,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在此之前,微软已经通过2019年的投资成为OpenAI主要的外部股东。

    有消息称,微软未来几年将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而在微软投资之前,其他风险投资人曾希望通过要约收购从OpenAI员工手中购买股票,对该公司的估值约为290亿美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震惊世人。

    除此之外,OpenAI于2021年底已经完成了2.5亿美元的A轮融资,背后站着包括微软、马斯克、谷歌风投、老虎环球基金、A16z以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前东家YC等一批全球顶级机构。

    互联网巨头坐不住了。最新消息,谷歌已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thropic投资近4亿美元,投后估值50亿美元。有趣的是,Anthropic AI正是由OpenAI的前领导人创立。由于微软频频给OpenAI注资而获得技术授权,对此不满的10多名员工“叛逃”,在2023年1月发布了对名为Claude的新聊天机器人的有限测试,以与ChatGPT竞争。

    换言之,谷歌直接投了OpenAI的竞争对手。这无疑是感受到威胁的谷歌首次反击,火药味激烈。

    如今,这波热潮已经传到了大洋彼岸。今年1月底,国内 ChatGPT多只概念股迎来暴涨 ——视觉中国、汉王科技、赛为智能实现两连板,川大智胜、岭南股份涨停。此外,三人行、海天瑞声、科大讯飞、视觉中国等与之相关的企业被二级市场上多家机构重仓,成为开年最火爆的赛道之一。

    一个改变时代的超级风口正在来临?

    开年以来,国内一些VC圈子也被ChatGPT搅动起来。用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的话来说,ChatGPT所涉及的生成式AI本来就是一个不容错失的热门领域,现在更火了。“相比半导体、新能源,我们感觉更容易看懂ChatGPT。”上述投资人透露,身边一些VC朋友已经开始研究,找起了相关项目。

    无独有偶,金沙江创投开年伊始分享了内部对于2023科技投资展望,梳理了五大前沿趋势,巡礼之中最值得关注的19家初创企业,其中生成式AI位列第一,而生成式AI的一个爆炸性产品就是ChatGPT。

    金沙江创投认为,ChatGPT定义了人与AI的关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生成式AI不但让科技与创作走向大众,同时带来的10倍效率提升。未来初创企业的机会在于——1、大模型需要丰富的插件生态,围绕基础模型的ISV插件生态是初创企业的机会;2、基于垂直产业的小模型也可以在差异化的场景,与大模型形成有效的互补。

    “我们相信,基础的通用大模型与场景专精的中小模型或者插件,将会把AI商业化带到下一个里程碑。”

    另一边,互联网巨头百度直接下场。据彭博报道,百度正计划在今年3月推出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服务,最初版本将嵌入其搜索服务中。多方消息显示,李彦宏还在内部指出,相关技术已达到临界点,百度在其中有较大的机会,并将这一项目定位为 “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

    去年元宇宙、Web3.0席卷,今年ChatGPT刷屏,前沿科技热点令人目不暇接,“感觉脑容量不够了。”一位VC投资人朋友调侃。这是一个改变时代的超级风口呢,还是一如元宇宙、Web3.0火爆一时?所有人拭目以待。

    回到OpenAI诞生之初,马斯克在与阿尔特曼讨论的那个问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拥有的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

    “是人性。”马斯克在2015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杨文静

    来源公众号:投资界,清科创业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投资界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年轻人不爱读书,《狂飙》和短视频都带不动

    设计动态 2023-02-07
    “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电视剧《狂飙》火爆荧屏,也带动高启强同款图书在多个平台卖到脱销,连和剧中公司同名的强盛集团也在抖音橱窗中加入了《孙子兵法》。 不过,电视剧的火爆往往来去匆匆,很难持续引爆图书销售。相比之下,短视频是一个触角更多、更为给力的“靓仔

    当代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爱读书,短视频时代,传统图书行业又会如何发展?本文通过多方面的数据以及调查,详细分析了传统图书行业现状,从《狂飙》为《孙子兵法》带来热度,观照当下图书零售的状态。适合关注平台、图书零售的小伙伴阅读。

    “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电视剧《狂飙》火爆荧屏,也带动高启强同款图书在多个平台卖到脱销,连和剧中公司同名的强盛集团也在抖音橱窗中加入了《孙子兵法》。

    不过,电视剧的火爆往往来去匆匆,很难持续引爆图书销售。相比之下,短视频是一个触角更多、更为给力的“靓仔”。

    别的暂且不说,仅仅是2022年引起广泛关注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就让人看到短视频切入图书零售市场的巨大潜能。

    据媒体报道,2022年6月,董宇辉在直播间推荐了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短短4个月卖出约71万册,销售额上千万元。要知道,这可是该作品2005年首版后17年销量的总和。

    不只是董宇辉,短视频整体也相当强势。据1月6日北京开卷发布的《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在实体店和平台电商图书销量明显下滑的同时,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同比上升42.86%。

    问题在于,短视频如此彪悍,能带动你读书吗?

    一、流量红利 短视频和读书勾连在一起,不少人可能会眉头紧皱:“都在刷短视频,谁还读书啊?”

    在有上述想法的网友心中,刷短视频和读书似乎是一对矛盾,但 在现实生活中,读书少,短视频“不背锅”。

    据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2白领阅读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认为自己阅读时间少的白领占比高达76.6%;对于读书时间少的原因,61.1%的受访白领认为是工作忙,50.9%的白领认为自己忙于家庭琐事和社交,觉得短视频占用了自己阅读时间的白领占比仅有14.5%。

    智联研究院据此提出,“这表示短视频并不是白领不读书的主要原因”。不只是白领,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将分析范围扩大到更多群体,短视频也难以被确定为某个群体不读书的主要原因,而短视频作为当下流量最大的内容渠道,反而会吸引人去买书、读书。

    对于这一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思辉表示,从积极的一面看, 读书类短视频“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打开一本本好书”。

    在李思辉看来,读书类短视频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推荐好的书籍,免去了很多人的选择困难;其二,以分享读书心得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读书。”

    读书类短视频的这些“作用”,经过短视频平台的推动、发酵和扩展,逐渐使短视频卖书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出版机构、教培公司、母婴类主播、知识类博主等纷纷下场,大力承接图书零售需求。

    董宇辉和东方甄选成为“顶流”后,作为他的老板,俞敏洪曾在个人公众号上直言:“东方甄选火爆之后,图书销售成了一个重大业务。任何一个作家来做嘉宾访谈,Ta的书都能卖到几万本。东方甄选很快成为比任何一家书店卖书都多的平台。”

    除了董宇辉,樊登也是图书带货圈的“大佬”。媒体称,在很多人都不读书的今天,樊登靠帮别人读书,年入10亿元。

    从平台角度看,短视频卖书的势头之盛更令人惊叹。 《2022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卖出2.5亿单图书,商城渠道带动图书GMV同比增长315%,磨铁、课堂内外、一亩宝盒、人民文学出版社、华版图书等出版机构销量迅猛增长。

    在快手,2022年1~10月,图书文娱行业GMV同比增长77%,其中励志成功类书籍GMV同比增长72%,教材教辅GMV同比增长150%,文学小说GMV同比增长307%。

    显而易见,在抖音、快手等流量高地,短视频卖书出现多赢局面,不管是出版机构、主播,还是平台,都用自己的方式承接到了流量红利。

    然而,流量红利只是一个“截面”,短视频平台也有自身的属性,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大盘”更是复杂多变,状况难言乐观。

    二、最大变局 面对短视频平台强悍的流量红利,以图书售卖为主营业务的当当网表现最为典型。

    一方面,当当网在抖音、快手都开设了店铺,另一方面,最近还和京东图书签订合作协议,当当官方旗舰店将在京东全面上线运营。

    对于当当网联手京东图书,一位书业相关行业的老总直指:“作为垂直电商,感受到了来自直播电商的直接压迫,流量流失,业绩下滑,所以自然想到了联合。京东图书与当当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市场感受直接而敏感,所以做出的反应自然而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流量战”,更是多重混战。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分析,作为过去图书电商“价格战”的主力,平台电商如今在短视频平台加入“战局”后,不得不开启 “价格战+流量战” 。

    “战局”的结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称之为“线上图书市场正发生其诞生以来的最大变局”。

    现实确实如此,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较2021年同比下降了11.77%,具体到线上图书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网店渠道同比增长率为-8.34%,这是2015年开卷引入网店渠道同比增长率之后,首次监测到该渠道出现负增长。

    究其原因,北京开卷认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众消费的意愿”。这也不难理解,疫情三年,整体消费呈现疲软态势,而图书属于非刚需消费,面对的形势尤为严峻。

    据基于“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销售数据和商报·奥示“中国出版业市场监测系统”线下ERP数据、线上监测数据的统计,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销售数量同比下降18.50%,销售码洋(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同比下降9.21%,市场整体规模约923亿元。其中,线下市场销售数量同比下降18.66%,销售码洋同比下降8.45%;线上市场销售数量同比下降18.35%,销售码洋同比下降9.58%。

    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数量、销售码洋均明显下降,只有短视频平台的图书销售实现正增长 ,难怪其被评价为“异军突起格外‘香’”。

    只是,从网友或者读者的角度看,短视频平台的“特色”亦不容忽视。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出于短视频平台属性,包括董宇辉、樊登等主播作品在内的读书类短视频大多突显话题性、情绪,以求在最短时间里引导大家买书,但 在话题和情绪之中买回来的书,有没有被阅读,实在需要打一个问号。

    举个例子,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天道》因海量视频切片而席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动出版于2008年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热销。

    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布的“2022年全品类图书热销TOP100”显示,该书位列第32位,排名比《活着》《三体》《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等都靠前。

    图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饶是如此,新零售商业评论询问身边朋友了解到,有朋友看了《天道》的视频切片,买来《遥远的救世主》,但至今快两年,一直没有翻看,更谈不上认真阅读。而这并非个例,而是屡见不鲜的情况。

    回到开头,看《狂飙》而心潮澎湃的网友买来《孙子兵法》,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研究”兵法?

    三、最难的部分 从短视频平台买书,读或者不读,都不能抹灭短视频在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更有效率地促成交易的优势。事实上,在一片低迷中,短视频图书销售能成为行业“亮点”,即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作为一个新兴渠道,短视频图书带货尽管表现抢眼,但包括平台电商在内的传统渠道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数据显示, 平台电商的码洋规模占比最高,超过40%,短视频电商加速争夺,占比已经赶超实体店零售,但目前其市场份额只有18%。

    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卖书要更有力,就需要平台、出版机构、主播等多方合力,为网友买书、读书、交流提供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价值感。其中, 私域价值近几年颇受业界瞩目。

    以商业顾问刘润写作的《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为例,该书能引爆,首先是因为刘润自己就是一位大V,书出版后,很快在粉丝群体、商业财经圈引起关注。

    其次,刘润和“顶流”东方甄选合作。谈到此事,他表示:“在俞老师(指俞敏洪)的直播间,他以一己之力,卖出去了十几万册,简直叹为观止。”

    图源东方甄选直播间

    在上述“2022年全品类图书热销TOP100”中,刘润的这本书位列第63位,进行点评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也没忘记说明:“该书为东方甄选强势推荐。”

    梳理后不难发现,私域为图书的引爆打下了坚实基础,接着通过短视频的流量加持,触达到更多消费者。与此同时,短视频本身的私域流量会不断转化为销量。

    同样的“战果”也出现在少儿读物领域。数据显示,在2022年图书零售线上市场销售结构中,少儿读物类份额最大,占比达26.78%,而在此背后,家长群、绘本馆、主播粉丝群等私域渠道悄然发挥着“威力”。

    对广大网友来说,私域和短视频都是发现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展开阅读“碰撞”的场域,但读书的自主性很强,且不是看上去的那么轻松。

    诚如李思辉所言:“阅读当然会有乐趣、有故事性、有轻松的一面,但也一定有深刻、思辨、艰辛的一面,这就需要沉下心来、耐住性子、认真研究、刻苦思考。”

    关键是, “沉下心来、耐住性子、认真研究、刻苦思考”恰恰是最难的部分。 这个时候,《狂飙》等热播电视剧和短视频内容能带动你撇去话题和情绪的“迷雾”,“迎难而上”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但就图书零售市场而言,线上线下销量的下降仿若一个“无声的回答”:你若不愿读书、不爱读书,谁也带不动。

    参考资料:

    1.《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跌出千亿》,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数据揭示:短视频对读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智联研究院

    3.《图书短视频电商增长超四成,新东方、好未来都尝到了直播卖书的甜头》,界面新闻

    4.《图书电商巨头联手背后的深层逻辑在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5.《读书类短视频能否引流向书籍阅读》,光明日报

    作者:响马 ;编辑:葛伟炜

    来源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用深度案例、前沿观点,和你一起探索新零售的1001种可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零售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3年产品出海特别企划,助力出海的4大锦囊

    设计动态 2023-02-07
    据统计,目前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多达7400家,布局海外市场成为2023年大多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出海”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例如海外市场的多样化、同发达国家的竞争、不同国家法律政策、语言、文化宗教等问题。 为了助力产品经理、运营人在

    据统计,目前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多达7400家,布局海外市场成为2023年大多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出海”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例如海外市场的多样化、同发达国家的竞争、不同国家法律政策、语言、文化宗教等问题。

    为了助力产品经理、运营人在出海业务拓展成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AppsFlyer,从行业研究报告、精品文章、进阶课程等多个维度,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出海锦囊」——从简单的市场环境信息获取,到实践方法论课程分享,还可加入官方出海社群,获得同行交流讨论的机会,帮助大家拔高对企业出海的认知,找到最佳路径!

    这份「出海锦囊」将面向平台所有用户开放,希望您能从中有所收获!

    那么这份锦囊中,都有哪些干货呢?

    滑下去,让小编带你速速一览!

    一、第15版《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 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AppsFlyer发布《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第15版,帮助产品经理们对全球App应用多端数据表现情况做深入的分析,全面展示全球广告平台的综合排名,反映移动营销的发展趋势,帮助产品经理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

    报告亮点内容:

    深度剖析2022上半年行业趋势,独家呈现Android/iOS与游戏/非游戏领域结合下的四大微型移动生态图景。 SKAN指数改版升级,涵盖应用内互动、应用内购买以及应用内广告变现等维度。 全面展示App投放、留存、再营销、增长与变现等 500 多家媒体渠道最新排名。 统计数据基于1.9万个App、涵盖全球11个地区、40多个应用垂类。 领取方式:填写企业邮箱,即可免费获取分析报告

    https://www.appsflyer.com/zh-hans/resources/reports/performance-index/?utm_source=woshipm&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pi_15&utm_content=wechat&utm_term=v3_phase2

    二、应用出海必读报告+精选文章

    三、广告营销必读报告+精选文章

    四、精选进阶课程

    除上述学习资料以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更为大家建立了官方出海学习交流微信社群,社群内主要汇集创业者、投资人、大公司海外业务负责人和关注海外的泛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将聚焦探讨企业出海话题,不定时为大家分享商业前沿内容资讯、出海活动第一手信息等。

    对以上任一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均可填写表单: https://996.pm/Mkb8j 领取,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咨询获取。

  • 为了摆脱“千年老二”称号,快狗打车入驻了微信

    设计动态 2023-02-07
    一般来说,你都用微信做什么?小雷相信,对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微信本质上就是一个通信工具,依托这个平台交换信息是最重要的使用场景。但实际上,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出于软件未来发展的考虑,这些年来微信在内部添加了众多的基础功能,将其打造成能够提供信息检索、生活

    快狗打车近日得到微信入口的支持,逐渐成为超级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微信,能够让千年老二快狗打车焕发生机吗?面向C端的破局之法是不是真的有用呢?这篇文章横向对比了快狗打车与相似产品滴滴货运、货拉拉等的受众人群、受众广泛度、服务体验等方面,为快狗打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荐对产品运营、出行产品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一般来说,你都用微信做什么?小雷相信,对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微信本质上就是一个通信工具,依托这个平台交换信息是最重要的使用场景。但实际上,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出于软件未来发展的考虑,这些年来微信在内部添加了众多的基础功能,将其打造成能够提供信息检索、生活服务等能力的超级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粘性。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参与互联网所需要的绝大多数服务,都能在微信上找到入口。围绕“衣食住行”四大领域,我们能够在微信上找到贝壳找房、酒店入住的相关信息,能够在微信上直接点外卖、打车,甚至购物也能通过拼多多、唯品会等合作伙伴实现。

    在其中,出行板块又是腾讯近年来重点的布局对象,目前腾讯出行服务平台已经能够提供打车、加油充电、油卡充值、代驾、租车、公交地铁、火车汽车票、船票、停车缴费、违章查缴、洗车保养等多种出行服务。

    2月3日,著名同城货运平台快狗打车以“首家入驻”这样的标签高调官宣加入到微信出行服务板块中,壮大了腾讯出行服务的覆盖面,也算是填补了微信出行服务在同城货运领域的空白。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作)

    实际上,和网约车这类相对成熟的互联网出行服务相比,虽然货拉拉、滴滴货运和快狗打车等同城货运服务也是基于网约车模式,但在营收成绩、运营模式和用户体验上相去甚远。

    此外,过去几年里同城货运服务也曾发生过一些轰动全国的乘客意外事件,让服务供应商背负了极大的经营压力。归根到底,同城货运的市场规模远不如常规网约车,缺乏规模效应支撑,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自然无法在用户体验上保持迭代升级,进而走进死循环。

    但是,如果说同城货运能够得到微信这个流量巨无霸的支持,会不会扭转过往局面?尤其是对快狗打车来说,作为“行业老三”更希望进一步拉近和竞争对手的距离,这种情况下联手微信,就有了一种孤注一掷的感觉。

    01 快狗不快: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说起“快狗打车”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但如果换一个名字叫“58速运”,是不是能勾起大家的一些回忆?如果排资论辈,快狗打车成立的时间可不早,2013年货拉拉作为网约车式同城货运服务在大湾区正式成立,翌年也就是2014年,快狗打车的前身“58速运”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只不过,快狗打车并没有像当年的苹果、微软那样“一时瑜亮”,虽然同城货运盘子小、用户少,但货拉拉始终是业界龙头,当时的“58速运”叫做是“行业第二”,但和第一差距不小。

    2018年,58速运品牌升级改名为“快狗打车”,虽说有“打车”之名,但打来的车主要是提供搬运、送货服务,而把“狗”这个字眼加到商标之中,在当时也引起了一些签约司机的不满。尴尬的是,改名并没有帮助快狗打车交上好运,哪怕随后上市,也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的业绩参考。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到2021年间,快狗打车的营收情况为亏损10.71亿元、1.84亿元、6.58亿元和8.73亿元,合计27.86亿元。 而在行业排位上,“行业老二”的位置也不保,被后面创新的滴滴货运反超,滑落到了第三的位置。

    (图片来源:价值研究所)

    简单来说,尽管依然处于行业前三,但快狗打车的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照理说,快狗打车作为58同城的配套服务之一应该有着更高的用户基数和认可态度,但到了如今田地,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原因其一,快狗打车毕竟是从B端切换至C端,用户量本就先天不足。

    为了追赶竞争对手,快狗打车改名之后没少在营销上下功夫,在2018年至2020年间,快狗打车的营销费用最高时达到了5.24亿元,是同期收入的115.7%。然而,C端的用户抢夺战还没等到好消息,货拉拉却推出了企业版攻占快狗打车原先的B端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个人认为,对同城货运来说做B还是做C不是一个取舍问题,而是一个时机问题。同城货运的整体发展趋势一定是从小众到大众、从B端到C端,如果考虑未来发展的话,货拉拉这样先做C端的布局就更有前瞻性。

    而快狗打车先做B端再做C端的模式,的确在早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但也可以见到随着市场的拓宽、消费需求的兴起,由于缺少前期的用户基数积累快狗打车在与货拉拉的比较中差距被进一步拉开,甚至被拥有庞大C端用户基础的滴滴货运反超,这就是一个时机判断的失误。

    而第二个原因,收入模式的不同引发了一系列后续问题。

    简单来说,虽然快狗打车已经积极转型,但现在主要的营收依然依赖ToB业务,招股书数据显示,快狗打车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平台服务与企业服务,2021年前三季度平台服务与企业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了39.3%和57.1%,而增值服务营收只占总营收的3.6%。

    而我们知道,C端企业相比B端企业总是能够有更高的估值,比如说货拉拉的2021年估值约为650亿元,这几乎是快狗打车无法企及的高度,相信如果快狗打车能以这样的估值拿到融资,没了资金的压力距离走上正循环轨道也不是问题。

    总结下来,快狗打车可谓是成也B端,败也B端。率先发力B端虽然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但无法在行业上升发展时跟上节奏,当快狗打车回过神来,货拉拉甚至滴滴货运,已经在C端市场捷足先登。

    由此可见,快狗打车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打开C端市场,而和微信合作相信也是为了解决C端用户难题而作出的破局之法。但显然微信并不是快狗打车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摆在快狗打车,甚至是整个同城货运行业面前仍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02 网约打车,体验是根本 虽然同城货运服务的根本需求是货物运输,但在运营模式上依然是网约车的那一套——换言之服务质量、使用过程体验非常重要。得到微信入口的支持,快狗打车固然能够获得流量入口上的巨大优势,只不过拉新做得好了,留存也需要重视。

    (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

    但是,和货拉拉或者滴滴货运的直接对比中,快狗打车在产品层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比如说,各家平台服务大同小异,快狗打车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需要认清的是,尽管各家平台在客户端、接派单系统和运力调度等层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货运行业供需不匹配、运力分散等问题,但从数字化程度来看,货拉拉、快狗打车和滴滴货运等平台并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技术无法成为它们的护城河。

    然而,其他几家货运服务供应商可以对此无所谓,但快狗打车却不行,毕竟他们曾说自己是“利用科技让同城物流更简单”、希望用技术驱动发展的企业。

    因此,本该以科技为主要卖点、用户体验应当领先的快狗打车在最终的实现上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技术优势,只不过,这里要说的不是软件美观性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更深层次的还是算法优化、路线匹配还有其他安全层面的考虑。

    就以安全为例,快狗打车也是在严重的社会性事件出现后才强制上线行程录音功能,而在这之前类似的司机、乘客安全保障功能,哪怕在行业内基本是一片空白。 而在算法方面,同城货运平台并未呈现出什么令人印象深刻体验优势。

    以小雷的实际体验来看,同城货运平台的地图精度、路线规划甚至是不如传统网约车平台,这样的结果直接带来了运费结算、时间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至少用户的单次体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作)

    因此,如果无法在体验上带来优势,快狗打车也无法通过订单积累口碑,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尝试。要知道,同城货运在C端并非高频服务,绝大多数人的搬家时间间隔都在1年或以上,想要靠“回头客”维持营收基本不可能实现。

    因此,形成口碑效应、不断吸引新用户使用才是同城货运平台维持营收的唯一通路,而目前只有货拉拉靠市场份额、品牌口碑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离不开早前通过补贴、抽佣调整等手段聚集而来的大量货运司机,但无论是用户体量、品牌口碑还是司机数量,快狗打车均不占优。

    说到底,得到微信入口的支持让快狗打车的ToC生意见到了希望,但远谈不上“制胜一击”。在一个体量不够大的市场中拼杀,留给快狗打车的机会不多了,早日找到差异化,在体验上建立优势,才是真正的出路。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Wallace;排 版:大月亮;

    原标题:为了摆脱“千年老二”称号,快狗打车抱上了微信的大腿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外卖,能抢美团饭碗吗?

    设计动态 2023-02-07
    过去一年,抖音外卖以不容忽视的速度起跑了。 2022年12月5日,抖音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达成合作,为抖音生活服务商家提供“团购配送”服务,逐步实现团购套餐“全城平均1小时达”。12月7日,河南本地即时配送平台UU跑腿也宣布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团购配送”合作

    2022年,抖音试水外卖,以生活服务为起点加入外卖业务的行列。在同城服务竞争激烈的今天,抖音为什么要开展外卖业务?它的成长又将给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文详细讲解了抖音外卖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希望对关注抖音、同城服务的你有所帮助。

    过去一年,抖音外卖以不容忽视的速度起跑了。

    2022年12月5日,抖音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达成合作,为抖音生活服务商家提供“团购配送”服务,逐步实现团购套餐“全城平均1小时达”。12月7日,河南本地即时配送平台UU跑腿也宣布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团购配送”合作,后续将为抖音本地生活用户提供团购配送服务。

    在这之前,2022年8月19日,饿了么和抖音方面宣布达成合作,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场景升级,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服务新体验。

    抖音试水外卖说明短视频正朝着重度垂直化深耕,其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增收压力大。 从尝试上线到正式宣布和多方外卖平台及同城物流合作,已过去半年。谁会更愿意在抖音点外卖?抖音外卖,目前走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一、尝试送外卖两年,抖音做了什么? 早在2021年,抖音就开始内测“心动外卖”小程序,尝试布局外卖业务,但该程序几个月后便下线,最终未正式上线。

    2022年春夏之交,因疫情原因各地停止堂食,此时商家井喷的“直播+外卖”需求,以及大量商家自配送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推动了抖音重新重视起外卖业务。

    目前,抖音外卖发展出了两条链路:

    1. 饿了么抖音小程序:专有配送渠道+联合营销项目 2022年8月19日,抖音和饿了么共同宣布达成合作。而后,“饿了么抖音小程序”外卖经营方式已在南京开放试点,正式落地。据了解,参与首批试点的品牌有50余家,预计覆盖约2000余家南京门店,包括小厨娘、南京大牌档、狮王府、沉香鸭等江淮特色品牌,还包括喜姐炸串、袁记云饺等全国连锁品牌。

    用户在抖音平台浏览短视频或者直播时,可以通过短视频POI或直播“小房子”浏览商家的具体商品,在产生购买兴趣进行商品点击后,跳转至“饿了么抖音小程序”,进行下单支付。与此同时,商家通过“饿了么抖音小程序”进行接单,匹配饿了么专有配送体系,将商品送达至用户手中,实现便利、快速的精准配送。

    “饿了么抖音小程序”方式支持“购物车”功能,用户可以自行组合购买。同时,合作商家也有机会参与抖音生活服务与饿了么的联合营销活动,获得平台流量、运营扶持、培训等其他支持。

    2. 团购配送:多元配送方式+营销组合 商家可以选择以“团购配送”方式在抖音上做外卖。

    商家能够以套餐的形式在抖音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多角度展现商品,用户在短视频或直播间中被“种草”后便可立即通过短视频的POI、直播间中的小房子来购买商品。

    抖音团购达人视频截图

    “团购配送”链路有多种配送方式可选,比如,使用抖音生活服务提供的三方聚合配送资源或者选择自配送,目前抖音生活服务与顺丰同城、闪送、达达快送等优质伙伴达成多方合作,满足了商家多样化、全渠道的配送需求,也提高了商品的送达效率。

    此外, “团购配送”链路支持商家复用餐饮现有达人生态进行内容经营、阵地经营;也有机会参与平台货补、营销IP、节点营销活动等多样营销项目 。比如此前卡思就曾报道过世界杯期间,餐饮商家如何靠在抖音做好外卖生意“翻身”。(单日GMV4.16亿,谁在抖音吃到了世界杯红利?)

    目前, “饿了么抖音小程序”、“团购配送”正在探索阶段,暂时仅面向试点城市商家开放参与。

    二、抖音为什么执着于“送外卖”? 本地生活一直是一个大市场,加上疫情对线下的影响,线上渠道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据36氪报道,2022年上半年,抖音本地生活的GMV约为220亿元,超过2021年一整年未能达到的200亿元目标。截至2022年6月,抖音本地生活已拓展至33个城市,全年计划是50-55个城市。

    抖音生活服务2023年的目标为1500亿,这一目标约为上一年GMV的两倍。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美团一年到店酒旅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具体细分到各条业务线, 餐饮承担了一半的GMV目标,计划完成750亿,到综计划完成450亿,酒旅计划完成300亿。

    外卖,就是抖音生活服务餐饮业务的“最后一公里”。 抖音瞄准外卖,看重的是其带来的变现效果以及在平台内形成闭环。

    《短视频行业深度分析:竞争格局的视角》指出,当前国内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与时长增长均明显趋缓,行业进入常态化的慢增长。处于慢增长的短视频行业,增收的核心在于广告。要提升广告变现效率,就一定要找大赛道,像旅游、外卖餐饮都属于生活服务类的核心赛道。

    疫情反复下,外卖从“堂食的补充”进化为双主场模式,成了餐企重要的增收渠道。

    《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餐企在疫情期间开拓了外卖、团购等业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2年第一季度,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0.8%。其中,到店用餐、外卖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8%和14.8%。

    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417.4亿元。 外卖餐饮市场巨大,抖音也有一定优势,推出团购配送,势必影响整个市场。

    相比美团和饿了么,抖音以内容和兴趣为核心驱动力,有超6亿日活的庞大流量池和动态化的视频展现形式,能够更为全面和直观的展现商品的特点,让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引导成交高客单价的外卖商品。

    三、抖音外卖,痛点何在? 即使有流量优势,在传统外卖平台已先行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抖音想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上线“团购配送”功能,是抖音向本地生活中的外卖业务迈出的一步。即使拥有流量优势,抖音外卖也存在短板。

    首先是商家运营成本较高,人力支出和营销费用就不可避免,何况增加一个平台运营,就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风险。 比如,团购的形式,一般是把店面的某些菜品,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来吸引消费者到门店就餐,一般来讲只有初次体验的消费者,才能享受比较大的折扣。若折扣力度太大,一但恢复原价,即使对餐品满意的消费者也会犹豫。

    其次,消费者是否能够沉淀复购,根本还在于产品的实际品质和商家自身的用户运营策略。 如果短暂的尝试失败了,还有多少商家愿意留在抖音长期经营抖音外卖是否只能留住连锁大品牌?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如果抖音想再造出一个“美团”,从商家入驻到自建配送,抖音需要一步步建立和积淀。在内容分发的技术方面,抖音可能优于美团和饿了么,但是在地推能力上不一定具备优势。

    以美团业务为例,2021年,骑手成本支出已经占到美团外卖总收入的71%。其创始人王兴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这个事情已经被反复证明,光有流量是不够的,他得有实际的商户,有整个运营体系,愿意干苦活累活。”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若想在本地生活赛道上做好,就得找到自己的定位差异点,方能体现竞争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美团也在招募达人,尝试补足自己的内容短板。

    2023年1月,美团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美团圈圈探店”,做起了商家和探店达人的撮合服务。据《Tech星球》消息,美团将以“值得抢”为新业务取名,将美团圈圈内嵌在首页导航栏中,与美团优选、共享单车等业务并列。

    美团圈圈·探店 小程序截图

    目前,美团圈圈探店 支持大众点评、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5个渠道的达人认证,还在平台内做交易撮合服务,为商家提供达人对接服务,为探店达人提供接单、收益结算服务。

    实际上,美团圈圈探店,是在暗暗和抖音争抢探店达人资源,将内容平移进美团和合作伙伴平台,但不高的佣金,注定只能吸引来部分中小探店达人的入局和转移,目前小程序内的商单招募进度显示一直为0,可接的订单量也屈指可数。

    2019年开始,抖音联合服务商,靠着内容和流量优势不断加码本地生活,用超6亿的日活和无数探店达人打造的内容对美团进行“降维打击”,从各类团购做到了外卖,用低佣金和流量不断吸引商家,频频试探美团的基本盘。

    2023年,外卖赛道上,又要上演怎样的激烈战事?答案将由各平台书写。

    作者:楼星垂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昔日坐拥1.6亿用户的影视平台,为何走向衰落?

    设计动态 2023-02-07
    沉寂已久的人人视频再陷旋涡。 2月5日,天眼查信息显示,人人视频关联主体公司上海众多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个开庭公告,案由几乎都与版权有关,涉及“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多家原告方的阵容更为抢眼,包括环球内容制作公司、索尼

    人人视频网站的身影正在人们的视野中隐匿,那么回顾人人视频平台的过往发展历史,我们是否可以探寻其走向沉寂的背后原因?人人视频是否还可以找到成功转型的机会点?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沉寂已久的人人视频再陷旋涡。

    2月5日,天眼查信息显示,人人视频关联主体公司上海众多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个开庭公告,案由几乎都与版权有关,涉及“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多家原告方的阵容更为抢眼,包括环球内容制作公司、索尼影视、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奈飞、派拉蒙电影、索尼等全球知名影视公司。

    网络影视版权纠纷事件常见,但是一家视频平台能在一个时间节点,集中遭到多家全球影视公司的版权诉讼,实属罕见。

    在短视频风靡、长视频节目丰富、热播网剧风靡的今天,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人人视频的声音。

    多年以来,我们听到人人视频相关的声音都是版权纠纷、更名、APP下架等“丑闻”,可如果将时间线拉回到十几年前,那时候的人人视频风光无限。

    从过去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负面缠身,深陷危机,人人视频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衰落的?人人视频未来还有救吗?

    一、昔日坐拥1.6亿用户的影视平台 传统PC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并不多,主要用网络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看电影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影BBS论坛下载或者在影视网站观看。

    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多家备受影迷追捧的影视网站,人人视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人人视频的前身为2003年由加拿大华裔留学生创立的YYeTs字幕组,最开始是一个以分享、交流、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外国影视节目非专业字幕组。

    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2006年6月,YYeTs字幕组进行了大升级,建立独立论坛,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人人影视最开始宣传称,字幕组不以盈利为目的,加入仅凭个人兴趣,没有任何金钱回报。

    很快人人影视发展成知名影视网站之一,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综艺片等十几个频道,提供视频分享及下载服务,巅峰时期的人人视频坐拥1.6亿用户。

    没想到,到了2009年,人人视频因为盗版资源被查,当时包括伊甸园、BT中国联盟、悠悠鸟等多内前几大BT网站在内的111家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被关停整改,人人影视不得不宣布网站转型,放弃视频下载,只提供字幕服务。

    在当时互联网作品版权意识薄弱的时代,人人影视通过带字幕的“熟肉资源”快速积累了一众美剧粉丝。

    得益于庞大用户群,人人视频曾是资本宠儿。天眼查数据显示,人人视频共获得八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今日资本、百度、小米等知名创投机构及互联网大厂。

    尽管人人视频备受争议,但依然能获得融资,2021年6月中旬,人人视频还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新增股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等,短视频平台投资传统影视网站并不多见。

    可见,人人视频也曾有过辉煌的巅峰时刻。

    二、争议中的人人视频走向衰落 由于人人视频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其商业模式一直备受争议,风波不断。

    2013年、2014年,人人视频曾被两度关停,多次因为违反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而受到处罚。

    2014年,字幕组迫于压力曾一度解散,后因第三方投资机构组建团队,打造了全新的人人美剧App,视频网站与字幕组共同展开合作而存活。随后,人人美剧再次更名为“人人视频”。

    2016年底,人人影视字幕组宣布退出人人视频,并于2017年1月,对外发布《人人视频与人人影视不是一家!已彻底无瓜葛》文章,称其“和投资方在理念和价值观存在较大分歧以及矛盾不断”。至此,字幕组和视频网站完成分割。

    2019年12月,人人视频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要求整改。2020年1月,人人视频因“应用内存在部分早期技术问题未解决”,被工信部要求在应用商店下架。

    2021年6月,人人视频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人人视频中“快看”板块也发布下线整改通知,通知称,将对于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账号及违规内容,从严从重处置。当年7月,人人视频超过80%的影视内容被下架,包括当时热播的《致命女人》(第二季)和已完结的经典老剧《绝命毒师》《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等。

    2022年2月1日,人人视频发布“品牌升级公告”,宣布正式更名“多多视频”,并上架各大应用商店。

    据艾媒北极星最新数据,2022年12月,人人视频活跃用户347.06万,排在综合类视频行业第20名,显然已经不能与月活跃用户均超过4亿的“爱优腾”三家长视频平台相提并论。

    如今来看,人人视频正加速衰落。

    三、人人视频为何衰落? 那么,人人视频从昔日的知名影视平台为何会一步步走向衰落?

    在新品略财观看来,可以从商业模式,致命缺陷,行业发展,被新一代年轻用户抛弃,以及被资本抛弃等方面来看。

    先说,人人视频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有一套可行性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生存关键,互联网平台前期靠流量、靠会员、靠大数据,但后期要有业务体系及进行会员转化。

    人人视频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分享平台,即使后来转型成为行业论坛,升级成影视平台网站,依然宣传不看重盈利,这一点在商业逻辑上根本就不成立。

    人人视频的免费模式很难持续,人人视频的海外剧/电影+免费的运营模式,前期虽然能吸引过亿的会员和大量的忠实用户,没有形成利润点,不盈利的企业根本就不可能良性发展。

    再说,致命缺陷,没有版权意识和版权思维,游走在灰色地带,盗版生意终有终点。

    在人人视频出现和发展的时代,当时的互联网行业版权意识普遍薄弱,不尊重互联网作品版权,人人影视等一大批平台都游走在灰色地带,做起了盗版生意和擦边球生意。

    随着行业监管趋严,互联网行业版权意识日益重视,人人视频必定首当其冲,争议不断,纠纷不断,必定会遭到其他正版视频平台的“群体攻之”。

    最新人人视频又遭到国外多家知名影视公司的“集体讨伐”,也在意料之中。

    第三,是行业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互联网时代大发展,网络视频及影视行业更新迭代,人人视频必然遭到围追堵截。

    先是网络进入长视频时代,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崛起,而且都背靠互联网大厂和海量流量,这些长视频平台都开始注重版权,投入巨资引进正版电视剧、电影,甚至亲自下场布局影视行业,自制娱乐节目等,试图打造各自的特色。

    而人人视频依然是一个搬运工,做的是盗版生意,一定会受到其他平台的围攻。天眼查信息显示,人人视频曾被搜狐视频、腾讯视频、B站等视频网站告上法庭,案由均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版权纠纷。

    第四,短视频风靡冲击,人人视频被新一代年轻人抛弃。

    短视频出现又给人人视频致命一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风靡,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绝大部分时间,人们更青睐于用更短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影视娱乐及关键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博主能大火的原因所在。

    新一代年轻人迷上短视频或者充值长视频网站会员,很难静下心来去看其他网络影视平台。

    相对而言,人人视频的核心用户群体为80、90后年龄群,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娱乐,而如今是90后、00后是网络影视娱乐的主要人群,人人视频被新一代年轻人抛弃。

    此外,人人视频以前曾被投资机构及互联网平台投资者所看好,转型不利,持续走下坡路,犹如扶不起的阿斗,自然会被资本抛弃,没有资本输血,人人视频的日子越来越难。

    可见,人人视频兴起,得益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影视红利,但却败于版权,盗版搬运工生意难以持续。

    四、人人视频还有救吗? 从昔日的辉煌,到后来艰难转型,负面缠身,争议纠纷不断,如今又面临多家国际知名影视公司的“集体讨伐”,人人视频还有救吗?

    其实,人人视频也一直在尝试转型,进行过商业化探索,但并不成功。

    2020年,人人视频上线了付费会员功能,试图调整其业务模式,向传统视频平台的广告+会员收入结构靠拢,但成效显著。

    人人视频更是向正版化和正规化进行探索。2021年6月人人视频拿到快手、小米投资,为了正规化,人人视频和重庆广电达成了合作,还计划把人人视频整体经营业务转移至重庆,并以重庆本地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在国内或国外挂牌上市。

    从这两三年的发展来看,人人视频仍然走下坡路,存在感越来越弱,要不是最近遭到多家国内知名影视公司诉讼,很难引起关注。

    人人视频可以说是因为版权纠纷问题而臭名昭著,但想求转型,求发展却又缺资源、缺资金,更缺时间。

    在新品略财观看来,目前摆在人人视频面前可选择和尝试的路径,已经不多了。

    第一条路径:人人视频要洗心革面,认真解决纠纷问题,进行新商业化探索,形成造血能力。

    版权纠纷问题是摆在人人视频面前最核心,也最需要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过程也会相当痛苦。

    更为关键的是人人视频需要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试错,比如上文所述,人人视频推出会员收费模式,不在于内容收费,而是来自平台与外部的合作,例如餐饮到酒旅等其他方面的收益,人人视频显然不具备跨界合作的商业转化功能。

    但网络视频平台,无论是“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还是现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大家都在进行商业化探索,目前都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的网络视频网站都是以会员费、广告、超前点播、付费点播等方式来盈利,行业基本的商业逻辑并没有变化,人人视频需要回归行业本质,尊重行业发展逻辑,探索商业化。

    第二条路径:与其他行业竞争者进行优质资产的整合,或将有一线生机。

    人人视频毕竟是一家有着一定发展史的网络影视平台,也曾坐拥1.6亿的用户,有着庞大的用户数据群体,这也正是当初小米、快手所看重的价值点。

    人人视频与其继续走下坡路,反而不如找一棵大树,进行优质资产和大数据的整合,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选项。

    但从行业大环境来看,网络影视市场留给人人视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如果人人视频再不努力转型和探索,继续衰落下去,命运将会走向终点。

    所以,未来能拯救人人视频的只有人人视频自己。

    你认为人人视频还有救吗?

    专栏作家

    作者:吴文武,微信公众号:新品略财观(ID:nbscaij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创商业观察者,解读趋势与未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新加坡,不一定适合中国大厂

    设计动态 2023-02-07
    一则阿里全球总部落户新加坡的假消息,再一次把新加坡推倒了风口浪尖。 “前出新加坡,经略东南亚”,正在成为这几年各路创业者与投资人争相追赶的时髦。从2020年起,web3.0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开始涌向这里,“分布式办公”的各路加密货币交易所,也选择在新加坡开设办公

    作为现代版“下南洋”,新加坡与东南亚或许适合中小型的出海创业者,但对于习惯国内玩法的互联网平台大厂,素来“难伺候”的东南亚,似乎不在他们的业务扩张范围内。阿里全球总部落户新加坡,是互联网大厂出海是前瞻举措吗?本文深度分析了新加坡这一出海站点的优势和局限,对互联网大厂向海外设立总部这一行为提出了独到见解。

    一则阿里全球总部落户新加坡的假消息,再一次把新加坡推倒了风口浪尖。

    “前出新加坡,经略东南亚”,正在成为这几年各路创业者与投资人争相追赶的时髦。从2020年起,web3.0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开始涌向这里,“分布式办公”的各路加密货币交易所,也选择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

    看到这波热潮的并不只有web3行业,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早就开始了针对新加坡的“重仓”——在2020年5月,阿里花费16.8亿新元,收购了50层高的安生保险大厦5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电商平台Lazada的总部。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新加坡收购的这栋大楼,近期也在抖音博主的口中摇身一变,成为阿里的“全球总部”,并“喜提”阿里在兔年的第一个热搜。虽然这则消息很快在集团层面被辟谣,但这同样传递了一个信号:起码在市场认知中,新加坡十分适合出海的互联网大厂设立区域中心以上的办公地点。

    唯一的问题是,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们争相前往的“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新加坡真的适合中国互联网大厂设立总部么?

    业务都没出海,总部就先出海,这个愚蠢的逻辑,什么样的大厂会选择?

    一、如何定义全球总部? “阿里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的说法,最开始是来自去年11月,某个抖音博主的随意剪辑炮制而成。但在今年春节再次被顶上热搜后,阿里巴巴的相关负责人的回应相当斩钉截铁:

    “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

    阿里可以如此回应的底气是,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的全球总部就已经落户杭州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最迟在2023年底,就会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可容纳6万人在此办公。服务于早已确定的“双总部战略”北京的阿里总部,也是在2019年由阿里投资64亿破土动工,竣工投入使用的时间点,同样也是在2023年底,届时阿里在北京的近两万名员工将会搬入。

    陆玖商业评论在向阿里巴巴相关人士求证时,除了确认杭州总部的相关信息,阿里方面人士还补充道,作为大部分业务都在中国境内的互联网公司,阿里除了拥有北京和杭州两个总部,在各个省/市都会有相应的办公地点,以支持当地的业务开展,譬如重庆的西南总部、广州的华南总部等等。

    从总部职能上看,北京晨报2017年的一篇报道显示,UC浏览器、高德地图、优酷土豆、阿里移动事业群,以及阿里影业、阿里健康总部,来自18个事业群的主要业务也在彼时落地北京。

    来自阿里旗下某业务的相关人士告诉陆玖商业评论,截至目前,UC浏览器的总部在广州,优酷、高德地图总部则在北京。不过有些子公司,譬如高德的北京总部,并没有与阿里的办公室在同一个位置。

    另一种市场观点则认为,阿里的北京总部更像是处理企业金融和对政府关系的公共关系总部,因为北京是离政策与媒体最近;而杭州由于长期的产业集聚,电商产业链更发达,那里的总部则专注于具体的企业战略决策与日常运营,符合一般人对于“企业总部”的认知。

    百度总部的情况与阿里有所不同。百度相关人士回复陆玖商业评论时提到,北京百度大厦目前的人员构成,仍然是以高管与行政、职能部门为主,同样也有处理公共关系的功能。如云计算、AI等具体业务的研发人员,多数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对百度各项具体业务进行技术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全球总部抑或是区域总部,驱动平台公司开设总部的核心动力,仍然是着眼于统筹该区域的公司业务,或是按照城市定位的不同,为集团战略或者公共关系服务。

    财报数据同样显示,阿里巴巴在整个2022财年,来自海外业务的营收为311.98亿元,占集团整体营收不到8%。若阿里真如传闻所言,把总部搬至新加坡,国内诸多已经享受的政策支持能否存续尚且不论,新加坡本地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也难以让拥有数万员工规模的阿里总部顺利落地。

    一位在新加坡创业多年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全球总部,对于业务没有全球化的企业来说,没有意义,你的基本面如果90%以上都在单一市场里,那么总部就应该在这个市场,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都在中国,总部设立在海外没有意义,除非想要转移财产,像字节跳动为何在新加坡设立了总部,因为tiktok现在在海外的份额很高,整个字节的业务,几乎五五开了,人家在新加坡设立总部,顺其自然。

    此外,据陆玖商业评论了解到,还有很多美国公司会选择去欧洲,比如爱尔兰设立总部,是因为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二、新加坡的局限性 说缺什么之前,先说说新加坡有什么。

    去年9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显示,在全球119个金融中心中,中国香港第一次失去了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的位置,被新加坡取代。

    几乎与这份报告发布同期,众多资本市场的投资峰会在新加坡举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会议在之前的年份,很多都在香港举办,但在去年,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新加坡。经纬创投的创始合伙人张颖在那段时间甚至发朋友圈说,他认识的一半以上的投资人与头部企业家几乎都去了新加坡。

    但在一些要素叠加之后,上述“过热”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其一是富人投资增加。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聚集了大约400家家族办公室,而在之后一年,增加的家族办公室数量是229个。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陈庆在接受投中网采访时指出,新加坡目前的在管资产已经达到2.9万亿美元,年增长幅度为15.7%;

    其二是产业转移,除了已经在新加坡风行的web3与加密货币行业,在去年4月,汽车芯片巨头安森美将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迁移到新加坡,包括戴森在内的很多国际企业,也先后在新加坡设立总部。相对的是,香港的亚洲区域总部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对于这些总部职能放在新加坡的公司,政府对总部业务的收入给予了5%-10%的优惠税率,还可以与“先锋企业优惠” 或 “发展与扩张计划” 一同授予。而且,这只是新加坡对于国际企业诸多税收优惠的一部分——相对直给的政策福利,让新加坡的营商环境排名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靠前,74%的华人人口占比,让国内大厂前往新加坡不会有太多的语言壁垒。

    不过,即便有上述优点,也难以掩盖新加坡在体量上的劣势:用定性的说法,新加坡只有1.5个北京朝阳区的面积,中国地级市级别的人口规模;用定量的说法,新加坡只有不足600万人。无论互联网大厂的业务如何在新加坡落地生根,规模增长的天花板早就摆在那里。至于更多创业者意淫的东南亚腹地,一众中国公司在游戏、电商领域的增长受阻已经传达出一个讯息:东南亚与新加坡并不能一概而论。

    更何况,中国互联网大厂的业务发展,需要的是精于IT的研发人员。而新加坡的本土人才产出长期以来以金融、管理、咨询为主,即便按照中国4.9%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大学生比重,新加坡也只有不到30万人,而这些人能否适应互联网大厂的人才需求、工作节奏,仍未可知。

    亲身经历“新加坡热”的张颖,恢复冷静的速度同样很快。他在一篇名为《乱世不闯新加坡》的文章下留言表示,他并不能理解一些人放弃国内市场转投新加坡的动机,因为中国的市场体量已经足够他们一展身手。

    除此之外,web3行业的“新加坡”寒气,到来得比想象中更早。2021年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列入“投资者须警惕名单”,禁止其向新加坡居民提供服务。

    虽然政府没有明面上禁止加密货币业务,但对这类企业的审批相比以往更加漫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区块链网络之外,加密货币除了作为投机工具,没有任何有用功能”。

    从web3行业的经验可以看出,信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新加坡政府,政策转向的速度可能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快。国内互联网大厂在国内政策层面获得的支持力度,远比新加坡的周期要长。另一件事情同样很难说清——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移师”新加坡之后的政策红利,会不会在一两个短暂的经济周期之后因为新加坡的战略转向荡然无存。

    三、总部出海,没有必要 业务出海都没成功,总部出海的意义在哪里?

    关于是否在新加坡设立总部以经略东南亚的问题上,京东显然很有发言权。现在打开京东泰国的官网页面,就会弹出这样一个公告框——谷歌翻译的结果显示,京东在泰国、印尼的服务都将在佛历2566年3月3日起正式终止。京东出海的另外一站印尼,将会在最早在半个月后,也就是2月15日就会停止下单。

    要知道,京东在印尼的深耕已经超过8年,在泰国的上线时间也已经6年。即便上线之前如此之久,京东也没有选择在东南亚区域,或者新加坡自建总部,京东泰国便是与当地最大的零售企业尚泰集团进行合资。假使京东真的斥资数十亿在印尼或者新加坡设立总部,如今业务退出之后,总部资产处置的问题,或许会比退出这件事本身更为复杂。

    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团王兴在公开演讲中提及“走出国门,抢占全球市场”,时间是在2017年,彼时的国内互联网市场尚未饱和。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曾经也有过自己的国际业务总部,百度百科的词条显示,它坐落于深圳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百度国际大厦,还身兼百度华南总部与深圳研发中心的角色。但在2018年5月,百度国际业务中的全球移动应用及DAP广告平台业务被拆分,成立了新公司小熊博望。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小熊博望的注册地址与年报地址仍然在北京海淀区,中国互联网的传统聚集地。陆玖商业评论获悉,小熊博望目前在新加坡也已经有办公室,但总部职能大概率不在新加坡。

    一位天使投资人还向陆玖商业评论补充道,目前中国企业的出海主流,仍然是中小企业为主,但最理想的目的地仍然不是新加坡或者东南亚。非洲的前五大收入国家,譬如尼日利亚,坐拥十多亿人口的印度,都是VC目前最看好的地点之一。

    他向陆玖商业评论举例,一个中国公司如果想把业务拓展到中东 ,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与中东某个国家主权基金成立合资公司,按照当地法律给外国人持有相应公司股份,至于来自中国的主创团队,除非通过各种手段消失在股权穿透图中,否则会受到很大的业务阻力。

    但这通常只是业务上的“走出去”。总部想要真正走出去,仍然需要走很长的路,可能会远超过京东的6年或者8年。在“国际范儿”的新加坡设立办公室或者业务分部,可以是金融场景或者业务场景下的“跳板”,但凭目前新加坡能调动的资源,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公司目前的国际化战略,仍然有待观察。

    毕竟,总部对于一个公司,除了地缘与政策能获得的在地利益,它更像是公司业务的一个“家”。正如经纬张颖所言,中国目前的市场厚度,已经足够很多企业去聚焦和深耕。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大厂,如果战略上没有出海的必要性,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与区域总部,除了吸引不必要的舆论关注,实际上没有太多收益可言。或者用一句更朴素的道理来讲,国内讨生活如果不太艰难,何苦远赴他乡?

    作者 : 桥杉;编辑 : 三火

    来源公众号:陆玖商业评论(ID:liujiucaijing69),真相无法揭露,只能接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陆玖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